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低温危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应对低温,水稻注意加强护理
热度 1 tjm9518 2010-9-23 15:04
近期江苏等地出现强降温天气。江苏北部地区最低气温降至10~12℃,平均温度降至20℃左右,且持续时间较长。这种天气条件对水稻根系活力和灌浆有影响。 应对低温,水稻注意加强护理 持续低温过后需防水稻生理性青枯,晚抽穗水稻防结实率下降,倒伏水稻不宜扎把 阜宁县硕集镇一农资销售商9月22日来电话反映,21日晚上一场风雨过后,村里有数百亩水稻发生倒伏,严重的田块水稻全部贴地而倒。据了解,倒伏的水稻,主要是直播种植的淮稻5号,刚扬花结束不久,目前正处于灌浆初期。目前当地气温下降幅度大。他问,对倒伏的水稻如何管理,是否应灌水防止低温引起生理性青枯。9月23日,楚州、建湖、宝应、灌南等地也有多人来电话反映,雨后当地有较大面积处于灌浆初期的水稻出现程度不同的倒伏。 近期的强降温和持续低温天气对水稻生长和灌浆结实不利,各地应加强对水稻的护理,重点做好灌水保温等工作,减轻低温对水稻灌浆的影响。特别是江苏北部地区抽穗较晚的直播稻、机插稻等,更应加强护理,防止水稻结实率大幅度下降,造成严重减产。 近期天气情况分析 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 9 月 21 日晚 至22 日,江苏全省出现大范围降雨,气温大幅度下降。22日江苏淮北地区最低气温降至10~12℃。冷锋过后,23日全省大部分地区转晴,气温开始回升,但北部地区最低气温仍在12~14℃。据对气象部门23日发布的信息分析,9月下旬江苏各地主要在冷锋过后的冷高压控制之下,以晴天和多云天气为主,气温逐渐回升,但沿淮及淮北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较长时间维持在15℃以下,日平均温度在20℃左右;南部地区最低气温将上升至15℃以上,日平均温度在22℃以上。25日前后沿淮及淮北部分地区会出现降雨天气,部分县市雨水天气会持续2~3天,期间气温较低。 综合来看,此次北方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降温幅度大,超过10℃;最低气温低于15℃,日平均温度在20℃左右,属寒露风天气,是今年江苏大面积水稻经受的第一次寒露风天气。相对于正常年份,寒露风天气来得相对较迟。 寒露风天气防结实率下降 一般来说,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时,水稻灌浆会受到影响;温度低于15℃时粳稻灌浆中止。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对水稻的危害越大。近期出现的低温天气,对江苏大面积水稻的生长和灌浆结实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今年江苏各地大面积水稻大多在9月5日之前齐穗。这些水稻在21-22日低温到来时,正常籽粒已灌了较多的浆,即使在低温期灌浆中止,温度回升后籽粒仍能继续灌浆。 淮北地区播种较迟和选用生育期较长品种的麦茬直播稻和机插稻,沿淮地区选用淮稻5号等迟熟品种的直播稻,其齐穗期大多在9月10日以后,此次低温到来时,其下部劣势位籽粒尚未灌浆,或者只有少量灌浆。在低温条件下,水稻灌浆能力下降,处于劣势位的籽粒更难获得足够的灌浆物质,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时,将形成较多的空秕粒,结实率大幅度下降。 特别是淮北及沿淮地区播种过迟、品种生育期过长,到9月15日甚至到9月20日前后才齐穗的水稻,低温到来时大量颖花还没有灌浆,如果低温持续时间过长,颖花在扬花后1周内灌不上浆,以后将终生不灌浆(即使以后气温恢复正常,也不能灌浆),最终出现大量的秕粒,严重时形成大量白穗,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但从天气情况看,近期出现的持续低温天气,以晴天为主,虽然夜间和早晨温度低,但白天有太阳,中午前后温度也比较高,水稻能在白天灌浆,即使是抽穗迟的水稻,所受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其中沿江和苏南地区,大部分县市9月25日以后最低气温将上升至16℃以上,最高气温将上升至25℃以上,基本能满足水稻灌浆对温度的需要,水稻灌浆所受的影响会较小。 强冷空气过后,虽然气温大幅度下降,但河沟湖泊中水的温度仍然较高。夜间气温较低的地区,特别是最低温度低于15℃的地区,最好在傍晚将温度较高的河水等灌入稻田保温。有条件的地方,以及目前处于灌浆初期的水稻,最好采取夜灌日排的方法,傍晚灌水保温,第二天上午气温回升后排水,如此反复,以利于田间保持较高的温度,尽量满足水稻灌浆条件,更有利于减轻低温危害。 持续低温后暴晴防生理青枯 温度低于17℃时,水稻根系活力大幅度下降,温度低于15℃时水稻根系吸水能力基本丧失。在水稻灌浆中期,大致在水稻齐穗后20天左右,水稻根系逐渐衰老,活力下降。特别是前期长期灌深水、烤田不良、密度过大的田块,水稻根系衰老早,根系活力下降快。在低温期,这些水稻根系吸水能力很差,如果低温阴雨过后天气突然放晴,水稻叶片(通常还很青绿)在高温环境下蒸腾作用强,稻株体内水分大量从叶片上散失,而根系活力一时不能恢复,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这样就会出现水稻生理性失水现象,严重时水稻叶片和茎秆迅速失水干瘪(像割下后晒半天至1天的水稻),常造成大面积水稻在1-2天内迅速瘫倒。