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管理工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高绩效的秘密 绩效驱动系统》][企业管理][PDF/16M]
lcj2212916 2014-11-23 13:22
名称:《高绩效的秘密 绩效驱动系统》全集 类型:企业管理 语言:简体中文 运行环境:电脑、手机 文件大小:16M 內容簡介:績效管理不只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更不只是填表格、定指標。讓部門溝通更有效,讓組織更平滑、更高效、更穩健才是關鍵。你是不是正頭疼於以下問題: 怎麼通過績效管理真正解決企業效益的逐年增長? 怎麼解決引進國外績效管理系統水土不服的問題? 怎麼能讓領導認同你制定的績效系統? 推行過程中,怎麼能讓中高層重視,並得到所有員工的支持? 於環宇專注於人力資源諮詢與培訓十餘年,在多年的諮詢與管理實踐中,他總結出了三維績效管理系統,從目標、動力、能力三個維度做績效管理,實事求是發現員工的長處和短處,引導高層管理者發揮牽引作用,讓高層全力投入、中層方向明確、員工有目標和動力,從而幫助企業提高員工能力和績效,提升部門產出,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高績效的秘密:績效管理驅動系統》提供的績效管理工具和方法,只要認真學習,根據企業情況進行演練,實現效果可以達到99%。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78902836
1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文献管理软件是Endnote
syfox 2012-7-25 11:52
相信大家做科研看的大都是英文论文,因此我向大家推荐的文献管理软件是Endnote。其他如noteexpress等我也用过,不过从个人使用上感觉,后者更适合管理中文文献,而前者在管理英文文献上更胜一筹。毕竟endnote和著名的ISI检索系统(就是SCi)是一家公司的产品,因此其与ISI的联机检索是最好的了。而且现在很多数据库如SD,ACS,Wiley等都与endnote建立了citation的关联,在下载文献的同时可以直接将题目导入到endnote里面,比手工输入方便的多:) 好了,现在进入正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会认同。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工具,相信仅凭个人的记忆来进行分类管理是相当地困难。我看过以前论坛里有人发帖说是按照文献类型进行分类,而后用文件夹管理。说实话,我开始也是用的这个方法,但弊端也很快就出来了。首先是找文献的过程非常麻烦,一层层文件夹点下去头都大了;其次,很难建立一个完善的分类标准,换句话说就是很难判断文献的唯一属性。举个例子,有的人喜欢按照专题分类,有的人喜欢按照实验小组分类,同样研究材料,有人喜欢按照原料分类,有人喜欢按照表征分类,有人喜欢按照反应分类。。。那么,面对多重标准,一篇文献到底应该放在哪个文件夹呢?(千万不要说CtrlC+V,每个文件夹放一个 )。所以,我最后还是把这些麻烦的工作交给了endnote,毕竟电脑比人脑耐心而且不会出错。 下面说说具体的方法。首先是已有文献的管理。如果大家电脑里面已经有了很多pdf论文,那么先请小费点时间到ISI上把这些文献查找出来,然后将这些文献导入到endnote中。就是界面下方的save to Endnote Refman那个按钮。这里建议大家先把选中的文献放到marked list里面最后集中导入(这样快一些),同时导入时别忘了选中导入abstract(具体用途见后文)。等文献都导入到endnote之后,再将每个pdf文档作为附件放到相应的题录中。对于那些ISI上检索不到的论文(很多学校ISI检索年限有限,像我的学校98年之前都查不到:(),只好靠手工一点一点敲进去了。这里虽然费点事,但可以为以后的阅读和论文写作节约很多时间的。 而后是文献的检索。还是在ISI上检索,如果学校里面有SD,ACS等大数据库的也可以在里面检索(不过个人觉得还是在ISI上检索全面一点)。至于要检索哪些论文可以参考一下我以前的帖子,这里不再罗唆了。还是同上面一样,检索后导入endnote,然后有条件下全文的可以下载全文作为附件。 这时,你应该拥有了一个包含很多题录的endnote的library了。下面要做的就是文献的分类整理。这里面推荐实用endnote XI以后的版本,因为里面增加了一个非常非常实用的功能:group群组管理。就像QQ的群一样,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建立group(最多可以建50个,相信对于大多数人应该够用了),而后把文献分门别类的拖入各自的group中。这里的方便之处在于同一个题录可以归属于多个group(在group下面的题录相当于是链接),这样,就可以建立“双重”乃至“多重”标准对文献分类了。像我就按照研究小组,衬底材料,合成方法等建立了多个group。 文献分类好了,但如果不经过阅读做笔记,那还是属于电脑的,只有经过个人的消化,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时,我的方法是在endnote里进行阅读作笔记。从Endnote里面阅读文献的摘要,初步判断文献的相关度和重要程度。而后在下面note档里面用简短的语言作些描述和评价。然后最好在note前面作上一个表面看过的标记(我是用@符号表示看过,*表示重要,需要阅读全文),因为时间长了很难记住哪些是重点。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文献筛选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摘要判断文献的重要性。我觉得这还是很需要个人的实践的,文献读得越多,对文献的理解越深,判断力也会越强。简单的说,就是依靠你课题重点关注的关键词和你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论文写作时discussion中需要解释的现象这三方面来寻找关注的论文。 当文献都已经做完笔记之后,大致可以判断出哪些可以略读,哪些需要精读了。那么精读那些重点文献吧。我个人建议还是用word做个较为详细的笔记比较好。把文献中经典的句子,重要的数据和讨论记到word里面,有助于日后的论文写作。这时,endnote的作用又可以体现出来了,就是它与word的关联作用。可以将文献作为reference插入到word里面,免得日后再找文献时不知道引用出处。 大致先写这么多,以后我再想到什么继续补充进来。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觉得好的话就不要吝惜给我几颗星星吧:) PS:回答一下一些虫友提的问题,补充一下我现在所知道的一些数据库文献的endnote导入方法 SD:在检索到文献后的页面上方出现export citation,点击后进入导入页面 ACS和Wiley:在检索文献后点击abstract进入摘要界面,然后点击Download Citation 进入导入界面
