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老年医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高薪招聘博士后、科研助手等
guobingchen 2018-11-5 08:57
暨南大学,简称暨大(英语:jinan university,缩写为 jnu),是一所校本部位于中国广州市的大学,暨南大学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的综合性大学,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原“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其在华侨、华文教育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也是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国高校;素有“华侨最高学府”的美誉。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老年免疫研究所是新近成立的,以抗衰老为主要研究目标,以机体的免疫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免疫应答、细胞衰竭、dna损伤、能量代谢、线粒体功能、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肠道微生态等不同角度深入阐述衰老的分子机制,对衰老和老年相关的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常见疾病开展了发病机制和临床转化研究,旨在从免疫学方向为老年科学进步和老年健康保健做出贡献。目前已经聚集了一批高水平pi,成立了免疫衰老研究团队、线粒体研究团队、细胞代谢研究团队、肿瘤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团队、生物大数据研究团队和dna修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团队等多个研究团队。研究所已与美国nih老年医学研究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埃梅里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工委和挪威奥斯陆大学等国际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为了研究所的进一步发展,现招聘以下英才。 一、PI 全职引进的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拥有正式教学科研职位的杰出人才或优秀博士、博士后,或全职引进的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副高级以上职务的杰出人才。研究方向为老年科学、免疫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以当年12月31日为计算截止日),且近五年科研成果符合下列条件的一项: 1. 在《science》、《nature》、《cell》或sci(影响因子20以上)的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本人排名第一或为通讯作者; 2.自然科学类,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国科学院jcr1区或者在本学科权威期刊上(各学科通过学校认证的期刊列表)发表6篇及以上学术论文; 3.所发表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经sci、ei、ssci、a&hci检索,单篇近五年被其他人引用50次以上; 4.广东省青年珠江获得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同级别省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 5.其他学术地位、水平与此相当的人选。 待遇 教授待遇面谈,具体情况一人一事一议。 副高者年薪税前26万元。科研启动经费50万元。住房待遇:提供税前50万元的购房补贴与安家费。租房补贴:学校提供每月2000元的租房补贴,时间为3年。享受高等学校福利待遇及每年一次体检。子女可按规定入读暨南大学附属幼儿园及小学。 特别欢迎四青人才( 青年千人、国家优青、青年长江、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 )落地。本研究所将积极协助申报,争取最大化科研启动和个人待遇。有意者请直接将简历发至 guobingchen@jnu.edu.cn 二、陈国兵教授团队招聘 陈国兵教授为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老年免疫研究所创办人,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博士后指导老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衰老基础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美国免疫学会会员、美国老年医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衰老、免疫识别、免疫记忆的表基因调控机制等。目前承担国自然应急项目、地区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多项研究项目,科研经费充足(超过800万)。因科研需要,诚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热爱科研、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的英才加盟。 (一)、科研助手:1名 基本要求: 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老年医学、基础医学等学科毕业博士生,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验室管理能力,有peer review研究论文发表经验,英文写作能力佳,热爱科研,责任心强,具团队合作精神。 岗位职责: 独立完成和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协助管理实验室,协助或独立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视导师资格而定);协助课题组申请、独立申请各种研究课题、基金和专利 薪资待遇: 符合暨南大学人才引进条件的按照学校提供的条件提供年薪制待遇(20-50万年薪不等,25-50万科研启动经费,25-50万购房补贴)、高校事业单位福利待遇、住房补贴、公费医疗等优厚待遇。 附暨南大学人才引进要求简略信息 人才引进副教授要求 1.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本人排名第一或为通讯作者; 2.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国科学院jcr1区或者在本学科权威期刊上(各学科通过学校认证的期刊列表)发表6篇及以上学术论文; 3.所发表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经sci、ei、ssci、a&hci检索,单篇近五年被其他人引用50次以上; 4.广东省青年珠江获得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同级别省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 5.其他学术地位、水平与此相当的人选。 人才引进副教授待遇 年薪税前26万,科研启动经费50万,购房补贴50万,租房补贴2000/月,共3年。 人才引进讲师/助理研究员要求 1.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国科学院jcr1区或者在本学科权威期刊上(各学科通过学校认证的期刊列表)发表3篇及以上学术论文; 3.所发表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经sci、ei、ssci、a&hci检索,单篇近五年被其他人引用30次以上; 4. 获国家三大奖二等奖以上(排名前3)、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以上(排名第1); 5.其他学术地位、水平与此相当的人选。 人才引进讲师/助理研究员待遇 年薪税前21万,科研启动经费20万,购房补贴20万,租房补贴1500/月,共3年。 不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按照普通高校高校教师(讲师或助教)招聘入职。符合条件者,将积极推进职称申报。获得高水平科研成果者,有优厚科研激励奖励。可根据需要交流至国际合作兄弟院校进行培训和科研合作。子女可按规定入读暨南大学附属幼儿园及小学。 (二)、博士后:常年有效 基本要求: 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老年医学、基础医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毕业博士生,博士毕业2年以内,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在中科院sci分区表2区及以上期刊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发表过peer review研究论文,英文写作能力佳,热爱科研,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具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外籍博士后需在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不含境内,排名以当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为准)获得博士学位。 岗位职责: 独立完成和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协助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独立或协助课题组申请各种研究课题、基金和专利。 薪酬待遇: 1)、工资待遇。暨南大学目前实行博士后绩效工资制度,基本工资分为i级(20万每年),ii级(25万每年)和iii级(35万每年)。博后在站期间发表jcr-i区论文或主持国家级项目,即可享受并补发相应绩效工资。学校同时提供租房租金补贴2000元/月。博士后享受学校公费医疗待遇,子女可按规定入读暨南大学附属幼儿园及小学; 2)、科研成果奖励。在站期间协助申报国自然青年项目。秀者可以申报“珠江人才计划”海外博士后资助项目引进,详见: https://gs.jnu.edu.cn/5e/03/c900a155139/page.htm 。博士后在站期间获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符合奖励条件的,每项奖励5万元; 3)、国际交流资助。博士后根基科研实际需要,可申请带薪进行3-6个月的合作院校的出国(境)访学,资助出国经费3万元/次,出境经费1万元/次。国际学术会议经费1-3万元/次。 4)、职称评定、留校工作。博后在站期间可以申报正高、副高职称。学校将博士后研究人员作为学校遴选、培养高水平青年教师的重要途径。达到iii级要求的博士后,有优先留校工作机会。详细待遇参见: https://gs.jnu.edu.cn/902/list.htm , 研究方向: 1)、免疫识别模式及机制研究,1名。将在国自然地区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下开展抗原特异性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组学的高通量鉴定及功能研究。有免疫学、高通量测序文库制备、单细胞高通量制备、细胞稳定转染及细胞株制备等一项或多项经验者优先考虑。 2)、人体衰弱细胞与分子标记物的筛选与鉴定,1名。将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下开展衰弱患者生命科学多组学高通量筛选的研究。有免疫受体组学、atac-seq、外泌体高通量检测、肠道菌群组学检测等一项或多项经验者优先考虑。 3)、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1名。将在暨南大学-奥斯陆大学国际合作基金的资助下开展相关研究。奥斯陆大学方飞教授为合作指导导师。将有一年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科研合作机会。有ad相关经验、基因修饰小鼠饲养和实验研究、小鼠神经行为学实验等一项或多项经验者优先考虑。 4)、生物医学大数据管理和人工智能分析研究,1名。将在上述基金资助下开展生命科学多组学高通量数据的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库建立及管理研究工作。本方向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工委罗钧洪研究员联合培养,有一半的机会可以在澳大利亚培训和工作。有生物信息学经验、编程能力强者优先考虑。 5)、其他研究方向,常年开放。本课题组长期开放老年科学、免疫学方向的博士后位置。申请者可自带课题,课题组提供经费和技术指导支持,实现您的科研梦想。也可申请开展本课题组其他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免疫应答及免疫记忆形成过程中的表基因调控机制、衰老过程中表基因调控的变化、免疫记忆形成的分子机制等。 申请方式 有意者请将申请信、个人简历和研究计划(仅限自主定题博士后申请者)发送到 guobingchen@jnu.edu.cn ,邮件标题注明:本人姓名+应聘岗位+毕业院校 三、齐琦教授团队招聘 齐琦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肿瘤发生与干预相关方向的研究,在肿瘤信号通路及抗肿瘤药物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国际性同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包括国际知名杂志pnas,oncogene,science signaling,jmc,jbc等。是包括cancer research,cell death disease,biochemical pharmacology在内20余家sci收录杂志的特邀审稿人,更多导师信息见网站: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qi_qi3 (一)、岗位职责: 1、在团队负责人指导下能够独立开展开题: 2、协助团队其他相关课题工作。 3、以团队的研究方向申请各级科研项目。 4、协助研究生培养工作。 5、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应聘要求: 1、肿瘤,分子生物学,药物研究相关专业,近两年在国内或国外已获得博士学位(或是应届博士毕业生),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后研究。 2、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身体健康。 3、具有蛋白质组学,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或实验动物学等研究背景者优先。 (三)、提供待遇: 广东省2017年底出台新政策,五年投资63个亿招揽博士博士后人才,详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2/396921.shtm ,暨南大学目前实行博士后绩效工资制度,基本工资分为i级(20万每年),ii级(25万每年)和iii级(35万每年)。博后在站期间发表jcr区论文或主持国家级项目,即可享受并补发相应层级绩效工资。学校同时提供租金补贴,并协助解决子女入学。达到iii级要求的博士后出站后可优先留校工作。详细参见: https://gs.jnu.edu.cn/902/list.htm ,优秀者可申报“珠江人才计划”博后资助项目,详见: http://gs.jnu.edu.cn/5e/03/c900a155139/page.htm ,另广东省出台人才新政策:优秀者可以申报各种资助计划。详见: http://ycp.ycwb.com/ycpfront/con ... mp;isappinstalled=0。 (四)、申请材料: 1、个人简历; 2、学位、任职(包括重要学术任职)证明; 3、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 (五)、联系方式: 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申请材料电子版发至 qiqikc@jnu.edu.cn (邮件主题为“博士后+姓名+毕业院校”)。
个人分类: 教书育人|1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少量运动配合大剂量Vd可以减小老年人跌倒风险
热度 1 sqzhang 2016-12-6 09:37
最新有期的老年医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报道,日本大阪府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证明,少量运动(low-frequency exercise)配合大剂量Vd,可以有效减少老年人的跌倒风险。 详细报道请见 http://www.nutraingredients-asia.com/Research/High-dose-vitamin-D-supplementation-helps-slash-risk-of-falls-among-elderly?utm_source=newsletter_daily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06-Dec-2016c=3kLQWm2GJ6RXwuUylav5hQ8m7yW3J40ep2=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87 次阅读|1 个评论
想把老态龙钟的你“转化”“转化”,“转化”成青春焕发嚒?
