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陀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进动和章动的动画(2017)
热度 8 hailanyun0415 2017-8-2 02:11
以前也做过一个 简单的图示 ,今天试着把动画做出来了。虽然已经压缩了,但动画还是比较大,网速不行的话可能得多刷新几次吧。 首先,如下图所示,陀螺放在支架上,如果不旋转,是不会进动的。 如果陀螺获得了角速度ω,就会有角动量L,重力矩会改变L的方向,于是进动就产生了, ω 不够大时会出现章动。 下面是另外一种情况:由于 矢量 相加时最好能首尾相连, 而矢量又 具有平移不变性,所以这里把dL 移 到了支点的另外一边,看上去方向是顺时针的。如果把dL移回陀螺底部,就能看出 dL 的方向其实和前一种情况相同,仍然是逆时针,不过这么画不好和L相加。 用 3ds Max 2017 做的,顶部加了个能产生影子的平行光源,摄像机下面也加了个不产生影子的补充光源, 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投影 。 模型的皮肤选择了棋盘格,这样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旋转效果,其他的颜色组合很像毒蛇,似乎只有 粉蓝+白 这种组合看上去安全一点。粉红应该也可以,不过我不喜欢用,而且有次做给学生看时,她们的评价是“ 粉红色太骚了 ”。
个人分类: 大学物理|37913 次阅读|21 个评论
周四讨论班:陀螺运动(二)(杨清鸿)
GrandFT 2017-3-22 21:30
题目:陀螺运动(续) 时间:2017年3月23日(星期四)下午17:15 地点:天津大学新校区32教学楼117 主讲:杨清鸿 1.陀螺效应 2.可解陀螺――拉格朗日-泊松情况(续) 3.简述陀螺滑滚情况 参考书目 《经典力学》戈德斯坦
个人分类: 周四讨论班|1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四讨论班:陀螺运动(一)(杨清鸿)
GrandFT 2017-3-8 21:27
题目:陀螺运动 时间:2017年3月9日(星期四)下午17:15 地点:天津大学新校区32教学楼117 主讲:杨清鸿 1.对刚体运动的概述 2.描述刚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3.可解陀螺――拉格朗日-泊松情况 参考书目 1.《经典力学》戈德斯坦 2.《理论力学教程》周衍柏 3.《力学》朗道
个人分类: 周四讨论班|1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说王亚平太空授课的两个细节
热度 41 boxcar 2013-6-20 12:45
今天上午,我上人民网看了王亚平的太空授课。不过我不小心错过了开头而部分,是从单摆看起的,感觉王亚平老师的演示实验做得非常精彩,解说语气很有亲和力,聂海胜助教和张晓光摄像师也都尽职尽责。不过,限于时间和听课对象的情况,王老师在课上所做的各个演示物理实验的描述与解说并不十分充分,因此我想写出这篇博文,再补充一些对具体实验现象细节的解说。 1、 陀螺支架越转越快 我们可以看到,在陀螺被王亚平拉动开始高速旋转时,陀螺支架被握在手里,并不旋转,但整个陀螺脱手飞出时没有明显的旋转,但随后却越转越快,这个支架的旋转方向和陀螺的方向一致。这个现象说明,陀螺轴和支架轴承之间存在着摩擦,它会导致陀螺的转速的不断下降和支架转速的不断上升,直到二者达到相同的转速为止。如果不考虑空气的阻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陀螺系统(陀螺 + 支架)将保持角动量守恒。 2、 气泡在水球中随意悬停 在地球表面,液体中的气泡都会自动上浮,而且在到达上表面后经常会逸出,而在王亚平演示的实验中,向水球内部注入气体后形成的气泡却可以悬停在水泡中的任意位置。这是因为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存在,液体内部会由于高度差产生液体压强差,置于其中的气泡由于浮力作用而上浮,在失重环境下,浮力消失,气泡就不会“向上”(此时本来就无所谓常规意义中根据“重力竖直向下”而定义的“上下”了)浮起了。因为它在水球内部随意悬停,几乎静止不动,所以可以在内部停留很久,此时气液界面有内外两个,因为二者实际不能相遇,而不会因为体系的要达到最小表面能的趋势而造成气泡的迅速消失。
个人分类: 科普|17033 次阅读|123 个评论
[转载]超导无轴陀螺空天载具 究竟是什么东东?
