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被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山东三名大学生被骗身亡所折射的种种问题
daxiong1987 2016-8-29 15:14
事件一: 临沂市一名刚被南邮录取的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在当天傍晚与父亲报警返回时,该名女生突然昏厥,尽管在医院抢救两天多,仍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见 http://news.sina.com.cn/sf/news/2016-08-24/doc-ifxvcsrn9096889.shtml )。 事件二: 8月23日凌晨,来自临沭县的大二学生宋振宁也在遭遇电信诈骗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具体过程,我们也不了解,孩子去世了,现在已经没办法去核实。孩子后来去了银行,给对方转了2000元钱。对方还让孩子把小票撕掉,但孩子没撕。” (见 http://www.88148.com/News/2016082657417.html) 事件三: 临沂市河东区汤头镇塔桥村的大一女生小芹也遭遇了电信诈骗。对方以小芹“涉嫌洗钱”为由,把她两张银行卡里的6800元钱全部骗光。 三起事件,两人死亡!齐鲁大地,八月飞雪。亲者痛,骗者快。举国愤慨且无奈。事情至此,果必有因。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三者的共性:1.三个学生均为涉世未深的准大学生/大学生。社会经验几乎为0。社会主义美好教育理想却是100分。现实和理想的鸿沟没有理性的桥梁搭起,对突发事件缺少科学判断。2.三个学生家庭条件都不好,都是农二代或者贫二代,学费给家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平时三人也养成了节俭,孝顺的习惯(有报道徐玉玉高中时每月生活费200元,与笔者猜想不谋而合)。二者综合作用想为家里减轻负担,急于得到意外之财。3.没有分清钱物与父母感情的关系,钱物的多少不代表感情,因此钱财的丢失背负起了感情的债。4.父母知识条件有限,没有及时对子女过失进行心理干预,只是一味的传统式的安慰,于事无补。 通过以上共性特征我们可以挖掘到很多社会问题:1.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三个勤奋的学生,只是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好,努力的学习带不来命运的改变。欧美发达国家对于学习好的同学都是全额奖学金支持其完成高等教育。以至于帮助那些家里条件不好且又有志奋发图强的学生,使他们学有所成,为社会做贡献。在看看我们国家,什么都一刀切,说不定有关系的、有背景的可以拿到助学金的都不稀奇。而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天天过着“平凡的世界”为三餐忧虑,为适应城市生活而矫正自己。如何能够学有所成?如何能够同台竞技!2.社会价值观扭曲,风气败坏:三个大学生受害的凶手就是这些骗子,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假,但是一个林子里面全是一群想不劳而获,骗人钱财到自己腰包的鸟多了,这个林子的生态还能不能平衡?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监管不到位,衍生品盛行,很多就是传销的形式存在着,利用一个个虚无缥缈的造富神话,诱骗一个个想一夜暴富的人加入到骗人大军之中,剖开事物本质不难发现:这种资金从A口袋到B口袋的手段完全产生不了任何价值,只会造成更多的社会矛盾。3.教育观念相对传统和封闭:三个大学生理论知识都是经过了高考的考研,为什么还没进入社会都出了问题,这是我们教育应该反思的。说他们三观还没形成或者三观偏废都不为过。他们对失败、挫折的处理显得捉襟见肘,加上对金钱与感情的混淆,在学费骗完后对比父母挣钱的艰难不易。抑郁伤心至极,一时解不开。得了“心碎 综合症”,此症的确可以致人死亡,特别是免疫力不是很好的大学生。古代也有很多名人死于抑郁。心脏是全身的发动机。发动机做别的了。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当然这都是病理上的分析,不做多的拓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痛定思痛,找出解决的办法,不然悲剧不会就此罢休,老实人还会吃亏。政府要做的:1.成立大数据中心,严格实名制。让不法分子无处藏身。2.成立高等教育扶贫基金,对于贫困大学生学费或者生活费给予适当补助。万一不能补助,按揭也可以。房地产都可以,人才工程更是无可厚非。3.教育改革,让大学成为真正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赚钱的机构。注重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单方面的文化课培养。对于高中生进行理想教育,职业教育,挫折教育多方位培养,淡化官本位色彩,剔除读书做官论的愚昧思想,强化社会贡献地位。培养各种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性技能人才。4.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多鼓励,多引导,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和对困难挫折的态度。中国的父母普遍对孩子是溺爱有加,鼓励不够!喝倒彩的多,鼓掌的少!造成了普遍不自信,舆论害死人!于民于国皆无利!
个人分类: 小熊看世界|3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媒体应该查查被骗850余万元的家长来路​
热度 11 gaoshannankai 2016-7-24 15:00
山西朔州一家长为让孩子上重点大学被骗850余万元 这个家长好厉害,上个大学就被骗850万,还居然敢报案。 看来,钱来路应该是合法的。 不过,媒体不该放过这次机会,深入查一下。 这件事,公安去查诈骗,不方便查钱来路,否则太荒谬了。 但是媒体既然报道了,应该顺藤摸瓜,查查这个家长家中是否有政府官员或煤老板。 进而搞清楚钱的来源。基于钱数额巨大和这人的智商低下,特别怀疑可能是煤老板或政府官员。 当然,对于国内新闻,应该首先查一下新闻可靠性,毕竟国内新闻可信度太低。 其实,我这就是无凭据的胡乱猜想,但是思维方式也算严谨, 有些还是跟方舟子老师学的,现学现卖,看看灵不灵。
2887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为打知识产权/商标权官司被骗了,该坐牢吗?