热度 2 yindazhong 2015-10-27 14:47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基础与转化分会成立啦! 俺老人家也被拉去“转化”“转化”, “转化”成啥也未可知。 老态龙钟“转化”成青春焕发嚒? 哈!天晓得!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基础与转化分会成立大会第二轮通知.pdf
2848 次阅读|7 个评论
老年医学研究文章分享
WileyChina 2015-8-27 10:10
文章 限时免费 ,欢迎点击阅读 Self-rated health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older people living alonein Shanghai Undetected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a Chinese nursing home older adult Association of perceived stres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in older Taiwanese: Results of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Validity of the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risk score in predic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rtality in hospitalised Chinese patients aged 80 and over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older men and women affected by the Wenchuan, China earthquake Medicine in Modern China Impa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Age Trajectories of Health: Evidence from the Taiwan Longitudinal Study on Aging Antipsychotic polypharmacy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dementia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t a Taiwanese psychiatric hospital Case-Mix and Quality Indicators in Chinese Elder Care Homes: Are ThereDifferences Between Government-Owned and Private-Sector Facilities? Effect of Tai Chi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Older Adul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Depressive symptoms,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in Southern Taiwan Antipsychotic polypharmacy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dementia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t a Taiwanese psychiatric hospital The effect of benzodiazepine and nonbenzodiazepine prescriptions for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in elderly Taiwanese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General practitioners' knowledge of ageing and attitudes towards older people in China 聚焦书籍 Phytotherapies: Efficacy, Safety, and Regul ation Iqbal Ramzan Systems Biology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oan Luo, Yiming Wang, Qi onglin Liang, Qingfei Liu ABC of Dementia Bernard Coope(Editor),Felicity Richards(Editor) Geriatric Emergencies Iona Murdoch, Sarah Turpin,Bree Johnston, Alasdair MacLullich, Eve Losman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老年医学的未来 The Future of Geriatric Medicine
tcmsuccessor 2015-7-27 12:28
美国老年医疗保健服务:老年医学的未来 Caring for Older Americans: The Future of Geriatric Medicine 美国老年医学会 “ 老年医学的未来 ” 特别项目部中心写作组 过去 30 年来,为应对老龄人口的需求,老年医学得以迅速发展。这一学科将其核心价值定位于将基础研究与临床技能应用于改善老年人健康、功能和福祉,提供合理的姑息治疗 ( Palliative care ,或称临终关怀) 。老年医学学科已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医疗保健模式,提出了针对老年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案,同时针对老年健康和医疗保健问题进行宣教。而在 21 世纪之初,老年医疗保健正处于十字路口。尽管老年医学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仍需要更加努力以满足老龄人口的医疗保健需求。 20 世纪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方式已无法与时代同步,亟需进行重大改革。若维持现状则意味着一退再退,所以必须对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运行机制和融资体系进行根本性的重新设计,以提升品质、消除壁垒。 为优化老年人健康水平,美国老年医学会 ( AGS ) “ 老年医学的未来 ” 特别项目部制定了 5 项目标: l 确保每一位老年人享有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医疗保健服务。 l 扩充老年医学的知识库。 l 增加从事老年基础医疗保健的卫生人员数量。 l 招聘医生及其他卫生人员进入老年医学领域。 l 卫生团体和非专业团体共同努力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以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服务。 美国老年医学会不可能独立实现上述目标。为此,项目组向政府、组织、公司、基金会及其他合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建议,而各方共同携手才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本篇报告中提出的愿景和建议只是规划未来的框架。老年医学团体及其成员要调动资源,确定并实施各项具体步骤,将愿景化为现实。而这个过程需要广泛参与、建立共识、创新和坚持。 停滞不前将会造成严重后果。老龄人口剧增,加之准备不足、组织不良的医生队伍会导致昂贵、零散的医疗保健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由于具备老年医疗保健技术专长并倡导老年健康权益,老年科医生成为实现老年医学目标和优化老年人健康水平这场变革的重要领导力量。然而,目标的实现需要老年科医生及其合作者携手推动,从而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并体现老年医学的价值。 J Am Geriatr Soc 53:S245–S256, 2005. 美国人的寿命正日益延长。伴随传染病的有效控制以及医疗和公共卫生的进步,美国人口期望寿命从 1900 年的 47.3 岁增加到 2011 年的 77.2 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现象是在二战后 20 年间美国人口出生率骤增的背景下实现的。在 2000 年, 7500 万的 “ 婴儿潮 ” 一代占到了美国人口的 30% ;而到 2030 年,婴儿潮末期人口也将步入 65 岁,这时美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 7000 万,约较 2000 年翻一番 。尽管有证据显示,老年残疾率将呈下降趋势 ,然而绝大多数老年人仍将至少罹患一种慢性病,相当多的老年人会伴有一定程度的功能损害,以致影响基础和高级日常生活能力 。 老龄人口的健康需求促进了老年医学学科的成长。老年医学 ( geriatrics ) 包括老年病学 ( geriatric medicine ) 和老年精神病学 ( geriatric psychiatry ) ,是专注于老年人群的医疗保健的临床学科。该学科的使命为改善老年人健康、功能和福祉;在难以实现上述目标或并非患者意愿时,则提供符合患者意愿的姑息治疗 ( palliative care ,或称临终关怀) 。鉴于健康的整体性和医疗保健过程中医学、社会和心理等健康问题相互交织,所以老年科医生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而不仅仅是他们的疾病。老年医学的主要工作是在不同场所 (家庭、护理院和社区长期照料机构) 进行慢性病症 (常多病并存且难以治愈) 的管理。 老年科医生应善于平衡治疗获益与负担,并为虚弱和临终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掌握常见综合征 和慢性病 (如骨关节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的管理。老年科医生还应与社区卫生保健机构及其卫生人员合作,以满足患者的需求。除临床工作外,老年科医生还要领导改善和优化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的科研工作,以及培训医生及其他卫生人员,从而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老年科医生还承担着为医疗保健服务系统提供指导和咨询的工作 (如担任护理院、医疗小组和健康规划的医学顾问) 。老年科医生要为老年医疗保健发挥专长和智慧,特别是针对虚弱患者和须动用高级医疗资源的患者。从老年医学专业的总体目标来看,老年科医生是老年患者和老年人群的权益维护者。 尽管某些老年科医生有具体业务专长,但很多医生也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按照医疗层次的不同,老年科医生可分别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和医疗保健咨询服务。面向老年人群,从教育培训到掌握技能,从实现价值到维护权益,老年科医生建立了一系列核心的特质 ( identity ) 和文化 ( culture ) 。体现这一系列特质和文化的理念 ( value ) 、特征 ( attribute ) 和素质 ( competency ) 见于表 1 。当然其他专科医生也会具有上述某些特质和文化,但这些与老年人群相关的理念、特征和素质正是集中体现于老年医学和老年科医生。 过去 30 年来,老年医学经历了迅猛发展,并成为美国医学界的重要力量,取得的突出成绩有: l 成立国立衰老研究院 ( NIA ) ,其使命为通过科研手段改善美国老龄人口健康和福祉; l 创建科学知识库 (基础科学与临床、社会和行为医学) 指导老年临床医疗保健,并建立基金会资助未来研究。 l 建立老年综合征和多种老年常见病的临床干预新手段; l 将老年医学纳入到普通和研究生医学教育; l 实施专门的研究岗位项目,培训具有老年医学专长的骨干队伍; l 启动内科医生、家庭医生和精神病医生从事老年医学的认证程序。 以上述成绩为基础,老年医学领域建立了老年医疗保健的创新方法 (特别是针对体弱多病患者) 。这些模式常涉及多学科团队协作,已成功应用于医院 、门诊 、家庭 和护理机构 。同时,还促进了老年常见病症 (如跌倒 、尿失禁 、谵妄 和骨关节炎 ) 的诊断和治疗。随着老年医学研究的深入,针对衰老的异质性提出了新观点,即存在从虚弱 到成功衰老 (健康水平和功能活动在老年期持续良好) 等不同状态。老年医学还将其研究成果、研究手段和研究理念贯彻到其他卫生保健领域 (如医学伦理学 、姑息治疗 和慢性病管理 ) 及医疗专业领域 (如内科其他专业、外科相关专业 ) 。 表 1 老年医学核心理念 —— 特征与素质 核心理念 基本特征和素质 卓越的临床医疗 保健服务 l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服务,尊重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平衡治疗负担与潜在获益 l 全面医疗保健服务,兼顾心理健康、社会问题和医疗状况 l 提供跨场所的医疗保健协作,包括办公场所、医院、护理院、急性康复单元、家庭、社区长期护理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 l 不同专业人员之间沟通协调 l 多学科团队共同承担患者医疗保健过程和结局的责任 l 承诺医疗品质并持续改进 l 关注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并以此作为结局指标 l 擅长慢性病和老年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l 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l 将预防 (一级、二级和三级) 和康复作为保存、维持和恢复功能,预防残疾和依赖的策略 l 采取姑息治疗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疾病过程中就治疗目标进行常规沟通,提供面向患者及家庭照料者的、全面连贯的、跨医疗保健场所的姑息治疗服务 l 采取临终关怀服务和姑息治疗,针对疾病终末期患者或全面强化姑息治疗成为治疗首选时 l 强调患者安全,避免医源性疾病 l 人文关怀与尊重 专业素养 l 高度的伦理标准 l 和谐的同行关系 l 获取并持续专业认证 l 终身学习并持续提高业务水平 l 尊重医疗团队全体成员的作用 l 面向专业和非专业受众宣讲 广泛的健康及衰老相关知识水平 l 研究范围涉及衰老、增龄性疾病及老年病症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人群研究、社会与行为研究、卫生服务研究 (包括医疗质量研究) 面向卫生人员开展老年医疗保健培训 l 在学术机构和社区等常规或非常规场所开展教学培训 l 学员涵盖初级卫生保健医生、内科专科医生、外科专科医生、其他卫生人员 维护老年患者权益 l 平衡患者个体的自主权和安全性 l 与医疗系统合力确保全面满足老年人群需求 l 与教育机构合力促进课程改革,以实现老年医学培养目标 l 与其他医疗保健专业团体合力促进实现优质老年医疗保健服务 l 与游说者、政府和消费者团体合力促成政策改变,促进老年医学目标的实现 领导力 l 对医疗环境和政治环境变化作出预见和应对的洞察力和灵活性 l 动用资源实现当前和远期目标的能力 l 老年医疗保健过程中具有与其他学科和专业共担领导职责的意愿 l 升任各相关部门 (如学术、医疗和政府机构) 的领导职务 尽管已取得众多进展和突出成效,但老年医学仍面临着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一学科已无法针对优质老年医疗保健的多项核心要素 (如健康评估、医疗协作、社区预防和长期护理) 提供足够的支撑。而教育科研经费和临床医疗补偿的匮乏,也无法满足本学科的发展要求。虽然老年科医生在各科医生中享有最高的职业满意度 ,但老年医学的应聘意愿却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如在 2003 年只有不到 300 名医生进入老年医学岗位 。而目前只有不足 7000 名注册老年科医生 (约合每 5000 名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配备 1 名老年科医生) ,远不能达到 14000 名老年科医生的需要量 。并且现实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还将进一步加剧,到 2030 年将需要 36000 名老年科医生 。面对当下和未来的医生缺口,有必要重新思考老年科医生的定位,更好地均衡利用小型老年医学团队的稀缺资源。 本文件中,美国老年医学会 “ 老年医学的未来 ” 特别项目部描绘了老年医学的目标,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阻碍,概要提出了消除阻碍的策略。项目组还勾画了老年医学的远景目标。最后, 项目组 向政府、组织、公司、基金会及其他合作者提出一系列明确建议,而各方共同携手才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 这一远景目标和相关建议只是未来规划的框架。老年医学团体及其成员要调动资源,确定并实施各项具体步骤,将远景化为现实。而这个过程需要广泛参与、建立共识、创新和坚持。 本文件中针对老年医学 ( geriatrics 和 geriatricmedicine 可互换) 和老年科医生 (指进一步获得老年医学专业资格的内科医生和家庭医生) 。