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医入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59、一张最初指导自己学中医的哲学思辨示意图
baishp 2019-9-24 18:47
59、一张最初指导自己学中医的哲学思辨示意图 20多年前,当我被逼的走投无路,准备自学中医时,那时可以说对中医毫无概念。当然,买书是件极容易的事,书上的字我也基本上全认识。但是书始终是书,我始终是我。我不知从何下手,让书造福于我。 但是我知道“阴阳平衡”,“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两句话。既然是调节平衡嘛,那就跟用天平称量东西一样,左边轻了右边重了,那就加左减右,反之加右减左。至于哪些中药是“补阴泄阳”,哪些中药是“补阳泄阴”,那就按照药品说明,望文生义吧! 就这样“望文生义”“师心自用”,以自己身体反应好坏为衡量标准,调节了很长一段时间(大约3、4年),终于对中医医理有了大概的认识。其过程,在我的博文《46、感觉的辨认与定位_“求道”与医理研究的方法》有较详细的记叙。 今天发的这张图,本来是可以放进上面博文里面的。既然当时没有放,那么现在就单独作为一篇博文,放在这里。是为记。 图59-1最初指导自己学中医的哲学思辨示意图
个人分类: 夸夸其谈|1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想学中医的人看过来…
热度 4 张三火 2019-5-27 22:32
不读《内》《难》,不入岐黄! 三火一直期待着的《内难经选释》,近日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 现在,当当、京东、淘宝等各大网站,各地新华书店都有售书了。真正学中医和想要了解中医理论的人,可以入手一册哦,保证能够让您读懂中医经典,从中理解医理,掌握实际应用原则,并由此入门中医,爱上中医! 本书的前身曾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发行达 22 万9千册, 是中医入门的经典之作。 此次出版是在阎老的指导下,对原书重新编著,并进行了增补修订,历时三年而完成。遗憾的是,阎老师没能看到本书出版的这一天。相信他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里,也一定会很欣慰的。期待本书能够成为 快速学习中医经典的便捷法门 , 帮你打开中医之门! 编辑(马勤吕梁)导读 : 本书颇具层次感,紧抓初学经典者的心理,层层深入,引导学习。书中以经典原文单刀直入,让人翻上几页书便能 “出口成章”,使学习者有了收获感,如此便有了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接下来的“注”“释”紧贴原文进行解释说明,让刚刚知其然的学习者知其所以然,让初学者有了久学者的成就感,必然不会半途而废。按语部分概括了原文所讲的内容,并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拓展,不但深入浅出、易学易懂,还便于学习者把所学到的东西讲给病人、学生或者周围的人,学以致用的满足感油然而生。读完这本书回过头来,发现其人与自然、阴阳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治法、养生学说的章节编排正好应和了中医的理论框架,之前轻松的片段阅读已构成体系,脑海中的中医构架已经搭建起来,而且每一部分都已被经典理论填充。如此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学习且收获颇丰,自然手不释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学习中医的入门教材,节选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和《难经》中重要的原文进行 阐释,并结合临床实际运用加以发挥。全书分为人与自然、阴阳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治法、养生学说八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医基础理论,博观取约,易学易懂,是初学中医者或临床中医从业人员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的必备好书。 作者简介: 阎洪臣(1936-2016),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中医终身教授。全国名老中医第四批传承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委。是中医药研究和治疗脊髓病领域的开拓者、医术精湛的中医名家。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工作50余年,精通四大经典,擅长诊治中医内、妇科疑难杂病,中医学术理论造诣颇深。 张焱( 1963-),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命养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三代中医世家出身,师从于国家级名中医胡永盛教授、阎洪臣教授。从事《内经》《难经》《中医运气学》《中医各家学说》等教学及临床 30 余年。擅长中医辨治神志病、内科杂病,以及调整亚健康状态、指导养生。 编委会成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方妍,王梦潇,尹剑飞,沈明月, 张海波,张焱,聂金娜,阎洪臣。 感谢所有为此书的编写和出版而辛苦付出的人!感恩!!!
