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寂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寂静的校园很可怕
热度 34 lin602 2014-7-12 10:17
高校应该是一块安静的地方,让学生好好学习,让教师好好教学与科研。 但是,校园中另一种寂静是非常可怕的,没有任何与领导不‘和谐’的声音。 无论大会小会,领导发言,代表发言,一片‘和谐’之声。领导间互相招呼招呼,下级领导对上级领导迎着笑脸,普通百姓听完退场。 有些中层以上的领导会议,主要领导发言后,会场上的下级领导发言,都有一个基本调式:‘刚才某某长发言非常好,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了不足(其实是鸡毛蒜皮),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我们要抓紧落实会上提出的任务,以.......’。最后再有一个主要领导作总结发言:‘今天开了一个很好的会,......,大家都踊跃发言,肯定了成绩,........,会后大家贯彻执行,以取得好的成绩,......。现在宣布散会’。 这些会议上,基本上听不到不同的声音,甚至会有不少肉麻的赞扬声。 不夸张地说,全国绝大多数学校,没有特别的事情,大家都非常清楚,讲了也没有用,甚至讲的地方都找不到。二十多年前,曾经有个主要领导对年轻教师说,你们不应该来找我们,有事找系(现在的院)里反映,让他们再反映上来。 寂静的校园很‘安静’,但里面涌动着‘千军万马’争官位的热潮甚至‘残酷’,内含着‘万马齐喑’的‘朝风’。 百家争鸣,观点争论,听取意见,这都是‘文物’了。这就是体制的力量。 我们不要嘲笑领导们,如果网上的博友们坐在这样的位置上,也免不了如此! 这次厦门大学副教授批评校长的事件,各种媒体的报道、评论与博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倪端。 这不是一个学校,而是中国高校一个普遍现象。只是程度上有点差别而已。
9494 次阅读|47 个评论
《绝情告白》-----我希望你是寂静的
freefloating 2012-10-16 15:02
个人分类: 沧浪之水|38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寂静的虎丘翠竹香茗
黄安年 2012-8-5 07:23
寂静的虎丘翠竹香茗
寂静的虎丘翠竹香茗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8 月 5 日 发布 在游人云集的虎丘,有一处极其幽静的竹林,翠竹香茗吸引了我,在江南竹林很普遍 , 在我们家乡西来桥原先也很多 , 可现在见到已很少 , 这次苏州在虎丘见到有那么大片竹林自然引起我们的极大的兴趣,这里的游人极少,距离正门主要风景区有一可钟路程,一般赶游的旅行团是不会来这里的,正好可以在这里好好安静一下 , 计算好返程时间再离开不迟。 照片 12 张是 22 日上午游虎丘是拍摄的。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寂静的图书馆
热度 16 saraca 2011-11-16 20:27
寂静的图书馆,干净、明亮、空无一人。一楼的阅览室,落地窗透明。一进门的右边是一排排书架,专业杂志期刊分门别类摆放。左边是临窗的一排宽大桌椅,早晨明媚的阳光可以洒落进来。 阅览室隔壁的馆藏图书室,一楼冷清的书架摆放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专业书籍。专业过刊,每年都装订,寂寞地在一排排冰冷的金属架上感受拥挤。午后的图书室一个人也没有,也没习惯开灯,所以借着暗淡的光线顺着书架一溜溜地找资料。翻开发黄的书页、封面,仿佛能嗅到上个世纪的味道。偶尔看到图书封底的借阅登记卡,记录着上个世纪借书人的名字,而有的人已经过世了。 当然也能看到一些新书,翻开还能嗅到新书的油墨香味。这些书大多为分子生物学书籍,或国内外的园林花卉图谱,一本本全都沉甸甸的。随手翻开一看,扉页上贴着购书的国外小票,转换成人民币都是近一两千元。书的质量不错,书很贵重,但现在“洛阳纸贵”的景象已很难重现了。 顺着后墙边的一旋转楼梯,来到藏书室的二楼,明亮多了。夕阳照进来,平添了几分秋色的暖意,让人想起了云大图书馆的静谧气氛,窗外斜阳照在金黄的银杏叶上,窗内是埋头看书的黑脑袋。现在单位的图书馆,书桌宽敞整洁,没有一丝灰尘。这么好的环境,浪费了真可惜。然而,电子书库如此发达的今天,也许地球上的图书馆大部分都如此吧! 二楼的书架上,竟然摆满了一本本厚厚的《BA,Biological abstract》。那些装订成册的过刊,厚厚的,非常熟悉。让我想起刚上研究生时,做开题报告前的情景。当时,仅有一面之缘的导师告诉我,到图书馆借助《BA》,撰写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当时查资料的人不少,每个书架前都会站着一两个人,专心地翻阅。有时,为了从书架顶端取书,还得请高个子同学帮忙或找楼梯小心翼翼地爬上去。捧着厚厚的BA,根据关键词逐条信息查看,将一条条文献信息记录在本子上,又根据文献去找文献。大约花了一两周的时间把图书馆所有BA过刊全部查阅完毕。如今,这个工作量恐怕一两天就可以在电脑上完成了吧! 对于刚入研究所大门的我来说,只感到《BA》太神奇了。有些纳闷:需要花多少人力和物力才能把全世界浩瀚如海的文献资料全都收录于一本书呢?这一直都是个不解之谜。以致于对BA或者是《CA,Chemmical Abstract》的主编,怀着挥之不去的敬佩! 图书馆,寂静的世界。就我一人,走路轻轻地,没一丝声响。也不知道清净的图书馆还能保留多久?当抱着一大堆书走出图书馆时,真希望自己能够经常来。最好能找一些经典书籍,在安静的图书馆,享受阅读的美好时光。 似水流年
个人分类: 植物园漫步|6622 次阅读|37 个评论
良知的声音只有在寂静中倾听
yangwenzhi 2010-10-31 11:02
杨文志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在2009年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词中曾讲到,学术共同体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学者,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动学术的发展,从而形成的群体。按马克斯韦伯的说法,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必须以学术为志业,在这里,科学成为了一种存在方式,一种人生态度,甚至是一种精神境界。学术的评价、学术的标准、学术上的分歧,所有学术上的问题只有依靠学术共同体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学术共同体需要宁静,宁静致自由,自由成学术。18世纪德国启蒙主义哲学家伽渥曾有句名言:良知的声音是轻微的声音,它在尘嚣之中难以被听到。学术就是轻微良声,它需要人们忘却世间的激越,在寂静中倾听。作为学术共同体的成员,作为学者,要耐得住寂寞。这种寂寞是与非学术性的交往相对而言,意味着较少非学术性人际交往;较少受到外在的时间限制,能够相对自由地掌握自己的时间,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这种寂寞包含着内心宁静、恬淡、超然的意味,所以学者能够与周围的日常生活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专注于所从事学术研究本身的价值,不为外界因素诸如名或利所左右;隐含着自觉自愿的成分,而这种自觉自愿是建立在对其工作的高度认同、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兴趣之上的,所以甘于寂寞的背后常常是对其学术研究的强烈爱好和兴趣。 我很欣慰,近些年来,在社会喧嚣的环境中,我国许多科技工作者和学术交流工作者在学术交流中索塑造我国的学术交流文化氛围,努力让学术交流回归本位,努力张扬学术,努力为现代学术共同体的学术发展赢得宁静,努力为学者们找回寂寞,千方百计营造学术生长、传承、发展的学术交流空间。
个人分类: 学术共同体|382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