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内某期刊,让我说你什么好呢?
热度 24 zywsict 2014-10-2 14:14
本来不想吐槽,因为说了也等于白说;但不说总感觉不爽,如鲠在喉,索性就一吐为快! 2014 年 1 月 3 日写了一篇文章投稿国内某学报,很快就收到期刊的收稿通知邮件。以前所投的期刊都是稿件通过初审后,会发邮件告知缴纳审稿费。由于自己思维的定势,就一直等邮件缴纳审稿费(不交审稿费,不给送审),一晃没有注意就放假了。假期归来稿件还没有通过初审,就发邮件询问编辑稿件还没有通过初审是怎么回事?编辑告诉我,是因为我没有缴纳审稿费。收到邮件后,马上就将审稿费通过网银缴纳了。缴纳审稿费的同时,就同时发邮件给编辑和期刊的会计告知审稿费已经缴纳。过了一周,也就是 2014 年 2 月 28 日,查看稿件系统显示审稿费还没有缴纳,于是将网银的交易明细截图同时发给编辑和期刊会计,编辑处理的速度倒是很快,马上就将稿件送审。同时又打电话给期刊会计告知已经缴纳,希望其早日将审稿费发票寄给我。 网上查了关于这个期刊的信息,都说审稿周期很长。一个多月后,就收到邮件,正如我所料,凶多吉少!审稿人给出了几个无关痛痒的理由就将稿件给拒了。审稿意见如下: 1. 论文只是研究了采用动态功耗管理技术,并没有考虑动态电压缩放技术,提出的算法与文中引言、结论说的不完全一致。 2. 节约的能耗过少,只有百分之六点几。 3. 算法的创新性不足。 一看这几点意见,就知道遇到一个外行的专家审稿了,这其实也无可厚非,只能算自己倒霉。这个所谓的专家连动态电压缩放技术( DVS )都没有搞清楚是什么,就下断言说我文章的结论不一致。现行的大多数都是以单一的速度运行(通常是最大的速度运行),而能够支持 DVS 技术的处理器,就是可以根据系统的负载实时的调节处理器速度,难道在我的实例或者算法的伪代码中没有体现出来吗?拜托你认真看文章了没有?第二点,节能效果不好。这是俺的水平不行,我也想节约更多的能耗,可是由于各种限制,只能做到这些。第三点,创新性不足。不知道这个专家读了几篇这方面的文献?好在我及时醒悟,赶紧将文章改写改投 SCI 期刊,幸运的是很快就录用了。 其实遇到这点小事,也没有什么可说了,接下来更蛋疼的事情发生了,就是迟迟收不到审稿费的发票。文章都已经退稿了,我还没有收到审稿费发票,于是就发邮件给期刊会计。五天后,也就是 2014 年 4 月 22 日,会计给我回信说,最近搬家忘记了给你寄了,会尽快寄给我。我想这也可以理解。又过了差不多一个月,也就是 2014 年 5 月 19 日,我还没有收到审稿费发票,又给她发邮件了。这时会计居然说她没有收到我的汇款,叫我将汇款凭证发给她,我就照办了。( 丫丫的,不带这么玩的,上次打电话给你,你说你收到了,怎么过了一个月又没有收到 )。过了一周后,她没有给我回复,我又发邮件给她,问她查的怎样?这邮件好像就像石沉大海似的杳无音信。接着 2014 年 6 月 3, 9, 12, 22 日以及 7 月 1 日,我给她发了多封邮件,反正结果都是一样。她就是不鸟我,我又能拿她怎样呢?这期间我也似着打电话给她,说起来也奇怪,打她的分机号硬是没有人接,我就纳闷怎么连电话都不接呢?难道她知道是我打的吗?这也不太可能啊?反正我打了很多次,都没有人接,就放弃了。这期间给他们期刊的公用邮箱发邮件告知这件事,也是杳无音信。被这样整得都失去耐性,反正就 200 块钱,也不是特别多,就不要算了。 2014 年 7 月 4 日,忽然收到这个会计的回信,说她那边有张发票是登记着我的单位,但没有稿件信息,需要我将汇款凭证再发给她确认一下。这消息太他妈意外,于是又将汇款凭证发给她,想这次应该有戏了。发现还是我想太多了,等到今天还是没有收到审稿费发票。 丫丫的,不带这样玩的,你丫的,你小时候的语文老师没有教你要诚信,不带这样耍人的。现在想想发现原来她以前的诚信教育可能是体育老师教的。
个人分类: 科研|6220 次阅读|44 个评论
给学报干活的日子
热度 3 heitiedan2012 2013-12-22 06:15
大约从 1995 年到 2000 年左右,我管了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学报的社科版。在 1998 年之前,由于经费问题,当时每年只能出两期,还不是正式出版物,只能用个临时刊号。本来这种临时刊号是每年都要向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申请一次,但是我的前任自 1992 年之后,就一直沿用当年申请的临时刊号,再也没有逐年申请,弄得我接手后,特别尴尬,因为根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所谓管学报,就是负责稿子的征集,编辑、校对,直至印刷等全过程,别的名分是没有的,也没有什么酬劳,基本就是白干活。但是也没什么办法,一年只出两期的东西,你能多拿多少钱?而且本来学校给的经费就少,而不稳定,想起来就给一点,想不起来(我觉得不是想不起来,是装作想不起来)就拖欠着,非得我厚着脸皮找负责的校领导去乞讨,那人家也不情愿。反正我也不是为了我自己的事,所以,脸皮虽厚但并不羞愧。有一次,我去找校领导要钱,校领导把我推给科学处的领导。科研处的领导当着校领导的面,很慷慨地说没有问题。但后来就没有下文了。再找这位科研处的领导,他就顾左右而言他,黑不提白不提了。我再去找校领导,校领导说,你们自己能不能搞点创收?我说,我们实在没办法搞创收。如果要搞,就是招广告。可是咱们这个破杂志也没人看,不可能有人在我们这儿登广告。如果没人登广告,那还能怎么创收?再说了,我们都不是专职人员,平常一大堆事,又是上课,又是课题,哪儿有时间和精力去找钱?抱怨了一大堆,领导也不说话了,后来只给了一点印刷的费用,别的就什么也没有了。 当初为了凑稿子的数量,也到处去约稿,反正跟要饭的也差不多。要来的稿子,质量参差不齐,我的任务就是穷对付,尽量把不怎么样的稿子给对付成像回事的。反正一年就两期嘛,这活儿还是不算太难干的。后来,投稿的也多了起来,我选择的余地也大了一点,也就有可能筛选一些实在看不下去的稿子。 这段时间,机关里的稿子开始增多,可能也是评职称的缘故,他们也有发表文章的指标要求。但是机关的稿子让我看,其实没有一篇有资格登在学报上的,好多都像是工作总结,没有什么学术性。但是人家找到了我,希望我给人发,我也没有什么特别适当的拒绝借口。这机关里的人,不大能得罪得起,有好多事要求人。所以,对于这部分稿子,还是采用穷对付的法子。 到了 1998 年,国家放开了学报的刊号,我们忙着到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办手续,航空工业部还是航空航天部的信息中心帮了我们不少忙。正式刊号下来后,就不好意思一年出两期了,至少也得是季刊,可是经费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学校一看学报的社科版有了正式刊号,就想在学校层面上来办这个刊物,不能再让我哄事了,于是,到了 2000 年前后,我就不再干这个活儿了。 在放手前的几期里,一些经济管理方面的稿子在学报上逐渐增多。本来,在稿源不足的时候,我是请经管专业的老师们帮忙,给我们的学报凑数。但是有了正式刊号之后,经管专业的稿子就大量的投了过来。我发现其实有些是自然科学基金领域里的,但是经管专业的,也往我们这儿投。他们在文章里用了大量的数学公式,我反正是看不懂。刚开始,我还认为这能给我们社科版的学报壮点门面,后来发现不大对劲。这些稿子,主要都是方法层面的东西,而缺少发现层面的内容。这些公式倒是能唬人,可是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连硕士生的稿子都能用这东西蒙事,我就觉得有问题了,可是我也管不了。 我总觉得,如果用数学方法,这样的文章应该投到自然科学版去,而不应该投到社会科学版来。他们申请的都是自然科学基金,干吗跑我们这儿来跑马占地?但是,人家已经占过来了,再想让人退出去,已经不太可能了,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谁也没辙。 在研究过程中,方法当然也很重要,只是如果只纠缠方法,而不注重原创的发现,那在我看来,出息不太大。更要命的是,他们研究的领域都很专,即专业面都比较窄,如果没有涉足这个领域的人,也不是很明白他们在说什么。如果他们用一些数学公式来玩酷,那更是让人五迷三道的了。这种蒙人的把戏很多人都在玩,而且谁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整治这样的把戏,所以这才是最要命的。
4998 次阅读|3 个评论
印:Akhilesh教授宣读“国际可拓学学报筹办委员会”通告(照片27)
anley 2013-12-1 14:32
首届可拓学与创 新 方 法国际研讨会 关于成立 “国际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学会筹备委员会” 的通告 ——印度Akhilesh Upadhyay教授在闭幕式宣读 关于成立 “国际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学报筹办委员会”的通告 经参加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讨论决定,成立“国际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学报筹办委员会”,筹备出版“国际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学报”事宜,筹备委员会名单如下: 主任: 蔡文 教授(中国) 副主任: Adrian Olaru 教授( 罗马尼亚 ) Jeffrey YLForrest 教授( 美国 ) Akhilesh Upadhyay 教授( 印度 ) 委员: Takeshi Yamakawa 教授(日本) 汪培庄 教授(中国) 顾基发 教授(中国) 郝志锋 教授(中国) 蔡文 教授(中国) T.H.J. Vaneker 教授(中国) 陈文伟 教授(中国) 刘巍 教授(中国) 杨春燕 教授 (中国) 李兴森 教授 (中国) 陈薇 教授 (中国) Florentin Smarandache 教授(美国) Luige Vladareanu 教授(罗马尼亚) Jeffrey YLForrest 教授(美国) 邹广天 教授 (中国) 杨国为 教授 (中国) 戴青云 教授 (中国) 田英杰 教授 (中国) 赵燕伟 教授 (中国) 邓群钊 教授 (中国) Ramesh Choudhary 教授(印度) Akhilesh Upadhyay 教授(印度) Ovidiu Ilie Sandru 教授( 罗马尼亚) Adrian Olaru 教授( 罗马尼亚) Paul Schiopu 教授( 罗马尼亚) Rajan Alex 教授( 美国) ChaoyiPang 教授(澳大利亚) 杨伟国 博士(中国香港) Zhichang Zhu 博士(英国) VictorVladareanu 博士(罗马尼亚) 特此通告 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 2013.8.18 Notific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Preparatory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Extenics” After the discussion ofexperts and scholars who have attended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xtenicsand nnovation methods, we have made the decis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Preparatory 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Extenics”. Moreover, wehave do some preparation work for publishing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xtenics. The list of committee members is as follows: Chairman: Prof. Cai Wen ( China ) Vice-chairmen: Prof. AdrianOlaru ( Romania ) Prof. Jeffrey YL Forrest ( USA ) Prof. Akhilesh Upadhyay ( India ) Members: Prof. TakeshiYamakawa ( Japan ) Prof. Wang Peizhuang ( China ) Prof. Gu Jifa ( China ) Prof. Hao Zhifeng ( China ) Prof. Cai Wen ( China ) Prof. T.H.J.Vaneker ( Germany ) Prof. Chen Wenwei ( China ) Prof. Liu Wei ( China ) Prof. Yang Chunyan ( China ) Prof. Li Xingsen ( China ) Prof. Chen Wei ( China ) Prof. Florentin Smarandache ( USA ) Prof. Luige Vladareanu (Romania) Prof. Jeffrey YLForrest (USA) Prof. ZouGuangtian (China) Prof. YangGuowei (China) Prof. DaiQingyun (China) Prof. TianYingjie (China) Prof. Zhao Yanwei ( China ) Prof. Deng Qunzhao ( China ) Prof. Ramesh Choudhary ( India ) Prof. Akhilesh Upadhyay ( India ) Prof. Ovidiu Ilie Sandru ( Romania ) Prof. AdrianOlaru ( Romania ) Prof. Paul Schiopu ( Romania ) Prof. Rajan Alex ( USA ) Prof. Chaoyi Pang ( Australia ) Doc. Yang Weiguo (Hong Kong , China ) Doc. Zhichang Zhu ( UK ) Doc. Victor Vladareanu ( Romania)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xtenics andInnovation Methods 2013.8.18
个人分类: 可拓学的学术机构与学术活动|1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自动化学报》39卷11期网刊已经发布,敬请关注!
