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校庆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校庆

相关日志

北理生日之歌
bitdjh 2020-9-18 15:40
北理生日之歌 (一) 今天你的生日,我的母校。 此刻举校欢腾,围着生日蛋糕。 祝你生日快乐,歌声伴着烛光。 默默许下心愿,当烛光吹灭的时刻。 愿你乘风破浪,在国防科技的海洋。 乘风破浪 , 奔向远方! (二) 今天你的生日,北京理工。 此刻举校欢腾,围着欢庆会场。 祝你生日快乐,歌声伴着阳光。 默默许下心愿,当阳光闪耀的时刻。 愿你驰骋翱翔,在双一流的宇航。 驰骋翱翔 , 蓬勃向上! 北理工 邓甲昊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校庆115周年感怀 吴申庆
wushenqing88 2020-9-16 15:49
校 庆 感 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申庆 在东南大学 115 周年校庆之际,作为一名在东南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了近四十年的校友,我常常问自己:东大给我最大最重要的的影响是什么? 我想,首先是那种在学术上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精神。百多年来,学校几代大师名师以及无数教师以其言传身教,铸就了这种 “止于至善”的精神,深深地镌刻在东大学子的心中,成为学子们的终身信条。回顾自己的经历, 1978 年恢复高校研究生招生制度,我作为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从大学毕业的工作地青海考入东南大学,师从舒光冀教授。当时学校刚摆脱文革桎梏,百废待兴,舒先生已年过花甲,但是满怀热情投身到教学科研中。他亲自给我们开设新课 “凝固原理”,以当时美国 MIT 使用的最新原版著作为教材,在全国各高校中率先开讲。当时的授课条件远不如现在,没有多媒体,只能依靠板书或自己手画挂图。教室也无空调。无论酷暑严冬,他站在一块小黑板前全神贯注地讲授。对重要公式,从建立物理数学模型,确立边界条件,到求解数理方程,步步推演,一节课下来往往要擦拭多次黑板。高质量的教学,曾经吸引许多兄弟院校老师来观摩学习。舒先生对教学的严谨认真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撰写的论文,舒先生逐字逐句修改,有时一篇论文要修改几遍才可发出。记得扫描电镜 SEM 当时是一种新的分析手段 , 我校还没有。舒先生不顾年老体弱,交通不便,亲自带领我们到戚墅堰机车研究所去做电镜分析实验。许多年过去,导师的教诲言行一直记忆犹新。从导师那里不只是学到如何做学问,更重要的是耳濡目染学到了那种严谨治学的精神作风。 母校给我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 几十年来我亲身经历了母校的发展变化,亲身参与材料学院从成立到成长壮大的每一个过程,亲眼见证学院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弱势学科发展到今天的每一点变化,之所以有这些发展,依靠的就是几代材料人始终奉行的那种奋斗精神。 记得材料系成立初期,实验和办公用房十分紧张,只能东挪一间,西凑一间,材料系在四牌楼校区竟然分散在 11 处地方!当然有的地方只是一个楼梯间或地下室。教研室十几位老师,只能共用一间十多平米的办公室。老师们的生活住房条件也十分清苦。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孙伟教授和老师们一起做出了院士水平的科研工作,何德玶教授为神舟飞船作出贡献,得到国家奖励表彰。当时建材实验室还使用着抗战以前进口的力学实验设备,经历抗战时西迁,战后又迁回,在实验室精心维护下,仍保持使用状态!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 如今随着高教事业的大发展,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新人正在新校园迅速成长。我想,虽然时代在变,条件在变,东南大学的优良传统作风应该永远保持下去!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2017.5 发表于东南大学网 )
2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海霞︱校庆寄语:评选优秀不重要,持续努力让自己更优秀最重要!
