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山洪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可以对“山洪泥石流”做做分离手术
iron038 2016-9-6 10:57
2016年,频发的暴雨诱发多处山洪和泥石流,已成为今年山区雨季最为常见的灾害。 我们经常都会听到或看到各种媒体对某地发生“山洪 泥石流”的报道。但事实是,“山洪泥石流”这种说法是不够准确的。虽然山洪和泥石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两者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还是很有必要把“山洪泥石流”这个称呼给分开,有助于在面对不同灾害时帮助大家采取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尽量降低灾害造成的破坏。 山洪和泥石流有什么共同之处? 山洪通常是指发生在山区沟谷里的一种水量突然增大的现象,许多当地人也把它叫做“涨水”、“发大水”等,它是水利学里的一种称呼。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沟谷里的一种由大量泥沙、石块混合着山洪(形成流体)冲出现象,常常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走龙”、“出蛟”等,它是地貌学里的一种称呼。山洪和泥石流多数都是因为暴雨引起的(少数会因为冰雪融水、水库或湖泊溃坝等引起),发生时河沟里的水具有在短时间内突然暴涨的特点,并且具有极强的冲刷破坏力。这是因为山洪和泥石流发生时常常挟带着许多土和石块,一旦有房子、水电站或桥梁这些修得离河沟很近的建筑挡住了它们的去路,这些挟带的石头就会使劲去撞击这些它们,为自己杀开一条血路。所以,山洪或泥石流发生过后,到处都能看到被破坏的建筑和耕地。 山洪和泥石流有何不同? 1 、土石含量的差别:山洪具有“水多土少”的特点,而泥石流则是“土多水少”,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同样体积大小的泥石流流体要比山洪重。那么两者的重量有多大差别呢?众所周知, 1 立方米水的标准重量是 1 千克、 1 立方米洪水的最大重量为 1.3 千克,而 1 立方米泥石流的重量则最大可达 2 千克甚至更多。 2 、冲击力的差别:因为泥石流携带的石块个头大,故其破坏力要比山洪大许多。泥石流可以让数百吨重的石块像泡沫在水中漂浮一样快速前进,当撞上房屋时,便会造成严重破坏。如果把洪水比喻成一个身材瘦小的人,那么泥石流则是一个大胖子,若两者都以同样快的速度冲出来撞上一样东西,很明显,被大胖子撞上的肯定会更遭殃。 3 、破坏程度的差别:洪水过后,我们经常会看到被洪水冲得歪歪倒倒的植被,有些植被还会在洪水过后重新站立和生长。而泥石流则不同,泥石流经过的地方,几乎寸草不留,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一片,有揭地三尺的霸气。
个人分类: 科普|4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暴雨,山洪,山地灾害及其他
jiangming800403 2016-7-24 16:30
:河北已经成为今年暴雨洪水灾害的重灾区 (一)最大的问题是麻痹大意 今年七月份以来,海河南系出现了自63.8洪水以来最大的暴雨过程。河北省太行山区遭到严重的洪水灾害,截至目前,河北省因灾遇难和失踪已经超过200人,经济损失巨大。从63.8洪水以来,海河南系已经多年未出现大水,最近一次洪水还是1996年。2012年的海河流域大洪水主要出现在海河北系(包括拒马河)以及滦河中下游。 各级政府和群众存在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 ,是今年海河南系洪水损失惨重的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人类活动占用洪水空间,临灾预案马虎,预警迟缓、撤离不及时。如果暴雨发生前能下决心撤离低洼和山地灾害影响地带的人员,至少人员伤亡不会如此惨重。 我国的洪水(除青藏高原、西北和东北北部部分地区)主要由暴雨引起。而 影响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两个:一是台风,二是西南低涡 。台风是源于热带海洋地区的强烈的热带气旋,一般在负热带高压外围活动。除西太平洋地区的强热带气旋成为台风外,在其他海域多称为飓风。 西太平洋台风占全球台风/飓风发生数量的近30%,是全球台风/飓风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台风登陆后会给东亚、东南亚地区带来大风和暴雨。西太平洋飓风按照源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南海海区,二是菲律宾以东的热带太平洋小岛。西太平洋台风形成后,在副热带高压南、西侧做顺时间方向运动,主要有四种运动方向。 西向 :基本上由东向西运动,略向西北,大部分南海台风都是由东向西运动。冬春季太平洋台风数量少、轨迹偏向低纬, 菲律宾首当其冲,然后越过南海影响我国华南和越南沿海 。夏秋季,台风运动轨迹逐渐偏北, 通过我国台湾岛以南海面,影响我国华南地区 ,因南岭山地阻碍,容易形成大暴雨。 西北向 :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运动轨迹在西向台风以北,我国 台湾岛首当其冲,然后越过台湾海峡,或经过台湾以北海面,在福建、浙江沿海再次登陆,随机向西北深入内地 ,可以给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等地造成大量降水,以影响重庆、四川、陕西、甘肃。 河南75.8洪水就是7503号台风深入内地并被伏牛山脉阻碍形成的 。 北向 :由台湾海峡 沿海岸线向北,直扫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辽宁、河南、天津、北京等地,并可以影响吉林、黑龙江,影响华北、东北的台风大概5到10年出现一次 。 东北向 :这在夏秋台风中 出现频率颇高 ,首先 从热带太平洋海岛向西运动 到台湾附近海面, 然后折向东北,主要影响我国华东地区和日本、朝鲜半岛 ,还有一些台风直接在台湾以东转向东北,不会对我国造成影响。 由此可知, 台湾是台风路径上重要的门户,一半以上的台风都会直接影响到台湾 ,从台湾以北由东向西横扫直接登陆的台风很少,如12年的10号台风“达维”,路径异常偏北,是1949年以后第一个首次登陆就在长江口以北的台风,并出现了罕见的双台风(9号、10号)同时登陆我国大陆。 