王飞跃 2013-11-13 12:25
 《自动化学报》39卷11期网刊已经发布,敬请关注! ======================================================================= 前言 ======================================================================== 【文题】: 天命唯新:迈向知识自动化——《自动化学报》创刊50周年专刊序 【作者】: 王飞跃 【摘要】: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13 【引用格式】: Wang Fei-Yue. The destiny: towards knowledge au-tomation——preface of the special issue for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Acta Automatica Sinica.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741-1743 (王飞跃. 天命唯新:迈向知识自动化——《自动化学报》创刊50周年专刊序.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741-1743)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13.shtml ======================================================================== 综述 ======================================================================== 【文题】: 复杂工业过程运行优化与反馈控制 【作者】: 柴天佑 【摘要】: 过程控制不仅使被控对象的输出尽可能好地跟踪控制器设定值, 而且要对整个工业装置的运行进行控制, 使反映产品在该装置加工过程中质量、效率与消耗等指标, 即运行指标在目标值范围内, 尽可能提高质量与效率指标, 尽可能降低消耗指标, 即实现工业过程运行优化控制. 本文在综述了已有的运行优化与控制方法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复杂工业过程的数据驱动的混合智能运行优化控制和运行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 并以赤铁矿磨矿过程为应用研究案例, 仿真实验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并指出了复杂工业过程运行优化控制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14 【引用格式】: CHAI Tian-You. Operational Optimization and Feedback Control for Complex Industrial Processe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744-1757 (柴天佑. 复杂工业过程运行优化与反馈控制.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744-1757)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14.shtml ======================================================================== 【文题】: 大系统控制论与复杂网络——探索与思考 【作者】: 席裕庚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社会、经济乃至日常生活领域中,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复杂动态网络. 网络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对复杂动态网络性能特征、演化进程和控制方法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大系统控制论以高维动态大系统的行为分析和控制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 应该能为复杂网络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针对复杂动态网络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 探索了用大系统控制理论和方法解决复杂网络结构分析和控制的可能性, 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应对的思路. 针对大规模复杂动态网络的控制和优化, 提出了集网络科学的宏观分析方法、控制科学的定量设计方法和信息科学的智能处理方法于一体的多层递阶结构.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15 【引用格式】: XI Yu-Geng. Large-scale Systems Control and Complex Networks——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758-1768 (席裕庚. 大系统控制论与复杂网络——探索与思考.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758-1768)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15.shtml ======================================================================== 【文题】: 网络化预测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与实时实现 【作者】: 刘国平, 孙健, 赵云波 【摘要】: 采用预测控制策略, 讨论网络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分析与实时实现. 对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表明网络化控制系统与传统的控制系统有很大的不同. 为了达到期望的闭环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引入网络化预测控制方案, 并对网络化预测控制系统的设计、稳定性分析和实时实现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采用仿真和实际实验, 展示网络化预测控制方案可以弥补随机网络通信延迟和数据丢失、达到期望的控制性能、并具有良好的闭环系统稳定性.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16 【引用格式】: LIU Shuai, XIE Li-Hua, ZHANG Huan-Shui. Design, Analysis and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ed Predictive Control System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769-1777 (刘国平, 孙健, 赵云波. 网络化预测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与实时实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769-1777)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16.shtml ======================================================================== 【文题】: 网络信息模式下分布式系统协调预测控制 【作者】: 郑毅, 李少远 【摘要】: 工业系统中广泛存在一类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 尽管分布式控制结构的性能没有集中式控制好,但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容错性,相对于集中控制更加适合控制上述系统.在保持容错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是分布式控制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预测控制(Distribu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DMPC)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各子系统预测控制器的性能指标中加入输入变量对其下游子系统的影响的二次函数,来扩大分布式预测控制的协调度,进而在不增加网络连通度,不改变系统容错性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性能.另外,本文给出了基于该协调策略的带输入约束的分布式预测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在初始可行的前提下,该方法相继可行并可保证系统渐近稳定.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17 【引用格式】: ZHENG Yi, LI Shao-Yuan. Networked Cooperative Distribu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Dynamic Coupling System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778-1786 (郑毅, 李少远. 网络信息模式下分布式系统协调预测控制.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778-1786)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17.shtml ======================================================================== 【文题】: 带噪声多自主体的均方包容控制 【作者】: 刘帅, 谢立华, 张焕水 【摘要】: 考虑了带噪声的多自主体系统的包容控制问题. 由于噪声的存在, 我们引入了衰减增益法来抑制噪声. 在动态拓扑和随机切换拓扑下分别研究了包容控制问题, 并给出了保证均方收敛的通讯拓扑条件以及衰减增益条件. 最后给出了数值仿真来验证算法有效性.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18 【引用格式】: LIU Shuai, XIE Li-Hua, ZHANG Huan-Shui. Mean Square Containment Control of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Transmission Noise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787-1795 (刘帅, 谢立华, 张焕水. 带噪声多自主体的均方包容控制.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787-1795)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18.shtml ======================================================================== 【文题】: 多智能体系统的估计、干预及非线性耦合算法 【作者】: 胡江平, 刘志新, 王金环, 王琳, 胡晓明 【摘要】: 对多智能体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 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分布式估计和滤波算法, 基于外部途径的干预算法以及非线性耦合控制算法等.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19 【引用格式】: HU Jiang-Ping, LIU Zhi-Xin, WANG Jin-Huan, WANG Lin, HU Xiao-Ming. Estimation, Intervention and Interaction of Multi-agent System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796-1804 (胡江平, 刘志新, 王金环, 王琳, 胡晓明. 多智能体系统的估计、干预及非线性耦合算法.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796-1804)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19.shtml ======================================================================== 【文题】: 自主体量化趋同与有限数据率趋同综述 【作者】: 李韬, 孟扬, 张纪峰 【摘要】: 对近年来系统控制学科的一个前沿热点领域——多自主体系统的量化趋同和有限数据率趋同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介绍了该领域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分门别类地回顾了该领域一些代表性成果和研究方法; 并结合多自主体系统和网络化控制的大背景,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20 【引用格式】: LI Tao, MENG Yang, ZHANG Ji-Feng. An Overview on Quantized Consensus and Consensus with Limited Data Rate of Multi-agent System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805-1811 (李韬, 孟扬, 张纪峰. 多自主体量化趋同与有限数据率趋同综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805-1811)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20.shtml ======================================================================== 【文题】: 一类新非线性控制方法:基于演算子理论的控制方法综述 【作者】: 温盛军, 毕淑慧, 邓明聪 【摘要】: 以基于演算子理论的鲁棒右互质分解 (Operator-based robust right coprime factorization, RRCF) 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较新的非线性鲁棒控制方法.本文将简述此方法的概念、 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具体地说, 本文首先介绍此方法的起源与基本概念; 然后,讨论此方法在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输出跟踪与故障检测方面的设计等问题;最后,介绍此方法的实际应用从而进一步证明其有效性.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21 【引用格式】: WEN Sheng-Jun, BI Shu-Hui, DENG Ming-Cong. Survey of A New Nonlinear Control Technique: An Operator-based Approach.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812-1819 (温盛军, 毕淑慧, 邓明聪. 一类新非线性控制方法:基于演算子理论的控制方法综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812-1819)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21.shtml ======================================================================== 【文题】: 量化非线性控制——综述 【作者】: 姜钟平, 刘腾飞 【摘要】: 量化控制系统设计通过将控制与通讯相结合来解决大量运用信息技术的现代工程系统的相关控制问题. 本文首先回顾近年来线性及非线性系统量化控制的结果. 其中, 非线性系统量化控制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高维、量化、非线性及不确定性的共存导致量化非线性控制问题极具挑战性, 需要全新的思想和技术来解决. 本文重点回顾基于输入状态稳定性(ISS)及其回路小增益定理(Cyclic-small-gain theorem)的量化非线性控制设计方法, 同时列出该领域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22 【引用格式】: JIANG Zhong-Ping, LIU Teng-Fei. Quantized Nonlinear Control——A Survey.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820-1830 (姜钟平, 刘腾飞. 量化非线性控制——综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820-1830)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22.shtml ======================================================================== 【文题】: 智能优化控制:概述与展望 【作者】: 辛斌, 陈杰, 彭志红 【摘要】: 从模糊优化控制、神经网络优化控制、模糊神经网络优化控制、基于智能优化方法的优化控制等角度, 对国内外与智能优化控制(Intelligent optimized control, IOC)密切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对智能优化控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对智能优化控制方法进行了分类, 最后, 对与智能优化控制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展望了智能优化控制研究未来的发展.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23 【引用格式】: XIN Bin, CHEN Jie, PENG Zhi-Hong. Intelligent Optimized Control: Overview and Prospect.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831-1848 (辛斌, 陈杰, 彭志红. 智能优化控制:概述与展望.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831-1848)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23.shtml ======================================================================== 【文题】: 模糊双曲正切模型研究综述 【作者】: 会国涛, 张化光, 汪刚, 解相朋, 吴振宁 【摘要】: 模糊双曲正切模型(Fuzzy hyperbolic tangent model, FHM)是一种全局模糊模型也是一种神经网络模型. 根据此模型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实现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 FHM与其他模糊模型相比,更加适用于对多变量及系统内部信息所知有限的非线性系统进行建模. 本文依据FHM的模型发展历程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 并对这一研究领域内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24 【引用格式】: HUI Guo-Tao, ZHANG Hua-Guang, WANG Gang, XIE Xiang-Peng, WU Zhen-Ning. Research on Fuzzy Hyperbolic Tangent Model: A Review.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849-1857 (会国涛, 张化光, 汪刚, 解相朋, 吴振宁. 模糊双曲正切模型研究综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849-1857)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24.shtml ======================================================================== 【文题】: 基于数据的自学习优化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 刘德荣, 李宏亮, 王鼎 【摘要】: 自适应动态规划(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ADP)方法可以解决传统动态规划中的维数灾问题, 已经成为控制理论和计算智能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 ADP方法采用函数近似结构来估计系统性能指标函数, 然后依据最优性原理来获得近优的控制策略. ADP是一种具有学习和优化能力的智能控制方法, 在求解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中具有极大的潜力. 本文对ADP的理论研究、算法实现、相关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涵盖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并对ADP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25 【引用格式】: LIU De-Rong, LI Hong-Liang, WANG Ding. Data-based Self-learning Optimal Control: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858-1870 (刘德荣, 李宏亮, 王鼎. 基于数据的自学习优化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858-1870)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25.shtml ======================================================================== 【文题】: 基于分歧的半监督学习 【作者】: 周志华 【摘要】: 传统监督学习通常需使用大量有标记的数据样本作为训练例,而在很多现实问题中,人们虽能容易地获得大批数据样本,但为数据 提供标记却需耗费很多人力物力.那么,在仅有少量有标记数据时,可否通过对大量未标记数据进行利用来提升学习性能呢?为此,半监督学习 成为近十多年来机器学习的一大研究热点.基于分歧的半监督学习是该领域的主流范型之一,它通过使用多个学习器来对未标记数据进行利用, 而学习器间的分歧对学习成效至关重要.本文将综述简介这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26 【引用格式】: ZHOU Zhi-Hua. Disagreement-based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871-1878 (周志华. 基于分歧的半监督学习.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871-1878)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26.shtml ======================================================================== 【文题】: 基于机器视觉的矿物浮选过程监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 桂卫华, 阳春华, 徐德刚, 卢明, 谢永芳 【摘要】: 矿物浮选流程长、分布范围广、控制变量多、关键工艺参数无法在线检测,导致实时监控困难, 严重制约了浮选生产的优化运行及选矿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浮选泡沫表面视觉特征是浮选工况和工艺指标的直接指示器, 为此将机器视觉应用到矿物浮选过程的监控中, 以提高浮选过程的资源回收率. 本文结合矿物浮选泡沫图像特点,从浮选过程的泡沫图像关键特征提取及表征、关键工艺参数检测、工况识别以及基于机器视觉监控系统的实现等方面综述了浮选过程监控技术的研究成果,并 指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选矿过程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27 【引用格式】: GUI Wei-Hua, YANG Chun-Hua, XU De-Gang, LU Ming, XIE Yong-Fang. Machine-vision-based Online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Technologies for Mineral Flotation——A Review.