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下煤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煤火失控因人祸?
fpe 2010-10-3 01:52
煤火失控因人祸? 最近有一篇文章和我对着干( 新京报 《内蒙古煤田灭火调查》 ),偏要从人祸角度来解释乌达煤矿煤火失控的原因,这里再次表达一下我的个人看法,人祸的对立面是制度问题,大家都不敢面对制度问题,所以人祸论无休无止。不能认识到制度的困境,煤火问题永远没有解决的可能性。 从那篇报道上看,作者不懂火灾常识,以为火灾是点火造成的,控制点火就可以控制火灾了,这是外行的认识。在某些情况下(如高度危险品存在的场合),点火重要。一般情况下,火灾失控有其内在的原因,地下煤火,失控的原因主要是通风环境的存在。如果地下条件不合适,火灾不能持久。如果不是地下结构的存在,地表火焰也无法深入地下(同样是通风的问题)。乌达煤火存在几十年,毫无疑问是地表结构遭到破坏的结果,这是有关方面认识的失误,也是政策制定者的失误。那些煤田小老板,不过是错误政策的执行者,任何人处于错误的政策之下,都会犯相同的错误,怎么能够通过指责人祸来避免改进制度呢?不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现代社会都是通过制度来规范和制约人的行为,通过安全系统来容错、识错、限错、改错,所以灾难问题没有人祸,只有相关的制度建设问题。出了灾难,多问责制度,少问责人事,社会就进步了。 地下煤火的火灾问题,本质在于多孔介质的自燃和缓燃问题。多孔介质通风,所以有氧气供给;多孔介质不散热,所以缓慢氧化的燃料不能得到及时的消散。长久积累的结果,就是自燃。发生自燃的多孔结构,仍然蓄热,因此在灭火剂存在的场合,依然能够放热并保持缓燃的过程,因此不能保证灭火。多孔介质深度燃烧的灭火剂仰赖水,但其他方法也可以达到降温的效果。 我国采取灭火的策略有问题,就是没有充分认识自燃和缓燃问题的艰巨性,希望通过游击战来对付不断扩散的火灾,因此效果很不好。虽然局部可能灭火,但并没有消除火灾的存在条件,因此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很大。为什么乌达煤矿多次宣布灭火了?可能的原因是,一次降雨,导致地面土壤密封,能量无法传递到地表,所以按照测温原理工作的遥感技术就看不到火头了,于是宣布煤火熄灭,灭火成功。这是不能保持的结论,因为水分很容易散失,供氧一旦恢复,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很大。国内多次宣布成功扑灭地下煤火,已经成为国际同行的笑柄了。这是对火灾(缓燃和自燃)的本性认识不足的结果。 由于对火灾特征(缓燃的发生条件)认识不足,导致国内采取了错误的 以采养灭的政策,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政策。地下火灾只能全局考虑,不能把火头驱赶到对方的地面就了事了,火种不灭,火难不已。而且,谁来监督灭火?让肇祸者去灭火,等于让外行去救人,都是不择手段的做法,关键是有关单位认识不足。通常,谁最关心煤火问题?环保局。美国的 EPA 能量巨大,看一看 BP 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表现,就可以知道美国环保局的力量了。 我过去所在公司曾经发过内部简报,下属一工厂在凌晨排污两个小时,被当地(康州)的志愿环保人员发现,捅到报上,立刻受到 EPA 的罚款和通报批评。所以生产型企业的 HSE ( Health, Safety Environment )官员也是权力很大的位置,有权对现场进行直接处理,并直接向 CEO 报告。国内的整个环节都有问题,关键还是环保局的地位、资金和职权都不够,以及全社会对环保的认识和话语权都不足。另外,之所以不能发现和认识问题,就是人祸论宣传过多,对灾难认识不足的结果。按照大多数人的认识,如果我们都不放火,是不是就没有火灾了?如此推导下去,原始社会最安全,因为他们对火源的控制比现在更彻底。 通常,大型企业是社会安全和责任的表率,小型企业是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的源头。我国整体的社会舆论是减轻国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剥夺私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这是违反世界发展潮流的做法。为什么发生事故后,赔偿的生命价格不高(只有预期的 1/5 )? 因为国营企业没有发挥领导带头作用,法制的杠杆向国有企业偏斜,带动了社会的整体安全水平都很低下。美国的国营单位,是吸纳消防工程师的主要机构,政府财产管理局 GSA ,军方,和大型企业,都会雇佣专职的消防工程师,以专业的态度对待消防和安全问题,对此得以稳定发展。 我国政府部门缺乏懂消防的专业人员,当然不会作出专业的政策措施了。另外,消防研究的资金有很大一块来自军方,从公开发表的文献上看,我国军方对消防研究的资助很小,说明我国自行研制武器的战场存活率不高,距离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这是还没有经过战场检验的秘密。 大规模火灾问题的挑战在于专业设备。想当年,我们的消防队员(可能来自四川),到科威特油田灭火,以血肉之躯,以惨重的代价扑灭熊熊大火,而其他国家都是仰仗先进的设备,如匈牙利的航空发动机、科威特的大功率水炮和美国的定向爆破和自动立管隔离技术。火灾是偶然发生的事件,似乎为一次火灾投入不值得,所以我国油井灭火队在 2007 年到土库曼斯坦去灭火,虽然完成任务,但严重超时,结果是没有报酬。不是我们的队员不勇敢,而是缺乏技术,没有设备,不能一次性彻底灭火,反反复复,功败垂成。煤田灭火的关键,在于专用设备和工具,不在于勇敢和口号。以前美国英雄雷德 . 阿戴尔( Adair )的油田灭火公司,现在的 BootsCoots 公司( Boots 和 Coots 都曾经是 Adair 的工作助手),都是靠售卖或租赁专业设备赚钱。我们的企业为什么不能立足全世界的市场而设计专业灭火设备?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中国,还需要不断进口特种设备,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我想还是有关单位的国际视野不够吧。 有道是,防范灾难靠制度,应对人祸靠教育,社会发展靠法制,摒弃人祸靠科普。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4861 次阅读|4 个评论
地下煤火何时休?
