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寒露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阜宁:千亩直播稻面临严重的低温危害
tjm9518 2008-10-6 17:34
阜宁县一种田大户 9 月 26 日反映,他今年和另外几个种田大户一起种植的 1000 多亩直播水稻抽穗迟,到 9 月 15 日田间才看到有稻穗抽出, 9 月 22 日前后齐穗,到 9 月 26 日田间水稻仍处于扬花盛期。据天气预报,从 9 月 26 日开始,当地会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最低温度只有 13 ~ 14 ℃。他问,气温大幅度下降对水稻灌浆结实会产生多大的不利影响,有没有抢救的办法。 据了解,他和其他几个种田大户已连续多年种植麦茬直播稻,往年大多在 6 月 20 ~ 25 日播种,使用的水稻品种为武育粳 3 号,一般在 9 月上中旬抽穗,由于水稻生长后期天气条件好,温度高,水稻灌浆结实都很正常,产量也比较高。今年小麦在 6 月 15 日收割,本来可以抢在 6 月 20 日前播种水稻,但因那段时间一直下雨,田烂,而他们又想旱直播种稻,因此一直等到 6 月底 7 月初机械可以下田时才播种,使用的水稻品种为淮稻 9 号。 另外,今年当地还有很多农民的麦茬直播稻也存在抽穗迟的问题。这些田块一般播种较迟,而且使用的品种为淮稻 9 号等迟熟中粳稻品种。当地麦收后播种较早,水稻品种为徐稻 3 号等中熟中粳稻的麦茬直播稻,一般在 8 月底 9 月初抽穗,前期灌浆结实良好。 笔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从 9 月 25 日开始,我省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其中,淮北和沿淮地区的建湖、阜宁、金湖等部分县市在 9 月 26 日以后最低气温降至 13 ~ 14 ℃ ,并持续 3 天以上时间,出现了今年第一次寒露风天气。此后在 9 月底至 10 月上旬,这些地区气温持续偏低,日平均气温在 20 ℃左右,对当地处于灌浆初期的水稻,特别是还处于扬花期的水稻会造成较大危害。 禾怕寒露风 寒露风是指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秋分至寒露时节),北方冷空气南下活动使气温显著下降(日平均气温低于 23 ℃ ,连续 3 天以上)而对水稻产生低温伤害的北风天气。 水稻正常抽穗结实对温度的最低要求,粳稻要求日平均气温在 20 ℃ 以上(夜间 18 ℃ 以上),籼稻要求日平均气温在 23 ℃ 以上(夜间 20 ℃ 以上)。在寒露风多发季节,如果水稻处在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受害往往较重,空秕粒多、结实率低,减产幅度较大。冷害严重时,可使水稻产生有壳无米的翘穗现象。 孕穗开花期受冷害形成空壳 有关研究表明,水稻幼穗发育的临界温度为 17 ℃,水稻孕穗期气温低于 17 ℃ 5 ~ 6 天,就会造成大量颖花退化或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和卵细胞。水稻开花的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 25 ~ 30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20 ℃,日最高气温低于 23 ℃,连续几天时间,就会有大量颖壳不能张开,花药不裂,散不出花粉或花粉发芽率大幅度下降,导致水稻授粉不良。这些都会使稻穗上出现大量空壳,造成减产。在极端条件下,孕穗期遇到 11 ℃以下低温且维持 3 天以上,会造成花粉发育受阻,失去生育能力,严重时空壳率可达 100% 。 有试验表明,将处于孕穗期和开花期的水稻在 17 ℃恒温下处理 3 天以上,水稻空壳率和秕谷率即大幅度增加。但恒温下的 17 ℃和自然条件下最低气温 17 ℃是有很大区别的。后者只出现在清晨较短时间,而白天气温远比 17 ℃高,在这种条件下水稻受害程度要轻得多。有资料报道, 1979 年宁夏水稻冷害严重,当年 7 月 19 ~ 22 日 ( 水稻减数分裂期 ) 连续多日最低气温低于 15 ℃,但 8 月 3 日以前齐穗的水稻空壳率只有 3% ~ 6.9% 。 