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日本地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注日本地震东京电力公司核电站泄漏事件
montec007 2011-3-12 13:03
关注日本地震东京电力公司核电站泄漏事件
Nuclear energy accounts for 30% of the electricity generated in Japan. Fukushima #1 (Daiichi) Plant Unit Type First Criticality Electric Power Fukushima I – 1 BWR March 26, 1971 460 MW Fukushima I – 2 BWR July 18, 1974 784 MW Fukushima I – 3 BWR( MOX ) March 27, 1976 784 MW Fukushima I – 4 BWR October 12, 1978 784 MW Fukushima I – 6 BWR October 24, 1979 1,100 MW 9 = Turbine 13 = cooling system From Wiki: After the March 11, 2011 earthquake , Nuclear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reported that units 1 to 3 were automatically shut down , and units 4 to 6 were already in maintenance outages. Diesel generators installed to provide backup power for the cooling systems for units 1–3 were damaged by the tsunami; they started up correctly but then stopped abruptly about 1 hour later. Because cooling is needed to remove residual reactor heat, in Japan a nuclear emergency is declared upon cooling problems and therefore a nuclear emergency was declared—for the first time—when the diesel engines failed. Batteries, which last about eight hours, were being used to power the reactor controls and valves during the electrical outage. Japanese ground forces were said to be trucking generators and batteries to the site. Past midnight local time,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 was considering venting hot gas from the reactor vessel number 1 into the atmosphere, which could result in the release of radiation. The Tokyo Electric Company reported that radiation levels were rising in the turbine building for reactor 1. At 2:00 JST , the pressure inside the reactor was reported to be 600kPa (6 bar or 87 psi), 200 kPa (2 bar or 29 psi) higher than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At 5:30 JST the pressure inside Reactor 1 was reported to be 2.1 times the "design capacity." At 6:10 JST , the IAEA reported that unit 2 was also experiencing cooling problems. To reduce mounting pressure potentially radioactive steam has been released from the primary circuit, into the secondary containment. On March 12, 2011 at 6:40 JST , Chief Cabinet Secretary Yukio Edano stated that the amount of potential radiation would be small and that the prevailing winds are blowing out to sea. Measured radiation levels inside the plant control room were reported to be 1000 times greater than normal. Radiation levels measured at a monitoring post near the plant's main gate were reported to be more than eight times above normal. In a press release at 7 AM (local) March 12, TEPCO stated "Measurement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Iodine, etc.) by monitoring car indicates increasing value compared to normal level. One of the monitoring posts is also indicating higher than normal level." 不知道这个应急用的柴油发电机,当初设计时有没有考虑到会被海啸给废了? 现在说要加注海水和硼酸的办法来冷却中止核反应,却偏偏遭到又一个大的余震,真是祸不单行。 为什么用氢气做发电机的冷却剂? Hydrogen is frequently the gas of choice for removing heat from high power generators. Hydrogen has a high heat capacity and, therefore, removes excess heat efficiently. Hydrogen also has a very low viscosity (or windage), thus allowing higher capacity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s while maintaining efficient cooling. From Wiki: The flammability limits (4-75% of hydrogen in air at normal temperature, wider at high temperatures ), its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at 571°C, its very low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 and its tendency to form explosive mixtures with air, require provisions to be made for maintaining the hydrogen content within the generator above the upper or below the flammability limit at all times, and other hydrogen safety measures. When filled with hydrogen, overpressure has to be maintained as inlet of air into the generator could cause a dangerous explosion in confined space. The generator enclosure is purged before opening it for maintenance , and before refilling the generator with hydrogen. During shutdown, hydrogen is purged by an inert gas, then the inert gas is replaced by air; the opposite sequence is used before startup. Carbon dioxide or nitrogen can be used for this purpose, as they do not form combustible mixtures with hydrogen and are inexpensive. Gas purity sensors are used to indicate the end of the purging cycle, which shortens the startup and shutdown times and reduces consumption of the purging gas. Carbon dioxide is favored as due to very high density difference it is easily displaced by hydrogen. Hydrogen is often produced on-site in electrolyzers , as this reduces the need for stored amount of compressed hydrogen and allows storage in lower pressure tanks, with associated safety benefits and lower costs. Some gaseous hydrogen has to be kept for refilling the generator but it can be also generated on-site. As technology evolves no materials susceptible to hydrogen embrittlement are used in the generator design. Not adhering to this can lead to equipment failure. 沸水堆简介: Intro to BWR.pdf 核电站安全设计讲究多道设防“Defense-in-depth”,辐射性物质要从核燃料中逃到外界环境,需要经过很多重关卡。这次福岛核电站一号堆发生 氢气爆炸,并让铯137外泄,从目前网上可以搜寻到的信息看,整个事故链,最关键的一环,很有可能竟然是被人忽视的防波墙(seawall)。 地震来临,反应堆自动停堆,电网破坏,失去厂外电源。这个是Design Basis Accident,在设计考虑范围内。按照设计,紧急冷却系统(ECCS)启动,电源由柴油发动机提供。接下来,海啸来临,将柴油发动机毁坏。这个事故估 计在设计考虑范围之外——A Black Swan!此后,备用电池启动,通常只能持续4-8小时。此后,军方似乎提供了移动发电机和电池,未凑效。爆炸前,似乎又出现了一次泵的失效问题。亦有专 家怀疑,有可能在释放解压阀时解压速度太快,导致最后的爆炸。 BWR的安全系统: BWR的安全系统分主动与被动两类。被动系统从外到里有核安全壳(containment structure),压力壳(Pressure vessel),以及燃料包壳(fuel cladding)以及各种压力管道和设备所形成的被动压力边界(Safety Boundary)。 主动安全系统又分停堆系统和紧急堆芯冷却系统(ECCS)。停堆系统有控制棒(control rods)和堆芯喷芯系统。BWR 的四套ECCS系统:HPCI, ADS, LPCI, LPCS, 其中LPCI属于RHR的一部分功能。 福岛核电站一系列麻烦的开端在于柴油发电机停止工作。至此,所有的AC电源都没有了,唯一剩下的是DC电池。 下图(取自NUREG-1032)显示BWR 马克I型核壳电站断电后的事件发展图。资料来源: US NRC G.E. Technology Advanced Manual t0 = 0, loss of off-plant power and failure of diesel generator t1 = 6 hours, depletion of DC power; HPCI and RCIC inoperable. t2 = 8 hours, primary coolant heatup, release of steam; depletion of primary coolant inventory, loss of makeup. t3 = 10-11 hours, core temperature rises rapidly, resulting in core melt and vessel penetration. t4 11 hours, containment failure occurs nearly coincident with vessel penetration, either by loss of electrical penetration integration or by containment overpressure after high pressure core melt ejection. 也 就是说,根据反应堆安全分析,从柴油机失效开始,大概在11到13个小时内(视电池的工作时间定)如果一直得不到有效外部电源的话,堆芯熔化事件是很有可 能的。不幸的是,在BWR的设计中,这类事故并非设计基准事故(Design Basis Accident, DBA)。原因?PRA分析认为,CCDP在十的负五次方以下。 在福岛,移动发电机在12个小时内送达事故现场,可是不知什么原因,花了很大的力气才续上。 Event Tree for 1989 Brunswick 2, loss of offsite power. Conditional Core Damage Frequency: 3.6E-5. BWRs have such a large number of motor driven injection systems that a loss of electrical power implies loss of injection capability. This is why, station blackout is consistently identified by PRAs to be the dominant core melt precursor for BWRs. Operators have to be prepared to deal with the effects of a loss of and restoration of ac power to plant controls, instrumentation, and equipment. Although loss of all ac power is a remote possibility, it is necessary to address the problem both in training of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design. 看来BWR的设计缺陷还是比较明显。 核电站安全设计讲究多道设防或纵深防御 Defense in Depth,有如战役防御,攻破了第一道防线,还有下一道,再下一道,再下一道。 日本的核电站设计,显然是抗震设计的,据说也是抗海啸设计的。但是,抗地震 + 海啸的设计?可能没有。 业内谈Common Cause Risk,同源风险分析,有一段时间了,可是真正实现起来,似乎还有难度。 这么多道安全防线,在同源风险作用下,N = 1. 最后成了马其诺防线,白搭! 更新: 据最新网上信息,备用紧急柴油发动机房竟然是放在厂房的地下室,海啸发生后,海水倒灌,把备用发电机给灭了。工程设计讲一个荷载组合,这次,大地震和大海 啸,两个都是极端事件,设计的时候估计没有想到,这两个极端事件,相关系数等于1!!! 虽然整个安全壳结构本身在强震作用下安然无恙,可是防波墙被轻易地突破了。多道设防成了名副其实的马其诺防线,真是一个血的教训! 如果containment structure比安全壳还坏得早,怎么办?有没有这种可能?如何评估? update 03/23/2011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4日讯(记者 李雨思 实习生 李方) 中国核电之父欧阳予揭秘真实核电:究竟安不安全 欧阳予院士分析说,在这次日本大 地震 中, 福岛核电站的管道、设备受到强烈地震而断裂、破坏,致使给水送不进反应堆。再加上应急柴油机发电的供油管线也被海啸破坏,致使应急安全注射水的水泵断电而 不能运转,安全注射水注不进反应堆。反应堆堆芯燃料棒失掉冷却而烧坏,乃至熔化,从而发生严重事故。蒸汽管道破裂又使放射性核素碘-131和铯-137等 泄露出去。而堆芯中密封核燃料的锆包壳管,在温度超过400°C后产生锆-水反应,放出大量氢气,氢气泄漏到环境中燃烧,发生化学爆炸,致使某些厂房倒塌。 看来地震本身还是对设备产生的破坏!继续跟踪。
