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火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智利:柴滕火山再度爆发之后(转载)
杨学祥 2009-2-27 13:29
智利:柴滕火山再度爆发之后(4)(图) 2009-02-27 11:06:53 来源: 新华网 跟帖 0 条 新华网,圣地亚哥,2009年2月27日   2月26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1200多公里的柴滕市,当地居民观看喷发烟雾的柴滕火山。2月19日,柴滕火山活动突然加剧,从柴滕火山升起的灰云迅速顺风势向南移动,大量火山灰坠落到周边城镇。   新华社发(佩德罗门多萨摄) http://news.163.com/09/0227/11/535GDP6U00011259.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1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19-21日火山和地震信息(转载)
杨学祥 2009-2-22 06:29
新疆5.2级地震 2.8万多人受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2日02:43 扬子晚报   20日18时02分,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境内发生里氏5.2级地震。截至21日18时30分,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对民房等基础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据统计,截至21日13时,地震已造成柯坪县1.34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21户、182间,损坏房屋2673户、4009间,部分牲畜被砸死;相邻的阿合奇县受灾人口已达1.48万人;210户、470间房屋毁坏,严重破坏的达263户、552间。 新华 http://news.sina.com.cn/o/2009-02-22/024315199414s.shtml 加莱拉斯火山再次喷发竞报 2009-2-22 3:06:27   新华社电位于哥伦比亚西南部纳里尼奥省境内的加莱拉斯火山20日开始喷发,哥伦比亚政府要求附近约7000名居民紧急撤离,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的报道。这是该火山在不到一周时间内第二次喷发。   距加莱拉斯火山最近的帕斯托市火山和地震观察站当天发布消息说,火山喷发时发出巨响,甚至在100公里之外都可听见。此外,火山喷发还引起地壳震动,一些岩石从山顶滚落,大量火山灰则散落到附近村镇,不少居民不得不戴上口罩。   加莱拉斯火山喷发后,哥伦比亚地理研究所将警报级别从橙色提高为红色,并指出不排除该火山发生更大规模喷发的可能。   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当天发表讲话,呼吁火山附近约7000名居民迅速撤离,迁至位于安全地带的7个临时避难所。 http://www.thefirst.cn/22/2009-02-22/341745.htm 智利柴滕火山再次爆发 政府疏散百多名居民 2009年2月21日 10: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选稿:实习生 曹之菲 图片说明:火山爆发图   东方网2月21日消息:据《星岛日报》报道,智利的柴滕火山日前再次爆发,政府疏散附近居民到安全地方暂避。   火山喷出大量火山灰、气体和碎石,有可能随时爆发。火山灰飘到距离火山10公里外一个城镇,当局已经疏散附近百多名居民,但仍有40人坚守家园,不愿离开。政府表示,会尽力确保国民安全。   柴滕火山在去年5月开始喷出火山灰,令附近7000人需要疏散。这座火山在之前已经有很多年也没有火山活动。 http://news.eastday.com/w/20090221/u1a4189932.html 学者杨学祥. 关注17至19日潮汐组合D和25至26日潮汐组合E. 发表于 2009-2-14 14:19:2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4979 学者杨学祥. 北方旱区面临冻害风险:关注19日和25日潮汐预警. 发表于 2009-2-17 8:17:3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5482 学者杨学祥. 低温冻害已经发生:潮汐预警不可忽视. 发表于 2009-2-19 8:05:1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5896 学者杨学祥. 克马德克群岛地区7.3级地震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对应. 发表于 2009-2-19 11:34:5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5987 学者杨学祥. 19日智利柴滕火山喷发敲响自然灾害警钟. 发表于 2009-2-20 13:12:45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6196 学者杨学祥。 未来10天江南仍多雨偏冷:25至26日强潮汐预警。 发表于 2009-2-21 9:53:4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6341 学者杨学祥. 我拿什么拯救你,愚昧?发表于 2009-2-21 17:50: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6420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组图:智利沙伊顿火山爆发 狂喷熔岩和火山灰(转载)
杨学祥 2009-2-20 22:17
组图:智利沙伊顿火山爆发 狂喷熔岩和火山灰 2009年02月20日15:54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人民网2月20日讯,据路透社19日报道,智利的沙伊顿火山昨日爆发,大量的熔岩,火山灰和气体随着激烈的爆炸喷发出来。当地的居民被迫撤离。   根据智利当地的电视画面可以清楚的看到,火山口喷发出的浓烟向天空延伸,高度达6英里。   当地政府紧急撤离了160名当地居民。智利国家紧急状况应对办公室的昂弥称,火山喷发出了大量的气体和碎屑物质,喷发后的降雨伴随着火山灰,还有可能造成沙伊顿地区的泛滥。   沙伊顿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南部约160英里的地区。去年,沉睡了千百年的沙伊顿火山突然喷发,居住在周围的将近7000沙伊顿镇居民不得不撤离,现在智利政府正在考虑为为这个镇重新选址,以便避开火山的威胁。   智利内政部长埃德蒙多.佩雷斯.约马已经命令全体政府工作人员撤离。另有30到40名平民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政府正在对他们进行开导劝说。   佩雷斯约马表示,继续留在这片区域是十分危险的,所有人都必须离开。有些人不愿意面对现实,但现实就是如此。我们不能再为了这些少数人而浪费公共资金,也不能让我们的工作人员继续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他们。如果他们坚持留下,那他们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在冒险。佩雷斯.约马说。   尽管政府坚持要整个镇全部搬离该区域,一些居民还是要坚持留下。一位叫作克劳迪奥的居民告诉当地电台,他看到了大量的火山灰,听到了火山喷发时的巨响,但由于当时阴天,他也没有看得太清楚。最后他还是决定留在这里。   紧急状况应对办公室已经向当地居民发出了红色警报,告知人们不要继续留在这里。但是如果有人继续坚持留下的话,警察是不会参与帮助撤退的。   智利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火山地带链,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在智利境内有大约2000座火山,其中500座可能为活火山。(魏以晨) 【1】 【2】 【3】 【4】 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7/8844250.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疆阿克苏地区发生5.2级地震
杨学祥 2009-2-20 21:52
新疆阿克苏地区发生5.2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18:50 新华网   新华网乌鲁木齐2月20日电 (记者毛咏)据新疆地震台网初步测定,20日18时02分,新疆天山南部的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境内发生5.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0.7度,东经78.7度。   18时28分,记者从新疆地震局地震预报中心了解到,地震发生区域内有人居住,但目前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柯坪县位于天山南麓,距离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约1200公里。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20/185017256804.shtml 新疆柯坪县发生5.2级地震 今年以来新疆地震频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19:3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乌鲁木齐二月二十日电(记者 闫文陆)新疆地震台网初步测定,北京时间今日十八时零二分,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发生五点二级地震。   据台网测定,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四十度七分,东经七十八度七分。   据柯坪县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地震发生时,柯坪震感强烈,大地晃动让人无法下楼。   地震发生后,柯坪县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各级政府部门立即派出调查组分赴全县多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查,目前地震损失情况还在调查中,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   柯坪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县城柯坪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一千多公里。   今年以来,新疆地震频繁。据新疆地震台网测定,一月以来,新疆已发生里氏三点零级以上地震十五次,级别最大的为五点零级,一月二十五日发生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县;二月十四日以来,地震次数更显频繁,截至昨日共发生八次里氏三点零级以上地震,其中四级及四级以上地震四次。   新疆地震局专家此前曾表示,新疆近期频繁地震是区域应力场增强的过程,也就是地震活动增强的一个表现。   据了解,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新疆是地震多发区。统计资料显示,二十世纪以来这里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六级以上地震,特别是南天山西段,为中国大陆强震活动区中较为活跃的地区。(完) http://news.sina.com.cn/o/2009-02-20/193615195029s.shtml 时间 震级 经度 纬度 深度 参考位置 2009-2-20 18:2:56 4.0 78.80 40.80 4.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 2009-2-20 18:2:29 5.2 78.70 40.70 6.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 2009-2-20 12:29:15 3.7 104.60 32.20 19.0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 2009-2-20 9:3:27 3.6 104.20 31.90 18.0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2009-2-19 20:20:40 3.4 88.60 33.50 7.0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2009-2-19 5:53:46 7.3 -176.30 -27.30 33.0 克马德克群岛地区 2009-2-19 2:4:22 3.4 122.70 48.40 25.0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 2009-2-18 18:11:43 4.8 83.80 31.00 24.0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仲巴县 2009-2-18 11:5:50 3.7 88.40 33.50 16.0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2009-2-17 12:42:55 4.0 75.60 39.90 2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2009-2-17 8:26:50 3.8 84.50 46.80 7.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 2009-2-17 7:13:51 4.4 75.60 38.80 9.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2009-2-16 18:11:35 3.4 103.60 31.30 15.0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 2009-2-16 5:13:55 3.9 105.10 29.30 30.0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内江市隆昌县交界 2009-2-15 21:52:59 4.3 83.80 36.70 8.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 2009-2-15 10:47:1 3.0 78.10 40.00 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2009-2-14 20:39:29 3.1 81.40 35.30 9.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 2009-2-14 9:10:43 3.0 89.90 38.50 7.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 2009-2-14 7:32:40 4.6 84.70 46.70 9.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 http://www.ceic.ac.cn/index.jsp
个人分类: 备忘录|24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哥伦比亚西南部火山爆发和美国阿拉斯加发生4.3级地震(转载)
杨学祥 2009-2-16 14:24
哥伦比亚西南部火山爆发 8000余居民紧急疏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04:17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孙宇):哥伦比亚官方15日证实,该国西南部的加莱拉斯火山14日晚发生大规模喷发,居住在附近的8000多名居民已被紧急疏散,同时这一地区也被宣布进入最高级别的红色灾害预警状态。   哥伦比亚火山及地震监测中心发表声明称,加莱拉斯火山喷发的同时,其周边地区连续发生了小强度地震。大量的火山灰则落到数公里外的该省首府帕斯托及邻近城市。哥政府派出大批救援人员赶到当地,紧急疏散居住在火山附近的约8000居民。目前,尚无人员伤亡的报告。据悉,火山活动已在逐渐减弱。   加勒拉斯火山海拔4270米,是哥伦比亚最活跃的火山之一。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喷发。 http://news.sina.com.cn/o/2009-02-16/041715167114s.shtml 美国阿拉斯加发生4.3级地震 与火山活动无关2009年02月16日 11: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16日电 据美联社消息,当地时间15日晚22点35分,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了4.3级地震。   阿拉斯加地震信息中心表示,瓦尔迪兹市和格伦爱仁市有震感。震中离瓦尔迪兹市约33英里,目前无伤亡及损失报告。   火山专家同时表示,此次地震与西南方200英里外的火山活动无关。 http://www.chinanews.com.cn/gj/bm/news/2009/02-16/1564753.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1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系自然灾难最具破坏性一年(转载)
杨学祥 2008-12-31 08:40
