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泸沽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泸沽湖三日自由行纪实(13):水性杨花
热度 2 xucq45 2018-8-5 22:26
泸沽湖 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纳西族摩梭语 “ 泸 ” 为山沟, “ 沽 ” 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泸沽湖位于四川省与云南省交界处,湖面海拔 2685 米,为川滇共辖。湖泊南北长 9.5 公里,东西宽 5.2 公里,湖岸线长约 44 公里,平均水深为 40.3 米,最大透明度达 12 米。沿岸居住有 摩梭人 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 7 种民族,约 1.3 万人,其中摩梭人约 6000 人。 泸沽湖风景区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为特色。这是一个未被污染的处女湖,水天一色,水平如镜。碧波上的猪槽船和飘荡的摩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几分古朴和宁静。犹如一块明珠镶嵌在群山怀抱之中,碧波荡漾,风光迷人,有 “ 高原明珠 ” 、 “ 滇西北的一片净土 ” 、 “ 东方第一奇景 ” 等美称。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因泸沽湖的奇特无比而留下了许多佳诗佳句。泸沽湖被当地摩梭人奉为 “ 母亲湖 ” 。也被人们誉为 “ 蓬莱仙境 ” 。 (摘自百度) 云南,我来过多次,阴差阳错,始终未能亲临泸沽湖。今年暑假再次来到昆明,终于了断了 心中的憾事:进行了泸沽湖自由行3日游。泸沽湖真美! (十三)水性杨花 波叶海菜花( 学名 :Ottelia acuminata var.crispa), 水鳖科 海菜花 属 的一种植物,又叫海菜花,俗称水性杨花。属沉水植物,可生长在4米深水中,要求水体干净,喜温暖。一般花期5至10月。主要产于云南、四川(泸沽湖),生于湖泊中,也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和海南部分地区海拔2700米以下的湖泊、池塘、沟渠和深水田中。海菜花(水性杨花),渐危种,国家3级重点保护植物。 (摘自百度) 今年暑假游览泸沽湖时,我第一次目睹了水性杨花的芳容,用相机拉近才看清她:白色的花瓣,淡黄色花蕊,长长的花梗沉浸在碧蓝的湖水中,很是漂亮。 泸沽湖三日自由行纪实 (1)抵达大落水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34867.html (2)摩梭人篝火表演: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35124.html (3)坐猪槽船去里务比岛: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41563.html (4)情人滩: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41655.html (5)里格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42346.html (6)美哉!里格湾: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42673.html (7)洛水寺上观湖景: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42959.html (8)一路美景一路行: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43139.html (9)走婚桥和草海: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43232.html (10)落水村湖边晨景: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43343.html (11)格姆女神山: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43847.html (12)格姆女神洞: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43891.html (13)水性杨花: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1127740 (14)再见了,宁蒗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1144015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9581 次阅读|4 个评论
泸沽湖的日出
热度 8 lixiong45 2017-2-19 15:52
完成了出差任务(参考博文: 宁蒗种地记 ),第二天下午 1 点返回昆明的航班,徐叔便建议我们早起,带我们去泸沽湖看看。尽管我去年已有幸看过,但根据天气和时间预感可以看到日出,因此还是有几分期待。日出的美,想象中如同新娘走出闺房的美,我一直向往着,却在生命里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里都没有真正见过:我曾登上泰山之巅,却遭遇倾盆大雨;我曾一路向东,面朝北戴河的大海,却又逢乌云密布。 如我一般,许多人对泸沽湖的感觉大概有美丽、纯洁和神秘,美丽与纯洁是她的容颜与气质,神秘则是它的故事。此处,没有“尼斯湖水怪”或“死亡百慕大”的地球未解之谜,有的只是众多的传说和当地摩挲族的奇风异俗。传说往往透着浪漫色彩,再加上“女儿国”,“走婚”等神秘的名词,简直就像“艳遇”赤裸裸地牵引着男男女女的心。 第二天早晨 6 点刚过,我们就匆匆起床准备,大概 6 点 40 ,汽车就在满天星空和半轮明月的陪伴下沿着蜿蜒的山间公路向泸沽湖接近。约行驶了半小时,朦胧中就看到泸沽湖在不远处的山底,我们便继续朝山底前行。不一会儿,我们便靠近了湖边,此时光线已经开始明朗起来,可以看出东边的山顶悬着一朵灰色的云。徐叔载着我们继续前往绝佳的一个观看地点,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那一朵灰云逐渐从下方被染成彩色。 等下了车,湖边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在刚刚从山顶蹦出的一点光线的辉映下形成一个个黑影,有些分不清男女老少。几棵垂柳倚在旁边,枝条像帘子一般遮住太阳升起的地方。走近了,从服饰和肤色可以看出这些人大都是外地的游客,基本都是少男少女或怀揣着少男少女心的中年人。一两个小时前,他们或正在织梦于湖畔的客栈,或同样在披星戴月地赶路。