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空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类如何面对频发的地震灾害和地震空区理论
热度 2 杨学祥 2011-4-27 10:59
人类如何面对频发的地震灾害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11-04-27 09:57:29 主讲人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徐锡伟      坛主小传  徐锡伟,1962年生,江苏无锡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工程《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活动构造学、新构造年代学、构造变形动力学、地震地质灾害与数据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核心提示   此次日本本州东部海域发生9级地震,以及随之带来的大面积海啸冲刷、核电站核泄漏等,将成为抹不去的记忆。面对频发的地震灾害,多地震国家都有符合自己经济实力和反映科学技术水平的抗震设防标准,我国新一代地震区划图也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中,以依靠科学技术提高防震减灾的实际能力。   日本特大地震震撼全球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特大型地震,地震持续时间达5分钟,诱发了超过10米高的海啸,不仅冲刷了日本东北部海岸建筑物、船只、汽车等所有地面物品,还引起了火灾、核电站设施爆炸、核泄漏和上万人死亡。   这场特大地震,不仅仅是日本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引发了全球对核电站安全的忧虑。同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吸收有用的成分,我们就有可能更从容地面对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   根据主震、余震和已有其它地震的准确定位资料和震源机制解等可知,日本东北部海域9级特大地震具体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北美板块及更西的欧亚板块之下的巨型低角度逆断层上,属典型的板块俯冲型地震。沿岸地段震度最高达到7度,相当于中国地震烈度12度。影响如此之大,其原因何在?   首先是震级高。震级高达9级,是日本有史以来记录到的最大震级地震。其次是地震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达5分钟,比汶川地震还要长3分钟,持续震动对建筑结构破坏显然要更严重。同时,地震诱发的浪高约10米的海啸应该说是严重地震灾害的主因。另外,严重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灾害引起了全世界关注,核恐慌和核危机成为地震后关注的头等大事。应该说,核电站在地震期间安全关闭了,但没有能够保证关闭后的核电站安全问题,政府和核电站运行公司应对核危机的措施不力,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可以启动、执行。   特大地震预测困难重重   源于板块边界带的地震空段理论也很难作为预测特大地震的法宝。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发育着3条大的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日本、中国台湾、美国加州圣安德烈斯断裂等著名的地震频发地,全球约70%的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二是从喜马拉雅到地中海的欧亚地震带,地震分布的特点是比较分散,不像环太平洋地震带那么集中、那么规则,欧亚地震带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三是沿各大洋洋中脊分布的洋脊地震带,约占5%左右。这些地震是板块之间俯冲、碰撞、水平错动等多种动力作用的结果,所以大多数地震都分布在板块边缘地带。   1900年以来全球发生的震级大于或等于8.5级的特大地震合计16次,有5次发生在欧亚地震带东段,包括1950年发生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墨脱8.5级地震;其它11次,包括此次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9级特大地震,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此,特大地震在板块边界上,尤其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发生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值得指出的是,板块边界特大地震,特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比较有规律地发生在历史上或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地震破裂的空段内,但是,要想准确预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地震在有规律的板块边缘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预测尚且不可能,更何况在构造条件复杂、影响因素多的大陆地区(板块内部)呢?其困难可想而知,地震预测预报任重而道远。   频发地震挑战设防标准   此次日本本州东部海域发生9级地震,除了震动破坏外,大面积海啸冲刷、核电站经受长时间震动破坏引发的核泄漏等将成为抹不去的长久灾难。面对灾难,我们必然要问:怎么办?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期间,人们从朝日新闻报道中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地震重灾带集中在野岛—会下山—西宫断层沿线,90%以上的震亡人数和木质房屋倒塌率30%以上的地段均集中在距断层2—3公里宽度范围内,重灾带以外地区破坏很轻,为什么?因为野岛—会下山—西宫断层就是阪神地震的发震断层,断层所在地带为灾害特别严重带!   专家们对1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台湾地区集集地震和美国霍克托曼地震3次地震现场考察表明,地震灾害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地震的震动引起的破坏,呈面状分布。这种类型的地震灾害可以通过提高抗震设防标准来有效地减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美国、日本等欧美发达国家,同样的7级地震死亡人数有时是零或很少的根本原因。   地震灾害的另一部分是由发震断层在地震的同时产生地表错动对地面建筑物的直接毁坏,这种同震地表错动对于地面建筑物来说是无坚不摧的。实际上,这就涉及地面间构筑物的抗断问题。   另外,近断层强地面运动记录也反映出,近断层地震动量值明显比远离断层区域要大。台湾集集地震采集到上千条地震动记录,从统计图件上可以看到,活动断层发生地震的时候,在离断层三公里的范围内的能量可以把人都抛起来,三公里以外逐渐衰减到正常值。   这种情况下,如果设立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使得房屋按照一定的抗震设防标准设计,保证建筑质量,这样在三公里以外,应该说是可以保证房屋裂而不倒的。   四川龙门山区白露中心学校可能是地震灾害防御、避让活动断层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教科书:断层就从学校两栋教学楼之间的操场上通过,形成的陡坎高2米,陡坎南面教学楼是1996年造的,按照7度设防,窗户的开间比较大,产生好多X剪切裂缝,房柱钢筋发生了扭曲。陡坎北面的教学楼也是按照7度设防于2006年造的,墙体没有出现裂缝。所以,在质量保证的条件下,离开断层就可以保证地震时的房屋安全。   运用科学技术减灾   减轻灾害必须解决地面建筑物的抗震与抗断两个问题。   地震灾害实例观测告诉我们,地面震动导致的破坏可以通过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合理的抗震设计来有效地抗震。通过活动断层鉴定和大比例尺的填图,可以准确地确定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层位置,为土地规划、建设提供避让活动断层的科学依据,即解决抗断问题。