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作压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组员需要什么样的领导?
luckyangelina 2015-12-27 00:59
今天和世春学弟、现在的同学聊天,主要聊的是一年新加坡学生生活,我从几个同学,特别是世春身上学到的领导学的道理、方法,以及我的触动和实践。 说实话,新加坡一年,我从课堂上、新加坡社会上和同学们之间学到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三部分。 课堂上学理论,社会上看实践,同学中不但学实践也通过交流、思考获得真实的进步。 谈到出国前的工作,我问了一个问题,“如何做一个新小组领导,带好各色组员,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小组”。在共同的分析中,累积了以下的一些经验,记载如下。 我个人担任科级职务7年,担任副处职务4年。这其中最初几年是有组员漫不经心,后几年是年年有新组员,在带组员方面有一点笨拙的心得: 工作成为专家,能教组员,能评判组员的成绩; 工作作风以身作则,加班加点,自己带头; 工作之余,加强感情沟通,集体文艺活动,通过感情交流弥合工作压力带来的裂痕。 总的来说,我把自己当成最强的组员,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利益共沾,艰苦共克。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我担任副处职务,我发现问题来了: 首先,专家问题,我还是停留在科长的专业水准上; 以身作则问题,我一起加班,则浪费自己的时间,因为流程的原因组员干的时候我不干,组员干完了我才干。 感情弥合的问题,这个还是可以搞,但逐渐有难度,大家都有孩子,不像单身时期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再加上每年一个成熟组员都会走,来一个全新的人,如果像过去的方式,技术手把手教,常常思想谈心,出每一个错误都纠正,就非常累,不堪其累,急需改进。 学弟是一个总体的技术领导,他面临的困难:组员每个都有技术专长,有的漫不经心,有的才来,啥都不会。 他的方式: 首先,作为总体领导,开启动会,声明纪律和对自己的要求; 其次,研究全部流程,构建合理框架; 第三,与各部分沟通,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把每个人的问题都梳理清楚,深度沟通; 第四,按照各部分流程,全体会,每个部分认领自己完成的时间,签字确认。 第五,合理监督。对不懂的人搭建学习平台,一起学习,同时保证他能完工,对技术牛人,学习其技术。 第六,关于时间管理,负起总体的责任,考虑好所有可能的问题,坚决承担总体的责任;对于个人,通过科学管理、科学流程,以最高效的情况利用组员时间,绝不浪费组员时间,不乱开会。 效果,非常好,赢得了组员的尊重和高效率的配合。 结论,组员需要什么样的领导: 能够科学领导的领导; 能够尊重组员时间的领导(这一点也来自于科学领导力); 能够做表率(技术和态度等方面)的领导。 最无法容忍的,你们先干着,干完好像不对,改一改,“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下属抱怨,时间浪费, 这是最无能的领导和对下属的最大的不尊重。
7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你拥有了房产呢?还是房产囚禁了你”
热度 25 何裕民 2015-7-8 16:03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有时候,就源自于和他人攀比后的心理失衡。 2010年,我在广东看到一个十分焦虑的女性案例。其经历,令人深思。 她是一位生得比较瘦小的女性,患了晚期肺癌。当我给她号脉时,发现她焦躁倾向明显,问她什么职业——这是我的习惯——她说她是搞文化管理的。广西某县文化馆的管理人员。我顺口说:“文化管理其实是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你怎么会这么焦躁,你工作压力很重吗?怎么会生这个病的呢?” 她的老公在旁边接茬说:“对啊!她的工作的确很轻松。但是她就是不满足,天天在想:怎么才能多创造些财富!心思一刻不宁。这十多年间,看到周边人家炒房产赚了不少钱,她也开始醉心于炒房产,一心想着如何让自己的财产增多。因为买了太多房产,所以天天算计,还参加专门的培训班,想尽各种办法筹钱、买房、还贷款,心里时时纠结着,且天天与别人攀比,每天回来就是算计哪里的房产增值快。……看似十分轻松的工作,却因为过多的追求和算计而活得非常累……”“现在家里房子是有七八套了,但都空着,没有人住。这些年,房控了,房价跌了,贷款涨了,她天天愁怎么还贷。结果,贷款还没有着落,她自己却‘中奖’得了个肺癌……”“开始人们还很羡慕她,说她有能力;这不,贷款涨了,还贷困难了,不知道到哪里去筹钱;她却又生了这个病,人们看她笑话了!”我示意先生别再说下去了,因为夫人眼角里已挂满了泪水!先生还是一个劲地说着,有句话让我心震了震,他说:“究竟是你拥有了房产呢?还是房产囚禁了你呢?” 的确如此,我不敢说她的肺癌跟这个超出能力炒房产有直接关系。但至少有一定瓜葛!很多女性肺癌患者,或缘于过度追求完美,或缘于过度操劳,过分累心,以至于诱发加速了癌变。像她这样,原本就偏于焦虑者,又跻身于如此高压行当,即使不被癌症盯上,也难免会出现其他健康问题的。 从另一角度:不能一心只想着赚钱,好像生活离开了赚钱就不成其为生活。一方面,你越想赚钱,就越容易亏钱(就像赌徒一样);另一方面,生活本身的意义,不只是赚钱,如此急迫地赚钱,只可能最后落下个人财两空。而该夫人,真的没有多久就含恨而撒手人寰了!事后我得知,他们夫妇俩在当地算是高收入人群——先生收入很高,家里经济一点都不拮据。先生一直反对她炒房,夫妻俩老为这个干架。所以,先生认定,是贪得无厌的“房产”,囚禁了她! 叔本华曾说:“人类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此话用在此女身上,可以说十分熨帖!可惜,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人绝非少数! 其实,财富的积累,就像幸福一样,很多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707 次阅读|25 个评论
肝癌患者吃什么好
热度 23 何裕民 2015-5-8 15:38
我国是肝癌大国,2012年全球约50%的新增肝癌病例出现在中国。在肝癌的死亡病例中,中国占到约51%。研究发现,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水、酗酒、吸烟,以及工作压力过重等都是肝癌的主要发生因素。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多因情志不舒,肝气不畅,气血淤滞,郁湿化热,日久形成热毒积块而成肝癌。因此,在日常饮食上,注意多食疏肝理气之品,如枸杞、菊花、茼蒿、陈皮和佛手等,多食果蔬和全谷类食物。对于食积不消者,可用萝卜、山楂和麦芽等煎水服。伴有腹水时,应无盐饮食,并控制进水量,多食利水之品,如玉米须、冬瓜皮、葫芦、赤豆、薏仁、乌鱼和鲫鱼等。禁烟酒、霉变食物。 主食 枸杞菊花粥:白菊花5克,枸杞子10克,陈皮6克,糯米100克。将白菊花切碎,与枸杞子、陈皮和糯米一同加水煮制成粥。本款粥可清肝火,消癌肿,肝癌、胆囊癌和脑瘤等患者均可食用。 莱菔子粥:莱菔子20克,粳米和薏仁各50克。莱菔子用纱布包好放入砂锅内,熬取汁液,汁液与粳米和薏仁同煮成粥,分早晚2次分服。本品具有健脾消食,顺气除胀的功效,对老年肝癌腹胀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豆饭:白扁豆、赤豆和黑豆各100克,粳米适量。先将白扁豆、赤豆和黑豆洗净,加适量水煮至将熟,加入粳米煮成饭即可。豆类营养丰富,白扁豆和赤豆可健脾祛湿利水,本品对于肝癌脾虚消化不良、腹水者更适宜。 菜肴 冬瓜烧海带:冬瓜、海带各适量,均切成1寸长条,二者一同清炒,加水烧汤食用。本品可消肿利水。 笋干炒肉:芦笋和豆腐干各100克,猪肉50克,葱、食用油和盐适量。把芦笋洗净,切丝;豆腐干洗净切成丁;葱洗净切成段;猪瘦肉洗净切丝。起油锅,放入肉丝,炒熟;起油锅放葱段略炒,放入芦笋、豆腐干丁炒至将熟,放肉丝,加盐、味精略炒即可。芦笋味道鲜美,清爽可口,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且有健脾养胃之功,本品适合于肝癌、胃癌以及胆囊癌见腹胀、消化功能弱者。 赤豆鲫鱼汤:鲫鱼1条,赤豆100克。鲫鱼加工处理干净备用;赤豆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旺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煮至半熟时,加鲫鱼煮至熟烂即成。本方适合于肝癌患者出现黄疸、腹水,及其他癌肿见腹水征象者,有很好的利水作用。 茶饮和点心 紫菜小馄饨:小馄饨煮熟后,放入紫菜汤,适当调味即可。紫菜可作为治疗肝癌水肿的辅助食品。 桑葚核桃粥:桑葚20克,核桃肉4枚,粳米100克,三者共煮粥,可做日常点心食用。本款粥尤其适合于肝癌放化疗后食欲减退以及白细胞低下的患者。 橘皮茶:橘皮洗净,吹干,泡茶饮用。本品适合于肝癌见恶心、呕吐者。 山楂消食饮:麦芽和谷芽各10克,山楂20克,煎汤服,可助消化,消食积。 对症食疗方 黑豆补虚汤:泥鳅100克、黑豆50克,瘦猪肉100克,共煮汤饮用,可用于肝癌口干纳少或伴黄疸、腹水者。 淮山消痛饮:淮山药50克、田七6克、芡实50克、瘦猪肉100克,共煮汤饮用,可用于肝癌体虚、协肋疼痛者。 木耳炒猪肝:黑木耳25克,猪肝200克,先炒熟猪肝(猪肝炒变色,不见血丝),加泡发好的黑木耳大火翻炒至黑木耳亮泽滑透即可,佐餐当菜。本品具有补益肝肾,强体抗癌的功效,适用于肝癌及其他消化道癌症。 消黄止痒水:香菜250克,加水置大盆中,煮至沸,以香菜水汽熏患者,适合于肝癌黄疸伴瘙痒者。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3053 次阅读|23 个评论
英年早逝
热度 3 zhijieleng 2014-1-26 08:32
今天早上,送别我的一个学生李玉明,他刚刚43岁,评上教授一年,人生壮年刚刚开始,因肝癌医治无效去世,愿他安息!作为白发人送黑发人,惋惜啊,痛心!想想,有些恍然,那么大的一只说没就没了,人还是很脆弱啊,学校的老师英年早逝的不少了,这提醒大家要注意身心健康。 在死亡面前,什么事情都显得很渺小和无所谓,人啊,应该学会放松自己,干活学会快乐,工作压力学会排解,尽可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最大快乐!我经常不够安分,总要挑战没做过的事情,在攻坚克难中寻找快乐,其实应该放过自己,尽可能追求力所能及的快乐。 从殡仪馆回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依旧鲜红夺目,眼眶有些发热,一个人对家庭是天,但对世界总是渺小的,无论如何,太阳每天仍然从东方升起。
个人分类: 事件|3700 次阅读|3 个评论
她们为什么反复被癌盯上
热度 26 何裕民 2013-7-4 09:24
有个女患者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她是某直辖市的审计局领导,人很精神、利索,一看就是个女强人。那天,她拿着我的《癌症只是慢性病》,并带着一个助手来找我,开门见山地说:“教授,如果我早看到你这本书,我就可以少吃很多苦头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从1992年开始就不断生癌,18年间,前前后后一共生了4个癌。而且,都是独立的,非转移性的。最先是肾癌,然后,两侧先后分别是乳腺癌,且都是单独发展的,非转移过去的,几年前又患了肺癌。她始终不理解,她生活很有规律,有轻度洁癖,从来不乱吃,而且,祖上父亲母亲两条家族谱系中都没有癌症病史,不知道为什么多次生癌,这让她很郁闷。看了我的《癌症只是慢性病》后,她总算解开了这个疙瘩。因为她是搞审计出身,好强、拼命工作,从最基层干起,一步步提升,很早就提了副厅,她对下面的人所做的(审计)一切都不放心,都要自己亲自审核过。她自我调侃说:“我也知道,下面的人都怕我、恨我、嫉妒我,但我是领导啊,在他们上面,能力又比他们强。所以,我每一次生癌,部分人都会暗中庆幸。”但她自认为体质不错,每生一次癌,不久就康复了。但是,她就是解不开这个“疙瘩”——为什么老是我“中奖”?为什么我会接连不断地被盯上? 现在,她总算明白了,她18年中为什么会接连生4个癌,主要原因就在于自己太较真,太追求完美了!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对别人一点不放心,一定要亲力亲为。作为她这样的领导,管得这么严格,上上下下人际关系绝不可能轻松。如此,自我始终处于持续的高压状态。因此,就容易被癌症盯上。 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我在临床中反复碰到。 近期,某大公司的财务总监,属大型国企的领导,也算是个副厅级的干部,她退休了,62岁的时候来找我,两个女儿陪着她来。她也十多年间生了4个癌,唯一不同的是她两侧单独性的乳腺癌,一次肺癌,最近又发现甲状腺有癌变。我明确地告诉她,这次甲状腺癌肯定是原发的,不可能是其他地方转移过来的。她也纳闷地跟我说:“搞不清楚,我为什么会生这么多癌?没有理由要这样惩罚我,我又没有做错什么。”其实,她的情况与上述病患如出一辙,都是长期过于较真惹的。进一步说:乳腺癌和甲状腺癌都和内分泌有关;肺癌则和压力及免疫有关系。她在求我看病的时候,还是那样个性不改,一字一句都要较真到底,什么都要弄得清清楚楚。 她的两个女儿陪在身边,不停在劝她,她就是我行我素。我帮助她分析: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反复地被癌症盯上?她说:“我生活很有规律,吃睡都很好啊!家庭也和睦,祖上也没有癌症历史,我也不知道……” 我就举了上述例子,同时进一步帮助她分析:作为一家超大型公司的财务总监,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一位女性能做到财务总监,能力也可想而知,你说你什么恶习都没有,完全可能,唯一合理的解释绝对不是生活方式不当,而是压力与个性问题,你凡事太较真了!她两个女儿接连点头,充分肯定了我的判断。她则似有所悟……现在,她还在治疗中,情况倒还不错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553 次阅读|26 个评论
