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平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教授,究竟在评定什么?
liangjf 2011-1-16 23:08
2011年1月16日教授,究竟在评定什么? (要写日期的时候突然发现2010已经过去了,2011已然是现在时。这意味着我真的是又老了一岁。同样是增加1年,长大1岁和老了1岁差异可真大。所以,不服不行......) 成功的“教授”,是教学、科研、人缘、政治、时机、运气等多方面凑在一起的综合效果,远远不是简单的“评定”两字可以界定的。 每年年底,学校都会组织职称评定,“教授”是每个在高校工作的老师的奋斗目标。 学校出了教授的任职资格,那是教授的最低标准。 学校的各个学院发展很不平衡,人员水平也自然参差不齐。据本院院长介绍,学院满足学校教授资格的有20人,申报人员8人(我属于那没有勇气申报的人之一),学校给的指标2个,成功比例1:4,竞争相当激烈。后来,辗转听到有的学院够资格的3人,学校给2个名额,成功比例1:1.5,竞争程度比我院弱很多;更有甚者,根据学校的任职标准,学院居然没有人合格,也跑到学校要指标,让我很无语......由此看,同在一个学校,确是如此的不公平。教授,在评定什么? 教授要考查的是教学、科研的综合素质。看看我同事的业绩,全国位数不多的岗位科学科学家;多项自然基金的主持人;国家支撑计划的负责人;几百上千万到账科研经费的负责人;市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多篇高水平SCI研究论文的发表人;.......这其中的任何1项在有些学校都够破格当教授的资格,何况这些申请人哪个不是其中几项的综合?我们的教授是把这些资格综合后给个排名吗?教授,究竟在评什么? 评委,尽管有10多位,但是,评委也是人,也有他们的评判标准。既然没有量化的标准,就不可避免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人看到了“尺”,有人选择了“寸”。这也就不可避免地每年总会有人不满,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却没评上,成功的人是如何长如何短,同事间的关系在不经意间被伤害。事实是,没有谁是最好的,只有某个方面比较突出的。因为去申请的人,就基本没有弱的。在此想借用曾经以为老友给我的忠告说明:“成功,仅有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得有人想帮你!”因为这是一个社会!想想,教授,究竟在评定什么? 也曾建议过,给个标准,哪怕很高、很难实现,但关键是可以量化的标准。然后,给那些所有够标准的人一个教授名分,恐怕只有那时,才能让现在的质问消失!
个人分类: 心路|3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饶毅教授商榷-科学体制改革的目的
热度 1 lxchencn 2011-1-16 17:33
饶毅教授最新博文:科学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使中国产出优秀的科学发现、有用的科学发明,不是为了平衡利益。 读之深思,有商榷之意,表之如下,欢迎指正: 饶教授所言科学体制改革的目的,认作是结果更好,目的应该是公正;体制能够产生公正,自然会结出 “ 使中国产出优秀的科学发现、有用的科学发明 ” 的果,实际上体制不公正还是会结出 “ 使中国产出优秀的科学发现、有用的科学发明 ” 的果,大家对体制不满意的多个朝代和时期的科学发展史中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是欧洲黑暗时期的科学,只有公正了, “ 跑部钱进 ” 、 “ 关系钱进 ” 、 “ 官系钱进 ” 、 “ 学霸钱进 ” 、 “ 黑箱钱进 ” 等等科技界不和谐的行为就会慢慢消失,科技更快发展将可以期待,只有公正,有如奥林匹克运动一样,有谁去质疑刘翔跑的时间是做过手脚的吗?有谁去质疑中国女排之胜利是裁判多给了分吗?有谁去质疑中国乒乓球队的实力?就不会有人去质疑谁是靠关系得的基金?就不会有人认为自己因为没有关系而错失机会?也就不会有人天天想如何找关系但却沉不下心做课题,有如美国的基金申请一样随时可以查阅自己申请项目的得分, 60 分及格,上,不及格,下,上与不上皆无怨言,教授家中坐,基金自能来,不用担心考的分数高被说成高分低能而终审判不及格,也不用担心别人分数低却冠以因为素质高而屡屡高中,愤愤然也,因为公正,大家心倘倘然,何有体制不健全之感叹? 区区之言,难免偏概,愿饶毅教授之心愿早成现实!人们之福也! 微微之言,仅供参考!
247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关于健康与饮食的真相:《微妙的平衡》
mingmingde 2011-1-13 12:28
个人分类: 真相探究|2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简历
alloyz 2010-12-16 22:31
科研情况简介 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是Al基非晶、准晶、纳米晶等非平衡凝固合金及其粉末冶金,最近致力于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1、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合成了微胞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纳米烧结陶瓷封闭金属微胞结构,具有极高的耐磨性、抗高温性能及耐腐蚀性,兼具优良的机械性能。这种制备方法和复合结构模式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及部件的功能化设计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2、提出利用窄间隙电弧螺柱焊原理焊补铸件孔眼的方法,并设计开发了该技术专用焊补配套设备。3、采用粉末冶金热压法获得了AlMnCe高比强度合金,其致密度大于98%、抗压强度超过950 MPa、压延塑性约6%、耐磨性达到ZL105合金的3-4倍。4、系统研究了快速凝固Al-Si二元过共晶合金的组织形成规律,发现Al-Si二元非晶的形成最佳范围是30-40 at%Si,10^6 K/s的冷速下Si含量超过30 at%时不能避免初晶Si的析出,但其形核机制转变为五重孪晶凝并,长大方式也变为团簇协调生长孪晶模式,最终形成对机械性能有利的微米级球形初晶Si。5、放电等离子方法制备具有优异软磁性能的Fe-Si-B-P大块非晶磁环。6、制备了高电阻率低损耗的高性能微胞铁氧体非晶软磁性复合材料。 科研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请并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3篇,EI收录9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基金、国家973项目、国家985研究基金及横向课题等10余项。 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 项目名称:纳米材料相变热力学和动力学;获奖时间:2006年 No.061003007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e基金属玻璃/铁氧体SPS微纳米组装体的电阻率及其软磁特性,36万(学校1:1配套),No.50771034 (负责人)(2011.1-2013.12) 2 教育部留学归国创新团队基金:特种功能材料研究-6之微胞铁氧体软磁材料,240万(负责人)(2009.10-2012.10) 3 教育部汽车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Open foundation of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bile materials(Jilin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车用低损耗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4万(负责人)(2010.1-2011.12) 4 吉林省留学人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微胞铁氧体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的研究,7万,No.200910113(负责人)(2009.10-2012.10)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微胞结构构建及基于SPS放电行为的微区温度场研究,28万(学校1:1配套),No.50771023 (负责人)(2008.1-2010.12) 6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微胞陶瓷/金属及C/Cu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制,No.20060502(负责人), 13万,2006.10-2008.12 7 吉林省教育厅:微胞陶瓷/金属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No.120503, 1万, 2006.8-2007.8(负责人) 8 长春工业大学NSFC启动基金: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微胞陶瓷/金属新型块体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No.070103, 2万,2006.1-2008.1(负责人) 9 京卫宏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酚醛树脂发泡板材性能优化,30万,2006.2-2008.2(负责人) 10 长春工业大学重点科研基金:放电等离子烧结的微区温度场及对致密化行为的影响,3万,2005.8-2007.8(负责人) 11 中国博士后基金:碳纳米管强化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No 2003033133,1万,2004.1-2004.12(负责人) 12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纳米基元叠层结构多功能合金镀膜的研究,8.0万,2003.8-2006.7(第二参加人) 13 长春工业大学科研基金:纳米表面强化铝合金,1.2万,2002.7-2003.7(负责人) 14 长春工业大学科研基金:铸件孔眼焊补机的研制,1.5万,98.06(负责人) 15 红旗轿车转向油管钎焊工艺的研究,长春大洋公司横向课题 0.5万,2001.8(负责人) 16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强度铝合金的研制,6.0万,98.07-00.12,19980542,(第四参加人)。