个人分类: 学习|13 次阅读|0 个评论
面向团队的文档协作与管理工具
zzyyhh 2012-6-9 13:17
科研在线文档库面向团队的文档协作与管理工具 ( http://ddl.escience.cn/ ) 最适合科研团队、项目组、兴趣小组、创业团队、中小规模企业等工作用的文档协作与管理工具 免费注册 或 直接登录 免费团队,自由创建、轻松工作、团队合作更高效 课题组可以用来做什么? 可以用来收集及整理整个课题组的资料、文档,并在团队内成员间进行推荐与共享,让团队合作更高效,长期积累,知识很重要。
3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LSF学习
热度 1 piaoxue001 2012-4-18 16:47
LSF(Load Sharing Facility)是由platform公司开发的分布资源管理工具。它用来调度、监视、分析联网计算机的负载,可以对Cluster机群的资源统一调度和监控。 一 LSF使用方法 1、设置环境变量: 用户使用LSF前,应设置相应的环境变量: csh用户,登录系统后执行 source /export/lsf/conf/cshrc.lsf bash用户,登录系统后执行 . /export/lsf/conf/profile.lsf 用户也可写入.cshrc或.bashrc,则登录后就能设置相应的环境变量。 2、提交作业 LSF 使用 bsub 命令来提交作业。 bsub 命令常见用法如下: bsub –n z –q QUEUENAME –i inputfile –o outputfile COMMAND 其中z代表了提交作业需要的cpu数,–q指定作业提交到的队列, 创建时间:2006-12-12 15:54:00 1 如 果不采用–q选项,系统把作业提交到默认作业队列(作业队列详细介绍请看下一节)。inputfile 代表程序需要读入的文件名(例如 namelist等),outputfile 代表一个文件,作业提交后标准输出的信息将会保存到这个文件中。COMMAND是用户要运行的程序。 (1)对于串行程序COMMAND可以直接使用用户的程序名 例如,对一个运行时间12小时内完成的串行作业mytest, 提交方式为: bsub –n 1 –q QS_Norm –o mytest.out ./mytest (2) 对于并行作业COMMAND为“–a mpich_gm mpirun.lsf 程序名” 因为并行作业必须用到MyriNET库,所以提交的时候必须使用 –a mpich_gm mpirun.lsf 例如对于一个12个小时内完成,使用16个cpu的并行作业mytest,提交方式为: bsub –n 16 –q QN_Norm –o mytest.out –a mpich_gm mpirun.lsf ./mytest 目前,系统规定每个用户最多只能使用16个cpu。 3、使用脚本提交作业 bsub 命令可以使用输入脚本多次提交具有相同参数的作业,格式为: 创建时间:2006-12-12 15:54:00 2 #BSUB –n Z #BSUB –q QUEUENAME #BSUB –o OUTPUTFILE COMMAND 该脚本的参数与命令行 “ bsub –n Z –q QUEUENAME –o outputfile COMMAND”参数相同。 提交时为 bsub 脚本名 例如要提交一个12小时内完成,需要16个cpu的并行作业mytest,可以编写作业脚本 bsub.scriptfile #BSUB –n 16 #BSUB –q QN_Norm #BSUB –o mytest.out –a mpich_gm mpirun.lsf ./mytest 作业提交方法为:bsubbsub.scriptfile 二、LSF队列状况 LSF分了如下几个作业组: 1、长时间并行作业组(LSF管理) (1) QL_Norm 队列 创建时间:2006-12-12 15:54:00 3 该队列用于运行长时间并行作业,作业不限执行时间。作业规模限制为:最多使用16个CPU。 2、串行作业组(LSF管理) (1) QS_Norm 队列 该队列用于串行短时间作业,最长作业执行时间为 12小时。 (2) QS_Long 该队列专用于长时间串行作业,作业不限执行时间。 3、短时间并行作业组(LSF管理) (1) QN_Norm 队列 该队列用于运行短时间并行作业,最长作业执行时间为12小时。 (2) QN_Debug队列 该队列用于调试或试算,最长作业执行时间为5分钟。 请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当的作业组进行作业提交。 附:队列命名潜规则 新的队列命名遵循一定的潜规则,下面详细解释队列名中各字母的含义: QL_Norm:Q代表queues;L代表long,表示该队列运行长时间并行作业; QN_Norm:Q代表queues;N代表normal,表示该队列运行短时间 并行作业; QS_Norm:Q代表queues;S代表serial,表示该队列运行短时间串行作业; QS_Long:Q代表queues;S代表serial,表示该队列运行串行作业;Long表示长时间运行; (同中科院网络中心 深腾6800) 三 查看作业状态和删除作业等 几个常用的指令: bjobs 检查提交作业状态 bjobs bjobs -w bjobs –r 显示正在运行的作业 bjobs –a 显示正在运行的和最近完成的作业 bjobs -p 显示等待运行的作业和等待原因 bjobs –s 显示正在挂起的作业和挂起的原因 bjobs -l 显示该作业的所有信息 bhist 显示最近完成作业或正在运行作业的历史情况 bhist jobid bkill 删除不需要的作业 bkill jobid bkill –r jobid bpeek 当作业正在运行时显示它的标准输出,监视作业运行 bpeek jobid bqueues 显示队列信息 bqueues bqueues –l queue name bhosts 显示各节点作业相关情况 bhosts bhosts hostname lsload 显示各节点负载信息 lsload lsload hostname lshosts处理各节点静态资源信息 lshosts lshosts hostaname 书到用时方恨少