如果地面建筑物避开具有这些发震能力、地震的时候能够产生错动的活动断层,就可以有效地减轻由地面破裂引发的地震灾害。   自2004年开始,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科技部、中国地震局等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资助和支持下,我国首先对20个具有发震构造背景、历史上发生过6.5级以上地震或存在活动断层的大中城市,进行了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通过探测与活动断层科学鉴定,在20个城市存在的108条断层中,通过编制区域地震构造图、1∶5万活动断层分布图、深浅地震构造勘探、钻孔联合探测和多手段新年代学样品测试等,鉴定、甄别出26条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层,并对这26条活动断层进行了加密勘探,确定空间位置,综合编制了1∶1万活动断层分布图,供规划、建设部门使用,避让活动断层,防患于未然。目前,地市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还在进行中。按照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到2020年前,将全面完成地市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   中国地震局针对活动断层灾害特别严重且发震断层存在带状分布特征,持续资助地震灾害预防的基础性科研任务,执行中国喜马拉雅计划,自2009年开始在中国大陆地区分步实施《中国地震构造探察》专项,对中国大陆地区地震多发区和主要活动构造带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层进行1:5万填图工作,通过大地震复发间隔的探槽开挖、断错地貌的测量、地质样品的年代测定等,确定活动断层准确的空间位置,获得反映活动断层发震危险性的定量参数,并对这些活动断层发震危险性作出中长期地震危险性评价,为国土规划利用和建设避让活动断层提供科学依据。这是一项地震灾害预防的基础性科研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防震减灾的实际能力。   迄今为止,多地震国家都有符合自己经济实力和反映科学技术水平的抗震设防标准。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的组织下,我国新一代地震区划图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中,编制过程中考虑了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考虑了中国大陆的活动断层的分布特点、地震类型、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局部场地条件影响等,适当提高了我国建构筑物抗震设防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重大工程场址,特别是核工程场址核电站建设,应严格执行相应的国际、国内标准,既要考虑场址区和近场区没有活动断层,还要保证一定区域范围的地壳稳定性,避免核电站因强烈震动破坏引发核泄漏导致的核危机问题。   本报记者 吴红梅整理 http://js.xhby.net/system/2011/04/27/010904357.shtml 9级地震空区:太平洋上的汤加群岛地区需要格外小心 已有 795 次阅读 2011-3-16 12:2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日本大地震 澳大利亚 太平洋 地震空区 推荐到群组 9级地震空区 :太平洋上的汤加群岛地区需要格外小心 杨学祥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5日刊登文章说,最近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说明原有的一些地震理论并不完全正确:较年轻的海洋地壳才会多发通常规模巨大的俯冲型地震,警示了世界上其他类似地区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文章引用美国西北大学地质专家埃米尔·奥卡尔的话说,此前印尼2004年的大地震已说明相关理论有一定问题,本次日本大地震再次显示该理论的不完善。既然日本这一地区可出现如此大的地震,那么世界上其他一些具有类似地质结构的地区也应警惕出现大地震的风险,如太平洋上的汤加群岛地区(在澳大利亚东部——笔者加的注释)和加勒比海东北部地区需要格外小心。 我在2011年3月14日指出,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级特大地震,填补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9级地震的空白,除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外,近百年的9级以上特大地震在环太平洋地域上已完成一个循环。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地震带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存在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的风险。 环太平洋特大地震表明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太平洋地壳的沉降活动强烈。 附件: 英网站称日地震警示类似地质结构地区地震可能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3月16日11:17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 大中小   新华网伦敦3月15日电(记者黄堃)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5日刊登文章说,最近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说明原有的一些地震理论并不完全正确,警示了世界上其他类似地区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可能。   此次日本大地震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俯冲入日本下方,并向西侵入欧亚板块造成的。文章说,过去在地震成因上有一种理论认为,较年轻的海洋地壳才会多发通常规模巨大的俯冲型地震,如1960年智利的里氏9.5级地震和2004年印度尼西亚的里氏9.1级地震。但在那些较古老的海洋地壳中,地质结构已相对定型,多发生的是规模较小的地震。   本月11日发生大地震的日本东北部海域,海底地壳是在约1.4亿年前形成,非常古老,因此过去地质专家们认为这里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地震。但本次里氏9级大地震恰恰属于俯冲型地震,与相关理论并不一致。   文章引用美国西北大学地质专家埃米尔·奥卡尔的话说,此前印尼2004年的大地震已说明相关理论有一定问题,本次日本大地震再次显示该理论的不完善。既然日本这一地区可出现如此大的地震,那么世界上其他一些具有类似地质结构的地区也应警惕出现大地震的风险,如太平洋上的汤加群岛地区和加勒比海东北部地区需要格外小心。 (责任编辑:UN015) http://news.sohu.com/20110316/n279847954.shtml 下一次9级特大地震在哪里的一个回答: 寻找地震空区 已有 1028 次阅读 2011-3-14 05:3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澳大利亚 特大地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 东南亚 推荐到群组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分别在俄罗斯勘察加、美国阿拉斯加、智利、美国阿拉斯加,集中在亚洲东北、美洲西部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近似为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日本是地震最频繁的国家,但在表1中,日本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根据地震空区理论,9级地震发生在日本是长期能量积聚的结果,日本等待东海大地震超过了一个半世纪,今后至少会有同样长的相对平安的岁月。离1923年关东大地震已经88年过去了,离上次1854年东海大地震也已经150多年过去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人说得好:日本人终于放心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级特大地震,填补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9级地震的空白,除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外,近百年的9级以上特大地震在环太平洋地域上已完成一个循环。 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地震带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存在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的风险。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212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斐济地区发生里氏6.7级地震:地震空区动态