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金属的熔化、过热及新型亚稳合金(重点项目),20.0万,00.01-02.12,59931030(主要参加人) 18 教育部:1999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30.0万,(参加人)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金属的熔化与结晶热力学,80.0万,50025101,(主要参加人) 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金属形成非晶、纳米晶和单晶的热力学条件,18.0万, 50071023(主要参加人5) 21 大块非晶功能结构材料 国家863项目 No 2001AA331010(主要参加人) 22 脉冲电流辅助纳米晶化大块非晶的研究 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 No 091201107(参加人) 23 高Cr耐蚀铸铁大型水泵壳体材料铸造及后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横向课题 2003.10(参加人) 24 脉冲电流辅助低碳钢丝拉拔技术的研究 横向课题 25万 2003.10(参加人) 25 吉林工学院设备处:透射电子显微镜制样设备改造,1.0万,97.06(参加人) 发表论文 1. Shuxia WANG, Shaolong LI, Chong SUN, Suqiu JIA, Zhankui ZHAO. The construction of 3D micro-cellular structure of the metal / ceramic system, (G26), 11th IUM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Asia (IUMRS-ICA2010), Qingdao, September 25-28, 2010 2. Shuxia WANG, Shaolong LI, Lei SHI, Qiuyue JIANG, Chong SUN, Suqiu JIA, Zhankui ZHAO. Interface of 3D micro-cellular structural AlMnCe/Al2O3 composite, (H43), 11th IUM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Asia (IUMRS-ICA2010), Qingdao, September 25-28, 2010 3. 赵占奎,李少龙,A. Makino, and A. Inoue. 放电等离子烧结参数对Fe76Si9B10P5非晶块体致密化及结晶化的影响,金属学报,已接收。 4. Z. K. Zhao, S. L. Li, A. Makino, and A. Inoue. Preparation of bulk Fe76Si9B10P5/Zn0.5Ni0.5Fe2O4 composite with an excellent soft magnetic properties, submitted to App. Phys. Lett. On Dec 2010 5. Z. K. Zhao, L. Yao, S. Q. Jia, Y. D. Liu, X. Ran, H. Wu, Preparation of Al90Mn9Ce1 alloy with ultra-high strength by rapid consolidation at low-temperature, submitted to Mater. Sci. Eng. A on 2. Feb. 2010 6. 石磊, 刘浩,李军, 赵占奎. 微胞结构复合材料界面的TEM 研究,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09, 30 (3): 241-244. 7. 姚露, 迟元顺, 赵占奎. 烧结压力对Al_(90)Mn_9Ce_1合金SPS致密化的影响,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09, 30 (1): 121-125. 8. 王雷, 任新娟, 高磊, 赵占奎, 李月明, 李东风. 降低可发泡性酚醛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的研究,应用化工,2009,(1):83-86. 9. Z. K. Zhao, C. T. Chang, A. Makino, A. Okubo and A. Inoue. Preparation of Soft Magnetic Fe76Si9B10P5 Glassy Bulk Material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Mater. Trans. 2009 50(3): 487-489 ( SCI IF=1.018 ) 10. 趙占奎, 常春涛, 大久保昭, 木村久道, 牧野彰宏, 井上明久. 放電プラズマ焼結法によるFe76Si9B10P5バルクガラス軟磁性材料の作製, 日本金属学会2008年秋期(第143回)大会, 熊本 2008年9月,48 11. 刘耀东, 赵占奎. 放电等离子烧结Ti-Al 系金属间化合物,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08(2): 132-136 (EI) 12. 孙冲,刘浩,姜秋月,赵占奎. SPS 烧结TiO2/Al90Mn9Ce1 微胞陶瓷金属基块体复合材料.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08,(6): 632-636 13. 姜秋月, 迟元顺, 石磊, 姚露, 赵占奎. Al90Mn9Ce1/Al2O3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研究.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08, (3): 241-244 14. 赵占奎,姚可夫,李敬锋.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微胞陶瓷/金属复合材料.2006.6 北京,2006 C-MRS全国材料研讨会N35. 15. Z. K. Zhao, K. F. Yao, J. F. Li, A bulk metal/ceramic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a cellular structur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 51 (2): 235-239. 16. 赵占奎,姚可夫,李敬锋. 微胞陶瓷/金属块体复合材料. 科学通报. 2006, 51 (2): 220-223 17. Z. K. Zhao, K. F. Yao, TEM investigation of the spherical primary Si particles in the as-quenched Al60Si40 ribbons, Adv. Eng. Mater. 2005, 7 (3): 128-130. 18. 赵占奎,姚可夫,金松哲,李敬锋. SPS烧结制备块体Al90Mn9Ce1合金. 金属学报. 2005, 41 (12): 1298-1302.(Z. K. Zhao, K. F. Yao, S. Z. Jin and J. F. Li, Bulk Al90Mn9Ce1 alloy with ultra-high strength prepar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Acta Metall. Sin. 2005 , 41, 1298-1302) 19. Z. K. Zhao, J. C. Li, Q. Jiang, Hypereutectic Al-Si binary alloys prepared by melting spinning method, Adv. Eng. Mater. 2004, 6 (5): 303-306. 20. 赵占奎, 姚可夫, 李建忱, 蒋青, 块体超高强度Al90Mn8Ce2 合金, 金属学报. 2004, 40 : 355-358. 21. W. F. Wu, K. F. Yao, Z. K. Zhao, Influence of pulsing current on the glass transition and crystallizing kinetics of a Zr base bulk amorphous alloy,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4, 49(24): 2581-2585 22. 吴文飞,姚可夫,赵占奎. 脉冲电流对Zr基大块非晶玻璃转变行为及晶化动力学的影响,科学通报. 2004, 49: 2268-2272. 23. 赵占奎,姚可夫.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准晶粒子强化Al90Mn9Ce1合金, 2004.11. 北京,2004C-MRS全国材料研讨会. 24. J. C. Li, Z. K. Zhao, Q. Jia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90Mn8Ce2 alloy, Adv. Eng. Mater. 2003, 5 (3): 119-122. 25. Z. K. Zhao, J. C. Li, Q. Jiang,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as quenched Al60Si40 alloy, J. Mater. Sci. Lett. 2003, 22: 1355-1357. 26. J. C. Li, Z. K. Zhao and Q. Jiang,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Al85La10Ni5 alloy, Mat. Sci. Eng. 2003, A339: 205-208. 