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检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啥有人将建筑钢筋拉细?
陈龙珠 2010-8-24 21:07
请点击新闻链接: **有楼盘使用瘦身钢筋 专家称影响抗震性能 普通钢筋受拉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所示。这张图是根据本博以前主持所在单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工作时觉察少数复检来样检测结果的现象定性绘制的,实线是有关单位人员冷拉钢筋变细的可能过程( 其中的近似水平段对应于屈服后的塑性变形 ),其冷拉的主要目的是谋求在送样检测时( 对应于虚线部分,但坐标原点要平移到虚线的起始点 )获得更高的屈服强度指标,以次充好。 在实际工程中,钢筋直径是容易检测的。上述冷拉变细后的钢筋,往往不会以原来的、而以变细后符合甚至略大于工程设计要求的直径送检和使用。但由于经过上述冷拉后的这种钢筋,再受力拉伸时其屈服后的塑性变形将大幅削弱甚至丧失,对建筑抗震需要的延性十分有害。 在实际工程质量监督中,若同时对来样检测屈服强度、延伸率和极限强度,并要求这几个指标都满足技术标准要求,则上述弄虚作假问题,就可以被发现和杜绝的。因此,把好质检关非常重要!
个人分类: 工程事故|65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婴儿性早熟:与圣元无关,与啥有关?
张显峰 2010-8-17 09:35
圣元公司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15日下午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检测结果。结果很如意,圣元奶粉中没有检测出外源性性激素,内源性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含量也在文献报道范围内。也就是说,那些性早熟的婴儿跟吃圣元奶粉没有关系。 据说,对这一结果,圣元公司反应相当迅速,第一时间表示: 对政府公布相关结果表示欢迎和感谢 。 真是不容易啊,之前还 四处求人发通稿, 请穆总再增加点可署名的专家观点,也请黄总加些可署名的文献内容,证明奶粉的安全性 呢 (网上流传圣元奶粉发的公关通稿不小心带出了私货) ,这下倒好了,偌大一个国家部委为自己证了清白,说欢迎和感谢那一定是收敛了情绪。 其实我的心情和圣元是一样一样的,奶粉没问题毕竟是好事,圣元放心卖,孩子放心吃,成双的好事。 但我也在想,几个月大的小孩儿,不是吃母乳就是喝奶粉,性早熟和喝奶粉没关系,那和啥有关系?一下子出现上百个患儿,这又如何解释?圣元的心放下了,孩子父母揪着的心还没放下呢。卫生部不能只为一个企业证明清白就完事了,作为公共权力部门,更应该进一步扩大排查范围,彻底追查导致婴儿 性早熟 的原因和源头,还孩子父母一个放心 。 当然,对我的这些疑问,当天发布会上卫生部邀请的专家是有解释的。且听专家如何说 记者问:除了湖北三例性早熟,各地也报道了很多例,这些病例之间有关联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位专家是这样回答的:比如说有一个人在某种环境下身上长了一个痘痘,被怀疑是某种病,可能他的朋友也会赶紧到医院说,我也处在类似的环境下,是不是也有这个病? 记者问:专家刚才说婴幼儿都有微小青春期,为什么有的女婴没有出现乳房发育的现象,但是武汉包括全国各地的服用了圣元奶粉的女婴出现了乳房发育的现象?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一位专家打了个比方:我想这是个体的差异,就好像喝酒一样,同是喝二两酒,有人表现很明显,有人没有什么反应,这是一样的。 不能不承认,专家们的科普水平都相当了得。专家这么一说,我算明白了:出现那么多婴儿性早熟病例,说好听点儿是健康意识强了,说得不好听是父母矫情的;为什么有的婴儿性早熟有的没有,是因为有的婴儿奶量不行,喝 高 了。 这实在是独到至极啊。 这些专家观点,是在卫生部专门召开的发布会上,由卫生部邀请的专家发布的,也算是 权威意见 了。我觉得孩子爹妈们不妨对照着自检一下,如果真如专家所说,那就赶紧澄清一下:都是矫情和奶量不够惹的祸 ,跟别的没关系 。咱 也 别劳驾卫生部再请专家开什么发布会了。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398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食品辐照与检测
fumigation 2010-8-1 16:51
转载内容,仅供参考! 食品辐照与检测
个人分类: 检验检疫|2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的辐照食品检测方法
fumigation 2010-8-1 16:39
这里提供的是日本辐照食品检测方法,译文不保证完全准确,请与原文对照使用。仅供参考! 日本的辐照食品检测方法 日本的辐照食品检测方法
个人分类: 检验检疫|3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屁科学》漫谈
zhengyongjun 2010-7-16 21:39
关注《屁科学》这个题目已经很久了。百度一下,可以搜出不少零星的关于屁的知识。贴这篇博文之前,我在科学网上又搜了一下,发现08年孙学军教授在科学网上就贴过一篇 《屁的生物学》 的博文。内容很丰富,并且提出了屁生物学的主要研究那些问题。可谓发《屁科学》之轫了。我的这篇博文,倒有些画蛇添足之嫌了。 胃肠道内的气体随着胃肠的蠕动向下运动,最后从肛门排出,俗称放屁。 中国有句俗语:“屁乃人生之气,岂有不放之理”。每个人都免不了放屁,但除了让闻者恶心、放者尴尬外,几乎没人把它当回事儿。据研究,这股味即使冲淡 1 亿倍,人的鼻子仍能闻得到,这就是为什么一人放屁,满堂都臭的原因。正因为如此,在汉语言文字中,“屁”字总是跟其他字组合在一起,构成许多鲜活的汉语词汇,但是大都是一些贬义的词。比如: “放屁!” ,这就是把别人的嘴贬低为“腚眼”了。“ 狗屁不通!” ,这是在骂别人,其实,这句话本身就不通,试问既然狗的“腚眼”“不通”了,狗屁是怎么能从“腚眼”里放出来的呢? “你懂个屁!” ,其实,讲此话的人未必真正懂得屁。 “屁大的事” ,比喻事情微不足道,其实关于“屁”,学问多着呢,学问大着呢,学问深着呢。 目前,世界上真正懂屁,深知“屁理”的只有为数不多的胃肠病专家和生理学专家。然而,对于大众来说,知道一点屁的 ABC 常识还是很有必要的,了解这些知识以后你就不会那样再鄙视“屁”了,那样不公正地对待“屁”了。其实,人类许多最最基本的认知里,一些原理性的知识里,许多普世性的哲理“格言”、“名言”里,大都藏着隐藏着许多的科学秘密,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等。如何用最新的科学知识解释它,诠释他,这都是大学问、大科学,这些都是最有可能产生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领域。因而,我们对放屁这等司空见惯的生理现象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其实,“屁科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古老而又新鲜的研究领域。把“屁”科学研究透彻了,一样可以出成果,并且最有可能在《 nature 》、《 science 》发文章,可以出大部头的学术专著,一样可以造福于人类的,呵呵。 可以预测一下,未来的《屁科学》可能在以下几个方向上将会有新进展、新突破、或者大的科学发现,国内有兴趣的相关科研部门抓紧跟踪研究,建议国家一些基金对该研究方向进行资助: 1、屁在肠道内生成的机理研究 。研究大肠内有哪些细菌可以产生这种气体,孙学军教授预言可以建立一门《肠道微生物组学》。近期英国《nature》杂志刊登研究报告说,国际科研团队联手对人类肠道中的细菌进行了一次“基因普查”,发现这些细菌整体拥有比人类自身大得多的基因组,相关结果有助于对肠道疾病进行研究和治疗; 2、屁的生理学研究 。该方向与生物医学有关,目前已经对屁成分中的硫化氢的生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08年10月24日出版的美国《science》杂志上; 3、屁在肠道运动过程,以及放屁时的流体力学、动力学研究 。该方向与物理学有关,比如创立“屁定理”、“屁公式”、 “屁方程”、“屁模型”啥的,但愿出几个著名的“屁物理学家”,呵呵; 4、屁的化学成分分析,包括屁的常量、微量、痕量成分分析,屁的新的检测仪器、方法、应用 。比如:如何解决屁样品的收集问题?屁微量痕量成分的富集、分离、检测问题,等等。搞一下,弄几个国际发明专利出来,应该没问题的。