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拒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说说公交车上让座的另一面
热度 3 smallgrass 2016-6-20 18:06
近期,公交车上让座引发的各种热门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源于6月14日在福州公交上,一位老人因为身边的女生没给自己让座,就对这位女生破口大骂。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女生回应道:“来月经要写脸上吗?”的言论更是将该现象推向网络热议高潮。大家的讨论多集中在有人想坐,有人却没让座,该道德谴责谁;或者是有人想坐,有人让座,正好契合,一派和谐。然而有人想让,有人却不坐是不是同样应该讨论一下? 昨天是周日,天气晴朗,我乘公交车去鼋头渚,由于是景区线路,车上的人比较多,当然是座无虚席。车停一站,上来一位年轻妈妈带着一个5-6岁女孩,因为没有座位,她们站在车里。很快,一位坐在座位上的年轻妇女站起来,对这位带孩子的妈妈说,你们过来坐吧。按照常理,年轻妈妈应该说声谢谢,然后带孩子坐过去,但是,年轻妈妈却婉言谢绝了,说站着没事,尽管让座者一再请她带孩子坐过去,但是年轻妈妈始终没有坐。让座者有些尴尬,也没有去坐那个座位,后来有别人过去坐了。 车过了几站后,又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干瘦老头,面无表情。这时一位中年男子站起来让座给这位老人坐,结果老人也拒绝了,并且连声谢谢都没说,只是面无表情说不坐,中年男子只好又坐回原位。 对于这两次让座的结果,我心中有些不平,当然是针对大家认为需要让座帮助的乘客,这位妈妈和这位老人或许都认为自己身体健壮,不需要别人让座;或许都认为不愿意受到陌生人的同情;曾听一位老师说,在西方发达国家,如果你在公交车上看到老年人时,不可以直截了当向他(她)让座,你要先征询一下他(她)的意见:“ youcansithereifyouwant ”。我认为国外有国外的文化,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当然这位妈妈和这位老人有权选择自己的做事方式,但是我觉得他们的这种行为在中国社会属于负能量,没给正能量机会。为什么呢?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和带小孩的乘客让座通常是人之常理,是一个好的社会风气的体现。公交车上如果大家能够主动让座给需要帮助的人,必然就形成一种和谐氛围,也是人们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然而,上述两人拒绝别人的好意,或许会导致两位让座者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会出现心里暗示或许就不让了,也会给周围的人一种错觉,有些情况需不需要让座?当真正是需要帮助的人而没有得到帮助时,他会感到心情的郁闷和社会的冷漠。 不是自我标榜,我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年人或带小孩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让座的,这不是一个自我觉悟的问题,而是希望这种行为能影响一种礼让风气的形成,尽管它的作用很微小。一种好的行为即使能够影响一个人,也是好的,如果人人都行动起来,将能影响更多的人,引起“蝴蝶效应”,逐渐实现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03 次阅读|6 个评论
读书:学会拒绝
热度 5 puhj 2016-3-30 11:51
读了学术批评网《立学以读书为本》一文,其中有一句我很欣赏:“我不太读中国当代哲学家的书”。刘道玉先生鼓励大家“多读书”,但这一句,却透露了别样的信息,那就是:读书,要学会拒绝。 中国当代哲学家的书,我也基本不看,与西方不在一个档次(我可不是崇洋媚外,你给我一百元,马上改口)。至于中国当代小说、名人传记(包括近些年来各种主持、明星、赚钱大王的“书”)啥的,我瞄都不会瞄一眼(某小有名气的小说家送了我一本短篇小说集,跟我心血来潮时写的水平差不多,学术批评网不登那玩意儿,否则瞧我露一手)。 远的不敢说,自上个世纪后半叶至今,我们看中国人写的大多书,经历了由仰慕敬畏到无视厌恶的心理转变——如果不是一百八十度,至少也有九十度罢?