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利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就要求立即停止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商业化生产问题致全国人大的一封信
jiangjinsong 2010-3-11 00:41
就要求立即停止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商业化生产问题 致全国人大的一封信 (说明:该信已于 2010 年 3 月 1 日邮寄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当时签名者 120 多人,此后陆续增加若干,本次一并列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全体代表: 在国际上生物能源产业化和农产品武器化的大趋势下, 2009 年 11 月农业部有关部门批准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商业化生产经营。 中国 将成为 世界 上第一个种植转基因主粮的 国家 (其它国家转基因品种仅限于非主粮)。我们认为,将安全性仍然存在广泛、激烈争议的转基因 食物 主粮化,有可能危及民族与国家安全,务必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全体人大代表高度关注和重视。 首先,转基因主粮的生物安全存在不确定性。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一直争议不断,国内外的许多动物实验都表明了转基因食物存在潜在危险。欧盟和 日本 等国家一直对转基因食物持非常谨慎和否定态度,我国向其出口的米粉中因被检查出转基因稻米成分而被撤架和招回。即使作为转基因技术最先进的 美国 也没有将主粮转基因化。稻米等作为 中国人 的主粮和食品业的重要原料,农业部有关部门轻率批准其转基因商业化生产,实在令人费解。这事关中华民族的种族安全,一旦发生问题,谁也承担不了这样的责任。 其次,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生产的 经济 安全存在不确定性。转基因水稻、玉米种子中含有多项外国公司的技术专利,其配套的农药和除草剂等也有外国专利陷阱,况且转基因种子不能留种,一旦出现类似大豆产业美国化的局面,国家经济安全就无从谈起了。 第三,转基因作物绿色优势存在不确定性。推广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在于利用 抗病虫基因对抗病虫害,减少农业对农药等农化产品的依赖,有利保护生态环境。但是国内外的许多报告表明,这种预期会带来更大的副作用。以转基因棉花为例, 中美两国科学家对转基因棉花跟踪七年的调查表明,转基因棉花的优势在第三年发生逆转,不仅产量下降,使用农药等农化产品的数量也会大幅度上升。 此外,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也有破坏性,增产效果也不明显。 第四,更大的忧虑在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后的不可逆性。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生产势必带来种子污染,一旦人们发现转基因作物的缺陷,希望改用中国原有种子的时候,原有种子已经由于基因漂移等污染而遭到破坏,原有性质不能复原。这种严峻的后果已经发生在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国家。 目前,公众对转基因食物的议论已经白热化,媒体也披露出转基因食物商业化生产背后的利益操控关系,比如农业部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里的一些基因 专家 都在开办推广销售转基因种子的公司或在其中兼职,这些公司在商业和科研等诸多方面都与孟山都等美国种子跨国公司有某种关系,等等。 鉴于种植转基因主粮在生命安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和危害,为避免巨大祸患,我们 建议 : 第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立即责成国务院撤消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推广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批准证书,并立即停止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生产,其他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也要严格依法管理。 第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 品种产业化。而目前尚未制定这方面法律,建议全国人大尽快组织专门委员会开展调查研究,着手准备转基因科研和应用等的立法起草工作。在法律出台之前,任 何机关和部门不得推进转基因新品种商业化生产。国内进口、经销转基因种子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混乱局面必须立即制止。 第三,由于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物涉及一系列重大安全问题,在立法中必 须要确立国家主导转基因技术研发、试验、转基因种子推广应用,就像我们的核技术研究应用一样;转基因种子试验和种植,要告知生产者,转基因食物进入市场要 告知消费者。种子经营和食盐一样,必须专营。转基因主粮化必须要由全国人民充分讨论,充分尊重 社会 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由全国人大决定,绝不能由少数专家和 官员 决定。 以上意见提请全国人大关注和全体代表充分讨论。 此致 敬礼 2010 年 3 月 1 日 签名人: 1. 张宏良(中央民族 大学 教授) 2. 苏铁山(原国史学会副秘书长) 3. 李昌平( 河北 大学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4. 常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5. 丁晓钦( 上海 财经大学) 6. 陈志尚( 北京 大学教授) 7. 曹征路(深圳大学教授) 8. 顾秀林(云南财经大学教授) 9. 李建栋(中央财经大学) 10. 李云雷(中国艺术研究院) 11. 梁晓(香港大学荣誉研究员) 12. 孔庆东(北京大学教授) 13. 罗兴佐(西南政法大学) 14. 刘仰(自由学者) 15. 吕新雨(复旦大学教授) 16. 刘仁营(江西师范大学) 17. 曹晖(《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社) 18. 陶冶(业余作家) 19. 张朝中(深圳《开放导报》杂志社) 20. 王瑞昌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21. 孙涤(首都师范大学) 22. 河清(浙江大学教授) 23. 高梁(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已退休研究员) 24. 路爱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已退休研究员) 25. 罗小川(河南龙海源实业有限公司) 26. 杨晓陆(杨芳洲)(自由学者) 27. 于闽梅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28. 谷亚光(北京某报编辑,学者) 29. 康新贵(广东众帮律师事务所) 30. 孟晖(北京,作家) 31. 谢明康( 重庆 市垫江县建委退休干部) 32. 徐亮(北京外国语大学) 33. 杨思远(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34. 徐开彬(旅美学者) 35. 旷新年(清华大学教授) 36. 卢嘉(河南焦作电视台) 37. 李振城(天津市委党校已退休研究员) 38. 肖衍庆(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 39. 卢映西(南京财经大学) 40. 范正美(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41. 巩献田(北京大学教授) 42. 吴江文(重庆独立学者) 43. 赵磊(西南财经大学教授) 44. 韩德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5. 赵剑斌(哈尔滨市文联文学研究所编外所聘作家) 46. 周峰(广东省委党校) 47. 邵长斌(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48. 林春(伦敦经济学院华人学者) 49. 冯子礼(运河高等师范学校) 50. 孙恒(北京工友之家) 51. 张新光(信阳师范学院教授) 52. 张庭宾(知名财经评论人) 53. 张玲玲(华北科技学院) 54. 梁守褔(安徽省退休干部) 55. 朱华玲(安徽省退休干部) 56. 邹文利(旅美留 学生 ) 57. 左鹏(北京科技大学) 58. 徐强(广东珠海) 59. 孙焕臻(贵州铜仁学院) 60. 许卫国(自由撰稿人) 61. 马卫民(媒体记者) 62. 李良(在美科学工作者) 63. 苏伟(《探索》杂志主编) 64. 许玉杰(北京独立学者) 65. 周国瑾(社会学者) 66. 赵大可(旅居加拿大华人学者) 67. 孙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68. 周靖冬(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退休职工) 69. 廖子光 ( 旅美学者 ) 70. 哑樵(中国老年杂志社作家) 71. 王奇臻(江苏扬州退休教师) 72. 张耀祖(中国工人研究网主编) 73. 周景丽(正商传播集团) 74. 钟亚平(中国人民大学) 75. 李克勤(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76. 王绍玉(山东淄博科技职业学院原副院长) 77. 左大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78. 云淡水暖( 网络 评论家) 79. 陈立红(诗人,评论家) 80. 田辰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81. 邹逸民(中天实业 投资 公司) 82. 肖磊(西南财经大学) 83. 邵燕君(北京大学 ) 84. 郭松民(自由撰稿人) 85. 张明(澳大利亚华裔学者) 86. 董叙霖(旅美学者,联合国退休专家) 87. 戈铭(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88. 严海蓉(香港大学) 89. 张剑云(西安交通大学) 90. 张承志(作家) 91. 索飒(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 92. 吴辉(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93. 时迈(毛泽东旗帜网站站长) 94. 徐浩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95. 李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96. 李毅(旅美社会学家) 97. 邋遢道人(网络评论家) 98. 张顺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99. 周军 ( 成都学者 ) 100. 余云辉(华安保险独立董事、独立学者) 余云辉(华安保险独立董事、独立学者) 101. 张春敏(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102. 周双福(光明日报) 103. 蒋文章(四川遂宁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104. 潘永辉(广东茂名学院) 105. 柳之然(山东淄博市财务局) 106. 毛立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107. 杨松(深圳律师) 108. 程国均(四川大学副教授,已退休) 109. 钟雪萍 (美国塔夫茨大学华人学者) 110. 王丽华 (美国东北大学华人学者) 111. 柏棣 (美国德儒大学华人学者) 112. 陈慧中(旅美华侨,会计师) 113. 杨经伟(加拿大华侨,商人) 114. 陈荣和(旅美华侨) 115. 蒋文平(旅美华侨, 电脑 工程师) 116. 王涛 (西安工程师) 117. 陈士务 ( 江苏淮安市卫生局 ) 118. 赵希良 ( 江苏淮安市公安局 ) 119. 扬明 ( 江苏淮安市开发区管委会 ) 120. 刘占锋(河南省开封市政协) 121. 奚兆永(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已退休) 122. 张宝印(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123. 翟玉忠(自由学者) 124. 司马平邦(博客作家) 125. 娄伟(澳洲华人联盟会长) 126. 刘海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127. 习晓思(河北作家、公务员) 128. 郭宇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129. 李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130. 仲大军(北京,经济学家) 131. 康甘平(北京,已退休科技工作者) 132. 麻兆森(依安一中著名航天员刘伯明高中化学教师,已退休) 133. 姜传岗(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134. 仝志辉(中国人民大学) 135. 朱明熙(西南财经大学教授) 136. 孟庆仁(山东社会科学院) 137. 郭京春(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 138. 岳德常(河南省郑州市政协) 139. 杨铁(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 140. 林佑水 (旅欧电信工程专家与高级工程师) 141. 尹惠莲 (旅欧电信网络设计师) 142. 潘耀东 ( 江苏淮安市技师学院 ) 143. 乙乃宁 ( 江苏淮安市技师学院副教授 ) 144. 李兴树 ( 江苏淮安市司法局 ) 145. 刘振(北京,杂志编辑) 2010年3月1日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361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暂缓推广转基因主粮的呼吁书