很多情况下,老年医学还适用于老年精神病学及其他学科和专业 (如护理、社会工作、药学和牙医学) 的老年卫生保健方向,从事这些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是多学科团队的重要成员;当然这些学科也有各自的特殊问题,但限于篇幅,本文中并未予以阐述。 老年医学的目标 为体现改善老年人群健康、功能和福祉的宗旨,老年医学必须实现以下目标: l 确保每一位老年人享有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医疗保健服务。 l 扩充老年医学的知识库。 l 增加从事老年基础医疗保健的卫生人员数量。 l 招聘医生及其他卫生人员进入老年医学领域。 l 卫生团体和非专业团体共同努力对公共 政策施加影响,以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服务。 老年医学目标的实现 为实现老年医学目标,国家应筹资组建面向老年人群的、以内科医生及其他卫生人员为团队的优质医疗保健服务系统。须通过强有力的教育项目对上述卫生人员进行培训;当然,这些卫生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合理的医疗保健服务,但其中多数并非要成为老年科医生。老年患者 (家属可适当加入) 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享有知情权,也应主动参与医疗决策并完成治疗计划。最后,实现老年医学的目标还需要实力雄厚、与时俱进的高级研究智库,负责指导临床医疗保健,提出疾病预防及自然史的新观点,研发预防疾病或减轻负担的干预手段。以下章节提出了老年医学的各项具体目标,并详述各项目标的主要内容、现实阻碍和解决策略。 目标一:确保每一位老年人享有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医疗保健服务 主要内容 制定老年医疗保健服务计划应面向全体老龄人口,并需兼顾个体患者的特殊需求。因此,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应考虑到老龄人口的广泛需求,明确其健康状态和功能水平、文化和种族、社会经济状况的多样性。应指导医生在实践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理念过程中保持适当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是以尊重和无偏见为前提的。此外,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须做到一视同仁,使其享受到与城市老年人同样全面优质的服务。与此类似,针对某些特殊人群 (如居家患者和健康素养较低患者) 的医疗保健服务也须作出适当调整。 卫生人员和机构须认识到,通过预防性生活方式干预以保持健康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功能状态的必要性。健康老年人的阶段性保健计划须做到及时、便捷和有效。针对慢性病老年人,应通过多专业协作和社区资源整合,将所患疾病纳入登记和管理项目。很多急性病或慢性病老年人需进行康复治疗和三级预防,以保存、维持和恢复功能,预防残疾 (失能) 和依赖。对于体弱多病老年人,症状管理和功能保存与疾病管理同等重要。卫生人员和机构须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虚弱老年人的需求,分析其预后和个人意愿,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并关注其心理、社会和精神需求,缓解疼痛及其他症状。所有终末期老年人均应享有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 老年医疗保健服务应全面实现 2001 年美国医学研究院 ( IOM ) 《跨越质量鸿沟: 21 世纪崭新的医疗卫生体系》报告中提出的目标,即安全、有效、以患者为中心、及时、高效和公平 。将这六项要求应用于老年医疗保健服务,在某些重要方面还具有特殊意义。就安全来讲,老年人的药物治疗风险尤须注意,这与药物分布、代谢和清除的增龄性变化及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有关。为实现老年医学的目标,老年医疗保健服务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l 不同场所和不同卫生人员实现前后衔接、无缝覆盖; l 在体现患者个人意愿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提供合理的医疗保健服务。 针对罹患多种慢性病症、功能受限和残疾的老年人,提供高效 (经济) 和有效 (优质) 医疗保健服务的专业机构和人员,须予以全面的医疗卫生经费匹配和补偿。对于医疗保健机构以外的服务 (如社区健身、家政助理) ,同样应使患者及其家属享受到切实的健康获益,而此类服务与医疗保健服务同等重要,理应受到经费支持。 现实阻碍 在美国,几乎所有老年人均参加了医疗保险 ( Medicare ) ,似乎都能享有医疗保健服务。然而,现实的依然存在;从各地来看,医生不愿参与医疗保险项目,而较高的共担费用 (如针对精神卫生服务) 也抑制了必要的医疗保健需求。况且老年人的健康获益也是因人而异。参加健康计划的医保受益者可享有必要的服务 (如个案管理) ,而参加按项付费 ( fee-for-service ) 的医保受益者则无法享有上述服务。接受社区长期护理替代服务 (如老年人全面护理项目) 的老年人,如果其未能同时参加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 ( Medicaid ) ,其获得的费用补偿则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与贫困群体息息相关的医疗补助计划的纳入标准和获益水平,各州之间则有所差异。最后,面向少数族群具有人文关怀 ( cultural competence ) 的卫生机构和人员较为匮乏,从而限制了此类人群享有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实现老年医学目标。 作为目前占主体地位的老年医疗保健系统筹资方式,按项付费的医保类型成为影响实现优质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主要。这一系统开发于 20 世纪中叶,依托的报销方式以服务项目为单位,而非医疗保健质量或患者结局。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单一项目 (如手术、诊断检查) 的报销,但对于很多老年人常需要的服务项目 (如个案管理和疾病管理) ,则留下较大的空白。体弱多病和残疾老人常需要多场所接受医疗保健服务,但医生进行面对面访视时常会忽略此类人群。并且,按项付费医保类型会鼓励医生开展昂贵的服务项目 (如在医院而非护理院治疗急性病) 。正如其他初级卫生保健学科所提及的 ,只要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仍属于独立的医疗部门,那么目前医疗保健系统存在的缺陷就有纠正的必要。 卫生人员之间健康信息沟通障碍会延迟优质、连贯的医疗保健服务系统的建立。由于无法有效获取近期收集的临床信息 (包括针对患者意愿进行的谈话) ,导致出现过度治疗、无效治疗和不合理治疗。信息技术和电子健康档案 (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 对于改善患者的医疗保健服务颇具前景,然而前景却多未化为现实。尽管电子健康档案的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但目前只有极少数卫生人员可借助这一系统真正地便利医疗行为,并且多数系统尚无法跨机构使用 (如医院和护理院之间) 。记录患者访视情况的电子文档编制仍滞后于多数商业服务 (如汽车服务、购物) 。并且,完备的信息技术会耗费巨大的研发成本,在系统实现可操作化之前,不可能有资金流来支持软硬件的研发投资。 改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系统,开发和试验新型医疗模式,需要理念创新和资金支持。目前,联邦主管部门 却忽视了上述的创新和评估。前者努力方向大大超出了其职责范围,而后者有限的资金支持则影响了新型医疗保健系统的有效开发。 尽管创新的成本可通过减少浪费、提升效能和增加收入而得以缓冲,但优质医疗保健服务将会耗费更高的成本。因此,医疗保健费用的补助方、购买方和使用方各应分担多少比例,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决策。在美国,由于直面消费者的广告狂轰滥炸,消费者无论老少都有一种享受服务的优越感。所以,随着技术的进步,临床治疗方案的可能性与合理性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明显。 解决策略 在老年医疗保健过程中,亟需改革经济刺激手段应用不足的现状。应将老年医学手段提升医疗质量和价值的增量,作为改革成效的评判依据。医疗质量应通过具体指标、医生在决策过程和团队协作中的作用加以评定。 开发和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实属必要,其拥有的共同核心架构将使个人系统信息实现跨医疗系统、跨医疗机构应用。某些行业 (如旅游业) 正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例证。电子健康档案还应具有充分的安全防御功能以保护患者隐私。并且,电子健康档案还应智能化,将决策支持系统纳入其中,指导老年科医生及其他医生合理地进行医疗和决策。与此类似,电子健康档案应能识别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大大减少老年医疗过程中的处方差错;系统还应能根据患者年龄、用药和合并症情况,提供更合理的用药或剂量调整建议。 改进医疗保健服务,尤其是针对罹患多种慢性病的患者,需要多家联邦主管部门的协作和私营机构的支持。对于临床新项目的可行性初步试验,相关基金会应提供小额的资金支持。 CMS (老年医疗保健的初级报销部门) 应积极与 AHRQ (以实现优质医疗保健服务为使命的部门) 合作,进一步资助有前景的新型医疗模式的开发和评价。退伍军人事务部 ( VA ) 的医疗保健系统曾主持新型老年医疗模式的开发和评价,今后还应继续此项工作。而将此类创新项目应用于私营医疗保健机构的可行性尚有待验证。 目标二:扩充老年医学的知识库 主要内容 为实现老年医学的目标,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标准应继续优化,这也是扩充老年医学知识库和治疗选择面的要求。为此,基础和临床研究部门仍要继续研发和改进医疗保健的手段、技术和药物。应制定一项连贯协调的老年医学研究规划并不断优化,必须从临床获益和比较优势出发,对老年医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规划应重点纳入针对体弱多病老年人的研究项目。而针对虚弱、残疾和老年综合征的预防项目、医疗保健模式、高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决策等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课题。老年人群 (特别是多病老年人和少数族群老年人) 也应纳入到新疗法的临床试验中。对于显示明确获益的创新项目,须通过多种途径予以宣传、推广和改进。 现实阻碍 目前只有极少数老年科医生接受科研培训 (如 2003 年只有 62 名医生参加次年和随后数年的培训) 。并且,多数接受过正式培训的老年科医生并未专注于科研。例如,在 1990-1998 年间经岗位培训的老年科医生只有 11% 报告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科研 。 另外,通过 NIA 和 AHRQ 资助衰老研究的经费仍显不足,尚不足以扩充老年医学知识库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医疗保健需求。由于缺乏资金,很多高质量的衰老研究提案未能获得资助。 NIH 预算在历经一段时期的迅猛增长之后出现普遍停滞,导致资金问题恶化。例如,相较 2004 财年 NIA 共接收资金 10.25 亿美元, 2005 财年预算估计为 10.56 亿美元。而这 3% 的增幅约与通胀率持平,将不足以增加医疗保健科研项目,以应对老龄人口高峰的迫近。而 NIA 的预算投向则更受关注,合理预期认为由于预算增幅未能抵消通胀率,将会降低衰老研究的支持力度。因此,老年医学研究尚无法持续获得稳定的联邦资金支持,即使对于成功的研究人员也是如此。并且, NIA 的科研培训资助项目 ( K 系列项目) 与研究人员资助相割裂,即使研究人员拥有早期和高端研究经历也是如此。 解决策略 为提升老年医疗保健的基础研究水平,亟需增加 NIH (包括 NIA 和 AHRQ ) 的医学科研总预算。预计未来 10 年老龄人口的医疗保健需求将开始激增,所以增加衰老科研投入正当其时。老龄人口迅猛增加导致公众 (包括国会成员) 对健康和医疗保健知识的需求愈加迫切,维权团体和专业组织应增强公众的这种意识,以促进衰老科研资金的增长。 此外, NIH 下属研究院都应增加对老年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要针对老年医学研究人员不同层次的科研经历,建立相应的资助机制。应鼓励基金会继续资助专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开展衰老研究。 NIA 、 NIH 其他分支机构、 VA 、 AHRQ 、私人基金、专业组织和企业应合力制定一项老年医学和衰老研究规划,并提供资金支持。这项规划的资助项目中应包括针对老年医疗保健新模式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应安排优先项目并确定各方的专注领域,确保项目设置能够涵盖整体规划,并将重复减少到最低程度。 目标三:增加从事老年基础医疗保健的卫生人员数量。 主要内容 同目前一样,今后除老年科医生外,其他医生和卫生人员仍将会提供主要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 。尽管某些卫生人员会参加老年医学继续教育,但多数可能无法接受正式的培训或者老年医学项目只是核心培训内容之一,而培训途径可以是医学院校学习、住院医师培训或专科医师培训。对于非老年科医生队伍来讲,一旦具备了必要的态度、知识、技能、资源和足够的薪酬,那么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会欢迎并乐于服务老年患者。因此,必须通过将老年医学技能纳入核心培训项目来创建后备力量,在编制初级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项目时应将老年医学作为重点内容。 现实阻碍 卫生人员对于初级卫生保健专业 (特别是普通内科学和家庭医学) 的兴趣正在稳步降低。从大的方面来讲,这与该专业的生存方式和补偿机制有关,易造成医患关系难以持续,而实现慢性病有效管理所需的随访和非面对面的沟通也受到影响。而这将危及从事老年初级卫生保健的医生数量。 另外,从事医疗保健专业培训的老年医学专家的能力发挥也受到削弱。老年医学师资匮乏,且许多老年医学教师的收入来自临床,因为学术机构常无法提供足够的经费以支持老年医学教学。医学研究生的大部分教育经费过去由 CMS 提供,并交由医院管理。因此,在某些课程设置上,很少或几乎没有直接资助老年医学课程。现状便是,一方面要求增加老年医学专业课程所占比重,而另一方面连所需的学时经费都无法补偿。 解决策略 医学院校和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课程中需纳入相当数量的老年医学培训科目,使学生具备提供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在进入医学院校之初,学生就应当与社区老年人进行广泛的接触,增强服务老年患者的意识 。在住院医师培训期间,针对老年人伴发多种复杂疾病的情况,内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均应接受全面的培训。 为应对如此庞大的教学需求,老年科医生应与其他教师合作完成。最普遍的情况是,老年科医生将会领导其他教学力量共同参与制定、实施和讲授针对医学生和住院医师的老年医学课程。而在某些研究机构,如果非老年科医生对老年医学也有相当的造诣和兴趣,那么这些医生也可取代老年科医生来领导本学科的老年医学课程。在这种情况下,老年科医生还要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在医疗保健体系预算中应纳入医学教育经费,同时补偿老年医学教育的学时成本。 从医生执业角度来看,老年科医生应与普通内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合作,确保初级卫生保健专业的健康发展和职业吸引力日益提高。在此类专业中,对于提供优质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 目标四:招聘医生及其他卫生人员进入老年医学领域。 主要内容 老年医学要实现自身使命,关键在于有一批实力雄厚的老年科医生队伍。正如以下 “ 老年医学的远期目标 ” 所言,老年科医生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承担起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岗位的领导角色。相应的人才招聘工作,也必须将重点放在增加老年科医生数量上,而不能只是填补岗位空缺。 现实阻碍 要壮大老年医学学科和实现老年医学目标,人才招聘问题仍是一项重要的挑战。目前很多医生培训项目不愿纳入老年医学,原因在于担心老年科医生工作繁重、收入微薄,而医疗卫生系统缺乏支持医生爱岗敬业的措施,支持科研和教育的经费也不充足。 解决策略 虽然临床上对老年科医生的需求与现实尚有差距,然而为应对老年医疗保健服务在科研和医疗机构的强烈需求,增加从内科进入老年科的医生数量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措施。如果有更多年轻医生吸引到这个学科,那么这批医生必将为老年医学创造光明的未来。在这些医生中间要树立起爱岗敬业、满意薪酬的典型人物。无论这些医生打算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还是管理,都要坚信在未来 40 年中,他们的技能和服务是富有价值的。老年科医生及其组织要做好协调工作,通过展示本行业的个人和职业回报,招聘更多的受训人员进入老年医学行业。 考虑到目前较低的 招 聘率,有必要立即采取措施加大招聘力度。相关措施应包括报销培训费用;大力支持高级研究岗位 (一年以上者需通过认证) ,将老年科医生培养成为科研、管理和教学的领军人物。