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CMU

tag 标签: CMU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出国留学(一)--邬文弈@本科生出国
热度 1 uestc2014xiaoyu 2017-6-6 10:12
带着孩子们在探索,在求知的道路上,不可避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要出国去读书吗?为什么出去读书?这条道路如何走? 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体会,去经历。 为此,我邀请了我的诸位好友、学生,陆续的从本科生出国、研究生出国、老师出国深造等视角给大家一些参考和 启示,我们共同用记录的方式给大家一个个的故事和案例。 那就由我优秀的本科生邬 文弈 同学开始第一期吧。 ———————————————————————————————————————————— 我的名字叫邬文弈,是电子科技大学13级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信息获取与控制班上的英语委员,也是李晓瑜老师”Sundata Group”科研团队中,医疗影像处理组的一员。我从大一开始就准备出国,最终收获了亚利桑那大学计算机博士全奖offer,卡内基梅陇大学生物创新计算硕士项目录取,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计算机硕士项目录取。我最终选择去UCSD去继续我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与探索。我想讲一讲我在出国路上的故事和晓瑜老师的科研团队带给我的影响。 首先,很多人会不理解我的决定,认为全奖博士与卡内基梅陇大学都比“金坷垃”大学UCSD要好上不少。要解释起我的决定需要不少的篇幅,也对于低年级同学的准备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在这么些优质的选项中非要选择一个是我个人“幸福的烦恼”,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成电学子可以经历这种“烦恼”。在此,请观看这篇毕业感想的您先放下心中对于我决定的疑惑,我会在最后解释我的选择。 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出国,我觉得这是我的优势。明确了目标之后, 只要向这个目标努力前进,不管自己前进的速度快慢,至少我离自己的出国的梦想是越来越近了。在大一的下学期我就考出了我自己的托福成绩,虽然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 100 分的分数(满分120)给我未来加入学院的“国际精英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我在大三的时候又考了一次托福,依靠着大一的基础我轻松考了105,虽然称不上高,但是在大三这个关键的时候考托福并没有耗费我太多的精力。大一在准备托福的时候,我没有一味地单打独斗,而是叫上了我的一位好友,每天晚上在寝室默写单词。看上去默写单词是一种很低效的方式,但是我却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记得牢靠,不仅记住了单词的拼写,还记住了单词的发音。之后要考托福的同学,可千万不要小瞧一个单词的发音,当你在托福变态长的听力当中听到一个你不会的单词,影响了自己的发挥。考完回家一查,那单词居然是自己背过的,只是当时没有反应过来而已,那时候可没后悔药吃。对于正在读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如果已经决定要出国,或者想出国交流,我都推荐大家早点报名托福,给自己一点压力。对于托福的学习方法,我已经很久没有再考托福,最近托福考试难度有加大,我的方式怕是已经落伍,还请大家移步ChaseDream论坛,看看高手的方法论。大一就在适应大学生活,认真准备托福中度过。 在大二的时候我选择去当学院的辅导员助理。在在辅导员的栽培下我学到了很多。至今我仍旧保持着文档归类与写明文档作用的习惯,对于提升效率帮助很大。当然我在做工作的时候也犯了很多的错误,感谢辅导员老师对我的耐心,也感谢在工作之余给我指导的雷书记和吴祖峰书记。与此同时我在大二学业压力比较重的情况下开始背GRE单词。很多同学都会问GRE单词怎么背,我的办法还是比较笨的一遍又一遍的过(GRE单词不要求拼写和听写,只用知道长啥样啥意思就行)。这里推荐这本《17天搞定GRE单词》,在背诵单词的路上给我了很大的指导。我最后背了12遍陈琦的《要你命3000》,刷了一个月的题,最后326分一遍通过,但是还是不能和ChaseDream论坛上的大神比。学弟学妹想要找动力的话可以看看《要你命3000》的序言。我这里还想讲一下准备英语考试的方法论。很多人都认为英语考试可以考很多次,选最好的那次给学校看,所以会去考很多次。我不太推荐这种做法,准备英语考试很消耗精力,如果第一次你给自己找了个借口“熟悉环境”,第二次考就要抱着一次就过的信念。否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拖到后来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到了大三我加入到了李晓瑜老师的”SunData Lab”在沙河主楼中417-2(我们亲切的称它为小房间)开始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探索。