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博物馆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博物馆

相关日志

谢谢梁进君并诸位博友
热度 16 gfcao 2012-9-18 18:06
科学网上读过梁进君系列博文《淌过博物馆》的博主为数不少,但读过她积集出版的著作《淌过博物馆》的博主可能不会太多,而我则是其中幸运的一个。 今年整个的暑假都在外地渡过,先是在香港晃荡了一个月,静心休养闭门思过也算小有收获,回到广州不久又出差西安开会,昨天才再次回到广州。今天走进办公室,一份来自上海的邮件吸引了我,打开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梁进老师慷慨赠送的《淌过博物馆》赫然映入眼帘,该书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不失为一本高质量的出版物,可见梁进君与编辑的用心。翻开扉页,柔中带刚、苍劲秀美的“曹广福老师惠存”几个钢笔字跃然纸上,地道标准的赠言。 科学网上数学出身的博主并不多,而能在科学网“叱咤风云”、产生重大影响的数学博主就更少了,梁进君是当之无愧的一个。读着梁进君的博文,我常常有一种感慨:“同为数学人,我咋就没人家那么好的文采呢?”我总是教导学生要多读点闲书,好让自己的笔头生出点花来,但与梁进君相比,我差了一大截,以后还怎么好意思再对自己的学生讲这样的话? 自从 08 年在科学网开博,转眼间快五年了,在这里认识了不少现实中可能永远不可能认识的朋友,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曾经不止一次地有人问我:“你咋有那么多时间写博客?”、“写博客耽误时间吧?”我想只有写过博客的人才知道,与写博客耗费的时间相比,收获是巨大的,如果不是科学网博客,梁进君的《淌过博物馆》也许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完成并出版。在一次吃饭时,有朋友问我:“你写博客有没有过想出版的打算?”我说:“开始没有,写着写着有了一点念头。”写博客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积累,博客可以让我们在闲暇之余写下自己平时没心思记录下来的所思所想,有朝一日回眸一看,原来留下了这么多值得留住的文字。对我来说,在科学网上认识几位朋友实属幸运,在这里大家彼此的生活几乎没有交集,不会发生利害上的冲突,所以大家可以用一种超越世俗的心态坦诚相处。有空时彼此聊上几句,高兴时彼此调侃一番,烦闷时彼此吵闹一回,没时间大家各奔东西忙自己的生活,何等的洒脱!现实中是难得有这种境界的。也许是相同的专业让我们有了相对比较近似的观念,科学网上几位数学出身的博主都成了我心目中的朋友,梁进的文采、见南轩的诗才、苹果的率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了,还有那个天津的杨家小将,虽说搞什么 PNP 与我的专业相去甚远,但也算是广义上的同道中人。 算上梁进的赠书,我已经收到若干份博主的礼物了,最早是陈安老弟的赠书,然后是见南轩的赠书(差点忘了,赶紧认罪补过,也收到过蒋科学的大作,考盘子的音乐光碟),最近又有干女儿赠予的杂志与梁进的赠书。还收到几件别具一格的赠品,相信在科学网是独一无二的,几年前,马家妹妹丽丹托人千里迢迢捎来两株桂花树,可惜我不善此道,活活地把两棵桂花树伺弄死了,狠狠伤心了几天,愣是没敢告诉她,今天把这个秘密说出来,算是认罪。有个妹妹听说我睡眠不好,大老远寄给我一件有助于睡眠的物件,盛情难却之下俺就收下了。此外还有一个不怀好意的家伙送给我一盒东东,说是教我学坏的,嘿嘿,俺送给俺老爷子泡酒喝了,孤魂你没意见吧?你若想知道会不会让人学坏,下次你去问俺老爷子去。除了上述博主,还有馈赠我礼物但没有开博的网友。 借此机会,向诸位给予本大侠深情厚谊的博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个人分类: 随笔|4355 次阅读|35 个评论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xuyingxiao 2012-9-9 21:49
无论是中医粉丝还是反中医人士,对中医是一种文化大都无异议。因此,中医药博物馆还是有必要的。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位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园内,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陈列馆、校史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展厅不错,只是要门票。 从百度百科摘几段介绍: “馆内设有9个展区和科普活动室,并建有图书资料室、多功能讲演厅、文物库房、多媒体演示教学设施等” “医史博物馆成立于1938年7月,是中国最早建立和目前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医史专业博物馆,馆藏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中医药文物14000多件,《黄 帝内经》、《伤寒论》和《本草纲目》等古今医籍6000多册,医药报刊3000多册/种,其中不少是20世纪20、30年代稀见中医药刊物。分综合馆和养 生康复、针灸推拿、中药方剂、中医文化、中医科教5个专题馆” “针灸推拿馆展示珍品——清代乾隆皇帝赐与编著《医宗金鉴》官员、1744年铸造的针灸铜人,石器时代的医疗用具砭石,翻刻于1665年的《铜人明堂图》,针灸推拿器械等” “中医文化馆展示中医名家等书法、绘画作品和历代医家的处方手迹。” “中药方剂馆有马王堆出土的花椒、茅香、桂皮,晋代王羲之亲属墓中出土的丹丸,泉州湾宋代沉船中的降香、沉香,清代各式盛药器皿,质地各异的制药工具,古代药典等珍贵实物资料”。 贴几张俺拍的照片: 外景 门口环顾四周 内景,原则上不让拍照,就只贴几张远景吧。
个人分类: 旅游|4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技传播系师生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交流之行圆满结束
rubyland 2012-9-9 11:10
为了加深对科技传播的理解、推动古生物研究的发展、并进行相关科普项目的的调研以及合作,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于2012年3月4日组织全体师生参观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领导潘正祥书记、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石云里教授、中科大大学生科普实践基地主任张静明一同参加了考察和交流。 4日上午8点,我系师生一百四十余人在校西大门集合,分乘三批驱车前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并于11点抵达目的地。随后,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位于博物馆二楼的报告大厅,接受博物馆馆长冯伟民等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的欢迎大会。 会上,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冯馆长首先对我系师生的此次来访交流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向大家介绍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基本概况,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研究所过去几年的研究成果。冯馆长重点介绍了澄江古生物科普项目的情况,并希望和中科大科技政策与科技传播系开展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利用科技传播的手段推动古生物研究继续发展,最后他再次表示对到场师生的欢迎,预祝大家有个愉快的一天。 