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盐湖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双面盐湖城
热度 5 taodeng 2017-3-16 08:40
双面盐湖城 还没到盐湖城就知道,它是摩门教的圣地,因此会很好奇,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果然, 2016 年秋天来到这里,乘一天中午的休息时间,走到市中心,发现整个一大片建筑群都属于摩门教:建于 1853~1893 年的哥特式耶稣基督后期圣徒圣殿、建于 1864~1867 年的椭圆形大会堂、教会历史博物馆、教主杨百翰( Brigham Young )的住宅狮屋( Lion House )、能容纳 21000 人的摩门教会议中心等等,而新落成的 28 层的全盐湖城最高建筑也是摩门教的办公大楼。虽然是犹他州的首府,但盐湖城的人口还不到 20 万,街上很安静。不过,当走到圣殿广场时,立刻会有热情的教会志愿人员主动上来打招呼,为我们讲解周围的建筑,以及与摩门教有关的知识,并详细地回答有关教会的一切疑问。在博物馆参观时,遇见一对老年志愿者夫妻,曾在北京大学教授过两年英语,看见我们更是亲切有加,甚至还想专门为我们播放中文版的摩门教创始人小约瑟 · 斯密( Joseph Smith Jr. )的生平短片。 摩门教圣殿 当然,盐湖城与摩门教的紧密关系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这个城市实际上就是 1847 年由杨百翰率领一批摩门教的信徒在此拓荒所建。此后,该教会的总部一直固守在盐湖城,直到如今,盐湖城超过一半的人口都信仰摩门教。 那么,盐湖城真的只是一座宗教之城,科学在这里没有地位吗?其实宗教只是盐湖城的一面,世俗的生活跟美国其他城市并无太大差别,而追求科学的另一面在盐湖城同样突出。不用说 享有世界盛 誉的犹他大学就位于盐湖城,从对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已经可以了解到,科学在盐湖城依然是深入人心的。 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 很有意思的是,也许是考虑到不少人在盐湖城会跟我一样有关于宗教和科学的疑虑,所以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不仅强调自己的使命是阐明自然世界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类,还专门做出一个关于进化论的声明。博物馆宣称作为一个科学机构,因此接受和认可进化论是所有生命科学的共同理论。当然也强调,进化论正在完善,也存在争议,但这些争议只是关于进化演变的过程,即进化怎样发生。生物学家们完全支持这样的观点,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生命的发展已 经经历了几十亿年。就像万有引力一样,进化是现代科学基石之一,它代表了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所倡导宗旨的关键主旋律。 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参观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除了本来就对博物馆有兴趣,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新建的博物馆。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也正在筹建一个自然博物馆,必然会从这里得到很多启迪和借鉴。 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盐湖城外地势比市区更高的华沙溪( Wasatch )山脉脚下, 我们来参观的时候是每周有一天的晚上开放时间,因此对博物馆的外观看得不太真切,所以我特意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了解了相关的设计。其实 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是很长的,全年 363 天开放,还很幽默地特别提示闰年 364 天开放,每年只有感恩节和圣诞节的当天闭馆。每天通常的开放时间是从上午 10 点到下午 5 点,但每周星期三直到晚上 9 点。 博物馆的整个建筑被命名为力拓( Rio Tinto )中心, 坐落于几级与山坡曲线吻合的台地上,因而与周围的环境非常协调,这里也是盐湖城市民登山和从事山地自行车运动的热门地点。之所以叫力拓中心,看到包裹在建筑外墙的闪着冰冷金属光泽的铜板就隐约猜到几分。