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舆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让科学走得更近些
热度 1 yunxuanzhi 2011-10-18 22:20
昨晚去亲戚家做客,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当前的热点话题:三峡工程与食品添加剂。接着就和大舅哥热烈地讨论起来,听完他的见解我颇有感触。 首先是三峡工程。大舅哥认为三峡工程直接造成了下游的大旱。理由是:有三峡大坝之前不旱,而之后就旱了。这个结论有两点问题:第一,没修三峡之前也旱,而且旱得更厉害!举个例子, 1978 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长达 250 天,粮食严重减产。去网上搜一搜,三峡竣工之前,长江流域旱灾的记录很多。第二,旱灾是三峡造成的?这个结论也站不住脚。那么目前的状况是旱涝急转,那三峡到底是让流域旱了呢,还是涝了呢?还是两个都加强了?极端天气?难道三峡竣工后,长江流域出现旱灾就要归罪于三峡?中国很多地方出现过旱灾,包括东北,难道也要归罪与三峡? 三峡的问题我不懂,不想多说。三峡问题有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可以肯定的,如果说旱灾是由三峡造成的,就要拿出证据。长江流域可以理解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地质、水文、植被、大气和人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个复杂的生态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化学问题。许多科学问题,尤其是生态学问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要应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多因素进行估算,并定义结论的置信区间(在什么程度上是可信的)。统计学中把自然社会现象分为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确定性现象包括肯定发生的现象,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 100 摄氏度会沸腾。而随机现象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比如抛硬币出现的正反面。大家总是习惯把问题理解为“是”或“不是”,这样理解固然简单,但并不是客观事实。目前很多科学问题存在争论,比如全球变化,比如三峡工程。我们要学会科学地看待问题,从单纯的判断“是”与“不是”中走出来。 第二是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问题是老百姓谈论的热点,同时在管理部门与学术界争论也很多。目前,食品添加剂无疑被妖魔化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分成了两派:第一派确认食品添加剂是魔鬼,避之如蛇蝎,吃什么都要绿色纯天然,恨不得自己下地去种。第二派坚信 “ 专家 ” 就是 “ 专门骗大家 ” ,你说出花儿来我也不信,咱就是该吃自己的东西让他们说去吧。这两派人占据了大多数,而唯独缺少理性思维的人,辨别什么是好,哪些是坏。这也是当前舆论信息错综复杂,百姓的一种无耐的自适应表现(真的不知道该听谁的)。 总的来说,中国目前的现状是:舆论主导,政府无为,百姓盲从,科学靠边。 刚才讨论的两个问题各大网站都讨论火热,大舅哥的观点也无非是网络主流观点,而最能影响大众意识的就是这些具有话语权的舆论媒体。老百姓遇到自己解释不了的问题时,大部分人不会查阅文献资料,而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直接判断争论双方谁更有道理,不同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依据,判断的结果却往往站在政府主流意识的对立面。例如修水库,政府认为是对的,网络的主流思想就认为是错的。这反映了民众对于政府决策的一种“逆反情结”,这种争论有时候和科学无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网站论坛对这种逆反心理的迎合是原因之一。网络的力量另人难以想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人们建立科学的判断力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混乱的网络舆论无所作为,并让自身的公信力每况愈下。政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是复杂的中国现状所致。政府的不作为加强了民众的“逆反情节”,而这种“逆反情节”让政府的行为看起来更像是“不作为”,这种“正反馈”导致政府的公信力降低,即使在提出正确导向时也变得苍白无力,难以服众。 老百姓该做什么呢?提高自身辨别事物的能力与科学素养。而这种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哪怕只有一点点,都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的前进,而与此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协同付出巨大的努力。当你没有这种辨别力时,至少应该意识到自己没有,或是听一听反对的声音,不要盲目附和、随波逐流,这样也许就不会出现抢食盐的笑话。 科学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公众讨论,当媒体发表自己观点时,是不是准确地反映了自己的想法;媒体的一些观点,是不是和学术界主流思想一致。对于那些利益驱动的“专家”,更应严厉打击,在学术界搞臭他,丧失其话语权,逐步改善大家对“专家”的看法。 中国目前的问题很多,不信科学是其中之一。有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从小就接受科学教育而完全没有宗教信仰的教育体系会让大家这么抵触科学。可能大家抵触的不是科学本身,更多是利用科学当招牌而谋取私利的利益集团和个人,也可能科学与理性思维进入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的时间还太短,还是个孩子,这需要几代人的艰辛努力。 让科学走进百姓生活,任重而道远。
25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电脑和电视的区别?
热度 1 yz2011 2011-9-29 20:52
一开电脑:就觉得社会黑暗,官员腐败,恶势力横行,民不聊生,仿佛马上就要革命了 一开电视:就觉得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载歌载舞,天下太平,长治久安,一百年都不会出事 电脑是生活照,电视是婚纱照 ——腾讯网友
个人分类: 生活|252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教育的根本矛盾是什么?
热度 1 sstone2009 2011-7-14 08:15
套用公式化的语言也可以表述,中国教育的根本矛盾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中国的教育现状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具体的矛盾包括—— 1.不同地区的差距。 2.信息透明化与问题改进的效率达不到舆论要求。 3.教育理想主义者急迫心情的民意化。 4.学校教育等于中国教育的误解,及学校教育不能承受中国教育之重后的偏颇解释。 5.教育系统的某些积弊仍然不容小觑。
个人分类: 随笔|3553 次阅读|1 个评论
药八刀案件平息了吗?舆论干扰司法独立了吗?
热度 2 liuliangyun 2011-4-22 16:10
http://news.163.com/11/0422/11/7288FT5I00014JB5.html 很久没看到如此合理解释的判决书了,事件是否就平息了吗? 我希望没有,需要反思的太多了。 部分法律、媒体意见是不能让舆论干扰了司法独立,不要因为人人曰药八刀该杀而宣判药的死刑。 没有几个地球人相信中国是司法独立的国家,推崇司法独立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坚决反对的。 我们司法不独立不是舆论干扰导致的,相反,只有舆论干扰才推进了我国司法独立,让权利在干预司法独立时有所收敛。 药案死刑宣判后百姓的欢呼应该是公平、法律得到了尊重,而不是人血馒头式的残忍。
3017 次阅读|1 个评论
要实现减排承诺,必须改变对水电的偏见
zbt92 2010-12-25 16:05
----- 舆论宣传对我国水电的影响和分析系列讲座( 6 ) 张博庭 由于我国的水电在经济发展的腾飞时期严重受阻,所以,我们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最近几年在全球的发达国家都积极地致力于减排的时候,我们却以每年 2 、 3 亿吨绝对增量,不断刷新着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新纪录。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也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矛盾要比其它发达国家尖锐得多。 为适应国际社会的减排温室气体的需要,缓解国际压力,去年我们国家已经向全世界做出承诺,要在 2020 年把单位 GDP 能耗降低 40% 到 45% ,让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 15%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测, 2020 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约为 48.5---53.5 亿吨标煤。为实现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双目标,最重要的是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如果按照我国 2020 年能源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计算,那么 202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 15% 必须要达到 7.5 亿吨标准煤。折算发电量为 2.3 万亿度。 根据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王骏司长的分析计算, 2020 年核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最高可达到发电量 1.1 万亿度(其中核电装机 7000 多万千瓦,发电 6000 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发电量增长十倍达到 5000 亿)。因此, 2020 年我国水电年发电量必须要达到 1.2 万亿度。目前,我国的 2009 年常规水电装机约 1.8 亿千瓦(不包括抽水蓄能),发电量 6000 亿度。按照这个比例 2020 年我国的常规水电装机至少达 3.3 到 3.6 亿千瓦,才能产生 1.2 万亿度发电量,实现我国的减排承诺。 然而,由于近些年社会舆论对水电的误导,我国特大型水电的核准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十一五规划中要求开工建设的 7 千多万千瓦的水电项目,目前只核准了百分之三十。要想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完成国家发展的整体规划,实现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减排承诺,我们目前还有更艰巨的加速水电建设的任务。 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反水电的伪环保宣传已经误导了整个社会,甚至干扰了政府的决策的问题,开始高度重视水电的正面宣传。国家能源局不仅专门组织了新闻记者的水电知识培训,而且还要求各电力企业加大水电的宣传力度。借着中国水电一百周年和装机突破 2 亿千瓦,国家能源局开始高调宣传水电的成绩和重要作用。一些被搁置、叫停的大型水电项目,也相继恢复了开工。, 特别是国家最近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不仅大幅度的增加了水电开工的项目,常规水电加上抽水蓄能达到超常规一亿多千瓦。而且还明确地把原来十一五规划中的 有序开发水电 的叙述,改为 积极发展水电 了。为什么要改变这一表述呢?其实这就是接受了十一五期间的教训,避免被伪环保的欺骗宣传所利用。 实践证明十一五中所强调的有序开发,非常容易被污蔑水电开发过度的欺骗宣传所利用。本来执行好十一五规划,应该是最重要的有序。但是,由于伪环保反对水电开发,总是污蔑说我国的水电是无序的过度开发。到头来十一五规划中要求开工建设的 7 千多万千瓦的水电项目,最后只完成了三分之一。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重点强调要有序开发的十一五规划,反倒违背了最应该有的序。这个十一五规划导致事与愿违的现实,足以说明有序开发这个提法,不够科学、不够严谨,容易被伪环保所利用,所以,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必须要改变它。 然而,尽管表面上看我国水电的形势已经是一片大好,但是,水电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隐忧。
个人分类: 三峡|3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哪些因素左右着网络舆论
outcrop 2010-10-11 14:49
也许您觉得互联网众多的言论代表了大众的想法,或者是很多人的想法;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的。你我浏览的互联网,同样也不可避免被各种力量所左右、操控。 早期的互联网还是相对单纯的;但随着影响力的增大,一切变了。我就尝试从个人和团队角度,简单的列出一些左右网络舆论的因素。欢迎纠错、补充! 团队因素 这些团队对舆论左右的力量,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比较有代表性的团队有: 网络公关公司 。这些公司的业务广泛、神通广大。包括 制造大量舆论热门、发贴、删除网络负面信息等。比如网上的各种姐姐妹妹、部分网络名人,都是一步步运作出来的。这些公司一般是看钱做事,被人雇用,运作之 后迅速闪人。一般网络用户很难识别哪些是公关公司的人、哪些是公关公司的文章。他们拥有不少转移、引导大众注意力的方法和技巧。 相关关键词:软文、水军。 网监 。主要是对一些敏感、非法信息的管理,但没有公 开、明确、量化的标准。 所以很多网站,都有一份敏感关键字过滤列表,也经常更新,直接让程序不发布含有敏感字的文章,或者发布就进入人工审核,暂时不显示。因此科学网编辑在处理 博文方面,是有一定压力的,大家得理解;一个网站,谁都不愿意删除自己用户的非广告性文章。 利益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在网上为捍卫自己的利益,做 舆论导向很正常。但感觉部分团体业已形成相当专业化的网络运作手段,掌握了很多技巧,丝毫不逊于专业的网络公关公司。有些还是很可怕的现象,涉及敏感的东 西,这里就不多说。所以很多时候网上个把人孤军奋战,是很难对抗一个团队的力量。 网站本身 。为了博取眼球、点击率和讨论热度,网站运营者自己也会发布一些争议性很大的文章。这种文章一看就让你有激动、批评、愤怒等欲望;打算转发、大骂或者讲道理。好,网站的目的达到了。 黑客团体 。这是一个隐藏比较深的团队,也形成了一条地下产业的利益链。一般也是付钱干活,其厉害之处在杀伤力大。比如 武汉大学沈阳老师提到的黑链产业 。 网特 。也就是网络特务,传说中的职业,不了解。 个人因素 审慎的人,往往不习惯发表大量的言论;有些人发布了大量的信息,却可能是错误,或者误导。互联网经常上演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由于网络上一般言论具有匿名性,除了目的驱动,个人的一些心理往往也被利用,推波助澜。很多人对一条信息,是不大调研和思考的。下面的情形比较典型: 幸灾乐祸 。这个人性的缺点,在网络上被放大,很多人特别喜欢传播一些负面的话题;喜欢看到别人、特别是比自己强的人的一些笑话。比如女大学生、专家相关的话题,这是一种微妙的心理。 爱心 。没错,很多时候爱心在网上被利用的很彻底。爱心包括对人、社会和国家的爱。一些利益集团,会利用读者的各种爱心,来传播促进他们实现自己目的的东西。据传在QQ群广为转发的一则地震捐款相关的消息,实际上是某国内饮料商泡制的。大众很难发现这种利用爱心的信息,一般是以软文的面目出现。 发泄情绪 。生活中有些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就会抱怨各种有关无关的东西,而且特别喜欢抱怨。网络上也是一样。 围观心态 。就是在网络上起哄。 盲目相信 。看了,就信了;不调研、不思考。 世界往往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暂时就想到这么多,纯属八卦,欢迎修正补充。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3359 次阅读|5 个评论
网络舆论和独立思考
youxue 2010-8-22 09:06
