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神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36年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热度 2 大毛忽洞 2012-6-18 09:57
36 年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1976 年 1 月,各大报纸转载发表毛泽东的《 水调歌头 · 重上井冈山 》,当时俺正在念高三,自然而然地在语文课堂里学习了这首诗词。 当时俺就有个问题:毛主席 1965 年写的诗词,为什么要等到 1976 年才公开发表,语文老师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当时觉得,我们有“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就很自豪了。 要是再能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那就更好了。 36 年过去了, 我们现在有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但是“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却出了问题。 这里面似乎有辩证法: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难作易时易亦难,好为坏处坏还好。 参考阅读: 水调歌头 · 重上井冈山( 1965 年 5 月)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注 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七六年一月号。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572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矿业大学校旗搭载“神七”上天
lxwang 2008-11-12 17:34
在百度上搜索矿大百年校庆的相关报道时,发现这样一则消息,在中国矿业大学100年校庆网站上有这样的报道: 10月18日下午2时,中国矿业大学校旗搭乘神舟七号飞船遨游太空返校迎接仪式在南湖校区镜湖国旗广场隆重举行。然后我就搜索了相关的报道,在校报上有这样的报道:2008年9月25日21点33分,当神七载人飞船划出一道银线刺穿云层直冲无尽的苍穹时,中国的太空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27日16时43分左右,翟志刚又进行了太空漫步,从此中国人掌握了舱外活动技术,用自己的力量迈向了太空。神七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不仅仅引起世界的关注,也激起了亿万同胞的爱国情怀,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心底呐喊:祖国,我为你骄傲!另外,还有一个让所有矿大人都将为母校而骄傲的事情:我们中国矿业大学校旗搭乘神舟七号飞船一起遨游了太空。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惊喜。在校旗返校仪式上,当罗书记宣布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的校旗是唯一一面搭载神舟七号飞船的太空校旗时,现场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校旗上还留下了航天员杨利伟、聂海胜、翟志刚的亲笔签名,这对我们是个极大的鼓舞。中国矿业大学的校旗,是我们奋斗历史的浓缩,是我们办学精神的凝聚,它此次的太空之行,向世人展示了矿大非凡的办学风采以及矿大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在茫茫太空之中,我们留下了足迹,这是我们中国矿业大学历史上的荣耀,是对我校教育事业的肯定,它将激励着矿大人不断前行!很多同学认为:神七上搭载的矿大校旗是给母校明年百年校庆最好的礼物。是的,在百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与母校共享了这份荣耀与辉煌。神七的发射,让我们为祖国而骄傲,而现在,作为矿大人,我也由衷地呐喊:母校,我为你自豪!就让这面凝聚着伟大航天精神、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旗帜去昭示我们未来的成长。 还有这样的报道,拉犁山笑迎四海嘉宾,镜湖水喜迎太空来客。10月18日,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校旗搭乘神七飞船遨游太空返回学校,百年矿大迎来一周年倒计时,对于这一特殊日子,全校学子无不欢呼雀跃,纷纷通过多种方式发表祝福感言,表示将秉承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校园精神,为百年校庆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10月18日下午1点,我校搭乘神七的校旗返校仪式在镜湖广场举行。神七的发射成功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我校校旗搭载神七升空更是为我校辉煌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信电学院05级张同学当天参加了这一仪式。他说到:对于每位应届毕业生来说,百年矿大的盛典也许不能亲身体会,但能够看到我校校旗搭载神七和倒计时一周年的活动也一样感到很自豪。