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超级火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处于地球气候最坏时期的前夕:关注地球自转长期加速
热度 5 杨学祥 2012-10-26 08:42
处于地球气候最坏时期的前夕:关注地球自转长期加速 杨学祥 摘要: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记录了距今 252~247Ma 前早三叠世时期的温度变化,当时海洋表面温度高达 40 ℃,陆地温度可能达到 50 ℃多。这一高温期与 2.48Ma 前西伯利亚暗色岩喷发时间相一致。 理论模型研究和实际测量表明,地球内核自转较快,地壳和地幔自转较慢,形成地球内外圈层的差异旋转,核幔边界不仅是热交换边界,而且是圈层角动量交换的边界。圈层角动量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快,内核自转变慢,部分动能转化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这是地球自转加速对应大规模热幔柱喷发的原因。 距今 252~247Ma 前早三叠世时期是石炭 - 二叠纪大冰期和中生代温暖期的转折时期,超级火山喷发导致的温室气体增多是变暖的原因之一。目前,地球气候也面临从第四纪大冰期向下一个温暖期的转变,我们现在正处于地球气候最坏时期的前夕。 不过,致命高温发生前,一定要发生超级火山喷发,而核幔角动量交换是超级火山产生的原因,所以地球自转速度长期加快是超级火山喷发的前兆。 实际测量和理论推理表明,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应对致命高温的到来,其前兆是:地球自转速度长期加快;核幔角动量交换积聚大量热能;超级火山喷发;温室气体增加;动植物大量灭绝,地球不适于人类生存。 正文: 10 月 19 日 出版的《科学》杂志刊发了中、英、德三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该成果记录了 2.52 亿年前至 2.47 亿年前早三叠世时期的温度变化,当时海洋表面温度高达 40 摄氏度,陆地温度可能达到 50 多摄氏度。科学家认为,致命高温导致赤道低纬度区生态系的坍塌,是致使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的早三叠世早期的死亡区持续五百万年的“元凶”。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21023158591426181.shtm 北京时间 10 月 23 日 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英格兰利兹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 - 维格纳尔等人最新研究发现,发生在三叠纪早期的地球生物大灭绝缘于地球表面温度过高,而当前越来越高的地球表面温度,似乎预示着另一场大灭绝的到来。 三叠纪早期的大规模生物灭绝让地球彻底沦为了一颗荒废的行星。在 2.47 亿年至 2.52 亿年前的时期内,地球正在缓慢地从三叠纪大灭绝的灾难中复苏过来。这次毁灭性的灭绝事件几乎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消失了,包括大多数的陆生植物,整个地球奄奄一息,地球赤道附近的环境几乎让生命体无法生存。研究人员通过对化石中氧同位素的检测得出,在三叠纪晚期赤道附近海域的海面温度大约为 40 摄氏度,这个温度在科学家们看来是“致命的热”。现在在同样一片海域,平均温度仅为 25-30 摄氏度。 这种高温也解开了萦绕在科学家脑海中的谜题:为什么地球在三叠纪大灭绝后经历了 500 万年才恢复过来,而在其他大灭绝后数十万年就回复了生机。这样的灭绝还会再一次发生么?维格纳尔给出了答案:“从理论上来说,很有可能。”不过,人类距离大灾难那样的气候还比较遥远,在人类灭亡之前,植物会先消失。从地质年代表中看,我们现在正处于地球气候最坏时期的前夕。 http://www.bioku.net/archives/3418 最新研究表明,发生在 2.47 亿年至 2.52 亿年前三叠纪时期的致命高温,与超级火山喷发有关,在 2.48 亿年前超级火山猛烈喷发,形成西伯利亚暗色岩。 在过去 450Ma 中地球旋转速率、地磁轴视极移、洋脊的活动、海平面和气候变化有伴随出现的现象。地球旋转加速时期主要对应了正极性时期,而旋转减慢时期主要对应了负极性时期,前者如志留纪至早泥盆纪和中生代,这阶段由于地球旋转速度加快,使地磁极具正极性、洋脊活动增强、全球性海侵和古气候变暖。自晚泥盆纪至二叠纪和新生代,是地球旋转速度减慢时期,表现为负极性为主、洋脊活动减弱、全球性海退、气候剧烈变化和出现大冰期。这些资料表明,在几亿年时间尺度上,各种地质旋回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存在,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 火山活动高峰对应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自转加快,火山活动低谷对应全球气候变冷和对应地球自转减慢。火山喷发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与全球温暖期相对应。在全球温暖期,海洋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伴随海温增减而消失,火山喷发出的温室气体大量积累在大气中,增强了温室效应。 火山活动高峰对应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自转加快,火山活动低谷对应全球气候变冷和对应地球自转减慢。表 1 给出了这种地质旋回与地球自转周期的相关关系,热幔柱强烈喷发导致大量生物灭绝。在 15~20Ma 前南极的夏季温度要比现在高出大约 11 ℃ ,最高可以达到大约 7 ℃ 。这一南极地区的“绿化”过程最高峰大致出现在中新世中期,距今大约 16.4~15.7Ma 。可以对比的是,在 15~25Ma 期间,地球自转处于增速阶段,火山活动强烈 。这种对应并不是个例,叶淑华院士指出,在距今 0.65-1.4 亿年前的白垩纪,地磁场突然倒转,岩浆活动非常剧烈;大气温度比现在高 18 ℃ 左右;海平面比现在约高 150 米 ;地球的自转变快;古生物大量灭绝;大气中 CO 2 的含量十倍于现在;陨石增多 。在此期间,地球自转速度处于峰值。与此相反, 437Ma 的奥陶志留纪大冰期对应地球自转速度低谷。 表 1 地球自转周期与地质旋回 时间 /Ma 地球 自转 全球 气候 生物灭绝事件 火 山 喷 发 形成物 体积 /10 6 km 3 480 高峰 温暖期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437 低谷 大冰期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370 高峰 温暖期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280 减慢 大冰期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252 - 247 加快 海洋表面温度 40 ℃,陆地温度 50 ℃,高温导致赤道低纬度区生态系的坍塌 西伯利亚暗色岩, 北美火山活动小高峰 230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160 加快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140 加快 香港超级火山 139 加快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120 高峰 温暖期 不明显 ( 水下喷发 ) 翁通爪哇海台 36 120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110 高峰 大规模生物灭绝 凯尔盖朗海台 97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65 恐龙灭绝 德干暗色岩 55 陆生哺乳动物灭绝 北大西洋火山边缘 25 低谷 低温 15 加快 变暖 大规模生物灭绝 哥伦比亚河溢流玄武岩 1.3 10 高峰 变暖 0 低谷 大冰期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记录了距今 252~247Ma 前早三叠世时期的温度变化,当时海洋表面温度高达 40 ℃,陆地温度可能达到 50 ℃多。科学家认为,致命高温导致赤道低纬度区生态系的坍塌,是致使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的早三叠世早期的死亡区持续五百万年的“元凶” 。这一高温期与 2.48Ma 前西伯利亚暗色岩喷发时间相一致。 理论模型研究和实际测量表明,地球内核自转较快,地壳和地幔自转较慢,形成地球内外圈层的差异旋转,核幔边界不仅是热交换边界,而且是圈层角动量交换的边界。圈层角动量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快,内核自转变慢,部分动能转化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这是地球自转加速对应大规模热幔柱喷发的原因。 距今 252~247Ma 前早三叠世时期是石炭 - 二叠纪大冰期和中生代温暖期的转折时期,超级火山喷发导致的温室气体增多是变暖的原因之一。目前,地球气候也面临从第四纪大冰期向下一个温暖期的转变,我们现在正处于地球气候最坏时期的前夕。 不过,致命高温发生前,一定要发生超级火山喷发,而核幔角动量交换是超级火山产生的原因,所以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是超级火山喷发的前兆。 实际测量和理论推理表明,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应对致命高温的到来,其前兆是: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核幔角动量交换积聚大量热能;超级火山喷发;温室气体增加;动植物大量灭绝,地球不适于人类生存。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8185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进入活跃期
热度 3 杨学祥 2012-10-11 12:53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进入活跃期 2012年10月11日04:16来源: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马欢 实习生 赖宇航   任何置身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之中的游客,都会不由自主地敬畏这片造物主的杰作:大名鼎鼎的间歇泉—“ 老忠实泉”就像好奇的孩子一样,不时探出头来喷发,只为看看自己能伸多高;蓝绿色的地热池看起来是如此不 凡;高耸的山脉环绕在公园四周,为野生动物们提供漫步的安全处所。   但不要忘记,在这些令人惊叹的自然美景地下,是一座巨大的超级火山,它的威力足以吞噬美国的大部分地 区,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关于黄石公园何时爆发的传言一早就有,各种新闻报道和影视作品也时常提及。也许是 进入了2012年的缘故,今年,外界对于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的爆发兴趣有增无减。   黄石公园的超级火山真的会爆发吗?一旦爆发了,地球将会怎样?   超级火山到底会不会爆发?   不是开玩笑,早在2011年,纽约城市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博士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的 时候就表示,黄石公园的地底下,有一个麻烦正在酝酿。   “在过去,这是一个足以使恐龙灭绝的火山,至于现在,”加来道雄博士说,“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它 将摧毁美国。”按照加来道雄博士的说法,目前没有办法准确地来预言黄石公园的火山什么时候会爆发,但科学 家们已经检测到,黄石的地下火山正在活动。   不过,加来道雄博士在接受CNN采访的时候还告诉人们,没必要为此感到惊慌,因为黄石公园火山随时可能爆 发—只不过,是在接下来的一万年内。而万一真的爆发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快跑。   作为著名的科学畅销书作者,加来道雄博士的科普节目在美国电视上非常受欢迎。他的说法,也只能作为“ 通俗说法”过耳一听。那些专门研究黄石公园的科学家们又是怎么预测的呢?   正在黄石公园做研究的美地质学家汉克?赫斯勒说:“黄石和世界各地的其他火山被称为超级火山,相比较一 般的火山,它们是如此巨大。”   超级火山记录了人们无法看见的地质现象,不仅如此,与标准的火山爆发比,超级火山实在是厉害得多。 1980年5月18日,美国西北角的圣海伦火山爆发造成57人死亡,并带来了整整一立方公里厚的火山灰。相比之下, 210万年前,第一次的黄石超级火山爆发的强度比圣海伦火山至少强25000倍。此后,两次黄石超级火山大爆发发 生在130万年前和64万年前,虽然比第一次爆发弱,但仍然比任何地球上其他的火山爆发都要强烈。   据科学家们介绍,一般来说,超级火山的物理特质并非典型的锥形山顶,相比之下,超级火山有着所谓的破 火山口:过往的超级火山爆发,把地面喷走又回落之后,就形成了这些巨大的凹陷区域。   1979年,地球物理学家鲍勃?史密斯首次把黄石称为“活着而且呼吸着的破火山口”。现在,他是美国犹他大 学黄石火山观测站的站长。史密斯称:“黄石(的超级火山)一直都很重要,它是我的研究室。”   事实上,鲍勃?史密斯甚至不喜欢“超级火山”这个术语:“我比较喜欢用‘热点’这个术语,因为它反映的 是集中而活跃的火山活动区域。”   夏威夷和冰岛是其他热点火山存在的例子,但黄石的超级火山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已知位于地下而不是海下的 热点,这让史密斯这样的地质学家更有兴趣进行观察和研究。他的团队在黄石公园的四周设置了一系列不同的传 感器,测量这个区域的地面运动和记录地震的频率。以便可以密切观察超级火山的生命特征。传感器也已经帮助 史密斯研究团队搞清楚了,他们一直应对的究竟是什么:在表层至少8公里以下,有一个充满坚石和岩浆的浅水库 ;另外,在水库底下,有着宽阔达57立方公里的热岩,这就是令人恐惧的超级火山。   超级火山爆发将毁灭世界   如此巨大的热岩隐匿在黄石公园地下,而它一旦爆发,究竟会带来怎样一番景象?每次想象那个场景,史密 斯说他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样,都会惊出一身冷汗。   在史密斯的著作《进入地球之窗》中,他预言:“这是完完全全没有尽头的毁灭。”在超级火山爆发之前, 将会带来巨大的地震带,直到大爆发发生后,地震才会消失—当然,黄石公园乃至整个文明世界也会随之在地图 上消失。   史密斯描绘,这场由超级火山喷发形成的爆炸声,将会成为75000年来人类所能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犹 如为人类鸣响的丧钟。在超级火山初次爆发之后,气温将达到几百摄氏度,气体和岩石云会烧光周围的一切。大 量的火山灰会掩埋美国西部地区,也会进入大气流中,使整个航空运输瘫痪,并威胁到全世界的食物供应。   面对如此突发而又恶劣的环境,87万人会立刻死亡,造成一场自人类文明形成以来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地球 上的许多植物都将可能因火山灰或气温变化而死亡。地底岩浆可能会冲到50公里高的大气层中,1000公里范围内 的所有生命都会被落下的火山灰和岩浆杀死,喷涌出来的火山灰,足够将整个美国淹没在5英寸厚的灰尘里。   鉴于此,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范德比尔特大学的首席科学家瓜尔达博士称,像黄石国家公园这样的超级 火山“危险区”,理应接受密切的常规监控,从而可以让科学家能对灾难性的超级火山喷发提供重要的“喷发预 警”。   有生之年不一定看得见   目前,研究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的科学家们,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超级火山到底什么时候会再次大爆发?” 。   有史以来,三次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大爆发的相距时间大约为60万年,由于最近一次爆发发生在距今约64万年 以前,所以人们开始担心,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又一次进入了喷发活跃期。不仅如此,2004年,科学家们 开始注意到黄石公园的地面开始升高,但在2010年又下降了—简直就像超级火山在呼吸。   与此同时,另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在黄石公园地下的断层线附近,是最有可能导致下一次火山爆发的。研究 人员也发现,下一次爆发,极有可能集中于从北至西北穿越整个公园的三个平行断层带中。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 教授纪尧姆?吉拉德是这个新型研究的小组负责人,他的研究成果被刊登在美国地质学会2012年的9月刊当中:“ 知道这些情况将会帮助科学家判断,在这个广阔的公园中,哪些区域需要仔细观测。吉拉德说,较小型的爆发出 现得更频繁,按照预测,超级火山的大爆发的几率仍然小于万分之一。”他形容这些小的爆发像岩浆流,没有爆 炸性:“它们非常黏稠而且流动得十分慢。这些岩浆流中的一些,足足流动了20英里(32公里),在人类历史上 ,我们未曾见过这种量级的流纹岩爆发。”   通过研究岩浆流的钛含量,吉拉德团队已经确定,这些岩浆流是从地下约4-7英里(6-12公里)深的岩浆房里 快速上升的。研究团队同时也观察到了在地面凝结的晶体。要知道,岩浆流中的钛数量记录着晶体所在的深度, 如果在下降的过程中,岩浆在中间层停止,每个晶体的钛含量从中间到边缘将会有很大的差异,会形成像洋葱那 样一层一层的模样。但是,吉拉德表示,目前观察到的晶体没有这种特征,这意味着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并没有 在中间层停留过长时间,它们快速地上升到了地表,形成晶体。   但是,岩浆的这种“快速”,相对人类的时间刻度而言,非常缓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网站上表 示,虽然黄石公园里的这座超级火山威力巨大,但是大部分阅读到这则消息的读者,在有生之年都是没有机会看 到它爆发的。   对于不断隆起的地面,地质学家史密斯同样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惊慌。他说:“我们创造了数据模型,借此来 粗略推断相关的火山爆发时间以及地震发生时候的地面信息。此外,我们也会借鉴世界其他地区火山爆发的信息 ,依据潜在的威胁和风险,来解释自己观察到的数据。”对于他来说,现在更需要担心的,则是黄石公园周围的 地震以及较小的火山爆发,因为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更高。至于超级火山的大爆发,暂时可以不用考虑。   (基路亚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尹守革)分享: http://business.sohu.com/20121011/n354619095.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3160 次阅读|8 个评论
气候战略的前沿阵地:火山威胁将替代温室效应
热度 6 杨学祥 2012-10-9 07:19
气候战略的前沿阵地: 火山威胁将替代温室效应 杨学祥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 9.1 级地震和海啸以来,北半球频遭低温暴雪的袭击,特别是 2010 年冰岛火山的喷发,唤醒了人们对火山灾害的回忆。 1. 火山喷发导致小冰期 据维基百科的介绍,小冰期(英语: Little Ice Age )是指一段在中世纪温暖时期之后开始,全球气温出现下降的现象,时间约在自 1550 年至 1770 年这 150 年间,结束于 18 世纪初期,相当于中国明清时期。小冰期带来的影响,除了气温下降外,还使得植物生长季节变短,土壤较温,使粮食作物产量变少,谷物价格上升,造成全球各地频繁出现饥荒与瘟疫。因为死亡率上升,这使全球人口成长率在这段时间减缓。小冰期时期也是暴乱、抢掠及死亡的高发期。 斯坦福大学地球化学家 Richard Nevle 认为,在 16-17 世纪欧洲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通过疾病消灭了大部分的当地土著居民,留下了大量无人耕种的土地。茁壮成长的树木从空气中吸收了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削弱了大气层的吸热能力,致使气候冷却,引发小冰河期。此外,小冰期也与天体引力变化有关。 2012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它很可能是四次火山喷发和海冰增加导致阳光反射增加的组合效应诱发的——即所谓的反射效应。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教授 Gifford Miller 领导了这项研究,他们根据收集的加拿大巴芬岛冰盖下的死植物样本发现,当时发生了多次大型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效应引起海冰面积增加,而海冰反射率增加又长时间维持了冷却效应。海冰增加在十五世纪中期到底顶峰,在小冰河期结束前一直维持相同水平。研究人员认为,太阳过于平静只起到辅助影响。报告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2009 年 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火山喷发导致了 “ 小冰期 ” 的到来。研究报告称, 1275 年到 1300 年之间,热带地区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出来的大量硫酸盐颗粒进入大气层上空反射了太阳辐射,使地球气温降低; 1430 年到 1450 年,也发生了一轮大规模火山喷发 。 早在 2000 年中国学者张振克等人就指出,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 : 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 。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 1-3 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 冰期和小冰期与火山喷发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火山喷发出的二氧化碳增大了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气候变冷的事实与温室效应相矛盾,这表明温室气体不是控制气候变化的决定因素。 在人类出现之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主要通过火山喷发来增加,通过海洋温度变化溶解二氧化碳多少来控制。火山喷发导致气候降低,海洋温度降低吸收更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是冰期和小冰期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低的原因。也就是温室效应怀疑者通常所说的气温降低在前,温室气体减少在后,火山喷发出的二氧化碳被变冷的海洋吸收,温室效应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 1816 年的火山喷发导致“低温改变世界” 1816 年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在美国,饥饿的人群往西迁移,改变了农业结构,拓展了领土。在中国,饥荒导致民变,引发了清朝由盛转衰的道光萧条。同时自然的阴霾还影响到绘画风格和文学基调,促进了新宗教的诞生,新发明的涌现。一次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走向。而自然史学家,把这一连串变化部分归因于印尼的一次火山爆发。百年后,专家们开始担心,冰岛火山爆发是否会让地球重返寒冷。 一般认为这一年的太阳磁场活动非常不活跃,用科学术语说就是处于道尔顿极小期。这段磁场不活跃期从 1795 年一直持续到 1820 年。在此之前的蒙德极小期造成了北半球持续 70 年的连续低温。   所谓的蒙德极小期是指 1645 年到 1715 年太阳黑子显著减少的这一段时期。这一结论是英国天文学家蒙德发现并提出的。在蒙德最小期时,欧洲的天气比平常冷得多,伦敦人可以在冬天结冰的泰晤士河上举办各种活动。   蒙德极小期夹在更加寒冷的时期 -- 小冰期的中间, 1450 年到 1850 年这段时间被称为小冰期。在这段时期内,欧洲许多地区的冰川都有所扩大,温暖的夏天消失了,河流、港口和运河都冻结了。第二个因素是在道尔顿极小期期间,太阳偏离了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这种情况每 178-180 年就出现一次。但是造成 1816 年寒冷现象的更直接原因是 1815 年坦博拉火山喷发。    1815 年 4 月 5 日,沉睡了五千年的印尼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岩浆喷薄而出,气势汹汹。五天之后,也就是 1815 年 4 月 10 日 晚 7 时左右,坦博拉火山岩再次爆发,随后断断续续持续百余天。这是坦博拉火山近两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喷发,也是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的伤亡程度最为惨重的一次火山灾难,遇难人数总计 11.7 万。   当烟雾消散以后,坦博拉火山已“喷掉了山顶”,其高度从 4100 米锐减到 2850 米。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剧烈程度相当于 1883 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十倍,喷出的火山灰在地球大气圈中形成一个层面,它“一手遮天”,将太阳释放给整个地球的光和热给挡在了外面,导致低温天气。   因为火山灰在大气层中需要时间流动,所以并没有立刻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直到 1816 年影响才显现出来。在此之前还有两次火山爆发,分别发生在 1812 年的加勒比海地区和 1814 年的菲律宾,在大气层中早已存在的火山灰因为坦博拉火山的喷发更加严重。 当时欧美的日记和报纸详尽记录了 1816 年的天气,比如天空中不寻常的颜色,巨大的太阳黑子和其他怪异现象。