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监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中青报:中国有机食品消费每年增长三至五成常年缺口30%
蒋高明 2014-1-24 09:40
中国有机食品消费每年增长三至五成 常年缺口30% 2014-01-23 09:11:4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周易 点击:936 评论: 1 (查看) 分享到: 0   我国有机食品消费每年增长三至五成 常年缺口30%   价格高昂、概念不清、认证不严阻碍有机食品市场扩大   近年来,一些商界名人纷纷涉足农业。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种出了“励志橙”、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卖起了“良心果”、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开卖自种的有机大米、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建林也在北京延庆圈地5700亩建设有机农业园……在这些农产品中,“有机”成为一大卖点。   我国有机农业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随着人们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的概念得到普及。从2000年开始,有机食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标榜生产过程无公害、无污染、纯天然的“有机食品”成为市场上的宠儿。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有机和有机转换食品(有机转换食品是指从开始有机管理至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间所生产的产品——编者注)已有约50大类,400~500个品种。   来自产业研究咨询机构中投顾问的数据显示,全世界2012年有机产品的市场销售额已超过6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近60%的有机食品缺口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其中阿根廷占据了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有机食品的70%。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的消费额正以每年30%~50%的速度增长,常年缺货达30%。   虽然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有广泛的需求,但受消费能力、物流体系和销售渠道限制,有机食品难以迅速普及。据《南方都市报》记者计算发现,如果想纯消费有机食品,一个月的伙食费就要1800多元。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食品市场的有机食品大多来源于家乐福、山姆、沃尔玛等零售渠道。有机食品成本太高,加上生产、管理、物流仓储等多方面的花费,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有机食品的流通成本。   中商情报网发布的《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显示,目前国内对有机食品关注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国内消费者对于有机食品概念的认知还不是十分明确,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与有机食品常常被混为一谈。在高昂的价格下,有机食品到底只是一个炒作的噱头还是真的优于其他等级的食品,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惑。   在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基础之上,有机食品还要求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天然。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教研室主任覃海元指出,有机农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强调可持续发展。   由于有机食品生产成本和认证标准高,实际产量并不多。中国新闻网2011年12月报道指出,截至2011年9月,我国发出的有机产品认证不过6400张,获得认证的有机产品种植面积66万公顷,野生采集面积89万公顷。   有机食品的供不应求,催生了行业灰色利益链,导致有机食品行业频频出现价格标识混乱、认证不严谨等问题。2013年春节前夕,贵州茅台酿酒核心原料被曝“假有机”;2011年年底,山东济南一些大超市高价售卖的有机蔬菜被曝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在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初期,类似现象导致了消费者对于有机食品的不信任,影响了整个有机食品行业的信誉,制约着有机食品市场的扩大。   根据美国有机贸易协会统计,2011年美国有机食品销售额已占其全部食品销售的4.2%,七成美国人消费过有机食品。而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有机食品在整个食品行业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估计还不足1%。   当前,欧美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普遍较国内严格。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中国食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促使国家不断加强对有机食品认证活动的规范。早在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发布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2014年4月,修订后的《办法》将正式实施。   2011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修订了《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并制定了《有机产品认证目录》。新规要求所有的有机食品上市时,在最小的独立包装上,除了贴有机认证标签、认证单位等外,还要贴有机追溯码。同时,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由原先的36家减少到了23家,保证了产品检测水平。   近两年,农业电商的兴起再次为有机食品行业注入活力。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京东商城开卖自种有机米,意味着有机食品已经超越了此前有机零售店、高档食品超市等终端销售渠道,拓宽了销售渠道,有利于有机食品未来的推广和发展。   他指出,有机食品要获得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第一,认证机构要加强认证有效性,增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力度;第二,消费者应提高对有机食品的认识,加强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积极举报和揭露违规行径;第三,媒体和社会舆论力量应加强对有机食品行业的监督,除了宣传其效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导消费者如何选择合规认证食品;第四,国家应大力扶持有机食品企业,培养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周易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的疫苗安全是如何监管的?
热度 7 wsyokemos 2013-12-30 06:54
美国的疫苗安全是如何监管的? 王守业 导 言 近日,湖南、广东、四川等多地婴儿在接种深圳康泰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后发生疑似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全国疑似 “ 疫苗致死 ” 病例至少有 7 例。尽管目前这些婴儿的死亡尚不能完全确定一定是由接种的乙肝疫苗导致的,但是这个事件也再次暴露出我国疫苗领域的现状: 即从生产、流通、招标采购到监管,疫苗问题多多。本文无意就这些问题一一阐述,相关报道网上已经有不少。究竟如何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让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婴幼儿能接种上安全、有效的疫苗呢?在预防性疫苗和药品的安全性监管方面,美国在世界各国可谓是最为严格的,研究、学习该国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使我国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少走弯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就主要根据美国疾控中心 (CDC) 网站的有关疫苗安全监管内容,介绍一下美国的疫苗安全是如何监管的。 在世界公共卫生领域最为成功的案例应该算是利用接种疫苗来大幅度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正是由于疫苗的使用,当年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天花才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彻底灭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也几近根除。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 批准疫苗上市之前,疫苗已经被科学家们严格试验、检测,证明是安全、有效的。疫苗是目前人类对付传染病最好、也是最经济的武器。然而,没有任何一种疫苗是 100% 安全或有效的。个体之间免疫系统的的差别导致有些人(包括儿童)在接种疫苗后,或者并无保护效果,或者有副反应(严重的还可能致死)。但是,和药品不同的是,疫苗是给健康人(其中许多是儿童)使用的,因为严格的安全标准是必须的。由于接种疫苗对人们而言是普通而又容易记忆的事,在接种后发生的任何疾病都可能会归罪于疫苗,事实上,许多疾病和疫苗接种并没有关系,只是恰好在接种后的并发的。所以,利用科学方法和研究认定真正的疫苗副反应尤其重要。 美国国家儿童疫苗伤害法案 在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的美国,由于接种白百破(即: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疫苗而产生的伤害(大概、可能是)的法律诉讼案件显著增加,使疫苗安全问题成为公众的焦点。这种情况有点类似现在的中国。尽管缺乏科学证据证明原告或其监护人所受伤害是由于接种疫苗而产生的,但是美国的法庭仍然判决赔偿。这些法院判决结果直接导致疫苗生产商的风险大增,疫苗价格自然也飙升,几家疫苗生产商受不了,干脆关门大吉。因此,疫苗变得短缺,公共卫生官员担心流行病会卷土重来。因此,为了减少疫苗生产商承担的风险和公共卫生的担忧,美国国会于 1986 年通过了国家儿童疫苗伤害法案( National Childhood Vaccine Injury Act, NCVIA ),这个法案对于美国的疫苗监管在多个方面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该法案的通过对于美国的疫苗安全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国家现在也亟需通过类似的专门法律,现在我国不少家庭(尽管比例并不高,但是绝对数字不小)由于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导致的残疾甚至死亡索赔无门,整个家庭因医治、照顾孩子而陷入贫困、痛苦之中。美国 NCVIA 法案的通过,直接产生了如下结果: 成立国家疫苗项目办公室 (NVPO), 专门协调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部 (DHHS) 下属所有和疫苗接种相关的所有部门的活动,包括 CDC 、 FDA 和健康资源和服务管理局 (HRSA) 。 NCVIA 法案要求所有管理疫苗的卫生机构在每次给疫苗被接种者接种疫苗前,必须向本人或其监护人提供 “ 疫苗信息声明 ” ( VIS )。这些疫苗包括上述的百白破、脊髓灰质炎以及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乙肝、 B 型流感嗜血杆菌和水痘等。每个 VIS 的内容包括对每个要预防的疾病的简单描述以及疫苗的风险和益处。美国 CDC 开发了 VIS 并将其分发给各个州和地方上的卫生部门,以及医院等卫生机构。 根据 NCVIA 法案,国家疫苗伤害赔偿项目 (NVICP) 应运而生,专门用于赔偿由于接种疫苗而引起的伤害,这种赔偿是基于“无过错”原则的,下文将会更详细介绍。 NCVIA 建立了来自美国医学科学院 (IOM, 我国尚无类似组织, 建议参阅我此前的一篇博文: 浅议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 ) 的委员会来审阅有关疫苗副作用的文献资料。这个委员会得出结论:目前人类对于和疫苗有关的风险的知识仍然很有限。 疫苗安全监测:批准前阶段 和药品类似,预防性疫苗在批准上市之前,要经过严格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以确保其安全。首先,会用计算机预测疫苗将会如何和免疫系统相作用。然后科研人员会对疫苗在动物身上做试验,这些动物包括老鼠、豚鼠、兔子和猴子。在疫苗成功通过这些临床动物试验后, FDA 才会批准在人身上进行临床试验。参加这些临床试验的人是完全志愿的。许多人选择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促进科学进步。在所有志愿者参加这些临床试验之前,他们都会收到知情同意书,以确保他们都理解试验的目的和潜在的风险以及他们愿意参加试验。 疫苗获批上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药品类似,可能长达 10 年甚至更长时间。同样和药品类似,疫苗获批前也要进行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即一共三期)。简单而言: I 期临床需招募 20-100 志愿者,耗时几个月,主要是评估疫苗的基本安全性和确定最常见的副作用; II 期临床则需要几百名志愿者,耗时几个月到两年,主要是确定疫苗的组分,多少剂量是必要的,更详细、更多的常见副作用。 III 期临床则需要几百名至几千名志愿者,耗时几年 , 所以 III 期临床试验是疫苗获批上市前最后阶段的试验,也是最重要、耗资最大的。由于接种疫苗的试验组可以和没有接种疫苗的试验组直接比较,所以研究人员可以确定疫苗副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疫苗必须要经过临床试验才可批准,有些针对恶性传染病的疫苗,如被 CDC 认定为 A 类 病菌 ( 危害性最高级别 ) 的炭疽杆菌,由于医学伦理等原因,炭疽病疫苗不可能在人身上进行试验,所以对此类疫苗, FDA 豁免临床试验。当然这类疫苗,一般民众无需接种,在美国主要是用于战略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 如遭遇生物恐怖袭击时 ) ,因为炭疽杆菌是理想的生物武器的原材料。 疫苗安全监测:批准后阶段 在疫苗获批用于公众使用后,其安全性会继续被监测。 FDA 要求所有的疫苗生产商在每个批次的疫苗在上市之前要提交样品,并且,疫苗生产商还要将他们对疫苗安全性、效力和纯度的检测结果同时提交给 FDA 。每一个批次都需要检测是由于疫苗对于环境因素如温度很敏感,在生产过程中也可能被污染。在过去 10 年中, FDA 总共只有主动强制召回三个疫苗批次:一次是由于标签错误;另一次是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第三次是由于 FDA 在一个生产工厂发现可能的制造问题。当然这些召回事件并不包括更多的由疫苗生产商发起的主动召回,最近的例子有在本月 16 日(即 2013 年 12 月 16 日),美国默克公司通知 FDA 主动召回 Gardasil 疫苗 (人 乳头瘤病毒四价疫苗,用于预防宫颈癌),原因是在制造过程中由于玻璃破碎导致为数极少的包装瓶可能混有极微量的玻璃碎渣。 尽管临床试验提供了疫苗安全的重要信息,但由于试验人数相对较少 ( 几百到几千 ) ,数据总是有限的,只有当疫苗被数以百万计的人接种后,罕见的副作用和延迟出现的副作用才会被发现。因此,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一套监控系统用以检测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这个系统称为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 (VAERS) 。这一系统对于美国监控疫苗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将简单介绍。 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 (VAERS) VAERS 于 1990 年由美国 CDC 和 FDA 联合建立,该系统用于收集和分析目前与美国批准的所有疫苗有关的不良反应(副作用)。不良反应定义为在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健康影响,这个影响可以和疫苗有关,也可以无关。在 2008 年, VAERS 共收到 25000 个不良反应报告。其中, 9.5% 为严重反应(引起残疾、住院、威胁生命的疾病和死亡)。任何人均可向 VAERS 系统提交报告。尽管 VAERS 可提供有关疫苗安全的有用信息,但是,其数据还是有限的,因此,研究人员在近年来开始采用大规模数据库如 VSD(Vaccine Safety Datalink ,疫苗安全数据链 )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详谈,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点击参考文末的 CDC 的资料。 国家儿童疫苗伤害赔偿法案 如前所述,国家疫苗伤害赔偿项目 (NVICP) 赔偿由于接种疫苗而引起的伤害的个人,这种赔偿是基于“无过错”原则的。所谓无过错意思是说提出索赔的人无需证明自己的伤害是由于医疗机构或疫苗生产商的过失所引起的。 NVICP 覆盖所有针对儿童的常规推荐疫苗,赔偿方案根据疫苗伤害表,该表总结了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该表是医学专家组根据医学文献讨论确定的。美国根据这个列表建立起了疫苗救济基金。基金来源于列入疫苗伤害表中的疫苗收缴的税金。法律规定对列入该表的疫苗每售出 1 个接种剂量要交纳 0.75 美元税收,作为救济基金来源 ( 博主注:以上两句引自凤凰网 ) 。个人及其家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获得赔偿:第一种是说明其伤害(上述疫苗伤害表中所列的)是在接种疫苗适当的时间间隔后发生的。其它两种方式包括证明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和伤害或表明疫苗加重了接种前就已有的健康状况。 我国不少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有的导致终生严重残疾,这些儿童的家庭理应得到赔偿,美国的 NVICP 国家赔偿机制以及“无过错”原则对于我国以后制定相关法律,相信会很有借鉴意义。美国的 NVICP 已经实施近 30 年,而我国这方面还几乎是空白,为了受伤害的儿童的家庭及时得到赔偿,我国的相关部门能否早日制定、通过相关法律 ?! 主要参考资料 : History of Vaccine Safety : http://www.cdc.gov/vaccinesafety/vaccine_monitoring/history.html 后记 : 本文谨为普及疫苗安全知识,减少公众对疫苗的误解甚至恐慌,欢迎转载本文,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您的阅读。本文完稿后,网上查询发现,这方面的中文文章几乎没有,唯一的一篇相关文章是凤凰网的一篇短文,标题为“疫苗不安全,美国怎么做”,网址为: http://news.ifeng.com/opinion/topic/wentiyimiao . 本文主要内容 2014 年 1 月 8 日发表于《中国科学报》第 8 版,标题为《 美国监管疫苗启示录 》。
个人分类: 生物制药|9975 次阅读|17 个评论
从光大乌龙谈谈上层监管
Miracleu 2013-8-18 17:16
本周五(8月16日),是可以写入中国资本市场历史的一天,因为光大证券操作失误,使得大盘瞬间涨愈5%,而中石油、中石化2分钟内涨停,而下午在光大澄清事实时,指数又回归至起始点。但在这过程中,中国证监会、上证所却没有采取任何紧急措施,一切正常交易、结算,而是否存在操控市场、内幕等却一直在调查中,一个营业部竞可以随意操控中国资本市场,而监管却如真空,当然相对专业而言,埋单的可能还是一般的股民老百姓。 也是在这周,2013年国基评审结果公布了,共支助2007183万元,一笔不小的金额,而如何安排好这部分经费真正意义应用于科研,应该对其过程进行监管。今年以来,不断有媒体报道高校教授挪用科研经费,而且象浙大、北航、中科院、天津大学等教师虽已得到相应的处理,但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上层监管确实引起思考,科研经费在某些高校变相做为一部分福利,而真正应用于研究方面不到一半。或许各个单位都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情况,甚至就是潜规则。 也是在这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110名“硕鼠”,查出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就在09-11年两年多时间,国家粮食局、检查机关、公安机关及中粮集团竞属于监管真空,事件被发现不是群众举报也不是媒体报道,而是一个叫乔建军携3亿多款外逃才发现,其在任此间他先后10次赴香港、7次去美国,并用其他名字另办一套护照,28次出境赴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可以看得出监管如此无力,或者监管形同虚设。 记得2011处6月科技部批了一个我所从事方向的一个课题,863专项经费预算是8000多万元,时间是2012年结题,也就是就一年半时间要花掉这么钱,而项目目标几个注册证或受理注册,如果做三类器械都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的事,一般随访时间都是两年,一年半时间,快的话可以进行动物实验。而项目的过程一般都是中期汇报和项目结题,其实同一方向圈内就那么几号人,大家也会相互知会,而最终目标如果是文章和专利,应该是比较容易办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过程监管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决定着结果,如果获得项目支助算是输入的话,那结题就是输出了,而过程是联系这两都桥梁。其实好多事都是这样,象今年发生广东毒大米、奶粉事件等,如果过程监管到位了,老百姓那有现在对食品安全的不安?
