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团队协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近期工作失误的反思
basil1990 2018-6-9 14:37
第一:项目追踪 ( 1 )主动保持与对方的持久联系,微信,电话等,过段时间便问一下。 例如,与某公司在 2017 年建立联系后,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点赞,两周一次通话,过节问候,顺便问项目情况。 长久联系的过程中,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与此同时宣传自家做的有多好, 与别人家的相比,优势有哪些。 每次联系,讲的内容不尽相同。 ( 2 )主动策划项目,去找潜在业主谈 发掘潜在业主有哪些相当重要,了解他们关心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及时提供解决方案。 跟踪国家政策,蹭热点,例如双重预防、网格化、信息化、 BIM 等。 跟踪最新技术,这个途径不太好找,可通过一些交流平台、博览会、专利查询、论文等。 第二:项目谈判 ( 1 )抓住对方命门,不暴露自己的真实家底和缺陷 例如,跟某公司谈判,我的致命缺陷在于在日常聊天中告诉了他项目进度,项目紧迫性,让他知道了我很急着要成果,让我失去了作为业主的主动权,被对方倒逼了。 ( 2 )合同条约 虽然目前多数情况下都不照合同履约,但是要留有控制条文。例如某业主的合同里,要求我们听从业主安排的其他工作指示,全面负责安全管理等条款,可以将任何责任推到我们团队。虽然这样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上来看是不合法的,业主有意逃避安全责任,但实际中,就是要让我们团队来背锅。因此,合同谈判,必须慎重,最好有法律顾问亲自审核。 关于费用支付,最好是总额合同,分阶段收款。一般,分 2~3 各收款节点(如 20% , 60% , 20% )。注意,尽量不要等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收款。某公司的合同里写了,超过 15 天不反馈修改意见,就默认合格,就可收款,这个可以学习一下。 ( 3 )催款 我们的服务模式一般是先给成果,业主满意后再付款。但酷闪的策略是,先提前催款,钱不到位,公司工作没法开展,成果提交收到影响。以成果要挟业主的前提是,业主没得选、业主没考核,不然这招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涉及到服务态度的问题。 第三:接任务 ( 1 )跟政府领导打交道,先知道人家长啥样,姓氏名谁,所有东西要提前准备好。 一次去谋政府主管单位开会,搞了个乌龙,直接问人家局长怎么称呼。正常情况下,根据推测,应该知道哪一位是局长。当时,误认为是参会人员之一,直接去跟人家打招呼、握了手,没有自我介绍,而是紧张的问了一句 “您好,请问贵姓”,对方说“我姓 XX ”,然后我一下反应过来,“原来是 XX 局长,抱歉有点冒失了,还请见谅”,然后我再去拿名片,递给局长,说“我是中设集团的小王,这是我的名片,请多照顾”。 我发现我每次都将包放在地上,然后蹲下来无拿材料,这样一点也不好,不如直接放在凳子上或者桌子上好。 ( 2 )一定要明确项目如何立项,多少经费,项目时间要求,具体内容要求,同时考虑自身能力和资源配置,能接就果断接,不能接,委婉拒绝。 政府单位,有时候会故意挖坑,以 “权利”来“逼迫”干活,同时也没钱拿。这时候,要注意,看货的难度如何,能帮忙的帮忙,不能做的,说任务太大、时间太紧,目前人员都分散在外面,怕做不好,耽误领导的事就麻烦了,委婉拒绝就好。 但领导如是给你一个展现的机会,自身有条件那肯定接啊,赚个名声或讨点小钱。因此,要问清楚,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具体要求有哪些。 但还有就是,业主可能会先 “小坑”再“大坑”,先说做一个简单的事,然后把事就推到我们身上,后面紧接着来一个难的事,那时候躲都没法躲。 要不要接,要不要委婉拒绝,自己上面还有领导的时候,自己有把握的,能做主的就接,遇到较为麻烦的事,得找个借口 “这事太重要了,我目前暂时做不了主,还得请示下领导”。 如果是自己出面,人家有大领导出面,问我的领导为什么没来,有这么几种情况,对方认为我年轻,层次太低,此时可以回复: “非常抱歉,我们领导出差开会了,不然他肯定亲自过来,我是负责科研培训这块的,领导指示我先来了解下情况,后面再来跟您汇报”;“我们对这次会议精神理解不足,认为只是一次简单的碰头会,因此领导指示我过来做一下前期工作的对接”。 ( 3 )私下交流 会议上有些问题不方便问,会后私下找任务的执行人员再详细问清楚,厚着脸皮、打杆烟,也要把事情搞明白。 第四:工作交接 (1) 外出办事,必须请示领导,并告知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同事 如在项目上从事咨询工作,因其他原因要暂时离开项目区办事,事先因告知部门领导或者业主,并与同事通通气,说明去向和事由,避免领导或业主找人时找不到。 (2) 要资料 找同事要相关资料时,要说明用处,学习还是工作。 将资料发给非团队人员或者竞争对手时,要记得给加密、打水印,转成 pdf 。 ( 3 )请同事帮忙 讨论的语气,先咨询对方有没有时间,再客气的请同事帮忙,同时可以赞美同事在某方面比较强。