数据表明2008年系自然灾难最具破坏性一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02:00 华龙网-重庆晨报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9日报道,德国一著名保险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08年灾难数量虽不是最多,但共导致22万人死亡,成为有史以来最具破坏性的一年。   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在其年度评估报告中指出,尽管2008年自然灾害数量少于2007年,但这一系列灾难都更具死亡性与毁灭性。   这种趋势一直在持续着,我们也一直在观察,早已开始的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导致更多极端天气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自然灾害更具杀伤性的原因。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董事托斯特-杰里卡说道。   其中,毁灭性最大的是今年5月席卷缅甸的纳吉斯热带风暴,共造成13.5万人丧身,并使近百万人无家可归。几天后,发生在中国四川省的大地震又导致近7万人死亡,18000人失踪,500万人无家可归。1月份,在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及塔吉克斯坦发生的极端寒流天气导致约1000人死亡。在8月及9月份发生在印度、孟加拉国及尼泊尔等国的洪水灾害又导致635人死亡,6月份发生在中国与菲律宾的台风又造成557人死亡,10月份巴基斯坦地震造成300人死亡。猛烈撞击美国南部的6次热带气旋共造成100亿美元损失,这也是本年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 http://news.sina.com.cn/w/2008-12-31/020016951108.shtml 组图:2008年全球十大灾难 地震飓风火山肆虐 http://travel.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14:46 半岛网    纳尔吉斯 5月2日和3日,纳尔吉斯特强气旋风暴袭击缅甸,导致13.8万人死亡和失踪,240万人无家可归,稻田被毁。 http://travel.sina.com.cn/picture/2008-12-29/144649893.shtml 组图:2008年全球十大灾难 地震飓风火山肆虐(2)http://travel.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14:46 半岛网    四川8级地震 5月12日,中国四川省遭遇里氏8级地震,8.8万人死亡或失踪,500万人失去家园。据中国政府统计,此次灾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40亿美元,重建工作需耗时多年,重建费用可能超过2450亿美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http://travel.sina.com.cn/picture/2008-12-29/144649894.shtml 组图:2008年全球十大灾难 地震飓风火山肆虐(3)http://travel.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14:46 半岛网    古斯塔夫   8月和9月,飓风费伊、古斯塔夫、汉娜和艾克接连袭击海地并夺去800多人的生命。 http://travel.sina.com.cn/picture/2008-12-29/144649895.shtml 组图:2008年全球十大灾难 地震飓风火山肆虐(4)http://travel.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14:46 半岛网    群星公主号客轮   6月21日,菲律宾群星公主号客轮受到热带风暴风神袭击,在锡布延岛附近海域沉没,船上有862人,只有57人生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http://travel.sina.com.cn/picture/2008-12-29/144649896.shtml 组图:2008年全球十大灾难 地震飓风火山肆虐(5)http://travel.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14:46 半岛网    尾矿溃坝事件   9月8日,中国山西省发生尾矿溃坝事件,事故发生地陶寺乡受到严重破坏,至少262人死亡。 http://travel.sina.com.cn/picture/2008-12-29/144649897.shtml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组图:2008年全球十大灾难 地震飓风火山肆虐(6)http://travel.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14:46 半岛网    西班牙25年来最严重的空难事故   8月20日,西班牙发生25年来最严重的空难事故,一家西班牙航空公司飞往加那利群岛的喷气式客机在马德里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172名乘客只有18人生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http://travel.sina.com.cn/picture/2008-12-29/144649898.shtml 组图:2008年全球十大灾难 地震飓风火山肆虐(7)http://travel.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14:46 半岛网    海地一所学校倒塌   11月7日,海地一所学校倒塌,造成90多名学生和教师死亡,150人受伤。 http://travel.sina.com.cn/picture/2008-12-29/144649899.shtml 组图:2008年全球十大灾难 地震飓风火山肆虐(8)http://travel.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14:46 半岛网    两辆列车淄博相撞   4月28日,一辆从北京出发的特快列车与另一辆列车在山东省淄博相撞,至少70人丧生,400多人受伤。 http://travel.sina.com.cn/picture/2008-12-29/144649900.shtml 组图:2008年全球十大灾难 地震飓风火山肆虐(9)http://travel.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14:46 半岛网    西非布基纳法索   11月15日,在西非布基纳法索,一辆超载公共汽车和一辆运糖的卡车相撞,大约60多人死亡。 http://travel.sina.com.cn/picture/2008-12-29/144649901.shtml 组图:2008年全球十大灾难 地震飓风火山肆虐(10)http://travel.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14:46 半岛网    火借风势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蔓延   10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北部发生严重山火,火借风势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蔓延,数以万计的居民被迫离开家园。 http://travel.sina.com.cn/picture/2008-12-29/144649902.shtml 我们在 2008 年 1 月 7 日指出, 2007 年是气候变化异常年。根据天文条件和灾害记录, 2008 年可能是气候变化持续异常年,拉尼娜、厄尔尼诺、旱涝、强震、流感等灾害交替发生,人们必须做好防灾准备【1 】。 1. 杨学祥. 盘点2008年全球气候异常. 发表于2008-12-21 9:24:37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5028 次阅读|1 个评论
盘点2008年全球气候异常
杨学祥 2008-12-21 09:24
  摘要:世界气象组织的年度报告称, 2008 年可能是自 1850 年有气候仪器记录以来第十个最暖的年份。目前估计, 2008 年全球海面和陆面综合气温比 1961 ~ 1990 年的年平均气温高 0.31 ℃。 2008 年的全球平均温度略低于 21 世纪已过去的各年份,这主要缘于 2007 年后半年发展起来的中等至强的拉尼娜现象。此外,自从 1979 年开始卫星测量以来,北极的海冰覆盖范围在融化期降至仅次于最低的水平。此外,世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包括破坏性洪涝、持续性严重干旱、雪暴、热浪和寒潮。世界气象组织对 2008 年的重要天气和气候事件进行了综合盘点【 1 】: 区域温度距平    2008 年全欧的温度再次高于平均水平。 包括西伯利亚西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部分地区的巨大的地理区域出现了异常温暖的冬季。几乎整个欧洲在一月和二月十分温暖。在斯堪的纳维亚的部分地区这些月份的月平均温度距平超过 +7 ℃。 在芬兰、挪威和瑞典的大部分地区, 2007 ~ 2008 冬季是有测量数据以来最暖的。相反,欧亚的大部地区,从土耳其向东一直到中国,北半球的冬季却异常寒冷。土耳其部分地区一月份的夜间温度为近 50 年来最低。   美国中西部的大部地区二月份十分寒冷。有些地区日平均温度低于正常值 4.0 ℃ ~ 5.0 ℃。   由于南极气团过早爆发扩散,在南美洲的南部五月份出现了非常寒冷的时期,尤其是阿根廷中部有些地方最低温度低于 6 ℃ ,打破了年度绝对最低温度的纪录。相反,在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东南部和巴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七月份的平均温度高于平均值 +3 ℃以上,在许多地方创造了 50 年来最炎热的七月。由于异常的热浪,还打破了十一月温度的历史纪录。在阿根廷中部,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经历了 50 年来最炎热的十一月。   澳大利亚南部在三月遭遇空前的热浪,使整个地区笼罩在灼热的天气下。阿德莱德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热浪,连续 15 天最高温度高于 35 ℃。在四月份,欧洲东南部和中东地区也发生了一些热浪,使春季温度明显偏高,这一现象不仅发生在该地区,欧洲的其他地区及亚洲大部地区也出现这一情况。   持续性干旱   根据美国干旱监测指标,在北美洲东南部大部地区七月底的干旱定级为中等至异常干旱。加利福尼亚中北部持续的干旱给扑灭一些大的山火造成困难。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南部经历了 61 年来第 5 个最干旱的时期。在欧洲,葡萄牙和西班牙则遭遇了数十年来最糟糕的冬季干旱。在 2008 年的大部分时间,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的大部分地区遭受持续性严重干旱,给农业造成严重破坏。   干燥的天气使澳大利亚东南部大部地区蔓延已久的干旱雪上加霜,在维多利亚它是有记录以来第九个最旱的年份。这样的天气条件进一步加重了在农业上十分重要的墨累达令流域水短缺,造成该地区作物大面积歉收。尤其是九月和十月,该地区特别干旱。   洪涝和强风暴   一月份,冰雪覆盖中国南方 15 个省约 130 万平方公里 (km2) ,使之经历了长期的低温结冰。这一天气影响了数百万人口的日常生活,他们倍受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电力输送中断的煎熬,给农业造成破坏。   在加拿大刷新了一批冬季降雪量的新记录,许多地方,包括魁北克降雪量高达 550 厘米 (cm) 以上。由于积雪过重造成一些房顶坍塌,至少 4 人死亡。在多伦多, 2007 ~ 2008 的冬季是有降雪测量的 70 年来下雪最多的冬季。一月底,爱德华王子群岛遭遇的冰暴袭击是数十年来最为严重的之一。该省近 95% 的地区一度断电。   在美国,四月份的大雨加上先前已经饱和的土壤和融雪造成大范围洪涝,密苏里和印第安纳州的南部受到影响。在衣阿华、伊利诺伊、威斯康星和密苏里州的许多地方都刷新了六月份日降水量的纪录。自 1953 年有可靠的记录以来, 2008 年由龙卷风造成的死亡人数(总共 123 人)也是 10 个最高年份之一。根据统计, 1 ~ 8 月共发生 1,489 次龙卷风,打破了 1953 年以来的纪录。   在德国, 5 ~ 9 月间发生了大量的伴有暴雨、龙卷和雹暴的强雷暴,造成一些人员伤亡和重大破坏。   非洲西撒哈拉次地区,包括西非和东非遭受暴雨影响,在津巴布韦造成史上最严重的洪涝,在季风季节,西非 30 多万人口受影响。   在非洲北部 9 ~ 11 月份的持续性大雨使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受影响,许多城市和村庄的重要基础设施受到破坏并造成一些人员伤亡。摩洛哥北部一些省份记录下了极端降水强度,不到 6 个小时雨量高达 200 毫米。在同一个气候异常背景和同一时期,欧洲西南部也记录下了强降雨,西班牙巴伦西亚测到了 24 小时雨量达 390 毫米的强降水,其中 144 毫米在不到一小时内录得。在法国,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2 日一些地区遭受暴雨影响。有些地方在这 3 天内雨量达 500 毫米,尤其给该国中东部造成严重洪涝和山洪。   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在一月和二月遭遇几场大雨,造成严重洪涝,尤其在昆士兰。在十一月澳洲大部分地区遭受大范围强降水,解除了澳大利亚中部的极端干旱期。但由于与之相伴的强雷暴,许多地方因大风、冰雹和山洪造成破坏。   在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季风带来的强降水和暴雨形成山洪,造成 2600 多人死亡,在印度 1000 万人流离失所。   在哥伦比亚西部,持续的大于正常的降水导致严重洪涝,至少 50 万人口受影响,在下半年还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滑坡。    11 月 22 ~ 24 日,巴西南部的暴雨导致洪水和凶险的泥石流, 150 万人口受灾, 120 人死亡, 6.9 万人无家可归。   拉尼娜减弱    2008 年第一季度的特征是拉尼娜事件为中等至强程度,该事件从 2007 年第三季度开始,并盛行至 2008 年 5 月。 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层大面积表层水域温度偏冷,加上赤道太平洋西部异常偏暖的条件是典型的拉尼娜全球大气强迫的现象。无论在热带太平洋附近还是偏远的地方,诸多气候特征都表现了通常在拉尼娜事件情况下出现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在 2 月份呈峰值状态,以后逐渐减弱, 2008 年下半年呈现近中性状态。   热带气旋季节   纳尔吉斯气旋是 2008 年最凶险的热带气旋,它在印度洋北部生成发展, 5 月初袭击缅甸,造成近 78,000 人死亡,摧毁了数千座房屋。纳尔吉斯是 1991 年以来袭击亚洲的最具破坏性的气旋,在缅甸造成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大西洋共生成 16 个命名的热带风暴,包括 8 个飓风, 5 个 3 级或 3 级以上的强飓风(平均分别为 11 个、 6 个和 2 个)。 2008 年大西洋飓风季节破坏性巨大,在加勒比、中美洲和美国造成许多伤亡和大范围的破坏。在记录上首次出现连续 6 个热带气旋 ( 多利、爱德华、斐、古斯塔夫、汉娜和艾克 ) 在美国登陆和 3 个强飓风 ( 古斯塔夫、艾克和帕洛玛 ) 袭击古巴的记录。汉娜、艾克和古斯塔夫是本热带气旋季节最凶险的飓风,在加勒比造成数百人死亡,包括在海地一地死亡 500 人。   在东太平洋发生了 17 个命名的热带风暴,其中 7 个演变成飓风,包括 2 个发展成强飓风(平均分别为 16 个、 9 个和 4 个)。   在西北太平洋共发生 22 个命名的热带风暴,其中 10 个定级为台风,长期平均分别为 27 个和 14 个。菲律宾、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和中国的东南部受影响 最大。全年命名的热带气旋均未在日本登陆,这是 2001 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南极臭氧洞比 2007 年增大    9 月 12 日臭氧洞面积最大,达 2700 万平方公里,小于最高记录 2006 年( 2900 万平方公里以上)但大于 2007 年( 2500 万平方公里)每年臭氧洞大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平流层的气象条件。   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为仅次于最低水平   在 2008 年的融化期,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为 1979 年开始卫星测量以来仅次于最低的水平,达到年度融化周期的最低点, 2008 年 9 月 14 日又开始增长。 9 月份平均海冰面积为 467 万平方公里,该平均是北极海冰研究的一个标准。 2007 年该平均值为 430 万平方公里,为记录的最低值。    2008 年由于海冰较薄,因此总冰量比任何一年都低。    2008 年是连续的第三个夏季,船舶可丝毫不受海冰影响在西北航道通行无阻。   埃尔斯米尔岛巨大的古冰架消失四分之一是 2008 年令人惊奇的事件。这是一个厚达 70 米,一个世纪前面积达 9,000 平方公里的冰架,今天只剩下 1,000 平方公里,这突出地点出了北极发生变化之快。本融化期大大地加剧了北极海冰面积 30 年来不断减少的趋势 。(来源:世界气象组织 责任编辑:张永)   我们在 2008 年 1 月 7 日指出, 2007 年是气候变化异常年。根据天文条件和灾害记录, 2008 年可能是气候变化持续异常年,拉尼娜、厄尔尼诺、旱涝、强震、流感等灾害交替发生,人们必须做好防灾准备【 2 】。 一、 2008 年是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转换年 根据厄尔尼诺事件和潮汐的 11 年和 22 年周期, 2008 年的 11 年周期系列为: 1997 (强厄尔尼诺年, 1998 年为强厄尔尼诺转强拉尼娜年)、 1986 年(厄尔尼诺年)、 1975 年(拉尼娜年, 1876 年为厄尔尼诺年)、 1964 年(拉尼娜年, 1965 年为厄尔尼诺年)、 1953 年(厄尔尼诺年, 1954 年为拉尼娜年)、 1942 年(厄尔尼诺转拉尼娜年)、 1931 年(厄尔尼诺年)、 1920 年、 1909 年(强拉尼娜年)、 1898 年(拉尼娜年, 1899 年为拉尼娜转强厄尔尼诺年)、 1887 年(拉尼娜年)。 2008 年有极高的发生拉尼娜或厄尔尼诺的概率。 如果拉尼娜强度增大,持续一年半以上的拉尼娜事件或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延续冷年或暖年的持续时间,例如, 1998-2000 年的强拉尼娜事件历时两年,使本应在 2000 年发生的强厄尔尼诺事件后延到 2002 年发生。因此,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时间可能延后到 2008 年 10 月或者更长,视拉尼娜强度而定。 评点: 2007 年 8 月发生拉尼娜事件, 2008 年 2 月达到峰值, 2008 年下半年处于中性状态。 二、 2008 年全球旱涝灾害依然非常严重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东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 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拉尼娜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厄尔尼诺相反,并同厄尔尼诺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2008 年是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转换年,极端的旱涝灾害将交替发生。 点评:在北美洲东南部大部地区七月底的干旱定级为中等至异常干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南部经历了 61 年来第 5 个最干旱的时期。在欧洲,葡萄牙和西班牙则遭遇了数十年来最糟糕的冬季干旱。在 2008 年的大部分时间,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的大部分地区遭受持续性严重干旱。干燥的天气使澳大利亚东南部大部地区蔓延已久的干旱雪上加霜,在维多利亚它是有记录以来第九个最旱的年份。 在美国、非洲西撒哈拉次地区、摩洛哥北部、欧洲西南部、西班牙巴伦西亚、法国、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南亚地区、哥伦比亚西部,持续的大于正常的降水导致严重洪涝。 