这些资料从侧面证实了今天的自然史学家的研究:太阳磁场的改变,巨大的火山喷发和太阳黑子活动造成了北半球的饥荒、干旱和毁灭性的雨雪天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34868.html 3. 超级火山的警示 20 世纪最大的科学发现是米兰科维奇天文冰期理论的发现和确立,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转换受 10 、 4 、 2 万年地球轨道周期的控制。超级火山喷发对应于冰期又提供了冰期形成原因的新线索。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来有消息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一座沉睡了 64 万年的超级火山显露出喷发的迹象。而一旦喷发,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可能会被火山灰埋没。 历史上黄石公园火山总共喷发过 3 次,第一次是在距今 210 万年前,喷出的岩浆量达到 2450 立方千米,火山灰覆盖了今天美国国土的 1/2 ; 130 万年前,它再度喷发,但规模稍小; 64 万年前,黄石火山第三次超级喷发,它不仅造就了现今黄石公园的面貌,向外抛出的巨量火山灰覆盖了大半个美国。 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的乌图伦古火山在 27 万年前曾喷发,新西兰陶波火山曾在 1900 多年(公元 100 年)前毁灭了新西兰北岛。雷·卡斯是最早研究陶波火山的专家之一,他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曾提出“陶波超级火山的活动周期为 2000 年”。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长谷火山最近一次喷发是在 600 年前,此次只是局部喷发,烈度不大,但影响已遍及半个美国西海岸——科学家曾在千里之外的海滨城市奥克兰,检测出与长谷成分相同的火山沉积物。而 1954 年发生的那起二氧化硫溢出,也仅仅是长谷最平常的一次火山活动罢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多巴火山, 7.5 万年前它的喷发曾让地球进入“冰川时代”, 99% 的人类在这场灾难中死亡。 近年来全球强震频发,有人认为发生这一系列灾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磁引起的。二千年以来全球磁场持续减弱,而最近 150 多年地磁强度下降了 10%-15 %。南大西洋出现地磁异常区,其磁场减弱达 35 %,地球磁极弱化,处于“磁极翻转”的雏形阶段,这可能是地球发生许多灾变和异常现象的深层原因。目前离地磁反向还很遥远,以目前速度至少需要上千年,这也是超级火山喷发的最低年限。一旦超级火山喷发,严寒的冰期也会接踵而来。 历史的规律表明,变冷气候和超级火山喷发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见表 2 ) 。 较精细的划分表明,超级火山喷发与冰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时间误差不超过 10% ;地磁反向与超级火山喷发没有对应性。 新西兰陶波火山曾在 1900 多年(公元 100 年)前毁灭了新西兰北岛,根据 2000 年周期,公元 2100 年附近将开始下一次喷发。根据冰期、小冰期、地磁反向、超级火山喷发之间的关系, 2000-3107 年之间,超级火山喷发活动将由弱到强,逐渐进入高潮。 按照天文轨道周期,地球将进入新一轮的亚冰期,超级火山喷发可能提供冰期发生的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9595.html 海外华人学者许靖华 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中外学者有类似的研究结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5657.html 2004 年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强国,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和气象安全,争先抢占气候战略的前沿阵地。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减排计划,到美国五角大楼多次的气候报告,频繁的评估引人注目,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 Rosanne D'A, Rob W, Alexander T. The impact of volcanic forcing on tropical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past four centuries. Nature Geoscience, 2009, 2: 51-56. 2. 张振克,王苏民,吴瑞金。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未来气候的启示。自然杂志。 2000 , 22 ( 3 ): 173~176 附件: 最近,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利用结合了人类遗传变异模式与晚更新世气候变化模式的模型重建了所谓的 “ 走出非洲 ” 的人类扩张的时间,以及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前往不同大陆所走过的道路。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全球扩张的模式与时机被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关。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291910375464825867.shtm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 2011 年 4 月 12 日 俄罗斯多家媒体日前发表消息称,美国两位未来学家在一份报告中向美国国防部发出警告,称气候变化可能在近年引起全球范围的政治动荡,而日本为了要生存下去,很可能对邻国发动侵略战争。   http://news.qq.com/a/20110414/000816.htm 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1816 年低温改变世界:“粮食骚乱”激发席卷欧洲的革命 http://www.workercn.cn2011-03-26 02:57:37 来源:光明网 中工网-滚动新闻    1816 年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在美国,饥饿的人群往西迁移,改变了农业结构,拓展了领土。在中国,饥荒导致民变,引发了清朝由盛转衰的道光萧条。同时自然的阴霾还影响到绘画风格和文学基调,促进了新宗教的诞生,新发明的涌现。一次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走向。而自然史学家,把这一连串变化部分归因于印尼的一次火山爆发。百年后,专家们开始担心,冰岛火山爆发是否会让地球重返寒冷。    1816 年,全球性的低温袭击了从欧洲、美洲甚至中国,据保守估计 1816 年北半球平均气温下降了 0.4-0.7 ℃。在西方,这一年被称为“无夏之年”,在民间的记忆里被称为“冻死人的 1816 年”。嘉庆年间的云南饥荒与西方所说的“无夏之年”有共同的气候背景。   气候恶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而资源短缺则导致人类冲突。 1816 年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   在美国,饥饿的人群往西迁移,改变了农业结构,拓展了领土。在中国,饥荒导致民变,引发了清朝由盛转衰的道光萧条。同时自然的阴霾还影响到绘画风格和文学基调,促进了新宗教的诞生,新发明的涌现。   “冻死人的 1816 年”   根据美国民间的日记, 1816 年 1 月很温和,东北部的大多数人家早早就熄灭了取暖的炉火。虽然也有寒冷的日子,但是很少,多数时间天气温暖如春。 2 月也不冷,有些日子比 1 月冷,但是天气还算正常。 3 月 1 号到 6 号一直刮风, 4 月随着白天越来越长,气温却变得寒冷了。东北部大多数地区下了冻雨,晚春的积雪没过脚面。   人们发现绵羊冻死在了草场上,没人见过这么寒冷的春天。 5 月的第一天就像冬天一样,天空中飘起了雪花和冰屑,柔嫩的花蕾冻死了,水塘和河里结了半英寸的冰,地里新种的庄稼经受着酷寒的蹂躏。    6 月的寒冷是这个纬度的玫瑰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农夫们穿着厚外套,戴着手套在田间忙碌,尽力挽救残存的庄稼。新罕布什尔州 88 岁的医生爱德华,同时也是气象学和天文学爱好者,他详细记载天气情况已经有 80 年之久。他从来没见过这么怪异的天气,在 1816 年的 6 月 7 日,爱德华医生写道:天气极其寒冷,土地冻得坚硬,风雪呼啸了一天,在中午的暗影处,冰柱有 12 英寸那么长。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医生 6 月 12 日写道:自从进入 6 月以来人们对气候的抱怨越来越厉害。到处是可怕的干旱和奇怪的温和西北风。    6 月 17 日早晨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佛蒙特市附近的一个农夫有很大一块玉米田,这几天晚上他都在田里燃起篝火,和家人轮流看守不让火熄灭,以免玉米冻死。    7 月伴随着冰雪而来,新英格兰地区,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部分地方覆盖上了一层厚玻璃似的冰雪。那些勉强熬过了 5 月、 6 月寒冷的玉米在 7 月的冰雪里还是难免一死。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严重的还是 8 月,几乎所有绿色的植物都冰封在霜降之下。   这一年的新英格兰只有一点收成,粮食极度匮乏。对美国东北部夏天的生动记忆保存在下面的民谣里:树木没有一片叶子,山脉光秃秃,田野愁眉苦脸,山岗阴郁,枝梗枯槁,从没出现过这样的年头。   这年夏季气温也有回归正常的时刻, 6 月 17 日到 8 月 17 日的天气还不错,蔬菜生长起来,部分缓和了饥荒,爱德华医生这样精细的气候记录者也乐观地认为前景将比之前预测的要好。但是寒冷再次降临,在 8 月 21 日,爱德华用冻得僵硬的手记下:“霜冻和冰雪冻死了地里所有的豆类和谷物,田里空空如也,像 10 月一样一片雪白”。   这一天破坏性的霜降从加拿大南部蔓延到北卡罗来纳州, 9 月 11 日寒流再次来袭,人们穿上了 12 月才穿的衣服。在随之而来的冬季,温度甚至下降到零下 32 ℃,上纽约港结了厚厚的冰层,马拉雪橇可以轻松地穿越巴特米尔克海峡从布鲁克林直达附近的总督岛。    1816 年,粮食大面积歉收,玉米和谷物的价格急速上涨,农民的生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位于新英格兰的阿尔弗雷德村的村史中记载: 1816 年被称为“饥饿之年”,也被称为“无夏之年”。 站长统计站长统计   低温之灾   在亚洲的印度, 1816 年季风延迟,夏季阴雨连绵,加重了霍乱的传播,瘟疫从恒河流域的班加罗尔一直蔓延到莫斯科。    1815-1817 年,云南地区发生大面积灾荒,被称之嘉庆大灾荒,可以说,嘉庆大灾荒是云南近代有记载的规模最大、最严重的一次饥荒。据云南《邓川县志》记载,嘉庆二十一年( 1816 年)“是岁大饥,路死枕籍。”面临灾荒,有些饥民被迫卖儿卖女以求活命,昆明诗人李于阳在《卖儿叹》中写道:“三百钱买一升粟,一升粟饱三日腹。穷民赤手钱何来,携男提女街头卖。明知卖儿难救饥,忍被鬼伯同时录……”   “无夏之年”除了造成嘉庆云南大饥荒之外,在中国东部的广大地区,这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极端低温事件,如在台湾, 1815 年,新竹、苗栗皆“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 1815 年彰化“冬十二月有冰”。 1817 年在江西彭泽县:“六月下旬北风寒,二十九日夜尤甚,次早九都、浩山见雪,木棉多冻伤。”湖口县:“六月低,天暴寒人 “。可见 1816 年夏季低温并不仅仅局限在云南一隅,而是影响到了中国的广大地区,只不过在东部地区未造成大范围的灾害,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    1816 年的低温不仅仅限于亚洲,美国东北部、加拿大的海滨诸省、纽芬兰和欧洲也同样如此。 1815 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持续了 20 年之久的欧洲战争终于要结束了,但是恶劣的天气开始接替战争,像死神一样挥舞着镰刀来收割生命。不像美国遭受干旱,欧洲经受的是雨水过多,《泰晤士报》在 1816 年 7 月报道,寒冷潮湿的天气正在毁灭英格兰的草场和苜蓿,这对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毁灭了大多数人生活的希望。   恶劣的气候导致西欧的粮食大面积减产,法国和德国的葡萄受灾严重, 1816 年的葡萄酒贫乏而且质量很差。暴风雨、罕见的降水导致欧洲许多河流,比如莱茵河泛滥。 1816-1819 年爱尔兰爆发了斑疹伤寒传染病,大约 10 万爱尔兰人死亡。英国 BBC 利用瑞士的档案资料推测, 1816 年的死亡率是之前平均年份的一倍,也就是说整个欧洲因此死了 20 万人。   历史学家叙述说,”蜂群一般的乞丐“堵塞了道路,向过路人哀求。 1817 年,一位经过勃艮第的旅行者的叙述很有代表性:“乞丐本来已经很多,现在数量猛增;每到一站都有成群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聚集在马车周围。”另一位从不列颠群岛来到勃艮第的旅行者补充说,这里的乞丐数量虽大,“但绝对没有在爱尔兰包围旅行者的人数那么多”。在瑞士,目击者说,大批乞丐挤满了道路,像一支军队一样。他们的目光充满绝望。用当地编年史家的话说:“他们的面颊上泛着死者的苍白。”   祸起火山?    1816 年的夏季低温令自然生态崩溃,但是极端气候的原因何在?当时的人们难以理解,意大利和瑞士的农民把寒冷的天气怪罪于新出现的避雷针,根据泰晤士报的报道,苏黎世附近的农民真的把避雷针推倒了。虽然今天我们知道无夏之年与避雷针无关,但是除了一些基本共识,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还没有彻底揭开谜底。   一般认为这一年的太阳磁场活动非常不活跃,用科学术语说就是处于道尔顿极小期。这段磁场不活跃期从 1795 年一直持续到 1820 年。在此之前的蒙德极小期造成了北半球持续 70 年的连续低温。   所谓的蒙德极小期是指 1645 年到 1715 年太阳黑子显著减少的这一段时期。这一结论是英国天文学家蒙德发现并提出的。在蒙德最小期时,欧洲的天气比平常冷得多,伦敦人可以在冬天结冰的泰晤士河上举办各种活动。   蒙德极小期夹在更加寒冷的时期 -- 小冰期的中间, 1450 年到 1850 年这段时间被称为小冰期。在这段时期内,欧洲许多地区的冰川都有所扩大,温暖的夏天消失了,河流、港口和运河都冻结了。第二个因素是在道尔顿极小期期间,太阳偏离了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这种情况每 178-180 年就出现一次。但是造成 1816 年寒冷现象的更直接原因是 1815 年坦博拉火山喷发。    1815 年 4 月 5 日,沉睡了五千年的印尼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岩浆喷薄而出,气势汹汹。五天之后,也就是 1815 年 4 月 10 日 晚 7 时左右,坦博拉火山岩再次爆发,随后断断续续持续百余天。这是坦博拉火山近两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喷发,也是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的伤亡程度最为惨重的一次火山灾难,遇难人数总计 11.7 万。   当烟雾消散以后,坦博拉火山已“喷掉了山顶”,其高度从 4100 米锐减到 2850 米。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剧烈程度相当于 1883 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十倍,喷出的火山灰在地球大气圈中形成一个层面,它“一手遮天”,将太阳释放给整个地球的光和热给挡在了外面,导致低温天气。   因为火山灰在大气层中需要时间流动,所以并没有立刻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直到 1816 年影响才显现出来。在此之前还有两次火山爆发,分别发生在 1812 年的加勒比海地区和 1814 年的菲律宾,在大气层中早已存在的火山灰因为坦博拉火山的喷发更加严重。   当时欧美的日记和报纸详尽记录了 1816 年的天气,比如天空中不寻常的颜色,巨大的太阳黑子和其他怪异现象。这些资料从侧面证实了今天的自然史学家的研究:太阳磁场的改变,巨大的火山喷发和太阳黑子活动造成了北半球的饥荒、干旱和毁灭性的雨雪天气。   气候改变历史   对自给自足的农民来说,粮食歉收常常意味着死亡。 1816 年粮食歉收后,从不列颠群岛到欧洲大陆,从美国到加拿大,到处满目疮夷,社会秩序几近崩溃。历史学家称之为“西方世界最糟糕的一次生存危机”。   在美国,饥荒促使农民们往西迁徙,成千上万的家庭被迫离开家园去西北部寻找更加适合的气候,更肥沃的土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改变了美国的农业结构,产粮区从东部转移到了西部。西进运动促进了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印第安纳在 1816 年成为了美国的一个州 , 伊利诺伊则在 1818 年也成为一个州。   被迫迁徙的灾民之中就有约瑟夫·史密斯,他们家搬到了纽约州,经历了一系列神秘事件之后,约瑟夫·史密斯发表了《摩门圣经》,这预示着新的教派 --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即摩门教的诞生。   几乎每一个欧洲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法国政府倒台,保守的黎塞留公爵应邀组织新政府。 1819 年夏天,巴伐利亚城镇维尔茨堡爆发了德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犹太人骚乱。饥馑和革命激情又加重了紧张关系和愤怒情绪,使这种骚乱蔓延到全德国,并发展至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   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地区,后来成为化学家的尤斯图斯·冯·李比希经历了这次灾荒,这场悲惨的遭遇迫使他后来开始研究植物营养学,发明了化学肥料,大大增加了土地单位产值。   这次饥荒令食品价格飞涨,以燕麦为例, 1815 年每蒲式耳是 12 美元, 1816 年上涨到 92 美元,涨幅达 8 倍。对于主要依赖马车交通的经济模式来说,燕麦是必需品。在燕麦短缺的形势下,促使德国发明家卡尔·德莱斯去探索无须马拉的新交通工具,结果他发明了“德莱辛” -- 自行车的前身,这是向个人自动化交通工具时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大气层中的火山灰增多导致了这段时期落日时分特殊的景观,英国画家透纳把这种颜色成功捕捉到了画布上。 1816 年 6 月 16 日,诗人雪莱带着未婚妻玛丽到拜伦位于日内瓦湖边的别墅度假,结果突然下起了大雨,狂风怒吼,闪电齐鸣。玛丽与很多文学界人士困守在寒冷多雨的瑞士, 6 月 22 日的暴风雨让他们只能呆在室内,以讲鬼故事消磨时光。   他们约定把这些传说写下来, 1818 年玛丽第一个完工,这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哥特式惊悚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者说《科学怪人》。而拜伦的私人医生约翰·波坚杜利则写出了中篇《吸血鬼》。也是在“无夏之年”,拜伦开始写作他预示末日来临的诗歌《黑暗》: 明亮的太阳熄灭,而星星在暗淡的永恒虚空中失所流离, 无光,无路,那冰封的地球球体盲目转动,在无月的天空下笼罩幽冥;   无夏之年对我国的影响更加耐人寻味。当代著名经济历史数据考证与分析专家安格斯·麦迪森 (Angus Maddison) 经过研究发现, 1700 年时整个欧洲的 GDP 和中国的 GDP 差不多相等,而在 1700-1820 年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是欧洲的 4 倍。然后,在 1820 年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一直在下降,并成为世界六大经济体中唯一出现人均 GDP 下降的地区。   我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把 19 世纪上叶的市场衰退,称“道光萧条”,这次萧条是在农业生产不景气,国家财政拮据的情况下发生的,由此导致一系列的民变。由此而言, 1820 年代确实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生大转折的起点。而其背后也许有气候变冷的深层原因。   一个王朝可以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太阳黑子和火山爆发。可见古往今来,自然的变动也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变量。 http://news.workercn.cn/rollnews/c2/2011/0326/2117587043.s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34868.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272 次阅读|14 个评论
超级火山和冰期的对应关系
热度 5 杨学祥 2012-10-6 05:40
超级火山和冰期的对应关系 杨学祥,杨冬红 第四纪冰期的 5 个亚冰期与地磁反向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伏尔姆亚冰期( 2-12 万年)中的两次峰值与布容正向期中的 Lashamp ( 2 万年前后)和 Xzone ( 10.8-11.4 万年内)两次反向事件相对应。里士亚冰期( 25-38 万年)与 Vzone 反向事件( 33-35 万年)相对应。滚兹 - 明德尔间冰期( 80-93 万年)与松山反向期的 Jaramillo 正向事件( 87-93 万年)对应。亚冰期与地磁反向事件或地磁反向时期一一对应,仅有 1680-1850 地磁正向事件与 1160-1400 多脑 - 滚兹间冰期有较大误差(见表 1 )。 表 1 冰期和地磁反向时间对比 距今年数 千年 欧洲亚冰期 千年 中国亚冰期 地磁时期 地磁事件 20-21 伏尔姆冰期Ⅱ 大理亚冰期 布容正向期 Lashamp 反向事件 108-114 伏尔姆冰期Ⅰ 大理亚冰期 布容正向期 Xzone 反向事件 120-240 里士 - 伏尔姆间冰期 布容正向期 240-370 里士亚冰期 庐山亚冰期 布容正向期 Vzone 反向事件 370-680 明德尔 - 里士间冰期 布容正向期 680-800 明德尔亚冰期 大姑亚冰期 松山反向期 800-920 滚兹 - 明德尔间冰期 松山反向期 Jaramillo 正向事件 920-1160 滚兹亚冰期 潘阳亚冰期 松山反向期 1160-1400 多脑 - 滚兹间冰期 松山反向期 ?? 1400-2000 多脑亚冰期 松山反向期 1680-1850 正向事件 中广网北京 10 月 3 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来有消息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一座沉睡了 64 万年的超级火山显露出喷发的迹象。而一旦喷发,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可能会被火山灰埋没。 历史上黄石公园火山总共喷发过 3 次,第一次是在距今 210 万年前,喷出的岩浆量达到 2450 立方千米,火山灰覆盖了今天美国国土的 1/2 ; 130 万年前,它再度喷发,但规模稍小; 64 万年前,黄石火山第三次超级喷发,它不仅造就了现今黄石公园的面貌,向外抛出的巨量火山灰覆盖了大半个美国。 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的乌图伦古火山在 27 万年前曾喷发,新西兰陶波火山曾在 1900 多年(公元 100 年)前毁灭了新西兰北岛。雷·卡斯是最早研究陶波火山的专家之一,他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曾提出“陶波超级火山的活动周期为 2000 年”。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长谷火山最近一次喷发是在 600 年前,此次只是局部喷发,烈度不大,但影响已遍及半个美国西海岸——科学家曾在千里之外的海滨城市奥克兰,检测出与长谷成分相同的火山沉积物。而 1954 年发生的那起二氧化硫溢出,也仅仅是长谷最平常的一次火山活动罢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多巴火山, 7.5 万年前它的喷发曾让地球进入“冰川时代”, 99% 的人类在这场灾难中死亡。 近年来全球强震频发,有人认为发生这一系列灾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磁引起的。二千年以来全球磁场持续减弱,而最近 150 多年地磁强度下降了 10%-15 %。南大西洋出现地磁异常区,其磁场减弱达 35 %,地球磁极弱化,处于“磁极翻转”的雏形阶段,这可能是地球发生许多灾变和异常现象的深层原因。目前离地磁反向还很遥远,以目前速度至少需要上千年,这也是超级火山喷发的最低年限。一旦超级火山喷发,严寒的冰期也会接踵而来。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我国第四纪冰川冰期主要是根据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侵蚀 - 沉积地貌特征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风化程度的差异划分的相对年代; 80 ~ 90 年代开始有放射性碳和地衣法的测年; 90 年代以后,采用热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年,获得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的一些数值年代,划分了 5 次冰期,其时代初步定为:小冰期Ⅲ (1871 ± 20A.D.) ,小冰期Ⅱ (1777 ± 20A.D.) ,小冰期Ⅰ (1528 ± 20A.D.) ;新冰期Ⅲ (1 550 ± 70aB.P. , 1 580 ± 60aB.P.) ,新冰期Ⅱ (2.8 ~ 2.5kaB.P.) ,新冰期Ⅰ (3.1kaB.P.) ;末次冰期Ⅳ (YD)(11.5 ~ 10.4kaB.P.) ,末次冰期Ⅲ (24 ~ 16kaB.P.) ,末次冰期Ⅱ (56 ~ 40kaB.P.) ,末次冰期Ⅰ (73 ~ 72kaB.P.) ;倒数第二冰期 ( 相当于 MIS 6 ~ 10) ,Ⅲ阶段 (154 ~ 136kaB.P.) ,Ⅱ阶段 (277 ~ 266kaB.P.) ,Ⅰ阶段 (333 ~ 316kaB.P.) ;倒数第三冰期 ( 相当于 MIS 12 ~ 16) ,Ⅱ阶段 (520 ~ 460kaB.P.) ,Ⅰ阶段 (710 ~ 593kaB.P.) 