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植物工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青藏梦于美丽中国
热度 2 lwg 2018-12-19 10:18
优裕,优雅,优美;多一些和谐、少一些戾气;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饿虎贪狼;根本上,都是和“衣食足,而知荣辱”有关;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也是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致的。 衣食足,仓廪实,是民生的根本。在青藏高原这块温室农业宝地,发展现代化温室农业,是对抗自然灾害、确保我国农业稳产、高产,确保中华民族实现衣食足、仓廪实的千年大计。在发展青藏高原现代化温室农业过程中,将产生的巨大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需求、科学技术研究需求,将会强力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此,也可以使我们以更加从容的态度参与国际分工、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容不迫地进行国际贸易,增强自身实力,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并且,根据雷奕安老师的估算,可以为东部传统农耕区彻底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按照“美”的原则,重塑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闪转腾挪的巨大空间。
5505 次阅读|2 个评论
植物工厂—设施农业智能化的最高境界
jldxwsj2000 2015-5-14 15:54
植物工厂—设施农业智能化的最高境界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设施农业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在国际的称谓上,欧洲、日本等通常使用“设施农业(ProtectedAgriculture)”这一概念,美国等通常使用“可控环境农业(ControlledEnvironmentalAgriculture)”一词。2012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面积85%以上,其中95%以上是利用聚烯烃温室大棚膜覆盖。我国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利用太阳能的工程,绝对数量优势使我国设施农业进入量变质变转化期,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设施栽培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人均面积40%,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有效技术工程。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成果 与日本、荷兰、以色列的设施农业进行对比 发达国家设施农业发展方向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设施农业”已向“工厂化农业”过渡。如荷兰的计算机自控连栋大型温室,以色列的半自动连栋塑料大棚以及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封闭式循环流水鱼类养殖车间(平台、工船)等。荷兰的蝴蝶兰现代化温室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设施农业”已向“工厂化农业”过渡。如荷兰的计算机自控连栋大型温室,以色列的半自动连栋塑料大棚以及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封闭式循环流水鱼类养殖车间(平台、工船)等。荷兰的蝴蝶兰现代化温室。(待续)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设施农业”已向“工厂化农业”过渡。如荷兰的计算机自控连栋大型温室,以色列的半自动连栋塑料大棚以及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封闭式循环流水鱼类养殖车间(平台、工船)等。荷兰的蝴蝶兰现代化温室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设施农业”已向“工厂化农业”过渡。如荷兰的计算机自控连栋大型温室,以色列的半自动连栋塑料大棚以及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封闭式循环流水鱼类养殖车间(平台、工船)等。荷兰的蝴蝶兰现代化温室。(待续)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设施农业”已向“工厂化农业”过渡。如荷兰的计算机自控连栋大型温室,以色列的半自动连栋塑料大棚以及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封闭式循环流水鱼类养殖车间(平台、工船)等。荷兰的蝴蝶兰现代化温室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设施农业”已向“工厂化农业”过渡。如荷兰的计算机自控连栋大型温室,以色列的半自动连栋塑料大棚以及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封闭式循环流水鱼类养殖车间(平台、工船)等。荷兰的蝴蝶兰现代化温室。(待续)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植物工厂的现状和展望