张海霞 2020-5-4 08:03
2020.05.04 今天是校庆的大日子, COVID19 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我们大家只能在网上云庆祝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希望跟各位远在天边的同学们说句话: 评选优秀不重要,让自己优秀最重要! 人生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各种评比,不记得是哪位哲人说过: 只要是有人参与的事都很难做到绝对公平 。评选各种优秀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果总是会有各种争议,即使是众目睽睽之下向全世界转播的奥运会比赛也有各种不可理喻的结果发生:最为让世人震惊的就是 1988 年汉城冬奥会上的拳击比赛: 71 公斤级拳击的四分之一决赛,韩国拳手朴熙洪对阵德国拳手 Vincenzo Nardiello , Nardiello 明显占了上风,但 5 名裁判最后却以 3-2 判定他输给了朴熙洪。当时观众席上嘘声不断,就连意大利的电视广播员也在直播时惊呼:不可能啊!这位倔强的拳手听到比分后,直接冲到裁判席上,试图想讨个说法,然而,裁判却依旧坚定自己的判罚,在巨大的失望和气愤中, Nardiello 崩溃地瘫倒在地上,泪流满面。 到了决赛的赛场上, 19 岁的美国拳坛新秀 Jones 对战韩国拳手朴熙洪。从开始到结束, Jones 都占有绝对优势,他连连进攻,朴熙洪招架吃力,甚至还 2 次被打翻在地,裁判数到第 8 秒他才勉强爬起来,还击更是想都别想。据统计,那场对决中, Jones 有效击中 86 次,朴熙洪只有 32 次,连 Jones 的一半都不到。当时,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在场的 5 名裁判依旧以 3-2 判定朴熙洪胜出, Jones 只拿到银牌。 所以,看到这样的“标杆事件”大家就能够明白这句话“ 只要是有人参与的事都很难做到绝对公平 ”真的是真理,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评比结果不如人意、无法解释,也就释怀了: 不需要过分去计较是否被“评”上了优秀和先进,最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励自己更加努力、让自己更优秀,这才是硬道理。 如果可能,大家去找一下 2018 年 2 月 23 日平昌冬奥会上武大靖在 500 米短道速滑比赛的视频,在中国队之前无数次被裁判判罚出局、拉倒等等不利的情况下,看看武大靖是怎么夺冠的?他从开始就一路领滑,根本就没有给对手任何可能拉到衣襟、脚下使绊子的机会!这才是硬实力! 今天是校庆,无论将来你们走多远这里都是关心你们爱护你们的家,也许你今天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不是它的优秀毕业生,但是我希望你记住,人生才刚刚起步: 你要在意的不是今天是否优秀, 而是要持续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 尽一生的努力让自己成为北大的杰出校友!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3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开大学百年校庆
zhongmaoch 2019-10-17 05:41
题南开百年校庆(集句) 钟茂初 花枝尽合向南开 冬至阳生春又来 楼前芳草年年绿 不信东风唤不回 各句分别引自:唐·罗邺《叹平泉》;唐·杜甫《小至》;宋·张先 《忆郎还上层楼曲》;宋·王令《送春》。
2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兰大为美
热度 5 nyj 2019-9-17 16:32
兰大为美!今天是母校建校 110 周年校庆日,祝福母校! 蝴蝶兰 大花蕙兰 卡特兰 兜兰 文心兰 嘉兰 风兰 火焰兰 贝母兰 白芨 鹅毛玉凤花 宽叶红门兰 芭蕾兰 香雪兰 石斛 兰大为美 (图片大部分来自网络,仅作欣赏之用)
个人分类: 花草树木|360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大连海事大学110周年校庆
kd652 2019-6-9 08:36
昨天是大连海事大学110周年校庆,正式报道请看学校官网: https://mp.weixin.qq.com/s/ymCm9Mbvq5G576mk5VJAzA 我到学校转了转,晚上观看了演出: 演出阳刚之气十足,别说阳胜阴衰,DMU男女生的比例由1996年的13:1上升到了2018年的7:3。
个人分类: 大海大|2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783:相识四十载,重逢情更浓(二)
fqng1008 2018-11-12 22: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1651 次阅读|0 个评论
783:相识四十载,重逢情更浓(一)
fqng1008 2018-11-11 22:52
湖北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也是783班相识40年的日子。 11月7日晚,我先参加温病专业的师生聚会,第二天上午参加学校的庆祝活动,中午到东西湖区参加麻城+771班的聚会,晚上是783班参加不了崇阳聚会的同学小聚。 9日上午和江峰、吴宇一起,先赶往崇阳做前期准备,随后李海波、徐子华赶到,在刘华华家午餐。大部队下午在昙华林老校区集合并怀旧留影,然后3点钟出发,17部车陆续动身。 9日晚,刘华华在酒店宴请大家,李剑松做主持人,一边吃饭一边晚会,大家非常尽兴。 10日上午游玩,我们几个有事的午餐后动身离开,其他同学继续旅游。 11日上午,车队陆续离开酒店,各自返回。 我从群里收集了部分照片,先发出一些供大家欣赏,另有专门人员制作相册和视频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2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电校庆:新甲子,新征程
ncepuztf 2018-11-5 18:59