这不仅激励我们矿大的同学为母校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也是对我校成绩的肯定,也为我们的就业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当带有航天员亲笔签名的校旗交接到校领导手中的那一刻,文法学院的郭同学说:当我看到校旗的时候,非常激动,感觉太不可思议,除了震惊就是自豪和骄傲,我立即打电话给我的老同学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我想,我对矿大的热爱又多了几分了。外文学院李同学表示:我校校旗是神舟七号飞船搭乘的唯一一面校旗,我相信它是对我校百年矿大的最好献礼! 还有一则:拉犁山笑迎四海嘉宾,镜湖水喜迎太空来客。今天的矿大景色格外迷人,今天的矿大群情振奋。10月18日,中国矿业大学校旗搭乘神舟七号飞船遨游太空返校迎接仪式在南湖校区镜湖国旗广场隆重举行。校旗搭载承办方澳大利亚教育管理集团李新庆先生,校领导罗承选、葛世荣、邹放鸣、张爱淑、赵跃民、宋学锋、曹德欣,原副校长周建国出席仪式。迎接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邹放鸣主持。党政机关部门负责人、教辅单位负责人,各学院干部师生代表共2000余人也参加了迎接仪式。 下午2点,接旗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首先由校党委书记罗承选致辞,他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完满完成飞行任务,是今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重大科研实践活动,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而中国矿业大学校旗与神舟七号一起遨游太空,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伟大历史时刻,与全国人民共同分享了这份自豪和荣耀。中国矿业大学不仅代表了我国在煤炭高教领域的最高水平,而且代表了煤炭能源领域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中国矿业大学的校旗,是我们奋斗历史的浓缩,是我们办学精神的凝聚,它此次的太空之行,向世人展示了矿大非凡的办学风采,矿大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最后,他表示我校将不负时代的重任,不负人民的期待,以无限的热诚、勇气和坚定的信心,顽强拼搏、争创一流,早日实现建设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 在接旗仪式上,澳大利亚教育管理集团中国区执行总裁李新庆先生宣读了《神舟七号飞船 中国矿业大学校旗搭载物品保全公证书》。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中,校旗交接仪式正式开始,校长葛世荣代表学校与李新庆总裁交接校旗。校旗以及六张具有珍贵纪念价值的神七整个航行过程富有代表性的照片,被装裱在镏金框内,校旗上方不仅有两枚神七发射地酒泉,返航着落地内蒙古的珍贵邮戳;还有神舟五号杨利伟、神舟六号聂海胜、神舟七号翟志刚三位宇航员的亲笔签名;有中国矿业大学校旗就存放在翟志刚手拿红色包裹里。我校校旗是神舟七号飞船搭乘的唯一一面校旗,这必将在高等教育史上流下一段佳话。 仪式上,教师代表、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农教授,赴北京航天城迎接校旗返校的学生代表、校学生会主席陈阳光,在校学生代表吴霜分别作了发言,他们为校旗能够随神七共同遨游太空,实现飞天夙愿而欢欣鼓舞,热血沸腾,为能够与母校共享这份荣耀与辉煌而骄傲。 迎校旗仪式结束后,党委书记罗承选、党委副书记邹放鸣、校旗搭载承办方代表李新庆、校友王晶分别就校旗搭乘神舟七号飞船遨游太空的经过、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意义等接受了校内媒体的采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也畅谈了此时此刻他们对校旗遨游太空归来的无限喜悦与自豪之情。 遗憾的是这样的报道似乎并没有被广大媒体所宣传,我也是无意中才发现这样的报道,看到后,深感自豪。我想矿大要被大众所认可,宣传就必不可少,这样的新闻应该大力宣传才对。还有,我现在根本打不开矿大的网站,不知道是我这网络的问题呢,还是很多人都打不开呢,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门面,如果大家都打不开,相信后果不用我说,希望学校能解决这一问题。
个人分类: 人生经历,智慧感悟|4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军测学院喜迎“神七”功臣回校(转载)
jlpemail 2008-10-15 08:19
军测学院喜迎神七功臣回校 www.ck365.cn 来自:中国测控网 时间:2008-10-14 本报讯 10月6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夹道欢迎在神七安全着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陈刚等专家教授载誉归来。记者从该校获悉,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8大系统正副总指挥、正副总设计师中,有多人毕业于该学院。 作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基地,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为我国、我军信息化建设输送了大批能担当重任的高素质人才。据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载人航天副总设计师王忠贵,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张荣之,以及在神五神六中担当测控通信系统总工程师的于志坚,都是测绘学院毕业的学员。