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100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浙大一百万大奖颁出
热度 40 mdzhao 2014-9-9 11:56
教师节前夕,浙大颁出了一年一度的“心平奖”。9月8日下午,浙江大学在紫金港校区举行庆祝第30个教师节座谈会暨先进表彰会。表彰会上,浙江大学第三届“心平奖教金”公布,8位一线教师获奖。数学系苏德矿老师获得“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奖金100万元人民币。电气工程学院潘再平、生命科学学院唐建军和本科生院应伟清等3位教师获得心平教学贡献奖的,奖金每人10万元人民币;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潘一禾、管理学院邢以群、光电信息工程学系王晓萍和药学院曾苏等4位教师获心平教学贡献提名奖,奖金每人5万元人民币。 不知何故,今年的“心平奖”颁奖比较低调,记得第一年颁奖可以说是引起轰动的,各地有许多报道和热议,去年颁了两个100万大奖,也有许多媒体报道,但今年却媒体反应平平,仅见少量的几篇报道,连关注科教的科学网也未见什么报道,倒是副校长车祸追踪的报道上了科网新闻。其实早在今年七月学校就已经发文,获奖者对学校的老师来说不算新闻了,这些奖项获得者已经定下来了,只不过正式颁奖的会议刚开,但一般都是正式开会公布后才开始新闻报道宣传的,今年在高校一片要重视教学的呼声中,这个新闻不被重视倒是有点出乎意料之外,似乎100万大奖的震撼力是一年年递减的? 不过,还是要为这次获大奖的苏德矿老师做做宣传。据说浙江大学学生自发为大一新生编写的《新生手册》中,就有对这位已经被大家称作“矿爷”的老师的介绍:这位老师的课,你一定要听。他是历届浙大学子心目中公认的“最受欢迎浙大老师”之一。所以,课上得好不好,学生中自有口碑。详细报道可以看“ 记第三届浙江大学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苏德矿 ”。同学们都说,上“矿爷”的课,就像在听段子,记得有人曾很痛恨的说,学生就认为那些上课像说段子的老师上课上得好,其实未必,能把枯燥乏味的课讲得生动易懂,才能如此受欢迎,要是听完段子没有收获,学生不见得就会这么好评如潮。而用心上课的老师一定是在课里融入自己的心血和精力,苏老师也一样,他还开通了微博,那是他的第二课堂,他把那里当成一个没有人数限制、没有空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更没有地域限制的更大的“课堂”。他的微博每天更新几十条,大部分都是在帮粉丝解题,天南地北的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有问必答,来者不拒。要不是真正热爱教学,心中有学生,许多人是不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去干这些事情的。 其实,更希望这样的老师,别因为一个大奖才成为公众关注的人物。不过要是得了大奖都受不到关注,好像更不应该了吧?
个人分类: 其他|16412 次阅读|73 个评论
一百万!
热度 23 zlyang 2014-3-17 15:25
本博客点击超过100万! 可惜不是一百万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
6458 次阅读|47 个评论
点击100万有感
热度 22 lvnaiji 2012-9-17 19:01
吕乃基 不知不觉之中,点击已是 100 万,颇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2009 年 1 月,在马雷老师和好友的“蛊惑”下来到科学网。 初,不知博客为何物,亦不知科学网、博主、博文、评论、网友等彼此间的关系。只是把已经发表的文章发上去。亦不知点击率、精选和热门博文,后来好友告知 在“ 科技” 的背后 一文置顶。“置顶”?什么意思? 继而,混沌初开,渐渐地在乎点击率和精选之类。或为自以为是的博文未能精选而愤愤不平;或因自认为精心构思的系列博文未受到更多关注而半途而废。 如今,已经发帖 510 ,点击逾百万。心情慢慢归于平静。 有人说,科学网乃身外之物?那么来科学网何干?科学网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一个自我与世界沟通的渠道。 有人说,点击率无关紧要?点击率关系到个人与世界沟通的渠道是大是小,多样还是狭窄。 然而在科学网和点击率的后面不能失去自我。一方面自我并不固定和封闭,并不孤芳自赏;然而另一方面,自我必须坚守,自我必须清醒。 上科学网的 3 年多来,博主就经历了如此的变化:犹如儿童进入一个新的世界,由幼时的混沌、青涩,到青年的疏离和狂妄,再到眼下试图融热情于淡然之中。有人喜爱以河流来比拟:犹如山涧涓涓溪流,经桀骜不驯的激流,最终汇入大海。博主在此处的更改是,大海中依然要清晰地辨认出这一滴与众不同的水。 科学网,仿佛让博主在网络世界里浓缩地走过一生。 科学网,让博主在这 3 年多的“一生”里结交了诸多好友( 427 ),其中一些从网上发展到网下。网友之情带来温暖和激励。陈安博士的 在科学网闭嘴2 年以后,还有谁会被大家想起? 是其中之最,时时鞭策博主(屡屡有被套牢之感)。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 这个过程不会完结,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435 次阅读|47 个评论
纪念博客的第一个100万访问量
热度 5 outcrop 2012-9-5 14:38
我是个对数字敏感的人,前几天博客访问量就到100万了,忘记了记录。 100万对一个博客来说,并不是很大的一个访问量;这个数字相对我的网站访问量,也很小。 这个100万的访问量,用了2年多时间,下一个100万,应该会来得更快。 但科学网的这100万访问量,也许是我成长最大访问量; 这也是在科学网写博客的好处,这种益处,一般网站是不容易有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39 次阅读|10 个评论
100万点击率祭奠100年清华
热度 3 冯用军 2011-4-25 16:42