个人分类: 闲扯|1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谈教育监管、学校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热度 2 yangzhihe 2013-1-17 22:10
我是四年级开始住校的,那时一周回家一次;回顾这十几年的校园生活,在我上过学的学校发生的奇闻异事真是不少。这些事情也一直引发着我对学校这一组织、教育监管系统及家长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探索兴趣。现实中,家长的第一印象里学校自然是森严的、教师自然是德高望重、知识的力量自然是无穷无尽的 …… 但是,学校在教育系统中行使直接教育权时,家长对学校行使学生教育监管行为的大多环节却知之甚少! 我们知道民众是学校这一组织得以存在与发展的主动力。但是,现实中信息不对称的普适性决定了教育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于学校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我们知道教育信息不仅包括学校自身在从事教育、教育管理与监督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知识,如:教育性、知识性、创造性、控制性、决策性信息等等;还包括学校与社会民众纽带之间产生的一系列输入、输出性信息,如:招生信息、招聘信息等。但综观现实可知,当今的学校和教育监管方仍然是教育信息的主控方,大多数信息富集在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内部,这自然致使学校和民众之间产生了信息壁垒。这种局势下,对于民众来讲教育权力运行中的大多数环节处于“信息黑箱”状态,这种状态自然容易促成教育中一系列滥用职权及寻租等等不良行为的产生。有学者指出:学校中无论是教材设备采购、基建招标中的贿赂,还是违规招生、以及隐性的权钱交易,都是在权力失去制约与监督时在暗箱中进行的操作,带有极强的隐瞒性。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信息公开政策,但是要有力打击这些教育系统中的不良现象、铲除某些败行的滋生依然任重而道远。因信息壁垒而产生的系列败行已经严重挑战了民众的教育公平权,并且已经上升到需要全社会拿以价值观、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和法律武器加以审视的尺度。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只有在推进学校信息公开的同时,挖掘出学校信息公开与民众诉求间的矛盾,并通过教育信息公开立法及监管制度健全来进一步调和其中的矛盾。 在当前的现实中,我国学校所实行的民主是实际上是间接民主,民众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依顺或呼应学校;在民众与学校间的对话中,学校始终是话语权的主控方,在这种方式下民众名义上是学校的主人,但却是实际的被管理者;而学校及从事教育管理的人员名义上是民众的园丁、社会的公仆,但却是实际的领导控制者。这种矛盾就潜含着践踏民众的教育民主权利、使学校领导由仆人变成主人的可能。这也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及教育招租、寻租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更为严重的是,它挑战到教育体系中的价值规范和道德伦理。这种抽离民众对学校的主体性精神的行为,就等于是将民众排挤在教育系统之外,其严重性主要有:第一,一旦民众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重视,则民众的创造性就会受到抑制,教育发展自然会丧失内驱力;第二,一旦学校与民众失去信任,则学校与民众就会走向对立,那么学校培养的人才自然会违背民众意愿、脱离社会需求;第三,当民众与学校相互剥离后,就会形成民众不需要对学校负责,学校也不需要向社会负责的危险境地 —— 此时的学校将不再是传承知识、孕育智慧,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机构;长期下去,想必学校这一组织或将慢慢消失于民众与学校的讨价还价声中。特别是在信息(或知识)经济时代中,对从事人格教育、知识传播和技能培养的学校来讲,如果学校不能赋予民众一定的权力,自然就会使民众丧失主体性归属,自然民众就无法发挥其知识创造性 —— 如此长期下去,就会导致民众和学校间缺乏信任,最终使得民众和学校成为两个相互讨价还价的事物。而此种现象则会导致学校未能真正成为民众自由意志和知识创造的殿堂,反过来会使学校教育流于形式、欺瞒民众,这种挑战民众公平权益的做法不仅会泯灭民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精神,还会导致学校生存危机的产生。 虽然民众的知识水平、生活地域、民族特性各不相同,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精神追求;虽然民众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没有严格的必然规律,充满着随机性和偶然性,但其中却有着某一特殊的、相对稳定的线索可遵循——民众的创造性精神的发挥是以其获得主体性地位为前提的。学校不是独立的存在物,只有民众才是学校中最为强大、最为核心的力量。虽然在民众还没有足够高的知识水平时,民众的主体性还不能自觉地引导、调整学校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应该进一步深化民众与学校之间的权力制衡,通过学校信息公开与民众公平诉求间的矛盾调和机制的构建,逐渐完善学校与民众之间的平等对话机制,势必会使彼此向着有利于整体目标的方向推进,在推进学校的发展、实现教育民主的同时,充分发挥民众的创造性和主体性精神。只有学校在承认并赋予民众主体性精神的时候,才能使民众发挥潜在的创造力,才能积极奋发进取,从而给学校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 当然,在当前这样一个民众还不能直接对学校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要实现学校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就要把握学校信息公开与民众公平诉求间的矛盾因素,构建相应的矛盾调和机制,用权力来约束权力,使权力自觉运行。 2013-01-17于寒舍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2249 次阅读|5 个评论
且看有关部门如何严管转基因: 黄金大米毫不费力闯“十关”
蒋高明 2012-12-17 16:33
【本博按】依靠严格管理能够减少转基因的可能风险,这听起来都不靠谱,估计大部分网友听到这样的建议都要发笑。君不见,在严格管控下,地沟油、三聚氰胺、苏丹红、塑化剂、面粉增白剂、膨大剂、死鸡还不都是大摇大摆地走向百姓餐桌?更可笑的是,每当我们的食品中发现了异样的物质,总有专家院士出来站台宣布,少吃点没事,我们的肝有排毒功能;三聚氰胺无害,塑化剂没事;转基因食品更绿色,更环保之类。 对于转基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靠监管我看还是不靠谱。 唯一做法,从源头禁用!反过来说,你既然说转基因食品是无害的,严格监管是为了什么?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久前,我参加环保部组织的会议,会上专家提出对转基因造成的污染要进行严格管控,可见中国的环境管理部门是了解转基因的危害的。一方面农业部宣布转基因无害,一方面环保部要对其监控,这两个部门打架就再次说明,一些专家学者声称的转基因生态与健康风险很小就非常不值得推敲。转基因如果也走“先污染、后治理”恐怕要麻烦的多。基因是有活性的,一旦污染开来,可不是你想清除就能清除的了的。 转基因黄金大米能够非常轻松地连闯“十关”进入儿童餐桌,再次证明我上面的担心没有错。 吕永岩:转基因监管"十关"沦陷说明了什么? 2012-12-17 09:11:24   来源:光明网卫生频道   吕永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edg3.html 我国一些心思不在科研而热衷转基因产业化推广的科研人员,对着媒体信誓旦旦地说:“中国转基因作物监管很严格,甚至比美国还严格”。但是,12月14日《经济观察报》的报道又一次证实这些专家背书的所谓“严格”,只是一个一戳就穿的谎言。下面我们做个分析: 一、生物战:外来入侵如入无人之境 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称:“汤光文等人在湖南所做的是美国塔夫茨大学的转基因科研项目。在实验之前,要先获得该校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批,也要通过农业部、卫生部以及中方合作单位的批复,对于针对学校儿童的实验,还必须得经过校方和儿童家长的同意。” “多位专家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由国外引进转基因食品进行实验,还需经海关部门核准,同样要将人体血液制品运送出国,不仅航空公司有限时和冷藏的要求,而且还得通过海关检查,要完备检疫检验等一系列相关手续。而在湖南‘黄金大米’实验背后,汤光文事实上规避了上述严格的监管。”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现在我们来算一算,2008年的汤光文拿了转基因黄金米和人体血液制品,一路上如何毫不费力地闯过多少关: 第一关骗过了美国塔夫茨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批而中方却未追究, 第二关骗过了中国农业部, 第三关骗过了中国卫生部, 第四关骗过了中方合作单位的批复, 第五关骗过了实验校方, 第六关骗过了被试儿童及其家长, 第七关黄金米进口骗过了海关部门核准, 第八关人体血液制品运送出国骗过了航空公司的限时和冷藏要求, 第九关血液样品出口骗过了海关检查, 第十关血液样品骗过了检疫检验。 整整十个关口。这还没有更细算,如果更细算,关口还不止这些。中国古典小说有一个“如入无人之境”。转基因“童试门”一路欺骗下来,就属于“如入无人之境”。这哪里还有什么监管?分明是敞开大门,任凭打劫。 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有一个词汇叫“反思”。显然,转基因“童试门”监管的形同虚设是很值得好好反思一番的。面对“童试门”监管“十关”的轻易告破,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思索:为什么会这样?这个残酷的事实告诉人们一些什么呢? 人们注意到,主导转基因生物外来非法人体试验者,是得到了相关内部人员积极有力的配合。这个情形很像当年美军进攻伊拉克,如果没有事先买通伊拉克内部高官,美军的毫不费力长驱直入是不可思议的事。 转基因“童试门”告诉中国人:中国在应对外来生物入侵上,内部早就有代理人,并且这些代理人所处的地位相当要害。他们随时会配合外来生物入侵工作,向中国同胞身上“打黑枪”。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种里应外合,是我国国防生物防御战面临的最大风险。 三、十关不如一层窗户纸 转基因黄金大米“童试门”事件,还暴露了主导转基因生物外来入侵者对中国监管漏洞了如指掌。所谓“知己知彼”,这个本来属于中国人的谋略,如今让主导转基因生物外来入侵者用得滚瓜乱熟。十道管卡,尤其包括自我标榜“严格”的两个部委,还有国家疾控中心,还有海关,还有检验检部门,按说这些部门关乎国计民生,实属身负重任,骗过他们,岂能容易? 但事实却是:汤光文等根本就没把这些关口放在眼里,深知其表面道貌岸然,其实连一层窗户纸都不如,一捅就破。 难道事实不是如此吗?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主管转基因的农业部门在绿色和平组织查询“童试门”时,竟谎称“经过浙江省农业厅调查,原定由美方提供的试验材料目前没有进口,临床试验也未开展。浙江省农业厅已要求立即停止该项试验计划。”主管部门不但监管不如一层窗户纸,监管暴露出问题后被人追问,竟然还堂而皇之,自欺欺人,想蒙混过关,掩盖事实。 如此这般事实,还能不让中国人寒心、痛心、担心? 四、内里已被人掏空 转基因黄金大米“童试门”还让我们想到如今中国没有了诸葛亮。诸葛亮有个著名的“空城计”,一座空城竟然能抵御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为啥?因为诸葛亮此前与司马懿几番过招,司马懿早就知道了诸葛亮的厉害。诸葛亮不仅用兵如神,而且能言雄辩,善造舆论。所以两军阵前,看似空城,其实“内力”并不空。 而生物防御没有了诸葛亮的中国,早就在舆论上让外来转基因利益集团占了上风,在舆论战上打了败仗,再加上各种国外基金会、协会、孟山都、杜邦凡此种种外来组织的美元腐蚀拉拢,看似戒备森严,并非空城,其实内里早已被人掏空。就是有诸葛亮,也早被麻醉,哪里还有抵御外来生物入侵的计谋和魄力? 五、构建生物国防刻不容缓 中国在生物防御、生物国防上不危险吗?危险!相当地危险!! 所以,胡锦涛同志才多次指示,多次要求:“发展生物安全应对技术,有效防控对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生物威胁”。 看看转基因“童试门”监管“十关”的轻易告破,难道还不应该发人深省?有关部门还不赶紧落实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赶紧结束空谈?! 我国构建生物国防刻不容缓。构建生物国防首先要清除内部代理人挖空内部结构,其次要建立有军民联手的生物监管体系,彻底结束转基因作物安全监控交由那些既是远动员又是兼裁判员的专家包办,造成的制度设计混乱,尽快纠正违反全球生物安全监管体系设计的不公正、极危险现状,同时,政府主流媒体要夺回舆论阵地,既造就诸葛亮“空城计”那样强大的“内力”,又真正形成无懈可击的真正强大的生物战防御壁垒。 每一位对历史负有责任感的中国民众,有理由要求转基因主粮监管部门,特别是农业部、卫生部,以及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在上述现有规制“十关”上真正负起责任,不再只是一层窗户纸。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民办幼儿园与官办幼儿园的区别
wya 2012-10-26 08:52
央视4问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园方是否真不知情 http://news.qq.com/a/20121026/000266_1.htm 董倩: 我们看到了主管部门的压力,同时也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无奈。但是在滕副局长的这番讲话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他这样观点的表述,“ 民办幼儿园在教师招聘中有自己的实权,教师存在职业素养问题, 教育管理部门无法负责 。”什么叫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也好,官办幼儿园也好,它姓私也好,它姓公也好, 不管它的资金来源它都是一个教育机构,它里面都要招收进几岁的孩子,在教育机构面前,教育部门应该以一视同仁的这样一种心态去看待, 值得注意的是说这番话的恰恰是我们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浙江省,到底里面蕴含着什么?我想值得深思。 接下来我们连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的施进军秘书长。施先生,您看在事情发生之后,刚才我们说了 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位副局长说,他说当地教育部门无法负责,因为它是民办的一个教育机构,您怎么看? 施进军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秘书长: 说无法负责,当然是不合适的。对于辖区内的幼儿园,教育管理部门本身就有监督管理的责任,就这件事来说,在事前有指导的责任,事中也有调查处理的责任,这一次他们温岭就做得很及时,事后还有规范的责任,有继续培训教育队伍的责任, 所以简单回应无法负责是不合适的,存在责任失落的本质。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没有永恒的强势特权人群:制度不健全,没有人能幸免!
