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博客大赛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博客大赛

相关日志

CN域名杯博客征文大赛走进中国石油大学
zhengwen2013 2013-10-31 11:08
10月28日,CN域名杯“科研梦,从这里起步”博客征文大赛校园行第三场,来到了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昌平区,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在校本科生、硕士、博士学生总数13800余人。 校园行的工作台刚刚搭建好,便有同学驻足询问,并很愉悦的参加调查问卷,现场回答有奖竞答。午餐时,学生人流越来越多,工作台前后簇拥了50、60名学生,里三层、外三层。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会同学感叹,同学们对此次活动的热情真高,中科院的科学网组织的活动,大家很看重。 CN域名杯“科研梦 从这里起步”博客征文大赛火热报名中! 报名地址: http://zhengwen.sciencenet.cn/index.php?s=/Index/infield.html
个人分类: 征文大赛|29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极必反——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
热度 1 zzllxx5168 2013-1-13 09:43
物极必反——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 (张连翔,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 摘 要: 本文通过列举大量实例,证明物极必反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它适用于系统的微观、宏观、宇观诸层次,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它还是生态学者应该掌握的科学的方法论。事实表明,物极必反中的“两极”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两端,分别与“阴阳模型”中的“阴”与“阳”相对应,系统的状态就是这两极或阴阳之间通过不断振荡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阴”中隐含着“阳”,“阳”中隐含着“阴”,只是它们各自的“隶属度”不同而已,反之亦然。 关键词: 物极必反;阴阳模型;系统思想;生态学原理;方法论 所谓物极必反,其本意是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翻开产生在我国三千年之前的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和被今人称之为“数理哲学”、“宇宙代数学”和“超相对论”的《周易》一书,几乎随处可见如下类似的词语,诸如“静极生动”,“乐极生悲”,“剥久必复”,“否极泰来”,“阴极而阳”,“阳极而阴”,“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等等。概括为一句话,即“物极必反”。物极必反与现代生态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现象是相通的,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显然,深刻理解并认真领会物极必反的哲学内涵和生态学意义,无疑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1 物极必反的生态学证据 在生态学中,有关物极必反的证据俯拾皆是,不胜枚举。这里,仅举数例加以说明。 1.1 植物病虫草害 从纯生态学的角度看,植病、昆虫、杂草并无益害之分,它们只不过是自然界复杂的生物网络中不同环节上的一员,我们之所以称其为“有害生物”,是因为它们与人类存在着资源上的竞争和利益上的抵触。迄今为止,人类同有害生物的“战斗”已经持续了数千年,尽管“武器”不断更新,策略相继改变,然而在这些“小精灵”面前,人类却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足够的勇气宣告“战争”彻底胜利了。恰恰相反,屡遭挫折迫使人类陷入更深的彷徨和极度困境之中。与“敌人”协调共处正是在这种极端背景下提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终于认识到:我们的对手并非只是成千上万的小虫子,而是千姿百态、纷繁复杂的整个生态系统;任何有害生物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系统问题;控制某些特定生物的最好办法(促进或抑制)就是改变群落,而不应该攻击生物本身;大部分自然灾害实际上并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人类粗暴对待自然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人类的罪责是不可赦免的,因为人类本身就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捕食者,也是自然界中许多流行病的最大“罪犯”;人类要像管理赖以生存的“资源”那样管理自己的人口,如此等等。虽说现在还常常听见不加选择地使用“喷射器”的声音,但这种认识上的质的飞跃,至少预示着一个良好的开端业已出现。 在辽西地区,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油松纯林,在我国林业史上曾被誉为干旱地区石质山人工造林的光辉典范。然而目前的状态可能是决策者当初没有预想到的,严重的松毛虫灾害构成了典型的生态性灾难,此伏彼起,防不胜防。诚然,油松林的生态效益是不可否认的,但它却无法满足“生态经济学”原则,致使有关经营者谈虫色变。有理由认为,松毛虫灾害既是该地区生态失调的显在化表现,也是决策失误的一种指示。因为资源的数量和空间的连续性直接影响着害虫种群的大小。按照物极必反的原理,首先是生态失调,再加上决策失误,松毛虫大发生是一种必然事件,且其前景不容乐观。退一万步讲,即使有办法消灭了松毛虫,还会有其它害虫占据这一“有利”的生态位。此外,在森林火险、土壤酸化、自然更新等诸多方面,也都会逐渐暴露出问题的严重性。由此看来,试图用单种栽培的人工机制取代自然机制是不可能的。再从群落演替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这一地区的顶极群落中可能有油松的存在,但在目前的演替阶段上,“关键种”不可能是油松。超越阶段和走极端化道路,必然适得其反,遭受“生态冲击”是预料之中的事。铁的事实证明,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干扰”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受到“报复”,而这种超强度无规律的干扰,又是人口过剩(超负荷)的直接后果。在辽西地区,至今还存在着一定面积比例的松毛虫“自控区”,这是大自然为我们设置的“对照组”,从中可以评价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效应,也使我们明白了许多事理。此外,包括松毛虫在内的任何生物种群(只有人例外)都有上限和下限,超出上限,自然会走向衰减,低于一定限度,非但不造成灾害,反而因消除冗余,刺激寄主生长,产生“超补偿效应” ,这在生产防治中极富指导意义。松毛虫种群 如此,植物病害 和杂草亦然,皆符合物极必反这一生态学原理。所以说,“有害生物”的概念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同样的道理,建平县近百万亩沙棘人工林近年来出现的大面积死亡现象 ,亦可因此获得解释。血的教训再次提醒了我们,在实施“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系统工程中该如何完善设计和具体操作。 1.2 生物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 所谓多样性,可定义为在那里有一种“阻止种群动荡不定的倾向”,于是“使系统回到某些固持的构型”。群落多样性是群落的重要特征,许多生态学原理都是和多样性的概念相联系的。一般说来,更高的多样性就意味着有更长的食物链、更复杂的食物网络和更多的共生现象;意味着群落组织更高级、成熟,以及对负反馈控制有更大的可能性;意味着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动的幅度越低,波动性越小,稳定性越大,群落的生产力也就越高;意味着环境保护现状越好,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因此,多样性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始终是现代生态学中一个诱人的代表性课题之一。 在达到某种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长期协同进化和自然选择,形成了一系列绝妙的“机制”和“系统智慧”,使任何一种生物的密度都保持在相当有限的范围之中,种群之间的正、负相互作用就像平衡的方程式一样,最终达到平衡。这样的系统当然是我们所希望的。尽管多样性与稳定性的上述关系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还是有人对这一提法提出了质疑,并由此引发出不少的争议 。若按物极必反的原理,就某一特定的生物群落而言,多样性的发展是有限度的,在一定限度之内,多样性与稳定性之间可能是正关联的,超越这一限度,必然会走向问题的反面。和人一样,生态系统既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有“衰老”和“死亡”的结局,而导致衰老的原因与多样性过高和结构过于复杂不无关系。所以,笼统地说多样性越高稳定性越大,是不科学的。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也并非不经受任何“干扰”才好,根据系统的发展阶段和该阶段“稳态机制”的限度情况,进行适度的和有规律的人为干扰,会使系统得到“锻炼”和“刺激”,丰富系统的“经验”,使之更“年青”,更具“活力”和“弹性”。但必须注意“度”的限制,否则,不受限制的“正反馈”将导致演替停止或倒退效应,最终导致死亡。特别是对那些底质物理条件极端的地区,群落的发展缓慢到难以感觉的“爬行”的程度,极易因“异源”扰动而中断,切不可随意施加干扰。还应顺便指出,多样性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有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层次多样性,也有生物量多样性、能量多样性和大尺度空间上的景观多样性等。 1.3 生态学数学模型 生态学和数学的成功结合,标志着“数学生态学”这门交叉学科的诞生和生态学步入了定量发展的轨道。特别是系统分析方法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其硬件能力的提高,使人们有能力将某一系统中的物理学和生物学概念“翻译”成一套数学关系,并对得到的“数学系统”进行操作,该数学系统即是模型,它是现实世界的不完全的抽象的描述。数学模型是数学思想和方法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的桥梁,它是生态学家对某些生态现象进行量化研究和借助理论分析使研究结果得以进一步深化的极为有用的工具。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遇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也不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卓有成效。首先是关于模型复杂性和结构的选择问题,即模型的复杂性与人们从模型中获得的对系统的了解程度不是呈线性关系的。在一定的现有资料的条件下,当“知识”增至某一水平之后,模型的复杂性继续增加,知识非但不会增加,反而减少 。因此,有的为了得到高精度而缩小他们研究问题的范围,这就可能导致模型复杂性降低。然而自然界是复杂的,生态学现象并不像物理学现象那样简单,一个对我们较为合用的模型应该同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信度” ,而在一个系统中使这两个指标都达到最优化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两者之间的恰当的调和,以此来确定模型的简化程度。我们知道,一个模型的“准确度”将随着它所包含的因素个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模型中因素个数的增加,模型参数的个数以及运行模型所需的计算步骤势必增加,由于估算参数时所包含的观测误差以及多次迭代运算所积累的计算误差,将会大大降低模型的“信度”,影响到它的使用。生态学数学模型的复杂性与“知识”的关系,再次为物极必反原理提供了佐证。 1.4 来自生态学其它方面的证据 众所周知,微量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有些农田常因某种微量元素的不足而构成粮食生产的限制因子。但是要注意,过量同样是有害的。其它肥料亦如此。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长期以来氮一直被认为是森林初级生产力的养分限制因子。然而最近一些年来人们却发现,由于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使大气沉降的氮在数量上超过了许多森林的要求。正在增加的证据表明,氮沉降正在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于是出现一种森林衰退的全新观点,即高氮输入的危害作用 。“他感化学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减少“他感”的有害作用,能提高作物产量。有资料表明,许多“他感作用”较强的化合物,当浓度低于一定限度时,对植物的生长不仅没有抑制作用,反而还有刺激生长的效果 。三十烷醇(TRIA)曾被多数人认为是一种具有很高生物活性和多种生理效应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但也受到浓度上的限制。在低浓度时,对光合作用和生长起促进作用,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 。当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其浓度限制是不同的。对于除莠剂,通常可根据它们的作用区分为两种类型 ,但无论是第一类的“米努龙”和“西玛林”,还是第二类的“2,4-D”和“2,4,5-T”,都只是在高浓度时发挥除莠作用,在低浓度时反而使果、叶增长保持期。“噪声污染”对环境质量的威胁是相当严重的,这是由于人们把“多余的声音”像倒垃圾一样倾倒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当然这种危害是当音强超过一定“分贝”时才出现的。据报道,人类的正常生活离不开声音,倘若把人放在一个绝对无声的环境下,则可能产生精神分裂症。生物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是生态学中研究得较多也较为透彻的一个领域,含有6个参数的著名的“王-兰-丁模型” 能较准确地描述全部发育温度范围内发育速率温度效应的非线性关系。通常情况下,则可按“S”形的logistic曲线确定最适温区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能说明物极必反原理的实例,由“最大”、“最适”、“最高”和“最低”等“关键点”构成了“关系”的连续统一体(continuum)。自然界的生物都经受着拥挤,其任一时刻的拥挤程度既是一定栖境内生物数量的函数,也是它们散布的空间格局、它们的移动以及相遇时的相互作用和生理反应的函数 。种群的空间格局是一个物种表现在种群水平上的最优的生态对策和进化对策,是一种混合的“ESS” 。显然,不同格局类型下的拥挤度是不同的。按照系统思想和物极必反原理,均匀型格局和高度聚集型格局并非属于不同的范畴,而是一个整体的两端。因此,在一个稳定的系统里,每种生物种群总是保持着适度的拥挤而不选择“两端”,否则,必定另有缘故。因为种群个体间保持间隔,虽然可以减少对需求生存的竞争,但也失去合作所带来的优点。为此,笔者于数年前曾就营造人工林时规则的株行距问题提出过质疑 ,前后相隔不足几年时间,便有人在“樟子松一穴双株造林试验研究” 中得到证实:一穴双株造林优于单株造林,既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又降低造林成本50%;双株造林的林木在各林龄阶段,其树高、胸径和蓄积均高于单株造林者,等等。或许一穴双株也还算不上是最优的,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证据。无独有偶,类似的现象在“沙棘适度聚集式扦插育苗试验研究” 以及农业上也相继获得证实,诸如小麦穴播、水稻抛秧和玉米大垄双行等的增产效应,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在这里,笔者再次大胆地做出推论:这种现象可能广泛存在于单种作物栽培之中,一个具有“绿色革命”意义的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正待我们去研究、开发!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把生态学中的“无机”和“有机”看作是一个整体的两端。“大地生命说”和“矿物生机论” 的提出,“形状记忆”在纺织业上的应用,“智能机器人”的问世等,似乎都可以作为突破生命有机体与无生命环境界限学说成立的例证。按照“有机论自然观”的观点,整个宇宙是和谐的过程,是生命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从“生理”的角度研究地球,可能会获得许多新发现。一般说来,植物个体生态势是随植物种群密度增加逐渐减小的,但对羊草个体生态势大小的分析结果表明 :当种群密度低于一定限度时,羊草平均个体生态势反而变小。哈医大一院刘铁夫教授以“毒”克癌的报道,更是引来众多医学大家的关注:从砒霜中提取的三氧化二砷,历来被人们视作剧毒药而拒人千里,而今却发现,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它不但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还能增进人体免疫活性。亦即,0.01mg/ml的三氧化二砷作用24h即出现肝癌细胞凋亡,以后随时间的延长,有效作用渐增。此外,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要从城乡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的相互作用以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和物极必反的原理,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数量和布局等已是当务之急。森林火灾至今仍被国内大多数人视为“敌人”,而某些发达国家早已在“控制用火”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并对“火烧顶极”展开研究。“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有一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当知识的结构不尽合理而只是在某些方面追求深度时,知识多了的确容易养成“惯性思维”,不利于发明和创新。粮食生产也有一个最适收获期的确定问题,过熟对品质和产量均有不良影响。 2物极必反的哲学内涵和理论意义 众所周知,事物的运动是通过自我否定而实现的,通过否定之否定而完成的。自我否定就意味着事物从一种质态转变到另一种质态,即在性质上转变到自己的反面。在自我否定出现后的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性质又一次向自己的反面转化。马克思曾说过:现代的闪烁着光辉的先进思想,大都能在古代哲学家的论述中找到根源 。物极必反中的“极”实际上是位于系统两端的“两极”,分别与“阴阳模型”中的“阴”或“阳”相对应。按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抱阳”和庄子的“易以道阴阳”的著名论断,物极必反原理反映了阴阳矛盾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一切自然现象都是这两极或阴阳之间不断振荡的表现,自然的秩序则是“阴”与“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或称“主振荡点”,系统的状态取决于体系内阴阳两方面互补、协调的程度。因此,物极必反原理既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又体现出有机论自然观和系统科学思想。物极必反原理适用于系统的微观、宏观、宇观诸层次。掌握该原理,使我们在观测、分析、研究任何事物时,都会少犯机械、静止、片面性的错误,变“线性思维”为“系统思维”和“全息思维”,更容易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新事实、新思想,从而有利于建立一些新观点、新理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物极必反原理又可视为系统哲学和科学的方法论。前已述及,系统在变易过程中,阴阳取得平衡即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科学研究就是设法确定变易中的一些“关键点”,界定“最佳状态”的区间。但必须注意,“关键点”和“最佳状态”都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物极必反原理告诉我们,生态学中的有关“好”与“坏”、“益”与“害”等概念都是相对的,“好”中隐含着“坏”,“益”中隐含着“害”,只是它们的“隶属度”不同而已。反之亦然。对任何现象都不要轻率地做出判断,而应考虑到问题的“全部”。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对于“害虫”来说,当农药的浓度低于一定限度时,有可能产生“刺激生长”效应;与完好的种子相比,受伤一定程度的种子可能更易发芽……尽管这些推断目前尚缺少证据,但这种现象一旦为实践所证实,必将是一个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惊人的发现。物极必反原理就是让我们按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和安排试验。 3结束语 物极必反原理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尽管这方面的证据很多很多,但仍有存在于更广泛领域内的“空白”有待于今人依照该原理去探索、发现、解释和填补。不要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之快而惊叹,事实上,我们对自然界的了解的确少得可怜,就连系统中的“整体问题”与“技术问题”以及人类自身在“天地生人系统”中的位置,还一直未能处理得体。回顾一下我们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取得的每一个“胜利”,最终都意味着什么,难道不值得深思吗?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对待生态问题必须采取理性、前瞻和建设性的态度,走极端化道路是注定要失败的。推而广之,除自然生态系统外,物极必反原理也适用于社会-经济系统,其成立的证据是不难找到的。 参考文献: 盛成发.生长的冗余——作物对于虫害超越补偿作用的一种解释 .应用生态学报,1990,1(1):26-30 夏乃斌等.油松林对油松毛虫危害的补偿与超补偿效应的研究 .生态学报,1993,13(2):121-129 张连翔等.Weibull林木病害损失估计模型的非线性拟合与应用 .辽宁林业科技,1996,(1):41-43 张连翔等.建平县沙棘大面积死亡原因及其治理对策 .沙棘,2002,15(3):26-29 金翠霞等.群落多样性测定及其应用的探讨 .昆虫学报,1981,24(1):28-33 蒲蛰龙等.农作物害虫管理数学模型与应用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18-38 刘来福.生态学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1991,10(2):41-44 肖辉林.大气氮沉降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氮动态 .生态学报,1996,16(1):90-99 刘秀芬等.根际区他感化学物质的分离、鉴定与生物活性的研究 .生态学报,1996,16(1):1-10 焦顺兴等.三十烷醇对杨树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 .河北林学院学报,1991,6(4):251-257 E.P.奥德姆.生态学基础 .孙儒泳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41-447 王如松等.昆虫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 .生态学报,1982,2(1):47-57 张连翔等.常温下昆虫发育速率温度效应的“S”形关系中最适温区的定量确定方法 .辽宁林业科技,1993,(3):31-34 赵志模等.生态学引论 .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4.108-120 周 波.生态学的遗传基础——基因选择与适应 .生态学杂志,1990,9(4):64-66 李思文等.油松种群自然更新格局的研究 .生态学杂志,1991,10(4):14-17 徐志和.樟子松一穴双株造林试验研究 .辽宁林业科技,1996,(1):26-27 张连翔等.沙棘适度聚集式扦插育苗试验研究 .沙棘,2000,13(4):6-8 徐道一.周易科学观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90-119 王德利.植物生态场导论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7-68 周 吉等.管理哲学——系统学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5.113-114 省干旱所张连翔教授博文获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优秀博文大奖 来源: http://www.lnly.gov.cn/kyyszw/sghs/sghgzdt/201204/t20120426_168958.html 近日,从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获奖名单中获悉,由我所张连翔教授提交的一篇博文:“物极必反—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荣获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论文交流组优秀博文大奖,并获得价值1000元的奖品。据了解,本届博客大赛自2011年5月启动,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响应,共收到全国报名参赛博客1318个、参赛博文2916篇。根据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以及科学性、独创性、通俗性、互动性等评审标准,经网友投票、专家评审,组委会共评出优秀博客大奖30项,优秀博文大奖24项,入围博文纪念奖50项,优秀组织奖6项。达到了顺应信息时代要求,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促进文化学术交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终目标。 “物极必反—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系张连翔教授迄今业已发表的100余篇原创论文之一。作者通过列举大量实例,证明物极必反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它适用于系统的微观、宏观、宇观诸层次,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它还是生态学者应该掌握的科学的方法论。 博主简介: 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中心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新农业》杂志园艺版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2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2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 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 http://hi.baidu.com/zzllxx5168/home ;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个人分类: 原创论文|65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写在博客大赛之后
热度 5 taol 2012-6-19 19:03
不同于生活中喜欢开玩笑的我,对着镜头说话很不自在,所以视频短片中 “面瘫帝”的我 也在所难免了。不过,视频中的话都是实实在在的,每句都是真真切切的,说了我想说的。作为一个nerd,真没有能在镜头前轻松自如的那本事。而且那几天正好赶上忙着做一组实验,组委会的deadline前15分钟才将短片发过去,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就挑最想说的说了那么几句。 最后再次感谢科学网上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 注:圣西罗球场是世界著名球场之一。AC米兰和国际米兰两支豪门球队共用的球场。
个人分类: 生活|255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微博:博客大赛,一届不如一届!
热度 8 xcfcn 2012-6-18 21:03
看了一下获奖名单和博文,似乎没有看到我特别感兴趣的。 在边一退赛和关博之后,博客大赛基本就没啥看头了! 我基本看过XX的博文,可是她居然没有获得任何的个人奖项,虽然有一个团体二等奖。 如果这是中国科学界年轻人的平均水平(不要说是上等水平),这无疑是中国的悲哀! 在大家都在庆祝的时候,我扮演一下小丑(jester)的角色吧。 我不知道这些博文中,有多少篇稍微有点可读性。或者说,我看了之后有所收获。 至少,我基本上没看到才情,更不要说思想了!如果没有网络,他们的去处也就是垃圾桶吧。 PS:但是对于获奖的个人,我还是要表示足够的尊重和祝贺!
个人分类: 杂论|518 次阅读|20 个评论
博客大赛18日晚8点奖项揭晓
热度 4 科学网编辑部 2012-6-18 09:28
各位参赛选手和广大网友: 大家好! CN域名杯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 获奖名单将于6月18日晚8时揭晓,欢迎大家届时收看。 大赛官网: http://youth.sciencenet.cn/ CN域名杯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组委会 2012年6月18日
6579 次阅读|4 个评论
致——喧嚣后的寂寞与孤独
热度 3 flysky97 2012-6-17 01:08
致——喧嚣后的寂寞与孤独
六月,火一样的季节,而思想却愈发显得凝固了。毕业的纷纷扰扰在身边此起彼伏,未来的方向若明若暗……忽然觉得有些身心俱疲了——当你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后那种空虚慢慢地吞噬着你的整个灵魂…… 曾新林 博主写过《 自古文人多失意,失意文人皆寂寞 》,“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杰 同学转载过 “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 ”,其实无论你太优秀,还是你太不优秀,无论是位高权重还是平民百姓,你都有可能会经历孤独……而孤独 (lonely) 与是否单独 (alone) 无关,与你的名利财富身份地位也无关……那只是你内心的一种境界…… 能深刻体验到寂寞孤独的人,内心或许会越发敏感……即使身居繁华闹市,那感觉也可能会越发深切…… 而时代似乎留给可以孤独的空间越来越少了——孤独的行走通常难以成大事——古代你或许可以名垂青史,但是现在,你通常会默默无闻……当我们受到社会中并不恰如其分的看待时,无论是被轻视还是高估,都可能造成内心与表现的不平衡,那种偏差或许便是寂寞和孤独的来源…… 陈安 老师感慨过“ 为什么科学家的粉丝特别少 ? ” 有人赏识当然是好事,比如华罗庚对陈景润( 独具慧眼识怪才 —— 二记华罗庚 ),而很多人也因为忍受不了孤独而选择了永远的逃避!科学家如果不能被大众理解,也会出现不太妙的后果(见 英公众与科学家爆发 “ 转基因冲突 ” )…… 成就感或许会减轻或者冲淡孤独——大的成就之后,周围总会有太多的鲜花与掌声!而没有显赫的荣誉与成就时,又该何去何从?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能不孤独时尽可欢言……他们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我虽不以为然,却也只能合群地默认了…… 廖晓琳 同学在《 美丽心灵 》里提到了天资聪慧、善解人意、乖巧可爱如 Anna ,也许会忍受抑郁症的困扰……还有人说过,“天才”与“疯子”常常只有一步之遥,也许,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的判断未必就是真理…… 曾新林 博主还写过《 享受孤独 —— 由灵魂深处 》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享受孤独的修为…… 在大赛期间,或者之后,会有博主选择静静地离开( 廖晓琳 同学《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也提到了这一点)……其实,以旧时离别 QQ 群的心境,以为高调宣布离开科网的,未必不是真性情和对科学网博客有很深厚感情的博主…… 诚如 王芳 博主感慨的 “ 当博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 盛夏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闭关——似乎这个季节,冲走了人们的灵感与才思,或者让人太心浮气躁,如果不愿意在没有才思的时候搜肠刮肚,不如好好养精蓄锐,让自己能以更好的姿态迎接下一次重出江湖…… 博客大赛的喧嚣终于快要过去了,最后的荣誉与光环注定了只能属于少数人——突然想知道,上届大赛风光无限的 吴宝俊 同学出了自己参赛期间的集子,这次科网会不会将优秀的博文也结集出版——如果不能出版,哪怕出一部电子版的集子也好……如果无论最终参赛的博文多寡,只选那区区十几篇,其他好的博文未免太可惜…… 曲高和寡,或者高处不胜寒,我,在这里想要为那些虽未获得荣誉却能坚守自己原则,不媚俗、不哗众取宠,宁缺毋滥,我手写我心却又对读者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博主们或清新或深刻的文字喝彩……
479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博客大赛终于结束了!
热度 4 xieyujiang 2012-6-11 19:34
我 2012 年 3 月 16 日 正式开通科学网博客,次日开始撰写博文,没想到博文处女作《 在美国读博士和中科院读博士的两个青年人的科研成长之路 》受到很大关注,最高访问量超过 16000 次,并被《科技导报》刊登。借着这股锐气,我 4 月 15 日 报名参加了博客大赛,在大赛热身期间共发表博文 6 篇,被精选 4 篇,单篇最高访问量超过 29000 次;在大赛正式比赛期间发表博文 9 篇,被精选 0 篇,单篇最高访问量超过 3100 次,在参赛博文中也算是名列前茅了。说实话,知道参赛博文不能被精选,我都想退出了,不过想想还是算了,既来之则安之,现在博客大赛终于结束了,一切恢复正常。不管怎么样,感谢大家对本博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精品博文奉献给大家。 补充:6月18日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奖项揭晓,本人获奖两项。 博客个人奖 奖项 姓名   最佳科学博客奖 林涛 中科院电工所 在读博士 最佳博客奖一等奖 刘旭霞 华中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 教授 最佳博客奖二等奖 张祖锦 中山大学 博士 最佳博客奖三等奖 李天成 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在读博士 优秀博客奖(6名) 杨国力 齐齐哈尔大学 硕士 刘洋 广东工业大学 博士 徐迎晓 复旦大学 讲师 赵斌 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谢玉江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副研究员 伍新燕 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 博文单项奖 类别 姓名 标题   科研笔记 谢玉江 中科院博士毕业5年左右留在科研院校工作的几个青年人的发展概况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 论文交流 李天成 一个超级大牛的超级自引文献【这才叫牛:引的响当当】 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在读博士 教学心得 赵斌 博士后进站面试,该讲些什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观点述评 刘桂锋 白读了中科院博士的我 江苏大学讲师 科普集锦 沈海军 “地沟油”飞机,能飞多久?(原创科普)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教授 海外观察 王善勇 异曲同工--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澳大利亚课题组之科研风格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研究员 人物纪事 赵帅飞 曾经试图毒死导师的伟大科学家 UniSA(南澳大学) 在读博士 图片百科 黄刚 【2012年3月摄影作品-美国夏威夷行】-part1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人文社科 曹然 科索沃小夜曲:如何一生勇猛精进? 南斯拉夫科索沃欧洲少数民族事务中心 生活其他 刘红娜 北大学生泣血求助,村中恶霸,谁来惩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在读博士
4129 次阅读|5 个评论
赛事结,余情未了
热度 9 dawnshower 2012-6-10 22:27
赛事结,余情未了
博客大赛今天结束,本以为自己能够来一个漂亮的收梢,但是此时思路乱纷纷,只能记下一些零散念想—— 1 、意外的组队。我最初是想组建一支“科院女生队”,还起了一个特别二的宣言:“美貌与智慧齐飞,试管共唇膏一色。”为什么要组建女生队呢?因为我曾经梦想过创办一本女性杂志,上面没有化妆品和减肥药的广告、也没有教你如何“嫁个有钱人”的文章,只刊登一些让女性更快乐、更独立、更美好地生活的内容。这个梦想很遥远,而组建一支女生队一起写博文则比较容易实现。接着,就在网上搜罗志同道合的科苑女生。找了几篇具有“女性主义”味道的博文,但是一看作者,全是男生。还有一些我很欣赏的女博主,但是貌似不是中科院的(而且估计人家也不屑于和我玩儿)。后来我询问以前的一位同事李璐是否愿意组队,结果才知她已经换了工作,已经不属于科院了。 于是我打算组建“森林的孩子”队。因为在科学网上认识了几位植物、生态专业的老同学。组队参赛正好是个叙旧的好机会。然而他们似乎都很忙,好几天都没有回复我。在此期间,倒是有电工所的林涛和文得两位博友邀请我组队。看着他们的博文中列出的书单正好很对我的胃口,所以我就从了。 这次意外的组队,让我觉得很委屈两位队友——明明是意气风发的阳光男孩,却要顶着一个女性化的、幼儿化的“森林的孩子”的队名。如果可以重新起名,应该叫做“电光火石队”。 2 、因祸得福的“小红花屏蔽”。从 5 月 1 号开始,参赛博文就失去了授予小红花的资格。虽然很多博友对此有意见,但是我却窃喜。因为在这之前,我的“加精率”就不算高,所以所有参赛者一律不发小红花,对我这样的弱势选手而言,实在是一种福利。另一方面,在这之前写博文,我多少有点顾及科学网的主流喜好,所以写的东西比较正统,端庄得近乎呆板。而自从知道一律取消小红花之后,我就放松了不少,心想着反正不能加精了,那就随便写吧。于是加了很多“内心戏”(比如《那些年我羡慕过的女生》)、“家庭戏”(草木君系列)乃至“动作戏”(舞蹈等)。 至于 肖老师推荐《一次奇遇》,真的让我很意外。这是人家社科院的研究,而且是纯文科的,没想到科学网上的老师对此话题的兴趣也颇浓。或许文科与理科之间的隔阂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深?只要有好话题,就会“佛跳墙”。 3 、联系上了失散多年的朋友。由于要号召网友投票,所以我把链接告诉了 qq 上的几位朋友。有些甚至是几年都没有联系过的故人。没想到,他们都还记得我。特别是一位姓秘的女孩——她实际上是我的一位朋友的同事,只在5年前有过一面之缘。 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全名,也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但是她居然把我的链接放在她的 qq 签名里了,向她的朋友介绍我。 还有一位新朋友,是另外一名参赛者。他今天在私信里说“可能以后不上科学网了”,我们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虽然他和我不是一个队的,但是他也经常推荐和评论我的文章,这种超越利益的革命友谊,让人心生温暖。 当然,也要感谢我的爸爸。不太熟悉科学网的他,也悄悄地注册了一个用户名,并且一篇篇地留言,还力荐俺队友的博文。虽然有些评论有点雷,但是……我怎么忍心怪他呢? 4 、不安的预感。我预感,从今天以后,队友们的更新会大大减少。我们再也不可能像好闺蜜、好兄弟一样每天更新、每天为对方的吐槽留言、安慰。。。。。。包括我自己,也会减少打开科学网的次数(毕竟,我们的学习任务太重,我不可能再继续一边深度认同、热血推荐“孩纸们你们要刻苦学习”、“同学们我们要多看文献”这一类博文,一边成天在科学网上闲逛、串门、灌水……这种状态太分裂了)。 看看时间,已经超过 22 点了,也许遗漏掉了很多感谢。赛事结,余情未了。大朋友小朋友们,抱抱! 2010,版纳·百花园
个人分类: 寻常事|4267 次阅读|23 个评论
“科院·森林的孩子”一路走来——博客大赛历程
热度 10 taol 2012-6-10 16:27
“科院·森林的孩子”一路走来——博客大赛历程
今天CN域名杯·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即将结束。4月17日我报名参赛完成了第一篇参赛博文,经过四十多天马拉松式的赛程,这段旅程对我来说即将走完。无论最后的结果怎样,这都算是一段有趣的经历吧。 参赛队伍:科院·森林的孩子 我的两位队友:陈沐、曹文得 陈沐,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僧一枚。文风清新自然,感情细腻大方,读起来很舒服。参赛之初,曹文得能请来陈沐作为“带头大哥”领衔实属惊喜。 曹文得,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硕士一枚(刚刚答辩结束,暂且不叫硕士生了)。班里人戏谑其为“骚文得”,以其多愁善感过于细腻的文风。在一个工程技术类的研究所里面,能有这样的“骚人”实属难得、难得,另类、另类。 两位队友的博文: 陈沐 、 曹文得 博客大赛期间的一人之力秒杀众参赛队的“水车们”(认真,你就输了 ) 注:“水车”——BBS用语,BBS上发帖称之为“灌水”,发帖量奇大者称之为“水车”。 科学网一直不缺“水车”。科学网第一“水车”那必须毫无争议——此处隐去两字。青年科学博客大赛更是铸就“水车奇迹”的地方。 刘旭霞 老师在这次科学网博客大赛绝对是第一“水车”。刚刚看一下,参赛博文200+。不得不佩服刘老师的这辆“大水车”,动力持久,“水源”充足!“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什么小事到刘老师手里都能“从微博变博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一人之“灌水神力”秒杀所有参赛队也是不争的事实。 佩服,佩服! 想到我认识的一些法学的同学,一天码上几万字简直是小儿科。故俺也给科学网博客大赛提个意见——下届开始法学学生和老师单独划为一组 如果说刘旭霞老师是博客大赛第一“水车”, 吴国清 老师必须当仁不让做“第二把交椅”。吴老师码字的功夫自然没有专业码字的刘老师强悍,博文多为短小精悍之作,形式上更接近微博。相对于刘旭霞老师的“生活小品”,吴老师的博文更贴近于科研和时事,观点犀利。 李天成 和 陈永金 两位“小水车”,“战斗力”在刘旭霞和吴国清两位老师之下,但是“水量之大”足以让其他参赛队望“洋”兴叹。 【跑题】 上面几位法力无边的“大水车”让人“印象深刻”,因为每天打开科学网博客必然会有他们的名字 不过要说印象深刻的博主却另有其人。例如博主 曹然 ,与众多参赛“水车们”走着不同的路线经营博客。文笔极佳,文章虽少,但足矣。 科学网博客大赛更多的是为了宣传科学网博客。 靠“轰炸”赢得宣传是不争的事实 。正如大家能记住的广告除了“脑白金”就是“恒源祥的那个‘羊、羊、羊’”及其 十二生肖升级版 (就不在这里摧残大家了 )。 我的收获 懒人 说实话,我是个懒人,尤其是在动手方面。打小时候我爸妈就经常说我太懒了,长大了也没有太大的改观。他们二老看到我在博客大赛期间居然写了这么多东西不由感叹“咱儿子也有这么“勤快”的时候?”。 收获之一:治疗懒病 。 小学生作文 从小到大,语文考试中的作文一直是我最头痛的问题,没有之一。基本上除了考试和作业之外几乎没有动笔写过什么。写作文对我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直到现在仍然觉得自己的“文笔”停留在小学生作文的平均水平(不敢说小学生水平,小学生比我文笔好的大有人在。) 收获之二:能把话说明白。 交朋友 这次青年科学博客大赛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科学网上交了很多朋友。能够与大家一起交流是件很惬意的事情。没有科学网上众多老师、同学的鼓励和支持,我肯定写不下去,更提高不了。同样感谢我身边的同学和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 真心谢谢大家 ! 附注:参赛期间的博文(如果您看着那篇博文还有那么点意思,欢迎您“给俺投票”) 科研杂谈 : 一笑而过: SCI毁掉工程师们【更新补充说明】 论文不会写?看过武侠么! “出手慢,靠边站”——也说科研“撞车” 科研与武侠(雷人版) 你今天流的泪和汗,就是当初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 科学家们在论文中实际想说的是…… “一个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科学有什么用? 三国第一猛将还能有他人? 谁扼杀了我们思考的兴趣? 传奇的“斯蒂芬”们 谁在禁锢我们的创造力? 心目中的答辩情景 科研培养“好性子” 博士僧、屌丝、nerd “赫鲁晓夫的小纸条”与对学术不端的态度 这张图的亮点很多! Ph.D(PHD)的另类解读 没有特色是目前大学最大的特色 老师的“张良计” VS 学生的“过墙梯”——也谈大学课堂 做实验的好处 时事杂议 : 2010年9月 “杨振宁:10年内中国本土将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 师生缘分,也谈某虎 古有刺骨读书 今有吊瓶高考——今天你嗑药了么? “考过高富帅 战胜官二代” 躺着,也能把钱赚了!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统计 初学摄影 : 集锦·欣赏 “单反穷三代”——器材党的终极梦想 简化汉字,我们丢掉了什么? 我是吃货我怕谁 眼睛欺骗大脑?大脑欺骗眼睛? 落红满地,青草依依 正面还是侧面?“头脑欺骗眼睛?” 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自然的创意 花气袭人知昼暖 玩单反,从娃娃抓起!(超萌系) 献给六一儿童节 草木知春不久归 创意摄影欣赏(五):Laurent Laveder 月亮 nerd眼中的摄影技巧(一):背景虚化 创意摄影欣赏(四):Scott剪影摄影 nerd眼中的摄影技巧(二):透视 创意摄影欣赏(三):最浪漫的创意摄影——日偏食也可以这样拍 nerd眼中的摄影技巧(三):黄金分割 创意摄影欣赏(二) 五一假期游记(一):“单车少年”游植物园观郁金香 创意摄影欣赏(一) 五一假期游记(二):“单车少年”游植物园赏雏菊 岁月是把杀猪刀,珍惜青春 五一假期游记(三):植物园中的宁静 福海一拳石 生活 : 圆明园中那一抹绿色 母与子—— 写在母亲节 北京的蓝天白云 有梦想,请实现。——写在六一 墙外窥花 升级”为“大师兄”了 月季花开正当时 格里奥斯难驾驭 祝师兄答辩顺利! 《藏族女孩》——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每次地震我都很迟钝 我的人像摄影初体验 球场上的nerd——记6.2足球义赛中的俺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阅读·足球 龙庆峡游记(三):龙庆峡外景 各种“青年系列”——2012我的书单(上半年) 龙庆峡游记(四):千古之谜——古崖居 2012我的书单(上半年)(补充) 龙庆峡游记(五):一线天、游鱼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送别米兰老将 龙庆峡游记(六):青山绿水泛舟 Alessandro Nesta 米兰十年 龙庆峡游记(七):极限,你敢挑战吗? 龙庆峡游记(八):青山、小楼(完结篇) 建议科学网 : 小时候都是武林高手,长大了依然霸气外露 科学网能否增加@somebody功能? 核·花 科学网要咋样?——编辑们请hold住 尼康和佳能是要逆天么? 我是镜头杀手
个人分类: 一笑而过|5249 次阅读|21 个评论
微博:博客大赛我支持了谁?
热度 5 xcfcn 2012-6-10 10:56
闹哄哄的大赛终于落下帷幕! 忽然发现我竟然特意点击支持过一个人! 那就是陈沐的《 一次奇遇 》! 一开始我评论说这样的文章应该置顶! 后来才发现这是参赛文章没有置顶的可能! 于是,我破天荒地给她投了一次票! 她奇遇的易华确实是奇人! 我一直知道中国的学术界有人一直在默默的做事! 易华的研究主题是我感兴趣的东西! 我对一切演变都有自己莫名的兴趣! 易华的大作《夷夏先后说》市面上暂时还买不到! 但看了他的几篇论文和博士论文,感觉还是有点小清新。 我也觉得中国西部是中国历史和未来的密码! 谢谢陈沐,让我也奇遇易华!六度分离事件?
个人分类: 杂论|38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不忮不求,盈科后进
热度 1 zhaoming159 2012-6-7 00:29
不忮不求,盈科后进
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有段时间突然兴起“国学热”。一向从不跟风的我,正好那时“无所事事”,也就跟进去了。具体读了那些书,现在已全然没有印象,也许根本就一本也没读进去。最后,稀里糊涂地凑了一组词: 不忮不求,盈科后进, 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然后终于不再跟风下去了。 理由:我觉得中国的古典文化太过于博大精深,这两句对我来说就够用一辈子了。 这两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 不忮不求,出自 《诗 · 邶风 · 雄雉》 : “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 不嫉妒,不贪求的意思。 盈科后进,出自《孟子 · 离娄下》: “ 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 意思是: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注 1 几年之后,现在重新来看这两句话,仍然能感知到当年的情怀。但是,最近看到了另外一个故事,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子曰: “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 子路终身诵之。子曰: “ 是道也,何足以臧? ” (出自, 《论语》子罕篇第九 · 二十七 ) 大意:孔子说: “ 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 ‘ 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 '” 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 “ 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是的,作为年青人,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更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是,前进的路上,一定要脚踏实地;名副其实,那是可耻的。 这就是我目前所理解的:不忮不求,盈科后进。博客大赛即将结束,青春畅想,魅力科学,与大家共勉! 不忮不求,盈科后进。 注 1. 徐子曰: “ 仲尼亟称于水,曰: ‘ 水哉,水哉! ’ 何取于水也? ” 孟子曰: “ 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 译文:徐子说: “ 孔子多次称赞水,说道 ‘ 水啊,水啊! ’ 对于水,孔子取它哪一点呢? ” 孟子说: “ 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所以,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 ”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7324 次阅读|1 个评论
青年博客大赛中期报告
热度 1 gzchengzhi 2012-5-15 08:54
尊敬的网友、评委、科学网:   我自从4月15日参加博客大赛,已经一个月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中,基本上能够坚持每天写一篇博文。现在大赛赛程过半,我决定向各位网友、评委汇报一下我上半个赛程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对照科学网开办青年博客大赛的主旨:“以探讨科技界与高等教育界实现科学创新与跨越式发展为主要内容,以原创博文为主要参赛形式的专业博客大赛。本次博客大赛秉承前两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的宗旨,力图开阔青年科学精英的眼界,丰富青年科学精英的文化生活,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青春畅想 魅力科学’是本次大赛的主题。”,我认为至目前为止,所有文章都能基本符合该要求,虽然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创新、跨越式发展、原创博文方面,我的这些博文立意新颖,博文内容直接切入主题,涉及多门学科知识,所有博文都属于自己的原创,引用文献也做了比较详细的标注。   本次我参赛的博文,能够依据专业学术杂志发表的成果,并有非常严密的数学推导,体现出了“专业博客”的含义。在我发出的系列博文中,尽管受到关注的程度不大,但我的这些博文的读者群体则是非常专业化的。我初步估计了一下,阅读我的博文(包括访客)、评论我的博文的专家学者,涉及到古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地球物理学、天体物理、环境科学、哲学、理论物理、信息技术、数学、应用数学等多个方面。​专业覆盖面之广是传统的方式根本无法达到的。通过这些与这些专家学者的交流,获得了他们/她们的悉心指导,增长了我这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此对所有给予过我帮助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另外在我的博文中,也不乏风趣幽默的话题,则符合“丰富”“文化生活”的要求。无拘无束、自由的发挥,则是体现出了“魅力科学”的含义。而之所以持续不断关注恐龙这一话题,这也是考虑到既然参加了博客大赛,主题单一会比较好,这样可以让评委和读者有更充分的时间了解我的博文的精彩之处,同时也可以节约评委和读者的时间。   我觉得我的这些博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能够紧密追踪研究热点和公众关注的主题,这充分反映出网络这种新媒体所具备的良好时效性。   比如在我写博客期间,《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到恐龙排放甲烷对气候的影响。而《科学》杂志4月13日推出了有关计算生物学的专题。我的这些博文能够针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反映出在参与这样的比赛的时候,我能够准确把握最新研究的方向,关注各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当然在书写这些博文的时候,也引起了一些人士对其专业性的质疑。我认为这些质疑是非常宝贵的。因为老百姓虽然不太理解专业性的含义,但他们/她们毕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她们的意见理应得到充分的尊重。   对于这一质疑,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我是本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这项大赛,选择这样的课题在于,因为我原来对此话题并不熟悉,所以通过博客大赛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机会。   反过来,如果选择我比较熟悉的教学、信息技术等,我倒是觉得,这些不需要放在大赛博文之中,因为所介绍的都是比较成熟的理念。而既然是青年博客大赛,自然不是为了教会别人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这种活动,来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科学网中积聚了大量的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知识经验丰富,因此将自己当作是重新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广泛参阅相关专业文献,提出自己的思考,并努力向专家学者请教,一定可以有效提高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其次,就我本人所从事的专业来看,本次博客大赛中所写的博文某些部分涉及到地理学的研究范畴,这跟我的现在从事的专业还是有比较强的关联性的。我们原来的主任就是一个地理学方面的专家,他带领我们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日子。而我一直都有给地理学专业的学生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对于地理学方面涉及到信息技术、网络方面的内容,我更是有过深入的研究。因此我现在所从事的专业跟地理学专业的同行可以算得上是小同行,当然不是那种更小的一类。而至于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则更是我的专业研究方向之一。   至于古生物、古地球、古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我想这或许涉及到一个人生规律的问题。大凡人的年纪大了以后,总是会对过去的事情感兴趣,我想我也不会例外。因此我这个岁数的人对于几千万年前的恐龙感兴趣,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希望借助对过去的思考,能够以比较轻松的心情面对未来的挑战。​   最后我想说明一下自己参赛的一些情况。对于我来说,这一次参赛肯定是最后一次了。因为明年我就要光荣告别“青年”,不能再参加这一类比赛。   尽管我的年纪比较大,在这里已经算是大龄青年,可能还是这里最大年龄的参赛选手。但是我还是报名参加了这样的比赛。主要基于下面的考虑:   第一、作为一个告别的纪念。   第二、为弟弟妹妹们做一个表率。我注意到一些年轻的博主对此存在一些看法。另外一些博主可能还想中途退出比赛。其实这些想法都是没必要的。既然参加了,就将工作做得好一些。   第三、给科学网加油。我看到科学网到处做广告,何不博主自己踊跃参加,这更能说明问题。   第四、探索青年学者学习的新方式。解决传统学习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传统的方式中,青年学子不敢质疑权威,落到背诵经典,甚至自己老师的片言只语的地步,不敢有所逾越,这是制约青年人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这种方式,我已经看到了网络对促进青年学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巨大潜力,或许能够在这次大赛过程中寻找探索到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3411 次阅读|2 个评论
参赛博文不出现在首页和精选:弊远大于利
热度 8 neilchau 2012-5-14 18:45
科学网称“ 为 公平 起见,参赛期间的参赛博文不列入精选推荐和分类栏目 ”,为保障公平的初衷是非常好的。然而细想起来,这项规定带来的弊端远远超过了好处。参赛博文不列入精选推荐和分类栏目就能保证公平吗?答案是否定的。 1. 科学网忽视了博主们写博客的主要目的。大家都知道, 用心写博客其实是一件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对于用心写博客的博主们来说,无非是想跟大家分享下自己的知识、经历、经验、感受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思考和受益 。而这个耗费时间和精力的结果,是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的;博主们唯一欣慰的也许仅仅是看到自己的博文被很多人点击和评论,希望对他人能有一点启发和帮助。从这一点说, 科学网上用心写博客的博主们都是值得尊重的无私奉献者 。 如今,参赛博文不出现在精选和首页,博主们用心写的、有思想、有深度的博文可能只有很少人能够看到,这 偏离了博主们写博客的目的,因此势必会阻碍他们写博客的积极性 。相反,有些参赛选手可能每篇博文几句话,思想和深度当然可想而知,再起个雷人的题目,一日发好几篇博文。当每篇几句话的博文和用心写的博文的点击量相差不大,都是寥寥几百时,前类博主可能越来越没兴趣玩大赛了(所以有博主问我怎么退赛),而后类博主可能越来越上劲(反正随心所欲发嘛)。 2. 科学网忽视了大家参赛的目的: 博主们参赛无非是图个好玩,很少有人会奔着奖品才去参赛吧 。报名玩大赛的,不少都是中青年研究人员,最高一等奖的价值对他们来说也许只是半个月的收入,对国外人员来说就更少了,可能只是半周(两三天)的工资。博主们主要不是为了奖品而参赛,那为什么呀?主要目的当然还是1中所提到的。 3. 科学网高估了读者们和博主委员们的积极性 。大部分读者来科学网无非是想输入点什么(即学习点什么),或输出点什么(即写点什么),所以他们关注的当然是首页上的东西。一般的读者,能把首页感兴趣的东西认真看完就算奇迹了,更不要说不出现在首页上的参赛博文了(很少有人看的)。而博主委员们一般就更忙了,很少有时间能够翻到参赛页面去看那里的博文(刘进平老师倒是响应了科学网的号召)。 4. 参赛博文不出现在首页和精选,等于人为隔离了参赛博文。本质上讲,参赛博文与其他博文一样,当然也应该受到一样的待遇。不让其出现首页,说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其实已经造成了不公平。或者从另一方面说,编辑MM是不是没有信心确保精选的参赛博文确实是精品?如果有这个信心,我估计没有人会不服气,没有人会说不公平的。 5. 假如参赛博文出现在了首页和精选会出现什么结果?结果势必会鼓励参赛选手们更加用心写博文,多出精品,多上首页,毕竟一篇精品的价值胜过N篇一般博文的优势会显现出来。另一方面可能也会减少无病呻吟参赛博文的数量。目前,参赛博文不出现在首页和精选,两类博文就点击量上基本没什么区别。所以, 要想引导参赛博文向高质量高水平方向发展,给参赛博文精选和首页的资格是大势所趋 。当然前提是,编辑MM必须严格按质量和水平要求精选参赛博文。 总之,目前的举措 严重挫伤了用心写博客的博主们分享的积极性,滋长了参赛博文靠题目赚点击、无病呻吟、哗众取宠的浮躁之风,极不利于科学网的健康发展 。 自己就参赛博文是否上首页和精选发表这么多看法,作为自己对科学网的建言献策之二,希望科学网能够认真考虑(提交博主委员会投票表决?),更希望对下届博客大赛的完善能够有所帮助。 声明 ——文中所举例子、现象不针对任何人,请勿对号入座。 参考 ——对科学网的建言献策之一: 博客大赛系统不人性的地方 疑问 ——科研幽默男刑志忠他老人为什么这次中途退赛?如果参赛博文可以上首页和精选,他还会退赛吗? 预告 ——下篇博文将说说目前博客大赛设计上的不足之处,为什么第一届第二届获奖得主后来大部分都离开了科学网,不在这里写博客了?博客大赛是否可以换个玩法?