工作压力与癌症风险无关
xupeiyang 2013-3-25 08:53
研究结果显示,癌症总发病率为5%(5,765人),最常见的是乳腺癌(发病率0.9%,1,010人),其次为前列腺癌(发病率0.7%,865人)、结直肠癌(发病率0.5%,522人)和肺癌(发病率0.3%,374人)。在工作压力/无工作压力二元分析中,未发现与总体癌症风险有关 。不仅如此,工作压力与结直肠癌(HR,1.16)、乳腺癌(HR,0.97)、肺癌(HR,1.17)或前列腺癌(HR,0.86)之间均无显著关联。“也没有明确证据显示工作压力的类别与癌症风险有关。” 这项研究提示,以往报告工作压力与癌症风险有关的研究可能存在偶然性、低效力、变量校正方法不同等问题,也可能还存在未能评估的因素,例如有少量证据提示,变换工作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 http://www.elseviermed.cn/news/detail/Job_stress_not_linked_with_cancer_risk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2943 次阅读|2 个评论
现代年轻人的工作压力
热度 3 cutefay 2013-3-15 15:49
有一次跟一位朋友谈起年轻人的话题。我们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现在的年轻人,稍微收入高点的,基本上都工作很忙,经常加班或者经常出差,非常辛苦,有的甚至一个月也休息不了一两天。尤其是年薪在20万以上的年轻人,更是如此。而这些常常加班的年轻人,往往也都是很有能力,或许也正是因为有能力,所以领导希望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这样有能力的劳动力吧! 其实大多数年轻人其实并不愿意这么拼命地工作,但没办法,工作需要。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没办法在现在的岗位上继续做下去。为了能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为了能够表现得更好让自己有更多的升职机会,就只能这样拼命地工作。 弟弟在北京一家知名网络公司工作,收入比我高很多,也是经常加班,并且经常通宵加班,第二天领导也不让休息,还要照常上班,他和同事们都很不情愿这样,但不这么做不行,会受到处分,甚至会被开除。我之前还跟一位在某企业担当中层的年轻人聊过,他的年薪大概有三四十万吧,在一般年轻人眼里还是挺多的。但他说,他现在都不敢生病或换工作,因为每个月都要还房贷,虽然金额不多,但总让他感觉压力很大。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烦恼,虽然我们这代人出生之后就基本上温饱问题可以解决,但我们也有这代人特有的烦恼,大家都在为了美好的生活,艰辛努力地奋斗着。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6338 次阅读|6 个评论
全球压力第一,多少是自找的
cgh 2012-10-18 14:22
全球压力第一,多少是自找的 当你还是一个中级职称的科学工作者,看到彭真明博主的博文①可能会感到压力倍增吧。当你还是一名为学位奋斗的未来科学工作者,看到张维博主的博文②可能为前途感到压力吧。当你还在苦苦寻找自己学有所长的工作时看到河北研究生回家种地导致父亲服毒自杀③是不是更加苦恼和不安。当你发现自己是全球压力第一的中国人之一④,是不是多了一份压力。 前几年听到中科院地理所某风华正茂的杰出人员过劳死,此后陆续有报道相关新闻。时不时看到某学校青年教师不堪重负跳楼了。可以说,科学工作者也是属于全球压力第一集团中的一员啊。 就我本人而已,从本科毕业面临找工作,选择继续研究生,研究生毕业找工作逼得上博士,博士趁着工作一有着落赶紧毕业,把这坑先占上。现在有了工作,倒是有时候和父亲说,工作收入少,还不如回家种地。可是,在前面的找工作中,回家种地不是可以考虑的选项啊。很难想象会不会和河北的那位农村研究生一样的悲惨。 然而,将自己(甚至国内的一些土鳖)与国外比,我们的文凭更高了,但是不代表能力更强了②。在西方,博士毕业又如何能在理想的大学从事科学工作呢,有些人都是在不同地方做了很多年博士后才谋得一个职位。我们的职称更高了,但是不代表成果就多了①。也许许多中国的大教授的成果还比不上美国的一个助理教授。从这种比较来看,中国的科学工作者似乎不应该比西方有更大的压力。 所以,中国获得的全球第一的压力,可能并不是来自工作竞争的正常压力,而更多的是以下: 1 、生存条件的压力。我们不论什么级别的科学工作者,很多人还在关注飞涨的房价,还在为儿女的教育烦恼,还在为远在农村的父母担心;当西方的博士后毫无生活顾虑地努力工作的时候,国内的副教授更多的要想着房子和孩子。很显然,目前社会的发展只能提供这样的条件,我们能不能放得下这种压力呢。 2 、不良的工作竞争环境带来的压力。海归、土鳖、千人、老牛等等,在科学领域总是被划成了三六九等,设置了等级间不可逾越的界线,这些人似乎不是按公认的才能和成果去平等竞争,于是给不同等级的人都形成压力。这还只是其一,其他行政上的…… 3 、期望和能力的差距带来的压力。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其他行业,人们似乎习惯根据别人来树立自己的期望。比如:在农村里一定会认为大学生、研究生了不起,比家里种地的要收入高、生活好,否则没法见父老乡亲。结果是,文凭、职称贬值了,甚至有和能力脱钩的危险。高等教育甚至有脱离能力培养而沦为文凭教育的尴尬。 4 、社会眼光带来的压力。中国人似乎不甘于平凡、不屑于平凡。不乏有人批评那位找不到工作回家种地的研究生,认为其没有出息,应该自行了断。其实这也是一种压在大多数人头上的压力,不自觉让这些人异常努力。比如某些牛人觉得自己一定要朝诺贝尔奖努力。不知道西方是不是也有靠这种压力支撑其在科学上前进的? 其实,平凡、简单、淡然,并不不一定会减少科学工作动力。高压鞭策也并不一定能给科学工作有益的动力。 ①彭真明博文: 副教授可能成为未来大学教师的最低职称 ; ②张维博文: 华尔街日报这篇文章各位理科生怎么看? ③ 研究生未找到工作回家种地 父亲服毒自杀 ; ④ 调查显示中国上班族压力全球第一 京沪居前列 ;
个人分类: 杂谈|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作生活压力高低的简单评估方法
热度 2 陈龙珠 2012-7-1 16:41
在平常时期,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高低,或许与自己的心态密切相关。既定的一个目标,努力过了,还达不到,曾经在农村为吃饱肚子而奋斗的我之态度,大多便是放弃并谋求新的出路,除非它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是客观需求,仅是领导定调的不算。 国人难有西方人那种灿烂的笑脸,甚至自寻短见,为啥?我觉得,这与国人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过多,或者说严重地缺乏自我,甚至太在乎面子,不无关联。 期末时节,本博所在的学院领导又公布了去年各教授团队的SCI检索论文和今年上半年的到账经费清单,以公开从心理上对教师们施压的目的,一览无遗。中科院王振亭副研究员今天编发了博文《 基金申请被毙,明年的工资咋办呢 》,读后也令人颇为压抑。工作单位近似于无情的考核指标,看似当今中国绝大多数科教人员共同面临的难题。 日前与熟人们茶歇八卦,我认为大家还是要理性面对工作考核压力,并建议了一种测试工作生活压力高低的简单方法 在理应休息的时间,能闭目后15分钟之内睡着的,没压力;15 - 30分钟内的,稍有压力;30-60分钟的,颇有压力;60分钟以上乃至失眠的,高压力。一旦处于高压力状态,就应该尽快检讨自己的心结和找所在团队负责的教授甚至院系领导商谈面临的问题,以规避伤害健康和降低工作效率而进入恶性的循环。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211 次阅读|5 个评论
抑郁了该咋办呢
热度 3 pingcn 2012-4-23 17:25
Depression drains your energy, hope, and drive, making it difficult to do what you need to feel better. Depression : 抑郁 drain : 耗干 drive: 干劲儿 But while overcoming depression isn’t quick or easy, it’s far from impossible. 克服抑郁没那么容易,但是也绝非不可能。 You can’t beat it through sheer willpower, but you do have some control—even if your depression is severe and stubbornly persistent. 你不能单纯靠毅力来“打败”抑郁,但,你能控制它 — 即使你得病已久,且情况严重。 Sheer willpower: 纯粹的毅力,意志力 stubbornly :顽固倔强; persistent 固执 持久连续 You can make a huge dent in your depression with simple lifestyle changes: exercising every day, avoiding the urge to isolate, challenging the negative voices in your head, eating healthy food instead of the junk you crave, and carving out time for rest and relaxation. 你可以通过简单地改变生活方式来使抑郁症大为改观: 每天锻炼身体,避免孤立自己的冲动,挑战你脑海中那些消极的声音,用健康的食物替代你想吃的垃圾食品,留出时间好好休息和放松。 Dent 凹痕,心理阴影,挫伤; urge 冲动,强烈愿望,驱动,督促 Crave :渴望恳求 Carve out 创业,开拓,雕刻 Feeling better takes time, but you can get there if you make positive choices for yourself each day and draw on the support of others. 好起来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如果你每天做出积极的选择,并且依靠别人的支持,你会好起来的。 Draw on 利用 穿上 吸收 凭借 孤立 Depression self-help tip 1. Cultivate supportive relationships 培养积极支持的人际关系 Getting the support you need plays a big role in lifting the fog of depression and keeping it away. On your own, it can be difficult to maintain perspective and sustain the effort required to beat depression. But the very nature of depression makes it difficult to reach out for help. However, isolation and loneliness make depression even worse, so maintaining your close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activities are important. 