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查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论文的反抄袭检查
Enago 2016-4-12 12:56
科研是强调定量研究的,但是对于怎么判断文章是否重复、是否抄袭到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恐怕也只有期刊编辑心里有一杆称吧。抄袭别人是可耻的,这个大家都很清楚。可是自我抄袭怎么算呢?本人遇到过一次,为了能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刚好有一个实验有了初步结果,就写了一篇一页多的会议文章。后来实验进一步完善了,就写成长文投到IEEE的期刊上。审稿结果很快回来,主编在肯定了实验结果之后,提出有一部分内容跟参考文献里的会议文章相似,需要妥善处理。仔细对比之后发现是对实验装置的描述。心想实验装置本来就是一样的,一样的东西怎么能写成不一样的呢?也没怎么放心上。修改文章的时候只是加上一个句子,强调了一下这个实验装置跟参考文献中的会议文章是一样的。一个星期后又收到了审稿意见,其他的地方都没有问题,就是这个“抄袭”的问题。主编说了,经过IEEE的crosscheck检查,发现跟会议文章有将近100个字的重复,这些句子必须重写,最终重复字数不能超过50字,如果不做合适的修改,只能很遗憾地拒稿了。最终这些句子都给重写了,可惜了那些写得很不错的句子,最终给拆地七零八碎的。 --- 阅读原文 请点击链接造访 【英论阁学术院】论文的反抄袭检查 --- 因为我们组一向不怎么在意会议文章,不少期刊文章的结果多多少少都会跟会议文章有相似的地方。这事情之后,再投期刊文章时都提心吊胆的,也就关注起反抄袭软件了。后来有个当期刊编委的老师说:“现在的反抄袭软件很强大的。一个句子如果有7个单词跟别人一样,不管连续还是不连续的,都可以检测出来。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学校购买了turnitin 的服务,用来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学位论文是否抄袭。要是担心自己的文章自我抄袭了,也可以用它来检查。” (待续) §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 您可能感兴趣的博文: 1. 编辑说文章涉嫌抄袭了,怎么办? 2. 论文的撤稿 3. 你知道抄袭有分十种吗? -------------------------------------------------------------------------------------------------------------------------------------
5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使用预防学术不端检测工具的情况
waterlilyqd 2015-12-9 12:20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 ( 英文刊号: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 自 2010 年起开始使用 iThenticate 提供的 Crosscheck 检测系统防止学术不端行为。我们将该检测系统嵌入到了ScholarOne在线稿件系统中。稿件(包括 新投稿、修改稿 )一旦投到系统中,管理员会将主要文件递交给检测系统进行检测。除此以外,在 稿件正式刊登前 ,编辑部还会对接收的稿件作一次检测。检测的目的以下两方面:1)预防一稿多投或者重复发表;2)检测抄袭和过度借用。 在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的作者指南( http://jms.imde.ac.cn/for-authors )中的 General Guidelines部分 有如下的申明: “ JMS accepts original papers and invited reviewthat have never been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any form. All manuscripts (newsubmission, revision, and before formal publication) will be subjectedto a plagiarism checking by CrossChecking Software iThenticate to prevent plagiarismand inappropriate citation. ” 检测以后,一般依据以下标准对稿件作出退稿处理: 1.与单篇文章的相似度达到20%左右; 2.总的相似度达到40%左右; 3.摘要或者结论部分与过去已发表的文章(他人的和作者自己的)非常相似。 4.大部分图表与作者过去已发表的文章相同,或者某个图表与其它人发表的文章基本相同但没有注明来源; 5.文章的主要结果(数据)与过去发表的文章相同。
个人分类: JMS信息|40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论文查虫(重)做斗争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5-5-21 16:32
RT 黄之隽:《香屑集》自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891718.html 淫文艳韵 ,诚非丈夫所为 ;尽态极妍 ,此为才子之最 。 断章摘句 ,取讥于书橱 ;散藻摛华 ,尚惭于风雅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892336.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姬扬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2980 次阅读|1 个评论
假如源代码可以查重(原创歌词)
jlpemail 2015-4-11 08:15
假如源代码也可以查重 有些鳄鱼必定会夜半心惊 假定源代码可以查重 有些高山必定塌蹦 有些趾高气扬的人 必定会低三下气 假如源代码可以查重 必定有的海域就会干涸 假如源代码可以查重 必定有许多狐狸精 现出原形 必定有许多妖魔鬼怪 无法遁形 查重 查重 查重 查重 代码也要查重 代码也要查重 狡猾的狐狸也有尾巴 悄悄的黄鼠狼也有脚印 现形 现形 现形 现形 (假如这个软件正在研制中,此人是比尔盖茨式的人) 有趣的谷歌翻译(汉英) Some people arrogance Three times lower bound gas Assume that the source code can be re-check Some crocodiles will definitely scared midnight Assume that the source code can be re-check Some mountain must fall jump If the source code can be re-check Certainly some waters will dry up If the source code can be re-check There must be a lot of fox Xianchuyuanxing There must be a lot of demons Unable to hide check check check check Borrow borrow borrow borrow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说论文查重与科举考试