个人分类: 学习有感|24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想要这样一个团队。
jzhou65 2014-9-4 20:13
团队,这个词讲来讲去,总是很重要,但是团队协作我总是缺乏深刻的认识。 作为,这个词说多了,讲的是当官的,有职位的人,但是我觉得作为团队里的每个人应该自觉地有作为才行。 今天看到一篇“美国科学院女院士杨薇:事业家庭可以双赢”的文章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9/302709.shtm ,我有两点感触,也是杨薇院士说的“新一代 留美中国青年研究员传承华人刻苦钻研精神,却缺少科学“造反”精神和集体意识。有的年轻人眼界、思路 窄,导师指到哪才做哪;有疑问宁愿掏出手机查Google,都不愿寻求团队帮助”、 “在中国时她随波逐流, 凡事有父母师长安排妥当;在美国却不得不破釜沉舟”。从以上两点里面我觉得两个词很重要,就是团队和 作为。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对这两个词的看法。一个人在不在一个团队里面,当不当官都应该有作为才好,不然 白来地球一遭啊!所谓的作为,自然是好的作为,大到贡献国家,小到助强扶弱。团队怎么说呢?团队是集 体,要有集体意识,有集体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才会如鱼得水。我在想我要什么样子的团队呢?假如我要建 立一个团队,我要什么人?讲什么团队精神?团队协作如何进行?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团队中的问题比如人 与人的矛盾怎样解决? 我冥思苦想我的团队,我觉得我的团队是这样的。首先,我要选择人,选择把集体利益放于首位的人,比 如,我在实验室工作,在实验室要做值日,团队中的人轮流值日;我值日的时候,我首先把为服务团队的事 放在首位,或者早早安排好,不耽误整个团队其他人的事情,然后我做事情也很顺心不被打搅,如果我做的 不好,团队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我工作也不顺心如意;其次,就像杨薇院士说的,我的团队里的每个人都 要有作为,在这个团队里只要不是丧尽天良,我想做错了也不一定是坏作为,但是有破釜沉舟的人才会有好 的作为,才真正掌握了主动权;再次,我考虑团队协作的意义和具体团队成员间是如何互帮互助的,所以我 留心团队成员的关系是不是够融洽,是不是能够遇到问题一起解决。杨薇院士说,有疑问就拿手机google, 不去找团队解决问题。我觉得关键是团队成员间还是存在问题的,或是交流障碍,或是团队之间不够融洽, 或是网迷,或是其他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我觉得成员间要懂得每个人所做的工作只是一小部分,当把每个 人做的工作交流一下,每个人就懂得很多,就如同一个实验要设定不同的实验条件,去摸索最优的实验条 件,当团队成员都各自做完自己的实验,拿出来交流了,相信最优条件也出来了。此时一个人有问题也解决 了,不能解决,也会从各个可能角度得到意见。这样,我鼓励我团队每位成员都把自己的问题拿出来,说出 来,主动找团队的其他成员讲讲自己的问题,团队成员也可以一天工作后闲聊放松一下,谈谈一天的收获。 目前,就这些吧!团队里要有集体意识,每位成员要有作为,成员间团结协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独木难支,一个人是走不远的~~
热度 1 daringpig06 2014-5-9 10:10
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是走不远的~~ 本人小硕,已经毕业了,在国家事业单位上班,虽然做技术,但是下班后还有点时间,相比较周边的同学已经很好了(周围的同学都是晚上9点后下班,周末很大概率加班,不过人家工资也高,你懂得~~)。之所以发这个帖子,完全是因为自己对科研和学术的热爱。 这些年上学的感触是,没有一个团队,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很难有成绩出来的。 像我们学校,一般的科研大将一年都10几篇SCI,这在我们工科来说,是很难的。 为什么有这么多成果,原因很简单,团队协作。 