维持亲密关系和参与社交活动也很重要 The thought of reaching out to even close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can seem overwhelming. You may feel ashamed, too exhausted to talk, or guilty for neglecting the relationship. Remind yourself that this is the depression talking. You loved ones care about you and want to help. Depression self-help tip 2 : challenge negative thinking 挑战消极的想法 You can’t break out of this pessimistic mind frame by “just thinking positive.” Happy thoughts or wishful thinking won’t cut it. Rather, the trick is to replace negative thoughts with more balanced thoughts. 你无法仅仅通过“积极思考”来摆脱消极悲观的思维模式。想高兴的事儿和一厢情愿地暗打如意算盘并不能解决问题。实际能解决问题的技巧是用平衡的想法代替消极想法。 Pessimistic mind frame 悲观心态。 Wishful thinking 一厢情愿 痴心妄想 如意算盘。 Cut it 达到预期目的,符合标准 Depression self-help tip 3 Take care of yourself In order to overcome depression, you have to take care of yourself. This includes following a healthy lifestyle, learning to manage stress, setting limits on what you’re able to do, adopting healthy habits, and scheduling fun activities into your day. 照顾好自己。养成好习惯。 Depression self-help tip 4: get regular exercise 规律地锻炼身体 When you’re depressed, exercising may be the last thing you feel like doing. But exercise is a powerful tool for dealing with depression. In fact, studies show that regular exercise can be as effective as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at increasing energy levels and decreasing feelings of fatigue. 运动是对付抑郁非常有效的方式。研究表明,它在提高能量水平和缓解疲劳方面,与抗抑郁药一样有效。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抗抑郁药物 fatigue 疲劳 疲乏,使心智衰弱 Depression self-help tip 5 : Eat a healthy, mood-boosting diet What you ea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way you feel. Aim for a balanced diet of protein, complex carbohydrates, fruits and vegetables. 食物会直接影响你的感觉。你的目标是平衡膳食,吃蛋白、复合碳水化合物,水果和蔬菜。 Balanced diet 平衡膳食,均衡饮食 complex carbohydrates 复合碳水化合物 Depression self-help tip 6 : know when to get addition help If you find your depression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seek professional help. Needing additional help doesn’t mean you’re weak. Sometimes the negative thinking in depression can make you feel you’re a lost cause, but depression can be treated and you can feel better! 如果抑郁越来越严重,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需要额外帮助并不意味着你是弱者。有时候抑郁引起的消极心态会让你认为自己没救了,但是抑郁是可以治疗的,你会感觉好起来! Lost cause :注定要失败的努力, 没希望的事,希望渺茫 今天突然有点Depression。 也许是因为鸡毛蒜皮的琐事太多、重要的事反而来不及做? 也许是因为工作压力日益变大,工资不上涨就算了,还降! 也许是因为妈妈上周住院,我出差做实验、没有回家陪她。 也许是因为别人时不时就好心问我“个人的问题解决了没” 也许是因为单位附近的路修了多半年,每天上班都要找路…… 哎,原因太多了…… 总之结果就是,倦怠,没有精神、没有动力去做事,而且悲观…… 所以今天的英语学习,学了点How to overcome depression的相关内容 网页:http://www.helpguide.org/mental/depression_tips.htm
个人分类: 每日,学英语|107 次阅读|4 个评论
留学女博士:千万不要回国,肠子都悔青了
热度 62 newnt191919 2012-2-18 21:08
下文是我们女同胞所写,读了颇有感慨,女海龟所说问题基本符合事实(部分与实际可能有点出入,例如排骨价钱),我们女人即使满腹经纶,却仍然很现实,没有太多崇高理想,打猎、盖房子、构建和谐社会、强国、保家卫国主要是男人们的事,我们只是偶尔关心一下---是为了孩子。男子汉们赶快把国家建好,以免跟你们受累,对吗? 。 绝对不要回国,我在国外的时候想法跟你差不多,总觉得自己辛辛苦苦读了那么多书,到头来还要在家里做家庭妇女,其实我做妇女的时候并不多,也就一年,然后就陆陆续续开始工作,也是赶到养孩子还要工作压力太大,不工作压力也很大,最终决定回了国,老公把全职永久工作放弃了跟我回来了,但我现在非常后悔,肠子都悔青了。 理由有好几点: 其一,国内现在的生存压力已经到了白热化地步,想找到薪水高的工作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多的地方愿意给你几万块一个月,很少,而那么多的人都是要靠赚外快的。我们俩都有博士学位,都有海外工作经验,想找个薪水高的工作都很难,我申请去深圳蛇口外资公司做个翻译主管,(我在澳洲有过辉煌的翻译经历)我只要5000块,压根没人理我,后来我看到那家公司又登出广告,明确说明,工作6天,工资1000-3000/月。而且我发现国内其实很多妇女目前也不工作,包括我表姐,从美国回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拿得MBA,估计是年龄有点大了,工作经历其实也很辉煌过,不知原因闲赋在家,我还有几个表妹都是在生完孩子之后,就发现找工作非常困难了,而且工资都很低,基本靠佣金一类。 其二,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至少在广州市这样,买一斤排骨好的要15块,最便宜的也会在3-4块左右,水果就更不用说,我们回国后都很少吃水果。国内的很多东西现在比国外都贵。我在澳洲,每周全家人的生活开销,包括至少两箱水果,两只鸡,一到两公斤猪肉,外加一点牛肉羊肉什么的,只需要100澳币,我们每周吃肉是很多的,在国内,一公斤排骨就要30块钱。我在国外即使是我老公一个人工作,我也还买的起资生堂化妆品,夏奈尔香水。我老公一个人工作我们还养的起车,供的起房子。我如果除去也干一点点什么,我们就会过的稍稍奢侈一点。在国内我们两人的工资加起来都买不起车和房。 第三,国内环境和空气污染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你有小孩,肯定会对此忧心忡忡。另外国内的幼儿教育很差,我看即使最好的幼儿园,也无法跟发达国家比。总之,在国内你要想过上你能在国外作贫民都能过的日子,都不会那么容易,因为我们国家的现状摆在哪里。社会就是发展到那个程度。 第四:国内人现在的精神状态也很可怕,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诚信可言,谁都不相信谁,人与人之间都是如临大敌。你不这样也没办法,我们在国外习惯了,回国以后对人根本不防范,结果到处给人骗,所以,我劝你千万不要让你丈夫回国,你自己因为一直在国内感觉不到,如果你在美国住长了,估计你会赞同我的。我现在恨不得立刻插翅回去,但是谈何容易,所以我劝你三四,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如果你非常年轻,没有家庭没有孩子,在哪里都是要赤手空拳打天下,也就无所谓在哪,你老公已经有了成就了,就不要轻易放弃。他那个工资在海外华人里是很不错了。
25905 次阅读|61 个评论
[转载]关心并支持女博士们
miran 2011-11-20 15:15
关心并支持女博士们 精选 陈仁全 关键词:本科 英语水平 工作压力 研究生 就业率 今天早起去听了一个关于火星研究的博士论文答辩,进去之后才发现是一位博士姐姐(非常清秀)。晚上,本科有个学妹向我打听考CAS研究生的事情(俺不是CAS的人),再联想到帮P大女同学投简历,还有一位CAS师姐在马普所访问学习,特别是某天在食堂吃饭,有个陌生女生(其导师X某发过一篇一作者的Nature)突然问我一个专业问题,让我既感到惊奇也非常感动。因此获得了一些难掩的感受,随便瞎侃吧。 中学的时候理科班成绩最拔尖,综合能力最强一类往往男生居多(男生基数也大),放眼望去教室没多少女生(很朴素跟男生一样)。但女生也有几个优势,英语水平整体上比男生好一些;心也比较细致,成绩好的可以做的滴水不漏。最近听医学的朋友说,女生在高压环境下相对男生来讲处于劣势。譬如,他说主刀医生往往男生多,因为工作压力和持续时间要特别长,而且在高压环境下女生可能比男生更容易出错。但这些并不妨碍成绩优秀或英语好的女生到了大学,可以保持成绩在前列,每年学校保研公告都可以发现前面的都是女生,特别是工科和理科,我所在本科系(工科)近三四年外推保研的差不多都是女生,前年外推的三个全是女生(全专业6个女生),也好几年女生就业率为0了(几乎都读研了)。还有机械、土木、电气、环境、数理也很多前几名都是女生,读研比例也相当高。我所见到的优秀的女生出国比例也比男生高,而且有外语优势也比男生积极很多。说完了女生们的本科优秀经历,再说女生们研究生阶段的体会。 日前,帮P大老同学X(女)投简历,也是被好些行业大牛单位(垄断型)拒了,甚至也被一些地方生产单位拒了。大概理由就是没有适合的岗位,没有下来女性编制名额等等,但都一口同声承认我这位女同学很优秀,不仅在P大研究生阶段成绩前三,而且本科就发表论文两篇,研究生一年级边上课边出去做实验,一共发了7篇论文(含合作);而且在社会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也很突出,曾经参与组织模拟联合国大会等等。就这样,还是申请提前毕业找工作。我说老同学,你再坚持一会儿,熬到明年申请个出国攻博,公派也成啊,回来至少可以当老师啊。但她说,真不想再读了,一个人读着没意思,当时保研稀里糊涂挑了个交叉学科,现在也没啥源动力了,看别人都过上自给自足的日子。我能体会她心里压力很大,但无可否认她对于专业的工作能力仍然比较突出,至少比身边不少男生强。真是她不喜欢读了吗?还讲一个故事吧。 还是P大的研究生,几年前Z师姐保研,之前本来打算出国学习的,但本科毕业申请到奖学金不多,考虑到经济问题就放弃留下了。这一晃几年过去了,问有啥打算啊,师姐说读傻了就想去工作,回家好好过几天舒服日子。由于在P这几年,专业比较艰苦,本科毕业那年发表了一篇中文核心,其实在我们行业(工程类)能发表就非常不错了,跟生物材料有天壤之别。从保研之后就再没啥动力了,出国的努力也渐渐忘记了,每天都是稀里糊涂忙这忙那。作为女生来讲,关键时刻很难坚持自己的意见,加之这些师姐都是男导师带着,就不敢随便发言说话了。师姐说早点毕业早点工作,大家都工作结婚了,可硕士毕业还是不好找工作,只好又稀里糊涂跟某个垄断行业的研究院联合培养了博士,还得熬几年。这么看,至少Z师姐起初优势很明显,但后来渐渐无形中增添了许多生活的忧虑,不得不放弃曾经的理想。 再还讲一个例子,初中兄弟班有个优秀的女生L某,后来N大本科毕业去了德国亚琛(?),再后来好像去了瑞典乌普苏拉(?)读博。大学兄弟专业要好的一位女同学D某,本科成绩前三,去了美国俄亥俄留学。再者,本科班上女同学L某也是去了德国弗莱堡。由于都是理科出身,从事应用性比较强的研究,经常见她们发状态说自己半夜还在写作业,半夜还在忙碌。别人都去旅游,为啥她们这么苦。