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龙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龙川赵佗研究会黄滨娜女士照片"龙川早晨"题词
热度 1 caoyuanzhiye1 2016-6-28 11:00
为龙川赵佗研究会黄滨娜女士照片 龙川早晨题词 清平乐.龙川早晨 张伟 晨光初照, 婆公归去早。 油盐浆醋菜蔬好, 挂怀子孙心操。 相携相扶行道, 银发光辉直腰。 再约甲子心邀, 龙川父老祈祷。
个人分类: 传统智慧|25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岁月的痕迹
热度 3 huailu49 2015-7-1 07:53
(分别摄于绩溪的龙川和上庄)
个人分类: 人文地理|2669 次阅读|16 个评论
龙川的柿仔
热度 2 huailu49 2015-6-16 15:07
我们小区外的一小片柿林也挂果了,但没有这么绿......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045 次阅读|4 个评论
龙川的四季豆
热度 5 huailu49 2015-6-11 15:33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353 次阅读|12 个评论
龙川的早晨
热度 1 huailu49 2015-6-11 10:05
在绩溪,龙川的人气可要比 上庄 旺多了......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3060 次阅读|7 个评论
古邑龙川的文化生态
skymoon619 2010-8-20 10:26
古邑龙川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客家文化古城,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积淀着厚重的古邑文化:既有佗城、老隆、霍山、鳌山、秦岭、龙潭、梅子坑、合溪等名城、名镇、名山、名水,也有充满各种神奇传说的神坛庙宇和众多的姓氏祠堂,还有独具风格的建筑、民俗和民间艺术。 现如今的龙川交通发达,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广梅汕、京九线等铁路必经之地,如今的这个小县城,百姓的文化生活状态究竟是如何?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如何,借此次回家休假,第一次对家乡的这些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有图有真相,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对龙川这个粤西的小县城来说还算合理,但毫无疑问开放时间还是太短了,最主要的是来过几次,基本没有什么人来看书,偶尔会有几个读者来翻翻书架上的书和报纸,确实是门可罗雀。流通部有一个工作人员,一台电脑,阅览室对面有个编目部,也是只见到一个工作人员。 随便看了看书架上的书,杂志主要是一些读者文摘,家庭等通俗读物,没有学术性的杂志,杂志也比较旧,报纸也只是订阅了几份,没有读者翻阅,偶尔有老者来看报纸,利用率不高。书架有四个,开放的书也就几百册左右吧,也是无人问津。 广东的图书馆事业在国内是做的最好的,流动图书馆的实施确实也给落后的山区送来了一些书籍,但是这些书籍的利用率到底如何,恐怕只有亲自看过考察过才会知道,造成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事业落后的原因有很多,这里不再详述,没有经费的支持,读者没有阅读的热情,国民阅读率比起发达国家来差很多,但图书馆人已经做出过很多努力去改变这个现状,一部图书馆法的难产就令图情界的老大们够难为情的了 那么这些地区的百姓们的文化生活真的很贫乏吗?非也!在家乡龙川,除了图书馆,更多的百姓更倾向于其它的文体活动,县城建立的文化广场成了百姓平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文化广场位于东江岸边,依山傍水,每天早上都引来无数百姓前来运动、歌舞。百姓自发成了跳舞团、乐团,母亲平时就喜欢和生活在县城中的百姓一起跳舞,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娱乐身心,从幼童到老者,全民跳舞已成了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了。 回家休假的有个晚上,在吃过晚饭后陪着父母到东江沿岸散步,发现这里晚上特热闹,岸边垂钓的人很多,散步和慢跑的年轻人将沿江路挤的满满的。路经文化广场,发现这里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都满人了,大家在这里尽情挥洒汗水,跳舞的人群也很多,分散在广场的各个角落。突见一可爱小女孩,也就几岁大的模样,其纯熟的舞姿告诉我这是一个跳舞有一段时间的舞蹈爱好者,也许每天跟着母亲来跳舞,其潇洒的舞姿引得我驻足看了好一会,很是可爱,更重要的是显得很专业,动作很快,衔接自然,令我惊奇不已。 每天下午,去景区(早已免费向市民开放)登山的人也很多,景区的游泳池也是向市民开放的,似乎只收取很少的费用,景区有县城的第一高峰,下班后(这里下午下班很早)很多人不是马上回家,而是来爬山游泳,生活很是滋润,想想城市每天挤公车的可怜的上班族内牛满面呀! 县城小镇,全民健身显然比全民阅读要好得多,当然只是对自个家乡而言,其它小县城的情况如何,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个人分类: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杂志|3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绩溪龙川
rchw555 2010-8-19 10:54
游绩溪龙川 穿山越岭入画卷, 黄岳归来饮龙川。 新安美酒宴京客, 古桥老街有大观。 胡氏宗祠和谐源, 贾儒并举世代传。 徽班渊源担社稷, 祥云和风沐江山。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8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