个人分类: 专著与书评|4681 次阅读|7 个评论
急救必备,养生佳品——艾灸
sangjuyin 2010-8-15 11:01
本文来源为共研岐黄QQ群聊天记录,阅素灵师兄讲述,亦动亦静师兄整理。 我是建议各位,多用附子还不如学习灸法,灸法比附子温阳来的快多了。 急救必备,养生佳品,当然,灸不当则灸亡阴。 真正能用灸法的人,是把天地的热力注入进去,还能把内在的邪气引出来。 灸有泻法,针也一样,但是灸法有一样独特的优势,比针尤妙。 灸使用方便,不需要内气一样可以用,而且养生强过针。 灸法能退高热,黄疸等等,急救回阳先锋。 灸法有很多种,比如火龙,神灯,闪灸,隔灸,很多。 相关书籍也很多,如《神灸经纶》、《灸绳》、《灸法秘传》等,周楣声的书可以看看,其中,《灸绳》是现代著作,很好懂。 我平日常用的是温和灸系列,闪灸,火龙,隔物灸。 老是拿着好累,怎么办? 温灸盒可以解决。 灸的话,烟大,冬天北方一般没法用,可有妙招? 可以灸而无烟:灸的时候,罩一大玻璃瓶,烟就去里面了,我平常就是在艾条尾巴上搞一塑料袋,让口张开,保持一定范围内的姿势,烟就全到那里面去了。 推荐两个药艾条: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 这两种药艾条比较好,名字也气派,能弄到就买这两种。 针灸取穴贵精不贵多,灸法也一样。 那一次可以灸多长时间呢?能不能每天灸? 医院里,常常一下就扎 20 多根针在身上,吓人,那是为了要钱,一根针 5 毛到两元。 四川艾最好,坤位艾是第一,其次才是江浙北方。 雷火神针也是那个地方出的最好。 实在没有无烟配方,就清艾条吧。 养生灸的话,一个星期灸几次为合适? 看具体的人还有季节有点区别。 春天灸要注意什么? 少灸!灸气海、足三里。 正常人,每天灸个一根艾条,分 2 或者 3 次,弄完那个艾条,就行 隔 3 天灸一次就行,这是正常人,病人看情况。 选子午二时不可以吗? 子午灸这个要注意了,有伤精的,不要狂灸,因为子午灸力大,而且午灸是要降还是要升,得看灸哪里,要子午灸就少灸会儿,然后灸个 2-3 天,喝点生晒参水 子午卯酉,一天之四季定时,气之升降门户,从来功夫都要做。 另有艾灸急救案例请参看: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4150
个人分类: 共研岐黄|6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郑钦安医学三书简略概说和评价
sangjuyin 2010-8-14 16:31
本文由阅素灵师兄主讲,本博整理。 阅素灵师兄于2010年7月19晚八点,在UC聊天室正法讲修乐园,开始交流传统中医学理论,以后开课时间,是每周星期一、星期五晚八点。主要内容是指导每个人自学中医的路径,然后讲各个路径的基础课程,因人施教。课后可以自由发问,互动交流。 UC聊天室的房间路径是:VIP-五花八门-民族宗教-电信-正法讲修乐园。也可以直接搜索房间进入。房间已经取消密码,直接点击即可进 入。 郑氏三书曾作为太极医道讲坛的教材,可惜多数师兄未曾学到《伤寒恒论》就终止了。对此书,论掌握的精深,自然是太极医道的吴自然老师。从客观角度和个人角度来讲述,郑钦安的医学成就,是远在明清很多医家之上的。而这个成就之大,便是得人身一副全龙,指明水火,以气化恒常推演伤寒。郑氏学术不偏不倚,至道之下第一人。然多数学郑氏,多以为火神,这是误读。火神只是郑氏之下乘法,一气是上乘法,阴阳是中乘法。书中聊聊数语,揭示三大简明清晰实用体系。可惜,越是简明之理,越是费掌握。所以,不到一定高度,学郑,往往不明其道。今本郑氏嫡传心法,简略指出读此三书路径。郑氏上乘法,乃是一气。以一气,即人身一副全龙,大解生机病理。此一气之法若得,便得上乘医学。而一气之追寻推演,无非升降出入,元真通畅,宜在此处下功夫。为怕不明推演痕迹,寻不着真实端的,特示以中乘之像,阴阳水火寻龙。阴阳水火非为分,原为寻全龙,切记此言,便得由中乘推演上乘法诀。若不能悟得全龙,要执定阴阳,可见阴阳分辨法。郑氏出辨阴阳金针,原本可以即止,何以絮絮叨叨,又举若干例子?意不外使后学,能推敲两仪至理,复归先天一气。而所有执定阴阳治法,原不外是调一个升降出入畅固和化与否。宜在例子所举症状治法之中,细细揣摩,揣摩后,再配以伤寒恒论,可得郑氏真精神。郑实在是一位经方大家,道家外门弟子,看过前两书,再看《伤寒恒论》,即可明白,郑孜孜以求之物。欲学郑氏,其法甚简明,但最好不要平地起高楼,能先有伤寒基础,是最好不过。否则,便容易认定附子和三阴不放,上手便粗鲁。