。 历史的规律表明,变冷气候和超级火山喷发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见表 2 ) 。 表 2 超级火山和冰期与地磁反向的对应关系 序 号 冰 期 名称 时间 地磁反向 名称 时间 超级火山喷发 名称 时间 1 2 3 小冰期Ⅲ (1871 ± 20A.D.) 小冰期Ⅱ (1777 ± 20A.D.) 小冰期Ⅰ (1528 ± 20A.D.) 长谷火山 600 年前 4 5 6 7 8 9 10 新冰期Ⅲ (1 550 ± 70aB.P. , 1 580 ± 60aB.P.) 新冰期Ⅱ (2.8 ~ 2.5kaB.P.) 新冰期Ⅰ (3.1kaB.P.) 末次冰期Ⅳ (YD)(11.5 ~ 10.4kaB.P.) 末次冰期Ⅲ (24 ~ 16kaB.P.) 末次冰期Ⅱ (56 ~ 40kaB.P.) 末次冰期Ⅰ (73 ~ 72kaB.P.) Lashamp 反向事件( 2 万年前后) 陶波火山 1900 年前 多巴火山, 7.5 万年前 11 12 13 倒数第二冰期 Ⅲ阶段 (154 ~ 136kaB.P.) Ⅱ阶段 (277 ~ 266kaB.P.) Ⅰ阶段 (333 ~ 316kaB.P.) Xzone 反向事件( 10.8-11.4 万年内) Vzone 反向事件( 33-35 万年) 乌图伦古火山 27 万年前 14 15 倒数第三冰期 Ⅱ阶段 (520 ~ 460kaB.P.) Ⅰ阶段 (710 ~ 593kaB.P.) Jaramillo 正向事件( 87-93 万年) 黄石公园火山 64 万年前 16 17 滚兹冰期 (1180 ~ 920kaB.P.) 多脑冰期 (2000 ~ 1400kaB.P.) 松山反向期 松山反向期 黄石公园火山 130 万年前 黄石公园火山 210 万年前 注: kaB.P 为千年前, A.D 为公元。 较精细的划分表明,超级火山喷发与冰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时间误差不超过 10% ;地磁反向与超级火山喷发没有对应性。 值得注意的是,陶波超级火山的活动周期为 2000 年,与季林提出的潮汐导致气候变冷的 1800 年很相近,潮汐确有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记录和机制。按照潮汐 1800 年变化规律,公元 3107 年潮汐再次达到极大值,可形成 15-17 世纪小冰期气候。这是超级火山喷发的一个危险时期。 地磁反向与气候变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以目前地磁减弱的速度计算,地磁场反向至少需要上千年,这也是气候变冷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潮汐使气候变冷的最低年限相配合,增大了公元 3107 年气候变冷的可能性和超级火山喷发的可能性,严寒的小冰期也会接踵而来。 新西兰陶波火山曾在 1900 多年(公元 100 年)前毁灭了新西兰北岛,根据 2000 年周期,公元 2100 年附近将开始下一次喷发。根据冰期、小冰期、地磁反向、超级火山喷发之间的关系, 2000-3107 年之间,超级火山喷发活动将由弱到强,逐渐进入高潮。 危险存在,但人类尚有充足时间做好预防准备。远离超级火山喷发区,不在危险区搞大规模采矿、水库、城市扩展等影响地壳均衡的开发和建设,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全球五大“超级火山”的喷发之谜应该引起人类的足够警惕。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灾害频发和地磁减弱的关系 . 世界地质 , 2011, 30 (3): 474~480 2. 杨学祥 .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2001 , 21 ( 1 ): 15~23 3. 杨学祥 , 陈殿友 . 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2000 , 20 ( 3 ): 39~48 4. 易朝路,崔之久,熊黑钢。中国第四纪冰期数值年表初步划分。第四纪研究。 2005, 25(5) 。 5. 全球五大“超级火山”的喷发之谜 ( 组图 ) 。 2012 年 07 月 27 日 10:38 《环球人文地理》。 http://travel.sina.com.cn/world/2012-07-27/1038179730.shtml 6.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260 次阅读|20 个评论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显喷发迹象:与地磁减弱有关
热度 5 杨学祥 2012-10-3 16:06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显喷发迹象:与地磁减弱有关 杨学祥 第四纪冰期的 5 个亚冰期与地磁反向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伏尔姆亚冰期( 2-12 万年)中的两次峰值与布容正向期中的 Lashamp ( 2 万年前后)和 Xzone ( 10.8-11.4 万年内)两次反向事件相对应。里士亚冰期( 25-38 万年)与 Vzone 反向事件( 33-35 万年)相对应。滚兹 - 明德尔间冰期( 80-93 万年)与松山反向期的 Jaramillo 正向事件( 87-93 万年)对应。亚冰期与地磁反向事件或地磁反向时期一一对应。 中广网北京 10 月 3 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来有消息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一座沉睡了 64 万年的超级火山显露出喷发的迹象。而一旦喷发,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可能会被火山灰埋没。 但是,历史的规律表明,地磁反向对应变冷气候和火山喷发,目前不具备超级火山大喷发的天文条件 。 近年来全球强震频发,有人认为发生这一系列灾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磁引起的。二千年以来全球磁场持续减弱,而最近 150 多年地磁强度下降了 10%-15 %。南大西洋出现地磁异常区,其磁场减弱达 35 %,地球磁极弱化,处于“磁极翻转”的雏形阶段,这可能是地球发生许多灾变和异常现象的深层原因。目前离地磁反向还很遥远,以目前速度至少需要上千年,这也是超级火山喷发的最低年限。 一旦超级火山喷发,由于火山灰遮蔽阳光,严寒的冰期也会接踵而来。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灾害频发和地磁减弱的关系 . 世界地质 , 2011, 30 (3): 474~480 2. 杨学祥 .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2001 , 21 ( 1 ): 15~23 3. 杨学祥 , 陈殿友 . 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2000 , 20 ( 3 ): 39~48 相关新闻: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显喷发迹象 可致 8.7 万人瞬死 2012 年 10 月 03 日 11:22 中国广播网 微博   中广网北京 10 月 3 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来有消息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一座沉睡了 64 万年的超级火山显露出喷发的迹象。而一旦喷发,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可能会被火山灰埋没。   黄石公园是美国最著名的国家公园,它地跨三个州,风景秀丽,遍布峡谷、瀑布、湖泊、间歇泉等景观,美国此前的科学研究也已经表明黄石公园的成因就是超级火山,或者说方圆 9000 平方公里的黄石公园本身就是个巨型火山口,它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从地面上任何角度都看不明白,也被称作是超级火山。   最近几年来陆续出现有关这座超级火山显露出一些喷发的前兆的新闻,比如最近三年来黄石公园底部海拔高度平均每年上升 7.62 厘米,再比如黄石公园核心区已经开始有岩浆溢出,随着地壳内部的压力增加一些喷泉水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还比如仅在 2011 年 9 月黄石公园地区一共监测到 117 次轻微地震,而这正是大火山频繁活动的征兆。   据了解历史上黄石公园超级火山总共喷发过三次,平均两次之间的间隔为 60-80 万年,最近一次是在 64 万年前,有学者就推测下一次喷发已经临近。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如今站在美国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里,您很难想象脚下埋着一颗超级定时炸弹,如果它喷发可能导致 8.7 万人瞬间死亡,足以毁掉美国大部分地区,甚至改变全世界。 ( 原标题:美国一超级火山显露喷发迹象 可致 8.7 万人瞬间死亡 ) http://news.sina.com.cn/w/2012-10-03/112225297147.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260 次阅读|12 个评论
香港发现超级火山: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
热度 3 杨学祥 2012-10-2 10:24
香港发现超级火山(组图)2012年09月29日 07:22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李华 最后一次爆发于一亿四千万年前在华南东部尚属首例或将揭开恐龙灭绝之谜 8月30日,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公布,在香港东南部发现一座古代“超级火山”,这是首次在中国华南东部发现这类火山。它最后一次爆发是在一亿四千万年前,自此成为死火山。 这座古代超级火山被命名为“粮船湾超级火山”,山体向东倾斜约30度,火山原本的直径约18公里。粮船湾破火山口爆发喷出的火山灰估计超过一万三千亿立方米,相当于在整个香港1000多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上覆盖1.3公里厚的火山灰。 超级火山爆发后,香港万宜水库和果洲群岛形成了奇特的六角形岩柱,目前已成为香港世界地质公园里的一道独特景观。同时,火山的发现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岩土工程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或许还将揭开恐龙灭绝之谜。 文/图本报特派香港记者李华通讯员彭文昌 9月18日,在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大楼,超级火山的发现者地质师邓丽君、工程地质师吴国材向本报记者讲述了粮船湾超级火山的发现之旅。 测岩龄发现超级火山 作为地质师,邓丽君长期在香港野外进行地质勘察,对于九龙东的花岗岩再熟悉不过,而位于粮船湾景区、曾多次被游人评选为“香港十景”之首的六角形火山岩柱,她更是了如指掌。但长时期以来,邓丽君并没有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次偶然的机会,同样是在野外地质勘察时,她观察到沙田一带类似岩浆向上喷发的通道,再结合东面向东倾斜的火山岩和九龙东花岗岩,邓丽君估计火山岩和花岗岩应该是火山系统下面残余的岩浆部分,而粮船湾景区的六角形岩柱应该是火山口喷出的火山灰冷却后形成的,“这不正是向东倾斜的整个火山系统吗?”邓丽君顿时将分散在东西南北相关的岩石系统联系起来,拼成火山系统完整图。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邓丽君在很长时间内,进行地质调查和填图的工作,包括岩石测龄、岩石化学分析,最后发现东部的火山岩和九龙东的花岗岩,属于同一个时代、同一源头,从而最终确定此前的猜想是正确的。 吴国材介绍,分散的火山系统构成部分的岩石资料,早已在地质调查中存在,但之前并没系统地联系起来,发现了火山系统后,通过分析岩石标本中放射性矿物元素,从而最终确认,火山最后一次爆发于一亿四千万年前,喷发量超过一万三千亿立方米,才得知属于古代超级火山(爆发出超过约1万亿立方米火山灰的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覆盖在香港1000多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厚度超过1.3公里。 邓丽君表示,这座古代超级火山称为粮船湾超级火山,火山原本的直径约18公里。而这次最大的发现,是找到火山喷发的源头,即现时九龙半岛和港岛北部的大片花岗岩。邓丽君还表示,目前全球已知有五十余座超级火山,但极少能完整发现表面的火山岩和底部的岩浆源头,粮船湾超级火山属于极少数例外。 超级火山的成分多为矽,火山喷发比普通火山猛烈,同时又因其巨大的喷发量而有别于其他普通火山。更为独特的是,超级火山喷发后形成破火山口,破火山口的形成是当火山爆发时,数以百立方千米的高硅质岩浆自地壳浅层的岩浆库涌出,与此同时造成以公里计的地壳下陷而呈现出盆地地形。而普通火山口多为火山尖口向外拱出。 破火山口和六角形岩柱 那么破火山口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邓丽君用注满粥的大锅作为比喻。她介绍道,这口大锅就如破火山口式的火山系统,而大锅的盖子相当于地壳覆盖,锅里的粥就如岩浆,而煮粥的火就如地球深处的热源,热源主要由地球板块运动所产生,并且在持续加热。当粥沸腾时,相当于热粥中气泡的岩浆气泡就开始向盖子口外冒。 热源还在持续加热,盖子开始出现裂缝,锅里的物质就开始向外喷,即成为火山灰。不断加热过程中,破碎的盖子失去了支持,并沉落大锅里,而喷溢出来的物质(即火山灰)回落到崩塌的盖子上。 当失去热力后,火山灰在塌陷的破火山口内慢慢冷却和凝固而形成倾斜的岩柱,而大锅中剩余的粥(即岩浆)也开始降温,慢慢地形成了花岗岩。 此后,经过不断的风化和侵蚀,火山口成为一个平面,而地壳下陷后逐渐成为一个盆地,至此,破火山口景观形成。 除了独特的破火山口,六角形岩柱同样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邓丽君表示,岩柱的形成需要具备质地均匀的火山灰、冷却速度缓慢等条件。当火山灰厚层于破火山口盆地慢慢冷却和收缩时,引起的拉伸力使火山灰层裂开,裂缝从较冷的表面向火山灰内部较热的中心拓展,而六角形的形态是释放这种拉伸力最有效的安排,因而就在破火山口盆地内形成了这种六角形岩柱的独特景观。这些岩柱的直径约有1~2米,而高度甚至可达30米。 是否致恐龙灭绝待考证 邓丽君介绍,这次研究是在华南东部首次发现古代超级火山。华南东部沿岸地区(即香港至厦门至宁波一带沿海地区),可能还有众多相类似但尚未被发现的超级火山,它们在一亿八千万至八千万年前曾一度活跃,而香港粮船湾破火山口只是其中之一。香港发现古代超级火山,或许可推动对同类地貌的探索。 邓丽君还介绍说,粮船湾超级火山的爆发,恰巧与华南东部的大型造山期终结时段吻合,这个造山期被称为“早期燕山运动”。 据了解,燕山期对于中国的东部地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由于鄂霍次克板块和伊邪那岐板块先后与欧亚板块东北部碰撞,不仅造成了包括中国东部在内的大面积地区的褶皱隆起,形成李四光命名的“新华夏构造体系”,而且使欧亚板块逆时针旋转了30度,使这一板块逐渐接近现在的取向。 吴国材解释说,对粮船湾超级火山的研究,可增加对这一时期造山运动的了解,揭开这一时段华南地区地质形成的原因。 此外,邓丽君还强调,在约一亿四千万年前,岩浆活动的最后一次活跃时期中,粮船湾超级火山爆发,这一时段横跨侏罗纪和白垩纪两个地质时期的边界,“我们推测,大量超级火山在华南东部沿岸地区大规模喷发,影响了全球的环境,并可能引致海洋四足生物和陆上恐龙在侏罗纪末期大规模灭绝。”但同时,她也补充道,超级火山是否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需要时间考证。 具备申遗价值 每次火山爆发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同样,超级火山的发现,也有益于了解全球环境的变化。邓丽君介绍说,1991年,菲律宾群岛皮亚图博火山喷发,造成全球气温下降了1~2℃,喷发量不到粮船湾超级火山的1/10。而粮船湾超级火山在东南沿海多次爆发,对全球环境有多大影响,这些都有待考究。 这次发现超级火山也产生了相应的效益。邓丽君介绍,在破火山盆地发现一些相关的变质岩,与其他岩石不同,岩石变质后硬度弱化,会改变工程的稳定性,同时与破火山口系统相关的变质作用也会改变岩石的工程特性。这对斜坡稳定性和地下空间安全措施的设计会有所影响,例如隧道、竖井、岩洞。通过此项发现,可以及时对相关工程进行及时维护与检修,对减少工程事故有积极作用。 “从地质的角度来看,粮船湾超级火山应该具备了申请世界遗产的价值”,吴国材肯定了超级火山的重要价值,但他也强调,世界遗产还注重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科研能力以及教育等多方面,需要考虑的方面非常多。此外,邓丽君还补充道,申遗应该是整个超级火山系统,但很多地方已发展,不可能把已发展为城区的九龙、香港岛也划入保护区范围,“操作有难度”。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geography/detail_2012_09/29/17998085_0.shtml 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短周期的对应关系是: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但是,火山长周期的对应关系却是:火山活动峰值与全球无冰期对应,而谷值与大冰期对应(见图 1 ) 。图 2 、图 3 和图 4 有很好的对应性。 Larson 给出了 1.5 亿年以来全球地磁、洋壳产量、古温度、古海平面、黑色页岩的异常变化,与图 2 、图 3 和图 4 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第三代全球洋底磁条带图的研究,揭示了地表三大洋底在距今 160 Ma (卡洛期末)、 139 Ma (凡兰吟期初)和 97 Ma (阿尔布期末)前发生过三次几乎同时的重大裂解作用 。 图 4 北美火山活动曲线 古地球自转可能存在间隔 2 亿多年的准周期,图 5 给出了朔望月天数变化所表示的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曲线 。从图 5 中可以看出, 1.4 亿年中生代,地球自转速度处于高峰; 2.3 亿年前二叠纪,地球自转速度处于低谷。在 15~25 Ma 期间,地球自转处于增速阶段,目前处于低谷。 在过去 4.5 亿年中地球旋转速率、地磁轴视极移、洋脊的活动、海平面和气候变化有伴随出现的现象。地球旋转加速时期主要对应了正极性时期,而旋转减慢时期主要对应了负极性时期,前者如志留纪至早泥盆纪和中生代,这阶段由于地球旋转速度加快,使地磁极具正极性、洋脊活动增强、全球性海侵和古气候变暖。自晚泥盆纪至二叠纪和新生代,是地球旋转速度减慢时期,表现为负极性为主、洋脊活动减弱、全球性海退、气候剧烈变化和出现大冰期。这些资料表明,在几亿年时间尺度上,各种地质旋回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存在,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 。 图 5 近 5 亿年来朔望月天数的变化 ( 据任振球 , 1990 ) 表 1 地球自转周期与地质旋回 时间 地球自转 全球气候 生物灭绝事件 热 幔 柱 喷 发 /Ma 形成物 体积 /10 6 km 3 480 高峰 温暖期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437 低谷 奥陶志留纪大冰期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370 高峰 泥盆纪温暖期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280 减慢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北美火山活动减弱 248 减慢 西伯利亚暗色岩 230 低谷 二叠纪大冰期末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160 加快 中生代温暖期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140 加快 中生代温暖期 香港超级火山 139 加快 中生代温暖期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120~124 高峰 温暖期 不明显 ( 水下喷发 ) 翁通爪哇海台 36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110~115 加快 温暖期  大规模生物灭绝 凯尔盖朗海台 变小 97 加快 中生代温暖期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65~69 高峰 温暖期  恐龙灭绝,所有物种近 德干暗色岩 变小                一半灭绝 55~59 高峰 温暖期  许多深海有孔虫类和 北大西洋火山 变小 陆生哺乳动物灭绝 边缘 25 低谷 低温 15~18 加快 变暖 大规模物种灭绝 哥伦比亚河溢 1.3 流玄武岩 10~12 高峰 变暖 0~2 低谷 第四纪大冰期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对比图 4 和图 5 ,两种曲线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火山活动高峰对应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自转加快,火山活动低谷对应全球气候变冷和对应地球自转减慢。表 1 给出了这种地质旋回与地球自转周期的相关关系,热幔柱强烈喷发导致大量生物灭绝 。在 15~20 Ma 前南极的夏季温度要比现在高出大约 11 ℃ ,最高可以达到大约 7 ℃ 。这一南极地区的 “ 绿化 ” 过程最高峰大致出现在中新世中期,距今大约 16.4~15.7 Ma 。可以对比的是,在 15~25 Ma 期间,地球自转处于增速阶段,火山活动强烈。这种对应并不是个例,叶淑华院士指出,在距今 0.65-1.4 亿年前的白垩纪,地磁场突然倒转,岩浆活动非常剧烈;大气温度比现在高 18 ℃ 左右;海平面比现在约高 150 米 ;地球的自转变快;古生物大量灭绝;大气中 CO 2 的含量十倍于现在;陨石增多 。在此期间,地球自转速度处于峰值。与此相反, 437 Ma 的奥陶 - 志留纪大冰期、 230 Ma 石炭 - 二叠纪大冰期、 2 Ma 第四纪大冰期以及 25 Ma 第三纪变冷期都对应地球自转速度低谷和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表 2 地球自转周期、地质旋回和地磁极性倒转 地质界线 新生代 / 现在 中生代 / 新生代 侏罗纪 / 白垩纪 古生代 / 中生代 石炭纪 / 二叠纪 下古生代 / 上古生代 年代 /10 2 Ma 0 0.65 1.36 2.25 2.80 3.45 地壳自转 减慢 加快 减慢 火山活动 喷发最弱 喷发中等 喷发最强 喷发中等 喷发最弱 喷发中等 海陆变动 大陆为主最大海退 由主要是海变为大陆 最大海侵 由主要是大陆变海 大陆为主最大海侵 由主要是还变到大陆 气候变化 第四纪大冰期 温暖期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陆海分布类型 大陆集中在北极 大陆分散在赤道 大陆集中在南极 造山作用 生物灭绝 第三纪大褶皱 白垩纪恐龙灭绝 石炭二叠纪大褶皱 地磁极性 反向 正向 反向 根据地质和气象等综合数据,表 2 给出地球自转周期、地质旋回、气候变化和地磁变化的对应规律,与图 4 和图 5 地球自转变化曲线和火山活动变化曲线相对应。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地壳相对地核自转减慢对应地磁反向,地壳相对地核自转加快对应地磁正向,这一现象的发现为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影响地磁反向提供了证据 。 巨大火成岩省来自核幔边界热幔柱的猛烈喷发(图 3 ) 。核幔边界热幔柱喷发的能量又来自何处?理论模型的研究表明,重力分异不仅把一个均匀密度的地球变为密度分层的地球,而且把一个整体自转的地球变为分层差异旋转的地球。在重物质向地心集中的同时,自转动能也向地核集中,使地核自转变快,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慢,形成地球内外圈层的差异旋转,核幔边界成为圈层角动量交换的边界 。本来重物质向地心集中,地球的转动惯量变小,自转速度应该加快,圈层差异旋转掩盖了这一真相。当圈层角动量交换将部分动能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使外核成为液态物质的同时,地壳、地幔和地核以统一的速度自转,地壳和地幔自转速度变快,地核自转速度变慢,整个地球的自转速度要大于重力分异前的自转速度。这是核幔边界的热幔柱大规模喷发与地球自转加速相对应的原因。太阳风和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可以压缩地球磁场,增强或减弱核幔角动量交换,对核幔边界的热幔柱活动有控制作用(图 6 )。 两极临近结冰的海水因为密度最大而沉入两极海底,自转离心力将较重的海水推向赤道海底,形成全球巨厚的海底冷水层。由于太阳辐射不能进入这个领域, “ 冷 ” 被安全地封存在海底。赤道海水表层热水在上、冷水在下,垂直方向只有热传导、没有热对流,这个过程被称为 “ 海底藏冷效应 ” 。由于内核相对地壳地幔的差异旋转,核幔角动量交换使部分旋转动能转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赤道处的核幔速度差最大,积累的热能最多,图 1 中的巨大火成岩省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超级热幔柱在海底赤道区喷发,加热了底层海水,并引发赤道和两极之间的海洋整体热循环,降低了赤道和两极大气的温差,使两极的海温和气温逐渐上升到冰点以上,形成中生代全球无冰温暖气候,这一过程称之为海洋锅炉效应 。 图 6 太阳辐射变化、核幔角动量交换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456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7873 次阅读|4 个评论
