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蜱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蜱虫防治手册图片节选与全文下载
热度 9 xiwa 2011-6-15 16:13
蜱虫防治手册图片节选与全文下载
蜱虫防治手册中文翻译版下载 tick.pdf
个人分类: 科研杂谈|13738 次阅读|10 个评论
【科学网首发】蜱虫防治手册中文版
xiwa 2010-12-31 23:48
经过南京大学几位热心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的辛勤劳动,这份蜱虫防治手册中文版终于翻译完成。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少疏漏。就算作为一份新年礼物吧,祝大家新年快乐,健康,工作顺利!下载: 蜱虫防治手册中文版 tick.pdf 附前言 蜱虫防治手册中文版 版权归原著版权所有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翻译 : 陈铁喜、孟庆芳、吕行、杨德月、魏敏 前言 2010 年 9 月,我国河南山东等地发生了由于蜱虫叮咬引发的疫情,致使多人死亡。蜱虫在东北俗称草爬子,很多地方都有听说有人被其“叮死”,老乡们都知道它的厉害。由于此次疫情比较突然,影响甚大,卫生部门的紧急响应为公众提供了大量相关信息。但仍需要一个更为系统和详实资料,供广大公众和相关工作者作为参考。这也是翻译这份蜱虫防治手册的初衷和动力。 鉴于本人能力和时间有限,于 9 月中开始召集志愿者参与共同翻译,得到了母校南京大学几位热心志愿者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她们是孟庆芳、吕行、杨德月、魏敏和 dreaming 。由于感冒, dreaming 没能参与最终翻译。我们从 9 月份至今,经过任务分配、翻译、校对几个环节,这份手册的中文翻译版终于得以完成。再次感谢各位的辛勤劳动。 转载时,请注明译者,以表示对译者劳动的尊重。译者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劳动。再举一个小插曲,浏览本手册可发现,许多蜱虫图片非常的令人生厌和恶心,译者中大多是女生,大家都要边翻译边面对这些图片,很不容易。 由于我们并非专业人员,在翻译中难免有所疏漏,如果有特别针对性的应用,请尽可能与原文对照使用。 原手册信息以及下载地址: TickmanagementHandbook preparedby:KirbyC.StaffordIII,Ph.D. ViceDirector,ChiefEntomologist,ConnecticutAgriculturalExperimentStation,NewHaven. http://www.cdc.gov/ncidod/dvbid/lyme/resources/handbook.pdf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chentiexi@gmail.com 或 http://www.sciencenet.cn/u/xiwa/ 陈铁喜 2010 年 12 月 31 日
个人分类: 科研杂谈|5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YonLushgry 2010-9-18 13:19
闫茂伟|文 但凡养狗的人都晓得,狗对自己的主人是很忠诚和友好的,不忠诚、不友好的狗是不多的,除非那狗有问题。而且,狗对自己的主人大都不仅百依百顺还具有高度宽容的秉性。也就是这种高度宽容的秉性,或许才使得主人对狗也是十分喜爱的。即便是主人有时生气了:不搭理狗了、不给狗食物吃了,甚至是踢狗、打狗了等,毕竟狗有时也会做错事的。但是狗对主人的不友好对待是高度宽容的,而且是不计前嫌的、不需要花费什么时间的,就是刚被主人打过,狗也能够立即向主人摇尾巴以表示友好!当然,要是被主人打得狠了,狗也会表现出畏惧害怕的样子,但很少有反抗的模样和举动。这就是狗对主人的友好,更有时狗会为了主人而牺牲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也不论贫富,狗可以陪伴主人始终直至它死去。 对于此,我们可以赞赏狗、喜爱狗、佩服狗!但是,我们还要知道,狗也有它不好的一面。因为狗并不是总能让人喜爱的,狗也会做出令人憎恶的事情来,狗也可以、也能够制造出悲剧。还有,也就是因为狗对自己的主人太友好了,狗因此会为主人做任何事情。不论好事还是坏事,狗是不能明辨是非的,也就是因为狗不能明辨是非,才使得狗会做出乱咬人的行为和事情。主人让狗怎么办狗一般都会怎么办,如果主人是缺德的,再让狗去做缺德的事,那狗就会做出缺德的事情来。对此,我们不仅会痛恨和憎恶甚至打狗我们还要谴责和憎恨狗的主人。 再者,乱咬人的狗是存在的,这种狗不论主人让不让它做,它也会乱咬人,而且这种狗心眼儿太小、疑心很重、神经过于敏感、总是自以为是,更为甚者,有些乱咬人的狗,不论熟人还是陌生人、也不论干不干它的事,它都会在远处或近处乱嚷几声,有时也会上前咬上一咬。而且,有的狗咬人一口就跑,而有的狗会咬着不放甚至是撕咬。当然,人在被狗咬了以后是要及时处理的,轻者消消毒、打几针就过了,重者还要消炎一段时间,最重者还有可能因染上狂犬病而死去。这就是狗对人和社会的危害,有些是不关其主人的,而有些是与其主人密切相关的。因此,主人最好要管住自己的狗,不要让自己的狗到处乱咬人、乱伤人,主人更不要让狗做那些丧天害理的事。对于连主人也管不了的狗,社会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以此避免狗咬伤人后制造出麻烦和悲剧来。 近日引起公众关注的且与狗密切相关的事件是很大的,即在狗身上有一种蜱虫,而该蜱虫咬人后会让人患病,患者治疗不慎或不及时将会丧命。这确实是一件人命关天的大事啊!当然,蜱虫不只与狗有关,但是,狗确确实实是携带有蜱虫的,而且它可能也是主要的携带者。比如,在农村,很多家庭里养的都有狗,而且大都是为了让狗看门、警惕小偷等,还有不少的家庭不止养一条狗,而真正能够关注狗的卫生的却是很少的。再说,农忙时节农活都干不完了,农民哪还有时间管狗呢?即便是在农闲时节,又有多少家庭会管自家的狗卫生不卫生呢?狗身上有蜱虫那是自然的事,要想让狗身上没有蜱虫,那兴许是狗的主家的事,而当狗的主家不管或顾不得管狗身上的蜱虫时,那就应该是社会相关部门的事,如果社会相关部门不管此事,那么蜱虫果真猖獗起来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还有一事,在此捎带着提及,有的人或有的国家就有着狗的秉性,具有主子至上的观念,离开了主子就不知道干什么事了,依仗着自己的主子可能会为非作歹、到处惹是生非。即便是主子不高兴对其有不友好举动了,这样的人或国家也会像狗一样具有高度容忍的秉性,奉主子为上帝,任凭主子摆布,而且也会跟随着或依仗着主子到处乱咬人、乱伤人或与别的国家过不去、干涉别国内外事务!这样的人或国家不知廉耻、具有奴性,有时连不做坏事、不乱咬人、不乱伤人的狗都不如!因此,善良的人或正义的国家对这样的人或国家要高度警惕! 2010-9-18 东南大学九龙湖畔
个人分类: 论见&亮见|3316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个秋天不太凉
sheep021 2010-9-17 09:20
广东佛山两女子被恙虫叮咬致病身亡 佛山2人因恙虫叮咬致死疾控中心称常见可治疗 都说天凉好个秋,但今天这个秋天却异常火爆,就连名不见经传的小虫子也敢出来与人作对。蜱虫咬人还没说法,恙虫又横空出生,并连下两命。 也有人说,蜱虫、恙虫都是常见的虫子,为何突然露出狰狞的面孔,现代医学专家还没有给出一个可信的说法。也有专家怀疑是天气异常,导致细菌病毒滋生或变异。 近几天,南京、广州、宁波、青岛等地出现了红眼病群发病症,仅山东青岛有近5000名红眼病患者涌入医院,这其中半数以上是中小学生。卫生防疫部门发布紧急通知,严控红眼病疫情的蔓延。 这次病情出现迅速蔓延的原因是什么呢? 据了解,这个季节本身就是红眼病的高发期,这也和天气的潮湿,细菌的繁殖快有关。但是今年具体增多的原因并不是很明确,因为这些患者当中有的是细菌性的,有的是病毒感染,发病的原因不是太一样。 对了,还有小龙虾。 这个秋天不太凉哦! 最有意思的是,西医专家也学会看天气了,也学会天人相应的思维方法了。很好,有整体观念! 请注意健康,预防感冒!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3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靠近真相——谈蜱
edwina 2010-9-13 16:35