果然,博物馆主人介绍说,力拓集团捐赠了博物馆外立面使用的近 4000 平方米的全部铜板材料。这些铜板并非仅仅是对建筑的装饰,首先其产自犹他州的铜矿,是博物馆所展示的地质内容的一部分,其次铜板在建筑物上不同高度呈水平条带的安装象征了在整个犹他州所见到的不同岩石地层单位。 拾级阶梯,一进入博物馆就被深邃而高大的门厅所震撼。设计者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大厅被命名为 “ 峡谷 ” ,刻意表现出盐湖山谷在科罗拉多高原上崎岖的地貌。 “ 峡谷 ” 两侧三层楼的垂直立面就构成了 “ 峡谷 ” 陡峭的 “ 岩壁 ” ,并且成为博物馆的展示墙,上面悬挂着 500 多件展品。 “ 峡谷 ” 被设计为博物馆的中心公共聚会区域, 观众们从这里就分散开来,参观博物馆的各个展厅。 我们随参观线路首先登上地面第二层,在走廊的两侧陈列着在五颜六色、晶莹缤纷的 宝石和矿物。展览特意将 原生矿物与切割后的漂亮宝石并排陈列,由此传授了关联性的科学知识。在走廊上还有一些非常高大的玻璃窗,近前一看,原来里面是博物馆的标本库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得以见到通常对外人来说非常神秘的博物馆密室,而且可以观看更多的标本,了解到从收藏到展出之间的差异。 博物馆库房 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有超过 150 万件的藏品,不仅观众可以管窥库房的一角,在公共区域以外还为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研究及收藏管理的空间和设备。研究和收藏区域有先进的恒温恒湿以及其他条件控制,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标本。博物馆与犹他大学有密切的关系,丰富的藏品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和培训提供了专业的场所。 就在矿物展览的尽头竖立着一张海报,上面写着 “ 毒物的力量 ” ,这可少见,原来是博物馆的一个特展。 它通过仿真的环境和参与互动来探索毒物,以及毒物在自然和文化历史上令人惊奇的角色。从童话故事到现代医药,这个特展将解释什么是真相,什么是神话,什么还保持着秘密。 “毒物的力量”特展 这么有意思的展览,立刻就去看。一进展厅,发现开始部分布置成热带雨林的模样,展板上介绍说是模仿哥伦比亚的乔科( Chocó )森林。看见一个玻璃罩中有几只一厘米左右的金色和绿色小蛙,当然应该箭毒蛙,它们一动不动,我还以为是标本。再仔细瞧,原来有伴随呼吸的轻微颤动,它们竟然都是活的。不过,这里展示的 “ 自然界的毒物 ” 中,巨大的巴西漫游蛛、进攻性的子弹蚁、有毒的毛虫、可使其他生物瘫痪的箭毒树等确实都是标本或模型,尤其是蜘蛛和蚂蚁模型放大了许多倍。通过详细的说明,我们可以了解这些有毒的生物是如何利用毒素来使它们在其生命过程中进行自卫或进攻。 其实人类更会利用毒物,所以在展览中有很大一部分介绍相关的内容。有几组雕塑看起来还有些渗人:一群巫师在熬制毒药,中毒的白雪公主躺在树丛中,竟然还有一个秦始皇的场景表现他与水银的故事。一些新颖的展出方式也值得借鉴,如关于古代有毒植物的知识就呈现在一本巨大的羊皮书中,每翻动一页,各种植物的动画内容就会被投影在书页上,非常有趣。 一些历史上最有名的下毒案例在 “ 罪犯和牺牲者 ” 单元被介绍,其中不少直到今天仍然是未解之谜。由于毒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 19 世纪后期才出现,因此不少神秘的死亡,包括 克里奥帕特拉和拿破仑,仍然被一些专家认为是被毒杀的。尽管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投毒也许会认为只是虚构,但 臭名昭著的真实下毒事件也是观众希望揭开谜底的,这就伴随着如何破解犯罪的问题。 本来安排有实况话剧表演,表现从 1830 年以来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下毒案例。但我们来博物馆是在晚上,业余演员们已经下班回家了,只是在投影屏幕上观看了一段表演的录像。在这里展示犯罪学家如何利用科学方法来破解这些案子,观众 可以作为侦探角色参与破案,通过检测受害者的症状来发现到底是受到何种 毒药或有毒生物的伤害。 随着科学的发展,通过分析毒素如何作用于 人类细胞,科学家可以发明出怎样防止、修复和治愈毒素影响的方法。 从另一方面来说,并不是所有有毒物质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在 “ 有益毒物 ” 单元,可以了解如何研究植物和动物毒素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拯救生命的药物有用成分。