个人分类: linux|524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LaTeX之中文参考文献的写法
热度 1 linpandr 2012-3-12 21:23
LaTeX之参考文献的写法 下面这篇文章内容是以前的资料了, 用 LaTeX 处理文档, 经常就要书写参考文献, 这里介绍 LaTeX 默认的 thebibliography 环境 , 如果要了解 LaTeX 中更高级的参考文献管理工具 BibTeX, 请见这里 BibTeX使用介绍 . 另外一种经常用的小技巧是, 把文档中的 Reference 写成中文的”参考文献” 如果文档类是article之类的, 用\renewcommand\refname{参考文献} 如果文档类是book之类的, 用\renewcommand\bibname{参考文献} -------------------------------------- 这是一篇关于LaTeX之参考文献写法的好文章, 原文地址在 这里 . LaTeX 之 参考文献的写法 ------- BibTeX 本文需要有一定的 LaTeX基础 在编写latex文件时,参考文献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以前自己写的时候总是用 \begin{thebibliography} \bibitem author,article, year, vol, \end{thebibliography} 我要说这个方法 太业余 ,现在要带你 鸟枪换炮 ! Oh,yeah! 这里要用的就是BibTeX,它可以把你编写好的参考文献文件自动插入tex文件中,形成专业的参考文献格式! 那就开始吧,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几个基本概念,也就是几种文件类型: tex---就是tex文件,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bib---参考文献所在的文件 bst---参考文献样式文件 这里插一句,有时候注意下英文缩写很重要,容易发现问题,bst=bibliography style 下来开始编辑这三个文件,一般情况下bst由系统提供,所以不需要编写,不过当你发表期刊的时候,期刊一般会提供样式文件给你,毕竟各个期刊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就不一样,国内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期刊,和国际接轨还需时日。 \documentclass {article} %===================Package Area==================% \usepackage {geometry} \usepackage{CJK} \usepackage{indentfirst} \usepackage{textcomp} \usepackage{latexsym} \usepackage{amssymb} \usepackage{amsmath} \usepackage {graphicx} \usepackage{flafter} \usepackage{booktabs, longtable} \usepackage{caption2} \usepackage{pxfonts} \usepackage{cite} \usepackage{enumerate} %===============End Package Area==================% \begin{document} \begin{CJK*}{GBK}{song} \CJKindent %------------中文设置-------------------------- \makeatletter %将文献引用作为上标出现,增加括号, \def\@cite#1#2{\textsuperscript{ }} \makeatother \renewcommand{\refname}{\centerline{参考文献}} \renewcommand{\tablename}{表} \renewcommand{\captionlabeldelim}{\quad} %===================Image settings========================% \renewcommand{\figurename}{图} \renewcommand{\captionlabeldelim}{\quad} %Need caption2 macro package %===============End image settings========================% %-----------中文设置-------------------------- \title{BibTeX测试文件} \author{南燕} \date{\today} \maketitle 这是书籍的参考\cite{plain:myBook} 这是文章参考\cite{plain:myArticle} \bibliographystyle{plain} \bibliography{bibitex_test} \end{CJK*} \end{document} 这个是我自己写东西的模版,所以宏包比较多,和这里有关的就CJK和cite,一个是支持中文,还 有一个是支持引用上标,其余应该可以去掉。看正文里的两个cite,就是两个引用的地方,怎么引用后面说明,最后在\end{CJK*}前分别是样式和外 部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文件,这个做法有点类似C语言里的#include指令 最后编辑一个bib文件,这里文件名要和\bibliography{xxx}里的xxx同名,以bib为扩展名,在\bibliography中不需要加载扩展名。 那bib的书写格式呢? 来看 @文献类型={引用名称, 各个域,用逗号分割,最后一个后面不需要再后面追加逗号,内容要用双引号括起来 }; 这里要注意 :每条参考文献用@开头,分割的逗号不要用中文逗号,用半角逗号,每条参考文献要以;来结束,类似于C++的类的定义。 