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东吴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祁天锡(Nathaniel Gist Gee)
zhuchaodong 2013-12-2 23:00
全文及附图全部引自“男式老榆头”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ho040625),让我再次回味南师生物系的历史与由来。由于从原始博客无法直接转载过来,我邮件征得余老师同意,全文拷贝引用老师的文字,并提供原始博客链接,和同学、朋友分享这段中国生物学历史。 纪念祁天锡创办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系100周年 (2012-09-06 05:02:08) 标签: 教育 祁天锡 中国 东吴大学 生物学 分类: 生命科学教育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中国的生命科学工作者,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如今的生物医学领域,华人科研成果如同满天星云,能让人记住的学者,寥若晨星。 中国人记得白求恩大夫的还有多少人?能记得祁天锡的,更屈指可数! 祁天锡,他的中文名,来自美丽的苏州有一个天赐庄,那里,有一个大学:东吴大学。 9月3日,一批原东吴大学的学子归鸿,周开亚,徐珞珊等人,来到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因为,祁天锡创建的东吴大学生物系,在1955年整体搬迁到了这里。祁天锡到过南京,就是没想到,这个地方,是他青春活力的继承之地。 创办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系的荣誉,长期被国粹主义所压抑。因为他是一个美国人,因为东吴大学是一个教会大学。 有谁能够否认,祁天锡和东吴大学,不是神州大地之上那个时代的人和物;坐在课堂里面学习的主体,不是中国人! 1899年,清季兩江總督劉坤一致函美國駐上海總領事古納(John Goodnow)稱,美國人士在蘇州設置書院,必可嘉惠「東吳」士子。1901年六月十三日,东吴大学由監理會以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之名向美國田納西州政府提出註冊之申請,並於六月二十四日獲准。一九0四年(光緒三十年)增設醫科。一九0五年(光緒卅一年)招收大學本科學生。1907年頒授中國第一個文學士(Bachelor of Arts)學位(沈伯甫)。一九0九年(宣統元年)頒授三個醫學士(Medical Doctor)學位。1911年上海中西書院(Anglo-Chinese College)遷到蘇州併入東吳大學,是為文理科(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1915年頒授第一個理學士(Bachelor of Science)學位。1928年頒授第一個法學碩士(LL. M.)學位(金蘭孫)。 生物系是1912年建立。 祁天锡(Nathaniel Gist Gee,1876—1937年)于1901年受美国南监理会(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派遣,到新成立的东吴大学任格致教习(25岁),于1912年(36岁)在该校创办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系,并首次将生物学研究生教育引进我国。 1922—1935年间,他先后出任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华医学董事会医预科教育顾问和燕京大学副校长。路斯义在1927年退休后,聘请罗氏基金会驻华医学教育代表祁天锡接替了路斯义的工作。 祁天锡在中国30余年,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对中国近现代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有突出贡献。 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很多后来的生物学工作者已经不知道祁天锡其人,甚至在科学史界,他的名字也不为人熟知。 东吴大学生物学教育的奠基人是美籍教师祁天锡。他于1901年受聘于东吴大学,执教时间长达20年之久。祁天锡原在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攻读生物学,获理科硕士学位。 祁天锡于1876年出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1901年任教东吴大学时正是25岁的大好年华。 任教伊始,他就开设了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地质学课程,在1904年前,东吴大学的理科各科都由他一人负责教学。由于祁天锡的专业是生物学,所以,他在生物学课程上投入了最大的精力。 任教期间,他还对华东地区的淡水生物、鸟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作物进行了研究,并编写了《江苏植物名录》、《华东鸟类指南》等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论文和著作。 到1913年时,祁天锡在东吴大学“已建立起了当时中国最先进、最完善的生物实验室”,从而为生物学研究生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生物材料处是当时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生物材料处,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肯定,被认为是东吴大学对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所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之一,也为东吴大学在生物学方面的领先地位打下了深厚基础。 1917年,师从祁天锡的几个学生毕业后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到1919年,就有两个学生拿到了生物学硕士学位。 美国卫理公会传教士兼生物学家祁天锡(N.G.Gee) 受聘为该校生物学科主任.著名生物学家胡经甫、朱元鼎、潘铭紫(肄业)、王志稼等,就是该科早期的学生。 祁天锡擅长动物学,侧重于对苏南鸟类和昆虫的研究。他首先编写了华东鸟类指南一书,1922年又编纂了江苏省植物名称及分类一览。