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879-1888 (桂卫华, 阳春华, 徐德刚, 卢明, 谢永芳. 基于机器视觉的矿物浮选过程监控技术研究进展.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879-1888)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27.shtml ======================================================================== 【文题】: 一套完整的基于视觉光流和激光扫描测距的室内无人机导航系统 【作者】: 王飞, 崔金强, 陈本美, 李崇兴 【摘要】: 提出了一套室内四旋翼无人机控制, 导航, 定位和地图构建的完整解决方案. 无人机机载系统包括三个主要传感器, 即惯性测量单元, 下视相机和激光扫描测距仪. 经过处理, 融合这些传感器的测量数据, 无人机能够可靠的估计自己的飞行速度和实时位置, 并且沿着室内的墙壁进行无碰撞飞行. 通过收集一个完整飞行实验的数据, 无人机的飞行路径和在室内的环境也可以被很好地估计出来. 这套系统中的自主导功能不需要任何远程传感信息或脱机计算能力. 这套室内导航方案的性能和可靠性已在实际的飞行实验中被验证.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28 【引用格式】: WANG Fei, CUI Jin-Qiang, CHEN Ben-Mei, LEE Tong H. A Comprehensive UAV Indoor Navigation System Based on Vision Optical Flow and Laser FastSLAM.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889-1900 (王飞, 崔金强, 陈本美, 李崇兴. 一套完整的基于视觉光流和激光扫描测距的室内无人机导航系统.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889-1900)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28.shtml ======================================================================== 【文题】: 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的几个科学问题研究 【作者】: 孙长银, 穆朝絮, 余瑶 【摘要】: 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特点给其建模和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 首先分析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特点,进一步给出 大包络飞行的统一模型.其次,总结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控 制、再入姿态控制研究的现状,强调了弹性、非最小相位、再入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等问题. 最后,结合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阐述了高超声速目标的拦截问题,提供未来可供研究的方向.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29 【引用格式】: SUN Chang-Yin, MU Chao-Xu, YU Yao. Some Control Problems for Near Space Hypersonic Vehicle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901-1913 (孙长银, 穆朝絮, 余瑶. 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的几个科学问题研究.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901-1913)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29.shtml ======================================================================== 【文题】: 仿生机器鱼S形起动的控制与实现 【作者】: 吴正兴, 喻俊志, 苏宗帅, 谭民 【摘要】: 给出一种仿生机器鱼S形起动的控制方法.结合北美狗鱼S形起动的形态特征及水动力学知识, 建立了多关节链式结构仿生机器鱼的S形起动模型.整个过程设计为两个阶段: 1)弯曲阶段:以转向速度最大化为目标.在鱼体S形变保证重心稳定平移的前提下, 增大较长转向力臂处的转向力矩,提高转向速度,使鱼体迅速转向目标方向. 2)伸展阶段:以增大前推力为目标.始终保持部分将要伸展的鱼体垂直前进方向,以L形滑动方式打开鱼体. 同时,为保证转向精度,采用模糊控制调节已展开鱼体关节的小角度转动,实时纠正鱼体展开所引起的游动方向偏离. 在S形起动末期,采用变幅值——频率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实现向稳态游动方式的过渡:前期为保证游动方向及获取较大推进力,采用小幅值——高频率的CPG信号, 后期则进入大幅值——低频率的稳态游动.最终,采用四关节仿生机器鱼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实现了峰值转速为318.08±9.20°/s、转向误差为1.03±0.48°的较好结果, 对提升水下游动机器人的机动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30 【引用格式】: WU Zheng-Xing, YU Jun-Zhi, SU Zong-Shuai, TAN Min. Control and Implementation of S-start for a Multijoint Biomimetic Robotic Fish.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914-1922 (吴正兴, 喻俊志, 苏宗帅, 谭民. 仿生机器鱼S形起动的控制与实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914-1922)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30.shtml ======================================================================== 【文题】: 多相流过程参数检测技术综述 【作者】: 谭超, 董峰 【摘要】: 多相流是现代流程工业及其相关科研领域内常见的控制与研究对象, 对其过程参数的检测是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 本文针对工业过程中的多相流过程参数检测问题,介绍了多相流的特点及其过程参数, 并分类介绍了多相流过程参数检测方法,重点讨论了检测的难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为更好地解决复杂工业过程多参数检测问题提供方法基础和借鉴.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31 【引用格式】: TAN Chao, DONG Feng. Parameters Measurement for Multiphase Flow Proces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923-1932 (谭超, 董峰. 多相流过程参数检测技术综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923-1932)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31.shtml ======================================================================== 【文题】: 闭环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综述 【作者】: 周东华, 刘洋, 何潇 【摘要】: 着眼于闭环环境下动态系统中的故障诊断问题.介绍了目前闭环系统故障诊断的研究意义, 特别关注了开闭环故障诊断的不同,并概述了现有的闭环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通过仿真实验比较了典型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中故障诊断的不同性能.最后探讨了闭环系统故障诊断研究中 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32 【引用格式】: ZHOU Dong-Hua, LIU Yang, HE Xiao. Review on Fault Diagnosis Techniques for Closed-loop System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933-1943 (周东华, 刘洋, 何潇. 闭环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综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933-1943)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32.shtml ======================================================================== 【文题】: 基于概率假设密度滤波方法的多目标跟踪技术综述 【作者】: 杨峰, 王永齐, 梁彦, 潘泉 【摘要】: 概率假设密度 (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 PHD) 滤波方法在多目标跟踪、交通管制、图像处理以及多传感器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对基于PHD滤波方法的多目标跟踪技术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主要包括PHD滤波器、PHD执行方法、峰值提取及航迹提取技术、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及多传感器管理、 PHD平滑器以及多目标跟踪性能评价指标等, 并对PHD滤波器的相关应用进行介绍. 最后, 基于现有PHD滤波进展, 提出了PHD滤波技术在多目标跟踪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33 【引用格式】: YANG Feng, WANG Yong-Qi, LIANG Yan, PAN Quan. A Survey of PHD Filter Based Multi-target Tracking.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944-1956 (杨峰, 王永齐, 梁彦, 潘泉. 基于概率假设密度滤波方法的多目标跟踪技术综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944-1956)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33.shtml ======================================================================== 【文题】: 仿真优化:理论与应用综述 【作者】: 王龙飞, 侍乐媛 【摘要】: 对于现实中的复杂系统, 仿真优化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分析和优化工具. 本文对仿真优化领域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介绍与回顾. 根据系统中决策变量的性质的不同(连续或者离散变量), 我们对仿真优化问题进行了分类. 而且我们对仿真优化领域中的重要技术进行了详细地讨论, 包括它们的原理、使用方法、优势和劣势以及应用等. 关于仿真优化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我们也进行了相关论述.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34 【引用格式】: WANG Long-Fei, SHI Le-Yuan.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A Review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1): 1957-1968 (王龙飞, 侍乐媛. 仿真优化:理论与应用综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1): 1957-1968)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34.shtml ======================================================================== 
10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自动化学报》39卷10期网刊已经发布,敬请关注!
热度 1 王飞跃 2013-11-4 14:00
 《自动化学报》39卷10期网刊已经发布,敬请关注! ======================================================================= 长论文 ======================================================================== 【文题】: 多层次MRF重标记及映射法则下的图像分割 【作者】: 姚婷婷, 谢昭 【摘要】: 针对彩色图像分割问题,研究Markov 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s, MRF)模型内迭代条件模式(Iterative conditional mode, ICM)方法的标记推理策略. 通过小波分解构造图像多尺度表达,针对顶层图像先验标记获取问题,改进原始谱聚类算法, 通过近邻传播自动确定图像的聚类参数,运用集成学习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对其他各尺度图像,通过分析尺度关联下的区域特征变化,结合不同尺度间的特征相似性和同一尺度内空间邻域的一致性, 提出一种立体结构描述下的尺度--空间映射法则.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鲁棒性和普适性.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195 【引用格式】: YAO Ting-Ting, XIE Zhao. Top-down Inference with Relabeling and Mapping Rules in Hierarchical MRF for Image Segmentation.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581-1593 (姚婷婷, 谢昭. 多层次MRF重标记及映射法则下的图像分割.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581-1593)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195.shtml ======================================================================== 【文题】: 高效±k自适应图像隐写术 【作者】: 陈嘉勇, 张卫明, 韩涛, 祝跃飞, 郭东辉 【摘要】: 自适应隐写可避免修改载体的敏感区域, 有效提高隐写术的安全性. 总结分析了现有自适应隐写的边信息同步方法. 通过推广单调纹理函数思想, 构造一种基于自由度的纹理保序函数, 实现了自适应隐写边信息的快速同步. 结合湿纸编码和多层嵌入思想, 提出自适应 ± 1和± 2 隐写算法. 新算法既保证通信双方能快速同步边信息, 同时具有很高的抗检测性能.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196 【引用格式】: CHEN Jia-Yong, ZHANG Wei-Ming, HAN Tao, ZHU Yue-Fei, GUO Dong-Hui. An Efficient Adaptive Image Steganographic Method for ±k Embedding.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594-1601 (陈嘉勇, 张卫明, 韩涛, 祝跃飞, 郭东辉. 高效±k自适应图像隐写术.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594-1601)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196.shtml ======================================================================== 论文 ======================================================================== 【文题】: 基于变维度状态空间的增量启发式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作者】: 张浩杰, 龚建伟, 姜岩, 熊光明, 陈慧岩 【摘要】: 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需要考虑运动几何约束,同时,由于它经常工作于动态、时变的环 境中,因此,还必须保证路径规划算法的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维度状态空间的增量启发式路径规划 方法,该方法既能满足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几何约束,又能保证规划算法的效率.首先,设计了变维度状态空间, 在机器人周围的局部区域考虑运动几何约束组织高维状态空间,其他区域组织低维状态空间;然后,基于变维 度状态空间,提出了一种增量启发式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在新的规划进程中可以使用以前的规划结果,仅对 机器人周围的局部区域进行重搜索,从而能保证算法的增量性及实时性;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和机器人实验验 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197 【引用格式】: ZHANG Hao-Jie, GONG Jian-Wei, JIANG Yan, XIONG Guang-Ming, CHEN Hui-Yan. Research on Incremental Heuristic Path Planner with Variable Dimensional State Space.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602-1610 (张浩杰, 龚建伟, 姜岩, 熊光明, 陈慧岩. 基于变维度状态空间的增量启发式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602-1610)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197.shtml ======================================================================== 【文题】: 面向蛇形机器人的三维步态控制的层次化联结中枢模式生成器模型 【作者】: 杨贵志, 马书根, 李斌, 王明辉 【摘要】: 提高蛇形机器人的三维运动控制能力是提高蛇形机器人环境适应能力的关键之一. 虽然联结中枢模式生成器(Connectionist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CPG)模型具有复杂度小、适合硬件实现等优点, 但是目前的CCPG模型难以生成相位协调的多自由度运动的控制信号,从而限制了它的三维步态控制能力. 本文根据生物CPG机制的分层结构和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提出一个有层次化结构的CCPG (Hierarchical CCPG, HCCPG)模型. HCCPG模型由基本节律信号生成层、模式形成层、运动信号调整层这三个部分组成. 运动信号调整层的运动神经元能够独立地对模式形成层的输出信号的幅值、相位等进行调整,从而较好地 解决了CCPG模型难以生成相位协调的多自由度运动控制信号的问题. HCCPG模型具有步态控制能力强、复杂度小、有良好的扩展性等优点,从而适合用于控制三维步态. 在HCCPG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三维步态控制方法.仿真验证了这个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198 【引用格式】: YANG Gui-Zhi, MA Shu-Gen, LI Bin, WANG Ming-Hui. A Hierarchical Connectionist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Model for Controlling Three-dimensional Gaits of Snake-like Robot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611-1622 (杨贵志, 马书根, 李斌, 王明辉. 面向蛇形机器人的三维步态控制的层次化联结中枢模式生成器模型.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611-1622)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198.shtml ======================================================================== 【文题】: 双源单宿共享链路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可靠性评估 【作者】: 章筠, 徐正国, 王文海, 卢建刚, 孙优贤 【摘要】: 在多态网络中, 数据可以通过不同路径来传输. 之前研究多集中于路径不相交之情形, 较少考虑路径含有共享链路情形. 本文考虑计算机网络两个源点通过各自的最小路集向各自宿点传输数据的情况, 其中, 不同的最小路集含有共享链路. 各源点产生一数据序列, 其产生数据的时间间隔随机分布, 不同时刻产生的数据量也随机分布. 时间间隔和数据量可通过Monte-Carlo模拟方法获得. 由于所有数据都通过共享链路进行传输, 数据需要竞争使用链路的优先权, 而这可能会导致冲突. 本文考虑路径连通情况下, 各数据在传输时间限制下成功传输的可靠度评估问题. 仿真结果显示冲突会延长数据的传输时间并由此影响网络可靠度. 本文研究结果为管理者调整时间间隔和数据量以达到理想的网络可靠度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199 【引用格式】: ZHANG Yun, XU Zheng-Guo, WANG Wen-Hai, LU Jian-Gang, SUN You-Xian. Data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of a Two-source Single-sink Computer Network with a Common Arc.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623-1631 (章筠, 徐正国, 王文海, 卢建刚, 孙优贤. 双源单宿共享链路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可靠性评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623-1631)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199.shtml ======================================================================== 【文题】: 基于图像单元对比度与统计特性的显著性检测 【作者】: 唐勇, 杨林, 段亮亮 【摘要】: 根据视觉注意机制, 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单元对比度与空间统计特性的可靠显著性区域检测方法. 通过自适应的图像分割构造图像单元结构, 以图像单元为基础, 分别利用颜色对比度和空间统计特性两种模型进行显著性区域检测, 最后, 将两种模型的检测结果通过高斯模型进行结合, 得到最终的显著性区域检测的结果. 实验表明, 该检测方法与现有的方法比较, 具有更好的精度和召回率, 能明显抑制复杂纹理和噪声, 去除复杂背景的影响.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00 【引用格式】: TANG Yong, YANG Lin, DUAN Liang-Liang. Image Cell Based Saliency Detection via Color Contrast and Distribution.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632-1641 (唐勇, 杨林, 段亮亮. 基于图像单元对比度与统计特性的显著性检测.