还有很多很多,理工科出去留学的女生都很优秀,保研的也非常优秀,以前觉得她们过得都挺自信活泼,但现在真的我也渐渐能体会她们的难处了。 曾经网上疯传一些小句子,大概就是理工科女生也懂打扮,也懂贤惠,也懂知书达理,也懂小鸟依人……更有优势在于掌握了一门实实在在的生存技能,不仅仅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可以改变周围很多人的生活(科研生产)。男人拥有了一位优秀的理工妹子,那就是拥有了永不逝去的宝藏,至少不是花瓶。硕士阶段理工科不少专业女生比例相比本科高了一些,但是到了博士阶段女生就又少了很多,可孤独战斗在科研一线的女博士们何尝心里忐忑不安啊,有很多有特长的女硕士由于现实的压力渐渐放弃了自己的科学爱好,觉得非常可惜。很多专业很多研究领域,要是有上一些女生一起工作,或许更加轻松更加有效率。但是平时的生活,我们不懂如何体谅她们,甚至有时颇有微词,即便是有些女生表现出好强好胜的状态,我觉得有过人之处应该心服口服。譬如开篇所说的火星研究,国内跟国外特别是跟NASA差距非常大,而且国内一共没有几个人做,一个女生就这样硬扛着,非常不容易,从勇气上也值得佩服啊。 中国女性有很多优势,特别是理工科女博士,她们牺牲了很多逛街、涂粉胭脂等等的时间,同时背负不小的生活压力,仍然坚持奋战在科研一线,是非常值得广大男同胞尊重和支持的!特别是和一群老爷们奋战的时候,那时不仅消除了一些孤独无聊的气氛,更加促进了工作的效率!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实例 “两名女航天员明年有望上天宫”。 “恭维话”说完了,广大男同胞们,让我(们)嘴下积德,经常性鼓励支持下女博士会收到很意外的效果的。还有,希望俺导师明年起能招点师妹——(醉翁之意不在酒。哈哈。) 推荐文章:《性别:数学与科学成就》 (他引) 《少一些偏见,多一点理性——人才招录启示》 (自引) 后续说明:1.增加了第一段起头的文字;2.修改了题目,将“也”换成“并”;3.吸引了不少女博友加我好友……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gaozm2010 2011-11-20 14:04 行吧,等我以后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所只聘用女博士,哈哈 HNAKX 2011-11-20 12:57 很少见到这么有智慧的帖子。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女人,喜欢科学就应该有机会去学去从事。就算有些女生毕业后不再从事科研,公平的给过她机会,提高了她的科学素养,对家庭对孩子对社会都是有好处的。 pfdragon 2011-11-20 11:40 女孩子确实很优秀,以后搞个研究中心专门招女生。 shangzh 2011-11-20 11:09 P大女同学?全名是啥? 博主回复(2011-11-20 11:24):北大 sanwenshi 2011-11-20 00:47 我来科学网的时间很短,所以很多人还不知道……我挺喜欢数学的,学过的基础课程中,除了对物理有点阴影,其他的都还好。谢谢你的鼓励。睡觉了,你也早点休息吧 博主回复(2011-11-20 00:51):我本科管院只招理科,还学大学物理和机械制图。祝学习愉快!坚持就是胜利!晚安! sanwenshi 2011-11-20 00:32 不过我学的不是理工,是经济,社会科学,科学网上的写关于这个的很少 博主回复(2011-11-20 00:50):哦,我本科管理他们还学大学物理,还学机械制图,只招理科生。很苦。科学网比较有意思,祝学习愉快!晚安! 博主回复(2011-11-20 00:40):有一些活脱脱的例子啊,Tsinghua的颜宁老师,东华的曾泳春老师,还有刘玉仙老师,还有很多啊。经济类对数学要求很高,对于女生来讲坚持下去也非常不容易。加油! sanwenshi 2011-11-20 00:12 代表姐妹们向博主表示感谢,谢谢关心。我们平时上课(我还是大学生),女生几乎占据了教室的前半部分,来的早,上课认真听。女生,如果不是对所学的东西真的很喜欢,很难有坚定的动力读到博士毕业。博士毕业,年龄都多大了…… 博主回复(2011-11-20 00:24):是的,我本科时候全院328人,女生有30人不到,但每次都是坐好前两排,我们男生都在最后几排睡好的玩好的,当然也辛苦。哈哈,理工科女生真的非常不容易,特别到了博士阶段就能体会了。都是人,都有对科学的兴趣,所以评价的出发点要公正妥当。
0 个评论
关心并支持女博士们
热度 19 chunge 2011-11-19 23:49
今天早起去听了一个关于火星研究的博士论文答辩,进去之后才发现是一位博士姐姐(非常清秀)。晚上,本科有个学妹向我打听考CAS研究生的事情(俺不是CAS的人),再联想到帮P大女同学投简历,还有一位CAS师姐在马普所访问学习,特别是某天在食堂吃饭,有个陌生女生(其导师X某发过一篇一作者的Nature)突然问我一个专业问题,让我既感到惊奇也非常感动。因此获得了一些难掩的感受,随便瞎侃吧。 中学的时候理科班成绩最拔尖,综合能力最强一类往往男生居多(男生基数也大),放眼望去教室没多少女生(很朴素跟男生一样)。但女生也有几个优势,英语水平整体上比男生好一些;心也比较细致,成绩好的可以做的滴水不漏。最近听医学的朋友说,女生在高压环境下相对男生来讲处于劣势。譬如,他说主刀医生往往男生多,因为工作压力和持续时间要特别长,而且在高压环境下女生可能比男生更容易出错。但这些并不妨碍成绩优秀或英语好的女生到了大学,可以保持成绩在前列,每年学校保研公告都可以发现前面的都是女生,特别是工科和理科,我所在本科系(工科)近三四年外推保研的差不多都是女生,前年外推的三个全是女生(全专业6个女生),也好几年女生就业率为0了(几乎都读研了)。还有机械、土木、电气、环境、数理也很多前几名都是女生,读研比例也相当高。我所见到的优秀的女生出国比例也比男生高,而且有外语优势也比男生积极很多。说完了女生们的本科优秀经历,再说女生们研究生阶段的体会。 日前,帮P大老同学X(女)投简历,也是被好些行业大牛单位(垄断型)拒了,甚至也被一些地方生产单位拒了。大概理由就是没有适合的岗位,没有下来女性编制名额等等,但都一口同声承认我这位女同学很优秀,不仅在P大研究生阶段成绩前三,而且本科就发表论文两篇,研究生一年级边上课边出去做实验,一共发了7篇论文(含合作);而且在社会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也很突出,曾经参与组织模拟联合国大会等等。就这样,还是申请提前毕业找工作。我说老同学,你再坚持一会儿,熬到明年申请个出国攻博,公派也成啊,回来至少可以当老师啊。但她说,真不想再读了,一个人读着没意思,当时保研稀里糊涂挑了个交叉学科,现在也没啥源动力了,看别人都过上自给自足的日子。我能体会她心里压力很大,但无可否认她对于专业的工作能力仍然比较突出,至少比身边不少男生强。真是她不喜欢读了吗?还讲一个故事吧。 还是P大的研究生,几年前Z师姐保研,之前本来打算出国学习的,但本科毕业申请到奖学金不多,考虑到经济问题就放弃留下了。这一晃几年过去了,问有啥打算啊,师姐说读傻了就想去工作,回家好好过几天舒服日子。由于在P这几年,专业比较艰苦,本科毕业那年发表了一篇中文核心,其实在我们行业(工程类)能发表就非常不错了,跟生物材料有天壤之别。从保研之后就再没啥动力了,出国的努力也渐渐忘记了,每天都是稀里糊涂忙这忙那。作为女生来讲,关键时刻很难坚持自己的意见,加之这些师姐都是男导师带着,就不敢随便发言说话了。师姐说早点毕业早点工作,大家都工作结婚了,可硕士毕业还是不好找工作,只好又稀里糊涂跟某个垄断行业的研究院联合培养了博士,还得熬几年。这么看,至少Z师姐起初优势很明显,但后来渐渐无形中增添了许多生活的忧虑,不得不放弃曾经的理想。 再还讲一个例子,大学兄弟专业要好的一位女同学D某,本科成绩前三,去了美国俄亥俄留学。再者,本科班上女同学L某也是去了德国弗莱堡。由于都是理科出身,从事应用性比较强的研究,经常见她们发状态说自己半夜还在写作业,半夜还在忙碌。别人都去旅游,为啥她们这么苦。还有很多很多,理工科出去留学的女生都很优秀,保研的也非常优秀,以前觉得她们过得都挺自信活泼,但现在真的我也渐渐能体会她们的难处了。 曾经网上疯传一些小句子,大概就是理工科女生也懂打扮,也懂贤惠,也懂知书达理,也懂小鸟依人……更有优势在于掌握了一门实实在在的生存技能,不仅仅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可以改变周围很多人的生活(科研生产)。男人拥有了一位优秀的理工妹子,那就是拥有了永不逝去的宝藏,至少不是花瓶。硕士阶段理工科不少专业女生比例相比本科高了一些,但是到了博士阶段女生就又少了很多,可孤独战斗在科研一线的女博士们何尝心里忐忑不安啊,有很多有特长的女硕士由于现实的压力渐渐放弃了自己的科学爱好,觉得非常可惜。很多专业很多研究领域,要是有上一些女生一起工作,或许更加轻松更加有效率。但是平时的生活,我们不懂如何体谅她们,甚至有时颇有微词,即便是有些女生表现出好强好胜的状态,我觉得有过人之处应该心服口服。譬如开篇所说的火星研究,国内跟国外特别是跟NASA差距非常大,而且国内一共没有几个人做,一个女生就这样硬扛着,非常不容易,从勇气上也值得佩服啊。 中国女性有很多优势,特别是理工科女博士,她们牺牲了很多逛街、涂粉胭脂等等的时间,同时背负不小的生活压力,仍然坚持奋战在科研一线,是非常值得广大男同胞尊重和支持的!特别是和一群老爷们奋战的时候,那时不仅消除了一些孤独无聊的气氛,更加促进了工作的效率!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实例 “ 两名女航天员明年有望上天宫 ” 。 “恭维话”说完了,广大男同胞们,让我(们)嘴下积德,经常性鼓励支持下女博士会收到很意外的效果的。还有,希望俺导师明年起能招点师妹——(醉翁之意不在酒。哈哈。) 推荐文章: 《性别:数学与科学成就》 (他引) 《少一些偏见,多一点理性——人才招录启示》 (自引) 后续说明:1.增加了第一段起头的文字;2.修改了题目,将“也”换成“并”;3.吸引了不少女博友加我好友。 2012年11月补充:1)从事火星陨石研究的女博士后来继续做了博后;2)P大X同学最后告别了本学科研究领域,去了南方某城市从事专利审查工作;3)俄亥俄那位大学同学后来告别了本学科,转入商学院继续学习。
9597 次阅读|42 个评论
他们,或许是未来的领军人物
热度 3 kejidaobao 2011-10-31 14:58
文/李 娜 (详细图文报道请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6do=blogid=503915 ) 很多时候,公众了解一位科学家,是从他们成名开始的,比如他们完成了万众瞩目的工作,比如他们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比如他们入选了两院院士…… 从见证积年辛劳的奖杯和白发中,从抚今思昔的追忆里,我们忍不住重构科学家们青年时代的画面:无论在安静的实验室、荒凉的野外甚至浩瀚的太空,他们的脸上都有同一种专注的表情;在国际会议上,或许有过指点江山的激扬,或许也会紧张到尾音发颤;与敬仰的前辈意见相左时,或许也在深夜里纠结,相信权威还是坚持自我;或许因为工作压力抱怨过,可一旦遭遇从未有人了解的新发现,也不禁涌上一股“世界就在我手中”的狂喜与满足…… 重构的同时,又忍不住深深遗憾——我们显然错过了他们最精彩的青年时代。科学家们为了更完善地认识和服务人类自身,做着无可取代的工作,在他们最能展现创造力之美、最恣意挥洒激情和热血的人生阶段,没有足够的分享和鼓励也是一种缺失吧?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没有理由错过当下的青年科学家群体。 可以说,青年科学家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承担着科研重担,但却低调静默。进入公众视野不多、热点科技事件中也不大容易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更多是在实验室里享受科研的乐趣,或者承受科研的压力。但这也是一个最具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的群体,他们做出的工作那么令人惊叹,因为年轻,他们未来的科研版图说不定能画多远。若干年后的科研领军人物,就是来自这个群体。 但是,我们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并不够,尤其是来自公众领域的关注缺失。因为大家似乎都习惯了水到渠成的等待。 公众和媒体往往等待科学家获得了最耀眼的荣誉再去关注和追逐。国家更多是在科学家们成名之后,再给予重大的奖励和更多的资助。而科学家往往也习惯了等待,等待磨砺多年取得了重大成绩之后,似乎就可以松口气,心安理得地享受鲜花和掌声。 这恐怕是长期形成的一种扭曲逻辑。公众和媒体应该给青年科学家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肯定和支持他们;国家应该给青年科学家更多资助和更宽松的空间,鼓励他们的创造,宽容他们的失败;年轻的科学家们似乎也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科学共同体内外进行良性互动,这样或许能转移部分压力,让他们更轻松地工作。(当然,有人喜欢低调的自由,但谁能否认不一样的心态可能给人生打开一扇全新的门?) 