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心得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心得

相关日志

致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热度 2 xiaohuan0723 2019-9-25 19:11
写在前面:这两天正值考研预报名,想起15年5月应学院邀请写过一篇考研心得,现在放到我的博文中,希望能给备研的学弟学妹一些参考。 首先请允许我借此次机会感谢一下在我考研路上给予我支持的家人、学姐学长和我最亲爱的研究生导师! 当我整理好思路准备向学弟学妹们介绍自己的考研心路历程及其经验的此时此刻,我发现自己的心情是如此的激动,考研对于想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是那么的激动人心,是如此的令人着迷,有痛苦,有快乐,最终收获的是付出之后的欣喜与心灵的宁静!下面我将从坚定信念、备考策略和调整心态三个方面来与你们分享一下我的考研历程,值得一提的是,无论现在的你是否迷茫,我希望你们看到学长学姐的经验之后要学会提取,不要全面肯定也不要全面否定!吸取对自己有用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不仅要丰富自己学科知识基础,更要开阔眼界,在闲暇之余可以浏览一下科学网、chem8等网站,充实自己的科学素养!因为对于我们来说高分是前提,科学底蕴是锦上添花! 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一旦你选择了考研,就要学会放弃其它,然后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在考研初期,最好先确定好自己的选择院校,最理想的是能确定好自己意向的导师。就我自身而言,由于在大二期间进入龚老师实验室,做了一些关于催化的实验,我发现自己对多相催化比较感兴趣,所以在确定考研之地时就直接选择了山西煤化所,更加幸运的是我在暑假期间参加了煤化所举行的夏令营,感谢煤化所在夏令营期间提供的与导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当时就确定了自己以后一定要跟随的导师,最终也是如愿以偿做了她的学生!当我从煤化所回来之后的状态明显发生了改变,我明显体会到了当一个人目标完全确定之后与没有明确目标的差异。在六月份决定考煤化所催化方向之后,虽然我也是一直在利用一切时间学习,但是从确定报考我导师的研究生之后,明确了她的要求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备研心态发生了改变,发现自己如果能通过自己这几个月的努力可以能跟上自己喜欢的导师,那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于是我每天都是充满了斗志,每天都有自己的小计划,都积极的去完成去达到,而且随着复习,发现原先一些很枯燥的知识现在再看起来是那么的有意思,当然除了有对学习知识上的转变,在心态认识意志各方面也有了别样的感悟。我真的很享受这个备研过程,因为我知道自己如果想要达到一个高度,必须真正的付出,人总要有几段为人生真正奋斗的岁月。当然我考研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跟在回来之后我一直和老师保持邮件联系,包括预报名时、初试完、成绩出来之后、所里分数线出来之后老师给了我太多的鼓励与安慰是分不开的。我想阐述的意思是只要你报考的院校举办了夏令营,你一定要尝试一下,只要你敢报,它就敢接受你,一定要勇于尝试,不要以为是耽误了时间,申请了没被录取我们至少尽力了,反馈给我们的就是你还不够优秀,你的竞争对手太多,你要更加努力了,录取了你就是个幸运儿,好好感受一下氛围,与导师交流一下,对于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指引! 二、以不变应万变!当你确定好报考学校专业之后,参照上一年的考试科目,确定好自己专业课的指定教材就要全面进行复习,在前两遍专业课的复习上一定不要报侥幸心理,以为哪些考哪些不考,只要你真正的把知识吃透,你会发现知识的系统性太强了,我今天要给你们的是我自身初试的一些教训。考研成绩356分对于我来说是意料之外但却又是情理之中,尽管对于这样的分数自己并不满意,但是从中得到的教训应该对以后的学习或者生活都是一种警戒。自己不管是在备考策略上还是对学习知识的心态上都在这次初试的过程中暴露出弊端。两门专业课的复习物化和无机,从一开始就感觉无机简单物化难得分,所以就一直用较多的时间去复习物化,无机是在最后一个月才开始系统的复习,而且复习的重点还是最近几年的真题中出现的题目,但当等到真正的走进考场之后才发现物化的重点在变,前两个大题自己丝毫没有头绪,无机的题目应该是不算难,比较基础,但是越是基础的东西反而越没有掌握牢固,最终的成绩物化126分,无机109分,无机的成绩让我吃惊但跟付出却是成比例的,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抱有侥幸心理老是自己感觉一些知识点不会考查,通过这次考试我明白了考试并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且也没有捷径可走,就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掌握牢固,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再走我走过的弯路了。 三、If we can dream it,we can do it!考研过程中你的心态占了太大的一部分,当出现浮躁退缩的想法时不要感到恐惧,这是太正常不过的现象,但最关键的是你一定要学会调节,要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心胸,锻炼自己强大的内心。在放松调节心情的时候可以选择回宿舍看一场电影,或者晚上去操场跑步,等等。一定不要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调整好了你的效率才会更高!当你学不进去的时候,但是你认为自己不能浪费时间所以还一直坚持看书,这实际上是最不明智的选择!我考研期间感到心情浮躁的时候,我会去看《风雨哈佛路》,每看一次我都会感动的热泪盈眶,然后心里顿时充满了力量,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了!一定要给自己的内心一个支点,一个信念的支撑,我真的很感谢自己报考的导师给予自己的赏识和鼓励,为了承担这一份认可,我始终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始终坚信自己一定会考上!与你们分享一句我最喜欢的《风雨哈佛路》中的一句台词I am smart,I kown I can succeed, I just need a chance!一定要相信自己,然后努力再努力。 絮叨了这么多,感觉还是有好多话没有说,因为我自己也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所以我想把聊大人这种光荣传统传承下去,也许与你产生共鸣的只是几句话几个词语,但只要对你有作用我就十分欣慰了!你不必羡慕保研党,因为考研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真的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等你们走过了整个考研路,你会发现自己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个人素质上都有太多的提升,战友们,好好享受这个过程吧!是不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呢?
个人分类: sharon|7961 次阅读|3 个评论
明言·2018:教学心得
YonLushgry 2019-1-3 21:02
题记 :很多名人都有记日记的习惯,愚以为是个好习惯,但我不是名人更无名言,所以就只能做个明人,因不说暗话而写点明言。其中,每一则都有其缘由,但大部分都是在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与大学生们一起学习、交流所得,也算是教学心得,主要是在课间或课后记录下来的!唯有一小部分与自己的生活、心情以及学习、社交等有关。借此新年的第三天,整理成篇,也算是对刚刚过去的一年有个交代。在此感谢我教过的所有轻大学子,感谢轻大马院的各位同事,感谢生活与人生中的老师们、朋友们、亲人们,以及我的爱人与儿子!谨祝各位新年新格局、新样式、新收获! 十二月 拜拜,2018年! Bye 2018! 2018.12.31 对于孩子,家庭不仅仅需要给予爱,而且需要加以教育;相反,光有教育而没有爱也是不行的。前者我称之为教育的爱,后者或许就是爱的教育的意思之一。 18.12.30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简称“两个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创新和超越,是对“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简称“两只手”)富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性运用! 18.12.29 趋利避害也好,趋乐避苦也罢,尽管是人的本能或曰人情,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社会性,本能地趋利避害、趋乐避苦有时是需要调适的,要调适到适宜的地步,甚至调适到相反的一面,即趋害避利、趋苦避乐,可以称之为伦理地、有道德地趋利避害、趋乐避苦。所谓舍身取义、见利思义、舍利取义等就是要达到适宜的地步而不至于问心有愧,当然,这需要勇气、智慧等,而勇敢、有智慧均是一种美德。 寒雪,晶莹晶莹的,飘洒人间,冰封了我身,却也融化了我心。 12.12.28 对于“危急关头,先救妻子还是母亲?”这一问题,不论先救谁都是真爱! 危急时刻,孰先孰后,无暇顾及块择! 相反,平常时间里,我们才需要或更需要兼爱的能力 (一种兼顾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对子祖国、人类、 大自然的赤子之情这样的能力和素养)。 18.12.27 事后问责犹如亡羊补牢,为时晚矣!鉴于此,要认真充分汲取教训,建议在全国安全生产、经营、交通运输、教学、科研、生活等领域,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科学技术建立以责任相关者治理模式为核心的24小时动态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在安全问题、职责分工等方面,责任相关者是事前所有有可能在事后被追究、问责的相关责任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及其部门。与通常所说的利益相关者关涉相关者的利益不同,责任相关者主要关切的是一项活动、一起事件等相关者的责任,且重在事前的责任预设、分工与协作等。 公民道德建设应着力于通过道德积累(如道德知识的获得与累积、行善积德、积善成德、修身养性等伦理道德的学习与应用)实现道德增长(如越来越道德、不断努力成为有道德的人、修养成型等)并致力于道德可持续发展(如一生行善、一辈子做好人、追求道德理想境界、养成理想人格、成为道德达人)及至止于至善。 18.12.26 我教大一思修近三年,发现很多团员(一个大班百十来号同学大都如此)不知道团员的义务和权利有哪些?是什么?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团员有没有义务和权利!还有学生压根不知道有团章! 我想问的是,高校团的工作是怎么开展的?团员连基本的团的知识和团员的知识都不知道,甚至没听说!这是为什么? 钟情妄想症: https://m.baidu.com/sf_bk/item/%E9%92%9F%E6%83%85%E5%A6%84%E6%83%B3%E7%97%87/9076055?ms=1rid=8679748255768547411 在爱情方面,爱情观教育应提前、归正并给予善待。 所谓“一见钟情”当是两个人的事,就像钟与撞钟人,撞钟人不撞钟,哪来的钟声?不是两个人的一见钟情,哪来的爱情?否则那是单相思,相思病是种病,得治。钟情妄想症是一种逆向相思病吧,因为他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坚信对方爱慕自己进而自己想入非非、陷入种种痴情妄想之中而不能自拔,治疗的关键是能让患者清醒的知道对方根本、压根对自己就没有好感过、根本不爱自己,最后死心。然而,患者如果真的知道了真相,后果会不会很严重呢?会不会因死心而绝望进而又因绝望而走向绝路呢?所以,这种症状需提前预防、尽早干预并给予善待! 18.12.25 冬,给人们带来肃净之感; 雪,为人间飘洒轻盈之美…… 近现代以来,西方尤其是欧洲是什么什么思想、什么什么主义的发源地,每隔一段时期都会产生新的思想,然后蔓延世界其他地方,但不管什么思想、什么主义,都要明确谁之利益?谁之责任?谁是利益相关者?谁是责任相关者?否则,都难以说服人们。 逆爱,一种不随施爱方主观愿望发展而是向着其相反方向发展的情感关系,并最终逆向地带来施爱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结果。比如,父母溺爱孩子本以为对孩子、对自己会多好多好,而实际上等待他们的却是如何如何的糟糕,孩子、父母均深受其害。 李国庆、刘强东之流需集体谴责,否则定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坏风气,并扭曲爱情婚姻家庭主流价值观,希望中国主流媒体继续带头肃净如此言论,不要让其人其事其言行给社会以误导:以为有钱、有名气就可以怎样怎样。况且,婚姻法明确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刘强东显然已犯法,更不用说违犯了家庭美德。 此外,王宝强马蓉离婚案,大家大都谴责马蓉婚内出轨;而刘强东亦属婚内出轨,很多人却为他开脱。这种现象极不正常,也很不公平。而且,这种现象或许可以说明:如今男女还是有着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社会地位和角色认知差距,男权意识还是很强烈! 18.12.24 很多人很多时候或许还没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共享经济之“共享”? 仅仅从社会文明的视角就可以告诉我们现有的共享单车经济只是所谓的、自封的!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应当有利于促进一个地方如一个城市文明的提升,而不是拉低其文明水准,这应是共享文明的基准点和底线!而乱放、乱扔、乱弃,破坏、私占、改装,等等,则严重践踏了这一底线! 共享单车大都是公司私有的,用于公共领域导致公共秩序、社会文明有所损害,久而久之,人们开始反感、厌恶和排斥但有时又不能不用的矛盾状态,一旦遇到问题(比如押金难退、坏车较多),人们就会发泄私愤,又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从而使得共享单车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这些,我们该如何应对?搞不好,这是决定共享单车经济命运的关键之一。 18.12.21 人为设置的藩篱不论其根部埋在地下有多深,它终究抵挡不住藩篱下的温泉穿越界线、流淌而过。 18.12.20 向着美好生活和生活的美好艰苦奋斗、同心同德、兴邦实干,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最好印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说了一句令国人振奋的话:“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对于这句话有这样的翻译: In the hands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e impossible became possible. ——讯飞随声译 而参照: 一切皆有可能 Anything is possible! ——李宁品牌广告词 我们不妨看: 不可能成为可能 Nothing is possible! ——英文歌曲名 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均是从无到有、前无古人的大事,也是从几近一无所有到或即将到应有尽有的大事! 因此,“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这句话可意译为:Nothing is possible to the Chinese people!(此处的Nothing相当于《道德经》里“无”。) 18.12.18 不管小朋友是觉得好玩、有趣还是觉得大家都安检自己也不能例外,都值得点赞! 君不见人越大越不守规矩吗?其实,很多人小时候是很文明礼貌、有规则意识的,但越长大越不注重自己的修养了,我称之为“文明素养的逆化”。 五位一体就像中国五行相生相克,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只有全部搞好了才会相生,只要有一个搞不好便会相克! 18.12.17 家庭问题其实是中国人最闹心的事,你如果没有问题,那是你的造化、运气和福气! 物钱与情感、道德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该如何选择,这是一个很现实、很普遍的问题! 通过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道德积累过上美好生活。 经济上的共同富裕需要道德上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5G来了,6G还会远吗? 18.12.16 不要老嫌弃、老埋怨自己的学校这不好那不好,因为: ——作为学生,你的天职就是“上好”大学,虽然有可能你觉得你没能上“好大学”,记得,不论在哪里,你都能“上好”大学! ——作为老师,你的天职就是好好教书育人、对得起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而不管你所工作的大学在你心里到底怎么样! 谨祝愿郑州轻工业大学明日更加辉煌! 18.12.15 人的一生,或长或短,或冷或暖,不论时光如何流转,总要回到那个最后的港湾,即便恰似弹指一挥间,可我终归来过看过、认真过过这人间…… 18.12.14 一个人的苦,有时真的是注定的,这不是宿命论,而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是一个人努力不够吗?是一个人不够善良吗?是一个人不够心诚吗?不是,都不是!是上天太眷恋他/她,上天为了早早和他/她见面,就通过各种难、痛、苦折磨、折损、折寿他/她! 即便如此,他/她也不会放弃努力、丢弃善良、舍弃心诚!因为这些本是他/她人生的标识! 18.12.13 社会上贼多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少了; 官场上德之贼多了,官与民之间的隔阂也就多了。 18.12.12 历史地看,美欧加澳日等就像是国际黑社会,谁个实力强谁就是老大、谁就是大哥!惹不起?!其实,两国之间的事,拿公民个人作要挟,美加做的很不地道,这就像黑社会绑架案一样。 不论你意识到与否、承认与否、喜欢与否,把自己塑造成研究型的大学生是客观而普遍的趋势,这方面我们与欧美乃至国内的一流大学早已落后N年! 18.12.11 仅仅“伴侣”二字就能呈现出恋爱与婚姻的本态,“伴”字讲的是婚恋当中的人只是半个人,自己的另一半在伴侣身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另一半”的涵义之一;而“侣”字讲的是婚姻当中的人是“两口子”(诸如小两口、老两口等)的关系,就是一起过日子的人(包括养家糊口)。简言之,伴侣就是自己的另一半和两口子关系的人。 而不论是“伴”还是“侣”都应当以“仁”为准则、为大义,因为再亲密的伴侣之间也存在伦理道德上的二人关系问题,不仅存在这种问题,而且更需要以仁来促进和延续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就是伴侣之间要恩爱、和睦、仁亲等。 18.12.10 我们常听人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我们很少质问:那家念的到底是“正经”还是“歪经”抑或“邪经”?比如在“念”家庭美德(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这一“经”上,念正了吗?还是念歪了?抑或念邪了? 有人说,人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 要我说,家庭里没有无缘无故的悲欢离合,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悲欢离合。 不论时光如何流转,这几点都不会改变: 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最后,这一点乃己之拙见:夫吾夫莫及人之夫,妇吾妇莫及人之妇。 18.12.09 相恋的两个人在一起,三观可以不合,但务必要在三观上能耦合。 雪花一瓣,飘动着;梅花一朵,静待着……真巧啊——雪花偏偏飘落在了梅花旁边的枝头上。 不一会儿,微微的北风掠过,雪花又穿过梅枝零散着飘洒在梅花上,一星点儿、一星点儿的雪晶沾满在一瓣又一瓣的梅花上。 起初,雪花哭了,梅花却笑了,不多久,整个的梅花把全部的雪晶都染成了粉红色,就这样,雪花也笑了。 最后,梅花和蔼的对雪花说,即便你的心彻底粉碎,我也要用我整个的身心让你露出笑容。 很多时候,人性的善恶好坏是交织在一起的,这或许就是人性的真实写照,但不论怎么交织在一起,那些最珍贵的东西总会让善的、好的一面占据着人性的大多数局面,尤其是在几处最关键的人生关口处,人们的抉择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而那些终究令人感动、让人刻骨铭心的人们,往往也是那些对于善的、好的人性一面的执着与抉择的人! 18.12.08 移风易俗方面的改革,愚以为,真的很难,仅仅观念上的改变就需要全社会付出巨大努力!比如,要搞清楚天价彩礼的社会大众心理,这种心理需求的主体是谁?目的是什么?谁最具有话语权?等等。 而在推行改革上,不能因操之过急、缺乏人性化而产生新的问题!并且社会风尚的事,需要一部分地区引领另一部分地区,需要一个群体(比如部分大学生群体)引领另一个群体,当然,这需要一些时间! 而就当下已经产生的问题,如因借婚姻而勒索钱财(包括这种性质的天价彩礼)而导致男方父母家境贫寒、负债累累等,需要不需要根据民法、婚姻法等整治一下?通过一些案例整治一些不好的风气,我想是有必要的。 18.12.07 一颗火热的心 藏匿于大地 待雪花飞舞 纵使深藏三千尺 亦然花落融为水 我来了 转瞬即逝 我来过 声消匿迹 18.12.0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就像黄河与长江一样,不论你知道与否、喜欢与否、承认与否、认同与否 、接受与否、行动与否,它们都在那里流淌着,浩浩荡荡,绝不会随着你的主观意志的改变而改变, 而是永不停息的历史地、现实地、未来地孕育与滋补着中华民族、中国人民。 而中国革命道德就像世界奇迹般存在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一样,虽然历史还不是很悠久,但它作为中国精神丰碑上的奇迹,同样是中国和每一个中国人伦理精神和道德品质的滋养汁源,同样也不会随着我们主观意志的改变而改变! 18.12.04 科学家创业应当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监管,而不能一哄而起、一哄而上,有些科学家做不了商人更成不了企业家! 而在利益的驱动下,本应踏踏实实潜心研究的科学家也会争先恐后地去创业,有时甚至为了创业而创业,却耽误、影响甚至荒废了科研。当然,也有些科学家是边科研边创业,也有的认为创业能够更好地科研。 科学家在创业前应当接受第三方专业而客观的前景评估,创业后更应当接受政府、科学家同行、行业以及公众(尤其是媒体)等利益和责任相关方的监督和管理。尤其那些不适合创业(或者因为行业前途未卜以及市场准入不明确或者因为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因素)的科学家当有所限制甚至禁止! 而就那些科学家因自身心性、知识面以及素养等,或者其自身不愿或无意去创业但行业前景又广阔的情况,国家或社会当建立专门的研学与产出一体化机构,帮助或代替其创业,科学家本身既可以用知识、科研入股也可以做顾问等。 你不在我的身边,但却在我的心里! 心与心的距离从来不靠空间去测量,那是一种感觉,一种挥不去、抹不掉的感觉,随着岁月的流动,这种感觉也会越来越深刻,深深的烙在了心坎里。其实,随着空间的隔离,这种感觉也越来越强烈。 你我均不善言辞,但我愿以千文书写一言! 18.12.02 每一个人的人生之途均有无数个关口,而你我自从在那个关口的转角处相遇,我们就踏上了同一个旅途,不论前方有多少个关口,你我都会相依相偎一同度过,余生亦今生,今生亦余生,此生不渝! 18.12.01 十一月 莫说岁月催人老,人老未必似珠黄。 寒冷季节里,我在暖阳飘洒的春天等你…… 经济增长务必要伴随着道德积累,否则只剩下了资本积累!只有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充其量不过是一条腿独行,终有它走累、走不动的时候! 18.11.30 为什么说爱情是婚姻的前奏?那是因为不论一个人在结婚前有几段恋爱经历,所有的恋爱历程尤其是心理历程终将影响起婚后的人生与生活,有时影响大有时影响小,或者经常或者偶尔受影响,尤其是初恋,尤其是内心深处那一波波或细微或猛烈的因念旧而起的涟漪。 18.11.29 我认为,一些科学家好像替整个人类患上了或犯了强迫症--追求完美世界的超级强迫症! 18.11.27 即便我不懂,我也要说说今天的有关基因编辑这一科技热点事件: 一、从网民的评论来看,极大多数还是能从伦理道德或法律的视角来看问题的,表达了一种伦理关切,这一点是令人欣慰的; 二、网民对于人类自身的这种伦理关切还是非常值得一些基因编辑科学家慎重对待的,“我虽然对此一窍不通,但我知道这样做不是很好”,没有人会置身事外(除了不关注或关注不了这件事件的人); 三、作为这件事件的当事人,当明白:科学家搞研究、做实验、出成果等等都是有伦理规范(国际国内均有)的,为什么有伦理规范?因为规范的本身是对生命与健康的敬畏、是对人类社会的深忧; 四、当事人还当明白:功利与名气并不是科学家的殊荣,而是责任与担当!倘若这样的技术最终目的是为了搞什么产业化,那就更糟糕透顶了; 最后,“世界首例”“在中国”有时并不是光彩的事,而是一种可怕的“魔咒”! 生命与健康至上乃生命伦理学的第一原则,无论科技有多么发达都不能违背生命伦理! 倘若明知有健康风险还这样做,那就更不像话了!(很遗憾,我认为,这名副教授兼某家卖所谓高科技仪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明知故犯!) 18.11.26 老来难(nán),难(nàn)赖老! 18.11.25 反家暴目前还存在很多心理、伦理和法律上的具体难题:“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氛围依然浓厚,零容忍心理较弱,受害者期望施暴者会变好的宽容、容忍心理较普遍;施暴者道德和法律意识淡薄、对于道德和法律的敬畏心理缺失、钻法律的空子和钻道德的空子并存,施暴场所隐蔽、施暴行为私密等。 我们常常把“岁月”与“人生”相连,但,其实我们是在用日日雕刻月月年年、用天天镶嵌岁月人生! 18.11.24 多年来,由于一些特殊案例的发生,很多人在“乐于助人”这一社会公德上犯难了:要么苦于纠结到底要不要帮助需要乃至急需要帮助的人(不伸出援助之手吧心里过意不去,伸出援助之手吧又怕“好人没好报”),要么苦于帮助别人后惹“祸”上身(碰瓷儿、被讹、纠纷、官司、被冤枉、委屈、憋屈等) 道德需要勇气,而勇敢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并且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美德而获得其他美德,比如孝、乐于助人等。 社会生活中,在伦理道德上有上中下三条线,即高尚线、平常线和底线。我们本应该站在平常线上去努力向上够得着高尚线,而不是偏偏向下去触及底线!然而,偏偏就是有很多人连平常线都站不住、站不稳而只能去触及底线甚至践踏底线!这或许就是君子、常人和小人的一种界线吧! 再者,更可怕的是,我们现在有些人根本就没有高尚的意识更不用说自觉行动了,甚至连平常的举动都做不了,而只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触及底线,或者游走在平常和底线之间,偶尔触碰一下底线!那些仅仅以底线为行为准则的人,要么整日苦于应对底线的束缚,要么以不打破底线为荣,要么侥幸地去践踏底并因逃过惩罚而沾沾自喜! 这里也有选择的问题:你是选择向着即便触不可及、高不可攀的高尚线也要艰难前行,还是选择朝着轻易就能随意触碰、任性践踏的底线而恣意妄为? 有人说,追求高尚太累、太难且遥不可及,费心又费力,那完全是圣人、完人的事!但是,总会有人不畏艰难、勇敢前行! 有人说,何必难么累、那么认真,只要不违法爱咋滴咋滴,那是我自己的事!所以,有些人就堕落到底线以下无法自拔! 对于一个人来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来说,底线是红灯界线,高尚线是绿灯界线,而平常线已经是黄灯界线了。我们不要老是期望或要求自己和他人只要做到平常就好了,就像闯黄灯有时是很危险的一样,做到平常很容易滑落到底线或底线以下,有时是靠不住的。 独处,是为了欣赏更为美好的自我和世界! 18.11.21 俞敏洪道歉前的言论我认为不是口误,也不是没有表达清楚,在他心里或许就是这样认为的,而且有实例为证,只是他没有表达完整,缺少实例,但即便有实例他也犯了“以偏概全看问题”的毛病! 他道歉时的言论,其实不是他首先提出的,只是放在这里似乎给人一种“越描越黑”的感觉,母亲或母爱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及其未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能仅限于男女社会角色的差异上,而且从这种言论里也看不出女人是丈夫、母亲是儿子的附属! 强调女性之重要性,我们可以毋庸置疑地说,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母爱的表达方式不同子女的品性也会不同! 18.11.20 人生何止是一次旅行,而是一次又一次地为下一次新的旅行做好准备、然后出发…… 只可惜,很多人(当然包括我自己)大都是在没有准备好的前提下就匆匆忙忙的出发了,所以会把一生稀里糊涂地搞得像只是一次旅行,而从没有品味到完整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滋味。 愿你的心情恰似风景一样美丽, 无问秋冬…… 18.11.19 我们怎么自信、自豪都可以,但切勿自卑、自傲! 当他国在虚心向我们学习的时候,我们最应该避免的则是骄傲! 18.11.14 如果我们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用“四美”要求自己,那么我们就不会动不动发脾气、说脏话、骂骂咧咧、戾气、暴躁,更不会吵起来、打起来、闹起来,也不至于发生诸如公交车坠江事件、狗主人打人等! 先前很多好的东西都没有广泛而持续地坚持下去,以至于我们都不再关照自己的“四美”,甚至忘却了! 18.11.12 “我看你游戏”时,总想告诉你,希望你做点什么让我对你说“我看你有戏”! 18.11.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么,何谓“上下而求索”呢?所谓“下”,可以说是把心沉下去,并谦虚乃至谦卑地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包括向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求教;唯有在此基础上,才有所谓“上”,即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也才能在自己的学业、事业领域精益求精、做到极致,而善于观察、勇于尝试、敢于挑战! 2018.11.7 我们的社会中有太多的“巨婴”且又处于“叛逆期”,现在什么都需要政府介入,很多人都成为了巨婴,政府管好了也就好了,管不好天天被有些人骂骂咧咧、戾气冲天地责备! 我们的社会治理真的不容易!好像全是政府的责任,自己没有什么责任似的! 还有就是,最可怕的是现在很多乘客估计根本不知道车上会发生什么事、正在发生什么事,而是只顾着玩手机、聊天或打瞌睡,等等,俨然就是一个“不观者”,还称不上“旁观者”! 找对象,找对象,首先是要找对的那个人,比如对头、对脾气的,那个人要有你相中的样子即好样的! 18.11.03 不论何事,当下的一些国人都要牢记、要警惕: 司机及其座位区域在行车当中是不容侵犯、不容亵渎的! 一并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项持续的活动: 公安交管部门要像治理酒驾、醉驾一样治理骂客、狂客! 在此,也奉劝那些没有规则意识不守规矩的人: 不要动不动就跟司机吵架、打架、抢夺司机的方向盘等! 同时,还奉劝我们每一位普通而守法的乘车人: 途遇不妙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平平安安往前走! 想要开心ヽ(○^㉨^)ノ♪ 就要心开,就像花开一样,再美的花如果不开也不能令人赏心悦目,同样,如果心打不开、想不开再怎么调节也是无济于事,终难开心起来! 18.11.02 当你身临急需见义勇为之境,你是做一名仗义的侠客还是做一名匆匆的过客?要我回答,我先做一名勇敢的剑客,举起手中的利剑,直指种种有碍于见义勇为的氛围和风气、直刺自己犹犹豫豫、顾虑重重的内心,然后再去做一名无名的侠客! 退一步讲,能不能先做一个“见客”,当别人因见义勇为而陷入助人为苦的种种境遇时,能否为其说一些真实的话而做个坚定的证人! 何谓“见客”?诚实的见证者,勇敢的发言者或发声者! 18.11.01 十月 人类文明的进步之一就是:觉察到人类与自然中的动物甚至植物的分界与区别越来越模糊,更为佳者乃是人类意识到并做到自己只是大自然的孩子,并像保护自己的母亲一样保护自然,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大自然! 18.10.31 我们到底还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四世同堂?也就是我们上下几代人如何在一起的问题? 我们很难在一起的问题,其根源之一便是价值观不一致或冲突的问题!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人微岂能不忧民。 18.10.30 中华文明的外传恰似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以至于汉文化圈越来越大。 18.10.29 就业、立业之前当为此努力做准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故须勤于奋勉、志求卓识!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当立足于反省思考,而不能随波逐流! 18.10.25 我们常常刷新网页以浏览信息,但很少刷新思想以重塑自我。 “创新”的背后是“创心”——创造心中的高志气、高标准、高水平、高境界然后付出艰辛努力去完成、去实现! 18.10.24 不是游戏里有人生,而是人生里有游戏! ——诸位游戏君要懂得,切勿本末倒置!即便上瘾,也要懂得“止”,止,然后“至善”! 18.10.23 即便你注定要有两场甚至更多的场恋爱才会步入婚姻的殿堂,你也要有正确的恋爱观,一种勇于担当、认真负责、积极健康、着眼未来的恋爱观。 18.10.22 兴生态之利,除生态之害,乃千秋万代之基业,若欲基业长青,非从吾辈披荆斩棘、艰苦奋斗而不可得之耶! 18.10.22 爱情与婚姻里,不应有害怕与恐惧,而当有支持与厮守! 很多人的爱情为什么是失败的?因为他们/她们不懂得爱不是简单的现实考虑,而是一种勇于面对两个人面临的一切,即便风雨兼程,总能终成眷属! 古往今来,那些经典的爱情故事大都是凄美的,那些幸福的恋爱故事也都是历经艰辛而上演的。 奋斗,在赶赴斗志的道路上撒下勤奋的汗水,昂扬而不懈怠…… 18.10.21 很多人抱怨,天天忙得跟狗一样,还谈什么理想! 请问:如此抱怨,狗不是很冤枉吗?难道狗就没有理想吗? 18.10.19 重阳节不在于老人过不过节,而在于提醒甚至警示非老年人家里有老年人需要关心、关爱和照顾!尤其那些离开老人终年不回家的人,要知道,“老家”的含义之一其实就是“有老人尚在的家”,需要做子女的常回家看看,哪怕回家看个一两个小时! 18.10.17 外部世界无论多么艰辛,内心世界都要充满坚信——人生的确已然美好,岁月毕竟终归静好…… 人生固然有其美好,岁月毕竟终归静好…… 岁月毕竟是静好的…… 岁月毕竟是安好的…… 外部世界无论多么艰辛,内心世界都要充满坚信—— 人生固然有其美好,岁月毕竟终归静好…… 18.10.15 我们似乎已经在心里构筑了乐于助人的樊篱,想拆除掉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爱的樊篱】 18.10.11 人世间的恋爱与婚姻大多是无果花与无花果组成的情感世界。 18.10.10 死之于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告诉甚至警告我们不仅还活着,更要好好的活着! 18.10.09 在刻骨铭心的爱情历程中为属于你们共同的美好未来生活而努力奋斗、始终如一! 18.10.08 端正“五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等五种重要的观念和素养)要比端正“五官”(眉、眼、耳、鼻、口等五种影响容貌或相貌的面部特征)更重要!!! 18.10.06 五官再端正,五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不端正也是白搭!!! 18.10.03 无论哪种道德,终究还是要指向健康; 无论何种伦理,归根到底要回归生命! 18.10.02 九月 人生出彩完全可以无极限,人生出格绝不可以有一点。 再出彩的人生也盛不住一丁点的出格! 人生可以出彩但决不允许出格。 18.09.27 你可以打游戏、你可以玩,但不要无休止,而要有底止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至少要有养成这种习惯的意识和行动。 18.09.25 何为“玩”?就是在某一方面或领域,手握一张或几张王牌,或者因有原创性、始发性的发明或发现,而成为某一方面或领域的大玩家。 18.09.24 致吾儿 你是谁? 你是你自己 还是我们的致爱珍宝 ——从你小小的眼神里看见了你自己 同样从你紧紧的偎依里感受到了我们 你从哪里来? 你从风景极佳的世界来 来到风景亦佳的人世间 你的到来尽管不为众人所乐知 但世间的一隅已踏上你清晰的足迹 你要到哪里去? 当你来到我们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里 你走向世界的大门同时也已为你打开 你将从这里出发走向属于你自己的地方 一个既让你成长又让你长成的地方 那个地方就是我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18.09.09 八月 你历经着人世间最疼痛的辛苦,又将付出最艰辛的劳苦,亦必定给予最伟大的情爱! 渴望,渴望,如饥似渴的渴望,一种全新的渴望,渴望你的来到…… 18.08.21 期待,期待,充满希望的期待,从未有过的期待,期待你的到来…… 18.08.20 七月 是谁打断了责任链?是有人(自然人或法人)故意打断的?还是责任链原本不牢固?光有责任链是绝对不行的,还要有链接各环节责任链之间的锁,而且开锁的钥匙要牢牢掌握在人民和最高监管者手中!对于没有底线意识、没有底止品行的责任相关者必须不漏网、不轻判地严惩! 18.07.23 如果家就是属于自家的一片天,有的妇女撑不了半边天(女人的“悲哀”),有的妇女顶起了半边天,而有的妇女却笼罩着整个天空(男人的“悲哀”)。 2018.07.20 怎么说呢,“我是为你好”“都是为你好”之类的话语,之于不同的境遇、语境,产生的后果是不同的,或好或坏、或有利或有害,但何种情境下是一种“道德绑架”?在平常人的日常生活中或许是很难断定的吧!将好与坏、利与害置于日常道德生活甚至与道德无关的平常生活中,似乎又缺乏一种统摄好与坏、利与害的东西——宜与义!这就要求“为你好”既要有底止(不仅要有底线意识并且要有止于底线的行为),又要讲道理(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凡事要讲理”)。 18.07.19 六月 记得1992-1997年间,小学生家长最爱说的话就是对老师说“某某老师,孩子让您操心了,以后孩子有不对的地方、不听话,您尽管修理他,怎么管都行!”这是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和托付…… 记得1997-2000年间,乡镇初级中学开始搞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那时就有老师因“体罚学生”(往往是学生犯错了或考试不好等老师会“管一管”)被处罚,甚至从老师到校长再到上级相关领导都受到严厉处分,后来就越来越多地听到乡里村里人说现在老师不管也不敢管学生了! 这是一个长达二十年的问题了,老师不管也不敢管学生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社会风气!18.06.12 老师:“共享知识”与“共享单车”相比哪个更6? 学生:骑着“共享单车”学习“共享知识”比较6! 老师:666! 18.06.09 五月 在中国的互联网热衷于做“外卖”的时候,西方人已经用互联网走向了太空…… 18.05.29 不论目读(看纸质书),还是耳读(听电子书),均须要心读(用心读书)! 18.05.10 四月 乡愁若是游子对于故乡的寄思, 香愁则是学子对于书香的回味! (备注:无论读书人处于何种人生阶段、拥有什么社会地位,在人类的书籍面前永远都是学子。) 18.04.28 现在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依旧不是高唱共享经济凯歌的时刻,很多问题尤其是“何谓共享?”仍需要去想明白,并转变现有的运营模式! 18.04.09 只有在生活中“美好”起来,才能享受并拥有美好生活。 18.04.04 三月 我在乍暖乍寒的时节,期望着春暖花开。 18.03.07 二月 信用,在科技与机构的融合中,进入每一个人的经济社会生活,而道德领域的诚信,或许也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路径! 18.02.28 何为传承?愚以为,观过年即可得知。年复一年地过年,虽多有人感概“年味一年不如一年”,但年终究还要一年接着一年过,过得幼年变成了少年、少年变成了青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中年变成了老年……岁岁年年、年年岁岁,数不尽的男女老幼,耍不完的杂玩乐趣,享不尽的天伦之乐,窜不完的千家万户…… 18.02.16 在“共享经济”之前早就存在了另一种的“贡享经济”,这种贡享经济得以产生和维持的关键在于贡享者的贡献与分享,而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种贡献和分享或许正是当下共享经济所缺少的!这或许也是当今共享经济发展不是很如意的原因之一。 18.02.14 一月 有媒体评论说,国人对于旅行青蛙的过火追捧,令外国感到意外和费解,甚至有人说,这反映了中国“佛系青年”太多,无欲无求、爱咋地咋地! 其实,游戏只是一种时尚,时尚即是当下为人们“宠尚”,然而,过了当下还有什么呢?! 真正的玩家玩的是前沿,前沿则是一种对科学的“崇尚”! 崇尚与宠尚,虽仅一字之差,但不可小觑! 18.01.30 在忙碌的时间段里,没有谁能独闲其身! 18.01.29 人生恰若一次次旅行的集合,只是有时它的旅程太过快些了…… 18.01.21 “大学”成为了“后高中”,不努力中不中?! 18.01.19 昔日因不抓紧而溜走的时光,来日抓得再紧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补偿,“从现在开始,我要……”之类的许诺越多,在浪费时光上也就越铺张! 生命是不止息的,而我们却让时光时断时续,并在不停地安慰自己:奋斗不止,永不停息…… 18.01.17 一天晚上,康德大师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仰天长叹:望眼星空,却无一缕星光!哎!头顶上的璀璨星空没有了,内心里的道德法则还在吗?难道是此时无光胜有光? 说完,大师便一头栽倒在地,倒下时还喊着“还我星空……”从此再也没有起来…… 18.01.15 时光过的贼快,贼快得让人抓不住时光。 18.01.09 雪一直下 毫不虚夸 封印着万户千家 藏匿着岁月年华 18.01.06 你若静好, 我便是雪天…… 18.01.05 雪将我埋下 让我亲吻着大地 去聆听土壤的声音 去感触大地的温度 18.01.04
个人分类: 论见&亮见|1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如何在学术讲座中做“思想速写”
热度 3 yaojunwei 2018-9-22 22:53
2018 年 9 月 17 日(星期一)上午 10 : 00 ,聆听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万翔教授 做的讲座: Empirical Research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在听讲座过程中,我为了将所听到的内容消化融合,采用思想导图的形式做笔记,美其名曰 “思想速写”,这个速写来源于绘画中的速写,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而思想速写即是一种快速的思想写生方法。在讲座中,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激荡和思想拓展,采用速写形式记录讲座中的所感所想,所思所悟。 万翔教授这次讲座信息量丰富,收获颇丰。讲座过程中给我带来的知识包括: ①科研如何构思,②如何触发 Idea ,③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④如何进行混合式创新研究(思想速写的成果),⑤如何处理构思、写作和实践的关系,⑥如何进行交流,⑦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及署名,⑧如何更好地构思( idea ),⑨如何确保论文题目出彩(思想速写的成果),⑩如何挖掘前沿,⑪如何获取数据,⑫如何进行文章写作构思的表格化(思想速写的成果),⑬如何审稿,⑭如何选择期刊,⑮如何培养博士生。 思想速写应用在我听讲座的过程中,受益匪浅,这是多年听会经验积累和完善。 “思想速写”及这些科研感悟也会写进我正在撰写的《科研之道:从青椒到红椒》书里面去。
个人分类: 应如室|2410 次阅读|5 个评论
谋篇布局——《科研之道:从青椒到红椒》
热度 1 yaojunwei 2018-9-4 23:16
一、科研规划篇 二、科研分析篇 三、科研设计篇 四、科研实施篇 五、科研运行与维护篇
个人分类: 应如室|2449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校真的最后也变成了不是净土?
热度 1 lidengxin 2018-7-27 16:40
我天真的认为高校是净土,可是最近出现的一系列的事情,又改变了我的认识。唉!真希望高校出现的不道德现象是个案。
个人分类: 社会|2367 次阅读|2 个评论
《知识管理》前言
热度 1 yaojunwei 2018-6-14 22: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知识管理的探索,我始终觉得是无止境的。对于知识管理的认识源于南开大学商学院柯平教授,对于知识管理的坚守源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劲教授,在经历了“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的学习、工作、学习过程中,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管理的求索。对于知识管理的求索,我也经历了“兴趣——接触——迷茫——坚持——乏味——坚守——兴趣——固化”的阶段,其中不必言明的“迷茫和乏味”来源于对知识管理自我认知的肤浅。随着对知识管理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才由开始的感兴趣真正转变为现在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这其中恰恰印证了辩证法里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我想说:“对于知识管理的认识和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而这种探索和学习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管理的过程”。正如尼采所言:“凡能吸入我著作中气息的人,他就知道,这是高岗上的空气,是使人精神焕发的空气。一个人必须加以培养以适应这种空气,否则他就会有受寒的危险”。我想:知识管理是“高岗上的空气”,并且具有一定的“门槛”。 我想说的是:寂寞是这种求索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必经过程,求索的过程中没有喝彩、更没有掌声,往往是孤单相吊的寂寞。而求索是认知介乎于物质世界及个体认知的一种探索途径。作为知识分子,恰恰是在孤独寂寞中进行探索与磨练,虽外人之云苦行僧式的生活,心中却激荡着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情与霸气。对于知识管理的求索,往往是在寂寞中进行孕育和积淀,往往在寂寞中储蓄力量。寂寞来自于独处,独处恰恰是自我探究、自我反思的过程,这是否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雏形。 我觉得学好知识管理,首先是要学会个人知识管理,尤其是学习者将知识管理应用于自身。对于知识管理的探索,从最初理论的学习,到后来的理论本土化,以及将知识管理应用于企业实践过程中,这都增加了我探索知识管理的信心和勇气。为了学好知识管理,我将知识管理融入到自我生活、工作和科研中,我将知识管理思想融入到个人简历中,将自己科研项目、发表文章、招收的研究生、获得奖励、参加的学术会议、获得专利及时添加到自己的简历中,而且制定个人知识管理路径,从而形成个人知识管理知识的显性化及个人知识延伸的升华。 我不仅将知识管理作为研究领域,而且将知识管理作为方法论指导我的学术活动、科研活动以及论文写作,从“聆听讲座——参与讲座——主讲讲座”,从“参与课题——尝试申报——主持课题”,从“参与横向课题——主要完成——企业邀请”,从“论文写作——期刊约稿——外审专家”,这都融入了我对知识管理的钻研和热爱。 是为序! 姚伟 书于 应如室 2018 年 6 月 14 日 前言 二 我所从事的法律行业,到处充满着知识。律师又是运用法律知识服务当事人的职业,每个律师处理的纠纷案件至少也得有上百件,律师似乎是行走的法律知识库。律师行业还是传统的带徒弟式传播经验或知识,知识在流淌过程中逐渐变成涓涓细流,甚至枯竭,严重制约着行业发展和职业传承。如何解决这种靠师傅教,徒弟学的方式,困扰着这个职业很久,但又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这也是困扰我着我的问题。执业至今已有五年有余,回首自己的执业经历,我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用,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知识需要管理,知识怎么管理,知识管理有什么用,这些最基础的问题推动我深入思考。能否有一种方法可以把经验流传,把知识留存起来,让律师减少执业的困难与成本,甚至让每一个行业都能有所收益,唯有时间与磨砺方能验证! 这本书是姚伟博士和我的探索之旅,也是心血之作。知识管理是需要时间积累,实践验证,这也是我的切身体会。只有把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思维,长期训练,长期坚持才行。每次姚伟博士和我聊天,他总是在本子上和手机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谈话记录,我也渐渐有了随时记录的习惯,在长期的坚持下,我们产生了太多的灵感,太多的创意,知识管理在我们身上开始发挥作用,让我有了“法律竞争情报分析管理”的创新,让我对律师事业重新的定位! 我希望这本书也能给读者带来一丝触动,窥窥知识管理的倩影,一旦这种思维进入你的脑袋,它将带来翻天覆地的思维变革,令您拥有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事物。我想把这个方法告诉您,告诉我的朋友、同事、我的同行,您也要把这个方法告诉您的朋友、同事、同行! 共勉! 写于参加Tableau数据峰会北京南站! 杨志磊 2018 年6月14日 晚
个人分类: 应如室|25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徜徉在科研丛林的深处
热度 2 yaojunwei 2018-5-18 22:41
个人分类: 应如室|2733 次阅读|3 个评论
VBA编程中经常碰到的错误
dingsir 2018-2-24 10:12
VBA编程十几年了,这些年我犯过无数的错误,收集一下以娱自己: 1.忘记设定option explicit. 由于拼写错误而导致产生的新变量,而不是打算写的那个变量. 2.忘记写对应的End if 或 End with,这个也非常常见. 3.变量范围没有写正确,该Public的写成了Private(反之可以运行但是不太安全) 4.最奇葩的一次,声明一个字串,写成了 dim s,而这个值正好用来存放数值的字串,结果直接整成了长型().正确的应该是dim s$ 5.比较奇葩的一次,比较a/b/c/d四个值中的最小值,根据谁是最小值(类似min=a)来写四个平行的分支代码.没有想到(min=a)的分支执行完之后,碰到一个(min=b)也成立的情况,结果两个分支都走了一次,出错了.不是调试还真看不出来. 6.总喜欢在VBA在设置引用FileSystemObject的VBS运行时库,却忘记他人的机子上可能没有这样的设置. 7.忘记检查被除数是否为0 8.对象没有确定是存在就调用其方法(这个主要在首次写某段代码时出现). 9.很高兴还能在VBA中使用goto 语句 10.以前总喜欢在代码中使用数字硬编码,比如单元格的地址(行/列),数组的大小尺寸,现在好一点,习惯在头部集中声明. 11.忘记在字串形式存放的代码中加入应有的引号(SQL语句,回调函数等) 12.用integer数值来存放EXCEL中Range的行数,有时会溢出出错(EXCEL2016的行数远远超过整型值的上限). 13.在32位EXCEL中写的代码,在64位EXCEL中有的代码不能运行(涉及API的),要改. 14.拿起键盘就写,写到一半发现思路混乱,越来越混乱写不下去了.只好推倒重来. 15.有时感觉写来写去,编码水平没有什么提升,很无望; 16.有时总在一些非常细节的小问题上绞尽脑汁,很挫败.比如昨天不小心将自定义的菜单命名为Custom之后,出现了无法showpopup的问题,查来查去找不出原因. 山穷水尽之后换个名字竟然就解决了. 16. 待更新
个人分类: 软件杂谈|3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文章入选小学生读物
huagu66666 2017-9-14 22:12
科普文章入选小学生读物 杨顺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杨老师,您好!我是 ** 出版社的编辑 ** 。打扰您了!我们社有一本杂志叫《小学生素质教育 》,面向 ** 省小学生。今年第 * 期想刊登您的一篇文章《土壤那么美,你不去看看? 》,不知能否得到您的授权?” 下午在办公室看文献,邮箱提醒收到一封来自某出版社编辑的邮件,心想该不会又是某些野鸡杂志发的垃圾约稿邮件吧。没成想仔细一看,原来是某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生读物,想刊登我去年在发表于新媒体“科学大院”上的一篇科普文章,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这是一篇发表于世界土壤日( 12 月 5 日)篇文章,是我尝试将自己眼中美丽的土壤,与自己较为擅长的散文形式结合起来的科普小文,也是我的第一篇正式发表在新媒体上的科普文章。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对土壤也没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导师是土壤学方面的专家,他给了我创作的机会、勇气以及强有力的知识支撑,再加上课题组其他老师和各位师兄师姐的神助攻,当时我以一个“跨专业选手”的身份完成了这篇文章的写作,只当是顺便加深自己对土壤的认识。也许,正是我这种“跨专业选手”的身份使我避免了使用过多专业而晦涩的词汇,才能够使文章显得浅显易懂一些。 “书中自有黄金屋”,接受了二十几年的学院式教育,潜意识里仍然有那种“课本传播知识”的思维,没成想,自己写的文章竟然能够被选入小学生读物!与首发平台的编辑沟通确认无版权争议后,我马上给编辑回信,“ * 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对本人文章的青睐!同意贵社刊登该文,乐见文中的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现在流行说“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很喜欢这句话。虽然科研人员(后备军)有着繁重的科研任务,但是科研工作之余,能够看到自己的知识得到了传播,小时候那个“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梦想似乎在闪亮的时候,心中还是非常高兴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乐见更多的同行在工作之余加入到知识分享的队伍中来! 2017.9.14 于九华山下,玄武湖畔 注:博客主页可看到本人科普文章,欢迎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科普|7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句话的灵感
热度 1 byzantine123 2017-6-1 01:00
记录下的一些思维的碎片,也很有意思,不妨共享 与友人的短信,草草收集下: 小楼骤雨锁千门,青草狂风欲断魂! 未问书生多少恨,一时回首立东风 小湖三角赊月色,懒卧桃花扇底风 雨润青衫,烟锁秦楼 素衣销魂,别意款款 游子不语,自刎青楼 马倚长街,衣堕芳泥 漫说江南春好,只此一处为佳 雪满江城风满楼,寒衣渐惹梨花愁 小楼夜知风雪重,春衫一展再难收 欲望如小狗,专往低处走,理想如雄鹰,一去不回头! 心如飞鸟,永不回头 当严密的逻辑与纯粹的好奇相结合时,那就是美的极致 天才与凡人的区别在于他能够在瞬时内爆发自己的全部能量,如核弹,而凡人只满足于眼前的星星之火,如柴火 人必须随时随地对一切事物进行分析,否则你就是被分析地对象 人如果不服从自己的意志,那么行动上就必须听从于他人 一切复杂的人际关系归结为两个字:私利 而破解的钥匙就是:公允 一个专利,使人发财 一卷诗篇,予人销魂,孰能动心 文章,流入心田 发自险峰 房子是人的皮肤,下水道是人的尿道,通风管是人的血液循环系统。 现代文明在于对人的基本功能的扩展 民众是多么地可笑啊,一面削尖脑袋,榨干血液供子女的身心接受日复一日机械化的训练,却不愿静下心来聆听盛唐诗篇的华丽,古典思辩哲学的风采,以及,自由的思想者赞美宇宙,歌颂真理的呓语。 我不愿,再日复一日地去追求那一波又一波的欲望 正所谓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世界皆为苍狗 何等快意人间! 我只愿 手里捧着一卷多情而幽怨轻灵的诗篇 眼中蓄着颓废,而又期盼真理的光华 脸上挂着调侃,而不可一世的轻浮 在书院,在田间,企业,实验室中游走 在闹市的街角上演算,沉思,在黄昏的写字楼中高谈阔论 在夜幕,聆听滔滔的江水,洗净一日的铅华 一个人,惟有准备统率二十个男人上阵的勇气 才好同一名垂怜的女子去会话 凭一个人的意志能否建立一个帝国?