这就是习惯上所称的水稻生理性青枯倒伏。 水稻植株出现生理性青枯即迅速死亡,籽粒灌浆随即终止,采取任何措施也不能使其恢复生长和灌浆。水稻发生生理性青枯倒伏,与普通的倒伏有很大差别。正常情况下水稻发生倒伏后,植株茎秆虽然倒折,但不死亡,籽粒仍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灌浆;大面积水稻生理性青枯倒伏后,田间水稻产量即定型,不会再增加,产量损失极大,通常每亩只能收100-200 公斤 ,而且大多是半瘪粒。 预防水稻生理性青枯的根本措施是维持水稻根系活力。在低温期,特别是对前期管理不当,黄根黑根多、白根少的水稻,应采取灌深水保温的办法,维持水稻根系活力。持续低温阴雨天过后出现暴晴高温天气时,田间不要急于排水。一旦水稻发生大面积生理性青枯倒伏(诊断要点是水稻茎秆干瘪皱缩),宜及早收割,以免更大损失。 倒伏的水稻不宜扎把护理 水稻生理性青枯倒伏,主要在持续低温过后暴晴时发生。9月21-22日江苏沿淮等地出现的较大面积水稻倒伏,主要由大风、雨水引起,为普通的倒伏。其中有较大面积的水稻在齐穗后不久倒伏,此时水稻籽粒灌浆少,倒伏后水稻产量将受到很大影响。对这些倒伏的水稻,如果采取扎把等措施护理,会进一步引起机械损伤,致茎秆中上部折断,最终引起大量穗子枯死。 扬花后不久的水稻,穗下节间基部尝未定型,能弯曲生长,使剑叶和穗头稍稍翘起,能较好地恢复,管理得当仍能取得一定的产量。灌浆时间较长的水稻,穗头等虽然不能翘起,但叶片铺展,仍能进行一定的光合作用,为籽粒提供较多的灌浆物质。 对倒伏较早的水稻,不要扎把护理。应及早排尽田水,避免稻叶、茎秆、穗头在水中沤烂。水稻贴地倒伏后,近地层湿度大,气温回升后纹枯病、稻飞虱会加重发生。除排尽田水,降低湿度外,应用药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一般可以用己唑醇、烯唑醇等及其与井冈霉素的混配剂防治纹枯病,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等药防治稻飞虱。对淮稻5号等品种,宜加用稻瘟灵、咪鲜胺防治稻瘟病。上述药剂可以混合喷雾。喷药时适当加大水量,喷湿、喷透。 加喷药肥保根促灌浆 对倒伏的水稻、根系过早衰老的水稻、抽穗期过迟的水稻,均可以喷施复硝酚钠(爱多收等)、磷酸二氢钾等药、肥,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促进水稻灌浆,减少产量损失。目前江苏沿江苏南地区、沿淮地区和淮北局部地区田间稻飞虱虫量较大,温度回升后仍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特别是抽穗较迟的水稻,可以结合防治稻飞虱,加喷复硝酚钠、磷酸二氢钾等药、肥。(水清)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18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气温突降,水稻注意防生理青枯和稻瘟病
tjm9518 2009-8-31 16:48
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近期江苏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据气象部门信息,徐州、宿迁、淮安等地在 8 月 30 日至 9 月 1 日出现最低温度低于 15 ℃的低温天气,宿迁 8 月 31 日出现最高温度 24.4 ℃、最低温度 14.4 的低温天气,日平均温度在 20 ℃左右。这种低温对水稻生长和灌浆结实有一定影响,部分处于灌浆中期的水稻可能在低温过后出现生理性缺水青枯现象,抽穗期遇低温阴雨的水稻稻瘟病、稻曲病可能加重发生,生产上应及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规避损失。 近期低温对水稻灌浆结实影响不大 一般来说,温度低于 17 ℃,水稻灌浆就会中止。日平均温度低于 20 ℃,对水稻灌浆结实就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籼稻,灌浆结实需要有较高的温度,近期低温对其灌浆结实影响更大些。今年徐州、宿迁地区抽穗较早的杂交稻在 8 月中旬初即开始抽穗,大面积杂交稻在 8 月中下旬普遍抽穗,目前处于灌浆期。处于这一时期的杂交稻,对低温比较敏感,持续低温会引起结实率下降。但从这些地区近期的天气变化情况看,低温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 3 天,而且期间以多云天气为主,光照条件较好,日最高温度一般在 25 ℃以上,白天水稻基本上能正常灌浆,估计水稻灌浆所受的不利影响较小。 江苏其他地区降温幅度虽然也较大,但绝对温度较高,基本不影响水稻正常抽穗和灌浆结实。另据气象部门预测, 9 月 1 日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江苏各地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将迅速回升,至少在 1 周内日最低气温会在 18 ℃以上,日最高气温可达 30 ℃左右,这种天气对水稻灌浆结实有利。今年江苏大部分地区的水稻,包括生育期较迟的直播稻和机插稻,基本上能在 8 月底至 9 月上旬齐穗,抽穗期温度较适宜、光照条件较好,短期内其灌浆结实不会受到不利天气条件的影响。 部分田块水稻需防生理性缺水青枯 温度低于 17 ℃,水稻的根系活力会下降,吸水能力降低。特别是抽穗后半个月左右,水稻开始进入根系功能衰退期,在持续低温条件下,根系吸水能力弱。