一批人看文献,一批人实现文献中的算法,还有一篇人改进,然后boss或组长写论文,top会议论文像雪片一样,一层层地飘来,然后是期刊等等~~ 究其原因,有几点: 1、平台好,科研积淀深,包括后面有人,大boss是973首席科学家了,中boss是长江、杰青or院士了,小boss科研巨牛了,等等,我第一个导师就是这样的~~ 2、团队人员素质高,名牌高校,生源好 3、团队效率好,实验室管理方式科学,打卡、考核无所不用 4、激励机制好,有一片好的环境,项目科研两不误 扯了这么多了,都是废话,进入主题 我毕业了,虽然我是个渣,尤其是在牛逼师兄们的光环下,只是个普通的毕业的硕士生而已 但是,我爱学习,爱科研,我相信这会使我不凡~~ 无奈,出身农家,为了赚钱养家,就出来工作了,但是我喜欢科研的感觉,在以后的工作的岁月里,只要业余有时间,也会一如既往的继续科研 所以我希望找一些人合作,来利用业余时间继续自己的理想 其实,我有自己喜欢的方向,但是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而且大面撒网,而后选点之类的简直是浪费时间,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生命也不是拿来浪费的,我需要一个环境,一个虚拟的环境,做出一点东西来安慰自己的灵魂。 其实,我本想,国内现在的科研环境,想找别人合作基本不可能,这我早就预料到了,但是我还是心存希望,而且,我相信现在有这样的市场需求,唯一的困难在于大家有没有一个相互信任的成分在里面。信任,是人生的财富,而不是金钱。 如果有以下情况,请联系我: 1、自己有项目和科研课题,但是是青椒或者没怎么有学生带,自己忙不过来,需要人帮忙,以后再实现的话,又会怕过期了之类的 2、自己是多年的老师,或者科研人员,自己的缺乏相关的实现人员 3、自己是个科研的新手,或者处于起步阶段,自己需要找人相互合作,相互讨论 4、自己是在读学生,但是自己的idea多的忙不过来,需要人去验证自己忙不过来的小想法 5、自己是老教师,或者是博导、硕导,但是由于某方面的原因,自己没怎么有学生带,自己也忙,有些想法或者什么的,没有时间去实现或验证,但是丢了有很可惜,等等 6、等等。。。 还有很多了,希望以上有类似问题的朋友或师长联系我 我提供的服务: 1、阅读你没时间看的文献 2、阅读你需要看的文献,和你讨论里面的内容 3、帮你实现你的想法(主要是编程) 4、可提供一部分文档写作,论文写作功能(当然,要分清楚,这里不是代写机构的广告) 5、自己想办法验证你自己的猜想 我需要的回报: 1、我有工作(也是技术工作,但和学校不同,完全是为了赚钱,不存在学术环境),我干这个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成就感。。。 2、如果是老教师,而且一直有想法,但是没学生的,我会非常感兴趣,我也希望自己出力的同时,也能有人带带我 3、如果有成果出来,比如论文、专利等,有我贡献的需要给我挂名,不用太靠前,毕竟我是帮忙的 4、我也希望自己多接触前沿的东西,如果有机会接触最好 5、如果有项目实现,占用太多时间的话,那个也可以考虑,但是需要协商 6、如果需要我看论文的,请提供论文,现在毕业了,不住在学校,下论文有困难 我的基本情况: 1、自从上大学以来,在几个不同的C9高校,取得三个学位,最后学位是硕士,不算擅长考试的类型,但成绩一直还算优秀 2、最后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很杂,接触过的东西,和做过的项目面很广,喜欢的面很广,比较熟的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挖掘、CAD、图像处理、算法和理论、普适计算、人机交互等 2、现在在工作,但也刚刚毕业,业余时间不喜欢打游戏,不喜欢出去玩,不喜欢热闹,喜欢宅,喜欢读书、看论文、学习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想,这个同学脑袋秀逗了吧,太幼稚,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其实,我理解,国内的环境就是这个样子,但是我起码还有希望,没人联系我,不成也没关系,起码我试过了,而且,我一个人也会选个方向自己钻研的,本来就是玩票,也没什么,另外,有人说,这会是一时的热情,过一段时间,早就忘记这事是怎么干的了,会想平时的工作了的人一样,下班看看电视,带带孩子,我相信这也有可能,但是我更相信我还有一颗热切的心。。。 最后,我的联系方式: Email:i-study@qq.com
336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分享】立刻开始使用文档库的理由
liuboyun 2012-11-1 15:30
[转载]【分享】立刻开始使用文档库的理由
