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辣椒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又一小步:辣椒素敏感性的转移
myyf33 2016-6-14 06:43
发了不少文章,第一次让自己名字的中文显示出来!老板搞研究的历史更长,文章更多,可这篇也是他的第一次。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6/06/07/1604180113.abstract 这篇PNAS文章里,我们实际上还是想回答一个大问题:人为什么能感觉到辣?已知的是,辣椒里面有个叫辣椒素的分子,它能引起辣的感觉;人体内有一个叫TRPV1的离子通道,它是我们的疼痛感受器。一旦TRPV1被辣椒素打开,我们就能感受到辣。我们的研究就是想具体地回答为什么辣椒素能打开TRPV1。 我们去年的研究已经为理解辣椒素激活TRPV1通道搭建了一个框架(见我去年写的 , 虽然严格意义上说,”辣“并不是一种味觉)。如果我们去年的理解是靠谱的话,那么理论上我们就能把辣椒素的敏感性引入到一个本来不敏感的离子通道上去。我们选择了TRPV2通道,因为它和TRPV1同属于一个家族,且三维结构相似性比较高。通过序列比对,可以清晰地看到在TRPV1上对辣椒素结合很重要的氨基酸在TRPV2上全突变掉了,变成了不让辣椒素结合的。所以,自然地思路就是把这些TRPV2上的位点变得和TRPV1上一样,这样就能让辣椒素结合在TRPV2上来激活它了。这样的氨基酸一共有4个,也不算多,所以把它们全突突掉不就得了? 研究从来没有这么简单,电生理一测,含这样4个突变的TRPV2还是不能被辣椒素激活。。。 但是,一个辣椒素的类似物,源自大戟属植物的树脂毒素resinifertoxin却能激活这个突变的TRPV2。这个resinifertoxin同时也是TRPV1的激动剂,说起来它应该是已知最辣的物质啦!更有意思的是,和我们最初的设计相反,辣椒素不但不能激活突变TRPV2,反而能抑制树脂毒素resinifertoxin对突变TRPV2的激活。这些都是为什么啊? 幸好,TRPV1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在2013年得到解析,TRPV2的结构也在今年初解出来了。对比它俩的结构,其实疏水性,电荷分布这些性质都很相似,哪怕是在辣椒素结合的区域。唯一一点比较大的不同,就在于TRPV2的S4-S5 linker比较靠下,让这个辣椒素结合比TRPV1上的在空间上大了一些。这会导致上述实验观察到的差别吗? 这种情况下,就该计算登场了。和去年的研究一样,在Rosetta里使用了专门针对细胞膜环境的能量函数来做分子对接。既然树脂毒素resinifertoxin能激活TRPV1和突变TRPV2,就来先看看它的docking。在TRPV1上,resinifertoxin的构象和辣椒素类似,都是头朝下,尾巴朝上。但是,resinifertoxin的尾巴比辣椒素的尾巴大多了,所以它的尾巴能提供更多的范德华力,让resinifertoxin和TRPV1的结合很紧密。resinifertoxin的头可以让TRPV1的S4-S5 linker朝S1-S4 domain移动,这个构象变化很关键,因为这样一动就能让S4-S5 linker后面的S6外移,从而打开离子通道。我们的这些计算的结果和冷冻电镜的实验数据也很吻合。在突变TRPV2上,树脂毒素resinifertoxin的结合方式和它在TRPV1上十分相似,也是介导了S4-S5 linker的外移,所以它能打开这个离子通道。 那为啥辣椒素只能激活TRPV1,却抑制我们设计的突变TRPV2呢?计算的结果显示,其实辣椒素在这两个通道上的结合位置和方式都很相似,不同的是,因为TRPV1的S4-S5 linker比较靠上面,所以辣椒素的头部能和它形成氢键,把S4-S5 linker往外拉,让通道开放。但是在突变TRPV2上面,S4-S5 linker位置靠下,辣椒素的头部就够不着4-S5 linker了,所以它能很好的结合,但是结合上去之后却不能打开这个通道,还妨碍resinifertoxin的结合。这样辣椒素就是一个突变TRPV2的竞争性抑制剂了,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啊!我们的电生理数据很好地支持了计算的结果,在突变TRPV2上辣椒素确实能和树脂毒素resinifertoxin竞争。 科学研究,在我看来就是不光要知其然,还要抽丝剥茧,知其所以然。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再次结合电生理和计算,既验证了我们去年的工作,又解释了观察到的新现象,为今后的研究又指了方向。如果我们设计的这个突变TRPV2有什么实际用途的话,我想经过进一步改进,它可以作为chemogenetics的一个有效工具。 对自己而言,如果我的科研生涯有一个总体的目标的话,那就是如之前所写“我太想证明给整个生物学术圈看,计算的东西也能有价值,也能指导实验。” 如果还是用战争作比喻,去年的辣椒素研究里,计算起了一个装甲侦察兵的作用,它很快且很好的指明了目标,该突变哪些位点,该突变成啥样的。