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DOs

tag 标签: DOs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VASP+VASPKIT -----态密度(DOS)计算流程
shilanting 2020-10-20 11:39
scf自洽计算 dos非自洽计算 POSCAR:相对于scf不修改 POTCAR:相对于scf不修改 KPOINTS:可适当修改 INCAR:参数调整,在scf基础上添加DOS的参数 INCAR修改的部分 #####添加在INCAR中###### NBANDS=8#能带数目,参考EIGENVAL文件中的数值 LORBIT=10#最终将态密度输入到DOSCAR中 EMIN=XXX#参考EIGENVAL文件中的数值 EMAX=XXX#参考EIGENVAL文件中的数值 NEDOS=1000#dos中设置的格点数目,越高DOS结构越精细 #####更改INCAR中####### ISTART=1#读取前一步scf的Charge和Wave数据 ICHARG=11#读取前一步scf的CHGCAR 4.利用vaspkit后处理
个人分类: VASP|3 次阅读|0 个评论
Windows下后台运行程序并隐藏cmd命令提示符窗口
zhoufcumt 2017-11-9 19:17
Linux下实现用nohup就可以实现,Windows下稍微复杂些,可参考我下面三个文件:gnss_download.bat、gnss_download.vbs和Readme.txt。 gnss_download.bat文件内容: @echo off D: cd D:\\Research\\scripts\\Python_gnss_download set a=%time% echo Start time: %a% echo start main_gnss_download.py python main_gnss_download.py 2017 200 3 D:\\data_test all wum D:\\data_test\\site_list.txt set b=%time% echo End time: %b% exit gnss_download.vbs 文件内容: Set ws = CreateObject(Wscript.Shell) ws.run cmd /c D:\\Research\\scripts\\Python_gnss_download\\gnss_download.bat,vbhide Readme.txt文件内容: 1.修改gnss_download.bat(后缀名必须是.bat)中的路径: 1)GNSS下载主程序所在的路径。第4行:cd D:\\Research\\scripts\\Python_gnss_download 2)Python命令行对应的参数路径。第8行:python main_gnss_download.py 2017 200 3 D:\\data_test all wum D:\\data_test\\site_list.txt 2.修改gnss_download.vbs(后缀名必须是.vbs)gnss_download.bat所对应的路径:D:\\Research\\scripts\\Python_gnss_download\\gnss_download.bat 3.gnss_download.vbs、gnss_download.bat和Python脚本最好放在一个目录下。 4.双击gnss_download.vbs即可(一次双击就行,然后到对应目录下查看是否正常下载)。
个人分类: Python|30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计算能带分辨的态密度的程序(Band decomposed DOS (BDOS))
热度 2 XRC0808087 2017-1-10 11:08
PS:更新测试中 有时候,我们想把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s (DOS))按照能带进行分类,即计算能带分辨的态密度(Band decomposed DOS (BDOS))。电输运性质主要受费米面(如图1)电子的影响,如果算出了费米能级附近的能带分辨的态密度(BDOS),就可以和实验上的霍尔效应、巨磁电阻获得的电子和空穴载流子浓度进行比较。计算的原理很简单(见后面的原理部分),而不同的第一性原理软件输出的能量本征值的格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不采用一个标准文件作为数据输入文件,编写的软件可移植性就很差。用于绘制费米面的BXSF(链接)文件是一个标准能带文件,包含了一个倒空间原包里所有k点的本征值,所以这里提供了一个用MATLAB处理BXSF文件来得到能带分辨的态密度方法。 图 1 不同的能带构成的费米面 原 理: 在 E-E+ Δ E 范围内第 i 条能带的能态数目为 Δ Z i ( E ) ,总能态数目为 Δ Z ( E ) = Σ Δ Z i ( E ) ,则每条能带对态密度的贡献 (BDOS) : 则总态密度为: 脚本和例子 : Band_decomposed_DOS.zip 步 骤: 1. 使用较密的k点网格用第一性原理软件生成BXSF文件。 2. 设置输入文件input.in参数,各个参数的含义如下所示: -5 %energy_windows_min 5 %energy_windows_max 800 % ndiv 8 %Adjacent, 0 stands for no smearing. 0 %SPIN, 0 stands for no spin, 1 stands for spinincluded 其中,前两个参数( -5 和 5 )代表输出的能量窗口的下限和上限(已经将费米能级移动到 0 )。第三个参数 ndiv 表示能量划分的份数, Δ E= (energy_windows_max- energy_windows_min)/ndiv 。第四个参数 Adjacent 为态密度平滑参数,这里采用是 Adjacent-Average 的方法,也就是将一个数及其前后 Adjacent 个数的平均值作为平滑后的值,设置为 0 的时候不平滑。如果 DOS 起伏比较大或比较粗糙的情况下,建议设置 Adjacent 这个参数。一般情况下, ndiv 大的时候也需要将 Adjacent 这个参数调大,建议 Adjacent/ndiv 比值设在 0.01 左右。最后一个为 SPIN 参数, 0 代表为没有包含自旋, 1 代表计算中考虑自旋。 3. 运行Band_decomposed_DOS.m,此时会弹出第一个“选择要打开的文件”对话框,选择BXSF文件。紧接着会弹出第二个“选择要打开的文件”对话框,选择input.in文件。运行结束后会生成一个“BXSF文件名+_BDOS.dat”的文件。这个文件的第一行为能量(已经将费米能级移动到0),中间的各列为每条能带的态密度(BDOS),最后一列为总的态密度。 4. 将数据用Origin或其他绘图软件进行绘图。将总的态密度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的DOS进行比较,调节Adjacent参数直到获得较平滑和准确的DOS图。最后效果图如图2所示。 图 2 能带分辨的态密度( BDOS ) ( DOS.X 为用 DFT 后处理软件计算的总 DOS ) 说 明: 1. 本程序只是提供一个程序设计思路,也可以在其思想上用其他语言下编写程序;针对本程序有任何问题或改进方法请 @ 我。 2. 反复调节 Adjacent 参数直到总态密度和第一性原理软件相同为止,新版本将使用更好的算法,省去此步繁琐的过程,敬请期待。也可以使用较小的 Adjacent 得到 BDOS 后使用 MATLAB 的 smooth 函数或者 Origin 的平滑功能对数据进行平滑。如果您有更好的平滑方法请和我联系。 3. 一般的 BXSF 文件只是输出费米能级附近的几条能带,如果想计算远离费米能级的 BDOS 就需要将更多能带包含到 BXSF 文件中。
11183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用过的DOS命令
热度 1 qianlivan 2013-10-27 11:01
1. dir 查看dir命令的各种参数 D:\ dir /? 列出所有文件夹 D:\ dir /AD 列出所有文件(列出所有,除了文件夹) D:\ dir /A-D 按创建时间顺序排列 D:\ dir /TC /OD 按创建时间逆序排列 D:\ dir /TC /O-D 2. ren 修改文件名,但是不能修改路径,所以仅仅是重命名,而不像Linux中的mv那样可以将文件移到位置。 3. md 创建目录 4. rd 删除目录 5. echo 显示一句话,可以结合重定向和往文件里写东西。或可以查看变量值 D:\ echo %x% 6. tree 显示文件夹的目录结构(路径里用正反斜杠都行)。 D:\ tree D:\ file /F 7. fc 找出文件的不同之处,类似Linux中的diff。 8. date 显示日期,或输入新日期。 9. time 显示时间,或输入新时间。 10. netstat 查看所有端口 D:\ netstat -a 11. set 设置变量值 D:\ set /a x=1
个人分类: 知识|3022 次阅读|2 个评论
[GMT][DOS][Win7]如何在DOS使用minmax为绘图命令确定范围
blazing216 2013-9-22 13:55
minmax -I1/100 example.dat 返回的是比前两列最大最小值略大的范围,同时也是-Rw/e/s/n的格式,便于其他绘图命令画图。 GMT Manpages给出的同时使用minmax和psxy的例子是 psxy 'minmax -I5 track.xy' track.xy -Jx1 -B5 -P track.ps 我将这个语句写到batch文件里,并把单引号改成了双引号,给出的错误是缺少-R的选项。可能是因为DOS把双引号内的内容直接当作字符串处理了。 通过对DOS命令的学习,找到一种解决方法,有点小饶,不过也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写出来,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解决思路是 1. 将minmax的内容输出到一个文件中 minmax -Idx/dy example.dat temp.dat 2. 新建一个环境变量,将文件中的内容赋给它 set /p region= temp.dat 3. 在绘图命令中用region代替-R选项 psxy example.dat %region% -Jx4 -B10 example.ps 大功告成! 之后可以删掉temp.dat,如果你想的话。 del temp.dat
个人分类: GMT|5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DOS图确定成键类型的一些讨论
swx0789 2013-9-13 08:11
量子化学网版权所有 http://www.quantumchemistry.net/Foundation/SpecialTopics/PropertyAnalysis/EnergyBandAnalysis/200512/301.html J. Phys. Chem. B 2004, 108, 14477-14483, Oxygen Overlayers on Pd(111) Studi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里面有这样两段话, The adsorbate-adsorbate interaction, obviously, also affects the density of states (DOS). The DOS for the clean Pd(111) surface and the theta 0.25 ML and theta 1 ML overlayer structures (with O in fcc sites) are shown in Figure 8. In particula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OS of the clean and the adsorbate covered surfaces clearly reveal the O-Pd bonding and antibonding states. They are just below and just above the nearly fully occupied palladium d band: bonding states around 5-8eV below the Fermi level and antibonding states around and just above Ef. For the full monolayer case, we see 4 peaks at the lower edge of the d band: one peak at -7.2 eV, a double peak around -5.8 eV, and peak at -4.7 eV. Obviously, at this coverage we expect the formation of an adsorbate bandstructure and this is shown in Figure 8. The three lower DOS peaks (-7.2 and -5.8 eV) are clearly due to the oxygen p orbitals (more precisely due to the bonding states the O 2p orbitals form with the Pd d band). The -4.7-eV peak has mainly d character. It is due to a state that at the K^bar point splits off the bulk d band. The presence of a noticeable oxygen-oxygen interaction in the overlayer is clearly reflected, for example, in the 2-eV bandwidth of the bandstructure of the bonding states. The antibonding O-metal states are also visible in the bandstructure plot, namely, around -2 eV and just above the Fermi level. 