孙学军教授预言说将出现新学科《屁组学》。呵呵,非常有可能啊; 5、关于屁的药物学研究 。如何调节屁的产量和成分,研制开发出新的用于“屁”药。比如发挥传统中药优势,说不定搞出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来,呵呵。再比如:澳大利亚昆士兰科学家公布一项研究成果,如何让袋鼠放环保的“绿色屁”,也很有创意啊。 6、屁在航天、军事方面的应用研究 。大家都知道上世纪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时,曾专门组织人对“屁”进行研究。我设想,军事上还可以搞 “人工合成屁”研究 ————研制一种用“臭屁”作为攻击工具的的化学武器,类似催泪瓦斯。呵呵,不知道国际上有没有搞的。 7、屁的临床诊断学研究 。这是《屁科学》最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绝对是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也是我最感性趣的研究方向。现在血液、尿液的检测,都是常规的医学检测方法。屁来自肠道,携带着丰富的医学信息。屁就像汽车排出的尾气,直观地反应着发动机的工作状况,比如排气管冒黑烟,说明发动机的燃烧性能不好,该检修了。屁乃人的肠道发动机排出的尾气,许多肠道疾病应该在屁里有所反应,比如胰腺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这些肿瘤患者的屁里应该含有肿瘤细胞所代谢的一些特征小分子化合物。如何建立科学检测方法,用于这些疾病的检测,使屁检测成为常规临床检测项目之一。 有文献报道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肠病学家 迈克尔·莱维特 的一个实验室靠人的鼻子闻屁。闻屁的工作不是个好活,长时间干这个工作的人恐怕受不了。仪器检测比较靠谱,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利用现有的分析化学仪器对屁的气味进行测量。最常用的分法是气相色谱(GC)和质谱(MS)技术。GC和MS利用毛细管分离技术可以记录和测量气味中1000种以上的化学成分,每种化学成分对应着测量时间线上不同的峰值。分析化学技术通过和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已在许多气味分析、食品质量控制、可燃、易爆气体测量等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目前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可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测量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分析化学方法。GC和MS技术虽然具有能测定气味的化学组成的优点(这是其它嗅觉模拟技术所不具备的),但是,由于它们设备昂贵、采样困难、操作复杂、分析费时、以及无法实现在线、实时、原位测量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除了常规的化学检测技术以外,最具有发展前途的的就是仿生气体检测技术——电子鼻技术,也称为人工嗅觉或化学传感器阵列技术。一种专门“闻”屁的电子检测器件。电子鼻技术是在材料科学和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鼻主要由气敏传感器阵列、信号预处理和模式识别三部分组成。某种气味呈现在一种活性材料的传感器面前,传感器将化学输入转换成电信号,由多个传感器对一种气味的响应便构成了传感器阵列对该气味的响应谱。显然,气味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均会与敏感材料发生作用,所以这种响应谱为该气味的广谱响应谱。为实现对气味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必须将传感器的信号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消除噪声、特征提取、信号放大等)后采用合适的模式识别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理论上,每种气味都会有它的特征响应谱,根据其特征响应谱可区分不同的气味。同时还可利用气敏传感器构成阵列对多种气体的交叉敏感性进行测量,通过适当的分析方法,实现混合气体分析。 据文献报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国家的《屁科学》研究不能跟在洋人的屁股后边啊。如在此领域有兴趣的科研小组,欢迎留言洽谈合作一下,哈哈。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829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凋亡和坏死检测方法(一)
asssan 2010-5-22 19:55
凋亡和坏死检测方法很多,我们实验室在 PI 和 Hoechest 染色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以及 Ladder 电泳等方面有一些经验。 PI 和 Hoechest 染色凋亡和坏死细胞计数 主要试剂: Propidium iodide ( PI )、 Hoechst 33258 ,购自 Sigma 公司,用无菌双蒸水配成储存液 1mg/ml, 4 度保存; 4% 多聚甲醛;多聚赖氨酸。 主要原理: PI 能透过坏死细胞膜,将坏死细胞染成红色; Hoechst 33258 能透过正常细胞膜,并与染色体结合,能显示正常细胞和凋亡细胞,凋亡细胞染色增强变亮,并出现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和碎裂 主要步骤 ( 1 )将灭菌盖玻片凃多聚赖氨酸,晾干后置入 24 孔板。 ( 2 )细胞计数并接种, 24 孔板,每孔接种 7.5 万个细胞。 ( 3 )接种 24 小时后,药物处理。 ( 4 )处理结束后,用无糖平衡盐洗两遍,加入 Propidium iodide ( PI )和 Hoechst 33258 (用无糖平衡盐溶液配制成 0.01 mg/ml, 即稀释 100 倍),避光温浴 10 分钟, ( 5 )用无糖平衡盐缓冲液洗两遍后,加用 4% 多聚甲醛固定 10 分钟。 ( 6 )无糖平衡盐缓冲液清洗多聚甲醛,然后夹取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荧光显微镜观察摄像。 PI 荧光为红色( 620nm ) , Hoechst 33258 荧光为蓝色( 480nm ) ( 7 )在盖玻片的四个象限,随机拍摄三个视野( 200 倍下),总共有 12 个视野。统计 12 个视野的细胞总数,凋亡细胞数和坏死细胞数,并算作一个样本。
个人分类: 实验方法|9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学术不端检测仪(100430)
热度 1 ymin 2010-4-30 15:25
关于学术不端检测仪(100430) 闵应骅 西安日报记者发表文章学术不端检测仪能否保证学术纯洁。文章说所谓学术不端检测仪,是指利用全文文献为比对资源,通过软件全面检测学术不端行为的系统。学术不端检测仪从2009年3月起在部分高校研究生院开始使用。该系统的官方操作介绍说:到目前为止,仅对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检测,其检测量已达到20万篇次。在每一次检测过程中,待检文章首先按照篇章、段落、句子等层级分层处理,然后创建指纹。指纹即语言的特征,就好像每个人说话的口头禅,之后比对数据库中的比对文献。通俗来说,就是将论文和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其重合处的比例,判断该论文是否存在抄袭行为。通常情况下,高校将这个重合比的限度定为25%~30%。若检测发现超过这个比率,论文就会被提交至该校学术委员会来判定是否存在抄袭行为。 近几年来,在中国国内,由于社会环境、学术环境的原因,学术不端行为比较多,揭发出来的学术不端行为也较多。本人是坚决反对学术不端的,但是对学术不端检测仪却抱怀疑态度。原因是: 1.学术不端没有形式定义 究竟什么叫学术不端?没有形式定义写不了软件。篇章段落名相同就算抄袭吗?每篇无非都有序言、实验结果、结论,这能算抄袭吗?至于句子,一、两句相同,毫不为奇。例如中央的方针政策是统一规定的,用一、两句话概括,你能随便改吗?所谓重合比是指什么东西的重合比?句子、短语还是文字?