(谈恋爱时如果对方侧身,可要小心了,至少该刷刷牙或嚼嚼口香糖。经验之谈,不可不察。) 从年轻人的“厌书”,到我们这辈人的“拒书”,不可作同日语。前者是啥书都不想看;后者是看了些书,逐渐形成了某种对书的“好恶”观,养成了对某些甚至大量书籍的自觉排斥能力(按:这种能力要提高,书不能看得太多)。就像稚儿涂鸦与毕加索画作的差别,表面上都奇形怪状,却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开卷有益”这句话,今天还大声嚷嚷,已经不合时宜。如果大家都榆木脑袋不开窍,老用这句话“鞭策”年轻人,恐怕会鞭打出一群遍体鳞伤、气息奄奄的病马(当然,话也不能说绝了。按黑格尔辩证法,事物都有两面性,“开卷有益”大概对小学生看图识字之类功课还有点儿用处)。 关于读啥子书,囊括起来,不外本专业的书与喜欢看的书两类。后者若鲁迅、梁实秋、林语堂杂文;余秋雨的一些文化散文;深点儿看看国外的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科普著作;如此等等。只要有营养,寓教于乐或给人以感悟启迪之书,都在欣然接纳与鼓励倡导之列。但仁见仁智,各有取舍,以一己之好开长串书目清单,强求他人亦步亦趋,恐怕多会训练出一群邯郸学步的燕人。 对很多书,我们已经产生了厌恶情绪,但在说教上,却似乎没人愿意点破。在我看来,现在而今眼目下,关于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已经说得够多;而怎么“拒绝”读书,倒是一门儿新学问。 深刻与亮眼 我们评价一个人理论、见解水平的之高,常会用“深刻”这个字眼儿。一般来说,阐述一个问题,如果不是说梦话、发神经,越是令人费解、越是拐弯抹角、越是晦涩难懂,便越显其“深刻”。要是你三言两语便拉倒,非浅薄即无知也。 自然科学领域如何,我不太懂。陈景润试图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其运算过程肯定相当复杂,要说其深刻那是肯定非常深刻的了。但我老在想一个问题:哥德巴赫只是提出一个问题便睡大觉去了,却让全世界众多数论专家绞尽脑汁搞了几百年,这两者有无区别?有何区别?后者漫长艰辛的探索之路无疑为“深刻”二字提供了强大的注脚;但哥德巴赫无人能及的高明之处,恐怕则在于他那非同寻常的“灵感”闪现;灵感的这种闪电般划过的特性,我们与其说它曲折、“深刻”,毋宁说它迅捷、“亮眼”。 我们还可以“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解决,得到的恐怕也是一个“简单”结果——虽然它的探索历程是那么的曲折与“深刻”。 当我们为一个理论家“艰深”的说道击节喝彩之时,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些“深刻”的迷宫般见解,离简单而朴实的真理相距甚远,甚至掩盖了其骨子里的浅薄。 人文学科领域,我孤陋寡闻,从来不相信有啥子“深刻”得了不得的东西。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用“厚重”的文化思考“突破”轻松的散文写作,被认为相当“深刻”。但我们透过其精彩文字之“椟”审视其“珠”,似乎并非有多“晶莹”——他究竟提出了什么惊世骇俗的文化见解呢?或者说,其文化见解之“珠”,真像他那“深刻”的文字之“椟”那么令人晕眩迷幻么?恕我眼拙,没有看出。 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怀特的《文化科学》的思想够深刻了吧?但其思想的表述并非那么晦涩、“深刻”,而是尽可能简洁、朴素,将文字花样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得我这样的半瓶子醋也看得进去、并能知其大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有亮眼的东西——新颖的思想,才会借助明了的语言使之“亮眼”;有了“亮眼”东西,“深刻”的表述便是累赘——它要么使得你想表达的东西被湮没;要么,你根本没有新东西,才会玩“深刻”。
1384 次阅读|8 个评论
感动只是一刹那的感觉
热度 1 yzc3966747 2016-3-3 09:07
感动只是一刹那的感觉 他为她买下所有她想要的东西 她很感动 他对她说出了所有的赞美之词 她也很感动 他甘愿为她献出生命 她感动得哭了一夜 他要她嫁给他 他用世界上最美丽的戒子求婚 他承诺要为她举办最浪漫的婚礼 她非常感动 但是 她拒绝了他 她说: 感动只是一刹那的感觉 她就好像断了线的风筝 去得那么坚决!
