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上海地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1-09-17增补《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刊文题录全集
热度 2 gongshiliang 2011-5-28 20:56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刊文题录(1980年创刊至今) 【刊文题录(引用版)】 (刊文信息将及时增补,敬请留意) ************************************************************************ 《上海国土资源》,季刊,刊号:ISSN 2095-1329,CN 31-2062/P 1980年创刊,原为《上海地质》(ISSN 1004-230X,CN 31-1475/P),2011年起更名 ------------------------------------------------------------------------------------------------------------ 期刊主管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期刊主办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地质学会 编辑部地址:上海市灵石路930号 地质大厦6楼610室 邮编:200072 电话:021-56065970,56616343 投稿邮箱: shdz@vip.sina.com 本刊全部为铜版纸彩色印制,正文页码96页左右,刊文20余篇。 本刊不收审稿费、版面费等任何费用。刊发后第一作者寄赠当期样刊2份、其余作者各1份,无稿酬。 欢迎各类期刊论文、硕博士学位论文、公开出版的会议文集论文、专著等出版物中,根据议题内容适当引用本刊相关文献。 本刊不登任何广告。 本刊每期定价25元,挂号邮资5元,全年四期共120元;若有增刊,全年订户赠送。 欢迎投稿 欢迎引用 欢迎订阅 ************************************************************************** 《上海国土资源》2011年 第32卷 第3期 (2011年9月30日出版发行)(总第120期) ===================================================== 时政要闻 新华社. 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I 专家访谈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教授接受本刊专访. 上海地学研究:从长江口到深海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1-6. 杨守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教授学术成就概要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封2,扉页1. 国土资源论坛 黄小虎. 土地财政剖析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7-11. 海岸带资源环境 戴志军,施伟勇,陈浩. 沙坝—潟湖海岸研究进展与展望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12-17. 徐俊杰,陈勇. 基于RS与GIS的南汇东滩围垦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18-22. 刘英文,杨世伦,罗向欣. 海平面上升的淹没效应和岸滩冲淤对潮间带湿地面积影响的分离估算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23-26,45,52. 赵宝成. 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微地貌特征及其海床侵蚀指示意义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27-34. 王冬梅,程和琴,张先林,等. 新世纪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35-40. 王洁,吴创收,杨世伦,等. 海南博鳌玉带沙海滩冲淤演变及脆弱性分析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41-45. 吴荣荣,何剑锋,李院生,等. 东南极冰盖/冰架变化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46-52.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 杨丽霞,俞义,苑韶峰. 基于粮食安全战略下的浙江省耕地保有量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53-56,62. 陈基伟,周金龙,郁钧,等. 上海市农村建设有关设施用地指标体系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57-62. 鲍海君,曾蓉,王犁苑. 基于SPA的征地区片划分和区片交界补偿价修正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63-66,76. 朱蕾. 生态旅游区土地生态承载力变化分析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67-70.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 范土云. 上海市松江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管理实践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71-73. 赵峰. 上海开展地理市情监测工作的思考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74-76. 技术方法 王洋,张可霓.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裂隙模拟方法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77-80. 蔡伟忠,叶俊能. 海洋工程中大直径管桩垂直水平荷载试验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81-86,92. 孙秀容,夏学礼,赵东,等. 双源面波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效果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87-92. 陶艳娥,项培林,谢远成. 水下深埋管线的探摸方法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93-95,98. 陈功亮. 自动化沉降监测系统的组建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96-98. 简讯公告 本刊编辑部. UNESCO地面沉降工作组前主席Dr. A. Ivan Johnson去世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40. 本刊编辑部. 《上海国土资源》稿件审理时限说明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34. 本刊编辑部. 《上海国土资源》稿件基本要求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11. 《上海国土资源》2011年 第32卷 第2期 (2011年6月30日出版发行)(总第119期) ===================================================== 冯经明. 上海如何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I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研究员接受本刊专访. 提高城市存量土地的利用效率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1-6.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研究员学术成就概要 . 上海国土资源,2011, 32(2):封2,扉页1. 黄小虎. 征地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7-13. 陈华文. 在“上海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研讨会”上的讲话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14-15. 庄少勤. 大力推广浅层地热开发利用,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16-17,39. 王桢. 结合杨浦知识创新城区规划,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18-20. 方国安. 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上海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21-24. 苑韶峰,施伟伟,孙乐. 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演化研究——以杭州为例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25-29. 焦珣. 地下水土有机污染MNA修复研究综述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30-35. 田素军. 石油类污染建筑场地的环境调查与治理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36-39. 代兵. 上海市耕地占补动态管理机制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40-43,50. 郭忠诚,施玉麒. 上海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若干问题探讨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44-50. 张利平,楼江. 工业用地年租制模式探讨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51-56. 俞红燕,俞紫韵,陈杨燕,等.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过度储备博弈论分析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57-60,66. 王治华. 地下空间地籍调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 32(2):61-66. 杨振涛. 非开挖管线探测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 32(2):67-70,78. 熊卫兵,石长礼,杨子良. 盾构法隧道开挖卸荷回弹试验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 32(2):71-74. 郑大龙. 抗拔桩变形分析与有效桩长预测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75-78. 陈琛. 软土地区超长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探讨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79-83. 吴建中. 中国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区划方法与实践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84-87. 孙征宇. 某浅基坑工程事故隐患过程分析与应急处治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88-91. 施亚霖. 上海深基坑工程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2):92-94,98. 姚荷孙. 上海民防工程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 32(2):95-98. 《上海国土资源》2011年 第32卷 第1期 (2011年3月30日出版发行)(总第118期) ===================================================== 本刊编委会. 卷首寄语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1):I 林学钰院士接受本刊专访. 水土环境质量保护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1):1-7. 苏小四.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学钰教授学术成就概要 . 上海国土资源,2011, 32(1):封2,扉页1. 温晓华,何中发,张琢. 上海市土地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及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控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1):8-13. 陆勤,陈沈良. 废黄河三角洲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14-19. 李志萍,谢振华,杨艳,等. 北京平谷盆地地下水库建库条件分析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1):20-23,37. 李采,张可霓,许雅琴,等. 注入速率对CO2地质储存封存潜力的影响分析 .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1):24-27,32. 方世忠,李震,李寅. 土地集约利用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开发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28-32. 庄少勤. 上海市杨浦区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的探索与实践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33-37. 王正平,吴继红. 上海地质勘查工作“十二五”规划概要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38-40,44. 孙华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41-44. 彭立勋,杨岳,刘馨. 上海地价动态更新体系建立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45-49,53. 陈基伟,郁钧,周金龙,等. 上海市产业用地全程评估机制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50-53. 王超领,孙庆华,顾卫锋,等. 城市地下空间地籍管理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54-58. 王海刚,贾三满,杨艳,等. 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质量评估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59-62,77. 郭淑红. 三亚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农村城镇化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 32(1):63-69. 李丙霞,喻美艺. 论贵州省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 32(1):70-73. 董天林. 真空预压在吹填土中的加固效果及存在问题分析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 32(1):74-77. 李洪艺,张澄博,梁森荣,等. 断裂带土中氡浓度影响因素分析及特征曲线应用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78-83. 陈可洋. 多尺度随机孔洞介质地震波正演及其逆时成像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84-88. 李映雁,何星,冯子辉. 依—舒地堑汤原与方正断陷宝泉岭组二段沉积体系的异同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89-92. 本刊编辑部. 欢迎评议和引用本刊文章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13. 本刊编辑部. 《上海国土资源》征订启事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69. 本刊编辑部. 《上海国土资源》对稿件规范要求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 32(1):83. 《上海地质》2010年第31卷第4期(2010年12月30日出版)(总第117期) ===============================================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教授接受本刊专访. 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与地面沉降系统调控 . 上海地质,2010,31(4):1-6. 吴吉春.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教授学术成就概要 . 上海地质,2010,31(4):封2-扉页1. 王寒梅. 上海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及防治管理区建设研究 . 上海地质,2010,31(4):7-11,17. 杨天亮,严学新,王寒梅,等. 水位与沉降双控模式下浅层地下水压力回灌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10,31(4):12-17. 刘金宝,张月萍,吴建中. 上海地下水环境容量评价及在地面沉降控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10,31(4):18-22,28. 杨艳,贾三满,王海刚.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上海地质,2010,31(4):23-28. Michael Zhao,林辉. GeoWatch InSAR数据处理技术及在天津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10,31(4):29-35,42. 刘毅,Donald C Helm,焦珣. 求解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参数的逆问题 . 上海地质,2010,31(4):36-42. 张风霜,薄万举,陈聚忠,等. 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预测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10,31(4):43-47,86. 瞿成松. 基坑降水系统及其应用 . 上海地质,2010,31(4):48-52. 曹金亮,刘瑾,乔清海,等. 太原市主要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研究 . 上海地质,2010,31(4):53-56,89. 张阿根,杨天亮. 国际地面沉降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 上海地质, 2010,31(4):57-63. 李民. 非开挖定向拖拉法施工管道的岩土工程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2010,31(4):64-67,82. 孙海波,谢辉. 浅层地下水中甲烷气体调查与风险评价 . 上海地质, 2010,31(4):68-72. 王建文,孙秀容,王宏科,等. 地下煤层自燃区地震勘探研究 . 上海地质, 2010,31(4):73-75. 庄一兵. 地铁穿越工程地质环境监护技术方法与 应用 . 上海地质,2010,31(4):76-78. 杨如增,朱新发,葛梦雅,等. 电气石微粉吸附水体中金属离子及其机理分析 . 上海地质,2010,31(4):79-82. 余东华,杨如增,任杰. 电气石矿物吸附铜离子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 2010,31(4):83-86. 孟祥振,赵梅芳,郭昀. 确定二轴晶宝石Nm值的实用作图法 . 上海地质,2010,31(4):87-89. 欧阳恒. 福建寿山石分布及其特点 . 上海地质, 2010,31(4):90-94. 本刊编辑部. 本刊对稿件的规范要求 . 上海地质, 2010,31(4):94. 本刊编辑部. 《上海地质》2010年第31卷总目次 . 上海地质, 2010,31(4):I-IV. 本刊编辑部. 中国知网《上海地质》期刊评价报告 . 上海地质, 2010,31(4):V. 本刊编辑部. 《上海地质》2011年起更名为《上海国土资源》公告 . 上海地质, 2010,31(4):VI. 本刊编辑部. 《上海国土资源》2011年征订启事 . 上海地质, 2010,31(4):VI. 本刊编辑部. 会议简讯 . 上海地质, 2010,31(4):封3. 《上海地质》2010年第31卷增刊(2010年11月30日出版,“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总第116期) ============================================================================= 陈华文. 序 . 上海地质,2010, 31(S1): I. 张阿根. 前言 . 上海地质,2010, 31(S1): II. 魏子新. 上海城市地质及其社会服务机制探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2. 史玉金. 上海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3-4. 严学新,张阿根,龚士良. 长江口岸带经济圈地质工作及其服务领域拓展 . 上海地质,2010, 31(S1): 5-6,11. 杨天亮,严学新,王寒梅,等.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工程性地面沉降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7-11. 石铭. 生态城市建设土地利用评价——以扬州市为例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2-15,23. 高明志,罗斐. 济南环境地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6-19. 邢怀学,葛伟亚,董志高,等. 基于GIS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福州市为例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0-23. 张冬冬. 承压降水引起周边环境变形的数值模拟分析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4-28. 张卫国. 深基坑承压含水层抽水试验及控制运行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9-32,40. 冯克印,刘善军,王集宁,等. 鲁能运河电厂长沟岩深水源地水位模拟预测 . 上海地质,2010, 31(S1): 33-37. 王加恩,康占军,梁河,等. 浙江省灰岩固碳能力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38-40. 宋意勤,孙桂石,王振友,等. 扬州市地质构造背景与氡浓度之间关系分析 . 上海地质,2010, 31(S1): 41-42,63. 兰莎. 宁德地质公园奇特景观的科学价值浅析 . 上海地质,2010, 31(S1): 43-47,52. 吴维平,柏林,郑炎贵,等. 安徽天柱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综合评价 . 上海地质,2010, 31(S1): 48-52. 仇晓燕,周晓丹,万启春. 江苏扬州旅游地学资源初探 . 上海地质,2010, 31(S1): 53-59. 崔可锐,周阳,管政亭,等.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膨胀土工程性质的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10,31(S1): 60-63. 李平. 桩端土组成复杂情况下的工程勘察 . 上海地质,2010,31(S1): 64-67. 黎春林,缪林昌. 盾构高水位下施工开挖面稳定性分析 . 上海地质,2010, 31(S1): 68-72,79. 查甫生,廖斌,崔可锐. 掺粉煤灰——石灰对膨胀土胀缩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73-76. 崔可锐,刘金星,查甫生. 淮南刘庄煤矿地基人工冻融土工程性质与中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77-79. 陈伟宏. 利用静力触探护管进行承压水观测技术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80-82. 蔡宽余. 深基坑工程减压降水自动控制系统建设 . 上海地质,2010, 31(S1): 83-84,88. 孙瑞瑞. 软土地基中基坑渗透破坏机理和对策 . 上海地质,2010, 31(S1): 85-88. 周俊峰. 可控制一井分层降水技术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89-93. 沈日庚. 哈尔滨大耿家立交岩土工程关键问题分析 . 上海地质,2010, 31(S1): 94-97. 蒋益平. 关于上海勘察规范中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计算公式几点讨论 . 上海地质,2010, 31(S1): 98-100. 梅祖明,殷婷,袁平凡,等. 上海地区滩涂土地整治改良方法探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01-102,110. 胡艳华,王加恩,颜铁增,等. 浙北平原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03-106. 宋明义,黄春雷,董岩翔,等. 浙江富硒土壤成因分类及开发利用现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07-110. 刘军保,陈智渊,潘卫丰,等. 慈溪市土地质量调查和应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11-113. 庞绪贵,曹秀华,代杰瑞,等. 山东省平阴县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特征与污染评价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14-117,132. 代东峰,徐金欣,姜同海,等. 东营市沿海地区农业地质特征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18-121. 廖启林,金洋,华明,等. 江苏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前景分析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22-127. 梅祖明,袁平凡,殷婷.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探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28-132.. 邵飞,朱永刚,李嘉,等. 赣杭构造火山岩带铀成矿规律及深入找矿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33-136. 张春池,杨恩秀,李秀章,等. 山东临朐—昌乐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37-139,156. 毛建仁,赵希林,叶海敏,等. 武夷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40-144. 吴跃东. 大别造山带东南缘中新生代盆地类型探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45-148. 李振生,张文俊,刘德良,等. 二氧化碳气成藏的断裂控制作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49-151,161. 吴跃东. 巢湖的形成与演变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52-156. 赖文金. 福建邵武观音山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57-161. 刘东辉. 龙永煤田吕凤煤矿区童子岩组地层特征及聚煤环境讨论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62-164,171. 邓瑞锦. 福建省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东部含煤条带北段含煤性探讨——以尤溪县剑溪一带为例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65-167. 张蔚语. 皇山矿区铅锌多金属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68-171. 高文亮,汪石林,李芬,等. 赣北张十八铅锌银矿床主要金属矿物特征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72-175. 张勇,潘家永,刘建光,等. 江西金溪熊家山钼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76-179. 周先军,何发林,李淑琴,等. 江西弋阳大源岭特大型瓷石矿床地质特征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80-183. 李健,王绍奇. 江西省莲花县江下垅粉石英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84-186. 张子军,黄丛运. 青海日龙沟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87-191. 丁正江,孙丰月,刘殿浩,等. 胶东福山北部地区金及多金属成矿系列及找矿方向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92-195. 宋宁. 苏北盆地油气藏分布规律和主要控制因素 . 上海地质,2010, 31(S1): 196-199. 郑锡泉. 江苏省深部矿产勘查初步实践与思考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00-202. 张怀东,王根节,史东方.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初探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03-205. 曹达旺,陈永明,乐成生. 东至县兆吉口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06-209. 唐相生. 武夷山成矿带铀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10-213. 何丹丹. 找矿地质判据在河元背铀矿普查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14-216. 封东晓,田美荣,张辉彩,等. 惠民凹陷西部张扭地质结构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17-221. 王长江,穆星. 陆相断陷盆地储层地震预测技术优化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22-226. 徐兵,刘惠民,周爱华. 陡坡复杂扇体油藏评价思路与方法 . 上海地质,2010, 31(S1):227-229. 李健. 埕岛油田水淹层测井响应原理及识别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30-232. 仇永峰. 包裹体测温技术在高邮凹陷北斜坡戴南组油气成藏期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33-235. 仇永峰,陈平原,崔晓晓. 高邮凹陷北斜坡中部泰州组烃源岩评价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36-239. 宋宁. 苏北盆地油气藏分布规律和主要控制因素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40-243. 徐剑斌,杨树彪. 上海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及勘察利用方向探讨 . 上海地质,2010, 31(S1):244-246. 黄江华,王少龙. 安徽省西北部地热资源与开发远景评价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47-250. 林小平,林木好. 福州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及管理建议 . 上海地质,2010, 31(S1):251-253,257. 胡宁,高海发,张良红,等. 浙江省嘉兴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分析与验证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54-257. 孙雄,柏林,查世新,等. 中国温泉之乡巢湖市的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58-261. 陈良周,任兰花. 一种基于面模型的巷道三维自动建模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62-264. 吴银龙. 组件式GIS二次开发在土石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65-267. 刘效贤,张春晓. 测井资料在新余梅山矿区(南区)煤组划分及对比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68-270.274. 易清平,杨庆华,狄家亮.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桃山铀矿田中的应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71-274. 王太伟,黄明光,张运涛,等. 一种降低重铀酸铵产品水份的方法——反复沉淀法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75-276. 程秀明,林海,姜春永,等. 云南玉溪抗旱找水定位井典型实例分析与感悟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77-279,286. 徐卫良,马大洪,王安本,等. 苏北地区老井复查测井综合评价技术及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80-286. 林晓晖. 加强地勘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之我见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87-289,292. 倪云英. 论新时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90-292. 黄春雷,蔡子华,王加恩,等. 土地质量档案建立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93-296. 邱志勇,王远西. 滁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治理对策 . 上海地质,2010, 31(S1): 297-300. 本刊编辑部. 华东六省一市地质公园掠影 . 上海地质,2010, 31(S1): 封2,封3. 《上海地质》2010年第31卷第3期(2010年9月30日出版)(总第115期) ================================================= 陈吉余院士接受本刊专访. 探寻长江河口地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科学之道 . 上海地质,2010,31(3):1-8. 恽才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教授学术成就概要 . 上海地质,2010,31(3):封2,扉页1. 陈华文.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机制与模式探索 . 上海地质, 2010,31(3):9-15. 何中发. 城市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上海地质,2010,31(3):16-22,48. 陈勇,刘映,杨丽君,等. 上海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优化 . 上海地质,2010, 31(3):23-28. 黎兵. 上海近岸海域近30年来的地形演变和机制探讨 . 上海地质,2010, 31(3):29-34. 刘曦,杨丽君,徐俊杰,等. 长江口北支水道萎缩淤浅趋势分析 . 上海地质, 2010,31(3):35-40. 陈基伟. 上海市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发展对策刍议 . 上海地质,2010, 31(3):41-44,82. 鲍海君,王犁苑,俞红燕,等. 农村宅基地适宜性评价集对方法及其应用 . 上海地质,2010,31(3):45-48. 朱万明,杨柏宁,唐继民. 基于频谱分析的地铁列车运行隧道振动加速度研究 . 上海地质,2010,31(3):49-52,57. 施文捷,张志勇. 矩形顶管施工周边地质环境变化规律分析 . 上海地质,2010,31(3):53-57. 厉鑫,苌红涛,杨天亮. 可靠度方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10,31(3):58-60. 沈日庚. 上海地区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公式应用探讨 . 上海地质,2010,31(3):61-63,67. 陆惠泉. 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2010,31(3):64-67. 王娟,李良杰,刘运成. 庐山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上海地质,2010,31(3):68-72,77. 闫晓山,廖宗廷. MAPGIS7.0二次开发及其在东秦岭—大别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10,31(3):73-77. 乐艳莉. 城市地质信息数据安全管理研究 . 上海地质,2010,31(3):78-82. 吴荣荣,何剑锋,王建国. 我国极地科考事业发展与第26次南极科考成果 . 上海地质,2010,31(3):83-90. 本刊编辑部. 《上海地质》将更名为《上海国土资源》的预告 . 上海地质, 2010,31(3): 封3. 本刊编辑部. 《上海地质》设卷及以往卷号追溯说明 . 上海地质,2010, 31(3): 封3. 《上海地质》2010年第31卷第2期(2010年6月30日出版)(总第114期) ================================================ 黄雨,李景琳. 国际工程地质研究中的若干热点科学问题 . 上海地质, 2010, 31(2):1-7. 荆继红,孙继朝,韩双平,等. 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及酸化地下水分布特征 . 上海地质,2010,31(2):8-12. 费宇红,张兆吉,杨梅,等. 滹沱河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 上海地质,2010,31(2):13-19. 张礼中,张永波,周小元,等.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 . 上海地质, 2010,31(2):20-25. 黄厚. SOA架构在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10,31(2):26-29. 薛健男,秦昌杰. ArcGIS在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 . 上海地质, 2010,31(2):30-34. 黄坚. 浅论上海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行政许可职能 . 上海地质,2010, 31(2):35-37. 李众. 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 2010,31(2):38-42. 唐继民,孙志勇,郭陈,等. 上海长江大桥竣工荷载试验变形监测方法技术 . 上海地质,2010,31(2):43-49. 苏京平. 小角法在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 上海地质,2010, 31(2):50-53. 沈似龙,邱兴华,朱万明. 关于提高数字水准仪碎部点观测精度方法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10,31(2):54-57. 王瑛,蒋伟忠,陈小英,等. 琥珀及其仿制品的宝玉石和红外光谱特征 . 上海地质,2010,31(2):58-62. 《上海地质》2010年第31卷第1期(2010年3月30日出版)(总第113期) =============================================== 何中发. 上海市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与元素丰度相关关系特征 . 上海地质,2010,31(1):1-5. 黎兵,何中发. 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构想——以上海海岸带为例 . 上海地质,2010,31(1):6-10,20. 孙莉,琚娟,缪俊发,等. 上海市区承压含水层结构类型分区 . 上海地质, 2010,31(1):11-15. 杨石飞. 大面积土体堆载地基变形一般规律分析 . 上海地质, 2010,31 (1):16-20. 王波,吴秀珍. 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荷载分层传递特性试验分析 . 上海地质,2010,31(1):21-28. 陈尚荣,赵升峰. BP神经网络在基坑变形预测分析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10,31(1):29-31,41. 闫文中. 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 上海地质, 2010,31(1):32-37. 王洁华. 上海市废水排放与处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上海地质,2010,31(1):38-41. 杨振涛,陈春铁. 城市三维地质动态演示多通道投影技术 . 上海地质, 2010,31(1):42-45. 鲁智明,和再良,陈刚. 基坑工程监测中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测试计算方法 . 上海地质,2010,31(1):46-49. 朱万明. 外界光照对电子水准仪在地面沉降测量工作中观测质量的影响 . 上海地质,2010,31(1):50-52. 金淼,王水强. 瑞雷面波在探测驳岸基础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10, 31(1):53-55. 陈德平. 率先勇进闯新路——上海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工作纪事 . 上海地质,2010,31(1):56-57. 裘伟明. 中国赏石文化内涵之探讨 . 上海地质,2010,31(1):58-63,66. 杨如增,葛梦雅,李敏捷. 盐浴法红宝石离子扩散优化处理研究 . 上海地质, 2010,31(1):64-66. 《上海地质》2009年第30卷第4期(总第112期): ============================ 卢明起. 浅部厚层粉性土分层中的一些问题 . 上海地质,2009,30(4):1-3,36. 斯碧峰. 三轴水泥土搅拌加固地基的应用与控制 . 上海地质,2009,30(4):4-7. 杨建刚,王永,伍习军. 水域工程物探浅议 . 上海地质,2009,30(4):8-11,63. 王治华,杨建刚. 物探在上海地区工程性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4):12-16. 曾来,廖文新. 三维视电阻率成像技术在地下构筑物勘查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4):17-20. 司永峰. 基于姿态测量的深埋小口径地下管道探测技术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4):21-24,28. 顾夏贤,刘东坤. 瞬态瑞雷面波在压密注浆地基处理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4):25-28. 陈贻胜. GPS准动态地形测量在特殊环境下的灵活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4):29-32,54. 万从容,郭容寰,杨常红. 数字真正射影像的研制 . 上海地质,2009,30(4):33-36. 金雯.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事故现场勘查 . 上海地质,2009,30(4):37-41. 朱蕾,张玮,杨丽君,等. GIS支持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制图综合 . 上海地质,2009,30(4):42-45. 徐俊杰,杨丽君,刘映. 利用ArcGIS提取CAD中分离式标注水深 . 上海地质,2009,30(4):46-48. 张小会,吕志江,刘鹍鹏,等. 上海城市室内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4):49-54. 罗晚康,陶敏,缪盾. 区域建设中规划、土地、市政等专业数据整合应用基础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4):55-58. 孙彦伟,李勤奋,何中发,等. 上海市农用地分等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4):59-63. 《上海地质》2009年第30卷第3期(总第111期): ============================ 陈华文. 在上海市地质学会第八次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 上海地质,2009,30(3):1-2. 詹运洲. 基于转变发展方式条件下的上海市产业用地政策思路 . 上海地质,2009,30(3):3-7. 袁华宝.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2009,30(3):8-9,23. 高魏,李勤奋. 上海市农地非农化驱动机制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3):10-16. 廖远琴,李晓东,朱荣纲. 从第二次土地调查看上海市地籍管理 . 上海地质,2009,30(3):17-19. 王瑞,曹操,王超领.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权利设置与土地管理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3):20-23. 杨岳,张永珍. 构建上海市地价管理体系的设想 . 上海地质,2009,30(3):24-27,31. 徐艳丽. 探索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中土地估价师的组织与管理——以上海市为例 . 上海地质,2009,30(3):28-31. 张玮,陈基伟,刘雯,等.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 . 上海地质,2009,30(3):32-34. 何中发,孙彦伟,方正,等. 生态地球化学成果应用于农用地分等及质量动态监测初步构想 . 上海地质,2009,30(3):35-38,43. 段浩.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探讨 . 上海地质,2009,30(3):39-43. 周金龙,贺军. “批项目、核土地”指标研究初探——以上海市为例 . 上海地质,2009,30(3):44-48. 郭忠诚,施玉麒. 土地利用规划修改对规划修编的启示 . 上海地质,2009,30(3):49-52,62. 刘慧,郁钧,段浩. 新形势下的上海开发区土地建设 . 上海地质,2009,30(3):53-56. 朱超嵩. 西藏南路越江隧道近距离穿越M8号线地铁沉降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3):57-62. 顾一峰. 软土地基中大型沉井的施工技术 . 上海地质,2009,30(3):63-66. 《上海地质》2009年第30卷第2期(总第110期): ============================ 冯经明. 认识地球,保障可持续发展 . 上海地质,2009,30(2):1-2. 陈华文. 在纪念第4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仪式上的讲话 . 上海地质,2009,30(2): 3. 谢建磊,方正,李金柱,等. 上海市地热资源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2): 4-10. 严学新,王寒梅,方正,等.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解析 . 上海地质,2009,30(2): 11-14. 杨天亮,严学新,王寒梅,等. 基坑施工引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2): 15-21. 方志雷,王寒梅,吴建中,等. InSAR技术在上海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2): 22-26. 邹旭华. 利用城市雨水回灌地下水防治地面沉降技术方法探讨 . 上海地质,2009,30(2): 27-29. 张凯,谢弘帅. SMW工法在淤泥层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2): 30-33. 王波. 浅析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的机理与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2): 34-40. 施亚霖,刘长礼. 上海地区地下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内容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9,30(2): 41-43,53. 陈丽蓉,兰宏亮,钟正雄. 大型海上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探讨 . 上海地质,2009,30(2): 44-47. 琚娟. 基于钻孔数据任意边域地层分界面B-Rep建模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2): 48-53. 谢弘帅. 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车站基坑影响的有限元计算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2): 54-58. 乐艳莉,陈忠良. 上海市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 . 上海地质,2009,30(2): 59-61. 陈利群. 关于国土资源大调查经费管理重点的几点思考 . 上海地质,2009,30(2): 62-63. 黄旭林,景学立. 还地球应有之肾功能,让湿地持久健康地服务于人类 . 上海地质,2009,30(2): 64-66. 《上海地质》2009年第30卷第1期(总第109期): ============================== 李晓. 上海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演化 . 上海地质,2009,30(1): 1-7. 岳文浙,杨祝良,陶奎元,等. 南京地区雨花台组层位与时代的厘定及沉积相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1): 8-15. 陈忠大,胡根兴,毛汉川,等. 杭州湘湖地区三维工程地质结构特征与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1):16-21. 严学新,杨建刚,史玉金,等. 上海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主要方法、成果及其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1): 22-27. 史玉金,陈洪胜,杨天亮,等. 上海市工程地质层层序厘定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1): 28-33. 魏子新,王寒梅,吴建中,等. 上海地面沉降及其对城市安全影响 . 上海地质,2009,30(1): 34-39. 魏子新,周爱国,王寒梅,等. 地质环境容量与评价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1): 40-44. 何中发,方正,孙彦伟,等. 农用地土壤中汞元素形态特征浅析 . 上海地质,2009,30(1): 45-49. 吴建中,俞俊英,李晓,等. 上海地区第四承压含水层沉积环境及结构特征 . 上海地质,2009,30(1): 50-53. 刘映,尚建嘎,杨丽君,等. 上海城市地质信息化工作新模式初探 . 上海地质,2009,30(1): 54-58. 王治华,曾来,廖文新,等. 横波反射法在研究上海东西部硬土层过渡变化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1): 59-62. 《上海地质》2008年第29卷第4期(总第108期): ============================ 廖远琴,邱蕾. 短基线GPS控制网双差整周模糊度的直接解算方法 . 上海地质,2008,29(4): 1-6. 黄玮华. 天然气主干网长期沉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构想 . 上海地质,2008,29(4): 7-9. 高卫东,孟磊,张海荣,等. FEFLOW软件在地下水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4): 10-13. 王良民,曹兴国,陈洁金,等. 软基处理中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 上海地质,2008,29(4): 14-16,33. 谢建磊,王寒梅,何中发,等. 上海市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地质调查现状及展望 . 上海地质,2008,29(4): 17-23. 顾明光,龚日祥,卢成忠,等. 杭州湾岸线变迁与城市规划建设 . 上海地质,2008,29(4): 24-29. 李斌,王舒畋,杨文达,等. 平潭岛外~乌丘屿段滨海断裂活动性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4): 30-33. 胡英,张瑞伟. 双河油田核三段Ⅱ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 上海地质,2008,29(4): 34-37. 周金龙,董智渊. 上海市存量工业土地再开发的节约集约利用探讨 . 上海地质,2008,29(4): 38-41. 李众,陆惠泉. 刍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G/TJ08-202-2007)的变化与不足 . 上海地质,2008,29(4): 42-45. 龙剑杰. 轨道交通下立交区间基坑降水技术 . 上海地质,2008,29(4): 46-49. 黄卫权. LISP for CAD与岩土工程勘察平面图处理 . 上海地质,2008,29(4): 50-54. 景学立. 上海市地质学会第七届旅游地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第一届学术会议纪要 . 上海地质,2008,29(4): 54-55. 《上海地质》2008年第29卷第3期(总第107期): ============================ 陈华文. 关于上海地质工作发展的思考 . 上海地质,2008,29(3): 1-3. 赵俊峰,张毅祥. 南海东北部磁静区深部构造及成因模式 . 上海地质,2008,29(3): 4-7. 印峰. 水陆过渡带改进地震施工方法初探 . 上海地质,2008,29(3): 8-10. 王勇,史美璞,周诗可. 红外辐射探测地下管道效果初探 . 上海地质,2008,29(3): 11-12. 吴宝杰,杨桦,张伟光. 探地雷达数据的S变换时频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3): 13-15,19. 刘刚. 废弃矿山生态快速恢复技术 . 上海地质,2008,29(3): 16-19. 朱省峰. 浅谈城市水资源管理 . 上海地质,2008,29(3): 20-21,26. 解子军,魏建华,高强,等. 钢筋混凝土圆环内支撑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设计与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3): 22-26. 阎洪军,葛瑛芳,陈军. 通过断层分区实现复杂地层的三维显示 . 上海地质,2008,29(3): 27-29,33. 张波,陈艳,陈兰芳. 土颗粒沉降分析用水类型测试效果的检验比较 . 上海地质,2008,29(3): 30-33. 朱晓慧. 烟台某浮筒软土地基搅拌桩加固配方试验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3): 34-36. 周姗姗,施云燕. 基于GM(1,1)的组合灰色模型预测软基沉降 . 上海地质,2008,29(3): 37-40,44. 陈宪保,柳成志,董秀超,等. 伊舒地堑方正断陷新安村组沉积微相研究 . 上海地质,2008,29(3): 41-44. 胡慧婷,李占东,苏书震,等. 松辽盆地长垣以西中浅层三级构造发育史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上海地质,2008,29(3): 45-49. 周照青. 浅谈合同价款管理在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 上海地质,2008,29(3): 50-52,56. 华益梅,李如友. 地质公园旅游形象测量研究 . 上海地质,2008,29(3): 53-56. 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 四川软玉猫眼的谱学综合鉴定 . 上海地质,2008,29(3): 57-60. 孙凤贤,谷丰,徐小磊. 安徽省观赏石资源的分布及合理开发利用 . 