个人分类: RnR|6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大地震与云南盈江地震无关
热度 1 xupeiyang 2011-3-12 09:08
日本东北-关东大地震达里氏8.8级,是日本地震记录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为在板块交界处发生的逆断层型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原地震首席预报员孙士鋐昨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地震的破坏力相当于20多个汶川地震。 日本地震与盈江地震无关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表示,地球活动处在活跃期 本报讯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昨日表示,日本8.8级地震与盈江地震无关,并对即将到来的“超级月亮”是否会引发地震作出回应,他认为,月球近地会造成潮汐变化,这种外因对地震有一定触发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2085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本地震致核泄漏的教训值得中国重视
热度 10 wujingzhi 2011-3-12 08:42
日本此次特大地震给日本和周围国家的人民都带来了巨大影响,现在我们一般人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为他们祈福,祝福平安。 对此次地震,除了关心最新情况,有的人还关心一下2012,我们或许应该关注一下更实际的情况。 我最关注的就是核电站!虽然我不懂核技术。 地震使得日本福岛核电站产生严重故障, 现在的情况很危急,怀疑已有核泄漏,周围十公里内居民开始疏散 。 当地时间15点30分左右,福岛核电站一号机组发生爆炸。 疏散半径扩大到二十公里。 日本是资源贫乏国,建核电站实属无奈。 中国呢?? 中国不知道为什么对建核电站特别痴迷,超级大手笔! 之前,我就看到过新闻报道 中国计划未来五年时间内要建设四十座核电站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头皮都发麻! 就我所了解,世界上很多国家现在新建核电站是特别困难的。全世界目前有442座核电站。中国虽然已运行核电站只有13座,但是,我们在建的数量却是世界第一,将近占全世界在建核电站的一半,无人能及,而且我们号称要缩短设计建造时间。 我不懂核电技术,但还是希望能从这些核电站事故中吸取教训,慎之又慎,认真审视我们的核电站建设。核泄漏,可 不仅仅是要死人的 ! 德国民众要求政府停止核电站运行! Country In operation Under construction Number Electr. net output MW Number Electr. net output MW Argentina 2 935 1 692 Armenia 1 375 - - Belgium 7 5,926 - - Brazil 2 1,884 1 1,245 Bulgaria 2 1,906 2 1,906 Canada 18 12,569 - - China Mainland Taiwan 13 6 10,048 4,980 27 2 27,230 2,600 Czech Republic 6 3,678 - - Finland 4 2,716 1 1,600 France 58 63,130 1 1,600 Germany 17 20,490 - - Hungary 4 1,889 - - India 20 4,391 5 3,564 Iran - - 1 915 Japan 54 46,823 2 2,650 Korea, Republic 21 18,665 5 5,560 Mexico 2 1,300 - - Netherlands 1 487 - - Pakistan 2 425 1 300 Romania 2 1,300 - - Russian Federation 32 22,693 11 9,153 Slovakian Republic 4 1,792 2 782 Slovenia 1 666 - - South Africa 2 1,800 - - Spain 8 7,514 - - Sweden 10 9,303 - - Switzerland 5 3,238 - - Taiwan 6 4,980 2 2,600 Ukraine 15 13,107 2 1,900 United Kingdom 19 10,097 - - USA 104 100,683 1 1,165 Total 442 374,914 65 62,862 Nuclear power plants world-wide, in operation and under construction, as of January 19, 2011 Cite from: http://www.euronuclear.org/info/npp-ww.htm
个人分类: 格物致知 R & D|1952 次阅读|13 个评论
日本地震回顾:特大地震频发期的警钟在2008年5月10日敲响
热度 3 杨学祥 2011-3-12 05:4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三个月,我们敲响了2008年5-6月强震高潮和中国大地震的警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两天,我们敲响了全球特大地震频发的警钟。 2008年6月1日日本大地震三年前,我们敲响了日本大地震的警钟。 2010年3月日本大地震一年前,我们再次敲响日本大地震的警钟。 2011年1月14日日本大地震前两个月,我们敲响了2011年1-5月强震高潮的警钟。 2011年3月7日,我们再次敲响日本大地震警钟。 新一轮强震正在到来: 5-6月达到高峰 冷事件持续频发 发表于 2008-2-23 05:33 北京时间2008年2月8日17时38分,在中大西洋海岭(北纬10.7度,西经41.9度)发生7.3级地震。距最近陆地1200多公里 。这是2008年全球首次7级以上地震,发生在2月7日日月大潮之后第一天,在我们的预测范围之内,符合地震的潮汐波动规律(见表1)。它表明,环太平洋7级以上强震经过2008年1月的间歇后,已告一段落,全球强震发生地点已经转移,以适应2007年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强烈变形。大洋中脊显然是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最先适应新的应力变化。必须密切注意地震的新动向 。这一预测得到证实:希腊南部发生6.9级地震 。 希腊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正交,是世界第二大地震带。中国处于两地震带交叉地区,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四川泸定县(北纬29.55,东经102.0)发生4.0级地震 (2008-02-16 14:00:11),值得关注 。 印尼苏门答腊发生7.7级地震是2008年第二次7级以上强震。北京时间2008年2月8日17时38分,在中大西洋海岭(北纬10.7度,西经41.9度)发生7.3级地震 。两次强震都发生在强潮汐时段(见表1)。在经过1月的7级地震间歇后,2月7级地震开始增多。2008年1-3月为弱潮汐时期,4-7月为强潮汐时期。 强震在5-6月将达到高潮 。 根据郭增建的“海震调温说”,这意味着冷事件继续频发。 新一轮强震正在到来:5-6月达到高峰。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25 南太平洋洛亚蒂群岛发生里氏7.3级地震:新一轮强震高潮 已有 518 次阅读 2011-1-14 01:49 新一轮强震从2010年12月中旬开始(发表于 2010-12-22 6:27:03 科学网):2010年12月全球发生2次7级以上地震,2011年1月发生3次7级以上地震, 新一轮强震已经到来,与2011年1-5月强潮汐时期对应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4239 特大地震频发期的警钟在2008年5月10日敲响 已有 343 次阅读 2011-2-24 08:15 特大地震频发期的警钟在2008年5月10日敲响 杨学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两天,我们敲响了全球特大地震频发的警钟:2010年、2014年、2018年可能发生。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证实了这一地震规律。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4946 次阅读 2008-5-10 11:08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5997 杨学祥,杨冬红.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2008-5-10 10:39:24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736 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 在意料之中 已有 269 次阅读 2011-3-9 13:53 博主回复 (2011-3-7 08:55):西太平洋的挤压作用明显。关注俄罗斯、日本、菲律宾的地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9555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0420 3月19日 超级月亮能否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 已有 434 次阅读 2011-3-10 05:05 3月19日超级月亮能否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 据科学家的推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在3月19日只有221,567英里(约35658千米),这是自1992年以来地月之间最近的距离,届时天空中将会出现一个超级巨大的月亮。但是有人却将超级月亮和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联系在了一起。 3月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8度,20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21日为春分,日、地、月在赤道面成一线排列,四种天文奇点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国内外学术界都有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研究(见文献摘录)。 我们有跟踪潮汐组合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检验记录。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转换时期,地震火山活动特别强烈。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0623 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里氏6.6级地震:3月潮汐组合使地震进入高潮 已有 127 次阅读 2011-3-10 08:20 2011年3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2011-2-20 11:38 2011年3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杨学祥 2011年1-5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3月是第三个强潮汐月,倒春寒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严防强寒流的爆发。 潮汐组合A:2011年3月5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较大,同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者最强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6日为月亮远地潮,比近地潮减弱35%。 潮汐组合B:2011年3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82247度,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潮汐组合C:3月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8度,20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21日为春分,日、地、月在赤道面成一线排列,四种天文奇点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3月26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3.7172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弱,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大。