花后 3天遇低温会终生不灌浆 在低温逆境条件下,水稻会通过使一部分子粒完全不灌浆 ( 或中止灌浆 ) 来保证另一部分子粒对同化物的需要,处于优势位置的子粒先灌浆。水稻灌浆期间对温度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的 3 天左右,低于 20 ℃时胚乳细胞分裂速度不及 30 ℃时的一半,组织形成慢,灌浆也慢,处于劣势位的子粒因先天性维管束小,争夺同化物的能力差,受精后得不到足够营养,胚和胚乳容易中途停止发育。这些停止发育的子粒因错过灌浆机会,即使以后气温回升,也不能恢复灌浆(即终生不灌浆),这就是水稻灌浆的不可逆性。生产上在水稻抽穗扬花期至灌浆初期,特别要注意满足水稻对温度的需要,否则会出现大量的极秕粒。 灌浆期冷害造成秕粒减产多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水稻由低温冷害引起生殖障碍形成空壳的问题还不是主要的。低温会使水稻光合作用和根的呼吸作用减弱,导致水稻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减弱,并妨碍光合产物和营养元素向生长器官运输,形成大量半实粒或接近空壳的极秕粒,严重影响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 水稻灌浆最适日平均气温是 21 ~ 23 ℃ ,昼夜温差 10 ℃ 左右。谷粒灌浆物质中,三分之二左右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三分之一左右来自抽穗前光合产物以淀粉形态在茎叶中的积累。抽穗前 15 天和抽穗后 25 天的光照,特别是抽穗前 5 天和抽穗后 15 天的光照与秕粒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光照少、日照强度低,光合产物少,秕粒增多。抽穗后 35 ~ 40 天灌浆成熟过程中,出现冷害减产的最低临界日平均气温是 18 ℃ ,如日平均气温降到 16 ~ 17 ℃ ,空秕率可达 40% 以上,造成大幅度减产。 迟抽穗水稻产量将大幅度下降 寒露风对水稻的危害程度因低温期天气情况而有很大差异,大致分三种类型。( 1 )低温阴雨天气。日平均气温在 20 ℃ 以下,昼夜温差小,日最低气温常在 17 ℃ 以下,持续时间长,日照少。在这种条件下水稻光合产物少,呼吸消耗大,受害较重。( 2 )低温阴天天气。日平均气温在 20 ℃ 以下的天数较少,中午前还经常升温到 23 ℃ 以上。在这种条件下水稻光合产物还能保持一定水平,受伤害较轻。( 3 )低温晴天天气。日平均气温在 20 ℃ 以下的时间不长,白天日照好,升温快,中午前后气温更能达到 23 ℃ 以上。在这种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受影响不大,受伤害减产更轻。 从近期阜宁等地出现的寒露风天气情况看,期间日最低气温降至 13 ~ 14 ℃ ,而且低温持续时间长,但光照较好,日最高气温在 23 ℃ 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扬花期的水稻可能不至于形成大量空粒,出现严重的翘穗现象,但水稻灌浆会受到较大影响。 需要提醒的是,在阜宁等沿淮地区,抽穗过迟的水稻,灌浆期会受到频繁的低温影响,灌浆时断时续,最终很难形成饱满的籽粒,稻谷产量和米质会受到影响。如果今年不能像往年一样在后期出现异常高温天气,到 10 月中下旬,当地气温会正常下降到水稻不能灌浆的程度(日平均气温降至 15 ℃ 以下粳稻灌浆困难),使大量还没有充分灌浆的稻粒提前终止灌浆,千粒重大幅度下降,稻谷产量显著减少。 低温冷害应急防御措施 在可能造成冷害的低温来临前及早采取一些防御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损失。一是施用壮粒肥,特别是根外追施磷钾肥。磷能提高水稻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还可以促进早熟。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合成,提高作物的抗逆性。生产上可以结合防治稻瘟病(低温期常伴有阴雨,稻瘟病发生往往较重)喷施 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二是以水调温,减轻冷害。