华电60大庆刚刚落下帷幕,作为学校的校友和职员,祝福母校越办越好! 北京校部主楼 保定校区图书馆 校庆的“兔子”标(是不是寓意学校发展要像兔子一样奔跑?) 保定校区的跳伞塔,承载了无数校友的记忆,伞塔照每次发都会引来一片欢呼! 今年为了校庆,伞塔架上四端的四个鸟窝被拆除,安装了灯光设施,装扮一新。 保定校区“西门庆典”,办公楼前一片红,广场两边是展示长廊,中间大屏播放。 保定校区教一楼,承载“大电力学科”的电力工程系所在地,这标语,大的没谁了。 只是我想问:你确信月球上,卫星上,地球外没有咱的校友? 来张毕业证件照,留下你好大的“脸”(也给杨校长个面子)。 悦耳喷泉动听曲,璀璨灯光引人观,今日庆过六十载,再绘宏图谋大展。 巍巍学府,电力之光,甲子照片,时代绝唱。 校部主楼的标识就要被拆除了,校庆纪念卡上的照片将向后人诉说什么。 华电北京、保定的校区都邻近铁路,通过标识宣传自己具有绝好的优势, 曾经向校领导建议把标识做得大大的,让每个乘火车的人都能看得到, 省钱热闹,哎,可惜了我这招。校庆刚结束就看到通告:
个人分类: 生活|1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校庆募捐也要写好“本子”
lidawning 2018-10-11 13:54
近日,笔者所在学校迎来了 60 周年校庆,这是一件值得全校师生和所有校友高兴的事情。全校上下都非常重视,各种庆祝活动接二连三,只要登录学校的官网就能感受到这种喜悦与热烈之情。除了这些庆祝活动,学校还向社会,主要是面向校友发起了募捐活动,希望以此筹集部分校庆活动资金。各个学院也都推出了募集教育发展基金的活动。捐款以微信作为支付途径。通过对募捐结果的对比,我发现募捐项目介绍(类比于基金本子)的质量与募得金额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在募捐的微信页面中,学校和各个学院均设置了相应的募捐项目。学校的募捐项目是校庆活动基金,各个学院的大多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要为学校或某个学院捐款,只要点击学校或相应学院的募捐项目就会进入捐款页面。该页面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显示募捐目标和已募得资金数;二是捐款项目介绍;三是捐款鸣谢,显示有哪些人分别捐了多少钱。在该页面的最下端就是捐款按钮,点击之后输入捐款人姓名和捐款金额即可完成捐款。总体上讲,这个捐款页面做的还是挺好的。 这个捐款页面中,学校或学院可以发挥的地方只有两个,一是设定募捐目标 XXX 万元,二是填写募捐项目介绍,至于能募到多少钱就看校友和社会大众认不认可了。说到这里,是不是与科研人员申报基金很相似啊?基金申请人要在本子里填写资金预算表、还要写清楚研究内容,以告诉评审人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为什么要由你来做等等。科学网上有很多老师写过关于基金本子的写法的文章,也有不少博主分享过他们基金申请成功的经验。这些文章和经验都告诉我们,要让别人掏钱支持你是不容易的,你的本子至少要体现对他们的尊重,你得让他们觉得你的研究有价值,而且你能做成。 回到校庆募捐这个话题。我比较了一下各个学院的募捐结果,也初略看了下各个学院的募捐项目介绍。我的发现是募得资金排在前几位的全都是填写了募捐项目介绍,且对募得资金用途做了说明的学院;排在后几位全都没有填写募捐项目介绍。用基金申请的那套逻辑就能很好的解释这种结果。我们只要站在捐款人的角度想想,就会发现那些连募捐项目介绍都不填的学院是有多不在意这种募捐活动。作为捐款人,又何必将钱捐给他呢。 应该说这种募捐活动是有意义也是有好处的。学校和学院募得资金后可以做更多对学校发展和教学、科研条件改进有帮助的事。校友可以通过此渠道回馈母校的培养,社会公众也可以借此表达对学校发展的关切和支持。但是,作为募捐活动的发起者应该写好募捐项目介绍,这就像基金申请人要写好本子,论文作者要完善好论文文稿是一回事。这体现的是己方的专业精神和对另一方的尊重。
个人分类: 生活见闻|3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贺母校中科大60年校庆,我捐一个梦
热度 2 kd652 2018-9-20 18: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9月20日,今天正好是60年校庆的日子,我是在1965年9月1日正式入学的,属于文革前最后一届中的一员,昨天看到母校举行的60年校庆的盛况,心中激动万分,为母校六十年来的成就感到自豪。国内外校友多有捐赠,个人不才无力捐资,在这里捐一个梦想: 这是关于龙的一个装饰品,在平面介质上常见龙的图形,有龙珠悬浮在龙头前上方,这象征着目标达到事业辉煌。 但是在立体雕塑就很难实现龙珠悬浮这种状况了: 二十年前,我经过多次试验,实现了龙珠悬浮在龙头前上方(并申请了专利:ZL98245779.0),在2000年1月8日大连电视台迎接龙年的专题综艺晚会九九合家欢上做了演示,下面是当时的电视荧屏截图: 后来又重新制做成样品在大连现代博物馆二楼展出: 照片中MM是大连现代博物馆的讲解员 并分析了龙吸宝珠的原理,从中还悟出了龙珠悬浮在龙头前上方的喻义:做事固然要有目标,而目标的实现还要符合客观规律. 我的梦想是,捐赠专利的使用权,母校可以在校内的任何地方(比如校博物馆或礼堂的风门厅内)自行设计建成利用此专利原理的雕塑,我唯一的要求是标明该专利(ZL98245779.0)的发明人是中科大毕业生学号652003.至于该专利的技术细节,对于母校学弟来讲一看即明,这里就不赘述了。
个人分类: 思路|2423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科学》出版“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60周年专刊”