热度 21 adoutx 2013-12-26 09:56
Plant factory in Japan: Current situation and perspectives 作者 Toyoki Kozai 翻译 郭斗斗 在日本,人工光植物工厂( PF )被用于蔬菜的商业化生产。每年每单位面积销售量大约是露地生产的 100 倍。植物工厂可以建在任何地区任何建筑中,因为它既不需要太阳能也不需要自然土壤;植物工厂的生产不依赖于外界环境和土壤肥力。在不久的未来,植物工厂将在大都市健康安全叶菜的地产地销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Ø 什么是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指包含以下六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植物生产设施:绝热、接近密闭、不透光的类似库房的主体结构; 4 到 20 层配备有水培系统和荧光灯或 LED 灯等光照设备的栽培床;空气风机及空调;二氧化碳施肥系统;水泵及营养液供给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图 1,2 Kozai , 2007 )。通常情况下,工人只有在洗完澡或者通过空气浴并换好干净的工作服之后才能进入植物工厂的栽培室。 由于地上部和根系部分环境的最优化控制,通过植物工厂可以周年生产高品质无农药的植物。在植物工厂生产的叶菜很洁净,不需要进一步清洗就可以直接食用或者加工。植物工厂生产的蔬菜收获后的货架期是温室生产的两倍,因为其细菌附着量通常低于 300 CFU/g ,是用自来水清洗之后的田间蔬菜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 Ø 商业化和成本效益 据估计,在 2012 年 12 月日本商业化运营的植物工厂已经超过 120 家,预计在 2013 年会增加更多。日本最大的植物工厂 Spread 公司每天可以生产近 25000 株生菜,每年可生产 900 万株。粗略估计,有 20% 的植物工厂是盈利的, 60% 处于收支平衡, 20% 在亏损。从 2009 年到现在,盈利的植物工厂数量和比例都在增加。折旧成本约占整个生产成本的 30% ,劳动成本占 25% ,电力成本占 20% ( Kozai , 2013a )。在 2012 年,每株生菜总的生产成本(包含折旧)大约在 0.6 欧元(人民币约 5 元),售价在 0.7-0.8 欧元( 5.8-6.6 元)。 和露地栽培相比植物工厂的放大倍率 成分因子 累计因子 1 10 层栽培架 X10 10 2 最优环境控制缩短栽培时间 从移栽到收获的时间减少一半 X2 20 3 从交替种植到周年种植减少一半时间流失 X2 40 4 种植密度增加为1.5倍 X1.5 60 5 相对传统气候条件如台风、暴雨、洪水及虫害等,作物损伤降低 X1.5 90 6 品质提升和采后加工损耗降低从而售价为原来的1.3倍 X1.3 117 据估计,建造植物工厂一半的费用是在建造外部结构,另一半是内部装备。 10 层栽培架植物工厂的初期总投资约为每平米 4000 欧元( 33200 元 / 平米)。之后,需要 5-7 年来收回初期投资成本。和露地栽培相比, 10 层植物工厂每年叶菜的生产能力大约是其 90 倍,销售量约 117 倍。 Ø 适宜植物工厂商业化生产的植物 为了高效利用空间,每层栽培架之间的距离约为 1000px ,所以植物工厂种的植物生长高度应低于 750px 。植物工厂商业化生产适宜的种类应该是那些在弱光、高密度栽培下生长良好,植株大部分(叶、茎、根)可以食用或者可以高价出售的植物。包括叶菜、香草植物、根茎类植物、药用植物或者其他低于 750px 的植物。由于其单位重量的经济价值一般会低于叶菜,用于提供热量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马铃薯等)是不适宜在植物工厂商业化生产种植的。 2012 年 10 月在日本,除生产叶菜以外,还有大约 150 个地方使用 15-100 平米面积的小型植物工厂来生产种苗。使用这种类型的植物工厂可以生产番茄、黄瓜、茄子等果菜的嫁接苗或实生苗,水培菠菜、生菜的种苗,观赏植物的种苗或扦插枝条以及花坛植物等。 Ø 食品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目前,植物工厂生产的大部分叶菜和香草植物并不是卖到超市或者零售店,而是卖到食品服务行业包括外卖家庭餐行业。在这些行业,使用植物工厂生产的蔬菜,不用清洗,没有病虫和杂物,可以明显降低清洁加工成本。植物工厂生产的叶菜也用来加工糊剂,生产婴儿食品以及老人病人的食品。目前,日本植物工厂正在研发生产高品质蔬菜和中草药等,作为加工腌制食品、冷冻食品、食品饮料添加剂、调味料、中药、保健品、化妆品等的原材料。 Ø 节约资源的特点 种植植物的必要资源是光能、水、二氧化碳和有机肥料。但是,在植物工厂中,需要电能来提供光能并控制空气的温度、流速,营养液循环及调控等。在栽培室中,光照、空调和营养液控制分别占总电量消耗的约 80% , 15% 和 5% ( Kozai, 2007,2013b )。 植物工厂通常使用空调降温,即便是在最冷季节的晚上也需要降温。这是由于为了降低每天的能源消耗,减少光照和制冷成本,在夜间会打开至少 40-60% 的灯管,灯管产生的大量热能必须通过空调除去。