热度 12 Taylorwang 2016-1-13 07:49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日用化学品与美容化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原来数量较少的国营化妆品生产企业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需求。面对国内巨大的商业市场,国际化妆品公司虎视眈眈。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最早进入国内的跨国公司美国的 PG 公司在广州建立了合资品牌的生产工厂,生产的海飞丝、飘柔香波等产品获得巨大的成功。国内的民营化妆品生产企业,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发生爆炸式地增长。有些民营化妆品企业,随便找个漂亮好听的名子,成为自己的公司名,不少企业的产品就用公司名做商标,甚至没有另外申请注册商标(如霸王、好迪、拉芳等等);但有少量民营化妆品企业,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本来注册商标采用先来后到的规则,谁先注册,谁就获得商标。有可能国外的某些品牌,在采用进口方式进入国内市场时,原来的英文商标,国内的分销商通过翻译,形成了中文的俗称商标,但国外的公司又没有及时将这些俗称的商标在国内注册,这些俗称的商标被国内的公司先注册了,这就成为争抢个别商标的导火线! 我在广州宝洁做了三年的工程项目经理,后来又做了多年的宝洁技术顾问,我也是国内的许多化妆品公司老板的朋友,有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我认识的一个公司老板,就碰到了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这事的起因应是十多年前,他们注册了一个化妆品的商标,但国外一家大的化妆品公司宣称他们的产品,在国内也是用这个商标。我知道,国外发生这种事,就是谁先注册就是谁的,后面的要想拿到这个商标,只有花大价钱从注册者手上将其买下来。若注册者不愿意卖,唯一能做的就是另外再注册一个其它的商标,并要另外花一笔市场推广促销费用,重新树立商标形象。国内公司的产品出口到东南亚,欧美,吃这种商标亏的事例很多,一般都是通过谈判花钱将商标权买回来。 这个外国公司找的国内代理人可能比较牛,他们就起诉了国内的这家民营化妆品企业商标侵权,是一种“恶意的抢注商标”行为。一审的审判结果是外国公司败诉,商标权归国内的民营公司所有。 在这商标权悬而未决的期间,公司的生产已受到一定的影响,现在一审赢了,公司就开始大量制造、印刷包装材料,相应的品牌宣传也全面开展。其实化妆品的促销,就是典型的“砸钱”行为,请一个影视“明星”拍广告,少则几百万,要价高的“明星”身价达几千万元,广告上电视的费用更高,有时一个促销计划就是上亿元的投入,也许大家还记得中央台的“标王”,那可是几个亿呢! 谁知,这个外国公司不服判决,上诉,居然上诉他们赢了,国内先注册的民营公司败诉,理由是他们作为国际知名公司,民间品牌已经形成共识,虽然他们没有在国内注册这个品牌,但国内的公司是“恶意抢注”形为。好象还没有发现国外的哪一家法院也象这样的帮助中国的大公司,中国的公司,即使品牌的历史更长,只要在国外,被抢注了,只能花钱买或另外再注一个其它的商标。 这次的败诉对公司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已加工好的包装材料,已包装的产品就有上亿元,再加上品牌宣传的投入,败诉就意味着损失数亿元。这结果当然是企业不想也不能接受的,所以该民营企业决定上诉,案子就转到了北京,要在最高法院做终审判决。 十多年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个说法,若想在商标权,知识产权上打赢官司,就必须花大量的钱。那时做化妆品的利润是相当高的,故企业也有比较充足的流动资金,另外,若这个判决败诉,将意味着数亿元的巨额损失,反之若能最终打赢这个官司,则数亿的损失不仅可以免除,还能起到一定的广告效应。所以,对于企业来讲,为了打赢官司,也要不惜一切代价。 这时一个女人出现了,她虽然也是基层的法院工作人员,她对当事的老板讲,她认识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她认识中央领导的秘书,办公室主任等等,只要给她钱,她就一定能摆平这件事,保证打赢这个官司。对于病急乱投医的公司老板来讲,只要能打赢官司,花点钱是没有问题的,就当花钱消灾吧。这女人,一会讲要送钱给某个大法官,一会讲要送钱给某个领导的亲戚;过几天又讲她要请某个著名律师,这个律师的要价要几百万元等等,对于这女人的要求,企业主为了打赢官司,几乎有求必应,前前后后给了这个女人有数千万元之巨。企业主虽然没有跟着这个女人接触到所谓的“高官”,但发现这女人找的律师素质很差,所以为了打赢官司,他们还是另外请了著名律师,居然终审打赢了这场官司,虽然这场官司有点点“惨胜”的味道,但总比败诉强 ! 这事就这样过去了,三年前出事了!该女人,不仅骗了这家化妆品企业,她还骗了其它类似要打知识产权,商标权官司的企业,故她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北京也购置了大量的房产,据传说在北京就有上亿的房产。儿子到北京读大学,作为有钱人纨绔子弟,喜新厌旧地不断更换女朋友。因为没有能摆平其中的一个女朋友,该女孩告发作为一般公务员的家庭,哪来那么多的钱,法院一查东窗事发。顺藤摸瓜,她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几个企业主以行贿嫌疑而被收押。 