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632-1641)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00.shtml ======================================================================== 【文题】: 一种基于部分已验证匹配关系的模式匹配模型 【作者】: 黄少滨, 刘国峰, 万庆生, 程媛, 申林山 【摘要】: 模式匹配是模式集成、语义WEB及电子商务等领域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为了有效利用专家知识提高匹配质量, 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已验证匹配关系的模式匹配模型. 在该模型中, 首先,人工验证待匹配模式元素间的少量对应关系, 进而推理出当前任务下部分已知的匹配关系及单独匹配器的缺省权重; 然后,基于上述已收集到的先验知识对多种匹配器所生成的相似度矩阵进行合并及调整, 并在全局范围内进行优化; 最后,对优化矩阵的选择性进行评估, 从而为不同匹配任务推荐最合理的候选匹配生成方案. 实验结果表明, 部分已验证匹配关系的使用有助于模式匹配质量的提高.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01 【引用格式】: HUANG Shao-Bin, LIU Guo-Feng, WAN Qing-Sheng, CHENG Yuan, SHEN Lin-Shan. A Schema Matching Model Based on Partial Verified Matching Relation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642-1652 (黄少滨, 刘国峰, 万庆生, 程媛, 申林山. 一种基于部分已验证匹配关系的模式匹配模型.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642-1652)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01.shtml ======================================================================== 【文题】: 基于双重超像素集的快速路径相似度图像分割算法 【作者】: 谭乐怡, 王守觉 【摘要】: 为克服基于路径相似度计算时间复杂度高以及基于单一过分割区域集的聚类方法 容易导致误合并的缺陷, 提出一种结合均值漂移和路径相似度的谱聚类算法. 该算法使用超像 素构建基于路径相似度的模型来实现加速. 首先, 利用均值漂移算法对图像进行两次预分割(不同参数), 将这些过分割区域视为两组超像素集合, 构建基于双重过分割区域集的加权图; 之后, 使用各超像素的色彩均值和超像素间存在的交叉像素计算初始相似度, 再利用路径相似度模型得 到基于路径的相似度; 最后, 采用Multiway Ncut算法进行聚类. 通过算法自身参数和图结构实验, 测试算法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通过多幅彩 色图片的分割实验, 表明本文的方法在准确性和时效性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性能.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02 【引用格式】: TAN Le-Yi, WANG Shou-Jue. A Fast Image Segmentation Based on Path-based Similarity and Dual Super-pixel Set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653-1664 (谭乐怡, 王守觉. 基于双重超像素集的快速路径相似度图像分割算法.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653-1664)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02.shtml ======================================================================== 【文题】: 基于样本条件价值改进的 Co-training 算法 【作者】: 程圣军, 刘家锋, 黄庆成, 唐降龙 【摘要】: Co-training是一种主流的半监督学习算法. 该算法中两视图下的分类器通过迭代的方式, 互为对方从无标记样本集中挑选新增样本, 以更新对方训练集. Co-training以分类器的后验概率输出作为新增样本的挑选策略, 该策略忽略了样本对于当前分类器的价值. 针对该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Co-training式算法—CVCOT (Conditional value-based co-training), 即采用基于样本条件价值的挑选策略来优化Co-training. 通过定义无标记样本的条件价值, 各视图下的分类器以样本条件价值为依据来挑选新增样本, 以此更新训练集. 该策略既可保证新增样本的标记可靠性, 又能优先将价值较高的富信息样本补充到训练集中, 可以有效地优化分类器. 在UCI数据集和网页分类应用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CVCOT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和学习效率.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03 【引用格式】: CHENG Sheng-Jun, LIU Jia-Feng, HUANG Qing-Cheng, TANG Xiang-Long. Conditional Value-based Co-training.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665-1673 (程圣军, 刘家锋, 黄庆成, 唐降龙. 基于样本条件价值改进的 Co-training 算法.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665-1673)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03.shtml ======================================================================== 【文题】: 基于贝叶斯通用背景模型的图像标注 【作者】: 杨栋, 周秀玲, 郭平 【摘要】: 在高斯图特征提取过程中,通用背景模型(Universal background model, UBM) 方法常用于根据总体分布估计每一幅图像中特征点分布的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参数. 然而UBM估计的GMM权重参数中有很多接近零的数值,它们所对应的高斯分量对分布估计贡献小却又都参与了计算, 因此UBM的时间复杂度较高. 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Bayes UBM方法. 通过引入受限的对称Dirichlet分布来描述GMM权重参数的先验分布,利用Bayes最大后验概率对GMM参数集进行估计. 实验表明Bayes UBM方法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时间复杂度,而且提高了Corel数据集上的图像标注精度.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04 【引用格式】: YANG Dong, ZHOU Xiu-Ling, GUO Ping. Image Annotation with Bayesian Universal Background Model.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674-1680 (杨栋, 周秀玲, 郭平. 基于贝叶斯通用背景模型的图像标注.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674-1680)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04.shtml ======================================================================== 【文题】: 基于数据非随机缺失机制的推荐系统托攻击探测 【作者】: 李聪, 骆志刚 【摘要】: 协同过滤推荐系统极易受到托攻击的侵害. 开发托攻击探测技术已成为保障推荐系统可靠性与鲁棒性的关键. 本文以数据非随机缺失机制为依托,对导致评分缺失的潜在因素进行解析, 并在概率产生模型框架内将这些潜在因素与Dirichlet过程相融合, 提出了用于托攻击探测的缺失评分潜在因素分析(Latent factor analysis for missing ratings, LFAMR)模型. 实验表明,与现有探测技术相比, LFAMR具备更强的普适性和无监督性, 即使缺乏系统相关先验知识,仍可有效探测各种常见托攻击.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05 【引用格式】: LI Cong, LU Zhi-Gang. Detecting Shilling Attacks in Recommender Systems Based on Non-random-missing Mechanism.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681-1690 (李聪, 骆志刚. 基于数据非随机缺失机制的推荐系统托攻击探测.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681-1690)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05.shtml ======================================================================== 【文题】: MPE2S: 基于多路径纠删编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传输策略 【作者】: 李洪兵, 熊庆宇, 石为人, 陈强, 蒋亿松, 何栋 【摘要】: 传输可靠性是衡量无线传感器(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针对节点故障会影响网络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多路径纠删编码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传输策略(Multi-paths and erasure encoding strategy, MPE2S). 根据反映链路质量的最优最差蚂蚁系统的信息素归一化值, 在相邻等级节点间建立多条互不交叉的传输路径, 将源数据包经纠删编码的 数据片沿多条路径分配和传输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容错. 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MPE2S具有较高数据包接收率、数据准确率和能效性, 体现了良好的故障容错性、数据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06 【引用格式】: LI Hong-Bing, XIONG Qing-Yu, SHI Wei-Ren, CHEN Qiang, JIANG Yi-Song, HE Dong. MPE2S: Multi-paths and Erasure Encoding Based Reliable Transmission Strategy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691-1702 (李洪兵, 熊庆宇, 石为人, 陈强, 蒋亿松, 何栋. MPE2S: 基于多路径纠删编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传输策略.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691-1702)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06.shtml ======================================================================== 【文题】: 一种改进的SR-CDKF算法及其在早期微小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 陈业, 胡昌华, 周志杰, 张伟, 王华国 【摘要】: 复杂设备早期微小故障检测是故障检测与诊断领域的难题,系统状态和参数发生阶跃变化或者缓慢漂移是这类故障的主要特征. 本文在正交性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强跟踪平方根中心差分卡尔曼滤波(Square-root center difference Kalman filter, SR-CDKF), 即SSR-CDKF,并将SSR-CDKF应用于复杂设备的早期微小故障检测中. 仿真结果表明, SSR-CDKF能够更准确地估计系统状态和参数,更迅速地跟踪系统和参数突变情况. 通过仿真计算比较滤波器在不同参数取值下的方差值,得出了选择合适参数的方法. 最后利用该算法检测出了陀螺仪的早期微小故障.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07 【引用格式】: CHEN Ye, HU Chang-Hua, ZHOU Zhi-Jie, ZHANG Wei, WANG Hua-Guo. Method of Improving Square-root Center Difference Kalman Filter with Application to Incipient Failure Detection.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703-1713 (陈业, 胡昌华, 周志杰, 张伟, 王华国. 一种改进的SR-CDKF算法及其在早期微小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703-1713)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07.shtml ======================================================================== 【文题】: 基于包含度的区间二型模糊粗糙集 【作者】: 赵涛, 肖建 【摘要】: 基于区间二型模糊包含度的公理化定义,给出了新的区间二型模糊包含度计算公式.进一步,通过包含度定义了区间二型模糊粗糙集,并讨论了它的一些基本性质.最后,利用区间二型模糊粗糙集研究了连续域决策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给出了新的约简方法.实例说明了该约简方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08 【引用格式】: ZHAO Tao, XIAO Jian. Interval Type-2 Fuzzy Rough Sets Based on Inclusion Measure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714-1721 (赵涛, 肖建. 基于包含度的区间二型模糊粗糙集.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714-1721)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08.shtml ======================================================================== 【文题】: 大气阻力摄动下平均轨道根数在轨实时确定方法 【作者】: 孙兆伟, 仲惟超, 张世杰, 张健 【摘要】: 为了满足卫星长期自主运行的任务需求, 本文同时考虑了大气阻力摄动和非球形摄动带谐项两种摄动对卫星平均轨道根数的影响, 提出了采用滤波算法在轨实时估计平均轨道根数的方法. 基于指数大气密度模型推导了大气阻力摄动下平均轨道根数的变化率, 分析了非球形带谐项摄动势函数对平均轨道根数的影响并推导了该影响下平均轨道根数变化率的通用计算方法, 由此建立了滤波状态方程以及以瞬时轨道根数为观测量的量测方程并分析了测量噪声特性; 为减小计算量以便于在轨实现,提出采用基于球形单边Sigma采样的平方根UKF (Unscented Kalman filter)滤波来估计平均轨道根数. 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有效、精度较高且鲁棒性好, 能够满足卫星长期自主在轨实时计算平均轨道根数的要求.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09 【引用格式】: SUN Zhao-Wei, ZHONG Wei-Chao, ZHANG Shi-Jie, ZHANG Jian. Onboard Real-time Estimation of Mean Orbital Elements with Atmospheric Drag.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722-1728 (孙兆伟, 仲惟超, 张世杰, 张健. 大气阻力摄动下平均轨道根数在轨实时确定方法.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722-1728)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09.shtml ======================================================================== 短文 ======================================================================== 【文题】: 不确定型网络系统的分布式自适应跟踪控制器 【作者】: 彭钧敏, 王佳楠, 叶旭东 【摘要】: 文章针对带有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网络系统设计了协调跟踪控制器, 使得follower实现了对仅部分信息可测且受干扰的动态leader的跟踪. 文章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对follower动态进行建模, 提出了基于观测器的自适应控制策略, 并且通过Lyapunov理论证明, 在适当的网络拓扑条件和适当选择参数的前提下, 该网络系统可以达UUB (Cooperative Uniformly Ultimately Bounded). 最后, 文章给出仿真实例以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10 【引用格式】: PENG Jun-Min, WANG Jia-Nan, YE Xu-Dong. Distributed Adaptive Tracking Control for Unknown Nonlinear Networked System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729-1735 (彭钧敏, 王佳楠, 叶旭东. 不确定型网络系统的分布式自适应跟踪控制器.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729-1735)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10.shtml ======================================================================== 【文题】: 基于LQG基准的预测控制器经济敏感度分析及调节准则 【作者】: 田学民, 罗芝芬, 王平 【摘要】: 为考虑控制变量方差变化对控制器经济性能的影响, 提出一种基于线性二次高斯(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LQG)基准的预测控制器经济敏感度分析方法及调节准则. 首先由子空间辨识算法推导出带输入输出变量加权的LQG基准一般描述形式, 在此基础上, 构造了基于方差调节和基于约束松弛的两个优化问题进行敏感度分析, 最终求解得到敏感变量的方差调节量和约束松弛量以提高控制器的经济效益. Shell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全文链接】: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211 【引用格式】: TIAN Xue-Min, LUO Zhi-Fen, WANG Ping. LQG-based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Tuning Guidelines in Econo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Predictive Controller.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10): 1735-1740 (田学民, 罗芝芬, 王平. 基于LQG基准的预测控制器经济敏感度分析及调节准则.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0): 1735-1740)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211.shtml ======================================================================== 
1273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自动化学报》“控制科学学科发展综述论文集”已发布,敬请关注
王飞跃 2013-10-25 11:07
 在黄琳院士和广大专家的支持下,自第2期起,《自动化学报》陆续出版了18篇稿件,组成了“控制科学学科发展综述论文集”,敬请关注!详情请点击: http://www.aas.net.cn/CN/column/item352.shtml “控制科学学科发展综述论文集”稿件信息如下: HUANG Lin. Future Development in Control Science: Why, What and Strategy.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2): 97-100 (黄琳. 为什么做, 做什么和发展战略—控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约稿前言. 自动化学报, 2013, 39(2): 97-100)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7805.shtml YOU Ke-You, XIE Li-Hua. Survey of Recent Progress in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2): 101-118 (游科友, 谢立华. 网络控制系统的最新研究综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2): 101-118)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7806.shtml MEI Sheng-Wei, ZHU Jian-Quan. Mathematical and Control Scientific Issues of Smart Grid and Its Prospect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2): 119-131 (梅生伟, 朱建全. 智能电网中的若干数学与控制科学问题及其展望. 自动化学报, 2013, 39(2): 119-131)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7822.shtml GUI Wei-Hua, YANG Chun-Hua, CHEN Xiao-Fang, WANG Ya-Lin.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rising in Nonferrous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3): 197-207 (桂卫华, 阳春华, 陈晓方, 王雅琳. 有色冶金过程建模与优化的若干问题及挑战. 自动化学报, 2013, 39(3): 197-207)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7799.shtml WANG Xing-Yu, JIN Jing, ZHANG Yu, WANG Bei. Brain Control: Human-computer Integration Control Based on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3): 208-221 (王行愚, 金晶, 张宇, 王蓓. 脑控: 基于脑——机接口的人机融合控制. 自动化学报, 2013, 39(3): 208-221)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7800.shtml XI Yu-Geng, LI De-Wei, LIN Shu.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Status and Challenge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3): 222-236 (席裕庚, 李德伟, 林姝. 模型预测控制——现状与挑战. 自动化学报, 2013, 39(3): 222-236)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7874.shtml WANG Fei-Yue. Parallel Control: A Method for Data-Driven and Computational Control.