2456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学生工作
热度 7 孙光远 2017-2-11 21:32
我的学生工作 因为工作岗位变动了,我想把 12 年从事学生工作简单的总结一下,便产生了“如何做好大学的学生工作”的设问,从受命这个工作以来心结一直没有打开,甚至有些工作感觉是力气白费了,导致现在心里很虚,想起大多数优秀的学生又感到欣慰,心里又踏实了许多。 体会 1 让学生能找到你,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我是个专职干部,上班就在办公室,晚上基本上也在办公室,所有学生宿舍门后面贴着我的手机号码,只要愿意找我的学生都能找到,就这样保持了 12 年,不知接待了多少学生。 体会 2 紧急情况第 1 个到场,使事态可控。我就住在校园内,况且学校保卫处就在我家楼下。 12 年来我真记不起来有多少个半夜被保卫处“传唤”到值班室,但是我做到了随叫随到,并且每次都能成功的化解紧急情况,幸事啊。 体会 3 教会你的助手,你才有成就感。辅导员是你的得力助手,只有他们才对你说真话,道真情,掌握了实情才有应对措施。凡与我共事的辅导员,他来学院报到第一天的谈话是“必修课”,做到真心、真情、真诚,既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又要使他们感到肩上的责任,还要授之以“渔”,传授工作方法要领是必须的。另外,凡他们写的材料去一定要把关的,逐步提高他们的文案水平,提高他们政策水平。 体会 4 坚持例会制度,奏好三步曲。一个学期 3 次例会,第 1 次例会上让辅导员阐述工作打算,第 2 次例会上让他们研究工作进展,第 2 次例会上让他们总结工作展望未来,目的是各自明确工作要有计划、要有思路、要有重点,防止工作推委扯皮,避免工作盲目性。 体会 5 主动担责,不能让辅导员当“冤大头”。不能让辅导员“腹背受敌”,只要是辅导员棘手的事,领导就要及时出手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即便是出现无法挽回的局面,要主动担责,扛“大头”。 体会 6 放开手脚,树立辅导员的威信。领导不能凡事亲力亲为,主意让给辅导员去拿,能力让他们去发挥。至于他们工作中的失误,不能当学生的面指手画脚,乱指责,注意工作方法,事后个别谈话解决,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辅导员的威信,大力推动学院学生工作。 体会 7 与学生谈话要有辅导员在场,不徇私情。只要学生找领导,事情肯定小不了,不论是反映个人问题还是班级事情,一定要有辅导员在场,并且要有谈话记录,否则要是个女同学哭哭涕涕晕过去就很难收场。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了解处理,并给予答复和保密,防止事态扩大。 体会 8 走访学生宿舍要有辅导员或班主任同去,不能搞“微服私访”。学生宿舍是他们的“家”,不要擅自闯入,不能搞“微服私访”,走访学生宿舍要有辅导员或班主任同去,一方面认识辅导员或班主任比认识领导的人多,以免出现尴尬,另一方面出现突发情况能够共同应对。 体会 9 重要学生活动邀请学院领导参加,尽可能的邀请学校领导参加,扩大正能量。一方面体现学生工作的价值,尊重学生的劳动,使他们有成就感,归属感,体现活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使领导了解学生工作,支持学生工作,扩大正能量。 体会 10 不要轻易处理学生,给好面子,留好里子。学生难免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影响面不大,以批评教育为主,不能动辄上纲上线,对号入座,但赏罚要严明。所谓的处理就是给予纪律处分,这对受教育者大学生来说,既伤面子,又丢里子,甚至负面作用影响一生。 我的学生工作.docx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31 次阅读|8 个评论
做青椒土豆丝的一些心得和感悟
热度 4 xin 2016-3-1 02:22
青椒土豆丝是平常百姓家喜闻乐见的一道家常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闲来专门研究一番,也有一些生活经验,这里介绍下本人做青椒土豆丝的过程步骤、要点以及一些个人感悟。水平有限,写出来算是抛砖引玉,还请您不吝赐教,以便能更好地提高厨艺,做出更好吃的青椒土豆丝,犒赏自己和家人。 首先是准备食材,一定要选新鲜的土豆,发青、发芽的土豆会发麻、发涩,口感不好,且还有毒有害。一定要手工切土豆丝,不宜用擦子擦出来,前者刀痕光滑,炒出来爽滑可口,后者表面坑坑洼洼,容易黏糊,口感不佳。当然,除了口感之外,手切土豆丝才能体现做饭人的诚意,才能展露哪惊人的刀工。 切土豆丝的时候,一定要准备凉水,要一边切一边放入凉水,切莫迟疑。置入凉水冲洗,除了避免土豆丝氧化变色、变味之外,主要是洗掉淀粉,避免热炒过程中粘锅,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切土豆丝时,下刀一定要果断,最好能听到菜刀在菜板上有节奏感的声音为宜,这样行刀切菜,既有刀法炫技之成就感,也能取得很好的切割效果。所切的土豆丝,要长短合适,过短观感不佳,太长吃起来不方便,当然,重点在于粗细均匀。若粗细混杂,会造成细的熟透了,粗的还没熟的现象,让人感到尴尬。 土豆丝反复清洗几遍之后,然后用滚烫的热水浸泡。当然,也可以用沸水汤煮,但不宜把握火候,容易熟透。用热水浸泡的方法,秩序把握时间即可,随水温逐渐下降,不会出现多严重错误。这个过程是为了加速热锅清炒过程,避免土豆丝外面熟透而内芯熟的不够的现象。热水浸泡之后,热炒过程将会变得轻松而又快速,炒出来的土豆丝色泽更好,口感佳。 除了土豆丝之外,还要准备新鲜的辣椒,以翠绿色和红色最佳,主要是增色、提味。辣椒一定要切头、拔芯和倒出种子。辣椒内芯太辣,种子影响观感。辣椒以切成细长丝状为宜,看起来美观,与土豆丝放在一起也协调,吃起来也方便舒服。除辣椒之外,还要准备生姜和大葱以及花椒少许。 接下来是热锅放油,尽量的多一点油,避免油太少,炒干锅的尴尬。油热之后,放入生姜、葱花和花椒,煸出香味之后,放入烫过的土豆丝。炒土豆丝过程,颠勺要以旋转为主,避免土豆丝与热锅粘连,同时也让土豆丝受热均匀。通常一分钟左右,再前后、上下颠勺翻炒,让土豆丝整体受热均匀。待土豆丝炒到七成熟的时候,加入青椒。 临炒好出锅之时,添加少许白醋最好。生醋有颜色,影响观感。放入醋的时候,需先将醋放入酒杯,便于控制放入量,然后沿锅中土豆丝的四周倒入,避免与土豆丝的不均匀接触。放入白醋之后,翻炒一两分钟,待醋的香味炒出之后,放入少许食盐,即可出锅。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从做菜过程中,体会到的一些人生感悟。 做菜,就如做人,都是一个如何把握度的学问。做菜,需要了解食材,重点是火候,讲求不咸不淡;而做人,需要了解世界,需要了解别人,重点是张弛有度,讲求中庸之道。 做菜,是一个充满经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反复实践,难以练就一身真本事。要想炒好菜,不仅不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用心去做,做出创意和诚意,否则,难以有所成就。 做菜,既需要自己钻研和感悟,在实践中成长,又要与同行交流,切磋技艺,扩展视野,提高鉴赏力。闭门造车,是没有希望的。眼高手低,同样也没有前途。 做菜,可以判断一个人对食材的认知深度,考验一个人对食材比例、对火候的判断能力,同样,对传统秩序的恪守以及未知世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做菜,看出一个人的心性。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有心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会做饭的人。治大国,如烹小鲜,也体现了一个人做事情的思维高度。 做菜,是个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交流,是精心灵上的入定,精神上的升华,是悲天悯人的一种情怀。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感悟做菜的妙处。
16795 次阅读|9 个评论
科研工作怎么做到不要让别人随便就能超过你
热度 3 sciencepress 2015-10-13 08:31
Ching-Jen Chen教授和Wolfgang Rodi教授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对我说过同一句话:“工作要做到不要让别人随便就能超过你”,细品一下这句话,还真有奥妙。 ——方红卫 在水利学科体系中,水沙学科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是水科学、水工程、水管理之间紧密联络的关键桥梁。 我国受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的影响,水沙学科得以迅速的建立和发展,早期水沙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泥沙运动力学和河床演变学。经典的水沙理论包括Stokes沉速公式、Shields起动曲线、Einstein输沙律、Rouse悬移质垂线浓度分布、张瑞瑾挟沙力公式等,这些理论基本解答了泥沙输移的物理力学过程。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泥沙模拟模型技术得到发展,最早应用的是水沙物理模型试验,依靠比尺方法,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水沙运动的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模型成为了水沙模拟的重要的方面,水沙数学模型主要基于描述水沙运动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以及封闭方程组所需要水沙运动的基本参数,采用数值格式的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20世纪50年代水沙数学模型开始为大量的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提高,水沙数学模型发展也越来越快,从一维模型逐步发展到三维模型,从工程范围扩展到流域范围,目前 水工程的论证已经主要依赖于水沙数学模型 。 国内外针对水沙数学模型已有相关的论著,例如:谢鉴衡编著《河流模拟》,杨国禄编著《河流数学模型》,Wu WM编著 Computational River Dynamics 等,国内外每年也有大量文献和数学模型的源程序供人们阅读和参考,上述工作都极大地促进了水沙数学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我1988年随郑邦民教授开始学习水沙数学模型,工作后又指导何国建博士研究三维水沙水环境模型的多种模式,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深感需要一本系统介绍水沙数学模型的教材,一方面尽量全面收集和总结水沙数学模型研究的最新成果,按照泥沙运动的基础理论、求解模型的数值方法、核心技术的紊流模式这样的逻辑提供基本素材;另一方面遵循水工程和水管理的需求,按照一维、二维、三维水沙数学模型的顺序撰写,并提供若干工程应用的实例,为研究生和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研究与应用水沙数学模型提供参考。因此有了这本由我和何国建、郑邦民编著的《 水沙输移数学模型 》。 我于1997年到美国访问,跟随Ching-Jen Chen教授学习有限分析方法,1998至2000年期间受洪堡基金会的资助,到德国跟随Wolfgang Rodi教授学习紊流模型。在此期间逐步领悟到 “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是掌握水沙数学模型的要旨,学习是指需要掌握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求解模型的基本方法, 这也是编写《 水沙输移数学模型 》一书的主要目的。 现在求解水沙数学模型已经有一些成熟的商业软件,用起来似乎也还方便,但如果仅按照商用程序中的菜单操作,而不去领会程序对于模式、参数、边界、算法等选择的道理,或者拒绝尝试自己动手编制和调试程序,整个计算过程就变成了一次失去乐趣的简单游戏。同时现在的理论均需基于将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线性化的假设,因此理论层面所能提供的结论有时并不可靠,这就需要实践。实践的过程是通过程序实现理论的思想、方法、逻辑,纠错等。实践越多,掌握水沙数学模型的水平就越高,这是北宋欧阳修公所著卖油翁中“ 惟手熟尔 ”,也是水沙数学模型学习的正确方法。 还要说一下学习工作的态度和诀窍,Ching-Jen Chen教授和Wolfgang Rodi教授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对我说过同一句话:“ 工作要做到不要让别人随便就能超过你 ”,细品一下这句话,还真有奥妙。 水沙数学模型的研究与所有的学术工作一样,任何取巧式或灵机一动式的工作,无论有何效应,终究昙花一现,难以长久。惟学习与研究的持之以恒,方能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才会被掂量出其中的厚重,或许这也是学术的真谛和内在的吸引力。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 方红卫、何国建、郑邦民 编著的《 水沙输移数学模型 》一书前言。标题为编者所加,文字有删减。 978-7-03-042062-6 《 水沙输移数学模型 》 主要介绍水沙输移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按照空间维度将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描述一维水沙输移数学模型,涉及泥沙输移过程中的基本原理、方程构建、边界条件及主要参数的选用等;数值计算方法以多种差分离散格式为主,并重点讨论了复杂河网的数值计算。第二篇描述平面二维水沙输移数学模型,并讨论了河道展宽的数值模拟。二维水沙输移数值计算方法包括差分格式与笛卡儿坐标方法、有限元格式、有限分析格式、有限体积格式与非结构网格、随机游动方法等目前在水沙数值计算中常用的几种计算方法和格式。第三篇描述三维水沙输移数学模型,在重点讨论了各类紊流模式的基础上,以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三维水沙输移数学模型为主,包括垂向分层三维的通用方程求解方法、斜对角三维笛卡尔坐标方法和交替方向的三维有限分析格式、一般曲线坐标变换方法及离散格式、三维非结构网格及求解方法等,讨论和介绍了河流及河口海岸区域的三维水沙模拟实例。 用您的手指点亮科学! 欢迎转发分享朋友圈, 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点击文中作者、书名、封面可购买本书。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4097 次阅读|11 个评论
成为学术新秀的九个习惯
jiangxinduyin 2015-6-29 20:02
1. 交流,做一个不寂寞的博士 刚刚加入实验室时,感觉好像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尤其是如果你的项目没有合作者时,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成功或失败你自己说了算。 虽然有这样的感觉,但是你并不孤单。 你的导师、师兄师姐会激发你的想像并给出他们的建议。 别人也许能够通过模拟测试来优化你的实验。但你必须主动点,别指望别人知道你需要帮助或指导。 和你实验室同伴聊聊,给项目相关人员发电子邮件,并作计划安排会议讨论。 交流,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快乐。 正如新秀候选人赵斌一样:科研是快乐的源泉,交流让我时时刻刻有灵感的火花。 2. 常看专业领域的杂志来获取灵感和想法 在弄明白怎样开始一个新项目或解决一个问题时,首先和导师或研究生初步讨论一下。但别指望他们知道所有的答案,有可能连一个答案也没有。 而多看杂志则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杂志有很多种,和你研究领域相关的杂志每年都有新的文章。先找到和你研究领域最相关的杂志,可以通过书签或内容聚合器收集起来(比如 Mendeley )。每周花点时间,通过标题来大致浏览下有没有值得认真研读的。另外,阅读时,别认为里面写的都是正确的或适合你的工作。但最最最重要的事情是: 根据你自己的经验判断哪些研究者的建议是合理的。 正如新秀候选人虞鑫的格言一样: “ 独立思考,不要随波逐流。 ” 读博士,需要培养的就是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勇于面对错误,那只是你学习成长的一部分 当你开始在实验室里工作,即使你有经验,但不可避免地要学习(甚至开发)新的技术、模拟或编程,那是你工作的一部分。你肯定会犯愚蠢的错误,甚至经常犯。如果你脸皮薄,那得动作快,不管是在样品上制图还是调试代码。 科研是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 如果你为每件小事感到沮丧,一个月后就会想放弃。在两年半后,即使我学到了新的东西,仍有过放弃的念头。不过我作了个深呼吸,继续作笔记,继续尝试。 最终,你会拥有发达的身体记忆(或模式识别)去处理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如何推进。学习曲线呈现为指数,用不了多久,别人会向你请教。正如水利系的周沙那句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道尽了科研工作者的心声。 4. 不要害怕不确定性 别害怕偏离你的计划,勇敢的接受不确定性。 那些在你感情、工作和生活上表现出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的东西往往都是很 Cool 而且很值得你尝试的。 其实偏离计划的事情,往往可以帮助自己打破 “ 舒适圈 ” 。很多人会选择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当然这些事情不会带来太大的负面情绪与结果,然后反思这个过程,个人的成长还是蛮大的。 所以,尝试你没有尝试的是一种进步,有时候也很 Cool ! 你看新秀候选人付洋洋说: “ 可养没有确定的答案,我矢志追寻 ” 。是不是也很 cool 呢? 5. 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今天比明天更重要 做学术不能朝三暮四。潜心规划,向你认为最好的目标大胆进发,要知道,很少有所谓完全 “ 正确 ” 或是 “ 错误 ” 的决定。因为它们只不过都是一个让你的生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台阶。 有了大大方向之后就要善于抓住那些中途闪现的灵感,说不定那就是你进阶的敲门砖。 你知道清晨四点的清华是什么养的吗?我想他知道,不信你看。 6. 体现生命价值 书读到博士,难免也会落入俗套,往往太在意他人的评价而忽略了自己最真实的需求。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 外面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 ;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挺有意义: “ 里面只有别人,没有自己 ” ,真正地忽略了别人的评价。其实,我们在生活的道场中要认真地反思与修行。外面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做自己认为是对的、是好的事情,上帝会给你一条光明的前程。 你说这是不是 “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的另一种注解。 7. 正确地面对“不” 学会重新认识拒绝。当你努力想要成为领导者或者建立公司的时候,人们会经常告诉你 “ 不行 ” 。 但是与其把这个 NO 视为事情的结束,不如把它看作一个寻找原因的机会 :你是不是找了错误的人?你是不是还没有展现出你具有承担这个新责任的能力?水滴石穿, NO 会变成另一个等待、学习和再次尝试的机会。 其实,人们最大的问题在于遭受拒绝的时候 “ 郁闷 ” 的心情。由于情绪的影响,我们不愿意发现自己的问题,而更愿意用找借口的方式去处理,因为这个过程中是逃避了 “ 发现自己问题 ” 的痛苦,就像吃了止疼药,虽然现在不疼了,可问题还是会出现,因此多去 “ 求证为什么 ” 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模式。不是么?一心想着目标前进,哪怕全世界都在说不,最终他也会给你让路。 8. 经常回顾过去 当你进入人生的新阶段,别忘了停下来回头看看,去发现你过去经历的意义。它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你是谁,将到哪里去,如何去那里。 这真心是一个不错的建议, 所有的经历没有反思,则这份经历就失去了成长的意义。 如果一直按照一个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经历再多结果也是一样,不管是工作还是感情都符合这条规则。 “ 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 ” ,常思常忆,常改常进。 9. 坚持 人生最大的遗憾在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而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明智的选择,谨慎的行动,是一种生活的阅历。 忍耐和坚持虽然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给你带来好处。之所以能在科学上取得成绩的科学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 学术是我毕生的追求 ” ,我想这不仅仅是新秀候选人石建金的目标,也许是广大博士们的最终追求。 更多学术信息大家可以关注微信号:doctorforum
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B股也疯狂
热度 1 ailincnj 2015-5-27 16:59
A 股患上疯牛症,一路狂奔,上证指数 5000 点触手可及。随着逐步减仓,手头资金多了,不是贪得无厌地继续追高,而是怎样使手上的资金安全,且能保值增值。鉴于俄罗斯汇率的暴跌,加之国内银根放松,降息和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势必会导致通货膨胀。因此,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换些外汇储备。一来可以避险,二来子女在国外以后用得上,三来退休后准备周游列国,也要用外币。   由于目前国内外币存款利率极低,美元一年期利率仅有 0.75% ,比起人民币的 2.25% ,还是有些心里不甘。因此,想进入长期关注的B股市场,挣点利息,不指望赚多少,只求保值略有增值。进入 B 股市场的理由有三:一、一家公司发行的A、B股本应同股同权,但两个市场价差很大,就拿本人买的大名城为例, 2015 年 5 月 26 日收盘价是 A 股 24.93 元 / 股, B 股 1.604 美元 / 股,按当天汇率 1:6.2038 算,两者相差 14.98 元,即折价 60% ;二、 B 股长期低迷不死不活,将来两种出路,一是 AB 合并,二是上国际版,无论选那种结果都有具大的想象空间;三是A股气势如虹,在四月份前, B 股基本没有怎么启动。本人判断 B 股与 A 股联动应该是必然趋势。 2015.5.26大名城B的K线图 2015.5.26大名城的K线图   愚人节这天开户,上帝是不是真的要给我开个玩笑, 4 月 3 日买入大名城, 4 月 10 日开始整个B股全线涨停,到 4 月 15 日已上涨 36% ,到今天卖出已经上涨 137.55% 。 B 股还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只是短期过于疯狂,出来休息一下,留一部分利润给他人。今天发表此文,丝毫没有炫耀的意思,只是想告诉博友们,在你们忙于科研、教学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理财。请那些伪君子或认识不清的人不要给我装,什么不务正业、什么心无二用、什么文人不言商。建议抱长期投资的心态,不要沉迷其中,天天短线买卖,不要把银子看得比天大,保持平常心态,当然要修炼,这样就不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投资理财,合理合法,上交税收,下利企业,比那些挖空心思骗课题,套经费的人,比那些官场贪欲无度的虚伪君子高尚得多。                             2015 年 5 月 26 日
2585 次阅读|1 个评论
赴美读博十六个月总结
热度 41 FrankZhao 2015-3-15 21:19
注:这篇博文实际上是去年年底写的,当时发布在我的 豆瓣日记 上。现在发表严格来说,应该是“赴美读博十九个月总结”了。不过,这三个月并没有太多实质的变化,除了目前我基本确定下来毕业论文的选题并已经着手开始准备了。以下是当时的正文: 一晃眼,肉身到美帝已经十六个多月了,上个暑假也没回去,用来修课了。本来在今年八月份到美帝一周年的时候想记录一下到了这边后的生活,但是由于太懒就作罢了,下面文章的前面大半部分就作为年终总结及向亲友的生活汇报。后面小部分是我在国内研究生生活的简短回顾,两者的对比是为了表明我本人持有的看法,即对某一类人而言,出国读研要比国内读更为理想。 我的PhD专业叫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同时我还修了两个minor,一个是Statistics,这是我们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对我们学科非常有用,我本人也非常感兴趣。另一个是Gerontology,一是为了将来找学术工作增加竞争力,另外也是考虑等以后拿到tenure之后可以回国创业做 Nursing Home 和 Daily Care Center。 此外,我还修了两个certificate,一个是本系的关于人类发展的高级研究方法的,另一个是心理系的Quantitative Psychology。 系里承认我们之前的硕士学位,也可以转部分硕士学分过来,但是除了必选课之外,我在系内系外发现了不少对于自己的毕业论文和以后的发展有用的课程,所以就没有转任何课程学分。 由于这些minor和certificate,加上导师的要求很高,我要修90学分,比学校和系里要求的72毕业学分多了18学分。 我的美国同学一学期只选两到三门课,而为了能加速毕业进程,我一学期则选五门甚至六门课,暑假也用来选课了。上课的同时还要完成RA supervisor布置得任务,好在这些任务通常而言不是很难,但是有时候还是比较耽误时间,而且由于和我的学术兴趣不是很搭,我还得花额外的时间和自己的major professor做research。尽管偶尔会有不堪负荷之感,好在我都挺过来了,所上的课都是A(我们学校graduate level的课没有A+)。当然,这对于graduate student也没什么稀奇。 整体而言,虽然到美帝还不到一年半,我觉得已经学到很多东西,远超我当年在中科院心理所三年的收获。 统计知识方面,基础的社会和行为科学统计知识自不必说,在深入学习了回归分析之后以此为基础我已经很好的掌握了更为高阶的行为科学统计方法,如结构方程模型,潜变量发展曲线模型,以及多层次分析模型等。我们系有在这些方面非常擅长而且领域内非常有知名度的教授,所以可以很幸运的上他得课,得到当面指教。此外,我还在社会系和心理系选了分类数据分析以及中介作用调节作用的课,对相关的内容有不错的掌握。接下来还会修得课程有missing data,longitudinal analysis以及meta-analysis。对此,我很期待。 统计软件方面,加深了对于SPSS的掌握,懂得了运用syntax的妙处,不再只是对着界面不断的click。同时通过一些课程不错的掌握了Mplus软件。此外,上过一学分的STATA课程,对这个软件稍有了解。对于SAS这个相对复杂的软件,虽然有所熟悉了,但是还是打算专门修一门三学分的课来加深掌握,授课老师自己是一门口碑非常不错的SAS运用手册的作者,据上过课程的同学反映,还是非常有收获的。 专业方面,感觉比较有收获的是系里两门主干的理论课,一门是Theories of Human Development, 另一门是 Family theories。通过前者,我选择了现在的major professor,他是德裔,是领域内非常著名的教授,虽然很严格,要求也高,但是相信达到他的要求后,毕业后的去向不会太寒碜。在后者的课程的学期论文,我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模型,算是为dissertation topic奠定了小小的基础 model。关于我的毕业论文,我目前非常感兴趣的是生命全程的健康观(life course perspective of health),我关注的是童年经历对于中年及老年期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打算使用的的统计方法主要是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ing 或者latent class analysis。我接下来的两个学期要修的Family Wellbeing across the Life span, Adult Development, 一个关于Biomarker的seminar以及与自己导师修的一门Advanced Topic course都是为了毕业论文奠定理论上得准备。 英文学术写作曾经让我备考焦虑,但是经过各门课程的训(cui)练(can)后,现在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虽然有时候还是觉得有不小的压力。不过这个也急不来,只有一点一点努力进步了。目前我已经完成了一篇manuscript,同时也有一篇论文摘要被14年的GSA年会(这是我现在所在的领域最重要也影响最大的年会之一)收录,我也顺便去了躺华盛顿DC,系里和学校报销了相关的花费。相当不错的体验。那座城市非常的美,尤其是夜晚的时候搭乘moonlight tour bus环绕城中的众多著名景点,十分令人难忘。15年的年会在佛罗里达的奥兰多,我打算提前几天去在迪士尼乐园好好玩一玩。 口语方面,由于我之前在国内就有了相当不错的输入,所以到了这边之后,在逐渐适应了环境以及拜托了害羞心理之后,进步还是比较快的,目前基本可以很流利的与人交流了,尤其是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用美国朋友的话,已经像是在美国生活了不少年头的人了,哈哈。目前的侧重点在于侧重用语和发音更加地道。 生活方面,我现在的住的公寓离学校乘公交约十几分钟,由于所在的城市就是专门为了大学而建的,所以公交也是主要为学生服务,几乎可以直接或者通过换乘到达城中的任何地方。而且这边的公交基本上很准时,按照时刻表运行,所以估计时间快到了再出去乘车就好了,不需要傻等。我现在与两个中国学生做室友,其中一个是老生,有车,而且人非常的好,每周会带我们到小城的主要超市购物一次。美国本土超市的食物整体来说还是比较便宜的,很多比我记忆中的北京超市还要便宜或者至少价钱相当。由于我们学校是个传统的工科占优势的大学,所以我所在的小城,亚洲人还是挺多的,尤其是中国人和韩国人,所以一共有三四家亚洲和华人超市,大部分亚洲的食材和调料都能买得到,当然有些商品的价格翻了几番,刚到的时候要么不舍得买要么买完了也觉得肉痛,现在已经彻底麻木了。另外,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我已经学会把烹饪作为一种放松减压的有效手段了,现在的厨艺相比刚来的时候可谓是突飞猛进,一个人张罗一桌四五个人的饭菜也还是可以做到的哈。 此外,美帝对于喜欢电子产品的人毫无疑问是个天堂,加上在这边读博士给的钱虽然不多,但是相比国内时还是有很大提升,很多在国内时觉得挺贵的东西这边都便宜了不少,我买的几个大件有MBA 13,kobo Aura HD 电子书,Bose QC15降噪耳机和Bose soundlink mini蓝牙音箱等,还有其他一些不错的耳机和数码设备。 最后,就我这十几个月的观察而言,美帝的大多数的人都非常友好,尽管有些愤世嫉俗者可能会说,“他们的友好行为都是装的,骨子里还是瞧不起我们中国人”之类的话,我还是很享受这里的人际氛围,并且衷心希望,我们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对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都客气、友好、礼貌。 当然,在美帝求学,尤其是读PhD,还是很辛苦的,大量的阅读,大量的写作,有难度的统计知识以及陌生的统计软件等,但如果对比一下我之前在中科院心理所的三年,当下的生活毫无疑问还是轻松惬意的。 我当年考研是典型的三跨(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最后初试分数是我们那届临床/医学心理学大方向总分第一名(我们那年所内另一个大方向是全国统考,那个方向的第一比我高两分,但是两个方向的考试内容不尽相同,所以也不具可比性),超出复试线近八十分。我复试的表现也不错,94/100。 初入所时,我也曾意气风发,相信自己能像以往一样,只要朝着自己选定的方向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有所进步。但是三年下来,我的表现却非常平庸。这当然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个人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所选择的导师完全不适合自己。现在谈起来很有推脱之嫌,我在此讲出来也是为了读到的同学能在将来选导师的时候有所借鉴。我的导师非常焦虑,多变,所做的领域跨度非常大,而且都是政府当时的关注热点,等稍一冷却,他的方向基本也随之变了。他基本不读学术论文,对此还经常炫耀,他也不大看得上所内那些潜心做学术的老师,称其为“双肩包派”。有段时间,所里的评价机制改革,他有深重的危机感,结果这种焦虑和危机感就毫无疑问的转移到我们这些学生身上,我整个人也非常的焦虑,拖延,甚至事后回想还很抑郁。在那种情况下,我甚至在一篇论文已经完全写好后也要拖延半年才投稿发表,就是因为内心的阻力非常非常大,总是觉得那些不是我想要做得东西。 我在科院的时候,第一年在研究生院修课程学分,当时的虽多少感受到了来自导师多变的压力,但是还是物理距离还是有着不错的缓冲,等后两年回所之后这种内在的焦灼就不断加深,本来想着准备寄托出国读书,但是也一直无法静下心来。而且当时的我有时会变得非常的自卑,完全不像当年的我了。 我是在毕业后花了一两年才慢慢走出硕士导师的阴影。12年新年,我忽然觉得不能再这么蹉跎下去,然后就决定要好好静心准备GRE了,后来经过几个月的备考后,考了个还算不错的成绩,其中verbal考了164分,超过了这门考试93%的应试者。从这时起,我逐渐恢复了斗志,回复了往日的自己。后来的申请也走了弯路,犯了不小的错误,虽然没有去成梦校,不过后来好在也收到了还算不错的学校的Research Assistantship以及scholarship。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739 次阅读|62 个评论
140条微博的命运与胡乱的言语
热度 1 renlimin2012 2015-1-15 23:04
我吧,不常刷浪牌的微博,偶尔赶赶时髦,扒拉扒拉。有一次,不小心,鼠标点偏,被迫换了新版,体验后,难用的要死,更后悔的要死,就更没什么心情经常刷它了! 突然,脑子一热,我想浏览一下自己以前发的微博!快速翻完之后,发现:160多条的微博中仅有20多条是属于自己的原创,其余的不是转载就是粘贴的。顿时,心生一丝儿的郁闷之情,这样的战况很是令我自惭形秽啊! 这以前偶尔烦人,现在基本烦人的微博,看的我是眼花缭乱,心烦意乱,一团麻乱。干脆痛快点,我意气之下把那140条给删了。我觉得总不能让我挥刀自宫吧,好或歹,都是自己的,随不高大上,但也不丢人呐! 删博之间,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自己的微薄之地怎么说也是自家的,为什么要拿来给种别人的菜呢,还是主动地,没有屈打的被迫!?” 按传统来讲,即使自己的地空着啥也不种,或是种的菜即使不是自己的菜,那也得是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老爷,七大姑,八大姨,老舅,老姑父,儿子,姑娘……等等,咱“自家人”的呗,或是咱邻居朋友啥的,也合乎常理啊!要不范围再扩大点,除上述的之外,那至少也得是有点说的上来的关系得人呗吧,即使是不相识的人呢!好家伙,除了自己可怜的20多条,其余的一个没有和自己有半毛钱关系的,看来我命中很是缺心眼啊! 这140条的旁系,要论关系,不是亲戚,不是朋友,更不是敌人!那它们算啥呢?算不认识的,那咱也不能不讲仁义,不讲道德,得给他们一个名分吧! 那该如何正名呢? 想来想去,觉得从生理上和精神上下手有点意思!那具体该怎么分呢?首先,就匆匆地,草草地,稀里糊涂地从生理上,将微博们分为有血缘关系和没血缘关系的吧。亲人,亲戚的算是有血缘关系的了,得算“自家人”呗。那邻居、朋友呢?也没血缘关系呀,但是在于和他们比较熟的这一层次上,将他们划为“自家人”也说得过去,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这样算的话,那140条与咱没血,没肉,没骨头,连结缔组织都不连带的,就划为精神上的客官了! 哎呀,我的天,这措词也太高大上了吧,直接把它们给整到佛祖、马克思、上帝一流了。这档次抽象了点儿,不太容易把大伙儿整明白,那我就简单地翻译一下,说白了:本主儿在不走心的情况下看完他们的汉字或 PICTURES之后,心跳和它们的节奏共鸣了,进而导致心跳加速,振幅增大,激动了,藏不住事了,内心倾诉的欲望驾驭不了了,完了之后,自己的地就给白让了! 那我就问自己,自己的心好好地,为什么就和不认识的,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主儿的共鸣了呢?和“自家人”的怎么就共鸣不了了呢?我想,我 细想,我吃着奶想!突然,灵光闪现,我觉得自己想的差不多了,可能还差点儿 ——问题的关键可能就在 “自家人” 这三个字上! 你想啊,“自家人”,属于认识的,或脸不生的,或熟的,或特熟的,有亲密无间,或衣山带水,或裙带相系等关系,可能经常要天天打交道的亲们,说不定是在一口锅里吃饭的兄弟姐妹,或是从小一块用尿和稀泥的发小,或是相互抄袭的同窗,或是穿过一条裤子的室友,或是勾肩搭背的知己(红颜or蓝颜),或是看对眼儿的异性or同性,或是整天腻歪不尽的另一半,或是酒肉圈的狐朋狗友,或是树下的一帮猢狲等等等等。 想,细想,我又细想,我还吃着奶想!突然,灵光闪现,我觉得自己又想明白了一点儿,可能还差点儿——我把注意又衔接到了我和亲们之间天天交流的途径上。 那我和亲们天天交流的途径都有哪些呢?我头脑不清地想了好两会儿——见不着,不碰头的就省去了,除此之外,主要有一下三种吧:嘴儿对嘴儿,眼儿对眼儿,肢体对肢体,其中以眼睛与嘴巴为主流吧! 那这种情况下,问题不就来报到了吗?天天嘴儿对嘴儿,那早晚不得咬着。即使是哑巴,天天大眼儿对小眼儿的,那能没有乌龟看王八,看不顺眼的时候!所以,天天眼交或嘴交,迟早会有相互啄到的时候!结局可能不那么好看,一般人哪儿能忍受的了!所以,微博这块地,亲们的菜不好种啊! 既然这样,就给精神层面上的陌生人留下了契机!你看,我和他们不用肢体接触,也不用对视,仅用依靠文字。我不用揉他的屁股,他也不用捋我的胡子,只要文字连成的句子,中看,中念,中听,中用就行。想什么时候拿过来,随你,想怎么说,随你,想怎么用,随你……只要没人闲的没事,他也不能怎么着你。而且主动权还在你,这样的有力位置把你显得多有面儿,多威风,多自在,多力量啊,没事你都想偷着乐! 所以呀,亲们的距离近了,交流频繁了,问题迟早是要出的,而且还不能幸免。嘴上乱喷是轻的,动起手来,谁都不含糊!心塞啊!既然不能幸免,那咱得想办法应对呗! 想,细想,我又细想,我还吃着奶想!突然,灵光闪现,我觉得自己又想明白了一点儿,可能还差点儿——我觉得,冲突的普遍体现与主要导火索还得要算在嘴巴的头上!老话说得好:事从口出呗——翻译的清晰复杂一点就是:只要你和别人嘴对嘴地交流,早晚得有相互咬到的一刻。你要闭嘴不谈,只是使眼儿,那别人可能难以找到K你的由头,除非你的眼睛不干净噻! 找到痼疾了——可能差了点——那要如何避免呢? 说到这儿了,你就不能再装傻充愣了——做到不说话、少说话、说好话不就行了呗!要是你嫌弃太难,做到其中一条也行。就这么简单! 要这样说的话,我到有点小不乐意了。我又不是哑巴,他也不是阎罗王,凭啥要不说话,少说话,只说好话?那我要是头驴,就是说,而且就说实话,爱谁谁,行不行呢? 行,绝对行!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大爷,大妈,大婶儿们都给你点赞,还给你点蜡!提醒你要做好随时挨K的准备! 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我去,傻吧你,不知道:忠言逆耳,良药贼苦吗?! 哦,原来如此呀! 那属驴的该咋办呀? 老话又说了:解铃还须系铃人吶! 那要是这么讲,那我还是我吧!我这人脑子笨呐,老是觉得人还是与生俱来原装的好,纯纯的,纯纯的……!我可能就是这样的我呗,二货一点儿,胆子小一点儿,干活缺心眼一点儿,长牙漏风一点儿……所以,微博这块自留地一般种陌生人的菜多一点儿……进口的嘛,有影响力,受欢迎。但,我也寻思着不能老进口,不自产嘛!人活着总还是要有点儿自强不息的志气与自己填饱肚子的勇气的!不能老是行鸡鸣狗盗,顺手牵羊之为!咱好歹也是长了脑子,学了点文化的人! 你说,是不! 谁说,不是呢!
个人分类: 情感随忆录|3101 次阅读|2 个评论
硕士延期
yuexu282 2014-10-10 14:14
硕士延期这么久了 还是没进展 没突破 感觉没脸见人了 极度不仔细 愧对老师与家人
2019 次阅读|1 个评论
期待这样的暑期学校
热度 2 zhongwei2284 2014-6-15 16:23
暑假又要来了,想干点什么!做做兼职赚点钱?其实更想找个暑期学校学习、交流。但百度了好久,这样的学校似乎不晓得在哪。想去的找不到,实在是郁闷。有那么一阵心血来潮想发个帖子募集一群志同道合人,一起搞一个暑期学习讨论班,但又想自己的水平不够,估计组织了也很难得到什么好的效果,何况找到合适的人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当然,在这里想说说自己暑期学校这样的形式的一种看法,似乎这个不是很重要,至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重要,但是我觉得,暑期学校是一个可以得到新鲜空气的平台。想象中的暑期学校最好是几个水平不错的老师组织,然后有十几个学生 ,六周左右的时间,学生分成三到五个组,每个组三到五个人。找一个安静的乡村,远离了城市会让心灵安静下来。每周安排五天的学习讨论,周末一起组织活动去玩:爬山、钓鱼、野营、抓蝴蝶、种花····可以做的很多,甚至做做手工制作、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玩具、学做做菜···生活可以很丰富的其实!前两周安排集体的学习,主要学习一些有用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安排足够的讨论,有时间交流一些做科研或者在学习中的经验与困惑。晚上农村的夏天该很美,看看星星,聊聊天,一起瞎侃些生活!其实,没必要搞得太严肃。而且,不要只是上课,听讲座!后面四周按组每个组一个带队老师,活动多组内安排,也定期不定期安排集体活动和集体讨论。每个组由带队老师出一个题目,组内一起讨论研究。然后最后花两三天总结,毕业,没有证书,只有很多记忆加大家一起设计出来的最后的纪念品! 感觉现在很多东西都在离它本身越来越远了!开会的只是去开会,上暑期培训的只是上暑期培训!科学需要的远远更多!也许真的回到自然才是它的本质所在!
个人分类: 生活与自然|4142 次阅读|4 个评论
避免师生署名之争的方法
热度 12 ldh 2014-5-24 09:13
近来 戈恽 之争闹得沸沸扬扬,既有导师的不对,也有学生的不对。 现在的研究生质量参次不齐,有水平很高的,也有很平庸的。遇到很优秀的研究生算你撞到了大运;遇到很平庸的就不要计较导师自己所作出的牺牲。既然遇到了,就不要抱怨自己的不幸,谁叫你也遇到过好的呢? 对研究生要抱有支持的态度, 研究生写的论文能不署名就尽量不署名 ,即使署名也要署名在研究生后面,也可不当通讯作者。 有时候作为导师,不署名吧学生认为导师看不起他/她。这个时候要鼓励学生单独去投稿,不要怕失败,拒稿是作科研的一个过程,它更能让学生体验到作科研的不容易。文章最后致谢一下导师即可。 对于导师,你不要希望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能让学生顺利毕业,毕业后背后能不骂你这就足够了。如果有的学生有兴趣和愿望,你就叫这个学生多参加一些工作。如果没兴趣,能毕业就行了,一切随学生的愿望。学生也并不非得要参加导师的课题。 我自己承担的项目不多,主要是自己在搞,文章也主要是自己在写。像我们这样的理论研究,如果没有多年的积累根本没法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天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也许你一辈子也无法遇到一位。 有时候,为了应付学生毕业(博士毕业要SCI),叫学生协助画几幅图,好在自己写的文章后面把学生加为第二作者,这样学生也可达到毕业要求。这样干有时候迫不得已,谁叫我们各单位出现这样的土政策。 自从我作为研究生导师以来,我自己带以及和别的导师带的硕士和博士研究大概有20多人吧。我也很少在他们所发表的论文上署名,文章多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当然,他们的文章有的我也帮忙改的也很多,我也给出了发表费。 今年我有一位博士毕业,我也给她讲了,她在整理博士毕业论文发表时可以不必署上我的名。 作为导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必强求。和研究生见面,首先应该问学生愿意干什么和想干什么,如果实在学生自己不知道要干什么,再给他们出题目,学生中途可以换题目。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122 次阅读|26 个评论
从考矩阵论来思考
热度 1 quangmingqishi 2014-4-14 16:57
上午刚刚考完矩阵论,研究生生以来的很多考试惊人的相似,以往的体验夹杂在一起,今日就直抒胸臆一回。 自从上了研究生之后,有人说研究生考试不重要,有人甚至说不该考试。作为专业方向相同的学生中最多课程的我【严格意义上是学术硕士学分最多】,明显的感觉课程和大学最忙的时候有一拼。但是每逢考试,却大不相同。本科时候考试规范严格,存在的抄袭现象自己一两次,都是蹩脚的变态课程,总体上考试靠真本事。现在的研究生考试,靠的是座位以及和同学的熟络程度。往往考试当天,很多同学提前到占座,以方便考试时候相互联系。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教的知识有缺陷。担任授课的老师一般很忙,教课的课时明显不够,导致了内容质量的下降,而且往往教师以科研为主,教课只不过是考核的标准中很平稳的一块,往往用的PPT是几年前做的,或者干脆网上下载的。能做出来PPT并能做的有模有样的基本上都成了优秀教师。二是学生考试重视度不够。监考管理不严格,学生自己出了问题,因为看到别人同学侥幸抄到比自己用功还要有效果。基本上自己的能力又不够达到自主答题,所以只要有一个人从侥幸中获利,那么就会造成全体形成这样的现象。 面对这样的状况,学生基本上分为三类,第一类干脆只看考试大概内容,闭卷自己开卷。第二类,半开半闭,自己能做多少做多少,然后不会的偷偷开卷。第三类,仍然严格要求自己,闭卷答题。 【同学请吃饭,匆忙收尾】 作为开篇,就写写自己的心得。写文章确实是一种能力,自己文笔一般,而且思维有些跳跃,望博友们见谅和指教。
3262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何写科学论文
热度 21 胡伟 2014-1-16 20:53
如何写科学论文 如何写科学论文_胡伟.pptx 南京大学 现代工学院 胡伟 写在前面的话: 身为 80 后的入门级“青椒”,经日摸索挣扎于学术研究的各个环节,写学术论文就是其中的典型一环。虽然在别人“直观”看来仅仅是一串统计数字,但写学术论文与做研究本身一样,孕育生产的过程不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各中辛苦,只有当事者最能体味。做事情不是纸上谈兵,每一环节的突破都是智慧、能力和毅力的综合展现(参考图 1 )。 图 1.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入职 4 年半来,小组的规模已由最初两名研究生到了 6 名研究生。毕业或 14 年即将毕业的学生( 2 名博士, 1 名硕士)均在颇有实力的企业找到了薪资不错的职位(起薪均在 25-30 万 / 年),这是对南大现代工科研究生培养的认可,也是研究组纳新的有力宣传。然而我内心一直对一句话深以为然“评价一位教授好坏的标准之一:学生中是否有一定比例的出色的教授?”现在的研究生中不乏淡泊名利、专心向学的好苗子,本着“既授人以鱼,也授之以渔”的精神,利用年终短暂空闲与合作课题组共同组织了一次学术交流,学生代表相互汇报交流各自研究组的科研工作,我们几位老师则就科研涉及的基本的理、化基础进行了系统讲解,并就如何写论文和如何做课题研究等学术相关话题进行了专题讨论。这正是我这篇科学网建博 6 年多来的第一篇原创博文的由来。 作为一名本土培养的博士,英语并非所长(虽也有过分别为期 10 天和 20 天的国际访问交流,基本都是一头扎进实验室,并未对英语水平带来实质提高)。但我觉得对科学论文,文采并不是最重要的,文章所承载的信息及研究内容自身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文章内在的逻辑和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也很重要。就文字而言,最重要的是客观 / 如实的把结果及其价值完整、清晰的呈现出来。由于博士毕业后跨行就业(由高分子转到物理光学),经历了两年的学习、探索的沉寂期,第一篇工作直到 11 年才发表出来。但从 11 年至今,我全程参与构思、写作、投稿和回复意见的论文已有 19 篇(一多半文章发表在一、二区刊物上),仅被拒稿 2 次, 21 投 19 中,命中率超过 90% 。高命中率节省了反复修改重投的时间,使我们可以集中更多精力来做研究,另外也大大增强了我们对自身判断的信心,并保持了高昂的士气。 如图 1 所示,实际研究过程中,道路坎坷曲折。尽管老师的指导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个人努力,但是却可以以过来人和职业科研人员的身份提供通关攻略,使学生们尽量少走弯路。在准备报告 ppt 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 San Francisco Edit 的教程 (www.sfedit.net) ,并结合自己近几年的亲身体会,进行了梳理、整合、重构和再创造。本着学术界交流共享的崇高原则,在此整理呈献给广大同仁,以期抛砖引玉。闲话说了不少,是时候进入正题了。 正题: 论文发表对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偏重基础研究的人来讲,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它是揭示和分享自己的科学发现、公布学术观点并引发讨论和检验,进而赢得同行认可和业界承认的最有效途径,是实现科研人员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通常我们的论文不会单纯因为写得好而被接收或引用,但却十分可能因为写得不好而遭拒稿或不被引用。 对绝大部分新人来说,写科学论文很难,像登天一样。如何化解这个难题? 我的建议是: 化繁为简,分而治之 如图 2 所示,面对“登天”一样的难题,如果合理分解成有可执行性的一个个台阶,那么“登天”就能够变成一个轻松可行的过程。下面我们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分解,以及每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了简练,我尽量以纲要的形式列出来。读完本文大家或许会发现,科学论文像八股文一样对格式有着严格的界定,其实这有助于信息的有效供给,并有利于节约科研人员获取信息的时间。 图 2. 只要有了阶梯,“登天”也会变得快乐简单 Focusing onYour Central Message 用一句话(少于 25 个词)概括工作的核心。 列出工作的 Novelty Significance ;尝试对着 co-authors 做简要介绍,一定将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点上,看是否把握得住要点;写作的过程也可充分利用团队协作和集体智慧。 不要着急着笔,先酝酿一番,同时进行后面的几项工作。 Title 题目被阅读的频次会远大于文章的其它部分,标题界定了文章的内容,标题的好坏决定了读者是否会读你的 paper ,所以题目是 sell 你的工作的第一步;好的题目能够确保你的文章被目标读者方便的找到,而没取好题目则会让你的文章纵使发表也彻底沉寂。写文章首先 / 尽早确定题目,写作的过程保持其余部分与标题的严格一致。 黄金法则 :题目只给一个 idea/subject ,尽量简练,以 10-12 个词为最佳; 题目是个标签,而非一句话;不用动词 / 谓语,用名词;按恰当次序排布关键词汇(正常语序,常用词组),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清晰完全的表达;使用易理解,易被追踪,易被搜索的语汇;删掉所有废话,如:‘ a study of …’, ‘investigations of …’, ‘observations on …’ ,不要用 significant , novel 等,注重使用专用而非通用词汇;题目中不要用缩写、分子式,而要用全称及常用名;尽量不用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标点和特殊字符。 写完文章后,回头再看标题与摘要和全文的一致性。 Novelty Significance 该类研究面临哪些问题?哪些已经解决了?如何解决的?尚存在哪些问题?本工作要解决哪个 / 几个问题,或要改进哪一类 / 种解决方案?回答上述问题。用到的材料、方法是什么?涉及到的机制?创新与价值体现在哪?方法上是否有独到和值得推广的地方?获得了哪些结果(全部,暂不考虑次序和取舍),分析每一条的贡献,找出主要的结果,描述重要发现;按重要性重新罗列,结构要清晰规整;结论、启示是什么?新在哪里?为什么重要?是否有局限性?能否改进? 提出问题的时候,要系统的就文章涉及的专题重读文献,还要再补充新的文献;要随手列出与每一条相关的文献。 讨论:充分利用团队协作和集体智慧。 通过整理,可找出仍有欠缺或尚可改进的点。 Novelty Significance 列表 建议通过讨论,填写下述表格进行整理。 表 1. Novelty Significance 列表 Title Novelty 机制 方法 材料 结果 应用 Significance Selecting a Journal 选刊原则 :基于对工作价值和创新性的客观评判选刊。选刊没有最好,只有适合不适合。 自己通常在那些刊物上获取文献?期刊学术声誉,同行们最认可的杂志?是否学会主办,编委是否业内牛人?是否被主要数据库引用,期刊 IF 因子,声望如何?期刊范围:广泛,专业性强?何领域?期刊目标导向:基础、理论、应用?期刊接受文章类型、格式、 Figure 数量及要求?读者群是否你想要交流和建立影响的群体?是否有类似主题的文章发表,文章的重要性如何?期刊发表频率,审稿、录用、发表周期,拒稿率?文章投出能否得到客观的评价和判断? 早定刊物,阅读选定刊物的 Guidelinesto Authors ,主动明确期刊格式要求,有针对性的准备和写作,简化程序。 Tables and Figures 看完题目和摘要,通常读者接下来要看的就是数据,其给出的是视觉信息,最易抓人眼球,所以数据非常关键。 数据筛选原则 :是否能最好地回答提出的研究问题?所有数据 / 标题在一起能否述说一个完整的故事?无版权争议。 数据排序原则 :有助于讲故事的次序;文章中出现的先后;与目标刊物的格式要求相符合。 数据标题用过去时,给出数据中的信息,而非对数据的总结或解读,不要包含实验细节,使配合数据具备叙事能力;标题与正文内容是互补的,无需重复。 标注测量物理量及单位;图像质量,最小像素要求;线性、粗细、字号; Scale bar , color bar 等细节都要注意。 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对工作重新审视、提升。我们就有一个工作,先是以 Opt Express 作为目标刊物进行数据整理,后来提升改进之后改为 Adv Opt Mater/Adv Func Mater ,最终数据整理完毕后,则直接瞄准 Adv Mater ,投稿后受到四位审稿人一致好评并接收发表。另外一个工作先是瞄准了 Appl Phys Lett 整理的,后来改进后瞄准了 Nano Lett ,而最终整理后则打算投往 Nat Comm 。所以某种程度上讲,数据的支撑力度、内在逻辑的合理性、 Figure 自身的吸引力,最终会决定文章与展示平台(目标刊物)的匹配性。 Outline Outline 是文章的蓝图,有效的将文章全文分成几块儿,并按照逻辑将话题与讨论融合到一起。它能列出信息梗概,辅助文章构思。通过反复酝酿推敲,即可找出贯穿 outline 的 story 。 然后就可以找个僻静舒适的环境开始写,远离任何可能的打扰,甚至包括手机和网络,争取初稿一两天内一气呵成。写第一稿的时候以速度效率为重,不要斟酌修改;依据 outline 的结构构思,用自己熟悉的语汇句式直接写,以表述意思为要,追求一气呵成,哪怕用汉语写一部分或留一些的空白。 Introduction 通常会觉得 Introduction 难写,之所以难,是因为对领域的了解很有限,对已有结果的评判不到位、没把握。如果依据前面的步骤做好了文献调研和前期问答,就不难了。 目的 :提供理解文章所必需的背景信息;刺激读者阅读的兴趣;诱导编辑和审稿人对文章的重要性做出公正判断。 内容 :立题,描绘工作的目标, 做什么 ? 为什么 要提出这个课题?课题的背景、历史与现状;打算怎么解决这个课题? 怎么办 ?预期结果及本文贡献,特别是新意以及应用前景。 是什么 ? 注意事项 :引言要面向期刊所对应的广泛读者群,而不仅是小同行。所以尽量少用行话,对于专业概念和术语,要结合上下文自然交代清楚。要明确提出研究目标,这是 Introduction 最重要的部分;清楚的提出假说,中肯的总结前人工作,在此基础上客观对比,引导读者建立起对你工作意义的认识。要做到言必有据,不引不相关的文献,引的文献要起作用,不要泛泛的引文献。谈及广为人知的知识时,不必引用,如果要引用,最好引用教科书;谈及小同行熟知的内容,最好引用综述文章;谈及重要结果时,最好引用原始文献。所有缩写和术语在首次出现时给出明确定义。 Results Section 依据 outline 合理安排 Figures 次序,确保叙事的完整性;展现关键结果而非所有实验数据,吸引人的不是你做了多少,而是你做的有多重要;行文需要没用正式 Figure 呈现的结果也要述及;可按时间先后或重要性排序,每一段内,按重要性次序排序;述而不论,使用过去时叙述实验结果;所有数据要精确并在全文中保持一致。 用最佳的表达方式描述串联 Figures 来陈述发现;文字是对 Figure 的补充而非简单重复;每个结果,后面 Methods 部分都要有所对映。 Discussion Section 是非常非常难的部分,需要反复推敲定夺。 讨论是科学论文的核心,其 目的 是:阐述自己的观点;解释发现的意义;指引研究的方向。 包括 :回答 Introduction 中所提问题;解释研究结果如何支撑上述答案;获得的结果与现有方法比较。 是对结果的评论而非重复叙述;回答 Introduction 的假设,且观点保持一致;以符合逻辑的次序论述每个结果的意义及其对结论的支撑;不要包涵负面信息 * ;为什么重要,从特殊到一般的展望。简洁、清晰、完整的论述,解决提出的问题,支撑结论。 * 任何文章都不完美,你只需要帮助读者做出积极正确的认识;读者关注的是有意义的、建设性的信息,哪儿不够好读者会有自己的判断,就这方面展开论述是浪费版面和读者的精力时间。 Materials and Methods 讲述研究如何执行的,以便于读者对工作的实施进行评估或重复验证。描述实验执行的步骤、条件参数、仪器、材料等,次序与 Results 部分保持前后一致,不要将步骤与结果混为一谈;不要包含解释、背景等属于 Discussion 的信息;可夹叙夹议,恰当地引用文献;避免无关信息和信息重复。 Abstract 摘要是全文内容的凝练版。字数允许范围内,包涵尽量多信息:研究目标;关键材料 / 方法;理论机理;主要结果;结论。 简明易读、涵盖文中要点;首句为点睛,是摘要中的摘要,即是前面要求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句子;好的摘要可以增加文章中稿几率,并能够更加吸引读者,增加工作的影响力。 Conclusion 通常我们会觉得结论是最难写的部分之一,写到这里,总觉得该说的都说完了。但是要意识到,很多读者读的时候是先从摘要和结论开始读的。 结论是文章的结束。 内容 :总结发现;概括陈述价值;展望未来。首句明确的陈述文章的主要发现;结果如何支撑了该发现,要让读者觉得提出的假设和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不要让读者留有疑惑。不要重写一遍 Abstract ;不要引入新的问题和争论;不要加入负面评价;只要陈述即可,不要再做论述 ( 正文讨论做的事情 ) 。 草稿完成后放到一边一两天后才能开始修改,修订过程追求表述的清晰、简洁,保持全文内容和风格的一致性。 结语: 虽然 Conclusion 是正文的结束,但是关于科学论文的事情还尚未结束。还会涉及如何提高文采,如何选择语法范式、句子结构、时态语态,怎么让文章更易被搜到,参考文献,作者、单位的确定及排序,对项目和人员致谢, Cover letter ,投稿, Response ,为什么会被拒稿,真被拒了怎么办?怎么付版面费, Poster 、 Presentation 如何展示,如何追踪论文发表的后续被引用和评价情况,等等。 写论文只是科研生活中的一部分,做研究也只是另一部分。真正的科研生活非常复杂琐碎,资金、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都要畅通无阻,才能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仅讲述了如何写科学论文,但也足以对科研生活窥豹一斑。科研事业的丁点成就都是由一堆琐碎拼接而成的。要有强劲的科研动力、永不满足的态度,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够不断攀登科研的高峰。
28358 次阅读|19 个评论
努力是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热度 1 woniuma 2014-1-13 20:11
快要研究生毕业了,科研之路也将到达终点。 13年11月初找到一个教师的工作。之后就发现投的No.2研究论文被中文期刊接收了。这段期间心情很好,阳光明媚。可以说毕业后有个离家近的工作,也算是对这些年付出的回报。 三年研究生读的没有其他科研爱好者那种好奇心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细细想来,多多少少还有些遗憾。这些遗憾主要来自对外界人和事的理解误差。太多的我以为和我认为使得自己错过了很多机会,在某一刻忍不住对照自己,发现太不像大学那个爱去图书馆的我了。常常在想因为什么,环境或兴趣?这些因素常常混在我的思绪里,排山倒海般击破心境。真正让自己静心的就是找工作的经历。 那是在一所大学里举行的教师招聘会。进门后我看见满屋子全是人,忽然觉得自己好单薄,又在不断问自己你有什么和他们竞争。凭借本科获得的荣誉进入面试,但没有进入试讲资格。之后第二天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情参加另一个招聘会。 签订就业协议的那一晚想了很多。凭什么让自己拿到工作,而研究生三年获得什么?都是三年时光,有的人风风火火发了很多文章并且拿到奖学金,我在做什么呢? 记得网上有个文章说,这个社会你凭什么竞争?答案是个人品牌。现在才明白,曾经努力获得的成绩或荣誉就是打造品牌的基石。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就没有收获。今后积极踏实做事。 写此文鞭策即将步入社会的自己!
31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吴院长回访毕业生记
malina163126 2013-12-10 14:19
吴志峰院长回访学生记 初入职场,除了不断的学习,更多的是迷茫、迷惑。相信你们上班几个月后,依旧有很多的为什么要问,未知在等待着你。偶然的机会,在 QQ 上遇到母校的吴院长,老师对毕业生的一次普通的回访,不论对现在的我们还是未来的道路,都是一种安慰和引导。有同学说,吴老师,智商很高,情商更高?并且还是才艺双全。在校的时候和老师接触不多,不过双高实属难见。老师的话语,经过本人粗略的汇总,与你一起分享,让余香弥漫。 吴志峰院长 9:01:46 你好,小马 吴志峰院长 9:01:54 你现在在什么地方读书或者工作? Merina 9:02:16 在*研究所,来了一个多月,目前主要做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 吴志峰院长 9:03:12 哦? 土地规划方面,一是了解土地科学的核心架构;另外一个就是了解现在的社会需求和规程。土地是自然与社会的高度融合载体,现在学院的土地方面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们组建了一个讨论群,每周开一次交流 simnar ,你可以加入学习。 你要认真规划一下,现在都强调要两条腿走路,在闲暇之余,收集相关资料,除了正常工作任务外,有空多写写论文,也做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刚到高校或者研究所的新人,没有别的办法,首先就是自己多写文章,这是立足之本。 理论厚度会绝对你今后发展的高度,地理所老一辈的自然地理很强利用这个机会,多到所里学习和接触一下,然后找机会多多充实自己。也平衡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要是有机会,多跟地理所老同志接触。 吴志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地图学与 GIS 专业博士学位, 2011 年 6 月调任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 2002 年至 2010 任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所长。担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遥感与 GIS 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团体职务。受聘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特约国家资源监察专员、中国-欧盟土壤与土地工作委员会委员,土地学会的常务理事,任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担任《生态环境学报》、《热带地理》、《亚热带水土保持》编委,以及《地理学报》、《应用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研究》、《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等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个人分类: 随笔|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篇文章的血泪史
热度 42 Terrace 2013-7-27 20:44
有过文章投稿经历的同学都知道,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故事,从产生到实现,从实验到理论,从测试到撰写,都是一段不寻常的辛酸路。有的文章一招制胜始发表,有的文章百转千回终被拒,不一而足。这其中夹杂着彷徨与失落,当然也有喜悦与兴奋,而我今天要讲的这篇文章的故事,更是堪称血泪。 这是一个比红楼梦还曲折的故事,这是一篇比林黛玉还命苦的文章。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还算道出了实情。这个工作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做的,新颖性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也一直在坚持,做一个系列仔细比较一下,看看是不是带有什么规律。结果做了两年多,才有一点结果,花了半年的时间整理撰写出了初稿。这话一说都到2012年暑假了,开始投稿。先投了欧洲化学,送审回来的意见一个接受,一个拒稿,拒绝的意见非常泛泛,只有四条,一个是引言不行,第二是结构与讨论不深入,三个是实验部分有问题,第四是写得没有结论。就这四句话,敢情我们的文章一无是处啊,哈哈。欧洲化学的审稿是这样,两个审稿人,只要有一个负面意见就拒稿,当时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尤其是看到第二个审稿意见,我们也是哭笑不得。 第一个审稿人好办,第二个意见我们真不知道这个怎么修改,有点一头雾水,只能再重新提炼提炼,投了JOC,这个我们不是很有把握,因为从有机合成上来说,这文章不是很有劲道,果然来意见,四个审稿人,二个好一个坏,然后请了仲裁,仲裁以合成不是很新颖把我们拒了。当时我们也是心情郁闷到极点,但是仲裁的意见我们是心悦诚服。这个工作的特点就是系统性特别强,但是新颖性差一点。投稿过程中谁也不相信眼泪,接受就是接受,拒稿就是拒稿,我们只能擦干眼泪继续奋战。 然后我们就想起OBC,给OBC编辑看了以后,他给我们写信说,文章很好,但是我们最近有个新杂志RSC Adv,你们要是愿意可以转过去,更好。我们是第一次投OBC,课题组以前没投过,既然编辑说转嘛,我们就转好了,太违背编辑的意思也不好。结果送审新杂志,来了意见还是动用了仲裁审稿人,还是仲裁把我们拒了,哎,一开始我还抱怨我们是不是太背了,咋这么都大牛都看不上我们的工作呢?!难道我们就这么挫?!后来一想,这个工作尤其自身的特点,大牛们都看不上眼,属于那种搞实验的人觉得不新颖,那种搞理论的人觉得小儿科,两头不讨好,所以命运悲惨了些。有的时候,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是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穷的。 后来我们也是欲哭无泪,只能换杂志,其实我们已经找不到杂志了,没办法就去投Current Organic Synthesis。投了以后人家说我们不收这么长的Full Paper。我们之所以投这个杂志有点病急乱投医了,当时也是伤心透了,前前后后来了这么几下,一年都过去了,已经到了2013年的夏天。我当时有点“报国无门”空余恨的感觉,好歹我也发过几篇文章,怎么这篇文章这么悲剧,这么难产呢?!我是不是进入了投稿魔咒? 后来还是老师同学的鼓励,约定好,试一次Tetrahedron,如果不行,我们就把文章推倒了再重新实验,再重新完善工作。投出去一个多月,我们基本忘记了这档子事,结果意见来了,接受,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真是泪流满面,有种撒钱的冲动。有的时候还是老话说的好,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经一事长一智,虽然这篇文章有点折腾,发表周期有点长,这个过程中有点消极情绪,但是还是蛮能锻炼人的,心态很重要,有了这种血泪史,即使以后再折腾,我也要屡败屡战。其实每篇论文不像发一篇博文那么容易,真是如磋如磨,磕磕碰碰,但是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才能更瓷实。那种一碰就碎,一骂就哭,一有激烈矛盾就要自杀或者杀人的,不是智商的匮乏,而是情商的萎缩。 文章接受以后,我也开始反思我这篇工作,一方面我们得设计和探索一些新颖的体系,那些不太新颖的可以放一放,逐步拓展才能不断创新,死抱着原来的体系是走不远的;另一方面我们得增加学习,只有不断提高自我要求,尽量将工作做得扎实些,才能有更大的机会尽快地投中好的刊物。希望这点不成熟的体会和感悟,与广大研究生同学一起共勉。
个人分类: 教学研究|21536 次阅读|64 个评论
一千零一篇
热度 2 huailu49 2013-7-9 15:22
自2007年底开博以来,历时近2000天,博文总算突破了1000大关。本篇是第一千零一篇。 记得开博当天就发了两篇博文,一篇是 “《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几个因素》补遗 ”,另一篇是“ 我国家用冷风机技术现状综述 ”。不过这样的速率并没有保持多久,前四年总共也就发了140篇左右。此后才又多了起来,当然与许多高产博主比起来还差得远。 博文多了,为便于检索,分了20多个类别。其中图片类博文占了大多数,多为亲近自然之作,但愿在自娱的同时,也能娱人。而“自我科普”的博文下工夫最多,也涉及到一些社科知识,由于搜不到系统完整的现成答案,同时也怕出错,写起来也比较耗费时间,但篇幅都不长。比如“ 海水淡化最大的功臣 ”、“ 历史也需要科普 ”、“ 56个民族有多少种语言 ”、“ 倍推导出来的1 = 2 “等。 限于水平,这些博文中错漏难免,只能说记录了自己当时的认识。 在这1000篇博文中,被精选的博文屈指可数(好像只有6篇,其中还包括4篇图片):“ 也谈教师工资待遇向公务员看齐 ”、” 苏联科技人员的地位和待遇 ”、“ 又见金银花 ”、“ 曲径通幽 ”、“ 千佛山的石竹 ”、“ 葫芦出墙 ”。 尽管以上6篇并非自己最满意的博文,而且阅读人数也不算多(阅读人数最多的一篇另有其文,好像是“ 一些寓意美好的英文名 ”),但仍要感谢科网编辑部的各位老师、各位博友。 置顶图片也有几组,比如:千佛山的石竹、暮色苍茫看月季、春江水暖、张闻天故居的菜园子、浦江行船、紫藤、夏日黄花等。 几年来得到过不少老师的指点和帮助,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大家!