人们准备了各式的相机或手机盼望着,等待着光辉的隆起。 许多人已经迫不及待捕捉这黎明时如画的景色。 远处群山环绕,层峦叠嶂,如诗如画。湖面荡漾着微波,百折不挠的涌向岸边,似乎想要亲吻远方的客人。 野鸭在湖面自娱自乐,偶尔潜水,像是在捕食,更像是在躲猫猫;偶尔挥舞着翅膀,或干脆飞出湖面几米;有的在虔诚地迎接上天的恩赐,有的在傻傻地看着岸边的人们。几只海鸥在湖面兴奋地飞翔,时而冲向光辉释放的地方,时而掠过人们的眼前,人们争相捕捉,让这飞舞的姿态成为照片中的完美的点缀。 不远处的水草还是枯萎的样子,挡在旭日初升的前面,反倒给人一种黄昏的感觉。一棵孤独的龙爪柳婆娑的身影更增添了世界将趋于安静的感觉。黎明与黄昏是何其的相似,正如孩童与老人一般。 湖的另一侧整齐的停靠着一排小木船,比起其他旅游区的游船,这实在算是原生态的,没有遮荫遮雨棚,没有电动机或脚踏轮,只有船身和木桨。船身被涂上了各种颜色的漆,不知是为了美观?还是区分不同人家的?还是防虫防腐?或者有着某种特别的意义?如祈祷湖神的护佑?年轻的女孩坐到了船头,在静谧的晨光里,给人一种文静贤淑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堂客,如此美景,能与她共享就更好了。 不知不觉中,岸边的香炉里飘起了袅袅白烟,掠过五颜六色的经幡,飘向湖心。像是日出前神圣的仪式,此时太阳已经露出了半个脸。人们更加热切地守望者东方……亮了,更亮了,太阳从山顶一点点窜出来,终于在万众期待中跳了出来,黄黄的光线让人暖暖的,恍恍的,真算是“日出江花红胜火”。人们争分夺秒地捕捉这转瞬即逝的景致,摆出各种花奇古怪的造型让自己更吸引人。就连平日里天天待在实验室或办公室的两位师兄都让我留下了手捧太阳的光辉一刻,在相同的角度,太阳就像电影里的魔法缓缓从我手心升起,也仿佛突然产生了磁悬浮效应。 此时此景,也免不了令文艺青年们才如泉涌,写出许多华丽的句子,在朋友圈引来无数个赞。图文并茂既是让人方便理解和欣赏,也是在证明(有图有真相),这和研究论文写作是一个道理。语言常充满感性的虚浮,在各种手法的修饰下完全可以把黑说成白,就连夸张本身也是一种修辞手法。相比之下,图片则是理性的真实,尽管如今 PS 手段已经十分猖獗。 世界越来越光明,越来越清晰,让之前美丽的事物更加美丽,却也把此前朦胧中的美丽打回了原形。船工开始开工,准备实现那些想要深入了解泸沽湖的游客的理想。我们原本就只是来看看,看过了,也该回去了,把剩下的留给刚坐着旅游大巴刚来的人们。 汽车回到山腰上,太阳已经升得很高,像朝气蓬勃的的青少年,把湖面照得和天空一样蓝,“春来江水绿如蓝”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花开花落,悠悠岁月,日出日落,沧海桑田。生活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积极,便常能看见生活的日出。
个人分类: 山水之间|5830 次阅读|14 个评论
泸沽湖边的格桑花
热度 35 lxu2800 2016-1-30 12:49
古道新路行(4)泸沽湖边的格桑花 早晨从西昌出发,经盐源驱车七个多小时,我们一行终于在当天下午三点多安扺泸沽湖,入住泸沽湖草海边上的喇氏庄园。 泸沽湖位于云南丽江宁蒗县和四川省盐源县的万山丛中,泸沽湖面积50多平方公里,海拔2690米,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我们决定在天黑以前先去草海一游,步行不到半小時就來到第一景点:走婚桥。生活在“母系家庭”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这座横跨草海、连接两岸村落的木桥,长达300余米,为“走婚”的“阿夏”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又称 “天下第一爱情鹊桥”。 过了走婚桥我们就上了船(不是床! ),一路穿梭在芦苇荡里。草海内芦苇如墙,水路曲折错综,摩梭姑娘划着猪槽船出没其中,悠扬的“啊哈吧啦”民歌在水草丛中回荡。15000亩草海,是镶嵌在泸沽湖东面的翡翠。多种水生植物、珍禽异鸟,再加上鱼、虾、贝、螺、蛙,构成罕见的生物大观园。 P1)走婚桥上的摩梭姑娘。 P2)草海中的猪槽船。 P3)草海的黃昏,攝於我们客房的阳台。 老仲按排我们住在草海边很有道理。凡是湖边的住宿点都十分拥挤、嘈杂,商业气也重,且离湖都有一段距离,而我们住的地方要宁靜许多,跟草海几乎是零距离接触,傍晚和清晨坐在客房的阳台上,可以欣赏到草海不同寻常的迷人景色。 泸沽湖草海的晚上最有特色,那天晚歺后,我们沿着草海边上向西一直走近五支落村,到我们往回走時,天渐渐地黑了,先是周边的高山象乌黑的幕帘向我们围拢收紧,天空如黑锅一样盖下来。夜把黑色洒向各处,天地、草海和小路都融入进无边的寂靜里,周围靜极了,我们仿佛穿越時光,回到了远古混沌的創世期。我们停止了交谈,只是默默向前走,不知何時一只小狗相隨在我们左右,悄悄地引领着我们回到了客栈,真是奇了,泸沽湖的小狗都是乖巧讨人喜欢。 P4)泸沽湖草海的拂晓。 P5)草海的清晨,花红草绿。 P6)清晨在阳台上。浮云伸手可及。 P7)第二天,我们在此上船,在草海的曲折水道中一路向西进入的主湖区,然后登上湖中里务比島。 第二天一早在旅宿处右边的码头上了船,小船一出草海,湖面逐渐展开,周围青山环抱,湖水清澈湛蓝,波光潋滟,蓝天白云,倒映其中;水天一色,景色奇丽。白色的小花(水藻花,一种高原湖泊特有的水生植物)点缀其间,高原湖泊的气场真是非同一般。 泸沽湖蓬莱三岛湖中有五个小島,我们的小船靠上了一个较大的島--里务比島,从落水村到该岛大约半小时。岛屿的一侧为石笋,成为天然的码头,一条蜿蜒的小道直接通往岛屿的顶部,道路旁边林木葱郁,树丛的尽头为藏传佛教寺院里务比寺,岛顶还有一白塔,整个小岛笼罩在浓厚的宗教气氛中。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这里仍然还是候鸟的天堂,白鹭、灰鹭成千上万,它们在岛上茂密的树林里繁衍生息,当地摩梭人敬畏自然,从来不会打扰它们。每到下午,整个岛上一片震天的鹭鸶欢鸣声,夕阳下的大鹭鸶们好似一朵朵雪白的杜鹃花在绽放。可惜60年代动乱时期,为了开发民兵的生产基地,几天几夜的大火毁掉了这个绿色宝岛。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鹭鸶们在岛的上空盘旋了几天几夜后,带着绝望的哀鸣声与泸沽湖永别。可惜我们似乎仍未从沉重惨痛的教训中真正明白过来。 P8)泸沽湖,注意湖面上的白色小花及清澈的湖水。水深十來米处,湖底仍清晰可见。 P9)里务比島上建筑。 P10)里格码头村 P11)里格半岛 P12)里格半岛 船离开小島后朝南开不久,上岸就是泸沽湖的云南地界了。确实,從云南地界看出去,湖面更为开阔,热门景点也多,但感觉开发有些过度,商业气味较重。 泸沽湖最佳风景区当推里格半島一线,里格半岛位于泸沽湖的北侧,东西南三面环水,北面是与陆地接壤的一条小路,只有2米宽。半岛周围的湖岸线曲折逶延,构成了极为少见的湖边沙滩。從旁边环湖公路的观景台望下看,蔚蓝的湖水托起了的翠绿的半岛,青黛色的远山环绕着湖面,景色十分迷人。 但里格半岛的前景殊为可忧,半岛上盖滿了旅店酒家,建筑结构丑陋单一,那么多的餐厅、酒吧、客栈,排放的垃圾污水又去了哪里?严格实施环保法规刻不容缓。 