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4): 293-302 (王飞跃. 平行控制: 数据驱动的计算控制方法. 自动化学报, 2013, 39(4): 293-302)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7915.shtml ZHANG Hua-Guang, ZHANG Xin, LUO Yan-Hong, YANG Jun.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4): 303-311 (张化光, 张欣, 罗艳红, 杨珺. 自适应动态规划综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4): 303-311)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7916.shtml CHEN Guan-Ro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Control Theory under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 Environment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4): 312-321 (陈关荣. 复杂动态网络环境下控制理论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自动化学报, 2013, 39(4): 312-321)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7870.shtml CHEN Hong, GONG Xun, HU Yun-Feng, LIU Qi-Fang, GAO Bing-Zhao, GUO Hong-Yan. Automotive Control: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Perspective.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4): 322-346 (陈虹, 宫洵, 胡云峰, 刘奇芳, 高炳钊, 郭洪艳. 汽车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自动化学报, 2013, 39(4): 322-346)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7932.shtml BAO Wei-Mi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Aerospace Control Technique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6): 697-702 (包为民. 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自动化学报, 2013, 39(6): 697-702)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095.shtml CHEN Zong-Ji, ZHANG Ru-Lin, ZHANG Ping, ZHOU Rui. Flight Control: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6): 703-710 (陈宗基, 张汝麟, 张平, 周锐. 飞行器控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自动化学报, 2013, 39(6): 703-710)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096.shtml ZHOU Dong-Hua, WEI Mu-Heng, SI Xiao-Sheng. A Survey on Anomaly Detection, Life Prediction and Maintenance Decision for Industrial Processe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6): 711-722 (周东华, 魏慕恒, 司小胜. 工业过程异常检测、寿命预测与维修决策的研究进展. 自动化学报, 2013, 39(6): 711-722)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097.shtml WANG Wei.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ertial Technology.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6): 723-729 (王巍. 惯性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动化学报, 2013, 39(6): 723-729)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098.shtml WANG Le-Yi, ZHAO Wen-Xiao. System Identification: New Paradig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7): 933-942 (王乐一, 赵文虓. 系统辨识: 新的模式、挑战及机遇. 自动化学报, 2013, 39(7): 933-942)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122.shtml CHEN Jie, FANG Hao, XIN Bin, DENG Fang. Modeling,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in Ground-based Digital Weapon System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7): 943-962 (陈杰, 方浩, 辛斌, 邓方. 数字化陆用武器系统中的建模、优化与控制. 自动化学报, 2013, 39(7): 943-962)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123.shtml WANG Le-Yi, ZHAO Wen-Xiao. System Identification: New Paradig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7): 963-972 (谭民, 王硕. 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 自动化学报, 2013, 39(7): 963-972)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124.shtml JIANG Zhong-Ping, HUANG Jie. Stabilization and Output Regulation by Nonlinear Feedback: a Brief Overview.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3, 39(9): 1389-1401 (姜钟平, 黄捷. 基于非线性反馈的镇定和输出调节: 简要综述. 自动化学报, 2013, 39(9): 1389-1401) http://www.aas.net.cn/CN/abstract/abstract18172.shtml 
8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汉中师院学报》的创刊之年信息
zhpd55 2013-7-14 10:02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汉中师范学院学报》(ISSN 1007-0842)和《陕西工学院学报》(ISSN1002-3410,1985年创刊),而《汉中师范学院学报》是由1983年创刊《汉中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演变而来,由于受到刊号限制,《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以文理综合版的形式公开向国内外发行。但是MR数据库收录《汉中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始于1988年(见“ 被遗忘的 《汉中师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下面是《汉中师院学报》创刊年的封面和创刊号论文目录。 学习毛泽东同志八篇著作的几个问题 杨献珍; 发刊词 本刊编辑部; 创造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典范——学习《论持久战》 艾恒武; 异化问题辨析 叶孟理; 艺术美也是社会美吗?——与陈望衡同志商榷 何叶; 关于大学生兴趣的几个问题 宋保忠; 试论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 何江; 《种谷记》艺术特色一斑——第十七节赏析 刘建军; 泛神论给《天上的街市》带来消极影响 赵昭; 教学出题目 科研做文章——我院科研工作简介 漫谈刘勰和《文心雕龙》 张仁镜; 试论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傅昭生; 离骚三辨——谨以此文作为伟大诗人屈原逝世二千二百六十周年的纪念 李星; 论求本字 陆宗达;王宁; 兼语式转换成把字句式之条件初探 王缃; 约定俗成是语言发展的一条规律——与王垂芳同志商榷,兼及词义学研究 南生杰; 格上保并映射类的交运算公式 刘应明; 方程x~p+y~p=z~p正整数解的必要条件 谢力之; 关于交错H—代数的两点注记 蒲义书; y_L与y_F的关系及《单向化》原理 孟永明; ω_μ——可加拓扑空间中的紧性问题 蒲义书; 晶体管开关作用的静态分析 王祯贤; 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方法 兰正学; 陕西省留坝县庙台子的植被与大农业 谢德镕; 也谈出现在句中的and 簃僮; 根据VSEPR理论推断共价分子的形状 陈震寰;
个人分类: 科技期刊研究|19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英文缩写
热度 2 wangshu 2012-3-29 18:16
全称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t. Sci. Edition) 缩写J. S.-Cent. Univ. Natl. (Nat. Sci. Ed.)
个人分类: 化学|5364 次阅读|3 个评论
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会刊《国际农业工程学报》IAEJ简报
wangyk 2011-1-12 21:44
王 应 宽 2011-01-11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会刊《国际农业工程学报》 IAEJ 简报 《国际农业工程学报》(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ournal, IAEJ )由亚洲农业工程学会( Asian Association for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AAE )出版,是 AAAE 的会刊。 1992 创刊于泰国亚洲理工学院,刊号为 0858-2114 。旨在促进农业工程,特别是亚洲农业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至今已连续出版 19 卷,累计刊载学术论文 200 多篇。现为季刊,实行同行评审。主要刊登农业工程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包括农业机械、农产品产后处理、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水土工程、系统工程、精准农业、保护型耕作、地面力学、农业环境、农业能源、农业物料与新材料等。 2010 年 6 月,随着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树君研究院当选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将亚洲农业工程学会秘书处迁至北京,期刊编辑部也随同秘书处落户中国北京。自 2010 年起,李树君担任该刊主编,王应宽博士担任执行主编。该刊落户中国,再次提升中国农业工程的国际地位,将对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发挥重要作用。自 6 月期刊移交中国后,该刊已经出版了 3 期,刊登了研究论文 18 篇。 经过几任主编的努力和各位专家的支持,期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国际农业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声望。该刊已相继被近十家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包括美国《工程索引(核心)》( Compendex ( Core )), 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 Scopus ),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 CABI, Centre for Agriculture and Bioscience Abstracts ), 英国《全球健康》( GH , Global Health ), 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 (CA-Web) , 美国 《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 CSA ( Nat Sci )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 Natural Sciences )),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 CSA ( T ) ,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 Technology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Ulrich PD, 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 ),美国《应用力学评论》(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 )等收录。 IAEJ 尚未被汤普逊 SCI 收录,但经过检索,截至 2010 年 9 月 3 日, IAEJ 所刊载论文在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总被引频次为 50 次。 《国际农业工程学报》目前主要出版印刷版。期刊的网站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在继续出版印刷版的同时,出版网络电子版。期待通过网络加大传播速度和广度,争取尽早进入包括 SCI 在内的更多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更好的传播和交流中国、亚洲乃至全球农业工程领域的学术成果,促进农业工程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IAEJ 执行主编 王应宽 供稿 2011 年 1 月 11 日
个人分类: 国际英文刊IJABE|19026 次阅读|2 个评论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表
zhangyuxiu 2010-11-3 17:47
论文名称 作者姓名 专题名称及复印期号 原文期号 新农村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 姚立新 《精神文明导刊》 2007 年 07 期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年 01 期 关于邓小平国情理论与毛泽东国情理论的比较研究 李俊 《毛泽东思想》 2002 年 05 期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年 01 期 20 世纪西方美学主潮 高建平 《美学》 2003 年 01 期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年 03 期 海南省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陈春福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2005 年 08 期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年 01 期 走向 一体化 的文学史生产 从 绪论 看 1950 年代四部文学史对新文学的界定和梳理 詹勇 《文艺理论》 2005 年 04 期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年 04 期 朦胧诗的美学原则新论 毕光明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年 04 期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及生产 孟繁华 《文艺理论》 2003 年 09 期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年 01 期 中国戏剧的 现代 转换 孟繁华 《舞台艺术》 2002 年 06 期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年 01 期 重读茅盾的《子夜》 王中忱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2002 年 10 期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年 02 期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王珏 《旅游管理》 2008 年 07 期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年 01 期 海南经济体制改革攻坚目标的选择 杜明娥 《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2004 年 09 期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年 02 期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南、西南、海南有关学报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情况表
zhangyuxiu 2010-11-3 17:45
张玉秀 现将中国人大复印资料 中心信息发布系统 统计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琼州大学学报》《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论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情况抄录如下: 表一,概括情况 学报名称 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情况(篇) 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摘要情况(篇) 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情况(篇) 数据库时间起止 海南师范大学 29 7 393 1995-2009 琼州大学学报 4 2 293 1995-2009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0 0 0 1995-2009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0 0 0 1995-2009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5 1 3 1995-2009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1 6 344 2000-2009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9 0 213 1995-2009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出版情况简介
zhangyuxiu 2010-10-29 11:21
张玉秀 王珏 2009 年我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追求较高的学术品位,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提升了刊物整体水平,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据 2010 年 10 月 28 日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国际检索系统咨询部函告,我校学报早已被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 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 )是著名的报刊目录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发达国家科技期刊建设同经济实力、科技发展的关系暨期刊语言选择的历时性研究及其借鉴意义的阶段性成果《世界学术期刊出版周期与期刊影响力关系探索》统计,我国每年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的季刊(我校学报是季刊)仅 137 种(数据每年都更新),占中国被收录期刊比例 29.3% 。 现将学报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以让更多读者、作者进一步了解我们学报,使我们学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一、基本情况 2009 年依法出版四期学报,每期 128 页,发表学术论文 140 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收为索引。作者为省内外高校知名教授。稿源作者分布广泛:有普通高校的,有电大系统的;有省内的,有省外的;有教授、副教授、讲师的;有博士,硕士的文章。内容分布在文学 . 语言 . 艺术,政治 . 法律 . 经济,教育 . 教学等栏目,稿件总体来说各栏目比例分配合理: 第一期发表 33 篇文章,其中特约稿 3 篇,文学 . 语言 . 艺术方面学科研究文章 14 篇(本栏目是重点栏目),该栏目文章质量较好,有教授、博士来稿;政治 . 法律 . 经济栏目文章 12 篇;教育 . 教学 . 数学栏目文章 7 篇,有教授、硕士来稿,体现了科研为教学服务思想。 第二期发表 35 篇文章,稿源作者分布广泛:文学 . 语言 . 艺术方面学科研究文章 12 篇(本栏目是重点栏目),该栏目文章质量好,有众多知名学者的文章;教育 . 教学栏目文章 10 篇;经济学 . 法学栏目文章 9 篇,其他栏目文章 4 篇。 第三期发表 29 篇文章,其中特约稿 1 篇,作者为中央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知名教授李平。文学 . 语言方面学科研究文章 5 篇(本栏目是重点栏目),该栏目文章质量好,社会影响大;教育 . 教学栏目文章 14 篇;政治 . 经济 . 法律 . 其他栏目文章 10 篇。 第四期发表 43 篇文章,其中特约稿 3 篇,作者为省内外高校知名教授。文学 . 语言 . 艺术方面学科研究文章 12 篇(本栏目是重点栏目),该栏目文章质量较好,社会影响大;政治 . 历史 . 法律 . 经济等栏目的文章 9 篇;教育 . 教学 . 其他栏目文章 22 篇。 二、主要成绩 (一) 全年坚持正确办刊思想;坚持面向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为教学、科研服务,传播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贯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期刊年报年检继续保持一次性通过。 (二)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著作权、专利等法律法规,有明确的办刊宗旨、编辑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及条例;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全年学报不仅稿酬、审稿酬、印刷出版费用自理,而且继续为学校额外创收数万元。 (三)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为保持学报的学术性和创新性,不断提升学报学术水平,扩大我校学报在社会上的影响,根据学报为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特点,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 1 、在稿件的初审和专家评审中,坚持学术性、创新性及应用性标准; 2 、在稿件处理和编校过程中,要求编辑加强与作者及审稿专家的交流与沟通,从编辑学角度对稿件进行深加工,使其更符合学术期刊出版规范,同时力求通过对论文的编辑加工过程,培养年轻作者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3 、严格把关,杜绝刊发学术水平低、无创新性的论文; 4 、为保证综合质量,坚定执行 三审、六校、六编 等管理制度; 5 、坚持论文发表前的查新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学术不端行为或政治观点错误的稿件。 