问题是: 成键态和反键态在 bandstructure 上有什么特征?如何识别? 成键反键在能带图或者态密度上的样子是什么?能从电子密度上看出来么? 回答: 实际上,在 DOS 图上,每种元素都有大致的能量范围,例如这篇文章里就用到了两个,一个是清洁的 Pt 的能量范围,一个是 O 的能量范围(特别是文中还指出了 O 的 Pz 轨道的能量范围)。 另外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当 O 和 Pt 发生键的杂化的时候,最终得到的杂化轨道的能量是不同于原先的轨道能量的。其中,成键轨道(也就是电荷密度在键上能聚集的轨道)的能量低于原先的轨道的能量,而反键轨道的能量则要高于原能量,升高和降低的能量应该是相等的。 按文中的说法大致这个量级是 2eV 。那么在 DOS 上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新的键轨道的能量。特别是,作者给出了 DOS 的差值图。这里系统中只有 Pt 和 O 两种元素,那么这个差值图可以体现出新分布到 O 原子上的电子。 费米面以下, deltaN0 的部分,来自于 O 与 Pt 的成键轨道,文中特别指出是 Pz 轨道, deltaN0 的来自于反键轨道,至于费米面以上的,则是 Pt 和 O 的反键轨道。 当然,如果作者能给出分波态密度,那就更清楚了。 问:怎么能从 bandstructure 看出 O-O 相互作用? 答:作者说到了 O 和 O 的强的互作用。这可以从原胞大小不同看出,即 (1x1) 和 (2x2) 的情况下 DOS 的差别。可见,原胞变大,也就是 O 的密度降低, O 之间间距变大的时候, -7.2 和 -4.8eV 的峰高都下降,对应的,大概 0.3eV 的反键轨道的峰也下降了。 问:原子数少,就是一个一个点也可以把成键反键数出来。那么原子数多的情况下,分析成键,反键,或者什么晶体场劈裂意义大么? 答:很大。原子数多的时候,这样的分析才更有意义,不过需要更多的经验。 特别是那些做钙钛矿或者铜氧化合物的人就更需要了,因为这些系统里,原子数太多,而且多数涉及到 d 轨道甚至 f 轨道,再直接去分析能带图就不现实了。 另外,分析晶场劈裂有时能直接给出结果的,甚至是在做具体的计算之前。这也有利于对计算结果的确认。万一算错了,也可以知道,否则迷信程序,出了原则性的错误,那就再糟糕不过了。 最后,文章里有这样的分析,不是更好发文章吗? :D 对于 TMO 而言,晶体场劈裂强度和格点上 U 项的相对大小直接决定体系最终的自旋排列和分波轨道占据情况,这些结果又直接的决定了 orbital ordering 和 charge ordering 之类。换句话说, “ 序 ” 这个概念贯穿于始终。对于这一大类体系而言, DOS 远比 charge density 好用。从 band structure 来看,必须选择重要的能量窗口分析才有效 成键反键态的电荷密度形象: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就是电子云积聚在 bond 上是成键。下图是在网上找的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的图像。颜色代表轨道的相位。明显,同样颜色的轨道如果叠加,最后的电荷密度应该是增大,这就成键了,但是入轨相位相反,则波函数相消,最后就是成反键态。 可行的分析 atomic bond 的类型的方法: 原则上讲, pi-bonding 或者 delta-bonding 的确认应该从本征矢里(最好是由原子波函数展开的空间)看相应于各轨道的系数的正负值。 另外,可以做分波电荷密度图,差分或者二次差分的电荷密度分布图,由电荷分布的形状来确定成健的分波轨道和成键类型。 或者可以从 COHP 或 COOP 的概念来处理,可以用 coop 分析在 pdos 和 charge density 的基础上来分析成键轨道间的相位问题。 或者直接在 pdos 或者 dos 图上确定杂化峰:费米面下叫 bonding states ,以上叫 anti-bonding states 。 来源:紫霞量化版, wuga,silali,Yepriyo,satchel1979,valenhou 的讨论。
个人分类: VASP|52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DOS】学习笔记——基本知识(DOS的历史)
zhangleibupt 2013-4-14 16:03
***以下内容均来自于水木DOS区精华版*** 1、 各种DOS版本 版本号称 年份 增加的功能 1.0 1981 基本磁盘操作功能 1.25 1982 双面软盘 2.0 1983 硬盘,子目录 2.01 1983 支持国际码 2.11 1983 半高型软盘 2.25 1983 扩展字符集 3.0 1984 1.2MB软盘,大硬盘 3.1 1984 PC网络   3.2 1986 3.5英寸软盘 3.3 1987 大容量硬盘,PS/2 4.0 1988 提供功能表驱动环境 4.01 1988 改正4.0版本中的错误 5.0 1992 增加存储器使用范围 6.0 1993 提供倍增磁盘容量,存储器管理费 6.2 1994 改进倍增磁盘容量,提供扫描磁盘 6.22 1995 改进磁盘压缩方式,支持CD-ROM 2、DOS的历史 (1) 虽然大多数用户将1981年最早发表的术语“PC”与IBM PC或PC兼容机等同看待, 但是实际上个人计算机在1970年已经开始使用。DOS是IBM PC及其兼容机用的操作系 统。在DOS之前,一些微机为其操作系统使用内部BASIC编程语言,而另外一些使用 Digital Research公司开发的CP/M操作系统(此公司提供了DR DOS)。 Microsoft公司于1970年后开发了MS-DOS,当时,该公司为不同微机开发了象 BASIC这类编程语言。 1980年IBM正在设计最早的IBM PC并请Microsoft为其新型机开发多个编程语言。 这次CP/M作为选择的操作系统并成为IBM新机种的操作系统。在Microsoft为IBM PC 设计语言的过程中,尽管Microsoft公司改进了IBM PC的语言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 但是他们认识到开发PC操作系统才是其努力方向。然而,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从零 开始开发一个操作系统。为解决这个问题,Microsoft购买了一个用于8086处理器的 操作系统86-DOS,该处理器与最早的IBM PC中的8086处理器非常相似。 (2) 以86-DOS操作系统为基础,Microsoft开发了MS-DOS1.0版本,该操作系统在 1981年和最早的IBM PC一起发表。 DOS1.0不支持分层目录。所有的文件访问都必须通过文件控制块,这一技术 从CP/M而来。DOS1.0支持两类执行文件:COM及EXE。COM文件所有格式与CP/M可执 行文件相似并且受到为代码,数据,堆栈空间所用的64KB内存限制。此外,1.0版 本引入了批处理文件。 因为最早的IBM PC只有64KB的内存,因此内存很紧张。为降低所有的内存容 量则要使用命令处理器(COMMAND.COM),1.0版本将命令处理器分为常驻部分和 暂驻部分,后者在执行程序期间可被其他DOS程序覆盖。当程序运行结束时,常驻 部分检测暂驻部分,如果有必要,常驻部分将其从磁盘中重新装载到内存中。 在Microsoft为IBM提供DOS时,IBM使用名为PC DOS,说明与IBM PCD的密切关 系。 DOS1版本提供的命令 CHKDSK DEBUG ERAS REM COMMAND DIR FORMAT REN COMP DISKCOMP LINK SYS COPY DISKCOPY MODE TIME DATE EDLIN PAUSE TYPE (3) 1982年,发表了DOS的第二个版本,该版本被Microsoft称为MS-DOS1.25, 以及IBM称为PC-DOS1.1的版本,该版本支持双面软盘驱动器。早期的单面 软盘驱动器仅能访问保存在单面软盘上的信息。为了减少使用磁盘的数量, 有的用户购买了可翻面的磁盘。这种磁盘可在两面上存放信息。除支持双 面磁盘外,DOS1.1还纠正了某些在1.0版本中发现的错误并且提供了程序员 工具EXE2BIN。 (4)最早的IBM PC是基于软盘的系统,使用软盘驱动趋A和B。最早的PC不支持当时非常 昂贵的硬盘。当IBM发表包括10MB硬盘的IBM PC XT计划时,Microsoft开发了新的用于 DOS的文件系统。MS-DOS1.0版本及格1.1版本不支持分层目录,而对于硬盘,着样的目录 是必须的。 Microsoft选择开发小型机UNIX操作系统相似的分层目录结构。UNIX当时开始流行。 由于文件控制块不支持用于目录路径名的空间,因此Microsoft保留文件控制块并使2.0 版本基于文件句柄管理文件.DOS使用文件句柄的第二个好处是能够实现重定向功能(也是 UNIX的一个普通功能)。 使用DOS2.0版本,IBM变得很成功,并且DOS和CP/M操作系统一起成为可选的操作系 统。由于PC机的流行,很多硬件生产厂家开发基于PC的产品。为帮助这些厂家汇集其产 品,MS-DOS2.0提供支持可安装设备驱动程序,首次提供了CONFIG.SYS预配置文件。DOS 2.0版本包含很多UNIX的特性,然而,UNIX是一允许许多个用户同时运行多个程序的多 用户操作系统。 为提供多任务的简化格式,DOS2.0版本提供了诸如GRAPHICS及PRINT这样的内存驻留 程序。 在DOS2版本之后,Microsoft又发表了MS-DOS2.01,该版本支持国际字符集。在这期 间,IBM推出了其短寿命的IBM PCJr计算机。为支持PCJe,Microsoft又为IBM开发了PC- DOS2.1。后来Microsoft又将这两个最后的DOS版本结合在一起产生了MS-DOS2.11。1983 年,Microsoft发表了MS-DOS2.25版本,该版本包括了定位故障并支持扩展ASCII字符集。 (5)1984年,IBM发表了其80286IBM PC AT,该机种使用了1.2MB的大软盘驱动器并在 COMS芯片中保存计算机的设置信息.为支持DOS3.0版本,1984年的一段时间是计算机网 络的前夕.虽然局域网的广泛应用还是将来的事,很多DOS3.0版本被写成支持网络. DOS3.1版本成功支持局域网络.虽然DOS2版本中用文件句柄代替了文件控制块,但 还有一些现有的程序仍然使用文件控制块(FCB).为减少在网络程序中过多使用文件控 制块,DOS3.1每次允许打开四个文件控制块.如果程序打开第五个文件,则网络服务器或 SHARE将关闭最先打开的文件控制块.为提供支持增加的文件控制块,DOS3.1增加了 CONFIG.SYS FCBS项.此外,DOS3.1引入了JOIN及SUBST虚拟命令. 1986年,Microsoft发表了支持3.5英寸微软盘驱动器的3.2版本.此外,DOS3.2版本 还引入了REPLACE以及XCOPY命令. 1987年,IBM发表了PS/2系列计算机.为支持PS/2,Microsoft发表了,DOS3.3版本,除 支持PS/2以外,DOS引入了五个命令: CALL APPEND KEYBCHCP NLSFUNC 以及 FASTOPEN. DOS3.3是最广泛应用及最流行的DOS版本.事实上,很多用户仍在运行DOS3.3,因为DOS3.3 工作得很好.DOS3.3的主要不足是其仅支持不大于32MB的磁盘分区. DOS3版本引入的DOS命令 ATTRIB KEYBxx SELECT GRAFTABL LABEL SHARE (6)1988年,Microsoft发表了DOS4.0版本,该版本突破了32MB磁盘分区的限制.在4.0 版本中,盘分区容量可达512MB.此外,DOS4.O版本提供了一个菜单驱动的shell程序, 允许用户用菜单选择文件,或用鼠标选择文件.DOS4.0版本还引入了MEM命令,该命令不 允许用户显示其计算机常规内存的容量,还可显示扩充及扩展内存的容量.此外,4.0版 本还修改了多个命令使其更有效地使用内存. 初期的DOS4.0版本有一些缺陷及较差的评述,为弥补缺陷,Microsoft发表了4.01 版本,然而大多数用户和很多厂家未决定升级至DOS4版本. (7)1988年,Microsoft发表了DOS4.0版本,该版本突破了32MB磁盘分区的限制.在4.0 版本中,盘分区容量可达512MB.