据介绍,他们都是1978年考入该院的本科生。这次担任神七飞天顾问,我国载人航天主要奠基人、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沈荣骏院士,则是上个世纪50年代测绘学院的毕业学员。 该院毕业学员研发的三维态势显示系统,确保了神五神六的安全返回。他们对这一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并将这一系统由原来安装在地面指挥车,移到了直升机上,从而使搜救工作的组织指挥由地面移到空中,大大提高了搜救效率。功能更加强大的三维态势显示系统在神七安全着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据介绍,在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中,这个学院的游雄、徐青两位教授当选该工程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 笔者慕名来到测绘学院,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观看了院士墙。在不到100米长的墙上看到,竟然有8名两院院士是测绘学院的毕业学员。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在编教员中,有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明)
个人分类: 消息场|4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七问天,我收获了地球
maxiaorong 2008-10-7 22:11
我一直在犹豫该不该写这篇博客,因为我要表达的东西和大家脑海中严肃而自豪的神七问天不太搭调,我只是想把大脑皮层的应激反应说出来。 记得神六升天的时候,我正好生病,在寝室躺着休息。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在办公室里看电视直播,那次我错过了。这次神七问天,我很兴奋,一直守着电视机。从发射到宇航员出航、返舱,都全程全注。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 看到了那颗蓝色的星球 。我非常地兴奋! 仅仅只是看到了地球,为什么兴奋?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从小受两种教育:科学VS迷信;二是因为我空间想像力太差;三是因为我热爱钢琴曲《星空》。 小时候爸妈工作忙,我是和外婆在农村长大的。外婆是典型的农村妇女,还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苗医,她的医术是草药加上所谓的咒语。所以从小就听着外婆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雷公电母、鬼神精怪长大,一直是有神论。直到上学了,我才知道原来地球就是浮在宇宙中的一个圆球。既然地球是圆的,从脚底下打个洞到地球的另一端,会掉到哪里去呢?当时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到重力这个概念深入我心以后,我的心才踏实。 可是由于我的空间想像力非常非常地差,所以我一直不太能想像地球悬挂在宇宙中的样子,以及地表上的人居然可以像插针一样插在地面上,还可以到处走动不会走到地球的外面去。 后来,我听了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星空》,对宇宙的迷恋就愈发得不可收拾了。这首曲子个人感觉真的很空旷,就像满天星星点缀在星河,俏皮地眨着眼睛。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就会幻想自已飞到外太空,正在欣赏星空中的地球,仿佛看见地球和别的星星一样,对我眨眼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嘻嘻。 这次宇航员出舱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看到了他背后的那颗蔚蓝色的美丽星球。我被地球的美折服了。原来,真的像书里写的一样,地球是蓝色的,而且是很漂亮的蓝色!而且,我还发现真实的地球和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样,因为我把她想得太小颗啦。地球那么大,我看到的只是一条弧线而已。如果要达到我想像中的程度,不知道得远离地球多少光年^_^ 回到和科学有关的话题上来说,是科学让我实现了我的宇宙之旅,而且是像亲身体验一样的真实:) 看到地球的时候,我想到了一首老歌。我们真的该 感谢和爱护 这颗旋转不息蔚蓝色的星球! 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 感谢朝霞捧出的黎明 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 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 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 感谢生活赠友谊爱情 感谢苍穹藏理想幻梦 感谢时光长留永恒公正 感谢你我衷心谢谢你 我忠诚的爱人和朋友 感谢你我衷心谢谢你 这旋转不息蔚蓝色的星球 感谢生活感谢和平 感谢这一切一切真所有 感谢这美好的所有
个人分类: 感触|1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舟七号:重绘太空政治版图
eloa 2008-10-6 12:44