热度 7 fpe 2015-4-8 11:20
也说论文查重与科举考试 最近很多人说查重,看中的是查重的学术必要性,我也说说查重,强调查重对于学生写作训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查重?因为学生是产品,市场看能力,我们需要加强学生的 CriticalThinking Skills ,为此需要加强他们的写作训练。换句话说,重视查重,其实就是重新重视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思辨能力,因此代表着中国教育的复兴,和与世界教育的重新接轨。 有人感到纳闷,为什么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只考文章,没有标准化习题?标准化考试,往往是技能型的,一个正确,几个迷惑点,如果不受迷惑点的干扰,你就能掌握技能。可是文章是开放型,什么都可以写,什么套路都能够让主题发挥,需要个人的综合能力、思辨能力、书法能力、计时完成等。这就涉及古代对表达能力的重视。古人认为文章做得好,记忆一定不错,思路一定清楚,书法一定不赖,当官一定有戏。 为什么科举的形式那么好,还会被废除呢?关键是内容。自从宋代气候变暖的徽州诞生了朱熹之后,他把程氏兄弟的儒家思想又整合了一番,被统治阶级看中,成为“宋明理学”,或者说 New-Confucianism ,垄断了中国的考试市场,变成了内容固定,形式固定,方法固定的八股文系统,就变成了制袴思想限制思考的工具了。其实,风水理论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朱熹,这家伙把中国的阴阳五行和周易变化发挥到极致,就是用一种“气”(其实是能量场,或者说空气的湿度)来统摄,他的中式“科学观”塑造了中医理论和风水理论,彻底走上了与西方科技发展分道扬镳的道路。西方科技工作者总是批评中国学生不懂得思辨,中国学生总是说,我按照阴阳五行的变化原理来推理的。对了,中国古代的朱熹塑造的“科学观”是没有逻辑的,阴阴得阳,阴阳得阴,似乎符合逻辑原理,可是中国的阴阳可以任意解释,所以有一千位风水大师,就有一千种风水理论。有一万位老中医,就有两万种医学理论(中医分寒温两套体系,是中国古代气候变化的结果)。所以,任鸿儁这个老秀才兼老海龟曾经大声疾呼,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不懂逻辑!对此,朱熹同学的贡献很大,他把本来屈居百家争鸣之末的阴阳家,融入到儒家文化当中,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思考逻辑。 那这跟查重有什么关联?如果我明白,但无法表达出来,不算是明白。能否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出来,才是检查是否掌握的标志,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是查重。为了重新表达清楚,你需要上网、看书、查资料、并写出来。美国学生的数理水平不如中国,为什么他们能够适应岗位的需要?因为他们经常从事 Project 训练,从小重视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没有中断(我国也重视,可是工作最需要的专业写作却无法重视,这是因为大学的老师大都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所以难以重视)。来自国内的英文投稿,语法真的是次要的,关键是表达凌乱和立意浅薄,是退稿的主要原因。政治口号不需要逻辑,如果写文章没有逻辑就不行了。 那么,查重软件只能查重 17 字以上的差异,是否容易被学生混过去呢?如果他想混,你也没办法。不过,他“混”查重所需要的努力,有可能与自己写差不多,所以稍微自觉的学生,是不会作欺骗查重的手脚的,这让查重软件显得很多余。可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查重软件必然会赢得市场,这是历史的大趋势,不是我们反抗就可以避免的。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赢得表达能力,才能赢得市场。至于你是否聪明,不是查重软件考虑的对象。所以,查重软件的兴旺,正说明了市场向文字表达能力的倾斜和重视。目前没有八股文章,硕士不得毕业,说不定将来本科也会如此要求,大概查重和 OA 杂志市场还会更加兴旺。面对不可抵挡的市场潮流,我们反对 OA ,反对查重,不是螳臂当车吗?想想“清风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背后的成功,我们还是需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才有前途。这正是查重软件的价值所在。 我在这里写博客,何尝不是在考察自己的思辨能力?写清楚了,一定想清楚了,想清楚了,未必能写清楚。查重软件,可以让我写得更好。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5026 次阅读|23 个评论
学位论文‘查重’中的几个问题
热度 6 lin602 2015-3-29 22:54
不但学位论文查重,发表论文也经常查重的。有必要吧,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但是,学位论文查重中有几个现象要加以区别对待与鉴别。 1 标准检测方法。学位论文中许多检测是按照标准或文献方法来测试的,特别是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文献上非常多。学位论文为了完整性,许多检测方法要写上的,一般来说,这些标准上的文字基本上非常精炼了,而且这些方法在文献上已经用了多次了,再在学校论文中出现,一般是无法改动的,查重经常被查出来,标以红色---这段内容查重‘犯规’了。 2 学位论文作者与自己发表的文章。有时候学位论文查重结果是,与自己发表的论文中文字‘重合’,过不了查重关,也属于犯规。在以前出现多次,现在好象好多了似的。 3 文献的引用。有时候在写论文中引用一些内容,除非自己刻意修改,有时候也有会有查重的红线。特别是里面一些结论、叙述等,一不小心就会触到查重的红线。 查重有个好处,不能让研究生大段大段地抄袭,特别是前言或文献综述部分。有些学生就是整段地抄写下来,查重可以避免。因为导师不可能所有的文献都能够记住,都能够核对。 有时候抄写的内容,比自己写的内容还要规整,文字更流畅,如果识不出这些,可能抄袭的论文还得好成绩呢。
3795 次阅读|9 个评论
如何理解论文查重报告的相似率
LetPubSCI 2015-3-16 08:40