我们整理了用户沟通中的若干要点,作为建议大家立刻开始使用文档库的 20 个理由。相信您的团队在短期的使用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它带来的便捷。而长期使用文档库,将可以帮助团队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与传承体系,培养队员高效的协作习惯,为您的团队带来很大裨益。 1. 文档管理采用标签模式,灵活的多维度分类整理 2. 团队动态实时共享,不错过任何重要信息 3. 可多人编辑同一页面,告别繁杂的沟通过程 4. 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与团队保持连接,打破地理边界 5. 一点一滴都被记录,使用过程就是知识库建设过程 6. 用最少的精力了解同事们的工作进展 7. 有分享功能,减少凌乱的邮件沟通 8. 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访问 9. 可关注其他成员,跟踪他的工作动态 10. 随时记录并分享好的想法,绝不让点子流失 11. 讨论的过程也是财富,统统记录 12. 在线模式,不需要任何安装、维护 13. 简单明了,完全无需使用培训 14. 强大的版本控制,轻松了解“谁在何时修改了什么内容” 15. 网页收藏工具,用最快捷的方式保存、分享 16. 一键收藏,最常用的总能最快找到 17. 资料完整记录,帮助新加入的成员快速融入 18. 可按需创建多个团队,方便灵活 19. 资料可导出,不必担心以后的转移需求 20. 完全免费,零成本 科研在线文档库: http://ddl.escience.cn
1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服务为团队协作与管理带来了什么?
liuboyun 2012-8-3 11:14
团队,是由具有共同目标的人组成的群体,该群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协同工作。共同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团队成员间的合作,而优秀的协作与管理方式才能为合作带来更高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团队的协作与管理包括两个方面,资料的共享与消息的传递。传统的协作与管理通常通过内部管理系统,或者是聊天工具及邮件来完成。这些方式有很多弊端,比如地域性问题 ---- 内部管理系统通常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才能访问。而如果通过聊天工具或邮件来进行资料共享,则有可能导致资料版本管理混乱等问题,不利于资料的整理和共享信息的一致性。 怎样通过云服务实现团队协作与管理呢?以“科研在线文档库”(网站: http://ddl.escience.cn/ 一款免费的面向团队的文档协作与管理工具,由中科院网络中心负责开发和维护)为例,团队可以在云端建立一个团队空间,在空间中存放需要共享的资料。团队成员通过访问该空间实现资料共享,还可以在云端进行在线协作与沟通等。这种方式具有什么优势?首先,它解决了团队跨地域合作的难题。团队成员可能来自世界各地,不论他们身处何处,只需通过网络,云服务都能保证他们与团队之间的沟通。其次,省去了开发内部管理系统的繁琐步骤。除了昂贵的费用,开发一套系统也通常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相比之下,云服务只需注册、开通即可,也省去了安装和后期维护等工作。第三,随时随地访问。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云服务都能保证成员与团队的连接畅通。即时上传、即时下载、在线编辑,不再需要用 U 盘把资料传来传去,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失误。 在云服务方式下,用户更关心的可能是内部资料放在云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许多人不敢尝试云服务,是因为从心理上觉得把自己至关重要的信息存储在第三方不可靠。但其实,云服务安全体系现在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善了,连一些政府部门也选择使用云服务方式存储文档。不可否认现在的云服务提供商良莠不齐,但只要选择一个可以信赖的提供商,云服务其实可能是比本地服务更好的选择。
1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科研在线文档库如何满足您的科研协作与内部管理需求
热度 1 zzyyhh 2012-6-21 09:30