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们: 今天,北京时间 2011 年 4 月 25 日16时38分38秒,是一个令中国人民、世界人民都难以忘怀的伟大日子,也是令我特别振奋的一个日子,经过多年的抗洪抢险和不怕牺牲、不怕放水的战斗,今天,中国人民中的一员站起来了,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国又一个科学网博客点击数进入百万大关,科学网,让我挖到了第一桶金。 我要感谢党、感谢人民政府、感谢 CCTV 、感谢 MTV 、感谢 SNTV ,感谢我的父母(一定要先感谢党和政府,才有了你父母、才有了你,决不能学周洋),感谢我的粉丝们,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这是科学网的重大胜利、这是广大水军的标志性成果。 但是,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灌水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没有遵循科学发展观思想导致灌水质量不高、水贴评论不到位、灌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不能有效地将灌水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稳定联系起来,灌水的组织觉悟、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还不够、灌水中存在有组织无纪律的情况,还存在一定的自由散漫的灌水做分。 我检讨、我坦白、我交代,这些都是我的责任,与科学网无关。在我们传统文化里,我们总是说老人百年之后,怎么怎么地。但我希望,科学网的 100 万: 只是一个起点,不是一个终点 只是一个婴儿,不是一个老者 只是一个“,”,不是一个“。” 只是一个“?”,不是一个“!” 改革开放33年来,我们常说:10万不算富,100万才起步,1000万解温饱,亿万奔小康。我向科学网和各位博主、博友保证,成绩属于过去,没有任何骄傲可言,没有任何成就可表,我们还要重新启程、一切从0开始,即从第6个0开始。让我们牢记“自强不息、唯利是图”的校训,自己动手,动小手把100万埋掉,流口水把100万淹没。在新的100万的征程中, 我发誓, 在践行中长期灌水计划时,将: 灌水技巧上有新思路、灌水数量上有新突破、灌水方法上有新举措。 力争做一个:三天打科学鱼、两天晒科学网的,有志气、有勇气、有锐气的新一代博主。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具体地说,到 2020 年,把本博灌成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水博,到 2050 年,把本博灌成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前列的水博。如果浏览过本博的人,不能在未来 20 年、 50 年内拿到或接近拿到诺贝尔炸药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邵逸夫奖、图灵奖等的拔尖创新人才,那就是我的错,我就是历史的罪人。 100 万的灌水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科网水军在灌水、发帖、回帖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科学网建立了突出功绩。在此,我也对广大本博博友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全面提高灌水质量,必须大力提升灌水者的培养水平,让灌水事业后继有人。 第二,全面提高灌水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灌水的科学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灌水。 第三,全面提高灌水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广大干旱地区提供优质水源。 第四,全面提高灌水质量,必须大力推进灌水文化的传承创新,要打造行胜于言的灌水文化。 因此,我希望: 第一,希望水军们把灌水知识学习与灌水道德修养结合起来。 第二,希望水军们把创新灌水思维与灌水实践实习结合起来。 第三,希望水军们把集体式灌水与个别人单独灌水结合起来。 第四,希望水军们活到老灌水到老,生命不止,灌水不止。 今天,我们在科学网隆重集会,庆祝我的博客点击率突破百万,100万啊,不容易,是广大水友和我本人多少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灌出来的、点出来的,她凝聚了全体博友的心血和汗水。再次,请容许我再次感谢为100万点击率作出贡献的人们,是你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博客的今天,就没有我的今天。 灌水大计,人才为本。青年水军是科学网的希望、科学网博客的未来,青年水军是科学网的宝贵人力资源。让我们团结在以科学网主编 XXX 为首的科学网博客周围,贯彻落实大禹的科学发展放水精神,继续解放灌水思想、继续改革开放、继续大灌特灌,力争早日把我们科学网博客灌成现代化的博客、世界一流的博客。 海阔凭人跃,网大任水飞。全面建设科学网河蟹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网博客,实现科学网伟大复兴,为我们广大有志于灌水者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网络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灌水时代,我们新一代灌水者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科学网广大水军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的科学网博客、伟大的科学网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好日子难得,请大家斟满酒、举起杯,为冯用军博客破百万举杯、为清华百年祭举杯,干!(此处一连串碰杯声) 最后,感谢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出席本博 100万 志庆,希望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像百年狂欢的清华人一样在本博灌好、发帖好、评论好、清华万人醉我也醉、清华万人醒我再醒!