近几年我上网比较多了。看网上文章时总提醒自己,任何人都可以写网络文章,其准确性是需要证实的。这与科研中文献调研类似。我有两门课需要写学期论文(term paper)。每次我都要提醒学生,各种信息来源的准确性不同。经过同行评议的杂志论文的可靠性远远高于任何人都可以上贴的网络文章,而不同来源的网络文章的准确性也有很大差别。从文献中提取准确信息是写学期论文的一个基本训练,也是学期论文评分的一个重要标准。 从几件我的亲身经历,看到一些国内国外的华人似乎过分被负面网络舆论潜移默化地左右了,尤其是遇事总把海外华人往不好的方面想,即使自己已知的情况并不是这样。 一例。某人在考虑回国,我告诉了一位海外华人,其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了?我问,我考虑过回国。是不是因为混不下去了?回答是,那当然不是。再问,另外某某人也在考虑回国,是不是因为混不下去了?回答还是,那当然不是,你们都有终生位置嘛。我又问,那为什么你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该某人混不下去了呢?回答是不知道为什么。 又一例。某著名华人学者来国内做报告,报告前几个小时在楼道我旁听到两位不认识者议论,大意是:一些在国外混得不怎样的学者,到国内好像就成了大学者,到处招摇撞骗。我只好比较认真地准备了一下这位学者的成就,报告前对主持人说,我来介绍这位学者吧。但不知道我的介绍是不是有作用。 第三例。在国内与一位学生聊天,不知怎么说到了长江学者(该生知道我已经辞去了长江学者)。学生想也没想就说这些人在国内工作是为了赚钱占便宜。我问该生一位我们两人都极熟悉的一位长江学者是不是在国内占了便宜?回答是没有。再问另一位长江学者是不是占了便宜?回答也是没有。谁在国内占便宜了?回答是网络上经常说起的名字。其实该生和我本人都不了解这位网络名人是不是真的占了便宜,而且关于该学者的正面报道也很多。但不知为什么负面报道就深入人心了。即使网络报道说的都是事实,也常常是特例,不代表群体,否则也就不会有报道了。因此很奇怪:虽然知道自己认识的长江学者并没有在国内占便宜,但似乎一说起长江学者这个群体就觉得他们都是为了占国内的便宜,就是因为网络文章。 看来,对国人来说网络舆论确实有力量。一是很多读者以为写出来了就是真的。二是以少概全。网络舆论揭露丑恶现象多。虽然也有一些正面报道,但这年头同胞们相信正面报道的似乎很少,而负面报道很容易被同胞们不加思索地相信。不仅如此,关于某人的负面报道很容易被广大网民推广到一个群体,认为该群体都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会不用负面报道中的人和事以偏概全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57 次阅读|3 个评论
水电开发决定我国碳减排的成败
zbt92 2010-7-16 11:01
----------- 2010 年 7 月 16 日 在 水电学会信息化专委会年会上的发言(剪辑) 张博庭 专委会的同志希望我借这个机会我也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国水电的目前情况。 首先我向大家通报一个水电界的重要信息。今年 8 月是我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云南的石龙坝水电站开工建设一百周年,同时也是我国的水电装机达到 2 亿千瓦的一年。为了宣传水电、让公众了解水电,展示水电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能源局和云南省政府已经决定 8 月底在昆明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应该承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水电建设者通过不懈的努力,认真吸取世界水电建设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并结合工程实践不断地开展科技攻关,成功地解决了水电工程的一些技术难题,在高坝工程技术、泄洪消能技术、地下工程技术、高边坡工程技术、大型机组制造安装技术、远距离大容量超高压输电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发展,我们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一批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 我国水电事业取得了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世界上最高的拱坝(小湾、锦屏一级)、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龙滩)、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水布亚)。可以说目前世界的主要坝型的世界之最,都是由我们中国创造的。我国水电的施工队伍,在全世界也取得了无可替代的地位。我们已经开始生产和装备全世界都没有的单机 80 万千瓦的水电机组,目前正在准备生产单机 100 万千瓦的大型水电机组。我们今天不仅可以说是世界水电大国,而且,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水电强国。 在全世界,除了中国之外,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水电装机超过 1 亿,而我国现在已经超过 2 亿。一百年, 2 个亿,确实非常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庆贺。 不过,必须承认我国的水电也不是没有遗憾。在前几天庆典活动的筹备会上有一位同志曾经提出来是不是应该在百年水电前面加一个一字,不要叫百年,否则不太好听。我们大家都知道百年的另一种意思。尽管在会上大家没有就这个问题进行谈论。但是,却引起了我的一番思考。纵观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几乎都是在百年之内,基本上完成自己国家的水电开发。而我们国家开发了百年之后,目前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只有 24.9% (现在很多人喜欢用我们国家目前的水电装机,简单的除以我们国家的水电资源量来表达我们的水电开发程度。但是,我们搞水电的一定不能这样认为。用装机容量表示水电开发程度是极不科学、记不准确的。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国外一般都没有可装机容量的概念。所以,我们看到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一定都是指发电量,而不是装机容量。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可装机容量的指标。)。 也就是说,国外的百年水电就是真正的百年,因为他们在百年之内,基本上都已经把水电资源开发殆尽。而我们的百年水电则还没有开发利用到资源的四分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按照技术可开发年发电量 2.47 万亿的资源估计,我们国家现在每年还要浪费相当于 8 到 10 亿吨煤炭的水电能源。如果算一笔账,我们自水电开发百年以来所浪费掉的水能资源,超过了我们所开采的全部煤炭。 很多人都说我们国家的资源禀赋就是煤炭第一, 50 年代提出的电力工业的水主火辅是不可能的。然而,其实不然。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以一百年计算。我国的煤炭资源量确实高于水电。但是,如果以二百年的尺度计算,我国的水电资源量就与煤炭大体相当,如果以三百、四百、五百年计算,我国的水能资源量就要比煤炭多得多。目前我们国家的火力发电的耗煤总量大约是每年 16 亿吨,如果我们能像法国那样百分之百的优先开发利用水电,即:用 10 亿吨煤炭的水能,替代十亿吨发电的燃煤,那么我们国家目前的电力水平还可以处在水主火辅的阶段。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水电发展的严重滞后有多种原因。有旧中国的战乱;新中国初期的蛮干;也有电力体制改革前的官僚体制和市场化改革之后的极端环保的捣乱。其中,尤其以近年来极端环捣乱对我国水电的伤害最大。以前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局限,我国水电的建设虽然进展缓慢。但是,那种由于整体经济能力不足无能开发利用水电的情况在全世界非常普遍。同时也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的能源需求量也限,因此,水电开发程度低的现象在欠发展国家中,似乎也并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但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以后,如果仍然不能及时地开发利用水电和其它清洁能源,那么其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必然要靠燃烧更多的化石能源来解决。难免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正是由于我国的水电在经济发展的腾飞时期严重受阻,所以,我们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最近几年在全球的发达国家都积极地致力于减排的时候,我们却以每年 2 、 3 亿吨绝对增量的煤炭开采,不断刷新着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新纪录。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这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矛盾要比其它发达国家尖锐得多。同时也让我们在 GDP 还远低于美国的情况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在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的处境与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绝对是不公平的。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全世界都跟中国过不去?客观的说正是由于我们水电开发的滞后,不仅让我们愧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消耗掉了大量本应留给他们的资源,而且也愧对了全世界,排放了与我们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温室气体。 为适应国际社会的减排温室气体的需要,缓解国际压力,最近,我们国家已经向全世界做出承诺,要在 2020 年把单位 GDP 能耗降低 40% 到 45% ,让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 15% 。要想完成这一承诺,我们就必须要改变目前水电开发受到社会严重误解和阻碍的局面,加速我国的水电开发建设。这一点目前已经基本上在我国的能源界达成了共识。 前几天,国家能源局在华电集团的北京培训中心组织了一次新闻记者的培训。专门向记者介绍水电知识以及水电与我国实现减排国际承诺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意思是:我国的水电开发如不加速发展,要么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要么就要违反国际减排承诺。 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测, 2020 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约为 48.5---53.5 亿吨标煤。为实现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双目标,最重要的是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根据有关部门分析, 2020 年全国能源需求总量目标以控制在 51 亿吨标煤以内为宜。 如果按照我国 2020 年能源总量控制在 51 亿吨计算,那么 202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 15% 必须要达到 7.65 亿吨标准煤。折算发电量为 2.35 万亿千瓦时。根据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王俊司长的分析计算, 2020 年核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最高可达到发电量 1.1 万亿千瓦(其中核电装机 7000 万千瓦,发电 6000 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发电量达到 5000 亿)。因此, 2020 年我国水电年发电量必须要达到 1.25 万亿千瓦时。目前,我国的 2009 年常规水电装机约 1.8 亿千瓦(不包括抽水蓄能),发电量 6156 亿千瓦时。按照这个比例 2020 年常规水电装机至少达 3.3 到 3.5 亿千瓦,才能产生 1.25 万亿发电量,实现我国的减排承诺。 10 年需增加水电 1.5 到 1.7 亿千瓦。但由于近年来水电发展几乎陷入停滞, 2007 、 2008 、 2009 年全国核准的水电容量分别仅有 234 万千瓦、 724 万千瓦和 737 万千瓦,远小于这几年的投产规模,导致水电在建施工规模迅速缩小, 2009 年底仅有 6725 万千瓦。按照大型工程 5 到 8 年的建设期,十二五期间,我国至少要核准开工一亿千瓦以上的水电,才有可能实现我国的减排承诺。可见我国水电开发面临的任务之艰巨。 在如此艰巨的任务面前,国家能源局为什么要先培训记者呢?因为,近年来我国水电开发的阻力表现在政府的审批程序,而根子却在社会舆论。下面,我们以对水电影响、冲击最大的叫停金沙江水电的问题,来举例说明妖魔化水电的宣传是如何误导社会舆论的。 我们知道未批先建、跑马圈水、齐头并进、过度开发是叫停金沙江的主要理由。然而,我们先看未批先建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先给路条后核准,是我国 2004 年投资体制改革后的现行项目管理程序。开发金沙江是 十一五 规划中关于水电建设的首项任务。而金沙江所有的水电项目都是拿到开工的路条后,又毫无原因迟迟得不到核准。因此,金沙江根本不是什么 未批先建 ,而是典型的 先建未批 。责任在于管理程序上。 跑马圈水:用市场手段调动水电开发积极性,引进竞争机制是我们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成果。跑马圈水从来也不可能否定政府的审批决策权。所以,跑马圈水的受益人是长期以来苦于没有人投资水电的国家和各级政府,受到冲击的恰恰是原来的电力行业垄断。 干支流齐头并进的理由就更可笑了。大水电必然是在干流,小水电必然是在支流上。而我国的电力政策就是要 水火并重,大、中、小并举 ,所以,执行国家的电力政策的必然结果,就是干支流齐头并进。这一点都没有什么错。 再看所谓开发过度:金沙江规划的电站目前还没有建成一个。开发程度还是零,怎么就谈得上过度? 总之,这些明显违反基本事实,违反逻辑的言论,由于被极端环保势力反复炒作,一直没有我们的反驳的声音,最后起到了谎言千遍就成为真理的误导作用。所以,我们任凭各种谣言在社会上泛滥的结果就是,误导了公众舆论,蒙骗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最后也影响了领导的和政府部门的决策。给我国的水电开发和国家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也许是物极必反。金沙江水电被叫停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水电的关注。深入调查之后人们才发现,那些叫停的理由竟然都是如此的可笑,中央调查之后居然怎么找不出来可以处理的责任人来。同时,也是由于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冷静的反思我们对水电的态度。 最近,不管是社会舆论还是领导决策层,都开始认识到水电开发是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最主要手段。不加速开发水电,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就没有解。目前,金沙江水电已经解禁。被环保部叫停的鲁地拉、龙开口项目的环评报告,也已经都通过了环保部的审批,目前正在逐步履行各种核准手续。前几天,金沙江上的一个项目和雅鲁藏布江上的藏木水电站已经通过了国务院的核准。终于打破了两年多来国务院没有核准常规水电的僵局。预示着我国水电的发展正在迎来新的机遇。 记得金沙江被叫停之后, 2009 年《科学新闻》杂志第 19 期 反坝真相 专辑中,评价我国水电决策现状的一篇题为 非对称舆论战 的文章写得十分到位。文章的核心提示说: 反坝声音对主流话语权的掌握,水电专家出言谨慎和水电企业的习惯性沉默,导致受伤最深的就是水电决策中的理性和科学性。 我认为,这也正是我们的水电开发和国家发展遭受重创的教训。不掌握主流话语权,不改变水电被妖魔化的舆论环境,我们的水电还将难以正常发展。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 总之,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加速发展水电,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也需要我们加速发展水电。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的水电企业和水电工作者,绝不能再只干不说的沉默下去了。我们一定能够要以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地态度,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担负起宣传水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普及水电科学知识的重任。完成好我们这一代水电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个人分类: 三峡|2996 次阅读|4 个评论
舆论监督就是表面文章?