三、 2008 年温度持续下降   英国气象预报人员称, 2008 年将会比前几年略为凉爽,但仍会是自 1850 年以来最热的十个年份之一。 2007 年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影响 2008 年气温下降的因素不仅仅是拉尼娜,还有强潮汐和频繁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 点评: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 2005 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的平均温度 14 o C 高出 0.48 o C , 名列第二位 。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这 30 年的平均值高 0.54 o C ,名列第一位 。 2006 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记录的年平均值高出 0.42 o C ,名列第六位。全球最热年的排序: 1998 、 2005 、 2002 、 2003 、 2004 , 2006 , 2007 年。由此可见,自 1998 年以后, 全球 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难以恢复到 1998 年的水平。 2008 年 名列第十位, 为近十年最冷提供了新的证据 。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 100-200m 海水层变为两极 2000m 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根据潮汐调温说和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地震海啸事件是 1998 年以来气温波动下降的原因。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2004- 2008 年多次 8 级强震验证了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活动并将导致气温降低。 2008 年年初岁末发生的中国南方和美国的冰雪冻灾是最典型的异常事件。 四、 2008 年火山强震依然频繁发生 2005-2007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 28.6 度), 2008 年月亮赤纬角在 27-28 度之间高位运行,潮汐南北震荡依然强烈。特别是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的转换,使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 40-60 厘米,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升降 13-20 厘米,产生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导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火山频繁发生。强潮汐起激发作用。 1998-2000 年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 1999 年全球强震频繁发生, 2008 年将发生类似情况。 点评:截止于 2008 年 12 与 21 日, 2008 年已发生 6级 以上地震 44 次, 7级 以上地震 20 次。高于平均水平( 18 次 ) 。中国发生 5 级以上地震 87 次, 8 级地震一次。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地震火山活动明显增强。 表 1 时代周刊:迄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见附件) 序号 火山名称 所在国家或地区 喷发时间 01 喀拉喀托火山 印度尼西亚 1883 年 02 培雷火山 马提尼克 1902 年 03 圣海伦火山 美国 1980 年 04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美国 1983-1984 年 05 塔乌鲁火山 巴布亚新几内亚 2006 年 06 默拉皮火山 印度尼西亚 2006 年 07 通古拉瓦火山 厄瓜多尔 2006 年 08 克利夫兰火山 美国 2006 年 09 熔炉峰 留尼汪岛 2007 年 10 柴滕火山 智利 2008 年 五、 2008 年流感大流行可能性很大   中新网 12 月 22 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消息,气象学家们根据目前的观测预言, 2008 年极有可能发生大流感。消息称,对于 1890 年到 2004 年天气数据的研究,可以观察到流感大流行年份的六个气候特征。气象学家们根据目前的观测预言, 2008 年极有可能发生大流感。而医学家们则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提出了同样的警告。从 2003 年至今,流感大流行的潜在风险越来越高。尤其是禽流感不仅每年出现,在全球还有扩大的趋势。 2008 年,爆发流感的可能正在迫近 。   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 6 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6 次爆发 。第 7 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一特征。    2006 、 2008 、 2011 、 2015 、 2018-2019 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 2007 年、 2013-2014 年、 2016-2017 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 2007 、 2011 、 2018 、 2022 年是可能的太阳黑子极值年。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如果 2007 年是太阳黑子谷年 m , 200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 2008 年则是 m+1 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 , 2008 年为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 44 天),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 2000-2030 年内)和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冷害。这样, 2008 年就具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流感爆发。 2007-2008 年是否是强拉尼娜与强厄尔尼诺相互转换是禽流感是否爆发的关键。 2007 年的拉尼娜现象及其伴随的强沙尘暴,为 2007-2008 年的禽流感孕育和爆发增大了发生几率。 2007 年 2-6 月为强潮汐时期,预计弱厄尔尼诺将结束,强拉尼娜将发生。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增多是拉尼娜现象的前兆,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强拉尼娜是流感爆发的前兆。 2008 年、 2011 年、 2018 年是可能的流感爆发年【 2 】。 点评:由于 2008 年还没有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流感爆发可能延迟到太阳黑子最大值年的 2011 年,强度也会増大。 2009-2011 年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值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世界气象组织年度报告盘点 2008 年全球天气气候。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发布时间: 2008 年 12 月 19 日 中国气象局。 http://www.cma.gov.cn/qxxw/xw/200812/t20081219_23561.html 2. 杨学祥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8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刊公布世界十大火山灾难(转载)
杨学祥 2008-12-18 02:59
新华网主页 - 新华科技 美刊公布世界十大火山灾难 没有喷发也危险 2008年08月23日 08:00:30  来源:新浪科技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火山喷发向来就是可怕与恐怖的代名词,原因就在于它们可以用太多方式给人类带来灾难,例如流动的岩浆、令人窒息的火山灰、湖底喷发引起的洪水、塌方、泥流、燃烧的气体、冲击波、地震以及海啸。即使没有喷发,火山仍旧是一个可怕的杀人武器,1986年发生在尼奥斯湖的灾难就是最好证明。 以下就是美国《连线》杂志公布的全球十大火山灾难:   1. 1980年美国圣海伦火山喷发 1980年美国圣海伦火山喷发 1980年3月,圣海伦火山口便开始冒出蒸汽,火山学家知道这座火山已做好喷发准备,但他们并不确定具体喷发时间。当时,官员们关闭了附近向公众开放的国家森林,但包括旅游点业主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在内的一些人表示,他们宁愿留下来。其他人例如火山学家大卫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则留在距离火山足够远的相对安全的观测点。 美国太平洋时间5月18日上午8点32分,圣海伦火山开始喷发,除了从火山口喷射出蒸汽和尘土外,山顶也被整整削去了1300英尺(约合396米)。圣海伦火山的一个侧面由满身裂缝的风化岩石构成,由于喷发导致岩石松动,最终形成大规模塌方并产生致命的粉末状岩石云,致使57人丧命,其中绝大多数人死于窒息。喷发过程中,火山灰流入湖水和河流,形成可怕的火山泥流,咆哮着冲向附近山谷,为所到之处带来浩劫。 2. 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 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 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于1991年6月喷发,共喷射出大约1.2立方英里(约合5立方公里)岩浆,并将一个巨大的火山灰云喷射到20多英里(约合32公里)的高空,也就是平流层。此次火山喷发的规模是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10倍,在20世纪所有火山喷发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1912年阿拉斯加州卡特迈火山喷发。据悉,当时有100万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但优秀的预警系统最终挽救了数千人的生命。菲律宾政府从最危险的斜坡和山谷撤离了6万人,美国政府则从附近的克拉克空军基地撤离了1.8万人。 此次喷发将皮纳图博火山削去了850英尺(约合259米),形成一个直径1.5英里(约合2.4公里)的新塌陷破火山口。堆积的火山灰厚度达2英寸(约合5厘米),覆盖方圆1500平方英里(约合3884平方公里)的区域,农作物惨遭掩埋,房顶则披上一层厚厚的尘衣。雪上加霜的是,Yunya台风带来的降雨增加了火山灰的重量,台风和山顶倒塌造成的地震最终让屋顶崩塌。据统计,大约有350人死于这场火山灾难,而房屋倒塌正是主要死亡原因。   3. 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 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 公元79年8月24日下午,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这也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火山喷发之一。玻璃一样的熔岩碎片、石块、晶体和灰尘从天而降整整持续了一周时间将位于那不勒斯湾的庞培、赫库兰尼姆、斯塔比亚等古罗马城市掩埋,至少造成3360人死亡,死亡总数可能达到1.6万人。遇难者中包括罗马历史学家老普林尼当时的他痴迷地观察着这一壮观的自然现象,最终未能逃离险地。 由于留在三座城市的火山灰厚度惊人,它们的废墟直到1748年才被人发现。1961年,人们在火山灰掩埋下的遇难者尸骨孔洞内灌注石膏,以此呈现这些被封闭在石块和泥土中长达19个世纪的不幸者死前最后的挣扎模样。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8-08/23/content_9614288.htm 美刊公布世界十大火山灾难 没有喷发也危险 2008年08月23日 08:00:30  来源:新浪科技 4. 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  冰岛拉基火山 1783年的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形成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熔岩流,当时一条16英里(约合26公里)长的裂缝让一条快速流动的绳状熔岩流的旅程超过40英里(约合64公里)。拉基火山喷出的熔岩数量高达2.9立方英里(约合12立方公里),覆盖了218平方英里(约合564平方公里)的区域。此次喷发断断续续,前后历时4个月。 火山喷出的氟气以氢氟酸形式降落到冰岛地面,导致大量牲畜死亡。据统计,当时有一半的马和牛以及四分之三的羊死于氢氟酸。由于出现大饥荒,整个社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抢劫行为日益猖獗;最终有四分之一的冰岛人死于饥饿。 被喷射的二氧化硫气体弥漫到更远的地区。整个欧洲被厚厚的雾气笼罩,霾则肆无忌惮地在地面降落,致使数千人死于高温。炎热的夏季过后,随之而来就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温度较往常低4到9度。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经历了500年来最冷的夏季,农作物大量减产,可怕的饥荒在所有地区肆虐。由于拉基火山喷发,冰岛共有大约9300人丧命,全世界死亡人数可能是这一数字的10倍或者更多。   5. 1586年印度尼西亚克鲁特火山喷发  印度尼西亚克鲁特火山 克鲁特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在过去的1000年共喷发了30多次,发生于1586年的喷发共造成1万人死亡;1919年的喷发将一个火山湖喷入附近山谷,导致5500人溺水身亡。从1926年开始,工程人员挖地道排水,以阻止发生类似灾难。这张展现克鲁特火山上空蒸汽和热气的照片拍摄于2007年11月。   6. 1792年日本云仙火山喷发 日本云仙火山 日本九州岛的云仙火山距离长崎东部大约25英里(约合40公里)。1792年喷发后1个月,这个火山群的老成员Mayuyama火山斜坡倒塌,由此产生的塌方成为岛原市的噩梦。滑落的山体坠入海洋,引发海啸。塌方和海啸共造成超过1.5万人送命,是日本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火山灾难。在岛原市,我们仍可以看到塌方给这片土地造成的伤痕。1991年,云仙火山再次喷发,当时的火山灰流以每小时125英里(约合每小时201公里)的速度冲下斜坡。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8-08/23/content_9614288_1.htm 美刊公布世界十大火山灾难 没有喷发也危险 2008年08月23日 08:00:30  来源:新浪科技 7. 1985年哥伦比亚内华达德鲁兹火山喷发 1985年哥伦比亚内华达德鲁兹火山喷发 位于哥伦比亚的内华达德鲁兹火山被积雪覆盖,于1985年11月13日喷发。炙热的火山气体和灰尘融化了冰川,并与融化后的水混合在一起。在顺流而下过程中,泥浆不断捕获沿途的泥土和岩石,体积和密度持续增加。泥石流的厚度最高达到130英尺(约合40米),以每小时30英里(约合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冲向有人居住的河谷,摧毁所到之处的一切东西。 阿莫罗市距离火山口46英里(约合74公里),但在火山喷发开始后两个半小时,可怕的泥浆和石块就已经兵临城下。泥石流在短短几分钟内席卷整个阿莫罗,导致四分之三人口丧命。据统计,此次火山喷发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2.5万人。 8. 1902年西印度群岛培雷火山喷发 1902年西印度群岛培雷火山喷发 位于西印度马提尼克岛的培雷火山于1902年喷发,灼热的火山云笼罩空中,大量毒气四处蔓延,无数火山灰从斜坡疾速滚下。据悉,当时火山灰以每小时100英里(约合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席卷圣皮埃尔市,全市百姓要么被烧死,要么窒息而亡,整个过程仅有几分钟时间。 圣皮埃尔市当时有3万人口,只有两人(也可能是4个)活了下来。更为可怕的是,附近3座城市无一幸免,停靠在港口的16艘船只的船员也同样遭受灭顶之灾。被火山灰烧焦的地方面积达10平方英里(约合26平方公里),共有多达3.6万人丧生,只有30人幸免于难。这些幸运儿当时身在法兰西堡,与灼热的火山云所到之处的人相比,他们的运气显然要好得多。   9. 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 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 喀拉喀托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和苏门答腊岛东部的巽他海峡,于1883年8月喷发,其产生的能量是规模最大的氢弹试验的26倍。喀拉喀托火山山体崩塌后坠入海洋,产生高达100英尺(约合30米)的海浪,巨大的海浪淹没了数百个村庄,致使超过3.6万人丧生。更为可怕的是,海浪虽然不断减弱,但还是席卷整个世界。 火山喷发后4小时,3000英里(约合4828公里)外的地方仍可以听见类似重机枪的咆哮声。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提供的数据,全世界有超过十三分之一的人听到喀拉喀托火山的怒吼声。喷发过程中,浮石被喷射到34英里(约合55公里)的高空,火山灰10天之后才落到3000英里(约合4828公里)外的地方。成群的浮石在海上漂浮了几个月,空气中的微粒让全世界的落日变成鲜艳的红色。 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后半个世纪,一座新火山从海面冒出,也就是所说的安腊喀拉喀托(意为喀拉喀托之子)。喀拉喀托之子仍处在活跃状态,高度每周大约增长5英寸(约合12.7厘米)左右。 10. 1815年印度尼西亚塔姆波拉火山喷发 印度尼西亚塔姆波拉火山 塔姆波拉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于1815年4月喷发,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最为猛烈的火山喷发。由于这次喷发,塔姆波拉火山的高度骤然之间下降4100英尺(约合1250米),厚厚的火山灰杀死附近岛屿的农作物,大约有9.2万人因缺少食物而被饿死。 火山喷发的粉末状岩石超过36立方英里(约合150立方公里),所形成的火山云至少让全球温度降低5华氏度。这种影响持续了一年多时间,一些欧洲人和北美人将1816年称之为没有夏天的一年。