一家正常运转的企业,受到沉重的打击,三年来,企业几乎没有发展,艰难地维持着,企业主也一直收押而没有结果。若讲这些老板是行贿,行贿的对象是谁?因为事后查明,这个女人并不认识什么中央领导或大法官,最高法院的判决也没有受这钱的影响。若这些老板只是被这个女人骗了,则应将这些企业主释放,并用这个女人扣压的财产,来赔偿这些企业主被骗的损失。 做实业不容易,全社会应有保护实业的举措。要树立一个响当当的民族品牌,需要许多人许多年的奋斗与发展机遇,而要整跨一个企业,有时只要打倒一个人即可。 当年风靡全国的佛山三水的健力宝饮料,曾贡献三水市超过一半的税收,被整倒后没有看到一个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多么可惜! 我对法律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是我对这事十几年来的来龙去脉的了解,可能有些细节存在偏差。这案件该如何审判,还是考验着各方面的智慧,现在审判的结果审判员终身负责,且要经受历史的检验,做出合理公正的判决就显得特别重要。 知识产权,商标权的官司一旦败诉,损失巨大,请律师要花巨资,托人找关系也是花钱,很容易形成要打赢官司就要花大钱的错误认识。国人往往也有花钱消灾的传统思维。这些老板被那女人骗,给那女人钱的动机是不纯的,也是不对的,但从法律上讲,只要没有形成完整的行贿证据链,这不至于有罪吧?作为行贿嫌疑人,关押几年,一直不作判决似乎更不应该。 各位读者,对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呢?
7993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北京大学教授被骗为啥不报案?
zsguang 2010-8-7 09:27
北京大学教授被骗为啥不报案? 2010年08月06群学网 标签:评论 为宣传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项目,北京大学教授张力(化名)轻信北京永德顺科技发展中心能帮忙刊登文章的谎言,将2万元宣传费打了水漂。昨天,该骗子公司的9人团伙因涉嫌诈骗罪在海淀法院出庭受审。(8月5日《京华时报》) 这年头,骗子不稀奇,教授被骗也不稀奇,稀奇的是,教授被骗居然不报案。 骗子的伎俩并不高明,但效果却很好。之所以这么说,一是骗子很小儿科,冒充《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的工作人员,使用假名,谎称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做宣传。二是被骗者都是高知阶层,大学教授。其背后是北京大学、同济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等一系列高等学府。更严重的是,被骗者大多选择不报案。如果不是该团伙中某人的老乡因罪入狱,为立功而举报,那么,该骗子公司与大学教授们之间这种周瑜打黄盖,一方愿打一方愿挨的游戏还会持续下去。 说起来教授也可怜,忙啊,忙什么呢?正如崔永元在他的口述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看片会上接受柴静采访时所言:教授们都在评职称。柴静的意思是,崔永元所从事的口述历史工作应该由社科院、研究所来干。而崔永元的意思是,教授们评完职称也许会想起来干,不着急,谁想起来谁干。 崔永元错了。教授们评完职称也想不起来干,因为职称是评了,但是课题、项目、精品课程诸如此类的,还得干,不干也行,这些项目背后的经济利益,比如政府拨款、学校奖励,也要看有没有戏。没戏,手下的学生也要跟着受穷。为什么学生称导师为老板?关键原因可能就在此。教授都成了老板,还能干什么呢? 发论文要花钱,申报项目要花钱。当然,所有的花钱,都是前期投资。后期,职称拿到手了,项目批下来了,工资、奖金、政府拨款一窝蜂的也就都来了。剩下的事,就是如何花钱了。特别是政府拨款那项,低者几万、高者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导致有些教授净忙着找各色发票对冲了。如此情形之下,被骗个千把元、万把元,根本不值得报案。 不值得背后,还有一个不好意思。身为教授,礼义廉耻的规矩还是知道的,遭遇这种骗子,咋好意思报案去?比如北大被骗教授张力,之所以掏2万元在《中国教育报》上做宣传,原因是他们单位订了《中国教育报》,敢情所谓的宣传,不是对外,而是对内。或者说,就是给单位领导看的。 教授本是社会的良心。第一,他们需要有足够的专业水平;第二,他们需要利用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权威参与公共事务,奉献常识,启蒙大众。第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大量的知识分子在为头顶上悬着的职称、项目而奋斗。职称分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他们要一级一级的往上爬;项目分级,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他们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要命的是,这一切,与他们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无关,甚至与他们的专业水平也无关,只跟已变味的论文、项目甚至行政级别、人脉资源等有关。这也就难怪骗子会打他们的主意,而且一打一个准了。一句话,大家都是骗,各取所需罢了。 (作者为大学教授、评论人)
个人分类: 经典好贴|322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