赵洋 发表于2008-10-6 星期一 10:07 本文应 sohu 新闻评论部所做,发表时有 改动 ,这里的是原始版。 ******************************************** 神舟 7 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航天员出舱活动的顺利完成,不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中国在国际太空俱乐部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太空政治的世界地图出现了新的变数。 人造星座是地面政治格局的投影 太空历来是大国的角力场。冷战时期,苏美两强出于展示国力,宣传各自意识形态的优越性的需要,曾展开从登月到空间站、从航天飞机到星球大战的一系列太空竞赛。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太空战略宣言: 我们能把人送上月球,也就能解决地球上的任何问题 ;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正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太空是一个具有特定物理性质(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的领域,拥有取之不尽的矿藏和太阳能,经济潜力巨大。但近地轨道资源是有限的,特别优越的轨道如地球同步轨道更是需要国际协商来使用。各个自然天体的表面积也很有限。虽然联合国于 1967 年提出的《外层空间条约》开宗明义地指出,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应为所有国家谋福利和利益。但这种共同利益条款事实上并无约束力。外层空间没有原住民,谁能在最具战略地位的轨道或天体上保持长期的存在,谁就是事实上的原住民。这一点与人类对南北极的开发相似。美国在地理位置绝佳的南极点建立了阿蒙森 - 斯科特考察站后,没有国家能在相同位置再次建站。而且,这并不违反《南极公约》。这就是太空资源先到先占的原则。 所以,为了保证本国力量在近地轨道的长期存在,苏美先后发射了礼炮号、天空实验室和和平号空间站,保证自己的设备与人员长期留存于近地轨道。现在,美国牵头、俄罗斯行二的国际空间站已吸纳了 16 个国家参与,不难看出,参与国都是美国的外交盟友或化干戈为玉帛的往日敌手。如同古代中国人认为古代星座与天下州郡一一对应一样,在 21 世纪,天上的人造星座再次成了地面政治格局的投影。当各地区性大国纷纷推出自己的探月计划乃至载人航天蓝图时,太空政治版图的色彩日益纷乱。惟有实力才能规范各国在太空的力量范围。 载人航天为国家战略服务 作为集多种科学技术于一身的高科技活动,载人航天反映了从事该活动的国家的科技实力、工业水平、军事潜力乃至国民动员能力。载人航天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力量的体现,它必然要为国家战略服务。也就是说,太空中的合作或对抗是地面上国家关系的延伸。 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苦于没有长期运行空间站和长期太空生活经验的美国注意到俄罗斯维持和平号空间站运行时捉襟见肘,马上决定开展航天飞机 - 和平号任务。派美国的航天飞机为和平号送去给养和设备,但俄罗斯每次要留一个美国人在和平号上住一段时间。美国宇航员的太空生活时间纪录都是在那时创造的。 一旦美国人意识到自己能从和平号上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少,就不再愿意付学费了。美国媒体开始报道送给俄罗斯太空计划的美元是作为阻止俄政府向伊朗提供军火或向印度提供导弹的手段。美国政府顺水推舟地抛弃了和平号,另起炉灶搞起了里根总统在任时就已立项的自由号空间站(即现在的国际空间站)。 太空力量的天平瞬间失衡,现在俄罗斯和美国的角色已然调换。目前是俄罗斯利用自己的联盟号、进步号为美国牵头的空间站输送人员和物资,以保证自己的航天员在太空的长期存在。而美国则可以用类似俄 - 格冲突之类的理由随时中止与俄罗斯的载人航天合作。毕竟,美国发现,在当前的载人航天棋盘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对弈者,这个对手有可能成为朋友。 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使命 《 2006 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指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满足国家需求,体现国家意志。 载人航天及其衍生品能够提升国家制造业水平、高技术研发能力和国民凝聚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巨大意义。同时,载人航天也可以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在任何棋局中都是关键的一子。 中国的外交理念是支持多边主义,塑造多极世界。把这个理念投射于太空,就是打破美、俄两家垄断的载人航天技术,使包括中国在内的更多国家有机会进入太空,分享人类科技的成果。避免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历史悲剧在太空重演。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时,也不会放弃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6 年中国的航天》语)。全球化的世界必然导致全球化的航天事业。闭关锁国已被证明是死路一条,太空竞赛更会导致两败俱伤,合作共赢才能维系和平与发展。载人航天作为军事色彩最弱,象征意义最强的航天领域,必将肩负起推动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历史使命。 上世纪 60 年代,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太空成就,地球同步轨道通讯卫星概念的提出者,科学作家阿瑟克拉克警告西方世界说,如果苏联人先登上月球,他们就将赢得太阳系,他们的声音就将代表未来,也有资格代表未来。结果是美国人登上了月球。纵观今日世界,从外交到武力,从科技到文化,美国都是最大的输出国。但是谁的发展模式有资格代表人类的未来?目前大幕才刚刚开启,只有坚持到最后的表演者才能回答一切。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2160.html
