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9·11”事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9·11”事件博文目录(2007-2010)
热度 1 黄安年 2011-9-11 19:07
“ 9 · 11 ”事件博文目录( 2007-2010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9 月 11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再过一个多小时 , 就是“ 9 · 11 ”事件 10 周年, 这里发布笔者有关“ 9 · 11 ”的博文目录 2582 “ 9 · 11 ”事件 * “ 9 · 11 ”事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83 ) *We WELL NEVER FORGET!!! ”——从一辆汽车警示牌谈起,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86 ) * 永远不忘“ 9 · 11 ”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7167) * 永远记住“ 9 · 11 ”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4957) * 记住“ 9 ·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 ( 一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2218 * 记住“ 9 ·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 ( 二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2229 * 记住“ 9 ·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 ( 三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2235 * 记住“ 9 ·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 ( 四 )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2239 * 记住“ 9 ·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 ( 五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2244 * 记住“ 9 ·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 ( 六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2250 * “ 9 · 11 ”事件前后纽约的世贸中心大楼(一)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2499 * “ 9 · 11 ”事件前后纽约的世贸中心大楼(二)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2504 * “ 9 · 11 ”与美国文明的冲突 ---- 由美国牧师扬言焚烧《古兰经》谈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1893 * 旧文重温:“ 9 · 11 ”事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1913 * 从“ We WELL NEVER FORGET!!! ”谈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1957 2583 “ 9 · 11 ”事件后的美国对外政策 * 布什单边主义的衰微 , 还是美国的衰落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673) * 单极·多极·无极——也谈美国地位下降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015) 2584 “ 9 · 11 ”事件和国际恐怖主义事件 2585 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美国外交 * 从鉴定是否恐怖袭击谈起,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830 ) * 从单边霸权到“合作”称霸的修正,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4348 * 恐怖主义本土化发展和美国霸权主义自食其果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2348 4515 . 2 美国民航班机 * 一次冒着遭受恐怖袭击风险的飞行—— 2006 年 8 月 31 日纽约 JFK ——底特律 DTW 行,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85 ) * 从抗击SARS的主战场到防恐袭击的JFK机场( 2003 年 5 月 30 日),黄安年的部客 ,2007 年 7 月 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108 ) * “ 9 · 11 ”五周年前夕底特律—— JFK , NYC 行纪实,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3 日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109 ) * 美国航空安全隐患 突显反恐战略漏洞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5560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2365 次阅读|1 个评论
记住“9·11”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六)
黄安年 2010-9-12 10:36