持续的饥荒导致大量无辜人丧命。(孝文)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8-08/23/content_9614288_2.htm 表 1 歷史上重大的火山爆發 年份 火山名稱 死亡人數 主要情況 AD79 意大利維蘇威火山 3360 熔岩與火山灰把龐貝城和附近市鎮埋蓋,留下不少屍體化石。 1586 印度尼西亚克鲁特火山 10000 在过去的 1000 年共喷发了 30 多次,发生于 1586 年的喷发共造成 1 万人死亡。 1631 意大利維蘇威火山 3500 爆發後有泥石流,更有地震和海 附近城鎮,約二萬人死亡。 1783 冰島拉奇 9350 持續八個月,令四分之一人口死亡。主要餓死。 1792 日本九州雲仙 14300 火山崩塌,引起海嘯。 1815 印尼塔博羅火山 92000 持續噴出的火山灰,可把香港填高 150 米 ,方圓 五百公里 漆黑三天,威力相當於20 萬枚原子彈,引起旋風和海嘯。主要餓死。 1882 印尼嘉能根火山 4011 高溫氣流及泥石流 1883 印尼克拉卡托火山 36417 最劇烈的爆發,近五千里外也聽到聱響,掀起四十多米高的巨浪,使三萬人淹死。 1902 加勒比海皮貝利火山 29025 吐出高溫氣流,先驅散空氣,再使海面焚燒,約三萬多人遇難。 1912 阿拉斯加加德曼火山 噴出 15 公里 長的熔岩,為北美洲最大的爆發。(該處人口少) 1919 印尼吉力火山 5110 泥石流 1943 墨西哥帕里庫廷火山 從平地突然一夜冒起 40 米 ,一年後增至 460 米 ,九年後才停止。 1980 美國聖海倫斯火山 61 氣溫升至 800 ℃ , 130 公里 範圍內漆黑一片,火山下陷了 400 米 。 1982 墨西哥欽喬鈉爾火山 2000 火山灰升至二萬米高空,形成 三公里 厚的火山灰雲層。 1983- 1984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1985 哥倫比亞內華達德魯茲火山 25000 熔岩溶雪,十多米厚的泥石流,以高速沖淹城鄉,二萬多人死亡。 1991 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 350 于 1991 年 6 月喷发,共喷射出大约 1.2 立方英里 ( 约合 5 立方公里 ) 岩浆,并将一个巨大的火山灰云喷射到 20 多英里 ( 约合 32 公里 ) 的高空。喷发的规模是 1980 年圣海伦火山的 10 倍,在 20 世纪所有火山喷发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 1912 年阿拉斯加州卡特迈火山喷发。此次喷发将皮纳图博火山削去了 850 英尺 ( 约合 259 米 ) ,形成一个直径 1.5 英里 ( 约合 2.4 公里 ) 的新塌陷破火山口。堆积的火山灰厚度达 2 英寸 ( 约合 5 厘米 ) ,覆盖方圆 1500 平方英里 ( 约合 3884 平方公里 ) 的区域。 2006 巴布亚新几内亚塔乌鲁火山 2006 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默拉皮火山 6 月 8 日上午 9 时 5 分 和 9 时 45 分先后两次发生大规模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绵延数公里,周边地区民众纷纷逃离。 2006 厄瓜多尔通古拉瓦火山 4 2008 年 2 月 7 日 厄瓜多尔首都基辅以南 130 公里处的通古拉瓦火山继续喷发。 6 号开始喷发出浓烟和火山灰迫使附近的 1200 多名居民紧急撤离里,通古拉瓦火山最近一次喷发是在 2006 年,汹涌的熔岩,曾经淹没了附近多个村落,并造成至少 4 人死亡数千人被迫逃离。 2006 美国克利夫兰火山 2007 留尼汪岛熔炉峰 2008 智利柴滕火山 休眠 9000 年之后,智利南部的柴滕( Chaiten )火山于今年 5 月苏醒,开始一系列的火山喷发,喷射出来的火山灰冲向天空数公里高,柴滕镇距离此火山 9.6 公里 ,全镇被降落的火山灰和洪流毁坏殆尽,镇上 4500 人只得逃离家园。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4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弗尔乃斯火山喷发敲响自然灾害警钟
杨学祥 2008-12-16 14:51
12 月 15 日 ,印度尼西亚西南的法属留尼旺岛上的弗尔乃斯火山开始喷发,图为航拍该火山喷出的熔岩流。印尼留尼旺岛上的弗尔乃斯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 。 Recent Earthquakes 12/14/2008 M 5.5, east of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 (南桑德韦奇群岛东部) 12/13/2008 M 5.9, western Indian-Antarctic Ridge (印度洋 - 南极海岭西部) 12/11/2008 M 5.9, Minahasa, Sulawesi,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 0.112N, 123.435E) 12/11/2008 M 5.5, Kepulauan Mentawai region,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 3.587S, 100.778E) 12/10/2008 M 6.0, Santa Cruz Islands (圣克鲁斯群岛) 12/09/2008 M 6.0, Vanuatu (瓦努阿图) 12/09/2008 M 5.6, near the north coast of Papua,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2 月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相距不超过 3 天,为持续 5 个月的强潮汐时期。 2008 年 12 月为其中第三个月,重要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 A : 2008 年 12 月 6 日月亮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126 度, 6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地区潮汐变化较大( 12 月 3-5 日中国遭遇寒流袭击 )。 潮汐组合 B : 2008 年 12 月 13 日月亮近地潮,同时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02243 度,三者迭加,形成本月和本季度最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12 月 11-13 日美国和法国遭遇暴风雪袭击 , 15 日弗尔乃斯火山喷发 )。 潮汐组合 C : 2008 年 12 月 19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07 度,当日为下弦,日月小潮,赤道地区潮汐变化较大。 潮汐组合 D : 2008 年 12 月 26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02592 度, 27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叠加,为本月次强潮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集中叠加,潮汐强度变化相对较大,激发灾害发生的几率增高 。 我在 12 月 13 日 特别指出,中强地震一直在印度尼西亚徘徊 。 印度尼西亚西南的法属留尼旺岛上的弗尔乃斯火山喷发敲响自然灾害警钟! 参考文献 1. 世界最活跃火山弗尔乃斯火山喷出熔岩流。 2008 年 12 月 16 日 1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tp/news/2008/12-16/1488806.shtml 2. 杨学祥 . 全国大部将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关注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12-3 15:35:0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589 3. 杨学祥 . 美国北部受暴风雪袭击: 12 月 13 日 潮汐预警得到证实 . 发表于 2008-12-14 19:01:4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113 4. 杨学祥 . 法国暴雪致 10 万家庭停电: 12 月 13 日 潮汐预警得到证实( 2 ) . 发表于 2008-12-15 7:10:0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150 5. 杨学祥 . 2008 年 12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11-17 11:03:0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7100 6. 杨学祥 . 关注全球冷空气活动: 13 日潮汐组合 B. 发表于 2008-12-13 4:47:0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0904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4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震后的火山喷发:气候变冷的新证据
杨学祥 2008-12-12 14:18
大震后的火山喷发:气候变冷的新证据 杨学祥,杨冬红 智利南部的 Villarica 火山分别在 1907 年和 1961 年爆发,而该国在 1906 年和 1960 年分别发生了两次大地震。(图片提供 :David Pyle ) 1. 地震后的火山爆发将会出现一个峰值 一项针对 20 世纪发生的两次最大地震进行的分析表明,地震后的火山爆发将会出现一个峰值,有时甚至引发距离震中几百公里之外的火山活动。研究人员指出,并非所有大型地震都会造成火山爆发,但是这项研究意味着在那些地震和火山活动很频繁的地区,例如印度尼西亚,在大地震后很可能会出现火山爆发。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一次大地震所释放的相当于数百万颗核弹的能量激荡着地球上最活跃的地震带,同时必定在地表深处的岩浆中激起波澜。实际上,早在 1835 年,查尔斯达尔文便推测了地震触发火山爆发的可能性。并且之后的研究也将地震与震中附近的火山活动联系在一起。因此,英国牛津大学的火山学家 David Pyle 和同事 Sebastian Watt 以及 Tamsin Mather ,对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断层沿线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历史记录进行了研究。其中,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了过去 150 年来的数据,这里面包含了分别于 1906 年和 1960 年发生在智利南部的两次大地震后者更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一次地震。研究显示,与正常情况相比,在这两次地震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有 15 座火山有的甚至距离震中 1000 公里 的爆发频率翻了四番。 Pyle 表示:我们确信这一分析结果是真实的。他说:在智利南部,找不出这样一个火山爆发的峰值与大地震无关的证据。研究人员在即将出版的《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中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Pyle 认为,以此为基础,科学家将能够更好地跟踪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该国在 2004 年发生了一次特大地震,在 2005 年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在 2007 年又发生了两次地震的火山活动。在苏门答腊岛的 36 座活火山中,有的火山已经爆发,它们都毗邻与地震相关的断层。 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市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 Thomas Parsons 表示,这篇论文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地震与火山关系背后的机制。 Parsons 强调,如果后续的工作能够将余震与火山活动联系起来,则将改进科学家预测火山爆发的能力 。 2. 中国曾夏季飞雪 火山喷发造成黑暗世纪 图片说明:公元 6 世纪的一次巨大火山喷发造成了全球性气候变冷。(图片来源: Getty ) 公元 6 世纪,西方处在拜占庭帝国时期,中国处于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当时的很多历史记录都描述了昏暗的天空、变冷的气候及灾荒瘟疫。比如来自爱尔兰的文档显示,公元 536 年后数年生计艰难;而中国当时也有夏季飞雪的记录。 科学家研究这种现象的成因已有 20 余年。树木年轮显示,当时的树木生长速度由于寒冷的气候而变慢。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气候变化?一直以来科学家们争论不休。一个国际科学家研究小组近日有了新的突破,他们称,公元 6 世纪曾经发生过一次巨大的火山喷发,正是它引发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冷,导致了饥荒、瘟疫及文化冲突。相关论文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上。 科学家认为,大型火山爆发后,空气中会形成一层尘罩( dust veil ),导致气候变冷。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从格陵兰岛冰层和南极冰盾中发现了火山喷发的特征指纹,日期精确地指向公元 533 536 年。研究人员认为火山喷发发生在 535 年,之后 536 年影响到了北半球。 指纹表现为硫酸盐离子,由火山喷发释放的二氧化硫构成。这也意味着一些科学家认为的陨星碰撞导致的气候变冷学说无法成立,因为陨星碰撞不太可能产生硫,除非碰巧击中了富硫矿。 硫酸盐层在南北半球均可见到,这意味着此次火山喷发很可能发生在赤道附近,而火山灰散布到全球各地。不过,只有北半球发生了气候变冷,目前为止还没找到南半球气候变冷的相关地质数据。 论文合著者之一、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古气候学家 Keith Briffa 表示,任何常规的数据解读都会指向火山喷发,只不过先前无人能够发现清晰的证据。他同时表示,公元 6 世纪的这次火山喷发很可能是过去 2000 年来北半球最剧烈的火山冷却事件。 另有些科学家则表示,这次冷却事件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作物歉收和阴郁的天空。公元 541 年左右,一场瘟疫肆虐了从南亚到北欧丹麦的区域,给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带来了沉重打击,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大约 40% 的居民死于这场浩劫 。(科学网) (《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doi:10.1029/2007GL032450, 2008 , L. B. Larsen , K. R. Briffa ) 3. 火山喷发导致全球变冷   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火山喷发很可能预示着地球气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快速地发生变化。英国开放大学的文森特与合作研究人员南希和史帝夫模拟了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火山喷发-- 1783 年冰岛 Laki 火山喷发产生的酸雨情况,那次火山喷发造成欧洲大面积农作物受灾。   文森特说:我们知道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烟雾中的颗粒将太阳光反向回宇宙,而其形成的大量云层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这都可以使这个星球在一两年里气温下降。这其中的物理常识是妇孺皆知的。我们的发现显示,火山喷发对气候还有另外一个间接的影响:源自火山喷发产生的硫酸可以大量减少大气层中温室的气体。由此产生的最极端的结果就是导致地球在未来的十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内气温下降。   史帝夫说: Laki 火山喷发后的在 9 个月内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总量是现在西欧国家一年排放量的十倍还多。所以,一次火山喷发可以说是一次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研究人员还发现,类似的喷发还可以引起湿地地区微生物之间的战争:硫酸盐还原细菌抑制了通常情况下可以产生温室气体甲烷的微生物。换句话说,这种硫酸盐还原细菌会在与产生甲烷的微生物的战争中取胜,从而导致地球降温。   文森特说:我们在苏格兰东北部莫雷地区的一泥炭沼泽中进行了上述模拟实验,该地区在当年受到 Laki 火山喷发的严重影响。我们发现,甲烷散发量的减少持续了几年,一直到了酸雨结束。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甲烷的散发要需要许多年才能恢复,甚至超过了就目前所知火山对大气影响时间的长度。   研究人员现在认为,火山对地球大气的影响可能要超过我们过去的想像。火山对湿地温室气体的调节作用可能要大过现代工业所产生的酸雨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是甲烷气体的最主要来源,而世界上大多数的湿地都远离人类的工业生产。但是,地球上大多数的湿地都位于火山活跃的地区,如印度尼西亚、巴塔哥尼亚、堪察加半岛和阿拉斯加。即使有些湿地距离火山非常远,如斯堪的维亚和西伯利亚,也会经常受到来自冰岛类似 Laki 火山喷发的影响。   文森特补充说:地球气候在史前曾经有一段时间受到火山喷发的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在 5000 万年前特别严重,当时由于地球表面大面积分部的湿地产生了大量甲烷,形成了地球温暖的气候。在那个时候,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后在上述机制的作用下就可以迅速地改变地球的气候 。 orginal link : http://tech.tom.com/1121/1122/2005620-222511.html 4. 苏门答腊未来 30 年或发生 8.8 级大地震 科学家从珊瑚礁内层研究出苏门答腊西部岸外 700 年来的地震史,从中预测未来 30 年内极可能发生高达 8.8 级大地震,最坏的情况可能再次引发大海啸,受波及的地区有超过 100 万人口。   一组来自美国、台湾、印尼和新加坡的地质学家发现,苏门答腊西部岸外的明打威群岛( Mentawai Islands )一带,过去 700 年来的地震周期为 200 年左右,而在去年 9 月发生的矩量级 8.4 地震,相信是接下来一系列大地震的前兆。   