个人分类: 世界博客/微博研究院WBI|2713 次阅读|6 个评论
100万。。。。。。
famingkuang 2010-11-29 00:00
有网友在QQ上留言说我的科学网博客点击过100万了,登陆科学网博客后又弹出短消息,点击之也是网友祝贺发发博客过100万大关的。 感谢科学网,感谢关心我的众位网友们!非常感谢!! 100万了,应该非常高兴才对,可我却没有一点感觉,仿佛此事与我毫无相干似的。 这个国家,我虽然身在其中,但它却离我很遥远,我看它每天所发生的事,仿佛就象看电影一样,自己不过是一个观众。 科学网也一样,自己身在其中,却无法真正的融入,这不是我真正该来的地方。 一直以来,让我耿耿于怀的是科学网上的一帮傻乎乎的朋友,突然间我发现他(她)们离我也是非常非常的遥远,认识他(她)们仿佛也只在梦中。 尘归尘,土归土,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得回归到它的本来面目。 生活一如外孙打灯笼照舅。 从此后只关心自己的小家;大家就拜托大家多关心啦。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4157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一步一个脚印:有感于累计访问量从100万到600万
黄安年 2010-11-19 11:05
一步一个脚印 : 有感于累计访问量从 100 万到 600 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19 日发布 截止今天上午 10 : 18 为止,自 2007 年 3 月 7 日我落户科学网的博客已经发布的博文过 5360 余篇 , 图片超过 33000 张 , 累计访问量突破 600 万人次。 这 600 万的累计访问量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 开始时访问量并不多 , 写的多了,时间长了 , 看的人多了 , 影响扩大了 , 访问量也就逐步增加了,并没有什么特别诀窍。如果一定要说有 , 只是求于实,敏于思 , 勤于写 , 持于恒。下面的一组数字可以一些说明问题。 2008 年 1 月 5 日,累计访问量突破 50 万(见《访问量 50 万和 530 万有感》,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5 日)。 2008 年 7 月 15 日,累计访问量突破 100 万(《有感于博客访问量突破百万》,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15 日)。 2009 年 1 月 12 日,累计访问量突破 150 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9729 ) 2009 年 4 月 25 日 , 累计访问量突破 200 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8082 ) 去年 10 月 16 日访问量累计超 300 万。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2703 ) 2010 年 3 月 20 日 , 访问量突破 400 万。 2010 年 7 月 30 日 , 访问量突破 500 万。 第一个 100 万 , 花了一年 4 个月又 8 天。 第二个 100 万 , 花了 8 个月。 第三个 100 万,花了 5 个月又 20 天。 第四个 100 万 , 花了 5 个月另 4 天。 第五个 100 万 , 花了 4 个月又 10 天。 第六个 100 万 , 花了 3 个月 11 天。 可以看出,每一个百万访问量呈现加快趋势,第一百万 ,16 个月又 8 天 , 第 6 个百万则为 3 个月半不到。这种增加是有前提的 , 即我撰写的博文数量基本不变 , 坚持天天发博文基本不变,写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辑所感不变。还有一个重要前提是,科学网提供了高质量的持续稳定的服务 , 科学网的博主大幅度增加 , 而科学网外的朋友登陆的也越来越多,海外读者有增无减。 我为什么写博客?还在 07 年三月 , 我加盟科学网博客群时就坦言学术为公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博客自己写 , 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议、所学所研、所辑所评。这自己是和个人经历、教学和研究领域、社会生活具体环境分不开的,因而对于科学网博客来说 , 各抒己见,五花八门是必然的 , 不可能全部集中在科学技术某个专门领域内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取向 , 不可能要求为适应某种特定需要而写 , 或者说为点击量、为编辑部取向而写。去年 4 月我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学术讨论会提交了一篇论文:《网络博客与美国研究的普及和提高 ---- 以 2007-2009 年黄安年博文为例》,二万字全文发表在《云梦学刊》 2010 年第 6 期上 , 全面阐述了我所撰写的博文和美国研究与普及的某种关系。