晓瑜老师对我非常关心,她也是我在“国际精英班”的导师。说实话我在科研方方面的天赋一般,但是在晓瑜老师的指导下也做出了一些东西,帮助我在大三的暑假拿到了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当暑期科研助理的机会。在团队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也了解了怎么去参与和组织一个团队。我们当时抱着一篇论文去实现,在实现的基础上去做自己的创新与探索。在科研的时候也迷茫,也焦躁,也急于求成,但是晓瑜老师,还有团队中的师兄都给予我很大的鼓励。在这里还是要再次感谢团队对我的照顾与帮助。 到了大四,基本就是申请+实习的生活。申请的部分很多同学关心的是要不要找留学中介,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时间充裕还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申请。今年我认识的同学当中,自己DIY申请的都申请的不错,反倒是我,请了中介之后,觉得有些事情不能自己把控,有些不太开心。好在结果不错,也不去想自己当初找中介是好是坏。我的文书是我写了之后交给中介改的,写的很详细,但是太详细了。有些文书老师给你加上去的东西我不删觉得难受,删了觉得可惜。最终的文书过长,重点不突出。相比于别的同学简练而又不失真诚的文书,我的文书过于臃肿。(并不是让同学们不要写具体和详细!!!!和空泛的文书比起来,还是具体点好)我建议同学们多找几家文书机构改一改自己的文章,先写一版很具体的文书,在那之后忍痛割爱,在不同文书老师的建议下进行精炼。最终的文书需要根据不同学校进行不同的修改。举个例子,威斯康星麦迪逊是个偏向科研的学校,硕士项目也很注重科研而不是应用。我在文书中写, “ 我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软件工程师 ” 就不太妙了(然而我就是这么写了,妥妥悲剧)。面对偏向科研的学校,多暴露一些你自己在科研方面的成果就比较好。同理面对偏向就业的项目( professional master )就可以多写写你的实习。每个项目都是有一些偏向的,有些偏向不是很严重,就业科研两头抓的,就可以使用你的标准模板。 同时要注意,有些学校(比如 CMU )对于文书的要求不是一篇 Statmentof Purpose 这么简单,需要你回答很多个小问题,这时候你真的要重新好好写。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推荐大家像我这样申请太多的学校,你那时候会发现你根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好好写你的文书。 关于申请的心态也很重要。我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早早考出了英语成绩,但是因为暑期科研 10 月底结束迟迟文书没有动笔,造成了后面比较赶得情况。我本身就不擅长写作,让我分析自己不成功的大学四年简直就是让我一次又一次的郁闷与后悔(后悔自己为啥没有在实习或者学业上多点成绩)。中介给我的文书中间包装了很多我自己都不知道的品质,也让我羞愧。对自己能力有质疑却又要让我在这时候动笔展示自己,我那时候 “ 挤牙膏 ” 真的挤得很艰难,甚至让我逃避与退缩。我逃避了解学校,拒绝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修改文书,很多学校都是文书草草交完了事的。这种心态明显是不对的,我现在写下来感觉很轻松,但是孤身准备的时候真的很难受。还是要感谢甜姐和兰大给我提供的帮助,让我至少没有犯下大错。这里建议不是很自信的同学,早点准备自己的文书,至少改到自己满意为止(我那时候没什么时间改了,我那时候还要实习!),一篇让自己满意的文书能给你很大的自信。如果你自己都不自信,凭什么让别的学校认可你呢?同伴的互相帮助与鼓励也很重要。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不完美的,自己的四年过得都有很多的遗憾,写文书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去反思,这也是成长的过程,不要因此而质疑自己。 Embrace yourself. 回看自己的大学四年,感觉就像是憋了四年的劲儿用在了出国这一件事情上,别的做的都不太好。希望小房间的学弟学妹可以在出国这条路上走得更加顺利,也希望你们能够在别的领域找到自己的价值。 最后谈一谈我的选择。选择UCSD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大家都会认为CMU更好,但是我录取的专业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妙,需要上一些生物课和创新创业课。我觉得我自己并不会喜欢去上生物的东西,虽然别的课都很有吸引力,CMU的人脉也是出了名的广。UCSD是一所上升很快的新晋名校,计算机排名也很高,还在阳光充足的加州。我个人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不喜欢寒冷的冬天,这也是我选择UCSD的一个原因。我的内心选择了UCSD,我也并不后悔(哈哈但是还是会去质疑自己的决定)。
个人分类: 学生的世界|23961 次阅读|2 个评论
AI:诸侠的黄昏,浪子的天堂!
