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乙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新材料+燃料电池,清洁能源革命的黄金搭档!
Bilman 2020-5-19 09:44
新材料开发 助力清洁能源革命,今天分享两个燃料电池的例子。 巴西科学家最先研究:新材料如何提高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效率 来自巴西的一个研究小组和德国亥姆霍兹柏林能源与材料研究中心(HZB)小组共同研究了一种用于乙醇燃料电池的新型复合膜。它由聚合物Nafion(全氟磺酸)组成,其中钛化合物的纳米颗粒通过很少探索的熔融挤出工艺嵌入聚合物中。在BESSY II上,他们能够详细观察到Nafion基质中的纳米颗粒如何分布及如何增加质子的传导性。 乙醇的体积能量密度(6.7 kWh/L)是氢气(1.3 kWh/L)的五倍,可以安全地用于燃料电池发电。特别是在巴西,更有价值的乙醇燃料电池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因为巴西是全球知名的再生乙醇生产基地,其主要是采用低成本的甘蔗原料,目前该国也在分销相关产品。从理论上讲,乙醇燃料电池的效率应为96%,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在最高功率密度下,乙醇表现的效率仅为30%,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Nafion 与纳米粒子 因此,由巴西IPEN研究所Bruno Matos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正在研究直接用于乙醇燃料电池的新型复合膜。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是定制新的聚合物基复合电解质材料,以替代最新的聚合物电解质,如Nafion。Matos和他的团队使用熔融挤出工艺,以Nafion为基础,再加入钛酸盐纳米粒子,制备出复合膜,该复合膜已被磺酸基团官能化。 BESSY II 的红外实验 Matos 的团队现在已经在BESSY II的红外光束IRIS处彻底分析了Nafion复合膜的四种不同成分。小角X射线散射测量结果证实钛颗粒与Nafion的离聚物基质协同作用。 质子传导率增加 利用红外光谱,他们观察到功能化纳米粒子的磺酸基团之间形成了化学桥。此外,通过跟踪质子沿着离子团簇的运动,他们发现即使在高浓度的纳米颗粒下,复合膜中的质子电导率也会增加。”这真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惊喜,”IRIS Beamline的HZB科学家Ljiljana Puskar博士说。随着纳米颗粒的增加,电导率降低是阻碍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较高的质子导电率可以使载流子迁移率提高,从而直接提高乙醇燃料电池的效率。 熔体挤出的优势 Matos 指出:“这种复合膜可以通过熔融挤出生产,将使其能够满足工业化规模生产。” 新材料的开发将有助于清洁能源革命 廉价高效的燃料电池和水电解槽将成为氢燃料经济的基石,氢燃料是化石燃料最有希望的清洁和可持续替代品之一。这些设备依靠电催化剂材料来工作,因此开发高效且低成本的催化剂对于使氢燃料成为可行的替代品至关重要。阿尔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催化剂材料来改善这些技术。 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是最重要的电化学反应,它限制了氢燃料电池(用于车辆和发电),水电解槽(用于清洁氢气的产生)和高容量的效率金属空气电池。阿尔托(Aalto)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与法国CNRS和奥地利维也纳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催化剂,该催化剂比目前可用的其他双功能催化剂更有效地驱动这些反应。研究人员还发现,新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可以根据所沉积催化剂的材料选择而显着改变。 “我们希望使用由过渡金属,碳和氮等廉价和富含地球的元素组成的高活性和稳定的替代品来取代基于昂贵稀缺的贵金属(如铂和铱)的传统催化剂。” 阿尔托的研究员Mohammad Tavakkoli博士说,他领导了这项工作并撰写了相关论文。 该团队与CNRS合作,生产了一种高度多孔的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并在其中掺入了其他已知可以制成良好催化剂的元素单原子。石墨烯和碳纳米管(CNT)分别是碳的二维和一维同素异形体,与传统材料相比,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因其出色的性能而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兴趣。他们开发了一种简单且可扩展的方法来同时生长这类纳米材料,并将其特性组合在一个产品中。CNRS研究总监Emmanuel Flahut博士说:“我们是可扩展合成双壁碳纳米管的全球领先团队之一,此处的创新在于修改制造工艺以制备这些独特的样品。” 催化剂结构示意图 在这个一步过程中,他们还可以用氮和/或金属(钴和钼)单原子掺杂石墨烯,作为生产单原子催化剂(SACs)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在催化科学中,金属原子分散在固体载体上的SACs以其最大的原子利用率和独特的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制造SACs的竞争策略相比,AaltoCNRS团队使用的方法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一步到位,降低了成本。 催化剂中葡萄烯和碳纳米管的板和长管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外观 催化剂通常沉积在下面的基底上。研究人员通常忽略了该基底在催化剂最终反应性中的作用,但是对于这种新型催化剂,研究人员发现该基底在其效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小组发现,这种材料的多孔结构可以进入其与基材界面处形成的更多活性催化剂位点,因此,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显微镜分析方法,以测量如何改变该界面以产生最有效的催化剂。他们希望通过对基底效应对多孔材料催化活性的研究,为电化学能量器件高性能电极的合理设计奠定基础,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指导。
个人分类: 新能源|1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破五说“发”——发面做馒头、包子和面包
热度 2 fdc1947 2020-1-29 08:43
破 五说“发”——发面做馒头、包子和面包 按照我们的传统,新年新岁总是要讲些吉利的话。我小的时候,就被家长这样教育:大年初一看见别人要拱手说恭喜或恭喜发财。初五是“迎接财神爷”的日子,更要恭喜发财了。那时候,恭喜发财也确实是最普通的吉利话。不过,后来发财似乎成了反动至少是落后的词汇,被淘汰了近三十年。改革开放以后,发财这个词汇也解放了,又成了一个时髦的好词。不但是发财,就是简单的一个发,甚至阿拉伯数目字8,都是一个吉利的字眼。我不知道如今说什么话既吉利又时髦,于是照着传统的规矩,还是说说“发”吧。 说发财,我是没有资格的,这辈子只会读书。虽然古训里是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但是我大概学得不够优,所以并没有发财,也不懂得“生财之道”。但是,新年里总要跟“发”带上一点关系,考虑再三,还是说发面吧。 所谓发面就是和了面让它发酵,可以蒸馒头、做包子、烤面包。发面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过年来说化学反应,以示不忘老本——毕竟靠着化学两个字,换得了一辈子的饭碗。另外,近日‘武汉肺炎’流行,各位在家里看看、抑或想想,发面做馒头的化学过程,不出门乱走,也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如果自己动手,蒸得一笼松软的大馒头,或者烤得一箱香喷喷的面包,那自我欣赏的感觉,一定可以抵得上一次出外旅游。 我们吃的面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经过发酵的,另一种则不经发酵。发酵的面食,松软而容易消化,面包、馒头、包子是也。不发酵的面食,“劲道”而滑爽,面条、饺子、馄饨是也。 我们的古人最早大概是用酒曲或酒糟来发面的,所以酵字从酉。明代末年的《正字通》说:“以酒母起面曰发酵”。现在北方人所谓发面(经过发酵的面),古人称起面。用起面做成的饼,称起面饼。 萧子显《齐书》:“永明九年正月,诏太庙四时祭荐宣皇帝起面饼”。永明九年,是西元491年,当时的皇帝是齐武帝,诏书里所说的宣帝是他的祖父萧承之( 383年—447年 )。看来这位萧承之先生,是很喜欢吃发面饼的,这是1600年前的事情了。 不过古人所谓饼,不一定是烙的,也可能是蒸的,如武大郎的“炊饼”实际上就是今天的馒头。另外,古人的饼也可能是面条一类的,如古人在小儿过三朝、满月或百日时请宾客食用的“汤饼”就近似今天的面条,当然,面条是不会用发面的。 几十年前,我们发面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一块“酵头”。这是上一次做馒头留下来的一块生的发面,也有人称面肥、面引子或老酵。和面时,把酵头与面、水混合均匀,静置半天或一夜,面就“发”起来了,然后往里兑适量的“食用碱”(华北、东北人所谓碱面),碱面先溶于水,然后兑进发面里,搋(音chuai1)匀,再静置一会儿就可以做馒头或包子了。兑“碱面”是一个需要经验的活,兑少了,馒头发酸,不堪食用;兑多了,馒头成了黄色甚至棕色,味道发苦,更不能吃。碱水搋得不够均匀,馒头里面就有一小快一小块棕色的,发苦。只有碱面总量正好又搋得均匀,才能够做得好馒头、好包子。 这种办法,如今还有人用,人称“老面”。它的最大的好处是费用最低,食品添加剂“食用碱”非常便宜,用量又少,与面粉的成本相比,几乎不花钱,可以忽略不计。其缺点,一个是发面的时间比较长。心急不得,另一个是兑碱面的数量全仗着经验。 现在的人,家庭发面最方便的,还是使用各种大型超市都有出售的“活性干酵母”。按照包装上的说明,很容易就发面了。这种活性干酵母是成分就是干燥的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类可以使有机物发酵的真菌。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使面粉中的糖类发酵的酵母菌。我们发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酵母菌,让酵母菌快速成长繁殖,在它们生长繁殖的过程中,糖类被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得面体松软。 从化学上看,这种发酵主要有如下几个过程: 首先,要使得少量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这些葡萄糖就是酵母菌的“食品”。由于蔗糖比淀粉更容易水解成葡萄糖,所以在发面时,在放酵母的同时放少许蔗糖,可以使酵母菌更加容易得到它的食品,从而让发酵进行得更好。 酵母菌的生长过程,就是“食用”葡萄糖,使得葡萄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放出能量。这个过程需要氧气参加,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C 6 H 12 O 6 + 6O 2 = 6CO 2 + 6H 2 O + 能量 这个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过程。