wujingzhi 2010-3-24 20:49
在中国,舆论监督,其实大部分是网络监督。而网络监督背后是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包含了有生力量的青少年,各条战线的中年人,以及其他正在熟悉网络的人们,这三到五亿人可以说是中国的代表性力量。 然而,迅猛发展的中国式舆论监督,有明显的成为表面文章的趋势。 这次山西疫苗事件应该可以成为一个代表性事件。 不管现实是什么样子,是十分种的新闻发布会,还是一天不到的所谓调查,不可否认书面新闻上,政府学得聪明成熟多了,措辞明显得当了!然而,这不就是表面文章吗? 疫苗事件,不管是事实发生在几年前还是现在,这是事关生命的事。有良知的人都知道要去关心受到伤害的家庭和人们,而不是罄竹而书政府如何欢迎监督。有良心的人们在期待作为人民的,为人民的,人民支持的政府采取有效的实际的行动,不要做绣花枕头,人民现在没心情枕花枕头睡觉。 舆论监督,为的是纠正过失,挽回损失,暴露腐败,匡正驱邪,治病救人,和谐发展! 我们的舆论监督,不应该有谁胜谁负,不应该说的那么文绉绉的,好像需要立牌坊似的。 舆论引导不应该永远放在政治高度。舆论应该像把挥向不合理、不道德、不符合正道的一切邪恶的匕首!剔除顽疾,才能康复而焕发生机! 舆论监督,万不可成表面文章。讳疾忌医,病入膏肓就为时已晚了啊!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0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客评论发表动力学规律在舆论监测上的应用
limer 2010-2-23 21:28
前面谈了点博客评论发表动力学的问题,从统计数据来看,博客空间内的新闻半衰期比新闻门户上的新闻半衰期更长,我猜测这可能主要是因为社会网络的存在,它改变了用户浏览新闻的方式。(这只是一个假设,还需要实证) 今天看了篇关于舆论和政府应急管理的文章,突然对博客这类蕴含social network的social media对信息传播、舆论发展和事件演化的影响有了点想法。 无疑,目前越来越多的网友都在使用social media作为信息源,而与传统媒体网站相比,social media延长了信息的半衰期,这使得我们在设定舆论监测窗口时不应该仅仅关注头36个小时,而应该扩大监测时间窗口,以便更准确的识别和把握舆论的发展与演化。而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也许将工作中心放在“黄金24小时”是不够的,更佳的做法也许是保证172小时内,政府的通告信息都能见诸于报端和网站头条,而且消息要不断更新,以便于引导舆论和平息事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贴)中国能源舆论第一案纪实
zbt92 2010-1-4 10:05
中国能源舆论第一案纪实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12-30   中国网能源频道讯 2009年2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北京分社记者章轲状告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名誉侵权案在北京市宣武区法院第一次开庭。这是一桩看似非常小的案件,但在水电业内和众多与能源相关的媒体圈内,却掀起了轩然大波。从案件开庭当日起,网络上有人以此事件为题,指责教授学者变泼妇,近日,记者采访了双方当事人以及相关专家,以期揭示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 个人名誉与国家利益 2007年12月20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章轲在当日报纸上发表了题为《水电开发该降温了》不足700字的一篇报道。文中主要观点是中国水电发展过热,除在视觉上密集的水电站竟让视觉疲劳外,更是引用了水利专家刘树坤的观点我国大部分河流的水资源开发程度高达80%以上,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一些河流的水资源开发程度甚至高达100%。认为中国的水电开发严重过度,已经造成了生态灾难。 2007年12月24日, 名为水博的网友在博客中国上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题为社会不需要无知无耻的绿色人物的博客文章。强调目前中国水电开发程度远远低于国外,痛斥章轲的文章是在故意造谣诬蔑中国水电。在博主简介中,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教授高工的身份赫然在目。 正是这篇点击率为1873次、回复跟帖74个的博客文章,成为章轲一纸诉状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告上法庭的主要证据。章轲在诉状中称:被告(张博庭)在博客文章中利用网络博客对原告本人涉嫌侮辱、诽谤和人身攻击的言辞有七处之多。章轲在诉状中提出诉讼请求为:1,公开道歉,消除影响;2、赔偿精神损失费一万元;3、承担本案的诉讼费和原告的公证费以及律师费。 与章轲以个人名誉侵权起诉张博庭相反,张博庭认为自己是为了揭露谣言、维护国家利益才站在被告席上,并坚决表示为了国家利益而将这场官司打到底。 在法庭上,很难将坐在被告席上温文尔雅的张博庭与一系列言辞激烈、笔锋犀利的博客文章作者画上等号。在法庭上双方律师陈述完代理词之后,一审法官没有给张博庭与原告辩论的机会和时间便匆匆结束了庭审,在休庭后张博庭接受了记者专访。张博庭坦陈:从自然人的角度,我并不认识章轲,更不可能和他有任何个人恩怨,我写博客揭露谣言是为了国家利益,这场官司是为了中国能源发展良性发展而打,是为了中国最现实的可再生能源而打! 事情的起因是中国年度绿色人物的评选。这是一项由中宣部、国家环保部和中央电视台等7个部委联合发起,要求网民参与投票的一年一度的活动。2007年的评选中张博庭发现有一些经常在媒体上造谣诬蔑中国水电开发的环保记者,居然也当选了年度绿色人物感到非常吃惊 。 在向有关部门揭发检举的同时,张博庭在网络上发出了社会不需要无知无耻的绿色人物的文章,希望引起广大参与投票网友的警觉。文章中他驳斥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章轲和某单位退休水利工程师编造的国际上对河流水资源的开发一般控制在40%的程度,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河流的水资源开发程度高达80%以上,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一些河流的水资源开发程度甚至高达100%的言论,张博庭希望通过在网络上达到澄清谣言,防止伪环保当选绿色人物的情况再度出现。 《第一财经》记者章轲,以张博庭的网络文章中存在着一些贬义词对其提起了名誉侵权诉讼。宣武法院在审理这起案件后,最终以贬损人格理由,判决张博庭的行为违法。 张博庭对记者陈述:由于我已经在庭审中提交了人民网的政府网站上,曾有网友用大副标题痛斥造谣者无知无耻的证据,所以,法庭没有判决我文章中的无知无耻的说法贬损了章轲的人格,而认为使用活宝糊涂虫恬不知耻和弱智等词汇构成违法。我不知道在法官眼里,无耻的造谣和恬不知耻的胡说八道到底能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一个说法是合法的,另一个就是违法的? 另外,对于网络博客论坛上的名誉侵权问题,目前法律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大家希望此案的判决能为解决网络论坛、博客的侵权问题探索出一条有益的途径。然而,宣武法院判决的结果却令人十分吃惊。按照此案判决的逻辑,如果网民在论坛和博客上对于各种负面人物的批评中,连活宝糊涂虫一类的词汇都不准使用,那么今后几乎在网络上所用负面的形容词都一定是绝对不能使用了。否则,就是贬损人格的违法行为。人们不禁要问,如果正常交流的网络上不容许应用这些词汇,那么我们字典上的这些词汇还能到哪里去合法的应用?这种判决是不是已经公开的剥夺了网民使用负面词汇的言论自由?这是不是一种违反宪法的判决? 诸如此类,张博庭认为自己言辞激烈与近年来极端环保人士大肆攻击中国水电有直接原因。他回忆说,水电论争其实由来已久,我国三峡历经十多年的论争方才上马,但论争范围一直大都在学术范围内。2004年,张博庭以一篇《质疑怒江六问》致信中国青年报,张博庭自己评价这篇文章的语言中肯,并无过激之言,中国青年报随后在网上发表了这篇文章,从随后引发的激烈论争来看,中国水电之争由此引爆。 真环保与伪环保 当记者问及张博庭作为一个学者,为何后来言辞愈发激烈时,张博庭解释说,很多水电专家因为忙于潜心学术,对于伪环保人士的种种没有常识的论调认为不屑以论,以前他自己也是这样的。而对于公众来讲,水电行业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一个行业,伪环保人士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采用偷换概念、将西南地区落后状况一味归咎于水电开发,利用当地弱势群体的图片和煽情文字来蒙哄公众,致使更多经过科学论证的水电工程长期无法上马,怒江流域水电开发就是典型的例证。张博庭无奈的开始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张博庭在博客中国以水博的名义建立博客过程中发现,网络媒体上没有像传统纸质媒体那样有一个非常严谨的编辑、校对流程,有时言辞激烈一些的文章反而能够达到让受众更关注的效果。除此之外,语言简练、有话直说的理工科行文方式,也是他更喜欢使用尖刻词汇批评人的重要原因。。 张博庭特别提及被经常偷换的水电资源开发和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而水电资源开发是指水能资源的利用,即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 。是自由流动的天然河流的出力和能量,叫河流潜在的水能资源,或叫水力资源。构成水能资源的最基本条件是水流和落差(水从高处降落到低处时的水位差),流量大,落差大,所包含的能量就大,即蕴藏的水能资源大。据国际普遍情况,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用水大约有70%最终会转变成污水重新排入河流系统。因此,如果河流水资源的利用率超过40%,那么就大约有28%的污水排入河流,与原来的60%未使用过的河水相融合,整条河流就几乎增加了一半的污水。因此,国际社会认为水资源的使用率一旦超过了40%,人们就会认为已经对河流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所以,国际社会仅仅认为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宜超过40%。可见,这个限制既不包括水资源开发程度,更不应该包括水能(水电)开发程度。就是这样一个常识性的概念,张博庭喊了几年都没能阻止伪环保人士继续编造谣言。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资源禀赋是以煤炭为主。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近些年,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等一次性化石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一些列相关恶性事件的发生引起国内甚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讲,诸如太阳能等新能源由于技术等原因短时期内无法大范围使用,中国最现实的可再生能源就是水电能。我国的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6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量2.47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量1.75万亿千瓦时。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中国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并不高。张博庭认为:现在我们相当于每天都向大海倾倒二百多万吨原煤。 张博庭认为,发展中国水电才是最大环保。 警钟为谁而鸣 8月7日,宣武法院做出了一审判决,判决被告张博庭名誉侵权的行为存在。但张博庭则对此判决完全不服。并认为宣武法院的判决是一个违反宪法的错误判决,要求申请有关方面撤销该判决。 张博庭介绍,他已经通过网络渠道郑重的向有关部门反映北京市宣武区法院的违宪判决,粗暴的剥夺了网民的宪法权利的严重问题。 针对此案,记者咨询了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保生。张保生认为,张博庭在博客上主动发表博文,应当属于主动提供新闻材料,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因为被告知道、并且期望自己的博客文章会被其他公开媒体转载。 但也有专家认为,张保生院长所引用的法条不是第七条的内容。张博庭是在利用博客揭露绿色人物评选中的问题,不存在主动提供新闻材料的情况。因此,根本不能应用该条文判别是否构成侵权。张博庭作为国内了解水电情况的专家,在自己的博客上揭露批评记者造谣,是对公众活动行使公民的批评监督权,是行使宪法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的行为,只要揭发的内容属实,就不能认为其主观有过错,因此,根据第七条的规定不可能存在任何名誉侵权的问题。 张保生还认为,尽管张博庭认为自己是为了国家利益才走上被告席,并且文章观点有翔实、权威数据做支撑, 但是,这些并不能抹杀被告的侵权事实;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这才是法律规定的要件;在本案中,这些事实很容易认定。 而有专家则认为,如果把负面形容词与侮辱诽谤这样联系,任何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一旦使用这些负面形容词就一定会构成名誉侵权,那么我们的文化中就不应该创造并保留这些词汇。正义的批评、揭露、痛斥都不能属于侮辱和诽谤的范畴,尤其是在非正规媒体和出版物的网络上。因此,客观的人都会认为张博庭揭露谣言维护国家利益揭露谣言的行为是正义的,不存在侮辱诽谤造谣者的违反法律的要件。 而当记者问及被告文章为网络博客文章,在文章的语言运用上和传统媒体会有很大不同,请问在审判过程中会否对这一特点予以考虑这一问题时,张保生谈到,这是个新问题,网络博客文章确实不同于正式媒体,因此,张博庭对此也有错误认识,似乎是在写自己看的日记。但日记和博客文章的区别,恰恰在于不是给自己看,而是给别人看,会起到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的作用,这是法律规定的要件。 当记者采访时,有法律专家认为:网络是个新生事物,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和批评监督权的重要载体。公民对社会腐败以及假冒伪劣的揭露批评,不仅是一种言论自由的表现,同时也是在行使对负有监管责任的政府部门的监督批评权。现实中那些得到社会舆论支持的敢于署名的严厉批评(甚至说辱骂),却往往都是代表民意的正义呼声;例如,网民对社会腐败行为的痛斥、对假冒伪劣行为的愤慨等;实际上,网民的批评和愤怒恰恰是通过网络表达社情民意的一种重要方式。而那些对于公开的署名批评不服气,非要诉诸法律要讨回公道的,却往往都是一些得不到民意支持的非正义行为。例如,为了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不断揭假、打假的方舟子,就经常遭到各种名誉权诉讼。但是,你很少见方舟子反过来诉讼那些骂他的人。因为,不用诉诸法律,那些辱骂揭露造假的人,在社会上根本就得不到正面的评价。因此,法律上对于署名批评案件的处罚判决,一定要极其慎重,搞不好往往都会起到打击社会正义的负面作用。武汉某法院枉法裁判肖传国诉方舟子名誉侵权一案,曾经招致海内外600多名知识分子的联名公开抗议。影响极其恶劣,给我国的司法体制造成极坏的影响。总之,我国现在急需规范管理的问题,是在网络上匿名的辱骂和公开的造谣诽谤行为,而对于公开的署名揭发和批评要特别的注意保护。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出网络的社会监督作用。 2009年12月1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件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张博庭对此审判结果表示很难理解,他认为,法庭决不应该无视记者利用特殊身份故意发表虚假新闻,侵犯公众知情权违法再先的情节。结合最近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张博庭认为自己利用博客揭露、痛斥造谣记者的情况,完全符合侵权责任法中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法律要件。在素不相识、无怨无仇的情况下,撰写有损于造谣记者名誉权的博客,完全是消除和减小谣言对公众知情权的伤害和不良影响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正义行为。(夏爽)
个人分类: 三峡|224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帖:中央媒体《中华新闻报》倒闭
antiscience 2009-9-30 13:48
《中华新闻报》倒闭的意义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9/30/content_984565.htm 毕研韬  刊发时间:2009-09-30 06:00:31 光明网   8月28日,中国记协主管的《中华新闻报》宣告倒闭,成为我国首家倒闭的中央级媒体。在下不是传媒专家,对经济层面的媒体运营没有深入研究。但是作为传播学者,我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举措拍手叫好。   我曾多次强调,中国现行的新闻体制和新闻政策已经成为中国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的障碍。对于中国政府投资450亿人民币加强海外宣传的传闻,我曾公开评论说,这除了浪费国家巨额资金、肥了某些国营媒体外,对国家形象的改善不会有多大帮助,甚至是徒增笑料而已。   从国际传播的角度看,中国媒体亟需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说过,中国这么多媒体,能够影响到国际舆论的东西很少,统计一下,百分之几都不到。对此评判,在下完全赞同。当然,在传播学上,影响力是个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近日研读相关报道,我对国家推动出版、报刊转制改革的举措全力支持。我曾在《解放媒体,复兴中华》中列举了新闻体制改革的四条理由:解放媒体就是提升国力,就是保家卫国,就是爱党爱民,就是顺应民意。从国际传播与政治传播的视角考量,笔者的论断并不过分。   在那篇文章的结尾,我还阐述了新闻体制改革的三大目标和原则:保持权力间的动态平衡、反对左右两种倾向、积极稳妥渐进改革。如今我国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全面推动出版、报刊单位转制改革,标志着中国的政治传播系统将迎来新一轮改造升级。   自由撰稿人冼岩认为,中国的治国方式正在发生从建构主义到演进主义的嬗变。至于中国目前正在推进的新闻体制改革,我想大致属于建构主义与演进主义的混合体。但无论如何,中国应该开始清算列宁主义新闻观的流毒了,因为它已经阻碍了国家实力的提升。 try { showAd(3,0,1); } catch(ex){}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不比不知道 ( 上 )
moxj 2009-9-30 11:48
因为自己的语文水平太差,很多个人日记会被删除,所以以前想表达一些意思就引用毛泽东和胡锦涛之类人的原话。估计想删除的人更多,只是当下还不敢删而已。今天想起几句实话怕被删了,引用别人发表在门户网站的一篇日记表达一下。。。 在传媒中,对同一类新闻用不同的形容词报道出来,效果大不一样,有时甚至相反。下面就是央视媒体近几个月来对境内外同一类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集录于此,供大家欣赏和把玩。 1、甲型流感多地发生 日本是:已在全国大面积爆发,引起朝野很大恐慌。 中国是:全国各省市都有发现,但是大家不必惊慌。 2、国家元首在短时间内访问数国 美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和拜码头、做姿态; 中国是:一路风尘仆仆、和穿梭外交、传播友谊。 3、液化气涨价 欧洲是:大幅飙升。 中国是:出现浮动。 4、突然遭遇沙尘暴袭击 澳大利亚是:市民埋怨说就象世界末日来临一样。 中国是:警察指挥行人和车辆躲避,市民坦然面对。 5、两岸高官案发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被央视反复评论了不止几千次。老百姓想不听都不行。 广东的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央视直接报道不超过三次。老百姓想知道详情都不能。 6、政府实行霄禁 洪都拉斯:民众不顾禁令,乱上添乱。物质奇缺,商场被当地老百姓抢购一空。 中国某自治区首府:网络、电话等对外通信被限。但市民理解,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7、去台湾访问遭民众抗议被困饭店 达赖是:吓的赖在饭店里不敢出来。 中台办张副主任是:在饭店里开会。 8、金融危机造成大批工厂裁员 美国是愤怒的失业工人纷纷走到白宫前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政府救济政策的严重不合理。 中国是某某某领导深入到下岗职工家里,鼓励大家走自谋职业之路。并亲自送上慰问金。 9、烟花仓库爆炸多人伤亡 中国:现场损坏严重,有关领导同志非常重视,指示积极组织人力抢救。 巴西:现场一片狼藉,工人惊恐不已,有伤者向记者控诉政府禁止不力。 ---- 好笑多,好笑新闻原来可以这样说。还是那句话,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想笑。
个人分类: 一起分享|2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坐山观蛐蛐斗
moxj 2009-9-29 17:50
虽然我的日记只是闲扯,没有系统的指责什么,仅仅提出一点看法,但还是会让一些人看了很不舒服,或者有点紧张。昨天写了一篇日记:《逼警为匪》,管理员很快通知我日记被删了。 如果我也随大流无病呻吟几句:逼良为娼,即使有人跟在后面议论纷纷,估计对这样大家都已经接受的观点,相关审查人员也就无关痛痒了。 其实所有问题如果能以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单方面的强势宣传,那是真正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不是什么反动言论,更不会是造反行为。相反,对它抱有恐惧心态并加以遏制的行为和 钓鱼式执法 等同栽赃 一样,不但道德不容,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 我提出 《逼警为匪》这个观点,只是在时下如潮的群众对各类执法人员提出质疑、指责的愤怒声和无辜的警察呼喊他们生存状况的无奈声中提醒大家:当下的很多争论只不过是 两只蛐蛐在争斗而已 ,无论胜败,都是处在大家高处看高兴之人的工具而已。(不要总想着自己是什么样的知识分子) 当然了,日记被人收藏或者删除都是让我高兴的事情,如同我专门写了日记:《 面对错误 》一样,上领奖台或审判台时我都是一样兴奋和激动,因为我的收获。 这些日记只是表达一种思辨而已,题目里的汉字差别很大,逻辑上却重复了很多。一些日记还会被删除掉,但那些保留下来的早把相关的事情摆在出来很久了,比喻:《 和我一起偷窥你 》《 理想主义的灯火和现实主义的道路 》《 共产党的胜利和共产主义的衰落 》同学们没有必要因为看到的日记标题变成了《 该文章审核未通过 》就 QQ 过来问长问短。 我们真正 必要的是保留我们独立的思考和积极的观察,而不是像两只蛐蛐一样,拼命的厮杀! (图片来源于百度)
个人分类: 民生了望|2076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跟在我背后
moxj 2009-8-23 11:21
题记:早晨去操场散步,看到许多人在长跑,想起自己大学锻炼的时候没有耐心,喜欢跟在一个人后面跑,却总是跟丢了,后来发现别人已经又一圈追上自己了。 从我刚学会站立、走路, 你便跟在我背后; 我上学了, 你整天在我背后; 我有了自己的朋友, 你们跟在我背后; 我远离家乡了, 姐妹们, 你们还在我背后; 陌生的人啊, 我去超市购物了, 你还在我背后。 我不止要叫你妈妈, 亲爱的, 还要叫父母; 你是一名导购员吗 ? 还是推销员? 是的, 你都是, 每天擦肩而过的人呢, 遥远的你, 跟在我背后; 鬼鬼祟祟不辞劳苦的你, 在我背后, 张望着我。 你是谁啊? 在我背后。 因为你也很迷茫, 和我一样, 一直望着你的背影, 在你的背后, 战战兢兢, 无所畏惧。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3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在删帖?谁要造反?