个人分类: 书斋夜话|2708 次阅读|6 个评论
工作——那些“按部就班”的工作
zexue1988 2013-6-23 22:38
题记:从做完毕业实验至今,全身心找工作的时间不多不少三个月,期间投出上百份简历,辗转三地,用掉了多半的生活费。找工作的过程花掉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疲惫的时候想快点解脱,而回头一看,自己收获了不少——从只关注生物行业到多个行业,最终又回到生物这一行;从一份简历走天下,到有针对性地制作简历;从第一次面试时紧张,到如今的自然;找工作的过程带给我很多思考,所以想利用离校前的空闲,写下一些东西。 一那些“按部就班”的工作 作为一名久居象牙塔的2013届的毕业生,对于“工作该是什么样?”这样的问题其实少有思考。只是今年过年时,因为想弥补一下实习经验的匮乏,才有了不疼不痒的两个月的工作经历。 于是对于工作的滋味,有了一点表层的理解。例如,每天6点起床,赶上公交车,在不堵车的情况下90分钟赶到单位,而早饭常常是在公交上解决的。从8点开始工作,“小组领导”会给每个组员下发今天的任务,比如——检查60个客户单子,学习一种另一个项目流程。 工作的性质是按部就班,工作的内容可以说是单调的,检查第一项内容,第二项内容......一个页面,另一个页面......这样一个上午可以完成一半的任务。午餐时间是60分钟,常常是叫外卖,公司在很多方面为员工提供了人性化的设计,例如在休息室提供咖啡,微波炉,冰箱等设备,成家的同事常常自带午饭,这样能省下不少钱。 下午做完任务后,往往距离下班还有90分钟左右,我和很多实习生常常用看网页,聊天打发这段时间。待到下班铃声一响,立刻关闭电脑,赶上回家的公交,目的是为了避开晚高峰,可惜情况常常是——被挤在车上的同时又堵在路上,怎一个惨字了得。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工作时间偷闲很不好,先不说被领导看见了如何,首先是对于自己要求不高的表现。 在某个数据外包公司的工作,使我懂得“按规矩办事”。对客户的系统做一项检查,就必须按照“流程”一步一步操作,把系统里每一项内容都弄明白是没有必要的。一切以准确,效率为前提。第一步该点哪一项,第二部再核对哪一项,是否正确,然后填写“核对表”。于此同时另一个小组的同事会重复你的工作,以检验“核对表”是否有误。最终你的“核对表”会汇总到小组领导那里。 如你所见,这样的工作较少涉及的是智力输出,更多的是眼力和心力的锻炼。小组领导常说:不需要速度,但是一定要准确度。这是每一个数据校对工作人员的第一课。 事实上,“按规矩办事,不需要太多想象力”的工作要求,除了是 数据校对(Processing)行业的属性外, 在良好实验室规范中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论是农药GLP实验室,兽药GLP实验室还是药物,化妆品GLP实验室,按照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如实地记录:实验设计,实施,查验,记录,归档和报告,记录好每一个细节是规范化实验的基本要求。 为了使得实验数据的真实可靠,可重复。在实验前期(动物饲养,实验设计,人员培训,样品管理等),实验中期(动物周围环境,实验操作,实验记录,质量管理)和实验后期(检测报告撰写,原始资料保存)等各个环节,都需严格按照SOP操作。同样,有质量控制组的同事全程监督。 也许你会想,这类型的工作太缺乏新意! 的确也有很多做数据校对的实习生没有能坚持留在这个行业,一部分原因是工作的简单重复,毫无创新性;而同样“按部就班”的工作同样存在于GLP实验室中。这一类的工作,因为严格按照“步骤”和“规范”做事,通常大家会认为其没有自我提升或是上升空间。其实这一行业欠缺个性是不争的事实,但却不能因此而认定这份工作不好。 不管多少人离开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总有一些人留下了,也获得了职位的提升,我想这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能否在工作中学到东西,在于人而不在于事。记得读高中时候,学校有一排的平房上常年挂着这样的标语“能把简单的事情千遍万遍做好就是不简单”,事实也正是这样。作为一名毕业生,我想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找工作,去做事情,要比一味寻找“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靠谱一些。
11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爱笑的实验者运气不会太差
Yakia 2013-4-26 22:22
3月4月是心理上变成熟的两个月,很多人事的处理上还在摸索。飞虎引用某书记的话说我: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第一反应总是那个“很傻很天真”的阿娇。。。但心里的OS是:那肿末办。。。? 签署了保密协议,为了保护项目,很多事情说不得,但在中外体制碰撞、与本专业大项目冲突、与课业冲突这几种情况下,1)专业知识储备增加不多,2)动手能力提高(去五金店买材料,按说明书摸索软件,找领导签字,报销发票,去医院,服务受试者……),3)人际关系、待人接物悟出了点东西,总结如下(想到哪里说哪里版): a 不能没要求。 实验条件要自己提,哪怕不能改善。更何况,说不定是能争取到的,这对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是有帮助的,虽然不是管理项目拿主意的人,但考虑周全是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尽责任。 b 不能完全不显摆。 默默干实事是必要的,但默默地干实事又恰好被老板看见,也很有必要。结果不一定能证明你的努力,至少努力了,就该被留下“这个人还是很负责很努力的”印象。所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被老板看见(呃,是真的)。 eg. 有个号称口语很棒的师兄,其实就口音好点还会忽悠,口语并不利索。 c 及时、定期报告,不管有没有问题出现。 向老板/导师报告,有疑问就问,勤问比不问好,早问比迟问好;说明进度与计划。 d 遇到打电话叫你去给项目办事的,也得恭敬着先答应,有什么情况等下再说,因为打电话的可能是一个blabla的人,而老板可能就在那个人旁边。遇到过老板突然抢过话筒的情况! e 再忙也要吃饭睡觉,切勿久坐!!! 睡好觉是万能的。少做梦休息得比较踏实。 饭要好好吃,我家飞虎食量不小,但是吃饭没时没点的,尤其是工作日晚饭和周末午饭。 1小时怎么着也得站起来动动。否则后患无穷!!!腰椎颈椎问题,痔疮与性功能障碍,都是短期感觉不到的,看着办吧。。。 f 劳务费问题。 其实劳务费应该不是个问题,还没以科研为生到了不给劳务费就没饭吃的地步,所以我们的一个项目没好意思要劳务费,事实上,从头到尾打酱油的也有劳务费了,话说为什么没考虑到我呢?可能是只参加了1/3次,而所有人的劳务费都是均分的。本来抱着集体活动不被抛弃的心态,结果看起来还像是被抛弃了。这不满足b,把事情做在老板眼里。有时候,他们眼里就没有你这个人。不过,选择还是对的,可惜的是亏没有吃大点,吃亏大了是有补偿的,天天去打下酱油,劳务费也就来了。过去的事Never mind. g 关心伙伴。 关心老师和同学,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们的健康。 尽管给我配备的本科小弟被视为了免费劳动力,但姐对其绝对是关切有加、同甘共苦、没架子。他有事就不给他找麻烦,以鼓励为主。事实上,这小弟还是很给力的!工作上准时、不出错,电话始终能打通。 h 不把项目工作视为唯一。 这点尤其尤其地重要!否则,自己做得高效又疯狂的,别人受不了不愿意和你合作!别以为这是极端,太重视工作,对别人像对自己一样苛刻要求,有时候自然而然地就忽视了别人的感受。失去人心就是失去项目了,更可怕。合作者除了你,也许还有其它的项目和工作需要参加,不会总是把你的事优先处理。 i 没有方向、没有思路、没有结果的时候,不要过分焦虑。 记住,所有的一切,都是有方法解决的!不过是有的方法好,有的方法没那么好罢了。 不早了,从实验室回去,早点睡。
25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个博士生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
lightling 2013-3-20 15:22
我出生的时候是一个下雪的深夜,我的父亲在床边生了一堆柴火,我的母亲躺在四周漏风的那间破屋角落的床上,咬紧牙关,生下了我。27年后,也是在一个下雪的深夜,我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当我打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站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白天还吵吵闹闹、喧嚣的世界变成一片洁白,让人顿感清净。 我从进入大学到博士毕业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过得浑浑愕额。十年前,我身高170cm,十年后,我身高还是170cm;十年前,我体重60kg,十年后,我体重还是60kg;十年前,我一无所有,十年后,我还是一无所有。十年前,我眼睛明亮、有神,十年后,摘掉眼镜,我已看不清自己有多少个手指了;十年前,我声音洪亮、清澈,十年后,已经是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十年前,我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十年后,我心如止水,只求温饱;当然,我也得到了一些东西。十年前,我还是个农民的儿子,十年后,我成为了一个博士;十年前,我只懂得砍柴、种田、割草、放牛,十年后,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懂机械、金融、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如果您问我这十年最大的长进是什么,我将告诉您:十年前,我十七,十年后,我二十七。 这十年中,我最渴望、最追求的是什么?是知识?不是。是美女?不是。而是钱。在我的脑海里,钱就是那种一块、一毛的硬币,我曾无数次翻天覆地的把它们找出来,目的就是去买一包方便面,吃一顿晚餐,而且找的时候不能太仔细了,太仔细了,下次就没有了。有时候,当我不知道下顿饭在哪里的时候,我想要是天上能掉下点钱就好了,我抬起头,只看到发黄的树叶正一片一片的落下来;我想要是能在地上捡点钱就好了,我低下头,只看见一些面包的包装纸以及一些插羊肉串的竹签。我从没见过天上掉过钱,也从没在地上捡过钱,所以我不相信有神的存在,因此我没有信仰。 衷心感谢我的恩师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在我博士三年里,他给予了我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也许是我十年大学生活里,唯一知道我名字的老师,也感谢他在承担100多个学生的指导任务下还能给我精心的指导。恩师对我的指导和影响之大,怎样言说都表达不尽,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无不凝聚着恩师的心血。恩师国际化的视野,前沿而精髓的学术造诣,严谨勤奋的治学风格,都让我永志不忘,深刻影响着我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衷心感谢学院其他老师给予我的帮助。 衷心感谢各位同门师兄弟姐妹,感谢我们一起度过的苦难岁月。 衷心感谢我年迈的父母,我在这十年之中不忠不孝,没有让他们过上一天幸福的生活。他们还不停的支持我,关心我,鼓励我。经常问我“缺钱吗?”所以我相信亲情。我从不要他们的钱,我不想看到一百块钱,就想起几百个鸡蛋,几百担猪草,几千个红砖。 衷心感谢我的五个姐姐,是她们陪我度过快乐的童年。她们美丽纯真的少女时代唤起了我对异性的尊重与渴求。她们在我求学的十年中,不停的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身体,生活,要我多吃点,给我寄钱,我也一直拒绝她们。这十年里,她们在广东的毛织厂、制衣厂过着非人的岁月。我不想看到那种用血、肉、生命、青春换来的东西。十年前,她们还是花一般的容颜,十年后,当她们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已经不相信她们就是我的姐姐了。 最后,我要感谢与我相茹以沫的女友×××博士,我们以总共不到600元的月收入,在上海和杭州这两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生活了5年。这5年里,我没有给她买过像样的礼物,而她却无数次在我青黄不接的日子里给我寄来她省吃俭用的钱,我才得以完成学业,所以我相信爱情。我无法明白她以275元的月收入,居然还可以救济我,或许她那纤细、苗条的身材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谨以此文献给千千万万的苦难中的学子们
1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再读蒲慕明教授写给他实验室学生的信
热度 1 jichenggreen 2013-1-24 21:55
今天又读了一遍蒲慕明教授写给他学生的信,顿时感觉压力山大,自己将要在科研行业这么一直辛苦地做下去,也许动物遗传实验一次尝试就需要3年,遗传性状不一定成功,辛苦几年不一定会有突破,但是如果不去努力不去拼搏一定不会成功。以下是原文: 给实验室全体人员: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我越来越感觉到如果没有巨大的改观的话,我们 Poo 实验室将不在是你们当初作为第一位选择的那个高产一流的实验室了。过去六个月的实验室进度报告已经清楚的显示了大多数项目缺乏进展。一年前,当我们第一次搬到伯克利的时候,我清楚的向大家表达了我对你们的期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效的利用实验室的工作时间。我曾提到过一个年轻的成功科学家每周至少要在实验室工作 60 个小时。也许没有人像 Florian 那样幸运,他已经在 Nature 上发表了两篇文章,现在他可以暂时享受一下生活并还能获得哈佛的一个工作机会。实验室现在没有人有资本和他一样去玩。 因此,从现在起我对实验室的纪律作如下规定: 1. 每周至少工作 50 个小时(比如一天 8 小时,一周 6 天)。这个已经远远低于我职业生涯每天的工作量了。你们也许更聪明或者不想和我一样成功,我不要求你们都能和我一样。 2. 工作的时候,我是说真正的实验台的工作。这不包括上网冲浪,收发与你的工作无关的邮件,以及过多的与科学无关的聊天(你可以在下班的时候在实验室或者家里做)。除了特殊情况,没有长时间的午餐休息。我建议每个人要集中精力于实验台工作至少 6 个小时,外加 2 小时阅读和其他与研究活动有关的活动。阅读论文和书籍应该安排在工作之后。当你准备写一篇论文的时候你可以在工作的时候花更多的时间在阅读,文献检索和写作上。 3. 如果你要离开实验室超过一天的话,你必须电邮通知我(即使我不在实验室)。告诉我你的假期计划。一年 20 天的假期是我的忍耐极限。事实上,在你们的时间表上没有一个人报告你们的假期或者病假(尽管我还是在时间表上签了字,但这违反了学校的规定),但你们知道你们有多少天不在这里。我能理解和接受你们由于健康和个人事务不能完全符合上述这些要求的现实。但如果你们因为这是一种简单枯燥的生活方式而不愿接受这些规定的话,我尊重你们的选择但建议你们马上拟定计划并在 1 月 31 日前离开实验室。我会尽我所能帮你们确定一个实验室或找一个工作。如果你们接受我以上的条件,我会很乐意继续为你们的工作提供最好的支持,有希望比我以前做的更好。我会在 2002 年 6 月底检查实验室每个人的进度。我希望每个人的研究都卓有成效,在杂志上发表一篇好的论文(至少是在 J.Neuroscience 级别的)。如果你们那时不能达到这个要求, 8 月底我不得不要求你准备离开我的实验室。
5595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随机系统方向学习的一些个人心得
热度 5 niuniuapai 2013-1-18 16:19
1 测度 最经典的外文教材是: Halmos 《 MeasureTheory 》 (1950 年,有中译本 ) J.L.Doob 《 MeasureTheory 》 我看的是 Halmos 的,个人觉得这本书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而且他的思路较为清晰,中译本的语言也很好理解,(早期的书本其实更好理解,不一定是越新的书越好)。 Doob 的也是本经典教材,但未看过,只是有很多人推荐用这本,在这里提出来给大家参考。至于国内教材: 中科院的严加安《测度论讲义(第二版)》 朱成熹《测度论基础》 更多的涉及测度论方向的国内教材是将测度和概率放在一起写成一本书,例如: 程士宏《测度论与概率论基础》——北大教材 中山大学编写组的《测度与概率基础》 …… 对于这些国内教材,很多论坛上都是推荐严加安的那本书,因为他是这方面的领袖,但就他写的这本书,我觉得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会很干涩,一上来就给定义、定理,因此我不推荐这本书作为初学教材。但他里面的知识点倒是很多,有部分内容还是其他书没有的,故可以当成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其他的书本类似。 我学测度时,教材是 Halmos 的中译本,参考书是上面提到的那些国内教材,还有一些讲义及总结。 2 概率 概率分为初等概率和高等概率,虽有这么分法,特别是称初等概率,但此初等非低等的意思,只是他把详细的介绍概率的最基础的理论,特别是从测度这条主线讲起。而高等概率,是在初等的基础上继续去讨论概率,特别是对无穷维的情况,以及加入了一些随机分析方面的知识,比如鞅、 Winer 过程等。我读的是概率基础,用的教材是: 严士健 , 刘秀芳 , 王隽骧《概率论基础 ( 第二版 ) 》 这是我见过写的最系统,最具体的概率论基础书本,不失为一本好书,特别是他讲解的思路是走测度这条主线的,也就是他还介绍了测度的一些常用知识,只要把他啃下来,其实大家所要的概率 + 测度的基础就够了。其他使用的参考书是: 王风雨 , 毛永华《概率论基础讲义》 外文最经典教材是: ChungK.L( 钟开莱 ) 《 ACourseInProbabilityTheory(thirdEdition) 》 另外,如果时间允许,我觉得应该是先读测度论,再读概率论,因为当你具备测度论知识的时候,概率论中的一大半其实是重复的,只是将测度具体化为概率,然后再讨论一些具体的结论。当然时间较紧的话是可以直接看概率论的书本,当然最好选哪种前一两章有介绍测度基础的书本,例如上面提到的严士健的书。 3 随机过程 随机过程主要是介绍一些具体的随机系统及其应用,也就是说这块知识具有实际背景,当然就会较容易理解。随机过程方面的书本很多,内容也很丰富,我使用的教材是: 林元烈《应用随机过程》 这本书介绍了常见的随机过程理论知识,书本中语言表达也很易理解,系统性很好。常备的参考书是: 王梓坤《随机过程通论》 ( 分 1,2 卷 ) 胡迪鹤《随机过程论 - 基础、理论、应用》 王凤雨《随机过程》 张波《应用随机过程》 孙应飞《随机过程讲义》 ( 优酷中有其上课全套视频 ) 国外教材是: Itô (伊藤清)《随机过程》 ( 有中译本 ) Lawler 《随机过程导论》 ( 有中译本,经典教材 ) 另外是一些具体过程的论著,比如: 应坚刚《 Markov 过程导论》 …… 关于上面这些参考书,其中国内王梓坤的书是权威,北师大在随机过程理论、应用方面做了很多。应坚刚在网上有博客,有空可以看看 ( 但是其更新速度比较慢,不过貌似此人很和蔼 ) ,孙应飞在优酷上有其给中科院上课的全套视频,。 Itô 的书,我的拙见是,不是很清晰 ( 可能是我基础以及心态的原因 ) 。 Lawler 的书是本不错的应用参考书。 4 随机分析 随机分析是一些随机过程的基础,偏重基础理论,走的路线也是先测度后概率,然后才是具体的一些随机过程,最后就是将随机与方程结合。我使用的教材是: 钱忠民 , 应坚刚《随机分析引论》 这本书未出版,是两位作者分别在牛津和复旦上课时的手稿,内容和知识点是足够的,其他的参考书: 严加安 , 彭实戈 , 方诗赞 , 吴黎明《随机分析选讲》 严加安《鞅与随机积分引论》 …… 另外还有一些是比较深入的书本,研究随机游动、 Levy 过程、鞅等等。 5 随机微分方程 SDE 方面的学习,我用的教材 是: BerntOksendal 《 StochasticDifferentialEquations(FifthEdition) 》 这本书很经典,但我只看了一半,个人拙见,不是很易懂,需认真推导。推荐一本: Mao X.R. 《 Stochasticdifferentialequationsandapplications 》 毛学荣老师的这本书写的很详细,内容很丰富,特别是在随机稳定性方面,给出了多种随机稳定,这对研究随机生态系统很有帮助。虽然我没读过,但之前有稍微翻阅了下,正如魏老师说的,中国人写的书还是比较适合中国人读,而且其也是经典,所以值得一读。 6 总结 以上是我研一是自学的内容,当然像我们学院开的那些基础课也是重要的,比如现代分析、拓扑。对上面的内容,测度我看了三遍,第一遍比较受打击,第二遍有点收获,第三遍是为了报告其中某些章节。后面的概率、随机过程、随机分析基本上看两遍, SDE 看了一半。因为后面有将近 3 个多月的时间没接触随机系统方面的知识,所以多少会有些生疏。但后来慢慢有些体会,我在想我们是否应该是学的越多越好,看的越多越好?我觉得也不全然如此,套用某位高人的话,“ 我们需要拥有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没错,现在的我很认同这句话。就拿测度来说,我觉得学完测度论后除了要对付某些具体的证明之外,其对我的唯一帮助是明白了概率为什么要建立在测度上,在看待随机系统的问题时,不会觉得其比确定系统的问题突兀。然后可惜的是,我只是处于自我的体会,而无法将这种感觉很清晰的表达出来,或许还真没学到家! 此外上面提供了教材以及参考书,如何选择一本教材确实让一些初学者很头疼,至少我当时是如此地。老调重弹下,现在资讯爆发的时代,书本、文献等等是层出不穷,而且各具特色。如何拨开云雾见青天,显然答案是书不在多在精!我的一个看法是,找一本系统性强的、表达清晰的、语言稍微通俗的来做初学教材。当然,你会发现极少有这样的书,怎么办?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不过,幸运的是随机系统方面还真有些书是经典中的经典,很适合初学者,比如 Halmos 、严士健、林元烈、毛学荣等的著作。还有一点,不是最新的书就是最好的,恰恰相反,很多“古籍”反而更好,这也是其能经得起历史淘汰的原因。其实将问题表述、讲解得越简单越好。当然好书的质量基本上都在一条直线上上下波动,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那么选好一本教材后就把他啃完,而且只啃这一本,不要东敲敲西打打。其他的书本当做参考、辅助就行。 接下来再谈个话题—— Google ,为什么谈这个东西,其实就拿我们经常写 Word 文件来说,你会发现这样的两种人,当二者都在打 Word 文档,打个比方他们同时遇到了要添加目录索引(只是个比喻),当二者都不会。其中一人呢,他坐在那干着急,一直想待会问问其他同学,然后就把问题搁置在那,更有甚者,自作聪明的自己做了个山寨版的目录(还真有此类人,比如我)。另外一个人呢,他想, Word 是个强大的软件,微软不可能这点人性化的小工具都没给用户提供,这时,他就在文档的工具栏中去寻找,找啊找,还是没找着,怎么办?这时 Google 及其哥们 Baidu 出现了,这人就在这两大搜索引擎中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搜,他发现还真有人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而且还有些热心人回复了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于是,这人就顺利的做好了一个目录索引,但这人发现他不仅学会了如何做目录,他还学会了如何寻求“帮助”,如何与这个发达的世界互动! 当然第一个人也能从其他人口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或者叫其他同学帮他完成,但可以看出其只能停留在以前的手把手、口对口接受教育的时代,当遇到新的问题时,他还是得坐着干着急。这个例子只是想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其实只是想让大家能对我的意图有个深刻的印象),直接了当地说,我们应该善于、勤于利用搜索工具。我们应该主动的其索取,而不是被动等待给予。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可以上网看看新闻,看看你关注的几个牛人的博客,以及牛人常出没的论坛,比如我收藏一些网站中就有 T.Tao( 陶哲轩 ) 常待的一个论坛(虽然我不知其所云,而且也很少关注,但往往是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能够对你的学习热情、兴趣有极大的帮助)。本质上,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光着脚,自己一人在战斗。还是那句话,我们需要拥有的是能力! 以上拙见,只是个人心得,因为不是正式文章,故措辞较俗。此外,因为本人也只是初学者,能力有限,可能在某些专业书籍和专业知识方面的介绍中带有个人偏好及纰漏,还望大家不吝指教。若此文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那是本人最最最希望的效果了。最后,用句名言与君共勉: 书山有路勤为径 (后半句比较恐怖,在我看来能够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故在此将其省略)。
14146 次阅读|5 个评论
写作之痛
热度 20 oninlotr 2013-1-10 16:00
忽闻编辑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成了今日纽约时报中文网十大热门文章第三。放眼望去,十大热门文章全是时政热点,如NZ事件,钓鱼岛风波再起,印度案件等。唯有一个伤痛和怀旧的南斯拉夫坐落其中。陆续收到许多朋友的赞美,但我不觉得这全是因为拙文写得好,更多的恐怕还应归于华语读者对南斯拉夫的兴趣和科学网读者们的热情捧场吧。看来必须要谢谢科学网,还有曹老师(们)。 整个十二月到今年一月初,工作之余码字共计近两万字。写作就是如此:灵感迸发时,下笔洋洋洒洒,一天万言;头脑空白时,枯坐终日也不见起色,也曾因此有过不眠之夜。终于发现,写作是一件并无诀窍的事情,唯一要谨记的就是:将自己维持在一种身心平衡的状态,使美和感情占据内心。若是有一天对美没有了激情,人也便不再热爱生活;失去了这种热爱的人,再也写不出触动人心的文字了。 写到现在,挥洒之余不由得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应跟随自己的内心,还是尽力生产讨巧的作品,迎合读者或是某个群体的的喜好? 有天和塞尔维亚使馆参赞吃饭,我说我希望听见塞尔维亚人对我的文章的看法。我希望发现文章的弱处,尤其对塞尔维亚是否有理解上的错误,听听有无强烈的反对意见。但是这位做过南斯拉夫通讯社记者的大叔说,他们怎么看与你有何关系呢?你永远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你就写你自己的观点,可能是支持塞尔维亚的,可能是反对塞尔维亚的,但是你就是你。 这个问题,全在于是实行自己内心的标准,还是跟随大众所确定的标准。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发现写作的时候不再能自然挥洒,而是被各种编辑的注意事项、读者的喜好所限制,从而畏首畏尾,磕磕绊绊,匠气十足,失去了自然的灵性。恐怕每一个作家在面临所谓市场化压力的时候(虽然我刚沾到边),都会有这么一个挣扎的时期。 所以有人说莫言刻意迎合诺贝尔奖,他反驳说:我知道诺贝尔奖的配方吗?我想迎合就迎合得了吗? 精打细算的布局始终敌不过浑然天成。灵感的意义就在于,它会自然地引领一篇文章穿过所有的逻辑和片段,将思想,情感,记忆和事件完美融合,产生不做作不矫饰的质感和魅力。旅人很快厌倦了中规中矩的现代都市景观,被野性的山村所吸引,乃至魂牵梦萦。 这种宏大的灵感的产生是痛苦的。写作是一项压榨人的事业,若不浸淫在美和艺术的长河里,灵感的容器恐怕很快便干枯萎缩。 因此,可能写作者最不能舍弃的就是痛苦和孤独。这种情感啃噬人,折磨人,挑逗人,压迫人;但写作者热爱它,因为它是所热爱的生活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痛苦中死亡,而又重生,一旦这痛苦和孤独被毁灭,他们作为写作者便也毁灭了吧。
8786 次阅读|48 个评论
写文的一点点所感
热度 1 hawklee8888 2013-1-6 12:15
临近年底,各种忙,可到头来一想竟不知忙了啥,忙出了啥,真可谓瞎忙了。 最近三两天,没有了风和日丽,现在窗外又飘起了 雪花,整片天灰蒙蒙,晚上 也许 风停雪止, 美景 呈献 吧,呵呵~ 峰回路转,话归正题。碰到很多朋友问同样问题,在科研的初始阶段都会问:看了不少文章,读了不少书了,咋就写不出文章呢?怎样去写文章呢? 这些问题我也曾碰到,有过迷茫,更有过彷徨,徘徊在学术大门口, 也 因不能入门曾一度郁闷与纠结。不能出作品而郁闷;难以抓住学术本要,未尝入门,怀疑自我而纠结,也曾因此萌生放弃学术,另起炉灶的冲动,然在老师启蒙,鼓励之下略有所感,仅对上述两问心得稍作分享。 一、看了不少文章,读了不少书,咋就写不出文章呢? 我的回答 首先,切记抱着读了几篇文章就迫切希望出文章的心态,这不可取!万丈高楼平地起。欲想学术上万丈高楼,确实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一口吃个胖子的心态奉劝尽早修整丢弃。我的建议是多看书,还得“读书破万卷”,万卷书并非滥读乱读,大牛们的作品“首当其冲”。 其次是不得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前提的,带着问题,带着疑问去看去读,去寻找文章的“眼睛”。 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亦如此。 每篇文章每本书都凝聚着作者学术的总结与所感,文章的“眼睛”正是进入文章广阔世界的窗户。最后是理脉络!找到文章的“眼睛”后,豁然开朗,“顺藤摸瓜”,理清作者描述的角度、文章的入题方法、论述铺排、遣词造句等,甚至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可窥知一二。理清作者陈述的“脉络”即逻辑结构,大益也。 沉心,多看,寻眼,理脉,长久如此,定能受益良多~ 二、该怎样去写文章? 因作品少之又少,我最没有回答资格。然将个人感受呈献,偏颇之处,各位谅解吧!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礼上,莫言曾以“将故事的人”为题演讲。个人认为写文章亦犹如“讲故事”,亦或称之为“说事”。通俗来讲,说事之前,心里需要作几点准备。首先,明确要说的事(主题);其次,打算如何把这事说明白了,让他人听懂(论述方法、逻辑结构);其次,为什么这事非说不可(原因、背景);其次,说了这事能干啥(结论与意义);最后,这事说的自我感觉(总结不足、改进方面等)。稍作调整,即为写文说事的一般思路。 然实际文章的书写要比上述的难得多,形式、方法不尽相同。但仍“万变不离其宗”,故事还得这样讲! 寥寥数语,尽肺腑之言。望受益~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071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3,静下来,想一想,再出发
honluo 2013-1-3 16:29
2012过去了,允许自己静静地盘点一下工作: 一年之中始终在解决两个问题:第一,顺应绩效工资改革,在不合理中寻求合理;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在不确定中探寻出路。 绩效工资本身用意是好的,然而由于没有配套的系统措施,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宛如一大锅粥,面对同一批和尚,却要重新提出一个全新的分粥方案。分到盘子里的粥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于是怎么再分锅里的成为了一个问题,更为困难的是,新和尚在拼命地生产更多的粥,但按照要命的方案,老和尚却更有资格喝粥,于是乎,似乎公平的绩效方案带来了新一轮不公平。在不合理中寻求合理,成了一年的工作主线。感谢绝大多数同事们的理解和宽谅,在年底,职代会全票通过了调整实施办法,看似简单,但内心挣扎的不容易! 解决温饱,还是着眼长期发展,忙点好还是空点好,要不要与市一合作,如何与市一合作。在这些困惑面前,唯一能够求解的答案的就是,是否有利于疗养院可持续发展。凡是有利的,就去做,不利的,就缓缓看看。一年下来,实现的结果就是与市一有了体检+冬疗的两项合作,自己体会赚了多少钱是其次,为疗养院营造了一个充满发展希望的态势是事实。 其他方面的盘点: 在学科发展上,提出了成功老龄化的研究和实践方向,将焦点解决与健康管理相整合,提出了优势促进的健康管理特色,虽然,只是起步,但为此唱了一年的戏,从院内唱到院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辛苦但不乏成就体验! 在干部培养上,本着“以身作则,培养为先”的原则,始终是既当院长,又当老师,做到科学管理,又要循循善诱。 一年下来带领中层干部这只队伍打了不少硬仗,现在这只队伍讲奉献、讲学习、讲团结、讲进取,是疗养院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资本! 自己感觉,疗养院里一支中青结合、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已初步形成,这是最大的心慰! 在管理文化上,自己一直尊崇的是“和文化”,所谓“家和万事兴”,我们做到“内外有别,关爱为本”,遇事总是尊重人性为本,多从系统看问题,少从好恶看职工,讲究改进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力求一个大家庭和谐文化。不能算成功,但窝里斗少了,庸懒散少了,疗养院上上下下风清气正了不少。 自己做院长,缺点也有不少,关键三点: 第一,辛苦不怕但不被别人理解会常常感到委屈。 知识分子的臭习惯,遇到困难,常常会想:大不了就不干了,搞专业去! 第二,创新精神十足,但不少时候思维跳跃太快,让同事跟不上,弄不懂,无所适从。 第三,有小富即满的思想,有时有惰性,不愿意挑战更大的困难,认为不错就行。 2013年,是关键年,是承上启下之年。能否把愿景变为现实,能否把优势化为胜利,就要看2013年的努力。 对自己提点要求——真抓内涵,不好大喜功。真正将疗养院优势的地方转化为生产力,文化、学科、育人、环境,方方面面的建设一个都不能少。其中要把育人作为核心中的核心,要着重启动管理人才的培养、学科人才的培养。 对自己再有一点要求——大机遇处要有应对大危机的心理,为此,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好应急处置的准备。在最大处避免意外,但也在最坏处应对意外。提升疗养院的抗挫能力和危机处置能力。 最终做到荣辱不惊,去留无意……
个人分类: 工作点滴|30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生能向老师学些什么
xituSheen 2012-12-6 16:28
[转载]学生能向老师学些什么
过去十多年来,带了40多个学生,见了更多的学生,对于很多要报考的同学,我都要唠叨一些读研的观点,其中就希望学生首先要想清楚,你来我这里是想要什么,尤其是你想学点什么。当然,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都认为可以从这里的课题得到很好地科研能力,最起码可以得到一门技能,并借助于这些技能在社会中获得较好的职位,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实际上,从过去已经毕业的30多个同学身上,我觉得他们尽管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很多技能,但是让我感觉到真正从我这里学到东西的同学少之又少。 大部分同学只是借助了我这个平台,并没有真正从我这里学到与其他老师不同的东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想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似乎值得思考。 原因一、 重技能,轻‘形而上学’。 学生们习惯于掌握一些具体的技能,不管是为了未来的生活,还是由于本能的驱动。比如,编程能力、理论推导能力等。这些东西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科研来说,这些仅仅是基本东西的一部分,光有这些技能,还远远不能保证一个人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形而上学的东西正是让这些技能发挥到最大化的催化剂。 没有形而上学的指导,这些技能只能培养出忠实的工程师,而不能培养出能够独立研究的人才。 我们的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在形而上学方面几乎是空白,尽管上了很多年的政治课和语文课,但是死板的内容让学生对形而上学的东西一知半解,甚而厌烦。 原因二、 学习比较被动。 大多数同学读研时间内比较被动,喜欢被老师指导,巴不得当个实现机器,老师把一切都安排好,并且要监督好过程。我相信也有部分老师其实就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不认可这样的做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连科研的门都没有真正进入,他们只是老师科研过程的延伸,而非真正在从事科研锻炼。有很多想法和做法,实现过程往往是不够的,即便发表了论文也不能说明学生就已经会科研了。实际上,想法的来源,想法的深层原因才是更重要的。好比一个比喻,最好的教学是教会学生钓鱼,而不是给学生鱼吃。现实情况是, 大多数学生只想吃鱼,不想钓鱼。 原因三、 缺少观察能力。 做科研的方法尽管可以说很多,但是绝大多数原理和真理都不是死板的,往往是需要灵活的运用。同样的办法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差别很大。老师也可能只是无意识中做到了符合某种规律,但是老师并不能将这些微妙的原理明白的讲出来,并让学生实施。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赖学生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能力,不断地从不同的学术活动中获得理解,悟道各种道理,并将这些道理化进自己的行为。大多数同学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到形式,看不到形式背后的奥妙。这和我们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联, 学生们缺少一种细致敏感的观察力,导致他们糊里糊涂的进行几年辛苦的科研训练,之后依然不知所以。 原因四、 对老师缺少信心。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的不是大牛的导师,学生往往内心不够信任,不相信老师的判断。 实际上,我的判断在很多情况下是错误的,但也有很多情况是正确的。学生总希望老师说出的话都是正确的,做出的判断都是准确无误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实际上即便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牛,错误的判断依然很多,更何况我辈。事实上,学生最好既不要没有信心,也不要完全相信,老师好坏要靠自己去判断,而不是寄希望于依赖一个大牛。 我是个快手,在跟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想法多而快,自然错误的想法也就很多,但是确实有一部分想法事实证明也是正确的。 但是学生们就不大相信我的判断,尤其是一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想法,学生一开始根本就否定。有时候我先做个示意性的结果之后,他们才相信这个想法是有意义的。尽管他们最终接受了我的一些想法,但是这样的接受过程显然不是我想看到的。我的一个朋友读博士跟著名的法国科学家Mallat,那时候Mallat还没有名气,学生比老师还大,一开始学生还不大相信老师,自然也走了一些弯路。现在看来,这个朋友觉得他导师还是很牛的,自己永远都赶不上。 原因还可以说出不少,包括作为老师的我不能善于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等原因,就不再一一列举。 但是无论如何,读研的过程是需要学习并认识一些形而上的东西,那么学生从老师身上到底能学到什么呢? 一、 学习一些思考技巧。 思考能力显然是科研甚至工作非常关键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要依赖很好的思考能力。作为学生要学会从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学习到完整的思考过程。比如,问题是如何发现的,问题是怎么进行形式化或者转化的,问题是怎么开始解决的并如何最终解决的。 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求有不同的能力,都需要不同的思考技能,而这些技能并不能非常明白的讲清楚,只能靠学生去悟,去体会。 二、 学习一些风格。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老师也有自己的风格。虽然可以肯定的说,老师的风格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甚至不适合任何一个具体的学生,但是培养自己的风格无疑是很重要的事情。学生不必照搬老师的风格,但是不妨参考老师建立自己的风格。一个杰出的人一定是特别的人,没有自己风格的学生注定就是个没有出路的人。 学习老师的东西不是简单的模仿,更不是简单的照搬。只能是化具体为不可言传的感觉,让自己得到不断地提高。 当然如果老师是一个一流的学者,可以学习的风格自然就更多,但是这依然需要学生是个有心人,去挖掘,去思考。 三、 学习一些原则。 每个人都有指导自己的原则,老师自然也有,首先要看清楚老师的一些科研原则,然后批判的吸收这些原则,好的原则自然要揣摩并试图掌握之,坏的原则则可以按照反方向的反命题进行揣摩并实行之。 一个人在年轻时期最缺少的是符合自己需求的原则方法,尽早找到自己急需的原则方法,是当学生阶段至关重要的任务。 有了这些原则和方法,学生自然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四、 学习一些教训。 老师之所以不是一流的老师,除了先天不足之外,可以肯定的说,老师有自身严重的不足。看到老师的不足,并不需要灰心丧气,而是要积极主动的从自身避免老师走过的弯路,根除自身犯类似错误的内部因素,从而未来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个好老师并不一定是大牛,而一个大牛也不一定就是个好老师。 当然,好老师也有赖于学生善于学习。真正地好老师是宽广的,好比广阔的天空和大地,学生可以从老师身上找到各自的需求。 总之, 不管跟一个大牛学习,还是跟一个无名之辈学习,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挖掘,不管是好的原则方法技巧经验教训,还是坏的,都需要学生认真细致的思考,不断地揣摩。无论老师做的好不好,都不要盲目的模仿,也不要盲目的反对。慎思独辨是不可缺少的能力。善于学习的人总能够从身边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而不善于学习的人即便跟着牛顿这样的大牛,也可能什么学不到。
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也上了博士,对一个朋友博文的思考
热度 1 jinhx 2012-12-4 11:57
今天读了一个朋友的博文,‘我为什么后悔读博士?——来自一位已毕业博士的心声!’,感触了一番,在回复中回复不下,就在这里重新开始吧! 几年以来,我一直不敢面对这个问题,不敢想这个问题,今天看到朋友的这篇博文,也许是下意识的有逆反的心态(嘿嘿,还不成熟啊!),引起我的思考,我也想,我读博士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我上博士失去的东西和这位朋友大致差不多,单位分的房子,自己宝贵的青春,家庭的亲情等等吧,这里就不在说了(失去了东西,你念念不忘还有意思吗?嘿嘿)。 细细想想,我上博士还是收获了很多东西。譬如:导师。我导师是一个身居传统文化思想的老头,我不愿意用老教授来称呼他,因为在我印象中,他更像邻家的和蔼老人,他更多的时候总是微眯着眼睛,而不是像现在有些导师一样,眼睛里经常金光四射,咄咄逼人。给我们的教导也是淳淳善诱,而不是像现在有些导师一样,初看像个清朝的文化人,一张口就是个五金店老板。他对我的人生指导也许超过学术指导,总是很温和的给我说,‘你们不要学我,我是在特殊时期生存下来的特殊体,你们不一样,不可能再复制第二个我,你们要适应这个社会,你们和社会的关系是太阳和月亮的关系,你们是月亮,只能围着太阳转,不能社会围着你们转。’当然,很多时候都是在微醉之后才说这些话得。 对于这个社会,他是一个睿智者。不知道为什么,我老觉得他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这棵大树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有太多的生物依靠着这个大树生存。有时候,为了在这棵大树上生存的那些生物,他要干些既不违背他最低的生存原则,又要带来效益的事。他经常教导我,‘这个社会就像一个群落,你要生存,必须找到你的生态位。群落中不只是存在优势种,还存在伴生种、偶见种,每个种都是这个群落不可缺少得。’现在回头想想他老人家的教诲,真的有种想匍匐到地上来个长拜的冲动。我认为,在他从事的那个领域,他就找到了他的生态位,在圈子里(不要乱想啊,不是文化圈啊!),他的名声还是想当不错,取得的成绩也是相对成功,这个在他们那个层次是得到共识得。有一次,在喝了点酒后,他微晃着脑袋,面带得意的给我说,‘我这一辈子,多数的课题都是其他人自动找上门来让我做的,我自己几乎没有去找过课题。’又有一次,也是在喝了点酒以后,我说:“我和我导师一样得(嘿嘿,我的意思是我和我导师性格一样,其它当然比不了,差远了。)”,结果当场,导师的一个朋友(也是生态界的大牛啊!)马上教育我:“你和你导师一样,你连你导师一个角角都不如,你知道啥啊,还敢说这个话。”还有一次,我去开一个会,在会面一个大领导时,我介绍我自己‘我是某某某的学生。’没想到的是,那位大领导说‘奥,你是某某某的学生啊,你的导师工作做得很不错,想当扎实。’ 学友。一起上学的那么多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嘿嘿,多好;还记得我室友为了文章一把一把的掉头发。那时候我还奇怪,一个人的头发有多少,怎么掉了那么多,看起来还是不少(嘿嘿,对不住啊,彪哥,我当时真的就是这么想的。我想如果你头发掉光了,那是个啥情况呢?嘿嘿,你不要打我啊)。还记得我的那张床,写不出文章,我就一头一头的撞啊。床啊,你现在还记得我吗?不知道这会睡在上面的是谁?还会不会用头撞你?最怀念的是出野外了。我们多的时候8,9个人,少的时候就我和室友。我们做实验的地方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到了野外,我们就忘了一切,天天就是个玩啊。和一群充满活力,青春飞扬的帅哥靓女在青山绿水间。哎呀,现在想想都是一种享受。 经历。就像你前面说的,没上之前认为博士多么多么神气,现在对它总算有正确的认识了啊;在上博士之前,我也是懵懵懂懂的,以为上博士给我会带来荣耀、地位、金钱。但是,六年的博士让我的梦彻底醒了。我小的时候,我的爷爷就教育我,‘长大不要考学,考上学就不让多生小孩了。你看现在我们农村的生活多悠闲自在,多舒服啊。你不要考学,我天天给你烧这么大的洋芋(说的时候用手比划好大的一个圈)。’我没有听爷爷的话,懵懵懂懂的还是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上班,再考研究生,上博士。总是在心里有个放不下的心愿,说不清,反正一直推动我前进。上完博士才知道,哎呀博士原来是这个样子得。记得,有一次讲座,植物所的一位大牛说‘如果你想要金钱,我劝你不要上博士,去当老板;如果想要轻松的生活,我劝你不要上博士,去考公务员;如果想要要地位,我劝你不要上博士,去当领导;上博士总是痛苦煎熬的时候多;就算是很少的成功者,也是在短暂的喜悦之后,又投入下一轮痛苦煎熬之中。上博士就是选择了一条清教徒式的修行路啊。’我当时听的时候,对他的话还呲之以鼻,现在回想起来,你就是大神啊,只是当时我没理解啊!上博士我没得到金钱(嘿嘿,出野外的差费如果不算)、地位(除了盲目的那些小孩子)、荣耀(哎,连我父母现在都问我,你上完了该挣钱了吧,惭愧啊!),但是上博士改变了我,如果不上博士,我肯定也会改变,但是那就不是现在的我,我对现在的我还是很欣赏,父母健康,家庭幸福,小孩很好,自己心态很好,追求适中,年纪适中,学历很高,能力适中,人缘不错,相比较我还是宁愿变成现在的我,而不是其他什么人。钱少,让我不恣意挥霍我的身体;位低,让我不趾高气扬,脱离朋友、同事,可以欣赏高的,低的花花草草;卑贱,让我不风风火火,日急慌忙的生活,可以懂得理解别人;有时候,我躺在阳光里,让光照着我的脸,在迷迷糊糊中我想,现在的我还是很值钱得。是拿一套兰州的房子,10年青春,6年工资,无数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换来得,值上百万的钱啊,哈哈。 说这么多干嘛,只能说明一件事,我老了。嘿嘿,去干活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5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研中文献阅读的几点感受
热度 2 tanweijie 2012-11-22 17:13
文献阅读是科研活动很重要的环节,如何做好文献阅读探讨很多,说说我的一些感受: 文献阅读我觉得从两个层面来做,第一纵向层面,什么意思,解决相同性质的问题从不同领域的应用来查阅,比如数据稀疏性,用在数字图像处理,通信信道估计,接收机信号处理等。通过阅读文献找出应用的相同和异同之处,找出为什么可以应用的根源,如此思考,才会有所斩获,有所启发。 另一个层面,横向层面,针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算法来查阅大量文献,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这样从这个角度来做。就拿弱信号的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捕获来说,解决的方法就是各种各样,从目的,方法,结果来思考似乎么有错,但最重要的是看到所有解决的目的都是能量累积的过程,提高信噪比。回过头来,再想想在纵向问题中是否有类似思路,或许突然之间会有惊喜。 文献浩如云烟,不可穷尽,一方面我们需要追最新的研究理论成果和应用,另一方面需要思考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联系,关联性在哪里!还要明白读文献的发散和收敛,要扎的进去,也要出的出来,沉醉与文献阅读的同时一定要懂得探出头来,思考你需要什么!否则会迷失在文献的海洋。 另外看了陈晓榕教授谈科研的访谈和听了邢修三教授谈科研的方法,印象最深的是,ideal是出自于人的大脑,一定要懂得思考。光看不思考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浅显见解,请批评指正!
5270 次阅读|5 个评论
第一场学术报告
rczeng 2012-11-3 22:57
有人说,浓郁的学术氛围是大学的生命和灵魂。 营造优美的学术氛围应该是大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为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给学生更多了解当前科学研究前沿的机会,材料化学系经过几个月的酝酿,率先在材料学院内组织系列学术报告会。主讲教师将是每个教师。 昨天(周五)晚上7:00在14-111教室,本人历时一个半小时,首次专场为学生们做了一场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可降解医用镁合金研究进展》。 我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准备这场报告的PPT,PPT的质量应该是高标准的。 本场报告会是由材料化学系主任王忠卫博士主持。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历程、德国风情和学术研究三部分。报告中特别引导学生学点人文艺术。整个教室几乎座无虚席,报告内容得到与会同学们的热烈反响,同学们踊跃提问。应该说, 这类报告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视眼。 报告会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
个人分类: 教学|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在职场求生的几点心得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2-11-3 07:43
我在职场求生的几点心得 蒋继平 2012 年 11 月 2 日 从学校毕业, 我们就要走向社会, 寻找一份可以安身立业的工作。当前, 由于国际经济不景气, 许多国家失业率普遍高涨, 就业市场竞争很激烈。中国虽然仍然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 可是, 由于人口众多, 加上经济转型, 就业市场也是竞争激烈。 所以,要想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从 20 多年前获得博士学位后, 我一直在美国的私人企业工作, 其中经历了三次求职和应聘。这些经历使我对职场求生有一些个人的心得。 现在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当然, 这是美国私人企业的情况, 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 敬请大家分清各自的处境,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第一.过硬的学研背景 。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这里指的学研背景就是在学校的表现。 一个人的学研背景主要看的是:就读的学校和专业的排名, 个人在学校的成绩, 受到的各种奖励, 要是研究生的话,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 得到的奖学金等等指标。这些指标在找工作时非常重要, 可是说是第一要素。 我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大约三个星期, 就向一家私人企业发出求职申请, 两个星期后就获得这个职位, 其中只有一个 20 分钟的电话交流, 没有任何应聘报告和面试。这种成功的求职, 靠的就是过硬的学研背景。 我的个人简历说明了一切。 第二. 良好的信誉推荐。 在美国, 招工单位非常看重应聘人的信誉。 要获得这样的信息, 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推荐人。 所以,在美国求职, 推荐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而,在求职时, 一定要选好几位比较有名望的推荐人写好推荐信。我当时求职时选的推荐人都是我的博士论文委员会的知名大教授。他们对我的人品和学识最有发言权。 鉴于此, 招聘单位看到这样的推荐信就不会有任何疑问。 第三. 杰出的工作业绩 。 获得职位后, 求生的任务不是完成了,而是刚开始。 担任一个职务, 就要把它做好。这是我的个人信念。 这里最关键的是如何应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做出优秀的成效来,以证明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鉴于这种理念, 我在上任后就把全部心身放在工作上, 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公司解决了几个难题,受到业界的普遍好评,由此也在业界建立了一定的声望和信誉。 这为后来的应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而,我在决定重新寻找我喜欢的公司时, 招聘单位对我是特别照顾, 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 这种特殊的照顾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相信。 我在发出应聘申请简历后, 也只有一个电邮交流, 没有要求我做任何的应聘专题报告。招聘单位就通知我直接访问试验站和商谈雇用合同的事。 在美国,一般在博士申请高级职务时, 应聘人一般都被要求给于一个专业报告的。 在专业报告结束后, 招聘单位再根据应聘人的报告内容和表现来决定面试的人选。 对于我来说, 在我职业生涯第二次应聘时,这些程序统统豁免。 这种特殊的优待, 靠的就是杰出的工作业绩。 第四. 真诚的合作精神。 现代的科研工作, 大多数都需要团队的合作, 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更是如此。 我当时负责 9 种蔬菜的抗性筛选任务, 要与十几位育种家共同合作。 我总是尽力为这些育种家提供最好的合作,几乎很少考虑自己课题组的困难。 正因为如此, 这些育种家们对我是非常有好感的。 当我决定离开他们时, 其中有一位美国博士跪求我留下来继续和他合作。 还有一些请我吃饭,与此同时, 希望我重新考虑我的决定。 即使到了另一个公司, 还有原来的合作的育种家来看望我。在我离开公司的前一天, 公司专门为我办了一个送别宴会。 这在美国的私人企业是很少见的。 这也是我觉得值得自豪的一个方面。 第五.理性的利益许求。 招聘单位和应聘人必须签订工作合同,其中必定涉及到工资福利待遇问题。这是个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的关键问题。我的原则是, 尽量放低利益许求, 以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心态来处理这样的事件。 这样做的第一个好处是充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招聘单位一般也要考虑到自身的利润问题, 因而,对应聘人的个人欲望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衡量标准。所以,我从来不与招聘单位讨价还价地争待遇问题,他们提供多少, 我就接受多少。 在工作中, 在适当的时候, 以理性的方式提出提薪加职的许求。 我的这些做法和想法是出于环境的使然。 在美国, 一旦失去工作, 会给后来的应聘增加更大的困难。 进一步来说, 要是您工作做得不错, 很有成效, 老板一般都会给予肯定的。 我从圣尼斯公司( Seminis )换到诺华公司( Novartis )任职时, 从加州一个人先到诺华公司在佛罗里达州的试验站, 把整个家庭留在加州。 我在工作的城市租了一个房子, 住了三个月,直到我自己买了房子才搬出来。 结果公司为我全部报销三个月的租金, 这期间, 还为我在加州的家人提供全部的旅途费用来看望我。这些待遇在工作的合同中并没有具体的说明。其实, 是公司对我工作成绩的额外奖励。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3902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看上去两三步的距离,也许一辈子都走不完》
tiemeng 2012-10-23 14:52
晚饭时,新来的同事一边吃饭一边跟我讲他来这里之前在投资公司的故事,讲他跟着前老板出入一些高档场合的见闻。可惜后来,公司干不下去,老板把他打发走了。按说,那些见闻是能提升一个人层次的。不过应当明白,所有的“按说”都不会成为现实。虽然他曾和前老板走得很近,经常一起进出各种私人会所和高尔夫球场之类的地方,可后来一拍两散之后,他的前老板换了别人跟班,而他依旧合租在廉租房里每天挤公交上下班,过一个典型蚁族的生活。 杨千嬅《处处吻》里唱到:你爱路过去索取见闻,陌路人便特别有份好感。时过境迁,慢慢发现,有些阅历,实在对人生起不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只是一些点缀,一味佐料,它一时刺激你的感官,让你觉得曾经有过繁华天上的美好体验。但是这些体验就像一场春梦,醒来之后,你依然是一无所有。你可以“北京一夜”,北京却不会因为这一夜而属于你,但你很可能会因为这一夜而恋上北京。——分不清真与幻,把很遥远的距离,看得近在咫尺。就像屌丝每次都以为很快就能泡到手一个妹子了,殊不知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我爸跟我说,他刚20岁刚出头的时候,和一个刚成为公务员的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朋友说:我把这辈子的目标定到省委书记,这样,即使干不到省委书记,最差情况下也能混个市长吧。20多年过去了,我爸的那位朋友现在是个局长,县里的局长,正科级。现在,他们仍然经常一起喝酒,不过再也没有谈过人生理想之类的话题了。我想,那个故事也许他们谁都没有忘记,但谁都不会再提起,就像大家都忘记了一样。因为那些话题永远都是属于年轻人的,是奢侈品。 生活的残酷之处在于,看上去两三步的距离,也许一辈子都走不完。而生活的迷人之处恰巧反过来: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距离,却能给你一种看上去两三步就能到达的错觉。譬如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那些从农村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父母亲戚总以为他们毕业之后就能立刻飞黄腾达,他们以为,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进了中央办公厅了,混得最次的也去了各大部委了。说起他们只是在公司里拿着几千元的工资,苦逼地为资本家打工,老家的亲戚们打死都不肯相信。 可以理解。老家亲戚们看到的只是他们所在的山头。离开了这座山头,他们能看见的就是天空和月亮。在他们的眼里,月亮离山头的距离,也许比他们自身离山头的距离还要近。于是,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如果你能从这里走到山头,那你够到月亮还不容易吗? 一个网友让我推荐国学方面的书,我告诉他“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读下去”。做任何一件事情,最困难的都不是你怎样去做,而是你一直在做着不曾停下来。只有这个时候,你所理解的尺度,才是最接近真实的尺度,你才不会把十万八千里的距离看做一个筋斗那么近,才不会把自己看做孙大圣。我推荐了几本书,他都不太满意。我说:那你先把四书五经读熟吧。他信心满满地说:好!等我读完之后,我们再做交流!我看着他打出的两个感叹号,有点说不出话的感觉。因为我知道,几乎没有可能。但我不忍打击他的积极性,回他说:好的。虽然看上去四书五经字数还没有盗墓笔记多,但真的读下去你就知道完成没那么容易。 每一个小孩,都有过看见月亮离自己很近很近的时候,近到似乎爬上树就能够到。哪一天,当他知道自己离月亮有多远的时候,说明他真正长大了 (function(w, d, g, J) { var e = J.stringify || J.encode; d = d || {}; d = d || function() { w.postMessage(e({'msg': {'g': g, 'm':'s'}}), location.href); } })(window, document, '__huaban', JSON);
个人分类: 出世入世|2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娱乐向工作指南
YAMAHAgb1 2012-10-11 20:00
注:纯娱乐。语法顶极混乱。认真你就输了。当然科研上认真你就赢了! Q&A Stuck在一个地方的时候 (A: Answer 11/10/2012) 自己的工作----- try every possibility and take notes . Reproduce别人的工作- try other sample/methods in their work and take notes, mind the uncertainties. IF Resolved THEN A=1 IF Unresolved THEN A=0 SOLUTION 1: $ IF A=1 THEN take notes about the resolution and How you make it . STOP IF A=0 THEN BEGIN As soon as possible, ask group mates abou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and the results you derived IF Resolved THEN BEGIN A=1 GOTO SOLUTION 1 ENDIF IF UNresolved or You have NO group mates THEN BEGIN A=0 SOLUTION 2: In 3 days' time, tell your boss your progress, where you got stuck and how have you thought about it, ask him whether you need help from other people . IF Resolved THEN BEGIN A=1 GOTO SOLUTION 1 ENDIF IF your boss are away or too busy to help you or lead you to another person THEN BEGIN A=0 SOLUTION 3: As soon as you can, write an email with your sincere request to people who have tried that before (e.g. authors of related papers), and cc. to your Boss and everyone who care about your problems. IF UNresolved THEN BEGIN SOLUTION 4: CHECK the importance of the subject you are doing with people IF important THEN BEGIN A=1 PRINT, ' Keep thinking about it and You will be the first one who ever solve this big problem ' ENDIF ELSE BEGIN A=1 PRINT, ' Move to another things, GUY! You are just wasting your life! ' END ELSE ENDIF ENDIF ENDIF ENDIF ENDIF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习医心悟选登——来自学生的书评
热度 6 张三火 2012-9-13 21:47
从《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中医 2010 级 1 班 刘璐 利用暑假,读完张老师的《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从这本书里不仅发现自己平时生活中存在的饮食坏习惯,也增加了不少健康的饮食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饮食人们就会想着怎样吃有营养,怎样吃会健康,尤其中国人的食补观念更是显著。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品种日益增多,人们对吃也越来越注重,但往往因为盲目吃补而造成一种适得其反的效果,像现在比较普遍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症等,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和人们的饮食密切相关的。 “药食同源”,每样食材或者药材都是有四气五味的,对于人还要分身体状况、个体差异,如果盲目进补,破坏身体营养均衡状态,因此吃出疾病,这些吃出来的疾病是因为人们的饮食生活缺乏科学的食养理论指导。 饮食不节百病生。每每赶上逢年过节的时候,各种聚会也会接踵而来,饭桌上少不了鱼肉和酒,节日过后往往会造成脾胃不适,体内湿热严重。这种现象应该每个人都会有吧,在长春读书的这两年,也总是为吃而发愁,毕竟不习惯东北的口味,加之每天三餐都是在学校的食堂吃饭,每每学期中就开始想念妈妈做菜的味道了,尤其是假期回家的时候,都会大饱口福的喂一下肚子里的“小馋虫”,结果馋虫喂饱了,自己的体重也上升了,这就是不节制导致的呀! 有节制才会健康。 2012 年春季时,因月经前胸胁胀痛去找张老师看病,老师说是因为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而导致的,再加上一些情志因素,更加重了病情,老师还嘱咐我在饮食上要少吃酸,我一下就想起自己平时真的是特别喜欢吃酸,有一次吃麻辣烫放了半碗醋,同学和室友酸的不行了,而我却吃的津津有味。《黄帝内经》中有“酸先入肝”、“谷味酸,先走肝”等,长期多吃酸味的人,由于肝气旺盛,通常脾气大,容易生气。过度食酸,不仅对性格上不利,也不利于身体健康。虽然自己接触中医的时间不长,但是忽略了饮食气味对身体的影响还是感到很惭愧,现在在吃东西上已经改掉嗜酸的不良习惯了,毕竟要从饮食上多加注意,才会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书中不仅纠正了人们平时在生活中的饮食误区和不良习惯,还详细介绍了五谷、五果、五畜之肉、五菜的气、味,功用,配伍禁忌以及使用方法等,又根据五季提出一些适宜的养生方法,既方便记忆又实用。同时书中穿插了一些具体的医案,有古代的医案,也有老师自己的医案,加之用上学过的《内经》理论,更加深了自己对于疾病的理解以及《黄帝内经》中所指导的养生思想。 “ 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 要制定因时制宜的饮食养生法则,即因时选食性,因时调五味,以及慎选食物种类。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个人分类: 专著与书评|3821 次阅读|10 个评论
西雅图纪实——小小心得
热度 6 twbky 2012-8-1 06:13
我通常喜欢在非常开心或者极其郁闷的时候写博客,这样既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平复情绪。今日这篇博文与西雅图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在西雅图的这段时间,经常反省和总结,因此也列为西雅图纪实系列的一章。 作为年轻人,经过几年的打拼,虽有小得,但是不足之处更多,虽然时间不长,但体会却不少,也感受其过程的艰辛与无奈。科研道路上,如想实现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勤奋、智慧和机遇都必不可少,个人分析如下: 一、勤奋 虽然大家智商有高有低,但是成为独立的 PI ,均是一些比较聪明的人,也是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从平均角度上,大家相差不会太大。毕竟绝顶聪明和极其愚钝的人都是少数。因此,如何能做出成绩、取得好结果,勤奋是首要条件。选择科研,就选择了加班、放弃了假期,这是因为做科研没有上班、下班的时间表,随时随地都在思考和工作。这是科研艰辛的首要体现。我说仅是通常情况,不排除一些例外。科研中的很多成果都是经过不停重复、尝试、改进而获得的,其中还需要充分的调研与思考,这些都需要时间。我一直认为“水到渠成”。付出不到位、辛苦不到位,所要的结果就出不来。也是我这几年深切感受到的。因此,科研无捷径,勤奋是首要。 二、智慧与创新 科研能获得成功,仅仅勤奋是不行的,有的人确实付出很多劳动,却很难取得好的结果。有的人同样的付出,却成果不断。这里就体现出智慧,更多的体现出创新。创新有大、有小,有方法上,也有思想上。遇到难题,可能一个小小的创新或者改进,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科研上无处不存在着创新和智慧。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充斥的智慧和创新主要是一些小技巧和灵光显现的新想法。当然,如果要把握好一个研究方向,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独立 PI 的大智慧,在纷杂世界中要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如有的人起步早,但是不一定发展的好;有的人起步晚,却能很快收获成功。 三、好胜心与平常心 好胜心也可以理解为上进心,如果好胜心太强,就会突破上进心的范围,成为虚荣心和功名利禄心。因此,在有一颗好胜心的情况,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积极进取,也要能踏实下来做事。尤其在低谷时,平常心更为重要,能潜下心来做事,不受外界干扰,也是走出低谷,实现抱负的途径之一。实现这两种心态的动态平衡确实比较困难,需要在过程中不停体会和感受。当这两颗心达到平衡时,也就产生了一股韧劲,这种韧劲是实现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四、机遇与人脉 前面说到的几个点是主观上的,很多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把握,所以重点放在主观因素上,无论能否成功,我们尽可能的做好自己。 每个人的机遇不同,所以走的道路也不同,即使大同,也存在小异。同样能力的人,在不同环境就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如有借助老板快速上位的,也有借助单位大力扶持急速发展的,也有怀才不遇、处处碰壁的。即便大家智商相当、能力相同,又会因为情商差异,所获得的机遇也不尽相同。人生轨迹的变幻,不仅是我们自身修为的内因决定,很多时候是由外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轨迹的改变。 人脉是科研生命力的重要支撑。实现和突破这一点,对于年轻人来说非常困难。人脉的形成无外乎由同学、同事、亲戚朋友、合作伙伴和师兄弟等组成。这一点,一直是我的弱项。因为我出身于农村草根,又不是名校毕业,且读书过程中还不停的换专业和方向,所以同学、朋友、亲戚等都不能有助于形成人脉圈子。也因自身情商不高,原有的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存在问题。 机遇和人脉虽然是外因,我们很难改变它,也确确实实、无处不在的影响着我们。我们只能修炼好自身,当这些外因有利于我们时,能够快速、及时的抓住。
688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社科论文的双重角度
热度 1 yuliping 2012-6-17 10:08
在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经济学研究中,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可以从双重角度来审视同一篇论文,这一点与其他学科相比可能更加独特。 第一种是从理论或问题的角度,第二种是从计量方法的角度。理论上,这两个角度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实际情况是,这两个角度经常有所侧重,根本原因在于审稿专家,对理论层面把握较好的专家不一定在方法层面也是专家,而方法层面的专家在理论层面的洞察力可能也不够敏锐。这两方面兼备的专家太少了,一般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都是这两方面均不错的学者。 所以,我很久之前写过一篇博客,认为期刊应该同时针对这两个层面进行审稿,即同样一篇论文,既有理论层面的把关,也有方法层面的把关,如果期刊有二审制度,那么期刊的工作量就会加大,审稿费支出也会大大增加。但为了将杂志办好,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2012.6.17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263 次阅读|2 个评论
第一篇博文---写在毕业之际
carrierlxk 2012-6-12 15:36
第一篇博文---写在毕业之际
还有两周就要本科毕业了,同学也要各奔前程了。我选择了直博,这条路,一条比较辛苦的路子。不知道是何等的辛苦,但是既然选择了,就无怨。 这几天一直在看papers,有时很累,有时自己一点火花立马会消失。我在这个科学网上见识了很多的牛人发的博文,感觉与之差别巨大。于是,我辈仅当收敛,谦虚,谨慎。认认真真做学问,踏踏实实学知识。我想这是我从各位牛人的博文里学到的最大的收获。 此时,于前途,于人生有了一个更加具体的构思,这个构思比高中的时候,比刚上大学的时候更加清晰更加实际。是的,我的构思更加实际,我不知道这个好不好。 是不是人变得实际就是成熟的标志! 生活的路
个人分类: 生活|2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GIS 学习笔记(持续更新)
热度 1 mengchanghe 2012-6-4 13:16
1、DEM数据下载: 从 http://datamirror.csdb.cn/list.dem?opType=listtype=gdem 这可以下到30m *30m的DEM数据,但是每个图间存在重合,而且海拔的数据范围不一样,所以需要进行校对,用Mosaic to new raster. 2. 矢量图转化成raster数据 3.最近最纠结的事情是 slope 数据居然会没有 table attribute! 见问题: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5016545.html 追问,可见是常见问题啊。经过长时间厚着脸皮问各路高手,最后的解决方法是对slope的raster文件进行 Raster to points,转换成shp文件,然后就可以了~
个人分类: 软件的细枝末节|4961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哲石人丛书”<师从天才>
zexue1988 2012-4-17 15:00
记得王小波曾说过—— 对研究的本身感兴趣 , 还是对搞研究的人和事感兴趣 , 是两码事。 简单回顾一下自己所关注的事情,便恍然,自己还是对做科研的人和事更感兴趣。 大学的时候,时常关注国内的“常青藤联盟”,相对安静的西北,讲座其实也不多。一旦有牛校的教授来开讲座,便推开所有的事情,如饥似渴地听,以及去问一些“如何改变世界”之类异常宏大的问题。 讲座给我的很多前沿的信息,也烘焙了我的好奇心——想去探探教授的经历。百度,或是用唯一懂的 CNKI 搜索 …….. 哦,原来他是美洲龟;哦,原来他的导师是“更大的牛”,教授们的文献从来都是忽略而过的。 这种喜好伴随到了研究生阶段,于是杜撰了一张“浮游动物界”的师承链。(可能会涉及一些隐私,就不贴上来了) 大概是在这张自制的师承图表出来之后,古哥给推荐了一本书《师从天才》,书的序言,语气坚定地谈及美国科学界的师承链现象。简洁地说就是——名师出高徒,高徒出神童 …... 巴拉巴拉巴拉! 哎呀,作者简直太懂我了。 一有时间,就打开它,慢慢读,日渐喜欢,觉得读这本书是天下最美好的事情。 吹嘘的话不多说,简略地描摹一下这本书的结构,之后还要写一些博文详细列出其中的“实验案例”,以供借鉴讨论。 以下是这本书的师承链: 人物: 詹姆斯·A· 香农( J ames A.Shannon ) 伯纳德·B· 布罗迪( B ernard B.Brodie ) 大家都称呼他 史蒂夫(Steve) 朱利叶斯· 阿克塞尔罗德( J ulius Axelrod )大家都称呼他朱利叶 所罗门·斯奈德( Solomon Snyder ) 坎达丝·玻特( Candace Pert ) 地点: 纽约大学戈尔德沃特医院(香农时代) 美国国立卫生所( NIH )(布罗迪时代) (阿克塞尔罗德时代并不明显)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斯奈德时代) NIH (玻特时代,也许她备受争议) 时间跨度: 1928 —— 1993
4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未来的发明家就在你们中间!—《知识产权与法规》讲课心得(一)
热度 2 lgjszy 2012-4-9 08:41
未来的发明家就在你们中间!—《知识产权与法规》讲课心得(一)
未来的发明家就在你们中间! ——《知识产权与法规》讲课心得(一) 2012 年 3 月 29 日 11 时 30 分,在北京工业大学三教 416 ,我终于讲完了《知识产权与法规》的最后一节课!我给同学们的临别赠言是:“ 未来的发明家就在你们中间!敬候佳音! ” 这门课——《知识产权与法规》,作为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双证班)公共选修课,有 112 人报名上课。对我来讲,即是很大的挑战,又收益颇丰!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教学笔记|3329 次阅读|4 个评论
开学后收到的第一篇作业
热度 11 张三火 2012-3-2 15:43
习医以恒 中医学 2010 级 1 班 赵文敏 记得操着阳城话的老茹说:“你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听了总觉得像在讲笑话,怎会是不归路呢?每周我们都有回家,没有谁离开,也没有离开谁太久的时间。而今,这句话写在上面就像是在写自己,学医的路长兮远兮,何处是尽头无人知。 学医一年半了,一年了迷迷糊糊,背了些,忘了些,受了些惊吓,得了许多欢喜,羡慕过,纯白过……心中却从未喜欢过中医,只是心中念着从小到大对自己说的话,来之,安之,得之,惜之。半载内,内经,中药的深入学习,父母亲的身体不适,乡人师长的谆谆教诲……一切一切的归结,我不得不说中医真的很好。它以自己完善的理论,辨证论治,给之方剂,为很多病人解除病痛;借助自身的一些优势,解决现代医学所解决不了的疾病;通过导引按摩针灸食养等,给人们提供了更多健康有效的养生方式。我明白了它的好,更切身的体会了它的好。高三毕业时,因为一个老中医治好了妈妈多年的腹泻,加上爸爸的提议,我报考了中医。觉得一切不过一个背字就能解决,就算不喜欢又能如何,我还是能够学好它。但因为逐渐的深入学习,知道当时自己的错,知道仅仅是背是学不好的,未来某一天,在我们手中的是一条活生生的命,我们要为自己为他们负责。因为母亲的病,我向老师的求助,老师认真负责的辨证开方,母亲服药后不可思议的好转,我惊讶欢喜之余更多的是敬佩。我想有一天自己能看明白病,开出正确适合的方子给病人,看到他们服药有了好的疗效,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某天,很优秀的一位学长问我们:“什么是中医?” 我答“中医很难,学好却能够医治好很多病人。” 学长说:“中医就是任何时候都能心平气和的,给病人作出最正确的诊断。” 小学妹说:“中医好神奇……可姐,中基、解剖都好难,考试要挂了,帮帮忙吧。” 我知难却不能悔,不能后退,自己选的路就算爬也要走完。能做的只有好好的学中医,好好体会它的真谛,好好的喜欢,然后竭尽一生的精力走到最后。 学长,很质朴的答案,小小的愿望,很感动人。其实,自己很羡慕他,仅是早我一年来到这里,却掌握了很多很多…… 要好好的学习,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他一样,一切信手拈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思路,能够真正做到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对一切从容不迫。 而小学妹,多么像刚来时的自己…… 会好好的学习中医,好好的喜欢中医。习医以恒,在自己的最好年华——这是我的主题。会坚信的走到最后,走出更远。 作者注: 迟到的作业,不过真的写着自己学医以来的心声,知道自己不优秀,但会尽自己的努力变得更好。这学期开了方剂学,预习时,抄了几首方歌背着,突然想到,学完了,我能开出一个怎么样的方子,这个方子有没有人敢喝 …… 想着想着,就觉得要是自己会开了,就首先给自己开一张 ,把自己调理的好好的,然后再去让别人相信我能行,还靠谱。呵呵,写了这么多无关主题的话,最后,谢谢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妈妈的病才会有了很大的好转,谢谢老师! 愿老师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博主注 :上学期课程结束时,向授课班级的同学布置总结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写一篇“习医心悟”,要求写出真实感受,自愿完成。寒假期间,只有一名同学写了并发给我。今天,收到这篇(作业——完全靠自觉的),读后感到还是挺欣慰的,呵呵。
个人分类: 教与学|3769 次阅读|26 个评论
项目申请书撰写之我见
热度 1 zengqingmao 2012-1-17 09:23
对于大中专院校的教师和各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来说,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本文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 我个人认为, 申请书是申请人向申请书评阅人的一种“告白” ,一份成功的申请书必须写好 四件 事: 第1件事 是 要告诉申请书评阅人:“ 必须做这个项目 ”。也就是说,必须写清楚做这个项目意义和目的,做这个项目的必要性。 第2件事 是要告诉申请书审阅人:“ 别人做的工作如何 ”。也就是要写清楚,他人在这方面做到什么程度了,还有哪些缺憾。 第3件事 是要告诉申请书评阅人:“ 我能比他人做得更好,这个项目给我做比较合适 ”。也就是摆出各种事实和条件来说明自己能更好的完成此事,说明自己有能力、有基础把这件事干得更好。告诉评阅人,申请人的优势在哪里,别人做不了,只有自己能做或比较合适。目的是让审阅人认可 有必要让你做这个项目 。 第4件事 是要告诉申请书评阅人:“ 我怎样去做好这个项目 ”。也就是要告诉审阅人,你具体怎样去做得比他人更强,用什么方法、走什么技术路线等等。目的是让审阅人认可 你能做好这个项目的可能性 。 其中,第1件事和第2件事是铺垫;第3件事和第4件事才是核心之所在,也是项目申请书成功与否的关键。本人认为写好了这四件事,项目就成功了一半。 “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应该申明的是,本人到目前为止尚无资格申请国家基金,只是在帮老板(导师)写过几份申请书后,总结出来的几点心得而已,希望对更多的同仁有帮助,不妥之处请阅读本文者多多指教! 2012年1月17日 上午9:38整理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272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与韩珉教授面对面
热度 8 yzhang111 2011-11-16 12:32
与韩珉教授面对面
今天下午有幸面会科罗拉多大学教授、HHMI研究员、复旦大学长江讲座教授韩珉博士。海阔天空一通神聊,感觉收获不小,和大家分享一下。 似韩珉博士这样的CUSBEA出身的学者我还真见过相当一批,我自己原来的两个老板都是。这批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干活玩命。现在有几个博士毕业加几年postdoc以后能发一堆Cell、EMBO J、GD论文并做出里程碑式的研究?韩博士就是其中一个,他独立后那一堆涉猎广泛独具开创性的论文就更不用多说了。他告诉我的秘诀也就是玩命干活就是了,当然了人家不会自夸CUSBEA学生独有的天赋。韩博士还给我透露了拿tenure的秘诀:自己+一个博士后+一个技术员就没问题了。韩博士在那边说我心里就开始自责:按说我这物质条件也够了,咋就跟人家差距那么大泥?归根结底还是努力不够。花太多时间写博文看来对tenure没啥帮助。 对我这具体搞生物化学的人来讲,韩博士还给我大大开了一下窍:搞生物学(biology)的去做生化难度不小,但搞生化的人去做些生物学的东西就容易多了。自己的优势都没看出来,有点儿白活。不过现在看来还不算晚,幸亏韩博士指点,您能不能看到我不知道,我这里先谢过了,而且还当着这么多博友。
6933 次阅读|15 个评论
心得
热度 7 zhanghongwei11 2011-10-12 19:47
越恐惧,就越做不好。 恐惧见导师,恐惧开讨论会,恐惧自己做不好。。。 对课题的研究,一直都在摸索之中。 事实证明,知识存储量与效用是不成正比的。重要的不是你阅读了多少文献,储存了多少知识量,而是你对自己的课题真正理解,并且能知道自己所作的研究最后是想得到什么东西。 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实价值”“学术意义”,或者说是“研究目标”。 导师每次讨论都会建议我好好的想想整个研究问题,先把最基本的概念模型搞清楚。但我似乎总也静不下心来好好思考。想着想着想不通就放弃了。就开始去看些会涉及的基本知识的文献。 最近半个月的时间,包含国庆假期,我把共词分析、科学知识图谱、引文分析方面的文献大大阅读了一番。本来应该早点找导师的,但是却总害怕自己对这些知识一知半解的就去找导师,很多地方会讲不明白。但是,这真的是大错特错。 我费了半个多月看明白的这些东西,我提到一点点,导师就把其中最关键的问题说出来了。。就是说我引用其中的知识可以,但是却是大部分东西都无法用在我的课题上面。一语道破重点。 讲讲我的课题吧,就是希望从一系列论文中着手分析,希望能得到一些动态知识。是很抽象的一个东西。 这个数据量是不大的,估计十几篇或者几十篇论文而已。而传统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领域发展的分析都是针对大数据集的。 哎哎,说到底,我还是需要慎重考虑一下我这个研究问题。我到底想要研究什么东西?我研究的东西是什么?