热度 1 danfouer 2017-1-17 22:10
——零距离独家探访CMU德州扑克人机大战 先上几幅图,验明正身,说明我真的是去看了。 美国宾西法利亚州匹斯堡市 Rivers 赌场 赌场扑克大厅,本来想拉个360度全景的,被魁梧壮实的黑人保安给制止了,拍了一小半... 宣传彩页和现场实况投影,请大家注意拿着奖杯的这位亚裔小鲜肉 JIMMY CHOU Jimmy “ForTheSwaRMm” is a leading Heads-Up No-Limit Texas old’em specialist. He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top three Heads-Up No-Limit sit-and-go pros and one of the top ten Heads-Up No-Limit cash game pros. He won the 2015 ACOP (Macao) Main Event, and was runner up of the 2014 WCOOP (PokerStars) Heads-Up tournament. He has also made many appearances in high-roller tournaments of buy-ins of $100,000 and beyond. Jimmy currently lives in Las Vegas and can often be found playing the high-limit cash games at the Bellagio poker room. 上面的话简单来说就是说他是德州扑克界的天下三大高手之一,常年混迹于拉斯维加斯的: 不仅如此 人家还很热情,看到我拿着相机过来居然主动站起让我拍照 一聊才知道,人家出生在湖南,跟我这湖北佬算半个老乡。 自己的牌局率先结束了,到隔壁的兄弟那里观战,我顺便拍了拍他们的对手——LIBRATUS Libratus is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program for playing Heads-Up, No-Limit Texas Hold’em. It was developed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s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by Prof. Tuomas Sandholm and Ph.D. student Noam Brown. Libratus’s strategy is not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expert human players, so its game play could differ markedly from the pros. It uses algorithms to analyze the rules of poker and set its own strategy, based on approximately 15 million core hours of computation at the Pittsburgh Supercomputing Center (PSC). Libratus will continuously sharpen its strategy during the Brains vs. AI competition, performing computations with the PSC’s Bridges computer each night while the pros get some shuteye. During games, Bridges will perform live computations to aid Libratus with its end-game play. The algorithms that created Libratus are not specific to poker. The AI’s ability to reason when faced with incomplete or misleading information have a wide range of possible applications, including business negotiation, medicine, cybersecurity, auctions and more. 上面的话重点如下: 俺不屑跟你们人类学,俺自己分析规则定策略,俺在匹村超级计算中心的八卦炉中修炼了15,000,000小时; 注: 15,000,000小时=5625,000天=1712.328767123288年 (原来是只千年老妖啊!!!——更准确地说,千头怪兽,估计用了几千个CPU) 俺边比赛遍修炼,你丫睡觉了俺上网找别人练; 俺的每一次决策都是实时计算的。 隔壁地兄弟叫做: JASON LES Jason “PremiumWhey” started playing poker professionally 10 years ago while completing his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at UC Irvine. After many years of playing ring poker, he began to specialize in Heads-Up No-Limit Texas Hold’em in 2013.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paid off as Jason took down opponent after opponent as he rose up the stakes and now sits among the best players in the game. Jason finished in the Top 40 at the 2016 World Series of Poker Main Event. He participated in the 2015 CMU Brains vs. AI challenge to play against the Claudico bot. Jason 拥有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地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曾参加过去年CMU德州扑克的人机大战,在那场比赛中,人类选手击败了Claudico机器人,赢得了总共70万美元的奖金。 下面是我对JIMMY CHOU用英语进行的独家采访,因为担心影响人家比赛,没好意思多问。 我 :整体情况怎么样? CHOU :还可以,我们开始落后,但是现在赶上来了。 我 :机器人做对手跟人类做对手有什么不一样? CHOU :完全不一样,我们花了几天才适应他们的策略。 我 :你能给我解释以下屏幕上牌局吗? CHOU :好的,我同时在进行两副牌局,左边这一副 牌局 我赢了计算机5000分,右边这一副 牌局我输给计算机11000分,所以我总共输了6000分;但是在楼上,我有一个镜像队友,他拿着我这边电脑的牌,而他的电脑拿着我这边的牌,这样可以保证绝对公平。 我 :喔,就跟桥牌比赛一样,同一幅牌在镜像队友之间交叉。 CHOU :是的,我的队友现在赢了10000分,所以我们现在略微领先。 我 :你听说最近有一篇文章,说AI在德州扑克上已经击败人类选手了,你知道吗? CHOU :我知道,但是不知道他们规则是不是像我们这样杜绝了运气的成分,还有就是据我所知,他们的对手并不都是职业选手,有一些,但不是全部。 我 :最近Master干掉了所有的围棋大师,包括我们中国的。 CHOU :是啊,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我:你们是在代表人类而战,加油! CHOU :我们会在这里连续比赛二十一天,我们会努力的 我 :你什么时候开始下一场比赛? CHOU :我们可以不停的跟电脑比赛,但是我们决定放慢节奏,等Jason他们队比完了,两个队沟通商量一下再同时开始下一场。 我 :我不耽误你们比赛了,祝你们获胜,再见! CHOU :谢谢,再见! 从赌场neng'go出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最能够代表人类智慧的巅峰的,是中国棋院十年如一日培养出来的柯洁、古力,还是这些在赌场上征战多年,时刻用真金白银淬炼自己的赌神? 前者如金庸笔下的大侠——郭靖、萧峰,正大光明,一板一眼,认输也认得干脆;后者如古龙心中的浪子——陆小凤、楚留香,行云流水,自由自在,永不言败。人类可能因为战胜不了AI而放弃围棋,却绝不可能因为玩不过机器而不去赌博。这是否意味着,在浪子的心中,在赌的过程中,包含着人类更为本质的生命元力,而这个,才是人类智慧的根! 而黑客,本质上都是浪子!