在气温低于 17 ℃ 的自然条件下,采用夜灌河水的办法,田间灌水 4 ~ 10 厘米,对减数分裂期和抽穗期冷害都有一定的防御效果。喷施硼肥、腐植酸盐类叶面肥,有促进水稻结实灌浆的作用,也有利于减轻冷害损失。 预防低温冷害根本措施 减轻水稻寒露风危害的最根本措施,是根据当地水稻安全齐穗期和前茬茬口条件,选用适宜的水稻品种和适宜的播栽期,争取避过寒露风危害。 另外,生产上一般将粳稻安排在日平均气温 24 ~ 26 ℃时 抽穗 最佳 ,这样水稻结实率高,灌浆充分,千粒重高,有利于高产和优质的形成。我省淮北和沿淮地区水稻在 8 月中旬至下旬抽穗为宜,苏中地区粳稻在 8 月底之前抽穗为宜,沿江苏南地区粳稻在 8 月底 9 月初抽穗为宜。 我省麦茬直播稻大田生长季节紧张,品种选用不当或播种不及时会使水稻抽穗期严重推迟,后期易遇低温危害。特别是在沿淮和淮北地区,麦子收割迟,后期低温来得早,种植直播稻时安全齐穗问题尤其突出。沿江和苏南地区小麦一般选用春性品种,成熟收割期在 5 月底 6 月初;沿淮和淮北地区,小麦一般选用半冬性品种,收割期一般在 6 月 10 日前后。沿淮和淮北地区后期低温来得早,像今年 9 月底 10 月初这次较强冷空气南下造成大幅度降温后,淮北和沿淮地区的日最低气温降至 13 ~ 15 ℃ ,日平均气温低于 20 ℃,对水稻灌浆造成了较大影响 ;而沿江苏南地区,日最低气温在 15 ~ 17 ℃ ,日平均气温高于 23 ℃,水稻灌浆所受的影响较小。 近年来气候偏暖,水稻生长后期低温来得迟,直播稻安全齐穗问题不是十分突出。 从今年的情况看,主要在沿淮地区,一些麦茬直播稻抽穗过迟,到 9月中下旬才齐穗。有的是使用了生育期偏长的淮稻9号等迟熟中粳稻品种;有的是播种过迟,到7月初才播种,虽然使用了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稻品种,抽穗期仍然较迟。近期我省北部地区出现的寒露风天气,将对处于灌浆初期的粳稻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使部分稻粒灌浆终止,形成空粒。在苏中地区,前段时间有农民反映,麦茬直播稻使用了杂交籼稻品种,到9月中旬才齐穗,部分田块到9月上旬还没有孕穗。杂交籼稻灌浆结实需要较高的温度,适宜灌浆温度和最低灌浆温度比粳稻高2℃左右。近期苏中地区持续出现日平均气温20℃左右的低温,将对这些迟抽穗的杂交籼稻造成较大危害,严重的可能造成白穗。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今年秋暖,入秋后低温到来的时间迟于常年,对大面积直播稻抽穗灌浆有利,只有较小面积的直播水稻可能受到较为严重的危害。从常年看, 一旦后期低温来得早,大面积迟抽穗的直播稻可能面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这一问题如果不正确对待,将不仅仅是收多收少的问题,而是有收没收的问题。大面积直播稻因抽穗迟而受低温严重危害,则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常年考虑,在沿淮地区,麦茬直播稻不宜选用迟熟中粳稻品种,中熟中粳稻品种的播种期一般不宜迟于 6 月 12 日,在播种期推迟的情况下,应当换用生育期更短的中熟中粳稻或早熟中粳稻品种,尽量将麦茬直播稻的齐穗期安排在 8 月底以前。在苏中中部地区,麦茬直播稻应选用中熟中粳稻品种或生育期偏短的迟熟中粳稻品种,并注意抢茬播种,避免抽穗过迟。在沿江苏南早熟晚粳稻适种区,麦茬直播稻选用感光性较好的早熟晚粳稻品种较为适宜,选用迟熟中粳稻品种时应注意其生育期是否能有效缩短,感温性强的品种一般不宜选用。目前适合在我省应用的杂交中籼稻品种均属于感温型品种,用于麦茬直播,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缩短不明显,齐穗期一般会推迟到 9 月上中旬,容易受寒露风危害,安全隐患极大。在我省,麦茬直播稻一般不要使用杂交中籼稻品种。在淮北地区,除非有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可供使用,否则不宜种植小麦茬直播稻。(水清) 附记: 笔者于 10 月 7 日电话回访了上述种田大户。 据了解,目前上述 1000 多亩直播稻田间白穗率很高,达 40% 左右,经检查,为水稻穗颈瘟引起的白穗。田间没有发病的水稻,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也受到很大影响,目前田间稻穗上有部分稻粒已灌浆,但仍有部分水稻在扬花。 今年当地麦茬直播稻面积有数十万亩,其中有近万亩水稻出现了像上述 1000 多亩水稻一样的情况,穗颈瘟发生重、灌浆结实受到较大影响。这些田块播种迟,选用的品种均为淮稻 9 号。