个人分类: 想想记记|9193 次阅读|20 个评论
虚事实做——给博客大赛的一个建议
liuchao666 2012-5-12 09:12
比赛期间,每天(周)举办一个擂台, 针对某个问题,大家各抒己见—— 由观点组队, 而不是针对人组队。 对事不对人, 集众人的智慧, 或许还能做出点实事来。
2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大赛系统不人性的地方
热度 4 neilchau 2012-5-11 08:18
1.是否可以设置个“我要退赛”按钮? 大赛页面上出现过“我要参赛”、“我要投票”、“我要组队”等按钮,唯独没有“我要退赛”的按钮。参赛退赛本应该成为每位博主的自由,现在可好,只能参赛,不能退赛。国家的留学政策还“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呢,我们是否也可以考虑,再设置个“我要退赛”按钮,“鼓励参赛,进出自由”? 2.系统组队=强行组队? 至今我都没搞明白组队的意义在什么地方,知道的朋友告诉我。写博客本来就是个人的自主行为,愿写的写,不愿写的拉倒。为了比赛扯个队上阵,总感觉味道怪怪的。海外参赛选手少,一个单位很难组起一支三人之队。有人会说,一个单位组不起来,也可以考虑同一个国家的组一支呀。不错。不过现在的情况似乎是,只要没有拉够三人的队伍,系统强行解散、强行重组。新的队友你可能听都没听说过,也可能Ta报名之后就再也没登陆过科学网。这样的组队玩法还有意义吗? PS:作为博主委员会成员,没贡献过什么,这篇博文就算是对科学网建言献策的意见之一吧。
个人分类: 想想记记|910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是否科学网不给参赛博文精选呢?
热度 14 zhaoming159 2012-5-9 02:10
提起此疑问,还得从 一个故事开始 …… 我之所以会思考这个问题,那是因为大才子 边一(毛毛兄)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 恰同学少年——因研究生时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奖的俊才们(大力推荐!!!) 此文史料翔实、全面、准确、严谨、立意高远,激人奋进,内容颇丰而感情脉络清晰,一向有毛毛兄形散而神不散的文风。很多读者表示钦佩不已,启发至深。 昨天晚上我还在做实验的时候,我师妹就发短信告知我毛毛兄发了一篇很好很长的文章,我赶紧上网围观,晚上 10 点多时候已经有 300 多人点击,而且很多人留言,此文明天必定置顶。我当时也留言,明日一定要置顶,冲击一下近日科学网浮夸而徒劳的话题。并预测(本人预测很给力的哦,特别是关于我喜欢的人的预测)此文一出现,必定给科学网带来一阵清风,徐徐而沁人心脾。 看完我就感叹,明天精选绝对没问题,科学网 MM 也有责任让全科学网更多人读到如此有血有肉、有根有据;有故事、有情节;有内容、有细节又有向导的好文。加上毛毛兄超凡脱俗、幽默风趣的文风绝对是科学网难得一见的。 如此妙文,建议直接给一等奖得了,还比什么比,有不服的直接博客上挑明对战就行,其余人就都来争二、三等奖吧, 今天早上我来到实验室第一件事就是看毛毛兄文章的进展, 8 点多钟的时候点击率就接近 1000 了。此时还不到加精的时候,参赛博文里 24 小时热门博文,遥遥领先。 10 点多的时候,好像一般是每天第一批加精选的时候,我找来找去没有看到毛毛兄的文章出现在精选里,不应该啊! 11 点多,我再去看,还是没有加精啊,点击率都已经超过 1500 啦,推荐和评论更是大加赞赏此文甚妙! 整个下午和晚上,我不断地关注毛毛兄的文章,一直没有加精。但是到了晚上点击率已经超过 2000 啦,了不得啊,这可真的是走的群众路线,全靠“人民大众”“众里寻他千百度”,私下里相互推荐一鼠标一鼠标点上来的呀! 我觉得这其中绝对有情况,按常理来说科学网 MM 没有理由不加精的呀。我师妹也跟我说,有的博主也已经开始抱怨科学网 MM 这几天精选文章的向导似乎没有多大意思,大家都有点烦了。 联想到这些,突然脑袋里一闪,出现一个直觉: 是不是科学网不给参赛博文加精呢? 但是好像也不正确,因为 4 月 1 日开赛以来,我好像也有两篇精选了的。毛毛兄的 关于欧冠赛致敬铁血的切尔西 的文章也是精选了的啊,这个我印象非常深刻。 但是,我的直觉非常强烈,致使我还是去验证一下为好。我也跟我师妹提起了我的看法,她也前去验证这一想法(她是个精益求精的务实主义者)。 从 5 月 8 日开始往前找,我查找了所有的精选博文,一篇一篇看这些博主都是否参赛。我师妹从参赛博主出发,看看参赛博主的文章是否被精选。 最后,我得到的结论与之前的直觉稍有出入: 自从科学网在 5 月 1 日出了一个投票的公告后,就不再给参赛博主戴小红花了。 参赛博主的博文在 4 月 1 日至 5 月 1 日之间还是可以被精选的。这一点我是有充分的证据支持的,大家可以去看往日的精选博文, 5 月 1 日以前是有参赛博主的博文被精选的, 5 月 1 日以后,精选博文全部都是非参赛博主。 后来,我跟我师妹说了我的这个结论,她没有看出来,但是她翻看了很多参赛博主的博文印象中好像确实近期被加精的很少,具体时间没有看。如果您也是参赛博主,您不妨可以看看您最近写的博文,验证一下我的这个猜测是否正确,欢迎留言, 毛毛兄知道的,小弟资质贫乏,没有别的能耐就是经常会有些奇特的幻觉,有时候还真挺准,不知道这次是否能像前以前一样呢? 原始的灵感全凭直觉哦 ,如果在您那里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是不是应该考虑推荐一下呢? 毕竟全科学网,就我这一最不太喜欢到处逛的无名小卒,仅仅通过毛毛兄的一篇文章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现在直觉告诉我,我的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应该八九不离十。我也知道只要有一个博主给我留言说我这种猜测在 ta 那里是不成立的,否定一个结论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风险很大。但是我选择充分相信我自己,主要是毛毛兄的文章,引发的思考太多,而不加精我觉得太过意不去,所以会有如此幻觉。突然想到《肖申克的救赎》里面一句经典台词: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有些鸟儿是注定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艳丽了) 所以呢,如果您最近上科学网,看那些精选博文觉得有点无聊,那是因为很大一群主力不在精选里。我推荐您一条 必不致令您徒劳往返 的路径:首先进入 科学网 ,然后直接点击顶部的 CN 域名杯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 ,在下面您就可以看到 最新参赛博文 和 24 小时博文排行 。比加精更精华的,更有趣的都在这里哦! 如果我的看法是正确的,您有什么看法呢?望多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3472 次阅读|27 个评论
我为“科学网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做宣传
热度 1 bxlh2008 2012-5-1 14:29
前段时间心血来潮,报名参加了科学网的博客大赛高校推广专员,一直在积极进行宣传,在本专业及较好的本校同学做了一下小调查,大家对科学网的关注还是很低,有的甚至不知道还有科学网这个网站,心想,大家对于一些专业、科普网站这么不了解也不关注,也不知他们天天看什么,于是顺便问了一句,“那你上网干什么?”答曰:“上校内,挂 QQ ,别无其他!” 转入正题,效果不是太好,反正我看自己的金币也没增加多少,嘿嘿 现贴图于此,留此纪念! 图1 小木虫的宣传贴 图2 新浪微博 图3 人人网宣传 图4 自己和《中国研究生》杂志编辑部联合管理的公共主页的宣传 图5 自己一些QQ研究生群的宣传 祝大家五一劳动节快乐! 如果你喜欢请点击以下左下角 ,谢谢您的支持!
个人分类: 羊嘴胡诌|32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客大赛开赛 欢迎推荐投票
热度 8 科学网编辑部 2012-5-1 13:12
各位参赛选手: 你们好! CN域名杯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已于5月1日正式开始。 按照大赛细则 http://youth.sciencenet.cn/youth2012.php?mod=viewaid=2 中的参赛博客计分规则(见下文),个人博客最终得分计算公式中的博客评论数、点击量从4月1日开始统计,评委推荐数从5月1日开始统计,网友投票系统( http://youth.sciencenet.cn/youth2012.php?mod=bloguser )已于5月1日启动,6月10日关闭。 每篇参赛博文的下方,都有给该选手投票的按钮,直接点击此按钮即可完成投票。 附: 博客大赛参赛博客计分规则 个人博客得分由参赛期间的评委推荐数、网友投票数及博客评论数、点击数等综合评出。个人博客最终得分计算方法(满分100分): 个人博客得分=(本博客评委推荐数/所有博客中最高评委推荐数)*100*0.4+(本博客网友投票数/所有博客中最高网友投票数)*100*0.4+(本博客所有评论数/所有博客中最高评论数)*100*0.1+(本博客点击量/所有博客中最高点击量)*100*0.1 博客大赛相关链接 关于博客大赛组队的说明 http://youth.sciencenet.cn/youth2012.php?mod=viewaid=15 博客大赛参赛、推广有奖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9904 博客大赛报名流程 http://youth.sciencenet.cn/youth2012.php?mod=viewaid=11 如您在参赛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联系blog@stimes.cn或致电010-82619191-8205 CN域名杯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组委会 2012年5月1日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8595 次阅读|8 个评论
晒晒“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奖品
热度 7 boxcar 2012-4-26 22:45
晒晒“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奖品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去年( 2011 年) 6 月初,我在看到马臻老师博客上的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开赛的消息后,兴冲冲地到大赛官网看了下规则,就不假思索地注册了,把科学网的这个博客链接放上去。然后,我又在此前的 400 多篇博文中迅速挑选了 3 篇点击量比较高、自我感觉也比较良好的博文作为代表作,就算正式参赛了。当然马上又为此专门写了篇纪念博文【 1 】。此后的几个月,因为代表作已经早早贴完并已无从变更,就只能一如既往地写科学网的博客,没有专门为这次参赛写作。 12 月 1 日中午,突然接到主办单位发来的短信,说大赛已经进入评选阶段,要求发送有关信息,以便他们核对。大约十天后,看有科学网博友贴出了公示的获奖名单,我有幸与王德华、马臻、刘全慧、唐凌峰、陈永金、张旭、高建国、陈学雷、余立平、马建军等十几位科学网博友一道获得了优秀博客大奖。看了一眼获奖博客的网址便知,科学网博客无疑是这次全国科学博客大赛最大的赢家。 又过了些日子,得知正式获奖名单也已经公布;再过了些日子,有博友告知我,颁奖典礼已经结束了。。。。。。不过,俺们还木有见到传说中的奖品和证书,只能焦急地等待了。 3 月底的某日,我正在福州出差,突然接到中国公路网(网站,也是这次科学博客大赛的承办单位,可不是地图上看似蜘蛛网的公路标记哦!)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通知可以去公路网领取奖品和获奖证书了。当时很兴奋,马上就在琢磨过几天便可以借着去北京出差的机会亲自前往领奖了。然而,出差回来后,一堆各种各样的工作压了过来,特别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几乎字斟句酌地修改博士生们的论文,挤占了不少写博文的时间,更无暇去亲自“领奖”了。不想把这事儿拖得太久,只好于上周和一个在北京的老同学联系,委托他帮忙去领奖了。这老兄安排了手下的一个年轻人小李跑了趟公路网,我又把写有委托这位李先生代为领奖的身份证复印件传真给公路网,总算完成了领奖过程。前天,同学用顺丰快递把奖品、证书和评奖结果公告的红头文件发给我,总算拿到了这份期待很久的奖品,一部索爱 MT15i 智能手机。 闲话少说,上照片—— 不过,打开手机后不久俺才发现,“智能手机”在我手里基本是“只能手机”,原来自己已经相当 OUT 了,很多新鲜的功能还不大会用呢,看来只能慢慢摸索了。摆弄了半个多小时新手机,塞进去 SIM 卡给 LD 拨了个电话,再把 SIM 卡换回原来的手机就接到一个短信,说是已经发生了数据流量(我以前从来不用手机上网的),再看电池容量,发现已经掉了不少。联想起不止一次听人说起,用智能手机一天至少要充一次电,于是俺立刻做出一个判断——智能手机看来是既费电又费钱哦! 不过,智能手机拍照片还是相当帅的。 【 1 】吕喆: 报名参赛(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451129.html
个人分类: 科学网|4063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上路了
热度 3 dawnshower 2012-4-26 12:58
前一阵子,我就像一个站在川藏线的起点、举着“求被捡”的牌子、东张西望、一脸茫然的旅人。无助地等待了几天,终于被两名过路的旅伴捡起,然后我们就上路了——博客大赛之旅。 心中还是有些忐忑。这两位电工所的同学之前曾得奖,而我毫无经验,对于积分,我也没有任何概念。写博文,纯粹是随性而为,前几个月空闲较多,所以更新比较勤,这阵子导师安排了活、而且刚刚陪同老家来的长辈在京城玩了一星期、这学期支教至少还有四次……特别忙的时候,早上 6 点多起床洗衣服。在这样的状态下遇到这两位旅伴,我实在觉得很愧疚(我觉得自己的文字现在都有一股洗衣皂的味道)。 之所以决定与他们组队,是有一定的私心。因为看到他们博文里出现的很多书名,都是我所喜欢的,有些是一直想读却始终没有下手的。所以,如有机会交朋友,那就可以资源共享咯 。两位队友链接如下: 风之谷: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9051 林涛: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3462 还有版纳园的两位曾经的同学兼同事。我已离职大半年了,可今天看到光裕的留言还是很感动——“有了科学网博客,感觉你们就只是出差了而已”。虽然我们没能一起组队,但是我觉得这事也不太重要,惟愿将来还有重逢的机会。 金丽: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3949 光裕: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0114
个人分类: 寻常事|2933 次阅读|8 个评论
关于博客大赛组队的说明
热度 7 科学网编辑部 2012-4-19 17:29
大赛报名请点击进入 http://youth.sciencenet.cn/ 各位参赛选手: 你们好! CN域名杯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当前已进入组队阶段。 因组队阶段关系到博客大赛团体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团体奖的评定,因此欢迎各位选手尽快创建新团队或加入同一单位的其他团队。 关于组队的详细说明如下: 4月20日至5月10日期间为大赛组队时间,其中4月20日至5月8日为自由组队阶段,5月9日至10日组委会以同一单位为原则随机分配未能完成组队选手。所有参赛队名单将在5月11日公布。 每个参赛队必须由三名选手组成。每支参赛队的三名选手必须同属一个高校或研究单位,不可跨单位组队。各个参赛单位可组织多个参赛队,不限数量。中科院各单位统一归为“中科院”,可跨所组队。海外参赛者如无法找到与自己同一单位的参赛选手,请等待5月9日-10日系统自动为您组队(即系统会自动为未能组队的海外选手组队)。 参赛队可自行命名本队名称,但必须同时冠以本校或研究所名字。例如物理所梦之队、北大未名队等。 具体组队方法: 点击个人中心左侧功能按钮中“我的团队”,填写“参赛机构”。填写后会显示所有本单位选手及组队情况。选手可创建新的团队、修改团队的名称和对团队的描述。同单位其他选手可申请加入,发起人收到加入申请后可批准或者拒绝。发起人一旦创建一个团队,就不可申请加入另一个团队。发起人如希望加入另一个团队,必须先解散本团队。其他选手可同时申请加入多个团队,一旦某个团队批准,其他团队将不能再批准同一选手加入。 4月20日至5月8日自由组队期间,发起人可以“踢出”其他两名队员,也可以点击“解散团队”解散该队。已加入队员也可选择退出本队,选手必须先退出一个队后才能加入另外一个队。 所有团队管理是通过短消息的形式进行。系统会自动给选手发送新的消息,请注意查收。 5月11日系统自动提取所有满足条件的团队,组委会审核批准后公布所有成功组队的名单。一旦组队成功,不可中途换人,不可更改团队名称。组队选手应在5月10日前应通过互相留言、电子邮件等方式充分沟通,并就团队名称和互相协作支持等事宜达成统一意见。 关于组队与团体奖: 每个参赛队必须由三名选手组成。按照三名选手的三个博客得分累加排名,最终评出团体一、二、三等奖各一个、优秀团体奖七个,共三十名选手。 团结就是力量,预祝您和您的团队能够赢得本次博客大赛的团体奖! 如您在组队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联系blog@stimes.cn或致电010-82619191-8205 博客大赛相关链接: 博客大赛参赛、推广有奖 博客大赛报名流程 CN域名杯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组委会
7422 次阅读|9 个评论
微博:期待第三届博客大赛新秀
热度 7 xcfcn 2012-4-14 15:43
虽然俺没有资格做评委, 但我也瞄了一下参赛博文。 基本上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虽然这届动静似乎最大。 大赛嘛,热闹、宣传是一个方面, 但终归还是要由此涌现几个新秀吧。 比如前几届冒出来的反面教材、张天翼等。 这次博文好赖先不说,就没发现几个认真写的。 比我这个不参赛的写微博的还不如! 哎,但愿博客大赛最后不要以惨淡收场。 我觉得既然报名参赛了就好好写点东西让大家眼睛一亮吧。
个人分类: 杂论|332 次阅读|11 个评论
CN域名杯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火热报名中
热度 2 科学网编辑部 2012-4-9 14:26
在当今这个“社交网络”世界,站在科学技术最前沿的科学家们也跳出以往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积极融入到这个不断扩张的信息社会,博客、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更是成为年轻科学家必备的生活元素。 为响应广大青年科学家及学生的热烈要求,主题为“青春畅想 魅力科学”的CN域名杯第三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于4月1日开始报名。 本次大赛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和研究所45岁以下在读研究生与在职员工,秉承前两届全国青年科 学博客大赛的宗旨,鼓励选手交流科研创新、探讨科教界人才制度并进行科普探索方面的创作,同时也热烈欢迎年轻科学家们展示个人爱好和生活情趣,分享读书心 得和教育求学道路上的酸甜苦辣。 大赛特邀多位拥有丰富博客经验的院士和海内外著名科学家担任大赛顾问和评委,特设团体奖、个人奖和单项博文奖,奖品丰厚,包括iPad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iPodtouch等。本次大赛奖品得到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选手只需登陆 youth.sciencenet.cn ,并填写相关信息即可报名参赛。报名截止日期为2012年5月10日。 由中国科学报社发起、中国科学院团委及多所“985工程”高校联合主办、全球第一中文科学门户网站科学网承办并依托华人学界知名的科学网博客社区的青年科学博客大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两届。 大赛时间安排 大赛报名时间:2012年4月1日 至5月10日 大赛组队时间:2012年4月20日至5月10日 大赛比赛时间:2012年5月1日 至6月10日 大赛评奖时间:2012年6月11日至6月15日 大赛评委 本次大赛特别邀请科学网 博主委员会 全体博主担任大赛评委,作为科教界的知名科学家和教育管理专家,他们均有开设博客的经历,并对博客传播平台有一定的研究。 大赛网站及博客路径 1.大赛网站: http://youth.sciencenet.cn 2.大赛官方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t 3.参赛选手博客路径:blog.sciencenet.cn/u/用户名 参赛选手要求 中国大陆地区和港澳台地区获得教育管理部门认可或中央部委认可的高等院校或具有研究生培养 资格的科研机构的在读研究生,或年龄在45岁以下(1967年4月1日以后出生)的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在职员工。中国籍海外留学生(硕士以上)及科研机构 在职研究人员经组委会批准也可参加比赛。本次大赛暂不接受本科生、专科生报名。直接参与本次大赛的工作人员和特邀评委不得参赛。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5734 次阅读|2 个评论
签字画押
wsq1130 2012-4-1 14:35
今天正式签字画押参加博客大赛。 还是那句老话,重在参与。既然是“大赛”,总少不了PK,但凡有“P”的地方,我总是被“K”的。 打趟酱油,也算不白来。 顺祝本次大赛成功!
个人分类: 杂文|28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 科学网博主榜上有名
热度 4 cuncaoxin 2011-12-3 11:33
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 2 nd National Competition of Science Blog )已进入评选结果公示阶段。自2011年5月30日启动开始,本届博客大赛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响应,共收到全国报名参赛博客1318个、参赛博文2916篇。报名按期截止后,大赛组委会聘请了来自理、工、农、医、交叉学科的有关专家成立评审专家组,对参赛博客和博文进行了评审。结合网友投票情况,遵循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依据学术性、原创性、新颖性、互动性标准,专家组进行了三轮评审,共评出优秀博客大奖30名,优秀博文大奖24名,入围博文纪念奖50名。中国科协举办的全国科学博客大赛两年一次,科学网博主踊跃参赛,榜上有名,成绩显著,可喜可贺! 关于对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获奖名单进行公示的公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88/13538803.html ) 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获奖名单 一、优秀博客大奖 ㈠、科学探索 组 : 1 唐凌峰 爱上科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68 2 李道群 奇云空间 http://blog.163.com/qiyunq@126/ 3 焦一鸣 中医 — 人类健康的护卫者 http://jym7707.blog.163.com/ 4 宋斌 宋斌医生运动医学博客 http://blog.sina.com.cn/gjjkf 5 刘全慧 湖南土著 http://www.sciencenet.cn/blog/qhliu.htm ㈡、教育求学 组 : 1 叶俊杰 格物 · 致知 http://henlen99.blog.163.com/ 2 马臻 马博士 - 马臻 -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3 夏敏 凭海临风 http://blog.kxsy.net/user1/zjgxiamin/index.html 4 张凯 支点的天空 http://blog.kxsy.net/user1/423/index.html 5 王德华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㈢、工程实践 组 : 1 彭立 路人 @ 行者 http://a4367007.blog.163.com/ 2 王斌 王斌的建筑结构博客 http://wangbin2009.blog.sohu.com/ 3 茅洪斌 茅洪斌 -- 纯技术空间 http://blog.sina.com.cn/sreelbar 4 杨保昌 冰水混合的 BLOG http://blog.zhulong.com/ybch1127 5 张哲 张哲的个人空间 http://blog.tech110.net/?2993 ㈣、学术文献 组 : 1 王志强 传奇甲骨文 http://jiaguwen.baike.com/ 2 张旭 我思故我在 http://blog.sciencenet.cn/u/cwhm 3 高建国 高建国的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jianguo 4 张锴 骨折百科 http://guzhe.baike.com/ 5 蔡晓刚 针灸中国 中国针灸 http://www.acucn.com/blog/u/4725/index.html ㈤、观点评论 组 : 1 陈永金 科学网陈永金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200380 2 吕喆 吕喆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3 王宏才 探索生命的逻辑 http://blog.sina.com.cn/health108 4 陈学雷 心怀宇宙天地宽 http://blog.sciencenet.cn/u/ 陈学雷 5 俞立平 邗上居 http://www.sciencenet.cn/u/yuliping ㈥、学术生态 组 : 1 马冠生 马冠生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aguansheng 2 马建军 独自等待 http://blog.sciencenet.cn/u/majunge000 3 范志红 范志红 _ 原创营养信息 http://snowheart19.blog.sohu.com/ 4 应向东 心理咨询 http://psycho.baike.com/ 5 刘雪 生态 环保 http://blog.dzwww.com/iframe.php?uid=906185 二、优秀博文部分 ㈠、论文交流组 1 张连翔 物极必反 —— 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 http://hi.baidu.com/zzllxx5168/blog/item/e068e903d7a78c88d53f7c13.html?timeStamp=1307573879281 2 李道群 与病毒作战,人类一直在进步! http://blog.163.com/qiyunq@126/blog/static/5413617620099319039213/ 3 解波 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产业整合的发展与对策 http://xiebo000037.blog.163.com/blog/static/2100589201152295748366/ ㈡、科研笔记 组 1 高建国 植物血管:你所不知道的叶脉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0340do=blogid=451684 2 田仁飞 地震灾害之罪魁祸首:地震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1597do=blogid=326777 3 吴超 安全统计方法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9aa510102drkl.html ㈢、观点评述 组 1 王长松 制约中医发展的重要经济因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8afd50100g86f.html 2 傅蕴德 “ 富勒烯 ” 的发现 — 科学与建筑艺术的机缘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83do=blogid=244227 3 何平 研究核能发展更应发扬 “ 技术民主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e7f7480100vnmm.html ㈣、教学心得 组 1 王建平 将探究进行到底(原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9467a30100truc.html 2 叶克 科学课要授学生以 “ 渔 ” http://blog.ci123.com/hbmzh/entry/1010453 3 雷书红 一课四上,拾级而上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654008tempid=0.06374870221308015 ㈤、人物纪事 组 1 童斌 人性的升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ae31860100u3hl.html 2 王德华 中国生态学领域的耕耘者和播种人 — 孙儒泳院士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334619 3 李晓伟 钱学森一生 http://blog.gspst.com/space/?169/log/126 ㈥、海外观察 组 1 吴志根 英国与中国的几点科研环境区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99f250100skqt.html 2 马臻 谈谈在美国读研的科研情况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384794 3 彭立 回顾日本美丽的乡村 http://jinqian1965.blog.163.com/blog/static/86143185200941111317273/ ㈦、图片百科 组 1 吴双 我所拍到的食虫植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653e40100led8.html 2 杨耀东 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4374ae0100hmkt.html 3 刘伟伟 动物的反恐装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f2657c0100q9um.html ㈧、科技民生 组 1 马志飞 透明的地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8217do=blogid=437251 3 刘晓东 慢性痛风、高尿酸患者的福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b3f4d40100ndat.html 4 刘永伟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改善对策与建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4948do=blogid=473479 ㈨ 、 入围博文纪念奖: 1 唐凌峰 研究基因功能的 “ 四大绝招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68do=blogid=397957 2 彭立 治理拥堵老大难 东京纽约各家谈 http://a4367007.blog.163.com/blog/static/5312442220112705453622/ 3 theoldboy 养肝护肝的最佳选择,蔬菜之王---法国百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99147b0100r5ia.html 4 金亚飚 钢铁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设计探讨 http://blog.tech110.net/?uid-9641-action-viewspace-itemid-32838 5 王灿明 观念革新 “ 给力 ” 创造教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e9c200100pwun.html 6 王洪江 林业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发展对策 http://hi.baidu.com/%CD%F5%BA%E9%BD%AD123/blog/item/181110fbe1eb9003d8f9fd6a.html 7 陈永金 李四光与中长期地震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380do=blogid=422070 8 陈学雷 切尔诺贝利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61do=blogid=424362 9 赵承渊 基因时代的癌症治疗 http://www.bazhua.org/2011/01/cancer-gene.html 10 李伟钢 西方社交网络:观望或参与 http://www.1000plan.org/superblog/2597/281 11 江兴利 急性、亚急性肝坏死病因新探索 http://xiansanfeng.blog.sohu.com/148887027.html 12 黄远杰 猜想与 “ 考察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ac7c290100n1tk.html 13 马峥 歪批三国之一:三个学术不端行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6900do=blogid=292780 14 潘国治 “ 隔夜食品致癌 ” -说之我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088130100rcv5.html 15 余涛 桑树和科学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06/archives/2011/387971.shtml 16 王涛 催熟的葡萄安全吗? http://cnxdny001.blog.163.com/blog/static/605731192011422101036947/ 17 wzsyzxzcy 基于学情有效活动设计 ---- 《水的浮力》教学案例与启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047d30100tkqv.html 18 周林锋 爱收 “ 破烂 ” 的科学老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fd4a20100r7k3.html 19 夏敏 我眼中的浙江科学老师 http://blog.kxsy.net/user1/zjgxiamin/archives/2010/39693.html 20 马臻 我所经历的一种美国博士生培养方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382603 21 马冠生 中外社交网络影响力研究现状 http://www.1000plan.org/superblog/2597/341 22 王立学 巧克力,应该吃 http://skyfruits.blog.163.com/blog/static/509925222009112745299/ 23 甘永超 美妙的 “π 型三重波粒二象性 ” ,诺贝尔奖级科学认识,科学美的典范 http://blog.tech110.net/?uid-1126-action-viewspace-itemid-16200 24 胡德良 二十一世纪的天文学教学(图) http://huzhangao.blog.163.com/blog/static/452709582009101411393485/ 25 许洪 《门外的人想进来》 http://xuhong51.blog.163.com/blog/static/1661200102011848497879/ 26 杨耀东 纳米小世界 第一集 定义: “ 大米,小米和纳米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984dd90100vf55.html 27 俞立平 关于治理科技成果评价问题的几个狠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134do=blogid=461672 28 彭晓龙 “ 爱碧水、爱家乡 ” 水资源调查 http://pxl2006.bokee.com/viewdiary.58669156.html 29 顾建文 创伤与修复的失衡是癌变的主要原因 http://naowaike.blog.sohu.com/112157187.html 30 柳斌 为钢铁披上节日的盛装 给材料穿上坚实的铠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22eee0100mukz.html 31 李子丰 用物体与微粒子的动量交换解释万有引力定律 http://blog.tech110.net/?uid-12018-action-viewspace-itemid-50822 32 唐勇 苏通大桥河床冲刷警戒模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a7df80100so7z.html 33 卢伟煌 设置减压平台的扶壁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34ae360100w3yz.html 34 孙勇 3D 表面效应单元学习总结 http://www.10kn.com/surf154-and-surf156/ 35 徐利群 稻瘟病的病理与防治 http://xhy.blog.aweb.com.cn/article/136499.html 36 王大鹏 让科学的坚果松软起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8002do=blogid=458797 37 王利江 对《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http://blog.kxsy.net/user2/16993/archives/2008/28666.html 38 江庆平 论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http://hi.baidu.com/%BD%AD%C7%EC%C6%BD/blog/item/76f5163d7ecda103baa16723.html 39 王宏才 埋藏在文化中的科学种子 —— 橄榄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5f30e90100rg6i.html 40 李晓东 杜仲全剥皮及良种嫁接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41fcc60100jvw1.html 41 张百川 春寒料峭时,先睹野花开 http://zhangzeshun.blog.163.com/blog/static/136485974201122511550586/ 42 范志红 白领午餐四大方式评点 http://snowheart19.blog.sohu.com/168460943.html 43 顾中一 骨头汤美味,但营养非你想象 http:// blog.zenmechi.com /post/gutoutang.html 44 卢遂斌 尝试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报告 http://2007.daqingyizhong.blog.163.com/blog/static/3097526820079241332765/ 45 李愉均 浅议网络环境下引领小学生科学学习策略的探索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2443/archives/2011/1526034.shtml 46 赵峰 集合的概念溯源与探寻 http://jzlszf.blog.163.com/blog/static/166871497201152211190396/ 47 张凯 做一个导线外布的手电筒模型 http://blog.kxsy.net/user1/423/archives/2010/37102.html 48 茅洪斌 论建立独立钢筋计算中心的必要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3b679b0100hnit.html 49 张维星 我的教学故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80ee2d0100tdn6.html 50 代珍 回眸 CAS—— 你所不知道的事儿 (1)—— 标本间的女博士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0390do=blogid=450506
个人分类: 科普百科|2464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关于举办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的通知
热度 2 yuliping 2011-8-2 10:01
中国科协办公厅 科协办函学字 ﹝ 2011 ﹞ 55 号 关于举办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的通知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 5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等重要讲话精神,集成学术资源,丰富学术交流形式,促进学术交流的创新发展,中国科协拟举办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 本届大赛主题为“感悟·探索·创新”,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牵头组织,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中国公路学会承办。本届大赛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采用个人报名和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于 2011 年 5 月 30 日 -9 月 30 日接受报名参赛(大赛详细方案见附件)。 为扩大本届大赛的影响,吸引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请各单位加强对本届大赛活动的宣传,在本单位各类网站及相关期刊、杂志上刊登活动标识及活动介绍,并积极动员和推荐科技工作者参加比赛。大赛设立优秀组织奖,中国科协将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组织 单位进行表彰。 有关活动标识及资料请于中国科协网站本届大赛主页下载。 联 系 人:耿 茁 刘欣宇 电 话: 010-84990712 13126711226 传 真: 010-84990520 电子信箱: bkds@cast.org.cn 官方网站 : http://www.cast.org.cn ( 中国科协网) 主 页: http://2011sciblog.cast.org.cn 附件: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方案 二○一一年六月七日 附件 中国科协 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方案 根据年度学会学术工作安排,在 2009 年“首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中国科协于 2011 年举办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为做好大赛筹备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 5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等重要讲话精神,利用互联网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充分体现网络新媒体跨时空、多媒体、交互性、高效性等优势,集成网络学术资源,搭建在线学术交流平台,丰富学术交流形式,促进学术交流的创新发展,打造在线学术交流品牌。 二、名称、主题及标识 名称: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 2 nd National Competition of Science Blog ) 主题:感悟·探索·创新 标识:牛顿的苹果(详见大赛主页) 三、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牵头单位: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承办单位: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中国公路学会 官方网站:中国科协网 合作网站: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 中国公路网 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网站 各省市(区)科协网站 协办单位:有关高校、媒体、期刊、数据库网站等 四、参赛范围 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教学和工程实践的科技工作者撰写的以交流学术思想、探讨学术问题、阐述学术观点、表达学术心得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博客。全国各专业领域科技工作者均可参加。 参赛博客主要以下列内容为主: 1 .科学探索: 科研过程产生的学术观点和灵感; 2 .教育求学: 教育和求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 3 .工程实践: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及体会 ; 4 .学术文献:学术史料的综合分析与创新评述; 5 . 观点 评论: 热点问题和新颖观点的剖析评价; 6 . 学术生态 :科学研究的学术评价与学术民主 。 本届大赛具体参赛方式和有关要求见附件 2 。 五、参赛方法及要求 (一)参赛方法 本届大赛参赛博客采用个人报名与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组委会将在中国科协网建立报名系统。科技工作者在任一网站开设的科学博客均可报名,或由有关单位推荐到组委会。报名者或被推荐者经组委会确认资格后即可正式参赛。 个人报名:参赛者在大赛官方网页注册报名,报名时需要确认分组。参赛者在收到大赛组委会的确认 E-Mail 后,正式获得参赛资格,进入比赛。 单位推荐:由有关单位推荐参赛博客,提供推荐单位和被推荐人的信息,确认分组。在大赛组委会确认推荐单位和被推荐人以后,被推荐人正式获得参赛资格,进入比赛。 (二)参赛要求 1 .以整体博客空间为一个参赛单位。同一博客空间最多同时报名参加两个组别的比赛。 2 .博客的内容符合活动主旨, 体现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展示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生活风采。 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发表或链接任何带有侮辱诽谤、种族歧视、色情、暴力或其它不良内容的文章。 3 .博客空间至少有 10 篇 800 字以上的原创文章,新开博客应在一个月内达到此标准。 4 .参赛博客每月应更新两次以上。 5 .参赛博客应及时对网友的回复进行反馈 , 体现互动。 6 .参赛博客应 利用 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视角新颖,形式活泼,语言生动,图片优美。 8 .严禁违规拉票、刷新流量等任何作弊行为,违者将被取消获奖资格乃至参赛资格。 9 .本次大赛的专家评委和工作人员不得参赛。 六、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奖项分为优秀博客大奖、优秀博文大奖和优秀组织奖三类。 优秀博客大奖以个人博客空间整体为参赛单元, 每人限一个博客空间参赛; 优秀博文奖以单篇博文作为独立参赛单元。 (一)优秀博客大奖 分为科学探索、教育求学、工程实践、学术文献、 观点 评论、 学术生态 等六类,每类别奖励 5 名,共 30 名。 (二)优秀博文大奖 分为论文交流、科研笔记、观点评述、教学心得、人物纪事、海外观察、图片百科、科技民生等八类,每类别奖励 3 名,共 24 名。为鼓励参赛选手积极参加,另设入围博文纪念奖 50 名。 (三)优秀组织奖 奖励积极参与、组织和宣传本活动的优秀单位, 共 10 名。 七、评选办法 (一)评选标准 1.学术性。博客或博文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 2.原创性。博客内原创性博文应当超过80%。 3.新颖性。博客内容是否有创新观点。 4.互动性。博主对网友回复的反馈情况。 (二)评选方式 采用网友投票和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按每个博客(博文)所得总分数排名评定。分数采用百分制。 1 .每个博客(博文)的分数由网友投票得分(简称“网友分”)和专家推荐票得分(简称“专家分”)两部分组成,计算方式如下: 网友分 = 本博客网友投票数 ÷ 本组博客最高网友投票数 × 100 专家分 = 本博客评委推荐数 ÷ 本组博客最高评委推荐数 × 100 2 .每个博客(博文)的总分由网友分和专家分的加权分组成,其中网友分占 20% ,专家分占 80% 。计算方式如下: 博客总分 = 网友分 × 20%+ 专家分 × 80% 【举例】 某组博客获得的最高专家推荐票数为9票,最高网友投票数为 800 。 某甲博客获得 7 个专家推荐票和 500 个网友票。 某甲博客的最终得分为: 7 ÷ 9 × 100 × 80% + 500 ÷ 800 × 100 × 20% = 74.5 分 (三)评选环节 整个评选过程分为网友投票、确定入围名单、专家推荐、提名获奖名单、公示、确认获奖名单等几个环节。 1 .网友投票 参赛期间中国科协网将开通大赛投票系统,为参赛博客(博文)提供投票平台接受网友投票。 投票系统将于 5 月下旬启动, 9 月 30 日关闭,每个博客(博文) 从确认选手参赛资格后 开始计票。 2 .确定入围名单 组委会对得票较多的博主进行身份确认,并对其博客空间文章数量、点击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对以上数据综合评比,推选出入围博客进入下一轮评选。 凡参赛博客有以下情形者,在网友投票分基础上予以加分: ( 1 )博客内容丰富,博文达 100 篇的加 1 分, 100 篇之上每 50 篇加 1 分; ( 2 )博客包含视频和音频形式的加 1 分; ( 3 )博客互动性好,回复率 50% 以上,加 1 分。 4 .专家推荐 请专家评委用一周时间对入围博客进行审阅、投票推荐。根据所设立奖项,每位专家对每个奖项可投 5 个推荐票,分别投给 5 个不同的博客。 5 .提名获奖名单 根据专家推荐情况,计算每个博客(博文)得分,每个奖项根据得分先后顺序取前 5 名获奖。如遇得分相同情况,由 专家 评委进行二次投票,得票多者进入提名获奖名单。 6 .公示 提名获奖名单(真实姓名)将在中国科协网站进行 7 天公示,公示无异议即可确定最终获奖者。如有异议情况,组委会将展开调查,如有问题取消其获奖资格,获奖博客(博文)由本组根据得分先后顺序进行递补。 7 .确认获奖名单 根据公示结果,确认获奖名单。 择时举行颁奖会议,为获奖者现场颁奖, 分别给予奖金(或奖品)并 授予获奖证书。 获奖博文和入围的优秀博文结集出版《优秀博客纪念文集》。 主题词: 学术交流 科学博客 大赛 通知 请科学网编辑置顶,或者重新转发,谢谢!俞立平。
个人分类: 教师生涯|1956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客大赛奖品——精美蜀绣一幅
babyann519 2010-8-3 14:50
这次能回国参加复杂网络论坛,很高兴。见到很多博友。关于博客大赛,很意外能够获得第一名。这要感 谢方 老师和其他所有为复杂网络圈 贡献的 老师和博友。圈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交流平台,通过浏览关注博友的博文就可以了解到大家最近的研究兴趣和重点。更可贵的是在圈里,认识了很多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紧密的合作关系。 得到这个奖,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荣誉,他属于我们整个团队。他们是我的导 师张翼成 教授,我的大师兄 周涛 教授,弗里堡大学 刘伟平 博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尚明生 教授还有研究生张千明同学。谢谢你们。可惜奖品不能分割,我们就共享荣誉吧:)奖品我先保存了,哈哈 ~~ (皮影是zico的奖品,很好看哦)
个人分类: 未分类|5045 次阅读|13 个评论
博客大赛的隐形作用
xinliscau 2010-7-29 11:43
博客大赛参赛超过六篇,收到一20元的购书卡,利用购书卡买一134元的电脑包,为经济增长直接贡献114元,感谢科学网,感谢博客大赛,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买五本好书!超值的20元博客大赛卓越购书卡
chrujun 2010-7-21 19:57
参加博客大赛的时候,我觉得20元的购书卡奖励买不了什么书,自己也没有在意。科学网博客大赛后,一位参赛的博主用购书卡买了3本书。我心动了,也去注册了卓越账号。 令我感到惊喜的是,书的折扣很高,有的书只要23折,并且免邮寄费。经过一番搜索和比较,我花19.90元买了五本书。4本书属于文学名著,一本书是彩色的儿童童话。书目及价格如下: 1、三国演义(精装版)8.40元 2、普希金诗选(全译插图本)3.00元 3、三个火枪手(上下册) 6.10 元 4、藏在蛋糕里:严斯彼得和看不见的小人2.40元 今天,我收到卓越亚马逊邮寄来的书了。看着全是正版的一本本好书,感到特别高兴。感谢科学网! 附:订单部分信息 预计发货日期: 10 年 7 月 8 日 1 三国演义 ( 精装 ) 罗贯中 ; 精装 ; ¥ 8.40 卖家: 卓越亚马逊 1 藏在蛋糕里 : 严斯 - 彼得和看不见的小人 克劳斯 - 彼德 ? 沃尔夫 (Wolf.K.P.); 平装 ; ¥ 2.40 卖家: 卓越亚马逊 1 普希金诗选 ( 全译插图本 ) 普希金 ; 平装 ; ¥ 3.00 卖家: 卓越亚马逊 1 三个火枪手 ( 上下 )( 口袋本 ) 大仲马 ; 平装 ; ¥ 6.10 卖家: 卓越亚马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26 次阅读|3 个评论
建议下次科学网博客赛搞个印章
tarimriver 2010-7-10 10:00
昨天下午到圆通速递公司把科学网博客大赛的奖品领了回来,非常感谢。 奖品不算丰厚,4G U盘一个,外加荣誉证书一份,其实证书更有魅力。打开证书却发现在印有CN域名杯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组织委员会的地方,并没有加盖红色印章。 这给人的感觉不太正式,如果不用印章或公章,自己可以做级别更高的,如可以把杨芳那个级别的做出来。现在网上对打工皇帝唐骏的博士证进行着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我想人家的证书再怎么着也有个红色或其他色的印章吧?我们冠冕堂皇的科学网博客大赛就搞不出个印章?这也太令外人见笑了吧? 抑或,把我一人的忘记加盖印章了?如果这样就没有什么大碍了。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3057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谢可怕的博客大赛及某个可怕的“风云人物”
ljry8044 2010-6-24 08:40
非常感谢本次博客大赛,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可怕的社会,还有某“风云人物”有可能造成的可怕后果。 可怕的博客大赛 首先,博客大赛让我们知道了现今科研、教育等体制的可怕。 本来,我们的科技、教育曾经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培养了一大批大师级的杰出人才,譬如,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武汉大学文理学士毕业生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遗憾的是……因为被各种条条框框的评审、考核体制给束缚住了。 博客大赛也是如此,导致大家博文质量直线下滑。使科学网最大程度地远离了科学,趋向于哗众取宠的娱乐八卦网,而且,还影响了参赛选手的身心健康,使其更多地处在一心多用的非自我状态,这也是极不利科研的。 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最佳科学博客奖 杨芳: 她的博文一直是我的最爱,多有收藏。可博客大赛开始后,我就郁闷了,很难看到以前那样深邃、耐读的好文了。期间还提醒了她,结果她更委屈:高质量的博文意味着博客大赛的出局,既然参加了博客大赛,总得拿点成绩吧。于是,推荐者越来越低,抱怨者越来越多,甚至在sohu博客上都有人在叹息其灌水。 所以,杨妹妹既是博客大赛的最大赢家,却也是博文质量的最大输家,非常郁闷,不堪其累。 大赛一结束,便嚷着要休博一个月,幸好苗元华大哥提醒她,身体惯性太大,得渐进着调整,软着陆,杨妹妹也只好认了,虽然讨厌这种感觉,但还不能一下子改变,还得忍受一段时间…… 最佳博客奖一等奖 张旭: 学业和身心健康均受影响,已经到了脖子一经空调吹就常疼痛的地步了,这都是给十大致死致残杀手——久坐给害的,博客大赛逼得其每天在电脑前坐十五六个小时(注意,这还会从整体上降低学习效率),这就是博客大赛一等奖的代价。所幸的是该赛事就一月,现已大为改善。 很多朋友羡慕张旭的聪明才智,殊不知其后付出的艰辛代价。 须知张旭小友原可是既重深度也注重效率质量和身心健康的,是我最佩服的一位博友,所以我不遗余力地将一些天才、大师理念胡乱推销给他,因为当我明白了这些道理时已错过了生理顶峰期,而张旭比我小几岁,更是聪明得多,必会有所成,十年后必是一大牛甚至大师,大家拭目以待吧,能在科学网开博还是挺幸福的。不过,博客大赛影响了这样一位准大师一个多月的时间和身心健康,这个帐该由谁来算?但愿以后别耽误更多。 最佳博客奖二等奖 盖鑫磊 每天五六小时的大赛严重影响了学业,而且,也牺牲了自我。 因为他发现,花时间认真写的高质量博文反倒不受欢迎,随手写的观点性强的附和大众心理的,常能被推荐到首页热门位置,聪明的盖兄显然很快发现了该诀窍,所以,荣获了最佳博客奖二等奖。 所以,盖兄最后感言 :“以后我的博客可能会变得无趣,变得鲜有读者,不过就像科学本来就是少数人的游戏一样,也许这才是科学网博客的本来面目吧”? 人物纪事奖、博客团体一等奖 金小伟: 如此感慨: 平日里我是喜欢写点东西的,并以此作为情绪的释放或者思维的转移,不管是一种发泄也好,还是一种逃脱也罢,堆积文字对我来说总是一件快乐愉悦的事情。可是能像这次能把博客写到想吐可是头一遭,它让我感到了不安,感到烦躁,感觉到了自始至终的疲惫。 显然,这种状态下也只能写出低质量的偏浮躁的博文,但更容易出成绩。 …… 我之所以如此喜爱科学网就是因为有着这么一批坦诚的朋友,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他们都不认为这是厉害或者成功什么的,反倒认为背离了博客主旨,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如果是国企老总或者销售员什么的,往往反倒会以为这是聪明能耐了,爱因斯坦在中国只能算是傻瓜)。 大家试想想,如果博客大赛一直延续下来,且评审机制不变,且大赛名次与工资、职称等挂钩,那么,科学网博客会发展成什么模样?这些获奖的参赛选手最终何去何从?重新找回自我还是随波逐流? 不管如何,整体质量再不会恢复至博客大赛之前的水平,参赛选手必然更多地处在一心多用的牺牲自我的状态,大家普遍变得庸俗,不再像追求卓越的科学家,而像个从众的政治家。 一心多用的弊端:参见 一心二用为幻觉,不可取 牺牲自我的弊端:参见 人不能缺失自我,否则易致失败和痛苦 总之,这些会降低人智商,影响身心健康,两者相辅相成,恶性循环。坚持下去,就会演变成常见的现今国企等官员的便便大腹,相应的三高成人病也会接踵而来。 所以,一些朋友为我的牺牲遗憾实是多虑了,如果坚持参赛下去,你们才该遗憾,因为我违背了自己所推崇的拒绝一心多用、坚持自我的理念。 希望下次举办博客大赛时,能更多地强调质量因素,比如,每人限选10篇高质量的博文提交参赛,如此,既利于参赛选手身心质量,也利于提高其科研水准,还能提升科学网博文档次,一举多得,这才应该是博客大赛宗旨所在。 可怕的风云人物 晓飞兄如此点评某位参赛的“风云人物”: 你的博文写的很好、你的知识非常渊博、你的勤奋和聪明更让我佩服、你的决断能力也很强,相信你会有更大的发展,你不拿奖我只能觉得遗憾!没有实力的人是张扬不起来的,要张扬就需要有更大的实力,希望能良性循环!你不能不懂的物理,希望能转到科学网上,也好让我们有机会读读! 事实上,心理学家调研发现,杀人犯、强奸犯和其它罪犯都具有该风云人物的个性特征(当然,这绝不是说该风云人物就会变成罪犯,人家好歹也是留过洋的海龟呢),通常认为自己很强大,是特殊的精英人才,自傲,极具优越感,需要得到优先对待。 但如果遭质疑,真实面目被揭穿,被轻视、贬低,他们就会被激怒,攻击、报复那些质疑、轻视他们的人,许多谋杀和暴力案件皆由此而生。 这次博客大赛充分验证了心理学家的上述论断: 盖鑫磊和张旭两位朋友质疑那位“风云人物”时,立马就遭到了狂傲的攻击报复,科学网取消其获奖资格时,也同样遭其贬斥。 有博友私下里说,这种人将会对科学界产生极大的危害,我不赞同,事实上,他连博客大赛都影响不了,对张旭、盖鑫磊也就只能口诛笔伐(实际上只是自取其辱,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因为没有实权。如果身居高位的院士、院长、部长等等具有同样的性格,那才可能造成最大的危害。权力越大、掌握的资源越多,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标题: 发表评论人: lear ip:112.112.175.* 从这个大赛可以看出中国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功利意识,这就是中国出不了佩雷尔曼的原因;很怀疑这些参赛者将来面对大把的科研资金时会怎样表现;至于你说的那个风云人物,我觉得你不要轻易臧否,至少他的博文读了感觉不错。 博主回复:那个风云人物,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大家分辨着评判吧 其他参赛者,我都持欣赏态度,我觉得他们面对大把科研资金时,应该会做得很好,但只怕他们难得争取到大把科研资金
4028 次阅读|30 个评论
谢绝“博客大赛”获奖证书和奖品的声明
harmonism 2010-6-21 23:51
谢绝博客大赛获奖证书和奖品的声明 曾纪晴 由于本次博客大赛一开始我便声明退出比赛,但由于大赛组委会诚恳解释和劝留,执意退出反显得我不顾全大局,给组委会添麻烦,因此便低调旁观。最后居然获得入围奖,多少有些意外。想必不会是组委会给的安慰奖吧?呵呵。但我想,既然自己声明过退出比赛,这个奖我是不能领的。 今天,大赛组委会发了一个邮件,让我把身份证电子版电邮过去,或者传真身份证复印件过去,然后才把证书和奖品寄给我。博主在此开博,实名注册,填写身份证等真实信息,科学网编辑部核对信息之后才可开博。既然已经开博,那么就表明科学网的身份认证已经通过。假如之后发现有错,过错也是编辑部核对信息不周,应该自我检讨才对。大赛组委会的慎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所谓的慎重却是以不信任为前提的,因而是难以接受的。 鉴于上述两个理由,本人声明谢绝博客大赛获奖证书和奖品。 最后,祝贺大赛各位获奖者,你们实至名归,值得庆贺。希望不要因为我的退出和谢绝领奖而影响你们的好心情。特别要感谢支持我的各位博友和评委,在我宣布退出比赛之后还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谢谢! 2010-6-21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5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科学博客大赛和SCI影响因子
huanghelai 2010-6-21 04:41
作者:黄合来 科学博客大赛刚刚落下帷幕,SCI影响因子发布又掀高潮,科学网同志们不亦乐乎?首先要向博客比赛中获奖博主们表示祝贺,同时也恭喜SCI文章影响因子升高了的同行,祝各位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科研工作蒸蒸日上! 博客大赛是比赛,发表SCI文章也可以看作比赛。博客大赛一年一次,40天博客表现计算成绩;SCI文章是一如既往,天天都忙着做研究写论文,考核、升职、拿奖,一次一次算成绩。 本人两个比赛都参加了。不过很遗憾也很抱歉,博客大赛期间刚好非常忙碌,当了逃兵,连基本文章数都没有达到。而SCI论文虽然也发表了一些,但是由于学科领域的传统性或非科学性,影响因子对我来讲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和关注兴趣,因为本领域影响因子0.2和2.0的杂志基本一样权威,只是偏重方向不同而已。 虽然在两个比赛中都属于旁观者,但还是有些体会。 【先讲SCI 论文和影响因子】 毋庸置疑,发表SCI论文是为了向学界同行发布最新科研成果,用于学术交流。发表SCI论文门槛很高,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科研水平,当然还必不可少的需要一定的学术道德和素养,比如要遵守真实性、科学性、原创性等基本规则。简单讲,我们写文章要考虑对同行读者负责。 虽然大道理是这样,SCI灌水现在似乎也很常见。在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和写作经验后,发文章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了,以绝对量化的评价指标为导向,很多科研人员开始习惯了灌水,一个内容拆成2、3篇,一篇文章改改补补发表2、3次,没有东西写也无病呻吟凑文章,何其常见!其后果就是杂志越来越多,越来越厚,文献浩如烟海。大家SCI文章都多了,于是追求更多,最后大家都疲于奔命,读文章的很累,写文章的更累,何必!?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认为没办法解决,只有自律,只有通过科研人员心中那根对科学敬畏的准绳。科学跟宗教同为人类思想的最高境界,不要妄想用任何一种规则尺度进行合理评判。SCI影响因子原本就是个折衷方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引用律,本来就存在正引用、负引用和被谁引用的区别。 【再谈科学网和博客大赛】 博客,我也一直认为是写给别人看的。如果是自己的日记就应该藏在笔记本里,既然贴到网上就必然是想给博友看,所以写到网上的东西就应该对得起读者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网络博客不可能有文章质量审查(如果说有政治审查的话),敲几下键盘,轻轻点击几下就可以发表,于是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灌水之风盛行,标题党大兴,网络中充斥着华而不实,空洞无物,于是我很憧憬只有竹简为书的时代,简简精华! 科学网是个好地方。记得今年3月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非常兴奋,一下子可以跟这么多科研前辈和同行交流。慢慢习惯上这里溜溜,经常可以读到佳文,或诲人不倦,或意味深长,或忧国忧民,或逸趣横生。后来觉得看贴不回帖很无耻,于是从来没有开过博客的我在这里开了博客,也写了几篇自认为对科学同行有点探讨价值的文章。 但是,很遗憾的是, 在科学网 时间长了也看到了另一方面,那就是灌水,比SCI灌水更甚。人类都有喜欢吸引眼球、引起关注的习性,科研学者可能也不例外。我平均一周在科学网上逗留的时间应该不超过4个小时,我认为这是适度的,因为这不是主业。于是我希望在这几个小时里能读到一些好的文章,不过很多时候我在漫无边际的文章中迷失。 这种感觉在博客大赛期间最为明显,40天,一个人100篇!10个人1000篇!让我怎么读?不能否认,这100篇里可能有很多佳文,但我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分辨,很累!于是慢慢丧失兴趣。坦白讲,获奖博客的博文我读过不超过10篇,因为我绝对不认为一个人在40天时间能写100篇好文,唐朝300年好诗才300首呢!于是我又要问这个问题了:何必?!看获奖博主们的感言不约而同都有两个字:很累。我认为40天10篇足够,作者不累,读者也不累!我甚至认为博客大赛有点多余,因为我们的学者们在SCI论文比赛中本来就已经很累了!至少比赛规则应该有所改变,不应该过于强调点击率总和。 科学网开博的目的是以文会友,写出自己的科研体会,也从别人的文章中得到自身的提高,我想大多数博主应该都是这个心态。既然这样,我们写博文的时候也应该考虑自己的文章是否对得起博友们的阅读精力和时间,是否对得起科学网编辑们辛勤的工作。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群高学历,而且大多数以写科技论文为生的学者来讲,更应该形成习惯对自己出手的东西负责,多一份严谨,少一份浮躁!所以我提倡博文应该贵精不贵多,宁缺毋滥! 写着写着又跟上面SCI论文评论相似了。是的,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虽然我们也经常为了职称、为了生计,去SCI期刊灌灌水,但科学网跟生计无关,评的奖也只是象征性的(第一名一个相机吧?)。既然我们经常不满恶劣的学术环境,抨击一些社会和学界不良习气,那我们能不能如武夷山老师博文中提到的不怨天,不尤人,从自己做起,从小处做起,能不能那怕就在科学网这个小小的平台一起营造一个宁静、纯洁、厚重的学者家园。 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于是我想大声疾呼: 科学网博客,请停止灌水!!!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070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点评几句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颁奖晚会
pukin 2010-6-20 09:30
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颁奖晚会6月18日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礼堂举行。网上好评如潮,所以今天早上俺上网也看了一下晚会视频,总体感觉挺精彩的,胡乱点评几句 晚会主持人是来自科学院计算所的两位研究生,怎么看都感觉女主持人有点像芙蓉姐姐 科学网点击率最高的博主黄安年老师和大家分享写博客的感受,并宣布博客大赛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开始! 获奖者上台领奖,看到了科学网名博陈儒军老师(左二)。陈兄多次上台领奖,出尽了风头 陈兄原来的博客照片戴个墨镜,显得个子很高,被鬼王误认为是黑社会老大 带头大哥盖鑫磊博主。盖博的获奖感言里居然没有先感谢党和政府,犯了原则性错误啊 另外,盖博的口音带有山东胶东味,不知是否猜的正确? 反面教材和搭档的相声【千里走单骑】幽默风趣,的确挺精彩的。可是把师姐师妹调侃成张飞,这个这个,那就活该挨板砖吧 大赛大奖获得者杨芳博士,获奖感言比带头大哥强多了 毛毛熊获奖者难道是传说中的二傻兄?