热度 1 moxj 2009-6-20 22:14
有人因为躲在黑暗里,大家害怕他;有人因为被看到,许多人也害怕他。所以总是有人想把躲在黑暗里的人揪出来,想把看到的人打压下去。 我不是个喜欢躲躲闪闪的人,也就难免被人看着不顺眼,难免有人想把脚抬起来,狠狠的踩下来 我不敢为自己及和我一样的人辩解:讲我们是一群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但面对一切,我敢说我们都是 实事求是、负责任的人 看到一些人的个性签名,我感慨了一句 : 我们的签名是彼此心灵的对话。 很多人的帖子被屏蔽了,只留下他们在别人帖子后面的留言及签名,但这已经足够了,因为连我这样幼稚的人都感觉到了他们的签名是心灵的表白。 一位网友借用了毛泽东同志的话作为签名: 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有一天它不再为人民服务了,人民就起来推翻它! 另一位网友把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作为签名 :   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还有一位网友借用别人的对话作为签名: 斯大林: 丘吉尔,你打赢了仗,人民却罢免了你。看看我,谁敢罢免我! 丘吉尔: 我打仗就是保卫让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力 。 很多人的帖子被删除了,很多人的头被别人踩了无数次。为什么呢?他们说了什么话?他们做了什么事?他们想表达的意思不会超越毛主席的概括,语气也不会有他老人家那样有气势。难道是因为他们的语文水平不及毛泽东同志就被删帖?还是因为他们没有加入斯大林同学那个党,而是把理想的方向倾向了丘吉尔同学,就要被踩呢? 我刚写的日记: 《 (论)信仰的包容与组 织 的封闭 》 没有真正的讨论,只用一段副标题做了解释。如果以后要不断完善,这篇日记算是引出问题。 问什么,当然问人们的信仰和当前的行为;问我们敬爱包容的组织和大家无奈可爱的签名;问要老百姓以后要把毛泽东同志的语录和丘吉尔同学的回答作为心灵签名,还是数不清的网民要把签名都改成逯军同志的名言: 你 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 为什么逯军同志的言论会这么广泛的引起大家注意和讨论,因为在很多官员的 心里 媒体替老百姓说话,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和政府过不去,和党过不去。 除了有逯军同志这样敢于说心里话外,更有一些政府文件 穿着正装讲笑话,许多红头文件不是违法就是背离常识:有的规定投资 5000 万者开车违法不受罚;有的要求辖区各单位每年抽 400 条本地烟;有的公开为环球小姐选手向全县父老拉票;甚至还有的红头文件不是给人看的! 难道老百姓自己说了几句实话就要被 绿坝 ,非要等逯军这样的优秀干部和一些所谓的红头文件出来替老百姓说出心里话吗? 到底谁在删帖?谁要造反? 我们把信仰迷失了,把组织也迷失了,还有必要问谁在删帖,谁创造了那些造反的人吗? 【每个人需要做的只是要找回心中的 信仰 ,心中的 政府 ,找回从前的实事求是,找回从前的 解放思想 找回党的三大 优良传统:理论联系实践 (理论联系实惠)、 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领导)、 批评与自我批评 (吹捧与自我吹捧)。 用这些力量去驱赶已经在我们心里发芽或生根的那些删除别人发言的冲动,驱赶那些想要制造一个造反派出来的冲动 】 (图片来自中国人社区)
个人分类: 民生了望|3127 次阅读|6 个评论
校内网在中国搞舆论新租界-转
sunapple 2009-6-6 21:53
决不允许校内网在中国搞舆论新租界!  090606 决不允许校内网在 中国 搞舆论新租界!   (江西李建军090606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一、日本控股的校内网的可耻行径和反动本质       1 、日本鬼子花4亿美元投资校内网掌控2200万学生资料。 总部位于北京的千橡互动成立的学生社区网站,每月吸引200万新会员注册,最近统计该网站一共有2200万会员。据:中国B2B研究中心讯,《日经新闻》报导,日本软件银行(Softbank)公司已和千橡互动集团(校内网所属公司)达成协议,将以400亿日元买下该公司40%的股权。从此,日本公司软银集团正式成为千橡互动(校内网)第一大股东。校内网成为日本买办网站。日本 网络 投资公司此举将轻松掌握和获得中国2200万大学生的个人资料和隐私,已经受到部分中国大学生的质疑和抵制,相当部分大学生表示将删除校内网ID号和所有个人信息数据从此不再上校内网。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university/1/112745.shtml   2 、大量的反动文章在校内网大行其道。   我是 2008 年4月上网开博,偶然机会知道校内网。一年多来在校内网浏览的经历,使我对该网站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日本买办校内网有如下特点:一是类似QQ群的模式,每个注册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朋友、隐私设置的方式拥有一个相对封闭的朋友群。非朋友不能游览。二是可以通过朋友分享的办法,浏览和分享其朋友之朋友的资料。三是及时浏览朋友圈子内的各类半隐蔽的资料。四是可以不受限制及时回复和发表评论和文章照片等。   我上校内一年多来,发现该网站不时出现系列反华、反共、反马列毛、鼓吹分裂、台独等反动文章和照片。如某某某污蔑共产党、毛泽东、攻击 社会主义 的文章和照片;某某污蔑中国饿死了几千万人、污蔑毛泽东是封建皇帝、是某某狂;某某污蔑科学发展观、污蔑中国是某某国度、中国人是某某某人的反动照片;攻击某某公正评价毛泽东的文章;    某某骂爱中国者是爱国贼、鼓吹分裂中国;某某宣传反革命B乱的文章,鼓动学生走上街头、反 政府 的文章---从此文特点看,不是一个学生所写,甚至可能不是一个人所写,一个在台前吹,一群拖在回复中吹、成为热贴;某某假装成学生,以反思自己成长历程为名、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某某有关六四反革命B乱的文章和照片;   某某宣扬分裂、为分裂主义者壮胆打气、恶毒诅咒反分裂正义学生的文章;某某宣扬篡改 历史 、去中国化的文章,实质是宣扬戈培尔的谎言重复千篇就成真理、企图蛊惑人心,分裂中国。某某鼓吹台独、宣扬民进党的文章和照片;某某胡说伟大祖国抛弃了香港和台湾的反动文章;某某歌颂国民党反动派,污蔑当今中国比旧中国还穷的文章;   某某诅咒污蔑马克思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的文章;某某歌颂私有剥削、攻击公有制完全错误的文章;某某嘲笑社会主义怡笑大方的谬论;某某攻击央视正直主持人的文章;   某某污蔑抗美援朝、歌颂美帝国主义的文章;污蔑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分子都应该感到羞耻的反动文章;歌颂日本帝国主义前盟友德国法西斯的文章和照片;   校内网以莫须有罪名污蔑正义学生行为不当、警告、封杀账号的污蔑性宣传广告;    我相信我发表此文章后,校内网会可能会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对上述文章照片进行隐藏,但我复制和留存了大量的这样的反动文章和照片及原文发表起始时间,其罪证不容毁灭。   2 、正义之士屡遭日本买办校内网封杀。   许多朋友和同学因在校内网发表了反击帝国主义走狗、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德国法西斯、分裂主义者、批判买办或私有剥削阶级的文章照片等,终将被校内网封杀账号。而账号上所有的资料和文件全部被日本买办汉奸和强盗窃取一空。   如我(江西李建军)去年发表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滔天罪恶的照片后不久,就被校内网以莫须有的罪名封禁了第一个账号。     2009 年6月3日   我发表了揭露日美韩在东北亚搞军事霸权的文章后,不久就被校内网封杀。随后,我注册新账号,在校内管理员网页发表上述质问文章,立即被封杀了第三、四、五个账号。   我在校内账号中有几百篇文章和大量的与网讨论记录、70-80多个相册等都被校内的日本强盗封号的方式盗取走了!   可见被日本买办校内网是多么的霸道、无耻。       二、校内网的强盗行径与当年侵略者如出一辙       1 、校内网先采取先放水养鱼、放手养猪的手法育肥网友,然后有选择地宰杀左派,支持右派和反动派。   在注册时,校内网要求学生真实写明姓名、籍贯、学校、专业、班级、性别、年龄等资料、并定期要求更新资料和照片,要求购买其网站货币,否则强增强各类限制等。   然后,无审核地允许大学生在自己的校内账号上发表各类照片、文章、回复、状态、一句话日志等。以便逃避他们允许宣扬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分裂主义、反动思想的责任。   学生为了增加朋友、增加自由度,不停地购买校内货币,不断地发表文章、照片、音像资料等。   有的假冒学生的反动派因此在校内发表了大量的反动照片和文章,在有关文章后面留下了大量的反动留言和宣传链接,以此宣传反动思想,毒害青年学生。   但是,学生账号上留下什么,封杀什么,完全由日本买办说了算,大搞舆论霸权和剥削阶级舆论一律。等盗窃左派大学生的资料差不多了,或发现有正义左派的学生网友与帝国主义、买办剥削阶级唱反调了,事先毫无警告地、也不让学生收回属于自己的资料文章和照片,就凶恶灶封闭账号、没收无数学子的宝贵的资料。   许多学生,因为在校内网页上存有大量的资料,无辜被封杀后,只能再注册新账号,提供新的资料才能与校内的日本买办进行交涉,但左派正义之士很少能如愿收回属于自己的资料。不时看到有一些年青的女学生,给买办网站官员求爹爹、告奶奶似地,请求他们发善心,以期让它们解封送回原本属于自己的资料。   2 、校内网的强盗行径与帝国主义和剥削阶级如出一辙。   过去日本人用枪炮抢劫、强奸中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恶。他们烧中国房屋、杀中国人民、强奸中国妇女、现在仍然还有不少日本强盗在参拜强盗的亡灵。中国人民原谅了侵略者,免除了它们对中国人民战争赔款等债务。   改革 开放以来,日本强盗通过资本侵略从中国人民身上又剥削了无数的血汗。   现在,日本人又通过资本收购控制拥有大量学生资料的校内网,大肆地盗取中国学生和中国网民的资料,为进一步侵略中国打基础。在日本买办控制校内网后,校内网立即成为国内外反华、反共、反社会主义右派和剥削分子、对中国大学生进行反动思想渗透、毒害中国青年学生思想和心灵的反动工具。这实质是国内外反动派对中华民族进行的第二次、第三次财富掠夺和精神侵略,它们既控制中国的互联网,掠夺中国的财富,又毒化青少年思想,为帝国主义和平演变中国做准备。       三、决不允许校内网在中国搞舆论新租界!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是2008年3-4月进入校内网后,看到校内网上反共与反华的言论大行其道,至今一些明显反共、反华、分裂、台独分子网主,还在利用校内网疯狂地反对G产党、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宣传分裂祖国的罪恶言论,我忍无可忍地、站在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共党员的立场上,对一些假冒学生进行了据实反驳,发表了大量的维护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利益的文章和照片。可是,2008年7月9日和2009年6月2号,校内网先后数次以你行为不当的莫须有的罪名,封了我原来的江西李建军的账号。至今已经封杀了我四个校内账号。   1 、是谁给了校内网非法侵占、人身攻击、强盗他人资料的权力?   我要公开质问校内网,为什么日本买办校内网仅以一句你的帐号因不当行为的莫须有罪名,就可以封杀无数中国左派学生和网民的账号?秦桧对 岳飞 的莫须有罪名,是宋朝皇帝给他的权。校内网的权力是谁给的?难道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皇帝给了校内这个莫须有的权力?   我要公开质问校内网,我李建军在国内报刊和网站上发表过数百篇文章和照片,虽然有人批判我有时偏激,但从没有人说过我写的东西反动。为什么日本买办校内网数次污蔑有人举报我反动?为什么日本买办校内网以一个行为不当的莫须有的罪名就可以封杀我的号、没收我数百篇文章、八十余个相册、无数资料?是谁给了日本买办校内网非法侵占、人身攻击、强盗中国网民资料的权力?   2 、决不允许校内网在中国办成无产阶级不得入内的现代租界!   我们说,中国在国际媒体界处于弱势,那是由于反华势力 经济 、军事和舆论的强大的原因。中国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控制的媒体上处于弱势,那是由于剥削阶级为了全面剥削垄断无产阶级的需要。国际反动媒体有帝国主义撑腰,国内反动媒体有反动派和剥削撑腰。   我要问:在中国,在共产党执政的天下,反共和反华的网主可以在日本买办校内网大行其道,而据实反对他们的一些网主竟屡遭受莫须有的污蔑,甚至被封号!校内网舆论霸权从何而来?校内网一些人反华、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底气是谁给的?人民有权要求这个日本买办校内网向中国人民作出一个交代?!   想当年,帝国主义在中国搞了许多租界,有的还在门中挂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的牌子污辱中国人民。这个所谓的校内网---反华言论可大行其道、卫华和卫党言论屡屡遭禁、莫须有污陷很是在行!是谁给了日本买办校内网胡作非为的权力?是不是因为有帝国主义的撑腰和国内反动派的撑腰,日本买办校网才敢于在中国胡作非为?让校内成为无产阶级不得入内的现代租界??   3 、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决不容忍帝国主义买办们胡作非为   校内网的帝国主义买办强盗的行径决不是偶然,种种迹象表明,帝国主义买办和垄断剥削阶级已经对中国无产阶级下手了,中国无产阶级与帝国主义买办和国内垄断剥削阶级的斗争还刚刚开始。   在反华资本和反华强权的支持下,或者本来就是剥削阶级右派出资建立的网站,必然对它们认为的卫华、卫共、卫社的言论,无情封杀,圈占租界、搞新一轮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罪恶勾当,搞剥削阶级右派的舆论一律,搞帝国主义的舆论霸权,搞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专政!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53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不战而屈人之兵——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新闻舆论
huangwd99 2008-10-14 19:39
