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解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小议酒客
dropwater 2015-3-9 10:56
酒,甘辛,大热,为谷物果蔬所酿,其性慓疾滑利,散而不收,向上、向外。古今中外,逢年过节,宴亲会友,庆喜消愁,酒乃不可或缺。 酒客,为好酒之徒,喜酒之性。酒,酿造材料、方法不同,酒的品性也大不一样,从化学成分分析,仅为酒精、水和其他微量物质,但酒入口至腹及回味,其性或烈而向上,速求其快;或甘缓迤逦,漫步缓求其意,志意漾然。 醉酒体态:酒性行速,带动气血奔腾,致面红耳赤,舌强而语意散漫,肢体难控,意志狂莽。或酒意醇厚,则肢体无力,昏沉无识;或酒能壮胆,吆五喝六,打骂不避,说平日不敢之言,行既往不敢为之事。然酒醒之时,多自顾自怜,悔意颇多。 醉酒机理:酒行其速,鼓动气血,故而面红耳赤,神气张扬;酒性大热,则易耗气伤津,故多渴而无力;其升肝气太过,致筋缓而无力。酒浆入体内,引气血向上、向外鼓励,每多言语、行为高出其平素,让人颇难理解,只言醉了以解。此是因酒壮气息,提而上行,肝浮胆横,终断而行之。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附于肝,肝胆相为表里,肝胆相济,勇敢乃成。然酒性只是一过之力,不是其禀赋所素有,酒性所致之行为其体不能鼎承,后多懊悔且易理解。 从此亦可知,人之心理,实因禀赋而成;机体,由意识所控。非是其平素不想,而是其体难以支撑其意,故而未能成行,及酒浆入而言或行,实酒能助之。 解酒之法:益气,生津,疏郁,稍以解热。 用料:以葛根 15 克,蜂蜜适量,开水冲。或舌强者以陈皮、枳壳,或气弱者加党参、茯苓、生甘草,或肢体颤动难收加白芍、牡蛎、牛膝,或口渴益以天冬,或舌苔厚尿黄加茵陈。
个人分类: 养生随笔|2582 次阅读|0 个评论
酒是‘粮食精’,解酒也靠‘粮食精’(CZ)
zcgweb 2013-10-29 06:13
酒是‘粮食精’,解酒也靠‘粮食精’(CZ) 近期游学到了中原大地河南郑州,河南是酒的故乡,杜康美酒绝对是人间创举(河南陕西都有啊)。俗话说酒是‘粮食精’,但是喝多了您试试?!后果可以很严重滴!然而,古往今来,多少解酒方子均难以有效work,令人郁闷不已。喝,还是不喝?纠结啊! 不过,大家现在不用着急了,因为根据俺的〔优肠理论〕,竟然可以发现,解酒也靠‘粮食精’,即一个天然食品、健康饮料就可轻 轻松 松化解酒精喝多了的风险啊!什么喝酒上头啊、什么第二天肠胃难受半天一天啊,统统都可以拜拜了! 实在没有想到自然界会如此这般地设计?!绝对应了那句老话:虽然老天爷给您关上了门,但是却给您留下了一扇窗! 但是,绝对不可以酗酒啊,朋友们,那时候天王老子也没招啦! CZ @ 2013.10.29 06:10:28
2435 次阅读|1 个评论
昨晚虽然喝酒不少,今晨四点即可工作,多亏了俺的〔优肠理论〕!