持续低温阴雨天过后,如果天气突然转晴,温度急骤上升,水稻叶片蒸腾失水速度快,而水稻根系活力弱,不能及时吸水弥补水分散失,稻株将出现生理性缺水现象,叶片和茎秆迅速失水干瘪,进而迅速大面积倒伏。 水稻发生生理性缺水青枯现象速度极快,一般在天气转晴后 1 ~ 2 天内即可造成大面积水稻青枯倒伏。发生生理性缺水青枯的稻株会迅速死亡,即使采取灌深水等措施也不能复活。因此,一旦稻株生理性缺水青枯死亡,灌浆即终止,产量不再增加,受害较早时水稻空秕率极高,产量极低,稻米品质也因灌浆不足而极度下降。 水稻生理性缺水青枯现象每年均有一定面积的发生, 2008 年 9 月中下旬曾在沿江苏南地区大面积发生,发生田块水稻亩产仅 200 公斤左右,而且米质因灌浆不足而极差。近年来江苏直播稻、机插稻面积大,水稻生育期推迟,灌浆中后期遇低温阴雨天气的几率增大,生产上应高度重视水稻生理性缺水青枯的危害。今年 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水稻搁田期江苏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有较大面积的稻田搁田不良,至今田间土壤仍然较烂,水稻根系生长不良,容易早衰。这些田块的水稻在灌浆中后期遇低温更容易发生生理性缺水青枯现象。 目前徐宿地区处于灌浆中期的杂交水稻,在前期遇低温天气的情况下,如果田间水稻根系生长不太好(黄根、黑根多,白根少),宜在晴好天气来临前灌深水护苗,防止生理性缺水青枯。全省各地前期搁田不良、水稻根系生长不太好的田块,即使目前水稻处于抽穗期或灌浆初期,在低温期和天气转晴初期最好也采取灌深水护苗的措施,防止天气突然转晴后水稻出现生理性缺水现象,影响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 9 月上旬江苏各地将以晴好天气为主。等气温上升、天气稳定后,对于前期搁田不好、目前田土仍然较软的田块,仍然要及时脱水软搁田,进一步沉实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防止根系早衰,避免后期遇低温天气发生生理性缺水青枯现象。 水稻抽穗期遇低温阴雨需防穗颈瘟 水稻破口抽穗期穗下茎节和节间以及小穗枝梗、颖壳组织幼嫩,易受稻瘟病病菌侵染,此期遇低温阴雨穗颈瘟、枝梗瘟、粒瘟易发生。等水稻抽穗后半个月左右,上述各部位组织变老健,不容易受稻瘟病侵染。因此,破口抽穗期是用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江苏使用的水稻品种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抗性普遍较差,一般都易感穗颈瘟,稻瘟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去年江苏沿淮和淮北地区就有较大面积的水稻发生穗颈瘟,特别是淮稻 9 号、华粳 6 号等品种穗颈瘟发生严重,部分田块病株率超过 90% ,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极大。 近期的低温阴雨正好出现在沿淮、淮北及苏中地区大面积水稻破口期至抽穗扬花期,会加重稻瘟病、稻曲病的发生和危害。各地对目前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应及时用药防治稻瘟病,部分田块需兼治稻曲病。 目前适用于防治稻瘟病的药有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等,其中三环唑只有保护作用,水稻发病后使用对病株没有治疗效果,但稻瘟病病菌对它没有抗药性;稻瘟灵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但稻瘟病病菌容易对它产生抗性。这两种药均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喷施后容易被水稻吸收,一般在施药后 2 小时内无雨即不影响防效,可以趁雨隙喷药。咪鲜胺没有内吸性,但有一定的传导性能,对病害有较好预防和铲除作用,对稻瘟病、稻曲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生产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上述药剂。对破口期已用药防治稻瘟病的田块,最好在水稻齐穗后再用药防治一次,可以选用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剂。前期没有用药防治稻瘟病的田块,特别是感病品种上,应尽早用药防治稻瘟病。考虑到前期低温阴雨条件下稻瘟病病菌可能已侵入水稻刚抽生的茎秆等幼嫩组织内,宜选用具有治疗作用的稻瘟灵防治,或者将稻瘟灵与三环唑、咪鲜胺等药混用。 用井冈霉素以及丙环唑、己唑醇、戊唑醇、烯唑醇等唑类杀菌剂防治稻曲病,主要应在水稻破口前 1 周左右用药,到水稻抽穗扬花期再用药对该病防治效果不佳。如果前期没有及时用药防治稻曲病,可以在水稻抽穗扬花期结合防治稻瘟穗使用咪鲜胺及其复配剂,对稻曲病有一定的兼治效果。生产上对容易发生稻曲病的品种,特别是一些大穗型品种,如果前期没有用药防治稻曲病,到水稻齐穗后,最好喷施一次铜高尚或咪鲜胺及其复配剂,对稻曲病有一定的防效(主要是抑制病粒菌丝生长和散粉污染健康稻谷)。铜高尚、唑类杀菌剂等农药不要在水稻扬花时段喷施。 低温期水稻生长和抽穗速度慢,不当使用唑类杀菌剂更容易产生药害,水稻破口期应特别注意不要超量使用或短期内反复使用唑类杀菌剂。低温期不当使用唑类杀菌剂致水稻抽穗困难时,应及时用赤霉素(用量不能大,每次每亩纯药用量不宜超过 0.5 克)等促进水稻抽穗,防止包颈。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据气象部门信息,今后一段时期北方冷空气活动比较活跃,各地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情况,特别是生育期偏迟,到 9 月中旬以后才能齐穗的直播稻,一旦在抽穗期遇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灌浆期遇强降温天气应注意防止生理性缺水青枯。(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63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沿淮地区直播稻低温危害风险初现