上海地质,2008,29(3): 61-66. 《上海地质》2008年第29卷第2期(总第106期): ============================ 陈华文. 在2008年地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 上海地质,2008,29(2): 1-2,26. 张文龙. 上海全新统地层中地下水类型和不良作用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2): 3-6. 李珍,李杰,李贞,等. 浙江嵊泗海域第四纪沉积层序及承压水层位特征初探 . 上海地质,2008,29(2): 7-13,38. 武龙祥,刘江波,张准,等. 云南省兰坪县凤岩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 上海地质,2008,29(2): 14-17. 王荣彪,金清山.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岩土地质与施工沉降控制 . 上海地质,2008,29(2): 18-22. 石长礼,熊卫兵,祁镇廷. 崇明越江隧道岩土工程概要 . 上海地质,2008,29(2): 23-26. 张旭,邵华,季蓓蓉. 基坑开挖施工对临近地铁影响的实测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2): 27-29,34. 刘细元,王道英,熊顺伟,等. 江西中部某铁矿开采开发对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 上海地质,2008,29(2): 30-34. 雷万荣,顾琳娜,程志华,等. 江西省九岭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 . 上海地质,2008,29(2): 35-38. 刘云生,陈军,王必金,等. 盆地构造图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的实例介绍 . 上海地质,2008,29(2): 39-42,56. 廖远琴,邱蕾,李晓东,等. GPS伪距双差方法比较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2): 43-46,66. 翟雨阳,刘钦甫,张立德,等. 数值模拟技术在海坨子油田开发调整研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2): 47-50. 宋蓓,沈刚,朱伟林. 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我国首条大型电力隧道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2): 51-53. 李小平. 探地雷达技术在公路病害探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2): 54-56. 张海玲,王家林,许惠平. 遥感地质分析在油气靶区建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2): 57-59. 刘兰,黄得利,李照勇. 松辽盆地宋芳屯油田扶杨油层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08,29(2): 60-62. 闫伟林,张剑风,王德平. 巴彦塔拉油田南屯组、铜钵庙组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08,29(2): 63-66. 《上海地质》2008年第29卷第1期(总第105期): ============================ 王昕,王张华,徐浩. 近1500年来吴淞江水系演变及其淤塞原因探讨 . 上海地质,2008,29(1): 1-4,48. 华解明. 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建设的意义——由太湖水污染的思考 . 上海地质,2008,29(1): 5-7,17. 陈庆,张洪沙,崔永昆. 上海周边海域潜在的浅层气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 上海地质,2008,29(1): 8-12. 刘清玉,戴雪荣,王立群. 巢湖沉积物有机碳分布变化特征 . 上海地质,2008,29(1): 13-17. 肖裕生,钟华平,谢石连. 浅谈太湖流域饮用水安全与地下水保护 . 上海地质,2008,29(1): 18-20,43. 陈杰,辛伟,丁元陶.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 上海地质,2008,29(1): 21-23,56. 沈闪亮. 临港新城地质特征及其对新城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1): 24-28. 王晓,韦俊山,李巨龙,等. 有限元法模拟开挖引起的基坑水平位移和邻近建筑物沉降 . 上海地质,2008,29(1): 29-31,52. 黄金鼎,纪友亮. 陆相裂陷湖盆三级层序类型与发育模式——海拉尔盆地某凹陷为例 . 上海地质,2008,29(1): 32-36,65. 刘慧. 上海开展工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绩效评估的意义 . 上海地质,2008,29(1): 37-39. 周金龙. 上海市建设用地勘测定界若干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2008,29(1): 40-43. 巫虹,富锡良.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关于沉降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1): 44-48. 李淑海. 运用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实施管道更换的新方法 . 上海地质,2008,29(1): 49-52. 富锡良,巫虹,沈仁之. 瞬态瑞雷波法在软土地区地基加固检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1): 53-56. 陈琳琳,须雪豪. 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思路中的模糊思维 . 上海地质,2008,29(1): 57-59,70. 胡霞,黄得利,李照勇. 松辽盆地宋芳屯油田扶杨油层孔隙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 上海地质,2008,29(1): 60-62. 杜先芳,李占东,柳成志. 贝西斜坡构造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控油因素 . 上海地质,2008,29(1): 63-65. 许佳君,廖宗廷,周征宇. 和田、格尔木与溧阳三地软玉微观结构的对比研究 . 上海地质,2008,29(1): 66-68. 《上海地质》2007年第28卷第4期(总第104期): ============================ 王翠玲. 天津市表土层固结变形过程中微观结构特征初探 . 上海地质,2007,28(4):1-3,44. 叶文勇,肖勤. 滩地软基强夯法加固试验实测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4):4-6,9. 陆祖国,胡宗城. 某储罐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原因分析与处理 . 上海地质,2007,28(4):7-9. 祝宜龙,白文波. 上部基坑施工对软土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与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4):10-13. 王宏伟,孙风贤. 花山谜窟景区2号、35号洞窟稳定性分析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4):14-20. 王艳,叶观宝. 水位对加筋土护岸挡墙的影响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4):21-24. 王倩,支崇远. 硅藻碳酸酐酶对石灰岩岩溶的作用及其生态意义 . 上海地质,2007,28(4):25-27. 刘细元. 江西省九江市规划区地下水特征及其环境评价 . 上海地质,2007,28(4):28-32. 雷万荣,周玉才,章勇,等. 江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体系建设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4):33-36. 李芳,金鹰,刘曙光. 高岭土颗粒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4):37-40. 易达,金宗川,陈强. 液化判别中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粘粒含量取值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4):41-44. 王宣庆,李可丁. 利用半参数模型精化GPS单点定位 . 上海地质,2007,28(4):45-47,51. 袁江红. 以坐标差为因子的导线平差 . 上海地质,2007,28(4):48-51. 王荣华,干嘉元,过仲阳,等. 模糊理论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4):52-55. 孙玉花,纪友亮,王怀忠. 高尘头地区砂层渗透率对石油运移与聚集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4):56-59. 张文龙. 对上海市地质灾害灾种和致灾因素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4):60,13,63. 郑丽,马木兰,何丽红. 梭布垭奥陶纪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4):61-63. 马婷婷,廖宗廷,周征宇. 岫岩软玉矿床成因研究现状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4):64-66. 《上海地质》2007年第28卷第3期(总第103期): ============================ 刘海军,董志刚,张罗磊,等. 辽河红星地区沙一段储集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3):1-4,9. 孙海雷,柳成志,刘华晔. 徐家围子断陷兴城地区营四段储层沉积特征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3):5-9. 陈海洲,李瑞军. 深水浊积砂体的成因机理及特征 . 上海地质,2007,28(3):10-13. 石长礼,张惠忠. 加强上海地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工作 . 上海地质,2007,28(3):14-17,26. 杨玉华. 安徽省阜阳市深层孔隙水资源评价中的越流问题 . 上海地质,2007,28(3):18-19. 眭素刚,范柱国,马玲,等. 宾川县拉乌滑坡稳定性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3):20-22. 孙莉,陈波,许丽萍,等. 上海地铁车站勘探工作量布置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3):23-26. 胡培进,汪中卫,李强. 变截面桩的力学性能及工程意义 . 上海地质,2007,28(3):27-31,58. 黄小秋. 城市高架道路沉降监测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3):32-34,44. 孙亚哲,高倚山,吴建,等.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在电厂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 上海地质,2007,28(3):35-39. 鲍生谋,丁俊文. DX桩在软土地区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3):40-44. 曾来,谭春. 综合物探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3):45-47. 孙中旭,陈天慧. 磁梯度探测在工程基桩桩长检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3):48-50,62. 刘万恩. 高密度电法探测基岩起伏和隐伏断裂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3):51-53. 王中,安朝晖. 三维地震可视化解释技术及其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3):54-58. 李平,周越刚. 昌化鸡血石常见地子的成分与岩性 . 上海地质,2007,28(3):59-62. 陈盈,廖宗廷,薛秦芳. 山东蓝宝石的包裹体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3):63-66. 《上海地质》2007年第28卷第2期(总第102期): ============================ 张玉兰. 从孢粉、藻类研究看马桥先人的生活环境 . 上海地质,2007,28(2):1-4. 刘细元,衷存堤. 江西省九江市规划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 . 上海地质,2007,28(2):5-10. 周涛,党海燕,王国欣. 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引起塌方的分析与处理 . 上海地质,2007,28(2):11-12,37. 王爱军,朱伟林,石丽君. 西藏路电力隧道三号井施工对周边建筑物沉降因素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2):13-17,44. 李伟,熊福文. 潮汐对过江隧道沉降的影响 . 上海地质,2007,28(2):18-20. 王德刚,李新同. 深基坑施工周边管线变形监测分析和处理 . 上海地质,2007,28(2):21-24. 许锋,周学明,汤海辉,等. 软土地区大面积多层次基坑设计实例浅析 . 上海地质,2007,28(2):25-28,10. 郑少河,姚海林,葛修润. 气候影响下膨胀土开裂的力学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2):29-32. 张文虎,陈峰,周学明. 龙泉港出海闸基坑围护设计和监测数据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2):33-37. 吴英,印文东. 关于用室内三轴(CD)试验方法确定基床系数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2):38-40. 王克明,尹骥,管飞. 基于模糊数学的复合土钉支护方案评判 . 上海地质,2007,28(2):41-44. 高飞. 上海地区超长后注浆钻孔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2):45-48,55. 应伯宣,陈军. 浅谈基桩检测声测管的选择 . 上海地质,2007,28(2):49-51. 饶险峰,王治华,孙正浩. 地球物理技术在非开挖工程中的应用评价 . 上海地质,2007,28(2):52-55. 谭春,王永,杨振涛. 高频地质雷达在堤坝路面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2):56-59,67. 程耀清,田立新,张中巧,等. A构造勘探潜力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2):60-63,70. 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等. 四川软玉猫眼的显微结构及扫描电镜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2):64-67. 毛婧芳,杨如增,李敏捷,等. 新疆白玉与江苏小梅岭白玉的结构性差异与感观效果的关系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2):68-70. 《上海地质》2007年第28卷第1期(总第101期): ============================ 常远. 大别造山带核部两处燕山期花岗岩体的成因演化模式 . 上海地质,2007,28(1):1-6. 李军辉,张大智. 松辽盆地北部宋芳屯油田芳231区块葡萄花油层沉积特征研 . 上海地质,2007,28(1):7-10. 安爱琴,纪友亮,单敬福.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特征 . 上海地质,2007,28(1):11-16,53. 戴仕宝,杨世伦,李鹏,等. 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对入海泥沙的影响 . 上海地质,2007,28(1):17-20,28. 郭云,支崇远,赵宇中,等. 硅藻对地表石灰华沉积的生物作用及其意义 . 上海地质,2007,28(1):21-24. 牟建华,游文法,杨黎明. 上海M8线某深基坑工程施工对周边地面沉降影响 . 上海地质,2007,28(1):25-28. 孙正浩. 上海城市路下立交地道渗水现象原因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1):29-32,28. 徐凤昌,董锋,陈洪泳,等. 深基坑施工渗水、流砂等病害分析和处理 . 上海地质,2007,28(1):33-35,44. 归豪域,刘曙光,吴晓峰. 高含沙泥浆模型试验及其糙率纠正 . 上海地质,2007,28(1):36-39,53. 赵榆. 上海地区勘察阶段估算高层住宅沉降量的实用方法 . 上海地质,2007,28(1):40-44. 蒋小军,严学新. 可拓学理论在工程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1):45-49. 陈基伟. 数值分析软件Mathematica在测绘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1):50-53. 陈艳,唐剑良,桑玉萍. 变水头渗透仪器的计量校准 . 上海地质,2007,28(1):54-57. 孙亚哲,高倚山,王沪生. 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1):58-62. 殷春娟,崔永高,郑大龙.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若干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1):63-66. 干嘉元,王荣华,过仲阳. 利用航空遥感图像进行河道自动提取的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1):67-70,57. 刘小军,王家林,吴健生. 二维大地电磁正则化共轭梯度法反演算法 . 上海地质,2007,28(1):71-74. 陈军,赵永辉,王永强,等. 基坑维护工程注浆效果的雷达检测 . 上海地质,2007,28(1):75-78. 《上海地质》2006年第27卷第4期(总第100期): ============================ 张阿根.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回顾与展望 . 上海地质,2006,27(4):1-4,63. 邱金波. 上海市第四纪地质研究的进展 . 上海地质,2006,27(4): 5-9. 顾澎涛. 关于上海地区金山群大地构造属性的思考 . 上海地质,2006,27(4): 10-13. 杨建刚. 工程物探方法在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4): 14-18. 严学新,史玉金. 上海市工程地质结构特征 . 上海地质,2006,27(4): 19-24. 龚士良. 上海地面沉降研究综述 . 上海地质,2006,27(4): 25-29. 钮建定,胡振明,陈智勇.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岩土工程 . 上海地质,2006,27(4): 30-34,29. 季军,张惠忠. 软土地区地铁、隧道工程勘察 . 上海地质,2006,27(4): 35-38,43. 王国良. 地面沉降危险性分级标准初探 . 上海地质,2006,27(4): 39-43. 冯铭璋,季军. 上海地区浅层气地质灾害评估 . 上海地质,2006,27(4): 44-47. 杨锦发. 生态地球化学土壤样品高精度测试与质量监控 . 上海地质,2006,27(4): 48-51. 陈国金,陈海洋,陈秋义. 巴东城区地质安全问题与防灾体系建设 . 上海地质,2006,27(4): 52-57. 吴钦. 西藏铬铁矿找矿方向和找矿方法问题探讨——兼论铬矿物探效果 . 上海地质,2006,27(4): 58-63. 李洪奎,杨锋杰. 山东金矿类型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 上海地质,2006,27(4): 64-67,18. 《上海地质》2006年第27卷第3期(总第99期): ============================ 初丽兰,纪友亮,胡光明,等.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层序地层学研究及隐蔽油气藏预测 . 上海地质,2006,27(3):1-4,18. 王立群,戴雪荣. 长江口崇明东滩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 上海地质,2006,27(3):5-9. 刘细元,吴亮,衷存堤,等. 江西省新余市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 . 上海地质,2006,27(3):10-14. 王学杰,陈廷方,高德政. GIS公路地质环境评价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3):15-18. 王旭东,张惠忠. 增加岩土工程剖面图的第四纪地质含量 . 上海地质,2006,27(3):19-23,39. 刘文白,王梦瑜,周健. 桩-桶基础抗拔承载力分析 . 上海地质,2006,27(3):24-28,39. 许人平,叶勇,金建敏,等. 连拱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的监测与控制 . 上海地质,2006,27(3):29-32. 邓科;王世梅;张华伟. 陈家大院边坡稳定性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3):33-34,46,32,57. 王琦,过仲阳,吴健平,等. 基于GIS的上海市河道变化监测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3):35-39. 孙雅荣,芮建勋,陈能. 基于OLE海量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 . 上海地质,2006,27(3):40-42. 王克,沈洪,牟建华,等. 综合物探方法在上海市防汛墙检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3): 43-46. 朱兆军,顾和和,朱恒力. 基于GIS技术的矿山土地管理应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3):47-48,60. 徐有缘,周健,缪俊发. Laplace方程若干问题的解及其在渗透破坏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3):49-52. 刘振田,侯东立,乔建敏. 北京地区工程地质钻探工法对土工试验指标影响的统计分析 . 上海地质,2006,27(3):53-57. 黄新才. 监测数据远程传送的方法——全站仪数据远程监测系统简介 . 上海地质,2006,27(3):58-60. 朱沁,陈晖,李韬. 沉桩挤土对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3):61-63. 王久华. 山东省金刚石矿中的绿色钻石及其特征 . 上海地质,2006,27(3):64-66,63. 《上海地质》2006年第27卷第2期(总第98期): ============================ 刘建生,马荫生,钱耀中. 物探技术在大桥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2):1-4. 王旭东,范翔宇,郑烨. X3M探地雷达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查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2):5-8,20. 周建胜. 隧道超前地质精确预报 . 上海地质,2006,27(2):9-12,66. 甘会春,陆敬辉,仝金太. 基桩缺陷的神经网络判别法 . 上海地质,2006,27(2):13-15,48. 张文伟,张杰,褚光,等. 低应变检测基桩扩径现象 . 上海地质,2006,27(2):16-20. 赵永辉,吴健生,张昊. 曙光雷达数据处理软件系统 . 上海地质,2006,27(2):21-25. 郦逸根,董岩翔,朱有为,等. 关于茶、稻中铅、氟限量标准的讨论 . 上海地质,2006,27(2):26-29,66. 陈基伟,韩雪培. 从上海城市建筑密度看城市用地效率与生态环境 . 上海地质,2006,27(2):30-32,66. 陈军,李勤奋,周学明. 东海大桥大乌龟近岛段的工程地质施工勘察 . 上海地质,2006,27(2):33-35. 彭德红. 某体育场边坡滑坡分析与治理方案 . 上海地质,2006,27(2):36-38,52. 章荣国,梅奇. 缅甸船厂抽水试验井壁坍塌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 上海地质,2006,27(2):39-42. 施广明,唐有职. SMW工法在深基坑围护工程中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2):43-44,62. 杨振涛,李晓东,李晓. 管道沉降监测与应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2):45-48. 刘万恩. 滨海城市高密度电法观测精度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2006,27(2):49-52. 陈贻胜. 坐标转换参数的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2):53-56. 龚士良,吴建中. “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会议情况介绍 . 上海地质,2006,27(2):57-62. 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 四川石棉县蛇纹石猫眼的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2):63-66. 《上海地质》2006年第27卷第1期(总第97期): ============================ 何良军,张藻,楼颂平,等. 物探在长江水下三角洲勘查淡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 上海地质,2006,27(1):1-4. 赵竹占,孙秀容,戴纯俊. 波动与振动技术在建设工程勘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1):5-8,23. 杨泉宁,刘建生. 物探技术在工程勘察领域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1):9-12. 陆志华,褚光,高建忠. 大直径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 . 上海地质,2006,27(1):13-18,32. 马文亮,卢秋芽. 多波束在海底复杂地形条件下大比例尺测量方法探讨 . 上海地质,2006,27(1):19-22,28. 张先林. “城市地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取得圆满成功 . 上海地质,2006,27(1):23. 夏晨,李金柱,何中发. 上海市浅层地下水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1):24-28. 赵增敏,李明朗. 天津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质环境课题 . 上海地质,2006,27(1):29-32. 徐波,周申立,康艳梅,等. 四川华蓥山地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 上海地质,2006,27(1):33-36,40. 吴权,费廷玉. 拟建深基坑降水试验岩土工程分析 . 上海地质,2006,27(1):37-40. 张晓峰,叶萌. 紧邻在建主楼桩基的地下室基坑围护设计实例 . 上海地质,2006,27(1):41-44,61. 李新同. 土建施工中超高压电力排管加固措施及其监测 . 上海地质,2006,27(1):45-47,54. 盛初根,刘孝武. 浙江平廊公路工程真空预压软基处理工程实录 . 上海地质,2006,27(1):48-50. 高飞,丁国洪. 强夯施工振动传播的灰色预测方法 . 上海地质,2006,27(1):51-54. 俞平,郑驰. 浅埋硬土层小截面短桩沉桩分析 . 上海地质,2006,27(1):55-57,64. 王大为,张罗磊. 大地电磁测深相位数据的研究和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1):58-61. 吴钦. 我国地质系统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进展 . 上海地质,2006,27(1):62-64. 夏建芳. 加强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 . 上海地质,2006,27(1):65-66. 《上海地质》2005年第26卷第4期(总第96期): ============================ 孙秀容,赵竹占,郦逸根,等. 上海越江隧道工程场地地层波速测试及其工程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4): 1-5. 龚士良. “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 上海地质,2005,26(4): 5. 周学明,袁良英,蔡坚强,等. 上海地区软土分布特征及软土地基变形实例浅析 . 上海地质,2005,26(4): 6-9,61. 魏根群,陈晖,樊向阳. 桩基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5,26(4): 10-13,37. 刘满仓,胡明毅,胡忠贵,等. 八面河油田沙三段储层砂体层内非均质性研究与探讨 . 上海地质,2005,26(4): 14-16,20. 毛朝辉,文志云,刘国彬. 基坑施工时下方近距离隧道保护 . 上海地质,2005,26(4): 17-20. 沈洪,魏子新,吴建中,等. 黄浦江防汛墙沉降特征及其对防洪能力影响的分析 . 上海地质,2005,26(4): 21-24,29. 陆琴,梅祖明. 上海某厂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估 . 上海地质,2005,26(4): 25-29. 沈莽庭,刘红樱,李东红. 江西九江市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址适宜性评价优选 . 上海地质,2005,26(4): 30-33,40. 彭劼,施麟丽,陆玉琳.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应用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4): 34-37. 王水强,黄永进,唐坚. 一个应用综合物探方法检测地下注浆效果的实例 . 上海地质,2005,26(4): 38-40. 陈琦慧,孙树林. 利用修正太沙基理论进行土体非线性固结沉降计算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4): 41-44. 王殊伟,陈正阳. 基于移动曲面模型的GPS高程拟合 . 上海地质,2005,26(4): 45-46,44. 张大智,纪友亮,刘洪林.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薄互层储层预测 . 上海地质,2005,26(4): 47-50,57. 费培云,季嵘,张道玲,等. 上海老港垃圾卫生填埋场隔离墙材料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4): 51-53,70. 袁江红. 提高GPS手持机定位精度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4): 54-57. 胡光明,纪友亮. 陆相盐湖层序地层学研究简述 . 上海地质,2005,26(4): 58-61. 孙庆峰. 结核状碳酸盐岩研究综述 . 上海地质,2005,26(4): 62-64,67. 《上海地质》2005年第26卷第3期(总第95期): ============================ 张玉兰. 长江三角洲东缘地区全新世孢粉与古环境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3): 1-5,15. 张福瑞,戴雪荣,王立群,等. 安徽龙河口水库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上海地质,2005,26(3): 6-9. 宋伟建. 长江口海域地质灾害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3): 10-15. 王振宇. 浙江嵊泗海域海底淡水资源初探 . 上海地质,2005,26(3): 16-21. 孙秀容,郦逸根,赵竹占,等. 上海沪闵路高架桥场地工程地震地质条件评价 . 上海地质,2005,26(3): 22-25. 吴伟锋,强忠芳. 上海南汇东滩(五期)促淤圈围岩土工程勘察实例分析 . 上海地质,2005,26(3): 26-30. 黎薇,郭雅芬,王琦,等. 非点源污染的流域分配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3): 31-34,21. 刘万恩,蔡克俭,夏吉祥. 海上超长大钢管桩的高应变动力检测 . 上海地质,2005,26(3): 35-37. 李廷军. PDA高应变测桩技术在打桩监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3): 38-40,57. 王学杰,高德政,杨德生. 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准备及数据库设计 . 上海地质,2005,26(3): 41-43,15. 彭德红. 浅谈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上海地质,2005,26(3): 44-47. 姚海明,张雷,范厚彬. 软土三轴流变试验的数值仿真 . 上海地质,2005,26(3): 48-51. 石丽君,凌海,王爱军. 压密注浆加固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施工工艺与评价方法 . 上海地质,2005,26(3): 52-54. 欧东新,王家林. Mathematica软件在计算有限单元法系数矩阵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3): 55-57. 蔡宽余.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的市场开拓与营销战略 . 上海地质,2005,26(3): 58-60,66. 王久华. 山东省的彩色钻石资源 . 上海地质,2005,26(3): 61-62. 周征宇,廖宗廷,马婷婷,等. 回顾与展望:软玉的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3): 63-66. 《上海地质》2005年第26卷第2期(总第94期): ============================ 蒋建平,罗国煜. 苏通大桥区三种角砾灰岩的成因及其工程意义 . 上海地质,2005,26(2): 1-3. 刘清玉. 崇明东滩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 上海地质,2005,26(2): 4-7. 王亮,张彤. 崇明东滩15年动态发展变化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2): 8-10,15. 刘红,何青,孙雅荣.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进展 . 上海地质,2005,26(2): 11-15. 何跃平,朱合华,付艳斌,等. 软土地基三维粘弹性反演分析与变形预测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2): 16-18,23. 孙杰,唐益群,黄雨. 下沉式抗滑桩与普通抗滑桩内力分析比较 . 上海地质,2005,26(2): 19-23. 姚建阳,庄宏,房峻松,等. 抗拔桩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上海地质,2005,26(2): 24-26. 高飞,孙小刚. 上海地区场地剪切波速的特征分析 . 上海地质,2005,26(2): 27-29,36. 徐凤昌,邱文东. 土工试验仪器设备计量控制中的若干问题 . 上海地质,2005,26(2): 30-32,57. 李伟华,徐金明,蔡佩琦. 建立桩基工程数据库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2005,26(2): 33-36. 蔡宽余,杨晓慧.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 上海地质,2005,26(2): 37-40,45. 高建荣,张晓培,牛建军. 浅层折射波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 . 上海地质,2005,26(2): 41-45. 王峰,阮斌. 浅层地震勘探震源性状探讨 . 上海地质,2005,26(2): 46-48,52. 曾宪珪,廖超. SDM与GIS的集成模式探讨 . 上海地质,2005,26(2): 49-52. 余东华,杨如增,徐红奕,等. 电气石复合材料微孔吸滤剂在香烟“降焦减害”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2): 53-57. 卢保奇,元利剑,夏义本. 四川软玉猫眼赋存的围岩显微结构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2): 58-62. 仰文章. 上海的地质遗迹——贝壳沙冈 . 上海地质,2005,26(2): 62. 《上海地质》2005年第26卷第1期(总第93期): ============================ 张阿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上海城市地质工作 . 上海地质,2005,26(1):1-3,54. 邱金波. 上海市浅部数层硬土的沉积环境、时代及划分对比 . 上海地质,2005,26(1): 4-9. 叶茂林,傅强,李维锋.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1):10-14. 张玉兰. 孢粉分析在环境考古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15-17. 陈基伟,梅安新,袁江红. 从海岸滩涂变迁看上海滩涂土地资源的利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18-20,28. 陈宇,唐军. 上海地区某高层建筑基坑开挖和沉桩环境效应浅析 . 上海地质,2005,26(1): 21-24,45. 程徽丰,陈宝. 外滩防汛墙二期工程防御能力分析 . 上海地质,2005,26(1): 25-28. 皇甫熹. 东海大桥(大乌龟近岛段)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 上海地质,2005,26(1): 29-31,61. 瞿成松,罗建军,曹惠宾. 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某浦东工作井降水工程 . 上海地质,2005,26(1): 32-37. 程筠菁,陈峰,王书增. 软土地区双排桩门架式挡墙的分析和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38-41. 尹骥,许峻峰. 抗剪强度折减系数法在求解复合土钉支护的稳定系数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42-45. 张琪,王珍. 高密度电法在上海地区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46-48. 葛双成. 坝体隐患的雷达探测技术及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49-51. 王永,谭春,乐艳莉. 地质雷达在安徽定远水库土坝隐患探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52-54. 黄克辉. 基坑测斜观测数据误差分析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1): 55-57. 周征宇,廖宗廷,马婷婷. 缅甸翡翠原生矿床成因机制新探 . 上海地质,2005,26(1): 58-61. 张若虹. 浅析中国加入WTO对矿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 上海地质,2005,26(1): 62-63,14. 《上海地质》2004年第25卷第4期(总第92期): ============================ 张鹏飞,史玉金,曾正强,等.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址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与评价 . 上海地质,2004,25(4):1-6. 陈基伟,李俊祥. 特大城市地表水遥感信息系统研究 . 上海地质,2004,25(4):7-10. 李继明,蔡小玲,黄祖亮. 义乌城市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城市地质问题 . 上海地质,2004,25(4):11-14,18. 李伟,高广运,邱畅. 载荷试验确定基床系数修正方法的讨论 . 上海地质,2004,25(4):15-18. 杨斌娟,马骏,刘燕. 颗粒分析用量筒的规格标准和计量标定 . 上海地质,2004,25(4):19-22. 施麟丽,乔建敏,陆玉琳. 真空—复水联合预压法在大面积软土地基上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4):23-25,32. 陈宗培,张健超. 深基坑开挖,支撑与《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 . 上海地质,2004,25(4):26-28. 朱兆勇,陶伟,赵永强. 强夯联合塑料插板堆载预压法在陈海公路中段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4):29-32. 李超. 工程勘察测试数据分析处理过程 . 上海地质,2004,25(4):33-35,40. 宋蓓,戴晓燕,郁建华.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 . 上海地质,2004,25(4):36-40. 过仲阳,陆衍,戴晓燕. 空间数据挖掘系统及其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4):41-44. 王永,谭春,曾来. 地质雷达方法在城市地下建(构)筑物权属调查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4):45-47. 李宜宏,郁钧 . 地质雷达技术在和平饭店南楼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4):48-50. 谭春,王永. 多波列高密度地震影像法在沪崇隧道工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4):51-54. 李金柱,牛晓英,王正平,等. 上海市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管理对策 . 上海地质,2004,25(4):55-59. 牛晓英. 合理开发地下矿泉水不会造成地面沉降 . 上海地质,2004,25(4):60-61. 邹平. 控制好细节就控制了质量——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质量管理 . 上海地质,2004,25(4):62-64. 《上海地质》2004年第25卷第3期(总第91期): ============================ 成利民,王如金. 杭州湾大桥岩土工程勘察 . 上海地质,2004,25(3):1-5. 项培林,沈日庚. 高速公路沿线暗浜填土的勘察和评价 . 上海地质,2004,25(3):6-8,37. 黄斌,熊巨华. 不同桩型情况下的桩基差异沉降三维有限元分析 . 上海地质,2004,25(3):9-14. 顾澎涛. 2004年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上海总营在上海市成功举办 . 上海地质,2004,25(3):14. 樊向阳,陈波. 扁铲侧胀试验估算地基承载力初探 . 上海地质,2004,25(3):15-18,23. 杨石飞,辛伟. 改性污泥作填埋场覆盖材料室内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4,25(3):19-23. 张海. 上海人工半岛地区岩土工程特性 . 上海地质,2004,25(3):24-26,30. 苏君毅,过仲阳,邱洁,等. PNN网络在预测MCS移动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3):27-30. 苏晓鸣,詹秀春,李思源. 偏振激发能量色散X荧光法在地球化学分析中应用及其与波长色散X荧光法的比较 . 上海地质,2004,25(3):31-37. 刘峥,巫虹. 岩石Kaiser效应测地应力原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 上海地质,2004,25(3):38-41,56. 璩继立,峁会勇. 盾构施工地面长期沉降的神经网络预测 . 上海地质,2004,25(3):42-46. 陈基炜,熊福文. GPS-RTK作业的若干技术问题与思考 . 上海地质,2004,25(3):47-50. 刘万恩. 高密度电法在天津软土地基勘察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3):51-56. 周金龙,乐艳莉. 地面沉降对工程沉降监测数据的影响及分析 . 上海地质,2004,25(3):57-61. 赵天库,葛为中,张忠良. 地质雷达快速检测运营公路隧道隐患 . 上海地质,2004,25(3):62-66. 《上海地质》2004年第25卷第2期(总第90期): ============================ 李智勇,洪雪晴. 苏州甪直第四纪地层划分 . 上海地质,2004,25(2):1-4. 杨斌娟,张波. 密度计法试验土用量规定的讨论 . 上海地质,2004,25(2):5-8,17. 尹骥,管飞. 对计算复合土钉支护整体稳定性的圆弧滑动法的改进 . 上海地质,2004,25(2):9-12. 关秀光,刘文白. 土工格栅与土的摩擦特性试验 . 上海地质,2004,25(2):13-17. 周恺华,李志斌,叶观宝,等. 单桩极限承载力实例分析灰色预测 . 上海地质,2004,25(2):18-21. 裴捷,水伟厚. 高能级强夯在深厚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2):22-25. 祁乐凤,毛群芳. 工程勘察方案中“V”字型布孔原则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4,25(2):26-28. 丁海涛,王家林,许惠平. 基于MapObjects下潮汕坳陷区物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上海地质,2004,25(2):29-33. 唐龙喜,唐继民,汪维春,等. 变形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 . 上海地质,2004,25(2):34-36,43. 苏晓鸣. 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及其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2):37-43. 曾洪飞,周健,贾斌. RBF神经网络在深基坑监测预测中的运用 . 上海地质,2004,25(2):44-47. 许方伟,陆次平,王荷萍,等. 用测井信息综合评价钻遇地层 . 上海地质,2004,25(2):48-53. 胡建平. KTG土工试验自动化采集系统的数据格式转换 . 上海地质,2004,25(2):54-56,61. 伍习军,童辛涛,施明. GPS在过江隧道江底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2):57-61. 汪哲. 市场识玉 . 上海地质,2004,25(2):62-64,33. 戴国林. 地勘工作商业化 . 上海地质,2004,25(2):65-66. 《上海地质》2004年第25卷第1期(总第89期): ============================ 严学新,方正,曾正强,等. 上海地下空间开发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 上海地质,2004,25(1):1-5. 张玉兰,宋建,贾丽. 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的发现及其古环境 . 上海地质,2004,25(1):6-8,35. 曾昭华.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Mn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形成 . 上海地质,2004,25(1):9-12. 金瑞奔,杨如增,赵建夫. 沸石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 上海地质,2004,25(1):13-15. 曹国强,程高城. 拦蓄大气降水 缓解水资源矛盾 . 上海地质,2004,25(1):16-17,42. 王晓娟,毛群芳. 上海地区别墅型住宅小区勘察要点 . 上海地质,2004,25(1):18-21,27. 谢小林,贾坚. 预测和控制深基坑变形的抗隆起稳定系数法 . 上海地质,2004,25(1):22-27. 简浩,顾国荣,陈晖. 搅拌桩在基坑围护和压桩防护中的综合作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04,25(1):28-31. 周恺华,陈望春,缪俊发. 双排钻孔灌注桩围护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1):32-35. 杨文达. 东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波特征研究 . 上海地质,2004,25(1):36-42. 郁标,郁钧.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高架工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1):43-46,53. 常远,刘锐,杨嘉. 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与地学应用综述 . 上海地质,2004,25(1):47-53. 赵天库. 瑞雷面波技术在碎石桩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4,25(1):54-56,62. 黄志兵.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渗漏及堵漏 . 上海地质,2004,25(1):57-59,62. 张鲁钢. 浅谈房屋建筑砌体裂缝及常见裂缝的防治 . 上海地质,2004,25(1):60-62. 《上海地质》2003年第24卷第4期(总第88期): ============================ 陈沈良,张国安,谷国传. 长江口南汇边滩的演变及其沉积动力机制 . 上海地质,2003,24(4):1-4. 刘清玉,戴雪荣,何小勤. 崇明东滩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空间分布特征 . 上海地质,2003,24(4):5-8. 李金柱,施玉麒,吴继红,等. 上海市矿泉水的分布及其水化学特征 . 上海地质,2003,24(4):9-12,16. 李保珠,李峰,薛传东,等. 有限单元法在会泽铅锌矿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3,24(4):13-16. 张海峰,高松峰. 利用天然地质材料去除水中重金属的实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3,24(4):17-18,55. 冯铭璋,王晓娟. 工程勘察投标书的编制和评审 . 上海地质,2003,24(4):19-24. 牛晓英. 怎样科学饮用矿泉水 . 上海地质,2003,24(4):24. 高广运,张晓哲,水伟厚. 地基土地震液化数学分析的新思路 . 上海地质,2003,24(4):25-29. 张锦栋,舒翔,钟才根. 软土中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因素分析 . 上海地质,2003,24(4):30-33. 吴美玉,许家林. 软土地区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的实践 . 上海地质,2003,24(4):34-36. 郑永来,韩文星,傅强,等. 朝阳沟油田双30-2区扶Ⅰ层裂缝发育区预测研究 . 上海地质,2003,24(4):37-40. 戴晓燕,过仲阳,李勤奋,等. 空间聚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 上海地质,2003,24(4):41-46. 杨世如. 超声波透射法在钻孔灌注桩检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3,24(4):47-51. 詹龙喜,郁钧,郁标,等. 连续跟踪数字化三维自动化监测系统研究 . 上海地质,2003,24(4):52-55. 廖文新,朱万明,施玉麒. 上海近代建筑的房屋质量检测方法探讨 . 上海地质,2003,24(4):56-58,61. 杜湘. 基坑围护新技术在上海西门广场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3,24(4):59-61. 陈桃,周征宇,马婷婷. 宝玉石肉眼鉴定的依据 . 上海地质,2003,24(4):62-66. 《上海地质》2003年第24卷第3期(总第87期): ============================ 刘金水,廖宗廷,贾健谊,等. 东海陆架盆地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 上海地质,2003,24(3):1-6. 牛晓英. 饮水与健康 . 上海地质,2003,24(3):6. 许保桐,徐明德. 上海志留纪、奥陶纪地层新发现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 上海地质,2003,24(3):7-10. 曾昭华,张志良. 地下水中砷元素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 . 上海地质,2003,24(3):11-15. 宫相霖,董荣鑫. 灰色系统在地面沉降分析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3,24(3):16-21. 牛晓英. 饮用天然矿泉水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 上海地质,2003,24(3):21,32. 叶观宝,陈望春,徐超. 强夯法地基处理有效加固深度的分析研究 . 上海地质,2003,24(3):22-25. 毛群芳,徐四一. 对天然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 上海地质,2003,24(3):26-29. 张浩罡. 钻孔灌注桩在某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 上海地质,2003,24(3):30-32. 王治华,夏学礼. 综合工程物探在上海地铁四号线抢险工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3,24(3):33-40. 郁钧,郁标,黄新才. 自动化监测在市政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3,24(3):41-46. 高山,冯光胜,张旺生. 数字填图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应用实例——以民和试点图幅为例 . 上海地质,2003,24(3):47-50. 牛晓英. 什么是饮用天然矿泉水 . 上海地质,2003,24(3):50,60. 周征宇,李冉,陈桃,等. 矿物标型特征及其在宝石鉴定中的应用——以刚玉类宝石为例 . 上海地质,2003,24(3):51-55. 卢保奇,王赐银. 山西娄烦变质岩中蓝晶石、十字石和红柱石的特征及形成条件 . 上海地质,2003,24(3):56-60. 乐艳莉. 浅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 上海地质,2003,24(3):61-62. 《上海地质》2003年第24卷第2期(总第86期): ============================ 方正,武健强,赵建康.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 . 上海地质,2003,24(2):1-4. 李金柱,梅祖明. 环境放射性危害 . 上海地质,2003,24(2):5-9. 徐金明. 动量BP算法及其在桩基沉降研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3,24(2):10-14. 顾澎涛. 上海市房地资源管理局与上海市地质学会举办第34个“世界地球日”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 上海地质,2003,24(2):14. 顾中华,高广运,崔可锐. 合徐南段膨胀土分布及性质差异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 上海地质,2003,24(2):15-17. 蒋磊,戴金林. 高层建筑桩基础沉降计算 . 上海地质,2003,24(2):18-21. 陈峰,王书增. 软基边坡稳定分析讨论 . 上海地质,2003,24(2):22-25,34. 王红罡,吕炳全,徐国强,等. 胜利油田埕北30潜山裂缝系统的地应力有限元法分析 . 上海地质,2003,24(2):26-30. 王萍,高飞,李虎山,等. 高分辩率层序地层学技术在牛871地区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3,24(2):31-34. 辛伟,杨振海. 高速公路碎石桩软基加固质量检测方法探讨 . 上海地质,2003,24(2):35-37,43. 卢崇顶.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简介(3) . 上海地质,2003,24(2):38-43. 周金龙,郁钧. Auto CAD二次开发软件在上海市轨道交通R3线管线图制作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3,24(2):44-46. 王建红. 3700数控测井系统的改进及应用 . 上海地质,2003,24(2):47-52. 李新同,贺平,吕家禾. 船坞施工中钢板桩围护技术与监测 . 上海地质,2003,24(2):53-58. 张子清. 信息化施工技术在保护某厂濒危烟囱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3,24(2):59-62. 《上海地质》2003年第24卷第1期(总第85期): ============================ 张阿根. 城市地质与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上海地质,2003,24(1):1-4. 陈华文,魏子新. 上海城市发展中的地质工作思考 . 上海地质,2003,24(1):5-7,16. 施玉麒,王寒梅,李金柱. 上海市海岸带资源现状与未来趋势 . 上海地质,2003,24(1):8-16. 董荣鑫,宫相霖. 小洋岛现代海岸类型及其特征 . 上海地质,2003,24(1):17-19,50. 陈国民,李隽毅,汤智青. 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的研究和实践 . 