热度 1 zcgweb 2013-10-29 06:04
解酒妙方——酒后不上头、肠胃不难受!鼎力推荐! (CZ) 昨晚 虽然 喝酒不少,打完电话十点多睡觉 觉, 今晨四点即可工作,多亏了俺的〔优肠理论〕! 奥秘在哪儿呢?喝酒之前先使用在俺的〔优肠理论〕指导下,横空出世的伟大发明(一个健康饮料: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29309.html )干预一下,然后胃肠道粘膜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了,而且酒精分子被这个饮料结合着,从肠道内排出体外,而不会吸收入血进入体内,这样就可以实现喝酒不上头、次日肠胃不难受的良好状态了!昨晚 自己给自己鼓励一下先,吧唧吧唧鼓掌,呵呵 CZ @ 2013.10.29 05:57:14
279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美学者研究10分钟解酒神剂可治疗或预防酒精中毒
xuxiaxx 2013-3-8 17:29
近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 史林启 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卢云峰教授等多个课题组,合作完成了一项具有解酒保肝作用的纳米复合酶研究,这项成果可令醉酒者在10几分钟内恢复清醒。   据介绍,这项科研成果发表在《自然· 纳米技术 》杂志。   酒精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分解酒精,这两种酶功能互补,复合在一起,协同发挥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解酒效果。如果能在人体内补充这种复合酶,可治疗或预防酒精中毒。专家利用 纳米 技术,先将这两种酶负载于一个单链DNA支架的末端上,再将它们包裹在一层高分子聚合物外壳内,形成纳米复合酶。与自由酶相比,这种纳米复合酶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效率和更好的稳定性。   研究人员说,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这种人工合成的纳米复合酶能够有效降低醉酒小鼠血液中的 酒精 浓度。该纳米复合酶有望作为解酒剂,令饮酒者酒量大大增加,也可令醉酒者很快恢复清醒,防止饮酒过度导致肝脏受损。   史林启表示,这种将不同酶复合在一起的技术很有意义,他们还将继续开发,在癌症治疗等重大问题中应用这项技术。   史林启为该研究论文第一通讯作者,南开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文章第一作者刘阳为南开大学化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2011届博士毕业生。该项目曾获得国家973项目、基金委重点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支持。 来源:新华网
14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浓茶可以解酒么?
clhaaa 2013-3-1 12:24
“浓茶解酒”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近年来许多专家又说浓茶不仅不能解酒,反而伤身。茶与酒,到底是怎样的一对冤家? 通常说的“解酒”,一般是指减轻喝酒过多的反应,比如头痛、呕吐、动作失调、反应缓慢等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反应,必须要“解酒物”被迅速吸收并且发挥作用才能显示出来。 酒精进入人体之后,会被转化为乙醛,然后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转化为脂肪。如果喝下的酒精不多,这个处理流程运行良好,人体就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反之,短时间内喝入大量酒精,超过了这一流水线的处理能力,就会有一些中间产物累积下来。多数人是乙醛转化为乙酸的那一步“窝工”了,导致体内乙醛含量升高。人体对乙醛比酒精还要敏感,于是就面红耳赤、头晕目眩,手脚也不听自己使唤了。 要“解酒”,就需要加强这条流水线的运行。茶水中有不下几十上百种的物质,最重要的是咖啡因和茶多酚等抗氧化剂。然而,这些成分对这条“酒精代谢流水线”的运行无能为力。实际上,不仅是茶水不行,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也没有发现吃什么东西能够促进这条流水线的运行。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喝茶对喝酒没有影响。我们知道,酒精的作用是让人晕眩、虚弱、运动能力失调,而咖啡因却可以刺激人兴奋和清醒。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是不是可以“对抗”醉酒反应呢?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少,比如2006年《酒精中毒:临床与实验研究》上就发表了发表了一项研究:喝下同样的酒之后之后,同时喝运动饮料的人在头痛、虚弱、口干以及运动能力失调这些“醉酒征兆”方面都要明显低于单纯喝酒的人。