记住 9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六)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2 日发布 在 2001 年 9 11 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中 , 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坍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World Trade Center , 1973 年 2001 年 9 月 11 日,简称世贸中心)在 9 11 事件前为美国纽约的地标之一,由七座建筑组成, 117 层、楼高 417 米(北塔)和 415 米(南塔)组成的双子塔摩天大楼,天线尖顶高 526.3 米,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和最高的双塔。 世贸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建筑群和贸易机构。 1991 年 , 我到纽约参观时曾不至一次来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 1999 年 11 月 24 日 , 又再次来到这里参观。 2005 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我的《美国纪行 ----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一书中收录了《自由女神像、艾利斯岛、纽约证券交易所、世界贸易大楼掠影》一文 , 其中写有: 我们来到世界贸易中心 (WTC) 参观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被称为双子塔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相互联结的两座超高大楼组成。位于教会街和维索和自由街之间,在科特兰街和钱伯斯街的南面,占地 16 英亩,据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纽约和新泽西州港务局集资兴建、原籍日本的总建筑师山崎实负责设计。 1966 年开工, 1973 年竣工。最高 110 层、 411 米。它是由 5 幢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主楼呈双塔形,塔柱边宽 63 . 5 米。大楼采用钢架结构,用钢 7 万 8 千吨,楼的外围有密置的钢柱,墙面由铝板和玻璃窗组成,有世界之窗之称。大楼的办公面积有 84 万平方米,可容纳 5 万名工作人员。楼层分租给世界各国 800 多个厂商,并设有贸易服务中心、情报咨询中心和研究中心。楼中共有电梯 104 部,地下有可供停车 2000 辆的车库,并有地铁在此经过、设站。由于 1993 年 2 月 26 日,纽约世贸中心姊妹楼地下停车场曾发生大爆炸,造成 6 人死亡, 1000 多人受伤,被称为美国本土历史上最有破坏性的恐怖主义活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遂成为恐怖主义可能袭击的目标。第 107 层为瞭望厅,视野方圆可及 72 公里,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纽约全景。参观票成人每张 12 美元 , 老年人则 9.50 美元 , 一进门处有人为你免费照相,在参观完后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照片,你如果不要也不会收你的钱,如果要的话,则需付 10 美元 , 不过这个假场景并没有意义 , 颇有点骗不带相机的人的味道。接着在安检时每人手上盖个红印记。从底层到 107 层电梯时间只有 60 秒钟,在参观处,我们仔细观看了东南西北四面,每面都有各个景点的电脑显示。其中最为壮观的当推看下城全境和哈得逊海湾的自由女神像等岛屿。我们还登上最高层的 110 层,今天纽约被多云天气所笼罩,直到 16 时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参观时太阳才勉强露出了黄铜脸。在世界贸易中心楼顶看纽约全景又是一种感受,希望以后如果有机会再来到观看恐怕会又有新的感受,人们会从世界贸易大楼看到在世纪之交美国国内和平环境下的经济繁荣景象。(刊登时略有删节,这里是全文,第 17 页)没想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遂成为恐怖主义可能袭击的目标竟成为事实。 9 11 事件后 , 大凡来纽约曼哈顿,有时间的话,笔者都要看看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废墟变化。下面发布的是许令仪老师传来的《不忘 9 11 》幻灯片 , 现在发表时改为《记住 9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更加贴切些。幻灯片分 ( 一 )25 幅 , (二) 26 幅,(三) 26 幅,(四) 26 幅,(五) 26 幅,(二) 25 幅, 附两份资料为笔者选自网上,见 ( 一 ) 。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2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住“9·11”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五)
黄安年 2010-9-12 10:22