例子 book{plain:myBook, author ="南燕", editor ="南燕", year ="2006", title ="书籍测试", publisher ="Wiley" }; @article{plain:myArticle, author ="Houston", title ="Teach you how to use article reference", jounal ="IEEE Trans. on Typeset", year ="2006" }; 还有很多参考文献的类型,比如:article, article, booklet, conference, inbook, incollection, inproceedings, manual, misc, mastersthesis, phdthesis, proceedings, techreport, unpublished,每种参考文献还有多种的域,有些是必须写得,没写 会给出警告,而有些是可选,不过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信息。 最后有几个东西要注意的,就是在写引用名称的时候,要带上样式,具体格式为 样式:引用名 在文中引用也是一样,而bst文件最好放在和tex文件同一个目录,或者放在texmf/bibtex/bst 比如我安装在C:\CTeX\,那就是C:\CTeX\texmf\bibtex\bst,这样放,每次系统会把这个样式文件自动加载进来,如果是放在和tex同一个目录,则就只能当前文件使用。 最后是编译过程: 运行命令 $ latex yourfile.tex $ bibtex your_ref.bib $ latex yourfile.tex $ latex yourfile.tex 最后的确要运行两次 latex ,才能得到正确结果 小结 BibTeX是比较专业的整理参考文献的方法,而且方便在tex文件中引用,但是里面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注意,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提问
个人分类: Latex|170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需求管理工具 Rational RequisitePro使用简介
baiyunrui 2012-2-18 09:30
需求管理工具 Rational RequisitePro使用简介 摘自: http://space.itpub.net/12639375/viewspace-155663 1 RequisitePro简介 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一种最常见的需求和用例管理工具,通过与 Microsoft Word 的高级集成方式,方便的对需求进行采集、组织、沟通、跟踪,加强对需求过程的管理。 接下来就介绍一下RequisitePro的基本 概念 和使用方法。 2项目 RequisitePro对需求按照“项目”的方式进行管理。一个需求项目包含了需求项、需求文档、需求的变更、沟通等内容。需求项目按照树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每个需求项目可以设置需求的类型、属性、文档模板等。 2.1新建项目 在File - New - Project中新建一个项目,新建项目有四种选择: (1)新建一个空项目,选择Blank,新建空项目后,你可以任意定义项目中需求,文档的类型等属性。 (2)根据模板新建一个项目。RequisitePro预置了几个模板。选择模板创建后,项目会有一些目录结构,需求类型、属性。减轻定制工作量。 (3)从一个基线创建。从一个导出的基线创建一个新项目,项目中包含基线的需求内容。 (4)创建一个模板。“Create a NewTemplate”,创建后的模板在“\RequisitePro\templates”下。要把一个模板移除,只要删除相应目录既可。 2.2打开一个项目 在File-Open Project中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项目。 在使用RequisitePro做团队开发的时候,通常把项目放在一个共享目录中(用户必须对这个目录有读写权限),一方面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的用户访问建立安全性。另一方面,RequisitePro对项目也有用户权限的控制。 打开项目有三种模式:读写、只读、独占。RequisitePro打开项目时,缺省是读写模式。 只读模式下,不能对需求内容、项目属性作任何修改。 读写模式下,可以修改项目内容,添加、修改项目属性。 读写模式下,可以修改项目内容,添加、修改、删除项目属性,可以作重新排号等工作。 如果是要选择“只读”、“独占”,可以分别选择“Read Only”和“Exclusive”选项。 3基本知识 打开项目后,在界面的左边可以看到一个树状的需求工程。一个需求项目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元素,分别是“包(Package)”、“文档(Document)”、“需求项(Requirement)”、“视图(View)”。 四种元素可以在需求项目的一个节点上,点击鼠标后出来的“new”菜单中选择相应类型创建。接下来解释意下四种元素的具体含义: 3.1包(Package) 包是组织需求的一种方式、包让需求项目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一个包可以包含“包”、“文档”、“视图”、“需求项”等内容。 常见的包组织方式有: Features and Vision包,特点和前景。这是高层的需求,这是相对use case文档而言,相当于系统总览overview。包括系统的主要特征(通常是甲方的期望甚至是合同的内容)、关键的涉众请求。 Glossary包:术语。对项目牵涉到的业务名称、专有名词进行解释。 Supplementary Requirements包,补充需求。这个包中存放的是即非功能需求,如: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安全性、可伸缩性等。 Use Cases包:用例。存放use case规范文档,描述的是功能需求。 3.2 文档(Document) 可以根据模板新建一个文档。文档的类型和模板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定制。可以理解为,文档是需求的一种容器,文档中可以包含各种类型的需求。 文档的类别在“File-Properties-Document Types”中设置。设置文档类别设置的界面见下图 3.2.1扩展名(File Extension) 文件的扩展名,新建需求文档的时候,按照指定的扩展名保存,便于识别。其实不管是什么扩展名,都可以用Word打开,指定不同的扩展名,只是问了方便识别不同的文档类型。 