有学生说:由于高校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软件所用的都是中国论文库,抄袭国外的文章是检测不出来的。何况,比对文献库如果要想涵盖所有学科,不可能全,那是海量数据。学术不端行为表现多种多样,不可能形式地罗列所有可能。 2.学术不端不要扩大化 要求论文即使是引用一两句话,也要说明出处。我想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例如序言中说某个问题很重要,许多人都说过,难免有重复,不足为怪。定理叙述中的假定很多,有一、两个相同,有何不可?做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人可能想:多测出一些来,让专家去检验吧!这就把学术不端扩大化了。你想想,被检测出学术不端的作者会怎么想?有没有可能一篇创新性极高的论文被检测出来说是学术不端?有没有可能一篇权威的早已发表的论文却被指控为学术不端?已经检测了20万篇,结果如何?有多少篇是扩大化了的?有多少是真正的学术不端?有多少真正学术不端的文章没有检测出来?这个系统本身没有经过公开的足够的测试是不可信的。 3.根治学术不端主要不靠法律 当今我们国内不诚信的实例太多,并不限于学术界,在商业界、制造业、甚至政界,都层出不穷。学术界的不诚信行为比较容易揭露而已,尤其是学生的学术不端,而对教授、院长、校长的学术不端就不那么容易揭露了。学术不端行为触犯法律的应该法办,但这仅仅是极少数。大量的是做学问的方法不对、目的扭曲、急于求成、名利驱使。关键还是教育,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古今中外,偷窃、沽名钓誉都是可耻的,为什么有些人会无所谓呢? 文章最后说:若检测发现超过这个比率,论文就会被提交至该校学术委员会来判定是否存在抄袭行为。这是好的。这就是说,让这个学术不端检测仪做个初选。但给学生这种压力和威慑似乎是没有必要的。其实,对校学术委员会也不能寄予过高的希望。文章说:校方还是希望同学们认真写作。这无疑是好的。
个人分类: 做学问|4405 次阅读|2 个评论
亲历生物实验——骨密度检测
alecea916 2010-4-11 14:37
前天,应同学邀请去他实验室做了骨密度和脂肪含量检测,用作DNA实验样本分析,前提是完整的填写一份调查问卷、抽10ml静脉血外加接受10多分钟的机器扫描。当然,作为志愿者会由项目组提供一定的误工补助。但是,内心却是充满了担忧,会不会抽血不专业?会不会有大量辐射?个人隐私会不会泄漏?生物研究到底是干什么? 我相信很多不了解的人对生物实验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心理,总觉得有潜在的某种风险。就这次亲身体验来看,并没有那么恐怖,检测结果证明自己腰椎低骨量,也就是骨密度低,要多加强腰部运动。 它对手臂、腰椎、髋部三个骨折多发部位及全身进行骨密度和脂肪含量检测,出具诊断报告,评估骨折风险,增强对骨质疏松的了解。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其最直接的危害是导致骨折。主要表现有浑身无力,腰背部及四肢疼痛;年轻人身材矮小,老年人身高缩短,发生驼背畸形。目前,全世界骨质疏松患者约2亿人,其发病率居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我国每年治疗老年人骨折耗费的医药费高达150亿元。 专家建议:1、应远离烟酒,多晒太阳,均衡饮食,多喝牛奶。2、中青年应少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以防钙质流失。3、老年人应多做户外运动。
个人分类: 个人感悟|366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草坪质量评价和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pinganyuanli 2010-3-22 20:06
草坪质量的评价和监测就是借助专门的工具对构成草坪质量的各个主要因子进行定点定期地测试,然后运用国际通用的质量标准对所测试的草坪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并对其时空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 定期地进行草坪质量评价和监测不仅能客观地评判一个草坪现有的质量状况,并且能够及时发现草坪已经存在或将要出现的问题,预测该草坪质量状况的未来演变趋势,为草坪的季节性宏观管理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科学依据。另外,草坪质量的评价和监测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在运动场草坪的建设,新技术、新产品的评价,重大赛事的场地准备,俱乐部的分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草坪质量的评价始于几十年以前。例如,草坪测速仪自三十年前研制出以来,如今已在全世界广泛地应用于高尔夫果岭草坪滚球速度的测定。 草坪硬度测定仪是目前为止最为广泛地用于测定天然运动场草坪表面硬度的仪器。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完善,该仪器不仅能较有效地测定运动场草坪根系表层土壤物理特性和管理措施对草坪使用功能的影响,也能较有效地模拟运动员踢踏运动对草坪质量的影响。但是,这仍然是单因子的测定,其测定结果很不稳定,受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太大。 对高尔夫果岭草坪来说,持球能力是比滚球速度和表面硬度更为重要的使用质量要素。1987年美国人汉克发明了一个高尔夫球发射装置,模拟球员的击球动作,并通过摄像记录或肉眼观测球落地后的跳跃高度、跳跃状况,球的滚动距离和球落地后在果岭上的打击深度来综合评价果岭草坪的持球能力和使用功能状况。汉克随后又建立了专门用于评价和模拟这一装置发球后、球落地后球的滚动状态和行为的数学模型,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但是,这个方法并不能全面反映草坪质量的全貌。 在过去的十年里,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能同时测定多因子的,更完善、更全面的评价草坪质量的方法和技术。但是这些方法和技术的一个共同不足之处是主观性太强,并且缺乏将各系统因子耦合起来的适当方法,尤其是普遍缺乏动态监测能力。 草坪生态系统,与其他农业生态系统一样,是一个由很多因子所构成的非常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些因子根据性质可以主要划分为四大类群:气候土壤因素群、植物群落因素群、草坪的使用功能特点因素群和人类管理技术因素群。每一因素群或每一单个因子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草坪的质量。同时,因子或因素群之间又往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另外,草坪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草坪质量不仅随草坪年龄、管理水平和使用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不同于牧草产量,草坪质量是一个抽象概念,在实践中难以直接地定量测定。 对于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的生态系统的性能及其时间变化过程要进行综合、定量和客观地评价及动态监测,运用传统的评价方法或数学模型技术是很难做到的。需要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即构建一个适当的系统分析模型,将草坪生态系统的所有主因子根据其影响力耦合在一起,产生一个综合指数,运用这一综合指数就可以对草坪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定量和客观地评价及动态监测。鉴于草坪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这样的系统分析模型应该尽可能选用较少的因子和较简单的结构;要求该模型不仅能够代表和处理这些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能够动态地监测整个系统的变化。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系统分析方法和系统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经历了从纯描述性到解读性的发展。虽然,系统分析模型在草坪领域的应用报导不多,但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这类模型在草原、林业和农作物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与管理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分析模型有:综合加性模型,综合植物生长模拟模型,农业土地管理线性评价标准模型,土壤植物大气系统动态模拟模型以及综合速率模型等。在这些模型中,综合速率模型技术为分析和模拟复杂农业生态系统的因果关系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综合速率模型能够借助特有的数学手段将多个因子耦合在一起,产生一个综合指标,运用这一综合指标对草坪的质量进行全面地评价和动态监测,是目前为止最适合用于草坪质量综合评价和动态监测的系统分析工具。 运用现代系统分析的方法客观地、综合性地、定量化地评价和动态监测草坪质量是目前草坪科学发展的一个新动向。