认证机构和研究生医学教育评审委员会 (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Education ) 应探索增强老年医学岗位培训吸引力的途径。 目标五:卫生团体和非专业团体共同努力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以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服务 主要内容 通过增强公众对疾病重要性的认知度,以及专业团体与非专业团体的合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 、恶性肿瘤及心脏病等疾病的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合作影响了政策制定、科研经费和医疗保健制度。老年医学应当发挥同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来实现自身的使命和目标。 现实阻碍 虽然美国正在呈现 “ 白发浪潮 ” ,但主流文化仍然是以年轻人为导向。现实情况是,从文化和经济角度来看,众多的抗衰老产品将保持容貌年轻和展现不老前景作为目标。经过大众媒体的宣传,未来被描绘成一个老当益壮的社会。对普遍的老龄化现实的模糊认识是造成这种扭曲印象的根源,而老年医学关注较多的正是罹患慢性病和多种疾病的老年人群。 另外,较之治疗具体的老年病,老年科医生对虚弱老年患者医疗保健的付出,并未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当然,接受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对这些付出是心存感激的,对这种方式的必要性也有清晰的认识;但是在向其他人士宣讲老年医学的额外价值时,总会有一定的困难。再进一步来讲,由于某些专业团体的目标与老年医学相类似,且缺乏跨专业的合作,所以在实现老年医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目标等方面,相关的努力一直受阻。 解决策略 老年医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专业团体 (如 AGS 、美国老年学学会、美国内科医师学会、美国家庭医师学会、普通内科学会、美国医务主管学会、美国临终关怀和姑息医学学会、医院医学会、美国居家照料医师学会,以及代表老年外科医师、其他专科医师、药师、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团体) 和非专业团体 (如 AGS 老年健康基金会、 AARP 、衰老研究联盟和阿尔茨海默病学会) 的良好合作。上述关系建立之初,即应设定合作的目标、职责和预期成果,随后进行必要的监督和修订。很多情况下,老年科医生及其团体可作为领导者;而在其他情况下,老年科医生可作为合作者,由其他组织领导。 这种合作将会产生重要作用,会影响政策制定,从而有助于实现老年医学目标。例如,如果公共团体有某项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那么改革相应政策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公众需求会通过媒体、基层组织、游说者和消费者组织而广为传播。 老年医学的远景目标 伴随老龄人口扩张所面临的老年科医生数量和技能不足的问题,将有望通过其他医生和卫生人员的充实而得以加强。老年科医生仍将作为优质高效老年医疗保健系统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这一系统的建立有赖于信息技术、质量改进 ( quality improvement ) 措施和跨学科医疗团队。老年科医生仍将在老年临床医疗保健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针对某些老年人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领导针对虚弱患者和复杂病症患者的团队服务。 随着医疗保健体系的发展,对高效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会日益增加。医疗保健团队的其他成员会更多地协助老年科医生从事数据收集和记录工作。老年科医生的职责将转变为获取额外的必备信息、讨论患者的治疗目标、荟萃多方面信息并制定、协商和启动治疗方案。在团队的协助下,老年科医生将监测老年患者的治疗反应,并根据治疗反应和临床病情演变做出治疗调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老年科医生将会尊重患者需求,提供符合患者意愿和治疗目标的服务。当然,老年科医生另一项重要职责是就治疗目标进行沟通,向患者解释医疗现状满足治疗目标的可能性。 老年科医生还将在学术 (教学、科研和临床) 和产业 (科研、管理)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方面,老年科医生将不仅作为领导者,还会更多地成为其他医生及卫生人员的合作者,以实现共同目标。老年科医生将会领导科研项目,回答老年健康和医疗保健的重要临床问题;还将开发和试验新型医疗保健模式,促进医疗质量、医疗协作和医疗效率的提升。老年病研究者将会继续领导老年综合征研究及衰老的基础与临床相关性研究,还将成为多学科衰老研究的重要协调者。 凭借对老年健康问题及所在医疗保健机构管理情况的全面掌握,老年科医生成为许多医疗系统中胜任行政管理唯一人选。例如,老年科医生可作为医疗主管,也可担任医院、护理院、居家照料机构、质量改进组织、政府部门、企业和基金会等机构的领导职务。老年病学家还会更多地作为咨询专家,就老年人健康和医疗保健政策问题接受联邦、州和当地政府的咨询;就老年人权益接受维权组织咨询以及接受媒体咨询。就这一角色来看,老年科医生将能够影响政策制定,以确保实现优质老年医疗保健服务并体现老年医学的目标。 建议 目标一:确保每一位老年人享有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医疗保健服务 1. 考虑到老年科医生在近远期均较为匮乏,面对老龄人口的增长预期,医学研究院或近似团体应就内科医生及其他卫生人员提供优质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可行性进行调研并作出建议。 2. 就目前医疗评价和疾病管理的补偿结构问题,特别是针对初级卫生保健人员和多种疾病和复杂病症患者,国会应委托开展相关调研项目。针对提供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卫生人员,应制定替代性的补偿方法。改革措施中还应同时纳入精神疾病的治疗补偿。 3. 针对不同族群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 (包括多种疾病患者) 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评定和成本核算,应由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 ( CMS ) 和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管理局 ( AHRQ ) 牵头开展;两部门还应与医疗行业合作,针对卫生人员和医疗卫生系统,制定清晰明确的效益指标。 4. 老年医学专业人员应参与电子健康档案规范组件的建立。这项技术应能在跨医疗保健模式条件下输入临床信息,在不同医疗保健场所均能促进医疗保健质量的评价与改进。 目标二:扩充老年医学的知识库 5. 针对各类老年人群在不同场所下的医疗保健模式研究项目,应通过稳定的医疗保健预算予以资助。此类研究的关注重点应放在高技术手段和设备的合理应用。 6. 国立衰老研究院 ( NIA ) 应制定单独资助方案,以增加老年医学研究者的数量;其中对希望从事研究工作和非通过本单位获得 NIA 培训津贴的注册老年病医生,应制定相应的研究培训资助方案。 7. 对于终身从事老年医学研究的内科医生, NIA 应 提供持续资助 并制定相应的方案。 8. NIA 、 NIH 其他分支机构、退伍军人事务部、 AHRQ 、专业组织、私人基金和企业应合力制定一项改善老年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服务的全面研究规划,并确定各方的专注领域,确保项目设置能够涵盖整体规划,并将重复减少到最低程度。 目标三:增加从事老年基础医疗保健的卫生人员数量 9. 国会应重新审核目前的医学教育经费,以制定针对老年医学教育学时成本的补偿方案。 10. 对于终身从事老年医学教学的内科医生 (包括职业生涯中期开始者和获得老年医学高级奖励者) ,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管理局 ( AHRQ ) 应提供持续资助并制定相应的方案。 目标四:招聘医生及其他卫生人员进入老年医学领域 11. 联邦和州政府应实施激励计划 (如减免贷款) 促进内科医生进入老年医学领域。 12. 美国内科学委员会和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 (以及平行的整骨疗法认证组织) 作为主要的专业社团,应重新审查老年医学的认证途径,制定老年医学科研、教学和管理相关领导岗位的认定方案。 13. 应加强老年医学岗位培训,确保老年科医生在实现老年医学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正式培训项目应包括教育方法、科研与管理技巧 。 目标五:卫生团体和非专业团体共同努力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以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服务 14. 专业团体和消费者组织应通过建立伙伴、联盟等多种关系,支持老年医学目标的实现。 15. 借助于老年医学专业社团,老年科医生应与媒体合作,通过社会营销 ( SocialMarketing ) 手段展示老龄化的真实现状,形成影响政策制定的公众声音,展现老年科医生在医疗保健服务中的角色。 结论 老年医疗保健正处于十字路口。尽管老年医学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仍需要更加努力以满足老龄人口的医疗保健需求。若维持现状则意味着一退再退。 20 世纪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方式已无法与时代同步,亟需进行重大改革。必须对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运行机制和融资体系进行根本性的重新设计,以提升品质、消除壁垒。伴随即将到来的医疗保险信托基金偿付危机 (预计将于 2019 年耗尽 ,恰在老龄人口高峰到来之前) ,亟需立即开展医疗保健服务运行和融资的改革。停滞不前将会造成严重后果。老年人口剧增,加之准备不足、组织不良的医生队伍会导致昂贵、零散的医疗保健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由于老年医疗保健技术专长并倡导老年健康权益,老年科医生成为实现老年医学目标和优化老年人健康水平这场变革的重要领导力量。只有各岗位的老年科医生与其他医生和卫生人员、消费者组织及团体富有成效的合作,老年医学的目标才能够实现。而老年科医生及其合作者必须开展系统合作,设计并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并体现老年医学的价值。关于老年医学的远景规划是广泛的,需求是迫切的、阻碍是巨大的。而既然 AGS 要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就必须直面并战胜这些挑战。医疗保健服务是我国老龄人口应享的基本权益。 规划编制过程和方法 2003 年 11 月, AGS 董事会决议认为,为确保日益增长的美国老龄人口能够享有优质合理的医疗保健服务,有必要先期规划老年医学的未来。 AGS 董事会确定了优秀的领导者作为确保实现优质老年医疗保健的代理人。特别项目部成员包括来自老年医学、姑息治疗、护理、普通内科学和家庭医学的代表,以及医疗卫生政策和财政、伦理、居家照料、医疗卫生系统、医疗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在规划编制早期,特别项目部即发现,仅通过一份文件无法讨论到众多医疗保健专业的未来,因此董事会将特别项目部的职责范围限定为老年医学,以及未来 AGS 面向其他专业人员的主要努力方向。尽管本文件讨论的是老年医学,但从改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目标来看, AGS 董事会强烈支持老年医学相关卫生人员的独立性和能力发挥。 在 2004 年 6 月召开会议之前,特别项目部成员通过综述老年医疗保健相关文献,明确了老年医学在科研、临床和教学等方面所作出的创新性贡献。另外,针对其他学科对自身在老年医疗保健中的定位,项目组成员通过综述文献,明确了其定位的依据。需着重指出的是,特别项目部核心写作组在本文中引述的文献截止于 2005 年 3 月。 会后,核心写作组成立并负责撰写《美国老年医疗保健服务:老年医学的未来》报告初稿。初稿经过了特别项目部成员、 AGS 董事会和委员会成员、各州分会主管、老年医学学术项目 主管 协会董事会的审议。初稿修订之后,再次交由 AGS 内部关键利益组织、对此感兴趣和专业相关的利益组织、卫生部门高层领导、老年医学学术项目主管协会成员审议。 美国老年医学会 ( AGS ) “ 老年医学的未来 ” 特别项目部:成员及所在机构 “老年医学的未来”特别项目部核心写作组 The members of the Task Force whoserved as the Core Writing Group: Richard Besdine, MD, FACP, AGSF (Co-Chair ofthe Core Writing Group), Brown Medical School, Providence, RI; Chad Boult, MD,MPH, MBA,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Baltimore, MD; Sharon Brangman, MD, AGSF,SUNY Upstate Medical University, Syracuse, NY; Eric A. Coleman, MD, MPH, AGSF,University of Colorado Health Sciences Center, Aurora, CO; Linda P. Fried, MD,MPH (Chair of the Task Force), The Johns Hopkins Medical Institutions,Baltimore, MD; Meghan Gerety, MD, AGSF,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s Center,San Antonio, TX; Jerry C. Johnson, M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Philadelphia, PA; Paul R. Katz, MD,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School,Rochester, NY; Jane F. Potter, MD, AGSF (Co-Chair of the Core Writing Group), University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Omaha, NE; David B. Reuben, MD, AGSF, David GeffenSchool of Medicine at UCLA, Los Angeles, CA; Philip D. Sloane, MD, MPH, AGSF,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Chapel Hill, NC; StephanieStudenski, MD, MPH, AGSF,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sburgh, PA; GreggWarshaw, MD,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incinnati, OH. 特别项目部其他成员 The others who served as members ofthe Task Force: Pat-ricia P. Barry, MD, MPH, Merck Institute of Aging Health, Washington, DC; Caroline Blaum, M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alSchool, Ann Arbor, MI; Libbie Bragg, PhD, RN,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Cincinnati, OH; Ri-chard Della Penna, MD, The Permanente Federation, San Diego,CA; Samuel C. Durso, MD, AGS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Baltimore, MD;Rebecca D. Elon, MD, MPH, North Arundel Senior Care, Millersville, MD; James E.Fanale, MD, Mercy Medical Center, Springfield, MA; Luigi Ferrucci, MD, PhD,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Bal-timore, MD; Terry Fulmer, RN, PhD, FAAN, NewYork University, New York, NY; Jennifer Kapo, M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Philadelphia, PA; Rosanne M. Leipzig, MD, PhD,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New York, NY; Diane E. Meier, MD,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 New York, NY;R. Sean Morrison, MD,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 New York, NY; Joseph G.Ouslander, MD, Emory University, Atlanta, GA; Carlos Weiss, MD, The JohnsHopkins Medical Institutions, Baltimore, MD. 