热度 6 wya 2011-10-11 09:19
当监管制度失效,公权肆意侵犯私权的时候,没有人能幸免! 不管你是教授、公务员、外籍华人,还是农民工 ,只要你站在这片土地上,一切皆有可能! 不要认为你的身份、地位能和普遍的制度对抗!无人能幸免! 即使你是强光手电,在黑夜中不过照亮一点;即使你是萤火之光,白天依然能看清整个世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您势力再大、财富再多,能一辈子不踏上这片土地?自己修专用地铁?专用公园?即使能,您的子孙、亲属、朋友也能如此幸免吗? 面对权钱交易缔造出来的工程、人才,您自己不感到后怕吗?您能一辈子不做动车?不去医院?面对里面的技术、设备和靠关系变成的医生、专家,您放心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们吗?别忘了,这可是千千万万的像您这样,为了一己私利而乐于无视规律和法纪的人一手缔造出来的社会环境啊! 到了您老了、病了,去医院才发现没有医生能治愈您的疾病、减轻您的痛苦的时候,会发现您一手缔造的权钱制度正在惩罚您!因为这样的教育、科研体制和医德医风,已经产生不出杰出的医生人才了! 等您乘坐的飞机即将坠毁的时候,您才能感到社会的浮躁已经传染到了每个角落,包括飞机工程师、维护工等,他们缺乏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小小的疏忽,葬送的不仅仅是一介草民,或许无意中会捎带上您这样的权势者! 做好人、好事不仅仅是为别人,更是为自己。因为社会是有反馈、有报应的。 所以,社会环境是大家创造的,也是大家依赖的!别以为您污染了,自己可以躲得远远的 ! 在不合理的制度面前,弱势的不仅是农民和小贩,教授、公务员亦如此。每个人都不会置之度外,哪怕是当初的受益者。面对如此社会,个人力量已经无法左右。 但是,权势者们,天道有常,社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调节机制,谁也逃脱不了规律的惩罚! http://news.163.com/11/1011/02/7G2516RE00014AED.html 深圳全部286台地铁X光安检机属非法设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495068 26岁的生命突然消逝了,不需要个说法吗? http://discovery.163.com/11/1218/11/7LI8RMQ6000125LI.html 挪威著名景点布道石悬空六百余米无任何防护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626do=blogid=494791 我将要遭遇住房的困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615do=blogid=495599 我是教授,我不和你们打,我们去公安局评理,法律是公正的 http://news.sohu.com/20111013/n321989343.shtml 衡阳司法局正副局长互殴 组织出面双方言和(图) http://news.163.com/11/1019/21/7GOOQKP90001124J.html 云南教育厅官员因“诽谤领导”被双开 http://news.163.com/11/1021/05/7GS6SKU500011229.html 河南警察举报司法厅厅长 指其交通肇事找人顶包 http://view.news.qq.com/a/20111023/000001.htm 省纪委干部为何微博叫板县委书记 http://news.qq.com/a/20111025/000239.htm?pgv_ref=aio 重庆公务员因分房得罪领导“被精神病”12年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4181do=blogid=500233 “一诺千金”有多远? http://news.163.com/11/1025/11/7H76TN2V00014JB5.html 湖南醴陵农机局党委书记8万元买官被骗 http://news.163.com/11/1027/14/7HCK92QP00011229.html 派出所长称遭检察院刑讯逼供50天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84do=blogid=503356 拍案惊奇(14):幼儿园伙食帐里惊现啤酒两箱 http://news.sina.com.cn/c/2011-11-02/023823398915.shtml 贵州福泉运炸药车辆爆炸已致8死300伤 司法厅两官员 路过受重伤   1日,记者获悉,发生爆炸时,贵州省司法厅两名官员在检查工作途中,在爆炸事故中受重伤。目前,这两名伤者正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据介绍,这两名官员系贵州省司法厅一名副厅长及一名处级干部。他们在检查工作返回途中,在马场坪镇一路边餐馆等待吃午餐,在爆炸中受伤。其中一人眼部受伤严重,需进行手术治疗;另一人伤势较重,正在抢救中。据悉,另外几名随行人员也不同程度受伤。 运输规定路线被改动   2日在贵州福泉马场坪召开的工作协调会上,爆炸事故初步调查有了新进展,爆炸车辆出现违规行驶运输。    据了解,贵州久联民爆器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从湖南一家民用爆炸公司购进72吨炸药,分两辆车每车36吨运往贵阳,由福泉永远发展有限公司承运,按照相关规定向公安部门报备的原定路线,经湖南怀化、贵州凯里到贵阳,但在运输过程中, 由于湖南怀化检查比较严, 运输炸药的车辆就绕道广西经贵州榕江进入黔南州马场坪停留。运输炸药的车辆分别于10月28日、31日到达马场坪。另外, 由于贵阳限制大货车进城 ,两车炸药准备用小货车分散运送。   但在马场坪还没有来得及分散运送,就在 运输车修理 过程中发生起火爆炸。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147do=blogid=504173 教授博导给政府下跪 http://news.163.com/11/1104/04/7I05HS2L00011229.html 湖南要求彻查上访村官浮尸案 村干部上访到全国人大 记者了解到,游济安育有两女一子,1989年游济安实施节育手术,做了结扎。没想到结扎后,游济安身体反应明显,出现后遗症,需要一直吃药。 游济安一直负责佛光村周围几个村庄的电费收缴工作,去年突然被解聘。按他子女的说法,他是因为频频上访而被解聘的。 游济安要求恢复工作。今年1月,他上访到全国人大。全国人大《人民群众来信摘录单》显示,游济安是第一次到全国人大上访,上访事由为:计划生育后遗症致残,被单位解聘,要求恢复工作,增加计划生育后遗症治疗费。 http://wq.zfwlxt.com/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1ea10007-5aac-4e93-86f2-9d0d00f8bf5eitemID=29276f5d-f7e4-4e94-8262-9f9200b203e2user=116836 王雪梅:给曹建明检察长胡泽君副检察长的公开信 http://news.163.com/11/1107/04/7I7V68K40001124J.html 海南3名警察遭陷害获刑5年后翻案 http://news.163.com/11/1107/01/7I7KRTHF0001124J.html 俏江南等餐饮企业因不开发票致上市计划搁浅 http://news.sina.com.cn/c/2011-11-07/112623426908.shtml 云南煤老板与高利贷主数百人持刀枪火拼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0705do=blogid=505770 开门引资,关门打狗 http://focus.news.163.com/11/1107/10/7I8I5JR700011SM9.html 少林寺的花边新闻 http://news.163.com/11/1108/21/7ICA12VM00014JB6.html 云南电视台频道总监"诽谤"省领导被撤职 http://news.qq.com/a/20111110/000229.htm?pgv_ref=aio 沈阳一女干部因老公违章驾车被查脚踹交警(图) http://news.qq.com/a/20111111/000713.htm 央视关于电信联通涉价格垄断报道被指混淆视听 http://news.163.com/11/1115/18/7IU0PE4L00011229.html 东莞交通局执法领导坐黑的遭围殴皮开肉绽(图) http://news.163.com/11/1115/01/7IS7FA0Q00011229.html 国家机关员工贪污获死刑 揭发高管保命 http://news.163.com/11/1116/10/7IVN87S800011229.html 深圳警方称地沟油流入政府机关食堂 http://firefox.huanqiu.com/china/roll/2011-11/2189648.html 药监局原副局长为升官诬告局长 逛天上人间被拍 http://news.163.com/11/1120/07/7J9O432700011229.html 传公务员被警察推倒后死亡 警方否认 http://news.163.com/11/1205/03/7KFT0O9I00014AED.html 厦门一家医院多次违规 监督机构无可奈何 http://news.163.com/11/1207/20/7KMR20C200014JB5.html 江西3名官员不满职务调整诬告他人 http://news.163.com/11/1212/10/7L2LGJ6P00011229.html 4名运钞车押运员趁着酒劲抢了市民的香烟,又打伤市民。面对前来处理的民警,其中一名押运员拿出一把没关保险的防暴枪,指着民警大声叫嚷:“我是公安局的,你们管不着……这一幕发生在12月9日农三师45团一家银行附近。 12月10日,在事发次日,记者电话联系到了处理此事的农三师公安局博塔依拉克派出所副所长王金亮。“我当警察,这辈子也忘不了他用枪指着我们时的情形。”王金亮说。 http://news.163.com/11/1212/02/7L1PG8FQ00014AED.html 控烟办主任:烟草专家当选院士是科学界耻辱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7889do=blogid=518259 前卫生部副部长质疑中国工程院士评审程序违法 http://firefox.huanqiu.com/china/roll/2011-12/2285030.html 南京政府部门发微博追讨总额8000万欠款(图) http://news.163.com/11/1226/02/7M5SL2GR00014AED.html 体校被曝接待国家体操中心领导花费16万元 http://news.qq.com/a/20120216/000523.htm?pgv_ref=aio 湖北公安县正副局长因报销争议办公室内互殴 http://news.163.com/12/0227/09/7R8R0OGU00011229.html 河南剖腹警察曾行贿副检察长 送礼清单曝光 http://news.163.com/12/0228/08/7RB9I7QJ0001124J.html 温州立人集团147位债权人起诉政府 http://news.163.com/12/0301/02/7RFQTLDN00014AED.html 残奥金牌教练拒绝上交百万奖金被停职 http://news.163.com/12/0316/02/7SMF5QLN00011229.html 村主任醉酒撞车后殴打警察 http://news.163.com/12/0316/07/7SMVNHES0001124J.html 官员将情人送进监狱 情人举报将其扳倒 http://news.163.com/12/0322/02/7T5SEIBD00014AED.html 官员醉驾被查 扬言切断公安局网络 http://news.163.com/12/0323/02/7T8EU9GL00014AED.html 哈尔滨警察涉嫌挖塌居民楼案今日开审 http://news.163.com/12/0323/08/7T94KILA00011229.html 山东一水利局街边普法遭城管砸烂宣传板 http://news.163.com/12/0328/23/7TNK7MIL00011229.html 律师披露李途纯案内情:2人致死3人致残 http://news.163.com/12/0406/05/7UCS55KS00011229.html 交警给贫困县县长越野车开罚单遭保安围殴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4794do=blogid=562905 王法何在,小小生命如此断送? 县委书记诽谤市委书记后被查出受贿 http://news.163.com/12/0705/18/85LUDABC0001124J.html 博主注: 坚固的堡垒一般都从内部攻破。这也许可以回答您提出的:吴老意思是该解决的问题立马解决。不要传给下一任。但是,动力何在? 其实,动力就是自身不保。毛主席说过,不破不立。失去权、利的危机,就是他们变革的动力,否则就只有坐等灭亡。此谓:天道有常,......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471 次阅读|11 个评论
高校债务危机:高校发展谁来“管”?