西南低涡是夏季影响我国大陆降水的重要天气过程,按照大的天气系统导引,西南低涡路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 纬向型 ,主要在30°N附近, 由西南地区东部向东偏北方向移动,主要影响长江中下游地 区,是 江南梅雨期间 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个是 径向型,大概沿110°E附近北上,是造成我国北方盛夏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主要由西南低涡造成的,有时候也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如63.8大暴雨洪水就是接连不断的七个西南低涡造成的。12年七、八月份的大暴雨则是西南低涡和台风(1210号台风“达维”)的共同影响。 当然,如 果在一个经常刮台风的地方,相同的降水量,应该不会出现像今年河北太行山区这么大的损失 (二)加强山洪、山地灾害和中小河流治理 过去十年,水利部门一直在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中小河流和山洪治理。但是离对抗大到暴雨,特别是局地特大暴雨还有很大的差距。首先是 中小河道的防洪标准较低 ,一般只有10~20年一遇,甚至不设防。而 对于局地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很可能没有水库措施进行拦蓄 。其次, 局地特大暴雨经常被漏测,难以准确预警 。如2005年冲毁了沙兰中心小学,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沙兰山洪,就是由局地特大暴雨引起的,而在气象站网中,这场暴雨实际上被漏测,也无法进行预警。 森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减少中小洪水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大洪水基本无能为力 ,而且 山洪冲刷能力很强,不仅淘蚀河岸、冲毁耕地,而且水沙聚下,形成泥石流 。 人类目前无法干预暴雨气候过程,也就 无法完全消灭山洪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三“预”(预测、预防与预警),尽量减少其损 失。 预测山洪和山地灾害风险性是综合减灾的基础。泥石流发生一般符合上述三条件。 泥 石流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泥石流沟存在再次活跃复发的风险 。而泥石流遗迹是鉴别一条沟谷是否暴发过泥石流,是否是泥石流沟谷的直接证据,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证据: ( 1 )泥石流堆积物:泥石流堆积在平面上呈扇形,纵剖面上呈锥形。地面纵向坡度一般为 3 °~ 12 °,横坡一般为 1 °~ 3 °,地面坎坷不平,垄岗起伏;堆积物岩性为粘土、砂、碎块石、砾卵石混杂,无分选性。块石、砾石有定向排列现象,表面有碰撞擦痕;粘性泥石堆积物可见泥球和泥裹石现象。 ( 2 )泥石流活动遗迹:在同一溪沟内,泥石流的规模和运动能量一般都比洪水大,泥石流顶面位置(泥位)比洪水位高,再加上泥石流在流动过程中有超高、爬越现象,它残留的泥石流土和擦痕常在高处有保留。 泥石流堆积区和泥石流顶面或洪水线以下的沟道,都有再次遭遇泥石流灾害的风险,应避免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量人口聚集,如无法避免,应 建立山洪、泥石流灾害应急预警机制 , 和相应的撤离通道和避难所 。 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也有一定的发生条件,应对危岩进行分析,确定其风险性。在风险范围内, 应避免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量人口聚集,如无法避免,应建立泥石流灾害应急预警机制,并建立相应的撤离通道和避难所。 而且 崩塌、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堵塞河道,形成临时性堰塞湖,溃决后又会加重山洪和泥石流灾害 。 预警是对某一区域或流域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山洪和山地灾害作出的事先通告和紧急警报,以动员人们撤离,减少灾害损失。一般是 事先的风险性预警,与天气预报结合起来 ,通过雨区移动方向、雨量和雨强,预测未来降雨过程,当 降雨量可能达到山洪和山地灾害爆发的临界雨量时候,即向危险区内的居民发出预警信号 ,使其提高警惕, 转移财物,随时准备人员撤离,并保证撤离通道的畅通 。同时启动临灾预警的方案, 监测雨情变化,加强巡堤查险,并对可能复发的泥石流沟和地质灾害点进行重点监测,一旦灾难有可能发生或已经爆发,立即发出警报 ,并保证警报能有效传达,以便使危险区内的人员撤离到安全区。 泥石流来临前总会有一些迹象,一般会出现巨大的响声、沟槽断流和沟水变浑等现象 。泥石流携带巨石撞击产生沉闷的声音,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等声音。沟槽内断流和沟水变浑,可能是上游有滑坡活动进入沟床,或泥石流已发生并堵断沟槽,这是泥石流即将发生最明显的前兆。在这些现象发生时,一定要根据预先制定防灾预案,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也都有一定的先兆,最主要的是地表变形和地应力的变化 。 此外还应该对山区小流域进行综合支流,降低山洪和山地灾害的频率和规模,预防其危害,主要有 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类。生物措施是通过种植乔、灌木、草丛等植物,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以减少径流和土壤侵蚀,其特点是应用范围广、投资省、风险小、能改善自然环境,作用持续时间长等,但一般难全面控制灾害。 而工程措施具有更直接的意义, 工程措施中又可以分为: 治水,利用蓄水、引水和排水等工程控制地表洪水径流,削减水动力条件,减少水流的冲蚀作用。山区中小河流应该采取各种固岸护滩工程稳定河岸,主要是在易受水流冲刷的凹岸采取护岸工程、丁坝工程等,主要工程形式有浆砌石、干砌石(抛石)、石笼、编织袋装土+植物等。 治土,利用拦挡、支护工程,拦蓄泥石流固体物质,稳定沟岸,防治崩塌或滑坡,减少固体碎屑物来源,适用于泥流、土石流等滑塌型泥石流沟道的治理。 排导,利用排洪道、渡槽、堤坝等工程,控制山洪和泥石流,使远离保护区,减轻危害。 为了抵御山洪和山地灾害,往往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案,即坡、沟道兼顾,上中下游统筹的综合治理方案。一般在沟谷上游以治水为主,中游以制土为主,而下游则以排导为主。