个人分类: 航天|2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缘、无缘——我的航天梦
rqyang 2008-10-1 08:32
有缘、无缘我的航天梦 图 /Google 文 / 青水洋 1962 年我高中毕业时被选为第二军医大学包送生,眼睛近视略超标使我最后未能如愿。当我看着一个个身穿军装,管吃、管穿,每月还有 10 多元生活费的同学进入第二军医大学时,我第一次如此后悔,我没有爱护眼睛。 最后我去了当时属于国防科工委的南京航空学院(现在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我踏进校门,爬进停在路边的米格 -17 歼击机时,我的心情陡然好起,因为在当时飞机那是真正的高科技,能参与设计直冲云霄的战斗机那是我儿时的梦想,于是我有缘开始做起了航天梦。 毕业时遇文化大革命,我们分在国防科工委 15 院的学生都去了济南部队锻炼。 1970 年初,锻炼结束重新分配。与我一起来锻炼的同学有 10 多位 都分到了 刚刚成立的北京郊区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现中国航天员中心的前身),成了后来来的杨利伟、 翟志刚 等航天英雄的老师、同事和邻居,他们为我国的航天事业默默贡献了一生,而我擦肩而过,第一次无缘了航天梦。 我分到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一年后我参加了一个与长春光机所合作的国防项目。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任务及其后继型号终于能伴随著名的远望号测量船游弋在太平洋上,为我国导弹试验和卫星、飞船发射的观察和测量作出了重要贡献。没想到我还会有缘航天梦! 当我的同事一个个登上远望号测量船去调试和执行任务时,我被调到了我国当时的一个新兴领域,参加了中科院主持的国家机器人示范工程。 1983 年我被送往美国学习,又一次 无缘了航天梦。 1986 年回国后,参加了国家高技术计划( 863 计划),担任了智能机器人专题专家组负责人和某型号总设计师,专门研究危险、恶劣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先后研制出了核工业、公安、消防和高电压等危险、恶劣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这应该说是彻底无缘了航天梦。 1995 年我调到上海交大,不久教育部开始了 211 工程。我根据国外发展趋势和我本人经历,开始研究月球机器人(月球车)。我带了几个博士生,利用我多年研究危险、恶劣环境机器人的经验,又开始了航天梦。 当时我们还归纳了月球车的几大难点: 1 、月球上地形复杂、土质松软,对车体结构和自动导航要求很高; 2 、月球上昼夜温差超过 300 ℃ ,月球车车体要经受变形、密封和材料老化等的考验; 3 、月球上强烈的电磁辐射可能破坏月球车的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 4 、月球表面的微尘对仪器设备和运动部件将造成很大的损害,当时最好的密封轴承也挡不住这些微尘的侵入; 5 、月球昼夜间隔很长,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必须连续工作近半个月才能度过可怕的月夜。 由于种种原因,两年后我自动退出,全力投入了当时更需要的其它项目。又彻底无缘了航天梦。 前年,突然一个单位找我说,通过有关人员介绍和网上搜索知道我是专门研究危险、恶劣环境机器人的,要与我合作搞火箭燃料注入机器人。我知道火箭燃料是剧毒物质,发射前工作人员为火箭注入燃料时需穿戴防毒衣服和面具,而且还容易发生事故。据说一粒米从 一米 高的地方掉到地上所产生的能量,就能引爆其中的液氢燃料。像发射嫦娥一号所需加入的燃料总重量就达 40 多吨,的确这是一个危险和恶劣的环境。 当时我正忙于欧盟的无人驾驶车辆国际合作项目,我就把这任务交给了我的一个已留校多年的博士生。在发射基地领导关怀下,现在这任务已列入了国家项目。今年已经完成了第一期样机试验,现在正进行第二期样机研制。我的学生正在继续我的航天梦。 我另一个博士生,大概因他的研究背景,毕业后马上就被上海航天局接收,参加了月球车的研制和协调工作。去年 3 月在中英空间科技合作研讨会上,由上海航天局牵头总抓,国内多单位合作的月球车公开露面(右上图)。从我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二步开始,月球车将成为当仁不让的明星,原计划 2012 年发射的登月软着陆器将载着国产月球车首次登月勘测。那时上海版的月球车能否在今后几年的拼博中胜出,还得拭目以待。不管怎样我这个学生也正在继续我的航天梦。 其实我个人的航天梦算不了什么,真正的是要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去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已经将第 5 张月球俱乐部的门票牢牢地攥在了手中。 嫦娥一号奔向这 30 多万公里外的月球,使中国进入世界月球俱乐部,共用了 3 年的时间,仅化了相当于 2 公里 地铁的造价,创造的新的世界奇迹。 今年,我们又花了几公里地铁的造价,使神七飞上了天,继俄、美之后的第 3 家在太空中留下自己公民的脚印,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庆祝吧,全中国人民! 祝福吧,全球的中国人! 让我们继续实现美好的航天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个人分类: 日记随想|9037 次阅读|11 个评论