运动饮料中含有咖啡因,运动饮料的这种“对抗作用”被归结于咖啡因的功劳。不过,人们会根据这些主观感觉来确定自己有没有“喝多”,这种“对抗作用”干扰了人体对体内酒精量的判断,从而不知不觉喝得更多。因为有统计数据支持这一结论,所以美国甚至禁止了在酒精饮料中添加咖啡因的运动饮料。 那一项研究中还检测了试验志愿者的运动灵敏性,结果是虽然咖啡因使得喝了同样多酒的人感觉“好一些”,但是却没有帮助恢复运动灵敏性。一杯常规的茶比一杯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要少,但茶水的咖啡因含量跟茶叶本身、茶叶量、水温和冲泡时间密切相关。一杯“浓茶”,其中的咖啡因含量也就不容小视。 显然,酒后的反应跟喝酒的量和人的体质有关,茶(或者咖啡因)的作用也跟量和体质有关。不同的试验,就有可能得到不一致的结果。比如,不止一项研究让志愿者喝下不同量的酒,然后比较吃与不吃咖啡因的情况下模拟驾驶的能力。结果发现,哪怕是少量饮酒,刹车反应时间都会大大延长。如果是在中国的“酒驾”范围内(即酒精检测结果不超过0.08%),那么咖啡因能够有一定帮助。2001年《药物和酒精依赖》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这种帮助作用很有限。吃了咖啡因之后刹车反应时间比不喝的明显缩短,但是即使吃到400毫克咖啡因(相当于3到4杯咖啡),也还是比不喝酒时的刹车时间明显要长。茶水中的咖啡因含量比咖啡往往要低,即使是浓茶也需要喝很多才能获得足够的咖啡因。所以,为了安全,“喝酒不开车”是最明智的选择。 咖啡因在体内的代谢会受到酒精的影响,咖啡因在体内积累得更多。喝同样的咖啡,人体可能处于更兴奋的状态。如果喝完酒希望尽快睡着,喝茶就帮倒忙了。 茶中不仅有咖啡因,更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这些成分对喝酒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当酒精代谢不畅,体内乙醛含量增加,在其他酶的作用下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超氧阴离子会引发一连串地氧化反应,最终损害细胞膜、蛋白质和DNA。而抗氧化剂的作用,是制止这种过氧化反应的进行,因而起到保护细胞活力的作用。 这种损害与保护都不是立竿见影,而是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对“解酒”也没有明显的作用。不过对于长期喝酒的人,这种保护作用可能就有相当的价值。2004年,波兰科学家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上发表了一项试验:把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每天向胃里灌注生理盐水;茶水组每天自由地喝茶,同时灌注生理盐水;酒精组每天往胃里灌酒精,而且逐渐加大灌注量;茶水加酒精组每天自由喝茶,并且灌注与第三组同样量的酒精。4周之后,牺牲了这些可怜的老鼠,分析它们的肝脏、血液和脑中的很多项与氧化和抗氧化有关的指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茶水和酒精都会改变多项指标,而且酒精和茶水改变的方向上往往相反。最关键的结果是,茶水加酒精的那一组,各项指标则更加接近对照组,在肝脏和血液中这种效应比脑中更加明显。 基于“酒精增加体内氧化压力”的理论,波兰科学家对这项研究的解读是:酒精增加了体内的氧自由基,而茶中的抗氧化剂则有助于清除,从而使身体更接近不喝酒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只是说“如果不得不经常喝酒,那么经常喝茶可能有助于减少酒精对身体的氧化损伤”。但是,这毕竟只是一项动物试验,在人体中是否如此?要喝多少茶才能起到类似保护作用?……都还未然可知。而且,“减少”也不是“消除”。 要健康,最好的选择还是不喝酒。
1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9道最佳解酒方法
liuzi28 2012-8-10 22:47
既喝酒就要会解酒,否则不仅醉醺醺有失礼仪,接踵而至的头痛、头晕、反胃、发热……也不会让你好受。“有备而喝”才是上策,以下9种解酒食品正是坊间最新研究心得,帮你专门应对各种酒后不适。 ★☆蜂蜜水——酒后头痛 喝点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西红柿汁——酒后头晕 西红柿汁也是富含特殊果糖,能帮助促进酒精 分解吸收的有效饮品,一次饮用300ml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实验证实,喝西红柿汁比生吃西红柿的解酒效果更好。饮用前若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新鲜葡萄——酒后反胃、恶心 新鲜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 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缓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如果在饮酒前吃葡萄,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西瓜汁——酒后全身发热 西瓜汁是天生的白虎汤(中医经典名方),一方面能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避免其被机体吸收而引起全身发热;另一方面,西瓜汁本身也具有清热去火功效,能帮助全身降温。