通过上游的稳坡截水和中游的拦挡护坡等,减少了泥石流固体物质,控制了泥石流规模,改变了泥石流的性质,有利于下游的排导效果,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泥石流的危害。 平原与山地交接的坡麓地带也是洪积扇和泥石流堆积锥密集区,也是山洪和泥石流危害的重点地区。进入平原后,山洪由于流速减缓,水深度增加,就会在扇缘低地形成暂时性积水区 ,山洪携带的泥沙也大量淤积。应该采取堤坝和排导措施,保护村庄和基础设施免收损失。 水困难的低地,还应该在周围修些围堤,防止周边径流汇入。 雨季应避免或减少进入泥山洪和石流活动区。野外露营时应避开泥石流堆积锥和危岩影响范围,也不要再沟谷洪水线或泥石流顶面以下位置。如不幸遇上泥石流,先不要惊慌 ,然后采取以下应急避险措施: ( 1 )发现泥石流后, 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奔跑,因为你无法战胜重力加速度;要马上向泥石流沟两侧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 ( 2 )因为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 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和地方狭小低矮的凸岸,不要上树躲避,更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 ; ( 3 ) 长时间降雨或暴雨后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常滞后于降雨暴发 。 山洪和山地灾害发生后,迅速按照防灾、减灾预案,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首先抢救被埋压人员,紧急疏散位于危险地带及危险建筑物内的人员,对伤员进行抢救和治疗;对泥石流灾情进行监测和分析发展趋势,根据灾情发展趋势制定相应对策,如转移重要物资,完成应急抢险工程,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安排好灾民的吃、住等最必要的生活条件,安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抢修通讯、供水、供电、道路等生命线工程,清理泥石流残留物,加强防疫,组织抗灾自救,逐渐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三)水利工作要上天入地,也要脚踏实地 和十几年前相比,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综合减灾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对于面雨量分布监测,特别是局地强降水,传统方法仍有很多不足。沙兰暴雨洪水,就是由局地特大暴雨引起的,而在气象站网中,这场暴雨实际上被漏测。目前最新的雨量监测系统是X波段测雨雷达,通过电磁波信号的变化,可以实时监测,0~1000m大气层中液态水通量(也就是降雨强度)的变化,监测半径大概20-30km,空间分辨率达到不到足球场的大小。这可以 为分布式水文模型提供基础数据,进行山洪、城市内涝和山地灾害的风险评价,比如预测河道流量变化和淹没区的积水深度,从而制定相应方案。根据累计降雨量的空间分布,在GIS平台上与地形、地质等因素耦合,还可以进行地质 江西省现在就有两台X波段雨量雷达,一台装在昌北省水利职业学院的屋顶上,另一台在赣江上游的一条支流里,分别进行城市和山区河流的实证研究。 另外,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水位站(主要是激光和超声波测距)在山洪和泥石流预警当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地质灾害预警当中的地面变形观测还可以采用激光测距、差分GPS定位等。 近十几年来,山洪、山地灾害综合减灾系统中,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但是在基层的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基层水利工作者年龄偏大、学历和知识水平偏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这里面有编制、量出(退休)为入(招聘)的问题;也有青年学生自己的问题,很多水利行业的毕业生,实际上并不喜欢去基层,特别是边远地区 。 苏德辰.山区河流隐患多——暴雨出行谨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317-595557.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595915.html 上一篇: 北京地下排水暗沟内同样可以行船 下一篇: 京城被淹是因为城市的排水能力太强 http://toutiao.com/a6309980108925141250/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35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质灾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5-12-22 23:02
滑坡、崩塌、泥石流都是在水力和重力作用下,大规模、剧烈的土壤侵蚀形式,也是人类无法消除的地质作用。包括深圳弃土场滑坡在内,所有的山地灾害(地质灾害,灾害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都属于人祸,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重力的搬运作用,在人类出现以前,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如果人类不侵入重力侵蚀的影响范围,滑坡、崩塌、泥石流都会和人类相安无事。但是人类活动不仅增加了大量的挖方、填方(堆积物)边坡,增加了重力侵蚀发生的规模与频率,而且不断的进入重力侵蚀和泥石流的影响范围,从而不断的制造地质灾害。 深圳光明新区弃土场滑坡事故就是深圳市野蛮发展,不断侵占自然空间的恶果。前些年深圳市在高速发展中,不断大兴土木,平整土地、拆迁、建房挖地基、修路、打隧洞等每年产生的弃土弃石和建筑垃圾达到4000-5000万方,深圳市每年还有几百万吨的生活垃圾,而深圳市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除了山体外,大部分地方都被建成区填满,因此,弃土弃渣除了一部分填海以外,如何妥善处置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光明新区发生滑坡的弃土场是建立在废弃的采石场基础上的。