3.2.2缺省类别(Default Requirement Type) 文档中缺省的需求类别。设置了缺省需求类别后,在文档新建一个需求项时,如不特别制定,系统自动识别为该类别。 3.2.3模板(Outline) 大纲,其实就是指定一个模板。新建一个需求文档时,从这个模板生成。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定制自己的模板。 首先,模板存放的路径是在“Tools-Options”中设置的“Document Outlines”中。在相应目录下,存放这模板文件*.DOC,并且每一个模板对应一个同名的解释文件*.DEF。 一个DEF文件由三行文字组成:第一行是模板的名称,就是在3.2.3中Name一栏显示出来的名字。第二行是模板说明,显示在Description一项中。第三行就是对应模板的文件名。 3.3需求项(Requirement) 文档的类别在“File-Properties- Requirement Types”中设置。常见的需求类别有用例(UC)、术语(TERM)、特征(FEAT)等。需求类别设置的界面见下图 3.3.1名称和描述(Name/Description) 需求的名称和注解。在新建一个需求的时候,提示这些内容。 3.3.2起始编号(Initial Requirement) 初始编号,建立需求项的时候,系统会自动为需求分配一个唯一编号,添加时分配、并且不随着需求的修改和删除改变。需求从设置的初始编号开始累加。 3.3.3允许外部跟踪(Allow External Traceability) 是否允许外部跟踪。选中时,该需求类别可以和其他项目的的需求项建立跟踪关系。 3.3.4强制包含内容(Requirement Must Contain) 需求需要强制包括的内容。如果在编辑框中填写了内容(大小写不敏感),这个所有的需求内容(Text)中必须包含这个内容。否则每次保存的时候系统将提示警告信息(但是还是可以保存)。 3.3.5前缀(Requirement Tag Prefix) 需求前缀,需求的编号有两个部分组成,即前缀加上数字,如TERM1。 3.3.6版式(Requiment Color/Style) 需求的版式,在文档中,一段文字标识成需求的时候,就自动修改为设置的版式(字体和字号不修改,版式只改变颜色和添加下划线什么的)。 3.4视图(View) 视图可以看作一种报表,在requisitePro中可通过设置查询的需求类型和其属性来得到特定的视图。View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通过配置查询的限制、排序的属性可以直观的看到需求概貌,第二个就是通过View实现不同特性间需求的跟踪,通过需求跟踪,我们能清楚的知道需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视图总体上分为属性矩阵(attribute matrix)、跟踪矩阵(Traceability Matrix)、跟踪树(Traceability Tree)三种。 3.4.1属性矩阵(attribute matrix) 把某个类型的需求按照列表的方式显示出来,可以定制需要显示的内容。这样可以通过总览的方式查看需求和需求属性。 3.4.2跟踪矩阵(Traceability Matrix) 跟踪矩阵可以将两种类型的需求用矩阵合并显示出来,并且还可以在矩阵的交叉为止标记两个需求项之间的“Trace To”和“Trace From”关系。 3.4.3跟踪树(Traceability Tree) 其实就是跟踪矩阵的树型表示。 4基本使用方法 了解了上述基本信息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用RequisitePro管理我们的的需求了。 记录需求项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新建一个文档,或者把已有的文档导入到需求项目中。然后将文档中的内容,标识为需求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直观,需求文档的编写格式比较灵活,可以用图表标识(如非迫不得已,不要用表格或图形,如果需要一些时序图或者流程图之类的内容,可以在Rose中绘制后关联到RequisitePro中),缺点是如果需求 数据库 中的顺序和父子关系可能会和文档中的位置不同步,而且一个需求文档只能有一个用户修改。 另外一种就是在项目中建立需求项,这些需求项记录在数据库中,可以用“Rational SoDA for Word”将这些需求项生成DOC文档。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文档可以根据需要生成,比较灵活方便,而且多个人可以同时对某个类别的需求进行编辑修改;缺点是不支持表格和图形。 4.1在文档中标识需求 先来看第一种方法。RequisitePro的一大特点就是和Word结合的很紧密。在RequisitePro中新建文档时,RequisitePro先启动Word,并在Word中出现RequisitePro的菜单。为了方便编写,可以在工具栏中显示RequisitePro快捷菜单。 4.1.1新建(New Requirements Document) 新建一个需求文档。可以选择一个类型,根据模板新建一个文档。模板的自定义方法请参照上文3.2.3。 4.1.2打开(Open Requirements Document) 打开一个需求文档。点击这个按钮后,系统会显示出已有的需求文档,选择其中一个打开。 4. 1.3保存(Save Requirements Document) 保存需求文档。保存需求文档作两件事,一是将Word文档保存到磁盘,二是把需求项保存到数据库中。Word中的保存只保存Word文档,Word正常退出时Requisite宏也会检查是否有未保存的需求项,并提示保存。下图是Word上的快捷工具栏 具体含义下文依次说明: 4.1.4新建需求(New Requirement) 新建一个需求。操作方法如下: (1)选中待建立需求项的word文字。 (2)打开new Requirement并进行设置 a)设置需求项名名称; b)设置层次关系(hierarchy) c)设置其它属性在RequisitePro中,还可以对每个类别的需求定义各自属性。比如优先级、重要程度等。需求属性在“File-Project Admimistrator-Properties”中的“Attributes”中定义。 d)需要的化设置跟踪等其他信息后保存。 如果需求还没有在文档中写好,也可以直接点击“New Requirement”,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编写需求的内容。