当一篇文章经查重软件处理后,相似率是第一个出现的结果。因为我们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这个表示有问题的数字上,所以新用户通常会问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相似率说明有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没有一个“神奇的数字”能够告诉你一篇文章是否包含有问题的内容。相似率只是为你提供一个粗略的“标题”,以确保你能够直接注意到那些有大量重复的文章,而快速忽略掉几乎没有重复的文章。除此之外,相似率本身不会给你确切的答案,也绝对不能告诉你这篇文章是否有抄袭的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当评估一篇文章的整体相似率时要考虑到若干因素。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相似率告诉你的是一篇文章中和其他文章相同 (即所谓的匹配)的文字的总量。这个总量可能是由许多较小的匹配组成的。相似率30%有可能是指30%匹配同一篇文章,但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这30%是由许多较小的匹配相加而成,这些小的匹配最大都不超过4或5%。这只有在看详细的查重报告时才能看出来。 当然,一篇有6个5%匹配的文章可能和一篇30%都抄自同一篇文章的文章一样有抄袭的问题。不过不看查重报告就没法确定了。 其次,匹配出现在文章的哪一部分有时比到底有多少文字匹配更重要。例如,某些学科领域的编辑可能不太在意方法部分的重复,因为要描述一个过程也只有那么多的方式。而另一方面,在讨论或结论部分的匹配,尽管它可能只占手稿的一小部分,如果没有适当的引用,也会引起编辑的怀疑。 同样的,一类文章的可接受的阈值未必适合另一类型的文章:综述文章相似率通常会比研究文章高一些。 同样需要记住的是在未编辑的手稿中可能存在一些简单地错误而导致查重软件错误地标出存在匹配的部分。查重软件的排除书目功能是依赖于在文章的参考文献部分有一行是reference这个标题。如果这个标题在手稿中被省略,参考文献部分将不被排除在外。 同样,排除引文功能是通过查找引号。如果作者没有使用引号或是在开头或结尾漏掉一个引号时,系统不会识别出引用的文字,即使编辑们可以通过文章布局和参考文献一眼看出是引用的文字。 基于以上所有的原因,比起单单只看查重的相似率而言,更重要的是查看查重报告。 Understanding the Similarity Score The similarity score is the first thing you see when a document is processed and, because it’s easy to focus on this number as signifying a problem, a common question new users of the system ask is ‘what level of similarity score indicates a problem?’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is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magic number’ that will tell you whether a document contains problematic content. The similarity score gives you a rough ‘headline’ that ensures heavily duplicated papers are brought straight to your attention and allows you to quickly disregard papers with hardly any matches. Beyond that, the score itself doesn’t give you definitive answers and definitely cannot tell you whether you have a case of plagiarism. Why is this? Well, there are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assessing a paper’s overall similarity score. Firstly, it’s important to note the similarity score is telling you the total amount of matching text. This is probably going to be made up of a number of smaller matches. It is possible a 30% score will turn out to be a 30% match to one source, but it’s much more likely that when you look at the reports you’ll find the 30% is made up of a number of smaller matches, the largest of which might be just 4 or 5%. Of course, a paper with six separate matches of 5% could well be as problematic as one that has copied 30% of its content from a single source, but it’s impossible to tell whether this is the case without looking at the reports. Secondly, where the match appears can sometimes be more important than how big the match is. For example, editors in certain subject areas may be less concerned about sizable matches in methods sections, where there are only so many ways to describe a certain process. A match in the discussion or conclusions with no appropriate citation, on the other hand, could set alarm bells ringing even though it only accounts for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manuscript. Similarly, acceptable thresholds for one type of article may not be appropriate for another: Review articles could be expected to have a higher overall similarity score than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bear in mind there could be simple errors in the unedited manuscript that mean matches are picked up incorrectly. The exclude bibliography feature of sofewares relies on the reference section having a title on its own line within the document. If this is omitted from the manuscript, the references will not be excluded. Similarly, the exclude quotes feature looks for quotation marks. If the author has not used quotation marks or missed one at the start or end of the passage, the system will not recognize it as a quote, even though it might be apparent to the editor due to its layout and reference. For all of these reasons it’s important to look at the reports rather than rely on the similarity score alone. 进一步了解, 请点击查看: www.letpub.com.cn SCI论文英语润色 │ 同行资深专家修改 │ 专业翻译 │ 格式排版整理 │ 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LetPub中文官网: www.letpub.com.cn/index.php?page=sci_writing_23 )