这也是一种废弃地再利用的办法。但这次滑坡并不是一次典型滑坡,而是介于滑坡与崩塌之间的撒落型滑坡,而且滑坡之前没有发生降水。 这次滑坡最可能的原因是:弃土体中存在软弱夹层,软弱夹层上方土体在自重的作用下长期有向下的滑动分力,使滑坡体下方的拦挡建筑出现材料疲劳和塑性变形,抗剪强度不断降低,最后发生突发性破坏。 软弱夹层出可能是由于某层渣土体没有被压实(如混有大量的石渣),但更有可能是渣土体与采石场底部接触的不紧密,特别是采石场为不透水地面,如果排水措施不到位,渣土体与采石场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滞水,起到了滑动面的作用。 实际上,我国山地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是青藏高原周边深切河谷地带,如川西、陇南、云南金沙江河谷、西藏林芝一带。 特别是川、滇、甘一带的大石山区,平地很少,而滑坡体和泥石流堆积扇往往是当地最为平坦的地方,不仅有村镇等居民点,甚至还有县城一级的城镇。一旦滑坡和泥石流重新活跃,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但是,全部搬迁地质灾害影响区内的居民并不现实;通过综合治理全面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不仅在技术上难以实现,而且投资巨大。除了天然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外,我国还有几万座存在失事风险的尾矿库和大型弃土弃渣场,全面治理所有地质隐患的投资大概需要几千亿元甚至更多。把一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到万无一失的水平,不仅在技术上不一定能实现,而且成本可能比它所保护范围内所有财产价值高很多。 地质灾害和降雨洪水联系密切,目前我国洪灾造成的伤亡中大部分是因为山洪及其造成的地质灾害。我国目前每年大概有两千来人因洪灾及地质灾害遇难(当然,某些年份如发生舟曲特大泥石流的2010年伤亡人数可能还要翻倍),这个数字已经属于历史上的低水平,与十几年前相比也有明显降低。即使再投入几千亿进行治理(年化投资大概几十亿到上百亿),我们也不能完全消除山洪和地质灾害,无法做到零伤亡,大概只能最多减少90%的伤亡。 在无法完全排除身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的条件下,防治山洪和地质灾害必须要预测、预警、防灾、减灾相结合。临灾预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根据成灾的主要影响因素(暴雨)以及地质灾害的一些先兆因素进行预警。 在降水预警当中最新式的方法是X波段测雨雷达,通过0-1000米高度层中的水(雨滴)量反映降雨强度,一台测雨雷达大概可以控制一个县域面积,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一个足球场的大小,重采样时间大概是10min为间隔,可以为山洪、地质灾害发生以及城市内涝发生预测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对于地质灾害的先兆数据如地表变形可以通过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激光测距、GPS定位等技术进行动态、连续、实时、自动监测。对于地表变形造成的地应力变化也可以通过各种电磁传感器进行监测,这在弃土弃渣体以及坝体稳定监测中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典型泥石流一般是滑坡、崩塌形成临时堰塞湖溃决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观测泥石流沟口的水位、流量进行预警。如果在降雨的情况下,流量突然减小甚至断流,那基本上已经是出现了堰塞湖。 博主回复(2015-12-23 06:06) : 我判断最大的滑动面应该就是采坑底部的边界,这是基岩与弃土堆之间的天然界面,界面两侧的岩石与垃圾之间的物理性质截然不同,并且无论是之前已经汇集的雨水,还是后期从上部垃圾堆渗入的泥水,最终仍然在底部富集。日积月累,形成这次所谓“滑坡”的最大滑动面。 以上是我的猜测,等有关部门的正式调查报告吧。 博主回复(2015-12-23 05:58) : 这个弃土场的前身已经汇集了大量的雨水,见图4. 倾倒的建筑垃圾有干也有湿。见有关报道。干的建筑垃圾每车收250元,湿泥收350元。因此,形成软硬相间、互相混杂的堆积,加之压实不紧密,这就是赵老师所讲的软弱夹层交替出现的原因。 谢谢赵老师!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3690 次阅读|4 个评论
雅安市石棉县田湾河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
热度 2 杨学祥 2013-7-13 14:28
雅安市石棉县田湾河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 杨学祥 因连续暴雨,13日凌晨,雅安市石棉县田湾河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造成草科乡成为孤岛,和坪村400余人失去联系,目前无人员伤亡消息。 我在2012年2月28日指出,根据已出现的各种指标,2013-2014年将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并伴随强震、严重低温冻害、大风沙尘、异常旱涝、流感增强等灾害,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1997年厄尔尼诺——1998年拉尼娜现象”、2000年太阳活动峰值、2000年进入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共同引起的典型事件。2013年-2014年具有同样的三大事件叠加,洪涝灾害将成为预防的重点。 相关报道: 雅安石棉遭暴雨再发山洪 400余人失去联系 2013年07月13日12:41 中国新闻网 我有话说(611人参与)   中新网石棉7月13日电 (刘刚)13日,记者从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应急办得到最新消息:因连续暴雨,13日凌晨,雅安市石棉县田湾河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造成草科乡成为孤岛,和坪村400余人失去联系,目前无人员伤亡消息。   