个人分类: 园林养护|2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代谢组学的闲谈
热度 10 weijia2009 2010-3-4 10:39
北卡又下了第三场雪,窗外梨花尽开,俨然一片北国风光。晚上洗漱时眼前有什么东西闪了一下,定睛一看,是一只(据说能够给我带来好运的)暗红色的七星瓢虫飞到了面前的镜子上。这次它不去浴缸了,跑到光滑的大镜面上垂直性的徜徉一番,看来在这儿它颇有安全感,开始玩有技术含量的动作了。 前几年听代谢组学领域的一位资深科学家 - 荷兰莱顿大学药物系统生物学中心的 Jan van der Greef教授做报告,在报告的开始部分他把在巴西Pantanal大沼泽地度假时拍到的水鸟捕鱼的录影展示给大家看。视频中的是一群黑剪嘴鸥(Black Skimmer),它们觅食时在空中突然俯冲而下,临近水面时将下喙插入水中分水而行,接触目标瞬间上、下喙迅速闭合,一击而中。 一只红色的小瓢虫在一个东南朝向的卫生间的出现和一只水鸟瞬间捕捉到一条小鱼似乎都是一个孤立的、偶然的现象,其实不然。我们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美丽的三维空间里蕴涵了无数复杂的系统性行为。小瓢虫在某处的出现伴随了一个以寻找最佳取暖场所为目的的系统性运动过程;而照片中神奇的黑剪嘴鸥一击成功的捕鱼结果是由一系列前期的系统性侦察行为来铺垫的,正如Jan 在他的报告中所说:an effective strategy combines a certain amount of discovery/exploratory behavior with prior knowledge on the ecosystem - 一个有效的(捕鱼)策略其实包含了熟知该生态系统前提下所进行的相当数量的发现/探索行为。《岳阳楼记》里对洞庭湖的有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描述,风景煞是美丽。我们也许并未想过沙鸥在水面上的翔集不是自由和随机的,而是跟水面下游泳的锦鳞的动向高度关联的,如果我们要做一个代谢组学中的Scores plot,就会得到以水面为界的两个动物聚集(clusters)。 我的同事Ron Morrison曾经认真地问我什么是代谢组,如何采用代谢组学进行合作研究。他是研究胰岛素信号转导MAPK通路中的ERK 和JNK途径的,我问他知道跟肥胖表型相关的一共有多少个基因多少条通路?他所研究的JNK途径对于一个肥胖表型的发生大致贡献率是多大呢?他摇摇头说这些都说不好。我说打个比方,从我们校园到Greensboro的飞机场理论上有无数条途径可走,但你我都知道比较可行的途径也就是少数两三条。现在的问题是都不知道这2-3条最重要的通路时,我们各自在自己熟悉的道路上潜心研究,都发现了有通往机场的车流量经过你的Market Street和我的Spring Garden Street,都认为自己研究的可能就是那主要的2-3条道之一,十年以后也许我们认识到我们都错了。现在我们有一种技术对交通的正常状况、繁忙状况和瘫痪状况进行航拍,通过比较发现当XYZ共3条道路阻塞以后前往机场的交通才真正瘫痪,那么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研究这几条道路了。代谢组学就是这种航拍技术,它不做任何假设,针对疾病和健康两种状态(人群)进行代谢物全谱检测,帮你寻找出与疾病相关的一组差异物,可能会有好几十个,从它们所在的被上调或下调的代谢通路上我们再去找到关键的代谢(限速)酶,再找到它们上游的调控基因。代谢组学有很多功能,如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疾病早期诊断和预测,药物或营养干预的评价,药物毒性评价,代谢工程研究,等等,但它也仅仅是个平台技术,不是万能的,无法独立开展机制性研究;而用代谢组学与分子生物学协同研究,进行导航,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湖面上的黑剪嘴鸥需要在空中对河面浅水层的鱼群进行系统扫描,确定具体区域和目标后,开始俯冲攻击。在这种协同作战中代谢组学完成前面的勘察工作,完成后面致命一击的多半是我们分子生物学的同仁。我们人类已知的小分子(分子量小于1000)代谢物大概有2500种左右,能被我们常规分析仪器检测到的大致有一半,1200种左右,但我们尚无法确定其所有的结构。目前世界上较好的代谢组学实验室通常能一次性在一个生物样本(如血清)中同时鉴别出400-600 个内源性代谢物,可见代谢组学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当然其处理的数据量和后期生化通路诠释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庞大的。 我们代谢组学的第一个十年(从上世纪末到两三年前)用一句话来总结是 - 欧洲发起和领跑、中国很快跟上。过去十多年我们的目光一直紧盯着英国帝国理工的Jeremy Nicholson教授的实验室、原德国马普现在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的Oliver Fiehn实验室、以及荷兰的Jan van der Greef实验室。我们的领域内曾经有Metabonomics 还是Metabolomics 之争,说得更实在一点是核磁共振(NMR)与质谱(Mass Spectrometry)孰优孰劣之争。今天的学术会议上已经少有这种争论了,因为我们的视野已今非昔比了,用什么名字其实无所谓,质谱技术在代谢组学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主力军;而在生物样本的微量和无损检测以及在组织样本的原位检测方面核磁分析技术有无可替代性。中国科学家之间(先于外国科学家)开展交叉合作、取长补短的一个标志是2007年国内三个实验室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的许国旺实验室、武汉数学物理所唐惠儒实验室以及我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合作申请973项目,将核磁、气质和液质两种技术三个平台捆到了一起。 代谢组学发展的第二个十年正在酝酿着巨大的变化。除了领域中像Jeremy 和Jan等几位欧洲的标杆性实验室以外,北美洲正在全面崛起,其速度已经远超出中国。从仪器硬件上,美国的代谢组学实验室大多装备精良,我目前负责的代谢组学核心实验室( http://www.dhmri.org/about.html )拥有10台最新型号的液质(包括Waters UPLC-HDMS)和气质(GCxGC-tofMS)以及包括950MHz在内的3台核磁共振仪,这样的重型武器配备堪称北美最强之一。据我所知,美国还有几个地方正在立项筹建大型代谢组学研究设施。软件方面,美国的少数几个实验室已经成功解决了困扰质谱代谢组学研究的几个瓶颈,全面加快了从高通量样品分析到完成海量数据分析的整个研究过程,基本可以随心所欲地把整个平台应用于农业、植物、临床医学、药物或营养等任何一个领域的项目研究中去。导致近年代谢组学在美国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NIH在内的政府资助和导向是一个重要推动力;另一个原因是工业界尤其是制药工业界经历了(前些年)蛋白组和代谢组学骤热以后出现的冷却,逐步理性地认识了组学平台技术的优势和技术局限性;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美国的代谢组学研究与欧洲的发展模式不一样,他们没有包袱、不拘一格,一开始就与分子生物学以及其他学科协同作战,相得益彰,美国高校和研究院所高水平的生物学基础为代谢组学在生化机制、转化医学方面的深入应用提供了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强大的推动力。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667 次阅读|30 个评论