6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EI文献数据融合软件设计与实现
PSLibrarian 2015-1-12 18:30
SCI/EI文献数据融合软件设计与实现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Data Fusion Software on Papers Indexed By SCI and EI 摘要 设计一款具有SCI/EI数据库文献数据查重和数据融合功能的软件. 帮助分析人员获得来自SCI/EI数据库的文献融合数据集, 更好地满足微观学科情报分析对灵活构建多来源期刊文献数据集的需求. 利用两种自动算法和一种半自动算法实现SCI/EI文献数据的准确查重, 在对两者的全记录字段进行深入微观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实现数据融合. 可自动标记SCI/EI文献数据的重复记录并生成查重后的融合数据表. 有效解决两个不同期刊文献数据源的统一分析数据集构建问题. 关键词 : 查重 , 融合 , EI , SCI , 软件设计 Abstract : A software is designed to implement duplication checking and data fusion of the papers indexed by SCI and by EI. The software can help paper analysts obtain a dataset in the same format and meet demand of micro-analysis of subject information. Two automatic algorithms and one semi-automatic algorithm are used to complete accurate data duplicate checking on the papers indexed by SCI and EI. Data fusion is 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of text features of data fields of SCI and EI. It can mark papers which are duplicated between SCI papers and EI papers and create a de-duplicated data fusion sheet. The construction problem of the dataset from different data sources is solved effectively and its design ideas also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databases. Key words : Duplicate checking Data fusion EI SCI Software design 基金资助: 本文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学科化知识服务辅助工具优化设计(项目编号:青1209)的研究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 于健 E-mail: yuj@mail.las.ac.cn E-mail: yuj@mail.las.ac.cn 全文pdf下载链接:http://www.infotech.ac.cn/CN/abstract/abstract3977.shtml
个人分类: 数据分析工具|40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位论文抄袭“最严重”的部分——致谢
热度 25 wangxh 2014-7-12 08:08
组装电脑最盛行、最大行其道的年代,俺对组装电脑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俺们实验室最初老师们用的电脑以及学生用电脑都是俺亲手组装——翻阅电脑硬件期刊或报纸(那时不像现在可以网上搞定)选择硬件、电子市场货比三家、采买、组装、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直到组装到极致——性价比非常非常的高——商家的利润低到快急眼的程度,俺就洗手不干了。 无论什么事情,做到极致,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知道一台组装电脑商家利润最高的是哪部分吗?是 机箱 ——对,就是这个最容易被忽略的、看似无关紧要的机箱!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等(假货除外)的价格透明度太高,商家基本无法做得太高价,而机箱则不同,市场的机箱品种多如牛毛、鱼龙混杂,稍有不慎花300元可能买到50元一个的劣质机箱,把主板、电源、各种卡安装后一般感觉不出来——而顾客还乐得屁颠屁颠地、高高兴兴地带着 商家只挣10元的CPU 组装起来的电脑 回家了。 把这一原理应用到论文审查或评审上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越容易被忽略的部分越是论文出问题最严重的 。许多论文的致谢都是从师哥师姐论文里几乎原封不动的抄过来的,甚至连错别字都懒得修改!如果这部分也认认真真地查重,相信应该是最高比例的“抄袭!所以多年来下来,俺已经不认真看自己学生的论文“致谢”部分了,更不会要他们认真修改了。教做人平时教得也该差不多了,通过“修理致谢”来平直他们已经于事无补。拿过千篇一律、从师哥师姐或同学抄来的“致谢”没有一点点诚意——虽然整篇都是在歌颂和高度评价老师(邢志忠老师称之为肉麻),作为导师还在那里饶有兴趣的说呀说、改呀改不觉得怪怪的吗?作为导师,要求亲学生的只有两点:尊重老师的“劳动”和未来有出息。那么,学生在写致谢时就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在数年的时间里,尊重了老师多少“劳动与时间”呢? 对于外审论文,俺还是很认真看的,因为外校的学生不了解 ——虽然知道也很可能如此 。翻开论文,俺一般先看“致谢”部分,如果发现对导师“歌功颂德”般的虚夸与过誉之词,就特别注意他的“绪论”是否有不实之词。仔细看论文“致谢”部分,能够看出很多 信息 。子曰:“巧言令色者,鲜于仁”。不多说了,您懂得! 最后顺便说一下查重。说实话,研究生论文查重,本身就是不聪明的想法与做法,是某些管理人员装聪明装过头了。除非学生懒得要Die,否则对付那些管理人员绝对是little case。现在学生们想出来了许许多多的办法对付他们,由于怕被顽皮的学生效仿,这里就不说了。不过有一点可以透露:有时候 上交查重的论文版本与送审版本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管理部门不查重那该怎么办?原来如何做的现在和将来仍然怎么做不就得了吗?出问题怎么办?出问题也不是管理人员的责任,有学生和导师嘛,本应该他们自己付全责的,管理人员非得没事儿找事儿——没有金刚钻儿,还非得揽瓷器活儿!