热度 9 jiangjinsong 2010-3-11 00:17
关于暂缓推广转基因主粮的呼吁书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意味着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进行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国家。但是,这些安全证书是在未经充分论证基础上发放的,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制止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我国食品安全和粮食主 权将受到重大冲击。这个担忧出于以下考虑: 第一,对于新批准的转基因主粮,中国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专利。一旦商业化,根据他国的教训,很可能被索要高昂的专利费,导致我国农业对跨国公司的依赖,这相当于为我国的粮食主权埋下了“定时炸弹”。 第二,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就能增加产量。粮食产量的构成因素很复杂,在影响农业生产的系统条件中,有气候、土壤、肥料、灌溉、种子等诸多因素,种子只 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目前制约中国粮食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人为的和生态的,不仅仅是种子,转基因水稻所要解决的虫害问题用常规植物保护方法也可以解决。美国是 掌握转基因技术最早、最多的国家,耕地比中国多,但美国粮食总产量远低于中国。中国粮食单产也比美国高。推广转基因主粮,未必能保证中国粮食增产。 第三,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风险。关于动物及人类食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科学家有不同的实验结果,尚无定 论,现在就认定没有风险,为时过早。袁隆平院士也认为,转基因抗虫大米必须经过试吃后才可放心食用。转基因不是杂交,自然界里从来不存在转基因生物,它是 按照某些人的意志合成的人工生物。转移的基因是否会在自然界中扩散并繁衍复制,从而造成无法逆转的生态后果,目前看来是难以预料的。 第四,主粮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子孙后代,公众应当有充分的知情权。目前不正常的是,某些鼓吹转基因水稻的专家和部门选择性地利用各种数据向公众保证转基因 水稻是安全的,并断言转基因的反对者对生物技术无知,对转基因产品有“恐惧症”。然而,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围绕转基因作物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 体,其中既包括某些跨国公司,也包括相当部分从事转基因研究的科学家,因而,关于转基因问题,这些科学家并不能保证他们的观点是客观、公正的。对于这样一 项涉及公众重大利益和生态风险的问题,当事者应该向公众澄清自己与该项目是否具有利益相关性。 我们恳切地请求政府部门充分尊重公众对非转基因食品的偏好,在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还没有建立充分信任,在科学共同体还没有取得高度共识之前,暂缓推广转基因主粮。 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其农业政策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示范性,稍有不慎,有可能成为全球农业灾变“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扳机”,对于蕴含隐性风险的转基因品种的批准与推广必须慎之又慎,以体现对人类生态高度负责的大国责任意识。 科学探索固然重要,但国民的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更加重要。 签名人(按姓氏拼音为序): 曹南燕: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陈永金: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蒋劲松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刘兵: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刘华杰: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 邱仁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中心教授 邱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讲师 田松: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副教授 王一方:医学人文学者,资深出版人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吴燕:理学博士 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副教授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2010年3月10日 北 京 看到呼籲書後,要求參與連署者: 2010年3月11日新增签名人: 董光璧: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刘晓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肖显静: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萨日娜: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 刘先志:成都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樊春良: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2010年3月12日新增签名人: 范岱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正伟:中国科普研究所理论室助理研究员 林秦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 吴飞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陈国文:山东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所 高级工程师 孟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刘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孝廷: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教授 朱效民: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副教授 梅雪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侯福龙:《世界博览》杂志社记者 霍伟亚:《中外对话》副主编 田 径: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杜萌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0年3月13日新增签名人: 王巍: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莫非:诗人,园艺家,摄影家。 王延伟: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讲师 王号:工学博士,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 吴小丁: 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 2010年3月14日之后新增签名人: 柯遵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博士后 2010年3月16日新增簽名人: 刘颖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院研究生 後來新增的簽名人: 张焱,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孙根年,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教授 赵荣华 云南中医学院 教授 王随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艳红, 大连理工大学 副教授 罗时光,苏州科技大学日语系副教授。 郭鹏,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副教授。 曹天生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淮河文化研究会会长 段庆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 博士后 张鹏举 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在读博士 吴文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哲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如有科學網博友想要連署者,請實名登錄,在留言中明確表示連署意願(如:我願意連署呼籲書、或者我支持呼籲書),并給出真實姓名、供職機構和職稱(職務),以保持呼籲書的格式統一,謝謝。 赵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范秀山,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副教授 陈楷翰,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 徐磊,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实验分子生物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李俊,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 教授 秦斌杰,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陈桂华,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铮,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志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副研究员 杨宁,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 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教授 方广锠: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张聚国, 南开大学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9967 次阅读|78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稻米:13亿人主粮后的利益悬疑
jiangjinsong 2010-2-24 10:44