有了计算的火力侦查,分子生物学,电生理这些传统的生物学手段就像步兵,能更顺利地展开攻击,实打实地拿下阵地赢得胜利。这次的研究,则是步兵先上,攻克了部分阵地,但是碰上了难办的火力点。这时计算这个装甲兵再出手,帮步兵攻坚克难。 这两次的研究里,我对计算的价值,以及它的局限性,有了不少体会。在现在的生物研究中,绝大多数人没有把计算当回事儿。我完全理解这种现状,因为很大程度上这是由计算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搞计算的人的随意造成的。记得开会时和程亦凡聊,他说他们最初解出TRPV1的高分辨率结构时,也找了做计算的人合作,想弄清辣椒素在TRPV1的结合构象。他们的docking结果是有时候辣椒素头朝下,有时候头朝上,他们的合作者说:你想让它朝下,我就给你朝下的结果;你想让它朝上,就给你朝上的结果... 搞得他完全不能相信这样的计算。要知道,做实验室的人,一旦决定了要依据某项计算结果来实验,就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计算的结果不可靠或者做计算的人不靠谱的话,有谁敢这样盲目地投入啊! 现在的计算,我指和蛋白质3维结构相关的modeling和docking这些,能达到的水平是能在有足够多的外部限制条件下(高分辨率的晶体或者冷冻电镜3维结构,活细胞状态下的其它的实验数据),回答一两个很具体的问题。所以,知道现在计算的水平,才能知道该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用它。哪怕再强大的坦克,放在山地里用也会抓瞎,更何况现在的计算只相当于一战水平的坦克... 话说回来,哪怕仅仅是一战水平的坦克,放在索姆河战场也能产生震撼的效果,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人怎么用。 致谢: NIH 的Feng Zhang 同学和我在这个课题上有很好的讨论,让我获益良多。他也发现可以用4个点突变让TRPV2变得对树脂毒素resinifertoxin敏感。他的 (https://elifesciences.org/content/5/e16409) 最近发表在eLife。最妙的是,虽然事先我们都互不知道,但是文章发表后把他的4个点突变和我的4个点突变一比较,其中有3个都是一样的,而且最关键的两个突变完全一样。这就是科学的魅力,真实就在那里。
5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EurekaAlert!中文版对我们辣椒素研究的报道
myyf33 2015-6-25 10:04
http://chinese.eurekalert.org/zh/pub_releases/2015-06/aaft-brt062415.php 公开发布日期: 2015年06月25日 联系人: Carole Gan cfgan@ucdavis.edu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系统 人体对辛辣食物的响应指导新型止痛药的设计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研人员识别出了能够让辣椒素激活身体的感受热与痛的主要受体的分子相互作用,这为设计出更具选择性和有效性的止痛药铺平了道路。他们的研究于6月8日在线发表在了《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 辣椒素是让红辣椒辛辣的成分。人体对辛辣食物做出响应的同一个路径也在受伤或者免疫系统对细菌、病毒发起一场炎症应答的时候、或者在自体免疫疾病中对人体自身组织发起炎症应答的时候激活。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了辣椒素与TRPV1受体结合具有强烈的能力和选择性,但是我们不知道在原子层次上辣椒素究竟如何与TRPV1相互作用的重要细节,TRPV1是人体感受痛与热的主要受体之一,”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生理学与膜生物学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Jie Zheng说。 使用基于原子力场的计算机模型和现有的对TRPV1-辣椒素复合体的低分辨率3-D重建,这组科研人员识别出了能够让辣椒素强烈地与TRPV1受体结合的几个结构区域。 “计算生物学方法正在变成非常强大的工具,用于预测并最终验证诸如辣椒素和TRPV1等重要生物蛋白和配体在相互作用时候它们的高分辨率结构,”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理学与膜生物学助理教授、该研究的共同作者Vladimir Yarov-Yarovoy说。“当这些相互作用小而转瞬即逝、而且无法用传统实验方法以高分辨率轻易地捕捉到的时候,这些工具特别有用。”