杨学祥 2011-4-4 03:57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斐济地区发生里氏6.7级地震 2011年04月03日23:12 来源:新华网 全球视图   新华网快讯: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北京时间3日22时7分,斐济地区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中位于南纬17.6度、西经178.6度,震源深度540公里。 http://news.hexun.com/2011-04-03/128477918.html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1-04-03 22:07:08 6.7 -17.6 -178.6 540 斐济地区 地图 2011-04-02 18:59:36 6.0 -19.6 -69.1 90 智利 地图 2011-04-02 18:29:10 3.0 39.7 74.3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地图 2011-04-02 12:24:52 4.0 36.8 76.8 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 地图 2011-04-01 14:42:57 3.2 37.5 75.8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地图 2011-04-01 13:07:11 4.0 31.6 104.0 22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 地图 2011-04-01 06:54:27 3.4 24.7 97.9 1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31 15:15:29 6.0 38.9 142.1 4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31 08:11:54 6.4 -16.5 -177.5 20 斐济地区 地图 2011-03-30 13:29:56 6.4 36.2 142.4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29 18:54:33 6.5 37.4 142.4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28 06:23:56 6.4 38.4 142.2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http://www.ceic.ac.cn/ 2011年4月潮汐组合:强震频发值得关注 2011-3-18 08:30 2011年4月潮汐组合:强震频发值得关注 杨学祥 2011年1-5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4月是第四个强潮汐月,倒春寒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严防强寒流的爆发,三月强震频发,需要继续关注。 潮汐组合A:2011年4月3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较大,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2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者最强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2日为月亮远地潮,比近地潮减弱35% 。 潮汐组合B:2011年4月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56868度,11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潮汐组合C:4月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126度,18日为日月大潮,17日为月亮近地潮,日、地、月在赤道面成一线排列,三种天文奇点两两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4月2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3.49661度。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大。 潮汐组合E:4月2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潮汐强度变小。 潮汐组合F:4月29日达到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03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分散,潮汐组合个数增多,变化幅度减少,激发突发事件可能性降低,3月的地震高潮持续并减弱,需继续关注。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3684 下一次9级特大地震在哪里的一个回答:寻找地震空区 2011-3-14 05:34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分别在俄罗斯勘察加、美国阿拉斯加、智利、美国阿拉斯加,集中在亚洲东北、美洲西部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近似为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日本是地震最频繁的国家,但在表1中,日本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根据地震空区理论,9级地震发生在日本是长期能量积聚的结果,日本等待东海大地震超过了一个半世纪,今后至少会有同样长的相对平安的岁月。离1923年关东大地震已经88年过去了,离上次1854年东海大地震也已经150多年过去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人说得好:日本人终于放心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级特大地震,填补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9级地震的空白,除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外,近百年的9级以上特大地震在环太平洋地域上已完成一个循环。 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地震带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存在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的风险。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212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8590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启示录:谁将“沉没”?