身为研究员之一的新加坡地球观测与研究所主任西凯瑞( Kerry Sieh )教授日前和媒体分享了研究结果,研究报告也获选在美国权威期刊《科学》发表。   明打威群岛下方是巽他大型逆冲区( Sunda megathrust )的一部分,逆冲区全长 6000 公里 ,从缅甸、苏门答腊、爪哇和峇厘岛岸外数百公里向陆地潜没。   西凯瑞透露,科学家目前将苏门答腊岸外的逆冲区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北部一个长 1600 公里 的部分在 2004 年崩裂,引发印度洋大海啸。   在 2005 年 3 月接踵而至的第二次大地震,处于印度洋大海啸崩裂部分的下方。去年,位于明打威群岛底下的其中一部分又断裂,引发几次地震,其中一个达矩量级 8.4 ,但在这个部分和在 2005 年地震断裂的部分之间,还有一部分完好无损。这一部分最后两次崩裂并造成强震分别在 1797 年和 1833 年。   为了预测这个部分的断裂时间,科学家在明打威群岛的北巴盖( North Pagai )、南巴盖( South Pagai )和锡波拉( Sipora )三个岛屿收集珊瑚礁样本,并从它们的骨骼生长线了解过去 700 年的水位变化,从中得知这里约每两百年就会发生一系列地震。   在过去的地震发生前,印度板块不断潜没到苏门答腊底下,使岛屿跟着下沉,而珊瑚礁则生长在海底。当板块再也承受不住压力而崩裂时,断裂的部分就会像被释放的弹簧往上弹,岛屿的海拔因此升高,而珊瑚礁则因突然露出海面而枯死。 科学家于是研究珊瑚礁生长和突然死亡的周期,发现过去 700 年有三个地震周期,平均使岛屿的海拔升高 1 公尺 到 2.5 公尺 左右,而去年的地震仅导致海拔升高 73 公分 ,因此那可能只是更大规模地震的前兆 。 5. 2004-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将导致火山喷发和气候变冷 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短周期的对应关系是: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 1~3 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 。 2008 年初中国南方 50 年一遇的冰雪冻灾把拉马德雷现象推向前台,它能加强拉尼娜现象,是中国南方严重冻灾周期性发生的原因 。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 8.5 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 1889-1978 年,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在 1978-1999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0 次,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 。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每次间隔约 4 年) 。 1952-1964 年特大地震滞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5 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特大地震滞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 4 年,按此数字特征, 2009 、 2013 、 2017 年及其前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也有准四年周期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 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在 1889-1924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发生 6 次,其中, 智利南部的 Villarica 火山在 1907 年爆发,而该国在 1906 年发生了大地震。 在 1946-1977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 8.5 级的地震,其中, 智利南部的 Villarica 火山在 1961 年爆发,而该国在 1960 年发生了大地震。 1889-1924 年和 1947-1976 年都是全球低温期。研究发现,苏门答腊未来 30 年或发生 8.8 级大地震 。 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在 1978-1999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0 次,对应全球温暖期。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 2004-2018 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大震后全球降温的一种合理的解释 :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根据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 2005 年以后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英国牛津大学的火山学家 David Pyle 和同事 Sebastian Watt 以及 Tamsin Mather 针对 20 世纪发生的两次最大地震进行的分析表明,地震后的火山爆发将会出现一个峰值,有时甚至引发距离震中几百公里之外的火山活动。研究人员指出,并非所有大型地震都会造成火山爆发,但是这项研究意味着在那些地震和火山活动很频繁的地区,例如印度尼西亚,在大地震后很可能会出现火山爆发 。因为火山喷发导致全球变冷,所以,这项研究为 2004-2018 年特大地震爆发后的全球变冷提供了又一个确实可靠的地球物理机制。 关注气候变冷的预警得到更多科学研究的证实 。 参考文献 1. 群芳。地震来了,火山爆发还会远吗。资源网。发布时间: 2008.12.11 来源:科学时报。 http://www.lrn.cn/technology/znykj/200812/t20081211_306801.htm 2. 梅进 / 编译。《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中国曾夏季飞雪 火山喷发造成黑暗世纪。 2008 年 3 月 13 日 ( 气象港 *20080313*wz529* 朝霞 * 自科学网 - 新闻 2008-3-12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 。 http://qxg.com.cn/n/?fc=ndcid=1nid=17841 3. 全球变暧杞人忧天 火山喷发导致全球变冷。世界经理人科技 TECH.ICXO.COM ( 日期: 2005-06-21 09:09) 。 http://tech.icxo.com/htmlnews/2005/06/21/617569.htm 4. 陆彩霞,郑琇瑜。苏门答腊未来 30 年 或发生 8.8 级大地震。( 2008-12-12 )联合早报。 http://www.zaobao.com/yx/yx081212_502.shtml 5. 郭增建 , 秦保燕 , 郭安宁 .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 . 北京 : 地震出版社 ,1996. 135~138 6. 任振球。全球变化。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 99,209 7. 杨学祥 .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冰雪灾害 .  刊发时间: 2008-02-04 10:48:39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04/content_732105.htm 8.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9. 张家诚 , 李文范 .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 1986. 186-188 10.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11.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 2005 ,( 12 ): 37-43 12.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13.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 111-114,146-158 。 1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15.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16.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发表于 2008-5-10 11:08:2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36 17. 杨学祥。地球已开始进入变冷周期。 2004-3-23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2004-3/23/1122001.htm 18. 杨学祥 . 近 10 年来属今年最冷:尊重事实还是尊重权威?发表于 2008-12-11 4:00: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062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火山活动与油气(学习笔记)
lxwang 2008-11-28 17:24
火山喷发的形式和强度以及火山喷发产物的特征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是不相同的。对火山岩的岩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能为盆地构造演化和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提供大量信息和证据。火山活动对油气生成、运移、储集、封盖、聚集和保存等重要因素有着重要影响。 火山活动与烃源岩 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带来了1020-1200度的热能;火山活动形成的热液流体带来了300-400度的热能。这两种热能为沉积盆地提供了除地幔热源之外独特的火山活动热源。它为生油气层中的有机质演化提供了热力学条件,火山活动中高温的岩浆、热液和烃源岩长期直接接触,一方面给烃源岩带来能量,使其在短期内经历异常高温而成熟或过成熟。另一方面,基性岩浆在喷发与侵入时携带大量含氢气体,岩浆作用会脱出氢气。氢是深部流体中重要的还原组分,许多沉积盆地都有氢异常的报道。另外,在火山气中氢气也是一种重要的组分, 这表明深部流体不仅含有大量的氢,而且它们在不断地向上排出。另外许多的研究表明, 橄榄岩等超基性、基性岩石易在后期成岩变化中蚀变产生氢气。氢是深部流体中重要的组分,又是盆地内成烃演化最缺乏的元素,深部流体中的这些氢参与盆地内的成烃演化,对烃源岩的生烃具有巨大的催化作用。大规模火山活动不仅改变了当时的古地温场,而且加速了生油岩的演化进程。火山作用不仅可以使不成熟的生油岩提前进入生油门限,而且也可以使成熟的生油岩过早转化为高成熟。同时,火山活动使生油气层中含结晶水的粘土矿物或其它矿物脱水,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排烃过程。 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 火山活动为沉积盆地提供的热源,促进了有机质向油气的演化。在有机质向油气演化过程中,有机酸先于油气生成,有机酸形成后在从生烃层排出的过程中以及在进入渗流通道进行运移的过程中,对途经的通道产生酸化作用,使通道的内壁更加光洁、同时也使通道的孔径增大。火山活动为沉积盆地带来的300-400度热液流体,具有PH 值为4的弱酸性,它们也可以对热液经过的孔隙通道进行酸化处理,使之增加孔隙度和渗透率,从而有利于油气的储集。火山活动为沉积盆地带来的岩浆,冷凝后成为火山岩或结晶岩。这些岩层或岩体都可以成为油气的储集层。 数据统计表明,火山岩储层物性与火山岩类型密切相关,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比基性火山岩的孔隙度要高2倍左右。火山岩原生孔洞常常以孤立形式存在,后期的改造作用是火山岩成为有效储层的重要条件。制约火山岩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是成岩过程中的溶蚀作用及裂缝发育程度。风化淋滤作用和裂缝发育程度,决定了溶蚀作用的强度和规模。构造作用所产生的裂缝使火山岩储集性能提高的同时,也为溶蚀作用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风化溶蚀作用改造扩大了原有孔隙,也改善其连通性,有助于储集空间的形成与保存。岩浆岩具有不均匀的原生、次生孔隙和裂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油气储集层和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 火山活动与油气聚集 火山活动带来的岩浆,以喷发和侵入两种形式存在于盆地中,火山岩或侵入岩体,都有一定的规模,每一个岩体就是一个非构造的隐伏圈闭。 火山活动对油气聚集的间接影响较为重要。火山活动常发生在深大断裂发育的盆地中,这些深大断裂控制了沉积盆地及其内部构造的发育与发展,成为盆地及其内部构造区划的边界条件。盆地形成时期,它是拉张伸展运动体制下形成的沉降边界;盆地回返时期,它又是挤压运动体制下形成褶皱或块断隆升的边界。这种早期沉降而后期褶皱隆升的反转构造对油气田的形成十分有利。早期沉降形成厚度较大的沉积层,沉降区的地温较高,因此成为有利的生油气区;后期由褶皱或隆升形成的构造圈闭,成为油气田形成要素配伍最佳的区域,因此,对油气田的形成十分有利。 岩浆活动与油气运移 油气自生油层中排替出来进入渗流通道以后,向聚集油气的圈闭进行运移的动力是流体压力。渗流通道内的流体压力取决流体的位能及热能。由于火山活动带来了独具的热源,所以在火山活动活跃的盆地和地区,较之无火山活动的盆地和地区多一种热源,这对油气的运移是十分有利的。岩浆活动产生的巨大热能不仅构成油气运移的动力,同时在围岩中伴生岩浆活动而产生的许多小断层与裂缝是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此外,岩浆侵入的通道也是一条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 火山活动与油气保存 火山活动为沉积盆地带来了岩浆,同时也带来了火山灰粒度小于粘土矿物的沉凝灰岩。这种岩性除粒度微小之外还有遇水膨胀、分散的特点,在充满地下水的沉积盆地中,沉凝灰岩具有可塑性强的性质。由火山灰形成的膨润土矿层或含膨润土质泥岩都是可与膏盐层相提并论的上佳盖层。 在火山活动活跃的沉积盆地中,由火山灰沉积形成的膨润土矿层,遇水膨胀、分散,成为可塑性强的胶皮层,抗震能力强,具有上佳的油气保存条件。 火山岩破坏作用 火山活动对早期形成的圈闭起破坏和改造作用。火山活动产生的高温和热液可促使沉积层中含结晶水的矿物脱水而重结晶,填充孔隙地层的孔道,对油气储集层产生不利影响;并对位于火山口附近的早期油藏产生破坏作用,油气被烘烤而跑掉。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图片百科|3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迷人的火山
moxj 2008-11-5 15:15
有动物学家曾说,地球也是一个巨大的有生命的物体.火山就是它的 鼻孔,岩浆是它的血液,地震是它的脉搏。   虽然我们生活的地球有 70% 为沉积岩覆盖,然而它们的平均厚度只有 735m .即使是地壳,也主要是由浆岩组成的.火山是地球的灵魂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除了木卫 I0 以外,只有地球有频繁的火山喷发,表明火山活动是星球富有生命力的象征 , 地球可能是行星系中最年轻 , 最富有生命力的。 火山是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的窗口.即使讨论有关地壳演化的板块学说也和火山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研究有关生命起源的很多假说都和火山有关 ―― 生命是蛋白质的表现形式,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构成,氨基酸由甲烷、氨、醛和水合成,而甲烷、氨、醛和水又是由 C 、 H 、 O 、 N 四大元素化合而成,它们化合合成所需的高温条件,在自然界可由火山喷发提供。美籍俄裔科学家佐洛托夫认为,火山口内气体温度高达 12000C, 当这些气体进入火山口上空的蘑菇云时,气体的温度将降至 300150 0C ,这一过程(催化剂存在)有利于蘑菇云中 C 、 H 、 O 、 N 等元素化合成简单的有机物,进而合成氨基酸乃至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核糖核酸。 虽然火山活动有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灾难,但火山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矿产和其他资源.包括当今的许多自然旅游资源.其中有些由火山活动带来物质更是我们新兴材料的先驱. (欢迎有兴趣的同学留言,以后继续讨论这方面话题.盼望相 关专业 老师提供指导.下面附相关图片介绍.主要为刘嘉麒院士讲课资料,未详细查阅标注,请勿转载) 中心式喷发火山 裂隙式喷发火山 普里尼式火山喷发(喷发猛烈) 乌尔堪式喷发(烟柱) 斯特朗博利式喷发(白色气体,水气等) 夏威夷式喷发(岩浆喷溢) 冰岛式喷发(宁静溢流) 台湾高雄泥火山 美丽的火山湖 原图地址: http://www.gettyimages.cn/index/showmid/photoid/474387.html 我国与火山有关的地质公园
个人分类: 科普思考|751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
Bobby 2008-9-15 17:57
