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晚清民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李楠博士学位论文: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1873-1937)
kexuechuanbo 2014-12-5 11:06
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1873-1937) 分页下载 分章下载 整本下载 在线阅读 CAJViewer下载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 免费订阅 RenderYbylHtml(); 【作者】 李楠 ; 【导师】 姚远; 【作者基本信息】 西北大学 , 科学技术史, 2012, 博士 【摘要】 1859年,《物种起源》在英国出版,其作者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以其严谨刻苦的科学精神、坚韧不拔的科学意志以及贝格尔号的艰苦航行等也成为科学史上著名的事件。由此创立的生物进化论为生物学科及人类文明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9世纪下半叶,生物进化论开始传入中国,迅速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反响,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思想变革不仅涉及了生物学界,更是深刻影响了社会学等非自然科学领域。本研究运用文献梳理法、科学史分析与考证法对1873—1937年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作了全面的历史考察,以期从生命科学的立场出发,也从社会发展的立场出发,科学、公正地重新审视和勾勒1937年以前生物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轨迹和传播意义。全面调查了1949年以前的3000余种科技期刊,从中选择了1873—1937年对生物进化论进行传播的18种科技期刊共213篇文章以及这期间的代表性图书,作为研究生物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依据。并从中进一步选取《格致汇编》、《国闻汇编》、《科学》、《新青年》、《汇报》、《民铎》等代表性期刊以及《西学考略》、《物种原始》等图书进行文献分析、比较研... 更多 还原 AbstractFilter('ChDivSummary','ChDivSummaryMore','ChDivSummaryReset'); 【关键词】 晚清民初 ; 生物进化论 ;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 ; 科技期刊 ; 科学传播史 ; 【文内图片】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网络出版投稿人】 西北大学 【分类号】Q111 【下载频次】637 攻读期成果 欢迎阅读全文: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29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宋轶文硕士论文:晚清民初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的传播
kexuechuanbo 2014-12-4 15:59
晚清民初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的传播 分页下载 分章下载 整本下载 在线阅读 CAJViewer下载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 免费订阅 RenderYbylHtml(); 【作者】 宋轶文 ; 【导师】 姚远; 【作者基本信息】 西北大学 , 科学技术史, 2011, 硕士 【摘要】 运用科学史考证与分析的方法对西方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的传播作了全面的历史考察,以期为西方近代技术向中国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开辟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和科学传播史研究的新领域。全面调查了无线电报技术专业期刊出现以前的3000多种期刊上万篇文章,从中选择了自1897年至1919年,共计51种期刊共185篇文章,作为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传播的主要依据。又从中选取了《时务报》、《东方杂志》、《科学》杂志、《无线电月报》作为代表性期刊,对其进行系统的文献统计、文本分析和内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897年《时务报》最早命名“无线电报”和“电浪”(电磁波),“无线电报”一文中记载了马可尼进行无线电报通信实验的情形,其最早传播无线电报技术距马可尼获得无线电报技术专利仅有2年。《东方杂志》是近代传播无线电报技术历时最久的期刊,前后延续40多年,1904年至1918年间刊载了32篇对无线电报原理作科学介绍的文章,同时最早介绍过对无线电波穿透性的研究,并详细介绍了无线鱼雷艇的发明情况。