谈蜱不必色变 最近几天,人们几乎是谈蜱色变,好像这种虫子是一夜之间出现的新魔鬼。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媒体的不对称性,因为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蜱根本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即便对于高度关注此事的城市居民来说,蜱也并非离我们很远。 我曾侍奉过硬蜱国王 对于经常出野外钻树林的人来说,遭遇各种毒虫的亲密接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被蚊子叮成癞蛤蟆,山蚂蟥咬过的创口流出的血染红了T恤,或者早上起床从登山靴里倒出一只蝎子或者蜈蚣来。2007年8月的一天,鲁北某地,整个白天我花了几个小时在树丛里拍摄昆虫。当晚洗澡的时候,摸到头皮上似乎长了个什么不疼不痒的疙瘩。同伴过来仔细一看,惊叫了一声,说是我头上长了个黄豆大小的血泡。我告诉同伴仔细瞧瞧这个血泡是不是长着八条腿,同伴果然发现了八条短短的小细腿。 我被蜱叮了。 蜱的八条腿告诉我们其实它不是昆虫。蜱其实是蜘蛛的亲戚,它属于蛛型纲蜱螨亚纲的动物。就在几天之前,它的名气还远远不及自己的小兄弟螨。其实跟让很多美女谈之色变的螨虫一样,已知的800多种蜱也大都是小不点,最大的也不过一厘米左右的体长。加上它并不会飞,也不会主动往人家里凑,所以尽管蜱的分布极广,却一直鲜为人知。 其实在病原生物学家眼里,蜱绝对是个重要的狠角色,它在很多疾病的流行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它传播疾病的种类和广泛性方面,甚至只有蚊子可以赢它一头。虽然跟被蚊子叮了一样,大部分情况下被蜱叮咬并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一旦不幸中招,你可能遭遇以下疾病: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和最近同蜱一起爆红的无形体病。另外,被蜱叮咬后最常见的健康问题是皮肤感染,因为蜱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的拔除正在吸血的蜱,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另外一种被媒体渲染,但是却十分罕见的情况是蜱瘫,只有短时间内被大量蜱叮咬,蜱唾液里的毒素才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 无形体病不难治 对于大部分医生来说,接触蜱以及蜱传病的机会并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很神秘。事实上任何一本大学医学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教科书都会提到蜱和几种常见的蜱传病,而且这些蜱传病如果诊断准确及时,都可以治疗。即便是似乎很陌生的无形体病,且不说互联网上与之相关的英文文献一大堆,2008年的时候卫生部也已经向各级医疗机构发出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规范了诊疗和病情上报制度。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是一种被称作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旧称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ae,HGE)的立克次体造成的疾病。以美国病原生物学家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es命名的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种微小的细菌,1910年5月3日,38岁的立克次死于据信是落基山斑疹热的蜱传病。1990年,美国威斯康星州有男子在被蜱叮咬两周后死亡,后来,科学家在这名病人的血液内分离到了病原体,后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将其确定为一种无形体,是立克次体的一类。近年来美国报告的此种病例大约有600-800例。此病的潜伏期在一到两周,发病后的症状跟流感颇为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肌肉酸痛和头疼。卫生部的《指南》中指出无形体病的老年或者免疫力低下患者往往病情危重。不过总体来它的病死率约为1%,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普通流感的病死率也会在1%-1.5%之间。但是目前由于病例数太少,而且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体外难以培养,所以关于这种病还有很多疑问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被叮之后别乱拽 当身边出现了蜱的踪迹,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该避免在树林和草丛中久留,如果你是农业工作者或者野外工作者,进入蜱区的时候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戴帽子、穿长裤长衣、把裤腿扎进袜子或者靴筒里。如果可能的话,用一些含有避蚊胺DEET的驱蚊水喷洒在衣服和暴露的皮肤上,你可以在任何一家大超市买到这种驱蚊水。如果不是必须,建议你穿着浅色的衣物。倒并不是说浅色不招蜱,而是一旦有蜱落到衣物上可以更容易的发现。 当从可能有蜱出没的地方回家后,先检查一下你的宠物身上是否有蜱,因为它们比人更可能遭到蜱的叮咬。洗澡的时候特别注意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在叮咬。因为蜱的唾液里的一些成分可以让你感觉不到疼痛。研究发现,蜱携带的那些有害微生物大多是在蜱叮咬在人身上超过24小时后传播给人的,如果在24小时内及时去除身上的蜱,可以极大的降低感染蜱传病的机会。 一旦发现了叮在身上的蜱,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它,因为这样做一来可能让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二来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最好是即刻前往医院就诊求助,如果环境所限非得自己处理不可,那么你要做的是找一把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它的口器,然后将它拔出来,不要左右摇动,以免口器断裂。拔出蜱后,用酒精或者清水清洗伤口。而拔下来的蜱不要扔掉,可以把它放进一个密封的塑料袋或者瓶子冻进冰箱。这样一旦日后不幸出现了蜱传病的症状,它会帮助医生更容易找到发病的原因。 如何控制蜱带来的疾病?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蜱只是一个传播媒介,在发生了人感染蜱传病的地方,一定还有其他的动物体内携带了相关的病原体,虽然它们可能并不会发病。由于蜱并不挑剔,它的寄主可能多种多样,老鼠、野鸟、家禽家畜以及宠物都可能是蜱传病的源头。在积极治疗人的疾病的同时要做好相关宿主的调查和病原体控制。其次一旦出现了蜱的爆发,应该在绿化带和居民区之间建立隔离带,像在火灾时建立防火带一样,清除其中的杂草树木,切断蜱向居民区传播的路径。使用化学杀虫剂也是快速有效的方法,同时,科学家们也早就展开了生物防治的研究,一些以虫制虫的方法已经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不过有可以肯定的,蜱既不会钻进身体里,也不会在人身上产卵,它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42898.html 夺命蜱虫可防可控 气候变暖或是诱因 采集野外环境中的蜱虫 在动物耳后吸血的蜱虫 中科院动物所野生动物疫病研究室供图 □吴昊 近日,一种怪病出现在河南信阳市商城县:患者先是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部分人上吐下泻,体内血小板和白细胞不断减少,极其严重者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从去年至今,六七十位病症相同的患者已先后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该院感染科教授揭盛华表示:上述怪病的症状不同程度在这些患者身上出现。 