之后,我系系主任周荣庭做了简短的讲话。他首先表达了对冯馆长精心安排接待工作的感谢,并表达我系和博物馆的合作面向科技传播,意义重大,我系师生将全力推动古生物科普的研究,并借助“科普新媒体”的概念将合作推向深入。 最后邀请冯馆长向到场师生介绍“生命演化”、“生命进化节点”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随后的参观。会后大家来到博物馆一层领取了导游笔,开始参观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陈列和展品。 在博物馆中,师生们在导游笔的讲解下了解了寒武纪大爆发、澄江动物群、瓮安生物群、热河生物群等不同的古生物研究成果,并观看了3D科普电影。 下午3点,周荣庭等系老师以及3D科普电影项目小组的成员和中科院古生物所王海峰副所长、冯馆长等研究员进行了面对面的项目讨论,随后冯馆长和研究员在二楼报告大厅再次面对我系师生,和大家交流观后感,答疑解惑。 晚上7点,全体师生安全回到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圆满完成了此次参观活动,老师和同学均表示此次活动受益匪浅,对学习和科研有很大的帮助。 (通讯员:王镱霏)
2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博物馆里面的2个小错误
热度 6 chemicalbond 2012-9-2 22:46
国家博物馆里面的2个小错误
今天有机会去参观了一下国家博物馆。里面的国宝很多,一天都看不完一半。网上能找到国宝的图片,这里就不上传了。倒是发现博物馆里头的文字有2个地方好象是有点问题,值得考虑改进。 第一个地方是介绍古代文物和历史的年代表。 里头看上去有个断层,那就是公元24年不知道是哪朝哪代? 回家一查,原来是在王莽的新朝被灭刘秀称帝东汉之间,其实还有个汉皇帝,叫做刘玄。根据史书,刘玄混在起义军里头,并没有多牛叉,不过和后来的刘备一样是刘邦的汉朝的皇室的直系,因此在23年2月被拥为皇帝。可惜,由于起义军内部斗争,25年12月就丢了命。另一个太子党,也就是刘秀,显然更有实力,在同一年(25年)恢复了老刘家的汉朝政权。 这段故事好像以前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上也没有讲过。今天是有了互联网,我才从好几个地方(包括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中找到具体的史料。不过,作为国家级的博物馆,似乎不应该把那段历史给含糊过去。我当时就问了一个工作人员公元24年咋回事,可惜被问的好像只是个保安性质的人员,一点都不懂。【1】 参观博物馆的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事情涉及我的老家。这事还真巧。我看到里头有介绍新石器时代的资料,点击电脑还可以找到不同地方的详细资料。有个在江西的新石器遗址(筑卫城文化)好象离我老家有点近,就点击一下:果真神奇,里面显示就在我的老家江西进贤。那一瞬间真是激动了一把。不过,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有这回事呢。可惜,回家一查网络,原来是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搞错误了,那个地方其实是在江西的樟树。【2】让人白激动一回,这有点冤。希望他们以后能够改正过来。 参考资料 【1】 http://zh.wikipedia.org/zh-cn/%E6%B1%89%E6%9B%B4%E5%A7%8B%E5%B8%9D 【2】 http://www.dzwww.com/rollnews/news/201204/t20120402_7511600.htm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2924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上海的科普活动馆
jjmm26 2012-8-30 17:34
宝山 长江河口科技馆 宝杨路1号 31275999 √ 1月24-28日9:00--16:30 玻璃博物馆 长江西路685号   √ 闭馆 海军上海博览馆 吴淞塘后路68号 56163295 免费 1月28日9:00--17:00 陶瓷科技艺术馆 逸仙路3000号3号楼3层   √ 闭馆 长宁 消防博物馆 中山西路229号 28955295 免费 1月26-28日9:30-11:3013:30-16:30 儿童博物馆 宋园路61号 62783130 √ 1月22-28日9:30--17:00 纺织服饰博物馆 延安西路1882号 62378231 免费 1月26、28日9:00--16:00 奉贤 菇菌科普馆 金海公路7299号   √ 闭馆 都市菜园 海湾镇海兴路888弄1号 37571111 √ 1月25-28日9:00--16:30 虹口 邮政博物馆 北苏州路250号 63060798 免费 1月23-28日9:00--16:00 科学节能展示馆 中山北一路121号A1楼5楼   √ 闭馆 黄浦 隧道科技馆 中华路268号 63331160 免费 1月22-28日9:00-11:3013:00-16:00 城市规划展示馆 人民大道100号 63184477 √ 1月25-28日 青少年科技探索馆 上海市建国西路137号 54656808 免费 1月22-28日9:00--18:00 江南造船博物馆 鲁班路600号 63019797-6119 免费 1月25、26日9:00-11:0013:00-16:00 民防科普教育馆 复兴中路593号 24028008 免费 1月26-28日9:00--15:00 科技发展展示馆 上海市南昌路57号   √ 闭馆 嘉定 汽车博物馆 安亭博园路7565号 69550005 √ 1月25-28日9:30--16:30 金山 农业科普馆金山馆 漕廊公路9166号 57397181 √ 1月22-23日10:00-15:00;24-28日9:00-15:30 青浦 中国兵器博览馆 沪青平公路6888号 59233000 √ 1月22-28日8:30--16:30 闵行 航空科普馆 沪闵路7900号 54809490 √ 1月25-28日8:30--16:00 健康生活体验馆 兰坪路160号 64355470-11 免费 1月26-28日8:30--16:30 松江 农业科普馆松江馆 五厍示范区西厍路1号 57877988 √ 1月22-28日8:30--16:00 地震科普馆 佘山镇西佘山 57652473 √ 1月25-28日8:30--16:30 天文博物馆 西佘山山顶 57651723-0 √ 1月24-28日8:30--16:30 徐汇 昆虫博物馆 枫林路300号 54924190 √ 1月22日9:00--15:00;23-28日9:00--16:00 公安博物馆 瑞金南路518号   √ 闭馆 普陀 梦清园 宜昌路66号 62778770 免费 1月22-28日9:30--16:00 长风海洋世界科普馆 枣阳路839号 62235501 √ 1月22-28日8:00--17:00 纺织博物馆 澳门路150号   √ 闭馆 杨浦 中国武术博物馆 长海路399号 51253386 免费 1月24、25、28日9:00--16:00 自来水科技馆 杨树浦路830号   √ 闭馆 院士风采馆 国顺东路369号 55226911 免费 1月22、24、26、28日9:00--16:30 闸北 禁毒科普教育馆 汉中路188号 63533334 免费 1月22-28日9:00--16:00 铁路博物馆 天目东路200号 51221130 √ 1月22-27日9:00--16:30 眼镜博物馆 宝昌路533号 66296332 √ 1月26、28日9:00-11:0013:30-16:00 浦东 银行博物馆 浦东大道9号7楼 58788743 √ 1月27、28日13:00--16:00 电信信息生活体验馆 世纪大道211号   √ 闭馆 磁浮交通科技馆 龙阳路2100号 28907777 √ 1月22-28日9:00--17:30 中医药博物馆 蔡伦路1200号 51322710 √ 1月22-28日9:00--16:00 集成电路科技馆 张江祖冲之路2288弄 58960729 免费 1月22-28日10:00--16:00 东方地质科普馆 机场镇新龙村新龙宅100号 33934565 √ 1月22-28日8:30--16:30 风电科普馆 东大公路5366号 58293030 √ 1月25-28日9:00--15:30 动漫博物馆 张江路69号 58957998 √ 1月27、28日10:00--17:00 中国航海博物馆 临港新城申港大道197号 68283691 √ 1月25-28日9:30--16:00 海洋水族馆 陆家嘴环路1388号 58779988-游客中心 √ 1月22、28日9:00-18:00;23-27日9:00-21:00 上海科技馆 世纪大道2000号 68622000 √ 1月23-28日9:00--17:15