杨学祥 2011-3-19 12:34
启示录:谁将“沉没”? http://www.sina.com.cn 2011 年 03 月 18 日 23:18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陈相乐 北京报道    10 米 高巨浪,呼啸而至。黑色的海水瞬间吞噬成千上万来不及躲避的生命,大片农田瞬间化为乌有,沿海城镇成为一片废墟。    8217 微西弗 / 时,辐射肆虐。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 30 公里 范围内的居民惊慌逃离,核电站爆炸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时刻在威胁着周边生物的安全。    当地时间 3 月 11 日 14 时 46 分 ,北纬 38.1 度,东经 142.6 度,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 (11.89,0.10,0.85%) 海域发生里氏 9.0 级强烈地震,顷刻间晃动不止,建筑物倾倒,道路惊现裂缝。日本遭遇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强烈地震。不仅仅是地震,更让全球为之紧张的还有地震所带来的海啸与核电厂爆炸。一时间,好莱坞大片《 2012 》中的灾难场景恍若在现实上演。    2012 真的要来了吗?全球变化研究专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详细解读了我们的地球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变化……   预测:   下一个强震区是哪里?    《华夏时报》:根据现在掌握的信息,在你看来未来哪些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会大一点?    杨学祥:通过综合研究,在 2007 年我曾列出 8 个地区,大致为北美西海岸、日本列岛、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和南美西海岸一带,这其中约有一半可能会发生强震。这些地区也是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观测和预测的重点。    现在,日本列岛、印度尼西亚、中国西部和南美西海岸一带都先后发生了 8 级以上地震,余下的北美西海岸、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中国台湾和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强震的概率增大。    《华夏时报》:预测出上述地区可能会发生强震的根据是什么?    杨学祥:首先,根据地震空区理论, 3 月 11 日 发生的这次特大地震,填补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没有 9.0 级地震的空白。这样的话,近百年来,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除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 9.0 级以上特大地震在环太平洋地域上已完成一个循环。所以说,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地震带是 9.0 级特大地震的空区,存在发生 9.0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风险。    其次,我在 2008 年汶川 8 级地震发生后指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或许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 9.0 级地震,按循序,下一次强震可能就是印尼、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另外, 9.0 级特大地震没有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先例,但中国内陆却可能存在发生 8.5 级大地震的风险。    《华夏时报》:中国内陆可能存在发生 8.5 级地震?为什么会这么讲?    杨学祥:先举个例子来说, 1947-1976 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 30 年里,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进入了暖位相时期, 7 级以上地震我国发生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也就是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暖位相时期的 3 倍以上。    2000 年开始,大概到 2035 年,世界再次进入到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同样也是中国 7 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比如,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一般的冷位相时期(编者注:约 30 年),值得关注的一个历史统计特征是,这大约 30 年的时间里,除中国台湾外,前 10 年强震多发生在我国中西部,进入中间 10 年后,特别是最后 10 年,东部地区也会有强震发生。如 1975 年辽宁海城地震和 1976 年河北唐山地震就发生上一次冷位相时期( 1947-1976 年)的后 10 年。所以,现在,应适当加强对中国内陆东部地区的地震监测。    《华夏时报》:这样来说的话,我们是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    杨学祥:能否预测地震,科学界分为两派:主流派认为地震不能预测,非主流派认为可以预测。问题是,对未来的预测不能做到 100% 的正确,而地震预测关系重大,没有 100% 的准确率,没人敢承担责任。地震预报有成功的先例,也有误报和漏报的教训。实际上,包括唐山地震和此次日本地震,中长期的预测都是准确的,问题在临震预报还不够准确和及时。我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率。   释疑: 9.0 级,   “等待” 150 年的释放    《华夏时报》: 9.0 级地震,对日本以及全球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杨学祥:日本历史上曾记载数次大地震,例如, 1854 年发生的约为里氏 8.4 级“安政东海大地震”, 1923 年 9 月 1 日 发生的 7 . 9 级关东大地震。在此之前,日本未有发生 9.0 级地震的记录。    对于全球而言,近百年来最大的地震为智利大地震 ( 1960 年 5 月 22 日 ) 里氏 9.5 级,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 ( 1964 年 3 月 28 日 ) 里氏 9.2 级排在第二位,印尼大地震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 里氏 9.1 级大地震排在第三位,俄罗斯堪察加大地震 ( 1952 年 11 月 4 日 ) 和此次日本大地震都为里氏 9.0 级,并列第 4 位。    《华夏时报》:此次日本发生大地震的原因有哪些?    杨学祥:日本“等待”这次大地震超过了一个半世纪,离上次 1854 年东海大地震也已经过去了 150 多年。日本列岛是一个地震和火山活动非常频繁的地区,其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附近。