bmzy 2013-1-1 09:04
人民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苏显龙)由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超导无轴陀螺空天载具”技术交流研讨暨项目汇报会11日在京召开。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金林,科技部火炬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何志明等领导,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科技日报等单位的权威专家与媒体共30余人出席了此次汇报会。 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指出,科学创新需要奇思妙想,需要异想天开,“作为一名航天爱好者,我认为探索我们的‘好奇’有助于科技创新,借用世博会的两句标语就是‘未来源于梦想’、‘一切都从不可能开始’”,这次会议很有意义,这项研发成果也很值得潜心钻研再出新成果。 超导无轴陀螺空天载具涉及航空航天高尖端科技领域,广泛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事业,是一项全新航天动力学技术。 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对项目方的科技创新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同时还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希望该项目应该进一步组建专业的科研团队,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以更好地服务于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 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11132797/20121226/17601980.html
2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受空气浮力影响的称重实验
热度 1 physics100 2012-10-9 14:44
物体的质量和重量是否与运动速度有关?是否与带电状态有关?为什么陀螺旋转起来后"重量"会变轻?为什么电容器充电后"重量"会变轻?为什么气球充电后会向上飘?实验物体体积增加,导致空气的浮力增加,是产生称重变化的原因。物体的质量和重量与运动速度无关,与带电状态基本无关。 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11filename=XBKJ201115002
25 次阅读|1 个评论
记录陀螺旋转
热度 1 baixx87 2011-11-18 21:12
刚刚在办公室的地上转了一下陀螺玩儿,算是休息一下吧。现在记录一下自己在转动陀螺的时候发现的一些小现象,希望自己以后再处理旋转问题的时候能注意到这些个特征。 我转动的陀螺实际上是一个塑料水杯的滤茶罩:上面是圆的,下面类似于一个小钉子,比较尖。 当我 顺时针 转动陀螺的时候,在他停下来的时候要 逆时针 摩擦地面转动一下,反之亦然。 1. 开始的时候,我顺时针转动陀螺,陀螺下端接触地面,开始顺时针的转动。 2. 由于摩擦力的原因,旋转的速度越来越慢,其重心的与接地点的偏差开始越来越明显,旋转越来越不稳定,然后陀螺的一侧开始接触地面。 3. 陀螺的一侧接触地面后,陀螺与地面的摩擦力就会上升数十倍,其函数曲线就睡有一个阶跃。同时陀螺还有一部分顺指针的角动量,即角动量垂直向下。陀螺侧边相对于地面有一个顺时针的相对速度。 4. 然后,然后,…………然后就木有了,我不会用数学或者物理语言进行描述了,汗颜,回去哭一会儿! !----------------------- Citation ----------------------------- ! Citation form Baidu: !1.旋转具有稳定性。陀螺上的每一个点,都在一个跟旋转轴垂直的平面里沿着一个圆周转。按照惯性定律,每一个点随 ! 时都竭力想使自己沿着圆周的一条切线离开圆周。可是所有的切线都同圆周本身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每一个点 ! 在运动的时候,都竭力想使自己始终留在跟旋转轴垂直的那个平面上。由此可见,在陀螺上所有跟旋转轴垂直的那 ! 些平面,也竭力在维持自己在空间的位置。这就是说,跟所有这些平面垂直的那旋转轴本身,也竭力在维持自己的 !方向。 !2.从力学角度,陀螺在旋转过程中,应该受到三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而维持陀螺旋转的是重力和摩擦力。在 ! 这里不能简单的把三个力归结到一点上,作一个矢量平衡,实际上重力是均匀的作用在陀螺整体,在旋转过程中, ! 陀螺各点在重力作用下维持平衡。陀螺质量越大,旋转后越容易平衡;质量越均匀,旋转越稳定;重心越低,旋转 ! 也越稳定。 !摩擦力是使陀螺维持旋转的作用力,支持面相对粗糙,提供的摩擦力越大,陀螺越容易维持旋转,反之支持面越光 ! 滑,旋转稳定性越差。这里要注意一点,陀螺平稳旋转时,其旋转轴并不是垂直于支持面的,而是在不停的抖动, !以获取摩擦力,维持旋转平衡。陀螺旋转速度快,其抖动幅度相对较小,随着转速减慢,陀螺为维持平衡而加大抖 ! 动幅度,以获取更大的摩擦力。 !3.陀螺旋转中的力平衡,不是简单的矢量平衡,我想应该是力矩平衡,难点在于很难计算陀螺旋转轴与支持面垂线的夹 ! 角。 !----------------------end Citation
个人分类: 小感想|4207 次阅读|1 个评论
贵阳印象5-双打陀螺及水墨地纸,这个很有趣!
biofuture 2010-8-7 15:15
老 中 幼,大家都来玩陀螺!:) 陀螺居然还能双打!长见识啊!见到这个场面,以及下面照片的老人以清水为墨,以大地为纸,挥毫泼水的表演,感觉这次到贵阳没有白来。 这位老人太潇洒了!大隐隐于市。水为墨,地为纸,笔嘛,嘿嘿,貌似扫帚(其实不是啊:))能看得清写的什么么?反正我是看见了的哈哈。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08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