sciencepress 2018-9-13 15:5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即将迎来建校六十周年华诞,《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刊、《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9月出版了“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60周年专刊”,欢迎关注! 2018年正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60周年。为了集中报道该校近年来在化学和材料领域取得的科研进展,《中国科学:化学》邀请杨金龙和徐铜文教授担任特约编辑,组织出版了“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60周年”中英文专刊。英文专刊包含15篇文章,中文专刊包含13篇,详情见链接: 英文刊 : Celebrating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文刊 : 《中国科学:化学》出版“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60周年”专刊 专刊全文网址: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CC/61/9?slug=Browse 专刊全文网址: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SC/48/9?slug=Browse 为纪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60周年和近代力学系建系60周年,展示近代力学系在职教授和毕业生的最新科研成果,加强近代力学系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特别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0周年校庆力学专辑。专辑由13篇综述和8篇研究论文组成,详情如下: 《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六十周年校庆力学专辑” 专刊全文网址: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SPMA/48/9?slug=Browse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公众微信号:scichina1950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3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芯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热度 5 张海霞 2018-5-19 11:47
芯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8 年 5 月 19 日北大开放日 张海霞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北大开放日的现场,我是来自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张海霞,专业是微电子,也就是最近备受关注的“中国芯”,所以,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就是《 芯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为什么说是芯片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呢?因为,它的前身就来自硝烟弥漫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个故事:二战时期,美国为了快速计算出炮弹的弹道、提升打击精确度,在 1943 年开始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所以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战争引发的新技术革命的开端。当然,这台电子计算机跟我们今天用到的电子计算机很不一样,它是一台占地近百平米的庞然大物,它的最核心元件是 17840 个真空电子管,每个电子管都有矿泉水瓶子那么大,耗电量惊人,更加可怕的是它散热很差、可靠性不行,因为任何一个坏了以后,整台机器就不工作了! 于是就有很多科学家开始想:如何能够让这个核心部件的寿命更高、体积更小、能耗更低呢? 1945 年贝尔实验室聚集了一大批顶尖科学家组成了一个攻坚团队,集中攻克用锗半导体材料制作放大器来替代真空电子管。 1947 年 12 月 16 号,他们给全世界送来了一个伟大的圣诞节的礼物:第一个晶体管诞生了!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晶体管,可以在平面结构上实现电流和电压的上百倍放大,这也就是构成我们今天所说的芯片的最核心单元。贝尔实验室研究小组的三位科学家:约翰 - 巴丁、华特 - 布拉顿和威廉 - 肖克利, 1956 年以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中,研究组组长,威廉 - 肖克利在获奖之后选择不走寻常路,他竟然开始创业了:在他的家乡加州圣塔克拉拉山谷成立了肖克利实验室公司!但是他的创业故事没有成功,而跟他一起创业八个年青人,被他怒骂为“八大叛逆”,在离开肖克利之后却是开创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1957 年 10 月份他们凭着 3600 美元种子基金起家成立了仙童半导体有限公司,到 1959 年 7 月份他们就开发出了以硅材料为主导的平面集成电路加工工艺, 1958 年年底就成长为增长最快的公司。 仙童,这家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高科技公司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仙童们的创业充满了激情,他们于 1960 年制造出了全世界第一块可以实用的单片集成电路, 1965 年仙童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超过 2 亿美元的公司,这简直是天文数字!成熟的仙童 就象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新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于是,他们从 1967 年开始从仙童出走创办了多家公司,有 National Semiconductor , AMD ,还有 1968 年 7 月八大叛逆之首罗伯特 - 诺伊斯、高登 - 摩尔和安迪 - 格鲁夫创办的 Intel ,到今年 7 月正式满 50 岁的 Intel ,可以说真正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Intel Inside 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向披靡! 