2107 次阅读|1 个评论
1900年以来,被拒绝发表的重大科技成果实例(搜集)
热度 24 zlyang 2015-9-4 16:48
1900年以来,被拒绝发表的重大科技成果实例(搜集) 1900年以来,极具创造性的理论,且叙述清楚,被拒绝发表的实例(搜集) 武夷山,2015-09-04, 在邮件中与年轻朋友讨论同行评议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18291.html 武老师写到: “同行审稿好比现在的教育制度,分别将最优秀的稿件和人才及最差劲的稿件和学生都淘汰掉,只剩中不溜秋的。” 文克玲 老师提问: “提出极具创造性的理论,叙述清楚,没有重大错误的论文,从 1900 年起,有曾经被拒绝发表的实例吗?” 真傻的搜集到的一些实例如下(有待进一步的核实): (1)1948年,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23 April 1858 – 4 October 1947)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定律: 一个新的科学真理的胜利,不是通过说服其反对者让他们明白过来而实现的,而是由于其反对者最终死去,与此同时熟悉这个真理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2)《爱因斯坦和同行审稿制度的一次冲突》 1936年,爱因斯坦与《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的同行审稿制度发生了一次严重冲突,文中以当时冲突双方交换的信件为线索描述了冲突的过程和结果,并就此一事件对中国科学期刊以及科学发展的启发发表了若干感想. http://www.wuli.ac.cn/CN/abstract/abstract30656.shtml (3)当诺贝尔奖得者论文被《自然》拒绝时 http://www.docin.com/p-5026794.html 《自然》杂志拒绝过:契伦科夫辐射、介子、黑洞辐射,等。 (4)有眼不识泰山:今年得诺贝尔物理奖论文曾被《自然》毙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041670100lr2b.html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Konstantin Novoselov说,他们关于石墨烯(graphene)的第1篇文章,最先是投给英国的Nature,但是Nature的编辑部(和审稿人)拒绝了他们的文章,后来他们又投给了美国的Science,并且获得发表。 (5)胜负不分:看不出同行 评议“高分”有预 见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19234.html (6)Lisa Bero 来源:PNAS,2015-01-12,科学家分析同行评审有效性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511219413977135306.shtm 近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科学同行评审的有效性,研究人员表示,同行评审 在预测“良好的”论文方面 是有效的,但可能难以识别出卓越和(或)突破性的研究。 (7)2014 Nobel 化学奖获得者S. W. Hell 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1994年当时在芬兰 University of Turku 的 S. W. Hell 是一位年轻博士后,和他的合作者 M. kroug 把一篇题 为 “ Ground State Deple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 concept for breaking the diffraction resolution limit ” 论 文投到 Europhysics Letters (EPL)。论文挑战远场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不小于半波长的传统概念。稿件于 1994年10月3日收到,但被拒稿。后来发表在 Applied Physics B 60,495 (1995) 上。 (8) “光纤之父”高锟为 人类连通信息时代,2009年10月07日04: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http://news.sina.com.cn/o/2009-10-07/040616401873s.shtml 曾被嘲笑为神经有病   早在1966年,高锟就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用玻璃纤维作为光波导用于通讯的理论。他当时的出发点是想改善传统的通讯系统,使它传输的信息量更多、速度更快。   对这个设想,许多人都认为高锟的想法匪夷所思,甚至认为他 神经有问题 。但高锟经过理论研究,充分论证了光导纤维的可行性。 (9)新华网,2014-10-21,丁肇中对话青年师生:一生最重要选择是只做一件事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10/21/c_127121143.htm    丁肇中: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    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依靠现有的知识, 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罗巴切夫斯基几何,被压制 50 年。 推测: 引领下一次人类科学革命的新观点,已经 被压制 了许多年。 相关链接: 2014-06-11,炒冷饭:普朗克定理 Planck Theore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02432.html 刘寄星. 爱因斯坦和同行审稿制度的一次冲突 . 物理, 2005, 34(07): 487-490. http://www.wuli.ac.cn/CN/abstract/abstract30656.shtml Peering Into Peer Review. 作者: Mervis, Jeffrey. SCIENCE 卷: 343 期: 6171 页: 596-598 出版年: FEB 7 2014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3/6171/596 Making every scientist a research funder. 作者: Mervis, Jeffrey. Science (New York, N.Y.) 卷: 343 期: 6171 页: 598 出版年: 2014-Feb-7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3/6171/598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gatekeeping. 作者: Siler, Kyle; Lee, Kirby; Bero, Lis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卷: 112 期: 2 页: 360-365 出版年: JAN 13 2015 http://www.pnas.org/content/112/2/360 秦四清,2015-09-04,有木有 比“专家评审”更管用的招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18562.html 亚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 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 的纯正品性 。 As Arthur. Smith, a well-known Western missionaries a century ago pointed out, the Chinese people lack most is not wisdom, but the courage and integrity of the pure character. 欢迎您的补充!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大家!热门博文排名第一了。
7812 次阅读|93 个评论
审稿意见是错的怎么办?