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减少,变化幅度增大,容易激发突发事件,倒春寒和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4789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7883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9912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0442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0623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0648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1-03-12 03:02:56 6.2 39.4 142.8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2 02:59:13 6.3 37.0 138.5 10 日本本州西部 地图 2011-03-11 23:13:12 6.6 36.0 142.0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8:10:35 6.1 39.2 142.8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6:15:40 6.3 37.0 144.6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6:12:05 6.4 36.6 141.5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5:25:39 6.2 38.0 144.5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4:25:52 7.3 38.1 144.5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13:46:21 8.6 38.1 142.6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11 01:08:36 6.2 -6.9 116.8 520 印尼巴厘海 地图 2011-03-10 20:42:35 3.6 24.7 98.0 6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20:42:02 4.3 24.8 98.0 6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20:41:36 4.5 24.7 98.0 7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20:40:01 3.3 24.7 98.0 6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13:05:23 3.6 24.7 97.9 9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13:04:50 4.5 24.7 97.9 1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13:03:56 4.7 24.7 97.9 1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12:58:12 5.8 24.7 97.9 1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10 05:24:43 6.3 -6.0 149.7 30 新不列颠地区 地图 2011-03-10 05:24:00 6.8 38.3 143.0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10 05:22:13 6.2 38.3 143.0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10 02:44:33 6.1 38.5 143.3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远海 地图 2011-03-10 02:16:16 6.2 38.3 142.8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10 01:44:16 3.0 37.2 78.6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地图 2011-03-10 01:27:43 2.9 41.7 98.5 9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地图 2011-03-09 12:36:59 6.0 38.6 143.0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09 10:45:16 7.3 38.5 142.8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地图 2011-03-08 23:19:39 3.8 42.0 112.7 7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 地图 2011-03-08 00:19:44 4.3 34.0 114.6 10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扶沟县、西华县交界 地图 2011-03-07 08:09:38 6.3 -10.3 160.8 40 所罗门群岛 地图 2011-03-07 01:51:36 4.2 39.0 111.7 5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 地图 2011-03-06 22:32:36 6.5 -56.1 -27.2 90 南桑威奇群岛地区 地图 2011-03-06 20:50:57 3.1 32.4 91.0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地图 2011-03-06 03:24:39 3.7 32.9 92.0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交界 地图 2011-03-06 02:31:02 3.7 31.3 103.6 18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 地图 2011-03-05 04:16:53 3.8 43.9 87.1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地图 2011-03-04 09:01:14 3.7 32.1 94.5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巴青县 地图 2011-03-03 23:08:20 3.4 32.5 105.1 20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地图 2011-03-03 15:54:26 4.1 33.8 101.1 7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交界 地图 2011-03-03 10:41:25 3.1 39.0 75.2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地图 2011-03-02 19:43:15 3.0 34.2 104.9 7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 地图 2011-03-02 09:18:34 4.2 39.0 75.2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地图 2011-03-01 15:13:49 3.7 28.2 104.9 20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珙县、长宁县交界 地图 2011-03-01 00:32:24 3.1 32.8 92.1 10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交界 地图 2011-02-27 23:16:28 3.2 39.3 102.5 8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 http://www.ceic.ac.cn/ 专家称拉马德雷周期致全球强震频发 2010-03-06 11:41:25 来源: 南都周刊  当智利8.8级大地震突然来临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六个星期前海地大地震的惨状,所有人都害怕真实版2012会上演。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表示,全球强地震频发与日月潮汐的推动,及拉马德雷周期有关。而 下次强震可能发生在日本。 http://news.163.com/10/0306/11/613DCP9J000125LI_3.html 地球为何越来越不消停? 10-03-14 10:03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10条]   专家称:拉马德雷周期致全球强震频发   3月10日,我省双鸭山友谊县发生4.2级地震,很多人联想到智利刚刚发生的8.8级大地震,海地发生的7.3级大地震。进入21世纪后的10年,全球发生了一系列破坏性地震,包括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这是不是意味着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期的来临?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表示,全球强地震频发与日月潮汐的推动,及拉马德雷周期有关。 而下次强震可能发生在日本。 http://www.76810.com/index.php/a/view/id-7523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 :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已有 8698 次阅读 2008-6-1 10:00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 :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杨学祥,杨冬红 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 。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表1 2001-2008年8级以上地震数据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Ms) 震中位置 2001-11-14 17:26:00 36.2° 090.9° 8.1 新疆青海交界 2003-09-26 03:50:00 42.2° 144.1° 8.0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4-12-26 08:58:00 3.9° 95.9° 8.7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2005-03-29 00:09:00 2.2° 97.0° 8.5 苏门答腊北部 2005-06-14 06:44:00 -19.9° -69.2° 8.1 智利北部 2006-04-21 07:25:00 61.0° 167.2° 8.0 堪察加半岛东北地区 2006-11-15 19:14:00 46.6° 153.3° 8.0 千岛群岛 2007-09-12 19:10:00 -4.4° 101.5° 8.5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7-09-13 07:49:00 -2.5° 100.9° 8.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8-05-12 14:28:00 31.0° 103.4° 8.0 四川汶川县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 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37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7005 次阅读|6 个评论
从日本地震中看生命线系统之脆弱
cutefay 2011-3-12 01:24
尽管日本的防灾减灾系统在世界领先,但这次日本地震引起多处燃气泄漏,引发火灾,并且还造成东北地区和关东地区约840万户人家停电,多地交通陷入混乱。在首都东京,地铁等公共交通瘫痪,全城道路堵塞严重,数不清的人在街道上步行。日本北部震区多处高速公路地面开裂,铁路全部停运,多家机场也被关闭。这说明,城市生命线系统在巨灾面前依然具有很大的脆弱性。 什么是生命线系统?生命线系统是指公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等系统。它由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管路等组成,还包括容易引起次生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放射性或有毒的工程设施等。 我们看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地震(7.2级)时生命线系统的情况:由于生命线系统的脆弱性,引发了众多次生灾害,例如:神户市很多天然气管道破裂引发了爆炸和火灾,地震毁坏了城市供水网,面对大火却无能为力;地震后公路、铁路、通讯中断。虽然这次的日本地震的生命线系统情形比1995年时要好很多,但依然造成了一些次生灾害。 生命线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性。道理就不用多说,这个年头如果一天没电、没水、通讯中断、交通瘫痪,那么人们的生活肯定会遇到很大麻烦。更重要的是,在应急救援中,通信和电力如果中断,会给救援造成困难;如果火灾下供水系统瘫痪,那么火灾会无法控制。生命线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命线系统与其他系统也是紧密相关,因此生命线事件更易与其他因素耦合酿成更严重的事件,其他类型的突发事件也易转化导致生命线突发事件。所以,生命线突发事件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生命线系统本身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以及用途等就决定了生命线系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例如,各种高架线、管线等的材质和粗细程度这种物理属性就决定了其承受灾害的能力不强;燃气等能源从化学属性上就决定了其易燃易爆性。因此,生命线系统的安全预防工作是个难点。但在预防方面也并非无能为力,例如,可以建立专业管网的共同沟,采用智能型柔性接口,以保证在大灾到来时仍能畅通运行。 生命线系统要有零活的反应能力和快速的恢复能力,以在巨灾来临之后,能够灵活应对与快速恢复。此外,为了在生命线系统瘫痪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快速应急救援,需要发展应急情况下生命线系统的替代系统,例如应急电力、应急通讯、应急水源等。
个人分类: 应急管理|5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日本地震
热度 1 seoal 2011-3-12 00:37
日本地震许多人都幸灾乐祸。 MOP上有网友说了这么一句话: 连街头的小偷都不敢呵斥的民族,却有勇气高呼灭了小日本。 连活着同胞的苦痛都漠不关心,却有脸说不忘死去的同胞。 大家想想吧
1601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日本地震想到中国的建筑质量
热度 3 lin602 2011-3-11 22:24
日本今天发生八点几级地震,从报道上来看,死伤不太严重。突然想起来,如果这个地震发生在中国,中国的许多建筑在这样强的地震下如何? 看到不少报道,在中国有的楼还在建的过程中就倒下了,有的刚建好,就发生质量的投诉。许多楼都很高很薄,让人看了真是担心。 谁管这些质量,谁顾得上人们的安全。出了事的话,因为是地震,所以是‘不可抗拒的灾难’,谁也没有责任。 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让许多孩子成了结石宝宝,低蛋白质含量的奶粉,造成了许多大头娃娃,而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许多家长,要买进口奶粉,而中国的许多奶牛产的奶呢?谁的错?谁的罪?谁是真正的受害者,惩罚了谁? 建筑质量,奶粉质量,食品安全,药品价格,房价......。 唉!