那时,国内的生物学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祁天锡凭藉其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致力于华东地区动植物的研究。 太田善男1904年译 祁天锡《昆虫学举偶》,祁氏时任教于东吴大学。 《昆虫学举偶》, 祁天锡著,元和奚伯绶述,美华书馆1904 年初版。奚伯绶,生于1880年6月8日,1907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03年曾任东吴大学格致助教。 生物學初桄,商務印書館,祁天錫,吳繼杲,1913年版,第1版。 英文植物学教科书,美国祁天锡,32开精,商务印书馆,1915.5初版。 1917年,他与在江阴教书的慕维德(L.I.Moffett)合作写了一个本《长江下游鸟类索引》。 《植物学大辞典》。该书为中国第一部有影响的专科辞典,由13人合作。自1907年开始编撰,1918年出版,历时12年,1934年再版。此书收载中国植物名称术语8980条,西文学名术语5880条,日本假名标音植物名称4170条,附植物图1002幅,全书1700多页,300余万字。蔡元培为之作序说:“吾国近出科学辞典,详博无逾于此者。”时任苏州东吴大学 生物系主任的美国科学家祁天锡为之作序说:“自有此书之作,吾人于中西植物之名,乃得有所依据,而奉为指南焉。”这本厚重的辞书共有四人联袂作序:伍光建、蔡元培、祁天锡和杜亚泉。 1926至1931年,祁天锡等人合编的《中国鸟类目录试编》,共列鸟类1093种和575亚种。 《江苏植物名录》(钱祟澍、祁天锡,1919-1921年)。 1929年祁天锡和博爱理合作发表过《中国两栖动物的检索表并记它们的地理分布》(A Check List of Chinese Amphibia with Notes o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东吴学报》创刊于1906年6月,创刊号又名《学桴》,封面设计为一帆船航行于波涛之中,桅杆旗上有“东吴月报”四字,并套红色。 东吴大学堂的东吴月报执事人、总主笔祁天锡。美国生物学家祁天锡教授(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毕业硕士)。 1917年2月10日出版的东吴大学学报《东吴》所刊《纪事》载:“硕士学位自本学期始,校务部议定给发硕士学位。刻下陈君调甫、徐君景韩已择定理化科之专习。陈君专究钢铁及铜类合金。徐君研究水门汀之制造。异日当为我校理科之翘楚也。” 1917年东吴大学以校长葛赉恩的名义,呈交美国监理会的年度报告载:“学生,包括法科学生,分类如下:文学院,75;法科,15;第一中学,341;总数,432(431?)。毕业典礼日,7月3日,毕业生如下:文学硕士,2;文学学士,5;理学硕士,6;中学,27;合计40。 1919年获得生物学硕士学位的东吴大学研究生施季言和胡经甫也应该是“迄今为止能够确定的全中国最早的生物学硕士。” 生物系是东吴大学的一个重要科系,在中国教育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科建设方面,东吴大学生物系建立了“当时中国最先进,最完善的生物实验室”;1924年,生物系又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也是惟一的一家生物材料处,满足了中国当时紧缺的特制物品的需要,“生物材料处的创办是东吴大学对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所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科学研究方面,东吴大学生物系在淡水海绵状物、藻类、豆类作物、鸟类、钩虫病、血吸虫病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编著出版的《华东鸟类指南》、《江苏植物名录》,填补了这些领域的空白。祁天锡教授 ,1917 年和别人合作发表了 《长江下游的鸟类检索》一书 。 人才培养方面,1919年,祁天锡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施季言毕业,他不仅是东吴大学的第一个生物学研究生,也是全国第一个生物学硕士。 东吴大学生物系的毕业生后来大多成为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享有很高的声誉。据统计,东吴大学生物系毕业生在金陵、沪江、厦门、燕京、圣约翰、南开等全国著名高校担任生物系主任或副手的竟有十多位之多,而建国后当选两院院士的毕业生同样有十多位,全国罕见。 东吴大学理学院生物系。生物系的老师徐荫祺、刘承钊、陆近仁和李惠林等既授课又搞科研,教书育人,使当年的刘建康院士深受教益。大学二年级时(1935年),生物系在上海举办了一个纯属科普性的淡水生物展览会,刘建康被系里指定协助刘承钊教授做展出工作。这次展览会上观众提出了大量刘建康答不上来的关于鱼类的问题,而东吴大学生物系里又缺乏鱼类学专业的教授,这使刘建康下决心将来从事鱼类学研究。1951年,刘建康兼任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教授。 查阅并补充两篇文献如下: 中国近代生物学如何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pdf 。 刘学礼(1992)提到1912年,东吴大学最早设立独立的生物学科,由祈天赐教授任主任,并于1924年成立生物学系;1921年,东南大学生物学系成立,是中国学者主持的第一个以“生物学系” 为名的大学生物学教学机构。 中国生物分类学史论述.pdf 。 张孟闻(1987)校订并再次论述了中国生物分类学史,也提到祈天赐教授在民国五六年间,任教东吴大学,主持生物学系。 注:从男式老榆头的博客内容,我猜是余老师写的博客。
个人分类: 前辈学者|36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经沧桑的"东吴大学"
热度 13 罗帆 2013-2-24 22:17