在上述原则指导下, 不唯经济效益为第一,社会影响力提升迅速。全年发表各级各类课题成果 30 篇。其中国家级课题成果 1 篇;省级课题成果 6 篇;厅级课题成果 17 篇;校级课题成果 6 篇,充分起到了推广科研成果的平台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所发文章全年被《人大复印资料》收为索引的有 4 篇。 (四)坚持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学报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平。重视编辑部内部管理工作,除了在工作环境和人员素质培养上给予关注外,继续实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如 : 稿件编排工作流程、编辑、编务岗位职责等一系列旨在提高学报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规章制度。 进一步完善编辑收稿、专家审稿、稿件编辑校对和印刷出版发行等相关制度,并要求学报全体成员在工作中认真执行,使学报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工作中,力求做到与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保持密切联系,注意反馈信息,不断改进编辑部工作。学报对稿件评审严格实行 匿名制 ,力求刊发稿件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建立了由各学科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审稿专家库,为确保刊发稿件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稿件编辑过程当中,做到深度加工,力求经过编辑加工的稿件论点明确,证据充分,条理分明,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图表清晰;认真执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 ( 修改版 ) 》、《中国学术期刊 ( 光盘版 )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等标准和规范,注重编排规范化。工作中高度重视审、编、校、印各个环节,努力提高质量,按时出刊,出好刊,全年四期准刊率达 100% , 不放过影响学报质量的微小问题, 误差率在几万分之一以内。 受到作者、读者广泛好评,艺术学博士大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倍雷 2009 年 4 月致函本刊: 贵刊一贯坚持人文精神及严谨的学术之风,深受读者和作者喜爱 。 (五)坚持学术品位,不唯资历、经济效益等论人才。注重培养和扶持作者,特别是学术潜力大的中青年作者,帮助他们成长,对其学术思想新颖、独特的文章,不但无条件发表,还发放高稿酬为其学术才华提供用武之地,让其富有见地的学术思想公开发表,实现资源共享。如免费发表了北京大学博士李萌昀的:《顾亭林的文章与空间经验》、中央电大著名教授李平的《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价值与意义》、北京语言大学著名教授郑万鹏的《胡适在救亡运动中》《五四人苏雪林》、河南 师范大学 博士、教授刘怀光的《流行文化的合法化探析》、大 连大学 博士、教授李倍雷的《解构主义批判文本 红拂夜奔 中的知识分子批判研究》、海南 师范大学 教授韩捷进的《苏联文学多元生态环境及审美意义》、海南 师范大学 教授张一平的《对历史主义的历史解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之一)、 郑朝波 教授的《宋耀如美国观对孙中山的影响》等,并给其中绝大部分学者发放高稿酬,鼓励他们搞好科研、多出精品,深受作者及学界好评。 (六)稿件来源广泛。有普通高校、电大系统的;有省内外的;有教授、副教授、讲师的;有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的文章。每篇文章都精挑细选,从大量投稿论文中脱颖而出。通过对文章严格把关来保证期刊质量,以质量提升求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 (七)其他重要工作和活动。继续一次性通过期刊年报年检审核工作;按中国新闻出版署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学报各项财务报表工作;按省文体厅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学报自查工作;进行了期刊编辑注册工作。 综上所述,我校学报在上级领导及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在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编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我们所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得益于上级领导、学校教职工及社会的支持,都凝聚着学报编委会全体成员和学报编辑部全体同志心血。学报是向社会展示学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学校的一张 名片 。随着高校学报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力争十二五期间我校学报在全国电大系统影响因子排名前十之内,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海南省学报编辑出版界争光。 在此,借科学网,我们向广大有才学的学者们表示诚恳欢迎:请把你们有创新性、有真知灼见的科研成果发给《海南电大学报》,我们将无条件为您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谢谢! 邮箱 : xb912@263.net , 办公电话: 0898-66211912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部分期刊在线投稿,待核实(暂隐藏)
carldy 2010-10-29 08:57
【备注】来着网络,仅供参考: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assfxyxb@126.comassfxyxb@163.com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xuebao@mail.ahtvu.ah.cn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政治、教育学xb1962@21cn.com                   管理学、历史、文学xuebao000@163.com                   哲学、经济学1988xb@163.com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ldxyxb@126.com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lyac.edu.cn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yxxb@hotmail.com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xsasb@sina.com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kxb@just.edu.cn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kxb@ujs.edu.cn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drwxb@sytu.edu.cn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bjb@jhun.edu.cn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dskxb@163.com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hwxb@hwy.jnu.edu.cn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bzs@jmu.edu.cn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lsdxbbjb@126.com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hhit.edu.cn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uebao2261@sohu.com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ssust@.hust.edu.cn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03@scnu.edu.cn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so@ecust.edu.cn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twhliu@scut.edu.cn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bdldxxb- s@periodicals.net.cn HDLB@chinajournal.net.cn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scasci@126.com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kb4618538@hunau.net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gbjb@hnie.edu.cn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yysz@chinajournal.net.cn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b-sk@263.net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HNSK@chinajournal.net.cn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kxb@mail.haust.edu.cn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b@henu.edu.cn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hekeb@mail.hebtu.edu.cn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kdxbskb@163.com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bs@mail.hbu.edu.cn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hfut.edu.cn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bwk@mail.hainnu.edu.cn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hekeban@hit.edu.cnhitskb@hit.edu.cn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loocy-wppd@163.com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gdxbs@163.com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b@gxtc.edu.cn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b3260122@126.com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gjs@gdut.edu.cn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GSXB@chinajournal.net.cn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zsxb@fzu.edu.cn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edj@fosu.edu.cn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ecitxb@163.com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swkxb@nenu.edu.cn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hkb@uestc.edu.cn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gj@dlmu.edu.cn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ddb@chinajournla.net.cn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dlxysk8185@263.net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ZQSPC@sina.com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b503@ccit.edu.cn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woshi909@163.com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kxb@bnu.edu.cn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ldxbbj2@buu.com.cn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bfxbsk@center.njtu.edu.cn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bhdxxb@sina.com.c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bhskxb@buaa.edu.cn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aqtc.edu.cn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ahndskxb@mail.hf.ah.cn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b@ahut.edu.cn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wzu.edu.cn 教科文艺类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sxdk@263.net;sxdk845@sohu.com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xb@aytc.edu.cn 百色学院yjszxb@bs.gx.cninfo.net 比较教育研究bjb@263.net.cn 昌吉学院学报cjxy@chinajournal.net.cncjxykyc@sina.com 长沙大学学报xbbjb@ccsu.cn 大理学院学报eoj@dali.edu.cn 大学教育科学dxjy8821123@yahoo.com.cn 当代教育论坛keyanyuan@163.com 德州学院学报dzxyxb@dzu.edu.cn 电影评介filmreview@163.com 复旦教育论坛jylt@fudan.edu.cn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js@gsrtvu.edu.cn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gjshi@nudt.edu.cn 高教发展与评估hede2005@mail.whut.edu.cn 高教探索gaojiao@gdjy.cn 高校理论战线gxllzx@263.net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yjzx@gdrtvu.edu.cn 航海教育研究dmugjs@dlmu.edu.cn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chjxb@eyou.com 河池学院学报HCSF@chinajournal.net.cn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bjb@open.ha.cn 菏泽学院学报wyw@public.hzptt.sd.cn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hysyxb@263.net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hlbrxyxb@sina.com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dppd@sina.com.cn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xb@hnrtu.edu.cn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xuebao@hutc.zj.cn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xbjk@xb.ecnu.edu.cn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xbedu@jmu.edu.cn 嘉应学院学报JYUJED@JYU.EDU.CN 江苏高教jsgjzz@ec.js.edu.cn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tctxb@jstu.edu.cn 焦作大学学报bjb@jzu.cn 教师教育研究gdsz@chinajournal.net.cngdsfjyyj@periodicals.net.cn 教学研究jxyj@ysu.edu.cn 教学与研究jiaoyuyan@263.net 教育科学jykx915@sohu.com 教育科学研究esr1203@sina.com 教育与职业zazhi1917@263.net 井冈山学院学报jgsmcxb@163.com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xuebao@webmail.lstc.eud.cn 理工高教研究gaojiao@public.wh.hb.cn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uedj@zsu.edu.cn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zngdxb@mail.csu.cn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kxb@cau.edu.cn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shk@ouc.edu.cn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nuc.edu.cn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zzhyxb@zzia.edu.cn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zdxbw@126.com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zhangy@zjou.net.cn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ynnucff@sohu.com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yndxxb2222@163.com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xuebaorw01@mail.yzu.edu.cn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ycsz@chinajournal.net.cn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hekexb@ybu.edu.cn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wkxb@ytu.edu.cn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bwk1@mail2.xytc.edu.cnxyxb2006@163.com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xuebao@xju.edu.cn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XTU@xtu.edu.cn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nskxb@yahoo.com.cn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swist@swust.edu.cn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wkxb@swu.edu.cn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kxb@mail.xhu.edu.cn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zmz@chinajournal.net.c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2606@vip.sina.com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gaojs@nwpu.edu.cn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dxbsk@nwu.edu.cn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xsyu.edu.cn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zkjds@163.com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mail.whut.edu.cn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wyu.edu.cn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WHDS@whu.edu.cn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tjsdxb@126.com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dsyi@public.ty.sx.cn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mail.usts.edu.cn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csf@chinajournal.net.cn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bzsb@scu.edu.cn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dzsbxb2001@126.com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9www@126.com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yxuebao@126.com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xuebao@zscas.edu.cn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uebao@shnu.edu.c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kxb93@sjtu.edu.cn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ybweng@stu.edu.cn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kxuebao@tyut.edu.cn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xbc@dns.sxtu.edu.cn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stu@sdnu.edu.cn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lgdxxb@sdut.edu.cn.