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每年以大约 7 - 9cm 的速度向亚欧板块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聚集的能量会以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形式进行释放。此次特大地震就是日本东北附近的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的结果。太平洋板块向西强烈推挤欧亚板块,形成日本海沟及其向西倾斜的俯冲带,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应力积累,俯冲带内的岩石在超过其抵抗强度的应力下瞬时间彻底崩溃,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地震也就这样发生了。    还有一点, 1952 年、 1960 年、 1964 年 3 场 9.0 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分别在俄罗斯堪察加、智利、美国阿拉斯加,这些地区都集中在亚洲东北、美洲西部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而同样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日本,虽然它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却是 9.0 级特大地震的空区。根据地震空区理论, 9.0 级地震发生在日本算是长期能量积聚的结果。   预防:   地震来了!怎么办?    《华夏时报》:抛却海啸和核泄漏等地震带来的次生危害,单纯的地震并未给日本带来巨大损失,在防震方面,日本的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杨学祥:应对高频率的地震,日本有硬件和软件措施。    硬件方面,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对于高层建筑,日本都采用一种“地基地震绝缘”技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抵抗地震。2007年,日本政府通过一项法规,执行更严格的建筑物抗震标准,规定摩天楼、工厂、发电站、桥梁和火车站必须达到更高抗震级别。    软件方面,在日本,从幼儿园开始,遍及各个年龄段、群体、形式的日常防灾教育,使得民众具备了较强的防灾抗灾能力。因此地震来时,能较好应对。此外,为应对地震,日本政府很早就成立了东海地震对策专门调查会,从可能遭受地震灾害的各地方的现状着手调查,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地震灾害发生后的各种对策,并于 2003 年出台了《东海地震对策大纲》。还有,日本地方政府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紧急对策,每一条对策都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机构,有明确的分工规定。    《华夏时报》:地震发生后,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预防危害?    杨学祥:地震发生后,要首先切断电源、火源或关闭燃气开关,一层的居民可迅速撤离住所,在远离建筑的空旷地带避险。高层来不及撤离的居民要带上饮用水、食物和急救包,躲在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由于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床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室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318/23189558307.shtml http://www.chinatimes.cc/wenhua/shenghuofs/2011-03-18/22152.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6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岛群岛发生里氏5.3级地震:关注空区的地震活动
杨学祥 2010-11-3 10:27
香港天文台:千岛群岛发生里氏5.3级地震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1月03日08:54   新华网香港11月3日电 香港天文台3日上午2时17分测得千岛群岛西北面发生里氏5.3级地震。   根据香港天文台的记录,这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7.1度,东经146.7度,即俄罗斯南萨哈林斯克以东约300公里。 (责任编辑:赵婷) http://news.sohu.com/20101103/n277055350.shtml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0-28 15:12:30 俄罗斯火山喷发增大了地震爆发的风险 杨学祥 从2010年1月至10月28日,8.8级地震发生一次,7级以上地震发生24次,超出平均每年18次总计6次之多。 从地震发生地点而言,除青海玉树7级地震外,23次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北美洲(3次)、南美洲(3次)、澳洲(3次)和亚洲南部(12次)和东部(2次)。目前7级地震缺失的空区主要是亚洲东北的俄罗斯地区和北美洲的西北部阿拉斯加。10月27日,俄勘察加半岛的两处火山--克柳切夫火山和舍维留奇火山开始喷发,这增大了该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风险。 关注11月潮汐组合。 附件: 印尼苏门答腊岛以西的明打威群岛10月25日晚发生了里氏7.7级海底地震。强震引发的海啸冲毁了10个村庄,已造成272人死亡,500多人失踪。10月26日凌晨,该群岛发生6次强烈余震,造成3米高的巨浪,锡拉布岛蒙泰村的绝大多数房屋被冲毁,多人失踪。    与此同时,印尼日惹附近的默拉皮火山26日傍晚连续三次喷发,已造成25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一万多人逃离家园。印尼位于西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海啸、火山等自然灾难时常发生,然而海啸及火山同时并发还不多见。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这两个灾难之间是否有关联。(据:光明日报) http://www.cnr.cn/allnews/201010/t20101028_507234604.html 环球网记者梁旭报道 10月27日,俄勘察加半岛的两处火山--克柳切夫火山和舍维留奇火山开始喷发,130公里外的学校和幼儿园因喷发出的大量火山灰而暂时关闭。 