tjm9518 2008-10-31 08:54
滨海、阜宁、楚州、涟水、灌云等地部分迟抽穗麦茬直播稻出现灌浆结实不良现象 沿淮地区直播稻低温危害风险初现 近年来江苏省直播稻面积迅速扩大,从 2005 年的 350 万亩,猛增到 2008 年的 1000 多万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主要集中在沿江苏南地区,快速向北推进。目前在沿淮北部的阜宁、涟水、楚州、响水等地均有大面积的麦茬直播稻,甚至在徐州、连云港的丰县、东海等地也有较大面积的麦茬直播稻分布。 近年来江苏省水稻生长后期气温连年偏高,大面积直播稻均没有遭受后期低温的严重危害,很多初种直播稻的农民对直播稻后期低温危害几乎没有什么防范意识。今年,沿淮等地水稻生长后期气温较往年低,低温持续时间较往年长,部分抽穗过迟的直播稻遭受了低温危害,灌浆结实不良,让部分农民尝到了苦头。 部分水稻灌浆结实不良 10 月上旬以来,滨海、阜宁、盱眙、楚州、涟水、灌云等苏北地区有二十多位农民给笔者打来电话反映,当地一些田块的直播稻出现了籽粒不灌浆、空秕率高等情况。 滨海县滨海港镇一农资销售商 10 月 18 日来电话说,她今年经销了一些津稻 1007 水稻种子,该品种前期生长都很好,现在有很多农户反映水稻灌浆不良、结实率低。据了解,这些田块大多是 6 月 25 日前后才播种的直播稻。她自己也种了 1 亩津稻 1007 ,在 6 月 10 日直播,目前灌浆结实正常。 滨海县章沟镇一农民 10 月 18 日来电话说,当地一些种植连丰糯的农户最近发现稻穗上空秕粒很多,刚开始有人认为是种子质量有问题,但后来发现,使用同一批连丰糯水稻种子,育苗移栽的生长发育和后期灌浆结实都很正常,在 6 月 5 日前后直播的也比较正常,空秕粒多的都是在 6 月 15 ~ 20 日才播种的直播稻。 阜宁县公兴镇一农民 10 月 17 日来电话说,今年当地麦茬直播的广陵香粳空秕率很高,一个稻穗上有的籽粒能灌浆,有的不能灌浆,这样的稻穗在田间所占的比例达 20% ,大多是分蘖穗,主茎穗灌浆结实比较正常。田间虽然有穗颈瘟发生,但出现空秕粒的稻穗上并没有穗颈瘟的症状。据了解,这些田块大多在 6 月 15 ~ 20 日播种。除广陵香粳外,当地种植的其他熟期较晚的品种如淮稻 9 号等也有同样的情况,熟期较早的品种如淮稻 6 号、徐稻 3 号、徐稻 4 稻等灌浆结实都正常。 灌云县龙苴镇一农民 10 月 13 日来电话说,今年当地有部分农户开始小面积试种麦茬直播稻,选用的品种是徐稻 4 号,在 6 月 20 日前后水直播,抽穗期大约比同品种移栽稻迟 10 多天。目前当地麦茬直播稻大约有 30% 的田块水稻灌浆结实不正常,空秕率较高,一般稻穗上部的籽粒灌浆还可以,稻穗下部颖花灌浆结实较差。 低温危害是主要原因 粳稻正常抽穗结实对温度的最低要求是日平均气温在 20 ℃ 以上(夜间 18 ℃ 以上)。在低温逆境条件下,水稻会通过使一部分子粒完全不灌浆 ( 或中止灌浆 ) 来保证另一部分子粒对同化物的需要,处于优势位置的子粒先灌浆。扬花期和灌浆初期停止发育的子粒因错过灌浆机会,即使以后气温回升,也不能恢复灌浆(即终生不灌浆),这就是水稻灌浆的不可逆性。粳稻抽穗后 35 ~ 40 天灌浆成熟过程中,出现冷害减产的最低临界日平均气温是 18 ℃ ,如果日平均气温降到 16 ~ 17 ℃ ,空秕率可达 40% 以上,造成大幅度减产。 笔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从 9 月 25 日开始,江苏省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其中,淮北和沿淮地区的阜宁等部分县市在 9 月 26 日以后最低气温降至 13 ~ 14 ℃ ,并持续 3 天以上时间,出现了今年第一次寒露风天气。此后在 9 月底至 10 月上中旬,这些地区气温持续偏低,日平均气温长时间不足 20 ℃,对抽穗过迟、当时处于灌浆初期的水稻特别是处于扬花期的水稻会造成较大危害。 综合上述农民、农资销售商反映的情况分析,灌浆结实不良的水稻都是播种迟的水稻,而且大多是生育期偏长的淮稻 9 号、津稻 1007 等品种,估计其抽穗期过迟(上述受害水稻,农民一般不能准确说出其抽穗的日期),因而遭受低温危害较重。 谨防更大面积的低温危害 从 9 月下旬以来江苏省沿淮等地的天气情况看,期间日最低气温一般在 13 ~ 14 ℃ ,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但光照一般较好,日最高气温常在 23 ℃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到 9 月中下旬才抽穗的水稻,也不一定形成大量空粒,出现严重的翘穗现象。部分地区期间持续阴冷,日平均气温低于 18 ℃,水稻受害会严重一些。 但总体来看,今年沿淮地区抽穗过迟的水稻,灌浆期因受到频繁的低温影响,灌浆时断时续,最终很难形成饱满的籽粒,稻谷产量和米质会受到影响。