23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的旅程--武汉美术馆和湖北省博物馆
jingpeng 2012-8-26 20:33
最近,武汉美术馆和湖北省博物馆搞了些特展。整个暑假都没出去,论文写作的进展也很慢,快憋坏了,出去转悠了一圈,真是不虚此行,收获很多。 进门的标志就很有沉淀的感觉 一些作品,油画,忘了是某个大家的代表作了。大部分是些名人的画像 还有些小老百姓,很有人情味。典型的八十年代知性女性,现在还有这种感觉的人吗? 高晓松说八十年代充满了理想,现在怎么都物质主义了? 萌动的青春,正在慢慢逝去~~ 后现代作品?古怪的画,古怪的感觉。配色倒是很亮,对比强烈 不知所云的画,似乎是一片荆棘,要栏住什么 小清新的作品,很家常,很安静 简洁的线条,纯灰色,却勾勒出宁静的教堂。高大威严中,又有一种可亲近的感觉,可能是前面的花草带来的 又是一个小清新的作品,小花草和竹子好像在悄悄对话 下面两幅画是神作,猜了半天,居然画的是张飞和曹操。不看题目,哪个鬼猜的到? 老清新的画,即便有花草和鸟,灰黄的背景,让人感觉是秋天了,隐隐有迟暮的感觉 繁盛,热闹,春天? 在武汉美术馆,刚好碰到一个漫画家--落子,免费给别人画人像,实在是太幸运了。他每周六上午都在,有兴趣的可以去试试 我也画了一个 这个是效果 继续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里面搞了一个西方艺术品的展览。感谢西蒙基金会。西蒙先生是一个西班牙裔的墨西哥富商,热衷收藏西方艺术品,在中国搞了一个巡展。这个展览展出了他收藏的一些作品。 这个雕塑的含义是揭开自然的面纱,象征人类的探索,认识自然的美 唯美的人体,略带点世俗的诱惑 这个雕塑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刚看到的时候真是被震撼到了。给人纯洁神圣的感觉,通体洁白。坚硬的大理石,居然刻画出轻盈的面纱,还似乎能透过面纱看到俊俏的脸庞!作品的名字叫“蒙面纱的利百加”,利百加是圣经里的人物,以美貌、谦逊和好客著称。我还买了一个雕塑的照片,看照片和实物感觉还是很不一样。 参考资料: 【1】蒙面纱的利百加 【2】 古典与唯美---- 西蒙 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 展
个人分类: 生活-娱乐|5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单霁翔:故宫博物院应成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热度 1 whyhoo 2012-8-22 21:54
“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俄国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但无论以任何标准进行评价,故宫博物院与之相比毫不逊色,故宫博物院应该成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独家专访,就此予以详细论述。   单霁翔直指,博物馆的世界性文物收藏,不是以是否有外国文物为标准,更不是以掠夺别国文物为骄傲,而应是以藏品保管和博物馆业务在世界影响力为标准。   “据我所知,欧洲及美国博物馆的文物藏品,绝大多数是来自世界各地,一般主要不是本国本民族的艺术品。而故宫的文物,80%为清宫旧藏,是中国五千年艺术长河的重要载体和见证。”“故宫的建筑群也是文化整体里的一部分,包括了政治、宗教、祭祀、文化、家居、休闲、娱乐等各种功用,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和营造水平,甚至可以说是古代东方建筑的典范之作。”   他介绍,从藏品数量上,故宫博物院有180余万件(套);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约800万件;大都会博物馆现有藏品超过200万件;卢浮宫在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达40余万件;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各类文物270万件。在这一点上,故宫博物院的收藏绝对是值得骄傲的,这在世界博物馆中都名列前茅。   更让他引以为豪的是藏品结构,故宫博物院藏品的93.2%是珍贵文物(即国家一级文物),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且大多属于“传世文物”,传承有序、品相完好,是中华文明精华的代表。“这与世界其他博物馆以资料为藏品之最、珍贵文物占很小比例的‘金字塔’结构大相径庭,这也是故宫博物院的独特之处。”   而且,其中的重要类别都是历史序列整齐。以书法为例,故宫的藏品涵盖了从契刻到书写进而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书法艺术的历程,藏品从甲骨文、钟鼎文,直至晋朝开始形成书画艺术,此后历朝各代的名家流派,几乎一应俱全。再如,陶瓷收藏可以举办中国陶瓷发展史,玉器收藏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没有断档的时代,这一点是世界上没有哪个博物馆可以媲美的。   从参观人数上相比,大英博物馆2010-2011年度的参观人数为590万人次;卢浮宫2011年接待观众890万人次,2010年7月-2011年6月大都会博物馆参观人数达568万人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每年观众达350万人次,而故宫博物院2010年参观人数约为1283余万人次,2011年约1411余万人次。在他看来,故宫博物院当之无愧是“当今世界上观众来访最多的博物馆”。   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加,与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国际著名博物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开展日益广泛的合作,也确立了故宫博物院在国际博物馆领域的突出地位。   他介绍,故宫博物院近年来从本院的特点和优势出发,陆续成立了古陶瓷研究中心、古书画研究中心、古建筑保护研究中心、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2009年12月,又设立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五个研究中心和国家级科研基地是高层次的国际性学术研究机构,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合作性课题研究提供一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学术平台。   在谈到网上关于世界第五大博物馆有北京、台北故宫之争,单霁翔淡然一笑。他表示,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北京、台北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的局面。但两岸故宫的交流一直从未间断过,特别是2009年双方达成“八点共识”之后,合作越来越具体,在举办展览的同时,如康熙与路易十四展、雍正大展、富春山居图合展等,2010年双方提出的二十几个合作意向,已经落实的就有以同等条件共享影像资料、重走故宫文物南迁路、互访学者、出版物交流等;两岸故宫研讨会已经举办了三届,以后还要举办下去,共同来探讨双方兴趣所在的学术题目。   “故宫是属于世界的,是人类共同的艺术文化宝库。两岸故宫博物院的收藏更是同根同源,血脉相连,都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都具备世界一流博物院的条件。”他以2005年李敖参观北京故宫为例,参观结束后,他由衷感叹:“过去我说大陆故宫有宫无宝,台湾故宫有宝无宫。我认为我错了,要为此忏悔。”   单霁翔坦言,我们也认识到在博物馆建设一些方面,故宫博物院与世界一流博物馆尚有差距,在多方面都需要虚心学习、加大投入、努力改进和提高。 原文见 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lmsj/201208/t20120821_261801.html