我的《老话题与新挑战 ---- 美国的崛起与崛起后的美国》(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年)、《道钉,不再沉默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白山出版社, 2010 年)的主要内容 , 均在博客上发表过。 有人说 , 我是个退休专业户。退休固然不假,但并非专业户 , 撰写博文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只是花的时间多些而已,这时间是自己挤出来的。并非所有退休学人都写这么多博文 , 更非许多撰写博文者天天坚持。 有人猜测 , 大概我享有科学网优惠待遇。这恐怕是一种误解。科学网编辑部对我并没有特别的偏好 , 说得白一点 , 科学网上让一个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退休老人长期占据访问量第一的席位,并不见得是什么荣耀的事,因为绝大多数博主是从事科学技术的学人。我的博文既无文采,也非许多博主感兴趣的话题,评论者不甚了了(平均一篇博文不到一篇评论) , 被编辑部精选上头条的在我的全部博文中不及 0.5%, 我的博文极少上单周博客排行榜 , 博文点击量平均排行也从未进入前百位 , 按照全部博文平均访问量统计 , 应为1194 人次,属于百名之外芸芸众生之列 , 并不属于牛博队列。 今年 4 月 19 日 , 我突然发现在博客总排行中鸿飞先生屈居第二 , 我则排到了前面 , 后来他的距离和我拉大 , 我这才知道 , 他到大洋彼岸另有重任在身 , 所以撰写博文少了 , 如果他能像以前一样撰文宏论 , 那么名列榜首非他莫属 , 当然有望名列第一的并非他一人 , 从长远来看人人平等、人人有望,并非科学网能刻意培育、以至炒作垄断所能为之。就我而言,极望退居二线,也免得遭人议为一小撮。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 持之以恒,终有成效 , 想一举成名 , 专门钻研点击成功的诀窍,恐怕是走错了路。毕竟,我们不能为唯点击量是从。 笔者以为,单篇访问量不在多少 , 重在认真和参与。有人以单篇点击量多少来衡量博文的质量 , 其实点击量、访问量只能说明数量,不能说明博文质量。单篇博文的访问量受制约于网友登陆的偏好、话题的关注、编辑的引导、专业的方向、博主的构成等因素。笔者并不以为访问量少的博文一定是什么垃圾,是否垃圾见仁见智,何况即使垃圾还可变废为宝。 其实 600 万访问量比起新浪、凤凰卫视的博客来要差很多 , 即使比起我的学术交流网也差了不少 , 如果科学网真正形成了全球华人学者的精神家园,如果科学网也吸引更多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的学人加盟和登陆科学网,相信整个科学网的访问量会有大幅度增加的。
3287 次阅读|5 个评论
终于赚到100万成为百万富翁啦
yaoronggui 2010-10-21 11:07
经过3年零两个月的努力,终于赚到 100万 成为百万富翁啦。自己给自己祝贺下。截屏如下,不过还是没有截屏到 1000000 的数据,有点遗憾! 统计数据 访问:1000019次 日志:622篇 评论:697个 留言:23个 建站时间:2007-9-15 20:55:56 在此,小弟感谢多年来各位博主及网友的点击、留言、评论与帮助! 祝贺自己博客点击量过90万 链接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9389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07 次阅读|1 个评论
明月桂花伴我行 个人博客点击量100万感言
chrujun 2010-9-10 13:42
真没有想到,我的博客点击量9月份会达100万。这主要得益于今年的科学网青年博客大赛,在大赛期间写了大量博文,并且通过拉票活动扩大了读者群,同时也得益于长期热心阅读我博文的认识和不认识的读者。 从开博到现在,得罪了不少博友,特别是得罪了上帝老哥和鬼王,他们之间肯定有人对我恨之入骨,在此我表示衷心歉意。 也通过博文认识一些新朋友,如吕喆、张春知和计湘婷等等,他们使我的水平得到了提高。三人行,必有我师。 科学网上有很多良师益友,值得学习和交往。 我觉得科学网的博文值得一读,很多博文特别有深度,特别专业。看科学网博文后再看记者写的文章,最大的感觉是深度不一样,专业程度不一样。 通过这两年半的起伏,我觉得我成熟了很多,理性了很多。 今天也是教师节!对于当老师的我来说,也是特别有意义的日子。现在是农历8月,是桂花飘香的月份,我就在在月光和桂花香味的沐浴下来到人间。我的命运一直有明月、中秋及桂花陪伴。 感谢科学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和机会! 祝科学网的明天更美好,更辉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51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