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术“打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术“打假”切忌以人划线
黄安年 2010-9-30 07:45
学术 打假 切忌以人划线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30 日发布 笔者一直不主张将学术争议和学术批评 , 揭露学术不断行为说成是学术打假( 建议慎用学术打假一词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0 日发布 kexue.com.cn/m/user_content.aspx?id=361468 )。现在经媒体一再宣扬, 学术打假使用频率越来越多,令人哭笑不得。笔者在《漫谈刑事破案和学术争鸣》短文还谈到人际刑事案件在学术界相当罕见,在企业界、某些人群中并不少见。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底线,同时在学术是非判断上采取实事求是的审慎的科学态度。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26 日发布) 我以为学术争议和学术批评也好 , 揭露学术不端和打假也好 , 不能以人划线,这方面我们吃过的苦头实在太多 , 试想以伟大领袖你办事 , 我放心划线都为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 何况他人。在学案的学术是非评价上坚守学术为公,实事求是,排除各种非学术因素是最为重要的。时下某些评论有点站队的味道,令人对公正性产生怀疑。 警惕新的造神。
3549 次阅读|5 个评论
建议慎用学术“打假”一词
黄安年 2010-9-10 09:08
建议慎用学术打假一词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0 日发布 记得前些年在学术界对于揭露涉嫌抄袭剽窃等恶行很少使用打假一词,不知什么时候把揭露涉嫌抄袭剽窃等恶行习称为学术打假的用语多起来了 , 以至将热衷于或者专门从事揭露涉嫌抄袭剽窃等恶行的人士称为打假斗士。对此用词,笔者一直表示异议,笔者建议还是回归为学术批评或者学术批判的用语为好。 事实上在学术是非问题上并不是非真即假,非假即真那么绝对,判断学术是非真伪不能如此简单了断。认定学术是非真伪 , 既不能靠舆论声援和民意测验投票决定 , 也不能靠诉诸司法来裁判 , 更不能诉诸武力来了断。如果到了需要雇佣保镖来安全打假的程度,那么不是我们的和谐出现严重危机 , 就是这打假本身也需要认真反思了。 一件学术公案涉及学案本身的历史还原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不能为找假、打假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在真假之间还有当时条件下的规范及其主观故意与否等复杂情况 , 学术批评或者学术批判属于学术争议范畴也涉及学术道德问题 , 而打假或假打均仅限于学术道德范围。对于学术不端学术抄袭剽窃等恶行必须揭露,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不是棍子打死。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311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