中国科学社创办的《科学》最早出版的“无线电专号”,同时中国科学社还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无线电研究所,“无线电专号”述... 更多 还原 AbstractFilter('ChDivSummary','ChDivSummaryMore','ChDivSummaryReset'); 【关键词】 晚清民初 ; 无线电报 ; 《无线电月报》 ; 科学传播 ; 【文内图片】 泼利斯无线电报机原理图[2’】 洛奇采用莱顿瓶的电磁感应实验[2’】 马可尼无线发报机12’】 马可尼无线电报机收报器12‘〕 产生离散电磁波的振荡电路图示 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原理图示 改进型无线电波辐射器1915年第1卷第2期《电浪消雾》报道了法国北方铁路公司(Che而nde 《科学》无线电专号封面 更多图片...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 欢迎阅读全文 晚清民初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的传播_宋轶文.caj.caj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3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雷雁林,姚远:《地学杂志》与清末民初科技期刊的注册
kexuechuanbo 2011-2-14 16:30
雷雁林,姚远:《地学杂志》与清末民初科技期刊的注册,《编辑学报》,2010年第22卷第5期,第395-396页 摘􀀁 要 􀀁 以《地学杂志》为例, 探究清末民初科技期刊的注册过程以及在注册中获得的优惠条件, 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清末民初科技期刊的管理和生存状况。 关键词 《地学杂志》 ; 清末民初; 科技期刊; 注册 《地学杂志》与清末民初科技期刊的注册.pdf
个人分类: 团队发表论文|2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镱文博士学位论文:近代西方化学在中国的传播—《亚泉杂志》
热度 1 kexuechuanbo 2010-9-6 22:37
近代西方化学在中国的传播 以期刊媒介《亚泉杂志》为例 陈镱文博士学位论文 指导教师 曲安京 姚远教授 ( 2009-06-10 答辩) 摘 要 近代化学发展时期是化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为现代化学的快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西方化学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了向中国传播的历 !9 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长期扮演着科学知识传播者重要角色的局面。纪以前的化学译书均是由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合作翻译的。但是,译书原著介内容比较陈旧,与当时西方化学的最新水平相比,具有一定差距。期刊作为媒介引进西方科技知识,具有在某一领域不断深化认识、积累的功能,其时效性较强,并充分发挥集束效应,有效增加内容的深度和力度泉杂志》的出现,弥补了中国化学译书与同时期外国化学书之间存在较大差缺憾。其凭借自身的特点及化学学科特性,首开最新知识引进之先河,在晚初近代西方化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近代专业科技期刊史中具有突出位。本文通过查阅原始文献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旨在厘清元素周期律、质点论等化学理论,氢、氦、镭、针等 19 世纪 70 年发现的化学元素等近代西方化学重要发现通过《亚泉杂志》传播到中国的机明确《亚泉杂志》与近代西方化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及地位以及主编泉在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结论如下: 1) 《亚泉杂志》对于西方化学的引进尤为突出,首次引进元素周期律,了西方近代化学在 19 世纪下半叶的重大成果,对分子学说的引进更是弥补国近代化学史上的一项缺憾。《亚泉杂志》是西方近代化学理论传入中国的环节。 2) 《亚泉杂志》是第一份国人自办的以传播西方近代化学为特色的综合然科学期刊,刊载的化学知识,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其译介形式、传播机制播内容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这无论从化学知识的传播来看,还是从期刊科语的规范化表达来看,抑或从期刊传播事业规范化来看,都具有重要价值。 3) 《亚泉杂志》标志着我国期刊完成了从传教士办刊、传教士与中国学作办刊到中国学者独自办刊的历史性过渡。杜亚泉所创造的以传播西方近代为特色的自然科学期刊办刊模式,以及为《普通学报》所继承的以数学为特文理综合性期刊办刊模式,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在中国学术期刊发展史上重要意义。 4) 期刊作为一种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与所处之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把握时代与学术、时代与学术期刊之间辩证互动的深层规律科技期刊是一个时代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时代认知能力重要体现。