我们在面粉加水揉面的时候,面团中总是有很多小的含有氧气的气泡。随着酵母菌的不断生长繁殖,气泡中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气体越来越多。这时候,发酵的另一个过程逐渐占上风。 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被转化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C 6 H 12 O 6 = 2C 2 H 5 OH + 2CO 2 这个过程,称为葡萄糖的无氧发酵或者乙醇发酵。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得面团发松。 在面粉中,除了淀粉,还含有蛋白质,面筋的成分主要就是蛋白质,在“醒面”的过程中,蛋白质中的“巯基” -SH被氧化,生成二硫键-S-S-,使得蛋白质分子“拉起手来”,形成大网。面粉里的淀粉、脂肪分子也都嵌入到这张大网之中,形成巨大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复合物。揉进去的空气,发酵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就像一个个小气球一样,也都在这张大网之中,使得面团松软。 在加热(汽蒸或焙烤)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面团的体积越来越膨大。面团熟了之后,再闷一会儿,让温度下降一点,使得面团凝固,馒头或面包就做好了。这样,所有的蛋白质(当然包括酵母菌中的)在温度较高时都早已经凝固变性,发酵的过程早就停止了。酵母菌也早就死亡,它所含有的蛋白质、维生素等都成了我们上好的营养品。也正是这个原因,蒸熟的馒头、烤好的面包是不能作为“酵头”使用的。 上面所说,就是用酵母菌发面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在老面发酵制作面食的过程中,主要的化学反应也是上面这些。它与酵母发酵的不同之处,是老面中的菌种很杂,除了使葡萄糖发生乙醇发酵的酵母菌之外,还有些别的菌种,有的可以使得上面所说第二个过程即无氧发酵(乙醇发酵)中生成的乙醇继续氧化,生成乙酸。这样,老面发酵的结果会使得面团变酸。这就需要在面团中兑碱面(碳酸钠)以中和这些酸。当然,在这个中和反应的过程中,仍然会产生一些二氧化碳气体。 因为老面中有很多杂菌,可以产生很复杂的化学反应。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老面馒头的性质往往不稳定,各家有各家的风味。弄得不好,馒头的味道会令人不愉快。 弄得好,则还可以有一些特殊的香气。很多人喜欢“老面馒头”就是喜欢这种香气。 市面上还有一种自发面粉,用这种面粉做馒头、包子、面包等,不需要上面所说的发酵过程。加水和面成型后立即可以加热蒸、烙或烤。这种自发面粉做成的食品虽然也很松软,但是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发酵食品。 所谓自发面粉,就是在面粉里放入了“膨松剂”,或者也号称“发酵粉”。过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放入小苏打——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很差,在蒸、烙或烤的时候就发生了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使得食品膨松。但是这样做的结果生成了碱性很大的碳酸钠,容易使食品的口味变差(实际上,苏打饼干就是如此,有人不喜欢这样的味道)。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人们就在“发酵粉”中放入了一些酸性的化合物,用来中和碳酸钠的碱性。如果我们把这些可以水解出氢离子的酸性化合物用HX来表示,这种发酵粉发泡的化学反应可以有如下写法: NaHCO 3 + HX = NaX + CO 2 + H 2 O 我们知道,酸碱中和反应是非常快速的,所以,在这些“发酵粉”里面放置的酸性化合物不可能是酸,不能让它们一遇到水在和面的时候就立刻反应发泡,那样就无法制作了,要让它们慢慢地放出二氧化碳。一般我们所使用的酸性化合物有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或酒石酸氢钾等。这些化合物混合在面粉里加水后与碳酸氢钠的反应都会在烘烤之前先放出一些二氧化碳,等到烘烤之时再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种“发酵粉”通常在工业生产的烘烤食品中应用的较多,因为它不需要由人工判断的酵母菌引起的发酵过程(这种过程与温度有关),而是直接由机器混合后即烘烤,这样就适合于大工业的机械化生产。 有人担心工业生产所使用发酵粉即这些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的问题。这个不是问题,都是非常安全的。从化学成分就可以看得出,这些化合物最后的代谢产物只有钠、钾、钙等人体必须的金属离子以及我们身体自身含量很多的磷酸化合物,没有任何毒物。因此,这些发酵粉略微放多放少,最多影响一点食品的口味,并不会影响其安全性。 与工业生产相比,我们家庭制作食品用酵母菌发酵更为合适,其口味更为纯正,不像工业生产,为了口味的良好,还需要放入其他的食品添加剂。而且,酵母菌发酵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增加了食品的营养。酵母菌的增殖使得食品中的蛋白质特别是维生素(尤其是我们人类比较容易稀缺的各类B族维生素)会有一定的增加。在这个意义上,用酵母菌发酵时干酵母的数量,即使多放一点,也没有关系,只是增加了一点成本。前些年有人制造出用干酵母发酵有不利于健康的谣言,都是毫无根据的。 对于制作馒头、包子、面包的具体过程,本文就不作介绍了。网上关于制作这些食品的配料、过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制作经验,都有很详细的说明。本文只是介绍这里面的科学道理,弄清楚了科学道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些制作的过程,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哪些通融的办法或改良的措施。读过书的人做事情就应当这样。 相关博文: 蒸包子的学问 (2011-8-2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480470.html 饼 • 馒头 • 包子 (2013-5-2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693829.html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9874 次阅读|2 个评论
能饮一杯无——杂说酒
热度 8 fdc1947 2019-12-5 08:40
能饮一杯无——杂说酒 又到岁末,超市里的酒照例放到了最显著的位置。酒是人类最普通的饮用物之一。人遇喜事,往往举杯共饮;心里郁闷,有人会独饮消愁;社会交际,新旧朋友觥筹交错;有事相商,三两知己浅斟细饮;如此等等。 广义地说,人们食用含酒食物的历史恐怕与人类的历史一样长。也就是说,人类在未成为“人”之前,或者说在进化成人的过程中,就喜欢食用含酒的食物。 所谓酒,就是含有乙醇的饮料。植物,特别是它的果实都含有糖类,包括单糖(例如葡萄糖、果糖等)和多糖(例如淀粉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糖类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酵、氧化,生成乙醇。这些果实,往往又甜又酸,又有乙醇的香气,少量的乙醇又能够兴奋食用者的神经,所以动物们(当然也包括进化中的人类)都是很喜欢这样的食物的。 人是会总结经验的,所以,我相信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学会了做酒。于是我们中国人的传说中就有了仪狄、杜康。 中国传统上做酒的原料是粮食,特别是高粱和大米,后来也可以用其他粮食或富含淀粉的食物如地瓜、土豆等。其原理都是淀粉在糖化酶的作用下先水解称葡萄糖,然后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被氧化成乙醇。这里的反应都是复杂的酶催化反应,这些酶是在酒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所产生的。 当然,做酒的原料不一定的粮食和其他富含淀粉的食物,实际上,更早的时候,上面说过的自然界里水果等植物果实也可以作为发酵制酒的原料。欧洲人最喜欢和擅长的葡萄酒就是一种果酒,其他苹果、梨等富含糖分的水果都可以用来酿酒。 喝酒有什么好处吗?当然有好处!它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适量的饮酒使得饮用者兴奋,心情愉悦。人需要心情愉悦,人们所有的活动、管理者的好的政策措施,其终究目的都是使人们心情快乐。适量饮酒能够使人有暂时的快乐感,这是适量饮酒的最大也几乎是唯一的好处。 为什么适量的饮酒能够兴奋、能够愉悦呢?这就是乙醇的作用了。大家都知道,乙醇就是酒精,从字面上来说就是酒的“精”,也就是精粹、精华,也就是起各种作用的“核心力量”。 首先,从化学成分和结构上说,乙醇是小分子,通透性很强。它不需要消化过程就立即能够被胃和小肠所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进入到人体的各种细胞。在这个过程中,体内特别是肝脏内的乙醇脱氢酶能够使得乙醇脱去两个氢原子变成乙醛。乙醛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血管扩张了,皮肤特别是脸部会发红。血管扩张使血流量增加,人会略微兴奋,同时显得精神焕发。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乙醇能够作用到人的大脑皮层,首先是减少皮层抑制中心的工作,从而释放出更多的使人兴奋的如多巴胺一类的神经介质。本来,大脑的兴奋与抑制处在相对平衡的状况,现在这种平衡被打破,人的精神放松,好像平时被约束得紧紧的各种规章、纪律都一下子宽松了很多,自然就感到高兴。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平时不敢说的话就说了,平时不敢做的事就做了。但是,这也带来一些问题,那就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这就使事情走向了反面,往往乐极生悲。那就不是好处了。 说起饮酒带来的不好处,那就多了。 先接着上面的往下说,如果喝酒稍多一点,就会使抑制中心的工作更加减少,更没有了约束,那就容易胡说八道、胡作非为。这就是所谓醉酒了。这个过程中,不但自制力下降,人对于外界的反应能力也一直在下降,媒体上关于酒后包括驾驶在内的危害讲的足够多了,这里不再啰嗦。 如果再喝下去,体内乙醇浓度进一部提高,那就把大脑的更多功能都会抑制,这样, 大部分人会变得安静、忧郁,或者看上去像睡着了一样,不省人事。如果一下子喝得太多,等待他的很有可能是死亡。 如果酒喝得并不多,那么过了一阵之后,一切似乎都会过去。脸不红了,也不再话多。那是因为在肝脏内的乙醛脱氢酶作用下,把乙醛氧化为乙酸,乙酸就是醋酸,对人体就没有什么危害。乙酸会进一步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就排出体外。这就是一次喝酒从兴奋愉悦,到醉酒,最后恢复的全过程。 上面所说的危害,是一次过量饮用所造成的急性危害。实际上,多次饮酒造成的慢性危害是更加严重的。 例如,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一次次伤害和恢复会引起永久性的伤害,使得智力低下或反应迟钝。而乙醇对神经系统而言,其作用机制与鸦片类毒品有相似之处,也是可以成瘾的,当然其危害和戒除的难度较小。 又如,乙醛有明确的致癌作用,所以酒精饮料也与烟草、黄曲霉素等一样被认为是一级致癌物即确定的致癌物。这种致癌作用当然并不是接触一次就致癌了,接触的次数越多,致癌的概率越大。 再如,反复饮酒对于胃肠道、肝脏等内脏器官以及心血管系统都会产生实质性的伤害。