徜徉在苏州大学的校园,不知不觉之中走到东吴大学的旧址。 1879 年开始,美国 基督教 监理会在苏州创办博习书院和宫巷书院。 1900 年,以宫巷书院为基础,在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上扩建为 东吴 大学。 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是一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大学。 它目睹了列强纷争,渗透了教会布道,沐浴了五四春风,经历了抗战洗礼。从解放前到解放后,从文革前到文革后,从开放前到开放后,它在历次战争或动乱中幸存和发展。 1 东吴大学的老校门,门口有两个石狮子 2 瞧,这栋建筑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3 钟楼上,五星红旗飘扬 4 恰同学少年时,意气风发 5 历经沧桑的老建筑 6 建筑是凝固的交响乐 7 哥特式风格的数学楼 8 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 9 博物馆一角 10 原体育馆,现为苏州大学博物馆 11 春天的校园蕴藏着勃勃生机 东吴大学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259396.htm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清廷不敌英法俄日等国侵略,被迫签下数纸 不平等条约 。战事连连溃败使政府及百姓丧失了信心,社会呼吁改革及学习列强之长的声浪日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 基督教 会来到 中国 兴办教育事业。监理会( 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 )是美国基督教重要差会之一, 1846 年 成立,本部设于 田纳西州 。 1879 年起,该会先后在苏州创办博习书院( Buffington Institute )、宫巷书院( Kung Hang School ) ,在 上海 创办中西书院( Anglo-Chinese College ) 。 以宫巷书院为基础,在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扩建为大学。 1900 年 12 月制定校董会章程,推 林乐知 ( Young J. Allen )先生( 万国公报 创办人)为董事长、孙乐文先生( David L. Anderson )为校长。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东吴大学正式诞生。 东吴大学创办初期之二十六年,历经三位美籍校长孙乐文( David L. Anderson )、葛赉恩( John W. Cline )及文乃史( W. B. Nance )。这个时期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捐款及学费。校园内的教学大楼林堂、 孙堂 及葛堂及教职学生宿舍等设施陆续兴建完成,校园规模日趋完整。学科发展包括文、理、医学、神学及法科(在上海昆山路)。各学科除在学术研究上表现突出,更为社会培养无数专业人才。学校以 “Unto a Full-grown Man” 为 校训 强调学生人格的陶冶。 五四运动期间,东吴学生筹组学生会,一般的学生社团则以学术研究、辩论及体育活动为主。东吴大学早期在三位校长的努力下,为日后校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为顺应 中国社会 的潮流,东吴大学逐步进行中国化的过程。 1926 年首先废除宗教必修课程, 礼拜 仪式亦改为学生自由参加。继而改组校董会,三分之二的成员改由中国人担任。 1927 年 杨永清 先生当选首任中国籍校长,订 “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 为中文校训; 1929 年南京 国民政府 正式核准东吴大学在国民政府注册立案。 此后十年各项校务发展成果丰硕令人瞩目。 1930 年时学校共有文、理及法三学院,十二个学系。在教学方面积极筹款推动学术研究、加强师资阵容提升教学品质、推动师生以其专业服务社会。校园内主要建筑设施均在此阶段建成或动工。 1930 年学生人数达 755 人为全国基督教大学之冠。 1937 年爆发 抗日战争 ,此后八年东吴大学苏州上海两校区受战事影响,辗转迁徙各地。其间随战况发展演变,两校区或各自迁校或与他校联合办学,虽烽火连天但教学活动未曾稍息。直至 1945 年抗战胜利,东吴大学师生纷纷自各地返回上海及苏州校园,展开复校的艰巨工作。 1952 年全国 院系调整 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 江南大学 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 江苏师范学院 ,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 1982 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 苏州大学 。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 、苏州丝绸工学院、 苏州医学院 先后于 1995 年、 1997 年、 2000 年并入苏州大学。东吴大学在上海的法学院,并入 华东政法学院 (今 华东政法大学 ),会计系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今 上海财经大学 )。 东吴大学在台湾复校 1949 年,国民党政府迁台。东吴大学在台校友倡议复校, 1951 年筹组董事会,于台北市汉口街借屋设东吴补习学校,设法政、商业、会计及英文四科。 1954 年台湾当局 “ 教育部 ” 以东吴补习学校办学绩效卓著,核准先行成立台湾东吴大学恢复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会计四系并附设外国语文学系,为 台湾地区 第一所私立大学。 1957 年购得士林 外双溪 土地七甲加上士林 镇公所 赠与之土地共十五甲,此时 石超庸 校友接任院长,积极推动建校事宜。 两年内完成第一栋教学大楼(宠惠堂)及学生活动中心。 1961 年全校由台北市汉口街迁到外双溪现址。至此东吴师生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校园。在台复校的过程艰辛坎坷,卫理公会及美国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会未予支持,物质条件极其窘困。但在董事会苦心奔走,海内外校友及教会热诚捐助下,东吴依然坚守严谨校风踏实办学,为东吴学子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迁入外双溪校区后的二十年,是东吴大学在台复校后的关键成长期。历经石超庸(任期 1957~1968 )、 桂崇基 (任期 1968~1969 )及 端木恺 (任期 1969~1983 )三任校长。石校长任内全心致力教学水准的提升,学生成绩采严格的淘汰率,为学校奠立稳定的根基。 1969 年 “ 教育部 ” 终于核准东吴大学恢复大学建制。 端木校长接任后则积极开创发展,任内增设十二个学系、七个研究所、三个博士班,图书馆、哲生楼、音乐馆及教师研究大楼等校舍相继建成,又在台北市贵阳街设城区部,并兴建两栋教学大楼。教学设施日趋完善,校区规模已然成型。爱校的热情凝聚了董事会、全体师生及校友,东吴人凭借着坚强的毅力走过惨淡岁月,培育英才无数,缔造了办学佳绩,也赢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关于台湾东吴大学的近况,请参见: http://twb.idc.scu.edu.tw/scu2007/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9510 次阅读|28 个评论