泸沽湖中也有银魚,但比我家乡太湖中的银鱼要小一号,当地的土鸡蛋炒银魚,奇鲜无比,我们每歺必点此菜。湖中白色水藻花的根茎有几尺長,可以炒作蔬菜,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可惜根茎老了一点,口感稍差。 也许由于出生和成长在太湖边,我对湖泊,尤其对高山湖泊情有独钟。加拿大洛矶山脉去过多次,也见过位于德国、奥地利、瑞士阿尔卑斯山区不少的高山湖泊,总的感觉是各有千秋,难分高低。为作客观的比较,我列出下列五条标准(称为洞庭指数):a)湖泊的緯度和海拨高度。低緯度,高海拨为最佳,这样就可形成气候的垂直分布帶,植被丰富 ,又有高原带来的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等一系列好处,但海拨也不宜太高,二、三千米为佳。b)湖泊之美关键在山水的配合,山不在高,靠近就好,站在湖边,一定得有高山仰止的壮观,山形峻削多变则更好。c)湖泊得有一定的规模。長宽均应在三、四公里以上,站在湖边看对岸应有虚幻朦胧之感。d)湖水的颜色。e)湖泊形状。湖岸线应曲折多变,以形成半岛为好,如有湖中岛更佳。 按“洞庭指教”五分制打分,得以下结果: 班芙的Lake Louise 得分:2+5+3+5+3=18 泸沽湖得分:5+3+5+4+4=21 上述结果为一家之言,仅作参考。欢迎使用和宣传推广“洞庭指数”。 P13)泸沽湖边的格桑花 P14)此景只能天上有,人世难得几回见? 我们一行在泸沽湖度过了愉快的三天二夜,就在旅程即将结朿准备告别泸沽湖的時候,我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按原计划我们第三天早上十点前就应该离开泸沽湖,路上至少还要七个多小時才能返回西昌。但那天一早阳光灿烂,天气特别好,大家都捨不得早早离开这千娇百媚的泸沽湖。太座的哥作出一个动议,让司机带着我们沿湖逆時针再繞一圈,我们半夜返回西昌也可以,多出的开支我们愿意加倍补偿,动议获得了全体的支持。小王司机也很配合,车子开开停停,一个景点也不错过。到了最后必须离开的時候了,我们将在前方一个村落稍停,用过午歺后,驱车返回西昌。就在车子快要驶离湖岸那一刻,我从车窗望出去,忽然看见湖水边怒放着一片格桑花, 其景其色我从未见过,又彷彿在哪里见过,当我还没有缓过神来,车子已经驶出湖区停在了一个村落的饭馆前。我知道我们没有更多時间了,中午已过大家也餓了,我不能要求把车子再开回去。我就对他们说:我再过去补几張照片,你们先去点菜,不必等我。 我一定要走去看看湖边那些格桑花。谁知几分钟的车程,会有如此遥远,我走着走着,前不见花,后不着店,真不知该如何走下去;我焦虑烦躁,步履越发沉重,就在几乎走头无路时候,在几棵大树背后终于找到了这片格桑花。我朝它们走近再走近,姹紫嫣红、色彩斑斓的格桑花把我围在了它们中间,望前是一片绿水悠悠,远处是不尽的青山隐隐。微风轻轻吹过,小花们慢慢地摆动似乎在欢迎我,我们似乎相识,我想我的前世就是一朵小小的格桑花。有一个诗人这样说过:“人之入世如风之不得不吹,不知吹向何方,不知吹向何许;人之出世如水之不得不流,也不知流向何方,不知流向何许。”我们既然连自己的生死都把握不住,我们又有多大的能耐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和命运?我为什么不能象小草野花,风把它们吹到山坡,它们就在崖边生長,风把它们带到水边,它们就在湖旁绽放。要知道名花有名花的地位,小草野花也有它自己的天地。看看它们身后的绿水青山,看看它们头顶的蓝天白云,谁比谁更幸福,还真不好说。就在那一刻,压在我心头长年的郁闷突然卸脱,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愉悦。格桑花,你是我心灵的守护神;格桑花,我为你自豪;格桑花,我要为你而歌唱。 “古道新路行”系列到此结朿,谢谢一路跟读和点评。
个人分类: 行万里路|7671 次阅读|71 个评论
泸沽湖考察有感
bqzhu 2015-7-6 16:32
阿娜摩梭女,雄起火山颈。 篝火一夜情,天作女儿国。 湖滨大宅院,母亲在当家。 舅撑独木舟,送来新书包。 照片1:摩梭女与火山頚;泸沽湖是二叠纪火山口,湖心岛是火山頚。 照片2:泸沽湖全景 照片3:湖滨大宅院 照片4: 泸沽湖独木舟
个人分类: 人文自然|3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情泸沽湖3
热度 1 ssglwu 2013-10-20 06:44
吴国林 这是 泸沽湖第三部分照片。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3105 次阅读|3 个评论
多情泸沽湖2
热度 1 ssglwu 2013-10-14 07:30
吴国林 这一部分是关于 泸沽湖的山与湖的另一部分,包括从山上看湖。 从山上看湖 从山上看 泸沽湖 从技术的角度看一看,我们常座的索道之吊接处的安全性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2835 次阅读|2 个评论
多情泸沽湖
热度 2 ssglwu 2013-10-11 08:08
吴国林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俗称亮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盐源 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湖面海拔约 2690.75m 。湖边的居民主要为摩梭人。 湖岸线四川要比云南的湖岸线长约占 2/3 。驱车绕湖一周,约 50 千米。这次我是天要黑的时候,才绕了一周。 原本早就去泸沽湖,今年暑假才完成。 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泸沽湖 不仅水清,而且岛美。泸沽湖四周青山环抱,湖岸曲折多湾,共有 17 个沙滩、 14 个海湾。可以在 湖的一周都能找到住宿,和休闲的地方。 草海 大门 草海 湖面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2394 次阅读|4 个评论
泸沽湖山上那些野花
热度 2 happychenxia 2012-12-25 21:07
泸沽湖山上那些野花
沽湖,除了感受那份宁静,山上那些野花给了我们不少惊喜 野豇豆-靠背 野杏 老鹳草 多肉多浆,求鉴定 求鉴定 相依相偎-牵牛花 求鉴定 角蒿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4439 次阅读|2 个评论
流浪第一站——泸沽湖
热度 2 happychenxia 2012-12-12 10:35
流浪第一站——泸沽湖
不知从何时起,梦想着流浪 也许是想远离这城市的喧嚣 也许是想躲避这浮华的现实 总想有片能让人停止思考的净土 这个7月,和好友流浪在泸沽湖 难忘泸沽湖的静美与安详 难忘当地人的淳朴与信任 从此,我爱上了流浪 经常一个人背着相机在周边流浪 不仅仅是肉体的历练 而是思想的远行 我欣赏这样的旅行 眼界和心界一起打开 我热爱这样的旅行 精神和肉体的一起倘徉 一路上收获美景的同时也寻觅到精神的宝藏!