个人分类: 思考评论|4623 次阅读|1 个评论
校园之旅:CMU 印象记
热度 7 liwei999 2014-4-21 17:08
我们来到了校园之旅的第二站卡内基梅隆(CMU)。CMU 也算是私立名校,最著名的是电脑和工程,其综合排名与伯克利和UCLA不相上下。校园风格与欧式的华大和藤校不同,大都是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缺乏贵族气息,也没有那种古朴肃穆的气氛,远不如华大精致、细致,倒更像公立大学那样松散、开放和随意。 人生的转折点有升学、工作、结婚、生子等。上大学无疑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美国上大学与谈对象也差不多,原则上是双向选择,自由恋爱。所不同的是,整个过程多了一个时间差,双向选择以两个单向选择的步骤来实现。申请阶段是学校选学生,看上去具有某种黑箱作业的盲目性。说是黑箱,是因为美国的大学录取与中国高考只看分数线不同,大都声称是德智体美加领导才干的全面考量。其中需要综合平衡的因素太多,有各类统考(SAT,SAT2s,ACT,APs等)、成绩单(GPA)这样相对硬性的指标,也有很多软指标(作文、推荐信、面试等),还有一些族裔、性别、地点等多样性的优待考量。其结果难免带有主观性和一定的随意性。录取通知下来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学生开始选择学校。各校都会做出相当的努力,吸引录取的新生。对于学生,campus visit 是做最后决定前的一个环节,毕竟百闻不如一见。复活节前有一周春假,很多应届高中生及其家长就利用这个春假开始校园之旅。 每周看《非诚勿扰》,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眼缘”。大学挑选新生不太清楚,但学生挑选学校确有很大程度的眼缘成分,说到底是跟着感觉走。这样的环境你觉得适合你么,今后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里度过,你会喜欢么?这是孩子们问自己的问题。有些时候家长觉得很好的学校,孩子却不喜欢,反之亦然。没有办法,这是他们的人生,还是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相信他们的直觉。 CMU 招生办公室大楼前有一个非常别致的地标雕塑,叫迈向苍穹( Walking to the sky ),甜甜非常喜欢。 CMU 不大不小,与华大面积相若,大体呈四方形,建筑紧凑,走路15分钟可以从一端到另一端。 CMU 建筑都蛮雄伟,不少是阔人(包括比尔盖茨)捐献的,一个建筑装一大科系,艺术大厦与电脑大厦相邻,中间还特地建了一座桥连接,为纪念大学文理兼通的一位教授,象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CMU 特别鼓励跨学科的学习。 象征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天桥,晚间会变换各种颜色,有如彩虹 校园漫步时发现了茅以升的雕塑,我告诉甜甜这是中国最伟大的桥梁专家,是长江大桥的总设计师。 CMU 与匹茨堡大学毗邻,后者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府。但匹大名气远不如CMU,这也表现在华裔学生的比例上:CMU校园随处可见华人面孔,感觉与加大差不多,可匹大就难得见到华人学生。估计是因为华人更加追求名校也更擅长工程等技术行业的缘故。 CMU 还有个相对集中的校园,匹大好像就在城市的街道两旁.最酷的是有一座耸入云 天的大教堂被改造成匹大的教室和科系,看学生教授进进出出庄严肃穆的大教堂上课、读书、吃喝,感觉很诧异,也很别致。匹大自称是 Cathedral of Learning: 进了教堂乘坐电梯到顶层34楼,仍然是大学的设施,可两边的窗户可以俯瞰城市和CMU校园,清楚极了。 CMU 鸟瞰(从匹茨堡大学大教堂34楼顶层拍摄) 出CMU校区,过匹茨堡大学,就是匹茨堡市区,满是都市的车水马龙,难得旁边一个公园,春日艳阳,很多人在草地晒太阳,享受大自然的春色。据说前几天还下过一场雪呢,如今已是春意盎然。 匹茨堡是一座可爱的城市,甜甜喜欢。 CMU 入围 shortlist。 【相关】 校园之旅:华大印象记 2014-04-20
个人分类: 留学资讯|12963 次阅读|13 个评论
西行记-11: CMU 二三事
qizhwei 2012-3-10 09:45