个人分类: 文化|1812 次阅读|1 个评论
旅美归来说印象 -- 旅美散记之六
热度 28 tangchangjie 2012-8-22 09:13
旅美归来说印象 -- 旅美散记之六
旅美归来说印象 -- 旅美散记之结束篇(唐常杰) 回到成都,先急着温习久违了的家乡味,再带着麻辣余香,接着上篇说。 太多的博物馆,太少的时间 华盛顿有许多博物馆,涉及航天、艺术、历史、非洲,印第安人,邮政,肖像,…;如果要细看,一个馆也要半天一天;时短而馆多,依据兴趣,粗观用10分钟,细赏用4小时。参观感觉有千言万语,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太多的博物馆,太少的时间(Too much museum ,too less time)。 间谍博物馆: 旁 观者进阶参与者 按朋友的推荐,参观了间谍博物馆,这是此行中,唯一收费且禁止照相的博物馆。 其特色是高技术、高交互性和高参与性。第一馆就向观众普及间谍常识,教观众一些监视和识别被监视的基本常识,处处有键盘交互,把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且贯穿全程,很值得国内博物馆学习。其中,二战和冷战时的间谍战例揭秘有点震撼,看完后,觉得20美元的门票挺值。    白宫:友好的界面与外松内紧 在白宫外漫步,碰上一个要求限制民间枪支的示威活动,示威者挂着牌子,安静地展示诉求,游人们似乎对示威视而不见。用刚从间谍馆中被普及的监视常识,觉得远处有人、或有设备在关注着这里的动静。   国会山里,议员正在开会,仍然允许参观,安全检查特别严格。围绕白宫走一圈,花香鸟语中,松鼠和小鸟并不拒绝游人的赐食,显得一派祥和。   不知是刚被普及了识别监视的常识,还是心理作用,觉得这里外松内紧,好像一个软件,在友好用户界面下,天经地义地忙碌着高科技的传感器内核和物联网安保设施。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 Made in China 旅游中自然会留心给亲友带上一些小纪念品或小IT产品。但看得上、且买得起、性价比相对高的,多是“Made in China ”。   有一位同行朋友,在康宁玻璃中心现场看了艺术品生产过程之后,在其商店看上了一副玻璃的国际象棋,大胆买下,骄傲展示,棋子晶莹剔透,令人爱不释手,边把玩,边夸其物美价廉。笔者弱弱地提醒了一句:这东西太重,不好携带,十年前在成都曾经买到过类似产品,而且廉价得多。众人细细一看,发现降价标签下面,琵琶半遮面地露出“na”,揭开,跃然入目的是“Made in China.”。   某些商店在贴降价标签时, 有意无意 地覆盖“Made in China”,表明许多“中国造”产品,其实质量不错,性价比高,若无偏见,选之无错。商店为了避开某些人的偏见,才出此怪招。   在浏览纺织品时,偶见有的纺织品来自巴基斯坦或孟加拉,遗憾地感叹一声,同行旅客调侃我,说教授又在替总理操心。      给旅行美国评个印象分 准备回国前,一位朋友问我关于百姓生活方式的三个问题,下面用QA (Question -- Answer)的方式列出:    Q1:和多年前在美国学习时相比,中美生活差距如何?    A1: 城市生活设施的差距不太大了。30多年前,看到美国的高速公路,美国的超市,美国的汽车普及程度,曾与此友一起感叹,哪一天,中国有了这些设施就算富强了(现觉此标准太低)。如今,曾经感叹过的上述对象都和美国的差不多了;在农村生活方面,虽有进步但还有差距;在科技核心技术方面差距还大;明眼人都清楚、都承认的。   当时,笔者还说了句大实话:在美国几个城市看到的地铁设施,其实还不如香港、北京,深圳和成都的,可能美国的地铁设施比中国的要落后一代。 这位朋友摇头不信,也难怪,他在父母去世后,有25年没有回来看过。25年,可以把父母的孩子 变成孩子的父母,可以把老师的学生 变成学生的老师。25年可以发生好多好多事;是真是假,回来看看就知。       Q2: 对美国城市生活中什么事物印象最深?    A2: 美国生活用能太奢侈。暑假中,学校的大楼,即使没有人,也是 7 X 24 地开着空调;赤日炎炎的大白天,路灯也是亮起的;一个快餐便餐,附带的包装和一次性的餐具,满满一大盘,比较高碳;一方面烘干机热得频发火灾,一方面不准用晾衣服的方式利用太阳能;一方面自己耗能太多,一方面还要指责其它国家用能太多。如果说,几个世纪以前,殖民者为胡椒打过一场战争,殊为荒唐,或许某一天为能源引起争斗,原因之一就是用能奢侈。       Q3: 此行此游,给美国打多少印象分?怎样综述美国之大 ?    A3: 此题太刁,回答不好就是国际笑话;如果是外交官对记者,可能会答“无可奉告”;朋友之间,趁着麻辣味的余香,你调我侃,调侃的定义中就蕴含了不可太当真。   科研人惯于建模,兹定义三个密度函数:   强大度 S=s(x,y,z,t), s –strong,描述 物理属性 ,国力、军力、经济力等等;   伟大度 G=g(x,y,z,t) , g—great, 描述 逻辑属性 ,包括伦理的、形而上的属性;   老大度 L=l(x,y,z,t), 描述 心理属性 ,phycology catigory; 上述度量都是密度函数,随时间地点变化。解释如下:    G:伟大度 。作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后起之秀,美国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民主思想、自然科学。工业革命,科技发展,太空探索…等方面,为人类做出过伟大的贡献,伟大度G=g(x,y,z,t) 随时间而变,纵向地考察,G是有起有伏的,例如在二战中,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为人类和平做出伟大贡献,那段时间就特别突出。    S:强大度 S=s(x,y,z,t), 国力军力经济力等等。横向比,是世界上最强的;纵向考察,也有起伏,例如二战末期,达到一个高峰,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稍逊风骚。现在,也许又达到了新的高峰。       L: 老大度 L=l(x,y,z,t), 这是心理属性,属主观范畴。可分为决策层和百姓层。决策层中有那么一些人,自诩为地球老大,似乎最近几年,老大度这种心理还在膨胀。我是老大我怕谁,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要管。   综上所述,美国之大可用包含伟大度,强大度,和 老大度的三维向量描述,而不能用一个一维的评分来简单表述。 问题太刁,答案也刁,你调我侃,不必太认真。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微笑 老伴年轻时,作桥隧工程;那时我在国外学习,还没有“陪读”这一概念;她跟着工程队,走着山路,牵着铁路,铁路修好了,又走新的山路….; 在今年初,老伴就开始策划这次旅游:趁着现在身体健康能走,趁着有亲友的邀请,趁着暑假的机会,去看看世界, …   一路上,借助手机GPS和谷歌地图,借助短信、WiFi和3G,顺风顺水,从未迷路; 一路上,借助数码相机,收集美景,心态面向着阳光,眼内就无阴影,不为阴影而郁闷;      在人流如潮的旅游点,没有足够的时空取景,采用了快抓快拍,总要用电脑做后期处理(剪裁,调色、调光等),计算机已改变了旅摄技术。有一次,在车里隔着玻璃窗,每5秒钟拍一张,想不到其中有几张既清晰,又抓到了难得的事物。摄影高手会见笑这种“摄影凡人+电脑”的方式,旅游高兴就行。   从3000多张照片中,筛选出65%可用,其中有5%,电脑处理后,也许能算精品。抓住了事件,抓住了微笑。   也许,老伴策划此次旅游的初衷,可以用《最浪漫的事》歌词表达: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 相关博文 标志性建筑和成果的引领作用 (图文)---旅美散记之一 在韩家炜老师的实验室和家里作客---旅美散记之二 黑色矮牵牛与科研特色----旅美散记之三 第三只眼看费城自由钟 --- 旅美散记之四 江山如此多娇 — 旅美散记之五 旅美归来写印象 -- 散记之结束篇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观察感悟|13824 次阅读|65 个评论