2616 次阅读|9 个评论
摩梭文化与中国文化已严重影响世界
liu005777 2012-10-26 10:39
—— 刘全稳 从泸沽湖回来,我便沉浸在“摩梭”“走婚”的关键词搜索与相关文档的阅读理解中。原来,摩梭文化早已深深地影响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有多少人都知道全世界只有中国有个“女儿国”,“女儿国”在泸沽湖。 “摩梭家园暨摩梭文化建设与保护国际学术论坛”已成为四川省委、省民委、省社科院、凉山州人民政府的共举。有理由相信,摩梭人坚守的那份独特文化将会成为人类文化的奇葩而芬芳于世。 在我考察摩梭民俗博物馆时了解到,摩梭人不承认自己是纳西族人和蒙古族人, 1954 年,少数民族调查时没有确定摩梭族是一种遗憾,而将摩梭人分别归为纳西族人和蒙古族人则是一种错误。摩梭人的文化习俗肯定是由摩梭人创造的,因为只有自己原有的东西才值得自己坚守,因而现存的摩梭文化绝不会是忽必烈在 1253 年农历十一月南下大理,在永宁休整时创造并被其后裔保守流传下来的结果。 由摩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我想到了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公报》中提出的“文化安全”问题,一时间将原本只是在小范围议论的“中华文化危机论”推向公开。 中华文化存在安全问题吗?中华文化有危机吗? 我要说:没有! 我认为:摩梭文化已严重影响全中国,中国文化已严重影响世界。因为: 由于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它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世界的每一根神经,因此,能够影响美国的事物,并被美国接受而且推广的则一定是影响世界的。 如果说中国的功夫人与功夫影视逐渐影响了美国,勿宁说美国生产的动画片《花木兰》,《功夫熊猫》是在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后的结果,影响了全世界。你看那武术招式,人物服饰,建筑风格,蟠龙柱、中式角花窗棱格,中国红,水粉画等,无不透视出中华文化的魅力。虽然表面上是美国电影文化影响了世界,但你能否认中华文化影响了美国电影文化,而硬说成是美国电影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入侵吗?至少我们可以说《花木兰》《功夫熊猫》是中华文化与美国文化的交融结果而共同影响了世界。 如果说中国经济发展影响了美国,勿宁说中华文化渗透到了美国的千家万户,不然,美国总统大选总爱拿中国说事干什么?仅仅是因为选票?尤其是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第三场辩论将中国单列为话题之一,极大地推进了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进程。 所以说,中华文化在“现如今眼目下”是不存在安全问题的,是不存在危机的。 相反的,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将令周边国家感到其文化存在安全问题而产生危机意识。
个人分类: 文化|1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摩梭人绝不会说出“我爸是李刚”
热度 1 liu005777 2012-10-25 09:45
—— 刘全稳 摩梭人的害羞感决定了人前绝不会提自己的生身男性的姓名、指示代词,而只是将他等同于自己尊敬的母亲的兄弟称作——阿乌。因此,命题是成立的,这是摩梭文化所决定的。在摩梭人的文化中,一直以来压根就没有“父亲”“爸爸”等词汇,更不可能有“李刚”。 我最早接受“泸沽湖”应算在 1995 年,那年,我考取了成都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同学中有一位是刚从泸沽湖完成局部地质填图工作回来的,生动地向我们描述了泸沽湖的美景和风土人情,由于是初次接受“走婚”的冲击,我们几乎一个个被震撼。从那时起,“泸沽湖”总是与“摩梭人”“走婚”“母系社会”“地质填图”及湖心岛景色照片等知识碎片连在一起映射在我的脑海。 随着时间的变换,信息的更叠,“泸沽湖”已不再仅仅作为地理名词与景物风光而是作为摩梭文化的词头深深铭刻在我大脑的知识库中。尤其是在我相继考察了“五大连池”“天山天池”“赛里木湖”“博斯腾湖”“喀纳斯湖”“长白山天池”“日月潭”“九寨沟五彩池”后,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时刻伴随着我要在条件许可时尽快考察泸沽湖。 今年深秋,霜染草海黄抹柳梢的时节,我来到了泸沽湖,通过听、看、摸、读、闻、问、品等方式,深切感受了摩梭人的生产生活模式,尤其是与摩梭女一道用力摇桨划“猪槽船”从里务比岛掠过满是“水性杨花”的湖面,众人笑我“真像艄 ( 骚 ) 公”的情景将永远伴随着我并叠加在“泸沽湖”信息条码上。 从接办西南石油大学学报,开始关注“文化转制”以来,我一直想就“文化”发表一点基于理工科背景的分析文章,苦于专业隔阂、认识浅薄总是无法动笔。摩梭人的“有语言无文字”,“母屋”“女留男走”“女根男末”“火塘”“花楼”以及印象极深的“猪膘肉”,让我切实体会到了文化的独特性的存在。并由摩梭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对自己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产生出对文化的继承、发扬,文化的狭义与广义,文化交融与文化安全,中华文化是什么,文化有体制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该怎样进行,摩梭文化是如何传承至今的、是否值得保留、如何保护,摩梭人对性的开明与保守,走婚模式的存在机制,丧葬与成丁礼仪内生关系,以及摩梭人的情歌、服饰、制品、符号、颜色,杨二车娜姆与女儿国,川西滇北自然与人文,藏彝走廊文化生态圈等等一系列的无知感与兴趣生。激发了年过半百的我对自然科学以外的社会人文科学的极大求知欲。 泸沽湖,你是一枚 “氢弹”,让我堕入万里尘云。 泸沽湖,你是浩瀚的文化大海,使我变得突然混沌。
个人分类: 感想|3396 次阅读|2 个评论
琼滇考察日记(九)2012.6.22
热度 1 龚胜生 2012-6-22 23:31
琼滇考察日记(九)2012.6.22
昨晚没有睡好。想家,无数电话,未通,光火。 泸沽湖的早上有点凉,虽然醒的早,但没有到湖边去散步,也没有去找老村长。 早餐依然是在女儿国大酒店祖母屋吃的。餐前,在院子里拍了几张花的照片。 九点半钟,考察组一行离开泸沽湖,返回丽江,仍住金泉大酒店。 今天天气很好,返回途中,大家都为昨天在泸沽湖看到彩虹而高兴,因为此前几乎天天都有雨,因此觉得泸沽湖之旅十分值得。 由于回到丽江时还是下午四点,离晚饭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大家建议再去丽江古城转转,于是,又去转了一个多少时。我什么东西都没买,只带回来两张用手机拍摄的照片。 女儿国里的花 摩梭人家自拍 泸沽湖彩虹 丽江古城 丽江眺望
个人分类: 流年往事|3087 次阅读|1 个评论