上海地质,2003,24(1):20-24. 唐益群,施伟华,张先林. 关于流土和管涌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 上海地质,2003,24(1):25-31. 季军,祁镇廷,熊卫兵. 扁铲侧胀试验与静力触探试验的成果对比分析 . 上海地质,2003,24(1):32-35. 熊巨华. 水泥土围护结构的工程实例分析 . 上海地质,2003,24(1):36-39. 陈琳琳,胡佳庆,白洁. 西湖凹陷陆盆冲积体系河道演变规律探讨 . 上海地质,2003,24(1):40-44. 卢崇顶.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简介(2) . 上海地质,2003,24(1):45-50. 陈昌斌,刘小青,张华,等. 上海地区首例自平衡法试桩 . 上海地质,2003,24(1):51-53,59. 吴云海. 八三玉的命名及其与天然翡翠的鉴别 . 上海地质,2003,24(1):54-59. 吴元水. 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研究 . 上海地质,2003,24(1):60-64. 《上海地质》2002年第23卷第4期(总第84期): ============================ 陈积芳. 在第四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地球科学与信息化研讨会”上的讲话 . 上海地质,2002,23(4):1-2. 蔡育天. 在第四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地球科学与信息化研讨会”上的讲话 . 上海地质,2002,23(4):3. 薛永祺. 机载成像光谱仪及其应用(简介) . 上海地质,2002,23(4):4. 马在田.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方法研究(摘要) . 上海地质,2002,23(4):5. 刘映,林北海,周俊峰. 上海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 . 上海地质,2002,23(4):6-10. 李勤奋,王寒梅,陆衍,等. 上海地面沉降模型研究及存在问题 . 上海地质,2002,23(4):11-15. 许惠平,王家林,陈华根.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球演化、环境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2,23(4):16-19. 张阿根.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进展简介 . 上海地质,2002,23(4):20-21. 龚士良. 2002年全国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 上海地质,2002,23(4):21. 叶为民,孙风慧. 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 上海地质,2002,23(4):22-24,57. 赵庆英,杨世伦,刘守祺.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 . 上海地质,2002,23(4):25-30. 王张峤,彭松. 上海市水环境变化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2002,23(4):31-36. 水伟厚,高广运,韩晓雷,等. 塔克拉玛干沙漠砂归一化性状研究及工程应用 . 上海地质,2002,23(4):37-40,46. 杨石飞,顾国荣,董建国. 旁压试验确定上海软土地区的单桩承载力 . 上海地质,2002,23(4):41-46. 张亚琴,郁标. 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范围 . 上海地质,2002,23(4):47-52. 钱建固,黄茂松,俞建金. 某强夯地基处理试验监测方案与成果分析 . 上海地质,2002,23(4):53-57. 陈荣斌,陈道清. 建立工程勘察资料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 . 上海地质,2002,23(4):58-61. 龚士良. 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通过专家评审 . 上海地质,2002,23(4):62. 《上海地质》2002年第23卷第3期(总第83期): ============================ 张阿根,龚士良,刘毅. 台湾地面沉降及其监测控制 . 上海地质,2002,23(3):1-5. 袁旭音,陶于祥,王润华,等. 湖州市不同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 上海地质,2002,23(3):6-11. 王寒梅,陆衍,李勤奋. 上海地面沉降监控中心 . 上海地质,2002,23(3):12-13. 辛伟. 上海市磁悬浮轨道交通线工程岩土工程概况 . 上海地质,2002,23(3):14-18. 王富葆,曹琼英,李弘,等. 上海市15-17ka.BP.的古地貌与工程地质条件 . 上海地质,2002,23(3):19-24. 计国. 大型地下停车库结构防漏施工技术 . 上海地质,2002,23(3):25-26. 白洁,胡佳庆,王建红. 东海西湖凹陷春晓构造各井区含油气性特征 . 上海地质,2002,23(3):27-31. 胡佳庆,陆芸兰,蔡洪正. 用测井资料自动评价烃源岩 . 上海地质,2002,23(3):32-35. 张禹,梁建宁,倪辰禹. 上海地铁一、二号线交汇处施工监测 . 上海地质,2002,23(3):36-40. 季沧江. 持力层为粘性土的混凝土预制桩承载力初探 . 上海地质,2002,23(3):41-45. 詹龙喜,高雅萍. RTK技术在GPS高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02,23(3):46-48. 朱家文,石振明. PHC管桩静载荷试验破坏模式初探 . 上海地质,2002,23(3):49-53,57. 陈荣斌,裴捷. 提高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的方法与技术 . 上海地质,2002,23(3):54-57. 李玉加,廖宗廷,史霞明青海软玉与新疆软玉的对比研究 . 上海地质,2002,23(3):58-61. 王国新. 新世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新思路——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 上海地质,2002,23(3):62-64. 石明红. 集约降成本 管理出效益——对财务管理新模式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2,23(3):65-66. 《上海地质》2002年第23卷第2期(总第82期): ============================ 汪品先. 从找矿勘探到地球系统 . 上海地质,2002,23(2):1-5. 曾正强,严学新,龚士良,等. 上海佘山风景区废弃采石坑环境治理对策 . 上海地质,2002,23(2):6-10. 李玉中,陈沈良,谷国传. 崎岖列岛海区现代沉积环境 . 上海地质,2002,23(2):11-16. 姚荷孙,陈中原,李绿芊,等. 长江口沉积物全量硼的测定初探 . 上海地质,2002,23(2):17-21. 黄大信. 太湖边上的“金钉子” . 上海地质,2002,23(2):21,30. 梅祖明,胡海晖,丁海芳. 农业地球化学现状和发展趋势 . 上海地质,2002,23(2):22-25. 陈基炜. GPS伪星定位测量技术与GPS地面沉降网的改善——以上海地区为例 . 上海地质,2002,23(2):26-30. 张效飞,仲龙根,章永强. 锚喷网支护法在中远两湾城(一期)B14基坑护壁工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2,23(2):31-36. 曹枫. SPOT卫星遥感技术与上海地质制图 . 上海地质,2002,23(2):37-39. 陈国民,钟建东,汤智青. 采用扁铲侧胀试验估算土的侧向基床系数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2,23(2):40-42. 王美云. 传递矩阵法分析中心集中荷载下圆形刚性板 . 上海地质,2002,23(2):43-46. 许宏发,沈宇雄,赵佩胜. 三峡风化砂侧限固结特性分析 . 上海地质,2002,23(2):47-50. 奚爱华. 石门一路地铁站施工的邻近建筑物保护技术 . 上海地质,2002,23(2):51-56. 常家康. 黑珍珠辨别 . 上海地质,2002,23(2):57-60. 施加辛. 有关翡翠A、B、C货鉴定问题的讨论 . 上海地质,2002,23(2):61-63. 姜燮富. 忽现桃花源 自有云梦泽——张家界观感随笔 . 上海地质,2002,23(2):64-65. 龚士良. 上海代表团赴台进行地面沉降学术交流考察 . 上海地质,2002,23(2):66. 《上海地质》2002年第23卷第1期(总第81期): ============================ 姜燮富. 在“华东六省一市首届青年地学科技论坛”开幕式上的欢迎词 . 上海地质,2002,23(1):1. 张阿根. “华东六省一市首届青年地学科技论坛”开幕词 . 上海地质,2002,23(1):2. 陈积芳. 在“华东六省一市首届青年地学科技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 上海地质,2002,23(1):2-3. 王弭力. 青年地学工作者对地球科学的发展负有重任 . 上海地质,2002,23(1):3,23. 刘守祺. 上海市地质学会2001年工作回顾及2002年主要工作任务 . 上海地质,2002,23(1):4-7. 陈宝,温竹茵,杨林德. 上海市防汛墙岸堤的稳定可靠度研究 . 上海地质,2002,23(1):8-11. 姚文俊,蔡宽余. 明珠线二期南浦大桥站工程施工中实现实时自动化监测 . 上海地质,2002,23(1):12-14. 张玉兰,张敏斌,华棣. 植硅石研究在考古及古环境解释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2,23(1):15-18. 杨萌,陈中原,王张华. 长江口崇明岛滩地重金属元素分布探讨 . 上海地质,2002,23(1):19-23. 过仲阳,潘黎帆,陆衍. 我国厄尔尼诺研究方法概述 . 上海地质,2002,23(1):24-26. 项培林,钮建定. 上海港外高桥四期码头桩基地质条件分析 . 上海地质,2002,23(1):27-30. 欧方军,程玉梅. 应力路径及初始固结条件对强度的影响 . 上海地质,2002,23(1):31-33. 方忠友. 某地块水泥土室内配合比试验 . 上海地质,2002,23(1):34-35. 胡展飞,杨震. 工程勘察信息系统的简单实现 . 上海地质,2002,23(1):36-39. 乔思萨,罗晓玲. 桩筏基础下地基土的荷载传递特性 . 上海地质,2002,23(1):40-42. 曹宇春,吴世明,高广远. 桩基动力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上海地质,2002,23(1):43-45,60. 姚建阳,吴庭翔. 对混凝土预制桩接桩问题的测试及处理方法 . 上海地质,2002,23(1):46-51. 周健,刘宁. 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应用的新进展 . 上海地质,2002,23(1):52-56. 严文根,方军. 高密度电法在电力工程勘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2,23(1):57-60. 杨如增,徐礼新,杨满珍,等. 黑色电气石矿物组成与红外辐射特性的关系 . 上海地质,2002,23(1):61-64. 《上海地质》2001年第22卷增刊(总第80期): ============================ 张阿根. 序 . 上海地质,2001,22(S1):1. 王松林. 贺“华东六省一市首届青年地学科技论坛” . 上海地质,2001,22(S1):2. 赵庆英,杨世伦,王海波. 长江口南槽季节性冲淤变化及其对河流入海水沙响应关系的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2001,22(S1):3-6. 郭盛乔,杨丽娟,夏威岚,等. 宁晋泊沉积剖面碳酸盐含量及其古气候意义 . 上海地质,2001,22(S1):7-10. 宋晓梅. 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机制研究 . 上海地质,2001,22(S1):11-13. 顾金秋,陆浩. 浙江省恶性肿瘤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 上海地质,2001,22(S1):14-16. 林军. 福建平潭岛芦洋埔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 上海地质,2001,22(S1):17-20. 龚土良,严学新,曾正强. 上海软土地区工程性地面沉降分析 . 上海地质,2001,22(S1):20. 李益湘,杨成. 北方平原地区多层松散孔隙含水层地下水开发与地面沉降研究 . 上海地质,2001,22(S1):21-24. 周涛发,袁峰,柏林. 安徽省矿山城市固体矿产资源利用的环境负效应及防治对策 . 上海地质,2001,22(S1):25-28. 魏子新. 上海地面沉降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资源与环境的对立、统一 . 上海地质,2001,22(S1):28. 许建聪,邱海容.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 上海地质,2001,22(S1):29-31. 叶兴永,孙乐玲. 浙江省环境地质工作与城市化进程 . 上海地质,2001,22(S1):32-35. 刘桂仪,张兴乐. 黄河三角洲油气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 上海地质,2001,22(S1):36-38. 王阿俊,张育林. 马鞍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 上海地质,2001,22(S1):38-47. 方海东,施斌,吴振君.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三维地质分析 . 上海地质,2001,22(S1):39-42. 顾为栋,龚士良. 上海磁悬浮列车工程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 . 上海地质,2001,22(S1):43-47. 刘殿浩,杨国福,李相然. 烟台市城市工程地质基本问题 . 上海地质,2001,22(S1):48-52. 许谷星,宋明智. 江西马当长江堤防抛石加固施工技术 . 上海地质,2001,22(S1):53-54. 杨林德,叶为民. 二维各向异性岩土介质中渗流分析的等参有限元方法 . 上海地质,2001,22(S1):55-58. 侯龙清,黄松华,罗嗣海. 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的不排水强度 . 上海地质,2001,22(S1):59-61. 叶耀东,唐益群,叶为民,等. SMW工法施工有关问题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1,22(S1):62-64. 朱春华,黄小雄. 大直径超长钢护筒的振埋施工技术 . 上海地质,2001,22(S1):65-67. 黄松华,侯龙清,潘小青,等. 一维渗透固结中排水边界生成与识别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2001,22(S1):68-71. 孙增奎,季惠彬. 用应力路径控制油罐地基稳定 . 上海地质,2001,22(S1):72-74. 陈为拱. 浅埋隧洞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处理措施研究 . 上海地质,2001,22(S1):75-76. 严学新,龚士良,曾正强,等. “城市地面沉降对规划制定与实施管理的影响研究”成果简介 . 上海地质,2001,22(S1):77-78. 《上海地质》2001年第22卷第4期(总第79期): ============================ 张先林. 城市地质工作与可持续发展及其若干思考——以上海市为例 . 上海地质,2001,22(4):1-4. 葛双成,张藻. 论城市地质研究与土地利用规划评价 . 上海地质,2001,22(4):5-7. 周晓丹,赵剑畏,赵永忠,等. 江苏省地质遗迹及其保护规划建议 . 上海地质,2001,22(4):8-11. 张建明,董岩翔,王孔忠. 农业地质与浙江城镇化进程 . 上海地质,2001,22(4):12-14. 景学立. 学术活动简讯 . 上海地质,2001,22(4):14. 王国武. 加强非金属矿产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 上海地质,2001,22(4):15-19. 宋印胜,李公岩. 山东省枣庄市新城规划区地质环境适宜性分区探讨 . 上海地质,2001,22(4):20-22. 崔一帆,王文娟. 论将地下空间开发及人民防空建设纳入城市化进程 . 上海地质,2001,22(4):23-26. 邓鼎兴. 福建棉花滩水库库岸地质灾害的特点及蓄水后变化初探 . 上海地质,2001,22(4):27-30. 叶建青. 城市活断层研究与浙江省的城市化建设 . 上海地质,2001,22(4):31-33. 刘慧,吴继红.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某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1,22(4):34-37. 周毅华. 黄山市地质灾害及防治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 上海地质,2001,22(4):38-40. 杨永兵,施斌. 边坡治理中的植物固坡法 . 上海地质,2001,22(4):41-44. 宁丰平. 安徽省矿山地质灾害综述 . 上海地质,2001,22(4):45-48. 吴景勤. 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城市地下管线测量 . 上海地质,2001,22(4):49-51. 陈基炜.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及其对城市遥感的意义 . 上海地质,2001,22(4):52-55. 常丹燕. 遥感技术在庐江铜陵段高速公路工程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1,22(4):56-58. 熊福文. 大坝GPS整体变形监测研究 . 上海地质,2001,22(4):59-61. 龚士良. 意大利比萨斜塔纠偏工程简介 . 上海地质,2001,22(4):62. 《上海地质》2001年第22卷第3期(总第78期): ============================ 张宏仁. 中国的淡水资源问题 . 上海地质,2001,22(3):1-9. 上海市地质学会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地学科普活动 . 上海地质,2001,22(3):9. 冯铭璋,沈日庚.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综述 . 上海地质,2001,22(3):10-15. 刘飞,陈华英,岑文龙,等. 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 上海地质,2001,22(3):16-19. 严学新,王仁杰,曾正强,等. 沪崇越江通道(东线)工程地质条件 . 上海地质,2001,22(3):20-23. 李帆,严国仙,丛林. 水泥土工程特性的室内试验与分析 . 上海地质,2001,22(3):24-27. 卢崇顶.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简介(1) . 上海地质,2001,22(3):28-35. 陶志江,许方伟,蔡洪正. 测井储集层快速自动评价在东海西湖凹陷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1,22(3):36-42. 滕瑛,廖宗廷. 昌化鸡血石的成矿构造背景及成因探讨 . 上海地质,2001,22(3):43-48. 蔡宽余. 上海市地调院在地铁建设施工中首先应用自动化监测技术 . 上海地质,2001,22(3):48. 梅建明,邵洁涟. 金刚石简介 . 上海地质,2001,22(3):49-53. 吴纪舫. 普通高中开展地学教育的认识和探索 . 上海地质,2001,22(3):54-57. 《地面沉降—第六届地面沉降国际讨论会论文选》译文选集出版 . 上海地质,2001,22(3):57. 景学立,胡永懋. 旅游地学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积极作用 . 上海地质,2001,22(3):58-60. 刘晓东,李春玉. 浅谈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 . 上海地质,2001,22(3):61-63. 刘志华. 石文化风韵——地学景观大自然 . 上海地质,2001,22(3):64-66. 《上海地质》2001年第22卷第2期(总第77期): ============================ 蒋承菘. 不断加强地质科研工作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 上海地质,2001,22(2):1-2. 陆志坚. 洋山港区古河道淡水开发前景浅析 . 上海地质,2001,22(2):3-6. 杨世伦,赵庆英,朱骏. 长江口岸滩近期演变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能影响 . 上海地质,2001,22(2):7-11. 魏子新,曾正强. 上海洪涝灾害的地面沉降因素及其长期影响 . 上海地质,2001,22(2):12-15. 许宏发,刘新宇,王斌. 三峡工程蓄水后万县江岸坡体稳定性分析 . 上海地质,2001,22(2):16-19. 王洪根,张卫东,王海明. 浙江鲻山遗址孢粉组合与先人活动的关系 . 上海地质,2001,22(2):20-24. 陆衍,过仲阳,顾慧娜,等. 人工神经网络在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简述 . 上海地质,2001,22(2):25-28. 冯蓓蕾,赵玉花. 快速法固结试验经验修正系数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1,22(2):29-33. 杨敏,廖凯霞. 考虑摩擦效应时文克尔弹性地基上的杆系有限单元法 . 上海地质,2001,22(2):34-37. 张剑锋,陈昌斌. SMW工法的工程应用和技术进步 . 上海地质,2001,22(2):38-40. 董万百,廖宗廷,王雅峰,等. 大庆安达地区青口山组生烃条件及油气来源探讨 . 上海地质,2001,22(2):41-44. 陈基炜. 新技术在城市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遥感卫星雷达干涉测量(InSAR) . 上海地质,2001,22(2):45-50. 王永,郁钧. 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法及其在合流污水管道探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1,22(2):51-53. 王书增. 探地雷达在桩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01,22(2):54-57. 方国安. 论失业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 上海地质,2001,22(2):58-60.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 . 上海地质,2001,22(2):6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机构设置 . 上海地质,2001,22(2):62. 《上海地质》2001年第22卷第1期(总第76期): ============================ 张阿根. 新世纪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展望 . 上海地质,2001,22(1):4-7. 陆柱. 开源节流保护利用——合理开发饮用矿泉水的建议 . 上海地质,2001,22(1):8. 朱惠刚. 开发健康饮水是当务之急 . 上海地质,2001,22(1):9-10. 龚士良.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会讯 . 上海地质,2001,22(1):10. 冯铭璋,陈智勇.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港岩土工程概况 . 上海地质,2001,22(1):11-16. 孙艳梅,洪雪晴,都业春. 上海地区全新世海平面的变化 . 上海地质,2001,22(1):17-21. 俞俊英,李勤奋,严学新,等. 上海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控制措施探讨 . 上海地质,2001,22(1):22-26. 刘慧. 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对地质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探讨 . 上海地质,2001,22(1):27-32. 蔡阿新. 上海市地质学会召开新千年首次年会 . 上海地质,2001,22(1):32. 李光茂. 多节扩孔钻孔灌注桩(DX桩)土中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 上海地质,2001,22(1):33-37. 胡展飞,傅艳蓉. 基于不同初始含水量的软粘土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1,22(1):38-42. 朱纯贞. 《工程地质野外记录员》培训班圆满结束 . 上海地质,2001,22(1):42. 陈建锋,石振明,陈竹昌. 基于遗传算法的土性参数估计 . 上海地质,2001,22(1):43-46. 熊福文,陈基炜,李锦亮. 论应用GPS定位技术监测上海市地面沉降的可行性 . 上海地质,2001,22(1):47-54. 吴钦.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 上海地质,2001,22(1):54. 陈基炜,李锦亮,顾卫锋. GPS在石化管线测量三维控制网建立中的应用与分析 . 上海地质,2001,22(1):55-59. 梅建明,邵洁涟. 红蓝宝石的鉴别 . 上海地质,2001,22(1):60-62. 刘志华. 辛巳蛇年谈蛇的进化 . 上海地质,2001,22(1):63-64. 《上海地质》2000年第21卷第4期(总第75期): ============================ 张阿根,刘毅,龚士良. 国际地面沉降研究综述 . 上海地质,2000,21(4):1-7. 葛双成. 环境地球物理学的实践与发展 . 上海地质,2000,21(4):8-15. 贾海林,刘苍字. 长江口北支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 . 上海地质,2000,21(4):16-20. 唐益群,林志,赵小云. 软土边坡的有限元分析 . 上海地质,2000,21(4):21-24. 孙莉. 莘闵线沿线溺谷相沉积物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 . 上海地质,2000,21(4):25-29. 王为,唐忠德. 基坑工程圆环支充撑优越性及其问题分析 . 上海地质,2000,21(4):30-33. 姜立征,张玉兰,王开发,等. 上海地区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古气候 . 上海地质,2000,21(4):34-41. 杨红禹,田春德. 未来海平面上升激化地基变形的研究 . 上海地质,2000,21(4):42-45. 顾为栋,龚士良. 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 . 上海地质,2000,21(4):46-47. 汪贵荣. 灌注桩超声波跨孔法检测技术探讨 . 上海地质,2000,21(4):48-52. 梅建明,邵洁涟. 世界红、蓝宝石资源 . 上海地质,2000,21(4):53-58. 丁南瑚. 矿泉水的特点及其保健功能 . 上海地质,2000,21(4):59-62. 施伟华. “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项目专家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 上海地质,2000,21(4):62. 常家康. 海水养珠与淡水养珠的肉眼鉴别 . 上海地质,2000,21(4):63-66. 《上海地质》2000年第21卷第3期(总第74期): ============================ 魏子新. 上海市地质环境及其地质指标 . 上海地质,2000,21(3):1-3. 李勤奋,沈雪兴. 上海市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 . 上海地质,2000,21(3):4-7. 刘万兴,张璞. 注浆加固工程中浆液固化前的流变性分析 . 上海地质,2000,21(3):8-12. 胡坚,王军. 盾构法隧道的纵向沉降问题 . 上海地质,2000,21(3):13-18. 任征平,王坚勇. 东海西湖凹陷平北区带平湖储层评价和非均质性研究 . 上海地质,2000,21(3):19-24. 吕少伟,唐益群. 上海地区浅层沼气地质灾害分区探讨 . 上海地质,2000,21(3):25-28. 章振铨,刘昌森,徐明才. 上海第四纪地层中反射地震波组的地质含义初析 . 上海地质,2000,21(3):29-32. 钟才根,赵永辉,姜卫方,等.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0,21(3):33-36. 陈基炜. 信息化监测在陆家嘴地铁车站3、4轴施工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0,21(3):37-42. 梅建明,邹洁涟. 世界金刚石资源与钻石市场 . 上海地质,2000,21(3):43-48. 马婷婷,周祖翼. 全球钻石加工贸易中心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钻石产业的启示 . 上海地质,2000,21(3):49-53. 孙翠玉. 新千年我们喝什么样的水 . 上海地质,2000,21(3):54-57. 牛晓英. 上海的矿泉水 . 上海地质,2000,21(3):61-62. 刘毅. 回灌水没有污染上海的饮用矿泉水 . 上海地质,2000,21(3):62. 《上海地质》2000年第21卷第2期(总第73期): ============================ 陈华文,陈基炜. 立足科技进步事业 争创地质辉煌 . 上海地质,2000,21(2):1-4. 徐昀,李亚,刘国彬. 时空参数调整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0,21(2):5-9. 张世杰,唐益群,林志. 嵌岩灌注桩承载力设计浅析 . 上海地质,2000,21(2):10-12. 潘朝东,董建国. 关于湛江某大厦“高压注浆桩”工程质量问题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0,21(2):13-15. 王箭明,姚群凤,张冬梅,等. 以拉格朗日元法对软土深基坑进行优化设计 . 上海地质,2000,21(2):16-20. 刘慧,龚士良.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集对分析方法 . 上海地质,2000,21(2):21-23. 徐国强,吕炳全,王红罡. 天然气水合物的特征及环境意义 . 上海地质,2000,21(2):24-28. 贾敏才,周健. 卫生填埋场动力分析和动力性状研究进展 . 上海地质,2000,21(2):29-35. 李勤奋,方正,王寒梅. 上海市地下水可开采量模型计算及预测 . 上海地质,2000,21(2):36-43. 张明华. 上海考古发现的玉器及其相关问题探索 . 上海地质,2000,21(2):44-50. 陈基炜,詹龙喜.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隧道变形测量及规律分析 . 上海地质,2000,21(2):51-56. 李昊,胡钧. 核址地脉动测试与分析研究 . 上海地质,2000,21(2):57-61. 长江三角洲环境地质项目设计方案座谈会在上海举行 . 上海地质,2000,21(2):62. 蔡育天局长、张阿根副局长视察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地面沉降监测站 . 上海地质,2000,21(2):62. 《上海地质》2000年第21卷第1期(总第72期): ============================ 柳林,许世远,陈振楼,等. 上海滨岸带潮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与环境质量评价 . 上海地质,2000,21(1):1-5. 丛林,周健,许彰珉. 上海地区沿海岸线工程受相对海平面上升影响浅析 . 上海地质,2000,21(1):6-10. 白冰,周健. 长江堤防基础渗透破坏类型及其防渗治理分析 . 上海地质,2000,21(1):11-14. 曹克清. 琥珀 . 上海地质,2000,21(1):15-23. 邵臻宇,朱静昌. 欧泊的变彩效应及成因模式探讨 . 上海地质,2000,21(1):24-31. 宋俊高,朱元清. “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的建立 . 上海地质,2000,21(1):32-36. 倪德祥,陈孝培. 上海地下工程的技术问题 . 上海地质,2000,21(1):37-41. 方军,刘小青,刘建生. 碎石桩加固地基的综合检测 . 上海地质,2000,21(1):42-50. 赵玉花,冯蓓蕾. 关于土的相对密度地区经验值的适用性分析 . 上海地质,2000,21(1):51-54. 郑全明. 单孔复合型土锚最优分段长度的确定 . 上海地质,2000,21(1):55-58. 张阿根,杨景萍. “国际水文计划”(IHP)简介,近期研究主题和动态 . 上海地质,2000,21(1):59. 李金柱. “国际软土工程学术会议(shanghai’2001)”明年在沪举行 . 上海地质,2000,21(1):60. 《上海地质》1999年第20卷第4期(总第71期): ============================ 张剑锋,鲁智明. 钻孔灌注桩桩型与承载力的关系 . 上海地质,1999,20(4):.1-4,23. 胡钧. 上海打桩振害监测与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4):5-9. 李蓓,唐海峰,董建国. 单桩沉降的半经验计算法 . 上海地质,1999,20(4):10-13. 许平,冯紫良,林翰. 广西某大桥桩基方案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4):14-18. 林翰,冯紫良,汤岳飞. 弹—粘塑性地基上的弹性梁的有限元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4):19-23. 陈正杰,祝龙根,孟伟金. 提高高应变法测试结果可靠性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9,20(4):24-27,32. 彭惠,陈竹昌. 大面积堆载试验现场地基沉降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4):28-32. 甘德福,陈孝培. Gan-Chen模式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上海地质,1999,20(4):33-49,54. 施伟华. 建设工程与水资源开发对地面沉降影响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4):50-54. 陈基炜. 上海市高速公路网框架点GPS定位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4):55-57. 陈华根,于鹏,吴健生. 工程监测数据处理及监测对象安全性预测系统 . 上海地质,1999,20(4):58-62. 《上海地质》1999年第20卷第3期(总第70期): ============================ 李象范,徐水根. 复合型土钉挡墙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99,20(3):1-11. 徐水根,张忠明,胡伟庆. 软土地层中的复合土钉支护 . 上海地质,1999,20(3):12-15. 李象范,何之民,徐水根. 流砂地层中复合土钉墙的受力及变形性状 . 上海地质,1999,20(3):16-27. 钟正雄,李象范,杨林德. 软土地区复合土钉技术的有限元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3):28-33,46. 陈利洲,李象范,莫暖娇. 土钉墙钉长确定和整体稳定性 . 上海地质,1999,20(3):34-36. 莫暖娇,李象范,何之民. 土钉支护失稳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3):37-39. 何之民,陶履彬. 东方肝胆医院基坑土钉墙支护测试 . 上海地质,1999,20(3):40-46. 莫暖娇,何之民,陈利洲. 土钉墙模型试验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3):47-49. 徐水根,谭耀虎,张忠明,等. 基坑土钉支护变形与对策 . 上海地质,1999,20(3):50-53,57. 汪幼江,王兆玺,鲍德波. 上海地区饱和粉土层中土钉墙支护的工程实践 . 上海地质,1999,20(3):54-57. 鲍德波,王兆龙,杨顺富. 土钉墙与压密注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基坑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9,20(3):58-60. 庄彬杰. 浅基坑运用土钉支护浅析 . 上海地质,1999,20(3):61-62. 《上海地质》1999年第20卷第2期(总第69期): ============================ 杨凤丽,才巨宏,周祖翼. 济阳坳陷东部埕北地区Ng~上段曲流河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研究 . 上海地质,1999,20(2):1-8. 陈琳琳,王文强. 东海西湖凹陷BYT地区平湖组成因地层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2):9-13. 王新波,张启辉. 上海软土的归一化性状研究 . 上海地质,1999,20(2):14-18. 季沧江. 上海地区钻孔灌注桩的未来 . 上海地质,1999,20(2):19-21. 胡坚. 用Winkler地基模型估算地基沉降 . 上海地质,1999,20(2):22-24. 陈国民,王启中. 用标贯击数确定抗液化振动挤密砂桩的间距 . 上海地质,1999,20(2):25-29. 张振华. 正大广场基坑降水技术 . 上海地质,1999,20(2):30-33. 汤明玉. 合肥市开发区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述 . 上海地质,1999,20(2):34-36. 李全基. 常用测漏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实例 . 上海地质,1999,20(2):37-41. 龚士良. 首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在沪提交 . 上海地质,1999,20(2):41. 张惠忠. 延安东路越江隧道音叉段改扩建量测与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2):42-47. 贾坚. 室内水泥土抗拉强度的测试方法及若干探讨 . 上海地质,1999,20(2):48-55,59. 梁志伟. 传统赏石理论面临挑战——从“皱、瘦、漏、透”到“形、色、质、纹” . 上海地质,1999,20(2):56-59. 朱志龙. 关于加强地质经济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 上海地质,1999,20(2):60-62. 《上海地质》1999年第20卷第1期(总第68期): ============================ 王新波,张启辉. 上海软土的初始应力状态的影响研究 . 上海地质,1999,20(1):1-5. 龚士良. 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明年在意大利召开 . 上海地质,1999,20(1):5. 王宏太,陈嘉福. 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强夯的时效性 . 上海地质,1999,20(1):6-11. 冯又全,杨敏. 边坡稳定计算的积分法 . 上海地质,1999,20(1):12-15. 钱建固,程鸿鑫. 考虑极限土压力下的土与挡墙共同作用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1):16-20. 胡展飞,戴金林. 减少沉降桩基础承载力安全系数研究 . 上海地质,1999,20(1):21-25. 胡钧. 桩基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与应用 . 上海地质,1999,20(1):26-30,38. 方军,潘永伦,朱琴芬. 反射波法动测技术在多种桩型中的运用 . 上海地质,1999,20(1):31-38. 闫强刚,左红伟. 基坑挡土墙上土压力荷载的可靠度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1):39-42. 张启辉,王新波. 高层建筑逆作法施工沉降差控制分析 . 上海地质,1999,20(1):43-46. 姜卫方,万明浩,谢雄耀,等. 混凝土体内钢筋位置检测实例——高频地质雷达应用效果 . 上海地质,1999,20(1):47-49,54. 王水强,万明浩,谢雄耀,等. 不同地质雷达测量参数对数据采集效果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99,20(1):50-54. 富一耀,沈仁之,王敏华,等. 瞬态瑞雷波法在上海地区成层加固地基检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9,20(1):55-59. 陈基炜. 深基坑开挖施工中对跨越基坑原水管的信息化监测保护 . 上海地质,1999,20(1):60-62. 《上海地质》1998年第19卷第4期(总第67期): ============================ 龚士良,俞俊英. 长江中下游环境地质问题及对防洪工程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98,19(4):1-6. 汪哲. 古玉器辨伪新说 . 上海地质,1998,19(4):7-10. 高大铭,陈振荣,吕全荣. 上海陆域地区古河道溺谷相沉积层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 上海地质,1998,19(4):11-21. 左红伟,闫强刚. 岩石破坏的机理再认识 . 上海地质,1998,19(4):22-27. 胡钧,祝龙根. 某国际机场地基土波速试验及成果应用 . 上海地质,1998,19(4):28-32. 连长江,周振国,张孝华.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 . 上海地质,1998,19(4):33-37. 陈琳琳. 东海瓯江凹陷早第三纪裂谷期盆地充填机制探讨 . 上海地质,1998,19(4):38-47. 王世星,朱家祥. 利用声波时差计算储层流体压力和储层流体势分析 . 上海地质,1998,19(4):48-52. 梅祖明. 环境水土对重要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 . 上海地质,1998,19(4):53-57. 冯铭璋,赵玉花. 用好ISO9000标准,确保土工试验质量 . 上海地质,1998,19(4):58-62. 《上海地质》1998年第19卷第3期(总第66期): ============================ 张阿根,陆鼎森. 发展城市地质科技 构筑地质人才高地 . 上海地质,1998,19(3):1-5. 刘毅. 确定大江大河防洪堤高度应考虑地面沉降因素——对1998中国大洪水的反思 . 上海地质,1998,19(3):6-12. 冯铭璋. 浅表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其勘探技术 . 上海地质,1998,19(3):13-17,35. 梅祖明,潘金华,丁海芳. 浅谈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 . 上海地质,1998,19(3):18-23. 张庆麟. 宝石颜色的命名与判定方法评述 . 上海地质,1998,19(3):24-29. 朱卫根,董荣鑫,廖宗廷.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上海地质,1998,19(3):30-35. 项平,王世星,朱家祥. 南黄海南部坳陷下第三系阜宁组、戴南组泥岩的粘土矿物与热成熟度的关系 . 上海地质,1998,19(3):36-40. 高彦斌,夏军红. 基础板厚度对减小不均匀沉降的算例分析 . 上海地质,1998,19(3):41-44. 陈峰. 纵向加固技术在人工挖孔桩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8,19(3):45-49,59. 吕少伟,唐益群,叶为民. 浅层沼气赋集层中土的工程性质浅析 . 上海地质,1998,19(3):50-55. 许丽萍,施云华. 上海某超高层建筑采用静压桩工艺取得成功引起的思考 . 上海地质,1998,19(3):56-59. 曹宇春,王天龙. 上海粉土液化特性及孔压模型的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1998,19(3):60-64. 《上海地质》1998年第19卷第2期(总第65期): ============================ 朱静昌,王张华,邵臻宇. 钻石颜色分级条件浅析 . 上海地质,1998,19(2):1-3. 杨如增. 合成钻石及其鉴别技术的进展 . 上海地质,1998,19(2):4-8. 常家康. 钻石的肉眼鉴别 . 上海地质,1998,19(2):9-17,28. 李义伟. 红宝石和蓝宝石概述 . 上海地质,1998,19(2):18-22. 张庆麟. 翡翠鉴赏概述 . 上海地质,1998,19(2):23-28. 吴雪华. 绿色宝石之王——祖母绿 . 上海地质,1998,19(2):29-33. 陈绮. 金绿宝石及其变种——变石和猫眼石 . 上海地质,1998,19(2):34-37,58. 廖宗廷,赵娟,马婷婷. 试论独山玉矿床的成因 . 上海地质,1998,19(2):38-42. 马婷婷,廖宗廷. 翡翠的成因及宝石学意义刍论 . 上海地质,1998,19(2):43-48. 蒋壬华. 和田玉 . 上海地质,1998,19(2):49-58. 孙建中,程之牧,姜志祥,等. 老挝会晒蓝宝石资源评价 . 上海地质,1998,19(2):59-62. 王瑛,戴玉龙,Henry A Hanni. 拉曼光谱显微镜在宝石学中的应用简介 . 上海地质,1998,19(2):63-64. 《上海地质》1998年第19卷第1期(总第64期): ============================ 张藻,陆志坚,严礼川. 杭州湾海底淡水含水层开发前景初探 . 上海地质,1998,19(1):1-6. 刘昌森,吕美丽. 上海地区地震放大效应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98,19(1):7-13. 魏子昕,龚士良. 上海地区未来海平面上升及产生的可能影响 . 上海地质,1998,19(1):14-20. 陈琳琳. 东海西湖凹陷苏堤区带花港组沉积相分析 . 上海地质,1998,19(1):21-28,39. 吴耀华. 逆斜率法及其讨论 . 上海地质,1998,19(1):29-34,45. 徐超,李国,徐全庆. 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的分析与评价 . 上海地质,1998,19(1):35-39. 孟杰武,桂林,张孝华. 影响水泥土波速的因素 . 上海地质,1998,19(1):40-45. 熊巨华,杨敏,冯又全. 上海市搅拌桩挡墙的稳定和位移分析及设计建议 . 上海地质,1998,19(1):46-50,56. 冯铭璋. 浅谈工程勘察投标书 . 上海地质,1998,19(1):51-56. 严礼川. 城市地面沉降设防问题 . 上海地质,1998,19(1):57-64. 《上海地质》1997年第18卷第4期(总第63期): ============================ 过培鑫,高倚山,陆昭球. 桩端沉降测量对试桩成果分析的意义 . 上海地质,1997,18(4):1-7. 饶艺峰,陈丽蓉,丁昌光. 上海桃浦垃圾堆场大规模滑动破坏探查与分析 . 上海地质,1997,18(4):8-14,23. 陆惠泉,金清山,王玮. 上海软土地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偏低原因浅析 . 上海地质,1997,18(4):15-18. 罗哲,黄院雄. 既有房屋饱和土地基极限承载力增长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7,18(4):19-23. 韩承建,陈智勇. 岩土工程勘察计算机数据共享处理技术 . 上海地质,1997,18(4):24-29. 成利民,沈日庚. 外高桥电厂煤码头水域桩基勘察的检验 . 上海地质,1997,18(4):30-36. 冯铭璋. 对GB/T19001-1994 idt ISO 9001:1994标准的浅解和探讨 . 上海地质,1997,18(4):37-42. 龚士良. 集对分析及其在城市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7,18(4):43-47. 魏子昕. 上海地区全新世海面变化及环境演化 . 上海地质,1997,18(4):48-54. 岑廷龙,徐龙. 东海宝云亭三井热解录井方法应用研究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7,18(4):55-60. 《上海地质》1997年第18卷第3期(总第62期): ============================ 廖宗廷,赵娟,马婷婷. 怀玉山地体略论 . 上海地质,1997,18(3):1-5,15. 朱滋清,王翔. 上海地区第⑥层暗绿色硬土层成困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7,18(3):6-9. 刘毅,龚士良. 地面沉降泊松旋回预测方法——以上海地面沉降长期预测为例 . 上海地质,1997,18(3):10-15. 许才军,杜坚,周红波. 饱和软粘土在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模型的建立 . 上海地质,1997,18(3):16-21. 张剑锋,黄金忠,高倚山. 上海外高桥电厂一期工程综合试桩 . 上海地质,1997,18(3):22-37,60. 唐顺娟,朱德明,茅巍. 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措施 . 上海地质,1997,18(3):38-43. 杨红禹,石振明. 土压缩模量预测回归分析方法 . 上海地质,1997,18(3):44-49. 曹克清. 龙骨与龙齿化石 . 上海地质,1997,18(3):50-54. 叶观宝. 地基加固技术在上海地区的应用与发展 . 上海地质,1997,18(3):55-60. 梅祖明,陆琴. 标准加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造币液中微量铁 . 上海地质,1997,18(3):61-64. 《上海地质》1997年第18卷第2期(总第61期): ============================ 张宏良. 总述上海地质矿产工作史 . 上海地质,1997,18(2):1-6. 刘昌森. 本世纪上海地区地震概述及地震活动与断裂的关系 . 上海地质,1997,18(2):7-15. 朱滋清,王翔. 上海市内环线高架道路Ⅰ、Ⅱ标段工程勘察 . 上海地质,1997,18(2):16-25. 胡振明,项培林,潘伟涌. 罗泾煤码头若干岩土工程问题 . 上海地质,1997,18(2):26-37. 陈建锋,石振明,胡德富. 未来上海地区海平面上升激化土层液化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7,18(2):38-43. 秦波,张家峰,吕炳全. 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特征讨论 . 上海地质,1997,18(2):44-49. 王颂禹. 试论断层分类 . 上海地质,1997,18(2):50-53. 张洁,牟善斌,张乃枝. 上海市地矿局氮化硅制品厂氮化硅样品结构浅析 . 上海地质,1997,18(2):54-57. 周英,邬庆良,贝智敏. AVO资料在东海西湖凹陷的研究及应用 . 上海地质,1997,18(2):58-64. 《上海地质》1997年第18卷第1期(总第60期): ============================ 张宏良,张洁. 矿产资源的小省和地质资源的宝地——试析上海地区的地质矿产资源特征 . 上海地质,1997,18(1):1-4. 王家林. 非地震石油物探的进展及其特点 . 上海地质,1997,18(1):5-9. 刘昌森,章振铨,黄佩. 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外6.1级地震影响场与震中区地震地质概述 . 上海地质,1997,18(1):10-17. 闵秋宝. 上海地区新仙女木期的气候与环境 . 上海地质,1997,18(1):18-21. 何宇彬,邹成杰. 试论喀斯特管流水特征 . 上海地质,1997,18(1):22-30. 施云华. 上海地区超高层建筑桩基沉降计算方法探讨 . 上海地质,1997,18(1):31-37. 冯铭璋,郑建朝. 日本的桩静载荷试验规程概况 . 上海地质,1997,18(1):38-42. 徐济平,蒋霞君,吴一伟,等. 水泥土搅拌桩无损检测方法探讨——水泥土弹性波波速与强度关系的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1997,18(1):43-48. 陈孝培,甘德福. 上海及其周边地区高耸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卓越周期的评价与选择 . 上海地质,1997,18(1):49-54. 熊耀. 压密注浆工艺在处理浜填土地基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7,18(1):55-58. 徐元杰. 浓缩合成矿化技术在净水器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7,18(1):59-62. 翦知湣. 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第五届会议暨“我国海洋科学的国际形势与对策”讨论会于1997年1月28-30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 . 上海地质,1997,18(1):62. 《上海地质》1996年第17卷第4期(总第59期): ============================ 年廷凯,刘昌森. 关于上海及邻区震源深度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6,17(4):1-8. 张宏良,张洁. 上海金山张堰铜矿床地质特征 . 上海地质,1996,17(4):9-15. 徐超,杨林德. 岩土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 上海地质,1996,17(4):16-19. 顾国荣,陈晖. 旁压试验成果应用 . 上海地质,1996,17(4):20-30. 万明浩,谢雄耀. 低应变动测技术及荷兰IT测桩仪应用效果 . 上海地质,1996,17(4):30-36. 李德言. 压桩方法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6,17(4):36-40. 张惠忠. 上海市地下铁道二号线一期工程地质勘察介绍 . 上海地质,1996,17(4):41-44. 周秀芳,钱荣焕. 论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的地质时代 . 上海地质,1996,17(4):45-53. 景学立,王纲英,黄旭林. 开发苏浙皖交界地域地学旅游资源雏议 . 上海地质,1996,17(4):54-57. 潘雄伟,朱荣生. 浅谈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 . 上海地质,1996,17(4):58-60. 《上海地质》1996年第17卷第3期(总第58期): ============================ 陆志坚. 评《GB8537-1995》实施后上海矿泉水资源及开发方向 . 上海地质,1996,17(3):1-6. 郑祥民. 浦东新区“硬土层”的沉积物特征和成因 . 上海地质,1996,17(3):7-12. 冯铭璋,薛金官. 关于“暗绿色硬土层”研究的讨论 . 上海地质,1996,17(3):13-19. 甘德福,陈孝培. 试论桩侧向最大挤压力的黄金分割 . 上海地质,1996,17(3):20-25. 朱火根. 水泥深层搅拌桩在水厂大面积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6,17(3):26-32. 胡钧,刘利民,张建新. 膨胀土作为桩基持力层的实验研究 . 上海地质,1996,17(3):33-37. 冯蓓蕾,黄国弟,李建新. 关于软土颗粒分析前浸泡处理必要性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6,17(3):38-47. 刘会平,封卫青,杨振京,等. 杭州北郊两个文化遗址的孢粉分析与先人生活环境研究 . 上海地质,1996,17(3):48-57. 沈云中,张洪宇. GPS三维监测试验网的两期成果分析 . 上海地质,1996,17(3):58-63. 《上海地质》1996年第17卷第2期(总第57期): ============================ 任臻. 软土后生作用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6,17(2):1-6. 陈文财,徐金明. 土压力问题的变分解答 . 上海地质,1996,17(2):7-10. 朱培浩. 素填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估算 . 上海地质,1996,17(2):11-21,41. 唐保根. 东海陆架第四纪地层层序的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1996,17(2):22-30. 曹克清. 上海及其邻近地区新石器时代野生动物生活复原景观及其相关问题 . 上海地质,1996,17(2):31-41. 张立新,何金辉. 深层搅拌桩的浆液浓度和龄期对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1996,17(2):42-49. 张忠良. 瞬态和稳态瑞利波探查方法应用比较 . 上海地质,1996,17(2):50-57. 胡钧,李昊. 岩土工程瑞利波勘探新进展 . 上海地质,1996,17(2):58-64. 周萍英. 上海市宝玉石协会成立 . 上海地质,1996,17(2):64. 《上海地质》1996年第17卷第1期(总第56期): ============================ 陆志坚. 上海市深部淡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开发前景探讨 . 上海地质,1996,17(1):1-9. 缪俊发,吴林高,段光贤. 抽水与注水引起的变形机理 . 上海地质,1996,17(1):10-15. 地矿部85-01-008-02-01课题组. 上海生活垃圾淋滤液成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在潜水中迁移的变化趋势 . 上海地质,1996,17(1):16-24. 王效京,曹沛奎. 浙闽淤泥质港湾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 上海地质,1996,17(1):25-32. 朱士德. 初析静力触探判别液化对标准贯入试验的优越性 . 上海地质,1996,17(1):33-39. 陈裕迅. 东海陆架平湖海域改造砂沉积特征 . 上海地质,1996,17(1):40-47. 陈琳琳,王丽顺,黄卫权. 西湖凹陷第三纪盆地演化及沉积特征 . 上海地质,1996,17(1):48-53. 马国平. 台湾西部及近海地区油气藏的基本特征 . 上海地质,1996,17(1):54-55. 胡惠娟,胡玲英,陈健康. 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圈闭类型及含油气性分析 . 上海地质,1996,17(1):56-62. 上海市地质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简讯 . 上海地质,1996,17(1):63-64. 《上海地质》1995年第16卷第4期(总第55期): ============================ 吴耀华.