热度 1 Enago 2015-6-1 13:20
文章投出去后,过了一段时间审稿意见回来了,编辑跟审稿人列了一串需要修改的问题,还包含一些很难修改甚至是错的意见,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 阅读原文 请点击链接造访 【英论阁学术院】审稿意见是错的怎么办? --- 首先是不要放弃。文章被批得一无是处,心里当然会很难过,但是这毕竟是你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成果, 不要因为审稿意见太多就觉得这篇文章只能废掉了 。如果自己觉得审稿意见是错的,可以找同事帮帮忙,让他帮忙鉴定一下。如果他也同意审稿人意见,那么就应该虚心接受批评并请他帮忙制定一个修改计划。如果他也认为同行评审意见有问题,那么最好是直接联系编辑进行解释或者要求增加另外的审稿人。 调整好心理之后就应该,再反复阅读修改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分类成为容易修改的、可以修改但比较花时间的和无法修改的,然后一一解决。面对那些无法修改的意见,千万不要一着急就钻牛角尖。一时回答不了的意见可以先冷一冷、放一放,先做点别的事情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因为事情总是变化着的,或许过一段时间就知道该怎样回答了。 把其他能够回答的问题都回答之后,可以再次与杂志主编沟通。如果主编同意你的看法,他也许会告诉你,这条评审意见可以不回答。但是如果主编同意同行评审的意见,那么万不得已时也只能转投其它更适合这篇文章的期刊了。 最后即便转投其它刊物,如果文章本身就很具争议性,或是这项工作提出了该领域的某个重大变化,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很可能换了期刊之后还要面对同样的情况。 科研的过程,就是不断从错误中学习的过程,要从批评中学到知识,积累经验,保持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 您可能感兴趣的博文: 1. 审稿之回复审稿意见 2. 审稿之我的审稿经验 3. 如何有效利用学术会议 -------------------------------------------------------------------------------------------------------------------------------------
个人分类: 科研伦理|648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扬州晚报:近百专家现场签名拒绝转基因
热度 1 蒋高明 2014-3-20 12:37
扬州晚报:近百专家现场签名拒绝转基因 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jy/2014-03-20/47501.html 2014-03-20 11:02:43 来源: 扬州晚报 作者:记者 向家富 点击:7426 评论: 12 (查看) 分享到: 10   昨日,由中国养蜂协会主办,扬州大学和江苏省蜂业协会承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蜜蜂与蜂产品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蜂产业高峰论坛(以下简称研讨会)在扬举行。会议间隙,一项针对“关爱蜜蜂 保护地球”的签名活动也在进行,其内容之一是“拒绝转基因农作物”;现场,有近百名专家签名。 蜂业专家昨齐聚探讨蜂产业—— 近百专家在扬签名拒绝转基因 担忧转基因作物影响蜜蜂、蜂蜜。图为专家签名。向家富 摄   近百专家在扬签名 拒绝转基因农作物   当日上午8点30分,研讨会在扬州大学逸夫图书馆正式开幕。会议组织者之一、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吉挺介绍,这届研讨会的专家来自全国各地,不仅有大陆的专家,也有台湾的专家,“有的从事养蜂业,有的从事蜂产品加工业,有的从事蜂业研究。”   记者看到,在会场一侧,设置有一个“关爱蜜蜂 保护地球”的签名台。签名台布置者之一的仇志强告诉记者,“关爱蜜蜂”主要有保护蜜蜂赖以生存的蜜粉源植物、不滥用农药(包括除草剂)和化肥、拒绝转基因农作物等内容。   在开幕式结束、与会专家合影留念后,专家们陆陆续续走到签名台前签名,先后有近百名专家签上自己的名字。   担忧转基因作物   影响蜂蜜及其消费   吉挺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对蜜蜂是有影响的,“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花蜜中存在转基因蛋白,蜜蜂摄取这些有转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后,将会受到直接影响。”   