而和他们一样从仙童出来拥有核心技术的一大批人先后出来创业,而且这些企业都集中在圣塔克拉拉山谷这个当年他们被肖克利驱逐的地方, 1971 年 1 月 11 日,一位记者写到:圣塔克拉拉的山谷应该叫“硅谷”,因为这地方聚集着全世界最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用硅材料改变了世界!这就是八大叛逆用他们开创的集成电路产业缔造硅谷的真正来历。 而这个世界上的创新真的是没有止境,在硅谷的年青人纵横驰骋世界 30 年后,一个真正在集成电路行业实现颠覆、重整江湖的是我的老本家:张忠谋!张忠谋先生于 1987 年在台湾率先提出了要用代工的方式重整这个行业,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 + 专业代工 + 封装测试”三个相对独立又密切协作的行业模式,让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用专业的代工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这个伟大的产业中来。 张忠谋先生提出的专业代工模式,让集成电路真的成为了“运畴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行业,让芯片应用到了各行各业,遍地开花,成就了真正的“芯时代”,也成就了今天我们国内很多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出现。最成功的一个,就是华为的麒麟芯片,华为 970 有 55 亿个晶体管在上面,就是华为的海思设计、张忠谋的 TSMC 台积电加工制造出来的! 这个“芯时代”真的是让芯片进入了千家万户,看看我们自己今天随身带的装备吧:手机、电子手表、电脑等等,每一个都有至少一颗核心 CPU “芯片”!看看这张图,是我们中国 2013-2017 年集成电路产品的进口额和进口量!蓝色的是数量, 2013 年 2663 亿颗, 2017 年 3770 亿颗,红色的是进口额, 2013 年 2300 亿美元, 2017 年 2600 亿美元! 所以,你问我中国芯,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情况:我国集成电路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只占全球的 7% ,而市场的需求量 却接近全球 1/3 , 2017 年进口额高达 2600 亿美元,连续 5 年排名第一,是排名第二的原油进口的两倍,超过铁矿石、钢、铜和粮食的进口费用总和! 更具有对比价值的是我们在集成电路领域的贸易逆差: 1600 多亿美元,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因此,国际上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锁喉中国!中兴的事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这样的故事两年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而且是越演越烈! 所以,有人说 2018 年中美贸易大战是美国人“釜底抽芯”,想想真的是釜底抽芯啊!小小的芯片,现在是全世界的命根子,经济发展的最强劲动力,国家安全的最核心秘密! 看看一年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之前上了世界头条的一件大事: 2017 年 9 月 13 日,特朗普否决中资收购美芯片企业,认为涉及敏感领域,宣称保护国家安全。 对芯片产业的争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是刚刚开始,因为对于所有人来说: 具有核心价值的都是非卖品 ! 所以,我们走出封锁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芯:中国芯! 其实,我国从上到下都很重视“中国芯”的建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习总书记5月2日来北大视察时还详细了解了北大原创研发的碳基 CPU ,鼓励大家一定要研发出自己的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芯路历程”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芯、探讨中国芯的出路。 在这个时间轴上,上面蓝色部分是我刚刚讲过的世界芯路历程,下面红色部分是中国的关键时间节点, 1956 年的政府及时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四大紧急措施之一并在北大开始设立半导体专门化,可谓及时雨,可惜之后遭遇众所周知的社会大动荡,中断 20 年, 1978 年北大计算机系包括微电子才开始招生,可以说我们的人才培养比别人完了整整 30 年!而在这天灾人祸不断的情况下,在北大有那么一群人一直在默默努力着,把这微弱的芯火传递下去! 他们是, 1956 年在北大第一个创办半导体物理专业的黄昆院士! 2000 年追赶世界并创办中国第一个世界级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的王阳元院士! 2017 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 5nm 碳纳米管基 CMOS 器件的彭练矛教授!他们 是一群永不服输、勇于创新的人!他们都来自北大,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 今天,在这里我们向他们致敬,我们更是要向他们学习,因为中国芯的崛起,仅仅有他们是不够的,需要的是一大批向他们一样致力于创新的人! 这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的召唤: 呼唤创新英雄,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核芯战争! 亲爱的同学们,来吧,北大欢迎你,中国芯从这里起步,创新从这个无拘无束的舞台上开始,因为我们相信: iCAN • PKU !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2464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们为什么能获得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奖