个人分类: 直播稻专题|8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沿江苏南地区大面积水稻出现生理性失水青枯现象
tjm9518 2008-9-28 20:31
受 9 月 25 日以来的强降温天气影响,沿江苏南地区大面积水稻在 9 月 27-28 日出现生理性失水青枯现象,不同地方少则几亩,多则近百亩水稻突然青枯死亡,对水稻产量造成重大影响。 生理性失水青枯有关内容请参见本人 9 月 25 日发的《 寒露风 来了,晚稻田注意灌深水》一帖。请点击: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342 另转载一文: 大面积水稻青枯与强降温有关 多处稻田发生水稻青枯 东台市时堰镇一农民 9 月 27 日反映,当天下午他到水稻田间查看,发现他家及周边农户的 100 多亩稻田里,有 70% 以上水稻的叶片都卷起来了,严重的水稻已经枯萎并倒伏,但病株叶片还是青的,只是没有了光泽。检查后发现,病株叶片上没有病斑,茎秆除了失水外没有其他异常,根系生长比正常的水稻差一点,但也没有明显病变,整棵水稻就像是割倒摊晒过的青稻。他说,这些田都是抛栽的淮稻 9 号, 26 日下午田间还是很正常的,当地直播种植的淮稻 9 号田块这种情况发生较少。 高邮市三垛镇一农民 9 月 27 日反映,当地不少稻田都在当天出现了水稻青枯的情况,检查后发现病株并没有出现茎基部腐烂、有臭味、茎秆变色等症状,基本可以排除是细菌性基腐病、小球菌核病等病害。田间发病率在 10% ~ 20% 不等,病株一段一段的零散分布,不同的水稻品种发病程度差异较大,淮稻 9 号和淮稻 5 号病情较重,武运粳 21 号等早熟品种发病很少。据了解,发病田块田间基本都没有水层。 泰州市海陵区一农民 9 月 27 日反映,当地一块稻田出现青枯死亡的情况,病株率 10% 左右,检查后发现病株茎基部腐烂并有恶臭。他说,这种情况以前就有了,发病率一直很低,只是近两天病株突然增加了。除这种情况外,当地周边田块当天也出现了青枯的症状,但是茎基部并没有腐烂等明显病变。 自 9 月 27 日以来,除上述地区外,泰兴、镇江、江都、海安、姜堰等多个地区有农民反映水稻突然大面积发生了青枯。 大面积水稻青枯由强降温引起 水稻后期青枯的原因较多,如细菌性基腐病、小球菌核病等都会引起青枯。细菌性基腐病的病株茎基部会出现腐烂症状,并伴有恶臭味。小球菌核病的病株基部组织软腐,有黑褐色病斑,基部叶鞘和茎秆内可见比苋菜种子还小的黑色菌核。除致病菌的因素外,水稻受强降温影响会出现生理性失水青枯,其病株叶片萎蔫内卷,呈典型的失水症状,叶片与谷壳青灰色,似割倒摊晒一天的青稻,茎秆基部干瘪收缩,无病斑,易倒伏,发病迅速,发病前病株、健株并无异样,往往在1~2天内大面积成片成块发生。 综合上述农民所反映的病害发生特点及近期的天气情况来看,除 贾东升所反映的田块部分病株发生了 细菌性基腐病外,大部分地区水稻发生的青枯应该与致病菌无关,而是由之前的 强降温天气引起的生理性失水青枯。 9 月 25 日,受自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我省自北向南先后出现了降雨降温过程,部分地区的 日最低气温降到了 13 ~ 14 ℃,降温幅度很大。 气温骤降会使田间水稻根系活力下降,吸水能力减弱,天气放晴后气温上升,水稻蒸腾作用强,导致水稻植株体内水分供不应求,出现生理性失水青枯。 生理性青枯多发于晚稻灌浆期,断水过早的稻田容易发生。田块间发病程度有较大差异,这与水稻的根系活力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 长期深水灌溉,未适度搁田的田块,水稻根系分布较浅,易受低温影响,而且后期根系容易早衰,吸水能力差,容易发生生理性青枯。另外,土层浅、肥力不足,或者施氮过迟、受病虫危害的水稻也容易发生生理性青枯。 至于部分农民反映的品种间青枯程度差异大的情况,在生产上并不少见。有关专家分析认为, 生理性青枯的发生程度与水稻品种本身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而是跟降温与水稻乳熟期在时间上的吻合程度有关。