4510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地震的强余震
gabbro 2011-3-11 18:22
日本地震的强余震
截止2011-3-11北京时间16:40(标准时间9:40),已经发生近30次5级以上地震,最大余震是主震后20分钟发生的7.0级余震。
33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地震应急反应的一些观感
热度 23 sivaxin 2011-3-11 18:00
下午跟被朋友告知日本发生里氏8.9级的特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并引发海啸。学校组织四月初带学生海上实习,会停留神户和大阪港,不知行程会不会因这此地震受到影响。 回到家打开电视,打开网络看关于地震的新闻,作为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者,自然非常关注日本政府的应急反应情况。正好东方台进行日本地震的直播,边看电视边上网。第一时间就把自已的一些观感记录下来: 1)这次地震应该算是特大级的浅源地震,但从电视台公布的画面来看,建筑物的损毁倒塌并不严重,看来日本的建筑物确实抗震性能较强。反观前几天云南盈江地震损毁的房屋比日本还要严重的多,仅管震级要弱很多。海啸威害似乎更大,黑色的泥石流裹挟着碎石砖块迅速淹过农田和街道,倒灌的海水载着轮船漫过大桥的场景确实令人震憾和纠心。 2)日本国民的应急素质真的称得上是全球超强,电视画面中拍到的民众的表情都非常镇定,东京一片狼籍的超市里,一位女营业员很淡定地在拖地。距震中更近的仙台一家企业地震时的实况录像中,员工在晃震强烈的办公室中,尽管有些错愕,但仍极其镇定、有序地躲避和疏散;东京街头,挤满民众的街道和场馆,人民非常有序地排队领物资或查看布告。青森县电力完全中断,但民众点起油灯,平静地吃晚餐。长期民众的应急教育还是非常必要,它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应急能力。 3)交通和通讯是灾害应急中的生命线。日本地震后新干线迅速关闭,没有报导遭破坏的消息,机场也迅速关闭,多架航班改降日本其他机场。通迅方面,受地震影响的地区,如东西、仙台、福岛等地手机基本打不通,但网络通迅仍畅通,不少日本的华人用微博报了平安,和向国内传递地震实况。新媒体,特别是以微博、社交网站、博客等为代表的自媒体未来在危机沟通中的作用值得重视。另一个细节也值得注意,日本政府第一时间对受灾地区的公用电话实施免费措施,对公用电话系统进行调整,让无法使用手机的民众可以免费使用公用电话。在如此巨灾发生时,政府能对这一细微环节迅速做出应对,可以看出其人本主义的态度。但是因为地震引发的电力供应中断,最核心震区的具体情况,伤亡人数等仍未知。 4)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难值得重视。地震发生之初,大部分应急力量往往投入搜救中,而忽视一些由地震造成的潜在危险。根据新闻报导,东京附近的炼油厂发生爆炸,引发大火,炼油厂是否会发生溢油事故值得引起重视。还有几处受到影响的核电站,尽管目前机组已成功关闭,但在后续的余震中是否会受到影响,仍须慎重对待,否则一旦发生核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5)盈江地震与日本地震仅相隔一天,两次地震时间如此之近,是否有何内在联系机理呢?我对地质学是外行,希望地质方面的专家能够研究一下。 几周内全球连续发生强震,真的不禁心忧2012世界末日是否真的已然逼近。无论如何,天灾无可避免,人类只能运用智慧去缓解灾难的损失,日本政府的这次应对目前看来尚属快速和高效,伤亡人数和损失都有限,很难想象如果同样的地震发生在我国京津沿海,会造成何种惊人的灾难。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965 次阅读|33 个评论
专家不专:极端超级月球引发潮汐可能与盈江和日本地震有关
热度 1 qujiangwen 2011-3-11 16:31
题注: 在月球近地点出现时,地球上会出现低于或高于平常值的潮汐,潮汐可能会引发地壳失衡,但是否会引发地震的问题确实是需要深入探讨。目前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不代表都是错误的,专家的知识范围和认识水平也是有限的。对于任何事物,都要学会观察和联系,善于观察和联系可以为科学研究找出新的创新点和新课题,并且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证据,专家需要拿更多的证据去说话,而不是出了新观点就是一味否定或者当作谣言。关于媒体此前广泛刊登的 “ 超级月亮”离地球最近 将引发地球灾难?” 以及 “ 亲密月亮”将带来地震海啸? 等报道不应作为”谣言“来处置。作为专家和专业人员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超级月亮是否可能与地震、海啸等有关,并尽可能的去研究其中的机理和提供证据。对于新观点不要一棒子打死,认为这就是不对的。科学是很严肃的问题,知识是无止境的,我认为地震专家和学者应该通过此次日本和中国云南地震事件深入研究一下超级月亮和地震、海啸之间的关系,或许可以为未来的地震和海啸预警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流行病学与地震研究:可以交叉研究? 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先揭示某种现象,提出某种病因假设;然后采用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如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去验证假设,找出原因;最后提供措施,去验证措施的有效性。其中观察法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在突发事件的研究中,我们才采用病例交叉设计的思想。日常生活中一些突发事件之后,常会伴随某些结果的发生.究竟是这些突发事件导致了结果的发生,还是仅仅由于机会所致?为了阐明这种关系的性质,1991年美国Maclure提出了病例交叉设计(case-crossover design).这项新的流行病学设计既可以阐明上述问题,也可用于研究短暂暴露对罕见急性疾病发生的作用. 地震属于突发事件,是否可以利用交叉学科的知识来证明“超级月亮”是强烈地震的危险因素呢?另外,从统计学上可以采用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等方法来证明这个问题。希望大家热烈讨论。 科学家称近地点极端超级月球不会引发地球灾难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潮汐力让月球的自转减速,因此月球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尽管此前许多太空飞船拍摄到了月球的远侧,但美国宇航局月球侦测轨道器带来了月球另一面更为细致的图片。本图就是由月球侦测轨道器拍摄,显示了月球表面的地形细节,海拔超过2万英尺(约合6千米)的地区以红色显示,而低于2万英尺(约合6千米)的地区则以蓝色显示。 北京时间3月11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2011年3月19日,月球将比过去18年任何时候都要靠近地球,届时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约为356577公里。满月时月球显得异常巨大,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极端超级月球”。一些占星家甚至认为,“极端超级月球”现象将引发地球的巨大灾难,这一观点引起了许多人的恐慌。不过,更多科学家则认为,“极端超级月球”只是一种正常现象,不会产生特别巨大的影响,因此不必为此担忧。 著名的占星家理查德·诺勒把即将到来的近地点满月现象称为“极端超级月球”。诺勒认为,当“极端超级月球”现象发生时,超级风暴、特大地震、火山和其他各种自然灾难有可能会造成地球的大浩劫。不过,科学家指出,占星术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它仅仅是将天文现象和神秘事件牵强联系在一起而已。 对于诺勒等人的观点,人们是否需要真的为即将到来的“极端超级月球”做好预防准备呢?这个问题事实上并不难回答。数十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对相关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在正常的情况下,月球与地球之间距离的远近变化已经在地球上产生了影响,如月球可能会导致海洋的潮涨潮落。 月球的引力在地球上产生了较小但可测量的潮涨潮落,在满月或新月时,潮汐最大。华盛顿大学地震学家、环太平洋西北区地震网负责人约翰·维达尔介绍说,“不管是月球还是太阳,都会对地球产生一些压力。当它们排成一线时,也就是当满月或新月时,地震活动的强度会有不超过1%的增幅,相应地,火山活动也有轻微的增强。” 地震活动对潮汐的影响在缓冲带最明显,如环太平洋西北区。华盛顿大学另一位地震学家威廉·威尔考克解释说,“当出现低潮时,海水变少,因此海床的压力就更小。”威尔考克认为,低潮时缓冲区的地震活动比当天其他任何时候的强度要大10%以上。不过,他从来没有观测到地震活动与满月或新月时低潮之间的联系,而维达尔也只观测到一些较小的联系。 那么,在近地点满月时,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呢?3月19日,满月与地球的距离如此之近,地球上是否会发生更多的地震或火山爆发呢?科学家认为,在月球位于近地点时,月球的引力与其他时候相比并没有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化,变化不足以改变潮汐的高度,也不足以提高自然灾难发生的可能性。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约翰·贝利尼表示,“美国地质勘探局等机构科学家已经对此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根本没有发现任何重要迹象。”维达尔也表示,“实际上,你可能根本感受不到近地点满月带来的任何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介于‘根本没有影响’与‘影响小到根本看不到的程度’之间。” 因此,即将到来的超级月球不会引发大地震。 “亲密月亮”将带来地震海啸? 来源:扬州晚报时间2011-03-11 00:00 !--enpproperty 35585782011-03-11 00:00:00.0“亲密月亮”将带来地震海啸?天文学家:地球灾害与月地距离无必然联系,不必恐慌19日,月地距离35万6578千米,为1992年以来最近。   A.特殊天象   本月19日,市民别忘抬头赏月。因为在这一天,你和月亮的距离将比平时近了6700多千米。据天文台专家介绍,届时月地距离35万6578千米,为1992年以来的最近距离,市民眼中的月亮,将会比平时更大更“亲密”一些——倒不妨称之为“亲密月亮”。   【月球“打晃”】   比“近地点”   还近6700公里   “月球的运行轨道是个椭圆形,它总是要从远地点逐渐运行到近地点的,”紫金山天文台宁宗军研究员向记者表示,一般来说,月地间的平均距离为38万4400千米,月亮运行至“远地点”时,距地球40万5500千米,运行至“近地点”时,距地球36万3300千米。   