记住 9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五)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2 日发布 在 2001 年 9 11 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中 , 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坍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World Trade Center , 1973 年 2001 年 9 月 11 日,简称世贸中心)在 9 11 事件前为美国纽约的地标之一,由七座建筑组成, 117 层、楼高 417 米(北塔)和 415 米(南塔)组成的双子塔摩天大楼,天线尖顶高 526.3 米,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和最高的双塔。 世贸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建筑群和贸易机构。 1991 年 , 我到纽约参观时曾不至一次来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 1999 年 11 月 24 日 , 又再次来到这里参观。 2005 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我的《美国纪行 ----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一书中收录了《自由女神像、艾利斯岛、纽约证券交易所、世界贸易大楼掠影》一文 , 其中写有: 我们来到世界贸易中心 (WTC) 参观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被称为双子塔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相互联结的两座超高大楼组成。位于教会街和维索和自由街之间,在科特兰街和钱伯斯街的南面,占地 16 英亩,据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纽约和新泽西州港务局集资兴建、原籍日本的总建筑师山崎实负责设计。 1966 年开工, 1973 年竣工。最高 110 层、 411 米。它是由 5 幢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主楼呈双塔形,塔柱边宽 63 . 5 米。大楼采用钢架结构,用钢 7 万 8 千吨,楼的外围有密置的钢柱,墙面由铝板和玻璃窗组成,有世界之窗之称。大楼的办公面积有 84 万平方米,可容纳 5 万名工作人员。楼层分租给世界各国 800 多个厂商,并设有贸易服务中心、情报咨询中心和研究中心。楼中共有电梯 104 部,地下有可供停车 2000 辆的车库,并有地铁在此经过、设站。由于 1993 年 2 月 26 日,纽约世贸中心姊妹楼地下停车场曾发生大爆炸,造成 6 人死亡, 1000 多人受伤,被称为美国本土历史上最有破坏性的恐怖主义活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遂成为恐怖主义可能袭击的目标。第 107 层为瞭望厅,视野方圆可及 72 公里,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纽约全景。参观票成人每张 12 美元 , 老年人则 9.50 美元 , 一进门处有人为你免费照相,在参观完后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照片,你如果不要也不会收你的钱,如果要的话,则需付 10 美元 , 不过这个假场景并没有意义 , 颇有点骗不带相机的人的味道。接着在安检时每人手上盖个红印记。从底层到 107 层电梯时间只有 60 秒钟,在参观处,我们仔细观看了东南西北四面,每面都有各个景点的电脑显示。其中最为壮观的当推看下城全境和哈得逊海湾的自由女神像等岛屿。我们还登上最高层的 110 层,今天纽约被多云天气所笼罩,直到 16 时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参观时太阳才勉强露出了黄铜脸。在世界贸易中心楼顶看纽约全景又是一种感受,希望以后如果有机会再来到观看恐怕会又有新的感受,人们会从世界贸易大楼看到在世纪之交美国国内和平环境下的经济繁荣景象。(刊登时略有删节,这里是全文,第 17 页)没想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遂成为恐怖主义可能袭击的目标竟成为事实。 9 11 事件后 , 大凡来纽约曼哈顿,有时间的话,笔者都要看看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废墟变化。下面发布的是许令仪老师传来的《不忘 9 11 》幻灯片 , 现在发表时改为《记住 9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更加贴切些。幻灯片分 ( 一 )25 幅 , (二) 26 幅,(三) 26 幅,(四) 26 幅,(五) 26 幅,(二) 25 幅, 附两份资料为笔者选自网上,见 ( 一 ) 。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2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住“9·11”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四)
黄安年 2010-9-12 10:06
记住 9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四)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2 日发布 在 2001 年 9 11 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中 , 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坍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World Trade Center , 1973 年 2001 年 9 月 11 日,简称世贸中心)在 9 11 事件前为美国纽约的地标之一,由七座建筑组成, 117 层、楼高 417 米(北塔)和 415 米(南塔)组成的双子塔摩天大楼,天线尖顶高 526.3 米,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和最高的双塔。 世贸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建筑群和贸易机构。 1991 年 , 我到纽约参观时曾不至一次来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 1999 年 11 月 24 日 , 又再次来到这里参观。 