中国养蜂协会理事长、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吴杰说,“拒绝转基因农作物”是“关爱蜜蜂 保护地球”签名中的一项内容,这项内容,反映了蜂业业内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担忧,而且这种担忧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有几个方面担忧,一是担忧转基因作物对蜜蜂本身的影响,二是担忧转基因蜂蜜是否有害,三是担忧转基因蜂蜜消费受限。”   吴杰说,目前有关转基因对蜂业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也没有一个系统的风险评估,因此还不能下结论说转基因对蜂业有什么不利影响;而正是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因此导致蜂业业内对转基因农作物有一种担忧和抗拒情绪,“从蜂产品出口来说,欧盟是我国蜂产品主要的出口对象,而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控制是最严格的。”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618 次阅读|1 个评论
拒绝转基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热度 2 fanxshan 2013-11-5 11:02
昨天检查一下自己家里的食用油,发现正在吃的就是转基因大豆油,还有一大一小两桶未开封。(三者皆明确标注原料为转基因大豆) 今天上课回来,路过超市,买了一桶花生油(醒目标注非转基因):135元(下图右)。回家再仔细检查,又发现一桶花生油,未标明是否转基因,但应该不是。(下图左) 将油壶清干净,灌入花生油。 心动不如行动。拒绝转基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212 次阅读|2 个评论
拒绝"等靠要",停止埋怨,微笑改善
热度 1 zlhua 2013-4-27 10:15
曾经,我也 喜欢等待 很小的时候,天天坐在爷爷奶奶家的门槛上,等待父母接; 回到父母身边后,晚上翻来覆去不睡,等待父母回家; 上学时,等待老师放假,等待老师划重点 谈婚论嫁时,不主动去搜寻,而是默默等待“爱情”突然降临 等待,有时候的确能给我们带来“ 惊喜 ”,这也越发加剧了“等待”... 其实,我也 喜欢依靠 磕睡时,生病时,喜欢依靠在父母身边; 上学时,总是喜欢依靠老师 传播知识 ,而不是自己 发现知识 ; 工作后,有困难也喜欢找领导... 有问题需要解决时,也喜欢旁边有一个人可以依靠;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 依靠别人得到的东西,并不能带来内心真正的快乐 , 越是 容易得到 的东西,越 不懂得珍惜 。 相反让我觉得“ 有压力 ” 在中国的 传统 里 父母 是家里的权威 老师 是学校的权威 领导是工作的权威 传统思想中,就 假定 了这些 权威 们 理所当然知道我们需要什么 所以,不用我们提要求,该给的他们自己知道给,不该给的,提要求也没用 所以,久而久之,我们都成了“ 伸手派 ”。 直到后来,我发现 每当父母,老师,领导没有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时,我会很 失望 会觉得父母“ 不爱我 ”,老师“ 不好 ”,领导“ 不公平 ” 情急之中,我会哭,甚至有时还会通过各种“ 逆反 ”的行为向他们呈现我的“ 不满 ”; 再到后来,我也成为了母亲、老师 我发现,其实在面对孩子,学生时,很多时候我是“ 无知 ”的 当我发现这个“ 秘密 ”时 我曾经很长时间地变得“ 不自信 ”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 李姐姐 ... 她也仿佛跟我一样,遇到了同样的 问题 ,有了一样的 思考 当“不自信”又“ 坦诚 ”的人遇到一起时, 问题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 转机 , 我们一起 交流 ,一起出去 闯荡 , 期间,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来自 心理的磨练 但因为坦诚,因为不想 误人子弟 , 所以,我们 克服 了各种 障碍 , 走出校园 我们发现了很多跟我一样“不自信”但“坦诚”的 “领导” 他们也不像我们 想象 地那样“ 精明能干 ”,“ 先知先觉 ” 回到校园,我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之后,我喜欢上了 研究历史 研究 企业发展历史 研究英国,美国,日本等 发达国家的奋斗史 才发现,其实 优秀企业和发达国家同样经历过“不自信”、“无知” 只是不同的是,他们都比较 坦诚,愿意为解决问题而付出 。 久而久之 ,我发现了自己的 改变 不再等靠要, 不再愤青 , 不再郁闷 而是 停止埋怨 , 微笑改善 ...