还可以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饮酒对人们是有利又有害,至于孰大孰小,各人会有各人的看法,从数量上来说,那是一利而百害。 人们可能会问,好酒和差酒有哪些差别? 在分析上面问题之前,先把差酒之中的劣酒也就是不合格的酒分出来。也就是先说合格酒与不合格酒的差别,它们的最大差别是除乙醇外,那些有害成分的大小。而这些有害成分中,最主要的是甲醇。 读过中学的朋友都知道,甲醇和乙醇在组成上只是相差一个甲基,它们的作用基团即所谓官能团是一样的,都是羟基。甲醇在体内氧化的过程也与乙醇相似,也是甲醇——甲醛——甲酸。而甲醇、甲醛和甲酸都是对人体有毒害的化合物,由于少了一个甲基,其各官能团的活性即对人体的危害都远远高于乙醇、乙醛和乙酸。 人们食用了含有较多甲醇的劣酒,轻则引起对神经系统特别是视神经的伤害,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重则死亡。历史上曾经有过而且在很多不发达国家现在仍然常常有因饮用不合格酒引起许多人失明和死亡的案例。 实际上,在酿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甲醇产生,只是因酒曲和发酵条件的不同,甲醇的多少会有差别。当然,除了甲醇,也还会有其他有害的杂醇。所以,我强烈不推荐朋友们自己去照着网上所说的方法去自己酿造葡萄酒或其他果酒。为了自己的健康,人们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去除了这些不合格酒,在市场购得的合格酒品中,好酒和略差一点的酒的差别在哪里? 在口味,只在口味。 千万不要以为那些高价的“贵族”酒里面会有什么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除了水和乙醇之外,各种酒里面其他物质都是微量的,这些微量的物质只是改变一点酒的口味,有的使乙醇的刺激性即对口腔刺激变得似乎柔绵一点,实际上是以别的刺激来代替了乙醇的刺激,有的具有特殊的香味,如此而已。所有这些,都与在冰箱里或汽车里放一些橘子皮以“去味”一样,实际上不良气味并未去除,只是被浓烈的橘子香气所掩盖罢了。 喝“贵族”酒的最大用处,就是显示自己的身份好像是“贵族”。 葡萄酒、啤酒、白酒、黄酒以及其他食物酿造的酒的差别在哪里?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有什么差别? 葡萄酒、啤酒、白酒、黄酒以及其他食物酿造的酒的差别,首先在于酿造原料的不同,造成了口味的不同,也就是除了水和乙醇之外,少量影响口味物质的不同。对于身体健康的差别则没有什么不同。只要经过计算下来乙醇的含量相当,他们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也就相当。 这些酒的差别,还在于文化的差别。南方人习惯喝绍兴酒,形成了绍兴酒文化;北方人习惯喝高粱酒,形成了高粱酒的文化;欧洲人有喝葡萄酒的文化,有喝啤酒的文化。 各种酒文化都自以为是最高贵的,别人的都是低贱的。自己是合乎规矩的,别人都是不懂规矩的。 而最后的结果是有钱有势人的文化就是正宗的。这与语言和其他文化(如高跟鞋文化、小脚文化等等)是一样的。其终极原因是人们都希望自己有钱有势,至少像一个有钱有势的人。 至于说,所谓红葡萄酒喝了有益于身体,有助于心血管健康,其实并没有证据。所谓有好处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如今占优势地位的欧洲“文化”的产物,而不是科学的结论。 冬天到了,朋友们凑到一起,能饮一杯无?少喝一点乙醇进肚,有点兴奋就行,千万不要过量。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6453 次阅读|21 个评论
(原创)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的新发现
zxy1959 2019-9-5 16:26
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的新发现 (原创) 周新元 周 琳 摘要 : 乙醇、典附在药学中属广谱中效消毒剂,长期用于外科消毒灭菌。根据作者发明感冒快速治疗器,发现乙醇、典附和部分外用药可治疗普通感冒。本文主要从乙醇、典附的特点、作用,论述了它们的消毒杀菌机制,从普通感冒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推出乙醇、典附治疗普通感冒的观点,并在理论上从药理学、药动学论述了传统内服药、针剂注射治疗普通感冒的区别。提出了用新的介入方法治疗普通感冒 关键词:乙醇 碘附 治疗 普通感冒 发现 普通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疾病,也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自人类产生以来,该病就侵害着人的健康,并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该病治疗也困扰着无数代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他们利用种种方法,研究出许多战胜这种疾病的科学成果,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理想的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世界难题。这种疾病到目前也没有特效的办法和药物治疗,只有靠人的自然抗体来战胜疾病。 根据这一难题,本人发明了感冒快速治疗器(已向国家申请专利)解决普通感冒给人类带来的困扰。同时,在研究中我发现部分防腐消毒外用药也可治疗普通感冒。 为了更进一步的阐明上述观点,我选用乙醇、碘附两类防腐消毒药作出论述: 1 乙醇、碘附的特点 乙醇和碘附是一类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它具有灭菌、消毒、防腐等功效,又称为防腐消毒剂。 目前在医学上,乙醇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医疗器具消毒、生活用品消毒、病人排泄物消毒等等。碘附主要用于手术前病人全身性皮肤消毒、外科手术前手的消毒、注射、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口腔黏膜消毒,泌尿生殖道黏膜消毒、眼黏膜消毒、烧伤面的消毒、创面消毒、医疗器具及物品的消毒等等。两类药在医学上和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 1.1 乙醇 (Ethyl alcohol) 乙醇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中效消毒剂。 消毒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乙醇使病原体细胞或病原体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作用,使病原生物遭受重创,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乙醇是古老的消毒剂。具有速效、无毒,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易发挥,不稳定等特点。对细菌繁殖体,病毒、分支杆菌、真菌均有杀灭作用,对细菌芽孢仅能抑制其发芽。正是由于乙醇具有上述特征在运用中应考虑到浓度、有机物、温度等因素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1.2 碘附 (iodophor) 碘附又称碘伏,是以表面活性剂为载体和助溶剂的不定型络合物,又称碘络合物。碘载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粒中央,在水中可逐渐释放出游离碘,从而产生持续的杀菌作用。 碘附是广谱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各种细菌繁殖,结核分枝杆菌,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多种病毒,还可杀灭阴道滴虫,梅毒螺旋体,沙眼衣原体和藻类等,对细菌芽孢、真菌孢子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① 杀菌机制:在水溶液中碘主要以 I 2 、 HOI、OI - 、 H 2 O + I、I - 、 I - 3 、 IO - 3 等几种形式存在, I 2 能迅速穿透细胞壁,直接与细菌体蛋白以及酶蛋白发生卤化反应,由于碘取代共价氢的能力强,也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近 10年来,许多学者用电镜、同位素、组织化学等技术观察发现碘附可引起芽孢肿胀、变形凹陷或局部破损,并可引起壳质层与皮质层通透屏障的破坏,导致核心物质DPA、DNA、RNA等漏出,使酶活性消失。碘附还可引起菌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下降、显微电子探针能谱图还显示芽孢中磷、硫、钙含量明显降低。认为碘附主要与蛋白质作用,生命活性物质酶的氧化可能是杀死病原体的原因之一 ② 。 碘附毒性很低且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无过敏性,因而在临床医学广泛运用。 乙醇和碘附是中效消毒剂,在临床医学和药学中把它们归类在外用药的范围,但它们消毒杀菌能力强,对人体副作用小。因此,广泛应用于医学范畴。 2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俗称 “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鼻、流眼泪,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咽痛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咯痰、畏寒、头痛、发热、吸气不畅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1 发病原因 (1)中医认为: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其根本原因是体内正邪相争,阴阳失调,脏腑失和,气血和津液失常,使“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外感病邪,侵入人体所致。 (2)西医认为:感冒多由于病毒、细菌侵袭机体而引起疾病,即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上呼吸道并迅速增殖而引起的。 2.2 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鼻腔及咽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分泌物增多,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分泌物。 2.3 治疗原则 ( 1)中医:以解表祛邪为基本原则,依辩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治法,可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热解表,夹燥者宣肺润燥,体虚感邪者应扶正与祛邪并施。 ( 2)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处理为主,重在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2.4 治疗方法 中医:是以散剂、汤剂、丸剂等口服入内,以解表祛邪,调整阴阳、脏腑、气血、津液等,达到体内平衡。 西医:对症处理,大多吃抗菌和抗病毒药物。打抗菌和抗病毒针剂,效果不明显。 从目前看,无论中医和西医对治疗普通感冒采用内服药和针剂注射,都没有特效的药物和治疗效果。但我们明白,普通感冒是由于外感 “风邪”所致。