5152 次阅读|23 个评论
惊奇的发现我博文里阅读量最大的一篇博文居然是一篇书评
ddbb12 2011-10-10 06:45
自从2008年首次注意到科学网,再到后来2009年开通科学网的微博,老实说三年来,我属于非常懒惰的那种。总共博文不足30余篇,的确辜负了科学网带来的众多读者。 今日清晨,我突然想看看就在这为数不多的博文中,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更加吸引读者。于是,就有了这篇博文。 在所有的博文中,这篇 《Fortran 95 程序设计》彭国伦 访问量2900多,是其他大部分博文的3倍左右。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139do=blogid=233728 回想起当时写这篇博文的时候,恰逢我刚把此书通读,有很多的感触,迫不及的要和大家分享。这篇博文里,有一些我的心得体会,当然不是在“技”的层面上的体会,更多的是自己的亲身体会。 时光就这样过了三年,而更加惭愧的是,在这三年里,我甚至没有好好的读过任何一本书,哪怕是技术手册和说明书,大多数时候也就是以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一下。 似乎,是时候读一些书了,在读书的过程中希望能有其他的心得体会与读者共享。
个人分类: 好书分享|33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读《理解矩阵》的一点心得及整理归类(原我在数博上转载的帖子)
sppmath 2011-10-3 22:41
线性代数课程,无论你从行列式入手还是直接从矩阵入手,从一开始就充斥着莫名其妙。比如说,在全国一般工科院系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同济线性代数教材(现在到了第四版),一上来就介绍逆序数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古怪概念,然后用逆序数给出行列式的一个极不直观的定义,接着是一些简直犯傻的行列式性质和习题——把这行乘一个系数加到另一行上,再把那一列减过来,折腾得那叫一个热闹,可就是压根看不出这个东西有嘛用。大多数像我一样资质平庸的学生到这里就有点犯晕:连这是个什么东西都模模糊糊的,就开始钻火圈表演了,这未免太“无厘头”了吧!于是开始有人逃课,更多的人开始抄作业。这下就中招了,因为其后的发展可以用一句峰回路转来形容,紧跟着这个无厘头的行列式的,是一个同样无厘头但是伟大的无以复加的家伙的出场——矩阵来了!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当老师犯傻似地用中括号把一堆傻了吧叽的数括起来,并且不紧不慢地说:“这个东西叫做矩阵”的时候,我的数学生涯掀开了何等悲壮辛酸、惨绝人寰的一幕!自那以后,在几乎所有跟“学问”二字稍微沾点边的东西里,矩阵这个家伙从不缺席。对于我这个没能一次搞定线性代数的笨蛋来说,矩阵老大的不请自来每每搞得我灰头土脸,头破血流。长期以来,我在阅读中一见矩阵,就如同阿 Q见到了假洋鬼子,揉揉额角就绕道走。 事实上,我并不是特例。一般工科学生初学线性代数,通常都会感到困难。这种情形在国内外皆然。瑞典数学家 Lars Garding在其名著Encounter with Mathematics中说:“如果不熟悉线性代数的概念,要去学习自然科学,现在看来就和文盲差不多。”,然而“按照现行的国际标准,线性代数是通过公理化来表述的,它是第二代数学模型,...,这就带来了教学上的困难。”事实上,当我们开始学习线性代数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第二代数学模型”的范畴当中,这意味着数学的表述方式和抽象性有了一次全面的进化,对于从小一直在“第一代数学模型”,即以实用为导向的、具体的数学模型中学习的我们来说,在没有并明确告知的情况下进行如此剧烈的paradigm shift,不感到困难才是奇怪的。 大部分工科学生,往往是在学习了一些后继课程,如数值分析、数学规划、矩阵论之后,才逐渐能够理解和熟练运用线性代数。即便如此,不少人即使能够很熟练地以线性代数为工具进行科研和应用工作,但对于很多这门课程的初学者提出的、看上去是很基础的问题却并不清楚。比如说: * 矩阵究竟是什么东西?向量可以被认为是具有n个相互独立的性质(维度)的对象的表示,矩阵又是什么呢?我们如果认为矩阵是一组列(行)向量组成的新的复合向量的展开式,那么为什么这种展开式具有如此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为什么偏偏二维的展开式如此有用?如果矩阵中每一个元素又是一个向量,那么我们再展开一次,变成三维的立方阵,是不是更有用?* 矩阵的乘法规则究竟为什么这样规定?为什么这样一种怪异的乘法规则却能够在实践中发挥如此巨大的功效?很多看上去似乎是完全不相关的问题,最后竟然都归结到矩阵的乘法,这难道不是很奇妙的事情?难道在矩阵乘法那看上去莫名其妙的规则下面,包含着世界的某些本质规律?如果是的话,这些本质规律是什么?* 行列式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为什么会有如此怪异的计算规则?行列式与其对应方阵本质上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只有方阵才有对应的行列式,而一般矩阵就没有(不要觉得这个问题很蠢,如果必要,针对m x n矩阵定义行列式不是做不到的,之所以不做,是因为没有这个必要,但是为什么没有这个必要)?而且,行列式的计算规则,看上去跟矩阵的任何计算规则都没有直观的联系,为什么又在很多方面决定了矩阵的性质?难道这一切仅是巧合?* 矩阵为什么可以分块计算?分块计算这件事情看上去是那么随意,为什么竟是可行的?* 对于矩阵转置运算AT,有(AB)T = BTAT,对于矩阵求逆运算A-1,有(AB)-1 = B -1A -1。两个看上去完全没有什么关系的运算,为什么有着类似的性质?这仅仅是巧合吗?* 为什么说P-1AP得到的矩阵与A矩阵“相似”?这里的“相似”是什么意思?*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本质是什么?它们定义就让人很惊讶,因为Ax =λx,一个诺大的矩阵的效应,竟然不过相当于一个小小的数λ,确实有点奇妙。但何至于用“特征”甚至“本征”来界定?它们刻划的究竟是什么? 这样的一类问题,经常让使用线性代数已经很多年的人都感到为难。就好像大人面对小孩子的刨根问底,最后总会迫不得已地说“就这样吧,到此为止”一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老手们最后也只能用:“就是这么规定的,你接受并且记住就好”来搪塞。然而,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能获得回答,线性代数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粗暴的、不讲道理的、莫名其妙的规则集合,我们会感到,自己并不是在学习一门学问,而是被不由分说地“抛到”一个强制的世界中,只是在考试的皮鞭挥舞之下被迫赶路,全然无法领略其中的美妙、和谐与统一。直到多年以后,我们已经发觉这门学问如此的有用,却仍然会非常迷惑:怎么这么凑巧? 我认为,这是我们的线性代数教学中直觉性丧失的后果。上述这些涉及到“如何能”、“怎么会”的问题,仅仅通过纯粹的数学证明来回答,是不能令提问者满意的。比如,如果你通过一般的证明方法论证了矩阵分块运算确实可行,那么这并不能够让提问者的疑惑得到解决。他们真正的困惑是:矩阵分块运算为什么竟然是可行的?究竟只是凑巧,还是说这是由矩阵这种对象的某种本质所必然决定的?如果是后者,那么矩阵的这些本质是什么?只要对上述那些问题稍加考虑,我们就会发现,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单纯依靠数学证明所能够解决的。像我们的教科书那样,凡事用数学证明,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熟练地使用工具,却欠缺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自从 1930年代法国布尔巴基学派兴起以来,数学的公理化、系统性描述已经获得巨大的成功,这使得我们接受的数学教育在严谨性上大大提高。然而数学公理化的一个备受争议的副作用,就是一般数学教育中直觉性的丧失。数学家们似乎认为直觉性与抽象性是矛盾的,因此毫不犹豫地牺牲掉前者。然而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很多人都对此表示怀疑,我们不认为直觉性与抽象性一定相互矛盾,特别是在数学教育中和数学教材中,帮助学生建立直觉,有助于它们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进而理解数学的本质。反之,如果一味注重形式上的严格性,学生就好像被迫进行钻火圈表演的小白鼠一样,变成枯燥的规则的奴隶。 今天先谈谈对线形空间和矩阵的几个核心概念的理解。这些东西大部分是凭着自己的理解写出来的,我希望做到直觉,也就是说能把数学背后说的实质问题说出来。 首先说说空间 (space),这个概念是现代数学的命根子之一,从拓扑空间开始,一步步往上加定义,可以形成很多空间。线形空间其实还是比较初级的,如果在里面定义了范数,就成了赋范线性空间。赋范线性空间满足完备性,就成了巴那赫空间;赋范线性空间中定义角度,就有了内积空间,内积空间再满足完备性,就得到希尔伯特空间。 总之,空间有很多种。你要是去看某种空间的数学定义,大致都是“存在一个集合,在这个集合上定义某某概念,然后满足某些性质”,就可以被称为空间。这未免有点奇怪,为什么要用“空间”来称呼一些这样的集合呢?大家将会看到,其实这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一般人最熟悉的空间,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按照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的三维空间,从数学上说,这是一个三维的欧几里德空间,我们先不管那么多,先看看我们熟悉的这样一个空间有些什么最基本的特点。仔细想想我们就会知道,这个三维的空间: 1. 由很多(实际上是无穷多个)位置点组成;2. 这些点之间存在相对的关系;3. 可以在空间中定义长度、角度;4. 这个空间可以容纳运动,这里我们所说的运动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移动(变换),而不是微积分意义上的“连续”性的运动,上面的这些性质中,最最关键的是第4条。第1、2条只能说是空间的基础,不算是空间特有的性质,凡是讨论数学问题,都得有一个集合,大多数还得在这个集合上定义一些结构(关系),并不是说有了这些就算是空间。而第3条太特殊,其他的空间不需要具备,更不是关键的性质。只有第4条是空间的本质,也就是说,容纳运动是空间的本质特征。认识到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把我们关于三维空间的认识扩展到其他的空间。事实上,不管是什么空间,都必须容纳和支持在其中发生的符合规则的运动(变换)。你会发现,在某种空间中往往会存在一种相对应的变换,比如拓扑空间中有拓扑变换,线性空间中有线性变换,仿射空间中有仿射变换,其实这些变换都只不过是对应空间中允许的运动形式而已。因此只要知道,“空间”是容纳运动的一个对象集合,而变换则规定了对应空间的运动。下面我们来看看线性空间。线性空间的定义任何一本书上都有,但是既然我们承认线性空间是个空间,那么有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必须首先得到解决,那就是:1. 空间是一个对象集合,线性空间也是空间,所以也是一个对象集合。那么线性空间是什么样的对象的集合?或者说,线性空间中的对象有什么共同点吗?2. 线性空间中的运动如何表述的?也就是,线性变换是如何表示的?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不用拐弯抹角的,可以直截了当的给出答案。线性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对象,通过选取基和坐标的办法,都可以表达为向量的形式。通常的向量空间我就不说了,举两个不那么平凡的例子: L1. 最高次项不大于n次的多项式的全体构成一个线性空间,也就是说,这个线性空间中的每一个对象是一个多项式。如果我们以x0, x1, ..., xn为基,那么任何一个这样的多项式都可以表达为一组n+1维向量,其中的每一个分量ai其实就是多项式中x(i-1)项的系数。值得说明的是,基的选取有多种办法,只要所选取的那一组基线性无关就可以。这要用到后面提到的概念了,所以这里先不说,提一下而已。L2. 闭区间 上的n阶连续可微函数的全体,构成一个线性空间。也就是说,这个线性空间的每一个对象是一个连续函数。对于其中任何一个连续函数,根据魏尔斯特拉斯定理,一定可以找到最高次项不大于n的多项式函数,使之与该连续函数的差为0,也就是说,完全相等。 所以说,向量是很厉害的,只要你找到合适的基,用向量可以表示线性空间里任何一个对象。这里头大有文章,因为向量表面上只是一列数,但是其实由于它的有序性,所以除了这些数本身携带的信息之外,还可以在每个数的对应位置上携带信息。为什么在程序设计中数组最简单,却又威力无穷呢?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下面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会涉及到线性代数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线性空间中的运动,被称为线性变换。也就是说,你从线性空间中的一个点运动到任意的另外一个点,都可以通过一个线性变化来完成。那么,线性变换如何表示呢?很有意思,在线性空间中,当你选定一组基之后,不仅可以用一个向量来描述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对象,而且可以用矩阵来描述该空间中的任何一个运动(变换)。而使某个对象发生对应运动的方法,就是用代表那个运动的矩阵,乘以代表那个对象的向量。 简而言之,在线性空间中选定基之后,向量刻画对象,矩阵刻画对象的运动,用矩阵与向量的乘法施加运动。 矩阵的本质是运动的描述。如果以后有人问你矩阵是什么,那么你就可以响亮地告诉他,矩阵的本质是运动的描述。 可是多么有意思啊,向量本身不是也可以看成是 n x 1矩阵吗?这实在是很奇妙,一个空间中的对象和运动竟然可以用相类同的方式表示。能说这是巧合吗?如果是巧合的话,那可真是幸运的巧合!可以说,线性代数中大多数奇妙的性质,均与这个巧合有直接的关系。 到现在为止,好像大家都还没什么意见。但是我相信早晚会有数学系出身的网友来拍板转。因为运动这个概念,在数学和物理里是跟微积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学习微积分的时候,总会有人照本宣科地告诉你,初等数学是研究常量的数学,是研究静态的数学,高等数学是变量的数学,是研究运动的数学。大家口口相传,差不多人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是真知道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的人,好像也不多。简而言之,在我们人类的经验里,运动是一个连续过程,从 A点到B点,就算走得最快的光,也是需要一个时间来逐点地经过AB之间的路径,这就带来了连续性的概念。而连续这个事情,如果不定义极限的概念,根本就解释不了。古希腊人的数学非常强,但就是缺乏极限观念,所以解释不了运动,被芝诺的那些著名悖论(飞箭不动、飞毛腿阿喀琉斯跑不过乌龟等四个悖论)搞得死去活来。因为这篇文章不是讲微积分的,所以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齐民友 教授写的《重温微积分》。我就是读了这本书开头的部分,才明白“高等数学是研究运动的数学”这句话的道理。 不过在我这个《理解矩阵》的文章里,“运动”的概念不是微积分中的连续性的运动,而是瞬间发生的变化。比如这个时刻在 A点,经过一个“运动”,一下子就“跃迁”到了B点,其中不需要经过A点与B点之间的任何一个点。这样的“运动”,或者说“跃迁”,是违反我们日常的经验的。不过了解一点量子物理常识的人,就会立刻指出,量子(例如电子)在不同的能量级轨道上跳跃,就是瞬间发生的,具有这样一种跃迁行为。所以说,自然界中并不是没有这种运动现象,只不过宏观上我们观察不到。但是不管怎么说,“运动”这个词用在这里,还是容易产生歧义的,说得更确切些,应该是“跃迁”。因此这句话可以改成:“矩阵是线性空间里跃迁的描述”。可是这样说又太物理,也就是说太具体,而不够数学,也就是说不够抽象。因此我们最后换用一个正牌的数学术语——变换,来描述这个事情。这样一说,大家就应该明白了,所谓变换,其实就是空间里从一个点(元素/对象)到另一个点(元素/对象)的跃迁。比如说,拓扑变换,就是在拓扑空间里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跃迁。再比如说,仿射变换,就是在仿射空间里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跃迁。附带说一下,这个仿射空间跟向量空间是亲兄弟。做计算机图形学的朋友都知道,尽管描述一个三维对象只需要三维向量,但所有的计算机图形学变换矩阵都是4 x 4的。说其原因,很多书上都写着“为了使用中方便”,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企图蒙混过关。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在计算机图形学里应用的图形变换,实际上是在仿射空间而不是向量空间中进行的。想想看,在向量空间里相一个向量平行移动以后仍是相同的那个向量,而现实世界等长的两个平行线段当然不能被认为同一个东西,所以计算机图形学的生存空间实际上是仿射空间。而仿射变换的矩阵表示根本就是4 x 4的。又扯远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计算机图形学——几何工具算法详解》。 一旦我们理解了“变换”这个概念,矩阵的定义就变成:“矩阵是线性空间里的变换的描述。”到这里为止,我们终于得到了一个看上去比较数学的定义。不过还要多说几句。教材上一般是这么说的,在一个线性空间 V里的一个线性变换T,当选定一组基之后,就可以表示为矩阵。因此我们还要说清楚到底什么是线性变换,什么是基,什么叫选定一组基。线性变换的定义是很简单的,设有一种变换T,使得对于线性空间V中间任何两个不相同的对象x和y,以及任意实数a和b,有:T(ax + by) = aT(x) + bT(y),那么就称T为线性变换。 定义都是这么写的,但是光看定义还得不到直觉的理解。线性变换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变换?我们刚才说了,变换是从空间的一个点跃迁到另一个点,而线性变换,就是从一个线性空间 V的某一个点跃迁到另一个线性空间W的另一个点的运动。这句话里蕴含着一层意思,就是说一个点不仅可以变换到同一个线性空间中的另一个点,而且可以变换到另一个线性空间中的另一个点去。不管你怎么变,只要变换前后都是线性空间中的对象,这个变换就一定是线性变换,也就一定可以用一个非奇异矩阵来描述。而你用一个非奇异矩阵去描述的一个变换,一定是一个线性变换。有的人可能要问,这里为什么要强调非奇异矩阵?所谓非奇异,只对方阵有意义,那么非方阵的情况怎么样?这个说起来就会比较冗长了,最后要把线性变换作为一种映射,并且讨论其映射性质,以及线性变换的核与像等概念才能彻底讲清楚。我觉得这个不算是重点,如果确实有时间的话,以后写一点。 以下我们只探讨最常用、最有用的一种变换,就是在同一个线性空间之内的线性变换。也就是说,下面所说的矩阵,不作说明的话,就是方阵,而且是非奇异方阵。学习一门学问,最重要的是把握主干内容,迅速建立对于这门学问的整体概念,不必一开始就考虑所有的细枝末节和特殊情况,自乱阵脚。 接着往下说,什么是基呢?这个问题在后面还要大讲一番,这里只要把基看成是线性空间里的坐标系就可以了。注意是坐标系,不是坐标值,这两者可是一个“对立矛盾统一体”。这样一来,“选定一组基”就是说在线性空间里选定一个坐标系。就这意思。 好,最后我们把矩阵的定义完善如下:“矩阵是线性空间中的线性变换的一个描述。在一个线性空间中,只要我们选定一组基,那么对于任何一个线性变换,都能够用一个确定的矩阵来加以描述。”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把“线性变换”与“线性变换的一个描述”区别开。一个是那个对象,一个是对那个对象的表述。就好像我们熟悉的面向对象编程中,一个对象可以有多个引用,每个引用可以叫不同的名字,但都是指的同一个对象。如果还不形象,那就干脆来个很俗的类比。 比如有一头猪,你打算给它拍照片,只要你给照相机选定了一个镜头位置,那么就可以给这头猪拍一张照片。这个照片可以看成是这头猪的一个描述,但只是一个片面的的描述,因为换一个镜头位置给这头猪拍照,能得到一张不同的照片,也是这头猪的另一个片面的描述。所有这样照出来的照片都是这同一头猪的描述,但是又都不是这头猪本身。 同样的,对于一个线性变换,只要你选定一组基,那么就可以找到一个矩阵来描述这个线性变换。换一组基,就得到一个不同的矩阵。所有这些矩阵都是这同一个线性变换的描述,但又都不是线性变换本身。 但是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如果你给我两张猪的照片,我怎么知道这两张照片上的是同一头猪呢?同样的,你给我两个矩阵,我怎么知道这两个矩阵是描述的同一个线性变换呢?如果是同一个线性变换的不同的矩阵描述,那就是本家兄弟了,见面不认识,岂不成了笑话。好在,我们可以找到同一个线性变换的矩阵兄弟们的一个性质,那就是:若矩阵 A与B是同一个线性变换的两个不同的描述(之所以会不同,是因为选定了不同的基,也就是选定了不同的坐标系),则一定能找到一个非奇异矩阵P,使得A、B之间满足这样的关系:A = P-1BP 线性代数稍微熟一点的读者一下就看出来,这就是相似矩阵的定义。没错,所谓相似矩阵,就是同一个线性变换的不同的描述矩阵。按照这个定义,同一头猪的不同角度的照片也可以成为相似照片。俗了一点,不过能让人明白。 而在上面式子里那个矩阵 P,其实就是A矩阵所基于的基与B矩阵所基于的基这两组基之间的一个变换关系。关于这个结论,可以用一种非常直觉的方法来证明(而不是一般教科书上那种形式上的证明),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以后在blog里补充这个证明。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原来一族相似矩阵都是同一个线性变换的描述啊!难怪这么重要!工科研究生课程中有矩阵论、矩阵分析等课程,其中讲了各种各样的相似变换,比如什么相似标准型,对角化之类的内容,都要求变换以后得到的那个矩阵与先前的那个矩阵式相似的,为什么这么要求?因为只有这样要求,才能保证变换前后的两个矩阵是描述同一个线性变换的。当然,同一个线性变换的不同矩阵描述,从实际运算性质来看并不是不分好环的。有些描述矩阵就比其他的矩阵性质好得多。这很容易理解,同一头猪的照片也有美丑之分嘛。所以矩阵的相似变换可以把一个比较丑的矩阵变成一个比较美的矩阵,而保证这两个矩阵都是描述了同一个线性变换。 这样一来,矩阵作为线性变换描述的一面,基本上说清楚了。但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或者说,线性代数还有比这更奇妙的性质,那就是,矩阵不仅可以作为线性变换的描述,而且可以作为一组基的描述。而作为变换的矩阵,不但可以把线性空间中的一个点给变换到另一个点去,而且也能够把线性空间中的一个坐标系(基)表换到另一个坐标系(基)去。而且,变换点与变换坐标系,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线性代数里最有趣的奥妙,就蕴含在其中。理解了这些内容,线性代数里很多定理和规则会变得更加清晰、直觉。 1、空间(space) 初级理解:由熟悉的三维空间性质谈起。1. 由很多(实际上是无穷多个)位置点组成;2. 这些点之间存在相对的关系;3. 可以在空间中定义长度、角度;4. 这个空间可以容纳运动,这里我们所说的运动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移动(变换),而不是微积分意义上的“连续”性的运动。 三维空间最关键的是第4条。第1、2条只能说是空间的基础,不算是空间特有的性质,凡是讨论数学问题,都得有一个集合,大多数还得在这个集合上定义一些结构(关系),并不是说有了这些就算是空间。而第3条太特殊,其他的空间不需要具备,更不是关键的性质。只有第4条是空间的本质,也就是说,容纳运动是空间的本质特征。“空间”是容纳运动的一个对象集合,而变换则规定了对应空间的运动。 深入学习:线形空间其实还是比较初级的,如果在里面定义了范数,就成了赋范线性空间;赋范线性空间满足完备性,就成了巴那赫空间;赋范线性空间中定义角度,就有了内积空间;内积空间再满足完备性,就得到希尔伯特空间。 2、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矩阵 空间是一个对象集合,线性空间也是空间,所以也是一个对象集合。 线性空间中的运动,被称为线性变换。也就是说,你从线性空间中的一个点运动到任意的另外一个点,都可以通过一个线性变化来完成。线性变换如何表示呢?很有意思,在线性空间中,当你选定一组基之后,不仅可以用一个向量来描述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对象,而且可以用矩阵来描述该空间中的任何一个运动(变换)。 对象发生对应运动的方法=代表那个运动的矩阵*代表那个对象的向量。在线性空间中选定基之后,向量刻画对象,矩阵刻画对象的运动,用矩阵与向量的乘法施加运动。 “运动”的概念不是微积分中的连续性的运动,而是瞬间发生的变化。“运动”这个词用在这里,还是容易产生歧义的,说得更确切些,应该是“跃迁”。但不够数学,也就是说不够抽象。因此我们最后换用一个正牌的数学术语——变换,来描述这个事情。 所谓变换,其实就是空间里从一个点(元素/对象)到另一个点(元素/对象)的跃迁。拓扑变换,就是在拓扑空间里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跃迁。仿射变换,就是在仿射空间里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跃迁。 矩阵的定义:“矩阵是线性空间里的变换的描述。”线性变换的定义:设有一种变换T,使得对于线性空间V中间任何两个不相同的对象x和y,以及任意实数a和b,有:T(ax + by) = aT(x) + bT(y),那么就称T为线性变换。 理解:变换是从空间的一个点跃迁到另一个点,而线性变换,就是从一个线性空间V的某一个点跃迁到另一个线性空间W的另一个点的运动。这句话里蕴含着一层意思,就是说一个点不仅可以变换到同一个线性空间中的另一个点,而且可以变换到另一个线性空间中的另一个点去。不管你怎么变,只要变换前后都是线性空间中的对象,这个变换就一定是线性变换,也就一定可以用一个非奇异矩阵来描述。而你用一个非奇异矩阵去描述的一个变换,一定是一个线性变换。有的人可能要问,这里为什么要强调非奇异矩阵?所谓非奇异,只对方阵有意义,那么非方阵的情况怎么样?这个说起来就会比较冗长了,最后要把线性变换作为一种映射,并且讨论其映射性质,以及线性变换的核与像等概念才能彻底讲清楚。我觉得这个不算是重点,如果确实有时间的话,以后写一点。以下我们只探讨最常用、最有用的一种变换,就是在同一个线性空间之内的线性变换。也就是说,下面所说的矩阵,不作说明的话,就是方阵,而且是非奇异方阵。基:线性空间里的坐标系。注意:坐标系,不是坐标值。这两者可是一个“对立矛盾统一体”。这样一来,“选定一组基”就是说在线性空间里选定一个坐标系。就这意思。矩阵:矩阵是线性空间中的线性变换的一个描述。在一个线性空间中,只要我们选定一组基,那么对于任何一个线性变换,都能够用一个确定的矩阵来加以描述。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把“线性变换”与“线性变换的一个描述”区别开。一个是那个对象,一个是对那个对象的表述。就好像我们熟悉的面向对象编程中,一个对象可以有多个引用,每个引用可以叫不同的名字,但都是指的同一个对象。对于一个线性变换,只要你选定一组基,那么就可以找到一个矩阵来描述这个线性变换。换一组基,就得到一个不同的矩阵。所有这些矩阵都是这同一个线性变换的描述,但又都不是线性变换本身。 相似矩阵,就是同一个线性变换的不同的描述矩阵。若矩阵A与B是同一个线性变换的两个不同的描述(之所以会不同,是因为选定了不同的基,也就是选定了不同的坐标系),则一定能找到一个非奇异矩阵P,使得A、B之间满足这样的关系:A = P-1BP。上式矩阵P,其实就是A矩阵所基于的基与B矩阵所基于的基这两组基之间的一个变换关系。 矩阵的相似变换可以把一个比较丑的矩阵变成一个比较美的矩阵,而保证这两个矩阵都是描述了同一个线性变换。矩阵的初等变换可以保证变换前后的两个矩阵是描述同一个线性变换的。当然,同一个线性变换的不同矩阵描述,从实际运算性质来看并不是不分好环的。有些描述矩阵就比其他的矩阵性质好得多。 深入学习:矩阵不仅可以作为线性变换的描述,而且可以作为一组基的描述。而作为变换的矩阵,不但可以把线性空间中的一个点给变换到另一个点去,而且也能够把线性空间中的一个坐标系(基)表换到另一个坐标系(基)。 1、空间(space) 初级理解: 由熟悉的三维空间性质谈起。1. 由很多(实际上是无穷多个)位置点组成;2. 这些点之间存在相对的关系;3. 可以在空间中定义长度、角度;4. 这个空间可以容纳运动,这里我们所说的运动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移动(变换),而不是微积分意义上的“连续”性的运动。 三维空间最关键的是第4条。第1、2条只能说是空间的基础,不算是空间特有的性质,凡是讨论数学问题,都得有一个集合,大多数还得在这个集合上定义一些结构(关系),并不是说有了这些就算是空间。而第3条太特殊,其他的空间不需要具备,更不是关键的性质。只有第4条是空间的本质,也就是说,容纳运动是空间的本质特征。“ 空间 ”是容纳运动的一个对象集合,而变换则规定了对应空间的运动。 深入学习: 线形空间其实还是比较初级的,如果在里面定义了范数,就成了赋范线性空间; 赋范线性空间满足完备性,就成了巴那赫空间; 赋范线性空间中定义角度,就有了内积空间; 内积空间再满足完备性,就得到希尔伯特空间。 2、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矩阵 空间是一个对象集合,线性空间也是空间,所以也是一个对象集合。 线性空间中的运动,被称为线性变换。也就是说,你从线性空间中的一个点运动到任意的另外一个点,都可以通过一个线性变化来完成。 线性变换如何表示呢?很有意思,在线性空间中,当你选定一组基之后,不仅可以用一个向量来描述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对象,而且可以用矩阵来描述该空间中的任何一个运动(变换)。 对象发生对应运动的方法=代表那个运动的矩阵*代表那个对象的向量。在线性空间中选定基之后, 向量刻画对象,矩阵刻画对象的运动,用矩阵与向量的乘法施加运动。 “运动”的概念不是微积分中的连续性的运动,而是瞬间发生的变化。“运动”这个词用在这里,还是容易产生歧义的,说得更确切些,应该是“跃迁”。但不够数学,也就是说不够抽象。因此我们最后换用一个正牌的数学术语——变换,来描述这个事情。 所谓变换,其实就是空间里从一个点(元素/对象)到另一个点(元素/对象)的跃迁。 拓扑变换,就是在拓扑空间里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跃迁。 仿射变换,就是在仿射空间里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跃迁。 矩阵的定义: “矩阵是线性空间里的变换的描述。” 线性变换 的定义:设有一种变换T,使得对于线性空间V中间任何两个不相同的对象x和y,以及任意实数a和b,有:T(ax + by) = aT(x) + bT(y),那么就称T为线性变换。 理解:变换是从空间的一个点跃迁到另一个点,而线性变换,就是从一个线性空间V的某一个点跃迁到另一个线性空间W的另一个点的运动。这句话里蕴含着一层意思,就是说一个点不仅可以变换到同一个线性空间中的另一个点,而且可以变换到另一个线性空间中的另一个点去。不管你怎么变,只要变换前后都是线性空间中的对象,这个变换就一定是线性变换,也就一定可以用一个非奇异矩阵来描述。而你 用一个非奇异矩阵去描述的一个变换,一定是一个线性变换。 有的人可能要问,这里为什么要强调非奇异矩阵?所谓非奇异,只对方阵有意义,那么非方阵的情况怎么样?这个说起来就会比较冗长了,最后要把线性变换作为一种映射,并且讨论其映射性质,以及线性变换的核与像等概念才能彻底讲清楚。我觉得这个不算是重点,如果确实有时间的话,以后写一点。以下我们只探讨最常用、最有用的一种变换,就是在同一个线性空间之内的线性变换。也就是说,下面所说的矩阵,不作说明的话,就是方阵,而且是非奇异方阵。 基 :线性空间里的坐标系。注意: 坐标系,不是坐标值。 这两者可是一个“对立矛盾统一体”。这样一来,“ 选定一组基”就是说在线性空间里选定一个坐标系。 就这意思。 矩阵 :矩阵是线性空间中的线性变换的一个描述。在一个线性空间中,只要我们选定一组基,那么对于任何一个线性变换,都能够用一个确定的矩阵来加以描述。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把“线性变换”与“线性变换的一个描述”区别开。一个是那个对象,一个是对那个对象的表述。就好像我们熟悉的面向对象编程中,一个对象可以有多个引用,每个引用可以叫不同的名字,但都是指的同一个对象。对于一个线性变换,只要你选定一组基,那么就可以找到一个矩阵来描述这个线性变换。换一组基,就得到一个不同的矩阵。所有这些矩阵都是这同一个线性变换的描述,但又都不是线性变换本身。 相似矩阵 ,就是同一个线性变换的不同的描述矩阵。若矩阵A与B是同一个线性变换的两个不同的描述(之所以会不同,是因为选定了不同的基,也就是选定了不同的坐标系),则一定能找到一个非奇异矩阵P,使得A、B之间满足这样的关系:A = P-1BP。 上式矩阵P,其实就是A矩阵所基于的基与B矩阵所基于的基这两组基之间的一个变换关系。 矩阵的相似变换可以把一个比较丑的矩阵变成一个比较美的矩阵,而保证这两个矩阵都是描述了同一个线性变换。 矩阵的初等变换可以保证变换前后的两个矩阵是描述同一个线性变换的。当然,同一个线性变换的不同矩阵描述,从实际运算性质来看并不是不分好环的。有些描述矩阵就比其他的矩阵性质好得多。 深入学习: 矩阵不仅可以作为线性变换的描述,而且可以作为一组基的描述。而作为变换的矩阵,不但可以把线性空间中的一个点给变换到另一个点去,而且也能够把线性空间中的一个坐标系(基)表换到另一个坐标系(基)。
个人分类: 数学基础|2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做学术调研方法的反思
barsterd 2011-8-23 21:42
在过去的近一个月里,我着手开始准备做关于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的调研。 之前并没有太多搞研究的经验,但是本科毕设做的是基于马尔可夫逻辑网的相关理论应用。按照之前下意识的做法,我将该领域内近十年有影响力的文章(通过google scholar和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查看论文和作者的影响力力)按照时间顺序,由早到晚进行下载和阅读。读了近十篇左右,发现一味地进行论文阅读会使调研工作变得枯燥,所以我打算通过边阅读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有效性的模式让调研工作变得有意思。 然而在我寻找一些主流方法的代码实现时,我发现在若干年前的主流方法却很难在网上找到了,我觉得有可能是这些方法在之后逐渐被淘汰了,因此相关的实现就流传得不够广泛了吧。 一时间,我突然觉得应该换个思路,从最近的论文入手,找到牛人的牛文,通过文中的对现有方法的描述及相关的论文引用,来把握一个领域的主流方法和发展脉络。当然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经常要去查看相关引用的文章,就像一个嵌套调用函数的过程:D ,但是相比于从早到晚的调研方式导致的可能要走的弯路所花去的时间,我想这种方法会更高效一些吧,毕竟我所花费的时间不仅仅是看论文的时间,还可能加上一种方法验证的时间。
个人分类: 方法总结|2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习中对生活的感悟
yanghualei 2011-8-18 22:00
以前认为好的制度能使得一个病猫变成老虎,现在又发现制度永远落后于效率,往往好的制度总是出现在坏制度造成大的损失之前。 社会不会自发趋于稳定,除非外界干涉,社会状态是一直振动着的,稳定只是人类认识上的一个参照点或者单位。 该是社会为数学立法的时候,过去从微观到宏观去发现和构造数学,现在该从宏观到微观的。幂率分布就先源于社会学,后在自然科学中广泛应用的。 一个人对问题的看法,有很大的主观性,源于材料是客观的,但处理器是主观的。一个人能做到客观真的很难。 有一同学问做什么最赚钱,回答:“大家需要,但别人又没做的,也是对生活必需品的垄断,生活必需品就是这个时代大多是人需求的,不同的人生活必需品又不同”。 在一个市场没有成熟前,各个部门对市场的的贡献或者对产值的贡献是不同的,当一个市场成熟时,贡献却是均匀的。 用雪崩模型和沙堆模型去模拟股市崩溃,模拟的也挺好的,仔细想想自然现象怎么和社会现象扯上,肯定有深层次的一致性。 发现越成熟的市场,越理想化,呈现的性质越美,越符合人们的真善美要求。越成熟人,看问题越客观,客观公平就是一个好性质。 把看不到的东西形象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在现实中寻找与其类似的对照物或者在现实中把具体东西抽象化。在具体和抽象中反演,多好啊。
个人分类: 自然哲学|33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员对邹中棠老师的代表性评价
余孟孟的博客 2011-8-14 11:50
余孟子 整理 按:2011年8月,在中原大地的郑州,开办了一场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教育·中国”高级讲师特训班。主办方为郑州诗妍鼎洪教育集团,主讲人为邹越、邹中棠两位演讲大师。邹越老师的大爱天下、邹中棠老师的大气磅礴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保守估计,这次培训将让百分之八十的学员改变对演讲的认识,改变对自身的认识,改变对生命的认识。所以,感谢诗妍鼎洪的这次善举,感谢两位邹老师的无私付出! 下面是部分学员对邹中棠老师几天课程和培训的评价、感悟与心得。整理出来,以表对诗妍的谢意和对邹老师的敬意! 1. 感受到邹中棠老师是个智慧的法宝,我学到了一些他的经典话语。如阅尽苍生做底蕴,融会贯通成境界,天地之间取信息,天人合一传大道。 2. 从邹老师身上我看到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做哪些事情,那就是要坚守一个老师的本职,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境界。 3. 有一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 4. 从中棠老师身上看到了人格的魅力、演讲的神话和智慧的境界。 5. 邹老师就是我人生的贵人。 6. 邹中棠老师的人格是:霸气、豪气、英雄气;谈吐是:幽默、诙谐、睿智。 7. 邹老师在我心目中是霸气、英气、大气、邪气,还有一些脾气。 8. 邹老师每次上场都是运筹帷幄、掌控全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9. 几天以来,我对邹老师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从一介狂生到一位智者,再到一尊圣贤。 10. 邹老师是跳出人群看人类,跳出宇宙看世界。 11. 邹老师的思想和演讲魅力如同怀素的狂草一样,潇洒飘逸,天马行空却又自成体系。 12. 邹老师解决了我几十年的困惑,如何用我们的德行去影响别人,如何用良心去做事。 13. 邹老师是疯子。艺术家嘛,都是疯子。邹老师有毛主席的大气,周恩来的儒雅,陈毅的儒将风采,邓小平的英明,朱镕基的霸气。我被邹老师打通了奇经八脉。 14. 听了邹老师的课,两个字:带劲! 15. 一个词:震撼!一句话:这是一个神一样的男人。 16. 领略了邹老师演讲的魅力,太美了! 17. 邹老师给人上善若水的感觉。 18. 摄像机能拍摄到的只能是数据;眼睛、耳朵吸收到的只能是知识,用心灵才能感悟到邹老师的大智慧。
个人分类: 演讲与口才|2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vasp优化结构心得
swx0789 2011-7-30 14:04
对已知实验上的晶体结构(比如可以通过MS,ICSD晶体库, http://rruff.geo.arizona.edu/AMS/amcsd.php 等得到),需要用vasp进一步优化其平衡结构的话。可以分这两步走: 1)可以暂时把实验上的结构当成平衡结构,通过晶格扫描。找出能量最低点(一般也是内压力最小的点,通过grep press OUTCAR查看); 2)再把1)得到的能量最低点作为起始点进行结构驰豫,INCAR文件如下(以优化AlMoO3_CrMoO3为例子): SYSTEM=BTO ISTART=0 ICHARG=2 ENCUT=600 #大于默认值的1.3倍可以使静态计算的内压力更接近0kB EDIFF=1E-04 #电子步能量终止条件 NELM = 120 #电子步最长步数 NELMIN=10 #电子步最短步数 #GGA=pw91 ISMEAR=-5 #-5用于非金属计算,1or2用于金属计算 SIGMA=0.02 #决定SMEAR宽度 PREC=Accurate #精度 ISPIN=2 #自旋 LWAVE=F LCHARG=F #上面可以作为静点计算,下面部分作为结构驰豫 NSW=60 #最大离子步 EDIFFG=-0.02 #离子驰豫循环的终止条件(以力为收敛标准) ISIF=3 #所有晶格参数都改变 IBRION=1 #算法:1是准牛顿算法(快,对于初始结构比较合理),2是共轭梯度算法(慢,全局好些,对于初始结构不如意) POTIM=0.1 #移动步长 注:计算过程中发现:再次计算优化好的平衡附近点对计算选取的核数有很大依赖关系。特别是内压力,能量相差不算太大。但可以通过增加K点来减小这种差别,不能根除。其中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挖掘。
个人分类: VASP|0 个评论
已安全过河
热度 1 zhchen10 2011-6-29 14:23
经过将近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安全过河,到达了对岸,这里要特别感谢曾经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无法坚持到今天。其中经历的酸甜苦辣,我们估计是终身难忘了。 其实我所说的过河,意思是出国留学。由于当时在国内,不能明目张胆的进行,以免让某些人心里有意见(其实我知道已经有意见了)。不过不管怎么样,在这里,我还是要感谢他或他们。心中觉得最对不住的人,还是 Dr.Wang。我们从各方面考虑,没有去昆士兰,也是有一定理由的,希望你能理解。有机会以后见面,希望能当面向你道歉。 对了,汇报一下我现在的情况。 我和老婆已经于三月初安全抵达陌生的澳洲墨尔本,一切都很顺利。直到现在都处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过好像已经过了刚开始的新奇,现在进入了开展自己工作的阶段了。老婆比我快,她早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我也得加油了。 我想在这里说说刚到澳洲的感受(可能以后还会另发博文): 1.蓝。刚下飞机时,给人的感觉是这里的天的确比国内蓝。 2.干净。从机场到我们住的地方,一路上道路都很干净;还有,这里的确大部分高速都是免费的,但也有少数一些高速是收费的。 3.车多人少。一路上只看到车跑,几乎没看到什么行人。并且草坪很多。 4.别墅。这里郊区的房子果真是像国内的别墅,非常漂亮和气派。当然不全是。 好,就这么多吧。气候方面嘛,因为当时来的时候,和国内气温差不多,所以没什么感觉。不过墨尔本的湿度比国内南方要干燥一些。刚来的时候,我很习惯性地拿这边和国内进行比较,有一些心得,以后向大家汇报。 总结,客观地讲,国外的月亮不一定比国内圆。本来科研这条路就不好走,如果是出来留学的,并且确实是想做出点东西,就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还有,就像谁说过的那样,出国留学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65 次阅读|1 个评论
听戴世强老师的讲座
热度 2 sivaxin 2011-5-18 19:56
今天戴老师受邀来到我们学校做了有关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讲座,戴老师的基金申请“十日谈”和一系列学习漫谈的博文在科学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反响,我也一直是戴老师的博文粉丝,尤其是戴老师兼具人文和自然科学思想,融理性思索与感性激情的文风,在众多谈科研心得经验的文章中显得别具一格。与戴老师在网上常常交流,但能够在线下当面听到戴老师的讲座还是第一次,机会十分之难得。 戴老师从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概况,如何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如何写好申请书,注意基金申报的细节等方面,就自科申报做了非常详细而重点凸出的演讲。戴老师的演讲风格与文风一脉相承,平易亲切,娓娓道来,还时常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幽默将枯燥烦琐的基金申报要点讲得丝丝入扣。听完戴老师的讲座,让我对基金申报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基金申报的功夫在申请书之外,当确定自已感兴趣(兴趣是第一位的,否则不可能写出让评审认可的申请书,有了兴趣才能将冰冷的申请书注入生命力,让评审也被你说服)而且有价值的研究选题后,一定要就这一选题广泛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一了解不只是看文献,做综述,最关键地是要与这些同行接触、探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慢工出细活,在某一领域科研人气的累积很关键。 其次,申请书的撰写要讲究,包括内容安排,语言表述,排版印刷,最重要的是有亮点有创新性的聚焦。戴老师提示的几个诀窍让我印象很深:第一是戴老师提出的“项目眼”的观点,非常有借鉴意义;第二是文献综述的对象应与选题领域直接相关(我过去的申报书,文献综述对象选得较为宏观,针对性仍不够),参考文献青年项目应在30至50篇,中外参半,照顾经典文献,但应以现代研究为主(不宜出现过多较旧的文献);第三申请书中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创新点应各有偏重和亮点,不能简单地重复照搬;第四研究队伍切不可让评审觉得像是“拉郞配”,最好形成与研究领域直接相关的合作者;第五管理科学是唯一一个既可以申报自然科学基金也可以申报社会科学基金的学科,但申报自科申请书一定要有“自然科学”味,相比社科申报要更重视科学方法(数理方法,定量分析,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 最后,摆正基金申报的心态,应有越挫越勇的精神,但也不是盲目申报,应从每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打磨和完善自已的研究项目和申请书,相信终有一天会有成绩。 戴老师还介绍了上海大学力学所在科研方面的一些有价值的机制经验,比如申请书的预审,修改机制,年青教师的申请书由有经验的老师把关,再手把手、逐章逐段地修改,不仅提高了申报成功概率,也提升了年青教师的能力;seminar机制,每周邀请校内外的某一科研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研究生们参与互动交流,并将每次seminar都进行严格而规范的记录,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品牌,扩大了青年教师的视野。
个人分类: 科研大爆炸|3443 次阅读|3 个评论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心得
lovepuma 2011-4-4 22:28
1.关于“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的差别 以前总是区别不清楚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看其他人写的也是五花八门。通过做开题报告思考了一下,其实这两者有共同点,就是你要做的事有人希望你做而且值得做,但是内容有所侧重,具体说来“研究背景”更加宏观一些,往往与国家或社会的需要相关,正是有了这种需要,你的研究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才有意义。“问题提出”是一个先破后立中“破”的过程,也许很多人跟你有一样的研究背景,但是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或是采用的方法是值得进一步改进的,是有不足的,只有做到这一点,你的研究才有创新,使问题更加接近于真理。 从实际操作上来看,“研究背景”部分写的是国家或学科的大形势,大需求,可以来自老师的项目书中的同样内容。“问题提出”要更加具体,一针见血的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大概的改进方向。
1 次阅读|0 个评论
wos2pajek0.8学习心得
热度 4 lovepuma 2011-3-21 23:15
wos2pajek(以下简称w2p)是pajek 的作者Vladimir Batagelj为了更加有效的处理wos上的记录数据而开发出的一款小程序,用它可以对从wos上下载的全纪录进行预处理,生成若干直接用pajek进行分析的文件,如果没有这款软件,用pajek对大型引文网络的分析将是几乎不可能的(不排除还有其他软件,但我目前还不知道)。目前w2p目前最新的版本是0.8版wos2pajek8.zip,作者有过一个针对0.7版本的手册wos2pajek07操作手册.pdf,对0.8版本同样适用。下面就将使用wos2pajek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特别声明:本文所提到的相关软件和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本文所提到之处均属于引用,在此对这些作者表示感谢。 1. 文件合并 因为从wos上下载的文件最多500条记录,因此大多数时候需要对这些文件进行合并。在totalcommander中有“文件合并”的选项。如果超过100000?记录,pajek会自动退出的。 2. wos2pajek的选项设定 在用wos2pajek时需要事先设定7个选项,前3个是指定文件夹,这个没啥说的,指定好就行。第四个“Maxnum”好像是让你估算一下节点的数目,在运行过程中如果节点超过了这个数,wos2pajek会提示并退出的,实际上这个值不填也可以。“step”是wos2pajek运行中每隔几步在屏幕上显示一行,用于监视运行过程,这个不填。“keyword”是指从哪些字段中提取文章的关键词,这个功能一般用不上,而且现在有citespace这些在关键词方面更好的软件,所以这个也不选了。“name”中可以选是否用ISI自带的文献命名方式,按作者的说法,ISI记录中会发生很多不一致,因此作者自己定义了一套方法,而且他在ppt的演示中也没有选,因此这个也不选了。“clean”是指去掉网络中的multiple lines,这个比较有用的,需要选。总结起来,这几个参数的设置见下表: 参数 设定 MaxNum 不填 Step 不填 Keywords 一个不选 Names 不选 Clean 选 运行完wos2pajek后,会生成9个文件,节点和边的信息是保存在Cite.net文件中。下面就可以根据生成的这几个文件展开分析了。 3. 去掉环和重边 由于引文网络是不可能有环和重边的,因此要把他们去掉。 去掉环:Net/Transform/Remove/Loops 去掉重边:Net/Transform/Remove lines/Single line 4. 去掉acyclic 引用总是新文献引用老文献,所以不会出现循环网络,也就是acyclic,cycle也叫nontrivial strong component。因此要去掉他们,命令: Net/Components/Strong Operations/Extract from Network/Partition Operations/Transform/Remove Lines/Between Clusters 5. 将网络参数输入R进行统计 Pajek为了扩展统计方面的功能,给R和spss都留了接口,通过把数据传送到统计软件中,可以直接打开统计软件并进行计算,然后输出结果。 原来学过一点spss,没有接触过R,觉得R挺新鲜的,于是就用来R来进行一些统计分析。先指定R的位置,在Tools/R/locate R中选择R的路径,在…/bin文件夹中有Rgui和Rterm两个exe文件,选哪个都行,前者是图形界面,后者是term式的界面,建议选前者。接下来需要生成vector,再将vector导入R中,具体命令如下: Net/Partitions/Degree/All Partition/Make vector Tools/Program R/Send to R/Current Vector 如果想做一下分布图的话,在R中执行以下命令: summary(v2) **这里面V2是指第二个生成的vector,实际情况中换成实际序号即可。 t - tabulate(v2) c - t i - (1:length(t)) plot(i,c,log='xy',main='图片名',xlab='横轴名',ylab='纵轴名') 在http://vlado.fmf.uni-lj.si/pub/networks/pajek/howto/HowToR.htm中,作者介绍了如何用R来统计pajek中的网络参数。 6. 设定网络的边界 有些文献没有或很少被引,因此放到网络中意义不大,而且增加了冗余,可以通过设定文献最少被引次数来把这些文献排除。选择至少被引用了K次的文献,逻辑表达式为(0 indeg(v) k) ^ (outdeg(v) = 0),看来作者定义引文网络中入度代表被引,出度代表引用。命令如下: Net/Partition/Degree/Input Partition/Binarize Net/Partition/Degree/Output Partition/Binarize Partitions/Min(V1,V2) Operations/Extract from Network/Partition 7. 选全纪录的文献 用w2p生成的网络中有一些文献只有题目,没有其他的信息,这个接下来的分析带来了困难,而且又使数据显得臃肿,因此要把这些文献的记录去掉。wos2pajek在运行后会生成一个叫DC.clu的文件,这是一个partition文件,用来区分某个文献是否有全纪录,一共两个类,如果有全纪录,则分到1类,如果没有则分到0类,这样就可以通过选择1类的文献来选出所有有全纪录的文献。操作命令是将cite.net和DC.clu文件同时打开,operations/ Extract from network / partition。
个人分类: pajek学习|10018 次阅读|5 个评论
周年心得
liuqingshui 2011-3-12 19:35
今天,我在科学网一周年了,与20000人次进行了交流,阅读了许多优秀博文,受益匪浅。今后要更加努力!