热度 11 Runchiqian 2011-8-30 09:32
高校债务危机:高校发展谁来管? 8 月 29 日,湖北省出台《关于减轻我省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鄂政办发〔 2011 〕 79 号),尝试解决湖北高校所负 133 亿元债务问题。同日,山西省财政厅会同山西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山西省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工作方案》。高校债务问题的解决方案终于从政府较高层面开始破冰之旅。 较早引起人们关注高校债务问题的高校之一,是吉林大学, 2007 年欠债 30 亿元。为此,新浪财经于 2007 年开辟“高校债务危机”专栏,讨论高校债务危机问题。 有文章指出,扩招、扩建、并校、校银合作,是高校债务产生的四大直接原因。 高校债务的行程,当然有历史因素,当然有政府投入不足问题,当然有高校自身发展规划问题,我们不再讨论。债务问题已经形成了,当然要解决;解决由政府主导,我们不用操心。草根学人们关注的是,问题形成的根源是什么。根源问题不解决,债务危机解决了,还会出现其他危机。 问题的核心之首,是高校的发展规划及监管由谁负责。 从简单化的意义上来说,当然由政府来管,教育行政府门是主管部门。此处的“管”,不是指“投入”问题,而是指监管,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 按国际惯例,高校应该享受高度自主权。高校的自主权,更多的应该是指其办学业务方面的自主权,即如何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更好地培养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其核心是如何更好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政府需要监管的是其发展规划和日常运营。监管,不是直管,也不能直管。监管的核心是其发展规划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是否符合高校自身实际,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教育管理规定,是否能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是宏观管理。这种管理,需要懂业务的教育行政部门部门去管,更清楚地说,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一个能向政府、社会和人民负责的懂高校管理的专业人士构成的部门或者团队,定期对高校的发展规划及日常运营进行监管和指导,尤其是涉及到高校未来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进行监管。因为这涉及到高校的切身利益,更准确地说,涉及到受教育者的根本利益,而受教育权利,是人民的根本权利之一。维护人民的教育权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核心利益,是政治,是党和政府的根本职责之一。 回头来看,当年扩招,是政府的意思,也是社会需要,决策是对的,政府的问题是投入不足,或者说没有找到增加投入的有效渠道。 扩建,由于投入不足又缺少资金来源,筹资,基本成了高校自己的问题。没钱,又要建设,银行就成了主要的救命稻草。扩招、扩建是历史发展机遇,抓不住就会落后,甚至被淘汰。借钱发展,成了唯一的出路。同时,也是政绩积累的需要。 并校,主要是政府行为。光有政策,投入不足。略过不谈。 在此背景下,校银合作,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当年有不少高校,从银行贷款中得到了不少“额外”的好处:银行免费送的,为求高校贷款。银根紧缩时,高校无力还债,银行翻脸惜贷,风水流转,高校风光不再,债务危机浮出水面。 需要反思的是,当年扩招、并校,是政府主导,却投入不足,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扩建及贷款,高校应负显性直接责任,政府负隐性次要责任,另负监管不力的直接责任。 高校的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高校不约束自己,政府如果缺位,不尽监护责任,出现问题,是迟早的事儿。 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招生模式、职称评定、人才聘任、管理模式等等,都得有人管,真有人管,真管,合理管,监管,不是直管。否则,假以时日,又出问题。
1745 次阅读|16 个评论
湖南资江百余里河道野生鱼大面积死亡
热度 2 杨学祥 2011-8-12 11:52
湖南资江百余里河道野生鱼大面积死亡(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2日10:23 新华网 养殖户蹲在网箱上打捞已死亡的鱼苗。 网箱内漂浮着本该打捞入市却死亡了的成鱼。 养殖户网箱内漂浮着已死亡的鱼苗。 河面漂浮着已死亡的成鱼。   新华网长沙8月11日电 (记者 刘良恒 袁雪莲)连日来,资江湖南新邵段自上游至下游约百余里河道相继发生大规模死鱼事件,众多养鱼专业户网箱养殖鱼陆续死绝,资江河内野生鱼类也大面积死亡。死鱼现象目前正在向下游娄底市冷水江市资江段蔓延,新邵县正全力采取补救措施。   资江自南向北贯穿湖南中部,注入洞庭湖,是湖南四大河流之一。11日,记者从新邵县城沿资江驱车而下,发现沿河养殖户的网箱白花花一片,大小死鱼肚皮朝上。在养殖规模最大的大新乡,部分养殖户将死鱼从网箱中取出扔进资江,在水面上形成约2公里的死鱼带,死鱼已经开始腐烂、变质、发臭。另外,资江新邵段的野生鱼类也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   据新邵县环保局局长罗春宜介绍,死鱼河段约55公里,自新邵县与邵阳市区交界的阳溪桥起,延伸到新邵筱溪水电站大坝处。   新邵县城附近长滩村一位有十几年养鱼经验的渔民雷新华透露,4日晚从长滩村上游的阳溪桥附近下来一股黑水,5日白天网箱鱼开始冒头,渔民采取各种增氧措施均无济于事,当晚网箱鱼开始大面积死亡,渔民迅速组织机船将网箱拖向资江上游,过阳溪桥之后死鱼情况开始缓解,部分网箱鱼得以存活。   随后,下游的大新乡、筱溪村分别在7日、11日开始出现鱼冒头死亡的现象。渔民说,黑水到哪里,鱼就死到哪里,此说法得到新邵县环保局的认可。   新邵县副县长肖松海介绍说,此次死鱼事件共涉及新邵县130余户养鱼专业户,共损失200多吨鱼,渔民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野生鱼则无法统计。死鱼事件波及渔民大多为水库移民,缺田少地,主要靠养鱼为生,很多渔民都是靠银行贷款、亲朋好友筹款来养鱼,大部分已无力还贷。   记者了解到,邵阳市环保局对死鱼河道进行水样检测后得出初步结论,该河段可溶解氧含量偏低,最低时只有0.8-1.4mg/L,而鱼存活环境的正常可溶解氧含量为3-5mg/L。邵阳市环保局称“其余水体监测指标均显示正常,死鱼事件排除工业污染所致”,但是对河水可溶解氧含量为什么偏低并未给出确切解释。渔民则怀疑是上游邵阳市境内化工企业污染江水所致,要求进一步调查原因。   目前,新邵县已经向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报告情况,请求专家现场查看并送样到省级部门鉴定鱼的死因,预计10日内能够给出分析结果。同时,当地水利部门正在抓紧清理河面死鱼,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环保局也加大对当地企业排污地毯式排查,并在市环保部门的指导下频繁取样进行水质化学分析。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1) 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p/2011-08-12/102322979694.shtml 政府的第一职能是管理:从三鹿奶粉到山西老醋 已有 127 次阅读 2011-8-8 12:2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三鹿奶粉 山西老醋 质检漏洞 政府管理 推荐到群组 政府的第一职能是管理:从三鹿奶粉到山西老醋 杨学祥 7. 23动车追尾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交通安全、旅游安全、建筑安全、燃气安全,每一次重大事故,都暴漏了质检的漏洞,监察的失误,管理者的不作为。难道事故发生前没有一点征兆?没有做例行检查?收费有人管,安检和维修谁来管 ? 拉动经济靠旅游, 路陷桥断鬼见愁。 高铁频频出故事, 废品报复喜变忧。 缺质检,劣驱优, 贪官奸商成毒瘤。 市场经济管为上, 不费财源滚滚流 。 谁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查?大量伪劣假冒产品惊现市场,对消费者造成严重的伤害,责任由谁负?到目前为止,事件的处理看不出各部门的相关责任。没有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监督是市场经济出现“假货驱逐真货”的不合理竞争的原因 。 我在2011年7月14、17、19日的三次安全警告不幸三语中的,它们预示了7月23日动车追尾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近日,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在接受采访时爆出:市面上的山西老陈醋95%都是勾兑醋。醋精本身不含营养成分,勾兑比例掌握不好的话,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国家目前虽有所谓配制食醋的标准,但尚无手段检测出勾兑的是不是工业级冰醋酸,以及勾兑比例是否合乎标准。它标明老陈醋,它打着山西老陈醋的牌子,但是可以看看详细细则,里面成分一般都有苯甲酸钠,只要有苯甲酸钠,都可以断定它不是老陈醋。全国每年消费330万吨左右的食醋,其中90%左右为勾兑醋。当中国之声记者就这一传言向业内人士求证时,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透露了更惊人的消息:市场上销售的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也就是说,消费者平常喝的基本都是醋精勾兑的。长期大量食用冰醋酸勾兑醋可能影响胎儿 。 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是否是山西老陈醋可以分辨,为什么市面上的山西老陈醋95%都是勾兑醋?目前尚无手段检测出勾兑的是不是工业级冰醋酸,以及勾兑比例是否合乎标准,允许勾兑醋的国家标准形同虚设,食醋质量检查处于失控状态。质监部门的责任何在? 从2004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到2011年的山西老醋问题,全国质检落后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善,质检失控的状态愈演愈烈,安全事故频发势在必然:废品报复周期正在到来。 只有理论而无法分辨,我们还能吃醋吗 ?这是公众的食品安全警报对质检部门的拷问:谁来保障公民的食品安全? 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三氯氰胺奶粉至今阴魂不散,质检局局长失职的教训应该汲取 。三鹿奶粉在事发前是国家质检局的免检产品,质检漏洞不能忽视。 1.“大头娃娃”问罪商业诚信危机 2003年8月13日,安徽阜阳,出世仅130天的女婴荣荣由于严重的营养匮乏死去。扼杀荣荣的“元凶”,是一种伪劣婴儿奶粉。这种因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物质不及国家标准的三分之一,从而终止婴儿生长的奶粉,被当地人称为“空壳奶粉”。阜阳市对此展开过一次专项整治活动,全市189户劣质奶粉经销商被工商局立案。随后,工商局和卫生局又联合下发了奶粉产品消费警示公告,并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上,公布了33种劣质奶粉的“黑名单”。但依旧是在阜阳,记者拿着这份黑名单,在市场上依旧买到了名单上的劣质奶粉 。 记者从4月20日下午阜阳市政府的专题汇报会上获悉,自去年5月份以来,共有171名婴儿因食用劣质奶粉出现营养不良综合症,成为“大头娃娃”,其中因并发症死亡13人,仍在住院治疗的儿童有2名。在连续4天的专项检查,阜阳市共检查奶粉产品经营户3783户,抽检109组,扣留涉嫌不合格奶粉6110袋,没收过期奶粉382袋,立案查处了23起涉嫌销售不合格奶粉的案件,并对重点批发大户成立专案组进行深入调查 。 商业经营重在诚信。打着以顾客为上帝的招牌,干的是图财害命的勾当。商业的诚信危机令人堪忧。从欺骗老人的保健品,到荼毒婴儿的奶粉,不法奸商的谋财之道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不施重刑,难以遏止。目前实行的以罚代刑的方法,造成官商勾结,利益均沾,受难的当然是普通百姓。 2.伪劣奶粉再现食品安全漏洞 大量伪劣婴儿奶粉由外地流入安徽省阜阳农村市场,造成上百名婴儿患上重度营养不良综合症成为“大头娃娃”,至少13名婴孩夭折。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又一次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漏洞。 安徽省阜阳市已对劣质婴儿奶粉进行全面地毯式普查、清理,着手排查受害婴儿情况。阜阳市政府反思了自身在市场秩序整顿尤其是食品质量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市场监管力度不够,致使查处劣质奶粉工作不够彻底,出现反弹;二是整治机制不健全,奶粉质量市场监管分属工商、卫生、技术监督等部门,多头监管,责任不清,更没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三是宣传工作不到位,一些群众对劣质奶粉的危害认识不够,让少数不法商人有机可乘;四是源头查处有一定难度。从初步检查情况看,这些劣质奶粉是从外省流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全社会联动,共同整治。据了解,阜阳市政府已组织有关部门以阜阳城区批发市场、奶粉仓库和农村各奶粉经营网点为重点,清查各地市场上的奶粉品种、进货渠道、质量证明、销售情况、库存情况、营业执照等,并逐户清查登记。对普查过程中发现列入“黑名单”的奶粉,立即查扣,不在“黑名单”之内而无合格证、无检验报告、无进货发票的,一律先行封存,抽样送检后,再根据检验结果做出处理 。 食品安全的最大漏洞就是只能在事件发生后盲目应对,缺乏日常检查监督机制防患于未然。上述应对措施表明,阜阳市有关部门对“阜阳城区批发市场、奶粉仓库和农村各奶粉经营网点的奶粉品种、进货渠道、质量证明、销售情况、库存情况、营业执照等”情况毫不了解,需要逐户清查登记。对2003年列入“黑名单”的奶粉,在今年事发前没有查扣;不在“黑名单”之内而无合格证、无检验报告、无进货发票的,在今年事发前任其销售经营。这是严重的渎职行为。从其他地区的检查来看,情况大同小异:只收费,不执法,是普遍现象。 4月18日晚,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对该事件作出批示,要求:“请立即召集工商、质监、卫生等有关部门,研究组织打假,彻底消除隐患,严厉打击那些图财害命、丧尽天良的不法分子。”该省表示将加快案件侦破进度,以最快速度将违法生产、经销伪劣奶粉的有关案犯全部捉拿归案,依法从重从快惩处。要公开处理一批大案要案,举行公开宣判大会。同时,对支持、参与、庇护制售伪劣奶粉等违法违纪行为以及因失职渎职导致伪劣奶粉禁而不止的行政执法人员要严肃查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袒护 。 3.食品安全隐患贻害无穷 人大代表、两院院士钟南山,在2004年3月25日广州市人大会议越秀区分组讨论会上不无担忧地说:“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再过50年,很多人将生不了孩子。” 钟南山说,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广州很多疾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都和食品安全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广州的肠癌、妇女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而这些和农药、添加剂、防腐剂和催生剂的过量使用都有很大的关系。据了解,现在广州的很多农民在整治鱼塘塘底的时候,除了要整治泥土之外,还会在塘底铺上一层“环丙沙星”。钟南山说,这种药品除了可以起到防治鱼病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加速鱼的生长,也是一种催生剂,这种食品人吃了之后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由于近年来食品问题越来越突出,男性的精子浓度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男性的精子浓度是1亿到五千万算是正常,现在3千万都算正常了。现在男性的精子浓度比40年前下降了将近一半 。 笔者认为,阜阳是一个贫困县,廉价的劣质奶粉可能成为婴儿的唯一食品,所以致病快,显效早。对于较富裕地区,多种食品混合食用,致病时间会拖长,致病范围会更大,危害会更隐蔽。 4.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和个人收入的检查和监督机制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两次提到整顿市场秩序问题。市场秩序混乱导致的经济灾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回报,这是商品生产的价值准则。假冒伪劣和短斤少两是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根源,也是商品非法竞争的主要手段。由于市场管理水平的严重滞后,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它们堂而皇之地在公开市场上以超低价格与优质商品竞争,使守法厂商蒙受巨大损失,使市场失去了优胜劣汰的调节作用,使消费者和国家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例如,劣质钢材、劣质水泥、黑心棉、有毒大米、有毒假酒、有毒豆奶、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灌水肉等大案要案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灾害。 整顿经济市场秩序是当前我国加强经济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个人财富来源的合法性将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别财富来源的合法性是今后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假冒伪劣产品、走私贩毒、偷税漏税、行贿受贿、赌博卖淫等不法牟利的行为之所以能够存在,其根源在于目前还没有对个人财富的来源逐一进行合法性鉴定的技术手段。法庭关于财产来源不明的判决仅对被告起作用,立案侦查的化费太大,不能作为普通的经济管理的技术手段。科学的经济管理必须从控制经济运行过程开始 。 市场经济需要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规则,因此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理。如果政府直接参与经商、投资、实业经营,必然导致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公平现象存在,是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以权代法等违背“三公”现象的根源,质检和监督形同虚设,违规违法行为无人过问。在部门利益驱使下,造假、行贿、以不正到手段牟取暴利成为潜规则。 假货和废品不仅仅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依据其使用周期,造成整个社会的假货和废品报复周期,形成市场经济的后续损失和人为灾害,在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律之上,增加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形成长短不一的人祸周期。 例如,公路桥梁的质量问题,长途运输的超载问题,使桥梁公路无法达到设计水平和使用年限,将导致交通大事故的周期发生;食品质量的失控将损害公民的健康,加大医保和险保的成本;低质量建房导致建筑寿命降低,使社会财富和人民财产损失惨重,...... 服务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市场经济遵从的是价值规律,“为金钱服务”是经济价值规律,“为人民服务”是政治道德信仰,哪个更具有吸引力?这是贪官奸商言行不一的根本原因。 还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更科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72991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917 次阅读|2 个评论
食品安全兩極論:重自律還是重監管?