67997 次阅读|27 个评论
论文调研(5)— ESL作者和无意剽窃
editage 2014-3-11 20:32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信息随手可得,即使无意,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剽窃(抄袭)陷阱。对非以英语为母语( ESL )的作者来说,用英语表达极其困难,复制贴上内容然后到处改几个字很平常,因为他们不晓得怎么用自己的方式换句话说,而不是刻意剽窃,如果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的话,一定知道该怎么改写。可惜的是,不论喜不喜欢,英语在国际科研发表占有主导优势,不管ESL作者的劣势或疑虑,他们都得用自己不习惯的语言来写论文。 另一方面,电子化促使期刊能更容易发现抄袭行为,大部分的期刊编辑使用不同的查重软件来检查稿件,现在的查重软件相较于早前的软件不只可以抓出大量复制的文字,还可以检测字词,甚至参考文献与引用内容。这导致直接剽窃与不完全改写的界线越趋模糊, ESL 作者成为无意剽窃的受害者,最糟的情况是,纵使并没有剽窃的意图,却因为剽窃被拒稿。 因此意得辑团队认为发掘作者在这方面遇到的困难是很重要的,调查里有几个与改写和剽窃相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旨在了解作者是不是真的觉得改写引用自其他研究的内容有困难。 一如预期的,在 871 位参与者中有 436 位,也就是 50 %,表示用自己的话阐述引用的内容很难, 30% 的人( 257 位)不认为有困难,而 20% 的人( 178 位)不确定。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我们询问如果作者能在事先收到查重报告,适时指出问题,是否能充分帮助他们改写内容,避免因剽窃而拒稿。 高达93 % ( 811 位)参与者认为会有帮助,只有 3 % ( 22 位)认为没有用,而 4% ( 22 位)不确定。 虽然目前并没有相关制度,但我们认为期刊编辑应该像提供评审意见一样提供 ESL 作者查重报告。 不过,目前为止剽窃的界线仍然模糊,即使无意也可能不小心掉入剽窃陷阱中;如果你只改了原文里的几个字然后用在论文段落里,就有可能被控剽窃,应该要用自己的话语小心的重写才是。 下面有些方法可以在不复制的情况下写出自己的内容: 重复阅读原文内容直到你完全了解它在说什么。 然后把原文跟笔记放到一旁。 将原文里的相关信息写下。这时候你可能会根据记忆将原文里的内容写出来。 休息一下,用自己的话重写该信息,如此就变成论文里有你自己的风格的内容。 此外,请谨记以下项目避免剽窃陷阱: 在参考文献里列出过去所有的相关研究,包含想法、概念、发现、方法,甚至在论文里讨论过的一些小项目。不管大或小,漏掉任何引用信息都是剽窃的一种。 即使你是引用自己发表过的内容,也必须要列出来。 以上信息有用吗?您对 ESL 作者写科研论文时遇到的问题有什么看法?欢迎分享。 ∷ Eddy 博士国际期刊发表支持中心内容由 意得 辑 论文翻译 专家 团队 支持提供 ∷ 【意得辑提供专业 英文论文编校 、 学术论文翻译 、 英文期刊发表一站式服务 www.editage.c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录 意得辑专家视点 频道取得更多发表相关信息与资源
个人分类: 国际期刊发表非难事|8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毕业论文电审软件,送给正在毕业的小伙伴们
ailiyakong 2014-1-7 09:54
1 维普通达检测系统http://gocheck.cn 个人注册后,可以免费检测三次。 维普通达检测系统是继中国知网和万方后,又一个拥有海量期刊文献系统支持的论文防抄袭检测系统,他的检测结果较其它网站,更为权威。个人建议使用该系统。 2 知识产权卫士-拷克网http://www.copycheck.com.cn/index.html 暂时网站论文检测为完全免费。 拷克网成立于2009年,是专业的内容抄袭智能检测平台服务商,成立以来一直执行 “技术领先战略”,开创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高端、基础技术---互联网在线中文智能抄袭检测技术,作为一家拥有领先技术的服务商,我们致力于通过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来满知识版权组织和个人的需要。 公司的技术核心是内容抄袭智能检测技术研究,以分词技术为基础,以结构智能方法论为指导,开发出文本语义结构化引擎、版式语义结构化引擎、行为语义分析引擎,由此构建了互联网内容抄袭智能检测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主要提供:网站监控、数据萃取、信息标引、情报发现与分析、知识网络、行为语义分析等在线服务。 3 论文检测大师http://www.check-paper.com/fileload/ 暂时网站论文检测,每个IP免费检测两次。 只支持 doc 类型文件上传!提交您的有效论文,请不要上传无用文档,每个IP仅有2次检测机会,您的检测结果将以word文档的方式发送到您的邮箱里。 4 PaperPass.Org 论文通行证网 http://www.paperpass.org/ 系统推出免费试用功能,通过您的手机号码即可申请。申请成功后,您将免费获得3000字的检测量(每个手机限申请一次)。 注:由于服务器服务能力有限,网站每天(从零点计算)提供1000个用户申请免费试用,申请完为止,请您在每天的较早些时候申请,敬请谅解。 PaperPass.Org网站诞生于2007年,是全球首个中文文献相似度比对系统,运营三年来,已经发展成为最权威、最可信赖的中文原创性检查和预防剽窃的在线网站。目前在用检测版本是汲取了大量的用户意见后开发的,更新了比对算法,比对的效率和准确率大大提高,另外还增加了上传文件、下载报告、引用率统计等实用功能。我们将继续贴近用户需求,升级比对算法,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的论文原创性检测服务。 5 中国搜文章照妖镜 http://www.zhongguosou.com/zonghe/fanchaoxi.html 完全免费,每次可检测4000字,可反复使用 文章照妖镜不但可用来分析文章抄袭的程度,而且可用来检测自己的博客文章被别人复制、被别人疯狂传播的程度,帮你保护你博客的版权。
1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科生本科毕业设计应该如何查重?