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Zheng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该论文的第一作者Fan Yang对此表示同意。 “与辣椒素的化学结构相比,在TRPV1-辣椒素复合体的低温电子显微结构中观察到的电子密度尺度远远更小,”Yang说。“凭借计算分子对接的方法,我们有能力获得辣椒素与TRPV1通道之间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细节,然后使用其他实验方法验证这个分子架构。” 这组科研人员说,这个新的结构信息可能用于指导药物设计过程。 “正如我们能够在吃完饭的时候‘习惯于’辛辣的菜,我们相信有办法开发出高度特异性的分子,能让TRPV1对疼痛刺激的敏感度更低,”Zheng说。 这项研究还解释了为何辣椒素没有激活人体用于感觉温度的其他通道,以及为什么许多其他物种的TRPV1受体没有被辣椒素激活。例如,鸟类缺少两个关键的相互作用部位,这解释了为什么鸟类对于红辣椒的辛辣不敏感。 “人们认为,辣椒素的存在是植物的一个进化优势,保护它们免受吃叶子的物种的伤害,同时让鸟类能够摄入辣椒从而传播种子,”Zheng说。 这组科研人员还发现,青椒含有一种称为辣椒素酯的化合物,它与红辣椒的辣椒素几乎相同,但是有一个关键相互作用部位不同。 “这个不同之处足以让这种青椒化合物与TRPV1的结合非常不良,这可能是它尝起来不辣的部分原因,”Zheng说。“按照斯科维尔辣度,辣椒素的辣度是1600万,而辣椒素酯只有16000。” ### 该研究的其他作者包括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Xian Xiao,来自中国大连医科大学的Wei Chen,来自中国浙江大学的Wei Yang 和Peilin Yu,以及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Zhenzhen Song。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卫生系统通过提供卓越的病人护理、进行突破性的研究、培育创新的、跨专业的教育,以及创建与社会结成的动态的、富有成效的伙伴关系,从而不断改善生活和让卫生保健转型。欲获取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healthsystem.ucdavis.edu . 链接到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wHgcOWgnBg 联系人:Carole Gan. 916-734-9047 电子邮件: cfgan@ucdavis.edu
2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Capsaicin(辣椒素)研究历史简介
zhpd55 2011-2-7 18:06
Capsaicin(辣椒素)研究历史简介
辣椒素的首次分离 ( 尽管得到的并非纯品 ) 是在 1816 年 , 由 Christian Friedrich Bucholz (1770–1818) 从辣椒中分离得到,并称其为 “capsicin ” , 是由 辣椒属名 ( Capsicum ) 演变而来的。但是,在首次分离得到辣椒素 60 年之后,即 1876 年由 John Clough Thresh (1850–1932) 完成了辣椒素纯品晶体制得,将其称为“ capsaicin (辣椒素) ” ,一直沿用至今。 1873 年德国药物学家 Rudolf Buchheim (1820–1879) 以及 1878 年匈牙利医生 Endre Hőgyes 将部分纯化过的辣椒素称为 “capsicol” ,这种部分纯化辣椒素当与粘膜接触时 , 会引起灼烧感,也会刺激增加胃液分泌。从分离、提纯到得到纯品晶体以及应用与临床研究的百年之间,没有人对其结构进行过研究,一直到 1919 年 E. K. Nelson 对 辣椒素的结构才进行了部分解释。 1930 年之前,辣椒素一直是以天然产物作为唯一来源,是 E. Spath 和 S. F. Darling 首次实现了辣椒素的人工合成。 1961 年日本化学家 S. Kosuge 和 Y. Inagaki 从辣椒中分离出类似的多种其他物质,并将这些物质统称为 “ capsaicinoids ”(辣椒元或者辣椒总碱)。但是辣椒总碱中以辣椒素含量最多,其次是二氢辣椒素,降二氢辣椒素等其他类似物相对含量较少(见表 2 )。 辣椒来源较广,其中又以辣椒素含量最高,加之又可以人工合成的方式得到,所以应用研究在不断深入,我们以“ Capsaicin ”为检索词,利用 SCIrus 搜索结果(见图 2 和表 3 )表明,近 30 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变化足以说明,辣椒碱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 。 20 世纪 80 年代相关文献总数不足 5000 篇(件),其中专利文献仅 130 件左右,到 20 世纪 90 年代,相关文献总数是 80 年代的 2.7 倍,专利文献是 80 年代的 7.3 倍;进入 21 世纪的前 10 年,增长速度更快,文献总数是 90 年代的 5.2 倍,专利文献是 90 年代的 8.9 倍,详见图 2 所示。