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青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李楠,姚远:生物进化论经由《新青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kexuechuanbo 2011-8-27 10:47
李楠,姚远:生物进化论经由《新青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发表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年 04期 摘要: 厘清生物进化论经由《新青年》期刊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轨迹,为探索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新证据。采用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对创刊于1915年的《新青年》1-9卷涉及进化论者的16篇(自然科学角度传播进化论的文章共7篇,人文社会科学角度的共9篇)文章进行分析,发现五四时期以《新青年》期刊为传播媒介,进化论成为贯穿新文化运动初期各个思想领域的主线。《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并成为试图变革中国社会的利器。于是,在1919年前后,掀起了进化论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第三次高潮。 生物进化论经由《新青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caj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2|2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于陈独秀解私囊办《新青年》
kexuechuanbo 2010-11-22 14:25
陈独秀应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之聘,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之际,每月有300块大洋的薪水。同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每月200块大洋薪水,同时被女友杨开慧父亲杨昌济教授介绍到北大图书馆任管理员的毛泽东每月仅8块大洋。其时的物价是雇佣一个黄包车夫每月的薪水是3块大洋,买一袋面粉的价格也不过两三块大洋。因此,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社由上海北迁北京之后,编辑部就设在他在北京箭杆胡同的家中。陈独秀除养活一家近20口人之外,一度还用薪水支付《新青年》的办刊经费。 有这种经历的还有1897年的罗振玉,在《农学报》初创时期曾经以卖书画所得作为《农学报》办刊经费。1900年杜亚泉创办我国国人所办第一份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亚泉杂志》时,父亲亦曾倾家产相助。1910年张相文创刊《地学杂志》时,也有过这种经历。 相比之下,吾已经从事学术期刊编辑30年整,自1992年担任常务副主编,2003年升为主编,也有18年。然而,要让我用薪水支付《西北大学学报》每期四万元的办刊经费,那却万难做到,最多不过是以不计报酬的心力、劳力多加班而已。这说明,知识分子的待遇还是偏低,起码比不上民国初年的陈独秀。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24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姚远《新青年》的经营与传播创造
kexuechuanbo 2010-10-22 09:17
姚远2
个人分类: 团队发表论文|2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姚远:《新青年》及其科学观念传播
kexuechuanbo 2010-9-7 15:06
《新青年》及其科学观念传播 《新青年》及其科学观念传播
个人分类: 团队发表论文|2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