热度 3 stjhappy 2013-6-3 22:19
今天,看了我一学弟在网上花钱用“论文查重”软件查的毕业设计论文回馈情况。让我对网上的查重软件直接无语了。现贴几张对比图片。 由于工科生不像文科生,工科生的论文数据量大,机构的设计原理、零件的设计和强度刚度校核基本上都是依据设计手册来的,理论原理内容手册上讲的言简意赅,为了防止查重,我们在写时难道就用自己繁琐的语言去叙述吗?网上的查重软件当之有效吗?它的数据有实在参考价值吗? 工科生的毕业论文应该怎样查重呢。
9598 次阅读|5 个评论
本科论文查重
rbwxy197301 2013-5-21 21:59
从今年开始,学校要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查重。查重只使用知网的“ 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知网的检测系统一般只面向机构用户,学生现在感觉有点困惑。万方、维普等国内的一些检测系统和网上的一些软件,或者收费较低,或者是免费,于是同学有了不同的选择。由于资源和技术的差异,各个系统给出的结果都不尽相同。不少同学组团或是单独花钱去查重,但是其结果显然不能采纳。其实,每个同学写得论文,哪些是抄袭,哪些是自己写得,自己应该心里很清楚。为什么要花钱去查重呢? 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同学没有系统的训练。不少同学并不明白什么是引用?如何去引用?因此对于抄袭还是引用,他们搞不清楚。二是老师心里没底。难以把握同学论文当中是否有抄袭,有多少是抄袭?由于学校的制度设计,指导老师当成了无限责任公司。学生出现问题,对老师进行处罚。为求安全,老师一般要求学生要提供查重的结果。第三,学校的管理部门为了便于管理及经费问题,只是要求对20%同学的论文进行抽检。实际上同学、老师为了都能顺利,往往是剩下的80%也会检测。20%是团购价,一般在30元左右,但剩下的80平均下来往往要超过30元。今年大学毕业生约为700万,如果50%做检测,按每篇30元,总额就是1.05亿。假如全面实行,实际在这方面的支出要远超过这个数字。如果再加上硕博论文,晋升职称时的查重支出,其总额可能要翻倍。这就是论文诚信问题所要付出的代价,想想都觉得有点可怕。 为什么检测时不能同时使用万方、维普、知网等作为选择对象呢?万方的相似性检测是10元/万字。而且面向个人用户。它的检测结果通常比知网低一些,但查重率定的低一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目的。如果不引入竞争,让一家独大,对用户,对其它竞争对手,对整个市场会有利吗?平时多开设一些毕业论文写作的专门课程,交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老师和学生都努力一下,这笔钱其实是可以节省的。 淘宝上做这类生意的人很多,价格也各不相同,劝大家慎重选择。 刚刚收到两位同学的邮件,说她们的论文查重率几乎为0。我不清楚是同学受骗了,还是检测系统有问题。有点晕......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4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年第二大喜:研究生论文查重俺的学生仅仅3%左右!