另外,据中央气象台预报, 10 月下旬将有一股较强的冷空气南下,届时如果气温下降幅度大,水稻灌浆结实还会受到影响。如果冷空气过后日平均气温不能回升到 15 ℃ 以上,大量还没有充分灌浆的稻粒将提前终止灌浆,千粒重大幅度下降,稻谷产量显著减少。 需要特别 提醒的是,今年秋暖,入秋后低温到来的时间迟于常年,对大面积直播稻抽穗灌浆还不是非常的不利,只有较小面积的直播水稻受到较为严重的危害。从常年看, 江苏省麦茬直播稻大田生长季节紧张,品种选用不当或播种不及时会使水稻抽穗期严重推迟,后期易遇低温危害。特别是在沿淮和淮北地区,麦子收割迟,后期低温来得早,种植直播稻时安全齐穗问题尤其突出。 如果不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继续盲目种植麦茬直播稻, 一旦后期低温来得早,大面积迟抽穗的直播稻可能面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这一问题如果不正确对待,将不仅仅是收多收少的问题,而是有收没收的问题。大面积直播稻因抽穗迟而受低温严重危害,则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水清)
个人分类: 直播稻专题|4955 次阅读|0 个评论
阜宁:千亩直播稻面临严重的低温危害
tjm9518 2008-10-6 17:34
阜宁县一种田大户 9 月 26 日反映,他今年和另外几个种田大户一起种植的 1000 多亩直播水稻抽穗迟,到 9 月 15 日田间才看到有稻穗抽出, 9 月 22 日前后齐穗,到 9 月 26 日田间水稻仍处于扬花盛期。据天气预报,从 9 月 26 日开始,当地会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最低温度只有 13 ~ 14 ℃。他问,气温大幅度下降对水稻灌浆结实会产生多大的不利影响,有没有抢救的办法。 据了解,他和其他几个种田大户已连续多年种植麦茬直播稻,往年大多在 6 月 20 ~ 25 日播种,使用的水稻品种为武育粳 3 号,一般在 9 月上中旬抽穗,由于水稻生长后期天气条件好,温度高,水稻灌浆结实都很正常,产量也比较高。今年小麦在 6 月 15 日收割,本来可以抢在 6 月 20 日前播种水稻,但因那段时间一直下雨,田烂,而他们又想旱直播种稻,因此一直等到 6 月底 7 月初机械可以下田时才播种,使用的水稻品种为淮稻 9 号。 另外,今年当地还有很多农民的麦茬直播稻也存在抽穗迟的问题。这些田块一般播种较迟,而且使用的品种为淮稻 9 号等迟熟中粳稻品种。当地麦收后播种较早,水稻品种为徐稻 3 号等中熟中粳稻的麦茬直播稻,一般在 8 月底 9 月初抽穗,前期灌浆结实良好。 笔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从 9 月 25 日开始,我省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其中,淮北和沿淮地区的建湖、阜宁、金湖等部分县市在 9 月 26 日以后最低气温降至 13 ~ 14 ℃ ,并持续 3 天以上时间,出现了今年第一次寒露风天气。此后在 9 月底至 10 月上旬,这些地区气温持续偏低,日平均气温在 20 ℃左右,对当地处于灌浆初期的水稻,特别是还处于扬花期的水稻会造成较大危害。 禾怕寒露风 寒露风是指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秋分至寒露时节),北方冷空气南下活动使气温显著下降(日平均气温低于 23 ℃ ,连续 3 天以上)而对水稻产生低温伤害的北风天气。 水稻正常抽穗结实对温度的最低要求,粳稻要求日平均气温在 20 ℃ 以上(夜间 18 ℃ 以上),籼稻要求日平均气温在 23 ℃ 以上(夜间 20 ℃ 以上)。在寒露风多发季节,如果水稻处在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受害往往较重,空秕粒多、结实率低,减产幅度较大。冷害严重时,可使水稻产生有壳无米的翘穗现象。 孕穗开花期受冷害形成空壳 有关研究表明,水稻幼穗发育的临界温度为 17 ℃,水稻孕穗期气温低于 17 ℃ 5 ~ 6 天,就会造成大量颖花退化或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和卵细胞。水稻开花的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 25 ~ 30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20 ℃,日最高气温低于 23 ℃,连续几天时间,就会有大量颖壳不能张开,花药不裂,散不出花粉或花粉发芽率大幅度下降,导致水稻授粉不良。这些都会使稻穗上出现大量空壳,造成减产。在极端条件下,孕穗期遇到 11 ℃以下低温且维持 3 天以上,会造成花粉发育受阻,失去生育能力,严重时空壳率可达 100% 。 有试验表明,将处于孕穗期和开花期的水稻在 17 ℃恒温下处理 3 天以上,水稻空壳率和秕谷率即大幅度增加。但恒温下的 17 ℃和自然条件下最低气温 17 ℃是有很大区别的。后者只出现在清晨较短时间,而白天气温远比 17 ℃高,在这种条件下水稻受害程度要轻得多。有资料报道, 1979 年宁夏水稻冷害严重,当年 7 月 19 ~ 22 日 ( 水稻减数分裂期 ) 连续多日最低气温低于 15 ℃,但 8 月 3 日以前齐穗的水稻空壳率只有 3% ~ 6.9% 。 花后 3天遇低温会终生不灌浆 在低温逆境条件下,水稻会通过使一部分子粒完全不灌浆 ( 或中止灌浆 ) 来保证另一部分子粒对同化物的需要,处于优势位置的子粒先灌浆。