fpe 2010-9-13 22:30
地下煤火何时休? 最近网上流传对国内地下煤火之困境的讨论,笔者以灭火工程师自居,当然不会放过研究灭火的机会,努力下海游泳一回,心有所感,遂成此文。另今日《中国新闻周刊》登载了类似的文章,有人特意发给我,看看我的意见,这里把旧文看出,让大家自由评论评论。 1. 中国煤火的问题 最近煤火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当然是我国能源需求的胃口越来越大的结果),美国时代周刊把中国煤火问题定为世界五大环境灾难问题,也是有原因的。现在谁也无法判断地下煤火的形势的大小,但美国人毫不犹豫地估算出中国地下煤火的燃烧碳排量超过美国全部汽车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排碳量规模的 3% (?),你说中国政府急不急?现在国内是病急乱求医了,大把大把的银子送给德国人搞合作研究,其实就是请人家帮我们处理数据,我们处理不来。我看新闻中搞地下煤火灾难研究的工作者(凡是署名的,都可以查到简历),都是搞遥感出身,对灭火原理认识不足,听他们说话,就是听不到一点灭火常识,你说急人不急人?还好笔者懂一点灭火原理,可以从公开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发现煤火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深层原因。 2. 地下煤火的困境 我国地下煤火的分布,从北纬 36 度以北帕米尔高原到大兴安岭西坡的范围内的煤田,都有自燃的煤火在燃烧。这种分布形式,和长城平行,和等降雨线平行,一方面说明煤层形成的气候特征(古代的森林就是按照降雨线分布的,形成煤层以后当然如此),另方面说明煤火形成对地质条件的要求。为什么煤火不会在南方燃烧呢?因为南方湿度大,这是部分原因,关键是湿度造成土壤的密封性好,地下煤火得不到氧气,自燃就被窒息了。所以,北方煤火得以百年维持的原因在于地质构造,长期的干旱少雨导致缺乏植被,因此土壤或岩石透气,因此火焰得以缓慢燃烧,维持百年。携手百年,白头偕老?那是指煤田自燃的结果(煤灰是白的,自燃的过程是从内向外变白)。 煤火地下运行百年,除了天灾的因素,还有人祸? NO 。深受集体主义毒害的人们总是指责小煤矿的无序管理,其实小煤矿的存在本身就是国家管理不善的结果,他们没有技术和条件维持安全,为何能够得到执照?敢发执照的人却不敢承担责任,这是制度的困境。 另一方面,煤火的存在,有其内在的结构的必然性。只要这种结构(通风 / 氧但不散热)存在,煤层自燃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消除。如果要控制人祸,那么最好是什么也不干,一点煤也不要挖。只要挖煤,就等于给煤层增加了一条通风途径,必然带来潜在的煤火失控问题。中国印度德国煤火多,是对煤炭过度依赖的结果(按照美国的标准,三者都是贫油国),只要挖煤,就必然有煤火,所以人祸说是不能成立的。 那么,不挖煤,是否就没有煤火问题了呢?否。美国现在很少挖煤了,但过去挖过,而且美国的资源更丰富(中国的煤炭产量虽然世界第一,但煤炭储量只有美国的 2/5 ,不到一半。俄国资源第二,中国资源第三,但开发第一。),所以宾州地下煤田燃烧近 50 年了,还在进行之中。对此我们要认识问题的科学本质,而不是简单的人祸或管理问题。消防问题也是如此,火灾不是因为有人点火就失控的,而是因为条件合适才失控的,不能如此认识,必然陷入无限循环的人祸论,越论祸越多。 3. 地狱之火的挑战 煤火燃烧的实质,按照消防术语来说,就是 Class A Fire ,就是固体火灾,或者说是深层火灾( Deep-seated Fire ),与森林火灾一样,都是需要大量水源的一种火灾。于此相对应的 B 类火灾,就是油类火灾,虽然燃烧旺盛,但那是表面火灾,灭了就灭了,不会在内部深度继续燃烧(阴燃或缓燃)。 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灭火剂,只能在表面起作用,不能深入内部降温,唯一的例外是水(可以渗透,吸热量大),这是用水灭火,千年不变的关键。 