个人分类: 图片百科|4502 次阅读|8 个评论
关于博客大赛的一点想法
gl6866 2010-6-19 23:50
博客大赛的大幕终于拉上了。可是在看完获奖者名单后,有一个感想,我们知道了这些博主的姓氏名谁,可是对于他(她)们的佳作却无从知晓。这就难免使我有点失望。刊登出谁获奖固然重要,可是还是要让人们知道其所获奖的博文。这样我们没有获奖或没有参加大赛的人也好有个学习的机会。另外,今天读到黄安年先生的博文希望下届青年科博大赛有更多的人文社科学者参与(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6938)也颇有感触,为什么只有自然科学界的人参加呢?难道人文社科以及其他方面的学科就不是科学了?所以我倒是支持黄先生的意见,多多吸收人文社科学子们参与其中,否则会给人一种印象,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科学似的,其他的都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事人文社科的学子们的作品未必就比从事自然科学的差,相反他们大概还会更优秀呢。不过要是将自然科学以外的人吸收进来,科学网可要更加费劲了。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3394 次阅读|3 个评论
颁奖晚会背后的人和事
STS 2010-6-19 11:33
博客大赛颁奖晚会落下帷幕,做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现场协调负责人,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千忙、万忙之中抽时间来研究生院,招待不周,请多多原谅。 晚会现场非常荣幸见到了黄安年老先生和陈儒军老师,与他们聊天很长见识,很轻松,陈老师是这次大赛的大赢家,那么多奖品不知带回中南大学是否方便,如果不方便欢迎捐给研究生院啊! 大宝的相声是相当不错的,相信大家也有同感。晚会结束之后,那把关羽大刀被我扫荡来了,当然还得谢谢大宝的慷慨。没有你,哪来的大刀啊!也非常佩服你写的那本《玩进科学院》,没想到在相声里面还给自己做广告(我这也是在给你做广告啊,算是对大刀的感谢了)。 祝贺二傻子得到的大熊,当时我就座你后面,也座在熊的后面,真想把那个大熊抢过来拿走。但那个大熊做装饰可以,就不要给孩子玩了,毛绒的,对肺不好。 杨丽大姐也不容易,那么大老远的替杨芳来领奖品,而且还带着孩子。不过小朋友还是挺机灵的,将来肯定能超过她小姨。 盖博士的发言也是相当的精彩,至少把杨芳姐夫震憾了,在后台连连说好,说青年人有朝气,有影响力,能把话说到别人心里去。 还有我们应该感谢晚会所有志愿者(当然包括我自己),他们为了晚会的顺利进行,或者处在舞台背后,或者在角落里,默默无闻,没有一声怨言。我为这些兄弟们默默支持我的工作表示感谢。 不多说了,明年颁奖,欢迎大家再来研究生院。
个人分类: 评论|4227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于颁奖晚会视频
STS 2010-6-19 11:13
博客大赛颁奖晚会结束了,相信观看了的朋友一定会觉得过瘾,尤其是大宝的相声。 不知大赛组委会能否将晚会录像上传到网上,这样咋晚没看到视频的博主也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或者哪位看官知道现在能看的地址也发一个,俺也去看看。
个人分类: 评论|3188 次阅读|2 个评论
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颁奖晚会”
wangdh 2010-6-19 10:26
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颁奖晚会 2010 年 6 月 18 日晚,应邀参加在玉泉路中科院研究生院礼堂举行的 CN 域名杯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颁奖晚会。 尽管北京塞车塞得让人不堪忍受,还是按时到达。 与黄安年老先生挨着坐,老先生红光满面,那精神气绝对让我羡慕。刚坐下,籍利平老师过来打招呼。还没有定过神来,就出乎意料喜出望外地伸手接过了武夷山老师赠送的他们翻译的新书《穿越歧路花园:司马贺传》。然后,二傻憨厚的笑容,就出现在了我的身后。 随着各个奖项的获奖名单一一被揭晓,一个个大奖也都名花有主。那些奖是年轻人的奖,每个奖都是汗水浇出来的。相信获奖者的心情一定很激动。不属于你的东西,永远不会嫉妒,但会有惆怅。这些奖奖励的是个人的才气,集体的智慧,组织的爱心。 最让我眼红的获奖者是二傻,憨憨聪慧的二傻,福气临门,抽得了大奖,一个比他还高的大猫熊。他上台领奖时,竟然不愿意下台,抱着大熊转了两圈,很不情愿走下台来,似乎当时特希望主持人能给他一个发表获奖感言的机会。晚会结束后,在门口看到他很吃力地背着大猫熊走在路上。可恨的是,我摸一下大猫熊他都不让,赶紧把我支开了。估计回家就要喝两盅二锅头的。 大宝的相声很好,演出很成功。小伙子特意剃了光头,穿着整齐的衬衫。一脸的坏笑,满脑袋的智慧。相声内容很现实,都是科学网上的热点主题,听起来好像是对当今教育科研行当的白描。应该批评的是小伙子竟然即时插播广告,推销他的著作《玩进科学院》。他的关于女人和科学家的错误言论,很快就有了回应,小伙子觉都没睡赶紧码字进行了长篇解释。跟他不能文斗,斗不过他的,唯一的办法是采取武斗。在这个娱乐时代,我们该怎么娱乐呢?娱乐人生?娱乐科学?娱乐社会?娱乐是个很好的意境,目的是快乐,是在欢笑中获得智慧,获得心灵上的放松。 最后说几句温文尔雅的武老师送给我的《穿越歧路花园:司马贺传》这本书。司马贺,英文名字是 Herbert A. Simon, 很有趣的翻译(武老师说这是他的中文名字)。歧路花园是司马贺对自己人生的描绘,这位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运筹学、心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领域都卓有建树的科学家,他的人生绝对是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一定是具有传奇色彩。 谢谢武老师,祝贺二傻,祝福大宝。 祝贺所有获奖选手和获奖单位。 感谢科学网给我们大家搭建这样的平台,祝福中,也期盼中。 **************************** 链接: 黄安年 : 抓拍瞬间-CN域名杯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闭幕式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6835 吴宝俊 : 【科学网】娱乐时代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6758 晚会视频 : http://www.cas.cn/jzd/jzt/bkds/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5757 次阅读|13 个评论
意料之外的惊喜
zls111 2010-6-19 08:17
参加博客比赛,竟然拿了个团体奖。感觉自己灌水不多呀,看来是占了团队的光。有意思的,之前没和他们组过对,不知道怎么就在一起了,更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有机会得与另外两个仁兄认识下,当面切磋下。 更重要的,写bolg认识许多高手,学了不少,就不一一感谢了。呵呵。同时也好好的锻炼下了自己,慢慢习惯写些东西。
个人分类: 转载和评述|3755 次阅读|4 个评论
“CN域名杯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隆重开奖
tarimriver 2010-6-18 21:27
轰轰烈烈的科学网第二届青年博客大赛在热烈隆重的闭幕晚会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各奖项终见分晓: 1. 最佳科学博客奖: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 杨芳。 奖品:价值四千元的联想笔记本电脑一部。 2. 最佳博客奖: 一等奖 张旭 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二等奖 盖鑫磊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空气质量研究中心, 三等奖 陈儒军 中南大学 信息物理工程学院。 一等奖奖品为价值两千五百元的佳能数码摄像机一部。 二等奖奖品为价值一千五百元的Ipod nano 5一部。 三等奖奖品为价值一千元的罗技无线键鼠套装。 最佳博客入围奖: 田仁飞 成都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柳东阳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姜虹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陈永金 聊城大学 曾纪晴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张晓昱 湖南大学。 奖品:未知 3. 博文单项奖 论文交流《两篇文章在影响因子中挣扎投稿》 张旭, 科研笔记《科学网:大牛别忽悠,小牛别牢骚,该忙啥就忙啥》 徐耀阳, 观点评述《连工作都找不到,读的是什么研究生?》 彭春艳, 教学心得 研究生生源大战,我甘拜下风》 陈儒军, 人文社科《科研重要的是汗水还是灵感?》 盖鑫磊, 人物纪事《农民的儿子 》 金小伟。 海外观察《那些被女人和孩子羁绊住的人才们》 陈军锋, 科普集锦《健康之路:她不是仙姑》 孔晓飞, 考研体会《一切自有安排我神奇的考研经历》 金小伟, 抗震救灾《献给节日中的灾区人们 为玉树的誓言》 王玉锋, 图片百科《黑夜里的血色浪漫》 姜虹, 生活其他《乡村女孩,谁来拯救你》 柳东阳。 奖品为价值200元的飞利浦耳机一部。 4. 博客团体奖: 一等奖 :金属之光杨芳 中科院 沈阳金属研究所,金小伟 中科院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张文卓 中科院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奖品为价值两千二百元的康佳 24 英寸全高清液晶电视各一部。 二等奖 海外军团盖鑫磊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空气质量研究中心,王晓明 耶鲁大学 化学工程系,杨晔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奖品为价值一千五百元的索尼数码相机各一部。 三等奖 中南游击队陈儒军 中南大学 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姚红春 中南大学 信息物理工程学院,申瑞杰 中南大学 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奖品为价值一千元的移动数字电视各一部。 博客团体入围奖: 白云黄鹤队张旭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陈应泉 华中科技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沈国震 华中科技大学 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春之灵璐队彭春艳中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黄璐 中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周灵娜 中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 复旦大学一队张亮生复旦大学 生科院;耿文叶 复旦大学 上海医学院;肖继耘 复旦大学 法学院; 饮水思源队吴呈瑜上海交通大学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孔晓飞 上海交通大学 瑞金医院;舒佰坡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以博会友队王春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黄锦芳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吉宗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思政部思想政治教育; 中科院跋涉在线队曹文得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任睿 中国科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乔贝贝 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习科学,传播科学队沈海军 同济大学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刘玉仙 同济大学 图书馆;亓季松 同济大学 人文学院。 5. 优秀组织奖: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等 54 家高校团委。 本人幸运的进入了入围奖,这是评委老师们的关怀,博友网友们的厚爱,及本人不才的结果。感谢各位老师评委、感谢科学网、感谢所有支持投票及浏览和还没有浏览本人博客的人民群众,感谢CCTV。哦,本人只是入围,不该发表演说,这里只是感谢各位! 遗憾的是这么精彩的晚会,这么隆重的颁奖典礼,各位获奖的名博却不能亲自到场,但这也许就是科学网的特色,科学网博主们的工作生活特色。祝下次大赛更上一层楼,祝下次奖品更下一层楼(基于本次奖品逊于上次)!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4431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客大赛获奖了?
tarimriver 2010-6-13 22:30
科学网第二届青年博客大赛经过40天的没有硝烟的你争我夺,终于落下了帷幕。张旭、杨芳,还有盖、马、陈等名博等经过一番拼杀,站在了领奖台边,我们这些只有远观的份儿。 今天晚上打开邮件,看到博客大赛组委的通知,很能令人相信我也能获奖?想来想去,发表在抗震救灾的博文好像篇数还多一点,难道因此能拿上一个最贵珍贵的耳机?意料之外!或许是个误会? 经过两次博客大赛,我发现,能拿大奖成名博的人,不在乎你是新手还是老手,关键在于水平,或者叫素质。有良好潜质者,遇上这类大赛,就像一个饱满的种子遇到肥沃的土壤,想不茁壮成长都难。 这次大赛最敬仰的非丛远新博主莫属!比赛就要分高低,就有人耍一些花招,打一打擦边球。丛博主敏锐发现了这个问题,现身说法引起科学网编辑部的注意,用自己的被出局换来这次大赛的一份干净,真的伟大!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2690 次阅读|10 个评论
学者不要破坏公平,评科学网取消个别参赛选手评奖资格
chrujun 2010-6-13 13:23
今天在科学网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首页看见如下新闻: 关于取消个别参赛选手评奖资格的说明http://youth.sciencenet.cn/Views.aspx?id=227041 该新闻指出,个别参赛选手存在用软件自动投票行为,投票IP来自利益关联机构。 能够搞出一个自动投票软件冒充网友投票,不是网络编程高手就是花了大本钱请人编这种投票软件。 一般的学生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据我所知,这次大赛在防止恶意投票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局域网用户只能投一票,并且一台电脑每天只能投一票(换IP也不行)。因此,在学校里有很多同学或学生在增加选票上也无济于事,因为学校里基本上是局域网。在网吧也一样,因为一个网吧往往就只有一个独立IP。由此看来,要找到科学网计票系统的漏洞,没有专家级的高手是做不到的。 但这个软件自动投票的问题是投票速率是固定的,白天黑夜都以同样速度干活。这个问题被细心的参赛选手发现了,并举报了,最后被科学网技术人员证实。机器的智能最后没有干过人的智能。 周涛的这篇博文: 叫兽亚文化大教授们是怎么变成叫兽的 , 我很认同。千万不要认为老师比学生厉害。 如果教授的行为不检点,在学生眼里教授就变成了叫兽。 据我所知,这次恶意投票首先是学生发现的。学者带头干不公平的事,带头欺负学生,学者在学生中是什么印象,也可想而知了。 被人叫叫兽还是很轻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69 次阅读|1 个评论
致谢博客大赛:世界杯开始了 青歌赛结束了
hucs 2010-6-12 23:31
致谢博客大赛:世界杯开始了 青歌赛结束了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为期 42 天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结束了。 我很高兴有机会荣幸地参加了这一科学网网络盛事。在此,向大赛组织及主办机构,向各位特邀评委及各位(推荐)网友,向学校及单位领导,还有家人等表示衷心的感谢!成绩如何不要太在意,重要的在于积极参与和自己的进步。 同时或稍后,世界杯开始了,青歌赛(部分)结束了。 世界杯在南非球场上演令人遗憾的中国队缺席的精彩。这是令人失望多年的故事。期待中国队未来会有让人看到希望的表现。毕竟, 13 亿多人厚重的期望,我们的球队该重装出发了。 青歌赛(部分)结束了。这两天晚上,我一直守在 CCTV-3 前,观看蓝色经典 天之蓝杯第十四届 CCTV 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唱法个人单项决赛。祝贺前三甲选手陈苏威 ( 最后得分 198.92 分 ) 、 张妮( 198.87 分) 、 周晓琳( 198.54 分)等的精彩演唱。同时,希望自己作词的《 鄱阳湖 》会有作曲者谱出一曲美妙动听的新歌。 博客大赛,世界杯赛,青歌赛,生活就是这样,处处充满了竞争和挑战。愿每个人都活出精彩,收获如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56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客大赛结束了~~~
jerry916 2010-6-12 13:52
博客大赛结束了,记得刚获知消息的时候还是很兴致勃勃的,坚持着每天要来逛逛,发发自己的感慨,科学网还是做得很不错的,虽然后来来的少了,虽然也已经习惯在百度空间安家的日子了,而我真正认识科学网,也确实缘起于这次的博客大赛,这次大赛增加了科学网的人气,也同时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我没做好我参与大赛后的一系列工作,我很遗憾,但同时也很开心在这里安家的日子,谢谢大家,谢谢科学网,我相信这里会越做越好,我相信大家也会越来越喜欢这里。 同时恭祝博客大赛颁奖晚会圆满成功,恭贺博客大赛的圆满落幕,祝福所有参与大赛的选手越做越好。
个人分类: Life|34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局外人写在“博客大赛”胜利闭幕时
cherrylu1960 2010-6-12 00:11
青年博客大赛胜利闭幕了,俺也来凑个热闹,祝贺一下,祝贺一下获奖的超级博客写手们,也祝贺一下所有敢于比拼的年轻博友们。 俺这个局外人,也在这儿瞎凑热闹,是因为俺与这个大赛也有点缘分。俺无意中开了这片地,并在此开始耕种,几乎与博客大赛同步,认为这也算是一个有意思的巧合吧。 第二,当初在俺开博时,误点误报了博客大赛,后来才发现,没有看到青年两字,看了年龄要求,显然不符合参赛资格,费了好一番周折,又是打电话,又是发邮件,发博提意见,才把自己的参赛资格取消掉。曾为一不留神就把自己当成了青年,感到挺不好意思的。 俺在科学网上开博,实在有点偶然。在这之前,实在对科学网没有什么了解,甚至没有光临过科学网的主页。尽管以前也通过链接看过一些人在科学网上开的博客,但也只注意内容,没太注意来自哪个地界儿。俺在科学网上开博,主要因为单位开了博,一开始说不是博主不能评论,一气之下也申请个吧,结果顺利开成了。后来想想,也觉得自己确实需要个工作博客,干点正事,省了在网上漫无目标的闲逛。 开始没什么太大心思种好这块地,烦心的事比较多,没及跟大家报个到,问个好,就随便贴了好几年前曾引起关注的一篇讨论科普的文章,没有想到反响还挺热闹,这到是激发了俺的一点热情,一点信心。开始注意寻找热点,注意别人的评论,有时间串串门,学习学习什么的。逐渐迟钝的大脑变得好像也好使一些了。 随着点击量稳步上升,博文时不时还会跑到首页上什么的,逐渐有了种好这块地的兴趣。也许是受了参赛年轻人高昂革命干劲的感染。现在,现在真正有了兴趣,每天都想写点什么。写博,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博客伴随俺生活的每一天。 上班的路上有时也会想博客的事,特别是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就想赶紧写一篇。心中假想的对手轻松战胜后,不再注意总的点击量。更关心每篇文章的反响,评论,并注意尽可能回复每一则评论。不管正面反面的,逐渐适应了一切。反正被人关注的确也能给人带来一点满足感,这是真话。 如果单纯追求发文量,俺有的是过去的积累,过去的存货,够贴上很长时间的。但现在不太想这么干了,不想做懒猫,也想搞创新,想捉点老鼠玩玩。所以,为了将本能恢复得好一些,开始多多看书学习,注意操练一下了。所以,开博,促进了自身的学习,也是件好事。 在科学网上开博,跟高人们学到了不少东西,结识了一些新朋友,真的很高兴,感到生活充实了,学习进步了。现在,俺的原创博文也近五十篇了,也有了一点击量,很感谢博友的支持。相信自己会坚持种好这块地。也会想着为其他博友的地多多浇水施肥的。 在科学网上博乐,释放潜能,释放压力,与博友共进,希望大家都玩得开心。 最后再发些胡言乱语:人生时时在比赛,而对手只有一个,这就是你自己,只有时时战胜自我,战胜人性中软弱的一面,贪婪的一面,狭隘的一面,才能进步,才能活着充实。
个人分类: 关于博客|4125 次阅读|12 个评论
观科学网博客大赛有感
readnet 2010-6-11 07:03
嗯,不错,很 幽默 。 不是有成语 寓教于乐 麽? 科学就不能加入些娱乐因素吗? 在参赛中, 博主们尽情展示自己个人魅力、机敏的应变能力,既锤炼了自己,又娱乐了大众。 作为观众,我们 找到了自己的问题答案以及平时无暇收集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知识,更能交结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 在欢笑中,细细地品味着 科学的意义 给人以健康的心态。 拥有这样健康的心态,还会对社会产生仇视和报复心理吗? 这就是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难道不是吗?
个人分类: 文化杂谈|4009 次阅读|13 个评论
颁奖之后,提议博主一起high
STS 2010-6-10 16:49
各位博主: 博客大赛结束,颁奖晚会在即。对于各位博主来说,这将是一个相互交流的好机会,大家平时都是在网上交流,能有一个机会当面讨论。面对面的交流应该是另一种美妙的感觉。 颁奖晚会安排在下周五晚上七点到九点,根据日程安排,估计得接近九点半结束。不知各位博主是否有意聚一聚,提议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家下午四点到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校区,聊天吃饭,然后一起去晚会现场;另一种方式是晚会结束后,大家相聚出去high,但估计各位博主的奖品就不好拿了 不知大家意向如何?都发表一下意见啊
个人分类: 评论|3313 次阅读|1 个评论
泄密!博客大赛颁奖晚会节目
STS 2010-6-10 16:09
博客大赛结束了,目前大家最期待的应该就是颁奖晚会了。除了能见到众多只能在网上交流的参赛选手和颁奖嘉宾以外,晚会安排的文艺节目也是当晚的亮点之一。刚才去看了颁奖晚会的彩排,节目不但有武术表演,舞蹈《nobody》之外,还有相声等节目,而且节目的质量还是瞒高的。 下周五晚上,大家不见不散啊!
个人分类: 评论|2997 次阅读|5 个评论
从人鬼大战到爱的力量,我的博客大赛之最
chrujun 2010-6-10 14:00
这次博客大赛,破了我开博以来的多项记录,感受很多,特意纪念一下: 1、人鬼大战,我成了罪魁祸首。 与鬼王大战一百多个回合,鬼王因吐真火而被科学网直接K掉。 引起了科学网博客的轰动,我也成了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直到现在还有老大在为鬼王说情,我不仅仅是得罪了鬼王,而且得罪了科学网博客的一大群同情鬼王的元老。 2、周点击率破开博以来最高记录。 这是我始终没有想到的,我原来以为周点击率能排到十几名就不错了,没想到竟然排到了第7名,创了开博以来最高记录。 3、两日发文31篇,创最高记录。 两天发了31篇绝大部分与嵌入式系统设计有关的博文。 4、3篇博文同时上首页,创最高记录。 昨天有3篇博文同时上用户推荐首页,虽然上的时间不长,但破了我开博以来的最高记录。 5、24小时博文排行榜最高占有率达40%。 前天竟在参赛博文24小时排行榜上占据了6个位置,占有率达40%。 7、30小时内网友投票达199票,速度竟然超越马老大。 在不影响大赛排名的情况下,最后关头找朋友出手拉票。昨天晚上拉了100余票,今天上午拉了70多票。 有朋友就是好,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是天天这样搞,可了不得。 8、3只小鸟帮大忙。 我在本博客上最先写的两篇博文就是关于徒手抓放3只鸟的博文。没有想到前几天有3只鸟故意闯入我的镜头来帮我,放在博客上后成了热门博文。 9、两枚重磅炸弹未扔出。 这是我一个月前就想写的两篇我觉得对科研最有普遍价值的博文,一直想到最后才扔出来。结果时间不够用,重磅炸弹也没有时间准备了。
个人分类: 我的经历|4249 次阅读|14 个评论
博赛散论
liudongyang 2010-6-10 12:04
参加了科学网第二届青年博客大赛, 四十天赛程,我没有走完,提前缴枪投降。写点碎文字,向各位师友致谢。 豪情 刚开始参赛时我豪情万丈,专门列了提纲,从各个方面分列了不同的话题。生物学方面提纲还请张天翼老师审阅过,他给出了宝贵的意见,不过最终没有写出来。随着大赛进程推进,我才发现,参加这个大赛要投入很多时间,这是致命之处。一个人,一天24小时,要吃饭,要睡觉,要发呆,读文献想问题做试验耗时间更多。博客大赛和博士论文相比,孰轻孰重?不言自明。这样便淡化了念头,随意的写来,有想法了打一杆子;没有了,不强说愁。激流勇退,选择让道,在欣赏别人的博文中度过比赛也挺好。 招牌 科学网是实名博客,一言一行要负责。从去年初春开始写博客到现在写了一百多篇,中间也删除了七八篇。自己的文风已经定了下来,再有大突破需要积累和学习的过程。四十天的博客大赛要耗空一个年轻人的生活积累,求学经验和所思所想。写的太多了,有充数之嫌,可能还要注水。这样的博文,自己看不过去,让评委和博友来看,浪费时间,最终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博客 没有开博时,只知道徐静蕾的博客很有名,却没有看过。后来知道QQ日志,也相当于博客。科学网的博客入门有一个限制,这样就聚集了一帮与科技相关臭味相投或意见相左的大腕和牛犊。议也罢,赞也罢,吵也罢,对我来说,博客就是一个减压器,写一点酸文字自娱自乐。读别人的博文汲取经验,或留言或推荐,或偷偷飘过。通过博客认识了几位朋友,几位同学通过博客也逮着了我。 感谢刚开博时对我推荐和留言的师长和博友,正是有了开始的支持和鼓励,使我感受到科学网博客有温情,值得期待和逗留。感谢博客大赛中给于推荐,批评和支持的博友、老 师和评委们。感谢编辑部对博客大赛的服务。 休博 玩了一年多博客,有更关紧的事要做,休整一段时间。来的时候承蒙各位师友的关心,人走了,要吱一声,不定过几个月,寂寞难耐,又会浮出水面。 您的博文我还会浏览,也许就是游客甲。 感谢盖鑫磊博士的统计数据
个人分类: 见闻评论|826 次阅读|9 个评论
写在最后——终点亦是起点
lxwang 2010-6-10 11:54
博客大赛结束了,但我写博客的激情不会退却,正如我之前给大赛组织者的建议,要发挥博客大赛的长效机制(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5018 ),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比赛才写博客,这里给了我们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以后肯定还会继续在这里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及抒写生活中的点滴,同时也会浏览别人的博文,以便学习。我参赛的初衷只是让自己的业余时间过得更加充实一些,同时也有个场所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旅游经历带来的快乐,同时希望能通过看博文以及和各位博主的交流交几个朋友。 最后这两天比较忙,原计划的几篇文章都没有来得及写,之后我也会补上。还有再过两三天我就要去参观世博会了,我也会将一些世博会的见闻以及照片发到这里。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社会杂谈|3647 次阅读|3 个评论
博客大赛终点评论和感想
KONGX 2010-6-9 09:11
博客大赛已近尾声,多谢各位评委、网友、朋友的支持,一个月的时间是短暂的,而一个月的时间又是漫长的。 博客大赛之前,我不会关心谁推荐了我的博文,谁光顾了我的博文;大赛之前,有些博友加我为好友,可是我很少有时间去关心他们的文章。博客大赛之中,感觉到人气的重要性,也去评评其他博友的文章;博客比赛中间,还客串了一下五毛, 二傻啊!过来帮帮忙吧! 让吾友远新扮演了一下马甲,用盖博的话说是体现行为艺术。 博客大赛之前,曾经信誓旦旦的写下 博士论文副产品:开场白 ,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写点感想,可是没写几篇,就发现这个比赛不是生物医学论坛,更不是传染病学论坛,很快发现这种文章如果没有科学网编辑部的推荐根本就不可能吸引人,王晓明和陈儒军等博主也有类似的感慨, 博客大赛期间我最火的文章 , 令人意想不到的博客大赛排行 , 看来科学网的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并不怎么科学,甚至很难找到科学的影子,如果科学网没有精选博文的话,首页上也要出现陈冠希 。 在博客大赛初期,丫头姐就实实在在的提出建议, 对博客大赛评价机制的小小建议 , 陈老师真的是为我们这些年轻人,年轻的科学家伙们着想,希望我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甚至是哗众取宠的文章上。事实上,这个比赛已经浪费了我宝贵的科研时间,有的时候我感到很痛心。在这方面,我觉得东阳兄做的最好, 博客大赛之 21 篇 ----- 终结篇 , 我们花不起这样的时间。好在我的 69 篇博文中,有 14 篇是有一天发神经把以前写在 MSN 上的博文贴过来的,有几篇就是玩了玩标题党,有几天就是让自己彻底忘掉博客大赛,全心的投入到科研中去。好在现在一篇论文已经修回, thesis 写的也接近尾声。 不多啰嗦,希望那些发博文过百的兄弟姐妹们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不是为了科学网的奖品、点击量、推荐、评论而比赛,而是看到科学网制造的这个氛围,在这里交流的创新、教育、思想、文化、社会,更希望博客比赛之后,不要像三峡 ZX 一样,披着科学网科学外衣的羊,做哗众取宠的娱乐圈的狼! 时间宝贵,做实验去了!但愿明天能拿到我的克隆,今天在用定点突变 knock-out 1kb 核苷酸,难度系数比较高,运气成份比较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59 次阅读|7 个评论
令人意想不到的博客大赛排行
chrujun 2010-6-8 18:48
令我非常吃惊的是,刚才我发现我昨天弄上去的三幅照片(1、 我的近照,我觉得我像武师 ,2、 非常匹配的一对鸟夫妻 ,3、 好可怕的鸟啊,谁认得出 )竟然霸占了24小时博文排行的6个位置。 总计15个位置,我的三张图片竟然占了40%。 其它两篇博文有9幅图片,自己觉得也有意义,却一个位置也没有占到。 大赛揭示了一个现象。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读者并不一定感兴趣。重要的是从读者出发写文章,看的人才多。 特意COPY一下屏幕,算这次博客比赛的纪念。
个人分类: 我的经历|3667 次阅读|7 个评论
博文单项奖终极预测,来看看?
yangfangimr 2010-6-6 12:57
纯属个人看法,准确度以后才能见分晓,应该在60%以上吧! 1. 论文交流: 陈儒军的博客 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字信号处理? 2. 科研笔记: 黄合来的博客 科研是个高危行业:议学者声誉 3. 观点评述: 盖鑫磊的博客 读博士,把人生都毁了? 4. 教学心得: 柳东阳的博客 研究生放羊说 5. 人文社科: 陈静的博客 读书是最好的美容品 6. 人物纪事: 杨芳的博客 我遇到这样的女子-( 7 )两小无猜弄青梅 7. 海外观察: 陈军锋的博客 那些被女人和孩子羁绊住的 人才 们 8. 科普集锦: 吕秀齐的博客 中国缘何缺少科普大师 9. 考研体会: 金小伟的博客 一切自有安排 ---- 我神奇的考研经历 10. 抗震救灾: 吕新华的博客 活着 青海玉树地震感怀 11. 图片百科 : 姜虹的博客 七色花之:绿 12. 生活其他: 柳东阳的博客 乡村女孩,谁来拯救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36 次阅读|9 个评论
博客大赛期间我最火的文章
Synthon 2010-6-6 01:16
居然是这个 我有点不能忍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309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大赛】的那些事儿(3)
dabaoski 2010-6-5 02:46
你们这些坏人,我说了停博一段时间,但是你们老招惹我,搞得我手痒痒在这里我 再写一篇关于博客大赛的: 一、关于我停博,有两个原因: 1、要做论文,这个你们懂的。 2、我和我的搭档胡兴华将在第二届中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上为到场观众说段相声,这 个不是开玩笑的。 预计第二届科学网博客大赛的闭幕式会和第一届一样,请一些科学院的领导和科学网的 知名博主教授到场,此外还会有许多门户网站的记者也来凑热闹,第二天还要上报纸, 上各个网站的新闻,所以这事儿不是小打小闹。 我和我的搭档也准备对这件事情严肃对待,争取在闭幕式晚会上为大家带来一个属于我 们中国科学院的,有强烈的Neil反面教材风格的,贴近研究生学习生活的,高水准 的原创作品。 这个高水准到底应该多么高?没有明确指标,但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到场的观众笑得 合不拢嘴,笑得兽性大发,笑得内分泌失调让所有人知道我们这群读理论物理的书 呆子也能写出职业水准的相声段子。 所以奔着这个目标,咱得闭门好好练练,要不然万一大话说出去,结果到时候演砸了, 毁了咱的招牌,以后就不会有人买我的书了,你说是吧? 这个事儿不多说了,是不是吹牛咱6月18日博客大赛闭幕式晚会上见分晓。 二、张旭张老大最近写了一篇《 老师您手中的权利太大了吧 》,里面引用了我的文 章,提到了我,提到了三峡在线,还提到了马兆远马老大以及第二届博客大赛的投票问 题。在这里我要说几句: 1、把自己的科学网参赛博客和文章告诉尽可能多的亲戚、朋友、同学、老师、学生, 让他们为自己投票,这个行为叫组亲友团,它是科学网博客大赛规则所允许的正当 行为。 科学网博客大赛之所以允许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博客大赛的本质是扩大科学网的影响 ,让更多人知道科学网的存在,并且加入到科学网的大家庭中。从这个角度讲,博客大 赛的参赛选手组亲友团正符合科学网举办博客大赛的初衷。 所以马兆远马老大把他的博客告诉尽可能多的学生,让他们点击自己的博文,并且帮忙 投票的这一行为并不犯规。这并不是恶意拉票。 2、三峡在线在参加第一届科学网博客大赛时的拉票行为与马兆远参加第二届博客大赛 时组亲友团拉票的行为有本质的不同。 当时三峡在线是这么拉票的: (1)他并没有告诉所有新浪网粉丝他在科学网参赛博客的网址和博文链接。 (2)但是,他却把他科学网参赛博客上投票按钮的链接粘贴在了他每一篇发在新浪网博客 上博文的后面。 (3)在粘贴的投票按钮链接的后面,他做了一句话说明:三峡在线参加了一个博客大 赛,请大家帮忙投票。 大家看明白了吗?当时三峡在线在他每一篇发表在新浪网博客上的博文后面都贴了一个投票 链接,让网友给他投票,可是他却连科学网这三个字都没提,只是说一个博客大赛 ,而且他贴的居然不是参赛博客或者参赛博文的链接,而只是投票按钮的链接。 新浪网的用户在看过三峡在线发表在他新浪博客上的每一篇文章后,只要随手一点最后 面的这个投票链接,三峡在线在科学网博客大赛上的参赛博客就会获得一票。可是这些 用户在点击投票链接的时候,压根就不知道有个科学网,也不知道三峡在线参加的是科 学网的博客大赛,三峡在线在科学网参赛博客上写的是什么他们就更不知道了。 (4)当时三峡在线的科学网参赛博客统计数据证明了这一点。他在比赛结束时的文章 数只有几十篇,每篇的点击量只有几十,可是投票数有几千,这说明给他投票的人在投 票之前压根就没来过他的博客,没看过他的博文! 什么叫恶意拉票?这就叫恶意拉票。 3、关于三峡在线因为拉票得第一的问题,我在参加第一届博客大赛中间,比赛结束后 ,以及第二届博客大赛开始前都写文章提到过。 说实话,我个人心里的确对三峡在线的这种行为感到很不高兴(特别是比赛结束后)。 这并不是因为我妒忌他,大伙自己去他的博客翻一翻就知道他只是一个依靠改写花边新 闻炒作发家的写手,说句不好听的,他还没有牛逼到值得兄弟我去妒忌的程度。而且他 只得了一个奖,我可是得了仨呢,我凭啥妒忌他? 我不高兴是因为: (1)科学网当时并没有因为恶意拉票把他做掉,而是最后把个人博客第一名给了他。 这个绝对是科学网的失误。 不过考虑到科学网第一次办博客大赛,难免在规则上有漏洞,也难免会因经验不足有些 瑕疵,所以这个小尾巴咱就不抓了。 (2)三峡在线在骗来这个奖之后,居然无耻到把这样一个头衔挂在了他的博客上: 2008年月12月荣获全国首届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唯一的最佳博客一等奖。 同志们,我一看这个头衔就戳火,人家科学网博客大赛中奖项设置原名称是全国首届 青年科学博客大赛最佳博客一等奖,里面本没有唯一这两个字,他头衔里的唯 一是自己加上去的,用以显摆自己的Niubility。 而让我感到无比讽刺的是,在首届科学网博客大赛的期间,三峡在线对他参加科学网博 客大赛的消息秘而不宣,在他博客上贴的全部都只是投票按钮的链接,链接的说明都是 一个博客大赛,科学网三个字压根就没出现过。他在依靠这种方法骗来大奖之 后,居然又把科学网挂出来了,用以向人们显示三峡在线同学已经非常低调且华丽的扫 平了科学网。 这让不知情的人看到,还以为写有关乳罩和女人大腿的娱乐新闻就是科学网博客大赛的 最高水平呢。 考虑到这种情况,兄弟我就把2008年中国首届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团体冠军成员及两项 最佳博文奖得主这个招牌也挂出来,咱就是向你透露一个信息:乳罩和女人大腿不能 代表科学网博客大赛的最高水平,至少还有兄弟我这样一副痞子样的好流氓与之对抗和 媲美呢。嚎~~~ 三峡在线那个2008年月12月荣获全国首届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唯一的最佳博客一等奖 的招牌挂一天,我这个招牌就挂一天,什么时候他那个招牌不挂了,我还接着挂,我气 死他,娃哈哈。 4、尽管当初我因为在博客公告栏上挂出自己招牌的这种不低调的行为而被自己喜欢的 女孩以厌恶我这种张扬、狂妄的性格为由踢出了局,但我依旧认为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心中有自己的道义,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会以我的方式维 护自己的道,保卫自己的义。 我的方式就是:你要正,我比你更正;你要邪,我比你更邪;你要不正不邪,我就精神 分裂;你要精神分裂,我就多重人格;你要多重人格,我就老年痴呆;你要老年痴呆, 我就心肌梗塞;你要心肌梗塞,我就给你送终 啦啦啦 5、不说三峡在线了,再回到拉票问题。说实话,作为一个博客大赛的参赛选手,你组亲友团组不过别人,拉到的票不够多,这真的没话说。因为拉票这个事儿就像黑社会火拼,你的兄弟不够多,那你肯定被人欺负,你说呢? 当初我参加第一届博客大赛的时候就完全拉不过别人,我当时的得票数估计连前十都进不去,所以即使三峡在线不拿个人博客一等奖,那个奖也绝对轮不到我。 我在第一届博客大赛闭幕时一共拿了三个奖: (1)团队第一名,这个主要是我的队友罗会仟和钱金凤的功劳,他俩的支持者比我多,博客风格也更受科学网众评委的欢迎。我自己压根就没组亲友团,另外据说在第一届博客大赛评判阶段,评委们分分对兄弟我表示压力很大,他们从来没见过我这样的,都被Shock了,所以我得的群众票和评委票都相当低,连箱子底都垫不起来。若不是有我们罗老大以及钱姑奶奶,我这个团队第一名就没戏啦。 (2)两个最佳博文奖。说实话,我认为博客大赛上的这个奖才是真正有技术含量的,因为它就是单纯比谁的文章好,跟亲友团,黑社会都没什么关系。 所以我建议那些拉票拉不过别人的参赛选手,把目光集中于文章的质量上,能得一个最佳博文奖,对你的写作水平也是很好的证明了。 我现在说这个不会有点晚吧?你们有好文章利用最后这几天赶紧贴吧,要不然就只能留着自己内部消化,聊以自慰了 三、就扯到这儿吧,以后没事不要召唤我,咱博客大赛闭幕式上见。 怀念不如相见,不见不散。
个人分类: 博客大赛|4366 次阅读|13 个评论
第三届博客大赛的建议
yangfangimr 2010-6-4 12:08
这几天科学网够闹腾的!几杆大旗接二连三的走了,我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接近尾声的博客大赛又开始火拼了!我本来想保持安静,啥都不说,可是看这阵势愈演愈烈,还是忍不住要劝劝架,你就当我是典型的中庸主义吧!各位兄弟该干嘛干嘛,坚持几天博客大赛就结束了,咱都别闹腾了行不行? 第一届博客大赛远远去了,早就看不出踪影,我也只是偶尔从字里行间看出过小钱的气愤和大宝的不平。时过境迁,烟消云散,大家记住了罗会仟和大宝的名字。第二届博客大赛据说改进了很多,咱先谢谢编辑部,但这一路走来,却也是好戏不断!从最初的马甲军指控让文得兄心灰意冷,到小丛公然马甲军对抗被编辑部从比赛大军里踢出,再到如今张旭老弟看不惯老师的权利和马老师对张旭以后能否找到工作的质疑,天呀,大家伙都累不累?是不是这博客大赛还是太清闲了,不找点气不足以发泄年轻人旺盛的生命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特别这争斗还和荣誉连在一起,外加还有物质的刺激,刘畅兄早就看穿了比赛的本质,不就是红屁股猴子爬树吗?爬得越高,丑陋的屁股就暴露在越多人面前,我都被躁地脸都抬不起来了,我这是何苦来着,一个女生非要跑来和一伙男生华山论剑,进行爬树比赛?入了局,就是上了贼船,上得来下不去,只能随着大家伙群蛇乱舞,说实话,俺真累了,就苦苦等着大赛结束呢! 不过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如果还真能有第三届博客大赛的话,我得给编辑提几条建议了: 1. 加大评委票数的比重,这个十票限制也应该适当改改!你说一个评委投 50 票和 10 票的性质相同吗? 2. 网友投票数是否可以像评委票数那样来点限制?比如有效票只有 10 票。我感觉编辑部本末倒置了,该限制的不限制,不该限制的管得很严! 3. 评论数怎么算?是否可以开博的非自己的评论才算入有效评论。 4. 点击量怎么算?以前的影响力是否可以打个折扣? 我没有任何恶意,纯粹是出于让博客大赛顺利进行提一些建议!大家伙就甭给我拍砖了,咱有一说一吧。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3988 次阅读|19 个评论
大赛组委会请为参赛博友减减负
cwhm 2010-5-30 11:10
博客大赛已经渐渐接近尾声了,又如同博客大赛刚刚开始那阵,关于大赛制度,大赛数据相关的博文又如同雨后春笋一样慢慢多起来。盖博士刚刚发表了一篇非官方的《博客大赛3/4程统计~~ 》拉开了话题的序幕,孔博士又通过生动形象的图表对博客大赛的选手推荐,评论,点击等相关数据做了详细的科学分析,如果有一本博客杂志,此文完全有资格作为该杂志的封面文章。至于评委推荐,前段时间杨芳博士还在为评委投票100票的认领发愁,最近150票的评委已经发出了奖状。很多博友都在暗地里为评委推荐较真,孔博士关于评委推荐的一篇博文更是这方面思想的集大成,很值得推荐。 谁说科学家不在乎名利,不在乎数字,就是有名的学者也要在大会报告自我介绍的时候写上发表了多少篇文章,引用多少次,H指数多少。博客参赛选手也是俗人,所以关注自己付出心血的博文的收获了多少点击量,回复量,推荐量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不用害羞。 但是这些数据的统计,排序是不是让我们博主操劳的太多了,不知道盖兄为排出"黄金十二斗士"要做多少数据统计工作,孔博士为众多选手和评委做科学的图标分析又耗费了多少精力,杨芳mm不知道为精确找到150票的主人得盯住那一刻多久等等,这些博主都是伟大的,为我们展现了大赛的大致动向和轮廓,而这些我觉得更应该有我们的大赛组委会来作为,从而呈现给我们参赛博主一个真实的,翔实的,透明的博客大赛数据,就像股票一样,有我们看得到的每日动态,我觉得 科学网博客大赛组委会可以在下面几方面有所作为,从而使得我们参赛博友可以在这些方面而有所不为 : (1) 提供大赛中点击量,推荐量,回复量的动态排序 ,这个应该不难,毕竟科学网首页已经实现了数万名科学网博友的动态排序,对于700多参赛博友来说,这个排序应该也很容易实现。通过排序,大家知道哪些博友的点击量靠前,哪些博友的推荐量靠前,哪些博友的回复量靠前,也知道自己的位置。 (2) 提供评委投票数字的构成 ,比如点开我的博客统计数据中的125票能够显示从第一票到第125票分别是哪个评委投的,我就不用自己花心思为那些为我投上第88票,投上第100票的评委对号入座了。博主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评委推荐列表发现自己的文章受到了哪些评委的青睐,或者被哪些评委冷落了,得赶紧好好加油。 (3) 提供评委的工作量信息 ,评委都是很辛苦的,阅读选手文章的评委都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科研时间,和爱人小孩朋友相处的时间,他们的每一个推荐又都是激励着参赛博友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源泉,大赛组委会需要给这些无私奉献的评委一定的credit,用数据记录下他们每日投票的点点滴滴。也可以帮助王志明评委老师从最近的一篇博文 《我推荐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博文》 中解放出来,王老师这样的公平公开透明的评委推荐数据就是大赛公平公开透明原则的体现。 (4) 博客大赛需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透明 ,有很多信息都是参赛博友比较困惑的,特别是评委推荐,有下面几个小细节,a:很多参赛博友都不知道评委有几票有效票,b:5月22日参赛博友的评委推荐数据都经历了或多或少的突然增加和减小,数据增长和回落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大家增减的量大小各异 (5) 系统的稳定性 ,王志明评委昨日反映的有两篇2009年12月24号的两篇博文被标示为参赛博文,不知道是否还有更多的早期的博文被系统错误的列入参赛博文中来。还有一个是早期我发现的郭向云老师作为评委推荐的博客由于系统故障没有被统计进去。 科学网博客编辑部,大赛组委会为大家创造了这样的一个平台,也在努力为大家营造一个自由,公平的参赛舞台,只是希望这个舞台能更好上加好,大赛组委会多作为点,我们就可以少作为点,也就无形的为我们参赛博友减了负 。 参考博文: (1) 盖鑫磊 , 博客大赛3/4 程统计~~ ,2010-5-29 (2) 孔晓飞 , 博客大赛分析: 博客数量是决定胜负独立预测因素 ,2010-5-29 (3) 孔晓飞 , 最佳评委奖 ,2010-5-29 (3) 杨芳 , 评委推荐第 150票(马臻) ,2010-5-28 (4) 杨芳 , 评委推荐第一百 票 (罗会仟) ,2010-5-11 (5) 王志明 , 第二届全国青年 科学博客大赛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010-5-29 (6) 张旭 , 高位开盘,低位 收盘(522) ,2010-5-22 (7) 金小伟 , 编辑部说说统计 到底怎么了?, 2010-5-22 (8) 王志明 , 我推荐的第二届 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博文(更新中) , 2010-5-30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2323 次阅读|10 个评论
最佳评委奖
KONGX 2010-5-29 23:22
博客大赛已近尾声,强悍的山寨排名统计已经出炉,感谢盖博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博友信息,参赛选手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力图显一身手,排名前五名的选手都有 60 余篇博文,平均一天两篇,光写博文的时间可以大体计算一下,有点深度的文章没有个把小时是绝对不可能写出来的,在此仅代表我自己说一声:同志们辛苦了!!! 其实最值得感谢还不是这些表现突出的选手,而是一直在支持博客大赛健康发展的评委,他们挤出时间为优秀的博文加油鼓励。根据盖博提供的前五强的名单,我对前五强点击量最多的 5 篇博文进行抽样分析,以获得评委们在博客大赛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哪些评委兢兢业业的贡献他们的力量,贡献他们的标准,并提出对那些从来不发表意见的评委采取适当的停职措施,说难听一点就是下岗。 收集到的 25 篇参赛博文中,最高浏览量为 2200 多次,最高推荐数是 59 次,单篇文章获得评委推荐次数最多表现为 8 次, 25 篇参赛博文共获得评委累计推荐 120 次,其中在这 25 篇博文中,超过 10 次的评委有 7 人。不同评委在 25 篇优秀博文中表现程度见下图: 在此感谢为博客大赛做出巨大贡献的评委,他们的参与程度在图中用红色柱状图标记,建议授予科学网最佳评委奖,并每人奖励一个 U 盘: 陈国文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高级工程师 陈绥阳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李学宽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泳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吕喆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教授  马臻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 武夷山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博客大赛 3/4 程统计~~ 2 博客大赛分析:博客数量是决定胜负独立预测因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44 次阅读|4 个评论
“100”,博客一路到现在
cwhm 2010-5-21 17:37
昨天到今天,量变引起了质变,博客评委推荐一下子从两位数变成了三位数,盖鑫磊兄昨晚还在博文后面留言说"张兄,你的博文第一百票会是谁呢?",今天一登陆发现还真的100票了,倒是盖兄的那个问号还是问号,不知道哪位评委老师给我送来了这礼物般的100票。不过这里要感谢99票的李老师,100票的吕老师,两位陈老师。 博客比赛一路走来,个中感味只有参了赛才知道,可以说博客比赛是我博客生活的一个突变,之前写博客多是孤芳自赏,在科学网上每次也是写完后就不管了,真没把它当做自家的菜园子来好好管理,更不要说你这时不时荒芜的菜园子会有常客来浏览,所以当别人在博客上都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时候,我还在纳闷怎么我一个也没有。博客比赛开始了,刚好自己那段时间也闲了起来,又有些东西想和大家分享,而且骨子里有种宁可做参与者也不做旁观者的心态,所以就来了这博客比赛,不过确实没后悔,比赛还真让我认识了几个朋友,特别是盖鑫磊,我很喜欢看他科研系列的博文。 博客比赛也已经过去了一半,生活和科研中我时常告诉自己“选择了,就认真去做,做了就不要放弃,everything is possible”,博客也如此,为一路坚持到现在的所有博友喝彩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771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客大赛组委会赠送的域名何时开通
lxwang 2010-5-21 10:54
博客大赛比赛时间已过半,但是大赛组委会赠送给我们的域名何时才能开通啊? 还有,去年大赛赠送的域名说是能用三年,可很久以前我的就不能用了。。。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社会杂谈|2594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大赛】【节目预告】
dabaoski 2010-5-21 02:17
应科学网编辑部及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组委会(其实这俩是同一个单位)的邀 请,兄弟我和我的搭档胡兴华将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颁奖晚会现场为到场观众 表演一个节目。 这将是本人在学生时代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登台演出,所以有希望瞻仰本人仪容的 同学请抓紧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过了这个晚会就没这个节目了。 如果不出意外,本节目预告准确性为百分之百(这个意外是指节目政审不通过,圕rz )。 注: 为了确保演出人员的安全,到场观众请勿携带枪支弹药,最好也别穿鞋。谢谢合作!