团队的知识库组建 课题组、实验室、机关单位等机构均可使用文档库作为团队内部的管理系统。团队成员可在文档库中查看通知公告、共享资料、协同编辑、汇报工作、开展讨论等等,并按照规章制度、项目、资料等任意自定义分类对文档进行归类整理。 机构的所有资料完整记录,给日后工作提供很大帮助;新加入的成员也可以借助文档库快速融入到集体中。 项目组的文档管理 项目中众多的规划文档和文献,各个阶段产生的数据文件、资料、笔记和总结,以及最后生成的报告,常常分散在四处,让人无从查找和整理。更不用提在邮件甚至是聊天工具中传来传去的各种版本,总是弄不清究竟哪个“latest”是最新的。 项目组可将这些资料都存放在文档库中!既可以在平台中直接编写文字生成文档,也可以从本地上传各种格式的文件。文档全团队同步共享,无论 谁做出修改,所有人都会知道。在任何时候,项目组成员都能在这里看到最新的版本。强大的版本控制技术还保存了文档所有的历史版本,可以让人轻松了解文档从 初稿到完善的整个过程。 科研数据的分享 科研团队希望对公众或者同行分享科研数据,并希望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同时也想要了解数据的使用情况。文档库支持公开或特定范围内的科研数据分享,轻松几步即可完成。 公开分享: 1、在文档库创建团队,上传数据。把团队权限设置为“完全公开”; 2、在网络上发布对应的“推广链接”。对数据感兴趣的人点击该链接,并用邮箱注册文档库账号后,就可以加入团队,共享其中的数据;而文档库的已有用户,可以自由加入平台中的所有公开团队。 特定范围内的数据分享: 1、创建团队并上传数据; 2、通过邮件邀请同行加入团队,分享数据,并可以在团队内进行讨论与交流。 团队管理员可以获得成员信息,及设置他们的权限。 兴趣小组的资料共享 兴趣相投的人可能来自天南海北,文档库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资料共享的云端工作室。以书籍爱好者为例,在文档库平台建立“书籍分享”团队,邀请书友们加入。大家可以把自己收藏的电子书上传到团队空间中,每本电子书都可以被打上一个或多个标签,方便书籍的多维度管理。 这之后,不论书友身在何处,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他就可以从文档库中挑选书籍阅读。文档库成为团队便捷的移动书架。另外,成员还可以团队空间中尽情的交流读书体会、评价或推荐书籍。 校园社团?公益组织?免费的文档库可以为您的团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师生间的指导与交流 老师可以在文档库中创建团队,并邀请自己的学生加入。同学们在这里分享论文、提交工作汇报、交流学习心得。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学术进展, 为他们推荐论文、书籍,以及对他们的汇报进行点评。而这一过程,将会积累起丰富的知识财富,师弟师妹将不再需要苦苦找寻师兄师姐的论文,甚至是论文本身之 外的思想历程。 可能有同学在外地学习,老师也经常需要出差,但文档库保证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协作不受异地的困扰。 直达科研在线文档库: http://ddl.escience.cn/
4633 次阅读|1 个评论
畅想一下云软件可以是怎样的
热度 4 Babituo 2011-11-1 17:09
千万不要以为云计算只是一个商业炒作的概念。当然是有商业炒作的成分。 如果要真的从实际需求的角度来说说未来云计算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改变的话,真的是有点让人热血沸腾的。 下面是凭我目前对云计算的理解给出的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我认为这些想象应该会在下一个10年成为现实。 1.现在的“资产云”会为接下来的“逻辑云”奠定扎实基础。 2.某些行业,如教育、能源、交通、商品流通等的主要企事业单位会有本行业的行业云,行业的供应链在云中真正得到整合。 3.行业云实际是一个超级的应用软件,是同行企事业单位一起共同一边开发,一边使用,一边升级的一个软件。 4.应用软件不再需要“编写”,连“自动地编写”都不再需要,应为,到时的应用软件压根就不是预先定义的,而是“随用随连,用完解散”的——我们现在在现实中的团队协作的行为模式,将成为未来软件的工作模式。 5.信息不再是“矿产”,而是“风景”,所以,“软件”将不再是工具、设备,需要下载、安装、启动,软件将会是旋转木马,你跳上去就用了,跳下来就不用了。你随时可以跳上去,也可以随时跳下来。 6.未来只有程序科学家,不会再需要做重复性的coding工作的大群人——我们现在叫程序员的职业将消失。 7.每个人会逐渐更像是一个人身上的每个细胞,你死了,云软件还活着,你的基因、精神和灵魂可以继续在云软件中游荡。 8.云软件不会死,除非地球人蠢到用核弹去炸掉它。 接下来的问题仅仅是:如何做出这样的软件来。
个人分类: 基因软件开放实验室|3063 次阅读|6 个评论
Web2.0时代给科研人员带来了什么?
热度 1 zzyyhh 2011-7-9 10:56