《东吴数理学报》30余年的办刊简史
zhpd55 2011-3-9 19:28
《东吴数理学报》30余年的办刊简史
1. 简史 《东吴数理学报》(SOOCHOW JOURNAL OF MATHEMATICS,ISSN 0250-3255)2007年之后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 和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再也没有摘评记载,结果发现已经停刊了,这样中国就又失去一个MR数据库的全评期刊(Cover to Cover)。 《东吴数理学报》是台湾东吴大学为了提升自身研究水准,提高学术地位与交流方便,于1975年创刊,英文刊名为《SOOCHOW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NATURAL SCIENCES 》。以学术贡献为目的,刊出有关数理学科具有创见之纯学术性论文;自1978年第4卷起,英文刊名更名为《SOOCHOW JOURNAL OF MATHEMATICS》,则纯为岛內外有关数学研究具有创见之学术论文的交流平台。历年来东吴大学积极支持本学报之发行,加以稿源与读者的热烈回响与好评,由1975年至1986年每年出版一期,自1987年至1991年每年增编为3期,6月出版一期,12月出版2期;1992年以后再扩编为每年四期,于一、四、七、十月各出版一期。 2. 稿件来源以及征稿说明 《东吴数理学报》稿源来自岛內外公开征稿,征稿说明附在每期底页,随著学报发行于岛內外学术机构,因此稿源充裕来自世界各地,作者从投稿经审查、修改、接受刊登至出版约需一年馀,读者遍布岛內外数学界。订阅《东吴数理学报》之岛內外学术机构计有岛內142个单位,岛外189个单位。近年来由于大陆地区学术单位对于《东吴数理学报》之重视,积极进行学报的交換,其中包括《中国数学文摘》、《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应用概率统计》、《数学杂志》以及《东北数学》等。 稿件来源研究机构 亚洲:台湾、大陆、日本、韩国、印度、沙乌地阿拉伯、巴林、土耳其、也门、新加坡、澳大利亚、阿曼等 欧洲:比利时、英国、法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西班牙、奧地利、芬兰、挪威、匈牙利等 美洲:美国、加拿大等 非洲:埃及、奈及利亚、南非等 《东吳数理学报》征稿说明: 本学报每年出版一卷,自18卷起,于一、四、七、十月各出版一期。 凡有关数学方面具有创见之学术性论文,均所欢迎。 本学报之来稿,如需刪订或修正,敬希作者惠予合作。 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含中文姓名)及详细地址。 来稿发表后,由本学报赠送作者抽印本三十份,不另致稿酬。 来稿一式三份请寄:11102台北市士林区东吳大学东吳数理学报。 「若著作人投稿于本学报经收录后,同意授权东吳大学得再授权国家图书馆『远距图书服务系统』或其他资料库业者,进行重制、透过网路提供服务、授权用戶下载、列印、浏览等行为。并得为符合『远距图书服务系统』或其他资料库之需求,酌作格式之修改。」 3. 国际化的编委会成员 《东吴数理学报》之审查制度一向严谨,每篇来稿均先列档再由执行编辑或编辑委员选择岛內外与来稿相近领域之学者二人,约期审查,审查结果若十分肯定或十分否定其刊登价值,则予接受或拒绝刊载,若持中度推荐或中度拒绝之审查意见,为慎重起见则再择一人审查,比较其审查结果,再決定刊登与否。《东吴数理学报》之编辑委员由执行编辑1人、委员14人(含主编1人)组成,执行编辑由东吴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担任,委员14人中,岛內6人、日本1人、美、加6人、欧洲1人。编辑委员均为数学领域的岛内外知名学者,负责处理稿件送审、推荐论文可刊度、建议学报改进事项等编审工作。岛內委员每年定期开会2次,讨论学报之编审作业。为提升《东吴数理学报》在岛內外数学学术期刊的水准及参与国际资讯交流,除在稿源、审查、发行与印刷力求品质的提高外,将积极申请加入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收录机构,以提升国际学术交流与地位。 编辑委员会 姓名: 林大风教授 (主编)  电子邮件: tflin@math.scu.edu.tw   专长: Probability  地址: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Soochow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CHINA.  个人网页: http://www.math.scu.edu.tw/teacher/Tflin/tflin.htm  ------------------------------------------------------------------------------- 姓名: 东吳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执行编辑)  电子邮件: sjm@scu.edu.tw  地址: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Soochow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11102, CHINA. ------------------------------------------------------------------------------- 姓名: 张镇华教授 (台湾大学数学系)  电子邮件: gjchang@math.ntu.edu.tw  专长: Discrete Mathematics  地址: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CHINA.  ------------------------------------------------------------------------------- 姓名: 陈邦彥教授  电子邮件: bychen@math.msu.edu  专长: Differential Geometry  地址: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ast Lansing, Michigan 48824, U.S.A.  ------------------------------------------------------------------------------- 姓名: Professor L. Gross  电子邮件: gross@math.cornell.edu  专长: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Probability Theory  地址: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ew York 14853, U.S.A.  ------------------------------------------------------------------------------- 姓名: Professor T. Hida  电子邮件: thida@meijo-u.ac.jp  地址: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Meijo University, Shiogamaguchi Tenpaku, Nagoya 468, Japan  ------------------------------------------------------------------------------- 姓名: 黃登源教授 (辅仁大学应用统计研究所)  电子邮件: xz028554@ispeed.com.tw  专长: Multiple Decision Theory  地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hih Chien University, Taipei, 104, Taiwan, CHINA.  ------------------------------------------------------------------------------- 姓名: 黃启瑞教授  电子邮件: crhwang@sinica.edu.tw  专长: Probability  地址: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cademia Sinica, Nankang, Taipei, Taiwan, CHINA.  ------------------------------------------------------------------------------- 姓名: 郭辉雄教授  电子邮件: kuo@math.lsu.edu   专长: Probability Theory, Functional Analysis, Stochastic Analysis.  地址: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 Louisiana 70803, U.S.A.  ------------------------------------------------------------------------------- 姓名: 赖汉卿教授  电子邮件: hclai@csa500.kpi.edu.tw  专长: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地址: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22, Pu Jen, Chung Li 32023, Taiwan, CHINA.  ------------------------------------------------------------------------------- 姓名: 刘太平教授  地址: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ornia 94305, U.S.A.   ------------------------------------------------------------------------------- 姓名: 石煇然教授  电子邮件: hjshyr@amath.nchu.edu.tw  专长: Automata, Languages and Codes   地址: Institut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CHINA.  ------------------------------------------------------------------------------- 姓名: Professor H. M. Srivastava   电子邮件: hmsri@uvvm.uvic.ca   专长: Application Mathematical Analysis   地址: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Statistics, P.O. Box 3045, University of Victoria, Victoria, B.C., Canada V8W 3P4   ------------------------------------------------------------------------------- 姓名: Professor Leopold Verstraelen   地址: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Department Wiskunde, Celestijnenlaan 200B, B-3001 Leuven, Belgium 《东吳数理学报》历年召集人 : 第一卷至第八卷:邓靜华 第九卷至第十一卷:林光男 第十二卷至第十七卷第一期:林大风 第十七卷第一期至第十九卷第三期:简茂丁 第十九卷第四期至第廿三卷第三期:符之琪 第廿三卷第四期至第廿六卷第三期:张秀瑜 第廿六卷第四期至第廿八卷第三期:萧志如 第廿八卷第四期至第三十一卷第三期:蔡汉彬 第三十一卷第四期至第三十二卷第三期:黃文中 第三十二卷第四期至第33卷第4期(停刊):朱启平 4 备受数学二次文献数据库关注 《东吴数理学报》自创刊以来,就备受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 和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的关注,分别有千篇左右的论文被其摘引或者评论,具体收录见表1。因应学校期刊政策,《东吳数理学报》在出版了2007年第33卷第4期之后暂时停刊了。3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复刊的任何迹象,但是尽管如此MR依然在其2010年10月更新的收录期刊一览表中,保留有《东吴数理学报》的相关信息,足以可见其影响之大,久久难以让MR释怀。 