http://news.sina.com.cn/w/2010-10-28/103021369015.shtml 表1 2010年1-10月7级以上地震 序号 时间 地震地点和震级 01.2010.10.25 苏门答腊西南7.3级地震 02.2010.10.22 加利福尼亚湾7.0级地震 03.2010.09.04 新西兰7.2级地震 04.2010.08.14 马里亚纳群岛7.0级地震 05.2010.08.12 厄瓜多尔7.1级地震 06.2010.08.10 瓦努阿图7.4级地震 07.2010.07.24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1级地震 08.2010.07.24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2级地震 09.2010.07.18 新不列颠地区7.0级地震 10.2010.07.18 新不列颠地区7.2级地震 11.2010.06.26 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12.2010.06.16 印度尼西亚7.0级地震 13.2010.06.13 尼科巴群岛7.6级地震 14.2010.05.28 瓦努阿图7.0级地震 15.2010.05.09 苏门答腊7.4级地震 16.2010.04.14 青海玉树7.1级地震 17.2010.04.11 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18.2010.04.07 苏门答腊北部7.8级地震 19.2010.04.05 墨西哥7.1级地震 20.2010.03.11 智利7.2级地震 21.2010.02.27 智利8.8级地震 22.2010.02.27 琉球群岛7.2级地震 23.2010.01.13 海地地区7.3级地震 24.2010.01.04 所罗门群岛7.2级地震 http://www.ceic.ac.cn/huge_eqs.jsp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963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亚最高活火山喷发出500米高岩浆:关注西北太平洋
杨学祥 2010-9-7 09:39
欧亚最高活火山喷发出500米高岩浆 2010年9月6日 12:55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 梁旭 选稿: 黄骏 克柳切夫 火山喷发   9月6日凌晨,俄远东地火山和地震研究所监测表明欧亚最高的 活火山 、堪察加半岛的克柳切夫火山喷发出500米高的炽热火山岩浆(火山弹)。   报道称,火山弹喷发高度距离 火山口 500米,在黑夜观测十分明显。喷发出的炽热岩浆变成火山灰被抛出2公里高。火山传出的巨大轰鸣声远在40公里外都可听到。克柳切夫火山自今年8月就开始处于活跃状态,09年11月中旬开始喷发出的火山灰布满了火山口,当时就有岩浆流出。   目前, 火山岩浆 从火山口4750米高处蜿蜒流出2.5公里。克柳切夫火山目前对游人和过往飞机来说都不安全。 http://news.eastday.com/w/20100906/u1a5434414.html 印度?火山再度喷发 新华网  2010-09-07 08:45:46    新华社今日上午专电 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一座沉寂数百年的火山7日凌晨再度喷发,喷势为8月下旬首次喷发以来最大。   锡纳朋火山位于印尼首都雅加达西北方向大约1300公里处,高度大约2460米,8月29日首次喷发,当时火山灰喷发高度为1500米,岩浆活动范围局限在火山口附近。   这座火山后来多次喷发,喷势有所增强。以最新一次喷发为例,火山灰喷发高度为5000米,距火山8公里范围内有震感。   当地政府部门火山研究人员苏罗诺说,这座火山本月3日喷发前的24小时内发生大约50次火山地震,而7日喷发前的24小时内发生超过80次火山地震,显现火山活动加剧。   这座火山首次喷发以来,附近超过3万名居民受到疏散,但一些人因担心家中财物或农田状况而返回住所。火山7日再度喷发前夕,政府出动车辆,紧急疏散仍待在家里的居民。   当地居民阿妮萨西雷加尔现年30岁,7日带着两名睡眼惺忪的孩子来到附近城镇一处临时安置点。   这次真是太可怕了,西雷加尔告诉美联社记者,情况越来越糟糕。   苏罗诺说,这座火山上一次喷发是在1600年,后来没有显著活动迹象,因此过去400多年间没有受到重点监测。一支专家组已经奔赴这一地区,以追踪了解火山动态。(完) http://news.xhby.net/system/2010/09/07/010827083.shtml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9-7 0:59:57 秘鲁今年已发生百余起地震:关注南北美洲地震 点评:如果南美洲地震能量已释放,北美洲的风险增大。如果南北美洲的地震能量都已释放(有人说计算过),西北太平洋地震带的风险就增大。 秘鲁今年已发生百余起地震 2010年09月06日 14:48:4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利马9月5日电(记者张国英)据秘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商报》网站5日报道,该国地球物理研究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秘鲁今年已发生113次大小不等的有感地震,其中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6次。 秘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与智利一样,也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秘鲁皮乌拉大学的地震专家鲁道夫罗德里格斯认为,秘鲁今年频发中等强度地震不见得是坏事,因为这说明地球以缓慢的方式释放其能量,而不是突然爆发从而产生剧烈的地壳运动。 据秘鲁地球物理研究所统计,秘鲁今年发生的6次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中,5次发生在南部,一次发生在北部丛林地区。罗德里格斯说,这一现象已引起科学家们的重视。 秘鲁地震专家认为,该国地震主要是由属于海洋板块的纳斯卡板块运动所致,因此,秘鲁的地震大多数发生在海岸地区。2007年8月15日,秘鲁伊卡省发生的里氏7.5级地震就发生在沿海地区,造成约600人死亡,1200多人受伤。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06/c_12523019.htm 智利中南部发生里氏5.9级地震 2010年09月06日 20:51:37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新华网圣地亚哥9月6日电(记者栾翔)智利大学地理学中心6日发布公告说,中南部比奥比奥地区5日午夜发生里氏5.9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公告说,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5日23时20分(北京时间6日11时20分)左右,震中位于阿劳科省提鲁阿区以北31公里处,震源深度为26.4公里。   新华社驻比奥比奥地区首府康塞普西翁的报道员说,地震引发部分居民的恐慌情绪,居住在高层建筑内的居民纷纷自主疏散。当地政府说,地震未对当地建筑造成新的破坏。   智利全国紧急事务办公室6日凌晨说,这场地震并未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也不会引发海啸。   今年2月27日,智利曾发生里氏8.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06/c_12524223.htm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0185 2010年9月潮汐组合:强风、低温、多雨 杨学祥 2010年7-11月为强潮汐时期,持续5个月,是超常的强潮汐时期,9月为第三个强潮汐月。在强潮汐组合期间,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请注意观察检验。 