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了中国科技的未来,我们愿意把这个群体中的优秀代表推进公众视野,让大家了解他们的工作,感受他们的风采。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期专稿:邀请中国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校长、院(所)长们推荐本单位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每个单位仅限1名),介绍他们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当然,本文所推介的14位青年科学家(排名不分先后)一定没有涵盖全部,我们也不敢保证他们日后都会成为本领域的领军人物,因为将来极可能有更优秀的人出现。只是他们现在所做的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工作,已令人忍不住击节赞叹。若干年后,如果你看到他们中某一位成为本领域的领军人物,那你可以庆幸地说,我见证过他的青年时代。 北京大学 朴世龙 朴世龙,1976年生于吉林龙井,1995年进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学习,2004年获博士学位。2004年到法国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回国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朴世龙主要从事碳循环方面研究,在全球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包括:阐明了秋季温度上升将加速北半球陆地碳储量的释放,并从动态的角度阐明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分布机制;重新估算了大气CO2浓度上升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水分径流的影响,修正了英国科学家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结果;开展了中国及北半球植被时空变化的研究,提出了北美西北部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植被生产力下降与该地区春季温度下降密切相关;系统研究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变化及其机制,并采用自上而下的大气反演模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模型及地面资料有机结合的途径,评价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现实状况及其不确定性;应邀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有关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和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论文。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Wang X H, Piao S L, Ciais P, Li J S, Fredlingstein P, Koven C, Chen A P. Spring temperature change and its implication in the change of vegetation growth in North America from 1982 to 2006 . PNAS, 2011, 108: 1240-1245. 2. Piao S L, Ciais P, Huang Y, Shen Z H, Peng S S, Li J S, Zhou L P, Liu H Y, Ma Y C, Ding Y H, Friedlingstein P, Liu C Z, Tan K, Yu Y Q, Zhang T Y, Fang J Y.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 . Nature, 2010, 467: 43-51. 清华大学 刘磊 刘磊,1977年生于安徽滁州,1999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1999—2004年在美国Columbia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跟随Ronald Breslow教授研究氨基酸代谢酶的人工模拟。2004—2007年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跟随Chi-Huey Wong教授研究糖蛋白与糖类药物的化学合成。2007年进入清华大学工作,现为化学系教授,负责本科生《化学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刘磊的专业领域为生物有机化学,重点研究蛋白质的化学合成。发现了多肽酰肼连接反应,并据此发展出蛋白质全合成与半合成的新技术;发明了不可逆硫氮酰基迁移树脂,并据此发展出多肽硫酯制备的新方法;此外在环状蛋白、膜蛋白、糖蛋白等的合成中发展出一些新技术。这些成果得到了专业同行们的认可,部分技术在企业(Bayer Schering Pharma)中得到了应用。此外,也研究一些生物活性小分子的催化合成,发展了一些新的有机反应。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Fang G M, Li Y M, Shen F, Huang Y C, Li J B, Lin Y, Cui H K, Liu L. Protein chemical synthesis by ligation of peptide hydrazides .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7645-7649. 2. Zheng J S, Chang H N, Wang F L, Liu L. Fmoc synthesis of peptide thioesters without post-chain-assembly manipulation . J Am Chem Soc, 2011, 133: 11080-11083. 复旦大学 张远波 张远波,1978年生于河南信阳,2000年获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士学位。2000—200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Philip Kim教授进行石墨烯研究。2006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iller Fellowship,开展为期3年的博士后研究。2010年获聘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博士后研究员,从事低温扫描隧道显微及能谱研究。2011年正式加入复旦大学,任特聘教授。 张远波从事实验凝聚态物理研究,主要关注低维度电子体系的量子现象,在石墨烯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发现了单层石墨烯中的半整数反常量子霍尔效应,进而观测到这种量子霍尔效应在室温下也存在,这些是石墨烯研究中里程碑式的发现;发现利用新颖的双门极器件结构和外电场能够在双层石墨烯中打开一个连续可调的能隙,并第一次对这个能隙进行实验观测;发展了低温超高真空中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微纳样品进行表征的实验手段,在原子尺度研究石墨烯隧道能谱和空间电荷密度不均匀性;利用高精度的电子束刻蚀的纳米加工技术,用单层的石墨烯制备了纳米线作为石墨烯纳米器件的原型。以上工作在基础和应用两方面推动了国际上对石墨烯的研究。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Zhang Y, Tan Y W, Stormer H L, Kim P.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the quantum Hall effect and Berry's phase in graphene . Nature, 2005, 438: 201-204. 2. Zhang Y, Tang T T, Girit C, Hao Z, Martin M C, Zettl A, Crommie M F, Shen Y R, Wang F. Direct observation of a widely tunable bandgap in bilayer graphene . Nature, 2009, 459: 820-853. 上海交通大学 冯新亮 冯新亮,1980年生于安徽歙县,2004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深造,2008年获博士学位。2011年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教授。 冯新亮的研究方向涵盖高分子、有机、物理和材料化学等多个交叉领域,主要学术成果包括:首次报道了自下而上化学可控宏量制备高质量、无缺陷且边缘结构确定的单根石墨烯纳米带;首次报道了以氧化石墨烯为模板来复制合成其他二维功能材料及其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关键应用;首次研究合成了新型的具有三倍对称性、三角形分子以及锯齿边缘的盘状石墨烯片段,从化学角度提供了纳米石墨烯的新型合成路线和设计方法;首次提出和证明了控制盘状液晶分子空间螺旋堆积排列结构对一维载流子传导体系在有机电子学性能的至关重要影响;开拓了以氧化石墨烯或者纳米石墨烯分子为前驱体制备高导电率石墨烯膜的新技术;创造性地研究了基于有机和有机金属前驱体的结构可控的高分子多孔材料、石墨烯和碳/金属杂化材料,为新型高效储氢,锂离子电池,电容器和燃料电池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Cai J, Ruffieux P, Jaafar R, Bieri M, Braun T, Blankenburg S, Muoth M, Seitsonen A P, Saleh M, Feng X L, Müllen K, Fasel R. Atomically precise bottom-up fabrication of graphene nanoribbons . Nature, 2010, 466: 470-473. 2. Liu R L, Wu D Q, Feng X L, Müllen K. Nitrogen-doped ordered mesoporous graphitic arrays (NOMGAc) with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oxygen reduction . 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2565-256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傅尧 傅尧,1977年生于山东莱州。1996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学习,200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同年通过优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留校任教,现为教授。 傅尧主要从事物理有机化学和绿色可持续化学研究,他运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通过发展基于化学精度计算的理论方法,系统研究了有机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化学反应机理,为发现绿色合成新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将有机催化中的新方法引入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领域,成功地实现了纤维素基γ-戊内酯的高效催化转化,关键技术成果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应邀为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杂志撰写磁性固体酸解聚纤维素的进展综述论文,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发展机理导向的绿色有机反应,以期实现由生物质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和能源平台分子,为中国的农林废弃物利用和节能减排领域提供新的创新思路。