香港坐落史前超级火山上:温室效应和巨大火成岩省的关系
热度 1 杨学祥 2012-9-20 04:02
香港坐落史前超级火山上:温室效应和巨大火成岩省的关系
香港坐落史前超级火山上:温室效应和巨大火成岩省的关系 杨冬红 1, 2 , 杨学祥 3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 长春 130026 2 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长春 130026 3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 130026 摘 要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沿南极冰岸地区在 15~20 Ma 以前,夏天的温度比现在高 11 ℃ ,达到了 7 ℃ ,与当时的二氧化碳浓度 ( 当时约在 400—600 ppm) 有关,与该期间火山喷发事件和地球自转增速相对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来自巨大火成岩省,这种对应关系在 1.20 Ma 以来反复出现 4 次。重力分异将一个均匀的自转地球变为分层的差异旋转地球,在质量向地心集中的同时,自转动能也向地核集中,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慢,使地核自转变快。圈层角动量交换将地球自转动能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快,地核自转变慢。核幔边界积累的热能周期性使外核热膨胀,为热幔柱和火山活动提供了能源和动力。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规律和历史记录证明重力分异和圈层差异旋转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和动力。海底火山喷发不仅产生温室气体,而且增高海温,是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不能替代的。 关键词 温室效应,巨大火成岩省,重力分异,差异旋转,角动量交换 1 引 言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南极大陆在远古时期的环境要远比原先设想的更加温暖潮湿。在 15~20 Ma 前南极的夏季温度要比现在高出大约 11 ℃ ,最高可以达到大约 7 ℃ 。这一南极地区的 “ 绿化 ” 过程最高峰大致出现在中新世中期,距今大约 16.4~15.7 Ma 。中新世中期的温暖环境被认为应当对应于 400~600 ppm 的大气 CO 2 浓度 。大气温度升高与温室气体的增加一一对应,这是温室理论产生的事实根据,一个重要问题是,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是由什么因素控制?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表明,核幔边界的超级热幔柱活动是温室气体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受控于核幔边界的角动量交换 。 2 巨大火成岩省 已有的研究表明,陆地和海洋含碳量远高于大气,存储在海洋中的碳只要释放 2% ,就将使大气中的 CO 2 含量增加一倍 。白垩纪大气碳含量是目前的 8~10 倍 ,末次冰期高峰时大气 CO 2 和 CH 4 含量分别比现在减少 30~40 % 和 50 % 。构造运动释气和海洋增温排气是主要原因 。 巨大火成区 图 1 全球巨大火成岩省 一亿年前海平面、气温、生物灭绝对比 图 2 巨大火成岩省和全球变暖 巨大火成区大小比较 图 3 巨大火成岩省的规模比例 火山活动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据 Gerlach 的估算,全球陆相火山以宁静方式放出 CO 2 的速率为每年 792 百万吨,而陆相火山喷发出的 CO 2 的速率仅为每年 66 百万吨 。前者是后者的 12 倍多。宁静方式火山放气没有明显的火山灰,其增温效果显著。据 Coffin 和 Eldholm ( 1993 )海洋考察结果表明,巨大火成岩省所显示的大陆溢流玄武岩和大洋溢流玄武岩的喷发强度与全球气温和大气 CO 2 高浓度相对应(图 1, 2, 3 ) 。 120 Ma 前海底热幔柱喷发形成翁通爪哇海台,其释放的热量为 6 ×10 26 J ,海洋的质量为 1.45 ×10 24 g ,可使全球海水温度增高 33 ℃ ,平均每万年海温升高 0.1 ℃ 。有证据表明,在古新世末不到 6000 年的时间内大洋底层水增温 4 ℃ 以上 。海底火山活动引发的海温增高和 CO 2 排放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这是白垩纪强烈火山活动、大气中高浓度 CO 2 和异常高温一一对应的原因。最近发现在 15~20 Ma 前南极的夏季温度要比现在高出大约 11 ℃ ,最高可以达到大约 7 ℃ 。这一南极地区的 “ 绿化 ” 过程最高峰大致出现在中新世中期,距今大约 16.4~15.7 Ma 。中新世中期的温暖环境被认为应当对应于 400~600 ppm 的大气 CO 2 浓度 。 15~18 Ma 前发生的哥伦比亚溢流玄武岩喷发是大气 CO 2 浓度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图 2 )。 1000 km 3 熔岩要释放 1.6×10 13 kg 的 CO 2 , 3×10 12 kg 的硫和 3×10 10 kg 的卤素。一个巨大火成岩省的累积过程要发生上千次这样的喷发,它使现代人类造成的污染物产生的影响相形见绌 。 120 Ma 前海底热幔柱喷发形成翁通爪哇海台的体积为 36×10 6 km 3 , 15~18 Ma 前发生的哥伦比亚溢流玄武岩体积为 1.3×10 6 km 3 ,释放的 CO 2 分别为 5.8×10 17 kg 和 2.1×10 16 kg 。 3 火山活动强度与地球自转变化的对应性 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短周期的对应关系是: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但是,火山长周期的对应关系却是:火山活动峰值与全球无冰期对应,而谷值与大冰期对应(见图 1 ) 。图 2 、图 3 和图 4 有很好的对应性。 Larson 给出了 1.5 亿年以来全球地磁、洋壳产量、古温度、古海平面、黑色页岩的异常变化,与图 2 、图 3 和图 4 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第三代全球洋底磁条带图的研究,揭示了地表三大洋底在距今 160 Ma (卡洛期末)、 139 Ma (凡兰吟期初)和 97 Ma (阿尔布期末)前发生过三次几乎同时的重大裂解作用 。 北美火山活动曲线 图 4 北美火山活动曲线 古地球自转可能存在间隔 2 亿多年的准周期,图 5 给出了朔望月天数变化所表示的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曲线 。从图 5 中可以看出, 1.4 亿年中生代,地球自转速度处于高峰; 2.3 亿年前二叠纪,地球自转速度处于低谷。在 15~25 Ma 期间,地球自转处于增速阶段,目前处于低谷。 近5亿年来朔望月天数的变化 图 5 近 5 亿年来朔望月天数的变化 ( 据任振球 , 1990 ) 在过去 4.5 亿年中地球旋转速率、地磁轴视极移、洋脊的活动、海平面和气候变化有伴随出现的现象。地球旋转加速时期主要对应了正极性时期,而旋转减慢时期主要对应了负极性时期,前者如志留纪至早泥盆纪和中生代,这阶段由于地球旋转速度加快,使地磁极具正极性、洋脊活动增强、全球性海侵和古气候变暖。自晚泥盆纪至二叠纪和新生代,是地球旋转速度减慢时期,表现为负极性为主、洋脊活动减弱、全球性海退、气候剧烈变化和出现大冰期。这些资料表明,在几亿年时间尺度上,各种地质旋回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存在,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 。 表 1 地球自转周期与地质旋回 时间 地球自转 全球气候 生物灭绝事件 热 幔 柱 喷 发 /Ma 形成物 体积 /10 6 km 3 480 高峰 温暖期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437 低谷 奥陶志留纪大冰期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370 高峰 泥盆纪温暖期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280 减慢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北美火山活动减弱 248 减慢 西伯利亚暗色岩 230 低谷 二叠纪大冰期末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160 加快 中生代温暖期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140 加快 中生代温暖期 香港超级火山 139 加快 中生代温暖期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120~124 高峰 温暖期 不明显 ( 水下喷发 ) 翁通爪哇海台 36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110~115 加快 温暖期  大规模生物灭绝 凯尔盖朗海台 变小 97 加快 中生代温暖期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65~69 高峰 温暖期  恐龙灭绝,所有物种近 德干暗色岩 变小                一半灭绝 55~59 高峰 温暖期  许多深海有孔虫类和 北大西洋火山 变小 陆生哺乳动物灭绝 边缘 25 低谷 低温 15~18 加快 变暖 大规模物种灭绝 哥伦比亚河溢 1.3 流玄武岩 10~12 高峰 变暖 0~2 低谷 第四纪大冰期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对比图 4 和图 5 ,两种曲线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火山活动高峰对应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自转加快,火山活动低谷对应全球气候变冷和对应地球自转减慢。表 1 给出了这种地质旋回与地球自转周期的相关关系,热幔柱强烈喷发导致大量生物灭绝 。在 15~20 Ma 前南极的夏季温度要比现在高出大约 11 ℃ ,最高可以达到大约 7 ℃ 。这一南极地区的 “ 绿化 ” 过程最高峰大致出现在中新世中期,距今大约 16.4~15.7 Ma 。可以对比的是,在 15~25 Ma 期间,地球自转处于增速阶段,火山活动强烈。这种对应并不是个例,叶淑华院士指出,在距今 0.65-1.4 亿年前的白垩纪,地磁场突然倒转,岩浆活动非常剧烈;大气温度比现在高 18 ℃ 左右;海平面比现在约高 150 米 ;地球的自转变快;古生物大量灭绝;大气中 CO 2 的含量十倍于现在;陨石增多 。在此期间,地球自转速度处于峰值。与此相反, 437 Ma 的奥陶 - 志留纪大冰期、 230 Ma 石炭 - 二叠纪大冰期、 2 Ma 第四纪大冰期以及 25 Ma 第三纪变冷期都对应地球自转速度低谷和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根据地质和气象等综合数据,表 2 给出地球自转周期、地质旋回、气候变化和地磁变化的对应规律,与图 4 和图 5 地球自转变化曲线和火山活动变化曲线相对应。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地壳相对地核自转减慢对应地磁反向,地壳相对地核自转加快对应地磁正向,这一现象的发现为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影响地磁反向提供了证据 。 表 2 地球自转周期、地质旋回和地磁极性倒转 地质界线 新生代 / 现在 中生代 / 新生代 侏罗纪 / 白垩纪 古生代 / 中生代 石炭纪 / 二叠纪 下古生代 / 上古生代 年代 /10 2 Ma 0 0.65 1.36 2.25 2.80 3.45 地壳自转 减慢 加快 减慢 火山活动 喷发最弱 喷发中等 喷发最强 喷发中等 喷发最弱 喷发中等 海陆变动 大陆为主最大海退 由主要是海变为大陆 最大海侵 由主要是大陆变海 大陆为主最大海侵 由主要是还变到大陆 气候变化 第四纪大冰期 温暖期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陆海分布类型 大陆集中在北极 大陆分散在赤道 大陆集中在南极 造山作用 生物灭绝 第三纪大褶皱 白垩纪恐龙灭绝 石炭二叠纪大褶皱 地磁极性 反向 正向 反向 4 重力分异导致地核的能量积累和释放 巨大火成岩省来自核幔边界热幔柱的猛烈喷发(图 3 ) 。核幔边界热幔柱喷发的能量又来自何处?理论模型的研究表明,重力分异不仅把一个均匀密度的地球变为密度分层的地球,而且把一个整体自转的地球变为分层差异旋转的地球。在重物质向地心集中的同时,自转动能也向地核集中,使地核自转变快,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慢,形成地球内外圈层的差异旋转,核幔边界成为圈层角动量交换的边界 。本来重物质向地心集中,地球的转动惯量变小,自转速度应该加快,圈层差异旋转掩盖了这一真相。当圈层角动量交换将部分动能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使外核成为液态物质的同时,地壳、地幔和地核以统一的速度自转,地壳和地幔自转速度变快,地核自转速度变慢,整个地球的自转速度要大于重力分异前的自转速度。这是核幔边界的热幔柱大规模喷发与地球自转加速相对应的原因。太阳风和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可以压缩地球磁场,增强或减弱核幔角动量交换,对核幔边界的热幔柱活动有控制作用(图 6 )。 两极临近结冰的海水因为密度最大而沉入两极海底,自转离心力将较重的海水推向赤道海底,形成全球巨厚的海底冷水层。由于太阳辐射不能进入这个领域, “ 冷 ” 被安全地封存在海底。赤道海水表层热水在上、冷水在下,垂直方向只有热传导、没有热对流,这个过程被称为 “ 海底藏冷效应 ” 。由于内核相对地壳地幔的差异旋转,核幔角动量交换使部分旋转动能转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赤道处的核幔速度差最大,积累的热能最多,图 1 中的巨大火成岩省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超级热幔柱在海底赤道区喷发,加热了底层海水,并引发赤道和两极之间的海洋整体热循环,降低了赤道和两极大气的温差,使两极的海温和气温逐渐上升到冰点以上,形成中生代全球无冰温暖气候,这一过程称之为海洋锅炉效应 。 海底藏冷效应和海洋锅炉效应 图 6 太阳辐射变化、核幔角动量交换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5 温室效应仅仅是巨大火成岩省的一种作用 巨大火成岩省形成时释放的 CO 2 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但是 导致全球变暖的巨大火成岩省有多种作用,温室效应只是其中的一种。使海洋底层水增温,这是巨大火成岩省无可替代的致暖作用。巨大火成岩省的海台和洋壳产量在白垩纪是最高的,洋壳产量的最高速度为 37 ×10 6 km 3 /Ma (目前的洋壳产量为 17 ×10 6 km 3 /Ma ) , 对海洋温度的提高贡献最大。 存储在海洋中的碳只要释放 2 % ,就将使大气中的 CO 2 含量增加一倍 。海洋是 CO 2 的储库。在 1 个大气压下,海水温度从 0 ℃ 升高为 25 ℃ ,每克海水可释放约 1 cm 3 体积的 CO 2 ,释放量与残留量的比值约为 1 : 1 。目前全球海洋溶解的 CO 2 是大气中 CO 2 的 13 倍,以此比例,海水升温 25 ℃ ,大气中 CO 2 的含量应该增加到现在的 6.5 倍,这表明白垩纪海洋增温释放的 CO 2 是大气 CO 2 浓度增高的主要来源。 近一亿年间海洋底层水冷却了摄氏 15 ℃ ,大气冷却了 10-15 ℃ ,而第四纪冰期到来之时,海洋底层水温度为 0 ℃ ,目前为 2 ℃ 。这表明全球温暖期对应海洋底层水的高温期,全球大冰期对应海洋底层水低温期,海洋底层水是地球储存 “ 冷能 ” 的仓库。新洋壳生成和海底火山活动引发的海温升高和海水中 CO 2 释放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这是人为温室效应所不能达到的,因此,这一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6 讨论和结论 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短周期的对应关系是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但是,火山长周期的对应关系却是火山活动峰值与全球无冰期对应,而谷值与大冰期对应。后者表明火山喷发的 CO 2 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温室效应仅仅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一种因素,在白垩纪时,巨大火成岩省和大洋地壳产量是最多的,其释放的热量加热海水使海水中的 CO 2 释放到大气,这是人为温室气体所不能替代的。 在距今 5 亿年以来的地球历史中,火山活动高峰对应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自转加快,火山活动低谷对应全球气候变冷和对应地球自转减慢。在距今 0.65-1.4 亿年前的白垩纪表现最为明显,在距今大约 16.4~15.7 Ma 的中新世中期也很突出。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和角动量交换使热能和动能集中在核幔边界是其一一对应的原因。 德雷克海峡通道的打通是在始新世和渐新世完成的 。白垩纪的最强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和德雷克通道封闭有关;中新世中期的较弱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和德雷克通道打通有关。认真研究这一差别对温室效应影响目前全球变暖的程度非常重要。海底火山喷发不仅喷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而且加热了底层海水,消除了使全球气候变冷的 “ 冷源 ” ,使海水中的 CO 2 大量释放,这是白垩纪发生最强的全球变暖的原因,也是人为释放温室气体所不能替代的。相反,伴随火山喷发的减弱,全球变暖规模逐渐减弱,德雷克海峡的打通使南极变冷,逐渐成为冰盖策源地。忽略海底火山活动和洋壳产量对海温变化的影响,简单地以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来判定全球气温变化将产生巨大的误差。 近一亿年间海洋底层水冷却了 15 ℃ ,大气冷却了 10-15 ℃ ,而第四纪冰期到来之时,海洋底层水温度为 0 ℃ ,目前为 2 ℃ 。海洋底层温度变化是大气温度变化的可靠前兆。这表明全球温暖期对应海洋底层水的高温期,全球大冰期对应海洋底层水低温期,海洋底层水是地球储存 “ 冷能 ” 的仓库,如果海洋底层水温度没有提高到一亿年前的水平,全球就不会重现中生代白垩纪的高温期,强潮汐和强震会不断用海底冷水来冷却大气,使气候变冷。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Feakins S J, Warny S, Lee J E. Hydrologic cycling over Antarctica during the middle Miocene warming. Nature Geoscience , 2012; doi: 10.1038/ngeo149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2, 出版中 . Yang D H, Yang X X.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 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2, in press. Houghton J. 全球变暖 .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 1998. 30. Houghton J. Global warming. Beijing: Meteorological Press (in Chinese), 1998. 30. 杨学祥 , 陈殿友 . 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 . 地质论评 , 1999, 45( 增刊 ): 33-42. Yang X X, Chen D Y.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in Chinese), 1999, 45(supper): 33-42. 杨学祥 , 陈震 , 刘淑琴等 .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 地学前缘 , 1997, 4(2):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Claude J A, Stephen H S.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Scientific American , 1994, 271(4): 44-51. Gerlach T M. Present-day CO 2 emissions from volcanoes. EOS , 1991, 72(23): 249, 254-255. Coffin M F, Eldholm O.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Scientific American , 1993, 269(4): 26-33. 汪品先 , 翦知湣 . 寻求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 . 第四纪研究 , 1999, (1): 1-17. Wang P X, Jian Z M. Searching high-resolution paleoenmental records: A review. Quaternary Sciences (in Chinese), 1999, (1): 1-17. Engel A E J, Engel C G. Continention accre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North America. In: Advancing Frontier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cs. Indian Geophysical Union , 1984. Larson R L. Ge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superplumes. Geology , 1991, 19: 963-966. Cande S C, LaBrecque J L, Larson R L, et al. Magnetic lineations of the world’s ocean basins. Tulsa, Oklahoma: AAPG, 1989. 任振球 . 全球变化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0. 25, 26, 60-88. Ren Z Q. Global Change. Beij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House (in Chinese), 1990, 25, 26, 60-88. Whyte M A. Turning points in Phanerozoic history. Nature , 1977, 267: 679-682. 叶淑华 . 人类对地球的新认识 . 科学 , 1999, 51(1): 25-29. Ye S H. New understanding pf the earth in the 21 st century. Science (in Chinese), 1999, 51(1): 25-29. Steiner J. The sequence of geological events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Milk Way galaxy. Jour. Geol. Soc. Australia. 1967, 14: 99-131. 杨冬红 , 杨学祥 . 灾害频发和地磁减弱的关系 . 世界地质 , 2011, 30(3): 474-480. Yang D H, Yang X X. Relationship of frequent disasters with geomagnetic weakening (in Chinese). Global Geology , 2011, 30(3): 474-480. 杨学祥,陈殿友 . 地核的动力作用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1996, 11(1): 68-74. Yang X X, Chen D Y. Action of the earth co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1996, 11(1): 68-74. 杨学祥,张玺云 . 热幔柱的启动动力 . 世界地质 , 1996, 15(2): 68-74. Yang X X, Zhang X Y. Staring power of plumes. Global Geology (in Chinese), 1996, 15(2): 68-74. Song X D, Richards P G. Seismological evidence for differential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Nature , 1966, 382: 221-224. 杨冬红 , 杨德彬 , 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1, 54(4): 926-934. 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李四光 . 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72. 66. Li S G. Abstract of datum in astronomical, geological and primitive organism (in Chinese).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72, 66. Frakes L A. Climates throughout geologic time. 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Oxford-New York, 1979. 182, 192, 200, 223, 315. Van Andel T H, Heath G R, Moore T C. Cenozoic history and paleooceanography of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Geol. Soc. Am., Mem., 1975, 143: 1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7, 22(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7, 22(5): 1680-1685. 香港坐落史前超级火山上: 1.4 亿年前爆发坍塌 (1/6)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 9 月 10 日 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上周宣称,相关机构近日研究发现,香港的大部分区域实际上坐落于一个史前超级火山宽达 18 千米的火山口遗址上,火山口巨大的面积足以覆盖整个香港。所幸的是该超级火山最后一次喷发发生于 1.4 亿年前,现在几乎没有任何威胁。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上周宣称,香港的大部分区域,包括维多利亚湾和一个岩质小岛,实际上都坐落于一个远古超级火山宽达 18 千米的火山口上。虽然这个超级火山曾经有过几次巨大的喷发,但是它现在对于数百万香港人却并无威胁。香港特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介绍说,超级火山已经在最后一次喷发中几乎完全坍塌入海洋中,这次喷发距今已有 1.4 亿年。不过,地质学家丹尼斯 - 唐在官方赞助的研究中声明,“最大的威胁是对于那些乘船去游览岩石岛的游客们。因为那儿没有任何安保设施确保游客安全登岛。” http://slide.geo.sina.com.cn/slide_29_16805_17394.html#p=1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7233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球五大“超级火山”的喷发之谜: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