转基因稻米:13亿人主粮后的利益悬疑 (2006-12-10 09:53:55) var $tag=''; var $tag_code='6fbbcfb46d3f382728c15587172ee1d7';    在转基因稻米的安全性存疑的情况下,中国一些科学家大力推动这种产品的商业种植,让人怀疑其中的利益关联 传统稻米将会被转基因稻米取代吗?本报记者 王轶庶 摄 转基因稻米:13亿人主粮后的利益悬疑 南方周末   2004-12-09   □本报驻京记者 刘鉴强   ■在转基因稻米的安全性存疑的情况下,中国一些科学家大力推动这种产品的商业种植,让人怀疑其中关联的利益 哈尼族妇女在稻田中劳作 绿色和平John Novis/摄    12月1日,国家农业部的一个会议静悄悄地结束。官方没有公布会议内容,与会者也三缄其口。但股民作出了强烈的反应。第二天,一支名为丰乐种业的股 票涨停。有人要发财了。一位业内人士说。刺激股民的,是这样一个强烈的信息: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国家。而丰乐种 业,被有些股民称为中国转基因水稻第一股。   中国是否能在近期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这个会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上,组成国家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的50余位科学家和农业部的官员,就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进行了讨论。   这项决定如果近期获得农业部的批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和消费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国家。   1999年,中国进行了转基因棉花的商业化种植之后,没有再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作物进入商业种植。现在,很多科学家相信,中国的谨慎态度有所改变。这个会议,可能成为中国是否种植转基因水稻的转折点。   如果得到批准,那意味着,很多中国人以后吃的将是转基因大米,而不是传统大米,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世界将为之震动。一位长期关注转基因作物的人士说。据本报得到的独家消息,在会上,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贾士荣研究员的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与其他几种转基因水稻相比,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现在,会议结果已上报农业部。   正在此时,全球最大的环保组织之一绿色和平向本报独家透露,有些转基因科学家将科学研究和私利混杂在一起,如果转基因水稻进行商业化生产,获得巨大利益的不是他们所宣称的国家和农民,而是这些科学家本人。    有无健康风险:一个愚蠢的问题?    不久前,一份由16位院士和其他专家起草的建议,交到国务院领导手中。这些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季。张 启发是转基因科学家,这次北京会议,就讨论了他的一个转基因水稻品种。而黄季最近几年一直大力呼吁进行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   这个名为《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建议》的报告认为,转基因水稻已经完成了商品化生产所需的各种安全评价程序和实验环节,未发现存在安全性风险,具备了区域性商品化生产的条件,应迅速批准商品化生产。   而12月1日,在北京,绿色和平针锋相对地公布了一份报告,名为《中国转基因水稻对健康和环境的风险》。这份报告由绿色和平在英国的两位科学顾问苏迈耶博士和珍妮考特博士完成。   报告认为,在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中,以下问题还没解决:转基因会不会带来对人体的损害?转基因会不会导致基因产物中出现有毒或致敏物质?而对环境和农业经济方面,该报告认为,将会出现令人头疼的杂草稻、野生稻遗传资源遭受转基因的污染等负面影响。   施鹏翔是绿色和平在中国的项目官员,几年来,他一直呼吁公众对转基因食品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他向那些转基因科学家发问:你们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那么,在你们的实验中,让老鼠吃3个月无害,能说明让人吃50年也无害吗?   转基因科学家贾士荣回答:列宁说过,一个愚蠢的人提的问题,100个聪明人也回答不了。    贾士荣是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他的一个转基因水稻正在参与商业化种植申请。他反驳说:我想请教那些反对者,他如何回答几十年以后的事情?科学 在现有的水平上认为是安全的,就是安全的。科学是动态的,说不清几十年后的事情。但如果以后出现了问题,科学会解决它。   他举了个例子:这就像汽车刚发明的时候,欧洲有个国家认为汽车速度太快,不安全,于是立法禁止。但汽车照样出现了,而且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回过头来看,那样的立法就是愚蠢的。   他与很多转基因科学家一样,喜欢用这样一种说法:到目前为止,凡是经过科学评价和政府部门严格审批获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没有出现一例转基因食品中毒或医疗事故。而且,包括常规育种技术生产的食品在内,没有一个食品是百分之百安全的。   但施鹏翔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世界上还没有哪种转基因作物,像转基因水稻一样,将成为人类的主粮。以前的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西红柿的安全性,不能证明转基因水稻也是安全的。    薛达元研究员也不同意贾士荣的说法。作为国家环保总局的主要技术支持专家,他自1988年始,一直参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生物安全议定书》的 起草、谈判活动。他说:既然你无法从科学上证明转基因水稻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那么,你就应该建立预防措施。这是国际上通行的预防原则。   除了使用的安全性问题,一些生态学家反对转基因水稻的原因还在于担心它会破坏中国珍贵的水稻基库,但贾士荣不认可这种说法。他说:我们有环境安全报告,而且,批准时,中国采取慎重态度,一个省一个省地批,确保转基因水稻品种不外流。    但是,作为反对派的薛达元有不同的结论。他曾于2002年和2003年,分别4次去河北省和安徽省,实地考察了那里的棉田,发现转基因棉花品种管理混 乱。虽然国务院已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对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和商业化生产作出严格规 定。但是,这些法规在地方上并未能得到严格实施。由于种子公司和研究单位推广各自的转基因抗虫棉,使各地的抗虫棉种子来源五花八门、错综复杂。在安徽无为 县,抗虫棉种子的来源有50-100个,共种植包括美国孟山都公司和国产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约30多个,甚至一个村就有10多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有些品 种连名字都没有,是研究单位委托种植,根本没有通过国家的安全评估。   薛达元认为,水稻的管理,难免不会像棉花一样混乱。科学家们所说的加强管理,可能完全是一句空话。   薛达元强调,他并不反对转基因技术,但更重视风险评估。安全和管理问题都没有解决之前,那些科学家们为什么要急于商业化生产?他发出疑问。    商业化生产的动力是什么?    假如有关争论仅仅围绕安全和管理层面,那么它还是一个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支持转基因稻米生产的科学家们往往把视线集中在这里。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 中心主任黄季就反复强调,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水稻,不但农民的收入会增加,因为农药施用量减少,环境也能得到改善。种植转基因水稻符合国家利益,是转基因 科学家们的一致说法。   但反对派们则把目光透视到了这些转基因水稻科学家的身后,甚至他们的钱袋。国家环保总局的主要技术支持专家薛达元就指 出,科学家和有关部门在此问题上有其他动力:一、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需要推广,并得到好处。二、许多年来,国家科技部门在转基因研究上投入巨大,全国上百 个单位研究转基因,除了转基因棉花外,目前只有转基因水稻项目接近成熟。数年来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压力很大,急于出成果,因此迫切希望尽早商业化生产。    而绿色和平组织经过调查指出,种植转基因作物,受益最大的不是农民,而是科学家和生物公司。转基因技术具有专利权,科学家和生物公司掌握着专利,将获取 巨大的商业利益。以全球转基因农业的巨头美国孟山都公司为例,在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总种植面积有90%以上为孟山都的产品。现在全球只有一种转 基因大豆品种,就是美国公司孟山都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市场上所有的转基因作物都是受到专利保护的,这意味着农民要对种子付出专利费用,而且不能自留种 子,需要每年向种子公司购买种子。   绿色和平认为,同样的事也会发生在中国。在前几年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棉花上,已有这样的例子发生。    绿色和平认为,在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的推动者中,也似乎能看到国际大利益集团的影子。如果中国能打开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大门,那么,美国的转 基因种子将会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既然你们能种转基因水稻,为什么不可以种转基因大豆?而且,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国家,包括农业大国印度,也将 对美国门户大开。   9月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在一次会议中指出,中国大豆产业应注意避免拉美化陷阱。他举了一个例子:美国 一家生物公司在发明转基因大豆的最初几年里,曾一度打着利用先进的生物科技,帮助贫穷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旗号,免费向南美发放转基因大豆种子。而当这 些国家的农民已经习惯于播种转基因大豆时,美国生物公司却又说,凡是今后想继续播种转基因大豆的农民,必须向该公司缴纳产权税。这时大家才发现,凡播 种过转基因大豆的土地已无法再重新播种传统的大豆作物。这些国家已完全陷入了美国生物公司所设下的陷阱。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吴孔明说:有很多组织希望中国跨出这一步。这背后有政治势力,有大的利益集团,方方面面在影响它。因此,这本来只是一个科学问题,却发展成高度紧张的局面,令国家决策层都在关注它。    科学家的角色冲突?   那么,如果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科学家到底有没有私利?   施鹏翔认为,12月2日丰乐种业的飞速涨停,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标本。这个公司曾经发布公告:本公司决定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组建中科丰乐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开发抗虫转基因杂交水稻新品种。   如果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获得通过,最先致富的是哪些人?是科学家和他们背后的公司。施鹏翔说。    这样的范例在中国已存在。深圳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手中拥有中国转基因棉花的专利。专利持有人郭三堆是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 究所研究员,他以专利入股,使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他本人拥有这个注册资金8000万元公司股份的33%。一位创世纪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本报,郭三堆本人的股份 占6.6%,在最近转让了部分股权后,仍掌握着5%的股份,目前来看,即400万元。当然,实际上,远不止这些。这位负责人说。   在此之前,郭三堆曾经批评绿色和平:他们不懂基因工程,也不考虑农民死活。   而现在,绿色和平批评转基因科学家们:他们关心的并非只是冠冕堂皇的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也许,他们更关心自己的钱包。   绿色和平在调查中,还发现了转基因科学家以及支持者一些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大力呼吁转基因水稻的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季,其夫人是转基因科学家贾士荣所在的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又同时在贾士荣任董事的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任职。   如果黄季呼吁的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成功,那么,贾士荣是受益者之一。黄的夫人及其本人是否得益,不由得令人生出一些联想。   对此,黄季告诉本报,他的大部分支持转基因的文章写于1999年至2001年,而他的夫人是2001年才参与那家公司。   而一位科学家则回忆说,黄的很多有影响的鼓吹转基因的文章,是2001年以后才发表的。这与黄的说法有出入。   绿色和平为了反对转基因水稻,在东拼西凑一些所谓证据,非常可笑。黄季说。   黄季说,他还曾专门提交报告,提出创世纪这样的公司不应该如此运作:科学家创立公司,又是科学家,又有商业利益,是不好的。   对此观点,绿色和平完全同意,可是,施鹏翔说:按照这个逻辑,黄的妻子是不是也应该避嫌?   