志谢 Frank Schneiger, PhD, Human ServicesManagement Insti-tute, Inc., New York, NY, provided facilitation of the TaskForce meeting. Barbara B. Reitt, PhD, ELS(D), Reitt Editing Services,Northampton, MA, provided editorial services. Susan Radcliff, IndependentResearcher, Denver, CO, pro-vided research services. Members of the AGS Board ofDirectors and the fol-lowing AGS Committees and groups provided review of thisreport: AGS Clinical Practice, Education, Ethics, Eth-nogeriatrics, Health CareSystem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xecutive, Public Education, and ResearchCommittees, and the AGS Council of State Affiliates, as well as the members ofthe Association of Directors of Geriatric Ac-ademic Programs (a supportingfoundation of the AGS). 外部组织审议人员 The following organizations providedpeer review of a draft of this report: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Quality, Alliance for Academic Internal Medicine, Alliance for Ag-ing Research,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American Academy of Home CarePhysicians, American Academy of Hospice and Palliative Medicine, AmericanAssociation of Geriatric Psychiatrists,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Colleges, 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Practice, American Board of InternalMedicin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American Federation for AgingResearch,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Association, Association of Program Directors of In-ternal Medicine,Association of Subspecialty Professors, Bureau of Health Professions of theHealth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Centers for Medicare andMedic-aid Services,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ociety for GeneralInternal Medicine, Society of Hospital Medicine, Department of VeteransAffairs. 个体审议人员 The following individuals provided apeer review of a draft of this report: William B. Applegate, MD, MPH; B. LynnBeattie, MD; John Beck, MD; Daniel G. Blazer, MD, PhD; Walter M. Bortz II, MD;Troyen Brennan, MD; Kenneth Brummel-Smith, MD; Harvey Jay Cohen, MD; Leo M.Cooney Jr., MD; George W. Drach, MD; Lee Goldman, MD, MPH; Jeffrey B. Halter,MD; Richard J. Ham, MD; William Hazzard, MD; Kevin High, MD, MSc; RalphHorwitz, MD; Eric Larson, MD, MPH; Richard W. Lind-say, MD; Edward H. O’Neil,MPA, PhD; L. Gregory Pawl-son, MD, MPH; David H. Solomon, MD; R. Knight Steel,MD; Mary E. Tinetti, MD; Edward H. Wagner, MD, MPH; Frank Williams, MD. 声明 The disclosure statements thatfollow are from individuals who are all members of the Core Writing Group. Financial Disclosure: Drs. Besdine,Boult, Coleman, Fried, Gerety, Potter, Reuben, Sloane, and Warshaw indi-cate nofinancial relationships with commercial entities. Dr. Brangman serves as a paidconsultant to Pfizer, Eisai, and Forest Laboratories and is a member of theSpeakers Bureau for Pfizer, Eisai, Janssen, and Forest Laboratories. Dr.John-son is a member of the Speakers Bureau for Novartis, Jans-sen, and Pfizer.Dr. Katz serves as a paid consultant to Endo Pharmaceuticals and AbbottLaboratories. Dr. Reuben’s spouse serves as a paid consultant to Wyeth. Dr.Studenski serves as a paid consultant to Wyeth, Ortho Biotech, and Merck fordisability and physical function and receives grants from Eli Lilly Company for measurement of frail-ty and physical function. The John A. HartfordFoundation, Inc. and The Robert Wood Johnson Foundation provided support forthe development of this report.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Statistics. Health, United States, 2003, Table 27 . Available at www.cdc.gov/nchs/data/hus/tables/2003/03hus027.pdf Accessed December 27, 2004. 2. 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The Dramatic Aging of America,1900–2003 . Available at www.cdc.gov/ nccdphp/aag/aag_aging2004_access01.htmAccessed December 27, 2004. 3. Administration on Aging.Statistics on the Aging Population . Available atwww.aoa.gov/prof/Statistics/statistics.asp/ Accessed December 27, 2004. 4. Freedman VA, Martin LG, SchoeniRF. Recent trends in disability and func- tioning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United States: A systematic review. JAMA 2002;288:3137–3146. 5. Disease Management in Medicare:Data Analysis and Benefit Design Issue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BudgetOffice, 2002. 6. Landefeld CS, Palmer RM, KresevicDM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care in a hospital medical unit especiallydesigned to improve the functional outcomes of acutely ill older patients. NEngl J Med 1995;332:1338–1344. 7. Inouye SK, Bogardus ST Jr,Charpentier PA et al. A multicomponent inter- vention to prevent delirium inhospitalized older patients. N Engl J Med 1999;340:669–676. 8. Cohen HJ, Feussner JR, WeinbergerM et al. A controlled trial of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geriatric evaluationand management. N Engl J Med 2002; 346: 905–912. 9. Reuben DB, Frank JC, Hirsch SH etal.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outpatient comprehensive geriatricassessment coupled with an interven- tion to increase adherence torecommendations. J Am Geriatr Soc 1999; 47: 269–276. 10. Boult C, Boult LB, Morishita Let al.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outpatient geriatric evaluation andmanagement. J Am Geriatr Soc 2001;49:351–359. 11. Stuck AE, Aronow HU, Steiner Aet al. A trial of annual in-home compre- 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s forelderly people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N Engl J Med 1995; 333:1184–1189. 12. Naylor MD, Brooten D, Campbell Ret al. Comprehensive discharge planning and home follow-up of hospitalizedelder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1999; 281:613–620. 13. Reuben DB, Schnelle JF, BuchananJL et al. Primary care of long-stay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pproaches of three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 J Am Geriatr Soc 1999; 47:131–138. 14. Kane RL, Keckhafer G, Flood S etal. The effect of Evercare on hospital use. J Am Geriatr Soc 2003; 51:1427–1434. 15. Tinetti ME, Baker DI, McAvay Get al. A 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risk of falling amongelderly people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N Engl J Med 1994; 331:821–827. 16. Burgio KL, Locher JL, Goode PSet al. Behavioral vs drug treatment for 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older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1998; 280:1995–2000. 17. Ettinger WH Jr, Burns R, MessierSP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aerobic exercise and resistance exercisewith a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in older adul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TheFitness Arthritis and Seniors Trial (FAST). JAMA 1997;277:25–31. 18. Fried LP, Ferrucci L, Darer J etal. Untangling the concepts of disability, frailty, and comorbidity:Implications for improved targeting and care.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4; 59A:M255–M263. 19. Seeman TE. Successful aging:Reconceptualizing the aging process from a more positive perspective. Facts ResGerontol 1994;8:3–15. 20. Post SG, Whitehouse PJ, BinstockRH et al. The clinical introduction of genetic testing for Alzheimer disease:An ethical perspective. JAMA 1997;277: 832–836. 21. Morrison RS, Meier DE. Clinicalpractice: Palliative care. N Engl J Med 2004; 350:2582–2590. 22. Rich MW, Beckham V, Wittenberg Cet al. A multidisciplinary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the readmission of elderly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N Engl J Med 1995; 333:1190–1195. 23. Eng C, Pedulla J, Eleazer GP etal. 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 (PACE): An innovative modelof integrated geriatric care and financing. J Am Geriatr Soc 1997; 45:223–232. 24. Solomon DH, Burton JR,Lundebjerg NE et al. The new frontier: Increasing geriatrics expertise insurgical and medical specialties. J Am Geriatr Soc 2000;48:702–704. 25. Potter JF, Burton JR, Drach GWet al. Geriatrics for residents in the surgical and medical specialties: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a and training experiences. J Am Geriatr Soc 2005;53:511–515. 