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圣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花木赏悦(31)花中圣洁-紫薇
duzhanchi 2020-9-3 12:48
(七言) 花中圣洁 - 紫薇 树干光滑玉肌青,轻轻抚挠枝叶动 。 花序高踞枝头立 , 花朵端秀繁 葱茏。 雄蕊多数细须状,花瓣皱褶萼壶形 。 淡泊名利自得乐,生性强健洁而圣。 注释 : 紫薇( L agerstroemia indica ),别名:百日红、满堂红、红薇花、痒痒树、圣之花等。属于千屈菜科紫薇属,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地: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花期 5-9月。花色:白、红、粉红、桃红、紫等,据此可分为4类:白花银薇、红花红薇、紫花紫薇、淡紫翠薇,依次代表雅致、吉祥、丰盛和奇趣。花语:喜庆、圣洁、长寿。 紫薇是 贵阳、 安阳、信阳、咸阳、襄樊、自贡、 徐州、 基隆的市花。有 “圣之花” 、 “洁圣”之誉。只要轻轻抚摸树干,便会全树微微颤动,故有“痒痒树”之称。
个人分类: 诗词摄影|3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近梅里雪山
热度 6 xuxfyuwp 2017-3-19 15:58
每当进入到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西部高原区域,都可以看到耸立于高原之巅的座座雪山, 既是令人观赏的壮丽景观,也是大自然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多数雪山都是当地宗教信仰中神圣、圣洁的象征。前不久在云南一睹了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梅里雪山,就是一座被藏传佛教供奉的神山。 久闻梅里雪山的“圣名”,印象中总带有几分神奇,这大概是源于2008年在广西时与陈章良先生的一次谈话。陈是位名人,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拿到生物学博士学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一项青年科学家奖。回国后很受关注,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北京农业大学校长等,后来调任广西任自治区工作,现已回到北京。 陈章良很健谈,讲话也挺风趣,他是学生物的,记得在一起吃饭时我就问他抽烟喝酒对人体会有什么影响,他想了想后冒出一句:“抽烟伤肺,喝酒伤肝,若不抽不喝,则要伤心。”他对气象问题似也不陌生,记得讲到他小时候在福建沿海生活,常遇到台风侵袭,那里有许多“寡妇村”,男人都是出海捕捞时因遇到台风而没有回来。但留下印象较深的还是有关登山的话题,这与陈的个人爱好有关。 陈曾很喜欢登山,常与国家登山队一起参加些活动,登上过一些不是很高也不算低的山峰。据他介绍,如果是登5000米以下的山,就只能叫爬山,若高于5000米,才能叫登山。而登山的成败往往受到当时气象条件的影响,关系密切。 印象最深的还是他谈到的几个北大学生曾尝试登珠穆朗玛峰的情景,几位学生都不幸遇难,经历很凄惨。重要原因还是缺乏足够的气象信息,登山途中遇到了突发雪崩。当时崩塌下来的雪块并不是一次性压下来,而是一次又一次随狂风落下,不断压在学生的身上。开始学生还能从雪中向外爬,后来雪块不断压下,他们的身子最终很难再移动了,只能用手将雪向四周推,并用手将身子向上撑,直到最后再也动不了了。 后来找到他们的遗体时,每个人都将一只戴手表的手伸向最高处。陈说,这些孩子家里都很穷,可能是想把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留给家人。我无法断定他的分析结论是否准确,但这并不重要,相比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手表又能算什么呢?不知该怪学校还是怪他们自己,学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又该如何向他们的家人交待呢?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当时听了陈的这段描述,很为这些孩子心痛,也感到心情很压抑,仿佛那些孩子在冰雪中挣扎的情景总是浮在眼前,挥之不去。 谈到梅里雪山,陈章良讲了一段关于中日联合登山的往事。梅里雪山在在诸多雪山中并不算很高,平均6000多米,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但梅里雪山的气象条件非常复杂,不少登山队或个人都曾试图去那里登顶,死伤多人,无一成功。 1991年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精心策划后准备向雪山发起冲击。准备冲顶的前一天,1月3日,中方队员6人,日方队员11人在5100米营地做好了准备,晚上还与外界保持着联系,队员们都很有信心。但第二天凌晨联系中断,指挥部预感出事了,马上组织人去搜救,当直升飞机在队员们营地上空盘旋时,看到的仅是茫茫冰雪,整个登山队全军覆没,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所有队员都长眠在了卡瓦格博。部分遗体于数年后被放牧的藏民在主峰另一侧发现。1996年后,国家明令禁止,不再允许任何人攀登梅里雪山。 当真的走近梅里雪山时,确实产生了一种敬畏的感觉,以卡瓦格博为首的诸座雪山交错排开,甚是壮观,凌冽的寒风,圣洁的冰雪,涌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阳光下辉映着高悬的明月,薄雾里飘动着五彩的经幡,在横断山系的群山环绕中,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令人惊奇、留恋、向往、震撼。
个人分类: 杂记|631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痴愚的风
rongqiaohe 2016-10-16 19:08
《痴 愚 的风》 你永远不会懂我受的伤, 和我挣脱的痛苦; 而我也永远不会懂你的圣洁, 和你所谓的爱 这是令人心碎遗憾。 ( Idiot Wind,1975 ) ---- 鲍勃 · 迪伦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个人分类: 诗歌|1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灾难中的人性光辉
jiangjinsong 2010-9-2 10:19
灾难中的人性光辉 2010年08月30日 京华时报 最近,《京华时报》对香港游客菲律宾被劫持案以及伊春空难做了大篇幅报道,灾难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细节十分感人。   在菲律宾劫持人质事件中,领队谢廷骏被劫匪铐在车门上当人盾,并在双方交火中不幸中弹身亡。许多香港人称赞谢廷骏是香港骄傲,其实谢廷骏不仅是香港骄傲,更是全国导游的骄傲。   在该事件里,14岁的女孩梁颂仪让人记忆深刻。当枪手瞄准她18岁的兄长梁颂学头部时,这个柔弱的女孩,是哪里来的视死如归的勇气?她扑上前,用身躯替兄长挡子弹,结果惨遭射杀!牺牲自己,成全兄长,14岁的女孩给我们大人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8月24日那个夜晚,两个老同学上了飞往伊春的同一个航班,在生存与死亡之间的那一瞬间,凭着当过兵的身板,张新海撞开了机舱尾部的救生门,却没有第一个跳下飞机,而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危难时刻,才是检验人性美丑的试金石,什么是真男人,什么是绅士风范,什么是舍己救人,张新海用行动诠释了一切。   对于他的赞誉,什么语言都显得无力!   伊春空难,在众人都想第一时间逃生的时候,有人喊出了让孩子先走!这一声,如同天籁,响彻云霄;如同一道光,照亮了灵魂的天空。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还有什么比危急时刻的举动更能阐释人性的美丽?   读者空明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3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