看航天员漫步太空有感:我们需要真正的科学
wangdh 2008-9-28 16:35
我们需要真正的科学 研究所利用假期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27 日下午是各处室负责人汇报工作。大家都知道 27 日下午 4 : 30 分是个令人期待的时刻,建议增加观看航天员漫步太空的过程。领导很同意,马上做了安排。等到 4 : 30 分的时候,停止报告,连通了央视网站,幕布上出现了直播太空漫步的影像。 大家的心情是激动的,也是紧张的。看着航天员笨拙的动作,就是打不开舱门,实在是着急和紧张。可当看着门被打开后,宇航员逐渐出舱,更是紧张。尽管心里想这次是绝对会成功的,但心里的那种担心一直伴随着整个出仓过程。每一个过程,宇航员的每一次招手,我们也随着鼓掌庆贺。突然的信号消失,大家的心都悬起来了。当看到航天员手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太空飘扬的时候,心里甭说多激动了,甭提多自豪了。我们的国旗首次在太空飘扬,中国人民的祝贺首次从太空发向地球上的人们。等宇航员安全返回舱内后,大家的心也随着落了地。晚餐时,大家喝的第一杯酒就是为神七干杯!激动啊。 有老师说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实实在在,没有半点虚假,是真本事!我们多么希望所有的科研都是这样。本来就应该这样的,所有的科研数据都要精确可信,实实在在。可现实呢?怎么会有了那么多的虚假数据,怎么会出现了那么多的马虎大意,又怎么诞生了那么多的虚假论文?编造数据、篡改数据、修正数据 . 都是不允许的,都是科学研究不能容忍的。明明知道不允许,为什么还要做?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自觉地求真、求实呢? 我们呼唤真正的科学,呼唤实实在在的科学,呼唤体现真本事的科学! 今天傍晚宇航员将返回,我们期待着这激动的时刻。 (王德华 2008.9.28 ) 补充: 航天员于今天下午17:38 已经顺利返回。载人航天圆满成功!这次成功,值得庆祝,值得自豪! (航天员2008.9.28 下午胜利返回)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6386 次阅读|7 个评论
航天员、宇航员和太空人的区别
eloa 2008-9-28 12:08
赵洋 发表于2008-09-27 星期六 12:09 本文已发于 博闻网 ,媒体请勿转载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阶段性成功后,不少人都会对各种媒体和信息来源上对同一航天事物的不同称谓产生疑惑。航天员、宇航员和太空人就是这样一个容易混淆的例子。这三种称谓到底有什么不同?本文将从词源学角度出发,揭示这三个词汇产生的历史背景、来龙去脉,并分析词汇背后的深刻意义. 航天员和宇航员:冷战的产物 无论是航天员、宇航员还是太空人,指的都是同一类人,即经过训练能驾驶航天器或在航天飞行中从事科学研究的人。 苏联的航天员在俄文中被称为космонавт,其斯拉夫词根派生自希腊语kosmos(宇宙)和nautēs(水手)。直译就是宇宙航行者。后来俄罗斯的航天部门也用这个此指代本国的航天员。这个词的英语对译就是cosmonaut。 美国宇航员的称谓astronaut来源也差不多。astro在希腊语中有宇宙、星、天体的含义。这个词加上naut的后缀与cosmonaut并无本质区别。 至于cosmonaut和astronaut两个词孰先孰后,是有不同评价标准的。如果按照谁先把人送入太空来比较,自然是苏联的航天员早于美国的宇航员。但若从航天员的选拔训练时间来看,美国是从1958年开始这项工作的,而苏联从1959年才开始。因此不妨认为这两个名词的历史同样悠久。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在开展太空竞赛的同时也对航天名词划分了森严的壁垒。两国都固守自己的名词体系,对别国航天员使用音译的译法来指代,以示区别。所以,在西方,航天员(cosmonaut)成了特指苏联/俄罗斯航天员的词,而在共产主义阵营中,宇航员(astronaut)成了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航天员的称谓。二者并不混淆。冷战结束后,上述名词经多年使用,已成为各国技术名词规范和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再难以改动了。于是各国也就采取约定俗成的办法,仍旧用航天员或宇航员指代不同国家的航天员。例如在中国的科普界,通常用宇航员专指西方国家的航天员。有时这两个词也可以反过来用,比如1995年3月,美国宇航员诺曼塔加德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被西方媒体戏称为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航天员 (cosmonaut)。 太空人一词的由来 宇航员、航天员和太空人都是外来词。在汉语中原来并没有这样的称谓。其中最年轻的词太空人翻译自英文词taikonaut。它是由马来西亚的华人赵里昱(Chiew Lee Yih)在1998年3月创造的,并首先在某个网络科技论坛里使用。差不多同时,陈蓝(Chen Lan,音)在其Go Taikonaut的网页里使用它。Taikonaut由太空的汉语拼音taikōng和水手的英文缩写naut组成。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因为这个原因,2002年12月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时,大量使用这个词来形容未来将出现在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在英语、德语、丹麦语、荷兰语及瑞典语、挪威语、芬兰语等语言中,用taikonaut来代表中国航天员;而在西班牙文、法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乃至罗马尼亚文等拉丁语系的语言中,它的变体是taikonauta;东欧国家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等也采用了taikonauta的拼写方法。 