Abbreviations of Names of Serials, Update date: October 2010, § journal reviewed cover-to-cover §Soochow J. Math. Soochow Journal of Mathematics. Soochow Univ., Taipei. ISSN 0250-3255. 表1 《东吴数理学报》1975-2007年收录统计结果 Journal Name 时间段 Zentralblatt MATH Mathematical Review Soochow J. Math. Nat. Sci. 1975-1977 34 33 Soochow J. Math. 1978-2007 984 905 Total 1975-2007 1018 938 5. 建立广泛的交換关系 交流期刊百余种,期刊名称如下: 1  Atti del Seminario Matematico e Fisico(Dell'Univ. di Modena) 2  Acta Mathematica Sinica(Beijing, China) 3  Acta Mathematica Vietnamica 4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5  Annales de L'I.H.R.-Physique Theorique 6  Annales de L'I.H.R.-Analyse Non Lineaire 7  Annales de L'I.H.R.-Probabilities et Statistiques 8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9  Bulletin of The Belgian Mathematical Society, SIMON 10  Bulletin of The Calcutta Mathematical Society(Univ. of India) 11  Bulletin of The Faculty of Science, Ibaraki University(Japan) 12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cademia Sinica 13  Bulletin of The Korean Mathematical Society 14  Bulletin of The Malaysian Mathematical Society(Univ. of Malaya) 15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B(Shanghai, China) 16  Chinese Journal of Mathematics(R.O.C.) 17  Communications in Analysis and Geometry(International Press) 18  Current Mathematical Publications 19  CWEEK 20  Facta Universitatis. Series: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cs (Univ. of Nis. Yugoslavia) 21  Florida Scientist 22  Fu Jen Studi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3  Funkcialaj Ekvacioj(Kobe Univ.)(神戶大学) 24  GAZETTE-Australian Mathematical Society 25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26  Hiroshima Mathematical Journal(Hiroshima Univ. Japan) 27  Hokkaido Mathematical Journal(Hokkaido Univ. Japan) 28  Housto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29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30  Illinois Journal of Mathematics 31  Indiana University Mathematics Journal 32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33  Information Sciences 34  Journal de Theorie des Nombres de Bordeaux 35  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 36  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 37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38  Journal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Peking Univ.) 39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Algebra 40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Science, Shinshu University 41  Journal of The Korean Mathematical Society 42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s Research Society of Japan 43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44  Kodai Mathematical Journal(Tokyo Institute of Tech.) 45  Kumamoto Journal of Mathematics(Kumamoto Univ., Japan)(熊本大学) 46  Kyungpook Mathematical Journal(Kyungpook Univ., Korea) 47  Kyushu Journal of Mathematics 48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Education 49  Mathematical Chronicle(Univ.