比如介绍了毒蜥的毒液,已经发现其 可以刺激胰岛素的产生,现在用来治疗糖尿病。从谋杀到现代医药,毒物的力量已经改变了历史,并将塑造我们的未来。 哺乳动物化石展区 在博物馆的永久性陈列中,古生物化石,尤其是脊椎动物的化石显然是我最关心的。犹他州以恐龙闻名,其中近来最有名的莫过于大鼻角龙( Nasutuceratops titusi ),几乎成了犹他州的代表性形象。在宽大的 “ 过去世界 ” 展厅,虽然也有猛犸象、大地懒、尤因它兽等大型的哺乳动物化石骨架,但恐龙无疑最受关注。有十多具恐龙复原骨架展出,包括一具由真实化石材料装架的鸭嘴龙类( Gryposaurus ),以及悬挂在墙上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带角恐龙头骨阵列。古生物的展品侧重于描绘了犹他州的远古环境和其中的生物世界的变化,展示在过去生态系统中早已绝灭的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恢复当时的景象,模拟动物的声音,复原植物的气味。像美国很多的自然博物馆一样,在这里也设置了可视性的化石实验室,透过玻璃幕墙,观众可以看到博物馆技术人员和自愿者在修复化石标本。 带角恐龙头骨阵列 博物馆的地质部分也很有趣,使我们不去野外就能了解犹他州的主要地貌特点,因为这里展示了几百万年来形成的犹他州落基山脉中段、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的景观。不仅是表面特征,沿着 展厅内的之字形坡道,可以触摸真实的岩石标本,并在互动的地震、板 块构造、风化以及更多内容的展览中得到深刻体验。一组用许多木块组成的构造模型通过手动摇臂表现了断裂带来的一系列地质现象,一个大型的水槽可以用自来水演示泥沙的沉积过程。本来还可以走到户外平台上与博物馆背后犹他州真实的落基山进行近距离接触,可惜我们来参观时是晚上,就无法体验博物馆的这个精心设计了。 地貌和生态模拟展示 生命展厅也很吸引人,解释了从 DNA 到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尤其聚焦于犹他州奇特的生物多样性。这个展览通过丰富的图像、自然环境中的声音、动手的实验、活的动物和研究故事来呈现。 节肢动物世界 人类也是自然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就有特别丰富的相关展示内容。 “ 第一批人类 ” 单元根据考古学家的成果,让参观者了解 大盆地史前人类的故事。展厅中按照实际考古资料重建了一个村落遗址,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在犹他州塞维尔( Sevier )县发掘的。在称为 “ 干洞学习实验室 ” 中停留,则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为何犹他州有史以来如此与众不同的考古学证据。 人类的进化 犹他州的土著印第安人也在博物馆中有重要的位置, 建筑物顶层的环形展厅由博物馆与犹他州经联邦政府认定的 8 个印第安部落共同商议设计。这个展览描绘了土著美洲人的艺术和文化,解读了犹他土生土长的人们悠远的记忆和当代的现状。在 “ 讲故事 ” 的环形走廊中,可以听到部落起源以及与这片土地相联系的故事。 印第安人工艺品 因为想为我们正在筹建的博物馆收集更多的参考资料,我对博物馆本身的历史和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咨询。实际上,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早在 1969 年就对公众开放,但不是现在这个建筑,而是另一座大楼。自那时起,从犹他大学的各个科学系转交给博物馆大量收藏品,同时通过采集、购买和捐赠的方式,现在已有超过 150 万件藏品。 恐龙和鳄鱼化石 在我比较关心的古生物方面, 犹他博物馆有将近 3 万件标本,其中 2 万多件是脊椎动物标本,还有 5 千件植物化石和 2 千件无脊椎动物化石。恐龙化石来自犹他州南部的晚白垩世地层和犹他州中部的晚侏罗世莫里森( Morrison )组,包括从世界闻名的克里夫兰 - 劳埃德( Cleveland-Lloyd )恐龙地点采集的这个层位的最丰富收藏;哺乳动物化石来自尤因他盆地的始新世、南达科他州劣地国家公园南区的渐新世、上新世海格曼( Hagerman )马类化石地点和犹他州的更新世地层;植物化石来自犹他州和怀俄明州早始新世绿河( Green River )组以及科罗拉多高原的三叠纪沉积。 尤因它兽骨架 这座博物馆是犹他州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所以在展出陈列和科普教育两个方面都惠及全州。