26. Solomon DH, LoCicero J 3rd,Rosenthal RA, eds. New Frontiers in Geriatrics Research: An Agenda for Surgicaland Related Medical Specialties. New York: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04. 27. Leigh JP, Kravitz RL, Schembri Met al. Physician career satisfaction across specialties. Arch Intern Med 2002;162:1577–1584. 28.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nd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data from the National Survey of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Association 1992–2004. Compiled by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 Policy and HealthServices Research (IHPHSR) Associ- ation of Directors of Geriatric AcademicPrograms. (ADGAP) Database Project. September 2004. 29. Geriatric Medicine. A ClinicalImperative for an Aging Population. New York: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andAssociation of Directors of Geriatric Aca- demic Programs, 2004. 30. Medical Never-Never Land: TenReasons Why America Isn’t Ready for the Coming Age Boom. Washington, DC:Alliance for Aging Research, 2002. 31. Institute of Medicine Committeeon Quality of Health Care in America. Crossing the Quality Chasm: A New Health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1. 32. Task Force on the Domain of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The Future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Washington,DC: Society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 cine, 2003. 33. Future of Family MedicineProject Leadership Committee. The future of family medicine: A collaborativeproject of the family medicine community. Ann Fam Med 2004; 2:S3–S32. 34. Medina-Walpole A, Barker WH,Katz PR et al. The current state of geriatric medicine: A national survey offellowship-trained geriatricians, 1990–98. J Am Geriatr Soc 2002; 50:949–955. 35. Reuben DB, Zwanziger J, BradleyTB et al. How many physicians will be needed to provide medical care for olderpersons? Physician manpower need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J Am GeriatrSoc 1993; 41:444–453. 36. Adelman RD, Fields SD, JutagirR. Geriatric education. Part II. The effect of a well elderly program onmedical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geriatric patients. J Am Geriatr Soc 1992;40:970–973. 37. Sainsbury R, Wilkinson TJ, SmithCW. Do the clinical years change medical students’ attitudes to old people? MedEduc 1994; 28:307–311. 38. Social Security and MedicareBoards of Trustees. Statu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and Medicare programs: Asummary of the 2004 annual reports. Available at www.ssa.gov/OACT/TRSUM/trsummary.html Accessed December 27, 2004. 美国老年医疗保健服务:老年医学的未来(Caring for Older Americans:The Future of .pdf
10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衰老抗衰老老年医学学界大联盟即将诞生
热度 2 yindazhong 2015-2-11 15:30
中国衰老抗衰老学界在今年四月将有两件大事要发生: 第一件是四月十一日将在深圳召开: 《 第五届中国衰老与抗衰老学术大会暨第四届全国老年基础与转化医学论坛 》。 为了检阅近年来我国衰老与抗衰老机制的研究成果,加强老年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加快发展转化医学,以应对我国快速老龄化的挑战,“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基础医学学组”、“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健康与转化医学分会”及“深圳大学”决定,共同主办“第五届中国衰老与抗衰老学术大会暨第四届全国老年基础与转化医学论坛”,承办单位为“广东医学院”、“深圳市健康产业促进会”、“深圳市抗衰老研究会”。 会议时间:2015年4月10日—2015年4月14日 会议地点:深圳市深圳大学科技楼会议厅 ( 地址:深圳大学校园内,距深圳大学北门300米) 大会住宿代表的报到地点:深圳市新桃园酒店 2 015-4-10 深圳衰老抗衰老会议第二轮大会通知 .pdf 第二件大事是几乎在上述会议召开的同时,将在北京召开: 《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发展战略研讨会暨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成立大会》 为推动我国老年医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健康老龄化,构建中国老年医学转化平台,由中国健康服务业协会(筹)、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承办的“2015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发展战略研讨会暨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成立大会”定于2015年4月11-12日在北京召开。 届时,全国政协韩启德副主席将出席战略研讨会并致辞。会议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清华大学程京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Richard教授、海外学者以及香港地区和国内老年医学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做主题演讲。 大会将开展现场互动交流,与会代表和院士们将围绕“国家在科技专项和经费资助调整过程中,是否建立老年医学发展专项基金?如何从顶层设计好老年医学产业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如何建立健全老年医学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与专业人才的培训标准、人才体系认证?如何推动老年医学研究与产业联盟的形成、整合优质资源、集中攻关等问题”展开讨论。 会议日程 4 月11日全天 代表注册 鸿府大厦一层 4 月12日上午 领导致辞 解放军总医院国际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内科大楼一层) 曹雪涛 中国医学创新研究的现状、未来及挑战 Richard 国际老年医学研究热点 陈香美 中国抗衰老研究进展 程 京 移动医疗在老年医学中的应用和转化 黎 健 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发展简介 刘俊平 国内外老年医学研究的比较与展望 汤复基 香港老年医学研究发展概况 4 月12日下午 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成立大会 会议中心第六会议室(内科大楼二层)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3384 次阅读|5 个评论
老年医学:让我们更斯文的老去
热度 1 BJQXKY 2014-11-18 22:41
慢慢老去是每个生命必须面对的事件,但并不意味着我们都能如智者一样优雅的直面它。事实上,当衰老临近,当事者多已不具备健全的心智,从而让这一进程变成了一个无法独自从容应对的社会学问题。 在今天世界上,科学技术风头无限,科技赋予了现代医学很多神奇的力量。然而,现代医学在处理衰老和死亡上并没有做的贴心、贴切。我们往往滥用了现代医学的力量,将奋斗聚焦在延长生命上,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现代医学技术和医疗队伍让生命苟延残喘,屈辱且无人道的挣扎在躯壳与灵魂决裂的痛苦中。 我们习惯于迷信专家的力量,并不是专家没有力量,是我们投错了门子,体面的衰老与死亡不是单靠医疗系统所能保证的。 Atul Gawande所著《Being Mortal》是一本智者的思考, 下文翻译一份对Atul Gawande所著《Being Mortal》的评论。让我们一起思考是否 应该还衰落和死亡以原貌,在更精神的层面上着眼,归还人文和宗教在其中的地位。 读内部人士讲述医生和老年照护系统对老年人和垂死者处理上的失败感受,Linda Geddes深有感触,从来写下如下评论。 Atul Gawande所著Being Mortal使我整个星期都在流泪,生气,并情不能禁要谈起这一话题。 Gawande的中心论点是从二十世纪中叶起,死亡渐渐转变成为一种医学体验,而多数大夫并没有受到很好的训练来应对这一转变。事实证明这一庞大的实验正在走向失败。正如Gawande所言,如果伴随死亡的医学问题不能够通过医药克服,滥用医药干预将只会招来“无情、残暴和非常的苦难”。 这本书是召唤行动的号角—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包括如何让老年人和病危者活出生命的价值。Gawande指出,要让老年生活更有意义,需要对当前医学和护理学进行一次根本性变革。伴随着2050年美国和欧洲超过65岁人口将比现今翻倍这一严峻形势,这一定时炸弹需要尽快拆除其引爆装置。 当我与一位低年资大夫讨论这本书时,他给我讲述了一次夜班的经历。一位病危者的呼吸降到每分钟三次—可能是为减轻病人疼痛所用吗啡的作用。面对此景,可应对的手段何其凄凉:要么使用药物逆转吗啡的作用,即便是病人很可能已经因低氧而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要么让他(病人先前已经要求不要对他尝试复苏措施)死去。我这位大夫朋友的上司选择了逆转吗啡的作用,但病人还是很快辞世了。 Being Mortal一书中满是此类案例。Gawande自己家庭成员的生死故事构成了这本书的重要叙事情节。作者描述自己的父亲老Gawande如何与脊髓和脑干肿瘤抗争,例如,老Gawande选择手术来降低瘤负荷,而拒接化疗以保持其头脑的思维不受影响。这并非窥伺癖对经历的记述。作为一个外科医生,Gawande自己有充足的素材证明医学院校在训练大夫面对他们垂死病人方面的准备是多么的不足。作者承认自己曾回避这一问题,其所提供的介入式医学程序并没有让病人感到从中受益的现实。 当讨论患不治之症的病人时,Gawande在描述衰老上不惜笔墨,揭示多数大夫常感觉不堪重负,不愿意护理身患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他认为老年医学专家可提供给实习医生关键的培训课程:关于如何倾听,区分优先次序和介入,通常是通过一些诸如如何活力腿脚以减少摔倒跌伤之类的简单措施,使老年人能保持自理能力。 Gawande常驱动读者去独立思考这些问题,在后文提供答案前让我们思考面对困境如何做出艰难选择,诸如是否让衰老体弱的老年亲人进入匿名机构(让他们在生命的最终时刻面对除了他们的姓名外再无所知的医生和护士们)。在这些让人焦虑的情节中,作者也提供一些历史故事:养老院(Nursing homes)起源于1950年代的美国,用于为正在康复中的病人提供照护,以减轻医院床位压力,并不是为老年人设计以解决其看护问题的长久之计。 Gawande描述位于纽约New Berlin的Chase Memorial养老院在1991年买进了两条狗,四只猫,一百只长尾鹦鹉,一窝兔子和一群鸡,并鼓励养老院的老人照料它们,还建了种植鲜花和蔬菜的花园和职工婴儿看护中心。照看宠物,花园,与孩子交往对老年人大有裨益。Gawande讲述在两年内,老年人所开抓药处方下降到只有临近养老院一半的水平。其它研究也表明豢养宠物有益于心血管并增强社交。Gawande还描述位于马萨诸塞Reading的一处叫Peter Sanborn Place的低收入公寓大楼:那里的侍从,物理治疗师和拜访护士协助老年人洗衣,购物和清洁。 我对这本书的批评之一是Gawande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这类创新型社区在更大尺度上推广需要多少资金的支持,即没有讨论照护的经济成本。以Peter Sanborn Place为例,它在州财政取得部分资金,但主要是依靠慈善捐赠。这本书也没有涉及养老院中的看护失职事件,或对养老院中弱势老人的故意虐待事件。2012年,国会研究发现美国三分之一的养老院中存在多项严重身体,性和言语虐待事件。 尽管有诸多缺点,却鲜有能如此书触人深思者。对我,此书开启了一扇与近亲讨论他们如何度过晚年的门—无论开头何其艰难,这种对话却注定要进行。 上文作者为Linda Geddesis,Linda Geddesis为英国布里斯托尔自由撰稿的科学作家,New Scientist杂志顾问。e-mail: lindaged@yahoo.com ,该文发表在nature上,原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4/n7521/full/514167a.html Gerontology: Ageing more gracefully Linda Geddes is moved by an insider’s take on how doctors and geriatric-care systems are failing old people and the dying. Atul Gawande's Being Mortal left me tearful, angry and unable to stop talking about it for a week. Gawande's central argument is this: since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death has been progressively transformed into a medical experience that the majority of doctors are ill-equipped to deal with.