琼滇考察日记(八)2012.6.21——阔别二十五年,再游泸沽湖
热度 1 龚胜生 2012-6-22 23:16
琼滇考察日记(八)2012.6.21——阔别二十五年,再游泸沽湖
今天是去泸沽湖。尽管旅途劳顿,天气也不是很好,但仍有期盼。 第一次去泸沽湖是一九八七年的夏天,依稀也是六月下旬的时候,放暑假的前夕,我随郭声波师兄考察西南历史农业地理时到过泸沽湖。当时我们从成都坐火车到攀枝花下车,然后乘火车到丽江,再到宁蒗,再到泸沽湖。阔别整整二十五年了,变化肯定是有的,但不知变化成什么样子了?地里的玉米、马铃薯还那么茂密吗?山上的云雾和原始森林还那么白绿相缠、动静相宜吗?湖岸哪些圆木房屋,那艘独木舟还在吗? 原来从丽江到泸沽湖,需在宁蒗县城逗留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搭乘一天一班的班车到下午四五点才能抵达泸沽湖的落水村。现在交通条件改善了,只要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了。据当地政协的同志介绍,去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还到泸沽湖考察过,为此还小小的扰了一下民,因为有些路段是几天前临时铺沙碾平的,禁止货车通行。 早上八点,我们驱车离开丽江,刚出丽江城外不久,就进入了一段正在扩建的烂路,下了点雨,路面坑坑洼洼,很不好走,泥水溅得两辆商务车成了大花脸。好在这样的路段不是很长,大约四十分钟,车子就开上了沥青路面,有些路段还是新修的二级公路。由于刚下过雨,公路内侧的路面随处可见从山上滚落的石头。坐在车里,我几次默默祈祷,千万不要有石头砸了我们的车。 一路上,大家心情很愉快,我、郑心穗副主席及其夫人,还有湖北省政协人资环办公室的小彭坐在一个车上,兴致勃勃的拉着家常,谈到彼此过去上大学、谈恋爱时的情形。汽车在山坡上穿行,虽然道路似曾相识,但我明显感觉,与我二十五年前看到的相比,森林的密度和原始的森林明显的减少了,水土流失形成的冲沟明显的增多了。记得当时道路两侧随处可见大可合围的树木,而现在则多是碗口粗的次生林了,以松树为多。可以看到许多耕种的红土,像是绿色大地点缀的黄斑。道路两侧的房屋密度虽然还是很小,但也明显有了增加。一九九八年长江中下游大洪水后,金沙江流域实施退耕还林了,有些次生林可能就是这之后栽植的,但仍然可以看得到许多坡度在25°以上的坡地在耕种。金沙江偶尔在远处山脚下露出来,远远看去,就像一条浊水溪。 在丽江到宁蒗之间有一段盘山公路,号称十八弯,现在已经开辟为观景点,到泸沽湖去的旅游车都会在那里停车。我们也在那里逗留了几分钟,拍了一些照片。到云南考察,这样的盘山公路不说随处可见,也是经常碰到的。中餐是在路边一家农家餐馆吃的,吃的都是自己种养的东西,大家都感觉没有污染的东西就是好吃。中餐后即继续驱车往泸沽湖,大约两点半钟的时候,我们就来到了泸沽湖风景区的大门处。这里地处山脊,原来是长途汽车司机停车让乘客中的游客拍照的地方,我记得二十五年前在这里拍到泸沽湖,还拍到了在公路边草坡上吃草的马屁。现在这里正在修建大门,大门里面正在修建房屋,估计是游客接待中心。二十五年过去,泸沽湖还没有一个像样的景区大门,这让我惊讶。 进了景区,公路全部是新修的,道路好走了,也开阔了,可我感觉少了过去的原始和古朴。记得当年翻越这个山脊时,看到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有些树木还烂倒在地,一片原始森林景象。停在新修的公路边,拍摄远处的泸沽湖时,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看来文明与古朴,此长就意味着彼消。 下午三点,我们来到泸沽湖景区的核心——落水。这里过去只是几十户摩梭人家的村落,现在却成了人烟稠密的集镇;原来的乡村石子路,如今成了街道。我已经找不到过去村落的那些房屋了。镇里有很多宾馆,我们入住在“女儿国大酒店”。稍事休息,我们即来到泸沽湖畔。湖畔已经商铺、宾馆林立,由于连续几年干旱,湖泊水位比二十五年前我见到的至少降低了一点五米。湖边修建了码头,考察组一行搭乘两条木船到对岸的小岛——里务比岛去参观。刚才在进入景区大门时我就看到这个小岛上增加了许多建筑,少了绿色和原始,登岛后即发现岛上新建了几条上岛的石级路,还新建了几处规模较大的庙宇建筑。为了旅游,这些建筑也许是需要的,但我感觉规划破坏了原始的氛围,是一个失败的规划。我还记得二十五年前,我和师兄还有另外一个游客乘坐村长和另外一位摩梭女人划的独木舟登岛,岛上深林密布,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顶上的佛塔。当时我们见到有来自四川盐源县的百姓到佛塔前来祭祀,在林子里还采到野果。见到湖水清澈,师兄还下湖游了泳。结果,由于水草过敏,回去后长了一身红点,直到永宁泡了温泉才好。现在,岛上也有了较浓的商业气息,有卖摩梭围巾的,有为游客照快像的。转了大约二十分钟,我们即乘送我们登岛的船只准备返回。 为我们划船的是两位摩梭青年,我向他们打听老村长。我告诉他们,一九八七年我来考察时就住在村长家里,我记不得他的名字了,我只记得当年他建了新的木头房,村里没有宾馆,我们就住在他家里;他是村里唯一拿了结婚证的男人,基本上也是唯一能讲普通话的人;他有一个十五岁的姑娘,当时在她家房前湖边的独木舟旁我们为她照了相。这两个青年听着我的介绍,知道我说的不假,连说村长还健在,其中一个青年还告诉了我老村长的手机号码。我十分高兴,决定上岸即去老村长家里看看。 上岸后,考察组一行对我的故事很感兴趣,便怂恿着我与村长联系。我与村长通了电话,我还担心他听不懂我的话,结果发现毫无障碍。我谈到二十五年前的事,可他说记不得了,但欢迎我去参观。他家坐落在镇里最大的一棵大树后,离码头不过两百米,问了两个人,就问到了他家里。但建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乎是面目全非了。进到院子里,没有看到老村长,只有一个摩梭妇女和一个男孩坐在门前凳子上,我上去打听是不是老村长家,她反问是哪个老村长,我说是姓曹,她说这里的村长都姓曹,我把电话号码告诉后,她说就是这里,老村长是他爸,但现在不在家。我显得很兴奋,问她二十五年前的一九八七年她多大,是不是十五岁,她回答是的,并说她今年四十岁了,她旁边的男孩是她儿子,十五岁了。这些都符合,我再仔细端详她,我连连肯定她就是我二十五年前见到的那位摩梭姑娘。尽管她现在没有语言障碍了,但显然感到很突然,站起身来,走到院子中央,不知是不是要去叫他父亲,这时考察组的同志提出要给我们照相,她推辞说要等他父亲回来。宁蒗县政协的同志考虑到要回宾馆吃晚饭了,催促我们回去,说明天早上再来。没有与她和她的父亲合影,不免有些遗憾和惆怅。到这样的地方来旅游,许多人一辈子就是一次,我居然在二十五年后还能再来,这也是一种缘分。考察组同志说,希望我二十五年后还来泸沽湖一次,我想,也许我会的。 晚饭是在女儿国大酒店的老板家里吃的,是在代表最高权力的祖母屋里进行的,享受的摩梭族最高的礼遇。席间有两位摩梭姑娘给每个客人敬酒、唱歌、喝交杯酒。摩梭姑娘很大方,她们也享受了很高的礼遇,郑心穗副主席代表考察考察组一行送给了她们每人一个礼物,是湖北特产的绿松石,给接待我们的市州政协领导也是送的这样的礼物。 晚餐后是篝火晚会。十几个摩梭姑娘和小伙围着篝火跳舞,类似于藏族的锅庄舞,然后游客参与大家一起跳,之后又有摩梭姑娘和小伙唱歌,并邀请游客参加。从我的角度来看,篝火晚会层次比较低了一点,有乡村特色,专业性不强,对游客吸引力还有待提高。 十八弯 中餐处 远眺泸沽湖 女儿国大酒店