我们在患者身上找到了活着的或者已死去的蜱虫。揭盛华说。 蜱虫之惑 《科学时报》记者在中科院动物所野生动物疫病研究室见到了这种蜱虫:体如褐灰色的芝麻粒,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硬蜱寿命自1个月到数十个月不等;软蜱的成虫一般可活五六年至数十年。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何宏轩告诉记者。 蜱虫,商城人称草别子,在当地农村很常见,多现于草木茂密的山区,是一种动物体表的寄生虫,为繁殖需要,常叮刺吸血,侵袭动物。 蜱虫与人们熟知的红蜘蛛、螨虫等较类似,在分类学上同属蛛形纲。何宏轩说,很多人认为蜱虫是昆虫,其实不正确。从最简单的形态来辨别,昆虫只有6条腿,蜱虫则有8条腿。 在科学家眼里,夺命蜱虫并无神秘之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蜱虫约800余种。此次河南商城发现的毒虫,被称为全沟硬蜱,体褐,须肢为细长圆筒状,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 然而,过去山上的虫子比现在还多,并且咬人的虫子不仅仅是蜱虫。为什么过去这些虫子或者说蜱虫咬了人没有生病,而近年来却开始生病了?商城县金刚台乡卫生院防疫医生杨传海道出了心中疑问。 何宏轩介绍说,蜱虫自身并无毒,只是毒的携带者。当它叮咬人畜时,就会传播前叮咬对象的毒给下家。与蚊子通过叮咬不同的人畜,传播疟疾、脑膜炎等流行性疾病类似。此前,据卫生部消息说,目前已知其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等。 我们的目光应该关注新传播的病原体本身,也就是蜱虫带的毒,而不是蜱虫本身。何宏轩说。 无形体之谜 9月10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李德新曾公开表示,此次蜱虫传播疾病的病原体还未最后确定,不排除是无形体感染,但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因为已从病人检测物中发现了布尼亚病毒。 对于病毒感染这一观点,揭盛华并不赞同:根据我们收治病人临床情况和研究结果来看,该病原很可能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并且已经找到了细菌包涵体。此外,基于四环素类药物对该病效果明显的事实,病原体不太可能是布尼亚病毒。 无形体也好,布尼亚病毒也好。按照有关规定,它还不是一个法定报告的传染病,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都在进一步研究之中。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介绍说,此病目前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虽然蜱虫携带的毒尚无定论,但该病此前被称为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一篇2008年11月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文章显示,2006年10月30日,安徽省某医院收治1例女性蜱虫叮咬史患者,被确诊为中国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 HGA于1990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首度被发现,记者在1995年的《新现传染病》杂志(EID)中找到了记载,该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临床症状可轻可重。其症状、治疗情况与此次商城毒虫叮咬非常类似。 然而,目前除了病原体没有最后结论之外,科学界对该病的传播途径也莫衷一是。 国际在线9月10日报道强调,在商城县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染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及其证据。 然而,据《新京报》9月8日的报道,商城县鲇鱼山乡下马河村村民季德芳和罗林英患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去世。然而分别与他们密切接触的两位亲戚均患病,经对症治疗后痊愈。 过往研究也有类似的证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员张丽娟与研究小组2008年发表在JAMA的文章,在世界上首次证明HGA可以人传人形式传播。 只有尽快分离出病原体,才能解决这些疑问。揭盛华有些忧虑,目前只有美国和欧洲从蜱虫叮咬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体。我们目前也只是得到了包涵体,只有尽快分离出病原体,才能展开下一步研究。 流行之辩 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近年来屡有出现,这可以有很多推测,但其中最大的可能性来自全球气候变暖。何宏轩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热带地区范围扩大,一些仅限于该地区的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也出现在温带甚至寒带。蜱虫也不例外,开始向高纬度地区和城市转移。 此外,由于气候变暖,蜱虫的孳生繁衍率提高,出蛰提早,并且毒在蜱虫内繁殖和发育也大大加快。 最严重的是,气候变化可能会使蜱虫身上所带之毒代数和每代时间缩短,加速其适应性进化,对动物和人更有侵略性。 而抗菌素的滥用也是造成恶果的原因之一。它同样会使动物体内的毒发生变异。 从严格意义来讲,蜱虫传播的无形体病属于新现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的范畴。近年来,我国出现的SARS、禽流感等,都属于新现传染病。何宏轩说。 而无形体的源头可能恰恰就来自野生动物。2005年10月《新现传染病》杂志中的一篇文章指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储存宿主可能包括美国白足鼠、白尾鹿、欧洲红鹿等野生动物。 何宏轩告诉记者,他们即将赶赴商城,开展监测及寻找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野生宿主的工作。他同时预测,该病的宿主源头很可能就在商城及其附近,因为蜱虫的活动范围不大,一般为数十米。宿主的活动对蜱虫的散播起着重要作用。 并且,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活动区不断向野生动物栖息地扩展。各种污染导致生态恶化,水域、森林的日益减少,也逼迫野生动物被动迁移,将毒带入新的区域。 此外,就我的观点来看,这次蜱虫叮咬致病事件应该算不上疫情暴发。蜱虫的活跃期在5到10月,随着近期天气变凉,蜱虫传播毒的高峰已经过去,情况应该逐渐变得乐观。何宏轩略显谨慎,然而,防控工作决不能松懈,要及时启动和发布预警。 防控之忧 对于该病的防控,卫生部门早有动作。早在2008年2月,卫生部就印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今年5月24日,国家疾控中心再次派员到河南省信阳市培训医生和乡镇负责人。 然而,一些基层医务人员并没有遵照《指南》操作,反而出现误诊误治、延误治疗等情况,出现多人死亡这一事实。 学者张田勘认为,这暴露了现行医疗体制的管理问题,也说明基层卫生防疫和医疗基础都极端薄弱。此外,上级医疗部门培训完基层医生后,并没有进一步采取措施,让培训工作获得真正的实效。 事实上,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在治疗上如果及时,是很容易通过多西环素等药物治愈的。揭盛华说。 商城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副主任鲍发应也表达了相似观点,给患者注射多西环素、氧氟沙星,对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症非常有效。 