表 3 列出了进入 21 世纪以来相关文献的逐年统计结果,由表 3 不难看出,无论是相关文献总数,还是专利文献,均有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 2006 年之后的年度相关文献的产出量,已经与 20 世纪 80 年代 10 年的产出量相当,甚至超过;其专利文献的变化也是 20 世纪 80 年代 10 年专利文献总量的 8-10 倍(详见表 3 )。 详细内容请参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psaicin http://osteoarthritis.about.com/od/painrelief/a/capsaicin.htm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10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乙醚与辣椒水
fs007 2010-10-29 10:59
在2006年2月6日,山东泰安市一中学生用乙醚成功地实施了抢劫。如果我们把这个抢劫案套在国内外广为流传的都市传说上,这位中学生的抢劫方式不外乎两种。 一、他穿着毕挺的西服,系着蝴蝶结,或者起码穿得干净的中山装,象个归国华侨或者干部,他彬彬有礼地接近了受害的王女士,问穿着光鲜的王女士要不要打八折的香水,这种香水特别香,一闻就知道,他让王女士试闻,王女士试闻两下,昏倒在地,他不紧不慢地搜走了王女士的钱包与手饰。 二、王女士一夜睡得好香,起床后觉得昏昏沉沉,正准备装扮去上班,却发现梳妆台上的手饰不翼而飞,转身一看,窗子上有个洞。这一场景在中国的武侠小说中重复了不下千遍,从那个洞里灌入的迷药有一个很神气的名字,鸡鸣五鼓返魂香,那是武侠小说作者替古人发明的乙醚麻醉剂。这位中学生在灌入迷烟后登堂入室,不再需要光鲜的扮相,于是乎贼眉鼠眼溜了进去,把现金与值钱物品一扫而空。 在中国,还兴起了第三种传说,这位中学生满脸横肉,手执喷雾器,大喝一声打劫,冲到一个干部面前,提起微型喷雾器狂喷,干部应声而倒,他取财而去。 这三个版本都只能是荒诞不经的传说,事实上,这位中学生无非是把生理课上的乙醚麻醉知识活学活用了一遍,避免了按照传说把自己的打劫弄成笑话。他是如何做的呢?他把乙醚倒在手套上,然后从背后袭击,用手套捂住了王女士的嘴,直到王女士昏迷,再抢走她的财物。 为什么这些都市传说不可信呢?因为乙醚没有普通人想像的那么神奇,乙醚发现了数百年之后,才在19世纪成为麻醉剂,如果乙醚有那么神奇的效果,用得着等那几百年么? 乙醚要产生麻醉效果,需要较高的浓度,医学上用于麻醉要用15%的浓度来诱导,5%的浓度来维持,而在较低的浓度时(0.02%),乙醚就有很强的刺激性了。要成功地诱导麻醉效果,需时长达数分钟,而且往往在诱导麻醉过程中,乙醚还有兴奋作用。因此,那些都市传说都不可信,乙醚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导致作用对象在第一时间内避开它,而它的麻醉效果又太慢,反而引起被抢劫者的警惕。 乙醚挥发性高,在空气中扩散极快,用喷雾的方式袭击被抢劫者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喷出的乙醚能达到起麻醉作用的程度,抢劫者本人也必定被麻醉翻了,除非是戴上防毒面具打劫。 乙醚用于麻醉需要特别的设备,在简易条件下,可能象那位中学生一样,用纱布蒙住动物口鼻,让它吸入乙醚,然后定时向纱布上滴加液体乙醚来维持。乙醚的强烈刺激作用会导致动物的反抗,如果你试着采用这位中学生的方式去麻醉一条没有绑起来的狗,你就会发现乙醚抢劫是多么愚蠢的事了那位中学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不用乙醚他也能成功,不用乙醚他也能制服王女士,对科学的误解,无非壮起了他的贼胆而已。 乙醚有着独特难闻的味道。在用于麻醉剂之前,乙醚也曾用于密方药品,就因为它有股药味儿。怎么形容乙醚的味道呢?如果你闻过一次,就难以忘怀。国外有警察闻到乙醚味儿而抓获毒品贩子的,这并非那警察有了狗一般的鼻子,而是乙醚的味道太过于独特。 对乙醚有印象的人一般会描述它刺鼻,有点甜,水果味,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令人恶心,很多人在乙醚的刺激下会呕吐的。夏威夷大学的王(Wong)教授回忆儿时做手术这样写道: Ether had the most sickening smell I ever smelled, and I guess the scariest part was not knowing when they'd cart me down the corridor again and have that awful cloth suddenly draped over my face. Another thing about ether was that I'd be so sick when I came to back in my room. The smell seemed to, linger forever, and I kept bringing up. The nurses would give me a pill to help me sleep, so eventually I'd doze off. 