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百年庆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仁心学术洒人间
uvard 2012-10-26 08:25
成绩 开天辟地上百年, 仁心学术洒人间; 教授才子济四海, 国际一流赞美言!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加安丘一中百年庆典
热度 10 wangdh 2011-10-7 00:57
参加安丘一中百年庆典
参加母校百年庆典 人生的风帆从这里启航,青春的利剑在这里铿锵。 多少红烛在这里默默燃烧,多少栋梁在这里茁壮成长。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让理想插上奋飞的翅膀。 安丘一中,精英的桥梁, 百年的梦想,培育桃李芬芳。 安丘一中,人才的摇篮, 百年的追寻,创造今朝辉煌。 这是安丘一中的校歌《启航》。 安丘一中(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是我的母校,我的高中时代在这里度过(1979- 1981)。 2011 年 10 月 3 日,安丘一中举行百年华诞庆典。母校的百年庆典,也是我们 81 届( 79 级)学生毕业 30 周年。 走进今天的安丘一中,已经几乎找不到当年的影子了。当年的学校礼堂还在,现在已经很不起眼,里面也不再是空空的了。当年的学校伙房不见了,开水房不见了,平房宿舍不见了,当年的两排教室不见了,办公楼后面的篮球场也不见了 …. 代之以是一所现代化的中学,高楼林立,一应俱全,焕然一新。 回想当年,已经上了一年高中又被回炉学习初中课程准备备战中专考试的我们,突然接到通知在报考中专的同时也可以报考安丘一中。 1978 年安丘一中已经开始在全县局部范围内招生, 1979 年全县铺开进行广泛招生。据我们金冢子乡(当年的金堆公社)中学“升中专重点补习班”班主任王老师在公布我们的考试成绩时,无不遗憾地反复说我只有半分之差没有被中专录取(当年安丘县中专招生可以招收 8 名男生,老师说我是报考中专考生中的男生成绩第 9 名。不知是否属实。)。这样我就“很不幸”地进入了安丘一中,这也就成就了我的大学梦。记得当年村里还专门派拖拉机把考取安丘一中的我们两位学生送到了安丘一中的大门口(离家20里地)。也记得我们在报到时,我很自然地从班级张榜的一班中寻找我的名字,我的同伴则从后面开始找他的名字,没有想到一班没有,二班没有,三班没有 ….. 一次次失望,心里逐渐变得很不快乐。我的同学很快在五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被78级的师兄领走了,我还在一个班一个班向后找,最后在八班找到了我的名字。总共八个班,出乎意料我被安排在“最差”的班里(当时普遍认为一班、二班是重点班,班次排名是按照成绩排序的)。后来才知道,我们那一年排名是采取循环式的方式,第 1 名在一班,第 8 名在八班,第 9 名在八班,第 10 名在七班,地 16 名在一班 …. 这样循环往复,似乎我是高一八班的第一名(一直不知真假)。高二分科的时候,由于当时盛传有理工、农医和文科之别,我选择了农医,被安排在了七班。为此一直动员我学习文科的八班班主任王海清老师很是不满,记得他一直给我讲上一级一位老师的弟弟,情况跟我很像,改文后考进了北大法学院。后来也证明老师的劝告是正确的,有两位同学就是按照王老师的指点,一位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一位考入山东大学。父亲希望我学医,说这是铁饭碗。没有学文而希望学医的我,与生物学结了缘。 我们当时的高中生享受很高的待遇,可以转粮。也就是说安丘一中的学生可以将家里的玉米、瓜干和小麦等按照一定比例交到乡镇的粮管所里,可以换取粮票,就可以在安丘一中食堂里买饭吃了。按照当时人们的观念,就是可以吃“国库粮”了,可以吃上人们梦想的“大卷子”了(白面馒头)。每月定量男生是 30 斤粮,不足的同学还需要从家里自己捎干粮。我们公社(现在称乡)的粮管所还不错,每次都可以多转点粮,可以多换几斤粮票。当时学校食堂里的菜是 5 分钱(没有肉)或 1 角钱(有肉末)一份,炒白菜、菠菜等,但绝大多数同学还是从家里捎咸菜。记得用铁丝串起来的一串串的咸菜疙瘩吊在宿舍前面。如果不买学校的菜,每月只要5.8元钱就够了。还记得每周学校还有一次改善伙食,记得是菜肉包子,那是最向往最贵的一顿饭。当时是订餐,有值日生负责打饭、分饭和打开水。 我们 79 级( 81 届)高考时创造了一个记录,当年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 11 名同学,据说至今还保持着这个记录。也许是这个原因,这次百年庆典上,学校里专门给我们 81 届举行了一次年级聚餐。毕业 30 年,一个很值得回味的时段,不敢再多想的时段。这 30 年,各个方面变化太大了,人变老了,老师们退休了,有的已经远去了,有的同学也走了。这就是岁月,这就是沧桑。时间真的会催人老,人随着时间也会自然变老。 当30年后老师能在握手的刹那喊出你的名字,说道着当年的故事,当同学老远冲你走来伸出手喊你名字的时候,心里真的很激动,尽管都已经没有了当年青春的影子,但我们又年轻了。在校史馆里,同学执意让我在留言簿上写句话,我写下了“祝安丘一中的明天更辉煌。感谢安丘一中对我的培养,安丘一中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参加母校百年庆典,成了老太太唠叨了。 祝福安丘一中,祝福我的母校。 恢复高考后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学生 老礼堂 周恩来塑像 当年我的班主任、现已退休的朱老师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13367 次阅读|19 个评论