2005 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我的《美国纪行 ----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一书中收录了《自由女神像、艾利斯岛、纽约证券交易所、世界贸易大楼掠影》一文 , 其中写有: 我们来到世界贸易中心 (WTC) 参观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被称为双子塔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相互联结的两座超高大楼组成。位于教会街和维索和自由街之间,在科特兰街和钱伯斯街的南面,占地 16 英亩,据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纽约和新泽西州港务局集资兴建、原籍日本的总建筑师山崎实负责设计。 1966 年开工, 1973 年竣工。最高 110 层、 411 米。它是由 5 幢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主楼呈双塔形,塔柱边宽 63 . 5 米。大楼采用钢架结构,用钢 7 万 8 千吨,楼的外围有密置的钢柱,墙面由铝板和玻璃窗组成,有世界之窗之称。大楼的办公面积有 84 万平方米,可容纳 5 万名工作人员。楼层分租给世界各国 800 多个厂商,并设有贸易服务中心、情报咨询中心和研究中心。楼中共有电梯 104 部,地下有可供停车 2000 辆的车库,并有地铁在此经过、设站。由于 1993 年 2 月 26 日,纽约世贸中心姊妹楼地下停车场曾发生大爆炸,造成 6 人死亡, 1000 多人受伤,被称为美国本土历史上最有破坏性的恐怖主义活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遂成为恐怖主义可能袭击的目标。第 107 层为瞭望厅,视野方圆可及 72 公里,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纽约全景。参观票成人每张 12 美元 , 老年人则 9.50 美元 , 一进门处有人为你免费照相,在参观完后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照片,你如果不要也不会收你的钱,如果要的话,则需付 10 美元 , 不过这个假场景并没有意义 , 颇有点骗不带相机的人的味道。接着在安检时每人手上盖个红印记。从底层到 107 层电梯时间只有 60 秒钟,在参观处,我们仔细观看了东南西北四面,每面都有各个景点的电脑显示。其中最为壮观的当推看下城全境和哈得逊海湾的自由女神像等岛屿。我们还登上最高层的 110 层,今天纽约被多云天气所笼罩,直到 16 时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参观时太阳才勉强露出了黄铜脸。在世界贸易中心楼顶看纽约全景又是一种感受,希望以后如果有机会再来到观看恐怕会又有新的感受,人们会从世界贸易大楼看到在世纪之交美国国内和平环境下的经济繁荣景象。(刊登时略有删节,这里是全文,第 17 页)没想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遂成为恐怖主义可能袭击的目标竟成为事实。 9 11 事件后 , 大凡来纽约曼哈顿,有时间的话,笔者都要看看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废墟变化。下面发布的是许令仪老师传来的《不忘 9 11 》幻灯片 , 现在发表时改为《记住 9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更加贴切些。幻灯片分 ( 一 )25 幅 , (二) 26 幅,(三) 26 幅,(四) 26 幅,(五) 26 幅,(二) 25 幅, 附两份资料为笔者选自网上,见 ( 一 ) 。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2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住“9·11”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三)
黄安年 2010-9-12 09:51
记住 9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三)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2 日发布 在 2001 年 9 11 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中 , 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坍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World Trade Center , 1973 年 2001 年 9 月 11 日,简称世贸中心)在 9 11 事件前为美国纽约的地标之一,由七座建筑组成, 117 层、楼高 417 米(北塔)和 415 米(南塔)组成的双子塔摩天大楼,天线尖顶高 526.3 米,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和最高的双塔。 世贸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建筑群和贸易机构。 1991 年 , 我到纽约参观时曾不至一次来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 1999 年 11 月 24 日 , 又再次来到这里参观。 2005 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我的《美国纪行 ----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一书中收录了《自由女神像、艾利斯岛、纽约证券交易所、世界贸易大楼掠影》一文 , 其中写有: 我们来到世界贸易中心 (WTC) 参观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被称为双子塔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相互联结的两座超高大楼组成。位于教会街和维索和自由街之间,在科特兰街和钱伯斯街的南面,占地 16 英亩,据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纽约和新泽西州港务局集资兴建、原籍日本的总建筑师山崎实负责设计。 1966 年开工, 1973 年竣工。最高 110 层、 411 米。