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dxbzsb@sdu.edu.cn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uebao@qhnu.edu.cn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qust.edu.cn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achb@nxu.edu.cnNXDX@chinajournal.net.cn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xbrwb@nbu.edu.cn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njutcm.edu.cn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yxb_sh@njmu.edu.cn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wkxb@njnu.edu.cn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njau.edu.c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ec01@nuaa.edu.cn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s@njit.edu.cn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Sankan@niat.jx.cn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mndskxb@163.comnmndxbsk@sina.com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gelxbsk@imut.edu.cn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djsfxy@163.com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ldxbs@lctu.edu.cn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sxbwk@lnnu.edu.cn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NCDL@chinajournal.net.cn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hds@chinajournal.net.cn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zsb@njut.edu.cn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njfu.edu.cn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b@njupt.edu.cn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zsb@ntu.edu.cn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qdxb0452@sohu.com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xbsk@ctgu.edu.cn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gaojiao@sdust.edu.cn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b@sdau.edu.cn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lxf@sxu.edu.cn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qks@sxau.edu.cn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来稿注明哪个刊)jiexin0520@163.com或 xb@snut.edu.cn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u66135506@sina.com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sysg@chinajournal.net.cn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dxb@szu.edu.cn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sjzu.edu.cn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sxb206@tom.com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cnu@263.net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xbsuse@sina.com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dcbs@suda.edu.cn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sk@tyut.edu.cn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tdxbeb@tju.edu.cn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kxuebao@mail.tongji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whds@whu.edu.cn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kdskxb@wust.edu.cn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mail.xidian.edu.c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kxb@mail.xjtu.edu.cn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wlxbsk@126.com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BDR@chinajournal.net.cn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bmz0931@sina.comxbmz@chinajournal.net.cn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sdxb@nwnu.edu.cn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ccxbrwsh@163.com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gjs@home.swjtu.edu.cn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dxbs@jingxian.xmu.edu.cn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85522071@126.com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hnust.edu.cn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dxb1980@vip.sina.com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uebao@xznu.edu.cn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yzxb@chinajournal.net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ycgb@chinajournal.net.cn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bskb@ysu.edu.cn 榆林学院学报ylgd@chinajournal.net.cn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ynmyxb@163.com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ynnuns@sohu.com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zdxb_w@zju.edu.cn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zjsdxbskb@sohu.com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zzuli.edu.cn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cug.edu.cn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cumt.edu.cn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kxb@hdpu.edu.cn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xuebao@scuec.edu.cn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hekexeb@cqu.edu.cn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dzs@cqnu.edu.cn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kxb@cqupt.edu.cn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bkbjb@etang.com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cqust_xb@163.com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ctbu.edu.cn 殷都学刊xb@aytc.edu.cn 浙江学刊zjxkzzs@mail.hz.zj.cn 中州学刊zzukxa@public2.zz.ha.cn 广西民族研究gxmzyjs@nn.gx.cninfo.net 黑龙江民族丛刊hljpngs@mail.hl.cn 民族研究mzyjbjb@cass.org.cn 人口研究rkyjbjb@126.com 西北民族研究xbmzyj@263.net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pre@sdnu.edu.cn 南方人口southpopulation@163.com 人口学刊rkxk@mail.jl.cn 中国人口科学zazhi@cass.org.cn 人类工效学yjingn@sohu.com 人文地理rwdl@xisu.net.cn 华夏地理culturalgeography@trendsmag.com 史学集刊sxjk@jlu.edu.cn 史学月刊sxyk@henu.edu.cn 文史杂志scwszz@sina.com 当代中国史研究ddzgs@iccs.cn 鲁迅研究月刊lxyjyk@Vip.Sina.com 史林 shilin33@historyshanghai.com 史学理论研究sxllyj@sina.com 世界历史sjls03@yahoo.com.cn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zglsdllc@snnu.edu.cn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lab_sh_museum@yahoo.com.cn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mars.ahu.edu.cn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aust.edu.cn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ahsd@chinajournal.net.cn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bjwl@chinajournal.net.cn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sk@bjpu.edu.cn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kxb@mail.buct.edu.cnshekexuebao@126.com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blgsk@bit.edu.c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enjunli@bjfu.edu.cn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ielei@bupt.edu.cn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ask@highway- china.com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cutskxb@yahoo.com.cnskxb@mail.ccut.edu.cn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_skb@yangtzeu.edu.cn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oa.czu.cn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kbjb@cdut.edu.cn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gjxbs@dlut.edu.cn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mail.neu.edu.cn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dhu.edu.cn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kxbzf@seu.edu.cn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k2002@fjau.edu.cn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fmujwxb@mail.fjmu.edu.cn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yjzx@mail.ccnu.edu.cn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idaxbsh@gxu.edu.cn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gxss@chinajournal.net.cn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gyxyxb@yahoo.com.cn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gut_xuebao@163.net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gzsdxb@sohu.com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xbbjb@hainu.edu.cn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syxuebao@hztc.edu.cn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bbjb@hfuu.edu.cn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journal-2@hebeu.edu.cn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bxuebao@yahooo.com.cn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xb@hhu.edu.cn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bwk@hant.edu.cn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kxb@hpu.edu.cn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hudaxuebao@163.com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hbsx@chinajournal.net.cn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dxbskb@hnu.cn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hnust.edu.cn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ldjournal@163.com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shekexuebao@mail.china.com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xb3381@ncwu.edu.cn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bzs@xb.ecnu.edu.cn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kxb@scau.edu.cn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hdxbzsb@hqu.edu.cn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inbox@mail.ccnu.edu.cn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hysz@chinajournal.net.cn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kxb@vip.sina.com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ILI@chinajournal.net.cn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oxbwk@jnu.edu.cn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xbbjb@jhun.edu.cn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jnsh@chinajournal.net.cn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bskb@jpu.edu.cn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xndsk@sina.com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lzy@chinajournal.net.cn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ss@163.com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ss@lzu.edu.cn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lnu_xb@sina.com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ludongxuebaowk@vip.163.com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ndxbrwsk@imu.edu.cn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MMS@chinajorunal.net.cn 社会科学类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pku.edu.cn 北京社会科学bjshkx@263.net 长白学刊jlcbxk@263.net 船山学刊csxkhn@126.com 大学时代logo@vip.sina.com 当代韩国dangdaihanguo@yahoo.com 当代亚太bjb-yts@cass.org.cn 东北亚论坛dbylt@mail.jl.cn 东北亚论坛dbylt@mail.jl.cn 东疆学刊djxk@chinajournal.net.cn 东南亚研究odns@jnu.edu.cn 东岳论丛helenhan@vip.163.com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fjltzzs@163.com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fdwkxb@fudan.edu.cn 甘肃社会科学gssk143@126.com 广东社会科学gdshhkx@163.net 贵州社会科学gzshkx@163.com 国外社会科学guowaisheke@yahoo.com.cn 河南社会科学sheke@public.zz.ha.cn 湖北社会科学hbsk@263.net 湖湘论坛bjb@hxlt.sina.net 江淮论坛askyjhlt@mail.hf.ah.cn 晋阳学刊jyxk369@sina.com 开放时代opentimes@21cn.net 理论观察llgc@chinajournal.net.cn 理论学刊llsj@chinajournal.net.cn 理论与现代化tjskl66@sina.com 岭南学刊xkb@gddx.gov.cn 内蒙古社会科学nmgshhkx@163.com 南方论刊nanfanglunkan@vip.163.com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uebao@mankai.edu.cn 攀登pandeng234@sina.com 前沿2001qianyan@163.com 人文杂志webmaster@renwenzazhi.cn 日本学论坛rbxlt@nenu.edu.cn 山东社会科学sdshkxzzs@vip.sina.com 社会观察sass_shgc@126.com 社会科学家glkxj@163.comglkxj@sina.com 思想战线sxzx@ynu.edu.cn 唐都学刊tdxk@163.com 天津社会科学TJSHKX@Public.tpt.tj.cn 文史哲LHP@sdu.edu.cn 西域研究xjskyzzs@xj.cninfo.net 新疆社科论坛xjsklt@mail.xj.cninfo.netsklt@163.com 学术交流xsjl@chinajournal.net.cn 学术论坛xslt@163.net 学术研究gdes@tom.com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yinshanxuekan@eyou.com 云梦学刊journal-yynu@china.com 浙江社会科学zjshkx@sina.com 北方论丛bflc@vip.163.com 兵团建设btjszzs@vip.sina.com 长江论坛Chjlt@sina.comChjlt@21cn.com 大庆社会科学DQSHKX@163.com 德国研究dgyj1234@online.sh.cn 东方论坛dflt@qdu.edu.cn 东南学术dnxsh@fjskl.com.cn 法国研究wyxysfs@whu.edu.cn 甘肃理论学刊glxk@chinajournal.net.cn 广西社会科学gxshkx@163.com 桂海论丛dxghlc@126.com 和平与发展hpyfz@263.net 黑河学刊hhxk@vip.hl.cn 湖南社会科学hnsheke01@163.com 江汉论坛jhlt@public.wh.hb.cn 江苏社会科学3701531@sohu.com 江西社会科学jxsheke@163.com 开发研究kfyj@0931mail.com 兰州学刊LZXK@chinajournal.net.cn 理论界lilunjie2004@163.com 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llxx2001@sina.com 理论月刊llyki@sina.com 美国研究zhaomei@cass.org.cn 南都学坛nysyndxt@163.com 南京社会科学njsh@chinajournal.net.cnnjsh@njass.net 南洋问题研究xianan@jingxian.xmu.edu.cn 宁夏社会科学socsinx@public.yc.nx.cn 齐鲁学刊qlxk2003@qfnu.edu.cn 求是学刊qsxk@vip.163.com 日本研究japanstudies1972@126.com 社会society1981@163.com 社会科学shkx@sass.org.cn 社会科学论坛shkxlt@heinfo.net 探索与争鸣tsyzm@sssa.org.cn 天府新论tianfuxinlun@163.com 天中学刊tzxk@371.net 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xjskyzzs@xj.cninfo.net 新视野xisy@263.net.cn 学海xuehai1990@126.com 学术界araofl@mail.hf.ah.cn 学术探索xstsyn@163.com 学习与探索xxts@chinajournal.net.cn
