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详略有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基金申请新议-27:主次分明 详略有致
热度 21 sqdai 2014-2-26 08:17
前天关于基金申请书表述的博文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天想就此话题稍加补充,主要讲讲在撰写标书时如何做到言简意赅,突出主题。 前面已经说过,申请书应把 “ 为何立项?何以进行?有何创新?为何可行? ” 这四大问题说清楚,力求做到主次分明、 详略有致。在阅读一些标书时,经常发现有些申请该说的语焉不详,不该多说的却絮絮叨叨,因此读来让人感到茫无头绪。我把常见的问题归纳为“五多五少”。 何谓“五多”? 第一“多”: 过多地陈述立项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当然要讲清楚,但没有必要长篇大论、洋洋万言地讲。有些标书的摘要中,把宝贵的 400 字用于大段说明立项背景,有点可惜,其实,只要有一两行字把意义点到即可;在立项依据中过多地渲染课题的重要性也会浪费其 8000 字的额定篇幅。 第二“多”: 杂乱无章地堆砌研究动态 。国内外研究动态必须讲清,但有些标书只是罗列张三李四做了什么,缺乏必要的整理和分析。 第三“多”; 多余的常识性信息 。有些标书中大段摘引教科书或专著中的知识点来做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案的铺垫,实在没有必要。要知道,解读、评判标书的是行内专家,他们不需要“科普型”信息,最想知道的是所涉及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申请人如何“添砖加瓦”。 第四“多”: 过细的研究步骤 。有些标书中的研究细节铺叙得过于具体、琐碎,太多的公式、图表令人眼花缭乱,反而掩盖了申请书中的亮点。 第五“多”: 过多的人员信息 。有些标书介绍全部团队成员,罗列了他们的大量出版物,也无必要。最需要的是项目申请人及其(一二位)主要合作者的信息,最有用的是与项目密切相关的信息。 何谓“五少”? 第一“少”: 缺少研究途径的具体描述 。尤其是在摘要中,需要说明的是研究对象、研究途径、预期成果及其创新性,许多人写摘要时忽略了研究途径的描述。在研究方案中不能泛泛地讲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必须点出非常具体的特指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少”: 缺少对研究动态的梳理 。描述国内外研究动态的目的是为了给标书作铺垫。在讲述了众多已有研究成果之后,必须点明在所涉及的领域中还有哪些 open problems ?也就是说,还遗留多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讲清了此点,申请书才有坚实的“落脚点”。 第三“少”: 缺少对特色与创新之处的凝练 。不少标书在讲到创新点时,经常重复研究内容中的陈述,让人不得要领。 第四“少”: 缺少研究方案各点的内在联系 。如上文所述,可利用技术路线讲清。 第五“少”: 缺少图文并茂的表述 。应该知道,有时大段描述的作用远不及几张精心编绘的插图。 只有注意克服撰写标书时的“五多五少”的缺点,真正抓住了应该讲明的要点,标书才会大放异彩。当然,其关键还是申请人有很好的学术素养和知识积累,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创造超越前人的业绩。 不知朋友们以为然否? 写于 2014 年 2 月 26 日晨
个人分类: 科研方略|12638 次阅读|29 个评论
正文:构思缜密 详略有致——八谈科技论文写作
热度 3 sqdai 2011-2-18 09:31
本讲专门谈科技论文正文的写作。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所表述的成果获得公众认可的立足之本,必须尽心尽力地写好。 • 基本要求 • 学界已有一种共识,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见去年 11 月 28 日推荐的《清华大学硕士博士论文写作技巧讲座》中的叙述),亦即,内容必须真实无误,观点必须旗帜鲜明,叙述必须清晰生动。在正文中必须努力达到这些要求,具体来说,必须做到: 结构合理 演绎严谨 结果可信 层次清晰 剪裁得体 详略有致 表达简练 行文流畅。 下面简述正文如何构思铺陈,即写什么?怎么写?特别指出初学论文写作者的常见问题。 • 正文的内容 • 正文是研究成果的全面铺叙,应该包含如下要素: —— 问题提法 。理论研究成果要点明所研究的问题;实验研究成果要讲清实验对象和目的; —— 前提条件 。理论研究要叙述理论框架、基本假设、模型概略(套用现成的还是新建的?)