此外,DOS4.O版本提供了一个菜单驱动的shell程序, 允许用户用菜单选择文件,或用鼠标选择文件.DOS4.0版本还引入了MEM命令,该命令不 允许用户显示其计算机常规内存的容量,还可显示扩充及扩展内存的容量.此外,4.0版 本还修改了多个命令使其更有效地使用内存. 初期的DOS4.0版本有一些缺陷及较差的评述,为弥补缺陷,Microsoft发表了4.01 版本,然而大多数用户和很多厂家未决定升级至DOS4版本. (7) 1987年,个人计算机革命成为局域网的革命:横跨全美各地的办公室开始将个人 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以共享信息.在用户程序大到在常规内存限制的640MB内存中运行 感到困难之前,这场革命未持续多长时间. 某些情况下,用户要使用扩展或扩充内存,然而,很多程序,包括DOS均不能在640KB 以上地址运行. 1990年,Microsoft极其成功地推出了友好用户接口Windows,在Windows中,新的 用户可以学习如何更快地使用计算机,而有经验的用户则可通过同时运行多个程序而 提高效率. 1990年,其它工具软件以DOS遗忘的应用程序名义开辟了每年几百万美元的市场. 1991年,Microsoft发表了DOS5.0版本,这是对最早的86-DOS经过十年改进的结果. DOS5版本寻址空间不仅仅支持常规,扩充及扩展内存,而且也具备在高内存区块中 运行DOS和加载设备驱动以及内存驻留程序保留内存能力. DOS5还使用了更多更强大的菜单驱动shell取代DOS4中相应的命令.此外,DOS5版 本还允许用户快速重新调用前面使用过的命令,并象一个小的快速批处理文件一样定 义内存驻留宏. 为向所有用户提供磁盘应用程序,DOS5版本提供恢复误删除文件命令,并可以在以 外执行格式化[盘操作后重建磁盘. 最后,为跟上硬盘容量增加的进度,DOS5版本支持盘分区高达2GB! (8)在1993年初,Microsoft发表了DOS6版本。DOS6在DOS5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了以前 用户必须从其它软件公司购买的软件的功能。首先,DOS6提供了INTERLNK以及INTERSVR 应用程序,该程序使得便携式计算机可以很容易地与台式PC计算机交换文件。在将来, 许多新出长的计算机都配有电源管理芯片,以控制电源的使用,该芯片支持APM(高级 电源管理)。DOS6提供了POWER命令,是DOS可以控制该芯片。DOS6还提供了检查并清除 病毒的程序以及整理磁盘的实用程序。为帮助用户配置自己的系统,DOS6引入了建立基 本配置菜单CONFIG.SYS的选项。 在发表DOS6的版本之前,Microsoft发表了用于Workgroups的Windows和一个基于网 络的Windows版本。该版本允许用户共享数据,发送及接收电子邮件,以及远程打印文 件。为了帮助用户在不运行Windows时可以得到这些功能,DOS6提供了NET命令。 最后,DOS6提供了强大的菜单驱动的备份文件的实用程序以及磁盘压缩软件,允许 用户容易地倍增硬盘的存储能力。 DOS6引入的DOS命令 CHOICE FASTHELP MSAV POWER DBLSPACE INTERLNK MSBACKUP SMARRTDRV DECOMP INTERSVR MSD VSAFE DEFRAG MEMMAKER DELTREE MOVE (9) DOS2版本引入的DOS命令 ASSIGN FC MORE SET BACKUP FDISK PATH SHIFT BREAK FIND PRINT SORT CHDIR FOR PROMPT TREE CLS GOTO RECOVER VER CTTY GRAPHICS RESTORE VERIFY ECHO IF RMDIR VOL EXIT MKDIR (10)dos5引入地命令 DOSKEY HELP MIRROR UNDELETE EDIT LOADFIX SETVER UNFORMAT EXPAND LOADHIGH
个人分类: 计算机|1 次阅读|0 个评论
dos命令把文件夹下的文件名写成一个文件
热度 1 zhangaw8507 2012-12-18 12:45
做实验得到许多文件,在一个文件夹下面,文件名字没有只是按时间排序的,数据处理的时候有没有办法进行批量?在网上搜到一个很简便的办法: DIR /s /b c:\mydir c:\filenamelist.txt 上面这个命令就可以把文件夹下的文件名字写到doc.txt中,自己再写一个小程序就可以批处理文件了。
个人分类: 程序技巧|295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从DOS图确定成键类型的一些讨论
热度 3 dwd0826 2012-12-6 21:10
J. Phys. Chem. B 2004, 108, 14477-14483, Oxygen Overlayers on Pd(111) Studi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里面有这样两段话, The adsorbate-adsorbate interaction, obviously, also affects the density of states (DOS). The DOS for the clean Pd(111) surface and the theta 0.25 ML and theta 1 ML overlayer structures (with O in fcc sites) are shown in Figure 8. In particula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OS of the clean and the adsorbate covered surfaces clearly reveal the O-Pd bonding and antibonding states. They are just below and just above the nearly fully occupied palladium d band: bonding states around 5-8eV below the Fermi level and antibonding states around and just above Ef. For the full monolayer case, we see 4 peaks at the lower edge of the d band: one peak at -7.2 eV, a double peak around -5.8 eV, and peak at -4.7 eV. Obviously, at this coverage we expect the formation of an adsorbate bandstructure and this is shown in Figure 8. The three lower DOS peaks (-7.2 and -5.8 eV) are clearly due to the oxygen p orbitals (more precisely due to the bonding states the O 2p orbitals form with the Pd d band). The -4.7-eV peak has mainly d character. It is due to a state that at the K^bar point splits off the bulk d band. The presence of a noticeable oxygen-oxygen interaction in the overlayer is clearly reflected, for example, in the 2-eV bandwidth of the bandstructure of the bonding states. The antibonding O-metal states are also visible in the bandstructure plot, namely, around -2 eV and just above the Fermi level. 问题是: 成键态和反键态在bandstructure上有什么特征?如何识别? 成键反键在能带图或者态密度上的样子是什么?能从电子密度上看出来么? 回答: 实际上,在DOS图上,每种元素都有大致的能量范围,例如这篇文章里就用到了两个,一个是清洁的Pt的能量范围,一个是O的能量范围(特别是文中还指出了O的Pz轨道的能量范围)。 另外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当O和Pt发生键的杂化的时候,最终得到的杂化轨道的能量是不同于原先的轨道能量的。其中,成键轨道(也就是电荷密度在键上能聚集的轨道)的能量低于原先的轨道的能量,而反键轨道的能量则要高于原能量,升高和降低的能量应该是相等的。 按文中的说法大致这个量级是2eV。那么在DOS上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新的键轨道的能量。特别是,作者给出了DOS的差值图。这里系统中只有Pt和O两种元素,那么这个差值图可以体现出新分布到O原子上的电子。 费米面以下,deltaN0的部分,来自于O与Pt的成键轨道,文中特别指出是Pz轨道,deltaN0的来自于反键轨道,至于费米面以上的,则是Pt和O的反键轨道。 当然,如果作者能给出分波态密度,那就更清楚了。 问:怎么能从bandstructure看出O-O相互作用? 答:作者说到了O和O的强的互作用。这可以从原胞大小不同看出,即(1x1)和(2x2)的情况下DOS的差别。可见,原胞变大,也就是O的密度降低,O之间间距变大的时候,-7.2和-4.8eV的峰高都下降,对应的,大概0.3eV的反键轨道的峰也下降了。 问:原子数少,就是一个一个点也可以把成键反键数出来。那么原子数多的情况下,分析成键,反键,或者什么晶体场劈裂意义大么? 答:很大。原子数多的时候,这样的分析才更有意义,不过需要更多的经验。 特别是那些做钙钛矿或者铜氧化合物的人就更需要了,因为这些系统里,原子数太多,而且多数涉及到d轨道甚至f轨道,再直接去分析能带图就不现实了。 另外,分析晶场劈裂有时能直接给出结果的,甚至是在做具体的计算之前。这也有利于对计算结果的确认。万一算错了,也可以知道,否则迷信程序,出了原则性的错误,那就再糟糕不过了。 最后,文章里有这样的分析,不是更好发文章吗?:D 对于TMO而言,晶体场劈裂强度和格点上U项的相对大小直接决定体系最终的自旋排列和分波轨道占据情况,这些结果又直接的决定了orbital ordering和charge ordering之类。换句话说,“序”这个概念贯穿于始终。对于这一大类体系而言,DOS远比charge density好用。从band structure来看,必须选择重要的能量窗口分析才有效果。不过因为一般而言原胞都比较大,所以band structure太乱,不好分析。 成键反键态的电荷密度形象: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就是电子云积聚在bond上是成键。下图是在网上找的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的图像。颜色代表轨道的相位。明显,同样颜色的轨道如果叠加,最后的电荷密度应该是增大,这就成键了,但是入轨相位相反,则波函数相消,最后就是成反键态。 可行的分析atomic bond的类型的方法: 原则上讲,pi-bonding或者delta-bonding的确认应该从本征矢里(最好是由原子波函数展开的空间)看相应于各轨道的系数的正负值。 另外,可以做分波电荷密度图,差分或者二次差分的电荷密度分布图,由电荷分布的形状来确定成健的分波轨道和成键类型。 或者可以从COHP或COOP的概念来处理,可以用coop分析在pdos和charge density的基础上来分析成键轨道间的相位问题。 或者直接在pdos或者dos图上确定杂化峰:费米面下叫bonding states,以上叫anti-bonding states。 来源:紫霞量化版,wuga,silali,Yepriyo,satchel1979,valenhou的讨论。
5577 次阅读|3 个评论
开始总模仿,最后总超越:写在Windows 8发布之际
热度 4 lionbin 2012-10-26 16:56
开始总模仿,最后总超越:写在Windows 8发布之际