个人分类: 工程教育|3987 次阅读|1 个评论
拒绝升职,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智慧。
热度 3 sheep021 2012-11-20 10:22
在人人都渴望升职的同时,也有人会因升职而烦恼。听一位朋友说,他要升职了,可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也许工作被上司肯定,或许职业生涯又向前迈了,但是置越高,肩上的责任也越重,生活的乐趣也失去得越多…… 从“拒生”的丁克一族,到“拒升”的“生活”一族。人们的人生观悄然发生改变。 就像程代展老师的高徒,逃离科研而到高中做个老师,是否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拒升”呢? 古人说, 舍得,舍得,能舍才能得。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 。实在是智慧之言! 以前,中国人很穷,但是致富之后,又说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为了挣钱,我们失去了太多的东西——从国家层面来说失去的是环境,从家庭层面来说失去的是情亲,从个人来说失去的是健康。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钱吗,真的需要那么大的房子吗,真的需要那么高的职位吗?为什么不能留点时间给自己,给家人……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出人头地”,扬名立万,与其被逼得跳楼(这年头因不堪重负而自杀的人可真不少),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轻轻松松过一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24 次阅读|6 个评论
女孩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热度 16 outcrop 2012-11-12 15:45
【来自微博的消息:大四男生写16万字情书光棍节表白】昨天,华中科技大学男生王老弟,向他心仪的女生送出了一封他用212天时间写的16万字情书。这封情书的内容包括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内容主要是回忆两人在一起做的事或借景抒怀。他将其装订成册并取名《我不愿让你一个人》。 女孩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引以为戒,欢迎点评~~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风花雪月|6520 次阅读|36 个评论
莫言,有气魄拒领诺奖吗?
热度 4 sheep021 2012-10-24 10:53
从俺听说莫言获得诺奖开始,就一直有一个想法在脑子里转悠——莫言会不会拒绝领奖? 观察到现在,似乎还没发现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这样的话。相反,举国欢腾,甚至还有人说要把他的小说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云云。 为什么要拒绝诺奖,原因很简单。诺奖曾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至今没有道歉! 虽然,我们以前抗议过,但是,如果这么顺顺利利地 接受了这个文学奖,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也接受了他以前的什么狗屁和平奖呢? 所以,莫言这个文学奖,是不是一个陷阱呢? 所以,我建议,莫言拒绝领奖,以示抗议! 但是,奖金还是不少的,毕竟可以在北京买一处“大房子”。这一点,不能让莫言一人承担,建议全民捐款,弥补莫言的经济损失。我相信,这比款项不会比那点牙慧少。 如果莫言说硬句话,我个人愿意捐出1000元人民币。如果最终凑不够数,不能弥补莫言的经济损失,我愿意再捐一万元人民币…… 虽然中国还很穷,我也很穷,但中国最不缺的就是钱。有人说中国人穷得就剩下钱了。 中国人,要学会说不 ! 相关参考: 转:钱学森拒领美国大奖折射了什 么 改革开放后,美国政府为了和中国套近乎,决定 授予钱学森美国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1985年初,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博士访华,在会晤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时,郑重请其向钱学森转达:如果钱学森愿意去美国接受这项荣誉, 还可以 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号 ; 如果钱学森博士不愿意去美国领奖,美国可以派美国科学院院长普雷斯来中国 授予钱学森“美国国家科学奖”。但钱学森毫不含糊地答复:“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时,是被驱逐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 道歉 ,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钱学森还说:“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据说,当时最高领导还亲自做工作,要钱学森顾及中美关系,前往美国领取这个奖项,可钱学森连最高领导的面子也没有给,硬是拒绝了一些人求之不得的“荣誉”。 “ 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钱学森说得多么斩钉截铁,气贯长虹!在面对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等头衔的巨大诱惑时,钱学森为什么能表现得如此硬气?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80 次阅读|6 个评论
【围观】中国校长和园长的好榜样!