按西医理论:普通感冒是外界病原微生物(即病毒、细菌)在人呼吸时侵入人的上呼吸道增殖所致。中医、西医采用内服药,针剂治疗普通感冒,它们的原理是杀灭侵入人体上呼吸道并迅速增殖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而乙醇、碘附是杀灭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的广谱中效消毒剂,并对人副作用小。因此,可以用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如图所示。 杀 杀 灭 灭 (图一) 3 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与传统内服药、针剂注射治疗普通感冒的区别 3.1 传统内服药治疗普通感冒 中医、西医采用散剂、汤剂、丸剂、胶囊、片剂治疗普通感冒,首先要考虑的是用药安全,其次是用药剂量和疗效。用药的剂量不同,达到治疗的效果不同。用药中要考虑人的年龄、性别、机能状态、病理状态、个体差异、遗传因素、人种和民族差异,这就使医生用药很难把握。 根据药动学分析:药物进入人体到普通感冒的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 ——鼻腔),要经过胃肠道、肝、血液等才能到达,这中间药物还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最后到达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鼻腔)的药物很有限,这样治疗普通感冒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力量就会减弱。其效果很不理想。(如图二所示) (图二) 3.2 针剂治疗普通感冒 针剂治疗普通感冒和吃药治疗普通感冒一样,首先要考虑用药的安全,其次是用药的剂量和疗效。在用药中要考虑被用药人的年龄、性别、机能状态、病理状态、个体差异、遗传因素、人种和民族差异等。不同的是,针剂治疗普通感冒和吃药治疗普通感冒,最大的区别是药物进入人体的部位不同,药物在人体内的动态变化不同(如图三所示) 图三 内服药 治疗普通感冒,药物是经过人的胃肠道到达肝、血液,再到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 ——鼻腔)。而 针剂 治疗普通感冒,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再到治病部位,病灶处(靶点 ——鼻腔)。这就大大减少了药物在胃肠道和肝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治疗效果比吃药明显。 但是打针治疗普通感冒,药物进入血液后,一部分药物与血浆蛋白成为结合型药物,一部分在血液中呈非结合物的游离型状态,这也大大降低了药的效能。其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3.3 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 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它不是用传统的吃药、打针的方法将药物送入人体内,让药物经胃肠道、肝、血液在到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 ——鼻腔)杀灭病原微生物。它是采用局部给药,用介入疗法,经人体原有管道——鼻孔,用器械将药物直接送入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鼻腔),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杀灭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达到治疗的目的。(如图四所示) 图 四 这种治疗,避开了传统内服药治疗普通感冒 , 进入人体,经过胃肠道、肝、血液等,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避开了针剂治疗普通感冒,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后,一部分药物与血浆蛋白成为结合型药物,一部分在血液中呈非结合物的游离型状态和药物进入人体的动态变化。 研究中发现 : ( 1)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侵入人的上呼吸道病变部位初期,也就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的鼻腔黏膜表层,及侵害人的机体致病初期,用器械将药物(乙醇、典附)直接送入病原微生物侵害人的机体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杀灭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效果很佳。 ( 2)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侵入人的上呼吸道病变部位鼻腔2—3天后,用器械将药物(乙醇、典附)直接送入病原微生物侵害人的机体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杀灭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同时在用药物和针剂治疗效果更好。(如图五所示) 图 五 这种治疗方法初期必须经医务人员指导,并严格灭菌消毒。但简便易学、安全副作用小,效果好。不久的将来会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 注释: ①② 薛广波主编《灭菌 ·消毒·防腐·保藏》(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p366、p367 参考文献 ( 1)薛广波主编《灭菌·消毒·防腐·保藏》(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 ( 2)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 3)杨致帮、叶 彬主编《病原生物学实验》(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 4)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 5)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研组编著《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 6)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 7)郭成圩主编《医学史教程》,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 8)王展威《医学的故事》,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7 ( 9)孟景春、周仲英主编《中医学概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 10)印会河、张伯讷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 11)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 12)金惠铭、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 13)李凡、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 14)(英)杰克逊(Jackson.S.A)、(英)托马斯(Thomas.R.M)主编,吴寿岭、魏宝玲译《轻松CT.MRI超声检查》,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9 ( 15)尹国有主编《呼吸疾病》,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12 ( 16) 滕久祥、贺泽龙主编《呼吸病名家医案 ·妙方解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 ( 17 )丘明生主编《远离鼻炎、鼻窦炎》,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 ( 18)李端主编《药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 19)梁文权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三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 20)【英】德尼尔(Denyer,S.P),【英】霍奇(Hodges,N.A),【英】戈尔曼(Gorman,S.P)编《药物微生物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0 (21、)周新元、周琳《普通感冒治疗新方法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年第14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3年9月18-21 中国大连 专利权人:周 琳 江苏大学 环境学院安全工程系 0601班学生 周新元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西关明珠园小区 联系电话: 13991602585  二 0一0年十二月十六日
个人分类: 科研|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开课——乙醇
yaoronggui 2019-4-13 15:02
2018年12月18日,本人开展了校级公开课——乙醇。课后同行进行评课,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赞赏。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3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要我不要喝酒的人
jiangming800403 2016-3-9 19:00