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Deng L, Li J, Lai D M, Fu Y, Guo Q X.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biomass-derived carbohydrates into gamma-valerolactone without using an external H2 supply .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9, 48(35): 6529-6532. 2. Lai D M, Deng L, Guo Q X, Fu Y. Hydrolysis of biomass by magnetic solid acid . Energy Environmetal Science, 2011, 4(9): 3552-3557. 浙江大学 周昆 周昆,1977年生于湖南岳阳。1993年进入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学习,2002年获博士学位。2002—2008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和研究主管。2008年全职回到浙江大学工作,现任教授。 周昆的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和并行计算。近年来在微分域几何编辑方法、真实感图形实时绘制、GPU并行编程语言和并行计算方法等方向取得多项创新成果:提出并完善了微分域几何编辑方法,直接修改几何模型的微分属性,然后用全局优化从修改过的微分属性重构出新几何模型;提出了任意复杂光源下动态场景(包括动态几何、动态反射材质、动态折射介质等)的真实感实时绘制框架和算法;研制了基于批量同步的GPU编程语言BSGP及其编译器,并研制了基于GPU中断的GPU程序调试系统,大幅度提高了GPU并行软件的开发效率;研制了国际上首个完全运行在GPU上的渲染软件RenderAnts,使得高清动画渲染速度提高10倍以上,大幅度提高了高清动画的生产效率。2009年起担任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编委,是该期刊创刊以来首位华人编委。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Zhou K, Hou Q M, Wang R, Guo B N, Real-time KD-tree construction on graphics hardware .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2008, 27(5): 126. 2. Zhou K, Hou Q M, Ren Z, Gong M M, Sun X, Guo B N. RenderAnts: interactive Reyes rendering on GPUs .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2009, 28(5): 155. 华中科技大学 沈国震 沈国震,1976年生于安徽蚌埠,2003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2005年在韩国汉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2007年在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任特别研究员;2007—2009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研究工作。2009年回国任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 沈国震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技术与新型纳米光、电子器件,工作涉及纳米功能材料可控合成与组装及纳米光电器件的研制,全透明柔性显示技术,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回国后致力于开发以纳米功能材料为基元的新型纳米光电子器件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制开发工作,带领团队开发出多种新型全透明薄膜晶体管,该类器件在超快、超薄、省电、高清晰、全透明、高柔性下一代显示技术上有重要应用前景。设计并研发了多种纳米敏感器件,如高灵敏度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高灵敏度紫外光探测器等。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Shen G Z, Liang B, Wang X F, Huang H T, Chen D, Wang Z L. Ultrathin In2O3 nanowires with diameters below 4 nm: Synthesis, reversible wettability switching behavior and transparent thin-film transistor applications . ACS Nano, 2011, 5: 6148-6155. 2. Shen G Z, Xu J, Wang X F, Huang H T, Chen D. Growth of directly transferable In2O3 nanowire mats for transparent thin-film transistor applications . Advanced Materials, 2011, 23: 771-775. 南京大学 陆延青 陆延青,1971年生,1996年于南京大学物理学系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0—2006年在美国Chorum Tech等单位从事研发工作,2006年底返回南京大学,现任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长江特聘教授。 陆延青兼具基础研究背景与产业界经验,形成了理工结合的交叉型研究特色,在介电体光学超晶格、微纳光纤传感、液晶光学器件等领域,做出了一批有特色的创新性工作。他在闵乃本院士指导下,揭示了离子型声子晶体的长波光学性质,研制出一系列不同掺杂的光学超晶格材料。此后,还率先研究了光学超晶格铌酸锂的电光性质,国内外若干研究组随后开展了不少后续研究,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回国后,在以往研究单一的非线性、电光等效应的基础上,考虑更为丰富的耦合物理过程,以期实现对材料物性的有效调控或灵敏感测,并应用于光电器件。最近,陆延青和合作者以人工微纳结构作为物理基础和材料特色,面向光纤、集成光学等重要应用方向,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诸多进展,并形成相关核心专利技术,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LuY Q, Zhu Y Y, Chen Y F, Zhu S N, Ming N B, Feng Y J. Optical properties of an ionic-type phononic crystal . Science, 1999, 284: 1822-1824. 2. Lu Y Q, Wan Z L, Wang Q, Xi YX, Ming N B. Electro-optic effect of periodically poled optical superlattice LiNbO3 and its applications . Appl Phys Lett, 2000, 77: 3719-3721.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田野 田野,1971年生于四川隆昌,1993年于四川大学获学士学位。1998—2003年在美国Columbia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3—2004在Princeton高等研究院、2004—2006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6年回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现任研究员。 田野的专业研究领域为算术代数几何和数论。他在费尔马型问题的研究中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综合运用算术代数几何中Shimura曲线的算术理论和解析数论理论中的双重级数方法等获得了全实域上费尔马型方程的丢番图性质。他还在自守表示论中的著名Howe猜想等方面做出重要结果。这些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Annals of Math和 Invent Math等顶级数学刊物上,并引发了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在内的国际同行的进一步研究工作。费尔马大定理解决者、菲尔兹特别奖得主Wiles评价田野“Among his age group he is at the top level of number theorists”。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Diaconu A, Tian Y. Twisted fermat curves over totally real fields . Annals of Mathematics, 2005, 162: 1353-1376. 2. Li J S, Sun B Y, Tian Y. The multiplicity one conjecture for local theta correspondences . Inventiones Mathematic, 2011, 184: 117-124.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翟琦巍 翟琦巍,1972年生于江苏海门,2000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0—200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做博士后;2002—2003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神经生物学系做博士后;2003年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任职,现为研究员。 翟琦巍多年来致力于蛋白乙酰化修饰和慢性代谢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他首次提出了去乙酰化酶SIRT1对于胰岛素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结果以Featured article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并且同期刊发了专评。Cell Press为此刊发了新闻稿,引起国际媒体用十多种语言广泛报道。两年后,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发表综述,充分肯定了SIRT1在胰岛素敏感性调控中的作用。目前该论文已被引用130次,后续有望在代谢性疾病的分子机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Sun C, Zhang F, Ge X, Yan T, Chen X, Shi X, Zhai Q. SIRT1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under insulin-resistant conditions by repressing PTP1B . Cell Metab, 2007, 6(4): 307-319. 2. Wu J, Zhang F, Yan M, Wu D, Yu Q, Zhang Y, Zhou B, McBurney M W, Zhai Q. WldS enhances insulin transcription and secretion via a sIRT1-dependent pathway and improves glucose homeostasis . Diabetes, 2011. In press.