个人分类: 一点心得|3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外上课讲赤道的概念
热度 2 xuyingxiao 2011-2-9 10:52
Robert J. Marzano的《Classroom Instruction that Works 》一书是每个教师都应该知道的书,看了其中有个Mifflin先生讲解“赤道”这一概念的案例,于是将其演绎一下: 什么是赤道(Equator)? 先给个文字描述:“赤道是围绕地球把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假想的圆”。 一图胜千言,再给个非文字描述吧: 似乎这样就讲完了,不,演出才刚刚开始。 互动——大家围着我坐好,看我手里这个桔子,桔子的肚子上画了个黑腰带,腰带是黑的,里面是黄的。 看我手里的刀,大家注意了,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刀,天涯明月刀,无声无息,倏然划过。 桔子惊讶地看着自己的肚子,没有任何变化。 不,黑圈慢慢地褪了它的颜色,黄色的桔子汁点点渗出。腰带黄了,里面就黑了(不好意思,刀忘记洗干净了……) 童鞋们,你们想到了什么?桔子汁很好喝?刀很锋利?大家继续讨论……(此处省略N字)……我滴个亲娘四舅奶奶,这位童鞋说到我心里了:桔子一分为二 了,而且两份一样大,想到什么词了?对了——Equal,所以赤道的英文叫 “Equator” 啊。一模一样大,就不用孔融让梨啦。道德培养尽管重要,公平精神也不可少啊。 “老师啊,那为什么中文叫赤道呢?赤道和黄道、白道还有黑道有什么关系呢?” 不错不错,懂得思考,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大家回去自己研究一下我们下次上课再来讨论交流吧。 童鞋们,该你们了,不许用我的定义,大家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自己描述一下赤道这个概念吧。 ——赤道是把地球切成两半的带子 ——赤道是赤日炎炎似火烧、被太阳烤得发红的一圈轨道 ——赤道是…… 呵呵,一图胜千言对你们也有用啊,每人交一幅画吧。画画,你们比我有经验。 嗯,这张图强调赤道是横的不是竖起来的。 继续发挥想象,还可以多加几条其他道,比如月亮的轨道、太阳的轨道…… 课上完了?不过概念的学习没有止境,等一学期结束,你们对赤道的理解会更深。大家每当有了新的体会就把你自己的赤道的文字定义和所画的图补充新内容,我会不定期检查你们的笔记本的哦。
个人分类: 教学|6404 次阅读|2 个评论
毛畅浅谈第十一期《博海天空》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心得
neudoctor 2010-11-29 13:47
《博海天空》活动已经圆满结束,这是我进学术促进会以来第一个从头至尾经历的活动。从一开始的策划、联系博士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到活动现场,再到后期的收尾工作,每一步都伴随着艰辛的汗水,但每一步又都见证着我的成长。 在邀请博士过程中,我联系了三位博士,可是最后并没有成功。我总结了一下,除了有的博士确实很忙外,另一个原因还是出在我自身,只是打了电话而已,没有主动去找到他们当面的说明这次活动,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所以并没有表现出我邀请他们的诚意和热情。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真诚和热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真心相对,相信别人也会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回报。 在制作宣传海报的过程中,我和董墨一起设计并制作完成了手绘宣传海报。对于喜欢画画的我来说,这个过程特别的愉快,一起分工合作,在愉悦的情绪带动下,画起来也特别的顺利。在张贴海报的过程中,已经有很多人围观,我当时因为赶着上课,并没有借机宣传一下,错过了一个极佳的宣传机会。而且,贴上的海报,很快就被撕下来了,看到的人并不多,这也影响了我们这次活动的宣传力度。我觉得,下次的海报宣传,除了手绘版本,也可以多打印几份电子宣传单,如果被撕掉随时可以再贴一份。 活动现场我负责照相,这是一份非常好的工作,让我得以从多角度体会整个活动。从各位嘉宾的真挚的话语中,我听到了他们对这次活动的支持和满意,从到场的各位观众同学的一双双求知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大家对本次活动的认可和感谢。 本次活动的收尾工作还在紧张的进行中,我觉得,事不在大小,认真的完成是我们的责任,既然接了工作,就有这个义务尽全力把它做好,并且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成长。在刘彩梅学姐耐心的指导下,我正在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完善自己。 今年,我只是作为一名新成员,协助其他成员为本次活动做准备工作,贡献了自己极其微薄的力量。明年,我将成为一名老成员,我一定会总结这次活动的成功经验改进不足之处,争取贡献出我最大的力量,与大家齐心合力把下一期《博海天空》办好。
个人分类: 成员心得交流园地|14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非常经典的科研心得
cailong0518 2010-11-27 20:46
做科研的经验总结   序   我刚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每天在实验台旁干到深 夜,以为这就是科研了。两个月过去,突然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那种感觉, 只能用沮丧来形容。我开始置疑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感觉有种习惯的力量在 束缚着我。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奉命行事,习惯于忙忙碌碌。我根本不是什 么研究生,只不过是一个廉价而又勤奋的技术员罢了。后来看到周围的研究生在 重复同样的错误,我又惊讶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于是我决定把科研中的经验总 结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借此逼近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希望这些经验在经历千 锤百炼之后成为研究生群体的积累,使后来人可以借鉴,少走弯路,直达问题的 实质。要感谢丁香园,在这里我才能思考得深入。是为序。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一)   1.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   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 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否则,会被 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许久。   2.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   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 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 头再来。最不能容忍的是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 碍。   3.记录真实详尽。   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 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 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4.不要为老板省钱。   效率为先。整天算计着省钱,一旦用了不可靠的东西,只会浪费时间,遭受 打击,到头来一分钱也省不了。   5.把握心理优势。   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 时能坦然接受。假如不做预实验,在正式的实验中遇到,你的挫折感就很明显。 假如你因为赶时间而误操作,你会沮丧。假如你能因为目前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 一放,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假如你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 么,你最好想好了再去。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记住,屡教不改者不 适合做实验。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二)   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   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哪 些可以借鉴。   3.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4.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 可信!   5.两手准备   设计课题要为了阐明问题,即不论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能写文章。阳性结 果说明什么,阴性结果说明什么。假如课题要求得出阳性结果,你可能要事先设 计几部分,万一第一部分得不出预期结果,可以用其它部分弥补损失。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三)   1.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 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 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2.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 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3.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 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 看。   4.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5.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 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四)   1.实验课学不会实验   实验课之前老师把前面的步骤做完了,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上课的时候让 大家见到完美无缺的最后一步的表演。这是真正的实验吗?那时候我们还天真地 问老师:我们可以走了吗?什么时候交实验报告?对多数人来说,实验技能只能 是在实验室里泡出来的。   2.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 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 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 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3.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 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 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 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 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 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 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 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 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   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4.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 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 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5.SCI 是个陷阱。   运气!有人没费力气发了一篇SCI 文章。你不要羡慕他。因为据我所知课题 是别人设计的,实验是别人手把手带他做的,文章是导师帮他找了国外的人改写 的,而他并不擅长做科研。但是他因为一篇SCI 文章已经自认为可以在科研的天 地里一展身手了。于是要出国,要做实验,要继续发SCI,要挣美元。从此走上了 一条不属于他的道路。(也许有酸葡萄心理的成分)。但是看看周围的人,看看 自己,真的适合搞科研吗?真的不适合搞科研吗?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五)   我不知道科研对造假能够容忍到什么程度,科研和造假是不是一对双胞胎。 但台上的人都在说-决不造假。   1.适当造假:无关痛痒,偏差不大。   论文中做了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人DNA 对照,实际用脐血DNA 做对照; 论文中正常对照做了200 例,实际做了150 例;论文中有显著性差异,实际也有 显著性差异,但均值的差别没有论文中那么大;论文中随机分组,实际上随意分 组;论文中给动物行无菌手术操作,实际是只把部分器械在消毒剂里泡了泡。   2.被动造假:忍辱负重,有苦难言。   师兄的论文发表了,导师让伊接着做,伊没有重复出来,但伊不能说师兄的 论文有问题,伊在隐瞒事实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导师想要什么结果, 伊就能做出什么结果;毕业前的几个月很多人的实验变得异常顺利,该出来的都 出来了。   3.客观造假:无意而为,缺乏常识。   论文中报道一个新的缺失突变,据说伊只挑了一个克隆测序;一个本该重复 数次的实验没有重复就拿去发文章了。   4.主动造假:急功近利,风雨无阻。   论文中的一张电泳照片来不及重做,借别人的一张差不多的照片顶替;酶切 的时候,有一条带应当完全切掉,但总切不干净,伊用PHOTOSHOP 把它涂掉了; 论文中的PCR 工作量很大,但PCR 仪使用登记本上只有一次记录;论文中p= 0.041,实际p=0.055,把对照组中的一例阳性观察去掉就得到0.041 了。   5.积极造假:追逐名利,几近疯狂   伊在一年中发表第一署名的论文50 篇;先有论文后有实验记录。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六)   英文文章写作   1.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   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   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 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 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 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   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 写。   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 人强烈推荐。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七)   文献管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以及 换行符 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 PKC,NO。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 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 (¥10-20/个),以免失散。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八)   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 量。   1.知而不引   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的工作 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断章取义   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引而不确   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来源不实   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 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盲目自引   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 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九)   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   1.审稿人知识陈旧   年纪大的审稿人查文献和和上网的能力相当有限,无法核实该研究是否有意 义,创新点在那里,方法是否可靠,结果是否可信。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经常提 的审稿意见是参考文献不够新。   2.选错审稿人   虽然一般指定两名审稿人,但编辑部经常让不懂分子生物学的人审分子生物 学的文章,让不懂统计的人审统计处理比较复杂的文章。出于爱面子,很少有人 提出我不适合审这篇文章。   3.关系文章   有了关系,什么都简单了。   4.不承认阴性结果   诚实的阴性结果被认为无意义。怪不得有人大声疾呼我要办一本阴性杂 志。   5.造假   任何人都不愿意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出不来预期结果就没法交差。为生存计, 为按期毕业计,造吧。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十)   动态的科研   1.科研靠积累。   象伦琴发现X 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 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 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基金评审也是这样,没有前期积累,获得资助的可能性 小。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   2.文献要追踪。   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 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 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   3.记录要复习。   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 的判断未必正确。   4.材料要变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试剂会降解,有些设备会老化,这导致你在完全按照 以前的方法操作后得不到以前的结果。PCR 是个魔鬼!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这 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种试剂只是有效量的减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 变质以后产生了有害的物质,恐怕该换试剂了。如果设备读数有漂移,就得校正。 总之,出了问题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确切!否则就是刻舟求剑。   5.老板要看清。   老板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的想法随时在变。觉得事情不好,他会转向。你 要擦亮眼睛,看清苗头,否则会被转晕。可以适当地引导一下。互动嘛。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十一)   我曾经向一些比我有经验的人请教什么是科研,他们没有正面回答我, 只是给我打了五个比方。   1.科研是流行歌曲   什么流行用什么,什么流行做什么。张口生物芯片,闭口纳米技术。老板是 追星一族,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2.科研是移花接木   设计课题?课题怎么是设计出来的呢?是拼出来的。A 的材料,B 的方法, C 的指标,D 的意义。   3.科研是傻瓜相机   原理搞不懂?恕我老朽,没时间看原理了。我能折腾,多折腾几次就出来了。   为什么要做这一步?老板心里明白就行了!他每周安排的活儿我还干不完呢。   4.科研是照葫芦画瓢   综述不会写?抄啊。论文不会写?套啊。反正不会有人追究。无知者无畏!   5.科研是垃圾   实验完成了,论文发表了,答辩通过了。老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走后, 这些都是垃圾。   晕!倒!挣扎!再倒!   他们没有骗我,实用主义自有它的道理。但我从此不再随便批判国内的科研 水平了,因为在某些时候我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后记   这些体会是我在读博士的间隙写的。最初连载于丁香园医学论坛,历时一年。 发表后的两年间很多人在私下里向我表示感谢,而我要感谢当年与我一起读博士 的同学们。他们给我最大的帮助,但他们并不知道我写过这些东西。至于有人指 出可能有偏激的成分、误导的嫌疑,我想那就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体会 在不断产生,适当的时候我会继续写下去。
个人分类: 转载|4351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网开博志
lyosha 2010-11-17 13:59
科学网申请的博客今天终于开通了!可喜可贺!!前段时间,通过同事介绍我登陆了其在科学网的博客,发现了博客网的确是教师们交流的理想平台。遂申请了一个账号,几经周折,终于在今天正式开通了。 这个博客的主要用途主要有两个:与博友交流一下自己这些年来在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与体会;与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同学进行教学互动交流,给他们提供学习便利。 少说多做,去伪存真!
个人分类: 专业学习|3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几名研究生的科研思路与心得
Enstein 2010-11-15 18:53
几名研究生的科研思路与心得 博主按: 学校每年都有科技十佳评选活动,也是我们研科协的一个品牌活动。去年给他们投票时,浏览了几位研究生的科研思路与心得,受益颇多。今天抽空整理了一下分享出来,希望使更多的人受益。俺们都是 小罗罗,也请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同时感谢这几位研究生的无私分享。 1. 陈兆权:华中科大电气学院 本人参加课题三年多,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 1. 创新研究的灵感来源 创新对我而言,我理解为温故而知新。一开始接触课题,即使自己的理论基础很雄厚,面对未知的科研对象,也是很陌生的。我的灵感大多来自对前人的科研思想的钻研,把相关的前辈的文献都下下来,仔细琢磨,对照能否为我所用,对我有无启发。我的课题涉及的是微波放电内容,微波的频率处于射频与红外之间,它是电磁波,必然具有电磁波的共性,同时也有他自己的个性。因而,我常会了解射频波段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把它的理论拓展一下,看用到我的课题里,能否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另一方面,红外频段的研究应用,理论和技术上也较成熟,我也吸收这一部分的知识,比照它能否用来解决我遇到的难题。每每如此,往往有所收获。迁移与改良的方法,加上具体应用时的修正,交叉融合,便有了灵感! 2. 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检索文献是科研之前必须充分做到位的事,如果您有一个想法,您就要了解这个想法是否被前人想过且验证过。往往是,前人已经做过了,我们不知道,还是孜孜以求的研究并实现那个想法,这就会浪费精力,且无很大的意义。现在,好在是网络很发达,外文找Google,中文用百度,可以较好的帮助我们避免漏网之鱼。但是,专业的文献往往不能被两大搜索找到,这就需要进入您所在领域的数据库里去检索。检索时,注意改变关键词哦,尽量把同义词都检索一下!可能大多检索到的文献,不是您想要的,我的方法是,先看人家摘要,把与自己想要的下到自己电脑;然后逐一翻看,如果第一遍读过,一点感觉没有,就拉倒垃圾箱里,如果有点兴趣放一个文件夹,特感兴趣放另一个文件夹,留着慢慢品味呗。还有就是多认识朋友,告诉他们你的主要研究内容,顺便了解人家的研究内容,那么你们就可以资源共享啦! 3. 论文撰写的方法与技巧 论文写作对于我们初学者,确实很陌生,也很头痛!我的做法是,先把中文的提纲理一下,最好先用中文写一遍,然后再翻译成英文的。这个应该很有必要的,我们大学的英文写作方法,与科技英语写作是不一样的,本来外语对我们就很陌生,您要开始就写外文,很可能词不达意,结构混乱。开始写初稿追求一气呵成,不管有没有用全写出来,千万不要放过那些离奇的想法哦;写完初稿改上一两遍,放个两三天在改一遍,再放几天,再改一遍,改个五六个循环,估计差不多再投出去,千万不要一冲动就投稿哦。这个是长江学者卢新培教授教我的,嗨嗨!如果自己的导师不是特忙,尽量把自己的第一篇大作送给导师,请他帮你修改,我的第一第二篇都是我的导师刘明海教授帮我改的!但,不可完全依靠导师帮您修改,一定要学着自己独立写作,即使冒着失败(大不了被拒稿)的危险! 4. 国际交流的途径与技巧 我与外界的交流,主要靠自己投出去的文章。一开始,投个好一点的杂志,自己也知道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小,但还是投,为的就是好杂志有权威的审稿人,他们能给出对您最致命也最有帮助的审稿意见,这对您的工作及后续的工作的方向都很有必要的。记得有一次,投APL,编辑就把我的稿子拒了,没给原因,我给编辑写信,问为什么拒稿,要求给出理由和建议,结果APL的主编很是客气的给我写了回信!不仅点明失败的原因,还给我指出修改方案,及该投往的杂志等,可见顶尖杂志的水准和服务都是很令我们敬佩的!还有,就是了解您那个领域的高手,可以写信请教问题的,据说老外一般会给您回信的,不过,我没有试过!国内的高手,多参加会议,一两次就会认识的,呵呵! 以上就是我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些感受,如有不到之处,就当消遣一下吧!您一定有好的方法,麻烦告诉我,共享一下,谢谢啦! 2. 付泽民:华中科大材料学院 1 创新研究的灵感来源 研究工作是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理论、新方法、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工作,因此说,创新点是研究工作的灵魂。创新研究的灵感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阅读文献 检索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可以按出版时间、研究方向、国别进行分类存放,按照与自己研究方向的相近性精读或泛读这些文献。阅读本领域国内外文献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个作用:(1)学习、消化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2)总结目前本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列出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缺陷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3)提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新理论,这些新方法、新理论有别于目前已有的方法与理论,这就是所谓的创新研究的灵感。 再看文献的时候,一定要把文献规类,最好做上标记,写明本文献对你的有用地方是什么,他的方法做出的结果是如何说明他想要说明的问题,把这些用做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2)学术交流 这里所说的学术交流包括与本研究团队的学术交流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时与本研究领域研究者的学术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出现的新成果、新方法,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酝酿自己的灵感。同时,也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者分享,听听他们的意见,也可以扩大自己在本研究领域的知名度。 3)实验验证与修正 通过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可行性,实时修正这些新理论、新方法。 2 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与大家分享一个Google搜索的技巧,在google里面,输入想要搜索的名词,在名字之后,写上filetype:_______ 在横线上输入文件类型,如pdf,再回车搜索,就只出现 pdf文件,这样搜索很有针对性,减少其他类型文件的干扰。例子:要搜索色谱的pdf文献,就这样在google 里搜索:色谱 filetype : pdf 然后回车,就可以搜到pdf类型的色谱文件资料,避免其他类型的资料的干扰。当然也可以同样方法,搜索其他类型的文献,比如 pdg , word 等。 3 论文撰写的方法与技巧 研究成果一定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才能得到同行的认可,才能为本研究领域添加新的知识,因此熟练撰写学术论文是每个研究者必须的必备基本功。现在将我在撰写学术论文中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在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新点 一篇文章一定要有创新点,而且这个创新点具有下列特征:(1)对本研究领域的发展是有意义的。(2)这个点是本领域其他研究者没有研究过的,或者是已有研究,但还存在缺陷。(3)一篇文章有一个创新点就足矣,多了反而使你的文章论点过于分散,在某个问题上讨论不够深入。 2)计划很重要 一定要有撰写一篇论文的计划,也就是说你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如一学期、一年等)完成什么样的学术论文,此计划包括:(1)文章的题目。(1)实验内容、方法、测试手段等。(2)为文章搭起一个框架。(3)杂志选择。(3)完成时间:实验时间、写作时间、投稿时间等。 4)做实验 根据论文撰写计划做实验,目的性强,效率高。做试验的时候,记得当天把当天的数据处理出来,顺便把当时关于数据结果的第一想法写下来,把数据处理到可以写到文章中的样子,及时补充本次实验过程中的无效数据。这样的好处是,你的试验做完了,数据也处理完了,文章也基本成型了。还有,试验条件也是文章的一部分,试验记录越详细你的文章越好写。再看文献的时候,一定要把文献规类,最好做上标记,写明本文献对你的有用地方是什么,他的方法做出的结果是如何说明他想要说明的问题,把这些用做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对于你分析数据时候的帮助可想而知。经常把整理出来的数据与导师讨论一下,与师兄师姐交流交流,你肯定会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一定要注意一个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的问题,避免一些劳动成果的无谓损失。 3)论文撰写 试验结束后,就要立即进行总结数据,我的方法是:(1)将所有的试验结果整理成图和表,尽力挖掘图和表中的信息,越多越好。在这个过程中你尽可能和不同的研究人员探讨你的试验结果,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张表和图有不同的看法。这样会给你写文章的思路。(2)分析完图表好,你应该找到你这个试验结果的Key point,一定要保证这个Key point具有较大的新意,或者说一个到这个Key point 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然后从所有图表中找出能够论证你这个Key point 的图和表。合理安排你的图和表,如果可能的话尽可能用图。 Discussion部分分为若干段落,可以是并列关系或者递进关系。但是要保证每一段都有一个主题,即每一段讨论一个主要话题。这每一段中,要说明一下几点:(1)你的研究结果说明什么,有什么意义。(2)你的研究结果和别人的类似研究结果有什么异同,如果不同的话,那么可以讨论一些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3)如果你在研究结果中出现非常新的东西,用以前别人的理论很难解释,那么你可以提出你的假设理论来解释试验中非常新的东西,一定要做到能自圆其说。在Discussion的最后要总结一下,告诉别人你这个研究的几个主要结果。 撰写文章的materials and methods注意以下几点:(1)你在试验中要到的数据,你都要写出得到这些数据的方法。(2)写试验方法要尽可能详细,能够保证别人看了你的materials and methods 后,能够比较轻松地参考你的方法进行相关的研究。(3)看一下你可能要投的刊物,看看这个刊物中的materials and methods是怎么样写的,你可以参考他们的写。 撰写introduction部分要注意以下几点:(1)介绍一下开展你这个研究领越的意义2.介绍一下该研究领越的一些人所做的工作,存在什么问题3.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4.可以在introduction 中提出你的hypothesis。 reference 部分注意:(1)最好引用原始文献,不要二次引用。(2)注意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与你要投的刊物要一致。(3)不要漏和多参考文献。Acknowledge包括:(1)帮助过你做试验,写文章的人。(2)提供资金资助的资金项目。abstracts包括:研究目的、主要研究结果、得出什么重要的结论。 4 国际交流的途径与技巧 2008 年我有幸代表导师到印度参加ICBC-2008 及APT 08两个国际学术会议,并都做了大会特邀报告,体会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许多好处,主要包括:(1)增加学术视野,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2)认识志同道合的研究者。(3)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4)体会本地的风土人情。 我认为参加学术交流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尽量参加国外的国际学术会议。现在学校可以申请博士生国际交流基金,为我们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提高了很好的条件。 2) 主动在会议上做报告。做好ppt文档,写好并背熟讲义。 3) 认真听,多提问。回答提问时,只要能抓住老外所说句子中的关键词就能理解他们大的意思,关键是大胆提问、多于与会者交流。 3. 张建兵:电子科学与技术 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可以说科学研究的精髓就是创新,因为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这些工作要么是全新的、前人没有涉足过的研究,要么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一般来说,创新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突发奇想,提出一种全新的理论或方法;另一种是将其他领域的方法借鉴到本领域,并对本领域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前一种方式,不需要过多的知识积累,但是这种创新很难,因为尽管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新的思想,但并不一定都能够被证实是有用的或正确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创新需要幸运女神的眷顾。相对而言,后一种创新方式则简单得多,它也是做科研最常见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创新是以见多识广为前提的,它要求研究者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具备一定的知识积淀。 对于研究生来说,最好的创新方式就是借鉴,我就是这种方法的获益者。在研究中我始终以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工作的思想为指导,查阅大量相关文献,通过将其他材料的合成方法借鉴到本领域而尝试了许多新的实验方法,但是大多以失败而告终。幸运的是,在导师的支持下,通过不懈的摸索,最终还是找到了一种新的、成功的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材料合成路线。 在研究中,除了创新的思想外,我觉得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关于重复的问题,创新并不排除重复他人的工作,相反,重复他人的工作恰恰是创新的基础,因为只有从重复他人的工作中才能发现现有研究的问题所在,才能找到创新的突破口。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要会创造条件。也许在研究中我们可以有很多很好的新想法,但限于现有实验条件,并不是所有的创新思想都能够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住那些具备可行性的新思想,并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出实现新思想的实验条件。 文献检索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是科研的基石,搜集相关的参考文献是做科研的基本功,由于我们学校已经购买较完备的数据库资源,相信大家都会利用这些资源找到想要的文献,但是这还不够,还必须学会查找最新的文献。 发表文章的时候,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如果不知道相关的杂志上最新都刊用了哪些文章,有可能你现在正在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了,并已经发表到了相应的期刊,那么你后面做的工作也就失去了发文章的价值。 另外,查找最新的文献可以让我们掌握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也许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对自己现有工作有所帮助,而且还有可能在他人的工作上作进一步发展,这样越早看到他人的研究成果就越能够抢占研究的先机,也就越容易出成果。 在我的研究中,我采用了SCI的引文跟踪和订阅相应期刊的RSS来搜集最新的文献,并且对我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论文撰写简单明了 也许有些同学认为写文章是最困难的事情,其实不然,我认为最困难的事情是研究工作,当真正做出了创新性的研究后,写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我的研究中,我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实验上,以将实验做好并做出创新性的工作为目标。当实验做好后,写文章时只需先表明研究的必要性或重要性,然后描述自己的工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结论。至于英文表述也并不那么困难,因为科技英语的语法简单,句型较少,且不需要华丽的修辞,只需用简单的语句将想要表达的东西传递给读者即可。因此只要阅读了一定量的文章,一般都可以套用现有句型写出符合期刊要求的英文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投稿之前要仔细检查文章中的错误,并让文章满足所投期刊的各种格式要求。 国际交流知己知彼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同行交流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这些对研究都大有裨益。此外,与他人交流也是宣传自己的好机会。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加国际会议,另一种是直接与文章的通讯作者联系。 学术诚信立足之本 为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必须人人行动起来,坚决杜绝各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术不端行为。 创新研究的灵感来源。首先是大量文献的阅读,特别重视本方向大牛们的综述论文;再次积极参与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如果口语不错,能有机会参加国际性的交流更好,抓住机会主动把自己的想法与到会的专家交流,如果能在会议中做一次学术专题报告将会受益匪浅,特别重视专家对你的报告的质疑;留意本方向国际知名重点实验室或学科组的科研动态,可以很快的了解前沿。 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网上对此有很多介绍,但是真正对此给予重视。重视文献的检索技巧和方法,拥有高超的检索技能将会使你的科研之路锦上添花。相信很多研究生都有同感,为找一篇急用的、很久以前的文献或较偏的文献伤透脑筋,既耽误了论文进程也影响了情绪。我觉得学会一定的代理知识和求助于一些科研论坛(如小木虫、鸭绿江等)都会很有益处。对文献的管理也非常重要,有很多方法,如按理论、实验、模拟分类等,但是如果文献很多也会很麻烦,我觉得可借助于一些专业的管理软件,如Endnote,Note Express等,对文献的管理、引用等非常方便。 论文撰写的方法与技巧。有了好的想法和目标后,开始撰写前首先建议你先列一个提纲,就是要明确论文是想说什么,明确如何分几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是拼凑也要围绕明确的主体。当然这个提纲要在写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对每个部分的主体文献认真阅读,争取做到查看原文献;充分重视论文的引言部分,切题、创意和逻辑要强;论文内容最好能自己写,如果水平有限,那就要充分借助工具,如模仿别人的经典语句、把自己写的语句放在google上搜索对比等,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句、章节的逻辑性,使得整篇论文中心明确,论述条理清晰。论文写好了后,要分侧重多次修改,在投之前也要对一些格式性的要求重新检查。 国际交流的途径与技巧。如没有机会参加国际性的交流,我觉得可以多关注本学科的国际知名实验室或大牛们的最新论文,可以直接发邮件联系,咨询问题和索要文献。经常浏览本方向的高档次期刊的最新论文。 学术诚信的自我要求与履行。坚持诚信原则,努力创新。除平时导师一再强调学术诚信之外,自己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斟酌论文的每一句话。个人觉得,也许是那么一点点的论述不当就可能会收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最后谈谈投稿和推荐审稿人。投稿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抓住重点来分析,是侧重于速度还是追求档次,再认真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的期刊合适被拒的可能性就小。我觉得,投哪个期刊一般由导师推荐,导师的知识面和概括能力远比我们高。但是,某一篇论文做的具体内容和其更细的方向,有时自己可能更清楚,此时应该结合自己的想法,以及收集网上的评价,和导师进一步沟通商讨。审稿人的推荐我觉得,只要你内容有创新性,尽量推荐本专业内的牛人,我碰到几次,审稿人的意见非常中肯,仔细想来,对提高论文的确很好有好处。 以上是我科研过程中的一点总结。我觉得,发论文除了实力以外,还有一定的运气,试了可能会失败,但是不试绝对不会成功。最后祝福大家科研路上一切顺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3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几名研究生的科研思路与心得
Enstein 2010-11-15 18:53
几名研究生的科研思路与心得 博主按: 学校每年都有科技十佳评选活动,也是我们研科协的一个品牌活动。去年给他们投票时,浏览了几位研究生的科研思路与心得,受益颇多。今天抽空整理了一下分享出来,希望使更多的人受益。俺们都是 小罗罗,也请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同时感谢这几位研究生的无私分享。 1. 陈兆权:华中科大电气学院 本人参加课题三年多,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 1. 创新研究的灵感来源 创新对我而言,我理解为温故而知新。一开始接触课题,即使自己的理论基础很雄厚,面对未知的科研对象,也是很陌生的。我的灵感大多来自对前人的科研思想的钻研,把相关的前辈的文献都下下来,仔细琢磨,对照能否为我所用,对我有无启发。我的课题涉及的是微波放电内容,微波的频率处于射频与红外之间,它是电磁波,必然具有电磁波的共性,同时也有他自己的个性。因而,我常会了解射频波段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把它的理论拓展一下,看用到我的课题里,能否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另一方面,红外频段的研究应用,理论和技术上也较成熟,我也吸收这一部分的知识,比照它能否用来解决我遇到的难题。每每如此,往往有所收获。迁移与改良的方法,加上具体应用时的修正,交叉融合,便有了灵感! 2. 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检索文献是科研之前必须充分做到位的事,如果您有一个想法,您就要了解这个想法是否被前人想过且验证过。往往是,前人已经做过了,我们不知道,还是孜孜以求的研究并实现那个想法,这就会浪费精力,且无很大的意义。现在,好在是网络很发达,外文找Google,中文用百度,可以较好的帮助我们避免漏网之鱼。但是,专业的文献往往不能被两大搜索找到,这就需要进入您所在领域的数据库里去检索。检索时,注意改变关键词哦,尽量把同义词都检索一下!可能大多检索到的文献,不是您想要的,我的方法是,先看人家摘要,把与自己想要的下到自己电脑;然后逐一翻看,如果第一遍读过,一点感觉没有,就拉倒垃圾箱里,如果有点兴趣放一个文件夹,特感兴趣放另一个文件夹,留着慢慢品味呗。还有就是多认识朋友,告诉他们你的主要研究内容,顺便了解人家的研究内容,那么你们就可以资源共享啦! 3. 论文撰写的方法与技巧 论文写作对于我们初学者,确实很陌生,也很头痛!我的做法是,先把中文的提纲理一下,最好先用中文写一遍,然后再翻译成英文的。这个应该很有必要的,我们大学的英文写作方法,与科技英语写作是不一样的,本来外语对我们就很陌生,您要开始就写外文,很可能词不达意,结构混乱。开始写初稿追求一气呵成,不管有没有用全写出来,千万不要放过那些离奇的想法哦;写完初稿改上一两遍,放个两三天在改一遍,再放几天,再改一遍,改个五六个循环,估计差不多再投出去,千万不要一冲动就投稿哦。这个是长江学者卢新培教授教我的,嗨嗨!如果自己的导师不是特忙,尽量把自己的第一篇大作送给导师,请他帮你修改,我的第一第二篇都是我的导师刘明海教授帮我改的!但,不可完全依靠导师帮您修改,一定要学着自己独立写作,即使冒着失败(大不了被拒稿)的危险! 4. 国际交流的途径与技巧 我与外界的交流,主要靠自己投出去的文章。一开始,投个好一点的杂志,自己也知道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小,但还是投,为的就是好杂志有权威的审稿人,他们能给出对您最致命也最有帮助的审稿意见,这对您的工作及后续的工作的方向都很有必要的。记得有一次,投APL,编辑就把我的稿子拒了,没给原因,我给编辑写信,问为什么拒稿,要求给出理由和建议,结果APL的主编很是客气的给我写了回信!不仅点明失败的原因,还给我指出修改方案,及该投往的杂志等,可见顶尖杂志的水准和服务都是很令我们敬佩的!还有,就是了解您那个领域的高手,可以写信请教问题的,据说老外一般会给您回信的,不过,我没有试过!国内的高手,多参加会议,一两次就会认识的,呵呵! 以上就是我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些感受,如有不到之处,就当消遣一下吧!您一定有好的方法,麻烦告诉我,共享一下,谢谢啦! 2. 付泽民:华中科大材料学院 1 创新研究的灵感来源 研究工作是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理论、新方法、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工作,因此说,创新点是研究工作的灵魂。创新研究的灵感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阅读文献 检索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可以按出版时间、研究方向、国别进行分类存放,按照与自己研究方向的相近性精读或泛读这些文献。阅读本领域国内外文献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个作用:(1)学习、消化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2)总结目前本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列出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缺陷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3)提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新理论,这些新方法、新理论有别于目前已有的方法与理论,这就是所谓的创新研究的灵感。 再看文献的时候,一定要把文献规类,最好做上标记,写明本文献对你的有用地方是什么,他的方法做出的结果是如何说明他想要说明的问题,把这些用做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2)学术交流 这里所说的学术交流包括与本研究团队的学术交流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时与本研究领域研究者的学术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出现的新成果、新方法,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酝酿自己的灵感。同时,也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者分享,听听他们的意见,也可以扩大自己在本研究领域的知名度。 3)实验验证与修正 通过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可行性,实时修正这些新理论、新方法。 2 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与大家分享一个Google搜索的技巧,在google里面,输入想要搜索的名词,在名字之后,写上filetype:_______ 在横线上输入文件类型,如pdf,再回车搜索,就只出现 pdf文件,这样搜索很有针对性,减少其他类型文件的干扰。例子:要搜索色谱的pdf文献,就这样在google 里搜索:色谱 filetype : pdf 然后回车,就可以搜到pdf类型的色谱文件资料,避免其他类型的资料的干扰。当然也可以同样方法,搜索其他类型的文献,比如 pdg , word 等。 3 论文撰写的方法与技巧 研究成果一定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才能得到同行的认可,才能为本研究领域添加新的知识,因此熟练撰写学术论文是每个研究者必须的必备基本功。现在将我在撰写学术论文中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在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新点 一篇文章一定要有创新点,而且这个创新点具有下列特征:(1)对本研究领域的发展是有意义的。(2)这个点是本领域其他研究者没有研究过的,或者是已有研究,但还存在缺陷。(3)一篇文章有一个创新点就足矣,多了反而使你的文章论点过于分散,在某个问题上讨论不够深入。 2)计划很重要 一定要有撰写一篇论文的计划,也就是说你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如一学期、一年等)完成什么样的学术论文,此计划包括:(1)文章的题目。(1)实验内容、方法、测试手段等。(2)为文章搭起一个框架。(3)杂志选择。(3)完成时间:实验时间、写作时间、投稿时间等。 4)做实验 根据论文撰写计划做实验,目的性强,效率高。做试验的时候,记得当天把当天的数据处理出来,顺便把当时关于数据结果的第一想法写下来,把数据处理到可以写到文章中的样子,及时补充本次实验过程中的无效数据。这样的好处是,你的试验做完了,数据也处理完了,文章也基本成型了。还有,试验条件也是文章的一部分,试验记录越详细你的文章越好写。再看文献的时候,一定要把文献规类,最好做上标记,写明本文献对你的有用地方是什么,他的方法做出的结果是如何说明他想要说明的问题,把这些用做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对于你分析数据时候的帮助可想而知。经常把整理出来的数据与导师讨论一下,与师兄师姐交流交流,你肯定会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一定要注意一个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的问题,避免一些劳动成果的无谓损失。 3)论文撰写 试验结束后,就要立即进行总结数据,我的方法是:(1)将所有的试验结果整理成图和表,尽力挖掘图和表中的信息,越多越好。在这个过程中你尽可能和不同的研究人员探讨你的试验结果,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张表和图有不同的看法。这样会给你写文章的思路。(2)分析完图表好,你应该找到你这个试验结果的Key point,一定要保证这个Key point具有较大的新意,或者说一个到这个Key point 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然后从所有图表中找出能够论证你这个Key point 的图和表。合理安排你的图和表,如果可能的话尽可能用图。 Discussion部分分为若干段落,可以是并列关系或者递进关系。但是要保证每一段都有一个主题,即每一段讨论一个主要话题。这每一段中,要说明一下几点:(1)你的研究结果说明什么,有什么意义。(2)你的研究结果和别人的类似研究结果有什么异同,如果不同的话,那么可以讨论一些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3)如果你在研究结果中出现非常新的东西,用以前别人的理论很难解释,那么你可以提出你的假设理论来解释试验中非常新的东西,一定要做到能自圆其说。在Discussion的最后要总结一下,告诉别人你这个研究的几个主要结果。 撰写文章的materials and methods注意以下几点:(1)你在试验中要到的数据,你都要写出得到这些数据的方法。(2)写试验方法要尽可能详细,能够保证别人看了你的materials and methods 后,能够比较轻松地参考你的方法进行相关的研究。(3)看一下你可能要投的刊物,看看这个刊物中的materials and methods是怎么样写的,你可以参考他们的写。 撰写introduction部分要注意以下几点:(1)介绍一下开展你这个研究领越的意义2.介绍一下该研究领越的一些人所做的工作,存在什么问题3.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4.可以在introduction 中提出你的hypothesis。 reference 部分注意:(1)最好引用原始文献,不要二次引用。(2)注意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与你要投的刊物要一致。(3)不要漏和多参考文献。Acknowledge包括:(1)帮助过你做试验,写文章的人。(2)提供资金资助的资金项目。abstracts包括:研究目的、主要研究结果、得出什么重要的结论。 4 国际交流的途径与技巧 2008 年我有幸代表导师到印度参加ICBC-2008 及APT 08两个国际学术会议,并都做了大会特邀报告,体会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许多好处,主要包括:(1)增加学术视野,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2)认识志同道合的研究者。(3)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4)体会本地的风土人情。 我认为参加学术交流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尽量参加国外的国际学术会议。现在学校可以申请博士生国际交流基金,为我们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提高了很好的条件。 2) 主动在会议上做报告。做好ppt文档,写好并背熟讲义。 3) 认真听,多提问。回答提问时,只要能抓住老外所说句子中的关键词就能理解他们大的意思,关键是大胆提问、多于与会者交流。 3. 张建兵:电子科学与技术 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可以说科学研究的精髓就是创新,因为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这些工作要么是全新的、前人没有涉足过的研究,要么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一般来说,创新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突发奇想,提出一种全新的理论或方法;另一种是将其他领域的方法借鉴到本领域,并对本领域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前一种方式,不需要过多的知识积累,但是这种创新很难,因为尽管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新的思想,但并不一定都能够被证实是有用的或正确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创新需要幸运女神的眷顾。相对而言,后一种创新方式则简单得多,它也是做科研最常见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创新是以见多识广为前提的,它要求研究者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具备一定的知识积淀。 对于研究生来说,最好的创新方式就是借鉴,我就是这种方法的获益者。在研究中我始终以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工作的思想为指导,查阅大量相关文献,通过将其他材料的合成方法借鉴到本领域而尝试了许多新的实验方法,但是大多以失败而告终。幸运的是,在导师的支持下,通过不懈的摸索,最终还是找到了一种新的、成功的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材料合成路线。 在研究中,除了创新的思想外,我觉得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关于重复的问题,创新并不排除重复他人的工作,相反,重复他人的工作恰恰是创新的基础,因为只有从重复他人的工作中才能发现现有研究的问题所在,才能找到创新的突破口。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要会创造条件。也许在研究中我们可以有很多很好的新想法,但限于现有实验条件,并不是所有的创新思想都能够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住那些具备可行性的新思想,并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出实现新思想的实验条件。 文献检索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是科研的基石,搜集相关的参考文献是做科研的基本功,由于我们学校已经购买较完备的数据库资源,相信大家都会利用这些资源找到想要的文献,但是这还不够,还必须学会查找最新的文献。 发表文章的时候,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如果不知道相关的杂志上最新都刊用了哪些文章,有可能你现在正在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了,并已经发表到了相应的期刊,那么你后面做的工作也就失去了发文章的价值。 另外,查找最新的文献可以让我们掌握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也许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对自己现有工作有所帮助,而且还有可能在他人的工作上作进一步发展,这样越早看到他人的研究成果就越能够抢占研究的先机,也就越容易出成果。 在我的研究中,我采用了SCI的引文跟踪和订阅相应期刊的RSS来搜集最新的文献,并且对我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论文撰写简单明了 也许有些同学认为写文章是最困难的事情,其实不然,我认为最困难的事情是研究工作,当真正做出了创新性的研究后,写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我的研究中,我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实验上,以将实验做好并做出创新性的工作为目标。当实验做好后,写文章时只需先表明研究的必要性或重要性,然后描述自己的工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结论。至于英文表述也并不那么困难,因为科技英语的语法简单,句型较少,且不需要华丽的修辞,只需用简单的语句将想要表达的东西传递给读者即可。因此只要阅读了一定量的文章,一般都可以套用现有句型写出符合期刊要求的英文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投稿之前要仔细检查文章中的错误,并让文章满足所投期刊的各种格式要求。 国际交流知己知彼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同行交流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这些对研究都大有裨益。此外,与他人交流也是宣传自己的好机会。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加国际会议,另一种是直接与文章的通讯作者联系。 学术诚信立足之本 为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必须人人行动起来,坚决杜绝各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术不端行为。 创新研究的灵感来源。首先是大量文献的阅读,特别重视本方向大牛们的综述论文;再次积极参与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如果口语不错,能有机会参加国际性的交流更好,抓住机会主动把自己的想法与到会的专家交流,如果能在会议中做一次学术专题报告将会受益匪浅,特别重视专家对你的报告的质疑;留意本方向国际知名重点实验室或学科组的科研动态,可以很快的了解前沿。 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网上对此有很多介绍,但是真正对此给予重视。重视文献的检索技巧和方法,拥有高超的检索技能将会使你的科研之路锦上添花。相信很多研究生都有同感,为找一篇急用的、很久以前的文献或较偏的文献伤透脑筋,既耽误了论文进程也影响了情绪。我觉得学会一定的代理知识和求助于一些科研论坛(如小木虫、鸭绿江等)都会很有益处。对文献的管理也非常重要,有很多方法,如按理论、实验、模拟分类等,但是如果文献很多也会很麻烦,我觉得可借助于一些专业的管理软件,如Endnote,Note Express等,对文献的管理、引用等非常方便。 论文撰写的方法与技巧。有了好的想法和目标后,开始撰写前首先建议你先列一个提纲,就是要明确论文是想说什么,明确如何分几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是拼凑也要围绕明确的主体。当然这个提纲要在写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对每个部分的主体文献认真阅读,争取做到查看原文献;充分重视论文的引言部分,切题、创意和逻辑要强;论文内容最好能自己写,如果水平有限,那就要充分借助工具,如模仿别人的经典语句、把自己写的语句放在google上搜索对比等,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句、章节的逻辑性,使得整篇论文中心明确,论述条理清晰。论文写好了后,要分侧重多次修改,在投之前也要对一些格式性的要求重新检查。 国际交流的途径与技巧。如没有机会参加国际性的交流,我觉得可以多关注本学科的国际知名实验室或大牛们的最新论文,可以直接发邮件联系,咨询问题和索要文献。经常浏览本方向的高档次期刊的最新论文。 学术诚信的自我要求与履行。坚持诚信原则,努力创新。除平时导师一再强调学术诚信之外,自己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斟酌论文的每一句话。个人觉得,也许是那么一点点的论述不当就可能会收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最后谈谈投稿和推荐审稿人。投稿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抓住重点来分析,是侧重于速度还是追求档次,再认真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的期刊合适被拒的可能性就小。我觉得,投哪个期刊一般由导师推荐,导师的知识面和概括能力远比我们高。但是,某一篇论文做的具体内容和其更细的方向,有时自己可能更清楚,此时应该结合自己的想法,以及收集网上的评价,和导师进一步沟通商讨。审稿人的推荐我觉得,只要你内容有创新性,尽量推荐本专业内的牛人,我碰到几次,审稿人的意见非常中肯,仔细想来,对提高论文的确很好有好处。 以上是我科研过程中的一点总结。我觉得,发论文除了实力以外,还有一定的运气,试了可能会失败,但是不试绝对不会成功。最后祝福大家科研路上一切顺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 次阅读|0 个评论
母亲谈家庭教育
热度 3 zhangyuxiu 2010-10-28 18:08
张玉秀 女儿的名字是我起的,意为超然,超脱大气之意。起这个名字是希望她不要像一般女孩那样,小气、斤斤计较。后来,在英国参加国际中学生夏令营时,因为读音相近,有的同学戏称其为超人姐姐。 我们是怀着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情教育和培养曹然的。当时想,她是独生子女,要让她有全面的素养和能力,有足够的力量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努力都围绕这个目标,根本没想让她成什么家,什么长之类。 一、 胎儿和幼儿期的培养、熏陶 对女儿,由于我是学教育的又在高校任教,对教育有一种执着的爱,因此,确实是自胎儿时期就有意地进行所谓胎教。女儿是 1986 年 9 月底出生的,那时,性格开朗乐观的我刚大学毕业两年,年轻,做事极有热情,精力极充沛,教学任务很轻,一年只有半年有课,有课时也是每周只有两节课,每周去学校开半天会,其余时间自由支配。 那时,我注意饮食,注意合理休息,用脑,每天按时听世界名曲;欣赏世界名画;有感情地朗读中外散文和诗歌;因为在高校教文艺理论,当时常有机会到长春电影制片厂看中外经典电影;经常和她父亲一起下跳棋;家住长春风景秀丽的南湖边,每天清晨和傍晚到湖边漫步,欣赏南湖初秋的色彩斑斓;深秋的寂寞萧瑟;冬天的白雪皑皑;春天的姹紫嫣红;夏天的芳草萋萋。同时,还常常在心里描绘看到的良辰美景。让孩子甚至在胎儿期就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不知是这些良苦用心起到的作用,还是天赋使然,曹然很小就表现出语言和绘画方面的天赋。 女儿不到一岁还不会走路时就先会了讲话,有一天被爷爷抱在怀里时,一把抓到了写字台上的墨水瓶,拿起毛笔就开始在桌上涂鸭,搞得衣服和桌子上到处都是墨水,大人阻止时,她紧紧抓住笔不放,大哭着说我要画画!我要画画!后来,我们就把她早早送到少年宫学儿童画,发泄多余的精力。 自她出生起,不管她懂不懂,我每天都给她放世界名曲,和她讲话,给她讲童话故事,家里其他人觉得没必要,这么小的孩子吃好喝好就行了,有什么用啊。但是,偶然发生的事,让大家觉得真有用啊。 女儿 15 个月时,父亲的老师到家里谈事,大家都在和客人聊天,没人理会在床上静静玩耍的曹然。突然响起了清脆的童音:有一天,下大雨了,小蚂蚁一边跑一边喊:下大雨了!下大雨了!大家大吃一惊:天天讲故事念诗的还真没白忙活。这么小的孩子就会讲故事了。 由于我不忙,在女儿婴儿时期就经常变着法儿刺激她的各方面反应,如在她嘴里放入一点糖,孩子立刻高兴地吸吮;在她嘴里放入一点盐,眉头立刻皱起来,拚命用舌头往外顶;在她嘴里放入一点辣椒末,眼泪就出来了,大哭起来;给她摸粗糙的东西,告诉她这是粗糙;再让她摸光滑的东西,告诉她这是光滑;让她摸热的东西,告诉她这是热的;从冰箱里拿来冰冻的东西,告诉她这是冰凉。因此,很小的时候,她就对一些抽象的词汇有了较感性的认识和理解。 从小,我和她父亲还经常带她到公园,到商店,见到吸引她眼球的事物和字就告诉她是什么。从小,还和她一起玩拚图,玩绿豆,玩沙子,玩手工,玩陶艺,鼓励她创造,欣赏她创造,培养她的动手能力;四岁多就将她送进海口市少年宫跟 丁孟芳 老师(现在的海南画院院长)学绘画。 丁孟芳 老师很欣赏她的绘画天赋,六一儿童节时,告诉我们,让曹然画一幅马的画,或坐,或站,或躺,或饮水。用铅笔,不加任何修饰,拿来展览;自然而然中,五岁时她就能独立阅读《小牛顿科学漫画》等书籍。 六岁到七岁时,我们为了培养她的音乐素养,给她找老师学电子琴,学完了汤姆森钢琴教程五级;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迷上了国画,在海口市书画中心跟 黄辰 老师学国画(后来国科园学校将国画从小学五年级开到初中二年级, 国画 老师很欣赏她的国画,课程结束时还送了一幅自己画的大幅山水立轴画给曹然做纪念,并希望曹然今后考美院);小学五年级时曹然迷上了油画,从师于海南大学的 和铁龙 教授,有模有样的学了一年多;初一到高一时迷上了乐器,非要学小提琴不可,我认为太晚了,不适合,劝她学民族乐器琵琶,认为越是民族的越有世界性,她虽不愿意,但觉得有道理,好歹坚持到了高一结束,学完了四级曲目。在学画和琵琶中,她学会了坚持和忍耐。学琵琶时,还每周到东北师大音乐硕士 毕业的 老师那里学过半年视唱练耳,粗通了乐理知识。 在各种尝试和体验中,她一天天成长起来,对很多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小学到初中,多次参加海口市和海南省的各类绘画比赛和展览,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黑板报比赛,并多次获奖;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二年年参加海南省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绘画表演。 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成长 从小,孩子除了进行绘画、音乐、手工等活动,我们还注意为她提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机会。 她三岁半时,我们就带她坐火车、坐飞机历尽千辛万苦从遥远寒冷的东北长春来到亚热带的海口,开始了闯海人的生活。由于父亲的对外贸易工作较早就小有起色,经济条件许可,为了开阔她的眼界,从她三、四岁开始我们就有意锻炼她的勇气和胆量。她四岁时父亲临时被派到汕头三个月,我跟她讲好各种注意事项,并带她右侧通行去过几次幼儿园,然后让她自己去(幼儿园离家较近,十分钟路程。后来家人认为孩子太小,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没坚持到底)。有一天她回来后兴奋地说:我今天上学看到路边门后有只小花猫。我心里一紧,生怕孩子贪玩,一直看下去,等上班上学的人流过去后,不安全。就问:那你怎么办了?她说:我看了一下,就想我还要上学呢,就去幼儿园了。我放心了,心想,这孩子还挺有自律性的。 从七岁开始,我们就多次有意把她交给乘务员让她独自坐飞机回长春,中间往往要通过深圳或南京转机。漫长的旅途中她要面对许多陌生的人和事,要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以此有意培养她的胆量和勇气以及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 8 岁开始到初中,除她自己多次独自回东北外,我们还多次带她开车过琼州海峡、珠江、长江、黄河、山海关回东北。她坐在副驾驶位置,给父亲看地图,报站。期间,每到一个名胜古迹,就下来参观游览,然后,记下旅途中的见闻和心得体会,并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一地一事的了解。从三岁半起,从南到北,她的足迹遍布海南岛;广东的深圳、广州、中山、开平、佛山;广西的北海;云南的昆明、石林;甘肃的兰州、酒泉、敦煌、兴隆山、桑科草原、夏河;湖南的衡山、韶山、湘潭;湖北的武汉;河南的郑州、驻马店;北京的长城、故宫;河北的山海关、北戴河;沈阳的故宫;黑龙江的哈尔滨;江苏南京的中山陵、雨花台;无锡的蠡园、太湖;浙江的杭州、宁波等。 高一暑假时,同意她独自到上海新东方学雅思英语,并游历了鲁迅公园,鲁迅墓、鲁迅旧址、文庙、周庄等地;高二暑假,同意她到大洋彼岸伦敦,参加国际中学生英语夏令营,使她置身于不同国度、肤色、文化的青少年中,增强了面向世界的勇气。在游历中读书、思考、学习、实践,她不断地增长了见识和才干。 三、 通过她喜欢的体育运动,培养勇气和胆量 孩子很小时就喜欢小动物,如老虎、马和狗等,五岁时,还在长春动植物公园抱着出生六个月的老虎照过像,从小见了这些动物就不肯走,特别是见到马。看她那么喜欢马,我们在她一岁多时就经常让她骑在马身上,让人牵着马慢慢走;她五岁多时,就开始让人拉着马慢跑;七八岁开始就让经营马的人教她骑马;八九岁开始,她就可以骑马飞奔了。每当她在海边骑马飞奔时,很多游客纷纷驻足观望。直到现在,骑马都是她最喜欢的运动方式。骑马锻炼了孩子的勇气和毅力。 回想她的成长过程,我们觉得还是父母年轻好,年轻的父母有冒险的精神和勇气,有旺盛的精力,爷爷奶奶带孩子是断不敢这样做的;爷爷奶奶也没有那么充沛的精力,满足孩子对世界探索的欲望。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我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是自由自在中长大的,因此,喜欢女儿也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反对压抑儿童的天性,认为学习是终生的事,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是保护孩子最珍贵的东西,并注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避免孩子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厌学。 孩子小学升初中考试前,我到九寨沟出差,回来路过昆明。时逢五一串休,就说服她父亲,同意让她到昆明;说服班主任给假,让她在紧张的复习中出来透透新鲜空气。在昆明期间,母女尽情游览了世界博览会,石林等景点。旅途中,还碰到一个加拿大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曹然主动给对方用英语担任义务导游,介绍景点情况,帮对方点菜,使对方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少年儿童的热情、友善和礼貌。旅游没有耽误学习,她在后来的升学考试中名列全年级二百多学生中的第二,仅比第一名低零点五分。 高一期末考试时,由于她当时学习一度非常落后,不敢参加期末考试,我看出她的心思,为了保护她的自尊,没有说破,同意她暂时离开,到上海新东方学雅思英语。我认为暂时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高二的关键时刻,在别的父母视电脑为洪水猛兽时,我给予她支持和信任,了解她利用电脑在台湾滚石音乐网站发表歌词并小有名气;在著名足球网站为其免费翻译足球新闻;在《魔戒》、《哈利波特》网站改写故事,续写故事有一定影响;在翻译网上大胆和有关专家、朋友进行翻译方面事宜的讨论等都是有益的事,觉得只要正确引导,电脑是给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向广阔世界的门。于是大胆给孩子买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并给她办了无线上网手续,让她把笔记本电脑拿到学校宿舍用。 从她小学至今,我一向不太注重她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她做事是否尽力了;注重对她能力的培养。甚至高考前,她还忐忑不安、半信半疑地问我: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我坚定地说:只要尽力了,就要学会坦然面对现实,人和人是有差异的,并不是大家一样努力,就都可以有一样的结果,努力了,然后,学会面对现实。她当时说:糟了,像你这样的妈妈,真够狡猾了,你越是这样,孩子本身越要努力。 可以说,从小学到高中,除了高三,她基本上没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假期文化课补习,即使是初二、高二暑假、寒假这样关键的时期。多半假期她都是在游历中度过的。不论学习多紧张,我都十分注意支持孩子广泛参加各种展示自己特长的活动,从中培养孩子全面的能力、素养和自尊、自信;注重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高一、高二时,她对学校组织的服装设计比赛、研究性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而父亲不以为然,说:都什么时候了,学习文化课才是最重要的。我说服她父亲:这些所谓没用的事情,孩子喜欢,说明她对创造性强的事物有极大兴趣,支持她参加,可以保护她的创造欲望。然后跟她一起买道具,买资料,并对设计的服装大加赞赏。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她和姜甜组织十多位同学根据美国电影《红磨坊》改编导演了英语舞台剧,和同学一起担任导演、编剧,又担任服装设计,还负责该剧的话外音,音乐设计等,舞台剧在全年级公演时获得了热烈掌声,成为那次表演中最受欢迎的节目。 在另外两次研究性学习中,她选择了研究精神电影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凯尔泰斯,我跟她一起不厌其烦地到书店买书和影碟等,欣赏她根据研究制作的音频、视频相结合的课件,并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到场为她们喝彩。 五、她父亲和我对教育的不同观念和态度,使她养成内敛又坚强的性格 孩子的父亲生长在一个军人家庭中,思想敏锐,性格刚强、坚毅,又十分自信,有时对某些事情的看法甚至达到相当顽固程度。很多情况下,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比较机械:如要求孩子别人能做到的你就要能做到;从小带她旅游就给她一个包,让她装好自己的所有东西,自己负责收拾,自己背;认为孩子取得成绩是应该的,因为家庭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因此,曹然从小到大,考试和参加各项活动,取得了好成绩,父亲全然不当回事,认为过分关注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 即使 2005 年,女儿高考取得了全省文科第十四名的成绩,父亲也从没对孩子另眼看待。虽然心里很高兴,表面上却和平常没什么两样。父亲一贯认为独生子女听多了表扬和欣赏的话会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听不进反面意见,进入社会心理容易非常脆弱。父亲非常欣赏军队培养人的方式、方法,我却觉得用那种方法对待独生子女未免有点残酷。 为此,在孩子的成长期,父亲的教育观念,使得我一向以慈母形象出现,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成绩带着欣赏的眼光,表扬和鼓励,因为她父亲已经够严厉了,很有些刚愎自用的意味。同时,努力寻求说服她父亲、影响她父亲的方法和途径。经常在孩子回学校后,让她父亲回忆自己小时诸多顽皮、捣蛋之事,让他理解并且别忘记,一个孩子不是一下子就成熟起来的,总要经历许多,才会一步步长大。同时,在她父亲严格甚至于有些严厉的对待孩子时,背后和她讲,你父亲是为了你好,他怕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成不了才,恨不能把你的缺点一下子都改掉,心太急了,才会那样,你要理解。我努力在父女间起到统战部长的协调沟通作用。 我认为孩子就是孩子,有一个自然成长过程,父母本身也不是一下子就成熟的,不能对孩子只见毛病,不见优点,因为孩子还不懂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只见缺点,不肯定优点,孩子会认为自己什么也不是,从而对做任何事没有自信,提不起兴趣。我反复跟她父亲列举古今中外的教育案例,说明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条虫,就反复说她这不行,那不行,她保证成为一条虫;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条龙,就要学会对她有些枝节问题视而不见,充而不闻。 青春期,有一段,由于学习和寄宿生活的压力,孩子头发和指甲留得长长的,衣服也是黑色且长长的,周末回家不是看足球比赛,就是看网球比赛,或看电影,听音乐,逛商店,画漫画,读课外书,上网,就是不学习,不想和人交流。父亲对此十分生气,多次提出尖锐批评。 成长期的孩子,不但不听,反倒大人越反对什么,就越坚持什么,两人闹得很僵。我在父女冲突时,为了维护她父亲的尊严,当面不讲什么,也不跟着她父亲变本加厉地说孩子。过后,一方面跟父亲讲对青春期孩子的枝节问题,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讲了听,就讲,不听不如不讲,权当没看见,没听见,不要激起青春期孩子的好斗性;你认为的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妨害别人的生活;孩子衣着打扮方面的品味是一步步培养的;学习方面,她自己没觉醒的时候,你逼她,她心没在那儿,那是强捺龙头不喝水,让她放任一段,给她一点调整时间,多关心她青春期的困惑和烦恼,拉近和她的感情距离,反倒更好,使她更容易听进大人 和 老师的开导,对她学习各方面反而会更有利。 独生子女的世界从小就是和大人交织在一起的,两个大人中间是一个孩子,要让她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长大,而不是让她按成人标准,不经自己摸索,思考,磕碰,一下子长大,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否则孩子是一下子长大了,但会过早地认同成人的世界,不能担负起自己作为年轻人对社会所负的责任,改变这个社会;容易像木偶一样,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 以渐渐影响和改变父亲对教育方面的观念,避免一口吃成胖子。 生活中,多年来,我一直是孩子的朋友,无论工作和家务多忙,总是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倾听孩子成长中的各种心事和烦恼;及时参加家长会,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联系,沟通情况;理解孩子成长期的压力和不易;谅解孩子的不足,并对该坚持的事情坚持到底,做孩子的精神后盾。父亲的刚硬,我的变通、鼓励、肯定、理解,两者相反相成。 孩子的父亲从小生活在军人家庭,十分俭朴,即便是生活条件很好的现在,依然是能用的东西还要坚持用,不随便更换家中和自己的生活用品,一件衣服往往已经泛黄了,也不让丢掉,除非家人背着他扔掉,找不到了,才不得不用新的。这些,潜移默化中感染着曹然。她在国科园学校穿的一件校服,曾被同学洒上些墨水,我让她再买一件,她坚持不换,认为能穿就行,因此,曾遭到一些同学嘲笑。 她不只一次说,仅是母亲的教育,我可能很奢侈,过于自由,不太能吃苦;仅是父亲只看缺点不看优点的教育,我可能早就没有了学习兴趣和信心。 六、努力挖掘孩子天赋,给孩子提供成长沃土 美国的天赋教育主张创造一种适当环境,让孩子的才能自然流露,自长自成。 宗旨是:每个孩子都有权得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教育,就像为伤残儿童提供特殊教育一样,那些具有天赋才能的孩子也应该得到适合他们能力的特殊教育,以满足他们智力发展需要。 我十分认同这种观点,从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做过多要求,而是关心她对世界的好奇心,对美的事物的感悟力,努力为她提供一块可以脱开缰绳、尽情驰骋的快乐天地 。比如在绘画,音乐、文学、历史等方面,只要她有要求,就尽量满足。可以说,自她出生起,家中枕边,床上,桌子上,只要是触手可及、举目望到的地方,都有精美的书籍和绘画作品、雕塑作品,以满足孩子对美的事物的需求。 她高一时,我出差到北京,还买回全套精装本的《世界传世名画》,一有时间就和她一起欣赏;家里经常飘荡着优美的音乐;父母努力让她通过旅游,接触不同文化,接触一些同龄人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思考的问题。父母经常告诉她所以有能力带她较自由地到处旅游,开阔眼界,是因为父母努力学习,勤于思考,认真做事。长大后,你要想维持这种生活,就要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去换取,父母的财富跟你无关。 父亲曾一口否决她高中毕业就到英国留学的念头,不为她不考大学或考大专的危胁所动,说那是你的事。这样狠心的一推,使从小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孩子陷入绝望,觉得父母也是不能靠的,凡事还得靠自己,从而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背水一战,不用扬鞭自奋蹄。 另外,父亲在生活中经常凡事较真,并不时有一些标新立异的想法,很喜欢有人和他辩论,争个面红耳赤。这又使她很小就有机会在家中和大人争辩一些社会问题,一些文学及文学翻译问题,也可以批评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或对一些政策评头品足,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时,父亲常常觉得这孩子真犟,怎么就不能和别人想法一样呢?而我却非常欣赏,说全世界的人要是想法都一样的话,这个世界岂不是太乏味了?认为孩子有自己的见解,有批判性思维,鼓励她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人云亦云,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有人说,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的心扉向知识敞开;向世界敞开;向其他民族其他文化敞开 我和她父亲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使曹然从小就以一种既开放又内敛的心态,接受中外文化艺术滋养和熏陶。 当代旅美教育 家黄全愈 先生认为:人的 个性、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素质,也像种子一样,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一颗种子在其发育阶段没有得到适当护理;没有得到科学的施肥灌溉;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那么,这颗种子就会发育不良。等这颗发育不良的种子长到一定程度,甚至已经基本定型,才移植到良好环境,虽然也可能成材,但至少已较难成为参天的栋梁之材。 我认同上述观点,并认为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然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然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因此,父母及学校就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上述品质,允许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向权威挑战。 孩子 上初中和高一时,发现老师讲古文个别音读错了,曾当堂大胆纠正。我一方面肯定这种大胆质疑的做法;一方面告诉她老师也不是神,也有错的时候;同时要求她注意提意见的方式和方法,因为老师也是人,你有自尊,老师也有个自尊的问题。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老师的过错,注意提意见的方式方法。 爱因斯坦认为:学 校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为、又视对社会的贡献为其人生第一要义的个人。 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教育的理想呢?靠说教吗?靠家长式的威严吗?当然都不是。 语言仅仅是苍白无力的声音符号 。通往毁灭的路总是伴随着美妙的言词而渲染出的动人的幻景。人的个性不是靠说教和听训,而是由行动来创造的。因此, 教育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营造一种情势迫使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做 。 孩子的成长中,我对她不论是孩童时画的第一幅画,还是学前班时写第一首诗歌、小学时写第一篇作文的尝试,还是背诵一首英文诗、学会用电子琴或琵琶演奏一首新曲、写一首歌词,为自己的歌词谱一支曲,还是翻译一段文字、进行一项体育锻炼时,我都是用鼓励、欣赏的眼光从背后望着她,让她尝到成功的喜悦;父亲在她幼儿、小学和初中时,经常带她到野外打猎枪、钓鱼;从南到北地进行漫长的汽车旅行,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她坚忍不拔和冒险的精神;她以优异成绩考上复旦大学时,父母鼓励她不留名地拿出千余元亲朋奖励的钱赞助家庭困难的谢海强同学。 多年来,我们始终不断地学习,进步,思考,实践,用行动影响孩子。同时,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一个肯定、鼓励;一个惜字如金,不轻易表扬,使孩子在成长中形成了一方面自信,一方面又不轻飘的个性。 孩子 成长中,我始终认为培养独立思考、判断等综合能力远重于获得知识 。因此,既使她成绩极落后的高一,父亲已极度失望的时候,我也心中有数,知道:只要她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了,懂得努力了,就完全不用家人担心,我对她的综合实力有充分信心。 如果一个人既掌握了某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又知道如何独立思考、工作,他不仅一定能找到生活出路,而且还会很快调整自己去适应各种变化并取得进步,比起那些只掌握了详细知识的人所能做的可能要好得多。曹然高二到高三短时间的一举突破,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素质教育之花,最终结出了应试教育之果。这是她各种综合素质和能力合力作用的结果。也是我在曹然成长中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88 次阅读|15 个评论
父亲谈家庭教育
zhangyuxiu 2010-10-28 18:07
父亲谈家庭教育 曹苏军 教育有两种,一种是挫折性的教育,一种是赏识教育。曹然成长过程中,我扮演的是一个严父的角色,想想有时确实有点过头。我的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挫折性教育 我认为中国大部分家庭,经常以独生子女(她、他)为中心,因此,独生子女性格容易很脆弱,将来他们走上社会,如果其他人不能这样对待他们,他们往往会受不了。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增益其所不能。还有人说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因此,常常在孩子取得各种成绩的时候,装作视而不见,或不冷不热地说两句:那有什么,学生就应该这样,家里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取得这些成绩是应该的;或说,还有更厉害的人呢,山外青山楼外楼,别取得点成绩就不知天高地厚了等等。我认为这样做会增强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致于使孩子未成才就被表扬的话给封杀了。 二、言传身教的教育 我自小生活在军人家庭,父母非常节俭、勤劳,对中华民族言传身教的传统美德非常推崇,很重视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认为这是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要求孩子能做到的,力争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说要求孩子本身要俭朴,我首先自己做到俭朴,如一双皮鞋穿了多年,鞋底坏了,鞋帮还好,换了鞋底再接着穿;背心穿得泛黄了,也不丢掉,洗干净接着穿;多年来,即使经商很忙的时候我也从未间断过学习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未间断过读历史,军事方面的书,并和孩子讨论、辩论书中的内容等等。 三、坚韧勇敢和理性的教育 自古以来,父亲在孩子面前扮演的就是坚强勇敢的形象,我从小生活在军队大院中,深受军营影响,崇尚习武,喜爱运动。大学时曾获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射击标兵,标枪破记录者。孩子很小时,我就常带她到野外打猎麻雀,就地取材地钓鱼,到野外爬山,骑马;从 1995 年起多次带她不远万里地开车回东北老家。上路之前先买来一本新版地图,和她一起研究划定一条要走的路线;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带她一起将汽车的机油换过,准备好备用轮胎,修车的工具等,培养锻炼她逆境中生存的本领;旅途中,车往往是一开几百公里才停下来,中间在车上吃些水果和点心等,然后找个大站休息过夜,顺带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期间的艰险不言自明,目的是言传身教地影响她,打开她的视野,培养她对艰苦环境的适应性,培养她坚韧的毅力,让她从小就敢创天下,不怕艰难险阻,做事有恒心和毅力。 古人说:天下有大勇者,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大勇者所以能够具有处事不惊的本事,我认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家庭教育与后天培养和磨练得来的。因为他们经得多,见得多,在经多、见多中他们学会了承受压力,学会了顽强,学会了遇事不惊。 四、让孩子明白:要对自己负责、不逃避 在家庭中,孩子的母亲一直是以慈祥、温柔、理解孩子的形象出现的。母亲一直在用她无私的温情关爱着孩子,保护着孩子不受伤害。但是,我认为如果这种无私的爱护不加适度的控制,就会变成溺爱、纵容,我国自古就有慈母多败儿的说法。主要体现在母亲过分顺从孩子的意愿、对孩子的缺点过分包庇,替办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等。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孩子很小我们带她长途旅行时,我就坚持给她一个包,让她自己管理好这个包,决不帮她,也不让她母亲帮。 孩子自小学二年级时就上了条件很好的国科园寄宿学校,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是在同一所寄宿学校,从未承受过升学压力。因此,高一时她产生了不靠自己努力,靠家长财力支持去英国留学,以逃避高考的想法。当时,我狠下心冷冷地跟她说一定要参加高考,检验一下你在同龄人中的位置,任何用钱买来的东西都是没用的,把她逼向背水一战的地步。当时,我心里也没底,不知她到底能不能拚出实力和水平,但是也狠心地做了,并且在行动上给予支持:同意她母亲和她的想法:在校门口租一间房,以备战高考,并帮她准备了必需的家具,安装了防盗网等。 总之,我和她母亲软硬结合的培养方式,潜移默化中成就了今天勇于拚搏的女儿。还是那句老话:是鹰早晚要独立飞行的。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你今天对她、他不狠一些,她、他明天就不会长出丰满的翅膀,就难有振翅翱翔的本领。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计算机核心刊物投稿心得
wlp8631 2010-10-1 23:06
计算机核心刊物投稿心得 《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和发展》《 ( JCST )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并称国内四大学报,录取率都相当困难,有时甚至不如把文章翻译为英文投稿到国外的期刊更划算。 1、【自动化学报】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投稿联系方式】 【投稿费用】审稿费150元 【杂志级别】国家一级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稿酬回报】有 【投稿感受】网上投稿。审稿2~4个月,录用率为20%左右,没有课题的一般文章录用率几乎接近0。 【其他】编辑部态度不错。 2、【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发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应用、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并介绍国外先进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主要栏目有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 【投稿联系方式】 xwjxt@sict.ac.cn 【投稿费用】审稿费100元,版面费1000左右 【杂志级别】核心期刊,EI检索。 【稿酬回报】有 【投稿感受】先投打印稿投送,初审通过再投电子稿,再交审稿费。审稿2~3个月,录用率为20%左右,难度中。 【其他】编辑部态度不错。 转一下华中科技大学一位朋友的经验: 1) 看看小微最近2年的杂志,有没有相关方面的文章,如果没有,中的机会大。 2)参考文献要尽量多引用那些是小微杂志编辑委员会写的文章的。 3)小微要求内容比较新,而且注重实现,要有数据和实现。 4)运气好的1个月就可以中。 3、【计算机应用研究 】 成都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建模,仿真,网络,人工智能,比较杂。 【投稿联系方式】 http://www.arocmag.com/ 注册在线投稿审稿 【投稿费用】审稿费无,250元/页 【杂志级别】国家一级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稿酬回报】无 【投稿感受】录用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不包括增刊,想上增刊,交钱就行(250元/页)。无审稿费,1~2月就知道结果了!很喜欢把作者的稿件录用在增刊上,商业味道太浓。增刊录用率始终保持在100%,想上增刊,交钱就行(250元/页),正刊录用与否与文章质量关系不太密切,有基金可能好点。无审稿费,1~2月就知道结果了!不过该刊物许多高校不认可,不承认它是核心期刊,一般无课题或者非知名人士都是增刊。版面费很贵。 4、【 计算机应用 】成都 【审稿周期】:三个月(一般两个月左右能知道录用与否) 【发表周期】:半年(我所了解到最快的) 【审稿费】:50元 【服务态度】:较好 【投稿方式】:在其网站上在线投稿 对文章的质量要求较高,杂志社工作认真负责,信息反馈较快,送审两个月后基本上都能收到稿件的最终处理结果。 对是否挂基金号与项目编号不是特别看重,比较适合我这样没有基金资助的学生,呵呵。 可在线投,审稿费是¥50。这个我就没调戏过了,只是看师兄透过,中的情况类似于楼上计算机工程,文章质量老实说,还可以,感觉编辑比较严谨(我说的是排版啊,对作者态度方面,不是说文章 唔),钱么,1k左右,稿费不详。三个多月给的反馈消息吧。 5、【 计算机科学 】重庆 【审稿周期】:两个月(快慢不等) 【发表周期】:8个月到一年不等(有时候可以加急发表) 【审稿费】:无,赞。 【服务态度】:一般 【投稿方式】:邮寄打印稿,交付审稿费后可在其主页上查询稿件状态。 比较注重较为新颖的文章,如果挂有基金号或者重大项目编号,一周内就能返回录用通知。在其网站上经常看到有当天收稿,第二天就录用的,估计是被杂志社约稿了,呵呵。 啊 这个,好处就是不要审稿费了。文章质量还可以。。部分学校曾经把它当权威? 6、【 计算机工程 】 上海 【审稿周期】:两个月 【发表周期】:一年左右(可以加急发表) 【审稿费】:50元 ,好像70了。 【服务态度】:较好 【投稿方式】:e-mail,可在其网站上留言查询审稿情况 最大的有点就是审稿快,一般一个半月就能收到消息,两个月内肯定能收到消息。有篇文章今天才让我修改,呵呵。 有基金号或者项目编号等的文章录用机率较高。 7、【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京 网站: http://www.ceaj.org/ 【审稿周期】:号称是三个月,其实编辑透露最长有四个半月的 【发表周期】:9个月以上 【审稿费】:50元 【服务态度】:较差 【投稿方式】:在线网站投稿 以前被这个编辑部郁闷过一回,交了审稿费如果被退稿,审稿意见都是千篇一律的一条:缺乏创新。感觉很不负责任,即便不录用,返回给作者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审稿意见,应该是一个编辑部起码能够为作者做的一点事情。从这一点看,杂志社没有发展前途。(可能带一些个人感情色彩,大家批判的吸收,呵呵) 可在线投,审稿速度慢,一般3个月,快的有2个月的,慢的到了4个月。比较好中。审稿费50,版面费1000-1200,贵,有稿费,不到100 ,越来越龊。想投的时候是月刊,等我有idea的时候是半月刊,等我完稿后居然是旬刊了。谁知道过2个月会不会变成周报。见刊周期半年-一年半 汗 8、【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审稿周期】:三个月 【发表周期】:一年左右(可以加急发表) 【审稿费】:100元 【杂志级别】: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服务态度】:一般 【投稿方式】:在线网站 http://www.china-ced.com/default.aspx 投稿,较为正规 有同学投中过,比较亲睐有基金号或者项目编号等的文章。审稿时间较长(我投了,不是很长,没用俩月)。有趣的是,编辑部寄来的发票上还可以刮奖。 不过给我发来的修订意见竟然有两个错别字,汗。(曝光:感谢你对本刊借支的支持)看出哪个错别字啦吗? 另外在投稿模版中,明目张胆的写着: 如果参考了本刊论文,请您在参考文献中列出,谢谢! 结果被我给利用了,顺利发表了。 非常烂的核心期刊,最近投的几乎不据稿。太烂了。 9、【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审稿周期: 发表周期: 审稿费: 杂志级别: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个人认为,核心期刊里很烂的一个。) 服务态度: 投稿方式: 比较好中。 10、【计算机系统应用】 北京 审稿周期:一个半月 发表周期:不定 审稿费:50元(初审通过后才要求作者寄审稿费,这个要赞一下!) 服务态度:比较负责 投稿方式: http://www.c-s-a.org.cn/paper/jsp/index.jsp 2000年的核心期刊,2004年不是了,现在中科院软件所从富通公司又拿回来管了,因此对稿件质量和要求有所提高 jgsdd@163.com ,两周。基本上稍微象篇论文就可以了。 11、【计算机仿真】 kwcoltd@public.bta.net.cn 【投稿费用】审稿费100元,版面费250/页(上涨中...)。 【杂志级别】中国核心期刊(统计源)。 【稿酬回报】有,但不多。 【投稿感受】电子投稿。审稿1~2个月,录用率为70%左右。较容易,基本上有仿真结果就能发表。如果你交200,要求加急审稿的话,100%中。(据说是级别被降下来了,所以狂要文章,狂收钱!) 【其他】编辑部态度不错。 12、【 微 计算机应用 】 【审稿周期】:两个月 【发表周期】: 【审稿费】:50元 , 【服务态度】: 【投稿方式】:e-mail, 好中。记得投的一稿件有一个错误,竟然审稿没审出来。还有录用后,没有修改意见。编辑部老师直接说:暑假 的稿件比较缺,容易中。 14、【 微型机与应用 】 编辑部于2006年1月起对《微型机与应用》的办刊模式及刊载内容进行较大调整(该刊已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改名《e制造》),不再单纯刊登技术研究论文。稿件需到 www.aetnet.com.cn 《电子技术应用》月刊参加审稿。 可在线投,审稿速度一般,2个月。文章质量龊,但是并不好中,原因是不要审稿费不要版面费,结果都蜂拥的去投啊,而它每期收录文章非常有限(据说发稿费200左右,现在可能变了),中不中要看运气,当然特别牛败的文章除外。 13、【微计算机信息】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自动化为主,计算机其余方向少量。 【投稿联系方式】 http://www.autocontrol.com.cn//magazine 【投稿费用】无审稿费,版面费 850元(有基金支持),1500元(不确定,无基金支持) 【杂志级别】北大2004核心,少部分单位不承认。 【稿酬回报】无 【投稿感受】投稿极容易接受,录用通知时间短(一周) 、发表大概10个月,最好写自动化和计算机结合的。 【其他】我续投过一篇,开始还不错,后来感觉乱来。现在要评高,再也不投了。 15、【数据采集与处理】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主要涉及信号处理、通信、数据采集等内容 【投稿联系方式】南京御道街29号,210016 【投稿费用】每页160元,审稿费120元 【杂志级别】核心,EI收录 【稿酬回报】200元左右 【投稿感受】投稿时可以在寄两份打印费时同时寄出审稿费120元,以加快审稿速度,审稿很认真,不管是否录用都回寄审稿意见,只要文章有些创新就可以录用,审稿周期在三个月左右。 【其他】很多重点大学都很认可该刊物,在它还不是核心期刊时,就得到西安交大等学校的公认,是核心类期刊中比较正规、稿件质量较高的刊物之一。 16、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建模,仿真,计算机技术,网络,评估等。内容较杂。 【投稿联系绞健?/font www.china-simulation.com 【投稿费用】版面费1200元左右,审稿费150元(中文)。 【杂志级别】中文核心期刊,EI统计源期刊。 【稿酬回报】有,但不多,百十来元吧。 【投稿感受】录用率不高20%左右,审稿周期2个月,发表周期1.3年左右。编辑态度较好。论文要求仿真结果。 【其他】2005年,论文被EI检索率90%以上。
个人分类: 科研点滴|4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一篇blog
liuchi7669 2010-9-18 09:11
第一次使用科学网的blog 测试一下 欢迎四方朋友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9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点想法
ccpicasso 2010-8-29 23:39
个人分类: About 一筐科学|2415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效授权、自主负责与请示汇报
ycy 2010-8-14 15:17
怎样处理好有效授权、自主负责与请示汇报的关系? 需要自己负责时自己负责,需要请示汇报时请示汇报?