据了解,13日凌晨,雅安市石棉县草科乡、田湾乡、新民乡、蟹罗乡、先锋乡、安顺乡等6个乡镇普降大到暴雨,松林河、小水河、田湾河、出路河、白露河、洪坝河等突发特大山洪,造成省道211线交通中断,电力、通讯多处中断,降雨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截至目前,石棉县草科乡和坪村400余人尚未取得联系,25名游客被困,其中2名为外国游客。灾情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紧急转移群众1172户4038人,紧急疏散企业职工3000余人。   石棉“7.13”特大山洪已冲毁房屋10余户、工矿企业13家,冲毁钢架桥3座,1座桥形成危桥,田湾河两岸多处堡坎悬空,形成险情。具体灾情正在进一步统计中。   截至记者发稿时,草科乡被困的25名游客已安全转移至草科乡政府。(完) (原标题:雅安石棉遭暴雨再发特大山洪 400余人失去联系) (编辑:SN010) http://news.sina.com.cn/c/2013-07-13/124127658978.shtml 关注2013年洪涝灾害:拉尼娜、低温、流感、旱涝、强震 我在2012年2月28日指出,根据已出现的各种指标,2013-2014年将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并伴随强震、严重低温冻害、大风沙尘、异常旱涝、流感增强等灾害,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1997年厄尔尼诺——1998年拉尼娜现象”、2000年太阳活动峰值、2000年进入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共同引起的典型事件。2013年-2014年具有同样的三大事件叠加,洪涝灾害将成为预防的重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5779.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2772.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5839.html 暴雨集中在两次地震灾区:地震导致的大气回归环流 我在2013年4月29日指出,4月20日雅安地震导致的大气回归环流,使雅安5月成全国暴雨中心。 7月7日晚至今,强降雨再次侵袭四川,成都、雅安、乐山、眉山、德阳、绵阳大部及广元市西部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全省共有25个县(市)出现暴雨,其中有14个县(市)降了大暴雨。截至9日15时降雨量累计统计,全省4474个观测站中雨量达50~100毫米有319个站,100~250毫米有319个站,大于250毫米有71个站,强降水中心区域都江堰幸福镇、滨江街道办自动监测站大于500毫米。都江堰气象站日降水量已超过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2013年5月和7月两次暴雨验证了“地震导致的大气回归环流”的观点。 2006年四川重庆遭遇罕见干旱,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2010年四川遭遇暴雨泥石流袭击,符合地气系统环境灾变的耦合关系具有先旱→后震→再涝的演替特征。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85066.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9.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689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57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北京7.21暴雨山洪遇难者增加到77人
jiangming800403 2012-7-26 21:25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26日晚20时20分通报,北京市“7·21”特大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上升至77人。发言人称77名遇难者中有66人已确认身份,其中男性36人,女性25人,因公殉职5人。另据中广网报道,61名遇难者中:溺水,46人;触电,5人;房屋倒塌,3人,泥石流,2人;创伤性休克,2人;高空坠物,2人;雷击,1人。61名遇难者遗体发现的地区分布为:五环路以内,6人,其中核心城区1人,其余均集中在远郊乡镇,特别是山区。其具体分布为:房山区,38人,主要在河北镇、周口店、青龙湖等乡镇;朝阳区,6人,在金盏、十八里店等乡;丰台区,5人,在长辛店等乡镇;石景山区,5人;通州区,3人;怀柔区,1人;密云县,1人;大兴区,1人;东城区,1人。 暴雨中心的房山区遇难者人最多。房山的重灾区应该主要集中在拒马河峡谷和平原与山地交接的坡麓地带,这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对自然行洪区的过渡占用。拒马河峡谷有京西极佳的山水景观,如十渡、野三坡(涞源)等,但旅游开发对洪水的警惕性不足,旅游设施多沿河而建,在上游来水和当地山洪的夹击下必然损失惨重。而平原与山地交接的坡麓地带也是洪积扇和泥石流堆积锥密集区。进入平原后,山洪流速减缓,水深度增加,就会在扇缘低地形成暂时性积水区,山洪携带的泥沙也大量淤积。 雨季,特别是降水来临前应避免或减少进入泥石流活动区。野外露营时应避开泥石流堆积锥,也不要在沟谷洪水线或泥石流顶面以下位置。 泥石流遗迹是鉴别一条沟谷是否暴发过泥石流,是否是泥石流沟谷的直接证据,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证据: ( 1 )泥石流堆积物:泥石流堆积在平面上呈扇形,纵剖面上呈锥形。地面纵向坡度一般为 3 °~ 12 °,横坡一般为 1 °~ 3 °,地面坎坷不平,垄岗起伏;堆积物岩性为粘土、砂、碎块石、砾卵石混杂,无分选性。块石、砾石有定向排列现象,表面有碰撞擦痕;粘性泥石堆积物可见泥球和泥裹石现象。 ( 2 )泥石流活动遗迹:在同一溪沟内,泥石流的规模和运动能量一般都比洪水大,泥石流顶面位置(泥位)比洪水位高,再加上泥石流在流动过程中有超高、爬越现象,它残留的泥石流土和擦痕常在高处有保留。 泥石流来临前总会有一些迹象,一般会出现巨大的响声、沟槽断流和沟水变浑等现象 。泥石流携带巨石撞击产生沉闷的声音,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等声音。