东游西逛之特奥蒂瓦坎(金字塔群)
热度 10 zhangt10 2012-8-15 10:51
东游西逛之特奥蒂瓦坎(金字塔群)
世界新七大奇迹里面似乎没有墨西哥游客最多的金字塔群-特奥蒂瓦坎( Teotihuacan )。这里曾经是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到公元七到八世纪美洲大陆最繁荣的城市,在高峰期的公元450年左右估计有人口将近25万人,占地83平方公里,主要工业有陶器,首饰和工艺等等,往南影响力达到危地马拉,与玛雅前古典和古典时期的文化发展有直接交流。 这个古城公元一世纪时开建的太阳金字塔是世界现存古代三大金字塔结构之一,而月亮金字塔(公元二世纪到五世纪建成)是整个祭祀建筑群的轴心顶点。附近的住宅区内有多层公寓,里面的壁画精美非凡。 在这个文化衰落几个世纪之后,迁移来的阿兹特克人被这里的建筑震撼,把这里叫做神诞生的地方,他们的祭祀建筑也继承了许多这里的风格。 从墨西哥城到特奥蒂瓦坎48公里,有大巴直到。爬太阳金字塔倒没我想的那么难,毕竟在瓜纳华托山路走多了! 唯一的遗憾是走错出口,没去成当地的博物馆,只有把墨西哥国立人类博物馆里特奥蒂瓦坎馆的照片顶上了。 从月亮金字塔上看Teotihuacan遗迹全貌 月亮金字塔祭祀结构群。中间是祭坛,有正方形广场。 准备开爬太阳金字塔。。大概250级台阶 从太阳金字塔顶看Avenue of the Dead (阿兹特克人取的名字,他们以为边上都是坟墓,其实那些是住宅宫殿的遗迹。。)和月亮金字塔 游客是全家老小都要来的,这位老爸好辛苦。这个景点春分那天游客尤其多。 从太阳金字塔的半坡看羽蛇神庙遗址(公元150-200年)和贵族宫殿群 羽蛇神庙遗址的浮雕 出土文物 羽蛇神庙的牺牲(手都反绑着的哦) 陶器 面具 玉器(好像说是从别处进口的-西班牙文看不懂呀) 壁画碎片,似乎是饮酒图哦 壁画里某神 某大神的形象很抽象哦 这是壁画和公寓的复制吧。。 这些当地人在木杆顶上唱啥呢? 回到现实。。。大巴被警察拦截搜查。。。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6236 次阅读|19 个评论
西点军校博物馆
热度 8 lixuekuan 2012-8-7 12:48
西点军校博物馆
西点军校博物馆博物馆尽管没有没有咱们的军事博物馆大,但也精致,对武器发展史的介绍一会就可以看完。不像咱们的军事博物馆看完武器发展史需要走好几个展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6121 次阅读|24 个评论
参加了《淌过博物馆》首发式
热度 10 cutefay 2012-7-30 14:08
昨天上午,去参加了梁进老师的大作《淌过博物馆》的首发式,就按照记流水账的方式,说一下见闻吧! 我在去的路上的时候,苗元华以及他可爱的夫人已经到了,他们在门口等我,我们一起进去。本来我以为我们去的还挺早的,没想到刘立老师比我们到的更早。 在会场上,我看到一位穿黑色连衣裙的女士在和一些来宾们交谈,我以为她是会议的主办者之一,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梁进老师。我刚开始居然一点儿也没认出来!现实中的梁进老师比起博客上的照片要显得年轻和有气质,所以确实没敢认。想来我真是惭愧啊!后来知道是梁进老师之后,就赶紧去和她打招呼,并且让她帮我在书上签名:) 在我进来不久,武夷山老师和苏青老师也到了,他们都是我之前很熟悉的老师了:)我们在开场前闲聊的时候,一位瘦瘦的显得很干练的小伙子走过来,自我介绍说他是吴国胜。后来,也没有和他交谈,他中途就离开了。之后,李宁老师、吕秀齐老师等人也都到了。 首发式开始之后,梁进老师用50分钟的时间做了个报告,报告的内容很精彩,让听众们一下子就对各种博物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梁进老师还出了好几个小谜语,让下面的人猜。在场有很多小朋友,他们非常厉害,我还没猜上来的时候,他们都有人猜上来了。 武夷山老师、苏青老师和刘立老师分享的他们作为淌客的经历也很精彩,让我们长了不少见识。 流水账就到这里了,最后再说一下自己的一些感想:科学网上有很多的经常博文和博友们的交流,像梁进老师的《淌过博物馆》这样,把博文变成传统传媒的科普书籍,再到现场讲座式的科普宣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这过程中,也汇集了博友们的互动,增进了博友们之间的友谊。希望这样形式的活动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可惜这次参加首发式的博友还不够多,希望以后能在类似的活动上结识更多的科学网博友。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4006 次阅读|14 个评论
咋过博物馆?
热度 7 boxcar 2012-7-30 09:23
就在昨天,梁进老师的大作《淌过博物馆》在中国科技馆内首发,而且在众多科学网名博的助淌(煮汤!)和围观(有博友承认,当时“悄悄地进村,发言地没有”)下 “大获成功” (有俺本家吕秀齐老师的博文为证)【 1 】。据悉,到场博友纷纷发表精彩而热烈的的演讲【 2 】,其热烈程度忽然让俺想到了“岩浆”。可以预料,还会有更多博友的纪念博文在最近几日陆续发表。为了不在这一拨“淌”流被落下太远,俺在点灯熬夜看奥运会躺了几个小时恢复一下熬晕的疲劳之后,赶紧起床写下这篇博文,说说众人对博物馆的若干态度和方式,算是给博友隔空做一次“煮汤”(助淌)。在此,先不大严肃地提出一个问句——若去外地旅游,该咋过博物馆? 1) 路过博物馆 这是现如今这个“贪快求多”的时代里游客最常采取的一种方式。知名的博物馆都会在旅游地图或指南上有标记,而且通常都有非常漂亮而有特色的建筑外观,离得老远就看得见。如果游客不是在大巴车上打盹、没被导游忽悠进旅游商店消费或自己拥挤在商业街疯狂购物,通常会到博物馆的大门口或者标志物旁与之“合影留念”,然后再匆匆离开。这种过博物馆们而不入的做法,堪称“路过博物馆”。博物馆之于游客,恐怕和其他任何一个有一定造型,值得拍照做纪念的建筑物没甚区别,只是纸质的或者电脑的相册中的一两张不大值得关注的相片而已。不瞒大家,这种相片,我自己就有若干张。 路过博物馆那种根本“不贴边儿”的态度,简直对不起游客的“游”字。更认真负责的游客,对待博物馆好歹也要“到此一游”一下(不过,刻字留念就免了吧!)。那就买张门票或者登个记走进去。结果,便有了—— 2) 流过博物馆 流,是浏览的“流”。也就是像小溪一样并不停留,对博物馆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边走边看,眼睛看多少算多少,脑子记得多少算多少。 3) 冲过博物馆 相比于“流”字体现出的低速度,“冲”是很有“冲击力”的。具体来讲,“冲”可以表现在流量和流速上。最典型的“冲过博物馆”,是每年黄金周中的故宫博物院之类的最著名的大型博物馆会迎来游客高峰,每天接待多少万人,而每个人在博物馆(院)中停留的平均时间却很短,这就像是最近频发的暴雨和洪水一样,流量大、流速高、冲击力强(甚至破坏力都大),过后大流量的痕迹,好像剩不下什么。 4) 拍过博物馆 对有些有心的游客来讲,他们很想关注下博物馆,但却因为时间短(导游给定的集合时间)、任务重(博物馆中可看的东西太多),所以没法静下心来用一天半天的时间去自习地观看、阅读和欣赏每一件展品。这时,现代科技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极其快捷的方式来与博物馆“互动”(其实是相对运动),那就是亮出自己的“长枪短炮”——照相机或摄像机,一路走一路拍,在存储卡或录像带中留下博物馆及其展品的影像资料。作为一名拍客,如果遭遇“博物馆禁止拍照”的警告语,可能还要采取点儿不合法的“偷拍”方式。采取这种比较耗费电池电能和存储卡空间的方式拍过之后,电脑硬盘里会多出许多影像文件,。 5) 淌过博物馆 最后,简短地说说我对梁进老师用的这个标题“淌过博物馆”的理解。淌,是液体和固体保持接触情况下的一种流动方式。如果我们闭上眼睛,想想水流在地板上流淌的感觉,就不难看出“淌”与“流”和“冲”的区别。