而贾士荣则是多种身份的人,他是转基因科学家,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又是创世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和董事,有商业利益。而现在,他向自己置身其中的安委会申请转基因稻米的商业化生产。    而且,他申请的转基因水稻品种,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办公室委托了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于发来做环境影响评估。而据绿色和平的调查,贾士荣与彭于 发是多年的研究伙伴。贾士荣对本报说,他与彭于发的确一起写过文章,反驳绿色和平的转基因作物将污染环境的说法。这有什么错?他问。   他情绪激烈地反驳说:这是绿色和平在找碴子。我虽然是安委会成员,但我回避,不参加讨论。再说,我能有什么私利?   施鹏翔则提出疑问:在转基因稻米商业化生产后,如果转基因科学家能保证说,第一,不会成立自己的公司,把种子高价卖给农民。第二,不会把专利高价卖给企业,不会在向农民出售每一粒种子的时候收取专利费,那么,绿色和平无话可说。    绿色和平之所以持强烈的质疑态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吴孔明的解释是:他们认为技术会被大的跨国公司垄断。但是,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基本上属于 国家,与国外不同。然而,贾士荣的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其专利权并不专属于中国人。12月8日,贾士荣告诉本报,他是通过在美国的合作伙伴,征得了加 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同意来使用这种基因。他在美国的研究伙伴是位于加州的国际热带农业和生物技术实验室。而据绿色和平的调查,这个实验室的主要目标是将生 物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美国转基因巨头孟山都公司是他们的合作伙伴之一。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贾士荣的转基因水稻得到批准,美国人将来会不会对中国农民收取专利费用?12月8日,在本报对贾士荣的电话采访中,贾士荣不愿回答这个问题,最后说:那是商业化推广,具体再谈。   中国的科学家在此之前经常进行民族主义表达,说发展本国的转基因技术,会打破国外大公司的垄断。   而绿色和平否定这种说法。施鹏翔说:那些科学家们自己也说,要打造中国自己的孟山都。从转基因棉花的例子来看,他们要是变成了中国的孟山都,一样会垄断种子,他们与农民的关系,与孟山都与农民的关系没有差别。   而且,他说:中国的状况会比孟山都更坏。因为国外的大公司是用自己的钱研发的。而我们用的是国家的钱,研发出来的产品却被科学家排他性地垄断。最后,公众的钱,变成了私人的利益。   绿色和平提出,转基因水稻在科学上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在管理上又有很多漏洞,作为对人民负责的科学家,对科学负责的科学家,是不是应该更加慎重?    没有正常的学术讨论?   一位科学家告诉本报,3年前,农业部召开会议,就农业转基因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有人提出严格转基因食物标识等管理问题,结果遭到四五个转基因科学家围攻。   他们攻击别人的武器就是说别人不懂!薛达元说。没有学术讨论的气氛,只有以势压人,慢慢地,别人也就不敢讲话了。   本报在采访中,找到的安委会中的食品安全专家,大部分都不愿说话。有位环保专家告诉本报,转基因水稻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后,对环境肯定有影响,但有些结果还不敢对外公布。然而,他也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我们以后还要吃饭呢。一位生物学家甚至这样说。    薛达元认为,目前就转基因水稻的讨论很不正常。反对的声音很弱,因为科研课题被别人把持,搞风险评估的科学家不愿提出反对意见,就是发现了问题,也很 少提出。大家一团和气。一旦通过,搞转基因开发的科学家获利极大,而搞风险评估的科学家也不损失什么,所以,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尽职。   薛达元是极少旗帜鲜明地强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谨慎进行商业化生产的科学家。他说,按正常的程序,即便是拿到了安全证书,要进行商业化生产,还需两年时间进行区域种植试验,才能进行种子生产。但那些人想早一点,现在安全证书还没拿到,就开始了尝试。   而且,58人组成的负责发放转基因安全证书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中,三分之二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涉及的多人是正在申请专利和申请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非常少,只有几个人。那么,这样所做的评估是否公正公平?   但是,他认为,好在农业部的管理人员头脑还比较清醒,一直比较谨慎,并且希望有些争论。现在争论太少了。   对于自己的主食将要被改变,中国的大部分公众并不知情。安委会成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吴孔明对此的解释是:那怎么办呢?难道要全民公决吗?普通老百姓的知识背景并不一样。   而施鹏翔说:这样的逻辑太极端。我们没有要求全民公决,但你的科学报告可以公开。你们的报告不但不向公众,而且不向其他的科学家公开。我们要的是知情制度,而不是全民公决。   施鹏翔认为,如果说普通公众不懂转基因技术,就不得参与转基因决策,只有那一领域的科学家评估自己的产品,那会造成科学家霸权。   12月7日,主管此项工作的农业部转基因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这个会议的结果还没出来,还有一些程序要走。但种种迹象表明,转基因科学家这次似乎占到了上风。贾士荣的抗病转基因水稻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这并非没有争议。   12月8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稻科学家告诉本报:对于白叶枯病,传统育种技术已经成功地解决,而且解决起来非常方便,为什么还要用未可知风险的转基因技术?   据本报得到的内部消息,这个会议的大部分人员支持抗病转基因水稻进行商业化生产。但这不是最后的决定,仍需经过部级联席会议的讨论。他们将决定,中国人是否在世界上第一个吃上转基因大米。 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cf9710100065w.html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188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北京科技报不科学:评《转基因水稻不是魔鬼》
jiangjinsong 2010-2-23 12:26
刘华杰(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 图说:此封面中的左旋DNA双螺旋模型是错误的,应当是右旋。 虽然近几年《北京科技报》不再被方舟子这样的前科学工作者所绑架,在科技报导方面有所改进,但依然没有摆脱一根筋的唯科学主义架式。2010年2月 22日出版的一期刊发有5位作者署名的大文章转基因水稻不是魔鬼,如此封面设计是错误的一样,依然用一边倒的专家意见误导公众。 封面设计颇有趣,稻田加DNA模型,但中上部所采用的DNA螺旋的旋转方向是错误的,应当是右螺旋。这幅封面设计也有隐喻意义,绿绿的大地外表其实只是一 个外套,打开拉链后才显示出里的货色:一个错误的模型!转基因水稻的命运是不是也这样金玉其外呢?有人可能说了,只是一个小小的失误吗,何必较真?在科学 上,就是需要认真两字。鬼知道若干年后某魔鬼是不是由今天的某小小的失误引发的? 这篇文章也可以反着读(据说中国的读多报纸都要反着读),从中反而可以看出转基因作物并不象部分科学家和利益团体希望展示的那样光鲜。 此文开头便交待:2010年1月,购买丰乐种业股票的股民着实丰收了一把,这只并不被人们看好的农业股从13.6元一直涨到17.68元,而这 个涨幅只在短短几天内完成。为什么涨?因为有人提前得到了内部消息:中央一号文件!国家继去年niaoqiao地批准了两个品种的转基因水稻后,现在在 文件中又说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这叫不叫违规?叫不叫利益集团从中渔利?转基因水稻是否安全?不是几个、几百个、几千个科学家说了算,而是全体老百性 说了算。 北京科技报文章的核心观点不新鲜,讲过多少次了。换种通俗的表述,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转基因水稻是安全的,这是科学家一致的科学结论。这种报导方式是不 公正的,它在误导公众。在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这样的复杂问题上,中国科学家的意见也是不同的,这事在科学界并没有定论。科学共同体的意见呢?实际上不 存在一个单一的科学共同体,而存在相当多不同的科学共同体。共同体的大小也相差很大。少则两人,多则数十万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组成了各自有差 别的科学共同体,跨学科又形成了另外一些共同体,依主题、事件的不同,还可以组成一些有部分重叠的共同体。科学共同体只是一个社会角色,也就是说,划 圈可以划出许多。另外,共同体的人员和边界是动态变化的。 《北京科技报》引用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吴孔明的话说,次生虫害的问题,并不是转基因水稻本身的问题,而是和人们某些操作改变有关。这是典型 的不负责任的习惯性思维。如果这样的思维成立的话,就可以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本身没有问题,那是使用者的操作导致的问题;罂粟本身没有问题,有人种植它 它、把它加工成毒品并吸毒那是别人的事。实际上我国的法律禁止种植罂粟。 文章接着说:次生虫害当然出来了,但是比主要虫害轻。而且,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法遏制。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属于信口胡说。怎么知道比主要虫害 轻?相反,有科学报导指出(科学时报就报导过),这种次生虫害更厉害,更难对付。工业社会以来,人们无数次相信类似的说法,怎么样?后果越来越严重,问题 越来越多!完全可以的表述是科学结论、宗教信仰,抑或给自己壮胆的誓言?通过其他方法遏制,倒是为他人、其他领域讨饭提供了铺垫,其他领域的 科学家应当提前感谢了。由此,也可以猜测到,这个社会,都有谁是麻烦的制造者? 部分科学家在论证转基因作物时采取了双重策略。在忽悠上层领导实施、批准转基因作物时,声称它如何如何先进,如何如何是高高的科技,如何如何不同于传统方 法,总之是讲它的特殊性。而在面对安全质疑时,马上又说,一切都没什么,它并不特殊,它与传统方法是一样的。感情,反、正都是你家的场子。 从科学传播的角度看,我想责任也许并不在5位具体的作者(他们大概分头做了采访工作),而在于《北京科技报》主编的科学传播思想和境界。公正、平衡报导公 众关注的问题,是科学传播者的责任,是民主社会科学传播的一项基本要求。一个劲宣传安全、安全,并不能解决公众的担忧,也会助长某些违法科学家的嚣张气 焰。 公众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在此基础上自己做出理性的判断、选择。专家、媒体并不能代替公众作出选择,最终转基因水稻是否安全,是民众的个体心理感受问题。哪怕从科学上100%地证明了某物是安全的(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百姓觉得它不安全,不购买它,那么它就是不安全的! 不过,我也不想全面否定这篇文章,其中第四部分焦点四:转基因水稻是否忽视了公众知情权,写得还是不错的。
个人分类: 科學傳播|2410 次阅读|4 个评论
建議編輯部設立關於轉基因爭議的博文專題!
jiangjinsong 2010-2-11 16:09
鄙人在蔣高明老師的博文 联合国生物安全专家就转基因作物安全答记者问 後曾留言: 蔣老師的這一組關於轉基因的文章,編輯部是不是可以考慮推薦幾篇呢? 博主回复:蒋老师:媒体是有其 立场的,科学网如今也快成了媒体了。为什么不推荐?自然有其立场,他们不关我的博客就不错了。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只有众网友力荐,才会有传播的机会, 可惜科学网博友关注这个的也不多,因为毕竟太专业了。好像是事不关己,其实吃饭关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有您等几位热心的票友啊支持,我就很满足了。不 过,慢慢来,会有结果的。纸包不住火啊,此事深挖起来会吓人一身冷汗的。这是一个大大的阴谋,许多善良的中国人都蒙在鼓里。 後來我發現編輯部也還是推薦了蔣高明老師關於這個主題的幾篇博文的。 科學網有自己的立場無可厚非,有自己的推薦標準也理所當然,眾口難調,要讓大家都滿意是不可能的。 所以,每次看到有博友抱怨編輯部偏心不推薦自己的博文,只推薦他人的博文時,我就覺得很無謂。 作為個體而言,編輯部為我們搭建了一個挺好用的平臺,總體上說還算寬鬆,這就很好了。 我們就該感恩了。 但是,作為關係到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糧食安全、科學與倫理、科學傳播、科學與民主、科學與公眾知情權等複雜而重大問題的爭議,我覺得編輯部對此問題似乎重視不夠,是否可以設立一個專門的博文專題,把相關各派觀點和資訊都收羅在一起,這樣便於加深和推進這一問題的討論? 請編輯部考慮這一卑微的建議,謝謝。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312 次阅读|4 个评论
光明的是“前途”还是“钱途”?