访问结束,今天办理了所有手续,整理行李回国了。今天和cmu的一个博士生吃饭,聊起来确实有意思,原来在msra的时候就隔一个隔间。在国外,共同感受就是吃不方便,他也是一直自己做饭。一个来这里半年的硕士,已经瘦了很多了,所以这里是减肥的好地方啊。这边衣食住行费用不高,不过医疗和保险是很贵的,私立学校也不便宜。如果有一个正式工作,问题不大。所有总统们一天到晚盯着失业率这个指标。昨天也发生了枪击案,在UPMC,凶手和一工作人员死亡,多人受伤,有枪也是一个大问题。 下面吐槽一下cmu的一些点滴,作为记录。cmu有一个中餐的食堂,总是那么几个菜,不过生意不错,菜式很少改,据说李开复再次回来后,说怎么还是这么几个菜啊。不过想想,老美的西餐也是总是那么几个菜。这里也有几个不错的中餐馆,例如川味居、川霸王等,看来川菜所向披靡,老外来吃的很多。 cmu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叫 TGIF,Thanks God, It's Friday,就是周五下午的时候,有外面的公司例如facebook,google等免费提供点心,供大家交流,顺便也作了广告。不过点心就是一些面包、沙拉等,加上一些酒。这种交流既轻松,也是networking的好机会。 说起cmu的教授,真是很了不起,工作时间很长,到晚上12点,周六也来加班,不过根据hui zhang教授的说法,那是一种生活方式,觉得有意思,倒不是被逼。Clarke 教授有不少中国学生,对中国文化也很有兴趣,喝中国茶、听中国古典音乐,曾经练过一阵子太极拳。 有一次,他上课的时候把Turing碗盛了糖果带到教室(好像是万圣节),大家都对那个碗很感兴趣。2011年他当选为艺术、科学院院士,我们都向他祝贺,他淡淡地说,我也是刚收到消息,仿佛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他年纪很大了,但是上课的时候依然给大家演示coq的证明方法,比较费脑子的,非常敬业。 因为专业兴趣,听了不少理论的课程,Harper、Pfenning、Crary上课的特点就是全程黑板演示,不需要ppt。直接从黑板上开始推理,一直推到上课结束。毕竟有些领域就是他们创建的,所以他们说起来是如数家珍,洋洋洒洒。虽然上课的博士不多,但参与度很高,相信这样的方式肯定是能教学相长的。 cmu中国学生不少,很多是来自清华的,但教授不多,有一个年轻教授,我看他的calender是每周很多时间花在和学生meeting上,基本上单独meeting,一周有好几轮,日程排得很满,这样出论文出成果会比较快吧。我观察到的,基本都是这样,就是和博士、博士后保持密切联系,经常讨论进展。 中国这几年发展很快,有一个教授说美国这边资助博士完成学业,结果毕业就回中国了,我反驳说中国的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就是国内的资源培养,最后博士毕业后回国的不多,大都留在了美国。计算机名校博士毕业的回国的不多,如果在这边成家立业,大都暂时不会考虑海归了。而且国内的房价贵得离谱,是很大的障碍。 随便说了几句,也算作为本系列的总结。 再见了,匹兹堡。
个人分类: 杂感随谈|7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行记-10: 匹兹堡是个好地方
热度 1 qizhwei 2012-2-19 06:17
来匹兹堡也快近一年,本系列也接近尾声了,大家都说国外“好山好水好无聊”,倒也比较确切。 匹兹堡就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在两条大河的汇流处,周围群山逶迤,四季分明,冬天经常下雪,夏天不是很热,房间基本上也没有空调。春天百花盛开,秋天万山染红。这里民风淳朴,交通很便利,没有大的交通堵塞(除了上下班高峰期过江的隧道和大桥有点堵),绿化很不错,公园也很多,而且很多是开放的。 房价很低(不过也无法炒房,这里的房价是不大变化的),一个house大概20万美元,一家人(一般有两个小孩)住在里面很舒服。教育很不错,公立和私立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设施都很不错,大学有CMU和匹大等。匹大的UPMC非常有名,以至于医疗是匹兹堡的支柱产业之一。 CMU规模不大,但设立的专业基本上都很出色,在计算机和商学院方面尤其突出,不过学费也很贵,大概需要5万美元一年(匹大是公立的,学费不到1万),很多学生是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 其他基础设施,例如购物、银行、娱乐设施都比较完备,在体育方面也有几个突出的球队。治安也很不错,虽然也有偷抢的新闻,但一般是在半夜发生,只要早点呆家里,也问题不大。 匹兹堡曾经是钢铁之都,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听别人讲,那是只要窗户打开,就是一层灰。经过转型,现在鸟语花香。可惜那么大地方,都只是绿化一下,没有种植任何经济作物。多次被评为全美最适宜居住城市, 还真是名副其实。 现在中国人在这边越来越多,来这边读书的很多,尤其是CMU、匹大附近,中餐馆也有不少,去中餐馆吃饭,经常会碰到熟人。价格也不贵,老外也比较喜欢来吃。可惜中国超市在市区,没有车过去不方便。这边二手车市场也很发达,3000美元左右就可以买一个过得去的二手车,这样也便于购物和游玩。因为没有地铁,公交也不发达,有车就很方便了。 国内的资源大多向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集中,本来人就很多,这样就更加拥挤。其实,如果能够多建设一些像匹兹堡这样的城市,环境优美,教育、医疗发达,房价不高,基础设施完善,我想很多人还是愿意呆在这样的地方。
个人分类: 杂感随谈|7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行记-8: CMU计算机系的本科教学体系