世医所谓,用三阴法治三阳,失亦不远,用三阳治三阴,后果严重等说,可见其急功近利,医学基础之差!三阴当用三阴法,三阳当用三阳法,各有其法,何得以三阴治三阳?扶阳效果确实显著,但是阴精生养甚难。整个生命的不秘之秘,以油灯喻:灯油有限,火焰却一直在燃烧,本身就是一个趋向外,趋向化与耗的过程。这就是为何要归真复命,方可言长生的道理。生命的真谛,是以清虚为大养。因此,为图疗效,不负责任,不管轻重乱用,是耗油催火的行为。后果患者不觉,实则损寿。但是该用则不可手软,寒湿阴冷,生气不起,正是用火之时。然,以下此言需切记,此是真火神法: 用火需固,用水需化。 无论分步,或者一方中见,用火必注意要固根密表,用水必注意要温化融合。这就是水火即济,后天生气得以保持。有偏用偏,有几分用几分。阳根不能拔,除去练功等法,一切外丹法,无有不劳动精气神之治,所在多少,精细,巧妙而已。另外,真火神诀第二: 必得中土之力 。水火得中土,世界方成;无中土,则水不藏,火无根,中土一失,水火必将离决。所以钦安左一个砂半理中,又一个附子砂半理中,潜阳也必有甘草。天下无论何宗何派,万法归宗,不出五,三,二,一,零。说破嘴,理就是一个,名相万千,原不过这点子东西。钦安直爽明示,后学反复推敲可得。 要用到医学上,可以很简单的说, 五行,中,阴阳,一气,无极 。这些当中,三最不为先贤所明示。中,无二就不能显中。中包括一切两端通畅,和谐,和化,演生,交流正常。于是大家都喜欢说两端如何如何交合,以显示中。钦安于一气上,很是努力推索,尤其看伤寒恒论,再观胎元,全龙等说,更显著。郑钦安的难学之处,在于精细。这位大家,爽直而不叨叨,就整个了勾画提纲,细节上,比如变通用法,比如具体量,并不好把握。钦安本人,用药轻重不一。这个大家可看书,有明证。因为一个已至圆通境界的医家,可能很不在意这种执方执药的小事,而是要努力说清楚自己的观点。但是其实学习的人,是很需要这些细节的。这样的细节如何补齐?有三种办法。第一种,精研,因为药量的选择,是和患者精气神程度密切相关的。对体质虚弱,精气衰少的病人,尤其老年衰残,少火生气。这里顺便插一句少火生气和壮火食气的道理之一。猛烈吹弱小火焰助燃的结果,是把火吹熄灭;少少细致拨之,弱小火焰才能慢慢变大。这是补养法上的道理。而固气法上的道理,火本身向外,向上。要是一个巨猛的火,无相应的精配对,就很快会消散和逸走。有好多用附子的大家,在大量使用附子的某些时刻,都会让病人吃肥肉,高蛋白质的东西,就是怕化气过份,克伤精。但是病人有寒湿等,不在此列,一般,因为那时主要有去邪。接着说药量,相反,身体比较强劲的人,承受得起攻邪的人,就可以多用一点。当然,也和那个药的特点有关。第二个能确定药量的办法,就是摸索。第三个是,用术数。我简单说一个,比如砂半附子理中,这个最常用的方子,一旦药量和煎服法不同,就可以产生不一样的升降和阴阳效果。苓桂术甘亦然。因此,中医精细起来,很美妙,也很需要时间。但是粗一点的话,再粗一点的话,是很容易就学成。我见过不止一个学郑钦安的同道,学了一年不到,有的一年多,就能看一些病。这叫速成火神,嘻嘻。学郑氏目前比较通行,比较好的,是唐步祺注的郑钦安医学三书,还有吴佩衡老的医案,祝味菊。因为他们比较公允的继承了郑的学说。其他火神,好像至今没有一本像样的,可供学习揣摩的资料面世,有些面世的,失之公允。而可怜的被误解的郑钦安,他们的学术根源,都来自仲景。故所以,钦安心髓,非为附子,乃一气。钦安骨架,不是理中潜阳,是伤寒。从伤寒入手学钦安,从钦安入手学伤寒,两便。每每浏览伤寒恒论及各方圆通用法,总是击节赞叹,真不愧伤寒气化名家。能把一个被复杂的伤寒,说的如此简单明白,清晰易懂,实用效果良好。最后总结,钦安确实值得学,假如从钦安入手,深研伤寒此派人物,真火神成也,真经方大家也成。这就是对郑氏三书的简略概说和评价。 学生:老师能具体讲讲砂半理中及五苓药量不同所产生的升降不同吗? 阅素灵老师:砂半理中,可以守,可以走,可以化,可以降,可以升。这要取决于各个药物用多少量,用谁为主。比如,用参多,用半夏和附少,会浮;而用半夏多,白术少,砂仁少,甘草少,参也少,它会降。所以在操纵的时候,要降几分,升几分,守还是走,是取决于各个药之间的精密控制和协调。假若用一个药特重,整个方子会以它的走向为主导。比如最经典的故事,学生用麻附辛,自觉辩证对,但是不效,疑惑之际,请教老师。老师微笑,提起笔来,把麻黄 6 ,改成了 9 ,甘草 9 ,改成 6 。说,你想发汗,怎么能不让麻黄出头,用甘草来压它呢?仔细思考,这是同理。要希望方子向什么方向走,要考虑让君药出头。而怕烈,就要考虑牵制它。
个人分类: 中医入门|9204 次阅读|1 个评论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2)——应用实例