热度 5 wangxh 2013-4-17 16:29
好像从 今年开始, 俺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正式查重。为什么俺用“好像”呢?因为俺真不知道,没有接到正式通知——俺始终认为,没有接到直接给导师的正式通知就是知道俺也装作不知道——相当于“与导师无关”。实际上与导师有没有关系一点儿都不重要,事情该怎么做怎么做好了。 今年俺有两个学生——一个丫头,一个小子——准备毕业。昨天晚上组会上得知,小子的论文重复率小于3%,丫头的小于4%。俺不太知道到底多少是好、多少算不好,但直觉应该不错吧。【 既然学校正式启用查重方案,是不是俺也应该相应设置 奖项 来鼓励一下做得不错的学生呢?不知道学校规定论文重复率的底线是多少,定15%怎么样?10%——15%,俺就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5%——10%就奖励一下;0——5%就奖励 “ 二下 ” ——翻番加倍!该项政策还没推出,俺就开始隐隐作痛、心疼俺的钱儿哟~~~ 】 能够遇到好学生,真是导师的运气,也就是说俺的命真好。雷锋说,”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哈哈,这需要意志力。俺改编一下说,”遇到一个好学生并不难,难的是遇到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哈哈,这纯粹凭运气,用王宝强的话说就是”走了狗屎运啦“! 说实在的,作为导师,俺的确知道每届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总是在论文上交之后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审核的结果——生怕学生的论文不能通过某些老师的法眼。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俺的学生都能过关——真心感谢俺的亲学生们! 俺始终认为:俺的学生论文工作做得好,取得好成绩,是他们自己刻苦努力的结果;但如果出现问题,作为导师俺就难辞其咎喽。所以俺也必须兢兢业业、严格把关——严格把关也不仅仅是认真读学生的论文,也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然于胸。 当导师真不容易啊,现在又多了一份担心——学位论文查重率! 这一刻,俺似乎明白另一个伟大的道理:教师可能就是生来被”折磨“的! 好了,不得瑟了。还是与学生一起默默地祈祷、等待着论文审核的结果吧!
个人分类: 教之道|7002 次阅读|8 个评论
为了查重!!!别发综述!!!
热度 10 raindick 2012-5-17 14:53
今天把雕琢了一个月的毕业论文在万方查重后,心情极为不佳!!!! 33.3%的重复率,29%和我研一发的综述冲突了,学校说和自己的综述重复了也算重复,表示无奈。。。。。。。 想改改吧,发现不实际,写的时候那用的是一个月的水磨工夫(不见得写的多好),现在几天时间让我改的面目全非——难难难难!!!!! 想来想去——删!然后把本来不想拉出来讨论的东西(没有实验数据),写了一段,终于低于25%了 查重嘛,这是需要 没法改,所以综述可以写,别发,小心郁闷。
10507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论文查重软件是否扯淡?
snowsugar 2012-5-8 10:52
在论文大爆炸时代,如何发现论文抄袭成了大问题,查重软件应运而生。 查重软件真的可以发现抄袭论文吗?它所甄别的抄袭真的是抄袭吗?记得浙江大学学报编辑张女士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爆炸性文章曾惹得大家议论纷纷,张女士所统计的浙江大学学报论文31 % 以上存在抄袭现象的真实性如何?好像没有人做过深入的思考。 今天中大通知我,我在中大带的一位今年毕业的博士生论文经软件查重发现博士论文有 5% 以上的抄袭率。我感到很奇怪,学生的博士论文是我逐字逐句修改的,学生做的内容我也不陌生,从每个部分的撰写到正式发表直到最后博士论文的整理我都全程“监控”,从未发现有抄袭现象,软件竟然如此“聪明”,发现了抄袭现象。我当即通知学生把查重报告取回来核对,学生很快把报告拿来给我看,报告指出,博士论文正文有一部分与该博士生去年正式发表的论文有 3.7% 的重复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 29% 与该生正式发表的论文后引用的参考文献重复,我看得啼笑皆非。该生正式发表的论文是博士论文的组成部分,如果只看正式发表的这部分,肯定 100% 重合,这也叫抄袭?可见仅仅依靠查重软件断言抄袭与否显然是件扯淡的事。查重软件充其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疑似抄袭文章,最终是否构成抄袭,肯定还需要人来进一步判断,好在中大并未将软件查重结果当成权威定论,尚有解释的机会,否则岂不是冤枉了学生? 查重软件对数学基本是无能为力的,它只能检查文字的重复率,对数学公式一筹莫展,你哪怕真的是一篇抄袭文章,查重软件也未必检测得出来,只要你把文字部分作适当修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公式可以不作任何修改,软件多半发现不了。浙江大学学报发现论文抄袭率居然达到31 % ,这的确是令世人震惊的事件!该学报上的论文真的这么糟糕吗?我虽然没有拜读过该学报上的文章,但凭感觉不太可能。文章质量姑且不论,该杂志的作者群不至于差劲到如此地步,竟然有31 % 的作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难道张女士造假?也不是,我认为是软件欺骗了张女士。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作者大多是国内的教师甚至学生,而且多半是刚出道不久的教师,他们的英文水平也许比我好不了多少,所以在撰写英文论文时便采取了拿来主义,尽量模仿别人文章中的语句,特别是前沿、整段的叙述部分可能存在套用别人文章的现象,说它是文字抄袭未尝不可,但是否构成论文主体 -- 成果的抄袭就难说了,需要依靠人工进一步甄别。