个人分类: 流年往事|2129 次阅读|1 个评论
滇西北途中记
热度 12 book 2012-5-30 00:43
滇西北途中记
九年前,与一些老师和同行一起,到达西藏高原,徒步走进了西藏墨脱。一路虽然不能不算艰辛,却也体会了高原的壮美和喜马拉雅山的多姿多彩。当从海拔 600 米 的背崩徒步 30 多公里爬完到墨脱县城前最后一个上坡,看着面前的墨脱,你肯定可以理解为什么她意为“隐秘的莲花”了。那一路,我带着朝圣的心情(虽然别人不一定能看出来),科学和心灵上的。 六年前,只身一人,背着大包,搭公共汽车,我走完了滇西北,采集标本。大理、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梅里,这些在游客眼中有名的地方,我用另一种视角观察。途中,遇到一名韩国裔的小伙子,受富布赖特基金会的资助到泸沽湖研究摩梭族文化。小伙子个子高大,与一般人印象里觉得韩国人身高普遍矮不同(其实现在韩国年轻人高的很多),戴着一顶牛仔帽,酷酷的架势十足。在去香格里拉的公共汽车上,遇到一名从台湾来旅游的经理,请同行的五个人(包括我)吃土鸡火锅。 滇西北对我的研究来说,是个重要的地区。我的国家基金项目所研究的类群,就主要分布在这个区域。于是,两年前,同华东师大的同事一起,再次访问了滇西北。我觉得我肯定沾了所研究的虫子的光,使得能有机会多次来到这块神秘的土地。 现在,又在滇西北途中。这次是与国外合作者和组里研究生一起,工作上的收获不错。在泸沽湖,雨后我们看到了双彩虹。躲在云层背后的太阳所发出的折射光,照在落下的雨帘上,形成了漂亮的彩虹。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也都赏脸的让我们一睹尊荣。这次来滇西北,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自然环境的破坏,更严重了。人类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更多的选择了前者。云南的旅游经济在全国有名,到处都在大力开发,但看着光秃秃的山和路上不断发生的山体滑坡,不能不为人类的所作所为感到痛心和同情。 滇西北之于我,还有另一个有趣的意义:六年前的滇西北途中,我有篇论文被领域内不错的刊物接受;今年途中,又有一篇论文被接受。这,或许是这块神秘之地与我的某种神秘联系。 (下面照片,都为 60mm 定焦镜头所拍) 泸沽湖的双彩虹。 产生双彩虹的阳光。 泸沽湖。 玉龙雪山剪影。 哈巴雪山。 风能发电。至丽江途中。 丽江至宁蒗途中。 金山江畔山坡上的人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可见一斑。 最后这两张照片,大家猜猜是什么?
个人分类: 在路上|3659 次阅读|12 个评论
稻香园随笔之三 来于尘土 归于尘土
tian2009 2012-1-15 19:15
稻香园新笔之三 来于尘土,归于尘土 田松 人类只有一个太阳,这个朴素的事实设定了人类可以使用的能源的上限。对于某一个特定的地域而言,如果这里的人们在一年的时间里所使用的物质,不超过大地 (盖娅)和太阳在一年里的时间里在这个地域所生长出来的,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可以持续的。超出了这个限度,这种生活就不可能依靠本地的资源得以持续:要么失 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逐渐荒芜,凋敝,枯竭;要么从外界巧取、窃取、夺取,引发更大范围的竞争,最终导致更大范围的,乃至全球的荒芜、凋敝和枯竭。 2000 年 10 月 19 日清晨,我们从泸沽湖北部的一座小村出发,经过两天的跋涉,于 20 日 傍晚来到了雄踞木里河与东义河交叉口之上的争伍村。这里没有公路,没有电,没有电话,手机没有信号,收音机也没有信号。所谓的路,只是蜿蜒在山岩密林中的 马帮小路,有的地方只有一脚之宽,有的地方还需要攀爬、跳跃。唯一的代步工具是马。不过,正值农忙,我们没有租到马帮,只好自己做驴。同行的李晓岑在第一 天就打出了大大的脚泡。这一带隶属于四川省木里县依吉乡。不过在明代,曾是云南丽江木土司的势力范围。金沙江,金沙之江也,并非虚浮的美誉,乃是写实。金 沙江上游的很多支流亦然,比如争伍村下面的两条大江。故木土司当年曾在木里设有金矿,并曾派兵驻扎。争伍村村民自称,他们就是当年木土司所派兵丁的后人。 直到现在,全村四十户,除一户外,全是纳西族。争伍村地势险要,站在村口高处,东义河与木里河两个方向的动静可以一览无余,可以料想曾是兵家所争之地。 自争伍向山下几公里,另有一个村名甲波,属纳西族阮可支系,由于历史上的政治因素,被划归蒙古族。自依吉乡政府来争伍的路上,还路过另一阮可村甲区。而争 伍则属于纳西族最大的支系:纳西支系。这几个村落构成了一个纳西文化共同体。再远,东义河的对岸,则是俄亚纳西族自治乡,纳西族迁徙史上著名的俄亚大乡, 与争伍等村构成了更大的共同体。 由于地理封闭,这里与外界的交流极为艰难,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东巴文化,也有着自然状态下的文化交流与渗透。我甚至想,在很大程度上,争伍村依然保持着他 们自明代迁居来此时的生活方式。在甲区村口的玛尼堆上,我们看到了刻有东巴文的玛尼石。在争伍的水源处,我们看到了本村东巴设置的祭署道场。 在纳西族的东巴神话中,署是人类的同父异母兄弟,人与署的祖先曾经互相争斗,后来分家。人类拥有田地、道路、房屋、村庄、家畜等一切人类之物,署则拥有山 林、水源、野生动物等人类之外的全部。因而,一个传统纳西人走到山里,看到的不是人类的资源,而是署的财产。人若想动用署的财产,比如盖房伐木,必须由东 巴祭祀,与署沟通,得到许可才可动手。若有人侵害了署的利益,就会遭致灾祸,也需要东巴祭署禳解。所以,传统纳西村寨必有祭署道场。纳西学者李静生曾在文 章中说道,纳西族独特的署自然观“保我纳西族数百年来无环境之忧。”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传统社会的物质生活必然依赖于其所生存的地域,所以,农民不可能不热爱自己的山水。中国农民安土惰迁,一个地方扎下根来,就做好 了子子孙孙天长地久的打算。所以,传统地区必须拥有与环境相处的智慧,并使人在这样的生活中获得幸福,否则,这种生存方式就无法延续。这种智慧往往是以神 话、巫术、原始宗教的方式存在的。在这种生存智慧之中,有一个普遍的方法论,就是类比,拟人,人类以待人之心,对待世上万物——万物有灵,从起点上,就存 了一份敬畏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的良弱之心。 争伍的世界有两个,一个物质世界,一个精神世界。争伍的物质世界为其精神世界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反过来,争伍村的精神世界保障了其物质世界的存在。山神水神,就是山水本身。当精神世界的山神水神在人们的心中消失,现实世界中的山山水水也就岌岌可危了。 在争伍一带,我看到了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当地以农业为生,种有大麦、小麦、玉米、苦荞等农作物;也种麻,麻籽榨油,麻衣纺织。