逆散射中电离层无线电探测小结
williammilo 2010-2-18 20:50
我的博客已经搬家到 xiongbox.com 欢迎访问熊伟博士的网站! 本文永久链接 http://xiongbox.com/逆散射中电离层无线电探测/ 1.电离层无线电探测是利用 电子学装置和无线电波传播效应观测研究地球高空电离层 。电离层的变化 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在时间上分为11年的周期变化、 季节变化、逐日变化和昼夜变化 ; 在空间上随高度、纬度和经度而变化 。 2.但是,太阳辐射本身的变化并不完全是规则的,此外还有多种因素会影响电离层的状态,因此, 电离层这一重要的传播介质具有十分复杂的特性结构和时、空变化,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对它进行长期监视和探测 。可以采用多种无线电工作方式和传播原理, 从不同空间角度来探测电离层的各部位及其基本参数。探测部位分为电离层顶部(即上电离层)和底部(以F层峰值高度为分界线), 其中底部又分为F层下部和E层所在的电离层主体部分、E层底部和D层所在的低电离层。 主要探测参数是电波反射高度、电子总含量、电子密度、电子温度、高空大气成分、离子密度、离子温度、电子同其他粒子间的碰撞频率等 。 3.地面无线电探测方法包括 电离层垂直探测、电离层斜向探测、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非相干散射探测和低电离层探测等 。电离层垂直探测是最基本的探测方法。电离层斜向探测是将垂直探测方法中的发射和接收设备分别置于地面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处,用某种方法实现收、发同步,然后测量电离层反射回波时延随频率的变化,得出斜向探测电离图。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是由地面设备发射短波脉冲斜向射入电离层,经反射后回到地面,部分地面散射波沿原来路径返回发射点。 测定脉冲往返一次的传播时延,从而获得大面积范围内频率-时延特征和电离层短波传播参数 。非相干散射探测是一种电离层纵深探测手段, 可获得70~1000或2000公里高度内的电子和离子的密度和温度以及电离层漂移等数据 。 4.低电离层探测是低电离层是较难探测的一个空域。由于中、短波在低电离层中的吸收太大,所以很难获得这一空域的普通回波电离图。 主要的探测手段有交叉调制法、部分反射法和长波传播法等 。 ①交叉调制法:这种方法是利用 电离层的非线性效应,用某一频率的无线电波对电离层进行加热调变,使电子温度上升,造成碰撞频率和吸收的改变,使在同一电离层空域中传播的另一频率的无线电波受到交叉调制,对其进行观测分析即可获得低电离层参数 。 ②部分反射法:观测中波和短波强力脉冲在低电离层不均匀体上微弱的部分反射, 分析回波的寻常分量与非常分量的振幅比,求得低电离层基本数据 。 ③长波传播法: 使用长波、超长波甚至极长波研究100公里以下的电离层,分析频率高度稳定的多频或单频电波在不同路径斜向传播时的电波相位延迟、振幅分布,以及寻常波与非常波的关系,从而获得低电离层特性 。 此外,还有 流星余迹法(见流星余迹电波散射)、天电哨声法(见哨声)、激光雷达法 等其他探测方法。 地面无线电探测主要的测量项目有 回波时延、电离层吸收和电离层漂移 。 ①回波时延测量: 射频脉冲在电离层中的传播速度与电子密度有关,一般小于真空中的光速。因此,垂直探测、斜向探测和斜向返回探测所获得的电离图,并不直接反映电离层反射层的真实高度 。显然,反射层的虚高度与真实高度并不相等。 频高图的一项重要的数据处理内容,就是进行从虚高度推出真实高度的换算 。 ②电离层吸收测量:测量短波脉冲经电离层反射后的回波振幅衰减的专用设备称为吸收仪。电波在反射层经受偏区吸收,往返通过反射层之下的电离区域时又经受非偏区吸收。 使用地面台站测定接近磁旋频率时回波寻常波与非常波之间的差分吸收;使用空间飞行器进行高频、超高频差分吸收测定等 。 吸收和场强的数据对短波远距离通信和电离层动力学碰撞过程 的研究甚为重要。 ③电离层漂移测量:漂移测量有助于研究电离层精细结构和运动。垂直发射2~10兆赫短波脉冲,并在三副间距约为一个波长的接收天线上检出回波振幅,以测定电离层水平漂移的速度和方向, 确定电离层的随机运动和不均匀性 。电离层漂移会引起电波的多普勒频移,因此,用测量回波的多普勒频移的方法也可以测出电离层漂移。 5.火箭和卫星探测方法是利用火箭或卫星装载专用仪器,单独或与地面配合进行电离层探测。这种方法的 主要优点是可以进行现场测量,对电离层顶部进行探测,也可以在更广泛的空间范围内探测电离层 。 电离层顶部探测将小型化测高仪装载在卫星上,向下探测卫星高度至电离层最大电子密度高度之间的顶部电离层电离图。除了反射回波的时延信息外,还可以观测到一系列电离层谐振现象。这是探测顶部电离层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
个人分类: 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3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地灾难告诫加强地震前兆研究和预报
yangxintie 2010-2-15 14:55
海地地震以二十万人牺牲的代价,把地震预测和震前异常的检测和分析问题又严肃的提到了人们面前。 同样地震, 为什么日本就做到了预告减灾? 其实日本那次地震就是充分利用了震前和先期到达的信号,日本就是抓了地震前兆,并充分利用了纵波和横波的时间差。做了通告和预防,减低了损失。 人们说: 屁波(p波)快, 屎波(s波)慢, 速度几乎差一半, 一秒快慢差三里, 就靠这个躲灾难! 除了p-s声波,另外还有 磁信号,电信号,特别是电波信号以及地声,地光 , 地应力 等多种检测手段,我们汶川地震震前物理课以及学生文具盒上的指南针也接受到很多的地磁异常扰动,甚至是在千里外的西安阎良,正在试飞的飞机都受到了强烈电磁信号的干扰,试飞不得不停了下来。 可惜我们的震后通告专业户们对这些测量在汶川灾难前几乎没有正眼瞧过,更谈不上用临震前兆为预报所做的分析了,有的地磁台就建在城市边上,新修的铁道擦肩而过,也不知道换个地方,还是这么混僵过日子。 地震预测现阶段行不通的看法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出笼的。 中国国务院十五日在四川成都召开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强调,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要积极探索实践, 努力提升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大力推进全国地震监测台网建设。这个意见显然和地震界长期以来认为地震不可预报的断言是相反的,国家不仅需要预报,还要提高水平,检测台网不够就加强建设,可惜的是我国很多地震台的建设只是为了震后收集资料,或者仅仅依赖统计震前小震的密度和频度而获取临震先兆,很多过去用过的地应力测量台站都被取消了,很多非地震局单位自筹的检测台站也都被取消了,被灭绝了。然而除了地震仪和磁秤以外,难道这些群众自造的设备真的没用了吗?既然地震台的洋设备対预报没有用,为什么不能开一些新路子,让那些基层的技术人员开发一些新产品,广泛参与呢测量呢? 同样是搞地质的,当前地震局也有精英,但是他们的地震地质成像重建能力不见得比其他部的同志强!特别是算法上,对于p波等和地应力剪切应变信号的采样广泛程度和分析能力都不一定比其他方面的专业能力强,这些掌握现代测量和数据处理的研究者还不一定有发言权,汶川灾难给人的印象是,会商会是早期会使用地震仪记录小震信号和磁变化的水平的人在拍板。 所以所谓加强地震台站的首要任务是,要大胆提倡创新,把地质甚至找油找矿科研的新方法和观念也用到地震预报里来,队伍要更新,要把那些不关心预报只关心总结灾害程度的人换下去。 科学论坛以讨论和研究这种方式发表一些预警的探索是个好主意。但是对以作的预警缺少评估和分析不好,最好请个对头来评价一番。很多问号,相信最终能够得到打开阿里巴巴的大门的密码 抓前兆比理论更重要! 如果地震局能够开辟一块网上上载空间,自动对老百姓遇到的异常进行登记和核实,让全社会参与地震前兆有系统的收集和整理,那样确实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面说的是从测量和分析角度解决地震预报的问题。