而在围绕地球“打圈圈”的时候,由于路途漫长,月球也会受到其他大质量行星甚至是太阳的影响,“就有可能导致轨道的偏差,这也意味着,月地之间的距离并不恒定。”因此,“打晃”的月球,也可能出现小于36万3300千米的近地距离。   “每隔19年,月球和地球都会有这样近距离接触的时刻,这也形成了一种规律。”紫金山天文台赵海斌研究员对月球的研究较多,他向记者表示,此前在1955年、1974年、1992年和2005年,也出现了月球和地球“亲密接触”的情况。   对于19日的月亮,有人在网上称为“超级大月亮”,月亮真的会比平时更大吗?对此宁宗军研究员表示,经过计算,当天月亮的大小是平常的1.07倍,“那天是农历十五,也正好是圆月,但肯定不会大得那么夸张,用肉眼几乎是看不出什么变化的。”   B.天文学家答疑    月亮离地球一下近了6700公里,其吸引力对地球的影响也将更大。 这也使得网上有了更多传言,月球和地球太“亲密”,将给地球带来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甚至有网友表示,此前在1955年、1974年、1992年和2005年,都出现过“亲密月亮”,而同时地球上无一例外都出现了灾难。月地之间距离接近,真会引发地震、海啸或者火山喷发吗? 昨日,记者连线紫金山天文台宁宗军、赵海斌两位研究员,以及江苏省天文学会会长萧耐园,探究“亲密月亮”的秘密。   【会引发火山地震吗?】   赵海斌:    没必然联系   赵海斌研究员认为,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和海啸,其实都和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有很大的关系,“不管月球是距地球近还是远,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影响其实是很小的,”他表示,地球上的各种灾害与月球的距离没有必然联系。   宁宗军:     顶多是“副作用”   “从科研角度来说,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月地距离与地球上的火山、地震、海啸直接有关,”宁宗军研究员表示,地震、火山实际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而地壳运动实际上是因为受力不平衡而引发的。   “当月亮距地球近一点时,有可能成为地震和火山的诱发因素,因为距离地球近了的话,引力也会产生变化。”不过宁宗军同时强调说,它直接诱发火山和地震的可能性极小,“应该是多种因素诱发,主因还是地球本身的地壳运动,而月球的距离,实际上只是‘副作用’。”   萧耐园:   某种条件下,能间接诱发地震    江苏省天文学会会长萧耐园认为,月地距离与地震还是有一定关系的,“主要还是体现在引潮力上,”他表示,引潮力本身不会直接引起像地震这样的强烈地壳运动,“但有时会引起地壳比较小的运动。”他向记者表示,引潮力是可以计算的,“在地球赤道附近,最大可以引起地壳运动50厘米。”   “这种运动是比较缓慢的,不会直接引起地震,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却能够间接地引起地震。”他分析说,由于地壳本身在某一个位置有断层或裂缝,本身可能会有薄弱环节,“本来就有应力在薄弱的地方不断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不会爆发,”处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状态,“但一旦有个触动,也许就突然爆发了,引发地震。”他举了个典型例子,“就像雷管一样,雷管本身爆炸力很小,但炸药一旦引爆,威力就很大了。”   【会带来海啸吗?】   月球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人们熟知的钱塘潮,就与月球运动有关。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如今月球将比常年更加“亲密”地球,也让大家有了这样的担心,“它会不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海啸?”担心似乎不无理由,2005年,月亮也曾“亲密”地球,那年1月,月亮“亲密”地球的前两周,印尼发生大规模的海啸,导致成千上万人丧生。   “月亮靠近地球的时候,只能把地球表面的水稍微往月亮的方向吸,引发大潮,”宁宗军研究员表示,“而海啸的规模比大潮厉害多了,完全凭借月亮的引力来掀起海啸,它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对地球的影响,“只能达到大潮这个地步。”   宁宗军开玩笑说,“如果月亮真的能引发海啸,那我们岂不每天都要担心?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对此,赵海斌研究员和萧耐园教授也认为,月球和地球最紧密的关系,就是会引起地球上潮汐的变化,没有带来海啸的可能性。   【会影响天气吗?】   带来大气潮,理论上可影响天气   此前有媒体表示,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与月球的运动有关,对此宁宗军研究员认为,月球对地球天气影响的可能性很小,“那更可能是一个巧合。”   那月亮“亲密”地球的时候,会不会影响日常天气?   赵海斌研究员表示,月地距离与天气没有很密切的关联,“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基本上还是地球上大气圈内活动导致的。”   “月地距离的变化,与潮汐的关系更大,对天气变化不是很明显,”不过萧耐园教授也表示,“但是它会引起‘大气潮’。”萧耐园向记者表示,不光海洋中有潮汐,大气中也有这样的“潮汐”,“海洋大潮的时候,大气潮也会随之运动,”而由于大气潮可能会对天气产生影响,“月球影响地球天气,理论上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不会太明显。”   【国际专家观点】   不会出现任何灾难   来自国际射电天文中心的彼德-惠勒(Pete Wheeler)指出,任何关于即将到来的灾难性启示录都不必过于相信。他说:“不会出现任何地震和火山喷发,除非这些现象必然发生。在月球近地点出现时,地球仅出现低于或高于平常值的潮汐,除此之外不会发生其他状况。”   澳大利亚天文学家大卫-勒尼克(David Reneke)赞同惠勒的观点,他指出,阴谋意图者总会将“超级地球”与地球自然灾难联系在一起。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完全可以将历史上所有自然灾难与天空中出现的任何天体——彗星、行星和太阳联系在一起,记得在此前曾有骇人听闻的言论称,当行星排成一线时,将会撕裂太阳,然而迄今这一现象并未发生。   C.延伸阅读   据英国媒体报道,印度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了一个直径65米的垂直洞穴,可能直通巨大的地下隧道。据报道,这一发现证实月球表面以下或存在着熔岩隧道,而这种隧道可以对未来移民月球的人类进行保护,避免太空辐射和其他危害。   【月球发现隧道,能住人吗?】   作为宇航员基地,有一定可能   据赵海斌研究员介绍,目前在对月球的研究上,一个是中国有对月球地面的空间探测,印度也有一个空间观测计划。“月球上存在很多坑穴,也是很有可能的,”其一就是月球容易遭到小行星或陨石的撞击,“容易出现坑穴,而地球上由于有大气层保护,很多陨石在大气层都燃烧掉了,因此更安全一些。”其二就是也有火山喷发。“月球的内部构造与地球有些相像,也会有火山喷发,进而出现熔岩隧道。”   这样的洞穴,真的能为未来移民月球带来保护吗?对此宁宗军研究员表示,从目前月球的环境来看,根本不满足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即使有隧道,我们需要的大气层,是月球无法满足的。”他表示,太阳照到月亮上温度很高,达到200℃。“作为宇航员的基地,这个应该有可能,”不过他同时认为,即使没有这样的熔洞,人类自己造一个,道理也是一样。“它(熔洞)目前还没有任何取代不了的优势。”   记者 臧晓松 日本发生8.9地震 将引发10米高大海啸 2011年03月11日14:41 新华网 .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3月11日将日本东宫城县北部当天发生的地震震级修正为里氏8.9级。 美国地质勘探局称,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震源深度为24千米。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首都东京震感强烈、建筑物晃动,出现“严重伤亡”。地震还引发至少一处火警和4米高海啸。 日本气象厅还发布警报称,地震还将引发10米高海啸。 新华网东京3月11日电 日本气象厅11日说,当天发生的强烈地震已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电视画面显示,高达数米的海浪将车辆等卷入海中,并冲毁沿岸建筑。 气象厅说,在岩手县观测到高达4米的海浪。该机构又发布警告说,地震还可能引发高达10米的海浪。 电视画面显示,岩手县沿岸有几十辆车被海浪卷入水中。在宫城县,一艘大船被海浪卷起,冲向防浪堤。 美国地质勘探局已将这起地震的震级修正为里氏8.8级。震中在宫城县仙台市以东约130公里处的海中,震源深度24公里。随后不久,该地区又发生了里氏6.4级的余震。 新华网快讯:美国地质勘探局11日将日本当天发生的地震震级修正为里氏8.8级。 新华网:据日本气象庁透露,日本岩手县釜石市观测到最高4.2米的大海啸。另据悉有许多汽车被冲走。 环球网记者谭利娅报道,据法新社3月11日消息,海啸已袭击日本太平洋海岸,港口城镇的船只和小汽车均受到冲击。 据日本气象厅观测,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 宫城县、岩手县、青森县等地有强烈震感,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也有强烈震感。新华社东京分社办公楼持续摇晃了几十秒钟,茶叶罐和几本书从书架上掉落。 气象厅警告说,地震引起6米高的海浪。呼吁民众到安全地带避难,不要靠近海边和河口附近地区。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据报道,东京台场有一座建筑在地震发生前后着火,但不清楚是否是地震引起的。 云南盈江地震已造成25人死亡250人受伤 2011年03月11日01:07 中国新闻网 字号: T | T 转播到腾讯微博   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地震造成县城电力、通讯中断,天缘超市、永胜宾馆及多处民房倒塌,城区大部分围墙倒塌。该县目前启动了《盈江县地震应急预案》四级响应,积极开展救援工作。中新社发 德宏电视台 摄   中新网3月11日电 综合消息,云南盈江县10日中午发生5.8级地震,截止10日23时30分,地震已造成25人死亡,250人受伤。国务院救灾工作组已于10日晚间抵达盈江地震灾区,伤员救治、遇难人员善后和群众的转移安置等各项救灾工作正在有序展开。此外,多支救援力量也驰援盈江,各方救灾款物陆续抵达。    死亡人数升至25人   12时58分在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7度,东经97.9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盈江县所在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全州震感强烈。   