27. Z. K. Zhao, K. F. Yao, “GFA of the Al-Si binary alloy and its spherical primary Si”,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lk Metallic Glasses, October 2003 China Beijing. 28. 赵占奎,李建忱,蒋青, “压制温度对Al90Mn8Ce2合金强度的影响”,稀土, 2003, 24(2): 30-33. 29. Z. K. Zhao, J. C. Li, Q. Jiang, Effect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s on the room temperature properties of Al90Mn8Ce2alloys, J. Mater. Eng. Perform. 2002, 11: 262-264. 30. Z. K. Zhao, J. C. Li, Q. Jiang, Effect of pressing temperatures on strength of Al85La10Ni5 alloys, Mater. Sci. Tech, 2002, 18:1241-1243. 31. J. C. Li, Z. K. Zhao, Q. Jiang, Bulk high strength Al85La10Ni5 alloy by molding pressing, Mater. Res. Bull. 2002, 37: 297-304. 32. 赵占奎,李建忱,蒋青,(2002) “激冷Al65Si 35纳米/非晶合金的组织结构”,材料工程, V11, 32-34. 33. 赵占奎,刘浩,(2002) “短周期螺柱焊在铸件孔眼焊补中的应用”,焊接技术,V31, 27-28. 34. 赵占奎,苗佳芹,迟元顺,(2002) “铸件孔眼焊补机的研制”,吉林工学院学报,V23, 40-42. 35. 赵占奎,许德蔚,(2002) “非晶/纳米晶铝硅合金的组织与性能”,吉林大学学报,(获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二等奖),V32, 3-74. 36. 李建忱,赵占奎,蒋青,(2001) “粉末冶金法制造高硬度铝合金”,中国科协2001年年会论文集,2001.09,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434。 37. 赵占奎,李建忱,蒋青,(2001)“压制温度对块体Al90Mn8Ce2合金抗压强度的影响”,中国科协2001年年会论文集,2001.09,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434。 中国发明专利 1. 赵占奎;铸件孔眼的焊补方法及所用的专用焊补机,ZL 02132499.9 2. 李建忱,赵明,赵占奎等;粉末冶金法制备高强度铝合金,ZL02109897.2 3. 赵占奎,姚可夫; 微胞陶瓷/金属块体复合材料及制备技术, ZL200410097196.7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相机的选择思考中的“平衡”
liwei999 2010-12-2 12:05
说说相机的选择思考中的平衡 作者: mirror 日期: 12/01/2010 18:11:19 虽然更多的人是考虑价格与性能的平衡, 但是性能这个事情如同中年的男人,很不好评估呢。 人们的视觉对动画和静画有不同的要求,两者进化的途经也不一样。但是今天对消费者来说,就是要统一,要拍得了录像,拍得了静像,甚至要进化到拍得了立体的了。镜某先把话撂在这里。因此,未来的相机就要有双眼,单反的概念就要被淘汰了。此乃第一。 第二,技术问题的归纳 作者: mirror 日期: 12/01/2010 19:12:54 对焦、测光、防抖等等,这些消费者关心的非 技术指标在今天看来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比较困难的事情一个是镜头的光学设计,传感器的性能和镜头与传感器的匹配,以及数据传送系统。过去用胶片,传感器的性能不是核心的问题,主要是光学迁就胶片性能。因为胶片的动态域不过几百(约40分贝=浓淡度几百档,不到10bit)。电子传感器这方面很优秀,可以达到12~14,好的可以到16。平面信息的数据实际上是三维的结构(XY,Z)。Z是在座标(x,y)处的浓度。如果是彩色,则数据量还要扩展3倍。 显然这个数据量的处理速度是个较大问题。先有扫描仪而后有数码相机的发达史主要的问题是处理时间的进化。吴嫂以前有个介绍CCD的文章,比较到位。动画的拍摄要每秒30张(画质好的胶片是24张)这又要求有大量的数据传送。 说到传送,一般人都认为并联比串联的要快。的确也曾经是如此。过去硬盘传数据都是用很宽并联的电缆。但是并联传递有个限制:步调要一致。广场上一百人的方阵走正步的感觉。这个步调一致反而拖累了传递速度。今天是串联形式,就是一个原则:快。频率快8倍就与8线并联等价了。80倍就可以快十倍。 要快就要少。上千万的像素要1秒钟捣30张还是很累机器的。因此摄像用的传感器的像素数很少,比起数码相机来。用数码相机拍录像不单是大材小用,而且在CCD方式的数字读出上也有困难。用CMOS是个解决办法。 另一个矛盾是像素大小的问题。像素大的话感度好但是空间分辨率差。因此静止像时要牺牲时间侧重空间分辨率,动画时要合并像素,改善感度。这两个事情在一个很小的相机体积里,用有限的成本来调和,很不容易。 镜头与传感器的匹配也是个大问题。所谓好镜头,一般是说第一亮(大口径),第二是成像质量好。可惜,这两个指标是压翘板似的关系。录像是要求光通量,而静止画则要求高成像质量。因此录像与静像的统一也不是一拍脑袋就可以实现的事情。 变焦镜头很好用,但是不够亮。换镜头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与成功人士包N奶的意境差不多。 单反的机构可以淘汰了。因为单反,光圈,反射镜和5角棱镜都不可缺少。但是换个思路反射镜和5角棱镜都可以不要,光圈也可以不那么麻烦。总之电子技术的发达会给照相器材带来又一次革命。 增感大约是传感器最后一个指标了,利用雪崩二极管的机制,可以实现这个要求。至少军用的夜视是个大的需求。如今人们也可以作出来这样的仪器了。但是价值一台车钱,个人是消费不起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单反要被淘汰了,可以考虑非单反、可换镜头的种类。 作者: mirror 日期: 11/30/2010 13:48:45 单反已经失去了意义,在今天技术时代。直接从CCD取信号显示就是了。这样的相机可以轻,小。 当然厂家希望大家买过单 反后再买新的。比如录像机能与照相机能复合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平衡之二: 什么是相机的成本? 作者: 吴礼 日期: 12/01/2010 18:19:39 传统中,成本主要是价格。所以价格与性能的平衡就是选择的主 要考虑。但是今天的价格不是昨天的价格了。套句时髦话,叫做卖个白菜价。一台中级相机的价格,比一个好椅子还便宜。 但是,拥有还是有成本的。那就是重量,体积,学习使用的功夫等。 推论1: 其他条件差不多时,尽量买同一牌子的,操作理念差不多才好。 推论2: 保有一台傻瓜,一台单反。出去至少身上只要背一台,看场合选择。 推论3: 如果录像与静像能用一台搞定,最好,宁可多花些钱,牺牲点质量。 ---------- 心安茅屋稳 性定菜根香 世事静方见 人情淡始长 关起门来,果然和谐。但是很多问题不是和谐就可以解决了的。 作者: mirror 日期: 11/30/2010 12:19:48 死肉《化工界的另一个耻辱就是几十年来一直用玻璃来做镜 头》的话题以及跟随的讨论都很有趣。有趣之处在于人们的思考就是那么容易走弯路。 说到炖肉和蒸肉,某些人谈论得不亦乐乎。就不想想,肉炖得烂炖不烂并不是因为什么冷凝热。都一百度了不还得再花时间炖么?可见问题不在温度,而在肉上。 同理,对死肉镜头问题的讨论也是不入流。作为精密仪器代表的镜头,影响其精度最大原因是什么呢?是温度。塑料可以代替玻璃,如果没有温度变化的话。问题是室内、室外,发生几十度的温度变化时如何抵抗?人类的智慧就是:第一,低膨胀系数;第二,高机械强度(=有外力时变形小)。其它性能都是些小问题了,从材料上论。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964 次阅读|2 个评论
“动力学”的思路论平衡
liwei999 2010-10-19 02:36
动力学的思路论平衡。 (170887) Posted by: mirror Date: August 19, 2008 12:44AM 空间一个物体的平衡要有两个条件:力和力矩的平衡。老鱼的做法是标准的做法。 奇迹往往发生在不标准的想法与标准的做法结合的时候。平凡往往就是标准的想法与标准的做法结合了。当然还有更糟糕的组合:不标准的想法与不标准的做法结合了。遗憾的是多数人最多只能认识到标准的想法与标准的做法结合,而不具有区别第一和第三组合的能力。如何鉴别有没有这个能力?一个法子就是照镜子了。 言归正传,浮杆的问题上又加了个绳子。这是两个陷阱了。掉进陷阱的思路就是杆子的比重0.8,水的比重是1。因此杆子6.4米在水里,1.6米在外边就是答案了。这样想竹竿就进不了城门了。如果想到横杆浮于水,杆子在水外边的高度就不会超过0.1米(半径)了。这是两个与绳子和水深无关的答案。老中医的思路就是要调和这两个不同的结果。和谐了、符合国策了,还请各位掌声鼓励。 题中多了个绳子5米长和水深10米。这是动力学思路的提示。动力学的根本在于那个动字。把水位变一下就是动了。5米水位横杆(只能横着)时,绳子无张力。水位13米时是竖杆(只能竖着),绳子受力50千克。水位10米时如何?小学级别的镜某认为应该是斜杆。此时5米长绳受力多少?按0~50千克的线性比例算得31千克。这个力当然是从浮杆那里得到的,也就是说,这时的浮杆不再是200千克了,而是231了。问题就是231千克同样的浮杆要露出多少的问题了。 按标准算法,7.3米水里,0.7米水外。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708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术界不能没有对抗方舟子之人
longfo 2010-9-23 06:48
看了方舟子和肖传国的恩恩怨怨,都怕了,不敢说方舟子之事了,怕是哪天科研出了纰漏,会被整死。但是,有些话不得不说,学术界,还是需要肖传国这样和方舟子对着干的人,不然,反了天了。 一个人,凭着一张嘴,能让另一个人雇凶打他,这个人,除了是很好很好的人,也可能是很坏很坏的人。无人左制,恐为祸害。 北京晚报:方舟子与肖传国的九年交恶 学术如此,打假如此,做人当如何?