对于前兆数据,还有一个如何用回归分析统计结果的问题,要把天文,气候因子和地质变化因素综合分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分利用震前异常的问题,有的省市区都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任务是收集异常情况,现在最大的困难是震前异常收集的少,收集以后汇总的更少,分析的就更不用提了,在过分零散的数据面前,有没有分析必要都是个问题了,何况这些数据还只是被极少数人掌握,其他人看不到,也不会关心和补充。其实这些结果最好有一个公开的资料汇集评级和整理公布链条,比如有个井里冒泡了,有可能地震局的小王小张去看了觉得没事,但是如果把全国的结果都公布在一张表上或者可以公开调用的数据库中,就可能会有些多事的人,去从更广阔的角度用最现代的计算机算法去分析这些异常的强度、密度以及频率,分析出中心所在。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抛开那些断言地震不可预报也不愿意进行预报分析研究的砖家,甚至在政府许可的情况下依托一些其他单位、学会和组织以学术研究为名,筹建全国统一的异常报备网站,吸引更多的力量参加深入的学术研究。 我们欣喜的看到,还是有很多地震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在做着探索并得到了成绩,比如512汶川地震爆发前, 河南省鹤壁市地震局 池顺良便观测到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境内姑咱台的钻孔应变仪连续一年多出现频繁的周期为分钟或小时的脉冲变化,在汶川地震过后的一年半中,姑咱台的钻孔应变观测数据又慢慢开始恢复平滑,脉冲、毛刺和畸变又逐渐消逝,固体潮曲线又开始恢复正常。据此,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邱泽华等尝试着用辨别固体潮异常超过均方差限度的办法来提取临震前兆,结果可喜,详细内容见附件。 最近同济大学天然地震研究组探讨p波的放大率或者衰减率研究也提出了一种分析地震发生可能的办法, 他们认为测量P波衰减值预报地震的主要原因是:某个地区在发生大地震前,其地底孕震区岩石可能会出现微小破裂情况,进而导致岩石孔隙发生变化,影响到岩石孔隙间流体的饱和度,而当地底流体的饱和度变化时,P波衰减值就会出现变化。将这种方法应用在Parkfield地震数据研究后果然得到了令人惊喜的结果。在2004年Parkfield地震前一年多,P波衰减值开始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一发现使科学家对地震孕震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然而这个空隙饱和度的解释有他致命的弱点,有空隙里面有流体的岩石到底是少数,到底是空隙率影响了p波的衰减呢还是剪切压缩比影响了p波的衰减? 从前面提到的前兆分析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理论将导致不同的模式鉴别理论。数学模型建立还需要多费工夫。 地震实际是一种地质动力学的破裂机制,相对破裂而言,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岩石等固体,固体的裂纹,裂纹缝隙填充发展之类。但是如果宏观来看,即就是坚硬的像玻璃一样的岩石也在某种程度上是缓慢的流体,尤其是地幔和下面的壳层,把他按照非牛顿流体来看可能更合适,在流体里面,剪切层之间,剪切应力相当于压缩应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一段过程中,p波,s波的传播都会发生变化,在快破裂前的一刻,任何一个扰动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不但有放大机制,还有噪声声量子的发射机制,在固体里面这种现象研究的不多,但是越来越多证据显示,机理上很多共通性的,在流体里面把这种扰动信号越传越大的现象叫做失稳,失稳不断发展,最后咔嚓一下,二维的剪切失稳变成三维的扭曲突然剧烈变形,崩溃的这个过程,流体里面叫做转捩,那么流体发生转捩的判断办法对地震预报的探索者来说就不能不去了解,了解了它,我们就会追求对s波,p波传播过程的介质输运传导能力进行图像创建,从而对地震预报带来更好的考量。 类似的,地层岩石间的剪切能量在岩石缓慢流动中间是积累的,这个积累效果的量度牵涉到一个类似雷诺数的无量纲系数,这个系数一方面可以说就是剪切能量和压力能量的比例。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成是老太太搅鸡蛋或者蜂蜜,搅拌的距离和搅拌的速度与液体的稠稀程度的比例就是雷诺数,雷诺数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出现湍流斑,否则无论怎样都是平静的,各层之间剪切积累的能量都能够通过耗散机制平静的散发出去,地震也是这样,只有在耗散机制不能够把能量散发出去才能有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到质变,产生突变,就是地震。而且这种失稳在由于地引力潮汐和冷热产生的压缩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在释放或者减低压缩的时候容易发生。 所以研究这次海地地震, 除了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8.5级以上强震频发的原因以外,是否可以关注剪切的积累造成的失稳效应,这个应当更普遍。特别是揭示了特大地震带来的旋转效应。 美国评价湍流斑的形成用了场内传播过程中放大率的积分的办法,有实际效果。是否可以这样说,地震发震模型实际也是可以考虑二维剪切变形能量积累,使得波动放大不仅仅以二维形式,而是以三维形式出现,这个时候p波的放大率是否可以由图像重建理论实现呢? 开始,从力学角度讨论地壳地幔稳定性的问题这个地震话题有很长的历史。后来,弹性波的 理论 又与地震波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现在越来越明确地震孕育本身是一个稳定性问题,而地幔是粘弹性的流体也越来越明确.这样无论是流动板块移动的剪切流稳定性还是热对流稳定性都会和地震的预报有关,尤其这种剪切流动从二维到 三维 的发展,以及前期 信号 的测量和判定的 建模 将更引起力学家的关注,说来说去会导致力学家头疼的一个老问题,稳定和转捩,它的随机性和复杂性不应当把探索者难倒,也许各学科研究者可以联合起来在这方面利用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方法得到进展. 在地震预报这方面,我们并不相信声称地震不可预报的所谓地震科学家,这些人里面很多可以归纳为地震后科普教育家。他们嘲笑有些人观察鸟的举止,观察狗是否狂吠,蛇是否发狂,认为这不是科学,其实这种观察的人多了,资源多了,这也是科学里面的科学。 地震预报很难,其实分析股票的涨跌也很难,那也是让很多砖家难有所作为的领域,因此才有一所高校组织了该校近千个大学生数模竞赛小组,让他们来建立沪深股市的四只股票的预测模型,看看对这些深不可测的领域,大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数学建模理论中间能走到哪一步,事实结果也很有意思,老师做得并不一定都会比学生好。老师当得评审就可以了,学生里面人才辈出,方法叫绝!所以未来地震预测学术研究,倒不如公开测量资料,和异常发生的统计资料,越是算法的算法,越是没有路子的路子,新手不亚于老手,让年轻人来参与,初生牛犊,倒真不怕科学道路上的拦路虎呢 用超限率分析法研究汶川地震的前兆应变变化
个人分类: 交叉科学|981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流层电波传播中对流层检测小结
williammilo 2010-2-13 08:40