微软于北京时间10月25日夜间11点15分在纽约正式发布了Windows 8操作系统。作为从最初的微软操作系统DOS追随至今的铁杆子“微粉”(微软的粉丝),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盛大的节日。今天,想顺便在这个恰当的时刻聊上几句,回顾一下微软公司的发展途径,从我自己的认识来唠叨唠叨。 我第一次听到“ 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这句口号是来自苹果公司,但后来考证是可口可乐的一则广告语,在播出后被奉为经典。看来可口可乐的产品不仅一直在被模仿,连这句广告语也被模仿了。但是,微软公司从1975年创建并逐步发展成全球个人和商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领袖,其过程用一句话来总结则与这句话恰恰相反,那就是“ 开始总模仿,最后总超越 ”。这也让我们认识到, 通过模仿也是能成功的,但关键是除了模仿,更重要的是要设法超越。 说到微软公司,不得不说比尔・盖茨。1975年,19岁的比尔从哈佛大学退学,与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当时的编程语言中,BASIC语言简单、易学,已经普遍流行起来,几乎所有小型、微型以及家用电脑,甚至部分大型电脑,都可提供使用者以此种语言撰写程序。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所以改写程序的能力十分了得。后来,盖茨与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1979年,MITS公司关闭后,他们两人就以修改和销售BASIC解译器为主谋生。这个产品做得很好,有些制造商也开始采用微软的BASIC解译器,在其他产品中还考虑一些解译器与微软产品兼容。很快,微软BASIC逐渐成为事实的市场标准,公司也逐渐占领了整个市场。多年之后,盖茨还自豪地宣称,我可以用BASIC语言做任何事儿。 这是微软公司发展的根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正式进入了从模仿到超越的过程。 1980年,IBM公司选中微软公司为其新PC机编写关键的操作系统软件,这是微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时间紧迫,程序复杂,当时微软公司不得不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一位程序编制者Tim Patterson手中买下QDOS的使用权。微软公司对这个产品仅做了简单修改,就变成了最早的磁盘操作系统(MS-DOS)。 这是从模仿到超越的进一步发挥,直接购买归我所用 。特别是,MS与IBM共同开发,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多任务操作系统是OS/2,却是一个巨大的超越。 伴随IBM-PC机的普及,MS-DOS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于IBM公司不同于苹果公司的硬件开放策略,市场发展了一些列IBM兼容机,而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授权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机的标准操作系统,IBM-PC也将曾经风靡一时的Apple II远远抛在后面。但是,DOS的整个发展,除了增加外部命令与公用程序,或者支持新的硬件,核心代码的变化并不大。比如,DOS在1982年升级到1.25版是为了支持双面软盘;1983年升级到2.0是DOS的第一次重大改版, 吸收和模仿了UNIX式的树状文件结构 ,还增加了国际语言支持;1984年升级到3.0开始支持1.2MB的软盘,并加入较高容量的硬盘,以及之后加入对网络支援。1986年升级到3.2,加入了3.5寸软盘的强化支持,并开始可以透过驱动程序使用硬件EMS;1987年升级到3.3,增加了许多关于文件处理的外部命令,成为一个相当稳定的操作系统。我自己就是从DOS3.2-3.3开始学习使用电脑的。1988年DOS升级到4.0,主要基于IBM的代码库,而不是微软自己的代码库,加入了最大2GB容量硬盘的支持,引入 EMM(软件模拟 EMS)以及新的 XMS内存技术,令DOS可以使用1MB以上的内存。显然,作为普通的PC机用户,这些功能的增加并没有什么太大意义:那个时候,10M硬盘就属很大的容量了,1M内存也属非常高端的PC机了。所以这个版本几乎没有多少人关注。至于EMM和XMS,以及之后版本的EMM386和MEM等,只要将高版本的相关配置文件拷到3.3中,也能发挥其功能。不过,4.0增加了一个DOS SHELL,这可以被视为DOS的GUI界面,并有程序切换。1991年的5.0版将DOS的内存管理进行了最全面的改革,为的就是将Windows能顺利搬出来,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1993年诞生6.0版本的加入了许多花哨的外部命令。比如,压缩磁盘技术DoubleSpace、磁区整理软件DEFRAG,以及磁盘快取程序SMARTDRV,并开始正式支持光驱。DOS的销售版本一直发展到6.22。 可见,微软的模仿让自己在业界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如果没有超越,这种模仿也就很快自身自灭了。 现在没有人怀疑,与纯文字命令行的操作界面相比,图形用户界面(GUI)有非常大的优势。当然,最早进行商业化GUI的也不是微软公司,而是苹果公司,确切地说,苹果公司也是仿照了施乐公司的一个设想。 其实,微软模仿的GUI从他们与IBM公司合作的OS/2操作系统就已经开始了。 最初的Windows并不能独立运行,只是基于DOS之上的一个图形应用程序,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好好取一个,直接搬用了文字图形界面的窗口(Windows)概念。比尔说,开始这只是随便取的一个临时名字,但只到进入到真正的视窗时代,这个名字也一直没有改过了。那个时候,打开电脑仍然会先进入DOS,在命令行提示符下键入:win,硬盘灯连续闪动数秒成功进入Windows,都似乎感觉自己真赢(win)了。其实,Windows从1.0-2.0,几乎没有多少人关注过,因为应用程序太少了!但是Windows中鼠标得到特别的重视,用户可通过点击鼠标完成大部分的操作。自带的一些简单应用程序(包括日历、记事本、计算器等)总会让人感到它像是一个现代的PDA。最重要的是,Windows允许用户同时执行多个程序,并在各个程序之间进行切换,这对于DOS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当Windows 2.0发布时,用户界面与苹果同时代的Macintosh非常相似。 苹果显然对这种模仿有些气恼, 并对微软公司提起了诉讼,指控比尔剽窃了他们的创意。微软则声明他们早先曾和Apple有过一个协议,该协议给予了他们使用Apple特征的权利。4年之后,Microsoft赢了官司。 微软公司的从模仿到超越理念和策略在法律上得到了支持。 因此,Windows 2.0得以继续在商店的货架上进行销售,但一个没有兼容软件的操作系统没有什么用,销量很不理想,也许苹果公司就是因为这个并没有坚持将官司继续下去,但微软却因此为之后的Windows 3.0的成功作好了技术铺垫。1990年5月22日,Windows 3.0发布,由于安装这个版本的PC机在界面、人性化、内存管理等方面,可与苹果公司的高端PC机Macintosh相媲美,但价格却便宜许多,终于获得用户的认同。Windows 3.0是如此的成功,在两年内便卖出超过一千万套,成为微软重要的收入来源,亦令微软更改它早期的计划。更是让苹果电脑几乎陷入倒闭的境地。 显然,超越才是继续发展的保障。 从Windows 95(版本号为4.0)开始,第一次抛弃了对前一代16位X86架构的支持,保持由视窗3.x建立起来的GUI市场的统治地位,同时也结束了桌面操作系统间的竞争,在它发行的一两年内,便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操作系统。但是,微软公司没有预料到Internet的发展潜力,甚至不准备在网络支持投入更多的精力。当时,SUN公司不明不白地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估计没有多少人明白,微软也更是不以为然。只到仅开发浏览器程序的Netscape公司取得巨大的成功之时,他们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匆匆上马,在1996年发布的Windows 95 OSR2(Windows 97)集成了Internet Explorer 3.0,1997年的OSR 2.5则是集成了IE4.0。同时将当时提供免费邮件服务的hotmail公司收购,作为自己网站的一个重要功能持续至今。之后, 微软公司凭借自己在操作系统上的优势,将IE浏览器与操作系统整合,排挤Netscape产品。其中,许多地方无不看出模仿的痕迹,但超越还是有的 ,比如:支持新硬件USB接口和管理更大硬盘的FAT32,内含PWS(Personal Web Server)和Java支持。Windows 98发布于1998年6月,它在内存管理上有革命性的变化,将16位与32位程序码放在不同内存区段执行,一旦某一应用程序错误,可以单独关闭该程序,但不影响整个系统持续正常的运作。 在千年更替之际,微软推出了其千禧年版本Windows Me。其中最主要的改善是用于与流行的媒体播放器和制作工具, 目的是为了与Real Player抗衡,模仿的痕迹也非常严重 。但这个系统由于去掉了DOS的支持,最后却变成一个失败的产品,具体表现为没有Windows 98稳定,甚至在使用一段期间后,系统就有明显变慢,不停出现蓝屏死机、当机等异常现象。也许Windows Me早就知道这个可能的麻烦了,引进了“系统还原”日志和还原系统。可实际上,失去DOS功能对用户维护来说是一个巨大障碍,实际证明系统还原并不能有效胜任一些常见的错误修复任务,例如程序会在系统还原后无法运行、系统死机的情况也更严重。 在Windows产品的家族中,还有Windows NT(New Technology)系列,那是基于OS/2 NT的发展而来。Windows NT是纯32位操作系统,采用先进的NT核心技术。1996年4月发布的Windows NT 4.0是NT系列的一个里程碑,该系统面向工作站、网络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它与通信服务紧密集成,提供文件和打印服务,能运行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内置了Internet/Intranet功能。之后的升级版本是Windows 2000(起初称为Windows NT 5.0),1999年12月19日上市。由于界面简洁,在高端硬件设备的支持下,运行流畅,使得许多用户直接从Windows98过渡到这个系统。它的用户版本在2001年10月被Windows XP所取代,而服务器版本则在2003年4月被Windows Server 2003所取代。 WindowsXP可能是持续时间最长的视窗操作系统了,2001年10月25日上市,具有豪华亮丽的用户图形界面。但我对这个界面一直不喜欢,总是会改成传统桌面。 2006年Windows Vista发布,但再一次让微软失望了。兼容性差,系统要求高、速度慢、安全性差等缺点全都在Vista的身上暴露出来。相比之下,XP的强大功能和极好的兼容性使得XP在Vista发布1年后仍然占有80%的用户。 由于对Windows Vista的失望,我一直急切地盼望Windows 7的出现。无奈要到2009年10月22才推出,于是我提前半年就从测试版、消费者预览版等开始使用了,但是一般这些版本只有英文版,为了显示中文界面,还得寻找第三方语言补丁。由于这些版本不稳定,所以问题很多,但我享受了先睹为快的感觉。许多时间都用来装操作系统了,有时一天安装数次操作系统。不过作为一个资深的电脑迷,安装系统有时候也是一种享受。有时候为了尽早安装新的测试版本,会通宵达旦地下载。 对于Windows 8的到来,我就没有像Windows 7的期待了,因为Windows 8主要不是针对PC的改进。 这次很明显的是微软公司看到了苹果和谷歌在开发平板电脑和手机上的巨大成功,准备开始模仿了,并推出了超级山寨产品Surface。 比尔给予了Win 8高度评价,他称这个新平台对微软来说“绝对关键”,对“个人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来说至关重要”。Win 8提供了一个跨越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统一平台。究竟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希望微软能继续秉承其“开始总模仿,最后总超越”的模式前进! 外一篇:BASIC,DOS和WINDOWS 微软在产品的名称上,一般都懒得动脑筋,有时候甚至只是用一个通用的词语。 BASIC的英文是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刚开始是一种泛称,只到后来被微软确定为自己操作系统的一个功能后,就特指他们的Basic语言了。 DOS更久远的是CP/M系列的翻版。虽然这些系统常被简称为DOS,但没有任何一个系统以DOS命名,只到微软公司用这个作为名字的时候,才被稳定下来作为特指了。 WINDOWS本来是文字图形界面的一个统一称呼,微软在开发基于DOS的图形界面的时候,简单套用了这个称呼,但最后居然没有改名,一直使用到今天。
个人分类: 科普荟萃|5801 次阅读|8 个评论
几个有用的DOS命令
热度 2 chenxna 2012-10-13 19:53