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荷载的极限状态与确定 . 上海地质,1995,16(4):1-5,14. 刘铁军,王文浩,黄维振. 变径凹凸形钻孔灌注桩的成孔工艺及其承载力估算 . 上海地质,1995,16(4):6-14. 彭伟欣,刘金水. 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平湖组层序地层分析 . 上海地质,1995,16(4):15-24,32. 周祖翼. 反转构造与造山带研究 . 上海地质,1995,16(4):25-32. 钟慧智,王家林,陈冰. 综合物探方法在松辽盆地北部基底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5,16(4):33-40. 任征平,顾惠荣,殷培龄. 油气成藏组合在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评价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5,16(4):41-48. 刘金水,彭伟欣,钱建中. 层序地层学在东海陆架盆地的应用现状 . 上海地质,1995,16(4):49-56,40. 李纯洁,孙伯强,谢月芳. 东海陆架盆地烃源岩有机显微组份研究 . 上海地质,1995,16(4):57-61. 《上海地质》1995年第16卷第3期(总第54期): ============================ 袁聚云,赵锡宏,董建国. 上海地区粘土弹塑性应力—应变模型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95,16(3):1-7. 吴林高,姚迎. 连续墙周围的地下水渗流特征及数值模拟 . 上海地质,1995,16(3):8-14. 许保桐,蒋荣华. 上海金山群变质岩Rb-Sr、Sm-Nd同位素年令测定成果 . 上海地质,1995,16(3):15-20. 张瑞,吴林高. 威海市杨家滩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 . 上海地质,1995,16(3):21-26,38. 任征平. 东海瓯江凹陷构造特征及含油气性 . 上海地质,1995,16(3):27-33. 蔡鹤鸣. 上海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若干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1995,16(3):34-38. 程宜,计永荣. 低应变动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 上海地质,1995,16(3):39-42. 徐金明,陈文才. 均质土坡的安全系数 . 上海地质,1995,16(3):43-48. 刘昌森. 打桩施工对附近高压铁塔形变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95,16(3):49-58. 顾忠华,吕东辉. 高应变测桩中的歇后效应 . 上海地质,1995,16(3):59-63. 《上海地质》1995年第16卷第2期(总第53期): ============================ 冯铭璋,项培林. 长江口大型桩基码头勘探中的单元体划分问题 . 上海地质,1995,16(2):1-8. 龚士良. 上海市浦东新区地面沉降分析 . 上海地质,1995,16(2):9-18,37. 胡云昌,师先进. 深部气层和干层测井模糊综合评判 . 上海地质,1995,16(2):19-26. 钟慧智,王一新,刘钦泉. 海南JX地区高精度重磁资料综合地球物理解释 . 上海地质,1995,16(2):27-37. 高德章. 东海陆架盆地岩石密度与磁性 . 上海地质,1995,16(2):38-45. 蒲庆南,梁连喜,杨宝星. 东海西湖凹陷下第三系储层砂岩次生矿物研究 . 上海地质,1995,16(2):46-50,61. 陈琳琳,王丽顺. 东海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沉积层序特征及控相机制讨论 . 上海地质,1995,16(2):51-61. 沈云中,张洪宇,刘大杰. 上海三维形变监测GPS试验网的建立 . 上海地质,1995,16(2):62-64. 《上海地质》1995年第16卷第1期(总第52期): ============================ 刘铁铸. 地下水空调技术与应用 . 上海地质,1995,16(1):1-14,31. 胡云昌. 深盆气测井快速直观判别 . 上海地质,1995,16(1):15-31. 陈琳琳,王丽顺. 西湖凹陷平湖组(E_2~(2-3))半咸水有孔虫群特征分析及指相意义 . 上海地质,1995,16(1):32-37. 孙宪铭,李培廉. 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在划分滇黔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微层序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5,16(1):38-44. 沈毅. 东海舟山QZ504孔古生物组合特征及地层划分 . 上海地质,1995,16(1):45-54,68. 林道琪. 南通地区粉砂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工程的成功经验 . 上海地质,1995,16(1):55-59. 吴如灼,张国栋. 有机质在微细浸染型金矿化中的作用——以黔桂地区为例 . 上海地质,1995,16(1):60-68. 《上海地质》1994年第15卷第4期(总第51期): ============================ 顾澎涛. 浅议松江—牛皮礁裂陷带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地质构造意义 . 上海地质,1994,15(4):1-4,46. 刘若愚. 关于含锗饮用天然矿泉水几个问题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4,15(4):5-14. 万贵富,龚士良,叶玲玲,等. 上海夏灌水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 上海地质,1994,15(4):15-28. 龚士良,茅鸿妹. 上海软粘土微观特性及在土体变形中的作用 . 上海地质,1994,15(4):29-35. 何宇彬. 碳酸盐岩中喀斯特水的“多元”空隙研究 . 上海地质,1994,15(4):36-46. 李金柱. 庙行地区铬渣填埋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94,15(4):47-61. 《上海地质》1994年第15卷第3期(总第50期): ============================ 刘申叔,蒲庆南,梁连喜. 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在东海油气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4,15(3):1-10,19,41. 廖宗廷,陈跃昆. 广西丹池盆地泥盆系浊积岩和硅质岩的特征及构造意义 . 上海地质,1994,15(3):11-19. 胡云昌. 用泥岩压实法推算东营期剥蚀厚度 . 上海地质,1994,15(3):20-32,41. 张玉兰. 上海西南部地区晚第四纪孢粉组合与古植被演替 . 上海地质,1994,15(3):33-41. 曹克清,陈光宗. 贵州省的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和其它脊椎动物化石 . 上海地质,1994,15(3):42-49,58. 严肃庄,曹沛奎. 长江口悬浮体的粒度特征 . 上海地质,1994,15(3):50-58. 汤华英,刘映. 计算机辅助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CADP)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上海地质,1994,15(3):59-63. 《上海地质》1994年第15卷第2期(总第49期): ============================ 廖宗廷,陈焕疆,张起钻,等. 桂北四堡群火山岩形成环境及构造意义 . 上海地质,1994,15(2):1-10,18. 何晓亮. 江西东乡赛阳关破火山口的特征及演化 . 上海地质,1994,15(2):11-18. 周平. 东海西湖凹陷始新统沉积环境及含油气性 . 上海地质,1994,15(2):19-25,32. 孙宪铭. 利用微量元素分析对广西凌云生物礁成礁环境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94,15(2):26-32. 屠洪权,周健. 地下水位上升对砂性土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94,15(2):33-43. 计永荣,唐末林. 压密注浆加固浜土软弱地基的体会 . 上海地质,1994,15(2):44-49,64. 龚士良,倪礼忠. 玻璃钢作地面沉降监测标体的可行性研究 . 上海地质,1994,15(2):50-57. 朱士德. 横沙岛地基土液化的讨论 . 上海地质,1994,15(2):58-64. 《上海地质》1994年第15卷第1期(总第48期): ============================ 陆志坚. 上海市地下淡水承压含水层的分布及其向海域延伸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4,15(1):1-12. 陈振荣. 松散地基上特大公路桥梁工程勘察与评价 . 上海地质,1994,15(1):13-18. 宋岳雄. 地应力分析在东海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4,15(1):19-24. 高灯亮,周积元. 长乐—南澳断裂带东山段剪切变形与剪切加热作用 . 上海地质,1994,15(1):25-33. 胡永懋,徐霞琴. 济南市玉府河山前平原沉积模式研究 . 上海地质,1994,15(1):34-39,46. 封卫青. 福泉山考古遗址孢粉组合与先人活动环境分析 . 上海地质,1994,15(1):40-46. 王昌武. 钻孔灌注桩工程中的先进施工工艺——泵吸反循环旋转钻成孔工艺 . 上海地质,1994,15(1):47-53,60. 吴林奎. 上海地学旅游的开发研讨报道 . 上海地质,1994,15(1):54-59. 俞传平. 松江的地质人文旅游资源 . 上海地质,1994,15(1):55-60. 《上海地质》1993年第14卷第4期(总第47期): ============================ 陈荣星,王维法,何琳琳,等. 海洋沉积物可溶铁测定条件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3,14(4):1-4,18. 王汝建. 苏皖早二叠世孤峰组的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的形态变化 . 上海地质,1993,14(4):5-12. 王丽顺,陈琳琳. 东海瓯江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 上海地质,1993,14(4):13-18. 梁敬方,唐末林. 镇江市运河滑坡机理分析 . 上海地质,1993,14(4):19-25. 龚士良. 层次分析法及其地面沉降研究应用 . 上海地质,1993,14(4):26-31,40,60. 卢梅艳,詹炳善. 多目标规划理论识别岩溶水系统核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 上海地质,1993,14(4):32-40. 高宝生,顾群. 控制粉煤灰密实度以替代砂类土的原位测试 . 上海地质,1993,14(4):41-45,60. 王允侠,高灯亮,段光贤. 上海及其邻区楔形断裂系统北翼断裂构造岩显微构造及岩组动力学研究 . 上海地质,1993,14(4):46-51. 王克武. 宝钢原料堆场采用砂桩加固软弱地基与分级堆料提高地基强度的实施效果 . 上海地质,1993,14(4):52-59. 《上海地质》1993年第14卷第3期(总第46期): ============================ 顾澎涛. 有关上海地区地质构造的几点新认识 . 上海地质,1993,14(3):1-10,36. 廖宗廷. 中国东南地区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 . 上海地质,1993,14(3):11-15,43. 师先进. 模糊聚类分析在有机质演化阶段划分上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3,14(3):16-21. 蔡煜东,姚林声. 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变差图的最优拟合 . 上海地质,1993,14(3):22-26. 王必刚. 采用阶梯抽水试验资料确定含水层参数 . 上海地质,1993,14(3):27-36. 龚士良. 观测井水质垂向差异及对取样质量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93,14(3):37-43. 吴彭令,李鸿生. 地下水水质分析质量控制(Ⅱ) . 上海地质,1993,14(3):44-49,63. 于根生. 关于浦东白莲泾中威工地地基渗水涌砂的处理 . 上海地质,1993,14(3):50-54,63. 朱履熹,袁义善,陈绍福. 上海村镇民房抗震对策分析 . 上海地质,1993,14(3):55-62. 《上海地质》1993年第14卷第2期(总第45期): ============================ 李维显,刘峻,黄招莲. 东海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可溶铁和△C油气化探指标的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1993,14(2):1-8,26,64. 金性春. 板块构造理论研究新进展 . 上海地质,1993,14(2):9-16. 孙家淞,陈庆,张洪沙. 上海附近地区水域的地质灾害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93,14(2):17-26. 吴南群. 上海近期地面沉降的统计特征 . 上海地质,1993,14(2):27-37,45. 曾荣波. 上海地区桥梁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 上海地质,1993,14(2):38-45. 孙永福,李勤奋. 上海利用含水层贮冷水和热水试验与应用效果 . 上海地质,1993,14(2):46-53,64. 何宇彬. 喀斯特塌陷机理研究 . 上海地质,1993,14(2):54-63. 《上海地质》1993年第14卷第1期(总第44期): ============================ 沈新国. 上海市浦东开发区地质条件评述 . 上海地质,1993,14(1):1-13. 冯铭璋. 统一上海工程地质分层编号的讨论 . 上海地质,1993,14(1):14-20,49. 张宏良. 用辩证方法指导找矿的一实例 . 上海地质,1993,14(1):21-25. 程之牧.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石器的岩石类型与特征 . 上海地质,1993,14(1):26-34. 蔡雪源,曹克清,李瑜敏. 中国发现的完整麇鹿(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1866)角枝化石和它们的科学意义 . 上海地质,1993,14(1):35-39,49. 张国有,张家峰,张忠良,等. 夯扩桩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3,14(1):40-49. 郑宁山. 对钢丝绳导正式观测标结构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3,14(1):50-56. 《上海地质》1992年第13卷第4期(总第43期): ============================ 吕炳全,孙继武. 弹性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在区域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2,13(4):1-8,22. 张家峰,卞国林. 井中CT层析成象反演 . 上海地质,1992,13(4):9-22. 龚启昌. 浦东某驳岸滑移事例的调查与分析 . 上海地质,1992,13(4):23-32. 韩庆德.现代中国海岸上升与砂岸异向运动 . 上海地质,1992,13(4):33-39. 李勤奋,徐蔚丹,孙永福. 人工回灌对承压含水层中Cl-含量的淡化过程 . 上海地质,1992,13(4):40-46. 包惠棣,吴俊璧. Stokoe扭转剪切/共振柱仪性能及试验 . 上海地质,1992,13(4):47-54,61. 任臻,沈德忠. 软土邓肯模型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2,13(4):55-61. 《上海地质》1992年第13卷第3期(总第42期): ============================ 方大卫,沈永盛. 试论上海地震活动与北西地震带的关系 . 上海地质,1992,13(3):1-9. 刘昌森. 地震海啸及其对上海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92,13(3):10-17,34. 吕全荣. 长江口细颗粒沉积物的矿物特征和沉积分异 . 上海地质,1992,13(3):18-25,40. 唐保根,昝一平. 东海西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地层特征的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1992,13(3):26-34. 师先进,何仁汉,徐仲达. 三分量地震检波器的转换公式及误差分析 . 上海地质,1992,13(3):35-40. 李鸿生,吴彭令. 地下水水质分析的质量控制 . 上海地质,1992,13(3):41-47. 张庆麟. 再议“贵美石”的分类 . 上海地质,1992,13(3):48-52. 郎宝玉. 地下工程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 上海地质,1992,13(3):53-60. 《上海地质》1992年第13卷第2期(总第41期): ============================ 杨启伦. 从东海油气勘探谈台湾海峡油气地质 . 上海地质,1992,13(2):1-10,14. 劳秋元. 朱夏教授研究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思路 . 上海地质,1992,13(2):11-14. 黄建国,吴惠兰. 上海地区更新统承压含水层沉积机制(模式)探讨 . 上海地质,1992,13(2):15-23,35. 高凤志. 德兴铜厂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围岩蚀变研究 . 上海地质,1992,13(2):24-35. 李勤奋,陈卫. 上海市第四承压含水层优化开采量制定及含水层压缩量预测 . 上海地质,1992,13(2):36-45. 金为芝,张志辉,叶为民,等. 某城地下水地表水联合优化调度管理模型实例 . 上海地质,1992,13(2):46-52. 陈绍福,何越教. 上海地区村镇民房震害预测方法探讨——以宝山区(Ⅵ度)震害预测为例 . 上海地质,1992,13(2):53-60. 王如金. 地基土地震液化评价方法探讨 . 上海地质,1992,13(2):61-64. 《上海地质》1992年第13卷第1期(总第40期): ============================ 刘光鼎. 朱夏教授周年祭 . 上海地质,1992,13(1):1-4. 周祖翼. 中国东南沿海及邻近海区一种独特的大陆增生方式——转换断层向俯冲体系的转变 . 上海地质,1992,13(1):5-11. 黄兆熊,高德章,刘玉柱. 东海磁场特征的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1992,13(1):12-23. 朱子沾. 上海市南部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 上海地质,1992,13(1):24-30,39. 田常德. 长江河口南支水下地质灾害的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1992,13(1):31-39. 严礼川. 我国城市地面沉降概况 . 上海地质,1992,13(1):40-48. 郑亚平. 上海浦东新区水源问题的探讨——兼论地下水“分质供水、优质优用”的利弊 . 上海地质,1992,13(1):49-54. 陈强华,陈冠发,洪毓康. 成层土的单桩承载力研究 . 上海地质,1992,13(1):55-64. 《上海地质》1991年第12卷第4期(总第39期): ============================ 刘若愚,黄建国,吴惠兰. 上海地区新构造隐伏活动断裂的标志—石灰华 . 上海地质,1991,12(4):1-11,19. 周振国,徐魁安,史文仪. 铬的水文地球化学异常、污染及其处理利用研究 . 上海地质,1991,12(4):12-19. 陈学林. 上海漕泾滨岸风暴沉积的孢粉研究 . 上海地质,1991,12(4):20-23,39. 刘昌森,江沁洪,丁颂华. 1991年2月17日青浦练塘3.0级地震概述 . 上海地质,1991,12(4):24-29. 贾琇,李勤奋. 河流硝化过程数学模型在上海地区地下水氮污染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1,12(4):30-35,39. 杨惠英. 地质实验室绘制标准曲线的数学模拟法 . 上海地质,1991,12(4):36-39. 祝龙根,任陈宝. 液化判别的应力法与刚度法之比较 . 上海地质,1991,12(4):40-47. 冯诗齐,王方元. 数据库在东海油气勘探及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1,12(4):48-57,64. 陈杰家. 数量化理论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1,12(4):58-64. 《上海地质》1991年第12卷第3期(总第38期): ============================ 张宏良. 上海金山张堰铜矿床地质特征 . 上海地质,1991,12(3):1-4. 居恢扬,顾仁杰. 地质灾害研究的基础理论——环境因素控制论 . 上海地质,1991,12(3):5-14. 李战. 关于 Eofletcheria minima Lin et Chow 的讨论 . 上海地质,1991,12(3):15-27. 李勤奋,苏河源. 上海地下水流三维水动力模型研究 . 上海地质,1991,12(3):28-37. 郑宁山,孙永福. 液态二氧化碳洗井工艺应用与效果 . 上海地质,1991,12(3):38-43. 董永发. 杭州湾底质的粒度特征和泥沙来源 . 上海地质,1991,12(3):44-51. 王昌武. 从泥浆护壁的原理看上海地区钻孔灌注桩成孔工艺的发展趋势 . 上海地质,1991,12(3):52-58. 冯恭衍,张炬,吴建平,等. 宝山区粮田土壤中铜、锌、铅、镉、铬、汞含量的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1991,12(3):59-64. 《上海地质》1991年第12卷第2期(总第37期): ============================ 陈溥鹤,程之牧. 活动论构造历史观——朱夏教授1990年4月17日在地矿部无锡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的讲话 . 上海地质,1991,12(2):1-6. 陈焕疆. 大地构造学家、石油地质学家——朱夏 . 上海地质,1991,12(2):7-12. 郑祥民,俞立中. 上海地区晚更新世晚期暗绿色硬土层风积黄土成因说 . 上海地质,1991,12(2):13-21. 何正檀. 上海及其邻区地震活动与某些“天、地”因子关系初探 . 上海地质,1991,12(2):22-25. 刘昌森,丁颂华,高华平. 江苏常熟—太仓5.1级地震概况及房屋震灾原因分析 . 上海地质,1991,12(2):26-34,21. 张建平. 地面沉降研究中的越流抽水试验 . 上海地质,1991,12(2):35-39. 陶寿福,张剑锋. 地震液化判别时建筑场地选择近震远震的检别方法 . 上海地质,1991,12(2):40-43. 荣家贤,潘抗胜,赵小云. 关于在动力机器基础现场模型试验中用拉伸回弹法求地基刚度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1,12(2):44-49. 祝彬如,徐光亮,陈伟玉,等. 高压喷射注浆在上海鱼品厂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91,12(2):50-64. 《上海地质》1991年第12卷第1期(总第36期): ============================ 张宏良,刘若愚. 上海地区地下资源和地质环境概论 . 上海地质,1991,12(1):1-7. 吕炳全,方大卫. 上海地块的地质属性及其地震活动特征 . 上海地质,1991,12(1):8-15,24. 李萍,孙和平.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地层中的古土壤特征 . 上海地质,1991,12(1):16-24. 奚建国,邱桢安. 咸潮入侵对长江河口地区地下水质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91,12(1):25-34. 陈奕善,丁万太. 上海地区淤泥质粘性土固结试验方法探讨 . 上海地质,1991,12(1):35-41. 张先林. 上海市地面沉降动态分析与灰色预测 . 上海地质,1991,12(1):42-46,7. 郭家良,张雷. 诸暨洞室工程稳定性评价 . 上海地质,1991,12(1):47-58,24. 朱增祥. 台风成因与地壳运动关系初探 . 上海地质,1991,12(1):59-64. 《上海地质》1990年第11卷第4期(总第35期): ============================ 顾澎涛,程之牧. 也谈上海地区的断裂构造系统 . 上海地质,1990,11(4):1-6. 邓光辉,周长振. 东海大陆架地貌分区 . 上海地质,1990,11(4):7-15. 黄焕忠. 上海地区地热问题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90,11(4):16-20. 韩庆德. 上海地壳升降运动研究 . 上海地质,1990,11(4):21-27. 孙永福. 上海虹桥飞机场含水层储冷做空调冷源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1990,11(4):28-36. 张国有,傅旗康,王樟群. 打入桩对液化饱和亚砂土改善的探索——无排地下孔隙水措施的处理实例 . 上海地质,1990,11(4):37-47. 乌孟庄. 钻探工艺、取土方法与取土器结构对勘探质量和不扰动土样取土质量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90,11(4):48-54. 廖宗廷. 论永平铜矿区“层状矽卡岩”成因及与矿化的关系 . 上海地质,1990,11(4):55-61,36. 《上海地质》1990年第11卷第3期(总第34期): ============================ 顾澎涛,邱金波,许保桐,等. 太仓—奉贤北西向活动断裂带及其地震地质意义初探 . 上海地质,1990,11(3):1-6. 孙永福. 灌采条件下含水层能量计算 . 上海地质,1990,11(3):7-14. 王锦魁. 1990年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上海营活动简讯 . 上海地质,1990,11(3):14. 朱金荣,戴荣良,曹惠宾. 高层建筑液化地基处理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90,11(3):15-24. 顾伟华. 用剪切波速判别砂土液化的新方法 . 上海地质,1990,11(3):25-29,24. 冯铭璋,王兴涛. 饱和软土压缩曲线的“反常”现象 . 上海地质,1990,11(3):30-37. 邱桢安. 上海市地质学会举办“上海人民饮用水现状与展望”报告会 . 上海地质,1990,11(3):37,66. 张家峰,王张峰. 高密度深长桩打桩施工综合防护措施及其效果 . 上海地质,1990,11(3):38-45. 焦荣昌. 上海及邻区重磁场的地震地质分析 . 上海地质,1990,11(3):46-55. 张庆麟. 劣质宝石的人工处理 . 上海地质,1990,11(3):56-63. 《上海地质》1990年第11卷第2期(总第33期): ============================ 高灯亮,沈爱君,王允侠. 上海及其邻区潜在地质灾害的构造背景与成因机理 . 上海地质,1990,11(2):1-8,19. 王振宇. 南黄海海州湾外侧钙质结核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90,11(2):9-19. 华棣. 长江口砂坝地区全新世沉积与古地理 . 上海地质,1990,11(2):20-25. 林志强,蔡洪正. 古长江碎屑物进入东海盆地时间探讨 . 上海地质,1990,11(2):26-34. 李维显. 上海外滩防汛墙的高度 . 上海地质,1990,11(2):35-41. 朱子沾,徐关生. 上海地区重磁场特征与断裂构造关系初探 . 上海地质,1990,11(2):42-50. 王永华. 电法探查地下钢渣 . 上海地质,1990,11(2):51-56. 何仁汉,师先进. 上海市区地下管道探测技术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90,11(2):57-61. 李宏建. 磁法探测上海市掩埋煤气凝水井 . 上海地质,1990,11(2):62-72. 《上海地质》1990年第11卷第1期(总第32期): ============================ 陈惠康. 桩基沉降分析 . 上海地质,1990,11(1):1-18. 丁万太,陈奕善. 上海地区亚砂土弹塑性应力——应变特性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90,11(1):19-31. 戴荣良,朱金荣,曹惠宾. 吴淞江古河道地基土液化的评价 . 上海地质,1990,11(1):32-44. 朱履熹. 上海及邻区新构造应力场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90,11(1):45-55. 毕兴锁,段光贤. 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特点 . 上海地质,1990,11(1):56-61. 孙和平,李从先,李萍,等. 钱塘江下游河段潮流和沉积特征 . 上海地质,1990,11(1):62-71. 郑亚平. 砂丘水源——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水厂概况 . 上海地质,1990,11(1):72-75. 《上海地质》1989年第10卷第4期(总第31期): ============================ 孙永福,邱桢安. 上海饮用天然矿泉水 . 上海地质,1989,10(4):1-14. 张文龙. 上海某教学楼地基沉降特点及原因分析 . 上海地质,1989,10(4):15-24. 陶寿福,张剑峰. 华东地区评估和推算场地最大水平加速度的一种实用方法 . 上海地质,1989,10(4):25-30. 何美临. 上海市区浅层土粘土矿物、微结构与地面沉降 . 上海地质,1989,10(4):31-40. 杨志坚. 上海地区大地构造归属及其东延去向问题 . 上海地质,1989,10(4):41-47. 黄兆熊,高德章. 上海地区深部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趋势探讨 . 上海地质,1989,10(4):48-57. 刘昌森. 上海及邻近地区区域应力场和地震破裂方式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9,10(4):58-68. 姚伦淇. 苏、浙、皖边界地区长兴组底部砾岩的时代问题及其意义 . 上海地质,1989,10(4):69-75. 曹克清. 关于下蜀组沉积初期自然环境面貌的初步推断 . 上海地质,1989,10(4):76-79. 纪念李四光百年华诞学术讨论会 . 上海地质,1989,10(4):80. 《上海地质》1989年第10卷第3期(总第30期): ============================ 高灯亮,段光贤. 上海及其邻区楔形断裂系统的年代学、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 上海地质,1989,10(3):1-12. 丁培民. 冲绳海槽地质构造特征 . 上海地质,1989,10(3):13-22. 陈树盛. 试谈上海地区找金方向 . 上海地质,1989,10(3):23-30. 丁万太,杨敏,赵锡宏. 上海地区高层建筑物桩基础的沉降分析 . 上海地质,1989,10(3):31-42. 唐有职,张剑锋. 速度检层试验和稳态振动试验 . 上海地质,1989,10(3):43-52. 甘德福. 试论上海地质灾害的特点与对策 . 上海地质,1989,10(3):53-60. 叶玲玲,陆洪清. 深井曝气法处理有机废水和地下水防污染监测 . 上海地质,1989,10(3):61-65. 朱积安. 对上海市地震基本烈度的商榷意见 . 上海地质,1989,10(3):66-76. 《上海地质》1989年第10卷第2期(总第29期): ============================ 张剑锋,岳国生,黄春耈. 红砂岩修筑浆砌石坝的岩土工程研究 . 上海地质,1989,10(2):1-6. 吴惠根. 暗绿色硬质亚粘土层桩基的工程地质条件 . 上海地质,1989,10(2):7-17,58. 陆道成. 土锚在工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9,10(2):18-25. 王华华,陈友根. 土的物理力学性指标统计程序(IBM—PC机) . 上海地质,1989,10(2):26-32,48. 彭华,何越教. 试解台湾构造之谜 . 上海地质,1989,10(2):33-43. 佘正礼. 我国锰矿资源概况 . 上海地质,1989,10(2):44-45. 张庆麟. 当前宝石研究的若干重点 . 上海地质,1989,10(2):46-48. 刘崇保. XGJ—1显微镜光度计 . 上海地质,1989,10(2):49-51. 刘志华. 地质博物馆应进入“户外”时代——陈列美学探讨 . 上海地质,1989,10(2):52-55. 《上海地质》1989年第10卷第1期(总第28期): ============================ 张宏良,裴荣富. 南岭地区花岗岩矿床的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 上海地质,1989,10(1):1-12. 段光贤,高灯亮,毕兴锁,等. 上海及其邻区的楔形断裂系统 . 上海地质,1989,10(1):13-22. 陆志坚. 从上海地区地下淡水古河道含水层的分布探讨嵊泗列岛的供水问题 . 上海地质,1989,10(1):23-26. 刘昌森. 一次罕见的地震次生灾害——北京王恭厂事件的原因分析 . 上海地质,1989,10(1):27-32. 傅正秀. 上海软土地区桩基工程地质条件 . 上海地质,1989,10(1):33-41. 唐有职,张剑锋,王守业. 跨孔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9,10(1):42-56. 蔡洪正. 统计识别地层界线的计算方法 . 上海地质,1989,10(1):57-64. 《上海地质》1988年第9卷第4期(总第27期): ============================ 邱金波. 上海晚新生代地层的划分 . 上海地质,1988,9(4):1-8. 孙永福. 上海及长江口第四纪沉积层中埋盖的古河道 . 上海地质,1988,9(4):9-16. 顾志文. 杭嘉湖平原全新世有孔虫组合及古地理环境 . 上海地质,1988,9(4):17-21. 段光贤,何刚亮,徐金明. 上海市地震滑坡的预测研究 . 上海地质,1988,9(4):22-29. 张师德,陈绪禄. 软土地基上土工结构物的离心模拟试验 . 上海地质,1988,9(4):30-39. 唐有职,张剑锋,王守业. 原位跨孔试验方法 . 上海地质,1988,9(4):40-53. 任臻,潘勤美. 微机在软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8,9(4):54-59. 史竞成,甘德福. 试论楔口板桩围堰与墙基的共同作用 . 上海地质,1988,9(4):60-63. 郑法理. 外向型经济研讨、考察班简讯 . 上海地质,1988,9(4):63. 潘厚耀. 宝石及其资源开发简述 . 上海地质,1988,9(4):64-68. 《上海地质》1988年第9卷第3期(总第26期): ============================ 吴惠兰. 上海地区燕山旋回火山岩 . 上海地质,1988,9(3):1-9. 张扬,何国琦. 甘肃北山早古生代蛇绿岩带的特征及演化 . 上海地质,1988,9(3):10-23. 张剑锋,华镇难. 上海市桩基础的桩型选择问题 . 上海地质,1988,9(3):24-32. 陈振荣. 上海地区软土层开挖边坡稳定分析 . 上海地质,1988,9(3):33-41. 魏彬炎,冯栋志. 外高桥“危险区”勘查结果 . 上海地质,1988,9(3):42-48. 沈苗鑫. 上海软土地区的桩垂直静荷载试验成果分析——单桩的入土深度与极限承载力的相关特征 . 上海地质,1988,9(3):49-64. 刘昌森. 我国的火山灾害 . 上海地质,1988,9(3):65-69. 李鸿生. 石油的生成——干酪根的有机生油说介绍 . 上海地质,1988,9(3):70-73. 潘厚耀. 上海市地质学会宝石协会成立 . 上海地质,1988,9(3):73. 《上海地质》1988年第9卷第2期(总第25期): ============================ 顾澎涛,王尧舜. 上海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 上海地质,1988,9(2):1-14. 陈颐亨. 东海新生代构造运动对比 . 上海地质,1988,9(2):15-20. 胡必规. 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油气前景 . 上海地质,1988,9(2):21-27. 潘厚耀. 施央申教授在沪作“现代地质学进展”学术报告 . 上海地质,1988,9(2):27. 潘永伟. 山东五莲七宝山破火山口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88,9(2):28-38. 徐建卿,邵虚生. 杭州湾南岸庵东潮坪现代沉积特征 . 上海地质,1988,9(2):39-46. 甘德福,冯铭璋. 试论涠洲岛地下淡水资源特征 . 上海地质,1988,9(2):47-50. 周裕经. 钻孔走向偏斜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88,9(2):51-55. 韩庆德. 上海城市物探工作的回顾 . 上海地质,1988,9(2):56-60. 潘厚耀. 盾构 . 上海地质,1988,9(2):60. 金铁. 上海市地质学会首任理事长——苗迪青先生 . 上海地质,1988,9(2):61-63. 潘厚耀. 热烈祝贺上海地质矿产局建业三十周年 . 上海地质,1988,9(2):63. 《上海地质》1988年第9卷第1期(总第24期): ============================ 顾澎涛,王尧舜. 上海地区侏罗纪、白垩纪及早第三纪地层简述 . 上海地质,1988,9(1):1-12. 吴惠兰. 上海地区侵入岩的基本特征 . 上海地质,1988,9(1):13-19. 高灯亮. 论漳浦—东山平移剪切缝合带 . 上海地质,1988,9(1):20-28. 朱金海,赵成宪,徐惠亮. 软土地基上大面积水池的沉降 . 上海地质,1988,9(1):29-35. 乌孟庄,韩承建. 应用非线性回归原理确定前期固结压力的电算方法 . 上海地质,1988,9(1):36-42. 包曼芳. 地下水人工回灌对控制上海地面沉降的作用及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88,9(1):43-44. 陈杰家. 模糊相似选择原理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8,9(1):45-51. 李德言. 岩质地区的滑坡问题 . 上海地质,1988,9(1):52-55. 曹克清. 关于将“德帕锐定律”改为“德帕锐—裴文中定律”的建议 . 上海地质,1988,9(1):56-59. 《上海地质》1987年第8卷第4期(总第23期): ============================ 许保桐. 上海地区的震旦系及下古生界 . 上海地质,1987,8(4):1-20. 蒋荣华. 上海地区金山群变质岩研究 . 上海地质,1987,8(4):21-33. 高宏兴. 强夯—袋装砂井加固软土地基 . 上海地质,1987,8(4):34-40. 甘德福,施存烈. 上海地区浅层流砂土层的工程特性 . 上海地质,1987,8(4):41-44. 孙翠玉. 上海市潜水含水层环境水文地质评价 . 上海地质,1987,8(4):45-48. 周诗可,史美璞. 遥感技术在上海经济区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7,8(4):49-54. 胡嘉敏,恽才兴. 长江口悬沙扩散与污染元素分布的关系 . 上海地质,1987,8(4):55-59. 王明耀. 安徽霍山隆兴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 上海地质,1987,8(4):60-70. 张韫. 热解分析录井在钻井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7,8(4):71-72. 《上海地质》1987年第8卷第3期(总第22期): ============================ 许保桐. 上海前震旦纪地层时代的厘定 . 上海地质,1987,8(3):1-8. 亚太地区沿海城市地质讨论会和专家组会议在沪举行 . 上海地质,1987,8(3):8. 张师德. 铁路加筋土桥台设计与试验 . 上海地质,1987,8(3):9-19. 张剑峰. 上海地区桩基负摩擦力问题 . 上海地质,1987,8(3):20-28. 张家峰,杨国民,汤亦德. 地基质量的声衰减系数测试法 . 上海地质,1987,8(3):29-34. 陈孝培,甘德福.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发展动向 . 上海地质,1987,8(3):35-39. 李维显,荣人德,冯诗齐. 长江口海区表层沉积物及其有机质分布特征 . 上海地质,1987,8(3):40-53. 许薇龄. 苏北南黄海地质构造特征 . 上海地质,1987,8(3):54-64. Nils-Axel Morner. 大地水准面型海平面变动的理论问题 . 上海地质,1987,8(3):65-75. 《上海地质》1987年第8卷第2期(总第21期): ============================ 刘铁铸. 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与节能效益分析 . 上海地质,1987,8(2):1-12. 张文龙,周知信. 秦山核电厂岩基工程 . 上海地质,1987,8(2):13-24. 冯铭璋. 层次不均匀土的岩土工程特征评价的讨论 . 上海地质,1987,8(2):25-29,64. 丁钟鼎,王德民,张剑锋. 打桩分析仪和凯斯法波动方程软件 . 上海地质,1987,8(2):30-37. 秦大正,何岳宝,金荣发. 茅山带的延伸和花山剖面的商榷 . 上海地质,1987,8(2):38-44. 梁敬方,孔宪立. 德兴铜矿粗碎诒自然边坡的概率统计及人工边坡角的分析 . 上海地质,1987,8(2):45-53. 郑金安. 地震—宇宙瞬力的(引震)的作用 . 上海地质,1987,8(2):54-64. 《上海地质》1987年第8卷第1期(总第20期): ============================ 段光贤,刘昌森. 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地质特征及上海基本地震烈度的初步认识 . 上海地质,1987,8(1):1-9. 朱俊之. 上海某工程打桩对邻近建筑设施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87,8(1):10-15,41. 王昌武. 用吸管法取代综合法进行粒度分析的试验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7,8(1):16-19. 凌信川. 上海市宝山吴淞地区大气降雨影响潜水水质的原因初探 . 上海地质,1987,8(1):20-24. 焦荣昌,尹文荣. 东海舟山一国头断裂带的控制作用及其向陆区延伸问题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7,8(1):25-41. 周积元,郑家欣. 杭州湾地区新构造运动探讨 . 上海地质,1987,8(1):42-50. 朱履喜. 开发湖州—长兴是解决上海建材来源的重要途径 . 上海地质,1987,8(1):51-54. 徐志华. 八达岭—黑汉岭隆起的新证据 . 上海地质,1987,8(1):55-56. 张家锋. 同济大学研制一种钻夹持器获得专利 . 上海地质,1987,8(1):57. 1986年第7卷(共2期) 《上海地质》1986年第7卷第2期(总第19期): ============================ 周振国,王允侠. 苏南地区几条北西向断裂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1986,7(2):1-10. 贾琇. 人工回灌井微生物生长与水质恶化 . 上海地质,1986,7(2):11-15. 孙永福,李香玲. 上海大地热流及其地质意义 . 上海地质,1986,7(2):16-22. 吴邦颖. 裂隙粘土地区挡土墙土压力问题讨论 . 上海地质,1986,7(2):23-30. 张剑峰,唐有职,王守业. 跨孔法测定的剪切波速度与饱和砂土液化势 . 上海地质,1986,7(2):31-40. 甘德福. 流砂的微观特性 . 上海地质,1986,7(2):41-45. 刘昌森. 1935~1936年四川马边震群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86,7(2):46-54. 张庆麟. 论地质作用的第三营力——宇宙作用力 . 上海地质,1986,7(2):55-60. 曹克清. 关于中国野生四不像(Elaphurus davidianus)历史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86,7(2):61-69. 《上海地质》1986年第7卷第1期(总第18期): ============================ 段光贤,何刚亮. 西安地裂缝形成机制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6,7(1):1-7. 王绍华. 用“流砂指数”对软土地下工程进行地质评价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6,7(1):8-18. 胡文尧. 上海市地区地基土地震液化可能性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6,7(1):19-27. 曲永毅. 软土边坡蠕变的工程观测与分析 . 上海地质,1986,7(1):28-33. 陈继成;龚启昌. 静力触探单、双用探头测得的pS、qC的关系 . 上海地质,1986,7(1):34-39. 王引生. 华亭宾馆工地水射泵井点降水现场试验 . 上海地质,1986,7(1):40-46. 孙家淞. 自升式石油钻井平台井位工程地质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 上海地质,1986,7(1):47-49. 胡永懋. 宜兴慕蠡洞洞穴发育及其环境变化 . 上海地质,1986,7(1):50-58. 余纪扬. 汞量测量在第四系厚覆盖区的地质效果 . 上海地质,1986,7(1):59-62. 1985年第6卷(未出刊) ================== 1984年第5卷(共3期) 《上海地质》1984年第5卷第3期(总第17期): ============================ 苏河源. 上海地面沉降和土层变形机理 . 上海地质,1984,5(3):1-8. 顾季威. 酸碱废液污染侵蚀对粘性工程性质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84,5(3):9-14. 陈柏亭. 上海高重建筑物桩基工程地质条件—桩尖持力层的选择和评价 . 上海地质,1984,5(3):15-19. 项兆池. 应用深井真空降水法疏干地下水 . 上海地质,1984,5(3):20-23,19. 余纪扬. 论隐伏地区地质工作方法 . 上海地质,1984,5(3):24-26. 罗永健,吴振荣. 信息处理与隐伏断裂 . 上海地质,1984,5(3):27-32. 林志强,蔡洪正. 泥岩中硼含量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4,5(3):33-35. 曹克清. 鲸类起源的证据及中国鲸类化石提要 . 上海地质,1984,5(3):36-39. 李鸿生. 电子计算机在水质分析中应用简介 . 上海地质,1984,5(3):40-43. 孙福,顾亚州. 全球17种元素的产量和储量(1977年估算的),其它资源(1970~1977年),潜在资源和基础资源 . 上海地质,1984,5(3):44. 杨关坭,李仁观,陆荣麟,等. 1984年牟尼洞夏令营工作总结(摘要) . 上海地质,1984,5(3):45-46. 《上海地质》1984年第5卷第2期(总第16期): ============================ (摘要集:上海市地质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居恢扬. 现代地球科学研究进展 . 上海地质,1984,5(2):1-2. 孙永福. 上海及长江口第四纪沉积层中埋盖的古河道 . 上海地质,1984,5(2):2. 冯铭璋. 从工程地质实践讨论上海全新统分层 . 上海地质,1984,5(2):2-3. 郭蓄民,洪雪晴,陈学林. 杭嘉湖平原西部第四纪晚期沉积的岩相层序 . 上海地质,1984,5(2):3. 奚建国,陆涵清,严学新,等. 杭州湾岸带全新世沉积层的分带性 . 上海地质,1984,5(2):4. 洪雪晴,顾志文. 杭嘉湖平原全新世贝壳堤的发现 . 上海地质,1984,5(2):4-5. 洪雪晴,顾志文,陈学林. 杭嘉湖平原全新世海进 . 上海地质,1984,5(2):5. 叶国梁. 杭州湾北部金山深槽发育的地质条件 . 上海地质,1984,5(2):5-6. 江苏高邮凹陷马4井下第三系戴南组水下扇的沉积特征 . 上海地质,1984,5(2):6-7. 庞荣庆,孙宪铭,王国英. 苏皖南部三迭系青龙群碳酸盐岩孔隙类型与储集岩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1984,5(2):7. 姚伦淇. 我国三迭纪含牙形刺地层 . 上海地质,1984,5(2):8. 曹克清. 中国东部数千年来环境的演变与某些动物绝衰关系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84,5(2):8-9. 王惠基. 中国第三纪腹足动物的区系 . 上海地质,1984,5(2):9. 林志强,蔡洪正. 用地质趋势法研究泥岩中硼的含量 . 上海地质,1984,5(2):10. 焦荣昌. 重力和地震方法综合研究基础面 . 上海地质,1984,5(2):10-11. 余纪扬. 论隐伏地区的地质工作方法 . 上海地质,1984,5(2):11. 余纪扬. 某地隐伏多金属矿床的汞量测量及其效果讨论 . 上海地质,1984,5(2):11-12. 何正檀. 论内生成矿作用的基本模式 . 上海地质,1984,5(2):12. 梁天仁. 粉煤灰资源的分选方法 . 上海地质,1984,5(2):13. 朱积安,朱履喜,刘宜栋,等. 上海及邻近地区活动性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1984,5(2):13-14. 朱积安. 上海地震基本烈度初探 . 上海地质,1984,5(2):14-15. 冯德益,顾瑾平,虞雪君,等. 地震烈度的模糊判定 . 上海地质,1984,5(2):15. 吴奕贵,周积元,周振国. 上海佘山地区地质构造及岩石力学 . 上海地质,1984,5(2):15-16. 何君健. 崇明—苏州断裂考 . 上海地质,1984,5(2):16. 朱履喜. 上海及邻区基岩地质构造特征 . 上海地质,1984,5(2):16-17. 郑家欣,周积元. 苏南地区(包括上海市)新构造运动基本特征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4,5(2):17. 周振国,王允侠. 苏南地区几条北西向断裂的显微构造及组构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84,5(2):18. 何刚亮,段光贤. 西安地裂缝的构造成因及其模型试验 . 上海地质,1984,5(2):18. 何刚亮,段光贤. 西安地裂缝的形成问题 . 上海地质,1984,5(2):19. 何正檀. 中国境内断块间的旋转运动及其应力场的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1984,5(2):19-20. 张庆麟. “板块构造说”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 上海地质,1984,5(2):20-21. 朱增祥. 地球本身的壳体—太平洋壳内的构造运动——大陆溅落设想之二 . 上海地质,1984,5(2):21-22. 沈莲琴. 狼山地质考察 . 上海地质,1984,5(2):22. 姚邦基,孙永福. 二○○○年上海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趋势预测 . 上海地质,1984,5(2):23. 郑亚平,孙福. 上海潜水水文地质特征及应用研究前景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84,5(2):24. 奚建国,闵三宝. 上海市第三、四承压含水层间存在直接水力联系地段 . 上海地质,1984,5(2):25. 詹炳善. 裂隙岩石渗透空间结构特性概念模型述评 . 上海地质,1984,5(2):25. 曲永毅. 选择降水方法的水文地质依据 . 上海地质,1984,5(2):26. 吴林高,张瑞. 粘弹性多孔介质渗流方程解的数值分析 . 上海地质,1984,5(2):26-27. 张瑞. 谱系多级分析最优化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4,5(2):27. 甘德福,冯铭璋. 公元二○○○年上海工程地质工作方法 . 上海地质,1984,5(2):28. 居恢扬. 工程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展望 . 上海地质,1984,5(2):28-29. 孙永福. 上海市城市建设与地面沉降 . 上海地质,1984,5(2):29-30. 苏河源. 上海地面沉降与土层变形机理 . 上海地质,1984,5(2):30. 陈柏亭. 上海高重建筑物桩基工程地质条件——桩尖持力层的选择和评价 . 上海地质,1984,5(2):30-31. 奚建国. 上海市地基土构成模式 . 上海地质,1984,5(2):31-32. 陈振荣. 上海地区吹填土特征及其地基勘探 . 上海地质,1984,5(2):32-33. 奚建国,沈锦康. 上海市海岸带砂性土液化预测初探 . 上海地质,1984,5(2):33. 陆涵清. 工程地质图在上海经济区建设规划中的作用 . 上海地质,1984,5(2):34. 施存烈. 城市工程地质图编图方法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84,5(2):35. 孙永福. 秦山核电站核废料地下贮存的方案设想 . 上海地质,1984,5(2):35-36. 居恢扬. 华东地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 上海地质,1984,5(2):36-37. 曲永毅. 软土边坡蠕变的工程观测与分析 . 上海地质,1984,5(2):37. 胡德富,孔宪立. 苏州潭山硫铁矿主暨井工业场地稳定性评价 . 上海地质,1984,5(2):37. 梁敬方. 新桥矶山露天矿底盘高边坡最终稳定坡角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4,5(2):38. 杨凡. 软土地区铁路干线上立交箱形桥的设计与施工 . 上海地质,1984,5(2):39. 吴邦颖. 厦门东渡港专用铁路软基静载试验浅析 . 上海地质,1984,5(2):39. 程骁. 高压旋喷法加固软土 . 上海地质,1984,5(2):39-40. 陆震铨. 关于软粘土电渗加固机理的再探讨 . 上海地质,1984,5(2):40. 杨桂林. 砂性土与粘性土的划分及其界限值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84,5(2):41. 吴邦颖. 对裂隙粘土地区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的认识 . 上海地质,1984,5(2):41. 郑金安. 土性描述与地基土承载力间Fuzzy相关探讨 . 上海地质,1984,5(2):41-42. 郑金安. 土层深度对泊桑系数、垂直压应力和侧向压应力之比的分析 . 上海地质,1984,5(2):42. 顾季威. 酸碱废液污染侵蚀对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84,5(2):42. 顾仁杰. 地质环境对铁路选线的控制意义 . 上海地质,1984,5(2):42-43. 俞汝法. 山区峡谷水库坍岸问题 . 上海地质,1984,5(2):43-44. 居恢扬,顾仁杰. 滑坡防治研究现状和趋势 . 上海地质,1984,5(2):44-45. 项兆池. 应用深井真空降水法疏干地下水 . 上海地质,1984,5(2):45-46. 丁由庚. 关于刚性角问题的一点浅见 . 上海地质,1984,5(2):46. 王海彪,顾仁杰,周龙宝. 激光全息光弹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鹰厦线K163滑坡模拟试验 . 上海地质,1984,5(2):46-47. 陈继成,龚启昌. 静力触探单、双用探头测得的ps、qc值的关系 . 上海地质,1984,5(2):47. 张剑锋,宋名东. 静力触探双桥探头成果预估饱和砂土液化势 . 上海地质,1984,5(2):48. 朱小林. 由静力触探模拟试验分析贯入机理 . 上海地质,1984,5(2):48. 乌孟庄. 上海地区晚更新世末期暗绿色亚粘土及上部全新世土层的双桥探头触探曲线线型特征与贯入阻力值的变化规律 . 上海地质,1984,5(2):49-50. 徐济平,吴少武. 声波法在坑道岩体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4,5(2):50. 费涵昌. 用共振柱法研究剪应力对天然粘性土剪切模量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84,5(2):50. 王子平. SHK型滑销式自动落锤装置 . 上海地质,1984,5(2):51. 王家钧. 我国静力触探技术应用中几个问题的综合 . 上海地质,1984,5(2):51. 《上海地质》1984年第5卷第1期(总第15期): ============================ 戴爱德. 常州市地面沉降发展趋势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84,5(1):1-11. 甘德福. 受煤焦油废液浸蚀的地基土引起地基强度降低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4,5(1):12-14. 郑世俊. 关于影响淤泥质粘土边坡稳定因素的土工试验问题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4,5(1):15-22. 张剑锋,乔荣贵. 东海沿岸海洋沉积物的工程性质 . 上海地质,1984,5(1):23-29. 余纪扬. 加强综合利用发挥资源效益 . 上海地质,1984,5(1):30-33. 梁天仁. 加强粉煤灰资源的综合利用 . 上海地质,1984,5(1):34-39. 沈永盛. 对上海及其邻区松散层厚度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 . 上海地质,1984,5(1):40-44,55. 陆光闾. 东北日本岛弧地壳应力状态探讨 . 上海地质,1984,5(1):45-51,55. 李鸿生. 水分析中阴阳离子平衡和各种硬度的快速程序计算 . 上海地质,1984,5(1):52-55. 高焕烈. 酚在黄浦江水中的污染现状 . 上海地质,1984,5(1):56-59. 《上海地质》1983年第4卷第4期(总第14期): ============================ 甘德福,袁雅康.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强夯加固软土地基对土的微观结构影响的分析研究 . 上海地质,1983,4(4):1-7. 顾季威,徐经仪. 某高层厂房不均匀沉降的纠正 . 上海地质,1983,4(4):8-11. 丁万太. 建筑物在纠偏过程中的沉降分析实例 . 上海地质,1983,4(4):12-18. 张剑锋,俞灿明. 关于中国系列薄壁取土器的建议 . 上海地质,1983,4(4):19-27,47. 王引生. 电渗机理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3,4(4):28-35. 奚建国,李振英. 上海地区低塑性土定名探讨 . 上海地质,1983,4(4):36-40. 金性春. 从板块学说探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 . 上海地质,1983,4(4):41-47. 何咏霞,徐关生. 上海地区主要岩浆岩平均化学成分及其岩石化学特征初探 . 上海地质,1983,4(4):48-57. 孙永福,姚邦基. 地下水灌采中常用的物理量与单位 . 上海地质,1983,4(4):58-60. 《上海地质》1983年第4卷第3期(总第13期): ============================ 居恢扬,顾仁杰. 