到底该用哪个词? 在最新一版的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航天科学技术名词》(2005年版)中,将astronaut和cosmonaut统一译为航天员。而在这本科研、教育、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航天科技规范名词全书中,并没有taikonaut的影子。毕竟航天员一词在中国航天界使用多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献支持,而宇航员主要是科普界使用。太空人一词的广泛传布,反映了西方媒体对中国航天取得成就的认可。 其实,中、美、俄三国航天员在选拔、训练和从事工作上并无本质区别,实在没有必要用专有名词做硬性区分。当然,西方社会借助 taikonaut一词理解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也无可厚非,就像英语中同使用kungfu和wushu指代武术一样,是约定俗成的产物。但中国人并没有必要舍弃已经普及的航天员或宇航员,去使用新词来迎合西方的观点。这也是我们看到国内官方媒体发布的稿件中,大量使用航天员称呼、较少使用 宇航员一词,而根本不使用太空人说法的原因依据。 您知道吗 从技术上来讲,宇航员的称号要容易获得一些。按照美国国防部的规定,飞行高度超过80公里的人就可以被授予宇航员(astronaut)称号,而国际航空联合会(FAI)定义的航天员的飞行高度需超过100公里。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830.html
个人分类: 航天|2658 次阅读|3 个评论
蝶恋花.神七
jacky2008 2008-9-27 23:52
今晚,神七升天,人人兴高采烈,以 蝶恋花.神七纪之: 君搭神七傲天游,舞步轻盈、漫步探宇宙。几经奥运余兴意,珞鞠心畅随域訄。 长舞舒郡逸潜洲,万里长空、尽遂神七秀。暂别众仙挽留意,重回金瓯寄羽酬。
个人分类: 心灵之窗|3986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神七看中国科技和商业发展水平(对比NASA多图)
gothere 2008-9-27 21:09
1 高清照片:下面的这幅是美国NASA参与制作的高清纪录片执着的梦想的截图。这个纪录片我看了很多遍,每次看都被地球的壮美感动,被宇宙的宏大而震撼。只有高清晰的图片才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我下午看了直播,但是非常失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普通电视信号的原因,整个神七的直播图像非常模糊,简直是家用摄像头的效果。完全没有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2. 舱内设施 舱内非常狭小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主要是舱内的设施太差,很多背包式的带子,还有简陋的舱门,由于没有自动地排气功能,使得航天员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打开。让人联想起神舟笔记本。别管什么外观,能用就行。对比美国八九十年代的航天飞机的布局,真让人失落。 3 神舟上天不容易,但我们不能还是能用就行的简单原则,因为科技发展最终还是以人为本的。科技不是折腾我们的与宇航员,而是让太空探索更加人性化,以后也可以尽量地商业化运作,毕竟太空会成为人类的活动场所。
个人分类: Thinking|3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贺“神七”发射成功(五、七绝各一)
liuyuping 2008-9-27 10:22
贺神七发射成功(五、七绝各一) 刘玉平 (2008年9月25日夜) 七 绝 长啸神舟越九天,中华美梦此时圆。 英豪轻迈凌云步,喜伴嫦娥舞玉蟾。 五 绝 神舟越九天,四海梦今圆。 云外轻舒步,邀娥舞玉蟾。 图片来自人民网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89 次阅读|2 个评论
观看神七发射直播杂感
eloa 2008-9-26 20:24
赵洋 发表于2008-09-25 星期四 22:51 0 细节: 胡主席在壮行讲话中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奥运之后是神舟,喜事连连啊。 1 猜测: 壮行仪式上出现了最高智囊王沪宁同志的身影。不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在载人航天工程决策和中国航天政策制定中扮演何种角色。 2 疑问: 在航天员进入飞船尚未系安全带时,万一运载火箭发射爆炸,如何逃生?此时即便逃逸塔启动,舱内的航天员至少也会骨折。 3 抱怨: 返回舱内固定摄像头不够广角。以至于画面上看不到翟志刚左手边的航天员面孔。 4 历史: 双城、吕梁等地都有测控站。这是当年与该地的导弹发射阵地配套建设的。 5 盗版: 发射前各号计算机模拟火箭轨道时,指挥控制大厅大显示屏上的发射场俯瞰画面极像用 google earth 生成的。 6 八卦: 随着倒计时归零时刻的临近,每逢电视解说的平静期,或插播广告时,全国城市的自来水压都要集体下降一截上亿人都忙入卫生间卸掉无效载荷,铆足了劲守着电视看发射一刻。 7 疑问: 不知航天员进舱前要不要擦鞋底。如果不擦,那些从问天阁一路踩来的灰尘、泥土、毛发将在飞船入轨后漂浮在那么狭小的空间中,被航天员吸入。 