周末在办公室整理文档,现学现用几个DOS命令,记下来,备用 1.拷贝 xcopy/copy C:\MODIS\*.* E:\MODIS 将C盘MODIS文件下的所有文件拷贝到E盘的MODIS文件夹下 2.修改扩展名 ren *.error *.将error这个扩展名去掉 缘起是一个数据上传软件,在上传过程中会将错误文件加上error的后缀,为了重新上传得把这些后缀去掉。但不是所有文件都可以用这个命令去修改后缀名,比如.hdf文件,如果要修改.tif文件,如果直接修改回丢失文件的结构信息,导致数据不能被有效识别和打开 3.生成文件列表 dirC: C:FILELIST.TXT 在C盘目录下生成FILELIST的文本文件,该文本文件是C盘文件目录 dir C: /S C:FILELIST.TXT 在C盘目录下生成FILELIST的文本文件,该文件包含C盘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dir C: /S/B C:FILELIST.TXT 在C盘目录下生成FILELIST的文本文件,该文件是C盘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名的列表 4.剪切 move /y C:\MODIS\*.* E:\MODIS 将C盘MODIS文件下的所有文件剪切到E盘的MODIS文件夹下 这几个命令虽然很简单,但还是帮了我的大忙,对我这样的技术白痴来说,得好好记录下来,以后备用 DOS命令还是需要认真学习一下
个人分类: 科研相关|45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如何考察一个能带(DOS)结构和复杂的相互作用
dwd0826 2012-9-12 17:18
如何考察一个能带(DOS)结构和复杂的相互作用 Part 1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Band structures 固体计算最终结果将以能带结构展示出来,关于能带结构,固体中化学键分析,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解释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里只是简单的根据本人的经验对此作定性的描述. 根据Fermi面附近能带的分布情况,固体分为绝缘体(insulator),半导体(semi-conductor),导体(conductor),导体比较典型的是金属,能带在Fermi面附近是连续分布,主要由于金属d,s以及p轨道之间能级重叠导致了Fermi面能带的联系分布,金属电导的好坏不仅仅是看Fermi附近是不是存在可供电子跃迁的能级,还要看这些能级是不是扩展态(extended or delocalized states),如果是定域态(localized)那么及时Fermi附近呈现Metallic特性,电导不会比金属好,比如过渡金属化合物电导就要比金属本身差很多。过渡金属本身电导也会受到d轨道扩展程度的影响,比如3d系列Fe,Co,Ni等电导率不是很大,比起Cu,Ag等就差的远了,对于Fe等金属Fermi面主要陈分是3d轨道,而对于Cu和Ag,由于3d(4d)轨道已经成满层排列,因此Fermi面落在了扩展的s轨道上面,这些轨道上的电子类似于自由电子气,能带呈现抛物线的形式,E(k)=h^2k^2/2me; 具有比较高的电导率,相反Fe等的3d轨道成分也可以分为巡游电子(自由电子,轨道为扩展性,能带呈现抛物线特点)和定域轨道两类,定于轨道能带在k空间是离域的,色散关系比较平直,但在晶体实空间内高度的定域,受到原子核的Coulomb吸引作用比较强烈,难以发生迁移,因此如果填充电子落在这些d轨道上面,电导性会大大降低。当然具体取决于DOS或者能带是如何分布的,这个和晶体结构有关系。在一些化合物中如TiC等结构中,Fermi面最后落在以C2p轨道为主要成分的能带上面,p轨道主要参与结构共价键形成,这些电子能级一般定域在Ti和C原子周围,电子处于紧束缚状态,难以在外加电场下发生迁移,因此这时候化合物的电导会进一步下降。 Part 2 关于半导体能带的特点: 半导体能带类似于绝缘体,区别在于带隙数值,一般认为宽带隙半导体的能带最大在4eV左右。如果比这个更大,可以认为是绝缘体。半导体能带主要分成三个部分:valence band, band gap, conduction band。 Valence band:主要由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组成,如InP,价带主要是P的3s,3p轨道,导带一般是金属原子组成,如In的s,p轨道等。从化学键角度考虑,价带一般是Bonding,当然也有部分结构表现出Anti-bonding状态。 Band gap: 带隙,电子动量空间的绝对真空地带。 Conduction band: 电负性较小的原子轨道组成,一般是反键态为主,也可能由Non-bonding states。 半导体能带需要注意the top of valence band和the bottom of conduction band,确定他们在Brillouin 区位置有助于了解带隙特点,如直接带隙(direct band gap) 还是间接带隙(indirect),不同的带隙特点在发光效率方面由比较大的影响,由于间接带隙涉及导声子驰豫过程,因此发光效率远远不如直接带隙半导体。 带隙比较大的固体结构,能带结构类似于半导体,能带的色散关系和固体结构中化学键的类型有关系,比如共价键强烈的固体能带扩展能量范围很广,如果存在离子键,能带会比较平滑一些。 在磁性材料中需要考虑交换-分裂对能带的影响,一般的DFT计算,轨道电子占据如果是非自旋极化的,电子内禀属性spin是不考虑的,不同自旋的电子占据同一轨道的概率相同,但如果是考虑自旋极化,轨道的这种对称性将被打破,能量的在最小化过程中可以让某些轨道保留多于的自旋极化电子,电子的磁矩可以保留下来。自旋极化对应的交换能(原子之间)一般用Heisenberg模型: E=-JS1S2Cosa J为交换系数,可正可负,Si为自旋角动量,a是自旋角动量之间矢量夹角。 一般轨道自旋极化产生的磁性用Stoner 模型。在Stoner模型中整个体系的电子总数是N0,不考虑自旋的时候up spin 和down spin电子数目都是No/2,如果考虑自旋极化,自旋极化率为s,则up spin=(1+s)×No/2,对应自旋down spin=(1-s)×No/2。交换能存在于自旋相同电子之间,假设为U,则E(up spin)=E(k)+U×N(up spin);同理E(down spin)=E(k)+U×N(down spin);显然U0时候,E(Up)E(down),体系总能量是E(total)=E(up)+E(down),能量最小的时候,要求dE(total)/ds=0,这样可以确定最终的s数值。 Hubbard 参数U和Stoner 自旋极化参量I 在平均场近似或者说是一般得LDA计算中,能带得自旋分裂是由一个称为Stoner 参数I来主导得,而且平均场近似中认为这个交换分裂能是小于带宽得,一般而言I得数值在LSDA中大概在1eV左右,这样即使对于某些氧化物如NiO,FeO,MnO等即使能带发生交换分裂,整个体系依然是金属性得,试验观察到得这些氧化物实际上是绝缘体,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些氧化物中d轨道得能级位置不是由I来决定得,而是Hubbard参数U决定,U也称为On-site Coulomb作用能,相当于把两个电子放在空间同一个位置需要得能量,U数值一般在10eV左右,如此大得分裂能足以将Fermi面附近连续分布得d能级分开,从而得到正确得基态性质,目前广泛采用得LDA+U的算法就是针对某些定域轨道,如d或者f,这些轨道占据存在强烈的在位Coulomb排斥。正是U使得带隙分裂,而不是轨道极化参量I。 U计算目前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最近由人采用线性响应理论,同时结合轨道束缚的DFT计算自洽的求解了部分体系的U参数,在大部分情况下U数值要根据计算结果和试验参数的符合程度而定。 LDA+U计算核心思路是:首先将研究体系的轨道分隔成两个子体系(subsystem),其中一部分是一般的DFT算法(如LSDA,GGA)等可以比较准确描述的体系,另外是定域在原子周围的轨道如d或者f轨道,这些轨道在标准的DFT计算下不能获得正确的能量与占据数之间的关系(如DFT总是认为分数占据是能量最小的,而不是整数占据);对于d或者f轨道,能带模型采用Hubbard模型,而其他轨道仍然是按照Kohn-SHam方程求解;d以及f轨道电子之间的关联能采用一个和轨道占据以及自旋相关的有效U表示;整体计算的时候需要将原来DFT计算过程中已经包含的部分关联能扣除,这部分一般叫Double Counting part,并且用一个新的U来表示,最终的结果是在DFT计算的基础上新增加一个和d或者f轨道直接相关的分裂势的微扰项,这部分能量可以采用一般微扰理论计算。 在CASTEP最新的版本中增加的LDA+U的计算,U参数的设置一般主要是针对过渡金属氧化物(Charge transfer type insulator),包含非满层f轨道的元素等,高温超导体强关联体系。在参数设置方面主要是需要注意d和f轨道,至于s以及p轨道一般不需要设置,当然由文献也报道p轨道的这种关联性。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有效U如下: Species U J U-J(Ueff) NiO 8.0 0.95 7.1 CoO 7.8 0.92 6.9 FeO 6.8 0.89 5.9 MnO 6.9 0.86 10.3 VO 6.7 0.81 5.9 TiO 6.6 0.78 5.8 Reference: Band theory and Mott insulators: Hubbard U insteat of Stoner I, PRB Vol44 No 3 (1991); 3d轨道U和J计算如下所示:主要原理是改变d轨道的占据,在自旋极化的前提下计算不同自旋轨道能量的差值提取U和J,U微Coulomb排斥能,J是交换能,U在所有电子中都存在,不管自旋是否相同,J只存在于自旋相同的电子上。 下面给出过渡金属(不包括稀土元素)U和J参数的选取(uint in Ry,1Ry=13.6eV): 3d series: Elements U J V 0.25 0.05 Cr 0.26 0.053 Mn 0.28 0.055 Fe 0.3 0.058 Co 0.31 0.059 Ni 0.31 0.06 4d series: Elements U J Nb 0.19 0.04 Mo 0.2 0.04 Tc 0.21 0.042 Ru 0.22 0.042 Rh 0.25 0.044 Pd 0.29 0.044 5d series: Elements U J Ta 0.19 0.039 W 0.20 0.038 Re 0.205 0.039 Os 0.2 0.039 Ir 0.21 0.038 Pt 0.215 0.038 对于其他过渡金属化合物U一般在5-10eV之间。如在PRB73,134418(2006)这个文献中作者在计算Co掺杂的ZnO时采用的U是6和8eV。过渡金属的U数值和d电子排列以及价态有关系,因此上面给出的数值只是一个大概的估算数值,具体文献见Physical Review B Vol50,No23,1994. LDA+U 算法主要原创作者是俄罗斯金属研究所的V.I. Anisimov,重要文献有: Corrected atomic limit in the 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 an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d impurities in Rb, Phys.Rev.B 50,23 (1994); Band theory and Mott insulators: Hubbard U instead of Stoner I, Phys.Rev.B. 44 No.3 (1991); Materials Studio 4.3版本中也给出了一些元素默认的U数值(实际是Ueff=U-J): Element Name Atomic number Angular Momentum Hubbard U Sc 21 d 2.5 eV Ti 22 d 2.5 eV V 23 d 2.5 eV Cr 24 d 2.5 eV Mn 25 d 2.5 eV Fe 26 d 2.5 eV Co 27 d 2.5 eV Ni 28 d 2.5 eV Cu 29 d 2.5 eV Y 39 d 2.0 eV Zr 40 d 2.0 eV Nb 41 d 2.0 eV Mo 42 d 2.0 eV Tc 43 d 2.0 eV Ru 44 d 2.0 eV Rh 45 d 2.0 eV Pd 46 d 2.0 eV Ag 47 d 2.0 eV Cd 48 d 2.0 eV La 57 f 6.0 eV Ce 58 f 6.0 eV Pr 59 f 6.0 eV Nd 60 f 6.0 eV Pm 61 f 6.0 eV Sm 62 f 6.0 eV Eu 63 f 6.0 eV Gd 64 f 6.0 eV Tb 65 f 6.0 eV Dy 66 f 6.0 eV Ho 67 f 6.0 eV Er 68 f 6.0 eV Tm 69 f 6.0 eV Yb 70 f 6.0 eV Fr 87 f 2.0 eV Ra 88 f 2.0 eV Ac 89 f 2.0 eV Th 90 f 2.0 eV Pa 91 f 2.0 eV U 92 f 2.0 eV Np 93 f 2.0 eV Pu 94 f 2.0 eV Am 95 f 2.0 eV Cm 96 f 2.0 eV Bk 97 f 2.0 eV Cf 98 f 2.0 eV Es 99 f 2.0 eV Fm 100 f 2.0 eV Md 101 f 2.0 eV No 102 f 2.0 eV
3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dosv2
shengxianlei06 2012-1-7 07:50