火山口底部 从火山口底部向上看 从火山口边沿顶部下望 从火山口边沿顶部下望 从火山口顶部的海口制高点远眺 火山科普馆内有很多火山照片和文字资料, 另展出很多石头, 下面的照片就是科普馆里展示的石头 中国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西南 15 公里 的石山、永兴两镇境内,公园面积 108km 2 。公园用有 40 多座第四纪火山,其类型之多样、熔岩景观之丰富、熔岩隧道之奇特,实为罕见的火山奇观。万年前的火山,千年火山石文化和热带生态植被群落相融合,构成了以热带城市火山生态与文化为内涵的地质公园。中国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为国家 4A 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属地堑一裂谷型基性火山活动地质遗迹,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新世(距今 1 万年)火山喷发活动的休眠火山群之一,具有极高的科考、科研、科普和旅游观赏价值。石山火山群是大自然赐于人类的宝贵财富,它是第四纪玄武岩火山天然博物馆,是揭示地球深部的天然窗口,是记录雷琼裂谷形成的岩石学记录。 园区地质遗迹主体为 40 座火山构成的第四纪火山群。火山类型齐全、多样,几乎涵盖了玄武质火山喷发的各类火山,既有岩浆喷发而成的碎屑锥、熔岩锥、混合锥,又有岩浆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玛珥火山。火山地质景观极为丰富,熔岩流 结壳熔岩,如绳索状、扭曲状、珊瑚状,无不称奇,令人叹为观止。熔岩隧道有 30 多条,最长到 2000 余米,其内部形态与景观丰富、奇妙,为国内外所罕见。园区在火山锥、火山口及玄武岩台地上发育热带雨林为代表生态群落,植物有 1200 多种,果园与火山景观融为一体,为热带城市火山生态的杰出代表。园区内保存有千百年来人们利用玄武岩所建的古村落、石屋、石塔和各种生产、生活器具,记载了人与石相伴的火山文化脉络,被称为中华火山文化之经典。园区总面积 108 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马鞍岭、双池岭、仙人洞、罗京盘等。   马鞍岭火山口景区是园区内一个窗口性景区,景区内有 4 座火山,南锥风炉岭,北锥包子岭及两个被称为 火山圣婴 的小型的两个寄生火山,构成一个完美的全新世休眠火山家族。步入景区,犹如进入了一个玄武岩的石头世界,展现为一个内容丰富的露天玄武岩火山博物馆。   双池岭为并列的两个孪生玛珥火山,火口垣为凝灰岩环。罗京盘玛饵火山,内径达 1000 米 ,形态完美的圆形低平火口,放射状与环梯状田园景色十分怡人。   仙人洞分上、下两段,下段洞中有洞,天外有天,令人扑朔迷离,岩壁上吊着、贴着各种各样的熔岩石乳,似落非落,令人惊叹。此洞石奇,水也奇,随时可以听到水滴的清逸声,水滴在不同形质的岩石上引起不同的音调,组成十分美妙的音韵。仙人洞的上段因洞顶多处塌陷而分成数十段熔岩隧洞,这些石洞有的像互相连接的蜘蛛网状;有的像开阔的地下餐馆;有的则好比离奇的古堡宫殿。阳光通过隧洞塌陷所形成的天窗照耀洞中,使阴暗的洞中景物一片清明,蔚为壮观神奇。 http://www.huaxia.com/hk/2008/00764690.html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 2008/03/26 /010217750.shtml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17648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注固体潮:德研究称月球引力可引发地球地面规律升降
杨学祥 2008-9-8 06:32
德国耶拿大学研究地球潮汐的专家格哈德詹希最近发表论文称,月球引力对地球的影响不仅会产生潮汐现象,而且会导致地球的地面每天有规律地升降。 根据詹希的论文结果,欧洲的地面每天升降约 80 厘米 。 詹希是德国耶拿大学的应用地球物理学专家,从 2003 年起担任国际大地测量学协会潮汐委员会的主席,他也是本周在耶拿召开的 4 年一次国际潮汐研讨会的组织者 。 地面的升降对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来说并没有直接的感觉。詹希解释说,由于月球引力对地壳运动的作用非常小,所以潮汐运动不会对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产生影响。他认为, 月球的作用加剧地壳的张力并导致地震的可能性是:当地壳的张力方向与潮汐产生的运动方向相同,但这种可能性迄今并没有具体数据加以证实。 詹希称,产生潮汐的原理现在已经非常清楚,当月球直接处于地球上方位置的时候,就会出现潮汐的最大值。月球围绕地球的旋转关系可以设想为一个转动的哑铃,一头是地球,另一头是月球,当月球的离心力超过地球的引力时就形成涨潮,低于地球的引力时就形成落潮,潮汐作用存在于地球引力和离心力之间的差别。 目前关于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一般只讨论海洋潮汐 。讨论地球固体潮汐的论文很少 。应该加强地球固体潮激发地震火山的观测和论证工作。 参考文献 1. 顾钢。德研究称月球引力可引发地球地面规律升降。 2008 年 9 月 07 日 ( 气象港 *20080907*xw439* 朝霞 * 自科学网 - 最新 2008-9-5 来源:科技日报 ) 。 http://qxg.com.cn/n/?fc=ndcid=66nid=20175 2.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3.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4.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3 ,( 4 ): 49-55 5. 杨学祥,杨冬红 . 四川汶川地震与潮汐关系的 NCEP 数据证据 . 发表于 2008-6-4 18:38:1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49 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7. 杨学祥 . 汶川地震反思的一面镜子:云南地震早有预测 . 发表于 2008-8-22 9:57:1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738 8. 杨学祥 . 下一个 7 级强震: 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2 月强潮汐时期 . 发表于 2008-9-5 10:18: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59 9. 杨学祥 . 下次 7 级强震(续):自转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叠加 . 发表于 2008-9-5 15:03:0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8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球自转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关系
杨学祥 2008-7-25 14:44
网友最近提问:地球自转速度和地震、火山活动是怎样一种关系?不同的科学假说会有不同的回答。 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旋转椭球体,原因就在于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使赤道突出,使两极下陷,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决定了地球的形状。 根据李四光的构造运动地球自转假说,地表的构造运动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是在地球自转速度控制下发生的:自转加速时两极物质向赤道运动,造成两极海退和赤道海侵;自转减速时,赤道物质向两极运动,造成两极海侵和赤道海退。地表和地下物质的流动破坏了原有的地壳重力均衡,海水增加或减少,洋壳就会均衡下沉或上升。由此造成相应的地震火山活动。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地震的关系,许多学者都曾研究过。如李启斌、傅征祥、杜品仁、、徐道一和郭增建。详细论述可参阅他们的专著。 观测和理论分析表明,潮汐中、短周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很好的对应性,这种对应性在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中也有很好的表现,成为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的证据 。 据罗时芳等( 1974 )和任振球等( 1990 )的研究,地球自转周期有 11.169 (对应 11.2 年太阳黑子周期)、 12.15 (对应 12.01 年木星相似会合周期)、 18.6 (对应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19.855 (对应 19.858 年木星、土星会合周期)、 22.337 (对应 22.2 年太阳磁周)、 29.783 (对应 29.46 年土星公转恒星周期)、 59.555 年周期(对应 59 和 60 年木星、土星、水星相似会合周期),振幅分别为 0.162 、 0.141 、 0.521 、 0.189 、 0.434 、 0.521 、 1.239 毫秒 。 此种解释的矛盾是,木星与土星相比,其质量大,距离地球近,产生的地球自转振幅却仅为土星的四分之一。如果加上月亮的 11.137 、 18.6 、 19.96 、 22.3 、 29.94 、 59.88 年潮汐周期,就有很好的对应性和可比性 。 我们在 1997 年和 1999 年就论证了地球潮汐形变对地球自转速度的影响 。 李国庆发现 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13.6 天、 27.3 天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球自转周期 18.6 、 29.783 、 59.555 年的振幅是最大的,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在 18.6 年内由 18.6 度变为 28.6 度,完成一个周期循环。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 28.6 度时期,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加快;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 18.6 度时期,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 。 2006 年 5 月 16 日 接连发生两次 7 级以上强震。这一天的特殊天文条件是,月亮赤纬角在南纬 -28.54009 度,为最大值。南纬 28 度和北纬 28 度的地壳在 12 小时内经历了高潮与低潮的南北摆动,潮汐负载的剧增和剧降激发了地震和火山活动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月球在地球赤道面上,使地球的瞬时扁率达到最大,使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也会影响地震。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与最小值年间隔 9.3 年,一个周期变化为 18.6 年;在每月内,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日与最小值日间隔为 6.8 天,一个周期变化为 13.6 天。地球自转确实存在 13.6 天和 18.6 年周期。 李国庆发现 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13.6 天、 27.3 天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地震的激发原因之一 。 过去,人们仅仅把日月大潮时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看成是潮汐激发的结果,因而,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如果我们考虑日月大潮、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三个天文要素,强潮汐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潮汐的东西震荡和南北震荡,使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和南北太平洋海面发生反向升降,幅度为 60 厘米 ,破坏了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降升 20 厘米 ,由此引起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 。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可以起到增效作用。 从春分( 3 月 20-22 日)到夏至( 6 月 21-22 日),从秋分( 9 月 22-24 日)到冬至( 12 月 21-23 日),太阳潮高潮区由赤道移到南北回归线,潮汐南北震荡逐渐加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之叠加,易发生强震;从冬至到春分,,从夏至到秋分,太阳潮高潮区由南北回归线移到赤道,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之叠加,形成赤道潮汐高潮叠加区,易发生强震 。 对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 1.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总数 60 次。由于地震对潮汐的滞后效应和潮汐本身的滞后效应,以最大潮汐发生后对地震的影响来计数天数。这是一个很严格的规定,可能把受到潮汐影响的个别地震舍掉了。例如, 1947 年 7 月 29 日 发生在西藏朗县东南的 7.7 级地震, 8 月 2 日 月大潮, 7 月 30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6.3 度,受潮汐作用很明显。 2. 日月大潮周期为 15 天,距日月大潮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19 。出现频率为 19/60 ,小于 1/3 。与前人的统计结果大致相同。 3. 月亮近地潮周期为 27.5 天,距月亮近地潮不超过 5 天的地震次数: 10 。出现频率为 1/6 。 4. 当月的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到最小值的天数为 6.8 天。距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23 。出现频率为 23/60 ,大于 1/3 。 5. 距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不超过 3 天的地震次数: 10 。出现频率为 1/6 。 6. 不符合条件的地震次数为 8 。出现频率为 2/15 。即受潮汐影响的地震占 13/15 ,即 86.67% 。其中,受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影响的地震频率最大,为 23/60 ;受日月大潮影响的地震频率次之,为 19/60 ;受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影响的地震频率最少,都为 1/6 。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2.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3. 罗时芳 , 梁世光 , 叶叔华等 . 地球自转转率变化的周期分析 . 天文学报 ,1974,15(1):79 ~ 84 4. 任振球 . 全球变化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0. 60-77. 5. 杨学祥,杨冬红 . 潮汐变化气候周期及其作用 . 气象港。 2006-8-30 。 http://qxg.com.cn/upload/720507055.doc 6. 杨冬红,杨学祥 . 1940-1981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受潮汐影响验证 . 2007-3-19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2522 7. 杨学祥 , 陈殿友 , 李守春 . 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 西北地震学报 , 1999, 21 ( 1 ): 44~47 8. Li Guoqing. 27.3-day and 13.6-day atmospheric 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 Adv. Atmos. Sci. 2005, 22:359-374. 9. 杨学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关系。 2006-5-17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9136 10. 杨冬红,杨学祥 . 潮汐周期与太阳周期的共振效应 . 2006-10-29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0795 11.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 2005 ,( 12 ): 37-43 12.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 世界地质 , 2004, 23(4): 407-410. 13. 杨学祥,杨冬红 . 地球潮汐形变、地震与地球自转的周期对应性 . 2008-4-4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331.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4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要爆发的三大理由
杨学祥 2008-7-21 06:35