潮汐组合A:2010年9月2日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80826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9月2日为下弦,潮汐变化达到极小值。 潮汐组合B:2010年9月8日为日月大潮,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26度,8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2010年9月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4.71213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9月15日为上弦,为潮汐最小值。 潮汐组合D:2010年9月2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17度,9月23日为日月大潮,23日为秋分,太阳潮和月亮潮都在赤道达到最大变化值,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2010年9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55452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1日为上弦,为潮汐最小值。 本月为强潮汐月,天文奇点非常集中,表现为潮汐组合数量变少,日月大潮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附近,潮汐南北震荡变小,有利于旱涝不均和冷热不均分布;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0409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8937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9255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946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墨西哥西海岸发生里氏6.4级地震 能再往北一点吗?
杨学祥 2010-8-24 13:20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h ip:58.37.96.* 删除 回复 墨西哥北部边境/美国加州南部算不算东北太平洋? 博主回复:在北纬30度以南,从南北的角度而言,属于中太平洋。不过,目前称谓的中太平洋,是相对东西而言。 墨西哥又发生6级以上地震了,北美洲北部的地震还会远吗?美国科学家的预测还是有的放矢的。 墨西哥西海岸发生里氏6.4级地震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24日11:28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   新华网墨西哥城8月23日电(记者 王玉珏 刘健)墨西哥西部哈利斯科州附近海域23日晚间发生里氏6.4级地震。截至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根据墨西哥国家地震局公布的数字,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23日21时11分(北京时间24日10时11分)左右,震中位于墨西哥西部太平洋海域,距离哈利斯科州海滨城市锡瓦特兰市西南330公里,震源深度为20公里。 (责任编辑:renyue) http://news.sohu.com/20100824/n274431155.shtml 墨西哥西海岸发生6.1级地震 2010-08-24 11:29 环球网 我要评论 分享 字号:T|T   环球网记者谭利娅报道,据法新社8月24日消息,美国地质勘探局24日报道,墨西哥西海岸发生6.1级地震,目前尚未发布海啸预警。   此次地震发生的位置距离墨西哥东南部哈利斯科州的巴亚尔塔港290公里,发生时间为当地时间23日晚9点11分,震源深度10千米。目前尚无损失报告,当地未发布海啸预警。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08/1041100.html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8-23 10:21:27 洛杉矶能填补7级地震空区吗? 杨学祥 国际地震界主流派认为地震不可预测,这仍然不能阻挡科学家预测地震发生的激情。美国研究人员说,沿着南加州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线发生的强烈地震,比过去认知的更频密,洛杉矶大地震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科学家说,南加州有3700万居民主要分布在洛杉矶、圣迭哥和阿纳海姆。一场大规模的地震可造成2000至5万人死亡,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因此这个地区的居民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如储存大量的水和其他库存物资,预先防护个人财产,制订家庭应急计划等。 http://www.zaobao.com/gj/gj100822_018.shtml 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是今年7级地震的空区,洛杉矶能填补7级地震空区吗?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8-14 9:31:53 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是7级地震的空区 杨学祥 2010年8月10-12日潮汐组合激发地震作用明显的一个原因是拉尼娜的形成和发展。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转换时,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地壳均衡导致太平洋地壳发生相反的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三次强震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已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都集中在西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是7级以上地震的空区。 北极冰盖融化的影响是否存在?北半球高温的影响是否存在? 2010年7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时间 地点 震级 1. 2010-08-14 马里亚纳群岛7.0级地震 2. 2010.08.12 厄瓜多尔7.1级地震 3. 2010.08.10 瓦努阿图7.4级地震 4. 2010.07.24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1级地震 5. 2010.07.24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2级地震 6. 2010.07.18 新不列颠地区7.0级地震 7. 2010.07.18 新不列颠地区7.2级地震 8. 2010.06.26 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9. 2010.06.16 印度尼西亚7.0级地震 10. 2010.06.13 尼科巴群岛7.6级地震 11. 2010.05.28 瓦努阿图7.0级地震 12. 2010.05.09 苏门答腊7.4级地震 13. 2010.04.14 青海玉树7.1级地震 14. 2010.04.11 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15. 2010.04.07 苏门答腊北部7.8级地震 16. 2010.04.05 墨西哥7.1级地震 17. 2010.03.11 智利7.2级地震 18. 2010.02.27 智利8.8级地震 19. 2010.02.27 琉球群岛7.2级地震 20. 2010.01.13 海地地区7.3级地震 21. 2010.01.04 所罗门群岛7.2级地震 http://www.ceic.ac.cn/huge_eqs.jsp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857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5513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俄堪察加半岛东海岸发生5.5级地震:值得关注的空区