#!/bin/bash nline=`sed -n -e '6p' DOSCAR |awk '{print $3}'` echo $nline natom=`sed -n -e '1p' DOSCAR |awk '{print $1}'` echo $natom echo "Please input Fermi level:" read ef echo $ef nstart=7 nend=$ echo $nstart $nend sed -n -e ''$nstart','$nend' p' DOSCAR|awk '{printf "%10.5f%10.5f\n", $1+(-1)*'$ef',$2}' tdos.dat for i in `seq 1 $natom` do echo $i nstart=$ nend=$ #sed -n -e ''$nstart','$nend' p' DOSCAR|awk '{printf "%10.5f%10.5f%10.5f%10.5f%10.5f%10.5f%10.5f%10.5f%10.5f%10.5f%10.5f%10.5f\n", $1+(-1)*'$ef',$2,$3,$4,$5,$6,$7,$8,$9,$10,$3+$4+$5,$6+$7+$8+$9+$10,$2+$3+$4+$5+$6+$7+$8+$9+$10}'DOS$i.dat sed -n -e ''$nstart','$nend' p' DOSCAR|awk '{printf "%10.5f%10.5f%10.5f%10.5f%10.5f\n", $1+(-1)*'$ef',$2,$3+$4+$5,$6+$7+$8+$9+$10,$2+$3+$4+$5+$6+$7+$8+$9+$10}'DOS$i.dat done
个人分类: VASP|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DOS 和 Linux 常用命令的对比
linghu2049 2011-10-17 20:50
FROM:http://fhqdddddd.blog.163.com/blog/static/1869915420106742622842/ 今天看到的这个帖子,抱歉我这个计算机门外汉无知的举动,虽然以前也了解一些DOS命令和linux命令,由于平时自己学习不用功,也非计算机专业,用得比较少,原来许多操作在命令行下会更快的~~~ 所以,转来放在自己空间,留自己查看之用。哎,好好学习计算机才是王道~~ DOS 和 Linux 常用命令的对比 许多在 shell 提示下键入的 Linux 命令都与你在 DOS 下键入的命令相似。事实上,某些命令完全相同。 本附录提供了 Windows 的 DOS 提示下的常用命令以及在 Linux 中与它们等同的命令。附录中还提供了如何在 Linux shell 提示下使用这些命令的简单实例。请注意,这些命令通常有许多选项,要进一步学习每一个命令,请阅读相关的说明书(man)页(例如,在 shell 提示下键入 man ls 就可以读到关于 ls 命令的信息)。 命令的目的 MS-DOS Linux Linux 的简单实例 复制文件 copy cp cp thisfile.txt /home/thisdirectory 转移文件 move mv mv thisfile.txt /home/thisdirectory 列举文件 dir ls ls 清除屏幕 cls clear clear 关闭 shell 提示 exit exit exit 显示或设置日期 date date date 删除文件 del rm rm thisfile.txt 把输出“回响”到屏幕上 echo echo echo this message 用简单文本编辑器来编辑文件 edit gedit( ) gedit thisfile.txt 比较文件内容 fc diff diff file1 file2 在文件中寻找字串 find grep grep 词或词组 thisfile.txt 格式化软盘 format a:(如果软盘是在 A: 中的话) mke2fs 或 mformat( ) /sbin/mke2fs /dev/fd0(/dev/fd0 是 Linux 中与 A: 等同的驱动器) 显示命令帮助 命令 /? man( ) man 命令 创建目录 mkdir mkdir mkdir 目录 查看文件 more less( ) less thisfile.txt 重新命名文件 ren mv( ) mv thisfile.txt thatfile.txt 显示你在文件系统中的位置 chdir pwd pwd 用指定的路径(绝对路径,absolute path)来改换目录 cd 路径名 cd 路径名 cd /directory/directory 用一个相对路径(relative path)来改换目录 cd .. cd .. cd .. 显示时间 time date date 显示已被使用的内存数量 mem free free 注: a. Gedit 是图形化文本编辑器;你可以使用其它文本编辑器来代替 Gedit,包括 Emacs 和 vi。 b. 这个命令为 DOS 文件系统格式化软盘。 c. 某些命令你还 可以使用 info。 d. more 分页器也可以用来一个屏幕一个屏幕地在文件中逐页查看。 e. mv 命令可以转移文件或重新命名在同一目录下的文件。如果你想重新命名文件,如例中所示,把这个文件“转移”到同一目录中的新名称。 附录:Windows常用的DOS命令 DOS命令总共大约有一百个(包括文本编辑、查杀病毒、配置文件、批处理等),由于现在的系统都是可视化,而且操作也越来越人性话,所以DOS命令已经不常用了。但作为稍微对电脑痴迷一点的朋友那是非学不可的入门知识。   今天我们主要给大家详细介绍如今在Windows操作界面下仍常用的DOS命令。 之前我们在文章《 如今仍常用的几个DOS命令 》中也曾给大家提到过如今常用于网络的DOS命令。言归正转,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一一详细解释如下:   1. dir   dir是英文单词directory(目录)的缩写,主要用来显示一个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    显示指定磁盘、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信息,包括文件及子目录所在磁盘的卷标、文件与子目录的名称、每个文件的大小、文件及目录建立的日期时间,以及文件子目录的个数、所占用总字节数以及磁盘上的剩余总空间等信息。    dir    dir是DOS命令中最常用的一个。斜杠表示后面的内容是参数。DOS参数最常用的是以下四个:   /p 显示信息满一屏时,暂停显示,按任意键后显示下一屏   /o 排序显示。o后面可以接不同意义的字母   /w 只显示文件名目录名,每行五个文件名。即宽行显示   /s 将目录及子目录的全部目录文件都显示   2. md   md是英文make directory(创建目录)的缩写    创建一个子目录    md path    我们在C盘建立一个叫123的文件夹:md c:\123   3. cd     cd是英文change directory(改变目录)的缩写    改变或显示当前目录    cd    路径可以使用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两种。如果只有cd而没有参数,则只显示当前路径。   注意:子目录中一定有两个"特殊目录",即".""..",其中一点表示当前目录,两点表示上一层目录。从简单实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只要学会逐层进入(cd 下一层某目录名),和逐层退出(cd..)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当然也可以用绝对路径的办法。    进入我们刚才建立的123目录:cd c:\123   4. rd   remove directory--删除目录    删除空子目录    rd path    rd是专门删除空子目录的命令。注意两条:一是不能删除非空目录;二是不能删除当前目录。    用rd删除123这个目录 cd c:\123   5.copy在英文中是复制的意思    复制一个或一组文件到指定的磁盘或目录中     copy filename.ext     复制文件命令基本用法是:"复制 源文件名 目标文件名"。如果只写目标路径而不写目标文件名,表示同名复制;否则称为换名复制。注意换名复制一般不要更改文件扩展名。     将C:\123目录的所有文件复制到E盘,可以打如下命令,请注意当前盘与当前路径不同:   copy c:\123 e:\   如果目标盘上已有同名文件,会出现如下提示,"Overwrite xxxx(Yes/No/All)"此时回答Y则覆盖当前文件,N则保留,A则覆盖此后的所有文件而不再提问。  5.DOS 复制文件夹命令: 使用XCOPY命令 比如要复制D盘ABC文件夹,包括子文件夹,到E盘。可先在E盘建立一个文件夹 ,不然会有提示是复制目录还是文件,先建立目录省得后面出现提示了。 MD E:\CCC XCOPY D:\ABC E:\CCC/S 如果目标盘没有指定的目录会询问是复制成目录还是文件,填D 是目录,填F 复制为文件。 /S 参数包括要复制子目录。如果加/E ,子目录包括空目录。 6. del   del是英文delete(删除)的缩写    删除指定磁盘、目录中的一个或一组文件    del filename.ext    这个命令应小心使用。一旦被删除,将不易恢复。同样可以采用通配符为删除一类文件。当利用*.*时,为了安全将给出警告,确定方进行删除工作。删除过程如没有信息提示,表示已正确删除。   注意这个命令不能删除具有只读、隐含、系统属性的文件;如果指定文件不存在,则出现"File not found"的提示;DOS对误删除的文件可以用UNDELETE外部命令恢复;它只能删文件,不能删目录。   7. ren   ren是英文rename(重新命名)的简写    对指定磁盘、目录中的一个文件或一组文件更改名称    ren filename1 filename2    改名操作只限于某个文件某组文件的名称,它不会更改文件所在的目录。如果使用了通配符,则对一批文件进行更名。   8. type    在屏幕上显示文本文件内容命令    type filename.ext    type命令用来在屏幕上快速、简便地显示文本文件的内容,扩展名为TXT的文件是文本文件。如果用这个命令显示扩展名为EXE或COM等其它文件,输出的结果往往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符号并伴有无规则的响铃声,有时甚至会出现死机现象。   9. format    磁盘格式化    format drive:    厂家制造的各种磁盘可用来存储各种操作系统下的文件。不同操作系统的磁盘格式一般是不相同的,是不通用的。format命令就是使一个新的磁盘可以被DOS操作系统识别,即可存储DOS文件。   这个命令对磁盘的格式化过程,实际上是用DOS规定的信息存储格式对磁盘进行规划的过程。格式化磁盘时,要清除磁盘上已经存在的所有数据,在磁盘上写上引导记录,划分出文件分配表和根目录,同时,它还要找出磁盘上的所有坏扇区并作上不可使用的标记。命令参数我们这里只列出了一个:/S。当使用了这个参数后,磁盘格式化并装入操作系统文件,使之变成引导盘。相当于format后再进行下一命令:SYS。   10. discopy   diskcopy,翻译成中文就是磁盘复制     复制出一个和原来磁盘内容一模一样的磁盘    diskcopy 源驱动器名 目的驱动器名    它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备份。比如我们的电脑在刚买来时,会随机附带一些设备驱动程序磁盘,这些驱动程序在以后都有可能用到,为防止这些磁盘的损坏,一定要将它们都备份一套,这时,使用diskcopy命令是比较快捷和方便的。   11. deltree    删除目录树    DELTREE ]    这个命令将整个指定目录树全部消灭,而不管它是否是只读、隐藏与否。使用应特别小心。它是一个危险命令。 12. mem   mem是memory的缩写    该命令用来查看你的计算机内存有多少,以及内存的使用情况。    直接键入mem命令   13. chkdsk   chkdsk是check disk的缩写。    用来检查你的磁盘的使用情况。    chkdsk 磁盘名    例如要检查A盘使用情况,就输入chkdsk A: ,检查c盘使用情况,就输入chkdsk C: ,如果直接输入chkdsk,就检查当前磁盘的使用情况。   14. sys    传递系统文件命令。将DOS的两个隐含的系统IO.SYS和MSDOS.SYS传送到目标磁盘的特定位置上,并将COMMAND.COM文件复制过去。完成后,目标盘成为DOS的启动盘。    SYS d2:    由于这几个文件需要复制到特定位置上,所以用COPY命令完成的复制未必能够启动机器。能过SYS命令,DOS可以将目标盘已占据特定位置的文件移动,并将系统文件复制到相应位置上。参数C1:path用来指明系统文件所在目录。如不指明,则缺省为当前盘的当前目录。所以这个命令一般要在源盘的根目录进行。   15. path    设定DOS寻找.COM、.EXE、.BAT文件的所在目录    path= path ]或path    只打path没有参数时,只显示环境变量内容。有参数时,重新设置path变量。在没有指定path环境变量时,用户发出的命令,DOS首先判断其是否为内部命令,再查找当前目录中是否有主文件名是该命令的可执行文件,如果均不是,则显示信息"Bad command or filename"。如果发出了指定路径的命令,则在指定径中依次查找,仍找不到则出现上述提示。   16. edit    edit命令是一个简单的编辑软件,我们经常用它来编辑一些程序和批处理文件。   17. cls    清除显示器屏幕上的内容,使DOS提示符到屏幕左上角。    cls   18. time    显示和设置DOS的系统时间    time ]]   19. date 显示和设置DOS的系统日期    date