水稻灌浆期间对温度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的 3 天左右,低于 20 ℃时胚乳细胞分裂速度不及 30 ℃时的一半,组织形成慢,灌浆也慢,处于劣势位的子粒因先天性维管束小,争夺同化物的能力差,受精后得不到足够营养,胚和胚乳容易中途停止发育。这些停止发育的子粒因错过灌浆机会,即使以后气温回升,也不能恢复灌浆(即终生不灌浆),这就是水稻灌浆的不可逆性。生产上在水稻抽穗扬花期至灌浆初期,特别要注意满足水稻对温度的需要,否则会出现大量的极秕粒。 灌浆期冷害造成秕粒减产多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水稻由低温冷害引起生殖障碍形成空壳的问题还不是主要的。低温会使水稻光合作用和根的呼吸作用减弱,导致水稻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减弱,并妨碍光合产物和营养元素向生长器官运输,形成大量半实粒或接近空壳的极秕粒,严重影响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 水稻灌浆最适日平均气温是 21 ~ 23 ℃ ,昼夜温差 10 ℃ 左右。谷粒灌浆物质中,三分之二左右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三分之一左右来自抽穗前光合产物以淀粉形态在茎叶中的积累。抽穗前 15 天和抽穗后 25 天的光照,特别是抽穗前 5 天和抽穗后 15 天的光照与秕粒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光照少、日照强度低,光合产物少,秕粒增多。抽穗后 35 ~ 40 天灌浆成熟过程中,出现冷害减产的最低临界日平均气温是 18 ℃ ,如日平均气温降到 16 ~ 17 ℃ ,空秕率可达 40% 以上,造成大幅度减产。 迟抽穗水稻产量将大幅度下降 寒露风对水稻的危害程度因低温期天气情况而有很大差异,大致分三种类型。( 1 )低温阴雨天气。日平均气温在 20 ℃ 以下,昼夜温差小,日最低气温常在 17 ℃ 以下,持续时间长,日照少。在这种条件下水稻光合产物少,呼吸消耗大,受害较重。( 2 )低温阴天天气。日平均气温在 20 ℃ 以下的天数较少,中午前还经常升温到 23 ℃ 以上。在这种条件下水稻光合产物还能保持一定水平,受伤害较轻。( 3 )低温晴天天气。日平均气温在 20 ℃ 以下的时间不长,白天日照好,升温快,中午前后气温更能达到 23 ℃ 以上。在这种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受影响不大,受伤害减产更轻。 从近期阜宁等地出现的寒露风天气情况看,期间日最低气温降至 13 ~ 14 ℃ ,而且低温持续时间长,但光照较好,日最高气温在 23 ℃ 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扬花期的水稻可能不至于形成大量空粒,出现严重的翘穗现象,但水稻灌浆会受到较大影响。 需要提醒的是,在阜宁等沿淮地区,抽穗过迟的水稻,灌浆期会受到频繁的低温影响,灌浆时断时续,最终很难形成饱满的籽粒,稻谷产量和米质会受到影响。如果今年不能像往年一样在后期出现异常高温天气,到 10 月中下旬,当地气温会正常下降到水稻不能灌浆的程度(日平均气温降至 15 ℃ 以下粳稻灌浆困难),使大量还没有充分灌浆的稻粒提前终止灌浆,千粒重大幅度下降,稻谷产量显著减少。 低温冷害应急防御措施 在可能造成冷害的低温来临前及早采取一些防御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损失。一是施用壮粒肥,特别是根外追施磷钾肥。磷能提高水稻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还可以促进早熟。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合成,提高作物的抗逆性。生产上可以结合防治稻瘟病(低温期常伴有阴雨,稻瘟病发生往往较重)喷施 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二是以水调温,减轻冷害。在气温低于 17 ℃ 的自然条件下,采用夜灌河水的办法,田间灌水 4 ~ 10 厘米,对减数分裂期和抽穗期冷害都有一定的防御效果。喷施硼肥、腐植酸盐类叶面肥,有促进水稻结实灌浆的作用,也有利于减轻冷害损失。 预防低温冷害根本措施 减轻水稻寒露风危害的最根本措施,是根据当地水稻安全齐穗期和前茬茬口条件,选用适宜的水稻品种和适宜的播栽期,争取避过寒露风危害。 另外,生产上一般将粳稻安排在日平均气温 24 ~ 26 ℃时 抽穗 最佳 ,这样水稻结实率高,灌浆充分,千粒重高,有利于高产和优质的形成。我省淮北和沿淮地区水稻在 8 月中旬至下旬抽穗为宜,苏中地区粳稻在 8 月底之前抽穗为宜,沿江苏南地区粳稻在 8 月底 9 月初抽穗为宜。 我省麦茬直播稻大田生长季节紧张,品种选用不当或播种不及时会使水稻抽穗期严重推迟,后期易遇低温危害。特别是在沿淮和淮北地区,麦子收割迟,后期低温来得早,种植直播稻时安全齐穗问题尤其突出。沿江和苏南地区小麦一般选用春性品种,成熟收割期在 5 月底 6 月初;沿淮和淮北地区,小麦一般选用半冬性品种,收割期一般在 6 月 10 日前后。沿淮和淮北地区后期低温来得早,像今年 9 月底 10 月初这次较强冷空气南下造成大幅度降温后,淮北和沿淮地区的日最低气温降至 13 ~ 15 ℃ ,日平均气温低于 20 ℃,对水稻灌浆造成了较大影响 ;而沿江苏南地区,日最低气温在 15 ~ 17 ℃ ,日平均气温高于 23 ℃,水稻灌浆所受的影响较小。 近年来气候偏暖,水稻生长后期低温来得迟,直播稻安全齐穗问题不是十分突出。 