沟槽内断流和沟水变浑,可能是上游有滑坡活动进入沟床,或泥石流已发生并堵断沟槽,这是泥石流即将发生最明显的前兆 如不幸在山区遇上泥石流,先不要惊慌 ,然后采取以下应急避险措施: ( 1 )发现泥石流后, 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奔跑,因为你无法战胜重力加速度;要马上向泥石流沟两侧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 ( 2 )因为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 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和地方狭小低矮的凸岸,不要上树躲避,更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 ; ( 3 ) 长时间降雨或暴雨后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山洪和泥石流常滞后于降雨暴发 。 这似乎说明,北京农村和山区的防洪、排涝能力还有待加强。特别是海河流域旱了这么多年,人们对洪涝灾害都有些淡忘了,很多农田排水渠都废弃了。排水困难的低地,还应该修些围堤,防止周边径流汇入。 我国泥石流及山地灾害,大致集中在大兴安岭 - 燕山山脉 - 太行山山脉 - 巫山山脉 - 雪峰山山脉一线及以西地区。该线以东泥石流沟分布零星,该线以西及山区是泥石流沟集中分布区,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地、四川盆地周边山地以及陇南 - 陕南、晋西、冀北等黄土高原边缘山区泥石流沟成片集中分布。 1981 年 7 月 9 日 凌晨,四川大渡河南岸利子依达沟爆发特大泥石流,泥石流体冲毁了成昆铁路尼日车站北侧跨越利子依达沟口的利子依达大桥,泥石流体冲毁了成昆铁路尼日车站北侧跨越利子依达沟口的利子依达大桥,造成由格里坪开往成都的 422 次直快列车倾覆,列车车头和前几节车厢翻入大渡河,造成我国铁路史上最大的路内伤亡事故,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由泥石流灾害导致的最严重的列车事故。 1984 年 5 月 27 日 凌晨,云南省东川市因民区黑山沟发生了巨大泥石流,最大漂砾重达 81 吨,冲毁沿沟两岸的大部分房屋建筑及其它工业设施,交通中断,造成 121 人死亡、 34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 1100 多万元。 1989 年 7 月 10 日 ,华蓥山区连降暴雨。当日 13 时 39 分,华蓥市溪口镇马鞍坪村一带,突然发生大型山体滑坡 - 泥石流灾害,其堆积总量达 172 万立方米;致使 221 人死亡, 17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600 多万元(当时价)。 1997 年 6 月 5 日 凌晨,在暴雨激发下,四川省美姑县则租古滑坡复活, 2100 万立方米物质直接进入沟谷后转化为泥石流,造成四个村受灾,死亡和失踪 151 人,损坏房屋 307 间,毁耕地 437 公顷,损失存粮 21 万千克,死亡大牲畜 4084 头,直接经济损失达 1529 万元。冲入沟谷的滑坡物质,一部分以泥石流方式运动,绝大部分物质堆积于沟床内,致使沟床抬高 100 米 ,并形成三个堰塞湖。最下游的一个堰塞湖,于 1997 年 6 月 8 日 局部溃决,再次形成泥石流 2001 年 7 月 29 日 晚台风“桃芝”从台湾东部登陆后,连日带来的狂风暴雨使花莲、南投等台湾东、中部县市遭受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 91 人死亡, 133 人失踪, 189 人受伤,造成的农业损失超过 60 亿元新台币。 2002 年 6 月 8 ~ 9 日,陕西秦岭南麓佛坪、宁陕和镇安等地,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区(佛坪沙坝) 24 h 降水量高达 461 . 6 mm 。佛坪、宁陕境内的椒溪河、蒲河两流域的中、上游地区发生极其强烈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佛坪和宁陕两县共计死亡 173 人,失踪 266 人,毁坏房屋 1.66 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为 19.46 亿元。同时,山地灾害还毁坏了两流域的许多农田、道路和其它设施,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的退化与恶化。 2003 年 7 月 11 日 ,四川省丹巴县巴底乡美人谷邛山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泥石流,造成 51 人失踪和死亡。 2004 年 7 月 4 日 至 5 日及 2004 年 7 月 18 日 至 19 日,云南滇西盈江、陇川、瑞丽、腾冲等县连续两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引起大面积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灾害。两次灾害共造成 39 人死亡、 71 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 5.6 亿元,损失十分惨重。 2005 年 6 月 10 日 下午 2 时许,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沙兰河上游局部地区突降 200 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平均降雨量 123.2 毫米,高大点降雨量 200 毫米,大量水土流失。河水漫堤淹没了沙兰镇中心小学和大量民房,受灾最严重的是沙兰镇中心小学,死亡 117 人(其中小学生 105 人),经济损失达到 2 亿元以上。 2005 年 8 月 11 日 ,四川省泸定县磨西河流域发生特大规模的泥石流。沿磨西河顺势而下的泥石流体在汇入大渡河处形成巨大的泥石流堆积扇,并堵断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形成长达数公里的临时水库,积蓄了大量水体;随后堵河的泥石流体被大渡河水冲决,又造成对岸沿河的省道 S211400 余米线连路基一起被彻底冲毁,中断交通近半年。 2006 年 4 月 30 日 18 时 40 分,陕西镇安县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其尾矿库实施第六期加坝增容施工时,部分主体坝突然垮塌,尾矿浆瞬间奔涌而下,将坝下 9 户群众 40 间房屋吞噬,造成 17 人死亡, 5 人受伤。 2008 年 9 月 8 日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发生尾库溃坝特大事故, 276 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孟学农省长再次引咎辞职。