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this giant experiment is failing. As Gawande notes, when the medical problems of the dying cannot be fixed by medicine, “callousness, inhumanity, and extraordinary suffering” can result. This book is a call to action — a reconsideration of 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and how all, including elderly people and those with terminal illnesses, can find access to that. Making old age meaningful, Gawande shows, demands a massive shake-up in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With the number of over-65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expected to double by 2050, this is a time bomb that we need to defuse fast. When I discussed the book with a junior-doctor friend, he related an episode from a night shift. A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breathing had dropped to three breaths per minute — possibly as a result of morphine given for pain relief. The choice was stark: administer a drug to reverse the morphine, even though the patient's brain was probably irreversibly damaged from low oxygen intake, or leave the man (who had asked not to be resuscitated) to die. My friend's supervisor stepped in and reversed the morphine; the man ultimately died soon afterwards anyway. Being Mortal is filled with case studies similar to this. The lives and deaths of various members of Gawande's own family provide the book's overarching narrative. Gawande describes his father's struggle with cancer of the spinal cord and brainstem, for instance, and how Gawande senior opted for surgery to reduce the size of the tumour, avoiding chemotherapy to preserve his mental clarity. But this is no voyeuristic tour. A surgeon himself, Gawande is eloquent about the inadequacy of medical school in preparing doctors to confront the subject of death with their patients. He admits to having skirted around the issue himself, offering invasive medical procedures with little chance of benefit to make the patient feel that he is doing something. As well as discussing realities for people with terminal illnesses, Gawande dwells on ageing, revealing that many doctors dislike caring for elderly people with multiple health issues, and often find it overwhelming. Geriatricians, he suggests, can offer key lessons to other medics about listening, prioritizing and intervening to enable elderly people to maintain independence, often through simple interventions such as foot care to reduce chances of falling. Gawande often forces readers to reflect on the issues ourselves. He sets us up to ask our own questions about common dilemmas — such as putting frail elderly relatives into anonymous facilities — before offering answers pages later. Apropos of that vexed phenomenon, among others, he also offers historical context. Nursing homes, he shows,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50s to ease pressure on hospital beds by providing care for recovering patients. They were not designed as a long-term solution for elderly people. Gawande challenges the idea that the standard US or UK care-home model is the only available choice. He describes the Chase Memorial Nursing Home in New Berlin, New York, which in 1991 brought in 2 dogs, 4 cats, 100 parakeets, a colony of rabbits and a flock of hens, and encouraged residents to care for them. It also established a flower and vegetable garden and on-site childcare for staff. Pet care, gardening and social interaction with the young offer significant benefits, Gawande suggests: within two years, the number of prescriptions per resident fell to half that of a control home nearby. Other studies suggest that pet ownership confers better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boosts social interaction, for example. Gawande also describes a low-income apartment complex, Peter Sanborn Place in Reading, Massachusetts, where aides, physical therapists and visiting nurses help the ageing residents to assist with laundry, shopping and cleaning. One criticism I have of the book is that Gawande does not really touch on how such innovative communities could be funded on a larger scale, or discuss the economics of nursing care. Peter Sanborn Place, for instance, gets some state funding but relies mostly on charitable donations. Nor does the book address issues of neglect in nursing homes, or the deliberate abuse of vulnerable residents. A 2012 congressional study found reports of serious physical, sexual or verbal abuse at one in three nursing homes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n so, it is rare to read a book that sparks so much hard thinking. In my case, it has opened the door to discussions with close relatives about how they wish to spend their final days — conversations that we should surely all be having, however difficult they are to start. Linda Geddesis a freelance science writer in Bristol, UK, and a consultant to New Scientistmagazine. e-mail: lindaged@yahoo.com 上文由群晓生物翻译整理,科学推广,服务民众。他人或机构如需使用,请提供该原始链接地址。 北京群晓科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物医药领域的试剂、耗材和仪器。群晓生物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材料、技术和实验整体性解决方案,完美配合用户的科研创意和灵感。群晓生物立志把一流的产品、专业的技术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献给广大用户。 北京群晓科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www.qbioscience.com www.qbiotec.com Tel: 010-84504282/64880108 qbioscience@126.com
个人分类: 科苑杂话|2977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4年SSCI收录老年学期刊31种目录
wanyuehua 2014-5-7 08:48
SCI、SSCI均收录 老年学期刊, 2014 年 SSCI 收录老年学期刊 31 种,其中 SCI 、 SSCI 共同收录期刊 16 种。 2014 年 SSCI 收录老年学期刊 31 种目录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GERONTOLOGY-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31 注: ★ SCI、SSCI共同收录期刊16种 1. AGEING SOCIETY 《老年与社会》 Bimonthly ISSN: 0144-686X CAMBRIDGE UNIV PRESS, 32AVENUE OF THE AMERICAS , NEW YORK, USA ,NY, 10013-2473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 ★ AGING MENTAL HEALTH 《衰老与心理健康》 Bimonthly ISSN: 1360-7863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 ★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美国老年精神病学杂志》 Monthly ISSN: 1064-7481 LIPPINCOTTWILLIAMS WILKINS, 530 WALNUT ST,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362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4. ★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澳大利西亚衰老研究杂志》 Quarterly ISSN:1440-6381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5. ★ BMC GERIATRICS 《 BMC 老年病学》 Irregular ISSN: 1471-2318 BIOMED CENTRALLTD, 236 GRAYS INN RD,FLOOR 6, LONDON, ENGLAND , WC1X 8HL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6. CANADIAN JOURNAL ON AGING-REVUECANADIENNE DU VIEILLISSEMENT 《加拿大衰老研究杂志》 QuarterlyISSN: 0714-9808 CAMBRIDGE UNIV PRESS, EDINBURGH BLDG, SHAFTESBURY RD, CAMBRIDGE, ENGLAND , CB28RU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7. ★ CLINICAL GERONTOLOGIST 《临床老年病学家》 Bimonthly ISSN: 0731-7115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8.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老年医学教育》 Monthly ISSN: 0360-1277 TAYLOR FRANCIS INC, 520 CHESTNUT STREET, STE 850,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9. EUROPEAN JOURNAL OF AGEING 《欧洲老年学杂志》 Quarterly ISSN:1613-9372 SPRINGER, 233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0. GENER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N AGING 《世代:美国老年研究会志》 QuarterlyISSN: 0738-7806 AMER SOC AGING, 833 MARKET ST, STE 511, SAN FRANCISCO, USA ,CA, 94103-1824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1. ★ GERIATRIC NURSING 《老年病护理》 Bimonthly ISSN: 0197-4572 MOSBY-ELSEVIER, 360 PARK AVENUE SOUTH, NEW YORK, USA ,NY, 10010-171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2. ★ GERIATRICS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 《国际老年病学与老年学》 Bimonthly ISSN: 1444-1586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3. GERONTOLOGIST 《老年病学家》 Bimonthly ISSN: 0016-9013 OXFORD UNIV PRESSINC, JOURNALS DEPT, 2001 EVANS RD, CARY, USA ,NC, 27513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HUMANDEVELOPMENT 《国际衰老与人体发育杂志》 Bimonthly ISSN: 0091-4150 BAYWOOD PUBL COINC, 26 AUSTIN AVE,PO BOX 337, AMITYVILLE, USA , NY, 11701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5.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国际老年精神病学杂志》 Monthly ISSN:0885-6230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6. ★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国际老年精神病学》 Monthly ISSN: 1041-6102 CAMBRIDGE UNIV PRESS, 32AVENUE OF THE AMERICAS , NEW YORK, USA ,NY, 10013-247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7. JOURNAL OF AGING SOCIAL POLICY 《老年与社会政策杂志》 Quarterly ISSN: 0895-9420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8.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老年与保健杂志》 Bimonthly ISSN: 0898-2643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9. ★ JOURNAL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老化与体力活动杂志》 Quarterly ISSN:1063-8652 HUMAN KINETICSPUBL INC, 1607 N MARKET ST,PO BOX 5076, CHAMPAIGN, USA , IL, 61820-22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0.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衰老研究杂志》 Quarterly ISSN: 0890-4065 ELSEVIER SCIENCEINC, 360 PARK AVE SOUTH, NEW YORK, USA ,NY, 10010-171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1.