sangjuyin 2010-8-8 17:12
本文由 阅素灵师兄 主讲,本博整理。 阅素灵师兄于 2010 年 7 月 19 晚八点,在 UC 聊天室正法讲修乐园,开始交流传统中医学理论, 以后开课时间,是每周星期一、星期五晚八点 。 主要内容是指导每个人自学中医的路径,然后讲各个路径的基础课程 , 因人施教。课后可以自由发问,互动交流。 UC 聊天室的房间路径是: VIP- 五花八门 - 民族宗教 - 电信 - 正法讲修乐园。也可以直接搜索房间进入。房间已经取消密码,直接点击即可进入。 休息了一下,接下来谈这本书使用的例子。谈这本书使用的例子,可以借用一句作者的话:古今之病不相能。因为天时地利、人间的社会风气种种变化的原因,所以有区别,所不同的只是表象,相同的仍然是同样的东西。但是因为表象不同了,所以我们用来对治表象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大概这是作者说过的话,所以这位作者特别不喜欢用古方。他用的方子,要么在主流中医看来是一些凑起来的药,所以长年以来这位作者不被重视;还有的人写文章说他对中药学贡献很大,其实他并不只是贡献中药学,他的本意是想传授上上医学,是想传授不被任何变化和任何表象所迷惑的、能够直指核心的上上医学。但后人的理解是他对中药学贡献很大,以为他不需要组成,都是这样一个一个这样单调的药往上凑。我现在就来谈几个他的这个各种不同层次的用法。 首先谈到的两个例子,本来我是想找两个著名医家书上的例子,但实在太难了,没有空,所以只能随便说两个,书上一时之间不一定能查得着的。当年北京()观,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道医比较有名,他就是也不搞针灸什么的,只搞大方脉。因为在道门中所有学医的人,有一多半都是先学针或者学推拿,然后其次学灸,到最后一步才学大方脉,因为认为大方脉比较难,更加需要更深奥的功底,也会负更加多的责任,所以一般是学针灸、推拿。但是这个著名的、疗效很好的道医,他就是不会针灸,专门搞大方脉。他有很多比较经典的病案,他这个病案之一,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怪病。这个怪病就是:一个女孩子,尚未出嫁,闺阁当中,每隔十八日,定时喜怒无常,然后口中污言秽语,而且污言秽语多涉及()之事,但是发作七天之后,一如常人,但是又过十八日,又再发。当时很多人去看,也请了很多名家,舌脉也没有什么异常,可能大多数名家从舌脉上看不出什么异常。然后在不发作的时候,各种症状如常人。很多名家,开了很多方子,但没有效。当时这个北京()观这个名医就去了,那么这位道医开了一个堆砌上去的方子。开的什么药呢?它就是有甘草、元参、黄连、木通、赤茯苓、细辛、乌梅,整个方子没有一味所谓的豁痰开窍或者常规当中认为的镇定的,比如说朱砂、紫石英什么的镇定的药。他说这个方子,28天之内,一天一付,吃完28付就能如常。最后正如其所说,吃完28付就如常。他自己本人解释,他这个用药的根据就是出自《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心部所主病症心的本病,其中有一条就是惊惑谵妄烦乱,就是心的本病所主。他既没有管她的发病间隔有时,也没有管她其它的原因。因为她舌脉如常,他只是把她认定是一个心的本病,那么根据他当时判定的虚实的多少,用了泄和补的成分,于是这个病就好了。这个听上去很玄,尤其是受惯了主流中医教育的很多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随便堆凑一些乱七八糟的药上去,就能够有效,他就会认为是他堆砌药偶尔碰上,其实这是属于另外的体系,这就叫做五行用药,就是阴阳五行用药体系一直在道门就是一个特别大的用药体系。《辅行诀》也是这个体系,但是《辅行诀》有假造的嫌疑,有很多东西有捏造的可能。但是《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他有很多东西是比较严实的,这不像是可以捏造的,而且作者的源流都很清楚。那么这是一个例子。 另外一个例子,也是同一个道医的病案,这位道医很擅长用《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这本书。