LEOLAND 2011-5-31 19:01
食品安全兩極論:重自律還是重監管? 曲津华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句話以極其高的比例佔據了各種以食品安全為己任的書籍的序言的第一句之首。筆者編寫的《食品安全監管手冊》( 2007 年預印本, 400 頁)則稍微不同,在經典的兩句前增加了一句,即“國以民為本, *** , *** ”。 不管是兩句還是三句,人們對食品之重要性的認識,其實都是一樣的——對安全食品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對問題食品表現出無比的憤恨。 作為國家最大的服務提供者,政府其實也極度重視這件事。僅從政府機構設置來看,能前所未有地為一件事設立一個國務院直屬的副總理級的機構“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簡稱“國家食安委 ” ,其日常辦事機構國家食安委辦公室,簡稱“國家食安辦”,乃正部級),就足以證明這一點。至於全國各地政府齊齊跟進設立的依次排開的專職機構,更是做到了全覆蓋。 然而,幾年下來,這個系統的工作成效有目共睹——葫蘆和瓢們輪番浮出水面,問題仍不見減少。 有評論指出,食品安全問題的癥結是多龍治水,責任不清,這確有道理。而說服力不那麼強的,還頗有一些。這也難怪,食品人人有份,人人有話可說。比較極端的兩個典型說法,是糾結於“應該重自律”還是“應該重監管”,難分難解。 看來,所謂“應該”,都是發自各自的對方陣營——強調重自律的是屬於監管那方面,強調重監管的是屬於消費乃至受害那一方。嚴格說來,處於監管陣營主力角色地位的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也是食品的消費者和問題食品的受害者。雖然兩者因所處社會角色不同而發出了有點不同的聲音,但二者其實還是很有共同點的,那就是都對食品亂象深惡痛絕。 客觀來看,兩個方面發出的稍有不同的聲音促成了社會上的關於食品安全的兩極論。所幸的是,兩個觀點其實並未形成對壘的局面,而是在食品企業、政府監管和消費者三角關係中形成一個單向的壓力洪流——消費者施壓於政府,政府施壓於企業。而企業呢,肯定有含淚的,有偷笑的,也有一如既往的。 現在來看,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看法,還不至於形成羅生門窘境。各個方面,其實都可以更理性一些。比如,消費者別老去幫扶街頭小食攤,不靠譜的食品再便宜也不買;比如,政府責任部門再聚聚民智,出出良策,把工作再推動進動;企業呢,也別老當萬人所指的受氣包,也要呼籲一下那兩方面更加配合一些,把好企業的品牌突出來,讓老鼠屎進不了本地,同行們攜起手來,淨化自身所在的行業。 至此,我們可以說,自律和監管都很重要,不可偏頗。 近期食品安全業界的最高領導李副總理發出了高端指示,一場全國性的食品打假打劣重典風暴已經啟動,即將顯出成效。希望,這次能收到實效,還百姓餐桌一爿清淨。 201105-31
个人分类: 食品安全|2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瘦肉精之后是什么
meixianghao 2011-4-14 09:39
《科学时报》 (2011-04-14 A4 技术 经济)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1/4/243336.html 瘦肉精之后是什么 图为江西省于都县工商局的执法人员利用快速检测设备在对猪肉进行现场检测。(王雨林) 被国家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的化合物名单非常长; 除了瘦肉精,还有很多被禁止添加,但对不法分子却充满诱惑的药物…… □本报记者 肖洁 因为双汇瘦肉精事件,相关快速检测产品卖火了。 虽然瘦肉精检测试纸条一天的产能达到15万到20万条,最近设备和人员更是饱和运转,但是万宇平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他们公司的产品目前仍然供不应求。“现在的需求量是没有出事前的10倍以上。” 万宇平是国内一家规模较大的快速检测产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因为要做相关的技术服务工作,他和很多同事最近都下到一些大型肉类加工企业。 “我们的服务重点是双汇、雨润、金锣等大企业。这些大企业现在几乎是头头猪都测,都忙不过来。”万宇平很肯定地对记者说。 这一次是瘦肉精 不得不说,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于检测设备和产品生产企业来说是一次商机,上一次的牛奶三聚氰胺事件也是如此。在产能和技术上有储备的厂商能够迅速占领市场。 记者好奇他们对市场“机会”的预测。这一次是瘦肉精,下一次会是什么违禁药物? “你说的是市场的潜规则研究吧,”万宇平说,“我们公司的确有部门在做相关的工作,对于分析结果,我只能说‘不太乐观’。” 被国家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的化合物的名单非常长。 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第176号公告——《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给出了5大类40种违禁品名单,与农业部公告第168 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收载以外的兽药、农业部公告第193 号《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所列的物质一起,在饲料监管中被统称为“违禁药品”。 这其中,经过多次曝光,瘦肉精已经广为人知。它在违禁药品清单中排名前列,即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以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为代表,约有7种化合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告诉《科学时报》记者,正如很多媒体所谈到的那样,瘦肉精的摄入让肥猪变成“健美猪”,瘦肉多,卖相好。 但是,卖相好还不是瘦肉精受“欢迎”的最主要原因。 “你知道为什么某品牌的有机猪肉卖得最贵的是五花肉,而不是纯瘦肉吗?”何计国问记者。 何计国的解释是:同是放在锅里煮,瘦肉越煮越少,而肥肉变化不大。这是因为瘦肉含水量达70%,而肥肉含水量只有3%。瘦肉多的猪自然比瘦肉少的猪“水分”大。 “猪我没有亲自作过研究,但是牛我调查过,一母同胞的两头牛,喂完全一样的饲料,用瘦肉精的最后能多出70斤肉。”何计国说,“所以,添加瘦肉精的行为是利益驱动。” 下一次是什么 除了瘦肉精,还有很多被禁止添加,但对不法分子却充满诱惑的药物。 比如一些雌激素。这类药物可促进皮下脂肪积聚,提高动物抵抗力,防止细菌感染,并能够延长水产品的死亡时间,促进反刍动物生长。根据科技文献记载,与瘦肉精命运相似的是,上世纪80 年代,人们也曾将使用性激素皮下埋植促进动物生长作为科研项目进行推广。后来,尽管在2002年农业部公告禁止使用这类药物促进动物生长,但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特别在水产养殖中,使用雌性激素延长水产品存活时间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又如,一些蛋白同化激素也是被禁止的。这类药物是雄性激素的同化剂,它们的“本事”在于:能促进动物蛋白质合成和抑制蛋白质异生,并具有使钙磷沉积和促进骨组织生长等作用,因而可促进动物生长。 甚至一些精神药品也被非法用于养殖业。这类药品是神经中枢的抑制剂,动物食用后会安静好睡,可降低动物基础代谢,提高饲料报酬。相关科研文献指出,在小猪料中添加安定(地西泮)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还很普遍。 值得一提的还有抗生素滤渣。这是抗生素类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三废”,其中含有蛋白质和微量抗生素成分,对动物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一些医药生产企业将抗生素滤渣出售,有一部分最终落入了家禽家畜的口中。而抗生素滤渣一方面容易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另一方面由于未做安全性试验,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还有氯霉素、硝基呋喃类、各种汞制剂…… 而且,像三聚氰胺这样的物质还不在违禁药品名单之列——它本来就不是能给动物吃的药品,而是化工原料,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生产。 “现在我们的检测人员快成救火队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员蒋士强说。 业内有专家指出,我们的政府部门应该通过收集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制定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监测计划,而不是被动地事后围追堵截。正如万宇平所在的企业为了先得“商机”而研究行业潜规则,政府也应该提前布局。 禁药难禁 现在,一些明文禁止的药品在养殖行业流通、使用,甚至不是“偷偷的”。 以莱克多巴胺——瘦肉精的一种为例,记者在网上的搜索引擎中输入“供应 莱克多巴胺”的关键词,发现不少公开售卖莱克多巴胺的网页,上面有联系人、电话、邮箱、厂家和地址。 而早在2002年,莱克多巴胺就被列入我国的禁用药物名录。有的媒体指莱克多巴胺多以“化工品”名义在化工厂里产出,只要销往国外即为合法。而实际上,商务部和海关总署2009年底已经发布文告,明令禁止进出口莱克多巴胺和盐酸莱克多巴胺。 然而,网上的很多售卖信息都是在禁令生效之后发布的。记者在网上甚至还看到有3月24日新发布的相关售卖信息——这是在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之后,监控压力空前的情况下。 在这些网页中,都特别提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其的批准:“可以用于动物营养重新配剂,广泛地用于畜牧业和养殖业。可以同时提高动物的日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的蛋白质含量。”当然,网页中都绝口不提我国对其的禁令。 我国为何要禁用许多国家都批准可以限量使用的莱克多巴胺呢?何计国告诉记者,他曾经将同样的问题抛给农业部的相关官员,结果旁边一位院士代替这位官员作出了回答:我们“矫枉”只能“过正”。 “你不允许添加的他都敢偷偷加,如果允许加莱克多巴胺,谁知道他会多加多少进去?” 即使目前完全禁用,也是下有对策。据业内人士透露,只要把莱克多巴胺的分子式变一下,就可以逃过检测;还有高校专家研究出“掩蔽剂”,让试剂无法发现莱克多巴胺;更简单的方法是停药半个月,甚至喂猪吃利尿药,突击降低残留值。 谁生产谁负责 目前,我国实行的还是由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多个部门分段监管的综合性监管体制:农产品这一块由农业部门负责;生产企业由质量监督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由工商部门负责;食品药品监管对餐饮行业进行监管……蒋士强认为,这种分段管理的方式会带来很多衔接环节“谁都管”,又“谁都不管”。 比如有媒体指出,农业部门认为屠宰厂应依法建立“瘦肉精”等药物残留的自检制度,对其出厂产品质量负责;而肉联厂则认为自己只收取屠宰加工费用,如何能承担高昂的检测费? “只要监管出现盲区,就会有人钻这个空子。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过去三不管的金三角会有人种毒贩毒一样。”蒋士强说。不过,他也认为,虽然分段管理存在各种问题,但是我国动物食品生产行业的情况复杂,单纯让一个部门一管到底,的确难度很大。 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很多专家在媒体上提出,现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应该逐渐向“品种监管为主、分段监管为辅”的模式转变。 在加强监管方面,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主任沈建忠提出,要加大抽检比例,“尤其要加强基层的抽检”。 记者在一些科技文献上看到基层兽药监察单位的工作人员呼吁:尽快公布简便、适用的快速检测标准。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中,对违禁药的检测技术、设备要求比较高,运行经费比较贵,检测时间较长,而在市场监管中则需要尽快确定检测结果作为监管和处罚依据。但是,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收载的5大类40 种违禁药品中,只有盐酸克仑特罗有快速检测标准。 对于目前马上能采取的措施,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都认为,想遏制违禁药品的添加,要坚持从源头抓起,谁生产谁负责。而对于非法生产销售者,要给予严厉的惩罚。“让其倾家荡产,判刑坐牢,在这个行业不能翻身,而不是罚点款了事。”沈建忠说。 沈建忠指出,因为一些养殖业禁用的药品可以用于人的医疗,相关一些企业是允许生产的,“所以情况往往变得复杂”。只要有企业生产,不法分子就有得到的可能,从而偷偷用于养殖业。 何计国认为,对于可以生产这些药物的企业,监管部门必须要求其进行严格的登记制度,并对什么人能买,什么人不能买作出明确规定。而购买者对于药品的使用情况也要详细登记。“比如,我们在实验室会用到一些有毒药品,购买和使用者必须在有关部门备案一样。” “就像一条河,水质出了问题,你在上游堵住干流,总比到下游去堵各个支流好办。我相信,合成瘦肉精的企业比养猪户少。”何计国说。
个人分类: 食品安全观察|1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吃馒头也要小心了
热度 1 wya 2011-4-12 08:35
上海华联等超市被曝多年销售染色馒头(组图) http://news.qq.com/a/20110412/000166_1.htm 不知道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更有趣的是,现在媒体成了监管员,什么问题都是媒体先发现,政府才介入处理。希望政府除了关心拿项目,争取资金之外,多做点本职工作。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158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工投食对非人灵长类的影响
welcomezp 2011-2-23 15:08
人工投食对非人灵长类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开展了对几种非人灵长类投食群的研究。2008年的《人类学报》中,我们借鉴日本猴、恒河猴和黑猩猩长期积累的研究经验,量化地分析了人工投食对灵长类动物社会生态学方面的影响,讨论了人工投食行为的利弊,并建议应谨慎和妥善地实施人工投食,和对非人灵长类投食群进行合理的监管。 游客投食,张鹏摄于日本四国岛 肥胖的食蟹猴,渡边邦夫摄于泰国 人工投食对灵长类社会生态的影响,图标来源于张鹏2008年的《人类学报》文章
个人分类: 灵长类学原创|4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境税开征:加强监管、切莫伤农