Web2.0时代给科研人员带来了什么?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主要还是在信息的获取、分析以及发布传播,进行知识的学习,组织、相互协作、分析,得出新的知识,然后对公众或者相关研究人员进行分享与传播。 在非 Web2.0 的时代,科研人员使用网络的途径主要有这么几种: 通过图书馆使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的查询,然后借书,复印或者作笔记,这种还不属于互联网 随着网络的发展,可以使用国、内外图书馆或者文献机构提供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查询,这时科研人员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查询知识 当科研人员有了知识的结晶的时候,最早是直接投递邮件,靠邮政部门进行投递,后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绝大多数的知识都通过电子邮件来投稿 在知识的组织与协作的过程中,也基本上是通过电子邮件的群发来完成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于科研人员,在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协作与组织、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传播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 Web2.0 ,云计算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的形式与渠道,也受到了广大科研人员的欢迎,简单总结一下主要有这么几种: 与科研相关的 网络媒体 的出现, 科学网 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主要以与科学相关的新闻、动态、科研观点为主,科研人员是其读者,这种过程与传播的媒体的本质上区别不大,只是知识的获取途径不一样,更加方便,更加迅速与及时; 微博与博客 ,二者都是 Web2.0 时代的产物,博客一直以来,都被科研人员用于进行个人观点的发表与展示,如科学网的博客,微博在国内,大部分的时候也被用于与博客类似的功能,进行观点的发布,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但因其独特的形式,观点的传播要优于前者,也成为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广泛利用的工具之一。这两者的出现,对于草根的科研人员进行观点的发布尤其有利,所谓“消费得起”,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一种公平性; 科研社区 ,这种的形式主要以专业论坛( BBS )、圈子、群组为主,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一些专业的社区的出现,如面向生物的 丁香园 社区的出现,以及科学网的群组功能都是其中的代表,这种科研社区主要按专业、兴趣来进行组织,相同专业领域或者具有相同兴趣的科研人员,在一块属于自己的自由地里,进行观点的碰撞、讨论,特定范围内信息的发布与传递,如专业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动态等,甚至是一些科研合作方面的一些沟通与交流。 面向科研团队进行知识协作与分享积累的服务平台 :前面的形式主要偏向于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大部分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而对于一个科研团队的行为却鲜有顾及,当今的科研,主要还是以项目、课题的形式来进行组织与实施,极少是由个人完成的,需要整个团队的沟通、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甚至包括了整个科研团队里的一些知识的积累、管理,项目的组织、沟通等,此类服务平台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此类问题,这此中一个典型代表是 科研在线 服务平台,它基于云服务的模式进行搭建,用户注册账号即可方便的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如:课题组、联合项目组、专业的兴趣科研团体),为团队成员提供了知识协作、知识分享、知识积累、项目组织等一系列的功能,完善的权限(隐私)系统与团队沟通体系,可以使用类似微博、论坛里的关注、评论、推荐等一系列的社化会网络的功能来进行团队内知识的沟通与交流,如果非要和前面的形式进行对比的话,那它就是一个功能更加全面、正式、严肃的群组或者圈子。 参考 : http://baike.baidu.com/view/6059869.htm
