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植物采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野外工作 — 与牛羊为伴
热度 6 saraca 2012-8-2 23:28
夏雨濛濛中,来到了滇西北,准确地说,来到了迪庆州的州府 — 香格里拉。清晨顶着濛濛细雨,脚穿雨靴,身披雨衣,手持雨伞,来到了纳帕海湿地。这里有传说中的衣拉草原,其实只是纳帕海湿地的一部分。 此次野外工作的重点之一是高原湿地植物的生态调查,尽管雨淅淅沥沥,连整天下个不停,但学生们依然忍受着寒冷,拉样方,采样品,测量根、茎、叶,收集记录数据。从清早一直做到黄昏,午餐是简单的干粮。 外行,如同行的司机总是爱怜地说:“做你们这一行,可真辛苦!与地质队的工作有着一拼。”其实,在辛苦的背后,有植物学研究者值得欣慰的事儿:野外工作的地点往往是人迹罕至,植被保护极好的地方,茂密的森林,淙淙的溪流,清澈的湖泊,蔚蓝的天空,美丽的花草......这样的天地,如果不是因为工作,恐怕一辈子也不会有兴致走到此地,与大自然朝夕相处,与花草牛羊相伴。 纳帕海是高原藏区牧民们钟爱的地方,从春天到秋天,成群的牦牛和骏马悠然地吃草漫步。无论艳阳高照,亦或阴雨濛濛,牛群和马儿都在安静地吃草。雨一直下个不停,工作的间歇,有人会问:“下雨了,这些牛羊都没有避雨的地方,它们不冷吗?”傍晚收工时分,有人又说:“这么晚了,牛羊还不回家啊?”当地的师傅说:“牛羊的家就在草地上,不回家的”。其实,偌大的草地上,除了牛羊在吃草,我们一行人不也是默默地在工作么?
个人分类: 出差在外|5377 次阅读|12 个评论
我为藤山柳狂
热度 3 saraca 2010-8-15 02:21
我为藤山柳狂,写下这一行字,乃是因为心里牵挂的是两个学生。一个是九月份即将入学的硕士生,另一个则是大三学生。俩人结伴而行,放暑假后就直奔美丽的彩云之南。做好出差准备后,又前往富饶的蜀国之地采集藤山柳。 藤山柳,何许宝贝植物?奇花异卉?灵丹妙药?非也!此乃猕猴桃科东亚特有属,中国特有属,华东特有属,四川特有属植物罢了。罢,也非简单地曰罢就罢。一个藤本的,独在深山花开花落的植物,早在 10 年前我做博士论文时就开始惦记上它了。那时,只是因为与论文材料毒药树相关而非主体,就顺带做了其胚胎学发育,而后藏于心底。 特有类群,这对于理解中国特有植物在全球植物区系中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之用。令植物学家刮目相看的还是它属下分类较为混乱。自 19 世纪末期成立该属以来,辛勤的植物采集家们就为分类学家们贡献了不少难题。在 100 年间,新种不断,兼有旧种合并。从当初的 4 个种,到 10 个种,到 20 个种,再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 28 个种。紧接着,分类历史在这里转了个急弯。 1989 年,植物学家汤彦承先生通过近 500 份标本的鉴定和性状统计分析,大刀阔斧般地改写了该属的分类历史,把 20 多个种一并归为 1 个种, 4 个亚种。任凭那 28 个种的毛被多少,花多花少,叶形如何?惊呼:分类学家的 种 与自然 种 的水平线在哪里?吴征镒先生 2005 年曰:这是一个正处于分化发展中的物种。偶独叹曰:分类学研究如同所有的学科研究一样,不外乎根据现象提出假设,猜想和推测,进而孜孜不倦地提供科学实验证据。 十年来,我惦着藤山柳。 10 年的最后一年,我意外地得到了项目资助,进行藤山柳属的植物分类学和谱系地理学研究。形态与分子的综合利用,也许能为心中的藤山柳做点什么? 如同同龄的科研工作者戏言:拿不到项目头痛,拿到项目全身痛。这可贵的,如甘霖般的经费,在研究中只能打细算,并满怀希望:能有个好的 自圆其说 般的故事。自 此,开始了我为藤山柳狂的研究之旅。 首要任务就是居群采样。短短一年时间,爬山涉水,绿野仙踪般的跟着当地向导采集到了 20 多个居群样品。没有合适的学生,只能只身前往,背着行囊,带着标本和硅胶,穿梭于绿林山野。盯着骄阳,迎着细雨,寻找藤山柳的踪影。未找到时,身边的秀丽河川都不入眼;慧眼识珠,相见恨晚时,名不见经传的山野也会让我欣喜若狂,对着小花小草狂拍一通。晚上,回到山脚农家小店,当店家忙碌饭菜时,是我压制标本,整理采集记录的宝贵时间。忙完,山茅野菜,可口入胃,抬头看天,星斗满天,璀璨夺目,一天的疲惫全都倏然散去,变成了沉沉的梦乡。可以说,这是一个艰辛而有收获的采集之旅。同时,也是一个奇妙的,其乐无比的采集之旅。藤山柳为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匆匆之中,结识了不少当地的植物向导,一不小心集中攀登了中国的许多名川大山,游历峨嵋,瓦屋,青城,贡嘎雪山,九寨黄龙,华山,太白山,神农架,金佛山,甘肃麦积山等等。如此的游历路线,伴着青山绿水,雪山湖泊,溪水潺潺,花草葳蕤,何等幸哉!当然,前提是采集顺利。 回首那些独自踏上旅途的独行侠生活,回想那些旅途中的风景和人物,看着那些不遗余力采到的实验样品和标本,看着学生提取出来的总 DNA ,偶尔我也会去翻看那些旅途中拍下几千张野外植物风景图片。那一片金黄色的毛茛,那繁星满天般密密的繁缕,那林下成片的紫的黄的紫堇,那松涛阵阵的林中陡峭的山峰,那随风飘来的雨雾,慢慢地弥漫开来。 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居群了,有些累了,只好请学生出门采集了。在这个蝉鸣迭起的夜晚,轻轻地写下:我为藤山柳狂。
个人分类: 出差在外|3522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