我国南方红层的地质特征及其工程地质问题 . 上海地质,1983,4(3):1-16. 陈振荣. 对“新近沉积粘性土”的一些看法 . 上海地质,1983,4(3):17-21. 袁雅康. 编制城市和区域规划工程地质图集的问题 . 上海地质,1983,4(3):22-28. 朱良模. 在抽灌水作用下土变形特性室内试验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83,4(3):29-35. 陈继成. 螺旋板荷载试验的方法和初步应用 . 上海地质,1983,4(3):36-43. 郑金安. 第四系土的地震波速、动模量与深度的统计特征分析 . 上海地质,1983,4(3):44-53. 丁锦宝,冯铭璋. 水上工程地质钻探概况 . 上海地质,1983,4(3):54-58. 梁天仁. 粉煤灰的矿物学研究及其成因分析 . 上海地质,1983,4(3):59-68. 曹克清. 中国安氏鸵鸟蛋化石的新资料以及鸟纲化石概要 . 上海地质,1983,4(3):69-76. 《上海地质》1983年第4卷第2期(总第12期): ============================ 沈永盛,孙红星. 略论上海及其邻近地区的大地构造属性和基岩断裂构造轮廓 . 上海地质,1983,4(2):1-7. 刘若愚,朱荣生. 对安角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几点新认识 . 上海地质,1983,4(2):8-21. 袁兆盾,孙翠玉,卫克勤,等. 上海地区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 上海地质,1983,4(2):22-28,54. 龚启昌. 静力触探Ps—h曲线划分土层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3,4(2):29-35. 黄海昌. 近年来我国土力学研究状况的回顾与情况述评 . 上海地质,1983,4(2):36-39. 陈业裕.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争论梗概 . 上海地质,1983,4(2):40-45. 张庆麟. 从天体地质对比试论太平洋成因 . 上海地质,1983,4(2):46-54. 朱增祥. 大陆溅落设想 . 上海地质,1983,4(2):55-59. 葛炳生. 一九八二年的地震简况 . 上海地质,1983,4(2):60-62. 《上海地质》1983年第4卷第1期(总第11期): ============================ 沈德锟,袁兆盾.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编图方法初探 . 上海地质,1983,4(1):1-6. 凌信川,孙翠玉. 上海市宝山、吴淞工业区降雨与潜水水化学变化关系 . 上海地质,1983,4(1):7-13,36. 史文仪. 非稳定多孔抽水试验参数计算分析 . 上海地质,1983,4(1):14-26. 张景辉. 地下水水位预报中的经验公式 . 上海地质,1983,4(1):27-32. 詹炳善. 喀斯特含水层的二个主要类型 . 上海地质,1983,4(1):33-36. 胡修榆.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潜水预断评价方法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3,4(1):37-40. 郑金安. 砂土液化预测的Fuzzy数学模型之研究 . 上海地质,1983,4(1):41-53. 冯铭璋. 上海地区“暗绿色硬土层”的一种特例 . 上海地质,1983,4(1):54-57. 盛建国. 日本地面沉降地区概况 . 上海地质,1983,4(1):57. 余纪扬. 层控理论在上海地区找矿中的意义 . 上海地质,1983,4(1):58-62. 肖舟.《热释光》简介 . 上海地质,1983,4(1):62-63. 《上海地质》1982年第3卷第4期(总第10期): ============================ 甘德福,施存烈,张景辉. 上海城市规划与地质条件的关系 . 上海地质,1982,3(4):1-9. 张剑锋,甘兰春. 予估打入桩沉桩可能性 . 上海地质,1982,3(4):10-19. 高冠仁. 上海石化厂二期油罐区软土地基的强度及其加固处理 . 上海地质,1982,3(4):20-28. 宋宜家. 试评长江口中央沙护头坝工程地质条件 . 上海地质,1982,3(4):29-37. 陈明. 追忆登佘山岛——近读《上海有个佘山岛》有感 . 上海地质,1982,3(4):37. 徐惠亮. 软土地基的强夯处理 . 上海地质,1982,3(4):38-43. 张文龙. 南通渔轮厂吹填土地基的利用 . 上海地质,1982,3(4):44-51. 余纪扬. 上海第一个见矿钻孔 . 上海地质,1982,3(4):51. 叶玲玲. 上海市地下水位与潮汐关系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4):52-58. 段光贤,甘德福,冯铭璋. 关于缩短基建勘察周期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4):59-61,64. 陈奕善,丁万太. LSZ——Ⅰ型三联式应力——应变三轴剪切(预压)仪简介 . 上海地质,1982,3(4):62-64. 《上海地质》1982年第3卷第3期(总第9期): ============================ 曲永毅. 宝钢软土地基的几个工程地质问题 . 上海地质,1982,3(3):1-13. 熊大阅. 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及沉降计算的讨论 . 上海地质,1982,3(3):14-18. 赵成宪. 关于地基压缩层厚度的问题 . 上海地质,1982,3(3):19-21. 高玉崑. 浅地层剖面仪在长江口航道探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2,3(3):22-32. 柳九霞. 上海“人工注水”历史及其实际效应的认识 . 上海地质,1982,3(3):33-41. 冯铭璋. 滨海平原封存型承压淡水 . 上海地质,1982,3(3):42-49. 曹克清. 上海地区的脊椎动物化石 . 上海地质,1982,3(3):50-55. 张庆麟. 对地质力学的两点评论 . 上海地质,1982,3(3):56-60. 苏文才. 上海西部地区的浅层泥炭资源 . 上海地质,1982,3(3):61-64. 《上海地质》1982年第3卷第2期(总第8期): ============================ (摘要集: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暨上海市地质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竹淑贞,吕全荣,陈业裕,等. 长江三角洲前缘全新世沉积区和沉积过程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82,3(2):1-2. 奚建国. 上海市晚更新世中期至今沉积层的岩性、岩相、古地理环境 . 上海地质,1982,3(2):2-3. 奚建国,孙永福. 上海地区晚更新世地层与古地理 . 上海地质,1982,3(2):3. 曹克清. 上海地区的脊椎动物化石 . 上海地质,1982,3(2):4-5. 杨蕉文,陈学林. 浙南沿海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 上海地质,1982,3(2):6-7. 华棣,王庆之. 从微体化石探讨浙南沿海全新世地层及沉积环境 . 上海地质,1982,3(2):7-8. 刘苍字,吴立成,曹敏. 上海西部冈身的年代测定及其成因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2):8-9. 曹敏,郑宇源,周菊珍. 江苏沿海贝壳沙堤的C14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 上海地质,1982,3(2):9-10. 董永发,丁文鋆. 长江口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水动力的关系 . 上海地质,1982,3(2):11-12. 李维显. 南黄海西北部沉积物主要化学成分之间关系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2):13. 吕全荣. 长江河口细颗粒泥砂的矿物组成 . 上海地质,1982,3(2):15. 严肃庄,吕全荣. 浙南海区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特征 . 上海地质,1982,3(2):15-16. 梁天仁. 粉煤灰的矿物学研究及其成因分析 . 上海地质,1982,3(2):16-17. 梁天仁. 石膏硬石膏系列矿物相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82,3(2):17-18. 李中和,秦关华,翁臻培. 人造氟金云母的多型 . 上海地质,1982,3(2):18. 翁臻培,李中和,邬树皋. 滑石瓷相变及老化机理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2):18. 何咏霞,徐关生. 上海地区常见岩石图谱内容摘要 . 上海地质,1982,3(2):19. 苏文才. 上海西部地区的浅层泥炭资源 . 上海地质,1982,3(2):19-20. 林锦英. 东海龙井1#钻井自生菱铁矿的一般特征和成因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2):20-21. 朱履熹,朱家珍,薛金有,等. 福建马坑铁矿成矿作用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2):21. 张庆麟. 关于地质力学的两点评论 . 上海地质,1982,3(2):22. 张庆麟. 从天体地质对比试论太平洋的成因 . 上海地质,1982,3(2):23-24. 郑家欣. 苏南古构造应力场与北西方向构造特征的初步分析 . 上海地质,1982,3(2):24-25. 陆光闾. 东北日本岛弧地壳应力状态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2):25-26. 翁臻培. 云南省勐连县区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及其特征 . 上海地质,1982,3(2):26. 段光贤,王家钧,费涵昌. 1979年溧阳6级地震区极震工程地质特征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82,3(2):27. 葛炳生. 沂沐断裂带的地震地质特征和地震活动 . 上海地质,1982,3(2):27-28. 冯德益,顾瑾平,钟延姣,等. 模糊数学方法在烈度评定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2,3(2):28. 冯铭璋. 滨海平原地下水及封存型淡水体 . 上海地质,1982,3(2):29. 姚天强,范淑玲,马丽丽,等. 试论沉积岩地区找水、提高成井率的途径 . 上海地质,1982,3(2):30. 卞忠达. 基岩地区找水体会 . 上海地质,1982,3(2):30. 吴振荣. 用电子计算机自动解释电测深曲线的尝试 . 上海地质,1982,3(2):30-31. 史文仪. 非稳定多孔抽水试验参数计算分析 . 上海地质,1982,3(2):31. 金为芝. 有限元在水文地质计算中第三类边界条件处理意见 . 上海地质,1982,3(2):31. 吴林高. 关于地面沉降地区的地下水运动计算(一) . 上海地质,1982,3(2):32. 柳九霞. 上海“人工注水”的历史及其实际效应的认识 . 上海地质,1982,3(2):32-33. 孙永福. 上海地区含水层储能应用与效果 . 上海地质,1982,3(2):33-34. 叶玲玲. 上海市地下水位与潮汐关系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2):34-35. 詹炳善. 系统方法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2,3(2):35. 陆震铨. “上海粘土”土质特性及其对工程影响 . 上海地质,1982,3(2):36. 冯铭璋. 上海地区“褐黄色表土层”的某些特征及其鉴别 . 上海地质,1982,3(2):37. 孙永福. 上海地区“暗绿色硬土层”地质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 上海地质,1982,3(2):37-38. 冯铭璋. 上海地区“暗绿色硬土层”的一个特例 . 上海地质,1982,3(2):38-39. 奚建国. 上海地区50米以浅土体的工程地质结构分区 . 上海地质,1982,3(2):39-40. 曲永毅. 宝钢软土地基的几个工程地质问题 . 上海地质,1982,3(2):40-41. 高冠仁. 金山二期油罐区软弱地基土的强度 . 上海地质,1982,3(2):41. 宋宜家. 试评长江口中央沙护头坝工程地质条件 . 上海地质,1982,3(2):41-42. 张文龙. 南通渔轮厂吹填土的利用 . 上海地质,1982,3(2):42. 居恢扬. 福建地区工程地质分区及其特点——以闽江、九龙江河谷为例 . 上海地质,1982,3(2):43. 杨桂林. 论“土质统一分类法”的问题 . 上海地质,1982,3(2):43-44. 丁由庚. 布西奈斯课题在土力学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2,3(2):44-45. 赵成宪. 关于地基压缩层厚度的问题 . 上海地质,1982,3(2):45. 朱良模. 土在抽灌水作用下变形特性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2):45-46. 郑金安. 地基土液化识别过程中的模糊集理论和模糊模式识别 . 上海地质,1982,3(2):46. 吴邦颍. 软土地基上桥台侧移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2):46-47. 孔宪立,郑家欣. 地下采空区对场地稳定的影响(滁州师专教学大楼场地稳定性分析) . 上海地质,1982,3(2):47. 罗夙楼,王守业,张泳烈,等. 一座高层建筑软土地基勘察与岩土工程评价 . 上海地质,1982,3(2):48. 邓立德,俞自东. 膨胀土筑坝性能探讨(中间试验报告) . 上海地质,1982,3(2):48-49. 黄林根. 降水帷幕疏干土层方法在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2,3(2):49. 徐惠亮. 软土地基的强夯处理 . 上海地质,1982,3(2):49-50. 陆跃清. 强夯法加固上海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1982,3(2):50. 熊大阅. 振动水冲法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和应用及其允许承载力确定的分析 . 上海地质,1982,3(2):51-52. 段光贤,甘德福. 振冲法加固软土地基对土的微观结构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82,3(2):52. 居恢扬. 关于我国滑坡防治的工程地质问题 . 上海地质,1982,3(2):52-53. 余汝法. 有关山岭隧道工程中的洞口地质问题 . 上海地质,1982,3(2):53-54. 戴立斌,马步海. 漳龙铁路路基变形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 上海地质,1982,3(2):54-55. 顾仁杰. 宝兰铁路谢——土段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电化改建的控制意义 . 上海地质,1982,3(2):55-56. 王昌武. 从吸管法谈起 . 上海地质,1982,3(2):57. 王家钧. 快速载荷试验 . 上海地质,1982,3(2):57. 陈继成,林基洲,周序明. 螺旋板荷载试验的初步总结 . 上海地质,1982,3(2):58. 陈福曙,刘根泉,王家钧. 指令率定系数标定供桥电压法在静探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2,3(2):58. 朱小林. 标准贯入试验中杆长修正问题的理论分析 . 上海地质,1982,3(2):58-59. 林基洲,徐存森,王守业. 关于水力压裂试验原位测定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K0的方法 . 上海地质,1982,3(2):59. 葛修能. 致密粘土筑坝与整体化试验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2):59-60. 郑世俊. 关于影响淤泥质粘土边坡稳定因素的土工试验问题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2):60-61. 高玉崑. 浅地层剖面仪在长江口航道勘察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2,3(2):61. 徐济平. 变频长脉冲振源岩体声波探测方法 . 上海地质,1982,3(2):61-62. 陈奕善,丁万太. 应力—应变三轴剪力(预压)仪的研制报告 . 上海地质,1982,3(2):62. 赵春宗,董良珠. 松散岩石揭皮法筒介 . 上海地质,1982,3(2):63. 居恢扬. 当前环境地质研究的一些问题 . 上海地质,1982,3(2):64. 邱佩英,龚书椿,王效京. 长江口区水化学基本特征 . 上海地质,1982,3(2):64-65. 段光贤,甘德福. 关于缩短基建勘察周期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2,3(2):65. 高宏兴.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译文) . 上海地质,1982,3(2):65-66. 《上海地质》1982年第3卷第1期(总第7期): ============================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简介 . 上海地质,1982,3(1):1-2. 上海市地质学会成立三周年庆祝活动计划 . 上海地质,1982,3(1):3. 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暨上海市地质学会成立三周年纪念活动征文通知 . 上海地质,1982,3(1):4-5. 关于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及市地质学会成立三周年庆祝活动筹备组成员 . 上海地质,1982,3(1):6. 《上海市中学生岩矿鉴别竞赛》 光荣榜 . 上海地质,1982,3(1):7-8. 上海市中学生岩矿鉴别竞赛授奖大会议程 . 上海地质,1982,3(1):9. 上海市中学生岩矿鉴别竞赛主席台名单 . 上海地质,1982,3(1):10. 苏文才. 《上海市中学生岩矿鉴别竞赛》总结发言 . 上海地质,1982,3(1):11-13. 奖品筹集情况 . 上海地质,1982,3(1):14. 董玉茹. 祖国山河对我的熏陶 . 上海地质,1982,3(1):15-16. 杨关坭. 贯彻从严从难扎实的地学教学方法 . 上海地质,1982,3(1):17. 钱四. 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 上海地质,1982,3(1):18-19. 吕型伟. 在“上海市中学生岩矿鉴别竞赛授奖大会”上的讲话 . 上海地质,1982,3(1):20. 陈安泽. 学习和祝贺 . 上海地质,1982,3(1):21. 学会活动简讯 . 上海地质,1982,3(1):22. 《上海地质》1981年第2卷第4期(总第6期): ============================ 陈树盛,余纪扬,吴惠兰,等. 上海地区基岩地质概况与内生矿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 上海地质,1981,2(4):1-15. 葛炳生. 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的特征 . 上海地质,1981,2(4):16-24. 冯铭璋,奚建国. 上海地区地下古河道边岸滑坡的发现 . 上海地质,1981,2(4):25-27. 王昌武. 从吸管法的误差谈起 . 上海地质,1981,2(4):28-32. 任福尧,姚邦基. 灌采条件下地下水温度动态 . 上海地质,1981,2(4):33-40. 张景辉,孙曙光. 地下水非稳定运动的数学模型及应用 . 上海地质,1981,2(4):41-50. 谢凯耀,孙曙光. 地下水采、灌方案计算及标点分层变形量预测预报 . 上海地质,1981,2(4):51-62. 唐国兴. 水准测量平差计算及程序设计 . 上海地质,1981,2(4):63-70. 韩庆德. 上海地面沉降精密水准的精度 . 上海地质,1981,2(4):71-78. 庄翔麟,陈臻善. 精密水准测量在“地面沉降”勘察研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1,2(4):79-85. 《上海地质》1981年第2卷第3期(总第5期): ============================ 孙永福. 上海地区全新世地层分层 . 上海地质,1981,2(3):1-9. 顾季威. 废碱液污染侵蚀对土的强度的影响 . 上海地质,1981,2(3):10-14. 王守业. 核电站地质勘察的几点体会 . 上海地质,1981,2(3):15-20. 砾子. 意深质朴的会徽 . 上海地质,1981,2(3):21. 尚益. 上海的第一个水准点 . 上海地质,1981,2(3):22. 孙永福,胡兆璋,徐永春. 控制上海市区地面沉降措施 . 上海地质,1981,2(3):23-34. 贾福海. 论上海基底碳酸盐岩层储水的可能性探索控制地面沉降新措施 . 上海地质,1981,2(3):35-38. 孙永福. 控制上海地面沉降研究规划设想——灰岩地下岩溶储水库 . 上海地质,1981,2(3):39-47. 刘铁铸. “郊灌市用”含水层储冷规划设想 . 上海地质,1981,2(3):48-52. 施存烈. 市区开展块状灌用水平衡方案的设想 . 上海地质,1981,2(3):53-60. 谢凯耀. 控制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规划设想“在低水头下寻求动态平衡的方法” . 上海地质,1981,2(3):61-67. 《上海地质》1981年第2卷第2期(总第4期): ============================ 何君健. 上海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简介 . 上海地质,1981,2(2):1-7. 袁兆盾. 上海地区第四纪承压水水化学类型的成因 . 上海地质,1981,2(2):8-13. 詹炳善. 裂隙含水层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 . 上海地质,1981,2(2):14-18. 赵力田. 正名小议——略谈地面沉降研究工作的几个名词 . 上海地质,1981,2(2):19. 袁建新,毛源. 平面主次固结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 上海地质,1981,2(2):20-32. 马时冬. 上海粘土的主、次固结性质 . 上海地质,1981,2(2):33-43. 任福尧,苏河源. 关于由抽水或灌水引起的隔水层的一维固结问题 . 上海地质,1981,2(2):44-55. 苏河源. 上海地面沉降中土层变形特征与变形机理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81,2(2):56-69. 窦宜. 周期性降水过程中地层内孔隙水压力的测量及分析 . 上海地质,1981,2(2):70-76. 《上海地质》1981年第2卷第1期(总第3期): ============================ 许保桐. 上海地区地层概述 . 上海地质,1981,2(1):1-15. 王家钧. 关于双桥探头质量标准的建议 . 上海地质,1981,2(1):16-23. 钱炳生,杨熙章. 用快速固结试验测定土的先期固结压力的研究 . 上海地质,1981,2(1):24-31. 张球. 坑道坍方的成因和规律性 . 上海地质,1981,2(1):32-34. 王大纯,张人权. 孔隙承压地下水的资源评价和地面沉降的关系 . 上海地质,1981,2(1):35-41. 包曼芳,孙永福,刘家贤,等. 上海地区第四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与地面沉降的关系 . 上海地质,1981,2(1):42-54. 张清芝. 天津市地面沉降勘察工作的初步认识 . 上海地质,1981,2(1):55-67. 王璋群,庞炳乾. 常州市地面沉降初步调查 . 上海地质,1981,2(1):68-73. 沈小珍. 西安地区地面沉降形成原因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1981,2(1):74-80. 1980年第1卷(共2期) 《上海地质》1980年第1卷第2期(总第2期): ============================ 陆志坚. 上海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介 . 上海地质,1980,1(2):1-9. 童翌湘,罗凤楼,包惠棣,等. 上海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 上海地质,1980,1(2):10-21. 徐惠亮. 静力触探在分析和计算边坡稳定的初次应用 . 上海地质,1980,1(2):22-26. 郑金安. 可疑数据的取舍,格勒布斯(Grubbs)方法 . 上海地质,1980,1(2):27-30. 赵春宗,余纪扬,梁天仁,等. 上海火山岩露头岩石基本特征 . 上海地质,1980,1(2):31-43. 冯铭璋. 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浅部硬土层 . 上海地质,1980,1(2):44-57. 吕炳全,王国忠. 海南岛鹿回头珊瑚岸礁的沉积发育史 . 上海地质,1980,1(2):58-64. 苏河源,胡兆璋. 国外地面沉降研究状况述评 . 上海地质,1980,1(2):65-77. 《上海地质》1980年第1卷第1期(创刊号): ============================ 发刊词 . 上海地质,1980,1(1):1. 孙永福. 上海地区第四系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与分区 . 上海地质,1980,1(1):1-16. 熊大阅. 在密实粘土地基中深水池沉降分析 . 上海地质,1980,1(1):17-32. 袁雅康. 杭州湾北缘海滩土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 . 上海地质,1980,1(1):33-39. 严礼川. 上海地面沉降历史追述—兼谈“水在用,地必沉”的认识 . 上海地质,1980,1(1):40-50. 贾琇. 人工回灌引起地下水中酚污染的探讨 . 上海地质,1980,1(1):51-57. 王尚茂. 用钻孔“原状土”试样概略测定地下水水质咸淡的方法 . 上海地质,1980,1(1):58-62. 管品馨. 逆向伏安法测定水中微量的铜、铅、镉 . 上海地质,1980,1(1):63-66. 赵春宗,董良珠. 简介相差显微镜及其在岩矿鉴定方面的应用 . 上海地质,1980,1(1):67-69. 段光贤,曲则生,余安东. 1979年溧阳6级地震震害调查 . 上海地质,1980,1(1):70-82. 刘昌森,蒋德乾,王先铸. 上海地区历史地震概述 . 上海地质,1980,1(1):83-85. 孙红星. 关于上海近期地震问题 . 上海地质,1980,1(1):86. 【全文结束,《上海国土资源》编辑部龚士良收集整理】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190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国土资源》2011年第32卷第1期(2011-03-30出版)刊文题录
gongshiliang 2011-3-19 21:49
《上海国土资源》 2011 年 第 32 卷 第 1 期 ( 2011 年 3 月 30 日出版发行 ) 【 刊文题录(引用版)】 本刊编委会 . 卷首寄语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I 林学钰院士接受本刊专访 . 水土环境质量保护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1-7. 苏小四 .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学钰教授学术成就概要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 32(1): 封 2, 扉页 1. 温晓华 , 何中发 , 张琢 . 上海市土地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及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控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8-13. 陆勤 , 陈沈良 . 废黄河三角洲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14-19. 李志萍 , 谢振华 , 杨艳 , 等 . 北京平谷盆地地下水库建库条件分析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20-23,37. 李采 , 张可霓 , 许雅琴 , 等 . 注入速率对 CO2 地质储存封存潜力的影响分析 . 上海国土资源 ,2011,32(1):24-27,32. 方世忠 , 李震 , 李寅 . 土地集约利用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开发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28-32. 庄少勤 . 上海市杨浦区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的探索与实践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33-37. 王正平 , 吴继红 . 上海地质勘查工作 “ 十二五 ” 规划概要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38-40,44. 孙华强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41-44. 彭立勋 , 杨岳 , 刘馨 . 上海地价动态更新体系建立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45-49,53. 陈基伟 , 郁钧 , 周金龙 , 等 . 上海市产业用地全程评估机制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50-53. 王超领 , 孙庆华 , 顾卫锋 , 等 . 城市地下空间地籍管理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54-58. 王海刚 , 贾三满 , 杨艳 , 等 . 基于 GIS 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质量评估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59-62,77. 郭淑红 . 三亚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农村城镇化研究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 32(1):63-69. 李丙霞 , 喻美艺 . 论贵州省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 32(1):70-73. 董天林 . 真空预压在吹填土中的加固效果及存在问题分 析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 32(1):74-77. 李洪艺 , 张澄博 , 梁森荣 , 等 . 断裂带土中氡浓度影响因素分析及特征曲线应用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78-83. 陈可洋 . 多尺度随机孔洞介质地震波正演及其逆时成像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84-88. 李映雁 , 何星 , 冯子辉 . 依—舒地堑汤原与方正断陷宝泉岭组二段沉积体系的异同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89-92. 本刊编辑部 . 欢迎评议和引用本刊文章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13. 本刊编辑部 . 《上海国土资源》征订启事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32(1):69. 本刊编辑部 . 《上海国土资源》对稿件规范要求 . 上海国土资源 , 2011, 32(1):83. 上海国土资源-第1期-封面.pdf 上海国土资源-第1期-目录. pdf 【 欢迎浏览,欢迎评议,欢迎引用 】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3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今年起更名为《上海国土资源》,敬请诸位垂注!
热度 1 gongshiliang 2011-3-6 12:48
《上海地质》 2011 年起更名为《上海国土资源》公告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批复同意,《上海地质》将自 2011 年第 1 期起,更名为《上海国土资源》。期刊办刊宗旨为:“立足上海,反映国土资源各领域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成果,探讨国土资源管理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国土资源规划与整治水平,服务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更名后的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由原来的 CN31-1475/P 变更为 CN31-2062/P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原来的 ISSN 1004-230X 变更为 ISSN 2095-1329 。 《上海国土资源》仍为季刊,每季度末出版,并延续以往《上海地质》的卷期号设置,期刊正文页码 96 页左右,全彩印刷。本刊为科技学术性期刊,报导内容以国土资源科研与管理并重,固定开设“专家访谈”栏目。 《上海国土资源》仍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主管、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与上海市地质学会主办。 特此公告。欢迎继续关注和支持《上海国土资源》,欢迎投稿和引用,欢迎对本刊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上海国土资源》 2011 年征订启事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主管、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与上海市地质学会主办。本刊创刊于 1980 年, 2011 年 1 月起更名,为科技学术性期刊,一年四期,每季度末出版,期刊正文 96 页左右,铜版纸全彩印刷。 《上海国土资源》 2011 年每期定价 25 元,挂号邮资 5 元,合计每期 30 元,全年四期共 120 元。 欢迎订阅 2011 年度《上海国土资源》季刊,请通过邮局汇款,注明期刊订阅。 地 址:上海市闸北区灵石路 930 号地质大厦 6 楼 610 室 邮 编: 200072 联系人:李伟 电 话: 021-56616343 传 真: 021-56612812
个人分类: 科技期刊|3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薛禹群院士接受《上海地质》专访
gongshiliang 2010-12-23 22:35
2010年12月23日,《上海地质》编委、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勤奋教授,《上海地质》编委、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寒梅高级工程师,《上海地质》编辑部主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龚士良教授,专程赴南京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薛禹群教授,并围绕水资源管理和地面沉降防治进行了专题访谈。 薛院士的访谈录将刊于《上海地质》2010年第4期,敬请期待!
个人分类: 院士专访|5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期刊引用招贤纳士
gongshiliang 2010-12-12 00:33
欢迎关注《上海地质》 《上海地质》创刊于 1980 年,为科技学术性季刊,每季度末出版。刊号:ISSN1004-230X,CN31-1475/P。中国知网等期刊网站和数据库可全文浏览下载。 本刊自2010年第3期起全彩印刷,每期固定开设院士访谈栏目。本刊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旨在开展学术研讨与信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与成果应用 ,更好地为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服务 。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上海地质》刊名将变更为《上海国土资源》,报导内容将以地学科研与土地管理并重,刊期仍为季刊。特此预告。 欢迎投稿 本刊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任何费用,收稿60天内给予处理回复,录用刊发后向文章的每位作者寄赠样刊1份。 欢迎引用 欢迎作者根据文章议题参阅和引用本刊已刊论文,特别是近5年的本刊已刊文献。 欢迎在国内外各类科技学术性期刊论文中参阅和引用本刊已刊论文。 欢迎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参阅和引用本刊已刊论文。 欢迎在公开出版的各类学术会议参会论文中参阅和引用本刊已刊论文。 凡刊发在核心期刊、引用本刊近3年论文累计超过5篇的文章作者,可自荐成为本刊审稿人,以充实和完善本刊审稿专家库信息。本刊对审稿专家均致酬以表谢意,不受所审稿件是否录用刊发的影响。本刊采用双向匿名审稿制。 欢迎订阅 本刊定价25元,全年4期,每年3、6、9、12月底出刊,每期96页左右,全部铜版纸精装彩色印制,含挂号邮寄费每期30元,全年120元。 征询意见 欢迎对本刊提出意见和建议,本刊将设编读往来及时给予刊发和回复。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400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上海地质》增刊目录(2010年)
gongshiliang 2010-11-27 23:02
《上海地质》 2010 年增刊 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 目 录 ● 城市地质与环境 上海城市地质及其服务机制探讨 (魏子新) 上海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史玉金) 长江口岸带经济圈地质工作 (严学新,张阿根,龚士良) 浙江省岩溶碳汇估算 (王加恩,康占军,梁河,等) 济南环境地质 (高明志,罗斐) 鲁能运河电厂长沟岩深水源地水位模拟预测 (冯克印,刘善军,王集宁,等) 基于 GIS 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福州市为例 (邢怀学,葛伟亚,董志高,等) 生态城市建设土地利用评价以扬州市为例 (石铭) 扬州市地质构造背景与氡浓度之间关系分析 (宋意勤,孙桂石,王振友,等) 江苏扬州旅游地学资源初探 (仇晓燕,周晓丹,万启春)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膨胀土工程性质的试验研究 (崔可锐,周阳,管政亭,等) 安徽天柱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综合评价 (吴维平,柏林,郑炎贵,等) 宁德地质公园奇特景观的科学价值浅析 (兰莎) ● 岩土工程 利用静力触探护管进行承压水观测技术研究 (陈伟宏) 桩端土组成复杂情况下的工程勘察 (李平) 盾构高水位下施工开挖面稳定性分析 (黎春林,缪林昌) 多元组合强夯技术在饱和粘土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刘维正,石名磊) 掺粉煤灰石灰对膨胀土胀缩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查甫生,廖斌,崔可锐) 淮南刘庄煤矿地基人工冻融土工程性质与中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研究 (崔可锐,刘金星,查甫生) ● 农业地质 浙北嘉善地区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胡艳华,王加恩,颜铁增,等) 浙江富硒土壤成因分类及开发利用现状 (宋明义,黄春雷,董岩翔,等) 慈溪市土地质量调查和应用研究 (刘军保,陈智渊,潘卫丰,等) 山东省平阴县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特征与污染评价 (庞绪贵,曹秀华,代杰瑞,等) 东营市沿海地区农业地质特征 (代东峰,徐金欣,姜同海,等) 江苏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前景分析 (廖启林,金洋,华明,等) ● 基础地质 赣杭构造火山岩带铀成矿规律及深入找矿 (邵飞,朱永刚,李嘉,等) 山东临朐昌乐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研究 (张春池,杨恩秀,李秀章,等) 武夷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 (毛建仁,赵希林,叶海敏,等) 大别造山带东南缘中新生代盆地类型探讨 (吴跃东) 二氧化碳气成藏的断裂控制作用 (李振生,张文俊,刘德良,等) 巢湖的形成与演变 (吴跃东) ● 矿产地质 福建邵武观音山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赖文金) 福建政和东际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严卸平) 龙永煤田吕凤煤矿区童子岩组地层特征及聚煤环境讨论 (刘东辉) 福建省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东部含煤条带北段含煤性探讨 (邓瑞锦) 皇山矿区铅锌多金属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张蔚语) 赣北张十八铅锌银矿床主要金属矿物特征研究 (高文亮,汪石林,李芬,等) 江西金溪熊家山钼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张勇,潘家永,刘建光,等) 江西弋阳大源岭特大型瓷石矿床地质特征 (周先军,何发林,李淑琴,等) 江西省莲花县江下垅粉石英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李健,王绍奇) 青海日龙沟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张子军,黄丛运) 胶东福山北部地区金及多金属成矿系列及找矿方向 (丁正江,孙丰月,刘殿浩,等) 广东始兴南山钨锡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远景 (肖惠良,陈乐柱,鲍晓明,等) 江苏省深部矿产勘查初步实践与思考 (郑锡泉)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初探 (张怀东,王根节,史东方) 东至县兆吉口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曹达旺,陈永明,乐成生) ● 能源地质 武夷山成矿带铀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唐相生) 找矿地质判据在河元背铀矿普查中的应用 (何丹丹) 牛庄洼陷岩性油藏成藏机理及运聚模式 (王勇) 惠民凹陷西部张扭地质结构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 (封东晓,田美荣,张辉彩,等) 陆相断陷盆地储层地震预测技术优化 (王长江,穆星) 陡坡复杂扇体油藏评价思路与方法 (徐兵,刘惠民,周爱华) 埕岛油田水淹层测井响应原理及识别 (李健) 包裹体测温技术在高邮凹陷北斜坡戴南组油气成藏期中的应用 (仇永峰) 高邮凹陷北斜坡中部泰州组烃源岩评价 (仇永峰,陈平原,崔晓晓) 苏北盆地油气藏分布规律和主要控制因素 (宋宁) ● 地热地质 安徽省西北部地热资源与开发远景评价 (黄江华,王少龙) 福州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及管理建议 (林小平,林木好) 浙江省嘉兴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分析与验证 (胡宁,高海发,张良红,等) 中国温泉之乡巢湖市的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孙雄,柏林,查世新,等) ● 勘查技术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遗址保护中的应用 (肖国磊,张忠良) 一种基于面模型的巷道三维自动建模方法研究 (陈良周,任兰花) 组件式 GIS 二次开发在土石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吴银龙) 测井资料在新余梅山矿区(南区)煤组划分及对比中的应用 (刘效贤,张春晓) 高密度电法在九江市文化中心勘察中的应用 (狄家亮) EH4 电导率成像系统在桃山铀矿田中的应用研究 (易清平,杨庆华,狄家亮) 一种降低重铀酸铵产品水份的方法反复沉淀法 (王太伟,黄明光,张运涛,等) 云南玉溪抗旱找水定位井典型实例分析与感悟 (程秀明,林海,姜春永,等) 苏北地区老井复查测井综合评价技术及方法研究 (徐卫良,马大洪,王安本,等) ● 地质管理 加强地勘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之我见 (林晓晖) 论新时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 (倪云英) 土地质量档案建立方法研究 (黄春雷,蔡子华,王加恩,等) 矿产资源开发整体化利用产业化和管理规范化的构想 (范清华) 滁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治理对策 (邱志勇,王远西)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4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2010第3期目录
gongshiliang 2010-11-27 22:38
《上海地质》 2010 年第 3 期 目录 院士访谈 探寻长江河口地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科学之道 陈吉余院士接受本刊专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教授学术成就概要(恽才兴) 城市地质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机制与模式探索(陈华文) 城市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何中发) 上海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优化(陈勇,刘映,杨丽君,等) 河口海岸 上海近岸海域近 30 年来的地形演变和机制探讨(黎兵) 长江口北支水道萎缩淤浅趋势分析(刘曦,杨丽君,徐俊杰,等) 土地管理 上海市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发展对策刍议(陈基伟) 农村宅基地适宜性评价集对方法及其应用(鲍海君,王犁苑,俞红燕,等) 岩土工程 基于频谱分析的地铁列车运行隧道振动加速度研究(朱万明,杨柏宁,唐继民) 矩形顶管施工周边地质环境变化规律分析(施文捷,张志勇) 可靠度方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厉鑫,苌红涛,杨天亮) 上海地区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公式应用探讨(沈日庚) 资源开发 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关键技术问题探讨(陆惠泉) 庐山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王娟,李良杰,刘运成) 信息技术 MAPGIS7.0 二次开发及其在东秦岭 - 大别构造研究中的应用(闫晓山,廖宗廷) 城市地质信息数据安全管理研究(乐艳莉) 极地科考 我国极地科考事业发展与第 26 次南极科考成果(吴荣荣,何剑锋,王建国) 简讯 《上海地质》将更名为《上海国土资源》预告 《上海地质》设卷及以往卷号追溯说明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2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全文浏览(2010年第2期)
gongshiliang 2010-11-27 22:18
《上海地质》全文 PDF 文本浏览下载 2010 年第 2 期,点击浏览下载,欢迎引用: 【01】 黄雨,李景琳:国际工程地质研究中的若干热点科学问题 【02】 荆继红,孙继朝,韩双平,等: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及酸化地下水分布特征 【03】 费宇红,张兆吉,杨梅,等:滹沱河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04】 张礼中,张永波,周小元,等: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 【05】 黄厚: SOA架构在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06】 薛健男,秦昌杰:ArcGIS在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 【07】 黄坚:浅论上海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行政许可职能 【08】 李众: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09】 唐继民,孙志勇,郭陈,等:上海长江大桥竣工荷载试验变形监测方法 【10】 苏京平:小角法在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11】 沈似龙,邱兴华,朱万明:关于提高数字水准仪碎部点观测精度方法的探讨 【12】 王瑛,蒋伟忠,陈小英,等:琥珀及其仿制品的宝石学和红外光谱特征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2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吉余院士专访实录
gongshiliang 2010-10-4 23:55
陈吉余院士专访实录 热烈祝贺陈吉余院士九十华诞 《上海地质》科技学术季刊将自 2010 年第 3 期起,增容扩版,全彩印刷,并固定开设院士访谈专栏。 2010 年 9 月 16 日,本刊主编严学新教授与编辑部主任龚士良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恽才兴教授的陪同下,专程拜访了我国河口海岸学科的先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院名誉院长陈吉余教授,在陈院士 90 华诞前夕对他进行了专访。 陈吉余院士专访的文字稿,经陈院士本人数次亲自审阅修订,刊于《上海地质》 2010 年第 3 期。详细内容请阅读该期刊,也可浏览本博客上传的图文资料以资参考。因转换原因,清晰度较纸质印刷版要逊色很多,请予谅解。 该文引用格式: 陈吉余院士接受本刊专访. 探寻长江河口地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科学之道 . 上海地质, 2010,31(3):1-8. 2010年9月16日上午,陈吉余院士接受《上海地质》主编严学新教授专访
个人分类: 院士专访|6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稿件处理状态速报
gongshiliang 2010-9-8 23:18
《上海地质》稿件处理状态速报 说明 : 稿件处理情况不再在此公布。 投稿后本刊在7天内给予预审回复,根据预审处理建议,第一作者须在30天内提交初修稿。 初修稿通过后,外审时间为30天。评阅意见会及时反馈。 修定稿请在之后的30天内提交。 稿件处理问询或事务联络请直接电话或邮件沟通。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3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对稿件的规范要求
热度 1 gongshiliang 2010-9-5 09:21
本刊对稿件的规范要求 《上海地质》 创刊于 1980 年 ,是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主管、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与上海市地质学会主办的科技学术类季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230X , 国内统一刊号CN31-1475/P 。 自2010年第3期起,改版扩容,全彩印刷 。为更好地发挥本刊在学术研讨、科技交流、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及时反映最新科研成果与工作动态,有效缩短稿件处理周期,进一步提高期刊的规范化水平和内在质量,特此明确稿件要求,敬请参照。 1 征稿内容 本刊以城市地质、国土资源管理为主要报导内容,欢迎与此相关的各类稿件。本刊将根据来稿情况,开设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土地评价、资源管理、政策导读、方法技术、信息系统、资讯快报、讨论争鸣等栏目。 2 稿件要求 来稿应为未公开发表的最新成果,文责自负,切忌一稿多投。 来稿应论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谨严、说理透彻,文字晓畅、表述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数据可靠、图表简明。科技学术类文章全文字数 6000 字左右,通讯报导类文章 3000 字左右。 来稿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 首页脚注处应注明:投稿日期(年月日);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从事的主要工作、电子信箱、联系电话。 请提供第一作者彩色报名照 (JPG格式,单独另发)。文末附详细通讯地址,以便后期联络。 稿件的相关内容须有对应英译,包括: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图名、表名。除图表的英译置于中文图表名之下以外,其余英文部分均置于全文之后。 稿件文题应不超过 20 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科技学术类文章的摘要,采用报道性文摘形式,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或讨论 4 部分内容,不应有评价性用词,字数在 300 字左右。其它类型的文章,可采用指示性摘要,字数 100 字左右。 每篇文章应有关键词 3~8 个,中间以分号相隔。 根据文章内容的学科分类,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查找确定文章的中图分类号。交叉学科可选用 2 个,以分号相隔。 正文标题结构层次应适宜,一般最多分三级,各级标题用 1 、 2 、 3 ; 1.1 、 1.2 、 1.3 表示,依次类推,顶格书写。 文稿中的科技名词和名词术语、人名和地名的译文等均应按国家标准的规定使用,计量单位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废止的计量单位应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 文稿中只附必要的图表,内容应简洁直观。应先见文字,后见图表。 插图图幅应适当,宽度不大于 7cm 或 14cm ,图内文字及数字最小字体不应小于 6 号字。凡涉及国界的图件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出版社最新版本地图绘制。 欢迎提供分辨率高、层次清晰、标注合理的彩色图片 。中英文图名置于插图下方。 插表采用三线表格式,中英文表名置于表格上方。 来稿应有一定的参考文献量,并在文中引用处明确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 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进行编号。建议根据文章内容,适当引用本刊以往文献,特别是最近 5 年内刊文。 参考文献编排格式,须 按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 纸张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分 10 类,以单字母分别标识: 期刊文章 、专著 、论文集 、析出文献 、学位论文 、研究报告 、技术标准 、报纸文章 、专利 、其它 。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联机网上数据库 、磁带数据库 、光盘图书 、磁盘软件 、网上期刊 、网上电子公告 。 举例如下,请参阅(著作者只列前三位,期刊卷期号及文献页码不应遗漏,注意按规则要求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陈华文 . 城市地质环境的经济学分析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4. 魏子新 , 周爱国 , 王寒梅 , 等 . 地质环境容量与评价研究 . 上海地质 , 2009, 30(1): 40-44. 中国地质调查局 . 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论文集 . 北京 : 中国大地出版社 , 2005. 于军 , 方正 , 赵建康 . 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GIS 管理系统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论文集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2003: 122-129.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影响研究 .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 2006. 魏子新 . 长江三角洲东部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 : 新构造运动、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的耦合作用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 2004. 赵凡 . 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谈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中国国土资源报 , 2010-07-21 (5). DGJ08-2007-2006,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 . 顾为栋 , 万贵富 , 蒋家正 . 一种监测地面沉降的引测标体 . 中国专利 : CN2475994, 2002-02-06 .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2009 年 ) . 2010.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 集约节约 , 用好上海每一寸土地 . http://www.shgtj.gov.cn/xxbs/shij/201008/t20100823_410389.htm, 2010-08-23 . 3 稿件处理 凡来稿格式不符上述基本要求,以及文章内容存在明显缺陷者,编辑部将请作者修改完善后,再行进入审理程序。收稿日期以处理后的稿件接收日期为准。 本刊采用双向匿名盲审,编辑部约请的审稿专家只对稿件质量负责。编辑部将根据审稿专家和编委会意见,决定稿件的录用与否。 所有来稿的处理结果,自收稿日起 60 天内给作者明确答复。超过约定期限未收到答复可自行处理。 作者在收到录用通知及退改意见后,务请及时予以修改处理,并在 30 天内将修订稿返回编辑部,逾期未提交视作撤稿。 本刊在不改变文章风格与主体内容前提下,对来稿拥有文字和技术删改权。 稿件一经录用,含纸质印刷版、电子光盘版和期刊网络版等所有版本的版权即自动转让给本刊。来稿发表后, 将给作者寄赠样刊。 来稿请提供电子版,稿件接收专用邮箱为: shdz@vip.sina.com 。 本刊编辑部地址:上海市灵石路 930 号地质大厦 6 楼 610 室;邮编: 200072 ;电话: 021-56065970 ;传真: 021-56612812 。 本规范要求自 2010 年 9 月 1 日起 施行。 《上海地质》编辑部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424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上海地质》刊文题录引用版(2010年第2期)