个人分类: 呼吸生理和社会|3196 次阅读|11 个评论
管得了城管,就能管的了美国
longfo 2010-5-21 09:54
管得了城管,就能管的了美国 美国人不文明,这个大家心里有数(如果大家有反对意见,要攻击我就直接写在下面,我来反驳),但是再不文明也赶不上咱们中国的城管,网络上对城管的评论就不一一写出来了,大家感兴趣的自己查一下。不过我太极却极大地改善了这个状况。 有城管称练太极拳后心态平和、不易发火 , 有市民对此表示 难以置信 数十名年轻男女身穿练功服 , 聚精会神地打太极拳 , 如入无我之境。每逢天气晴朗的下午 ,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关帝岗上总会出现这样一幕。这不是哪个太极拳兴趣班在搞培训 , 而是大石城管中队的队员在 干工作 。 大石城管中队打太极拳是队长李棣辉首创。他认为城管对流动商贩的处理之所以老出事,主要是工作态度和方式失当。在他看来,真正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需要养气,需要真功夫。 太过急躁,只考虑自己的工作,为了完成任务,动辄动粗,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结果适得其反,无论城管是对是错,人家都骂你,因为小贩是弱势群体。李棣辉的观点是:小贩是群众,你把他(她)当敌人来消灭,肯定要出事。多数时候,文明执法变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过去我们加强队伍管理就是开会,读文件、读报纸。没用,都是形式主义。李棣辉曾为如何带队而伤神。刚开始他要求队员多打篮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后来发现不行比赛荣誉倒是拿了不少,队员脾气也见长。打篮球是剧烈运动,火气大;还是打太极拳好,不温不火。 打了太极,城管心平气和了,办事效率提高了。在世界上有一个战争小丑,暴跳如雷,上蹿下跳,整日里挑拨这个,明日里挑拨那个,虽然比城管脾气好些,但是却惹了更大的麻烦,给世界造成了极大地危害。我想,太极倒是可以拯救他们。 和平拆房借鉴太极道理 队长表示:练拳后暴力执法、抗法大幅减少 太极攻略让大石城管中队自我感觉受益良多淡定了许多,不轻易发火。反映到工作上,现在对流动商贩的处理,暴力执法、抗法大幅减少,李棣辉说,只要上前一劝,一般都会走。 李棣辉以一次和平拆迁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作为亚运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之一,大石要建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2009年12月底,中队接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在春节前交付土地。李棣辉叫苦不迭此地有两万平方米的厂房,是几个企业主向村里承包的,投资过千万,建筑本身并不违规,租赁合同也未到期。 时间太紧迫,怎么办?放在过去,根本就不跟你谈,直接就拉大部队上去拆了。如今太极思想提醒李棣辉不能蛮干。2010年元旦前,街道办和中队召集企业主开会,提出补偿要求。拆就拆嘛!几名企业主拒绝谈判,拂袖而去。 街道办和中队找企业主挨个商谈,跟他们做朋友,站在对方的角度帮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想着拆迁。谈判使事情和平解决,气象工程顺利开建。 在李棣辉看来,无论是拆除建筑还是管理流动商贩,其实都是在寻找平衡点,就像太极图案上的那个平衡点一样。 美国现在想掌握世界,苦于无法无力,现在更多的是无奈,看看我们的城管,太极执法给美国指明了道路,你美国太横了,大家都跟你玩命,要学会温和处理问题,不要像爆竹头一样,还没点呢就爆炸。世界需要平衡点,不需要一家独大,我们的城管队长知道的这么清晰,美国大兵也要多学习。 太极与工作无必然关系 太极中队也引起了大石街道办的注意,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黄标不时下队观看,广州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副政委贺建文偶尔也会到中队与队员们打上一圈。 黄标对打太极拳的做法表示欣赏,称此举有利于文明执法,也对城管队员身体有好处。不过他表示,暂时不会考虑在街道办下属各部门中推广。 这应该算是队员的一种业余文化生活吧这是贺建文对于大石中队打太极拳的看法。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关人士向新快报记者转达的主管领导意见是:大石中队打太极拳与工作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是不是说打了太极拳工作就干好了,这个不好说,这位人士说,这只是一个中队的做法,市局领导对此不便评价。鉴于此,市局暂时不会考虑在下属分局中推广。 太极拳在城管执法中不一定有必然联系,但是太极理论却是和平之道,中国泱泱几千年,和平统治世界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从来都是太极执法,我中华是太极理论的发源地,为何不注重发扬呢,中国政府应该认真思考,为何我们的发展一直受限于那些流氓国家了。 相关资料来源: http://news.cn.yahoo.com/10-05-/533/2kaqp.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41 次阅读|1 个评论
否极泰来之后
summerbeauty 2010-4-29 15:25
昨天一整天都在各种各样的倒霉事中度过,实验出问题了;带的本科生的实验不顺利;去实验中心时手机拉在柜子里了,以致于下雨的时候室友找我替她送伞的 5 个电话都没接着。总之呢,一件件的事情,都很烦。不过呢,有一件事情倒是可以调节一下我的生活。下午老板派给我一个去给美国一个出版社汇版面费的工作。不错不错,我第一次办这种事情,蛮新鲜。但霉运还是没有放过我,快到晚上时,下大雨了 晚上了,雨一直在下,而且风呼呼地吹的窗子都有响动。在这个寒冷异常的四月,裹着两个被子的我,仍然觉得特冷,想到明天大半天都要漂在外面,心里都冷了。翻来覆去好多遍,想下床灌个暖水袋吧,黑乎乎的不想动。后来还是睡着了。梦里,风隐隐约约的还在吹。 早上很早就醒了,睁开眼一看,天已经亮了。看看表,才五点四十六分。想想是七点的车,那再睡会吧。六点十分,闹钟响了。我极不情愿的起床了,天哪,竟然感觉这么冷,冬天又回来了么?我嗖嗖的穿好衣服之后,套上了毛衣和冬天的长棉服,穿了我的有小毛毛靴子,匆匆地往校车的发车地点赶。一路上心情还不错,尽管有点小风,而且有点清晨的微寒,但是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在大地上,心情好好奥。 在离发车地点还有 5 分钟的时候,我就到达了发车地点,在服务部买了个小点心当作早餐。几分钟之后,校车来了。清晨总是很美好的,一晚上没休息好,在车上想睡也睡不着,看着窗外的美好风景,心里就像被过滤了一样,留下的是什么都不想的快感,倒霉事、不快乐的事统统被抛在脑后。大约八点的时候就到了崂山校区。 这边的校园比较空阔,风更大,不过在阳光的照耀下,冷气被驱走了不少呢。在财务处门口,已经有人排好了队。我准备了东西之后,就开始排队了。八点半左右,老师上班了。财务这边就是盖章,领支票,还算比较顺利。办完这些程序,走在校园的小路上,空气好清新呀,风也小了,路旁好多粉色的小桃化,还有那种梅红色的花,这些花镶嵌在绿色的草丛中,看着心就乐开了花,美滋滋的味道。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小石头路上边走边拍照,好快乐的感觉。在小河旁边还有两排垂柳,那种鲜嫩的绿色,优雅地低垂着的枝条,真的好美呀。路上有同学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这人,这景,让我不由地想起了高中时候和同学骑着自行车去科技示范园的时候。家里的春天应该也是这景色吧,好想家,想老朋友,过去了七八年的事情似乎就发生在眼前。 还得去银行办事,我没有逗留,直接去校门口坐了 125 。路上风景也很好,不过我已经开始犯困了,车里很热,我的冬装让我更加犯困。经过了好多站,晃得我快睡着了,但还是勉强挣着眼,就我一个人,安全第一,不能睡着。在接近远洋广场那一站的时候,上来了两个领着包穿着西装的男士。一个人在我旁边站稳之后,马上掏出一张名片:美女,给你一张名片吧,安利的。我摇了摇头,说不用,然后他就坐下了。奇怪的是,他只给我发,没有给别人发,真是的,我在想,我是看上去容易被骗吗?还是就我皮肤最糟糕?总之呢,这种事情不用多想,保持警惕就行。 十点半左右的时候,终于到站了。下车之后,晕乎乎的,又困又热,大街上的人穿的是单鞋,是春装,而我还用冬天的衣服把自己裹得紧紧的。急匆匆地赶到了可以汇外汇的中国银行,里边柜台特别多 , 抽号、批复、排队等待,前面还有 39 个人,心里琢磨这办外汇的人怎么这么多哪。等了有半个小时,终于轮到我了,把自己要办的业务跟柜台的工作人员说清楚之后,她很迅速地开始输入一些东西,然后将电脑屏幕转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错误?,我一看屏幕上好多英文字,使劲瞅了一下,不知道核对啥,我就问:让我核对什么?就看下收款单位的英文对不对,这些写的是大写,你帮我看看,有么有问题?奥,我看看。今天脑子晕乎乎的,核对了两遍,给她说没有什么问题。办好了之后就开始填写支票。数字的大写你会写么?她问我。会。往横杠上写。奥,好的。填好之后,她说不错,昨天银行这趟很顺利。 接下来坐车赶回实验室开会,出了银行,我低着头匆匆地走着。小妹:要学英语吗?一个小帅哥问我。脑子停止转动了一下,不用!我斩钉截铁地说道。心里想,也没这么骗人的吧,大街上抓住人就问要不要学英语,宣传单什么都没有,真是莫名其妙啊。上了公交车,又开始流汗,真是热啊,脸都发烫。一个站上上来了两个外国人,一个帅哥一个美女,瘦瘦高高的,没人拿着一杯咖啡,站在我旁边就开始说话,纯真的外国话。我靠着扶手站着,好累好困,只听见他们在说英语,但是只听懂了 yeah ,心里想,自己英语水平真得好好提高一下了。一路流着汗,火火地回到了实验室,吞了两块面包,例会就开始了,坐在角落的我,浑身虚脱了,一个小时过得浑浑噩噩。 第一天的倒霉事在经过第二天的一顿折腾之后,已经被抛在了脑后,生活又回归到了常态。我静下心来开始考虑实验,考虑那些棘手的难题该如何去解决。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衡很重要,当你被许多不期而至的问题烦得焦头烂额时,不妨先放一放。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mirror - 将相和的《人生如牌》很有趣
liwei999 2010-2-15 18:11
将相和的 《人生如牌》 很有趣,比那些科普要强。 (217366)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rch 15, 2009 08:35PM 敢冲到4S成局,内特太太属于情绪型的人物了。好牌型固然可以提神,但这类破牌叫道成局也是一类提神的牌。能打成是福气,不成则是必然。但是挑战了,这个精神可嘉。打成满贯而没有叫出满贯可惜呢?还是翻过来,叫成满贯宕一可惜呢?应该说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可惜。没有挑战的成功显然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镜某认识一对夫妻。丈夫是打桥牌的高手。夫人是他丈夫过去的学生,被教会了桥牌。夫人对镜某诉说与丈夫打牌很痛苦,因为总是被埋怨。 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尤其是用人的时候。因为用的就是人家的长处,谁也不愿意用一个人的短处。 忘记如何算分数了。4个人打牌是要还点数的。贝内特一方18点,对方22点。4S宕一敦并不亏吧。当然还有局况的因素。 J师傅和G老师在隔壁开驳了。原因来自师傅卖大力丸。 引用: 鱼 : 上幼儿园的孩子向我提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自行车停下来的时候就会摔倒,骑着它走就不会摔倒?,很惭愧,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哪位高人指点一下,谢谢了 G老师 引用: 这段话,前轮的车架是斜向前的,这样车往哪边倾斜,车就容易往哪边转弯。从而形成了一种自动纠偏的机制。, 需要技术上详细的说明,否则就是直觉-把欲倒的力转化成了那个方向的运动了, 就是你最反对的那种论证方式。 镜某以为你最反对的那种论证方式是有些所指的。 前些天刚与几个人谈论了灯丝断的理由。井市里的说法基本上是歪理。有趣的是有人拿这些歪理来作论据。以力学横扫的J师傅居然也有走麦城的时候。总体上的解释可圈可点。但要是教给人家教育孩子的说法,就要严格要求了。 有趣的是这个 引用: 这第三条原理就是转弯。转弯产生的向心力把使车倾斜的力给平衡了(抵消了)。前轮的车架是斜向前的,这样车往哪边倾斜,车就容易往哪边转弯。 从而形成了一种自动纠偏的机制。 这就是说,事实上车走的不是理想的直线,车头一直在来回转动。只是转动的幅度很小,不易被觉察罢了。 按照老中医的说法应该是 从而形成了一种自动就范的机制 ,也就是说是你最反对的那种论证方式了。 待续。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续脚踏车的平衡问题。 (217375)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rch 15, 2009 09:36PM 这样的说法基本就是属于市井的俗套路了。 引用: 而骑着车走时,还会提供另外两个新的平衡力。一个是离心力,另一个是角动量守衡(陀螺效应)的惯性力。 镜某不才,但辅助过孩子学会骑独轮车。也辅助过孩子骑自行车。对骑车的事情略知一二。 会骑车的人以为是要用力蹬车才能不倒。而不会骑的人则认为是先要平衡不倒才能蹬车。非市井的说法就是要和谐。从独轮车座椅的结构看,女孩子适合骑独轮车。这也符合日常的观察。小男孩骑独轮车的现象不是很多,因为裆里有东西碍事。 骑独轮车的平衡是动态的。要领是用大腿夹紧座椅,前后有节奏地蹬脚踏板让独轮转起来。当然上肢要展开,目光要前视。外行以为座椅高了要更困难。这是心理的因素,不是物理的。 引用: 这第三条原理就是转弯。转弯产生的向心力把使车倾斜的力给平衡了(抵消了)。 前轮的车架是斜向前的,这样车往哪边倾斜,车就容易往哪边转弯。从而形成了一种自动纠偏的机制。 的说法不能讲有大问题。但是这只能是对懂了的人而言。好比是洋人讲中文,语法不对,用词不当等对国人没有什么大的障碍。因为国人懂中文。 不倒是因为力矩的平衡,因此需要找的不仅仅是那个向心力,还要给出平衡的力矩来。 前轮的车架是斜向前的一句重要。 但是后面的这样车往哪边倾斜,车就容易往哪边转弯就不好了。属于言语不详。 不妨观察一下保持自行车垂直静止的条件下转动车把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大约会看到车子后退。为什么会后退?因为前轮上的支点变了。 因此陀螺效应不错。但是不是用在车轮滚滚上,而是要用到人车的系统中去。其中车把结构是个关键。抓住这个纲,自行车的平衡问题以及人们遇到的各种现象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放大器中差分放大器的归纳和小结