个人分类: Computer|3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低速率拒绝服务(Low-rate DoS)攻击相关研究进入SCI最新文章列表
mleoking 2011-6-2 22:57
低速率拒绝服务(Low-rate DoS)攻击相关研究进入SCI最新文章列表 1. Title: A potential low - rate DoS attack against network firewalls Author(s): Salah K, Sattar K, Sqalli M, et al. Source: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Volume: 4 Issue: 2 Pages: 136-146 Published: FEB 2011 Times Cited: 0 2. Title: Defense techniques for low - rate DoS attacks against application servers Author(s): Macia-Fernandez G, Rodriguez-Gomez RA, Diaz-Verdejo JE Source: COMPUTER NETWORKS Volume: 54 Issue: 15 Pages: 2711-2727 Published: OCT 28 2010 Times Cited: 0 3. Title: RRED: Robust RED Algorithm to Counter Low - Rate Denial-of-Service Attacks Author(s): Zhang CW, Yin JP, Cai ZP, et al. Source: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ume: 14 Issue: 5 Pages: 489-491 Published: MAY 2010 Times Cited: 1 4. Title: Filtering LDoS Attack by FIR Filter Author(s): Wu ZJ, Shi Z Source: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Volume: 19 Issue: 2 Pages: 275-278 Published: APR 2010 Times Cited: 0 5. Titl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Low - Rate DoS Attacks Against Application Servers Author(s): Macia-Fernandez G, Diaz-Verdejo J, Garcia-Teodoro P Sourc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Volume: 4 Issue: 3 Pages: 519-529 Published: SEP 2009 Times Cited: 1 6. Title: On Remote Exploitation of TCP Sender for Low - Rate Flooding Denial-of-Service Attack Author(s): Kumar VA, Jayalekshmy PS, Patra GK, et al. Source: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ume: 13 Issue: 1 Pages: 46-48 Published: JAN 2009 Times Cited: 3 7. Title: Fidelity of Network Simulation and Emulation: A Case Study of TCP-Targeted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s Author(s): Chertov R, Fahmy S, Shroff NB Source: ACM TRANSACTIONS ON MODELING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Volume: 19 Issue: 1 Article Number: 4 Published: DEC 2008 Times Cited: 2 8. Title: Evaluation of a low - rate DoS attack against application servers Author(s): Macia-Fernandez G, Diaz-Verdejo JE, Garcia-Teodoro P Source: COMPUTERS SECURITY Volume: 27 Issue: 7-8 Pages: 335-354 Published: DEC 2008 Times Cited: 5 9. Title: On the impacts of low rate DoS attacks on VoIP traffic Author(s): Shevtekar A, Stille J, Ansari N Source: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Volume: 1 Issue: 1 Pages: 45-56 Published: JAN-FEB 2008 Times Cited: 2 10. Title: Evaluation of a low - rate DoS attack against iterative servers Author(s): Macia-Fernandez G, Diaz-Verdejo JE, Garcia-Teodoro P Source: COMPUTER NETWORKS Volume: 51 Issue: 4 Pages: 1013-1030 Published: MAR 14 2007 Times Cited: 7 11. Title: Honeypot back-propagation for mitigating spoofing distributed Denial-of-Service attacks Author(s): Khattab S, Melhem R, Mosse D, et al. Source: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Volume: 66 Issue: 9 Pages: 1152-1164 Published: SEP 2006 Times Cited: 4 12. Title: Low - rate TCP-targeted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s and counter strategies Author(s): Kuzmanovic A, Knightly EW Source: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Volume: 14 Issue: 4 Pages: 683-696 Published: AUG 2006 Times Cited: 9 13. Title: Distributed mechanism in detecting and defending against the low - rate TCP attack Author(s): Sun HB, Lui JCS, Yau DKY Conference Information: 12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 Protocols (ICNP 2004), OCT 05-08, 2004 Berlin, GERMANY Source: COMPUTER NETWORKS Volume: 50 Issue: 13 Pages: 2312-2330 Published: SEP 15 2006 Times Cited: 8 14. Title: Low rate DoS attack to monoprocess servers Author(s): Macia-Fernandez G, Diaz-Verdejo JIE, Garcia-Teodoro P Conference Information: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curity in Pervasive Computing, APR 18-21, 2006 York, ENGLAND Source: SECURITY IN PERVASIVE COMPUTING, PROCEEDINGS Book Serie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ume: 3934 Pages: 43-57 Published: 2006 Times Cited: 3 15. Title: Novel mechanism to defend against low - rate denial-of-service attacks Author(s): Wei W, Dong YB, Lu DM, et al. Conference Information: IEE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Informatics (ISI 2006), MAY 23-24, 2006 San Diego, CA Source: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INFORMATICS, PROCEEDINGS Book Serie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ume: 3975 Pages: 261-271 Published: 2006 Times Cited: 1 16. Title: Low rate TCP Denial-of-Service attack detection at edge routers Author(s): Shevtekar A, Anantharam K, Ansari N Source: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ume: 9 Issue: 4 Pages: 363-365 Published: APR 2005 Times Cited: 20 17. Title: Low - rate TCP-targeted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s - (The shrew vs. the mice and elephants) Author(s): Kuzmanovic A, Knightly EW Conference Information: SIGCOMM 2003 Conference, AUG 25-29, 2003 KARLSRUHE, GERMANY Source: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Volume: 33 Issue: 4 Pages: 75-86 Published: OCT 2003 Times Cited: 0 18. Title: The role of stereotactic 11G vacuum biopsy for clarification of BI-RADS (TM) IV findings in mammography Author(s): Diebold T, Jacobi V, Krapfl E, et al. Source: ROFO-FORTSCHRITTE AUF DEM GEBIET DER RONTGENSTRAHLEN UND DER BILDGEBENDEN VERFAHREN Volume: 175 Issue: 4 Pages: 489-494 Published: APR 2003 Times Cited: 10 相关文章: 1. 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检测最新进展 2. 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简介与原理 3. Recent Publications in low-rate Denial-of-Service (DoS) attacks 4. RRED: Robust RED Algorithm to Counter Low-Rate Denial-of-Service Attacks 如果您的相关文章没有被列出,欢迎留言补充.