饮用时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柚子——酒后口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记载了柚子能够解酒。实验发现,将柚肉切丁,沾白糖吃更是对消除酒后口腔中的酒气和臭气有奇效。 ★☆芹菜汁——酒后胃肠不适、颜面发红 酒后胃肠不适时,喝些芹菜汁能明显缓解,这是因为芹菜中含有丰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B族维生素。如果胃肠功能较弱,则最好在饮酒前先喝芹菜汁以做预防。此外,喝芹菜汁还能有效消除酒后颜面发红症状。 ★☆酸奶——酒后烦躁 蒙古人多豪饮,酸奶正是他们的解酒秘方,一旦酒喝多了,便喝酸奶,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由于酸奶中钙含量丰富,因此对缓解酒后烦躁症状尤其有效。 ★☆香蕉——酒后心悸、胸闷 饮酒后感到心悸、胸闷时,立即吃1~3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使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降低,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减轻心悸症状、消除胸口郁闷。 ★☆橄榄——酒后厌食 橄榄自古以来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能有效改善酒后厌食症状。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炖服。 都以为茶能解酒,却不知就这样被“贻误”多年—— PS:酒后忌饮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茶水会刺激胃酸分泌,使酒精更容易损伤到胃黏膜;同时,茶水中的茶碱和酒精一样会导致心跳加速,更加重了心脏负担。
1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酒(3)
fs007 2010-12-26 11:43
寻正 ==阅读《酒》系列第2节 据说刘备入蜀,为了积攒军粮,下令禁酒,有人因为家里查出酿酒器具要被判刑,简雍跟刘备出游,指着一对同游的男女说,这两人欲行淫,该捕来法办,刘备很好奇他的说法,简雍说,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刘备大笑,释放了那人。历史就是注定要被重复的,著名科普作者方舟子为了打击揭露他的亦明,就专门撰文把拥有一个解酒药专利的亦明判为行骗。 图一、有具者悲 现代的专利注册已经进入抢注时代,由于注册成本低,大部分会在专利的价值被确认前进行注册,绝大部分专利都没有经济效益,其中可能包括方舟子本人的专利。亦明的专利真要有经济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也就不够成亦明行骗的条件。相反,方舟子反而不适当利用过自己的专利,他一度宣称其专利给他带来了足够的收入,事实上他只是专利署名人,根本不拥有该专利的收益权(经网友向方舟子以前雇主的律师查证后透露)。 方舟子在《中国青年报》上大批解酒药,宣称酒无药可解,不禁让人疑惑,酒,真有那么可怕么?同方舟子在专利的诚信一样,他对解酒药的批判也实在是贻笑方家,是科普作者捞题材过界的无知愚作。 醉酒,在医学上称为急性酒精中毒(Acute alcohol intoxication)。我在前面详细叙述过酒精的作用,这里不妨再次回顾急性酒精中毒的判别标准。 表1.急性酒精中毒临床分级(非慢性酗酒者) 注:1剂酒=1罐(7两)啤酒=1杯(3两)低度酒=1口(1两)40度烧酒 一个最常见的回避喝酒的借口是酒精过敏。这个借口我偶尔用,也不戳穿别人。人以及动物根本就不会酒精过敏。酒精是无氧呼吸(俗称发酵)的代谢产品,人及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就会常规性产生酒精,人一天不饮酒,也会摄入大约3克酒精,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酒精。酒精是小分子物质,没有产生过敏的基础。 由于酒精是代谢产物,所以在生物界极为普遍,几乎绝大部分的生物包括细菌都能处理酒精,事实上长期酗酒的人,他的大脑都会最后把酒精当着燃料与能源,产生酒精依赖性。因此,亦明的发明用把酒精当燃料的细菌产生相应的代谢酶来产生解酒剂对于内行来说根本不稀奇。亦明的发明即使进一步开发,可能难以产生社会效益,因为有一个他未曾考虑到的现实因素。 喝酒喝的是血酒精浓度,因为那是酒精的生理作用的指标。亦明的发明是让喝酒的人饮入代谢酶,在酒精未吸收入血时就把它降解为无毒的乙酸,设想一下,如果他真生产出来了这个产品,会有什么后果?由于饮酒者可以在酒精吸收前就降解它,饮酒者的酒量会大增,但最终饮酒的人还是会在喝酒到醉的时候才停止。无非是浪费了大量的酒而已。当然,基于恶生竞争机制,喝酒的目的是把别人灌醉,那么他的产品倒的确会很畅销,为习惯做假的人增加一个工具。 事实上饮酒者如果降低饮用酒的度数(酒精含量)就自动实现了亦明的发明,所以他的发明社会价值不会太大,但在中国还是有经济效益的,基于中国人斗酒的恶俗,经济效益说不定很大,因为斗酒者会陷入恶性竞争中去。 