*** 2016/3/7 19:06:16 xx,今天不要喝酒哦! *** 2016/3/7 19:06:35 早点 来开 会啦! GPS 2016/3/7 19:57:58 你请我喝酒 ? GPS 2016/3/7 19:58:20 哪有那么多人请我喝酒 ? **** 2016/3/8 11:39:58 额(⊙o⊙)… **** 2016/3/8 11:40:10 我不喜欢喝酒 GPS 2016/3/8 13:58:41 ............. ***** 2016/3/8 17:54:52 ............... GPS 2016/3/8 17:55:52 2016/3/8 17:55:58 ***** 2016/3/8 17:55:58 GPS 2016/3/8 17:56:00 嗯, GPS 2016/3/8 17:56:04 ............. GPS 2016/3/8 17:57:18 实际上大部分中国人都缺乏乙醛脱氢酶 *** 2016/3/8 17:57:51 这是什么东西啊? GPS 2016/3/8 17:58:04 这可能说明 蒙古利亚人种的进化是处在一个缺乏乙醇的环境中 GPS 2016/3/8 17:58:37 喝酒以后 , 乙醇首先分解为乙醛, GPS 2016/3/8 17:59:21 这也是酒后脸红发烧的生理基础,乙醛刺激毛细血管 *** 2016/3/8 17:59:40 唔! GPS 2016/3/8 17:59:59 乙醛进一步会变成乙酸,所以喝醉酒的人会四肢酸软 *** 2016/3/8 18:00:11 唔! GPS 2016/3/8 18:00:22 乙酸最后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 2016/3/8 18:00:58 嗯 GPS 2016/3/8 18:00:59 如果人体内乙醛脱氢酶和乙酸脱氢酶很活跃 *** 2016/3/8 18:01:11 然后呢? GPS 2016/3/8 18:01:22 酒精就会很快代谢,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GPS 2016/3/8 18:01:40 这就喝不醉酒的人 *** 2016/3/8 18:01:57 但是,事实上大部分人都容易喝醉。 GPS 2016/3/8 18:02:13 大部分中国人都缺乏乙醛脱氢酶 *** 2016/3/8 18:02:33 是 GPS 2016/3/8 18:02:33 因此,酗酒对中国人健康危害是很大的 GPS 2016/3/8 18:02:50 因为乙醛有毒 *** 2016/3/8 18:03:09 既然知道的如此清楚,干嘛还喝那么多酒啊 ? GPS 2016/3/8 18:04:17 谢谢,我也只是偶尔喝酒, 很多酒量大的人, 实际上 也只是因为血液系统对乙醛的缓冲能力比较大一些而已 GPS 2016/3/8 18:04:56 偶尔喝一次酒,乙醛的伤害还是可以恢复的 *** 2016/3/8 18:05:34 额(⊙o⊙)… GPS 2016/3/8 18:06:07 长期喝酒,哪怕是喝茅台也是不好的。许世友上将喝了半辈子茅台,最后还是被肝病打倒了 *** 2016/3/8 18:06:30 知道就少喝点酒吧 ! GPS 2016/3/8 18:06:40 嗯, GPS 2016/3/8 18:06:43 谢谢 *** 2016/3/8 18:06:44 印象里你经常喝酒 GPS 2016/3/8 18:06:51 是吗? GPS 2016/3/8 18:07:10 好像大概一个月喝一次吧 *** 2016/3/8 18:07:18 是吗 ? *** 2016/3/8 18:08:42 不是这样 。 *** 2016/3/8 18:09:21 好吧! GPS 2016/3/8 18:09:35 我以后少喝。 GPS 2016/3/8 18:09:39 谢谢 GPS 2016/3/8 18:10:02 不过还是想请你喝酒 GPS 2016/3/8 18:10:17 *** 2016/3/8 18:10:25 额(⊙o⊙)… *** 2016/3/8 18:10:39 不喝了吧! GPS 2016/3/8 18:10:53 肯定要喝的 ............. 嗯, **** 2016/3/8 18:12:57 额(⊙o⊙)… GPS 2016/3/8 18:13:05 不过也可以偶尔喝多一次 *** 2016/3/8 18:13:22 噢! GPS 2016/3/8 18:13:33 GPS 2016/3/8 19:22:10 吃晚饭了? GPS 2016/3/8 19:24:32 蒙古人种普遍缺乏乙醛脱氢酶和铲形门齿似乎说明我们祖先的食谱中应该缺乏含糖和淀粉丰富的植物果实,而是由大量的根茎类植物。因为富含糖分的果实在自然发酵的条件下也可能产生酒精 .............
个人分类: 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2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纳米粒子有助于乙醇-水分离
zhpd55 2015-11-24 11:49
纳米粒子有助于乙醇 - 水分离 诸平 乙醇-水是恒沸物之一,恒沸物又称 共沸物 ,是指两组分或多组分的液体混合物,在恒定压力下沸腾时,其 组分 与沸点均保持不变。此时沸腾产生的蒸汽与液体本身有着完全相同的组成。恒沸物是不可能通过常规的蒸馏或 分馏 手段加以分离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二元液体混合物都可形成恒沸物,一些例子列在了下面。这类混合物的温度 - 组分 相图 有着显著的特征,即其 气相 线 ( 气液混合物和气态的交界 ) 与 液相线 ( 液态和气液混合物的交界 ) 有着共同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如此点为最高点,则称为正恒沸物;如此点为最低点,则称为负恒沸物。大多数恒沸物都是负恒沸物,即有最低沸点。值得注意的是,任一恒沸物都是针对某一特定外压而言。对于不同压力,其恒沸 组分 和沸点都将有所不同。例如乙醇 (95%)/ 水 , 沸点 78.2 ℃ ( 负恒沸物 ) ,硫酸 (98.3%) / 水 , 沸点 338 ℃。 如果双组分溶液 A 、 B 的相对挥发度很小,或具有均相恒沸物,此时可加入某种添加剂 C( 又称挟带剂 ) 进行精馏。此挟带剂 C 与原溶液中的一个或两个组分形成新的恒沸物 (AC 或 ABC) ,该恒沸物与纯组分 B( 或 A) 之间的沸点差较大,从而可较容易地通过精馏获得纯 B( 或 A) 。以分离乙醇 - 水恒沸物为例,可在其中加入苯作添加剂,加入苯之后的溶液形成了苯 - 水 - 乙醇的三组分非均相恒沸物。此恒沸物的恒沸点为 64.9 ℃,其组成摩尔分数为 : 苯 0.539 ,乙醇 0.228 ,水 0.223 。 恒沸精馏工艺是在恒沸精馏塔Ⅰ中部加入接近恒沸组成的乙醇 - 水溶液,塔顶加入苯。精馏时,沸点最低的三组分恒沸物由塔顶蒸出,经冷凝并冷却至较低的温度后在分层器中分层。在 20 ℃时两层液体的组成 ( 摩尔分数 ) 分别为:上层苯相 : 苯 0.745 ,乙醇 0.217 及少量水;下层水相 : 苯 0.0428, 乙醇 0.35 ,其余为水。然后再将苯相回流入Ⅰ塔作回流,苯作为挟带剂循环使用。Ⅰ塔釜液为高纯度乙醇。分层器中的水相进入塔Ⅱ以回收其中的苯。Ⅱ塔塔顶所得的恒沸物并入分层器,塔底为稀乙醇 - 水溶液,可用普通精馏塔Ⅲ回收其中的乙醇,塔釜废水弃去。 美国莱斯大学 ( Rice University )的研究人员借用光驱动加热,利用纳米金粒可以有效降低蒸馏过程能耗,实现廉价节能目标。此研究成果 2015 年 11 月 4 日在美国化学会主办的《纳米快报》 ( Nano Letters )杂志网站发表—— Oara Neumann , Albert D. Neumann , Edgar Silva , Ciceron Ayala-Orozco , Shu Tian , Peter Nordlander , Naomi J. Halas . Nanoparticle-Mediated, Light-Induced Phase Separations . NanoLett . , 2015 , DOI: 10.1021/acs.nanolett.5b02804 . Publication Date (Web): November 4, 2015. 2015 年 11 月 19 日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 CEN )周刊对此也有介绍—— Prachi Patel . Nanoparticle Heating Distills Ethanol From Water . CEN , Web Date: November 19, 2015. PURE LIQUID In a new distillation process, a near-infrared laser (black, upper left) shines on an ethanol-water mixture containing silica-gold nanoparticles (red). The light heats the nanoparticles and vaporizes the ethanol. A water condenser (blue) cools the vapors, and the ethanol fractions are collected in a flask (yellow). Credit: Nano Lett. 图 1 提纯乙醇的蒸馏装置 图 1 是提纯乙醇的蒸馏装置。其中左上角的黑色装置是近红外激光器,发射出一束近红外激光束照射到含有硅石 - 纳米金颗粒的红色液体上,激光束可以使纳米颗粒发热,促使乙醇蒸发。蒸发产生的气体通过蓝色的水冷凝器进行冷却,蒸汽遇冷凝结为液体乙醇,被收集在一个黄色烧瓶内。这种蒸馏方法是一种加热液体混合物,降低蒸馏所需能耗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发现 , 激光束照射在乙醇 - 水混合物中的金纳米粒子上,并未引起整个混合物出现沸腾现象,但是可以导致混合物中的乙醇蒸发汽化。研究者指出,该方法也适用于使用阳光,特别适用于偏远地区的乙醇与水的分离。 莱斯大学电气工程和计算机工程教授 娜奥米 · 哈勒斯 ( Naomi J. Halas )明确指出,蒸馏工程是一个高耗能的过程。常规蒸馏过程中需要加热液体混合物 , 其中各组分因为沸点不同,会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蒸发。低沸点化合物会首先蒸发 , 然后再被冷却而获得纯液体。例如 , 在生物乙醇的生产过程中 , 所用能源的 75%~80% 被用来进行蒸馏。 为了降低能耗 , 娜奥米 · 哈勒斯和她的同事们将目光转向纳米颗粒。十年前 , 娜奥米 · 哈勒斯就已经开创了依赖于具有金属外壳的纳米粒子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 在一个小区域内产生巨大热量的方法。 2012 年 , 莱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将阳光聚焦于含有氧化硅核和金壳、直径为 100nm 的粒子的水溶液时,即可产生蒸汽 ( ACS Nano, DOI: 10.1021/nn304948h ) 或者见 Mitch Jacoby . Sunlight Plus Nanoparticles Generates Steam. CEN, 2012, Volume90, Issue 48, p. 9. Web Date: November 21, 2012. 现在 , 娜奥米 · 哈勒斯他们将类似的方法成功应用于酒精和水混合物的分离。他们使用一个光纤发光,功率为 15 W 的近红外激光照射在瓶内包含氧化硅 - 金纳米颗粒和乙醇 - 水的混合物的小瓶上。没有几分钟内 , 纳米粒子加热和使低沸点的乙醇蒸发汽化。研究人员分离蒸汽,并冷凝可以得到乙醇。但是,相对较大的纳米颗粒却无法使乙醇蒸发汽化。此技术还可以防止形成共沸混合物( azeotrope ) , 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分离过程中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乙醇的沸点为 78.37 ℃, 但是,乙醇和水的混合物的二元共沸溶液的沸点为 78.1 ℃,其中 乙醇含量为 95.5 %,水含量为 4.5 %。 这种恒沸混合物如果不使用特殊干燥剂,是不可能通过蒸馏来实现完全分离的。研究人员用乙醇和水不同比率的混合物测试了此项纳米粒子技术。因为它们不形成共沸混合物 , 产生的乙醇组分纯度要比传统的蒸馏组分数更高。研究人员还尚未计算出与传统蒸馏相比,此项纳米技术究竟能够节省多少能量。但是,娜奥米 · 哈勒斯说 , 这项技术可以利用阳光进行蒸馏 , 完全可以绕过输电网。而碳纳米颗粒也对激光加热有反应 , 将提供一个比黄金壳纳米粒子更廉价的选择。 娜奥米 · 哈勒斯虽然并未想象在未来随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化工行业大规模蒸馏塔。相反 , 她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更复杂的分离过程的一部分,用于小规模快速富集酒精组分。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的物理教授劳拉 · 克拉克( Laura I.Clarke )说:迄今为止,基于纳米粒子的加热研究一直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这项新的研究表明 , 该方法可以提高商业乙醇蒸馏等重要过程。但更多的新应用应该是需要局部加热的领域,即意味着并非所有加热都是均匀的。 