在淌这种流动方式,液体和固体以非常大的接触面积紧密接触,保持很低的相对运动速度慢慢经过,液体即有充足的时间去滋润固体,同时也能溶解吸收或带走固体表面甚至当中那些能够融入的东西。因为有了“淌”这种非常良好、几近完美的方式来对待博物馆并与之互动,所以能够得到最佳的效果。“淌”之于博物馆的游客,能够从观赏展品、阅读介绍和在现场及日后的思考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和启发。当游客在完成了观和思的过程之后,还可以像梁进老师这样,把所见所思所想变成文字记录下来,形成系列的文章甚至专著。有这样的文章或专著在报刊、网络上流传,甚至有幸被博物馆收藏和展示,对博物馆本身也无疑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和推介作用,并能加深后来游客对展品的理解和领会,起到无声而且无边的导游的作用。事实上,很多历史名胜就是靠淌过(也可能躺过)的文人墨客的诗词游记而“捧红”的。 因此,让我们向梁进老师学习,争取做一个能够“淌过博物馆”的“淌客”。 参考: 【1】 吕秀齐: 梁进主 “ 淌 ”, 武夷山等博主助 “ 淌 ”, 《淌过博物馆》首发大功告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597098.html 【 2 】刘立: 在梁进《淌过博物馆》发布会上的发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597097.html
个人分类: 社会|3753 次阅读|21 个评论
青岩古镇
热度 1 zhaodl 2012-7-28 19:01
青岩古镇
此次贵阳之行,会后没有随大家考察,但我也没有虚行。除了报到的当天下午,租借了一辆自行车,游遍了酒店对面的花溪公园,我还抓住离开前的半天,去了一趟青岩古镇。尽管是没有跟团,也没有当地朋友带领,但我在出发以前做过功课:从花溪到青岩的公共交通十分方便,中巴随时都有。中巴不仅是几分钟一趟,而且票价只有3元,最后一班车可以等到晚上10点。另外,有网友提醒:记得一定要到西门,那里可以看到古镇的全景。我本来就不喜欢人造景点,更不喜欢逛商业街,所以我到了以后,先是在镇子里闲逛了,领略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以后,才到景点里边去。景点没有大门,四个城门都是开放的,如果不参观博物馆、文昌阁、会馆之类的地方,就不需要购买门票。我就没有买门票,进了古镇以后,直接奔向西门。 来西门的人很少,街边也没有几个商铺,多为住户人家。西门外边就是通往贵阳的公路,包括高速公路。西门的两边,是两座小土丘,沿着土丘修建有一段城墙。我在城门楼上转了一下,观察后发现:北边的山上树木茂密,城墙也是从山后绕过,上去一定看不到小镇的全景。所以,我就径直沿着城墙登上南边的土丘。一点也不错,一边上行,一边就可以俯瞰小镇。小镇有四座城门:东门的山比较低,但丘陵绵延;南门出去,在两山之中通往一个村庄;北门虽然离山也不近,但北边的山势高大;西门外边相对来讲最为开阔。所以我留一首,记下了自己的印象。 古镇无华四面山,前街阴雨后街干。 东山翠碧青烟起,西路云飞径向天。 碧瓦青砖走雨檐,雕窗油木映薄帘。 蝉鸣僻巷更幽静,揽客商家分外喧。 天是一会雨,一会晴。我打着雨伞,一会遮雨,一会遮阳,抽着烟、看着景、修改着诗句,不知不觉时近中午。我下午还要早点回去,所以就信步下山,在街上闲逛。在走到一条僻静的古巷时,一个叫“古道遗风”的小院子吸引了我。我随性进去,一边休息,一边解决午饭。院子虽小,但花草茂盛,假山流水俱全,是一个难得的僻静之处。我坐下要了壶茶,顺手点了支烟,拿出半通先生刚刚送给我的诗集,翻阅起来。如诗所言。 青岩古巷小茶坊,雨后天晴日照廊。 一串烟灰擎不落,半通诗句伴茶凉。 注:半通,诗词集作者的雅号。 可是,好景不长。自从进来了五六个川渝人家,小小的院子就再也没了安静! 半晴半雨下西山,古巷深深步履闲。 小院餐歇觅静处,川人结伴闹翻天。 没了幽静,我也该离开了。
个人分类: 社会生活|417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梁进教授《淌过博物馆》写几句
热度 17 陈安博士 2012-7-23 13:23
【Blog主人按:今天有感冒征兆,实在难以提笔,昏昏沉沉之下,勉强凑成四段,见谅!】 一    在科学家与社会的交流中,小同行中主要看学术贡献,大同行里则会注意科学技术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有启发性的解决思路,非同行则往往把视角集中于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插话的焦点领域,如艺术、文学、文化、文明等。梁进教授作为应用数学的博士,金融风险的学者,和大同行与非同行交流通过她在欧非等洲游过的博物馆这一主题的系列博文,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科学普及出版社的苏青老师慧眼识珠,最近出版了梁进教授的博文系列《淌过博物馆》,我个人认为,会让科学界的人为之振奋一下——科学家太需要公众更深入地认知他(她)们在非科学领域的感悟与成果了。 二    目前,在海外的几乎每个国家都能觅得到 中国人的 足迹,或工作或游学,或定居或旅居或过往,而旅游则几乎是每个人必然要做的一件事。在网上可以看得到很多中国人开的旅游公司,有不少是M日N国游的模式,而除了路上行走和床上休息的安排外,就是驻足于海外的景点之间了。而诸多的景点里,博物馆几乎是无法避开的。    从什么角度看博物馆?艺术家和科学家不同,年轻人和中年人不同,甚至男人和女人也不同,梁进教授作为 中年女 科学家,角度自是非常不同于流俗,我之前在她的博客上看过不少,也不时留言交流一下,总之,在科学网的所有博客里面,梁进的博文系列是不可能被忽视的,因为它们具备很强的独特性和敏锐的触角。    欧洲大多数博物馆里都给年轻的艺术家提供临摹的机会,不收 门票,而由于欧洲对于博物馆文化的格外重视,即便有朝代更迭也不影响保护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使得博物馆中的馆藏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更值得作为游客的我们这些外国人驻足与关注。    而关注博物馆,个人觉得有几个方面,一是从艺术的角度看作品本身,所谓“内行看门道”;二是关注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与传说,这些东西和艺术品一样成为整体,所谓之“外行看热闹”;三是看艺术品或艺术家之间的传承与创新,所谓之“ 超越细微 看大道”。作为具备天然审视能力的理科教授,我们期待着梁进教授的《淌过博物馆》能够从大道而入门道,兼告诉我们更多的热闹。由于我拜读过梁进的大多数作品,我认为她是做到的了。 三    据我自己从照片中分析梁进的面相,第一个结论是“很象科学家”,再进一步“很象数学家”,黑 发间偶见的几丝白发,略显憨厚的嘴角笑意之外的聪慧眼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之她偶有的调皮,偶有的深沉,偶有的渊博,偶有的伤感,一起组成了一个无法准确刻画的女教授整体形象,而我特别希望《淌过博物馆》能够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梁进,在书中,她可以是老师,是同伴,是孩子,是向导。    而从梁进的这一本书,也让我有了一个期待,如果三分之一的科学家能够有机会把自己科学家之外的一面充分展示给家人、朋友、同事与公众,那将是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而事实上,科学家本就应该是人类中最为丰富多彩的人群之一,他们有探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能力,有着因为学术交流而游遍世界的机会,和记者不同,后者更家关注表象和现象,而科学家则关注事物的本质和本源,加之对资料的掌握能力和对于问题的研究能力,他们天然地对于事物有更深切的好奇和揭穿谜底的欲望。    博物馆里难道展示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创造力中最神奇、最迷人、最谜语的一面吗?而关注科学家们如何从这里面看到艺术家和公众可能会忽略的内容,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四    我有非科学家的朋友,曾经跑过30多个国家,不少次是M日N国这样的旅游模式,也所以,路途之外的旅游时间其实很少,后来我问:还记得法国有什么值得看的东西没?回答道:有个博物馆叫什么来着,特别大,里面的画和雕塑可真多,感觉两天都看不过来,可是没办法,只能看2个小时。    我不客气地讽刺道:瞧你这旅游的,基本属于驴吃青草,低头大嚼,连走马观花都算不得。    朋友笑笑,说:我知道自己只是在累积旅游国家的数目罢了,也许等老了之后,再回来慢慢地看。    听了这话,我就突然伤感起来,美好的东西其实会在那里,但是我们的脚步往往太过匆匆而忽略与忽视,而虽然它在那里,你却不是永远存在,本来来之不易的一次错过可能就是永恒。    如此,象梁进一样,记录它吧,最好珍存在心里和书里,让你随着它一起永恒。