热度 3 txlu 2017-11-18 10:30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72年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这个报告是安徽师大校关工委组织的系列讲座之一。在迎接九十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旨在向大学生们传递一个信息,一个非985、211大学,依靠自身的努力,也可以做出一些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 我们获得了物理奖.pdf
8243 次阅读|7 个评论
抗战迁陕八十载,见微知著一病理
热度 5 yangjundr 2017-9-1 22:43
抗战迁 陕 八十载 ,见微知著 一 病理 —— 西医八十华诞之际, 记西医病理 人 的 点滴往事 1937 年 7 月 7 日全面抗战爆发,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西迁来 陕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后因日机轰炸相继辗转汉中、南郑等地, 抗战胜利后于 1946 年 迁 回 至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现址 ,先后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 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 建国后,又经机构分合,前后改名为西北医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习惯仍旧称之为 西医 )。 病理学 科 也 是最早随校西迁的学科之一,并 在 数 代病理人的努力下, 伴 随院校兴荣,渐成今日之格局。值此 西医 八十华诞之际,仅以 本人接触过、 曾教于我或 予 我留下深刻印象 的 几位 西医病理人的点滴往事以记之。如有不周不详、遗漏谬误、抑或不敬之处还请谅解。 我是 1989 年考入西安医 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自此,“89级”便成为我们这群人在校期间的代号和刻进每付皮囊里的印记), 1994 年本科毕业留校分配至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由此也便与 西医 病理结下了半世情愿。 病理学课程是 最具代表性的桥梁课程,是 医学生学完基础课之后首门描述疾病变化的课程 , 同学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都 很高。 病理学课程分 小课、大课 , 大概是在 1991 年前后 开课 。 小课 是 实习课,以小班为单位 在病理楼实习室 上, 主要是观察标本、描述 各种疾病样本 HE 切片的镜下形态。当时,给我们上小课的老师中, 有 一位身材高翘漂亮的女老师叫田东萍,另一位精明干练的男老师叫苏敏。苏敏老师给我留下最深 刻 的印象就是时常拎着一个浅色的保温壶 穿梭与病理楼和 一附院 之间 取标本。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 一对 郎才女貌的模范夫妻。现在,他们双双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继续从事病理学工作和法医工作 , 是我国病理行业和法医领域知名的教授和专家 。 病理学大课 是 在病南、病北教室上 的 ,全年级 十多个班 分 成 两个大班。印象中给我们上病理学大课的一位身材高大矍铄的老师叫牛恕淼 。 牛教授 上课时一定是身着笔挺的深色西服、佩戴红色领带,学者风范、绅士派头十足,让人肃然起敬。 而牛老先生治学之严谨、课堂用语之精准、思维逻辑之 缜密 、学术功底之深厚,更是在我 从事临床病理工作之 后才切实体会到的。记得大概在2002年前后, 邀请牛老先生在我 科举办 的《 全国临床病理继续医学 教育 培训班 》上 做一个关于甲状腺疾病 病理诊断 的专题讲座。虽然那时,电脑 、PPT 已开始普及, 数码相机也开始应用, 但是,牛老先生数十年间收集的 诸多 病例的显微图像 和授课内容都是 采用传统胶片 式 幻灯片保存 的 。因而 , 近两百张的 幻灯片 都要用老式幻灯机播放。而 按照次序播放、及时处理 卡片 故障 是 使用 老式幻灯机 授课必备的技巧 。 那时 ,年逾80高龄的牛老教授依然是身着笔挺的深色西服、佩戴红色领带、黑色皮鞋 。 并提出 要 指定 一位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来播放幻灯片 ,以确保授课治质量和会场氛围 。由此 , 足见其治学 态度 之严谨。 在工作的前几年,作为低年资住院医生,打杂跑腿的事自然就会多一些 。 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时常会拿一些疑难病理切片去医学院或一附院求助老教授会诊。 从事临床病理的人都知道,在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查广泛应用之前,甲状腺滤泡上皮的乳头增生与乳头状癌、滤泡性肿瘤的胞膜血管侵犯的镜下鉴别和诊断,是时常困扰甲状腺病理诊断医生的难题。 那时候, 我 才知道原来牛老先生 早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参加了我们国家地方性甲状腺肿及相关疾病的流行性调查和防治研究 , 参与制定了甲状腺疾病病理诊断的多个文件和标准,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学术造诣 和 颇有建树 。 因此,有关甲状腺疾病的疑难病理大多会去请教牛老先生。