杨学祥 2012-7-29 09:03
全球五大“超级火山”的喷发之谜:关注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点评: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截至到2012年为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8972 2009年7月,美国黄石公园火山活动加剧,与黄石火山遥相呼应,进入2011年之后,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的乌图伦古超级火山也有了“不安分”的迹象。据英国《每日邮报》披露:乌图伦古火山近些年已进入活跃期,地下岩浆池正在急速膨胀,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当地的地貌。 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超级火山活动加剧值得关注。美国干旱并非只是气象灾害,构造干旱也在其中。 相关新闻: 全球五大“超级火山”的喷发之谜(组图) http://travel.sina.com.cn 2012年07月27日10:38 《环球人文地理》 2009年7月,一则来自美国黄石公园的消息重新触动了人们的神经:公园管理局宣布,从当月23日起,黄石公园暂时闭园,停止对游人开放,理由是黄石公园火山活动加剧,“担心溢出的沸泉灼伤游客”——众所周知,黄石公园是地球上最大的超级火山,它的异常活动究竟意味着什么?在“世界末日”传言的烘托下,黄石的状况迅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为此,美国民间还成立了“黄石真相”组织,呼吁政府公布调查真相,然而,他们的努力只换来了官方的一句话:“与灾难相比,恐慌也许更可怕”,这句回应非常令人玩味。次年10月,黄石公园才重新开放。   似乎是与黄石火山遥相呼应,进入2011年之后,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的乌图伦古超级火山也有了“不安分”的迹象。据英国《每日邮报》披露:乌图伦古火山近些年已进入活跃期,地下岩浆池正在急速膨胀,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当地的地貌,消息一出,举世哗然。玻利维亚政府赶紧出面“澄清真相”,并且和《每日邮报》打起了口水仗……后来,《每日邮报》一不做二不休,居然在报纸上发布了计算机模拟的火山喷发场景,其结果居然是世界毁灭! http://travel.sina.com.cn/world/2012-07-27/103817973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超级火山爆发快于预期
热度 1 杨学祥 2012-6-3 13:30
作者:赵熙熙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1 8:52:26 超级火山爆发快于预期 科学家从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巨大火山口中的熔岩内发现的石英晶体表明,超级火山的喷发速度或快于预期。 图片来源:S. R. Brantley/U.S. Geological Survey 本报讯 你不会喜欢超级火山发怒的样子。 这些巨大的喷发者——比圣海伦火山的威力强大100倍——能够用火山灰覆盖整个大陆,并且它们向大气中喷出大量可使地球变冷的浮质,从而引发能够持续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火山冬季”。 如今,可能又有一个新的原因让科学家对其感到恐惧——它们通过改变上部地质构造而向我们提出警告的时间可能只有几个世纪,而不是许多地质学家所指望的10万年。 这一发现基于在11个泡沫熔岩样本中发现的大量石英晶体,这些泡沫熔岩位于距今76万年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中东部地区的超级火山爆发所留下的一个巨大火山口中。 据《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这些石英晶体的粒度分布,以及其内部的钛浓聚物表明,它们形成于一个从地质学角度来说很短的时期内——大约不到1万年,并且很可能是在50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的。 美国范德堡大学的地质学家Guilherme A. R. Gualda和同事表示,尽管这是一个短暂的熔化过程,但毫无疑问,科学家还是能够注意到一次即将来临的超级喷发所发出的警报信号,包括大量熔岩向上的迁徙和聚集——它们会到达仅仅位于地表以下几千米的地方。 (赵熙熙) 《中国科学报》 (2012-06-01 A2 国际)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6/264978.shtm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07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警告“超级火山”或将摧毁人类文明
热度 1 杨学祥 2012-6-3 08:05
科学家警告“超级火山”或将摧毁人类文明 2012年06月02日10:11 腾讯科技 我要评论 ( 14 ) 字号: T | T 研究人员发现超级火山可能导致人类文明毁灭,目前黄石超级火山已处于科学家的监视之中。 腾讯科技讯 (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传统观点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导致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但目前科学家发现小行星并非是地球生物的致命杀手,而大型火山在其中却扮演着重要角色,调查发现大型火山通过数十万年的演化逐渐形成,这个数字可达数百个,现在位于美国怀俄明州的黄石国家森林中就有一座黄石超级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在其下方的岩浆池逐年上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超级火山喷发将形成大量的火山灰 研究人员发现除了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外,“超级火山”是影响地球的最大的灾难性事件,其形成的时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可产生的致命蒸汽。在数十万年的地质演化过程中,超级火山的数量可达到数百个,如果超级火山喷发,那么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巨大打击。很明显这项研究对生活在北美的居民来说是个糟糕的消息,因为它们生活的大陆下方就活跃着一座超级火山,根据科学家们估计,黄石超级火山喷发将导致美国三分之二的面积无法居住。 科学家认为超级火山有足够的能量以摧毁人类文明,形成致命蒸汽的周期比我们想象的要快。超级火山如同一座巨大的岩浆池,其形成“原料”来源于地下深处,地质学家们估计超级火山的巨型岩浆池在10万年至20万年内形成并聚集足够的压力,最后发生大喷发。此外,本项最新的研究还发现,巨型岩浆池在喷发之前可存储于超级火山之下长达数千年甚至只有数百年。自2004年以来,监测发现黄石超级火山地下六英里深处的岩浆池以创纪录的速度上升。 怀俄明州公园地下深处存在巨大炙热岩浆流和熔融态的岩石,从监测开始时的400英里深上升到距离地表仅30英里,其跨度已经扩大到300英里以上。来自岩浆羽流顶部的的块状岩浆发生破裂,使得黄石国家公园下方的大型岩浆池内熔物增加,因此研究人员认为黄石超级火山比此前认为的更加活跃。地球上最后一次超级火山喷发发生于60万年前,喷发形成了类似锅盖的火山口。在过去的210万年间,超级火山共计喷发了三次,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生超级火山喷发事件,因此科学家认为可能会出现新的超级火山喷发。 根据研究人员估算,如果黄石超级火山喷发,其释放的能量将是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1000倍。有证据表明7.4万年前发生于印度尼西亚类似超级火山规模的喷发事件几乎将当时地球上的人类全部毁灭。本项新的研究是科学家基于对发生于加利福利亚东部超级喷发事件的探索,这次喷发事件发生于7.6万年前,若干个证据显示巨型岩浆池内的高温物质在经历数千年的甚至是数百年的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灰覆盖了半个北美大陆。科学家们取得的数据来自于对石英结晶的研究,而此前对火山活动痕迹的研究来自于锆石晶体,现在该方法被认为不太准确。 根据位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博士、本项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吉列尔梅(Guilherme Gualda)介绍:“我们的研究表明在一座超级火山下形成了巨型岩浆池,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出现喷发事件,那么该巨型岩浆池并不会存在太长时间。”该研究的详细结果已经发表在公共 科学 图书馆(PLoS)上,这是一个由科学家组成的非营利性结构。 http://tech.qq.com/a/20120602/000072.htm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37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盘点2012年或将袭击地球的超级火山(高清组图)
热度 2 杨学祥 2012-1-6 06:31
盘点2012年或将袭击地球的超级火山(高清组图) 2011年12月24日19:54 国际在线 var isohu_jsonstr={"code":0,"msg":"","data":{"accountId":52122540,"uid":"u245070594","passport":"iguojizaixian@sohu.com","nick":"??????","icon":"http://1822.img.pp.sohu.com.cn/images/2011/9/21/10/18/u245070594_13346ef0901g214.jpg","image":"http://1822.img.pp.sohu.com.cn/images/2011/9/21/10/18/u245070594_13346ef07a4g214.jpg","detailDesc":"","spaceName":"???????","spaceDesc":"","tipLevel":0,"domain":"igjzx","homeurl":"http://igjzx.i.sohu.com/"}}; if(isohu_jsonstr.code == 1){ $("#recommend_follower").hide(); $("#share_lay .isohu").hide(); $("#rollSide .shareLink").hide(); }else if(isohu_jsonstr == ''){ $("#recommend_follower").hide(); $("#media_name").css("margin-top","24px"); $("#media_name").show(); $("#share_lay .isohu").hide(); $("#rollSide .shareLink").hide(); }else{ $("#recommend_follower").show(); var pp = isohu_jsonstr.data.passport; var str = Base64 ? Base64.encode(/focus\.cn$/ig.test(pp) ? (pp + "@focus.cn") : pp) : pp; $("#recommend_follower .com-per-box").attr("passport",pp); $("#recommend_follower .com-per-box").attr("data-baseid",str); if(isohu_jsonstr ==''){ }els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hispic").src=isohu_jsonstr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hispic").src=isohu_jsonst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mglinker").href=isohu_jsonst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hislink").href=isohu_jsonstr ; $("#thislink").html('国际在线');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hislink").innerText='国际在线';//isohu_jsonstr ;   提到火山爆发,我们常常会担心航班取消、假期泡汤;说不定还会期待别具一格的“火山游”。而科学家们最担心“超级”火山同时爆发将触发的灾难。 最剧烈的火山爆发    冰岛卡特拉火山爆发已迫在眉睫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导,当地火山专家预测,冰岛卡特拉火山的爆发已迫在眉睫,它将是一个世纪以来最剧烈的火山爆发。   卡特拉火山是冰岛著名的埃亚菲亚德拉火山的“同胞”,占地10平方公里。科学家发现,这座被厚厚的冰川所覆盖的超级火山已经苏醒,12月2日它出现了喷发的迹象。科学家称历史已经证明:每当埃亚菲亚德拉火山爆发,Katla火山总会随之而来,现在唯一的问题是Katla火山要多久爆发。   ·联通中奖信息补录公告 ·榕福特看车团报名   科学家推测,卡特拉的火山爆发将造成冰川融化,可能引发洪水。喷涌出的火山灰数量将是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去年3月喷发的数倍,厚厚的火山灰云团将反射阳光,地球将因此变冷。浓烟中的有毒物质,将使数公里范围内的生物都灭绝。科学家表示,卡特拉火山喷发的后果将轻而易举地超过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决不仅仅是航班取消、休假泡汤这类损失可相提并论的。它将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   目前,冰岛的电台和电视台,都在持续不断地滚动报导有关卡特拉大火山的活动情况。当地的消息说,火山熔岩距离地表只有几公里了。   危险指数:★★★★★ 玻利维亚火山正以惊人的速度膨胀   据英国每日邮报上月的报导,科学家发现位于玻利维亚的乌图伦古(Uturuncu)火山正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势不可挡,这意味着很快将喷发。报导称,Uturuncu火山的岩浆已经囤积了三十万年,毫无疑问,是一个超级火山。   科学家推测,Uturuncu火山喷涌的火山灰和硫化气体可以到达平流层,这仿佛一个罩子,把整个地球牢牢地罩住。那时阳光将无法穿透大气层,气温就会因此下降。气体形成硫酸,同雨一道降落地球,假设的“核冬季”可能引发的也是类似效应。   危险指数:★★★★★ 印尼火山12月突然喷发   科学家们发现,全球火山活动正显著加剧,数座火山正在喷发。2011年12月6日晚间,从印度尼西亚传出险情警报,加马拉马火山突然喷发出熔岩,火山灰飞到了2000米的高空。当地机场不得不紧急关闭,因为火山灰造成能见度大大降低。山脚下干那低镇的一座机场被迫关闭。   危险指数:★★★☆☆ 厄瓜多尔火山11月喷发   2011年11月28日,距离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约130公里的通古拉瓦火山开始喷发。火山碎屑流从火山口涌出,大量的火山灰降落在附近村镇。   危险指数:★★★☆☆ 刚果尼亚穆拉吉拉火山11月喷发   尼亚穆拉吉拉火山距刚果(金)东部省份北基伍省省会戈马市22公里,是非洲最活跃的火山之一。自2011年11月6日20时许开始喷发,首次允许游客近距离观看喷发。   游客可以在导游带领下,先从戈马市乘车约1小时抵达鲁加里,然后徒步观看火山喷发。徒步线路有多条,每条大约耗时3至4小时。   一天徒步过后,游客回到设立于尼亚穆拉吉拉火山以南的临时帐篷营地,营地正对火山口,同样是观看喷发的好地方。游客吃饱喝足后,可以继续看火山在黑夜里熊熊“燃烧”,在火光下度过难忘一夜。游客需自带食物、水、睡袋和雨具,公园负责提供帐篷、防潮垫和毛毯。   危险指数:★★☆☆☆    意大利斯特隆博利岛火山   意大利的斯特隆布利火山位于西西里岛北部,长久以来一直被称之为“地中海的灯塔”。这座火山几乎连续喷发了至少1000年之久。斯特隆布利火山高3031英尺(约合924米),游客可以搭乘游艇或者步行前往,在安全距离内观赏喷发景象。   由于不会出现大规模喷发,观赏斯特隆布利火山相对比较安全。绚烂的熔岩流和壮观的火幕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利特表示,火山学家对这座火山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用“斯特隆布利式”描述世界上其他地区类似的火山喷发。   危险指数:★☆☆☆☆    最活跃的夏威夷火山   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火山。1983年1月的一次喷发,是它喷发量最多的一次,也是该火山最近一次喷发。1983年的那次,它喷发出了大量的岩浆。橘黄色的熔岩喷涌,和缓慢流动的熔岩是它独特的美丽景象。自那次以后,它的喷发一直持续到现在。   据悉,英国的库克船长在18世纪后期发现夏威夷岛时,基拉韦厄火山就已经喷发了很长时间。在基拉韦厄火山1970年的一次爆发中,80多人死于火山碎屑流。虽然当时的岩浆已变硬,但上面的足迹还清晰可见。   危险指数:★☆☆☆☆来源红网) http://roll.sohu.com/20111224/n330136208.shtml 德国一超级火山即将喷发恐致灾难性破坏 【字体: 大 中 小 】 2012-01-04 09:10:11 来源: 中国低碳网 一个在德国沉睡的超级火山呈现出令人担忧的苏醒迹象。它位于距离伦敦只有390英里以外宁静的LaacherSee湖下面,能够喷发出近十亿吨的岩浆。这个怪物每10至12000年爆发一次,上次已经是在12,900年前,因此它可能随时喷发。 隐藏的威胁:Laacher看起来很宁静,但其水域下面存在一个可能摧毁欧洲的火山 最后一次喷发时地面坍塌,形成了这个湖 LaacherSee火山大小与皮纳图博火山相似,皮纳图博火山在1991年爆发时,导致全球气温下降了0.5C。 它的火山灰和火山岩可以涵盖620平方英里,去年在这里出现了几个小地震,表明它可能是从深度睡眠苏醒。 专家认为,如果它一旦喷发,可能会导致广泛性的破坏,大量居民需要疏散,甚至短期产生的尘埃云也会挡住阳光导致全球变冷。英国受到的影响很难预测,英格兰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可能都会被火山灰覆盖。 【热点新闻】 看动物最萌表情 让我们多给它们一点爱(上) 日渐消亡的冰山(高清) 2011年全球火山活动活跃 喷发频繁(下) 天气和气候正影响地球 带来独一无二面貌(高清) 编辑:鲍雅芳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qhbhyw/01/1585143.shtml
个人分类: 图片|310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十五个可能毁灭人类天灾:从超级火山到太阳耀斑
杨学祥 2011-11-27 13:51
十五个可能毁灭人类天灾:从超级火山到太阳耀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7日08:25 新浪科技 微博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7日消息,现在让我们面对现实吧!人类正在不遗余力地蹂躏地球,长此以往,我们会生活在这里会感觉越来越不舒服,除非我们能让事情迅速往好的方向转化。从理论上说,人类应该有能力处理这些问题,在地球上长久地生活下去。然而不幸的是,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应付的,比如,一些天灾,我们人类是无法预测的,因此也就无法提前准备,这些天灾极有可能彻底摧毁人类。    1.超级火山 超级火山   你知道超级火山爆发的情况有多么严重吗?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几乎用了一整章介绍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只要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爆发,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会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到20米的火山灰覆盖。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大部分人都会因此而丧命。随后会出现漫漫长冬、泛布玄武岩和其他许多可怕后果。我们无法预测地球的第六座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引爆,但是黄石巨火山口显然即将爆发。它随时都有可能发作,毁灭地球上的人类。    2.太阳耀斑 太阳耀斑   大规模太阳暴可能会导致人类灭亡。虽然这一现象产生的热量并不太多,但是猛烈的电磁脉冲(EMP)将意味着地球上的所有科技设备都将被摧毁。所有电子产品都将失灵,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这一进程。你是不是认为,没有任何电子仪器,社会也可以照常运转很长时间?这么想你就大错特错了,首先你会看到那些过热或过冷的地区会有大量人员死亡。假设你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熬过了严寒的冬天,但我们的农业项目走向崩溃,接下来,我们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得食品的网络瘫痪。大范围的饥荒会饿死很多人,最终毁灭人类。    3. 甲烷水合物枪假说 甲烷水合物枪假说   甲烷水合物枪假说以非常有趣的方式阐述了海平面下降的问题。该理论认为,当海平面下降时,深埋海底和永久冻结带里的甲烷气水包合物会把大量甲烷释放到大气里。甲烷可能是一种超级温室气体,一旦它被释放出来,海洋会缩小更快,导致更多冰雪融化,从而使更多甲烷释放出来,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全球变暖会像滚雪球一样变得越来越严重,引起致命的多米诺效应。   4海平面下降 海平面下降   迄今为止已经发生一系列地球大消亡事件,它们分别是:奥陶纪末灭绝事件、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三叠纪末生物大消亡和白垩纪末大消亡事件。你知道这些事件都出现了什么情况吗?它们的一个共同点是海平面显著下降,海洋面积缩小对生命来说,就如同一记丧钟。海平面大幅下降导致大量海洋生物灭绝,这对食物链产生严重影响。这种情况还会导致气候和天气模式发生很大变化。海平面上升是灾难,海平面下降同样是灾难。    5.小行星 小行星   正是小行星导致恐龙走向灭亡,也许我们也会被它消灭掉。尽管《绝世天劫(Armageddon)》可能让我们相信,把核武器放在它里面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设想一下,如果你有一块粘土,你把爆竹放进粘土块里,后面留个开口。当你引爆它时,产生的大部分力会通过洞口冲出去,而不是留在粘土或者小行星里面。即使小行星被炸碎了,现在会有数百个大陨石撞上地球,而不是一颗小行星。不管哪种情况,都会对广大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大消亡发生。即便一个足够大的小行星并未撞上地球,只是从我们附近越过,它也将会改变地球的轨道,使人类遭殃。 http://tech.sina.com.cn/d/2011-11-17/08256333398.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1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超级火山喷发后可使北美无法居:哪里更安全?