杨学祥 2010-8-15 14:41
如果联系到2010年7月29日俄勘察加岛上的希外鲁奇火山喷发,8月15日俄堪察加半岛东海岸发生里氏5.5级地震就值得关注,何况它处于7级强震空区。 俄希外鲁奇火山喷发出6.5公里烟柱(图)2010-07-29 12:13 环球网 字号:T|T堪察加火山常闹小脾气 希外鲁奇火山   环球网记者梁旭报道,7月29日,俄勘察加岛上的希外鲁奇火山被监测到喷发出高于海平线6.5公里的烟柱。   俄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昨晚希外鲁奇火山发生20次地震,火山口温度异常炎热。对此,相关部门表示,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可能对过往飞机造成影响,但暂时不会对附近居民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希外鲁奇火山是勘察加岛最北部的活火山,其45公里外坐落着一处村庄共有5000左右居民。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07/968821.html 俄堪察加半岛东海岸发生里氏5.5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5日10:52 中国日报网站   据当地媒体报道,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测定,俄罗斯远东地区堪察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8月15日发生里氏5.5级地震。目前没有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报告。   震中位于北纬53.46度、东经160.47度,震源深度约33公里。   (来源:中国日报网 小唐) http://news.sina.com.cn/w/2010-08-15/105217967350s.shtml 马里亚纳群岛海域发生里氏6.6级地震 来源:新华网 2010-08-15 10:21 关键词:马里亚纳群岛海域 6.6级地震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马里亚纳群岛海域当地时间15日上午发生里氏6.6级地震。目前尚未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道。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马里亚纳群岛海域当地时间15日上午发生里氏6.6级地震。目前尚未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道。   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15日9时01分(北京时间7时01分),震中位于北马里亚纳群岛罗塔岛西南46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22.5公里。   设在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未发布海啸警报。 编辑:李亚君 http://news.iqilu.com/guoji/20100815/300907.html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8-14 9:31:53 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是7级地震的空区 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是7级地震的空区 杨学祥 2010年8月10-12日潮汐组合激发地震作用明显的一个原因是拉尼娜的形成和发展。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转换时,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地壳均衡导致太平洋地壳发生相反的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三次强震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已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都集中在西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是7级以上地震的空区。 北极冰盖融化的影响是否存在?北半球高温的影响是否存在? 2010年7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时间 地点 震级 1. 2010-08-14 马里亚纳群岛7.0级地震 2. 2010.08.12 厄瓜多尔7.1级地震 3. 2010.08.10 瓦努阿图7.4级地震 4. 2010.07.24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1级地震 5. 2010.07.24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2级地震 6. 2010.07.18 新不列颠地区7.0级地震 7. 2010.07.18 新不列颠地区7.2级地震 8. 2010.06.26 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9. 2010.06.16 印度尼西亚7.0级地震 10. 2010.06.13 尼科巴群岛7.6级地震 11. 2010.05.28 瓦努阿图7.0级地震 12. 2010.05.09 苏门答腊7.4级地震 13. 2010.04.14 青海玉树7.1级地震 14. 2010.04.11 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15. 2010.04.07 苏门答腊北部7.8级地震 16. 2010.04.05 墨西哥7.1级地震 17. 2010.03.11 智利7.2级地震 18. 2010.02.27 智利8.8级地震 19. 2010.02.27 琉球群岛7.2级地震 20. 2010.01.13 海地地区7.3级地震 21. 2010.01.04 所罗门群岛7.2级地震 http://www.ceic.ac.cn/huge_eqs.jsp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85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