那时的牛老先生已退休在家 , 因而,每每都会到牛老先生的家里去 会诊 。记得牛老先生的家在医学院家属院 一栋老楼 的一层, 门前小院的几株花草、果蔬犹显恬静。 窗前书桌上有一台老式自然光源显微镜,采用一根日光灯管照明。 初到 牛老先生家 ,当我 看到墙上先生身着燕尾服的大幅照片(也可能是油画 ) 时 , 才真正体会到英国绅士就应该是这样的派头吧。 每次去会诊,牛老先生都是先让座倒水,然后才打开日光灯、调好聚光镜,一边问病史和肉眼检查,一边浏览切片。并会对镜下所见讲于我听、指于我看,讲滤泡的增生与萎缩 , 讲胞膜 、 血管侵犯的结构特点 , 讲核內包涵体判断,有时还拿一些随访多年的病 例 来分享。 牛老先生 和蔼可亲的态度、深入浅出的专业讲解瞬时让我思路清晰,很快掌握了甲状腺疾病的病理诊断。 那时候经常去讨扰的 另一位病理学 教授便是 我校 一附院病理科的张学斌教授。张教授在 临床病理 诊断中很 有 造诣,尤其擅长软组织肿瘤的诊断 。 在见到张教授之前,就已久闻张教授在 病理 行业 和外科领域 的大名,科室前辈也常常 会 谈起张教授病理诊断水平如何之高深、对下属要求如何之严格。张教授个头不高、天庭饱满、发际很高、头发花白、不苟言笑,初见张教授 的 第一印象有点像孙中山,给人一种不言自威的感觉。 张教授每天早上很早就会到科室,大概6、 7 点就开始关门读书,英文版的美国病理学、临床病理学杂志是张教授每天必读的书籍。我经常会在早上 8 点之前赶到张教授办公室门口, 这样就可以 在张教授开门时第一个进行会诊,但在张教授开门之前是绝不可以敲门打扰的,否则,后果应该是有人体验过的 了 。 张教授阅片速度很快,他使用的显微镜是没有持片器的, 但 见他 两 指夹 持 切片在载物台上 快速 划 过 , 就已经诊断了 。 因此, 找张教授会诊的患者和临床医生经常开玩笑说:“张教授的眼睛也太值钱了,就那么一划,会诊者屁股还未坐定,诊断意见就 都 出来了 。” 也 常 有人由此而 质疑张教授 看片会不会漏诊,希望多看几眼 。可他们怎么知道,没有坚持几十年每日晨读 的 功底,谁能 有 这么一眼定乾坤 的胆识和气魄 呢!在张教授的影响下一附院很多病理医生也都卸掉了显微镜载 物 台上的持片器 。 我因为一台显微镜载物台持片器故障,现在也 习惯 不使用持片器了。 除了患者直接申请张教授会诊之外, 年轻病理医生如果没有做足基本功课 冒然去 找张教授会诊, 那 过程常常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所以,在请张教授会诊前,一定要做足功课,查病史、看影像资料和临床检查结果,仔细看切片,提出自己的诊断意见、鉴别诊断和个人关心的问题。因为,张教授经常会指着多头显微镜视野中的病理形态结构让你去辨认。这也才是真正的临床病理学带教方法。 张教授除了威严的一面,其实也 是蛮 和蔼的,我的第一篇专业学术文章也是在张教授几次 耐心 修改后发表的。 西医病理还有 两 位重量级人物 ,那便是大名鼎鼎的 司履生教授 和王一理教授 。花白凌乱的头发以及夏日的大裤头、老头衫、拖鞋 是司教授留给 西医师生 最直接的 印象, 这也成为很多年后西医师生回忆美好校园生活时每每谈起的一个话题。而 司教授广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敏锐的视角、不阿的性格和在病理学研究中的贡献才是真正让人佩服和敬仰的。 与司教授不同,王一理教授则是浓眉大眼、温文尔雅,说话声音虽然不大,但看问题的着眼点却极高,经常是几句启发式的话语便已点出问题的本质。由司履生教授与王一理教授 在上世纪80年代 创建并逐步发展、壮大的免疫病理研究室 位于 医学院 西门内北侧病理楼一层 ,是 当时 西医 校园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昼夜灯火通明的实验室 。该实验室 不仅是西医、西部地区乃至 全国 最较早开展诸如免疫组化、PCR、基因转染定点突变等细胞生物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实验室, 更是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西医 医学 研究水平 的代表,也成为培养病理学学人才的基地。很多毕业的研究生也都由此踏上了出国留学之路,免疫病理也因此被 戏称 为 留学生培训基地 。 因而,免疫病理 也 就成为 那个时代青年 医 学生趋之若鹜的地方 ,而 能否考上免疫病理的研究生,也成为证实个人 学术 水平、科研潜力及 专业 前途的标志。 我有幸于2001年成为司、王两位教授门下的一名博士生,进入免疫病理也才深刻体会到江湖所传不虚。会议室内悬挂着司教授在免疫病理 成立十周年时 亲笔所书的一幅字——“十年不一般,今朝更好看!”如实记录了西医免疫病理的辉煌。而今,从免疫病理毕业的一百余名病理学硕士、博士散布于世界各地,并都已成为所在专业和领域的中坚力量,有的已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领军人物,做出了不凡的贡献,真所谓 桃李满 天下。 西医二附院病理科的张志谦教授朴实无华,曾经在全国性的食道拉网细胞学检查和我院体表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技术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中做出了重要工作。退休之后的张志谦教授还继续从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工作,并依旧关心科室的发展并,近期,张志谦教授还陆续将个人的病理学专业书籍无偿捐献给科室。 西医二附院病理科的苏宝山副主任技师则不仅是西医病理技术人员的代表,也是那个时代中国病理技术人员的代表,在病理学技术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不仅将免疫组化、原位杂交、 PCR 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较早地引进到二院病理诊断工作中,更是改良、建立了多种病理染色技术和方法。苏宝山副主任技师超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对于病理技术发展的关注和“闯出病理人的一片天”的口头禅更是在国内病理行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高超的厨艺和退休后专注于赛鸽的生活状态也常为大家津津乐道。 而今,朔源已逾一世纪,迁陕也过八十载,西医病理 源远流长 、一脉传承,西医病理人也依然在细胞的世界里一路前行, 躬耕不辍 见细微 以 知真著, 潜心育学 解 机制而析病理。