各家各户也饲养猪、鸡等家 畜家禽,有马、牛等作为劳动助手。甚至,附近还有铁矿,本地铁匠竟然可以用自制的坩埚、石范铸造犁铧等农具。这样,衣食住行几乎都可以利用本地的资源得到 满足,对外界的需求极少。根据我们的调查,必需从外界引入的似乎只有盐和茶。以往,村民用多余的粮食、布匹,或者用山下江水中淘来的黄金,通过马帮与外界 交换。 由于地域封闭,在理论上,可以对争伍的物质生活做一个定量的考察。争伍的人口、耕地、山林都是相对稳定的;各种粮食的年产量、各种物资的年消耗量都可以做 相对准确的估算,马帮带进争伍村的物资也可以进行有效的统计;因而可以定量地得知人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情况。进而可以推论,争伍一地每年盖娅和太阳的产 出,能够支持这四十户人家过一个什么程度的现代生活?遗憾的是,我的这个设想一直未能实施。 不过,从长时段的历史角度考虑,不妨做一个定性的估计。如果从明代中叶算起,争伍村的这种生活方式,已经延续了大约五百年。五百年里,人们也盖了不少房 子,砍了不少树木,但是平均下来,如果人们在一年里砍伐的林木没有超出当地一年里可以生长出来的量,这里的林木就不会减少,人类与署就可以平安相处,也就 可以在这个地方延续下去。争伍村的人类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已经进行了大约五百年的物质交换。倘若没有外部力量的强行干预,倘若没有重大的地质变迁,争 伍的生活方式还可以在这里继续下去。 我们还专门调查了垃圾的处理。如其它地区的传统农村一样,平时的垃圾垫猪圈。唯有春节时的垃圾需特别处理,要埋在没有生命的方位。在东巴看来,垃圾不仅具有物质属性,还有精神属性,甚至首先是精神的。现代人所遇到的垃圾问题,在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中是不曾有过的。 为什么传统地区不存在垃圾问题?从物质转化与循环的角度看,传统地区所使用的一切都是上帝造的,都是大自然演化出来的,是盖娅体内本来就有的。同时,人类 的用量没有超出一个太阳的供应,所产出的废物有限,能够被大自然(盖娅)重新吸纳。这时,人类是盖娅体内的正常细胞,人类活动所伴随的一切物质和能量转 化,可以理解为盖娅自身肌体活动的一部分。在这五百年里,争伍村的村民把自己的生活镶嵌在大自然自身物质和能量转化之中,整个区域的物质转化近乎是一个封 闭的循环。就如在我童年所生活的东北农村,剩饭剩菜喂猪喂鸡,平日扫地的垃圾倒进猪圈,最终成为肥料。衣服补了穿,穿了补,最后用来纳鞋底,穿在脚上,鞋 底越磨越薄,直至于无。可谓来于尘土,归于尘土。 传统社会的一切,都来于尘土,归于尘土。纳西族传统采用火葬,死后不留骨殖,同样归于尘土。 对于一个太阳的这个限度,总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发展吗?难道我们就不应该过更好的生活吗?更好的生活是谁 都 不反对的。但是问题在于,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 丽江的宣科主持纳西古乐的时候,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一群老外,问一位坐在河边晒太阳的纳西老婆婆:为什么你们的生活节奏那么慢?老婆婆说:年轻人,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死亡,你走那么快做什么呢? 人终有一死。金庸在《神雕英雄传》有这样一个情节,郭靖问成吉思汗,说你攻城掠地,富有万国,等你死了,又需要多大的地方? 人生一世,来于尘土,也终将归于尘土。生命有限,不过百年。怎样度过这有限的生命,才是值得的?这时我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少年时代保尔·柯察金的问题。 什么生活才是好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答案。在各民族传统圣人所设定的理想世界中,强调的都是个人精神的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只有在工业文明之后,对于物质的占有才成为重要的,乃至最重要的标准。 我当然承认,基本的物质生活是必要的。但是,基本是多少,仍然是文化决定的。在现代人看来,争伍这样的村落的生活,远远没有达到基本的物质生活,而在纳西族的东巴先知看来,现代人的不基本生活,已经是太奢侈了。 以往我们相信,存在一个单一单向的冥冥中的尺度,这个冥尺可以绝对地标出先进、文明、发展、进步的量值。这种现代化的冥尺,是以对物质世界的操控能力为标 度的。然而,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所谓现代化,是需要更多的物质和能量作为支撑的。对于争伍村来说,它的环境能够支撑它过一个什么程度的现代化生活呢? 同时,这个冥尺也是制造垃圾能力的尺度。现代人制造了越来越多的人造的东西,不能归于尘土的东西。争伍有多大的空间,可以容纳多少年的现代垃圾呢? 一种可持续的文明,必须解决与环境相处的问题,也必须让人们在这样的生存中获得幸福。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主张量入为出,节俭持家,但是,在现代化的大潮到来之后,在所谓的发展进步的名义下,我们进入了一个寅吃卯粮、父夺孙粮的按揭时代。 想象一下高踞于大江之上的争伍村,他们有自己的神灵,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歌声,自己的生存智慧。这样的生活,就一定需要改变吗? 人是这个世界上的匆匆过客,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人群是这样,整个人类也是这样。 作为一个游客,轻轻地来,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片叶子,只带走回忆,是好的。 一个人群生活在大山之中,自在地来,自在地去,不因自己的存在而毁坏山林,玷污流水,这样的生存,是好的。 人类作为一个偶然在盖娅中诞生,在一个太阳的照耀下,让来于尘土归于尘土的生命,从来于尘土归于尘土的生活方式中,获得生命的意义。这样的文明,是好的。 在争伍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们是在东巴家外面的屋顶上度过的,因为东巴要准备法事,不便接待外人。早晨,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们看到东巴骑着马,手执法器,威风凛凛。那时,东巴依然精神世界的领袖。 然而,就在那一年,一条公路正在通向依吉乡。 2008 年 1 月 30 日 北京 稻香园 2008 年 2 月 4 日 长春 西安花园 (发表于《博览群书》 2008 年第 3 期)
个人分类: 稻香园新笔|37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象丽江(1):泸沽湖
热度 4 hujunping 2011-10-2 15:39
印象丽江(1):泸沽湖