《亚泉杂志》作为晚清民初以化学为主的科技期刊,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并在较短时间内将其引入中国,所产生史意义是巨大的,《亚泉杂志》在近代化学传播中具有创始之功。 关键词 : 晚清民初 ; 期刊 ; 《亚泉杂志》 ; 杜亚泉 ; 化学传播 结 论 1) 《亚泉杂志》对于西方化学的引进尤为突出,其对中国近代化学的贡献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首次引进元素周期律。这样一个揭示物质世界内在联系,反映其统一与规律的重要定律,就是由 1901 年 3 月 13 日出版的《亚泉杂志》第 6 期《化学周期律》一文首次引入中国。该文分 5 部分介绍了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同族元素性质相似等重要内容。并且,文中还附有最新修订的元素周期表。第二,《亚泉杂志》反映了西方近代化学在 19 世纪下半叶的重大成果。其中,包括在放射性元素镭、针发现两年后对这一发现进行了报道,是中国有关这方面内容最早的引进。杭、稼、锗、氢、氦、钙等化学新元素的发现及特性。其中,氢、氦的引进据其发现时间相隔 5 年,抗、嫁、锗 3 元素的引进据其最后锗发现时间 1886 年相隔 14 年。这些元素都是 19 世纪后 30 年间的重大发现,均是通过《亚泉杂志》初次或更加系统地传入我国。第三,《亚泉杂志》对分子学说的引进更是弥补了中国近代化学史上的一项缺憾。中国近代化学所有的旧译书一直对元素周期律和分子学说没有引进,使得我国化学译书与同时期其他国家化学书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其第 3 、 4 期连载的《化学理论》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相变理论、酸碱理论、化合价理论等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引进。第四,《亚泉杂志》的《化学原质新表》,是将当时己有的编译出版的化学书籍中化学元素汉译名称进行了较为完整统一后的最新元素汉译名称表,共记录化学元素 76 种,并列出各元素准确的原子量。科学概念都不是孤立发生发展的。这些均是 19 世纪 50 年代后化学界的重大发展。在之前的旧译书中没有引入中国。《亚泉杂志》首次将这些重要知识引入。因此。《亚泉杂志》是西方近代化学理论传入中国的重要环节。 2) 《亚泉杂志》是第一份国人自办的以传播西方近代化学为特色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其刊载文章主要为编译性科学文章,经由日本传入中国,能够将在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学术成果系统地介绍给国人,这在近代期刊传播中是罕见的。这种绕由日本传入西方化学元素名称,且以教科书为蓝本的做法,虽属间接,也相对有些过时 ( 晚了 32 年 ) ,但显然是当时最为便捷和有效的科学传播渠道,也显然优于和新颖于早期西方传教士的传播系统。其译介形式、传播机制和传播内容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这无论从化学知识的传播来看,还是从期刊科学用语的规范化表达来看,抑或从期刊传播事业规范化来看,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具有重要价值。《亚泉杂志》标志着我国期刊完成了从传教士办刊、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作办刊中国学者独自办刊的历史性过渡。 3) 杜亚泉所创造的以传播西方近代化学为特色的自然科学期刊办刊模式,以及《普通学报》所继承的以数学为特色的文理综合性期刊办刊模式,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杜亚泉以此为园地,扶持和培育起来的晚清化学家虞和钦和数学家周美权,形成了科学期刊扶持科学新秀的典型案例,亦赋予科学期刊崭新功能。由于国民科学素养普遍低下,受众市场薄弱,以及经营、定位的多种原因造成的失败,一方面显示了拓荒者竿路蓝缕的艰辛,同时其探索精神也给今天的办刊者以诸多启示。杜亚泉对大型文理综合性的学术期刊《东方杂志》的改造,是其办刊生涯的一个顶点。从创造一种以化学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类型,到创造以数学为特色和企图贯通文理的《普通学报》类型,以至改造《东方杂志》这样的以时政和科学前沿为特色的大型文理综合性期刊类型,杜亚泉所走的每一步都具有探索性和拓荒性,在中国学术期刊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 从自办《亚泉杂志》,《普通学报》,主编《东方杂志》的科学传播生涯可以看出,杜亚泉大胆吸纳西学,并积极地传播和应用。其所从事的传播活动大多为开创性的,而其科学救国主张和科学传播思想始终贯穿其中。并且,杜亚泉思想的转变极大地影响其主编刊物的栏目设置及风格。因此,其综合性期刊特色化的办刊实践对今天的期刊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杜亚泉在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期及现代中国的知识转型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时,这说明科学期刊编辑必须具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如此才能适应开创性的科学传播活动,以及做出开创性的贡献。 