确认后,需求也可以添加到文档中。 保存后,RequisitePro会对这些选中的文字,也就是需求的内容,添加需求的编号,并且根据在需求类别中设置的风格(详见3.3.6)改变文字的颜色或者添加下划线,还会在文字的头尾加上“ 中间),点击按钮,就会显示需求的属性。如下图: 需求的属性包括六个方面内容 (1)General 包括需求的类型,名称,内容,位置等。 (2)Revision 需求的变动历史,当前版本。 (3)Attributes 需求的附加属性。 (4)Traceability 需求的跟踪属性,列出和本需求有跟踪关系的所有项目。分“Trace From”和“Trace To”两类。 (5)Hierarchy 需求的层次关系。需求项之间可以有父子关系。 (6)Discussions 针对这个需求的讨论 4.1.6删除需求项(Delete Requirement) 删除一项需求。删除需求指的是将需求从数据库中删除,并不会删除文档中的文字。 4.2在项目中添加需求 可以在项目的根节点,或者在包节点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中“New Requirement”。 需求还可以有父子关系。 5其他功能 5.1讨论(Discussions) 在RequisitePro中,可以针对某个需求发起讨论。发起一个讨论的时候,可以指定哪些用户参与讨论,如果配置了Email,RequisitePro会向每个参与讨论的人发一份Email。 用户登录系统中,如果看到某个需求项边上有一个小红三角,代表这个需求项有你参与的讨论。 5.2离线编辑(Offline) 离线编辑功能。有些时候(比如说要到客户现场),你暂时无法连接需求数据库。这时候,你可以把需求文档标志为离线编辑。 离线编辑可以点击文档的右键,“Offline-Take Offline”,RequisitePro客户端就把这个文档保存在你指定的目录下。这时候,这个文档扩展名可能不是DOC(具体是什么扩展名,是在项目属性中定义文档类别时候指定的),但还是可以用Word打开。 Offline后的文档,你可以在本地直接打开进行编辑,但是你只能Create和Delete一个需求项,而不能查看、设置需求的属性。并且你Create的需求类型只能是文档的缺省需求类型。 Offine后的文档,在RequisitePro项目中被标志为不可编辑,其他人只能打开查看,而不能对其修改。 Offine在本地编辑后的文档,可以通过“Bring Online”把文档更新到项目中。BringOnline作两件事,第一,把你本地的文档覆盖到项目中;第二,把文档离线的时候Create的新增需求添加到数据库中。
个人分类: 软件工程|27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文献管理工具Mendeley
PengJiDing 2012-1-4 23:01
转载于http://www.mryang.org/2011/03/mendeley/ Mendeley 是一款基于云的文献管理工具,跨平台,可以在windows、Linux、iPhone、iPad等终端上使用。还为你提供500M的文献存储,500M的文献共享,共计1G的免费空间,如果需要,花钱购买即可获得更大的空间。 Mendeley与 EndNote 和 Zotero 最 大的不同是:Mendeley Desktop可以自动扫描本地硬盘上的PDF文件,并从文件中抽取出文献信息;同时还提供PDF文件浏览、笔记和文字选择等功能。这个功能很实用,在扫 描PDF文件的时候,还会根据作者对文献进行组织,省去 手动组织文献的麻烦。不过遗憾的是对中文文献支持较差,很多中文文献的信息抽取不出来,不过中文的文献数据库喜欢在文献中加入其他东西,信息的抽取自然会 有问题。 Mendeley还有一个实用的功能就是文献同步与共享,这可以让你在不同的计算机和终端,以及在不同的地方都可以阅读文献,共享功能也可以让你轻松的开展团队协作。 Mendeley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提供了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社区,在Mendeley Web上可以找到那些具有共同研究的人员,建立群组。并且还可以看到该领域内的论文,虽然不能获取原文,但是可以了解到研究领域中那些文献是经典的。 Mendeley的一个缺点是引文格式较差,主要指中文的引文格式,基本不能使用。Mendeley的引文格式和Zotero的一致,但具体内容有 些不一样,在中文支持方面不如Zotero,这一点还是国产的NoteExpress支持的比较好。不过这一点可以结合Zotero来解 决,Mendeley中支持从Zotero中直接引入文献(在Option中设置),只要Zotero中有新文献,Mendeley就直接引入了。因此可 以用Mendeley来管理文献,而用Zotero来进行引文管理。不过最好的还是希望Mendeley能在这方面做些改进,就不许要这样麻烦了。
个人分类: 备忘录|4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sSQL 链接不上,企业管理器注册显示ssl安全错误
热度 2 mafei863 2011-10-21 20:02
最近做SQL的项目,提高下~ MsSQL 链接不上,企业管理器注册显示ssl安全错误Connectionopen(SECDOClientHandshake()),失败! 多方查阅资料没有结果,重新安装SQL错误依旧! 想起来是不是XP系统下SQLSERVER服务出现错误,于是:右键我的电脑》》管理 》》服务 找到MSSQLSERVER服务,双击之后,选登录,选择本地帐户,重新启动服务。 企业管理器链接,哈哈 OK 。 想想估计是修改了什么用户的原因(比如增加过帐户,修改过机器名称)导致的。 一个字 郁闷! SQL Server不能启动的常见故障: --是否修改了操作系统密码? --修改操作系统密码,导致SQL不能启动的解决办法: 1. 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右键MSSQLSERVER--属性--登陆--登陆身份--选择"本地系统帐户" 或: 2. 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右键MSSQLSERVER--属性--登陆--登陆身份--选择"此帐户"--密码和确认密码中输入你修改后的administrator密码. 两者的区别: 选择第一种方式,以后修改了administrator密码,不用再调整(但要求登陆操作系统的是系统管理员) 选择第二种方式,以后修改了administrator密码,还要再重复做上面的操作. ------------------------------------------------------------------------ 2.