它是由 5 幢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主楼呈双塔形,塔柱边宽 63 . 5 米。大楼采用钢架结构,用钢 7 万 8 千吨,楼的外围有密置的钢柱,墙面由铝板和玻璃窗组成,有世界之窗之称。大楼的办公面积有 84 万平方米,可容纳 5 万名工作人员。楼层分租给世界各国 800 多个厂商,并设有贸易服务中心、情报咨询中心和研究中心。楼中共有电梯 104 部,地下有可供停车 2000 辆的车库,并有地铁在此经过、设站。由于 1993 年 2 月 26 日,纽约世贸中心姊妹楼地下停车场曾发生大爆炸,造成 6 人死亡, 1000 多人受伤,被称为美国本土历史上最有破坏性的恐怖主义活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遂成为恐怖主义可能袭击的目标。第 107 层为瞭望厅,视野方圆可及 72 公里,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纽约全景。参观票成人每张 12 美元 , 老年人则 9.50 美元 , 一进门处有人为你免费照相,在参观完后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照片,你如果不要也不会收你的钱,如果要的话,则需付 10 美元 , 不过这个假场景并没有意义 , 颇有点骗不带相机的人的味道。接着在安检时每人手上盖个红印记。从底层到 107 层电梯时间只有 60 秒钟,在参观处,我们仔细观看了东南西北四面,每面都有各个景点的电脑显示。其中最为壮观的当推看下城全境和哈得逊海湾的自由女神像等岛屿。我们还登上最高层的 110 层,今天纽约被多云天气所笼罩,直到 16 时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参观时太阳才勉强露出了黄铜脸。在世界贸易中心楼顶看纽约全景又是一种感受,希望以后如果有机会再来到观看恐怕会又有新的感受,人们会从世界贸易大楼看到在世纪之交美国国内和平环境下的经济繁荣景象。(刊登时略有删节,这里是全文,第 17 页)没想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遂成为恐怖主义可能袭击的目标竟成为事实。 9 11 事件后 , 大凡来纽约曼哈顿,有时间的话,笔者都要看看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废墟变化。下面发布的是许令仪老师传来的《不忘 9 11 》幻灯片 , 现在发表时改为《记住 9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更加贴切些。幻灯片分 ( 一 )25 幅 , (二) 26 幅,(三) 26 幅,(四) 26 幅,(五) 26 幅,(二) 25 幅, 附两份资料为笔者选自网上,见 ( 一 ) 。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2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住“9·11”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二)
黄安年 2010-9-12 09:37
记住 9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大楼(二)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2 日发布 在 2001 年 9 11 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中 , 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坍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World Trade Center , 1973 年 2001 年 9 月 11 日,简称世贸中心)在 9 11 事件前为美国纽约的地标之一,由七座建筑组成, 117 层、楼高 417 米(北塔)和 415 米(南塔)组成的双子塔摩天大楼,天线尖顶高 526.3 米,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和最高的双塔。 世贸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建筑群和贸易机构。 1991 年 , 我到纽约参观时曾不至一次来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 1999 年 11 月 24 日 , 又再次来到这里参观。 2005 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我的《美国纪行 ----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一书中收录了《自由女神像、艾利斯岛、纽约证券交易所、世界贸易大楼掠影》一文 , 其中写有: 我们来到世界贸易中心 (WTC) 参观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被称为双子塔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相互联结的两座超高大楼组成。位于教会街和维索和自由街之间,在科特兰街和钱伯斯街的南面,占地 16 英亩,据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纽约和新泽西州港务局集资兴建、原籍日本的总建筑师山崎实负责设计。 1966 年开工, 1973 年竣工。最高 110 层、 411 米。它是由 5 幢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主楼呈双塔形,塔柱边宽 63 . 5 米。大楼采用钢架结构,用钢 7 万 8 千吨,楼的外围有密置的钢柱,墙面由铝板和玻璃窗组成,有世界之窗之称。大楼的办公面积有 84 万平方米,可容纳 5 万名工作人员。楼层分租给世界各国 800 多个厂商,并设有贸易服务中心、情报咨询中心和研究中心。楼中共有电梯 104 部,地下有可供停车 2000 辆的车库,并有地铁在此经过、设站。由于 1993 年 2 月 26 日,纽约世贸中心姊妹楼地下停车场曾发生大爆炸,造成 6 人死亡, 1000 多人受伤,被称为美国本土历史上最有破坏性的恐怖主义活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遂成为恐怖主义可能袭击的目标。