个人分类: 社会问题|1695 次阅读|2 个评论
给新到事业单位工作的人的几点建议
ycy 2010-8-6 20:56
新起点 新征程 致2010年参加工作的新同事 参加工作只是踏上了一个新起点。就业难,撰写毕业论文也不轻松,有的人可能到了新的单位,需要喘口气,歇歇脚。但实际上参加工作只是踏上了一个新起点,在这个起点上,我们将从工作中的菜鸟逐渐成为骨干;将从家庭中的女儿、儿子,逐渐成为妻子、丈夫,母亲、父亲,这个过程可能不比找工作和写论文更轻松。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很好地去把握。 自己参加工作两年来,有几点体会,有的是经验,有的是教训,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要尊重身边每一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劣势,新人有新观念,掌握了新方法,但老人有老经验,有丰富的阅历。作为新人,应该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因自己某方面更优秀而沾沾自喜,趾高气扬。特别是在一个历史较为悠久、沿革较为复杂的单位,很多老同志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为单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今天发展的良好基础,应该尊重老同志的贡献。每个人都会逐渐变老,我们自己也会有变老的一天,也需要新人的尊重。从新人做起,从自己做起,尊重身边每一个人。 要重视每一次机会。艺多不压身。把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任务,不管是份内的、份外的,都看做是自己学习、锻炼的机会,提高的机会,认真对待,积极对待。从实用的角度看,多承担工作,多参加活动,也确实能起到开阔视野、扩大交流、展现自我、赢得机会的作用。应该切实转变观念,把每一项任务完成好,把握好每一次机会。 珍惜每一天,做好时间管理。参加工作与当学生相比,任务更多,工作头绪更多。直接领导、上级领导、其他部门、其他同事等方方面面都可能安排任务,占用我们的时间。如果不做好时间管理,不分清轻重缓急,很容易陷入整天忙忙碌碌,但重要的事情却无暇顾及的境地。自己应该把工作分分类,排排序,按部就班地做好。 处理好自己负责与请示汇报的关系。上进心、求知欲和责任感,对于成长非常重要。特别是具有责任感,是很好的品质。足球比赛的进程能够反映出这一点。如果一支球队每一个人在防守时都能尽心尽力,尽可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就把球破坏掉,这支球队的整体防守能力就更强,赢得比赛的概率也就更大。工作中也一样,能自己的负责的就自己负好责,站好岗,不把工作推诿到他人头上,这个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就更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遇到拿不准的情况,一定要做到及时请示汇报,不要自作主张。 要善于总结和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总会有受到表扬的时候,也会有受到批评的时候。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很好地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李瑞环同志说,不沾糊涂便宜,不吃糊涂亏,说的就是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不注意总结,仅凭一时聪明或偶然因素,即使能获得暂时好评,可能也不长久。一个笑话尽管比较粗俗,但也蕴含了这一道理:一只火鸡和一条狗在聊天。我非常想到那棵树顶上去,火鸡叹口气道,但是我没有那份力气。这样啊,那你为什么不吃点我的粪便呢?狗答道,那里面充满了营养。火鸡吃了一团狗屎,发现它真的使自己有力气到达树的第一个分叉处。第二天,在吃了更多的狗屎以后,火鸡到达了树的第二个分叉处。最终,两星期后,火鸡非常骄傲地站在了树的顶端。但不幸的是,没多久,它就被一个农夫盯上了,并且农夫非常利索地就将火鸡射了下来。这个故事的寓意是,狗屎运也许能使你抵达顶峰,但它不能使你永远呆在那儿。运气只能是一时,真正的会飞才是根本。 感谢学院领导、人事处提供和大家交流的机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同时也祝愿大家都能尽快转变身份,尽快进入角色,在工作中取得更大进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92 次阅读|1 个评论
写文章五步曲
ycy 2010-8-6 20:52
作文五步曲 《怎样写文章》文章写作十二题读后感 杨春悦 经济学家王梦奎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时,为青年人编写了《怎样写文章》,受到了读者欢迎。其中选编的不少关于怎样写文章的文章,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王梦奎同志的文章写作十二题就是其中一篇。 文章写作十二题,从文章怎样才算好、写作是技巧也是艺术、小题大做、粗枝大叶、标新立异、深入浅出、简单明了、剪裁得体、掐头去尾、勤标点,多分段、反复修改、文无定法等十二个方面就怎样写文章做了阐述。读后深以为然,并结合自身实际对文章写作进行思考,提出作文五步曲。 写文章,总的要求应该是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是逻辑上正确的体现,鲜明是形式上易读的要求,生动则是表达上增强感染力的需要。要做到准确,就应该对所写内容十分了解,准确把握,写不出来的时候不硬写;要做到鲜明,就应该在形式上和表达上易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不故作高深;要做到生动,就应该在内容和表达上有所思考,有所创新,不人云亦云。为满足上述要求,应力争做到作文五步曲: 第一,准确选题。选题应是自己较为了解的范畴。写不出来时不应硬写,而是应该先搜集一定资料,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有一定了解。题目还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比较小的切入点,这样比较容易把握。 第二,动笔之前先拉框架。确定题目之后,应该拉出粗线条的写作框架。大致分几部分,每部分说什么内容,都应该先列出来,而不能是想到哪写到哪,写到哪算哪。 第三,力求说新话。在写作过程中应力求说新话。文章中全是老生常谈,陈词滥调,就没有必要写,对自己、对读者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要做到说新话,基础在于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 第四,力求简明。形式上应多用短句,多标点,勤分段,使文章眉目清楚。内容上应简明、易懂,不用生僻字词。篇幅上应力求精练,可有可无的内容尽量不写。 第五,做好修改。文章写成,并不是意味着文章的完成。应加强对文章的修改,写完后读几遍,删掉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使文章更准确、鲜明、生动。
个人分类: 社会问题|2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点心得
skymoon619 2010-6-21 10:26
各类查新课题均必查的中文通用基本数据库 ①中国重大科技成果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②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③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④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⑥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 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 ⑧国家科技成果网(科学技术部) www.nast.org.cn 根据课题具体情况补充相关专业数据库 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库( STAC ) 1981-2009,3 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 CSTAD ) 1986-2009,3 全国科技成果交易库( NDSTRTI ) 1987-2009,3 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 CACP ) 1986-2009,3 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 CDDB ) 1981-2009,3 国家新产品数据库( XCP )最新版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1989-2009,3 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 1980-2009,3 中国专利信息网 1985-2009,3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网( NAST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 1994-2009,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 (CSTPI)1992-2009,3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4-2009,3 #2INSPEC( 英国科学文摘 )1969- #6NTIS( 美国政府研究报告文摘通报 )1964- #8EiCompendex( 美国工程索引 )1970- #34SciSearch(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1990- #35DissertationAbstractsOnline( 博士学位论文 )1861 #94JICST-EPlus( 日本科学技术 )1985- #144PASCAL( 法国文献通报 )1984- #348EuropeanPatentsFulltext( 欧洲专利全文 )1978- #351DerwentWorldPatentsIndex( 世界专利数据库 )1963- 正确把握查全率和查准率的关系 顾及到查准就会影响到查全,反之亦然。我认为,查新应以查全为准,尤其是科研立项,专利查新等,万一漏检容易造成重复劳动,给委托用户带来人力,物力的损失。但对于已经取得成果的课题查新时,则可以从查准为主,在准的基础上尽量全,以便我们进行比较,借鉴从而进行对比分析。 避免检索结果为零 当检索结果为零时,就表明该项技术没先列,是创新,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我们查新人员只要记住一条,从科技发展的规律来看,科学的继承性使得任何成果不都能完全脱离于前人的工作。也就是说,任何一项科研都是在另一项科研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地。对检索不到相关文献或密切相关文献为零的课题,要查其原因,尽可能重新制定检索策略,采用逐渐逼近的方法,即先大范围检索,在不断增加检索词组配面,缩小检索范围。 关键词的选择 应以用户提供的关键词为参考,根据查新点复核、筛选、补充、精炼检索用词。 选定的关键词应符合查新点主题;确认关键词是否为规范词;并应列出常用中外文同义词、缩写词 , 以及核心关键词的上下位类词。 应充分利用词表、辞海、术语标准、词典等工具书,以及从已检出的文献中,扩展检索用词。 关键词的选择应注意 ①立足规范词,兼顾自由词 ②词的全称、简称及缩写字母 ③必要时应向上下位类词扩检 ④注意外来词的译写变化 ⑤慎用词组或短语 切记:同义词是文献检索中的永恒难题! ①确定规范词,兼顾自由词 胶粘剂 9370 粘固剂 265 粘合剂 5291 胶结剂 141 粘结剂 3850 粘胶剂 122 粘接剂 1109 粘着剂 102 黏合剂 603 胶合剂 88 胶黏剂 519 粘附剂 75 ②注意词的全称、简称及缩写字母 中国专利库期刊库 乙型病毒性肝炎 311939 乙型肝炎 71632505 乙肝 78318416 脱氧核糖核酸 2131992 DNA711187202 DNA 126887202 ③勿忘不同词根的下位类词检索 电阻焊 630 F 点焊 1439 (点焊 - 电阻焊) 1308 缝焊 888 (缝焊 - 电阻焊) 837 凸焊 133 (凸焊 - 电阻焊) 111 实际报道 电阻焊 的文献量: 630 + 1308 + 837 + 111 = 2886 (篇) ④注意外来词的译写变化 波尔兹曼 54 欧几里德 290 玻耳兹曼 109 欧几里得 197 玻尔兹曼 214 欧基里德 5 波耳兹曼 12 欧几理德 3 波尔茨曼 2 欧氏几何 135 Boltzmann659Euclid351 ( 注意上例中用英文名检出的中文文献最多! )
个人分类: 科技查新|33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习《黄帝内经》使我懂得养生
张三火 2010-6-2 20:04
中医学专业2007级2班李昕萌 起初对中医的认识仅限于针灸、汤药的我,一直在中医世界的大门外徘徊。直到学习了《黄帝内经》才真的开始明了中医是什么。更加深了我对中医的热爱。 中医不只是教人怎样治病的书,更是一本教人怎样活得健康的书。即我们说的养生、保健。 长寿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在追求的。怎样做才能长寿呢? 首先,人要顺应自然。每个季节都有好主意的养生细节。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所说: 春三月,此为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人们应当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天地之气已经完全交会,万物开始开花结实。人们应当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万物生长达到顶点而不再生长,果实饱满等待收获的季节。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劲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人们应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水冰地坼,人们应当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除此之外,我们应多吃应季的蔬菜水果,才能补充足够的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多过去不能想象的事情,成为现实。比如冬天也可以见到西瓜在水果摊上摆着。可是西瓜为寒凉之品,冬天吃西瓜,反而对身体很不好,甚至会造成腹泻。应季的蔬果便宜又好吃,那我们为什么要花大价钱买来不健康呢? 其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节制。只有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才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民 间说的,饭吃八成饱是最好的。很多病都是吃多了撑出来的,比如食积。而且,要素肉合理搭配的吃,才能营养均衡。生活要有规律。那些因为工作或玩乐而起居紊乱、吃饭不定时的人们,都会消耗他们的阳气,耗损他们的精气,使他们提早衰老。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没错。但一定要有一定的限度。因为过劳,就会损伤到肾精,如果让青少年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就有可能影响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 我们不能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否则将会半百而衰也。 最后,就是要保持一份好的心情。人们一直说中国的心理学远没有西方的发达。他们是无知的。他们不知道,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古人就提出了情志致病的理论。并且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们。上古圣人这样教育我们的,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即,知足者常乐。 因为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没什么事是大不了的。凡事看开一点,我们会活得更开心,更健康。 小时候,爸爸告诉我:快乐像装在碗里的水,只有碗里装满了水,水才会溢出去。所以,你要努力为身边的人带来快乐,那样你的快乐才会一直都是满满的。我照爸爸的话做了,身边的人视我为开心果,我真的就可以每天快乐。大家不妨都这样做,让你周围的人快乐,你也会快乐,而且会更快乐!心情好了,病邪都不会来烦你的,你自然就健康长寿了。 记得老师讲过,作为一名医学生,未来的医生,应该从自己做起,让自己的身体先健康起来,然后让身边的人好好养生,再然后才是让患者痊愈。这就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说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开始学习《内经》后,我便开始注意养生,学着健康的生活,努力改掉坏习惯,并告诉身边的家人朋友和我一起做。大家都健康,才是真的健康! ( 本文选自《习医心悟集》)
个人分类: 教与学|5273 次阅读|9 个评论
修结构新得
alishay 2010-5-30 11:33
今天还在修第一轮结构,四聚体,现在在修第四条链了。新手乍练,有些心得,share一下。也希望有各位大牛飘过,指点一二。^_^ 修结构的时候发现 侧链越大的氨基酸残基越容易在密度中找到正确的位置. 出问题最多的就是ALA GLY 和pro 密度很细 肉眼分辨不出来正确的走象。 PRO 和Gly总是出现在拐角处,而拐角处的密度又往往是多方交集 乱的很~ 拉氏构象图上的红点多是这种位置。 cys处也容易出红点。 还有 alpha 螺旋和beta 折叠内部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 待续。。。^_^
个人分类: 未分类|5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易经》,学习心得(2、什么是阴阳)
jizw0704 2010-5-25 23:54
1、往外张是阳,向内缩是阴; 2、白天是阳,晚上是阴; 3、天是阳,地是阴; 4、阳是奇数,阴是偶数; 5、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也是阴阳; 6、阴阳合一: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7、理解阴阳的三个重点:阴阳是相对的 阴阳会变动 阴阳合一; 8、阴阳图告诉我们:它是圆的,不要去伤害别人; 9、圆,不可以是圆滑,一定要圆通; 10、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11、亦一亦二,一分为二,二合为一; 12、合一是指: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13、阴阳是一体两用,如影随形; 14、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15、中,就是太极,太极就是万事万物的总源头; 16、仁,就是一阴一阳。 吉宗威
个人分类: 历程|35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习医心悟选录
张三火 2010-5-17 18:52
习医心悟 中医学专业2008级1班陈雷 一个学期的《内经》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现分享如下: 《内经》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即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它不仅讲究医术而且还研究养生。人类是宇宙万物之一,与天地万物有着共同的生成本原。人类生于自然界,赖自然条件而生存,人的生命活动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天气变于上,人物应于下,另一方面,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人处在天地气交之中,生命现象也可以说是属于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遵照自然规律,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把自然现象和人的生命现象完全融为一体才是我们维护健康应该遵循的目标。 以《黄帝内经》为经典的中医学延续至今而不衰,取绝于它的医疗实用价值,中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有着一套至今魅力不减的理论体系指导,这些理论的学术价值不容小觑,可以说历代中华儿女的健康都得益于她的关照与庇护;在治疗方面,《黄帝内经》提出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因势利导、治病求本、异病同治等的治疗原则。在治疗方法上,除了药治和针灸外,还广泛涉及精神疗法、按摩、导引等方法。《内经》以其广泛的包容性顽强地生存至今,我们应该珍惜祖先伟大的智慧,努力学习经典知识,为进一步的研究中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借此作为接触临床的开始,锻炼我们的专业思想与专业技能。 总揽《黄帝内经》,其内容远不止涉及医学一个学科,它还广泛吸收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对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生物学、地理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现代新兴的边缘学科,如医学气象学、时间医学、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等也可以在 《黄帝内经》中找到理论雏形,所以参悟了其中多学科的知识,我们便拥有了超越同龄人的知识结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黄帝内经》在临床基础知识方面,给我的最大的启发就是不能滥用药物及手术的方法治疗疾病,应该尽可能的发挥食物的作用,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以及针灸的方法,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并不是教育我们完全排斥西医的治疗手段,而是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辨证施治。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准医生在整个学医过程中都应该努力践行的。 以上便是我这一学期学习《黄帝内经》及初步临床的一点心得。
个人分类: 教与学|35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易经》,学习心得(1、什么是易经)
jizw0704 2010-5-16 00:04
1、易经,是群经之首,群经之始; 2、易经是集体创作。人更三圣,世立三古(三圣:伏羲、周文王、孔子;三古:上古,中古,近古); 3、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4、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的密码的宝典; 5、易经全部是从我们的自身得出,万物皆备于我; 6、周易,是周到,周密,周详,周流不停,生生不息; 7、易经=自然科学+人伦道德; 8、解读宇宙密码的钥匙:伏羲八卦、文王64卦、孔子《十翼》; 9、孔子对易经的解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0、伏羲八卦就是正真意义上的无字天书,一画开天; 11、伏羲八卦的由来:仰视(天象),俯视(自己的身体),广角; 12、0 1构成了浩瀚无穷的国际网络,一阴一阳产生了宇宙万象。 吉宗威
个人分类: 历程|5972 次阅读|2 个评论
周日下午和费加罗的婚礼
tsrabbit 2010-5-2 22:36
(转载自个人MSN空间) 错过了今天下午Grenoble中国留学生联合会去Vizille踏青的班车,但也不是那么遗憾:本周天气时阴时雨,直到现在也见不着什么阳光,从周五开始的感冒也还未完全痊愈,静养或许比去郊外吹风对身体更有好处。于是便回公寓窝着,在deezer上听着《费加罗的婚礼》,顺便给好久好久好久没有更新过的space除除草。 一眨眼的功夫,来欧洲读书也有三年多了。于是这段时间就老想着总结一下,想弄清楚自己这三年来究竟都忙了些什么,抑或究竟是为了什么在忙活。 到目前为止,对自己的生活还算满意,对学术的热情还是满满,没有持续高涨但也没有消退的迹象。过了三年多几乎没有周末和没有节假日的求学生活,竟不觉得厌倦,反而很是享受这种静心做学问的感觉。在EMBL两年半(一年硕士毕业论文,一年半博士课题)的时间里也攒了好几篇文章,应该够毕业和找博士后的了。但压力还在,不是来自外部,还是自己对自己现在的状态不甚满意。 我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花费了太多太多的时间在实验台前,所阅读的科研文献也多为对实验方法学的论述。设计和实践实验计划的时候过于侧重实验的技术层面,对于实验结果的生物学意义却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这和我博士课题的内容有关,此外,结构生物学本身也的确是非常侧重实验技术的学科。我所担心的只是,如果自己无法在剩下的博士课题期间改变这一现状的话,迟早会在科研生涯中遇到难以逾越的瓶颈。 举例而言,我个人觉得,对于结构生物学家来说,在实验台前工作所需要的最关键的两项技术应该首推分子克隆和蛋白表达及纯化。分子克隆和蛋白表达都牵涉到利用大肠杆菌,昆虫细胞抑或其他宿主来生产外源的质粒和蛋白。换而言之,也就是我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让这些体外培养的细胞来替我们合成它们在自然状态下并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这种额外的负担必然会对这些细胞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产生或多或少的干扰,只是在多数条件下这种负担是在细胞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所以它们可以在维持自己正常传代的前提下,同时也过量生产我们所希望获得的质粒或蛋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结构生物学工作者并不需要了解太多这些宿主细胞的生理过程,却一样可以顺利获得过量重组蛋白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质粒进去,蛋白出来。照着已经建立好的实验指导(protocol)一步步往下做,克隆质粒和表达蛋白,看似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说在需要克隆大分子量质粒(20kbp)和表达大分子量蛋白(1MDa)的情况下,负荷过重的宿主细胞往往不能像我们所预期的那样顺利生产我们所需要的质粒和蛋白分子(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复杂的多,比如翻译后修饰等)。我在去年年底就被质粒在克隆中持续丢失特定DNA片段的问题所困扰。在尝试了多种不同菌株和vector之后才发现症结在于我之前一直尝试的是高copynumber的vector和普通菌株。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质粒所携带的基因具有某些敏感片段的话,那么它在大肠杆菌内被复制的期间就容易通过同源重组这一过程而失去部分DNA片段。这一问题其实在经典的质粒生物学论著中早有提及,只是我自己一直并不以为意。只要实验出结果,什么都好。直到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后才回头去故纸堆里找文献读,才恍然发现自己之前都一直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 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实验生涯中一定还会持续遇到类似的情况,所以从现在开始,少花一点时间在实验台前瞎忙活,多花一点时间回头读一些这方面的经典文献和论著,大概还可以亡羊补牢。我之前所犯的错误就是把大肠杆菌这类常用的宿主细胞给工具化了,却很少考虑到它们也是独立的生物活体,以及它们自身基因组构成,和正常生理过程对表达外源质粒或蛋白所带来的可能的影响。 写到这里,想起三年前,自己在开始硕士毕业论文课题的时候问过导师:好的科学工作者的标准是什么?导师的回答很简单:一个好的科学工作者应该知道他/她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我想自己还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因为我时常在以为自己已经洞悉一切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其实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把今天的这点感想写在这里,也算是对自己的鞭策。要弄明白自己究竟在研究什么东西,大概从来就不是一件直截了当的事情,但至少我会一直持续往这个方向努力。
个人分类: 读书心得|6478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空调企业工厂管理的几点冷思考
xsdzhangjl 2010-4-18 09:07
我之所以说本文所论及的几点是冷思考,原因有二:1、以前没有从全局上系统的思考过空调企业的工厂管理问题,现在匆忙写出来难免存在疏漏与偏颇; 2、我现在提出的观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阅者思考,提出更好、更系统的观点,制定出能够切合空调 企业 工厂管理措施或制度,提高我国空调企业工厂管理的管理水平。 现在,我把我思考的内容归结起来,用5条来叙述。 一、关于工装制作、工具配备 在生产型企业里面,好用的工装、工具、合理的工艺流程以及先进的设备是能够高效率、高品质生产的保证,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怎么样才能够制作出好用的工装、匹配出合适的工具以及制定出合理的工艺流程呢? 1、要坚定不移的推进精益生产①,因为工装、工具是精益生产的附属品,精益生产成功的必然结果就是要制作出合适的工装;没有好用的工装就不是精益生产,这里面员工的精益操作很讲究布局、位置、操作方式,制作工装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三点,换句话说,工装的制作、工具的配备要融入精益思想; 2、工装、工具的制作要让生产、品质以及制造、技术部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靠大家的智慧来制作工装,如果方法②得当,实施的理想效果是一改现在工装制作的艰难局面,工艺部只需要把大家提出来的设计实施出来我们的工厂面貌就可以极大的改观。 二、关于焊接的质量与外观 在空调行业内,焊接问题往往是客户反馈最多,也最让人头痛的问题,客户往往反馈外观差或焊漏,但是,在焊接的质量与外观两者的取舍上,第一是质量、第二才是外观③,当然最好的结果是两者兼得,但是,受员工操作技能、接头配合间隙、材料、成本、方法等因素影响,两者往往不容易兼得,如果过分强调外观,不允许焊点有爬弧、焊瘤等缺陷,如有就让打磨处理,这是不合适的,这把双刃剑最后伤的是自己,因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在用行动来说外观是第一位、质量是第二位④,且我认为,目前我们的外观已经强调的过了头,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质量,因此,必须暂时性的放松外观要求,采取矫枉过正的方法改变全体焊工的认识质量是第一位的; 我这里所说的放松外观要求,主要针对爬弧、焊瘤这两种缺陷,整体的外观的改善还有其他的方式,如我们就可以加大铜管预制区的能力,扩展水淋焊接管组的范围等措施。 三、关于工艺纪律检查 虽然名字叫工艺纪律检查,但是我认为工艺纪律的监督主要不在工艺部,应该在品质部,品质部质检员全程跟踪生产,能够动态的去监督,如果工艺工程师再整天的做工艺纪律检查就不好了,原因有二:一、职能重复,质检员在全程跟踪生产;二、工艺工程师把关注点放在了工艺纪律检查上,必然没有更多的时间关注生产改善以及自身的知识积累,在工作时只能吃老本,没有新的东西用于生产改善,工艺工程师不再是称职的工程师。但是也不是说,工艺工程师不进行工艺纪律检查,而是要放大检查的周期,转移关注点,如果工艺部检查,就要打通报或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激励。 四、关于企业文化与亚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与亚文化,正如《浅析企业文化与企业亚文化》前言所讲,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一个企业要获得长久的成功,必然要培养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培养企业文化时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内涵,每个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树立自己企业的文化时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的模式。企业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伴而生,企业亚文化产生于企业非制度性群体中,与企业文化共同作用于企业员工。企业文化与企业亚文化在企业中以四种可能情况存在,每一种情况对企业造成的结果都可能不同, 我们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将目前我们公司内的某些不健康的亚文化,如谗言文化、迎合文化、造假文化消灭掉,这是一股毒瘤,腐蚀着公司的健康发展。 五、关于工艺与设备的分开管理 目前,我们公司的工艺制造部同时管理着工艺与设备,但是,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原因有二:1、很难找到一个既精通设备管理又精通工艺管理的全能型人才,往往会顾此失彼或工艺、设备都无法管理好;2、工艺管理水平的好坏,往往与设备、工具联系在一起,这样容易部门内包庇问题,不暴露。 说明: ①精益生产,精是少,益是多,顾名思义,精益生产就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在各种生产相关的书籍中,一般把生产中的浪费归结为7种,植入精益生产就是要减少这7种浪费,而工艺部的任务就是要以持续改善流水作业为目标,平衡生产节拍,规范操作,提高产能,宣贯精益知识,起到整个公司推行精益管理排头兵的作用; ②方法,将合理化建议与有效的奖励机制联系起来,结合过程最关键,方法不当适得其反; ③外观,外观不良有很多种,如铜管脏、有氧化皮、发黑、爬弧、焊瘤; ④外观是第一位、质量是第二位④,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在焊工焊接工件时,他会这样想,如果出现焊瘤,要自己关掉焊枪用锉刀修整焊瘤,并且还要被扣分,那就不如我焊接时不出现焊瘤了,他会想办法提高焊接外观,通常的做法是什么呢?减少焊料使用量,怕焊料流下来,即使他焊接时感觉到焊点可能被虚焊了,他也会心存侥幸存在或许检漏不漏的想法,但是我们的整体的焊点的焊接强度就会降低一个等级,泄漏机会也会呈倍数级增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怎样讲话(一)
estudy 2010-3-19 22:36
任何时候讲话,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下讲话,一定要注意照顾所有听话的人的看法。这种照顾不是简单的迎合,而是要真正全面的看待各种问题,只有认识得比较全面,才能讲得比较全面,才能照顾到所有人的看法,也才能使讲出的话对所有人都有意义。为什么在行政上权位越高的人讲话的会议的规格越高、受众也越多?因为权位高的人获取的信息较多,看问题更全面,讲话照顾的面也就越大。在学术上,参与的学者的学术地位越高的研讨会,其规格往往越高应该也有相似的道理。 要把问题讲得全面,往往对问题正、反面都要讲、辩证地讲,哪怕是一个公认的不好的事或者人,也一定有其积极的一面;反之,一个公认的好事情或好人,也一定找得到其消极的一面。为了便于大多数人接受,讲话的时候一般最好先讲事情健康、积极的一面,后讲消极的一面。事情的主流是好的,就着重讲好的一面,也不忘提一下可能存在的问题供人们注意。事情的主流是不好的,还是要先说说它好的一面,让人们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然后再着重讲不好的一面。要知道,只看问题一面往往会陷于偏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于丹教授语录
热度 1 majian 2010-3-9 20:51
1、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2、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3、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4、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5、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6、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7、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8、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9、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 10、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11、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谎言;当一个女人厌恶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真理。 12、如果你借太多的钱给一个人,你会令此人变成坏人。 13、现代的婚姻是情感的产物,更是竞争的结晶。 14、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15、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16、天才失败了就是蠢才! 17、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18、人如果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 19、中国人学美国人容易,中国人学中国人难。 20、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21、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 22、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23、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24、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25、如果是棵小草,即使在最好的企业里,你也长不成大树。果真如此,不如历经风雨,把自己培养成名贵花卉。 26、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27、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 28、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29、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30、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31、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32、笨男人+笨女人=结婚;笨男人+聪明女人=离婚;聪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 聪明男人+聪明女人=浪漫爱情。 33、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34、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 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35、企业一定要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资源。 36、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37、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38、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 39、恋爱是想一个人的心,婚姻是拴一个人的心,爱情是吞一个人的心 40、最好的进攻就是进攻自己。 4 1、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42、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权利。 43、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 44、钱可以帮穷人解决问题,却帮富人制造问题。 45、把爱情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冒险;把爱情投资在许多人身上,危险。 46、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47、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个月收入数字。 48、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49、婚后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50、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51、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 52、是英雄表现出来,是人才体现出来,是蠢才显现出来。 53、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男人应当总经理。 54、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剑客,必有一强, 三角恋,必有一伤。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女儿说:爸爸妈妈是我的最爱!!!!!(外一则)
sheep021 2010-1-29 10:35
按:下文是6岁的女儿用电脑打出来的一篇文字(我只字未改)。平时,女儿特能说,想象力也比较丰富,但是,一到了给爸爸妈妈写信的时候就思维枯竭、词汇匮乏了,除了爱字,似乎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汇了,以前也有过用笔写或用电脑打的信,几乎也就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之类的话。我多次提醒她给爸爸妈妈写信可以随便写的其他的,不要爱来爱去的。似乎也没啥效果,依然是我写我爱。 ----------------------------------------------------------------------- 我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外公外婆,还有舅舅舅妈。爸爸妈妈是我的最爱!!!!! 我爱爸爸妈妈,最爱爸爸妈妈。爱使我们有更好的相处。爱使我们有更多的节奏。爱是我们心里共同的愿望! 爸爸妈妈,谢谢你们,为我做了那么多事情。我会报答你们。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叔叔阿姨,我爱你们!! 总有一天我要带你们出去逛逛,总有一天我要给你们买一点好吃的,总有一天我要陪你们一起看电视,总有一天我要为你们洗衣服,我要为你们服务。 爸爸,谢谢你每天早上为我做的米粥。 妈妈,谢谢你做的饭菜和煎蛋。 ------------------------------------------------------------------------------------- 外一则 : 打印机是如何打印出字的? 孩子打完文章后,我立马给打印了出来,这边按完打印,那边就吐了出来,看着文章,孩子好奇地问:打印机是如何打印的? 我说你先猜猜。 孩子说:是不是它先读一遍文章,然后快速抄了下来了。
个人分类: 家有千金|1420 次阅读|7 个评论
放假了!——一学期的辛苦今天结束
张三火 2010-1-22 22:15
今天上午出门诊,下午同教研室的同事一起紧锣密鼓地忙着批卷、上成绩,直到晚班车即将开车的最后一刻,终于把这学期所承担班级的学习成绩上传完毕。一学期的辛苦终于结束,令人向往的寒假来临了。 在过去的这个学期里,我是非常忙碌的。不但承担了本科生《内经选读》(72学时),还有研究生《内经研究进展中医运气学》(科学班36学时、专业班36学时)、留学生《内经选读》(54学时)。每周除了周一和周五要出门诊之外,其余三天都是上下午的课,真的很辛苦哦!幸亏我养生有素,及时调整,才不至于被累着,呵呵。课程结束的时候,去KTV唱《我爱你,中国》,在麦克风的帮助下,唱上去了,哈哈,总之,肺气和嗓子没有因为讲课多而伤到,感谢神灵保佑啊! 要说的重点和核心还是所教的学生们,先说中医学专业08级1班吧,是我这学期倾注心血最多的,与07级相比,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劲头都要稍逊一筹,最初印象是有的学生比较散漫,上课总有迟到的,对学习中医漫不经心,有的是干脆不学,似乎许多人都没有什么信心和劲头,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加上我苦口婆心、身体力行的劝勉,许多同学改变了,变得关爱健康,勤于背诵,善于观察思考了,看到学生们的进步是最欣慰的。特别是在我上课的时候,会有一些外班同学来听课,有研究生、09级新生,还有外校的学生(中医爱好者),有一个叫刘派的学生,是 09级针推专业的,《内经选读》是他下学期的选修课,他却利用课余时间必修了,在其中考试时参加考试,成绩是98分,期末口试成绩是10分(满分),他学习内经的劲头令我感动,也使班上许多同学受到感染。当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我逐一提问,考察大家原文背诵的情况,以前懒惰的也背出来了,但是还有一些同学应付了事,也有根本不来上课的。今天,考试成绩出来了,看到有5名学生不及格,心里仍然很难受,知道是我这个当老师的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让他们喜欢学习中医,懂得承担。有一个学生的卷子是0分,这个学生写了名字,交了卷,却把自己所答上的非常有限的文字全部抹掉了,结果是0分。因为这个原因,班级的平均分会下降许多,好在有11名学生的成绩在90分以上。虽然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学习能力的全部,但是,通过考试的确可以证明一个人有没有认真对待学习,对于《内经》的学习,不用心,没有下功夫,是无法及格的,将来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像样的中医的。许多学生在学习结束时,交了学习心得,总结自己这一学期的收获和体会,让我看到他们的信心和决心正在崛起,希望他们真正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让薪火相传,世代不息! 令人欣慰的还是那些研究生们,必修和选修《内经》的人有200多,分两个大班上课,有一个班经常没有座位。虽然有的人根本没有学过中医(有护理专业的、中药专业的、西医的),但是大家都坚持听课,非常认真,而且相当重视本课程的学习,相信他们在这一学期的收获也是最大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当中有在本科就是学习中医的尖子,还有参加工作小有成绩的,他们是中医未来的希望和精英!我知道这门课对于成就他们未来的中医事业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最让我郁闷的是留学生们,共有八个人,上课最多时来六个人,虽然他们汉语说的比我说外语说的好,但是学习的态度和习气太不敢恭维。上课迟到不说,还鸭子听雷一样毫无反映,有时可能听得懂我讲的病案和举例,文字表面意思可能也懂了,但是什么也记不住。我禁不住会想:这样的人,为什么来学中医呀! 现在,怎么什么人都来学中医呢?过去学医都是师父选徒弟,好羡慕啊! 总之,这学期很辛苦,也很忙碌,教学生学习《内经》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真正的中医是什么样的,一些有病的学生(有的是比较难治的多年的毛病)经过我的诊治变得健康了,平时懒惰、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的也学会注意养生了。教学和工作中的成就还是有的,出版了专著1部,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3篇, 《中医运气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2名)获长春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参研课题中医经典内经课程远程教育系统的研究与实践(第3名) , 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 。 试述朱震亨的养生学思想及其养老论,获优秀论文奖。 教学论文 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教学水平 (第2作者)获吉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下学期还要继续努力哦!
个人分类: 教与学|7816 次阅读|19 个评论
写好科研论文的要诀
热度 3 sunx0053 2010-1-4 13:02
引子 根据不同作者的专业水平,同一套数据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写出相差甚远的文章。 对本领域的知识越广越精, 越能够清楚地把自己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写出来。 第一作者和资深作者对此应负主要责任。 要做得好必须平时积累而非写文章前才去检索文献。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搜集并仔细研读本领域的经典论文或书籍。2)跟踪本领域主要科研小组的科研动向。 你的稿子可能是被这些同行们审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精辟地把自己研究对科学的贡献清楚地写出来。这些对于写好的介绍和结论大有帮助。3)参加主要学术会议。 在好的学术会议上,可以对当前的科研有个较全面并且及时的了解。光靠读文献往往落后当前的研究至少半年。一旦对本领域的科研有了准确,深刻的理解,才能定好的课题,设计好的实验, 做高质量的数据分析。 这些是好文章的根基。有了这些后才有可能写出有影响力的大作来。 精简并贴切的论文题目 文章的题目如人的眼睛。一般情况下,如果可能应把最重要的发现在标题里体现出来。尽量避免类似Effect of A on B or Influence of Con D. 这种题目给人一种低含金量的印象。 当然,要把自己的成果在标题中升华出来是需要确实有内容的。再好的包装也不能把差的科研转化成好的文章。在此基础上,作者必须认真分析数据,找出新东西来。若此处偷懒,就会导致最后的文章只是数据的堆垒, 而无新意。 文章的档次会降很多。并且,在自己的履历表上,别人多会丛文章的题目和发表的杂志来判断文章的好坏。 重点突出并流畅的文摘 现今数码信息时代文献搜索很便利。 通过搜索谷歌Scholar, SciFinder, 等各种数据库很容易得到相关的文章的文摘。 好的文摘可以勾起读者详细阅读的欲望。 一般情况讲,别人仔细读了你的文章后,觉得有收获,才会有深刻印象,以后才会被更多地引用。 好的故事情节 要自己的文章引人入胜,应在介绍部分先埋下伏笔。讲清楚当前大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它的重要性。要先确定中心思想(或论点)。围绕这个中心耐心地丛浅入深, 一步步地把读者带到中心点上。 应避免突然加入新的概念。不要假设每一位读者都有基本的专业知识。要不厌其烦地把关键的概念或名词在刚出现时就定义清楚。避免把读者搞胡涂。下笔之前,若中心很明确,写作会很快,是个可以享受的过程。 反之,会有写了又撕,撕了又写的痛苦经历。尽量避免长篇大论。 越精简越容易读,才越受欢迎。 文字和表达方式的精雕细凿 前面提的部分一切就绪后,才应该花工夫在遣词造句上。 尽量避免频繁重复使用同样的字眼。特别是在用第二语言写作。查一下字典, 咨询一下语言好的朋友或同事都会受益匪浅。一篇文章应耐着性子反复修改直到作者完全满意为止。 有时候觉得莫处别扭,就应该反复思考,想更好的表达方式。一般情况, 至少要改五次才能达到这一步。 请同行预评审 在提交论文给杂志前,最好请自己信得过的同行评审。 信得过是指愿意花时间认真读并会坦诚地指出不足之处,而非大力恭维。 应该预先征得对方同意,并给与充分的评审时间。 根据对文章的贡献和评审人的预期值,或口头感谢,或在文中致谢, 或邀请成为共同作者。 结语 经过这些步骤,文章一般都是可读的。 当然文章好不好与研究本身质量大大相关。虽然, 好的写作不能把差的科研提高档次,但草率写作却可以把好的科研降低一个或多个档次。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间,草率地投稿。有时会欲速则不达。 发文章虽不易,但把坏的文章从文献中删去更难。急切发文章但不顾质量的做法可能会导致一生的遗憾。 即使经过这些努力后自己的文章在别人眼里仍不是最好,以后也不会后悔。因为它是你的最好。
个人分类: 研读心得|15008 次阅读|13 个评论
习医心悟选录
张三火 2009-12-30 14:58
壹壹零五的回忆 学习张焱老师《内经选读》心得 中医学专业2008级1班 张良 中医这种东西实在不能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冒,但那是因为没有静下心来真正的用心去体会,真的是白白浪费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了!中国人和西方人比,能胜在哪里呢?经济,政治,法律都不行,就连体质都比人差一大截;能胜过的就是前人集结的智慧而已! 关于阴阳、节气、向内观止这样的东西,没有人愿意去研究,除非病找到头上!因为向内看,太麻烦,外面大千世界那么好;向内看还会苦恼,不如活一日过一日快活。可是人如果不向内看,就不了解自己,那就无法了解世界,更不能为王! 可以肯定的是,我现在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没有什么大病,只是时不时会头痛,肩膀痛,喉咙痛,眼睛痛等等。 但自从有了您讲的《内经选读》课程之后,每天早上赶到 1105 (教室),早早的启动多媒体,是您的课,喜欢上了《内经选读》,就坚持了下来,才知道:智者之养生也,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记得那个繁星点点的夜晚,我们数着啤酒罐看星星,是您,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让我从堕落中逃脱而出。记得我打游戏虚度年华的时候,是您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让我的生活从此不再虚度。记得在我病痛缠身之时,是您,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让我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看过您与老朋友的对诗,才懂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智慧之美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听了您的课,才了解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了您的事,才知道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保持年轻的容颜 在第 18 周结束您的课程之后,我又独自来到 1105 ,教室依旧那么的宽敞明亮,那个熟悉的讲台,那个我做了 15 周没变的位置,依然残留着上古之人,知其道者的影子,相处的时间总是那么的短暂,美好的回忆总是过往的云烟,离开后才发现,那段时光是最充实的。
个人分类: 教与学|3926 次阅读|4 个评论
创新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吗?
lihf 2009-12-30 11:37
创新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吗?怎样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创新这个词是一个比较热的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我的看法是; 创新是人本身固有的,而培养则是在磨灭人的差异和创造性,不信,你画个圈,问幼儿园小朋友:画的什么?答案充满了想象力和智慧;你给小孩一堆玩具,小孩的组合千奇百怪,充满了创造性. 但能不能培养呢? 我的看法是:能,怎样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呢? 尊重个性差异,不损害每个儿童的不同理解,允许不同答案存在就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比较肤浅,供参考.
个人分类: 感悟|2974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近工作进展
slm428 2009-12-30 09:05
这几天把双分量的含时的Ginzburg-Landau 方程推导出了,并应用有限体积法将方程化为离散形式.下面就是编程运算.心情有些放松。 从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工作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尤其是第二篇投出之后,一直在等,改JPCM也有两个多月了,这至少要等到圣诞节放完假之后才有可能有这篇文章的消息,我总是很担心.其实我觉得这篇文章应该比第一篇做得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验心得
wayneqi 2009-12-20 08:40
1. 一定要目标明确,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排除一切障碍,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 2. 认真,严谨,切不可心急。每一步都做到准确的情况下,再继续,否则前功尽弃。
个人分类: Q心得体会|4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找工作篇
xiaoxue6228 2009-12-13 11:17
陆陆续续的在网上投了好多简历,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信,现场参加过几次招聘会,有和鹰机电,国核自仪,还有一家小公司让我去面试,最郁闷的莫过于国核自仪了,本来地点在虹漕路却搞成虹桥路,差一分钟迟到,搞的是一塌糊涂,不过正是由于这次失败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心得:那就是谦逊与内涵。面试并不是你把你所有的东西都展现给面试官看,并不是你有多么多么的厉害,在他面前夸夸其谈,毕竟面试官也是个普通人,他也喜欢谦虚,有内涵,有素质,有技术的人,所以面试就要围绕着这点下功夫,而我却恰恰相反,到了那里之后夸夸其谈,虽然做过一点事,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骄傲自大,缺乏团队精神,别说别人不喜欢我了,我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了。以后的生活,面试,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自我的修养,这可是一辈子的问题啊!多多修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修养,素质,能力,口才,交际各个方面,加油吧,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注意自我修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第一次出差
xiaoxue6228 2009-12-13 09:51
2009 年 11 月 28 日,人生中又一值得纪念的日子,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出差。 从今年 6 月份开始实习,一直在给中国科大做一个测光纤陀螺精度的转台设备,由于机械部分是九江的一个老师给设计的,因此我们老板,以及梁工我们三人先去九江去调试设备,调试完毕后直接去合肥中国科技大学交货。这次出差收获好多,好多,经历了好多好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出差,第一次去江西九江,第一次去庐山脚下,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看长江,第一次去合肥,第一次住商务酒店,第一次去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次体验名校博士的风采,第一次坐动车,记得以前书本上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次体会的是那么贴切。去九江国家 549 厂那设备,庐山脚下云雾妖娆,不像寒冬反而有些秋高气爽的感觉,脱离了上海压抑的气息,来到这样的一个生活安逸的地方,才真正了解了:采菊东南下,悠然下南山的心境;才体会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魄。虽然不胜文采,但是那种心境之下不自然的吟诗一首: 九江行 山轻鸟翠语花香, 闲情信步望凝霜。 遥忆太白吟前川, 近思故里点忧伤。 九江虽然比较小,却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边的人朴实,谦逊,生活节奏适中,非常像在济南的感觉,接下来调试控制系统的整个过程让我的工程经验确实是提高了好多,几次都是在崩溃的边缘上却都被拉了回来,在最后一刻愣是把设备调试好了。距离来九江已经一周时间了,第二天乘车去了科大,不亏是中科院下属的院校,明显的能感觉到这个学校的学术气息,把货交给他们,给他们介绍了我们的设备使用方法,我一个小硕给他们的博士甚至教授们讲解一些东西委实感觉心里有些小小的高兴,也有小小的成就感(偷笑一下,嘿嘿),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用户与研发人员的看实物观点的不同,用户关系的他有什么功能以及怎样使用,而研发者关注的是精度平稳度等等一系列核心的问题,这点我真是没有想到,也没有过相似的体会,以后做项目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而且上位机的界面人性化程度也是用户非常关心的,并不是你的产品做得好功能多用户就喜欢,用户关心的你的产品是不是便于操作,是不是合适他们的要求,我体会到的另一点就是,在交货的时候一定要诚实可信不要忽悠用户,这一点我没有注意,其中有一个问题我有点模糊不清想敷衍过去,结果就说错了,被揪住小辫子了,这一点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秉承老夫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自以为是(我的性格缺陷),沉稳谦虚,踏实可靠(向俞大师学习)。就这样货算是交上了,虽然不完美,但是这是一个人生中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是虚拟生活,课本上学不到的。另外在这谢谢我的导师,谢谢女友,谢谢金工,谢谢李工,谢谢沈工,谢谢梁工,谢谢朱工,是你们在精神上以及物质上的支持无限的支持让我跨入了工程的大门,以后的日子里我定会加倍努力,努力奔向自己的梦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丽娟浅谈第十期博海天空之“书山有路,研之有法”访谈活动心得
neudoctor 2009-12-12 02:45
陈丽娟浅谈第十期博海天空之书山有路,研之有法访谈活动心得 首先,这次博海天空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这个就不多说了,只是说下个人所学到的一些东西或者是觉得应该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几点吧。 第一,团队内部的协调合作很重要,对于任何一次活动的举办,只要是涉及到团队的合作,需要大家的积极配合,这个一方面取决于组织的结构是否合理,组织者是否能够很好的把握全局,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取决于参与活动的每一个团队成员的责任心,只有团队成员责任心具备,才能使得这个活动的每一环节有条不紊的展开,这次活动中,充分体现出了大家的团结积极,团队成员的协调合作也表现得不错。 第二,任何活动的举办的前期准备工作都相当重要,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使得活动开展顺利。准备充分需要考虑到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些细节问题的提出。在活动的准备当中,很多的大的方面大家几乎都能考虑到,但是对于活动中的突发状况,这个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但是这次活动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进行可多次演练,通过演练大家一起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经验很好,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但是,从这次活动的举办,也显示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仅就个人观点发表几点看法。 第一,对于个人,我认为自己还有很多需要锻炼的地方,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一方面,自己在主持上应该更多的增加这方面的实践经验,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临场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自己应戒骄戒躁,多做事少说话,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使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今后要多向身边的优秀的人学习更多更好的东西,不断锻炼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养。 第二,对于活动的组织,需要有一个核心的负责人,这个人是谁,每个成员心里都要很明白才行,这样有利于组织者在宏观上调配活动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有用资源,做到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个人建议现在学促会有三个分会,最好能每个分会下设置两名部长,这样每个方面都有落到人头的负责人,这也更易于管理,也更利于开展各种活动。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团结协作以及事前的充分准备,这两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继续保持并且始终坚持下去,另外,我对自己的不足也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改进,力争使自己能够真正做到淡定自若,谦虚谨慎。
个人分类: 成员心得交流园地|18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炒股心得
zhuzl 2009-12-11 14:45
炒股两年小结 从2007.5进入股市两年来,经历了股市最疯狂的6124点,也经历了高山滑雪、高台跳水的1664点。情绪跟着跌宕起伏,经历了挣小钱,赔大钱的闹心、挂心、平淡心、热心、信心、雄心 在彻底进入熊市的时候,我想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股市是非常正确的策略,你就是一个周半个月不看股市都不要紧张,就当钱放到了银行,而且要明白利息率是零,股市就是你的保管员,等上一年半载你需要钱的时候再看看银行有没有提高利率,你的钱是不是可以从银行里提出来了。 熊市阶段肯定是有波动的,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我觉得在股市的大海中享受一下游泳的感觉也是很爽的。因为当你有一手好牌,估计打好了也显示不出你的水平,而如果你手里摸了一把臭牌,这个时候如果你用尽你的智慧和能力,把牌打好了的话,估计你的能力更会让人刮目相看,所以我觉得在熊市里的不同的阶段,制定相应策略尤为重要。目前我遇到了两种情况: 一种是国家在熊市里一定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拯救股市,特别是在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稳定是第一位的,国家不会拿老百姓不当回事的,毕竟中国的老百姓太多了。同时社会主义的政策往往在熊市里还能起到一定得作用,因此,熊市的某一段时间,一个周、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股市像是找到了方向开始发力,朝着远离熊市的方向进发。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你在股市大海中游泳的时候,要把握住方向,紧跟社会主义步伐前进,不要自己单列队,只要你跟着热点走,你就有钱可赚。另一方面的策略,是要拿出男子汉的胸怀,敢于把手中的股票抛出,采用市场上T+0策略,获取小利,然后再在低位吸入热点,反复操作,估计你能早一天脱离苦海。 政策不会天天出台,所以熊市里没有波浪的时候,往往是人心涣散的时候。我的策略是坚决离场,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人的意志是最不坚决的,往往是一个倒下,跟着倒下一片,所以在你被别人压倒之前你最好找个地方提前趴下,这样还不会被别人砸着,这也是躲避策略,等大海再起风浪时,你再挑个比较好的天气进入,在有风浪的海里游泳才有激情和情趣。 仅仅两年,我觉得遇到的股市气象还不够丰富,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学费的不断缴纳,总有收获,股市里不要听信任何人的推荐和指挥,临门一脚完全靠自己的。 对于目前的股市,我赞同许小年的观点,他认为,股市主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的心理。经济的二次探底也会导致上市公司盈利的二次探底,但明年市场流动性仍然会很宽裕,资金将会继续流入股市楼市,因此,靠流动性支撑的市场其波动会相当大。
个人分类: 心得|2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吴敏浅谈组织第十期博海天空之“书山有路,研之有法”访谈活动心得
neudoctor 2009-12-2 22:12
作为学术促进会的一员,我为学术促进会有这样团结的集体和负责的成员感到高兴,为博海天空的巨大成功感到光荣,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社会因为协作而进步,因为分工而发展。在此次活动中,我主要负责宣传工作,最深有感触的就是第一次画了海报。在这里大致总结一下自己的所感所悟。 第一, 敢于挑战自己,才会有所收获。鉴于宣传部同志们的谦虚精神,给了我一次尝试的机会。对于画海报,我是没有经验的,可是我认为这种事情只有做的好不好的问题,没有会不会的说法。既然大家都很忙,为了集体利益最大化,我决定丢一回人。事实证明,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嘛!敢于挑战自己,就多了一次肯定自己的机会。 第二, 凡事寻找后路,让自己轻松前行。领命之前,我先给队友们打预防针,告诉刘雷:对我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宣传对象能看懂就行了。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不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随意为之就可以了。 第三, 生命在于经历,经历在于创新。在接到任务之后,我随便找了张纸条,开始画海报构思。工作结束之后,我自己看着自己的巨作,才明白海报的篇幅及悬挂方式决定了它上面的所有字、图案都需要加粗甚至用涂料增色,否则会略显单薄。而且,海报要清晰明了,一目了然,不易于写过多的字,给人一种啰啰嗦嗦的感觉。如果硬要说这幅海报还能看的话,就只一个优点:有创意,比如把东北大学的字母画成笑脸,鲤鱼头上的博士帽以及鲤鱼和白云的对话! 第四, 要学会善假于物也!会议当天,我让陆岩看了我的创意,同时告诉王娜我需要在天空中的三朵白云里写下三点会议主题。陆岩告诉我说鲤鱼头上戴个博士帽就更能清楚的表达主题了,王娜也及时回复了我的要求。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工作难度。 第五, 改变所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如果说一个人可以不依赖他人独自完成工作的话,那这件事情非常好办。因为没有人能比你更能了解你自己的感受的了。但是在这个社会,我们需要和各种人打交道,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信息不对称和工作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把风险降到最低。 生活仍在继续,工作还需努力,加油!