5) 期刊作为一种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与所处之社会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应把握时代与学术、时代与学术期刊之间辩证互动的深层规律。而科技期刊是一个时代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时代认知能力的重要体现。《亚泉杂志》作为晚清民初以化学传播为主的科技期刊,能够在科学认识发展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并在较短时间内将其引入中国,其历史意义是巨大的。 6) 从一个人可以看一个时代,只要这个人处于时代聚光点下,即可拉出长长的身影 ; 从一本期刊可以透视一段历史,只要这本期刊与历史同进退,即可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和特征。杜亚泉就是这样的一位学者,他与其所创办的期刊《亚泉杂志》反映了那个充满变革时代的科学发展。正是在承担这样社会角色的中国第一代学者们不懈的努力下,才使中国诞生了具有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科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振兴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亚泉杂志》在近代化学传播中具有创始之功。 致 谢 在博士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藉此向所有曾经给我帮助和支持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曲安京教授,他在学习和科研方面给了我大量的指导,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让我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科研的方法,也获得了实践锻炼的机会。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高尚的学术风格和为人师表的风范,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本人受益匪浅。在此衷心祝愿他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 在攻读博士期间,得到了姚远教授的大力协助,使我顺利地完成了博士论文。在此,谨向姚远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愿。感谢李文林教授对我的帮助,李老师的平易近人,在学术上的前瞻领地,深深地感染着我,衷心祝愿他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在整个资料查询过程中,得到中心袁敏博士、赵继伟博士、白欣博士,清华大学冯立升教授的大力帮助,受到唐泉博士、徐传胜博士、西大学报编辑部徐象平博士、霍丽博士、刘欢博士等的鼓励,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同届学友贾随军、杨睿以及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的李跃武、王鹏云、腾艳辉等一起学习过的各位同学,给予我许多无私的帮助。 感谢我的父母和爱人。在我撰写论文期间,他们承担了所有家务,使我有时间顺利完成学业,他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为我求学付出了巨大牺牲和努力。祝福他们,以及那些给予我关爱的长辈,祝他们幸福、安康 ! 感谢我的女儿,带给我许多快乐和 . 惊喜。 师恩浩荡,亲恩厚重,友情浓郁。此刻,言语不能尽表感激之心,愿所有关心我及 我所尊敬的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7XXW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771169) 资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 对于本文的缺点和错误,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陈镱文 2009 年 5 月 欢迎到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阅读全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4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尹晓蓉硕士学位论文:清末民初女性期刊的演化与传播探析
kexuechuanbo 2010-9-6 22:14