qizhwei 2011-11-24 08:47
CMU大学的计算机系是1965年成立,属于早期建计算机系的大学。 现在是计算机学院,在多个学科上有很大优势。 本科教学也有一些特点,整个课程 360 units,  换成我们国内的约 90 学分,其中计算机科学类课程约36学分,核心课程是必选,为17学分,选修是每个方向选一门,合计19学分,两者合计36学分。总体感觉他们的课程设置很灵活,课程量比我们少,给学生很大的选择度,计算机与其他学科搭配也比较平衡,各年级安排也比较合理,三年级专业课多,四年级课比较少。毕竟他们的学费也很贵,因为是私立学校,约4-5万美元/年,所以可以有更多选择,呵呵。 整个课程体系如下:  计算机科学 Computer Science 13 门课  36 学分 数学  Math/Statistics 5 门课  12 学分 工程  Engineering/Science 4 门课  9 学分 人文  Humanities/Arts 7 门课   16 学分 自由选择  Minor/Free electives 7 门课 19 学分 合计约 90 学分。 下面是详细的信息,供参考。 A: CMU 的课程计算机核心课程(合计 17 学分, 学分已经转化为成国内的算法,略有出入)如下: 15-128 Freshman Immigration Course (介绍类,时间很短) 15-122 命令式语言编程 Principles of Imperative Computation ( 2.5 学分,没有编程基础的同学) 15-150 函数式语言编程 Principles of Functional Programming ( 2.5 学分) 15-210 并行 / 串行数据结构 Parallel and Sequential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 3 学分) 15-213 计算机系统基础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ystems ( 3 学分) 15-251 计算机理论基础 Great Theoretical Ideas in Computer Science ( 3 学分) 15-451 算法分析与设计 Algorithm Design and Analysis ( 3 学分) B: 一门技术交流课程 One Communcations course: 15-221 计算机科学家技术交流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for Computer Scientists ( 2 学分,相当于我们的英文写作课程,也关注口头表达) C: 从下面选择一门算法课程 15-354 计算离散数学 Computational Discrete Mathematics ( 3 学分) 15-355 现代计算机代数 Modern Computer Algebra ( 2 学分) 15-453 形式化语言与自动机 Formal Languages, Automata, and Computability ( 2 学分) 21-301 组合数学 Combinatorics ( 2 学分) 21-484 图理论 Graph Theory ( 2 学分) D : 从下面选择一门应用类课程 05-391 人机交互 Designing Human Centered Software ( 3 学分) 05-431 用户界面 Software Structures for User Interfaces ( 1.5 学分) 10-601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 3 学分) 11-411 自然语言处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3 学分) 15-313 软件工程 Foundation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 3 学分) 15-322 计算机音乐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Music ( 2 学分) 15-323 计算机音乐和信息处理 Computer Music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2 学分) 15-381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present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 2 学分) 15-384 机器操作 Robotic Manipulation ( 3 学分) 15-385 计算机视觉 Computer Vision ( 2 学分) 15-415 数据库应用 Database Applications ( 3 学分) 15-462 计算机图像 Computer Graphics ( 3 学分) E :从下面选择一门理论类课程 15-312 计算机语言基础 