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民以及临汾市、襄汾县的主要党政负责人,均被免职或停职 2010年8月11日, 强降雨袭击了甘南山区,特大山洪泥石流吞没了舟曲县城,造成约 2000 人遇难和失踪。 世界上损失最惨重的单一场次泥石流:1985 年 11 月 13 日 ,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淤埋了山下的城镇、村庄和田地,阿美罗城成为废墟,造成 2.5 万人死亡, 15 万家畜死亡, 13 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高达 50 亿美元。 20 世纪最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委内瑞拉泥石流 : 1999 年 12 月 15 ~ 16 日,委内瑞拉北部阿维拉山区加勒比海沿岸的 8 个州连降特大暴雨,造成山体大面积滑塌,数十条沟谷同时暴发大规模的泥石流,大量房屋被冲毁,多处公路被毁,大片农田被淹。据估计,全国有 33.7 万人受灾, 14 万人无家可归,死亡人数超过 3 万,经济损失高达 100 亿美元,成为 20 世纪最严重的泥石流灾害。 2006 年菲律宾泥石流灾害: 当地时间 2 月 17 日清晨 ,遭受多日暴雨肆虐的菲律宾东部莱特岛圣伯纳德镇的山体豁开一道巨大缺口,泥浆裹着岩石向下倾泻形成泥石流。山脚下的重灾区吉恩萨贡村,方圆 5 至 7 公里的土地刹那间变成一个巨大泥潭, 300 多座房屋被埋没,村内 1800 多人几乎全部遇难。
个人分类: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3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成都将可实时监测东南亚山洪泥石流
Geomechanics 2010-12-1 11:39
成都将可实时监测东南亚山洪泥石流 http://www.scol.com.cn (2010-11-2807:06:56)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评论共 0 条    中、越、泰等七国机构在成都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逐步实现监测预警数据共享,监测中心设在成都 26日,东南亚灾害性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与示范交流会在成都闭幕,来自中国、尼泊尔、越南、泰国、老挝、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七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在会上达成共识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会各国相关机构将逐步实现联网的山洪泥石流监测预警平台,实现监测预警数据共享等。按照计划,加入平台的国家其监测点今后即将发生或已发生山洪泥石流时,设在成都的监测中心都能实时监测。   四川陆续启动   117条重点山洪泥石流沟防治   24日至26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省科技厅、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与东南亚国家的官员和专家,就山洪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展开交流,以图共同提高山洪泥石流的监测预警能力。   东南亚是发生山洪泥石流的重灾区。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山水相连,本领域的科技合作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与会者希望以本次会议为起点,计划和落实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政府之间、各民间组织和科技团体之间的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四川省防汛办副主任李东风介绍,四川省是山洪泥石流危害特别严重的省份,共有山洪流域2400多个。512地震后,由国家和四川省安排了50个县(市)的山洪灾害防治及防汛预警实施方案编制工作。2010年以后,将陆续启动117条重点山洪泥石流沟的防治工程。   山洪泥石流   监测预警技术联络处在蓉设立   根据此次会议达成的共识,与会代表签署了加强区域合作的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第一个工作年内,将在中国成都建立山洪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工作联络处,负责制定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山洪泥石流预警技术民间合作工作和项目计划,同时努力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和支持。   中国和东南亚各国还将建立山洪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完成信息共享、学者互访和监测预警示范区建立等工作。第一个工作年内,在山洪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联络处(成都)建立专业信息交流中心,在东南亚各国设立联络点和负责人。信息交流中心定期收集并向各国通报有关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山洪泥石流预警技术。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陈宁生介绍,上述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合作平台建成后,纳入平台的国家其监测点的山洪泥石流监测预警情况,都可以在成都实时监测或接收。 祝楚华 水利部:我国将投资1870亿元进行山洪灾害防治 【字体: 大 中 小 】 发布日期:2010-11-26 中广网北京11月2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我国将投入1870亿元进行山洪灾害防治,目前,财政部已经先期投入10亿元补助资金。明年(2011年)汛期前,部分项目将投入运行。