个人分类: 学而有感|6970 次阅读|6 个评论
五四·师生·缘
张海霞 2017-5-6 15:23
五四·师生·缘 五四校庆,我们的传统活动:五四学术讲座与校友返校团聚: 上午的五四讲座邀请的是“磁蛋白之父”谢灿和炙手可热的“分子电子学大师”郭雪峰教授,两位青年新锐,却都已经是在国际上扬名立万的人物,讲座还第一次做了网上直播,效果不错,大家现场讨论得更加热烈,脑洞大开,潜在的合作机会也出来了,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的学术氛围! 下午是返校学生的报告,我邀请的是几位在我们这里毕业已经做了教授的学生来做讲座,讲得很High,快结束的时候宋子健同学进来了,不知道为什么那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老师和学生是多么有缘分的一件事啊!子健是最后一个要讲的,而且是与众不同的,他是创业者的代表:这个孩子是我在北航讲座时偶然认识的,偶然鼓励他参加iCAN大赛的,又是在iCAN大赛上他找到了第一个投资人正式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去年5月6日他在CCTV2创业英雄汇上获得了9800万的投资!现在他带着他的微跑团队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创业者啦!看起来这些都是偶然的缘分,可是,仔细想下这些年来我认识和带过的同学哪个不是如此有缘分呢? 董博士,来自山西的学生,他去MIT的机会是我偶然获得的一个机会推荐的…… 李博士,是在读书期间遇到挫折以后跟我走近的,后来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 栗博士,是在北大交换期间我们熟悉的,后来推荐他去美国做博士后…… 万同学,是我去他们中学做讲座时听过我讲座的中学生考上北大的…… 韩同学,是我当时拉来做备胎面试的直博生,没想到备胎面了第一名…… 朱同学,本来去拿了清华的offer的,可是还是割舍不下北大情怀就来了…… 吴同学,是大一时听了我的课喜欢创新就被吸引过来做创新的…… 孟同学,是当初因为懒和不负责任被我训得写检讨而后发奋图强的…… 当然还有很多素昧平生、偶然相遇的同学,比如在五四《讲述》舞台上感谢我的来自法学院的肖同学,因为机缘巧合认识而给予了他一些帮助和机会;还有这位特意写信来的当初想跟我读书而不得后来长期保持联系的朱同学: 最敬爱的张老师您好! 来信首先要表达我对您最崇高的敬意!这份感情我压抑了很久,今天就让我痛痛快快地说出来吧!每当我遇到困难、挫折、问题时您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予我最真诚、无私、全力的帮助,从我保研到现在找工作的这段过程,都是您明里暗里地帮衬着我。您的帮助、指导和教育,不仅帮助我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而且很多时候都能给我带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让我对生活又充满了激情和希望,对您不是一句“感谢”就能表达我的心意和心情的,能得到您的惠爱我三生有幸! …… 这就是老师和学生的缘分,茫茫人海之中,有机会相遇,或许我们能够有机会一起度过一些“美好”的时光,或许我们只是偶然相逢,但是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的我们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三生有幸,在你们最好的年华遇到你们,也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你们一起创造一段有价值和有意义的青春记忆,无论你们将来做什么,也无论我们是否将来还有交集,总之若干年后你们回忆时可能想到:曾经在这里有一段开心而有收获的日子,曾经遇到过一位有思想又爱帮助学生的老师,我们这段师生缘也就圆满啦! 祝同学们健康快乐进步,年年校庆等待大家共叙师生缘!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华大学106周年校庆随手拍(续)
热度 4 Einstein 2017-5-1 10:02
昨天,也即4月30日,作为游客,笔者的路线是二校门——校史馆——人文社科图书馆——天文台。延续上篇博文的形式,看图说话。 1、上午九点半左右,二校门的人流。 2、清华学堂前的人流 3、校史馆前广场上有学生组织的文艺表演,这里是口琴演奏。 4、跆拳道表演 5、在看上述表演时,9点45前后,从清华路西行的乐队(前有举旗帜的队伍)在学堂路与另一群舞蹈表演的队伍集中在一起,汇聚了大量观众。 6、校史馆内(特别是一楼)的展品很丰富,珍品较多,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20世纪科学发展的历程。下面这张是林家翘先生在清华读书时的成绩单。 7、1945年,叶企孙先生批改李政道的电磁学试卷 8、杨振宁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的学生履历片(该照片在他的多本传记中均出现) 9、1944-47年,部分教授的工资单,其中杨武之是杨振宁之父,邓以蛰是邓稼先之父。 10、早期的学部委员。其中刘仙洲教授不但是著名机械学家,还是我国机械工程史研究的开拓者。 张维教授即高晓松之外公,是不是很像? 11、校史馆外走廊橱窗内展有原中科院院长卢嘉锡写给著名金属物理学家葛庭燧、何怡贞(何泽慧的姐姐)夫妇的字。 12、清华的人文社科图书馆大厅一角 13、在校天文台排队的观众,可惜白天无法工作(昨晚也未开放),上去只能看到望远镜的轮廓及旋转屋顶。不过在门口贴有二维码,能提前知道该馆开放的时间。 14、顶部内景
个人分类: 琐记|4783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烈欢迎校友回家
热度 2 zhuoqing 2017-4-30 16:19
2017年的四月底,北京迎来了创历史记录的同期历史高温天气,而清华园内则热闹非凡。全校在庆祝清华成立106周年。 各种的体育赛事活动,演出节目, 以及操场上嘉年华 还有热情洋溢,关怀备至的校医院
个人分类: 我的教学|477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