然而,并不难治的病却造成多人死亡的局面,使人们对我国基层的公共防疫不禁有诸多担忧。 对此,张田勘进一步认为,在公共卫生防疫问题上,不能仅仅依靠力量本就薄弱的乡、村医疗人员和设施,而是必须加大政府的防疫、免疫、诊疗力度。 而何宏轩似乎看得更全面:跟在疫情后边追赶是绝对不行的。只有从源头抓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颇有借鉴价值。据悉,美国国家野生动物疫病管理局(NWDP)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紧密配合,共同监测疫源,及时发布预警,跑在疫病的前面。 近年来,我国及全球频发的诸如SARS、无形体病等野生动物新现传染病,提醒我们对毒源头的深入研究和监控刻不容缓。 从科学布局来说,首先要明确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传染链,构建其致病因子数据库和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机制,并且从源头上建立预警机制。何宏轩强调。 同时,要重视健康教育,普及疫情个人防护常识,防止动物与人之间疾病的交叉感染。如果注意个人卫生并且懂得防疫常识,毒虫叮咬是较容易被防控和治愈的。 何宏轩欣喜地告诉《科学时报》记者,国家于2005年启动了国家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体系,今年7月联合多个国家成立亚太地区野生动物疫病研究和防控网络。但工作才刚刚起步。 总之,蜱虫传播无形体病,可防可控可治。只有建立科学的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体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流行范围和强度。何宏轩说。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9/23662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前沿|5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卫生部门已从遭蜱虫叮咬者身上分离出病毒
xupeiyang 2010-9-13 07:3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02:33 新京报   9月11日,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中)在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对医生进行培训。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12日,在西安市一家宠物店,工作人员为宠物剪毛,防止蜱虫寄生。丁一 摄   本报讯 (记者吴鹏)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或将锁定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而卫生部也正在组织专家制订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进行有效的界定和治疗。 视频:亲历者讲述被蜱虫叮咬过程 来源:浙江经视《经视新闻》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p_player", //Div容器的id playerWidth:298, //宽 playerHeight:250, //高 autoLoad: 0, //自动加载 autoPlay: 0, //自动播放 as: 0, //广告 tj:0 //推荐 };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Load = 0;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Play =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id", 38159439); SinaBokePlayer_o.addVars("as",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logo",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pid",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e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blog", 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singleRss", "http://video.sina.com.cn/iframe/fourlists/p/news/c/v/2010-09-11/130461138947.xml"); 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   昨日,专家表示,从目前来看,这一病毒主要由蜱传播,是可以治疗的,而且病死率很低,公众不必恐慌。    已从病人身上分离出病毒   昨日,记者了解到,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   卫生部正组织专家制订相关诊疗方案。此次专家组成员不仅来自中疾控以及北京的医院,河南、山东等地的基层医生也加入其中。昨日,记者联系到专家组成员之一、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系主任、北大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徐小元证实相关部门已经分离出病毒的说法。   有专家称,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新病毒,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疾出血热(立夫特谷热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及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    病毒未现人际传播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2010年5月,卫生部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临床等有关专家,编写印发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试行)》。根据方案要求,卫生厅进一步组织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重点发现并证实可能同样引起临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的一种布尼亚病毒。   此次卫生部正在组织专家编写的诊疗方案中,已暂时使用了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这一说法。但这是否是这一病毒的最后名称,记者并未得到明确证实。   徐小元说,方案中将包括病毒的监测、诊断、鉴别、治疗等内容,他强调,这一病毒仍然需要按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行监测,并且这一病毒通过蜱传播,目前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病例。   对于此病毒的致病力的问题,徐小元认为,河南这么多年有疑似500多人感染,18人死亡,死亡率很低。   徐小元强调说,这种蜱传疾病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而且感染多在311月份,在治疗上,只要对症治疗,如果出现了细菌感染的情况,使用相应的抗生素,都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所以公众没有必要因此恐慌。    ■ 热点   昨日下午5时25分,卫生部专家组与河南省疾控部门在商城县召开技术工作会,多家媒体旁听并提问。专家组组长、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王世文介绍了专家组这两天在商城的调研情况,并称今后相关蜱传疫区的医务工作人员将在岗前接受无形体病的防治知识培训。   专家组成员之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称,目前调查工作正进入到系统研究阶段,于昨日正式启动对病人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卫生部专家组培训一线医生   据悉,专家组一行自来到商城后,多次赶赴当地疾控中心和县医院以及商城县多个乡镇,对商城县蜱传疾病的防控和治疗进行了督察和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于到达当日,在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对一线医生进行了一次培训。这次培训共召集了商城县19个乡的医生,包括商城县医生以及信阳市治疗蜱虫叮咬病例较多的几位主治医师。   王世文表示,这次商城之行的调研成果将为卫生部门制订修改相关防控方案提供依据,其中包括今后相关疫区的医务工作人员将在上岗前接受无形体病的防控培训。但王世文同时也称,蜱传疾病疫区的划定还没有明确。   至于这次商城蜱传疾病致死事件,能否使得相关部门对我国整个防疫体系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突破,王世文表示,只能等他向卫生部汇报之后,等待研究决定。    疾控部门回应瞒报质疑   昨日会上,有媒体记者问道,商城当地有群众反映,一些被蜱虫咬过之后死亡的人,当地官方并没有上报,当地疾控部门确定蜱传疾病致死病例的依据是什么?   河南疾控部门负责人表示,流行病学病例的确定与老百姓的直观认识并不完全相符,譬如蜱传无形体病,疾控部门必须确定死亡病例有发热及血小板减少以及出血等症状,而且还要排除其他死因,才能最终确定为该种病例。   本报记者提问称,本报掌握了两例死者的部分病例资料,显示商城县鲇鱼山乡农民龚正成和伏山乡农民雷呈华,分别被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无形体病,两人最后都不治身亡,却没有出现在商城县上报的死亡病例之中,原因何在?   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解释说,像龚正成这样的患者,因为在家中死亡,给疾控部门的数据统计造成了困难,而对于其他媒体所反映的未列入统计数据的个例,已责成商城县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许汴利称,在2007年信阳发现3名疑似无形体病病例后,当地疾控部门立即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病例的监测,并制定了诊疗的方案。    商城县平均每村一个病例   据王世文介绍,2009年,商城县发现疑似无形体病病例87例,死亡5例;今年截至目前,共发现120例,死亡1例,当地平均一个村一个病例,发病时间多集中在4月份至8月份,94.2%的患者为农民,其他则为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等。病患相对集中的年龄是50岁以上,其中男女的比例为1:2.7,发病地点则集中在浅山丘陵地带。   但王世文指出,因当地三分之二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留下村民以老人和妇女居多,所以上述数据并不具备精确的流行病学价值,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和修正。    病原体传播率与蚊子差不多   王世文还介绍说,经过卫生组专家对当地村民和村医的调查,发现当地的宣传已经有一定成效,基本上村民和村医对无形体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王世文还称,这次调研帮助其纠正了之前的一些学术观点,比如这次他发现家禽身上并没有蜱虫,蜱虫多集中在发毛较细的家畜身上,这将为其修改相关防控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下一步,有关部门将重点研究蜱传病原体原宿主的情况。   王世文表示,商城县出现的疑似无形体病病例基本上可以肯定为蜱传疾病,但民众不需要对蜱虫过于恐慌。蜱的病原体传播率与蚊子差不多,根据其传播特点和传播途径而言,这种病是可防可控的。本报记者 孙旭阳 朱柳笛    ■ 新闻资料 布尼亚病毒   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可感染小鼠,并能在一些哺乳类、鸟类和蚊细胞培养中生长;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疾病、出血热(立夫特谷热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及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有蚊媒、蜱媒、白蛉媒3种传播类型。有些病毒在其节肢动物媒介中,可经卵、交配或胚胎期传播。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2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源地——汶川、玉树地震和蜱虫叮咬病的共同地域特征
sheep021 2010-9-12 13:52
蜱虫,可谓千百年来无人问,一夜成名天下知。 蜱虫叮咬病、与地震似乎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有一个东西却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那就是: 发生地震的汶川、玉树和发生蜱虫叮咬病的河南山东都是**的发源地。 汶川是羌族发源地之一 玉树是藏族发源地之一,并是中国自然疫源地 河南山东是中国文化发源地之一、汉族发源地之一。 在这些源头上出现问题,对华夏民族的杀伤力最为巨大!!! 难道都是巧合? 具体分析如下: 患者年龄段分布 : 手足口病 是肠 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专家提醒: 猪流感易感人群 为青壮年 最近以河南商城县为主的蜱虫叮咬的 无形体病 的18例死者中以4070岁者居多。 呵呵,这个年龄段分布有点巧,正好全覆盖。值得分析。 空间分布(地域特征) : 省份 叮咬致病 死亡人数 相关概况 河南 558例 18人死亡 截至2010年9月10日,河南共发现病例557人,死亡18人。 山东 182例 13人死亡 截至2010年9月9日,山东省累计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82例,死亡13例,其中,蓬莱市26例,死亡6例。 江苏 13例 4人死亡 截至9月9日,全省共报告13例病例,其中4例来自外省,共死亡4例(外省1例)。 安徽 10例 1人死亡 2006年出现病例,病人曾被蜱虫咬伤右踝关节。死后两天在其治疗医院9名与其有过密切接触者发病。 河南、山东,人口大省,华夏文化发源地。 汶川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古羌族集中居住地。 羌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华夏民族的起源之一 。从炎黄到夏禹,到华夏族的形成,都与古羌族密不可分。贾逵《周语》注说:共工氏姜姓。《太平御览》说:神农氏姜姓。姜即羌。今羌族聚居的茂县、理县、汶川、北川县皆有禹迹及记载,尤以北川县禹里乡的大禹遗迹、记载、传说等更为完整。学术界多数认为,根据传说和历史记载,北川禹穴当为禹所生地。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说: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根据由汉至晋五百年间长期流传的羌族传说,我们没有理由再说夏不是羌。古代羌族主要活动在西北的广大地区,迁徙到中原地区的羌族大多华夏化。 藏语三大语系:康巴,安多,拉萨语。汶川地震时甘孜阿坝一带属于康巴语系,青海玉树一带属安多语系, 玉树地区属于中国的疫源地,也是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的疫源地之一。 更多内容,请参考: 孔玲突然变为三季人,及玉树地震的一些巧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蜱虫与草鳖子