我的博客已经搬家到 xiongbox.com 欢迎访问熊伟博士的网站! 本文永久链接 http://xiongbox.com/对流层电波传播中对流层检测/ 1.这里对流层探测是指 对流层无线电气象数据的测量 。对流层探测分为 折射率测量和水汽凝结物测量两类 。 前者包括温度、湿度、压强、折射率、湍流和层结等的测量;后者包括云、雾,特别是降水的测量 。对流层探测数据是对流层电波传播研究的物理依据。 2. 各地地面折射率、地面以上1公里以及100米以内的折射率梯度的短期平均值及其分布,一般可利用常规气象台、站的地面温度、湿度、压强记录和探空数据求得 。但精细的折射率结构及其变化则需要进行专门测量才能获得。测量有 直接测量和遥感 两类方法。① 直接测量:将测量仪器放在气象塔、系留气球或飞机上,直接测量仪器所在点的折射率。气象塔可得到连续的、同时的折射率或温度、湿度和压强记录,但受高度和地点的限制 ;系留气球可对500米内的折射率结构进行较精细的测量,但只适用于较好的天气;机载折射率仪的测量高度范围较大,能对层结和湍流等进行相当精细的测量,但不能全天候测量。② 遥感:用辐射计、激光雷达、声雷达或微波雷达遥感测量折射率。辐射计一般通过60吉赫氧辐射带的辐射强度测量而反演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通过水汽吸收带的太阳辐射衰减或大气亮点温度的测量,以确定水汽密度的高度分布 ;激光雷达利用氮气的罗曼后向散射测量温度。这种后向散射强度与散射点的温度有关。如果激光雷达工作在两个波长上,其中一个有水汽吸收衰减,比较两个波长的回波衰减即可推算出水汽含量。声波对温度和水汽变化的反应比电波灵敏得多, 利用单站声波系统可以探测逆温层的强度和位置。无线电声波系统用电波测量声波在空中的传播速度,借以得到温度的高度分布 。由于水汽对声波的吸收是频率和湿度的函数,利用多频声波系统就可以测量湿度剖面;微波雷达也能测量层结和湍流结构等。 3.降水测量包括 降雨测量和降雪测量 。测量项目有 降雨率或降雪率及其时空变化、降雨或降雪的微观结构(粒子形状、倾角、末速度和滴度分布等) 。降雨率测量多用时间分辨率相当高的快速响应雨量计或翻斗雨量计进行。气象部门的常规测雨数据经过积分时间修正后,可作为较大范围内的资料,并已提出世界各类雨气候区的参考性降雨率长期分布和有关降雨率时空变化的初步模式。雨滴形状和倾角等可通过照相测量。雨滴一般为扁球状,雨滴越大,则形状越扁。在电波传播研究中, 大多采用普鲁帕切-皮特雨滴形状模式 。通常,雨滴大小不超过8毫米,对称轴接近垂直线,在风速垂直梯度作用下略有倾斜。 4. 降雨率分布测量方法有多种,包括粉法、过滤纸法、冲击传感法、静电传感法和光学检测法等 。粉法和过滤纸法分别根据雨滴在面盘内形成的粉球和在带染料的过滤纸上形成的斑痕大小来确定雨滴大小。冲击传感器一般称雨滴分布仪,它把作用在刚性膜片上的冲量或冲水变成电脉冲。 由于雨滴的质量、末速和冲击时间都是雨滴滴度的函数,根据电脉冲幅度分布可换算出雨滴滴度分布 。静电传感器和光学检测器则分别通过测量雨滴的电荷和雨滴通过光束时所形成影子的大小来确定雨滴大小。 传播研究中使用较多的雨滴滴度分布模式是劳斯-帕森斯分布和马歇尔-帕尔默负指数分布 。 5.多参数雷达,包括双频雷达、双极化雷达和多普勒雷达,已成为降水测量方面十分重要的工具。 多普勒雷达可以测定相应于各种雨滴速度的频移谱 。雨滴速度是滴度的函数,因此,频移谱可以换算成雨滴滴度分布。 双极化雷达至少可以测定两个正交极化的反射率,它们正好可用于确定负指数粒子粒度分布模式中的两个参数 。如果同时测定两种极化接收信号的相关性和相对相移,还可以同时确定降水粒子的取向。 冰雹的双极化差分反射率和衰减与雨不同,因此利用双极化和双频雷达可把冰雹和雨分开 。
个人分类: 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3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的胜利:龚如心遗嘱真伪的检测经过
夫子 2010-2-3 16:34
  罗敬文/文 摘自香港文汇网 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商人陈振聪持有声称是龚如心2006年遗嘱是伪冒的,法官林文瀚在判辞中表示,遗嘱上龚如心与见证人王永祥签名存在多项疑点,是高技术的临摹,而引用静电检测仪的科学鉴证结果显示,遗嘱上存有摺痕,与见证人口供并不相符,同时遗嘱正本的签名位置与草稿完全重叠,在多位见证人传阅及签名时竟没有丝毫移位。根据这些证据,法官裁定陈振聪所持遗嘱属伪冒。   华懋慈善基金与陈振聪两大阵营为证明2006年遗嘱的真伪,各自越洋委聘笔迹专家,鉴定遗嘱上龚如心、见证人王永祥及吴崇武3人的签名真伪。高等法院法官林文瀚昨日在326页的判辞中,花上近半篇幅分析笔迹专家的证供,几近把每个签名的细节逐一分析。 龚如心王永祥签名属伪  林文瀚在判辞中指出,龚如心与见证人王永祥签名是高技术的临摹,其中龚如心签名的T H Wang并非如以往般置于同一水平,而签名中g字底部有别于过往写法;王永祥签名中的W,起笔时断笔,似是独立的线条。他相信龚及王签名属于高技术临摹;但吴崇武的签名因太过易于模仿,难作断定。 陈营笔迹专家被指偏袒  在判辞中,林文瀚对于陈振聪阵营的笔迹专家Westwood感到不满,批评他被盘问时未有解释龚如心签名中的T字与第55号样本的不同,更被转移视线,以另一签名样本比对。法官指他诸多推搪,并指他竟多次把有问题的签名说成是真实的,明显是偏袒一方,法官认为他拿自己的声誉作赌注,对此感到难过。 遗嘱副本摺痕露玄机   判辞中引用静电检测仪的化验结果,指遗嘱正本夹附另1张纸,应是遗嘱的草稿。草稿没有签名,但化验结果发现上面有笔痕,这些笔痕与遗嘱正本的签名位置完全相同,没有丝豪偏差。法官认为,这现象是签名时正本与副本叠在一起而造成的。然而,假使龚如心及见证人如此签署,在传阅及签署有关遗嘱时,应出现些微移位,签署时亦有些微差别;况且,吴崇武在出庭作供时已指出当时签名的文件只得1页纸。   判辞中再指出,化验时发现龚如心签名上有一道横跨的摺痕,而签名是在摺痕出现后才落笔,但王永祥及吴崇武作供时指当日签署的文件未有摺痕。法官林文瀚相信龚如心及见证人于2006年所签文件,并非龚如心遗嘱,裁定陈振聪声称持有龚如心2006年遗嘱是伪冒的,而华懋持有的2002年遗瞩才是龚如心最后的遗瞩。
个人分类: 偶感风寒|2848 次阅读|0 个评论
8-羟基喹啉及其金属络合物的太赫兹光谱
terahertz 2009-12-24 09:23
室温下获得了8-羟基喹啉及喹啉铝,喹啉铜,喹啉锌在 0.3 到1.8 THz范围的太赫兹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 8-羟基喹啉在1.02, 1.48, 和1.77 THz 处出现明显的吸收特征。同时我们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得到0-10 THz的低频振动频率,并对其太赫兹频谱进行了解析。金属络合物在太赫兹频域内的明显不同的吸收 特征,表明了其对太赫兹频谱的敏感反应,其 太赫兹频谱 可以作为 鉴别的依据。因此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可以对 8-羟基喹啉及其金属络合物进行检测和鉴别。 J. Mol. Struct. 936, (2009), 56-59 Cited by: 1, EPR investigation of two Cu(II) complexes with low symmetry 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 AND ADVANCED MATERIALS2010, 12: 1799-1804 2, Preparation of 8-hydroxyquinoline wires by decomposition of tris(8-hydroxyquinoline) aluminiu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NANOSCIENCE2012, 7: 578-585
个人分类: 太赫兹专区|4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126 昆明 中国生物药品检定所举办的全国农药残留与重金属检测技术培训班-讲义-
canpingp2222 2009-12-21 09:46
大家可以在次交流。 讲义在昆明已经发给大家纸质版本了。 需要pdf文件的请来email索取。 -pan
个人分类: 未分类|4578 次阅读|1 个评论
厄尔尼诺监测和预测 (转载)
杨学祥 2009-7-25 04:27
厄尔尼诺监测和预测 El Nino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第七期 ( 2009 年7月20日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近两个月来,赤道东太平洋出现迅速增暖现象,根据最近的海洋、大气监测和模式预测结果,一次新的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预计将维持到明年春季。 2009年6月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 (上图为海温,下图为海温距平) 2009年6月热带太平洋海洋状况 1、 海表温度距平分布 与5月份相比,赤道东太平洋高于0.5C的正海温距平向西扩展并与赤道西太平洋正海温距平连成一片,在120W到80W之间有高于1.0C的正海温距平。(见封面)。Nino3区海温指数继续上升,本月已高于0.5C 。4、5、6月份分别为-0.01C、0.35C和0.74C(图3d)。 2、 海洋次表层温度距平分布 目前,整个赤道太平洋次表层都为正海温距平控制,与5月份相比,正海温距平的强度有所增强,在160W和100W的次表层海温距平高于3.0C。(图1)。 图1. 