jinshuqin 2010-8-9 12:39
征收环境税,应该说是环保界人士呼吁并研究了多年的事情。雷声大雨点小已经成了常态,最近终于有了点实质性的消息出来,说是马上要在江西、湖北、湖南、甘肃试点开征了。希望这次不是放卫星,在哪里试点姑且不说,起码把这个事情先运作起来。 忠言总是逆耳的,盼着它开征,但是在开征前得说两句不好听的,人微言轻,说的话不一定能够进入决策者的法眼,但是话先留下,待以后检验。我要说三点: 首先,不要 以为征税就万事大吉,好像税一征企业就乖乖减排、乖乖纳税,污染也少了,资金也多了。可不是那样!监测、核算一定要跟上,目前的统计和申报数据只是皇帝的新衣,这层新衣很吓人,即便经常有人捅穿也还是照裸不误。有个讽刺的笑话说的是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彻头彻尾的谎言,以及统计数据。这里不是写学术论文,所以暂不考证具体作者是谁,说这话的好像不是中国人,但用在中国却再恰当不过。部门数据打架的例子屡见不鲜,批评或证明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失真的研究多了去了,我举其中一个说服力最弱的例子,今年 3 月,前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就指出, 2008 年污染普查得出的 COD 排放总量是 3028.96 万吨,其中农业面源占 1324.09 万吨,那么工业排放为 1700 多万吨,而同年中国环境统计的数据为 1320.7 万吨,近 400 万吨的 COD 都被规模以下了。原因是什么?我们的统计主要是基于企业的申报,你是企业主,你会把自己的排污往多里报么? 过去搞排污收费有协议收费、人情收费(有数据为证:本人对 2004 、 2005 年的排污费征收情况做过分析,征收率分别为 60.7% 、 61.7% ),费改税之后,协议、人情的难度大了。那企业该怎么想办法合理避税呢?当然还是在排污申报上了。不能协议、不能求情了,那我就再往少里报。结果就是数据上全国环保形势一片大好,实际上环境越来越差,更不知道家底了。所以,搞环境税,一定要加强监测、核查和审计,让企业不敢做假账。 其次, 不要让环境税沦为某些人的政治资本。各级领导报政绩,经常把出台了多少多少文件、实施了多少多少新政策写进自己的诉职报告中去,真要我说,文件不算啥 ,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王道。 那么搞环境税,领导一定有得说了,可续发展、两型社会、低碳经济,所有热帽子都可以往自己头上戴,也不怕捂出痱子来。搞环境保护,最终要看的是受体健康改善了多少,环境质量提高了多少,不能说搞了环境税就是政绩,甚至说你征了多少税都不是本质需要的,而是要看你有没有把这个环境税搞好,让它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最后要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如果数据靠不住的话,那就让老百姓来说话,让他们说环境有没有搞好,自己的福利有没有提高。这次试点我一看其实挺惊讶的,四个省份都是中西部地区,有一个还是咱家乡,照理说这些欠发达地区无论从发展阶段甚至环境道义上都未必是试点的最优选择。但是一看报道,试点不是摊派的,都是积极主动争取的,我希望这是真正出于四省领导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苦用心,但是再往下,到地市、县级,能不能一以贯之,这需要严格的监管,避免使高层领导的良苦用心变成了部分人捞取政治资本的工具。 第三,征收环境税,一定要避免伤农。以前追踪环境税,看到过一些学者写建议对农药化肥征收环境税,理由大致是农业排放量大,而且发达国家是这样做的,当时我嘴里就蹦出两个字:脑残!这类学者应该不是主流,我相信在近期将要实施的环境税中不会有向农民征收这一条。现在对农民补贴都还没做到位,你还向他们征税,八成是不想吃饭了。就算农药化肥使用确实对环境影响很大,你当征税是万能的啊?经济手段有经济手段适用的范围,不能期待一个政策解决所有问题。第一点也讲到,征税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对企业的排放都还没摸清底,就去谈向农民征税。目前阶段,污染者付费原则,从交易费用和相对福利影响的角度来说不适用于农业面源控制,这个有兴趣的可以去查阅我的博士论文第七章。关于发达国家的做法,荷兰、匈牙利、挪威等国家确实为了控制化肥滥用,有的制定了养分标准,有的使用环境税的做法,但是中国的农民怎能和欧洲的农民相比?况且这些政策,目前基本上都废除了,关于这些国家在化肥控制方面的经验,本人写的一篇文章在 2009 年10月份的《环境保护》杂志上也有介绍。 总之,环境税的开征可能是环境政策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但是监管体系建设若不跟上,可能沦为某些人虚报政绩的幌子,在目前阶段,环境税如果征到农民头上,那就是一项愚蠢至极的行为!
个人分类: 专业视角|2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真的假的?新加坡怎么管的这么严??
wya 2010-7-29 11:39
http://news.163.com/10/0729/10/6COKN3ND0001121M.html 新加坡网络治理成就斐然 没有看出多少是说成就,好像大部分是讲措施和规定。观点转载如下: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指出,新兴的网络媒体是极重要的战略阵地,对国家安全、社会、人心影响巨大,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煽动法》规定,任何行为、言论、出版或表达,只要含有对政府或司法不满,或在国民中煽动仇恨或种族之间制造对立等内容,均定为煽动罪。 新加坡《互联网实务法则》规定,所有互联网服务供应商都为政府所有或有政府背景 互联网禁止出现以下内容:动摇公众对执法部门信心;煽动或误导部分或全体公众;引起人们痛恨和蔑视政府、激发对政府不满 新政府规定,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有义务协助政府删除或屏蔽任何被认为是危害....和国家和谐等内容及网站 ******************************************** 这么看来,我们宽松多了,哈哈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谷歌何以让新华网开骂?
wujingzhi 2010-6-13 17:16
新华网和google的口水战 新华网发表了如下一片时评文章,【】内为个人读过后的些疑问~ 谷歌高管莫学颠地 从今年年初开始,谷歌是否撤出中国就像一部情节跌宕的肥皂剧,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这出谷歌自导自演的闹剧中,谷歌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兼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德拉蒙德一直扮演着男一号的角色。今年1月12日,正是他在谷歌官方博客上发文,首次提出谷歌可能全面退出中国,拉开了这出闹剧的帷幕;3月23日,又是他公开发表声明,宣布关闭谷歌中国,并将谷歌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近日,德拉蒙德再次出场,为这出闹剧带来新的戏码。 据媒体报道,德拉蒙德近日表示,中国的互联网审查制度是贸易壁垒,要求美欧对华施压。他说,西方国家应以捍卫实物贸易的同等规则捍卫信息贸易自由,只有通过政府间的交涉才能迫使中国作出改变。他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审查制度不仅仅是人权问题,同时也被用于保证国际公司在中国市场处于劣势。   由一开始的黑客攻击、人权问题、网络自由再到如今的贸易壁垒,谷歌在撤出中国的问题上不断变换着说法,不断创造着新的话题, 让人疑惑这家公司是在做生意,还是在玩表演? 【这样严肃的文体,感觉这样的疑问句有点~】 谷歌说要走,可它给人的感觉是还想留。 从常理判断,世界排名第一的搜索引擎公司主动放弃世界第一大市场,完全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非理性行为。可谷歌真的这样做了 , 它这样做,是因为它自以为手里有牌 。 3月23日之前,谷歌占中国搜索市场份额的29%,在中国大陆有近亿用户。也许谷歌以为,它的离开将令近亿谷歌用户痛苦不堪,他们会因此而抱怨政府,向政府施压。 可是,这招拿客户当人质的手段并未奏效。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谷歌声称的退出,不仅未引发浪涛,甚至涟漪都未引出几圈。上亿的谷歌用户平静地开始使用百度、搜狗、必应等其它搜索引擎,并发现它们原来也很好用。 【作为一家企业,想留在中国是再正当不过了。不想留才不正常。后面的这段论据,作者写完之后是否再看过呢?有点像小孩吵架~】 于是,谷歌陷入了尴尬。它挑起事端,主动离开了世界第一大互联网市场, 可这个市场并没有对它表示留恋,没有乞求挽留,中国互联网照样正常运转,照样在快速发展,这显然令谷歌始料不及。该怎么办? 本来,谷歌可以重回中国市场,解铃还得系铃人,只要遵守中国法律,中国欢迎外国公司来中国做生意。可问题是,德拉蒙德又出场了,新噱头叫贸易壁垒。 【谷歌始料不及?此话怎讲?】 所谓贸易壁垒,是指使用关税、配额或其它歧视性做法限制外国商品劳务进口的措施。如果中国对互联网的管理只针对谷歌或只针对外国公司,那的确有贸易壁垒之嫌,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互联网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中国相关部门管理互联网时,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不管是外国公司还是中国本土公司都必须遵守同样的法律法规,都是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外国公司并没有被歧视或特殊限制,谷歌把中国对互联网的依法管理称为贸易壁垒,完全无视事实。    谷歌想得很美,就是既想在中国赚钱,又不想遵守中国法律,可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在当今世界,外国公司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是常识和惯例,谷歌无视常识和公理,硬要在其它国家寻求治外法权,让人想起了殖民时代、想起了中国人熟知的颠地。 颠地是英国的大鸦片贩子。1839年,在林则徐罚没了他的鸦片之后,他逃回英国,和查顿等鸦片贩子一起鼓动巴麦尊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如今的谷歌,因为不想遵守中国法律,而游说西方国家向中国施压,这与颠地何其相似。只不过,今日中国非彼时中国,中国依法管理互联网的决心不会因外国政府是否施压而改变。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同时也应看到,互联网既能行善,也能作恶,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并不都是健康有益的,其中混杂着大量有害信息,降低了信息的质量和人们对它的信任度。如果没有管理,色情、赌博、诈骗、诽谤、煽动仇恨歧视等信息就会充斥网络,危害社会。因此,依法管理互联网是一种客观需要,不是中国的发明,而是国际社会的共识。没有一个国家对互联网是没有管理的。 近些年,中国根据互联网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既借鉴了其他国家管理互联网的经验,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有力地保障了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依法管理互联网和贸易壁垒根本扯不上关系,相反,它会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谷歌作为世界上知名的互联网搜索公司在跨国经营时,也应该经常遇到公司理念与当地风俗文化不合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时,应该通过合理的协商进行沟通,而不是动辄以退出相要挟,拉西方大国进行施压。 时代不同了,人类早已告别殖民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国际交往,首先要彼此尊重。不管是各国政府还是跨国公司,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法律,理解彼此文化差异,是与其他国家合作交流的基础。 而像谷歌那样,派出德拉蒙德先生四处游说,指望用强权压迫一个主权国家给予不合理的治外法权,既让人反感,也不可能成功,倒使人体会到作为谷歌首席法律顾问的德拉蒙德先生的黔驴技穷。中国依法管理互联网的大方向,不会因为一家公司的反对而改变,要改变的是谷歌公司现在的做法。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何必如此动怒呢?】 ----------------------------------------------------------------- 博主:Google作为全球第一大搜索引擎,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代替,这是不争的事实。它在很多方面的作用和贡献不可小觑。甚至一些特色服务如Google scholar, Google Earth等等很多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家公司,追求最大利润,无可厚非。服从法律谷歌不会不懂。那么就可以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谷歌和中国争论的最激烈?而且一个企业就可以让中国这样躁动?中国企业也去搅其它国家啊? 作为一国权威媒体发布这样的评论,有点让人意外。个人读了之后,不认为它可以让中国在这次争论中获得多少好评。反而可能事与愿违。适当的互联网管理我想大部分人和政府是赞成的。中国的互联网事业是快速发展,但是全国数亿网民如何评论这件事呢?掩耳盗铃的故事是不是也从小学课本里删掉了? 媒体啊,还是要提升自身素质。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我们多希望国家不动声色的就可以把这些不听话的企业收拾的服帖了~然而,越闹越大,闹到这样泼骂,越来越得不到各国的理解,问题究竟在哪呢?骂完人之后应该反思了~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157 次阅读|4 个评论
江涌:谁来监管“四大”--转
sunapple 2009-6-29 09:06