从今年的情况看,主要在沿淮地区,一些麦茬直播稻抽穗过迟,到 9月中下旬才齐穗。有的是使用了生育期偏长的淮稻9号等迟熟中粳稻品种;有的是播种过迟,到7月初才播种,虽然使用了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稻品种,抽穗期仍然较迟。近期我省北部地区出现的寒露风天气,将对处于灌浆初期的粳稻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使部分稻粒灌浆终止,形成空粒。在苏中地区,前段时间有农民反映,麦茬直播稻使用了杂交籼稻品种,到9月中旬才齐穗,部分田块到9月上旬还没有孕穗。杂交籼稻灌浆结实需要较高的温度,适宜灌浆温度和最低灌浆温度比粳稻高2℃左右。近期苏中地区持续出现日平均气温20℃左右的低温,将对这些迟抽穗的杂交籼稻造成较大危害,严重的可能造成白穗。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今年秋暖,入秋后低温到来的时间迟于常年,对大面积直播稻抽穗灌浆有利,只有较小面积的直播水稻可能受到较为严重的危害。从常年看, 一旦后期低温来得早,大面积迟抽穗的直播稻可能面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这一问题如果不正确对待,将不仅仅是收多收少的问题,而是有收没收的问题。大面积直播稻因抽穗迟而受低温严重危害,则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常年考虑,在沿淮地区,麦茬直播稻不宜选用迟熟中粳稻品种,中熟中粳稻品种的播种期一般不宜迟于 6 月 12 日,在播种期推迟的情况下,应当换用生育期更短的中熟中粳稻或早熟中粳稻品种,尽量将麦茬直播稻的齐穗期安排在 8 月底以前。在苏中中部地区,麦茬直播稻应选用中熟中粳稻品种或生育期偏短的迟熟中粳稻品种,并注意抢茬播种,避免抽穗过迟。在沿江苏南早熟晚粳稻适种区,麦茬直播稻选用感光性较好的早熟晚粳稻品种较为适宜,选用迟熟中粳稻品种时应注意其生育期是否能有效缩短,感温性强的品种一般不宜选用。目前适合在我省应用的杂交中籼稻品种均属于感温型品种,用于麦茬直播,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缩短不明显,齐穗期一般会推迟到 9 月上中旬,容易受寒露风危害,安全隐患极大。在我省,麦茬直播稻一般不要使用杂交中籼稻品种。在淮北地区,除非有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可供使用,否则不宜种植小麦茬直播稻。(水清) 附记: 笔者于 10 月 7 日电话回访了上述种田大户。 据了解,目前上述 1000 多亩直播稻田间白穗率很高,达 40% 左右,经检查,为水稻穗颈瘟引起的白穗。田间没有发病的水稻,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也受到很大影响,目前田间稻穗上有部分稻粒已灌浆,但仍有部分水稻在扬花。 今年当地麦茬直播稻面积有数十万亩,其中有近万亩水稻出现了像上述 1000 多亩水稻一样的情况,穗颈瘟发生重、灌浆结实受到较大影响。这些田块播种迟,选用的品种均为淮稻 9 号。
个人分类: 直播稻专题|8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寒露风”来了,晚稻田注意灌深水
tjm9518 2008-9-25 18:28
据中央气象台 9 月 25 日预报,近期江苏省自北向南将先后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其中,淮北和沿淮地区的建湖、金湖等部分县市日最低气温会降至 13 ~ 14 ℃,并持续 3天左右时间,这些地区将出现 今年第一次寒露风天气,会对目前处于灌浆初期的水稻造成一定危害; 苏中、苏南地区降温幅度也较大,但各地日最低气温会维持在 16 ~ 17℃以上,对水稻灌浆影响较小。 根据各地农民近期反映的情况,以下几类稻田应注意在寒露风来临前适当灌深水,规避低温危害。 1.抽穗迟的直播稻田。 目前在沿淮地区,一些麦茬直播稻抽穗过迟,到 9月中旬才齐穗。有的是使用了生育期偏长的淮稻9号等迟熟中粳稻品种;有的是播种过迟,到7月初才播种,虽然使用了镇稻99等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稻品种,抽穗期仍然较迟。粳稻一般在17℃以下即停止灌浆,在日平均温度低于20℃的条件下灌浆会受到影响。近期我省北部地区出现的寒露风天气,将对处于灌浆初期的粳稻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使部分稻粒灌浆终止,形成空粒。在苏中地区,前段时间有多位农民反映,麦茬直播稻使用了杂交籼稻品种,很多田块到9月中旬才齐穗,部分田块到9月上旬还没有孕穗。杂交籼稻灌浆结实需要较高的温度,适宜灌浆温度和最低灌浆温度比粳稻高2℃左右。近期苏中地区持续出现日平均温度20℃左右的低温,将对这些迟抽穗的杂交籼稻造成较大危害,严重的可能造成白穗。对上述抽穗过迟的水稻,目前没有太好的防御低温危害的措施,在低温来临前对稻田灌深水,使稻田小气候保持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减轻低温危害。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今年属暖秋气候,入秋后低温到来的时间迟于常年,对大面积直播稻抽穗灌浆有利,上述抽穗迟的水稻估计也不至于受到短期低温的太大危害。但从常年考虑,沿淮地区粳稻到9月中旬齐穗,沿江地区杂交籼稻到9月上旬齐穗,是有很大风险的。