不战而屈人之兵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新闻舆论 来自 http://www.zuguow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59316 熊蕾,原新华社对外部中国特稿社副社长,高级编辑。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为1988年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杰弗逊学者。长期从事中国新闻对国外的报道,除编发他人的英文特稿外,本人在美国、英国、法国、印度、新加坡、菲律宾、韩国、泰国等几十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特区的报刊发表过政治、科学、文化、社会等各种专题的英文特稿和深度报道数百篇。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新闻舆论 熊蕾 我多年来从事的工作是向国外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力争一个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舆论环境。做这个工作做了25年,随着我们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我们的国际舆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国际上愿意了解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另一方面,国际舆论格局中西强我弱的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仍然不能完全或者完全不能掌握国际舆论的主动。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大的舆论攻势的影响下,我们相当一些所谓的知识精英学者教授、媒体从业人员,甚至一些政府部门的官员,价值观念也在和美国趋同。种种事实表明,我们现在有一些有相当地位和话语权的人,唯美国人的马首是瞻,说不清究竟他们肩膀上长的是美国人的脑袋,还是他们的脑袋长到了美国人的肩膀上。著名的中国兵法家孙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观点。不战而屈,靠的是什么?当然有实力的作用,但更有舆论的作用。现在大家都在讲软力量,舆论,媒介,就是一种软力量。美国的当权者很重视这种软力量,也很善于运用这种软力量,很崇尚不战而屈人之兵。我既不懂经济,也不懂法律,更不懂战略,对国际政治或者国际关系也没有研究。但是从我的切身体验,我对美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做法,很感兴趣。所以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切磋。从我收集到的美国的这些公开资料来看,美国对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这个目标的策略手段,相当下功夫研究。其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体现在他们对心理战的重视和运用上。 心理战 美国对敌人或潜在敌人的心理战,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多的实践。在美国当代的军事行动中,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都出动了心理战部队,并且公开声称心理战在这些军事行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美国对心理战的运用并不限于战争或者军事行动。美国心理战行动网页直言不讳地说: 如今,心理战行动是美国政府用以确保国家目标的各种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活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那么,什么是心理战呢?美国国防部对心理战的定义是: 有计划地利用宣传和其他心理行动,以影响敌对的外国团体的舆论、情感、态度和行为作为首要目的,从而支持实现国家目标。 对心理战行动的定义是: 心理战行动是有计划的行动,向外国受众传达有选择的信息和指标,影响他们的情感、动机和客观推理,最终影响到外国的政府、组织、团体和个人的行为。 请注意这里强调的有选择的信息和指标。这是什么意思呢?美国心理战行动网页上的解释是: 美国军事心理战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向外国受众传播支持美国政策和国家目标的真实信息,使敌对的、中立的和友好的国家和力量确信,应当采取有利于美国及其盟友的行动。 这里边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美国的国家目标是什么?我们来看看美国人自己是怎么说的。 1950年4月14日,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遵照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授意,向总统提交了一份《美国国家安全的目标与计划》的报告。当时这份报告被列为绝密。现在解密了,在网上就能查到。报告说: 一个自由社会的目标是由其基本价值观念和维持使这些价值观念繁荣发展的物质环境的需要来决定的。因此,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挑战,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事实上,都不仅是针对着我们的价值观念,而且针对着我们保护这个环境的物质能力。这个挑战既是和平时期也是战争时期的,所以我们和平时期和战时的目标都要考虑这一点。 针对所谓克里姆林宫的挑战,报告提出了三点应对原则,包括: 1、我们必须强大起来,包括在我们的国民生活中肯定我们的价值观念,在发展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方面,都要强大。 2、我们必须领导自由世界建立一个成功运作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只有得到国内外对我们基本价值观念的实际肯定,我们才能保护我们的完整,真正挫败克里姆林宫的图谋。 3、但是,在肯定我们的价值观念之外,我们还必须有这样的政策和行动,就是使苏联体制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达到这个变化的第一步,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挫败它的图谋。 52年以后,2002年9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开篇就说: 20世纪自由和极权主义之间的大争斗以自由力量的决定性胜利告终这也是国家成功的唯一可持续模式的胜利:自由、民主和自由企业。 今天,美国享有无与伦比的军事实力和巨大的经济及政治影响力。在保持我们的遗产和原则的过程中,我们将打击恐怖主义分子和暴君,捍卫和平。我们将在大国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和平。我们将在每个大洲鼓励自由和开放的社会,扩展和平。 从这些陈述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的是,虽然从1950年到2002年,在52年的时间里,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中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并没有改变。凡是有悖于美国式的社会制度,凡是有悖于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凡是有可能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抗衡的潜在力量,都会被认为是对美国的威胁不仅针对着他们的价值观念,而且针对着他们保护这套价值观念的物质能力。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不能容忍这样的制度、意识形态和力量存在。这是他们说在桌面上的话。没有说出来的呢?那就很难说了。比如,所谓自由民主的标准,并不是确定的。像委内瑞拉的总统查韦斯,明明是民选的,但是他不讨美国人的欢心,美国就不容他,他的总统位子就老不安稳。从乌克兰到中亚,所谓的颜色革命几乎就发生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规定,要打败对美国的威胁,我们必须动用我们军械库中的一切工具军事力量、更好的国土防御、执法、情报等等。但是,他们认为,心理战作为人类军械库中最古老的武器之一,对战争的成功几乎和人力及武器的使用一样必要。 美国心理战行动网有一个专页,收集了古今各方名家论心理战的语录,也显示出他们对心理战的重视。 关于心理战的重要意义和目标,有这样一些语录:列在第一条的是孙子兵法《计篇》中的: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第二条也取自孙子兵法,是《谋攻篇》中的: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是拿破伦的话:世界上只有两大力量,剑和心。从长远来看,剑总是被心所击败。 克劳维茨的话:心理的力量对卷入战争的各种因素有决定性的影响。消灭敌人的勇气和消灭他的军队同样重要。 这句话不知道是出自谁,但是他们很推崇,经常引用:俘虏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心和灵魂就会跟过来。 美国将军格利非茨的话:敌人的思想和其领导人的意志,是远比其部队的躯体更重要得多的目标。 美国1987年出版的一本名为《军事大灾难》的书中援引的戈倍尔日记中的一段话,也收集在这些语录中,挺有意思: 用不着谋求知识分子的皈依。因为知识分子从来都不皈依,而是永远倒向强者。就跟大街上的人一样。因此,给出的理由必须没有加工的痕迹,明白而有力,能引起情感和本性的共鸣,而不是理性的共鸣。真相并不重要,它完全从属于策略和心理。仇恨和轻蔑必须针对具体的个人。 可以说,在如今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心理战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战略上,美国心理战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敌人的思想和其领导人的意志。这种战略上的心理战,都是国家行为。心理战就是攻心之战,攻的是人的思想。这样的心理战,是离不开舆论传播的。 传播学与心理战 美国心理战行动网页说,心理战行动或心理战,就是了解关于你的目标敌人的一切,他们的信仰,好恶,长处,短处,以及弱点。一旦你知道驱动你的靶子的是什么,你就可以开始心理战行动了。 攻心靠舆论。怎么造舆论?最好的手段就是传播。他们认为,心理战行动可以从广义上定义为有计划地使用传播手段来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在目标群体中创立支持达到(美国)国家目标的行为、情感和态度。传播的形式可以是简单地通过口头隐蔽地扩散信息,也可以通过任何的多媒体手段。 现在传播学很热门,我们有很多传播学专业的设置。传播学的鼻祖在美国,而传播学的诞生,就是美国进行心理战的一个结果。传播学和心理战,密不可分。对于如何运用舆论传播的手段有效地进行心理战,美国政府和军方投入了很大力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针对希特勒德国的宣传攻势,美国军方拿出了大笔研究经费,动员了社会学、新闻学、心理学、公关学等各方面的专家进行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就是传播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的建立。现代大众传播学理论公认的奠基人,韦尔伯施拉姆,40年代初在华盛顿任战争情报处和事实数据处处长,他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美国军方的研究经费,为进行心理战而建立起大众传播学的。所以我们说,传播学的创立,是美国心理战的一个直接成果。战后施拉拇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建立起传播系,在1950年招收了第一个传播学的博士生。传播学自此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热。 对心理战行动的运用,美国有具体的要求,就是:树立有利于美国及盟国的形象;向目标受众提供信息,使其按美国的意愿思考;扩大展示实力的效果;评估民意;使敌方受众有行动的选择,也就是劝降;克服传播中的各种障碍,如新闻审查、文盲或干扰阻断等;瓦解敌方士气,削弱其斗志;利用民族、文化、宗教或经济的分歧;支持欺骗行动。 这些对心理战行动的要求,决定了美国从事心理战行动的人员的条件:他们必须是大众传播的行家,能以印刷媒体、视听媒体和多媒体等各种媒介进行传播或者说宣传,并达到心理战行动所要求的效果。 在美国,从事心理战的组织和人员,数量很难估计。公开的资料只提到美国军队的现役心理战部队第四心理战群,它的总部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来格堡。我1988年去美国国防部访问过,得知当时在五角大楼工作的军队和文职人员有2万3千多,其中专门做公关的有5000多人。所谓公关人员,其实就是和心理战行动有关的舆论传播工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治宣传工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机构中,并没有专门的政治宣传部门,尽管他们实际做的工作和我们概念中的政治宣传工作没有什么两样,他们也绝不标榜他们做的是政治宣传工作,而且非常回避宣传这个概念。为什么?因为在美国和西方的文化中,政治宣传是个贬义词,会引起公众心理上的极大反感。他们把所有自我标榜做宣传工作的人都等同于希特勒,等同于纳粹德国的戈倍尔,也就是等同于欺骗,从内心里拒绝接受。可是他们接受公关、接受心理咨询的概念。这种心理在今天我们中国的社会上也很普遍。好多人对政治宣传很抵触,很逆反,不愿意接受。根据传播学原理,如果受众对你的传播有了先入为主的反感,你的传播就很难收到任何效果。任你怎么说,他反正不信。而对传播,对公关,受众这样的逆反心理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另外,作为传播者,一说是在宣传,自己主观上就难免居高临下的态度和生硬的灌输方式,这也会影响传播效果。而如果说是做传播,做公关,他就不由自主地站在和受众平等的立场,想方设法说服受众接受自己的推销,传播效果会比宣传好得多。所以,美国的政治宣传工作,是按着传播学的方式和理念来做的。他们诋毁我们发布的消息,就用一句话:那是共产党的宣传!我们发布消息的可信度和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除了美国军队的心理战部队和五角大楼的公关人员,美国新闻媒体也是美国政府舆论攻心的重要工具,在美国的心理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主办的美国之音,是美国心理战行动的当然参与者。另据西方媒体揭露,美国有线电视网CNN与美国军方配合也很默契。第四心理战群有一个专门的业内培训,就是在CNN总部进行的,由心理战部队选派军人到CNN总部,作为正常雇员参加新闻报道工作。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方让记者嵌入一些参战部队做报道,更收到了为这次战争大造正面舆论的积极效果。当时,他们把600多名记者嵌入美英联军中。调查表明:嵌入记者的新闻报道比非嵌入的报道对军方说好话的更多,报道更正面,对军方人员传达出更大的信任感。 作为中国新闻媒体,嵌入式报道并不新鲜。我们的军事记者可以说历来就是嵌入在部队里的。为什么在美国就引起很大的注意?那是因为,我们公开声明,我们的新闻是党和政府领导的,而美国的新闻,则标榜自己是自由的,独立的。现在,你的媒体从业人员嵌入到军事行动部队里,你的新闻报道还能自由独立吗?我从美国的几个研究报告中读到的结果是,很难。除了《纽约时报》采用嵌入式报道在其战争报道中不到40%以外,其他美国有影响的印刷媒体,其战争报道的一半以上来自嵌入记者,《今日美国》更达到百分之百。这样的报道营造的战争舆论,很明显是有利于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协助美国政府和军方进行心理战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是好莱坞。美国军方没有自己的电影制片厂,像我们的八一电影制片厂那样,也没有我们那样齐备的部队文工团。但是,五角大楼和好莱坞的关系极其密切。据美国一位军事史学家披露,美国军方与好莱坞的合作关系已有100年的历史。军方与好莱坞的互动,创作出700多部故事影片,包括不少我们熟悉的所谓好莱坞大片,树立了众多生动的美国男女军人的正面形象。这些形象,从《巴顿将军》到《拯救大兵瑞恩》和《珍珠港》,无不张扬着一种颇具个性的英雄主义。而且似乎满足了不同时代美国官方的需要。比如,70年代到80年代,好莱坞推出了一大批以越战为背景的银幕上的美军英雄,从《第一滴血》到《兰博》、《野战排》,不了解历史的人看了那些电影,还以为美国在越南打的多么漂亮,忘记了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不得不在1975年从越南撤兵的历史。这些影片,不仅能鼓舞美军的士气,也使美国公众从越南战败后的低迷状态走出来,重新振奋了精神。可是好莱坞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听到什么爱我美国,振兴美国之类的口号。9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社会呼风唤雨。而这时好莱坞又推出了《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等宣扬美国军人人道主义形象的影片。这些影片,很少政治说教,艺术感染力极强,他们对树立有利于美国及盟国的形象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舆论导向 舆论攻心,导向的作用自然非常重要。在美国,我们极少听到舆论导向的说法。但是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舆论,尤其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舆论,是相当一致的,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比如,我们很少能够在美国媒体上看到有关古巴的积极正面的报道。所以,有一个在中国新闻媒体工作多年之后又到美国和加拿大去学习传播学的朋友说,美国媒体的舆论一律,和我们的舆论一律其实也不相上下,只不过他们在舆论一律的时候,还是标榜着新闻自由。而在他们舆论一律的背后,就有无形的舆论导向。那么,在美国,承担舆论导向的主体是谁呢?