个人分类: 艺论|4995 次阅读|35 个评论
《淌过博物馆》一书的引言
热度 10 liangjin 2012-7-23 09:25
《淌过博物馆》一书的引言
这本书由我在科学网上发表的 “淌过博物馆”系列整理后出版。当初写这个系列的初衷是为了呼应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我的一些淌博物馆的经历和大家分享。虽然写作期间遇到了许多困难 , ;但没有想到的是该系列在科学网上大受欢迎,很多资深的学者、老师都鼓励我整理出书。一时有点惶惶然,因为我毕竟是学数学的,淌博物馆只是我的业余爱好,从没有写过这样的书。还有就是因时间较早,受当时条件限制,图片资料很少,又多次搬家,很多照片流失,博文附的图片很多从网上下载不符合出版要求。最后我还是鼓足勇气将它整理出来。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科学普及出版社苏青社长的热情鼓励,郑洪炜、张敬一、李洁等老师付出大量心血的编辑,也感谢武夷山老师帮我作序,还有很多帮我收集照片的朋友闫瑛、张克威、林仲文、林颖之、周薇、佟新、闫征、谢玢以及科学网博友孟津、刘立、祖乃甡的奉献,丰富了我这本书的图片。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我母亲王妙娟女士和我已故的父亲梁孟箴先生,他们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这里有不少照片还是父亲的遗作。 博物馆,自然紧系 “ 物 ” ,收藏了各种好物、老物、奇物、贵物、证物、例物等,因其不同的主题,粗略可分为文物类、艺术类、科学类、宗教类、皇宫类、综合类、专题类等。一个城市文化水平的高低,只要看看这个城市的博物馆就可以大致判定。重要的是博物馆所赋有之功能为: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项。 然而博物馆的意义远不只是收集了一些物品,而是刻录社会发展的脚印,记载人类获得的成就,展现自然神奇的奥秘,揭示历史复杂的矛盾,最终增长参观者的知识,激发访问者的反思。毫不夸张地说,博物馆是集中人类智慧的地方,淌博物馆就是滋润心灵的过程。 想起过去的几十年,因为喜欢博物馆,每到一处就去当地的博物馆溜一圈。虽涉馆不深,回首一看,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竟然也泊过上百个,说淌应该不过分。我自知学识浅薄,没有资格高谈阔论博物馆的厚重沉淀,但却可以和大家分享淌世界部分地区博物馆的种种经历。 因为不是写教科书,所以本书涉及的一些博物馆可能并不全面,但本人认为是比较有特点而且有代表性的。本书还涉及一些并不能严格称为博物馆的访地,如“大学篇”、“事态篇”所记录的地方。特别是最后一篇世博会,几乎集中了我所写的各篇的特点:科学、艺术、文史、专题、综合、巡回、杂类等,在我看来这些地方具有博物馆的特征和功能,姑且称之为广义的博物馆吧(我的选择原则是以商业为目的的各种展示会除外)。 我淌博物馆的经历,应该从我 12 岁时参观上海工业展览馆开始。 那一年,我独自一人,坐了两天三夜的小船,沿京杭大运河从当时所在的刘老涧到镇江,然后深更半夜从镇江码头走到火车站,再搭上去上海的火车,来到上海的爷爷奶奶家。当时的大上海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大博物馆,满眼都是新奇。我一下子泡进了大街小巷,身揣 5 元钱,舍不得坐 4 分钱 3 站的公交车,成天在南京路、淮海路上野。那时最渴望的就是去文化场所。可是去图书馆没有借书证,为一张电影票可以在电影院门口站半天,书店的书一本要好几毛,所有的钱不够买几本。后来听说原来的中苏友好大厦改名为上海工业展览馆,正在进行展览。于是我便杀到了静安寺,来到工业展览馆。 但到了展览馆门口,人家不让进,说是要单位介绍信。我从农村来,哪来的介绍信?莫不是要按手印?或再坚决点,按血手印?我绕着展览馆转了几圈,试图寻找可钻的洞和可爬的墙,未果。只好掏出张纸,慢慢地把手指放进嘴里……忽然,我看到了一批中学生在一个老师带领下正向另一个入口走去。我定了定神,整了整衣服,快步走上前,大大方方地跟上了队伍,昂首挺胸地走过门卫,混进了展览馆。 工业展览馆展示了当时我国工业和科技的最高水平。现在想来,当时的展厅里没太多展品,水平也不高,但对于我这个乡巴佬来说,还是大开了眼界。直到现在还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国产设计的 1/3 大小的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模型。这个缩小了的模型仍然占据了一个大展厅,让当时的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个模型的说明不多,我的物理知识也很有限,我缠着工作人员问个不停。除了工业展品,还有各种工艺品,有刺绣、牙雕、漆器、景泰蓝等,漂亮得不得了。我一个展厅一个展厅地转,流连忘返,直到闭馆,被工作人员轰赶出来…… ( 前天的中苏友好大厦,昨天的上海工业展览馆,今天的上海展览中心 ) 也许有了 12 岁那年的经历,博物馆对我而言很神奇,每到一地,我总要打听当地的博物馆并去淌一淌,更何况大多数博物馆很友好,参观免费,更不要介绍信。然而,前不久路过的我心目中博物馆圣地 – 已更名为“上海展览中心”的原中苏友好大厦正在进行房展,商业气氛浓烈…… —————————————————————————————————————— 补记 :非常感谢有读者对“淌”的质疑。“淌”是个中性词,没有不敬的意思,恰恰相反,反应了淌者的谦卑。博物馆博大精深,水深不可测,集中了人类集体的智慧和记忆,没有个人敢说可以将其掌控于股掌,有无数资深而睿智的学者穷其一生也只能在某一小方面有所造诣。但博物馆却是对全民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的学识和水平去感悟去学习去收获。我一个外行也只能涉水不深,湿鞋淌过。但我却有很多心得和大家分享,这种心得一定会有共鸣者,事实上,科学网博客的反应也证明了这点。听说国内不少很好的博物馆门可罗雀,国人出国热衷于奢侈品商店而不是博物馆,这些都让我很痛心,我愿为推动博物馆文化出一点点绵力。这就是我出书的原因。博物馆不会因为我的淌而变得浅薄。就像大海不会因为海边有那么多捞小鱼小虾的淌海人而不再伟大、深邃和神秘。运气好的话,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好奇心像牛顿那样得到大海的馈赠捡到几个耀眼的贝壳。
个人分类: 淌博物馆|6187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到吉林市去学科学——参观陨石博物馆和松花湖
热度 2 xuyingxiao 2012-7-22 19:16
吉林省吉林市,中国唯一的市名和所在省名相同的城市。 1976年3月8日15时许,世界历史上罕见的石陨石雨降落到吉林市北郊方圆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最大一颗陨石重177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后命名为吉林一号。 吉林市陨石博物馆位于松花江南岸,它将各种陨石结合现代科技加以展出。 吉林一号陨石 虚拟成像 吉林二号陨石 之后去吉林市的松花湖学科学,松花湖是吉林省最大的湖泊。不过是人工湖,1937年拦截松花江水建设丰满水电站时形成”。现在是夏季,看不到著名的雾凇景观。 吉林市的雾凇号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严寒季节,气温低至零下20到25度,丰满水电站开闸放出的水却在零上4度,遂起浓雾,经风吹凝结在松花江岸边的树木上。“吉林雾凇”是“雾凇中厚度最大、密度最小和结构最疏松的雾凇品种——毛茸形晶状雾凇”。