因此,在同样的降温天气下,不同地区的稻田由于生育进程的差异,其青枯的严重程度会有很大差异;而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由于其生育期的差异,发生青枯的程度也会不一样。 水稻生理性失水青枯为生理性病害,发生后使用杀菌剂或杀虫剂均起不到作用,在水稻刚开始出现失水症状时立即灌深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危害。以后水稻后期天气预报有强降温过程时,在降温前及时对稻田灌深水保温,有利于减轻青枯发生。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5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寒露风”来了,晚稻田注意灌深水
tjm9518 2008-9-25 18:28
据中央气象台 9 月 25 日预报,近期江苏省自北向南将先后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其中,淮北和沿淮地区的建湖、金湖等部分县市日最低气温会降至 13 ~ 14 ℃,并持续 3天左右时间,这些地区将出现 今年第一次寒露风天气,会对目前处于灌浆初期的水稻造成一定危害; 苏中、苏南地区降温幅度也较大,但各地日最低气温会维持在 16 ~ 17℃以上,对水稻灌浆影响较小。 根据各地农民近期反映的情况,以下几类稻田应注意在寒露风来临前适当灌深水,规避低温危害。 1.抽穗迟的直播稻田。 目前在沿淮地区,一些麦茬直播稻抽穗过迟,到 9月中旬才齐穗。有的是使用了生育期偏长的淮稻9号等迟熟中粳稻品种;有的是播种过迟,到7月初才播种,虽然使用了镇稻99等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稻品种,抽穗期仍然较迟。粳稻一般在17℃以下即停止灌浆,在日平均温度低于20℃的条件下灌浆会受到影响。近期我省北部地区出现的寒露风天气,将对处于灌浆初期的粳稻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使部分稻粒灌浆终止,形成空粒。在苏中地区,前段时间有多位农民反映,麦茬直播稻使用了杂交籼稻品种,很多田块到9月中旬才齐穗,部分田块到9月上旬还没有孕穗。杂交籼稻灌浆结实需要较高的温度,适宜灌浆温度和最低灌浆温度比粳稻高2℃左右。近期苏中地区持续出现日平均温度20℃左右的低温,将对这些迟抽穗的杂交籼稻造成较大危害,严重的可能造成白穗。对上述抽穗过迟的水稻,目前没有太好的防御低温危害的措施,在低温来临前对稻田灌深水,使稻田小气候保持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减轻低温危害。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今年属暖秋气候,入秋后低温到来的时间迟于常年,对大面积直播稻抽穗灌浆有利,上述抽穗迟的水稻估计也不至于受到短期低温的太大危害。但从常年考虑,沿淮地区粳稻到9月中旬齐穗,沿江地区杂交籼稻到9月上旬齐穗,是有很大风险的。以后,沿淮地区麦茬直播稻不要再选用生育期偏长的迟熟中粳稻品种,中熟中粳稻品种的播种期不宜迟于6月15日,尽量将麦茬直播稻的齐穗期安排在8月底9月初。适合在我省应用的杂交中籼稻品种均属于感温型水稻品种,用于麦茬直播,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缩短不明显,齐穗期一般会推迟到9月上中旬,容易受寒露风危害,安全隐患极大。因此,在我省,麦茬直播稻不要使用杂交中籼稻品种。 2.基腐病等病害发生重、水稻根系生长不良的田块。 近期已有较多农民反映,一些田块的局部地段水稻出现了青枯死苗现象。经诊断,有的是发生了细菌性基腐病,有的可能发生了小球菌核病。这些发病田块的水稻,以及前期搁田不好,根系生长不良,白根少、黄根黑根多的水稻,在持续低温天气下根系活力会进一步减弱,低温过后天气突然转晴时,容易出现生理性失水青枯(根系吸水不良,而地上部叶片蒸腾失水快,因而生理性失水)现象,有时候大面积的水稻会在一两天内全部青枯死亡,对产量影响极大。在低温来临前灌深水,使水稻根部有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根系保持较高的活性,低温过后不容易失水青枯。 3.稻飞虱发生重的田块。 近期我省沿江苏南地区和苏中部分地区稻飞虱发生重,部分田块出现冒穿现象。