这个病案是:一位久治不愈长达三四十年,病人也是没有什么其他的异常症状,就是长年下血,有时候多有时候少,连崩带漏,从来没有停过,很多妇科专家,用了种种办法,有傅青主的啊,有种种的方子,也都没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看了《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就知道这种崩中带漏就属于典型的命门所主病症,那么他用了火弱补之八分,火强泻之两分,再加上摄精,摄精是后期用,火已经去掉之后用,再加上一些补火的药。经过这两个阶段的治疗,这个长期困扰她,基本上已经绝望了,希望等到绝经之后自愈的病症,就这样获得了解根。 再有一个是我自己学这本书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把这个道理悟懂,就是没有达到知道应该补几分、泻几分,然后寒几分、热几分的时候,我关注到它的三焦和命门体系,其实也就是根结在阴阳五行贯穿在整个万事万物所遂表象以及各种变化规律当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这个东西好像是永恒不变,但是对它自身而言它是变的,但对那些变化不断的东西来说,它是相对永恒的东西。那这个东西就是所谓气化关键、气化开阖、气化的根结、发扬、散叶、回归,那么其实都可以通过它这本书来悟透。当时这个病人是突发的,青壮年,属于那种肌肉男类型,突然昏倒,经送医院抢救,清醒后,就头、鼻、耳包括眼睛,出现一个象七窍流血饿征象,血量不大,但是津津涌出(持续的),而病人自己本身整体是清醒的,只不过是有点昏花的情况存在,当时因为我正在学习这本书,一看就知道是三焦所主病症,在里面选择了一些散热的药,再选择一些所谓下寒的药,但具体选择什么药,我记不清楚了,反正大致的治疗多数是在照搬这本书,有一些很机械的用法,用量并不大,因为这个书它是讲究,但用精的时候,很多就会出现《千金》上的情况,《千金》上面就是有些药,比如说同一个方子里面有些药用到4两之多,而有些药用一两钱,当用得精的时候,就会出现《千金》上面的情况,如果用得不精的时候,就会出现每一味药都是小量,但是当你施治得法的时候,每一味药都用小量,一样可以起作用。 那么它这个精益求精的步骤,一开始只是入门,除了一帮人是穷推道理,还有些人是机械对应,他把所有的药都堆上去,或者不知道该选择相同病机里的什么药,以至于随便选择,到知道应该选择什么药,然后再到补几分、泻几分,然后再到补几分、泻几分那个相同病机的药该用多少,最后达到在同一机理之下应该具体怎么样来非常精细得去命中那个问题,然后直至能够毫厘不差地用药。在用药的当时,就能知道那个药用下去的痊愈的时间以及其它的东西,那么它也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所以学也可以从简单入门,先是搞机械对应,然后是精细地选择在同一个病机中具体该选择什么药,然后达到一个精细的用量。最后达到一个非常精密的体系,毫厘不差。但是会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很少,因为大多数的人在选择的过程中失去了兴趣。现代人一点基础都没有,没有这种初入道的基础,也没有对阴阳五行很深入地了解的情况下,他学了这个之后,就很快会觉得厌倦,已至于还没有实行精准,还只是开始实行机械相对,刚开始对选什么药有迷惑的时候,他就会放弃。所以这本书真正的价值,一直不为人所知。但是,我们现在知道了这本书的价值,假设我们不学它,也懒得去背它,也懒得去细微地用这个体系,那最少的一点,以后当我们读《千金》啊,或者看到一些期刊出现和主流中医不一样,那些像是杂凑的大方子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它很可能是出自这个体系,而且很有可能它是有效的。那么这是主流之外另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如若像有些人,他也不喜欢《伤寒》,也不喜欢《金匮》,他对药特别熟,对药物的气味阴阳了解得非常清楚,那他走这个体系也是很适合的。还有一些懒人,一遇到事情就喜欢搞这种对应,也可以从这里入门。
个人分类: 中医入门|63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1)——导论
sangjuyin 2010-8-4 10:18