乙醚在我所闻过的味道中最令人难受的,我想最令害怕是不知道他们几时又会把我搬过去,把那块恶心的布盖在我脸上。关于乙醚的另一件事是我回到病房,非常难受,那股味道迁延不去,我一直在吐。护士会给我安眠药,最后我昏睡过去。 以前医生常用乙醚麻醉,针对乙醚印象最深刻的是病人对其气味极度厌恶与害怕,一旦闻过,终生难忘。 辣椒水实际上是一种误称,辣椒喜油厌水,二者搞不到一块儿去。辣椒水指辣椒素喷雾(Pepper Spray),其中的作用物质是辣椒素,中国人应该说无人不知道辣椒与辣椒素。辣椒的味道是什么?辣。 根据国外人身安全专家的建议,辣椒水是个人防卫的最好武器,它快速有效,但如果不过度使用,不造成严重后果。不过,在1972年的国际生物武器大会上,它仍然被定为不得在战争中使用的生物化学武器。 辣椒素是辣椒的生物化学武器,主要是针对哺乳动物的,辣椒素能作用于哺乳动物的TRPV1受体,产生热觉与痛觉,也就是我们吃了辣椒后典型的辣感觉。一些针对辣椒素的药理学研究显示,辣椒素可以激活并长期与TRPV1结合,由于TRPV1在体内起痛觉传导作用,辣椒素长期与TRPV1结合就阻断了痛觉的传导,反而起到镇痛的作用。不过,对于我们讨论的话题而言,辣椒素是一个有高度刺激性的物质,产生热与痛的感觉。在鸟类,由于不存在TRPV1受体,它们可以随便吃辣椒,对辣椒来说,鸟类没有磨碎破坏其种子的能力,被鸟类食用起到播种的作用。 辣椒素被喷出后,主要作用于粘膜,包括呼吸道、眼睛、以及鼻腔等,皮肤上如果沾的较多,也会出现同样的感觉,辣。显然,相对于吃辣椒在行的口腔消化道粘膜来说,呼吸道的粘膜要娇嫩很多,那种辣的刺激作用很强烈,如果你家里自己做过辣椒豆瓣酱,而你参与了切辣椒,最后沾过辣椒的手如火烧一般地疼痛,再加以放大,就是吸入辣椒素雾后的感觉。 被喷中辣椒水后最痛苦的,是眼睛,因为眼睛粘膜比呼吸道粘膜还要娇嫩。辣椒素常被用来制作催泪弹,之所以名之为催泪弹,就是因为它对眼睛的刺激,被喷中眼睛或者处于辣椒素的浓雾中,大部分人会暂时失明,持续半小时左右。泪水起着冲洗眼睛的作用,是人体的恢复机制,因此,被喷中了辣椒水,就流泪痛哭吧。 相对于作用缓慢的乙醚而言,使用辣椒水抢劫有一定的可信度。用于防身的商业用辣椒素喷雾器有一定的喷射距离,高速喷出的辣椒素雾在喷向别人时,会让自己受到某种程度的保护,而如果你在喷射后不退反进,辣椒素烟雾同样对你也有效。如果自己制作辣椒水,其喷射距离恐怕不够,反而弄巧成拙,毕竟,警察使用催泪弹是为了驱散人群的,只要你在辣椒素烟雾范围内,都会受到无分别攻击。 如果你被人喷雾攻击,被喷中后呼吸道强烈刺激,咳喘呼吸困难,眼睛疼痛泪水长流,被喷中的地方火辣般地疼痛,你被喷辣椒水了。如果你在强烈的刺激感之后,只觉得无比的恶心,气味甜腻但不给你好的感觉,那是乙醚,不必担心,你不会晕过去的,就怕你被吓晕过去,让一个傻劫犯抢钱到手了。 辣椒水与乙醚味道差别太大,你没有闻过乙醚可能也很容易事后猜得出来。如果你以为用麻醉剂打劫罪恶更大,用警察也用的辣椒水喷人危害更小,于是乎心安理得地把辣椒水当乙醚,以求警察加大对劫犯的追捕力度,不要那么做。你误导了警察,把科学事实搞错了,破了案,会被人嘲笑天天吃的辣椒都辨不出来,真是没用。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11039 次阅读|5 个评论
辣椒素研究进展与信息分析 1950 - 2010年
xupeiyang 2010-8-7 15:58
研究进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8/235709.shtm 辣椒素改善血管功能及降压新机制 1950年 的研究报道:辣椒素和组胺对心脏调节的作用 Title: Effect of capsaicin and histamine on heat regulation. PMID: 15399271 Related Articles Authors: Issekutz, B , LICHTNECKERT, I , Nagy, H Journal: Archives internationales de pharmacodynamie et de thrapie , Vol. 81 (1): 35-46 , 1950 No abstract given. Wikipedia: Capsaicin , Capsaicine , Capzasin , Ceplene , Histamine , Histamine dihydrochloride , Zostrix 信息分析结果: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WEB1lOWEB10O00h00100090000100h001000j100300.y 10,033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1 2 