Foundation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 3 学分) 15-317 构造逻辑 Constructive Logic ( 2 学分) 15-414 计算机自动化验证 Bug Catching: Automated Program Verification and Testing ( 2 学分 ) 21-300 基本逻辑 Basic Logic ( 2 学分) 80-311 复杂性 Computability and Incompleteness ( 2 学分) F :从下面选择一门软件系统类课程 15-410 操作系统  Operat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3学分) 15-411 编译器  Compiler Design (3学分) 15-418 并行体系结构与编程  Parallel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Programming (3学分) 15-440 分布式系统  Distributed Systems (3学分) 15-441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s (3学分)   G: 两门专业课程  从计算机系 机器学习 软件工程所等选择两门专业课程 (约5学分) 其中课程安排如下: 一(上):2门入门计算机课程,2门数学课 1门人文课 1门技能课 1门科学/工程课 一(下): 2门计算机课,1门数学科 1门人文课 1门技能课 1门科学/工程课 二(上): 1门计算机课 1门数学课 1门人文课 1门自由选择 1门科学/工程课 二(下): 2门计算机课, 1门人文课 1门自由选择 1门科学/工程课 三(上): 2门计算机课 1门数学 1门人文课 1门自由选择 三(下): 3门计算机课 1门自由选择 四(上): 1门计算机课  1门人文 2门自由选择 四(下): 1门计算机课  1门人文 2门 自由选择
个人分类: 杂感随谈|16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行记-7 cmu教学
qizhwei 2011-4-10 03:02
粗粗了解了一些教学情况,有不当之处,见谅。 本科的课程看上去比较多,但基本分为这么几类 : 一类是 150** 系列,是引导类课程,没有多少学分; 一类是 Special Topic 课程,就是某个专题,大部分是 3-6 个 units; 剩下的就是常规课程 a. 151** 系列的是基础课程,一般 10 个 units 。 主要涵盖程序语言(命令式语言 / 函数式语言 / 数据结构) b. 152** 系列的是偏系统的,一般是 12 个 units. 主要涵盖并行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系统(包括很有名的 CSAPP ,编号为 15213 ) c. 153** 系列的偏综合,包括计算机视觉、计算机音乐、云计算、神经计算 d. 154** 系列是计算机专业课 ,包括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并行结构、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算法分析,编译原理、形式化分析、计算机图形学。 e. 155** 系列是 Independent 学习,可能类似大作业。包括各种方向的独立学习。一般有 3-18 个 units 。 课程安排感觉有这么几个特色, 1. 课程比较有层次,有些相关领域的,根据深浅程度,会开几门不同的课程,比如算法,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有算法。 2. 有些课程比较跨专业,比如计算机音乐、计算生物等。 3. 传统和前沿的相结合,既有分布式系统,也有云计算,而且一些特色的课程采用 Special talk, 一些比较专业的,或者比较热门的课程,采用这种形式。 4. 也有独立学习的课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我这边主要在旁听一门本科课程( CSAPP ),计算机系统介绍( CS 15213 ) http://www.cs.cmu.edu/~213/ . 主要有两个老师讲,我听的是下午 1 : 30-2 : 50 开始的,老师是 Anthony Rowe , http://www.ece.cmu.edu/~agr/ 这边的课程,无论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都是连续上 1 个小时 20 分钟。这门课在一个大的阶梯教室上的,大概 100 多人。每周上两次,共 2 小时 40 分钟,加上每周 1 次习题课( 50 分钟),习题课是由助教来上,是小班上课。采取大班上课和小班习题课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算下来, 12unit ,大概 16 周,每周上课 2 小时 40 分钟。大概相当于我们 3 个学分的工作量。 