清末民初女性期刊的演化与传播探析 尹晓蓉硕士学位论文 指导教师 姚远教授 ( 2007-06-09 答辩) 摘要 为求梳理清末民初 (1840一 1919) 年间我国女性期刊的发展轨迹,并为女性主义视角新闻传播学和现代女性期刊的发展提供历史和理论依据,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清末民初女性期刊作了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背景下西人宗教性质报刊对中国近代妇女问题的关注,社会革命中激进新闻话语理论的确立,给予近代女性期刊模仿和承袭的参照范式。西方女性主义文化经由日本这个中介传入中国,在激发中国女学和女权运动发展的同时,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女性期刊媒介机制和话语体系。《女子世界》是这一历史时期历时最久,影响也最大的女性期刊, 它的编辑理念选择,内容方式选择和传播方式选择均遵循了民族民主革命主流话语的规制,民族主义思潮和家国观念在期刊媒介的广泛介入跟观照之下被凸现出来,成为文化控制的主体。近代史上最为豪情的女子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虽明言致力于女性个体权利和政治诉求的获得,但亦隐性地表现了对于男权和传统回归的无奈。研究结论认为 :清末民初女性期刊作为当时最主要的媒介传播方式和话语主体,在传统儒家性别观和西方女性主义启蒙思想及民族主义思潮的合力之下,解构和重构了整个社会思潮和女性主义文化。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大危机 : 一方面传播模式被革命的宏大话语所消解,而转向男权、父权、君权回归,另一方面激进的新闻话语理论传统使其对女性主义文化的传播又表现得过于西方化。这两者使现代女性杂志存在着一直未能走出男权视野束缚,和落入西方消费主义和女性性别商品化的陷阱等问题。 关键词 : 清末民初 ;女性期刊 ; 女性文化 ; 社会变革 ; 学术传播 ; 文化建构 结语 一、《女子世界》和《中国女报》的办报宗旨与历史地位 从 1898年《女学报》创刊到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我国妇女期刊总计创办 50 余种,其中《女子世界》和《中国女报》最具代表性。作为一份革命色彩浓烈、历时最长、册数最多、内容最丰富、影响也最为深远的女性期刊,振兴女学与提倡女权是《女子世界》的一贯宗旨。该刊的栏目设置历经蒙稚到成熟的转变,在其全面改进的过程中竭力贴近两次国民革命间隙的舆论要求,扬弃地继承了戊戌变法的经验教训,又为辛亥革命做好了舆论铺陈。《女子世界》知名主笔和撰稿人的刊发文章与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推动了该刊的发展,也促进了诸如女权与女学、民族主义宏大话语体系等复杂问题的澄清。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民族革命以其包纳一切的汹涌气势遮蔽了女权革命的意义,女权运动没有能够作为独立的革命形态在错综复杂的革命洪流之中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在提倡女权到振兴女学的重大转向当中,很多知识分子成全了由新学向旧道德转变的历史复归。《女子世界》难能可贵的 18 期,在一个民办报刊旋起旋灭的时代,相当不易。此外《女子世界》己初具经营意识,自发运用广告,而且注重作者队伍的培养,其征文和招聘撰稿人制度以及办报思想与具 体操作均流露出其传播的现代性。《女子世界》是中国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期刊,而秋瑾作为近代史上不得不予言说的传奇女子,加之她确实续办过《女子世界》的第 18期,她的办刊思想也深受《女子世界》的影响,因此这两者通常会被拿来相提并论,事实上,《女 子世界》的主编另有其人,而秋瑾那一份足以丹青永铭的女性期刊,叫做《中国女报》。 《中国女报》对于近代女性期刊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它成就了女性期刊的另一种发展路径 (姑且称之为第三条路径 ) 。它在《女报》、《中国女报》、《神州女报》、《留日女学会杂志 )) 等鼓励把妇女解放运动和民族民主革命结合起来的革命派报刊,与 ((J 匕京女报》、《女镜报》、《女界灯学报》、《妇女时报》、《妇女日报》 (( 天足会报》等旨在提倡女学、开通女智、讲论女德、尊重女权和反对缠足,着重传播妇女知识和对其进行启蒙教育的改良派报刊之间的狭长罐隙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它在政治上倾向于民族民主革命,但是更加重视女学、女权概念化。把女性当作不同于男性的独立的社会性别,而执著于女性权利和政治诉求的获得。但是,在传统理念的隐性、沉重和不断地挤压之下停滞在一个与女性主义对接不适的断层面,继而断送了女子个性的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彰显等等可能。《中国女报》资金、人力等捉襟见肘,虽经秋瑾等人竭力补救,终随秋瑾的逝去而归于缥缈,如昙花一现,成为绝唱。 二、女性期刊媒介与近代社会的关系 清末民初的女性期刊话语选择不仅仅是以男性话语为中心,而且承载了太多的国族意思表达,作为当时最主要的媒介传播方式和话语主体,清末民初女性期刊在传统儒家性别观和西方女性主义启蒙思想以及民族主义思潮的合力之下,对于整个社会思潮和女性主义文化的建构均产生了不言而喻的重大影响。可以说民族民主主义和家国观念在期刊尤其是女性期刊而不是别样的媒介样式的广泛参与跟观照之下凸现出来,在有效弱化性别因素的同时,成为文化控制的主体和社会的主流话语。需要说明的是,正是女性期刊的介入使得这种社会层面的改变不至于流为无源之水,只是在客观上完成了对民族革命话语的推动。即当传统与西 方两种性别观念纠结在一起,共同影响和形塑着近代女性运动的方式和进度时,对于这种观念的宣传和舆论空间的构建主要是通过期刊完成的。期刊在其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体系所呈现的基本观点,以及与之关联的编辑思想,对读者的意向要求和控制有着明显的倾斜性,即期刊导向。