个人分类: 博客大赛|3746 次阅读|6 个评论
笨鸟,文献
liudongyang 2010-5-18 19:41
自诩为笨鸟,不是谦虚,的确是笨鸟。 从事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挂一点钩,主要的工作还是机理的假设,论证。所以看文献是必不可少的日课。曾经在大学生杂志上看过对山东大学凌沛学先生的访谈,他认为研究不应从文献中来,应该从市场中来,看市场需要什么;而不是追溯文献,寻找切入点。从市场需要出发找课题,有米下锅,米熟以后,还能卖个好价钱。 看文献是个很上瘾的活,少看电子版的,多看纸质版的。守在电脑前容易分心,不时地点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从周五到今天看了有5篇,基本上每天一篇。以前看文献不做记录,只在文献上标注,以后用到时不易归纳。现在学笨了,记载笔记本上,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以前看文献只了解其大概,知道其方法、结果和讨论即可。现在试着分析文献中间的逻辑联系,看引言,方法,结果,讨论之间的联系。 细胞养的风生水起,心中暗喜。这样试验的基础就打好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再把protocol完善一步,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干一场。有时怕试验,想到试验就茫无头绪。担心也好害怕也好都是情绪,代替不了做试验,还是要做,前进一小步就行。 看着科学网博客大赛,心中痒痒,希望多发几篇博文。写博文耗时间,写完博文还大脑亢奋,容易失眠。所以就少写几篇,参与一下,做个陪练。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博后,要不要做?生存,发展,两手都要想。
个人分类: 科研记录|80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博客大赛之长效机制
lxwang 2010-5-16 12:04
现在博客大赛进行的有声有色,竞争也很激烈,很多人也很苦恼,有些人甚至上瘾,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在上面,有时候也耽误别的事,影响工作学习。有的人每天发十几篇博文,有人还统计其发这么多博文需要多长时间。我觉得在短期内进行数据统计,进而评奖,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很多人为了获奖不择手段,很多人单纯就是为了比赛,比赛一完就不会再管在科学网的博客,这从上届博客大赛就能看出。与其这样,不如充分发挥其长效机制,将博客大赛办成科学网的一张名片,一种品牌,可以在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内进行数据统计,或者干脆每年年终进行科学网最佳博客,最佳博文的评选。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建议,有不合理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建议评论!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社会杂谈|2862 次阅读|5 个评论
【置顶】博客比赛越来越有意思了
tianfei906 2010-5-13 11:31
博客比赛进行到现在,真的是各路豪杰尽显自己的本领。前有参赛选手严正声明:退出博客比赛。 中有博主公布博客比赛获奖的馊招,在该文也提到有选手刷屏,利用他的这个馊招。我觉得这一招特别灵,并且现在越来越得到广大参数选手的厚爱和相仿,看看今天上首页的几篇文章,大致数了一下,至少有2篇是马家军起的重大作用,估计马家军不是这两篇博主自己所为。 更可笑的是突然跳出一个ljry10向科学网发公开信,指出这种马家军和不符合比赛规则的参赛博文。这个可能是对科学网主办方提出的真正挑战,应该来说科学网对这种行为早以知晓,只是默认而已。但是,科学网为了显示公平,还在博客大赛主页提出了违规举报信箱和提醒参赛选手注意比赛规则。由于主办方没有明确规定什么叫住恶意拉票,我也不知道向那个ljry10博主反应的情况算不算严重违规。咱不说这个,人家主办方自有定论。不过,我觉得这个主办方,还不出面制止,可能这个比赛真是浪费大家的时间,让很多人为了那无用的点击率、评论数、特别是能够进入评委法眼的推荐数,这招肯定在接下来的20多天中,进入首页的文章中大多人会使用的。 本来,我不打算写这篇无聊的博文,还是忍不住写了,今后绝对不在写与博客比赛规则相关的文章了,虽然这种文章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推荐数。我的参赛宗旨: 利用比赛的这时期,将我学习中所收藏的资料整理出来放在博客中,与需要的人分享;其次,就是回顾自己心里历程,打开那尘封的心扉,如能使与我有相同生活背景的人在迷茫中,坚信自己,不懈追求,那是我的一点小小心愿 。 说句老实话,要是博客比赛都用马家军把自己认为较好的文章推到首页,我觉得我不应该参加。但是,我在早前说了: 进了博客比赛这个‘贼窝’ , 永不言弃 。我只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为人准则: 做任何事情,只要下定决心,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到底 。因此,即使我现在认为博客比赛这种‘无聊’的事情,我还是要坚持。 首先,我要说明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行。没有什么花言巧语,朗朗上口的词句。但我敢保证:我的每篇博客都是用‘心’在写,可能受学识和个人意识影响,意思有所偏差,可只要您细细品味,定有收获。 这是我写与博客比赛现象有关的最后一篇文章,不免再多说几句:我参加博客比赛以来,每天利用午饭和晚饭后的空当写博客,特别是写的专业方面及考研的文章,开始时,点击率很小,但是可能的确对一些人有用,也不知道被谁转载到一些其它博客或论坛中,近来点击量有所增加。估计5月8日之前,我博客每日点击量不到200人次,之后,每天点击量逐渐增加,可是到目前也才区区1W多一点,与那些参赛以来,点击量超过3、4W的人来说,真是微不足道,不过,我每天都保证有博文掺合,与那些才发几篇或者一篇没有发的人来说,我的水平是中游吧,呵呵。还有,关于推荐进首页,说来实在惭愧,我觉得最无聊的博文‘ 进了博客比赛这个‘贼窝’,永不言 弃’ 是我参赛这20多篇文章中唯一一篇进过首页的。其它博文几乎没有人推荐,这是我在科学网没有粉丝,也没有圈友,更有可能的是,我文章水平差,或者博文思想对科学网这些早就功成名就的人来说,谁稀罕浪费时间去看您那些最底层人的心声。关于评委推荐,早前有几个评委推荐,现在好几天没有一个评委推荐我的博文了。原因有三:一个博文质量;二是受每天能够发几十篇文章的博主影响,我的博文才发上去不到半个小时,深深地沉入了大海深底;三是马家军和刷屏影响。 最后,我也提一个馊主意:除了马家军和刷屏外,能够提高人气且能够进入评委法眼的正规办法还有:就是多写‘我最喜欢XX’,‘科学网名博、评委’,‘参赛选手排行榜’,‘参赛选手最牛人’等等这些博文,保证您获得推荐和人气,当然以上这类文章要求您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归纳能力。因为, 人人都有虚荣心,喜欢有人夸奖自己,即使是评委也喜欢听好话,只要您在博文中提到他的名字,点评又恰到好处,我想他(她)一定会推荐您,会给你评论的 。 我一向有话直说,不针对任何人,只对事情 。誓言:这是最后一篇写博客比赛规则、现象有关的文章,以后还是坚持我的博客比赛的宗旨,不再写这些无聊的文章了。 ljry10反应情况.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1695 次阅读|13 个评论
博客大赛是科学网最无聊的事情
热度 1 chemicalbond 2010-5-13 08:49
国内的人们实在是爱攀比,连写博客也要大张旗鼓地搞比赛。看到科学网主页的几篇热门文章,【1-3】,感叹这年头就那么多人找不到正经事做? 拜托了,各位组织者和评委们,如果不想继续鼓励大家浪费生命的话,是该叫停的时候了。 请不要继续无聊下去。 也许我是因为离开太久而变得不习惯这个社会了。可是我实在想象不出那么多做科研的研究生们会把宝贵的时光倾注在这般无聊的比赛中;无法理解那种娇娆造作与无病呻吟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竟然那么广受欢迎;无法理解一起又一起的针对幼儿的凶手事件。。。。。。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社会? 参考网页 【1】 男女名博才艺大比拼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3176 【2】 博客大赛,我们到底该为你每天花多少时间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3257 【3】 博客参赛十天数据研究初级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3037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23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大赛,让高潮来得更猛烈吧!
tarimriver 2010-5-13 06:08
第一届青年科学网博客大赛 于2008年9月20日开始,在报名截至前4天俺发现了这个东东,匆匆报了个名。从此之后才知道BLOG这个概念,比赛就是为了学习,对于写博客确实像比赛收获最丰的吴保俊所评价:还没有入门!从报名开始到2008年11月30日比赛结束发表博文39篇,不到高手的1/10,好在比较卖力地推介科学网,俺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进入了前50名,顺利入围,5年免费入驻科学网! 两年后的今天又开始了第二届科学博客大赛,本人水平不高,喜欢凑热闹,所以这次早早地就报名了,而且对写博文也已经达到小学毕业的水平了,所以,在前12天本人发表博文40篇,大于首届比赛两个多月发表博文的总和。不过俺非常清醒,发表的多,对水平本来就处在初级阶段的俺来说,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评委推荐,博主推荐也都处在初级阶段。贵在掺和吗,上次参赛,俺因势单力薄,连组队的权利都没有,这次,发现本校还有两位入驻科学网,希望一起搞个三人行,多两个人,也多两个推荐和投票多好!结果没有成行。学习范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科学博客比赛关键是实力,是博客素质,是吸引了! 现在,比赛走过了1/4的时间路程,但形式好像已经比较明朗,盖博主、陈(儒军)博主、丛博主、金博主、耿博主、杨博主、张博主、曾博主、曹博主、田博主、柳博主等一批人形成第一梯队,已经遥遥领先,拼杀主要在他们中间!各位博主都使用各种利器,一技之长,博他缩短,厮杀声惊天动地!这些博主的首页点击次数、网友评论、网友投票、评委推荐等数据都已成为核心机密,几乎同时在正式比赛开始后就被精心保护起来了。同时,具核武级别的马甲军纷纷投入主战场,大有成为主要战斗力的趋势。丛博主洞察秋毫,及时向各位参战博主展示这种杀伤性武器的使用,同时也不断向维护和平与正义的科学网编辑部遥感数据,但为了让高潮来得更猛烈,编辑部以沉默来刺激各路豪杰的创新欲望!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334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代
cwhm 2010-5-12 01:58
博客大赛开始一段时间了,大家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你的文章被推荐到博客首页,才有可能见到大世面,才有可能获得广大普通博友那洗刷刷的点击和回复,才能获得忙碌的评委那宝贵的一票,否则你那博文就只能躲在草纸堆里孤芳自赏了。 最能熟稔这个真理的要数科学网独一无二的曹博主,曹博主来去匆匆,但是绝对是个传奇人物。说说两件他的能耐吧,首先曹博主有连续两三天每天都有3篇博文上首页,这个记录估计科学网没哪个名博做得到吧,包括王鸿飞老师,饶毅老师。还有曹博主的博文在凌晨12点多发表后半个小时候能吸引33个点击和10个推荐。这曹博主文字了得!? 曹博主成名人和奇人后也难免绯闻缠身,拒小道消息,曹博主被多次实名举报,涉嫌拉帮结派,曹博主成了曹帮主,各个帮友都穿着一身马甲,这身马甲如同影子,随曹帮主来随曹帮主去,总之也是来无影,去无踪。 曹博主成明星了也难免成了八卦记者跟踪对象,并时不时给曹博主来点刺激,这不每天都有些记者去他的博客那蹲点,发匿名评论,这搞的曹博主很恼火,还好曹博主还有删除评论的权利,但是八卦记者太多了,好像挺能死灰复燃的,这下曹博主只好开记者会证明澄清了: “ 朋友你好,文得最近很忙,又不想便放弃了博客比赛,每天都是匆匆从天涯上把文章转到此间,很想去一一拜访给我留言和支持过我的朋友,却总是迫于没有时间,故而也没有时间去看其他人的东西,又是初到此地没有自己的博友圈子,所以为了让文章的人气高点文得确实有让兄弟们顶自己一下。但每次上来都看见朋友你的留言,不禁让人有些气恼。此次大赛如果比文气,文得自认不输于别人,但由于没有时间经营,所以只好先拉点人气 过来,才好让别人看见我自己的文章,如果这点碍着了朋友你什么事情的话,我道歉。文得从来没有标榜自己是什么正人君子,所以请您也不要先入为主的以为男生 就应该是正人君子,需要有男子汉风度。而文得觉得您是一个很闲的人,大约也是参加了比赛的,既然如此何不把这些时间花在经营自己的博客上面,多去看看别人 的文章,多和专家博主们建立个好的互动关系好一些。诚然,博客比赛就像务菜园子一般,需要经营才行的。又:上次删了您的留言,向您真诚致歉。文得拜上,祝安,问好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569 次阅读|16 个评论
善用兵者,不虑胜而先虑败
xinliscau 2010-5-11 17:14
最近,看新三国,尽管批评声音很多,但我感觉还是可圈可点的。说实在,我最关注的不是曹操,而是曹操身边的谋士荀彧,我觉得这个人演得很成功。在第11集中,他说了一句话“善用兵者,不虑胜而先虑败”,我觉得很多时候都使用。 又恰逢博客大赛,在这里看到很多博坛高手及新秀,很多人的博文都写得脍炙人口,我觉得从参赛博文中确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已足矣。作为参赛选手,一定要像荀彧所说的那样,不虑胜而先虑败,只有如此,生活和心态才会不被博客大赛所干扰。有灵感时快速成文一篇,就像酌小酒一杯,没有灵感是就多去看别人的美文。保持自己节奏,身在博客比赛之中,更要超脱于博客比赛。希望有更多的参赛博文,是为了能带给别人一点馨香和触动而作,而不仅仅为了比赛而作。因为我觉得真正优秀的好博文,应该且必须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不只是在比赛期间,更在比赛结束之后。把结果看淡一点,把文章的生命力提高一点,博客大赛的影响就会持久而芬芳!祝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可以因参赛而快乐,因参赛而升华,因参赛而有所获!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1223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评委10票再看大赛的公平
cwhm 2010-5-11 15:36
杨芳同学的一篇博文 《评委推荐第一百 票 (罗会仟) 》写出了这一秘密“评委推荐到一定数目不再增加了,俺看着俺的推荐票从90票开始,缓慢而艰难的增加,昨天俺才知道原来每个评委只有10票有效票数,超过了投给你也不计算在内了。” 这再次说明了科学网的进步,至少比我理解的进步还要进步,即使哪个评委对哪个博客特别偏爱也难投上11票,以前可能很多博友担心自己和评委不熟,现在不用担心了,只用担心自己能不能写出好的博文,让评委给你送上第10票。 再看看自己的数据,不知道今天超过了60没,昨天看的时候还是50多,这么说我增长空间比杨芳东西要大些(呵呵,阿Q下),希望评委也常来我这里坐坐,至少你那一票在我这里是有效票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在杨芳同学那里(呵呵,拉票呢)。也不知道有没有评委在我这里投票超过10票的,如果有,应该是武老师,他是广大参赛博友的伯乐,当然也是我的伯乐,呵呵,还是经常欢迎武老师来这里视察视察。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867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最喜欢的参赛博客们
热度 1 Synthon 2010-5-10 13:18
盖鑫磊的博客 :推荐盖兄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他是我老乡,比如我们高中班的教室是隔壁,比如他是我们海外军团团队的领袖,等等,更重要的是,他的科研系列博客,写的非常漂亮! 杨晔的博客 :我的另外一个队友,呵呵,更新很慢,但是每一篇都是精品,很喜欢其中文字的感觉。杨兄是Photoshop高手,而且按照耶鲁大学工学院领袖培养计划的定义(这个玩意儿我正在单独写个博文,写了一半,我写的慢啊,大家别急),Photoshop的使用属于学术问题。所以杨兄在学术方面的博文,在参赛者里面其实算蛮多的,呵呵。 麻庭光的博客 :推荐麻老师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现在物理距离很短,哈哈。。。当然这是joke。麻老师的博客是我在这届大赛里面发现的最好的科学博客,几乎篇篇不离自己的专业消防工程,但是又写得趣味横生。我在这里向大赛组委会提议,最佳科学博客这个奖,就给麻老师了。如果我的提议真的被采纳了,麻老师可要请我吃饭哦。。。就你们学校南门外那家台湾餐馆就不错。。。对了顺便说说,麻老师可是任职于以神探李昌钰命名的李昌钰研究所哦:) 孙尉翔的 博客 :科学网科普文章写得最漂亮的人之一,尽管他的非科普文章我多半不赞同。。。 杨芳的博客 :女博主总是受欢迎的,呵呵。文字很漂亮,我个人主要是期待铁磁学外传,呵呵。 杨延丽的博客 :85后小青年主要是写研究生生活的,写得不错,加油。学术方面的文章少,但都言之有物。我觉得她很像当年的迟菲,除了更新少了点之外。。。 左正伟的博客 :他的博客我关注很久了,物理写得很好。 孔晓飞的博客 :健康之路系列写得很不错。 桂耀荣的博客 :他的博客是很好的化学参考文献,但可读性稍差。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38 次阅读|9 个评论
博客大赛别搞“学术不端”:有感于某人的退出
renxiang 2010-5-9 20:16
本人参加博客大赛,完全是重在参与。 因为,其一,我算不上学者,严格讲,也不属于国内的学术圈。所以,没有团队,没有后援,甚至目前在科学网也没几个好友;其二,博客大赛的物质奖品和精神奖品都比较微薄,尚未激发我投入更多的精力,无非一如既往地写博而已;其三,本人自觉道行较浅,学术知识极为有限,如果凭此博弄个什么奖,有辱科学网的名声和网友的智商。所以,只是参与而已。 今日,惊闻某人退出,感触有三: 其一,对退出者的理由表示理解,对其提出的问题表示同意,对其坚持公平竞赛的精神表示钦佩。 其二,对某些刷点击率的博客,某些较功利化的博客写作比如,标题党,滥竽充数贴,互捧现象,等等,表示鄙视。顺便问一句,至于吗? 当然,也听说某大学很重视此次博客大赛,志在必得,并给予内部重奖,不知真实与否。 其三,我相信社会是个以小见大的系统,学术不端,学术不正之风已经成为中国学界的一种文化,任何学术活动,无论大小,皆受其影响。博客大赛亦不能幸免。 最后,呼吁一句, 还博客大赛一片净土,并从我做起。 P.S.以前觉得点击率和推荐率太低,不好意思显示出来;现在决定大大方方地打在主页上,因为真实就是美!
个人分类: 论文专著写作|3881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于退出“科学网博客大赛”的严正声明
harmonism 2010-5-9 16:18
关于退出科学网博客大赛的严正声明 曾纪晴 由于本人看见科学网博客大赛广告,说在 4 月 11 日 之前报名参赛可免费获得一个 CN 域名,一时起了贪念,所以就报了名。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现在才发觉贪念真是要不得,要好好检讨才行啊。 (*^__^*) 嘻嘻 我不知道别人是为什么报名参赛的,反正我就是冲着这个该死的免费域名来的。大宝同学说,要这个域名有啥用?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啊,但是贪念,还是贪念,让我觉得反正不拿白不拿的东西,即使没有用处也是要拿的,不然反而觉得自己吃了亏啦,咱们中国人不都是这样想的吗? O( _ )o 哈哈 但是,我万万没有记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告诫。为了这个该死的免费域名,我已经心力交瘁。给大赛主办方写过无数的邮件,没有任何回音,又写了许多短信,在博客上还发了许多博文,均没有答复,就在前天才有了初步的答复。该死的域名终于注册成功,但何时启用不知等到猴年马月。 我再次检讨,贪念,还是贪念,又促使我给大赛主办方写了一封邮件,给他们提了一个过分的要求:能否让我保留域名而我退出比赛?这实在不应该啊,退出了比赛,人家还怎么能给你保留域名使用权呢?这实在是太过分了。所以,人家主办方一直懒得理睬我。任凭我发了无数的邮件和短信都音讯皆无! 现在,我彻底检讨,反省!贪念,哪怕是一点点的贪念,都是要不得的啊! 所以,我在此发布严正声明:不管免费域名是否能给我保留,我都要退出这个比赛。 2010-5-9 参考链接: 给科学网博客管理提点意见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5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说大伙儿怎么这么能写啊?
fisherray 2010-5-7 22:32
??我有个问题,实在憋不住了,大伙怎么这么能写啊?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博客大赛上?耽误科研吗? ??昨天开始赶个报告,刚赶完,这会儿头晕眼花的。大赛坚持了这几天,不行了,还是悠着来吧。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981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大赛”应该设置退出机制
harmonism 2010-5-6 22:45
科学网博客大赛应该设置退出机制 曾纪晴 科学网博客大赛似乎是没有退出机制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报了名,你就得硬着头皮参赛到底。我将其比喻为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呵呵。 不管是由于何种原因,当参赛者发觉报名参赛是一个错误决定,难道不允许人家改正错误吗? 具体到我的情况,我本来是不想参赛的,只因为看了一眼科学网的广告,说什么在某某时间之前报名就可以获得免费域名。心想,反正博客写着也是写着,参赛不参赛还不是一样?免费域名,不拿白不拿啦。但谁曾想,主办方许诺的域名不见踪影,博客比赛甚至还不如不比赛时好玩。所以,假如免费域名的事情的确是一个忽悠的话,难道我不可以退出比赛吗? 2010-5-6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43 次阅读|8 个评论
博客大赛之风云人物(排名不分先后)
yangfangimr 2010-5-6 16:11
1. 赵剑波的博客 用朴素的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点滴。是个善良的内向的小伙子。 2. 盖鑫磊的博客 半土半洋 80 后,科研的孩子爱幻想。 3. 春之灵璐 彭春艳 黄璐 周灵娜 小女子也有大智慧,中南大学的三个小学妹,讲述研究生的责任和故事!(我看好这个团队。) 4. 曹文得的博客 古色书香,诗情画意,温润年华。西北人眼里的完美人生。 5. 夏飞的博客 一个中南小女生的倔强,让人看着心疼。我不说,你是否明白? 6. 姜虹的博客 聆听花开的声音,触摸蓝天的清澈,像飞鸟享受自然 (网友支持率很高,照的图片都很美。) 7. 柳东阳的博客 一个农村出来的,仍然关心农村的,热爱科研博士在读的小伙子!有着悲天悯人的火热心肠。 8. 刘畅的博客 云外日上三竿,方内小僧半酣。爱好田园厨艺的你,牵着一匹不羁的马,想要流浪何方? 9. 陈儒军的博客 地球物理仪器与信号处理,中南老师,和两个徒弟组队参赛。 10. 丛远新的博客 物理学歪人 ;电气接地学雷人;幸福、健康学雷 神。以隔壁家的真傻子自居,二傻哥和真傻哥应该合伙揍他,把你们的名号给混淆的。。。 11. 陈永金的博客 科学网上一个正直的老师,我一直默默关注。 12. 金小伟的博客 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俺的队友,支持是必须的! 13. 李鑫的博客 有志者事竟成 ! 最重要的是有一颗感恩的心! 14. 罗岚的博客 你的笑容很灿烂,我爱看美女! 15. 马志飞的博客 脚下有路,行者无疆,一地质青年。兄弟,你这更新有点慢。 16. 孙尉翔的博客 谢绝推荐,很酷!这哥们最近不怎么积极。 17. 田仁飞的博客 诚实做人 踏实做事,田老大的头像很潇洒! 18. 张旭的博客 博客比赛,也不能让别人拿你当靶子呀。 19. 张文卓的博客 搞物理, 80 后,浪迹中科院系统多年。《爱在量子前》原作者。俺的另一个队友。 20 .俺自个 俺码这么多字容易吗?怎么也得表扬表扬自己不是?
个人分类: 众生百态|4531 次阅读|21 个评论
从“科学网公告”看博客大赛公平性
harmonism 2010-5-5 23:31
从科学网公告看博客大赛公平性 曾纪晴 在科学网公告栏里,我看到这样一则公告: 5 月 1 日 至 6 月 10 日 大赛比赛期间,为保证公平大赛博文将不在博客首页精选博文及分类栏目中出现。 24 小时大赛博文相关排行请进入 大赛页面 查看。 看完之后,我糊涂啦。原来,出现在博客首页精选博文及分类栏里面的博文是不公平的啊! 以前我的博文经常出现在博文精选或者分类栏目里,我还以为是我的博文写得不错呢,原来却是不公平的表现啊。不过,我也奇怪,我跟编辑部的人也不熟悉,他们为什么要选我的博文呢?况且啊,我还对科学网大赛提过许多令他们头疼的意见和建议,但他们还是要选我的博文到博客首页里面。难道科学网的编辑是故意要对其他博主不公平吗?故意挑拨我跟其他博主之间的关系吗?这似乎也不太可能啊,有这么必要吗? 不过既然科学网自己都承认这是不公平的,那么,为了公平起见,是否应该取消博客首页?不仅精选博文、分类栏目是不公平的,大约科学网推荐的名博、名录之类的,也都是不公平的吧?呵呵。 5 月 1 日 大赛开始之后,我的博文点击率猛降。原先的常客似乎都消失啦。这大约是因为科学网公平的结果啊。因为我的博文再也进不了博客首页了,也就不再进入读者的法眼了。这就公平啦。 现在,参赛博文只能依靠人气进入热门博文排行榜才能有机会进入博客首页。我们都知道,进入热门博文的并非一定是好帖。人气帖之所以有人气,它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很多大牛的帖子,不管什么帖,只要他发帖,就必定成为人气贴,因为他已经有很多粉丝。另一些帖子,尽管不是大牛帖,但由于是标题党,吸引眼球,也很可能成为热帖。还有一些,则不排除有炒作因素,咋咋呼呼,一哄而上,只要顶出了热门排行,出现在博客首页了,也能进入读者的法眼,自然有可能乘热打铁,热度上升。 刚刚看到博友 张旭 和 王雷 的博文,始知我的猜测果然是无比正确的。据张旭博文介绍,比如有些网友刷屏,能短短的把一篇不咋样的博文刷到上万次,就是科学网大牛的博文也达不到这个水平吧!!还有一些网友自己连续注册几个账号来推荐自己的博文,唰一下不就进入了推荐排行榜首页,这样的蝴蝶效应谁都知道,最终也吸引到了评委的眼球。据王雷的博文介绍,他见过 3 篇博文:第一篇, 22 个推荐里有 10 个 id 注册于 4 月 26 日 至 5 月 3 日 之间,第二篇, 10 个推荐里 8 个 id 是自己人,最新的一篇, 28 次浏览, 8 次推荐, 6 次是自己人。 科学网取消博文推荐,目的是要让大赛公平,这听起来是很不错的。但张旭和王雷的博文透露的信息说明,更不公平的事情却发生了。 其实,我早就说过,博客原本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东西,博客比赛就是很荒唐的东西。博客如何能比赛呢?因为标准很难定。标准谁来定?科学网定的标准就一定公平吗?我们看看这个公式: 个人博客得分 = (本博客评委推荐数 / 所有博客中最高评委推荐数) *100*0.4+ (本博客网友投票数 / 所有博客中最高网友投票数) *100*0.4+ (本博客所有评论数 / 所有博客中最高评论数) *100*0.1+ (本博客点击量 / 所有博客中最高点击量) *100*0.1 评委推荐的权重仅占 40% ,跟网友的投票权重一样。既然如此,评委跟一般网友又有何区别?这是尊重评委意见吗?显然算不上。这也就难怪,评委们似乎对这个比赛不是很积极。活跃的评委,最多也就三分之一的数量,大多数评委不是很积极。把评委的作用看成跟普通网友一样,谁要是评委的话谁都会感到不悦啊。呵呵。网友投票这一块是非常容易作弊的。科学网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加上这个因素的话,评委的作用估计连 20% 也没有了。本来,这种依靠不靠谱的投票来决定比赛胜负的做法本身就不公平,还奢谈什么比赛的公平性呢? 我原本是为了获得一个免费域名才报的名。首先承认,我太贪心啦,实在是罪过!需要打屁屁。俗话说,贪小便宜上大当。现在果然上了大当。上了贼船了,下船可不那么容易啦!我发现,上了贼船就下不来啦因为比赛根本没有设退出机制!你根本无法退出比赛。 科学网许诺的免费域名,直到大赛开始依然杳无音讯。开始申请的几个域名,莫名其妙地被告知全部无法注册!令人羡慕的 CN 域名,原来是可望不可即的啊。假如依然无法获得许诺的免费域名,我会考虑退出比赛。鉴于比赛没有退出机制,我将申明关闭博客,直到比赛结束为止。 2010-5-5 参考链接: 科学网博客大赛为什么要 打群架 ? 请教 科学网博客大赛 组委会:博客大赛如何组团? 饶了博客大赛吧! 博客比赛,拿我当靶子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71 次阅读|4 个评论
博客大奖赛,我的获奖感言!
purplelab 2010-5-5 22:57
博客大奖赛,我的获奖感言! 看过《不差钱》,毛蛋那个连哭带唱的那个就是获奖感言。我的感言一出,也必定连哭带唱了,哭的是被大家拍砖了为了人气,拼了。 我的获奖首先感谢我自己的一片赤情。 当西南干旱的时候,我真的很内疚,为自己这个水文博士对干旱的无奈而内疚,我自己经历了东北 60 年一遇的干旱,干旱接接踵而至,为什么??带着许多问号我无意识地踏进了科学网博客。 其次感谢 3 位老师 第一位老师是杨学详老师,他的冷暖相位的文章把握吸引到科学网,从而拓展了我的《天体水文学》知识(我自己起的名字,别人以前叫没叫过我不清楚)。第二位是池顺良老师,他送给我一本《海陆起源》的书,虽然专业不同,但他的创新精神和思路让我受益非浅,而且内波说拓展了我的水圈理论基础。第三位是张学文老师,他的《组成论》和《空中水文学》,让我一饱眼福,拓展了我的知识结构,吻合了我的一些想法,尤其细致,浅显的推理,润我细无声(真的如此,不虚情,不矫情)。三位老师我都不认识,对而立之年的我,学术体系成长起到很大的帮助和促进。 最科学网的 1 个月里,在我 30 岁的最后几个月内,我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概括有 3 。 一是建立水圈学。 这个知识体系的核心是把常规的涉水学科有机的穿起来,把水圈整合起来。对于这个体系,从最初的《地球水文学》,到《天体水文学》,到《宏观水文学》,到《水圈水文学》,最后经过讨论和交流,认为《水圈学》比较合理。这个体系分 3 个层次,一是常规涉水学科,二是常规学科的交叉学科, 3 是水圈历史。其中重点研究《水循环动力学》,《水循环四圈伴生作用》。 二是建立水资源逆配置理论 这个理论的内涵是以水资源为主要限制因素,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和布局,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过交流,好多人担心这就是产业优化问题,而不是水资源配置问题。也是在讨论的过程中,还闪现一个重要的想法,卖个关子,成熟了再与大家见面。 三是《农村家庭联产 30 年变化》 水文的搞文学,哈哈,虽然只差一个字,但差的太远。文理全才,哈哈,还是写吧。给自己最低的要求,为那些平凡的乡亲留点墨水的痕迹,因为除此,他们在天空已经飞过,没留下任何痕迹,还是那片土地,联合收割机已经淹没了他们曾经的脚印。 一个月的博客大赛,我陆续把我上述的 3 个体系文字化,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而这些,也是我三十而立的结束与开始的标志性建筑。 博客大奖的证书,就是这个建筑物的名字。
个人分类: 三十而立|3983 次阅读|5 个评论
饶了博客大赛吧!