本文由阅素灵师兄主讲,本博整理。 这本书在道门中凡是学大方脉的,很多派别都认为它是最基础性的、学得比较快(曾经号称早上学,下午就可以看病的这么一部奇书)。但是很多人都看不懂这本书,因为觉得它很简单。要说简单吧,它非常简单,就是把该有的症状都掌握了,然后把标和本弄清楚,再把有余和不足、补和泻弄清楚就可以了。因为在学这本书的时候,如果按照流程的话,一般的子弟应该已经把五脏的生克补泄都学了,而且把五行之间的关系及推演都学过,所以再来学这本书就很简单。 我们可以从头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结构。这本书所有的列法都一样,都是把五脏列在前,列命门,然后三焦、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也就是把五脏列在前,把腑列在后,它不止列了6个腑,它列了8个腑,多了命门和三焦。在它整个的体系当中,所有的都是一个固定的格式,每个脏腑都是一个常态,一个所主病症,接下来就是一个补泻和气血的用药,构成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简明和比较完整的体系,而且它这个体系不同于市面上其它的体系, 从五行和阴阳的角度来讲,它论脏腑其实就是论五行,而它论气血补泻其实就是论的阴阳。 它的整个体系非常完整,而且它可以用各种方法推而可知,就是从术数的方法也可以推了之后得出他用的那些药,然后从非术数的角度,仅仅从五行的生克制化和阴阳的运化当中,也可以得出他的用药。所以它是自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体系。很多人说这个跟《辅行诀》很像,这个跟《辅行诀》是两码事,是决然不同的东西,虽然他们都是道门里学医药比较重要的著作,但是它和《辅行诀》的指导思想和建立的体系其实是有区别的。《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是更侧重于阴阳和五行,他用的药有更加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而《辅行诀》怎么说呢,首先这本书等我们以后学《辅行诀》的时候再来谈这个问题。还是继续来谈这本《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那么这本书的结构刚才已经简单的说了一下。它的作者其实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大家以后有机会的话自己可以去考证或查找一下张元素是何许人。那么这个张元素其实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在道门里,尤其在搞大方脉的道医里面,有很多派都愿意奉他为祖师啊之类的。 他这本书的名字就很简洁明了地阐释了书的全部内容,他应该再加一个补泻,那样的话全部的内容就全部在标题里面了,如果是《脏腑标本虚实寒热补泻用药式》,就全部在里面了,因为虚实寒热是状态,补泻是用药的方法。他讲脏腑,先讲标本,然后讲的在标在本的虚实寒热,然后列出了在气在血的用药,气血即是阴阳,然后再加上脏腑之间的五行生克制化, 它有两个特殊的腑,就是三焦和命门。命门是真阳所在,而三焦是元气流通之处, 所以它这两个特殊的腑加上以后,它这整个的五行生克系统以及气的流行就非常顺畅而且圆满。不像有的书籍,他们认为五脏六腑就圆满了,并且用来配合五运六气,其实事实上不是这样,这种机械的对应,往往是行不通的。他这个里面加上了两个重要的腑,就此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而且比较灵活的体系。 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它的三焦和命门以及胆部的用药体系。 那么说到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杂谈哦,相当于说如果看一本书籍,很多人说什么什么方啊,他想造伪书或想要辨识,能不能确定它是道门的书籍,那么凡是道门的方书,如果说是按五脏来划分,一定会把肝列在第一,这是不用说的,因为肝胆尤其是肝哦,它在道门里面有很多特殊的含义,最简单的一点,东方的木气其实就是道气,在道门还有很多复杂的含义,但不管怎么说,道门都会把肝列在第一位,而不会把其它脏腑列在第一位。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这个是五行当中唯一具有生命的一行,火、土、金、水这些东西其实是不具备生命的,木有极大的象征意义。
个人分类: 中医入门|8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