煤层着火的困境在于,煤层深部发生缓燃,温度高,能量大,而液体水不能深入内部(水分有表面张力,遇到缝隙,就停住了。),所以投入煤层的水源,绝大部分都变成了水蒸汽,虽然带走了一部分能量,但并不能彻底消灭内部的火种。另外,即使火焰熄灭,但煤炭有自燃的潜力,只要这种通风结构依然存在,自燃依旧会发生。所以时代杂志引用研究者 Steven Andrews 的话说 I decided to go to see how it was extinguished, and flames were visible and the entire thing was still burning They said it was put out, and who is to say otherwise? ,这是对煤火自燃的绝好观察。 现代消防工程,使用一种添加剂,降低水分的表面张力,增加水分的渗透能力,以期深入燃料的内部降温。这种经过处理的灭火剂,称为湿润的水 Wetting water ,可以增加水源的使用效率,防止用水的浪费。我看国内消防用水没有这种节水观念,或许是效果不彰的原因之一吧(如果说错了,请指正)。 4. 地狱之火如何灭? 笔者最近研究可燃性问题,对物质的灭火性能很感兴趣。世界上的万物,都可以分成两大类:万物有质皆阻火,燃料有能方燃烧。就是说,万物有质量,在燃烧中都会吸取能量,因此可以用来阻止火灾的蔓延,但是那些燃料受热后会放热,释放更多的能量,因此会加速燃烧的进行。懂得这一原则,灭火剂就不会局限于水分或二氧化碳了,只要是不可燃的物质都可以当灭火剂使用,关键是如何定时定量地把灭火剂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火场)。地下煤火的灭火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此。 光使用水分,会不断气化,因此靠水灭火非常辛苦,需要泵水数月,往往不见果效(碰巧地下有蓄水结构,你只好自认倒霉)。通常使用灌浆(黄泥和水,为堵塞通风管路),用水分传递某些固体到达一定的位置,待水分干了,就地堵塞,阻断通风管路,窒息火灾,多好啊!可惜的是,灌浆技术使用多相流技术不可靠,不能随意控制,而且渗透性能更差,堵不上小缝隙,所以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美国是如何处理的呢?两种正在研究中的方法,一种是用航空发动机的排气(没有氧气了)惰性化煤层空间,防止煤层自燃。自燃也需要氧气,自燃的关键是通氧但不散热,煤炭堆积的多孔结构正好符合这种情况。因此长时间惰性化有助于防止缓燃的发生。排气不可燃,可以在增加散热的前提下不增加氧气供给,所以可以达到窒息缓燃的效果。如果能够长期维持地下的正压厌氧环境,完全有可能把煤火灭掉,但需要长时间的运行,还需要随时监控地下的漏气状况。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含氮的泡沫,抗热型的,能够把地下空间迅速填满,固定空气,防止流动,燃烧没有氧气,自燃就熄灭了。不过这种泡沫价格很高(关键是你得分担它的研发费用),不能大规模使用。 个人认为,扑灭煤火的关键是地下的通风结构必须破坏。只要通风的结构依然保存,煤层的自燃问题就永远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所以最好的方式应当是地下爆破,破坏通风的结构。但采煤区爆破会影响矿井安全,这就是一个两难问题了。要采矿还是要资源? 笔者研究灭火技术多年,深信没有火灾是不能灭的,关键是消灭它的存在条件。但是对于地下煤火问题,大规模经济可行的办法至今没有找到(美国新闻中好像对中国的灭火方法颇有嘲弄,似乎对人海战术不以为然。我想这个世界上可能只有中国才会这么不计成本地灭火,人多力量大,社会主义优越性嘛。)。当然,我还没有见过煤火,所以现在不过是防空炮(空谈),下结论为时过早。指点火场君莫笑,书生说话调书包。古来实践出理论,现今思想逐浪高。 有道是,地大物薄兮仰赖煤,煤火肆虐兮排碳多;多方探索兮集众智,智谋灭火兮靠理论。
个人分类: 特种消防|842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