williammilo 2010-1-30 06:26
我的博客已经搬家到 xiongbox.com 欢迎访问熊伟博士的网站! 本文永久链接 http://xiongbox.com/放大器中差分放大器/ 1.差分放大器能把两个 输入电压的差值 加以 放大 的电路,也称差动放大器。这是一种 零点漂移很小 的 直接耦合 放大器,常用于 直流放大 。它可以是平 衡输入和输出 ,也可以是 单端(非平衡)输入和输出 ,常用来实现平衡与不平衡电路的相互转换,是各种集成电路的一种基本单元。 2.差分放大器可以用晶体三极管(晶体管)或电子管作为它的 有源器件 。在实际应用中, 温度变化和电源电压 不稳等因素对放大作用的影响,等效于每个晶体管的输入端产生了一个 漂移电压 。利用电路的 对称性 可以使之互相抵消或予以削弱,使输出端的漂移电压大大减小。
个人分类: 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3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学者Nature文章:中国的陆地碳收支平衡
吴信 2009-12-21 22:40
今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研究员与方精云院士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大小相当于此间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28%~37%,显著地高于欧洲。这一研究结果成为我国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科学依据和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筹码,同时也并向世人表明,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所取得的成就。 朴世龙被评为2009中国十大科学新锐。值得学习,我们为这研究感到骄傲。 材料链接: Nature vol.458 (7241), (23 Apr 2009) 中国的陆地碳收支平衡 关于中国陆地碳收支平衡的一项综合评估研究结果的发表 ,填补了碳平衡数据地理分布中的一大空白,并且还可帮助进一步减小北半球碳平衡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研究人员利用三个不同指标来监测上个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中国的碳平衡及其驱动机制,这三个指标分别是:从卫星绿度测量结果外推的生物质和土壤碳存量、生态系统模型、以及大气逆温。这三种方法对于净碳汇的估计结果相似,其数值在每年 0.19 至 0.26 皮克之间。相比之下,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以每年 1 到 4 皮克碳的速度在吸收碳,这种作用抵消了化石燃料排放量的 10-60% 。 中国东北对大气层来说是 CO2 的一个净排放源,原因是森林的过度采伐和退化。相比之下,中国南方占碳汇的 65% 以上,原因包括区域气候变化、植树活动和灌木恢复等。 朴世龙:中国碳家底为谈判争气 2009/12/17 11:46 来源:北京科技报 朴世龙,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新锐发现: 4 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科学家朴世龙最新的研究成果,这篇文章首次得出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数据,也就是中国的碳家底。 碳循环是地球上最大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二氧化碳在大气、海洋以及陆地生物圈三个巨大的系统之间进行着交换,其中,陆地生物圈被认为是一个二氧化碳收支平衡的系统。 工业化社会以前,全球碳循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但是,到了近代社会,人类活动巨大地改变了全球碳循环过程,打破了原本平衡的状况,使其需要额外吸收因人类工业活动而排放出的大量的碳。其中,被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的一部分碳,科学界称之为陆地碳汇。 根据朴世龙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平均每年增加1.9~2.6 亿吨。我们能够抵消28%~37%的工业碳排放量。 新锐感言:我的研究结论不仅回答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收或者说抵消温室气体排放这一问题,使之成为我国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科学依据和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筹码。《自然》杂志编辑曾表示,这份中国陆地碳循环综合评估论文的发表填补了全球碳平衡中一个重要的空白。 这项研究的结果让我觉得很提气,我国的碳汇能力并不比欧美国家差。要知道,我们能够抵消28%~37%的工业碳排放量,这个数值显著地高于欧洲的7%~12%,与美国的数值相近。如果没有碳汇数据,别人可能说你是碳源,这是非常不利于我们在国际间谈判的。 文献资料下载 : 中国的陆地碳收支平衡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90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寻找开放存取运动的方向
zhaodl 2009-11-11 14:22
【按】本文成稿于2008年10月国庆节。当时接到稿约,感觉没有什么可写的,大家都在推动调查、论证好处,以及提供资源。但是我认为现在的问题已经偏离了开放存取运动开始的方向走入了歧途。所以,就拟定了这样的一个题目!尽管我是牺牲了长假按时交稿,可约我稿件专辑没有按时出版,所以就放下了。今年上海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有机会在分会场发表了观点寻找开放存取运动的方向,并得到了一定反响【smilelr留言评论到:今天下午在分会场听了赵老师的报告,起初有些诧异。因为两天的报告听下来,感觉很多期刊人的思考还比较狭隘和片面,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不愿改制,让我这个80后对70后以及60后的前辈们很是失望。所以刚听到赵老师不落窠臼的报告时,我甚至感到有些诧异。西交人的理性、深度和实在果然名不虚传。】但遗憾的是最后没有几个人在场。今年总算已经安排在《数字化图书论坛》2009年11期发表,并已经校对过。所以可以发出来,也算预印吧。引用请使用以下格式: 赵大良,葛赵青,刘杨. 开放存取中的利益平衡和机制构建.数字化图书论坛.2009(11):12-15 开放存取中的利益平衡和机制构建 赵大良,葛赵青,刘杨 致力于所有用户具有免费、不被更改、全球和永久使用其作品的权力的开放存取运动 (Open Access)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被人们所重视以来,一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也是方兴未艾。从本质上讲,开放存取就是通过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与现有的商业出版模式对抗,以谋求学术出版与学术信息交流中利益关系的平衡,实现学术成果的共享和自由交换。开放存取出版模式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商业出版机构参与学术出版的根本目的是谋求利润的最大化,他们通过兼并和购买等市场行为,垄断了学术期刊出版市场,并逐年不断地提高学术期刊的定价 。如英国议会下院2004年发表的关于科学和技术报告中指出: 1998年到2003年,相对于英国其他期刊零售价格指数11%的上涨幅度, 学术期刊的平均价格上涨为58% 。 2008年6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国际出版巨鳄大幅提价,部分高校面临学术断粮》为题,对国际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学术期刊数据库涨价一事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在教育界和出版界掀起轩然大波。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最终成为出版商谋取暴利的工具。据Blackwell期刊价格指数显示, 在1990年到2000 年期间, 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的价格涨幅高达185.9 % ,而科技和医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的价格涨幅分别达到178.3%和184.3 %。而作为科学研究的支持机构的图书馆,则面临着资金增长缓慢甚至是削减的问题。2003 年美国研究型图书馆用于购买期刊的费用相对于1986年虽然增加了260%,但订阅的期刊总数只比1986年增加了14%。许多图书馆由于资金的缺乏只能取消部分期刊的订购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学术资源与可以其抗衡,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及其学术成果的不可替代性使商业垄断成为可能。要能够与商业出版机构抗衡就必须建立起可与其抗衡的新的学术资源,从而引入新的博弈因素。 1 学术出版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简单地来讲,学术出版活动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从群体的角度来看,在学术出版中的作者往往也就是学术期刊的读者,作者和读者都是学术研究活动的参与者。学术期刊的出版也是应学术研究的需要而产生的,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十七世纪开始,定期刊物就是报道新发明和传播新理论的主要工具。假设没有定期刊物,现代科学当会以另外一种途径和缓慢得多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且科学和技术研究也不会成为如同现在一样的职业 。 http://zhaodal.blog.163.com/blog/static/5583842009101111530575/edit/ 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身为作者的研究人员发表成果尤其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报酬, 而是希望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 取得同行的认可和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 。