、方法要旨(现成的?自行设计的?)等等;实验研究要描述实验总体架构、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制剂(自行研制?还是购买的?凡购买者应标明生产厂家)、实验方法、技术路线等等; —— 研究步骤。 理论研究要讲清演绎思路和过程;实验研究要简述实验的主要步骤和过程; —— 基本结果。 用定理、公式、表格、曲线、图像、照片等陈述所获得的主要成果; —— 讨论分析。 充分展示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解析结果要说明对前人结果的拓展之处;数值结果要与相关的前人(解析、数值或实验)成果做比较,验证结果的有效性,说明存在的误差和局限性;实验结果要进行 uncertainty 分析,说明实验中的新发现或对已有理论的验证。倘若一份工作兼有理论和实验成果,则要相互印证。 • 正文写作要旨 • 1. 求真务实 对所获得的研究成果经过严密的去伪存真、去芜存精的分析整理功夫,只保留证据确凿、无懈可击的材料,决不无中生有、无限外推、添油加醋,每句重要的话都要有充足的依据; 2. 思路缜密 事先拟好详尽的大纲,为展开上述内容做好缜密合理的铺排,想清楚要表述的主要观点,用鲜明的观点来统率材料、数据; 3. 详略有致 论文的读者是同行专家、学人,他们对论题已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因此,正文叙述应避开常识性的内容和烦琐的推导,对于常规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不必详述来龙去脉,把主要精力用于如何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关键点; 4. 抽丝剥茧 尽管在细节描述上必须省略、跳跃,总体演绎上必须步步为营、层层推进,不可有跨越性陈述,重要步骤和结果必须令人口服心服; 5. 深入分析 对所得的数据、结果应从各个方面详尽分析,下足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功夫,充分挖掘成果的内涵和机理,尤其是与众不同之处(见本系列博文的头两篇); 6. 斟字酌句 叙述必须简练明白,深入浅出,忌用模棱两可、艰涩深奥的语句;文体必须是正规的书面语言,切忌口语化; 7. 留有余地 对于成果的创新性和可用性不宜做夸大描述;忌用 “ 首次发现 ” 之类的语句;对于不能非常肯定的推测更应留足余地; 8. 冷静客观 正文应保持纯客观的描述,不必做自我评价,不应带感情色彩,忌用华丽词藻,应朴实无华而不失生动地展现成果。 • 正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 初学科技论文写作者的常见的主要问题有: l 前提条件表述不清; l 结构混乱脉络不明; l 叙述拖沓详略失当; l 思维跳跃立论失据; l 头重脚轻分析不足; l 语言贫乏面目可憎。 这些问题有的以前已经论及,有的留待日后细说。这里仅指出很重要的一点。不少年青作者已注意在引言中引述前人成果,并予以标明,而在正文中引用他人成果时却不注意标明出处。我在审读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时,往往难以分清哪些是已有成果,哪些是作者的创造,这种混淆本人和前人成果的做法亟待改变,说得严厉一点,与遵守学术规范有关(尽管在很多情况下作者并非有意违反学术道德)。 上面对论文的正文写作讲了一些浅见,不尽正确,愿与朋友们深入讨论。 【链接】已发的相关博文 在 “ 临门一脚 ” 上狠下功夫 —— 谈科技论文写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7210 写论文 “ 四戒 ” :戒杂、戒浅、戒乱、戒错 —— 再谈科技论文写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7533 缜密构思 精心铺陈 —— 三谈科技论文写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8496 大师手笔 非同凡响 —— 四谈科技论文写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9331 文题:画龙点睛 概括主题 —— 五谈科技论文写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89884 摘要:言简意赅 提纲挈领 —— 六谈科技论文写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392585 引言:开宗明义 引领全文 —— 七谈科技论文写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412949 写于 2011 年 2 月 18 日晨
个人分类: 科研方略|8968 次阅读|2 个评论
怎样做好口头表述?