博物馆新址力拓中心在 2011 年 11 月建成开放,这里全新的展厅、别出心裁的陈列、先进的藏品保护和研究部门,成为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博物馆的力拓中心建筑耗资 1 亿美元,通过成功的社会合作,由政府和公众合资建设,经费来源于联邦政府、犹他州议会、由盐湖县选民赞助的债券基金,以及个人和慈善机构捐赠的 4400 万美元。新博物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座建筑和周边庭院按照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设计,停车场地面可供雨水渗透,屋顶有太阳能电池板。 国外的博物馆通常都有很强的研究能力,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也不例外。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自然界的过去来理解地球和生命演化的模式与过程,他们相信这些知识为人们了解影响未来的决定提供了基础。新的研究成果总是及时地体现在博物馆的展览中,让普通观众不仅得到轻松的浏览,还通过引人入胜的互动体验,了解到我们对自然界的影响,从而规范自己的生活行为,为人类共同拥有更美好的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11032 次阅读|5 个评论
盐湖城印象
热度 4 liwei999 2015-1-25 19:58
  犹他州是现代美国的一个异数。它地处偏远,远离喧闹,最为知名的当然是摩门教( Mormon )。 正式名称: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 信众描述自己通常用LDS,只在不正式的场合下用Mormon。 我们一般人对摩门教了解甚少,似乎有些基督教异端或邪教的特征。零星的印象来自媒体报道的一夫多妻与现代婚姻制度的冲突案例,有些长老有几十妻子,上百子女,总免不了让人联想到旧中国妻妾成群的制度。跟盐湖城的朋友聊起这个,朋友说,多妻制是有其历史成因的,而目前摩门教的教义最后还是做了妥协,把多妻的条款删除了。如今当然还有摩门教徒的私生活是多妻大家庭的(法律上大概与通奸类似,民不告,官不究,只要妻子们相安无事,志愿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不致于陷入重婚的麻烦),不过多妻的生活方式已书面禁止,不再流行。历史上,摩门教在东部纽约州由斯密约瑟创立以后,一直被视为异端,不为所容,于是不得不西迁求生,历尽艰险。斯密约瑟死后,继续由长老杨百翰带领,最后来到类似戈壁的盐湖山脚下,据说 杨百翰说,this is the place,从此在此拓荒建城,使得 盐湖城成为摩门教的首府和圣地 。 近30年前在北京,我在世界语大会上认识一位摩门教徒,一位非常英俊的白人小伙子,正好也是同行,他当时为一家机器翻译公司工作,研究阿拉伯语言的词法结构。回美国后他寄给我一叠犹他州的明信片,那粗犷的原生态的地貌和自然风光,令我印象深刻。前两年与他恢复了联系,如今他定居欧洲,在大公司研究部门任职,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了。   这次来盐湖城讲演,时间匆忙,又是寒冷的冬季(我也不滑雪),没有机会去看野地的自然风光了。朋友还是带我去了市中心的庙广场(Temple Square),就是当年 杨百翰指认的地方。那里的教堂(庙)是全世界摩门教徒心目中的圣地,高高在上的紧闭的金色大窗据说只有到基督再临才会开启。 看到那扇只为基督再来才开启的紧闭的金色窗户了吗? (有网友反映,以前博文图片一多,文件太大,页面就打不开,其他有关照片就另文分享吧。)
个人分类: 其他杂碎|3147 次阅读|4 个评论
犹他州印象(四)—盐湖城圣殿广场
热度 2 yh77 2013-10-17 23:03
最近事情多,有关犹他州游历的照片一直没贴完。这两天在外开会,晚上没什么事儿,今晚连饭局也没有了。也好,把这个系列剩下的一点照片贴完吧。 我们从犹他州取道前往黄石公园,盐湖城是必经之地。作为犹他州首府,盐湖城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圣殿广场Temple Square。据说这儿是犹他州最热门的景点,每年接待的游客人数,比犹他州的五大国家公园加起来还多。看来“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乎险远”,一点没错。圣殿广场吸引人,是因为这里是摩门教总部,也是摩门教规模最大的圣殿。我不信教,所以对摩门教也并不了解,唯一知道的是这个教曾经允许多妻制,当然现在废止了。网上摩门教介绍很多,作为非信徒,我还是少说两句,以免说得不确切反而亵渎。 每次自驾出行我都要负责开车,长途奔袭,着实辛苦。因此每到城市和可以休息的地方,我都必须抓紧时间恢复体力。这次去圣殿广场是因为安排的motel距离广场很近,闲逛一下,就当休闲放松。照片也就随手拍两张,到此一游,聊胜于无。 1. 盐湖城圣殿,侧面 2. 盐湖城圣殿,正面 3. 鲜花似锦 4. 大礼拜堂 5. 耶稣像 6. 从世界各地来的志愿者,义务为游客讲解教会历史 7. 傍晚的圣殿