6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近工作,真是无聊,扎到了事情可以干的
jqh2004 2010-10-31 08:56
最近在学dos中的cmd命令,以及批处理,在闲暇的这段时间里面希望自己能吧bat和vbs学学,发现bat里面有一些命令很简单,很实用,呵呵,日常办公方面以及看电子书方面很好用。呵呵 继续学习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嵌入式操作系统在电磁法勘探仪器中的应用
chrujun 2010-6-6 01:41
嵌入式操作系统在电磁法勘探仪器中的应用 仇洁婷,陈儒军 随着系统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在硬件系统中采用操作系统很有必要。操作系统主要作用有:统一管理系统资源、为用户提供访问硬件的接口、调度多个应用程序、管理文件系统等。在电磁勘探仪器中,主要使用的操作系统有MS-DOS、Windows CE、Linux和 C/OS-II: (1)采用MS-DOS操作系统的电磁法仪器 MS-DOS,全称为Microsoft Disk Operating System,是由美国微软公司提供的磁盘操作系统。MS-DOS具有文件管理方便,外设支持良好,小巧灵活等优点。使用MS-DOS操作系统的电磁法仪器主要有:V5-2000、EH-4、GDP-32II等。 (2)采用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电磁法仪器 Windows CE是一个开放的、可升级的32位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基于掌上型电脑类的电子设备操作系统。由于它与Windows 95类似,所以其图形用户界面很容易让用户接受。V-8多功能电法系统则是采用了这种类型的操作系统。 (3)采用Linux操作系统的电磁法仪器 由于Linux操作系统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开放源代码等显著优点,使得它在嵌入式开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PXA255 XScale为处理器的GMS-07综合电磁法仪正是使用了Linux操作系统。 (4)采用 C/OS-II操作系统的电磁法仪器 C/OS-II是开放源代码、可移植、可裁减的多任务内核。它具有稳定可靠等优点,用于与人性命攸关的安全紧要系统。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采用了该系统对海底大地电测深仪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所使用的电磁法采集仪器的控制系统和软件,大多数上是在X86/DOS上开发。虽然在X86/DOS上开发的电磁勘探系统具有完善的开发环境,便于开发调试以及操作使用简便等优点,但是,对于需要在野外进行大规模应用的电磁勘探来说,主要有以下不足: (1)一般来说,以X86处理器为控制计算机的仪器功耗大都在5瓦以上,一开机则极大地消耗能源,不利于长时间在野外运行采集。 (2)采用DOS 系统无图形窗口,交互能力差。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热销的EH-4音频大地电磁仪,其数据处理仍依赖于DOS界面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不仅使用不便,而且有效频点少、频率分布不均匀,抗干扰能力差。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的V5-2000大地电磁测深仪,具有功能强、轻便、勘探范围大等特点,但是在单任务DOS系统的运行环境下,功耗高,不支持网络,使得后期数据处理显得相对薄弱。 Windows CE和 C/OS-II操作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勘探及生产需求,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足: (1)对于V-8多功能电法系统的Windows CE操作系统,对于习惯在Windows下开发的程序员,Windows CE开发的便利性是很优秀的,但是其源代码没有全部开放,难以对其进行更细致的定制;内存使用较多,使得系统相对庞大;使用时需支付版权许可费。 (2)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在改进的海底大地电测深仪中所使用的 C/OS-II操作系统,在用于商业目的时,必须购买其商业授权。 此外,GMS-07综合电磁法仪采用PXA255 XScale的通用嵌入式主板,不是为该仪器专门量身定制,而且只能通过USB接口采集数据。鉴于ARM处理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性能优良且成本低廉等优点,与三维电磁采集站工作环境的要求相符,而且从中国地质大学在海底大地电测深仪研制过程中采用ARM替代286的事例也可以看出ARM处理器的相对优势。另外,Linux 具有可靠性高、易于移植、资源丰富、开放源码等特点,用户也不必为昂贵的版权费用担心。因此,研究以基于ARM处理器替代传统的X86处理器,并以嵌入式Linux系统替代DOS或Windows 系统,为电磁采集站专门定制嵌入式控制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5275 次阅读|1 个评论
DOS下使用U盘
fswdong 2010-4-15 17:06
下载Mhairudos.zip并从中提取Di1000dd.sys文件备用;下载Kxlrw40an.exe从中提取RAMFD.SYS、USBCD.SYS和Usbaspi.sys文件备用;把上述文件放到DOS目录下,然后修改DOS的CONFIG.SYS文件,增加以下2行语句: device=C:\DOS\usbaspi.sys device=C:\DOS\di1000dd.sys 上述过程是网络上提供的资料信息,实践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启动DOS的时候,U盘要插上,因为DOS是单任务环境不能像Windows即插即用; 2、U盘要使用FAT格式进行格式化,我用FAT32方式格式的U盘,不能分配驱动器符号
个人分类: 科研资源|7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提取磁盘文件目录的妙招
entropy 2008-9-29 10:20
提取磁盘文件目录的妙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404 更新时间:2005-7-3 11:24:03 电脑硬件技术飞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大 硬盘 时代。PC机配置20GB的硬盘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有的用户竟达到40GB甚至更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机器用久了以后,文件越来越多,越来越乱,就 很难定位硬盘中的文件,假如为整个分区或者是某个文件夹制作一个文件目录清单,将会为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几种提取文件目录的方 法。   用DOS命令   Tree   Tree是Windows操作系统专门用来以图形方式显示驱动器或路径的文件夹结构的命令,它是DOS命令,它显示的文件目录按照树型显示,非 常的直观,就像一个分支表(如图1)。命令格式为:Tree ,各参数的分别为: 图1   drive表示要显示目录结构的磁盘的驱动器。   path 表示要显示目录结构的目录。   /f 表示显示每个目录中的文件名。   /a 表示命令使用文本字符而不是图形字符显示链接子目录的行。   这里我们利用定向符将显示的目录结构输出到一个文本文件中,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打开文件对目录结构进行浏览。例如:Tree c: c:ist.txt /f命令的意思是将C盘下的所有文件列表保存在C盘根目录下的list.txt文件。   Dir   我们都知道Dir命令是显示文件和目录的命令,是我们用得最多的DOS命令之一,其实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定向符,将显示的结果保存到一个文件 中。Dir命令有很多参数开关,这里只介绍对于提取目录很重要的两个参数/s和/a,前者表示显示指定目录和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后者表示显示目 录下所有文件的名称,包括隐藏文件和系统文件。例如:Dir c: /s /a c:ist.txt命令表示将C盘下的文件和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隐藏和系统文件)列表保存到C盘根目录下的list.txt文件中。Dir 在保存文件目录时,还会保存文件的日期、创建时间、文件大小等信息(如图2)。 图2   用工具软件   TreeCopy   TreeCopy是一个专门用来拷贝目录结构的工具,它可以将一个文件夹的结构拷贝到另一个文件夹中,而不拷贝内容,这样在创建相同结构文件夹 时会方便我们的工作。它还可以提取文件目录,并保存成TXT文件。打开程序,在Copy folder from栏里选择一个要提取的目录,然后选择 (如图3),这样就可以将目录保存成TXT文件了。选择一个待拷贝文件夹,在Copy folders into栏中新建一个文件夹,并选择,单击窗口右上的 按钮就可以将源文件夹结构拷贝到目标文件夹中。 图3   PrintFolder Pro   PrintFolder 不但能把文件夹及所有子目录下文件的信息都分层次进行显示,还可以直接对文件目录清单进行编辑,并将目录保存成文本文件,也可以直接输送到 打印机 。 启动程序,选择一个要提取目录的文件夹,在文件夹右键菜单中选择PrintFolder,这时程序会显示程序主界面(如图4),目录下的文件会显示在 右边的栏中。在左边的文件浏览栏的下方还有一个下拉列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想要提取目录文件的类型,程序已经将文件分为图片、音乐、网页、文档等类型。选 择下方的Recurse subfolders表示包括文件夹下的子目录。点击 按钮,文件列表便会按照要求列出在右边栏中,最后单击 按钮将列表清单保存起 来。 图4    ACDSee   ACDSee是一款优秀的图像浏览工具,可是ACDSee的文件列表提取功能可能并不为人所知,以Browse方式打开程序,然后在左边栏 中选择一个要提取目录的文件夹,再选择 ,所有文件夹下的文件都会显示在右边。选择[Tools][Generate file listing]项,程序会将文件列表保存在一个叫Folder-Contents.txt的文本文件中,包括文件名称、大小、文件类型等信息,并且自动 用记事本将它打开,文件保存的默认位置为系统临时文件夹Temp内(Temp文件夹路径因操作系统不同而定)。   其中Dir、Tree两个命令是系统自带的DOS程序,TreeCopy、PrintFolder Pro和ACDSee均可在 www.ccidnet.com/soft/cce 下载。 引用:http://www.3rxbook.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9
312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