据盈江县当地官员介绍,此次地震震中距离县城两公里。地震发生时,盈江县周边县市震感强烈,德宏州州府芒市市区在地震发生时震感明显,许多市民纷纷跑到空旷处避难。   随后,当地又发生4.7、4.5级两次余震。据介绍,近两个月来,盈江已先后发生了1200多次5级以下地震。   据云南省民政厅的消息,截至10日23时30分,云南盈江发生的5.8级地震已经造成25人死亡,250人受伤,其中134人重伤。房屋倒塌1039户、3147间,严重损坏4994户、22054间,轻度损坏7532户、24950间。    高层高度关注 胡锦涛做指示   盈江地震发生后,正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全体会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称,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就这件事做了重要指示。   习近平说,要确保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我对灾区人民表示深切的慰问,对死难人员致以哀悼。”   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回良玉就云南盈江地震灾区救灾工作作出批示。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致电询问盈江灾区地震灾情及受灾情况,要求州县及时救治好受伤群众,安置好灾民,同时表达国务院对灾区群众的慰问。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 两会 ”的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云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孟苏铁,云南省民政厅厅长王树芬,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孟必光等全国人大代表已于昨晚乘飞机赶赴盈江地震灾区,指导当地抗震救灾工作。    各方紧急驰援 救灾款物陆续抵达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迅速组织专家紧急会商,派出应急救援司1名负责人带队的国家地震现场工作队赶赴现场。   10日15时3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将之前针对盈江地震启动的四级应急响应等级提升至三级。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带领由民政、发改、教育、财政、交通运输、卫生、地震等部门组成的国家减灾委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协助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此外,民政部紧急调运5000顶救灾帐篷、1万床棉被、1万件棉大衣、62吨彩条布,帮助地震灾区紧急安置受灾群众。   云南省民政厅向灾区调运4700顶帐篷、3000床棉被、3000件大衣、500件彩条布。预计11日凌晨和11日晚陆续抵达灾区。德宏州已设置10个受灾群众安置点。   据悉,盈江已收到第一批救灾物资,其中,中国红十字总会发出的救灾物资包括棉被300床、棉衣730件、帐篷150顶,价值386660元;云南省红十字会的物资:棉被500床、衣服500件,价值6万元。德宏州红十字会的救灾物资:1000件衣服、300床棉被,价值54800元。总价值501460元。   
个人分类: 科普宣传|4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新七个视频:七年来日本最大地震
xupeiyang 2011-3-11 16:26
视频:日本地震实拍海啸来袭汽车漂浮在洪水中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03-11/162061278917.html 视频:网友实拍日本强震致房屋墙壁开裂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03-11/161961278915.html 视频:实拍日本强震引发高楼不停晃动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03-11/161761278913.html 视频:日本8.9级地震超市货物被震掉一地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03-11/161561278909.html 视频:实拍夜幕下地震引发炼油厂大火仍未扑灭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03-11/162561278923.html 视频:日本地震致国航2架飞机滞留成田机场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03-11/163161278937.html 视频:日本8.9级地震后又陆续发生6次强烈余震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03-11/162961278933.html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3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地震的震级-时间图,主震前有大量前震
热度 5 gabbro 2011-3-11 16:19
日本地震的震级-时间图,主震前有大量前震
本次地震为板块边界逆冲型地震,有大量前震。从9日开始就有大量中等地震。 根据部分数据,临时做了一个M-T图(震级-时间):纵坐标为震级,横坐标为3月9日到11日(世界标准时)。 由于数据不全,本图只给出部分中等地震数据,根据地震发生的规律,应该有大量小于4级的小震。
7915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国地质勘探局将日本震级修正为8.9级:日本大地震预测得到证实
热度 3 杨学祥 2011-3-11 16:17
美国地质勘探局将日本强震震级修正为8.9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14:56 新浪科技   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最新修正,北京时间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附近发生的地震震级为8.9级。 (编辑:SN004)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11/145622095675.shtml 日本地震致成田机场关闭 东京市中心高楼冒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14:3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1日电 综合媒体报道,日本气象厅透露,当地时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北京时间11日下午1点46分)左右,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7.9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宫城县女川核电站已自动停止运行,成田机场跑道暂时关闭,东京市中心一栋高楼冒出浓烟。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此次地震为里氏7.9级,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日本首都东京震感强烈。CNN消息则指,此次地震震级最高或达到8.8级。   东京当地电视台画面显示,民众纷纷从楼中跑出。东京警视厅透露,东京台场的东京电信中心大楼附近冒出浓浓的黑烟。   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也已向俄罗斯、马里亚纳群岛以及菲律宾发布了海啸警报。   这次特大地震发生后,当地时间11日下午2点50分,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设立官邸对策室,并发出指示让所有内阁成员到官邸集中。   目前尚无人员伤亡的报告。   共同社报道说,日本东北电力公司称,宫城县女川核电站在地震发生后已自动停止运行。日本国土交通省成田空港事务所透露,受特大地震影响,已经临时关闭成田机场的跑道。此外,据报道,东日本铁路公司透露,其下属所有新干线已经停止运行。目前,当局正在调查地震受损情况。 (编辑:SN012)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11/143122095517.shtml 日本广播公司称8.8级地震已致大量伤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14:39 新浪科技   日本广播公司刚刚宣布,地震已经造成大量伤亡。电视画面显示,日本岩手港漂浮着数十辆汽车。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11/143922095589.shtml 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影响太平洋地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14:46 新京报   新京报网消息 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出警告称,日本东北海岸周五下午发生的7.9级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将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 (编辑:SN020)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11/144622095627.shtml 日本宫城县民房等被海啸冲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15:08 人民网   人民网3月11日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受地震引发的大海啸影响,宫城县气仙沼市的海岸有大型船舶、民房及工厂的槽罐被冲走。 (编辑:SN020)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11/150822095841.shtml 地震专家: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3月18日13:03   分析与结论   2000年开始地球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辽宁日报:那些不是发生在环太平洋的地震,比如内陆的汶川地震、新疆等地的地震,它们的地质变化、板块运动和海水、潮汐及气候等有关系吗?   