姚远:在《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百年庆典会上的讲话
热度 1 kexuechuanbo 2010-9-6 23:43
在《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百年庆典会上的讲话 姚 远 (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北大学学报主编 ) 老前辈、老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 今天 , 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于名城保定 , 参加《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百年庆典暨中国期刊史学术研讨会。我们有幸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 并亲身经历了中国高校学报的第一个创刊百年盛事。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 , 向河北农大表示热烈的祝贺 ! 100 年前的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年 ) , 河北农业大学的前身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创办了我国北方地区最早的农学刊物 , 也是清末中国高等学校最具影响的科学技术类学报之一。在此前的 1889 年 , 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约翰声》季刊 ;8 年后 , 1897 年 , 浙江瑞安利济医学堂 ( 我国近代第一所中医学校 ) 创办了我国学校所办的第一份医学期刊《利济学堂报》半月刊 ; 再过 4 年 ,1901 年 , 湖北农务学堂 ( 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 ) 创办了我国高校最早的农学刊物《农学》 ( 然而华中农大尚未承认这段历史 ) ; 接着 , 再过 4 年 , 就是 1905 年 , 河北农大前身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创办《北直农话报》。因此《 , 北直农话报》是我国最早的四种大学学报之一 , 也是最早的两种农业高校学报之一。前述三种学校刊物至今均无后继者 , 故《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成为迄今所知我国唯一连续出版时间最长 , 并达百年的大学学报。 就我国的国情来说 , 大学学报历来代表着一种最富创造力的科技学术文化现象 , 也是报道新思想、新发明和传播新理论的主要途径 , 堪称我国科技学术的最高论坛之一。自从本世纪初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倡导大学既是最高学府又是最高学术机关以来 , 大学期刊便一直在中国科学技术文化演进中扮演主角。因此 , 大学期刊是我国科学文化百年史的缩影 , 是国家科学宝库的珍藏 , 是最重要的科学文献之一。它既是高等教育史研究的组成部分 , 也是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组成部分 , 同时也是新闻学、出版学和编辑学或期刊学大厦最基础的工程。 早在 1929 年 , 北平大学的顾阳诣教授即认为 : 诚观泰西文明之进步原因何在 ? 以吾所知 , 亦不外一实验室与一出版物耳。在这里 , 一个实验室 , 一份期刊 , 已成为近代大学文明的两大标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和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认为 : 办好一所大学 , 主要抓两件事 , 一是教学 , 二是学报 , 还认为 , 办好一所大学 , 一定要办好一份学报。近来 ,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也提出 , 要把学报作为一个博士学科点来建设 ! 这些都说明 , 老一辈教育家和有识之士 , 都很重视办好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及河北地方政府 , 今天在此隆重庆祝河北农大学报创刊百年 , 也是高瞻远瞩的有识之举。我们深受鼓舞和激励。 让我们衷心地祝愿河北农大学报再创辉煌 , 也祝愿我们的大学学报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 2 005 - 09 - 09 于河北保定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320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