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要爆发的三大理由 杨学祥,杨冬红 首先,根据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我在 2003 年 12 月的《世界地质》和 2004 年 6 月《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上提出了检验厄尔尼诺预测理论的三个预测: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8.5 的 2004 年海温暖年当年或隔年的海温暖年 2006 年;下次拉尼娜年将发生在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0 的 2007 年海温冷年; 2008 年的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为 12 ,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当年的海温暖年 。 2004 年曾一度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但没有达到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 2006 年 8 月 -2007 年 2 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07 年 8 月 -2008 年 4 月发生了拉尼娜事件。目前, 2008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在迅速形成 。 其次,据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网站报道,该机构的研究表明,引发周边地区暴雨、干旱、酷暑等自然灾害的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 IOD 现象)今年可能再度出现。该机构在过去的两年间曾对 IOD 现象的出现进行过成功的预测。所谓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是指与平常相比,印度洋热带海域东部海面的水温变低,而西部海面的水温升高的自然现象。该现象通常出现在 5 、 6 月, 10 月左右最明显, 12 月开始缓和,与太平洋热带地区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非常相似。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已经在前年和去年连续发生。在前年,受其影响,非洲东海岸(印度洋西部)各国频发洪水,上百万人流离失所;而在印度洋东部的澳大利亚则连续两年遭受干旱。据日本研究人员称,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的出现也给东亚地区造成了影响,最近几年夏天,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连续出现高温天气,就与其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出现后的第二年,海水水温下降区域的温度就会上升,而上升区域的水温就会下降。但是连续三年出现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却打破了这一常规,这在 1950 年以来还是第一次。根据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预测,今年夏天印度和东非地区将会出现经常性大雨天气,而印度尼西亚西部等地区将会干旱少雨,因此他们提醒相关各国应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海温由西暖东冷变为西冷东暖,多雨的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转为干旱,干旱的赤道东太平洋沿岸转为多雨。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使印度洋热带海域东部海面的水温变低,而西部海面的水温升高的自然现象,与太平洋热带地区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非常相似。受其影响,非洲东海岸(印度洋西部)各国频发洪水,上百万人流离失所;而在印度洋东部的澳大利亚则连续两年遭受干旱。因此,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可以增强厄尔尼诺现象。 2006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增强和 2007 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前期较弱,都是受到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的影响 。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 IOD 现象)今年可能再度出现,将增大厄尔尼诺发生的几率和强度。 第三,国内外研究表明,环太平洋地震的地震火山集中爆发与厄尔尼诺事件相伴生,近期频发爆发的地震火山活动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前兆。 国外研究的证据显示从 1964 到 1987 年南方涛动五个最低值和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20 o S 到 40 o S 插入式的地震活动相关。这个地区包含了地球上最广阔的山脉体系之一,巨大的能源通过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释放出来。不顾它们无规律的循环速率和周期,厄尔尼诺和地震群几乎同时发生。在过去最持久的 6 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相一致,它们在 1964 到 1992 年沿东太平洋隆起从 15 o S 到 40 o S 同时发生 。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我国气象工作者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了统计,发现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统计还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侯章栓等对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与外强迫因子信号检测的结果表明,火山活动是影响 ENSO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最重要的外强迫因子 。它不但揭示了地球流体、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而且使厄尔尼诺的海底火山说得到有力的支持 。 东太平洋海隆有加拉帕戈斯三合点,中太平洋莱恩群岛一带有活火山分布。太平洋暖池与地幔热气排放相关 ,海底火山在秘鲁和厄瓜多尔西边海域的加拉帕戈斯三合点和热点喷出会加速厄尔尼诺现象形成。 Herbert Shaw 等估计,海底火山比大陆火山要强烈得多,平均每年至少有 100km 3 的岩浆溢出海底,释放的热能为 4.5 10 21 J ( 10 的 21 次方焦耳) 。模拟试验表明,冷水下沉和热水上升,都是沿类似热幔柱状的连续通道上下运动,与周围热交换极少,符合刘厚赞等模拟计算结果,即地幔排出的热液会很快覆盖海洋表面 。海底探测资料表明,东北太平洋样脊有两个地热排泄区,位于 12~ 24 o N , 110 o W 和 40 ~ 50 o N , 135 o W 。大量岩浆由洋脊轴部溢出形成海底火山活动带。 1982-1983 , 1986-1987 , 1991-1992 年 3 次厄尔尼诺事件形成前这两个地热排泄区( 1982-1983 年只有其中一个)表层海水均有持续发展的 海面水温 ( SST ) 正距平区 。 新华网圣地亚哥 2008 年 7 月 1 日 电 智利南部第九大区的亚伊玛火山 1 日凌晨开始喷发。该区政府随即宣布火山附近 4 座城镇进入黄色预警状态,一些城镇已开始疏散居民。据智利军警通报,亚伊玛火山当天喷发出的岩浆形成了 800 多米长的熔岩流。亚伊玛火山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 600 多公里处,是智利最活跃的活火山之一。亚伊玛火山曾于今年 1 月 1 日喷发,产生的浓烟高达 1000 多米,喷发出的岩浆形成了 2500 多米长的熔岩流。此后,亚伊玛火山活动减弱,但最近几周其附近的地震活动有所增加 。 2008 年 7 月 18 日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 1200 公里 的柴滕市附近,滚滚浓烟从柴滕火山喷发出来。柴腾火山于今年 5 月初开始喷发,目前火山喷发加剧 。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迅速变暖相对应,与拉尼娜事件的结束厄尔尼诺现象的增强相对应 。 新华网基多 7 月 18 日 电厄瓜多尔西南太平洋沿岸的瓜亚斯省 18 日凌晨发生里氏 5 . 2 级地震,地震造成数人受伤以及轻微财产损失。据厄瓜多尔地球物理研究所报告,本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 18 日凌晨 0 时 41 分 (北京时间 18 日 13 时 41 分),震中位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西南 310 公里 处。包括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瓜亚基尔在内的许多地区有明显震感。目前尚无人员死亡的报告。厄地球物理研究所称,当天厄北部沿海地区当地时间 10 时 37 分还发生了里氏 4 . 2 级地震,但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李静报道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岸北京时间今日 10 时 39 分发生 7.0 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距离海面 40 公里 的北太平洋海底。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日本发生 7.3 级地震 。 阿拉斯加一个岛上的火山 2008 年 7 月 12 日 大爆发,把大烟烟雾和灰烬喷上约五万多尺的高空,遮蔽了半个天空,附近一个牧场区的居民被迫紧急疏散。由于事前没有太多征兆和警告讯号,气象人员都感到诧异。据星岛新闻集团消息,该座名叫奥克莫克卡尔德拉( Okmok Caldera )的火山,座落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市西南 1385 公里 外的格伦堡岛( Fort Glenn ),于周六中午左右突然爆发。阿拉斯加火山中心的地质专家事后才表示,较早时探测到该区有轻微震动,但没料火山口爆发来得这么快。地质物理学家麦克纳特说,爆发的威力非常猛烈,在该区上空形成一朵灰烬云,最少高达最少五万尺。上一次爆发是在 1997 年 。与火山爆发相对应, 2008 年 7 月 5 日鄂霍次克海发生 7.6 级地震。 新华网圣地亚哥 2008 年 5 月 1 日 电 据智利《信使报》 1 日报道,智利第十大区洛斯拉戈斯近日连续发生地震。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但引起当地居民的恐慌。报道说,从 4 月 30 日 当地时间 19 时 30 分起,智利第十大区的猜腾、富塔莱乌富和帕伦等地连续发生了 60 多起地震,地震烈度在麦氏 4 度到 5 度之间。智利内政部国家紧急情况办公室已派出专家组前往猜腾进行实地考察,并制定了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 。 中新网 2008 年 7 月 9 日 电综合报道,当地时间 8 日,秘鲁南部发生里氏 6.2 级地震,造成一名 93 岁男子死亡,另有至少 4 人受伤。据美国地震局称,这起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 8 日上午 4 点 13 分左右。秘鲁当地官员称,一名 93 岁男子在家中被倒塌的墙壁压死,一家烟花工厂在地震中爆炸,有两名工人被烧伤。去年 8 月,秘鲁发生里氏 8 级地震,至少造成 500 人死亡, 4 万座房屋被毁 。 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的转换,使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的高度反向升降 20 -40 厘米 ,重力均衡运动导致洋壳反向升降 7 -13 厘米 ,形成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这是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换期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频繁发生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强潮汐起激发作用 。 7 月 19 日 日本 7 级地震进一步验证: 7 月 15-18 日较强潮汐的激发作用不可忽视,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的转换增强了潮汐的跷跷板作用 。 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值得关注!有人发现,地震和火山活动区域,海水温度明显变暖(见图 1 红色和黄色区域)。 图 1 2008 年 7 月 17 日 海温异常(红色和黄色代表正异常,蓝色代表负异常) 参考文献 1. 林振山 , 赵佩章 , 赵文桐 .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9, 42 ( 6 ) : 732 - 738. 2. 杨学祥 .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 世界地质 , 2003, 22(4): 380-384. 3.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 2004 , 26 ( 3 ) : 151 - 155 4. 杨学祥 .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5. 杨学祥 . 关注厄尔尼诺现象迅速发展: 4 天趋势比较 . 发表于 2008-7-15 16:56:1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252 6. 葛进。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预测 印度洋周边气候今年将出现异常。科技日报。 http://www.stdaily.com/gb/stdaily/2008-07/19/content_840348.htm 7. 杨学祥,杨冬红 . 增强厄尔尼诺效应的印度洋偶级子模态现象 . 发表于 2008-7-20 7:31:3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762 8. Walker D A. More evidence indicates link between El Ninos and seismicity. EOS , 1995, 76(4): 33, 34, 36 9. 张丽欣 . 厄尔尼诺来自天道的警告 . 北京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99. 42~43, 293, 294, 315~316. 10. 高庆华 , 胡景江 , 徐炳川 等 . 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1996. 131, 135, 148. 11. 侯章栓 , 李晓东 .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与外强迫因子信号检测 . 北京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0, 36 (5): 641 - 650. 12. 刘厚赞,刘辉,俞永强。海底火山喷发引发厄尔尼诺事件的数值模拟 . 气象学报 . 1998,56(5): 602~610. 13. 杜乐天 . 自然灾害可能的深部流体肇因 . 地学前缘 , 1996, 3 (4): 298~305. 14. Shaw H and Moore J. Magma flows blamed for El Nino events . New Scientist, 1988, 12 (10): 17. 15.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其地球物理解释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2001 , 7 ( 4 ): 509~510. 16. 赵凯,许云鹏。智利南部亚伊玛火山开始喷发。 2008 年 07 月 02 日 14:09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02/140915858317.shtml 17. 智利柴滕火山加剧喷发。 2008 年 07 月 20 日 10:46 常州日报。新华社 / 法新。 http://news.sina.com.cn/o/2008-07-20/104614190241s.shtml 18. 杨学祥 . 关注厄尔尼诺现象迅速发展: 7 天趋势比较 . 发表于 2008-7-18 14:17: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04 19. 杨学祥 . 强潮汐预测得到证实:拉尼娜事件于 2008 年 4 月结束 . 发表于 2008-7-3 11:03:3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124 20. 郝云甫。厄瓜多尔发生里氏 5.2 级地震。 2008 年 07 月 19 日 05:39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19/053915960102.shtml 21. 李静。日本发生 7.0 级地震 政府发布海啸警报。 2008 年 07 月 19 日 11:41 环球时报。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19/114115962171.shtml 22. 编辑:冯辉。阿拉斯加火山爆发 附近居民紧急疏散。星岛环球网 2008 年 7 月 13 日 。 http://www.singtaonet.com/hot_news/gd_20080713/200807/t20080713_811915.html 23. 许云鹏,赵凯。智利连续发生地震引起当地居民恐慌。来源: 新华网 2008-05-02 14:24 。 http://news.cqnews.net/system/2008/05/02/001178062.shtml 24. 秘鲁南部发生 6.2 级地震已致 1 人死亡 4 人受伤。 2008 年 07 月 09 日 17:10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09/171015901907.shtml 25. ElizabethS.Cochran,JohnE.Vidale,andSachikoTanaka.EarthTidesCanTriggerShallowThrustFaultEarthquakes.Science.2004,306:1164-1166. 26.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47 ( 4 ) :616-621. 27. 杨学祥 .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 发表于 2008-7-19 8:16: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5207 次阅读|2 个评论
8日秘鲁南部发生6.2级地震验证强潮汐激发作用
杨学祥 2008-7-10 06:54