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包括工程项目也就是硬件建设1330亿元,非工程项目也就是软件建设540亿元。其中非工程项目将建设雨水情监测系统、预警系统、组织体系、群测群防体系、防御预案体系等,水利部部长陈雷说,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陈雷:3年内要完成全国1836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非工程措施体系建设,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异常繁重。   不过,陈雷透露,从103个试点县区市的情况来看,非工程措施效果很好。   陈雷:建与不建大不一样,建多与建少大不一样。今年(2010年)试点地区共有61个县发生329次山洪灾害,通过预警紧急转移93万人,避免了4.4万多人伤亡。   因此,陈雷特别强调,今年安排投资的建设项目,明年汛前要投入运行,同时要加大建设监管力度。
个人分类: 未分类|5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舟曲普降大雨再次引发山洪泥石流
杨学祥 2010-8-12 15:01
舟曲普降大雨再次引发山洪泥石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2日10:01 新华网   相关报道:甘肃舟曲强降雨造成新堰塞湖 3人失踪   新华网甘肃舟曲8月12日电 (记者 卫韦华 宋常青)记者从甘肃省公路总段舟曲公路管理段获悉,8月11日夜晚,舟曲境内普降大雨,再次引发山洪泥石流,45000余方泥石流致使舟曲灾区生命线两河口至舟曲公路南峪大滑坡段交通完全中断。   大雨持续了一个晚上,截止8月12日早上7点10分,还没有停。两舟公路是舟曲线通往省城兰州的最近通道,也是通往临近城市甘肃宕昌和甘肃陇南武都市的唯一通道,这条公路如果发生泥石流阻断交通,将会给舟曲灾区救灾物资运输造成很大的困难。   泥石流滑坡阻断交通后,甘南公路总段舟曲公路管理段于11日晚11时组织装载机、挖掘机及抢险人员赶赴南峪滑坡段迅速展开抢险工作。   截止12日早上,连续抢修了一夜公路的甘南公路总段舟曲段抢险人员,顾不上合眼、喝水,仍在奋力抢修受灾公路。   11日晚,持续3个小时以上的降水使舟曲县城道路多处积水,灾民安置点帐篷透水,除此之外,一则可能还有生还者的消息使四五十名军人赶到泥石流滩上冒着生命危险在雨夜展开搜救。   记者走访位于舟曲一中、三中两所学校校园内的居民安置点发现,降雨渗透进很多帐篷,虽然白天折叠床已陆续送进来,但人多床少仍然难以满足需要。   许多灾民垫在帐篷里的草席和毛毯已经被雨水浸湿,他们不得不在舟曲一中教学楼一楼大厅内度过雨夜。 http://news.sina.com.cn/c/2010-08-12/100120881970.shtml 甘肃舟曲泥石流已致1117人遇难627人失踪(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2日03:49 新京报 巨大的石块堆在泥石流源头。新华社 邢广利/摄 8月11日,救援人员在月圆村掘坑搜救被埋压人员。新华社 聂建江/摄 防疫人员抬走一具遇难者遗体。新华社 王翮/摄 受灾地区居民仍在废墟旁守望。新华社 王鹏/摄    【伤亡人数】   截至11日17时20分,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共造成1117人遇难。 视频:国新办举行甘肃舟曲救灾进展新闻发布会 来源:CCTV《新闻联播》   已解救人员1243人,失踪627人。    【救灾物资】   截至11日15时,甘肃省红十字会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合计人民币1318.3512万元。   全国妇联紧急募集的100万元资金送达舟曲灾区救助点。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在昨天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表示,地质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到目前为止,经过专家认真研究和现场调查工作,舟曲泥石流特大灾害是特殊的地情地貌遭遇强降雨导致的一场自然灾害。   对于有专家称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造成这次特大地质灾害的一个原因的提问,关凤峻表示,对于人类活动对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影响,前方的专家工作组将继续关注,并做进一步深入调查,在最后提供的报告中,对此会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   关凤峻解释说,舟曲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客观条件是山高、谷深、坡陡,而且地表主要是泥岩、页岩、砂岩,这次发生灾害也是由于强降雨。而这次局地强降雨并不主要发生在县城上方,而是发生在离县城约11公里左右的25平方公里的回水区里,在回水区里发生的强降雨量达90毫米之多,该县城以前没有这样的记录。而舟曲县县城大体上坐落在山间冲击径的平台上,这是过去的泥石流冲下来形成的地方,平地非常少,空间非常狭小。在山洪爆发倾泄而下时,由于该地方地质松软,瞬间转变成泥石流。   关凤峻表示,舟曲县城原来人数很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逐渐扩大,人口越来越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白龙江沿江两岸楼房建筑,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容易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自然地质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度的,要尊重规律,认识自然,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另据当地通报,截至11日17时20分,灾害共造成1117人遇难627人失踪。 国新办举行甘肃舟曲救灾进展新闻发布会 来源:CCTV《新闻联播》 播放视频 http://news.sina.com.cn/c/p/2010-08-12/034920878612.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3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