7387 次阅读|2 个评论
盐湖城、摩门教及大象无形
热度 29 xinyumri 2013-5-1 04:26
去盐湖城开会,犯懒,没带兔子。早上拉开旅馆房间的窗帘,见旭日在远处雪山的峰顶变幻着颜色,当时一个“悔”字涌上心头。 开会间偶然得到了个蹭车的机会,跟同事去了几处最漂亮的滑雪胜地。虽然已是暮春,满目仍是一片银白的童话世界,在高原直射的阳光下晶莹透亮。当时的心情:后悔大发了! 晚上在犹他大学的体育馆参加一个活动,馆外就是冬奥会的冰场。两边落地窗的大厅,一面是日落盐湖,另一面是月出关山。当时……嗨!不提了,肠子都悔青了。 还是上两张同事拿全幅单反给拍的片子吧。 身边的这块牌子,赫然题着“通往锡安之路”( The Road to Zion ),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锡安,即锡安山( Mount Zion ),所罗门圣殿的所在地,为犹太教圣地。公元前 586 年,所罗门圣殿毁于巴比伦人之手,希伯来人也因此沦为巴比伦之囚。“锡安”因此成了一个象征——异乡犹太人心目中神圣甜美的家园。《旧约·诗篇》第 137 章开篇这样悲叹道: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we sat and wept when we remembered Zion. There on the poplars we hung our harps, for there our captors asked us for songs, our tormentors demanded songs of joy; they said, Sing us one of the songs of Zion! How can we sing the songs of the Lord while in a foreign land? 这段历史后来被威尔第改编成了歌剧,里面有一首著名的“希伯来奴隶合唱曲”,又名“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歌中所表达的对家园的渴望是那样的真挚深切,在当时正谋求统一的意大利民众心中产生了强大的共鸣,以至于有人提议,要以它来作为统一后的意大利国歌。 大都会歌剧院演唱的“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 无独有偶,丧失了家园、被贩卖到美洲的黑奴们,也是唱着这样的歌来表达对故园的渴望与思念的。八十年代被成方圆唱红了大江南北的“巴比伦河”,几乎就是《旧约·诗篇》的逐字翻唱。锡安,成了精神家园的象征。 “巴比伦河” 而我身边的这块牌子,和犹太人、意大利人、黑奴都没有关系,它讲述了一段摩门教徒寻找家园的故事。创建于 19 世纪初的摩门教,因不能见容于传统的基督教,先是从东部被逼到了中西部,与那里的基督徒依然纷争频仍,在经历了“密苏里战争”、“伊利诺战争”后,被迫大规模地向更加地广人稀的西部迁徙。他们把这次迁徙看作是寻找家园的行动, the Road to Zion. 巧合的是,那时流离在欧洲的犹太人正在搞犹太复国运动,他们打出的口号是: Return to Zion. 犹太复国主义因此被称作是 Zionism. 只不过犹太人重返家园的旅途比摩门教徒要更加艰辛与坎坷。 通往锡安之路 迁徙途中的摩门教徒 摩门教徒们把这次西迁自比作犹太人出埃及,杨百翰是西迁的领导者,因此被称作是摩门教的摩西。 教徒们甫一在盐湖山谷落脚,杨百翰就提出了要在这高原的大荒川里营建一座圣殿。盐湖城附近的大山有不少是花岗岩材质的,于是教徒们开始了劈山造圣殿的工程。 摩门圣殿 圣殿旁的礼拜堂 耶稣受洗 渔夫彼得接受耶稣的感召 布道的耶稣 圣殿广场 圣殿广场一角 之所以带了个小 DC ,是为了开会时拍 poster 方便。我听报告时不太爱拍照,觉得比较扰民。不过听到有趣的段子时,还是忍不住要掏相机,好在这样的时候不多。 年会每年都以 Lauterbur Lecture 开场。 Lauterbur 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明者,也是我们学会的创建者和第一任主席。 Lauterbur Lecture 始于 2002 年在夏威夷举行的年会,由 Lauterbur 本人作第一位演讲者。那年的 Lauterbur 已是 73 岁高龄, 他在演讲中详述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明的过程。从 Lauterbur 走上讲台到结束时离开讲台,两次全场起立,大家以长时间的鼓掌向这位老人表示敬意。次年, Lauterbur 和 Mansfield 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Lauterbur Lecture 的开场白自然要和 Lauterbur 挂钩,今年的演讲者扯得更远,从 Ernst 的书开始讲起。 