印象丽江( 1 ):泸沽湖 【序幕,北京】 清晨,走在我居所旁边的昆玉河畔,阳光透过婀娜的柳树撒下斑驳的树影,仰头看看瓦蓝的天,顺着潺潺的流水望向远方,周边的一切节奏仿佛都慢了下来,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油然而生。国庆长假,正是旅游的好时节。河道里,不时开过来一艘艘的游船,水声轻轻拍打着船沿,我猜想这大概是通往颐和园方向的吧。每每看到坐在船上的男女老少,我常会置换了位置,想象自己是那游客中的一员,好奇地看着四周的一切,包括岸上悠闲踱步的我,尽管我本身可以忽略在这北京金秋的宜人景色和气候之中。 长假来到的时候,往往是我宅在家里的日子。我喜欢悠闲地过着假日,在暖暖的阳光下随意地翻上一两页小书。看到博友们在秀各地的景色,这些都是他们马不停蹄奔波的所得,却无私地分享开了。现在有了相机,到了风光宜人的地方,很多人首先做的不是将自己完全融于其中,而是想把它们都从立体变成了平面的照片,尔后回去再慢慢看。这也是信息时代和快节奏生活的无奈吧。 唐僧了这么久,该切入正题了。丽江,这两个字对于旅游者的含义,绝对是倾心向往的代言。话说,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拍下的丽江,会不会有一千个模样呢?两个月前,我置身于其中,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象丽江。 【镜头回转,丽江】 到了丽江,我们的首站并非名声远播的丽江古城,而是泸沽湖。泸沽湖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在青山环抱之中。通往泸沽湖的山路盘旋,“十八弯”的说法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 山路十八弯 路过金沙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可是这一段的金沙江是宁谧的。不变的是那金黄的颜色。 宁谧的金沙江 经过 6 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夜幕就要降临,我们只有在第二天才能见到泸沽湖的真实面目。到了泸沽湖,有没有走婚啊?您可能要问了。导游小陈告诉我说,走婚对于摩梭人来说,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随意。首先要两情相悦,然后要得到德高望重的老祖母的同意。而新一代的摩梭人,特别是受教育程度高的摩梭人,都倾向于现代婚姻制度。 第二天的气候是清爽的,午后却飘起了小雨。废话少说了,直接看景。 在很多摄影大牛看来,此图太低落了泸沽湖的美景。而对于我,则是我的最爱。照片中央的那条白色的水面,仿佛成了“水上飘”的一条银丝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仙降凡尘。 导游小陈告诉我,“泸沽”的含义就是“母亲”的意思。美如仙境的地方,流传着一段感恩的传说。这个湖的名称是摩梭人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拯救了摩梭人的祖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7487446.html )传说中,那穷苦的放羊娃、舍身割肉的大鱼、贪念的人,勇敢机智的母亲,还有那救命的“猪槽船”,动态的场景一页页从头脑中飘走,恍若梦境。 景区的管理人员告诉我说,泸沽湖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希望她的水一直是那么清,那么绿。 白色的是水草的花朵,别误会!
个人分类: 长河之石|3885 次阅读|7 个评论
《脚下有路,行者无疆》之35:泸沽湖的湖光山色
热度 1 pony1984621 2010-10-20 22:18
摄影时间:2010年10月11日 摄影地点:云南泸沽湖 摄影:马志飞
个人分类: 原创摄影|4586 次阅读|5 个评论
泸沽湖的水、山和云
热度 1 lvnaiji 2010-9-8 09:10
吕乃基 旅游不照相,见 感悟张家界(上) ,说的绝对了。照相,可以不拍人,但要拍景。留下的照片在事后对当事人的价值,几乎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可以对着照片忆当年,一再触景生情,回到当时的语境,唤醒蛰伏的情感。 旅游,有时的悟是在当下,瞬间的屏息、震慑。然而若以此作为旅游的最高和唯一的境界,同样绝对了。很多情况下,需要事后的慢慢品味。正如科学革命。近代科学革命是以新视野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正如在 鲁迅 先生所说的黑屋子打开了一扇窗,一扇机械的窗,参见 近代科学革命,那里发生了革命?(走出中世纪之五) 。而 20 世纪至今的科学革命则是一件件新发现(如两朵乌云)渐次形成新观念:系统、生态、非线性、涌现、复杂性,等等。人们往往认同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科学革命,而此后的一系列进展却不认为是革命,实际上更为深刻,由物理学到整个科学领域,由科学到整个社会和人的心灵。可以说,如张家界那样在当下即有震撼之感的景色毕竟并不常见,否则在持续的震撼之下便会麻木;大多数旅游有待事后的消化和提升。 山和水,是旅游的两大核心要素,在旅游者一方,素有仁者和智者之分,在具体感受上也会有所差异。山,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是静静的摆置在哪儿,以其历史的久远给旅游者以瞬间的冲击,以其凝固的空间形态和配置使旅游者得到感悟。当然不是没有回味,只是回味大致是瞬间冲击的内涵渐次得以释放、显现,换言之,事后的回味基本上已经包含于最初的震撼之中。若是旅游者自己的内心不变,则感受亦不变。 水,则不同。首先是变动不拘。其次,这种变动不拘不仅在于其本身,而且在于水无限的包容性。山、树、云、日月,本来就样样入景,但一经水的包容,水的折射,水的映衬,以及水的涟漪,便有了格外的风采,别样的韵味。而且,这种风采和韵味全都飘忽不定,需要旅游者用心去捕捉和发现。风声雨声读书声,怎样才能声声入耳,关键是心;青山绿水白云,如何一一融入景中,关键也是心。这或许是智者爱水的原委。一旦回过头来,把景色中的景物逐一把玩,不亦乐乎,回味无穷。参见 天目湖的光和影 。 对我来说,此次游泸沽湖,就是对着照片,慢慢品味。 照片由上而下为:泸沽湖即景、半岛、动静、湖中水墨、猫,以及藏幡。 泸沽湖即景大概止于美感,半岛向着湖中的伸展体现了某种渴望。我较为心仪的是动静和湖中水墨。前者,船之动与湖之静对比。不过,行进中的船因其体量之小,速度之缓,以及数量之少,与湖之大、之静、之宏不可比。特别是小船行将靠岸,归于宁静。后者,当泛舟湖面,在一个特定的时刻,特定的处所,以及所有这些要素彼此间特定的配置;这特定的一切,仿佛就是为了特定的我。旅游归来,每每看到湖中水墨,在心中都会勾起无边的遐想,泛起莫名的战栗。正如我愿成为张家界群峰之一员,愿悄然入水,融入那山、水、云,融入水墨之中。 在 6 张照片中,那只猫饶有情趣。对湖光山色不闻不问,生存才是第一位。与此成为鲜明对照的是满山的藏幡,以及对自然,对一切神秘之物的敬畏之情。
个人分类: 山川与月|5557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