中新网 7 月 9 日 电综合报道,当地时间 8 日,秘鲁南部发生里氏 6.2 级地震,造成一名 93 岁男子死亡,另有至少 4 人受伤。据美国地震局称,这起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 8 日上午 4 点 13 分左右。秘鲁当地官员称,一名 93 岁男子在家中被倒塌的墙壁压死,一家烟花工厂在地震中爆炸,有两名工人被烧伤。去年 8 月,秘鲁发生里氏 8 级地震,至少造成 500 人死亡, 4 万座房屋被毁 。 广州日报讯记者昨日获悉,据广东省水文局统计, 7 月 6 日 到 9 日三天累计雨量,全省大于 100 毫米 的水文站点有 210 个,占全部站点的 24.6% ;大于 200 毫米 的水文站点有 75 个,占全部站点的 9% ;大于 300 毫米 的水文站点有 34 个;大于 400 毫米 的站点有 11 个。降雨主要分布在潮州、揭阳、汕尾一带,三日雨量最明显的站点有揭阳市普宁市三坑水库三坑站 594 毫米 ,龙江揭阳市普宁市鲘溪林场坪洋站 579.5 毫米 ,频率均超过十年一遇。据省防总初步统计,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等 4 个市、 21 个县(市、区) 297.58 万人受灾,倒塌房屋 0.17 万间,死亡 2 人;损坏小型水库 8 座,损坏堤防 295 处、 74.19 千米 ,堤防决口 66 处、 2.94 千米 ,损坏水电站 5 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4 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 1.39 亿元。截至昨日发稿时,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 4 市共转移群众 18.9 万人,其中揭阳市转移群众 11.8 万人 。 我在 2008 年 6 月 21 日 指出,关注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潮汐 A 组合: 2008 年 7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3932 度, 3 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潮汐 B 组合: 7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74 度, 10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 我在 2008 年 7 月 2 日 指出,智利南部的亚伊玛火山 7 月 1 日凌晨 喷发,可能是全球地震活动和冷空气活动的前兆,是强潮汐激发的结果,必须予以特别关注 ! 8 日秘鲁南部发生里氏 6.2 级地震验证强潮汐对地震的激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秘鲁南部发生 6.2 级地震已致 1 人死亡 4 人受伤。 2008 年 07 月 09 日 17:10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09/171015901907.shtml 2. 黄建华,粤水婷。广东 2 天降雨造成近 300 万人受灾。 2008 年 07 月 10 日 04:06 大洋网 - 广州日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10/040615904225.shtml 3.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4. 杨学祥 . 智利南部的亚伊玛火山 1 日喷发敲响自然灾害的警钟 . 发表于 2008-7-2 16:22:4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51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7月2-3日强潮汐预警得到证实
杨学祥 2008-7-5 16:24
中新网 7 月 5 日 电 据问天网消息:中央气象台 2008 年 7 月 5 日 6 时 继续发布暴雨橙色警报: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云南东部和西部、贵州东部和南部、河南东南部、山东北部、河北东部、天津、内蒙古东部偏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 。 中新网 7 月 5 日 电 综合报道,香港天文台 5 日上午 10 时 19 分记录一次猛烈地震,震央位于俄罗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之西北偏西约 380 公里 ,地震规模为里氏 7.5 级。经初步分析,震中位于鄂霍次克海 ( 北纬 53.9 度,东经 153.0 度 ) (编者注:鄂霍次克海位于位于千岛群岛和亚洲大陆之间,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 。   新华网福州 7 月 5 日 电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7 月 5 日 09 时 36 分 ,在福建厦门市、龙海县交界地区 ( 北纬 24.5 度,东经 117.9 度 ) 发生 4.4 级地震 。    武汉晚报讯 1 日至 3 日,湖北遇今年最强暴雨袭击,气象部门和民政部门昨日统计,此场暴雨灾害共造成我省 11 县市受灾,损失达 3.45 亿元,这是我省少有的强降雨。强降雨时段主要集中在 2 日凌晨 1 时至 9 时。从 1 日 8 时~ 3 日 8 时,全省有 17 个县市累计降雨量超过 50 毫米 ,红安达 215 毫米 。因降雨时间集中、雨量大,黄冈英山出现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暴雨还导致全省 123 座水库水位超汛限。据省民政厅统计,此次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红安、麻城、英山、安陆、孝昌、大悟、黄陂、钟祥、京山、郧西、郧县 11 县市区 150.475 万人受灾,因灾死亡 1 人,失踪 2 人,伤病 7 人,转移安置灾民 9590 人。农作物受灾 54.51 千公顷,倒塌房屋 1037 间,直接经济损失 3.45 亿元 。 本报讯 7 月 3 日 18 时 至昨日上午 8 时,恩施州普降暴雨,其中恩施、建始、利川、巴东等 4 县市遭大暴雨袭击,并伴随大风、雷电,造成局部暴雨洪灾。省水利厅昨日上午已派出专班赶赴恩施州帮助防汛抗灾。据了解,本次降雨中,恩施、建始、利川降雨分别达 136 毫米 、 199 毫米 、 113 毫米 ,均为大暴雨。受强降雨影响,清江、马水河等河流水位猛涨,清江恩施站今日 9 时洪峰水位高达 417.95 米 ,超警戒水位 2.45 米 ;马水河支流米水河建始站今日 4 时洪峰水位 546.16 米 ,为建站历史第二高水位。据防汛部门初步统计,恩施州已有恩施、建始、利川、巴东等 4 市区报灾,受灾 32 个乡镇、 42.8 万人,农作物 1.13 千公顷,倒塌房屋 60 间;巴东县信陵镇因暴雨造成围墙倒塌致两人死亡、一人受伤;全州多处公路被山洪冲毁中断;恩施城区南门外、胜利街被积水所淹,公交线路除 2 路、 8 路正常运行外,其余公交路均不同程度受阻;叶挺囚居纪念馆因暴雨受损,六角亭街道办事处胜利街街道房屋渍水近 1 米 深。各类直接经济损失 7500 万元 。 我在 2008 年 6 月 21 日 指出,关注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 潮汐 A 组合: 2008 年 7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3932 度, 3 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 B 组合: 7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74 度, 10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C 组合: 7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6547 度, 18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相隔时间超过 3 天),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潮汐 D 组合: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 26 日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减弱,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E 组合: 7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690 度, 30 日为月亮近地潮(本月发生两次), 8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两两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关注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南方暴雨灾害值得关注 。 我在 6 月 28 日 指出, 7 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发生 18 次左右。 2008 年上半年已发生 11 次,高于平均水平,下半年地震强度和频次将会减少,除非年末厄尔尼诺事件发生。 2008 年 4-7 月、 10-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8-9 月为弱潮汐时期, 7 月地震是高潮后的调整时期,强度逐渐减少是必然趋势。 中国和日本地震后,接近两周的时间持续平静, 27 日又开始活跃。这是对 6 月 2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赤道潮汐变化最大的反应。 7 月 2-3 日最强潮汐会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7 月 29 日 - 8 月 1 日 次强潮汐是另一次机会 。 智利南部第九大区的亚伊玛火山 7 月 1 日凌晨 开始喷发。该区政府随即宣布火山附近 4 座城镇进入黄色预警状态,一些城镇已开始疏散居民。据智利军警通报,亚伊玛火山当天喷发出的岩浆形成了 800 多米长的熔岩流。亚伊玛火山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 600 多公里处,是智利最活跃的活火山之一。亚伊玛火山曾于今年 1 月 1 日喷发,产生的浓烟高达 1000 多米,喷发出的岩浆形成了 2500 多米长的熔岩流。此后,亚伊玛火山活动减弱,但最近几周其附近的地震活动有所增加 。 智利南部第九大区的亚伊玛火山 7 月 1 日凌晨 开始喷发,预示地球内部应力正在急剧汇集,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又一个前兆。 智利是中国地心对称点,根据点源激发球面地震波传播原理和特征,点源激发球面对流也具有在同半球发散,在对称半球积聚的特征 ,亚伊玛火山曾于 2008 年 1 月 1 日 喷发,产生的浓烟高达 1000 多米,喷发出的岩浆形成了 2500 多米长的熔岩流,可以产生对称点处的汇聚下沉冷流,对中国南方 1 月 12 日 开始的 50 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产生影响。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最强地震与中国 20 世纪 60 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智利南部的亚伊玛火山 7 月 1 日凌晨 喷发,可能是全球地震活动和冷空气活动的前兆,是强潮汐激发的结果,必须予以特别关注 ! 2008 年 7 月 2-3 日强潮汐预警得到证实:强震和暴雨验证强潮汐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央气象台发布橙色警报 鲁冀津等地有暴雨。 2008 年 07 月 05 日 08:27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05/082715876226.shtml 2. 太平洋西北部鄂霍次克海发生 7.5 级地震。 2008 年 07 月 05 日 11:46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05/114615877294.shtml 3. 来建强,项开来。福建发生 4.4 级地震 应急工作队赶赴现场。 2008 年 07 月 05 日 11:33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05/113315877259.shtml 4. 陈自力,杨夏,赵莹。湖北 11 县市遭暴雨袭击 150 万人受灾。 2008 年 07 月 05 日 01:55 武汉晚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05/015515874357.shtml 5. 黄海斌,孙又欣。湖北恩施等 4 县市遭暴雨袭击 2 人死亡。 2008 年 07 月 05 日 05:39 长江商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05/053915875458.shtml 6.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7. 杨学祥 . 6 月的强降雨与强潮汐激发密切相关:值得关注 . 发表于 2008-6-26 15:11: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407 8. 杨学祥 . 暴雨灾害预测得到证实: 7 月暴雨灾害成首选 . 发表于 2008-7-3 15:46: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146 9. 杨学祥 . 全球地震在 6 月 27 日 又开始活跃 . 发表于 2008-6-28 5:16:4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571 10. 赵凯,许云鹏。智利南部亚伊玛火山开始喷发。 2008 年 07 月 02 日 14:09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02/140915858317.shtml 11. 杨学祥,杨冬红 . 面波在球面上传播时的能量密度变化:由逐渐变小到逐渐变大 . 发表于 2008-6-19 20:44:5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687 12. 杨学祥 . 智利南部的亚伊玛火山 1 日喷发敲响自然灾害的警钟 . 发表于 2008-7-2 16:22:4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51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577 次阅读|3 个评论
7月3日震讯:西藏班戈县和台湾高雄发生地震
杨学祥 2008-7-3 09:45
新华网北京 7 月 3 日 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8 年 7 月 3 日 04 时 23 分 ,在西藏班戈县 ( 北纬 35.8 度,东经 88.3 度 ) 发生 5.1 级地震 。   中新网 7 月 3 日 电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地区今天上午八时五分发生里氏 4.5 级有感地震,震中在高雄桃源地震站西偏北方 7.2 公里 。 台湾中央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指出,这起地震深度 5.9 公里 ,除了高雄桃源和嘉义大埔震度为四级外,台南市震度为二级,台南东山、台东利稻、嘉义市、屏东三地门、花莲富里和斗六市震度各为一级 。 7 月 2-3 日强潮汐预警初步得到证实 。 参考文献 1. 西藏班戈县凌晨发生 5.1 级地震。 2008 年 07 月 03 日 05:45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03/054515861869.shtml 2. 台湾高雄发生 4.5 级地震。 2008 年 07 月 03 日 09:27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03/092715863014.shtml 3. 杨学祥 . 智利南部的亚伊玛火山 1 日喷发敲响自然灾害的警钟 . 发表于 2008-7-2 16:22:4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51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611 次阅读|1 个评论
智利南部的亚伊玛火山1日喷发敲响自然灾害的警钟
杨学祥 2008-7-2 16:22
新华网圣地亚哥 7 月 1 日 电 智利南部第九大区的亚伊玛火山 1 日凌晨开始喷发。该区政府随即宣布火山附近 4 座城镇进入黄色预警状态,一些城镇已开始疏散居民。据智利军警通报,亚伊玛火山当天喷发出的岩浆形成了 800 多米长的熔岩流。亚伊玛火山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 600 多公里处,是智利最活跃的活火山之一。亚伊玛火山曾于今年 1 月 1 日喷发,产生的浓烟高达 1000 多米,喷发出的岩浆形成了 2500 多米长的熔岩流。此后,亚伊玛火山活动减弱,但最近几周其附近的地震活动有所增加 。 我在 2008 年 6 月 21 日 指出 : 潮汐 A 组合: 2008 年 7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3932 度, 3 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 B 组合: 7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74 度, 10 日为上弦,日月小潮,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C 组合: 7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6547 度, 18 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相隔时间超过 3 天),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潮汐 D 组合: 7 月 23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28 度, 26 日为上弦,日月潮汐相互减弱,赤道处于高低潮变化最大值区,有利于两极冷空气向赤道流动。 潮汐 E 组合: 7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59690 度, 30 日为月亮近地潮(本月发生两次), 8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两两叠加,形成最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智利南部第九大区的亚伊玛火山 7 月 1 日凌晨 开始喷发,预示地球内部应力正在急剧汇集,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又一个前兆。 智利是中国地心对称点,根据点源激发球面地震波传播原理和特征,点源激发球面对流也具有在同半球发散,在对称半球积聚的特征 ,亚伊玛火山曾于 2008 年 1 月 1 日 喷发,产生的浓烟高达 1000 多米,喷发出的岩浆形成了 2500 多米长的熔岩流,可以产生对称点处的汇聚下沉冷流,对中国南方 1 月 12 日 开始的 50 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产生影响。 1960年5月22日智利最强地震与20世纪60年代中国三年自然灾害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智利南部的亚伊玛火山 7 月 1 日凌晨 喷发,可能是全球地震活动和冷空气活动的前兆,是强潮汐激发的结果,必须予以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 赵凯,许云鹏。智利南部亚伊玛火山开始喷发。 2008 年 07 月 02 日 14:09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07-02/140915858317.shtml 2. 杨学祥 . 暴雨灾害可能成为首选目标: 2008 年 7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6-21 6:05: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8 3. 杨学祥,杨冬红 . 面波在球面上传播时的能量密度变化:由逐渐变小到逐渐变大 . 发表于 2008-6-19 20:44:5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687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76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