热度 3 wya 2012-5-11 09:43
校长拒警方询问学生:孩子揭发父母违反人性 http://news.163.com/12/0510/17/815MOHON00011229.html 一个12岁孩子的母亲涉嫌诈骗外逃,警察向学校提出要询问这个孩子,学校该不该答应?对此,该校长直接回复:学校可以让班主任、老师配合询问, 但不可以直接询问学生,他们是未成年人,学校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 无独有偶,日前,记者在某市实验性示范性幼儿园采访,园长无奈地说,新学期刚开学,某天下午1点左右,十多位执法人员来到校门口,要求幼儿园开门,对幼儿园的棉被、校服质量进行突击抽查。园长表示,中午12点至下午2点半, 是300多位幼儿的午休时间,无法接受检查。 执法人员则称不开门可以,把棉被送到校门口接受检查。园长回复道:幼儿在午休,无法提供多余棉被,第二天,就有媒体报道称“某幼儿园真牛,拒绝开校门。 ” 对执法人员来说,前文中的校长和这位园长都是“牛”校长。作为一位普通的家长,我非常支持这两位“牛”校长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校园内的孩子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伤害;只有这么“牛”的校长,才能让更多的家长放心;只有这么“牛”的校长,才能给孩子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781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没能学会“拒绝求助”
热度 5 pengfeig1223 2012-4-5 00:02
这两天放假静下来记录一下前几天在北京的行程,想起在北京遇到的二件小事: 3 月 26 日晚上 ,会议主办方邀请在知春路上的翠宫饭店(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饭店)吃自助餐,饭后一个人出来,门口遇到两位年轻的姑娘求助,说是来北京找不到工作,现在生活困难,请给点钱吃顿面,我当时还是迟疑了一下,看这两姑娘的表情,感觉十有八九这两姑娘说的不是真话,但还是本能的将口袋里准备坐车的几块零钱给了她,最后多说了一句让她们有困难还是找政府,不知她们是嫌钱少还是嫌我迂腐,其中一个还说了一句粗话,我当时瞪了那说粗话的姑娘一眼,想说什么后来又没有说,心里虽然不舒服,但觉得当时的处理还是对的,即使是被骗了对我也没有多大损失,但如果真遇到有困难的人能帮而不帮,我会觉得不安的。几分钟后再从那路过时,发现这两姑娘还在那,正在纠缠一白人青年,还有手拽人衣服的动作,不过那白人青年看来比我有经验,左冲右突的杀出重围去了。 后来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工程研究院后门的四环路上排队等公交车时,又遇到一年轻女性想借我电话用一下,说她自己的手机没电了,跟她老公相约没找到人,我迟疑了一下,还是借给她了,虽然我的手机是漫游,在遇到人求助时还真没能学会“拒绝求助”。有人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遇事喜欢从好的方面去想,也许这就是我的性格。 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情,是我向人求助,前几天我的一位同学遇到一件事情,她是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一位女生不辞而别 10 多天,说是去广东那边会男朋友去了,学校和家人很着急,让我帮忙找一下他们,我找到广东当地的一位素不相识的同行求助,那位老兄虽然已经调离原工作单位,还是尽力的帮我查找,很是感激。人与人之间还是要相互信任的,在能帮人一把时还是尽可能帮人一把,即使十之八九被骗,一次成功有效的帮助,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帮下别人,不为别的,只为给我们的“灵魂”以安息之地。
个人分类: 感悟|310 次阅读|5 个评论
昨天默默的拒绝了吃狗肉【微博】
热度 12 outcrop 2012-2-1 16:06
没吃,也没反对他们吃;我只选择了默默的拒绝吃狗肉;以后也不想请人吃。 没什么太复杂的原因,就是感情上觉得不忍吃狗肉;就对那盆东道主力荐的菜没动筷。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15359850,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无宗教信仰,提倡动物保护。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06 次阅读|43 个评论
何以“拒绝平庸”?
热度 21 boxcar 2011-7-2 19:17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昨天 在马臻老师的博客中看到了一篇江苏省的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 1 】。我不想去评价这个比我小大约 20 岁的高中毕业生的文章,只是 觉得这个题目本身挺有意思,按捺不住一种想一试文笔的冲动,决定用一个类似的标题,专门写篇博文。 当然,我这篇博文肯定没机会得满分,因为按照我的风格,它通常会是“错字连篇”(撷英太多!)的,按照当年我的高中语文老师的扣分标准(一个错字扣 5 分! ),很可能迅速扣到零分。而且,由于可能给很多语词做出了过多与正规语文教学完全相悖的解读(拆字),加上我总是喜欢沿着“跑题”的方向去写作的恶习,如果我亲自下场参加高考,很可能由于这样一篇作文,把整个语文考卷清零的。好在我现在是在科学网上写博客,这里只有阅读、点评、推荐和小红花的多少,没有成绩,更与能否烤上大学完全无关的。不扯别的了, 言归正传,写上我的作文——何以“拒绝平庸”? 要“拒绝平庸”,必先“咀嚼平庸”(疑似错别字!)。应该先弄清楚“平庸”是神马(注意,又一组错别字货真价实的错别字!)?答:平庸不是神马。因为,“平庸”首先不是万众敬仰的神,恰恰相反,平庸经常是被人们蔑视和唾弃的。“平庸”也不是神仙的马,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神仙们的马(座驾),自然也不会平庸。