2838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在线与科研团队的知识协作积累
zzyyhh 2011-7-6 23:27
经过2个月的辛苦工作, 科研在线 终于上线了,它将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服务,欢迎广大科研人员注册使用,网址: http://www.escience.cn 。    科研在线 是面向科研团队需要的协同工作和知识分享平台,提供协同编辑、信息发布、文件文档上传和整理、文献共享、知识积累、沟通交流等在线服务。科研 在线拥有简洁而实用的内容发布、组织和分享工具,强大的协同编辑和沟通机制;“云端”服务方式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找资料、参与协作,同时也免去了维护系统的麻烦。     通过 科研在线 平台,用户可以轻松完成如下工作:    建立科研团队工作环境     与同伴同步分享观点、文件和图片     组织和积累知识、资料和数据     组织项目     分享和协同编辑     追踪历史记录和版本变更     异地访问资源     科研在线服务平台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简洁实用的内容发布    使用简单的分类方式组织内容,轻量化、面向内容的编辑器,让您将精力专注于内容的表达而非形式的组织。通过内容间的连接,将原先孤立的内容组织成知识网络,有效地服务于科研工作。 便捷高效的协作沟通     团队成员一同向团队贡献内容,支持多人协作编辑同一篇文档,并可回溯各个编辑版本。    即时获取团队更新情况,保持与团队的同步; 您可以“关注”某些页面,不错过任何一条重要的变化。    向团队成员“推荐”内容,对内容进行留言评论,实现高效畅通的信息传递,激发创意火花。 自由轻盈的云端服务     科研在线提供稳定的云端服务,使您在任何有网络的环境下都可以查找资料、发布内容、参与协作,地域不再是协作的障碍。仅仅需要关注内容和科研工作,不再需要耗费精力为维护运营一套“办公系统”、不再为升级更新而犯愁。 开发与维护团队    科研在线服务平台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协同工作环境中心开发与系统维护。
3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课程报告陆续上传
smilesun 2010-12-17 23:49
在我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课堂上,每学期要求学生以4-6人的团队形式,向全班同学做一个报告,分享团队成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与本课程相关且对其他同学有价值的内容。 从三个学期的执行情况来看,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尝试。每学期我自己都能从学生那里学到不少东西,这是非常迷人和令人振奋的。第一节课上,我就明确说希望这门课是一个2.0的课程,相互学习。 这学期总计会有30个以上的独立报告,内容非常丰富。有讲软件的,有讲文献数据库的,有讲生活中的重要工具的。 不少报告水平相当高,令我大开眼界。 报告的大部分视频已上传,下载地址 http://biotech.ustc.edu.cn/forum/viewthread.php?tid=6479extra=page%3D1 下面说说这种教学形式的一些想法。 一、4-6人为一个组。强调必须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这个报告,是希望大家有一个相互交流。现在大学课堂上学生之间有相互交流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我希望通过这种交流,能促进团队内部成员的相互学习。 团队合作对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分工、协作、收集资料、及时交流、做ppt、做报告等都需要协商。 4-6人为一组,也是3个学期以来的经验总结,团队太大,交流不便,效率降低。人数太少,达不到相互学习的目的。根据实践经验,4-6人是比较合适的。 二、分享是我的课堂上一直倡导的。现在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作为老师,即便是全职的,学习能力也是无法和几百个学生相比的,更何况我只是个业余老师。让学生分享,不管对班上的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每学期我都能学到不少新的东西。 实际操作起来,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考虑,如果有希望了解细节的同行,可以和我联系。