更多信息详见原文 : Abstract Nanoparticles that both absorb and scatter light, when dispersed in a liquid, absorb optical energy and heat a reduced fluid volume due to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scattering and optical absorption. This can induce a localized liquid–vapor phase change within the reduced volume without the requirement of heating the entire fluid. For binary liquid mixtures, this process results in vaporization of the more volatile component of the mixture. When subsequently condensed, these two steps of vaporization and condensation constitute a distillation process mediated by nanoparticles and driven by optical illumination. Because it does not require the heating of a large volume of fluid, this process requires substantially less energy than traditional distillation using thermal sources. We investigated nanoparticle-mediated, light-induced distillation of ethanol-H 2 O and 1-propanol-H 2 O mixtures, using Au–SiO 2 nanoshells as the absorber-scatterer nanoparticle and nanoparticle-resonant laser irradiation to drive the process. For ethanol-H 2 O mixtures, the mole fraction of ethanol obtained in the light-induced process is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at obtained by conventional thermal distillation, essentially removing the ethanol-H 2 O azeotrope that limits conventional distillation. In contrast, for 1-propanol-H 2 O mixtures the distillate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light-induced distillation we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by thermal distillation. In the 1-propanol-H 2 O system, a nanoparticle-mediated, light-induced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was also observed.
个人分类: 新科技|7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创》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的新发现
zxy1959 2015-9-11 07:26
(原创) 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的新发现 周新元 周琳 2011年 http://www.csrd.org.cn/cn/news.asp?id=520.html
个人分类: 科研|6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可不敢喝PX!!
热度 16 lin602 2014-4-7 22:33
今天焦点访谈节目是关于PX毒性的,其中一再强调PX(对二甲苯)为低毒,甚至有些专家强调毒性与酒精差不多。 我喝酒是‘常委级’的,在科学网上有博友戏称我为‘酒鬼哥’。白酒里面有酒精,这我喜欢喝,如果让我喝PX,这样的喝法,早就见上帝去了。今天也不可能还在科学网上写博文了。 我是搞化学化工的,我太清楚芳烃对人的副作用了。 不是我说,今天的‘焦点访谈’节目很不地道。既然说毒性,就要说出他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致癌性、药代动力学等所有数据,让大家正确了解。有时候越摸越黑。 当然,生产PX也不是那么危险,但如果说对环境没有影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如果生产及设备上防止外泄,再离居民区远点,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文克玲教授列出了乙醇的毒性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83426do=blogid=782820 。谢谢文教师。 让说PX毒性与乙醇毒性差不多的那些‘砖家’喝PX吧,我可不敢喝,我宁愿喝‘有毒的乙醇’。 为什么现在老百姓不大相信媒体,这就是一例。
5140 次阅读|31 个评论
<原创> 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的新发现
zhouxinyuan 2013-1-31 09:54
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的新发现 周新元 周 琳 摘要 : 乙醇、典附在药学中属广谱中效消毒剂,长期用于外科消毒灭菌。根据作者发明感冒快速治疗器,发现乙醇、典附和部分外用药可治疗普通感冒。本文主要从乙醇、典附的特点、作用,论述了它们的消毒杀菌机制,从普通感冒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推出乙醇、典附治疗普通感冒的观点,并在理论上从药理学、药动学论述了传统内服药、针剂注射治疗普通感冒的区别。提出了用新的介入方法治疗普通感冒 窗体 顶 端 关键词: 乙醇 碘附 治疗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疾病,也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自人类产生以来,该病就侵害着人的健康,并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该病治疗也困扰着无数代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他们利用种种方法,研究出许多战胜这种疾病的科学成果,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理想的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世界难题。这种疾病到目前也没有特效的办法和药物治疗,只有靠人的自然抗体来战胜疾病。 根据这一难题,本人发明了感冒快速治疗器(已向国家申请专利,专利号 200810232543.0 )解决普通感冒给人类带来的困扰。同时,在研究中我发现部分防腐消毒外用药也可治疗普通感冒。 为了更进一步的阐明上述观点,我选用乙醇、碘附两类防腐消毒药作出论述: 1 乙醇、碘附的特点 乙醇和碘附是一类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它具有灭菌、消毒、防腐等功效,又称为防腐消毒剂。 目前在医学上,乙醇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医疗器具消毒、生活用品消毒、病人排泄物消毒等等。碘附主要用于手术前病人全身性皮肤消毒、外科手术前手的消毒、注射、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口腔黏膜消毒,泌尿生殖道黏膜消毒、眼黏膜消毒、烧伤面的消毒、创面消毒、医疗器具及物品的消毒等等。两类药在医学上和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 1.1 乙醇 ( Ethyl alcohol ) 乙醇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中效消毒剂。 消毒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乙醇使病原体细胞或病原体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作用,使病原生物遭受重创,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乙醇是古老的消毒剂。具有速效、无毒,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易发挥,不稳定等特点。对细菌繁殖体,病毒、分支杆菌、真菌均有杀灭作用,对细菌芽孢仅能抑制其发芽。正是由于乙醇具有上述特征在运用中应考虑到浓度、有机物、温度等因素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1.2 碘附 ( iodophor ) 碘附又称碘伏,是以表面活性剂为载体和助溶剂的不定型络合物,又称碘络合物。碘载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粒中央,在水中可逐渐释放出游离碘,从而产生持续的杀菌作用。 碘附是广谱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各种细菌繁殖,结核分枝杆菌,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多种病毒,还可杀灭阴道滴虫,梅毒螺旋体,沙眼衣原体和藻类等,对细菌芽孢、真菌孢子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① 杀菌机制:在水溶液中碘主要以 I 2 、 HOI 、 OI - 、 H 2 O + I 、 I - 、 I - 3 、 IO - 3 等几种形式存在, I 2 能迅速穿透细胞壁,直接与细菌体蛋白以及酶蛋白发生卤化反应,由于碘取代共价氢的能力强,也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近 10 年来,许多学者用电镜、同位素、组织化学等技术观察发现碘附可引起芽孢肿胀、变形凹陷或局部破损,并可引起壳质层与皮质层通透屏障的破坏,导致核心物质 DPA 、 DNA 、 RNA 等漏出,使酶活性消失。碘附还可引起菌体内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下降、显微电子探针能谱图还显示芽孢中磷、硫、钙含量明显降低。认为碘附主要与蛋白质作用,生命活性物质酶的氧化可能是杀死病原体的原因之一 ② 。 碘附毒性很低且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无过敏性,因而在临床医学广泛运用。 乙醇和碘附是中效消毒剂,在临床医学和药学中把它们归类在外用药的范围,但它们消毒杀菌能力强,对人体副作用小。因此,广泛应用于医学范畴。 2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鼻、流眼泪,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咽痛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咯痰、畏寒、头痛、发热、吸气不畅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1 发病原因 (1) 中医认为: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其根本原因是体内正邪相争,阴阳失调,脏腑失和,气血和津液失常,使“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外感病邪,侵入人体所致。 (2) 西医认为:感冒多由于病毒、细菌侵袭机体而引起疾病,即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上呼吸道并迅速增殖而引起的。 2.2 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鼻腔及咽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分泌物增多,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分泌物。 2.3 治疗原则 ( 1 )中医:以解表祛邪为基本原则,依辩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治法,可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热解表,夹燥者宣肺润燥,体虚感邪者应扶正与祛邪并施。 ( 2 )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处理为主,重在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2.4 治疗方法 中医:是以散剂、汤剂、丸剂等口服入内,以解表祛邪,调整阴阳、脏腑、气血、津液等,达到体内平衡。 西医:对症处理,大多吃抗菌和抗病毒药物。打抗菌和抗病毒针剂,效果不明显。 从目前看,无论中医和西医对治疗普通感冒采用内服药和针剂注射,都没有特效的药物和治疗效果。但我们明白,普通感冒是由于外感“风邪”所致。按西医理论:普通感冒是外界病原微生物(即病毒、细菌)在人呼吸时侵入人的上呼吸道增殖所致。中医、西医采用内服药,针剂治疗普通感冒,它们的原理是杀灭侵入人体上呼吸道并迅速增殖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而乙醇、碘附是杀灭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的广谱中效消毒剂,并对人副作用小。因此,可以用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如图所示。 治疗普通感冒 乙醇、典附 病原微生物 杀 杀 灭 灭 (图一) 3 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与传统内服药、针剂注射治疗普通感冒的区别 3.1 传统内服药治疗普通感冒 中医、西医采用散剂、汤剂、丸剂、胶囊、片剂治疗普通感冒,首先要考虑的是用药安全,其次是用药剂量和疗效。用药的剂量不同,达到治疗的效果不同。用药中要考虑人的年龄、性别、机能状态、病理状态、个体差异、遗传因素、人种和民族差异,这就使医生用药很难把握。 根据药动学分析:药物进入人体到普通感冒的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鼻腔),要经过胃肠道、肝、血液等才能到达,这中间药物还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最后到达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鼻腔)的药物很有限,这样治疗普通感冒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力量就会减弱。其效果很不理想。(如图二所示) 散剂、汤剂、丸剂、胶囊、片剂 胃肠道 肝 血液 致病部位 (图二) 3.2 针剂治疗普通感冒 胃肠道 肝 血液 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 致病部位 针剂治疗普通感冒和吃药治疗普通感冒一样,首先要考虑用药的安全,其次是用药的剂量和疗效。在用药中要考虑被用药人的年龄、性别、机能状态、病理状态、个体差异、遗传因素、人种和民族差异等。不同的是,针剂治疗普通感冒和吃药治疗普通感冒,最大的区别是药物进入人体的部位不同,药物在人体内的动态变化不同(如图三所示) 图三 内服药 治疗普通感冒,药物是经过人的胃肠道到达肝、血液,再到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鼻腔)。而 针剂 治疗普通感冒,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再到治病部位,病灶处(靶点——鼻腔)。这就大大减少了药物在胃肠道和肝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治疗效果比吃药明显。 但是打针治疗普通感冒,药物进入血液后,一部分药物与血浆蛋白成为结合型药物,一部分在血液中呈非结合物的游离型状态,这也大大降低了药的效能。其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3.3 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 乙醇、碘附治疗普通感冒,它不是用传统的吃药、打针的方法将药物送入人体内,让药物经胃肠道、肝、血液在到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鼻腔)杀灭病原微生物。它是采用局部给药,用介入疗法,经人体原有管道——鼻孔,用器械将药物直接送入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鼻腔),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杀灭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达到治疗的目的。(如图四所示) 胃 肠 道 肝 血液 致病部位 乙醇 典附 图 四 这种治疗,避开了传统内服药治疗普通感冒 , 进入人体,经过胃肠道、肝、血液等,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避开了针剂治疗普通感冒,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后,一部分药物与血浆蛋白成为结合型药物,一部分在血液中呈非结合物的游离型状态和药物进入人体的动态变化。 研究中发现 : ( 1 )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侵入人的上呼吸道病变部位初期,也就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的鼻腔黏膜表层,及侵害人的机体致病初期,用器械将药物(乙醇、典附)直接送入病原微生物侵害人的机体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杀灭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效果很佳。 ( 2 )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侵入人的上呼吸道病变部位鼻腔 2 — 3 天后,用器械将药物(乙醇、典附)直接送入病原微生物侵害人的机体致病部位,“病灶”处(靶点),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杀灭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同时在用药物和针剂治疗效果更好。(如图五所示) 胃 肠 道 肝 血液 致病部位 乙醇 典附 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 散剂、汤剂、丸剂、胶囊、片剂 图 五 这种治疗方法初期必须经医务人员指导,并严格灭菌消毒。但简便易学、安全副作用小,效果好。不久的将来会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 注释: ① ② 薛广波主编《灭菌·消毒·防腐·保藏》(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p366 、 p367 参考文献 ( 1 )薛广波主编《灭菌·消毒·防腐·保藏》(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 (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 3 )杨致帮、叶 彬主编《病原生物学实验》(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1 、 ( 4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 5 )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研组编著《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8 ( 6 )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 ( 7 )郭成圩主编《医学史教程》,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 8 )王展威《医学的故事》,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7 ( 9 )孟景春、周仲英主编《中医学概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 10 )印会河、张伯讷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 ( 11 )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 12 )金惠铭、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 13 )李凡、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 14 )(英)杰克逊( Jackson.S.A )、(英)托马斯( Thomas.R.M )主编,吴寿岭、魏宝玲译《轻松 CT.MRI 超声检查》,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9 ( 15 )尹国有主编《呼吸疾病》,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12 ( 16 ) 滕久祥、贺泽龙主编《呼吸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 ( 17 )丘明生主编《远离鼻炎、鼻窦炎》,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9 ( 18 )李端主编《药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 ( 19 )梁文权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三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 ( 20 )【英】德尼尔( Denyer,S.P ) , 【英】霍奇( Hodges,N.A ),【英】戈尔曼( Gorman,S.P )编《药物微生物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10 周 琳,太原理工大学 周新元,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西关明珠园 小区二期三号楼六单元     身份证号: 612301590305081     联系电话: 13991602585   二 0 一 0 年十二月十六日
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乙酸为何容易结冰