3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8 522 2005 503 2009 497 2007 492 2003 475 2006 472 2004 471 2001 455 2002 427 2000 408 1999 403 1997 393 1998 377 1993 377 1995 367 2010 358 1996 355 1992 334 1994 333 1991 333 1 2 3 1 2 3 4 5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2,725 Japan 1,131 United Kingdom 831 Italy 561 Sweden 354 Germany 341 Canada 278 Australia 242 China 230 Hungary 224 South Korea 204 Brazil 201 France 181 Spain 155 Denmark 139 Taiwan 130 Austria 130 Poland 100 India 92 Netherlands 78 1 2 3 4 5 1 2 3 ... 42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London 470 Florence 247 San Francisco 157 Tokyo 153 Baltimore 142 Stockholm 139 Pcs 126 Kyoto 123 Seoul 111 Lund 103 Graz 100 Pittsburgh 97 Galveston 94 Boston 89 Bethesda 85 Osaka 74 Lexington 72 Los Angeles 71 Krakw 70 Philadelphia 62 1 2 3 ... 42 1 2 3 ... 70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Eur J Pharmacol 427 Brit J Pharmacol 401 Brain Res 317 Neurosci Lett 301 Neuroscience 284 Pain 279 J Pharmacol Exp Ther 241 Am J Physiol 197 J Neurosci 188 J Appl Physiol 184 J Physiol-london 179 N-s Arch Pharmacol 162 Life Sci 147 J Neurophysiol 117 Regul Peptides 102 Eur J Neurosci 71 Peptides 70 Acta Physiol Scand 67 J Physiol Pharmacol 64 Gastroenterology 63 1 2 3 ... 70 1 2 3 ... 635 Top Terms Publications Capsaicin 9,632 Animals 7,875 Rats 4,678 Neurons 3,164 Humans 2,718 Neurons, Afferent 2,657 Substance P 2,019 Rats, Sprague-Dawley 1,821 Peptides 1,736 TRPV Cation Channels 1,655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1,566 Adult 1,537 sensitization 1,517 Substance P 1,435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Drug 1,422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 1 1,381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1,355 Reflex 1,230 Mice 1,211 Calcitonin 1,195 1 2 3 ... 635 1 2 3 ... 1191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Maggi C 237 Lundberg J 139 Santicioli P 118 Szolcsnyi J 100 Geppetti P 82 Giuliani S 81 Meli A 79 Blumberg P 76 Lembeck F 74 Holzer P 67 Konturek S 63 Jancs G 58 Willis W 58 De Groat W 57 Arendt-Nielsen L 55 Donnerer J 54 Takeuchi K 53 Manzini S 53 Di Marzo V 52 Patacchini R 52 1 2 3 ... 1191
个人分类: 药学研究|3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