热度 1 杨学祥 2011-5-23 11:06
点评:地震使日本灾害频发,火山使美国惶惶不安:哪里更安全? 全球超级火山:喷发后可使北美无法居住 2011年05月23日 09:06:29  来源: 钱江晚报   1、 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改变全球气候模式   上一次爆发时间:1967年。   爆发影响:坦博拉火山于1815年以一种极其壮观的方式爆发,改变了当时全球的气候模式,导致意大利6月霜冻和美国弗吉尼亚州7月下雪,并在欧洲和美洲造成大片农作物的绝收,超过7.1万人丧生,随后饥荒和疾病困扰着更多的人。   2、 意大利维苏威火山:摧毁庞贝古城   上一次爆发时间:1944年。   爆发影响:维苏威火山一旦爆发,破坏性将更大,因为大约有300万人居住在火山附近,其中60万人住在火山区。根据威利斯研究网站的预测,一次喷发可导致至少8000人死亡,造成超过2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因此维苏威火山被称为欧洲最危险的火山。这座火山公元前79年的大爆发摧毁了著名的罗马庞贝古城。   3、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若再爆发北美将不适合居住   上一次爆发时间:64万年前。   爆发影响:如果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超级火山”再次爆发,整个北美洲都将受到影响,从加拿大温哥华到美国的俄克拉何马市,都将变得不再适合人们居住,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5/23/c_121445833.htm 超级火山或首度喷发 科学家:无法准确预测 2011-02-09 08:21:02 科技日报 【 大 中 小 】 日前,美国科学家表示,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恐临近喷发,而一旦喷发,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可能会被火山灰埋没。   据悉,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升高。根据科学家的预测,一旦爆发,熔岩会被喷到天空中,毁灭植物的火山灰云也会喷涌而出, 1600公里以外的地方将覆盖厚达3米的火山灰。 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火山,倘若真如科学家预测的那样,这将是它60万年来首次爆发。不过,由于受困于数据的缺乏,他们并没有发出全面的警告,也不能对下一次灾难何时降临做出准确预测。 http://tech.china.com/zh_cn/science/nature/11023062/20110209/16371822.html 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会毁灭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吗 2011年01月26日 13:41:42  来源: 新华国际 【字号 大 小 】 【 留言 】 【 打印 】 【 关闭 】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月24日报道,题:60万年来首次喷发的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会毁灭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吗? 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升高。 如果爆发,它的力量将是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的1 0 0 0多倍,能把岩浆喷射到高空,形成大片的火山灰云,还能在地上堆出厚达3米的堆积物,并横扫1600公里以外的地方。 有毒气体的蔓延将使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不适宜居住,成千上万架航班将停飞,无数人将被迫离开家园。 210万年以来,黄石国家公园的火山口大喷发过3次。监测它的科学家说,我们可能面临又一次喷发。 如果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在6 0万年来首次喷发,那将出现科学家预言的噩梦场面。 他们说,自2004年以来,位于这座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就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升高,仅仅在过去3年,其底部就每年上升7.6厘米,这是自192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快速度。 但是,因为缺少资料,他们没有提出大规模警告,也无法对下一次灾难可能发生的日期作出预测。 犹他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史密斯说:“我们最确凿的证据是,地壳岩浆房充满了熔化的岩石。但我们不知道这个过程要持续多久才会最终喷发或者岩浆停止流入、火山口再次收缩。” 黄石公园地下的火山最近一次大喷发是在64万年前。此后发生过大约3 0次小规模喷发,最近一次出现在7万年前。这些喷发使火山口覆盖了大量火山灰和火山岩,成为一处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游客的景点。(记者丹尼尔·贝茨)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1/26/c_121026547.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88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黄石超级火山地幔柱体积超预计(图)
热度 1 杨学祥 2011-4-14 09:54
美国黄石超级火山地幔柱体积超预计(图) 2011-4-14 05:20 |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 | 系统分类: 科技 | 关键词:超级火山 style. 美国 黄石 美国黄石超级火山地幔柱体积超预计(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3日08:30 新浪科技   黄石国家公园地幔柱导电性的第一幅大比例图像,展现了为这座超级火山“供料”的由部分溶化的岩石构成的地幔柱。黄色和红色区域导电性较高,绿色和蓝色区域导电性较低。 黄石国家公园地跨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过去210万年时间里曾发生3次灾难性喷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3日消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火山——美国黄石火山由部分溶化的炙热岩石构成的地幔柱负责“供料”,根据美国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这个地幔柱的体积超过科学家此前的预计。   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科学家绘制了第一幅黄石国家公园地幔柱导电性的大比例图像。根据这幅图像,这个地幔柱的体积超过此前使用地震波绘制的图像。犹他州大学研究员罗伯特•史密斯教授表示:“我们采用了全新的方式绘画,了解黄石的火山根源。”   在2009年12月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史密斯利用地震波绘制出负责为黄石火山“供料”的“热区”管道系统的最为详细的图像。地震波在冷岩中的穿行速度较快,热岩中的速度较慢。有关地震波速度的测量数据用于绘制一幅三维图像,就像利用X射线产生CT扫描图一样。   2009年的图像显示,部分溶化的炙热岩石构成的地幔柱与黄石火山成60度角,向西/西北延伸150英里(约合241公里),向蒙大拿州-爱达荷州交界处地下至少延伸410英里(约合659公里),这是地震波成像能够“看到”的最远区域。   新研究中,黄石地幔柱导电性——由溶化的硅酸盐岩石和混合在部分溶化的岩石中的炙热咸水产生——图像显示,地幔柱的导电性可能以40度的角度缓慢向西下降,从东向西可能延伸了400英里(约合643公里)。史密斯表示,黄石地幔柱的地电和地震波图像存在差异,因为“我们呈现的是不同的东西”。地震波图像主要关注延缓地震波的溶化或部分溶化的岩石,地电图像则关注导电的咸液体。研究论文合著者迈克尔•扎达诺夫说:“地幔柱的导电性与周围岩石不相上下,接近海水。”   研究人员表示地幔柱地电图像倾斜度较小说明,地震波图像——有点像一个倾斜的龙卷风——可能被一个更大的由部分溶化的岩石和液体构成的地下套封住。史密斯说:“地电图像呈现的地幔柱体积更大。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种推断,即存在比地震波图像呈现的更多液体。尽管存在这种差异,这个导电体的位置在两种图像中大致相同,并且拥有类似的几何结构。”   扎达诺夫2010年指出,其他研究人员在一次比较黄石地下导电和地震特征的会议上公布了初步发现,但所涉及的深度较浅,面积也较小。研究人员利用地球探测计划获取的数据,研究北美洲的结构和演化。由于涉及的数据数量巨大,利用这些数据对黄石地幔柱成像是一项计算处理方面的挑战。这些数据是由跨黄石国家公园的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的115座观测站收集的,观测站装有电和磁场传感器。   研究人员在一台超级电脑上进行模拟,根据已知的地下结构预测一个平面上预计中的电与磁场测量数据。这允许真实的平面测量数据进行“倒转”,绘制地下结构的图像。扎达诺夫表示,超级计算机历时大约18个小时完成绘制地幔柱地电图像所需要的所有计算。绘制黄石地幔柱地电图像需要200万像素。   根据这项新研究,黄石火山发生另一次灾难性喷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过去200万年时间里,这座超级火山曾发生3次灾难性喷发。大约1700万年前,由部分溶化的炙热岩石构成的地幔柱(被称之为黄石热区)在现今俄勒冈州-爱达荷州-内华达州交界附近第一次喷发。随着北美洲缓缓向西南方向移动,沿东北方向——现在的爱达荷州斯内克河平原——共发生140多次大规模喷发,是地球上已知规模最大的喷发之一。   大约200万年前,热区最终抵达黄石,共发生3次灾难性喷发,分别是在大约200万年前,130万年前和64.2万年前。其中的两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覆盖了北美半数地区,火山灰数量分别是1980年华盛顿州圣海伦火山喷发的2500倍和1000倍。在大规模喷发之间,黄石也多次发生小规模喷发,最近一次是在7万年前。犹他州大学的研究论文将刊登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任秋凌) http://tech.sina.com.cn/d/2011-04-13/08305398980.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1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黄石公园的“超级火山”可能在不远的将来爆发
readnet 2011-1-27 13:36
http://blog.00isp.com/hot/bagua/2010/0524/201.html 美国黄石公园的“超级火山”可能在不远的将来爆发,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 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在媒体上传播:美国黄石公园的“超级火山”可能在不远的将来爆发,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零度科技美国服务器出租 早在2002年10月9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以“super volcano”为题,播出记者去黄石公园采访在那里工作的地质学家后,写下的几百字报道,说这里的地下有个“超级火山”,一旦爆发,其强烈程度是我们未曾见过的,爆炸的声音全球都能听见,喷出的火山灰将弥漫全球,使天空变得阴暗,天气变得寒冷。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专家预测,下次爆发可能不是很遥远。 DirectAdmin控制面板00isp.com 2003年9月11日,英国网络媒体再次以“A monster awakens?”为题报道:“在黄石国家公园的地底下沉睡着一个自然界中最大的‘妖魔’--‘超级火山’!”“一旦喷发,足以毁灭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于是又沸沸扬扬一番,中文媒体也纷纷跟进:“超级火山已露苏醒前兆,地球或遭‘活火熔城’?”作为大标题在网络上数十次重复出现。有的还突出为“美国坐在超级火山口上?”,“一旦喷发全美国将被火山灰埋没 ...”,甚至是“美国即将亡国...”。或将此“超级火山”比拟为地球内部的“定时炸弹” 不少人在评论这条新闻时提出怀疑,但报道称,引用的的材料来自科学家,这是怎么回事? 地球上的破火山口不少,大多在人类的历史记载后没有留下火山爆发的记录,也没有还会活动的迹象,被归入死火山一类;但也有一些重新活动起来,乃至再次爆发的。1988年两位火山学家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138个直径超过5千米的破火山口发生过这样的事件,总计至少有1,299起。 (Newhall and Dzurisin, 1988)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黄石公园这里的破火山口,在7万年前喷出过熔岩后,再没有留下过火山爆发的记录,但这里的有那么多还在喷出热水、热汽的喷气孔、温泉和冒泡的热泥浆,地温明显比别处高,冬天不积雪;经常发生地震,有时还很强烈,以及出现隆起和地裂等地面的形变,都是当代火山强烈爆发前后在火山附近地区所特有的现象。人们早就关心会不会再有火山在此爆发,但一直没有发生。这里成为每年有几百万游客来观光的胜地。 一个完整的火山,不仅是有地面上的山体,还必定有和地下深处储存岩浆的场所 (英文名称为magma chamber或 magma reservoir,中文通常译为岩浆库) 相连接、输送岩浆来的通道,它们合起来成为一个火山机构。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我们现在在地球上看到的火山,都是它的喷出物环绕出口堆积而成的。喷出物中的固体碎屑含量愈多,堆成的山愈陡,但也有个限度,一般坡度不能大于30度,所以堆成了圆锥形;而随着火山锥堆的越来越高,位于中心的喷出口也相应升高和扩大,所以长白山的天池能占有那么高的位置,它就是个蓄有水的火山口,火山口是大自然建造火山的产物,破火山口则是火山受到破坏的结果。 在大自然建造火山的过程中,各种自然力对火山的破坏作用已在发生,只是由于得到不断喷出的物质补充,所以能保持或增加它的高度,形成火山特有的形态,圆锥形是最典型的。 不过仅仅是风雨等外部力量的侵蚀,一座火山要破坏到在地面上消失的程度,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如火山爆发猛烈,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将原有火山锥部分甚至整个炸成齑粉,抛上天空;火山的高度因而被削减,乃至成为凹进地面下的大坑。如果喷出的结果使地下原来储存岩浆的场所被掏空,顶壁的岩层支撑不住因而塌落,凹陷的范围更为巨大,直径常有几千米,直至几十千米,上下宽窄相差没有火山口那么显著,底部也比火山口的底部宽大平缓,在西方语言中称它为“caldera”,源出于西班牙语“caldron”,本意是锅,西方人用的平底锅,其形相似,中文译作“破火山口”,用为地质学的专用名词。 火山口的大小和深浅都有限,一般直径不超过千米,深度不过二、三百米。其实也像口锅,不过是上大下小,中国式的尖底锅。 火山口规模小,一眼可以看全,特征也明显,比较 主机租用00isp.com 好认识。但如带着火山口的印象去观察破火山口,就难以识别出来了。 DirectAdmin控制面板00isp.com 陆地上的破火山口,从表面形象看起来不过是块为山丘峭壁环绕的洼地,因为面积大,在里面行走,难时庐山真面目。当然,在航空拍摄的照片上,一目千里,也还能看出个轮廓。 美国主机租用00isp.com 出现在海上的破火山口,常表现为一群环状分布的岛屿。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但用地质学的眼光去看,是能够分辨出来的,因为构成破火山口的岩石是火山喷出的灰渣或熔岩堆积凝结而成,在颜色和形态上都有肉眼便能识别的明显特点,就是更不要说在实验里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去鉴别了。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当然,有火山岩存在,不等于火山口就在这里,但经过查清这里的地质情况,是可以找到它的火山机构,确定破火山口的位置。特别是黄石公园这里有上万个喷气孔,经常喷出热水热汽和其他火山气体,更清楚地表明这里有过强烈的火山活动,所以它虽然在人类有史以后没有火山爆发的记录,还是早就把它作为活火山来看待,在世界活火山的目录中有它的名字。特别是近几十年运用现代化手段观测,对它了解更多,更详细,它的活动历史已基本查清。 零度科技美国服务器出租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这座火山出现在210-220万年前,经历了从开始活动到高潮,再经过逐渐减弱直至停歇的过程以后,大约130万年前,再次活动;又停息了几十万年后到距今约64万年前,发生了最近一轮的活动。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一般的火山开始活动以后,不是喷发一次就死亡,而是多次喷发才完全停息。中文媒体对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的介绍中,多是说它“每隔60万年左右爆发一次”,实际上这个一次是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包含了多次喷出火山灰渣,还有熔岩的活动,不是一两天就完结,像黄石公园的火山最近一期火山活动开始于64万年前,而在16万到7万年前还多次喷出熔岩,,这些熔岩流布凝结成的岩石是火山的喷发活动到7万年前才结束的证据。因此我这里不用“次”而用“期”来表示,以免误会。 专业香港服务器出租00isp.com 零度科技美国服务器出租 根据现在的了解,黄石公园第一期的火山活动喷出物总体积为2,450km3;掩盖地面的面积为15,500km2 ;造成的破火山口长75-95km,宽40-60km;是三期中规模最大的。 DirectAdmin控制面板00isp.com 第二期的以上各项数据分别为 280km3 ; 2,700km2 ; 16km;规模最小 原文来自00isp.com 第三期的以上各项数据分别为 1,000km3 ; 7,500km2 ; 85km×45km;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现在看起来比较明显的破火山口,是第三期的火山活动留下的。(见下面的地图。红色虚线表示破火山口边缘的位置。上面照片中的 Yellowstone Caldera rim 即其北部边缘的一段。) 专业香港服务器出租00isp.com (以上数据取自美国地质调查所公布的材料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http://volcanoes.usgs.gov/yvo/history.html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 照片为犹大大学( University of Utah) Bob Smith所摄)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原文来自00isp.com 黄石公园火山喷出的熔岩中,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超过68%(以重量计),即呈酸性,粘滞而不易流动,冷却后凝结成流纹岩,和其他火山灰渣结成的凝灰岩堆积起来成为高台。黄石公园及其附近地区,在这些破火山口形成以前的更早的年代,有过规模更大的火山活动,喷出物把这里堆成高原,说它是洼地,是就破火山口的范围内,相对于周边的破火山口缘而言。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黄石公园的平均海拔高度达2438米,边缘更是高峻,因而能有峡谷和瀑布在其间形成,它成为美国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的天然公园,实得火山之赐。 美国主机租用00isp.com B:敦大学学院本菲尔德灾难研究中心主席比尔·麦圭尔教授说: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大约每隔5万年,地球就会经历一次超级火山爆发。会有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灰烬淹没,周围的大陆覆盖上火山灰,大气中充斥着硫蒸气,之后几年都会阻碍阳光射进来。白昼变得如同月夜。超级火山对全球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它的位置和气体在大气层中停留的时间。人类历史上危害最大的超级火山爆发是印尼的多巴火山,它在7.4万年前爆发。由于很接近赤道,它喷出的气体很快进入了南北两个半球上空。冰核数据显示,之后的五六年里温度急剧下降,热带地区也出现了冰冻情况。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超级火山爆发的几率是遭大陨星撞击的12倍。它在我们有生之年出现的概率是0.15%。现在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喷发过的火山,例如美国的黄石火山和印尼的多巴火山。但更令人担心的是,超级火山还可能从那些从来没有过火山爆发的地方出现,例如从亚马孙雨林下面。”  美国主机租用00isp.com DirectAdmin控制面板00isp.com 未来70年出现超级火山喷发的可能性:非常高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黄石公园是一座超级火山。它坐落在一个巨大的热点--一个熔岩储藏所--之上。这个储藏所下达地球至少200公里深处,上至接近地面的地方,形成了一根所谓的超级热柱。热点的热量为黄石公园里所有的喷气口、间歇泉、温泉和冒泡的泥坑提供了动力。地面以下是个岩浆房,直径约为72公里--大致相当于公园的大小,最厚的地方达13公里左右。想像一下,有一堆TNT,面积相当于英国的一个郡,伸向13公里高的天空,达到了最高的卷云的高度,你就会大体知道黄石公园的游客们是在什么东西上面漫步。这样的一池岩浆对上面的地壳所产生的压力,已经把黄石公园及其周围地区顶了起来,使其比本来所处的位置高出大约半公里。要是发生爆炸,这场灾难简直是难以想像的。伦敦大学院的比尔·麦圭尔说,一旦爆发,"你无法走到离它1000公里以内的地方"。造成的结果也许更加糟糕。 原文来自00isp.com 黄石公园所在的几处超级热柱,很像马提尼酒杯,越往上越细,但到了接近地面的地方就向外张开,变成盛着不稳定岩浆的许多"大碗"。有的"大碗"的直径可达1900公里。根据目前的理论,超级热柱并不总是猛烈爆发,有时候只是源源不断地喷出大量熔岩,就像6500万年前发生在印度德干暗色岩区的情况。超级热柱占地50万平方公里,喷出的毒气很可能对恐龙的灭绝起了作用--肯定不会起好作用。超级热柱也许还要对造成大陆破裂的裂缝负责。 原文来自00isp.com 这样的热柱并不少见。眼下,地球上大约有30处活热柱,世界上许多有名的海岛和群岛都与热柱有关--比如冰岛、夏威夷群岛、亚速尔群岛、加那利群岛和加拉帕戈斯群岛,南太平洋中部小小的皮特凯恩岛,以及许多别的岛。但除了黄石公园以外,别的都在海洋里。谁也不知道黄石公园最后怎么或为什么会在陆块上面。只有两个情况是肯定的:黄石公园所在地壳很薄,下面的世界很热。但是,到底是不是因为有了热点地壳才薄,还是因为地壳薄才有了热点,这是个争论很激烈(可以这么说)的问题。地壳的大陆性质对热点的爆发有着重要的影响。别的超级火山往往汩汩细流,比较温和,而黄石火山爆发起来非常猛烈。这种事情不常发生,但一旦发生,你还是离得远一点为好。 美国主机租用00isp.com 据知,它的第一次喷发是在1650万年以前。自那以来,它已经喷发了大约100次,但最近的3次是有文字记载的。最后一次的强度相当于圣海伦斯火山的1000倍;前一次相当于280倍;再前一次的强度大得天知道是多少倍,至少是圣海伦斯火山的2500倍,但也许是可怕的8000倍。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我们绝对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用来与它比较。近代最大的一次是1883年8月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它发出的轰隆声在全世界回响了9天,使远在英吉利海峡的海水晃了半天。要是你把喀拉喀托火山喷出的物质比做高尔夫球,那么黄石火山最大的一次爆发喷出的物质太小像个大球,你完全可以躲在后面作为藏身之地。按照这个比例,圣海伦斯火山喷出的物质不过是一粒豆子。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200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出的火山灰足以把纽约州埋在20米的深处,或者把加利福尼亚州埋在6米的深处。迈克·沃里斯在内布拉斯加东部发现的化石床就是这种火山灰形成的。那次喷发发生在如今的爱达荷州,但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里地壳大约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加以覆盖,因此今天就在怀俄明州西北部的下面。(那个热点本身留在原地,就像对准天花板的一个乙炔炬。)它在后面留下了肥沃的火山平原,成为种植马铃薯的理想之地。