tarimriver 2010-9-11 21:51
河南、安徽、山东等地有人遭蜱虫叮咬而导致死亡的消息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蜱虫叮咬人后其头部也钻进肉里,用手拽也拽不掉,直到其身子与头被扯成两截,但头部仍在肉里。 周四下午的例会上学院领导专门下载了相关信息共大家阅读,提醒注意。 蜱虫据说有100多种,在新疆胡杨林里就有一种,当地人叫它草鳖子,这与河南人的叫法基本一致。但新疆胡杨林里的蜱虫个体要大,一般都像黄豆的一半,颜色成灰色,据说如果yao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9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蜱不必“色变”
songshuhui 2010-9-11 12:45
瘦驼 发表于 2010-09-10 14:50 最近几天,人们几乎是谈蜱色变,好像这种虫子是一夜之间出现的新魔鬼。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媒体的不对称性,因为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蜱根本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即便对于高度关注此事的城市居民来说,蜱也并非离我们很远。 我曾侍奉过硬蜱国王 对于经常出野外钻树林的人来说,遭遇各种毒虫的亲密接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被蚊子叮成癞蛤蟆,山蚂蟥咬过的创口流出的血染红了T恤,或者早上起床从登山靴里倒出一只蝎子或者蜈蚣来。2007年8月的一天,鲁北某地,整个白天我花了几个小时在树丛里拍摄昆虫。当晚洗澡的时候,摸到头皮上似乎长了个什么不疼不痒的疙瘩。同伴过来仔细一看,惊叫了一声,说是我头上长了个黄豆大小的血泡。我告诉同伴仔细瞧瞧这个血泡是不是长着八条腿,同伴果然发现了八条短短的小细腿。 我被蜱叮了。 蜱的八条腿告诉我们其实它不是昆虫。蜱其实是蜘蛛的亲戚,它属于蛛型纲蜱螨亚纲的动物。就在几天之前,它的名气还远远不及自己的小兄弟螨。其实跟让很多美女谈之色变的螨虫一样,已知的800多种蜱也大都是小不点,最大的也不过一厘米左右的体长。加上它并不会飞,也不会主动往人家里凑,所以尽管蜱的分布极广,却一直鲜为人知。 其实在病原生物学家眼里,蜱绝对是个重要的狠角色,它在很多疾病的流行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它传播疾病的种类和广泛性方面,甚至只有蚊子可以赢它一头。虽然跟被蚊子叮了一样,大部分情况下被蜱叮咬并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一旦不幸中招,你可能遭遇以下疾病: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和最近同蜱一起爆红的无形体病。另外,被蜱叮咬后最常见的健康问题是皮肤感染,因为蜱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的拔除正在吸血的蜱,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另外一种被媒体渲染,但是却十分罕见的情况是蜱瘫,只有短时间内被大量蜱叮咬,蜱唾液里的毒素才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 无形体病不难治 对于大部分医生来说,接触蜱以及蜱传病的机会并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很神秘。事实上任何一本大学医学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教科书都会提到蜱和几种常见的蜱传病,而且这些蜱传病如果诊断准确及时,都可以治疗。即便是似乎很陌生的无形体病,且不说互联网上与之相关的英文文献一大堆,2008年的时候卫生部也已经向各级医疗机构发出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规范了诊疗和病情上报制度。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是一种被称作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旧称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ae,HGE)的立克次体造成的疾病。以美国病原生物学家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es命名的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种微小的细菌,1910年5月3日,38岁的立克次死于据信是落基山斑疹热的蜱传病。1990年,美国威斯康星州有男子在被蜱叮咬两周后死亡,后来,科学家在这名病人的血液内分离到了病原体,后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将其确定为一种无形体,是立克次体的一类。近年来美国报告的此种病例大约有600-800例。此病的潜伏期在一到两周,发病后的症状跟流感颇为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肌肉酸痛和头疼。卫生部的《指南》中指出无形体病的老年或者免疫力低下患者往往病情危重。不过总体来它的病死率约为1%,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普通流感的病死率也会在1%-1.5%之间。但是目前由于病例数太少,而且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体外难以培养,所以关于这种病还有很多疑问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被叮之后别乱拽 当身边出现了蜱的踪迹,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该避免在树林和草丛中久留,如果你是农业工作者或者野外工作者,进入蜱区的时候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戴帽子、穿长裤长衣、把裤腿扎进袜子或者靴筒里。如果可能的话,用一些含有避蚊胺DEET的驱蚊水喷洒在衣服和暴露的皮肤上,你可以在任何一家大超市买到这种驱蚊水。如果不是必须,建议你穿着浅色的衣物。倒并不是说浅色不招蜱,而是一旦有蜱落到衣物上可以更容易的发现。 当从可能有蜱出没的地方回家后,先检查一下你的宠物身上是否有蜱,因为它们比人更可能遭到蜱的叮咬。洗澡的时候特别注意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在叮咬。因为蜱的唾液里的一些成分可以让你感觉不到疼痛。研究发现,蜱携带的那些有害微生物大多是在蜱叮咬在人身上超过24小时后传播给人的,如果在24小时内及时去除身上的蜱,可以极大的降低感染蜱传病的机会。 一旦发现了叮在身上的蜱,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它,因为这样做一来可能让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二来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最好是即刻前往医院就诊求助,如果环境所限非得自己处理不可,那么你要做的是找一把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它的口器,然后将它拔出来,不要左右摇动,以免口器断裂。拔出蜱后,用酒精或者清水清洗伤口。而拔下来的蜱不要扔掉,可以把它放进一个密封的塑料袋或者瓶子冻进冰箱。这样一旦日后不幸出现了蜱传病的症状,它会帮助医生更容易找到发病的原因。 如何控制蜱带来的疾病?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蜱只是一个传播媒介,在发生了人感染蜱传病的地方,一定还有其他的动物体内携带了相关的病原体,虽然它们可能并不会发病。由于蜱并不挑剔,它的寄主可能多种多样,老鼠、野鸟、家禽家畜以及宠物都可能是蜱传病的源头。在积极治疗人的疾病的同时要做好相关宿主的调查和病原体控制。其次一旦出现了蜱的爆发,应该在绿化带和居民区之间建立隔离带,像在火灾时建立防火带一样,清除其中的杂草树木,切断蜱向居民区传播的路径。使用化学杀虫剂也是快速有效的方法,同时,科学家们也早就展开了生物防治的研究,一些以虫制虫的方法已经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不过有可以肯定的,蜱既不会钻进身体里,也不会在人身上产卵,它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 本文删节版发表于《新京报 新知周刊》,文字编辑 拇姬