这其中学术团体作为学术出版的主体承担着学术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的作用,形成以学术团体为主体的出版连作者-学术团体-读者。学术出版似乎可以被看作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40年代年代以来, 随着西方国家科研和教育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这不仅使学术期刊的数量呈指数增长的趋势,而且科学研究和发现的周期也大大缩减 。此时,学术出版的巨大利润空间吸引了大批商业机构进入到学术出版领域,因而使出版链发生了变化:作者-出版商-读者, 出版的主体由学术团体让位于出版商,出版商逐渐成为学术出版市场的主导力量。出版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利润的驱使下使学术信息包括学术期刊和基于学术期刊的数据库的价格飞速上涨。 读者往往是通过非营利的公共图书馆获取学术信息。因此,在商业出版起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作为学术研究的支撑机构公共图书馆首先感受到了学术信息资源采购的困难。尽管是采取了馆际互借、联合采购等各种办法,但仍然不能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经费的增加远远跟不上学术信息价格的上涨,反而不得不削减采购的数量。因此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服务机构成为开放存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致力于使全球范围科技和医学领域文献成为可以免费获取的公共资源。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ighWire Publish是全球最大的提供免费全文的学术文献出版商。瑞典伦德大学图书馆推出了的开放式目录检索系统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合机构( SPARC)是由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发起的一个非商业化、集图书馆和学术机构为一体的、致力于解决学术机构间信息交流的组织。如此同时,一些非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也纷纷加入到推动学术信息开放获取的运动中来。总的来讲,这些参与开放存取运动的公共机构代表的读者利益。代表读者与商业出版机构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利益调整的战争,是对学术出版过度商业化的一种反抗。 尽管是商业出版机构在学术出版上的垄断已经使公共服务机构忍无可忍,但是也不能否认:商业出版机构进军学术期刊出版领域,运用商业经营模式使学术出版成为大规模的国际化产业,为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商业出版机构参与学术出版的动机就是获取利润,一旦使商业机构在学术出版中无利可图,那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出版商,也包括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本身。因此,如何能够从合作中得到自己预期的利益是学术出版主体之间结成联盟的基础,建立与维系利益平衡机制对学术出版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开放存取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出版模式问题,而是学术出版过程中的利益平衡。 2 开放存取出版的机制缺陷 为读者提供免费访问服务、为研究人员提供免费存取,这并不意味着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就不需要支出成本。虽然网络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大大减低了学术出版和学术信息存储的成本,但还是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解决设备费用、系统开发和运行费用仍然是开放存取出版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据英国的UKWellcome Trust (全球医学研究领域两个最大私人基金之一) 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公开存取出版能减少30 %的出版费用。由此可见,不是不需要成本,而只是减少了而已。反对者则认为:开放存取出版只能减少印刷和发行费用,而印刷和发行费用只占期刊出版成本的很小一部分,开放存取出版所要求的技术和设备费用并不少 。 为了维持开放存取出版的正常运行,目前基本的模式是作者付费,即作者为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而需要支付一定的出版费用。如 PloS和BioMeb Central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维持期刊出版。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作者或没有课题经费的作者则可以减免。作者付费模式在当前学术出版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不到1 %) ,但对一些学术出版者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模式,代表了在开放存取出版模式下的可行的收入模式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费来源渠道,如:通过发展机构会员收取会员费;通过收取查阅特定文献,向有特殊需要的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收取服务费;通过广告收入来维持开放出版或向研究机构、基金会、政府以及私人争取赞助等等。当然,还包括向推行开放存取运动的公共服务机构获取免费的设备、资源和人力,如大学图书馆就是利用现有的条件和人员提供存储空间和免费的维护。 从基本的出版模式上来看,目前的开放存取出版还只是停留在公益服务的阶段。这种出版模式的缺点十分明显,那就是:所依赖的外部条件很不稳定,出版经费和存储条件得不到保障;公共服务机构不像商业出版机构那么有活力和动力,难以形成规模和有影响的品牌。特别是,作为开放存取出版的重要经费来源的作者付费也难以得到保障,因为作者的双重身份,在决定作者付费时并不是十分情愿地将自己的科研经费转移给出版者来使用,而在作为读者时又往往会将个人的需求转嫁成公共服务机构的压力。 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并不能完全代表研究人员,也无法强迫研究人员为开放存取承担代价,作者付费出版往往更加愿意趋向知名的学术期刊。因此,一旦商业出版机构控制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实行作者付费、读者一定范围免费获取的时候(实际上出版商已经开始这样做),比一般的开放存取的期刊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样可以保住自己的高额利润,那么读者的免费获取只是变换了一下公共研究经费的支付方式由图书馆支付给出版商,变为由作者支付给出版商而已。 那么,政府和社会出版基金是否能够完全承担起学术出版的费用?显然无论是从科学研究经费的有限性和公共机构的效率来看,都难以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更何况,开放存取运动的目的并不是要致商业出版机构于死地,而是为了更更好地平衡学术出版链上的各方利益。2002 年9月,图书馆界、出版界以及版权界的专家在荷兰小镇Zwolle召开了第二次Zwolle 会议,通过了在第一次会议上形成的Zwolle原则草案。Zwolle原则指出:在开放存取中,要对学术作品的版权进行最佳化管理,保证权利分配明确并以此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与版权的专有、垄断相比,开放存取倡导的自由、共享理念无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 因此,开放存取运动并不应该是要颠覆现有的出版模式,而只是希望引入更多的竞争者参与到学术出版领域里来,通过新的竞争和博弈,到达平衡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或者说是对学术出版过程中的过度市场化进行校正,在发挥和调动出版商参与学术出版积极性的同时减少其对利润的过度追求。 3 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构建 学术出版并不排斥商业运作,也不应该排斥商业资本的介入。从运行的效率角度来讲,市场运行规则的介入更有利于提高开放存取的效率和规模,从而达到制衡商业出版负面影响的效果。表面上来看,开放存取运动对抗的是商业出版,所以在其中引入商业资本和市场规则是不可思议的。但目前开放存取的出版运行模式存在明显缺陷力量薄弱,资源分散,难以持续,无法与商业出版机构抗衡,目前所能看到的只是促使出版商的版权政策有所放宽,允许作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自行存档和免费阅读。因为这样分散的免费存取的结果不仅不会影响出版商的利益,而且可以树立出版商的威信、扩大出版商的品牌影响力。因此,目前并不是缺乏开放的学术资源,而缺少的是能够将分散的开放资源整合起来提供给读者的有效机制。 加强政府的引导,增加对社会公益性学术出版力量的扶持,是开放存取运动开展下去的重要支撑点。科研基金管理部门、公共服务体系的参与是开放存取运动的基础。但是,这种公益性的扶持不仅不能满足开放存取出版的需求,而且其地域性的的限制也不能与已经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商业出版抗衡,难以打破其对学术信息的垄断。因为国际性学术信息的垄断不是一个国家的法律所能约束的,如爱思维尔期刊数据库的涨价,中国政府就无能为力。如果其国际性的学术成果是一国科学研究人员所必须的,那么你就是扶持起本国的学术出版也对其没有威胁,因为你不可能向本国的科学研究人员可替代的信息资源。 如果能够利用商业资本和商业运行规则,将大量的开放存取信息进行跨国界的整理和集合,就有可能走出一条可行的、与现有商业出版抗衡的道路。因为,这种基于开放存取的跨国界的整合,不仅仅在信息资源中包含有商业出版机构所出版的作者自我存档的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且也有可能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在开放存取的基础上,引入商业资本的介入的可行模式就是:商业资本在开放存取信息的基础上开发新具有一定价值的产品,并通过开放存取信息的衍生产品而盈利。 开网(hbeta.paperopen.com)就是一款基于开放存取资源开发的一款搜索引擎,其试图将世界范围内的开放存取的资源整合起来。这种商业机构主持开发的技术,在提供开放存取信息的同时,有可能通过广告或其他的服务,找到盈利的模式。这种新型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并不能商业资本的趋利性而被排斥在开放存取运动之外,开放存取的信息是可以免费获取的,但并不限制基于免费的信息而开发的衍生产品赢利。如,知先公司基于开网免费资源开发notefist文献管理软件,就有可能一种赢利的途径。不是商业资本没有积极性,而是如何为资本的介入提供切入点盈利点。因此我们应该探索如何有效地利用商业资本,推动开放存取运动的深入发展。至少可以鼓励和扶持公共服务部门购买商业机构开发的技术,建立起可以与国际商业出版机构抗衡的学术资源数据库。 如果能够将目前开放存取运动的重点由个体的觉悟转移到资源的整合,由单纯的免费获取转向基于免费信息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将会使开放存取运动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真正体现出开放存取运动的力量,因而建立起作者自我存储、公共服务机构集成整合,商业机构参与技术开发的良性机制,否则兴盛一时的开放存取运动就有可能走向歧途而被商业出版所利用。 参考文献: 李武.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5。 Select Committe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nth Report .(2004-07-20) . http://www. 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 /cm200304/cmselect/cmsctech/399/39907.htm 张清菊.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概述 .现代情报,2007,(5):67-69 姚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2 .施伯乐等.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76-78 段玉思.国外学术期刊的商业化出版研究 .图书与情报,2007,(4):28-32 夏翠军.公开存取出版的商业模式 .情报探索,2005,(6):54-58 秦珂.开放存取的版权政策及其构建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7-10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3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工作--做一个平衡的人