Ernst 是 1991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与人合著的“ Principles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One and Two Dimensions ”是经典。虽然里面涉及量子力学的内容我已经看不懂了,但这本书至今仍在我的书架上放着,有二十多年了。 Ernst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提到了核磁共振成像,相对于核磁共振谱仪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的概念很晚才被提出来。原因并不奇怪:电磁波成像的分辨率取决于波长,核磁共振辐射的是无线电波,波长比可见光的微米波段和 X 光的安米波段要长出许多。比如 100 兆赫的无线电波,波长有 3 米,见了大象都能绕过去。要是用无线电波的照相机给大象拍照,出来的结果肯定是“大象无形”。 Ernst 谈“大象无形” 然而 Lauterbur 偏偏不信这个邪,不但如此,在大家都在为提高核磁共振的灵敏度而努力,要把磁场调得均匀更均匀时,他偏偏要加上一个梯度磁场,把磁场变得哪儿跟哪儿都不一样,让一大堆原子核呕哑嘲哳地唱歌儿,发出不同的频率。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哈哈,大象现原形了!岂止是大象,现在的核磁共振技术,把分辨率做到 100 微米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能够看到细微的脑血管。 Lauterbur 让大象“原形毕露” 唉!写基金、审基金的季节又开始了,我打算休博数月了。 祝大家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快乐!家有小朋友的母亲节、父亲节快乐!
个人分类: 走马观花|12613 次阅读|72 个评论
[转载] 盐湖城见!
zuojun 2012-1-28 08:22
提议 为了给曾在中国海洋大学 ( 原 " 青岛海洋大学 "," 山东海洋学院 ”) 学习或工作过的同学 ( 同事 ) 一个交流和了解学校最近情况的机会 , 我提议请所有曾在或现在中国海洋大学 ( 原 " 青岛海洋大学 "," 山东海洋学院 ”) 学习或工作 , 并出席 ”2012 Ocean Sciences Meeting” 的学者于 2012 年 2 月 21 日 17 点 -17 点 30 分在会议注册处集合 ( 合影 ), 并在合影后到餐馆会餐 (AA 制 , 地点到后再定 ). 希望大家互相告知 . 期待在盐湖城见到您 ! 祝大家新春愉快 ! 一路平安 ! 中国海洋大学 , 刘秦玉
个人分类: My Research Interests|1705 次阅读|1 个评论
盐湖城-摩门教总部大教堂
xuyingxiao 2010-12-20 10:58
1号一早往盐湖城赶,傍晚到盐湖城,抓紧只去了一个摩门教总部大教堂。 盐湖城是犹他州首府,城市边上有个大盐湖,飞机起飞时可见。大盐湖西半球最大的咸水湖。它长120公里,宽63公里,盐度仅次于死海位列第二。 摩门教堂非常富丽堂皇,不光免费参观,每座建筑都有传教士提供专业的导游。让我想到无锡的梵宫。 1830年,约瑟史密斯创立了摩门教,1838年4月26日正式称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自称为基督教,不光读圣经,还读摩门,不为正统基督教承认。 以前感觉摩门教是邪教,网上查了一下,主要由于当初其宣扬和鼓励的一夫多妻制。后来被排挤到盐湖城,在一片荒漠中靠着信仰建造了这个沙漠中的绿洲。据说盐湖城有约70%摩门教徒,是全美国离婚率最低的城市,也是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看其著名人物中有OSU校长Gordon Gee、捷蓝航空公司创始人大卫尼尔曼、万豪国际酒店负责人小马里奥特、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等。 我们由一个日本和新加坡的传教士带着参观了她们的各个教堂。一个老教堂的一面墙是管风琴,有一万多个管子,巨大的教堂不用话筒声音也很清晰。传教士给我们表演了在台上撕纸片等,诺大的教堂听得非常清楚。 网上摘抄: 广场包括一个15座建筑的群体,其中有二十八层楼高的摩门教总部行政大楼,史约瑟纪念大楼,教堂历史艺术博物馆,家庭历史图书馆,以及一个有万人座位的会议中心等等。整座广场占地三十五公顷,全是与摩门教相关的建物。 2010.9.5
个人分类: 旅游|800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