在降温过程中,空调会凝结 95% 由植物叶片蒸腾产生的水汽,然后这些冷凝液会回到营养液池中进行循环,剩下的灌溉水(约 5% )会保存在植物体内或者通过墙体内部空隙散失到外面( Kozai, 2007 )。由于增施二氧化碳使其浓度达到 1600-2000ppm (约为室外空气的 4-5 倍),植物工厂内必须使用人工光来促进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光能利用效率比温室中高好几倍而且还会进一步提高( Kozai , 2011 )。同时,植物工厂需要密闭来防止昆虫和灰尘进入,引发植物的病虫害。 Ø 挑战 目前植物工厂广泛应用所面临的挑战有:进行综合的生命周期评估( LCA );宾馆、餐厅、医院、学校和社区中心发展策略;提高光照系统,改善光质;提高植物工厂自动化程度;发展综合环境控制管理系统;将植物工厂与其他生物生产系统和资源循环系统进行整合;开发药用和功能植物生产管理系统;对植物的安全性进行第三方评估;和大田农业及设施园艺进行对接合作;使用自然可再利用能源;采用信息技术;发展植物工厂均一规格化设计;为老人及残障人士进行人性化设计。 Ø 分部在各处的迷你植物工厂 从 2009 年开始,小型迷你植物工厂被安置在很多非传统地区包括民居、教育机构、公共设施、商业地产、医院、宾馆、餐厅、购物广场和便利店等。小型植物工厂可以安置在起居室,可以在家庭种植新鲜美味无农药的蔬菜。通过控制光质和光强,可以控制植物的生长速率并改善营养价值。很多种类的植物是可以在这些设备中进行生产的。例如,生菜、菠菜、小松菜、日本芜菁等蔬菜,薄荷、罗勒等香草,樱桃番茄、草莓等小型果菜,小型花卉等都可以在这些装置中生长。这些植物可以创造一个舒缓心情的 “ 绿色空间” ,在每天的管理和最后的享用中都会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Ø 迷你植物工厂网络社区的可行性 单个小型植物工厂的种植者不会孤立,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使他们链接成为一个用户网络。这种植物工厂种植者的社区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器下载得到最新的栽培方式和植物品种的信息。他们也可以进入 FAQ 答疑和社交网络服务功能,来交流种植和菜品制作的建议。通过内置的摄像头和软件来远程自动实时观测植物,监测种植中的植物生长情况。这样就可以确保最优化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给出建议并调整设置。植物工厂种植者将可以上传他们自己种植指导手册到云服务器并共享给其他人,社交工具如 Twitter 和 Facebook 亦可以用来交流。总之,小 型植物工厂的网络可以组织兴趣相同的人们来分享关于植物种植的经验,高效使用网络,并品尝收获成果,并在虚拟和现实中交流他们喜欢的事情。 Ø 植物工厂网络社区的实验项目 2012 年在日本千叶县柏市的柏叶地区,实施了一个关于小型迷你植物工厂的网络社区实验项目。这个项目由千叶大学,三井不动产公司,松下公司和未来公司组成的“柏叶城市植物工厂联盟”工作组执行,当地居民作为终端使用者合作参与项目 ( http://www.miraibatake,net/ )。 Ø 项目目标 这个实验项目目的在于测验:在家庭中人们如何给种植蔬菜;种植经验提供的有效性和植物工厂装备的可操作性;网络社区所增加的价值。同时,也可以评估了专家咨询种植管理信息、共享种植经验信息、交换种植蔬菜产品的种植者专用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及商业可行性。这个项目是将柏叶地区塑造成一个“智能、新型”社区的集成部分,同时保持这个环境示范城市对绿地空间和维系市民与农业和谐共生的需求。 Ø 长期应用 这个项目评估了连接居民各个家庭的网络配置,经验和结果,可以扩展到连接学校、当地社区、种植者兴趣群体、餐厅、医院和宾馆等。这样,所谓的大数据就能通过网络收集并进行数据挖掘。可以预见,今后在渔业养殖,热带鱼和水生植物共养,集合植物、菌类、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态群落等应用方面都可以建立一些小型网络。小范围的经验和结果可以应用到大范围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植物工厂中。最后,已经连接家庭和当地社区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形成这些网络的主干网。如Desponmmier所说,通过这种方式,植物工厂将会在不远的未来在都市农业和垂直农场中扮演重要角色(2010)。 Ø 植物工厂的间接效益 由于这些网络是基于小型种植者社区的合作,可以使他们的成员在工作经验中形成一些对环境、自然资源、食物生产和生态等科学原则的共识,同时可以享受培育生命带来的乐趣。这个网络可以成为教育人们关于饮食、环境、自然、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实践工具。通过使用这个网络,可以是提醒人们关于食物和生物在我们生存环境中潜在的重要性,减少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保护环境。 Ø 虚拟植物工厂与真实植物工厂的连接 这些网络具有双重功能,虚拟系统有在线教育的功能,而真实的系统则进行植物的实际栽培。在虚拟系统中,种植者可以通过模拟植物生产、环境控制和商业模块来运行植物工厂。通过模拟获得一定程度的熟练技能之后,就可以将他们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真实的植物工厂中。他们也可以同时参与到两条途径中。 由于小型植物工厂几乎密闭的环境,我们可以定量地确定它们消耗和生产的资源量。