如果我们分析一下美国新闻媒介的消息源,我们就不难发现,美国新闻报道的消息源,一半以上来自美国政府机构,其他则来自有权势的利益集团和企业。所以,承担舆论导向的主体,是美国当权者。他们并不说让新闻媒体担任他们的喉舌。但是他们以提供新闻的方式,使他们的观点通过新闻媒体影响公众,左右舆论。这种导向和我们的区别,用我那位朋友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中国的舆论导向靠的是控制,控制舆论和媒体,而美国当权者的舆论导向靠的是操纵,操纵舆论和媒体。美国官方的这种舆论导向,在危机时刻尤其明显。在这种时刻,他们的高层官员往往亲自出马。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遭到恐怖袭击后,美国总统布什马上发表谈话,说,这种恐怖行为是对自由和民主的攻击!美国进入了战争状态!美国要向恐怖主义宣战!这就马上给这个事件定了性。而官方的调子,立刻成了新闻媒体的标题和报道基调。我们所看到的美国各主要新闻媒体对911事件的报道,基本上都是这个调子: 开始对付这样的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你得干掉他们,即使他们没有直接卷入这件事。(CNN,9月11日) 对这种不可想象的21世纪的珍珠港事件的反应应当简单干脆杀掉那些杂种。冲他们的眉心给一枪子儿,炸得他们粉身碎骨,如果需要的话毒死他们。至于那些庇护这些蠕虫的城市和国家,把它们炸平了拉倒。(《纽约邮报》,9月12日) 被一种正义的愤怒激发起来的美国向来是正义之师。支持本拉丹那样的人的国家需要狠揍。如果我们荡平了一部分大马士革或者德黑兰或者随便哪里,那只是解决了一部分。(《华盛顿邮报》,9月13日) 对阿富汗实施核打击的时候到了。(《里士满时报快递》,9月13日) 现在不是讲究把直接卷入这次恐怖袭击的具体的人找准的时候。我们应当侵入他们的国家,杀掉他们的领袖,让他们皈依基督教。我们过去就没有拘泥于只找出希特勒和他的高级军官加以惩罚。我们对德国城市进行了地毯式轰炸;我们也杀了平民。那是战争。这也是战争。(《国家评论在线》,9月13日)在美国当权者的引导下,这些报道和评论,把美国烘托成正义的化身,也堂而皇之地把美国带入了向恐怖主义宣战的战争状态。既然是战争状态,而且是理直气壮地打恐怖主义,捍卫自由和民主,那还不是全体人民同仇敌忾?在这种情况下,谁要发出异样的声音,那可真是大逆不道。所以,从这些报道看,美国官方在911之后的舆论导向,相当成功地凝聚了美国的人心,很快地把老百姓的情绪统一到政府和当权者所希望的轨道上。有一个材料说,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国防部用15种文字总共发了350万字的新闻稿。这也显示了美国军方引导舆论的力度。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非常重视影响舆论,经常在媒体上露面解释政策。这是美国国防部网站上公布的他在2002年8月21日到9月19日期间参加的媒介活动,有接受不同电视网和通讯社记者的采访,也有一些会议、会见和演讲的消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不同电视网和媒体的采访,他是分别进行的。这样频繁的活动,想不对舆论产生影响,都办不到。 这样的舆论导向,尤其是危机时刻的舆论导向,有什么作用呢?首先是影响美国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在美国的媒介上,我们看不到舆论导向之类的话。可是美国政府领导的想法却几乎都能通过新闻媒体体现出来。他们不是用行政命令来让媒体听命于他们,他们完全是通过向媒体和公众提供他们想提供的情况和观点,来左右舆论。拉姆斯菲尔德911之后在媒体的频繁亮相,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所有这些亮相中,媒体对他的报道都是有实质内容的,甚至是有个性的,这就很容易打动受众。其次,影响国会和政府的议程设置。媒体的舆论声势造足了,国会就会通过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国防预算的增加。比如2001年10月美国国会匆匆通过的《爱国法案》。这个法案赋予执法机构很大的权力,包括对可能无辜的嫌疑人做有罪推定,不经任何程序就可以拘捕嫌疑人等。但是它没有经过充分讨论或辩论就得到了通过。第三,影响美国公众的政治倾向。从海湾战争以来,美国公众的政治倾向可以说急剧右转,美国在海外的军事行动总能在美国国内的民意测验中获得很高的支持率。像2003年打伊拉克,在国际上有很多不同意见,但是国内的支持率仍高达半数以上。现在,打伊拉克4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才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反战运动。第四,不仅影响美国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也影响了全世界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包括我们中国的很多媒体,几乎也是这样。轰炸阿富汗了,炭疽病了,巴以冲突了,要打伊拉克了,几乎美国一刮风,我们这儿就下雨。造成很多新闻媒体甚至政府官员,都围着美国的思路转。关于美国的舆论导向,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们的忧患报道。美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人们普遍认为它的军事力量现在是世界上最强的,没有什么对手。可是他们却常常报道说,美国空军的防御如何需要更多的经费来更新、增加情报、监控和侦察设备;美国军队对打城市战争如何毫无准备,缺乏成功地进行城市作战的能力。这样的文章和分析,一方面会提醒美国军人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就像会叫的孩子有奶吃的道理,他吃得再饱还是喊饿,喊的结果,就是社会的关注,政府和国会都给他拨款。美国的防御战线远远超出他们的疆界,达到欧洲、中东。可是他们还是在大喊大叫他们的安全有问题,喊来了NMD,喊掉了束缚他手脚的《弹道导弹条约》。是不是也有迷惑对手的作用,就不好说了。比较一下美国受到打击、挫折之后媒体反应的措辞与我们在这种情况下的措辞,我觉得很有意思。美国受到打击,如911这样的打击之后,毫不遮掩地说:美国愤怒了!美国人被激怒了!而我们,遇到类似售台武器这样的事,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看,告诉人家我的感情被伤害了,谁在乎?这种传播就很无效。而从鼓舞士气的角度看,表示一个国家的愤怒更积极呢,还是表示一个国家的感情受伤害了更积极? 媒体的自觉 美国新闻媒体在参与心理战行动方面,或者说在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方面,不完全是被动的,而是相当自觉。这是美国新闻媒体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虽然并没有什么主管部门命令他们,要求他们,告诉他们什么可以报什么不可以报,但是他们好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自觉性,使他们成为国家利益的看家狗或守门人。 有人会问,美国不是有新闻自由吗?美国的媒体不是可以批评自己的总统和政府官员吗?对这个问题,需要分析。不错,美国确实有一个宪法第一修正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新闻自由。但是,具体操作起来,有很多限制,比如不得诽谤他人的限制,不得泄漏国家机密的限制,等等,所以实际上,那种自由度,并没有我们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他们对总统和政府官员时有批评,但是这些批评,很多带有党派政治斗争或利益集团的背景,而且无损于甚至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塑造美国的国际形象。比如,当年在中美两国政府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行双边谈判时,中国方面对谈判的情况常常是守口如瓶,中国媒体的报道基调则充满了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向往。反观美国媒体,却不断发出鼓噪,生怕中国占了什么便宜。他们死盯着双方谈判的进程和内容,及时报道中国在哪些地方仍没达到美国的要求。这样的批评,对美国政府来说,应该是有益无害的,因为这种表面上针对美国政府的批评,其实对中国保持了一种舆论压力和主动,使美国得了便宜还卖乖。美国政府也可以运用这样的舆论批评来增加他们同中国谈判的筹码。 美国的新闻媒体虽然都标榜自己独立于政府和党派,或各有其政治倾向,但是在捍卫、伸张美国的国家利益上,他们,尤其是发行量、收视率排在前列的那些主流媒介,不约而同地非常一致。综观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东部十三州扩张到西海岸,夺走墨西哥2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把印地安人几乎赶尽杀绝,吞并太平洋中的岛国夏威夷,这短短200多年的历史其实是相当血腥的。有人统计,美国独立230年以来,发动过240次战争。所有这些侵略扩张行为,大都获得了美国媒体的舆论支持,都被媒体说得冠冕堂皇,充满正义。80年代出的美国电影《与狼共舞》,是印地安人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第一次以正面形象出现在美国银幕上。所以,我们在看美国新闻媒体的时候,不能光看到他们所谓自由的一面。好象我们不能报、不让报的东西,他们能报,他们就自由。就拿当年的越战和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来说,美国媒体出现批评的声音,大都是在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与美国众多人的意愿相违背,越拖对美国的国家利益越有害的时候才出现的。在战争顺风顺水的时候,媒体的批评就极少极少。媒体的批评,基本上不会违背美国的根本利益。美国历史上的媒介精英的确都很懂政治,也很讲政治。他们最大的政治,就是国家利益。他们捍卫国家利益的自觉性,要比我们中国很多媒体强得多,手段也高明得多。美国媒介精英的代表人物之一,创办《时代》周刊的亨利卢斯曾公开说明,办新闻周刊,是为了宣传美国思想,振奋美国精神,使美国精神席卷全球。早在1920年,22岁的卢斯就在给耶鲁大学校刊写的一篇文章中鼓励他的同代人燃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他写道:当我们在20年后讲到美国时,愿这伟大的名字在全世界至少意味着两点:第一,美国利益应当受到尊重,美国公民有权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贸易和生活,无论美国的商人走到哪里,他们的经济理想都得到承认;第二,但凡有国际争端,都可指望美国来协助解决 后来,《时代》周刊果然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杂志,发展成为美国统治阶级最有权威性的代言人之一,对美国政治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一个22岁的青年就有这样的抱负,而且将它付诸实施,不管其出发点如何,政治主张同我们怎样不同,我觉得还是很值得我们敬佩的。今天的《时代》周刊继承了卢斯对美国的忠诚。美国911事件一周年时,《时代》周刊出了一期九一一专辑,其中刊登了一篇文章 ,题为《通向巴格达之路》。文章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并表达了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就是:只要世界上还有不民主的国家,那么这些国家就会成为恐怖分子的支持者。因此,美国打他们,就是打击恐怖主义势力。该文认为,美国已经改变了阿富汗政权,其他国家如沙特,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巴勒斯坦政权,都应该改变。 说服、改变、影响 美国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将心理战的原则浓缩成三个英文词,就是:说服、改变、影响。他们把这三个词作为心理战的行动指南,放在心理战部队的徽标上。这是他们心理战部队的徽标,周围这三个词就是说服,改变,影响。中间这个马头象征着特洛伊木马,意味着打入敌人心脏。美国军方的解释是,它代表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行动和在各种类型的战争中施加影响的能力。闪电和剑表示速度和在任何地方实施打击的能力。 说服、改变、影响的实例很多,但是时间关系,我今天挑选其他一些例子来看看。 例1. 无处不在的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不象我们中国那么盛行不知给谁看的标语口号。美国人也不把爱国主义教育老是挂在口头上。 可是,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却无所不在,而且无声无形,潜移默化。 他们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就是首都华盛顿。 从杰弗逊纪念堂、林肯纪念堂、朝鲜战争纪念碑、越南战争纪念碑、阿灵顿公墓到华盛顿纪念碑、国会山,美国人可以尽情在这里缅怀他们的开国元勋和为捍卫美国利益而捐躯的人们。 没有人大张旗鼓地介绍这些地方所传达的政治信息,也没有新闻媒体动员人们上这里来受这样那样的教育。但是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到这里来的人川流不息,其中乘坐各种大巴成群结队地来这些地方参观的中小学生,更是引人注目。 这些地方,都刻有名言或警句。在这些纪念性建筑物或雕刻的庄严气氛烘托下,这些名言警句似乎也有了生命,令人印象深刻。 在阿灵顿公墓,环绕肯尼迪墓的石墙上刻着的这位遭到暗杀的美国总统生前讲过的一段名言: 所以,我的美国同胞们,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什么,问一问你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我的世界居民同伴们,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什么,而是问一问我们一起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这话讲得的确精彩。煽情,而且是不着痕迹的思想引导。 例2.美国之音的一条消息。 这则报道是美国之音记者1997年6月5日所发,全文如下: 人权组织自由之家表示,中国政府加紧镇压中国的地下基督教,镇压包括监禁和折磨,自由之家上个月在中国五个省秘密会见了地下基督教的成员,加拿大多伦多基督教学院的马歇尔教授是这批自由之家专家人员的领队,他说,1994年开始中国当局对基督徒的镇压活动在一年前升级了。马歇尔说:人们对我们说,现在对地下教会成员的普遍处罚是三年劳教,地下教会的牧师或领导人初犯时可能被处以这样的刑罚。据保守的估计,中国信奉基督教的人大约有五千万,这个数字是1990年估计的数字的三倍。他认为这个数字的爆炸性增长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局最近大规模镇压基督徒。马歇尔说,这是在中国唯一一个遍布全国各地的组织,这个组织不受官方控制,中国政府非常害怕任何不在官方控制之内的活动在全国展开。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这条消息中很多信息并不扎实确凿。比如: 1994年开始中国当局对基督徒的镇压活动在一年前升级了, 究竟是哪一年?可以是93年,也可以是94年,还可以是96年。中国信奉基督教的人5千万,是否都是地下教会的?没有说。但是这个数据具有强烈的暗示效果。 他认为,这个数字的爆炸性增长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局最近大规模镇压基督徒一句,是一个不知道来源的估计数字的爆炸性增长,报道没有说明这个估计数字的增长是否涉及地下教会,但是马歇尔依此作出的推断暗示这个爆炸性增长是属于地下教会的。最后三句话组合在一起,起到暗示其因果关系的作用。但是仔细想一下就会知道这个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可是,听这条报道的人,不可能有时间做这样的分析,而且由于报道似乎每一句话都有出处,给人的感觉就很客观,容易让人相信。相信什么呢?就是这样的印象:(1) 中国的地下教会在爆炸性增长;(2) 中国政府对它的镇压行动急剧升级;(3) 千百万基督徒正面临严厉处罚。怎么样用最少的信息去最大限度地改变人的想法,这是一门技巧性非常高的信息深加工技术,也可以称之为改变别人思想的技术,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美国之音的这个技术应用得非常成功,在这短短300字的报道中用到的技术有:暗示、逻辑圈套、对语句进行模糊处理、似乎无心的遗漏、对常识的巧妙应用以及看上去象是无意识的错误等等。