boxcar 2010-2-8 00:50
这是我的风味错别字系列的第二篇光明的是前途还是钱途? 前途是光明的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如果不小心打错了字,就有可能变成钱途是光明的。如果看到这个打错了的字,我想绝大部分人不会有不快的感觉,反而可能挺高兴,这年头,谁不希望发财啊?! 当我们说前途的光明,会想到一条很长的路,可以沿着它走向很远、很远的地方,而且是奔向光明和希望的。 当我们看到钱途光明的字样时,或许会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耀眼的金银财宝,似乎离我们不太远,甚至近得几乎触手可及。 面对前途, 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慢慢地奔,要努力向前,才能赢得美好的明天。看到了钱途,得赶紧下手去抓,如果抓晚了就可能错过发财的大好时机,因为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对待 对待前途,我们需要信心、毅力和执着;把握钱途,我们要避免利令智昏,尽量果断出手。
个人分类: 社会|3983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中國開放轉基因水稻種植遭質疑
jiangjinsong 2010-2-3 11:54
中國開放轉基因水稻種植遭質疑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即時報導】 2010.02.02 11:32 pm 中國農業部開放轉基因水稻商業種植,引起國際環保組織和大陸民眾關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表示,他擔心轉基因水稻背後的風險,即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 「國際先驅導報」報導,去年底,中共農業部批准兩種轉基因水稻、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這是中國首次為轉基因水稻頒發安全證書,意味著全球最大的水稻 生產和消費國-中國,將打開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的大門。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遭到大陸民眾質疑,部分論壇還發起「反轉基因主糧」的簽名活動。 中共環保護部生物多樣性研究首席專家薛達元表示,由於水稻是主糧,世界各國都比較慎重,轉基因的大豆、玉米、棉花有商業化種植的,但是轉基因水稻,世界還 沒有一個國家進行商業化種植。與鄭風田一樣,薛達元擔憂,轉基因水稻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這也是很多專家提出質疑的主因。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介紹,轉基因水稻是在水稻中引入抗蟲基因,使得水稻能分泌一種BT毒蛋白物質,蟲子食用後會被毒死,因而能夠產生防蟲效果。但是,水稻是人類的主糧,昆蟲無法下口,人類長期食用難道就沒有害處嗎? 近年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很大爭議。二○○七年,法國科學家證實,世界最大的種子公司美國孟山都公司出產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對人體肝臟和腎臟具有毒性。 蔣高明認為,轉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確定性:一、轉基因對生命結構改變後的連鎖反應不確定;二、轉基因導致食物鏈潛在風險不確定;三、轉基因汙染、增殖、擴散及其清除途徑不確定。 他說,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帶頭將轉基因引入十三億人的主食,一旦出了問題,根本無法控制。 此外,歐洲等國家對於轉基因食品有比較嚴格的限制,一旦轉基因水稻在中國進行商業化,還可能影響中國的糧食出口。 反對轉基因水稻的大陸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宏良表示,如果轉基因產品主糧化的試驗失敗,滅絕的是中華民族,西方國家不受影響;如果轉基因產品主糧化的試驗成功,中國農業乃至整個經濟將控制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手中。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199 次阅读|3 个评论
寻找开放存取运动的方向
zhaodl 2009-11-11 14:22
【按】本文成稿于2008年10月国庆节。当时接到稿约,感觉没有什么可写的,大家都在推动调查、论证好处,以及提供资源。但是我认为现在的问题已经偏离了开放存取运动开始的方向走入了歧途。所以,就拟定了这样的一个题目!尽管我是牺牲了长假按时交稿,可约我稿件专辑没有按时出版,所以就放下了。今年上海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有机会在分会场发表了观点寻找开放存取运动的方向,并得到了一定反响【smilelr留言评论到:今天下午在分会场听了赵老师的报告,起初有些诧异。因为两天的报告听下来,感觉很多期刊人的思考还比较狭隘和片面,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不愿改制,让我这个80后对70后以及60后的前辈们很是失望。所以刚听到赵老师不落窠臼的报告时,我甚至感到有些诧异。西交人的理性、深度和实在果然名不虚传。】但遗憾的是最后没有几个人在场。今年总算已经安排在《数字化图书论坛》2009年11期发表,并已经校对过。所以可以发出来,也算预印吧。引用请使用以下格式: 赵大良,葛赵青,刘杨. 开放存取中的利益平衡和机制构建.数字化图书论坛.2009(11):12-15 开放存取中的利益平衡和机制构建 赵大良,葛赵青,刘杨 致力于所有用户具有免费、不被更改、全球和永久使用其作品的权力的开放存取运动 (Open Access)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被人们所重视以来,一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也是方兴未艾。从本质上讲,开放存取就是通过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与现有的商业出版模式对抗,以谋求学术出版与学术信息交流中利益关系的平衡,实现学术成果的共享和自由交换。开放存取出版模式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商业出版机构参与学术出版的根本目的是谋求利润的最大化,他们通过兼并和购买等市场行为,垄断了学术期刊出版市场,并逐年不断地提高学术期刊的定价 。如英国议会下院2004年发表的关于科学和技术报告中指出: 1998年到2003年,相对于英国其他期刊零售价格指数11%的上涨幅度, 学术期刊的平均价格上涨为58% 。 2008年6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国际出版巨鳄大幅提价,部分高校面临学术断粮》为题,对国际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学术期刊数据库涨价一事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在教育界和出版界掀起轩然大波。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最终成为出版商谋取暴利的工具。据Blackwell期刊价格指数显示, 在1990年到2000 年期间, 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的价格涨幅高达185.9 % ,而科技和医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的价格涨幅分别达到178.3%和184.3 %。而作为科学研究的支持机构的图书馆,则面临着资金增长缓慢甚至是削减的问题。2003 年美国研究型图书馆用于购买期刊的费用相对于1986年虽然增加了260%,但订阅的期刊总数只比1986年增加了14%。许多图书馆由于资金的缺乏只能取消部分期刊的订购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学术资源与可以其抗衡,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及其学术成果的不可替代性使商业垄断成为可能。要能够与商业出版机构抗衡就必须建立起可与其抗衡的新的学术资源,从而引入新的博弈因素。 1 学术出版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简单地来讲,学术出版活动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从群体的角度来看,在学术出版中的作者往往也就是学术期刊的读者,作者和读者都是学术研究活动的参与者。学术期刊的出版也是应学术研究的需要而产生的,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十七世纪开始,定期刊物就是报道新发明和传播新理论的主要工具。假设没有定期刊物,现代科学当会以另外一种途径和缓慢得多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且科学和技术研究也不会成为如同现在一样的职业 。 http://zhaodal.blog.163.com/blog/static/5583842009101111530575/edit/ 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身为作者的研究人员发表成果尤其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报酬, 而是希望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 取得同行的认可和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 。这其中学术团体作为学术出版的主体承担着学术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的作用,形成以学术团体为主体的出版连作者-学术团体-读者。学术出版似乎可以被看作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40年代年代以来, 随着西方国家科研和教育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这不仅使学术期刊的数量呈指数增长的趋势,而且科学研究和发现的周期也大大缩减 。此时,学术出版的巨大利润空间吸引了大批商业机构进入到学术出版领域,因而使出版链发生了变化:作者-出版商-读者, 出版的主体由学术团体让位于出版商,出版商逐渐成为学术出版市场的主导力量。出版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利润的驱使下使学术信息包括学术期刊和基于学术期刊的数据库的价格飞速上涨。 读者往往是通过非营利的公共图书馆获取学术信息。因此,在商业出版起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作为学术研究的支撑机构公共图书馆首先感受到了学术信息资源采购的困难。尽管是采取了馆际互借、联合采购等各种办法,但仍然不能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经费的增加远远跟不上学术信息价格的上涨,反而不得不削减采购的数量。因此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服务机构成为开放存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致力于使全球范围科技和医学领域文献成为可以免费获取的公共资源。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ighWire Publish是全球最大的提供免费全文的学术文献出版商。瑞典伦德大学图书馆推出了的开放式目录检索系统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合机构( SPARC)是由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发起的一个非商业化、集图书馆和学术机构为一体的、致力于解决学术机构间信息交流的组织。如此同时,一些非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也纷纷加入到推动学术信息开放获取的运动中来。总的来讲,这些参与开放存取运动的公共机构代表的读者利益。代表读者与商业出版机构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利益调整的战争,是对学术出版过度商业化的一种反抗。 尽管是商业出版机构在学术出版上的垄断已经使公共服务机构忍无可忍,但是也不能否认:商业出版机构进军学术期刊出版领域,运用商业经营模式使学术出版成为大规模的国际化产业,为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商业出版机构参与学术出版的动机就是获取利润,一旦使商业机构在学术出版中无利可图,那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出版商,也包括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本身。因此,如何能够从合作中得到自己预期的利益是学术出版主体之间结成联盟的基础,建立与维系利益平衡机制对学术出版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开放存取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出版模式问题,而是学术出版过程中的利益平衡。 2 开放存取出版的机制缺陷 为读者提供免费访问服务、为研究人员提供免费存取,这并不意味着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就不需要支出成本。虽然网络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大大减低了学术出版和学术信息存储的成本,但还是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解决设备费用、系统开发和运行费用仍然是开放存取出版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据英国的UKWellcome Trust (全球医学研究领域两个最大私人基金之一) 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公开存取出版能减少30 %的出版费用。由此可见,不是不需要成本,而只是减少了而已。反对者则认为:开放存取出版只能减少印刷和发行费用,而印刷和发行费用只占期刊出版成本的很小一部分,开放存取出版所要求的技术和设备费用并不少 。 为了维持开放存取出版的正常运行,目前基本的模式是作者付费,即作者为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而需要支付一定的出版费用。如 PloS和BioMeb Central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维持期刊出版。