fisherray 2010-5-5 22:38
??小时候,我以为,人都是要脸面的,事实证明我错了。后来,我觉的,实名制的科学网,硕士博士都是要脸面的吧,事实证明我一错再错。 ??张旭写了篇博文博客比赛,拿我当靶子吧(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0250 )。我提醒个别投机取巧的人一句,实名制下,事儿做的太过分不好吧?毕竟领奖时,还得报您的单位不是。 ??刚才点开一个博客,看了三篇博文:第一篇,22个推荐里有10个id注册于4月26日至5月3日之间,第二篇,10个推荐里8个id是自己人,最新的一篇,28次浏览,8次推荐,6次是自己人。 我想,与陌生人相比,熟人(也许是自己?)或许更具慧眼识珠之才? ??还有个博客更精彩,一篇博文浏览1万多次,令科学网诸多名博自叹不如。 ??张旭留言说,这事儿很得罪人。我说,怕什么啊,人家敢做,咱还不敢说? ??本来还想说点儿损的,攒人品,忍了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993 次阅读|6 个评论
“给他投票”应改为“给博主投票”
boxcar 2010-5-2 06:53
参赛博文界面的左侧的投票栏目有点儿问题: 现在是给他投票,似乎只能给男性博主的博文投票,这对女博主们不公平,建议改成给博主投票。
个人分类: 青春年小|4405 次阅读|7 个评论
博客大赛--网友投票问题
whitesun 2010-5-2 01:24
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可以反应问题的连接,干脆就写篇博文说说吧。 昨天发现博客大赛的网友投票功能有点问题,即自己可以给自己投上一票,而且好像第二天可以再投。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修改一下。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2963 次阅读|6 个评论
俺和俺的团队“金属之光”
yangfangimr 2010-5-1 12:16
俺其实没想参加这次博客大赛,但俺家大头说了,你天天写博客也没啥经济效益,你要真有本事你就去赢台笔记本回来,俺这人最怕地就是激将法。正好俺也毕业答辩了,就牙一咬,脚一跺,闭着眼睛报名了。不过报完名,俺就有点后悔了,细琢磨了一下大赛规则,只有最佳科学博客奖才能拿台电脑。这个不容易,是真不容易,水煮物理俺是难以望其项背,细琢磨一下打算写个铁磁学外传,剑走偏锋,但俺心里知道希望不大,不过是尽人力,听天命罢了。 俺就有点恼羞成怒了,俺主要想怪一下主办单位,咋回事呀,这首届博客大赛那么多奖项都是发笔记本的,你看看那个若水阁的 罗会仟 ,人家参加一次比赛,笔记本拿俩,俺就常常想起大学时的经典话:等俺有了钱,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多气派,俺就又联想到罗师弟用着一台笔记本,旁边扔着一台笔记本,那才叫真气派,套用一句大宝的话:俺就不多说了,你们懂的。俺想给主办单位提提意见,不带你们这样的,奖品一次比一次不丰富,是不是等到第三届比赛,压根儿就看不到电脑了?最起码团体一等奖还是应该奖个笔记本的吧,你给台 23 寸液晶电视让俺挂哪去呀!俺宁愿为了 13 寸的上网本努力拼搏。再有,以前单项博文奖的是数码相机,现在改成耳机,俺们千里迢迢跑北京去就为拿个耳机呀!大宝的两个照相机拿得是及时呀,换这次他就一手拎个耳机炫耀吧。 这又提到 大宝 ,人家是性情中人,就算被力邀参加这第二届博客赛,人家为了我们公平起见绝不参赛了,而且给了俺们很多建议,最主要的,是关于团队的选择。人家是首届博客大赛团体一等奖,会仟的儒雅+ 大宝的 狡黠 + 小钱的柔情,人家这是无敌三人组呀,不怕对手像狼,只怕队友像猪,看来这队友的选择也是顶顶重要的,认清了这一点,明白单打独斗的力量终究有限后,俺就开始努力筹划俺的小团队了。俺的努力天地可鉴,俺甚至组队的头一天就在俺的博客里诚招队友了, 金小伟 (参加过首届博客大赛,成绩不俗)独具慧眼,看到了俺这个团队的潜在优势,头一个加入了俺的团队,表扬一下。山不过来,俺过去找山,俺打心底里明白真正的牛人是需要三顾茅庐的,俺在中科院的队友里寻寻觅觅,最终把目标锁定了九维空间 张文卓 ,所发文章不多,但 《爱在量子前》 写得是文采斐然,卓尔不群,真真是对得起人家文卓这个名字。引文一段让你看看人家的文采 普朗克先生将黑体辐射公式作改变,宣告量子力学诞生距今已一百又零九年。薛定谔方程,天才的灵光一现,用德布罗意波写出物理学光辉顶点。对易,表象,守恒,自旋,是谁的发现?喜欢在光谱中你只属于我的那条线。经过丹麦玻尔研究院,我以大师之名许愿,思念像海森堡矩阵般地蔓延。当波函数只剩下测不准语言,几率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我给你的爱是轨道加自旋? 当然,说是三顾茅庐,俺留言邀请,人家也就加入了。 比赛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俺们广大参赛者就努力加油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02 次阅读|8 个评论
讨论三个问题:博文大赛的评分方法、延期和鼓励政策
Fangjinqin 2010-4-29 09:07
讨论三个问题:复杂网络论坛圈博客大赛的评分方法、延期和 鼓励政策 方 锦 清 复杂网络论坛圈博客大赛已经进行二个月了,还在火热进行中,按照原来计划在5月26日截止,将还有一个月比赛时间. 现在,发扬民主,请大家讨论: 我们博客大赛的评分方法,延长参赛时间问题,以及针对正在进行中的博客问卷调查,鼓励填写者的加分政策. 我们来参考, CN域名杯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评分规则: 个人博客得分由参赛期间的评委推荐数、网友投票数及博客评论数、点击数等综合评出。个人博客最终得分计算方法(满分100分)如下: 个人博客得分=(本博客评委推荐数/所有博客中最高评委推荐数)*100*0.4+(本博客网友投票数/所有博客中最高网友投票数)*100*0.4+(本博客所有评论数/所有博客中最高评论数)*100*0.1+(本博客点击量/所有博客中最高点击量)*100*0.1 讨论问题1:上面的评分方法是否适合我们?我们需要怎么改进? 有什么新的评分标准? 我们为了鼓励积极参加正在进行的博客与博文比赛问卷调查的参赛者,拟采取对于积极参加填写调查表的参赛博文采取格外追加5分的政策做法. 讨论问题2: 采取多少格外加分方法比较适当?怎么加分更好?还有什么其他方面也需要采取加分的做法? 我们将在2010年7月26日至8月1日在北京进行第六届全国网络科学论坛,按照计划届时,公布这次博文大赛优秀博文的获奖名单,并在论坛上隆重颁奖. 由于大赛截止日期与论坛相隔还相距二个月时间,相对比较长时间.有人提议: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更好地参加这次首届博文大赛活动,初步考虑可以把大赛截止日期适当延长一段时间. 讨论问题3:是否需要把博文大赛截止日期适当延长?最好延长多久时间、何时截止日期为好? 我们衷心希望:各位圈友和网友们,畅所欲言,踊跃参加讨论,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把这次以“复杂网络观察”为主题的博文大赛推向新高潮。
个人分类: 科学论坛|3042 次阅读|3 个评论
给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的选手一点小建议
nevergu 2010-4-24 02:53
按照 CN域名杯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评分规则: 个人博客得分由参赛期间的评委推荐数、网友投票数及博客评论数、点击数等综合评出。个人博客最终得分计算方法(满分100分) 个人博客得分=(本博客评委推荐数/所有博客中最高评委推荐数)*100*0.4+(本博客网友投票数/所有博客中最高网友投票数)*100*0.4+(本博客所有评论数/所有博客中最高评论数)*100*0.1+(本博客点击量/所有博客中最高点击量)*100*0.1 从规则上看评委的推荐非常重要,如何让评委了解你的博客,从而推荐你的博客,一个捷径就是经常浏览评委们的博客,多评论,多推荐,至少会把评委吸引到自己博客。不要说我推荐作弊方法。有来有往,人之常情,来而不往非礼也。更和况我们中国人讲人情,讲关系。当然我知道我们评委们是讲原则的,不会循私舞弊,可是在同样优秀的情况下呢?何妨做一顺水人情。 其次就是我们广大普通博友的推荐和评论,如何让广大博友认识你,知道你,进而推荐你, 上面的窍门同样适用。 尽管金子总要闪光,土豆总要发芽,酒香不怕巷子深,可那是长期才有效。在短短的时间内,让大家了解你,我的窍门还是会有一定作用的。 当然,我不否定博客的内容和思想最为重要。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11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科学网博客大赛报名中的一个问题
loong21 2010-4-10 11:34
在 这次 CN 域名杯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报名过程中,我由于之前没有注册博客,是重新申请博客才注册 CN 域名杯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的。嘿嘿,就是为了体验一下,与科学网的牛人大师们一起做同一件事的感觉。当然,还有自己设定的 CN 域名。 不过过程中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申请了科学网博客后,并且通过了博客编辑审核后,再 http://www.sciencenet.cn/ds/Regster.aspx 上出现的一直是你还没有申请博客,请你先申请科学网博客的字样。于是昨天给科学网博客编辑求问。直到今天,发表了第六篇博客后,结果还是一样的。同时,科学网博客编辑部发来的新讯息,在这里有提示了,但点击后在我的信息收件箱却说没有新的消息。 于是询问吉宗祥 ( http://www.sciencenet.cn/u/jizx971/ ) ,通过截图片,还是没有成功。 之后,我尝试地点击了退出,重新登录,点击 新讯息 提示,终于发现可以看到科学网博客编辑部发来的回复,同时,也可以报名了 CN 域名杯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了。 原因初步判断为: 我之前申请了科学网论坛 ID ,然后登陆的方式是保持一年的记忆。结果,每次登陆科学网 ( http://www.sciencenet.cn/ ) ,都会自动登陆我的 ID (loong21) 。这样系统就不会接收到我的登陆信息。 措施: 先点击退出,再重新登陆科学网论坛。这样,就可以查看新讯息和点击报名了 ( ˇ?ˇ )
个人分类: 成长之路|3433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博客大赛域名赠送的通知
科学网编辑部 2009-2-13 12:00
各位参赛选手: 感谢您参加了2008年举办的CN域名杯全国首届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现已将成功获得的域名帐号及管理地址通过邮件发出,以便选手们自行维护该域名。 域名注册日期均为2008年11月6日,普通选手的域名有效期是1年,获奖选手的域名有效期是5年。 这些域名当前均指向科学网个人用户博客首页:http://blog.sciencenet.cn/u/*** 请选手们收到通知邮件后,首先登陆http://www.sfn.cn/,并注册会员帐号。 具体域名管理操作方法,请致电免费咨询电话8008106660咨询,或发邮件至service@sanfront.com.cn 该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的电话还有010-82619977、62551004、82618844、82611300 若未收到通知邮件,请及时与大赛组委会联系。邮箱是:blog@sciencenet.cn CN域名杯全国首届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组委会 2009年2月11日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15099 次阅读|1 个评论
越来越喜欢科学网博客了
cutefay 2008-12-30 22:49
博客大赛使我跟科学网博客结缘了,博客大赛之后,我的参赛博客也搬到了这里,刚搬过来几天,就喜欢上了这个博客,准备长久在这里安家了。 我有n个博客,但主要是在搜狐博客上写。我的搜狐博客,在参加完去年的博客大赛之后,立刻点击量就很低了,一般一篇博文只有小于10的点击量,也就是说,除了我的几个朋友以及碰巧看到我博文的人看了之外,无人问津。尽管如此,我还是继续写我的博客,没人浏览,没人评论也无妨,这样一直坚持了一年半,写了457篇博客了。我写博客的目的是为了记录我的思想和生活,当很多感想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时候,一方面可以梳理思路,另一方面可以加深理解,总之是给自己心灵带来很大的收获。正因为所写的内容都不是大家关心的娱乐或者时事的事情,所以很少有人看。 现在博客大赛结束了,我发现我的每篇博文还会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浏览,还有很多朋友留言和评论,这让我觉得很亲切。此外,科学网博客的博主们基本上都是做科研相关工作的,博客内容也都是我喜欢关注的类型。这个博客圈子里的人和记录的事情,都是自己身边的事情,所以,科学网的博客圈子让我有种街坊邻里的亲切感,自己的博客,也感觉像是自己的一个家,偶尔还有左邻右舍的人过来串串门。 想起一件搞笑的事情:刚刚参加博客大赛的时候,刘玉平老师邀请我和郭向云老师组队,当时我并不知道刘玉平老师的博客是科学网的名博,也不认识郭向云老师,当时觉得有朋友邀请自己组队很高兴,就立刻答应了。博客大赛期间基本上是在埋头写自己的博客,很少串门。一直到博客大赛结束,我才好好看了看科学网博客,才发现刘玉平是科学网的名博啊,还有评委们也大多都是科学网的名博的博主,这才发现自己太两耳不闻窗外事了。我的博客并过来之后,才开始了自己的串门活动。刚并过来的时候在博客上写了一篇博文,得到杨玲老师和刘玉平老师的推荐,看到刘玉平老师在评论中提到烤盘子的时候,我菜鸟似的弱弱地问刘玉平老师烤盘子是什么,现在想想真是问得好幼稚啊! 总之,刚把博客并过来几天,就被这里给吸引住了,有点着迷了,这两天热情很高,一有时间就泡博客了。还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继续支持我的博客啊!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475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向科学网朋友致谢并祝各位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guoxiangyun 2008-12-24 16:04
博客大赛获奖后就想对科学网的各位朋友表示感谢,但在回来的路上就感冒了,只能勉强上传几张照片。现在感冒稍愈,向支持过的朋友汇报一下比赛成绩,并祝朋友们圣诞、新年快乐如意。 先说得奖情况吧。博文《我的第一篇论文》获得本届大赛的科研创新类最佳博文,奖品是一个富士数码相机。另外,和我的队友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博士生的于英豪和迟菲一起获得了团体比赛二等奖,奖品是每人一个佳能数码相机。 晚会现场以及回来后,都有朋友问我:你们是怎么组成团队的?大概是看到别的获奖团队都是来自同一个单位的研究生,而我们不仅不在同一单位而且还年龄相差很大,所以觉得有些奇怪。实际上,我在前面的博文中已经介绍过。最早是我们科学网有名的小刺猬提议组队参赛,而且找了另一位队友过程所的迟菲博士。后来小刺猬有事退出了,迟菲又从他们所里找了一位叫于英豪的小伙子。果然,人如其名,带领我们队猛冲猛打,最后获奖。他一个人的票数比我和迟菲两人加起来的还多。当然,我对团队也有贡献,就是起了个队名中科院萤火虫队。现在这个名字印在了奖状上,我的贡献可是有白纸黑字的证明了。最后提一下,团体一等奖是物理所搞物理的,三等奖是湖南大学数学学院的,我们团队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学化学的。看来,博客比赛也讲究和谐,数理化齐发展。 最后再次对支持过的朋友表示感谢,祝各位来年万事如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93 次阅读|12 个评论
首届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圆满闭幕
yangjingangel 2008-12-23 12:25
获奖名单: 奖项 名次 姓名 奖品 单项博文奖 科研创新类 郭向云 富士Z10数码相机 人物体制类 王保忠 富士Z10数码相机 时事评论类 于英豪 富士Z10数码相机 科普探索类 孙尉翔 富士Z10数码相机 读书休闲类 孟令宗 富士Z10数码相机 育人求学类 吴宝俊 富士Z10数码相机 摄影旅游类 迟菲 富士Z10数码相机 生活情感类 吴宝俊 富士Z10数码相机 博客团体 一等奖 罗会仟 华硕EPC笔记本电脑 钱金凤 华硕EPC笔记本电脑 吴宝俊 华硕EPC笔记本电脑 二等奖 于英豪 佳能IXUS 950 IS数码相机 迟菲 佳能IXUS 950 IS数码相机 郭向云 佳能IXUS 950 IS数码相机 三等奖 张晓昱 创新I-Trigue3600 音箱 杨静 创新I-Trigue3600 音箱 李娟娟 创新I-Trigue3600 音箱 最佳博客奖 一等奖 王军 松下SDR-H48GK数码摄像机 二等奖 钱金凤 苹果ipod nano三代 8G MP3 三等奖 代婧伟 联想S320 GSM手机 最佳科学博客奖   罗会仟 华硕 F8H725P-SL 笔记本 博客最高评论奖   王豪 苹果ipod nano三代 8G MP3 特别贡献奖   湖南大学团委   最佳组织奖   清华大学团委     北京大学团委     中国科技大学团委     南京大学团委     中山大学团委     中科院计算所团委   以下为团体入围及个人入围奖获奖名单: 团体入围奖名单 (共15人) 队名 姓名 单位 奖品 科苑之星 金小伟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韩国现代2G MP4 孙晓茜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韩国现代2G MP4 高孟绪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韩国现代2G MP4 科院音影吧 孟令宗 中科院化学院 韩国现代2G MP4 王保忠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兰州油气中心 韩国现代2G MP4 张晋东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 韩国现代2G MP4 湖大摄影队 陈小开 湖南大学 韩国现代2G MP4 吴盛华 湖南大学 韩国现代2G MP4 李林 湖南大学 韩国现代2G MP4 香山环岛 李国庆 中科院植物所 韩国现代2G MP4 高金水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韩国现代2G MP4 刘兴旺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韩国现代2G MP4 俺们是科苑 的梦想之队 由雪莲 中科院地球科学学院 韩国现代2G MP4 方运潭 中科院计算所 韩国现代2G MP4 曾丽萍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韩国现代2G MP4 个人入围奖名单 (共46人) 姓名 单位 奖品 王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技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高孟绪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吴臣武 中科院力学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金小伟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谷雨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迟菲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张晋东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郭向云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钟小剑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孟令磊 山东大学数学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黄佳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余恒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ANC酷系列摄像头 段煦 中科院科学时报社 ANC酷系列摄像头 周子勋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信息分析部 ANC酷系列摄像头 王英才 中科院水生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李国庆 中科院植物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马思伟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于英豪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刘勋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孟令宗 中科院化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吴宝俊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韩毓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李春明 中科院资环 ANC酷系列摄像头 孙晓茜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陶依红 南京大学图书馆 ANC酷系列摄像头 黄传兵 中科院化学化工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徐文 西安交大生命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王保忠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兰州油气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刘兴旺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李娟娟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高金水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汤建辉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牛广锋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杨浩 中国农业科学院沼气科学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王豪 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陈永金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杨静 湖南大学软件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苗猛猛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方刚 中国科大科技传播系 ANC酷系列摄像头 张晓昱 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曾丽萍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ANC酷系列摄像头 钟雄 湖南大学统计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方运潭 中科院计算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陈小开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赵怡彬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李元茂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团体及个人博客入围奖得主以及其他未能到现场领奖的获奖选手请与组委会张婧(010-82619191-8211 jingzhang@stimes.cn )联系。欢迎北京地区的获奖选手亲往科学时报社编辑部领取奖品,领奖时请携带您的身份证复印件。 更多关于此次大赛的现场文字资料、图片等请见 http://www.sciencenet.cn/zhibo/shownews.aspx?id=214527 。我们将整理晚会录像并上传至该网页。 (没有评论,只为纪念。)
个人分类: 探索科学|7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我一个理由——获奖感言终结版
钱金凤 2008-12-23 09:10
前天见到罗会仟师兄那篇悠悠吟唱,娓娓道来的获奖感言。字里行间散发着喜悦、感恩,还有一成不变的冷静。他的获奖完全在我意料之中,不是因为队友关系而对他盲目相信,乃是从他深沉、流畅的笔法,扎实、严谨的专业知识上,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中,少有的文思娴熟,运笔老道之人。 我们另一个队友,吴宝俊师兄, Neil 同学,虽然他那有些吵杂的文风貌似不太合科学网读者的口味,好像也没什么儒雅可言。但,我不得不说他比我们更有朝气,敢怒敢言。而他忽而咧嘴怪笑,忽而义正词严,却是最令我佩服的。他成为获奖数量最多( 4 项)的选手(据我所知,这位仁兄从来都是以量取胜),同样不出我所料。 我们的团队一等奖,有了上面两位,再加上小钱我也不是太懒,所以。。。呵呵:) 这样说来,您大概怀疑小钱我是不是在一 次 感冒 中,意外的找到了潜藏多年的第六感?当然不是啦,那个最佳个人博客二等奖,就着实把小钱给雷到啦! 有网友私下里和我说,一等奖得主 王军 老师是新浪相当有影响力的博主,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人和人家比简直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所以我这个二等奖无疑就是一等! 可问题是,对于 07 年才风闻博客一词, 08 年中才开始写博的小钱来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在大赛选手中,比我行文优美,感情细腻的人多着了,更不乏满腹经纶,文理兼修的才俊淑女。当初面对曹老师的动员,我犹豫的原因之一,也是我觉得自己的文章很平常。在科学网这个大师云集,高手如林的博弈场中,小钱不过是个连马步还没扎稳的黄毛丫头,可能比郭靖还笨。 看着大家博古论今,吟诗作赋,挥墨如雨,即使谈笑间都闪着智慧之光,我都有种一边凉快去的冲动! 难道是这些博主评委有意偏袒小钱?没这个理由吧,一、我不是美女,二、也不是才女,三、我姓钱但没钱,四、。。。,五、。。。但,事情总得有个理由吧? 我猜到的理由只有两个(想破头才憋出来): 一、货卖熟人。虽然在科学网才开博半年,但和这里大多数比较活跃的博主都打过交道(不打不相识嘛)。比如,我第一篇正式的博文就是回复 王鸿飞 老师的 RE:听江才健先生演讲杂感 。新来乍到,不自量力,不晓得鸿飞老师竟是科学网上的牛博! (所以没拿大奖的高手们也别埋怨,谁让你们没在我之前发现科学网这块风水宝地呢?) 二、天真无邪。写下这个词我自己都不好意思,都该嫁人的人了,还。。。可是,我真的是心理年龄远远滞后于实际年龄!所以,单纯的我,用单纯的心,追求着近乎完美的目标,讲述着近乎理想的看法。而这些,是很多成年后的人,就不再拥有的。也许,有一天我也会这样,但我希望不要有那么一天(或者把他们打包,严严实实的封存在我心底最清洁的地方)。所以,很多评委老师喜欢我的原因,可能是在我身上看到了曾经的他们吧。 三、(如果您愿意指教的话)。。。。。。 最后,说道奖品。虽然我标榜自己是个对物质没啥追求的人,也坦言比赛名次比奖品更让我激动,因为我不负使命的完成了任务。但是,然而,可是, but (郁闷,都跟 Neil 学坏了),今天坐在暖和的被窝里,指尖在这个小巧精致的白色本本上欢快的跳跃,真的好享受呀!还有这个超薄 apple mp3 ,让我不再为去年丢了那个心爱的三星 mp3 而耿耿于怀。所以,我应该感恩! 感谢科学网主办本次博客大赛(而不是别的大赛); 感谢赞助商,没有你们的慷慨,哪有我们如今丰厚的奖品? 感谢 曹则贤 老师,高瞻远瞩的挑起我们这支团队代表物理所出征; 感谢我自己,脸皮太薄,心又太软,没有武断的拒绝老师和师兄的邀请; 感谢我老板,大赛期间默默忍耐,听由小钱键盘敲得噼噼啪啪,就不做实验; 感谢给我投票的人,是你们的支持,让我人生第一次走上了红色地毯铺成的领奖台; 感谢上帝,让我有一颗感受生活气息的心,和愿意思考生命价值的头脑; 感谢生活,给了我如此丰富的创造素材,无数的感动、激情和憧憬; 感谢生命,让我有机会能够享受这般充满奇迹的美妙生活; 感谢我爸妈,百忙之中,孜孜不倦的给我的博客挑错; 感谢您(小钱真诚的),耐心地读完上面的文字。 PS :为啥题目叫终结版?因为看到得了大奖的郭老师,罗师兄都发表了感言,都到了这时候,也只有我小钱才会一贯后知后觉的,坚持到最后感言一下:) 2008/12/23 凌晨
个人分类: 往事如风|4807 次阅读|12 个评论
首届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圆满闭幕
科学网编辑部 2008-12-22 14:08
2008 年 12 月 19 日 晚, CN 域名杯全国首届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中科院玉泉路研究生院礼堂举行,约 700 名各高校与中科院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盛会。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王鸿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进展》编审任胜利、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籍利平作为科学网博主代表出席了晚会。饶毅在晚会上发表了即兴演讲,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236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孙牧、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广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副主任李晓东、爱思唯尔科技部中国区总裁张玉国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团委领导出席了此次大会。 中国科学院团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青联秘书长胥伟华在晚会上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委副书记隋红建宣布大赛闭幕。 印度舞表演 科学博客大奖获得者罗会仟(中)与颁奖嘉宾饶毅(左)、王鸿飞(右)教授合影 所有获奖选手合影 获奖名单: 奖项 名次 姓名 奖品 单项博文奖 科研创新类 郭向云 富士Z10数码相机 人物体制类 王保忠 富士Z10数码相机 时事评论类 于英豪 富士Z10数码相机 科普探索类 孙尉翔 富士Z10数码相机 读书休闲类 孟令宗 富士Z10数码相机 育人求学类 吴宝俊 富士Z10数码相机 摄影旅游类 迟 菲 富士Z10数码相机 生活情感类 吴宝俊 富士Z10数码相机 博客团体 一等奖 罗会仟 华硕EPC笔记本电脑 钱金凤 华硕EPC笔记本电脑 吴宝俊 华硕EPC笔记本电脑 二等奖 于英豪 佳能IXUS 950 IS数码相机 迟 菲 佳能IXUS 950 IS数码相机 郭向云 佳能IXUS 950 IS数码相机 三等奖 张晓昱 创新I-Trigue3600 音箱 杨 静 创新I-Trigue3600 音箱 李娟娟 创新I-Trigue3600 音箱 最佳博客奖 一等奖 王 军 松下SDR-H48GK数码摄像机 二等奖 钱金凤 苹果ipod nano三代 8G MP3 三等奖 代婧伟 联想S320 GSM手机 最佳科学博客奖   罗会仟 华硕 F8H725P-SL 笔记本 博客最高评论奖   王 豪 苹果ipod nano三代 8G MP3 特别贡献奖   湖南大学团委   最佳组织奖   清华大学团委     北京大学团委     中国科技大学团委     南京大学团委     中山大学团委     中科院计算所团委   以下为团体入围及个人入围奖获奖名单: 团体入围奖名单 (共15人) 队名 姓名 单位 奖品 科苑之星 金小伟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韩国现代2G MP4 孙晓茜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韩国现代2G MP4 高孟绪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韩国现代2G MP4 科院音影吧 孟令宗 中科院化学院 韩国现代2G MP4 王保忠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兰州油气中心 韩国现代2G MP4 张晋东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 韩国现代2G MP4 湖大摄影队 陈小开 湖南大学 韩国现代2G MP4 吴盛华 湖南大学 韩国现代2G MP4 李林 湖南大学 韩国现代2G MP4 香山环岛 李国庆 中科院植物所 韩国现代2G MP4 高金水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韩国现代2G MP4 刘兴旺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韩国现代2G MP4 俺们是科苑 的梦想之队 由雪莲 中科院地球科学学院 韩国现代2G MP4 方运潭 中科院计算所 韩国现代2G MP4 曾丽萍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韩国现代2G MP4 个人入围奖名单 (共46人) 姓名 单位 奖品 王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技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高孟绪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吴臣武 中科院力学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金小伟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谷雨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迟菲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张晋东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郭向云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钟小剑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孟令磊 山东大学数学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黄佳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余恒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ANC酷系列摄像头 段煦 中科院科学时报社 ANC酷系列摄像头 周子勋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信息分析部 ANC酷系列摄像头 王英才 中科院水生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李国庆 中科院植物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马思伟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于英豪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刘勋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孟令宗 中科院化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吴宝俊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韩毓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李春明 中科院资环 ANC酷系列摄像头 孙晓茜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陶依红 南京大学图书馆 ANC酷系列摄像头 黄传兵 中科院化学化工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徐文 西安交大生命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王保忠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兰州油气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刘兴旺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李娟娟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高金水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汤建辉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牛广锋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杨浩 中国农业科学院沼气科学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王豪 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陈永金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杨静 湖南大学软件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苗猛猛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方刚 中国科大科技传播系 ANC酷系列摄像头 张晓昱 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曾丽萍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ANC酷系列摄像头 钟雄 湖南大学统计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方运潭 中科院计算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陈小开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赵怡彬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李元茂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团体及个人博客入围奖得主以及其他未能到现场领奖的获奖选手请与组委会张婧( 010-82619191-8211 jingzhang@stimes.cn )联系。欢迎北京地区的获奖选手亲往科学时报社编辑部领取奖品,领奖时请携带您的身份证复印件。 更多关于此次大赛的现场文字资料、图片等请见 http://www.sciencenet.cn/zhibo/shownews.aspx?id=214527 。我们将整理晚会录像并上传至该网页。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22236 次阅读|3 个评论
博客比赛结束了,对这里有些恋恋不舍
cutefay 2008-12-21 22:15
博客大赛终于结束了。没有结束的时候心理总是盼望着早些结束,而结束了之后又有依依不舍的情绪。 虽然我很乐意去尝试和接受新的事物,但我还是很恋旧的,无论是对旧的物品还是对于过去的一些经历,经常会怀念。博客大赛持续了几个月,在这几个月里,几乎每天上来写写博客,看看其他人的博文,形成了一种习惯。而突然之间结束了,这里一下子冷清了下来,又觉得心里很失落。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总要有说再见的时刻,而在这样的时刻,总是很让人伤感。很怀念大家积极地写博文的时候,很怀念很多人看我博客,并且在我博客上留言评论的那种感觉,很怀念跟几位博友互相鼓励、在博客或者QQ上互相聊天的日子 因为博客比赛,让很多的人加强了联系,而感觉博客大赛一结束,大家又各奔东西了,有种孤零零的感觉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013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客大赛团体一二三等奖获得者--照片
guoxiangyun 2008-12-21 10:49
2008年博客比赛团体三等奖获得者:湖南大学为梦飞翔队 2008年博客比赛团体二等奖获得者:中科院萤火虫队 2008年博客比赛团体一等奖获得者:中科院飞贼克斯*若水狂兰队 感谢所有支持本人及我们团队的朋友! (照片由王冬华和任秀彬提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983 次阅读|8 个评论
比赛大奖花落名家
blsm 2008-12-20 11:47
昨天去中科院研究生院参加了博客大赛闭幕式,也算给自己这一段经历一个完美的结束吧。与开幕式到场人员不多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已至于我因为路上太堵车经过近二个小时结果迟到20分场入场时,连个抽奖号都没有得到,哈,还好我心理有准备,总不能都让咱一个人再像开幕式那样抽中个大奖吧。 闭幕晚会后获奖选手的合影,修改自科学网照片 一进大礼堂,好家伙,满满的人!组委会把场地放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真值啊,以至于中科院京区党委隋副书记由衷地感叹: 我在研究生院当副院长的时候,我感觉在这个礼堂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参加这种活动,而且吸引了我们这么多同学站在后面参加这个会,看来这个活动的吸引力真大。 哈哈,要知道那里可是聚集了各地中科院研究院所成千上万人祖国的新生哦,区区不足千人的会场就是小意思啊。 一进礼堂领导致辞环节已经结束,正好赶上主持人宣布团体入围奖,哈,第一个就是俺们小队,看来俺又预测准了! 第一类大奖: 博客大赛团体入围奖(共八支队伍): 中科院 科苑之星队,(团体入围奖) 队员: 金小伟 、 孙晓茜 、 高孟绪 中科院 科院音影吧队,(团体入围奖) 队员: 孟令宗 、 王保忠 、 张晋东 中科院 香山环岛队,(团体入围奖) 队员: 李国庆 、 高金水 、 刘兴旺 中科院 俺们是科苑的梦想之队,(团体入围奖) 队员: 由雪莲 、 方运潭 、 曾丽萍 湖南大学 湖大摄影队,(团体入围奖) 队员: 陈小开 、 吴盛华 、 李林 奖品 :价值人民币二百元的韩国现代MP3各一个 其中: 团体一等奖: 中科院 飞贼克斯·若水狂兰队 队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 罗会仟 、 钱金凤 、 吴宝俊 。 奖品: 价值人民币四千元的华硕笔记本电脑各一台 团体二等奖: 中科院 萤火虫队 队员:中科院过程所研究生 于英豪 、 迟菲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 郭向云 。 奖品: 价值人民币两千元佳能数码相机各一台。 团体三等奖 :湖南大学 为梦飞翔队 队员: 张晓昱 、 杨静 、 李娟娟 。 奖品: 价值人民币一千元的创新音响各一套 第二类大奖: 最佳博客个人一等奖: 颁给了此前在博客中颇有争议的 三峡大学:王军老师 。 奖品:价值人民币四千元的松下数码摄像机一台。 中间一个小小的插曲,按活动安排有一个获奖致辞,大赛组委会为了宣传他们,提前给了王老师一个讲稿,可惜没有衔接好,王老师正在自己先说几句心里话时,主持人忽然给了王老师照着念的稿子,结果在念的过程中,下面的同学意见很大,乱成了天。明明人家王老师说的好好的嘛,非要做假,哈哈。 后来晚会后和王老师我们几个人聊天,才知道王老师当时其实正准备从口袋里掏出那份组委会预先给的讲稿,却被主持人忽然硬又给了一份,结果造成了全场最为尴尬的一幕。 我个人的感觉,这次闭幕晚会,组委会真得办得很开放,比如主持人和观众的互动,都应该是现场发挥的,如果胸怀能够更宽广一些,是不是会反响更好呢?哈 最佳博客个人二等奖: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钱金凤 ; 奖品: 价值人民币两千元的苹果MP3一个。 最佳博客个人三等奖 :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 代婧伟 。 奖品: 价值人民币一千元的联想手机一部。 最高评论奖: 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 王豪 。 奖品: 价值人民币两千元的苹果MP3一个。 科学博客奖: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学 研究生 罗会仟 。 奖品: 价值人民币七千元的华硕笔记本一台 第三类大奖—博文单项奖: 科研创新: 郭向云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我的第一篇论文》; 人物体制: 王保忠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兰州油气中心 《几个地质队员在天山的一天》; 育人求学 :吴宝俊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Neil反面教材:《我的前途》》; 时事评论: 于英豪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看牌喝奶,扔袋骂娘》; 摄影旅游: 迟菲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美丽的乡村,同时也危机四伏》; 科普探索: 孙尉翔 华南理工大学 《麦克斯韦妖给你的笔记本电脑散热?》; 注:翔哥只写了没几篇文章就假说不写了然后一心经营自己的科学网博客去了,科学网还给个大奖,真给面子啊!顶!但因翔哥压根没入围前50,好不容易找到这个博文 读书休闲: 孟令宗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香港电影公司标志—话香港电影的兴衰》; 生活情感 :吴宝俊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Neil反面教材:我给Yale教授当翻译的经历》。 奖品: 富士Z10数码相机各一个。 第四类奖项: 优秀组织奖: 清华大学团委、北京大学团委、中国科技大学团委、南京大学团委、中山大学团委、中科院计算所团委。 (不知组织的功能体现在哪里,单位的参加的学生多好像并不就说明他们组织的好吧?呵呵,持怀疑态度) 特别贡献奖: 湖南大学团委。 (哈哈,湖南大学真对得起这个大奖!) 我把所有的链接都加上了,有兴趣的各位看看这奖评得合理不? 尤其关注一下,Neil他们队,好家伙,总共四个笔记本,两个数码相机,一个MP3,真值啊!羡慕,哈。 补充表格数据(源自科学网编辑部),权作留念。 获奖名单: 奖项 名次 姓名 奖品 单项博文奖 科研•创新类 郭向云 富士Z10数码相机 人物•体制类 王保忠 富士Z10数码相机 时事•评论类 于英豪 富士Z10数码相机 科普•探索类 孙尉翔 富士Z10数码相机 读书•休闲类 孟令宗 富士Z10数码相机 育人•求学类 吴宝俊 富士Z10数码相机 摄影•旅游类 迟 菲 富士Z10数码相机 生活•情感类 吴宝俊 富士Z10数码相机 博客团体 一等奖 罗会仟 华硕EPC笔记本电脑 钱金凤 华硕EPC笔记本电脑 吴宝俊 华硕EPC笔记本电脑 二等奖 于英豪 佳能IXUS 950 IS数码相机 迟 菲 佳能IXUS 950 IS数码相机 郭向云 佳能IXUS 950 IS数码相机 三等奖 张晓昱 创新I-Trigue3600 音箱 杨 静 创新I-Trigue3600 音箱 李娟娟 创新I-Trigue3600 音箱 最佳博客奖 一等奖 王 军 松下SDR-H48GK数码摄像机 二等奖 钱金凤 苹果ipod nano三代 8G MP3 三等奖 代婧伟 联想S320 GSM手机 最佳科学博客奖   罗会仟 华硕 F8H725P-SL 笔记本 博客最高评论奖   王 豪 苹果ipod nano三代 8G MP3 特别贡献奖   湖南大学团委   最佳组织奖   清华大学团委     北京大学团委     中国科技大学团委     南京大学团委     中山大学团委     中科院计算所团委   以 下为团体入围及个人入围奖获奖名单: 团体入围奖名单 (共15人) 队名 姓名 单位 奖品 科苑之星 金小伟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韩国现代2G MP4 孙晓茜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韩国现代2G MP4 高孟绪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韩国现代2G MP4 科院音影吧 孟令宗 中科院化学院 韩国现代2G MP4 王保忠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兰州油气中心 韩国现代2G MP4 张晋东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 韩国现代2G MP4 湖大摄影队 陈小开 湖南大学 韩国现代2G MP4 吴盛华 湖南大学 韩国现代2G MP4 李林 湖南大学 韩国现代2G MP4 香山环岛 李国庆 中科院植物所 韩国现代2G MP4 高金水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韩国现代2G MP4 刘兴旺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韩国现代2G MP4 俺们是科苑 的梦想之队 由雪莲 中科院地球科学学院 韩国现代2G MP4 方运潭 中科院计算所 韩国现代2G MP4 曾丽萍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韩国现代2G MP4 个人入围奖名单 (共46人) 姓名 单位 奖品 王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技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高孟绪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吴臣武 中科院力学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金小伟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谷雨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迟菲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张晋东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郭向云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钟小剑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孟令磊 山东大学数学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黄佳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余恒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ANC酷系列摄像头 段煦 中科院科学时报社 ANC酷系列摄像头 周子勋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信息分析部 ANC酷系列摄像头 王英才 中科院水生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李国庆 中科院植物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马思伟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于英豪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刘勋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孟令宗 中科院化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吴宝俊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韩毓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李春明 中科院资环 ANC酷系列摄像头 孙晓茜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陶依红 南京大学图书馆 ANC酷系列摄像头 黄传兵 中科院化学化工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徐文 西安交大生命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王保忠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兰州油气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刘兴旺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李娟娟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高金水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汤建辉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牛广锋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杨浩 中国农业科学院沼气科学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王豪 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陈永金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杨静 湖南大学软件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苗猛猛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方刚 中国科大科技传播系 ANC酷系列摄像头 张晓昱 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曾丽萍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ANC酷系列摄像头 钟雄 湖南大学统计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方运潭 中科院计算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陈小开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赵怡彬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NC酷系列摄像头 李元茂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ANC酷系列摄像头
个人分类: 评头论足|7201 次阅读|3 个评论
博客大赛颁奖典礼之单项奖感受篇
cutefay 2008-12-20 00:48
我的博文美丽的乡村,同时也危机四伏( http://blog.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0234 )获得了最佳旅游*摄影奖,这是我唯一的一篇旅游摄影类的文章,但我觉得它也是我最可能获奖的博文。其他类的博文虽然写得多,我真正满意的不多,而这篇博文,是我最满意的博文之一。 我觉得摄影的意义,不仅仅是要把美丽的画面给拍下来,更重要的是,来反映一定的主题,这种主题可以是赞美,可以是批判,可以是感动,可以是悲伤,也可以是发人深思等等。我的照相技术一般,照的那天天气也不好,雾蒙蒙的,但是我想用我的相机记录下来一些现代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些让人痛心并发人深思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让人心痛,也让人无奈,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种情况,去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努力。 在我们的博客参赛文章中,也有很多很优秀的摄影作品的博文,所以我觉得我的这篇摄影方面的博文在这些专业摄影作品面前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要向大家多多学习。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29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加博客大赛典礼之博友印象篇
cutefay 2008-12-20 00:38
今天博客大赛颁奖典礼上,见到了好几位博友。我觉得有些博友的形象跟博客上的文字风格形象是很一致的,而有些博友则感觉跟博客上的风格不大一样,或者说,是跟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要说形象跟博客上的文字风格最一致的,那当属吴宝俊了。这位老兄无论在台上还是在台下都是很幽默的,或者说古灵精怪,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印象最深的是结束后在领奖处的地方遇到这位老兄的时候使劲地握手,打招呼的方式挺特别的,呵呵。 博客比赛颁奖典礼上首先见到的以前没有见过的博友是郭向云老师,也是跟我想象中的形象是一样的,成熟稳重和蔼亲切的老师。我们在典礼结束之后照了好几张合影。他从山西赶过来参加博客比赛颁奖典礼真不容易,在去玉泉的汽车上,我还向于英豪问起郭老师会不会来,当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我心里最盼望着见到的博友就是郭老师了。 后来典礼结束之后,还见到了王军、孟令宗、张晋东、高孟绪等人,几人一起合影留念,后来我们有几人一起去等校车,坐校车,聊得比较多一些。博客大赛的这些人都很亲切,很容易相处。来去匆匆,大家刚刚认识又要分开,有些没聊得尽兴的感觉。我觉得博友们应该找个时间来个聚会,再互相认识一下。 在这篇博文的最后做两个公告: 公告一:12月23日(下周二)晚上7:00在过程工程所主楼311举办圣诞化妆舞会,是我组织的,欢迎各位博友前去相聚。我觉得去跳不跳舞无所谓,关键是大家一起聚聚聊聊天,很开心。舞会上提供羽毛面具、圣诞帽、甜点、水果、饮料等。舞曲都是比较简单的交谊舞以及好玩的集体舞,即使没有学过跳舞,也保证能玩得很高兴。并且如果谁想现场学舞,我可以负责教大家。这个公告也算是科学网博客大赛博友聚会号召贴。 公告二:谁的相机上有我的照片,请把照片发到我的邮箱chifeispirit#163.com(自行把#改成@)。 期待着下周二见到大家以及早些看到大家发给我的照片。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2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加博客大赛颁奖典礼之心情激动篇
cutefay 2008-12-20 00:21
博客大赛的主办方的保密情况做得很好,事前不向大家透露每个人获得的是什么奖,来保持一种神秘感。我觉得这样做挺好的,呵呵。提前知道的话现场就没有那种兴奋的感觉了。 当博客大赛主办方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参加颁奖典礼的时候,我心想,如果不是什么重要的奖项我就不参加了,因为晚上还有其他重要的事前。主办方说让我一定要来,因为获得重要奖项,我一听心里很激动,于是,我就立刻把另一边的事情给推掉了,来参加颁奖晚会了。来之前一直在想自己是获得什么重要奖项,心想:可能是团体入围奖或者三等奖吧~。来了之后发现自己得了团体二等奖和一个单项奖,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于是整个晚上到现在还都处于兴奋状态中。并且很巧的是,我们团队每个人都是又得了一个单项奖,三个人的奖品一模一样。 今天刚到的时候,因为还没有吃饭,看还有些时间,就去找住在玉泉的一位师妹一起吃饭去了,吃到了7点半才回到现场,结果错过了单项奖的颁奖仪式。其实主要是自己没有料到会得到单项奖,所以就慢悠悠地吃饭,心想自己的团体奖还早着颁奖呢!当于英豪告诉我说我也得了一个单项奖的时候,我对他说:你不是骗我吧? 这不是我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之前有很多的比赛都曾经站在领奖台上,每一次站在领奖台的时候,无论获得的是什么奖项,心里总是特别高兴的。现场领奖总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有一些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奖的时候,更是内心激动。大学参加的比赛似乎很少有这样出乎意料的惊喜,而研究生期间经历过好几次这样的惊喜:一次是第一次参加北京高校社交舞比赛,那个时候作为中科院的新人参加,获得了两个第一名的成绩,当时我作为科苑获奖代表讲话的时候,激动得不知道该讲什么合适;还有参加第八届全国院校杯国标舞锦标赛获得季军的时候,也是很高兴的;还有一次参加中科院演讲比赛,本来比赛之前心想自己不要垫底就不错了,结果得了二等奖,激动了半天类似的出乎意料的惊喜事情还有很多,这样的经历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回想起来,就有一种甜蜜的感觉。 因为心情很激动,所以先写心情激动篇了,其他感想下篇博文见。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大赛必胜秘籍
lingfeng 2008-12-9 13:18
本打算在博客大赛的时候写的,然而怕此秘籍威力太大影响公平竞争终于没写。后来想或许等到博客大赛快要结束那几天写一写也许没关系,最终由于太懒,又耽搁了。现在博客大赛已经结束,我就写写自己的秘籍吧。不过说来惭愧,我的参赛博客只有五千点击,九十投票。所以这个秘籍才是真的秘籍,不仅别人没用过,连我自己都没用过。当然,只要有人用了,绝对保证入围,而且夺冠易如反掌。 王志明老师在博文《 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入围秘籍 》中为博客大赛提出了几条秘籍,说的不错,不过我觉得还达不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幸好如此,不然博客大赛就乱套了。我的方法比较特别,常规的我就不提了,希望不要滥用:) 影响博客大赛成绩的两个主要指标是点击数和投票数,所以,本秘籍紧紧围绕怎样提高这两个指标而努力。 秘诀一:自己转发 星级:★★★ 把自己的博客、博文标题及链接发送到各大BBS、网站上去,尤其是与博客大赛及博文内容相关的网站上去,肯定很多人会点击。 秘诀二:移花接木 星级:★★★★ 还是转发,不过换一个有吸引力的标题,挂羊头卖狗肉,链接地址不变。例如,将自己博文标题换为《北大第一美女》,再配以几张图片,连上一个链接。为了保证不被上当受骗的人痛骂,不妨连上几个链接,只有一个是指向自己博客,其余都是别人想看的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点击量,可以选取最受关注的热点新闻及一般点击量都很大的关键词。 例如地震、炒股、求职,或者是一些门户网站为了吸引眼球经常采用的一些标题如《女大学生体检被偷拍》之类的。简单的来说,换一个完全不相干但是吸引眼球的标题,链接不变,发到浏览量大的网站或BBS上去。 秘诀三: 投票陷阱 星级:★★★★★ 我一共给自己投过三张票。第一次是发现可以投票后很好奇能否给自己投票,点击了一下投票按钮发现居然可以。第二次是为了实验这个方法,把投票链接发送邮件给自己,然后打开邮件点击链接,发现居然还是可以。如此一来就有机可乘了呵呵。那么,效仿第二种方法,只需要把链接地址改为给他投票的那个按钮指向的链接就可以了。投票成功后似乎会出现一个投票成功的弹出框,如果为了更有欺骗性的话,不妨号称是给另外的项目(需要有吸引力)投票。或者是发一个帖子发起投票,例如对于范跑跑事件(很遗憾我不太关注时事,找不到现在的热点问题),你是A赞成,B反对,C有保留的赞成。然后把投票选B的链接改为自己的就是。或者采用群发邮件的软件,把自己投票链接改头换面变得标题有吸引力之后群发,估计投票数到一万以上或十万都不成问题。 就写这么多吧!只要我愿意,我还可以想出n种方法来。当然我只是想着好玩,绝不会运用。事实上连最基础的方法如王志明老师提出的方法我都不想用,我觉得有些东西比获奖更重要。而这篇博文的目的,一是好玩,二是希望在下次博客大赛的时候规则能够更加合理科学,不要让人有机可乘。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951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人真的不团结吗
cutefay 2008-12-5 11:30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不团结,喜欢窝里斗。中国人的人性真的如此吗?我觉得文化氛围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制度,尤其是绩效考核体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更大。不团结跟绩效考核设计的不合理是有很大关系的。绩效考核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中的一条是:如果绩效考核的标准是让大家互相竞争,例如以个人为单位评选,那么大家肯定会窝里斗;如果标准是按照团队考核,那么团队内部肯定会协调一致。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 做个假设:现在的学生考试吧,大家都在互相竞争,那么自己如果有考试宝典的话可能就不会让其他人知道。如果现在的学生考试改成每三个人一组,计算组成员的平均分作为个人分数的话,那么组内的成员之间肯定会在考试之前互相帮助,共享信息和资料等。三个人协同做事情的创造力要比三个人分开干要大得多,成绩好的人肯定会不遗余力地帮助成绩差一些的人。这就是一种团队效应。 其实我们的博客大赛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团体奖的设置,使大家纷纷组成团队,团队成员之间,是互相帮忙互相支持的,不会出现成员们之间互相诋毁窝里斗的情况,这是因为最后的团体奖是三个人的成绩的总和。而在团体与团体之间,则偶尔会出现一些互相批判互相斗争的现象,因为,组与组之间的利益就没有一致性的问题,所以各个组之间的成员是互相竞争了,就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 这个跟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不同的。因为三个和尚故事里,一个人也可以抬水,所以大家互相竞争,都不愿意去抬水。如果抬水的工作必须三个人都参加才能完成的话,那么这三个和尚肯定会齐心协力去抬水。 如果企业对个人的绩效考核的函数是个人表现和企业整体利益的函数之和,并且整体利益占的比例更高一些的话,那么企业的员工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推动企业整体利益。不过这只是一种理论。如果真要设计这样的绩效考核的话,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有人说做企业HR管理最重要的是靠经验,因为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是不同的。我觉得虽然人的想法不是机械化和程序化的,但是,在考虑人的问题上,也是有一些理论和办法的,尤其是一些心理学的办法。例如,人都是受利益驱使做事的,同时,人又是都是有感情的动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尊重、关心。同时,人的这种感情又是和缘分有关,例如有的人和人之间就是很投缘,而有的则不投缘。这些最基本的人性都是人力资源应该考虑的。我觉得如果擅长对人心理分析的话,那么人力资源就容易得多。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4114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代参赛博文终结篇
daijingwei 2008-11-30 23:11
小代参赛博文终结篇 人说九九归一。所以,我要给参赛博文来个九九归一的终结篇! 这篇要点几个人的名儿: 一是我说要给惊喜的钱金凤同学。 蝴蝶画好了,但却苦于没人接受,可否短消息留地址乎? 二是由乐而识的于英豪同学。 鼓励收到,微笑长在。同是化学中人,以后我还要多请教哦! 三是嘻哈搞怪的吴宝俊同学 看你的博客,真的真的长了不少见识,谢谢啦! 四是对选手关注有佳的王志明老师 如今将偶的还算生僻的大名网上一输,十有八九都是与科学网相关,其中,王老师的同步介绍帖最重,小代要谢谢王老师的建议和推广! 五是经常帮我投票的高孟绪同学 俩字:谢谢!四字:非常感谢!希望以后还能常来偶的小屋! 快饿晕了 博赛于我到此结束 留张照片吧(小冯照的哦) ^_^
个人分类: 自言自语|3059 次阅读|3 个评论
没有终点的结束——小代参赛感言
daijingwei 2008-11-30 22:36
没有终点的结束小代参赛感言 当这份空白的记事本文档摆在我的面前时,时针已经指向了二十一点零八分。 今天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是两个多月博客大赛的结束时刻。两个月前,我注册了大赛博客;两个月前,我为参加了这个比赛而欣喜若狂;两个月前,我的小屋还空无一物;两个月前,我自己的文字还仅仅是小众们欣赏今天,当大赛结束的钟声即将敲响,我这夜猫子写博的生活也将画上句号,我庆幸自己能够坚持到最后。 构思这篇文章的内容已经很久了,可是迟迟都没有动手敲打。喜欢赶在假期最后一天完成作业的我依旧赶在最后时刻交上这份感言。这份紧张也让我的效率充分提高,在实验室忙完该忙的,我知道我这份答卷该写了。 开博客的点点滴滴大多在之前的自言自语里都说了。当然,两个月不能速成什么,可却能养成人的一种习惯,或许,用博客的方式去思考是我博赛的最大收获。 两个月的时间是短暂的,尤其是对于我这种之前积累甚少的人来说。每个时间段有思考的侧重和不同,所以我也不想用自己之前的文字充数。可以说,现在小屋里的收藏虽然都是近期之作,但是,所涵盖的内容和跨度却有着相当长的时间。积累在短期内爆发,这种井喷作用也是我所没有尝试和体验过的。 很多人都有注意到我自己设计了比赛模板,是因为自己的风格只能自己去构建。最初搭建这个blog平台,框架很丰富,也许从我的栏目分类便可略知一二,可是忙忙碌碌的我却没能够将这个搭好架的房子砌好。部分栏目至今也只有一两篇博文孤零零的睡着大觉,这是我太高估自己的码字实力了,尤其遗憾的是纸艺传奇,那朵早就折好的太阳花估计都快蔫了 遗憾还有很多,像:化学仪器的科普,会务工作的感受,吃过的奇怪果子,专业软件使用的点点滴滴,奇思妙想的创意,作为电脑发烧友的爱好,零碎画的小漫画都,还没有整理到小屋中来:(可博客不会关闭,我想:科学网的大门还是欢迎我这个小兵前来叩门的吧:) 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看了很多博友的文章,虽然也会评论留言,但终归不多(小代太忙,抱歉了)。不可否认的是,大家的个性都很鲜明,通过读文章能感受到科学平台上众人的生活,取长补短,实为一件幸事。看前面众多朋友写的感言,提到有特点的人不少,所以,空着肚子在这敲字的我就不想一一点名了。当然,我也要感谢很多很多人,尤其是当有朋友发来短消息问问怎么没有更新的时候,我知道我真的被关注了,坚持的理由也是如此。 远在广州的我没有团队,也没有太多的掺和博客赛上的纷扰(或许纷扰那会我正好开会去了^_^)。习惯于孤身一人的我在这两个月里夜夜缩短睡眠时间,但还是挺过来了,周围的朋友们也没觉得我有什么恙色,依旧精力旺盛。可我知道,天天写博客的生活不适合于我,虽然大赛结束,我的小屋不会关门大吉,但我想,我要睡几夜美美的,没有任何杂念的好觉zzzzzzzzz~~~~~~ 关注大赛博客的人应该都有重视的对象,或人、或物。我想,最关注我的博客的就是我妈了,时而为我出谋划策,时而对我大加评论。虽然很多时候我不耐烦听父母的唠叨,但过后却总会后悔,或许,我还没有充分学会如何珍惜,或许,我真的太幸福了当然,关注我博客的还有很多很多人,博客赛里的好友们,远方的小冯,楼上楼下的同学,宿舍的姐妹,知道有人在看着你,知道有人愿意为你天天投票,知道你被别人重视着,我想,我该满足了。 今夜,博客赛即将结束,但结束不意味着终点的到达。作为一个小硕的我要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作为一个小硕的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感谢博赛的历练,感谢科学网让我体验这两个月与众不同的生活! 路漫漫其修远兮,小代愿与科学共成长! 两千零八年十一月三十日二十二点零八分 P.s. 喜欢用图片去说话,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的每篇博文都有配图呢?下午实验间隙ps了一副top图(仓促之作,还请借用博赛头像的各位海涵),作为对众多博友的思念以存档。或许还能相见,或许销声匿迹,虽然只取了部分博友,但同为战友,我会记住我们和我们的blog! 小代
个人分类: 自言自语|4564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客大赛前前后后
freton 2008-11-30 15:19
博客大赛结束的时候,就是我的生日了。 是否有种巧合在里面?一件事情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些事情的开始。仔细想来,生活,也就应了那么一句话:到哪里都是开始,到哪里都是结束。 想当初,申请了参赛账号,并没想着要为这比赛去投入多少,只是想顺其自然,以后在科学网有个可以落笔的地方。可计算所的一些老师很是负责和热情,又是打电话,又是搞动员会,之后做一些宣传,到后来录比赛感言视频,整个过程都渗透了他(她)们对比赛的关注和热心投入。这样,我就开始想着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个博客大赛了。既然参加了,总得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比赛。 一直觉得写博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写出好的文章,要有积累,要有思考。一开始写文章,总觉得内容和思想很浅薄,离大赛主题创新先锋科学精英相差甚远。科研创新、科普探索方面,自己积累甚少,自然得向前辈学习、请教。在我的参赛博文里,更多的是对过去所做、所闻、所感、所想包括我个人思考的总结,或是对研究生生活的一种现实表达和期许。 好的文字,好的文章,不在于内容多么华丽,而在于,它们是否来自于我们的心灵世界,是否经过了我们的锤炼和锻造。我写的东西,或许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自然、真实、缺憾。文章里面,肯定有错误,有不足,包括排版格式、图片效果等等细节,都未做到尽善尽美。文章的分类和归类,也不一定恰当。在此表示歉意。对于转载的文章,发上来与大家分享,但比赛结束前我会设置为不参赛博文。 至于我所在团队俺们是科苑的梦想之队,我觉得很抱歉,大家都很忙,沟通不多。仍很高兴和 由雪莲 、 曾丽萍 两位中科院的师姐一起组队参赛。相信我们能在学业、科研上有更多收获。 名称 :俺们是科苑的梦想之队 单位 :中科院 创建人 : 由雪莲 成员 : 方运潭 曾丽萍 梦想有多宽广,前途就有多宽广,想要超越平凡追求梦想的一群人。 。。。 而在博客大赛这个舞台上认识的优秀的老师、师兄师姐和各位朋友,我期望我们能在科学网上能一直保持交流,让科学网成为我们科研人的精神家园。我以后会继续在科学网上写博客。 对于科学网,我想用我之前为录制计算所参赛选手视频时想出的口号作为感谢: 科学网,你我共享,为你导航 计算所,激情飞扬,势不可挡 致谢 感谢科学网,让我们走到一起。 感谢计算所的老师们的用心付出和热情关注,檀彦卓、雷俊、王雷等老师在比赛过程中为我们了提供良好的条件和诸多帮助。 感谢科学网上的孟津老师给予我对活着这个论题新的启思,一位平易近人的好老师,当时我还误以为是位读研的师兄。 感谢在博客上来来往往访问过的、评论过的、留言过的每一位老师和朋友,也许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但你们的来访,你们留下的脚印,生动了我这一方小小的天地。 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大哥、我的二哥,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关心,我想我参赛中的收获之一就是,为我们家人之间更好的沟通,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我也通过我的文字,让你们更好地认识我,也让你们知道:我在北京,生活得很好。23岁的生日,爸爸妈妈,儿子真诚地感谢您们,您们辛苦了。我希望,妈妈也能有机会来我的博客上看看,我们之间的距离,其实很近很近。 感谢参赛的博友。博客大赛让我们走到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探讨科研人的生活态度,从各位老师、师兄师姐身上看到了科研人该有的科研精神和生活态度。希望我们以后还能常沟通。 没有曲终,没有人散。 即使曲终,人也不散。 博客大赛,前前后后,是留此言。 23岁,生日快乐。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科研,实现梦想;自信乐观,乐业有成。 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人皆平安健康。 Freton 写于 二零零八十一三十 下午三时
个人分类: 生活哲思|4987 次阅读|4 个评论
花瓣浴水暗香浮
dewyeyed 2008-11-30 09:14
不知不觉,已经在科学网写了两个多月的博客了。这些倏忽飘逝的日子,因为点点滴滴的记录而珍惜,因为零零星星的感悟而珍贵。就事论事,一向不是我的特长;关于互动,可能也无法做到很好。我只是,在这里,安静地记录一路走来的心情,分享阴晴风雨的体察。就像报名的时候,想到的题名--路聆风吟窗听雨,是希望路过的朋友们在我的这些小文里得到情绪上的休息的意思。散文,本来就是应该让读者得到休息的。 感谢所有路过、品评、支持、鼓励、分享的朋友们,谢谢你们~ 仅以此文,作为阶段性的告别。 阳台上有盆茶梅,枝上缀满了鲜花,盆中也覆着不少落瓣,似有花谢花飞花满天之意,其中还有一朵是完整的,像是不慎跌落。我拾起它,谁料只一碰,瓣儿便如飞雪飘零,一时手中只余一枝鹅黄纤芯。我连忙找了一只小碗,把花瓣泡在水里,让它舒展自我,尽情释放最后的艳丽。 一向不喜欢茶梅,既是因为它没有大理茶花十八学士的国色天香,也因为它没有寒冬腊梅的冰肌傲骨。它有的只是如平凡茶花般的满树繁花,隐有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暮春之色;还有那类似梅花的虬劲枝干,如消瘦老者突冗的颧骨。不过,它也并非一无是处,单是那花落时瓣儿飞散的干脆,便有几分香消玉陨的凄美。 出乎我意料的是,几天后那碗花瓣水渐有缕缕淡香飘出,像燃的香散出的烟丝,缠绵缭绕,令我不禁刮目相看。真是花瓣浴水暗香浮,闻之令人气爽神怡啊! 曾记得在广播中听过《浪花一朵朵》,很是喜欢。但接下来的半年,它却杳如黄鹤,不现影踪。我曾在音像店、点歌台以及广播节目中找过,却一无所获。有一天,我正不经意地拨弄着半导体调频的旋钮,却忽然听到一阵前奏,正是遍寻不着的《浪花一朵朵》,我连忙调好频道,洗耳恭听,却不防歌曲声渐渐轻了,然后是主持人说故事的声音伴着作为背景的歌曲。我只好竖起耳朵,努力辨听着歌声,同时在心里吟唱着。当时的那种欣喜是我从未感受和得到过的,也许是因为寻觅的不易而得来的珍惜吧!真没想到,那一天主持人的无意和我的无心,在机缘巧合间促成了一段不经意的美丽。 也 曾看这样一个故事,一辆长途汽车在乏味冗长的山间公路行驶,车上的一个小伙子忽然见到山边正盛开着一丛灿烂的迎春花。他再三恳求司机给他五分钟,折来了一束送给在座的女友。那女孩一下子成了车上最幸福的人,因为那明黄的迎春花灿烂而富有生机,令人眼前一亮。女孩子站起来,带着花般的灿烂笑容把花儿分给车上的每一个人,于是整辆车灿烂起来,连板着脸的司机也展开了笑颜。真是神奇的花儿!只因为那短暂的五分钟和那一对年轻的男孩女孩,一整车人的心情都霎时拨云见日,雨过天晴。这难道不是一种神奇、一种美丽? 在淡淡的幽香中,我一下子想起了类似的许多情节,都是突然的,不经意间成就的美丽和欣喜。它们好像特别适合这花瓣浴水之后的暗香,轻盈飘逸,如丝如缕。 花瓣浴水暗音浮,我渐渐地开始喜欢茶梅。因为那碗水让我明白惊喜只是在苦苦寻觅,细细了解,慢慢追寻之后才会不经意地降临。
个人分类: 晴窗朝露心奉茶|4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大赛终结篇】博客感言&生日感言
yangjingangel 2008-11-29 18:54
本来这篇文应该在明天发的,但是因为明天是鄙人的生日,跟一帮哥们儿朋友约好搞活动,所以怕没有时间写了,所以在距离本次科学网博客大赛的结束还有 30 个小时的时候,用我的生日感言对本次博客大赛画一个圆满的句点吧。 如果有心细的朋友一定有注意到我的博客文章分类:探索科学、品评影视、感悟人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与你分享原汁原味可乐生活!这个就是我的博客想要体现的东西。希望我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在 11 月 30 号这一天,历史上,有丘吉尔、马克 - 吐温这样的名人诞生。虽然我没有丘吉尔的魄力也没有马克 - 吐温的才情,但是我也在用心做我自己。 我是射手座,了解星座的人一想到射手就一定会想到自由。事实上,射手座的人确实害怕被束缚。那句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简直就是为射手座量身定写的。博客大赛就要结束了,对于我而言,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终于可以随性的写博了,不为比赛不为任何人只为给自己留下一些具体的回忆。 总之呢,对于我,这么多年来也是第一次过这样一个生日,所以要多谢身边的兄弟姐妹帮我庆祝。又老了一岁了,有种失落感。 不过最后还是要再次感谢我的队友、感谢在此次比赛中结识的新朋友、还要感谢在我背后默默支持我的人们。谢谢 ~~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36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赎罪
yangjingangel 2008-11-29 16:31
《赎罪》,凯 拉 - 奈特利(主演过《加勒比海盗》)与詹姆斯 - 麦卡沃伊(主演过《成为简 - 奥斯汀》)主演。该片被定义为 2007 年度一部战争悲情大片。该片画面很漂亮,推荐大家看。 故事讲得是: 1935 年夏天,来自一个宽裕的英国小康家庭的 13 岁的少女毕欧尼 塔利斯( Briony Tallis )刚刚开始尝试写作。她希望她的表姐罗拉和双胞胎表弟杰克逊和皮埃尔特能在家庭联欢会上出演她设计的剧作,但是演员们都没答应。一天,她暗中发现仆人的儿子 罗比 特纳和她姐姐塞西利亚之间有暧昧关系,而且发现他给她写了一封充满情色意味的情书。毕欧尼丰富的想象力虚构着各种可怕的事情。当她的表姐罗拉被强奸,我们的女主人公是相当肯定她看到是罗比做的。于是,不顾她姐姐塞西莉亚的抗议,罗比还是被送进监狱。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很早在法国就加入到战争中,在那里,混乱的敦克尔克大撤退时,他被抓住了。虽然过了那么些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疏远,但是当时的事情还是或多或少浮出水面 看过之后真的觉得很悲伤,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不能在一起。我在想,当初塔利斯所犯的错误:在警察面前斩钉截铁的说罗比才是强奸犯的时候,她真的只是因为想象力丰富才错把表哥的朋友看成是罗比吗? 罗比是她这辈子唯一喜欢过的人,而她却最终把她喜欢的人送上了不归路,送进监狱从而在战争中死亡,罗比与她的姐姐 塞西莉亚真心相爱,但是却因为她的那个无知的错误而被拆散,并且双双早早离世 ,她间接害死了她喜欢的人和她的姐姐。 有时候我在想,即使她是爱幻想的小说家,即使她年幼无知对成人的感情一无所知,但是我始终不能明白那个时候她所看到的一切究竟是因为幻想才误解还是因为嫉妒才误解? 当然塔利斯也因为自已所犯的错误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她一生都在赎罪中度过,她甚至连当面跟罗比和她姐姐道歉的机会都没有。最后还要借助于她的小说给这样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她最后说,在小说里给出完美的结局 并不是软弱跟逃避,而是一种人性的关怀。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犯错,有些错可以弥补,而有些错就只能在幻想中弥补。遗憾、悔恨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不完美。
个人分类: 品评影视|2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赛马上就要结束了
hep 2008-11-29 09:17
博客大赛马上就要结束了,其实觉得参赛并没有多长时间。 还是那句话,过来玩玩啊不是,叫做重在参与。得亏那几位博客写手没找我组团哈,不然我不得压抑出毛病来?鄙人一向懒惰,科研也是如此,赶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父母、老板,还有诸多好友为我操心,我有时候实在感觉羞愧无比。不过话说回来,咱本来就是过来热闹热闹,又没有团队压力,那就无所谓了。不过很可惜,由于没有压力,本来构思的一系列文章就又推迟了。没办法,最近太累。 感谢这些天中来访的诸位朋友,祝你们都拿大奖。(视频咱就不录了,没设备。)
个人分类: 所谓文学|30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赛感言(严肃版)
钱金凤 2008-11-28 23:07
这篇文章构思近一个月了,但每每提笔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因想说的太多(好熟悉,歌词?)。 这个参赛博客,占用了我近两个月的业余时间,和一些工作时间(这话要是让我们老板看见了,估计就得封杀小钱咧)。如果您问我参赛的感受,我得说句实话:我真的真的好累! 在我科学网的博客,小钱半年来才五十几篇,更新频率也就一周一篇左右。在那里只看博,不写博是种享受。只要到了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地步,方才奋笔感慨一下。而来了这边,不到俩月里,单为大赛而做的博文就远超过 50 篇! 有长期写博经历的人都知道,不是任何时候想写,就能写出东西的。起码要有素材,灵感,思想。为了这些,小钱不得不在生活工作的每个角落仔细搜寻,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整理思路,变成文字。因为我的文字是心的流露,绝不能草率而成,要对自己负责。 您以为我这样卖力是冲着大奖去的?跟您说我真的啥也不缺,笔记本我有,相机给我,我也没时间用。只是肩上担着一份责任,一种信任(中了 Neil 那句:来自别人的信任对你不见得都是好事)。小钱是我们团队最后一个加入的(比两位大哥晚了十几天),还是被所里老师两次三番动员来的,这是种无形的压力。 此外,您大概知道小钱那俩队友博客更新的速度(我哭啊,为啥我大赛选手中更新最快的二位都是我们队的呀?)。 罗会仟 师兄从 05 年就开始写博,且是去年科院博客大赛银奖得主。就是人家老兄不写,原来的那些经典博文就够用了,更何况罗兄就不是笔能停下来的主儿。郁闷 ~~~ 再看看我们 Neil 兄 ,我更哭!这位诡异传奇的大侠素以网路写手自称,光反丝就一团一团的!他的经历他博客都有,我就不在这浪费您时间了。搞理论的就是强悍,搞理论物理的更是强悍! 再加上那句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更如泛着寒光的利剑,时刻悬于小钱头上。恐怖!怎么说你好歹也在科学网混个脸熟了,又被老师如此器重,在一大堆设备中给挖出来的,小钱怎能甘为人后,给我那俩巨牛级的队友拖后腿呢?哎,苦也! 但,请允许我再说句实话:这里让我找回了激情和朝气! 小钱长久以来都和同龄人思想上有代沟,总觉得我该属于上个世纪。可是,这次大赛让我看到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 Neil 的出现,着实让小钱眼前一亮(请注意我用了引号) ! 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博客也能这么写! -_-||| 写到这不得不提一个人, 于英豪 于老师。您别看他博文中甲乙丙丁,之乎者也的,读他给我写的评论,就知道这实在是位巨搞级人物! O( _ )O 当然还有 黄佳姐姐 ,看过她博文的人肯定和小钱有同感:这个女子不一般!不能都说了,要不得连载! 总之,是你们的开朗幽默,唤醒了我青春朝气一面。谢谢 ^ ^. 在科学网,影响我文风最深的就是杨玲师兄。喜欢他充满哲理和思辨的文字。更重要的是,杨兄很多处世、治学态度,与小钱不谋而合。好多次,看着他的文章就感慨:这个想法和我的无二,怎么我表达不出这样的效果呢?我想这是一种默契。以至于,有网友评论我一些文章(比如锤炼思想系列)都是杨玲语言! 而在这里,一群年轻的朋友,用他们近乎口语化的文字,轻松诙谐的表达,让我知道,其实简单的文字也可以写出深刻的思想。让我真实的感悟到,成功的文章,不在乎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而在于语言之下的思想。好文章,能让人读后即使忘记文字,也能深刻的记住作者表达的意思。这对我今后的文风将会有巨大影响。 还有一句(您别嫌长,马上就完了):永远不要把写博客当成必须的,不要带着目的去写。两个月来认真投入在博客中,这是我深刻感受到的。 毕竟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要用辛勤去耕耘。写博只是我们闲来传播个人思想,抒发情感的窗口;或者,累了时歇脚的凉亭。不要被来自博友的赞扬冲昏了头脑,也不要因个别人的反对而苦恼。对于博客,我们不能太认真,但也要对得起读者和自己。 最后,真诚的感谢每一位默默支持我的朋友!还有我的家人,虽然家里电脑的 IP 总不能投票,但你们的关注就足以让我感动!还有我的老板,多谢您对我参赛期间工作懈怠的原谅。下个月,我会把一个完整的小钱还给实验室。还有,特别要感谢科学网给我们提供这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们在彼此学习中充分张扬个性。不能再还有啦,要不看官您都厌烦小钱啦! 谢谢大家! PS:1、这篇是发表在参赛博客上的封博贴,其中有些称谓不适合这里的请多包涵 2、之所以称严肃版,系对比前一篇参赛感言。 3、域名地址: 空谷幽兰: http://samuelblog.cn/
个人分类: 随笔杂谈|4714 次阅读|14 个评论
比赛结束,博友们彼此握个手吧,让友谊开始!