这些田块应做好稻飞虱药剂防治工作。施药时田里应有水层,并在施药后保持 2~3天有水。近期有很多农民反映,使用烯啶虫胺、毒死蜱、噻嗪酮等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不好,据分析,主要原因是喷药时用水量不足、田间没有水层。在有水层的情况下,施药时被药物击倒的稻飞虱落入水中会很快淹死,如果没有水层,被击倒的稻飞虱会苏醒过来,爬到稻株上继续危害。另外,在田间没有水的情况下,施药时落到田面的药物很难发挥作用,而施药时落入水中的药物会随水进入水稻基部稻飞虱活动区域,提高防治效果。 另外,稻飞虱在水稻基部刺吸危害,形成伤口,小球菌核病等病害容易发生。发病较重的田块,在低温过后也容易出现生理性失水青枯现象。因此,稻飞虱发生重的田块,近期适当灌水既是用药防治稻飞虱的需要,也是防止水稻生理性失水青枯的需要。在防治稻飞虱的时候,最好在药液中加入多菌灵、咪鲜胺、三唑酮等杀菌剂,兼治菌核病。近期我省大面水稻穗部因灰飞虱分泌蜜露等原因而出现霉变现象,而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可能使霉变加重,使用多菌灵、咪鲜胺、三唑酮等杀菌剂对控制穗部霉变也有一定的作用。(水清) 资料链接: 寒露风及其危害 秋季冷空气南下引起显著降温,会使水稻受到低温冷害,引起减产。在我国黄淮地区,它多发生在寒露节气,故名寒露风。 寒露风通常以日平均气温连续 3天或3天以上低于20℃为标准。江淮流域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前期,长江沿江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中后期。寒露风初日的年际变化相差很大。历史资料表明,出现最早的和最迟的低温初日期可相差1个月左右。 寒露风低温会影响水稻开花、授粉、受精和灌浆过程的正常进行,常造成水稻秕粒增加,稻穗轻,翘起,俗称翘穗头,严重时可造成失收。寒露风对水稻危害的气象指标因水稻品种和发育期而不同。 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初期,一般在日平均气温低于 20℃,或日最低气温小于等于17℃时,水稻生理活动遇到障碍,常造成谷粒畸形,形成空壳。低温强度增大,持续天数增加,危害明显加重。在水稻抽穗开花期,日平均气温持续3天以上低于18 ~ 20℃,粳稻受害;日平均气温持续3天以上低于20 ~ 22℃,籼稻受害。水稻灌浆前期出现明显的低温,灌浆会延缓或停止,出现大量秕粒。 补充一点9月27日来自中国天气网的资料 江淮江南持续降温可能出现寒露风 应加强预防 2008-09-27 08:52:25 来源:中国天气网 江淮和江南大部气温迅速下降,未来三天上述地区气温将持续下降,部分地区将出现寒露风天气,对双季晚稻抽穗扬花和授粉结实有不利影响。 过去的两天,冷空气和一场降雨使江淮和江南大都的气温迅速下降。25日,湖南中北部大部地区以及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的局部地区日平均气温降到20~23℃,部分地区日最低气温达到18~19℃,其中湘北部分地区已连续两日日平均气温低于23℃,对双季晚稻抽穗扬花和授粉结实有不利影响。 中央气象台预测,受北方较强冷空气补充南下的影响,未来三天,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气温继续下降,将有4~6℃的降温,局地降温可达8~10℃;湖南北部、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寒露风。为此,中央气象台提示,上述地区,尤其是湖南、江西两省应注意防范寒露风对双季晚稻的危害,注意提前灌深水,以水调温,适时合理施肥,增强稻株的抗寒能力,有效减轻低温的危害。 寒露风主要影响南方晚稻。在孕穗期前后,寒露风会使幼穗发育和花粉成熟受严重影响;抽穗开花时遇寒露风,可使晚稻不抽穗,产生包颈现象;正在开花时如果遇上寒露风,晚稻将会出现停止发育,或开花很少,严重的花药不开裂,无法授精的情况。如果寒露风影响期间温度低,时间长,空秕率就大大增加,不勾头,造成严重减产。(文:张辉)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669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