个人分类: 旅游|4724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为梁进老师《淌过博物馆》写的“序”
热度 18 Wuyishan 2012-7-22 07:05
(博主按:梁进老师的科普著作《淌过博物馆》首发式将于 7 月 29 日上午在中国科技馆举行,想参加首发式的博主请与苏青博主联系,详情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47do=blogid=591862 . 下面是我为该书写的序。) 序 很多人都觉得,科学网是藏龙卧虎之地。我佩服的科学网博主很多,掰着手指是数不过来的,其中包括同济大学的梁进教授。她的博文我每篇必读,细细咀嚼。不过,我迄今尚未与梁进老师见过一次面。 给一位未曾谋面者的书写序,不亦怪哉? 说怪也不怪。梁老师刚开始在科学网博客上写“淌过博物馆”系列时,我就开始给她发短消息,吹毛求疵:为什么用“淌”而不用“趟”呢?梁老师耐心地解释了“淌”之妙: 博物馆可以淌吗? “ 淌 ” 有 “ 趟 ” 的意思,但更有湿淋淋的感觉,比较传神。 我淌过的博物馆比梁老师少多了,但也是位淌客(不是坦克)。想当年, 20 世纪 80 年代在驻美使馆科技处工作期间,每到周末,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华盛顿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公立私立的博物馆,我都不放过。不光我自己去,而且我拉着使馆里的伙伴们一道去。那时,伙伴们给我起了个绰号――子,即孔夫子的“子”。往好了说,是说我知识比较丰富;往坏了说,是说我比较迂腐,不能与时俱进。但是,“子”毕竟是有作用的。有时候,伙伴们为周末去哪里而争论不休,有的说看电影,有的说逛商场。不能取得一致意见,他们就问我去哪里好?我常说:“去博物馆”。于是,他们开玩笑地嚷嚷起来:“子曰,去博物馆,那我们就去博物馆!”。于是,使馆里充满了快乐的空气。 回到梁老师的“淌过博物馆”系列。其第一大特征,是梁老师的文字水平绝对一流,毫不夸张。 2010 年 2 月 27 日,我在得知梁老师生病后,写过一篇博文,“ 特别的祝福给特别的你”,里面写道: 苏联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 1890-1972 )在一生中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写了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纸的论文,内容涉及昆虫学、哲学、遗传学、历史学、戏剧学等等。他去世后,不同学科的人都在张罗纪念他,可是,历史学圈子的人根本没想到,他的本行是昆虫学家;昆虫学圈子的人根本没想到,他在人文领域有如此骄人的成就。您说:他到底是什么家?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最佩服柳比歇夫这样的学者。 梁进老师的“淌过博物馆”系列已经写了 7 篇。您若不了解梁老师的职业身份,能猜到这是出自数学教授之手的文字吗?她的《玉佛之约》简直就是一部高水平小说啊!这是我受到很大震撼的科学网博文之一。更别谈,她还是制谜高手。您说:梁老师是什么家? 该系列的第二大特征,是梁老师的感触特别细腻,充分体现了知识女性的优势。我若看了一个博物馆,也许抓住了它的重大特征,也许抓住了它的某一细节,但是,决没有像梁老师那样的功力,能够捕捉每一博物馆的特殊气氛。如果每座博物馆是一条独特的溪流,梁老师就能通过文字和图片让读者听见这条小溪的流水潺潺,使你禁不住想挽起裤脚,去趟一趟那流淌的生命之源。 还需要第三大特征“图文并茂”吗?还需要第四大特征“门类齐全”(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应有尽有)吗?不需要了,不需要了!有以上两大特征就足够了。 现在是数字化时代,虚拟博物馆越来越多。用 virtual museum 在谷歌网上搜索,可得 1050 万个西文网页;用“虚拟博物馆”搜索,则命中 263 万个中文网页。既然探访网上虚拟博物馆如此方便,而且免去了鞍马劳顿,虚拟博物馆的访客就越来越多。但是,身临现场之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可以推断,陈子昂如果不登临幽州台,决计写不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样的千古名句。梁进老师在本书中记下的感悟和体验,对于那些从未去过现场的虚拟博物馆访客将是极其宝贵的替代性体验。 另外,当代社会较普遍地认可“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愿意像梁进老师那样投入巨量时间遍访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人少之又少,再次投入大量时间将访博体验付诸文字的人则几乎见不到了。因此,这本书必将成为图书中的珍稀品种。 Blog 音译为“博客”纯属偶然,但“博客网”与“博物馆”同享“博”字则属必然。博物馆必欲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博客网必欲汇聚千家,吞吐万言。科学网著名博主梁进老师动笔撰写“淌过博物馆系列”,不亦宜乎! 梁老师邀请我写个“序”,恭敬不如从命。我甚至可以腆着脸皮说:当今之世,如欲为梁老师的这本书写序,舍我其谁也? 是为序。 武夷山 2011 年 5 月 11 日急就 2011 年 8 月 29 日修改
个人分类: 科普小兵|6153 次阅读|29 个评论
先淌为快:梁进博主《淌过博物馆》
热度 5 liuli66 2012-7-16 19:46
先淌为快:梁进博主《淌过博物馆》
01 封面 02 作者提到 liuli 03 liuli淌过伦敦科学中心 —————————————————————— 相关 博主苏青社长:《淌过博物馆》即将淌进中国科技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47-591862.html 科学网名博、同济大学数学系梁进教授的科普图书《淌过博物馆》,近日已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作者以她科学工作者的独特视角,和读者一起分享了她淌过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感受和领悟,从科学到艺术,从古远到民俗,从自然到文明,有考证有悬疑,有灿烂有黑暗,有故事有趣味。让读者和她一起欣赏博物馆精彩。 7月29日上午,科学普及出版社将在中国科技馆举办《淌进博物馆》首发式,届时梁进老师将亲临现场与读者互动。科学普及出版社和梁进老师还共同邀请武夷山老师、刘立老师、陈安老师、迟菲博士等科学网博友,一同分享《淌进博物馆》面世,探讨扩大科学网博文出版等事宜。7月28日下午,我将有幸陪同梁进老师参观中国科技馆。欢迎广大博友莅临首发式现场。有愿陪同梁老师一同参观中国科技馆者,请在评论栏报名并留下联系办法。 《淌过博物馆》由武夷山老师作序。
个人分类: 杂感|111 次阅读|7 个评论
号召北京的博友们响应"《淌过博物馆》淌进中国科技馆"活动
热度 4 cutefay 2012-7-14 20:05
苏青老师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一篇 “《淌过博物馆》即将淌进中国科技馆 ”的博文,其中提到“ 7月29日上午,科学普及出版社将在中国科技馆举办《淌进博物馆》首发式,届时梁进老师将亲临现场与读者互动。”“7月28日下午,我将有幸陪同梁进老师参观中国科技馆。欢迎广大博友莅临首发式现场。有愿陪同梁老师一同参观中国科技馆者,请在评论栏报名并留下联系办法。” 号召北京的届时博友们去参加首发式等活动,去给本书的作者梁进老师以及苏青老师捧场。届时,北京的素未谋面的博友们也可以互相认识一下^_^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390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