从这个角度看,张女士说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31 % 以上存在抄袭现象有点过于依赖软件了,你最多可以说31 % 以上的作者存在文字抄袭现象,而不能笼统地说论文存在抄袭现象,论文抄袭是有特定含义的,这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抄袭别人的成果。我想,假如《自然》的编辑们也认为浙江大学学报的抄袭只是文字模仿或抄袭,他们是不会发表张女士的那篇文章的,因为它不足以产生新闻轰动效应。 查重软件能不能查出抄袭者?我认为,它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只能查出最拙劣的抄袭,即整段 COPY 别人的文章,这对于文科类文章还是比较管用的。我带过的一个教育硕士在定稿前将论文给我看,文章绝对一流,不仅文笔老练,从字里行间更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理论修养颇为深厚之人,然而该生尚是个从没正式教过书的应届生,我读完该文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不言而喻。于是我对她说:“文章的确写得很好,一个没有多年教学经验积累的老师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我又告诉她:“现在电脑技术很发达,像这类文章查重的准确率很高,一旦发现抄袭现象恐怕就不能参加答辩了,所以哪怕是别人现成的观点也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如果你把一篇文章的主要论点、论据据为己有,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我相信查重软件是查不出来的。由此可见,查重软件只能对付那些不仅不愿意做学问甚至不愿意变相抄袭而是赤裸裸全盘照搬别人文章的人。 要检验我的判断很容易,找两篇现成的文章,一篇纯文字,全盘抄袭该文的论点、论据,但改头换面,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看软件能不能判断出来,另一篇数学或理论物理文章,把公式全部换掉,保留文字的大部分,或者干脆只换个题目,换个作者名,再用软件检测一下重复率,我估计文字部分占多大比例,重复率就有多少。所以,不要迷信查重软件,我们可以用它来发现疑似抄袭,但要判断是否抄袭,尚需人工进一步甄别。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568223.html
个人分类: 科研道德|2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Google是论文查重的绝好工具
热度 3 gaojianguo 2011-2-14 16:33
Google是论文查重的绝好工具
以“Humans as the World's Greatest Evolutionary Force”(人类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化驱动力)为关键词在Google中搜到两篇完全一样的文章,一篇是2001年发表在Science的,另一篇(或同一篇)2008年发在Urban Ecology上,当然大家引用时都是发在Science上的那篇。这就提醒我们,Google是论文查重的绝好工具,现推荐给各期刊编辑部,做好论文录用把关工作。 大家使用Google进行科研已经是最普遍的行为了,Google不仅能迅速的给出你最关心的结果,还可以知道最新的研究进展。使用Google可以使初学者尽快入门并节约大量时间是我的体会,但Google的火眼晶晶还不止于此,上面的例子就是巧用Google所得出的结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6834 次阅读|5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转载文献应该做查重工作
xupeiyang 2010-8-3 09:02
同一条内容在同一天转载了8次,编辑部应该做查重工作,并通知博主:此文已转载,不必重复转载。对重复转载的文献编辑部应当删除。 重复转载浪费博主、编者、读者的时间,也占科学网的空间,应当尽量避免。 这条转载太多啦:科学家称1/3时间做科研 每年申请项目需4个月 349469 科学家称仅1/3时间做科研 每年申请项目需4个月 李磊 67 2 08-02 349468 TransCAD&TransModeler软件技术培训通知 闫小勇 55 0 08-02 349459 鼓励学生唱反调 刘玲玲 47 1 08-02 349458 科学家称1/3时间做科研 每年申请项目需4个月 杨子荣 61 2 08-02 道德底线的痛心和学术标准的忧心 吴锦宇 58 2 08-02 349310 科学家称仅1/3时间做科研 每年申请项目需4个月 赵凤光 83 0 08-02 349305 科学家称仅1/3时间做科研 每年申请项目需4个月 叶长辉 71 0 08-02 349303 我国近期频现UFO事件 专家预言明年出现重大UFO 许培扬 85 0 08-02 349300 中国白领上行之路被指层层受阻 与中产渐行渐远 张亮生 74 0 08-02 349297 上船 薛绍炜 55 0 08-02 349295 科学家称仅1/3时间做科研 每年申请项目需4个月(ZT) 张宜春 91 0 08-02 349294 科学家称仅1/3时间做科研 每年申请项目需4个月 程真 61 0 08-02 349284 科学家称仅1/3时间做科研 每年申请项目需4个月 毛克彪 102 0 08-02 349281 2010暴雨洪灾?独家分析:暴雨灾害中自然因素更多 毛克彪 59 0 08-02 349278 2010暴雨洪灾-2010洪灾对比98洪灾 毛克彪 52 0 08-02 349275 拉尼娜现象可能影响天津 杨学祥 192 0 08-02 349271 科学家称仅1/3时间做科研 每年花4个月申请项目 於鑫 83 0 08-02
个人分类: 科学博客|326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