它对人的思维构成和注意力资源的塑造和位移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纳入国族革命的主流政治话语当中,在新闻传播领域,对于女性的传播和基于女性的传播也就被纳入了政治和国家的话语当中。媒介产品包括女性期刊都具有教化的作用和功能,它通过影响女性的观念进而影响其行为,这样女性期刊实现了人的思维构成和注意力资源的塑造与位移。事实上,当女国民与争女权始终是清末民初媒介传播的重中之重。 话语权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控制方式,具体到清末民初的女性期刊时,不可避免的承担了其成长的文化背景的话语生产者的职责,这个复杂的成长背景是以革命的宏大旋律、西方女权主义对于女性群体的的忧虑,封建宗法制度下儒家的传统文化共同构建的,因此期刊所反应的正是这三者的博弈或者说共谋,其中尤以革命话语的传播为甚。经由宏大的叙事和讨论,民族革命的宏大性削弱了公众,潜移默化地强化了部分人群男尊女卑、 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传统观念,从而偏离了女性个体的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彰显这一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轨迹。这个重大的变故和转向严重影响了其后女性期刊在理念上的选择。中国近代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伴随着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深刻的纳入社会革命的历史当中。鉴于西方女权主义强烈的贵族和精英气息,其一登陆中国就表现出与中国现实的种种不适与疏离,这就意味着必须对其进行本土化调试,但是当时中国的家国危机深重,刚刚萌芽的女性主义还未适应中国的现实就在倏忽之间被纳入了民族革命的体系,经受着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的三重压抑,无法得以张扬。这就影响了女性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部分重构了社会性别和女性文化的社会建构,而且造就了一种与初衷可能完全不同的本该以女性文化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女性期刊的传播机制,深深的影响着今天女性杂志的发展。 三、女性期刊的起源与日本的不解渊源 如果甲午重创,渐知兴学,以及以日为师明确了日本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那么近代中国女性期刊的发凡可不可以认为就是在日本。因为清末民初在日本东京创刊的中国女性期刊有 :秋瑾主编的《白话》、抱真女士主编的《女子魂》、燕斌主编的《中国新女界杂志》、恨海女士主编的 (( 二十世纪之中国女子》、陈撷芬主编的《女学报》、唐群英创办的《留日女学会杂志》等 9 种。而且这些著名的编辑人员基本都有留学日本,求取新知的经历,包括创办《女学报》的康同薇和创办《女子世界》的丁初我。这 9 种期刊在近代女性期刊发凡时期意义重大。日本的报章文体和样式成为中国留日学生创办期刊的借鉴,而其传播渠道和机制亦深刻影响了留日学生主办之女性期刊的发展。 四、别具一格的媒介样式女性期刊 女性期刊作为独特的媒介样式,不仅为当时国内的思想启蒙和妇女解放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整个中国革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严酷的社会革命和政治转型期中,为新闻事业的传播保留了另一种书写的可能,因此横亘数千年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上才有了女性期刊这样的媒介范式和血脉。不仅如此,在整个社会革命的主旋律当中,女性期刊的发展并未与新闻规律渐行渐远,或者说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传达信息之余形塑着整个社会,建构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或者说曾经有过却缺乏庄严发凡与严肃发展的女性文化。自《女学报》诞生之日起,中国女性期刊的百年历程,在新闻传播史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一页。 女性期刊在其功能与属性上纵横新闻与出版两大系列,从始至终,女性期刊均坚持了其一贯的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指导性与战斗性。清末民初女性期刊以反映社会大变局为指归,完成了对民族革命的话语推动,振兴了女学、提倡了女权。上世纪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期刊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深刻地影响着女性的价值、审美观念、思维及行为方式,实现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但是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初,女性时尚杂志的异军突起,部分遮掩了女性期刊正面引导的必要性与价值。风花雪月的浪漫,奢侈挥霍的消费理念,世俗甚至低劣的女性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女性期刊样式迅速泛滥为整个期刊业的泛女性化和泛时尚化的集体无意识。