danielyan 2009-7-7 16:54
   谈到工作,可能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想法。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我们将在工作中度过近二分之一时间,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我们是为工作而活着。当代社会,无论是谁,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工作都是重要的。对于一些男人来讲,工作可能就意味着它的一切;而对于一些女人来讲,她们也是如此,有的甚至为此放弃了自己的家庭,终身未嫁。   他们的做法是否可取,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作为一个现代人,特别是现今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如果不能够平衡工作、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这样的一个人就不能算是一个成功者。   在农业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没有严格的时间概念,人们只是在跟随四季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作息时间,今天多干一点,也许明天就少干一点,人们只是在阳光下不停地重复体力劳动。那时的人们还不明白什么是工作,更不要谈工作本身了。有的只是严格的等级观念,在等级下生存而已。   是工业社会,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解放了出来。但是也是因为机器大生产,把人们变成了工作的奴隶,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工作对于农业社会中的人们是没有意义的,而对于工业社会中的人却变得沉重起来。人们既不能离开工作,工作也不能失去人。   当然,根据一些观察家的意见,我们现在到了信息社会,用互联网就把整个社会都联系了起来,因而人们就不再需要在正式的工作场所工作了。于是有了 Soho一族,他们在家里干活就行了。但是这样就导致了一个弊端,不能把工作、家庭、生活分开,而成了一个集合体。如果这样做,时间长了,可以预测,这样的人们就会失去了在工作中、家庭中、生活中分别与人沟通的乐趣。还会重新回到正式的工作场所中去。人不仅是社会性的动物,还是群聚的动物。   有的时候,有一些人常常在想,如果我们不工作是多么好啊!确实如此,如果不工作,我们可以实现人生很多与众不同的愿望。我们可以去旅游、去 shopping,去更好地享受人生。但是,这样的愿望有几个人能够实现呢?为什么有很多人,比如Bill Gates,他为什么不这么想呢?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工作能够为我们带来成就感、受瞩目感,人们在互动中享受人生。人生不只是享受,还有创造,为社会、为自己创造价值。在创造中实现自我,在平衡中享受人生。   一个人闲下来几天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非要你闲下来长一点,那么一定受不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刚退休的人们要找事情做的原因。如果没有事情做,他们身体往往会变差,甚至还可能生病。   有相当多的常识和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工作可以实现的还有很多,如对权力的追逐、对声誉和地位的拥有,等等不一而足。当然如何平衡我们对于这些的需求,我想就不仅仅是用几句话来说清的了。 平衡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追求平衡更是一种艺术。
个人分类: 管理随想|2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习的"实"与考核的"形"
jyx123321 2009-5-21 08:09
最近遇到了一件颇感困惑的事,如何平衡学习的实与考核的形? 总以为,学习本身是不含功利因素的,就是为了探索未知,为了满足求知欲。社会为了追求效率,要求对学习效果按照社会价值进行考核。普通人不得不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符合考核形的要求,又要达到学习本身实的目的。总想尽量在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难免有所偏颇!从长远来看,今日的形的成功,未必能有好的未来,如高分低能者;但是又要兼顾形的现实意义,否则获得不了顺利起航的一张船票啊,毕竟陈寅恪入职清华的幸运是当前难以企及的啊! 有时真的困惑!事事要学习啊!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13 次阅读|1 个评论
维持健康的一条捷径——认识经络
tingyy 2009-4-20 18:15
人体的内部器官调节系统的工作,除了相互协调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外,还需要接受外部环境信息进行调节工作。人体主要的信息来源是面部的五官和全身的感觉神经系统,这些信号主要是提供给大脑以根据外界情况指挥身体,也有一些如温度等简单信号也直接送给身体内部的调节系统,在大脑的“不知情”下直接调节身体的运行。西医从人体解剖学研究发现了人体神经系统,它可以接受和传递这些感觉信号,神经系统遍布全身,对不同的信号有不同的传递处理方式,有些信号送到大脑,有些信号直接控制内脏工作(西医称为副交感神经系统)。但是人体神经系统具体是如何协调和控制全身的工作,到现在人类也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中医则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的调节控制系统是全身的经络系统,经络是什么,它是否包括西医解剖学的神经系统现在还在研究之中。经络也可以感受人体周围环境的触觉、温度等信息,是否还可以感受磁场,电磁波等信号现在还不清楚。这里我们也不准备对经络的本质和工作原理进行探讨。但是经络可以起到身体的自动调节平衡系统的作用,这一中医经络学的观点已经被几千年的实践所证明。中医对人体经络、穴位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形成了经络学和完善的针灸治疗技术。因为经络可以调节人体协调平衡,所以采用针灸、按摩的方法刺激经络系统使它能较快地调节身体的平衡来治疗各种疾病。这种治疗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起到见效快,副作用小的疾病治疗作用。中医使用针灸治疗方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针灸治疗方法的良好效果已经得到包括美国、德国在内的世界各个国家的广泛承认。虽然经络的具体工作原理现代科学研究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但是中医的经络理论和针灸治疗方法已经经过千百年实践的证明,所以少数人以没有科学依据为理由,对经络和针灸,甚至整个中医打上“伪科学”的帽子,反对用中医,用针灸等方法为群众治病。这些人真是虚伪或愚不可及,那些反对中医的伪君子们,决不会因为还没有搞清楚每天食物的分子结构而拒绝吃饭吧?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医,而把那些不中不西的庸医作为中医的代表来反对中医,与这些沽名钓誉的投机分子争论真是浪费时间。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首推针灸、砭石刺激经络穴位调节身体平衡来治疗疾病。因为针灸等治疗方法直接刺激人体调节系统,所以往往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并且副作用很小。因为针灸治疗是调动身体内部的调节机制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所以需要对身体内部的调节机制有比较好地了解。而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针灸技术可以很好地说明身体内这个系统的工作机制,所以针灸治疗人员需要对中医的这些理论有很好地理解。非常遗憾的是经络的工作原理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清楚,目前针灸学大多数使用的经络和穴位的作用完全是从古至今的经验积累的结果。另外,不同的人的身体之间的差异,同一个身体在不同的条件下,甚至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刻可能都会影响具体的穴位位置和针灸效果。这些原因使得针灸治疗的应用需要由经过长期训练和实践的针灸师来实施,针灸师对中医的人体运行理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也必须深入地学习,并应用到具体的针灸治疗过程中去,而不是简单地面对穴位图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当然针灸治疗的安全性与具体操作的针灸师的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有些穴位运针不当,刺激过度等也会引起不良效果,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等等这些原因都致使中医的这一优良治疗技术的推广实施有相当的困难。世界各国对中医的针灸的神奇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也还难以接受和推广。即使在中医的故乡中国,一般人在需要治病的时候,也很难遇到既懂得中医理论,又精通针灸技术的医师。所以这种治疗方法虽然很好,但是很难运用。庆幸的是有一种更加简单、安全的保健、治疗方法——经络穴位按摩治疗方法。特别是有很多穴位可以自我按摩,本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时调整按摩穴位位置和力度,如果有不适可以随时终止。由于穴位按摩只需要有简单的中医理论知识,再根据一些资料就可以实施了。当然,如果要取得治疗疾病的良好效果,也需要专门的中医按摩培训。由于自我按摩安全性高,简单易学,成本低廉,只要方法对头,很快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自己身体的不适可以及时地进行自我治疗;即使无病,也可以通过自我按摩技术放松身体,调整平衡,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所以它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好方法。可以作为调理身体平衡的辅助手段,减少病痛,加快身体的平衡调理。经络学是中医的宝贵财富,是中医长期实践的结果,已经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科学的。只不过以人类目前的认识水平还不能完全从理论上说明它的工作原理和深入的了解经络的活动规律。而这更加说明了经络学说是对人体运行机制的深层次的描述,这也是中国医学对人类健康的又一伟大贡献,虽然由于经络学说还不能被现代科学来验证、解释,而不能被广泛接受,但相信随着对人体运行机制的深入研究,经络学终究会更加完善,并将成为人类维护身体健康、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所以维护身体健康的正确路径应该是学习一些医学知识,特别是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合理地采用调节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系统功能来维持身体的健康运行;然后适当地辅助以穴位按摩、针灸、拔火罐等方法对身体的局部不适进行治疗,这样往往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最后才是适当地借助药物治疗。