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曹俊 曹俊,1972年生于湖南,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法国奥塞直线加速器实验室、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回国从事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微子实验。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中国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基础研究项目。曹俊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之一,承担了大部分的具体方案设计工作。先后担任“973”项目的离线平台课题负责人和中心探测器负责人,主持了中微子探测器的设计与部分建造工作,领导了项目中最核心的400吨液体闪烁体的大规模生产。实验已开始投入运行,探测器性能优良,关键技术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目前正在领导物理分析工作,预期1—2年内将达到国际最高精度。曹俊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负责的中心探测器建造、物理分析和软件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显示出很高的科研水平和很强的管理能力。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Kettell S, et al. A precision measurement of the neutrino mixing angle theta(sub 13) using reactor antineutrinos at Daya-Bay . Daya-Bay Collaboration (Guo X H, et al). 2007. 156pp. hep-ex/0701029 2. Collaboration H.Measurement and QCD analysis of neutral and charged current cross sections at HERA . Eur Phys J, 2003, C30: 1-3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戴希 戴希,1971年生于浙江杭州,1999年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之后在香港科技大学、Boston College和Rutgers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到香港大学物理系担任研究助理教授。2006年回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现任研究员。 强关联电子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是一个非常困难且重要的问题,而将动力学平均场理论与局域密度近似理论相结合的计算方法,是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最好理论计算方案。戴希在美期间开发出一套能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相结合的动力学平均场理论程序包,利用这一程序包预言了钚金属的声子谱,并被随后的实验证实。 回国后,戴希主要在强关联体系和拓扑绝缘体两个方面开展工作:提出并发展了LDA+Gutzwiller——一种国际首创的用于强关联材料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并利用这一方法研究了几种重要强关联材料体系,其中关于铁基超导材料的研究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关于拓扑绝缘体材料的研究。戴希与合作者发现了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拓扑绝缘体材料体系——Bi2Se3家族,并提出了能正确描写该材料体系拓扑电子结构的低能有效模型。此后,戴希与合作者一起,预言了在这类拓扑绝缘体薄膜中掺入磁性元素将有可能实现量子化的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全新的拓扑量子态,在国际学术界引发回响。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Yu R, Zhang W, Zhang H J, Zhang S C, Dai X, Fang Z. Quantized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s . Science, 2010, 329(5987): 61-64. 2. Dai X, Savrasov S Y, Kotliar G, Migliori A, Ledbetter H, Abrahams E. Calculated phonon spectra of plutonium at high temperatures . Science, 2003, 300(5621): 953-95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王树 王树,1972年生于河北沧县,1994年于河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2004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树主要从事新型聚合物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生物识别与传感研究,发展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他带领的课题组结合化学、生物学以及材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开展研究工作,建立和发展了基于共轭聚合物的多种高灵敏度检测新方法,实现了重大疾病相关基因与蛋白质的高灵敏识别与检测,为肿瘤早期诊断与个体化医疗提供了新技术,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展了高灵敏度检测DNA甲基化的新方法,在联合多基因指标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发展了高灵敏度检测DN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新方法,实现了肝癌病人基因样品中两个SNP位点基因分型的灵敏分析,大幅提高了SNP基因型分辨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发展了高灵敏度检测DNA/核酸酶相互作用的新体系;利用水溶性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发展了以蛋白酶、核酸酶、RNA-蛋白质复合物为靶点的药物筛选新体系。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Duan X R, Liu L B, Feng F D, Wang S. Cationic conjugated polymers for optical detection of DNA methylation lesions an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 Acc Chem Res, 2010, 43: 260-270. 2. Zhu C L, Yang Q, Liu L B, Wang S. Rapid simple and high-throughput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nd antibiotics screening .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9607-961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倪喜军 现年39岁的倪喜军,专业素养深厚,研究思路开阔,学风严谨,慎思笃行。 他发表的论文数量不算多,但包括了Nature,PNAS,Proc R Soc B,J Human Evol等著名刊物。最重要的学术贡献来自对和人类起源相关的灵长类化石的研究。2004年,他和同事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认为亚洲德氏猴是目前已知最为古老、形态最为原始的一种灵长类动物,在系统演化树上最为接近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并且提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应该是一种小型的、日行性的、食虫的哺乳动物。这一结论对传统的有关灵长类适应性起源的理论提出了挑战。Nature杂志同期配发了评论性文章,予以高度评价。该成果已被收入许多百科全书和经典教科书。 倪喜军与同事发现和研究了更多的灵长类化石,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有关灵长类起源中心、早期扩散路线和分支系统关系的一些理论,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他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基于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和古生物年代地层学的综合,帮助完善中国的新生代哺乳动物年代地层框架,使之成为亚洲新生代哺乳动物年代框架的标准,并且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哺乳动物演化与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关联。 代表性研究论文 1. Ni X, Wang Y, Hu Y, Li C. A euprimate skull from the early Eocene of China . Nature, 2004, 427: 65-68. 2. Ni X, Flynn J J, Wyss A R. The bony labyrinth of the early platyrrhine primate Chilecebus .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2010, 59: 595-607. 实际上,这14位青年科学家们的工作成果并不止于本文,而且他们因为工作出色还在各自领域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奖励,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奖项。因为此次推荐更加注重研究工作本身,所以我们没有过多介绍。希望大家从研究工作出发,给青年科学家更多关注和爱护,鼓励他们做出更有影响力的工作。 谨向本文关心青年科学家成长的14位推荐人致以诚挚谢意。 推荐人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大学校长 周其凤 清华大学校长 顾秉林 复旦大学校长 杨玉良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张 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侯建国 浙江大学校长 杨 卫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李培根 南京大学校长 陈 骏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 郭 雷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陈晓亚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陈和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王玉鹏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 万立骏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周忠和
个人分类: 栏目:本刊专稿|10098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们读博是兴趣还是由于工作压力?