个人分类: 成员心得交流园地|1722 次阅读|0 个评论
王娜浅谈第十期博海天空之“书山有路,研之有法”访谈活动的心得
neudoctor 2009-12-1 22:15
2009 年 11 月 21 日晚 6 : 30 ,由东北大学研究生院主办 , 学术促进会承办的第十期博海天空之书山有路研之有法访谈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 214 教室成功的举办了。这次活动邀请了葛汝刚,赵礼兵,毕雪峰等六位优秀的博士主要对现在研一学生比较关心的几个话题分享了个人经验同时给予了面对面的指导,例如如何发表论文,如何充实的渡过研究生生活,如何处理学习与学生活动的关系等等。 这次活动总体来说算是比较成功的。而且当看到现场那么多观众的时候,心里真的很激动,当看到自己的付出换来成果时真的很高兴。以下是我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首先,沟通要讲究技巧。 以前参加活动主要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好了,但是这活动副会长刘雷是我们的总指挥,我负责具体的工作的实施。也就是说我的工作主要就是协调,要把握活动进展的大的方向,然后及时向副会长汇告活动的进展情况。所以虽然我实际上具体的工作不多,但是每一个小的活动细节我都要去考虑。活动前期,我们准备做一个视频,这里需要研究生院领导和嘉宾的配合。如何巧妙的与他们沟通成为我们活动顺利进展的一个桥梁。同时我们还要邀请嘉宾给我们做一段简短的视频。与领导、嘉宾和成员之间的沟通讲究的艺术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活动过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经验不足,还需要更多的锻炼机会提升自己。 其次,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谈到团队,我真的很高兴认识学促会的成员们,尤其是刘雷副会长带领的学术部和宣传部成员们,还有两位主持人。一个活动的举办如果靠一个人的力量一定会很费劲,但是如果大家一起做起来,事情会简单的多。其实活动初期,我们进展的很慢,主要是没有合理的分工。但是后来大家意识到之后,大家并没有泄气,反而更加的卖力气。说到这里,我应该感谢刘坚强,我们的全程摄影师还有我们的学术部的小记者们,大家真的辛苦了。但是在活动过程中,给每个成员分配任务时没有一个人人推卸的,反而大家不仅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甚至很多人也默默的替别人做了好多事情。比如有的成员忙着考试没时间,我们有时间的成员就很欣然的替去做。在活动策划过程中大家也都集思广益;在活动现场,大家都为活动奔波着,分工明确,录像的,照相的,播放 PPT 的等等,大家看到观众没有座位时,都把座位让给了他们,谁也没有一句怨言。同时又有谁知道,其实活动中站了三个小时根本不算什么,活动之前大家又花费多少个三个小时去准备呢。还有我要特别感谢赵雯雯同学,当投影仪出现问题的时候跟着我跑上跑下的去找管理员。 第三,主题很重要。 这次活动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同学来参加,因为活动的主题正是他们所关心的,涉及他们自身利益的一些问题。这里也应该感谢姜会长给我们提出这个好方案。就好像张艺谋的电影为什么很受欢迎,因为他能够抓住观众的心。所以我们以后做活动还要发扬知人之所需,明确的确定活动的主题。 第四,活动要不断创新。 如果一个活动一成不变的以一个模式来做,这太缺少新意,观众也不爱参加了。但是这次活动有三个新: 1. 活动以访谈类的形式展开,轻松自在。避免了只有嘉宾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的传统模式。 2. 加入了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扩大了活动的知名度,体现了活动的实用性。 3. 以视频的形式记录活动全过程。以前的活动只是单一的照几张照片罢了,但是这次我们却可以将活动制作成光盘,作为永久的留念,也可以利用网络扩大我们活动的宣传力度。现在优酷网, QQ, 人人网都可以看到我们的作品了。 第五,活动之前要考虑活动过程中的未知因素而且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次活动其实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 以后举办活动最好让观众采用报名的方式,我们能预知观众人数,然后借相应的教室,这样就不会出现许多观众因没有位置而离开的事情发生了。同时,最好提前借好教室,这样就会避免因活动时间临时改变而改变活动计划的事情发生。 2. 在举办活动前,一定要考虑未知因素的发生,做双重准备。比如投影仪突然出现问题,如果不解决就得导致小游戏的终止,影响整个活动的效果,所以活动前应该做好资料的备份。 3. 处事要冷静。由于搞活动只能提前半个小时入场,当我们 6 点到时,突然找不到管理员了,因为没有钥匙所以导致许多观众在场外等候,心里特别不好受。但是当找门卫时他态度还特别不好,当时因为着急,差点和他发生冲突。现在想想,应该遇事冷静处理,沉着,淡定。 总之,这次活动办得还算不错,看着活动结束后大家欣然的笑容,我心里也非常高兴。大家真的辛苦了。同时学促会其他活动连连收获硕果。加入学促,我很开心;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很荣幸。希望学术促进会的明天越来越好,也希望这个大家庭里的所有兄弟姐妹们都梦想成真。 王娜 2009 年 11 月 28 日
个人分类: 成员心得交流园地|16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导师要则”
yiligong 2009-11-9 20:41
看完杨卫院士的这篇导师要则(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9789),我不得不说,这真是一篇看似洋洋洒洒,实则空洞无物的文章啊。首先,杨院士的写作水平绝对达不到院士的水准,文风除了用朴实来形容之外,实在也想不出什么赞美之词了。当然,这不是人家的专业,不必苛求,罢了,只不过显不出文学修养和大家风范来,遗憾。其次,每句都是大白话,我不能说您错了,但看过之后,实在也不能给人太多启示。可能是我愚钝了。 当了一年多大学老师了,接触的学生不算多,也不算少。时常在痛苦郁闷中自我煎熬,也会为了学生的一点儿进步欣喜若狂,到现在,都觉得自己还没尽得要领,只有一点点感悟: 别对学生寄予过高的期望,因为最后失望的往往是自己。 学生良莠绝对是不齐的,一定要区别对待。 学生确实可以多带,基本目标就是保证给他们找到适合做的事情,让他们顺利毕业。然后,再在这些学生中找到好苗子,重点培养。 作为青年老师,能带的也就是本科生和硕士,科研这件事情,他们能做是最好,但是主要还是靠自己。 先写这些,过后再补。
个人分类: 想想写写|3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HSPF研究报告后序
hspf 2009-11-6 10:10
本项目是水利部 948 推广应用项目,该项研究是在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指导下,由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主持完成开展的。本项目开展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 HSPF 模型软件培训;二是 HSPF 模型在珠江流域的推广应用。在项目培训的过程中,得到了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也得到美籍华人 陆四龙 教授对项目培训的倾力指导,提供了大量的有益信息,因此项目培训的成功开展与他们的帮助密不可分。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王现方院长、王琳副院长、邓家泉副院长、徐峰俊总工、科技计划处罗丹、资源环境所所长王珊琳等同志给予了充分的指导。在项目的具体筹划过程中,流域管理与规划研究室主任李杰给予积极配合,在项目经费和时间安排上创造了项目开展的有利条件,并提出诸多合理的建议。 该项研究历时一年多,期间研究人员几乎是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全身心投入,项目主要技术研究人员包括:董延军、王琳、李杰、郑江丽、石赟赟、余金、马志鹏、严黎、熊静、陈娟;主要项目管理人员包括曾志诚、杨建新、黑亮、赵秋玉、吴娟、邓夕虹、罗媛媛等。从对 HSPF 模型的一无所知到今天的熟练应用,期间有困惑,有迷惘,有挫折,但我们的团队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不畏困难,敢于直面困难,在迎接挑战之后,我们斩获的是全新的体会,大家对水文水质模型、 GIS 技术、非点源问题等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重要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需要一只技术过硬,管理完善的科研团队。没有良好的团队,没有管理有序的大兵团作战能力,想完成国家重大的科技项目,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总之,项目的研究成功是集体不懈努力的结果和智慧的结晶,凝结了各方面专家及同仁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在此向对项目给予关心帮助和扶持的人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Ubuntu 使用心得
zengqingye 2009-10-17 22:07
   Ubuntu使用了一年多了,一开始是作为主要的工作平台,逐渐地,因为与同事的兼容问题,部分使用了Windows,个人的爱好仍然主要用Ubuntu。接触Linux已经5年了,断断续续地用,到现在为止也只能算是熟悉而已,并不了解更多的内部细节。   最开始在众多的Linux中选了Fedora,并用它建立了工作用的项目配置管理平台,到现在仍在使用中,只是使用的功能很少了,我自己也没有时间去碰了。Fedora很强大,但是几年前的平台都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中文的问题等,让操作系统不太好用,间接地,选用的软件也因此遇到些问题,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有时候觉得有点烦。但是一旦到了软件开发的问题上,我还是愿意用Linux,Windows除了Visual Studio,其他方面不能与Linux比。    Ubuntu是在我闲置Fedora一段时间后,重新想起Linux的时候选用的,其间还有其他的平台都试用了一下。Ubuntu看上去也没有太出色,但是用起来没有明显的障碍,所以用到现在。稳定性很好,只出现过一次升级后的异常,软件的升级管理很方便,似乎这些就够了。    我想我还会继续用Ubuntu,因为Ubuntu每半年的定时发布让人觉得充满希望,每次也确实有些惊喜。
个人分类: 开源软件|3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十三)
wdz 2009-10-11 13:51
里仁篇第四(共二十六章) 4.1子曰:里⑴仁为美。择不处⑵仁,焉得知⑶? 【译文】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 【注释】⑴里这里可以看为动词。居住也。⑵处上声,音杵,chǔ,居住也。⑶知《论语》的智字都如此写。这一段话,究竟孔子是单纯地指择居而言呢,还是泛指,择邻、择业、择友等等都包括在内呢?我们已经不敢肯定。《孟子?公孙丑上》云: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便是指择业。因此译文于仁字仅照字面翻译,不实指为仁人。 【乱弹】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注释了。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穷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居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实行仁德便心安,不实行仁德心便不安];聪明人利用仁[他认识到仁德对他长远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实行仁德]。 【乱弹】要走上人生正途需要懂得仁啊。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⑴。 【译文】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注释】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后汉书?孝明八王传》注引《东观汉记》说:和帝赐彭城王恭诏曰: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贵仁者所好恶得其中也。我认为贵仁者所好恶得其中,正可说明这句。 【乱弹】仁者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每个人,不会偏执。 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孔子说:假如立定志向实行仁德,总没有坏处。 【乱弹】现代社会有这种志向的人越来越少了。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⑴,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⑵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⑶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摆脱。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就是在仓卒匆忙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 【注释】⑴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富与贵可以说得之,贫与贱却不是人人想得之的。这里也讲不以其道得之,得之应该改为去之。译文只就这一整段的精神加以诠释,这里为什么也讲得之可能是古人的不经意处,我们不必再在这上面做文章了。⑵恶乎恶音乌,wū,何处。恶乎卽于何处,译文意译为怎样。⑶违离开,和公冶长篇第五的弃而违之的违同义。 【乱弹】利用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总是令人尊敬的,最近袁隆平院士买车的事件就凸显了这个道理。
个人分类: 阅读|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十二)
wdz 2009-9-26 19:32
3.21哀公问社⑴于宰我⑵。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向宰我问,作社主用什么木。宰我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人民战战栗栗。孔子听到了这话,[责备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注释】⑴社土神叫社,不过哀公所问的社,从宰我的答话中可以推知是指社主而言。古代祭祀土神,要替他立一个木制的牌位,这牌位叫主,而认为这一木主,便是神灵之所凭依。如果国家有对外战争,还必需载这一木主而行。详见俞正燮《癸巳类稾》。有人说社是指立社所栽的树,未必可信。⑵宰我孔子学生,名予,字子我。 【乱弹】孔子之意在告诫宰我不要自作聪明,也不希望用武力解决问题。往往,我们碰到稍微会的东西就说个不停,这就是不自知吧。 3.22子曰:管仲⑴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⑵,官事不摄⑶,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⑷,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⑸,有反坫⑹,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⑺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狭小得很呀! 有人便问:他是不是很节俭呢?孔子道:他收取了人民的大量的市租,他手下的人员,[一人一职,]从不兼差,如何能说是节俭呢? 那人又问:那末,他懂得礼节么?孔子又道:国君宫殿门前,立了一个塞门;管氏也立了个塞门;国君设燕招待外国的君主,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设备,管氏也有这样的设备。假若说他懂得礼节,那谁不懂得礼节呢? 【注释】⑴管仲春秋时齐国人,名夷吾,做了齐桓公的宰相,使他称霸诸侯。⑵三归三归的解释还有:(甲)国君一娶三女,管仲也娶了三国之女(《集解》引包咸说,皇侃《义疏》等);(乙)三处家庭(俞樾《羣经平议》);(丙)地名,管仲的采邑(梁玉绳《瞥记》);(丁)藏泉币的府库(武亿《羣经义证》)。我认为这些解释都不正确。郭嵩焘《养知书屋文集》卷一释三归云:此盖《管子》九府轻重之法,当就《管子》书求之。〈山至数篇〉曰。则民之三有归于上矣。三归之名,实本于此。是所谓三归者,市租之常例之归之公者也。桓公既霸,遂以赏管仲。《汉书 地理志》、《食货志》并云,桓公用管仲设轻重以富民,身在陪臣,而取三归。其言较然明显。《韩非子》云,使子有三归之家,《说苑》作赏之市租。三归之为市租,汉世儒者犹能明之,此一证也。《晏子春秋》辞三归之赏,而云厚受赏以伤国民之义,其取之民无疑也,此又一证也。这一说法很有道理。我还再举两个间接证据。(甲)《战国策》一说: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似亦以三归为市租。(乙)《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建安十五年令曰: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亦以管仲不是清廉之士,当指三归。⑶摄兼职。⑷树塞门树,动词,立也。塞门,用以间隔内外视线的一种东西,形式和作用可以同今天的照壁相比。⑸好古读去声,友好。⑹反坫坫音店,din,用以放置器物的设备,用土筑成的,形似土堆,筑于两楹(厅堂前部东西各有一柱)之间。详全祖望《经史问答》。⑺而假设连词,假如,假若。 【乱弹】管仲的确是功高,但却太自傲了,不注意自身修养。范蠡虽功高却知道功成身退,留下佳话。 3.23子语⑴鲁大师⑵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⑶如也;从⑷之,纯如也,皦⑸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孔子把演奏音乐的道理告给鲁国的太师,说道:音乐,那是可以晓得的:开始演奏,翕翕地热烈;继续下去,纯纯地和谐,皦皦地清晰,绎绎地不绝,这样,然后完成。 【注释】⑴语去声,y,告诉。⑵大师大音泰,ti,乐官之长。⑶翕xī。⑷从去声,zng。⑸皦音皎,jiǎo。 【乱弹】做学问的过程也是类似,总是从不知道到知道,从小明白到大明白,一点点积累而成。 3.24仪封人⑴请见⑵,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⑶见之⑵。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⑷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⑸。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边防官请求孔子接见他,说道:所有到了这个地方的有道德学问的人,我从没有不和他见面的。孔子的随行学生请求孔子接见了他。他辞出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人为什么着急没有官位呢?天下黑暗日子也长久了,[圣人也该有得意的时候了,]上天会要把他老人家做人民的导师哩。 【注释】⑴仪封人仪,地名。有人说当在今日的开封市内,未必可靠。封人,官名。《左传》有颖谷封人、祭封人、萧封人、吕封人,大概是典守边疆的官。说本方观旭《论语偶记》。⑵请见、见之两个见字从前都读去声,音现,xin。请见是请求接见的意思,见之是使孔子接见了他的意思。何焯《义门读书记》云:古者相见必由绍介,逆旅之中无可因缘,故称平日未尝见绝于贤者,见气类之同,致词以代绍介,故从者因而通之。夫子亦不拒其请,与不见孺悲异也。⑶从者从去声,zng。⑷丧去声,sng,失掉官位。⑸木铎铜质木舌的铃子。古代公家有什么事要宣布,便摇这铃,召集大家来听。 【乱弹】由此可见,这边防官也不简单啊,早就预料到孔子会成为圣人了。 3.25子谓韶⑴,尽美⑵矣,又尽善⑵也。谓武⑶,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论到韶,说:美极了,而且好极了。论到武,说:美极了,却还不够好。 【注释】⑴韶舜时的乐曲名。⑵美、善美可能指声音言,善可能指内容言。舜的天子之位是由尧禅让而来,故孔子认为尽善。周武王的天子之位是由讨伐商纣而来,尽管是正义战,依孔子意,却认为未尽善。⑶武周武王时乐曲名。 【乱弹】孔子之仁处处均可体现,此处也是一个说明了。
个人分类: 阅读|7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加入东北大学学术促进会的一些心得
neuliulei 2009-9-21 22:50
时光飞逝,到东北大学读研究生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逐渐的成长着,我的成长伴随着我加入的一个组织的成长--东北大学学术促进会。 2008年9月,来到东大。报名参加了校研究生会,我也忘了当初报的部门,后来就接到通知,说是被录用了,加入了学术中心和学术促进会的实践部。由于研一时我的课程都安排在了周六和周日,研究生会举办的一些活动,我都没有参加,很遗憾。但是,研会的例会我坚持参加了,总体上了解了研会的活动。 今年开学后,课程少了很多,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研会的活动。跟着研会的博士生会参加了博士科技服务团赴朝阳的科技服务企业活动。6月以后,学术促进会从研究生会独立出来,成为东北大学唯一一个研究生社团,归研究生院管。由于,刚刚独立出来,留下的人员很少。最艰难的时候,就只有三个人在学校为这个组织工作。人虽然很少,但是我们没有放弃,而是抓住机遇,举办了几个有重要意义的活动。 首先,我抓住金达集团回访东大的机会,策划举办了第七期博士沙龙,活动很成功,研究生院的刘春明常务副院长和巩恩普副院长都参加了会议。然后,白雪松策划组织了博士科技服务团赴唐山和抚顺进行科技服务企业的活动,这个活动不仅上了《东大要闻》还上了《中国教育报》。紧接着,开学时,我策划组织了迎接新生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个活动同样得到了研究生院领导的好评,活动最后上了《东大综合新闻》。 组织要发展,还是需要更多的人才的加入。招新,成为我工作的重点。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在东大先锋网,六维网等网络,进行宣传。刚开始报名的人很少,后来逐渐增多,现在我们已经成功的招进了40多人。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抱着维组织服务,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结交好友的共同目标成为了学术促进会的新成员。他们的加入为学术促进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无论是自己组织活动,还是参加活动。我都有了丰富的经历。只有做,才能实实在在的锻炼人,培养人,提升境界。 我为东北大学学术促进会贡献了我的力量,组织也给了我很多回报。我将继续为这个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愿意和各位同仁一起努力,一起广交朋友,一起做活动,一起提升自己的能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56 次阅读|1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十一)
wdz 2009-9-16 19:57
3.16子曰:射不主皮⑴,为⑵力不同科⑶,古之道也。 【译文】孔子说:比箭,不一定要穿破箭靶子,因为各人的气力大小不一样,这是古时的规矩。 【注释】⑴射不主皮皮代表箭靶子。古代箭靶子叫侯,有用布做的,也有用皮做的。当中画着各种猛兽或者别的东西,最中心的又叫做正或者鹄。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射应该是演习礼乐的射,而不是军中的武射,因此以中不中为主,不以穿破皮侯与否为主。《仪礼?乡射礼》云,礼射不主皮,盖本此。⑵为去声,wi,因为。⑶同科同等。 【乱弹】人的力气不同,能否穿破皮侯也就不一样了,但是还有一个标准,就是比准度。这似乎告诉我们标准一定要合理,大家都能接受。 3.17子贡欲去⑴告朔之饩羊⑵。子曰:赐也!尔爱⑶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子贡要把鲁国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而不用。孔子道:赐呀,你可惜那只羊,我可惜那种礼。 【注释】⑴去从前读为上声,因为它在这里作为及物动词,而且和来去的去意义不同。⑵告朔饩羊告,从前人读梏,g,入声。朔,每月的第一天,初一。饩,x。告朔饩羊,古代的一种制度。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这历书包括那年有无闰月,每月初一是哪一天,因之叫颁告朔。诸侯接受了这一历书,藏于祖庙。每逢初一,便杀一只活羊祭于庙,然后回到朝廷听政。这祭庙叫做告朔,听政叫做视朔,或者听朔。到子贡的时候,每月初一,鲁君不但不亲临祖庙,而且也不听政,只是杀一只活羊虚应故事罢了。所以子贡认为不必留此形式,不如干脆连羊也不杀。孔子却认为尽管这是残存的形式,也比什么也不留好。⑶爱可惜的意思。 【乱弹】中国人习惯批评以前的礼仪,结果造成很多很好的传统都丢失了。其中,一个问题就发人深思,汉人的传统服装是什么啊?答案不是中山装。 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孔子说:服事君主,一切依照做臣子的礼节做去,别人却以为他在谄媚哩。 【乱弹】做人很难,就像对待导师一样,尽自己的礼,别人就以为献媚。 3.19定公⑴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鲁定公问:君主使用臣子,臣子服事君主,各应该怎么样?孔子答道:君主应该依礼来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心地服事君主。 【注释】⑴定公鲁君,名宋,昭公之弟,继昭公而立,在位十五年。(公元前509495)定是谥号。 【乱弹】君臣之间的关系过于复杂,君子礼待臣子,臣子是否就能忠心耿耿?历史证明:即使是魏征这样的谏臣也要留一手啊。 3.20子曰:《关雎》⑴,乐而不淫⑵,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 【注释】⑴《关雎》《诗经》的第一篇。但这篇诗并没有悲哀的情调,因此刘台拱的《论语骈枝》说:诗有《关雎》,乐亦有《关雎》,此章据乐言之。古之乐章皆三篇为一。乐而不淫者,《关雎》、《葛覃》也;哀而不伤者,卷耳也。⑵淫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如言淫祀(不应该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礼)、淫雨(过久的雨水)。 【乱弹】读《诗经》,每首诗都会给人以众多遐想空间。
个人分类: 阅读|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十)
wdz 2009-9-7 21:22
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⑴;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⑵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有人向孔子请教关于禘祭的理论。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的人对于治理天下,会好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罢!一面说,一面指着手掌。 【注释】⑴不知也禘是天子之礼,鲁国举行,在孔子看来,是完全不应该的。但孔子又不想明白指出,只得说不欲观,不知也,甚至说如果有懂得的人,他对于治理天下是好像把东西放在手掌上一样的容易。⑵示假借字,同置,摆、放的意义。或曰同视,犹言了如指掌。 【乱弹】难怪学问渊博的人易于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⑴。 【译文】孔子祭祀祖先的时候,便好像祖先真在那里;祭神的时候,便好像神真在那里。孔子又说:我若是不能亲自参加祭祀,是不请别人代理的。 【注释】⑴吾不与祭,如不祭这是一般的句读法。与读去声,音预,y,参预的意思。如不祭译文是意译。另外有人主张与字仍读上声,赞同的意思,而且在这里一读,便是吾不与,祭如不祭。译文便应改为:若是我所不同意的祭礼,祭了同没祭一般。我不同意此义,因为孔丘素来不赞成不合所谓礼的祭祀,如非其鬼而祭之,谄也,(2.24)孔丘自不会参加他所不赞同的祭祀。 【乱弹】孔子讲礼,自己也始终坚持有礼,真是言行一致,反观现在众人,口中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了。 3.13王孙贾⑴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⑵,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⑶。 【译文】王孙贾问道:与其巴结房屋里西南角的神,宁可巴结灶君司命,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道:不对;若是得罪了上天,祈祷也没用。 【注释】⑴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⑵与其媚于奥,宁媚如灶这两句疑是当时俗语。屋内西南角叫奥,弄饭的设备叫灶,古代都以为那里有神,因而祭它。⑶王孙贾和孔子的问答都用的比喻,他们的正意何在,我们只能揣想。有人说,奥是一室之主,比喻卫君,又在室内,也可以比喻卫灵公的宠姬南子;灶则是王孙贾自比。这是王孙贾暗示孔子,你与其巴结卫公或者南子,不如巴结我。因此孔子答复他:我若做了坏事,巴结也没有用处,我若不做坏事,谁都不巴结。又有人说,这不是王孙贾暗示孔子的话,而是请教孔子的话。奥指卫君,灶指南子、弥子瑕,位职虽低,却有权有势。意思是说,有人告诉我,与其巴结国君,不如巴结有势力的左右像南子、弥子瑕。你以为怎样?孔子却告诉他:这话不对;得罪了上天,那无所用其祈祷,巴结谁都不行。我以为后一说比较近情理。 【乱弹】得罪了上天,那上天究竟是谁?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是以夏商两代为根据,然后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呀,我主张周朝的。 【注释】⑴二代夏、商两朝。 【乱弹】孔子受周朝文化影响后,又开始发扬周文化,文化与人才不断影响,得以延续。 3.15子入太庙⑴,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⑵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孔子到了周公庙,每件事情都发问。有人便说:谁说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得礼呢?他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别人请教。孔子听到了这话,便道:这正是礼呀。 【注释】⑴太庙古代开国之君叫太祖,太祖之庙便叫做太庙,周公旦是鲁国最初受封之君,因之这太庙就是周公的庙。⑵鄹人之子鄹音邹,zōu,又作郰,地名。《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郰邑。有人说,这地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县东南十里的西邹集。鄹人指孔子父亲叔梁纥。叔梁纥曾经作过鄹大夫,古代经常把某地的大夫称为某人,因之这里也把鄹大夫叔梁纥称为鄹人。 【乱弹】和孔子相比,我们这些人对这些细微的礼仪太不重视了,结果往往闹出笑话。
个人分类: 阅读|719 次阅读|1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九)
wdz 2009-9-1 20:01
3.6季氏旅⑴于泰山。子谓冉有⑵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道:你不能阻止吗?冉有答道:不能。孔子道:哎呀!竟可以说泰山之神还不及林放[懂礼,居然接受这不合规矩的祭祀]吗? 【注释】⑴旅动词,祭山。在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季氏只是鲁国的大夫,竟去祭祀泰山,因之孔子认为是僭礼。⑵冉有孔子学生冉求,字子有,小于孔子二十九岁。(公元前522?)当时在季氏之下做事,所以孔子责备他。 【乱弹】对于季氏这种人,孔子也是无能为力啊,所谓权倾天下便无所顾忌了。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⑴。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所争,一定是比箭吧,[但是当射箭的时候,]相互作揖然后登堂;[射箭完毕,]走下堂来,然后[作揖]喝酒。那一种竞赛是很有礼貌的。 【注释】⑴其争也君子这是讲古代射礼,详见《仪礼?乡射礼》和《大射仪》。登堂而射,射后计算谁中靶多,中靶少的被罚饮酒。 【乱弹】现代社会要生存必须要竞争,但是不是竞争就意味着不择手段呢?可不可以公平竞争啊? 3.8子夏问曰:巧笑倩⑴兮,美目盼⑵兮,素以为绚⑶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⑷乎?子曰:起⑸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子夏问道:有酒涡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道: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 子夏道: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子道: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注释】⑴倩音欠,qin,面颊长得好。⑵盼黑白分明。⑶绚xun,有文采,译文为着协韵,故用画着花卉以代之。这三句诗,第一句第二句见于《诗经?卫风?硕人》。第三句可能是逸句,王先谦《三家诗义集疏》以为《鲁诗》有此一句。⑷礼后礼在什么之后呢,原文没说出。根据儒家的若干文献,译文加了仁义两字。⑸起友人孙子书(楷第)先生云:凡人病困而愈谓之起,义有滞碍隐蔽,通达之,亦谓之起。说见杨遇夫先生《汉书窥管》卷九引文。 【乱弹】《诗经》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只是一直读得不明不白~~ 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⑴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⑵不足征也。文献⑶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殷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这是他们的历史文件和贤者不够的缘故。若有足够的文件和贤者,我就可以引来作证了。 【注释】⑴杞国名,夏禹的后代。周武王时候的故城卽今日河南的杞县。其后因为国家弱小,依赖别国的力量来延长国命,屡经迁移。⑵宋国名,商汤的后代,故城在今日河南商邱县南。国土最大的时候,有现在河南商邱以东,江苏徐州以西之地。战国时为齐、魏、楚三国所共灭。⑵文献《论语》的文献和今天所用的文献一词的概念有不同之处。《论语》的文献包括历代的历史文件和当时的贤者两项(朱注云:文,典籍也;献,贤也。)。今日文献一词只指历史文件而言。 【乱弹】通过孔子简单几句话,不难看出对学者的启发。不论做哪方面的研究,都要建立在了解相关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3.10子曰:禘⑴自既灌⑵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孔子说:禘祭的礼,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看了。 【注释】⑴禘这一禘礼是指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大祭之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不过周成王曾因为周公旦对周朝有过莫大的功勋,特许他举行禘祭。以后鲁国之君都沿此惯例,僭用这一禘礼,因此孔子不想看。⑵灌本作裸,祭祀中的一个节目。古代祭祀,用活人以代受祭者,这活人便叫尸。尸一般用幼小的男女。第一次献酒给尸,使他(她)闻到郁鬯(一种配合香料煮成的酒)的香气,叫做裸。 【乱弹】实际上,很多人接触了一回也就不想再接触了。
个人分类: 阅读|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八)
wdz 2009-8-24 13:23
八佾篇第三(共二十六章) 3.1孔子谓季氏,⑴八佾⑵舞于庭,是可忍⑶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甚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注释】⑴季氏根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的记载和《汉书?刘向传》,这季氏可能是指季平子,卽季孙意如。据《韩诗外传》,似以为季康子,马融注则以为季桓子,恐皆不足信。⑵八佾佾音逸,y。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卽六行,四十八人。大夫用四佾,三十二人。四佾才是季氏所应该用的。⑶忍一般人把它解为容忍、忍耐,不好;因为孔子当时并没有讨伐季氏的条件和意志,而且季平子削弱鲁公室,鲁昭公不能忍,出走到齐,又到晋,终于死在晋国之干侯。这可能就是孔子所孰不可忍的事。《贾子?道术篇》: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为忍。这忍字正是此意。 【乱弹】看到这就不禁想到最近网络热议的零容忍。 3.2三家⑴者以《雍》⑵彻。子曰:相⑶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当他们祭祀祖先时候,[也用天子的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诗上有这样的话]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儿主祭。这两句话,用在三家祭祖的大厅上在意义上取它哪一点呢? 【注释】⑴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卿。⑵《雍》也写作雝,《诗经?周颂》的一篇。⑶相去声,音向,xing助祭者。 【乱弹】我想孔子这两句话并不单单讲礼,更多是教人遵守共同的道德底线。突然想起,去年北京奥运会,韩国某家电视台竟然不遵守默认的规定播放了奥运彩排的情况。近来,又听闻他们经过历史考证,得出了孔子是韩国人的结论。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 【乱弹】孔子提倡的仁的标准很高,一般人怕是难以做到。但我想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应该是不难的吧,否则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现代社会提出竞争,却忘记了道德的约束,实在是可悲。 3.4林放⑴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⑵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呀,就一般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俭约;就丧礼说,与其仪文周到,宁可过度悲哀。 【注释】⑴林放鲁人。⑵易《礼记?檀弓上》云: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可以看做与其易也,宁戚的最早的解释。易有把事情办妥的意思,如《孟子?尽心上》易其田畴,因此这里译为仪文周到。 【乱弹】估计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只有讲排场才是礼,结果红白喜事都大讲排场,只是给世人多增添了笑话罢了。 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⑴诸夏之亡⑵也。 【译文】孔子说: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哩。 【注释】⑴夷狄有君亡也杨遇夫先生《论语疏证》说,夷狄有君指楚庄王、吴王阖庐等。君是贤明之君。句意是夷狄还有贤明之君,不像中原诸国却没有。说亦可通。⑵亡同无。在《论语》中,亡下不用宾语,无下必有宾语。 【乱弹】明抢暗夺的东西终究不是自己的,装文明也掩盖不了自己的本性。所以不文明的国家即使有国君了也是不文明,韩国就是个典型例子。台湾某作家用小国寡民一词表述,形容得最为贴切。
个人分类: 阅读|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孔氏家族的辈分
wdz 2009-8-23 22:09
本文内容摘自《论语力》(于丹、孔健著)。 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孔姓名字的前一个字多是 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十个字中的某一个字。这是因为孔族取名都要按照行辈用字的规定,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孔子的第若干代孙。 孔族行辈用字旧称吉字,共50个,是历代留下来的,起源于朱元璋的赐字。在此以前取名并无定规。 明初朱元璋此孔氏八辈8个字供取名用。其后因在洪武元年袭封孔希学为第56代衍圣公、洪武17年又袭封孔讷第57代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成为十个字,即:希彦公彦承,弘文惠尚胤(清代为避雍正帝讳,改胤为衍). 明天启间,这10个字仍不够用,由第65代衍圣公孔胤(衍)植奏准后续上20个字,即: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依此,从56代的希到85代的扬都有固定用字。目前存世的孔姓,辈分最高的约为第71代的昭,最低的是第80代佑。所以我在本章开始时说当前所见不出这十个字。 民国后孔令贻又另立了20个字,于民国八年咨请北洋政府核准公布成为第81代至100代的用字。即: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肈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续昌 。次年,以孔德成宗府布告名义公布于孔庙诗礼堂,列出前后各20个字,规定如果有人不依行辈者,必须改正,否则,不准入谱,这也是过去一贯的规定。 在日本,天皇家族也是世代相传,但我认为在中国只有孔子家族能做到这样世代相传,从不乱辈,并传至110代。 孔子子孙的特点是它的名字在出生之前其辈名就起好了。实际上我的本名叫孔祥林,这个祥字就决定了我是第75代。我的父亲叫孔繁宗,繁字也是早就确定了的。还有,我现在有了孩子,名字叫令昊,令字就是76代的人用的辈分字。这样,孔子的子孙直到105代都有了辈分名字。 由此可见,北大教授孔庆东应为孔子第73代,不知道孔令辉是不是孔子后代??
个人分类: 杂碎|1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七)
wdz 2009-8-21 20:06
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⑴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⑵于有政⑶。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对孔子道:你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道:《尚书》上说,孝呀,只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参与政治了呀,为什么定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 【注释】⑴书云以下三句是《尚书》的逸文,作《伪古文尚书》的便从这里采入《君陈篇》。⑵施这里应该当延及讲,从前人解为施行,不妥。⑶施于有政有字无义,加于名词之前,这是古代构词法的一种形态,详拙著《文言语法》。杨遇夫先生说:政谓卿相大臣,以职言,不以事言。(说详增订《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论语〉子奚不为政解》)那么。这句话便当译为把这种风气影响到卿相大臣上去。 【乱弹】孔子这些话无疑是告诉我们:思想的力量永远比当官做些具体的事更为重要。事实也证明:他的思想在之后几百年发扬光大。现在,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如果家家都和谐不就行了吗?不等于也为社会做贡献,参与政治了? 2.22子曰:人而无信⑴,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⑵,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做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注释】⑴人而无信这而字不能当如果讲。不说人无信,而说人而无信者,表示人字要作一读。古书多有这种句法,译文似能表达其意。⑵輗、軏輗音倪,n;軏音月,yu。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那横木,大车上的叫做鬲,小车上的叫做衡。鬲、衡两头都有关键(活销),輗就是鬲的关键,軏就是衡的关键。车子没有它,自然无法套住牲口,那怎么能走呢? 【乱弹】立身处世之本就是信用。所以,现代社会对学术造假、兴奋剂丑闻等极度敏感。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⑴?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朝沿袭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殷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假定有继承周朝而当政的人,就是以后一百代,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注释】⑴十世可知也从下文孔子的答语看来,便足以断定子张是问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而不是泛问,所以译文加了几个字。这也字同耶,表疑问。 【乱弹】看到这句话,真的很有感悟。撰写开题报告的时候,导师总是问发展现状了解清楚了吗。孔子在他所处的时代,都能想尽办法了解过去,展望未来。自己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难到对过去都无法了解吗? 2.24子曰:非其鬼⑴而祭⑵之,谄⑶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献媚。眼见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怯懦。 【注释】⑴鬼古代人死都叫鬼,一般指已死的祖先而言,但也偶有泛指的。⑵祭祭是吉祭,和凶祭的奠不同(人初死,陈设饮食以安其灵魂,叫做奠)。祭鬼的目的一般是祈福。⑶谄chǎn,谄媚,阿谀。 【乱弹】孔子说的无非就是当为与不当为。在其位要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就要明相位,持经达变。
个人分类: 阅读|611 次阅读|1 个评论
你知道孔子的后代有多少吗?
wdz 2009-8-21 15:41
孔子作为中国的圣人,在各个时代都享受着无比荣耀的待遇。相信很多人很想知道孔子到底有多少后人,也许你看了后还真会吓一跳。 后 面内容摘自《论语力》(于丹、孔健著),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atalog.php?book=61601 ,孔健:原名孔祥林,孔子第75代直系子孙、孔家滕阳户掌门人。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uwangkongzi 在中国孔子也被称为孔夫子,在古代子是对男子的敬称,本名是丘。夫子是长的意思。孔子的子孙直到第7代都是独生子,没有旁系,终于从第8代开始家族繁荣了起来。关于孔家的人数,还没有正确的数字,但在曲阜,自称姓孔的人也很多。 住在曲阜的孔氏家族,一般被分为内孔和外孔。孔子的后裔为内孔,人数不太多。孔末(早先不姓孔,谎称姓孔的人)的子孙和历代在孔子家扛活被授予孔姓的人的子孙称为外孔或伪孔。外孔不能入孔氏的家谱,在曲阜姓孔的人中,外孔既不能入家谱的人为数众多,而且自己到底是内孔还是外孔都不知道的人也很多。 因为姓孔的人太多,要把孔子的直系归结为一支的话是很困难的。因此孔家立下定约,为维护孔子的血脉,整个家族要世世代代继续家谱,让子子孙孙可以寻根溯源,温故而知新。这项伟大工程叫续修家谱. 所谓续修家谱,从宋代之前收录世袭奉祀的直系长孙一人的手抄本孔氏家谱开始,如果不算大修的话,孔氏家族一共经历了六次修谱。自明朝起,《孔子世家谱》虽有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定约,但《孔子世家谱》实际上只大修了四次:即明天启年间、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和1930年至1937年间。 根据家谱统计,这个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的庞大家族,其后裔也亦呈几何数字增长:清康熙年间续修的家谱共计孔子后裔近2万人,乾隆年间为10万余人,到了民国时期已增至56万人,而今,全球已多至400万人。 在我祖父孔庆功的着作《孔子溯源》中:孔子第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晋的二弟孔彦韶在公元1568年迁至滕州,设立滕阳户.我(孔庆功)1935年又代表孔家第五大户滕阳户赴曲阜主修家谱,历时两年多,现滕阳户的的基地在距孔子基地500米之处为证。并且,1996年我们滕阳户在我的资助和主持下率先按60年一修家谱的规矩而修订的家谱,成为解放以来第一部孔氏家谱。
个人分类: 杂碎|1607 次阅读|2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六)
wdz 2009-8-19 22:39
2.17子曰:由⑴!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⑵。 【译文】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注释】⑴由孔子学生,仲由,字子路,卞(故城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五十里)人,小于孔子九岁。(公元前542480)⑵是知也《荀子子道篇》也载了这一段话,但比这详细。其中有两句道:言要则知,行至则仁。因之读知为智。如果知如字读,便该这样翻译:这就是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 【 乱弹】这就是孔子一直强调的诚实的学习态度。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这样自会让人耻笑,于是不懂装懂,最后反而贻笑大方。 记得去年一个亲戚,已经读高中了,问我一个问题,开口就是我要不耻下问你一个问题...当时,我就问他是否明白不耻下问的含义。他就说现在他们班上所有的同学都是这么说的,还问我有错吗。 2.18子张⑴学干禄⑵。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⑶,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⑷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向孔子学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说出,就能减少错误。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实行,就能减少懊悔。言语的错误少,行动的懊悔少,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注释】⑴子张孔子学生颛孙师,字子张,陈人,小于孔子四十八岁。(公元前503?)⑵干禄干,求也,禄,旧时官吏的俸给。⑶阙殆和阙疑同意。上文作阙疑,这里作阙殆。疑和殆是同义词,所谓互文见义。⑷行名词,去声,xng。 【 乱弹】孔子说的道理很简单,少说多做。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2.19哀公⑴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⑵:举直错诸枉⑶,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道:要做些甚么事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答道: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若是把邪曲的人提拔出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不服从。 【注释】⑴哀公鲁君,姓姬,名蒋,定公之子,继定公而卽位,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494466)哀是谥号。⑵孔子对曰《论语》的行文体例是,臣下对答君上的询问一定用对曰,这里孔子答复鲁君之问,所以用孔子对曰。⑶错诸枉错有放置的意思,也有废置的意思。一般人把它解为废置,说是废置那些邪恶的人(把诸字解为众)。这种解法和古汉语语法规律不相合。因为枉、直是以虚代实的名词,古文中的众、诸这类数量形容词,一般只放在真正的实体词之上,不放在这种以虚代实的词之上。这一规律,南宋人孙季和(名应时)便已明白。王应麟《困学纪闻》曾引他的话说:若诸家解,何用二诸字?这二诸字只能看做之于的合音,错当放置解。置之于枉等于说置之于枉人之上,古代汉语于字之后的方位词有时可以省略。朱亦栋《论语札记》解此句不误。 【 乱弹】用人之道,尽在此句当中。不知孟尝君使用了鸡鸣狗盗之辈,何以仍能获得美名。 2.20季康子⑴问:使民敬、忠以⑵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人民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互相勉励,应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你对待人民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政令也会严肃认真了;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也就会对你尽心竭力了;你提拔好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也就会劝勉了。 【注释】⑴季康子季孙肥,鲁哀公时正卿,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力的人。康是谥号。⑵以连词,与和同。 【乱弹】教育的道理就在于此,要教出什么样的人就要以身作则。
个人分类: 阅读|546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五)
wdz 2009-8-17 11:10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道: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乱弹】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无法言而有信,就是因为都是先说再做,结果是自食其果。孔子教导我们要做好了再说,才是一个君子。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⑴,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注释】⑴周、比周是以当时所谓道义来团结人,比则是以暂时共同利害互相勾结。比旧读去声b。 【乱弹】团结别人还是勾结他人,看来是区分品德高下的一个标准了。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⑴,思而不学则殆⑵。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注释】⑴罔诬罔的意思。学而不思则受欺,似乎是《孟子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思。⑵殆《论语》的殆(di)有两个意义。下文第十八章多见阙殆的殆当疑惑解(说本王引之《经义述闻》),微子篇今之从政者殆而的殆当危险解。这里两个意义都讲得过去,译文取前一义。古人常以罔殆对文,如《诗经小雅节南山》云: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己,无小人殆。(无小人殆卽无殆小人,因韵脚而倒装。)旧注有以罔然无所得释罔,以精神疲殆释殆的,似乎难以圆通。 【乱弹】尽信书不如无书无疑是对前半句最好的解释。如现在很多人一味强调西方的好,因为他们相信书中所写的,一味否定祖国,说起来,还真是悲哀。 2.16子曰:攻⑴乎异端⑵,斯⑶害也已⑷。 【译文】孔子说: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灭了。 【注释】⑴攻《论语》共享四次攻字,像先进篇的小子鸣鼓而攻之,颜渊篇的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的三个攻字都当攻击解,这里也不应例外。很多人却把它解为治学的治。⑵异端孔子之时,自然还没有诸子百家,因之很难译为不同的学说,但和孔子相异的主张、言论未必没有,所以译为不正确的议论。⑶斯连词,这就的意思。⑷已应该看为动词,止也。因之我译为消灭。如果把攻字解为治,那么斯字得看作指代词,这的意思;也已得看作语气词。全文便如此译:从事于不正确的学术研究,这是祸害哩。一般的讲法是如此的,虽能文从字顺,但和《论语》词法和句法都不合。 【乱弹】看来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开始进行学术争鸣了。
个人分类: 阅读|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四)
wdz 2009-8-15 21:26
为政篇第二 (共二十四章)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⑴居其所而众星共⑵之。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注释】⑴北辰由于地球自转轴正对天球北极,在地球自转和公转所反映出来的恒星周日和周年视运动中,天球北极是不动的,其它恒星则绕之旋转。我国黄河中、下游流域,约为北纬36度,因之天球北极也高出北方地平线上36度。孔子所说的北辰,不是指天球北极,而是指北极星。天球北极虽然不动,其它星辰都环绕着它动,但北极星也是动的,而且转动非常快。祗是因为它距离地球太远,约782光年,人们不觉得它移动罢了。距今四千年前北极在右枢(天龙座)附近,今年则在勾陈一(小熊座)。⑵共同拱,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墓之木拱矣的拱意义相近,环抱、环绕之意。 【乱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似乎就是这里提出的德。 2.2子曰:诗三百⑴,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⑵。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注释】⑴诗三百《诗经》实有三百五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⑵思无邪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鲁颂?駉篇》之文,孔子借它来评论所有诗篇。思字在《駉篇》本是无义的语首词,孔子引用它却当思想解,自是断章取义。俞樾《曲园杂纂》说项说这也是语辞,恐不合孔子原意。 【乱弹】我尚未完整看过《诗经》,只看过部分篇章,很是惭愧。但是,现在所流行的很多网络小说思想就不是很纯正了。 2.3子曰:道⑴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⑵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⑶。 【译文】孔子说:用政法来诱导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诱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注释】⑴道有人把它看成道千乘之国的道一样,治理的意思。也有人把它看成导字,引导的意思,我取后一说。⑵免先秦古书若单用一个免字,一般都是免罪、免刑、免祸的意思。⑶格这个字的意义本来很多,在这里有把它解为来的,也有解为至的,还有解为正的,更有写作恪,解为敬的。这些不同的讲解都未必符合孔子原意。《礼记?缁衣篇》: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遯心。这话可以看作孔子此言的最早注释,较为可信。此处格心和遯心相对成文,遯卽遁字,逃避的意思。逃避的反面应该是亲近、归服、向往,所以用人心归服来译它。 【乱弹】孔子提出的以礼服人现在是很难见到了。前几天,看到成都一个骑电动车的仅仅因为吵了几声就把他人殴打致死。 2.4子曰:吾十有⑴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⑵,四十而不惑⑶,五十而知天命⑷,六十而耳顺⑸,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⑹。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注释】⑴有同又。古人在整数和小一位的数字之间多用有字,不用又字。⑵立泰伯篇说:立于礼。季氏篇又说:不学礼,无以立。因之译文添了懂得礼仪几个字。立是站立的意思,这里是站得住的意思,为求上下文的流畅,意译为遇事都有把握。⑶不惑子罕篇和宪问篇都有知者不惑的话,所以译文用掌握了知识来说明不惑。⑷天命孔子不是宿命论者,但也讲天命。孔子的天命,我已有文探讨。后来的人虽然谈得很多,未必符合孔子本意。因此,这两个字暂不译出。⑸耳顺这两个字很难讲,企图把它讲通的也有很多人,但都觉牵强。译者姑且作如此讲解。⑷从心所欲不踰矩从字有作纵字的,皇侃《义疏》也读为纵,解为放纵。柳宗元〈与杨晦之书〉说孔子七十而纵心,不但从字写作纵,而且以心字绝句,所欲属下读。七十而纵心,所欲不踰矩。但纵字古人多用于贬义,如《左传》昭公十年我实纵欲,柳读难从。 【乱弹】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境界。人要达到从心所欲不踰矩,岂不快哉? 2.5孟懿子⑴问孝。子曰:无违⑵。 樊迟⑶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⑷;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赶车子,孔子便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道:这是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注释】⑴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他父亲是孟僖子仲孙貜。《左传》昭公七年说,孟僖子将死,遗嘱要他向孔子学礼。⑵无违黄式三《论语后案》说:《左传》桓公二年云,昭德塞违,灭德立违,君违,不忘谏之以德;六年传云:有嘉德而无违心,襄公二十六年传云,正其违而治其烦古人凡背礼者谓之违。因此,我把违译为违礼。王充《论衡?问孔篇》曾经质问孔子,为什么不讲无违礼,而故意省略讲为无违,难道不怕人误会为毋违志吗?由此可见违字的这一含义在后汉时已经不被人所了解了。⑶樊迟孔子学生,名须,字子迟,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小三十六岁,《孔子家语》作小四十六岁。若从《左传》哀公十一年所记载的樊迟的事考之,可能《史记》的三系亖(古四字)之误。]⑷生,事之以礼生和下句死都是表示时间的节缩语,所以自成一逗。古代的礼仪有一定的差等,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各不相同。鲁国的三家是大夫,不但有时用鲁公(诸侯)之礼,甚至有时用天子之礼。这种行为当时叫做僭,是孔子所最痛心的。孔子这几句答语,或者是针对这一现象发出的。 【乱弹】接下来几章都是谈论孝道的,可惜现在做得这些的人很少了。 2.6孟武伯⑴问孝。子曰:父母唯其⑵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道:做爹娘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 【注释】⑴孟武伯仲孙彘,孟懿子的儿子,武是谥号。⑵其第三人称表示领位的代名词,相当于他的、他们的。但这里所指代的是父母呢,还是儿女呢?便有两说。王充《论衡?问孔篇》说:武伯善忧父母,故曰,唯其疾之忧。《淮南子?说林训》说:忧父之疾者子,治之者医。高诱注云:父母唯其疾之忧,故曰忧之者子。可见王充、高诱都以为其字是指代父母而言。马融却说:言孝子不妄为非,唯疾病然后使父母忧。把其字代孝子。两说都可通,而译文采取马融之说。 【乱弹】养儿一百,常忧九十九,所以无论何时都要想想自己的父母。 2.7子游⑴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⑵。至于⑶犬马,皆能有养⑷;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爹娘便行了。对于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地孝顺父母,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怎样去分别呢? 【注释】⑴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小于孔子四十五岁。⑵养养父母的养从前人都读去声,音漾,yng。⑶至于张相的《诗词曲语词汇释》把至于解作卽使、就是。在这一段中固然能够讲得文从字顺,可是至于的这一种用法,在先秦古书中仅此一见,还难于据以肯定。我认为这一至于和《孟子?告子上》的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的至于用法相似。都可用谈到、讲到来译它。不译也可。⑷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一句很有些不同的讲法。一说是犬马也能养活人,人养活人,若不加以敬,便和犬马的养活人无所分别。这一说也通。还有一说是犬马也能养活它自己的爹娘(李光地《论语剳记》、翟灏《四书考异》),可是犬马在事实上是不能够养活自己爹娘的,所以这说不可信。还有人说,犬马是比喻小人之词(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刘宝树说),可是用这种比喻的修辞法,在《论语》中找不出第二个相似的例子,和《论语》的文章风格不相侔,更不足信。 【乱弹】现在这种人也很多,以为给父母吃的就可以了,殊不知老来时的寂寞孤独更是大病。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⑴。有事,弟子⑵服其劳;有酒食⑶,先生馔⑷,曾⑸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孝道。孔子道:儿子在父母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有肴,年长的人吃喝,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么? 【注释】⑴色难这句话有两说,一说是儿子侍奉父母时的容色。《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可以做这两个字的注脚。另一说是侍奉父母的容色,后汉的经学家包咸、马融都如此说。但是,若原意果如此的话,应该说为侍色为难,不该简单地说为色难,因之我不采取。⑵弟子、先生刘台拱《论语骈枝》云:《论语》言弟子者七,其二皆年幼者,其五谓门人。言先生者二、皆谓年长者。马融说:先生谓父兄也。亦通。⑶食旧读去声,音嗣,s,食物。不过现在仍如字读sh,如主食、副食、面食。⑷馔zhun,吃喝。《鲁论》作馂。馂,食余也。那么这句便当如此读:有酒,食先生馂,而如此翻译:有酒,幼辈吃其剩余。⑸曾音层,cng,副词,竟也。 【乱弹】和上章一样。 2.9子曰:吾与回⑴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⑵,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 【注释】⑴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如此。但根据毛奇龄《论语稽求篇》和崔适《论语足征记》的考证,《史记》的三十应为四十之误,颜渊实比孔子小四十岁,公元前511480)。⑵退而省其私朱熹的《集注》以为孔子退而省颜回的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用颜回的实践来证明他能发挥孔子之道,说也可通。 【乱弹】估计大智若愚就是形如颜回这样的人,平时学习一定要谨记这种做法。 2.10子曰:视其所以⑴,观其所由⑵,察其所安⑶。人焉廋哉⑷?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考查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 【注释】⑴所以以字可以当用讲,也可以当与讲。如果解释为用,便和下句所由的意思重复,因此我把它解释为与,和微子篇第十八而谁以易之的以同义。有人说以犹为也。视其所以卽《大戴礼?文王官人篇》的考其所为,也通。⑵所由由,由此行的意思。学而篇第一的小大由之,雍也篇第六的行不由径,泰伯篇第八的民可使由之的由都如此解。所由是指所从由的道路,因此我用方式方法来译述。⑶所安安就是阳货篇第十七孔子对宰予说的女安,则为之的安。一个人未尝不错做一两件坏事,如果因此而心不安,仍不失为好人。因之译文多说了几句。⑷人焉廋哉焉,何处;廋,音搜,sōu,隐藏,藏匿。这句话机械地翻译,便是:这个人到哪里去隐藏呢。《史记?魏世家》述说李克的观人方法是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虽较具体,却无此深刻。 【乱弹】这大概就是孔子的识人术吧。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⑴,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注释】⑴温故而知新皇侃《义疏》说,温故就是月无忘其所能,知新就是日知其所亡(19.5),也通。 【乱弹】可惜自己始终都做不到啊。 2.12子曰:君子不器⑴。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注释】⑴古代知识范围狭窄,孔子认为应该无所不通。后人还曾说,一事之不知,儒者之耻。虽然有人批评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9.2),但孔子仍说君子不器。 【乱弹】现在的学术也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否则只能是闭门造车。
个人分类: 阅读|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三)
wdz 2009-8-13 22:39
1.9曾子曰:慎终⑴,追远⑵,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归于忠厚老实了。 【注释】⑴慎终郑玄的注:老死曰终。可见这终字是指父母的死亡。慎终的内容,刘宝楠《论语正义》引《檀弓》曾子的话是指附身(装殓)、附棺(埋葬)的事必诚必信,不要有后悔。⑵追远具体地说是指祭祀尽其敬。两者译文都只就字面译出。 【乱弹】估计现在这样的人都很少了,年轻人往往都是心中无父母了。 1.10子禽⑴问于子贡⑵曰:夫子⑶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⑷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向子贡问道: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道: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注释】⑴子禽陈亢(kng)字子禽。从子张篇所载的事看来,恐怕不是孔子的学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不载此人。但郑玄注《论语》和《檀弓》都说他是孔子学生,不晓得有什么根据。(臧庸的《拜经日记》说子禽就是仲尼弟子列传的原亢禽,简朝亮的《论语集注补疏》曾加以辩驳。)⑵子贡孔子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公元前520?)⑶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孔子曾为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沿袭以称呼老师。在一定的场合下,也用以特指孔子。⑷其诸洪颐煊《读书丛録》云:公羊桓六年传,其诸以病桓与?闵元年传,其诸吾仲孙与?僖二十四年传,其诸此之谓与?宣五年传,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十五年传,其诸则宜于此焉变矣。其诸是齐鲁间语。案,总上诸例,皆用来表示不肯定的语气。黄家岱《嬹艺轩杂着》说其诸意为或者,大致得之。 【乱弹】这就是所谓的气度。一旦修身到一定地步了,人家自然而然会愿意相处、交流,就像学术搞精了,自然有人求教。 1.11子曰:父在,观其⑴志;父没,观其⑴行⑵;三年⑶无改于父之道⑷,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注释】⑴其指儿子,不是指父亲。⑵行去声,xng。⑶三年古人这种数字,有时不要看得太机械。它经常只表示一种很长的期间。⑷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应该这样看,所以译为合理部分。 【乱弹】后来,孔子的大多弟子就为他守了三年孝。子贡更是多守了三年。由此可见,他们师生情谊的深厚。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⑴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⑵,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国家,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注释】⑴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先生《论语疏证》说: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说文云:龢,调也。盉,调味也。乐调谓之龢,味调谓之盉,事之调适者谓之和,其义一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⑵有所不行皇侃《义疏》把这句属上,全文便如此读: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他把和解为音乐,说:此以下明人君行化必礼乐相须。变乐言和,见乐功也。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者,言每事小大皆用礼,而不以乐和之,则其政有所不行也。这种句读法值得考虑,但把和解释为音乐,而且认为小大由之的之是指礼而言,都觉牵强。特为注出,以供大家考虑。 【乱弹】去年,北京奥运会就选用了这句话。创建和谐社会,就要这样,大事小事都要恰当。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⑴也。恭近于礼,远⑵耻辱也。因⑶不失其亲,亦可宗⑷也。 【译文】有子说:所守的约言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态度容貌的庄矜合于礼,就不致遭受侮辱。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注释】⑴复《左传》僖公九年荀息说: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又哀公十六年叶公说:吾闻胜也好复言,复言非信也。这复言都是实践诺言之义。《论语》此义当同于此。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但未举论证,因之后代训诂家多有疑之者。童第德先生为我举出《左传》为证,足补古今字书之所未及。⑵远去声,音院,yu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处亦可以译为避免。⑶因依靠,凭借。有人读为姻字,那因不失其亲便当译为所与婚姻的人都是可亲的,恐未必如此。⑷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不妥。 【乱弹】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一定要珍惜,所以一定要慎言谨行。 1.14子曰:君子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⑵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注释】⑴君子《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位之人,有时指有德之人。但有的地方究竟是指有位者,还是指有德者,很难分别。此处大概是指有德者。⑵正《论语》正字用了很多次。当动词的,都作匡正或端正讲,这里不必例外。一般把正字解为正其是非、判其得失,我所不取。 【乱弹】孔子给好学下了一个很明确的定义。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⑴?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⑵,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⑶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⑷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⑸。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注释】⑴何如《论语》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⑵贫而乐皇侃本乐下有道字。郑玄注云: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所以译文增于道两字。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两语见于《诗经卫风淇奥篇》。⑷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名。⑸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在这里用法同之一样。往,过去的事,这里譬为已知的事;来者,未来的事,这里譬为未知的事。译文用意译法。孔子赞美子贡能运用《诗经》作譬,表示学问道德都要提高一步看。 【乱弹】看来学习还是要有一定的悟性,要学会举一反三。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我急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乱弹】看来,现在很多人刚好相反了,最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
个人分类: 阅读|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论语译注》(二)
wdz 2009-8-12 21:36
学而篇第一(共十六章) 1.1子⑴曰:学而时⑵习⑶之,不亦说⑷乎?有朋⑸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⑹,而不愠⑺,不亦君子⑻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注释】⑴子《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⑵时时字在周秦时候若作副词用,等于《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以时,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意思。王肃的《论语注》正是这样解释的。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为时常,是用后代的词义解释古书。⑶习一般人把习解为温习,但在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如《礼记射义》的习礼乐、习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这一习字,更是演习的意思。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像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这些,尤其非演习、实习不可。所以这习字以讲为实习为好。⑷说音读和意义跟悦字相同,高兴、愉快的意思。⑸有朋古本有作友朋的。旧注说:同门曰朋。宋翔凤《朴学斋札记》说,这里的朋字卽指弟子,就是《史记孔子世家》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译文用志同道合之人卽本此义。⑹人不知这一句,知下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有说话的实际环境,不需要说出便可以了解,所以未给说出。这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种说法我嫌牵强,所以仍照一般的解释。这一句和宪问篇的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精神相同。⑺愠yn,怨恨。⑻君子《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这里是指有德者。 【乱弹】这句话已经耳熟能详,但是能做到又有几人呢?有人把这句归纳为人生三乐:学习是快乐的,交朋友也是快乐的,同样不怨天尤人也是快乐的。曾仕强教授把第一句解释成:学习一种好品德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岂不是很快乐的? 1.2有子⑴曰:其为人也孝弟⑵,而好犯⑶上者,鲜⑷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⑸。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⑹与⑺! 【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注释】⑴有子孔子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十三岁,一说小三十三岁,以小三十三岁之说较可信。《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独曾参和有若称子(另外,冉有和闵子骞偶一称子,又当别论),因此很多人疑心《论语》就是由他们两人的学生所纂述的。但是有若称子,可能是由于他在孔子死后曾一度为孔门弟子所尊重的缘故(这一史实可参阅《礼记檀弓上》、《孟子滕文公上》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至于《左传》哀公八年说有若是一个国士,还未必是足以使他被尊称为子的原因。⑵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音读和意义跟悌相同,音替,t,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封建时代也把孝弟作为维持它那时候的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的一种基本道德力量。⑶犯抵触,违反,冒犯。⑷鲜音显,xiǎn,少。《论语》的鲜都是如此用法。⑸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形式。古代句法有一条这样的规律:否定句,宾语若是指代词,这指代词的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⑹孝弟为仁之本仁是孔子的一种最高道德的名称。也有人说(宋人陈善的《扪虱新语》开始如此说,后人赞同者很多),这仁字就是人字,古书仁人两字本有很多写混了的。这里是说孝悌是做人的根本。这一说虽然也讲得通,但不能和本立而道生一句相呼应,未必符合有子的原意。《管子戒篇》说,孝弟者,仁之祖也,也是这意。⑺与音读和意义跟欤字一样,《论语》的欤字都写作与。 【乱弹】对父母孝敬和对兄弟敬爱,在今天这个社会已经很难看到了。 1.3子曰:巧言令色⑴,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注释】⑴巧言令色朱注云: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所以译文以花言巧语译巧言,伪善的面貌译令色。 【乱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巧言令色,还引以为荣。 1.4曾子⑴曰:吾日三省⑵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⑶乎?传⑷不习⑸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注释】⑴曾子孔子学生,名参(音森,sēn),字子舆,南武城(故城在今天的山东枣庄市附近)人,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公元前505435)。⑵三省三字有读去声的,其实不破读也可以。省音醒,xǐng,自我检查,反省,内省。三省的三表示多次的意思。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上加数字,这数字一般表示动作频率。而三九等字,又一般表示次数的多,不要着实地去看待。说详汪中《述学释三九》。这里所反省的是三件事,和三省的三只是巧合。如果这三字是指以下三件事而言,依《论语》的句法便应该这样说:吾日省者三。和宪问篇的君子道者三一样。⑶信诚也。⑷传平声,chun,动词作名词用,老师的传授。⑸习这习字和学而时习之的习一样,包括温习、实习、演习而言,这里概括地译为复习。 【乱弹】记得以前看过《曾国藩》。他就是如此做的,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的过失,所以他有如此大的成就。 1.5子曰:道⑴千乘之国⑵,敬事⑶而信,节用而爱人⑷,使民以时⑸。 【译文】孔子说:治理具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老百姓要在农闲时间。 【注释】⑴道动词,治理的意思。⑵千乘之国乘音剩,shng,古代用四匹马拉着的兵车。春秋时代,打仗用车子,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春秋初期,大国都没有千辆兵车。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所记载的城濮之战,晋文公还只七百乘。但是在那时代,战争频繁,无论侵略者和被侵略者都必须扩充军备。侵略者更因为兼并的结果,兵车的发展速度更快;譬如晋国到平丘之会,据叔向的话,已有四千乘了(见《左传》昭公十三年)。千乘之国,在孔子之时已经不是大国,因此子路也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11.26)的话了。⑶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工作态度,因之常和事字连用,如卫灵公篇的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⑷爱人古代人字有广狭两义。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羣,狭义的人只指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人。这里和民(使民以时)对言,用的是狭义。⑸使民以时古代以农业为主,使民以时卽是《孟子梁惠王上》的不违农时,因此用意译。 【乱弹】从中可以看出,很早以前,孔子就在提节约型社会和三农问题了。 1.6子曰:弟子⑴入⑵则孝,出⑵则悌,谨⑶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⑷。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注释】⑴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甲)年纪幼小的人,(乙)学生。这里用的是第一种意义。⑵入、出《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则知这里的弟子是指命士以上的人物而言。入是入父宫,出是出己宫。⑶谨寡言叫做谨。详见杨遇夫先生的《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一。⑷仁仁卽仁人,和雍也篇第六的井有仁焉的仁一样。古代的词汇经常运用这样一种规律:用某一具体人和事物的性质、特征甚至原料来代表那一具体的人和事物。 【乱弹】孔子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仁、孝、悌,之后才能学习。所以,做科研也好,做学问也好,最重要是先把人做好。 1.7子夏⑴曰:贤贤易色⑵;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⑶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注释】⑴子夏孔子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公元前507?)⑵贤贤易色这句话,一般的解释是:用尊贵优秀品德的心来交换(或者改变)爱好美色的心。照这种解释,这句话的意义就比较空泛。陈祖范的《经咫》、宋翔凤的《朴学斋札记》等书却说,以下三句,事父母、事君、交朋友,各指一定的人事关系;那么,贤贤易色也应该是指某一种人事关系而言,不能是一般的泛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夫妻间关系看得极重,认为是人伦之始和王化之基,这里开始便谈到它,是不足为奇的。我认为这话很有道理。易有交换、改变的意义,也有轻视(如言轻易)、简慢的意义。因之我便用《汉书》卷七十五《李寻传》颜师古注的说法,把易色解为不重容貌。⑵致有委弃、献纳等意义,所以用豁出生命来译它。 【乱弹】这章把夫妻相处之道也说出来了。同样,告诫我们看人不要看表面。 1.8子曰:君子⑴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⑵。无友不如己者⑶。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卽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注释】⑴君子这一词一直贯串到末尾,因此译文将这两字作一停顿。⑵主忠信颜渊篇(12.10)也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可见忠信是道德。⑶无友不如己者古今人对这一句发生不少怀疑,因而有一些不同的解释。译文只就字面译出。 【乱弹】错,人皆有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择友要慎重。
个人分类: 阅读|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业大吉
rmountain 2009-8-11 15:55
今天开通了科学网上的博客,希望各位有识之士,多多交流科研经验以及心得。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暑假开始
hare 2009-7-21 15:25
学校放假时间比较早,我们早早的在7月10日就回到了我爱人他们老家,在老家的这些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有好长的时间没有认真思考关于学术、关于科研的事情了。 回想博士期间为了早点毕业是非常用功的,可是博士毕业以后到现在自己的科研方面的成果并不是很多,而且还没有自己的优势方向!感觉到自己有些懒惰了。 现在想想应该好好把自己的科研道路规划一下了,认真的总结一下自己的优势地方,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好!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有能力指导自己的学生。
个人分类: 科研教学|7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硕博连读几年的心得体会-课题选择篇
热度 1 cutefay 2009-7-16 00:17
在所里硕博连读有好几年的时光,已经慢慢接近尾声。坦白地讲,我是一个对科研挺没兴趣的人,在科研的殿堂里混了几年,不思进取,在科研上没啥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情。在科研的道理上有不少酸甜苦辣的事情,也走了不少弯路。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没有走那些弯路的话,那么我三年半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硕博连读了,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这么长时间。我以前从未对自己科研的经历认认真真地总结过。然而最近这段时间,突然又觉得其实做科研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样枯燥无聊,科研会让自己产生探索未知事物的欲望,也有会让自己有兴趣的一面,也有能够让自己产生自豪感的一面,当然,科研也充满了荆棘坎坷。 因为我大学学习成绩还可以,所以保送到现在的研究所读研。当时对科研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觉得既然能够读研那就读吧;并且学生物的本科出路也不怎么好,从一上大学开始老师们就鼓励大家考研,我们学院每年的保研和考研率是全校最高的。我估计很多人在读研的时候也和我一样对科研没什么太多的想法。读研的时候想都没想就选择了硕博连读,因为我当时觉得既然能够一口气读到最高学历那就读吧,并且家里人也很希望我能够读博士。 我觉得硕博连读这几年的时光里,大部分的时光都在做无用功。我有时候想,如果当初我知道该怎么做比较好,而不做这些无用功的话那就好了。然而做科研的很多门道往往是当自己做了很多无用功之后才摸索出来经验的,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说的话,那么无用功也不是无用功了,是一种实践和体验,虽然它的直接功效是零,但是它却能够给以后的道理提供指导,也算是有点功劳吧。不过,无用功还是应该尽量不做或者少做才好。要少做无用功的话,那应该不断地去学习别人的科研经验以及经常自我总结经验。如果我当初也像现在这样爱总结经验的话,那么那些无用功会少做很多。 刚开始的时候导师给我布置一个课题,这个课题跟我大学做的毕业论文的课题的研究方法等比较相似,比起我大学的课题要更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但是这个课题在我们实验室几乎没有任何基础和平台。我想了想,觉得这个课题挺好的,有了大学的基础,做起来应该比较容易。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想法挺天真的。实际做起来的情况恰恰相反,因为实验室在这个课题方面无论是硬件上还是软件上的基础都没有,从购买实验仪器到摸索经验,都需要我去做,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并且,这个课题最后我还是没有做好。并且,即使硬件的条件能够很快达到跟在这个领域做得比较好的课题组差不多,然而软件方面的东西,例如经验、课题思路,是没办法一下子达到的。也就是我做这个课题做得再用心,也往往还是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跑,做得东西创新性不如别人,很难超越在这个领域做得好的课题组。 我们课题组也有自己的优势领域,这个优势领域是我们实验室几代人在这个领域内摸爬滚打很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基础,近年来因为我们这个领域的研究越来越热,越来越多的课题组也开始做我们这个领域的研究,然而,由于基础不同的原因,他们的研究很难超越我们的。 所以,如果想让自己的课题做起来更容易一些,还是选择一个跟自己课题组优势领域相关的课题比较好,研究起来走的弯路会少一些。这是我摸索出来的经验,我觉得这经验对于想轻松一些完成学业的人有效,而对于那些对科研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抱负的人来说,未必是好的选择,尤其是当自己课题组的优势领域处于夕阳领域的时候。 这个课题我做了三年都没什么像样的可以发SCI的成果出来,后来导师急了,我也急了,导师给我换了个课题。这个新的课题是和我们课题组的优势平台相关的,无论是硬件基础还是软件基础都很好,创新性也很好。做这个新课题两年的时间,就有很多可以发SCI论文的数据了,并且工作量也达到一篇博士论文的要求了。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也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个课题,很多时间也都是花在干其他业余的事情上了。 所以,课题选择的重要性我算是深刻体会到了。坦白地讲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课题算是好课题,但是我知道课题是有容易做和不容易做之分的。同样一个课题,对于某个课题组来说很容易做,但是对于另外的一个课题组可能却很难。此外,同样一个课题,对于某个人来说可能很容易,而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则比较难。我做第一个课题不顺,做第二个课题顺利的原因,我想除了跟课题组的基础有关之外,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这个人不太适合做太精细的活儿(例如做分子生物学之类的跟很小的东西打交道的活儿),还是适合干一些粗活儿(例如工程性的跟大件东西打交道的课题)。 友情链接:我硕博连读几年的心得体会做实验写论文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3993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18777 次阅读|22 个评论
关于Windos/Cygwin下tinyos安装的心得
zswm27 2009-7-15 08:48
最近忙着做关于Zigbee方面的东西,需要用到tinyos. 第一次接触这个,半天都没有搞好,着急的不行,最后在师兄帮助下,终于有点成就,想和网上朋友们分享一下安装的过程。 在 windows 系统中安装 TinyOS-2.0 需要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是安装java SE6 Update 10 RC; 第二步是安装 cygwin ; 第三步是安装编译器; 第四步是安装tinyos工具 ; 第五步是安装 tinyos-2.0 ; 第六步是配置环境变量; 第七步是安装Graphviz; 第八步是环境测试; 第九步是运行Blink程序; 呵呵,说的有点简单,具体的详细步骤会在后面发布,现在时间有限!