我们摄入酒精后,酒精少部分会通过尿液与呼吸直接排出,但大多数酒精是经过代谢降解的。酒精的代谢需要两个酶,一是乙醇脱氢酶,它把酒精变成乙醛,这个酶在人体由多个基因编码,有起码6种,除了酒精外,还氧化包括其它醇类、类固醇、以及脂类过氧化产物等。 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可不是好东西,它高度不稳定,容易形成自由基,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毒性,是产生宿醉现象的罪魁祸首,也是喝酒引起脸红的原因。乙醛这种自由基作用可以被抗氧化剂比如维生素C与维生素B1所拮抗,因此,维生素C与B1就够成了常见的解酒药成份。 乙醛会进一步被氧化,变成乙酸,也就是常见醋的主要成份,基本上对人体无害。这个过程中需要乙醛脱氢酶。人编码该酶的基因已经发现三种。这个酶在人体有两种形式,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一种在线粒体内,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也是乙醛代谢的主要场所。大部分的白人这两个基因都齐全,而亚洲人则有一半的人线粒体的乙醛脱氢酶(2型)因基因突变而失效,这样的人喝不得酒,易于脸红,也不易于发生酒精依赖性。 人体酶的活性在不同的人差异可能很大,年轻女性相对于同龄男性活性更低,更易醉酒。而到了中年,就反过来了,女性的酶活性就超过男性,虽然未必酒量感得上男性,但有所增加却是常见现象,所以劝酒时对小姑娘千万要放一把。老年人酒量会降低。 酒精并不是毒药,中国写古代小说的,动不动就为古人制定军规禁酒,那是缺乏科学常识的。酒精能减弱人的感觉能力,这对提高人对恶劣环境的耐受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有助于战士减弱疼痛,所以才会有酒壮英雄胆的说法,古代未产生烧酒之前,也不容易醉,因此,酒很大程度上是战争的催化剂。在没有替代性的兴奋剂之前,禁酒的军队是懦弱的军队。 由于酒精的作用曲线,急性酒精中毒并非都要治疗。当酒精作用由兴奋转向抑制时,医生又是如何治疗的呢? 酒精90%是经代谢后排除,代谢能力的90%在于肝脏。由于人体自己就有强大的解酒能力,开足工,每小时可以移除降低血酒精浓度0.015%(0.01-0.02%),因此,治疗酒精中毒主要依靠人体自身的清除能力,而医生主要是防止酒精中毒产生的并发症。上面数据也告诉我们,达到最大兴奋之后,酒精的作用可以维持3-4小时。 酒精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因此,饮酒的人易于因酒精的利尿作用而脱水,尤其是在患者醉酒失去对口渴的反应之后。对于轻度醉酒的人来说,及时补充水份可能是唯一需要。用不着看医生。 酒精代谢的酶类都不是单独针对酒精的,如果有其它的作用对象,就会跟酒精竞争代谢酶与途径,导致酒精分解减弱,因此,不乱吃药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除了支持治疗的措施(比如呼吸支持,预防呕吐吸入,镇静等)之外,医生常规是如何治疗醉酒的呢?最常见的配方为葡萄糖液+镁+叶酸+维生素B1或者加入其它维生素。因此,当方舟子为攻击亦明而攻击解酒药时,他把主要含维生素的解酒药当中的维生素当安慰剂了,事实上维生素从来不是安慰剂。各种解酒的民间偏方,比如水果蔬菜,其主要起作用的成份就是维生素,维生素C与维生素B1的作用在前面已述及。 方舟子气势汹汹地宣称没有解酒药经过临床试验,他对的几率有多大?对《中国青年报》来说,很不幸,Zero,零。我知道起码两种药物经过多次临床试验,证实它们对解酒有特效。一是果糖(Fructose),二是美他多辛(Metadoxine)。 早在1991年就有Marscord等人临床实验证实口服100克果糖,患者的酒精代谢率增加了80%;此后还有许多临床试验证实其作用。最近2009年Uzuegbu跟Onyesom报道使用每公斤体重1克果糖口服治疗,增加酒精代谢率45%,减少酒精中毒时间31%。果糖的不利因素是增加代谢综合征(引起心血管与糖尿病)的风险。蜂蜜、甜的瓜果、以及某些菜根中含有果糖,是其解酒的基础。 美他多辛是维生素B6(吡咯醇)跟吡咯烷酮羧酸的合成物。后者跟氨基酸代谢有关,影响GABA系统,能减轻酒精中毒症状,促进能量代谢,而维B6可以促进酒精代谢分解。二者有协同作用。Shpilenya等人2001年临床研究证实,900毫克静脉注射可以显著加快酒精的排除,恢复期从2.34小时提前到0.95小时,而血酒精浓度半衰期也从6.70降到了5.41小时。 以上面对酒精代谢与毒性作用机理的讨论,我们知道方舟子提及的大多数以维生素为基础的解酒药实际上可能是有效的,那些成份复杂的东西效果可疑。最重要的,对于酒醉不到进医院的程度,适当补充分份与维生素是解酒良方,任何人根据本文信息,足以判断一个解酒药是否有效。 方舟子宣称以茶解酒是错误的,因为茶是利尿剂,该说法抄袭自中医,茶利尿跟水利尿的作用是一样的,喝多了水就得排出来。茶的主要成份是儿茶素,是一种抗氧化剂,说不定对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毒性有抑制作用。茶水中如果含有大量的咖啡因(有医生提及的茶碱,作用类似于咖啡因,含量一般低于咖啡因),对于咖啡因不耐受的人来说,有利尿作用。即使茶水有微弱的利尿作用,由于喝茶会饮入大量的水,其后果可能仍然是有净效益的。不过,茶中含物质成分多达700多种,说不定某些成分会跟酒精竞争代谢途径,不如直接饮水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喝酒要有酒道,慢斟细酌,先让食物入胃,减缓其吸收,多吃蔬菜水果,促进其代谢,适可而止,如果喝醉了,多饮水,茶也行,醉得爬不起来的,扶进医院去,解酒有良方,医生并不那么无能。如果是自制或选择市售解酒药(方),请遵循本文所讲述的原则及查看提及的药名。个人建议,任何解酒药都不如克制有效,昂贵的解酒药不如合理的食物有效。 表二、常见解酒药不完全评估列表 ==阅读《酒》系列第2节