江涌:谁来监管四大 2009年06月27日来源: 中国 经营报   四大进入中国后,通过各类公关活动,与中国相关 政府 部门保持良好关系。特别是通过与政府合作方式,把自己和监管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   德勤从1993年开始,就作为项目顾问参与财政部制定中国会计准则,此后长期协助财政部推进此发展方案。此外,德勤还与国家税务总局、国资委等政府部门有着密切的合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还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起草《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以此构建更完善的 政策 制度。   自1995年起,毕马威上海首席合伙人萧伟强就担任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外国专家顾问,安永的中国区合伙人邱家赐担任证监会发审委委员。由于和政府部门关系密切,四大在华受到的监管很少,因此可以便利地谋取更多更广泛的利益。   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相关措施限制外资会计师事务所于境内展业,如我国台湾对外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较为严格的限制,外资事务所的会计师必须考取当地的资格后才能执业。印度除此以外还要求外资事务所做上市公司业务后须经本土事务所复核。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对本地的会计师事务所采取保护措施。   而像中国这样多个政府部门与一个始终对中国不很友善国家的机构保持如此密切关系、并使其享受多种特许经营,在国际上是罕见的。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罕见的关系,使中国监管部门宁愿牺牲本国机构的利益,来讨好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需要。正是在中国相关监管部门的帮助下,四大几乎垄断了中国大企业,尤其是 金融 企业、跨国企业的审计业务。四大也因为这种特许经营而获取高额垄断收益。   研究显示,同一个审计项目,四大的收费高出国内所2~5倍很正常。以收费标准最高的北京为例,国内所的主任、副主任会计师每小时收费300元,而安永为2750元。随着审计事务所并购加速,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四大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获取的垄断利润也会越来越大。   跨国垄断资本的本性是获取暴利与实施控制。控制是为了更好、更稳定地获取暴利,而暴利则更便利、更有条件实施控制。在华垄断地位不断强化的四大不只是获取丰厚的市场利润,而且是获取更具有 战略 性的资源信息。四大审计的大型企业特别是金融类企业,关系着中国 经济 命脉。这些企业完全由四大来审计,无疑将中国经济的重要数据暴露给了外资。据中国银行一经理人员透露,在中行上市审计期间,中行高层专门指示各部门必须为普华永道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资料,而很多资料本来对自己的研究人员都实行保密。   不仅如此,还由四大来设计企业 改革 、融资模式,如普华永道为中国工商银行规划了未来8年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改革路线图,这意味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弱点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外资。   近年来,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屡屡遭遇不顺,巨额经济损失时有发生,相关专业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缺乏经验;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最重要方面,就是我们的企业已经无商业秘密可保。外资审计、评级、咨询、承销,还有战略投资、管理顾问等,已经使中国企业乃至部分政府部门在近乎透明的状态下运作。   早在2002年初,也就是中国证监会颁布那一纸文书后不久,著名经济学家董辅先生就撰文指出了必须请外国公司补充审计这一规定的荒谬。7年多过去了,董先生也已作古,相关监管部门非但不迷途知返,反而变本加厉,使外资审计机构对华审计行业的控制日甚一日。   2006年以来,中国 股市 如脱缰野马,狂奔不止,急速膨胀的风险日益令人不安。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相当一部分归于会计革新,即上市公司可以合法交叉持股,拉抬股价。本人不甚清晰这是哪家机构使出的高招儿,也不清楚监管者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妙计,但我知道的是,当初日本就是因为允许企业交叉持股而使股市迅速走向泡沫,而随着泡沫的破灭,到来的是十多年的经济萧条。本人不敢猜测这其中是否有什么人的预谋,但可以设想,这极有可能使中国股市走向危局。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3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牛奶联系到的
stoness 2008-10-19 21:43
1. 现在的结果 上自然辩证法课程时,老师总结了几句话: 死了一些孩子,抓了几个人,关了一个厂,倒掉一堆奶,然后大家没奶喝。就为了一点钱,产生了这样的怪现象。 2. 监管制度 参加了国务院顾问Dr. Pendakur的演讲,评论了中国存在了二十多年的监管制度,一句话,需要更新。 3. 企业家的慈善 十月的《人物周刊》评论了蒙牛集团的老总。 去年参加甘霖讲座,了解了蒙牛企业的文化氛围,自由而有序;而其老总为了子女教育捐家产于慈善事业,可见其朴实淡利之德。 当公布三鹿产品检验出问题时,以为还是蒙牛好,不会出这样的良心问题。但以为错了。 以信誉为旗帜的企业,怕的是质量问题;以道德为旗帜的企业,怕的是人品问题。蒙牛在我印象中所失的比其他的都要多。
个人分类: 时论|22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群假乱天下 治理何其难
忆江南 2008-9-24 11:27
药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不察也。 假药犹如布在航道里的水雷,迟早会有船只碰到,而一旦引爆,便是万劫不复。假药风波,引发的是公众对药品安全的信任危机。 群假乱天下 治理何其难 陕食药监健用字批号折射的监管隐患 这是一个怪圈 在调查优鼻喷剂时,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在陕西省传真来的文件中,与优鼻同时注销的还有其它 65 种保健用品,产品名称被遮住了,也许其他已被注销的保健用品仍然在市场上继续生产销售,坑害广大消费者。 经过调查,记者的猜测不幸言中。 陕西药监局取消了两百多个像这样的批号,而一部分注销批号的假药依然在全国各地非法销售。 生产优鼻的厂家 贵州苗仁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在陕西注册了三个大致相同的喷剂,去年同时被注销,其中的产品苗灵鼻爽喷剂,在广州的药店里依然可以发现踪迹。 同时 苗仁堂 还有肛舒乐乳膏、胡氏骨康帖、夜郎安神帖,批号依然在保留。尽管《陕西省保健用品管理条例》第二条就明确规定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保健用品的生产、销售和管理活动,要求出品单位地址必须是陕西省境内。但谁也没有去看看苗仁堂在西安杜城 109 号这间空置的平房,到底是不是在生产。 苗仁堂从未在西安生产任何保健用品,为何批号依然还能保留下来呢?原因很简单,自从审批之后,就没有任何人去监管。 无独有偶,黔东南州苗岭苗族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和苗仁堂一样,在西安租个房,注册一个公司,注册了 11 个批号,在陕西以外隐匿生产,全国各地销售。 记者在贵州凯里调查发现,苗岭在凯里的经营部的地址都是自虚乌有,包装上是 148 号,而这条不长的路只有门牌号码只到 128 号,按照产品包装上提供地址,让你无法查找,这个典型的皮包公司在陕西居然注册了 11 个陕食药监健用字批号。 就是这样生产的产品,自然没有保障。 2007 年 7 月 22 日 ,北京市民王翼在嘉事堂连锁药店玉泉路分店花 34.6 元,购买了一瓶批号陕食药监健用字( 06090214 ) 苗岭牌鼻通生态液,使用后不但鼻炎不见好转,反而出现鼻子红肿、流鼻涕,奇痒难忍。 经陕西省药监局证实,苗岭牌鼻通生态液在 2006 年 9 月获该局审批,但早在 2007 年 3 月 15 日 被撤销。同时注销的还有苗岭牌洁肤霜(陕食药监健用字 06060206 号)、苗岭牌咽口清生态液(陕食药监健用字 06080208 号)、苗岭牌腋兰生态液(陕食药监健用字 06040210 号)。其中的产品苗岭牌鼻通生态液,也在广州的药店里现身。 为了给假药披上合法的外衣,逃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苗岭公司利用转移生产厂家的伎俩,在西安以他人名义注册了西安苗岭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地却是另一厂家地址,挂名骗取验收,取得证号。据悉,苗岭公司并没有在该公司生产任何产品,而是利用骗取的文号到贵州生产,而贵州生产厂家又不具备生产陕食药监健用字资格,形成了有资格的只挂名不生产,没资格的却大量生产的怪现象。 药品审批在全世界都是政府管制很严格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如果没有很好的监管,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权力寻租,腐败交易。 这是个利益链条,在这个链条背后,审批 机构 、生产厂家、销售代理、媒体、药店、监管部门,全部深陷其中,不由自主地充当了一个不可缺少的利益环节, 结成了一个默契的利益链条,这几乎成了陕食药监健用字产品的潜规则。 最后深受其害的是普通百姓的用药安全和健康。 民不告,官不咎    国家药监局对陕食药监健用字问题的调查,是被市民举报的一种称为来自王牌科技之乡德国的华格纳高科技生物晶片引发的,这个可以佩戴在腕上的产品,据说代表了全球医学探索的顶尖水平,不仅对人类常见的 50 多种疾病有不可思议的效果,而且还让人类看到了活到 150 岁的希望。 该产品自 2005 年底上市以来,据称以每片 2390 元的价格已销出了 5 万多片,当《市场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质疑华格纳神话之后,这个越吹越大的泡泡自称荣获人类健康特别贡献奖,终于破裂了。   与此同时,群众投诉越来越多,频频被媒体暴光,陕食药监健用字批号产品的问题开始一浪高过一浪:批准文号为陕食药监健用字 05020032 号的凤保宁女性专用消毒用品在长沙掀起广告攻势, 陈 女士买了三个疗程的产品。用了一个月, 陈 女士的身体出现不适,丈夫也因此染病。   济南一名儿童在使用陕食药监健用字 04010120 号忠效牌尿床速康贴时,出现腹部疼痛和呕吐症状。经过核实,这个批准文号竟然对应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另一种产品被称做蚁王透骨贴。    周杰伦等明星代言的谁用谁闪亮,恐怕无人不晓,而闪亮亮瞳舒缓明目液早已被注销了批号,还在各地药店堂而皇之的售卖。   据陕西药监局政策法规处张平处长介绍,闪亮牌亮瞳舒缓明目液原名常青牌亮瞳舒缓明目液,是 2006 年被批准的,后来经过陕西药监局批准改为现在的名称,批准文号由原来的陕食药监健用字 06050190 号变为陕食药监健用字 06050190 号 ( 更 1) 。而江西闪亮制药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说明书和备案说明书相比,闪亮明目液涉嫌篡改说明书 11 处:有效期一年,改为二年; 7 毫升 / 瓶,更改为 15 毫升 / 瓶;增加了外用药品专用的红底白字标识;没有经过批准变更的出品单位、地址、邮编、电话和增加的传真号码、免费咨询电话 2007 年年 6 月 8 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文件,国食药监办〔 2007 〕 324 号《关于进一步开展陕食药监健用字产品清理工作的通知(特急)》,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局陆续收到对陕食药监健用字产品的反映和投诉。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贵成你局立即开展陕食药监健用字产品的清理工作。 保健品大跃进 似食非食、似药非药,几乎是所有人对 陕食药监健用字的形容。 陕西是一个保健品大省,从 505 神功元气带起,陕西就有生产保健用品的传统, 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有关保健用品的地方法规 的省份 。 原来陕西省有一个《陕西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属于政府规章。 2004 年 7 月 1 日 《行政许可法》实施之前,各地要清理许可项目,我们陕西省政府决定把这个许可保留下来。 陕西药监局原政策法规处处长 邵 君利曾向媒体证实,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政府规章设定的许可只有一年许可时限,如果超过这一年,不升格成地方法规就会被废止,所以陕西省人大很快就通过立法,制定出一个地方法规,这就是《陕西省保健用品管理条例》。 保健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规定,符合要求就能批准。一家企业老板透露, 仅凭外观检测和来历不明、不知所云的一堆外文资料,华格纳生物晶片等就轻松地过了陕西省药监局两道审批关,最终获得了具有法定效力的批准文号。 由于门槛低,陕西被批准的保健品文号速度达到了一天好几个的 审批高速度 ,从 2005 年起,陕西省在不到 7 个月的时间里审批了 600 多个保健用品。 但是导致的结果是,有一半以上不合格,并各地频繁引来麻烦。 保健用品市场全国性统一法规的缺失,为这些产品冠冕堂皇、大摇大摆地进入市场提供了另一种渠道。 因为黄袍加身,各地各部门无法对陕食药监健用字有效监管:这些陕食药监健用字一旦拿到外地销售,实际上就离开了陕西药监局监管的视野,而且,这种地方法规约束的东西一旦离开陕西,其实就失去了法律效力,这正是他们一些厂家所看中的。 保健用品拿到外地去销售,人家也可以把它视为普通产品,因为你没有相关的法规约束这个东西。 一个法规的设立无法保证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异地销售又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处罚,那么维护公民身体健康又从何谈起呢? 大量陕食药监健用字在各地频繁惹来投诉和麻烦,陕食药监健用字在全国引发了消费者大量投诉。同时,一些地方批号,也不甘落后,似乎都看到里面的商机,一些省份开始效仿。各种各样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保健药品层出不穷。然而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浑水摸鱼的现象十分严重。包括食健字号、食字号,健用字号,消字号,妆字号有的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的,有的是卫生批的,市场上药品可谓琳琅满目。 河南,贵州,青海,吉林,黑龙江,最少都能发现这么多省可以批保健用品。黑卫健用字,豫卫健用字 我说五个省是去年的情况了,这是一个动态的东西,今年到底是什么情况,我还不清楚。张平掰起了手指头。 假药公式 健字号、消字号、妆字号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药品生产监管力度不断强化,越来越多没有获得国药准字批号的非药产品开始借助这些非药产品的批号曲线上市,无不追求着一个公式。   这个财务学里的公式非常简单:利润等于销售额减成本。 利润决定一切的年代,象这样的产品因销售价格较低、利润较高而成为部分药店工作人员推销的首选。 