地质学家们爱开玩笑说,再过200万年,黄石公园将会为麦当劳快餐店生产法式炸土豆条,而蒙大拿州比灵斯的人们将会围着间歇泉翩翩起舞。 美国主机租用00isp.com 上一次黄石火山爆发所喷出的火山灰,铺满了西部19个州的全部地区或部分地区(加上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几乎涵盖了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整个地区。记住,这里是美国的粮仓,生产世界上差不多一半的谷物。还不要忘记,火山灰不像一场大雪那样一到春天就会融化。要想再种庄稼,你不得不找个地方堆放所有的火山灰。几千名工人花了8个月的时间才从纽约世贸中心6.5公顷的废墟上清理掉18万吨垃圾。想一想,清理堪萨斯州要花多少时间。 零度科技美国服务器出租 我们还没有考虑对气候产生的影响。世界上上一次超级火山爆发发生在苏门答腊北部的多巴,那是在74000年以前。谁也不知道它的强度有多大,但肯定大得吓人。格陵兰的冰核显示,多巴火山爆发以后,至少有长达6年的"火山冬天",天知道之后又有多少个糟糕的生长期。据认为,那次爆发几乎将人类灭绝,使全球的人口减少到不足几千人。这意味着,那几千人是所有现代人的共同祖先,这也说明了我们为什么缺少基因的多样性。无论如何,有证据表明,在此后的两万年里,地球上的总人数从没有超过几千。不用说,从一次火山爆发中恢复过来要花很长的时间。 美国主机租用00isp.com C:研究表明:岩浆在黄石公园下运动 专业香港服务器出租00isp.com 黄石国家公园的大部分地方是一座坍塌的大火山,或是一个喷火山口。大概64万年前,在一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中,这座火山喷射出大概240立方英里的岩石、泥土、岩浆和其他物质。大约7万年前,最后一次火山爆发,熔岩流填满了许多洞穴。从那时候起,这个地区就不再安宁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片土地时而隆起、时而下陷。卫星的最新数据指出,由于在地表面之下的岩浆运动,导致这片土地隆起和下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公园北部边缘在持续上突,而喷火山口的南部正在下沉。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欧洲航天局的ERS-2卫星两次跨越黄石公园,捕捉到喷火山口的雷达图像,美国地质调查局的Charles Wicks, Daniel Dzurisin和他们的同事对此图像进行了研究。通过使用一种叫干涉测量法的技术——结合两个有不同优点的雷达,并给出一个高度测量标准,科学家确定了在地面的高度,结果显示出陆地在上突。但图像也透露,越往南面的陆地在下陷,同时以喷火山口的北部边缘为中心,大概12英里圆形范围内的陆地仍然在上升。根据《自然》杂志的数据,陆地隆起的源头位于地下7英里多的地方。 原文来自00isp.com 因此,岩浆的运动必定是上升和下沉的原因,Dzurisin解释到。“恰恰是太深了,所以不可能由增加水热法体系的压力引起,”他说,“有少量岩浆或者在上升,或者已经浸入了7英里的深度,也或许这些岩浆已经在那里了,并已经受到了压力。” 美国主机租用00isp.com 根据Dzurisin的说法,尽管以前的研究暗示,新的岩浆在黄石公园下面运动,但这代表了首个显著的证据。这种岩浆运动也将解释最近发生的表面现象,如新出现的裂缝和温泉,也包括汽船喷泉常常喷射。“如果对它加压或者增加7英里深的源头的容量,会使陆地陷入紧张状态,那样会出现新的裂缝,这些裂缝为那些以前没有通道进入的温泉开辟了一个通道,”他补充到。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并不是说这些新的岩浆,在不久的将来会再次在黄石公园喷出;更多的地震,更集中的地形变化和火山气体溢出等等重要得多的迹象才能证明岩浆可能喷发。但它的确证明了在世界上最大火山系统之一的持续活动。“我们不知道,下一次事件是否会是一次填满喷火山口的持续熔岩流的延续,或者一个新循环的开始是否会制造出一个新的喷火山口,” Dzurisin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或者将来的任何时间,火山爆发离我们非常远,发生下一次火山爆发的概率较低。”坏消息就是:这个系统已活动了数百万年了,在某个时候,它会再次爆发。美国著名的黄石公园以独特的风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据了解,公园今日容貌得益于64万年前的一次“易容”。当年,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一带火山喷发,将一片山脉夷为平地,地上只留下一个冒烟的大洞。科学家们将之称为“野兽”的火山喷发。从表面上看,今日的黄石公园平静祥和,但实际上它还有潜力进行另一次惊人的喷发。让人不安的是,黄石公园近期的地热情况似乎非常活跃。难道是“野兽”在蠢蠢欲动?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一支科学家队伍进入了黄石公园。  D: 黄石仍然“狂热” 原文来自00isp.com 黄石国家公园最吸引游客目光的是数以千计的温泉和喷泉。科学家相信整个黄石公园的热泉都是地下火山活动的产物。据统计,全园有间歇泉200余处,许多喷泉喷水高度超过三十几米。其中,最有名的是忠实泉。它因有规律地、每隔33到93分钟喷水一次而得名,每次共喷出摄氏93度的热水约40吨,高度达40到50米。 公园的护林员经常提醒游客远离野牛和冒着蒸汽的热泉。但是除了冒泡的泥潭和热泉外,没有任何迹象使游客们意识到他们正在火山口穿来穿去?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 “黄石是一个地质公园,不是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一生都在研究黄石火山的美国犹他大学地球物理学家罗伯特·史密斯说。 过去几年来,科学家在公园里安装了传感器,以确认史密斯长期以来的猜测:“野兽”并没未死去,它只是在假寐罢了。尽管这些传感器被悄悄放进公园并避开了公众的注意,但是安置传感器本身就说明黄石的过去可能会继续,这一看似安宁的高原有一天会“大发雷霆”,使得1980年美国华盛顿州圣海伦火山喷发看起来像打了个喷嚏。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终于引人关注 多年来,史密斯一直在为黄石的火山观测站奔走呼吁。不过一直到2001年夏天,黄石公园才设置了官方的火山观测站。黄石火山观测站包括散布在公园内的28个电子检测点,但是一些科学家认为黄石至少还需要100个类似的检测点。 事实上,30多年来地球物理学界基本上都认为黄石公园处在主要的火山带上。但是为什么这么久人们都没有对此进行密切观察呢? 史密斯说,主要是因为科学家无法判断黄石火山系统是否为死火山。也就是说,黄石看起来不像火山,因为这个火山看起来太大了。火山口有50多公里宽,虽然都处在黄石公园范围内,但却无法望到边际。从古老的火山口北端望去,几公里内有黄石河的上瀑布和下瀑布,火山口的南段也就消失在在云蒸雾罩之中。 自从64万年前大喷发过后,火山口内发生了一系列小规模的喷发,火山灰等喷发物不断填在火山口里。上个冰川纪中,1000米厚的冰川将火山口的边缘抹平,变成了现在宽广的、起伏的高原和周围环绕的群山。 黄石公园一带的地貌不停变化,但由于没有合适的检测设施,没有人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史密斯研究黄石公园30多年,他在公园里安放了多个地震检波器,测到了大小1.5万次地震。尽管黄石公园位于从加利福尼亚州到蒙大拿州的的地震活跃带上,但是这些地震并不符合传统的地震规律。史密斯开始怀疑:黄石公园的地震和热泉是地下岩浆流动造成的吗? 零度科技美国服务器出租 1965年,当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打算对黄石公园进行远感科技试验时,美国地质测量小组对黄石公园的火山口和熔岩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写入地图。负责绘制地图的克里斯蒂安森回忆说:“对于它曾是座年轻的火山,我们并不吃惊。吃惊的是它一直年轻。” 克里斯蒂安森于是向史密斯请教。他们仔细研究地震材料后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巨大火山,并塑造了美国西北部的大部分地貌。不过,史密斯的理论1973年发表后,大部分人对此并不接受。 然而,之后的一些发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20世纪70年代中期,史密斯发现过去50年中,黄石的平均海拔上升了1米,唯一的解释就是火山在膨胀上升。史密斯和他的学生们又花了两年时间来确认这一发现。1979年,史密斯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发现,这时即使怀疑者也开始相信黄石确实是活火山。 火山垂而不死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不能回答最重要的问题:火山还会再度喷发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发现,火山岩里的微小结晶表明黄石是一个“垂而不死”的火山。 克里斯蒂安森和史密斯对于火山是否再度喷发还不敢肯定,但是他们知道黄石的火山没有死,因为没有理由表明黄石的火山不再喷发。克里斯蒂安森认为近期不可能发生具有“野兽”那样破坏力的喷发,但是他不排除小规模的喷发。地震、岩崩、间歇热泉都是可能的,像圣海伦火山喷发那样规模的喷发也是可能的。他说:“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零度科技美国服务器出租 资料链接 黄石国家公园的火山喷发始于200万年前,来自地球深层的岩浆造成了灾难性的喷发。喷发的规模如此剧烈,以致于地表下储存岩浆的地方都空了,从而该地区的地表陷落,留下了一个比美国罗德岛州还大的大洞。这个大洞,也就是大火山口,长80公里,宽65公里,深数公里。130万年前,火山又喷发过一次,这次喷发位于黄石公园西南。64万年前,火山再度喷发,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地貌。 DirectAdmin控制面板00isp.com E:地球迄今十大破坏力最强火山爆发(组图)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6日消息,据美国探索杂志网站报道,火山爆发向来就是“可怕”与“恐怖”的代名词。火山爆发能喷发大量火山灰、有毒气体、炽热的岩浆,湖底喷发引起的洪水、塌方、泥流、燃烧的气体、冲击波,火山爆发引发地震以及海啸。以下是地球上曾发生的10大破坏力最强的火山爆发。 DirectAdmin控制面板00isp.com 1.中国西南部2亿6千万年前剧烈火山爆发 零度科技美国服务器出租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中国西南部2亿6千万年前剧烈火山爆发 美国主机租用00isp.com 尽管在地球的历史上火山一直在形成、酝酿、死亡的过程中,但是对史前火山爆发我们只能通过地质手段进行研究。英国利兹大学的保罗-维格诺尔正是从事该领域研究,并且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保罗带领研究团队对中国西南部一个火山岩层进行研究,并通过其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测算出当地2亿6千万年前曾发生过剧烈火山爆发。此次火山爆发破坏力非常强大,研究人员相信导致了二叠纪中期物种灭绝。不过此次物种灭绝并没有其后900万年发生的二叠纪末期大灭绝灾难性强。据估计二叠纪末期大灭绝导致地球上有96%的海洋物种灭绝, 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此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占据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 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美国主机租用00isp.com 2.美国黄石国家公园210万年前强烈火山爆发 原文来自00isp.com 原文来自00isp.com 资料图:黄石国家公园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是一个地质活动活跃区域,有世界上最大的间歇泉集中地带,全球一半以上的间歇泉都在这里。黄石国家公园的著名间歇泉有“老忠诚喷泉”、“七彩池”等,图中所示的正是美丽的“七彩池”喷泉。这些地热奇观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存在的证据。尽管黄石国家公园火山曾数次喷发,破坏力强大,但是其爆发的规律性另一些人感到担忧。人们的担忧来自于黄石国际公园3次大的爆发:一次是导致该地区火山口形成的210万年前的强烈火山爆发,70万年后第二次强烈火山爆发发生,再之后70万年第三次强烈爆发发生,火山爆发的规律性令人惊讶。令有关部门担忧的是,如果黄石国家公园火山继续遵循这个爆发规律的话,那么如今又到了其活跃期。一旦黄石国家公园火山爆发,美国有关地质观测部门就会密切观测。 原文来自00isp.com 3.菲律宾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大爆发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大爆发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大爆发,造成了800人死亡,尽管并不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重的火山爆发,但是此次火山爆发导致10万人无家可归,有100万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造成5亿美元的财产损失。火山喷发的强度非常大,是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10倍,在20世纪所有火山喷发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1912年阿拉斯加州卡特迈火山喷发。爆发将皮纳图博火山削去了 约300米,形成一个直径2.4公里的新火山口。此次火山爆发向大气中喷发了2000万吨的二氧化硫,而大气中的火山灰尘埃遮天蔽日,遮挡阳光,使得全球气温降低了一摄氏度。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覆盖方圆近4000平方公里的区域,火山灰厚度达5厘米,农作物惨遭掩埋,房顶则披上一层厚厚的尘衣。 原文来自00isp.com 零度科技美国服务器出租 4.9300万年前海底火山大爆发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美国主机租用00isp.com 9300万年前海底火山大爆发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9300万年前海洋生物遭受到了火山爆发的毁灭性打击。据去年的一项研究,当陆地上的恐龙惬意的生活时,海底火山爆发的大量增加导致大量海洋物种灭绝。该项研究的作者表示,当时的地球比现今温度要高许多,而且海水更为粘稠、运动缓慢。当地壳构造板块移动导致海底火山爆发激增时,喷发的火山灰切断了海洋的氧气供应。海藻、蛤蚌和其他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沉入海床,最后变成了我们今天海底钻探的化石燃料——石油。 零度科技美国服务器出租 5.印尼7万年前多巴湖超级火山爆发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原文来自00isp.com 7万年前印尼多巴湖超级火山爆发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多巴湖是一座位于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的火山湖,此湖呈菱形,长100公里,宽30公里,面積1,13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7万多年前,这里发生过一次超级火山爆发,导致人口锐减,并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多巴湖。关于此次超级火山爆发对早期人类所造成的毁灭性打击并没有文字记载,但是有科学家相信此次火山爆发改变了人类的进化史。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施坦利认为,多巴湖火山大爆发喷发出30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等物质,造成了巨大多数早期人类灭亡,只剩下1万名成年人存活。现代人类都是从这很少的1万人演化而来。施坦利的假设并没有得到证明,不过多巴湖是人类历史上第二大火山爆发。爆发形成的巨大火山口就成为了今天的世界最大火山湖——多巴湖。 DirectAdmin控制面板00isp.com 6.美国西部1200万年前火山大爆发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零度科技美国服务器出租 1200万年前爱达荷火山大爆发 原文来自00isp.com 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国家公园内(Ashfall National Park),有着奇特的尘暴化石底床,这里完整地保存着远古动物的尸骨。在一千多万年前,犀牛、三趾马等动物来到这里饮水,被火山爆发的灰尘埋没,尸骨完整地保存在灰色的灰尘中。而导致远古动物厄运的就是发生在如今爱达荷州南部的火山爆发。此次火山爆发强度很大,喷发的火山灰覆盖了美国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许多动物瞬间毙命,而还有许多动物因空气中悬浮的火山灰被吸进肺部、导致窒息缓慢死去。 零度科技美国服务器出租 7.希腊圣托里尼岛3500年前火山爆发 专业香港服务器出租00isp.com DirectAdmin控制面板00isp.com 希腊圣托里尼岛3500年前火山爆发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自从有记载的人类历史开启以来,可能没有哪次火山爆发如同发生在希腊圣托里尼岛的3500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留下如此深重的印记。众所周知,代表克里特文明的城镇阿科罗提利被掩埋。阿科罗提利(Akrotiri)位于圣托里尼岛的西南部,如今是一处可欣赏火山口风景的美丽村庄。阿科罗提利还是希腊重要的考古点之一,该小镇是当地人在废墟下重新建造的。从废墟挖掘出的很多有价值的文物被送往雅典考古博物馆。被掩埋的小镇废墟保存下许多古建筑、美丽的壁画和弯曲的道路。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许多科学家还推测此次火山爆发还催生了许多神话传说。比如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失落城市,以及圣经中的埃及的十大灾难。 美国主机租用00isp.com 8.意大利公元79年火山爆发毁灭庞贝古城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零度科技提供香港主机租用 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大规模爆发 专业香港服务器出租00isp.com 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大规模喷发,玻璃一样的熔岩碎片、石块、晶体和灰尘从天而降,整整持续了一周时间。灼热的火山碎屑流毁灭了当时极为繁华的拥有2万人口的庞贝古城,其它几个有名的海滨城市如赫库兰尼姆、斯塔比亚等也遭到严重破坏。死亡人数估计超过1万。直到十八世纪中叶,考古学家才把庞贝古城从数米厚的火山灰中挖掘出来,那些古老的建筑和姿态各异的尸体都完好地保存着。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9.印尼1815年塔姆波拉火山爆发 原文来自00isp.com 原文来自00isp.com 1815年印尼塔姆波拉火山有记载历史上最猛烈爆发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尽管许多人听说过维苏威火山和庞贝古城,印尼塔姆波拉火山并不为很多人知晓,但是这次200多年前的火山爆发,是人类历史上最猛烈的火山爆发。爆发的火山伴着轰轰的巨响,不断向高空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气体,厚重的火山灰在以后3天内将附近 480千米范围内的天空完全遮黑。在距火山几百千米以外的瓜哇岛,天空黑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直到7月份才停止喷发。塔姆波拉火山的高度被削去了1000多米,火山上部失去了700亿吨山体,形成了一个直径达6000多米,深700米的巨大火山口。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的8000万倍。厚厚的火山灰杀死附近岛屿的农作物,大约有9.2万人因缺少食物而被饿死。所形成的火山云至少让全球温度降低5华氏度。这种影响持续了一年多时间,一些欧洲人和北美人将1816年称之为“没有夏天的一年”。 零度科技美国服务器出租 10.加勒比群岛1902年培雷火山喷发 专业香港服务器出租00isp.com 内容来自零度科技 1902年加勒比群岛培雷火山喷发 美国主机租用00isp.com 培雷火山位于加勒比海东部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岛北部,高1350米,为全岛最高峰。位于马提尼克岛的圣皮埃尔市1902年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是当年一次剧烈的火山爆发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培雷火山在1902年的喷发,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火山喷发,也是世界上损失最惨重的灾难之一。1902年4月23日,火山山顶冒出黑色烟柱,爆炸声如雷轰鸣,火山灰纷扬而下,将街道和屋顶蒙上薄薄一层。许多当地人并没有撤离,甚至有游客赶来要欣赏大自然奇观。忽然在5月8日早上7时52分,培雷火山开始猛烈地喷发,山体突然炸开,随着震天的巨响而来的是一条眩目的巨大火舌直冲天空,窜高数百米。1100平方公里的马提尼克岛也似乎在颤抖。大量有毒的高温气体和火山灰就夹带岩弹、灰浆,猛烈喷发出来。 美国主机租用00isp.com 培雷火山喷出滚烫的熔岩,所到之处,森林化为灰烬,房屋成了废墟,海水翻滚沸腾。顷刻间,山下的圣皮埃尔小城变成一片瓦砾,遭受了空前的毁灭,死伤无数。当地人或者被滚烫的火山熔岩吞噬,要么就窒息而亡,圣皮埃尔市当时有 3万人口,只有不到4个人活了下来。 如果美国黄石公园火山爆发,地球上的人大多都要 死翘翘! http://tieba.baidu.com/f?z=613076241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B%F0%C9%BDpn=0 在美国的心脏地带,躺着一个巨大的“地下妖魔”,它能毁灭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可能苏醒?   据英国媒体14日报道,自今年7月份以来,美国旅游胜地黄石国家公园开始部分对游客关闭,官方的解释是黄石国家公园地底下的间歇泉热液出现异常现象,很可能会发生高温热液喷发,灼伤游客事件。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黄石国家公园的地底下,潜伏着一个地球上最具破坏力的“地下妖魔”——“超级火山”!类似这样的“超级火山”一旦喷发,足以毁灭地球上大部分生物。英国专家预测,黄石国家公园地底下的超级火山大约每隔60万年喷发一次,但自上一次喷发至今已有64万年,美、英地质专家发出警告,黄石国家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很可能正是该处“超级火山”即将苏醒的先兆!   自今年7月23日以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内的部分地区已向游客关闭。公园负责人苏詹尼的解释是,黄石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担心溢出灼伤游人。8月7日,美国地质勘探局内部报告称,美国科学家将在公园内安装临时地震检测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接收仪和高灵敏测热液温度器等。3天后,《丹佛邮报》称,美地质勘探局地质学家利兹发现黄石湖的湖床底部隆起了一个100英尺高的“大包”,这个“大包”有2000英尺长,它很可能是一场大规模热液爆发的先兆。   8月24日,犹他州大学地震站测到公园南门东南9英里处的地底,发生了4.4级的地震,这次地震“非同寻常”,震源离地面仅0.3英里!   据专家称,尽管地球上只有少数几个地方存在着“超级火山”,但只要其中一个喷发,将会给全世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届时,天空将变暗,黑色的酸雨将杀死地球上的大部分植物,地球将会进入一个类似核冬天的可怕境遇。 一旦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细如粉末的火山灰将随风最远飘至丹佛市,人的肺部一旦细如火山灰就有可能因为窒息而死,喷发之后两年,细腻的火山灰遮天闭幕,阳光黯淡以至于全球气温急剧下降,许多不耐寒的动植物因此大量死去甚至灭绝,整个生物链因此可能失调。   地球上最后一次“超级火山”爆发大约是在74000年前,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托巴地区,如今那里仍留有一个62英里长的巨洞。据估计,那次“超级火山”爆发大约有1400立方英里的火山灰被喷了出来。喷出的硫酸烟雾是如此之多,以至于遮蔽整个地球达好几年时间。科学家估计,那场“超级火山”爆发后,地球上只有几千名幸存者 扩展阅读 百度i贴吧 之【火山吧】
个人分类: 地学探索|5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奖竞猜:黄石公园释放烟幕,科学家们意欲何为?