个人分类: 健康|1377 次阅读|2 个评论
扑朔迷离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和蜱虫
sheep021 2010-9-10 12:17
访揭盛华教授:蜱虫叮咬为何致死率高 今年夏天,我国河南、湖北、山东等多地发生多起人被蜱虫叮咬后出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情况,并引发多人死亡。 如同艾滋病病毒,无形体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很多病人在送来时就已经有多种感染。 我国研究无形体和无形体病的科研人员极为稀少 ,卫生部今年才确定该病名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一些医务人员都没有听说过该病。 无形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立克次体,而立克次体最早在1909年由美国人发现。立克次体在自然界中寄生于蜱和蜱所寄居的动物体内。蜱以吸血为生,人受硬蜱叮咬感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概率非常高。 此前,美国和欧洲的病例都是散发,我国这次属于暴发,在同一区域有多人感染发病,并且今年我们收治的病人明显比去年多。 凡事都有规律的,这个蜱虫病真有点扑朔迷离: 疑问一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蜱虫存在。为何以前从未有过类似疾病,而今天突然进入爆发期呢? 而且有明显的地域性? 疑问二 即是美国和欧洲以前有过类似病例,但都是散发,为何在我国却是集中、爆发呢? 疑问三 病人都没有被虫子咬过的经历,现在,蜱虫只是莫须有的肇事元凶。尚未有证据。 不是蜱,能是谁? 回头再看那条新闻: 访揭盛华教授:蜱虫叮咬为何致死率高 ,是不是有点不严谨啊从标题及内容来看,似乎铁定是 蜱虫叮咬致病的。这可能会无意中掩盖事情的真相!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4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12省份至少33人因被蜱虫叮咬染病死亡
xupeiyang 2010-9-10 07:37
2010年09月10日06:3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我要评论 ( 36 ) 河南18人被蜱虫叮咬致死 追踪   近年来,河南省信阳等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发生被蜱虫叮咬后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例,18名患者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9月8日,河南省信阳市卫生局疾控专家告诉媒体,正在当地传播的疑似无形体病,目前尚无法从根源上预防。国内有12个省份发现疑似无形体病例,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山区或水域丰富的地方。   对于信阳市未公布具体蜱虫咬伤病例遭质疑一事,前日,河南省卫生厅回应信阳蜱虫传疾病疫情疑问时表示,不存在瞒报疫情,信阳等地卫生部门从2007年就已将疑似无形体病例纳入网络直报范畴。    发现:4年前安徽现首例   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早于1994年在国外被发现。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它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资料显示2006年,安徽省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近年来,湖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天津、海南、四川、云南、江苏,都出现过病例。   近半年来,江苏省接诊的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共有13例,其中4例死亡。同样的情况在山东省蓬莱市也出现过,蓬莱一家医院的医生透露,仅截止到7月14日,他们一家医院接收的蜱虫叮咬致死患者就达到11例。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吴超科长昨晚表示,云南近年来也有蜱虫叮咬人散发病例报告。    传播:可通过血液传播   卫生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但有研究发现,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据专家介绍,信阳山区传播疑似无形体病的蜱虫学名叫全沟硬蜱,以吸血为生。这种蜱虫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爱躲在茶叶背面。   信阳当地盛产信阳毛尖绿茶,大多数茶农的腿上,都有被蜱虫咬后留下的伤疤。在村里每条狗的肚皮上,也经常可以翻检到蜱虫。除了无形体病,蜱虫还可以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和莱姆病等,这些病症状有部分类似之处,也给蜱虫传疾病的早期诊断增加了难度。   在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看来,蜱是一种很危险的毒虫,但这就如蚊子一样,你明明知道它会传播疾病,却没办法将它灭绝。    卫生部专家今日赶赴信阳   为做好该疾病的防控工作,专家将疾病的名称暂定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专家表示,蜱虫叮咬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可防可控不必恐慌   前日,记者从河南省卫生厅了解到,卫生部派出的专家组今天将赶赴信阳,到达后,除了给当地现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外,还将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病因。据悉,这次卫生部专家组共有3人,其中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王贵强,他曾多次到河南、山东等地,为蜱虫咬伤患者进行会诊,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到达信阳后,除了给当地现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外,还将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患者病因。   目前,河南省卫生部门已指导群众清除居舍周围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利用敌草隆、茅草枯、毒莠定等杀虫剂对野外游离蜱、畜舍、畜体开展灭蜱工作。同时,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蜱虫叮咬。(新华社 新京报 河南商报)    近距离认识蜱虫    一旦被蜱虫叮咬    千万不可用手强拔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危害   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皮肤里钻,钻到大脑就完了。