必要输入因素有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能、水分、二氧化碳以及无机肥料,也可以测量光照、空调和营养液循环所消耗电能的实际值。同时,通过工厂内摄像头获取的图像分析和测量植物重量可以估计植物的生长量。最后,将重量(生物量)、电能、光能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得到等式,就可以估计光合作用的速率,蒸腾作用的速率以及增加的鲜重(Li et al., 2012a,b,c)。同时,也可以实现能量和物质(例如光能、二氧化碳、氧气、水分、无机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实时输入输入速率的可视化。 Ø 将植物工厂作为模式生态系统 植物工厂可以被描述为简化的生态系统模型。随着人们对这个模型的深入了解,他们获取高产食物的同时为了生活品质而获得最大利润的想法就会变的次要,因为它们减少了电力和水的消耗,生产过程没有水污染,吸收二氧化碳并且为环境提供更多氧气。达到这一目标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并帮助了其他的生命体,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小型植物工厂社区网络是传播人们生活和社会价值的一个可视化新型基地,通过信息和传感技术实现“智能”。 Ø 结论 人工光植物工厂在日本都市地产地销的商业化种植叶菜及其他矮生植物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都市地区,很少有机会在大田种植植物的居民可以使用家庭植物工厂。植物工厂和社区网络具有这样的潜在价值,可以为都市居民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同时,为他们提供了科学技术、虚拟社区、植物生长、食物起源、全球生态和全球生产的教育远景。 作者简介: Toyoki Kozai 教授是日本千叶大学的名誉教授,日本植物工厂学会会长,从事温室、植物工厂环境控制和嫁接生产系统研究。 Email:kozai@faculty.chiba-u.jp (本文经作者授权翻译并发表在科学网博客,转载请联系作者。) 参考文献: 1. Despommier, D. 2010. The Vertical Farm: Feeding the world in the 21stcentury. St.Martin’s Press, LLC., USA. 213p. 2. Kozai, T. 2007. Propagation, grafting, and transplant production inclosed systems with artificial lighting for commercialization in Japan. J. OrnamentalPlants 7(3):145-149. 3. Kozai, T. 2011. Improving light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for asustainable plant factory with artificial light. Proc. of Green Lighting ShanghaiForum 2011, p.375-383. 4. Kozai, T. 2013a.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e: plant factories withartificial light. APO News. Jan.-Feb. Issue, p.2-3.(http://npoplantfactory.org/file/APO%20News.pdf) 5. Kozai, T. 2013b.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of closed plant productionsystem: concepts, estim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plant factory.(submitted). 6. Li, M., Kozai, T., Niu, G. and Takagaki, M. 2012a. Estimating the airexchange rate using water vapour as a tracer gas in a semi-closed growthchamber. Biosystems Engineering 113:94-101. 7. Li, M., Kozai, T., Ohyama, K., Shimamura, S., Gonda, K. and Sekiyama, S.2012b. Estimation of hourly CO2 assimilation rate of lettuce plants in a closedsystem with artificial lighting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 Eco-engineering24(3):77-83. 8. Li, M., Kozai, T., Ohyama, K., Shimamura, D., Gonda, K. and Sekiyama, T.2012c. CO2 balance of a commercial closed system withartificial lighting forproducing lettuce plants. HortScience 47(9):1257-1260.