个人分类: 学习之路|6099 次阅读|2 个评论
什么是科研入门?
cutefay 2009-6-26 09:21
我导师经常给我们开会,教导我们怎样做科研,他还经常让我们写开会心得。最近的会议中,导师经常给我们强调科研入门的问题。在导师看来,会查文献、会做实验、会写paper这不叫科研入门,很多人搞了科研很多年,可能还没有真正入门。导师给我们讲述的科研入门是说要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要能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科研。如果没有在做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的保证,再怎么聪明的人也做不好科研;只要肯花时间和精力去用心做科研的话,即使天资不高或者基础不好,也会做出一定的成果的。 我觉得,要想能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科研,最重要的是兴趣和责任心。兴趣是做科研最好的老师,有了做科研的兴趣,做科研就会更有动力;责任心是指有那种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做了,就一定要把它做好的信念。这种责任心的信念可以使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怕困难,能够坚持做下去。 2、要有做科研的思维基本功。这种思维基本功是指要知道做科研应该怎样去思考,怎样去设计实验,怎样去分析实验结果等等。做科学研究的实验要有新的东西,例如新方法、新工艺,并且实验都要有比较分析。做科学研究要有创新性,重复别人的工作不叫科学研究。从一系列的对比实验中找出差别,并说明原因或者研究其机理。用这种从对比中找差别并说明原因的方式来做实验,即使最后实验结果不理想(例如提取率不高),新方法没有传统的方法效果好也没有关系,只要说明为什么结果不好就行。 如果是做开发研究,往往是只要能够取得一个最优的结果就行,不需要太多的对比,也不需要说明机理。可以说,开发研究,更在意好的结果。而做科研,是更注重其过程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3、要能够为自己有了新的idea而自我欣赏。只有能够自我欣赏,才能够体会到做科研的乐趣;并且,如果自己一个idea连自己都不能自我欣赏的话,那么更不要指望其他人能够欣赏自己的idea了。 4、要能够围绕一个困惑的问题冥思苦想、废寝忘食。我觉得能够做到这点的人,是真正把科研当做兴趣的人。我导师就是这样的人,做科研很投入。 按照导师说的科研入门的标准我评价一下自己,发现自己自己都快毕业了还没有科研入门,导师说的第1和4条我是远远没有做到。第2条和第3条也是马马虎虎有那么一点意思,做得远远不够。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11028 次阅读|26 个评论
与李雄耀老师交流之心得
liyang1984 2009-6-20 19:51
前两天李雄耀老师来北京开会,有幸和李老师就未来的将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计划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谈到感受,还是觉得发现的问题居多,真是不好意思了。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李老师在年初就给我安排下了完成文献综述的任务,虽然我完成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阅读了一些本领域专业文献,还是感觉有很大的收获。能在回所前一个月见到李老师是很高兴地,通过与李老师的交流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希望在回所前的这段时间里能抓紧时间,再接再砺,尽早进入研究领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近的心得体会两则
cutefay 2009-6-16 11:07
体会一:钱该省的时候省,该花的时候就要花 给不同风格的领导办事,花钱的态度也应该不同,该省的时候省,该花的时候就要花。 平时经常给课题组买一些试剂仪器之类的,需要自己去联系不同的卖家、谈价格等等,然后向导师请示,批准后再去买。我导师的原则应该说是追求性价比,就是能够花较少的钱获得较好性能的产品。所以我们给课题组买东西的时候,也会重点考虑性价比。举个例子,如果花1000元可以买到一种东西,而花200元可以买到和这个差不多的性能略低一点的东西,并且两种东西使用起来差别不太大的时候,那当然会选择200元的,因为便宜这么多嘛,很合算。所以我们课题组的人都很会买东西,经常能够买到很多性价比的好东西,并且这种习惯也影响了自己平时生活中购物的习惯。 最近因为其他事情在给所里买东西,负责的领导更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这东西的价格。刚开始的时候,我是按照原来的风格来购买,我觉得自己购买的东西性价比很高,但是领导却并不满意。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花钱风格是错误的,既然领导更注重质量,那就应该找高品质的东西,价格是其次考虑的因素,即使为了质量多花点冤枉钱也没关系。 体会二:不同的资源和环境对做同样一件事情影响很大 我以前的搜狐博客,冷冷清清,一篇文章点击量一般在30以下,而同样的文章在科学网博客上可以达到几百甚至上千的点击量,这就是同样的一件事情在不同环境下的待遇。因为我是做科研的人,所以我写的东西做科研的人感兴趣的概率比起一般人感兴趣的概率大多了,正是科学网的环境造就了我的博客。我想,做任何的事情都需要有特定的圈子,或者说是叫做资源和环境。其实这个道理我早就明白,或者说是大多数人都明白的。而往往这样通俗易懂的道理不是自己亲身体会一些事情是不能真正感触不到它的正确性。 我觉得在当今这个社会分工与合作越来越细致的社会里,资源和环境对人的影响比以前的社会要大多了。如果没有恰当的资源与环境,一个人再聪明也难以成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创业,而能够创业成功的人凤毛麟角。昨天跟一个正在创业的朋友谈创业的事情,我们俩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觉得现在的社会里有很多创业的商机,哪里有空白市场、什么东西容易赚钱是很容易被人们发现和捕捉到的,而当人们知道商机在哪里却没有去运作这个商机的资源和环境的话也是白搭。人们往往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一番大事,能够赚很多钱,也就是人都有梦想,如果这梦想这实际可行的,那就变成理想了;而如果是不切实际的,那就是空想。与其这样空想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商机,不如挖掘一下自己身边的资源,看看这样的资源能够给自己提供什么样的创业环境。我觉得这样的创业更现实一些,可操作性更强一些,成功的几率也更大一些。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033 次阅读|15 个评论
博后申请心得二
热度 1 wayneqi 2009-5-20 23:50
在你发完申请信以后一个星期内,如果老师对你有兴趣的话应该会有回信。一个星期没有消息估计就没什么希望了。之后的过程大差不差,大体上有以下的形式: 一种情况:老师问你是否确认对他的研究课题感兴趣。有的会附上他们实验室近期发表的文章,当然,想出去的话,文章暂时看不看,回信肯定说感兴趣;下一步就是要你的推荐信,据我所知,可以自己发,但是推荐信要有推荐人的签名。也可以之间让你的推荐人用自己的信箱发。我就是采用的后者,没什么问题。然后就会预约一个电话的interview,这是后你要下功夫喽,要把该老师发表的文章,尤其他课题相关的文章研读一番。不过,尽管如此,电话里聊的内容却不见得是你准备的。我和几个老师接过电话,反而问你研究生期间做的课题实验多些。还有,华人的老师会相对好些。可能直接就是中午对话,也可能显示英文后事中文。外国的老板沟通起来就比较吃力。 二种情况:老师直接发了几篇文章,让你根据这几篇文章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个proposal。剩下就努力的去做了。显示真功夫的时候,身边很多人说,这个老师不会是让你写个proposal,到时候拿着它去申请项目吧。呵呵,玩笑!不过,这个真的很锻炼人,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有可能自己尽力了,但却达不到要求。不过,尽力去写就好。我当时将文献过了一遍,准对自己的课题有关的方面写了一个proposal,等要写完的时候发现,老师给的文献之间是有联系,只是针对一两篇文献来发挥自己熟悉领域的东西未免过于肤浅。紧张的很,因为临近最后两天才发现老师的用意。没办法,从新写~~~结果还是不错,在我已经接受其他老师的前提下海象挽留一番,给我时间考虑,看来对我的写的proposal还是很满意的。 三种情况:直接发来个电话,让你打过去。如此,先大概看下人家做的那方面的。心里有个底,然后再打。一般情况下,这个老师做的东西就是你课题做过的。打电话过去只是问下具体的细节。同时还有可能有些时间上的困难,其实老师想招你过去,但是由于毕业加答辩的时间不匹配。当然这是个好的机会。我遇到的这个老师,之后我又发信问她~~~~,表明非常想去她实验室的态度,老师也会答应的。 我所遇到的大体就是这三种情况,当然要推荐信是少不了的。所以找到知名的教授专家作为你的推荐人还是很有优势的。老师面试的时候也会问及你和推荐人的关系。 另外,在和老师沟通是时候,一定要态度诚恳而积极,具体表现在写email的时候,及时回信,及时询问。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表示赞同。想想,如果你是招学生的老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待续
个人分类: Q心得体会|59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习的关键是钻研
shushenlw 2009-5-15 21:48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说的是用VC进行图像处理的难。可是最近几天花了心思仔细看了几本书,发现其实难的不是知识 ,真正难的是自己并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分析。静下来之后,就会发现其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呢。
个人分类: 学习交流|9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后申请心得一
热度 1 wayneqi 2009-5-14 15:00
经济危机时期,博后的申请比往年难了很多。个人运气不错,最后还申请到了几个。几点心得,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下。 1.多发申请信,广撒网。差不多毕业前半年每个星期都会抽出一个晚上来发推荐信。 2.博后信息找寻方法。大体两种:一是文献里找相关专业的老师,多是通讯作者,直接发信问。这个方法估计往年比较实用;二是直接从博后网站上找贴出广告的招聘信息。个人认为在目前经济压力下,第二种方法比较好,毕竟很多老师是没钱的。我也是第二个方法找到的。主要的网站有:http://www.postdocjobs.com/和http://scjobs.sciencemag.org/search/jobs.aspx输入关键词即可。我的关键词是postdoctoral和cancer。 3.发申请信切忌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我开始这样发了一个多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后来得到了师兄的指点,才恍然大悟。Coverletter,CV直接贴到信里,消息就不断了。 4.Coverletter和CV大都千篇一律,可以互相借鉴,但最好还是自己用心的去做。用心与否可以文件里体现的,相信对于申请的老师也会有效果。 待续…………
个人分类: Q心得体会|5646 次阅读|2 个评论
提高修养 与时俱进
ycy 2009-4-24 22:11
在与时俱进中提高修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书笔记 1939 年7月,刘少奇同志在延安马列学院进行了题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讲演,并于1948年公开发表了这一著作。70年过去了,重温这本书,对于回答新形势下加强共产党员修养仍然十分必要具有重要意义。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开篇从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要对自己进行改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在革命实践中改造自己、进行自我修养是共产党员进步的必要条件两个方面解释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特别的,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提到共产党员需要在革命胜利和成功的时候加紧自己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始终保持自己纯洁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品质,才能避免历代革命者在成功时的覆辙。 这样的表述在今天看来尤为重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取得了新胜利。在这一伟大进程中,绝大部分共产党员都能始终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然而,一小部分共产党员在新形势下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改造和自我修养的提高,在相关法律法规、监督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不能埋头苦干、不能默默奉献,而是或精神空虚、或贪污腐化,完全失去了共产党员的党性,直至滑向犯罪深渊,严重败坏了党员形象,突出影响了人民群众和党的血肉联系,任其发展下去,甚至会动摇党执政的基石。 客观上法律法规、监督机制存在有待进一完善的环节,这确实给一部分共产党员提供了便利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巨大变革也给共产党员了解、适应客观世界,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造和学习带来了较大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共产党员加强个人自身修养更显得非常必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样,共产党员自身的修养也应该适应现实社会与共产主义事业的新变化。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这一阶段还将长期继续下去,共产党员需要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和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中切实加强自身修养,积极主动对加强自身学习和改造,始终保持党性。 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个人分类: 社会问题|2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满怀信心去追梦
wangdh 2009-3-24 14:45
(孔子像) 满怀信心去追梦 (王德华) 读洋文书读到一句孔夫子的话: Choose a job you love, and you will never have to work a day in your life. 字面意思应该是:选择一项你热爱的工作,你就不会一生都在忙碌。 也不知道这是孔老夫子说过的那句话,让洋人这样感兴趣?最后我觉得大概是这句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不知是否正确?请各位博友指教。 还是咱们中文好理解。英文怎么翻译都没有原味。我给房东瞎忽悠说:对一件事情,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又不如一生以它为乐。根据孔圣人指导的三部曲选择职业就很好啊:先了解,再喜欢,再以之为乐。了解透了,就会喜欢的,喜欢的东西,一定会找到乐趣的。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很美丽。雷锋说:干一行,爱一行。在当今的就业形势下,也是有一定指导价值的。当然,如果实在没有兴趣,不可能爱起来。趁早别去占这个茅坑,影响他人,害了自己。 在房东的冰箱上,有一块吸力贴,上面是美国作家、哲学家、作家亨利戴维梭罗 ( Henry David Thoreau ) 的一句名言: Go confidently in the direction of your dreams! Live the life you've imagined . As you simplify your life, the laws of the universe will be simpler(这句是我加的). 要满怀信心地奔向自己的梦想!象你曾经想象的那样生活!当你把自己的生活简单化了,宇宙的法则也就简单多了。 ( Henry David Thoreau ) 我刚来的时候就发现了,很欣赏这句话。前几天与房东谈起孔子的那句话时,他从冰箱上取下这块磁力贴来给我读这句话,说孔子的话与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心情舒畅,生活愉快。房东说还说了一句有哲理的话,大意是:别总拿事实来使我迷糊。因此奔向梦想的时候,还有保持头脑清醒才是。 很多人说,跟现在的年轻人谈理想、谈志向,那不是瞎扯,谁还听?就连以戏说《论语》的著名明星学者于丹都喜欢周杰伦,还说什么?可是,理想不是空的,理想就是梦想啊。我这里不远处在地下躺着的那个人曾喊过: I have a dream . 人家这个梦不是实现了吗?好人有好梦,有梦就能圆。舒心的生活,靠自己的努力,圆自己的梦,不是一件很乐的事情是什么?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做: Go confidently in the direction of your dreams! Live the life you've imagined. 摘录几句外国名言。多说一句,咱们老祖宗的名言警句多了去了,但真正认真去思考的时候不是很多。也许听得多了,也许读得多了,就有些麻木了,或者熟视无睹了。看来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不是没有道理啊。教育孩子还得易子相教呢。 J. Ruskin :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指南针。 M. Moore : Victory wont come to me unless I go to it. 如果我不自己走向胜利,胜利是不会向我走来的。 T. Fuller : Life is just a series of trying to make up your mind. 实际上生活就是由那一次次的狠心下决定所构成的。 Julius Erving : Goals determine what you are going to be. 目标决定你将成为为什么样的人。 (王德华 2009.3.24; 上面照片来自网络,特此说明,致谢! ) (王德华拍摄)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9996 次阅读|4 个评论
给女儿一个记帐本
malidan 2009-3-19 23:00
给女儿一个记帐本 昨天正儿八经的给女儿一个记帐本。 今天她喜滋滋的在上面写上:1、 2009 年3月19日,要买笔芯,需要一元钱。然后拿来给我过目,合理的,给钱! 午睡时朦胧间听得她进过我房间,起来见我钱包下压着记帐本,本子上多了一条:2、下午,买面包,要一元钱。心中一惊:不得了啦,先砍后奏了。 晚上回来问她中午拿了买面包的钱没有?她讲还没有,你说过睡觉吃饭时不准问钱,你也不问我们的学习事。我这下才放心了。 起因: 周日时,姐姐讲妹妹有钱,让我问清楚这事。因邻居梁阿姨在骂她的女儿彤彤,说乱拿钱买东西(未经家人同意私自拿家长的钱)。但听彤彤说是妹妹雨华给她的钱。 雨华是没有钱的,过年的红包钱傻傻的她还未懂得是宝,都已上交财务大臣了,平日要买东西都会问我要,还未有过自己偷偷拿钱的先例。因这期周六日上午自己去书画班才敢去买东西,要她自己买早餐吃,也没有过不上交找零的先例。 于是我开门见山的就喊女儿雨华来问话。开始她害怕的样子不愿说。我和颜悦色的讲,你老老实实的说清楚这钱是谁的?是哪来的,我不会骂你,也不会打你,如说假话屁屁会成饭焦。她才说钱是彤彤让她帮收着,如她妈妈问就说钱是我的,且说不能告诉你的妈妈。      天!彤彤才比雨华大几个月,这法子一个8岁多的孩子竟想的出来;且在她妈妈问话时可以脸不变色的说假话。 女儿求我不要告诉彤彤的妈妈,说不然她妈妈会打她的。我说彤彤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一定改正,她妈妈也不给机会她,也要打她啊?会的,她妈妈可凶了。不会吧?真的,我见过了。 看来,孩子说慌多是因为怕家长骂或打了。为了不被打骂就说慌,或开始也说了实话,但家长情急之下可能也是打骂,于是才有了后来的说慌。 这事我只好悄悄的跟彤彤聊了,也与她爸爸交流过教育孩子的事,且约好不要说是我说的,因孩子自有孩子的潜规则。好好与我女儿讲不能帮别人收不正当的钱,不然都是错误的,把电视上犯人的案例用上了,因孩子太小,只说理她可能不明白,也不怕的。 于是想到设个记帐本给女儿,讲好 要求: 1、写上时间,钱数、原因。2、要求象书画班老师教的要求一样写好,不然不算数。3、合理的要求才给,不合理的要求不给。 目的: 1、让女儿懂得该花的钱不省,该省的不能乱花。2、让孩子学会自觉遵守公开透明合理规则,诚实做人做事。3、省心省力省唠叨。4、还可以练练字与语言表达能力,因要写花钱原因,这个原因慢慢的我要求写的清楚具体些。
个人分类: 成长点滴|4019 次阅读|8 个评论
我是怎么做科研的之三-我的想法记录
wangyong77 2009-3-1 10:41
我是怎么做科研的之三 - 我的想法记录 无论自己是否有渊博的知识,始终不要放弃去思考,独立的、批判性地思考。不要说我没有看完这个领域的资料就不能创新,先把自己的想法积累下来。然后,慢慢去验证,研究,去查新,和他人交流。多看看综述性质的文章是非常好的,可以让你很快了解一个领域,学会用不同的关键词去检索和查新。当然,假如你没有查新的条件,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来鉴定是否是新的,当然投稿的时候也会审稿的。像我刚刚读研究生,什么都不懂,查新,写论文都不清楚,但是就胡乱写吧,随便投稿。 当然这只是告诉大家了创新,但是毕竟我们要适应社会,这个社会如果你写论文的时候能够故弄玄虚,写的非常难懂,可能审稿人会觉得它是优秀的,特别是要多一些数学符号,更能够被瞧得起。所以,在中国杂志上发表论文还是要有一些讲究的。这个大家来讨论吧。 附件中扫描的就是我刚刚读研究生时候记录的,很潦草,想法也很简单,有些想法甚至自己去研究和验证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自己心里就是觉得应该记录下来,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也很潦草。这些附件让大家看,只是让大家知道创新的历程,学会积累思想素材,至于能够写出论文来的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注意,没有批判就难有较重大的创新。其次,学会源头创新,一般这样的创新查新起来也方便的多,因为一个重要的源头性的思想,会在许多教材、论文和老师那里体现出来的。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是怎么做科研的之六
wangyong77 2009-3-1 10:37
我是怎么做科研的之六 一直记得高中以为物理老师竞赛辅导讲的故事,只是记得他提到两片乌云,后来造成物理学发生重大的改变。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故事的: 19 世纪的最后一天,欧洲著名的科学家欢聚一堂。会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 . 汤姆生(即开尔文男爵)发表了新年祝词。他在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同时,他在展望 20 世纪物理学前景时,却若有所思地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 - 玻尔兹曼理论上。 W. 汤姆生在 1900 年 4 月曾发表过题为《 19 世纪热和光的动力学理论上空的乌云》的文章。他所说的第一朵乌云,主要是指迈克尔逊 - 莫雷实验结果和以太漂移说相矛盾;他所说的第二朵乌云,主要是指热学中的能量均分定则在气体比热以及势辐射能谱的理论解释中得出与实验不等的结果,其中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 事实大家都知道,后来经典物理学被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善和颠覆了。正是这两朵乌云导致了两个理论量子论与相对论的诞生。 以上这个只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迷信科学。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对科学的迷信,实际上科学不能解释的问题还非常多,科学的天空乌云遍布。这些乌云能够催生多少理论呢??可见我们要抱着怀疑 的态度对待科学。我一直也是持着这种态度。发现现有理论不能解释的时候,不妨怀疑一下这些理论。此外,如今科学远远不够完善,应当学会提出新的问题,能够看到新的问题也能说明自己的眼力。再者,创新的过程好好回味,总结经验教训。 当然也要学会提高自己智力。创新能力与基因,外在环境有关系,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我们能够改变后天的东西。 此外,外部人际关系和环境也要处理好,毕竟社会还是复杂的,有时候太冒尖要学会提防。
个人分类: 我的科研经验分享|2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是怎么做科研的之五
wangyong77 2009-2-28 13:28
我是怎么做科研的之五 写论文,报项目都要有平时的 idea 积累,比如,我报项目的时候,经常被说写的内容多了,创新点多了,研究内容多了,有时候真的有点舍不得割舍,但是的确可能有人会觉得,你可能完不成,对项目申报不利。有时候,写论文也往往很长,当然有时候,可以把许多想法集中在一篇论文中,也可以分开写,其中有些重复一下。 目前积累在文档中的想法就很多了,许多论文自己都没有空写,堆积着。 而这些想法的来源在哪里呢?我想大多数还是源于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学会发现已有理论的缺陷,当然也要开阔思路,不要片面思考问题,从各个角度,放开思维去考虑。对问题有独立的理解,在纷繁的事物中去洞见其中的规律性。 在科研的途中,除了创新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摸索能力,我们面临许多的新的问题,科研本身面对的是未知数、新的问题,太多的未知数会困扰你,此时,许多问题依靠我们去摸索,没有谁告诉你答案。自己想法去解决吧。 一定要独立思考问题,记得我很小就有好奇心,对许多问题觉得很奇怪,问别人为什么,别人也说不出。比如看到拖拉机能够跑之类的,都觉得非常奇怪的。 此外,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学会对灌输给你的知识说错,不是那样的,不是绝对的,当然要建立在一定的依据基础上。不过,我也要告诉你,许多古人的哲语,也不是那么绝对的,许多的议论文都是不严谨的,大多数的社会科学欠严谨,总之,经不住推敲的,不严谨,片面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你没有对太多的东西说错,那么,可能你是一个倾向于接受而不是自己去理解知识的人,需要对以前接受的知识进行一下反省。 许多人喜欢做卫道士,除了饭碗的原因外,我想也与盲目崇拜有关系。他或许许多人说,这个理论都存在这么久了,如果有问题,早就淘汰了。有许多人这样,喜欢说,自己读了许多文章,发现别人都做得很好,如果别人没有发现,可能自己就发现了,如今都已经被研究的非常深入了,没有什么好做的了,感觉自己好像走错路了一样的。岂不知,这也是轻信的表现,别人做出来了,你依然可以改进,发现他的问题,或者在他的肩膀上继续。不是自己去深悟别人的成果,不是自己去思考,往往眼光狭隘,难于创新。一旦放开思维,不拘泥于别人的视野,才能发现新的。许多理论的空缺存在。
个人分类: 我的科研经验分享|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诫子书》——诸葛亮
shw 2009-2-16 11:06
《诫子书》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即将工作,发孔明训言勉励自己!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研究生培养心得
liangming 2009-1-8 11:51
作为国家和社会科研和技术工作的高级后备人才,研究生的培养无疑非常重要。研究生的培养问题,除了其本身的学分修取以外,其科研素质的培养极其重要。这里面包括其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思维的创新性和前沿把握的效率和程度、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怎么样、总结归纳现有数据和知识的能力等等。 在论坛上很多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谈研究生的培养问题。我也就以上几个方面就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谈谈。 1. 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 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是基础性的问题,这关系到后面几个环节实现的可能和质量。如硕士研究生,我个人认为,知识的系统性主要在基于其本科学习的基础上,在研究生入学之初所制定的培养计划是否满足了课题组研究方向的需要,特别是数学方面的知识和专业基础方面的知识。如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方面,我一直强调将数理方程、高等流体力学、高等传热学进入到学位课程里面,而且强调这些课程需要严格考核,让他们真正学懂和学会。而高等流体力学和高等传热学除了正常的教学外,还需要增添课程论文的环节,让学生在实际的课程论文的研究中应用其学得的知识,这样才能更深入。 在课题组中,除了课程的学习,还需要结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指定或要求硕士研究生就某些经典的专著和最新的重要研究论文进行专题学习,在课题组的学术报告会中专门给低年级的研究生时间报告学习的心得和其中的主要思路和理论。如果有可能,要求学生具体重现重要研究论文的研究结果。这个过程经过一年后,学生对于基础理论部分已经掌握比较深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条件; 2. 思维的创新性和前沿把握的效率和程度 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更多体现在研究中,而思维的创新性和对前沿研究把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在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就自己的看法利用现在非常好的文献条件进行论证和设计,甚至实际动手做一些初步的验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题过程。一般来讲,在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的时候,其工作应该已经进行了一半以上,否则开题是空对空,找不到其中的关键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前沿的效率和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最快的速度找出最关键的文献并加以仔细研读和实践,给后面的实际研究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在关键文献阅读中,又如何找出其关键点加以扩展和引证,这也为后面的研究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在该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前沿的了解,也反过来通过引证过程加深了其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中也至关重要。如果光培养一个能说会道的学生,而让他一动手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样的学生是不实干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是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如前所述,在学习基础理论中的课程论文,阅读文献中的研究结果复现等等过程中就是这样的学习中的点点滴滴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除了这些,还可以要求学生参加师兄师姐的研究项目,当他们的助手和跟班,这样除了从师兄师姐处学习了具体的操作和方法,也给师兄师姐一个除了指导教师以外的讨论问题的对象。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也为其动手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进入到实际论文阶段后,其动手能力就应该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设计相应的方案和路线,自己思考如何具体实现,考虑到各个非常细微的环节。用最高效的方法实现其设计。 4. 总结归纳现有数据和知识的能力 研究结果需要很好地总结和归纳,否则一堆数据在那里是没有用处的。如何在每天的研究中,发现其数据的闪光点和意义,这也是培养其研究和科学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然,这是以坚实深入的理论基础为后盾的。 总结归纳方法的学习可以要求研究生结合前面所提的几个步骤进行学习,比如在前面的文献阅读中,学习别的研究者如何处理和归纳数据,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和不同,如何判断这些结论是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的,都要在全过程强调。 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是靠过程来保证的,当然,学校规定的发表多少文章只是个宏观管理的范畴,指导教师当然要要求发表文章,但实际上文章仅仅是一个结果,如果为发表文章而发表文章,这样的文章仅仅是垃圾。对同样一个问题翻过来是一篇文章,翻过去又是一篇文章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现在国内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在一些不负责任的社会机构的推动下已经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的程度。国内各个层级的优秀硕士论文和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好像仅仅看一篇博士论文或硕士论文发表多少文章这一个指标了(最多加一个引用次数)。评审人并没有非常仔细阅读论文,没有从学位论文评价其学术水平,而看发表了多少高级别的文章就判断其优秀程度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9283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8年的回忆
scichina 2008-12-30 16:34
今天是2008年12月30日了,距离2009年还有接近2天时间。 每个岁末,总是发表感慨的时候,但今年不是,因为2008年的太多的灾难让我懂得了什么更需要珍惜! 在灾难面前,我们人类总是显得渺小和无助,这种感觉不是所有人会有的,但也许每个人都会有无助的感觉。在自然灾害到来的时候,是这样,雪灾、地震、洪水和一些地方隐隐传来的瘟疫的消息,让我们思考到生命的脆弱。如果考虑人类从产生到现在的漫长的历史过程,您一定要敬佩我们自己了。但人类并没有珍惜这些,地震区没有钢筋的水泥板,性格出现问题杀害警察的青年,伪造野生动物照片的专家,荼毒祖国未来的加毒于奶粉的商人,贪污人民血汗的官员,呼啸而过杀死妇孺的以色列的战机和导弹,不但一次次摧毁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信念,也一次次拷问我们智力是否有了缺陷? 多少次在负面的新闻面前,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我赞同在盛事用重典的理念,因为盛世来之不易需要珍惜,因为盛世维持很难需要呵护,因为盛世历短乱世长存需要更细致感受,我们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使之更长时间维持,更多人体会。重典的作用在盛世可以用,在乱世不敢用,因为如果强盗多了,真理也就变了。 我要给朋友打电话,发邮件,写信;我要给自己放假,听歌,抱着儿子的肩头逗他说话;我要给售票员、司机、餐厅的服务员微笑;我要在雨中散步,晒太阳,想小学时班上最美丽的女孩子,因为这些都太美好太美好! 好了,这是我年末的祈愿,很简单,很强烈!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学往教》------学生交流:其实你可以更好
freefloating 2008-12-28 19:15
我自己罗列了几个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相互交叠,不过博客的激励机制还是多写新的,而不是改好旧的,所以就继续我的系列,同时也算是对学生相似但不同问题的我的解释。 还有需要说明的是:长篇大论中的逻辑和条理对于我来说是相当困难的,自小我的散文水平就高于其他文体。所以我还是倾向于以信息堆砌为主。聪明人向来都是采集信息自我加工吸收的,别人的观点仅仅引导或者影响的作用。就不费时间条理了。 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很难找到自信,迷茫、困惑、无所适从占据了他们的心灵。其实自信不过是种生存的感觉,为什么我们不试着感觉呢? 二.自信 1. 没有自信是正常的。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自卑的感觉或者自卑情节,而且总会在很多方面很羞涩的,这其实是人性蛮可爱的一面。科学网上的大牛一堆,我总以为他们总也是或多或少的自卑些,甚至他们的感受自卑的能力远比一般人要强一些,所以才更体会“牛是活着的唯一目的”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758 ,当然他也不会一辈子这样体会,因为人的聪明总是渗透的方方面面的,他当然会知道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有适当的感觉,也知道其实也没有什么适当与不适当之分一样。 所以没有自信相当正常,总有自信就不正常了(比方说总要质疑权威或者总要推翻物理定律), 所以要想自信,首要的就是要相信没有人是生来是自信,也没有人在所有方面是自信的 (杨振宁做实验就很危险),只有自信的多和少的问题。 但正如钱多钱少都可以生活,自信多少都可以快乐。 钱太少肯定不快乐,但过度追求金钱也不快乐,有很多钱的人也并不一定可爱。同理:自信太少肯定不快乐,但追求所有方面的自信也不快乐,在很多方面都很自信的人也不一定可爱。钱多钱少是相对的,自信多少也是相对的。 有时觉得聪明的小孩子,小时候并不是很大胆,因为他总是要等到自己的能力长到没有问题,才愿意尝试可能危险的动作,比方说打滑梯,骑自行车,玩秋千,做与不做的斗争可能更大一些,自信与不自信的感觉可能更强烈一些。所以你曾经强烈的感觉到不自信,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情,要看你怎么克服自己的不自信,看到自己由不自信成长为自信会让你知道你可以通过努力做到更好。 补充一点感受:就自信心这一点来说:我并不建议小孩子过早的学习一些技能,就像不要过早的报兴趣班一样,因为太早了,他学习能力弱,学习慢,感受不到自己的进步,成就感不容易得到。而成就感我始终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他很强烈的要求,好像也不要压抑;但再转念好多孩子正是因为压抑才勃发的,所以这件事很不好说,最好杨玲来说。 因此我感觉最功利可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最好操作的是:家长自己培养自己的正当的兴趣,而且将兴趣努力专业化,自己认真享受兴趣带来的快乐,既是对孩子的引领,同时也不会做牺牲了自己的兴趣却没有换来孩子的兴趣的赔本买卖而心态不正常,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2. 自信需要慢慢长大 我们总有一些偏见: 比方说要求一个没有 jogging 习惯的人,一开始就几千米,而且要天天坚持,否则就起不到锻炼或者减肥的效果一样。 比方说要求没有很多自信的人在很多方面一定要自信起来。 比方说要求搞科研的人要有冲击诺贝尔的实力。 其实,不是天天锻炼,一周 2~3 次也很好,但最好每次锻炼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也不是说这一个小时全部是高强度,应该包括开始的热身和最后的拉伸。这样的要求你很容易达到和坚持,等你慢慢的运动上瘾了,你才会体会到锻炼的快乐。 其实不自信的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很自信起来,除非是欺骗。可惜类似传销式的欺骗的自信是很脆弱,就像抑郁病人的躁狂一样,可能下一个时刻是更深的抑郁。 我对锻炼的体会就是从不自信到自信的例子:我小时候身体不好,不爱吃饭,老妈老爸很是操心,上小学是一上体育课和看场电影就可能累得吐。所以老妈不大让我多运动,所以我的爆发力、弹跳力、速度、柔韧性都没有在最佳的时期得到锻炼,(当然跳皮筋什么的还是玩得可以的,也整天在外面低强度的疯玩)但我一直很羡慕运动能力强的人,于是等到初中长开了,身体逐渐好起来,我也开始慢慢锻炼起来。 主要的锻炼是在大学里培养起来的,那是我发现自己的动作模仿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还是可以的,虽然短跑还是很难及格,但是羽毛球可以比一般的女生看上去专业很多。那时候跳舞,滑冰,打各种球,整日里锻炼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多。(其实锻炼并没有浪费我的时间,但心情的好坏是最消磨一个人的激情的。)也被师大的那个白发体育老先生(忘记了,但我相信很多人会记得那个滑冰场上飞驰的热情的老人家)做临时组队的羽毛球队的候补队员。要知道,我以前可是体育差生的。于是我自信只要我热爱运动,我总会在别人的逐渐的退步中进步下去的。以后工作很忙,结婚生子,家务很忙,出来上学,锻炼虽然断断续续,有时也会停掉一两年,但断断续续的锻炼使我竟能感到进步。 但从 06 年我才发现,我以前的锻炼是相当业余的,既不知道热身也不知道拉伸, 06 年跟着别人长跑, 08 年开始加入健身俱乐部,这段时间发现自己一向认为很硬的身体竟然也能做瑜伽,竟然也可以跳很现代的健美操,竟然也可以仍然感到进步。 这件事说明,如果我们有专业的方法,其实我们每个人慢慢的,人性的对待自己,我们是可以进步的,而且现在开始一定就不晚。如果我们想在一方面自信起来,只要我们不断关注,即使我们不可以非常好,也可以让自己足够快乐。 3. 自信的人说的不自信的话是可信的,自信的人说的自信的话是可信的 这个我以后慢慢找例子来填充,大家也可以帮我找。 我想说明的是,当我们相信了我们和那些自信的之间的差距是可以靠一些技巧和方法获取,靠观念的思想的突破,这里本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越早了解这些人,我们越早在这些人里找到自信,就能越早走入不断进步的人生。 4. 不自信的人说的自信的不自信的话你都要思考他的语境 不自信的人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别人也不要自信,即使他变换着自己的面貌,善意委婉还是暗中提醒,只要他打击了你的自信,你就要考虑他的语境。因为他是个不自信的人,这个前提不要忘记。因为一个自信的人对另外一个过度自信的人的打击往往是让他更脚踏实地,而不是心里不平衡。 5. 我们不需要所有方面都自信,我们不需要太自信。 正如人生的成功并不是加法而不是减法,不是看你失败了多少,而是看你成功了多少,自信也多来应该是来自于你会做多少,而不是你不会多少,只要我们在进步,我们就可以更好。 我们有自信,不是因为我们能做到最好,是我们还可以应付。生活的快乐也不在于我们在方方面面压倒别人,而在于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轨道充满快乐和希望。所以如果获取自信成为一种目的和负担,那你就永远找不到自然的自信的感觉。 6. 尝试,发现自己其实可以更好。 一个开放的自信的心灵会敢于尝试,一个曾经经历了奋斗成功的人会承受困难和艰险。自信和成功体验是相互促进着前进。 还是举一个孩子的例子:儿子小时候骑四轮自行车已经很溜了,看到大孩子其两轮的十分羡慕,我也觉得应该锻炼一下他的协调能力,决定帮他练练(我儿子胆子好像不是很大),但儿子发现很难掌握,几经折腾,想要放弃,说要改天学,我当时已经看出他马上就要学会了,我说不行,必须坚持,态度很坚决很生硬,一改我平常的态度。儿子眼泪汪汪的坚持,果然一会儿就学会了,转而非常狂热。这件事让他明白了,并不是一学就会的东西才能学,一学不会但只要适当的坚持就能学会,不会因为一学不会就以为自己没有能力学会。 这个例子中有我这个干扰因子,但大学生们可能周围不再存在着这样的干扰因子了。因为老师并不了解你的实力和毅力,你的热情和信心,所以他不一定能给你最适合的建议。 当一些信息告诉你考研很难,考研没用,当一些信息告诉你工作很难,社会黑暗。是否你就失去了努力的决心和信心呢?其实事情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不是很难也不是不难,不是很黑也不是不黑,希望是有的,只要你找到了适合你的,你找到了努力的方法和技巧,你付出了长时间的努力和热情,你肯定会有所成功的。
个人分类: 来学往教|5294 次阅读|7 个评论
《习医心悟》选录(2)
张三火 2008-12-17 15:00
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们不断总结自己的学医心得体会,并在课程结束之前成文上交,汇编《习医心悟集》,记载学生们学医的历程和所得到的收获。现选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冥冥中注定习经心悟 张笑铭 中医学专业 2007 级 1 班 也许真的是巧合中的巧合,当我还沉醉于传媒梦的时候,却无意中在同学传书时截获了一本《黄帝内经》。当时是高二,一心想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但是冥冥中的注定吧,大学,我不留退路的选了中医学。 第一次翻开《黄帝内经》时,每页都密密麻麻的,但还是饶有兴致地一字不落地读了好几页,但有点累,加上班主任来回巡视,毕竟语、数、外还是主角啊,所以就物归原主了,但也决定今后有机会一定要再读,因为第一次知道了它是一本医书。 如今,已上了一年大学,而《内经选读》也学了三个月了,多少有些感触与领悟。但对于这样深刻的学问,是不敢像平时发表长篇大论的,也没那能力,只是一点短浅的认识。 学过,才知道,《内经》不是单纯直接讲怎么治病的,或是一堆药方,它是完善的医疗理论体系。也才知晓它是教人养生的书。突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预防,我是深有感触的,但是,关于养生,有太多人不是不懂,而是做不到。恬淡虚无、食饮有节、不妄作劳了孰于胸啊,但又常常感慨我该怎么办啊?这个竞争的年代,你不与人争,人与你争,实力强劲的你甘心屈居人下吗?主啊,让我怎么真的恬淡虚无?食饮有节,常常忙得吃不上饭啊,好意思让几十号人等你一个吗?唉,上课迟到更是大忌啊,而每餐吃的营养规律是要用心想的。不妄作劳,好想按时睡,睡得足,但任务一多,今夜不做完,更待何时呢?今天的我们,好幸福也好可怜!养生,这么多年,我们的天年已将折损了多少呢。不是抱怨,不是愤世嫉俗,而是,我们要想想办法,真的把养生从口号变成行动了!只要不生大病,不把革命的本钱搞垮,就算成功了。 未病先防,但谁又能时时刻刻躲过天灾人祸和自身身体状况的不配合呢?其他的理论,我们也是要学习的。 阴阳五行,学中基的开篇,同样也贯穿于《内经》的各个方面,既然是全面,今后还要更多的领会。藏象学说是核心,气血精神是生命的根本,经络学说对于临床医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关于气血精神,我的领悟较多一点。小学时老师就常说要有精气神,不过相比那时的理解与现在是有很大出入的。当时只理解为一个含义,要有精神,不能迷迷糊糊,浑浑噩噩的。可精、气、神本应该分开。精是生命的本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亏则神疲,精亡则神散,一个人若没有了精华物质,那么恐怕也不能称之为人了吧。而气血之间又相互为用,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只有气血协调平衡,人才会健康。说到这里,想想自己最累的那段日子,有一种拼命的架势,结果呢,身体状况直线下降,脑供血不足,血虚,有气无力的,眼神空洞迷茫,回忆小时候亮亮的眼睛,不禁心伤。还好,过去了。现在,只是时时提醒自己身体为重,别再傻了,尽力而为,适可而止。气血精神要保证最佳的状态。情志要掌握好度。 关于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是治疗的理论了,需要更多的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合理的学习方法。其实,也应用于整个《内经》的学习。要利用工具书,更好的弄懂文理。当然,对于各注家要融会贯通,熟识医理。最重要的莫过于联系临床,真正的领会实质,任何理论都是要指导实践的,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运气学,是我下学期选修的课程。对于《内经》的学习,绝对不能止于此,要继续下去,不断的深刻研究。掌握不好理论,也就算荒废了大学的光阴。学习《内经》,是学习医理,更是学习如何生活,如何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在当今的时代里,寻找尽终天年的方式。当然,底线是提高生活的质量。真正学好书本,不只是试卷上的高分,更重要的是学到心里,把自己当成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这样,才不枉是一个学过《黄帝内经》的医学生。 至此,我的习经心悟也只有这么多了。今后的学习要不断深入,加大努力的力度,争取下一个心悟更有深度。
个人分类: 教与学|4522 次阅读|1 个评论
《习医心悟》选录(1)
张三火 2008-12-15 21:49
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们不断总结自己的学医心得体会,并在课程结束之前成文上交,汇编《习医心悟集》,记载学生们学医的历程和所得到的收获。现选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内经心得 毕文明 中医学专业2007级1班 坐在你的面前 / 看你嵌满黑字的脸 / 你淡淡的笑意 / 惊觉有种入梦的缘 / 曾经的我很想说对不起 / 只因约会的那一刻 / 忘记了正吻着长满麻子的你 / 于是留下了我嘴角留溢的甜蜜 / 后来 / 你的无言战胜了我对你的轻薄 / 那一夜 / 醉意朦胧晚归的我 / 是你 /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 / 让我过惯了百岁人生 / 那个繁星点缀的夜晚 / 我们坐在屋檐上数着喝了二锅头的星星 / 是你 /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夜蛰之宫四十六日 / 在我耳边诉说着 / 日月星辰的神话 / 那一天 / 我病了 / 是你 / 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 / 让我摆脱了病魔的缠绕 / 那一次海外度蜜月的我们 / 是你 / 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 / 化解了我在异乡做客的尴尬 / 后来 / 你走了 / 我的生活一塌糊涂 / 此时 / 我才发现 / 原来离不开你的 / 是我 /
个人分类: 教与学|4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行心得偶记
dragon513 2008-11-3 22:21
由于太多的原因,很久没看过那些以前用以消遣的杂志了。此次出行火车上,看了本知音,其中提及一句择友名言,不能记全文,但偶有心得。会其大意,略改与友共勉! 以利交,利尽则散;以名交,名败则咄;以权交,权失则弃;以势交,势去则倾;惟以心交,可存久远! 现实如斯,社会如斯,生活如斯。见着身边太多人的经历映证了这一哲理。俗言:多个朋友多条路。但若不慎,多个朋友(可能不算真正的朋友,但也许又可以朋友)少条路呀!有些朋友越多越好,有些则宁敬而远之。
个人分类: 心得偶记|2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作的一点小心得
cai7net 2008-9-16 11:20
昨天发现后台所有评论都不见了,误以为中了黑客的招,着实惊讶了一把,后分析发现是提交的数据带大量HTML代码导致显示的问题,但这也是一个程序的BUG,以前写asp时都会写HtmlEncode函数,这次却忽略了,找了一下以前的程序,如下: function HTMLEncode(fString) fString=replace(fString,;,#59;) fString=replace(fString,,) fString=replace(fString,,) fString=replace(fString,\,\) fString=replace(fString,--,#45;#45;) fString=replace(fString,CHR(9),#9;) fString=replace(fString,CHR(10),br) fString=replace(fString,CHR(13),) fString=replace(fString,CHR(22),#22;) fString=replace(fString,CHR(32),#32;) fString=replace(fString,CHR(34),#34;)'双引号 fString=replace(fString,CHR(39),')'单引号 HTMLEncode=fString end function 但是这种程序在PHP中是不用写的,已经有人写好。 我想asp.net肯定不会落后,找了一下,在System.Web.HttpUtility找到了。 PHP中还有自带的一些正则式的公式,功能比较强,如ereg()等。.net中没有发现有类似函数,不过我觉得自己写写也不是坏事,因为并不难,还可以知其所以然。就如上面那个asp程序,知道他做了些什么。 附带一下asp.net替换html标签的程序: public static string NoHTML(string Htmlstring) { //删除脚本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script *?.*?/script, , RegexOptions.IgnoreCase); //删除HTML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 *), ,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 ) +, ,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 ,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 ,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quot|#34);, \,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amp|#38);, ,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lt|#60);, ,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gt|#62);, ,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nbsp|#160);, ,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iexcl|#161);, \xa1,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cent|#162);, \xa2,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pound|#163);, \xa3,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copy|#169);, \xa9,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 = Regex.Replace(Htmlstring, @#(\d+);, , RegexOptions.IgnoreCase); Htmlstring.Replace(, ); Htmlstring.Replace(, ); Htmlstring.Replace(\r\n, ); Htmlstring = HttpContext.Current.Server.HtmlEncode(Htmlstring).Trim(); return Htmlstring; } 以上方式并非是最好的方式,还可以有更简洁的写法,当然掌握了上述方法,可以引出其它,如自动归整,保留部分标签,如链接,图片等。 附代码: public string CleanWord(string strHtml) { string *?.*?/script, @p *, @/p *, @div *, @/div *, @br *, @img, @a, @/a *, @ +|/ +, @( ) +, @(quot|#34);, @(amp|#38);, @(lt|#60);, @(gt|#62);, @(nbsp|#160);, @(iexcl|#161);, @(cent|#162);, @(pound|#163);, @(copy|#169);, @#(\d+);, @--, @!--.*\n, @FONT.*?, @SPAN.*?, @?xml.*?/, @\?, @(\/\s*)?!?((\w+:)?\w+)(\w+(\s*=?\s*(( )( | )*?\7|\w+)|.{0})|\s)*?(\/\s]\\ | )*?\7|\w+)|.{0})|\s)*?(\/\s *)?, @\ , @\ , @\ , @\ , @\ , @\ , }; string , , , , , , , , \, , , , , \xa1, \xa2, \xa3, \xa9, , \r\n, , , , , , , div style='text-indent:2em', /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 /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nbsp;/div, img, a, /a }; string newReg = aryReg ; string strOutput = strHtml; for (int i = 0; i aryReg.Length; i++) { Regex regex = new Regex(aryReg , RegexOptions.IgnoreCase); strOutput = regex.Replace(strOutput, aryRep ); } //strOutput.Replace( , p); //strOutput.Replace( , /p); //strOutput.Replace( , br /); //strOutput.Replace([img, img); return strOutput; }
个人分类: 新的生活2|3065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