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临床特点   一、病因: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   二、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虫。   三、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   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幼儿身上,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五、蜱咬热:在蜱虫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防治   1、一旦被蜱虫叮咬皮肤时,千万不可用手强行拔除。正确的方法是,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的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数分钟后蜱虫被麻醉,就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同时,赶紧就医。   2、蜱虫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   4、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5、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用驱避剂喷涂衣服。 我要评论( 36 ) 相关专题: 河南多人被蜱虫咬后死亡 小小蜱虫夺人命: 致命蜱虫河南毒死18人 500多人患病引村民恐慌 2010.09.09 山东发现3起疑因被蜱虫咬伤死亡病例 2010.09.09 河南信阳称蜱虫咬人致死尚无法从根源预防 2010.09.09 评论集:小小蜱虫为何夺去多条人命 2010.09.09 灭杀蜱虫很简单: 避蚊剂能防蜱虫 2010.09.09 专家称普通杀虫剂就能杀死蜱 2010.09.09 政府重视不够: 河南蜱虫咬人致死引恐慌 09年曾爆发未受重视 2010.09.08 专家称全国大部地区均有蜱虫 医院重视不够 2010.09.09 商城卫生部门拒绝提供疑似病例数目及疫情状况 2010.09.08 心态不对,处理错误: 商城多人被蜱虫咬死 当地维稳未公布疫情 2010.09.08 河南省卫生厅否认瞒报蜱虫中毒疫情 2010.09.09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20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河南18人、山东11人被蜱虫咬后染病死亡
XUPEIYANG 2010-9-9 20:52
2010年09月09日16:04 中国广播网 我要评论 ( 401 ) 字号: T | T 河南山东等多省出现蜱虫叮咬致人染病事件,目前至少29人死亡,河南累计557人发病,18人身亡;山东蓬莱11人遭蜱虫叮咬染病死。 蜱虫(资料图片) 中广网蓬莱9月9日消息(记者陆敏 陈振玺) 河南商城多人被蜱虫叮咬致死 ,同样的情况在发生在了山东省蓬莱市,蓬莱一家医院的医生透露,截止到7月14日,他们医院接收的蜱虫叮咬致死患者就达到11例。 死者家属崔先生出示了一份死亡诊断书,他的母亲72岁的死者崔妈妈的死亡诊断书上症状描述,崔妈妈死前发烧、呕吐、抽搐,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和河南商城的蜱虫叮咬致死者的临床表现完全一致。 然而,在崔妈妈死亡诊断书上面白纸黑字地写明死亡诊断是感染性发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长达两页的死亡诊断书上,没有一个字提到蜱虫以及无形体病。崔先生的父亲确认,崔妈妈被一种虫子咬伤。但是在转院到烟台毓璜顶医院后,崔妈妈却被安排到了白血病科,4天花费了1万2000元后不治身亡,而在病历和死亡诊断书上,再也没有提及蜱虫。 崔先生说,医院甚至给崔妈妈注射了激素。据了解,河南商城死者吴德政就是被误诊为普通感冒,在输液的药剂中加了激素,反而加速了病原体在体内的繁衍。在采访中,崔先生一直比较平静地叙述崔妈妈的症状以及治疗的过程,但是在谈到被安排到白血病科,并且用激素治疗这个问题的时候,崔先生的语气急促起来,他认为,如果相关政府部门没有隐瞒疫情,那么崔妈妈就不会被误诊,被当做感冒或者中风处理,更不会被激素治疗。 据了解,蓬莱市大辛店镇皂户于家村(音)、白李庄村、东区家沟村(音)都发生了蜱虫叮咬死亡病例,目前记者陈振玺正在核实死亡人数。 崔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死者家属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一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在死者的治疗过程中,有时候医生已经确定是蜱虫叮咬,但是他们却被安排到了不同的科室接受治疗,呼吸科、传染病科,甚至是白血病科。他希望,政府能够公开蓬莱的蜱虫疫情,让老百姓有所防范,让医院有所准备,也让自己的母亲不要白白搭上性命。 目前,蓬莱市宣传部已经和中国之声联系,9日下午将安排蓬莱卫生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之声专访,介绍目前蓬莱蜱虫疫情的有关信息。 河南累计监测557人遭蜱虫叮咬后致病 18人死亡 大河网讯(大河网记者 尚国傲 通讯员 徐慧) 9月8日晚,来自河南省卫生厅的消息,从2007年5月发现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症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 据了解,河南此次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发病年龄以40~70岁居多。此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详细 】 蜱虫所引起疑似无形体病已在6省市发现 河南信阳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专家沈大勇介绍,国内有六个省市发生过无形体病例。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山区或水域丰富。 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详细 】 河南信阳蜱虫咬人致伤事件去年就曾暴发 过去曾经参与报道过蜱虫咬伤事件的大河报记者何政权告诉记者去年就曾爆发过。 何政权:去年都爆发了,今年更严重,凡是茶叶的背面都有,(被咬伤)患者、死者家属都投诉过来了,反映过,卫生局以保密为理由,不重视,这事瞒你能瞒得住吗?【 详细 】 友情提醒 ●防虫 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蜱虫常会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除虫 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因蜱体上或皮肤破损处的液体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 治疗:早发现是关键 专家介绍,发烧后要密切注意血小板是否减少,延误治疗会引起并发症 在2007年,河南省疾控中心收到信阳上报的三个疑难病例。三个患者都是不明原因的高烧,伴严重的胃肠疾病。经检测,他们的血小板和白细胞都有明显的减少。 我要评论( 401 )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2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京也有蜱虫活动 2000年北京出现过哈夫病
xupeiyang 2010-9-9 15:3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15:07 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