个人分类: 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5292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团队协作透视个人职业素质和职业前景
caoman 2010-8-5 18:44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素质。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团队协作技能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现代企业人的必备能力,更是一种基本职业素质。包括开放的心态、奉献的精神和大局观三个关键要素,分别从不同层面影响着人的职业前景。 开放的心态表示愿意敞开胸怀接纳别人。接纳的主要是别人的智慧,尤其是批评。否则,闭关自守,结果是发展缓慢,无能自保,失去安全。无论国家、企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遵循这个规律。例如,我国改革开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走向了富强;北朝鲜坚持封闭国门,导致其人民仍在温饱线上挣扎。又如,天人公司进入沼气行业以来,没有抱守一技之长,而是不断引进新技术及合作伙伴,同时以宣讲、赠送操作卡等形式将自己的经验在行业内分享,很快走到行业前列,并得到业内的一致认可。再如,善于交流虚心好学的人,机会多发展快;不善于改变自己固执己见的人,常惨遭淘汰。 奉献的精神表示愿意积极为他人付出。付出的主要是自己的智慧,尤其是衷言。否则,对团队中别人负责的事充耳不闻,别人的困难视而不见,偷了一时的悠闲,却失去了自己实现职业发展的舍得机会。人们习惯将奉献理解为牺牲,或不相信能得到回报,事实上没有无回报的奉献,有舍必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只是回报时间早晚而已。例如,《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无论在拉练、守空营房还是军事演习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对团队对战友的奉献精神,最终他得到了团队上下的认可、职位的提升和职业的发展;而缺乏奉献精神时刻关注个人利益的成才,得到一时的小便宜绕过一道弯路后才明白这个道理。 大局观表示站在别人尤其是领导的角度看待问题。一个职员如总能从总经理角度看问题就有可能成为部门经理,一个部门经理如总能从企业角度看问题就有可能成为总经理,一个总经理如总能从社会角度看问题就有可能成为行业领袖。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当然的人,尤其是那些从自己的角度去揣测领导的想法,然后按照自己的揣测行事,并自以为是领导的意愿,殊不知还是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类人,只能固守在自己的位置上抱怨。如真能以大局为重,就应将自己换位思考的想法和对方沟通确认,并结合各方智慧,以全局利益为目标,拿出自己的意见。例如,项目经理在对待工程的定位上应充分与客户和内部领导沟通,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只要节省成本或盲目追求先进就是好事;高管如不能从应有的高度或境界看问题和对待工作,在规则面前以身作则,对大局和其本人的影响都是致命的! 从古至今,从人类社会到自然界,团队协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团队协作的行为往往会取得更大成就。例如,桃园三结义开创了蜀汉新国,唐僧四师徒完成了西天取经,航天英雄们让嫦娥上天圆了国人千年梦,张艺谋奥运团队用五千年文明展让世界惊艳。再如,自然界中协作力最强的动物蚁种类多繁殖快,不具协作力的虎虽凶猛也面临灭绝危险,每一棵花草都可以随意生长自成一景,但若能组成一个漂亮的园林又是何等的壮观。 团队协作的基础是信任,信任最基本的表现是分享、帮助。有事不找或问别人意味着不愿同别人分享成果,别人有事找到不配合帮助意味着无奉献意识。二者共性是不知道舍,故这些人也无大得;无论给别人分享还是帮助别人,其实都是给自己存爱帮自己。今天协助支持别人等于帮自己收获别人明天的赞助,今天给别人分享经验教训等于帮自己收获别人明天的成果,其理论依据是舍得或供需,其回报规律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分享、不帮助、个人英雄,其深层次原动力都是自私、自我表现、自我保护。 团队协作是现代企业人的重要职业素质,它决定了个人的职业前景。开放心态和奉献精神决定了职业发展的速度,大局观决定了职业发展的水平。
个人分类: 管理科学|285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