gongshiliang 2010-9-4 13:07
《上海地质》刊文题录引用版(2010年第2期) 【 热点关注 】 黄雨,李景琳. 国际工程地质研究中的若干热点科学问题 . 上海地质, 2010, 31(2): 1-7. 【环境地质】 荆继红,孙继朝,韩双平,等. 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及酸化地下水分布特征 . 上海地质, 2010, 31(2): 8-12. 费宇红,张兆吉,杨梅,等. 滹沱河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 上海地质, 2010, 31(2): 13-19. 【信息系统】 张礼中,张永波,周小元,等.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 . 上海地质, 2010, 31(2): 20-25. 黄厚. SOA架构在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 上海地质, 2010, 31(2): 26-29. 薛健男,秦昌杰. ArcGIS在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 . 上海地质, 2010, 31(2): 30-34. 【资源管理】 黄坚. 浅论上海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行政许可职能 . 上海地质, 2010, 31(2): 35-37. 【灾害防治】 李众. 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 2010, 31(2): 38-42. 【监测技术】 唐继民,孙志勇,郭陈,等. 上海长江大桥竣工荷载试验变形监测方法技术 . 上海地质, 2010, 31(2): 43-49. 苏京平. 小角法在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 上海地质, 2010, 31(2): 50-53. 沈似龙,邱兴华,朱万明. 关于提高数字水准仪碎部点观测精度方法的探讨 . 上海地质, 2010, 31(2): 54-57. 【宝石鉴测】 王瑛,蒋伟忠,陈小英,等. 琥珀及其仿制品的宝玉石和红外光谱特征 . 上海地质, 2010, 31(2): 58-62. (欢迎来稿对刊文进行评点与讨论)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2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全文浏览(2010年第1期)
gongshiliang 2010-8-28 14:34
《上海地质》全文浏览(2010年:第1期) 欢迎为《上海地质》惠赐稿件;欢迎对本刊文章进行评点,展开讨论(也按来稿处理)。 本刊稿件接收邮箱: shdz@vip.sina.com ; shdz930@sigs.com.cn 在此上传《上海地质》2010年第1期所刊文章的PDF文本,供浏览引用。谢谢关注! 【 点击进入浏览全文 】 何中发. 上海市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与元素丰度相关关系特征 黎兵, 何中发. 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构想 孙莉, 琚娟, 缪俊发, 等. 上海市区承压含水层结构类型分区 杨石飞. 大面积土体堆载地基变形一般规律分析 王波, 吴秀珍. 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荷载分层传递特性试验分析 陈尚荣, 赵升峰. BP神经网络在基坑变形预测分析中的应用 阎文中. 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王洁华. 上海市废水排放与处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鲁智明, 和再良, 陈刚. 基坑工程监测中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测试计算方法 朱万明. 外界光照对电子水准仪在地面沉降测量工作中观测质量的影响 金淼, 王水强. 瑞雷面波在探测驳岸基础中的应用 陈德平. 率先勇进闯新路上海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工作纪事 裘伟明. 中国赏石文化内涵之探讨 杨如增, 葛梦雅, 李敏捷. 盐浴法红宝石离子扩散优化处理研究 【请静候2010年No.2全文上传】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2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刊文题录(创刊~2004)
gongshiliang 2010-8-21 19:29
《上海地质》刊文题录(2004年~1980创刊号) 在此辑录《上海地质》1980年创刊至2004年的刊文题录,未及标准化处理,敬请引用时酌处。谢谢关注! 相关链接:《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刊文全集(1980年创刊至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5562do=blogid=677455 2004年第25卷(共4期) 2004-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下空间开发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严学新,方正,曾正强,龚士良1-5 2 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的发现及其古环境张玉兰,宋建,贾丽6-8+35 3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Mn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形成曾昭华9-12 4 沸石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金瑞奔,杨如增,赵建夫13-15 5 拦蓄大气降水缓解水资源矛盾曹国强,程高城16-17+42 6 上海地区别墅型住宅小区勘察要点王晓娟,毛群芳18-21+27 7 预测和控制深基坑变形的抗隆起稳定系数法谢小林,贾坚22-27 8 搅拌桩在基坑围护和压桩防护中的综合作用研究简浩,顾国荣,陈晖28-31 9 双排钻孔灌注桩围护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周恺华,陈望春,缪俊发32-35 10 东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波特征研究杨文达36-42 11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高架工程中的应用郁标,郁钧43-46+53 12 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与地学应用综述常远,刘锐,杨嘉47-53 13 瑞雷面波技术在碎石桩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赵天库54-56+62 14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渗漏及堵漏黄志兵57-59+62 15 浅谈房屋建筑砌体裂缝及常见裂缝的防治张鲁钢60-62 16 上海地质2003年总目次63 17 SHANGHAIGEOLOGY2003CONTENTS64 2004-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苏州用直第四纪地层划分李智勇,洪雪晴1-4 2 密度计法试验土用量规定的讨论杨斌娟,张波5-8+17 3 对计算复合土钉支护整体稳定性的圆弧滑动法的改进尹骥,管飞9-12 4 土工格栅与土的摩擦特性试验关秀光,刘文白13-17 5 单桩极限承载力实例分析灰色预测周恺华,李志斌,叶观宝,徐超18-21 6 高能级强夯在深厚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裴捷,水伟厚22-25 7 工程勘察方案中“V”字型布孔原则的探讨祁乐凤,毛群芳26-28 8 基于MapObjects下潮汕坳陷区物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丁海涛,王家林,许惠平29-33 9 变形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唐龙喜,唐继民,汪维春,周金龙34-36+43 10 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及其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苏晓鸣37-43 11 RBF神经网络在深基坑监测预测中的运用曾洪飞,周健,贾斌44-47 12 用测井信息综合评价钻遇地层许方伟,陆次平,王荷萍,蔡洪正48-53 13 KTG土工试验自动化采集系统的数据格式转换胡建平54-56+61 14 GPS在过江隧道江底沉降监测中的应用伍习军,童辛涛,施明57-61 15 市场识玉汪哲62-64+33 16 地勘工作商业化戴国林65-66 17 五彩缤纷的矿物晶体——筹建中的上海地质博物馆(矿物部分选粹)2 18 肉眼识玉67 2004-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杭州湾大桥岩土工程勘察成利民,王如金1-5 2 高速公路沿线暗浜填土的勘察和评价项培林,沈日庚6-8+37 3 不同桩型情况下的桩基差异沉降三维有限元分析黄斌,熊巨华9-14 4 2004年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上海总营在上海市成功举办顾澎涛14 5 扁铲侧胀试验估算地基承载力初探樊向阳,陈波15-18+23 6 改性污泥作填埋场覆盖材料室内试验研究杨石飞,辛伟19-23 7 上海人工半岛地区岩土工程特性张海24-26+30 8 PNN网络在预测MCS移动中的应用苏君毅,过仲阳,邱洁,陆衍,吴健平27-30 9 偏振激发能量色散X荧光法在地球化学分析中应用及其与波长色散X荧光法的比较苏晓鸣,詹秀春,李思源31-37 10 岩石Kaiser效应测地应力原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刘峥,巫虹38-41+56 11 盾构施工地面长期沉降的神经网络预测璩继立,峁会勇42-46 12 GPS-RTK作业的若干技术问题与思考陈基炜,熊福文47-50 13 高密度电法在天津软土地基勘察中的应用刘万恩51-56 14 地面沉降对工程沉降监测数据的影响及分析周金龙,乐艳莉57-61 15 地质雷达快速检测运营公路隧道隐患赵天库,葛为中,张忠良62-66 2004-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址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与评价张鹏飞,史玉金,曾正强,严学新1-6 2 特大城市地表水遥感信息系统研究陈基伟,李俊祥7-10 3 义乌城市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城市地质问题李继明,蔡小玲,黄祖亮11-14+18 4 载荷试验确定基床系数修正方法的讨论李伟,高广运,邱畅15-18 5 颗粒分析用量筒的规格标准和计量标定杨斌娟,马骏,刘燕19-22 6 真空-复水联合预压法在大面积软土地基上的应用施麟丽,乔建敏,陆玉琳23-25+32 7 深基坑开挖,支撑与《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陈宗培,张健超26-28 8 强夯联合塑料插板堆载预压法在陈海公路中段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朱兆勇,陶伟,赵永强29-32 9 工程勘察测试数据分析处理过程李超33-35+40 10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宋蓓,戴晓燕,郁建华36-40 11 空间数据挖掘系统及其应用过仲阳,陆衍,戴晓燕41-44 12 地质雷达方法在城市地下建(构)筑物权属调查中的应用王永,谭春,曾来45-47 13 地质雷达技术在和平饭店南楼基础检测中的应用李宜宏,郁钧48-50 14 多波列高密度地震影像法在沪崇隧道工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谭春,王永51-54 15 中国城市化呼声日高新乡村生活将伴随而来54 16 上海市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管理对策李金柱,牛晓英,王正平,王尧舜,陈杰家,王晓铀55-59 17 合理开发地下矿泉水不会造成地面沉降牛晓英60-61 18 控制好细节就控制了质量——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质量管理邹平62-64 19 上海市地质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会讯65-66 20 世界恐龙邮票刘志华67 2003年第24卷(共4期) 2003-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城市地质与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张阿根1-4 2 上海城市发展中的地质工作思考陈华文,魏子新5-7+16 3 上海市海岸带资源现状与未来趋势施玉麒,王寒梅,李金柱8-16 4 小洋岛现代海岸类型及其特征董荣鑫,宫相霖17-19+50 5 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的研究和实践陈国民,李隽毅,汤智青20-24 6 关于流土和管涌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唐益群,施伟华,张先林25-31 7 扁铲侧胀试验与静力触探试验的成果对比分析季军,祁镇廷,熊卫兵32-35 8 水泥土围护结构的工程实例分析熊巨华36-39 9 西湖凹陷陆盆冲积体系河道演变规律探讨陈琳琳,胡佳庆,白洁40-44 10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简介(2)卢崇顶45-50 11 上海地区首例自平衡法试桩陈昌斌,刘小青,张华,张剑锋51-53+59 12 八三玉的命名及其与天然翡翠的鉴别吴云海54-59 13 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研究吴元水60-64 14 上海地质2002年总目次65-66 2003-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方正,武健强,赵建康1-4 2 上海市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确定六个主要目标和任务4 3 环境放射性危害李金柱,梅祖明5-9 4 动量BP算法及其在桩基沉降研究中的应用徐金明10-14 5 上海市房地资源管理局与上海市地质学会举办第34个“世界地球日”大型科普宣传活动顾澎涛14 6 合徐南段膨胀土分布及性质差异与地质构造的关系顾中华,高广运,崔可锐15-17 7 高层建筑桩基础沉降计算蒋磊,戴金林18-21 8 绿色生态住宅标准21 9 软基边坡稳定分析讨论陈峰,王书增22-25+34 10 胜利油田埕北30潜山裂缝系统的地应力有限元法分析王红罡,吕炳全,徐国强,赵会民,孙小刚26-30 11 高分辩率层序地层学技术在牛871地区的应用王萍,高飞,李虎山,吕优良,王岩,陈兆芳31-34 12 高速公路碎石桩软基加固质量检测方法探讨辛伟,杨振海35-37+43 13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简介(3)卢崇顶38-43 14 AutoCAD二次开发软件在上海市轨道交通R3线管线图制作中的应用周金龙,郁钧44-46 15 3700数控测井系统的改进及应用王建红47-52 16 船坞施工中钢板桩围护技术与监测李新同,贺平,吕家禾53-58 17 年内上海市区将出现两大景观河58 18 信息化施工技术在保护某厂濒危烟囱中的应用张子清59-62 2003-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东海陆架盆地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刘金水,廖宗廷,贾健谊,周祖翼,杨娟1-6 2 饮水与健康牛晓英6 3 上海志留纪、奥陶纪地层新发现化石及其地层意义许保桐,徐明德7-10 4 地下水中砷元素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曾昭华,张志良11-15 5 灰色系统在地面沉降分析中的应用宫相霖,董荣鑫16-21 6 饮用天然矿泉水对人体有什么好处牛晓英21-32 7 强夯法地基处理有效加固深度的分析研究叶观宝,陈望春,徐超22-25 8 对天然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毛群芳,徐四一26-29 9 钻孔灌注桩在某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张浩罡30-32 10 综合工程物探在上海地铁四号线抢险工程中的应用王治华,夏学礼33-40 11 “饮用水已进入健康水时代”专题研讨会在沪召开40-46 12 自动化监测在市政建设工程中的应用郁钧,郁标,黄新才41-46 13 数字填图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应用实例——以民和试点图幅为例高山,冯光胜,张旺生47-50 14 什么是饮用天然矿泉水牛晓英50-60 15 矿物标型特征及其在宝石鉴定中的应用——以刚玉类宝石为例周征宇,李冉,陈桃,廖宗廷51-55 16 山西娄烦变质岩中蓝晶石、十字石和红柱石的特征及形成条件卢保奇,王赐银56-60 17 浅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乐艳莉61-62 2003-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长江口南汇边滩的演变及其沉积动力机制陈沈良,张国安,谷国传1-4 2 崇明东滩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刘清玉,戴雪荣,何小勤5-8 3 上海市矿泉水的分布及其水化学特征李金柱,施玉麒,吴继红,李华利9-12+16 4 有限单元法在会泽铅锌矿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李保珠,李峰,薛传东,吴志亮13-16 5 利用天然地质材料去除水中重金属的实验研究张海峰,高松峰17-18+55 6 工程勘察投标书的编制和评审冯铭璋,王晓娟19-24 7 怎样科学饮用矿泉水牛晓英24 8 地基土地震液化数学分析的新思路高广运,张晓哲,水伟厚25-29 9 软土中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因素分析张锦栋,舒翔,钟才根30-33 10 软土地区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的实践吴美玉,许家林34-36 11 朝阳沟油田双30-2区扶Ⅰ层裂缝发育区预测研究郑永来,韩文星,傅强,刘曙光,杨柳峰,童琪华37-40 12 空间聚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戴晓燕,过仲阳,李勤奋,吴健平41-46 13 超声波透射法在钻孔灌注桩检测中的应用杨世如47-51 14 连续跟踪数字化三维自动化监测系统研究詹龙喜,郁钧,郁标,许准52-55 15 上海近代建筑的房屋质量检测方法探讨廖文新,朱万明,施玉麒56-58+61 16 基坑围护新技术在上海西门广场的应用杜湘59-61 17 宝玉石肉眼鉴定的依据陈桃,周征宇,马婷婷62-66 2002年第23卷(共4期) 2002-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在“华东六省一市首届青年地学科技论坛”开幕式上的欢迎词姜燮富1 2 “华东六省一市首届青年地学科技论坛”开幕词张阿根2 3 在“华东六省一市首届青年地学科技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陈积芳2-3 4 青年地学工作者对地球科学的发展负有重任——中国地质学会王弭力秘书长在华东地区首届青年地学科技论坛上的讲话3-23 5 上海市地质学会2001年工作回顾及2002年主要工作任务刘守祺4-7 6 上海市防汛墙岸堤的稳定可靠度研究陈宝,温竹茵,杨林德8-11 7 明珠线二期南浦大桥站工程施工中实现实时自动化监测姚文俊,蔡宽余12-14 8 植硅石研究在考古及古环境解释中的应用张玉兰,张敏斌,华棣15-18 9 长江口崇明岛滩地重金属元素分布探讨杨萌,陈中原,王张华19-23 10 我国厄尔尼诺研究方法概述过仲阳,潘黎帆,陆衍24-26 11 上海港外高桥四期码头桩基地质条件分析项培林,钮建定27-30 12 应力路径及初始固结条件对强度的影响欧方军,程玉梅31-33 13 ××地块水泥土室内配合比试验方忠友34-35 14 工程勘察信息系统的简单实现胡展飞,杨震36-39 15 桩筏基础下地基土的荷载传递特性乔思萨,罗晓玲40-42 16 桩基动力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曹宇春,吴世明,高广远43-45+60 17 对混凝土预制桩接桩问题的测试及处理方法姚建阳,吴庭翔46-51 18 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应用的新进展周健,刘宁52-56 19 高密度电法在电力工程勘测中的应用严文根,方军57-60 20 黑色电气石矿物组成与红外辐射特性的关系杨如增,徐礼新,杨满珍,姚桂田61-64 2002-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从找矿勘探到地球系统——汪品先院士在华东六省一市首届青年地学科技论坛上的报告(摘要,蔡阿新、王汝建根据录音整理)汪品先1-5 2 上海佘山风景区废弃采石坑环境治理对策曾正强,严学新,龚士良,牛晓英6-10 3 崎岖列岛海区现代沉积环境李玉中,陈沈良,谷国传11-16 4 长江口沉积物全量硼的测定初探姚荷孙,陈中原,李绿芊,韦桃源,赵怡文17-21 5 太湖边上的“金钉子”黄大信21-30 6 农业地球化学现状和发展趋势梅祖明,胡海晖,丁海芳22-25 7 孙文盛副部长在上海市地调院考察25 8 GPS伪星定位测量技术与GPS地面沉降网的改善——以上海地区为例陈基炜26-30 9 锚喷网支护法在中远两湾城(一期)B14基坑护壁工程中的应用张效飞,仲龙根,章永强31-36 10 SPOT卫星遥感技术与上海地质制图曹枫37-39 11 采用扁铲侧胀试验估算土的侧向基床系数的探讨陈国民,钟建东,汤智青40-42 12 传递矩阵法分析中心集中荷载下圆形刚性板王美云43-46 13 三峡风化砂侧限固结特性分析许宏发,沈宇雄,赵佩胜47-50 14 石门一路地铁站施工的邻近建筑物保护技术奚爱华51-56 15 黑珍珠辨别常家康57-60 16 有关翡翠A、B、C货鉴定问题的讨论施加辛61-63 17 忽现桃花源自有云梦泽——张家界观感随笔姜燮富64-65 18 上海代表团赴台进行地面沉降学术交流考察龚士良66 2002-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台湾地面沉降及其监测控制张阿根,龚士良,刘毅1-5 2 湖州市不同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袁旭音,陶于祥,王润华,姜月华,王爱华6-11 3 上海地面沉降监控中心王寒梅,陆衍,李勤奋12-13 4 上海市磁悬浮轨道交通线工程岩土工程概况辛伟14-18 5 上海市15—17ka.BP.的古地貌与工程地质条件王富葆,曹琼英,李弘,莫群欢,季良华,庄永乐19-24 6 大型地下停车库结构防漏施工技术计国25-26 7 东海西湖凹陷春晓构造各井区含油气性特征白洁,胡佳庆,王建红27-31 8 用测井资料自动评价烃源岩胡佳庆,陆芸兰,蔡洪正32-35 9 上海地铁一、二号线交汇处施工监测张禹,梁建宁,倪辰禹36-40 10 持力层为粘性土的混凝土预制桩承载力初探季沧江41-45 11 《长江河口地质环境对上海沿岸的影响及保护对策》《上海市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课题方案论证会会议议程45 12 RTK技术在GPS高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詹龙喜,高雅萍46-48 13 PHC管桩静载荷试验破坏模式初探朱家文,石振明49-53+57 14 提高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的方法与技术陈荣斌,裴捷54-57 15 青海软玉与新疆软玉的对比研究李玉加,廖宗廷,史霞明58-61 16 新世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新思路——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王国新62-64 17 集约降成本管理出效益——对财务管理新模式的探讨石明红65-66 2002-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在第四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地球科学与信息化研讨会”上的讲话陈积芳1-2 2 在第四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地球科学与信息化研讨会”上的讲话蔡育天3 3 机载成像光谱仪及其应用(简介)薛永祺4 4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方法研究(摘要)马在田5 5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二00二年完成的地调项目、科技项目与重大市政项目5 6 上海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刘映,林北海,周俊峰6-10 7 上海地面沉降模型研究及存在问题李勤奋,王寒梅,陆衍,朱育德11-15 8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球演化、环境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许惠平,王家林,陈华根16-19 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进展简介张阿根20-21 10 2002年全国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龚士良21 11 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叶为民,孙风慧22-24+57 12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赵庆英,杨世伦,刘守祺25-30 13 上海市水环境变化初步研究王张峤,彭松31-36 14 塔克拉玛干沙漠砂归一化性状研究及工程应用水伟厚,高广运,韩晓雷,姚仰平37-40+46 15 旁压试验确定上海软土地区的单桩承载力杨石飞,顾国荣,董建国41-46 16 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范围张亚琴,郁标47-52 17 某强夯地基处理试验监测方案与成果分析钱建固,黄茂松,俞建金53-57 18 建立工程勘察资料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陈荣斌,陈道清58-61 19 上海地调院龚士良首批入选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61 20 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通过专家评审龚士良62 2001年第22卷(4期正刊+1期增刊) 2001-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温家宝副总理在会上讲了三个问题1-3 2 新世纪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展望张阿根4-7 3 开源节流保护利用——合理开发饮用矿泉水的建议陆柱8 4 开发健康饮水是当务之急朱惠刚9-10 5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会讯龚士良10 6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港岩土工程概况冯铭璋,陈智勇11-16 7 上海地区全新世海平面的变化孙艳梅,洪雪晴,都业春17-21 8 上海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控制措施探讨俞俊英,李勤奋,严学新,刘慧,吴继红22-26 9 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对地质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探讨刘慧27-32 10 上海市地质学会召开新千年首次年会蔡阿新32 11 多节扩孔钻孔灌注桩(DX桩)土中应力场的变化规律李光茂33-37 12 基于不同初始含水量的软粘土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胡展飞,傅艳蓉38-42 13 《工程地质野外记录员》培训班圆满结束朱纯贞42 14 基于遗传算法的土性参数估计陈建锋,石振明,陈竹昌43-46 15 论应用GPS定位技术监测上海市地面沉降的可行性熊福文,陈基炜,李锦亮47-54 16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吴钦54 17 GPS在石化管线测量三维控制网建立中的应用与分析陈基炜,李锦亮,顾卫锋55-59 18 红蓝宝石的鉴别梅建明,邵洁涟60-62 19 辛巳蛇年谈蛇的进化刘志华63-64 20 上海地质2000年总目次65-66 2001-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不断加强地质科研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土资源部蒋承菘副部长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摘要1-2 2 洋山港区古河道淡水开发前景浅析陆志坚3-6 3 长江口岸滩近期演变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能影响杨世伦,赵庆英,朱骏7-11 4 上海洪涝灾害的地面沉降因素及其长期影响魏子新,曾正强12-15 5 三峡工程蓄水后万县江岸坡体稳定性分析许宏发,刘新宇,王斌16-19 6 浙江鲻山遗址孢粉组合与先人活动的关系王洪根,张卫东,王海明20-24 7 人工神经网络在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简述陆衍,过仲阳,顾慧娜,陈蓉25-28 8 快速法固结试验经验修正系数的探讨冯蓓蕾,赵玉花29-33 9 考虑摩擦效应时文克尔弹性地基上的杆系有限单元法杨敏,廖凯霞34-37 10 SMW工法的工程应用和技术进步张剑锋,陈昌斌38-40 11 大庆安达地区青口山组生烃条件及油气来源探讨董万百,廖宗廷,王雅峰,冯子辉41-44 12 新技术在城市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遥感卫星雷达干涉测量(InSAR)陈基炜45-50 13 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法及其在合流污水管道探测中的应用王永,郁钧51-53 14 探地雷达在桩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王书增54-57 15 论失业的成因与治理对策方国安58-60 16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61 17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机构设置62 2001-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中国的淡水资源问题张宏仁1-9 2 上海市地质学会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地学科普活动9 3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综述冯铭璋,沈日庚10-15 4 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刘飞,陈华英,岑文龙,张岩柏16-19 5 沪崇越江通道(东线)工程地质条件严学新,王仁杰,曾正强,张月珍20-23 6 水泥土工程特性的室内试验与分析李帆,严国仙,丛林24-27 7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简介(1)卢崇顶28-35 8 测井储集层快速自动评价在东海西湖凹陷中的应用陶志江,许方伟,蔡洪正36-42 9 昌化鸡血石的成矿构造背景及成因探讨滕瑛,廖宗廷43-48 10 上海市地调院在地铁建设施工中首先应用自动化监测技术蔡宽余48 11 金刚石简介梅建明,邵洁涟49-53 12 普通高中开展地学教育的认识和探索吴纪舫54-57 13 《地面沉降—第六届地面沉降国际讨论会论文选》译文选集出版57 14 旅游地学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积极作用景学立,胡永懋58-60 15 浅谈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刘晓东,李春玉61-63 16 石文化风韵——地学景观大自然刘志华64-66 2001-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城市地质工作与可持续发展及其若干思考——以上海市为例张先林1-4 2 论城市地质研究与土地利用规划评价葛双成,张藻5-7 3 江苏省地质遗迹及其保护规划建议周晓丹,赵剑畏,赵永忠,周曙8-11 4 农业地质与浙江城镇化进程张建明,董岩翔,王孔忠12-14 5 学术活动简讯景学立14 6 加强非金属矿产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王国武15-19 7 山东省枣庄市新城规划区地质环境适宜性分区探讨宋印胜,李公岩20-22 8 论将地下空间开发及人民防空建设纳入城市化进程崔一帆,王文娟23-26 9 福建棉花滩水库库岸地质灾害的特点及蓄水后变化初探邓鼎兴27-30 10 城市活断层研究与浙江省的城市化建设叶建青31-33 1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某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刘慧,吴继红34-37 12 黄山市地质灾害及防治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周毅华38-40 13 边坡治理中的植物固坡法杨永兵,施斌41-44 14 安徽省矿山地质灾害综述宁丰平45-48 15 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城市地下管线测量吴景勤49-51 16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及其对城市遥感的意义陈基炜52-55 17 遥感技术在庐江铜陵段高速公路工程地质评价中的应用常丹燕56-58 18 大坝GPS整体变形监测研究熊福文59-61 19 意大利比萨斜塔纠偏工程简介龚士良62 2001-S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序张阿根1 2 贺“华东六省一市首届青年地学科技论坛”王松林2 3 长江口南槽季节性冲淤变化及其对河流入海水沙响应关系的初步研究赵庆英,杨世伦,王海波3-6 4 宁晋泊沉积剖面碳酸盐含量及其古气候意义郭盛乔,杨丽娟,夏威岚,王成敏,肖宇7-10 5 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机制研究宋晓梅11-13 6 浙江省恶性肿瘤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顾金秋,陆浩14-16 7 福建平潭岛芦洋埔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林军17-20 8 上海软土地区工程性地面沉降分析龚土良,严学新,曾正强20 9 北方平原地区多层松散孔隙含水层地下水开发与地面沉降研究李益湘,杨成21-24 10 安徽省矿山城市固体矿产资源利用的环境负效应及防治对策周涛发,袁峰,柏林25-28 11 上海地面沉降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资源与环境的对立、统一魏子新28 12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地质问题许建聪,邱海容29-31 13 浙江省环境地质工作与城市化进程叶兴永,孙乐玲32-35 14 黄河三角洲油气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刘桂仪,张兴乐36-38 15 马鞍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王阿俊,张育林38-47 16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三维地质分析方海东,施斌,吴振君39-42 17 上海磁悬浮列车工程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顾为栋,龚士良43-47 18 烟台市城市工程地质基本问题刘殿浩,杨国福,李相然48-52 19 江西马当长江堤防抛石加固施工技术许谷星,宋明智53-54 20 二维各向异性岩土介质中渗流分析的等参有限元方法杨林德,叶为民55-58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21 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的不排水强度侯龙清,黄松华,罗嗣海59-61 22 SMW工法施工有关问题的探讨叶耀东,唐益群,叶为民,尹鉴平62-64 23 大直径超长钢护筒的振埋施工技术朱春华,黄小雄65-67 24 一维渗透固结中排水边界生成与识别的初步探讨黄松华,侯龙清,潘小青,罗嗣海68-71 25 用应力路径控制油罐地基稳定孙增奎,季惠彬72-74 26 浅埋隧洞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处理措施研究陈为拱75-76 27 “城市地面沉降对规划制定与实施管理的影响研究”成果简介严学新,龚士良,曾正强,俞俊英,沈国平,汪铁骏77-78 2000年第21卷(共4期) 2000-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单位简介2 2 上海滨岸带潮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与环境质量评价柳林,许世远,陈振楼,余佳1-5 3 上海地区沿海岸线工程受相对海平面上升影响浅析丛林,周健,许彰珉6-10 4 长江堤防基础渗透破坏类型及其防渗治理分析白冰,周健11-14 5 琥珀曹克清15-23 6 欧泊的变彩效应及成因模式探讨邵臻宇,朱静昌24-31 7 “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的建立宋俊高,朱元清32-36 8 上海地下工程的技术问题倪德祥,陈孝培37-41 9 碎石桩加固地基的综合检测方军,刘小青,刘建生42-50 10 关于土的相对密度地区经验值的适用性分析赵玉花,冯蓓蕾51-54 11 单孔复合型土锚最优分段长度的确定郑全明55-58 12 “国际水文计划”(IHP)简介,近期研究主题和动态张阿根,杨景萍59 13 “国际软土工程学术会议(shanghai’2001)”明年在沪举行李金柱60 14 上海市地质学会技术培训工作动态60 15 上海地质1999年总目次61-62 16 信息窗杨景萍63 2000-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立足科技进步事业争创地质辉煌陈华文,陈基炜1-4 2 时空参数调整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徐昀,李亚,刘国彬5-9 3 嵌岩灌注桩承载力设计浅析张世杰,唐益群,林志10-12 4 关于湛江某大厦“高压注浆桩”工程质量问题的探讨潘朝东,董建国13-15 5 以拉格朗日元法对软土深基坑进行优化设计王箭明,姚群凤,张冬梅,林翰16-20 6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集对分析方法刘慧,龚士良21-23 7 天然气水合物的特征及环境意义徐国强,吕炳全,王红罡24-28 8 卫生填埋场动力分析和动力性状研究进展贾敏才,周健29-35 9 上海市地下水可开采量模型计算及预测李勤奋,方正,王寒梅36-43 10 上海考古发现的玉器及其相关问题探索张明华44-50 11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隧道变形测量及规律分析陈基炜,詹龙喜51-56 12 核址地脉动测试与分析研究李昊,胡钧57-61 13 长江三角洲环境地质项目设计方案座谈会在上海举行62 14 蔡育天局长、张阿根副局长视察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地面沉降监测站62 2000-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信息与动态2-60+63 2 上海市地质环境及其地质指标魏子新1-3 3 上海市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李勤奋,沈雪兴4-7 4 注浆加固工程中浆液固化前的流变性分析刘万兴,张璞8-12 5 盾构法隧道的纵向沉降问题胡坚,王军13-18 6 东海西湖凹陷平北区带平湖储层评价和非均质性研究任征平,王坚勇19-24 7 上海地区浅层沼气地质灾害分区探讨吕少伟,唐益群25-28 8 上海第四纪地层中反射地震波组的地质含义初析章振铨,刘昌森,徐明才29-32 9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试验研究钟才根,赵永辉,姜卫方,张胜,王茂和33-36 10 信息化监测在陆家嘴地铁车站3、4轴施工中的应用陈基炜37-42 11 世界金刚石资源与钻石市场梅建明,邹洁涟43-48 12 全球钻石加工贸易中心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钻石产业的启示马婷婷,周祖翼49-53 13 新千年我们喝什么样的水孙翠玉54-57 14 回灌水没有污染上海的饮用矿泉水刘毅62 15 上海的矿泉水牛晓英61-62 2000-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作学术报告刘毅2 2 国际地面沉降研究综述张阿根,刘毅,龚士良1-7 3 环境地球物理学的实践与发展葛双成8-15 4 长江口北支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贾海林,刘苍字16-20 5 软土边坡的有限元分析唐益群,林志,赵小云21-24 6 莘闵线沿线溺谷相沉积物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孙莉25-29 7 基坑工程圆环支充撑优越性及其问题分析王为,唐忠德30-33 8 上海地区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古气候姜立征,张玉兰,王开发,张卫东,张敏斌,章振铨,刘昌森,华棣34-41 9 未来海平面上升激化地基变形的研究杨红禹,田春德42-45 10 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顾为栋,龚士良46-47 11 灌注桩超声波跨孔法检测技术探讨汪贵荣48-52 12 世界红、蓝宝石资源梅建明,邵洁涟53-58 13 矿泉水的特点及其保健功能丁南瑚59-62 14 “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项目专家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施伟华62 15 海水养珠与淡水养珠的肉眼鉴别常家康63-66 1999年第20卷(共4期) 1999-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软土的初始应力状态的影响研究王新波,张启辉1-5 2 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明年在意大利召开龚士良5 3 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强夯的时效性王宏太,陈嘉福6-11 4 边坡稳定计算的积分法冯又全,杨敏12-15 5 考虑极限土压力下的土与挡墙共同作用分析钱建固,程鸿鑫16-20 6 减少沉降桩基础承载力安全系数研究胡展飞,戴金林21-25 7 桩基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与应用胡钧26-30+38 8 反射波法动测技术在多种桩型中的运用方军,潘永伦,朱琴芬31-38 9 基坑挡土墙上土压力荷载的可靠度分析闫强刚,左红伟39-42 10 高层建筑逆作法施工沉降差控制分析张启辉,王新波43-46 11 混凝土体内钢筋位置检测实例——高频地质雷达应用效果姜卫方,万明浩,谢雄耀,赵永辉,王水强47-49+54 12 不同地质雷达测量参数对数据采集效果的影响王水强,万明浩,谢雄耀,赵永辉,姜卫方50-54 13 瞬态瑞雷波法在上海地区成层加固地基检测中的应用富一耀(锡良),沈仁之,王敏华,于开洋55-59 14 深基坑开挖施工中对跨越基坑原水管的信息化监测保护陈基炜60-62+5 1999-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前进中的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2 2 济阳坳陷东部埕北地区Ng~上段曲流河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研究杨凤丽,才巨宏,周祖翼1-8 3 东海西湖凹陷BYT地区平湖组成因地层分析陈琳琳,王文强9-13 4 上海软土的归一化性状研究王新波,张启辉14-18 5 上海地区钻孔灌注桩的未来季沧江19-21 6 用Winkler地基模型估算地基沉降胡坚22-24 7 用标贯击数确定抗液化振动挤密砂桩的间距陈国民,王启中25-29 8 正大广场基坑降水技术张振华30-33 9 合肥市开发区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述汤明玉34-36 10 常用测漏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实例李全基37-41 11 首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在沪提交龚士良41 12 延安东路越江隧道音叉段改扩建量测与分析张惠忠42-47 13 室内水泥土抗拉强度的测试方法及若干探讨贾坚48-55+59 14 传统赏石理论面临挑战——从“皱、瘦、漏、透”到“形、色、质、纹”梁志伟56-59 15 关于加强地质经济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朱志龙60-62 1999-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复合型土钉挡墙的研究李象范,徐水根1-11 2 软土地层中的复合土钉支护徐水根,张忠明,胡伟庆12-15 3 流砂地层中复合土钉墙的受力及变形性状李象范,何之民,徐水根16-27 4 软土地区复合土钉技术的有限元分析钟正雄,李象范,杨林德28-33+46 5 土钉墙钉长确定和整体稳定性陈利洲,李象范,莫暖娇34-36 6 土钉支护失稳分析莫暖娇,李象范,何之民37-39 7 东方肝胆医院基坑土钉墙支护测试何之民,陶履彬40-46 8 土钉墙模型试验分析莫暖娇,何之民,陈利洲47-49 9 基坑土钉支护变形与对策徐水根,谭耀虎,张忠明,赵清华50-53+57 10 上海地区饱和粉土层中土钉墙支护的工程实践汪幼江,王兆玺,鲍德波54-57 11 土钉墙与压密注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基坑中的应用鲍德波,王兆龙,杨顺富58-60 12 浅基坑运用土钉支护浅析庄彬杰61-62 1999-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单位简介2 2 钻孔灌注桩桩型与承载力的关系张剑锋,鲁智明1-4+23 3 上海打桩振害监测与分析胡钧5-9 4 单桩沉降的半经验计算法李蓓,唐海峰,董建国10-13 5 广西某大桥桩基方案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许平,冯紫良,林翰14-18 6 弹—粘塑性地基上的弹性梁的有限元分析林翰,冯紫良,汤岳飞19-23 7 提高高应变法测试结果可靠性的探讨陈正杰,祝龙根,孟伟金24-27+32 8 大面积堆载试验现场地基沉降分析彭惠,陈竹昌28-32 9 Gan-Chen模式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甘德福,陈孝培33-49+54 10 建设工程与水资源开发对地面沉降影响分析施伟华50-54 11 上海市高速公路网框架点GPS定位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陈基炜55-57 12 工程监测数据处理及监测对象安全性预测系统陈华根,于鹏,吴健生58-62 1998年第19卷(共4期) 1998-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杭州湾海底淡水含水层开发前景初探张藻,陆志坚,严礼川1-6 2 上海地区地震放大效应的初步探讨刘昌森,吕美丽7-13 3 上海地区未来海平面上升及产生的可能影响魏子昕,龚士良14-20 4 东海西湖凹陷苏堤区带花港组沉积相分析陈琳琳21-28+39 5 逆斜率法及其讨论吴耀华29-34+45 6 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的分析与评价徐超,李国,徐全庆35-39 7 影响水泥土波速的因素孟杰武,桂林,张孝华40-45 8 上海市搅拌桩挡墙的稳定和位移分析及设计建议熊巨华,杨敏,冯又全46-50+56 9 浅谈工程勘察投标书冯铭璋51-56 10 城市地面沉降设防问题严礼川57-64 1998-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钻石颜色分级条件浅析朱静昌,王张华,邵臻宇1-3 2 合成钻石及其鉴别技术的进展杨如增4-8 3 钻石的肉眼鉴别常家康9-17+28 4 红宝石和蓝宝石概述李义伟18-22 5 翡翠鉴赏概述张庆麟23-28 6 绿色宝石之王——祖母绿吴雪华29-33 7 金绿宝石及其变种——变石和猫眼石陈绮34-37+58 8 试论独山玉矿床的成因廖宗廷,赵娟,马婷婷38-42 9 翡翠的成因及宝石学意义刍论马婷婷,廖宗廷43-48 10 和田玉蒋壬华49-58 11 老挝会晒蓝宝石资源评价孙建中,程之牧,姜志祥,沈建华,项静岳59-62 12 拉曼光谱显微镜在宝石学中的应用简介王瑛,戴玉龙,HenryA.Hanni63-64 1998-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发展城市地质科技构筑地质人才高地张阿根,陆鼎森1-5 2 确定大江大河防洪堤高度应考虑地面沉降因素——对1998中国大洪水的反思刘毅6-12 3 浅表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其勘探技术冯铭璋13-17+35 4 浅谈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梅祖明,潘金华,丁海芳18-23 5 宝石颜色的命名与判定方法评述张庆麟24-29 6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朱卫根,董荣鑫,廖宗廷30-35 7 南黄海南部坳陷下第三系阜宁组、戴南组泥岩的粘土矿物与热成熟度的关系项平,王世星,朱家祥36-40 8 基础板厚度对减小不均匀沉降的算例分析高彦斌,夏军红41-44 9 纵向加固技术在人工挖孔桩中的应用陈峰45-49+59 10 浅层沼气赋集层中土的工程性质浅析吕少伟,唐益群,叶为民50-55 11 上海某超高层建筑采用静压桩工艺取得成功引起的思考许丽萍,施云华56-59 12 上海粉土液化特性及孔压模型的试验研究曹宇春,王天龙60-64 1998-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长江中下游环境地质问题及对防洪工程的影响龚士良,俞俊英1-6 2 古玉器辨伪新说汪哲7-10 3 上海陆域地区古河道溺谷相沉积层工程地质特征研究高大铭,陈振荣,吕全荣11-21 4 岩石破坏的机理再认识左红伟,闫强刚22-27 5 某国际机场地基土波速试验及成果应用胡钧,祝龙根28-32 6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连长江,周振国,张孝华33-37 7 东海瓯江凹陷早第三纪裂谷期盆地充填机制探讨陈琳琳38-47 8 利用声波时差计算储层流体压力和储层流体势分析王世星,朱家祥48-52 9 环境水土对重要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梅祖明53-57 10 用好ISO9000标准,确保土工试验质量冯铭璋,赵玉花58-62 11 上海地质1998年总目次63-65 1997年第18卷(共4期) 1997-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矿产资源的小省和地质资源的宝地——试析上海地区的地质矿产资源特征张宏良,张洁1-4 2 非地震石油物探的进展及其特点王家林5-9 3 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外6.1级地震影响场与震中区地震地质概述刘昌森,章振铨,黄佩10-17 4 上海地区新仙女木期的气候与环境闵秋宝18-21 5 试论喀斯特管流水特征何宇彬,邹成杰22-30 6 上海地区超高层建筑桩基沉降计算方法探讨施云华31-37 7 日本的桩静载荷试验规程概况冯铭璋,郑建朝38-42 8 水泥土搅拌桩无损检测方法探讨——水泥土弹性波波速与强度关系的试验研究徐济平,蒋霞君,吴一伟,何大凯43-48 9 上海及其周边地区高耸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卓越周期的评价与选择陈孝培,甘德福49-54 10 压密注浆工艺在处理浜填土地基中的应用熊耀55-58 11 浓缩合成矿化技术在净水器中的应用徐元杰59-62 12 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第五届会议暨“我国海洋科学的国际形势与对策”讨论会于1997年1月28-30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翦知湣62 1997-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总述上海地质矿产工作史张宏良1-6 2 本世纪上海地区地震概述及地震活动与断裂的关系刘昌森7-15 3 上海市内环线高架道路Ⅰ、Ⅱ标段工程勘察朱滋清,王翔16-25 4 罗泾煤码头若干岩土工程问题胡振明,项培林,潘伟涌26-37 5 未来上海地区海平面上升激化土层液化的探讨陈建锋,石振明,胡德富38-43 6 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特征讨论秦波,张家峰,吕炳全44-49 7 试论断层分类王颂禹50-53 8 上海市地矿局氮化硅制品厂氮化硅样品结构浅析张洁,牟善斌,张乃枝54-57 9 AVO资料在东海西湖凹陷的研究及应用周英,邬庆良,贝智敏58-64 1997-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怀玉山地体略论廖宗廷,赵娟,马婷婷1-5+15 2 上海地区第⑥层暗绿色硬土层成困的探讨朱滋清,王翔6-9 3 地面沉降泊松旋回预测方法——以上海地面沉降长期预测为例刘毅,龚士良10-15 4 饱和软粘土在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模型的建立许才军,杜坚,周红波16-21 5 上海外高桥电厂一期工程综合试桩张剑锋,黄金忠,高倚山22-37+60 6 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措施唐顺娟,朱德明,茅巍38-43 7 土压缩模量预测回归分析方法杨红禹,石振明44-49 8 龙骨与龙齿化石曹克清50-54 9 地基加固技术在上海地区的应用与发展叶观宝55-60 10 标准加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造币液中微量铁梅祖明,陆琴61-64 1997-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桩端沉降测量对试桩成果分析的意义过培鑫,高倚山,陆昭球1-7 2 上海桃浦垃圾堆场大规模滑动破坏探查与分析饶艺峰,陈丽蓉,丁昌光8-14+23 3 上海软土地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偏低原因浅析陆惠泉,金清山,王玮15-18 4 既有房屋饱和土地基极限承载力增长的探讨罗哲,黄院雄19-23 5 岩土工程勘察计算机数据共享处理技术韩承建,陈智勇24-29 6 外高桥电厂煤码头水域桩基勘察的检验成利民,沈日庚30-36 7 对GB/T19001-1994idtISO9001:1994标准的浅解和探讨冯铭璋37-42 8 集对分析及其在城市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龚士良43-47 9 上海地区全新世海面变化及环境演化魏子昕48-54 10 东海宝云亭三井热解录井方法应用研究的探讨岑廷龙,徐龙55-60 11 上海地质1997年总目次61-64 1996年第17卷(共4期) 1996-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市深部淡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开发前景探讨陆志坚1-9 2 抽水与注水引起的变形机理缪俊发,吴林高,段光贤10-15 3 上海生活垃圾淋滤液成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在潜水中迁移的变化趋势地矿部85—01—008—02—01课题组16-24 4 浙闽淤泥质港湾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王效京,曹沛奎25-32 5 初析静力触探判别液化对标准贯入试验的优越性朱士德33-39 6 东海陆架平湖海域改造砂沉积特征陈裕迅40-47 7 西湖凹陷第三纪盆地演化及沉积特征陈琳琳,王丽顺,黄卫权48-53 8 台湾西部及近海地区油气藏的基本特征马国平54-55 9 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圈闭类型及含油气性分析胡惠娟,胡玲英,陈健康56-62 10 上海市地质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简讯63-64 1996-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软土后生作用的探讨任臻1-6 2 土压力问题的变分解答陈文财,徐金明7-10 3 素填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估算朱培浩11-21+41 4 东海陆架第四纪地层层序的初步研究唐保根22-30 5 上海及其邻近地区新石器时代野生动物生活复原景观及其相关问题曹克清31-41 6 深层搅拌桩的浆液浓度和龄期对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张立新,何金辉42-49 7 瞬态和稳态瑞利波探查方法应用比较张忠良50-57 8 岩土工程瑞利波勘探新进展胡钧,李昊58-64 9 上海市宝玉石协会成立周萍英64 1996-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评《GB8537-1995》实施后上海矿泉水资源及开发方向陆志坚1-6 2 浦东新区“硬土层”的沉积物特征和成因郑祥民7-12 3 关于“暗绿色硬土层”研究的讨论冯铭璋,薛金官13-19 4 试论桩侧向最大挤压力的黄金分割甘德福,陈孝培20-25 5 水泥深层搅拌桩在水厂大面积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朱火根26-32 6 膨胀土作为桩基持力层的实验研究胡钧,刘利民,张建新33-37 7 关于软土颗粒分析前浸泡处理必要性的探讨冯蓓蕾,黄国弟,李建新38-47 8 杭州北郊两个文化遗址的孢粉分析与先人生活环境研究刘会平,封卫青,杨振京,商万国48-57 9 GPS三维监测试验网的两期成果分析沈云中,张洪宇58-63 1996-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关于上海及邻区震源深度的探讨年廷凯,刘昌森1-8 2 上海金山张堰铜矿床地质特征张宏良,张洁9-15 3 岩土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分析徐超,杨林德16-19 4 旁压试验成果应用顾国荣,陈晖20-30 5 低应变动测技术及荷兰IT测桩仪应用效果万明浩,谢雄耀30-36 6 压桩方法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李德言36-40 7 上海市地下铁道二号线一期工程地质勘察介绍张惠忠41-44 8 论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的地质时代周秀芳,钱荣焕45-53 9 开发苏浙皖交界地域地学旅游资源雏议景学立,王纲英,黄旭林54-57 10 浅谈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潘雄伟,朱荣生58-60 11 上海地质1996年总目次61-64 1995年第16卷(共4期) 1995-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地下水空调技术与应用刘铁铸1-14+31 2 深盆气测井快速直观判别胡云昌15-31 3 西湖凹陷平湖组(E_2~(2—3))半咸水有孔虫群特征分析及指相意义陈琳琳,王丽顺32-37 4 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在划分滇黔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微层序的应用孙宪铭,李培廉38-44 5 东海舟山QZ504孔古生物组合特征及地层划分沈毅45-54+68 6 南通地区粉砂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工程的成功经验林道琪55-59 7 有机质在微细浸染型金矿化中的作用——以黔桂地区为例吴如灼,张国栋60-68 1995-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长江口大型桩基码头勘探中的单元体划分问题冯铭璋,项培林1-8 2 上海市浦东新区地面沉降分析龚士良9-18+37 3 深部气层和干层测井模糊综合评判胡云昌,师先进19-26 4 海南JX地区高精度重磁资料综合地球物理解释钟慧智,王一新,刘钦泉27-37 5 东海陆架盆地岩石密度与磁性高德章38-45 6 东海西湖凹陷下第三系储层砂岩次生矿物研究蒲庆南,梁连喜,杨宝星46-50+61 7 东海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沉积层序特征及控相机制讨论陈琳琳,王丽顺51-61 8 上海三维形变监测GPS试验网的建立沈云中,张洪宇,刘大杰62-64 1995-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区粘土弹塑性应力—应变模型的研究袁聚云,赵锡宏,董建国1-7 2 连续墙周围的地下水渗流特征及数值模拟吴林高,姚迎8-14 3 上海金山群变质岩Rb—Sr、Sm—Nd同位素年令测定成果许保桐,蒋荣华15-20 4 威海市杨家滩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张瑞,吴林高21-26+38 5 东海瓯江凹陷构造特征及含油气性任征平27-33 6 上海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若干问题探讨蔡鹤呜34-38 7 低应变动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程宜,计永荣39-42 8 均质土坡的安全系数徐金明,陈文才43-48 9 打桩施工对附近高压铁塔形变的影响刘昌森49-58 10 高应变测桩中的歇后效应顾忠华,吕东辉59-63 1995-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荷载的极限状态与确定吴耀华1-5+14 2 变径凹凸形钻孔灌注桩的成孔工艺及其承载力估算刘铁军,王文浩,黄维振6-14 3 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平湖组层序地层分析彭伟欣,刘金水15-24+32 4 反转构造与造山带研究周祖翼25-32 5 综合物探方法在松辽盆地北部基底结构研究中的应用钟慧智,王家林,陈冰33-40 6 油气成藏组合在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评价中的应用任征平,顾惠荣,殷培龄41-48 7 层序地层学在东海陆架盆地的应用现状刘金水,彭伟欣,钱建中49-56+40 8 东海陆架盆地烃源岩有机显微组份研究李纯洁,孙伯强,谢月芳57-61 9 上海地质1995年总目录62-64 1994年第15卷(共4期) 1994-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市地下淡水承压含水层的分布及其向海域延伸的探讨陆志坚1-12 2 松散地基上特大公路桥梁工程勘察与评价陈振荣13-18 3 地应力分析在东海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宋岳雄19-24 4 长乐—南澳断裂带东山段剪切变形与剪切加热作用高灯亮,周积元25-33 5 济南市玉府河山前平原沉积模式研究胡永懋,徐霞琴34-39+46 6 福泉山考古遗址孢粉组合与先人活动环境分析封卫青40-46 7 钻孔灌注桩工程中的先进施工工艺——泵吸反循环旋转钻成孔工艺王昌武47-53+60 8 上海地学旅游的开发研讨报道吴林奎54-59 9 松江的地质人文旅游资源俞传平55-60 1994-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桂北四堡群火山岩形成环境及构造意义廖宗廷,陈焕疆,张起钻,罗德宣1-10+18 2 江西东乡赛阳关破火山口的特征及演化何晓亮11-18 3 东海西湖凹陷始新统沉积环境及含油气性周平19-25+32 4 利用微量元素分析对广西凌云生物礁成礁环境的研究孙宪铭26-32 5 地下水位上升对砂性土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屠洪权,周健33-43 6 压密注浆加固浜土软弱地基的体会计永荣,唐末林44-49+64 7 玻璃钢作地面沉降监测标体的可行性研究龚士良,倪礼忠50-57 8 横沙岛地基土液化的讨论朱士德58-64 1994-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在东海油气储量计算中的应用刘申叔,蒲庆南,梁连喜1-10+19-41 2 广西丹池盆地泥盆系浊积岩和硅质岩的特征及构造意义廖宗廷,陈跃昆11-19 3 用泥岩压实法推算东营期剥蚀厚度胡云昌20-32+41 4 上海西南部地区晚第四纪孢粉组合与古植被演替张玉兰33-40 5 贵州省的亚洲象(ElephasmaximusL.)