一位海外人士指出,美国之音其实是非常关心自己的声誉的,在科技、经济、文化等大量中立的消息上做到忠实报道,不做任何直接威胁自己声誉的事,即使在进行信息深加工时也以不直接损害自己的声誉为原则,不使自己陷于尴尬的境地。这样长期积累了公正形象,如此这般,在关键问题上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 利用宗教的分歧,确实是美国心理战行动的要求之一。美国之音这篇报道,也确实把新闻报道的主观选择性和反观客观性之间的关系吃得很透,玩得纯熟,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就中了他们设好的套。那位海外人士对美国之音这条消息能够成功地误导受众的原因也分析得很正确。就是这种误导,必须建立在多年积累的在受众当中的可信度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这种可信度,它就不可能有误导受众的影响力。正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战案例教科书上所说的: 如果给一个人正确的信息给7年,那么在你认为必要时,他可以在第8年的第一天就相信不正确的信息。你首先要建立起你的宣传的可信度和真实性,说服敌人信任你,即使你是他的敌人。 例3.蓝登书屋的一本书。这本书,就是美国蓝登书屋1994年出版的《毛泽东的私生活:毛泽东私人医生李志绥回忆录》。这本书被当成近距离了解毛泽东和中共高层政治生活的信史,在海外影响极大。尽管书中所回忆的内容,很多活着的当事人都说是编造,但是他们说明李志绥编造事实的回忆,却根本无法与李志绥那本书的影响抗衡,就连国内很多人,也宁可相信那本书,而不相信对它的驳斥。在这里,我没有足够的证据确认这本书是美国对中国的一个心理战行动,但是可以确认的是,它完全达到了心理战行动的效果。很多通过各种渠道看了这本书的中国大陆读者,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这本书,使他们对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完全破灭了。让一个国家的公众对当政者和国家的领袖人物产生怀疑,离心离德,不正是心理战行动所谋求的最大目标之一吗?而且,这本书有着相当耐人寻味的背景。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1988年,李志绥初到美国时,曾经跟人说过,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在毛主席身边的那些年月。他开始写回忆录后,最初的两稿均被出版社否定。否定的原因,就是他笔下的毛泽东的形象,不符合美国出版商的要求。如果以上的情况不足为信,那么下面的事实则是确凿无疑的。首先,李志绥作为一个只会用中文写作的中国人,却需要别人把他的中文草稿译成英文,再由母语为英语的美国汉学家润色甚至改写,然后出版一部以英文为母本的回忆录。一个人的回忆录不能以自己的母语为母本,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后来出版的这本书的中文版,都是以英文版为蓝本。第二,据李志绥在英文版中开列的致谢名单,除了两位给他写英文的捉刀人,包括一个华裔教授和一个老美,蓝登书屋另派了9个人帮助此书的写作。此外,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所谓的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黎安友自始至终参与了本书的出版,并为他撰写了前言;参加评审英文稿的还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夏威夷东西方中心的一批中国问题专家以及心理医学和人类学家,包括麦克尔奥克森伯格、罗德里克麦克法加尔等八、九位。一个医生的回忆录动用这么庞大和高规格的阵容,所为何来?李志绥有所披露:这些专家将我的回忆与写过毛的那些人的其他记述加以对照,使这本书能够为非中国读者所理解。其结果就是,李志绥参与了很多身为保健医生的人不可能参与的政治决策,包括他就任毛泽东保健医生之前就召开的中共八大,以及庐山会议、尼克松访华等等。第三,蓝登书屋号称世界最大的普通英文图书出版公司,长期致力于出版美国和世界最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蓝登出的书获得的文学奖和图书奖,比其他任何出版社都多,包括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美国全国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奖等。没有出版过任何作品的李志绥,连作家都谈不上,更不要说优秀作家了。这样一个世界知名的出版公司如此兴师动众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医生出书,这里面应该是很有奥妙的。 例4.大张旗鼓地纪念朝鲜战争50周年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是美国的武装力量节。2000年的武装力量节,我恰好在华盛顿开会,赶上他们开放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并举行航空表演,使馆的朋友带我去参观。我在好多展台上看到了一些传单,介绍并号召人们参加纪念朝鲜战争50周年的活动。我看了那些传单,惊讶地发现,美国正在准备一场规模很大、持续3年的朝鲜战争纪念活动。这在美国是前所未有的。朝鲜战争是1950年爆发的。由于美国并没有打赢这场战争,所以当时回到美国的大兵们,没有像以往出国作战凯旋时那样受到欢迎,而是长期默默无闻。以至多年来,朝鲜战争在美国被称为一场被遗忘的战争。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这种情况开始有所改变。美国国会在1985年通过了在首都华盛顿建造朝鲜战争老兵纪念碑的决议。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美国主流媒体开始将这场战争描绘为抵制共产主义传播的正义之战。199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亲自为朝鲜战争纪念碑奠基培土,1995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定43周年时,这座花园式纪念碑正式落成。 这个纪念碑隔着林肯纪念堂和越南战争纪念碑遥相呼应,同样以光可鉴人的黑色大理石幕墙为主。墙边的草坪上,竖立着十几个成散兵队形的真人大小的美国军人雕像。他们一个个神情严峻而坚毅。雕像前的地上,刻着这样几行字: 我们的国家向她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不知道的国家和他们从未谋面的人民的儿女们致敬 1950-朝鲜-1953 在旁边的黑色大理石幕墙上,则刻着一排醒目的大字: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 接下来的一片幕墙上,是许多美国士兵的肖像。园区内还刻着当时参加所谓联合国军的各国的国名。 为纪念朝鲜战争50周年,美国国会授权国防部组织美国朝鲜战争50周年的纪念活动,国防部为此专门成立了朝鲜战争50周年纪念委员会。纪念活动从200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整整50周年那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2003年11月11日结束。这个委员会的网站和它所发的各种宣传材料说,纪念活动的举办宗旨是,向朝鲜战争老兵及其家人表明,一个知恩图报的国家记住了他们50年前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此外还要使美国公众对朝鲜战争的教训、历史和遗产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并且告诉未来的世世代代,美国军方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自由对国家的贡献。委员会的一份文告称,该委员会已经组织了很多活动向朝鲜战争的老兵及其家人表示感谢和敬意。在美国国会和政府的支持下,美国各军兵种连手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同时号召全国各地和各种社会团体、机构、学校积极参与并组织更多的纪念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调是:朝鲜战争是在联合国旗帜下打的第一次战争。由美国领导的来自22个国家的联合国军队使共产主义陷于停顿。我们那些老兵50年前所做出的牺牲拯救了一个国家使之免受共产主义的奴役,并帮助创造了它今天所享受的和平和民主自由。对于各地应开展什么样的活动,纪念委员会有很具体的建议,如:举行队列表演或游行,出版对某一兵种、部队、战舰或军事行动专门介绍的小册子,表演当时的音乐剧和戏剧等;穿着朝鲜战争时期的军服游行,请老兵讲战争故事,安装一个朝鲜战争时期飞机的50年密封舱,让朝鲜战争老兵的后裔在2050年到2053年开封;以朝鲜战争作为毕业典礼、比赛乃至舞会等节庆活动的主题,用朝鲜战争的领导人、英雄和战役来重新命名街道和建筑物,组织志愿者访问朝鲜战争老兵,种纪念树;办各种类型的展览,收集并展出朝鲜战争老兵的照片、纪念品、书信和日记;鼓励图书馆展出以朝鲜战争为主题的书;复制当时的宣传画、照片、标语等创办一个朝鲜战争走廊;展示朝鲜战争的飞机模型;组织学生去朝鲜战争培训场所、博物馆和纪念地,了解老兵做出的牺牲与成就,鼓励他们去参观军事设施,讨论朝鲜战争的意义及其与当今世界的关系;出版以朝鲜战争为主的问答和填字游戏;就军事战略、联合国声明和经济或政治决策等重大问题开辩论会、研讨会。委员会要求,各部队代表参加社区或州朝鲜战争纪念委员会的代表不仅要积极参与其事,而且要始终身着制服以强化军人身份。与此同时,该纪念委员会开了专门网站,便于公众了解和参与纪念活动。 2000年6月25日下午4点至5点半,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朝鲜战争纪念碑附近,举行了朝鲜战争50周年纪念活动开幕式。开幕式由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科恩主持,克林顿总统做主题发言。应邀出席的有韩国驻美国大使, 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和当年到战地为美国大兵表演过的歌星等。开幕式上有直升飞机和朝鲜战争时期飞机的飞行表演,克林顿还向朝鲜战争老兵纪念碑献花圈。 朝鲜战争50周年纪念委员会的方网站分为纪念活动的参与伙伴(我们叫主办单位)、主要活动、历史、教师参考、英烈馆、图片、新闻通讯、专访等专项或专门网页。进入人物专访页,你点击谁的图像,就会看到对他的专访全文。所有专访页的上部,都有这么一行字:记住朝鲜战争的老兵;记住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在美国朝鲜战争老兵委员会的网站主页,写着这样的话:一场被遗忘的战争的被遗忘的士兵不再被遗忘了!你不仅没有被遗忘而且你受到了高度的赞赏。 特别使我震惊的,是一本叫《鹅卵石》的杂志。它的宗旨是发现美国历史,发行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也就是9岁到14岁的孩子。它在1999年的秋季,也就是美国的全国性纪念活动开始之前,就和美国国防部合作,出了一期图文并茂的朝鲜战争专刊,用儿童易懂的语言,从方方面面介绍了朝鲜战争。这一期的开头,是主编玛格瑞特乔里安写的编者按: 多年来,朝鲜战争(1950-1953)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这场战争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和随后很快发生的越南战争(1954-1973)之间,历史学家和美国人民往往都忽视了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在国家间有着巨大的不信任的时代发生的。曾经一度是盟友的美国(一个民主国家)和苏联(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彼此发生了摩擦。它们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了一个政治紧张和军事对抗的时期,被称为冷战。虽然技术上相安无事,但是两个国家都以为会有武装冲突而建立起各自的军事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被分为两个区域。北朝鲜由苏联占领,南朝鲜由美国军事人员和顾问占领。本来打算这个局面是暂时的,到朝鲜统一时就可以自治了,但是分裂的朝鲜成了两个超级大国较量的实验场。哪一方都不能容忍另一方政治制度的扩散。双方都要支持和自己的哲学相一致的国家。到1948年,共产主义的北韩和民主的南韩都建立了独立的政府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府。两年后,朝鲜战争开始了。 2000年是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在这期《鹅卵石》里,我们聚焦于这场武装冲突的历史从两年的和平谈判,到妇女和美国黑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到对朝鲜难民的救济工作。通过考察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希望年轻一代不仅会记住这场战争本身,也记住所有那些在战争中服务过、战斗过和牺牲了的人。 这一期《鹅卵石》打头的文章,叫《地平线上的战争》,是个专业记者写的,详细介绍朝鲜战争的背景。语言通俗易懂,没有说教,好象是在用事实讲话,却很容易让小读者得出苏联和中国帮助朝鲜都有自己的私心。比如,通过帮助朝鲜,苏联可以接触朝鲜的不冻港,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北韩高度发达的工业基地。 中国出兵是担心北韩垮台,又希望换取苏联的援助。 联合国说朝鲜人自己应该组成一个临时政府。然后所有的外国军队都应撤退。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观察和监督选举。苏联安置在北韩的朝鲜官员拒绝允许选举。但是1948年5月10日,南朝鲜人选出两百名代表到大韩民国的新国民大会。为北韩留出了代表席位。 一个社会学教科书的编辑和撰稿人为这期杂志写了《被遗忘的战争》,讲朝鲜战争的经过。杂志中还一目了然地列出了美国参战部队的序列;用漫画肖像展示朝鲜战争的主要人物,包括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李承晚、麦克阿瑟、李奇微、金日成、斯大林、毛泽东等;用漫画的形式介绍关于朝鲜战争的一些常识或趣闻,如:朝鲜这个名称的来历和意思。三八线是怎么回事。1950年11月8日,北韩的米格15和美国的F-80C交火,是历史上第一次全喷气式飞机的空战。此外,还有专门的篇章讲朝鲜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工作,美军如何救济难民的;讲朝鲜战争中的女军人,不光有美国女军人,还有南韩部队中的女军人。最后,还有编码解码游戏,填字游戏等,用给出的条件填出和朝鲜战争有关的一些重要的人名、地名和事件,如苏联、麦克阿瑟、鸭绿江、仁川、停战等。 美国孩子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共产主义的憎恨,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因为不是灌输,不会引起他们的警惕和抵触。这才是宣传的高段。人家从来不说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之类的话。可是你们看人家的工作实不实?不动声色就做到9岁到14岁孩子的心里。我们成天喊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曾就朝鲜战争的历史,出过一本这样图文并茂的专门给中小学生看的读物? 特别令人感慨的是,我们当年的对手在举行这样声势的纪念,在这样向下一代解说这场战争的时候,我们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知识精英却在质疑当年中国抗美援朝的必要性,这实在太可悲了。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中国几代人的和平,才赢得了全世界对新中国的尊敬。我们的前辈在那样百孔千疮的情况下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霸权主义图谋相抗衡,好比轻量级拳击手同重量级对手较量,虽然打了个平手,其中谁胜谁负,明眼人不难做出判断。这令中国人在全世界扬眉吐气。然而50年之后,这样一场为中华民族赢得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几乎在中国成为一场被遗忘的战争。真不知道我们高喊的爱国主义教育究竟教育了谁。 一个美国老牌特工在一本回忆录里,透露了一点他们向中国人攻心的做法。这个老牌特工就是李洁明,James Lilley,他还在耶鲁大学念书的时候就参加了中央情报局CIA,是第一个以公开身份到中国来做外交官的CIA人员,那是1973年,中美两国还没有正式建交,而是互设联络处。