22533 次阅读|32 个评论
植物工厂——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热度 2 jldxwsj2000 2013-4-18 19:12
一 科学与技术 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最初用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 science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 真理 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实质上,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包括科学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与科学的方法。 二 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 技术科学化与科学技术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明显特征。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突破和指导,科学的深化则必须得到各种技术的支持和保证。科学与技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促使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化的方向发展。 20世纪 40年代以来出现的许多新兴技术,如 激光 技术、超导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等,都是现代科学的直接产物。新技术的出现,包含的科学知识越多,高技术就是科学知识密集型的技术。自然科学作为人类对自然界事物的理性认识.已经广泛渗透到技术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技术发展的关键。 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但限于宏观领域,已经深入到微观领域、扩展到宏观领域。要探索这些领域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必然要借助于强大的技术手段,尤其是先进的技术装备。 三 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是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统一体,而且分化反成为综合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紧密联系的辩证发展,使现代科学日益结合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科学技术各学科之间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使每一学科只有在整个科学体系的相互联系中才能得到发展,从而导致现代科学体系结构的整体化趋势。 随着自然科学分支学科的不断出现,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日益深化,已经意识到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这种情况下,综合研究势在必行,也推动了边缘科学(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和综合科学(如环境科学、空间科学等)的诞生 。为了掌握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某些共同属性及其普通联系,迫使科学家进行横研究,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横断科学(如信息论、系统论等)。使其从某一特定的视角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同时还沟通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系,使整个科学有了共同的概念、语言和方法。科学社会学、 技术经济 、 管理科学 、未来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的产物。 四 科学、技术、生产相结合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使当代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当代自然科学已不再是作为生产推动的结果,跟在生产实践的后面,生产在前面,为生产的发展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形成了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发展顺序。同时,从获得基础科学知识开始,经过在技术的实现,并应用在生产上,收到经济效益过程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使科学技术迅速成为直接生产力。因此,在现代生产发展中,科学生产的科学技术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形成科学、技术、生产的统一体系。科学技术对生产的高度渗透和作用,已使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的直接生产力。 当代自然科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科技走在生产的前面,为生产的发展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发展趋势。同时,从获得基础科学知识开始,经过在技术的实现,应用在生产上,并收到经济效益这一全过程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使科学技术迅速成为直接生产力。因此,在现代生产发展中,科学生产的科学技术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形成科学、技术、生产的统一体系。科学技术对生产的高度渗透和作用,已使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的直接生产力。 五 植物工厂——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理论,来发展认识未来农业——植物工厂(plant factory) 是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植物工厂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来的。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CO₂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植物工厂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科学 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生物技术、建筑工程、环境控制、机械传动、材料科学、设施园艺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集成创新、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综合型农业生产方式。 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生产体系,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 系统管理 于一体,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按计划周年性进行植物产品生产的工厂化 农业系统 ,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吸收应用高新技术成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2009年9月7日,国内第一例以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植物工厂研发成功,并在 长春农博园 投入运行,该植物工厂的研制成功,标志着 中国 在设施农业高技术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植物工厂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将对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个人分类: 专题演讲|17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东海之行