个人分类: 千里旅行,万卷阅历 Travelling and reading help yo|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七绝:贺创刊50周年
zhaodl 2010-5-25 16:40
一段时间没有写专业方面的文字了,这个有点相关,发出来与同行共勉。 祝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   欣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刊庆,同为高校学术期刊的编辑,我感触甚多。身处经济社会之中,能够专心于学者不易,能够专心于为人作嫁的学术期刊出版者更是艰辛,而高校学报不仅要潜心于学术更肩负有高校的育人功能,其中的艰辛很难被外人所理解。《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作为业界的佼佼者,其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值得庆贺!借此机会以一首七言绝句略表我们的敬意! 七绝:祝贺创刊50周年 (新韵:赵大良) 2010年05月25日 倾情奉献五十年,致力编研勇进攀。 誉贯神州堪榜样,精勤学海谱新篇。 注:目前编辑部的特点是编研相济。 附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现为双月刊,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地球科学、环境与资源科学、信息与信息技术学、旅游学、体育运动学、教育技术学、科学史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50 年来,已在基础数学、应用声学、光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动物学、自然地理、旅游规划等专业方面形成特色,刊物质量稳定提高,学术影响日益扩大。发表的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数学评论》(MR)、英国《动物学记录》(ZR)、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BI)以及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系列文摘收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多家大型数据库选定的统计源期刊,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文献计量指标近年来一直在综合类科技期刊和师范院校学报中居于前列。学报现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陕西省精品科技期刊,并多次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陕西省十佳学报,连续三次(1989年,1995年,1999年)荣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受到国家教委、教育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司,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厅、新闻出版局等有关部门表彰奖励。 为纪念《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50周年,特出版本专辑。专辑中收入了学报从1960年创刊号至2010年3月出版的当年第2期,共计38卷,128期,论文3101篇,并附期刊总目录。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274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有审不完的稿子?
蒋高明 2009-12-23 08:08
为什么有审不完的稿子? 蒋高明 笔者在做研究生的时候,导师黄银晓只有2个学生,师兄王忠民以及笔者。导师每天都很准时来上班,打来开水(这事应当是我们学生干的,但经常睡懒觉,黄老师一到办公室就去打开水了,我们很不好意思) ,打扫一下房间,然后找来专业书,或摊开报纸,或就手头的科研工作,工作起来了。 其中一件工作就是审稿子。 那个时候,专业的学报只有《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生态学报》、《环境科学》等为数不多的学报,导师的办公桌上不时地来一些稿子。笔者好奇,有时趁导师下班也去翻翻,看看都是写了些什么。 黄老师是非常认真的人,每一篇稿子从收发室拿来,登记注册;审稿的时候,还要很认真地记录;一些小的 问题在稿件上注明;审稿意见是逐字逐段看后提出来的。 那个时候的稿子是用方格纸一个字一个字抄的,作者认真,编者认真,审者也认真。记得老师处理一篇稿子约1周左右。全年她处理的稿子也不过10篇,还是算工作量的。 现在轮到她的学生处理稿子了,不过我就没有她那么从容了,显得狼狈多了。经常是稿子被人催多遍后才从 上网电脑里调出来,看题目,内容,找他的科学问题,小的文字错误是作者自己的事情,英文的问题请a native speaker把关。审稿意见也不可能像导师那样,一周内才拟好,往往是一两个小时搞定一篇稿子。 没有办法啊,来稿太多了。 以前导师是一年才处理十多篇稿子,而现在我一个月就得处理十多篇;以前, 导师审稿子,是科技界的荣誉,算绩效(当时的工资并不根据绩效定);现在审稿是我们的义务,不算绩效。甭说绩效了,发表了国内学报不但不添彩,还是很丢人的事呢。人家都高分SCI了,你们还写那个国内学报文章? 我现在担任《植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报》的副主编或编委,常规处理稿子的工作量就很大,经常来稿的刊物就有《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中国农业科学》、《林业科学》、《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偶尔也有《科学通报》或《中国科学》。要是按照后两刊的来稿频率,自然我是肯花时间认真看的。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现在稿子多了,刊物也多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市场规律,需求大了。什么需求?研究生毕业需要论文,大学教师提职称也需要论文,课题验收也需要论文,经费申请也需要论文,于是论文的制造的速度必须得提高。文章多了,就需要更多的刊物来发表,于是专业刊物增多了,从国家、省 、市乃至县级都有学术杂志。国外还有SCI,他们拒绝了以后再来国内市场转转。 在每个小的专业领域, 每年毕业生数以万计,加上年轻的老师,稿子自然也是数以万计地生产。 于是,我的手头就有没完没了要审理的稿子。 不过,我们自然要问,那里来的那么多科研成果?这些成果都值得发表吗? 不发表不行啊,毕业生不给学位,教师升不了级,科研项目验收不通过。这样的挂钩才奠定了中国论文制造大国的地位。当然了,这样的风气可一路领先到国际去,老外的SCI刊物也有咱中国人大大的论文。 Paper本意是纸,还有一个意思当论文讲,钞票显然也是用纸做的。老外羡慕我们中国科学家道:你们好厉害,我们政府要求我们将paper变成money,你们政府要你们将money 变成paper,那多容易啊。 是了,要是规定研究人员的paper得变money,恐怕就没有这么多文章了。 我们在制造学术垃圾。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14287 次阅读|17 个评论
简论高校学报的育人功能
zhaodl 2009-11-10 16:06
简论高校学报的育人功能 赵大良,杜秀杰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 710049 ,西安; ZhaoDaL@163.com ) 【发表于《编辑学报》。引用格式: 赵大良,杜秀杰 . 简论高校学报的育人功能 . 编辑学报, 2009 , 21 ( 5 ) 380-381 】 高校学报作为一类比较特殊的学术期刊群体,在我国学术出版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尽管是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出类拔萃的少、中偏上水平的多:从数量上来看,在全国三大系统(科学院、科协和高校)中高校学报占有一定份额;从学术影响上来看,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遴选出的 300 种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不少高校学报也名列其中,但比例并不高。如果我们单纯以期刊的 学术评价指标来评价,高校学报的学术层次也许比一般专业性学术期刊偏低。而如果从学术期刊的育人功能方面看,高校学报因其高校主办且冠以高校的名称以及身处作者之中等原因,其在扶持和发现科技新人方面应该肩负有更大的责任,包括那些侧重于教育教学的高校学报。 陈浩元等人 曾比较全面地论述过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 ,但这并没能使高校学报免遭非议,高校学报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包括一些已成名的学报作者也轻易不敢出来为高校学报说句公道话,似乎沾有高校学报渊源就是低水平的代名词。 截至2005年11月,有63位两院院士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共发表论文440篇(次) 。截至2005 年12 月,北京师范大学的9 位(不包括近几年引进的)两院院士全都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发表过论文,共计121篇,清华大学有90%以上的两院院士在《清华大学学报》上发表过论文 。 也许这并不能使人信服。有人可能会认为:院士是碍于面子而关照本校学报,也许学生挂院士的名在学报上发表文章。事实并非如此,许多院士是经由本校学报开始走上学术论文发表之路!为了进一步展现高校学报的育人功能,我们有必要对给出更多的数据。 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应该可以算作拔尖人才。那么这些人的成长与高校学报的关联度如何呢?我们专门选取某 985 高校的 20 名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了资料搜集和统计的方便,我选取其中国内高校毕业的理工学科方向的 14 人,其他 6 人是偏社会科学或者是主要在国外成长。在对这 14 名特聘教授发表在国内期刊的文章(没有统计发表在国外的)进行统计后,我们发现: ( 1 )第 1 篇文章,通常称为处女作发表在本校学报的有 6 人,占 43% 左右,另外有 2 人同年在本校学报和专业期刊发表文章,专业期刊发表的刊期在先,但投稿时间学报在先(可能学报的稿件处理速度有问题),如果包括这 2 人的话,处女作发表在本校学报的占 57% 。另外, 14 人中,发表的前 3 篇文章中有 1 篇在学报发表的有 9 人,占 60% 。 ( 2 )统计的 14 名特聘教授,百分之百地都在本校学报上发表过文章,其中 13 人是以第 1 作者的身份在本校学报上发表过文章,只有 1 人没有以第 1 作者在国内任何期刊发表过文章。 ( 3 )在本校学报发表文章的时候, 86% 的特聘教授的身份是副高以下职称,其中有 7 人的身份是学生,占总人数的 50% 。 ( 4 )在本校学报发表文章 10 篇以上的有 9 人,占 64% ,其中有 8 人在本校学报发表文章的数量占其国内期刊发文数的 20% (不包括发表在其他学校学报的文章)以上,占总人数的 57% 。 ( 5 )第 1 篇和以第 1 作者发表的文章所在的专业期刊与该校学报相比较,学术理论水平相当或者是更加偏应用,如:《压缩机技术》、《低温与超导》、《流体机械》、《计算机系统应用》、《石油机械》、《绝缘材料》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不太确定的结论:特聘教授的成长, 80% 左右的人与本校的学报有关系,其中近 50% 的人是通过本校学报开始走上了学术论文发表的道路,特别是学术理论性的文章的写作是从本校的学报开始的。 http://zhaodal.blog.163.com/blog/static/558384200910104439293/edit/ 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地证明高校学报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我们对 2009 年公布的 147 名两院院士候选人中 55 岁以下(因为学报创办有早晚)、工作单位为高校的 38 人,剔除台湾 1 人、国外读书的 3 人和非高校博士 1 人以后,统计其中 33 人的中文论文发表情况,结果表明:读博期间在本校学报发表过论文的有 23 人,约占总人数的 69.7% ;其中第一篇处女作发表在本校学报的有 14 人,占总人数的 42.4% 。这一结果完全支持前面的结论。 以成名作者为对象来分析,只能证明杰出人才的成长与高校学报有关系,但有人会说学报发表的论文多数是低水平的,因为高校学报的作者中 80% 是学生 。为此,我们对《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991 年到 1995 年第 1 期学报发表论文的作者进行了统计分析: 5 期学报涉及到的第 1 作者人数为 88 人(不计重复的 4 人),笔者通过网络能够查找确认现状的有 50 人,其中 47 人的职称已经是正高级。因此,那些在高校学报发表论文的学生或青年教师,尽管不一定全部成长为拔尖人才,但也是各个领域的骨干。 我国高校学报创办近百年以来,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无论说是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的一种方式,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都不能抹杀高校学报在我国,特别是在高校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尽管学术期刊普遍具有育人的功能,但由于高校学报与高校之间的隶属关系、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师生关系,高校学报的育人功能是其他学术期刊所无法完全替代的。高校 学报在培养研究生的严谨科学作风、学术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成效显著 。学报编辑通过与作者的近距离接触和指导,以及开设科技写作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和拓展了学术期刊的育人功能。我们应该承认:高校学报有其自身的定位和职责,不可能是万能的,过高的期望和要求是不符合现实的 。 参考文献: 【1】陈浩元,郑进保,李兴昌,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编辑学报,2006,18(5):323-327 【2】数据与成果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 (增刊) : 67 77 【3】陈禾,王强.研究型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优势和办刊趋势.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703-705 【4】柳百成.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服务 . 新清华, 200512 12 (2) 【5】赵大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6):866-867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4124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技导报》不是报
热度 1 suqing1961 2009-8-9 20:01
和新朋友交换名片,对方常常会问《科技导报》是一份什么样的报纸。也有人看了名片后马上会说,我知道《科技导报》,你们八九年就很有名我知道他把《世界经济导报》和我们刊物弄混了。 《科技导报》并不是一份报纸,而是一份学术刊物中国科协的学术会刊。其实,叫报的刊物很多,比如学报《北京大学学报》,通报《科学通报》,快报《中国物理快报》,唯独导报容易让人误解,因为叫导报的报纸实在太多了《国际先驱导报》、《健康导报》、《中国经济导报》,等等。 作为科技类学术刊物,导报负有引领科技发展潮流,报道学术研究成果,倡导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导报》近年来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此,诚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支持、指教。 以下是《科技导报》 2009 年第 15 期的目录。这一期我们重点关注了上月 22 日长江流域发生的日全食现象。 《科技导报》 2009 年第 5 期目次 卷首语 3 2009 年长江流域观测到的特大日全食 陆埮 半月科技风云 9 仰望中的希望与未来 杨书卷 科技工作者建议 18 启动生物炭碳汇工程 开辟节能减排新途径 黄少鹏 本刊专稿 19 基于 VLBI 和 GPS 测量 2009 年 7 月 22 日 日全食 期间电离层 TEC 变化 舒逢春,郭丽,刘敏,等 25 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 Sgr A* 的光变研究进展 李娟,沈志强 研究论文 35 颅内电极监测在儿童额叶癫痫手术中的应用 林久銮,周文静,吴逊,等 39 基因芯片研究隐丹参酮对胰岛素抵抗卵巢颗粒细胞 基因表达的影响 祁冰,宋家欣,杨琳,等 44 细菌内毒素对基因免疫小鼠存活率和产仔率的影响 张艳萍 48 蟠龙油田 F110 井区延长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模拟 陈杰,周鼎武 52 羊三木油田低阻油层测井评价方法 宋璠,侯加根,刘钰铭,等 56 核磁共振研究低渗透砂岩油水两相渗流规律 王学武,杨正明,时宇,等 59 大型嵌岩桩底基岩侧向承载性状试验 陈伟,莫海鸿,陈晓斌,等 64 基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岩体剪切强度参数确定方法 钟正强,彭振斌,彭文祥 67 冰冻地区旧路基水温状态和过剩水量计算 程兴新,王选仓,唐娴 71 内涵缩减与分类规则求解 葛斌,孟祥瑞 76 基于有源射频识别信号强度的室内移动机器人测距方法 王殿 君, 任福 君,兰云峰,等 80 退火温度对溅射氧化锌薄膜的影响 徐芸芸,张韬,李争鸣 83 核电厂事件序列的分阶段分析 玉宇,童节娟,刘涛,等 87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铁路客运站能效评价 马卫武,孙政,雷先鹏,等 92 增韧聚苯乙烯银纹化微观机理模型 吴中伟,潘智勇,梁立,等 97 铒镱共掺光波导放大器增益特性模拟和性能优化 尹向宝,李晓萍 101 基于 Lipschitz 指数熵的轴承故障检测方法 徐晶,张秋杰,单净,等 104 表征发酵产氢活性污泥效能的碘硝基四唑紫 - 比脱氢酶 活性及其检测李建政,王硕,郑国臣,等 综述文章 109 微创诊断技术在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袁宇辰,刘冉,刘静 116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综述文摘选登 学术聚焦 118 三阶段法应对灾害毒理学事件 廖慧敏,吴超,李孜军 科技评论 120 申办人工智能国际联合大会记事 王飞跃 122 日全食的 N 种用途于非 123 图书推介 主编心语 125 年轻科研人员如何走向成功( 19 ) 实验违规冯长根 走向职场 126 科技基金申请项目的选题 I :研究方向的选择 吕群燕 127 步入职场要坚守学术良心 张军,程基伟 128 科技人才招聘 133 全球招聘新闻 特别栏目 8 2009 年 7 月下半月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8 封面图片说明:诠释日全食 苏青,朱宇 10 科技界声音 11 科技事件:阿波罗登月事件为何总被质疑 李娜 12 科学共同体要闻 124 读者之声 严纯华,马臻,等
个人分类: 编辑心得|5070 次阅读|4 个评论
祝贺《西北大学学报》创刊95周年
jxz1963 2008-9-16 13:34
今天是《西北大学学报》创刊95周年的纪念日,早在一个多月前《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姚远编审就给我发了邀请函,请我在今天上午九时出席纪念活动,我也一心想着要参加这样的活动,无奈我另有重要的事情走不开,实属遗憾! 《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就设在我们西安,我于1988年开始与《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张素敏老师认识,后又与现任主任姚远编审因参加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而相识,并且成为好朋友,用姚远编审的口头语来说,我们都是兄弟了! 《西北大学学报》的前身《学丛》不仅反映了《西北大学学报》光辉的95年,同时也见证了西北大学的105年校史,而关于这个105年校史的发现者正是《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姚远编审。 因而,这个祝贺就更显得十分有意义了。 衷心祝愿 《西北大学学报》再创辉煌! 谨 以 《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姚远编审在2008年9月11日《科学时报》第七版的文章 首开西北民主与科学先河的《学丛》,介绍西北大学学报的悠久历史。 百年科技期刊巡礼: 首开西北民主与科学先河的《学丛》 作者:姚远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 2008-9-11 2:32:24 1911 年 10 月 22 日,陕西首先响应辛亥革命起义,西大人刚刚放下刀枪从战场归来,就于 1912 年 3 月由陕西大学堂等五学堂合组成西北大学,又于 1913 年 7 月 1 日创刊《学丛》(又名《西北大学学丛》)。开设有论说、讲演、杂纂、纪事四大栏目,现见有 170 余篇学术论文和学术报道,内容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农学、科学技术国际会议报道等。它虽然寿仅两载,但却意义非凡:一是首次向我国偏僻的西北地区系统传播了西方民主制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潮,以及科学强国的理念;二是填补了我国西部或北方地区新闻出版事业中 大学学报 这个新门类的空白。 《学丛》尤为强调效仿日本以科学技术强国。农科学长郗朝俊在分析近世日本何以由弱小变为强盛时,即在《学丛》第二期撰文指出:其一是以农立国,而且择籽、化壤、肥料、疏苗、筑堤、闸防、水旱之类,皆利用新法,故能一町之田再收,一岁之禾屡获,区区三岛所出足,供举国之耗费而无虞不足,我固将学步;其二是日本工艺朴拙,器具苦窳,与我同病,自圣彼易博览会后,痛惩前愆,力图补救,因开劝业、共进等会鼓励进行,迄今日出品之精良,工业之进步,几与欧美并驾齐驱,而彼都人士,尤于电、光、气、化、采矿、冶金、机器等科发其理想,加意研求,内以振国民技艺之精神,外以动世界各国之视听,其效果我所急宜取法;其三是日本于医学一科,法尚新奇,术精解剖,本诸实验,不泥古方,会通海内外之见闻,甑拔中法、西法之美善,全体部位无不校风寒燥湿淫,无不辨各物生性,无不识经络脉理,无不本仁心以行仁术,人物生灵均获永寿,我所宜极力精研者。另外,也对有关应用化学、古生物学、天文学、医学、园艺学、心理学实验、无线电、飞行发动机、铁道安全、火灾救援等内容的国际科技会议作了集中报道,西北大学也在 1906 年、 1914 年两次派出留日学生,这显示了我国地方大学在创建初期就具有面向世界办学、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和重视国际科技学术交流的姿态。重要的是,这酝酿了五四运动前夕偏僻的西北地区知识阶层浓郁的民主气氛与科学气氛,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中具有石破天惊的拓荒意义。 1914 年《学丛》停刊以后,从 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先后有《西大学报》、《西北学报》、《西北学术》、《西北月刊》、《西北大学校刊》、《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等刊一脉相承,延续至今,已届 95 春秋。 《科学时报》 (2008-9-11 科学 文化 )
个人分类: 编辑感悟|3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