8 搞笑: 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翟志刚时,这个东北银天生笑模样,口音重不说,说话也挺风趣,颇有本山大叔的感觉。更有趣的是,在整个《面对面》节目中,我只看见他眨了一次眼睛!至于他对面的女记者,我已经数不清她眨过多少次了翟本山莫不是练过百步穿杨?佩服!佩服! 9 风险: 航天员从问天阁出来,同乘一辆小客车前往 十几 公里外的发射场。难道不怕车祸吗?不过一想到几位航天员前一阵曾同乘一架小型公务机飞来鼎新基地,公路上的风险还算个啥。 10 广告: 央视现场记者都穿着国内某户外品牌的服装,其 logo 大小堪比 CCTV 。 11 世态: 三位航天员的老家都不富裕,哪怕他们都曾入选过神五、神六梯队,但没上过天就不算成功,哪怕他们是亿里挑一。家里好像一直是老样子。现在十年等待,终将飞天,地方政府开始捐电视,布置房子。正是:十载苦练谁人问,一飞冲天天下知。 12 风格: CCTV4 的直播信息量很大,专家解读很到位。但他们严谨有余激情不足,又让人惦记 CCTV1 的随意与感性。 13 发射: T0 : 21 点 10 分 04 秒 988 毫秒。火箭不一会儿就钻云了。在 60-70 秒左右,直播画面背景出现人群的欢呼和汽车喇叭声,估计是兴奋的地面人员搞出的。 13 A 诡异: 21 : 25 航天员画面凝固,镜头切换至各位领导。估计是飞船向远望 5 号测量船(即呼号长江 5 号)传信号、再由远望 5 号经中继卫星(可能是天链 1 号?)向北京传传送信号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 14 揪心: 这时报告返回舱内部压力正常,至少说明舱内没有失压,不是遇到了空间碎片或微流星体撞击,航天员应该还是安全的。此时我最怕的就是飞船的残骸正在入轨,而航天员已经不,他们最多是呕吐了,而这一幕是不该也不应出现在观众面前的。 15 翟志刚左手边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一直整理自己的头盔,估计感觉不舒服。 16 总装备部部长宣布发射成功的那一刻,电视机里的人都绷不住地笑了。但我相信,电视机前的各位还在嘀咕,三位航天员怎么样了?至少该传句话回来让大伙儿放心啊。 17 此时高兴的都是身穿黄色工作服的发射系统工作人员和背后印着神箭的运载火箭系统人员。对他们而言, 580 多秒的提心吊胆就是全部的煎熬了。而其他五大系统的人还要继续提心吊胆下去。 18 21 : 44 轮到老百姓们安心了。此时给出了返回舱内三位航天员的画面,他们在抛出自己手中的任务程序手册,感受失重。看起来三位都安全且健康:) 19 白岩松采访袁家军时,我突然意识到总师们好多是东北人:戚发轫、王永志、袁家军难道是老工业基地的缘故?还是因为哈工大、北航在这里招生多?这是为什么呢? 20 看着飞船的高度在一点点向 343 公里的目标爬升,想到还要变轨、出舱、制动、再入、返回这么多要命的节点在前面,怎么就开始庆祝了呢,不怕出个什么闪失变得尴尬吗?我们看到袁家军向白岩松表示歉意,匆匆离去。因为他是飞船总师,不到飞船落地还不能笑。而一院院长则放松得多,火箭没出问题,开心。说到火箭,长征 2F 真是平稳。发射期间舱内不见震动,当然也可能是摄像机被固定得好,与箭船在同步震动:) 21 发射时视频遥测信号不太理想。除了在火箭底部近距离拍摄发动机喷口的那个机位很有新意,其它画面都不太流畅。回忆一下神舟 6 号发射时,箭船分离后,二级火箭上的摄像头还能拍到飞船在漆黑星空中渐渐离去的写意场景。而这次,只见马赛克和卡屏。这回增添的环节就是天链 1 号,很有可能是这里出了问题。 22 22 : 06CCTV1 张泉灵援引专家的话,解释画面定格可能是火箭火焰等离子气体屏蔽了视频信号。但神 6 怎么没出现这种状况? 23 早已做好准备的各国驻外记者开始汇报各国媒体对神七发射的反应。煌煌天朝,万邦来贺,很有面子么。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675.html
个人分类: 航天|3846 次阅读|3 个评论
神舟七号将于明日21:07时至22:27时择机发射
quaternary1 2008-9-24 20:12
中新网酒泉九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孙自法)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二十四日宣布,中国将于9月25日21:07时至22:27时择机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三名航天员组成乘组执行飞行任务,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神七任务总指挥部当天下午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神七任务实施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向中外媒体介绍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按计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三百四十三公里的近圆轨道。飞船运行期间,两名航天员进入轨道舱,分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活动准备,其中一名航天员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出舱活动完成后,飞船将释放一颗伴随卫星。此外,还将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试验。   神舟七号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完)
个人分类: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73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