课程成绩这样安排: 考试 60% (两次期中开始,各 15% ,期末考试 30% ), 7 个实验 40% 。 没有平时成绩或课堂成绩。老师上课也不维持课堂秩序,也常有人晚到或缺课,但一般课堂秩序比较好,气氛比较活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回答问题,也不会私下交头接耳,只要来上课的,一般都会认真听。 上课的 ppt 用得也很多,但有时候会手工演算、并在电脑上运行程序。有一次整个一节课就是在白纸上(有投影到大屏幕上)演算一个 cache 、 tlb 和 pagetable 的完整过程,弄完了就提前下课了,呵呵。 这边助教的工作量很大,又要上习题课,又要批改实验,确实可以拿不少钱。 这边博士一个学期大概修 2 门专业课,比较牛的大概修 3 门。同组的一个韩国学生修了 4 门,他们说他很 crazy. Manuel Blum 算法课比较传统,就是主要他在黑板上讲。获得过两次 Teaching Award 。讲课比较有特色。 1. 完全不用 ppt ,全是手工在黑板上演算。 2. 注重讨论,经常是抛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3. 讲完一个题目,留时间让学生互相讨论 4. 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点名,点到别人的时候,就很热情地打招呼。 5. 经常在课堂上说,这个题目就是以后要考试的。如果不去听,可能就不知道要考什么了。 6. 成绩分布: 作业: 10% ,课堂: 10% 期中: 30% ,期末: 50% 。 7. 因为他对算法很有研究,所以讲课,有时讲得很深,一个主题可能会连续讲几节课,由浅入深,而且有时和教科书还不一样,容易引人思考。不过有时出错,可能年纪比较大,学生就在下面指出问题,他就很愉快地承认。 8. 一周上三次,每次 1 小时 20 分钟,算 12 个 units. 由于 cmu 是私立学校,学费很贵,学生基础也不错,比一般的学校要累。听到学生讨论,为了赶作业,一个说仅睡了 3 小时,一个从早上到半夜在图书馆连续做。 海外的学生主要是中国和印度为主,有一个印度访问学者,他有 12 个学生在 cmu 学习。印度的好学生都学计算机了,呵呵,我们组就有一个印度大学第一名来这边读博士的。到晚上留在实验室的基本是博士或博士后,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人。 这边的图书馆是周一到周五 24 小时开放,晚上有很多学生在那边做做作业。 学术交流非常频繁,有一张照片是他们这边学术交流的海报。其中专门有一个系列,就是学生讲座,让学生上去讲他自己的想法。 这边的教授一般就一个学期上一门课,就是他的研究领域,一年上两次。年轻老师也不多,上文提到的讲计算机基础的 Anthony Rowe ,是 Assistant Research Professor ,一个学期一门课。另外一个同上这门课的老师, Gregory Kesden , http://www.cs.cmu.edu/~gkesden/ ,是教学副教授( Associate Teaching Professor )。可能是教学系列,要上三门课,估计算课程比较多的了。
个人分类: 杂感随谈|55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学习课程
热度 1 dechang 2010-8-11 01:51
来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习已经将近8个月了,一直没有认真地写点什么,今天偶有所感,草就此文,介绍一点听课感想,以为纪念。 CMU的计算机学院很特别,居然有一个机器学习系,最王牌的课,就是机器学习了,到了这里,不听这门课,很遗憾,听了这门课,很痛苦,用一个CMUer的话来说,super hard,想要顺利通过,不脱掉几层皮是不可能的。 这学期开了两门机器学习,一门面向硕士,一门面向博士,面向博士的课程师资配备很豪华,以Tom Mitchell(《机器学习》的作者,http://www.cs.cmu.edu/~tom/)压阵,以Eric Xing(邢波,清华高才生,伯克利大牛Michael Jordan的高足,http://www.cs.cmu.edu/~epxing/),不去听,岂不遗憾终生? 既然听了这门课,就该知道如何通过,包括5次大作业,2次考试,一个项目,所有这些加起来就一个字,难,太难了,帮助大家通过的,除了上课,有助教的复习课(recitation)和老师助教们的答疑时间(Office Hour)。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项目了,很多优秀学生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在这们课程里完成的。 比较国内的博士课程,是不是很有特点啊? 转自(http://blog.hit.edu.cn/dcxu/post/6.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81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