以后,沿淮地区麦茬直播稻不要再选用生育期偏长的迟熟中粳稻品种,中熟中粳稻品种的播种期不宜迟于6月15日,尽量将麦茬直播稻的齐穗期安排在8月底9月初。适合在我省应用的杂交中籼稻品种均属于感温型水稻品种,用于麦茬直播,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缩短不明显,齐穗期一般会推迟到9月上中旬,容易受寒露风危害,安全隐患极大。因此,在我省,麦茬直播稻不要使用杂交中籼稻品种。 2.基腐病等病害发生重、水稻根系生长不良的田块。 近期已有较多农民反映,一些田块的局部地段水稻出现了青枯死苗现象。经诊断,有的是发生了细菌性基腐病,有的可能发生了小球菌核病。这些发病田块的水稻,以及前期搁田不好,根系生长不良,白根少、黄根黑根多的水稻,在持续低温天气下根系活力会进一步减弱,低温过后天气突然转晴时,容易出现生理性失水青枯(根系吸水不良,而地上部叶片蒸腾失水快,因而生理性失水)现象,有时候大面积的水稻会在一两天内全部青枯死亡,对产量影响极大。在低温来临前灌深水,使水稻根部有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根系保持较高的活性,低温过后不容易失水青枯。 3.稻飞虱发生重的田块。 近期我省沿江苏南地区和苏中部分地区稻飞虱发生重,部分田块出现冒穿现象。这些田块应做好稻飞虱药剂防治工作。施药时田里应有水层,并在施药后保持 2~3天有水。近期有很多农民反映,使用烯啶虫胺、毒死蜱、噻嗪酮等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不好,据分析,主要原因是喷药时用水量不足、田间没有水层。在有水层的情况下,施药时被药物击倒的稻飞虱落入水中会很快淹死,如果没有水层,被击倒的稻飞虱会苏醒过来,爬到稻株上继续危害。另外,在田间没有水的情况下,施药时落到田面的药物很难发挥作用,而施药时落入水中的药物会随水进入水稻基部稻飞虱活动区域,提高防治效果。 另外,稻飞虱在水稻基部刺吸危害,形成伤口,小球菌核病等病害容易发生。发病较重的田块,在低温过后也容易出现生理性失水青枯现象。因此,稻飞虱发生重的田块,近期适当灌水既是用药防治稻飞虱的需要,也是防止水稻生理性失水青枯的需要。在防治稻飞虱的时候,最好在药液中加入多菌灵、咪鲜胺、三唑酮等杀菌剂,兼治菌核病。近期我省大面水稻穗部因灰飞虱分泌蜜露等原因而出现霉变现象,而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可能使霉变加重,使用多菌灵、咪鲜胺、三唑酮等杀菌剂对控制穗部霉变也有一定的作用。(水清) 资料链接: 寒露风及其危害 秋季冷空气南下引起显著降温,会使水稻受到低温冷害,引起减产。在我国黄淮地区,它多发生在寒露节气,故名寒露风。 寒露风通常以日平均气温连续 3天或3天以上低于20℃为标准。江淮流域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前期,长江沿江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中后期。寒露风初日的年际变化相差很大。历史资料表明,出现最早的和最迟的低温初日期可相差1个月左右。 寒露风低温会影响水稻开花、授粉、受精和灌浆过程的正常进行,常造成水稻秕粒增加,稻穗轻,翘起,俗称翘穗头,严重时可造成失收。寒露风对水稻危害的气象指标因水稻品种和发育期而不同。 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初期,一般在日平均气温低于 20℃,或日最低气温小于等于17℃时,水稻生理活动遇到障碍,常造成谷粒畸形,形成空壳。低温强度增大,持续天数增加,危害明显加重。在水稻抽穗开花期,日平均气温持续3天以上低于18 ~ 20℃,粳稻受害;日平均气温持续3天以上低于20 ~ 22℃,籼稻受害。水稻灌浆前期出现明显的低温,灌浆会延缓或停止,出现大量秕粒。 补充一点9月27日来自中国天气网的资料 江淮江南持续降温可能出现寒露风 应加强预防 2008-09-27 08:52:25 来源:中国天气网 江淮和江南大部气温迅速下降,未来三天上述地区气温将持续下降,部分地区将出现寒露风天气,对双季晚稻抽穗扬花和授粉结实有不利影响。 过去的两天,冷空气和一场降雨使江淮和江南大都的气温迅速下降。25日,湖南中北部大部地区以及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的局部地区日平均气温降到20~23℃,部分地区日最低气温达到18~19℃,其中湘北部分地区已连续两日日平均气温低于23℃,对双季晚稻抽穗扬花和授粉结实有不利影响。 中央气象台预测,受北方较强冷空气补充南下的影响,未来三天,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气温继续下降,将有4~6℃的降温,局地降温可达8~10℃;湖南北部、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寒露风。为此,中央气象台提示,上述地区,尤其是湖南、江西两省应注意防范寒露风对双季晚稻的危害,注意提前灌深水,以水调温,适时合理施肥,增强稻株的抗寒能力,有效减轻低温的危害。 寒露风主要影响南方晚稻。在孕穗期前后,寒露风会使幼穗发育和花粉成熟受严重影响;抽穗开花时遇寒露风,可使晚稻不抽穗,产生包颈现象;正在开花时如果遇上寒露风,晚稻将会出现停止发育,或开花很少,严重的花药不开裂,无法授精的情况。如果寒露风影响期间温度低,时间长,空秕率就大大增加,不勾头,造成严重减产。(文:张辉)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6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