jldxwsj2000 2013-4-18 06:23
个人分类: 教学纲要|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植物工厂——现代种植的最高境界
热度 1 jldxwsj2000 2013-4-17 20:58
植物工厂(plant factory)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来的。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CO₂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植物工厂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科学 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生物技术、建筑工程、环境控制、机械传动、材料科学、设施园艺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集成创新、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生产方式。 植物工厂的种类: 全封闭式植物工厂, 生产型植物工厂, 科研型植物工厂,开放 式植物工厂
个人分类: 教学纲要|2180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植物工厂-ESPEC讲座
热度 1 hsq863 2012-5-15 10:17
日本植物工厂-ESPEC讲座
刚才听了ESPEC公司植物工厂事业部松岛巧的讲座。介绍了目前植物工厂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目前,植物工厂培育的品种比较多的是生菜。一包两百日元。价格比室外生长的要贵,但是冬天价格会稍微便宜一些,所以其实没有价格优势。质量上,一,植物工厂培育的没有病虫害,所以没有使用农药。二,观察茎部,会发现植物工厂的生菜比较嫩,没有厚厚的茎。课堂上尝了下,味道没尝出差别。 松岛介绍了一个失败的案例,2008年福井县有个大规模的植物工厂,每天可以生产生菜8000袋,但是到2010年就破产了。主要原因,是成本高,市场需求没有那么大。简单假设,100个人里1人今天吃生菜,10个人里一人会选择植物工厂的产品,相当于1000人里会有1人消费。那8000袋就需要有8,000,000人的市场。八百万人的城市在日本还是很少的。福井县又不靠近大城市,这样物流成本就上去了。即使日本物流很发达,很便宜,但是还是很快就破产了。 有了失败的案例,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两种。一种是,限制规模,提出“地产地销”和“店产店销”。“地产地销”主要是建立小型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一天生产1000袋或者更少,提前找好联销的饭店或食堂;选用废弃的工厂或学校,减少建筑成本;靠近城市,减少物流成本。“店产店销”是指超市或者餐厅自己培育,这样一方面没有运输成本,另一方面摆在橱窗里也是一种宣传的噱头。另一种就是,培育高附加值的植物,中药是一种理想的材料。 关于培养绿叶植物,光源目前还是荧光灯比较实际,LED价格太高。 关西地区,大阪府立大学目前的植物工厂是最好的。 http://www.plant-factory.21c.osakafu-u.ac.jp/ 日本市场上有JFE LEAF198日元/袋 http://www.jfe-life.co.jp/sales_department/01.html 培养CELL 植物工厂培育的生菜
个人分类: 情報|383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国内首座大型植物工厂落户通州
liuqingshui 2010-8-26 09:45
北京市科委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示范项目市农业机械研究所京鹏植物工厂,在通州落成正式投入运营。作为一种颠覆传统农业种植的全新方式,植物工厂不受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完全按照计划精准定时、定量、生产出没有污染的种苗、蔬菜、花卉等作物。农业专家指出,它标志着我国在设施农业高端技术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植物工厂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将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植物工厂是国际上公认的设施农业最高端发展阶段,目前仅有日本、美国、荷兰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这项技术。植物工厂技术的突破将会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诸多瓶颈,甚至可以实现在荒漠、戈壁、海岛、水面等非可耕地,以及在城市的摩天大楼里进行正常生产。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和其它各种清洁能源,加上一定的种子、水源和矿质营养,就可源源不断地为人类生产所需要的农产品。因此被认为是21世纪解决粮食安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航天工程、月球和其他星球探索过程中实现食物自给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先后在无土栽培、植物组培和植物工厂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正因为看到这样的前景,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及其孵化企业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三年的研发攻关共同设计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植物工厂。发达国家不会轻易让对手掌握植物工厂核心技术,京鹏植物工厂必须依靠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未来农业竞争中处于王者地位。市农机所所长田真说,植物工厂采用目前种植领域国际最前沿的技术、仪器和设备,如精准育苗生产线、移栽机器人、组培技术、营养液循环再利用技术、植物生理生态监测和环境调控技术以及光伏发电的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等,引领设施农业技术向高端发展。 具有科研、生产、示范、孵化等功能的京鹏植物工厂,主体采用单层结构,配有人工光利用型、太阳光利用型、太阳光和人工光并用型三种不同模式的工厂化生产车间,以生产种苗为主,同时兼顾水培生菜及茄果类高档蔬菜生产,每年可产出组培苗12万株,机播良种苗1500万株,共计1512万株,预计产值可达1500万元以上。种苗除满足园区温室示范需求外,全年可为园区外2.5万亩设施蔬菜提供种苗,可以辐射通州及周边地区的种苗需求。 植物工厂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成功运行,将提高我国设施农业国际竞争力,成为首都建设农业硅谷、籽种之都的助推器。市农机所和京鹏科技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产业互动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一支活跃京郊、技术辐射全国、全面参与本市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的生力军。 来源: http://bjrb.bjd.com.cn/html/2010-08/23/content_309337.htm
个人分类: 农业工程|3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