个人分类: 医学普及|6243 次阅读|1 个评论
亦明也“跑题了”
liwei999 2010-11-19 02:03
亦明也跑题了 (15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17, 2010 06:47PM 专利的事情,过来人都知道,没有什么抹不开的。如果争论,核心就是一个:是否专利成立了?成立了,有批文,拿来转让并不是件见不得人的事情。专利就是这样用的。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打道德仗?君子如何能打过小人呢? (5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17, 2010 07:23PM 除非不打算作君子了。 人生有多长可以让人打这种烂仗呢?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1867 专利和科研的比较 (672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16, 2010 12:55AM 这个话题应该是比较有趣的。起因是这里有人讨论亦铭兄的解酒专利。如果有人提出这样的课题要钱,作为自然科学基金如何判断呢?镜某认为不给支持是个合理的判断。因为不喝那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当然了,如果成功了,也会有很多的利益。但这个事情不是国家的研究课题。研究禁酒可以作。研究解酒,可以捎带着作,不能大张旗鼓地作。 说到专利,大众都以为是个相当了不起的事情。的确,少数的专利很了不起。但是这样的专利恐怕不到专利总数目的1%。从效率上看,这个制度基本上是不合格的,或者说这个制度是为了那不足1%的成功专利设计的,其余的专利都是掏钱的牺牲品。但正是这些牺牲品支撑、维持着这个专利制度(在形式上)。科研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做科研是要从别人那里拿钱,而专利是要申请人掏钱。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中华烟的价钱涨了1百倍,25年。因此 (90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16, 2010 09:07AM 克隆基因和表达的价值也跌了百倍吧。专利这个说法与科学一样,在市面上都是忽悠的材料。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1699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4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利和科研的比较
liwei999 2010-11-16 19:12
专利和科研的比较 (672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16, 2010 12:55AM 这个话题应该是比较有趣的。起因是这里有人讨论亦铭兄的解酒专利。如果有人提出这样的课题要钱,作为自然科学基金如何判断呢?镜某认为不给支持是个合理的判断。因为不喝那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当然了,如果成功了,也会有很多的利益。但这个事情不是国家的研究课题。研究禁酒可以作。研究解酒,可以捎带着作,不能大张旗鼓地作。 说到专利,大众都以为是个相当了不起的事情。的确,少数的专利很了不起。但是这样的专利恐怕不到专利总数目的1%。从效率上看,这个制度基本上是不合格的,或者说这个制度是为了那不足1%的成功专利设计的,其余的专利都是掏钱的牺牲品。但正是这些牺牲品支撑、维持着这个专利制度(在形式上)。科研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做科研是要从别人那里拿钱,而专利是要申请人掏钱。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1699,71699#msg-71699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453 次阅读|1 个评论
水果解酒之谜
yaoronggui 2010-8-7 01:56
人一醉酒就语言渐多,舌头不灵,面颊发热发麻,头晕站立不稳,这时需要解酒。不少人知道,吃一些带酸味的水果可以解酒。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有机酸,例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尽管带酸味的水果能使过量乙醇的麻醉作用得以缓解,但上述酯化反应在体内进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个人分类: 化学与生活|3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