shareworld 2008-11-28 22:02
历时一个多月的博客还有两天即告结束,辛辛苦苦折腾了这么久的博友们,不论结果如何,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我准备在明天补偿一下,出去吃顿大餐,毕竟,这一个月过得特殊,过得疲惫,过得充实啊!各位博友,有相同的想法吗? 看过《亮剑》的都知道,李云龙和楚云飞,是冤家对头,也是真正的知己。再看看博客比赛,我敢保证,要不几天,大家就会成为要好的朋友!真正对手,是心灵深处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心灵深处的对手。 博客比赛行将结束,我们或许再不会像今天一样喧哗,结果暂且不论,那是评委的事情了,我们参加比赛的各位博友,彼此握个手吧!即使不在一个团队,即使不曾见面,即使曾经发生过不愉快,都无所谓,友谊之花随时随地都可以灿烂地开放! 让比赛结束,友谊开始! 上一篇: 王豪与单枪匹马
个人分类: 我有一个收获|1355 次阅读|4 个评论
小钱参赛心得暨封博贴
mylord 2008-11-28 21:55
这篇文章构思近一个月了,但每每提笔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因想说的太多(好熟悉,歌词?)。 这个参赛博客,占用了我近两个月的业余时间,和一些工作时间(这话要是让我们老板看见了,估计就得封杀小钱咧)。如果您问我参赛的感受,我得说句实话:我真的真的好累! 在我科学网的博客,小钱半年来才五十几篇,更新频率也就一周一篇左右。在那里只看博,不写博是种享受。只要到了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地步,方才奋笔感慨一下。而来了这边,不到俩月里,单为大赛而做的博文就远超过 50 篇! 有长期写博经历的人都知道,不是任何时候想写,就能写出东西的。起码要有素材,灵感,思想。为了这些,小钱不得不在生活工作的每个角落仔细搜寻,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整理思路,变成文字。因为我的文字是心的流露,绝不能草率而成,要对自己负责。 您以为我这样卖力是冲着大奖去的?跟您说我真的啥也不缺,笔记本我有,相机给我,我也没时间用。只是肩上担着一份责任,一种信任(中了 Neil 那句:来自别人的信任对你不见得都是好事)。小钱是我们团队最后一个加入的(比两位大哥晚了十几天),还是被所里老师两次三番动员来的,这是种无形的压力。 此外,您大概知道小钱那俩队友博客更新的速度(我哭啊,为啥我大赛选手中更新最快的二位都是我们队的呀?)。 罗会仟 师兄从 05 年就开始写博,且是去年科院博客大赛银奖得主。就是人家老兄不写,原来的那些经典博文就够用了,更何况罗兄就不是笔能停下来的主儿。郁闷 ~~~ 再看看我们 Neil 兄 ,我更哭!这位诡异传奇的大侠素以网路写手自称,光反丝就一团一团的!他的经历他博客都有,我就不在这浪费您时间了。搞理论的就是强悍,搞理论物理的更是强悍! 再加上那句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更如泛着寒光的利剑,时刻悬于小钱头上。恐怖!怎么说你好歹也在科学网混个脸熟了,又被老师如此器重,在一大堆设备中给挖出来的,小钱怎能甘为人后,给我那俩巨牛级的队友拖后腿呢?哎,苦也! 但,请允许我再说句实话:这里让我找回了激情和朝气! 小钱长久以来都和同龄人思想上有代沟,总觉得我该属于上个世纪。可是,这次大赛让我看到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 Neil 的出现,着实让小钱眼前一亮(请注意我用了引号) ! 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博客也能这么写! -_-||| 写到这不得不提一个人, 于英豪 于老师。您别看他博文中甲乙丙丁,之乎者也的,读他给我写的评论,就知道这实在是位巨搞级人物! O( _ )O 当然还有 黄佳姐姐 ,看过她博文的人肯定和小钱有同感:这个女子不一般!不能都说了,要不得连载! 总之,是你们的开朗幽默,唤醒了我青春朝气一面。谢谢 ^ ^. 在科学网,影响我文风最深的就是杨玲师兄。喜欢他充满哲理和思辨的文字。更重要的是,杨兄很多处世、治学态度,与小钱不谋而合。好多次,看着他的文章就感慨:这个想法和我的无二,怎么我表达不出这样的效果呢?我想这是一种默契。以至于,有网友评论我一些文章(比如锤炼思想系列)都是杨玲语言! 而在这里,一群年轻的朋友,用他们近乎口语化的文字,轻松诙谐的表达,让我知道,其实简单的文字也可以写出深刻的思想。让我真实的感悟到,成功的文章,不在乎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而在于语言之下的思想。好文章,能让人读后即使忘记文字,也能深刻的记住作者表达的意思。这对我今后的文风将会有巨大影响。 还有一句(您别嫌长,马上就完了):永远不要把写博客当成必须的,不要带着目的去写。两个月来认真投入在博客中,这是我深刻感受到的。 毕竟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要用辛勤去耕耘。写博只是我们闲来传播个人思想,抒发情感的窗口;或者,累了时歇脚的凉亭。不要被来自博友的赞扬冲昏了头脑,也不要因个别人的反对而苦恼。对于博客,我们不能太认真,但也要对得起读者和自己。 最后,真诚的感谢每一位默默支持我的朋友!还有我的家人,虽然家里电脑的 IP 总不能投票,但你们的关注就足以让我感动!还有我的老板,多谢您对我参赛期间工作懈怠的原谅。下个月,我会把一个完整的小钱还给实验室。还有,特别要感谢科学网给我们提供这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们在彼此学习中充分张扬个性。不能再还有啦,要不看官您都厌烦小钱啦! 谢谢大家! PS: 为了赛后还能继续交流,您能把之前博客地址透漏给小钱吗?毕竟,结识这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朋友才是小钱最大收获!
个人分类: |4212 次阅读|9 个评论
“王豪”与“单枪匹马”
shareworld 2008-11-28 21:20
我在自己上一篇博客《 大赛加团体奖,可惜我没有团队 》中写道,一个人参加比赛,没有团体,没有小组,但是不论如何,我都会努力拼搏,写自己的博客,同时也给大家喝彩。 在下面的留言中,我看到一个词单枪匹马。一开始是欣喜,后来越看越喜欢。 也许是一个月的孤独,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单枪匹马。孤独、幸福、自我激励,还有那种纵横驰骋的感觉,常常涌上心头。 传说中的单枪匹马,必定是胸怀绝技,迫不得已,踏上漫漫征途。关云长曾经单枪匹马,他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写下了一段历史;赵子龙曾经单枪匹马,他单骑救主血染征袍,出生入死之后怀里的孩子竟然酣然入睡;马寅初曾经单枪匹马,他是我国悲剧性的大学者,曾经说过自己单枪匹马战死为止。足球场上有单枪匹马,那叫单刀,对守门员是最大的威胁;象棋盘上有单枪匹马,棋子落处,将帅不安我不敢自比,唯有共同的感觉而已。 我知道一个人能量有限,但是有兄弟姐妹们的支持,有同学朋友们的关注,我情愿演绎一个人博客的精彩这是单枪匹马的精彩。 上一篇: 大赛加团体奖,可惜我没有团队 下一篇: 比赛结束,博友们彼此握个手吧,让友谊开始!
个人分类: 我有一个收获|726 次阅读|7 个评论
陪跑人生----写给我喜爱的马明同学
yangjingangel 2008-11-28 19:51
第一次入围男主 预示着你开始了你的陪跑人生 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些人天生是光环的宠儿 有些人注定做宠儿的陪伴 竞争源于有陪伴 有 陪伴更显宠儿的光环 伴也强于不伴 至少曾被光环照耀 即使不戴在自己的头顶 也起码有过十分之一的可能 未来还有机会 继续努力 陪跑人生有其独特的精彩 我也常常处在陪跑的位置 也许相似的人生的注定相似的精彩 (2008年TVB41周年台庆,这一年,小马同学第一次提名男主角。马国明并不红,在TVB的当红小生里也基本排不上号,而且年纪还不小,但是多年的跑龙套生涯使得他的演技有飞跃性的提高,他的努力和他的好人缘也使得他逐渐被TVB承认被观众承认。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喜欢小人物?我说:小人物一般比较有韧性!当成功光顾他的那一刻他就完全是靠实力赢得的!)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2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的团队
yangjingangel 2008-11-28 12:23
(本文来自队长张晓昱) 博客大赛快要接近尾声了,我们团队的小姑娘,各自都在书写着自己的心情,自己故事,自己感悟,自己的探索。而我们平时在qq上的交流比较多,没有在博客赛上交流。在比赛临近结束的时候,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团队吧~ 这是我们的团队: 名称 :为梦飞翔 单位 :湖南大学 创建人 : 张晓昱 成员 : 杨静 李娟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梦,它们就像一个个的起泡~五彩斑斓,有风的时候,它们就会漫天飘舞~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梦飞翔把~~ 名字是我起的,两个成员我邀请来的,我们三个是清一色的女孩子,而且学科遍布均匀。我是学理科的:数学。杨静是学工科的:软件。李娟娟是文科:新闻。 正是由于我们这样的组合,我想才会让我们更有取长补短和交流的空间吧。 下面一一介绍一下吧~ 李娟娟:可爱的美丽漂亮的小妹子。很喜欢她的文笔。毕竟是学新闻的吧,博客里内容丰富,不乏有有关新闻学的一些专业知识,让我这个外行也看的如痴如醉了~她的特点嘛:文字细腻~ 杨静:学工科的小姑娘,总是思考多多,理性大于感性嘛~看她的博文,向身置迷宫~她的小思与小身系列,我刚开始看时都云里雾里的~她的特点:思维缜密 最后一个,就是本姑娘啦~俺是学数学的,但是我觉得自己理性感性各半,有时写的文章如行云流水,有时却写的大刀阔斧,但是我喜欢在开心,兴奋,难过,失落的时候,坐在电脑旁,慢慢的倾诉,这种感觉,并不是因为什么比赛才有的。而是,一直以来,对文字的热爱。俺的特点:俺不知道~你们评价吧 哈哈 我们的团队,可能没有中科院 吴宝俊他们的团队受关注,也没有孟令宗团队有特点,但至少,我们三个女孩子都是在用心写自己的文章,用心在参加这个比赛,并用心做好自己。 所以,只有几天这个比赛就要结束了,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对文字的热爱不会结束,我们的友谊不会结束,喜欢喜欢我们的朋友,给我们三个小女孩投上支持的一票吧~ 支持李娟娟请点击 支持杨静请点击 支持我本人请点击
个人分类: 与你分享|3043 次阅读|3 个评论
第5届“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结果公布
eloa 2008-11-28 09:03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2008-11-28 星期五 4:16 几分钟前, 第5届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 在柏林通讯与交流博物馆公布了评委奖的获奖者名单。 刘晓原律师的博客 获得了中文最佳博客评委大奖。 在昨天结束的网友投票环节中,科学松鼠会以最高的网友投票率获得了 全球最佳博客 和 中文最佳博客 两项公众奖。 做为一个建站7个月的科学博客,我们能获得这么多的关注,是与各位读者和兄弟团体的支持、鼓励分不开的。我们想在此对所有帮助科学松鼠会成长的人们说:谢谢你们! 通过参与这次大赛,我们希望让公众看到博客世界还有科学人在努力,不光是科学松鼠会,也包括 科学网 的博客们,以及 格致 、 方舟子 等科学博客们,我们和他们都为科学的传播在作着不懈努力。 感谢我们的读者。 感谢在这次博客大赛评选活动中帮助科学松鼠会的网友。 感谢一直为科学松鼠会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我们的网易镜像编辑 Danqueen ;科学网镜像编辑 eloa ;小红猪小分队发文编辑 sunny0302 ,以及为小红猪、小姬看片会努力的志愿者们。 感谢从初创时期就一直支持科学松鼠会的兄弟站点、团体: 牛博网 ; 煎蛋 ; 科学网 ; 格致 ; 豆瓣科幻组。 特别感谢本次博客大赛中国评委 周曙光 先生。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047.html
个人分类: 公告|2499 次阅读|2 个评论
是不是真的要离开?
yangjingangel 2008-11-27 15:43
距离比赛的尾声是越来越近了,很多老师同学似乎都松了一口气,我也是,感觉轻松了很多。虽然是因为比赛才来到科学网,但是比赛过后是不是就真的要离开了?会有很多老师做这样的选择吧,尤其是在比赛的风口浪尖上的老师们。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但是请不要因对此地失望而离开,尤其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老师们,请不要带着失望感离开。能站在风口浪尖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人气很旺、知名度很高。 在这次比赛里,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学到了很多自己之前感兴趣而没学成或不感兴趣而怕学习的东西(比如天文,比如物理),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很多有学识的老师。如果你们离开那将是一种损失,无论对于科学网还是对于我们。 我是不会离开的了,但是也不会像比赛期间这样每天完成任务似的写文章,说实话,挺累的!有同学对我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像我,写东西就需要感觉,不是说写就写得出来的。比赛过后这里就完完全全是我的地盘了,不用担负某种责任,随性为之,想一天贴 N 篇还是 N 天贴一篇都没人管,牢骚文也好口水文也罢都由自己决定,啊 ~ 想到这里顿感轻松愉快! 今天是感恩节,之前似乎已经发表过感谢了。这次呢,特别要感谢下我的队友张晓昱跟李娟娟,虽然认识的时间很短,但是从比赛之初到现在,我有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精神。还有要感谢下罗会仟老师跟王保忠老师,因为从他们的地盘里我学习到很多,他们的博客真的写的很棒,所以即使比赛结束,你们也要坚持更新哦~~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2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赛加团体奖,可惜我没有团队
shareworld 2008-11-27 13:43
我是一个人过来参加博客比赛的。 中午看到,大赛组委会决定增加团体奖,每位入围的选手有200元的奖金,呵呵,果然是好事情啊!不论是谁得到了这个奖金,都要祝贺他们!本来我想得的,弄个入围奖也不错。两百块够宿舍里的几个同学在一起消费两顿了,呵呵。 我没有团队,只有叫好的份儿了。不过这样也不错,给大家加油了! 上一篇: 难忘的集体生日 下一篇: 王豪与单枪匹马
个人分类: 我有一个收获|861 次阅读|2 个评论
你为什么脸红?
yangjingangel 2008-11-27 12:23
一般提到脸红,大家都会联想到害羞、尴尬、不好意思等。这个是由情绪引起的脸红。当然,当一个人生气暴怒的时候,脸也会变红。 脸红是受着头脑指挥的.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神经都集中在头脑里.当我们看到和听到使我们害羞的事情时,眼睛和耳朵就立即把消息传给了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除向有关的部位联系外,同时刺激着肾上腺,肾上腺一受刺激,立刻作出相应的反应,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有一个特点,它少量分泌的时候,能够使血本无归扩张,特别是脸部的皮下小血管;可是大量分泌的时候,反会使血管收缩. 当我们感到难为情的时候,正是大脑皮质刺激着肾上腺,分泌出少量肾上腺素的时候,于是脸孔就发热发红。不光是害羞会脸红,高兴和愤怒的时候,也会脸红。在极气愤的时候,脸部就不单是红,它红一阵 、青一阵,有时转为苍白,这是肾上腺一阵阵地在大量分泌,使血管收缩,交替充血贫血或使血管较长时间地处于贫血状态的缘故。 一般来讲,大家认为只要容易脸红的人脸皮薄,所以大家都经常说当你经历的事情多了,尤其是在社会上经历了沧桑生活之后,你就会变的放得开,脸皮也会厚些。这样讲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前几日吃饭的时候,不小心被辣椒呛到了嗓子眼,顿时感觉一股血流直冲脑门,瞬间脸颊通红发烫,眼泪也跟着刷刷的流。这种状况并不是受到情绪的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喝酒,经常看到有人一沾酒就上脸(脸红),平时朋友们会戏谑说这样的人酒量很高不容易喝醉,喝一点就全部挥发出来了。事实上,也并不是这样。 喝酒脸红,很多人以为是酒精导致的,其实不然,是乙醛引起的。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才是脸红的原因。所以喝酒脸红的人意味着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也就是说有他们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 (alcohol dehydrogenase)。 不过我们不能忘了还有一种酶,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喝酒脸红的人是只有前一个酶没有后一个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不过大家都有经验,当1-2个小时后红色就会渐渐腿去,这是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TCA循环而被代谢。 那么喝酒比较厉害的人是怎么回事呢?这些人往往越喝脸越白,到一个点突然不行了,烂醉如泥。那是因为这样的人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没有,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因为P450是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那么,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给人很能喝酒的感觉呢?那时因为他们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个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在正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要超过0.1%他们才会昏迷,对大多数南方人来说是半斤白酒,而北方人由于体型大,可以喝到8两到一斤白酒。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是脸越喝越白型的,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即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会怎样呢?他/她就是传说中的酒篓子。如何判断他/她是不是酒篓子呢?看是不是大量出汗。因为如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TCA循环而发热,所以大量发热而出汗。碰到这样的人你只能自认倒霉,就是十个八个正常人也斗不过他。好在这样的人不多,大概10万分之一左右吧。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喝酒脸红的人其实不容易伤肝脏,而喝酒脸白的人特别容易伤肝脏。红脸的人可以连续几餐即便喝吐了也喝酒,而白脸的人需要更多时间的休息,因为酒精的代谢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根据有关研究江浙两省的人(古代吴国和越国的后代)似乎是红脸基因的起源地,也就是说这些人多数带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而北方人多数是白脸型的。那么如果你是北方出生的,又是红脸型的,说明什么呢?答案是明显的,因为红脸基因是显性基因。 喝酒的同时要多喝白开水(也是酒里掺水的一种,呵呵),千万不要喝茶水。 当然,尽量还是少喝酒的好~~
个人分类: 探索科学|4030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友们,现在还不是休博的时候
shareworld 2008-11-25 13:52
博客大赛进行到今天,已经接近尾声,更新自己博客的同学,好像又减少了。那个平常发言最积极的Neil师兄,也不说话了,大概是胜券在握,不在乎这几天的点击量和投票数了?忽然觉得,博客大赛在这个时候还蛮冷清的。 看了几个博友的文章,有的早已经不写,有的刚刚休博,有的声言最近两天就休博。比赛还没有结束呢,怎么一个个都消停了? 我还在写,你们不写,看我写也行,呵呵。我还有很多同学等着我更新博客呢,再说了,我不好好写,也对不住兄弟姐妹们的期待啊! 比赛还没有结束,我希望能继续和大家交流!真正喜爱博客的,不要休博。 上一篇: 我亲眼看见城管执法 下一篇: 王豪这家伙又要风光一回了
个人分类: 我有一个收获|100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忍耐与坚持
yangjingangel 2008-11-22 11:28
这样的争论好像不是第一次了吧,从比赛开始到现在。虽然一直不是很勤奋的过来更新,但是还是看到了两次争吵的高潮。 怎么说呢,我的博客是在搜狐,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搜狐会根据点击率和评论数来发放升级版博客的使用权,那个时候流行互访,凡是过来留言评论的都会说欢迎回访。我这个人有点毛病就是进去看文除非是共鸣极强的,否则不会留下只言片语,但是人家留言说要求回访的我一定都会回访,而我那个时候就是在不停的回访中认识了很多的博友。 被管理员通知可以优先升级的时候还很兴奋了一把,但是以我那种懒散和不道德(看帖不回贴)的行为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优先升级的,后来探究了一下,原来是因为那个最近访客模块的缘故再加上搜狐博客初期的热度。只要你在别人的地盘留下痕迹,他们就会寻访过来,正所谓互惠互利嘛。 来参加这个比赛就是因为这是个博客比赛,喜欢写博所以就来了。但是后来又要拉票又要上点击率对于我而言有点为难了,一是不好意思拉熟人的票,因为我的博客一般是写心情的,太熟了有点不太好,太陌生了我又不认识,所以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几票。前些日子偷溜去看小说了,结果后来上来看到好多朋友劝说要坚持。毕竟现在我代表的已经不是我自己而是一个团队,秉承着负责任的态度过来继续更新,但是拖了团队的后腿我也很不好意思。 就这个争论事件,我想到了在搜狐的时候,有个草根名博是写娱乐新闻评论的,娱乐八卦嘛,关心的人肯定很多,而且这个博主有个好习惯就是只要你给他的文章留言他就会回访并留言,所以拥有很多的铁杆儿饭,所以在一段时间里,他的博客一直都占据着搜狐博客点击率的榜首,应该可以跟新浪老徐的博媲美了。其实这本没有什么的,写的好被关注的多当然点击率就会上去了。但是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出现了不满之声接着便上演成为大规模的声讨,最后该博主只有封博搬家。其实他的博写的确实很不错,他搬离搜狐觉得还是蛮可惜的。真的有必要走到这一步么? 其实没几天了,安安静静的度过这段日子就那么难么?如果这不是比赛是否就不会有争吵了?不得而知。不管怎么样,还是希望所有的参赛者都可以坚持下去。各行各事,继续吧~~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2788 次阅读|2 个评论
狂人自有狂人处
yangjingangel 2008-11-19 19:17
刚刚参加了一个关于某某竞赛的动员会,感觉自己真的是老了,无论放在哪里都是一员P都不识的老将,虽然从来都不缺少参加竞赛的热情,但是似乎却总是达不到那种应该具备的能力。 会议中间有一位非常牛X的同学自我介绍的时候罗列了一堆堆自己参加全国各式竞赛的奖项,而且还向老师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意见和看法,更是对他对面的一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小规模的鄙视:你们连最基础的知识都不懂,根本就没有参加竞赛的必要瞧瞧,牛人果然就是牛。尽管人家只是大三的,而我都已经是两个大三了,我都不敢对他的鄙视提出抗议。我想狂人也许真的有他能够狂的资本吧。 只是,我觉得,竞赛的精神难道不是重在参与么?至少我去参加竞赛的初衷只是为了从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学到些什么,能够拿奖固然很好,但是能够学习到其中的经验对下次再下次参加类似的比赛都是非常有用的啊。 惨兮兮了那群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还没动员起热情就已经被一盆冷水给泼了回去。我无所谓了,反正都是老将了,就没脸没皮一次吧。 虽然我的缺点是三分钟热度,但是我只要决定了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到底的。这次博客大赛也一样。亲爱的队友们,加油吧!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2630 次阅读|2 个评论
参赛感言及提前祝科学网博客大赛圆满成功
moxj 2008-11-18 19:15
图片资料: http://www.jfdaily.com/sports/pic/200809/t20080924_390416.htm 首先作点解释:我总把题目写的这么长,第一因为我凝练语言的能力实在太差;第二考虑到坚持比赛的人又减少了一点,我没有理由写一个内容空乏的帖让大家进来看.我们这些剩下的队员,除了自己坚持外,更大的责任是给别人鼓励和尽自己的努力维护这个赛场的水准. 正式说点参赛的感受.既然是比赛,那就一定要有点竞争的味道.谈到竞争没有激励是不会有气氛的.管理学讲激励的理论不少.著名的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不管哪个模式,里面有点东西是一样的,那就是一个人的工作需要得到认可,工作者要获得成就感才有继续工作的动力.显然科学网对这些基本的问题做的是非常好的,另外从比赛过程中对每位选手的照顾里也体现了这一点.这些理论里还能看到的一点就是一些保障的条件,有的理论中讲是不同层次的需求.我这里要聊的当然是基本的薪水和工作条件.这一点是最因该感谢科学网的.因为他给了每位选手一个域名.这就是比赛中的薪水,虽然我不知道这个域名能做什么,但我看到自己和别的选手一样有了自己的域名,能不坚持工作到比赛结束吗? 说完西方人的激励,不能不说说我们东方人的心态.我选了一张刘翔训练的照片放在上面. 提到这位优秀的运动员,大家都会为他在奥运会上的临时退赛感到惋惜.但后来每一个人都能理智的接受,因为只有当你心情平静的时候,你才能想起在那样的伤势下继续比赛只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博客比赛虽然不是体育比赛,但其中也有相同的道理.当激励过后的竞争让你非常疲劳的时候,不防停下来调整一下状态,并不是每天写作就是坚持. 前几天的一位选手闭关修炼同样是坚持.而且在一定的状态下是更重要和有意义的坚持. 博客比赛,你不用文章说话,难道使劲拔高的禾苗就只是对科学这位农民的伤害吗?自己的生命不也结束了吗?(或许在《 做自己的领导 》已经聊了相同的感受) 自己的感言不用再说了,聊一下这次大赛的成功之处.在我分析之前,首先说明一下,因为有朋友对我在 《 爸爸也是你的孩子 》 后面感言里推荐的博主有意见.为了不制造不和谐气愤,闭免一些选手看到后有过急言论,我把自己认为不错的这位博主先隐藏掉了. 另外在讲大赛成功之处前,我们觉得大家首先因该集体感谢 Neil 先生.因为他的大名就不再次链接了. 我为大赛胜利表示祝贺,最主要的是对大赛的规模很成功表示祝贺.大概这样的祝贺不只是读者,就连科学网也不喜欢听.所以我做一点解释.在一个做研究的人眼里.做一件陌生的事情时,如果你对它没有足够的把握.那么最好是事先有足够的调查.我在《 每位选手的博客都是科学网的一份调查问卷 》里已经提前祝贺了这一点.另外,对一个不确定的东西,我们最好是做一个模型模拟它的运作.这样对真实解决这个东西很有用处.对比赛来说,这次参赛的人数很不理想,但对于做模型来讲,这次比赛的人数非常合适.这些人已经能对科学网这个主题下的作者有一个代表.这些人在比赛过程中的状态已经能放大对更多人做一个代表.点击率是一个参数,评论是一个参数,那么他们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如果再加投票数一个参数,那么他们三者之间就又有关系.将有更好的指标.比赛过程不是出现过对得票问题的讨论了吗?前一段中,我的偶像被质疑,我不得不去掉她的链接就是这些问题的反映.所以也许有些选手对点击计算有质疑,很正常,有的选手对得票有疑问,(比喻有的人在别的地方链接了,不公平)也很合理......这些有比赛前准备的关系,也有比赛中的关系.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合适的人数,所以科学网对各种数值的分析有了可靠性,对今后的决策有了指导意义.(当然我早前的博文中可能提到信息网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不记得了.也没有专门分析网络,所以不去找了.) 前一段时间,我把一个目标写在我的公告栏里.那就是我要做一点努力希望评委看到我的文章.因为我的文章写的虽然不好,但里面都记录了自己的想法.很快我把这条删了.我发现虽然自己很多文章即使不到 50 的点击,也没有机会让评委看到.但在这些仅有的比赛读者中获得了共振,有了留言.而且有朋友收藏了它们.这就是我参加比赛最大的胜利.仅有的几个评委确实水平很高,但不见得和我有一样的兴趣,那么很多东西就没有必要抱着去评委那里找点感觉的想法. 最后,祝每位选手继续快乐的写作,快乐的比赛.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3680 次阅读|5 个评论
博客大赛最新博文列表中的bug
freton 2008-11-18 01:28
晚上浏览最新博文列表,发现了如下小bug,列表中只显示了文章ID和文章标题: 正常情况下最新博文列表如下,包含博文号、博文名称、作者、分类、点击、评论、日期等信息: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49 次阅读|1 个评论
【水煮博客大赛】科学的博客和博客的科学(下)
luohuiqian 2008-11-17 22:54
【水煮博客大赛】科学的博客和博客的科学(下) 博客的科学 何谓科学?在第一节博士生政治课上,《自然科学辩证法》有云:科学是运用 范畴 、 定理 、 定律 等 思维形式 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博客是否有科学?答曰:有乎!博客之科学者,乃是运用网络概念、规律、规则等表现形式反映博客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实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网络社会形态之一。 博客的科学,乃是博客分门别类之学说,如《 科学的博客和博客的科学 》之上文。对科学博客的分类和诠释,正是博客的科学分支之一。然博客的科学博大精深,亦非三言两语即能表述清楚,故而我们即来看看博客的科学表现形式,或云与现实之科学之对比也。 现实之科学,注重探究、实验、总结、归纳、推广、表征等。即一般而言,我们从某些现象中获得启示,继而做些实验加以验证,通过实验中新现象的发现和总结,得出一般规律,然后加以公布发表,形成系统后在加以理论描述。这些,便是我们熟知的科学。 博客的科学里,也有现象的启示。比如我们看到老徐炒红了网络、当年明月炒火了历史、李淼也炒活了科学,于是乎多人效仿之。前有frjj、后有txmm乃至某某gg某某dd等等。此乃实验阶段,不过某些实验实在有点失败,只是在博客的科学里,失败的科学也能红火,因为快来啊,快看那个挫人!也是一种大众瞧热闹心理。从某些实验中,我们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然后不断有人前仆后继做新的实验(开新博客),然后试图发现点新现象。于是乎,科学博客从中萌芽并茁壮成长,快餐式、裸奔式、BT式、不要脸式等博客逐渐没落,人们开始追求真正的博客精神享受。总结规律:中国博客环境从好奇到盲从、从热闹到平静、从无聊到有聊、从肤浅到深刻,一切开始尝试走向一个科学的轨道。结论:科学博客是中国博客的未来。所以,各位参加首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的朋友们,不要灰心,你们是中国博客的未来,你们的博客就是中国博客八九点钟的太阳,博客世界终归要属于你们的!(掌声鼓励一下下) 博客的科学就要有科学的模样。我们发表博文(paper),即是表达我们的观点和看法,和现实科学所不同的是,博客科学里发表文章是可以免费而且不用审稿的(一般来说不用,实际上还得通过政审)。所以博客发文不叫做发文,可以叫做灌水(submission),地球上水何其之多,灌上一瓢也无妨。灌水完毕,审稿人审批(review)也就走走形式,大都放行。接下来便是comments和访问量。comments越多,说明你的观点受到的共鸣或者反对越多,这正与现实科学的citations相对应你可以正面引用、也可以反面引用罢。故本人坚持认为,一个博客的影响因子,可以用有效comments数量/papers数量来定义,所谓有效评论数即是除了自己的评论及回复还有某些路过者的评论数之外的所有评论数目。至于访问量或者点击量,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博客的人气,而非影响力。正如一篇科学paper,人人都可以(只要你买了这个杂志)上去see see,但你若不引用或者与你工作无关,那paper基本上就是废纸一张。 博客科学界还有交流大会,比如偶尔举办个博客大赛,也能送个大奖成为名博,也有天生名博的娱乐明星或者某类明星博客,他们是官科。也有靠自我炒作起来的名博,比如宋大嘴巴、洪大丫头和老牛家小狗的儿子的二婚老婆的小侄子还有他家三舅老爷,这些属于民科。民科一贯不喜欢官科,因为官科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你码出来的那些生活流水账就可以出书了么?谁买你账啊?所以民科喜欢抽风,说点官科们的难堪往事偶尔来点爆料有点让老百姓都接受不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枪眼是不行的,可任由人家烧咱也不爽哈。所以官科们可以尝试牺牲个人,炸掉民科的小碉堡,获得全民博客之大捷也。 博客的科学,精彩纷呈,快乐无限。欢迎你为其贡献! 喜欢博客就请 投票 支持我的博客! http://www.penrosent.cn/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1368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客大赛:也来说说网络时代博客的价值
sxzx 2008-11-17 21:27
博客大赛:也来说说网络时代博客的价值 前几天,给我们学校的学生做了讲座《博客,新时代的新媒体》。记得我当时说:今天的博客当你拥有一千甚至一万个读者的时候,你的博客也就成了一个不错的媒体。 今天的博客,的确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通过博客,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废话也就不多说了,把昨天写的一个东西发出来大家看看吧: 爱心搜索:青川孤儿姐弟,我们想资助你!(图) 作者:三峡在线 2008年11月11日,三峡在线在博客与论坛同时发了一篇由老朋友《天府早报》首席编辑党青提供的文章 《半年祭奠512全球最壮观地震遗址映像(图)》 。在三峡在线眼中,老党的博客是在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唯一仍在不断关注灾区的新闻记者专业博客。同时,党青也是地震发生后,平面媒体第一个到达青川关庄镇红光乡东河口村采访的媒体记者。三峡在线之所以发布这篇文章,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地震后的灾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灾区重建中来。 就在此文发表之后,的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文章中提到的两个孩子,虽然在本文的最后仅仅是简单提了一下,但他们更让许许多多的好心人牵挂。当时文章中这样写的: 震灾发生时,在关庄读高中的姐姐陈一萍逃过大难,弟弟陈一文在东河口小学抱着梨树劫后余生,但父母以及家里其他长辈都已不在(党青 摄于 2008年5月16日) 让三峡在线感到很意外,但又很温暖的是:很多看到了这篇文章的朋友以不同的方式联系我,向我索要这两位孩子的联系方式,并表达了想给他们提供意愿。有的是在QQ与MSN中询问,有的用邮件的方式。下面是两位给三峡在线发来邮件的朋友的邮件截图: 邮件一 邮件二(为保护隐私,三峡在线特意处理了一下热心网友的邮件地址与姓名) 遗憾的是。三峡在线也没有青川孤儿姐弟的联系方式。而且三峡在线的老朋友《天府早报》首席编辑党青也多次寻找并想联系上他们,都没有能够找到。据党青告诉三峡在线:这次(2008年11月8日记者节这一天)采访一到关庄,我和搭档吴楚瞳一路寻找这姐弟俩。询问多人无果,最后竟在地震遇难者纪念台,奇迹般遇见陈一文的同学何元敏。何说,他们姐弟俩目前已经到山东读书 有这么多的热心人想给青川孤儿姐弟提供一些帮助,但现在却联系不上他们。因此,三峡在线同样想到了新浪博客与论坛。看看有没有朋友能够找到他们,让那些好心人献上一份爱心,也让这些孩子得到实实在在的资助。 之所以想到通过网络寻找。因为还有一个朋友曾经看了三峡在线大量的地震的文章之后,她让三峡在线帮助寻找一名10岁以下的孤儿,最好由爷爷奶奶或者说由外公外婆抚养的孤儿,她愿意每个月提供200元的生活费,一直到18岁。而且她说:根据她事业的发展情况,她还可以考虑多资助几个孤儿。一直到今天,三峡在线虽然也想了许多办法,但一直未能找到这样一名孤儿。因此,三峡在线也希望通过网络能够找到这样一名孩子。 如果你知道青川孤儿姐弟的现在的联系方式,你可以联系我。 如果你能够提供一个10岁以下由爷爷奶奶或者说由外公外婆抚养的孤儿,你也可以联系我! 关于青川孤儿姐弟,三峡在线向老朋友党青要到了当时的一些资料,如下: 这是党青与他的搭档吴楚瞳在2008年5月16日从青川发给《天府早报》的摄影报道: 一个流泪无语的孩子   姓名:陈伟达。年龄:13岁。所属地区:青川县红光乡石梆村就读学校:东河小学正午的阳光很猛烈,当有人告诉我们陈伟达在这次地震中失去父母的时候,他突然将头埋在膝间,双肩快速抽动起来。无论如何问他,他都不肯说话。   陈伟达的父母离开人世后,姨妈在东河口小学找到了他。这个尚未回过神的孩子,从知道父母离开人世那刻开始,就基本不说话。最初看到他,我们曾经向他打听其他灾民的消息,他用茫然的眼神看着我们,一言不发,其他灾民说:这娃娃本来就不喜欢说话。   直到伟达的姨妈出现,我们才知道眼前这个孩子是个孤儿。由于姨妈家上有老下有小,震灾之后根本没有能力再照顾伟达。失去父母,未来不可预知,不知伟达的内心究竟有多么深刻的悲痛,他只是坐在炽烈的阳光下,偶尔抬起头来看看围着他的人,一言不发。眼泪,一直在他稚嫩的脸上流淌 一双孤苦无依的姐弟 这就是那张照片的原始图片 党青的搭档吴楚瞳正在采访姐弟俩(党青拍摄)   姓名:陈一萍,年龄:17岁。所属地区:青川县石梆村,就读学校:三锅石高中。 姓名:陈一文,年龄:14岁。所属地区:青川县石梆村,就读学校:东河小学。 当我们正在努力让陈伟达讲话时,17岁的陈一萍牵着弟弟走过来:姐姐,我和弟弟也是孤儿。她的眼神,那样无助地望着我们,望着我们胸前挂着的记者证。   震灾发生时,姐弟俩都在学校里;劫后余生,家里所有的长辈都已不在。孤苦无依的姐弟俩,牵着手走到我们面前。姐姐流着眼泪,一个字一个字在我们的采访本上写下他们曾经就读的学校,周围的乡亲说:他们两个成绩都很好,现在一家人都没了,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他们?姐姐虽然一直在哭泣,但至少能跟我们沟通。14岁的弟弟蹲在一旁,双手抱在膝上,头埋下去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我们告诉他作为男子汉,一定要跟姐姐互相照顾时,这小小的男子汉抬起头,泪眼婆娑冲我们重重地点头。只是一瞬间,他又埋下头去,强压在喉间的啜泣,一直在耳边 党青对我说:在关庄采访时,陈一萍姐弟俩那孤苦无助哀怜的眼神,曾令他迅速离开受灾群众帐篷,转身跑向空旷,一任热泪奔涌 另外,关于东河口小学,103名学生,9名教师。以及那棵救了同学们生命的梨树。 东河口小学内一棵直径约10厘米的梨树山崩地裂瞬间,两栋教学楼分别向南北向倒塌。巨大气浪像飓风袭来,老师拉着学生,一层叠一层死死抱住梨树抵抗 东河口小学,103名学生,9名教师。地震时,何天义、何发贵、何清芳3位老师,为救3名未来得及跑出教室的学生,与孩子们一起被埋废墟。抱在梨树最外圈的6名教师和部分学生被飞沙走石所伤。但整整100名学生生还! 13岁的陈伟达和14岁陈一文,就是这棵梨树搭救的幸运者。 东河口小学地震前。图中那棵梨树挽救百名学生性命。 震后的东河口小学 几乎同一个地方拍摄的两张,唯一见证的就是那颗救了100多名学生性命的树呀! 学生深情看望为救同学牺牲的三位教师 三位教师的遗像挂在英雄梨树上 同学们在梨树下放着遇难同学的书包祭奠 东口河小学幸存的孩子们为遇难教师和同学举行纪念仪式。拯救了100名学生的英雄梨树上,挂着何清芳、何天义、何发贵3位老师遗像;梨树下,是同学们送给杨金凤等3位遇难同学的书包锈蚀斑斑的铁钟,在梨树上敲响,100名幸存的孩子,噙着泪花向遇难的老师和同学默哀 在地震中父母双亡的何元敏作为学生代表,向为救自己同学而遇难的老师表达着自己的敬意:老师,我们永远爱您。老师,我来生还要做你的学生孩子们将一张张写好的心形卡片,挂上树枝,代替即将掉光树叶的梨树永远生命长青 英雄梨树之侧,孩子们捧起土,种下一棵代表着继承老师遗志的小梨树,孩子们,用最简单最动人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怀念 这或者就是青川人对全国人民真诚感恩最真实的声音,今天,我们在这块大石头上也能够看到! 后记:文章发出之后,有很多的人提供线索。也有很多的人要求提供信息愿意资助,愿意收养孤儿,所有信息,本人做了一些中转工作。相信很多人经过联系之后,他们也都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三峡在线唯一希望通过博客的力量也能够为灾区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仅此而已。 图文独家披露:北川丈夫杀妻自戕(图) 2008中国名校校长书记的十大换帅(图)
个人分类: 生活情感|2788 次阅读|3 个评论
【王豪回应Neil】我只承认Neil部分聒噪
shareworld 2008-11-17 19:40
Neil对聒噪二字甚不欢喜,出人意外。其实聒噪二字取贬为褒,多调侃之意。我很高兴这个词最先在我的博客留言中出现,并在我的博客回复中得到确认。 Neil的文章很多,我没有时间看完,仅仅根据自己的总体印象,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我向Neil道歉,并更正: 我只承认Neil的部分文章聒噪。 特此声明。 王豪 2008年11月17日
个人分类: 我有一个收获|932 次阅读|10 个评论
【水煮博客大赛】科学的博客和博客的科学(上)
luohuiqian 2008-11-17 00:33
【水煮博客大赛】科学的博客和博客的科学(上) 一转眼,科学网的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已经过半。在大家忙着拍DV记录美好过程的期间,许多人也开始憧憬起大赛的美好结局大奖花落谁家,也有些同学开始动摇究竟是安静地离开还是勇敢地留下来,还有的人只是在观望或者窃喜。然而,我们要看到的是,博客大赛的路还有一段,最终的结局如何,我想并非是投票数和访问量就能得出的结论。尽管因为首次博客大赛经验不足的问题,大赛进程中有曲折也有争议,关于评判标准的选取也各持己见,但我们必须承认,科学博客大赛在我们彼此的生活中,插了一小曲,那便足矣!行文之前,请让我真诚挽留一些动摇的同学,你们的离去将使大赛丧失一份精彩;也请荒芜自己的博客的博主们行动起来,你们的观望会让大家更多地失望;也请争论者和讨论者更多地静下心来思索一下参与比赛的真正意义,大奖放在那里,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得不得到它又有何妨?最后,敬告投机取巧者,给大赛抹上更多的污点也等同于在你脸上搽煤,请做一个正直的科研人也做一个公平的参赛者。相信大赛组委会已经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相信大赛组织者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相信评委的眼睛是雪亮而公正的,我们都要相信,我们将在此次博客大赛,收获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收获。在此,我愿意和各位参赛者一起探讨一下何谓科学的博客,也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博客的科学。 科学的博客,即科学博客。望文生义,即是和科学有关的博客。 狭义的科学博客可以是传播科学、宣传科学、讨论科学为主的博客,这在科学网上有许多样板。 科学松鼠会 就是个典型的科学博客,大家可以去参照参照。还有 黄安年老师 、 李淼老师 等人的博客也是如此。此次科学博客大赛,其实也不乏宣传科学为主的博客,鄙人的【 若水阁 】之《 水煮物理 》系列便是其一(先自夸一下哈),还有 黄佳 的【 琉璃工房 】系列心理学科普、 郭向云 老师的【 南郭先生 】的纳米科普, 王伟 和 徐文 的生命科学科普、 段煦老师的图片博客 、 高峰 同学的黑洞科普、 张伟 的红楼梦与奇妙的图系列、 李娟娟 同学的新闻科普等等。实际上,此次博客大赛的参赛博客,大都不属于此类,故而需要重新给个科学博客的定义。 广义的科学博客。广义的科学博客可以是很多方面,侧重点不同便不同。(1)以科学家的身份和思维出发,对社会、对时政、对体制甚至科学本身等睿智的点评。应该说科学网博客大部分属于此类。 王鸿飞老师 、 周可真老师 、 曹广福老师 、 鲍德海老师 、 饶毅老师 、 武夷山老师 、 李世春老师 、 李小文老师 、 籍利平老师 、 杨玲老师 、 嵇少丞老师 等等,各个博文都妙语连珠、观点精辟、思维独到,这些便是科学网博客的灵魂人物。希望我们后辈能多多学习。这类博客在此次大赛里也不少,如 王保长(忠)同志 、 金小伟 及 高孟绪 的博客、 王英才 的博客、 钟小剑 的博客、 唐凌峰 的博客、 于英豪的大杂烩 等等 (2)以科学研究者的身份出发,叙述科研生活中的乐趣和个人生活中的点滴,因为科研人的身份而区别于一般生活博客,因为我们是科学界人所以我们也可以叫科学博客。可以说,此次博客大赛中这个类别占多数。我们的队员 钱金凤 就是感性博客代表之一,还有其他几个博客,如、 苗猛猛的博客千里马 、 方云潭 的博客、 代婧伟的博客 、 马思伟的博客 、 张丽娟的博客 、 曾丽萍 的博客、 迟菲的博客 、 孙晓茜 的博客、 鲁尔贝同学 和 张晓昱同学 的博客等等。 (3)身份虽然是科研者,但也可以做些无聊的事情,比如扯皮、捣蛋、吹牛、斗嘴之类。当然,此类首推咱队伍里 neil 同学是也, 大宝司机 的活跃是总所周知的,没有他的博客大赛就少了一份聒噪了,哈哈!至于其他属于此类的,就不点名了,恶名只能自己人来当,恩。不过用neil话来说,其实聒噪只是他博客的一小部分,真的neil,真的凤雏先生,还得多看看《 我的前途 》。 当然,还有剑指偏锋者,如 贺鹏 师弟、 谷雨 同学和 刘玉平 老师的诗词,还有 孟令宗 的电影赏析系列,也不乏 三峡在线 的娱乐八卦博客。 以上是对此次科学博客大赛参赛者的简单分类,本想以众生相为题点评几个喜欢的博客,但是时间仓促只好简单成文如此。欢迎大家多多批评。 更多精彩,请见(下)集【博客的科学】。 欢迎 投票 支持我的博客! http://www.penrosent.cn/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1882 次阅读|4 个评论
博客大赛:我是不是还要走下去?