看看西游记里那些神仙们的座驾们,即使落入凡间,也个顶个都是身怀绝技或宝器、啸聚一方的妖精,抓个把唐僧跟玩儿似的,本事捅天的孙悟空都奈何不了它们,怎会“平庸”?!。如果说“平庸”还有可能是“马”,那也只能是“骈死于槽枥之间”的“牵犁马”或者“潜力马”,最平凡、最普通、干得活儿很多很重,吃得很差的那种,而绝对不会是已经名动江湖、身价不菲的“千里马”或“钱利马”。 这段“神马”说完,大家马上应该明白,所谓“拒绝平庸”,大概是要避免充当社会上那些吃苦受累出大力赚小钱的寻常角色,而要去追求卓越、彰显突出,坚决争当“千里马”,努力摆脱“潜力马”,最好能一步登天成为神仙彻底地摆脱平庸,即使退一步讲做不到神仙,起码也要去混个金毛狮子吼、白龙马啥的“神马”的岗位。为啥社会上有那么多人要不遗余力地往上爬、不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 X ?当然是因为他们都要努力“拒绝平庸”。从这个意义上讲,“拒绝平庸”这个响亮的口号在促进个人乃至社会进步方面似乎是很给力的。 然而,“拒绝平庸”说来容易,想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试问:世界上是“平庸”的人多呢?还是“不平庸”的人多?答案自然是“平庸”的人多,“不平庸”的人少。由于“不平庸”的人注定是很稀少的,想要做到“不平庸”也就格外的不易,至少不是喊出一句“拒绝平庸”的响亮口号就自然而然地做到的,而应该志存高远,付出非常非常多的努力,通过不断地完善、提升和超越自我,逐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所说的“拒绝平庸”,恐怕还带有拒绝与大多数常人为伍,或者拒绝成为普通人的涵义。如果个人的天赋很高,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顺利,那么或许有条件真正做到“拒绝平庸”而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但是,如果天资寻常,人生际遇也很一般,个人的意志品质和能力并没有强大到能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地步,最好还是安安稳稳地做一个普通人,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而不应在“拒绝平庸”这种大而空的口号驱使下,为了证明自己的非凡和卓越去拼命做那些完全力不从心的事情,结果一再品尝失败的苦酒,最终留下一阵阵“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哀叹。 总之,卓越者自然会选择“拒绝平庸”,奋进者也将不断尝试“拒绝平庸”,但若由平庸者本人去“拒绝平庸”,最后被拒绝的很可能是“自我”。 参考: 【 1 】马臻: 高考满分作文不过如此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461047
个人分类: 社会|6036 次阅读|56 个评论
拒绝匿名评审-请维护教授的学术和人格尊严
热度 5 lxchencn 2011-5-13 09:39
阳光之下万物生长,阴暗之地蚊虫滋生,公开才有信任,公正才有希望,不要以不信任对待不信任,更不要以不信任践踏信任!匿名评审是谁的把戏?论文、标书、成果等等匿名评审谁之过?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有的教授都被贴上不信任的标签,既然不信任,何必请我评?信任谁就请谁评吧,请保持你教授的学术人格尊严,拒绝匿名评审!
313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拒绝他人的勾引&搭讪(亮点在后面)
longfo 2010-8-16 18:34
女生版: Boy: Can I buy you a drink?(我可以为你买一杯饮料吗?) 【这个好常见!】 Girl: Actually Id rather have the money.(不必,我宁愿要你买饮料的钱。) Boy: Can I have your name?(我能请教你的名字吗?)【好直接】 Girl: Why? Dont you already have one? (为什么?你不是已经有名字吗?故意把上句中的have当作有来理解) Boy: Im a photographer. Ive been looking for a face like yours.(我是摄影师。我一直在寻找一张像你这样的脸。) Girl: Im a plastic surgeon. Ive been looking for a face like yours.(我是整形外科医生。我也一直在寻找一张像你这样的脸。) 【哈哈哈哈哈~】 Boy: Havent I seen you some place before?(我好象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你?) Girl: Yes. Thats why I dont go there anymore.(是的。这就是我不再去那个地方的原因。) Boy: Will you go out with me this Saturday?(这个星期六你想跟我出去吗?) Girl: Sorry. Im having a headache this weekend.(抱歉。这个周末我头疼。) Boy: I think I could make you very happy.(我想我能让你非常快乐。) Girl: Why? Are you leaving?(是吗?你是说你要离开?) Boy: May I hold your hand? (我能牵着你的手吗?) Girl: No thanks,it isn't heavy. (不用了,我自己能拿的动。) Boy: Hi,didn't we go on dates before? Once or twice? (我们以前有过一两次约会吧?) Girl: Must've been once.I never make the same mistake twice. (肯定只有一次,我从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男生版: girl:!@¥#*#(¥)%#%¥@%!¥#%! boy:我很穷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