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作者或没有课题经费的作者则可以减免。作者付费模式在当前学术出版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不到1 %) ,但对一些学术出版者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模式,代表了在开放存取出版模式下的可行的收入模式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费来源渠道,如:通过发展机构会员收取会员费;通过收取查阅特定文献,向有特殊需要的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收取服务费;通过广告收入来维持开放出版或向研究机构、基金会、政府以及私人争取赞助等等。当然,还包括向推行开放存取运动的公共服务机构获取免费的设备、资源和人力,如大学图书馆就是利用现有的条件和人员提供存储空间和免费的维护。 从基本的出版模式上来看,目前的开放存取出版还只是停留在公益服务的阶段。这种出版模式的缺点十分明显,那就是:所依赖的外部条件很不稳定,出版经费和存储条件得不到保障;公共服务机构不像商业出版机构那么有活力和动力,难以形成规模和有影响的品牌。特别是,作为开放存取出版的重要经费来源的作者付费也难以得到保障,因为作者的双重身份,在决定作者付费时并不是十分情愿地将自己的科研经费转移给出版者来使用,而在作为读者时又往往会将个人的需求转嫁成公共服务机构的压力。 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并不能完全代表研究人员,也无法强迫研究人员为开放存取承担代价,作者付费出版往往更加愿意趋向知名的学术期刊。因此,一旦商业出版机构控制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实行作者付费、读者一定范围免费获取的时候(实际上出版商已经开始这样做),比一般的开放存取的期刊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样可以保住自己的高额利润,那么读者的免费获取只是变换了一下公共研究经费的支付方式由图书馆支付给出版商,变为由作者支付给出版商而已。 那么,政府和社会出版基金是否能够完全承担起学术出版的费用?显然无论是从科学研究经费的有限性和公共机构的效率来看,都难以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更何况,开放存取运动的目的并不是要致商业出版机构于死地,而是为了更更好地平衡学术出版链上的各方利益。2002 年9月,图书馆界、出版界以及版权界的专家在荷兰小镇Zwolle召开了第二次Zwolle 会议,通过了在第一次会议上形成的Zwolle原则草案。Zwolle原则指出:在开放存取中,要对学术作品的版权进行最佳化管理,保证权利分配明确并以此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与版权的专有、垄断相比,开放存取倡导的自由、共享理念无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 因此,开放存取运动并不应该是要颠覆现有的出版模式,而只是希望引入更多的竞争者参与到学术出版领域里来,通过新的竞争和博弈,到达平衡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或者说是对学术出版过程中的过度市场化进行校正,在发挥和调动出版商参与学术出版积极性的同时减少其对利润的过度追求。 3 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构建 学术出版并不排斥商业运作,也不应该排斥商业资本的介入。从运行的效率角度来讲,市场运行规则的介入更有利于提高开放存取的效率和规模,从而达到制衡商业出版负面影响的效果。表面上来看,开放存取运动对抗的是商业出版,所以在其中引入商业资本和市场规则是不可思议的。但目前开放存取的出版运行模式存在明显缺陷力量薄弱,资源分散,难以持续,无法与商业出版机构抗衡,目前所能看到的只是促使出版商的版权政策有所放宽,允许作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自行存档和免费阅读。因为这样分散的免费存取的结果不仅不会影响出版商的利益,而且可以树立出版商的威信、扩大出版商的品牌影响力。因此,目前并不是缺乏开放的学术资源,而缺少的是能够将分散的开放资源整合起来提供给读者的有效机制。 加强政府的引导,增加对社会公益性学术出版力量的扶持,是开放存取运动开展下去的重要支撑点。科研基金管理部门、公共服务体系的参与是开放存取运动的基础。但是,这种公益性的扶持不仅不能满足开放存取出版的需求,而且其地域性的的限制也不能与已经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商业出版抗衡,难以打破其对学术信息的垄断。因为国际性学术信息的垄断不是一个国家的法律所能约束的,如爱思维尔期刊数据库的涨价,中国政府就无能为力。如果其国际性的学术成果是一国科学研究人员所必须的,那么你就是扶持起本国的学术出版也对其没有威胁,因为你不可能向本国的科学研究人员可替代的信息资源。 如果能够利用商业资本和商业运行规则,将大量的开放存取信息进行跨国界的整理和集合,就有可能走出一条可行的、与现有商业出版抗衡的道路。因为,这种基于开放存取的跨国界的整合,不仅仅在信息资源中包含有商业出版机构所出版的作者自我存档的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且也有可能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在开放存取的基础上,引入商业资本的介入的可行模式就是:商业资本在开放存取信息的基础上开发新具有一定价值的产品,并通过开放存取信息的衍生产品而盈利。 开网(hbeta.paperopen.com)就是一款基于开放存取资源开发的一款搜索引擎,其试图将世界范围内的开放存取的资源整合起来。这种商业机构主持开发的技术,在提供开放存取信息的同时,有可能通过广告或其他的服务,找到盈利的模式。这种新型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并不能商业资本的趋利性而被排斥在开放存取运动之外,开放存取的信息是可以免费获取的,但并不限制基于免费的信息而开发的衍生产品赢利。如,知先公司基于开网免费资源开发notefist文献管理软件,就有可能一种赢利的途径。不是商业资本没有积极性,而是如何为资本的介入提供切入点盈利点。因此我们应该探索如何有效地利用商业资本,推动开放存取运动的深入发展。至少可以鼓励和扶持公共服务部门购买商业机构开发的技术,建立起可以与国际商业出版机构抗衡的学术资源数据库。 如果能够将目前开放存取运动的重点由个体的觉悟转移到资源的整合,由单纯的免费获取转向基于免费信息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将会使开放存取运动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真正体现出开放存取运动的力量,因而建立起作者自我存储、公共服务机构集成整合,商业机构参与技术开发的良性机制,否则兴盛一时的开放存取运动就有可能走向歧途而被商业出版所利用。 参考文献: 李武.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5。 Select Committe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nth Report .(2004-07-20) . http://www. 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 /cm200304/cmselect/cmsctech/399/39907.htm 张清菊.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概述 .现代情报,2007,(5):67-69 姚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2 .施伯乐等.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76-78 段玉思.国外学术期刊的商业化出版研究 .图书与情报,2007,(4):28-32 夏翠军.公开存取出版的商业模式 .情报探索,2005,(6):54-58 秦珂.开放存取的版权政策及其构建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7-10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3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货币政策
gaihua559 2009-11-3 23:18
最近看了不少有关经济的论言!感觉经济实在是很玄乎的东西!以往学过的一些什么政治经济学基本无用!那些文章可以把人绕到沙漠,不知西东! 貌 似目前中国的货币是不对外开放的,所以,国际游资目前对人民币的冲击相对较小。而自中国经济开始爆发后,基本一直以做为国际货币的美元为标杆。国 人向来省吃俭用,习于存钱以防不测!导致目前国内的现金特别多。货币说白了,最终要与实物联系起来才可以发挥作用。一般稳定的经济体,市面的现金流,基本 可以和现存商品达到一个平衡。一旦商品量降低,显然就是通货膨胀。当货币开放后,面对的物质流就不仅仅只是国内的,而是市场所及之处的任何地方的! 美 金长期占据该优势。即使大量印刷纸钞,但由于很多国家的外汇都是美金,所以,美国只需印刷纸就可以,而其他国家则必须用实物来兑换这些纸。因此,一个国家 的纸币一开放,如果这种货币的信用度较高,则必然导致该货币升值,为了维护纸币的稳定,有必要增大货币的发行量,似有无本经营的感觉。然而,若有一 天,该货币突然信用度降低,原本的储存的不流通的货币变成了现金流,涌回国内,而国内的物质明显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货币信用度会恶性循环地降低,连 续贬值。对于国内的经济而言,必然短期难以承受,导致国家的金融系统因为信用度大大降低而崩溃(当然这方面实际运用时,可以达到弃车保帅的作用,实际利益 还是最终占有了)。当然,那些持有货币的国家组织,也会害怕自己手中的纸币变得一文不值,而阻止该情况发生(除非想要以此做为武器,置对手于死地), 而在稳定后,慢慢换回好处。这实际就牵涉到两个甚至多个国家间的利益博弈! 这和炒股就差不多了,首先尽量将价位炒高,甚至远远超过该物的实 际值,然后抛售,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尽可能大的回报(发行者实际就是空手套狼)。但是,一旦抛售的规模大于承受度,则可能血本无归。而对于拥有国际货币发行 权的国家而言,在信用度良好的背景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本国是有相当的好处的,无端发出的一堆纸,换回来了实际的物质。相当划算。只要在未来的发 展过程中,让纸币逐渐地贬值,相当于持续地从国外拿回自己需要的物质。 不过,目前这种形态似乎总是发生在不利与中国的境地。九十年代的美 金,比现在肯定值钱不少,国家持有大量的外汇,短期基本无法处理,而美金在逐步地贬值,所以,这基本就相当于美国大大获益,表面的顺差,对于美国而言,实 在是大大的有益。 保值增值的选择是大量购入国外的有潜力的固定资产。不过,相信他人的保护政策,让你无计可施。倒是国内,刚改革开放之时,急需外面的资金和技术,以较低的 代价出售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目前的价值,与当年的代价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了。所以,我们的资金的另一个绝佳的处理方式是流向非洲之类的待开发区 域。只是,这些资金的管理者,是否真正把国家的钱当作自己的钱去花,还真不一定。 中国的产能及其巨大,但是,相对而言,国内市场的东西,似 乎总为人诟病,质低价高,这似乎让人感觉这不是做为一个整体与外界博弈获取利益,而是分裂的个体在相互间博弈。如果这过去的数十年,算为不流血的资本 的原始积累过程的话,目前资本积累也应该完成了。下一步的目标应该是切实的照顾好国民,尤其是那些为了这原始积累付出极大代价的农民及社会底层。如果感觉 目前能够站起来说话,那是建立在中国底层人民的困苦之上的。下一步,若需要继续高速发展,只需提高国民的消费能力和信心,国内市场的增长,完全可以和国际 市场相比。 突然发现,美国想方设法对付中国的政策,与中国和 太相似了 最后发现自己也被自己绕到不分西东的境地了,脱离了怎样开放货币,怎样赚取最大利益的话题了。
个人分类: 社会反思|3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事有利于自己的科研活动
whitesun 2009-10-11 21:18
经过几年的科研实践和参与不同的科研小组,最近才明白一个道理,即应该从事有利于自己的科研活动。过去几年中,在较多时候,我只是考虑要做出个什么样的东西,它如何如何好,并没有较为现实的考虑自己收入、职称等等,然而几年下来,发现自己论文数量、质量或其他成果均不多,但觉得投入不少,了解了不少研究方向及其进展,然而这对于自己也没什么直接好处。直白点说,看花眼了,都不知道做什么好。 近日在城里逛了2次,发现较3年前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有大幅的提高,而我自己的反而落后很多,到底是为什么呢?回想过去几年所做之事,大多数是直接为别人的利益而努力,并没和个人收入等相关联,觉得很是遗憾。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是无能力帮助别人的,而是需要好的导师指导与帮带,而非以前的努力帮导师写申请、带学生或做什么混乱的项目。然而,我无法改变环境(命运的安排),但也许能通过努力实现一些自己的想法,从事有利于自己的科研活动也并非自私的表现,只要不大面积有损于别人就可以。 相信经过几年的积累,自己对相关领域的认识已经细致入微,可以做到反复对比,而非不负责任的引用或抄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知识应该是时候了,希望能克服当前的各种困难,为人类知识宝库增添一点点有用的知识,从事有利于自己的科研活动。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样的兼职教授,在蛀高校的栋梁
lin602 2009-10-9 10:29
经常看到网站上,聘了不少兼职教授。有的兼职教授是国内外的著名教授,也看到不少兼职教授是什么长的官员,或是什么董事长的企业家。他们可能会在某个领域做管理或经营企业,也懂点相关技术,甚至不懂,但他们也堂尔皇之地从大学校长或院长中手中接过了光荣的兼职教授证书。 教授是个技术职称,是代表学术上水平的。做管理与企业,不应该得到专业职称呀,最多应该属于管理范畴中的东西。 说穿了,是这些兼职教授们对这个学校有用,或对这个学科有用,甚至对高校中的某些人有用。可能从中得到科研经费,可能从中得到资助,可能能够帮助申请学位点,可能会增加招生名额,可能会得到综合资源。也有可能学校的官员们自己得到科研经费,自己的亲人朋友的工作得到安排,自己的孩子可以得到照顾甚至出国等。目的不一样。 不少这样的兼职教授,还是这个学校的硕士导师或博士导师,挂在网上。 这些兼职教授让做学术的教师们看了,感觉是什么?做学术有什么用,做得再好,还不如当个官员,做个企业。如果比尔.盖茨在中国的话,不知道多少学校会聘他做兼职教授的,还得请关系找他求他当呢。 哎,这就是中国的高校。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您,“被补”了吗?