carrielu 2008-11-16 14:46
下个周末就要远行,估摸了一下时间--等我回来得时候博客大赛正好结束。这段时间我在旅途上跋涉,在丘陵小道间穿梭,如果我这敏感的皮肤不发难我应该会很享受这九天的生活。只是可怜勒我这博客大赛无法更新勒。虽然自己之前更新的也很少,偶尔想起一些合适博客大赛主旨的文字才在上面留下几笔,又有那么偶尔的两次还溜进勒排行榜,让我欣慰勒很久。尤其是不久之前我得博客开始有文字很牛得师兄师姐总之是老前辈光顾我得博客让我深感荣幸之至。这也是我在很久不更新我得博客以后得某天又决定重新拾起笔写博的强大动力之一。在这里我感谢你们前辈们! 我似乎找到勒一点王豪前辈所说得享受大赛得感觉。 但是我写博遇到得阻力也是空前强大的。不过在这一些得原因中必须承认得是我自己得原因是最主要得。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评价我得,但我自己觉得我就是一个本质上得小女生。没事喜欢发点小牢骚,来点小抱怨,平时有点小八卦,还口直心快的蔵不住话,或者又可以叫做口无遮拦。哪怕现在有点小繁忙,但很多想法若藏不住都还是及时地发泄了出来。以至于每晚 当我有时间坐在电脑前时经常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合适说的已经倾诉过了没有写下来的动力,不合适说的还是觉得不说的好。整个写博得过程让我弄得很痛苦,后来就干脆不像看下 去了。 后来好不容易发现了博克大赛中有一个同类钱金凤师姐。顿时让我觉得眼前一亮,这也是一个标榜以个人情感写博的选手。可是细看之后之后,让我深感自卑---钱师姐的文章里闪耀的是睿智的光芒,而我自己不过向想写的不过都是些絮絮叨叨的抱怨与胡想。此后更是不敢把那些胡思乱想留在这里了。 当然,这和我的人性也是有关系的我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缺乏吴宝俊师兄所具有的特质这就是个性。不过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对科学网博客大赛的敬畏之情,就像有同学曾经向我咨询:这个博克大赛的文章是不是都要与科学有关呢?我当时的回答是:不是,但是最好能靠近科学网这个主题哟! 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也许有不小的偏差,但是这个念头在我的心里形成了一种思维的定式,它总是在我看博克时左右我的思想哪些文章该放在上面,哪些则不应该。尤其是我看了罗会仟等师兄的博克以后更是自惭不已: 他们写的似乎才是真正的博客! 这些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与自己之前折腾的那个新浪博客相比,这个博客总是给我一种哽咽的感觉,有些话憋着憋着也就忘却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外部因素也多多少少也让自己受到影响。一方面是队友之间的相互影响当初很匆忙的组织了这个团队(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大的相关部门很晚才将报名通知贴出),说实在的出于自己也是组织者的身份参加还是有些许无奈的至今感觉自己的小女生作风不太适合这种大赛的氛围。我的其他两位队友( 张淑萍 \ 刘杰 )博客中的文章均以散文和诗词为主,这在这次大赛中是比较少见的,之所以少见也是有原因的叙述或者是应用性的文体似乎更能吸引人的眼球。他们很难的坚持了自己的风格,但当这种坚持没有得到回报和相应的关注时一种不好的想法就很容易滋生退出或者是放弃。当然他们没有但是那种失落与无奈还是能觉察出来的。虽然这只是我的猜想但是这种失落却影响了我因为以我的实力要想拿到个人的成就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个团队是我唯一的希望。而现在这种情绪在我的脑海里蔓延,让我窒息。 最近渐渐开始小小的忙碌了,文献任务和英语的ppt开始在我的桌上堆积,还有马上就要出发的远行,自己开始认真地想自己是不是还要这样的坚持下去?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88 次阅读|5 个评论
有多少博友挣扎着放弃?
shareworld 2008-11-15 22:37
恕我直言,经过半个月的比赛,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博友选择了退出。只要看看都有谁还在更新自己的博客,只要看看有多少人的博客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更新,只要看看现在更新出来的博客都是什么内容,就可以知道,能写的博友几乎就是那几个人,但是内容也越来越浅,越来越薄,不能写的博友似乎已经黔驴技穷,懒得更新了。 不要这样。 我们参加比赛原本就是为了享受过程。我们享受别人的每一条评论,网友的每一次点击,请相信,我们写的每一篇博客,都有人认认真真地看过!即使没有,我们也曾经认真地写过!天空不留下鸟的影子,但鸟已飞过。只要我们自己承认博客是精彩的,就值得坚持。 也许早已经失去了胜利的可能,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把自己的博客当做比赛的参与。如果我们足够坚定,就一定会想起《亮剑》里李云龙的那句话:真正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剑! 请大家坚持!
个人分类: 我有一个收获|837 次阅读|17 个评论
团队竞技之我见(初稿)
mylord 2008-11-15 17:27
说起团队,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人暗算来的。所以您看到,我们的团队(请注意我指团队)是这里是最活跃的几支之一。 既然叫一团队,就不同于个体之和。稍微有点哲学概念的人都知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那么就团队而言,这个大于表现在哪里呢?同荣同儒,同仇敌忾,不离不弃?不对,这个要求太高。因为我们参赛选手相信之前都没啥过硬交情(起码我们队是这样的)。那不高的要求呢? 起码要相互支持,互相提携。请注意这两点是不同的!别你一人点击票数疯狂飙升,你对友连粥都喝不上,也不闻不问的。说浅点就是不厚道,深了就是不讲道义。让你的那些粉丝有三分之一来支持一下你队友,也能让他温饱不是(如有愿意对号入座的与我无关)? 其次,叫一个团队,总要有点互动吧?光是自己忙活,对队友不管不顾,连他发的文章也不去捧场,真怀疑当初你是不是人家拿刀架着入伙的。我虽然是当初给人逼来的,但也懂得回应下队友,不能让人家太下不来台,要是别人再不捧场的话。可问题是,人家不见得有我这份好心:( 最后,在你博文中尽量把队友带上,让旁人看得出你们是一队的。别竟显你一个人,不信试试,他俩都退出,你一人去拿团队奖。当然不是所有文章都这样,也不可能,我说的是尽量。 最但没后,上面那些都是次要的,最要紧的是我觉得有互动才好玩,才热闹,才有意思。这让我想起科学网 青水洋老爷子 在我 那篇 无争无求,唯感恩 上的评论:祝你们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玩得快乐(这位老爷子可是一次博客大赛的银奖得主,参赛人数有 2K 多)!这样的快乐在我今天读 【博客大赛】差距 ,和写 差距之源 RE :【博客大赛】差距 时,真正有点体会到了。相信看官您也感受到些许快乐吧(没事,承认也不收钱)。 可能您要问,为啥不见你俩和 罗会仟 的互动呢?因为我们仟哥很正统,很严肃,很淡定,专心科普,不像 Neil 那么聒噪,也不像我这么较真。 所以,为了让我们这些身在队中不知福的人们(君不见王豪的那篇 一个人孤独地比赛 ),感受到更多团队中的快乐,大家齐动员吧。将快乐进行到底,相信这也许是大赛设置团体项的初衷所在。真正做到团队间的 PK ,这戏才好看! 大赛已过半,让我们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显风采,同享快乐! 欢迎您 投票 并到访空谷幽兰 : http://samuelblog.cn/
个人分类: |15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微笑——致晓昱MM
mylord 2008-11-15 11:56
今早一上来就被一个题为 《也说博客大赛,实在受不了了!请大家来看看》 吸引。原来是晓昱 MM 的,就想看看是什么把我们这为温文尔雅的小姑娘气成这样了呢? 原来事情是这样子的:由于她转载了不知源出处的文章,提交了才发现原来天下竟有这等巧合。那篇文章的作者竟在也大赛提交了该篇。所以,作者要求她删贴,她删了还撰文道歉了。这也无可厚非,就像昨天我和 Neil 同时贴了科苑星空的图片,我还让他删帖呢(当然这只是玩笑)。 但由此引起了一种争论,我们转载的文章不能参赛?您别误会,我当然知道非原创不能参赛。但是,我们为啥要转载呢?还不能参赛。原因是就是于人乐,而乐乐的道理。我们看到优秀的文章,想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份快乐和收获,这样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但问题是,倘若我们提交文章时,选择不参赛,那可真是石沉大海啦!压根就不会有几个人看到。写到这好像想起 Neil 有类似的评论,没事,您看我的就不用再看他的了(哈哈)。故此,转载注明是受到欢迎的,为共享和发扬精神鼓掌!出处嘛,好的东西经常给转来转去,不好找也不用麻烦。 另一个让晓昱 MM 郁闷的是一个评论。我就不重复了,免得大家看了一起生气。那为兄台 OR 姊妹指责博主文章题目中特殊符号是和别人学来的,盗版,还有语出伤人的嫌疑。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同仇敌忾!从博主的反映来看,晓昱同学应该开博不久或是没有多久的写博经验。其实写博久了,博客火了,自然什么样的人都有,啥样的评论都能见。我在科学网上了头条的文章,不也是招来好多让人气愤的评论? 以前听说过文人相轻的说法,没往心里去,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能荣升文人行列。但这样的事实让我看到了这点。所以,我想安慰一下晓昱,没关系,让嫉妒的人继续嫉妒吧。我们用大的胸襟去包容,让他们自惭形秽吧! 笑一笑哦,就像你头像那样美丽的微笑。不知迷倒多少光光呢:)
个人分类: |2789 次阅读|3 个评论
差距之源——RE:Neil【博客大赛】差距
mylord 2008-11-15 11:16
刚收到 Neil 的短消息回复,照常挖苦他是懒人,辩曰昨晚通宵 K 歌。一看埋怨错了,赶紧补一句:那赶紧睡吧,今天门面我来撑。过了好一会方收到回复:我写完一篇评论的。 其间我正在写 关于 张晓昱 的一篇评论 。过一会,看到有题为 《【博客大赛】差距》 的博文出现,猜是他老兄的。进去一看(其实有好几次进去一看,发现不是,还蛮失望的),原来这兄弟的评论是昨天我俩同时发的相同题目的《物理所之秋》。 一路看下来,脸上一直挂着微笑。直到最后,一句 你们这些坏人,不带搞性别歧视的!! ~~~ ,实在忍不住了,扑哧一声竟笑了出来,还吓到了边上的师兄。哈哈哈,请相信这是发自我内心的喜悦。为啥呢?仅仅因为我在这篇博文上比他受欢迎吗?当然不是!您且看: 首先,评评俺们兄弟那句 你们这些坏人,不带搞性别歧视的! 。请注意,开始我俩文章题目是一样的,完全一样,毫厘不差。但是当我读完他的文字注解,就在我题目后面加上了(抒情版)这几个字。况且,我们的文章出现在最新评论博文中时,是看不到作者的。那么,我的那篇比你的点击高,原因就绝不会是性别的差距,身份都不知道又何谈性别? 其次,我想说说我那篇博文。我的博客向来都是以文字为主(不带说因为我没相机,所以不发照片滴!),即使我相机在手也还会保持这个风格。因为同图片比起来,我更能驾驭文字。我的文字是用我的情感写成的,真实,我敢这么说。可能就是因为真实,才感人。 最后,让我来告诉你造成这个差距的真正原因吧!就在这个不起眼但又很关键的抒情版上!我敢断定,点击量一大部分是由这个引来的。评论嘛,肯定是我那些真实抒情的文字引起的。同样不是性别的原因,能把文章写得很抒情的男生也大有人在啊,我就不提名了,免得你说我刺激你!我知道你不服气啦,心里低估不就是你小女生的嗲声嗲气招人吗? 还记得我问过,这世界上什么武器最厉害?你答不出,这就是差距;而我告诉你答案,你又不屑,还狡辩,这同样是差距。 这样的结果让我很欣慰,而非幸灾乐祸。因为这验证了我的说法:唯有情能动人,爱能服人! 欢迎 投票支持 ,反对的请留言评论! 欢迎您到访空谷幽兰 : http://samuelblog.cn/
个人分类: |25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单项奖规则之我见(深刻版)
mylord 2008-11-14 22:19
前几日读了了队友 Neil 的 关于单项博文奖 ,对于他提出的按点击量提取博文的规则应该从大赛开始分前后为前后两段。这个看法我同意,但我觉得他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确切的说是一个很浅显的方面。您要问,那你看得就深了?这个嘛,您读完我下面的文字就明白了。 单篇博文的成绩取决于两部分,即点击量和评委投票。而只有点击量入围前 10 的文章才能有资格送到评委们面前。这就出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细心的博友可能看到,都什么样的博文在这里能获得高的点击量呢?(前提是没有自己刷的)以我个人的体验,就是幽默诙谐,内容新颖,文字精炼(有字数超过1K的基本就没人看了),还有标题怪异的文章。比如我的上了 24 排名榜首的几篇 我要检讨,深刻地 , 您见过这么可爱的师兄吗? 。而这些文章我是一般不敢在科学网的博客上更新的,为什么?因为觉得他们太轻了。之前我写一篇博文至少要花上 2 、 3 个小时,而现在 1 小时就能写上 2 、 3 篇。能在科学网引人瞩目的文章要真正言之有物,要么笔锋犀利,要么思想深刻,要么感情真挚(情到切处方感人),要么紧跟前沿。 我为啥要提科学网博客的特点呢?您看看我们那些特邀评委就明白了。那可是清一色的科学网名博啊!您不妨到他们在科学网的博客去逛一下,就明白了。要么不写,出一篇就一石激起千层浪。能被他们看上眼的文章绝不会是这些单以娱乐网友,靠搞怪标题赢得高点击的文章。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高点击量的文章一般都达不到评委们的要求。而那些真正有分量的文章,经过作者深刻思考,认真推敲的文章在大赛又不会得到高点击。我相信您也同意! 你比如我收藏的唐凌峰的 他为什么能成就伟大的科学家读《爱因斯坦》有感 , 谷雨的掬水沁心寻觅理想主义 。这些文章字字句句都能看出作者的用心良苦,尤其唐用一个多月写的这篇,真的是让人看来振奋。又如 罗会仟 的【水煮物理】, 黄佳 的【情绪系列】博文, 贺鹏 那些优美的诗词, 段煦老师 那些师法自然的科普文章,还有鄙人 锤炼思想 系列(这些都是上过科学网精选推荐的),还有好多我看了很震撼的文章,但是点击量都少的可怜。评论更是大多挂零,让人惋惜! 因此,很可能,到最后按点击量单片海选出来的前十博文质量并不佳。比如我们 Neil 一早写的那个关于 我们的团队 ,竟有 418 的点击(请相信这是真的),倘若这篇文章入选前十,您说评委老师见了会什么反映呢?会不会也囧一个?然后认定我们新生代的青年人就能写这样浅显易懂的大白话呢?而另一方面,很多优秀有内涵的文章却被漏掉。 因此我觉得这个单项博文的筛选不应该只有点击量来衡量,具体怎么解决我想编辑部会有更明智的办法。要不然,这很难说会不会成为本次大赛的败笔。 另: Neil 既然自称反面教材,就不会反对我拿你的博文说事吧?何况你是我队友,不拿你开刀难道拿我自己开不成 ? 再说,我也没有正合适的文章做反面教材啊。就这样了,你有啥不满秋后一起算,反正你还欠我好几笔呢:) 哎,可累坏我了。光是贴连接就花了半小时,您要是不 投票 ,可对不起我啊:) 欢迎您到访空谷幽兰 : http://samuelblog.cn/
个人分类: |2646 次阅读|4 个评论
精湛的技术,服务的艺术
moxj 2008-11-14 20:32
给爸爸、妈妈电话问过好,打开邮箱,注意到了有关参赛感言的通知.在我的大脑中马上飘过和爸爸一起在医院时的画面.医院入口的大路边挂着吴阶平院士题语: 既要有 精湛技术,也要有服务的艺术. 对医生这样的服务行业是这个样子,其实做科研又何尝不是呢?即使参加比赛这样的事情也一样. 为了不让爸爸、妈妈过多的担心,虽然我最近为这个比赛花了不少时间,但还是没有和他们提,因为这样的事情即使给他们解释清楚了,也只能让他们为重新回来上学的我增加一份牵挂. 对我的导师,我更不能告诉他.参加比赛后我们的任务又增加了很多,如果让这样一位慈爱的老师知道了这件事情,他一定会很支持我,但学习和实验呢?他对我的关注和牵挂只能继续再增加...... 无论在哪个方面,我都没有精湛的技术,但作为一个男人,我不能放弃追求那些服务的艺术.因为对他人负责任是做人的起码要求. 关于比赛,正如我在 《给科学网的两点意见》 中提的一样.虽然 自己只有一篇为比赛写的文章《 系列报道-几个地质队员在天山的一天》 因为感动了几个兄弟唯一上了排行榜.大概我现在的点击还不到最好成绩选手的十分之一,但我一样不会放弃.不知道怎样才算是进了决赛,能和我进这个赛场时仰望的那些大侠们在一样的场地上跑步.但参加这个比赛以来,毕竟我多次战胜了自己.高中毕业以后到比赛之前的八年多里我只写过几千字的日记,但现在看到博客栏里的文章数目,一个月中,我在电脑前敲打了超过五万字.虽然它们看起来是那样的拙劣.而且由于我只会用这个 ABC 打字法,错字和排版也让人看了非常好笑.但我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要说的话. 尤其让我鼓舞的是在仅有的三百多个选手中,我得到了几位自己一直仰望和为他们加油的大侠们的鼓励和肯定.这让我更有信心能继续前进.我能感觉得到:自己远不及 郭导的严谨 ,达不到 王豪的开阔 ,望不见 Neil 的犀利 ,触不到 王伟的思想 . .....但我依然坚守自己的执着. 更因该让我们关注的是那些博客里和我一样没有什么 精湛技术 的大多数.他们和我一样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但他们却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没有放弃追求 服务的艺术. 参赛感言:每一位坚持比赛,不断追求的选手都是我们的感动,都是科学网第一次比赛的最大骄傲.兄弟们,为自己加油!继续前进!
个人分类: 成长思考|3379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要检讨,深刻地
mylord 2008-11-13 22:19
昨晚和某君聊天,临走时对方问: 你怎么还在实验室呢? 是啊! 你不会都在实验室写博客吧? 是这样的。小惭愧一下 -_-! 然后对方就你啊你,你说说你,让我咋说你呢?你啊你,于是就以这个周期循环起来。我一见这架势,赶紧态度谦虚,接受教育。这才避免了一场无限循环的老生常谈,囧。 仔细想来,这话也不无道理的。办公室里,老板为啥会给每人配一台电脑呢?无外乎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查收邮件等工作之需。至于娱乐休闲,就不该用办公室的电脑了,这样很不厚道。说严重点,就是假公济私!对不起老板,对不起基金委,对不起纳税人,就对不起广大人民群众! 天啊,我这罪名还大了!不过我也是有苦衷的呀。您得容我细细道来不是?上个月小妹开始准备出国考试,来不及买本本,就把我的借去了,说是年底还。您说这样正义的事业,我这当姐的怎么能不支持呢?想着来了实验室,在寝室上网的时间也不多,博客也不要天天写,就义无反顾大义凛然的答应了。 可谁成想,刚凛然了没几天,就给人拉来参加博客大赛。这下真的开始怀念我的本本了!可是,都到了这份上,我也只能咬牙挺着了!用每天晚上 9 点以后是时间疯狂码字。其实每晚从实验室回来,路上总是很自责。可又无奈!看着那昏黄的路灯,感叹道:唯你知我心矣! 但庆幸的是,我们老板很仁慈。不但不批评我,还经常到我的博客上留言支持我!感动啊!天下哪找这样的老板去啊?所以,我豁出去了,这博客大赛一定要争个气,也算报答老板的不嗔之恩! 您看,刚开始还 无争,无求,唯感恩 呢,可是到了这会儿。。。。真是人在大赛,身不由己啊! 我要检讨,深刻地,谁也别拦着! 支持的就投一票 , 若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指点^ ^ 欢迎您到访空谷幽兰 : http://samuelblog.cn/
个人分类: |1555 次阅读|2 个评论
只语片言
dewyeyed 2008-11-11 07:58
博客大赛走到今天,聆听风吟已经不是一件易事;路边窗外听到更多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是我后知后觉吧,是但愿不遇车马喧吧;可是既然已在人境,小石块激起的重重水纹总会蔓延无边。 虽然没有neil 同学那样的有理有据,但我还是想说这些只语片言。 常常地想,要是世上真有张无忌就好了,排解纷难当六强,不见倚天心不伤。 可是,又有谁能真正做到他强自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自他横,明月照大江呢? 希望并且努力做到的,只是真诚地以我手写我心罢了;岂能万般如人意,只求此地暖人心。 我们都是从秋天开始科学网博客之旅的,不知道,到了冬天,各自会以何种方式说再见?
个人分类: 矮纸闲草客京华|2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吾日三省(3)朋友,你我有多少时间可以荒废?
mylord 2008-11-10 23:35
看着这个题目,心中充满太多的感慨。 08 年从 6 月结束了研究生院的考试,宣告解放,到 9 月回所期间整整 3 个月。这段时间,开始计划好好看文献,义愤填膺的搜了好几十篇经典文献加最新报道。然而一下子松懈下来就很难再回到之前那种状态。 初进所的两个月忙碌,但依然迷茫中。加一起思想处于茫然中,整 5 个月啊!一年能有几个 150 天?一生又能有几个这样的一年?我又有多少时间可以如此挥霍?想到这最后一个问题,我心都疼!曾经的壮志凌云,废寝忘食,昔时如金,都哪去了呢?难道我也堕落了吗? 大学时候,很巧合的是,寝室四姐妹中我们三个同专业的丫头,高考各科成绩没一科相同,但总分却不差毫厘。她们把大学定格为最高学历,而我踏入校门那一刻就定下恒心,读研攻博。于是我们四年的生活天壤之别,不好说谁在天上,谁在地上,因为她们现在早都成家立业,而我还在为梦想拼搏。 怀念那时的我,不论自修室人多少,不论外面在过什么节日,有什么明星到访,都与我无关。那种心静,湖面一样安详。我相信,我永远不会是个堕落的人。因为我的信仰,和梦想。但是又怎么解释我这近半年浑浑噩噩的生活,精神生活? 我沉默,只因无言,心痛。看到墙上立志的言语:梦想,可以让你傲视眼前所以的困难!泪水,静静的流出。和他一起流淌出来的还有,曾经的彷徨,自责,不安。 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坚定的写下今后的作息时刻表: 6 : 00 起床(静思) 6 : 30 晨读(办公室) 7 : 30 早餐 7 : 50 专业书籍、文献、数据 9 : 00 实验(视情况定) 11 : 30 午餐 13 : 30 实验(视情况定) 17 : 30 晚餐 19 : 00 静思 19 : 30 逛 Blog 21 : 00 专业书籍、文献、数据 22 : 30 闲书 23 : 30 回寝 贴在这里没有任何显摆的意思,只是给自己一个警告:很多人都在监督你!心理学上说, 3 个星期就能形成一种习惯。我相信我能做到,至少尽量做到。起码比放纵自己的日子要好过的多。把目标定在太阳上,至少也能到达月亮。 怀念大学时,那雷打不动的作息时间。那曾是我的骄傲,而且将一直是! 赞同我的朋友们, 投票支持一下 吧,我们一起奋起!
个人分类: |2614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是标准我怕谁?
moxj 2008-11-10 22:53
(图片来源 http://www.polywin.cn/size.htm )   虽然我天生面目狰狞,但却一般是个内向害羞的人.所以有些事情和朋友交流的也很少.昨天回到寝室,涛涛- 在北京就和我一个寝室,算来一年多舍友了 -和老大- 刚三个月舍友 -正谈论找对象的事情呢.看到我回来后,老大马上和我开玩笑说,去泡妞了,这么晚才回来?没等我接话,涛涛马上回答,保哥连男女都分不清,还泡什么妞啊.之后还是他们俩的的对话,我一直也没有插上话. 在涛涛看来,我除了给爸妈问好,手机一年多都当固定电话扔在桌子上,所以我不可能有女朋友.在老大看来,我已经是有孩子的父亲了,所以过的很简单,不会和别的学生一起去找女生玩. 大家都知道我们计算物体速度的时候需要找一个参考系.不然任何东西都是运动着的,速度就没有意义.我们一般找什么东西做为不动的参照系呢?当然没有特殊情况,我们自己就是静止不动的,别的东西是在动的.其实我们分析速度之外的东西也是这样. 人总是习惯以自己为标准去衡量别的事物. 有的同学觉得两个人的距离太远了,分开的时间太久了,所以感情也就不现实了.如果站在这样的立场看,那和我一年多的生活足以判断我是一个没有女朋友也没有感情牵绊的人.有些年龄大的人,组建了家庭之后体验到了责任的存在.所以站在这样的立场,看到我愿意三个月过一个人的生活,就说明我是一个组建了家庭的人.也许这个时候会有人想知道上面问题的答案.非常抱歉,这种隐私我不能说,因为它是一种不属于一个人的隐私.如果你对这个回答不满意,我推荐你看 《我把秘密藏在你心里》, 写博开始我已经回答了这样的问题. 所以现在我的答案只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选取的参照物不一样.这样一个结论也许可以让少数几个人觉得有点逻辑,也许会让人更加矛盾和迷惑.如果你这个时候还要联想什么量子力学和测不准原理,我确定你是会走向一直的矛盾. 如果你这个时候能回过头来反省下自己,看看你这个参照系,那不是问题会简单得多吗?把地球做为中心,不断的用本轮来解释你看到的现象.我想谁都知道结果是什么样子了吧?我们比较不同参照系统里两个物体的速度谁都会知道是没有意义的.但却每天再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学过中学语文的人都记得有篇叫《皱忌讽齐王纳谏》我在 《抹翔鲸眼里的处女》 中也试图找到一个我们观察人类社会的参照系统.这些显然都没有提供一个可寻的标准. 但,平等,包容,首先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可能是我们进行人这种物体速度测量时很好的一个参照系统. (注:可以看到,包括题目括号里的字,所有括号的字都不是我写这篇短文时想要写的,所以请大部分读者略过,但这些括号里的字显然影响了我的正常思考,以至外面的字写的很不连贯,也有很多差却.打完球回来编辑这篇文章的时候,比赛网上看到了更多关于三峡在线的文章,对他的文章我们可以刻薄一点评论,因为那有比赛主题做标准,但对 王军 老师的评论,让我不能继续写上面这个话题.新浪网我不知道是个什么网,但我最近在看科学网,有的老师也在比赛博客和科学网博客里链接了投票,而且科学网还把这样的文章放在首页列表里,即使文章和主题紧扣,但那里投票的老师一定知道比赛的主题吗?是不是文章能说服别人投票就可以了?我好不容易告诉几个同学开博了,结果人家还说不知道投票在哪里,后来知道了,又说看我文章累的很,脑袋跟着跑很远了,管什么投票,所以建议我把投票放文章结尾.三峡在线的文章显然不是我的兴趣范围,所以我没有投过他,支持他.但今天比赛网把我心情搞这样,我不投他,还能投谁?也许还是文章结尾那局话, 首先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括号里的一些误解如果会让大家给科学网提意见,我很高兴,但如果攻击科学网,那我们还发帖到科学网做什么呢?) 关于票数,我先引用个不成熟的概念,网友投票,我想给我投票一般甚至还多的人是我认识的,但我好象还没有网友,所以请科学网选拔我是否能进决赛前,把我票数减掉一半.未免别人会攻击我,哈哈,但有些人的票虽然被质疑,却可能没有这种情况.具体意见,参见我写的 做自己的领导
个人分类: 成长思考|40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让你看看我“痣”在哪!
mylord 2008-11-10 21:55
对于队友吴宝俊所提 罗会仟的博客志在传播科学,表达信仰。钱金凤痣在。。。没见过人,不知道痣长在哪里。。。 本人甚感痛心疾首! 您问原因?好吧,怎么着我在这里写博也一月有余了,发文也近 50 篇了(不和某些人比,一就话也叫一篇博文,当你是鲁迅呢?),虽不敢说见志于每篇,但至少,大多数文字还是能表达我的思想的(如果您同意这是种思想)。作为队友,别人我不奢望自己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到底是我们不和你掺和还是你单干?否则又怎能连队友的博客风格都说不出? 我决不承认我的博客无风格可言!也许您觉得我这话说的大了点。但这是在以往博友反馈给我的感觉中看到的事实。曾经在同一些并不熟悉的博友交流时,他们能很肯定的说出我的性格特点,思想脉络,文风走向,甚至我的家庭背景(这个我从来没在博文中提到)。对于初入博坛的小钱来说,这些让我感动不已!但同时,也说明,我的表达是没问题的,清晰的。可以让目明心清的人,一眼就能瞥见我的内心世界。 因为这是我的风格,在文字中将思想赤露敞开。 我为什么要写博?因为我有话要说,不是自言自语!这话不仅是要自己说出来心里痛快,而更是一种呼唤,和期待。否则,我可以只写日记,像以往那样。我呼唤什么?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一种对真理和价值的执着追求,一种可以超然物外的人生领悟。在科学网,我遇见两个这样的人我 称之为兄的杨玲 ,和 关燕清姐姐 。当然还有很多睿智的老师,他们值得我崇敬和学习,但论到喜欢,近唯见他们二位与我相宜。 期待在这也能遇上这样的人,开始以为找到了。但我可能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君子之交淡然如水,不对别人期许太多,也许才是理智的。但,理智和激情似乎不可同求,而我更愿意选择后者。这可以让我永远感觉不到冷,和寂寞。但,感性太多又 即使见到,您也不会知道我痣在何处!因为我明明的摆在纸面上,您都看不到,更何况我要隐藏的时候? 不想多说了,您有兴趣可以看看 送给孤独的人 和 惊涛骇浪中的安宁 。 就这些了,大家若同情我,就给我 投一票安慰一下 吧。
个人分类: |2583 次阅读|4 个评论
三峡在线关于博客大赛的最后一次JJYY
sxzx 2008-11-10 20:29
   免得误会,先说一句:别认为我是要退出了,只要没有被组委会取消资格,一定会坚持更新。我只是说对这次争议事件我最后一次回复一次,以后,不会做任何相关说明了。有时间,多做点正事吧 三峡在线关于网络生活与博客大赛最后一次JJYY 作者:三峡在线 曾经,广告我们只能在户外与电视中可以看到。然而,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广告同样也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 三峡在线的业余时间,踢踢足球,写写博客。有时候也备感惬意。说到惬意,六岁的女儿曾经问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呀?想了半天,我告诉她:就是精神和身体上感到舒服,心情舒畅。估计这样的解释才能够让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明白。从她给我的眼神中我的确看到了她有明白。 其实,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与三峡在线一样,当初在新浪开博谁也没有想到博客发展到今天居然也出现了广告。今天,新浪博客的广告共享毫无疑问让新浪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时不时地看到自己的博客上飘动的几个精致的 FLASH 广告,心里经常在想,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也不后悔一直到今天只有新浪的独家博客,虽然接到过很多大型门户网站的邀请。因为我觉得,一个人一生中能够做好一件事情就已经足够,今天的博客已经俨然成为了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在每个人的博客人生中做好一个,也就是做好一件事情就已经足够。 或许,有人在怀疑,你小子是不是在给新浪博客做广告,写软文?于是我也在想,新浪博客需要我给它做广告吗?有时候,网络时代的生活就是这样,在质疑与被质疑中你我都在成长。只不过就看用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去面对了。 有了网络,衍生了好多让我们都不太明白的词汇。比如说刚才三峡在线提到的软文。若干年前,你怎么都不可能听说这样的东西。就如同宅男、宅女般的称谓。这个时代太需要创意,就如同我们的日常用语一样,同样也是深深地打上了网络的烙印一般。 写到这里,三峡在线突然想到前几天一位朋友给我讲的一件事情。是关于达能与娃哈哈纠纷事件的。最近,达能与娃哈哈的诉讼中不但输了官司,更被爆其高管在中国工作却不向国家纳税的违法行径,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赔了夫人又折兵。然而,这位朋友告诉我说:达能不愧是国际巨头,砸下巨资请的国际级公关巨头奥 X 公司也十分了得,一直在网络中上串下跳,但至今没有成功案例的著名网络推手立二也参与其中,隔三岔五出一个娃哈哈的负面。说到这里,三峡在线笑了,今天面对这样的大型利益之争,居然把网络推手立二也拉了进来,立二这个人三峡在线了解不多,但曾经在新浪杂谈导演的艾睛睛别针换别墅事件最终以利益分配不均而露了马脚,失败程度可想而知。虽然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幕后操作队伍,娃哈哈几乎都由宗庆后亲自出面辟谣澄清,以寡敌众最终还是胜诉。这样的纠纷,拉上这样的推手,由此足以可见,今天不仅仅是广告,似乎很多的事件都深深地打上了网络的烙印与标签呀。 当然,在此提到娃哈哈与宗庆后,也并非我想给他们做一个什么广告,因为他们的这场纠纷早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事情了。就如同新浪博客,它们都已经 NB 得不需要我这样的草民来为之 JJYY 了。呵呵, JJYY 如果有人不明白,就是唧唧歪歪的意思了。 从生活说到博客,从博客又说到达能与娃哈哈纠纷事件。总之,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了网络的影子。或许,这就是一个真正的网络时代吧? ----------------------------------------------- ----------------------------------------------- 以上部分本来是自己写的一点感想贴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但联想到网络生活、博客大赛、以及今天不经意之间卷入的这场纷争。于是,借用此文,再谈点自己的真正感受吧,也算是我对大家如此关注三峡在线参赛的最后一次回复吧。 的确,正如很多人说的那样。三峡在线的确有一些网络背景。也的确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都邀请过我去开博,但三峡在线一直到今天也只开了新浪的独家。虽然我曾经选择过一段时间的凤凰博客,虽然半时间不到就拥有了一个近 700 万的博客,但最后我还是关闭了。原因只有一个,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更新。 当初我的同事让我参加报名参赛,其实我思考了很久。原因也就在于一是没有时间,二是考虑到我的参赛或许会引起很多的争议。虽然大家并不认识我。同时,可能我的文章与真正的科学也不对题。 就在报名快要结束的时候,当我再一次被电话问及参加了没有?于是我下定决心注册了。时间是在 2008 年 10 月 13 日。到今天还不到一个月。虽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既然来了,于是我就要更新,刚才去看了一下,也更新了 49 篇文章。很多都是曾经与现在被很多网友认可的文章。但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我的文章与我的博客受到了如此待遇,这的确也是我始料未及的。这也是我感到最遗憾的地方。 注册的初衷,说自私一点。是为了不让我所就职的三峡大学在这次活动中成为空白。说大度一点,做为一名普 通高校 老师,又符合报名条件,同时也是一位博客的先行者(在新浪用了一年 10 个月创造了 5200 万的流量,请原谅我自己这样的评价),为何不支持一下科学网组织的博客大赛呢?从内心深处告诉大家:来参赛并没有想到要获个什么大奖。说句实话,今天我的新浪博客的每个月广告费已经出乎我的意料。这个奖不会对我有任何诱惑。 正如王豪朋友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仅仅是来注册博客,如今吞没 有这样一个大赛评比。相信没有任何人会提及三峡在线。同样,三峡在线的名字也不会被大家频频提及。 在此,我要感谢这些朋友的包容与理解。只要我没有被清除出科学网,我依然会继续更新,只不过我不会把所有文章都贴到这里,毕竟,这里是科学网。 其实,就介很多人在我的新浪博客留言的那样。你天天没事做吗?然而,有谁知道,每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别人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我还在写自己的文字。因此,虽然只是一种休闲生活,业余的一种爱好在这样一份坚持之中今天也做成了一种事业,因此,我不后悔。也不怕别人质疑我天天无事,更不怕别人说你天天上班不做正事。因为你可以看到我的每篇博文几乎都是在深夜发出来的。只不过,别人在游戏的时间我在博客而已。 同样,我虽然对目前这样的尴尬局面有些遗憾。但我不后悔 10 月 13 日我鼠标的最后一次确定提交注册。因为,我不是为奖而来,我是为分享而来。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有时候,网络时代的生活就是这样,在质疑与被质疑中你我都在成长。只不过就看用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去面对了。回顾这不足一个月的科学网博客生活,我很坦然,相信,我会继续坦然下去的 另外:大家所有关于质疑与支持的文章我都看了,只是我没有去留言回复。无论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都要感谢大家的如此关注。对于此事,我不想继续用太多的文字来说明。今天,就算是我最后的陈述吧。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生活情感|2979 次阅读|2 个评论
Interview with God
mylord 2008-11-9 22:19
Interview with God I dreamed I have an interview with God. So you would like to interview me? God asked. If you have the time. I said. God smiled My time is eternity. What questions do you in mind for me? What surprises you most about humankind ? God answered That they get bored with childhood, they rush grow up and then long to be children again. That they lose their health to make money and then lose their money to restore their health. That by thinking anxiously about the future, they forget the present, such they live in neither the present nor the future That they live as if they will never die, and die as if they had never lived. Gods hand took mine, and we were silent for a while And then I asked As a present, what are some of lifes lessons you want your children to learn? God replied with a smile To learn they cannot make anyone love them. What they can do is let themselves be loved. To learn that it is not good to compare themselves to others. To learn that the rich person is not one who has the most, but one who need least. To learn that it only takes a few seconds to open profound wounds in person we love, and it takes many years to heal them. To learn that there are persons who love them dearly, but simply do not known how to express or show their feelings. To learn that two people can look at the same thing and say it differently. To learn that it not always enough that they be forgiven by others. But they must forgive themselves. And to learn that I am here. Always! 转载原文地址: http://www.oh100.com/huayuan/english/classic/200207/08080419117.html -------------------------------------------------------------------------------------------------------------------------------------------------------------- 博主按: 太多的时候以为我们很聪明,然而忙碌一生是否记得我们为什么来到这蓝色星球? 我们是过客还是主人。若是主人,那么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家园? 不要为了外在的东西,让自己里面的生命窒息。 生命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生命的延续。 让我们更理智的活着! 对生命负责。 每个人。 你和 我。
个人分类: |2277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客大赛:要充分发扬友谊第一的精神
hep 2008-11-9 20:35
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当然现在我认为仍然不过分。 最近比较忙,平心静气写博已经不太容易。或者说,虽然一肚子话要说,但是没有足够的心情把这些语言充分地组织起来。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尽量保持原有的习惯: 来访者必回访,留言者必回复,评论者尽量回复,即使不回复也要保证回访。 当然这个与我的博客访问量一直不大有关。如果访问量较大,恐怕就无暇每次回访了。这样也好,可以让我充分了解我的每个来访者。(当然啦,你要是匿名我就没辙了) 鉴于现在还要投票,我就增加一项,也是最近一直坚持的: 大胆投票 。我看来访者的博客各有特色,发扬回访不白看的精神,投票!当然对于那种啥也没有的,或者内容很不好的,我就不投了咱还是有投票权的嘿嘿。 本来嘛,参加这个大赛就是为了满足新鲜感,结果倒在其次。而且看目前的精神状况、博客状况以及人气状况,咱也就是当当绿叶。这倒是和参赛目标很一致,哈哈。不过获奖谁不喜欢啊?那就大胆行使我的投票权吧,支持我喜欢的blog。各位,加油!我们所的那啥队,加油!