第 107 层为瞭望厅,视野方圆可及 72 公里,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纽约全景。参观票成人每张 12 美元 , 老年人则 9.50 美元 , 一进门处有人为你免费照相,在参观完后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照片,你如果不要也不会收你的钱,如果要的话,则需付 10 美元 , 不过这个假场景并没有意义 , 颇有点骗不带相机的人的味道。接着在安检时每人手上盖个红印记。从底层到 107 层电梯时间只有 60 秒钟,在参观处,我们仔细观看了东南西北四面,每面都有各个景点的电脑显示。其中最为壮观的当推看下城全境和哈得逊海湾的自由女神像等岛屿。我们还登上最高层的 110 层,今天纽约被多云天气所笼罩,直到 16 时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参观时太阳才勉强露出了黄铜脸。在世界贸易中心楼顶看纽约全景又是一种感受,希望以后如果有机会再来到观看恐怕会又有新的感受,人们会从世界贸易大楼看到在世纪之交美国国内和平环境下的经济繁荣景象。(刊登时略有删节,这里是全文,第 17 页)没想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遂成为恐怖主义可能袭击的目标竟成为事实。 9 11 事件后 , 大凡来纽约曼哈顿,有时间的话,笔者都要看看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废墟变化。下面发布的是许令仪老师传来的《不忘 9 11 》幻灯片 , 现在发表时改为《记住 9 11 事件中的世贸中心》更加贴切些。幻灯片分 ( 一 )25 幅 , (二) 26 幅,(三) 26 幅,(四) 26 幅,(五) 26 幅,(二) 25 幅, 附两份资料为笔者选自网上,见 ( 一 ) 。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2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重温:“9·11”事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黄安年 2010-9-11 09:31
旧文重温:911事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年9月11日发布 今天是911事件九周年, 最近因佛罗里达州一所仅约 50 名教众的教会牧师提出用焚烧《古兰经》来纪念 9.11 的火上浇油做法已经引发了美国国内轩然大波和全球穆斯林的强烈抗议,整个美国社会精神紧绷。笔者七年前撰文《 911事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收录在《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第84-86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发布在2007年7月2日我的博客上,现在重温旧文,发布如下: ***************************** 9 11 事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黄安年文 发表:2007 年 7 月 2 日  (按:据多家媒体报道继英国警方6月29日挫败伦敦市中心汽车炸弹袭击阴谋之后,30日发生的格拉斯哥机场汽车撞击事件再次将一个事实呈现在英国公众眼前英国正在面临新一轮恐怖袭击。(新华网伦敦7月1日电)国际恐怖主义将目标瞄准英国已经不是第一次,2006 年 8 月 10 日,伦敦破获了国际恐怖主义组织蓄谋炸毁由英国飞往美国几架飞机的阴谋活动,避免了又一起 9 11 事件。这次选择英国首相新旧交替恐怕并非偶然。以为国际恐怖组织的目标仅仅是美英恐怕估计失当,防患于未然是当务之急。 《9 11 事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一文,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观察 /2005 年 9 月 11 日首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观察 /2006 年 8 月 16 日再发。) (2006 年 8 月 16 日学术交流网主持人按: 2006 年 8 月 10 日,伦敦破获了国际恐怖主义组织蓄谋炸毁由英国飞往美国几架飞机的阴谋活动,避免了又一起 9 11 事件,这一事件再次说明:国际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是极其不得人心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害人害己但动摇不了霸权主义的统治,霸权主义的反恐战略也平息不了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基本人权正在遭受国际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蹂躏。) 有关本拉登图谋进行恐怖主义袭击的传闻早就存在,1999 年 12 月 15 日我的日记中有如下记载: 1999 年 12 月 15 日 最近新闻媒体频频发出警戒信息,恐怖主义头子亿万富翁本拉丹扬言 , 要在新年期间在基督教堂进行恐怖主义袭击 , 国务院已经不止一次向美国海外公民发出警报。 也许说狼来了,狼来了,但是狼并没有来,人们对于狼来了的传闻倒不在意了。谁知 2001 年 9 11 事件真的来了。 9 11 后人们对美国的安全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是否到了恐怖气氛笼罩全民百姓的程度恐怕并非如此。国内某权威网站发表文章称美国人今年遭遇恐怖圣诞。我的直感是 2003 年的圣诞虽然比 9 11 前的圣诞节增加了警惕和防范,但是并非生活在恐怖圣诞的气氛中,如同 9 11 事件后,美国人并非完全生活在恐怖中一样。今天的极大多数美国人依然在欢度圣诞节 , 整个美国依然呈现和平与繁荣景象,只是和 9 11 事件前不同 , 在和平环境中增加了忧患意识 , 尤其在一些敏感的重点地区加强了警戒,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感到特别的恐怖,何况在一个美国这么大的国家里要寻找个案来说明存在恐怖问题突出地宣传,并无难处。事实上透明度和及时性反应说明灵活反应机制运行良好。