热度 2 sheep021 2011-1-27 12:16
lixuekuan 2011-1-27 11:15 昨天看电视,说美国黄石公园的超级火山很快爆发,美国三分之二的陆地将被火山灰掩埋。请王老师评价一下这个事件。 博主回复(2011-1-27 12:01) : 刚看到新闻,真有此事。这种事如果在天朝,早就被跨省了——明显在扰乱社会治安啊。 不过,我倒是把这件事与另一件事联系起来了。“与钱有关”,说出来,估计要吓死人,还是别说了 现在有奖竞猜:黄石公园释放烟幕,制造全球恐怖气氛,科学家们意欲何为? 猜中答案者,奖励大船传票一张。 参考资料: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恐临近喷发(组图) 2011-01-26 03:44:00 来源: 武汉晚报 (武汉)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恐临近喷发   《2012》灾难场景或成真?   据中国日报报道 电影《2012》中描绘的全球毁灭性灾难始于美国怀俄明州的黄石公园出现的地热异常现象,后来超大规模的火山与地震齐发,并进而引起了山崩地裂与惊天海啸,致使人类遭遇灭顶之灾。科学家们日前警告称,类似的一幕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真正发生。   火山隆起引发担忧   综合外国媒体1月25日报道,最新的研究表明,自2004年至今黄石公园内巨大休眠火山的高度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向上抬升,特别是最近三年以来,该火山口底部的海拔高度平均每年上升7.62厘米,创下了自1923年以来的最快纪录。    美国犹他州大学研究黄石公园火山活动的专家 鲍勃·史密斯表示,由于其覆盖面积巨大而且上升幅度很高,这种现象的确非常引人关注。科学家们在研究后认为,黄石公园内火山高度的增加很可能是因为地下7至10公里处有一些不断膨胀的岩浆导致的。   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它建成于1872年并在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该公园主要坐落于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它向西北方向一直延伸至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其占地面积达7988平方公里。   超级火山或进入活跃期    据科学家分析 ,黄石公园所在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多次地震和火山爆发,其中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共发生过三次。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最近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9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1500米,最终形成了黄石公园现在所处的这片海拔超过2000米的熔岩高原。    科学家们预测说,隐藏在黄石公园地下的世界上最大规模“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60万年,而它的最近一次爆发很可能就发生在距今约64万年前。 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影响将是毁灭性的    英国科学家 曾用计算机进行了模拟演示,一旦黄石公园内的超级火山爆发,在三四天内大量的火山灰就会抵达欧洲大陆,而美国3/4的国土可能将“面目全非”。火山爆发周围1000公里内90%的人都将无法幸免于难,其中大部分人都会因为吸入的火山灰在肺部固化而死亡。飘荡在天空中的火山灰将会使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下降10℃,地球北极则会下降12℃,这样的寒冷气候至少会持续6至10年之久。【 本博注:制造恐怖气氛,有扰乱社会治安之嫌 】   更可怕的是,对于超级火山的爆发目前人类尚未掌握真正有效的应对方法,这一点可以从一年前 冰岛火山 爆发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中看出来。2010年4月,冰岛亚菲亚德拉冰盖上的一座规模算不上“壮观”的火山喷发,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气流和天气等原因,喷发出的火山灰在天空四处飘荡,致使欧洲地区的空中交通瘫痪了数日,许多相关的行业遭受了重创,严重影响了欧洲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   异常现象早已发生   其实,黄石公园内的异常情况早在数年之前就已经有所表现。2009年7月23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关闭黄石公园内一部分区域,当时给出的解释是地底的热能出现了异常现象,由于担心可能发生不可预知的溢出物对游客造成伤害,所以对一些地区进行了关闭。   后来, 美国媒体 曝光的一份 美国地质勘探局内部报告 称,研究人员已经在黄石公园内安装了地震监测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接收仪和高灵敏测热液温度器等仪器,全然一副高度戒备的场面。再后来,美国《丹佛邮报》爆料称,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地质学家在黄石湖的湖床底部发现了一个高约30米,直径600多米的巨型隆起。   值得一提的是,冰岛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2010年喷发以后,来自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发表研究报告称,冰岛火山在爆发之前曾经出现过一些“征兆”。通过日本“大地”号观测卫星拍摄到的图像资料显示,由于地下高温熔岩积聚,冰岛火山口周边地区的地表在喷发前隆起了约20厘米,而该火山口东北地区更大规模的隆起约为70厘米,这一现象与《丹佛邮报》披露的黄石公园内的异常情况惊人相似。 (本文来源: 汉网-武汉晚报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世界最大超级火山恐六十万年来首度喷发(图)
杨学祥 2011-1-26 14:13
世界最大超级火山恐六十万年来首度喷发(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6日07:15 新浪科技 黄石国家公园破火山口在过去210万年间三次大规模喷发,科学家表示,它不久后恐将再次喷发 位于美国怀俄明州的黄石国家公园破火山口(红线圈起的区域)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火山 这是黄石国家公园中途喷泉盆地在火山喷发后破败景象的艺术想象图   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火山1980年7月22日喷发时的景象。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火山一旦爆发,破坏力将是圣海伦斯火山的一千倍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26日消息,美国科学家表示,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恐临近喷发,而一旦喷发,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可能会被火山灰埋没。    六十万年来首度喷发   据悉,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升高。根据科学家的预测,一旦爆发,它的破坏力将是圣海伦斯火山1980年喷发时的一千倍。届时,熔岩会被喷到天空中,毁灭植物的火山灰云也会喷涌而出,1000英里(约合1600公里)以外的地方将覆盖厚达10英尺(约合3米)的火山灰。美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将不适宜居住,火山喷发还会向空中释放有毒气体,令数以千计的航班停飞,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火山,倘若真如科学家预测的那样,这将是它60万年来首次爆发。在过去210万年间,这座火山曾三次大规模喷发,研究人员表示,它恐怕会在不久后再次喷发。据研究人员介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上升——仅在过去三年,其地面就以每年3英寸(约合7.6厘米)的速度升高,这是192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快速度。   不过,由于受困于数据的缺乏,他们并没有发出全面的警告,也不能对下一次灾难何时降临做出准确预测。一旦最终爆发,其破坏力将使得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喷发相形见绌。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在2010年4月爆发,喷发出的火山灰在天空四处飘荡,致使世界各地的空中交通瘫痪了数日。    破坏力是圣海伦斯火山一千倍   美国犹他大学黄石地区火山活动专家鲍勃·史密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极不寻常的地面上升,因为这种活动涉及如此广大的区域,而速度又是如此之快。一开始,我们担心它最终可能会引起喷发。”不过,史密斯补充说:“在看到岩浆处于地下10公里处后,我们就不太担心了。如果岩浆深度只有两三公里,我们可能会睡不着觉了。”   犹他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史密斯领导实施了对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的最新研究。他说:“根据我们获得的确凿证据,地壳岩浆房充满了岩浆。但我们不清楚在爆发或岩浆停止流动,破火山口再次崩塌之前,这个过程还要持续多久。”黄石国家公园破火山口是大自然最令人敬畏的创造物之一,坐落于北美最大的火山区域顶部。   破火山口的意思是“蒸煮罐”或“大汽锅”,通常是由于火山锥顶部因失去地下熔岩的支撑崩塌形成。在黄石国家公园,地面以下400英里(约合640公里)是岩浆“热点”,可抬升至地下30英里(约合48公里)处,直至最终喷发,覆盖方圆300英里(约合480公里)的区域。在这上面,还没有超出地面的区域,则是沉睡中的火山。    难以做出准确预测   监控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火山活动的科学家认为,黄石地区地下6英里(约合9.7公里)处的沸腾岩浆房可能引起了地面最近抬升。他们还在密切监视“薄饼状”熔岩团,面积相当于洛杉矶整座城市,不久前被挤压入超级火山中。由于条件极端复杂,科学家难以了解地下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所以不能准确预测将来会发生怎样的状况,以及何时发生。   从64万年前到现在,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火山曾有过30次更小规模的喷发,最近一次发生在7万年前,破火山口因此满是火山灰和岩浆,使得奇特的地形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黄石国家公园参观。   美国地质勘探局喀斯开火山观测站(CVO)黄石地下火山活动专家丹·德祖里辛(Dan Dzurisin)说:“很显然,一些深源岩浆不断给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火山注入动力,自黄石国家公园最近一次爆发以来,我们清楚在更浅的深度也存在岩浆。地壳中一定有岩浆,否则,地球不会存在热液活动。当前,黄石国家公园正在释放大量热量,如果它没有被岩浆重新加热,整个系统可能自7万年前最后一次喷发以来逐渐陷入停滞。”(秋凌) 相关报道: 意大利火山夜间喷发熔岩映红西西里岛天空(图) 印尼婆罗摩火山喷发:火山灰遮天蔽日(组图) 探访非洲地狱般沙漠:火山毒气硫磺湖泊俱全(图) 印尼火山硫磺夜间奇景:发出蓝色火苗(高清图) http://tech.sina.com.cn/d/2011-01-26/07155132601.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1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意大利超级火山蠢蠢欲动 欧洲恐遭吞噬?
杨学祥 2011-1-8 14:24
意大利超级火山蠢蠢欲动 欧洲恐遭吞噬? 日期: 2011年01月07日 09:11 来源: 外汇通综合 作者: 2000年前因意大利那不勒斯(Naples)东侧的维苏威火山(Mount Vesuvius)而发生的「庞贝悲剧」,如今可能因一座蠢蠢欲动的超级火山而重演;据了解,这座拥有强大杀伤力的超级火山坎皮佛莱格瑞(Campi Flegrei caldera)正潜伏在那不勒斯西侧,若该火山不幸爆发,恐将欧洲大陆吞噬。 根据报导指出,位于那不勒斯行人路周遭在近几年发生了超过1000次的小规模地震,导致墙面瓦片及民宅冷气机掉落;对此,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控制中心(Inside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Volcanology's control centre)就表示,他们发现这些轻微地震并不是由维苏威火山所造成,而是源自一座全球最大、最危险但处于沉睡中的超级活火山──坎皮佛莱格瑞火山口。 位于那不勒斯东侧的维苏威火山虽然造成了当时的「庞贝悲剧」,活埋了难以估计数量的居民,但火山专家却表示,维苏威火山的规模仅能称是坎皮佛莱格瑞火山的「一个小疙瘩」而已;其中恐怖的是,专家们最近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古老城镇波佐利(Pozzuoli)一带发现,周遭地面开始不断膨胀,甚至在破碎的柏油路上出现二氧化碳气柱的火山喷气孔,使得地下4.5英里(约7.2公里)处开始有岩浆流出并向上冒。 针对岩浆从地底主储藏所流出的情形,火山专家指出,当岩浆接触到地下水时会变成像海绵一样的石头,而沸腾的水会给这块「海绵」注入大量气体,使得海绵内部聚集压力,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像故障的涡炉般产生大爆炸;而当超级火山坎皮佛莱格瑞发生爆发时,会造成火山口的底部崩塌,进而掉进更大的岩浆储藏所,使更多岩浆推往表面。 科学家预测,超级火山坎皮佛莱格瑞若不幸爆发,威力将是去年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的200倍。 经科学家预测,超级火山坎皮佛莱格瑞若不幸爆发,威力将是去年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Eyjafjallajokull volcano)的200倍,同时也会释放数百亿立方尺的火山灰,不出一个星期的 时间 ,欧洲交通、经济将大乱,而粗估英国经济损失也将超过30亿英磅;对此,科学家提出除了意大利内政部必须及时疏散那不勒斯全市市民外,也要做好全欧洲恐将毁于一旦的最坏打算。 但英国科学家德纳塔莱(De Natale)表示,他将借助「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的 25 名专家和一种半自动模块钻机,钻一个 2.5 英里(约4公里)深的孔,藉此利用钻头读取温度及蒐集核心样本和气体读数,以协助估计火山爆发时间;但目前那不勒斯市长为阻止公众反弹,已决定暂停钻探计划,预等候进一步技术报告出炉才作定夺。对此,科学家德纳塔莱呼吁当局需尽快复工,才能避免庞贝2万居民被活埋的悲剧重演。 http://www.forex.com.cn/html/c326/bagua/2011-01/2116990.htm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3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或成真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恐临近喷发
热度 1 杨学祥 2010-12-31 04:08
2012或成真 黄石公园超级火山恐临近喷发 2010年12月30日 10:22:50  来源: 科学网 【字号 大 小 】 【 留言 】 【 打印 】 【 关闭 】 科学家称黄石公园地下火山已经进入喷发周期   地震、泥石流、洪灾、异常高温、飓风,甚至包括UFO,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灾害和异常现象在世界各地接连出现,还记得电影《2012》中灾难的前兆是从哪个地方开始的么?对,那就是美国黄石公园,影片灾难从黄石公园爆发开始,向人们演绎了一场毁灭全球的浩劫,相信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对其中那些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而近日有科学家预测,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已经进入了喷发周期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7988平方公里,在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9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1500米,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2000米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60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64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蕴藏着足以摧毁世界的能量,一旦爆发,仅喷发出的岩浆可能就足以埋没大半个美国。而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后果远非如此简单,接踵而至的火山灰等物质会笼罩全球,地球上的植物将受到酸雨等物质的侵害消失殆尽,人类在这种情况下将在一片阴暗中走向毁灭。   英国科学家曾用计算机进行了模拟实验,如果黄石公园的超级火山爆发,3~4天内大量的火山灰就会到达欧洲大陆,而美国3/4的国土可能将改头换面,火山爆发方圆1000公里内90%的人都无法幸免于难,大部分人将会因为吸入的火山灰在肺部固化而死亡。而火山灰飘荡在天空将会是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下降10℃,北极地球则会下降12℃,并且这样的寒冷气候至少会持续6~10年之久。    异常现象早已发生   其实黄石公园的异常情况在几年之前就已经有所端倪,2009年7月23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关闭黄石公园内一部分区域,而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地底的热能出现了异常现象,由于担心可能发生不可预知的溢出物对游客造成伤害,所以对一些地区进行了关闭。之后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一份内部报告称,科学家已经在黄石公园内安装了地震监测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接收仪和高灵敏测热液温度器等仪器,全然一副高度戒备的场面。再后来《丹佛邮报》又爆料称,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地质学家利兹在黄石湖的湖床底部发现了一个高约30余米,直径600多米的巨型隆起。 黄石公园的异常在几年之前就已经有所端倪    一旦爆发,人类坐以待毙   据科学网(kexue.com)查询资料发现,目前已知类似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级别的火山喷发地,在过去的200万年间全球有四处,分别是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加利福尼亚州长谷,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多巴和新西兰陶波。这些火山每次喷发都至少会喷发出750立方千米的物质,而今天世界上的大规模火山喷发和这些远古的超级火山喷发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对于超级火山的爆发,目前人类可能还没有一些有效的方法面对,这从之前冰岛火山爆发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就可见一斑。2010年3月,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上的一座规模算不上壮观的火山喷发,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气流和天气等原因,喷发出的火山灰在天空四处飘荡,致使欧洲地区的空中交通瘫痪了数日,许多相关的行业遭受了动荡,严重影响了世界相当范围内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 冰岛火山爆发造成了世界范围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冰岛火山喷发后,来自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称冰岛火山其实在之前已经出现过一些爆发征兆。通过日本陆地观测技术卫星大地号拍摄的冰岛火山口附近的地表图像发现,由于地下高温熔岩积聚,冰岛火山口周边地区的地表在喷发前,大约隆起了20厘米,而火山口东北地区更大规模的隆起也仅为70厘米。用这个数字和上文中提到《丹佛邮报》爆料美国地质学家发现的30多米隆起相比,一旦美国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爆发,所带来的影响将是无法想象的。 电影《2012》那个有名的疯子查理   最后,让我们一同回顾下电影《2012》中,那个有名的疯子查理在面对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爆发时,那段震撼人心的台词吧。   - The last da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美利坚合众国的最后一天。   - Final hour of all mankind.   - 人类最后的时刻。   - As we will be visible from he Milky Way as a tiny little puff of smoke.   - 我们都将化为宇宙中的一缕青烟。   - I'm watching the Earth crumble before my eyes.   - 我亲眼见证地球在我面前分崩离析。   - The giant ash cloud created by this super volcano will first envelop Vegas.   - 这场剧烈火山喷发而产生的火山灰首先会笼罩拉斯维加斯。   - and then St. Louis.   - 然后是圣路易斯。   - and then Chicago.   - 然后是芝加哥。   - and then at long last   - 最后   - Washington D.C. will have its lights go out.   - 华盛顿也将陷入黑暗之中。   - I have goosebumps, people!   - 各位,我都起鸡皮疙瘩了。   - I wish you could see what I'm seeing, people.   - 我真希望各位能和我共同见证这一刻。   - I wish you could be here with me!   - 我希望此刻你们就在我身边!   - Oh, baby!Bring it on!   - 哦,宝贝,放马过来吧!   - Always remember, folks.   - 请各位记住。   - You heard it first from Charlie Frost.   - 是查理最先告诉你们这一切的。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http://news.xinhuanet.com/it/2010-12/30/c_12932825.htm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370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2黄石公园灾难或将成真 超级火山恐临近喷发
杨学祥 2010-8-15 18:39
2012黄石公园灾难或将成真 超级火山恐临近喷发 2010年08月13日 14:22 来源: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科学家称黄石公园地下火山已经进入喷发周期(点击查看更多科学网-kexue.com配图) 地震、泥石流、洪灾、异常高温、飓风,甚至包括UFO,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灾害和异常现象在世界各地接连出现,还记得电影《2012》中灾难的前兆是从哪个地方开始的么?对,那就是美国黄石公园,影片灾难从黄石公园爆发开始,向人们演绎了一场毁灭全球的浩劫,相信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对其中那些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而近日有科学家预测,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已经进入了喷发周期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7988平方公里,在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9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1500米,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2000米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60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64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蕴藏着足以摧毁世界的能量,一旦爆发,仅喷发出的岩浆可能就足以埋没大半个美国。而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后果远非如此简单,接踵而至的火山灰等物质会笼罩全球,地球上的植物将受到酸雨等物质的侵害消失殆尽,人类在这种情况下将在一片阴暗中走向毁灭。 英国科学家曾用计算机进行了模拟实验,如果黄石公园的超级火山爆发,3~4天内大量的火山灰就会到达欧洲大陆,而美国3/4的国土可能将改头换面,火山爆发方圆1000公里内90%的人都无法幸免于难,大部分人将会因为吸入的火山灰在肺部固化而死亡。而火山灰飘荡在天空将会是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下降10℃,北极地球则会下降12℃,并且这样的寒冷气候至少会持续6~10年之久。 异常现象早已发生 其实黄石公园的异常情况在几年之前就已经有所端倪,2009年7月23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关闭黄石公园内一部分区域,而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地底的热能出现了异常现象,由于担心可能发生不可预知的溢出物对游客造成伤害,所以对一些地区进行了关闭。之后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一份内部报告称,科学家已经在黄石公园内安装了地震监测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接收仪和高灵敏测热液温度器等仪器,全然一副高度戒备的场面。再后来《丹佛邮报》又爆料称,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地质学家利兹在黄石湖的湖床底部发现了一个高约30余米,直径600多米的巨型隆起。 (责任编辑:徐晶慧) http://sci.ce.cn/yzdq/201008/13/t20100813_21720274.shtml 2012黄石公园灾难或将成真 超级火山恐临近喷发 2010年08月13日 14:22 来源: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黄石公园的异常在几年之前就已经有所端倪 一旦爆发,人类坐以待毙 据科学网(kexue.com)查询资料发现,目前已知类似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级别的火山喷发地,在过去的200万年间全球有四处,分别是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加利福尼亚州长谷,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多巴和新西兰陶波。这些火山每次喷发都至少会喷发出750立方千米的物质,而今天世界上的大规模火山喷发和这些远古的超级火山喷发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对于超级火山的爆发,目前人类可能还没有一些有效的方法面对,这从之前冰岛火山爆发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就可见一斑。2010年3月,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上的一座规模算不上壮观的火山喷发,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气流和天气等原因,喷发出的火山灰在天空四处飘荡,致使欧洲地区的空中交通瘫痪了数日,许多相关的行业遭受了动荡,严重影响了世界相当范围内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 冰岛火山爆发造成了世界范围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冰岛火山喷发后,来自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称冰岛火山其实在之前已经出现过一些爆发征兆。通过日本陆地观测技术卫星大地号拍摄的冰岛火山口附近的地表图像发现,由于地下高温熔岩积聚,冰岛火山口周边地区的地表在喷发前,大约隆起了20厘米,而火山口东北地区更大规模的隆起也仅为70厘米。用这个数字和上文中提到《丹佛邮报》爆料美国地质学家发现的30多米隆起相比,一旦美国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爆发,所带来的影响将是无法想象的。 (责任编辑:徐晶慧)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367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