李洁明就公开以CIA的身份到美国驻北京的联络处工作。后来又做过驻台湾代表,驻韩国大使,1989年4月走马上任驻中国大使。他在2004年出版了他的回忆录,书名就叫《中国通》。这本书是经过CIA审查的,所以很多细节是删去了的。但是还是披露了一些情况。比如,书中讲到: 李洁明1968年做CIA在香港的二把手的时候,认为在香港的中资机构工作的大陆人是有关中国情报最丰富的消息源。所以他决定从这些人中间招募对象,收集情报。怎么招募的,他没有讲。但是确实有人为他提供情报。他说: 在(中国)官方的政府组织内部的坐探可以给出中国政策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如高层正在准备以及实际实施的反击、退却和进攻等等。 李洁明还披露,通过在香港和新加坡这样一些地方的中国中间人,还有在欧洲和美国城市里的中国中间人,简而言之,只要是有中国人聚居的地方,我们就努力激励以民主的原则和自由市场的力量在中国改革的思想。我们还促进对中国的问题做客观的分析。 经过他们的努力,李洁明说,有几个在中国舆论界有影响的人确实开始更多地议论起中国不要再和过去的意识形态,和毛主义疯狂的社会工程结合了,而要以中国历史上的仁爱、集体责任和务实的分析为根基。 这话说得比较冠冕堂皇。其实,他说的就是,在凡是有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他们就极力用美国的价值观来取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并且要让中国人相信,凡是不符合美国价值观的思想体系,都是疯狂的,有问题的。 潜移默化 美国和西方舆论的攻势,对我们发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也来看几个例子。这是2002年9月1日《北京晨报》的一篇报道,报纸上的题目是《9月11日》吓了威尼斯一跳一部由11部短片组成的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引起轰动。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否真吓了威尼斯一跳,报道里的一些提法,我觉得很怪。据说,这是法国一个制片公司从全球各地请来了11位有突出表现的大导演,给每人11分钟来描绘去年恐怖袭击所带来的震撼和灵感。报道说,制片人给所有导演完全自由的表达方式,例如埃及导演尤素福查汗的作品,片中的演员对911的看法令人惊愕。该片还讨论了从越战到入侵索马里的数十年间,关于美国政府对文明的破坏以及由此造成的数百万牺牲者的问题。我注意到,记者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并没有点明越战和入侵索马里都是美国所为,而且对文明的破坏和数百万牺牲者都加了引号。不过,这还罢了,让我注意的是下边这句话:当然,如此偏执的作品毕竟还是少数,在大多数短片中,电影工作者都对恐怖袭击后美国所面临的危机深感担忧。 一部11分钟的短片,因为表现了美国侵略别国造成对文明的破坏和数百万牺牲者的历史事实,就偏执了?对恐怖袭击后美国所面临的危机深感担忧,就不偏执,就正常了?这好像应该是美国人而不是中国人说的话吧!更何况,911之后,巴勒斯坦不危机?伊拉克不危机?阿富汗死的平民比911死难者多多了,它不危机?真不知道这个报纸的记者和编辑是怎样的思维逻辑。再比如《深圳商报》2004年11月7日的一篇特写,《赖斯:从天才黑孩子到政坛女明星》。我不只一次在我们的媒体上,看到这种以积极赞赏的调子正面介绍美国一系列政界人物的文章,如奥尔布赖特、鲍威尔、赖斯。我们不是不可以介绍这些人。问题是我们怎么介绍这些人。这些人再优秀,再出色,他也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不是为你中国利益服务的。他们有很多对中国的态度是很强硬的。人家跟你过不去,你还如此赞美人家,这和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钞票有什么区别?还有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2003年2月1日返回陆地时坠毁,我们的媒体非常及时地报道了这一事件。但是报道的调子,或者立场,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批评。这些批评,我也是在网上看到的,我认为批评得很有道理。概括起来,这些批评的意见主要有三点:第一,对美国航天飞机坠毁表示的关切与同情,是否过度?有人将中国媒体对美国航天飞机失事的报道与一天后哈尔滨一家饭店失火的事故报道相比较,发现我们的媒体对7个死难的外国宇航员的关切与同情,远远超过对死于哈尔滨饭店大火的33个同胞的关切与同情。假如这个事情颠倒过来,中国出了类似的航天事故,美国某地方一个饭店着火死人,美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肯定是本国的灾难。批评者说,中国媒体的这种表现,表明了一种以美国媒体的倾向为倾向的趋势。第二,哥伦比亚航天飞机是否用于纯科学的目的?哥伦比亚号刚刚出事,美国媒介就援引美国航天局的消息说,这个航天飞机担负着纯科学研究的使命。我们的主流报纸电视,也跟着这样报道。有的媒体还花了大量篇幅来报道我们中国中学生在哥伦比亚号上搭载的蚕宝宝实验,仿佛他们的科学研究真的很纯。但是新浪网邀请军事评论家宋宜昌谈这个事,他用了大量事实说明,美国花这么多钱搞航天飞机,它不可能只用于纯科学的研究。美国官方和媒体释放这种烟幕,是理所当然,而我们中国媒体也煞有介事地讲人家的航天飞机在搞纯科学,那就有些搞笑了。第三,哥伦比亚号坠毁,是美国的灾难还是全人类的灾难?我们的新闻媒体采访了一些老百姓对这个事件的反应。出现在这些公开媒体中的老百姓,无一例外地表示了对美国航天飞机失事的同情和对死难宇航员的敬意,而且我们媒体的调子,无一例外地显示出这不仅是美国的灾难,也是全人类的灾难,这些宇航员是为科学殉难的烈士。但是根据学者房宁的调查,对这个观点持不同意见的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网民,相当多。有超过45万网民参加了搜狐的专题调查,其中68.30%不同意哥伦比亚号遇难不仅是美国的灾难,也是人类的灾难的说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这些年中小学语文和历史教科书的改编。我们常常批评日本的教科书修订在掩盖日本侵略的历史。我们的教科书呢?看到报道说,上海修改的历史教科书,淡化了毛泽东、侵略、革命以及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之后100多年的苦难,强调了文明,和谐。还有的语文教科书,删去了写抗日战争小英雄雨来和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还有的学者建议删去教育了好几代中国青年的写抗美援朝英雄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认为这些文章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了。教科书的编写是不是像有些人批评的,是一场悄悄的政变,我们不去评论。但是,一些教授的有关言论却很有些奇怪。上海大学的教授朱学勤说:以前的历史课本重视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新的历史课本较少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当前的政治目标相一致。 这就很怪。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历史,能够与意识形态无关?我们前边讲过的美国那期专给中小学生看的朝鲜战争专刊,和意识形态无关吗?世界上又有哪个国家的历史教科书不认同自己的国家?除了我们中国的这些喝了西洋奶的精英学者,还有哪个国家的历史学家公然宣称历史教科书不应该重视国家认同?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不认同中国,那该认同哪个国家?如果硬要说有不认同自己国家的历史教科书,那就是当年满州国的历史教科书,还有汪精卫伪政权治下的历史教科书。教科书的修改并不孤立。近几年一系列修改所谓红色经典的电视剧,像《林海雪原》,《苦菜花》等等,一个共同的思路就是把英雄人物矮化,糙化,把反面人物人性化,阶级冲突和矛盾淡化,还说这是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可能好人不好,坏人不坏,很符合一些人的审美观。但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一旦国家民族有难,中国人还有没有血性,大概就很成问题了。还有一个例子可供参考。最近一年来我们看到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再升值。在此之前,美国多次向中国政府施压,没有得逞。但是,我们一个大牌的主流经济学家2005年3月突然公开说,人民币应该在2006年之前升值10%。随后,美国2005年5月公开给中国发了最后通牒式的电函,勒令中国必须在6个月内把人民币升值10%。有海外观察家评论说,这两者不但方向一致,时间表一致,连具体幅度都一致。这个经济学家的主张是通过台湾工商时报发表的。也就是说,既不是在学术研究场合,也不是在政策研讨场合,而是通过台湾报刊直接向美国公开交底:第一,人民币可以升值,第二,升值幅度为10%,第三,升值时间为年内。而这位中国经济学家的官方身份则向美国传达了第四个信息:要让人民币如此如此,凭他自己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外力支援,从外部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美国人似乎立刻心领神会,所以才有了对待战败国的最后通牒式的升值勒令。汇率变动本来是国家的主权,机密中的机密,一旦泄露必然造成国家经济的极大损失。而明目张胆公开勒令它国限期限量变动汇率更是骇人听闻的敲诈勒索。什么叫没有家鬼,引不来外鬼?什么叫里应外合?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再比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我们辛辛苦苦谈判了十几年,要加入这个组织,为的是什么?总不是为了更好地给人家当加工厂吧,让人家剥削我们吧?那么对这其中一些非常不合理的条款,不合理的游戏规则,我们是不是应当力争修改,或者至少保持警惕?我不清楚谈判的过程和细节,但是从我们媒体报道所反映出来的立场、观点看,我们对很多不合理的条款或者是认同,或者是忍气吞声。看不出什么批判的态度,更看不出有改变游戏规则的意愿和勇气。最典型的是对世界知识产权的态度。我们长期被排斥在WTO之外,是因为有很多门槛。一道很高的门槛是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另一道很高的门槛是说中国对知识产权没有保护。我们中国很认真地修改了我们有关知识产权的立法,举办各种关于知识产权的培训班。和国际接轨。一时间,和国际接轨成了我们的流行语。我们动辄与国际接轨,仿佛制约我们的那些国际规则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我们不符合人家的要求,必定是我们不对。我们通过各种培训、讲座努力地学习那些规则,对知识产权尊重有加。我们要融入国际主流社会,熟悉相关游戏规则当然很有必要。但是我们的媒体在起劲地宣传这些游戏规则的时候,是不是也看到了它们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很难讲。很多千百年来口头流传的传统知识,现行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就根本不能保护,甚至反而保护对这些传统知识的侵权行为。像很多发展中国家土著居民社区的药草知识,是这些社区自古以来的秘密。但是,按现行知识产权法律,要保护这种传统知识,就得先行把秘密公布到某个公共数据库。然而,这种传统知识属于社区公有而不属于哪一个个人,而且这是多少代祖先传下来的,怎么可能由个别人来公布?可是除非这些社区把秘密公开,他们的传统知识不会得到专利制度的认可,也不受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如果有人获取了他们的资源和传统知识,只要发表出来,却可以得到专利保护。原来拥有这种传统知识的社区再使用这些知识产生的现代产品,却有可能侵权。曾经发生了美国孟山都公司企图专利中国的野生大豆的事,幸亏被绿色和平组织发现并打掉,否则我们中国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自己的大豆,说不定会侵了杜邦公司的权,只要我们的大豆符合他专利大豆的性状,比如出油率、饱满度什么的。而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我们从1996年起,已经从大豆的净出口国变为大豆的净进口国,进口大豆90%以上是转基因大豆,我们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占世界转基因大豆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我们的邻邦印度,至今还顶着孟山都等美国公司和美国政府的压力,不给转基因食品进口放行。那么我们作为世界第一的大豆进口国,在大豆价格上有什么发言权呢?没有。没有任何发言权。大豆价格依然由美国芝加哥的一个机构来规定,没有我们说话的权利。这样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最极端的例子,恐怕是原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副教授焦国标。他在2003年4月5日,也就是美国开始伊拉克战争的第15天,写了一首诗,《致美国兵》。不知道大家看到过没有。当时一个在澳门大学教新闻的朋友发给我这个东西,说,怎么北大还有这样的教授,我都不相信是真的。我以为是什么人对这个焦国标不怀好意,故意造他的谣,毁他。但是这位朋友给我链接到焦自己的主页,证明这就是他本人所为。而且后来焦自己直言不讳地为自己这首诗感到自豪。 他在诗里写的什么呢?他说:伊拉克战争的第二天,战场卷来沙尘暴。前线出现胶着状态,你知道我有多么心焦!伊拉克的沙漠风搅天撼地,你背负着小山一样的军包,趔趔趄趄,顶着沙幕前行,你知道我有多么心疼!恶人和恶人的朋友诬你是入侵者,对的,你的确是入侵者,迷彩装的你,是万古死寂荒漠里第一株先锋植物,是万里无垠沙海里第一抹绿色希冀。阿拉伯沙漠里,骆驼就是轻舟。阿拉伯文化里,骆驼是最受爱戴的生灵。如果这个古老民族还有救,那就从心底把骆驼置换成,伊拉克沙漠里行军跋涉的美国兵。于今几乎所有国家的青年,都不再蒙受跨国征伐之苦。美国号称是孩子的天堂,天堂里的孩子却在代全球的同龄人,从军远行,自陷地狱,与战邪恶。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先生说: 战斧巡航导弹带不来民主。我说这要看什么时代:时代在前进,伊拉克的民主,只有靠战斧巡航导弹呼啸携来。你的笨重的军靴,跋涉在伊拉克沙漠的地平线,那是人类文明的走向。如果你倒下了,人类将失去正义的脊梁。如果你的国家跨掉了,人类将回到中世纪的蛮荒。美国兵,请允许我喊你一声brother! 如果招募志愿者,请你第一时间通知我!假如有来生,当兵只当美国兵。假如今生注定死于战火,就作美国精确制导炸弹下的亡灵。 这还是中国人吗?同样是这个焦国标,到了美国以后,又发表议论,责备美国为什么没有在1950年打过鸭绿江,说如果那时打过来了,中国现在也民主了,也繁荣了。这可能是很极端的例子。但是在现在的中国知识界或者说有话语权的人当中,不这么极端的却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前不久有个教授提出不要以龙来代表中国形象。用什么图腾来代表中国形象,这本来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可是这个教授取消龙形象的理由却令人深思,他说,我们不要用龙来代表中国形象,因为外国人他说的外国人主要是西方人,不喜欢龙。这种逻辑,很多西方人都不能接受。有个美国人就说,美国的形象是秃鹰,也有很多外国人不喜欢。外国人不喜欢怎么了?天就能塌了?我和一些朋友感觉,在很多问题上,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危的时候了,就是因为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上,我们总会有媒体和专家学者表现出一种以美国的价值观为价值标准的倾向。这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的美国舆论的成功,却是我们媒体的耻辱。中国是一个多产汉奸的国家,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汉奸。抗日战争时,4亿人口的中国曾涌现出400万汉奸。但是历朝历代的汉奸恐怕都没有今天这样的舆论声势,没有这样大言不惭,振振有辞。我们倒是应当庆幸美国今天的倒行逆施,帮我们擦亮了很多人的眼睛,使他们对美国的舆论产生了怀疑。但是,能否最终挫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阴谋,则要看我们自己的决心、毅力、智慧和行动。
个人分类: 转载|187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