和其它脊椎动物化石曹克清,陈光宗42-49+58 6 长江口悬浮体的粒度特征严肃庄,曹沛奎50-58 7 计算机辅助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CADP)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汤华英,刘映59-63 1994-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浅议松江—牛皮礁裂陷带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地质构造意义顾澎涛1-4+46 2 关于含锗饮用天然矿泉水几个问题的探讨刘若愚5-14 3 上海夏灌水现状及其开发利用万贵富,龚士良,叶玲玲,寿鸿祥15-28 4 上海软粘土微观特性及在土体变形中的作用龚士良,茅鸿妹29-35 5 碳酸盐岩中喀斯特水的“多元”空隙研究何宇彬36-46 6 庙行地区铬渣填埋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李金柱47-61 7 上海地质1994年总目录62-64 1993年第14卷(共4期) 1993-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市浦东开发区地质条件评述沈新国;1-13 2 统一上海工程地质分层编号的讨论冯铭璋;14-20+49 3 用辩证方法指导找矿的一实例张宏良;21-25 4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石器的岩石类型与特征程之牧;26-34 5 中国发现的完整麇鹿(ElaphurusdavidianusMilne—Edwards,1866)角枝化石和它们的科学意义蔡雪源;曹克清;李瑜敏;35-39+49 6 夯扩桩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张国有;张家峰;张忠良;蔡同军;40-49 7 对钢丝绳导正式观测标结构的探讨郑宁山;50-56+63-64 1993-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东海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可溶铁和△C油气化探指标的初步研究李维显;刘峻;黄招莲;1-8+26+64 2 板块构造理论研究新进展金性春;9-16 3 上海附近地区水域的地质灾害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孙家淞;陈庆;张洪沙;17-26 4 上海近期地面沉降的统计特征吴南群;27-37+45 5 上海地区桥梁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曾荣波;38-45 6 上海利用含水层贮冷水和热水试验与应用效果孙永福;李勤奋;46-53+64 7 喀斯特塌陷机理研究何宇彬;54-63 1993-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有关上海地区地质构造的几点新认识顾澎涛;1-10+36 2 中国东南地区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廖宗廷;11-15+43 3 模糊聚类分析在有机质演化阶段划分上的应用师先进;16-21 4 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变差图的最优拟合蔡煜东;姚林声;22-26 5 采用阶梯抽水试验资料确定含水层参数王必刚;27-36 6 观测井水质垂向差异及对取样质量的影响龚士良;37-43 7 地下水水质分析质量控制(Ⅱ)吴彭令;李鸿生;44-49+63 8 关于浦东白莲泾中威工地地基渗水涌砂的处理于根生;50-54+63 9 上海村镇民房抗震对策分析朱履熹;袁义善;陈绍福;55-62 1993-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海洋沉积物可溶铁测定条件的探讨陈荣星;王维法;何琳琳;吴金珍;1-4+18 2 苏皖早二叠世孤峰组的Ruzhencevispongusuralicus的形态变化王汝建;5-12 3 东海瓯江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学研究王丽顺;陈琳琳;13-18 4 镇江市运河滑坡机理分析梁敬方;唐末林;19-25 5 层次分析法及其地面沉降研究应用龚士良;26-31+40+60 6 多目标规划理论识别岩溶水系统核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卢梅艳;詹炳善;32-40 7 控制粉煤灰密实度以替代砂类土的原位测试高宝生;顾群;41-45+60 8 上海及其邻区楔形断裂系统北翼断裂构造岩显微构造及岩组动力学研究王允侠;高灯亮;段光贤;46-51 9 宝钢原料堆场采用砂桩加固软弱地基与分级堆料提高地基强度的实施效果王克武;52-59 10 上海地质1993年总目录61-64 1992年第13卷(共4期) 1992-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朱夏教授周年祭刘光鼎;1-4 2 中国东南沿海及邻近海区一种独特的大陆增生方式——转换断层向俯冲体系的转变周祖翼;5-11 3 东海磁场特征的初步研究黄兆熊;高德章;刘玉柱;12-23 4 上海市南部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朱子沾;24-30+39 5 长江河口南支水下地质灾害的初步研究田常德;31-39 6 我国城市地面沉降概况严礼川;40-48 7 上海浦东新区水源问题的探讨——兼论地下水“分质供水、优质优用”的利弊郑亚平;49-54 8 成层土的单桩承载力研究陈强华;陈冠发;洪毓康;55-64 1992-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从东海油气勘探谈台湾海峡油气地质杨启伦;1-10+14 2 朱夏教授研究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思路劳秋元;11-14 3 上海地区更新统承压含水层沉积机制(模式)探讨黄建国;吴惠兰;15-23+35 4 德兴铜厂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围岩蚀变研究~((1)(2)(3))高凤志;24-35 5 地学旅游讨论会记要35 6 上海市第四承压含水层优化开采量制定及含水层压缩量预测李勤奋;陈卫;36-45 7 某城地下水地表水联合优化调度管理模型实例金为芝;张志辉;叶为民;滕五小;46-52 8 上海地区村镇民房震害预测方法探讨——以宝山区(Ⅵ度)震害预测为例陈绍福;何越教;53-60 9 地基土地震液化评价方法探讨王如金;61-64 1992-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试论上海地震活动与北西地震带的关系方大卫;沈永盛;1-9 2 地震海啸及其对上海的影响刘昌森;10-17+34 3 长江口细颗粒沉积物的矿物特征和沉积分异吕全荣;18-25+40 4 东海西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地层特征的初步研究唐保根;昝一平;26-34 5 三分量地震检波器的转换公式及误差分析师先进;何仁汉;徐仲达;35-40 6 地下水水质分析的质量控制李鸿生;吴彭令;41-47 7 再议“贵美石”的分类张庆麟;48-52 8 地下工程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研究郎宝玉;53-60 1992-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弹性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在区域构造研究中的应用吕炳全;孙继武;1-8+22 2 井中CT层析成象反演张家峰;卞国林;9-22 3 浦东某驳岸滑移事例的调查与分析龚启昌;23-32 4 现代中国海岸上升与砂岸异向运动韩庆德;33-39 5 人工回灌对承压含水层中Cl~-含量的淡化过程李勤奋;徐蔚丹;孙永福;40-46 6 Stokoe扭转剪切/共振柱仪性能及试验包惠棣;吴俊璧;47-54+61 7 软土邓肯模型的探讨任臻;沈德忠;55-61 8 上海地质1992年总目录62-64 1991年第12卷(共4期) 1991-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区地下资源和地质环境概论张宏良;刘若愚;1-7 2 上海地块的地质属性及其地震活动特征吕炳全;方大卫;8-15+24 3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地层中的古土壤特征李萍;孙和平;16-24 4 咸潮入侵对长江河口地区地下水质的影响奚建国;邱桢安;25-34 5 上海地区淤泥质粘性土固结试验方法探讨陈奕善;丁万太;35-41 6 上海市地面沉降动态分析与灰色预测张先林;42-46+7 7 诸暨洞室工程稳定性评价郭家良;张雷;47-58+24 8 台风成因与地壳运动关系初探朱增祥;59-64 1991-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活动论构造历史观——朱夏教授1990年4月17日在地矿部无锡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的讲话陈溥鹤;程之牧;1-6 2 大地构造学家、石油地质学家——朱夏陈焕疆;7-12 3 上海地区晚更新世晚期暗绿色硬土层风积黄土成因说郑祥民;俞立中;13-21 4 上海及其邻区地震活动与某些“天、地”因子关系初探何正檀;22-25 5 江苏常熟—太仓5.1级地震概况及房屋震灾原因分析刘昌森;丁颂华;高华平;26-34+21 6 地面沉降研究中的越流抽水试验张建平;35-39 7 地震液化判别时建筑场地选择近震远震的检别方法陶寿福;张剑锋;40-43 8 关于在动力机器基础现场模型试验中用拉伸回弹法求地基刚度的探讨荣家贤;潘抗胜;赵小云;44-49 9 高压喷射注浆在上海鱼品厂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祝彬如;徐光亮;陈伟玉;蒋维榛;50-64 1991-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金山张堰铜矿床地质特征张宏良;1+3-4 2 地质灾害研究的基础理论——环境因素控制论居恢扬;顾仁杰;5-14 3 关于EofletcheriaminimaLinetChow的讨论李战;15-27 4 上海地下水流三维水动力模型研究李勤奋;苏河源;28-37 5 液态二氧化碳洗井工艺应用与效果郑宁山;孙永福;38-43 6 杭州湾底质的粒度特征和泥沙来源董永发;44-51 7 从泥浆护壁的原理看上海地区钻孔灌注桩成孔工艺的发展趋势王昌武;52-58 8 宝山区粮田土壤中铜、锌、铅、镉、铬、汞含量的初步研究冯恭衍;张炬;吴建平;朱梅芳;59-64 1991-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区新构造隐伏活动断裂的标志—石灰华刘若愚;黄建国;吴惠兰;1-11+19 2 铬的水文地球化学异常、污染及其处理利用研究周振国;徐魁安;史文仪;12-19 3 上海漕泾滨岸风暴沉积的孢粉研究陈学林;20-23+39 4 1991年2月17日青浦练塘3.0级地震概述刘昌森;江沁洪;丁颂华;24-29 5 河流硝化过程数学模型在上海地区地下水氮污染中的应用贾琇;李勤奋;30-35+39 6 地质实验室绘制标准曲线的数学模拟法杨惠英;36-39 7 液化判别的应力法与刚度法之比较祝龙根;任陈宝;40-47 8 数据库在东海油气勘探及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冯诗齐;王方元;48-57+64 9 数量化理论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陈杰家;58-64 10 上海地质1991年总目录65-68 1990年第11卷(共4期) 1990-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桩基沉降分析陈惠康;1-18 2 上海地区亚砂土弹塑性应力——应变特性的研究丁万太;陈奕善;19-31 3 吴淞江古河道地基土液化的评价戴荣良;朱金荣;曹惠宾;32-44 4 上海及邻区新构造应力场初步探讨朱履熹;45-55 5 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特点毕兴锁;段光贤;56-61 6 钱塘江下游河段潮流和沉积特征孙和平;李从先;李萍;唐国良;62-71 7 砂丘水源——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水厂概况郑亚平;72-75 1990-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及其邻区潜在地质灾害的构造背景与成因机理高灯亮;沈爱君;王允侠;1-8+19 2 南黄海海州湾外侧钙质结核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王振宇;9-19 3 长江口砂坝地区全新世沉积与古地理华棣;20-25 4 古长江碎屑物进入东海盆地时间探讨林志强;蔡洪正;26-34 5 上海外滩防汛墙的高度李维显;35-41 6 上海地区重磁场特征与断裂构造关系初探朱子沾;徐关生;42-50 7 电法探查地下钢渣王永华;51-56 8 上海市区地下管道探测技术的探讨何仁汉;师先进;57-61 9 磁法探测上海市掩埋煤气凝水井李宏建;62-72 10 《上海市地质学会工程勘察与勘探测试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学术年会》72 1990-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太仓—奉贤北西向活动断裂带及其地震地质意义初探顾澎涛;邱金波;许保桐;朱子沾;1-6 2 灌采条件下含水层能量计算孙永福;7-14 3 1990年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上海营活动简讯王锦魁;14 4 高层建筑液化地基处理的研究朱金荣;戴荣良;曹惠宾;15-24 5 用剪切波速判别砂土液化的新方法顾伟华;25-29+24 6 饱和软土压缩曲线的“反常”现象冯铭璋;王兴涛;30-37 7 上海市地质学会举办“上海人民饮用水现状与展望”报告会邱桢安;37+66 8 高密度深长桩打桩施工综合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张家峰;王张峰;38-45 9 上海及邻区重磁场的地震地质分析焦荣昌;46-55 10 劣质宝石的人工处理张庆麟;56-63 11 会讯64 12 上海市地质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员名单64-66 13 上海市地质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总结(摘要)67-72 1990-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也谈上海地区的断裂构造系统顾澎涛;程之牧;1-6 2 东海大陆架地貌分区邓光辉;周长振;7-15 3 上海地区地热问题的初步探讨黄焕忠;16-20 4 上海地壳升降运动研究韩庆德;21-27 5 上海虹桥飞机场含水层储冷做空调冷源试验研究孙永福;28-36 6 打入桩对液化饱和亚砂土改善的探索——无排地下孔隙水措施的处理实例张国有;傅旗康;王樟群;37-47 7 钻探工艺、取土方法与取土器结构对勘探质量和不扰动土样取土质量的影响乌孟庄;48-54 8 论永平铜矿区“层状矽卡岩”成因及与矿化的关系廖宗廷;55-61+36 9 《上海地质》1990年总目录62-64 1989年第10卷(共4期) 1989-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南岭地区花岗岩矿床的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张宏良;裴荣富;1-12 2 上海及其邻区的楔形断裂系统段光贤;高灯亮;毕兴锁;王允侠;13-22 3 从上海地区地下淡水古河道含水层的分布探讨嵊泗列岛的供水问题陆志坚;23-26 4 一次罕见的地震次生灾害——北京王恭厂事件的原因分析刘昌森;27-32 5 上海软土地区桩基工程地质条件傅正秀;33-41 6 跨孔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唐有职;张剑锋;王守业;42-56 7 统计识别地层界线的计算方法蔡洪正;57-64 1989-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红砂岩修筑浆砌石坝的岩土工程研究张剑锋;岳国生;黄春耈;1-6 2 暗绿色硬质亚粘土层桩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吴惠根;7-17+58 3 土锚在工程中的应用陆道成;18-25 4 土的物理力学性指标统计程序(IBM—PC机)王华华;陈友根;26-32+48 5 试解台湾构造之谜彭华;何越教;33-43+59-62 6 我国锰矿资源概况佘正礼;44-45 7 当前宝石研究的若干重点张庆麟;46-48 8 XGJ—1显微镜光度计刘崇保;49-51 9 地质博物馆应进入“户外”时代——陈列美学探讨刘志华;52-55 10 学会培训本市钻探技工成绩斐然56 11 “地质知识竞赛”信息56 12 《宝石协会》信息56 1989-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及其邻区楔形断裂系统的年代学、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高灯亮;段光贤;1-12 2 冲绳海槽地质构造特征丁培民;13-22 3 试谈上海地区找金方向陈树盛;23-30 4 上海地区高层建筑物桩基础的沉降分析丁万太;杨敏;赵锡宏;31-42 5 速度检层试验和稳态振动试验唐有职;张剑锋;43-52 6 试论上海地质灾害的特点与对策甘德福;53-60 7 深井曝气法处理有机废水和地下水防污染监测叶玲玲;陆洪清;61-65 8 对上海市地震基本烈度的商榷意见朱积安;66-76 1989-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饮用天然矿泉水孙永福;邱桢安;1-14 2 上海某教学楼地基沉降特点及原因分析张文龙;15-24 3 华东地区评估和推算场地最大水平加速度的一种实用方法陶寿福;张剑峰;25-30 4 上海市区浅层土粘土矿物、微结构与地面沉降何美临;31-40 5 上海地区大地构造归属及其东延去向问题杨志坚;41-47 6 上海地区深部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趋势探讨黄兆熊;高德章;48-57 7 上海及邻近地区区域应力场和地震破裂方式的探讨刘昌森;58-68 8 苏、浙、皖边界地区长兴组底部砾岩的时代问题及其意义姚伦淇;69-75 9 关于下蜀组沉积初期自然环境面貌的初步推断曹克清;76-79 10 纪念李四光百年华诞学术讨论会80 11 上海地质1989年总目录81-84 1988年第9卷(共4期) 1988-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区侏罗纪、白垩纪及早第三纪地层简述顾澎涛;王尧舜;1-12 2 上海地区侵入岩的基本特征吴惠兰;13-19 3 论漳浦——东山平移剪切缝合带高灯亮;20-28 4 软土地基上大面积水池的沉降朱金海;赵成宪;徐惠亮;29-35 5 应用非线性回归原理确定前期固结压力的电算方法乌孟庄;韩承建;36-42 6 地下水人工回灌对控制上海地面沉降的作用及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包曼芳;43-44 7 模糊相似选择原理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陈杰家;45-51 8 岩质地区的滑坡问题李德言;52-55 9 关于将“德帕锐定律”改为“德帕锐—裴文中定律”的建议曹克清;56-59 10 学会活动简讯60 1988-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区地质构造特征顾澎涛;王尧舜;1-14 2 东海新生代构造运动对比陈颐亨;15-20 3 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油气前景胡必规;21-27 4 施央申教授在沪作“现代地质学进展”学术报告潘厚耀;27 5 山东五莲七宝山破火山口的研究潘永伟;28-38 6 杭州湾南岸庵东潮坪现代沉积特征徐建卿;邵虚生;39-46+65-66 7 试论涠洲岛地下淡水资源特征甘德福;冯铭璋;47-50 8 钻探工培训班于7月12日结业50 9 全国宝玉石工艺技术培训班正进入紧张学习阶段50 10 钻孔走向偏斜的初步探讨周裕经;51-55 11 上海城市物探工作的回顾韩庆德;56-60 12 盾构潘厚耀;60 13 上海市地质学会首任理事长——苗迪青先生金铁;61-63 14 热烈祝贺上海地质矿产局建业三十周年潘厚耀;63 1988-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区燕山旋回火山岩吴惠兰;1-9 2 甘肃北山早古生代蛇绿岩带的特征及演化张扬;何国琦;10-23 3 上海市桩基础的桩型选择问题张剑锋;华镇难;24-32 4 上海地区软土层开挖边坡稳定分析陈振荣;33-41 5 外高桥“危险区”勘查结果魏彬炎;冯栋志;42-48 6 上海软土地区的桩垂直静荷载试验成果分析——单桩的入土深度与极限承载力的相关特征沈苗鑫;49-64 7 我国的火山灾害刘昌森;65-69 8 石油的生成——干酪根的有机生油说介绍李鸿生;70-73 9 上海市地质学会宝石协会成立潘厚耀;73 10 学会活动简讯74 1988-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晚新生代地层的划分邱金波;1-8 2 上海及长江口第四纪沉积层中埋盖的古河道孙永福;9-16 3 杭嘉湖平原全新世有孔虫组合及古地理环境顾志文;17-21 4 上海市地震滑坡的预测研究段光贤;何刚亮;徐金明;22-29 5 书讯29 6 软土地基上土工结构物的离心模拟试验张师德;陈绪禄;30-39 7 原位跨孔试验方法唐有职;张剑锋;王守业;40-53 8 隧道施工新方法53 9 反循环新工艺53 10 微机在软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任臻;潘勤美;54-59 11 试论楔口板桩围堰与墙基的共同作用史竞成;甘德福;60-63 12 外向型经济研讨、考察班简讯郑法理;63 13 宝石及其资源开发简述潘厚耀;64-68 14 会讯69-70 15 上海地质一九八八年总目录71-73 1987年第8卷(共4期) 1987-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地质特征及上海基本地震烈度的初步认识段光贤;刘昌森;1-9 2 上海××工程打桩对邻近建筑设施的影响朱俊之;10-15+41 3 用吸管法取代综合法进行粒度分析的试验及有关问题的探讨王昌武;16-19 4 上海市宝山吴淞地区大气降雨影响潜水水质的原因初探凌信川;20-24 5 东海舟山一国头断裂带的控制作用及其向陆区延伸问题的探讨焦荣昌;尹文荣;25-41 6 杭州湾地区新构造运动探讨周积元;郑家欣;42-50 7 开发湖州—长兴是解决上海建材来源的重要途径朱履喜;51-54 8 八达岭—黑汉岭隆起的新证据徐志华;55-56 9 同济大学研制一种钻夹持器获得专利张家锋;57 10 学会简讯58 1987-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与节能效益分析刘铁铸;1-12 2 秦山核电厂岩基工程张文龙;周知信;13-24 3 层次不均匀土的岩土工程特征评价的讨论冯铭璋;25-29+64 4 打桩分析仪和凯斯法波动方程软件丁钟鼎;王德民;张剑锋;30-37 5 茅山带的延伸和花山剖面的商榷秦大正;何岳宝;金荣发;38-44 6 德兴铜矿粗碎诒自然边坡的概率统计及人工边坡角的分析梁敬方;孔宪立;45-53 7 地震—宇宙瞬力的(引震)的作用郑金安;54-64 8 学会活动简讯65 1987-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前震旦纪地层时代的厘定许保桐;1-8 2 亚太地区沿海城市地质讨论会和专家组会议在沪举行8 3 铁路加筋土桥台设计与试验张师德;9-19 4 上海地区桩基负摩擦力问题张剑峰;20-28 5 地基质量的声衰减系数测试法张家峰;杨国民;汤亦德;29-34 6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发展动向陈考培;甘德福;35-39 7 长江口海区表层沉积物及其有机质分布特征李维显;荣人德;冯诗齐;40-53 8 苏北南黄海地质构造特征许薇龄;54-64 9 大地水准面型海平面变动的理论问题Nils—AxelMorner;65-75 10 学会活动简讯76 1987-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区的震旦系及下古生界许保桐;1-20 2 上海地区金山群变质岩研究蒋荣华;21-33+73 3 强夯——袋装砂井加固软土地基高宏兴;34-40+33 4 上海地区浅层流砂土层的工程特性甘德福;施存烈;41-44 5 上海市潜水含水层环境水文地质评价孙翠玉;45-48 6 遥感技术在上海经济区地质工作中的应用周诗可;史美璞;49-54 7 长江口悬沙扩散与污染元素分布的关系胡嘉敏;恽才兴;55-59+54 8 安徽霍山隆兴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王明耀;60-70 9 热解分析录井在钻井中的应用张韫;71-72+44 1986年第7卷(共2期) 1986-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西安地裂缝形成机制的探讨段光贤;何刚亮;1-7 2 用“流砂指数”对软土地下工程进行地质评价的探讨王绍华;8-18 3 上海市地区地基土地震液化可能性的探讨胡文尧;19-27 4 软土边坡蠕变的工程观测与分析曲永毅;28-33 5 静力触探单、双用探头测得的p_S、q_C的关系陈继成;龚启昌;34-39 6 华亭宾馆工地水射泵井点降水现场试验王引生;40-46 7 自升式石油钻井平台井位工程地质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孙家淞;47-49 8 宜兴慕蠡洞洞穴发育及其环境变化胡永懋;50-58 9 汞量测量在第四系厚覆盖区的地质效果佘纪扬;59-62 1986-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市召开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大会4 2 苏南地区几条北西向断裂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初步研究周振国;王允侠;1-10 3 人工回灌井微生物生长与水质恶化贾琇;11-15 4 上海大地热流及其地质意义孙永福;李香玲;16-22 5 裂隙粘土地区挡土墙土压力问题讨论吴邦颖;23-30 6 跨孔法测定的剪切波速度与饱和砂土液化势张剑峰;唐有职;王守业;31-40 7 流砂的微观特性甘德福;41-45 8 1935~1936年四川马边震群的初步探讨刘昌森;46-54 9 论地质作用的第三营力——宇宙作用力张庆麟;55-60 10 关于中国野生四不像(Elaphurusdavidianus)历史的研究曹克清;61-69 11 学会活动简讯70 1985年第6卷(未出刊) 1984年第5卷(共3期) 1984-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常州市地面沉降发展趋势的初步探讨戴爱德;1-11 2 受煤焦油废液浸蚀的地基土引起地基强度降低的探讨甘德福;12-14 3 关于影响淤泥质粘土边坡稳定因素的土工试验问题的探讨郑世俊;15-22 4 东海沿岸海洋沉积物的工程性质张剑锋;乔荣贵;23-29 5 加强综合利用发挥资源效益余纪扬;30-33 6 加强粉煤灰资源的综合利用梁天仁;34-39 7 对上海及其邻区松散层厚度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沈永盛;40-44+55 8 东北日本岛弧地壳应力状态探讨陆光闾;45-51+55 9 水分析中阴阳离子平衡和各种硬度的快速程序计算李鸿生;52-55 10 酚在黄浦江水中的污染现状高焕烈;56-59 11 学会活动简讯60 1984-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现代地球科学研究进展居恢扬;1-2 2 上海及长江口第四纪沉积层中埋盖的古河道孙永福;2 3 从工程地质实践讨论上海全新统分层冯铭璋;2-3 4 杭嘉湖平原西部第四纪晚期沉积的岩相层序郭蓄民;洪雪晴;陈学林;3 5 杭州湾岸带全新世沉积层的分带性奚建国;陆涵清;严学新;周玉刚;4 6 杭嘉湖平原全新世贝壳堤的发现洪雪晴;顾志文;4-5 7 杭嘉湖平原全新世海进洪雪晴;顾志文;陈学林;5 8 杭州湾北部金山深槽发育的地质条件叶国梁;5-6 9 江苏高邮凹陷马4井下第三系戴南组水下扇的沉积特征6-7 10 苏皖南部三迭系青龙群碳酸盐岩孔隙类型与储集岩初步研究庞荣庆;孙宪铭;王国英;7 11 我国三迭纪含牙形刺地层姚伦淇;8 12 中国东部数千年来环境的演变与某些动物绝衰关系的初步探讨曹克清;8-9 13 中国第三纪腹足动物的区系王惠基;9 14 用地质趋势法研究泥岩中硼的含量林志强;蔡洪正;10 15 重力和地震方法综合研究基础面焦荣昌;10-11 16 论隐伏地区的地质工作方法余纪扬;11 17 某地隐伏多金属矿床的汞量测量及其效果讨论余纪杨;11-12 18 论内生成矿作用的基本模式何正檀;12 19 粉煤灰资源的分选方法梁天仁;13 20 上海及邻近地区活动性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初步研究朱积安;朱履喜;刘宜栋;苏文才;13-1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21 上海地震基本烈度初探朱积安;14-15 22 地震烈度的模糊判定冯德益;顾瑾平;虞雪君;林命周;15 23 上海佘山地区地质构造及岩石力学吴奕贵;周积元;周振国;15-16 24 崇明—苏州断裂考何君健;16 25 上海及邻区基岩地质构造特征朱履喜;16-17 26 苏南地区(包括上海市)新构造运动基本特征的探讨郑家欣;周积元;17 27 苏南地区几条北西向断裂的显微构造及组构的研究周振国;王允侠;18 28 西安地裂缝的构造成因及其模型试验何刚亮;段光贤;18 29 西安地裂缝的形成问题何刚亮;段光贤;19 30 中国境内断块间的旋转运动及其应力场的初步研究何正檀;19-20 31 《板块构造说》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张庆麟;20-21 32 地球本身的壳体—太平洋壳内的构造运动——大陆溅落设想之二朱增祥;21-22 33 狼山地质考察沈莲琴;22 34 二○○○年上海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趋势预测姚邦基;孙永福;23 35 上海潜水水文地质特征及应用研究前景的初步探讨郑亚平;孙福;24 36 上海市第三、四承压含水层间存在直接水力联系地段奚建国;闵三宝;25 37 裂隙岩石渗透空间结构特性概念模型述评詹炳善;25 38 选择降水方法的水文地质依据曲永毅;26 39 粘弹性多孔介质渗流方程解的数值分析吴林高;张瑞;26-27 40 谱系多级分析最优化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张瑞;27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41 公元二○○○年上海工程地质工作方法甘德福;冯铭璋;28 42 工程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展望居恢扬;28-29 43 上海市城市建设与地面沉降孙永福;29-30 44 上海地面沉降与土层变形机理苏河源;30 45 上海高重建筑物桩基工程地质条件——桩尖持力层的选择和评价陈柏亭;30-31 46 上海市地基土构成模式奚建国;31-32 47 上海地区吹填土特征及其地基勘探陈振荣;32-33 48 上海市海岸带砂性土液化预测初探奚建国;沈锦康;33 49 工程地质图在上海经济区建设规划中的作用陆涵清;34 50 城市工程地质图编图方法初步探讨施存烈;35 51 秦山核电站核废料地下贮存的方案设想孙永福;35-36 52 华东地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居恢扬;36-37 53 软土边坡蠕变的工程观测与分析曲永毅;37 54 苏州潭山硫铁矿主暨井工业场地稳定性评价胡德富;孔宪立;37 55 新桥矶山露天矿底盘高边坡最终稳定坡角的探讨梁敬方;38 56 软土地区铁路干线上立交箱形桥的设计与施工杨凡;39 57 厦门东渡港专用铁路软基静载试验浅析吴邦颖;39 58 高压旋喷法加固软土程骁;39-40 59 关于软粘土电渗加固机理的再探讨陆震铨;40 60 砂性土与粘性土的划分及其界限值的研究杨桂林;4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61 对裂隙粘土地区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的认识吴邦颖;41 62 土性描述与地基土承载力间Fuzzy相关探讨郑金安;41-42 63 土层深度对泊桑系数、垂直压应力和侧向压应力之比的分析郑金安;42 64 酸碱废液污染侵蚀对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影响顾季威;42 65 地质环境对铁路选线的控制意义顾仁杰;42-43 66 山区峡谷水库坍岸问题俞汝法;43-44 67 滑坡防治研究现状和趋势居恢扬;顾仁杰;44-45 68 应用深井真空降水法疏干地下水项兆池;45-46 69 关于刚性角问题的一点浅见丁由庚;46 70 激光全息光弹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鹰厦线K163滑坡模拟试验王海彪;顾仁杰;周龙宝;46-47 71 静力触探单、双用探头测得的p_s、q_c值的关系陈继成;龚启昌;47 72 静力触探双桥探头成果预估饱和砂土液化势张剑锋;宋名东;48 73 由静力触探模拟试验分析贯入机理朱小林;48 74 上海地区晚更新世末期暗绿色亚粘土及上部全新世土层的双桥探头触探曲线线型特征与贯入阻力值的变化规律乌孟荘;49-50 75 声波法在坑道岩体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徐济平;吴少武;50 76 用共振柱法研究剪应力对天然粘性土剪切模量的影响费涵昌;50 77 SHK型滑销式自动落锤装置王子平;51 78 我国静力触探技术应用中几个问题的综合王家钧;51 79 学会活动简讯52 1984-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面沉降和土层变形机理苏河源;1-8 2 酸碱废液污染侵蚀对粘性工程性质的影响顾季威;9-14 3 上海高重建筑物桩基工程地质条件—桩尖持力层的选择和评价陈柏亭;15-19 4 应用深井真空降水法疏干地下水项兆池;20-23+19 5 论隐伏地区地质工作方法余纪扬;24-26 6 信息处理与隐伏断裂罗永健;吳振荣;27-32 7 泥岩中硼含量的探讨林志強;蔡洪正;33-35 8 鲸类起源的证据及中国鲸类化石提要曹克清;36-39 9 电子计算机在水质分析中应用简介李鸿生;40-43 10 全球17种元素的产量和储量(1977年估算的),其它资源(1970~1977年),潜在资源和基础资源孙福;顾亚州;44 11 学会活动简讯45 12 1984年牟尼洞夏令营工作总结(摘要)杨关坭;李仁观;陆荣麟;陈美德;徐培基;45-46 1983年第4卷(共4期) 1983-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编图方法初探沈德锟;袁兆盾;1-6 2 上海市宝山、吴淞工业区降雨与潜水水化学变化关系凌信川;孙翠玉;7-13+36 3 非稳定多孔抽水试验参数计算分析史文仪;14-26 4 地下水水位预报中的经验公式张景辉;27-32 5 喀斯特含水层的二个主要类型詹炳善;33-36 6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潜水预断评价方法的探讨胡修榆;37-40 7 砂土液化预测的Fuzzy数学模型之研究郑金安;41-53 8 上海地区“暗绿色硬土层”的一种特例冯铭璋;54-57 9 日本地面沉降地区概况盛建国;57 10 层控理论在上海地区找矿中的意义余纪扬;58-62 11 《热释光》简介肖舟;62-63 12 学会活动简讯64 1983-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略论上海及其邻近地区的大地构造属性和基岩断裂构造轮廓沈永盛;孙红星;1-7 2 对安角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几点新认识刘若愚;朱荣生;8-21 3 上海地区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及其水文地质意义袁兆盾;孙翠玉;卫克勤;林瑞芬;王志祥;22-28+54 4 静力触探Ps—h曲线划分土层的探讨龚启昌;29-35 5 近年来我国土力学研究状况的回顾与情况述评黄海昌;36-39 6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争论梗概陈业裕;40-45 7 从天体地质对比试论太平洋成因张庆麟;46-54 8 大陆溅落设想朱增祥;55-59 9 一九八二年的地震简况葛炳生;60-62 10 学会活动简讯63 1983-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我国南方红层的地质特征及其工程地质问题居恢扬;顾仁杰;1-16 2 对“新近沉积粘性土”的一些看法陈振荣;17-21 3 编制城市和区域规划工程地质图集的问题袁雅康;22-28 4 在抽灌水作用下土变形特性室内试验的初步探讨朱良模;29-35 5 螺旋板荷载试验的方法和初步应用陈继成;36-43 6 第四系土的地震波速、动模量与深度的统计特征分析郑金安;44-53 7 水上工程地质钻探概况丁锦宝;冯铭璋;54-58 8 粉煤灰的矿物学研究及其成因分析梁天仁;59-68 9 中国安氏鸵乌蛋化石的新资料以及鸟纲化石概要曹克清;69-76 1983-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强夯加固软土地基对土的微观结构影响的分析研究甘德福;袁雅康;1-7 2 某高层厂房不均匀沉降的纠正顾季威;徐经仪;8-11 3 建筑物在纠偏过程中的沉降分析实例丁万太;12-18 4 关于中国系列薄壁取土器的建议张剑锋;俞灿明;19-27+47 5 电渗机理的探讨王引生;28-35 6 上海地区低塑性土定名探讨奚建国;李振英;36-40 7 从板块学说探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金性春;41-47 8 上海地区主要岩浆岩平均化学成分及其岩石化学特征初探何咏霞;徐关生;48-57 9 地下水灌采中常用的物理量与单位孙永福;姚邦基;58-60 10 学会活动简讯61 1982年第3卷(共4期) 1982-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简介1-2 2 上海市地质学会成立三周年庆祝活动计划3 3 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暨上海市地质学会成立三周年纪念活动征文通知4-5 4 关于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及市地质学会成立三周年庆祝活动筹备组成员6 5 《上海市中学生岩矿鉴别竞赛》光荣榜7-8 6 上海市中学生岩矿鉴别竞赛授奖大会议程9 7 上海市中学生岩矿鉴别竞赛主席台名单10 8 《上海市中学生岩矿鉴别竞赛》总结发言苏文才;11-13 9 奖品筹集情况14 10 祖国山河对我的熏陶董玉茹;15-16 11 贯彻从严从难扎实的地学教学方法杨关坭;17 12 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钱四;18-19 13 在“上海市中学生岩矿鉴别竞赛授奖大会”上的讲话吕型伟;20 14 学习和祝贺陈安泽;21 15 学会活动简讯22 1982-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长江三角洲前缘全新世沉积区和沉积过程的研究竹淑贞;吕全荣;陈业裕;奚建国;孙永福;1-2 2 上海市晚更新世中期至今沉积层的岩性、岩相、古地理环境奚建国;2-3 3 上海地区晚更新世地层与古地理奚建国;孙永福;3 4 上海地区的脊椎动物化石曹克清;4-5 5 浙南沿海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其意义杨蕉文;陈学林;6-7 6 从微体化石探讨浙南沿海全新世地层及沉积环境华棣;王庆之;7-8 7 上海西部冈身的年代测定及其成因的探讨刘苍字;吴立成;曹敏;8-9 8 江苏沿海贝壳沙堤的C~(14)测年及其地质意义曹敏;郑宇源;周菊珍;9-10 9 长江口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水动力的关系董永发;丁文鋆;11-12 10 南黄海西北部沉积物主要化学成分之间关系初步探讨李维显;13 11 长江河口细颗粒泥砂的矿物组成吕全荣;15 12 浙南海区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特征严肃庄;吕全荣;15-16 13 粉煤灰的矿物学研究及其成因分析梁天仁;16-17 14 石膏硬石膏系列矿物相的研究梁天仁;17-18 15 人造氟金云母的多型李中和;秦关华;翁臻培;18 16 滑石瓷相变及老化机理的探讨翁臻培;李中和;邬树皋;18 17 上海地区常见岩石图谱内容摘要何咏霞;徐关生;19 18 上海西部地区的浅层泥炭资源苏文才;19-20 19 东海龙井1~#钻井自生菱铁矿的一般特征和成因探讨林锦英;20-21 20 福建马坑铁矿成矿作用的初步探讨朱履熹;朱家珍;薛金有;徐泉清;刘家驯;2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21 关于地质力学的两点评论张庆麟;22 22 从天体地质对比试论太平洋的成因张庆麟;23-24 23 苏南古构造应力场与北西方向构造特征的初步分析郑家欣;24-25 24 东北日本岛弧地壳应力状态探讨陆光闾;25-26 25 云南省勐连县区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及其特征翁臻培;26 26 1979年溧阳6级地震区极震工程地质特征的研究段光贤;王家钧;费涵昌;27 27 沂沐断裂带的地震地质特征和地震活动葛炳生;27-28 28 模糊数学方法在烈度评定中的应用冯德益;顾瑾平;钟延姣;陈化成;楼世搏;林命周;28 29 滨海平原地下水及封存型淡水体冯铭璋;29 30 试论沉积岩地区找水、提高成井率的途径姚天强;范淑玲;马丽丽;蔡岱明;30 31 基岩地区找水体会卞忠达;30 32 用电子计算机自动解释电测深曲线的尝试吴振荣;30-31 33 非稳定多孔抽水试验参数计算分析史文仪;31 34 有限元在水文地质计算中第三类边界条件处理意见金为芝;31 35 关于地面沉降地区的地下水运动计算(一)吴林高;32 36 上海“人工注水”的历史及其实际效应的认识柳九霞;32-33 37 上海地区含水层储能应用与效果孙永福;33-34 38 上海市地下水位与潮汐关系的初步探讨叶玲玲;34-35 39 系统方法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詹炳善;35 40 “上海粘土”、土质特性及其对工程影响陆震铨;36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41 上海地区“褐黄色表土层”的某些特征及其鉴别冯铭璋;37 42 上海地区“暗绿色硬土层”地质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孙永福;37-38 43 上海地区“暗绿色硬土层”的一个特例冯铭璋;38-39 44 上海地区50米以浅土体的工程地质结构分区奚建国;39-40 45 宝钢软土地基的几个工程地质问题曲永毅;40-41 46 金山二期油罐区软弱地基土的强度高冠仁;41 47 试评长江口中央沙护头坝工程地质条件宋宜家;41-42 48 南通渔轮厂吹填土的利用张文龙;42 49 福建地区工程地质分区及其特点——以闽江、九龙江河谷为例居恢扬;43 50 论“土质统一分类法”的问题杨桂林;43-44 51 布西奈斯课题在土力学中的应用丁由庚;44-45 52 关于地基压缩层厚度的问题赵成宪;45 53 土在抽灌水作用下变形特性的初步探讨朱良模;45-46 54 地基土液化识别过程中的模糊集理论和模糊模式识别郑金安;46 55 软土地基上桥台侧移问题探讨吴邦颍;46-47 56 地下采空区对场地稳定的影响(滁州师专教学大楼场地稳定性分析)孔宪立;郑家欣;47 57 一座高层建筑软土地基勘察与岩土工程评价罗夙楼;王守业;张泳烈;童翊湘;48 58 膨胀土筑坝性能探讨(中间试验报告)邓立德;俞自东;48-49 59 降水帷幕疏干土层方法在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黄林根;49 60 软土地基的强夯处理徐惠亮;49-50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61 强夯法加固上海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陆跃清;50 62 振动水冲法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和应用及其允许承载力确定的分析熊大阅;51-52 63 振冲法加固软土地基对土的微观结构的影响段光贤;甘德福;52 64 关于我国滑坡防治的工程地质问题居恢扬;52-53 65 有关山岭隧道工程中的洞口地质问题余汝法;53-54 66 漳龙铁路路基变形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戴立斌;马步海;54-55 67 宝兰铁路谢——土段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电化改建的控制意义顾仁杰;55-56 68 从吸管法谈起王昌武;57 69 快速载荷试验王家钧;57 70 螺旋板荷载试验的初步总结陈继成;林基洲;周序明;58 71 指令率定系数标定供桥电压法在静探中的应用陈福曙;刘根泉;王家钧;58 72 标准贯入试验中杆长修正问题的理论分析朱小林;58-59 73 关于水力压裂试验原位测定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K_0的方法林基洲;徐存森;王守业;59 74 致密粘土筑坝与整体化试验的探讨葛修能;59-60 75 关于影响淤泥质粘土边坡稳定因素的土工试验问题的探讨郑世俊;60-61 76 浅地层剖面仪在长江口航道勘察中的应用高玉崑;61 77 变频长脉冲振源岩体声波探测方法徐济平;61-62 78 应力—应变三轴剪力(预压)仪的研制报告陈奕善;丁万太;62 79 松散岩石揭皮法筒介赵春宗;董良珠;63 80 当前环境地质研究的一些问题居恢扬;6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81 长江口区水化学基本特征邱佩英;龚书椿;王效京;64-65 82 关于缩短基建勘察周期的探讨段光贤;甘德福;65 83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译文)高宏兴;65-66 1982-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宝钢软土地基的几个工程地质问题曲永毅;1-13 2 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及沉降计算的讨论熊大阅;14-18 3 关于地基压缩层厚度的问题赵成宪;19-21 4 浅地层剖面仪在长江口航道探测中的应用高玉崑;22-32 5 上海“人工注水”历史及其实际效应的认识柳九霞;33-41 6 滨海平原封存型承压淡水冯铭璋;42-49 7 上海地区的脊椎动物化石曹克清;50-55 8 对地质力学的两点评论张庆麟;56-60 9 上海西部地区的浅层泥炭资源苏文才;61-64 10 学会活动简讯65-67+2-13 1982-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城市规划与地质条件的关系甘德福;施存烈;张景辉;1-9 2 予估打入桩沉桩可能性张剑锋;甘兰春;10-19 3 上海石化厂二期油罐区软土地基的强度及其加固处理高冠仁;20-28 4 试评长江口中央沙护头坝工程地质条件宋宜家;29-37 5 追忆登佘山岛——近读《上海有个佘山岛》有感陈明;37 6 软土地基的强夯处理徐惠亮;38-43 7 南通渔轮厂吹填土地基的利用张文龙;44-51 8 上海第一个见矿钻孔余纪扬;51 9 上海市地下水位与潮汐关系的初步探讨叶玲玲;52-58 10 关于缩短基建勘察周期的探讨段光贤;甘德福;冯铭璋;59-61+64 11 LSZ——Ⅰ型三联式应力——应变三轴剪切(预压)仪简介陈奕善;丁万太;62-64 12 学会活动简讯65-68 1981年第2卷(共4期) 1981-01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区地层概述许保桐;1-15 2 关于双桥探头质量标准的建议王家钧;16-23 3 用快速固结试验测定土的先期固结压力的研究钱炳生;杨熙章;24-31 4 坑道坍方的成因和规律性张球;32-34 5 孔隙承压地下水的资源评价和地面沉降的关系王大纯;张人权;35-41 6 上海地区第四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包曼芳;孙永福;刘家贤;施存烈;42-54 7 天津市地面沉降勘察工作的初步认识张清芝;55-67 8 常州市地面沉降初步调查王璋群;庞炳乾;68-73 9 西安地区地面沉降形成原因的初步探讨沈小珍;74-80 10 上海第一个最深的钻孔尚益;80 11 学会活动简讯81 12 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聚会——记市青少年地质爱好者协会的第一次活动周萍英;82 13 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的贺信83 14 北京市青少年地质爱好者协会贺电83 1981-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简介何君健;1-7 2 上海地区第四纪承压水水化学类型的成因袁兆盾;8-13 3 裂隙含水层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詹炳善;14-18 4 正名小议——略谈地面沉降研究工作的几个名词赵力田;19 5 平面主次固结问题的有限单元法袁建新;毛源;20-32 6 上海粘土的主、次固结性质马时冬;33-43 7 关于由抽水或灌水引起的隔水层的一维固结问题任福尧;苏河源;44-55 8 上海地面沉降中土层变形特征与变形机理的研究苏河源;56-69 9 周期性降水过程中地层内孔隙水压力的测量及分析窦宜;70-76 10 学会活动简讯77 1981-03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区全新世地层分层孙永福;1-9 2 废碱液污染侵蚀对土的强度的影响顾季威;10-14 3 核电站地质勘察的几点体会王守业;15-20 4 意深质朴的会徽砾子;21 5 上海的第一个水准点尚益;22 6 控制上海市区地面沉降措施孙永福;胡兆璋;徐永春;23-34 7 论上海基底碳酸盐岩层储水的可能性探索控制地面沉降新措施贾福海;35-38 8 控制上海地面沉降研究规划设想——灰岩地下岩溶储水库孙永福;39-47 9 “郊灌市用”含水层储冷规划设想刘铁铸;48-52 10 市区开展块状灌用水平衡方案的设想施存烈;53-60 11 控制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规划设想“在低水头下寻求动态平衡的方法”谢凯耀;61-67 12 学会活动简讯68 1981-04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区基岩地质概况与内生矿化特征的初步研究陈树盛;余纪扬;吴惠兰;蒋荣华;1-15 2 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的特征葛炳生;16-24 3 上海地区地下古河道边岸滑坡的发现冯铭璋;奚建国;25-27 4 从吸管法的误差谈起王昌武;28-32 5 灌采条件下地下水温度动态任福尧;姚邦基;33-40 6 地下水非稳定运动的数学模型及应用张景辉;孙曙光;41-50 7 地下水采、灌方案计算及标点分层变形量预测预报谢凯耀;孙曙光;51-62 8 水准测量平差计算及程序设计唐国兴;63-70 9 上海地面沉降精密水准的精度韩庆德;71-78 10 精密水准测量在“地面沉降”勘察研究中的应用庄翔麟;陈臻善;79-85 11 学会活动简讯86-87 1980年第1卷(共2期) 1980-02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上海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介陆志坚;1-9 2 上海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童翌湘;罗凤楼;包惠棣;周志洁;10-21 3 静力触探在分析和计算边坡稳定的初次应用徐惠亮;22-26 4 上海第一口最深的深井尚益;26 5 可疑数据的取舍,格勒布斯(Grubbs)方法郑金安;27-30 6 上海火山岩露头岩石基本特征赵春宗;余纪扬;梁天仁;董良珠;31-43 7 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浅部硬土层冯铭璋;44-57 8 海南岛鹿回头珊瑚岸礁的沉积发育史吕炳全;王国忠;58-64 9 国外地面沉降研究状况述评苏河源;胡兆璋;65-77 10 高压力固结仪试制简介77 11 1980年上海市青少年地质夏令营简况78-80 12 学会活动简讯81-82 13 上海的第一个钻探孔尚益;82 1980-01 (创刊号) 序号篇名作者页码 1 发刊词3 2 上海地区第四系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与分区孙永福;1-16 3 在密实粘土地基中深水池沉降分析熊大阅;17-32 4 杭州湾北缘海滩土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袁雅康;33-39 5 上海地面沉降历史追述—兼谈“水在用,地必沉”的认识严礼川;40-50 6 人工回灌引起地下水中酚污染的探讨贾琇;51-57 7 用钻孔“原状土”试样概略测定地下水水质咸淡的方法王尚茂;58-62 8 逆向伏安法测定水中微量的铜、铅、镉管品馨;63-66 9 简介相差显微镜及其在岩矿鉴定方面的应用赵春宗;董良珠;67-69 10 1979年溧阳6级地震震害调查段光贤;曲则生;余安东;70-82 11 上海地区历史地震概述刘昌森;蒋德乾;王先铸;83-85 12 关于上海近期地震问题孙红星;86 13 学会活动简讯87-88 【 全文结束 】 相关链接:《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刊文全集(1980年创刊至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5562do=blogid=677455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12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刊文题录(2005年度)