公开、透明的警戒程度是国家安全预警机制的相对成熟的体现,也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一种表现,比起没有任何公开预警的太平盛世宣传来说还是要强些。某些媒体的兴趣往往集中在个例上,问题在于它毕竟是个例。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是没有国家界线的 , 谁知道哪一天会轮到旁观者头上呢。 2003 年 12 月 26 日 10 时我们从索默斯出发驱车到新泽西纽沃克以西中部地区看望一位朋友,他圣诞夜刚由上海飞到纽约 JFK 机场,目睹当夜 JFK 机场情况,在他们停机的 2 号停机厅因为有报警,临时改在了 4 号停机厅,并延误了 2 个小时出机场,他到了新泽西已经半夜。而今天一路从威郡到纽约市繁华地段和新泽西十分平静,连平时的塞车现象都没有发生。只是在 15 时 30 分经华盛顿桥返回时有几位全副武装的人员在收费站处抽查可疑人员。 9 11 事件已经过去两周年了,但是它对美国和世界各国的影响仍在继续,对于这种影响的评估则见仁见智,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认同它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为重大的事件。 9 11 前和 9 11 后我在美国的亲身感受和许多交谈中的朋友都有这样认识。 9 11 事件,不仅对于美国,而且对于其他发达国家、对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于各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和国家安全战略等都有深远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首先是针对美国的,但同时也是针对世界各国的。以为它仅仅是针对美国的,就大错特错了。以为对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可以隔岸观火以至火中取栗,恐怕并不切合实际。以为这种国际恐怖行动可以挫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是一厢情愿的事,事实上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和霸主主义及强权政治只是一对孪生兄弟。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滋生国际恐怖主义,国际恐怖主义滋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际恐怖主义都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的反动。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危害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但是不应利用反恐来实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图谋。国际恐怖主义既无法制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不可能解决本国和本民族的脱贫和解放,国际恐怖主义只能加深民族仇杀和不和,只能使本已苦难深重的国家和民族,更加陷于苦难的深渊。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越来越不得人心,因而从根本上脱离广大人民群众,采取国际恐怖主义行动只能是绝望和无能的表现。另一方面,只要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就难以消除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要消除国际恐怖主义,还必须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图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将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消极影响而付出代价。国际恐怖主义披上宗教信仰的色彩,则具有更大的威害性。伊斯兰的复兴不能依靠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国际恐怖主义从根本上违背伊斯兰教义。伊斯兰和基督教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应该采取恐怖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手段来解决相互间的不同见解。以为单边和多边的矛盾解决,国际恐怖主义就迎刃而解是一种政治图解式的看法,因为即使认同多边或多极世界,国际恐怖行动依然存在。国际恐怖行动既然可以袭击美国,它同样可以袭击西欧、日本和其他国家。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首先突显在美国,因而研究它对美国的影响,同样对于世界各个有着借鉴意义。仅仅从美国的角度研究9 11 事件的影响是不够的,还要从世界的角度考察 9 11 事件的影响。既然两年前美国回发生 9 11 事件,又有谁能保障在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以至在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不能发生呢。美国反恐和防恐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各国都是有益的。 (写于2003 年 12 月 27 日) (学术交流网/ 美国问题观察 /2005 年 9 月 11 日首发) ***********************************************88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 美国问题观察 /2006 年 8 月 16 日再发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83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377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