面向知性女子的学术类、知识类、高雅艺术类等严肃话题在女性期刊文本之中极度缺席。半官方女性期刊,如妇联主办的女性期刊在政治、理论、妇女问题等方面的积极导向作用也处于不在场的虚无状态。女性期刊再也没有出现往昔的斗争式呈现和引导性强势。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重,以及女性的历史使命,女性的成长轨迹和女性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亦再没有得到过浓墨重彩的书写。从这个意义而言,现代的时尚类女性杂志似乎是一种历史的退步甚至可以说是反动。 时尚类女性杂志的媚惑与幻祸似乎真的搅浑了中国期刊业的一潭静水,与近代史上的指导女性斗争与争取权利的女性期刊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近代史上的这类期刊是由复杂的时势造就的,历史的多维面相在国族危机的特殊语境之下汇聚于一点,成就了女性期刊的战斗性与指导性,但是现代的女性期刊成型于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之后,成熟于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下,因此女性期刊才失掉了斗争性和指导性的强悍品质,而沦为人们把玩的奢侈品。单纯意义上讲,稳定的社会环境应该使女性期刊更加致力于战争年代不得不被动忽略的各项权利的获得和对于女性更加理性的引导,但是事件的成因却是由多项维度构成的, 女性期刊的发展现状正是历史上隐性矛盾的集中爆发。女性期刊的被利用与被消用与消费可以说是毫无二致的。本质上,女性期刊只 .是女性的行为外化而已,女性所需要付出承载的,正是女性期刊所正在承载和将要承载的。或许,女性期刊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或者说低谷,也就是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期待女性期刊质的突变与飞跃。 五、姗姗迟来的启示效果的借鉴 随着时尚类杂志的增多,内容方面日渐僵化,同质化现象严重,读者阅读厌倦期突如其来,原有的时尚期刊己经陷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过于拥挤的市场让读者无所适从,伪竞争、恶性竞争、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已经宣布,综合性的时尚类期刊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所以读者的重新定位和市场的进一步细分成为愈来愈值得关注的话题。现代女性期刊有两种走向,一类偏重情感,一类偏重时尚,但是两类期刊都存在潜在的危机。情感类女性杂志多将女性描绘成依附于男性的妻子或母亲之类的传统角色,强调女性的自我牺牲精神。时尚化、休闲化的现代女性杂志则是片面强调女性特质,大多流于表象,有欠深意和人文关怀。女性期刊己经陷入以男性视野为主导的集体无意识而且并不自觉。面对不断发展的女性群体,现代女性杂志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将男性话语或者男权视野作为第一坐标和维度, .而把女性仍然定义为男性的附庸。其实,中国的女性以及中国的女性期刊的发展一直都没有走出男权视野以及以男性权威为标志的君权制度和儒家传统文化的规制,或者说一直在对抗男权的过程中不断徘徊。在性别分化的媒介场所里,当女性因为实现了消费主义下所谓的浪漫与格调,取得了某种身份认同,而为自己终于冲破男权视野而欢呼时,却又落入了西方消费主义预设好的陷阱。表面看来时尚杂志是要引领读者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追求格调,但是往往流于张显各种品牌的价值,而名牌意味着物质的力量。男权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合谋才是最可怕的,即女性成为男性目光的审美对象、观赏对象、投射对象和消费对象,女性本身被商品化了。所以现代女性杂志如何走出男权视野的怪圈,如何在商品化市场化的消费主义娱乐经济下取得长足发展是下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致 谢 这三年,值得回忆和珍藏的往事很多,让人怀念和感动的日子也历历在目。借此机会,向曾经指导和帮助过我的师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恩师姚远教授。感谢先生严师慈父般的鞭策、指点和关照,没有先生全程的点拨和不辞辛苦的奔走查找相关资料就没有本文的成形。同时先生治学之严谨,二为人之正直亦成为我今后治学做人的模范,令我终身受益,此生难忘。 感谢在女性期刊研究方面颇多造诣与卓有成果的各位方家,同时谢谢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各位老师提供的文本资料和各种帮助。 感谢韩隽老师对学业的指导。 感谢杨立川老师、王春泉老师、张羽老师对我学业上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我的朋友郝涛、韩军,王志永,感谢他们为我搜集和查找相关文本资料。 感谢我的同班同学。华彩的岁月因为你们与我共同走过而没有流为空洞的跨 越。 最后,谨感谢我亲爱的父亲、母亲和妹妹,感谢你们三年之中给予我的支持 与宽容。 欢迎到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阅读全文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264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