boxcar 2009-8-19 17:16
前段时间有一个字很火,那就是被动的被字。另一个字一直很火,那就是补。两个合起来组个词就是被补。今天,我破例摆脱以往回帖式的被动博文风格,自己立题,写一篇博文探讨我们被补的问题。 说被补之前,先说说补。这个字不算复杂,原意大概是衣裳穿坏了,拿起针线和布头来,补一个补丁使之完整,不至于漏风露体的意思。现在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绝大部分人都养成了穿新衣裳的良好习惯,稍微过时的旧衣裳没等穿坏就不穿了,所以很难再见到衣裳上面的补丁,这个意思已经不多见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虽然缝补衣服的少了,但是补这个字的出镜率可比以前多多了,因为我们被告知,您有很多方面需要补(除了衣服以外)。 首先很多人需要补牙,大概是由于好东西吃多了,出现了龋齿,得,去医院弄点儿高科技材料把窟窿堵上吧,因为虽然牙疼不算病,疼起来真要命呀!这可是眼见为实的窟窿,真格儿需要补的。 其次,以前大家都吃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种出来的东西,就算城市居民吃的粮食蔬菜也是方圆几百里之内的物产,如果这片儿地没那么理想,缺点儿微量元素啥的,不小心就闹出来一些地方病,象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大骨节病之类的,政府会重视一下,组织学生和居民检查,发现缺少什么微量元素(例如碘、硒等)后,派发一些碘片儿之类的给孩子们吃,进行防治,这就是在补微量元素了。 后来,大约在十几年前开始,广大中国人民经常被告知我们普遍缺钙、我们普遍缺锌、我们普遍缺***等,于是用于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的产品被各大药厂和保健品商开发出来了,先是补单种元素,后来是2种甚至多种一起补(**搭档了)了,广告词中也逐渐开始出现我们曾经熟悉但目前极其陌生的科学语词了。与此同时,什么女人需要补水,男人需要补肾之类的说法也多了起来,当然了,后面跟着的可能就是一些广告(有些儿童不宜!)和某种产品不菲的报价了。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渐进地看不到缺乏什么的明确现象,我们补这补那,其实都是被告知缺这少那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不是我们自己意识到该去补什么,而是被动地、被劝说去补什么,即所谓被补了。 对于这些关乎补的话题,我们还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不妥。 如前所述,有些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缺口和现象(例如大粗脖子病),有些也许现象不明显,但化验结果已经显示微量元素的严重缺失,那么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去治疗,对于长期的地方病,可以按照政府的安排长期使用补充了微量元素的食物或调味品(如加碘食盐),但这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有明确的检验数据和诊断的情况下进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局部地区的或者个别人的化验结果不加分析地简单推广是危险的,在这方面,最近的曝出的补碘过量事件可能是个教训,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广阔、地域差异巨大的国家,由于水土、物产和饮食习惯的不同,不容许我们总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用全国一致的标准处理象补碘这样的问题,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关部门可千万别怕麻烦! 另一方面,有些补是我们不大看得懂的,在既没有对个体的具体化验结果、也没有全面的普查数据和统计分析的情况下,如果忽然被告知我们普遍缺什么,并据此被建议去购买价格不菲的某种药品或保健品长期服用,就不能不让人倍感困惑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迅速解读出来的就只有后面的商业利益了。其实即使宣传中拿出来了一些所谓的数据,我们也不敢太相信,因为有时我们看到的标准并不是统计平均值,而是远高于统计平均值的,换句话说几乎无人不需要补,或者所我们几乎全得被捕(不对!是被补)而没有漏网者,这样的标准我们岂敢轻易相信?如果连所谓标准(广告中提到的那种,没认真核对,不敢确定是否真是国家或某权威组织认可的)也不标准了,我们不被忽悠才怪了。如果不幸被忽悠着补这补那,补了一堆其实我们不缺少,或者自己身体能够能够充分供给的东西,身体的正常机能和平衡被打破,我们的健康又如何保障呢? 所以,今天我冒昧地问一句广大博友,最近,您被补了吗?
个人分类: 青春年小|5053 次阅读|7 个评论
“利益支配科研”是科学研究的悲哀!