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应用老年学杂志》 Quarterly ISSN:0733-4648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2. ★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 《老年病护理杂志》 Monthly ISSN: 0098-9134 SLACK INC, 6900 GROVE RD, THOROFARE, USA , NJ,08086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3.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美国老年病学会志》 Monthly ISSN:0002-8614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4. JOURNAL OF WOMEN AGING 《妇女与老龄化杂志》 Quarterly ISSN: 0895-2841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5. ★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BIOLOGICAL SCIENCES ANDMEDICAL SCIENCES 《老年病学杂志, A 辑:生物科学和医学》 Monthly ISSN: 1079-5006 OXFORD UNIV PRESSINC, JOURNALS DEPT, 2001 EVANS RD, CARY, USA ,NC, 2751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6. ★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AND SOCIAL SCIENCES 《老年病学杂志, B 辑:心理学和社会科学》 Bimonthly ISSN: 1079-5014 OXFORD UNIV PRESSINC, JOURNALS DEPT, 2001 EVANS RD, CARY, USA ,NC, 2751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7. PSYCHOLOGY AND AGING 《心理学与衰老》 Quarterly ISSN: 0882-7974 AMER PSYCHOLOGICALASSOC, 750 FIRST ST NE, WASHINGTON, USA ,DC, 20002-4242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8. RESEARCH ON AGING 《老年研究》 Bimonthly ISSN: 0164-0275 SAGE PUBLICATIONSINC, 2455 TELLER RD,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9. TOPICS IN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老年病康复论题》 Quarterly ISSN: 0882-7524 LIPPINCOTTWILLIAMS WILKINS, 530 WALNUT ST,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3621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0. ★ TURKISH JOURNAL OF GERIATRICS-TURK GERIATRI DERGISI 《土耳其老年医学杂志》 Quarterly ISSN: 1304-2947 GUNES KITABEVI LTDSTI, M RAUF INAN SOK NO 3, ANKARA, TURKEY ,SIHHIYE, 0641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1. ★ ZEITSCHRIFT FUR GERONTOLOGIE UND GERIATRIE 《老年医学和老年病学杂志》 Bimonthly ISSN: 0948-6704 SPRINGERHEIDELBERG, TIERGARTENSTRASSE 17, HEIDELBERG, GERMANY, D-6912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个人分类: SSCI投稿|11833 次阅读|0 个评论
SSCI收录的期刊——老年医学学科
wanyuehua 2008-9-26 20:49
截至到 2008 年 9 月 SSCI 收录老年医学学科期刊 27 种,其中 SCI 、 SSCI 共同收录的 老年医学 期刊 13 种, 美国老年医学期刊 20 种,英国老年医学期刊 5 种,德国、加拿大老年医学期刊各 1 种,出版老年医学期刊的出版社主要是 Wiley ( BLACKWELL ) 4 种、 ELSEVIER 2 种、 TAYLOR FRANCIS 2 种、 CAMBRIDGE 2 种、 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 2 种。 2000-2008 年 9 月共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作者(不包括台湾)的 SSCI 论文 16731 篇,其中老年医学学科论文 327 篇( 1.9545 % ), 其中 2008 年 25 篇, 2007 年 30 篇, 2006 年 56 篇, 2005 年 55 篇, 2004 年 62 篇, 2003 年 36 篇, 2002 年 26 篇, 2001 年 26 篇, 2000 年 11 篇。 2005-2008 年 9 月中国老年医学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 16 种期刊上,发表 10 篇论文以上期刊有 6 种( 4 种期刊被 SCI 、 SSCI 共同收录),其中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美国老年病学会志》 68 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国际老年精神病学杂志》 64 篇, GERONTOLOGIST 《老年病学家》 42 篇, AGING MENTAL HEALTH 《衰老与心理健康》 29 篇,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 《老年病学杂志, A 辑:生物科学和医学》 24 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HUMAN DEVELOPMENT 《国际衰老与人体发育杂志》 12 篇。 主要研究单位有香港中文大学( CHINESE UNIV HONG KONG ) 110 篇,香港大学( UNIV HONG KONG ) 76 篇,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 HONG KONG ) 19 篇, 岭南大学 ( LINGNAN UNIV ) 19 篇, 香港理工大学 ( HONG KONG POLYTECH UNIV ) 16 篇。 大陆发表 SSCI 老年医学论文最多的西安交通大学( XIAN JIAOTONG UNIV ) 7 篇,北京大学( PEKING UNIV ) 5 篇。 希望该文能帮助读者了解 SSCI 。 2008 年 SSCI 收录老年医学学科期刊 27 种如下(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GERONTOLOGY ): 注: ★ 为 SCI 、 SSCI 共同收录期刊 1. AGEING SOCIETY 《老年与社会》美国 Bimonthly ISSN: 0144-686X CAMBRIDGE UNIV PRESS, 32 AVENUE OF THE AMERICAS , NEW YORK , USA , NY, 10013-2473 2. AGING MENTAL HEALTH 《衰老与心理健康》英国 ★ Bimonthly ISSN: 1360-7863 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3.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美国老年精神病学杂志》美国 ★ Bimonthly ISSN: 1064-7481 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 530 WALNUT ST , PHILADELPHIA , USA , PA, 19106-3621 4.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澳大利西亚衰老研究杂志》英国 ★ Quarterly ISSN: 1440-6381 BLACKWELL PUBLISHING, 9600 GARSINGTON RD , OXFORD , ENGLAND , OXON , OX4 2DQ 5. CANADIAN JOURNAL ON AGING-REVUE CANADIENNE DU VIEILLISSEMENT 《加拿大衰老研究杂志》加拿大 Quarterly ISSN: 0714-9808 CANADIAN ASSOC GERONTOLOGY-ASSOC CANADIENNE DE GERONTOLOGIE, 100-824 MEATH ST , OTTAWA , CANADA , ON K1Z 6E8 6.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老年医学教育》美国 Monthly ISSN: 0360-1277 TAYLOR FRANCIS INC, 325 CHESTNUT ST, SUITE 800 , PHILADELPHIA , USA , PA, 19106 7. EUROPEAN JOURNAL OF AGEING 《欧洲老年学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1613-9372 SPRINGER, 233 SPRING STREET , NEW YORK , USA , NY, 10013 8. GENER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N AGING 《世代:美国老年研究会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0738-7806 AMER SOC AGING, 833 MARKET ST, STE 511 , SAN FRANCISCO , USA , CA, 94103-1824 9. GERIATRIC NURSING 《老年病护理》美国 ★ Bimonthly ISSN: 0197-4572 MOSBY-ELSEVIER, 360 PARK AVENUE SOUTH , NEW YORK , USA , NY, 10010-1710 10. GERIATRICS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 《国际老年病学与老年学》英国 ★ Quarterly ISSN: 1444-1586 BLACKWELL PUBLISHING, 9600 GARSINGTON RD , OXFORD , ENGLAND , OXON , OX4 2DQ 11. GERONTOLOGIST 《老年病学家》美国 Bimonthly ISSN: 0016-9013 GERONTOLOGICAL SOC AMER, 1030 15TH ST NW, STE 250 , WASHINGTON , USA , DC, 20005202-842AP 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HUMAN DEVELOPMENT 《国际衰老与人体发育杂志》美国 Bimonthly ISSN: 0091-4150 BAYWOOD PUBL CO INC, 26 AUSTIN AVE , PO BOX 337 , AMITYVILLE , USA , NY, 11701 1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国际老年精神病学杂志》 英国 ★ Monthly ISSN: 0885-6230 JOHN WILEY SONS LTD, THE ATRIUM, SOUTHERN GATE, CHICHESTER , ENGLAND , W SUSSEX , PO19 8SQ 14.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国际老年精神病学》美国 ★ Quarterly ISSN: 1041-6102 CAMBRIDGE UNIV PRESS, 32 AVENUE OF THE AMERICAS , NEW YORK , USA , NY, 10013-2473 15.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老年与保健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0898-2643 SAGE PUBLICATIONS INC, 2455 TELLER RD , THOUSAND OAKS, USA , CA, 91320 16. JOURNAL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老化与体力活动杂志》美国 ★ Quarterly ISSN: 1063-8652 HUMAN KINETICS PUBL INC, 1607 N MARKET ST , PO BOX 5076 , CHAMPAIGN , USA , IL, 61820-2200 17.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衰老研究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0890-4065 ELSEVIER SCIENCE INC, 360 PARK AVE SOUTH , NEW YORK , USA , NY, 10010-1710 18.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应用老年学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0733-4648 SAGE PUBLICATIONS INC, 2455 TELLER RD , THOUSAND OAKS, USA , CA, 91320 19.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 《老年病护理杂志》美国 ★ Monthly ISSN: 0098-9134 SLACK INC, 6900 GROVE RD , THOROFARE , USA , NJ, 08086 20.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美国老年病学会志》英国 ★ Monthly ISSN: 0002-8614 BLACKWELL PUBLISHING, 9600 GARSINGTON RD , OXFORD , ENGLAND , OXON , OX4 2DQ 21. JOURNAL OF WOMEN AGING 《妇女与老年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0895-2841 HAWORTH PRESS INC, 10 ALICE ST , BINGHAMTON , USA , NY, 13904-1580 22.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 《老年病学杂志, A 辑:生物科学和医学》美国 ★ Bimonthly ISSN: 1079-5006 GERONTOLOGICAL SOC AMER, 1030 15TH ST NW, STE 250 , WASHINGTON , USA , DC, 20005202-842AP 23.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老年病学杂志, B 辑: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美国 ★ Bimonthly ISSN: 1079-5014 GERONTOLOGICAL SOC AMER, 1030 15TH ST NW, STE 250 , WASHINGTON , USA , DC, 20005202-842AP 24. PSYCHOLOGY AND AGING 《心理学与衰老》美国 Quarterly ISSN: 0882-7974 AMER PSYCHOLOGICAL ASSOC, 750 FIRST ST NE , WASHINGTON , USA , DC, 20002-4242 25. RESEARCH ON AGING 《老年研究》美国 Bimonthly ISSN: 0164-0275 SAGE PUBLICATIONS INC, 2455 TELLER RD , THOUSAND OAKS, USA , CA, 91320 26. TOPICS IN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老年病康复论题》美国 Quarterly ISSN: 0882-7524 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 530 WALNUT ST , PHILADELPHIA , USA , PA, 19106-3621 27. ZEITSCHRIFT FUR GERONTOLOGIE UND GERIATRIE 《老年医学和老年病学杂志》德国 ★ Bimonthly ISSN: 0948-6704 DR DIETRICH STEINKOPFF VERLAG, PO BOX 10 04 62, DARMSTADT, GERMANY, D-64204
个人分类: SSCI投稿|1112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