杨学祥:在所谓的“内陆”,也有地震带分布,比如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它们在欧亚地震带上。其实,印度洋向北扩张推动印度大陆向北运动,与欧亚大陆相撞形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和青藏高原。该地区的地震也和印度洋的海平面变化(特别是潮汐的南北震荡)有关。地震和气候是相互作用的: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洋壳下降并伴随地震火山活动,深海地震将海底冷水翻上表面,导致气候变冷。这就是郭增建先生的“深海巨震降温说”。2004年12月26日印尼9.1级地震海啸后,全球严重低温冷害事件频发就是证据。   辽宁日报:“冷、暖位相”的理论能与人类历史的所有大地震的发生相吻合吗?您对未来爆发强震的预测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吗?它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否说明地震进入了高发期?   杨学祥:人类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全面、准确地对地震进行监控、记录和研究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古代虽然也有地震记载,但既不全面也不准确,比如震级,特别是从全球范围研究来说;而且,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在近百年内有相似性,所以,以百余年的地震资料来分析是现实的,也是科学可信的。同时进行的还有地球动力研究方面的物理与数学的计算研究。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这个学术观点不断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2010年初的低温暴雪、智利强震也是证据。   辽宁日报:哪些地区有可能发生这样的强震能预测出来吗?   杨学祥:这个结论还属于长(中)期趋势分析。至于地区,很多国家的地震研究者给出了自己意见, 我们通过综合研究,在2007年曾列出8个地区,大致为北美西海岸、 日本列岛 、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和 南美西海岸 一带,这其中约有一半可能会发生强震。 这些地区也是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观测和预测的重点。另外,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中国西部也是地震高发区域。这提醒我们要增强抗震防灾意识。   当然,地震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对其研究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准确预测的程度,虽然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果,但对于物理机制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壳内巨大能量的突然释放不是无缘无故的,它一定受到了来自地球内部或内外部的某种或某几种力量的影响,能否引发地震除了上面提到的因素外,还要取决于其他因素,如地质构造带的分布、地壳挤压褶皱的积累程度等。只有多学科的互相渗透,进行多因子的综合考虑,才有利于地震的研究和预测效果的提高。   本报记者刘洪宇 (来源:辽宁日报) http://news.sohu.com/20100318/n27092174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113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地震早有预警,竟然置之不理,老虎很生气
热度 5 sheep021 2011-3-11 16:15
zdlh 2011-3-11 15:04 日本这次算是被震碎了,电视画面上海啸蔓延到陆地深部的画面象是灾难片一样!一群科学蠢货,告诉他们有地震,非不信! 去年世博会我特意到日本馆去告诉他们,我可以非常精确地至少提前24小时告诉日本应灾单位,请他们给我一个电话号码,等我得到重大地震前兆后立即通知他们(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日本馆的人非常鄙视地告诉我:我们日本不需要你提供地震预报。 博主回复(2011-3-11 15:24) : 他们“非常鄙视”你是应该的。 因为中国官方都说“地震无法预测” 人家还能相信谁? 详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556do=blogid=421037 地震无法预测论,害死人啊 人命关天,如果是我,宁愿信其有 慰问日本人民哀悼死难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77 次阅读|9 个评论
惊心动魄视频:现场航拍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场景
xupeiyang 2011-3-11 16:04
视频:现场航拍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场景 http://news.sohu.com/20110311/n279774502.shtml 视频:网友实拍日本地震引发数米高海啸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03-11/160461278891.html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4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地震三种震级报道 海啸接踵道路坍塌
热度 2 杨学祥 2011-3-11 15:27
日本地震发生后 海啸接种道路坍塌(组图) 收藏 | 复制网址 | 讨论 2011-03-11 14:35:04 发布者:杨柳岸 日本地震 地震 英文名称:earthquake 地震定义: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日本周五在东北海岸发生7.9级地震,东京的建筑物出现数分钟的摇晃,官方同时发出了海啸警报。 日本地震局警告,在距离震央最近的宫城县(Miyagi)附近海岸,可能出现最高达20英尺(6米)的海啸。而一些高度为50厘米的小型海啸已经抵达部分海岸地区。 但据中国地震局官方网站称,此次日本本州岛的震级为8.6级,震源深度20公里。    主力 日本国债 期货 合约涨0.67,至139.21;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下降3个基点,至1.270%。美元兑日圆也走高,报82.98日圆,地震发生前报82.91日圆。   气象厅对岩手等县的 太平洋 沿岸地区发出海啸警报,东京和大阪感受到强烈震动,建筑物摇晃,居民走到街上,许多汽车跌落海。 http://stock1.cf8.com.cn/news/20110311/34928.shtml 日本媒体:日本太平洋沿岸发生高度四米的海啸 2011年03月11日14:37 来源:汇通网 欢迎发表评论 字号:   汇通网3月11日讯   日本媒体:日本太平洋(601099,股吧)沿岸发生高度四米的海啸。 http://forex.hexun.com/2011-03-11/127872245.html 日本大地震8.8级 北京天津人有感 已有 35 次阅读 2011-3-11 14:41 |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 | 系统分类: 生活其它 | 关键词:日本 地震 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 发生里氏7.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3/11/c_121176738.htm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发生8.6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震中距仙台约180公里。据了解,北京、天津部分高层建筑物人员有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421161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纬38.1,东经142.6)发生8.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据称在东京市内能感到明显的震感。同时环太平洋海啸预警机构发出了海啸预警。本周三在同一地域发生了7.3级地震。 http://finance.ifeng.com/money/bond/20110311/3630990.shtml http://forex.hexun.com/2011-03-11/127871603.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72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震频发,抓紧偷窥,无限春光,一览无余
热度 3 sheep021 2011-3-11 14:49
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7.9级地震:3月地震高潮正在进行 sheep021 2011-3-11 14:30 刚刚日本地震一次。云南也有一次 昨天日本地震一次,云南就有一次 难道,这两个地方通着呢? 博主回复(2011-3-11 14:35) : 有地震远距离传播的理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65369 地震和潮汐都具有周期震荡特征,因而都具有不同圈层的 同震效应。 地震会发生连锁反应,一场地震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另一场地震的原因。美国地震学家分析了近 20 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地震中余震的数据后,得出地震波可激发地震这一结论。他们的研究可能改变了关于以前余震发生原因的预测。 美国地质学家发现, 1990 年以来, 15 次 7 级以上的大地震中, 12 个产生表面波(即地震波沿地表或地球内部界面迅速向远方传递),在其他大洲的断层系统上引发了较小型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帕森斯解释说,科学家早就知道强震的表面波会迅速向远方传递,不过他们此前认为这些所谓的表面波移动引发地震只是特例,但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地震一直在发生。 vigorous 2011-3-11 14:35 窍穴相同,庄子有一篇谈地气的文章。什么龙脉呀,什么博山香炉模拟地球孔窍啦,什么五岳真行图啦。 本博评论: 不怕你不动,只要你动起来,我就能知道能是谁。 所有,有时候不能打草惊蛇,有时候又必须敲山震虎 地震频发,是研究地球的绝佳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66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纬度海温增强区域:日本津轻海峡发生5.1级地震