热度 4 chemicalbond 2013-1-13 13:54
乙酸为何容易结冰
网友熊小浣的博文,《冰乙酸瞬间变成冰的有趣现象解析》【1】,让我思考一些小分子最基本的物理性质。 “冰乙酸”指的是纯乙酸(CH3COOH),它的凝固点比水高很多,大约是16-17度,所以容易以固体形式存在,看上去像冰一样,所以才有了那个名称。但是,为何乙酸容易结冰呢? 也就是说,为何乙酸的冰点那么高? 它的冰点不仅比水高,更比一个和它非常相似的分子,乙醇(CH3CH2OH)高很多,因为乙醇的冰点只有负114度。 还有一个类似物,那就是乙酰胺(CH3CONH2),它跟乙酸更像,不过冰点更高,将近80度,通常都是固体。 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分子的另外一个最基本性质。对于上面3个分子来说,乙醇和乙酸基本可以和水混溶,而乙酰胺却有限地溶解于水中,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200克的乙酰胺。 要解释这些基本现象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而真正理解了它,也会发现那些知识会很有用途,甚至于帮助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呢。 这里想先听听网友的观点。以后有时间再详细解说。 ----------------------------------------------------------------------------- 【更新】感谢网友 xiaoxiangyeyu 提出的解释,他认为有3个因素,即分子的平面结构,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分子间的PI电子作用。我觉得他回答得很到位,也靠谱。 如果需要补充的话,那就是分子间可能形成氢键的个数和强度决定了乙酰胺和乙酸的不同。 乙酰胺很特殊,和乙酸一样,它也是个平面结构(4个非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但是构成晶体单元的每个分子的氢键给体和受体数量刚好相等,因此在晶体中所有的极性基团都能够完全相互匹配,这样一来分子之间几乎只剩下非极性的 PI 电子,它们彼此通过疏水作用而层叠在一起:由于分子间氢键很强,乙酰胺分子堆积在一起,实际几乎等同于非极性分子。分子间的氢键和疏水作用使得乙酰胺的溶解度较低,而凝固点很高。下面图示乙酰胺晶体中排列的某个角度。 在蛋白里面,最常见的基团就是酰基,即取代的乙酰胺,一方面酰基跟周围的主链或者侧链形成氢键,另一方面,其PI电子又参与疏水作用,从而稳定着蛋白的主体结构。 熟悉本博客的读者也许还记得我以前的一篇文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分子间的结构和作用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7346-573543.html 里面提及主链酰基之间的氢键对蛋白结构的作用。下面这张图来自上面那篇文章。左上角是抗癌药物 Gleevec跟它的靶体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其它的是蛋白中最常见的2种主链结构(alpha 螺旋 和 beta 折叠)的放大。 【1】《冰乙酸瞬间变成冰的有趣现象解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66950-652411.html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5007 次阅读|8 个评论
201210387426利用乙醇提取茶多酚母液的方法
fmjzzh 2012-10-2 05:32
201210387426利用乙醇提取茶多酚母液的方法
1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微生物实验常用染色液及染色方法
hongri1130 2011-10-21 19:54
2 染色液配制及染色法   2.1 美蓝染色法   2.1.1 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   美蓝           0.3g   95%乙醇          30mL   0.01%氢氧化钾溶液    100mL   将美蓝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   2.1.2 染色法   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待冷。滴加染液,染1~3min,水洗,待干,镜检。   2.1.3 结果   菌体呈蓝色。   2.2  革兰氏染色 法   2.2.1 结晶紫染色液   结晶紫        1g   95%乙醇        20mL   1%草酸铵水溶液    80mL   将结晶紫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草酸铵溶液混合。   2.2.2 革兰氏碘液   碘          1g   碘化钾        2g   蒸馏水        300mL   将碘与碘化钾先进行混合,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mL。   2.2.3 沙黄复染液   沙黄          0.25g   95%乙醇        10mL   蒸馏水         90mL   将沙黄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   2.2.4 染色法   2.2.4.1 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1min,水洗。   2.2.4.2 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in,水洗。   2.2.4.3 滴加95%乙醇脱色,约30s;或将乙醇滴满整个涂片,立即倾去,再用乙醇滴满整个涂片,脱色10s。   2.2.4.4 水洗,滴加复染液,复染1min。水洗,待干,镜检。   2.2.5 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注:亦可用1:10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作复染液,复染时间仅需10s。   2.3 耐酸性染色法(萎-倪二氏法)   2.3.1 石炭酸品红染色液   碱性品红       0.3g   95%乙醇       10mL   5%酚水溶液      90mL   将品红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酚溶液混合。   2.3.2 3%盐酸-乙醇   浓盐酸        3mL   95%乙醇       97mL   2.3.3 复染液   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   2.3.4 染色法   2.3.4.1 将涂片在火焰上加热固定,滴加石炭酸品红染色液,徐徐加热至有蒸气出现,但切不可使沸腾。染液如因蒸发减少时,应随时添加。染5min,倾去染液,水洗。   2.3.4.2 滴加盐酸-乙醇脱色,直至无红色脱落为止(所需时间视涂片厚薄而定,一般为1~3min),水洗。   2.3.4.3 滴加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复染30s~1min,水洗,待干,镜检。   2.3.5 结果:耐酸性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细胞等物质呈蓝色。   2.4 柯氏染色法   2.4.1 染色液   2.4.1.1 0.5%沙黄液。   2.4.1.2 0.5%孔雀绿液。   2.4.2 染色法   2.4.2.1 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0.5%沙黄液,并加热至出现气泡,约2~3min,水洗。   2.4.2.2 滴加0.5%孔雀绿液,复染40~50s。水洗,待干,镜检。   2.4.3 结果   布氏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及细胞呈绿色。   2.5 奥尔特氏荚膜染色法   2.5.1 染色液   沙黄           3g   蒸馏水          100mL   用乳钵研磨溶解。   2.5.2 染色法   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染色液,并加热至产生蒸气后,继续染3min。水洗,待干,镜检。   2.5.3 结果   炭疽芽胞杆菌菌体呈赤褐色,荚膜呈黄色。   2.6 瑞氏染色法   2.6.1 染色液   瑞氏色素     0.1g   甲醇       60mL   用乳钵研磨溶解。   2.6.2 染色法   2.6.2.1 涂片待自然干燥后,滴加染色液,固定1min。   2.6.2.2 加入等量蒸馏水(pH6.5),染色3~5min。   2.6.2.3 用蒸馏水冲洗,待干,镜检。   2.7  鞭毛染色 法   2.7.1 染色液的配制   2.7.1.1 甲液:称丹宁酸5g、氯化高铁(FeCl3)1.5g,溶于100mL蒸馏水中,待溶解后加入1%的氢氧化钠溶液1mL和15%的甲醛溶液2mL。   2.7.1.2 乙液:称2g硝酸银溶于100mL蒸馏水中。   在90mL乙液中滴加浓氢氧化铵溶液,到出现沉淀后,再滴加使其变为澄清,然后用其余10mL乙液小心滴加至澄清液中,至出现轻微雾状为止(此为关键性操作,应特别小心)。滴加氢氧化铵和用剩余乙液回滴时,要边滴边充分摇荡,染液当天配,当天使用,2~3d基本无效。   2.7.2 染色法   在风干的载玻片上滴加甲液,4~6min后,用蒸馏水轻轻冲净。再加乙液,缓缓加热至冒汽,维持约半分钟(加热时注意勿使出现干燥面)。在菌体多的部位可呈深褐色到黑色,停止加热,用水冲净,干后镜检,菌体及鞭毛为深褐色到黑色。   2.8 碱性复红染色法   将0.5g碱性复红染料溶解于20mL95%乙醇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如有不溶物时,可用滤纸过滤,或静置后取上清液备用。   注:本染色液系用于苏云金芽胞内蛋白质毒素结晶的染色,藉以与蜡样芽胞杆菌相区别。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全血中乙醇
zouxl1113 2010-11-19 15:26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全血中乙醇
个人分类: 科研论文|19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固体酒精是怎样制成的
yaoronggui 2010-9-8 16:08
家庭或餐馆利用火锅用餐的,以及野外作业和旅游野餐者,常使用固体酒精作燃料。固体酒精是将工业酒精(乙醇)中加入凝固剂使之成为胶冻状。使用时用一根火柴即可点燃,燃烧时无烟尘、无毒、无异味,火焰温度均匀,温度可达到 600 ℃左右。每 250 g 可以燃烧 1.5 小时以上。比使用电炉、酒精炉都节省、方便、安全。因此,是一种理想的方便燃料。 固体酒精的配制也很方便。在一个容器内先装入 75 g 水,加热至 60 ℃~ 80 ℃,加入 125 g 酒精,再加入 90 g 硬脂酸,搅拌均匀。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 75 g 水,加入 20 g 氢氧化钠,搅拌,使之溶解,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加入 125 g 酒精,搅匀,趁热灌注成型的模具中,冷却后即成为固体酒精燃料。
个人分类: 化学与生活|258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1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