2009年6月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温度距平 (取自CPC) 2009年6月热带太平洋大气环流状况 赤道太平洋大气垂直环流(Walker环流)继续减弱。高层(200hPa)为很弱的东风距平,低层(850hPa)在日界线以西为弱东风距平、以东为弱西风距平。结合向外长波辐射的观测结果,Walker环流上升支向日界线附近移动。目前的大气环流状况有利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上升(图2)。 图2. 2009年6月热带太平洋大气环流(取自CPC) 2009年6月热带太平洋大气环流指数 1、 南方涛动(SOI)指数 南方涛动指数自上月降为负值后本月继续为负值。4、5、6月的值分别为0.7、-0.4和-0.3(图3a)。 2、 信风指数 赤道西太平洋850hPa信风指数自2006年11月至今已连续两年多维持正值,但已开始减小。4、5、6月的值分别为1.5、0.6和0.2(图3b)。 3、向外长波辐射(OLR)指数 OLR指数自2007年2月以来一直呈正值波动。4、5、6月分别为1.0、0.8和0.3(图3c)。 a b c d 图3. 南方涛动指数(a)、信风指数(b)、向外长波辐射(c)和NINO3海表温度距平(d) 预 测 分 析 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高于0.5C的正海温距平的范围逐步扩大,与西太平洋高于0.5C的正海温距平连成一片,Nino3区海温指数已经超过0.5C。整个赤道太平洋次表层都为正海温距平控制,并且正海温距平强度加强。赤道太平洋大气垂直环流(Walker环流)继续减弱。根据上述的海洋、大气环流变化特点,以及数值和统计模式预测结果(图4),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于本月正式形成,预计将持续到明年春季。 a b c d 图4. 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的数值模式预测(a. 2009年9月, b.2009年12月, c. NINO3区SSTA,粗绿线为观测值,粗红线为预报结果)和统计模式预测(d. NINO3区SSTA, 蓝线为观测,红色线为预测) 联系人:谭晶、刘克威、陈幸荣 电 话: (010) 62105779 E-mail: tj@nmefc.gov.cn 网址:http://www..nmefc.gov.cn/erlnino/forecast.asp http://www.nmefc.gov.cn/ybnew/eenn.aspx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3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干涉仪介绍
xiebin 2009-4-21 18:18
附件中是光学干涉仪的简单介绍 干涉仪原理汇总介绍
个人分类: 非球面加工检测技术讨论|5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遏制问题食品的关键是发展检测技术
xbyang 2008-9-22 10:59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2008年9月初曝光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让人们的食品之天变得乌云密布。截止9月17日,因服用含有三聚氰胺三鹿奶粉的肾结石患儿已达6244名,其中有3名婴儿已经死亡。被检测的三鹿奶粉中,其中三聚氰胺含量最高的居然达到2563毫克/千克,简直太吓人了!为此,国家质检总局近日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奶制品的专项检查,阶段性检查结果显示,除了三鹿之外,赫赫有名的蒙牛、伊利、光明等品牌的奶粉或液态奶都榜上有名。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食品之天时不时被蒙上一层阴影,各种各样的问题食品甚至是有毒食品不断被曝光。不少食品从根源上就不安全,不少粮食蔬菜被检测出来农药、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物质含量超标,不少海鲜、河鲜是避孕药催肥的,畜牧肉类是用含有有毒有害的饲料添加剂喂养大。加工过的食品更是问题多多,不少食品加工人员有意或无意地往食品里加入了有毒有害物质,掺入工业酒精的假酒每年都会夺去不少无辜者的性命,用有毒化工原料加工的豆制品、豆芽、毛肚、荔枝等食品危害人们的健康,而直接掺入有毒化工原料的毒奶粉、毒粉条等让人不得安生。     当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食品曝光之后,人们越来越茫然,不少人不禁大声呼问:我们究竟该吃什么呢?当然,有关专家告诉我们,出现问题的食品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食品还是安全。而且,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问题食品流入市场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 怎样才能杜绝这些有毒的违法食品流入市场?常抓不懈的工作应该是检测。然而,十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出现问题的这些有毒奶粉大多是国家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免检本来是对企业的一种高尚的信誉,结果被他们用来作为违法生财的法宝。因此,毒奶粉事件发生之后,国家质检总局9月18日公布第109号总局令,决定自公布之日起,对《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予以废止。   法律法规是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对制售不安全食品行为进行制裁的手段。但是,法律本身无法知道一种食品是否安全,不安全食品的危害在哪里,这就有赖于科技手段的应用。因此,我们谈论谈食品安全,是不能离开科技水平的,发现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然后再去了解什么情况下它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去控制它,这都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来完成。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使工商执法部门和产品质量监督部门长期对食品进行检测,不法商贩们都可能发展一些新的生财之道,使得问题食品流入市场。因此,不断利用新的科学手段发展食品检测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国人口众多、消费人群和渠道也多,而我国农产品、食品生产又多为小规模、分散经营,更由于生产者对食品安全严重缺乏自律意识和必要的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除了部分由于环保问题之外,大多源于对农药、兽药、添加剂等的违用、滥用,所以单靠实验室中检验检测是难以及时监控食品安全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是我国国情所致,比国外发达国家更为急切。   当然,并非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样,只有中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其实食品安全问题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欧美等地区的发达国家也经常有食品安全问题,不过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将可能出现的食品危机降到最低。目前,日本仅对大米检测的有害物就达200多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食品中360多种农药残留,德国方法可检测325种,加拿大的方法可也检测251种。而我国最新研制的仪器,却只能检测180种农药残留。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9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