是否修改了计算机名? 如果是修改了计算机名,则放入SQL安装光盘,执行安装程序进行修复(修复过程自动进行,照提示操作就行了,不会破坏数据,也很快) ------------------------------------------------------------------------ 3.检查一下你安装的是否评估版? 如果是的话,可能已经过期,安装一个正式版吧. 检查方法是安装sql sp3,如果是评估版,会有错误提示,不能安装 相关下载: SQL2000下载 http://www.bbycn.com/SoftDown.asp?ID=1134 http://61.153.229.54:8000/list.asp?id=134 http://61.153.229.54:8000/download.asp?downid=1id=134 ftp://202.120.120.240/---+++Warez+++---/By%20Company/Microsoft/SQL/SQL%20Server%202000%204in1cn.iso ftp://youngcow.net/Special/Database/DatabaseServer/MSSQLServer/2000/SQL%20Server%202000%204in1en.iso 如果上述网址无法下载,到e.pku.edu.cn搜索 SQL补丁: '全部补丁的位置 http://www.microsoft.com/downloads/details.aspx?displaylang=zh-cnFamilyID=9032f608-160a-4537-a2b6-4cb265b80766 ------------------------------------------------------------------------
个人分类: 点滴记录|3686 次阅读|3 个评论
5-3DotProject
tianjingle27 2011-8-10 16:03
项目管理逐渐在各行各业深入人心,于是应运而生出现了许多的在线项目管理网站,去年我曾经介绍过 忙吧和易度 两家在线项目管理服务网站,最近还发现了 趣客 、 快做网 ,国外提供在线项目管理服务的网站则更多。 不过在这类网站上进行项目管理存在着安全隐患,对于开发类的项目不能和代码开发和测试等结合起来存在很大局限性,另外功能扩展也相对较困难。因此今天我主要向大家推荐适合在公司内部安装,并适合对IT项目进行管理的两款轻量级开源工具:Redmine和DotProject。(注意:这两款轻量级工具比较适合中小型企业,大型公司建议用更专业的集成管理工具) DotProject :是一个基于LAMP的开源项目管理软件,历史比较悠久(号称始于1996年),在全世界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涵盖了公司管理、项目管理、任务跟踪(带甘特图)、论坛、问题跟踪、文件管理、日历,通信录、备忘录、投票、权限管理、主题管理。这是个老牌的项目管理系统,使用人数较多,而且功能也比较全面和强大,不过配置较复杂,另外虽然有中文包但部分地方仍然出现乱码,最近的更新也非常的迟缓,从2.1.1版本升级到2.1.2版本花费了接近一年的时间,官方主页也失效了,不知是否开发人员方面有何变动。不管怎样,DotProject仍然是目前应用广泛,比较成熟的一套轻量级项目管理系统。 Redmine :这是基于ROR框架开发的一套跨平台项目管理系统,是项目管理系统的后起之秀,据说是源于 Basecamp 的ror版而来(未考证),支持多种数据库,除了和DotProject的功能大致相当外,还有不少自己独特的功能,例如提供wiki、新闻台、时间跟踪、feed聚合、导出pdf等待,还可以集成其他版本管理系统和BUG跟踪系统,例如SVN、CVS、TD等等。界面友好性胜过Dotproject,配置功能强大而且方便,自定义属性和更新通知也很实用,详细的介绍可以看看 清华同方的redmine站点 。中文版Redmine在线演示: ezWORK 、英文版可看Redmine提供的 官方演示 。 李征 还建立了一个提供免费redmine服务的站点: Redmine.NET 。 之所以推荐这两款工具,首页因为他们是免费开源的,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大家可以在此基础上做适合自己公司的扩展开发,其次它的B/S架构非常方便实用,很适合团队的项目管理,另外和一些版本管理和错误跟踪工具的初步集成也让项目管理更加轻松容易。个人比较偏好Redmine多一些,在之前的公司就是使用Redmine进行项目管理、知识分享、任务分配和KPI考核。当然如果你仅仅是做个人或单一的项目管理,平时使用ms的projcet或者excel都足够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基于web的项目管理系统: XPlanner 、 Onepoint 、 ]project open[ 、 JIRA 、 Trac 也值得关注。 虽然上面提到的系统可以解决日常大部分的项目管理需求,但仍然没有实现将需求、设计、任务、开发、版本控制、测试用例、bug跟踪、版本发布等完美的结合到一起,这估计是免费开源系统的一个缺陷,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撑进行更大规模的集成开发。而商业化的工具在这方面就更具优势,例如被IBM收购的Telelogic就有一系列工具,Doors、Changes等等,基本实现了上述所有流程的整合,但是在费用方面就不是中小型公司可以承受的。不过对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讲,在DotProject和Redmine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展已经可以满足日常需求了,毕竟还有相当部分的企业还是采用project和excel在进行项目管理。 本文出自: http://www.kuangfeng.cn/blog/?p=1846
个人分类: Respect for others|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常用的计算机工具
wlusheng 2011-5-18 14:17