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50  Mathematica Japonicae 51  Mathematic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Hiroshima Univ.) 52  Mathematical Journal of Okayama University(Japan) 53  Mathematics Journal of Toyama University(Japan) 54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55  Mathemtaical Reports of College of General Education (Kyushu Univ., Japan)(广岛大学) 56  Mcmaster University. Mathematical Report 57  Memoirs of The Faculty of Science, Kyushu University.(Japan) Kyushu Daigaku Rigakubu Kiyo 58  Memoirs of The School of Science Engineering, Waseda University. Waseda Daigaku Riko Gakubu Kiyo 59  Mitteilungen aus dem Mathem. Seminar Giessen 60  Nagoya Mathematical Journal(Japan) 61  Natural Science Report of The Ochanomizu University 62  Near-Ring, Newsletter 63  New Zealand Journal of Mathematics 64  Nihonkai Mathematical Journal(Niigata Univ., Japan) 65  Notice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66  Operations Research 67  ORSA/TIMS Bulletin 68  Osaka Journal of Mathematics(Osaka Univ., Japan) 69  Preprint Series(Dept. of Math., Katholieke Univ., Leuven) 70  Probability Theory and Related Fields 71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epublic of China 72  Punime Matematike 73  Real Analysis Exchange 74  Review of Research. Faculty of Science, Mathematics Series(Novi Sad) 75  Revista Matematica(Complutense de Madrid) 76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Doklady Mathematics 77  Science Reports of Kanazawa University 78  Scienta. Series A:Mathematical Sciences 79  Seminaire de Theorie Des Nombers de Bordeaux(Univ. Bordeaux I) 80  SIAM Journal on Applied Mathematics 81  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82  SIAM Journal on Numerical Analysis 83  Simon Stevin(Belgium) 84  Soochow Journal of Mathematics Tung Wu Shu Li Hsueeh Pao 85  Southeast Asian Bulletin of Mathematics(World Scientific) 86  Soviet Mathematics-Doklady 87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88  Studia Scientiarum Mathematicarum Hungarica 89  Systems Journal(IBM) 90  Tamkang Journal of Mathematics 91  The Annals of Applied Probability 92  The Arabian Journal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93  The Journal of The Iowa Academy of Science 94  The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 95  Tohoku Matheamtical Journal 96  Tokyo Journal of Mathematics 97  Transactions of The Kansas Academy of Science 98  Tsukuba Journal of Mathematics(Japan) 99  Zentralblatt Fur Mathematik und Ihre Grenzgebiete. Mathematics Abstracts 100  中国数学文摘 101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第一卷至第 ) 102  应用概率统计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103  数学传播季刊(第一卷第一期至 ) 104  数学杂志 105  东北数学 106  Tagungsberichte des Mathematischen Forschungsinstitutes Oberwolfach (Oberwolfach-Walke, Germany) 107  Journal of Pure Mathematics (India)
个人分类: 数学研究|4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姚远,亢小玉:中国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考
kexuechuanbo 2010-9-13 11:50
中国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
个人分类: 团队发表论文|2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