个人分类: 中医和养生健康|2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界游走
jing 2009-4-13 11:48
今天去图书馆找资料,要找的书没找到,开始胡乱翻一些相关的书。觉得好多领域都很有趣,都可以好好研究的。心中突然有一种扎入其中的冲动。这种冲动的体验其实也不是一次两次,应该有过五六次了。一般是在听报告查文献的时候突然会出现,但维持的时间却是非常有限,而且,很快会被生活呀,发展呀等杂乱的问题给冲乱了。不知道这中冲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卫东:一分钟读懂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问题
huangwd99 2008-10-3 09:43
一分钟读懂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问题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wd99.htm 首先看经济是如何增长的: 所谓经济增长是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增加了,从而国民产值增加,但是同时消费也必须要同步增长,以保持生产和消费平衡,否则产品必然积压。过多产品积压必然导致工厂停产倒闭,工人失业,生产下降,使经济不能实现增长。 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生产能力明显增长,但是国内消费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生产增长速度,为保持生产和消费平衡,国家采取政策推进出口,如出口退税,使近年来,出口产值接近国内产值一半,带来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目前已增长到近2万亿美元。继续增加出口,就是拿我们的财富换美元白条。白条不使用,实际价值等同于废纸。今年美国遭遇金融危机,消费萎缩,导致我国出口到美国减少;同时在国外压力下,人民币汇率升高,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石油大幅度涨价,增加了运费,也使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这些都使我国的出口市场萎缩,导致国内工厂停产,工人失业,使国内消费市场进一步萎缩,带来更大的危机。另一方面,国内搞楼市股市泡沫,吸走了老百姓的大量资金,使消费进一步萎缩。此外,将医疗、教育和住房等刚性消费推向市场,提高了消费价格,导致老百姓手里的货币减少,使有效需求降低。 解决途径: 必须增加内需取代外销市场。首先建立覆盖所有人的福利制度;其次,增加老百姓收入,对农民,美国采取补贴,日本采取高粮价,对工人,包括民工,必须逐步提高工资,提高幅度应大于经济增长速率,弥补多年来的亏空。同时制定政策堵住股市和楼市泡沫。降低房价,使住房消费落到实处。西方发展历史证明,必须由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推进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此外,国家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可以减少失业,增加消费。这是有利于劳动者、资本家和政府的对策。 后注: 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原则:生产和消费必须保持平衡。多年来,我国就是一个生产能力过剩的经济,不断通过出口财富换回美元白条,由于无法兑现,实质换回的是废纸,国内普通劳动者低收入带来的低消费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生产发展。主流经济学家总是以经济过热为理由,紧缩银根,使中小企业倒闭,降低生产能力,适应低下的消费能力,不知道提高普通老百姓收入,从而提高消费能力,适应增长的生产能力。提高富人收入,是增加投资和生产能力,会使问题更严重。 西方发展经济学主要论述如何发展生产,不提和少提同样关键的消费能力培养包括分配问题。而在当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最不市场化,最受政府控制的是分配,是劳动者收入。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福利制度,制定最低工资制度。这是因为马克思指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历史周期性经济危机所证明了的,分配市场化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自罗斯福采用凯恩斯对策以来,才通过政府介入彻底摆脱了这个问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同样受困生产过剩 和低工资 ,每 8 - 10 年就发生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大量资本家破产自杀, 工人失业,经济滑坡,经济发展速度受消费增长的限制,发展缓慢。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社会 经过近 一 百 多 年发展,到18 2 0 年, 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中国(附录2),同期 中国 从清初发展到 占世界GDP32%, 大于 所有西方国家 ,包括欧洲和美俄日 之和。 参见张文木:人生沉思录之八(七〇一七三〇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8/200809/45786.html ) 给工人提高工资,会使产品成本升高,通常工人工资提高10%,成本提高不超过4%(工资占gdp仅40%),而且同行业共同提高,使价格共同提高,而工资提高10%,则消费能力提高10%,产品销售量必然提高,只会使更多企业有更多销售量和更多盈利。 成本提高,会减少出口,但我国现在出口过多,积聚过多外汇,需要减少出口. 我国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实质是凭空增发14-16万亿人民币给资本家(一部分是企业出口产品到国外得到美元,给中国银行换取人民币,另一部分是国外资本家直接拿美元给中国银行换人民币),国内没有任何对应的物质财富。如果我们不是生产和出口这些产品换美元,从而将产品留在国内,同时减少了美元储备,而是通过提高普通工人工资将增发的人民币发给普通劳动者,使他们有钱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岂不是更好?我们的经济发展也不会受国外市场影响。由于国内老百姓收入低,使用这些外汇购买商品,在国内没有市场,购买生产线,一样无法将生产出来的商品销售出去,从而导致倒闭。这使我们的外汇无法使用。 美元在2001到2008年期间,贬值超过40%,我们储存2万亿美元不用,每年至少损失1千亿美元以上。
个人分类: 经济|2235 次阅读|2 个评论
黄卫东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分析:生产和消费必须平衡
huangwd99 2008-9-20 09:21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分析与应对策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wd99.htm 当前我国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集中表现再内需不足,如何应对,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我们的实力。我们首先从人的需求角度来分析我们的生产能力,从而评价我们的经济实力。 按照马斯洛(Maslow)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分必要需求和非必要需求。必要需求包括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非必要需求包括自我实现、自尊和情感需求。常说人的需求是无限的,主要指需求种类是无限的,这是由人的好奇心决定的,例如人对品尝美味食品的种类是无限的。但是,人对每一种物质的需求量是有限的。 就生命意义来说,必要需求是没得商量的,是人的本能需求;非必要需求属于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与个人的价值判断有关。必要需求中安全需求主要由国家设立的军队和警察来保障的。这里主要讨论我们国家在满足生理需求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衣食住行方面的能力。 衣:我们国家是全世界最大的成衣出口国,也是制衣原料化纤和棉花的最大生产国,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国内自身的需求。 食:我国粮食基本满足自己的需求,生产食油和饲料的原料大豆需要部分进口,主要原因是国家放弃控制,被美国通过自由竞争除去的。肉类产量达到年人均60公斤,超过日本,达到一些发达国家水平。 住: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4平方米,超过日本人均住房15平方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行: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均公路铁路里程、人均车辆等方面,但是,目前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虽然还需要发展,但是,不是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主要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生产财富的能力, 2007年全年增加外汇储备4619亿美元 (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80111/18224396311.shtml ), 这表明我们在这一年里,除满足自己的需求外,我们还为国外生产了4619亿美元的货物,奉送给国外,手里增加了4619亿美元白条。相当于人民币34642亿元,占GDP 246619亿元约14%,超过了给全国人民发的工资总额(近年来一般占11-12%),全国每人约贡献2500元,我国经济并没有发生大的问题。说明实际生产能力比国内消费至少大14%以上。 我国目前农村中青年大部分进城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占劳动力比例实际很低。不仅生产了基本满足我们需要的食品,肉类生产能力达到了使人均消费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了。这与六十年前,大部分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才能满足吃饭基本需要,有了极大进步。 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不再是以前经济上自身生产能力不足导致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的生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生产线开工率低,主要原因是消费不足,国外发达国家普通工业消费品市场已被我们大部占领,国内市场需求始终增长缓慢。经济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内需,提高内需就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包括增加工资,完善社会保障系统,使我们的普通劳动者有能力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同时我们的生产也应同时逐步转向内需为主的结构上来,调整产业结构和政策是下一步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 黄卫东 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282 黄卫东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案(缩略版)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918
个人分类: 经济|129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