杨学祥 2008-9-23 06:45
图 1 2008 年 9 月 18 日 和 22 日海温异常比较(白色为海冰)   中新网 9 月 22 日 电 综合报道,日本气象厅 22 日称,当地时间当天下午 4 点 32 分 ( 北京时间下午 3 点 32 分 ) ,日本北部发生里氏 5.1 级地震,尚无相关损失报告。日本气象厅称,地震发生于北海道与本州岛之间的津轻海峡,震源深度为 150 公里 。日本气象厅称本次地震没有引发海啸的危险 。 表 1 全球地震目录 Earthquakes Home Audience For Public Earthquakes Recent Earthquakes 09/22/2008 M 5.7, Hokkaido, Japan region ( 日本, 41.603N, 140.457E ) 09/20/2008 M 5.2, Northwest Territories , Canada(加拿大63.601N, 129.157W) 09/19/2008 M 5.5, Santa Cruz Islands region(圣克鲁斯群岛11.167S, 164.491E) 09/18/2008 M 5.9, near the east coast of the Kamchatka Peninsula, Russia(俄罗斯东海岸51.970N, 158.280E) 09/17/2008 M 6.0, central East Pacific Rise(中部东太平洋海岭4.687S, 106.040W)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我在 8 月 18 日 指出, 2008 年 9 月,月亮近地潮( 20 日)与日月大潮( 15 日)相距超过三天,为弱潮汐时期。根据天文奇点,可划分如下: 潮汐组合 A : 9 月 1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为 -0.00014 度。 8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朔日)。两者叠加,赤道地区潮汐变化幅度较大(太阳离赤道较远)。 ( 2008-08-31 17:10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攀枝花市仁和区交界发生 5.6 级地震, 2008-08-30 21: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发生 5.3 级地震, 2008-08-30 17:14) 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发生 6.1 级地震 ) 潮汐组合 B : 9 月 7 日 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抵消,强度最小。 9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54947 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对应我国大部将遭雨水侵袭 北方部分地区大风降温, 9 月 6 日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兴都库什山区发生里氏 5.6 级地震, 9 月 8 日瓦努阿图 6.2 级地震, 9 日瓦努阿图 6.9 级地震 )。 潮汐组合 C : 9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99 度, 15 日为日月大潮(望日), 22 日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三者叠加,此期间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9 月 13 日哥伦比亚 5.7 级地震、东帝汶 5.7 级地震, 9 月 15 日阿拉斯加 5.2 级地震, 9 月 16 日中大西洋海岭 5.8 级地震、东帝汶 5.7 级地震, 17 日中太平洋海岭 6.0 级地震,都发生在低纬度地区 )。 潮汐组合 D : 9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2 日为下弦和秋分,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47450 度,月亮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 20 日 汶川 4.1 级地震,银川 2.6 级地震,加拿大 5.2 级地震,上海遭百年一遇暴雨; 22 日 日本 5.7 级地震 )。 潮汐组合 E : 9 月 2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59 度, 29 日为日月大潮(朔日), 22 日为秋分,日月同在赤道附近。三者叠加,此期间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 我在 9 月 18 日 指出,继当地时间 9 月 14 日 东帝汶 5.7 级地震之后,低纬地区和中高纬地区先后又发生了 4 次中强地震,验证了赤道强潮汐的作用。此后, 9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2 日为下弦和秋分(太阳在赤道上空),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47450 度,月亮潮汐南北震荡较强,下弦时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中纬度地区地震开始增强 。 我在 9 月 19 日 再次指出,地震正向中纬度和中低纬度的结合部转移,海温增加显著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增大 。 在 9 月 20-22 日中强地震向中纬度地区转移之后, 28-29 日潮汐组合 E 时期低纬度地区地震将有明显增强 。 9 月 20 日 上海遭百年一遇暴雨、汶川余震和银川地震验证了潮汐作用 。 中纬度海温增强区域日本津轻海峡发生 5.1 级地震,验证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四川和云南的余震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温热异常区明显增多,值得非常关注。 表 2 四川地震目录 发生时间 震级 纬度 经度 震中位置 2008-09-23 02:49:58.3 3.2 32.8 105.5 四川青川、陕西宁强交界 2008-09-22 14:45:17.4 3.8 31.3 103.6 四川都江堰、汶川交界 2008-09-22 12:44:36.2 3.3 32.4 105 四川青川、平武交界 2008-09-21 11:06:16.0 2.8 31.6 105.1 梓潼 2008-09-20 05:13:17.8 3.2 31.3 103.5 四川汶川县、都江堰交界 2008-09-20 00:31:33.4 3.7 31.9 104.1 四川北川 2008-09-20 00:29:28.8 4.1 31.3 103.5 四川汶川、都江堰交界 2008-09-18 20:02:07.0 2.1 26.2 101.9 会理 2008-09-18 18:50:24.1 3.0 32.3 105 四川青川县 http://www.eqsc.gov.cn/manage/html/ff808181126bebda01126bec4dd00001/dzml/index.html 表 3 云南地震目录 ID 发震时刻 经度 纬度 震中位置 震级 5352 2008-9-22 15:00:03 98 24' 23 37' 缅甸 3 级 5351 2008-9-22 4:55:19 96 44' 24 11' 缅甸 3 级 5350 2008-9-20 9:26:09 97 53' 24 55' 盈江 3.1 级 5349 2008-9-20 3:48:17 99 52' 22 40' 澜沧 2.6 级 5348 2008-9-19 23:36:40 98 33' 25 41' 腾冲 2.7 级 5347 2008-9-19 12:19:24 99 28' 26 16' 云龙 2.7 级 5346 2008-9-19 11:38:31 97 56' 25 05' 盈江 2.8 级 5345 2008-9-19 5:31:15 98 05' 25 02' 盈江 2.6 级 http://www.eqyn.com/dzdb/dzdb.asp 参考文献 1. 编辑:陈伊萌。日本津轻海峡发生 5.1 级地震。 2008-9-22 20:58:26 东方早报。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135/userobject1ai118516.shtml 2. 杨学祥 . 2008 年 9 月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8-18 14:57: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387 3. 杨学祥 . 潮汐组合 B :瓦努阿图 6.9 级地震 我国大部将遭雨水侵袭 . 发表于 2008-9-9 6:27 :2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257 4. 杨学祥 . 下一个 7 级强震: 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2 月强潮汐时期 . 发表于 2008-9-5 10:18: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59 5. 杨学祥 . 赤道地区地震继续趋强:关注 9 月 15 日 潮汐组合 C. 发表于 2008-9-18 11:47:4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22 6. 杨学祥 . 赤道太平洋暖水区继续扩张与地震趋势 . 发表于 2008-9-19 8:14: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552 7. 杨学祥 . 9 月 20 日 汶川都江堰交界发生 4 级余震:中纬度地震增强 . 发表于 2008-9-20 4:00: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659 8. 杨学祥 . 9 月 20 日 近地潮:上海遭百年一遇暴雨、汶川银川地震 . 发表于 2008-9-21 9:22:1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797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64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