gongshiliang 2010-8-19 17:12
2005年第26卷第1期: 张阿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上海城市地质工作 . 上海地质,2005,26(1):1-3,54. 邱金波. 上海市浅部数层硬土的沉积环境、时代及划分对比 . 上海地质,2005,26(1): 4-9. 叶茂林,傅强,李维锋.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1):10-14. 张玉兰. 孢粉分析在环境考古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15-17. 陈基伟,梅安新,袁江红. 从海岸滩涂变迁看上海滩涂土地资源的利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18-20,28. 陈宇,唐军. 上海地区某高层建筑基坑开挖和沉桩环境效应浅析 . 上海地质,2005,26(1): 21-24,45. 程徽丰,陈宝. 外滩防汛墙二期工程防御能力分析 . 上海地质,2005,26(1): 25-28. 皇甫熹. 东海大桥(大乌龟近岛段)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 上海地质,2005,26(1): 29-31,61. 瞿成松,罗建军,曹惠宾. 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某浦东工作井降水工程 . 上海地质,2005,26(1): 32-37. 程筠菁,陈峰,王书增. 软土地区双排桩门架式挡墙的分析和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38-41. 尹骥,许峻峰. 抗剪强度折减系数法在求解复合土钉支护的稳定系数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42-45. 张琪,王珍. 高密度电法在上海地区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46-48. 葛双成. 坝体隐患的雷达探测技术及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49-51. 王永,谭春,乐艳莉. 地质雷达在安徽定远水库土坝隐患探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1): 52-54. 黄克辉. 基坑测斜观测数据误差分析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1): 55-57. 周征宇,廖宗廷,马婷婷. 缅甸翡翠原生矿床成因机制新探 . 上海地质,2005,26(1): 58-61. 张若虹. 浅析中国加入WTO对矿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 上海地质,2005,26(1): 62-63,14. 2005年第26卷第2期: 蒋建平,罗国煜. 苏通大桥区三种角砾灰岩的成因及其工程意义 . 上海地质,2005,26(2): 1-3. 刘清玉. 崇明东滩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 上海地质,2005,26(2): 4-7. 王亮,张彤. 崇明东滩15年动态发展变化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2): 8-10,15. 刘红,何青,孙雅荣.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进展 . 上海地质,2005,26(2): 11-15. 何跃平,朱合华,付艳斌,等. 软土地基三维粘弹性反演分析与变形预测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2): 16-18,23. 孙杰,唐益群,黄雨. 下沉式抗滑桩与普通抗滑桩内力分析比较 . 上海地质,2005,26(2): 19-23. 姚建阳,庄宏,房峻松,等. 抗拔桩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上海地质,2005,26(2): 24-26. 高飞,孙小刚. 上海地区场地剪切波速的特征分析 . 上海地质,2005,26(2): 27-29,36. 徐凤昌,邱文东. 土工试验仪器设备计量控制中的若干问题 . 上海地质,2005,26(2): 30-32,57. 李伟华,徐金明,蔡佩琦. 建立桩基工程数据库的初步探讨 . 上海地质,2005,26(2): 33-36. 蔡宽余,杨晓慧.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 上海地质,2005,26(2): 37-40,45. 高建荣,张晓培,牛建军. 浅层折射波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 . 上海地质,2005,26(2): 41-45. 王峰,阮斌. 浅层地震勘探震源性状探讨 . 上海地质,2005,26(2): 46-48,52. 曾宪珪,廖超. SDM与GIS的集成模式探讨 . 上海地质,2005,26(2): 49-52. 余东华,杨如增,徐红奕,等. 电气石复合材料微孔吸滤剂在香烟降焦减害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2): 53-57. 卢保奇,元利剑,夏义本. 四川软玉猫眼赋存的围岩显微结构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2): 58-62. 仰文章. 上海的地质遗迹贝壳沙冈 . 上海地质,2005,26(2): 62. 2005年第26卷第3期: 张玉兰. 长江三角洲东缘地区全新世孢粉与古环境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3): 1-5,15. 张福瑞,戴雪荣,王立群,等. 安徽龙河口水库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上海地质,2005,26(3): 6-9. 宋伟建. 长江口海域地质灾害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3): 10-15. 王振宇. 浙江嵊泗海域海底淡水资源初探 . 上海地质,2005,26(3): 16-21. 孙秀容,郦逸根,赵竹占,等. 上海沪闵路高架桥场地工程地震地质条件评价 . 上海地质,2005,26(3): 22-25. 吴伟锋,强忠芳. 上海南汇东滩(五期)促淤圈围岩土工程勘察实例分析 . 上海地质,2005,26(3): 26-30. 黎薇,郭雅芬,王琦,等. 非点源污染的流域分配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3): 31-34,21. 刘万恩,蔡克俭,夏吉祥. 海上超长大钢管桩的高应变动力检测 . 上海地质,2005,26(3): 35-37. 李廷军. PDA高应变测桩技术在打桩监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3): 38-40,57. 王学杰,高德政,杨德生. 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准备及数据库设计 . 上海地质,2005,26(3): 41-43,15. 彭德红. 浅谈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上海地质,2005,26(3): 44-47. 姚海明,张雷,范厚彬. 软土三轴流变试验的数值仿真 . 上海地质,2005,26(3): 48-51. 石丽君,凌海,王爱军. 压密注浆加固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施工工艺与评价方法 . 上海地质,2005,26(3): 52-54. 欧东新,王家林. Mathematica软件在计算有限单元法系数矩阵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3): 55-57. 蔡宽余.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的市场开拓与营销战略 . 上海地质,2005,26(3): 58-60,66. 王久华. 山东省的彩色钻石资源 . 上海地质,2005,26(3): 61-62. 周征宇,廖宗廷,马婷婷,等. 回顾与展望:软玉的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3): 63-66. 2005年第26卷第4期: 孙秀容,赵竹占,郦逸根,等. 上海越江隧道工程场地地层波速测试及其工程应用 . 上海地质,2005,26(4): 1-5. 龚士良. 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 上海地质,2005,26(4): 5. 周学明,袁良英,蔡坚强,等. 上海地区软土分布特征及软土地基变形实例浅析 . 上海地质,2005,26(4): 6-9,61. 魏根群,陈晖,樊向阳. 桩基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5,26(4): 10-13,37. 刘满仓,胡明毅,胡忠贵,等. 八面河油田沙三段储层砂体层内非均质性研究与探讨 . 上海地质,2005,26(4): 14-16,20. 毛朝辉,文志云,刘国彬. 基坑施工时下方近距离隧道保护 . 上海地质,2005,26(4): 17-20. 沈洪,魏子新,吴建中,等. 黄浦江防汛墙沉降特征及其对防洪能力影响的分析 . 上海地质,2005,26(4): 21-24,29. 陆琴,梅祖明. 上海某厂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估 . 上海地质,2005,26(4): 25-29. 沈莽庭,刘红樱,李东红. 江西九江市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址适宜性评价优选 . 上海地质,2005,26(4): 30-33,40. 彭劼,施麟丽,陆玉琳.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应用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4): 34-37. 王水强,黄永进,唐坚. 一个应用综合物探方法检测地下注浆效果的实例 . 上海地质,2005,26(4): 38-40. 陈琦慧,孙树林. 利用修正太沙基理论进行土体非线性固结沉降计算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4): 41-44. 王殊伟,陈正阳. 基于移动曲面模型的GPS高程拟合 . 上海地质,2005,26(4): 45-46,44. 张大智,纪友亮,刘洪林.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薄互层储层预测 . 上海地质,2005,26(4): 47-50,57. 费培云,季嵘,张道玲,等. 上海老港垃圾卫生填埋场隔离墙材料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4): 51-53,70. 袁江红. 提高GPS手持机定位精度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05,26(4): 54-57. 胡光明,纪友亮. 陆相盐湖层序地层学研究简述 . 上海地质,2005,26(4): 58-61. 孙庆峰. 结核状碳酸盐岩研究综述 . 上海地质,2005,26(4): 62-64,67.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4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刊文题录(2006年度)
gongshiliang 2010-8-19 17:09
2006年第27卷第1期: 何良军,张藻,楼颂平,等. 物探在长江水下三角洲勘查淡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 上海地质,2006,27(1):1-4. 赵竹占,孙秀容,戴纯俊. 波动与振动技术在建设工程勘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1):5-8,23. 杨泉宁,刘建生. 物探技术在工程勘察领域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1):9-12. 陆志华,褚光,高建忠. 大直径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 . 上海地质,2006,27(1):13-18,32. 马文亮,卢秋芽. 多波束在海底复杂地形条件下大比例尺测量方法探讨 . 上海地质,2006,27(1):19-22,28. 张先林. 城市地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取得圆满成功 . 上海地质,2006,27(1):23. 夏晨,李金柱,何中发. 上海市浅层地下水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1):24-28. 赵增敏,李明朗. 天津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质环境课题 . 上海地质,2006,27(1):29-32. 徐波,周申立,康艳梅,等. 四川华蓥山地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 上海地质,2006,27(1):33-36,40. 吴权,费廷玉. 拟建深基坑降水试验岩土工程分析 . 上海地质,2006,27(1):37-40. 张晓峰,叶萌. 紧邻在建主楼桩基的地下室基坑围护设计实例 . 上海地质,2006,27(1):41-44,61. 李新同. 土建施工中超高压电力排管加固措施及其监测 . 上海地质,2006,27(1):45-47,54. 盛初根,刘孝武. 浙江平廊公路工程真空预压软基处理工程实录 . 上海地质,2006,27(1):48-50. 高飞,丁国洪. 强夯施工振动传播的灰色预测方法 . 上海地质,2006,27(1):51-54. 俞平,郑驰. 浅埋硬土层小截面短桩沉桩分析 . 上海地质,2006,27(1):55-57,64. 王大为,张罗磊. 大地电磁测深相位数据的研究和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1):58-61. 吴钦. 我国地质系统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进展 . 上海地质,2006,27(1):62-64. 夏建芳. 加强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 . 上海地质,2006,27(1):65-66. 2006年第27卷第2期: 刘建生,马荫生,钱耀中. 物探技术在大桥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2):1-4. 王旭东,范翔宇,郑烨. X3M探地雷达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查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2):5-8,20. 周建胜. 隧道超前地质精确预报 . 上海地质,2006,27(2):9-12,66. 甘会春,陆敬辉,仝金太. 基桩缺陷的神经网络判别法 . 上海地质,2006,27(2):13-15,48. 张文伟,张杰,褚光,等. 低应变检测基桩扩径现象 . 上海地质,2006,27(2):16-20. 赵永辉,吴健生,张昊. 曙光雷达数据处理软件系统 . 上海地质,2006,27(2):21-25. 郦逸根,董岩翔,朱有为,等. 关于茶、稻中铅、氟限量标准的讨论 . 上海地质,2006,27(2):26-29,66. 陈基伟,韩雪培. 从上海城市建筑密度看城市用地效率与生态环境 . 上海地质,2006,27(2):30-32,66. 陈军,李勤奋,周学明. 东海大桥大乌龟近岛段的工程地质施工勘察 . 上海地质,2006,27(2):33-35. 彭德红. 某体育场边坡滑坡分析与治理方案 . 上海地质,2006,27(2):36-38,52. 章荣国,梅奇. 缅甸船厂抽水试验井壁坍塌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 上海地质,2006,27(2):39-42. 施广明,唐有职. SMW工法在深基坑围护工程中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2):43-44,62. 杨振涛,李晓东,李晓. 管道沉降监测与应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2):45-48. 刘万恩. 滨海城市高密度电法观测精度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2006,27(2):49-52. 陈贻胜. 坐标转换参数的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2):53-56. 龚士良,吴建中. 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会议情况介绍 . 上海地质,2006,27(2):57-62. 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 四川石棉县蛇纹石猫眼的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2):63-66. 2006年第27卷第3期: 初丽兰,纪友亮,胡光明,等.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层序地层学研究及隐蔽油气藏预测 . 上海地质,2006,27(3):1-4,18. 王立群,戴雪荣. 长江口崇明东滩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 上海地质,2006,27(3):5-9. 刘细元,吴亮,衷存堤,等. 江西省新余市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 . 上海地质,2006,27(3):10-14. 王学杰,陈廷方,高德政. GIS公路地质环境评价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3):15-18. 王旭东,张惠忠. 增加岩土工程剖面图的第四纪地质含量 . 上海地质,2006,27(3):19-23,39. 刘文白,王梦瑜,周健. 桩-桶基础抗拔承载力分析 . 上海地质,2006,27(3):24-28,39. 许人平,叶勇,金建敏,等. 连拱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的监测与控制 . 上海地质,2006,27(3):29-32. 邓科;王世梅;张华伟. 陈家大院边坡稳定性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3):33-34,46,32,57. 王琦,过仲阳,吴健平,等. 基于GIS的上海市河道变化监测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3):35-39. 孙雅荣,芮建勋,陈能. 基于OLE海量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 . 上海地质,2006,27(3):40-42. 王克,沈洪,牟建华,等. 综合物探方法在上海市防汛墙检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3): 43-46. 朱兆军,顾和和,朱恒力. 基于GIS技术的矿山土地管理应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3):47-48,60. 徐有缘,周健,缪俊发. Laplace方程若干问题的解及其在渗透破坏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3):49-52. 刘振田,侯东立,乔建敏. 北京地区工程地质钻探工法对土工试验指标影响的统计分析 . 上海地质,2006,27(3):53-57. 黄新才. 监测数据远程传送的方法全站仪数据远程监测系统简介 . 上海地质,2006,27(3):58-60. 朱沁,陈晖,李韬. 沉桩挤土对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6,27(3):61-63. 王久华. 山东省金刚石矿中的绿色钻石及其特征 . 上海地质,2006,27(3):64-66,63. 2006年第27卷第4期: 张阿根.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回顾与展望 . 上海地质,2006,27(4):1-4,63. 邱金波. 上海市第四纪地质研究的进展 . 上海地质,2006,27(4): 5-9. 顾澎涛. 关于上海地区金山群大地构造属性的思考 . 上海地质,2006,27(4): 10-13. 杨建刚. 工程物探方法在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6,27(4): 14-18. 严学新,史玉金. 上海市工程地质结构特征 . 上海地质,2006,27(4): 19-24. 龚士良. 上海地面沉降研究综述 . 上海地质,2006,27(4): 25-29. 钮建定,胡振明,陈智勇.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岩土工程 . 上海地质,2006,27(4): 30-34,29. 季军,张惠忠. 软土地区地铁、隧道工程勘察 . 上海地质,2006,27(4): 35-38,43. 王国良. 地面沉降危险性分级标准初探 . 上海地质,2006,27(4): 39-43. 冯铭璋,季军. 上海地区浅层气地质灾害评估 . 上海地质,2006,27(4): 44-47. 杨锦发. 生态地球化学土壤样品高精度测试与质量监控 . 上海地质,2006,27(4): 48-51. 陈国金,陈海洋,陈秋义. 巴东城区地质安全问题与防灾体系建设 . 上海地质,2006,27(4): 52-57. 吴钦. 西藏铬铁矿找矿方向和找矿方法问题探讨兼论铬矿物探效果 . 上海地质,2006,27(4): 58-63. 李洪奎,杨锋杰. 山东金矿类型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 上海地质,2006,27(4): 64-67,18.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4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刊文题录(2007年度)
gongshiliang 2010-8-17 22:51
2007年第28卷第4期: 王翠玲. 天津市表土层固结变形过程中微观结构特征初探 . 上海地质,2007,28(4):1-3,44. 叶文勇,肖勤. 滩地软基强夯法加固试验实测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4):4-6,9. 陆祖国,胡宗城. 某储罐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原因分析与处理 . 上海地质,2007,28(4):7-9. 祝宜龙,白文波. 上部基坑施工对软土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与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4):10-13. 王宏伟,孙风贤. 花山谜窟景区2号、35号洞窟稳定性分析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4):14-20. 王艳,叶观宝. 水位对加筋土护岸挡墙的影响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4):21-24. 王倩,支崇远. 硅藻碳酸酐酶对石灰岩岩溶的作用及其生态意义 . 上海地质,2007,28(4):25-27. 刘细元. 江西省九江市规划区地下水特征及其环境评价 . 上海地质,2007,28(4):28-32. 雷万荣,周玉才,章勇,等. 江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体系建设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4):33-36. 李芳,金鹰,刘曙光. 高岭土颗粒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4):37-40. 易达,金宗川,陈强. 液化判别中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粘粒含量取值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4):41-44. 王宣庆,李可丁. 利用半参数模型精化GPS单点定位 . 上海地质,2007,28(4):45-47,51. 袁江红. 以坐标差为因子的导线平差 . 上海地质,2007,28(4):48-51. 王荣华,干嘉元,过仲阳,等. 模糊理论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4):52-55. 孙玉花,纪友亮,王怀忠. 高尘头地区砂层渗透率对石油运移与聚集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4):56-59. 张文龙. 对上海市地质灾害灾种和致灾因素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4):60,13,63. 郑丽,马木兰,何丽红. 梭布垭奥陶纪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4):61-63. 马婷婷,廖宗廷,周征宇. 岫岩软玉矿床成因研究现状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4):64-66. 2007年第28卷第3期: 刘海军,董志刚,张罗磊,等. 辽河红星地区沙一段储集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3):1-4,9. 孙海雷,柳成志,刘华晔. 徐家围子断陷兴城地区营四段储层沉积特征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3):5-9. 陈海洲,李瑞军. 深水浊积砂体的成因机理及特征 . 上海地质,2007,28(3):10-13. 石长礼,张惠忠. 加强上海地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工作 . 上海地质,2007,28(3):14-17,26. 杨玉华. 安徽省阜阳市深层孔隙水资源评价中的越流问题 . 上海地质,2007,28(3):18-19. 眭素刚,范柱国,马玲,等. 宾川县拉乌滑坡稳定性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3):20-22. 孙莉,陈波,许丽萍,等. 上海地铁车站勘探工作量布置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3):23-26. 胡培进,汪中卫,李强. 变截面桩的力学性能及工程意义 . 上海地质,2007,28(3):27-31,58. 黄小秋. 城市高架道路沉降监测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3):32-34,44. 孙亚哲,高倚山,吴建,等.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在电厂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 上海地质,2007,28(3):35-39. 鲍生谋,丁俊文. DX桩在软土地区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3):40-44. 曾来,谭春. 综合物探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3):45-47. 孙中旭,陈天慧. 磁梯度探测在工程基桩桩长检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3):48-50,62. 刘万恩. 高密度电法探测基岩起伏和隐伏断裂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3):51-53. 王中,安朝晖. 三维地震可视化解释技术及其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3):54-58. 李平,周越刚. 昌化鸡血石常见地子的成分与岩性 . 上海地质,2007,28(3):59-62. 陈盈,廖宗廷,薛秦芳. 山东蓝宝石的包裹体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3):63-66. 2007年第28卷第2期: 张玉兰. 从孢粉、藻类研究看马桥先人的生活环境 . 上海地质,2007,28(2):1-4. 刘细元,衷存堤. 江西省九江市规划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 . 上海地质,2007,28(2):5-10. 周涛,党海燕,王国欣. 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引起塌方的分析与处理 . 上海地质,2007,28(2):11-12,37. 王爱军,朱伟林,石丽君. 西藏路电力隧道三号井施工对周边建筑物沉降因素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2):13-17,44. 李伟,熊福文. 潮汐对过江隧道沉降的影响 . 上海地质,2007,28(2):18-20. 王德刚,李新同. 深基坑施工周边管线变形监测分析和处理 . 上海地质,2007,28(2):21-24. 许锋,周学明,汤海辉,等. 软土地区大面积多层次基坑设计实例浅析 . 上海地质,2007,28(2):25-28,10. 郑少河,姚海林,葛修润. 气候影响下膨胀土开裂的力学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2):29-32. 张文虎,陈峰,周学明. 龙泉港出海闸基坑围护设计和监测数据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2):33-37. 吴英,印文东. 关于用室内三轴(CD)试验方法确定基床系数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2):38-40. 王克明,尹骥,管飞. 基于模糊数学的复合土钉支护方案评判 . 上海地质,2007,28(2):41-44. 高飞. 上海地区超长后注浆钻孔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2):45-48,55. 应伯宣,陈军. 浅谈基桩检测声测管的选择 . 上海地质,2007,28(2):49-51. 饶险峰,王治华,孙正浩. 地球物理技术在非开挖工程中的应用评价 . 上海地质,2007,28(2):52-55. 谭春,王永,杨振涛. 高频地质雷达在堤坝路面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2):56-59,67. 程耀清,田立新,张中巧,等. A构造勘探潜力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2):60-63,70. 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等. 四川软玉猫眼的显微结构及扫描电镜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2):64-67. 毛婧芳,杨如增,李敏捷,等. 新疆白玉与江苏小梅岭白玉的结构性差异与感观效果的关系分析 . 上海地质,2007,28(2):68-70. 2007年第28卷第1期: 常远. 大别造山带核部两处燕山期花岗岩体的成因演化模式 . 上海地质,2007,28(1):1-6. 李军辉,张大智. 松辽盆地北部宋芳屯油田芳231区块葡萄花油层沉积特征研 . 上海地质,2007,28(1):7-10. 安爱琴,纪友亮,单敬福.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特征 . 上海地质,2007,28(1):11-16,53. 戴仕宝,杨世伦,李鹏,等. 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对入海泥沙的影响 . 上海地质,2007,28(1):17-20,28. 郭云,支崇远,赵宇中,等. 硅藻对地表石灰华沉积的生物作用及其意义 . 上海地质,2007,28(1):21-24. 牟建华,游文法,杨黎明. 上海M8线某深基坑工程施工对周边地面沉降影响 . 上海地质,2007,28(1):25-28. 孙正浩. 上海城市路下立交地道渗水现象原因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1):29-32,28. 徐凤昌,董锋,陈洪泳,等. 深基坑施工渗水、流砂等病害分析和处理 . 上海地质,2007,28(1):33-35,44. 归豪域,刘曙光,吴晓峰. 高含沙泥浆模型试验及其糙率纠正 . 上海地质,2007,28(1):36-39,53. 赵榆. 上海地区勘察阶段估算高层住宅沉降量的实用方法 . 上海地质,2007,28(1):40-44. 蒋小军,严学新. 可拓学理论在工程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1):45-49. 陈基伟. 数值分析软件Mathematica在测绘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7,28(1):50-53. 陈艳,唐剑良,桑玉萍. 变水头渗透仪器的计量校准 . 上海地质,2007,28(1):54-57. 孙亚哲,高倚山,王沪生. 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1):58-62. 殷春娟,崔永高,郑大龙.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若干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2007,28(1):63-66. 干嘉元,王荣华,过仲阳. 利用航空遥感图像进行河道自动提取的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07,28(1):67-70,57. 刘小军,王家林,吴健生. 二维大地电磁正则化共轭梯度法反演算法 . 上海地质,2007,28(1):71-74. 陈军,赵永辉,王永强,等. 基坑维护工程注浆效果的雷达检测 . 上海地质,2007,28(1):75-78.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3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刊文题录(2008年度)
gongshiliang 2010-8-16 22:12
2008年第29卷第4期: 廖远琴,邱蕾. 短基线GPS控制网双差整周模糊度的直接解算方法 . 上海地质,2008,29(4): 1-6. 黄玮华. 天然气主干网长期沉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构想 . 上海地质,2008,29(4): 7-9. 高卫东,孟磊,张海荣,等. FEFLOW软件在地下水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4): 10-13. 王良民,曹兴国,陈洁金,等. 软基处理中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 上海地质,2008,29(4): 14-16,33. 谢建磊,王寒梅,何中发,等. 上海市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地质调查现状及展望 . 上海地质,2008,29(4): 17-23. 顾明光,龚日祥,卢成忠,等. 杭州湾岸线变迁与城市规划建设 . 上海地质,2008,29(4): 24-29. 李斌,王舒畋,杨文达,等. 平潭岛外~乌丘屿段滨海断裂活动性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4): 30-33. 胡英,张瑞伟. 双河油田核三段Ⅱ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 上海地质,2008,29(4): 34-37. 周金龙,董智渊. 上海市存量工业土地再开发的节约集约利用探讨 . 上海地质,2008,29(4): 38-41. 李众,陆惠泉. 刍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G/TJ08-202-2007)的变化与不足 . 上海地质,2008,29(4): 42-45. 龙剑杰. 轨道交通下立交区间基坑降水技术 . 上海地质,2008,29(4): 46-49. 黄卫权. LISP for CAD与岩土工程勘察平面图处理 . 上海地质,2008,29(4): 50-54. 景学立. 上海市地质学会第七届旅游地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第一届学术会议纪要 . 上海地质,2008,29(4): 54-55. 2008年第29卷第3期: 陈华文. 关于上海地质工作发展的思考 . 上海地质,2008,29(3): 1-3. 赵俊峰,张毅祥. 南海东北部磁静区深部构造及成因模式 . 上海地质,2008,29(3): 4-7. 印峰. 水陆过渡带改进地震施工方法初探 . 上海地质,2008,29(3): 8-10. 王勇,史美璞,周诗可. 红外辐射探测地下管道效果初探 . 上海地质,2008,29(3): 11-12. 吴宝杰,杨桦,张伟光. 探地雷达数据的S变换时频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3): 13-15,19. 刘刚. 废弃矿山生态快速恢复技术 . 上海地质,2008,29(3): 16-19. 朱省峰. 浅谈城市水资源管理 . 上海地质,2008,29(3): 20-21,26. 解子军,魏建华,高强,等. 钢筋混凝土圆环内支撑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设计与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3): 22-26. 阎洪军,葛瑛芳,陈军. 通过断层分区实现复杂地层的三维显示 . 上海地质,2008,29(3): 27-29,33. 张波,陈艳,陈兰芳. 土颗粒沉降分析用水类型测试效果的检验比较 . 上海地质,2008,29(3): 30-33. 朱晓慧. 烟台某浮筒软土地基搅拌桩加固配方试验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3): 34-36. 周姗姗,施云燕. 基于GM(1,1)的组合灰色模型预测软基沉降 . 上海地质,2008,29(3): 37-40,44. 陈宪保,柳成志,董秀超,等. 伊舒地堑方正断陷新安村组沉积微相研究 . 上海地质,2008,29(3): 41-44. 胡慧婷,李占东,苏书震,等. 松辽盆地长垣以西中浅层三级构造发育史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上海地质,2008,29(3): 45-49. 周照青. 浅谈合同价款管理在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 上海地质,2008,29(3): 50-52,56. 华益梅,李如友. 地质公园旅游形象测量研究 . 上海地质,2008,29(3): 53-56. 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 四川软玉猫眼的谱学综合鉴定 . 上海地质,2008,29(3): 57-60. 孙凤贤,谷丰,徐小磊. 安徽省观赏石资源的分布及合理开发利用 . 上海地质,2008,29(3): 61-66. 2008年第29卷第2期: 陈华文. 在2008年地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 上海地质,2008,29(2): 1-2,26. 张文龙. 上海全新统地层中地下水类型和不良作用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2): 3-6. 李珍,李杰,李贞,等. 浙江嵊泗海域第四纪沉积层序及承压水层位特征初探 . 上海地质,2008,29(2): 7-13,38. 武龙祥,刘江波,张准,等. 云南省兰坪县凤岩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 上海地质,2008,29(2): 14-17. 王荣彪,金清山.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岩土地质与施工沉降控制 . 上海地质,2008,29(2): 18-22. 石长礼,熊卫兵,祁镇廷. 崇明越江隧道岩土工程概要 . 上海地质,2008,29(2): 23-26. 张旭,邵华,季蓓蓉. 基坑开挖施工对临近地铁影响的实测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2): 27-29,34. 刘细元,王道英,熊顺伟,等. 江西中部某铁矿开采开发对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 上海地质,2008,29(2): 30-34. 雷万荣,顾琳娜,程志华,等. 江西省九岭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 . 上海地质,2008,29(2): 35-38. 刘云生,陈军,王必金,等. 盆地构造图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的实例介绍 . 上海地质,2008,29(2): 39-42,56. 廖远琴,邱蕾,李晓东,等. GPS伪距双差方法比较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2): 43-46,66. 翟雨阳,刘钦甫,张立德,等. 数值模拟技术在海坨子油田开发调整研究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2): 47-50. 宋蓓,沈刚,朱伟林. 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我国首条大型电力隧道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2): 51-53. 李小平. 探地雷达技术在公路病害探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2): 54-56. 张海玲,王家林,许惠平. 遥感地质分析在油气靶区建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2): 57-59. 刘兰,黄得利,李照勇. 松辽盆地宋芳屯油田扶杨油层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08,29(2): 60-62. 闫伟林,张剑风,王德平. 巴彦塔拉油田南屯组、铜钵庙组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 上海地质,2008,29(2): 63-66. 2008年第29卷第1期: 王昕,王张华,徐浩. 近1500年来吴淞江水系演变及其淤塞原因探讨 . 上海地质,2008,29(1): 1-4,48. 华解明. 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建设的意义由太湖水污染的思考 . 上海地质,2008,29(1): 5-7,17. 陈庆,张洪沙,崔永昆. 上海周边海域潜在的浅层气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 上海地质,2008,29(1): 8-12. 刘清玉,戴雪荣,王立群. 巢湖沉积物有机碳分布变化特征 . 上海地质,2008,29(1): 13-17. 肖裕生,钟华平,谢石连. 浅谈太湖流域饮用水安全与地下水保护 . 上海地质,2008,29(1): 18-20,43. 陈杰,辛伟,丁元陶.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 上海地质,2008,29(1): 21-23,56. 沈闪亮. 临港新城地质特征及其对新城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1): 24-28. 王晓,韦俊山,李巨龙,等. 有限元法模拟开挖引起的基坑水平位移和邻近建筑物沉降 . 上海地质,2008,29(1): 29-31,52. 黄金鼎,纪友亮. 陆相裂陷湖盆三级层序类型与发育模式海拉尔盆地某凹陷为例 . 上海地质,2008,29(1): 32-36,65. 刘慧. 上海开展工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绩效评估的意义 . 上海地质,2008,29(1): 37-39. 周金龙. 上海市建设用地勘测定界若干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2008,29(1): 40-43. 巫虹,富锡良.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关于沉降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分析 . 上海地质,2008,29(1): 44-48. 李淑海. 运用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实施管道更换的新方法 . 上海地质,2008,29(1): 49-52. 富锡良,巫虹,沈仁之. 瞬态瑞雷波法在软土地区地基加固检测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8,29(1): 53-56. 陈琳琳,须雪豪. 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思路中的模糊思维 . 上海地质,2008,29(1): 57-59,70. 胡霞,黄得利,李照勇. 松辽盆地宋芳屯油田扶杨油层孔隙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 上海地质,2008,29(1): 60-62. 杜先芳,李占东,柳成志. 贝西斜坡构造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控油因素 . 上海地质,2008,29(1): 63-65. 许佳君,廖宗廷,周征宇. 和田、格尔木与溧阳三地软玉微观结构的对比研究 . 上海地质,2008,29(1): 66-68.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3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刊文题录引用版(2009年度)
gongshiliang 2010-8-16 18:36
2009年第30卷第4期: 卢明起. 浅部厚层粉性土分层中的一些问题 . 上海地质,2009,30(4):1-3,36. 斯碧峰. 三轴水泥土搅拌加固地基的应用与控制 . 上海地质,2009,30(4):4-7. 杨建刚,王永,伍习军. 水域工程物探浅议 . 上海地质,2009,30(4):8-11,63. 王治华,杨建刚. 物探在上海地区工程性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4):12-16. 曾来,廖文新. 三维视电阻率成像技术在地下构筑物勘查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4):17-20. 司永峰. 基于姿态测量的深埋小口径地下管道探测技术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4):21-24,28. 顾夏贤,刘东坤. 瞬态瑞雷面波在压密注浆地基处理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4):25-28. 陈贻胜. GPS准动态地形测量在特殊环境下的灵活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4):29-32,54. 万从容,郭容寰,杨常红. 数字真正射影像的研制 . 上海地质,2009,30(4):33-36. 金雯.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事故现场勘查 . 上海地质,2009,30(4):37-41. 朱蕾,张玮,杨丽君,等. GIS支持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制图综合 . 上海地质,2009,30(4):42-45. 徐俊杰,杨丽君,刘映. 利用ArcGIS提取CAD中分离式标注水深 . 上海地质,2009,30(4):46-48. 张小会,吕志江,刘鹍鹏,等. 上海城市室内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4):49-54. 罗晚康,陶敏,缪盾. 区域建设中规划、土地、市政等专业数据整合应用基础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4):55-58. 孙彦伟,李勤奋,何中发,等. 上海市农用地分等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4):59-63. 2009年第30卷第3期: 陈华文. 在上海市地质学会第八次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 上海地质,2009,30(3):1-2. 詹运洲. 基于转变发展方式条件下的上海市产业用地政策思路 . 上海地质,2009,30(3):3-7. 袁华宝.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探讨 . 上海地质,2009,30(3):8-9,23. 高魏,李勤奋. 上海市农地非农化驱动机制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3):10-16. 廖远琴,李晓东,朱荣纲. 从第二次土地调查看上海市地籍管理 . 上海地质,2009,30(3):17-19. 王瑞,曹操,王超领.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权利设置与土地管理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3):20-23. 杨岳,张永珍. 构建上海市地价管理体系的设想 . 上海地质,2009,30(3):24-27,31. 徐艳丽. 探索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中土地估价师的组织与管理以上海市为例 . 上海地质,2009,30(3):28-31. 张玮,陈基伟,刘雯,等.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 . 上海地质,2009,30(3):32-34. 何中发,孙彦伟,方正,等. 生态地球化学成果应用于农用地分等及质量动态监测初步构想 . 上海地质,2009,30(3):35-38,43. 段浩.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探讨 . 上海地质,2009,30(3):39-43. 周金龙,贺军. 批项目、核土地指标研究初探以上海市为例 . 上海地质,2009,30(3):44-48. 郭忠诚,施玉麒. 土地利用规划修改对规划修编的启示 . 上海地质,2009,30(3):49-52,62. 刘慧,郁钧,段浩. 新形势下的上海开发区土地建设 . 上海地质,2009,30(3):53-56. 朱超嵩. 西藏南路越江隧道近距离穿越M8号线地铁沉降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3):57-62. 顾一峰. 软土地基中大型沉井的施工技术 . 上海地质,2009,30(3):63-66. 2009年第30卷第2期: 冯经明. 认识地球,保障可持续发展 . 上海地质,2009,30(2):1-2. 陈华文. 在纪念第4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仪式上的讲话 . 上海地质,2009,30(2): 3. 谢建磊,方正,李金柱,等. 上海市地热资源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2): 4-10. 严学新,王寒梅,方正,等.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解析 . 上海地质,2009,30(2): 11-14. 杨天亮,严学新,王寒梅,等. 基坑施工引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2): 15-21. 方志雷,王寒梅,吴建中,等. InSAR技术在上海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2): 22-26. 邹旭华. 利用城市雨水回灌地下水防治地面沉降技术方法探讨 . 上海地质,2009,30(2): 27-29. 张凯,谢弘帅. SMW工法在淤泥层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2): 30-33. 王波. 浅析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的机理与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2): 34-40. 施亚霖,刘长礼. 上海地区地下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内容的探讨 . 上海地质,2009,30(2): 41-43,53. 陈丽蓉,兰宏亮,钟正雄. 大型海上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探讨 . 上海地质,2009,30(2): 44-47. 琚娟. 基于钻孔数据任意边域地层分界面B-Rep建模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2): 48-53. 谢弘帅. 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车站基坑影响的有限元计算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2): 54-58. 乐艳莉,陈忠良. 上海市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 . 上海地质,2009,30(2): 59-61. 陈利群. 关于国土资源大调查经费管理重点的几点思考 . 上海地质,2009,30(2): 62-63. 黄旭林,景学立. 还地球应有之肾功能,让湿地持久健康地服务于人类 . 上海地质,2009,30(2): 64-66. 2009年第30卷第1期: 李晓. 上海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演化 . 上海地质,2009,30(1): 1-7. 岳文浙,杨祝良,陶奎元,等. 南京地区雨花台组层位与时代的厘定及沉积相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1): 8-15. 陈忠大,胡根兴,毛汉川,等. 杭州湘湖地区三维工程地质结构特征与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1):16-21. 严学新,杨建刚,史玉金,等. 上海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主要方法、成果及其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1): 22-27. 史玉金,陈洪胜,杨天亮,等. 上海市工程地质层层序厘定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 上海地质,2009,30(1): 28-33. 魏子新,王寒梅,吴建中,等. 上海地面沉降及其对城市安全影响 . 上海地质,2009,30(1): 34-39. 魏子新,周爱国,王寒梅,等. 地质环境容量与评价研究 . 上海地质,2009,30(1): 40-44. 何中发,方正,孙彦伟,等. 农用地土壤中汞元素形态特征浅析 . 上海地质,2009,30(1): 45-49. 吴建中,俞俊英,李晓,等. 上海地区第四承压含水层沉积环境及结构特征 . 上海地质,2009,30(1): 50-53. 刘映,尚建嘎,杨丽君,等. 上海城市地质信息化工作新模式初探 . 上海地质,2009,30(1): 54-58. 王治华,曾来,廖文新,等. 横波反射法在研究上海东西部硬土层过渡变化中的应用 . 上海地质,2009,30(1): 59-62.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4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刊文题录引用版(2010年第1期)
gongshiliang 2010-8-15 19:48
《上海地质》为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主管、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与上海市地质学会主办的科技学术类季刊,创刊于1980年。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230X,国内统一刊号CN31-1475/P,大16开本。 《上海地质》主要刊登地质科技、土地规划利用、国土资源管理等论文,刊文不收取费用。自2010年第三期起将全新改版,全彩印刷。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惠赐稿件!欢迎各位作者根据实际,适当引用《上海地质》已刊文章。 相关链接:《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刊文全集(1980年创刊至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5562do=blogid=677455 《上海地质》刊文题录(2010年第1期) 何中发.上海市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与元素丰度相关关系特征 .上海地质,2010,31(1):1-5. 黎兵,何中发.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构想——以上海海岸带为例 .上海地质,2010,31(1):6-10,20. 孙莉,琚娟,缪俊发,等.上海市区承压含水层结构类型分区 .上海地质,2010,31(1):11-15. 杨石飞.大面积土体堆载地基变形一般规律分析 .上海地质,2010,31(1):16-20. 王波,吴秀珍.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荷载分层传递特性试验分析 .上海地质,2010,31(1):21-28. 陈尚荣,赵升峰.BP神经网络在基坑变形预测分析中的应用 .上海地质,2010,31(1):29-31,41. 阎文中.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上海地质,2010,31(1):32-37. 王洁华.上海市废水排放与处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海地质,2010,31(1):38-41. 杨振涛,陈春铁.城市三维地质动态演示多通道投影技术 .上海地质,2010,31(1):42-45. 鲁智明,和再良,陈刚.基坑工程监测中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测试计算方法 .上海地质,2010,31(1):46-49. 朱万明.外界光照对电子水准仪在地面沉降测量工作中观测质量的影响 .上海地质,2010,31(1):50-52. 金淼,王水强.瑞雷面波在探测驳岸基础中的应用 .上海地质,2010,31(1):53-55. 陈德平.率先勇进闯新路——上海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工作纪事 .上海地质,2010,31(1):56-57. 裘伟明.中国赏石文化内涵之探讨 .上海地质,2010,31(1):58-63,66. 杨如增,葛梦雅,李敏捷.盐浴法红宝石离子扩散优化处理研究 .上海地质,2010,31(1):64-66. 相关链接:《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刊文全集(1980年创刊至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5562do=blogid=677455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254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