个人分类: 博客大赛|2869 次阅读|6 个评论
参赛博客和科学网博客是不同的?
freton 2008-11-9 02:01
前几天,孟津老师(之前我不知道是老师,汗!)在我的 哲思短篇(二)为何而生 这篇博文后留言,并向我推荐了他以前写的关于活着的一篇文章 活着就是为了要活着 。看了孟老师的这篇文章,心里被震撼了,活着就是为了要活着这么一个显得有点怪怪的标题,却解释了活着的本质。 然后我就想加孟老师为好友,但当我登录后仍提示我要登录后才可加为好友,当时觉得好诡异。今天再自习看了看,觉得有些不同:参赛博客用户的域名是http://blog.sciencenet.cn,而科学网博客用户域名是http://www.sciencenet.cn/blog/,所以参赛博客的用户无法加科学网博客的用户为好友,除非另外再申请一个科学网博客账号。 现在问题自然就来了,如果博客大赛结束后,我们的博客还存在吗?还能否发文?或者,参赛博客能否转到科学网博客?我一开始就误解说申请的博客就是正式的科学网博客了,如果以后不得不申请科学网博客,再把这里的文章转过去,岂不是很麻烦? 期待大家的答复,谢谢。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68 次阅读|1 个评论
吾日三省(2)——包容
mylord 2008-11-8 23:16
不要看到别人身上的刺,而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圣经》 当我们发现别人身上有不如你意的地方,心里肯定很失望,如果他曾经是你很看好的人。但是应该清醒的看到,没有人是完全的。别人的不完全,能给你正视自己性格缺陷的勇气。 不要抓住对方的缺点不放,给别人改正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改正的机会。在苛求别人之前,先苛求自己。其实,我觉得真正聪明的人,是宽容别人,而苛求自己的。好诱人的话!但是真的好难做到呀!所以,把这个作为我的目标。努力,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中不断磨练。 当有来人伤害你时,包容的心态能让我们不至于受伤。包容可以让我们如母亲一样爱护对方。大爱无理,理讲得越清楚时,心却离得越远。包容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和超然。你不信吗? 不要太计较,其实大多数人是善良的,即使是伤害了你,相信也不会是有心的。用爱去包容,比用理去争辩要来得好得多。爱,可以为你疗伤。 当你看到他人不足时,反省下自己吧。换了你会怎么样?也许,同样的事情,你不见得比人家处理的更好。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学会包容。让自己轻松,也让周围的人轻松。 图片来自网路
个人分类: |3209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个性很强吗?
mylord 2008-11-8 21:44
在过去几天的评论中,不止一个网友提到,我好像个性很强。这是鼓励,还是劝诫呢?我体会的是后一种。首先,真心感谢大家的好意! 那么什么是大家所谓的个性强呢? 如果说,倔强,任性,调皮,算个性强的话,我承认,至今没见比我更强的。 如果说,不圆滑,不会讨好,不会应酬,我行我素,算的话,我也承认。 如果说,不好管,不听话,不服输,算个性强的话,我同样承认。 但这是缺点,还是优点呢? 我个人觉得,掌握火候,做到适度,就是有益的。比如,倔强如果不是固执,任性如果不是冲动,我行我素如果不是一意孤行,不听话如果不是不接受任何意见。 可是,问题就在这可是上。我这人做事总喜欢走极端,从来不知道度在哪里。就像要是忙起来,连饭都懒得吃。要想让我听话,除非你把道理摆的明明白白,让我心悦诚服。要我说谄媚的话,趁早别想,我爸妈都没听过我说呢。 好吧,个性强有啥不好呢?总别没个性要好吧。我个性强,只是我太喜欢坚持。但这不代表顽固不化,我这个年龄应该没这样的实力,以后老了就不知道了。个性强就不好嫁,找不到对象吗?平时的小事我是没心情去较真的,应该不影响与人和睦相处。 就算这样不好嫁,我喜欢,又能怎么办呢?也不能为了嫁出去,把自己最珍惜的东西都给忘了吧?要是那样,我就不嫁还不行吗?
个人分类: |2467 次阅读|2 个评论
你们实验室真那么累吗?
mylord 2008-11-8 19:44
昨儿在 MSN 上碰到大学同学,寒暄了几句后赶紧向他推荐我的新博客(别鄙视我哦,这也是给科学网造势嘛)。这家伙,不看博文先看照片 ( 这回您知道我为啥把头像换了吧? ) 。 然后,那位老兄的一句话让我笑得差点岔气:小凤,你们实验室真的那么累吗? -_-||| 开始我还没反映过来,后来才明白,他是说我怎么一下瘦成这样了?是啊,从去年来到北京,体重就一直往下降。上半年,光买衣服就花了我近两个月的工资(研一就 600/ 月,如果那叫工资的话),因为以前的都没法穿了,我都心疼呢。 好像五月份,体重到了最低,我咋知道的呢?我一般不会去关注这个,再说没称我也懒得去找。是那会汶川地震献血,取样前要称体重,最低标准是 45 公斤,再少了不让献的。我自信的往称上一站,居然差一小格到 45 。我回头问工作人员,你们的称是不准吧?,怎么不准了?,比实际轻!。听罢这话,在我后面排队的一 MM ,看上去比我瘦,一听马上飞到称上。然后扫兴的下来,冲我说,没毛病,我早晨刚称完的,一样的!哈哈,当时乐坏我了,还得极力忍着不让人家看出来。 开始人家还真不让献呢,这怎么行?姐姐我从早上 8 点就开始排队, 10 点一刻总算排到了,还不让献。还不如杀了我!后来,我趁他们不注意,从包里掏出水瓶,咕嘟咕嘟一顿喝。上去一称,刚刚好到 45 。怎么我也是学物理,天平用多了,这点还是能掌握好滴(这个是吹的,其实就是蒙的):) 其实,我也奇怪。没多运动、也没少吃,就上课和以前一样,怎么就在短短一年间瘦了这么多?实在不能解释,后来,总得给自己一个说法:到年龄了,自然就瘦了(考研结束我都快成小猪了)。 最后,我们实验室真的,真的不累!可是到了这的却都瘦了,您说是咋回事呢?
个人分类: |3135 次阅读|2 个评论
RE: Neil——凤凰岭
mylord 2008-11-8 18:31
上礼拜所里组织秋游。虽然是凤凰岭,但在个凤凰对我也没多大吸引力。一周前我们室有一次秋游,去响水湖,我有事没赶上。这次本来也不想去的,组里老师带队去宜昌开会,就我一人真是那也不想去。有个词宅女,刚学的,好像用在我身上很贴切。后来扛不住同学软磨硬泡,还是给托去了。 总的来说,这地方一如 Neil 兄弟说的,那 巨石堆!长得那叫一个丑啊! 除了石头好想也真没啥好看的风景了。但是爬山就是爬的这个石头嘛? 刚开始上山的时候,我们室人少,走在最前面。 回头一望,喝,那叫一个壮观! 洋洋洒洒的一百多号人,浩浩荡荡的队伍。 幸亏我们走在前面,要不还不给这么多人淹没了啊?何时能登顶啊? 开始我还和同学一起爬,到了天梯那,由于实在狭窄,怕后面一师兄过不去(原因你猜),他们决定等一下。 我不喜欢人多,就势一个人往前爬了。 我那爬山,绝对是爬山。 就顾着自己吭哧吭哧爬了。 一抬头,前面竟看不到一个人,后头再看,也不见个人影。 我都纳闷,这帮兄弟姐妹们都哪去了呢? 想了一会,忽然大惊!不是俺迷路了吧?可是,不像啊。我都是一路沿着石阶上来的啊。不管那么多了,反正都到这了。望着峰顶那个传说中的飞来石塔,进发。 途中,终于碰上几个年轻人。上前打听是不是一个单位的,答曰,不是。 继续纳闷中。上山的路还是蛮艰辛的,不敢停下来,因为一休息就再也不想往上爬了。 幸亏我穿了双登山鞋,省去了很多麻烦。后来在峰顶,碰上了先锋部队,我们级的几个男生。在那休息了一会,就下山了。不喜欢和不熟悉的男生搭讪,后面传来一声,怎么这么快就下去了? 在山脚下小亭子外,看见了一背影 :黑色礼帽,呢子上衣,个子不高。心想,兄弟你爬山还这套行头,做广告啊? 另,发照片就发呗,还偏要在边上放俩蟋蟀衬托。 兄弟你是怕大伙不相信你之前的照片啊?嘎嘎,谢绝批评指正 ~
个人分类: |2342 次阅读|1 个评论
投票系统到底怎么了?
freton 2008-11-8 14:48
很不幸,文章本已写好,结果提交文章时系统出了问题,只得重新再写一遍。看来博客大赛系统并不是尽善尽美。 吴宝俊师兄发文质疑投票系统出问题了:票数猛增,然后又回到几天前的状态。 刚又看到钱金凤师姐就此问题做了回复,说是真有人恶意刷票。投票系统真实地记录了一切,并把票数回复到了之前的状态。 受此影响的不止是他们,还有他们这整个团队。我一开始就很看好飞贼克斯*若水狂兰团队,队员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各有特色,尤其欣赏罗会仟师兄的文章,关于乡村生活的描述让我深有同感。因为刷票的事情,他的投票数也减了一些。 名称 :飞贼克斯*若水狂兰 单位 :中科院 创建人 : 钱金凤 成员 : 罗会仟 吴宝俊 飞贼克斯,即physics. 物理人既可以水一样深沉,兰一样优雅,也可以飞贼一样疯狂!嘎嘎~ 相信飞贼克斯*若水狂兰团队可以走到最后,笑到最后,也希望刷票事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其实按目前的趋势,我不妨也做个预测:飞贼克斯*若水狂兰团队将获得团队第一名,加油! 至于恶意刷票者,是诚心支持也好,还是别有用心也好,请不要让博客大赛失去味道,请保持你的公平和客观。 希望博客大赛更加透明化、客观化、公正化!也请组委会就此事能向各位参赛选手做一个通告,让比赛更好地继续进行。
个人分类: 生活哲思|2127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客大赛,与名人效应无关
freton 2008-11-6 16:14
吴宝俊师兄的 【博客大赛冠军预言帖】第一名非他莫属! 一文想必已道出这个比赛的结果,这个结果熟悉王军人也早能知晓。我在一篇博文里提过,之前我只知道三峡在线这个很有名气的名字,且看过其在新浪网发表的一些很受欢迎的博文但并不知其实名。他之所以能写出人气超旺的文章,不能不说他在发掘问题、挖掘看点的能力和潜力,他擅长写的那些诸如十大XXX、最XXX的文章,满足了博客时代、娱乐时代众多读者的口味,所以,我对其心生佩服。他能获得这么多票数,也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 吴宝俊师兄所做评论立杆见影,深刻透彻,在此不就比赛冠军是谁再做评论。我想说的是,王军某种程度上算是一个名人,他的参与,也让其更多的朋友了解到博客大赛,这是一种宣传;他在公平、不违规则的前提下,写不错的博文,获得很高的票数,对其也是一种回馈。 吴师兄提到的很多观点我都赞成,说到底在比赛还有20多天才结束的情况下,已经可以铁板钉钉地说某某是冠军,某某是第一名这样的话,做出很有说服力的结论,对大部分参赛选手来说,或稍有沮丧,或觉不平。然而,我们都没必要太在乎这事,比赛该怎么继续就怎么继续,我们有什么话要说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博文写什么,比赛,图的就是一种交流,一种氛围,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好玩,才有竞争力,才有乐趣。即使我们知道某个结果了,我们也能欣然接受。就好像我们知道50年之后,我们很可能不在人世了,但我们完全没必要太care这个结果,顺其自然,自得其乐,关键是珍惜当前,珍惜现在。这个比赛,对诸多在读研究生来说,当然也对于我来说,是表达、展现自己的一个地方,尽心尽力,挥洒自如,已然足够。博客大赛,与名人不名人无关,其实每个人都是平凡人,包括王军,平凡人书写平凡人的生活,书写平凡人的平凡世界,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该怎么继续就怎么继续,生活依旧,博客依旧。每个人都该多一点信心,多一点乐观,这样这个比赛的精神就能体现得更为鲜明。名人效应(the reaction of successful person),丝毫不存在。 是为此言。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2671 次阅读|1 个评论
每位选手的博客都是科学网的一份调查问卷
moxj 2008-11-5 22:47
(图片来源 http://gov.finance.sina.com.cn/zsyz/2008-11-04/106340.html ) 因为心情的原因才写了如下这段话,所以写作之前首先对我写博以来网上朋友给予的关注表示非常的感谢.同时也对一直支持我的亲友团――大概有3、4个人是比较固定的――表示深深的歉意. ( 毕竟在这里写东西是要给大家看的,我还是有点战战兢兢,虽然在生活中我和你交流只是一个胡子长点的孩子,可以很单纯的乱说什么,但如果面对大家,我觉得因该让自己的责任心随时警惕,同时尽量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能力.所以对很多问题的模糊和不明确甚至回避我对关注自己的兄弟表示诚挚的道歉 ) 言归正传,我对同样在写博客一位同学的问题做一下自己的解释吧,也就是关于这个题目的解释.这为学友和我讨论为什么咱点击这么少,人家就总在排行榜呢?我做了如下的回应: 一、 咱们刚写东西,即使有新想法,语文表达能力也不行,所以读者一定少.那么最主要的是咱们要坚持. 二、 咱朋友少.比喻我的文章24小时内减去4个左右朋友浏览,还有2个可能是自己要修改,那剩下就是咱的点击.第一步你的文章没有了人捧场,就像链式反应一样后面的也没有了.所以榜上没有你.这是让自己安慰的话.呵呵 三、 比赛博客的点击和正常的不同,你不要只看点击量.对照正常博客,然后根据你文章的类别,在一个博客圈范围内,点击和评论因该是有相关性的.所以不要看点击,先给你的文章一个大概归类系数,然后看有效评论数.那你的点击可以不看.虽然每个人因为文风和版式等会有差别,但有范围.所以不要因为点击少泄气.我的一篇文章 《给科学网两点意见》 是唯一上过榜的,几天下来点击不过只有80几,因为在这几百人里每类文章只有相应的人感兴趣,我前些天刚学会发帖,贴了篇 《抹翔鲸眼里的处女》―― 关于社会认识的文章,几小时点击已经几百,而我在这里加了图片从新整理,即使它点击最高也是半个月累计才上百. 关于比赛说的太多了不好.其实科学网是专门做网络的,怎么会不知道呢?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很多,而且要系统和科学很多.所你的行为给这里带来了多少回头客、多少过路客......他们都是有数的.而我们每个人的博客,其实是科学网继续延伸的一张问卷调查. 祝支持我的朋友天天快乐.以后不要太关注此类事情.我们的加入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找点乐趣和刺激,别无他耳.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29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大赛】本博客不欢迎民科及商业广告
dabaoski 2008-11-4 15:31
公告:本博客为比赛专用,不欢迎民科言论及任何商业广告性质的留言及评论,一经发现马上删除。 顺便提醒路过的网友:如果您一不小心发现了推翻量子力学或者相对论的证据,求求您一定不要告诉我。 另:本人极少删除网友在这里发表的评论,一般只有如下几种情况才会删除:(1)商业广告。(2)色情广告。(3)脏话粗口。(4)民科发表的反相对论反量子力学宣传言论。注意,有关政治的敏感话题的评论我是不会删除的,因为我根本就不关心。如果你发现你在这方面的评论被删掉了,那么这一定是网站管理员删的,而不是我删的。
个人分类: 博客大赛|2846 次阅读|2 个评论
沉淀
dewyeyed 2008-11-4 08:38
回忆存放一阵,也许就不再甘甜;思念沉淀许久,终究时过境迁。 常常想起来的,总是不在眼前;明知要说再见,还是会惦字如面。 风中行走聆雨声,平淡沉淀成了寂然,孤单沉淀成了习惯。 理想主义的花朵,仿佛布面上的水彩画,明艳沉淀成为素雅,活泼沉淀成为静默。 于是,阳光般的热情可以沉淀为萤火阑珊,玻璃般的信仰也可以沉淀为珍珠凝结。 樱花瓣儿纷纷,是梦的旖旎沉淀为清醒初的落寞; 杨柳絮儿扬扬,是志的高远沉淀为行动始的厚重。 热闹的人群中,心情忍不住地沉淀,化为宁静,成为淡然。 无论左右如何,安之若素吧;这是一个人,最好的沉淀。
个人分类: 矮纸闲草客京华|2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在关注科学网-博客大赛?
freton 2008-11-2 21:48
博客大赛开赛以来,参赛选手会对此予以充分关注,这自然可以理解。大赛的主办方和组织者对此所作出的付出也让我们充满感激,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更透露出人性关怀、公平正义和真诚真实的博客家园。 参赛选手在关注博客大赛的同时也被关注着,如同有一种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味道。关注每位参赛选手大多数是亲朋好友以及彼此认识的参赛者、同一个队的参赛选手。他们与我们的交互,我们与我们之间的交互,更让这个比赛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在这个比赛中,有一种体会就是:我,被一些人关心、关注着,因此有一种感动,并由衷地感激和珍惜。每一位来访的朋友,每一条评论、每一条留言,都给予我一些欣喜,因为我在做的,我在想的,可以与他们一起分享。我可以,感觉到亲朋好友、各位参赛者与我同在。我们是在做同一件事情,我们同时又在诠释我们各自不一样的见解、观点和心情。 从所里的老师,对此次比赛的重视和关注,到身边同学、好友对我的关注,我觉得自己更应坚持下来。我在博客大赛中看到了传说中的neil(之前在科苑BBS上看完了他关于英语学习的文章,此后一直想知道他是何人),看到了人气超高的三峡在线的身影,看到了令人钦佩的郭向云老师关于科研经历的精彩文章,and so on。 最后说一个小故事,令我自己颇为感动的故事。我告诉我二哥,我参加科学网博客大赛了,他却说:我早知道了啊,百度上搜你名字,然后看到了你博客,挺不错的,加油啊,我支持你。今天晚上,我父亲发短信过来,说天气冷了要去买棉袄,然后我回短信对父亲说有时间去我博客看看,顺便把博客地址发给了他。父亲马上回短信说:我早就浏览过了,但我不知道怎么投票。呵呵,父亲所在农村中学,也就是我毕业的初中去年才接入网络,他说也是通过百度搜到我名字,然后到了我博客,知道了科学网-博客大赛这回事。我觉得太很有意思,就问:怎么都没事搜我名字啊?父亲回短信这么说:关心、关注是好事啊!那一刻,心中莫名的感动。 我知道父亲、二哥真正关心的或许不是什么博客大赛,他们只想知道我的生活,了解我在北京的点点滴滴。在这个时代,互联网、移动通信流行的时代,亲情,不会丝毫衰减,而会借助这样的联系方式显得更加浓郁而深厚。 所以,谢谢你们,谢谢来我这个小天地逛逛的每一位朋友。 谢谢所有的你们,当然,也谢谢百度和科学网-博客大赛。
个人分类: 温情楼阁|3018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为大赛献一言
moxj 2008-11-2 14:07
http://www.thmz.com/col26/col70/col106/2007/09/2007-09-10175408_2.html 写了 20 天博客昨天终于有一篇文章上了排行榜,然而我昨天矛盾的心里最多的却是难过.一天在实验室整理样品没有回教室写什么.因为我前天之前努力所写的东西还不如我的两句 《给科学网两点意见》 被读者关注.一直在安慰自己一定是因为周末无聊,两位兄弟在教室的电脑上乱刷所致. 今天仔细想了下,觉得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在情理之中.现在浏览大赛首页的,那些参赛选手当然是主要人群.这样的话题是大家最关注的.另外浏览了一些文章后发现由于读者有限,博主朋友的多少是决定点击是否靠前很重要因素.虽然想到这些难免又多了点失落和伤心.但也为几位写作水平确实很高,却一直没有在排行上出现过的博主感到惋惜.当然什么事情都不会是完美的,总有一些人是会被牺牲掉的.如果比较那些举办比较好的活动,针对各种情况的相关措施是非常多的.当然做这些都是为了使活动更有吸引力,更持久.同时过程的复杂也可能让后来事情的争议和麻烦更少.比喻星光大道里的复活赛就做的不错.我的能力有限,不知道我们可以借鉴其它活动的什么地方.不过想起前些天写过的一篇短文 :《麻烦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效率》 . 也许我们的大赛也可以不怕麻烦增加一些赛段.设置一些复活.当然这些都是为争取让比赛站在将来最广大读者意见一方而添加.所以还要根据赛况的不同程度制定策略. 这些方面我是没有能力提出具体办法的.大概大赛组委早有相关的办法了.然而无论情况有多大的不同.制定并公布的原则是不能更改的.即使有些人已经投机了.但作为总指挥,毕竟还是有很大的主动权的.我在 《做自己的领导》 里已经很愚蠢的看到不同的状态下采取不同的态度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不管怎样,首页下的那些学校都是我们的母校.科学网里还有我们无数的老师.相信我们的到来是最成功的选择.大家继续坚持.不管比赛的口号是什么.至少我们做一名科普的志愿者.彼此交流.结果都是收获.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29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大赛】用行动和事实说话
dabaoski 2008-10-31 16:14
各位不好意思,本来说好了这个博客11月1号(也就是明天)再恢复更新,但是我单位明天组织出去旅游,所以提前一天贴东西上来。 今天注意到大赛组委会又贴出通知: 今日再次取消一位选手的参赛资格,本次大赛的后台数据库会详细记录每个博客的数据信息,希望选手们能够尊重大赛规则,共同维护良好的比赛环境。 被除名选手如有异议,可在三日之内向大赛组委会申请复议。 大赛组委会 2008年10月31日 这说明组委会在用事实和行动说话,相信组委会的这种举措能消除很多人的疑虑,严肃纪律,清除浮躁的气氛。 前两天被高孟绪老师的博客上的一篇 =★=且坐看云卷云舒=★= 点名了,受惊若宠,特此谢谢高老师的变相广告:) 不过对他说的 以不同IP访问量计算浏览量后,很多人 博客上点击量出现大规模下滑,包括neil的情况,我一定得说一句: 我的博客一直都是用行动和事实说话的,所有的模块都公开,所有的数据都摆在那里,大伙可以自己看。 其实高老师说的这个情况我也注意到了,不过是从别人的博客上。^_^ 我不知道组委会是不是真的采取了 不同IP访问量计算浏览量的新计算方法,不过这个对我在科学网的博客影响几乎为0。 不信您可以自己看,我博客最近两天没有更新,点击量还是涨了400以上(当然,我不知道这个数字里是不是包括我自己点的几十下,因为我这人也有个毛病,就是没事喜欢对着自己的博客嘿嘿傻笑,典型的宅男风格)。 至于单篇博文的点击量,大伙自己也可以翻翻,我的博客上大部分文章的点击量都不高,发表一个星期后点击量还没上50的文章太常见了(当然现在有一些终于过50了,这是我一直坚持不懈努力自己引用自己文章的结果^_^),我博客的这个情况在组委会使用新的计算方法前后没有任何的变化。 虽然我的博客上点击量没那么好看,但我觉得这种情况才是正常的,非泡沫的,不会崩盘的。因为你如果是个Blogger,要长时间写博客的话,你是不可能找到一个人长年累月每天顶你的,除非你自己的博客上真的有吸引别人的东西,他自愿的。 而根据我对自己的定位,我的本事和我的名气都只是那么一点点。要保证每篇文章都有200个以上的访问人次(点击量),别人能不能做得到,我不知道。但是我自己肯定做不到。不光是说这里,即使在我写了一年的新浪博客上也一样。 所以,综上所述,我非常赞同高老师说的: 用IP来计则可以反映出我们博文阅读的个体量而不是总数量。 同时我也强烈支持这种做法,因为我最喜欢真实的东西。 :)
个人分类: 博客大赛|2637 次阅读|1 个评论
劝君且留步——亦寄言博友
mylord 2008-10-28 23:44
方读王世栋王兄的最新博文 《放弃了》, 不由悲从心生。其实我又何尝不想一走了之,回我科学网的老家。在那里,伤心时有朋友安慰,受挫时,有兄长鼓励,感动时,大家一起流泪。那才应该是博客。但我没有离开,为什么?因为走很简单,而留下却意味着很多。 相信来参赛的大多数朋友,都是曾经开过博的。为什么要开博呢?还不是想表达自己,同时又得到思想上的交流。在这一来一往中,我们能训练自己的头脑,因为写前要先有想法,又能吸取各种真知灼见。那么我们来参加的也是博客大赛,既然这样,就更应该把我们当初开博的初衷放在心里,我们看重的是博客,而非大赛! 通过这样的大赛,我们能结识更多的朋友,而不是限制在原来的博客圈子里。在这里我们释放激情,展示年轻人的火热与朝气。目前为止,我还没见有专门为年轻人开办的博客。所以这次青年博客大赛对我们来说是个广交同道的绝好的机会。 拿我在科学网的博客为例,在那里我好像被长辈宠着。当然也有我们年龄相仿的学生,但毕竟不是很多。在老师们面前,我的想法显得很天真幼稚,然而我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对生活和理想的单纯的追求,也是很多涉世已深的人所羡慕的。加之科学网本来女生就少,来了我这么个傻傻呼呼的丫头自然很吃得开(这里给科学网广告一下),然而这里不同。我们都是一样的年华,都有一颗争奇斗艳的心思,更有表达情感的欲望,让我们年轻的心灵在此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为这是我们的天下。 然而自从开赛这几天,我发现气氛有些变了。好像大家一齐浮躁起来啦,为着投票,为着评论,为着点击量。还有多少头脑清醒,安心写博的?大家都忙着找熟人,套亲戚,拉选票。一时间,都各忙各的,几乎都忘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毕竟,得奖的是少数中的少数。那么如果单以结果论成败,大多数人都会是失败的。况且,能得奖的,肯定在比赛前就差不多定的了(我是说文笔才情早就一定,就算提高,一个月又能怎么突飞猛进呢?)但是,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在过程中享受,让结果只是个结果而已。当我游走于诸位的博客之间,看着这些风格迥异,但同样透着真实与智慧的文字: Neil 的诙谐大胆,罗会仟的才思敏捷,王世栋的文笔细腻,于英豪的博古通今(抱歉我不能将大家伙都数一遍,要不我这博文就得写成连载了)我知道,不管结果如果,认识你们,我就不虚此行! 所以,让别人为大奖忙活去吧,我们静看庭前落叶纷飞,共品玉露清茗
个人分类: |2919 次阅读|7 个评论
[松鼠会入围全球最佳博客] 请为科学投一票
songshuhui 2008-10-28 00:48
德国之声全球博客大赛 2004,猛小蛇的 狗日报 获得全球最佳博客奖; 2005,平客和飞猪的 反波 获得最佳播客奖;王小峰的 按摩乳 获得最佳中文新闻博客奖; 2006, 花花世界-鼠尾草博客 获得最佳中文博客奖; 木子美的播客 获得国际最佳播客奖; 曾金燕博客 获德国之声博客大奖赛的记者无疆界特别奖; 非常真人博客 获得博客肠-最古怪好玩的博客公众奖; 2007, 连岳的第八大洲 获得中文最佳博客奖; 格致 也获得了中文最佳博客的提名。 2008, 我们 来了。 今天, 德国之声博客大赛 公布了提名获得者名单。 科学松鼠会是唯一入围最佳博客评选的中文博客,同时还获得了最佳中文博客的提名。 同时,本次德国之声博客大奖赛公众奖评选已经开始,大家可以在德国之声官方网站上查看提名博客的详细信息,并投票评选。 投票页面在 这里 : http://www.thebobs.com/index.php?l=zhs=1155503109924847OMDFOOVR-NONE 对我们来说,能否在德国之声大赛中获奖并不是最重要的。很高兴看到,在本次最佳中文博客入围奖中,除了我们,还有 方舟子 先生的博客,科学类博客占据了两席。我们认为,这次大赛是一次机会,有机会让大众多关注一次科学,有机会让我们离让科学流行起来的理想更近一步,有机会让更多读者知道,在这里有一群人在为此努力工作。半年来,我们坚持客观和中立,坚持严谨和有趣,坚持宽容坚持亲切,而来自读者的不断支持,从没让我们灰心和失望。 感谢你们,阅读科学;感谢你们,为科学投票。科学松鼠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标签: 公告 , 博客大赛 , 德国之声 , 招募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354.html
个人分类: 公告|1825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举手:老师,博客大赛有些规定看不懂……
shareworld 2008-10-27 17:18
CN域名杯全国首届青年科学博客大赛报名系统将于10月26日(本周日)24:00正式关闭,10月27日00:00至18:00将进行选手资格审核,10月27日18:00正式参赛选手名单将在大赛官网首页公布,投票系统同时开启。 大赛网站首页上的说明,都写进了比赛章程,为什么到现在我还能看到提交上来的27号的博客?有点糊涂。我就尝试现在提交一篇博客,如果也能进入到前台,也能参赛,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这些规定并不是硬性的? 而且,现在还不到18:00, 我已经能够看到投票系统的开启了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还有,比赛章程中明确规定,严禁恶意拉票,我对这个规定举双手赞成,欢迎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博客大赛,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严禁恶意拉票和严禁拉票一样吗?那什么样的拉票是恶意拉票呢?科学网如何保证投票的公平和公正? 现在,得票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能否顺利进入初赛,所以大家都很关心,我们怎么忽然发现看不懂这些规定了呢? 我已经说过,对于比赛的结果不会过分计较,但是在这次比赛中是如何参加比赛的?是如何被淘汰的?是如何晋级的?我们不希望一头雾水。如果哪位朋友能够看懂,给个解释也好啊!
个人分类: 我有一个收获|635 次阅读|2 个评论
RE: Neil——【博客大赛】我们的团队
mylord 2008-10-26 20:24
昨天看了吴大侠笔下的 Neil 版《我们的团队》, 感触很是强烈!怎么也没想到这家伙会实在到那种程度。 -_-||| 其他的都还中肯,尤其说到我们 大师兄 时。但! 但,对于那天在 MSN 上的聊天我想有必要解释一下(注:解释不是掩饰,说多了也不会是故事 ^ ^ )。生活中的我很多变,人送外号善变公主(大学同学送滴)。怎么个善变法呢? 首先,见到人说人话,见到鬼说鬼话。我们这位 Neil 兄弟,明摆着就是鬼嘛!这可不是我恶意诽谤,就连他自己都说这个家伙很鬼(诡)异。所以,面对这样的家伙,看官您说我该怎么说话呢?当然的大侃一通,方显咱巾帼不让须眉之气度!更何况,黑土地养育了我二十几年,那扎根在心里的豪迈之气有了出口,当然一泻千里,不可收拾啦。不过话说回来,就我这三脚猫的功夫,在我们家乡那是不值一提的。记得大学时每每卧谈,我也就是贴边偷着乐的份,根本插不上嘴。可万万没想到,那天在 MSN 上居然和传说中的凤雏先生打成了平手! 可见世风日下,如今之江湖已不见那真正地高手。以至于, Neil 竟把我错认成他那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姑奶奶啦。在这里声明:承让承让,实在不敢当矣! 还有呢,就是我这人情绪善变。少见女孩子有像我这样情绪化的。平日里高兴时,用我们老板的话说叽叽喳喳像个燕子,我说,燕子都比我消停;心情郁闷时,却变得很安静,说话会很慢,笑起来也只是淡淡的微笑;愤怒时,可不得了了,你表面上看不出来,我不会让人看出来的,其实心里早就翻江倒海了,肯定到博客上大闹一通才罢了。 我觉得自己情绪化,还有一点。有时很小的事情都能让我的心情掀起波澜,这个有点像传说中的蝴蝶效应。记得有一回几个同学一起出游,到北京郊区一个好远的地方。光地铁就换了 3 次,外加公交 1 次,小巴士 1 次。平时就容易晕车,这么个长途奔袭,晕得很难受,最后在只好站到了目的地。快到公园大门时,突然发现少了个人!回头一看,好远处一个同学提着一袋子东西正往这边跑。好容易到了跟前,见他提的原来是橘子。一个一个的分给大家,最后给我时,说你不是晕车吗?吃点橘子就会好点。,哦,谢谢你!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却感动了好久。能记住别人给你的帮助,时时数点这些,能让我们在困境时仍然感恩。 很容易被感动,当然也很容易被伤害。伤心的事就不说了,怕大家和我一起难过,那就是我的不对啦。 总而言之,笼而统之 ,小女子既不像那个不靠谱的某某说的,有那么那么强悍,也不似他说的什么什么女人味。我就是个喜欢自然,希望活得真实的人。 两外强调:大多数人评价我还是很温柔的(这是实名博客,我也不说瞎话)。拜拜托托,千千万万别给人误导啦啊 :)
个人分类: |271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要把博客大赛的“奖”看那么重
shareworld 2008-10-26 14:33
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学者罗会仟,是同学,还是老师?不过看了他的博客《博客大赛的制胜秘籍》,还是小小地震惊了一下,如果我们的比赛让投机取巧者捧走桂冠,那不仅仅是对这次比赛的侮辱,而且是对我们参加比赛的侮辱,是对科学这两个字的侮辱。与人所不齿者为伍,实在是太晦气太扫兴的事情。 但是,我还要说,不要把这次的获奖看得太重。 没有人不渴望获奖,特别是付出了辛辛苦苦的努力之后,一个小小的奖状足以让我们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但是获奖者毕竟是少数,如果我们不能获奖,就祝福那些获奖者吧! 在我看来,付出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我们的奖励。以我为例,为了参加这一次博客大赛,我系统梳理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出供大家参考的学习经验;我积极地阅读外文资料,跟踪科技前沿,报道科技消息,为了提高自己翻译的水平,我还专门下载了翻译的教程,细细研读;我还主动思考那些以前忽略的话题,形成了自己的想法我中途参加比赛,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根本就没有希望获奖,可是我依然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在付出的过程中,我对科学网产生了一种很强的归属感,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我想说,认认真真地参加了这次比赛,就是胜者。至于奖品,该是谁的,就归谁吧,不必介怀! 上一篇博客:子随母姓,女随父姓,何如? http://blog.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3712 下一篇博客:骑着你的自行车,出游吧! http://blog.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3716
个人分类: 我有一个收获|568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客大赛】我们的团队
dabaoski 2008-10-25 14:03
前两周有几位同学发短消息给我,希望我能够一起组队参加博客大赛。非常感谢 这几位对兄弟我的抬举! 可我最后还是拒绝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几位不够优秀,完全不是。事实上我也 是他们博客的常客,我觉得他们每一位的博客都有各自的过人之处。 而我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我的队友一早就确定了,早到什么时候呢?早到我还没在 科学网注册博客的时候就已经定了。或者换句话说,我参加科学网的博客大赛, 其实就是这两位把我招来的。:) 我这人很重感情,也很讲道义。我觉得无论从感情角度,还是从道义的角度,都 要讲个先来后到,更何况我这两位队友也不是省油的灯。所以我的队友就是他们 俩了,今后也不会变。 这二位是也许人也? 他们分别是: 罗会仟【若水阁】 http://blog.sciencenet.cn/U/LUOHUIQIAN/ 钱金凤【空谷幽兰】 http://blog.sciencenet.cn/u/mylord/ 先介绍一下第一位: 罗会仟【若水阁】,我和他很早以前就在网络上相识,算是老朋友。他写博客也 有一阵子了,而且他是去年中科院首届青年博客大赛的银奖获得者 ( 相关新闻 )。 罗兄的文笔很不错,字里行间都溢满了书生气,并且始终坚持有相当技术含量的 文字原创风格。他的文风很严肃,从不做八卦党和标题党,从不欺骗读者,也不 会为了获取高点击量而去拼凑哗众取宠的文字,这样的风格在世风日下的科学网 大赛博客界是不容易见到的。 再说第二位: 钱金凤【空谷幽兰】,和罗兄相反的是,我是在赛前才认识这位姑奶奶的。记得 第一次在MSN上取得联系时,刚巧她看了我贴在博客上的 语录 ,强烈要求我删去从 网上收录的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一句,否则就把我灭了! 并且在组队时威胁我,如果不好好写就把我踢出去!好恐怖噢~~这个年代北方女 性彪悍的风格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知道我为啥把她称之为姑奶奶了吧-_- ) 钱姑奶奶虽然彪悍,她博客上的文字却透着女性的温柔和典雅,具体怎么个温柔 法我可表达不出来,你自己上去看吧。 和罗兄一样,钱奶也始终坚持着严肃的原创风格,所以他们的博客上都透着水一 样的深沉宁静和兰一样优雅芬芳。 介绍完了这二位,终终终终终于轮到我了。 我在写这篇说明文的时候一个劲的提醒自己:写别人一定要小心!一定要严肃! 不能恶搞!于是我在前面那几段里可是用上了吃奶的劲,把我生平学过的褒义词 都兑上去了,好出汗噢。 正如你在我博客上所看到的,我个人的文风与他们二位完全不同。兄弟我的博客 就是一个大杂烩,我除了不会在博客上谈工作细节以外几乎什么都谈,所以也曾 有网友批评我的博客太喧闹。 事实上博如其人,我博客的风格跟我个人的经历有关系。我是一个从大学时代起 就异常活跃的人,我打过辩论赛,干过学生会,去电脑公司做过兼职,给老师当 过助教,演过小品, 玩过游戏 ,还 参加过WCG ,当过导游,做过 翻译 ,在网上写过 小说 ,还做着BBS的版主。所以难免会浮躁一些。 我的文字也很随意,很通俗,很调侃,其间隐约透着一股 痞子劲 。 或者,用两个字概括我的风格,就是诡异;用三个字概括就是很诡异; 四个字就是相当诡异!五个字我不敢说了,怕再说下去你会打我。 这样我们三个人的团队,有三种不同的风格,合起来就是一句话: 书生气,女人味,痞子劲。 诸位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喜好选择对象(好像我们仨都是单身。o(_)o) 说说我们的团队名字: 飞贼克斯*若水狂兰 飞贼克斯是我几年前在网上灌水时取的谐音,对应的单词就是physics,考虑到罗 会仟是做超导的,钱金凤是做磁学的,我是做理论的,我们三个都是做物理的, 同时又都是科学院物理所的,所以就以飞贼克斯打头了。 若水狂兰这个名字是钱金凤钱老大起的,若水是指罗会仟的若水阁,兰是指钱金 凤的空谷幽兰,狂这个字就扔给我了,因为我正巧在博客上写狂人日记。 怎么样,这个名字起得还不错吧? 最后,感谢诸位的捧场,我今天的广告做完了,谢谢大家! 更多 博客大赛 相关: 说说实名制 我们的团队 对博客大赛首页内容的建议 第一天 顶 艺术 这才叫写博客 浮躁
个人分类: 博客大赛|3259 次阅读|3 个评论
CN域名杯首届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开幕啦!
科学网编辑部 2008-10-15 14:07
10月14日晚,CN域名杯首届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在北京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幕。本届大赛由中国科学院团委发起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团委联合主办,由科学网承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独家冠名支持。 在开幕式上,CNNIC著名网络研究专家刘冰和科普组织松鼠会负责人姬十三以博客为主题,为在京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青年作了精彩的演讲。 学术报告之后,到场的嘉宾不但品尝了美味的甜点及水果,还欣赏到了京城著名乐队飞翔耳乐队的精彩演出,而大赛奖品展示以及抽奖环节的设置更是让场上气氛达到顶点,兑奖环节曾一度失控,18只毛绒玩具被哄抢一空。最终现场一等奖(价值800元的遥控直升飞机)由中科院遥感所的一位同学获得。 另外,本次大赛报名截止的日期为10月20日,希望拿大奖的老师、同学们得赶紧报名了,请登陆 blog.sciencenet.cn 并填写相关信息即可报名参赛。 CNNIC著名网络研究专家刘冰作博客世界 你我共享演讲 科普组织松鼠会负责人姬十三作科学传播2.0演讲 帅气、美丽的主持人 等待抽奖 看看谁那么幸运 乐队倾情演出 激动人心的大赛奖品 现场抽奖一等奖:遥控直升飞机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145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大赛开幕式
zmwang 2008-10-8 22:33
我是刚才认真看了看博客大赛开幕式的通告,失望。就是个校学生会或所职工会的规模嘛!难怪博客大赛网站的人气不高。以百万在读研究生和不知有多少的45岁以下科技工作者为后盾,以虚拟的互联网为链接,是可以在花费不大的前提下,打造出近乎赢在中国那样的气势来的。这是博客,这是互联网,怎么从开幕式的安排都没看到一点特色。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实时视频声频图片文字,在互联网的今天,不都是很简单吗?又好好看了看上届科学院的博客大赛,是我太热心,期望太高了:-(。
1486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参加过的全国博客大赛
rqyang 2008-10-7 15:15
图 / 木日 文 / 青水洋 看到科学网与全国985高校联合举办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很高兴!这是展现当代科学青年风采与才华的机会,也是促进科学与文学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好形式。年轻的朋友们积极参加吧! 去年11月我参加了老小孩首届全国中老年博客大赛,今天我谈一些参赛经历和体会,供参赛的网友们参考,祝你们取得好成绩! 老小孩网站是个不很太的网站,但有特色,专为中老年服务。多次荣获优秀网站称号,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扬过。 那次大赛可能考虑老年人特点,报名可以自己报,也可以别人推荐报。我新浪的博客就是被一位网友推荐报的名。 比赛分生活类、健康类、文学类、影像类和综合类5个类别。我参加了综合类。 来自新浪、搜狐、新华网、百度空间、网易、老小孩等10多个网站的4200多名中老年选手报名参加了比赛。 大赛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网友投票(海选),评选人气奖,并遴选出前100位博客选手进入复赛。 第二阶段是专业评委打分阶段。评委们结合开博时间、博文篇数、访问量等因素,依据原创度、内容质量、关注度和影响力、视觉美感、更新频率等5个方面,对进入复赛的100名博客进行打分,最后产生全国中老年十佳博客。 第三阶段是现场决赛。已评出的十佳博客要进行5分钟现场演讲和展示,然后接受专业评委的提问,最后根据5位专业评委和20位现场大众评委的打分,决出金、银、铜三个奖杯。 第一阶段在网友疯狂支持下,我得了总人气第二名,综合类人气冠军,这使我感到惊讶和不知所措! 第二阶段刚结束,组委会就来电话,通知我已入围十佳博客,要我准备参加最后的现场总决赛。 这又使我家人胆战心惊! 家庭紧急会议决定:考虑我严重的心、肺疾病,不参加最后决赛。 第二天一早,组委会又来电话。她很诚恳的说,所谓的现场决赛是考虑中老年的特点,不会像青年那样的疯狂和刺激,重要的是给大家一次交流的机会她这么一说,我心有点动了。 她又说, 十佳博客中除临近省市外,北京、四川、福建等远地的也都来。你本地的缺席就不太好了,至少得来捧捧场吧。我听她这么一说,忘了家庭会议决定,就说:行,我参加。 我认真看了十佳博客名单和相关的博客,发现他们人气排名都不很高(总人气排名前10位中,只有我一人进入十佳博客)大都在20、30名之后,有点甚至在100名前后,但他们博客的质量的确很高,我是自叹不如,那真是隐居深山的高人哪! 2008年1月18日上午9点,老小孩全国中老年博客大赛在上海青松城劲松厅进行决赛。 10位选手抽签决定上场先后,我抽到的是5。 著名网站CEO、著名节目主持人、第一财经总编等5名专家担任总决赛专业评委。20位大众评委是预先报名,现场抽取决定。 从这次比赛开始我就感到,选手的写博能力和演讲水平是一个赛一个。在博文篇数、更新频率、视觉美感等方面我都自叹不如。 金奖得主《夕阳》不管在博文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在PPT的配乐和制作上,都可与专业选手相媲美。 与我同龄的《太岁》他开博时间比我晚,但博文数却是我的2倍多。他思维敏捷、跳跃,演讲妙趣横生,最后他加演的一段精彩的西班牙舞,获得了满堂彩。 不过5分钟的讲演我也作了充分的准备,尽量能显示一下自己。 最后我与《太岁》总分相等。为了分出银奖和铜奖得主,主持人临时决定PK,要我俩再演讲一小段话,然后由评委投票决定。最后我险胜,捡回了一个银奖。 就这样,历经3个月的全国中老年博客大赛终于落下帷幕,我在博客中写道:感谢热情的网友们陪我玩了一把! 赛后,上海等几个电台都做了专题节目,并邀请金、银、铜得主去电台做现场嘉宾。我因参赛受到了我医生的严重警告,所以不敢再去做现场嘉宾,而在家里用电话代替现场采访。 虽然这样的比赛以后我不会再参加了,但感触和体会却是不会忘掉的。 今天与青年朋友谈几点体会: 1. 参加这样的比赛要像与朋友打扑克牌一样,心态平衡,不计输赢。反正就是不能太认真,主要是享受参与的过程; 2. 对组委会出现的不足甚至错误,要放大肚量地接受,提建议而不要过多责怪非难。他们举办这种比赛是很辛苦的,很多事情也是很难预料的。如统计错误,网站临时瘫痪等; 3. 不要过多的要求公平,彻底公平是没有的。我看,你能参加这次大赛就已经得到了公平,许多人还没有资格参加呐; 4. 比赛完了就完了,当作一次经历,对遇到的不愉快事情不要耿耿于怀; 5. 比赛中多交朋友,寻求快乐,避免遗留矛盾。 6. 非参赛人员,特别粉丝们,也要抱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为参赛人员摇旗呐喊,鼓劲加油,但不要起哄,更不能火上浇油。 以上几点不是我凭空想象,以前的比赛过程中都出现过。 中国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是高素质人群,我想大家一定会以最好的心态关心和参与这次比赛。 祝大家玩得高兴! 祝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 如果要了解更多比赛细节,可参阅我的有关博文: 1 . 好玩!要我参加比赛 2. 吃 糖 啰! 3. 检回一个银奖,与大家分享! 4. 博客大赛决赛 PPT 讲演稿 -------------------------------------------- 我当时的参赛作品:(也已经转载在我科学网博客上) 1. 这不是最后一课! 2. 不戴眼镜去约会(小小说) 3. 废中医的启示
个人分类: 岁月掠影|8820 次阅读|11 个评论
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入围秘籍
zmwang 2008-9-27 06:07
刚到博客大赛的网站转了一圈,有91个博客开通了。现在已经看不过来了,就只点看了几位科学网上熟悉的名字,和了解的风格一致,不错。从科学网发来的邀请函看,预计将有300到500个博客开通,而入围奖只有50个。作为特邀评委,我自然是希望能在这50个入围者里真正选出创新先锋,科学精英。大赛取胜之道应是靠博文质量,博客素质,这在博客入围后会显得更重要。但是,即使是先锋精英,如果不能入围,也就埋没了。如何让自己的博客脱颖而出呢?先要靠点击率,把眼球吸引过来。千万不要来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一套。大赛读者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来看500个博客,酒香还没出门,戏就完了。参赛的科学网博客们注意了, 酒香逻辑在科学网可以,对大赛不行。凭个人感觉,我来奉献几条入围秘籍: 1) 尽快开播,越早越好。 在博客大赛人气榜出来的时候,要抢在前面,占先时。我个人认为人气榜应在报名后出台,要不然对后来者不公平。 2) 建立亲友团。 在科学网编辑征求建议的时候,我回答博客大赛形式要活泼,应该向超女秀学习:-)。请把博客网站告诉自己的同学同事家人朋友,再让他们告诉自己的同学同事家人朋友。这也是在为科学网做宣传。500个博客,一传同学同事家人朋友10人,就是5000人,二传就是50000人。最好的科普机会。 3) 把自己秀出来。 博客大赛真名实姓是必然的。但是,最好不要向科学网上的李小文“院士”学习,犹抱琵琶半遮面。用博文把自己真实的故事亮出来,告诉自己的同学同事家人朋友,就要写他们了,看他们来不来看:-)。用相片用音乐用视频把自己推出了。满足大家的窥视欲望。如果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美女的背影,大约看一眼也就过去了。如果知道那个美女是某某大学穷教授的女儿,那你可能就会多看几眼,甚至要研究一下那裙子是什么料的。于是点击率就来了。 4) 挑起读者发表评论的欲望 最好是有争议的话题。开个博客,给大家读读文献,传播一下知识,很好。但是不要忘了,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去研究没有定论的东西。有了定论,就没有研究的必要了。创新博文,就是会有争议的博文。亮出先锋观点来,让大家来评论。也别忘了答复评论,一来一去,点击率就上去了。 5) 本来还有第五,去了次实验室,回来就忘了。想起来再说吧。 针对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在大赛博客上,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好和科学相关。说白了,就是通过对热点科学评判,沾热点的光。看看科学网上点击率高据不下的地震博文就明白了。如果对突发事件热点问题不敏感,也有投机取巧的办法。去百度的中文搜索风云榜,看看今日上升最快top10和一周热点top10。我刚看了一下,向各位推荐如下博文题目:科学分析48天钓到梦想金龟婿的可能性,还有, 车俊是怎么成为一周热点人物的 。 (时事评论是博客大赛的一个板块,是让风声雨声的都入我们读书人的耳朵,我是建议参赛选手,只要有能力,就每天一博,科学评论时事热点。但是选题要更谨慎一些。我要是知道车俊是 新任石家庄市委书记,就不会建议这个博文题目了。参赛选手王伟的相关博文没上新到和分类这两个重要的发布渠道。) 最后,作为博客大赛的特邀评委,我希望能看到更多80后的表现。记得来科学网开博后,马上就注意到80后陈正的声音,“你们老了,还在想办期刊的!”我对此是持不同看法,但当时真正是感觉眼前一亮,中国科技出版后继有人。这也激发了我不断对办期刊问题发博文的兴趣。我对被现有科技出版模式和科研评估体系训练成型的80后不太感冒。科学网上,有博文提到过“80后异类”王建,“华中科大26岁在读博士生成为国际权威论文期刊审稿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过40篇学术论文。我希望这真只是80后异类。中国科技的明天在陈正们,而不是王建们。
2348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