王惜宝 2009-4-19 13:36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求真求实,只有那些清心寡欲,兴趣之上的人才能真正做好科研。 社会活动的本质则是人们利益博弈的一种形式,见仁见智。社会活动家是对善于利益博弈人们的尊称。 科学研究和社会活动两者对人性的要求截然相反。真正的科学人性格上大都不善社会活动。 在科学研究领域应该严格排斥社会活动家,才能真正让科学人有钱去做科研,才会有真实和公平。 如果允许将科学研究和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就不会有真实和公平,各种形式的弄虚作假包装都由此而来。国家的投入、科研经费只会流入社会活动家的口袋,因为社会活动家就是奔钱而来。 目前这种结合越来越紧密,大项目的主持人大都是领导;身兼几千万项目的负责人,根本不会在实验室做研究,项目申请讲究大气的包装。。。可见一斑。 这是利益支配科研的一种表现,这是科学研究的悲哀! 这可能也是科研管理部门某些人下放经费支配权的一种形式,让有(社会活动)才能的多劳吧。 殊不知,社会活动家博弈的是(短期)利益,交差时的各种包装不足为怪了。 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让每一个对科学有兴趣的人能专心深入做好每个课题,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价值是目前学术研究领域最需要的。 让每一个清心寡欲,对科研有浓厚兴趣之人能得到资助,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责任! 科学研究是人们对自然未知领域的探索,这种探索主要是建立在兴趣和求知欲之上,而不应该作为任务。 只有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项目,与国民经济发展直接关联,才需要成为任务,需要考核。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切社会问题的本质都是利益问题
lingfeng 2009-4-4 22:00
如题。
个人分类: 关注社会|5865 次阅读|7 个评论
贫富、权势和利益的两极分化需要遏制
wangyong77 2009-3-25 20:30
贫富、权势和利益的两极分化需要遏制 事物往往有两极分化的趋势,马太效应就是对这一趋势的总结。比如穷人没有钱就容易受制于人,而富人可以用钱生钱,钱生权再生钱。权势何尝不是如此,比如腐败一旦形成了惯性,往往很难遏制,而且不断滋长。虽然政府多年重视,但是民愤不见少,腐败不见少。且一些贪官日益猖獗,在光天化日之下也敢明目张胆地腐败和恶行,比如深圳海事局林嘉祥书记自称北京交通部高官,在猥亵女孩之后,面对大伙的责问,当着小女孩的面,这个禽兽竟然大言不惭地说道:我就是干了,怎么样?要多少钱你们开个价吧。我给钱嘛!大伙愤怒难耐,白衣男子更加张狂,手指着他叫嚣着: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北京交通部派下来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我掐了小孩的脖子又怎么样,你们这些人算个屁呀!敢跟我斗,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物极必反,历朝出现的动乱都有基尼系数有关系,记得有个研究还专门研究了多个朝代末的基尼系数。 政府应该注意遏制这种马太效应的积累,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虽然政府也有所重视,但是更应当采取有力措施。 蔓延在网络上的民愤,也该加以重视,网上许多腐败案件得到离奇的结果,让网民不服。政府应该重视,更应该跟踪案件的始末,让社会少一些明显赤裸的不公。 经济危机本身也与贫富两极分化有关系,贫富差距过大导致了两极分化的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失业,导致进一步有效需求不足。这种恶性循环是经济危机的一个因素。 而权势和其他的利益分配不公也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当一些人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的时候,从理性的角度来说,人往往会不顾一切的后果,至少要让我们一般的人都生活水平都比囚犯好。 我们随处可以见到,许多的官员基本上不把普通人的利益放在眼里,有些人的确比囚犯还惨。
个人分类: 经济思考|17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规则在博弈中产生
zhangxp 2008-12-2 01:17
利益--博弈--规则/道德 世上本无规则,当各方利益的博弈达成相对均衡,就形成了规则和道德。因为既然形成了均衡,各博弈方就不能轻易越过,越过了就会吃亏,所以规则得以维持。但毕竟利益更本质,当违反规则可以增加自身利益时,规则就会被打破,需要进行新的博弈来产生新的规则。当利益突破规则的时候,人们惊叹违规者道德沦丧了,但我们要看到这是必然的,因为----利益比规则更本质。 只有有能力互相制约的博弈者之间才有规则和道德,举例:你看到人和猪之间有规则和道德吗?我们一边吃着猪肉一边看着以猪为可爱拟人主角的动画片,好象猪真的是人类的好朋友,吃猪肉和把猪当作人类的好朋友,这都是人的意志,猪都没有同意过,用一种流行的说法:这叫强奸猪意,这是很明显的事情,但是人并不觉得矛盾和难堪,是这个问题很深奥难解吗?不是,设计航天飞机比这困难多了。是因为这个问题对人来说没有价值,猪太弱势了,它们不能与人博弈,所以他们不是问题,不值得人为之费神,如果是换成可博弈的对象就不一样了,那就要严肃对待,要大谈道德、正义、真理等等,如果谈不拢,可能就要打仗。 有时候人们似乎是在谈道理,但后面的驱动力是各方利益,然后就各有各的道理,将利益偷换成道理是危险的,但满世界都是这样的事情。所以当人们谈道德的时候,通常都是怀着利益的鬼胎。 美国和伊打仗,谁正义?博弈,各争取各的利益,他国才不管谁正义,我们国家参乎这事,那也会有我国的利益,也是博弈,所以,全是利益的博弈,其它的都没有,即使我们看不清这个问题,也不妨碍世界以此为本质,看看满世界都是成功学的书就知道了,成功才是硬道理,其它的往后面排。 尼采说:不是建立在权力意志上的哲学,都将走向虚无主义。但是,具体的博弈如何进行,规则如何演变,热力学定律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都不是那么清楚的,权力意志就是胡搞,就是要自由,就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没有限制,真的是可以的,比如吸毒的人,他想什么就会有什么,跟真的一样,可以恣意妄为,快乐无比。 尼采说:强势者帮助弱势者,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出于强势者的饱满,强势者就向太阳一样,饱满地发出光来,以光施舍万物生长。在尼采看来,世界上不会有同情这种东西。 可是没有谁愿意做弱势者啊,弱势者似乎也没有合理的理由要求公平,人们提倡公平,也只能是为了更广义的价值,假如这一点不成立,那公平就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比如现在人类注重生态,也完全是从人的利益出发的,但或许人类认识到,世界并不是特意为人类而存在,如果高估了人类存在的价值,反而是对人类有害的。 每个规则后面都有肉博战,还可能见过血,出过命案。谁在逼迫谁?大家都在互相逼迫,大家都是规则的制定者。如果象尼采所说,生命是轮回的,那就最好遵守无限重复搏弈将会产生的规则和道德。尼采在的时候,还没有博弈论。他的哲学基本点是对的,但是后面的就不一定对,博弈之后,内容很丰富,信息的流通、竞争与合作、自私与爱,甚至,共产主义也是可能实现的。 anyway:作为一个现代的有知识的人,必须对博弈论有大致的了解。----萨谬尔森(董志强著《身边的博弈》封面语) 董志强博客链接: http://www.cnobel.com/ 后记:根据李亚辉的点评,本文确实有滥用博弈一词的嫌疑,用斗争或打架之类的词更贴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44 次阅读|12 个评论
燃油税出台的相关配套难题
simonjo828 2008-11-25 08:59
  燃油税政策出台已经迫在眉睫了。时至今日,无论是政府高层还是在经济学领域,开征燃油税的必要性已被广为认可。开征燃油税有利于理顺价格关系,敦促人们节约用油。目前市场上流传较多的版本是征收燃油税30%或50%,由石油公司代征;取消养路费,原有的征稽人员全部划入交通部门。   但是,燃油税的出台是个复杂问题,需要具备一些必要条件。从目前监控到的信息可见,有关部门对出台燃油税的急迫性,似乎还只看到了降低油价这一个窗口,多少忽视了当前一些不利于出台燃油税的负面因素,最重要的一点,大量与利益分配相关的配套问题还没有解决,而这些问题如果不系统地处理好,将对燃油税形成极大的障碍。   首先,燃油税出台可能激化部分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并且转化成社会问题。比如,燃油税出台将直接加大出租车行业的成本,出租车价格会上调吗?如果上调,将会转嫁给消费者;如果不加价,而出租公司也不减份钱,这将使出租车司机这个弱势群体更加艰难。近期,国内多个城市的出租车行业已经很不稳定,重庆、三亚、甘肃永登等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已经先后罢工,上海出租车司机也因经营环境问题与市政府对话。这些事件实际上向决策者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如果燃油税配套政策不能妥善解决问题,那么很可能使城市社会矛盾激化。   其次,燃油税出台之后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如何从政策上和技术上向农用成品油倾斜?这是个既可经济、又可政治的大问题。现在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种地国家还给补贴,但农民增收还是个大问题。原因何在?粮价上不去,但各种农资、化肥、燃油、用电的价格却不断上涨,一旦开征燃油税,相当于给农业成本上涨加了个助推器。如果放开粮价,这将导致粮价的大幅上扬,还会带动养殖、畜牧、农产品(000061,股吧)深加工等的价格上扬。在国内目前的物价构成中,这将极大地推高物价,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再次是物价问题。从经济学上看,其征收最终会转化成物价上涨的动力。由于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涨价、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我国当前仍有一定的价格上涨压力。从国内看,也存在较强的工资和成本上涨预期。10月PPI仍上涨6.6%。由于CPI和PPI的结构原因,粮食和食品价格在我国CPI构成中权重很大,而在PPI构成中粮食的权重相对较小,而能源、原材料在PPI中占有很大比重。当前形势下, PPI的走势比较能够反映和代表国内经济的实际情况。由于PPI对CPI有一定的传导作用,这种传导作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变化直接影响CPI 的变化;二是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化,直接引起生消费品的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间接影响CPI变化。很显然,目前,燃油税开征如果导致社会经济成本大涨,物价大升,无疑会引发更多的社会经济问题。   当然,实行燃油税后,公路收费如何调整,如何为贷款修路还本付息等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周密设计。事实上,燃油税难产的根本原因是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如交通部门和税务部门、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等。比如,燃油税出台后,养路费将会取消,而各种交通设卡收费也应该取消。这就涉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平衡问题。鉴于养路费过去归地方政府,但燃油税归中央的现实,除非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燃油税,否则在地方会出现更多的交通设卡收费,其结果是在国内形成一种燃油税+交通收费同时存在的格局。这与燃油税政策要达到的清理税费的目的不是背道而驰吗?   如此看来,开征燃油税除了要等待低油价契机外,还要看各方利益的博弈的结果。
个人分类: 经济评论|2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坐“火箭”的铁矿 VS “猪肉”价的稀土
刘玉平 2008-9-17 10:21
坐火箭的铁矿 VS 猪肉价的稀土 钢铁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由于缺少高品质铁矿石,为保障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除在国内寻找新的铁矿资源外,大量依赖于国外进口。在不久前结束的铁矿石谈判中,由于某些国内钢铁生产巨头的 掉链子 ,致使外方铁矿石价格延续前几年的尖挺势头,澳方力拓公司的铁矿石还 创造 了新的纪录,坐上了 火箭 涨幅最高达 96.5% 。 稀土有工业 维生素 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高品质新型材料,特别是其在国防工业的广泛用途令人关注。我国占有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储量、生产规模和出口量,但令人痛心的是,国内企业之间相互压价,宝贵的稀土资源竟然卖到了 猪肉 价。目前纯度为 99.9 %的氧化铈为 18 元 / 公斤,过去最高卖到 30 元 / 公斤,有时稀土的价格甚至贱过猪肉。 同样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老外企业的骨头宛如钢铁炼就,而我们企业的脊梁则严重缺钙。同样是政府职能机构,老外的动不动就挥动贸易制裁的大棒来保护本国的利益;而我们的相应机构面对民族和国家利益时又采取了几次有力的实际行动? 这样的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人间怪剧,岂止通过铁矿和稀土上演。这不,刚刚批露的 黑奶粉 初步检验的结果显示, 大名鼎鼎 的三聚氰胺,内销的 60 多个品种检出,而外销的几个品种则没有测出 2008 年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国受损 http://business.sohu.com/s2008/2008tieks/ 中国稀土为他人做嫁衣 出口价格还不如 猪肉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8-09/16/content_10030728.htm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409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7: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