sqdai 2010-9-1 05:50
这里所说的口头表述指的是关于学术问题的演讲或陈述(包括上课),昨天的博文里谈到了此点。我一直认为,学术成果的表述技巧是科研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口头陈述技巧不可或缺;而对教学来说,教师必须善于口头表述。因此,口头表述对于捧住我们的饭碗(职业)极为重要。本文主要说说学术成果的口头表述。 常见的学术性口头表述有: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学术会议口头报告; seminar 专题报告;项目申请答辩;教学科研职场的求职答辩等等。这些口头表述的要求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 听众通常是同行,但只有少数情况下是小同行,多数情况下是大同行;有时甚至有非同行听众(如人才计划项目申报答辩中的人事干部); 听众通常不追求细节,要求略知大概;听众越多,情况越是如此; 听众一般较为专注,有时非常挑剔; 报告时间一般有严格限制,最长不过是一小时左右,最短可能是三五分钟。 因此,对学术报告的基本要求是: 必须深入浅出,鲜明生动,使得多数听众听得懂; 必须详略有致,突出重点,做 overview 性的描述; 必须言之有据,清晰准确,使听众感到无懈可击; 必须言简意赅,抓大放小,严格把握时间,免得意犹未尽而被赶下台。 应当避免的短处是: 讲述过于艰深,堆砌专业术语,把听众搞得一头雾水;最可恶的是卖弄才情,把简单问题搞得云里雾里,复杂异常。所以我很欣赏 武际可 教授的话:由浅入深最困难,由浅入浅或者由深入深情有可原(本事不足),由深入浅最可恨(大意); 纠缠于细节,尤其是过细地讲述数学公式的推导,听来让人昏昏欲睡; 脉络不清,概念含糊,演绎粗疏,无法令人信服; 言辞罗嗦,讲述拖沓,言不及义,布局不当,头重脚轻。 做好报告的基本要领是: 1. 应 精心准备 。吃透要讲述的内容,理清头绪,写出提纲,分配好各部分的讲述时间,制作最精良的 PPT 稿; 2. 应 提纲挈领 。着重讲述:研究背景,立题动机,主要概念,关键问题,基本思路,主要方法,重要结果,创新之处,研究展望等等; 3. 应 通俗易懂 。顾及最基本的听众,用最浅显的语言讲清复杂的大道理,使得大同行大致能听明白; 4. 应 言简意赅 。充分控制好报告用时,用词精当,决不拖泥带水; 5. 应 反复演练 。通常称之为预答辩,让资深老师、同学好友事先品头论足,指出可改进之处,同时,个人还得多次排练(没有听众或者只有自己的配偶扮演听众); 6. 应 洋溢激情 。精神饱满地面向听众(不要尽给听众看你的后脑勺子或者自己的眼睛死盯住讲稿),充满自信地演绎要讲述的内容,透射出对你所研究的问题的热爱和激情,洋溢对所取得的成果的喜悦之情。这一点不易做到,却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学术报告有一个中心环节制作好 PPT 报告稿,其中的主要注意点是: 实现上述基本要求; 形式完美,可看性强; 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最好配有动画); 篇幅适中,留有附录;平均每半分钟讲一个片子,在谢谢之后备一些描述详情的片子,用于答辩; 字体适宜,色彩鲜明;一般要求每个片子的字数在 40 字以内,字体尽可能不小于 28 号;可以有一些不准备细讲的片子(如已有研究成果目录),用于拉洋片;尽可能做到版式清晰多变,忌用蝇头小字和蓝底红字、白底黄字之类模糊版式。 当然,还有一些技巧,无法一一细说。比如说,人才计划答辩,应事先弄来汇报提纲和打分表,按要求来设计报告,就会有较大的胜算;为节省表述时间,让有些片子一闪而过(例如,已有规定的汇报提纲,预定拉洋片的部分等)。 近年来,经常做一些学术报告,每年要听上百个各类答辩,上面的简要描述是本人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当然,每个人必须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学会做报告的最好途径是不断做报告。 写于 2009 年 7 月 30 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00193.html
个人分类: 科研方略|9283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