在Ubuntu系统中自己喜欢的工具: TeXlive %文字排版系统,主要用于学术论文的写作; Vim %编辑器,文档的编写和修改。同时结合LaTeX-Suite作为TeX的编辑器; RedNoteBook %记日记的工具; Zim %; StarDict %词典; JabRef %参考文献管理工具,使用BibTeX来管理自己的文献; Beamer %制作演示文稿; Gnuplot %科学绘图工具; GFortran %Fortran 程序编译器; Evolution %邮件客户端; MultiGet %下载工具 待续。。。。。。。。
个人分类: 计算机工具|1 次阅读|0 个评论
管理工具
caoman 2010-9-7 08:47
砍柴需要刀锯,打仗需要武器,出行需要交通工具等等,目的都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得到想要的结果。同样,管理需要管理工具,目的也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得到想要的结果。管理工具包括规章制度、文件表格等,及其相应的使用办法。 没有管理工具就相当于没有交通法规。 没有交通规则,无论开车人、坐车人和路上行人的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交通规则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警察执法的,更是为了保护大家生命安全的,如出事故可索赔。同样,没有管理工具,管理者、员工、客户的利益都没有保障;管理工具不仅仅是为了方便领导管理的,更是为了保护大家利用和安全的,如拖欠工资可依法上讼。 不用管理工具就相当于徒步行走。 不用交通工具,行走不但慢,而且累;没有管理工具,靠发号施令,不但管理的人少,而且效率低。口头信息传递丢失多,接受命令者重视程度低,有分歧后无案可击,也没有评判依据,对人容易感性化,或容易得罪人,不方便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例如,管理文件由原来的口头传递,到墙上展示,又到电脑同步,工作效率也由开始单件制做发展到现在批量生产。 假用管理工具就相当于放空车。 假用交通法规,容易让人放松警惕,有更大的危险性;假用管理工具,就是流于形式,有很大的副作用,造成人浮于事、应付工作的不良作风。使用管理工具是个过程,从安排工作,到过程跟进,又到结果评判,涉及的主要管理工具分别是计划、督察、评价,如年、月计划考核表,做到有始有终。使用管理工具需要团队的全程参与,一个环节出故障整个系统受影响。 管理工具强(智)者喜欢,弱(愚)者讨厌,职场成功者的法宝。天人公司的管理已自成体系,其核心分享如下:一大体系(规章制度),两大要素(人和事),三大节点(年经营计划、月考核表、周调度会),四大措施(计划、总结、报告、日清) 。
个人分类: 管理科学|2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职盲
caoman 2010-8-18 11:10
大家都知道法盲,指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来强大自己和保护自己的人。同样,这里所述的职盲是指不知道拿起管理工具来强大自己和保护自己的人。 收割小麦用镰刀或收割机,学习用笔墨纸课桌,打仗用刀枪炮弹,管理犯人用手铐牢房,职场上管理人用制度、流程、表格等管理工具,先进的管理机制能实现自我管理和无人管理。但是,许多初入职场者,甚至一些管理新手,不知道、不会用管理工具,抵触、破坏管理工具,就像一个不懂或无视交通规则的车手在路上狂奔,是多么可怕和不幸的事!遗憾的是在中国,教学上重视人的专业技能培养,管理上关注财和物的管控,对人的职业技能(主要体现在对管理工具的使用上)培养是教育和管理上的一大盲区或不足。 管理者不会用甚至不知道用管理工具。 生产队长式的管理是不会用管理工具的典型,工作来了想叫谁干就给谁,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即使有也不按岗位职责安排;干的好坏标准和分配方式在自己脑子里,提前不达成共识,过程也不跟进过问,结果评判和兑现取决于个人的爱好和心情;有了分歧怎么解决完全评个人的情感和价值判断,没有章法和规则可依,即使有也不会或不知道用;员工处于听从安排等待指令的状态,领导不在或心情不好员工就无所事从,团队和公司的业绩与发展完全取决于领导的能力和精力,甚至可以说大家的命运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 管理工具是管理者的更是被管理者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管理一词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一种工具由原来强者统治弱者(如奴隶制),到所有参与者的游戏规则,又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保护弱者。因此,现代社会管理工具是给管理者用的,更是给被管理者用的,关键看怎么用。例如,开车的人害怕交警,原因就是不懂得此道理,交通规则是交警的执法工具,更是开车者的行动工具,严格按交通规则行驶的话,不是开车的人怕交警,而是交警害怕开车的人投诉或上告执法不严或错误执法。同样,公司或上级违法或不公,员工除上诉外还有很多渠道投诉,新劳动法规定员工按约定辞职不负违约责任,反之不然。 不用管理工具的深层原因是自我或自私。 中国高考和公务员招聘阳光制度的出台,改变了官商暗箱操作靠关系上的历史,让众多平民百姓进入了大学当了官员。同样,职场上制度越健全、越严密,那些有私心的人就越反对,常常找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如为了提高效率减少损失等),抱怨制度和流程怎么怎么不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真正原因是制度流程限制了个人眼前利益的实现,或给自己带来了不便。就像开车的人,只为自己方便的话,不期望有交通规则,路上可以随意开,到处可以随便停。若想想这样做会给别人带来多少损失和麻烦的话,只要还有一点责任心和良知,就不会再反对交通法规了。 在法治社会中,法盲是国家的悲哀;在现代社会中,职盲是世界的悲哀。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最让世人敬仰的是他建设的强国管理制度;新中国开国元勋毛泽东,最让世人敬仰的是他砸破了大国的旧制度。两个成功的伟人(一个强国、一个大国)都是制度的利用高手,愿大家能从中得到些启示,在和平年代利用管理工具锤炼出更多伟大的政治家和企业家,让世界只幸福不悲哀。
个人分类: 管理科学|1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