你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要控制成本最小,反过来销售额最大 ----- 也正是这种原因,腐败现象一时难以根治;也正是这种原因,假药和有毒食品屡禁不绝。 一位深圳药监部门的工作人员坦言道,保健品打了一些法律的擦边球,一旦被查封或面临国家监管,它们就换个包装、换个名称。如果在广州运作不行,它就转入二三线城市。 我和不良企业也有过一些接触,一些老板说,万一被发现了,反正我钱也挣到了,我也不需要再靠这个产品了,那我再做一个产品,再包装一下。他们在违法炒作之下,已经做好了进退的准备。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委员于斐告诉记者。 按照有关规定,保健品、消毒品、化妆品的正式批准文号应为 卫健字、卫消字和卫妆字,批准权限在卫生部,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品则要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 国药准字批号。大多数消费者在买药时不仔细看,容易被蒙骗。 普通市民进入药店挑选药品的时候,都对药店有着绝对的信任,在没有对一些非药品冒充药品进行调查之后,我也曾经是在这种心态下走进药店。 而现在或许要小心一点,因为混杂在货价上的,有可能是混淆你的观念的非药品,有些甚至连批号都已经注销了,或者采取的让很多医生都无法辨识的批号, 好好审视你身边的保健品广告,仔细阅读说明书。还要看看到底是不是药品这是一个多年从事药检工作的专家对记者的忠告,他说,我从来都不买保健品。 这些保健品都在用药店的这种形象对产品的疗效进行默认或者证实,混淆老百姓的视听。 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曾对 2841 户人家庭进行调查发现,近六成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概念不清, 58 . 6% 的被调查者根本不知道健康品、药品、食品的区别,有 33 . 1% 的被调查人把健康食品当成药品。 许多专家提醒,消费者对此应增强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信某些保健品的夸大宣传而盲目购买。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要看清其批准文号,避免购买到不安全的产品。 批号就是钱 批这个东西不收钱的。 尽管陕西省药监局政策法规处 张平说, 批准保健品文号药监局不收取任何费用, 但是药品的检验机构,做检验和临床实验,这些是需要花钱的。 据知情人称, 地方性审批的保健用品,审批快,一般花费 7-8 万左右搞定了。而在国家药监部门审批的保健品批号,至少也要 20-40 万。 这是投资保健用品最大的成本,然后,厂家以各种方式做一些夸大功效的宣传,将产品包装成高科技产品,高价出售,即使广告狂轰滥炸,利润率也很高。 一位企业负责人透露,得到一个保健用品的批号,药检所检验一次的费用也要好几万,明处和暗处的花费要达到上十万元之多,没有人愿意说出具体数字,因为自己走关系花的钱各自心知肚明,讳莫如深。 一位国家药监局前官员告诉记者,就目前的情况看,药监局的腐败案件,几乎都是注册腐败。 因为获得保健品批号的简单和容易,好多外省厂家纷纷到陕西注册并争取批号。 保健用品行业可以说是暴利行业, 一个保健品从研制、开发、报批到出成品,再到商标注册一般只需数十万元,比药品审批需要几百上千万相比,投入要少的多,产品质量不高,但 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很难对企业进行监督、打假。个别官员利欲熏心,反而成了药品利益链中的一环,导致假药、劣药不断出现。 一位从事药检工作四十年的专家说。 保健品批文的转让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而风险的承担者就是数量最为庞大,但毫不知情的消费者群体。 保健品为何难以验明正身 4 月,记者搜索优鼻(陕食药监健用字 06090253 号)等多个已经注销保健用品,发现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的数据库里还显示优鼻的批准文号有效,没标明其被注销。   当时得到的答复是也许忘记更新数据库了,马上安排人员删除    2008 年 4 月 16 日 以后,记者登录了陕西药监局网站,但遗憾的是在保健品查询一栏,查不到任何相关信息,只能一个一个输入批号和名称来查了。 对于记者提出疑问,张平回答是:文件是向责令注销的企业发的,不能把红头文件公布出来。 至今,除了 2004 年、 2005 年的注销产品和少量 2006 年注销产品公布出来,近 200 个注销批号仍不为公众所知。 大多数人对注销哪些产品一无所知,这无疑给本已是假药的产品非法销售提供可乘之机。 知情人认为,为了企业利益的满足,这并不奇怪。在利益的交换之后,被注销批号的企业要收回成本。 制假者与监管者之间的说不清的利益关系中,监管资讯的不透明,就不足以对同样可能存在造假的其他制药企业的法人及相关人员造成震慑和压力,就不足警醒监管者自身清廉和勤政。 在 google 搜索 保健品,马上就能看到超过 5000 多条新闻,绝大多数都是对此类产品的质疑或揭露。但揭露归揭露,批判任你批,奇怪的是网上几乎看不到有几种保健品因此被令禁售或下架。难道来自媒体的揭发都属子虚乌有? 看来能化解公众疑虑的只有药监部门了。 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里面,规定行政行为只要不是涉及国家机密的东西都应该公开。 有些地方建立起了黑名单制度,凡是保健品含药、宣传疗效或是盗用批号,将通过媒体曝光,让市民都知道这种产品不能买,到最后它就做死了。 但是没有一个权威的黑名单,这与我国在信息公布上有一个特点相关报喜不报忧,信息缺乏全面性、真实性。   我国对保健品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审批环节 , 对研发、生产和流通都缺乏有效监管,缺乏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包括生产标准、检测标准,这就容易造成审批后没人管、生产过程没人管、流通过程缺乏管理的情况。而且,目前我国对保健品的审批在卫生部门,广告监管查处却在工商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对监管机构来说,没收、罚款、停止业务的权力是有了,却很难执行到位。 从总的方面来说, 国家的法律法规是雷声大雨点小,条块分隔和信息不对称给很多企业以法律漏洞。 市场:怎一个乱字了得    在我国,药品、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分别有国药准字、国食健字和国食药监械准字这三种批准文号,而没有健用字号,地方法规成了通行证,在各领风骚三五年的保健品市场,无疑为一些人提供了利益的盛宴。 当前普遍食品变保健品、食品、保健品变药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专家解释,一些产品之所以没有被批为国药准字,很多就是因为毒副作用大或者临床效果不好。现在它们摇身一变,作为保健用品上市了,很多患者听了它们夸大的宣传,以为这东西很神奇,就买来使用,结果很可能是白花钱甚至带来副作用。   这种不规范充分表现在整个行业的逐利、自私、虚假、浮夸、麻木,满足于市场的短平快,缺乏长远规划的违规违法,在战术层面上的争夺,恨不得把所有的社会资源一夜间全变现为金钱。 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袁斌华说。 从业价值观念的扭曲,直接导致了挖韭菜根似的行销手段的产生:在产品资格上套用批号、伪造批号、更改批号;在产品生产上使用假冒、伪劣原材料,为扩大疗效私自添加违禁成分;在产品宣传上则表现为肆意篡改或扩大产品适用范围,把保健品功用暗示为药品功效,并且不断地以患者、公众人物、专家的名义对消费者进行诱导、拉拢、紧盯、恐吓、欺骗。 目前保健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行政规归口管理部门,卫生、医药、工商等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制定一个操作性强的行业标准以及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审查程序和管理办法。一些违法经营者采取打擦边球的策略进入保健品市场,是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虽郑筱萸案起到了警示作用,但还是要通过制度建设来从根本上防治,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就可以解释的。一些药监系统人员和生产企业还卷入其中,药监系统的整顿风暴,还在深入。一位国家药监局退休官员称。   几年前,在一些可以审批保健用品批准文号的地区,倒卖批准文号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公司甚至在网络上公开叫卖。他可以将他手里的一个陕食药监健用字以五万元的价格卖出,付钱以后,不需要办理任何过户手续,马上就可以使用。他还声称可以带为寻找生产企业,你只要做好包装、印好宣传品就可以了,要什么功能的产品,就能做出什么功能的保健用品来。 就整个保健品市场而言,存在着自身的几大死穴, 中国的企业在监管、控制、管理、市场准入方面还是有很多漏洞,很多不良企业就钻了空子。 袁斌华说, 完全属于披着合法外衣的假药,而目前我们药监系统却不敢打击,这一问题值得深思、值得重视。 集体的失语 搞了 20 来年的市场经济,产品品质行政监管与品质技术检验检测的关系,在国内各级始终是父子关系,国外的法定品质技术检验检测机构,均以技术服务仲介的法人身份独立于对口的行政监管部门,从事第三方检验检测,提供检测报告,并对检测报告承担全部法律责任;而国内各级法定品质技术检验检测机构,几乎清一色为对口的行政监管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导致技术层面的检测与行政层面的监管合为一体。国家药监局前官员称。   如此父子开店下的内部人操作,出问题实属必然。为什么许多药品、食品、商品、产品发生重大品质事故,人们往往发现生产者或经销者五证齐全,以至于查处过程常常虎头蛇尾,甚至出现资讯遮罩,问题就在于监管体制之弊。   监管者利用手中的审批、监管权寻租寻租犯法问题存在多年,且愈演愈烈,关键在于目前的监管体制内,长期缺乏独立的由第三方行使的对监管者施以权力制衡的专项制度安排。 国家部门一管,风声一紧,违法者就往青纱帐里一躲,国家管得松了,他们又鬼鬼祟祟地跑出来。保健品行业的青纱帐里,到处是一些和国家政策打拉锯战的散兵游勇和游击队。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委员于斐说。 现在关键就是国家要把他们隐身、重生的青纱帐该拆的拆,该消毒的消毒,变成阳光小区、道德社区,他们只能够乖乖地缴械投降。否则要怎么办?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当时曾有人欢呼保健品市场混乱有望终结,可事实证明其效果并不佳,依旧是审批混乱、监管不顺、宣传虚假。 现有的广告管理及处罚措施亦不能遏制虚假保健品广告的出现。依据现有的法规,虚假保健品广告不论合同额有多大,罚款最高只有 3 万元。对保健品厂家来说是小菜一碟,违法行为即使被查处了还有获利空间,违法广告行为也就屡禁不止了。 目前,我国对药品、保健食品以及医疗器械都有专门的国家标准和批准文号,唯独保健用品没有一部全国性的统一法规。保健用品市场的一些严重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保健用品的管理上,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即便是有了管理办法和相关法规,各地的标准、程序和要求又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对于什么是保健用品,现在都无法做出统一的界定。 正是因为缺乏一部全国性关于保健用品的法律规范,各地又各行其道、标准不一,一些违规的保健用品企业活得越来越滋润。   这些企业一方面拿着轻松获得的批准文号,作为欺骗消费者的重要法宝;一方面,法规的地域性特征又大大降低了有关部门对企业异地销售的威慑和监管。 反正批了也没人跟他追究,万一领导下来大不了就是一个通知,大不了说停止审批、取消文号,也没有下文,所以敢冒这个险。 许许多多被各地媒体曝光的保健用品案例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保健用品市场的整顿已经刻不容缓。 而制定一部有关保健用品的全国性法律规范更是迫在眉睫。 监管确实是一个空白,现在没有统一的立法你怎么监管。虽然是地方审批,但它的销售却是全国范围的,那就涉及到一个监督执法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席法律顾问卓小勤直言。 乱马必然需要重缰 违法成本太低了。这样的暴利,罚他几十万根本不在乎,但要是罚得你出不起,再加上判刑,肯定就不敢再犯了。 于斐说, 屡查不倒的症结何在,政府的查处行动的滞后。 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英承认, 目前法律对于企业惩罚较低,企业造价成本也不高,法律也要逐渐改进。 我觉得现在作为国家政府部门,这方面一定要下狠手,稳、准、狠。一旦发现有问题,必须老鼠过街,人人痛打才行,不能给它喘息机会。 于斐认为 ,国家的监管严不光是说要曝光,一定要找到法人代表进行处罚,在这个行业的市场准入、产品申报方面、在企业法人代表享受待遇方面都要进行制约,这样才有力度。他的赚了几百万、几千万,你处罚他几万、十几万,这样的处罚还有什么意思?不痛不痒,治标不治本。 现在的处罚无非是罚款、制裁、书面警告或是口头警告,这对注册企业并不难。这个注册企业被处罚了,我去别的地方又注册一个企业。 所以上面一浪推一浪,他们也知道问题始终存在,专项治理,不去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位国家药监局前官员说,地方法规审批的文号,应该要求在所在省份销售三年后,经过确认合格,才能在扩大到其他省销售,这样可以杜绝短期行为和逃避监管。 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把审批的过程全部透明化。专利的申请与公开,再辅以法院的司法评判和媒体的监督,应该是药品审批和监管中学习的对象。 监督查处力度太弱的呼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然而监管之困亟待破解。 四川省药监局副局长陈勇说,按照国家药品法规定,一些省份的药监部门或卫生部门审批通过疑似产品,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或有监管不力之嫌。作为地方药监部门可以以假药方式对这些产品进行查处,但如果仅一个省份或市药监部门开展整顿,难免会遇到一些左左右右的声音,建议实施全国一盘棋整顿工作。   就如何规范疑似药品行业,陈勇、喻昭蓉等人建议:一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药品管理法》,对药店实施专营管理,只允许销售药品;二是尽快出台健字、消字等非药商品的行业标准,明确产品概念和分类标准,提高审批准入门槛;三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专项整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四是加强对企业和市民的宣传,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市场的安全健康意识。   
个人分类: 科学视野|633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