热度 7 daodezhenjing 2011-10-28 09:36
  科研最重要的是兴趣,如果没有兴趣被迫读博那不仅是个人的悲哀,而且是中国科学的悲哀。难道不是吗?现在大学生为什么读研,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太多了,找不到好工作。现在研究生为什么还要读博,同样是社会压力太大了,读博可以找到一个旱涝保收的工作。如此的目的,如何能够搞好科研?   看看那些混在科研部门的众多人员,有多少是强烈的兴趣让他们留在这里?它们之所以留在这里,是这里压力小,即使你做不出成绩,也可以安然混下去。这样的美差谁不感兴趣?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美差,人们才挤扁头往里面钻。可怜了我们国家的科学,让他们来让中国科学腾飞,估计早着呢?我们这一辈子是等不上了。
个人分类: 杂文|406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24岁研究生患结肠癌 医生称与饮食、压力大有关
xuxiaxx 2011-10-12 08:00
  朋友们:工作自然重要,身体更重要。一定要注意饮食习惯,学会放松。 祝朋友们身体健康! xuxiaxx 年仅24岁就患上了结肠癌,近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诊了这样一位才刚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患者,因为学业紧张该学生曾出现四次腹部绞痛都未到正规医院就诊,专家指出,肠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一旦出现腹部不适,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切勿耽误病程。   据该院消化科毛翠华副主任医师介绍,该患者男性,是安徽农村人,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学习优秀,在大学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腹部绞痛,严重的有四次,在学校医务室看了看,以为是常见的胃病,并未引起重视。今年年初也曾有过类似的疼痛,但为了考研,更是拼命复习,没有时间到大医院看病。一周前患者突然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等急腹症,被送到中大医院急诊,经过检查诊断为肠梗阻,进一步手术探查发现为乙状结肠癌性肿瘤,肿瘤为3公分×4公分,肠腔被完全堵塞,并且周围有淋巴转移,该院普外科为其施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还将接受进一步的化疗。   该院普外科胡浩霖主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肠癌引起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与饮食习惯、工作压力、精神因素有关。目前年轻人的就业、考研、家庭的压力非常大,精神紧张,特别是家庭条件拮据的外地学生,为了读书,饮食上不注意,饥一顿饱一顿,饮食结构不合理,而一些条件较好经常应酬的成功人士,每天下馆子,大鱼大肉,结果加重胃肠的负担,增加毒素在肠道的滞留。精神压力增大,情绪紧张焦虑,不规律的生活,会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最终诱发肿瘤细胞的发生。医生指出,结肠癌的症状非常隐匿,多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次数增多,有时腹泻,有时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晚期还会有腹部包块,并发生肠道梗阻。一般来讲,当病人出现明显不适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医生不无遗憾的说,如果该学生在早期出现不适的时候,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相关检查早期手术,正规化治疗,病人的预后会比较理想。   医生指出,一旦发现自己的大便习惯与大便性状有所改变,腹痛、便血,要及时就诊。大便潜血初筛非常重要,通过化验检查识别肉眼无法发现的大便出血可以了解消化道的情况,若呈阳性的话,就要进行进一步的肠镜检查。35岁以上的中年人,最好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肠道肿瘤。来源: http://www.jkb.com.cn/document.jsp?docid=247852cat=09C
1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企业高管们-工作能不能暂时放一放 给自己放个假 科学家也一样
dongzg101 2011-7-12 06:48
精神压力、 心理压力、工作压力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原因。再加上缺少必要的锻炼 ,和合理的膳食 。记得1996年,妈妈上课突然昏倒,好几次,后来被诊断是脑部肿瘤压迫神经所致,当时到北京专家会诊之后,空军总医院的院长摇了摇头,就没有动手术,因为那些专家谁也无法保证切除肿瘤能否不切到神经导致瘫痪。就打发回家了。回到广西,有一位南宁的中医找到妈妈说,你相信我么?相信我的话,第一,先把工作辞了,第二,我给你开中药,你要按时吃,至少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可以多活几年。后来,在单位的再三挽留下,妈妈提前办了退休手续,退休后,就去和其她退休的老人一起在公园练跳舞、练智能气功,天天走路、一年之后,再去复查,肿瘤消失了,专家们说,那肿瘤是良性的。
2178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年女性防甲亢
longfo 2010-8-13 17:27
前段时间有一个女性朋友得了甲亢,来找我帮忙找大夫看病,最近一天又有一个小女孩得了甲亢。我追问她们得病的原因,一个女孩子是找工作期间,压力特别大,结果刚找到工作,就得了甲亢,另一个女孩子是夜生活太复杂,睡眠没有保证患上了甲亢。 在这里,我提醒现在的女孩子,要注意身体,不要过度劳累,不要压力太大,学会适当调整,感冒了要及时就医,预防甲亢。 甲亢的表现 多食、消瘦、畏热、 多汗 、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和血管兴奋增强,以及不同程度的 甲状腺肿大 和眼突、手颤、胫部血管杂音等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相、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甲亢的发病 本病的发生系由多种原因引起血中甲状腺素过多所致。以及各种精神刺激(悲伤、愤怒、惊吓、恐惧等 ) 造成神经系统(尤其是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轴 ) 功能紊乱时发生甲亢的重要因素。 甲亢的诱发因素 (1) 感染:如感冒、扁桃腺炎、肺炎等。    (2) 外伤:如车祸、创伤等。    (3) 精神刺激:如精神紧张、忧虑等。    (4) 过度疲劳:如过度劳累等。    (5) 怀孕:怀孕早期可能诱发或加重甲亢。    (6) 碘摄入过多:如大量吃 海带 等海产品。 (7) 某些药物:如 乙胺 碘呋酮 等。 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劳累得不到有效休息的女孩子,尤其是我们做实验的,这些女孩子,要注意身体,当出现类似甲亢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相关指标,保障自己身体健康。  甲亢的检查项目   ( 1 )了解机体代谢状态的项目:   基础代谢率( BMR )测定;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尿肌酸测定。   ( 2 )了解血清甲状腺激素高低的项目:   血清总 T3 ( TT3 )测定,血清总 T4 ( TT4 )测定,血清游离 T3 ( FT3 )测定,血清游离 T4 ( FT4 )测定,血清反 T3 ( rT3 )测定。   ( 3 )了解垂体 -- 甲状腺轴调节的项目:   甲状腺吸 131 碘率及 甲状腺抑制试验 (包括 T3 抑制试验和甲状腺片抑制试验),血清超敏 促甲状腺激素 测定( S - TSH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TRH 兴奋试验 )。   ( 4 )了解甲状腺肿大情况的项目:   甲状腺 B 型超声检查,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影检查等。   ( 5 )甲状腺免疫学检查:   促甲状腺受体抗体的测定,如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测定( TRAb )等; 甲状腺球蛋白 抗体测定( TGAb );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b )或抗甲状腺过氧化物抗体( TPOAb )测定。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98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所不能理解的国内学术现象之三:为什么高校领导也说压力大?
热度 2 ZSHuang 2010-8-11 04:28
看到上面的题目,也许你已经怒火心中起。你可能会说,这些高校领导高高在上,想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我们这些学生和老师就是被这些领导的各种号令压得喘不过气来,你怎么能说这些领导压力大? 诸位,且慢!请你耐心地听完我下面的描述和相应的解释,你再发表你的看法,好吗? 就在昨日,我与我的一位朋友,也就是一位现任国内某高校的党委书记及其家人共进晚餐。在交谈之中,当我们谈到我们的子女一代现在过得远比我们年轻时候幸福时,我提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过去的艰辛经历也给我们留下正面的遗产,那就是,这使我们感觉到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与过去我们所经受的艰辛岁月相比,现在所遇到的一切问题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我们的下一代由于没有那样艰辛的经历,可能会认为现在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她们也许不会从中体会到我们所说的那种幸福。 令我意外的是,当我的这位朋友听完我的看法后,用缓缓的口气对我说:也许你现在的每一天是幸福的,可是对我来说,完全不一样,我现在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使我感到愕然。接着他解释说,作为一个高校的第一把手,他现在最牵挂的就是学校里别出事,特别是那几万学生的生命安全。如果有一个学生出事情,就会把他搞得焦头烂额,因为学生家长总会到学校来闹,甚至会用卡车拉上全村的人到学校来的。 我说,这就要区分是谁的责任了。如果学校有相应的安全和保护措施,而这个事故完全是由于学生本身的原因而造成的话,那你就不必那么整天提心吊胆的,因为上级不会因此而指责你,社会舆论也不会因此而谴责你。再说,高校里还有对应的学生工作部门专门去处理这一类的事情,不一定就得由书记出马来平息事端。 他说,现在的学生家长都知道,这一类事情就得找高校的最高领导。这里面无非涉及到经济补偿问题。只要找到最高领导,才能形成最大的影响,从而才能获得最高程度的经济补偿。 我说,这就奇怪了。什么样的事故能够获得什么样的经济补偿,应该有相应的可参照的条例或规定的,这跟你带多少人来争来闹,以及由什么样的人来决定,应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可是,这位高校领导说,他曾经向有关部门呼吁,出台相应的规定或可参照的补偿条例,使得这一类的事情的处理变得有章可循。可是,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国家这么大,各地的经济情况发展也完全不一样,各类事故也不一样,无法出台这样一个统一规定。这只能由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我完全同意中国的情况是复杂的,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全面地细致地考虑各种可预想的情况,但这绝不能作为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理由。只有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决定,做到凡事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个体的情绪化的抗争,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恶性群体事件的发生,才能使得高校的管理层的主要精力放在与高校发展直接相关的事务上去。 当然,我并不清楚这种巨大的压力在高校领导层的普遍程度究竟有多大?但是,我有理由相信,对于一个有责任心的领导,都会为这一类的事情而寝食不安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牵挂着许多人的心灵。一个鲜活的生命来到了大学,交给了学校,就得最大程度地保证他们能够成才并平平安安地走向社会。 也许,对于这种安全的担忧只有高校的主要责任人才能体会到。也许高校管理层里的许多副校长,副书记可能都体会不到这方面的担忧。 当然,安全方面的担忧也不是高校管理层所承受的唯一压力。如果一个高校的管理层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么这种压力必然用某种形式转压到他的下级去。一个承受巨大压力的高校领导层,就不能指望会有一个愉快工作的教师队伍,必然会带来一个压抑的学生群。从学术环境的角度上讲,这样的大学很难会有一个轻松愉快人材辈出的学术环境。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7824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